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7 07:45:0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内容。《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来观察宇宙。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

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学情分析:

对于太阳、地球、银河系、宇宙这些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宇宙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和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

观。 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天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

化和拓展。 教学难点:

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了解宇宙关系的认识及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

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的精彩瞬间吗?(播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分离视频)当你看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分离时的场面时你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此时你在想什么?(多么渴望能与航天员叔叔一同乘坐飞船探索宇宙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遨游广阔无垠的太空,探索神秘的宇宙。(师板书

课题:探索宇宙)

二、探究活动

(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是通过什么了解的?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2、播放视频神舟十号《太空新旅天宫课堂》,组织学生观看。

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太空中的人仿佛长了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生:小水滴像小气球,摇摇晃晃却掉不下来。 生:失重环境下物体的物理现象都发生了变化,太有趣了。

„„

师: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在太空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你知道这些观察所得人类是借助那些工具获取的呢?

生:有飞机、有卫星、有飞船„„

师: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你知道人类最早是借助那些工具探索宇

宙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

【播放天宫一号视频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听氛围中,感受宇宙的神秘,感受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谈话:人类最早观测宇宙的工具是望远镜,关于望远镜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老师也搜集一些望远镜。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图片并作适当的介绍) 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些望远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学生了解的由学生自己介绍,不知道的教师作适当

补充。)

(1)伽利略折射望远镜:最早的天文望远镜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利用“光线穿透玻璃时会折射弯曲”的透镜聚光原理发明的折射望远镜,并首次用它对天空进行观测。他用这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上的

群山阴影以及木星的4颗卫星。

(2)射电望远镜:好比是天文学家的“顺风耳”,随着地球的运动,望远镜扫射天空,接受天体发来的无线电波,天文学家就是通过它捕捉来自宇宙的各

种信息的。

(3)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问世。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表600千米处环绕地球运行和观测。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望远镜,他让我们观看宇宙的视野起了革命性的变革。

(4)牛顿反射望远镜:1668年牛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能

更清晰的观测到比较暗的天体。

(5)空间望远镜:自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全国先后发射了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人们把它的诞生看成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座里

程碑。

4、交流:通过刚才的观看与交流,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对望远镜的认识,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类型望远镜发展过程、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观测宇宙的工具经过改良越来越先进,观测位置从地球发展到了太空,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拓展

的。】

(二)走进航天展厅。

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课本中向我们介绍了那

些探测器?

(学生独立看书自学,自学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美国第一艘载人火箭升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学习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探测器?他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资料的交流和补充,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进行搜集资料,了解先进的探测工具。】

教师小结:人类正向宇宙的深处探索,现在我们不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工具进入宇宙空间,接

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宇宙奥秘。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进了太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足迹,然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努

力,甚至是生命。 课件出示:1986年“挑战者”意外坠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

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体会)

(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

1.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探索宇宙,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就。你知道我国在

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学生自由说。

师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呢?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

业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多种探测器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而

努力吧!

【介绍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我国航天事

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三、引导学生课后拓展研究:

1.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想为

祖国的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通过拓展活动的引导,延续课堂活动,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爱国热情,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真正做到带着问题进课

堂,又带着问题下课堂。】

【板书设计】:

22、探 索 宇 宙

探测工具

探测范围 ↓

↓ 望 远 镜

地月系

射电望远镜

太阳系

现代── 宇宙飞船

银河系

航天飞机

河外星系

星际探测器

无限宇宙

太空望远镜

未来──

推荐第2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知识。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能满足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兴趣吗?

学生讨论交流。

做个火箭工程师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 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 介绍火箭发射原理:

宇宙探测器

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 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整理地资料,介绍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及“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升空的情景。) 你们知道“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意味着什么吗?

(课件出示:1986年“挑战者号”意外坠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总结:正是有了这些科学事业的奠基者、先驱们,我们才得以去了解宇宙,了解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当然,宇宙留给我们的还有许多的疑团,有些问题就有待于你们去解开,希望到时候,你的名字可以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列在一起,为了那一天而努力吧!

推荐第3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

教材简析:

本课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本单元安排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些专业术语可以不完全理解。探究宇宙的方法采取——观察、推理与发现,让学生感知宇宙,初步认识宇宙,在头脑中形成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里的星系或星体在运动变化的,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庞大的系统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针对本课图片相对较多内容生疏,离学生生活较遥远这一教学现状,教学中采取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教学中设计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了解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知道人们通过不断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3.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难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谈话法、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录像、三球仪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太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有哪些特点?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存在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星系?(用自己查到的资料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的资料交流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获取科学知识。)

二、出示课件,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 2.接下来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呢?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什么位置?看得出来吗?银河系有多大呢?拿什么估算呢?

(简介光年是什么单位?光年等于多少公里呢?) 4.了解了银河系大概的情况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我们大概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是宇宙还处在青年时期,还在不断地长大,还在膨胀。

三、了解星球的变化。

(一)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一生是怎样的。(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2.提问: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过这样的资料?

(二)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导语:当我们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和录像时,实际上是人类不断的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四人小组讨论:你们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贡献?(根据学生已了解的情况,教师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了解现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在活动中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师小结:(略)

五、阅读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六、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对宇宙探索的运载器及有哪些代表人物。2.上网搜寻世界上哪些人对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 3搜集宇宙相关的课外知识,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大家一起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观察法

学生作品分析法 学生间的评价 自我评价 测评法

八、设计特色简述: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有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是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让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设计的一些课后活动,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第八课 探索宇宙 评价过程

学生观察收集的相关典型事例。 计划、记录、画的示意图等。

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的收获、表现。

通过学习,知道了那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今后注意哪些方面的观察、绘图等。信息的收集交流等。

学习这课后,你对宇宙变化的认识有哪些?

推荐第4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出去旅行,突然忘记了方向,同时又忘记带指南针,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看太阳,因为太阳在我们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总是在变的方向) 【师】那假如说是在晚上呢? (看月亮)

【师】正好可以借助月亮,但是你必须懂得一些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比如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之类的。那假如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呢,比如像下弦月要到下半夜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看星星,比如北极星,他就是指北的)

【师】很好,在古代没有发达的定向技术的时候,识别天空中的星星是重要的技能。比如古代的穿越就通过看信息,了解所处的纬度及方向的信息。

【师】那天上有这么多的星系,据统计,地球上能用肉眼观测到的星星大概有6000多颗,那我们怎么知道哪颗是北极星呢? (星座)

【师】很好,人类为了方便认识星星,把一些明亮的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形象,称之为星座。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为48个星座,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28星宿。 【师】那同学们觉得,古希腊人和古代中国人的划分法,有没有把地球上能够看到的所有信息都划分进去呢?

(没有,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星空只有一半,还有半个星空在脚下)

【师】由于南北半球为例,如果将赤道向外延伸开来,就可以把整个星空划分为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到达南半球,并且发现南半球能够看到更多北半球看不到的星星,从而把更多的星座补充了进去。现在国际上把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我们现在看见的星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而且距离我们十分遥远,比如太阳就是一颗距离我们很近的恒星。

【师】当我们把这些星星划分为一个个星座之后,再去观察这个星空就感到整齐多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些重要的星座,请同学们读图,在星空图上找出以下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鹰座,猎户座。 (学生找出)

【师】再经同学们在这些星座中找出以下恒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学生找出) [教师根据课件,介绍一些和这些星座和星星有关的神话故事,比如讲到大熊座和小熊座是可以指出它们在神话中是母子关系,并由此引出小熊星座中含有北极星,大熊座中还有北斗星,可以帮助找到小熊星座的北极星,讲到织女星和牛郎星时可以介绍牛郎织女的神话,并加深学生对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处于哪两个星座的认识:织女星处于天琴座,牛郎星处于天鹰座。

介绍猎户座时,重点介绍猎户座的形状像一个手拿盾牌的猎人,并指出猎户座边上有大犬座和小犬座,它们是猎户打猎时带的猎狗,著名的天狼星就在大犬座中,并指出天狼星著名在它的亮度是紧随金星之后的,从而引出对星等的介绍]

【师】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感觉整个星空就像一个大的脸盆罩在我们头顶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从我们发下来的纸上剪下刚才提到的星座(另外还包括狮子座,飞马座,大犬座,室女座,牧夫座),参照图4-49北天星空图,将它们贴到脸盆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十二星座? (有) 【师】它是西方的十二生肖,在南边的天空每个月都会有新的星座登场,他们就是十二星座。一年四季星空会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四季星空的变化。 [播放动画:四季星空的形成原理: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由于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不同,地球上夜半球所面对的星空也是不一样的]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上的太阳和地球小道具,以及发给你们的公转轨道图,是在摆出一年四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画出朝哪个方向是夜空。然后再将你们的“星空”按照正确的方向罩在上面。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

(我们不知道这个脸盆该怎样放,到底朝哪个方向才好) 【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星空本身动不动? (不动)

【师】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夏天的晚上可以看到什么星星? (牛郎,织女) 【师】那就请同学们将脸盆上有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一侧对准夏天的夜空。那星空的位置就对准了。那么下一次你还是同样的放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摆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确定这个季节的夜晚地球对准哪一侧的星空,有哪些星座,同时注意一下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哪个方向?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通过活动,可以发现春季的星空可以看到哪些星座? (狮子座,牧夫座和室女座)

【师】这些星座中并不是每个星都很亮,如果把其中比较亮的星连在一起,就可以连成一条曲线,我们在为春季大曲线。

【师】那夏季,同学都看到哪些星座呢? (天琴座和天鹰座)

【师】那在他们两个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星座? (天鹅座)

【师】那秋季星空呢?

(可以看到飞马座和仙女座)

【师】飞马座和仙女座中比较亮的四颗星组成的,秋季四边形,在其附近还可以看到w形的仙后座。

【师】最后冬季星空可以看到哪些星座?

(冬季星空可以看到猎户座,大犬座中到天狼星)

【师】刚才我们通过脸盆模拟了四季的星空变化,就用到了模型的思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精密的模型,就是天球仪,有关天球仪,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一下。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天空中这些繁多的小星星,但实际上它们的大小很多都要比太阳大得多,为什么地球上看过去如此的渺小微弱呢? (它们以地球太远)

【师】宇宙之大,可见一斑。那我们看到的这些恒星,是不是杂乱无章的分布在宇宙中呢? (不是) 【师】大量的恒星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在宇宙中这样的星系有千亿个左右,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员。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我们称为河外星系。那我们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呢?它多大,含有多少恒星呢?

(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其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有几千亿颗) 【师】那我们的太阳系就在银河系的哪个位置呢? (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3万光年)

【师】这就是银河系的示意图,同学们看银河系,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看,银河系又像一个大漩涡) 【师】如此深邃的宇宙人类是通过什么来观察的呢? (高倍的望远镜)

【师】你知道现在能够看得最远的望远镜是什么吗? (哈勃空间望远镜)

【师】你知道他能够望得多远吗? (130亿光年)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30亿光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从地球开始对我们所处的宇宙分出一个层次呢?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宇宙

河外星系 )

推荐第5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探索宇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八课时,本课时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哈勃的发现等于向人们宣布,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3.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

难点: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

五、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之外,还有着一个广阔而神奇的世界——宇宙。宇宙有许许多多的奥妙等着我们人类去探索,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宇宙。(老师板书课题) (二)

新授 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

师:几百年来,人类观测太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一直没有停留过,科学家将探索宇宙的资料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出示课本第61页)

1、同学们认真阅读后,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1)

银河系中有多少个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生: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的,直径有10万光年。 (2)

理解什么是光年?

生: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它是用来计算恒星距离的单位。

(3)根据千米于光年之间的进率计算银河系是多少千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式亲身感知银河系大的程度) (3)

老师讲述:其实,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通称为河外星系,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一周空间深处,但仍然没有发现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在处于膨胀之中。

第二部分:充满活力的宇宙

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恒星的一生。

1、出示视频(多媒体播放恒星的一生)

2、学生了解黑洞。

3、新星爆炸

师: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灭。恒星都在不停的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第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师: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学生之间交 流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生甲、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生乙、我国的航天技术在实践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们了解探测宇宙的工具,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4、学生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理想。

5、师: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式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实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名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是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是无止境的。(三)

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再收集有关探索宇宙的资料并写一篇关于探索宇宙的幻想日记。

七、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膨胀的宇宙:(银河系,光年—膨胀宇宙)

充满活力的的宇宙:(恒心的一生—充满活力的宇宙)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探索宇宙的工具,中国人民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八、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了解资料,是学生们知道了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让学生们知道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再用视频直观的演示恒星的一生,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增强了很强的探索兴趣。并且孩子也知道了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在教学第三环节中,了解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岁技术的发展而深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推荐第6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22.探索宇宙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学情分析】

六年级对于宇宙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不是很透彻,本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最初,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研制的工具来观察宇宙。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具、航天大事记的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乐于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2.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第一个飞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杨利伟)2003年,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的新篇章。迄今为止,中国宇航员五次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宇宙从哪儿来?它到底有多大?并为此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你知道人类是借助那些工具来探索宇宙的吗?

学生自由交流。

2.人类最早是借助望远镜来认识宇宙的,关于望远镜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3.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4.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适时播放相关的图片。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围绕着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及其发展过程、特点等方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适时地总结、补充。让学生了解到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

(二)走进航天展厅 1.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2.介绍航天器

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3.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4.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6.向学生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 7.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材料。

【教材通过这些图片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传输着航天事业的艰辛和风险,更是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念,无论怎样的灾难和困难都永远挡不住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

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你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阅读课本资料,——中国航天大事记 学生自由说。 师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如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杨利伟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翟志刚太空行走、嫦娥登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讨论: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2.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工具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而努力吧!

【介绍了解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四、引导学生课后拓展研究: 1.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测有何意义? 学生自由谈想法。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设计特色简述】

利用图片与录像资料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而且更加的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比让学生阅读资料、汇报、讨论,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更吸引人。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课内外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板书设计】:

18、探 索 宇 宙

古代---- 眼 睛

望远镜

现代---- 火 箭

宇宙无限,探索无限

航天器

未来---- ?

推荐第7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推荐第8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 ,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 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 ,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 “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推荐第9篇: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能够收集有关了解并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以几幅星空的图片导入,旨在引出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1、学生交流有关望远镜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来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新型望远镜及其观测到的图片,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运载火箭

1、图片:火箭发展的历史

2、图片:我国火箭发展史

3、动画:火箭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火箭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火箭的发明和发展史以及我国火箭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感情。通过动画,将火箭脱离地球引力的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了解各种航天器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航天器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卫星

行星探测器

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太空探测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各种航天器的图片,来介绍航天器的发明和发展,让学生明白航天器的特点和功能,认识到航天器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五、了解探索太空的英雄

1、学生交流认识的航天英雄

2、图片: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我国的宇航员

3、图片、视频: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及牺牲的航天员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视频向学生传递航天事业的艰辛和风险,更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生命不息,探究不止的信念。

六、拓展延伸

1、视频:嫦娥计划——嫦娥一号

2、讨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推荐第10篇:《探索宇宙》获奖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获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从探索宇宙的工具入手,简单阐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走过的路和付出的艰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这门课,五年级开始接触《地球与宇宙》这一知识。但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大,现代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不冲蚀着孩子们的大脑,因此对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这节课正是顺应孩子们对知识渴求的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给同学们经行有条理的疏导。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探索宇宙的认识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探索宇宙的信息。 (2)通过课上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预期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五、教学方法

提前收集资料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运用多媒体 分析整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准备:相关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相关的航空动态的视频:

我国2013年12月2日玉兔号探测器登月的视频 美国2008年5月26日火星探测器的报道。 师:刚才我们得到那些信息? 生:(都是关于太空的事件)

师:这俩件事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对地球以外的宇宙进行探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用直观的视频和最前沿的资料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二)分组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情况

师:探索宇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题目,它经历的时间历程是很多方面的。为了得到跟详细准确的信息,我课前给同学们出了四个方面的话题,而且分配每人只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现在我把它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第一个话题:围绕观测技术的发明。第二小组第二个话题:关于运载火箭的知识。第三个小组第三个话题:关于航天器的种类。第四个小组第四个话题:关于航天英雄的事迹。现在同学们按你查的资料坐到对应的小组。

师:你们先在各组内经行交流整理,补充自己的学生记录卡。一会全班汇报交流,注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而且有趣味性。 学生活动

师: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好习惯。

1、各种望远镜

师:我们先让第一小组汇报他们的知识

小组汇报:(汇报的内容大体是:伽利略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天文台的光学望远镜、哈勃的太空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第一小组说,其他小组认真听,本小组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 师总结: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是运用不同的科学原理设计完成的,它们都是地面的观测器。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可以在太空移动的望远镜。(书上51页)

2、运载火箭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的详略得当,希望第二小组继续 学生汇报:(重点引导说多级火箭的原理)

师总结:运载火箭是一种把航天器运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它需要装载大量的燃料,但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本身给带来的负担。所以采用了多级助推的方法。多级助推好比多个饭盒,你吃完一盒,就把这个盒扔掉。扔掉一个负担就减轻了许多自重。(可以播放火箭发射的过程)

3、航天器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相信下面的汇报一样精彩。 学生汇报:(最好有图有真相)

师总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真正的了解太空,必须进入太空。航天器的发明为人来实现这一目标打开了大门。航天器好像我们地球人的办公室,它给科研人员提供的场地。(可以再查一些各国空间站的情况。)

4、难忘的太空人

师:人应该有梦想。《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筋斗云就是对进入太空的一种渴望。不过,这一切由于人类的不断努力,已经把它变成了现实。下面请第四小组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太空人。

学生汇报:(我国明朝的万户、苏联的加加林、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的故事、我国近几年的航天英雄、)

师:(表情有悲伤也有喜悦)向我们的太空英雄致敬。而且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国航天技术的欢喜,激发同学们爱国的热情。 (设计理念:这四块我采取了各个击破,责任到人的方法。这样也让同学们知道:通过借签别人的成果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三)讨论探索宇宙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宇宙的探索是艰苦的,有的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值得吗?(以剩下的时间来确定讨论时间的长短)

(设计理念:让同学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要墨守成规,要放眼未来)

(四)作业

将各组收集的资料汇总,并按照一定的主题编辑成小报,在班内进一步交流。

(实际理念:今天得课只是探索的开始)

八、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是关于探索宇宙的知识。知识面太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分知识点进行课前查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有了针对性。一开课,我采用了最吸引眼球的视频,一下把同学们带进了有着无穷魅力的太空。在课中间,我采取的是,学生能表达清楚的我不重复,而学生相对薄弱的知识性的,我用简单的事例来打比方。尽量做到复杂的道理浅显化。整节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更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学生的活动多,时间不好把握,所以我在课最后设计了有伸缩性的讨论。作业的设计也是本课的延伸。板书的设计我用箭头把探究的方法和内容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相信一定是画龙点睛之笔。

九、板书设计

第11篇:《探索宇宙》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

《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八节。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这一节是教材“地球与宇宙” 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的总结课。

二、学情分析

教科书61页《探索宇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天文学家们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

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 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如:宇宙是浩大深邃的,是由许多个庞大的星系组成的,星系奇异亮丽,恒星多彩变化,宇宙万物生生不

息。

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教科书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还在资料页中展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究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一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

的。

三、设计理念:

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宇宙的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知道一些探索的工具。认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

的进步及艰辛。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重难点 :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膨胀着的。光年是长度单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

2.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

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 3.意识到物质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

4.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

生观看太阳系组成的媒体资料,引出问题: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导出太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进入一个新的广阔天地《探索宇宙》。

2.点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膨胀的宇宙

1.同学们在夜间观察星空的时候,观察到一个什么明显的现象?(天空中有很多亮闪闪的星星)谁能告诉我们那些闪亮的星星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呢?观看媒体资源:了解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家庭里的成员之一,在那个里有约2000亿颗恒星。(在银河系这个家里有约2000亿个兄弟姐妹。)

直径约10万光年。 3.阅读课本61页的资料思考:

(1)那些像一条河一样亮闪闪的光带叫什么? (2)它由多少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

(3)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4.播放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

说说:银河系像什么?

议议:它有多大?

算算:1光年=( )千米(九万四千六百亿千米)约数

5.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6.[播放图片]:生仔细观看,了解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引出河外星系。(1)阅读书上文字,小组探究: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与银河系是什么关系?它们共有多少个“兄弟姐妹”?它们的这个“家庭”占地多大?

(2)小组汇报交流。

(3)学生谈谈自己认为的银河系有多大?想怎样来比喻它呢?(一粒沙子在沙滩上)你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7.[投影小结]:(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到 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河外星系还有 100 亿个,目前我们已经能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但还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还处于青年时期,还在过渡:宇宙中的这些恒星天体与我们人类一样在不断的诞生、生长、消亡吗?(学生猜测)那就让我们继续看看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发现吧!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恒星的一生的几个阶段的图片和录像资料。2.同桌相

互说说恒星的一生经历。

3.教师提问: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让学

生汇报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4.老师播放自己收集到的新星爆炸的图片。

5.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恒星呢?(不断变化)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现

在了解的宇宙呢?(充满活力)

6.在你的脑海里或意识里,宇宙是个什么样的呢?

小结:无边无际的宇宙里住着太阳系与它的约100亿个“兄弟姐妹”,它们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高速运动)在不断的“长大”(胀大),不断的变化(收缩),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过渡:我们是站在古往今来的那些科学巨人们的肩膀很快的了解宇宙,人类探索宇宙可是从古到今从没有停止过的,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你知道这些巨人们是怎样来探索宇宙的吗?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学生汇报收集的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2.观看投影,教师边播放边讲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发展。

3.在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你知道哪些呢?(学

生谈谈)

4.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你知道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贡献? 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有收获,也有牺牲,我们是不是就会停止对宇宙的探索呢?你想说点什么吗?或者说还想探究点什么?

三、拓展探究:

1.作为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的未来是什么?

2.彗星或者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四.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宇宙

膨胀

充满活力

1光年=(

)千米 3.课外活动:收集各种星体资料。 4.最近太空又发生了什么?

第12篇:《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课前收集的有关网站的链接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但网络课件的优点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话,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缺点,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

在探究前,我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在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在网络创设的虚拟情景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分工的:4人为一小组,打字快的填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制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两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所有资料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老师又可以实时了解各组的情况,其他小组也能浏览。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第13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4.4 王静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扬州市东关小学

王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参考资料: 知识参考:

最古老的天文台: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相传此处是周公测景的地方。唐朝开元年间,南宫说这里建立了石表,元代年初在石表北面建立了永久性的观象台,目前还有遗迹存在,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进行了全面维修。

万户: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苏联、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1956~2003):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88年4月,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目前“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4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其中第一次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神舟”4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简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飞行,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航天飞机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箱内装着几百吨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外贮箱两边各有一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 000吨。在返航时,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千米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 000千米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据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载人飞行史上,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未出现过事故。 “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再次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2003年1月16号,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机上共有7名宇航员,其中有两名是女性,还有一名首次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哥伦比亚”号本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第14篇:《探索宇宙》教学反思(全文)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的作用,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在探究前,我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在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除了教材中介绍的“银河系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发现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这些资料外,又补充了一些前两节课星空教学中提到过的星座距离地球的距离,如天鹰座的牛郎星距离地球16光年,天琴座的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这两颗星之间也距离16光年。学生听了感到无比惊讶,没有想到看上去近在咫尺的星星相隔却是如此遥远,一下子深深感受到太阳系的渺小,宇宙的辽阔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更重点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过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让学生重温中国探索宇宙的巨大成就,并展望未来,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课后,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第15篇:教案:探索宇宙

教案: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资料收集,课件

教、学预设:

一、宇宙

1、宇宙的解释

宇:空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50亿光年 宙:时间人类研究能力已达到100多亿年

2、宇宙包括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 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九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

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 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

3看九大行星的课件资料:

3、彗星

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

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

4、流星体

1 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流星:

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流星群:很多分散的流星体聚集在一起。

流星雨:聚集的流星群冲入大气层燃烧的过程。

陨星: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

陨石:陨星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其它还有陨铁。 彗星和流星都是普通的天文现象: 阅读,讨论:恐龙灭绝、外星生命

三、银河系

由恒星(像太阳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和星际物质组成。 1光年=94 608亿千米(距离单位)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 读图(课件):俯视图、侧视图分别像什么?

宇宙是无限的、均匀的,同时又是有层次的。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四、探索宇宙

宇宙是广阔无限的,无始无终的,但我们看到的宇宙始有限的。

P116说明: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旧阶段(地球上) 新阶段(走出地球)

2、探索宇宙的目的,利用宇宙的

(1)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宇航衣,银白),失重状态(例如太空种子,果实大,但只能种一年) (2)太阳能资源

(3)矿产资源(如月球)

3、负面影响,太空垃圾

处理:(1)推到其他地方(2)回收

五、课后练习

看更多的宇宙的视频,更生动的认识

来源:http://www.daodoc.com/

第16篇: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我国的航天史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教学难点:

1、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

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

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2.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

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3.小结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2.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板书设计: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探测器)——载人航天器

旧阶段(地球上)

新阶段(走出地球)

课后回忆: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第17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册_苏教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

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2、介绍运载火箭。

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

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

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教学目标】

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在手里及衣兜里放一些东西,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激发学习兴趣。

2、讲述:小小的手里及衣兜里都引起了大家这么多的好奇,那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仰望天空,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通过编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

(2)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 (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就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人类从肉眼观察-----第一架望远镜-----各种现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尤其展示现代望远镜的先进功能及特点。

①天文望远镜 ②光学望远镜 ③射电望远镜 ④太空望远镜

(2)讲述: 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3)介绍现代的望远镜:①天文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天文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②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③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 2 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他能观测到140亿光年外的天体。

(介绍“光年”的含义:由于使用了望远镜,人们看到了远处的各种星体,发现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大,用地球上的长度单位来计算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就用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路程作为星体之间的长度单位。光每秒钟走30万千米,一年走94608亿千米。)

3、介绍运载火箭

(1)谈话: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不满足于在地面观测,更想冲出地球,飞向宇宙近距离探个究竟。一个可喜的消息传来了----人类冲出了地球,这个梦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2)提问:人们凭借什么冲出地球的呢?(运载火箭)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火箭的发展史。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介绍火箭的发展史,重点介绍多级火箭的结构及发射过程,教师进行整理。

4、介绍航天器

(1)讲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让人们有机会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了解到更多有关宇宙的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运载火箭的发展史,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探测宇宙信息的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整理) 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 (2)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3)讨论: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5、认识探索太空的英雄

3 (1)讲述: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踏上太空探险之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英雄。

(2)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的太空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景海鹏 刘伯明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3)谈话:看了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三、知识延伸

1、拓展性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这样做是否值得?

2、了解中国航天大事记。学生自由默读补充资料。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把相关的资料、故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2、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或办一份手抄报,发布在校园网上,大家一起来交流。板书设计:

探 索 宇 宙

肉眼——望远镜——火箭、航天器

第18篇:探索宇宙的教学反思(优秀)

学生对于宇宙本身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怎么来的?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下面给大家分享探索宇宙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让学生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继承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学生收集的知识太少,光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如果不会自己搜集、查阅有关的资料,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学不会,更养不成习惯。所以,我们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在这方面有加强的培养。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2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4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虽然在课前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但却难以呈现给学生,实在不失为一种遗憾。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3

上课中,为学生创造了网络情景,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络探究,加上多媒体的效果,充分发挥音频、图像、文字等,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宇宙的浩瀚,从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网络课件不仅可以给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课前收集的有关网站的链接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但网络课件的优点如果不好好掌握的话,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缺点,关键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

探究前,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我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问题先写出来。还特别培养学生保护知识权的意识,要求把资料的来源在电子记录卡复制下来。网络创设的虚拟情景下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学生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务。要求学生这样分工的4人为一小组,打字快的填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制作探索成果演示文稿,另两个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学生可以把所有资料放在共享文件夹里,老师又可以实时了解各组的情况,其他小组也能浏览。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

第19篇: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前戚小学 赵军

教学内容: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太阳系的奥秘》。 课例类别: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教材按照人类时间顺序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人类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最初人类用肉眼观测太空,于是就有索尔兹伯里的建筑奇迹: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大圆圈,高的达6米,每块石头重数十至数百吨,在那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之久。考古学家们至今仍不能断定当初建造此“巨石阵”的确切目的。

从“巨石阵”到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江南登封观星台,再到明代浑仪;从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到美国工程师最早发明的射电望远镜直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哈勃空间望远镜装上了航天飞机。这一个个脚印记录了一代代航天科学家不懈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观察星空的视线越来越深远。

- 1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有可能访问月球。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设计理念:

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教学中设计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 “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百度搜索有关这些神话故事的介绍。

- 3

4、了解火箭发射的现象。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观看“神舟五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

5、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史。

学生通过搜索百度搜索航天器的发展史,登录网http://course.jingpinke.com/gongxue/hangkonghangtiangailun/chapter1/chapter1-3-2.htm ,阅读其中有关航天器的知识,重点了解“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和“神舟5号“宇宙飞船”。

6、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

教师演示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学生结合互联网阅读,并进行全班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三、全课总结:

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2、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收集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资料。

参考资料:

[最古老的天文台] 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

- 5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目前“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4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其中第一次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神舟”4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

- 7

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 9 -

第20篇: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竹山县大庙全胜小学:殷均玮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奥秘》。 课例类别: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搜索资料及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 1

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在“星空天文网”分别点击相应的望远镜,了解其特征,并相互交流。

4、了解火箭发射的现象。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观看“神舟五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

5、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史。

学生通过搜集航天器的发展史,阅读其中有关航天器的知识,重点了解“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和“神舟5号“宇宙飞船”。

6、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

教师演示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学生结合互联网阅读,并进行全班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三、全课总结:

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2、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收集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资料。

- 3 -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