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4 08:34:5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感知小村庄的美丽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7课《小村庄的故事》。

1、(课件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读读这几个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读后,说画面。)。

3、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觉怎样?(美、舒服、喜欢)(板书:美丽)其实就有这样美丽的一个小村庄。让我们打开书25页,想象画面,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

1、可是,就是这样美丽的一个小村庄,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了”。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齐读)“什么都没有了”究竟指的是哪些东西呢?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谁接着补充,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又是哪些?(生回答)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默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可以简单批注。(边讲边板书

1、默读

2、勾画

3、品读

4、批注)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几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句话里,有一个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吗?(砍)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就这样被砍倒了。有人管吗?从哪里看出的?(两个“谁”)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正是他们过度的砍伐,一棵又一棵的树木倒下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怎样的土地?(裸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难过、沉痛、痛心)谁愿意读读这句?(抽生读。分组读)孩子们,大家体会得很好。你们看,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抓住了句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从而读懂了句子的意思。这就是阅读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都能像这样,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文章。

(2)“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你从哪些词语中明白了什么?(“一年年,一代代”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一年砍,一代人砍,而且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林,破坏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逐年严重,洪水来了才会把小村庄卷走。)这里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了,(不断)说明什么?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不停,还在继续。省略号呢?说明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同学们,看着这“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是多么的遗憾啊!(抽生读)

(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一句有一个词句重复出现了三次,(变成了)都是写的什么的变化?(树木)它想强调什么?它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可不可惜呀?你们看,原本美丽的小村庄,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那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就在人们的斧头下,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而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和老师一起读读这句。(师引读)

(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为什么用“咆哮”?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指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这里的一个“卷”字说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多么惨痛的教训呀!让我们一起大声读读小村庄遭到的报复吧。(齐读)

3、(出示最后一段)同学们,一个曾经是那样美丽的小村庄,如今,却:(引读)是斧头让他们得到了一切,如今,也是斧头让他们(再次引读)读到这儿,知道是什么让小村庄消失的呢?对,是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所以小村庄(指板书)——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学文明义

1、学完这篇文章,知道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吗?难道仅仅是要告诉我们别乱砍树吗?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仅仅只是砍树吗?同学们,小村庄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能不能让这一悲剧继续上演?对,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让我们的后辈没有生存的空间。请每位同学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人们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生写后交流)

2、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齐读诗歌《热爱地球妈妈》

妈妈的草地,

是温暖的摇篮,

请不要将草地踩坏,

让妈妈心酸。

妈妈的天空,

是慈祥的笑脸,

请不要向天空吐烟,

让妈妈难堪。

妈妈的河流,

是爱的源泉,

请不要往里面排放脏水,

让妈妈心灵污染。

地球是我们的妈妈,

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

热爱妈妈吧,

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

推荐第2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史乐海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小村庄发生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媒体出示:图片(板书: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2.课文中有一段话就是描写这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及时正音:郁、澈、湛(特别是“湛”,不是形声字)。 (3)媒体出示:

连线练习

郁郁葱葱

空气

清澈见底

森林

湛蓝深远

河水

清新甜润

天空

你喜欢这一段中哪些词?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4)赛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自由练读、指名读)

说明:通过词语的理解,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以前小村庄”的美丽,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同学们,清澈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一切真是美丽极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个小村庄有关。(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1)媒体出示:森林

湛蓝

甜润

盖房

裸露

咆哮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锋利

喘气儿

黎明

(2)自由读,指名读,及时正音(如“喘气儿”的儿化读法、“裸”的读音等)。 (3)理解

犁 ——媒体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

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 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 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说明:词语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与用中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3.交流,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说明: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只要和文章有关就要肯定学生,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

1.感受村毁人亡的小村庄

媒体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媒体出示:“没喘气儿”翻红。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没喘气儿”的大雨表现出来吗?

(2)想象情景: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媒体出示:“咆哮”加点(围绕“咆哮”展开)

(3)这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凉的画面呀!媒体出示:洪水冲毁小村庄的图片,看看抱头哭泣的人群吧! (4)有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

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3.根据板书简要说说小村庄的变迁。

说明:利用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还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四、复习巩固

1.小村庄的巨大变化给你产生了怎样深刻的感触? 让学生自由说说感想。

小结: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在五天五夜的大雨过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同学们惋惜、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比一比,再组词。

梨(

喘(

吹(

) 犁(

瑞(

砍(

五、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1.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把课文中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3.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什么都没有了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知道小村庄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

1.板书: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媒体出示:

我们知道了这个小村庄以前很美丽,这里的森林(

)、这里的河水(

)、这里的天空(

)、这里的空气(

)。

3.是呀,这小村庄多美呀!可是我们也知道这个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媒体出示: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这里的森林不再(

)、这里的河水不再(

)、这里的天空不再(

)、这里的空气不再(

),最后这个村庄消失了。 4.男女生读

二、研读课文

1.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表现小村庄消失原因的语句划出来。

2.同桌交流:把你划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说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哪些句子写了原因?

(1)媒体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① 扣住两个“谁”和“拎”字理解人们砍树非常随意,不受约束和限制。 学生补充句子。媒体出示: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这就叫做——乱砍滥伐。(板书:乱砍滥伐)

说明: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感同身受,将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更进一步感受到“乱砍滥伐”。

② 理解“裸露”的含义(没有东西的遮盖)(媒体出示:相关图片)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还能怎么说,换个词来说说。(沙化、光秃秃) ③指导朗读。

④看着这光秃秃的土地,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再次指名读) 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你的惋惜、着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2)媒体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想象土地裸露之后会怎样?(板书: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哪儿感受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

说明: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

②森林面积不断地缩小,缩小,缩小,再缩小,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扩大,扩大,再扩大!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看到这些,你的心里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③教师引读:就是因为乱砍滥伐,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一代、两代、十几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媒体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你们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理解词语“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等(媒体出示:“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加点)。这些不同的词语都说明了砍树数量非常多。

②树木变成了哪些工具和家具呢?引读:砍下了这么多的树,到哪儿去了呢?它们变成了……(板书:消失)

③媒体出示:如果你是那一棵棵被砍的树,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④指导朗读:多么让人惋惜!多么让人遗憾!多么让人心痛呀!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句吧!

4.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消失了,是谁使小村庄消失的?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是锋利的斧头使人们过上了自以为不错的日子,也是锋利的斧头使美丽的小村庄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锋利的斧头) 5.感悟第5自然段。 媒体出示: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齐读第5自然段

(2)理解“什么”。媒体出示:“什么”加点

(“什么”在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 (3)思考: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指名说)

(4)引读小结: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6.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不是)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发出的严重警告: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说明: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复习巩固

1.拓展延伸:这个小村庄只是一个小缩影。在我们身边,仍有不少“锋利的斧头”,在无情地破坏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屏幕,媒体出示:播放人们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乱倒垃圾等污染、破坏环境的图片。 2.交流感受: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板书:维护生态平衡)

说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3.让我们共同呼吁: 媒体出示:

让猎枪不再响起,让森林依旧茂密,让污染不再发生,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做好朋友,共同打扮我们的美好生活!

五、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维护生态平衡

推荐第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认识17个生字,学会15个字;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收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洪水卷走。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法】

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

【教后感】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惨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在一片河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教师出示课文插图1)

学生谈谈观察后对这个小村庄的印象。(教师出示课文插图2)

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情景。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小村庄为什么会被咆哮的洪水卷走呢?教师板书课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⑵ 画出生字词,读熟。不懂的字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⑶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⑷ 用哪些问题,做好标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⑵ 重点读有难点的字词。

⑶ 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⑷ 重点练习书写字词,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4、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1~4自然段: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小村庄日子如何?还不错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还不错 乱砍滥伐

⑶ 哪些词句形象的反映出村民肆意破坏的样子。

⑷ 分组练习朗读,推出优秀者示范,同学们评议,获得提高(要求读出村民肆意破坏环境时的随意;以及大量树木被砍伐,浪费,时的可惜。)

⑸ 齐读。

2、学习5~6自然段:

⑴ 指名读5~6自然段。

⑵ 小村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板书:被洪水卷走 乱砍滥伐。

⑶ 思考:为什么同一个行为,带来不同的结果?(分组讨论)

教师提示:联系上文。

⑷ 交流讨论结果。无节制的乱砍滥伐,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⑸ 教师小结。

⑹ 指导朗读,同时指导理解重点句子。(要求:读出小村庄被洪水卷走时的惨状)

⑺ 齐读。

3、交流感受。

三、教师总结

四、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推荐第4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反思: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推荐第5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宋高英 教学目标

1.认读“裸露、咆哮、一栋栋、郁郁葱葱”等词,会写“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小村庄的变化,明白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郁郁葱葱、湛蓝深远、清澈见底、清新甜润 拎起斧头、一栋栋、造犁、裸露、扩大 咆哮 自由读、检查读、带着画面齐读。

(关注“拎”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露”。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2、借助图片识记“犁”,教写“犁”。 3.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要讲清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用三句话就可以。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板书)起先、后来、最后。

像这样叙事类的文章就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概括。

三、品读课文,感受对比

1.我们先走进起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齐读。美吗?谁能把它读得更美? 谁能填空读?一起填空朗读。认识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的心情怎样?(板书:美丽)

2.齐读,第

4、5自然段。“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消失)你看,我们的心情由美好变成痛惜,多么强烈的对比,小村庄从美丽富饶到什么都没有了,这巨大的变化也是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四、细读批注,交流释疑

1.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

2、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预设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话可以看出村庄里的人对砍树非常随意。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两个“谁家”和“拎”来理解。(板书:随意砍)

预设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话我们来关注两个“不断”和省略号,通过两个“不断”和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是啊,村民们对树木的砍伐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板书:不断砍)

3、我们来看看这些被砍伐的树木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树木变成了„„消失在天空中。这里用到了三个“变成了”,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课件出示: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个排比句表达出了什么?(村民的随意破坏、作者的遗憾和谴责)

五、感悟体验,升华情感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写下来。交流。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阅读《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建筑》,继续搜集积累环保资料。

板书设计:

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消失 (对比)

不断砍 随意砍

推荐第6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桂波 指导者:赵文杰

教材简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解小村庄的过去毁灭的原因,通过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4、利用课文内容、课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以读促悟,通过朗读、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课外书收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关于小村庄变化前和变化后的课件。设计理念:

本节课始终贯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汇报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措施:

一、创设情景,激疑入文

师:今天老师要学习一个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村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你眼前这个美丽的村庄。(课件:画面急剧变化,暴雨降临,洪水冲毁这个美丽的村庄)

学生看画面质疑:

“为什么美丽的小村庄会遭遇如此凶猛的洪水呢?”“一个小村庄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品读释疑,导学探果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自由读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写的故事主说一说

(二)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

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

划出来。

3、请你读读这句话,想想:句子中哪此词语看

出雨下得这么大?请用“Δ”符号标出。(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

4、汇报:“雨水奇多”、那你能说说什么叫“雨

水奇多”?

“没喘气”说明雨怎样?(一直下,没停过)这里把大雨当作人来写。

“五天五夜”“才”:说明雨下得很久。

5、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

6、读后质疑:读到这儿,你还想知道什么?学

生质疑。

(三) 学习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小村庄遭受洪水的袭击呢?

1、出示学习要求。

(1) 自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

边画,把你知道的用“——”画出来或作上批注。

(2) 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同你的组员共

同分享。

(3) 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不明白什

么?

生汇报:

生:我知道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A:谁家想盖房,谁想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B: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生:我知道了村庄的变化。(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引导:抓住“减少”、“扩大”这一组反义词,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你能给这个句子加上关联词吗?(因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所以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Δ观看:“树木不断被砍伐,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

Δ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生:我不明白“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个句子的意思。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村里的人家任意砍伐树木,作为柴火。大量的树木就是这样消失的。)

生:……

2、读一读。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人们白白地砍了,美丽的村庄到处变得裸露,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3、说一说。你们认为村民民这样做对吗?你想对这里砍树的叔叔阿姨说些什么?

4、悟一悟。现在你明白小村庄会遭遇如此大的暴雨和凶猛的洪水的原因了吗?

(三)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靠着斧头,不停地砍树,斧头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凶猛的洪水,让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点击“洪水过后”的图片。“什么都没有了”,想象一下,是什么没有了?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和画面理解。(房子、家具、斧头……甚至人也没有了) 板书: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3、师:一场大雨,我们这个美丽的变得什么也没有了。(播放两幅对比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心情怎样?(难过)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女生读第1自然段(愉悦),男生读第6自然段(沉痛)。

三、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1、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

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这篇课文就是在警示我们必须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否则就将会那个小村庄一样自取灭亡。来,自由读一读课文,再动手填一填。你能用简短的词来概括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吗?你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板书:(

)美丽

什么都没有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板书:破坏

环境

受到惩罚

3、除了乱伐树木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之外,人

们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收集查阅的有关资料,小组、师生交流。

4、说一主产,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呢?

四、拓展延伸,才能展示。

整理所收集的相关环保资料:创办一期“绿色环保小报”。 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推荐第7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课件:美丽的小村庄】描述小村庄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层峦叠翠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草木苍翠欲滴;那里的小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么自然优美的环境,多么令从神往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这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发生在那里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疑问?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一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现在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翻开25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效果。 (1)检查字、词、句。

1)【课件出示词串】:森林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A.[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B.哪个字的字形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葱”不要少一点。 C.出示“森林”,两木为林,三木为森,从字形的构造上,你能理解“森林”是什么意思吗?对了,这就是汉字的会意字字形表义的特点,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D.把它们送回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齐读] 2)【课件出示词串】:盖房 造犁 砍下来 裸露 A.[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B.出示:“造犁”、“裸露”,同学们仔细观察“犁”字和“祼”字,你发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字?(形声字)你能从它的形旁中猜出它的意思吗?(“犁”和牛有关,意思牛拉着耕地的工具。“裸”和衣服有关,意思是没穿衣服,露出来的地方,在课文中是指,砍掉出山上的树木,就好像是给山脱去了衣服,让山上的土地显露了出来。 是啊!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都能随时运用这种好方法去学习。

C.把它们送回句子,[齐读] 3)【课件出示词串】:扩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柴烟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这里面哪个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在大家注意,“应”第一声,“柴”读翘舌音。 B.扩大的反义词是(缩小)。 C.读读句子。(齐读]

4)【课件出示词串】: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黎明 咆哮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出示“黎”,黎字哪个部分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右上部分里面有一撇。) B.读句子。[齐读] 3.检查概括内容。

【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齐读】词组,这些是老师从课文中找出的关键词。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记住,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词组,我们就能很好地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小村庄原先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美丽的小村庄)]在哪个自然段?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其他同学看着插图,想象画面,领略小村庄的美丽。

2.[教师引读]:多美丽的小村庄啊?山上的——,村前的——,天空——,空气——这自然而优美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原生态的自然美。 3.你认为小村庄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

4.教师引读,是啊,树木能静化空气,紧抓泥土,保护环境,是树木让山上的——,村前的——,是树木让天空——,让空气——,就是树木把小村庄打扮得如此美丽。

过渡:【课件:美丽的小村庄】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却变得怎样了呢?(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消失)]。【课件:毁灭的小村庄】

四、研读课文,体会灾难

1.多美的小村庄啊,而现在,天空不再深远,空气不再清新,村庄不见了踪影,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那繁花似锦的草地,那快活无比的鱼虾都化为乌有,只有沙粒在漫天飞舞。此时此刻,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2.提得好,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大家仔细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句子。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a.老师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很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b.比如说两个“谁”字。我们用这个句式做一个说话小练习。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c.谁家,谁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树爱砍就砍,很随意,没人阻止,不受限制)

d.谁能表演一下“拎”的动作呢?从“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拎:态度随便)

e.一棵一棵说明了什么呢?(砍的树多,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态度无所谓) f.指导朗读:能把这些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齐读]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谁来说说“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盖的)

(3)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人们开始注意了没有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两个“不断”,你了解到什么?(人们根本没有注意裸露的土地,没有停止砍树,越砍越多)

b.请注意这里的省略号,假如请你在省略号这里补充一句,你怎么填?(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c.【出示课件,原先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的对比】 这一片茂密的树林不见了,你们看到了„„ 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你们会感到„„

灾难让你们担心着急,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读一遍。 (4)这一棵一棵的树都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三个“变成了”,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说明了什么呢?(人们把树都砍了,森林没有了。) c.除了这些,村民们还用树木做什么呢?(烧火做饭) d.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太可惜,太浪费了。)

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家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更遗憾的是,人们燃烧树木,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轻易的破坏方式啊!!

(5)不过,小村庄的人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漏字“还”) 为什么要加上“还”字呢?(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错) (6)终于,灾难来临了【课件出示洪水咆哮的场面】

a.谁来告诉我,没喘气儿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是什么意思?(没停止) b.还有哪个词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说明下雨时间长,雨水多)

c.谁来把这没喘气儿、爱发脾气的雨水读出来。[指名读] [齐读] (7)这么大的雨水没有树林的阻挡,顺着山坡变成洪水,小村庄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了呢?[板书](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8)昔日那般美丽可爱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读——[齐读]人们不禁要问:这是谁造成的呢?课文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毁灭小村庄的罪魁祸首难道仅仅是那些“锋利的斧头”吗?(不)那是谁?(是人们随意砍伐,是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板书:乱砍滥伐,破坏环境]就是这些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五、迁移说话,拓展延伸

1.你想对小村庄的幸存者说些什么呢?

2.你还收集了哪些类似小村庄这样的悲剧呢?[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课件出示:98年特大洪灾的图片】咆哮的洪水如一头猛兽,无情地肆虐着,淹没了多少肥沃的农田,冲毁了多少美丽的家园,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你想对造成这些悲剧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板书:保护环境]

六、回扣导读,总结升华

只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维持生态平衡,才能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美丽,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正像本组课文导读中倡导的那样——(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设计

7.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美丽

随意砍伐 消失

(保护环境)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故事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震撼于故事那令人痛心的结尾,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机械地加标签、带帽子,这样容易使语文课变成说教课,变成帽子课。因此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去体会,去思考。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把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从而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三、说学法

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理念,我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积极性。另外,通过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活动设计(接下来我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 情境对比,震撼心灵。

首先让孩子们回忆说出对故事的整体感知。然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读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想象画面,并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与《珍珠泉》课文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出示课件(美丽的小村庄)。通过直观画面,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认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板书: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声音、画面直接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听觉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再结合对相关文本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灾难的可怕。(出示课件) 看了视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想象人们在洪水中的挣扎悲泣,从而,使孩子们领悟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严重恶果,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不但抓住了文章的要领,还确定了下一步学习目标。

(二)文本对比,读中释疑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 (阅读提示)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再加以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和想象力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过程中,重点抓住一组形成对比的句子来感悟。(出示课件)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着重朗读理解三个“变成了”,启发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树木还会变成什么?每一次对文字的理解后都要进行个性化朗读,这样就能把孩子们的心灵感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初步理解出斧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然后扩展: 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课件)“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教学这句话时,我抓住了两个“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画面,想象文字后面隐藏的内容,比如:你体会到了什么?后面的省略号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却又在暗示着什么?这又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子? 从这两个句子的对比学习中,孩子们就很自然地明白了:村民们在用斧头得到许许多多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宝贵的财富;从而感悟到人类在利用自然造福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帮助孩子们将从读文中积淀的强烈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设计了:正是有了这不停地砍伐,小村庄才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告诉老师,( )都没有了。是啊!师:什么都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那些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袅袅的炊烟没有了,森林中忙碌的身影没有了,斧子凿木的声音没有了,人们的生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生:齐读最后一段,通过老师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文本,也使情感得以升华.(四)个性作业,深化主题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人文性、具性的和谐统一。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业,力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观察日记.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2、设计保护环境的标示语。

3、办一期“我是环保小卫士”手抄报。

4、续写后来小村庄有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推荐第8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宋勇刚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新词。

2、指导书写“森”和“郁”两个生字。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 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重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故事,题目就叫——(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曾经,在山谷里,有过一个小村庄。(出示幻灯片并随机解说):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村庄? (美丽、干净、可爱、风景如画„„) 板书:美丽的小村庄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觉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怎样? 生:(幸福、安宁、快乐„„)

师:想不想知道后来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吗?

出示图片及文字: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指名读,师:怎么样了?生:(什么都没有了,很凄凉;荒芜人烟;消失了„„)请学生齐读出示的语句,师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板书:消失

1 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了呢?究竟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大屏出示自读要求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读文情况。

1、检查词语。

2、指导写字。

3、分小组读文。

4、概括大意。出示关键词:原先„„后来,由于„„最后„„

四、学习课文

师:这个曾经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来细细品味。

1、出示课文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2、出示斧头以及砍树的画面

3、出示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想„„指名读。

4、理解重点词:

谁家:说明是任何一户人家。只要是这个小村庄里的、随便哪户人家都可以上山去砍树盖房、造犁。

拎:为什么不用“拿、提”?因为“拎”显得很随意。从“拎”这个词可以看出人们打心底里觉得砍树无所谓。 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对这种行为憎恨的语气。

5、最终,树木变成了„„(出示幻灯片) 师: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全部露在外面。

6、出示第三段文字: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齐读)

7、理解重点词:

一年年,一代代:说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说明老一辈是这样做的,到了儿子这一辈还是这样做,到了孙子,甚至孙子的孩子、孙子的孙子都是这样在做的。人们没有意识到树木的减少。 不断、不断: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2 省略号:虽然没有用文字,但意味深长,说明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树木还在减少;说明裸露的土地仍然在扩大,一刻没有停止。

8、出示图片: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这是一个排比句,强烈的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9、后来,小村庄怎么样了呢?出示第四段文字。理解重点词:大雨没喘气儿、咆哮。

10、齐读最后一段: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是什么意思? “一切”又是指什么?

当小村庄里的人因为自己把树都砍光了,使得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的时候,你心里又有什么感觉?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片。(一个村民望着滔滔河水。) 生自由发言。

五、拓展训练: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忧伤、惋惜之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六、小结:学了这篇课文,看了这段视频,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感触,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消失

砍树

推荐第9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李小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

课文讲的是山谷中一个小村庄的村民由于肆意砍伐树木,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日趋减少,优美的环境逐渐恶化,终于在一次大雨过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这一理念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品质,进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意在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滥砍乱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重要性。

3、法制渗透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理解小村庄前后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对自己的家乡一定很熟悉吧?那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呢?(指名学生描述家乡,师生一起补充、评价)

出示“美丽小山村”的图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对看到的途径进行描述。在学生沉醉于美景的时候,老师终止课件播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在若干年后消失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吗?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对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做标记。

(2)尝试联系上下文简单理解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播放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优美。要求学生重点听、跟读自己不会读、读不好的字词。

3、指名读课文。老师正音。

4、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汇报)

师小结: 课文讲了一个山谷中美丽小村庄,由于村民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最后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课文。要求:

(1)积累好词好句: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2)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

(3)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汇报:

(1)小村庄原来是怎么样的?师生结合图画和“森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这一重点句子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2)到后来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二~四自然段作答并适时板书)

a.“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到什么隐患吗?

b.“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

c.“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这句话好在哪里?(拟人句,形象、准确)

3、重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然而”前后,通过语气和语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村民滥砍乱伐所遭到的大自然的惩罚。

(2)品味“咆哮”一词:大洪水的凶猛可怕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表现出的“愤怒”。

4、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你怎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出示洪水过后的村庄图景,与原来的美丽村庄形成鲜明对比,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触动学生的心)

人们利用斧头过度砍伐森林,虽然得到了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但是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终被洪水卷走一切。(此时,学生对小村庄前后变化的原因已经了然于胸,通过对课文反复的朗读,相信学生有很多话要说,老师适时引导,对村民的滥砍乱伐进行批判)

师小结:村民们过度砍伐森林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愚蠢的,他们不仅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更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四十一条中,“对违反本规定的,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多植树、物品循环利用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学完了本课,你如果遇到这类事情你会怎么做?(告诉他们破坏环境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五、小结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一定要吸取这个人类亲手坏灭自己家园的惨痛教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

六、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生活用品

美丽的小村庄------(斧头)滥砍乱伐

----(大雨)洪水--------什么都没有了

生产工具

保护森林

保护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七、作业设置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为环保做几件小事,并和同学交流。

八、反思

本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讲授本课时,采用品读的方式并借助村庄前后变化的图景,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肆意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无情惩罚;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破坏环境属于违法行为,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观念。

推荐第10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刘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环保道理。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感悟,结合课件资源的引领,创设情境,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有关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情感深处真正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被毁的过程和原因;而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所蕴含的环保道理,激发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既关注认知学习,又注重情感体验,创设一个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因此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以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引导点拨法、媒体参与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助,进行优化组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扎实实践“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等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堂真正变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园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震撼心灵

一、复习巩固,轻松入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师:首先,来做一个口头填空。 (课件出示词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小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师:你们很能干,都填得很正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也可以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生:早先,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

)小村庄。后来,由于( 人们过度砍伐树木

),让小村庄失去了(

天然保护伞),最后,小村庄在(一场洪水 )中消失了。

师:说得非常完整。

二、图文结合,体验美感

师:这个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很多年前,在那个幽静的山谷中曾隐藏着这样美丽的小村庄。那么书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生:读句子。

师:出示课件(第1段填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小村庄特别美?(生说师画出词)能抓住这些词来美美的读一读吗?(指名读)让我们也像她这样,把你体会到的美读出来吧。(齐读) 师:这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想不想去看看?假如我们有幸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将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生1:学生描绘,(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座座房子掩映在绿荫间,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师:谢谢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把掌声送给——

生2:我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边的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鸟语花香,小草嫩绿,空气格外清新。

师:你的语言积累得可真丰富!出示板书“树”图,小村庄美,树更美。 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森林葱郁,溪水潺潺,鸟语花香,鸡犬相闻,一派自然和谐的迷人风光”。)同学们欣赏。师一边介绍:湛蓝的天空清悠深远,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环绕着美丽的小村庄,

师:再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你对美丽的小村庄的赞美吧!(齐读)

三、对比质疑,激发学习

师:我们都十分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出示课件)可是,这个故事结尾怎样?,最后这个小村庄变成什么样?(展开想象自由说)

生2:后来被大水冲走了 师:你们从哪儿知道了?

生3:我是从“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这里知道的。 师:是啊,曾经是如何美丽的小村庄,如今却毁于一旦,这多么叫人心疼啊。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4读“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读得很好,我们就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对比这两幅图片,看到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你们心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1:这是为什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了? 生2:罪魁祸首是谁?„„

师: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的读一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读完以后再想一想,小村庄发生了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

师: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谁来说一说呢?

生1:我认为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小村庄里的人乱砍乱伐,破坏环境,结果才会被河水冲走了。

生2:我也认为,是村庄里的人自己造成的。

师:看样子,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那么,究竟在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美丽的小村庄落得如此下场?我们就要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自主合作 探究原因

一、研读词句,理解文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词语画出来。 2、反复朗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师: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

师:根据提示开始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标一个问号。

师:大家都学得很认真,那么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都画了哪些句子?

二、汇报交流,品味语言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生1:从“拎”这个字,我感觉小村庄的人们一有需要,就上山砍树。 师:体会得真好,能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吗?

生2:可以看出当地的居民砍树很随意,拎起斧头就上山了。 师:你很会思考,读出你的体会。? 师:在这儿“拎”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提、拿、带„„(师边书写)

师:为什么不用提、拿起斧头?带问题再读句子。

生2:拎就是掂起斧头就走了。说明砍树在当地特别随意,根本不受约束。谁想砍就砍,没人管。

师:你说得不错,男同学,我们来把这一句读一读吧。 男生读“谁家想盖房„„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刚才在读的这句话中,谁家到底指哪一家?(标画出来“谁家”) 生1:谁家就是指村庄里的每户每家。

师:你说得没错,那从这两个谁家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2:从这两个谁家我体会到不是只有一个人或一户人家对砍树这种事不在乎,而是所有的人都不当一回事。

生3: 这句话中有两个“谁”,好像指的是村里的任何人,谁都行。 师:“谁”在这儿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村里的每一个人。

师:是啊,谁想砍树就——,谁想什么时候砍树就——。这两个“谁家”是那么的随意,那么的令人心痛。我们再来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师:谁还从哪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生3:我从“一棵一棵”看出他们砍了很多树。 师:你可真会读书,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对“一棵一棵”还有哪些体会?

生:人们砍了一棵又一棵,只要有需要就去砍树。我感觉砍树对于他们来说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们没有将砍树当回事。

师:你是一个勤学善思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在人们的随意砍伐下,山上的树木开始减少。(板书:树少)

师:砍树成为小村庄环境开始恶化的第一步,人们把山上的树木这种大自然的给予当作了无尽的宝藏,当作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他们停止了手中的斧头了吗?你找到了文中的哪个句子? 2、理解句子“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生1:我从“„„”告诉我们土地裸露得越来越多。(板书:地露) 师:你很会学习,能够抓住标点符号来研究,那这句话请女同学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师:你们对这句话还有哪些理解?

生3: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人们很长时间都还没有觉醒。

生4:不光是家家户户都把树木当摇钱树,而且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

师:是啊,一年年,一代代体现了这样的烂砍伐树木行为还在继续。 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

)„„

师:一年年,一代代,灾难正向着这一小村庄慢慢地逼近,可是无知的村民却没有丝毫的觉醒,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担忧和无尽的心疼再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师:读得还不错,那么,人们砍来的树木都用来干什么用了? 3、理解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生:我画的句子是,“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消失在天空了。”

师:在上节课呢,就有同学提出对这一句话不太理解,那我们先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消失在天空了。”

师:从这一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当地的村民不光用树木盖房,做工具,做家具,还把它当柴禾烧了,一点都不心疼。(板书:房子、工具、家具、柴烟)

(出示课件)读读课文,了解树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填空 树木都变成了____、变成了____、变成了_____。

师: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被砍伐的树木数量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你还从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理解“应有尽有”、了解排比句)

师:说得不错,在这一句话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变成,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2:从这三个变成,我体会到了人们把这些树当成了自己的东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考虑到后果,

师:你体会得不错,那么谁能够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这一点?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4、对比句子,感受结尾。

师:(出示课件)“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了。”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树木被廉价使用、树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师:凭借着锋利的斧头,凭借着大自然的给予,小村庄的人们日子过得怎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点击朗读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样“不错的日子”到底指什么样的日子呢?联系上文理解自然的给予让村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第一句话作者是真的在称赞当地居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吗?

生: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力度在加大,范围在扩展,人们只是为了眼前需要,为了看似不错的生活,而一味地、无休止地乱砍滥伐,把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变成了工具,甚至变成了烧火做饭的一把柴草„„这太让人痛心了。

5、课件辅助,直观体会。

师:终于,灾难来临了(出示洪水卷走小村庄的视频)

师:因为长期的乱砍乱伐,小村庄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刚才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理解“大雨没喘气儿”(拟人化写法)。

看课件感受“咆哮的洪水”。在这咆哮的洪水来临时原本谁可以保护这美丽的小村庄呢?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破坏树木)出示板书:树少、地露、推动了植被的保护,水卷。回顾:“树木为这小村庄带来了什么?”,感受:“现在洪水又带走了什么?”结合理解“一切”(出示课件):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一一搽去黑板上的板书)

6、体会“斧头”的含义。

(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在这儿,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斧头呢?

生2: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是靠斧头得到的。

生3:作者是要用斧头来引起我们的思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想到后果。 师:你理解得很好,那课文到底几次提到了斧头,请同学们快速的读一读课文,在课文当中找一找描写斧头的句子,然后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想一想,这里的斧头到底指什么?

生自读课文。 师:找到了吗?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三句话。 “谁家想盖房„„一棵一棵砍下来” “不管怎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什么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谁来说说这里的斧头到底包含着什么意思?

生1:斧头就是指人们用来谋生的工具,如果不注意就会成人们破坏自然的工具。

师:是啊,这一把把锋利的斧头是人们谋生的工具,看似是锋利的斧头为小村庄居民创造了不错的生活,可是,如果滥用它,它就会成为破坏森林,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成为害人的工具,成为毁灭村庄的间接杀手,而真正毁灭村庄的罪魁货首又是谁呢?

7、重温美丽,体会文本。

师:让我们再回到第一段,再来重温小村庄的美丽,出示语句, “这几个句子能不能调换顺序?”

生:我觉得不能调换顺序,因为“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切美丽皆源于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木不在,就什么都没有了。 师:这一切都是缺乏环保意识的村民一手造成的,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我们要保护环境。

(三)发展思维 深化主题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想对被砍倒的大树说?那条不再清澈的小河,那片被烟雾遮住的蓝天,以及那个被洪水卷走的小村庄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师小结并板书:乱砍滥伐.破坏生态.)

生1:我想对村民们说,村民们啊,斧头曾经帮助你们过到了幸福的日子,今天也是它把你们毁灭了。 生2:大自然给予了你们许多恩惠,可你们却不珍惜它,保护它,真不应该。 生3:如果你们当初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今天就不止于如此了。

(四)走进生活 升华文本

师:谁不想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呢?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没有觉醒,他们也像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只为一时所需或方便,随心所欲地破坏着环境。大家请看!这时,我出示课件:生活污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资源浪费„„我紧接着追问:你们还发现了哪些?孩子们会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一幅幅画面,一幕幕事实,警示着我们:破坏环境还在继续,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要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同学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心声,或唱歌,或绘画,或编童谣,或写标语,或表决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作业。 课件出示: 自主选择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相关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2、调查你身边的环境(空气、水、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人们是如何治理这些污染的?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

3、发挥想象,续写本文。村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觉醒后的村民们是怎么做的?如今的小村庄又是怎样呢?

师:下课!

(五)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树少

地露

水卷

美丽—————————————什么都没有了 房子、家具、工具、柴烟

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

第11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二、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组图片,之后请大家说一说刚才的图片中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谁能够用几句话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象?

2、师:是呀!就是如此和谐的一座小村庄,如此令村民们喜爱的小村庄,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然而今天它确变成了这样的场景。(呈现图片)

3、同学们,现在大家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景象?(学生说话)

4、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本

三、

1、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生接——其义自现)那就赶紧读读课文吧!首先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一人读,两人读,大声读,默读都可以,碰到生词朋友要反复的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看 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师:同学们,看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

出示句式:早先,这是一个(

)的小村庄,可后来(

(板:美丽

消失

2、质疑:现在你有疑问吗?

3、(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4、(板书:?)

三、精读文本,探究原因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1、先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吧!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小村庄的美丽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 请同学们读一读,小村庄的美丽,你是从哪句话读到的呢?

(2)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

(3)我们面对着郁郁葱葱的森林,踩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听见了什么?(指名读)

(4)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村庄吗?就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齐读——

(5)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6)多么美丽的村庄、多么美好的生活环境啊!简直就是想象中的天堂!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今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还存在吗?

(7)请你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这美丽的小村庄已经不在了?

(8)

(二)探究小村庄的消失

(9)

1、美丽的小村庄也——没有了,为什么呢?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2-4自然段,找找美丽的小村庄没有的原因,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预设:我感受到大家都去砍树,人很多,被砍的树也很多。 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人们都去砍树有人管吗?

预设:他们砍树不假思索,想砍就砍,随心所欲。

如果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 得多么细腻!把他们的随心所欲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朗读

如果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室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字呢?

指名朗读

(1)过渡: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还想干什么?出示句子,这砍下来的一棵一棵树都变成了什么呢?

(2)引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工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齐读

(课件出示另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哪里何处去了。

(1)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2)那“咆哮”,请你告诉我“咆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面对着这样肆无忌惮的洪水,人们在干些什么呢?他们此时此刻的表情又是什么样子呢?眼睁睁地开着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一栋栋漂亮的房屋被洪水卷走,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

3、师生总结,品读最后一段话。

师:是啊,正是由于人们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才导致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课件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学生说)(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学生心情沉重地读。

四、情感熏陶、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说)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才导致了小村庄的毁灭,其实在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无知的人呢?请同学们对那些无知的村民们说些什么。 联系生活,出示生活中环境污染、乱砍乱伐的图片,并设计一句公益环境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

消失

乱砍滥伐

第12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郁、澈、湛、裸”等9个生字,会写“郁郁葱葱、湛蓝、裸露、黎明”等词语。

2.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裸露、咆哮。辨析识字:(犁梨)、(栋冻)

2.开火车读文,重点强调易错字音,指导长句朗读。3.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4.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早先,有一个( ),后来由于人们(

),最后,小村庄(

),变得( )。我从中初步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读初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是怎样的村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重点理解: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积累这些词语。体会变化前的小村庄的美。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画出相关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昨天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小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美丽)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

(一)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二)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 “谁”

B 理解“拎”(换词方法)

C 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

(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

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还可写几条环保标语。

五、板书设计: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都没有了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六、拓展阅读《向大自然的盗贼起诉》 1.整体感知悟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文章:《向大自然的盗贼起诉》思考:文章中的盗贼是谁?他们都做了哪些坏事?带来哪些后果? 2.关注重点品情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诗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要为环保做些什么?

七、小练笔: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八、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很多环境问题:比如山洪、雾霾天气、水污染等。你还知道或能查找到有关破坏和保护环境的故事是:

教后反思:

第1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邓欢晨

一、教材解读 1.教材位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2.教材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做成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小村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从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上看,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过程。在描述小村庄的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形容小村庄的美丽,如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树木的变化,用标点符号省略号表现小村庄的环境日益恶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下得连绵不断等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 1.识字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能分析字的结构,能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三年级是要求用钢笔书写的第一年,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规范书写,仍需特别关注。 2.课文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易理解的可能有以下几处:1.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城市孩子对山区环境、森林情况了解大多,对农村的农具、家具了解不够,需要做适当地补充。例如,文中出现了“犁”这一农具,老师需要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木制的犁,另一张是牛套犁耕地的情景,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犁、了解犁的作用。2.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含义难以理解到位,如“锋利的斧头”代表什么,需要教师点拨。 3.朗读方面

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读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4个生词:锋利、盖房、扩大、工具、咆哮、造犁、裸露、黎明、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会写“裸”字。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

3.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写作方法。模仿写作。 情感目标:

5.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多元阅读、感悟课文,学生通过交流小村庄的变化,明白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通过体会反映深刻主题的句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能模仿写作。

五、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舒适的生存环境。回想一下,第二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到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怎么样?美吗?早先„„你们喜欢它么?

2、现在老师再领大家到另外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请你把看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同一个小村庄!

3、我有一个观点,“读书贵在有疑”,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怎样被洪水卷走的?板书:为什么?怎么样?)那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好,齐读课题。

(二)认认真真读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找同桌帮助。

2、学习生字

A、读好含有生字的词语。 B、读准生字字音。

C、教学生字:葱、湛、犁、黎。“葱”和“黎”要提醒注意书写,“湛”字要注意笔顺,“犁”要解释字义并理解记忆字形。

3、再读课文,练习朗读,概述课文内容。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学生读1-5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评价。 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填空,概述课文的内容。 “山谷中有一个 ,村庄周围有 。人们靠着锋利的 ,将树木 ,日子过得还 。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村庄被 。”

师:开头讲“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板书:美丽),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第

4、5自然段)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课文的第

4、5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会写什么? (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

板书:

1、有过,美丽——

2、

3、砍树——

4、

5、什么都没有了

(三)有滋有味品故事,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品读第一自然段

A.小村庄早先是什么样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

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你有什么理解和体会?(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教师板书:森林、河水、天空、空气。然后贴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说一说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还能看到什么?还能听到什么?还能闻到什么?内心涌起怎样的感受?(生:我看到了参天的大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小村庄就在森林的怀抱里。生:我看到了翠绿的树叶,看到了鲜艳的野花,看到了肥壮的牛羊。)

师:《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一段话写到了森林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出示: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稍,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生:我看到了清可见底的小河,看到了鱼在小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师:《珍珠泉》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描写了水的清,让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生:我仿佛闻到了芬芳的花香。 生:空气真甜啊,真香啊! 生:天空真蓝呀!云朵真白呀! …… ……

生:我多么想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呀!可惜,小村庄被洪水吞没了! 生:我太留恋这个地方了!)

B.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一自然段,再次领略小村庄无限美好的风光。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这样去读课文的第

2、3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始。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想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预设一: 学生找到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相机引导理解两个“不断“。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抓住“应有尽有”、“各式各样”两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都当成柴火烧掉。(学生板书:大量、过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那可以怎样办?(烧柴草、树枝)这个办法很好,但房屋、农具、家具、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不能不做,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师: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找到了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预设二: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A.品味“谁„谁„拎”。提问:这个“谁”是指村里特定的某一个居民吗?那是指哪些人?对,是指村里的全体居民,他们没有例外全都是这样做的。表明了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拎”表达人们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从这些词语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村民砍树时很随意,数量很多)我们现在把这中砍伐叫做“乱砍滥伐”!(生板书:乱砍滥伐)

B.假设你我也是这个小村庄的村民,我也跟他们一样无知地乱砍滥伐,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家想盖房,我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学生用固定的句式仿照说话)

你家想造犁,你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你家还想„„(生可能回答铁锹、小推车、桌子、椅子„„) C.孩子们,当一棵一棵大树倒在村民们锋利的斧头之下时,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指名读)

D.看,老师把刚才咱们说的内容变成了一首小诗,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就这样,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带着你沉痛的心情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

(四)小结

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个村庄的居民居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却不爱护它,他们 ,(指读黑板上的板书)最终会他们的恶行将带来怎样的恶果呢?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14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简案

旬邑县太村镇小学:赵飞飞

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者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个小村庄?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

1.自由读, 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些景物?

3.读出小村庄的美丽.(齐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存在了——你想看看现在小村庄的样子吗?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谁”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板书:不断砍树)

(3)那树木变成了什么?(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B、句子训练: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

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课件出示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B.是谁在“咆哮”?(洪水)

C.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你说得好!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

(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

五.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保护环境)

随意砍树不断砍树 什么都没有了

第15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中宁九小 韩 梅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课文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课堂教学中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配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它的意图是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由于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土地裸露,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其隐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中有一些含义较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备课时考虑到:虽然有些学生通过课外书或者电视知道保护环境的一些情况,但没有刻意去观察、去研究它,也无法理解树木与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之间的联系,也没法理解“大雨没喘气儿”与“什么都没有”。在利用课件中关于破坏环境与保护环境的资源极,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文信息,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保护环境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破坏环境带来的惨重后果。 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PPT),通过图片欣赏、文字品读等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掌握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领悟课文中描写乱砍乱伐树木带来惨重后果的段落,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利于各种图片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生成,为学生营造充实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了解身边的事物,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学习会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裸露,必然带给人类灾难。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再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的情感,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让学生通过图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消失的原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预习课文,大致了解内容。 (2)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语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4)学习课文的构段方法,让学生仿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为人类服务,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在读中品词析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利用百度搜集搜集与保护环境、破坏环境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利用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理念,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积极性。另外,通过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对于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果,很多学生不了解,教学中也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运用搜集的有关资源,将大量破坏环境的图片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给学生视觉上的认识,产生更直观的印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什么都没有”的原因,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板书课题:《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听录音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标出序号。

(三)出示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认读本课生字。

3、一边读一边想:本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4、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4、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讲述了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乱砍树木,破坏植被,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遭到了毁灭命运的故事。)

(五)质疑。

(六)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

(七)布置作业

1、搜集与环保有关图片、资料。

2、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16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的时期,愿意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自我表现欲,什么事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做一做。从认知状况来说,环保主题教育的文章三年级孩子早有接触,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再加上孩子们就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他们每天耳濡目染,亲身感受着环境的变化,所以这篇文章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解疑。

引导点拨,朗读想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做手势(嘘!告诉大家一件事情,听说地球妈妈丢失了一个孩子。最近,她在网上发了一则寻人启事,瞧,谁愿意来读一读,帮地球妈妈找一找她的孩子。)指生读(地球妈妈一定会非常感谢你的。小村庄究竟怎么了,小村庄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指大屏幕)这就是那个小村庄,小村庄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想不想知道。(生答:想)打开课本,打开这个故事,大声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流利,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故事你也就明白了,开始吧!

1、生大声朗读课文。

2、生字词学习。(1) 词语加油站。

① 借助拼音自己读 ② 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③ 提示易读错的字。(露,拎等) ④ 释义:犁 ⑤ 去掉拼音比赛读。

3、词语宝库 ① 指生领读 ②看图理解词语。

三、品读感悟

师:作者用上这些词语以后,描写的小村庄,你觉得怎么样?(生答:美丽)师板书:美丽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自由读、指名读)

(1)品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教师相机板书:美丽、森林、村前、天空、空气。 (2)闭上眼睛想象:这么美丽的除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外,还会有什么?(青草、白云、小鱼、白云等等)

(3)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二)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1、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生1: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 生2: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2、如此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如此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读2-4自然段,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最后形成本组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

2、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

(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a)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B)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等) C)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d)“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e)指名读。

B、“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指导品读,加深体会:不论是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砍树的数量不限)

a)村东头的王叔要建房,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b)隔壁的张大伯想造犁,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老李头的小儿子结婚要做家具,他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C、“一棵一棵”:指名读(师:是啊,抓住重点的词语去理解句子,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我们品读句子的一种好方法,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2)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指名读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头、犁)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3)大量的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大量的树木被村民手中锋利的斧头砍伐,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子?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指名读,生评: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不断”、“裸露”等)

a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②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些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变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的板书:森林、村前、天空、空气、美丽)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

(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

①“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②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③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④是啊,我们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会感到惋惜,假如你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请以下面的格式写写你的感受:假如我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我会对他们说:

⑤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早知道这样,你们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你们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多好的建议啊!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你们要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2、写一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呢?

3、拓展:其实小村庄的故事只是环境破坏的一个缩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例,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 ① 生说身边事例。

②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 PPT播放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并配乐,师激情解说,呼吁同学们一起读环境保护标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共建美好家园。”

五、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2、把小村庄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3、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4、搜集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事例、图片,做一份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第17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第18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以前是怎样的?

1

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

6、小村庄是多美啊,同学们还想去看一看吗? 过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小村庄却已经被咆哮的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

7.引导质疑: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 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2—4自然段。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2

1、把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来。

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消失原因是什么? 1)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同学们,你们也找到它了吗?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同样的词语——谁家 现在老师就疑惑了这谁家到底指谁的家啊,是小红的家 小明的家 小云的家还是指谁的家啊 农民的家 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的人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了解到了谁家不是指具体哪一家而是任意的一家想盖房、造犁都可以到山上去砍树,到最后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 裸露的土地 你又是怎样理解裸露这个词的呢? 空空的 什么都没有 真好 你还想说 没有树木的土地 看 这就是一块裸露的土地)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每家每户他们有了房子、犁之后,有没有停止对森林的砍伐呢,你从那句话感受到人们没有停止砍伐的行为,同学们你们也找到这句话了吗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说明没有停止砍伐森林 不断 出现了几次啊 两次 重点读读这两个不断 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人们对森林的破坏没有停止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每人砍一棵树 一年砍到多少书 十年呢?多么惊人的数字 让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树木倒下的声音 树木倒下的声音是低沉的 是悲哀的 是无奈的 那么老师还听到了树木到底哭泣的声音 你们听到

3

了吗 现在感觉怎样来读一年一代代这句话 谁来试着读读 大家一起来试试 好 从同学们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很同情这个村子里的人们 也听出了大家愤怒的声音 谁来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会愤怒 伤心呢?树也是有生命的 树还可以制造氧气 这些愚昧的人们把看下来的树变成什么了呢? )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那么谁来用一个词告诉老师树木变成了什么?这句话中三个变成构成了什么句 排比 用排比句更加强烈的表达了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的愤恨)

3、小结:你们看,树木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是呀,小村庄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乱砍树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使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冲走了。什么都没有了

五、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6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4

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消失)。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手是什么?(板书:乱砍滥伐)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难道这篇故事仅仅是要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六、课外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七、总结

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却只有一个,所以(出示作业)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

5

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携手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八、作业

1.流利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环保宣传海报。【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乱砍滥伐

美丽 保护环境

消失

第19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过度砍伐,最终变得什么都没有的故事。从语言文字特点来看,这篇课文语言质朴,含有较多的意义深刻的词句,适合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以及语言文字训练。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有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但对于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能够很好的自主体会;已开始学习概括课文内容,但还不够简明扼要;平时优美词句有一定的积累,但表达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与学会运用 。

依据课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其中,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排比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法学法:采用生本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完成了朗读课文,识字,写字,理解词语,自主概括课文内容以及对主要问题的自主探究这几项任务。基于教学目标和以上学情,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

一、课前交流

交流搜集到的森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导入新课。

“是啊!森林的作用确实非常大,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就得到了验证。”)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根据自主学习记录本的情况,我对“裸”“葱”这两个字进行指导。自主观察—范写---同桌互评—教师投影展示,反馈。就做到了只教学生写错的和写不好的字。)

2.、出示四字成语,指名读,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积累词句,同时也为后面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刚才我们领略了小村庄原来美丽的样子,谁能告诉我小村庄最后变成什么样了?”学生在提示语帮助下完成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课文内容。

四、精读感悟,指导朗读。

1.朗读课文,思考是谁让小村庄有这么大的变化?

2.因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统一的,或有偏颇,或不够深入因为解决争议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 再读课文2-4段,寻找答案,品读相关语句。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师生总结通过“谁家”“谁家”“拎”感受到人们随意砍伐树木。

同时引导学生抓住“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感受人们砍树的过度。(这就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2)其次,让学生观察从表达方法上,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像这样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的形式就叫做排比。

对比读两个句子,说说从排比句中体会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感受排比增强感情的作用。并指导朗读。(对排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并通过朗读,自主体会排比增强语气的作用。)

2)“人们这样随意过度的砍伐,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句子。“树木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在不断扩大,仅仅是树木和土地在发生变化吗?”引导学生发现省略号的作用。

其次:联系小村庄早先的样子,学着运用排比的形式,说说还有什么在发生着变化?(设计意图:让小村庄与原先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感受过度砍伐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是将积累的词语进行运用,学者运用排比句)

4)让学生说说此时内心的感受,或愤怒、或伤心,带着感受,配乐朗读。(根据课标要求,读出内心感受)

5)小结,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容易总结出答案,因为过度砍伐,最终在一场大雨之后让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思考,没有了什么?学生自然地就用排笔的形式说出来。(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理解课文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什么都没有了的含义,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小结:本环节,教师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排比为训练点,从初步认识到学着运用到自主运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1.说话练习,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教师适时点拨边砍边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作法。(设计意图:关注课本的泡泡语,同时让学生明白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出示博山当地环境破坏的图片,说说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环境做点什么?(设计意图:既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相结合,实现对教材的整合,又开发课程资源,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作业布置:

1、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狼和鹿的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把了解到的情况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设计意图: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联系,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提供素材,打好基础。)

第20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路建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文章中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同时板书和简笔画结合,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回忆第一组课文内容,你喜欢春天的美景吗?美景人人爱,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令人失望。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导学案自主学习。

三、展示成果,检测达标。

1、读通课文:小组成员每人读一段,开火车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要求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识记生词:小组成员每人读一个,开火车读。

3、识记生字:识记横线中的生字,小组成员每人读一个,开火车读生字再组词。

4、书写生字:展示小组作业。

5、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你还记得那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吗?根据学生汇报画简笔画。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最后被洪水卷走了,你什么心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村庄消失之谜。你想围绕“砍树”深入探究哪些内容?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其中

(二)

(三)为选做题。

三、展示成果,检测达标。

1、人们为什么砍树?答:盖房、造犁、做家具、工具、烧柴

2、人们是怎么砍的?答:想„„就„„ 拎 (随意乱砍)

3、人们砍了多少树?答:非常多。一年年,一代代,„„(滥伐)

4、砍树给小村庄逐渐带来哪些变化?答:请一名学生读二三段,教师简笔画演示变化过程。

5、你觉得小村庄这种变化好吗?村里人是怎么看待这些变化的?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请学生读出感情去体会。

6、这种变化到底好不好?接着读第四段,抓住“奇多、没喘气儿、咆哮、卷”体会气候的严重失常。

7、你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村庄景色以及沙化情况。

四、拓展延伸。

通过昨天的调查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希望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乱砍滥伐

被卷走

想„就„

一年年,一代代„„

裸露

不断扩大

„„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