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亚洲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9 08:38:0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亚洲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第一节 自然环境)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地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

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教材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的范围》,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视频链接:亚洲的自然环境)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教材图《亚洲地理分区》,结合教材图《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 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 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 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 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 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也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动画链接:亚洲的地形 亚洲的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教材图《亚洲的地形》和《死海》阅读材料(视频链接:死海),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纪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全课小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 全课小结 ]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 【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推荐第2篇:《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 李佳梅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 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教师归纳小结: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结合亚洲的地势和河流特点,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手势来形容:双手虚托向下图解:地势中部(手腕)高,四周(手指)低,河流(指缝)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双手摆放记住亚洲地势、河流特点,形象生动,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二、复杂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回答: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

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

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由一人代表发言,不足处其他组员做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

课后延伸: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方法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用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

推荐第3篇: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片

出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生预习展示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东西半球图, 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非洲,东南临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用:每小组挑选一个大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示。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示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指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

1.出示亚洲气候图,找一找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有几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拓展应用:出示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反馈。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是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间事物,以及对空间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一般地讲,它只回答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How(怎么样?)等问题,但并不(能)回答Why(为什么?)。空间分析需要复杂的数学工具 初中生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统计学、图论、拓扑学、计算几何等,其主要任务是对空间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达到获取、描述和认知空间数据;理解和解释地理图案的背景过程;空间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调控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等目的。

空间分析技术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地理学、经济学、区域科学、大气、地球物理、水文等专门学科为其提供知识和机理。

除了GIS软件捆绑空间分析模块外,目前也有一些专用的空间分析软件,如GISLIB、SIM、PPA、Fragstats等。

总结: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世界地理关于诺亚方舟的试题

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 初中物理。

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4.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总结:根据文字提供的信息了解植物诺亚方舟的故事。

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二地理试题之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分布。凡是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的地方,那里 的地区往往都是有着许多的工业。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自己的特点。你知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吗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位置优越 D.劳动力资源充足

【解析】选B。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很高,科技和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所在。

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A 初中地理.集中在西部内陆

B.集中在沿海地区

C.集中在边境地区

D.沿海与内陆均衡发展

【解析】选B。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它们共同的分布特点是集中在沿海地区。

总结:沿海沿江分布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这些基地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地理复习资料之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同学们注意笔记了,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合了详细的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记记。

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初中语文。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上面是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相信看过以后可以轻松地应对地理期末考试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复习资料等着大家来掌握哦。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讯息就来关注吧。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地势阶梯

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阶梯上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个地形区;

第二阶梯上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五个地形区;

第三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

如果通过北纬32°线 初中地理,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即使在北方或南方地区内部,在自然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推荐第4篇:亚洲及欧洲 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教学目标: 亚洲和欧洲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 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 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 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 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 ,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 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亚洲和欧洲 1 一设情激趣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思考: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 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它的周围又有哪些海洋? 二自主探究

1、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 ,意为“东方日出 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 ,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

2、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回顾:

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

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三合作交流

每一个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合作交流, 要求每一个小组根据地图册说出亚洲和 欧洲的地理位置。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组员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 洲的分界线等。

亚洲和欧洲 2 一设情激趣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地方时: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1、标准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

一、西

一、东西十二时区。

2、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3、全球可划分为 24 个时区。算一算,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 区的经度范围分别是多少?

4、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 ,西时区用“-” ,中时区用“0”

5、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6、日界线的定义。

7、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三合作交流

每一个小组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对能够理解的进行加深记忆,不能理 解的进行组间讨论。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完成教材 P4 页活动题第二题,并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讲解,教师酌情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见习案

亚洲和欧洲 3 一设情激趣

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新课导入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 本特征。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3、归纳: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①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 地势起伏状况 ③ 主要地形类型 三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2、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地势起伏状况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3、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四南北高东西低 四成果展示

每一个小组对欧洲地形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亚洲欧洲地形世界之最

亚洲和欧洲 4 一设情激趣

同学们这二两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 然后讲解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二自主探究

亚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 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 10°至北纬 80°之间, 跨了寒、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除了没有温带海洋性 气候,为什么没有?

2、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海,西临欧洲,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距 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 殊。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乞拉朋齐、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2) 出示冬季风图,并且列表归纳冬季风的特点: 项目 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低温少雨 蒙古、西伯利 西北、东北 亚 (3)出示夏季风图和夏季风比较表,让学生归纳夏季风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

1、欧洲的气候特征 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 性特征显著。

(2) 气候、气候分布典型。 (3) 带气候类型为主。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对欧洲气候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点拨补充。 五拓展延伸

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欧洲地形的关系

亚洲和欧洲 5 一设情激趣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 什么影响。 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 河流特征。 二自主探究 亚洲的河流特征

1、亚洲河网分布主要两大特点:

2、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3.分组比赛:第

一、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三、四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五、六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七、八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欧洲河流的特点

1、欧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欧洲河流的特点 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内容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由小组记录员进行总结。 四成果展示

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教师点拨 五拓展延伸 收集亚洲欧洲河流和人口的世界之最

推荐第5篇:七年级地理亚洲教学设计

项城市新华学校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总第02课时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

(二)

设计人:付静 朱清清 审稿人:付静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亚洲的地理位置、六个地理分区、地形特征、亚洲世界之最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知识。

2.能说出亚洲人口特征和人口分布特征。

二、能力目标

学会有效地运用知识,做到触类旁通。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体会亚洲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 教学重难点

亚洲的位置;六个地理分区受地形与河流分及气候特点,会分析气候差异,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自学探究、讨论法、抽查提问、习题训练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亚洲面积居世界第几?亚洲分为几个区域?

二、研讨学习①独学

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地域如此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②群学

3.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哪些特点? 读图P

5、图6.6

项城市新华学校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总第02课时

③分组讨论

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读图6.1 图6.4 ,按表6.1中各项目,比较亚洲和北美洲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并完成表6.1

三、教师点拨

(一)质疑解难

知识一:世界上第一大洲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但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

知识二:亚洲地域如此辽阔,按照地理方位分为6个地区。 知识点三:亚洲世界之最:

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最大的湖泊——里海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二)拓展升华 [活动]:多样的地域文化

阅读课文内容P5以及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读图6.6完成活动第一题。并且展示各国风情图片。分组讨论当

项城市新华学校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总第02课时

地居民的衣、食、住、行。

(三)总结规律(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同学们要不仅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了解了各区域生产和生活习惯。

四、知识巩固记忆(时间5分钟)

五、节节清练习

(一)选择题

1.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B )

A.新加坡 B.日本 C.韩国 D.印度 2.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的是( A )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D.商业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 A )

A.差别很大 B.差别小

C.都是发达国家 D.都是发展中国家

4.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项城市新华学校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总第02课时

6.亚洲东部的大洋是

A、印度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二)连线题

根据下列不同地区民族的服饰或打扮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区 A.单衣、薄裙 日本 B.白色织物裹着全身 西伯利亚

C.和服 东南亚 D.以皮衣皮靴为主 西亚 答案: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的面积 亚洲的地理方位

亚洲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的差异

教学反思

4

推荐第6篇: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二、实施课时:一课时

三、章节剖析:

1、大洲是按地理区域划分中比地区和国家的范围更大的单位区划,认识大洲起到承上启下,通贯全书的作用。

2、本节安排学习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进行示范性学习,而欧洲则安排为认识性学习,这样的学习安排,会给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概况。

3、教材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得出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这种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通过介绍标准时间的换算,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的换算。

五、教学重难点:

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3、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六、教学环节:

(一)诱导:

教师指着挂黑板上的世界地图,用深情的语言朗诵导言部分。

(二)提问:

世界上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洲?(回答):亚洲。它与哪个洲相连?(回答):欧洲。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

(三)板书课题: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 亚洲及欧洲的位置:

师:亚洲东、北、南分别与哪个大洋相连,西面与哪个大洲相连。 生:东与太平洋、北与北冰洋、南与印度洋相连,西与欧洲相连。 教师小结: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操作):按分析亚洲的方法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略)

(二) 亚洲的地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分层没色地形图说出亚分布最广的地形。生答:高原山地为主,并得出: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

一是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950米,仅次于南极洲。二是地而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底。

(三) 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去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用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的方法,去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推荐第7篇:亚洲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亚洲位置和范围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节内容。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Q宠宝贝亚洲神奇之旅”这一情境主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学会描述大洲位置和范围的一般方法,并能举一反三,从而开拓思路。

三、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并叙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和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识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资料搜集等活动积累感性知识,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受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启发,以此为情景主线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引】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QQ游戏中的 “Q宠宝贝”,你和它玩过吧,它爱学习、爱打工,更爱旅游,我们和它一起体验成长的乐趣吧!

课件展示“Q宠宝贝神奇之旅”游戏图片(需要登录游戏界面在线演示)。今天我们跟着Q宠宝贝体验亚洲神奇之旅,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学习,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QQ网络游戏情景导入,Q宠宝贝的亚洲、欧洲、南美洲旅游见闻,是非常好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综合探究 启迪思维】 Q宠快递:

Q宠宝贝正在打工当快递员呢!你在网上拍的一套物理实验器材到了本地快递公司。宝贝给你打电话:“你好,你的邮件到了,你的收货地址上面写的是学校的地址,现在学校放假了,能把你家的具体位置告诉我吗?”

同学描述自己家的位置,说出具体的门牌号,为了能让别人迅速找到你家,还要说出邻近你家的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学生回答预设:吉林省白城市北胜利小区13号楼1单元8号,在大润发超市东200米,清真寺路南胡同内,等等。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描述自家的位置很容易,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描述家的位置相似。具体的门牌号就是家的绝对位置,相当于大洲的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大润发、清真寺等地方与家的位置关系就是相对位置,相当于大洲的海陆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描述自家位置切入,进行场景类比学习,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进入学习应激状态。

认识一个大洲,也要先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我们如何来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呢?让我们跟随Q宠宝贝一起闯关学习吧。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一)机智问答

任务卡:在东西半球图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主要位于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更换装备 任务卡:

1.在亚洲图上,读出东西南北四至点的经纬线度数,根据四至点的经纬线度数计算跨越的经纬度。(西26°E─东170°W;南11°S─北81°N;跨经度164°,跨纬度90°)

2.每个小组在这几个地点中选一个,说明在此地点宝贝要准备哪些装备?即为在不同的地点旅行的Q宠换上合适的装备,如服饰、雨具等,并说明理由。

3.在3月份从亚洲的南至点去北至点,途中经过几个温度带?这期间小伙伴的装备如何更换呢?(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夏装、春秋装、冬装)

(三)化装舞会

任务卡:课件显示的亚洲图片上面有“笑脸”和“云”,应该分属哪个大洲和哪个大洋?或让一组学生事先准备大洲、大洋的面具,表演亚洲与其他大洲、大洋的方位关系,找到并说出亚洲与各大洲的洲界线。

设计意图:根据需要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了“机智问答”“更换装备”“化装舞会”三个问题情境,通过活动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做中实现知识的发现和探索,适合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在玩中学。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处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兴趣高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达到想学、爱学以及开启思维的目的。

旅行日志一:

二、世界第一大洲

(一)破译密码

任务卡:旅行中宝贝看到一组密码“4430241814109”,聪明的你能借助下图把它破译出来吗?请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4 “4430241814109”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以百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字链,亚洲面积是前两位数字。

亚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2倍欧洲 (从等量关系更可以看出亚洲面积之大) 设计意图:注重学法的指导,不是追求孤立的知识点的传授与记忆,而是学会认知的方法与思路,通过方法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达到体会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二)火眼金睛

任务卡:QQ游戏图片中缺了哪一个亚洲分区?你对此疏漏有何感悟?(缺北亚地理分区。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设计游戏,都要注意科学严谨,不能马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和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三)国名接龙 游戏规则:

1.按亚洲地理分区东、西、南、北、中、东南亚的顺序,说出分区内国家的名称,不能重复。

2.说出分区内的最大国家及其首都。

设计意图:注意结合通关任务,设计学生活动。通过迅速阅读地图搜索所需地理信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

(四)见闻分享

5 任务卡:由于亚洲面积广大,不同地区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分区和大家分享旅行见闻。

游戏规则:发言前,要观察图片有什么特点,注意每幅图展示的自然环境,同时思考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果能说出该地的代表性文学艺术作品更好,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方夜谭》等。发言时先说出看到的人或事物,判断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在哪里,当地自然环境如何,再简单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旅行日志二:

6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1.北美定位:Q宠宝贝明年行程计划是去北美洲,请你根据地图说明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家乡礼赞:邀请大家来做客,简单描述家乡白城市的地理位置,谈谈家乡风土人情的特色,为家乡设计一个名片。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由亚洲的地理位置状况迁移至其他大洲情况,联系家乡的地理内容,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思想感情。

【总结回顾 承上启下】 旅行总结:

区域地理很简单,亚洲之旅看一番。 半球海陆经纬度,三种位置会描述。 亚洲半球是东北,南北跨纬九十度。

东西距离它最长,周围四洲三大洋。 东西最长跨纬广,面积第一排在前。 东西南北中东南,六大分区记心田。 分区差异显特色,区域特征要把握。 发展变化也兼顾,人地关系是要务。

推荐第8篇:一带一路之亚洲教学设计

“一带一路”之亚洲--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时间、路线、提出的过程,以及含义。

2、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亚洲及世界的积极影响。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从中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用已学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以及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影响。

2、用地理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一带一路”战略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随着世界的变化,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那么究竟何谓“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提出之后对我们亚洲的一些国家会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历时5年修建的兰新高铁2014年底全线开通,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强大运输保障。

出示幻灯片指图讲解“一带一路”的含义,具体的路线及所经过的地区和国家,大洋等。给学生时间结合图掌握“一带一路”的路线。

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之后,2014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其中专门一章。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蒙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步。

这节课我们重点介绍“一带一路”提出之后,给南亚、东南亚带来的变化。

“一带一路”之南亚篇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初衷是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北接“丝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丝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

出示图片,介绍中巴经济走廊的起始点、经过的国家,重点强调瓜达尔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成之后的意义。

“一带一路”之东南亚篇

自学导航:读课本22页—28页,读东南亚地形图和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咽喉、范围、主要国家,并找出有哪三个国家与我国有土地接壤。

2、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经济作物。

3、东南亚有哪些旅游资源?

指图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组成及主要的国家,指图重点强调东南亚与我国相邻的3个国家。然后指空白图提问学生。

出示图片了解东南亚哪些国家有哪些旅游资源。(找学生回答) 出示泛亚铁路规划图,中缅铁路图,结合图让学生了解泛亚铁路的路线及经过的国家,这两个铁路建成之后给沿线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问题讨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带来了什么机遇?(小组讨论)

为推进“一带一路”,中国不是只说不练,而是重承诺,重行动。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启动了许多标志性工程,例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缅油气管线等。 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在产业方面,能源、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是中国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领域。

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和越南的“两廊一圈”构想、柬埔寨的“四角”战略、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等实现对接。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四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正由构想变为现实,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尤其在交通基本建设、贸易与投资、能源与资源、金融安全,双边与区域合作等领域,都取得明显进展。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路线、含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乃至亚洲、世界的积极影响。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关心时事地理,多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拓宽我们的视野。

推荐第9篇:亚洲及欧洲气候 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

3、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亚洲、欧洲的气候特征及表现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二、教学过程

(一)、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自读: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2、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气候复杂多样

3、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大陆性特征明显

4、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5、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6、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 1 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二)、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四、板书设计 亚洲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的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 欧洲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推荐第10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的教学设计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梁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仿效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奋起改革,实行了大化改新。西亚的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走向文明社会,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远古人类历经艰难曲折,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搏击中渐进化为现代人,早期人类文明诞生。在本课授课之前,让学生先了解世界古代史相关的大事或重要人物。如“孝德天皇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646年颁布仿效中国隋唐制度的改新诏书,宣布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设八省百官等。”“穆罕默德为阿拉伯的统一和伊斯兰教迅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穆罕默德生前,阿位伯半岛已大体统一。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集宗教、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首领。”以上内容作为理解课本的背景知识讲授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古时期步入封建社会的历程。

三、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即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教师对改革内容里难理解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如什么是天皇制即: 天皇制是日本皇帝的称号,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由教师讲述:7世纪,穆罕默德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和先知,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到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

2.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掌握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一定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讲授完本课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从孝德天皇改革及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艰辛历程中可能得到哪些启示。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事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标志,领会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社会。大化改新后,日本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日本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很受欢迎。

2.通过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难点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解决方法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改新的内容包括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开始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7世纪,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和先知,号召人们都信仰真主,创立了伊斯兰教。由于贵族反对一神教,迫害伊兰教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到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2

3.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因为大化改新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所以通过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4.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了重要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

(二)讲授新课 1.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背景

资源:日本地图、大和民族图片。

提示: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此时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当时,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非常先进。

(2)大化改新内容

提示: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教师可提问大化改新有哪些方面是向中国隋唐学习的?如: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等。

(3)“大化改新”的作用 资源: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图片。

教师总结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

3

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从日本的这段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源:阿拉伯半岛地图。

提示:介绍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国际地位。

教师补充: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伊斯兰教产生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学生看书整理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立者、教义。 教师引导:伊斯兰教是怎样促进阿拉伯统一的?

学生回答:①一神教有利于团结各部落的阿拉伯人②政教合一的政权力量强大。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进行整理,列出提纲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教师提问: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生答: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三)巩固练习见本课随堂练习。

六、参考资料

1.大和统一日本

4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个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那时邪马台国已出现“大人”(贵族)“下户”(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分化,国家机器也初具规模。女王拥有上千名奴隶,附属20几个部落,并从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封号。奴隶主国家间不断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奴隶。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另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今奈良县)。这个地方,在2世纪以后,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州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4世纪前半期统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纪大体统一日本。《宋书》卷九十七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倭武王遣使向宋帝(刘宋)上表,写道:“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这说明大和的统一情况。

2.6~7世纪的阿拉伯社会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除绿洲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外,大部分的阿拉伯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称为贝杜因人(意思是沙漠居民)。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半岛西南部的也门地区,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有林园之美,被称为“阿拉伯半岛的皇冠”。5~6世纪时,阿拉伯人还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六七世纪之交,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氏族贵族占有肥沃的绿洲和草地,拥有很多的奴隶和牲畜,并剥削牧民和农民。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由阿拉伯人从这条商路运到叙利亚、埃及一带,然后转运到拜占廷帝国。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麦加靠近红海,是南北交通中心。麦加城的居民大都属于古莱氏部落。城内有一座克尔伯(意思为立方体)神庙,里面有一块黑色陨石和几百个偶像,被古莱氏人视为神物。部落的贵族享有守护古庙、征收麦加市集税和管理麦加水源的特权。另外,他们还经营商业、贩卖奴隶,成为有势力的商业贵族。一般的氏族成员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阶级分化十分剧烈。这时的外部条件也加剧阿拉伯社会矛盾的发展。大约570年,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对阿拉伯社会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总之,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一神教──伊斯兰教。

3.《古兰经》简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

5

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

《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换言之,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学史的人,必须研究《古兰经》,因为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在那个时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古兰经》独具一种新奇美妙的文体,既不是依照韵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韵的短节来表达一个意义的,也不是没有节奏和韵脚的散文。《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阿拉伯人是以诗歌和词章著名于世的,他们听了《古兰经》,觉得非常美妙,同时,也觉得非常新奇,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各种文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文体,所以他们不得不说:《古兰经》是诗歌,或是咒语,或是卜辞。这三种东西,在当日是最能迷惑人的,他们这样说,足证《古兰经》在他们心中曾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古兰经》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典籍,其文体是一种非常绝妙的韵体文,具有独特优美的风格。

4.麦加朝觐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朝觐者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成年人。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

5.日本部民制的兴废

4世纪末,日本统治集团拥有众多的半自由民。大贵族按其分工编成部,如大伴氏统率韧负部,其部民负弓矢,作为警卫;忌部氏掌管祭祀,统率忌部部民;土师氏提供陶制品,统率土师部部民。地方上,海部提供水产,山部提供山林名产。5世纪~6世纪上半叶,宫廷内设有马饲部、锻冶部、弓削部等。部民组织

6

一般由低级氏族贵族统率,称为伴造。部民阶级成分复杂,一般多属半自由民,有的近似于奴隶。大化革新时,废止部民制,但宫廷和政府仍留部分手工业户作为品部或杂户置于主管官署之下。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七、视野拓展

1.征服麦加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穆罕默德(约公元570~632年),创立了信仰神的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对麦加发动进攻,分兵两路同时向麦加进军,很快进入了麦加城。黑石成了伊斯兰教崇拜的圣物。克尔白古庙成为穆斯林朝圣和礼拜的场所。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穆罕默德用了大约20年时间,使穆斯林形成统一民族,以麦加为首都,建起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2.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于570年生于麦加,年幼时失去双亲,随商队从事贸易,610年得到了神秘的体验。他的面前出现了大天使“加布里埃尔”,命他布教,成为惟一的全能真神“安拉”的使徒。但感受到穆罕默德威胁的麦加当权者,于622年放逐了他。他被迫逃到埃塞俄比亚。成为这里的统治者的穆罕默德,得到了阿拉伯半岛各部族统治者的支持,于630年返回了麦加。两年后,他死于麦加。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3.伊斯兰教的兴起

“伊斯兰”一词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的旨意。穆罕默德为自己所创立的宗教取名“伊斯兰”。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安拉,信仰经典《古兰经》,信先知,信后世。伊斯兰教还为信徒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即“五功”:一为念功,表白自己信仰安拉,信仰先知;二为拜功,按规定举行礼拜仪式;三为斋功,在斋月(教历9月)斋戒一个月;四为天课,按规定缴纳宗教课税;五为朝觐,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穆罕默德死后(632年),教内发生分裂,形成多种教派。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7

第11篇: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说出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通过完成西亚《逻辑思维结构图》理解西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了解和西亚相关的时事热点话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1、完成西亚《逻辑思维结构图》。

2、西亚成为世界长期热点地区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是哪部电影的海报?去看过吗?

这就是前段时间影院热映的非常火的一部电影——《速度与激情7》,我们来看下这部电影里的几个场景,你知道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速7》的主要取景地就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位于西亚地区。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西亚这个地区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两大组竞赛——说说你所知道的西亚

规则:每位同学只能说一个知识点。 过渡:那这么多知识点你们能全部记得住、背得熟吗?如果我们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归类下是不是就容易记住了呢?

如我们在记西亚的气候是可能会和南亚的气候搞反了,那如果我们能在这些知识点之间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会不会记起来更牢固、更容易呢?

完成“《西亚》逻辑思维结构图”, 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一份。

承转:西亚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导致领土争端,以及各国争夺石油资源、水资源和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使得这个地区频繁爆发战乱、冲突不断—— 1990年8月,伊拉克大军入侵科威特。 1991年1月,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爆发。

2003年3月,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爆发了新一轮战争。 2011年—至今,叙利亚政府与反动派不断爆发内战。 2015年3月.沙特等国对也门展开空袭,中国也门撤桥 拓展:相关时事热点话题

“叙利亚问题” “伊核问题” “巴以问题”

“也门局势动荡” “一带一路”

过渡:对于西亚这个地区的知识我们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复习,接下来进入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考点演练 中考链接

课后作业: 四人一小组,分析讨论然后 写出《东南亚》的逻辑思维结构图。

第12篇: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

平遥县实验中学张连翠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的特点。

2、运用地图等有关资料分析地形、气候和河流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领悟大洲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提高读图、析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归纳亚洲,欧洲水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地形、气候分析欧洲河流水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和气候,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问题:

阅读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完成问题:

1、找出流域、水域

外流水系

内流水系的概念。

2、亚洲的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__________,世界__________.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_________,是亚洲流经国家__________的一条国际河流。(在地图册上找到这两条河流)

3、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河流。

4、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锡尔河和阿姆河两条内流河。

5、归纳亚洲河流的两大特点。

6、在图6-3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分布图上分别找出特色河流:贝加尔湖、里海、死海、巴尔克什湖。

(四)分组讨论学习:

1、亚洲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有什么影响?

2、亚洲的中亚和西亚的气候对河流水量产生什么影响?

(五)师生交流以上问题。

1、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估内流水系。

2、水系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例如:亚洲广阔的地域和中高周低的地势,形成了众多大河,这些大河一般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亚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少,与那里干旱的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3、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3位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流入太平洋。

4、从亚洲的地形特点分析出亚洲的河流特点

①、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②、亚洲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蒸发量大亚洲内陆多为内流河内流区面积大

5、在图上找出亚洲的特色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含盐度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

死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水体之一,以死海海水高达30%的盐份,草木万物根本无法生存,这是死海名称的由来。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6、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123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恒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文化两河流域阿拉伯文化

(六)、请你从分析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完成P11活动第

2、3题,后归纳欧洲河流的特征。

欧洲河流的特征:受平原地形影响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短小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运。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

3、航运价值高。水量丰富。

2、欧洲的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河流,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其中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3、伏尔加河最后注入里海,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七)巩固检测

1.亚洲河流具有的特征是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大河较少

C.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D.中部地区河网密布

2.关于莱茵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莱茵河位于亚洲

B.莱茵河属于北冰洋水系

C.莱茵河流域的地势大致是南高北低

D.莱茵河每年有很长的结冰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3)

一、大河众多的河流

1、亚洲主要大河

2、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

3、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

4、熟悉欧洲水系

第13篇:亚洲弦歌 教学反思

《亚洲弦歌》教学反思

吴镇小学石 君

本节课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12册第二单元亚洲器乐曲片段的欣赏课,选取了四个亚洲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和民间乐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我在体验、鉴赏、感受的的层面上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欣赏亚洲器乐曲片段,熟悉四首亚洲民间乐曲旋律,了解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2、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亚洲几个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亚洲多元文化,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能力发展目标:能初步感受亚洲音乐风格特点,能够在欧洲、拉丁美洲音乐中,区分出亚洲音乐。

教材提供的四个亚洲民间乐曲的片段十分短小,资料也很少,并且亚洲各国音乐文化的不同,学生对异国民间文化可能缺乏兴趣和审美困难,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审美方向是欣赏课的关键点。

于是,在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我选取了合适的乐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以听为主的乐曲欣赏教学能更具体化、更直观化一些。通过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扮演音乐使者的角色出访四个国家,布置了本课的限时任务,让学生在各国旅行中,依据任务要求采访当地居民。教学过程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通过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加深印象,最后进行整理巩固,让学生汇报学习所得,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欣赏教学中互动式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尝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渗透多元文化方面,可能对各国的音乐文化历史介绍过多,虽然只是在初步了解的认知层面上,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很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过多,可能引起混淆。在两次试教中,就出现了有学生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弄混淆的情况,反思熟悉乐曲旋律方面,学生能听辨出四个乐曲,不排除有些同学只是记住了民族乐器的音色特质而非乐曲本身,我觉得还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加强旋律的记忆,让学生多听几遍,多体验几遍,让更多的学生能达到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特点的目标。

第14篇: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运用地图根据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并从欧洲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学习,在读图的基础上,对亚欧两洲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掌握主要地形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欧洲的地形特点;

2、亚欧两洲的河流湖泊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对欧洲地形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亚洲有着瑰丽多彩的自然环境,这里有世界上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以及很多雄伟的山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大洲的方法,首先要从位置去认识,还介绍了不同地点的时间如何换算,这节课我们继续从其他方面学习认识大洲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亚洲的地形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受这种地势影响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板书]

三、亚洲的地形

[活动] 复习五大地形:陆地基本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五种均有。

1、指导学生阅读P2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黄色红色),故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的地形是:海拔超过200米的高原和山地。

2、学会分析P6柱状图,图1-5世界各大洲(除南极)陆地海拔高度比较,了解到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就是亚洲,同时拥有世界陆地最高处和陆地最低处。[总结]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书上画出)

[讲解]刚才提到了世界陆地最高处和陆地最低处都在亚洲,故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书上画出) 来介绍一下这两个地方。

亚洲东部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西侧是红海,这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红海面积会逐渐扩大,它位于世界著名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上,大裂谷北端是世界第一低地——死海。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有一条约旦河汇入。由于气候干旱加之约旦河引水灌溉水量的增加,注入死海里的约旦河水日益减少,所以死海湖面越来越低了。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死海湖面的高度从最早的-392到现在的-415,这说明死海湖面在不断的下降,大概一年就会下降1米,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大概死海真的要死了。但我查阅了资料,发现死海的平均深度为300米,也就是说,死海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死去,至少比我死得晚。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盐度越大,浮力相应也越大。人可以在死海里漂着不会下沉。另外,要补充一点,死海是世界陆地最低点,地球上比死海更低的,就只有到大海里去找了。在大海中最低的地方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为-11034米。

现在来说最高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这是2005年我国重登珠穆朗玛峰测定的新高度。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其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世界最高。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16座。在世界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一共才有19座。当然,距离喜马拉雅山脉也不远,这3座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边的喀喇昆仑山脉。比如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了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就是说,是世界上的屋顶上的最高的脊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都是世界最高。

[提问]

1、依据地理方位,描述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2、亚洲中部的山地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

3、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华北东北平原等)

[总结]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讲解] 亚洲有许多险峻陡峭的山脉,越是险峻、陡峭的地方,地层越活跃,火山地震较多。亚洲大陆在南方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就了高大的高原、山脉和山峰;东方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使茫茫的太平洋西部海域隆起了一列东亚岛弧。在东南方这两个碰撞带交汇的地方,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这里,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是非常破碎的地方。所以这里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是火山、地震比较频繁的地区。

[总结]大洲地形的特点分析:

1、主要地形及分布

2、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

3、地势起伏状况 [活动]根据以上方法,根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P6活动

1、2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看亚洲的河流湖泊,看看在亚洲这种地形地势影响下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板书]

四、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活动]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图1-1说说咱们家门口的黄河从哪个方向奔流到哪个海里去?

[讲解]亚洲大江大河众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是亚洲居第一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还有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在其它流经的国家叫湄公河。另外还有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国的黑龙江、黄河,印度的恒河等 [活动]

1、读图册P7,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从哪个方向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2、图册中找到亚洲中部的阿姆河、锡尔河,并找到其注入的内陆湖泊——咸海

[讲解]所以从河流流向上可以看出,亚洲河网分布第一个特点是: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这要结合之前所说的亚洲的地势来分析——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大江大河才从中间向四周奔流入海。第二个特点就是内流区面积广大。有的河流不能注入海洋,在内陆中,形成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即内流河。亚洲内流河区域面积较广。 [板书]

1、主要的大江大河

2、河网特点(书上画出即可)

[活动]P10活动题3,各具特色的湖泊(书上画出记住)。

(介绍:贝加尔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处1620米。它在哪个国家?——俄罗斯。我每次讲到贝加尔湖心中都不免隐隐作痛,因为这个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著名大湖曾经是中国的。有一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说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不让他回去,苏武被扣留在哪里呢?就扣留在北海沿岸牧羊,可怜的苏武头发全白了,胡子又白又长了,手里仍然紧紧握着朝廷的使节。这里说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已经不是中国的土地,在清朝时被屈辱地割让给了沙俄。说得有点沉重了,我看到湖深1620米时,想到游泳池的深水区一般写着:深水危险,水深2米。直接不能比) [读图讨论]欧洲河流的特点。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根据欧洲地形(平原为主)和气候(温暖湿润)分析得出。(可在讲完气候之后再分析)

[讲解]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河流大部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很高。 [活动]P11活动

2、3,认识莱茵河、多瑙河 板书设计:

三、亚洲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四、亚洲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大江大河

2、河网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亚洲的地形,以及亚洲的河流湖泊。在课时进度安排上,中间跳过了亚洲的气候的内容,原因是在分析完亚洲地形后再分析亚洲的河流湖泊,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河流和湖泊的成因,在知识上容易形成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另外由于气候的知识点较多,故将气候这部分单独列出。总体感觉本课教学效果很好,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15篇:《第4课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4课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他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导入框]宫廷政变进行导入,提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溃乏,并向学生说明: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2、在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统一后的日本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统一后的日本是怎样过渡到封建国家的?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及小字部分,提问:哪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4、组织学生活动: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末大和国的归唐使,请针对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5、当时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这是日本改革的根本原因。另外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也起到的推动作用。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下令改革。

6、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找一找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7、日本大化改新对当时的日本起到了哪些作用?

8、“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10、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

11、日本经过大化改新,从奴隶制走向封建社会。西亚的阿拉伯大约也在这个时候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下面大家共同探究这个历史过程。

12、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13、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14、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进行整理,列出提纲。

(1)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630年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国家的统一;

(4)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15、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16、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五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16篇:《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_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亚洲地形图等。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板书】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东西跨度165南北跨度92 【拓展】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

北美洲西南侧

(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板书】

2、分区 【活动】“眼明手快”:读图P6 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印度、印度尼西亚,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

2、哪两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呢?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看P4亚洲的地形,请同学们看一下有哪些地形? 【板书】

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布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巩固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 ( ) A.亚洲和大洋洲 B.亚洲和欧洲 C.大洋洲和亚洲 D.亚洲和南极洲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国高、伊朗低 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由东向西流。 4.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恒河平原 5.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 ) A.尼罗河 B.乌拉尔河 C.苏伊士运河 D.红海 6.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蒙古高原 C.伊朗高原 D.巴西高原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6.A

第17篇: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通过时区和日期变更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 教学难点: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了认识大洲首先要知道位置,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什么(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看)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欧洲的位置,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大陆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根据地图册P7-8,利用讲过的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

[总结]

1、海陆位置(按逆时针):欧洲北临北冰洋,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北冰洋,西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欧洲轮廓破碎,是全球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大州。

2、经纬度位置(范围):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0°N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复习]半球划分的问题: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界。 0°经线,即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都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这样亚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主要在东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只是大家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要知道从0°往西到西经20°的这20°是西经,却在东半球,东经160°到180°的这20°是东经,却在西半球。也就是上学期我们总结的:经度小于20°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过渡]继续我们世界之旅的话题。话说我们的这趟环球旅行,比起当年的麦哲伦同志可要幸福很多,麦哲伦虽然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但是他们却真实地丢失了一天时间。他们明明从出发那一天起,每天都紧挨着记了日记,但记的日记却少了一天。他们大为惊奇自己怎么丢失了这一天,不可思议中便只有莫名其妙地去教堂进行忏悔,祈求上帝对他们的宽恕。

其实原因很简单,学过今天的内容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喜欢足球的球迷,看欧洲、南美等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要熬夜,甚至凌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看。有的文盲球迷就发牢骚了:这些人怎么神经有问题呀,半夜三更起来踢足球?这是他没学过地理,咱们今天学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是因为我国与欧洲、南美等地的时间是不同的。

[板书]

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

地球是一个球体。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方总比西边地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时间要比西边早看到日出。就像亚洲,东西跨度160多度,白令海峡日出的时候,地中海地区还是满天星星还是昨天晚上呢。

[引导讨论]带下面的问题问题去阅读材料第二段,了解什么是地方时(后学生回答) [板书]

1、地方时

[讲解]简单地来说,地方时就是地球上某地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正午)定为当地的...12时,然后根据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出地平线当地的。这样一来世...6时,落地平线当地的...18时等)界上不同的地方,各地的地方时就会不同,因为各地日出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各种不便,就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标准,开始划分时区,即时间的区域。 [板书]

2、时区的划分

(看P4活动图讲)全球一共24个时区。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那么经度相差15度,就会有1小时的时差,经度相同就没有时差。先以0度经线中央经线的东西各7.5度共15度范围内为零时区,从零时区向东每跨15度从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每跨15度从西一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在一起15度为一个时区,叫东西十二区。

北京是东八区,我国采用的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我们称之为“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 [板书]

3、时区的计算 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零时区为,东加西减,东时区比西时区早,东时区永远在..................0......................西时区的东面。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 .......[活动]P4活动2,结合图1-2,先分析每个地点的时区数是正是负,再依据计算原则东加西减。

[讲解]莫斯科东三区(+3),北京东八区(+8),大阪(+9),多伦多(-5),巴黎(0),伊斯坦布尔(+2),莫斯科下午17:20,相差5个小时,北京在莫斯科东边,东加,加5个小时即可,即22:20;大阪自己算;多伦多,在西时区,相差(+3)—(—5)=8个小时,西减,减去8个小时,9:20;巴黎,零时区,与东三区差3小时,在东三区西面,西减,减去3小时,14:20;伊斯坦布尔自己算。

我们每往东边走跨越一个时区就要将手表拔快一小时,往西走就拔慢一小时。这样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而地球是圆的,往东走到哪里算最早,往西走哪里算最晚?于是国际上规定:以180度经线为准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线西侧为东十二区,它最早;这条线东侧为西十二区,它最晚。在东西十二区内部,这两个半区往来要进行日期的变更:具体从东十二区(+12)向东到西十二区(-12),数字减小24,就减24小时,即减一天;反之,就加24小时,即加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有了这条日界线,就再也不会出现麦哲伦船队向西绕地球一周会丢掉一天的情况了。

一位名叫汤姆的外国商人,于某年4月10日乘飞机从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山。上机前1小时,他去机场附近的花旗银行兑换货币时,遇到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过期(兑奖日期是4月9日)的中奖彩票,捶胸顿足,非常难过。这时,走来一位身穿笔挺西服的中年人,他“关切”地对老太太说:“请不要伤心,我愿用3000美元买您这张废票(奖金为8000美元),您老同意吗?”老太太一愣,自忖这张废彩票反正已无任何价值,就同意了。这件事令汤姆好不纳闷。

飞机起飞了,在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忽然耳边飘来航空小姐甜润的播音:“亲爱的旅客们请注意,现在是4月9日10时4分,我们将于11时抵达美国檀香山机场„„”吕萨奇怪,上机时明明是4月10日,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难道时光可以倒流?吕萨正想回头与后排乘客对表,一瞧,咦,这不正是起飞前购买老太太过期中奖彩票的那位中年人吗?吕萨问:“先生,请问,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那你刚才买的废票不是又有效了吗?”“是的,兑换后我可以净赚5000美元。”中年人得意地笑着说。后来,那位中年人果然拿着那张中奖彩票在檀香山花旗银行兑换了8000美元的奖金。那张中奖彩票怎么死而复活了呢?原来,本次航班的飞行方向是自西向东,在飞越180°经线附近的日界线时,需更换日期,4月10日变成4月9日,这样过期中奖彩票又可以兑换了。

所以,今天讲的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非常有意思的 板书设计:

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

1、时区的划分

2、时间的计算:

原则: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零时区为零,东加西减

3、国际日期变更线

课后反思: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时区区时的简单计算,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内容较抽象,学生在上课时有些地方比较难以理解,尤其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块知识以及时间的计算部分,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运用更加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在重点知识这一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第18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全文]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清水九年制学校 靳埃光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

----------内

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 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 D 穆罕默德病逝

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

维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 (3) 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3.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课后反思:

第19篇:七下亚洲人文环境教学案例

人文环境

复习旧课:

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师: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发生旱涝灾害原因? 生:夏季风的影响

师: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以及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什么?

生: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现在我们接着学习一下亚洲的地域文化。

师: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知道的请举手。 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师:这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位于我们亚洲,它们都有其灿烂的文明,它们的文明都起源于哪里? 生:长江-黄河、印度河

师:同学们看课本12页的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学生看材料) 师:同学们注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因为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又被称为“两河流域”。这三大起源地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三个地方文化多样,亚洲其他的地区也有具备其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我们一起看课本图6.17.师:我们按照纬度带的不同来看一下这几幅图片。首先我们看位于高纬度地带的北亚地区的生活特色。他们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同学们能想到这是为什么吗? 生:那里是寒带气候,保暖

师:不仅是这样,因为那里是寒带气候,针叶林广布,林木资源丰富,故他们的房屋都是木屋。我们再来看看位于热带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住高脚屋这跟他们的生活环境有没有关系?

生:有,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多雨因此他们居住的是高脚屋。 师:对,同样气候炎热的南亚地区的印度,那里的妇女都穿纱丽,南亚的孟加拉国也因为常发生洪水而以船为交通工具。

师:寒带和热带地区是这样,那么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风俗和文化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西亚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他们居住帐篷便于游牧,服饰以宽袍子遮挡风沙。我们再来看下东亚的日本。

生:日本经常有火山地震因此他们的建筑都有抗震的设计。

师:对,我们分析了这六幅图,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与自然环境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对各地区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们根据我们方才学习的知识,做一下同步练习的及时巩固1-4题。(学生开始做题) 师:我们来对下答案。 生:

1、B

2、D

3、B

4、C 师:好,非常正确,这些题目很简单,我们不在一一讲解,不会的同学可以查找课本或者课下询问一下同学。

师:我们知道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那么亚洲的经济如何呢?一起看下图6.18,图中的圆饼表示什么? 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师: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哪一个。 生:日本。

师:没错,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知道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同学们再看一下其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有哪些?

生: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等。

师:有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还有一个同学们仔细看不是巴勒斯坦而是以色列。

师:这些国家中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依靠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而使得经济迅速发展,有的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如沙特阿拉伯。在阿拉伯半岛的迪拜饭店,高321米,有56层,它位于一座人工岛上,出门是飞机代步的,里面的套房金碧辉煌,连烟灰缸都是镀金的。在那里住上一天大概要花掉42万元人民币,生活十分奢华,而我们的中国西部还有一些东南亚地区,经济却十分的落后,可见亚洲内部经济差异十分的大。

师:我们除了通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还可以通过产业构成图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同学们看图6.19。图中黄色、蓝色、绿色的长条表示什么?

生: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师:什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呢?同学们看16页的材料了解一下。 生:第一产业是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师:流通部门比如交通部门、物流部门等,服务部门比如银行、超市商店、酒店等都属于服务部门。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假设你是卖东西的人,是农产品赚钱多还是零售商店赚的钱更多? 生:零售商店

师:没错,零售商店属于服务部门是第三产业,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是第三产业利润最高,赚钱最多。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6.19这三个国家哪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哪个国家最小? 生:日本、印度

师:哪个国家的第一产业最大,哪个国家最小? 生:印度、日本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和印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情况刚好相反,韩国处于中间情况。而我们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是日本最发达,印度最落后,韩国处于中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这样的结论?

生: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第一产业比重越小。反之,经济也就越落后。

师:好,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在做一下同步练习及时巩固和能力提升题目。 (学生做题教师指导) 师:我们来对一下答案。 生:及时巩固:

1、A

2、D

3、B

4、D

5、C

能力提升:(1)日本

34010

(2)日本

韩国

新加坡 以色列

(3)近海平原

(4)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师:有没有不同答案的?

生:能力提升第二小题答案应该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师: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对。有没有同学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答案是这些。 生:题目说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哪些,而且要按照国民生产总值从大到小写。东亚、东南亚就排除了位于西亚的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经济发展较快说明是发展中国家,排除了日本,所以答案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

师:好,分析的非常正确。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的起源地,了解了亚洲各地区的文化风俗,明白了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清楚的知道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好,本节课知识就学到这里,同学们要做好复习,并且预习新课。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20篇:2.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简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通过学习,了解亚洲主要封建国家——东亚日本、西亚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特点。

二、过程方法

(1)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解述大化改新的背景、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等。 (3)探究讨论法:组织讨论中日交流和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启示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2)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得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1)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日本,,阿拉伯

教学过程 导入

思考:公元6世纪的唐王朝曾经出现过哪些盛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同时期的日本与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活动一:通过网络了解日本的概况(国歌、国旗、国徽、国服、国花)和民族性格?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阅读第一节,思考回答问题:

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②后来,大和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③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 阅读史料: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

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

中臣镰足向这些人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7世纪中期

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合作探究:想一想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合作与探究:

1、在古代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谁?那时两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2、在近代(拜认了第二位老师),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展示幻灯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面临哪些矛盾?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内心有什么渴望?但在思想领域有什么因素阻碍这种渴望?

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穆罕默德〔570—632年〕出身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氏族的一个没落的商人贵族家庭,6岁丧亲,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穆罕默德当过牧童,后来受雇于一个富商寡妇卡狄加,25岁时和这个女雇主结婚。穆罕默德在为卡狄加服务期间和结婚后的一个时期里,曾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许多地方,使他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物,看到过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关于救世济民的宣传,从而启迪他致力于新宗教的研究。

610年,穆罕默德40岁,决定到深山和沙漠中去修行。相传,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时,安拉派天使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课堂小结 一.大化改新

1.大和的兴起与统一:

1世纪前后,日本岛开始出现____________,后来大和不断征服扩张_________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的背景及时间: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_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混乱,改革势在必行。__________孝德天皇颁布革新诏书, ____________开始了。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____________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种形势下,____________创立的____________应运而生。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①创教: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混论,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____________创立的____________应运而生。

②建国:______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在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③征服:为实现最终目标,____________多次率兵攻打________。630年,他再次兵临麦加城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从此______成为____________。 ④统一:征服_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____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来。

课后习题

1.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中主要内容有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③向农民收取赋税④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大化改新的实质变化是指 A.引进中国先进制度 B.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D.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耶稣

B.老子 C.默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4.伊斯兰教的圣地是

A.麦加

B.麦地那 C.雅典

D.耶路撒冷

5、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

B.确定伊斯兰教历 C.征服麦加

D.穆罕默德病逝

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转》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新唐书·日本转》也记载: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②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仿效中国什么时期的制度?其名称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板书

亚洲教学设计
《亚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