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1 07:38:3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大耳朵图图和小美是好朋友,但是他们今天早上却因为学习上的事情发生了争执,现在找我们来了,想请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我们先来看看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用ABC中

测量”图图”的照片封面的大小,结果图图测的结果是8块,小美测的结果是2块,他们都认为自己没错,为什么同样的照片,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呢?

要是我们规定的小正方形大小一样,是不是图图小美测出的结果就一样了呢?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可真聪明,想到了统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 在数学中是这么规定的:

边长为1厘米

的 正方形面积

是平方厘米(

齐读 请大家找出A卡片,摸一摸,边长、表面,记一记,

现在请完成

任务卡1 内容

展示

汇报

生活中这么多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它可真有用。那现在请同学们来测量下桌面的面积,地面,黑板,,,当我们测量较小的物体面积时选择平方厘米。

这时我们需要更大的卡片,也就是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对不对? 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那它的面积是?

板书

齐读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见过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面积接近一平方分米的有?) 还有一个面积单位,它的边长是1米,它的面积是?

板书

齐读 这样大的正方面面积就是1平方米。 你在哪见过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掌握了吗?考验小组合作默契的时候到啦,找位同学读题,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要求,分组汇报。 清楚了吗?开始

哪小组来说说呢?

展示

汇报

补充? 你们的办法真好,很巧妙。

那我们猜猜1平方米上能站多少人?

验证

换成最后一排呢?换成老师呢?

人会变多还是变少?

我们学习了3个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如果老师想测量校园的面积,长春市的面积,吉林省的面积,怎么办?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

真不错,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说明大家对面积单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现在我要考考大家,3道必答,3道抢答。

测量教室的面积时,是否真的需要用面积单位去一个一个地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到你们的生活中去探究吧!

推荐第2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

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教学难点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谈话:刚才我们实际是用体育器材室的地面做单位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篮球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

(二)交流共享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 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²表示。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估一估: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橡皮面的面积有多大?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²表示。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怎样规定它的大小呢?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初步感知大小。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验证,实地站一站。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在图形中摆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同桌交流,交流后进行全班反馈。对于估得较准确的学生,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哪个图形表示1厘米,哪个图形表示1平方厘米? 学生在教材上填写,完成后指名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3.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旧报纸拼出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用拼成的正方形量出黑板或门窗的面积。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推荐第3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²、分米、米²等面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用具:课件,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5厘米、3厘米和1厘米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淘气和笑笑是好朋友,但他们却因为学习上的事发生了争执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

质疑:同样的书,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格子大小不一)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统一格子大小) 过渡:为了准确方便比较面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说说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1)、教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板,让生猜猜边长,再动手测量,得出结论:边长1厘米。

(2)、定义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字母表示1cm 2(3)、把正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近似于1平方厘米。 (5)、量一量:二维码是多少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1)、想像1平方分米的大小,自己试着画一个。

(2)、对比1平方厘米的定义,给1平方分米下定义。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字母表示1dm (3)、摸大小,找物体。 (4)、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① 小组交流定义(填空)。

② 想大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 ③ 游戏:感受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几个人? ④ 找一平方米的面。 ⑤ 量教室的地面。

4、比较3个面积单位的大小。说说每个单位大约像什么那么大? 所以在测量时要根据实际物体的大小选择适合的面积单位。

三、巩固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数学书

1、

2、4题。

四、总结反思

1、谈收获。

2、想想计算面积是否只能用单位一个一个的摆?

2

推荐第4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物体的表面

(1)、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一面我们平时都叫它什么?(书皮、封面、正面……) (2)、其实,不管是封面还是书皮、正面等等,我们都叫它书的表面.(3)、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课桌的表面;…… 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用手摸一摸.……

(4)、同学们,刚才我们例举了那么多例子,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它们都叫什么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板书)

2、物体表面的大小.(1)、这有两个本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2)、我们是比他们的轻重吗?还是厚薄吗?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我们比他的表面的大小.板书大小) (3)、大的本子表面大,他的面积就大;小的本子表面小,他的面积就小.也就是说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那么什么是这本书的面积?什么手的面积?…… 小组讨论,同桌大声说一说.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认识平面图形.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 (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是呀,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感知面积

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 生:尺子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 生:桌面大

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 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 生:不能。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

师:说得对。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 生:(略)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最大? 生:长方形最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 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 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

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 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面积。现在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 生:图形2大。我是把图形1和图形2叠起来,图形2还有多出来的部分。

师: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么你还能想办法比一下图形2和图形3,谁大?(说明:图形2和图形3重叠后,都有一部分多出来,只用重叠法无法比较)

生:老师,我先把它们叠起来,再把图形2多出来的剪下来,剪下来的部分再和图形3多出来的比(学生边剪边说)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你真会动脑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发现他们的边有长短,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也可以比。 生:还可以算一算。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但如果要比较两张桌面,你还能用剪的方法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如果剪桌子,桌子就坏了。我们要保护桌子。

师:你真有爱心!是呀,我们不能用剪刀去剪桌子,要保护他们,他们是工人叔叔辛苦生产出来的。

师:老师给你两张铅画纸,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以在铅画纸画出桌子的大小。 生:做一个桌子的模型。

师:但是,如果只有这么小的铅画纸呢?

生:可以一个个摆过去。

师:怎么摆?请同学们在这两个图形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摆一摆小方块(教师统一发给小方块),看看分别要摆几个?

生:一个(长方形)要摆8个小方块,另一个(正方形)要摆9个小方块。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个比较大?为什么?

生:正方形大,因为它摆了9个,比8个多。

师:请同学们再来摆一下你刚才找出来的图形1,用你信封中的小方块摆一摆,有几个方块那么大?

生:有4个小方块那么大。

生:不对,应该是9个。

师: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吗? 生:是的。 生:没错。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

生:小方块小了,所以摆的个数就多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这个方块再做得小一些去摆,结果会怎么样? 生:需要的小方块会更多。

师:做得再小一些,再小一些,还可以再小一些…… 生:老师,这样方块的大小就定不好了 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先预定好有多大。

师:“预定”这个词用得真好!小方块需要有统一的大小才能进行比较,而且这大小不是我们统一就行了,国际上都要统一。我们就把确定下来的统一的大小,叫做“面积单位。”观察一下两个图形,猜猜谁大? a、正方形大b、一样大c、长方形大

(2)、怎样就知道正方形大,或者一样大呢? a 、重叠.(多媒体演示,把两个图形重叠,多余的部分再 进行第二次重叠,比较出大小.) 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b、画格子.(老师出示和

问:谁大谁小?是不是格子多的就大?格子少的就小?(不是)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生1:用大小一样的格子去度量.

生2:用同样的标准去度量.对了,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有了统一的标准,那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以后就可以用它去度量比较面积的大小了.

四、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指名三名同学到讲桌前,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小方格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方格数,然后将长方形藏在身后,并告诉大家方格的个数:8,8,15。) 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师:大家根据他们三人报的方格数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平方厘米,它是指边长1厘米大的正方形的大小。请同学们先在铅画纸上(说明:教师课前发下,上面已画好所需要的图形)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下来,贴到黑板上来。

生动手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 生:开关的按钮

生:信封上写邮编的格子 生:指甲

生:……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我们来估计一下图形1有几平方厘米? 生:(略)

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测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汇报。(教师发给学生装有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信封) 生:一共有16平方厘米。

师:大家再用这些小方块来测测课桌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方块太小了,很麻烦

生:把小方块做得大一些就好了

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再大一点的面积,是吗?你觉得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会是哪个? 生:平方分米

师:你能从平方厘米中得到一点启示,说说什么样的叫做1平方分米吗? 生: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就是1平方分米。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纸片比划)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有道理,相信刚才说错的那位同学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师:请同学们再从铅画纸中找到1平方分米,剪下来,比比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谁大? 生:1平方分米大。

师: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方块。找找生活中有哪些1平方分米?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用1平方分米来测测桌面,小组合作,哪组最先测出来? 生:24平方分米。

师:猜一下,下一个要学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生:1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米?从铅画纸中找出1平方米来…… 生:老师,找不出来了 师:为什么?

生:你发给我们的纸太小了 师:那要多大呢?

生:边长要1米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这儿有1平方米,请看!(缓慢展开)你想到了有这么大吗? 生:我没想到1平方米有这么大呀!

师:是呀,1平方米确实挺大的。谁想到上面来站一站,感觉一下到底1平方米有多大? (生上台)

师:现在你感觉如何?

生:我感觉很舒服,像在白地毯上(师生大笑) (另一生上台)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空

师:也就是还可以站一些同学? 生:是呀

师:你估计一下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 生:6个

师:好,我们就来试一下!(6个学生上台) 生:还是很空

师:你觉得还可以再多几个? 生:再上3个(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站吗? 生:我觉得再站3个也没问题

师:谁愿意来?(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以站吗? 生:差不多了

师:同学们,你觉得1平方米怎么样? 生:很大

师:想想1平方米可以测哪些东西呢?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大家看到的契约,现在你能估计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生:我觉得问题就是出在60米上 师:怎么讲?

生:60米是指长度,而巴依老爷是想得到一块地,应该写地的面积 师:那么,你们觉得正确的应该怎么改? 生:改成60平方米?

师:这样改和刚才的60米有什么不同?

生:60米只有一条边,60平方米才是整块地

生:60米是线段的长度,60平方米是面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巴依老爷是想从阿凡提手中廉价买这块地,但阿凡提抓住他不懂数学的缺点,机智的保护了自己的院子,还使他白白地丢了10元钱,真了不起!相信同学们也能像阿凡提这么聪明!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惑吗?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 生:(略)

师:你想想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 生:平方毫米,平方千米……

五、应用巩固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笔记本的大小是24______,黑板大小是4______,讲台桌面是50______,篮球场是420______。

2、按要求测出长方形5(信封中)的面积:首先判断用哪个面积来测?再动手测一测。师:有没有用的小方块比其他同学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测的? 生:长边放5个,宽边再放2个(演示) 师:为什么这样也可以知道是15平方厘米?

生:因为长边放5个,就相当于每排放5个;宽边放3个,就相当于有3排。5×3=15个。 师:好办法!有没有更少的呢? 生:只要一个

师:只要一个?怎么放?

生:一个放好后,翻过去再放……数数一共放了几次 师:这个办法更妙了!还有更少的吗? 生:这样不是一个也不要了吗?

师:是呀,你能不能不用小方块,也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可以,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呢?

生:先量出长,再量出宽,然后再……

师:这位同学想到用量的办法来算面积,很聪明!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师:黑板面的面积是指(黑板面的大小),手掌面的面积是指(手掌面的大小):师:黑板面的面积和手掌面的面积相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 或 手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更小。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五、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1平方厘米

(图)

的大小

1平方分米

(图)

或封闭图形

1平方米

推荐第5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P35—37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学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方法 ①观察法

(出示两个大小相差较大的正方形,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们在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时候,通过眼睛看就能得出结果,这种比较的方法就叫做观察法。

②重叠法

出示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长方形,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数方格法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数方格法)

用数方格的办法怎样判断图形的面积大小?(格子多的图形面积大,格子少的图形面积小) 猜一猜:有一个面积是15个方格的图形和一个面积是6个方格的图形,那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1:15个方格的图形面积大。

生2:我认为不能比较,因为不知道格子是不是一样大。 师:(电脑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上当了,应该是6个格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生2:是的。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而方格的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说明统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这样看来,象测量长度要有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也要有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还要来研究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二、教学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摸:拿出自己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和面,像这样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

比: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有多大

找:对照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想: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有多大。

估:出示一块橡皮,估计其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量:验证估计的结果。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摸: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和面,像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

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找: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想:想象1平方分米有多大?

量: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有多大?先量再汇报。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初步感知: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找: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量: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再用手比划一下。

4、议一议:1平方厘米和1厘米有什么不同?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可以结合画图或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先独立思考、准备,再结合画图进行汇报。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面的面积是4( )。 床单面的面积是3( )。 课桌面的面积是30( )。 铅笔盒的长是18( )。

教室的占地面积是60( )。 一个信封面的面积约175( )。

2、马小虎的作文

我的小天地

我家住在××花园,每天放学我总要从一楼爬到高16分米的六楼,真是累得要命。一进家门就看见40多平方分米的客厅里放着一棵高150米的圣诞树,这是我的最爱。我的房间靠阳台,大约有20平方分米,东面书桌是我读书和写字的地方,桌面大约有60平方厘米。晚上我睡在长2分米的床上,做着美梦.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推荐第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 ⑴情境导入

老师手中有两张白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比赛,看谁涂的些,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同学们摸摸桌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生: 黑板的面大。

⑵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板书 : 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交流方法)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4.内化面积的含义:跟教师齐读面积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师:刚才我们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出了几个物体的表面面积的大小,现有老师手中有两张卡纸,咱们再来比一比那张卡纸的面积小?

(生交流)请一生台前展示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方法。 师:这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叫重叠法。从而得出黄色卡纸的面积小。

那么绿色卡纸和红色卡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确定不了,用重叠法也不行,怎么办?

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卡纸的大小? (1)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用正方形摆,结果,为什么?同意吗? B: 用长方形摆,结果,为什么?同意吗?

C:用正方形、长方形混合摆,结果,同意吗?为什么?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摆?你觉得选用什么来摆最好?

3、师小结:通用刚才的活动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来摆,也就是要用统一标准。或者说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

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面积单位 卡纸上摆20个小长方形,卡纸的面积就是20个这样的面积单位;摆12个小正方形,卡纸的面积就是12个这样的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想知道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1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量一量桌面的面积。

(2)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1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用双手比一比,量量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教室地面的面积。

(3)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老师准备了一张1平方米的纸,请同学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 用它量黑板、地面。猜1平方米能站几个人? 板书:面积

四、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填空:(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2.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桌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地面的面积选用哪个面积单位?( )。

3、请你当回小法官

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 ) 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 )

五、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量量教室地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

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面图形 1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

面积和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北城中心小学;袁红俊

推荐第7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71——74页,做一做以及练习

1、2题。教学目的:

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能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一张奖状,如果给这张奖状镶上一个镜框,怎么才能知道用多少铝合金条?如果再加上一块玻璃,需要知道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出课本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如黑板面、墙面、地面等。 请比较课本封面与课桌面的大小。(把课本覆盖在课桌上验证结果)

师:再比一比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指出: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投影出示第92页,练一练,比较物体的表面,哪个面积大一些?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如果我们把书本面、课桌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 师:长方形其实是平面图形的一种。(板书: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有很多种,学生说,大屏幕显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角)指出,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师: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已经知道他们是由线段围成的?看一看,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哪些图形是围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为什么角不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 3、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课件出示大小明显的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长方形大,正方形小) 师:(课件出示两个位置不一样,但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长方形)再请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师:看来不能像刚才那样一眼就看出大小了,怎么办呢?请看屏幕。(电脑显示:两个长方形经旋转,成同一水平位置时,再叠合)现在说说看,谁大谁小?怎么比的? 师:(电脑显示:15个面积单位的长方形和16个面积单位的正方形) 最后,请比较这组图形大小。 师:(电脑显示:两个图形重叠)重叠后,一个图形较长,另一个较宽,还是看不出大小,怎么办?请看屏幕。

(电脑显示:把两个图形化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方格)现在会不会比较? 师:每个小方格是否一样大,还应验证一下。(电脑显示:长方形中移出一个小方格,与正方形中的一个小方格重合)

指出:通过前面的比较,说明围成的平面图形和物体的表面一样,也是有大小的。 4、揭示面积的概念。

三、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师:(电脑显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均被划分成9个小方格)这两个正方形各包含几个小方格?他们的面积相同吗?

师:为什么包含的小方格个数一样,面积却不同?

师: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就是测量的标准不统一。为了便于交流,每次测量都应该用同样大小的小方格做标准,这样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看书93页。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认识平方厘米。 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请观察它的形状、大小,量出它的边长。学生操作后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比比看,你的哪个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讨论后,指导用“1平方厘米”量指定图形的面积。(量学具盒里的硬纸片) 3、认识1平方分米。 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猜一猜,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为什么?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不是1分米,还应该验证一下,想想该怎么办?学生测量后指出: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用“1平方分米”量课桌面的面积。 (分组竞赛) 4、认识平方米

师:刚才我们用“1平方分米”测量了课桌面的大小,如果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觉得怎么样?

师:这就需要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出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想想看,它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是1平方米?

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米?(学生举例)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有几个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镜框上镶的玻璃是指奖状的哪部分?它约几平方分米? 2、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练习十八第

1、4题。3、抢答题

①将常用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排列。

②测量围墙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 ③手帕面积约4(

) ④邮票面积约4(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推荐第8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肥西县金牛学区中心学校

许成兵

一、教学内容

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是学生建立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生准备:三张彩色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每四人1份; 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学具若干、圆形纸片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张纸,为什么?(学生们都议论纷纷,都想选择小的那张纸涂色)

导入:同学们都认为,要想很快的涂完,理所当然的要选择这张面小的来涂,对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内容。(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1)摸一摸,课本封面、课桌面,感知谁大? (2)看一看,课桌面与黑板面,谁小?

(3)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数学书的面谁大?

(4)归纳:原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出示图形:

师:刚才我们比的是物体表面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比比平面图形的大小。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第四个图形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为什么? (2)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小结:像图

1、图

2、图3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3、归纳面积

师:谁根据这两句话概括出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1、动手操作,比较面积大小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演示自己的比较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重叠、拼剪、数方格、测量等方法比较出三张彩纸的大小,同学们真棒!

2、出示课件

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3种图形,你认为选用哪一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来比较比较方便?

课件展示摆法1:

师:你现在能不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能)

生:第2个图形面积大,因为第一个用了14个小正方形,第二个用了15个小正方形。

师:同意吗?(同意)看来用正方形的确不错。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出示摆法2:

师:这种能比出结果吗?(能)谁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第2个图形面积大,因为第一个用了14个圆形,第二个用了15个圆形。 师:这种能比出结果吗?(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因为用圆会有空隙。

师:哦,看来用圆的确不是很合适。 出示摆法3:

师:这种能比出结果吗?(不能)

师:看来用长方形不一定能够比出来,选用长方形不是很方便。 师: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国际上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积单位。

3、面积单位认识。

教师边介绍边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老师把它们全部带来了。边介绍边在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种不同颜色的纸片。)

出示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你们能说说我们身边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生:一角钱硬币、一个指甲盖大约1平方厘米。一个手掌心、一个插线盒大约1平方分米。一扇窗户、一张方桌大约1平方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已经和这些面积单位交上朋友了。

4、面积单位的应用。

应用面积单位进行估算。给面积单位找实物,结合实物选择面积单位,采用师生配合,生生配合形式训练。(如课桌、数本、文具盒、奖状、教室等)

(四)、考考你

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间教室大约63()

老师衬衫上的一颗钮扣大约1() 教室墙壁上的镜框面积大约15( ) 一张邮票大约6( )

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推荐第9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期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所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体验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

5、在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建立面积的概念。面积的概念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表面,然后通过课件演示把物体的表面抽象成封闭图形,让学生很自然的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从而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比较面积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并且通过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了解比较面积的方法:观察、重叠和方格法比较。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谁的面积大,使学生意识到用观察的方法,继而观察不能比较他们的大小,然后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大小,最后都不可以比较出大小,这样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即用其他的图形作为标准来比较。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自行选择优化,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意识到面积单位的形状是正方形,所以这一个环节里,让学生在观察、剪拼、比划、比较、列举等感知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强化内心感受,纠正偏差,形成空间观念;并努力开发学习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设计富有情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生发心理需求,在困惑、释疑、欢声笑语中建构知识,体验愉悦,内化表象,从而激发学习活力,焕发课堂魅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面积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揭题板书(板书:面积) (设计意图:以学生平时爱玩的射靶游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二、面积

(一)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我们把它们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

(电脑演示)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这节课是让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产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掌面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诱发矛盾

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

3、统一面积单位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比较面积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并且通过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了解比较面积的方法:观察、重叠和方格法比较。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谁的面积大,使学生意识到用观察的方法,继而观察不能比较他们的大小,然后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大小,最后都不可以比较出大小,这样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即用其他的图形作为标准来比较。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自行选择优化,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探究认识

(一)、1平方厘米

1、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

2、用手比画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

3、说一说1平方厘米的大小

4、举例

5、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

(二)、1平方分米

1、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

2、大家猜一猜它的边长

3、动手量一量,验证

4、说一说1平方分米的大小

5、举例

6、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分米去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

(三)、1平方米

1、你们还能想到什么面积单位?

2、同桌讨论1平方米的大小(板书:1平方米)

3、黑板上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米,请四人围一围

4、说一说1平方米的大小

5、举例

6、估计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学生?(多媒体影象展示)

(四)、巩固

判断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意识到面积单位的形状是正方形,所以这一个环节里,让学生在观察、剪拼、比划、比较、列举等感知活动中,形成认知冲突,强化内心感受,纠正偏差,形成空间观念;并努力开发学习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设计富有情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生发心理需求,在困惑、释疑、欢声笑语中建构知识,体验愉悦,内化表象,从而激发学习活力,焕发课堂魅力!)

四、综合运用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6()

小红身高125()

作业本的面积大约212()

单人床的面积大约2()

2、数方格比大小。

3、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你发现了什么?

4、笑话欣赏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平方分米的椅子上,认真听讲每节课,并不时举起面积约 1平方米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为3平方厘米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层次性强,让孩子们争着抢着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小组合作的思考题,有让孩子们捧腹大笑的笑话,还有美丽校园的图片欣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着学习知识的兴趣,也让课堂上充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灵动的气息。)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

封闭图形

的大小

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推荐第10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每四人两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法和学法

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看图片,与姚明比高矮,观察手掌面的大小。

2.提问:和同学比手掌面的大小,问:你是怎么比的?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大小。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三角板、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它们的面积在哪儿?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4.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用上面的方法还是比不出物体大小?你还有其它办法吗? 讨论: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自学研讨,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

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⑥听一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自我介绍。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74页做一做。要求:

a、先估一估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有多大?

b、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c、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d、将测量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说一说,测量身边你喜欢的物体表面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合适。

3.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全课,反思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

七、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封闭图形

平方分米、平方米

}

《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授 课 人:工作单位:陈君

广河县庄禾集小学

第11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法金甸学校:杨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和认识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出面积大小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问想象能力。 教具: 数学书、彩色卡纸,面积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画纸如果让你在这两张纸上进行涂色比赛,谁最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一张纸,为什么?(指名回答)

师: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看来,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要选择这张面小的纸。每个物体都有它的面,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 1.建立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拿起数学书,来摸一摸它的面在哪儿?要从它的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在那?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来摸) 师:比一比,数学书的面和文具盒的面哪个比较大? 师:再来摸一摸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黑板的面和刚才我们摸的面相比,谁的面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数学书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的面积。文具盒面的大小就叫做文具盒的面积。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叫什么?课桌面的大小叫什么? (2)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都叫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也有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它的面积 。

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问: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面大,三角形和圆谁的面大?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动脑知道了什么是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三张彩色卡纸,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

认识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师:拿出最小的纸片(出示l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测量后说4条边都是1厘米)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一量哪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师:想知道1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大吗? (出示1平方分米),猜一猜它的边长是多少? (测量后说边长是1分米或者10厘米) 师: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观察你的数学书的封面在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师;我们现在用1平方分米,测量一下数学书面是多少个平方分米?(学生拿出事先教师发给的平方分米进行操作。)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学生试着回答 师;他的边长是多少?

师;对,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出示1平方米问:这就是1平方米,大不大?1平方米到底是多大呢?我们来估计一下,1平方米可以站多少个人?

师: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 小结

师:(1)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内容?

四、练习

师: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问:测量一块橡皮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测量黑板的面呢?测量一块玻璃的面呢?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2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

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第1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设计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年级三学科数学设计者 李海芳

课 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1)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是学习学习和探索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课时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时应根据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数格子等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面积的概念。

学情 分析

这节课是面积的第一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周长,还没有接触过面积,从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如数学书、练习本、铅笔盒、课桌、黑板等实物入手开始学习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并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在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利用学具自主探索。

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

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 方法

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引探教学法

资源和 媒体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可续页、可续栏、可自由调整表格大小)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时间 安排

设计 理念

一、创 设 游 戏 情 境 , 激 趣 导 入

1、击掌游戏:小朋友们谁愿意和做个比手掌的游戏?(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手掌一样大吗?现在我们把手掌印画下来,看一看好吗?

2、现在请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能找出一些带有面的物体吗?(教师待学生说一说后,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指出:国旗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课本的面等等。

5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生动的情景,把面积蕴涵在情景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学习面积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合 作 探 究 合 作 求 知

1、认识面积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1)比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片树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片树叶的面和老师手掌的面谁的大些?你是怎么像想的?

请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想好了告诉老师。 生汇报:略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老师手掌的面和树叶的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师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小差异大些的我们可以观察出来,大小差异小些的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带有面的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答:如微波炉的门的面、桌子的面、柜子的门的面、电脑的屏幕等。 师:老师把冰箱的门和电脑的屏幕印画出来,变成了两个长方形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一样大吗?(学生猜测)

现在就请同学们动动小手,想想办法看怎样才能验证他们的大小呢?(小组内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A、以把两个长方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B、可以用方格模数一数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21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身边的物体有面积,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三、拓 展 延 伸, 巩 固 深 化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你认识它吗?点击出示四川省、北京市、河南省,他们的面积一样大答吗?(生答略)同学们,它们都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重任将来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所以你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2、师: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咱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完成课本第页练习十四第1题。

3、课件出示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格子的方法知道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

4、师:老师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好吗?

课件出示练习第3题,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跟面积有关系的信息? 小组内交流一下。 10

让学生学会观察面积大小的方法,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描图形的边线和涂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周长与面积含义的区别 通过数格子比较一组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探索有关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一些孕伏) 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不同思考方法,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 堂 总 结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3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五、布 置 作 业

练习十四第4题。

板书 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 观察 面积

重叠

平面图形的大小 数格子

教学 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是即兴备课所以我准备得并不是太充分,只能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完成我的教学设计。在教材挖掘上我努力体现“新、实、活”三个字。“新”——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教学设计上的创新;“实”——在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上,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把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体现出来;“活”——学生的思维要激活教材的处理要灵活。

一、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准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教师如何通过加工改造,将枯燥、单薄的内容演绎成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节课中,围绕教学目标,在学习材料选择上,既尊重教材又活化教材,尽量做到简捷实用。由于这是一节即兴设计又借班教学的课所以我无论是教具准备还是学具准备都要从简,只要求学生准备了两张长方形卡纸一张方格模和两支彩笔,而教师只要准备相关课件,尽量利用教室里和生活中的物体来进行教学。

2、教师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愉快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特色。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面积意义的产生过程、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面积意义分两个层次: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层次重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面积的意义。教师对“物体表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平面、曲面,立体的表面,这样学生对表面的认识才较为全面。在封闭图形的面积形成中重点抓住面积的表象的建立,通过“画一画”活动真切体验到面积是一整片,是有大小的,并且自然生成周长与面积的比较。

3、体验面积的大小比较过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知觉为基础,特别需要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课堂中学生在经历面积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表象,使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此环节以比较两个面积相近的长方形面积大小为主线,渗透各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学会解决问题,并学会不同的比较方法,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感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在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时,我让学生观察这些方格有什么特点?接着问:如果这些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能数出它们的大小吗?此时让学生思考,教师渗透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5、数学知识生活化。

“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随意。

2、在描述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时不够语言准确。

3、教学中没能重点突出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4、板书不够精美。

《面积和面积单位(1)》导学案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年级三学科 数学设计李海芳

面积和面积单位(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知识链接

1、击掌游戏:小朋友们谁愿意和做个比手掌的游戏?

2、现在请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能找出一些带有面的物体吗?

自主学习与 合作探究

1、下图每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面积:面积: 周长:周长:

2、动动小脑瓜,一起画一画。(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2)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

当堂检测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学习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注: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表格大小

第14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各一张,1平方米的桌布二张。

学具:每小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若干。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长方形)(四条边涂黑色, 里面部分红色)(课件闪烁黑色的线) 师: 黑色的线的表示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 黑色的线表示它的周长。 (课件闪烁绿色部分) 师: 红色部分表示这个图形的什么呢? 师: 对!说得很正确,面积。今天我们不学周长了, 专门来学习面积。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数学课本,它们的封面在哪? 请你拿起数学课本,和老师一起摸一摸。

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

什么方法?

再比一比,这个同学脸的表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你是怎样比的?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两个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师: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图形)

(再出示一组不规则)

师:谁大谁小呢?为什么?因为封闭图形的大小无法确定。

师:所以我们要研究图形的大小,必须封闭。(书写:封闭) 师:在数学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以一定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以上过程,师生共同呈现了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在这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本质特征,建立起了“面积”的一般表象,并形成概念。] 师:我们知道了面积的概念,下面有两个图形,你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看谁反应最快!

(A)

师:怎么比的? (B)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8个,右边有15个, 所以右边的图形和左边的面积一样大。

师:( 露出疑惑的表情) 为什么不对呢? 生:这两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大小不一样。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制造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明白了规定统一面积单位的原因。]

师: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

[设计意图:教材中继常用的比较面积大小方法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这一环节。在我第一次试教中也安排了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形状的单位面积:圆、正方形、三角形,请同学们用这三种单位面积测量我所提供的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哪种形状更合适?毫无疑问,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马上得出是正方形最合适。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老师是进行过预设的: 我提供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正好是正方形单位面积的整数倍。这样的探究其实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也就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再者,测量面积有时候并非用正方形最合适,采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为规定。所以在课常上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而且也十分费时,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很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环节,我想,原因也在于此吧! 在我最后上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只是在“数格法”比较面积时让学生稍加体验:用

正方形进行划分,根据格数的多少来确定面积的大小。]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请大家课本P73~74,看书后能不能告诉老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

(2)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估计一下,书上P74做一做第1题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小组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3)①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②你们能不能根据平方厘米的定义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③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④估计一下,我们课桌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分米呢?(请小组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4)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操场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

生:操场面积太大了,平方分米太小了.(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操场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操场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你们能不能根据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定义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⑤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三)实践运用。

(1) 马小哈的数学日记

马小哈一家三口, 坐在一个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 马

( )

小哈吃到一粒石子, 他那颗表面约是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碰到了, 鲜血直流。

( )

妈妈急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 捂住马小哈的嘴向医院跑去! ( )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故事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学的三个面积单位整合在一起,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吸引学生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改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形式灵活的习题,不仅优于一个个孤单的判断题,而且充满了情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他们的想像力、数感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2)把马大哈数学日记补充完整。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 )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 面积约1( )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 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 )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3( ) 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 (3)请你试着填一填。

1.房间面积18( ) 2.讲台面积56( )

3.电话一个按钮面的面积约1( )

4.**广场面积约39660( ) (4)游戏

比一比,谁估得准?你用哪个面积单位验证。

①订书针盒封面的面积。 ②巧克力盒封面的面积。 ③这扇门的面积。 [设计意图: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我们在教学在给予估测较多的关注,不仅有助于估测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深化对面积的表象。] 板书:

物体的表面

或 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中概念多较为抽象,整堂课不仅要解决“面积”的概念、感受常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还要体验“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既而再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内容之多,难以在40 分钟内有效完成。基于以上想法,我对教材进行了二个方面的处理:

第一,简化“面积”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将“面积”概念定义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十分抽象。于是我以关键词“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为突破口,依赖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获取“面积”的概念,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以一定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以上过程,师生共同呈现了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在这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本质特征,建立起了“面积”的一般表象,并形成概念。 第二,弱化对“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的体验

教材中继常用的比较面积大小方法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这一环节。在我第一次试教中也安排了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形状的单位面积:圆、正方形、三角形,请同学们用这三种单位面积测量我所提供的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哪种形状更合适?毫无疑问,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马上得出是正方形最合适。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老师是进行过预设的: 我提供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正好是正方形单位面积的整数倍。这样的探究其实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也就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再者,测量面积有时候并非用正方形最合适, 采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为规定。所以在课常上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而且也十分费时,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很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环节,我想,原因也在于此吧! 在我最后上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只是在“数格法”比较面积时让学生稍加体验:用正方形进行划分,根据格数的多少来确定面积的大小。

整节课我都力争在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四个到位”。在自主探究中安排的三个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相近图形的大小”“进一步认识面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是通过学生亲自感受层层递进的。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强调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而本节课讲授部分不多,我更多的是安排学生感受面积,从中发现问题并争取独立解决。同时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理解面积是面的大小,而周长是图形边的长度这一区别,防止学生在学习面积计算时可能出现的概念混淆。习惯培养是每节课必须注意的,本节课也不例外。我始终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整回答问题等习惯的养成训练。

第15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1-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经历面积单位产生过程。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要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进行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1、学具:两人小组准备1平方厘米(蓝色)、4平方厘米(绿色)、1方分米、1杂乱的三角形、圆等学具若干个;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个;每人准备剪刀一把,白纸一张,练习纸一张。

2、教具:准备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看看,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

它们一个长一个短指的是长度不同,一个大一个小指的是面积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意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感知“面积”。师:从字面看,想想面积可能会与谁有关? (1)找找,我们的身边哪儿有面?

(2)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看看,课桌面和黑板面,你有什么体会? (4)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

小结:是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之分。

2、通过“封闭图形”让学生感知“面积”。

(1)出示正方形,圆,角三个图形,你能来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交流讨论:为什么不能把角和其他图形进行比较? (3)将封闭图形填色,感知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

3、概括“面积”的完整概念。

4、举例:来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丰富表象,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的产生。(1)设疑。

出示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操作体验

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还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证明。看谁方法多?

(3)汇报交流

方法一:用比较大的那个小方块放在图形上,都可放4个,说明面积相等 方法二:用比较小的那个小方块放在图形上,都可放16个,说明面积相等 方法三:重叠的方法

(4)第一次质疑讨论:你们为什么不选择三角形或者圆来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①学生讨论交流

②小结: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

【备选】若学生有学选择不同的标准如选择圆,或不规则的三角形,不同的图形(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引导讨论:这种方法行吗?为什么你们不同意这种方法? (5)第二次质疑讨论

①谈话:刚才这组的长方形上可以放16个小方块,这组的长方形上只能放4个小方块,我说放16个小方格的长方形要比放4个小方格的长方形面积大!你们同意我们这么说吗?

②激发学生争议讨论:为什么不能这样说?

③师小结:由于方格的大小不同,只知道方格的个数能不能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怎么办呢?

师:太捧了,你们想得和数学家想的一样,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2、认识面积单位的大小。

(1)谈话:你知道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吗? 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你们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吗? (2)自学P73-74 ①认识平方厘米

A、1平方厘米有多大?你能在学具带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方块吗? B、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认识1平方分米

A、1平方分米有多大?你能在学具带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方块吗? B、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吗?

C、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呢? ③认识平方米

A、你们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B、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白纸,谈话:这张白纸的面积1平方米,看了后你有什么感触和想说的?

C、四人合作比划出1平方米。

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纸内可以站几个同学?

3、认识了这三个面积单位,你想说什么?

小结: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去测量你所想知道的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面积单位不止这三个,比如要量全国的土地面积,那就需要创造更大的面积单位。

四、应用操作,巩固知识。

1.三个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

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操场面积,用( ) 做单位。 量一般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手帕面积,用( ) 做单位。 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邮票面积,用( ) 做单位。

2、请你试着填一填

房间面积18( ) 讲台面积56( 电话一个按钮面的面积约1( ) **广场面积约39660( 小明身高145( )

五、总结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

第1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面积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透明格子纸、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 .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方格进行面积比较。

3.积极参加参观、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用描述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画格子,摆图形,对面积的比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邯郸,那么你了解它多少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邯郸。(播放邯郸宣传片)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我们生活在这样家乡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美丽的邯郸在地图上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看看地图上的邯郸。

这就是地图上的邯郸,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县、市、区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比较大?哪个地方比较小呢?(出示邯郸地图)

生:武安市比较大,复兴区比较小,

师:谁还想说?武安市比较大,复兴区比较小,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的大小呢?面积,大家的知识真丰富,让我今天来认识面积吧。(板书:认识面积)说到面积咱们就要说一个词面。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你能找找生活中的面吗?数学书课本的封面,大家一起摸一摸,桌子的面,大家一起摸一摸,凳子的表面,大家一起摸一摸,还有咱们黑板的面,谁来摸一摸?黑板的面比较大。

二、教学内容

1、我们把刚才说的面叫做物体的表面,刚才摸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啊?

生:有的大有的小,滑滑的,

师:所以我们把刚才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师:除了大小他还有形状呢?我们看一看我们的黑板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我们还学了不同的平面图形,大家看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生:圆形最大。三角形最小,那么这些图形能比较大小吗?

生: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封闭图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所以我们也用一句话概括为: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用一个“或”字把他们连接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读一下: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学习了面积,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表面的面积)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谁还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的表面大小(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大家学会了吗?

3、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你能跟老师说一说黑板的面和课桌的面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黑板面的面积大。哦,你们一下就知道了啊?你们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到的,所以当我们把两个物体表面相差太大时,我们用观察法比较。

再看看老师手里的两个长方形的纸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蓝色的大呢?绿色的大呢?猜一猜?(蓝色的大,绿色的大。)

你怎么知道呢?把两个纸片重叠在一起比较。哦,原来绿色的大,所以我们比较两个图形大小时不容易观察出来时用重叠法。

那你能猜出老师手里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谁有比较的方法,重叠法。看来不行,都有多余的部分,折一折行吗?剪下来比较多余的部分比较,可以吗?可以!谁还有更好的比较方法?

生:摆图形,在纸上画上同样大小方格,谁的方格多或者摆的图形多谁的面积就大,谁的方格少,或者摆的图形少谁的面积就小,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把咱们的纸片画在了学习报告单,现在,三人一组利用老师发的学具完成学习报告单,学具中黄色的小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大家可以摆一摆。时间为3分钟,看那组同学得出的结论的又快又准确?

做完的的同学用坐姿告诉老师,那一组给大家说下第一道题长方形多少格?正方形多少格? 生:长方形32格,正方形36个格由此可见正方形的面积大。谁能用简短的词语总结下我们使用的什么方法比较出他们的面积的大小呢?数格子。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组,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好学生。

第二道题谁来展示下?长方形可以摆多少块?正方形可以摆多少块?

生:长方形是8块,正方形是9块

师: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拼摆法。

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你们想参与吗?我们分为女生组,和男生组,男生组趴下

女生数一数几个格子?32个格子不要说啊,现在女生趴下,男生数一数多少格子,9个不要说啊,现在大家都做好,谁能告诉老师哪个图形面积大?长方形。你们上当了看老师这里谁的大谁的小呢?

生:一样大。

师:他们能比较吗?不能,所以说我们在比较数格子的时候要用同样大小的格子来比较他们的面积大小。或者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拼摆。大家学会了吗?

三、练习巩固。

下面我们看两个树叶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树叶1大,

方巾和手绢呢?方巾1大,

第二个图形的面积大

也是第二个图形大。

四、总结:谈谈今天的收获!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和面积比较大小。在数格子的时候我们用同样的格子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17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苗苗杯”、“进取杯”教学设计、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方正县大罗密镇中心小学校 刘传红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是今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及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理解面积的含义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定义,又通过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估一估来感知单位面积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经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估一估,猜一猜,摆一摆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只是在对面积单位统一的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由浅入深利用不同的学具让学生探究。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设疑、观察、猜测、实验等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需要。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两张纸(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如果我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么你想选择哪一张纸?

(学生选择纸张并说出理由。)

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现在请你摸一下数学书的面在哪里,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下文具盒的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后回答。)

(再比较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我们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学生观察后说出谁大谁小。(补充板书)

师:这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出示两张长方形纸,粉色:长10厘米,宽6厘 绿色:长16厘米,宽4厘米),谁大谁小?

(学生无法直接看出,就会想办法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不折不剪,怎样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面积单位。

1、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师:四个同学一组,用1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在长方形上摆摆,看能摆几个小图形?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活动后汇报)

2、体验选用什么样的图形为标准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统一的图形,打开2号学具袋,看看都有些什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小组一起摆摆看,看哪个组能很快比出两个长方形纸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比出了绿色长方形的面大,选择哪个图形更方便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获得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通过拼摆不同图形来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经历实验、交流、反思的过程,深刻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面积单位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1) 认识1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打开3号学具袋,拿出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学生动手量)

师: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用手摸一摸它的面。谁能边比划边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

师: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拿1平方厘米的学具在你的指甲盖上比比,看哪一个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邮票,先估计一下,这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

(学生估计邮票的面积)

师:估得怎么样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稍等一会)停下来,哪个小组量出了结果?在邮票的表面上大约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这张邮票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 认识1平方分米

师:刚才拿1平方厘米测量了邮票的面积,再拿这个1平方厘米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吧(学生会提出意见)

师:找一找,学具中还有哪个面积单位?

师:那什么是1平方分米?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师: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比划,另一个同学检查对方比划的准不准确。

师: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学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一块手帕,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手帕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 (学生先估计,再进行小组合作测量) (3) 认识1平方米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平方米。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什么是1平方米吗? 师:(出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谁能一边指一边说说。 (一生到黑板前摸1平方米)

师:摸完后什么感觉?

师:有再估一估,教室这扇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估计,然后一起测量)

师: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呢?我们一起来站一站。 (教师找学生到1平方米的纸上站一站。)

师: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学生闭眼想象)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先通过多种活动,感知面积单位,采用观察、测量、手势、估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初步形成表象,为学生的估测提供支架。之后学生在估测活动中,一次次修正、深化三个面积单位,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多样递进练习,深化概念认识。

1、根据给出物体,判断单位面积。

橡皮表面、笔记本表面、黑板的表面

2、根据给出的单位,判断可能是什么物体。

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平方米

教室地面、铅笔、旗杆、纽扣表面、手帕的面积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不仅是对本节课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更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练习由浅入深,逐步开放,使 学生在学会运用恰当面积单位测量的同时,将学生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整体落实。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选用面积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还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那么除了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上拼摆面积单位,可以得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 1平方厘米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谁知结构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经历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了正确的表象。我这节课突出的特点就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面积单位”的需求。

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课上,我把学生带入与面积单位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涂色比赛选择纸张这一问题,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直接运用观察法,就选择出了纸张。接着,问题进一步深入。我又给出两张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要求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用观察法重叠得不到统

一、标准的答案,便尝试用重叠法解决,重叠后发现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可以剪下来再比,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不剪,有没有办法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我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创设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逐渐形成谁知结构和科学素养。

三、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这一课的教学,整体实施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如怎样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利用课堂资源,关注学习生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有效的发展。 【评析】

“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本节课老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又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小艳)

第18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大园中心小学

三、四年级段集体备课小结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并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

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相对较难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 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

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 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这一节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认识一些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在第一部分中

教材先让学生摸摸、看看数学课本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 用观察法比一比哪一个比较大 哪一个比较小

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接着由实物引入封闭图形 用重叠法比较两个平面的大小 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由此综合得出面积的意义 在第二部分中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

并强调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 也难以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 接着让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并强调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一定要把平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这时

教材告诉学生: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 我们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很自然地引出第三部分常用的面积单位 在这一部分里

教材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品一品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

一、教学目标有:

1、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

3、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掌握一些比较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型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要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并进行灵活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喜欢学直观形象的知识 喜欢动手操作

已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 已有一定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分析:本课教学策略重视启发引导 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猜测、推理获取新知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 通过学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设计:

1、演示与观察相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2、示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在数学课上从未接触过 需要教师做科学规范的示范与讲解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从模仿到真正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3、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相结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学生大胆探究新知 并要进行合理的猜测、推理 对于个人学习有困难的内容

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实现全面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 使学生自己形成结论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利用身边的书、文具盒等物体资源来认识物体的面积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多媒体演示面积的测量过程及比较过程与结果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操作 两方面结合

使结论形象、真实可信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探知结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使学生品尝到成果的喜悦

六、学习评价设计

1、反馈性评价

对学生的理解、选择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 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2、展示性评价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七、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喜欢那台电视机并说出谁大一些?怎样看出来的 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

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 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验感知、认识面积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 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看饼干和巧克力两个实物的面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再利用电脑演示由实物转化成封闭图形 使学生理解不仅物体的面有大小 封闭图形的面也有大小之分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香、议、说 给它们的大小起个名字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 教师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

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丰富了学生的表象

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第二步 比较面积的大小

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 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 一个长方形 学生用观察法比较 会有三种答案

用叠起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 还是不能确定大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 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 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再演示

在两个图形上分别摆上圆形和正方形 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三个面积单位的教学环节上

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以上环节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体温、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探索之中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层来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找 从自己备的学具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比

比一比手上的哪个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找

找一找你身边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如: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在短时间内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有的学生会发现用1平方厘米量很困难完成这个任务 要像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会有部分学生想到可以用更大一些的正方形来量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体会到当要量大一点儿的面积时有一个比1平方厘米大一点儿的面积单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通过量发现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为后面的1平方米的放做了铺垫

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正方形的面积单位是在该边长的长度单位前加上平方

3、"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 使学生在自主研究、自主发展中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好数学得信心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 促使学生巩固了面积单位 发展其空间观念

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为此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空间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 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 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总之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 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 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19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5——88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具:相架一个,媒体软件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个,地上1平方米一个

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个,自备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

一、情境引入

1、出示相架,复习周长的含义。

2、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要求玻璃的什么?(大小或面积)

3、电脑出示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含义

1、认识物体。

2、认识物体的表面,比较表面的大小。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比一比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师说明: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3、电脑出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4、电脑出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比一比,它们有大小吗?学生涂色,比大小。

5、电脑出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6、归纳面积的含义。说说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词。

摸一摸练习簿、课桌面、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重叠法)

2、当直接比较有困难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电脑出示:划分方格。

3、电脑出示:统一方格的大小。师说明:统一的方格的大小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4、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电脑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与实物联系:学生取出1平方厘米与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与身体的某一部位比一比,同你的哪个部位大小差不多。

学生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

师一边板书一边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四、巩固

1、第88页第

2、3题,(师说明: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第90页第2题

3、开放题。电脑出示:请你露一手,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你能利用这些方格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什么是面积?你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吗?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

第20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十里小学

王金继

2012年3月13日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米,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让学生充分凭借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初步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卡纸两张

学具:每组一张橙色卡纸、一张黄色卡纸;每组一份纸制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每组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 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分米。

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 生: 厘米,毫米。

师:表示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老师边小结边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

二、面积的含义

1、观察物体表面,建立面积概念

师:(边说课件出示两条线段)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条长,一条短。

师:(边说课件出示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片叶子大,一片叶子小。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

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A:外面。 生B:表面。

师: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桌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

师:说得都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生A:桌子的表面光光的。

生B:桌子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

师: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说边课件出示)

师: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平面图形,建立面积概念 (课件出示五个平面图形)

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吗?(有)

谁来任意选出两种图形进行比较? 生:圆比三角形大。

师:圆比三角形大。我们可以说: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哪些图形之间的大小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比五角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对,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边说边课件出示)

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说边课件出示)

三、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刚才的观察物体或封闭图形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用眼睛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看出它们的大小。

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卡纸,面积大小相差不大,使学生不容易看看出谁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 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 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不同的意见,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把两张卡纸的长和宽量一量。 师:你们说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个办法行。 师生测量长和宽„„ 师: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把卡纸重叠在一起)你们能看出谁的面积大了吗? 生:红色卡纸面积大。

师:(课件呈现:两个颜色不同的长方形)你们要怎么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生: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较。

师:(课件演示:重叠过程)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 师:我倒有个方法,你们看行不行?我取一些一样大小的小方格分别覆盖在这两个图形上(课件演示),现在你们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了吗? 生: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个长方形覆盖了8个小长方形,第二个长方形覆盖了9个小长方形。 师:除了小长方形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们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张黄色卡纸和一张橙色卡纸,请你们用手中的这些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白色小纸片来验证一下哪张纸的面积大?(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汇报:

生:我们小组比较的结果是橙纸的面积大。我们是用小正方形来比较的,这张黄

色卡纸能摆10个小正方形,这张橙色卡纸能摆12个小正方形,所以橙色卡纸的面积大。

师:这个同学用的都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的,你为什么不把正方形和小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混着用呢? 生: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没法比较。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用的是长方形来比较的,黄色卡纸上能摆8个长方形,橙色卡纸上能摆9个长方形,所以橙色卡纸的面积一样大。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用圆形来比较? 生:因为圆形摆在纸的面上,周围还有空隙。

师:(师课件演示)也就是说,圆形不能将纸面全部盖住,用圆形来测量的话,得到的结果不会很准确。

师: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大小时,有的小组用的是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来测量的(师课件演示),有的小组用的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测量的(师课件演示),我们都可以得出橙色卡纸的面积大。

师: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看到有小组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测量一张,又用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测量另一张(边说边课件演示),像这样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

生:因为大小不一样。

师:刚才,通过咱们测量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你觉得用正方形测量方便呢?还是用长方形测量方便? 生:用正方形测量方便。

师:那你们认为用正方形测量面积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选用的正方形用具的大小要一样。

师:说得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比较两个物体或封闭图形面积大小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课件出示),这个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 2.引入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师: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盒子里面的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并汇报:1厘米) 师: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师: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量一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吗? 生:门牙,蚕豆,纽扣,1角硬币······

师:用你们手中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 生: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来量。

师: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请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纸片。 师:像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吗? 生:手掌······

师:估一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你们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黑板的面积,方便吗? 生: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来量。

师: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出示一张1平方米大的纸)这就是1平方米,你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吗?(1米)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吗? 生:电视的表面面积,洗衣机表面面积······ 师:现在你能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生:4平方米

四、小结,揭示课题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填一填(课件出示,口述)

2.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课件出示口述) 3.数学书第74页做一做

读题后先估一估,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量一量 4.数学书第76页第1题

五、全课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千米

分米

厘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P134——136的内容。

二、教材地位

本节课在新课标中属于空间与图形一方面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面积计算相关应用题等四方面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及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空间形式的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

三、教材重难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理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编排

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必须学扎实。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课本、练习本和树叶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的实质。本节课学习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通过学生看、剪、量等手段,既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形状、大小等空间观念,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

象、概括、推理等能力。课本还安排了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比较,以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上述概念。

在练习的设计上,第1题是通过实物建立表象,比较两片树叶的面积大小,

2、3两题让学生明白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必须要统一方格的大小。

4、5两题是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用于生活。第6题是让学生寻找生活实际中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材处理

(一) 情境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最熟悉的事物,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黑板的面),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可能会有二种答案:用观察法比较,用重叠法比较,若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追问,若是两个房间的地面就没法用重叠法了,那时该怎么办?教师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可以是8格也可以是3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第二步是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分别找一找与三个面积单位差不多大的实物面积;第三步选用适当的单位面积测量物体某一个面的面积。让学生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等面积,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

(四)巩固练习。主要设有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目的让学生明白(1)正确运用三个

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长度和面积的区别、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为下节课学习面积计算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五)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我们的操场,这个方法可行吗?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总之,本课采用从身边实物引入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发展。

〖总评〗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记忆深刻。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感知和体验知识。

概念化的教学、机械式的学习只能使学生知其表而不知其理。本节课中,钱老师在教学时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

在教学面积的意义时,钱老师组织让学生“边摸边体会”、“边摸边想象”、“边摸边描述”,在这样的一系列的感知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

2、灵活使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认识统一面积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设计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拼摆。钱老师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这部分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尝试用了开放式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了知识的探索过程,真正体验到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