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目(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8 07:54:4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目设计思路

教学目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形象、培养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查阅《西游记》,画一幅“孙猴子”的画 ; 教师方面:制作课件,下载《西游记》 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

第一课时

第一步:为文本解读提供背景:(由学生课前收集、课上交流) 5分钟 1.简介《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 2.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文,理清情节: 12分钟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齐读课文,思考,划分段落层次。

第三步:熟悉内容,品评文本与影视艺术: 18分钟

1、情节细读课文、默记段落大意。

2、放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的有关剧情。

3、学生品评。

第四步: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5分钟 第五步:布置作业 。字词积累与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1、激趣创境导入

听一首歌曲《猴哥》、学生可以应和。

2、猴、人、神

教师:这首歌赞颂的是谁?

学生:猴哥/孙悟空/孙大圣/美猴王(莫衷一是)。

教师: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孙悟空本是石猴,因发现水帘洞,改善了“猴群”的住房条件,得了第一个名份叫“美猴王”;接着,谁知道他得的第二第三个名分是什么?

学生: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 教师:“孙悟空” 和“齐天大圣”这名字怎么来的?

学生:孙悟空是菩提祖师起的;“齐天大圣”是他大闹天空时自封的。

教师:中国人对名字是格外重视的:素有名如其人的说法。从名字看,“美猴王”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一只饶有本事的猴子。

教师:对。是聪明的猴子。从孙悟空看呢? 学生:孙指儿童,加悟空法名,可见是一修行的人。

教师: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自然比猿猴厉害,“孙悟空”自然比“美猴王”风光;但最风光、也是最让“石猴”最自豪是什么? 学生:大闹天空、得了“齐天大圣”的荣誉称号。

教师:大闹天空那可是跟神仙交战的事,这已不是人所能为的了,他达到了神仙级别。可见,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孙猴子原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3、分析“美猴王”形象。

教师:课文主要表现他什么形象? 学生:美猴王。

教师:他美在哪里?注意“美”不是指容貌,而是说他的奇特性或个性化的意思。阅读课文,找找他“美”在哪些方面? 板书:身世美、行为美、言语美

教师:以上三美可见美猴王有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他是一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4、交流品评。

(从刻画人物方法、写作角度、环境烘托三方面品评图画)

教师:课文写的是美猴王的事,课前布置大家画一张孙猴子的画,要求画他在做着事情,而且从画中要显示出他的性格特点。让组员品评一下你的杰作吧。 …………交流品评 教师:谁来展示展示? …………展示一两幅 教师:想象力真丰富。

5、说说你喜欢孙悟空的原因?——疾恶如仇;技艺超群;聪明灵巧。

6、作业 布置:

充分发挥想象,请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或以“俺老孙”的口吻,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文章

《 美猴王》教学设计

师表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语文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中,这篇文章具有典妇孺皆知的孙猴子鲜活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学生阅读心理需求,深受初中学生欢迎,是适合初造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写法上,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塑造成功、语言通俗生动简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②让学生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让学生在课前对其他组保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②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幻灯2),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绍《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幻灯

3、4)。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幻灯5)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明确。

四、人物分析:

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幻灯6)。让学生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一组背得好、背得快(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幻灯8)。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部分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把以上几个部分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出来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五、拓展迁移:

1、让学生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幻灯12) 让学生分四组派代表出示自己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游戏规则:猜中的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猜不出来的也鼓掌加以鼓励,我们罚他在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出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学生这样写道:

①课堂上,一位学生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仅要考虑说话的场合,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如果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六、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图!

七、作业布置:(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词:5个。)

附:板书设计(幻灯15) 美猴王

性格特征 猴王之美 妙词锦句积累 聪明灵巧 本领超群

有胆有识 身世不凡 勇敢超群 言能服众 示例: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大大突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环节如表情朗读还有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些环节可以放到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去完成。

推荐第2篇:耳口目教学设计

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学写“口、目、耳、手、”4个字。认识3种笔画“横折、横撇、竖钩、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口、目、耳、手、”4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口、目、耳、手、”4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识字王国里,有许多字“朋友”出示生字“天、地、人、”,还叫得出老朋友的名字吗?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

2、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推荐第3篇: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

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作业实现了质的转变。实施“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我校要求教师依据新课标,结合学情,设计出基于目标的学科作业。我以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我校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制定评价目标

要制定出合理的评价目标,先要制定好学习目标。准确的学习目标是基于目标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基于目标作业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基于目标作业的题型选择,设计和编排,我在进行基于目标作业设计时,先深入研读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教参最前面的“说明部分”和教材,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和本班学情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三维学习目标,最后根据三维学习目标制定出本课作业的评价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读写“晶、莹、赐、竭、滥、睹”等10个生字和“遥望、晶莹、资源、枯竭、和蔼可亲”等15个必须掌握的词语。

2、能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至少、本来”等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3、学习课文,通过交流讨论,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能写出几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并能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二、设计作业内容

根据评价目标制定的作业,是要求全班学生都得达标的作业。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我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成绩确定前1/

3、中1/

3、后1/3学生名单,实施三段式管理。每单元都通过基于目标的单元测试题进行评价跟踪,及时调整

前、中、后三段学生名单,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往前1/3靠拢。因为三段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每一段学生的作业也有所不同。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业设计

目标1作业设计:前1/3学生直接听写本课词语,然后订错;中1/3学生抄写一遍进行听写、订错;后1/3抄写本课的词语一遍后听写,订错后再听写一遍。

目标2作业设计:

写出下面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比,地球是渺小的。( )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3、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分别写下来,比较一下句子的同异之处。

1、A: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B: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比较以上两句的同异之处:

相同的地方是: 不同的地方是:

2、A: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B: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比较以上两句的同异之处:

相同的地方是: 不同的地方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业设计 目标3作业设计:

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这个作业贯穿在在课堂教学中,课下全班学生把答案整理一遍,写在作业本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业设计 目标4作业设计: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身边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吗?你会如何制止这种现象?

2请你结合文中提到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编写几句宣传语吧!

3小练笔:学完本课,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这三个作业设计由易到难,前1/3学生要求三个作业全部完成,中1/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两个适合自己的作业,后1/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通过作业反馈以检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正确。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通过教师基于目标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4篇:我看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看”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看”教学目标的设计”

盛玉珍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安排教学进程。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课堂的”指路明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确定好教学目标。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走入误区,主要反映出几个问题:

1、照抄教参。这部分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的分析,以教参为本,照本宣科。

2、照搬课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网络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幸的是使教师愈加依赖网上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直接下载,直接搬进课堂,而对教材失去研究的能力,也让学生失去了新鲜的知识。

3、目标不明确。教师完全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粗理解,随意制定教学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往往没有价值。

4、没有目标。教师完全凭经验,走感觉,任性洒脱随意发挥,很难让学生有收获。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围绕课标进行

我们要充分解读课标,从而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否则,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要么钻进死胡同,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深不符实。

2、围绕教材进行

教师要通读、熟读、精读教材,明

确教材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旨,才能让自己确定教什么。

3、围绕重难点进行

我们在新授课中往往会犯一个通病,就是将课文的多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全部呈现,这就是”面面俱到”, 一味求全,惟恐遗漏了一点。如果我们平均使力,每个都讲,那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4、围绕学情进行

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从而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是具有策略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是有价值的目标,才能够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地求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狠下功夫,使之明确有效,给课堂带来更高的

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组 四安中学 盛玉珍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安排教学进程。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课堂的”指路明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精心确定好教学目标。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走入误区,主要反映出几个问题:

1、照抄教参。这部分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的分析,以教参为本,照本宣科。

2、照搬课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网络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幸的是使教师愈加依赖网上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直接下载,直接搬进课堂,而对教材失去研究的能力,也让学生失

去了新鲜的知识。

3、目标不明确。教师完全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粗理解,随意制定教学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往往没有价值。

4、没有目标。教师完全凭经验,走感觉,任性洒脱随意发挥,很难让学生有收获。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围绕课标进行

我们要充分解读课标,从而明确所讲内容要达到的范围和程度。否则,我们教学时要么信马由缰,要么钻进死胡同,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深不符实。

2、围绕教材进行

教师要通读、熟读、精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旨,才能让自己确定教什么。

3、围绕重难点进行

我们在新授课中往往会犯一个通病,就是将课文的多个知识点在一堂课中全部呈现,这就是”面面俱到”, 一味求

全,惟恐遗漏了一点。如果我们平均使力,每个都讲,那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

4、围绕学情进行

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认知水平、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从而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是具有策略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是有价值的目标,才能够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地求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狠下功夫,使之明确有效,给课堂带来更高的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

推荐第5篇: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

《温度》校本作业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温度》为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负数以往是安排在初中一年级教学的,而新课改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把本学内容提前到小学来学习。教材在编排中主要利用温度这一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而这一课时的学习效果有会直接影响到第二课时,及六年级上册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的学习。 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入手,引出学习的内容,通过介绍零下温度的写法引出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在习题中安排了温度高低的比较。在实际意义中学会负数大小的比较。第二课时在安排,收支、海拔、方向等现实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依据自己的理解我把教材最后的小调查,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改为,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活动。这样既可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又能为明天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

一、

二、三年级各册学习的“认识万以内的数”、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分数”和四年级上册“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之上所学习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温度并不陌生,对正负数的感知也是比较丰富的,但他们的方法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经过系统的总结、整合和疏理。因此,本节课就是使学生重温温度的情境,从感性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形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交接和转化。 根据以上分析,初定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正确读写负数,能结合温度的情境比较正负数、负数间的大小。 2.借助温度的情境,亲历用负数表示的简便性,体会负数的意义。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负数认识的兴趣。

(三)认识负数的练习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习题上的设计如下:

1.在拨一拨温度计的温度中练习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借助温度计让学生直观感知和辨别温度的高低以及与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搭好一层阶梯,把数学知识从具体过度到抽象,使难点迎刃而解。 3.在比较两个城市的温度中巩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这一目标。 4.最后的两道思考题,可以发展学生“非形式化”的正负数运算能力。

推荐第6篇:“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班级:教育技术1241

姓名:韩雪思

学号:06号

1、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章内容:教学目标的功能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本节课内容是使学生联系教学目标的定义来学习并掌握教学目标的功能。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定制。

3、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熟知并能运用教学目标的功能

4、教学活动内容

(1)复习回顾,教学目标的含义 (2)设问:教学目标应该有哪些功能。

(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

(3) 导向功能

设问:什么是导向功能,指的是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导向功能,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

(4)控制功能

设问:什么是控制,控制的是什么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控制功能,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方面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 (5)激励功能

设问:什么是激励功能,能激励什么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 (6)中介功能

设问:什么是中介功能,作为什么样的中介

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其次表现在,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教师及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它们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 (7)测度功能

设问:怎么理解测度,测度的内容是什么

测度功能,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因此,教学目标也有测度的功能。 (8)总结

5、教学效果评价

(1)以上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问,请学生回答。

(2)总结后,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教学目标的功能的含义。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

推荐第7篇:浅谈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浅谈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关键。如何设置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把握教学目标的三大特点: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必须具体明确,必须可以达成。

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为核心要素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就会实现。

二,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是师生间教与学活动的调控器,是教学活动中维系师生互动的纽带和控制中心。新课程关注课程目标,更关注教学环节。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是可检测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教学目标的表述越具体明确,在课堂教学 中越容易把握,教学效果也会越好。

三,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可以达成。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依据,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目标性保障。学生学习时首先要看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进行具体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学生的能力和学情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了解预期的学习结果,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清晰的学习活动。合理的教学目标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要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产生心智、技能的变化。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得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

推荐第8篇:教学理念与目标的设计

浅说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理念就是教师的授课信念,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学生、文本互动的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开展实施的方案和预定教学目的成果,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形成的原因,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堂的双臂,如果说教学理念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内涵,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之所以要开展的原因,即外延,二者就形成了理念下的目标和目标中的理念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切不可“穿着新鞋走老路”,要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坚决杜绝形式化、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方式与方法,要注重与时俱进,符合大纲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手段新一点,方法多一点,策略妙一点”。

在设计教学理念和目标时我们不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前深入地解读文本。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主旨,虽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没有了这个例子,课堂教学也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显得十分重要。而文本的解读切不可单一,要深入,要多元,要穿越,要拓展,要注重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学生年段特点相结合,然后始终围绕于教材这个例子展开教学。二是要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形式多样,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计好。例如“创设情境教学、投影、录音、录像、电视剪辑、电影资料、VCD、DVD、计算机……等”,如果有必要应该尽量把这些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由直观的感性认知尽快上升到理性认知,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让事半功倍的完成学习任务。三是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课堂教学不可形式化,不可满堂灌,不可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注重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设计时具体可以把握好以下这几点,(1)充分用好教材、创新拓展教材;(2)预设学生的学习能力,预设学生应该提出的问题和会如何解决问题;(3)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5)教师正确定位自己,做一个合格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例】《杨氏之子》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十课。本课是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主要讲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九岁儿子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对白话文很熟悉的情况之下,凭借以前所学知识的积累,结合生活实际,会读文言文(读时注意断句),读懂文言文,并能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话的精妙之处(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的话妙在“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教学时引导学生把这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到生活中,活跃交流的气氛。 学情分析:

1、课堂教学分析:本篇课文是文言文,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由于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差,有些学生学起来可能较为吃力,这也有可能导致教学课堂比较沉闷、乏味、缺乏激情,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课堂内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到教学生长点,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例如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课本中的故事情景,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究,读悟课文,交流重点、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课文以后自行设计针对于某个突出问题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五年级学生经历了几年的积累,应该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淀,也应该具备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字词之类的训练已不能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在五年级下学期,是步入六年级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大对学生句段篇的训练,加大对文章中心以及思想的理解,加大对课外拓展的训练,使其再大量积累语文知识,并能在必要时把这些语文积淀“厚积而薄发”,在实践运用中真正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本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9岁孩子的应答的精妙之处,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同,体会这个孩子应答的委婉和机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理念设计

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离不开说话,说话要讲究艺术,把话说得真切,能拉近人与入之间的距离,把话说得风趣幽默,能活跃交流气氛。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本课语言的精妙、风趣、幽默,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文言文,了解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幽默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体会古代文学的价值,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说话。

推荐第9篇:教学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能结合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脑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

师: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一恨鲋鱼有利;二是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真是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三、精读经典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多媒体显示: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6个经典故事情节的图片及文字内容的相关介绍。

2、欣赏视频:宝玉摔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挨打、黛玉焚稿等片段。

3、你说我说大家说:经典情节复述,要求简明扼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或感动的故事情节,然后小组代表向同学汇报。

四、品读主要人物

结合刚才《红楼梦》经典情节的再现,你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师总结: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是个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的人。(多媒体显示)

五、欣赏其他人物风采

1、多媒体显示:宝钗、凤姐、探春、湘云、迎春、晴雯、袭人的人物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2、学生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物作介绍,从而激起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六、艺术成就。(多媒体显示)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红楼梦》,就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两篇读书笔记。

2、完成《红楼梦》测试题。

推荐第10篇:“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目标检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式,即教学评价,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检测”的核心是关注教学目标,特征是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本文主要讨论三个话题:什么是“目标检测”?为什么提出“目标检测”?如何实施“目标检测”?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它并非全新的教学理念,崔允?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启发。基于课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基于标准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对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标准转化为年级目标,再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检测”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种教学设计,第一步是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最终收获的是什么?突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性,把教学目标的制定放在首要位置。第二步是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方式,即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检测来了解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三步是确定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明确检测方式后,审视教学内容和方法,整体规划教学活动。

“目标检测”的显著特征:教学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体现了以评价促进教学的理念,通过当堂检测调整、补救课堂教学,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通过当堂检测来促进教学,确保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能够有效避免“只有教学,没有评价;只有内容,没有目标;只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现象。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既是明确指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以检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它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将教学评价置后的考虑,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带着目标、带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当然,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不是直白的、线性的设计过程,以上三个步骤也不存在顺序上的绝对先后,“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是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都需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二、现状思考:为什么要提出“目标检测”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的过程。两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重教学内容,轻目标、轻评价的现象却不在少数。

(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导入是否新颖、环节是否紧凑、练习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球等等,教学目标仅是照抄照搬其他参考资料,缺乏教师自身的深刻解读。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形同虚设。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更重视本学期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考虑最多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却不被重视。重内容、轻目标的“教科书”现象还比较普遍。

(二)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后,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但仍存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评价脱节的现象。课堂评价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失之偏颇:

1.评价等同于考试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完成教科书内容的教学,评价是上级部门的工作,上级教育部门会统一组织考试,分数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教师忽视课堂的当堂评价。

2.评价等同于练习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的练习反馈,练习即评价。而练习又通常安排在课后,“作秀课”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当前,部分教师将评价与教学分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如果教师忽视课堂内部评价,评价不能在课堂中有效进行,那么课后检测、单元检测以及其他层面的检测也将是浪费时间。因此,当堂检测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综上所述,提出“目标检测”,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当堂检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关注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实践探索:“目标检测”的教学案例

“目标检测”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体现教师对教学行为背后教学理念的更新。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分析“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思考路径。

(一)确定具体可测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和改进的,在教学前清晰明确地陈述所设计的教学的预设结果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教学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之间的动态统一,可将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

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尽量不使用“初步理解”“初步体会”“进一步”等模糊的目标表述,同时也避免将课程总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模糊的目标表述,甚至套用课程标准来代替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两张皮”的形态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根本原因。

从“抽象宽泛”的内容标准到“具体狭窄”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从数学教学“应然”到“实然”状态的转化。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标、学生和学情,将教学总目标合理地细分到每课时的教学中,并理解每一个目标的意义,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突出其具体性、可测性。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对后续的当堂检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也更具有指导性。

(二)确定检测的内容和形式

评价质量和上课的质量一样,也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判断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因此,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后,紧随其后的应当就是对当堂检测的思考。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检测的内容、形式,以及部分检测内容的量化标准。检测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类,亦不是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向地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以检测来指导教学、促进教学。

“检测”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但检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绝对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量。其中,不变的是教学目标的“质”,变化的是检测方式的“形”。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最易“检测”的往往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但检测如果过度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当堂检测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堂检测一定要关注那些更具价值但难以检测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地考虑当堂检测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当堂检测的评价、指导、促进功能。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但具体的检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重组,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的学习情况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来灵活设计。

“目标”、“检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既有融合,又有联系。检测并不是教学之后才开始的,它是与教学活动并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当堂检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最终指向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为学生达成目标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富兰克在探讨“实践中的变革”时提出,实施任何一种新的课程计划或政策的变革都至少有三个要素:使用新教学材料;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其中,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最为困难的,但是一旦教师能真正转变观念,其影响也是最为深远和富有成效的。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首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其核心是提高教师基于目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理念的关注。它要求教师不仅明确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达成这些目标有何意义,以及为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改变自身教学行为又有何意义。最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事实。

第11篇: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2006-1-27 15:05:00 BY 李家清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根据某一教学任务,设计出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或多样性。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背景不同,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不同,智力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用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学生,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学生的客观实际存在差异性、多样性,不同需求明显不符。这种教学目标只有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能够达到,对其余学生或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实现的。如此往复,不少学生就渐渐地远离“教学目标”,成为所谓的“差生”了。

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能成为引领每位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具有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发挥每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条件与可能;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可量性,应对所有学生的“行为结果”都能进行测量,做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判断。因此,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全面性,应是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与学生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认识的结晶”。理论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的知识教育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生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1)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2)“最近发展区”是指其“潜在”的发展水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为: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和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提供了指导。

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1.梯度式设计策略

梯度式设计策略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地理教学大纲》或《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例如: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设计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掌握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利用课本图表信息,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通过“海洋环境和人类相互关系”的讨论,激发学生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按照梯度式设计策略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列出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说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盐度由副热带地区向高、低纬度地区降低的原因;B.学生能说明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阐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A.学生能运用课本中某一图表信息,说出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B.学生能获取课本图表信息,概括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A.学生能举例说明海洋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B.学生能概括海洋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具有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概括”的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识别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能识别主要内、外河流;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B.学生能说出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能说出主要内、外流河的名称;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成因。(2)能力目标:A.能对照地图册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B.能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3)德育目标:A.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B.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懂得治理大江大河的任务仍很艰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可见,这种梯度式设计策略,能将原有的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把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为由较低到较高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根据学生实际,还可以进一步设计为三个层次,以至四个层次,以符合学生学习背景,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引领方向。 2.激励式设计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告知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往往是地理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多使用以下的方式:如“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使学生懂得„„”等等,这种表述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励式设计策略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表述时,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通过学习,我们能列出„„”、“通过学习,我们能说明„„”、“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通过学习,我们能应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我们将形成„„”等等。

据国内外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这种成就动机又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内驱力是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地理学习是一个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生命过程,一种学习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激励式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尤其是增强认知内驱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适于较低教学目标学习的学生,通过运用激励策略,在较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下,完成较高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

四、发挥地理教学目标的促进发展功能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性,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任何一个地理知识的教学,一项地理技能的训练,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可能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把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就能更好地调动每个(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2.注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果说,集体教学有利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和统一性的问题,那么,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就有利于解决个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既要设计进行集体教学的策略,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

3.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增强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生命过程的完整性。

原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

第12篇:《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的重要性》

《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的重要性》

韦冬玲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清晰的流程。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总而言之,要想取得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教师首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统帅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其次,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教学目的服务。再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受到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以及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第13篇:如何进行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文登一中 于庆莉

通过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步的学习,认识了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认识论为原则,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依据学习主体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

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的已有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要找出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在此基础上,找出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分析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确定单元和单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与现实性,既是化学最基本的内容,又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而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第三,要分析和研究所学的教材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广度。第四,要分析和研究所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间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综合;要重视分析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尽可能全面的认识。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变化,而且陈述应该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最后,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协调好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使学生通过学习确实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第14篇: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的重要性

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课堂教学不能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而是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有利于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15篇:“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镇北小学(318020) 阮林萍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目标检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式,即教学评价,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检测的核心是关注教学目标,特征是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本文主要讨论三个话题:什么是目标检测?为什么提出目标检测?如何实施目标检测?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它并非全新的教学理念,崔允漷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启发。基于课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基于标准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对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标准转化为年级目标,再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检测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种教学设计,第一步是明确课时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镇北小学(318020) 阮林萍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目标检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式,即教学评价,最后设计教学活动。

第16篇: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理解及其对三维目标的表达与实施作些探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

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 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 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 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 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 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 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 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

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

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

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如以深究。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商不变性质的探究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 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 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三、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教学行为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 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 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

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 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 “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

1、要注意“调控”

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

2、要善于“生成”

在 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 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3、要开发“资源”

所 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 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 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 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

4、要巧用“媒体”

“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信 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

5、要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作者: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 汤国平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示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一般分开写。一般写法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的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方法”主要指科学研究方法,如探究方法、观察方法等。一般应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方法),即,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物理学习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应通过“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上引起相应的变化。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过……过程,在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关爱生命、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上达到所期望达到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情感、具有科学态度,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

第17篇: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

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

温剑虹

一、关于教学目标

w 教学目标:

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度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

注:目标教学是由课程之父拉尔夫.泰勒创导的,也叫“泰勒模式”。

w 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总目标——各学科课程目标——各年级教学目标——各单元教学目标——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的产生

1、布卢姆创导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2、美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技能、认知、创造、情感

3、教育部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

w 基本格式:(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出**作业(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w 示例:

卡通的教学目标:欣赏和了解卡通艺术夸张、变形和拟人化等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创造一个卡通形象。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

课程改革提倡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w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幼儿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w 合作学习(相对于孤立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探索操作活动,同伴互助合作,学会协商。

w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通过幼儿自主观查、探索、分析、想象、创作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w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以**、**(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w 示例:

卡通画:通过收集卡通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创作卡通画;并把卡通形象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环境中。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w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能单独实现,也不能说教,必须与“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的活动结合,然后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以及实施步骤。

示例: 卡通画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卡通艺术作品,感受卡通艺术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六、三维目标的使用

例一:

w 大班美术活动:小小运动员

一、尝试运用制作报纸小人的经验,制作出各种运动造型的人物形象。

(知识技能——做什么

幼儿能达成的目标)

二、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各种运动的姿势,自主探索不同的运动造型的表现、设计方法。

(过程方法——怎么做

教师的策略)

三、能主动、愉快地参与创作过程,喜欢运用报纸进行创作的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给儿童带来了什么)

例二:

w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纸浆画》

w

一、认识并了解纸浆画,能大胆运用彩色纸浆装饰画面。(做什么)

w

二、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纸浆画制作的步骤,尝试运用镊子和竹签制作纸浆画。(怎么做) w

三、乐意尝试新方法作画,感受纸浆装饰画不同的美感。(情感获得)

第18篇:改变,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

改变,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

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从“深挖人文内涵”转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目标上要先定好位,选对方向。

下面以我参加教学能手比赛时,所选课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来区分二者不同:

设计一: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不同的表达都是爱。

(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很显然,不管是从目标1还是目标2以及教学重难点上,我们明显感觉到该教学目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通过其中的第三条,我们能想象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试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等各种内容触摸语言文字。但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沦为一种点缀,一种无足轻重的添加,它们是为“感受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这种人文目标服务的。它们只是工具和载体,不是终极目标。可以肯定,学生学完这篇课文留下的痕迹就是知道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但是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方法,或在语文技能方面究竟哪些提高,不仅学生不明白,教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设计二: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感情朗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并做批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并通过《今天真高兴》小练笔实现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设计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父母的爱”,目标指向理解父母的爱,是文章的人文内涵;也就是吴忠豪教授所说的“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二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认识课文中人物心理是怎么表达的,这就凸显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一种策略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去运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去写一篇小练笔,通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迁移为自己的一种写作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认识——实践——迁移”的非常完整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

第19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摘要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具体情况、内容标准和化学学科特点。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是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三维目标间三者的辨证关系”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考虑到所处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标准和学习的内容。

关键词

教学目标;化学;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方向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向导。无论是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都处于核心的位置,始终引导着教与学的开展。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社会建设型人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为基础教育的目标[1]。并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社会责任感、科学创新精神等多方面提出了培养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教育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定制了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未来发展必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依据二:学生的具体情况

总的来说,课程目标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化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是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到的。新型的课堂模式是:“以学为主、教为导”,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依据三: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表明了学习者在某个阶段学习后所要达成的预期效果。内容标准是由课程专家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所提出来的重要课程标准之一,它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所要达成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内容标准也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

依据四:化学学科特点

与其他科目不同,化学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多数需要用实验加以说明,实验是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重要的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化学观念成为课程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2.1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学校对各项教育工作所提出来的总体要求,它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但它必须通过一个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已完成[2]。总的来说,教育目的指导着教学目标的确地,使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但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不能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的。只有把握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使二者发挥各自应有的教学过程的标杆作用。

2.2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关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程度和对习题的熟练程度。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编写时,常常会忽略“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新课程标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立足于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建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编写时,除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还应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的核心地位。

2.3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新课标的新型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般都体现得比较好,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由谁确定;二是教学目标为谁确定。化学是一本基于实验的学科,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化学实验的实践练习,而不能向传统课堂那样以教授为主。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的主动吸收、加工处理和记忆存储,如果课堂上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精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再科学,课堂形式再新颖,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所以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二者的辨证关系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照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研究对总体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向导的作用。

(2)教学环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编写时应该考虑到所处的教学环境能否提供相应的教学用具,如课程中所要做的实验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除了要考虑到所处教学环境的教学硬件之外,还要考虑到所编写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学生情况

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已掌握的化学技能,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另外还需对学生在进入化学学科学习过程的一般特征,只有合理科学地对学生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制定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

(4)学习内容

这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与钻研,以确定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节能,以怎么样的方式达成什么程度和水平,培养何种能力和态度。

4.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怎么样的途径学习什么内容,希望达到什么效果”的一种预设。与传统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般使用的是——ABCD表述法,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这“四要素”是由马杰提出的“三要素”发展来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这是认知性学习目标,在编写时要紧密地结合课本知识点,对该课程进行详细地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是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因此一般使用“能说出.....”、“能独立完成.....操作”等描述,而不用“使学生......”、“让学生....”等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指概括外在的学习活动的手段,如:搜集资料、问题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是具体的内在学习技能和思维策略,如:搜集资料的方法,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事物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设计成教师教学的过程方法,它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是重要的过程方法目标,而在培养的顺序方面,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即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实验中的现象,再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总结经验得出结论,从中学生学会系统的化学实验方法[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不仅指的是学习兴趣和责怪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求是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更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切实地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要达成什么”的问题,才能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1]化学教学论

[2]陈新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教育导刊.2005 [3]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20篇:教学目标的含义

关于教学目标的报告 报告人:骐骥小组

摘要: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它具有预测性、全面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时限性的特点。本文重在探究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及它同教学目的的区别。

关键词:教学目标 特点 表述 区别

1.关于教学目标的含义的阐述及其作者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在指引

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教学目标”一词,表示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3]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或标准。[4] 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5]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实现该目标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教学目标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6]

小组观点: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2.关于教学目标的特点的描述

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微型性,层次性,全面性,类型性

刘要悟:

1、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2、具有系统性和层珠性。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目标常常由许多目标构成一个目标群。

3、既有动态性又有稳定性.教育随社会 发展而发展,教学目标也随社会需要而变化。

4、具有时限性。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对 象范围并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实现。

李如密:(一)预期性。(二)系统性。(三)层次性。(四)可行性。(五)灵活性。 教学目标的功能:(一)定向功能。(二)激励功能。(三)测度功能。(四)聚合功能。

小组观点:教学目标特点:(1)预测性 (2)全面性 (3)层次性

(操作性) (5)灵活性 (6)时限性

3、关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描述

(4)可行性

顾明:目的一般指人或组织对行为结果的主观设想,是一种主观状态;而目标是意识所针对的具体的行为对象,是客观可经验状态。

教育目的是动因,起发动教育或教育发生的作用,是起点;而教育目标是规范教育的行为和过程,起校正作用,是终点;教育目的达到与否,由教育目标实现与否为标志,但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目的的达成,这一分离表明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之间尚缺乏有机、完整的联系。

李如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根据教育目的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定。

其一,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达到目标,具有程段意义,一般要经过几个程段教学目标的连续达成,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的。其二,教学目的是对教学的总要求,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只对特定范围(如某门学科、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等)的教学活动起规范作用。其三,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性和指令性,在某一历史时期常常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目标则更多地体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动。

小组观点: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而教学目标具有程段意义,一般要经过几个程段教学目标的连续达成,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4.教学目标的表述:

肖邦裕:▲ 结果性目标知识

例如:

了解水平——说出、辨认、列举、描述、列出、举例说出、选择、识别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收集、处理、阐明等。

应用水平——设计、得出、撰写、分析、解决、检验、

拟定、评价等。

技能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等。

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等。

▲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参与、体验、交流、分享等。

反映(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等。):例如:学生(行为主体)在学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后(行为条件),能从已知DNA双链中腺嘌呤所占比例推算鸟嘌呤所占的比例(行为内容),正确率100%(行为标准)。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是行为目标表述法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求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行为),即把刺激和反应规定具体,则目标的表述也就具体了,合格标准可以放在测量时再作规定。例如,“能根据给出的实验资料(刺激),解释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的影响(反应)”。的结果。例如:1)理解食物链、营养级的概念(内部心理描述):能列举2至3条食物链的实例;(具体行为样例

2)能指出给定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名称。(具体行为为样例

李介:

(一)行为性目标表述方法(其一为“A”,即 Audience,意指“学习者”。它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如“为学生„„”“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 “培养学生„„”等描述。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当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 体是学生,例如“学生„„”,用“能认读„„”“能背诵„„”“能解释„„”“能写 出„„”“仿照„„对„„写一段话”“对„„作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 等描述。现在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这一点把握得比较好。 。

其二为“B”,即 Behavior,意为“行为”。它要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传统中使用的“了解”“掌握”“知道”

“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 以测量,难以检验。而采用“认读”“背诵”“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 为动词,则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其三为“C”,即 Condition,意为“条件”。它要表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例如:“借助工具 书,„„”“仔细阅读下列语段,归纳„„”“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小组合 作讨论,制定„„”“在网上搜集资料,体验„„”等。这样的条件限制使目标更加 明确。

。其四为“D”,即 Degree,意为“程度”。即要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它是指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生应当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达成度。如“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感悟”“能准确地说出„„”“分析归纳出 5 个要点”“会具体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和补语部分。这样就限定

了教学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学生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程度。

(二)生成性目标表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长城》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一过程能养成筛选、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相关文章的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讨论和 研究中,提高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评价中,培养创新和表达能力。

(三)表意性目标表述方法

表意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例如:《紫藤萝瀑布》这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成: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对待人生。

豆宏健:

1.具体目标———可观察的行为,如掌握、理解、知道等,尽量使用行为动词,如“列出”、“写出”、“解答”、“举例”等,旨在说明做什么。

2 产生条件———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按照已知条件”、“根据参考书”、“在三人一组时”、“按课文内容”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条件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情境、设备和工具的利用,手册和资料的辅助,时间的限制以及他人的帮助和合作等。

3.行为标准———可接受的行为标准),如“80%正确”、“30分钟完成”、“字数达到500字”、“误差在2厘米之内”等,旨在说明行为有多好才是合格的。例如在英语课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动词be的基本用法”就是一个含糊的教学目标,缺乏指导和评价意义。若改为“提供英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行为条件),将文章中关于动词be的基本用法归类并说明特点(具体行为),做到全部正确(行为标准)”,则成为一个行为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意义。。

汪文华: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季羡林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2.掌握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搜集相关资源的方法。 2.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结合背景和实际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3.主体性。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病例: 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国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

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照上述四点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表述不准确。 (1)要求对课文内容达到“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是不妥当的。因为《课标》中第一学段 的阶段目标没有提到这样的程度;

(2)课文中的生字

一、二年级应“多认少写”,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学会”、“掌握”;(3)《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要求“理解”显然拔高了。

2.目标的内容只包括“知识和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没有对“过程和方

法”方面提出目标。

3.行为主体的表述混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主语是“学生”。“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的主语是教师”。 4.目标不可测量、不可评价、不具体明确。 (1)“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不仅行为主体不正确,而且无法评价“唤 醒和坚定”; (2)“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是错误的表述,“体验”“快乐”根本无法去观察;“在学习中”是一种行为“进行态”,不是目标表述的要素,纯属废话;( 3)“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些,对象模糊,表现程度没有规定;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单靠一堂课的学习是不可能“养 成”习惯的。另外,这个目标的表述还存在条理混乱不清,有语病等问题。

参考文献

顾民.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的协同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 ,( 2) ,24(1) 李长春.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协同作用[J].教学与管理,1998,(1) [2]项雪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苏州大学,2011 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王蔚.课堂教学目标深化研究[D] .河南大学,2010 [3]刘要悟.教学目标的意义、分类和陈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6]豆宏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7),20(3) [1]李如密.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4]肖邦裕.从新课程标准谈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表述[J].生物学通报.2003,38(7)A周立群.新课程下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2004,(7) [5]汪文华.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J].新课程研究,2006,(2) 李介.论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J].陇东学院报,2004,(11),15,(4)

教学设计目
《教学设计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