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20:3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教学体会

实验小学桂林校区

魏新琴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课堂,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结构体系的一个特色。这一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经历一些具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是边实践边思考,尽管还有许多的困惑,但也有了些许的体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体会。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应以教材为线索,适当挖掘和提炼

实施课改以来,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都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以课本提供的内容为载体,善于沟通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内容,让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应用意识。

1、用好教材提供的专题。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都专门设置了两个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知识领域中加以延伸。如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二年级上册的“看一看、摆一摆”、四年级上册的“你寄过贺卡吗?”但是上这样的课,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教具、学具,而且不作为考试的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产生了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的思想。其实这种想法违背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虽然每一册教材只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其意义在于通过它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每册教材编入的两个实践活动,我们教师要认真创设情境,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准备教学具,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实践探索的乐趣,综合应用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材在《认识人民币》后安排了“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小学生推荐出“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

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 “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如,二下的“剪一剪”、三下的“掷一掷”等,主题明确,线索清晰,所需的材料也不复杂,课堂实施就比较容易;而二上的“看一看,摆一摆”,四下的“小小营养师”虽主题明确,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够明朗,课堂实施就比较困难。因此,对于那些主题笼统、脉络不清、素材缺乏内在联系的专题,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要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加以利用和再开发。

2、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实践素材

结合平时教学,把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改编和延伸,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实践素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真实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如:一年级“认识图形”后,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拼图案的习题,我认为可以设计一节相应的“拼图案”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谁摆的物体多。接着让学生按4人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利用学具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物体加以想象,拼出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汇报。拼了哪几种图案?为什么喜欢?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合作交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即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得到美的熏陶。

3、提炼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素材

“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像“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大领域的学习内容都有自己固有的逻辑系统和预选的“知识”,所以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内容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它可以是学生所学三大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也可以整合其它各学科的知识,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现象,研究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根据这一特点,从生活事例、学生学习生成的资源,以及学校与区域的特色资源中提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如,在

一、二年级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班级里的数学、家庭变化与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妙用、一元钱的价值、我学当家理财、珍惜时间……

从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要重视探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本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对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因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本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动手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充分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活动。例如,在《掷一掷》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动手操作。首先我先安排了师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一组数,产生游戏的双方(

5、

6、

7、

8、9和

1、

2、

3、

4、

10、

11、12),老师加入到少数人的一方;接着安排了学生活动,在学生四人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让学生经历猜想、尝试、验证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考。这里,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自主探索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不是机械的、程序化的、模仿性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独立参与、主动实践。如上面提到的《掷一掷》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对“可能性”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有限次实验的结果上,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逐渐明白了选择了五个数但赢的机会更多的原因。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识的发展。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员分工合作,如上面提到的《掷一掷》教学中,四人小组一人抛骰子,一人计算,一人记录,一人监督;在交流互动时,学会倾听、善于吸纳,善于辨析,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教师在参与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观察他们的表现,

引领他们深入探究和体验,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彩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数学小调查

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

例如:“怎样打电话省钱”,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手段了解话费里的数学问题,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怎样打电话省钱。当然,每次开展调查活动,在准备阶段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步骤以及调查的方法。这样,一旦学生开展调查,他们就会有序地进行活动。

2、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认识和解决某一数学问题为目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的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包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实验研究等。

例如:组织学生跟踪调查连续两周的家庭用水量的情况,研究用水费用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节约用水的策略,并向全班家长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书”。具体如下:

(1)调查你家里两周的用水量情况(查看水表),统计你家里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2)从你家的用水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3)调查水对地球(包括对人类)的益处。

(4)在家里,如何节约用水?

(5)设计一两句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6)围绕以上调查和统计,请写成一篇以“水”为题材的数学小论文。

有些小课题由于问题的难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程度大,学生独立研究有困难,可以有若干同学相互合作完成,或教师参与并帮助解决。

3、方案小设计

方案小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某一项活动方案,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体策划、表达设计、回答质疑等过程的学习活动。方案小设计可以包括统筹安排、优化设计、旅游设计等。

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 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4、数学小游戏

数学活动可以以数学小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抽象的数量观念、空间观念与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活动之间需要有适宜的中介桥梁将它们联系起来,游戏活动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已经包含了大量游戏的成份。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小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随时都可以进行。

例如:位置游戏: 2人一组,每人准备一个棋子,放在20×20格的方格纸左下角(0,0)处,轮流掷骰子,每次掷出两枚骰子,一枚上的点数是向右方横走的步数,另一枚上的点数是向上方竖走的步数,谁先到达右上角的终点(20,20)谁就赢。每走到一个新的位置,用一个数对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去“考察”、去“探究”、去“设计”、去“创作”、去“想象”、去“体验”,不仅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其意义不在于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多么准确和有多大的社会价值,而在于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知识,在于他们在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思维的品质,在于他们拥有了这样一个体验。所以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个性、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与其他领域相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是否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乐于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等。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水平,包括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描述具体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是否能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是否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同时,评价要激励为主,肯定为主。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活动,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同样要用赞赏词语去评价他们,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建立信心。特别是第一学段儿童,他们需要获得做数学的快乐,要获得成功的体验,要实现自己价值,这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这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推荐第2篇:综合实践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神木县第九中学———刘玉凯

许多初中学生反映在写作文时觉得头脑空空,没话可写,无从下手。主要是学生头脑中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民间有句谚语:“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他们写作文就像没目的拼图一样,一点一点地乱拼凑,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可读性。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苏轼曾说:“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确,没有“厚积”不可能有“薄发”。作文并不难,作文教学也是有法可循的,只要依据作文自身的规律,了解每种作文类型的特点,先观察、实践、体验、思考、阅读、联想,再写作,就能写出好作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得到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先观后写,在联想去找结合点

俗有江南才子的郑板桥,曾把创作活动的过程概括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很形象。指导学生作文,也要循环这条路子;先观察,在酝酿,后作文。需要观察就走出课堂,在大自然里捕捉“眼中之竹”,既观察人或事物,在用联想方法与读过的课文相联系,找到结合点,形成“胸中之竹”,然后用言语表达出来,“手中之竹”就不难了。我指导学生写过这样一篇作文。范围是我们家乡的好建筑。学生比较熟悉。有说“立交桥”“黄河大桥”的也有说“我的校园”的。于是,把学生带到立交桥和水库大桥实地观察。在观察中,启发学生与课文《赵州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联系起来并指导按方位顺序观察,做好相应的数据、色彩建筑材料及周围环境的记载。回到课堂又启发学生去找结合点。学生写出了《我爱立交桥》、《我爱黄河大桥》、《我的美丽校园》等好文章。

又如,我校的花园,四季盛开花朵。要求学生经常去看自己喜欢的花或树,并且布置系列作文。先写单项的花,在写群花,然后以化喻人,以花言志。学生由于观察时间长,次数多,对其特征印像深刻,加上课文中的《白杨礼赞》、《爱莲说》之类的课文联系紧密,多处可以找到结合点,学生有花可观,也有话可写。有个学生对花园西侧的一排爬山虎产生了兴趣,作文中这样写到“爬山虎簇成一团团,叶面青绿向上,圆直有脚,互不干扰,这正像我们班同学,团结有律,正直向上,健康成长,充满活力。”以物喻人,形象真切。“眼中之竹”通过联想,就较为容易成为“手中之竹”的。观察人物、写作人物也可以这样。写父辈师长,可以联想《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写同龄姐弟,可以联想《生命支柱》、《雷锋》等,课内课外,互为补充。

二、先做后写,用提回去找切入点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憋足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这是因为蜜蜂的“劳动”只是本能的,而人的建筑有意识的,有体验的劳动。这种有体会的劳动是人特有的。指导学生作文也应发挥这一长处。再写一件事之前,先动手做一做,再在实践过程中想一想,边做边体会,事情的过程,产生的效果,就会自然言表。我曾指导学生写《棉地里的战斗》一文,这一命题,是在组织全班同学到邻近村的棉地捉虫之后提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了这次劳动,对劳动的过程很清楚,作文结构不成问题。但把劳动用“战斗”来写就比较难了。如何便难为易?我启发学生比较“捉虫子”与把虫子当作敌人来消灭是否相同。学生豁然开朗。有的说:“虫子真是敌人,张开嘴,满口毒牙,一口口吃掉了棉叶、棉蕾、棉花。”有的说:“最狡猾的是棉铃虫,他钻入棉桃的心脏,还妄想逃脱我们的捕捉,我们个个怒目以视,布下罗网,终于把它们揪出来,捏死了”。学生们说着回味着,越捉越觉得虫子可恨,捉虫子也就越多,心中的乐趣也就增强。棉地里的捉害虫的战斗,也就写得丰富生动。其间,从害虫的危害体会到做人的残忍,以捉虫体会到“杀敌”的乐趣,就成了鞋号这篇作文的最好切入点。

三、先听后写,用思考去找确立点

人不能事事躬身,物物目睹,较多的是洗耳恭听。指导作文也要指导学生把听到的人或事,通过思考,找到确立点,或肯定或否定,写议论文尤其是这样。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写《纪念白求恩》这篇议论文时,说他只与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而白求恩的事迹大多是听从前线回来的人说的,从种种听说中,从白求恩许多事迹中,通过思考,确定白求恩不仅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还对医术精益求精,因此,立意写成“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文章。还为我们指导作文做了典范。我在指导写《课外活动好处多》之前,听到几位家长提意见,说他们的孩子“参加排球队耽误了学习”,“经常画画,成绩下降”。还有的说“跳舞几乎让孩子发了疯”等。我把这些意见拿到班上让同学们讨论。“课外活动到底好不好?”同学们议论开来,“课外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生活”、“培养了我的成长”、“有很多人还考上了音乐美术学校”。也有的说:“课外活动好处多,只是不要过量”、“学习为主、兼学别样”等。家长的意见和同学们的发言,显然存在差异,但也不是没有共同点。要写好这次作文,就要启发学生对这些听到的进行思考、分析、评价,找到可确立的定点,即中心论点: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好处多多。围绕之一论点,把听到的通过分析选择,再加上学生中的正反事例,不就是一篇好的以论文吗?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以上从观、做、听的途径入手,并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兼而有之。只要我们沿着开门教学的路子,揣摸、推敲,去追寻所写作文的结合点、切入点、确立点,作文教学的难关就易于攻破。

推荐第3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经过不断地培训学习,我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的改变。本课程区别于其他的学科,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紧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

教师角色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包揽学生的工作,避免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运用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实际操作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互助课堂中的我们既是学生的朋友、参谋、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我们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要给学生多一些真诚的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话语,为他们的进步喝彩,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开放课堂。封闭的教学空间,死板的教学内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只能禁锢学生的大脑,限制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团队合作,翻越飞毯活动中,为了顺利地完成“翻越”任务,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讨论、协商翻毯中遇到的困难,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困难:有的组大个的队员背起小队员、有的组男女队员互相搀扶、有的组三四人抱做一团。总之为了小组能够顺利的翻过飞毯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团结互助、欢声笑语中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我的内心不禁一颤,是啊!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就要让学生关在四方墙里面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知识呢? 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多么精彩啊!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他们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接受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

1 学生意识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学习上的意识也有所不同,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这一学科时,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一种简单的活动课,而接触了这门学科后学生了解了本课程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整理资料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合,相反,针对研究的主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不足与及今后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一课程抱着一种无关紧要的课,课后布置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的甚至拖了又拖,总听到这样一句话:“有很多作业,没有时间做”。他们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尊重学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师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师生收益很大。因此,我们仍将积极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特色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倡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针对“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这一关键点,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推荐第4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黄桥实验小学分校 韦怡华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这几所学校经过探索性的教学实践,学校教师积极创新,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乐于参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出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种种有益尝试,奠定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受益颇多,感慨不少。下面结合平时的工作体验和研讨会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级课程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是哪一级课程,原先我一直存在着模糊认识。通过参加这次综合实践的教学观摩活动,我现在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它不是学科课程的附属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的规范、发展的提高,强调了课程的必修性质;增加了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

二、内容的选择

在综合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内容大多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人文性、社会性。这些大的主题就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够使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更注重、强调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三、课时的使用

国家课程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固定于周课时计划之中,但是在实施过程感到: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教材,更没有固定内容,而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它必须离开平常的课堂,离开学校,所用时间具有不固定性。无论是社会考察、调查,还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都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无法局限于固定的课时中完成。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内成员分工进行,不同的分工所需时间不同,限制在同一时间内去完成是不切实际的。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如何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探索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研究实现三者的共赢模式。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起来,努力寻找相互的“交叉点”,一方面丰富课程资源,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素,确保课程设计的整体性、阶段性以及连续性,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最佳的配置。 引导学生研究,引导学生拓展。 通过学习,我看到了孩子的创意,孩子的精美,孩子的举手投足,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给了他们丰硕的收获。几所学校的报告和观摩课,也使我感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已在这条道路上拼搏着,不断收获着,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扩充了自己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我澄清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许多模糊认识,明了了以后自己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的方向。这次的学习,使我忘记了来回奔波的劳累,自我感觉受益匪浅,特把自己的本次学习心得总结于此,做为自勉。

推荐第5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看病的学问》

一、活动背景:

在旧的教育观念中,“做饭”、“洗衣服”、“买菜”、“看病”似乎自古以来都成为家长们照顾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当我们对比国外家长们对孩子生存能力的指导和教育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家庭教育是“缺损”的。那么,回顾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否针对此缺陷有弥补的渠道呢?值得庆幸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孩子们增长生存本领,认识社会、学会生活,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因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我,结合学生医学知识贫乏的现状,特创设了“看病的学问”主题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探究、家庭咨询、生活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引发了我校家长对教育子女的思考,促进了有关社会机构对基础教育的推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了解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并引起学生对疾病的关注,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明确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知识;通过模拟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看病问诊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等。

三、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确立主题——社会调查——汇报交流——实践模拟——汇报宣传(总结)等步骤完成主题活动。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

本次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在我校整个五年级展开。在主题提出之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课堂上为学生们做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们对社会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以及对看病就诊的掌握情况。统计的同时通过对话与学生展开了“看病就医”的话题。学生们对此话题较为感兴趣,纷纷陈述了父母带领自己看病的“遭遇”,及自己对医疗机构的印象。结合问卷和对话的结果,最终与学生共同确立了《看病的学问》活动主题。

问 卷 调 查 表

1、生病时,你选择哪种治疗方法?

A在家治疗B上医院治疗C找附近的老人

2、到医院就诊时,通常有谁来陪同?

A父母B自己C邻居

3、你是否有过自己到医院看病的经历?

A是B否

4、你是否了解医院的主要部门名称?

A是B否

5、你研究过医院的剖面图吗?

A是B否

6、你知道看病的一般过程吗?

A是B否

„„

第二阶段集中汇报交流

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将社会调查结果展示交流出来。从他们脸上的兴奋,不难感受到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学到了知识。调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此刻都是学生们最丰硕的收获。

1、调查受阻

全班82%的学生在汇报中反复强调了在调查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认为学生胡闹,门卫拦挡学生不让进入的;调查开始顺利之后受阻的;咨询台服务人员见是学生便不理不睬的;甚至某些科室医生将学生拒之门外„„一名学生感叹道:“不是我们不了解医院,是医院的人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了解„„”

2、学会使用“社会关系网”

全班有12%的学生由于选择了有“关系网”的医院调查,因此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学生总结说:“还是有人好办事啊!”这样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社会气息,但的确说明学生们认识到了社交的重要性,以及“打有准备的仗”所具有的优势。

3、“社区医院是最佳选择”

有6%的学生虽然也没有提前与调查医院联系,但同样收到了较好的调查效果。原因是他们选择了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患者少,因此社区的医生能够较耐心的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可见,社会调查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阶段实践模拟活动

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除了发表各自的经历,同时比较完整的汇报了调查的结果。如:展示某医院的剖面图、介绍看病就诊的一般过程;汇报常见病(流感、中暑、骨折、烫伤等)的救治方法。结合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确立了召开“看病的学问”模拟实践活动主题。

1、活动分工:组织学生分组承担实践活动任务

场地布置组,负责教室布置成临时医院;医师组,扮演各科室医生,并负责介绍科室作用;群众组,负责检验和尝试就医的一般过程„„

2、设定时间,准备模拟活动:

活动教师与学校沟通后,将每周的两课时合并为一节大课,便于活动的开展。

活 动 过 程

教 师 指 导

引入主题:

同学们,经过几周的调查和收集资料,你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哪些看病的学问呢?(学生汇报)

纸上谈兵算不了什么,今天就在我们自己设置的模拟医院里演示演示好不好?(生:好!)

宣布模拟方式:除在竞选中竞聘为医生的学生外,其余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到校园医院中就诊。

模拟实践活动:

1、请一至两名学生进行问诊。

2、全体学生讨论问诊中得到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3、教师强调问诊的路线和途径。

4、选拔几组同学同时问诊。

5、汇报问诊中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6、教师总结同学的收获并强调问诊中要注意的问题。如:最好协同家属一起看病;开药后要咨询服药的方法。

7、全体同学进行问诊。

8、汇报问诊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

9、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医院的结构,判断各种常见疾病问诊的科室。

实践反馈活动:

(1)师生互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在调查中遇到的“冷眼”,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3)学生:呼吁社会对学校教育应给于支持;读一封已拟好的呼吁书——写给市中心医院院长的一封信。

(4)现场签名仪式

此课时为本主题的汇报展示阶段,因此在导入中,可间断地回顾一下前几节课中学生在社会调查及收集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在个人问诊中,同学的集中观察有利于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学生对体验的欲望。

教师在总结中,应尽量肯定学生的发现,不同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信息。

加大体验的氛围,让为学生更充分的搜集信息。

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科学的问诊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使“校园医院”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帮助学生对问诊有更深的认识,扩展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和知识。

引发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挥自主性。

课后与学生代表邮寄呼吁书。

第五阶段宣传总结

在学生模拟实践的过程中,与校大队部联合摄制了整个模拟过程,并将录制完成的节目在校“小星星”电视台转播活动中面向全校学生播放。此行动既向全校推广了医疗知识,提高了学生们走进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使参加此次活动调查的学生们再次受到鼓舞和肯定,为今后我校综合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针对学生们在调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也及时与学生们制定了解决方案。如:五年四班一名学生主动为抚顺市中心医院的院长写了一封信,信中陈述了在中心医院咨询时受到冷眼相待的遭遇,同时为医院提出了美好的建议。之后的一周中,我校校长接到了市中心医院领导的电话,诚恳地接受了我校学生的批评和建议,并希望全校老师和同学继续监督他们的工作。我们感到,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一定会有更多的机构关注教育,并成为推动教育的载体。

四、成果与反思:

社会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独生子女行为习惯养成的弊端。让孩子们学会合作、懂得生活,掌握生存的本领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实践体验教育正是抵制上述弊端问题的重要渠道。《看病的学问》主题活动仅仅为学生认识社会、接近社会迈出了一小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者,我热切盼望着能有更多的家长和社会机构加入到教育的领域中来,成为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坚实桥梁,为我国基础教育铺路搭桥。

推荐第6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靖江市城北小学 陈淑娟

一、活动主题名称: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二、活动意图:

掀开靖江的历史,无论哪一页都飘着一股清香——竹。靖江的歌,靖江的故事,无不透着竹的气节;靖江的诗画,靖江的人,无不散发着竹的雅致。过去的靖江人家,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哗啦啦水声潺潺;屋后一片竹林,篾竹、燕竹、桂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通过这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竹、品味竹、欣赏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用年级:

五、六年级

四、背景分析:

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参与活动积极性比较高。这个年龄学生的家长对于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活动准备。

五、活动时间:两个月

六、活动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自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采访等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竹,自觉加入保护竹的行列。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

七、活动准备:

1.给全班分组(6人为一小组,全班共8组)

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分头行动,进行查找、搜集资料。

3.实地观察和采访,初步了解竹子的习性和用途以及竹器的一些制作方法。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学生分工按小组分别进行采访、搜集相关资料。

①了解竹生长的地理分布,弄明白为什么靖江适合竹的生长;②了解竹的生长情况;③竹有哪些用途,介绍相关竹制品;④竹有哪些典故;⑤竹与音乐、竹与绘画;⑥关于竹的诗词;⑦靖江的竹濒临消失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靖江的竹;„„

1 活动前,小组内成员共同设计好采访提纲或搜集材料的内容。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目标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带着兴趣走入生活中,与同学在活动中既掌握了探究、合作的方法,又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

具体活动过程:

1.活动时,将调查、搜集的权利全权交给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可以请家长帮忙,也可以请人帮忙甚至可以请教相关专家。

在活动中,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去市图书馆和文化局;有的小组浏览网页;有的小组分头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到了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同学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及靖江的钟楼广场等地进行实地了解和询问„„

2.老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要求学生做好必要的记录。对每一次活动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活动感受、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观察与收集到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整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探究清楚关于竹的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指导,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孩子的兴趣,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会碰到很多困难,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这样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会使活动停滞不前,甚至无疾而终,这时老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鼓励。)

3.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 [谜底]竹子

2.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欣赏竹:出示一组竹子图,并作介绍。全世界竹类植物有1200多种,我国就有500多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

(设计意图:1.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爱好。2.欣赏美丽的竹,让学生感受美,从而调动起学生对竹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觉去研究。)

二、知生长情况

靖江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

1.根据学生回答,适当介绍:靖江位于亚热带,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

2 2.走访村民和采访专业人士的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1)靖江的竹编世界闻名,我们小组成员不仅看到了篾匠制作竹制品的过程,更看到了许多生活不常见的竹制品。

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一座普通的农家宅院。同学们刚进院门,阵阵竹香迎面扑来,十多个篾匠正在忙碌着。在一堆经过清洗、绞节的青竹旁,一位师傅围着围裙,手拿劈刀对准竹子的顶端径直划下去,他左手握竹往前推,右手拿刀朝下划。劈刀过处,竹子被划成两爿,然后再分,一根竹子可以根据需要劈成千丝万缕。开好的竹条,被送去捡篾,加工成宽度、厚度完全相等的竹篾,经过去节、去糙就可以编织了。一位师傅抱着大捆竹篾,在手中轻轻甩动,团团浅绿的飞絮从篾丝间抖落到了地上,粗细匀净、新鲜光滑的篾丝长长地垂在地上。手巧的靖江的篾匠们用这些竹篾编斗笠、竹桶、蒸笼、簸箕、桌椅、床榻等家常物品。

(2)在每年一度的广交会上,靖江都要送去80箱竹制品参展,品种多样、做工精湛、造型精美,吸引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客商的目光。

(3)竹子用于建筑艺术历史更是悠久。汉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为汉武帝建造的甘泉祠宫,造形美观。上海世博会浙江馆的外观设计就是竹立方,灯光掩映中,浙江馆的“竹立方”不断变色,不停变幻,给人以晶莹剔透、清新高雅的感觉。

(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2.交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3.学习的四个环节:参与、体验、内化、表现,在此环节设计中都有体现,由于都有过亲身体验和调查,学生学习气氛很浓厚,表演欲望很强烈。)

三、了解关于竹的典故

我国古代有许多动人的与竹有关的传说和典故。 竹报平安:平安家信。

青梅竹马:比喻儿童男女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李白曾写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势如破竹:形势如劈竹子,上端劈开后,下面就迎刃分开。形容节节胜利。 竹林七贤: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7人场聚在竹林下,肆意酣畅,人称竹林七贤。

竹素、竹简:书、史。

竹枝词:乐府曲,又称《竹枝子》,后用为词牌。 丝竹管弦:泛指音乐,是琴瑟萧笛乐器的总称。

3 金石丝竹:泛指各类乐器,也指各种音乐。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前,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得心应手。也比喻事前全面考虑安排,显得清静而有把握。

罄竹难书:用尽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远比与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积淀,情感的积淀,言语的积淀,智慧的积淀,文化的积淀。课堂是孩子精神的乐园,教者引导学生了解竹的典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竹文化浓厚的兴趣,真正达到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四、竹与音乐、竹与绘画

1.“竹之吟唱”可以让流传久远的经典歌谣风情四溢 ,演奏出最隽永的音符。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竹乐器演奏的乐曲是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天籁之声。

2.学生用竹乐器演奏。

3.欣赏郑板桥的竹,并介绍画竹的方法。

4.学生在竹笛声中尝试作画,展现靖江的竹之风采。

(设计意图: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验竹文化,知道了竹乐器演奏的乐曲优雅清淡。学生在乐声中作画,感受到了创作后的成就感。2音乐,绘画能愉悦人的心情,对竹的深情热爱源于此,也增加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谈竹与诗词

1.“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许多令人臣服的高贵品质! 2.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挺拔的翠竹那无私、谦虚、坚韧的品质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诗词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竹的敬佩和赞美。

学生吟诵:杜甫《咏竹》、王维《竹里馆》、李白《慈姥竹》、韩愈《新竹》、梅尧臣《紫竹》、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刘禹锡《竹枝词》、郑板桥《竹》„„

(设计意图:1.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在交流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诗词画强化了学生的文化功底,丰富了文化底蕴。)

六、对竹的保护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相信每一个同学对竹子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喜爱竹子了。目前,竹子正在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4 第

七、八小组通过走访农科所的专家了解了靖江竹子由盛到衰,竹林面积由大到小的主要原因是受南方竹产品的冲击、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取代竹制品的影响、受竹竿锈病的危害、受管理粗放的制约。

靖江竹种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1.品种的选择:以发展笋用竹为主,适当栽植一些观赏竹;2.地点的选择:我市绿化部门引进10多个品种的竹子,分别栽种在城北游园、新跃桥绿地、横港两边绿化带等处。

(设计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对竹以后发展的关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讨论和查询让学生在求同求异的思维中找到最好的办法:挑选品种和选择适合的地点)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总结延伸

1.各小组将收集整理后的资料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并分别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各组成员互相补充,所有人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了解家乡的竹。分享劳动成果,品味劳动的滋味,交流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2.评选出“最佳配合组”和“信息准确度最高组”。也可以让学生们以“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为主题写一篇优美的习作。

3.各组成员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点评结合起来,写好最后的总结。 (设计理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设计使评价成为学生欣赏别人、发现自我、反思自己的过程。)

4.总结: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让我们赞美竹、学习竹、保护竹,让靖江这块美丽的土地永远洋溢清新的竹香。

活动反思: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学生调查、访问、整理、研究,全身心地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尤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调查作了介绍,而且渗入了自己的思想,他们用动听的故事讲述竹文化,,还将其中精彩的镜头记录下来。

这次活动,作为老师,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是学生的朋友,是他们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获得了感性体验,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更可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活动中大放异彩。

推荐第7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课听课总结与反思 桃园镇里留小学 郭木林

本星期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观摩活动,感受颇多,现就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及反思向大家做一下总结。

我更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凡是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外,我还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参赛的38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彰显了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活动形式可谓百花齐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不仅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功能,还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远教育意义,彰显教育功能,这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很重要的,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优秀教师指导的活动成效大,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疑惑,将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深入、加强,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从以上几节课中我感受到他们并没有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严谨的推敲,也没有刻意的限制课堂上每个环节的时间,就像是一位“孩子王”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做游戏。课堂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总是在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教师的作用突显出了。这也正应了当今综合实践活动最新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向常态化”。今年7月份陈树杰教授在福建举办的“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常态化”的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这32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当然有些地方也需要靠我们的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才能解决。但是,我们一线教师能做到的就是把课堂和每一次带领学生活动都做为实施常态化的阵地。在以上课例中,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常态化”吗?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指导教师不过分关注校长、同行、专家对自己指导课的评价如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拒绝表演课、做秀课,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推荐第8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兴峰小学方远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性课程,它应该具有其区域特色和实践价值。课程本身的创造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张度将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新的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三年级以上每周二节),综合实践课程是合科的、生活的、功能化的课程,它强调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注重能力发展,特别是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它可以发挥出整体效应,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知识向应用、科学向生活转化的中介靠实践。“实践就是一种中介物”(黑格尔语),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中介物,是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学科内容向生活经验实现转化的中介物。只有向实践汇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向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沟通。综合是指向实践性的,实践的本质也是综合。

1.综合实践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都是一个社会化的人,每天除了在学校接受课堂学习外,还要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因此,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要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2.综合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

3.综合实践与科学学习相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

4.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跨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如种植、养殖、修理、加工等。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同时,我们还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

推荐第9篇: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综合实践课又开始了,周一早上我们坐着校车来到了职业技术学校实践基地。由于这是第二次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了,学生不再是以往的那样新鲜。简简单单的开营仪式之后便回到宿舍,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个个温馨的小集体,也让我再一次想起了上师范学校时的情景。那时的我们也是这样天真无邪、阳光灿烂,但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就远也找不回来了!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以往有所不同,开设了几门新课程,学生从中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科普、木工、电工、手工、雕刻、花木栽培、内务整理。学生每天能够按时排队去上课,放学排队回宿舍,每天都能按时打扫宿舍卫生,按顺序排队去食堂打饭,每天放学后到操场集合跑两圈,晚上静静地在大厅里上晚自习。这一切的一切真的让我省了不少心,这些孩子真的长大了,真是越看越喜欢!

即使这里的条件很艰苦,宿舍很冷,但没有一 个孩子吵着要回家,都表示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不过还是有两个孩子感冒太严重了,我还是决定让家长把孩子接走了。周二晚8:00查寝发现吕福星发高烧,被爸爸接走,周三晚8点查寝,发现刘震不舒服,但孩子还是表示要坚持下去,半夜11:30仍然难受,被妈妈接走。

今天周四了,晚上组织学生在大厅写参加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我把每一个孩子的心得体会全都看了一遍,真是各有千秋啊!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把几天来的想法一并写了下来。有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会了与人交往过集体生活, 有的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关爱。当然也有的学生不想再来了,感觉这里吃的不好,睡的不暖。呵呵~~看了这些小孩儿的心得体会,我也不由得来到这里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一心想不如在校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转念一想领学生出来还是对的,虽然条件很艰苦,在学生们身上操了很多心,自己的小孩还得托付给别人照顾,增添了许多麻烦,但这将是学生们一生就远的回忆!

推荐第10篇: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在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策略。

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学得

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再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总结: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理论引领,向专家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多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2、以身作则,组织和带动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探索一条螺旋上升的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路,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开展。篇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作为今年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手,有幸参加了这次省里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观摩学习。在此,我代表新到岗的教师对学校表示深深的感谢。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的,而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理论上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超越课本,超越封闭的课堂,走向自然,面向社会的一门科学。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对我们老师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体会,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各个参赛的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上选材设计领域宽广,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包装表示调查》、《我们身边的垃圾食品---开题课》、《舌尖上的浪费》等,有推广家乡特产的《走进家乡特产----罗田甜柿》、《吴山石材开发的利与弊》、《荆城风采,楚地流芳》,有与课本知识完美融合的《纸柱称重》《我与廉洁同行》等,还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发现身边的美》、《献给母亲的歌》等。在内容上也是丰富多彩,形式上各式各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玩的愉快,而我们听课的老师也陶醉其中,受益匪浅。我最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这么多课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黄冈浠水县洗马初中毛晶晶老师讲的《献给

母亲的歌》。从她站上讲台,用深情的话语讲述她所在的学校,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他们一年只能见爸爸妈妈两次??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了,因为我想到我的学生们,他们又何尝不是呢?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访万家”活动让我对我的学生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中间有的人或许在学校差生,但是在家却懂事的让你心疼。尽管这样,他们有的父母却因为各种原因抛弃或离开了他们。当看到台上的老师不顾身怀六甲的身体,在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浸湿了本子。在音乐停止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送给作为准妈妈的老师的,也是送给全天下所有母亲的。老师对母亲的爱,对学生的殷殷希望也感染了全班的学生,之后他们也使出浑身解数,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对母亲的爱。有诗朗诵、唱歌、书信、手工作品、舞蹈等。学生们的多才多艺也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大饱眼福。还有2堂关于美食的课程《走进家乡的特产---罗田甜柿》《发现身边的每》的课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家乡特产这一课上,罗田的老师还让我们现场品尝了甜柿,真是既饱了眼福有饱了口福。

一个老师讲了一堂《与廉洁同行》从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是一堂很有意思的课,可是整堂课听下来,却觉得死气沉沉,学生都是照着老师给的廉洁故事背故事,而不是生动、传神的讲故事。所以给人的感觉很沉闷,就像在上一堂政治课一样。

通过这几堂课,让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状态,创造最好的效果。还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玩的愉快,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事

情,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能力,以及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还让我对15+30这个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者,而是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让我再次认清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纸柱承重》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没有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怎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纸柱,如何得出各种条件下,纸柱所能承受的重量呢?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任何一项活动的展开,都不离不开团队。虽然,在我的课堂上也在推行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形式上,觉得只要让学生凑在一起讨论了,就是合作了、探究了。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检讨自己: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做一个善挖掘学生潜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保姆式的老师。

第三,一个活动的成功,其组织者也是功不可没的。这就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再扮演传道授业的角色,但是从主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学生的分组,查找资料以及从中的协调,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让学生收获更丰富的知识,同时我们自身也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看到了综合实践的重要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搜集整理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团结互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亲近大自然的能力。 老师在此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学生。除了各种能力有了提高外,还了解到了学生的许多心声,以有利于以为的教学。更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我们偏远的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思想比较落后,教学条件差,这样的活动少之又少。学生学习的知识仅限于课本。因此我们更应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辜负校领导的期望。篇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石岭小学 李澳

在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之前,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说话的人。但是为了很好的完成活动组长布置的任务,很多时候就必须要参加各种调查、采访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与人交往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啊!比如,在调查采访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计划,设计好问题。另外,与人沟通的时候还要讲究语言美,讲究礼貌。通过和同学的协作,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可是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就非常大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大女孩了!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员。活动前,我是一个比较马虎,不认真的人。可是,在我主持的调查活动中,曾经因为自己的失误,把调查表的字都打错了,结果害的大家又重新把工作做了一遍。虽然,小伙伴们都没有责怪我,但是我还是很内疚。于是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我变得越来越认真了,在家里妈妈都夸我比女孩子的心还细。

通过调查我发现,不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喜欢游戏种类不同。男同学和女同学喜欢的游戏种类也不同。女同学喜欢跳皮筋、丢沙包之类的游戏,而我们男同学更喜欢比较有竞技特点的体育类游戏。当然了,象棋、军旗也是我们的最爱。

因为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调查哪些游戏有危害性,所以知道了很多游戏是我们不能进行的,比如用小木棍追逐打闹、从台阶上跳来跳去、把楼梯扶手作为滑梯玩。一旦不小心,就会给我们带来伤痛。

课间小游戏我们大家应该懂得如何去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石岭小学 徐冀云

本次参加完活动后,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收获了快乐,通过对老师、父亲、母亲等身边的人采访,发现他们也非常支持我们在课间进行有益的游戏活动。但是,对于游戏的安全性表示非常的关注,希望我们能玩一些比较安全、健康的小游戏。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父辈们小的时候也玩能多有趣的课间小游戏。他们的游戏道具非常简单,容易推广,可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没有意义了,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改变,让它们更加适合我们玩。综合实践活动给的参加,我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上网查阅资料,数据整理的知识我也学会了。

1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石岭小学 孙新苑

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上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园,另一方面可以让我学会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所不能交给我们的知识。很有幸我作为我们研究小组的组长,整个活动下来收获真的非常大。

因为在活动中我要安排很多事情,但是为了更加把事情办稳妥起见,要经常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让我学会了沟通,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团体的力量和协作的重要性。另外有很多事情是我在活动前没有想到的,比如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问卷调查表等等,有的时候真的把我们都快急哭了。这时候幸好有王老师来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因为上网查资料,设计表格是很专业的啊!呵呵,以后上网真的不能只是听歌或打游戏了!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发放调查问卷时候。很多同学不配合我们,很是让我们伤脑筋,原来作业作为一名“调查员”还真不容易啊!

总之,在活动不但让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还教会了我做事情一定要多多动脑筋。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石岭小学杨春雨

过去我一直以为,课间小游戏就是用来玩的。可是参加完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以后,我知道了课间小游戏的作用太多了。除了能给我带来欢乐外,还能帮助我们消除学习疲劳,让大脑得到休息,活跃身心的时间。文明有益的课间活动能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让我们的头脑更加聪明。但是,大家一定要记得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啊!千万不能在走廊上追跑、疯打、大呼小叫,有时撞到老师,有时撞到小同学。这些表现是既不文明也不安全的。在活动中我还学会了很多社会交往的常识,初步学会了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真的希望以后还能多多参加这样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2篇四: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马寨小学:杨敏

首次接触综合实践,觉得他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让学生亲历。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报告的撰写,从准备汇报内容到汇报交流,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深感能接触这个新鲜事物而高兴。回想当初,“综合实践”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象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抵触、怀疑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记得刚开始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时,总觉不理解,也没必要,一开始时,我认为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及各部门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综合实践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虽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却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随着学习的推进,自身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

本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可以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

通过综合实践培训,我认识了很多综合实践课程的精英,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同行们的帮助,使我亲身领略到了这门课程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学,把所学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自觉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让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

2013.10.28篇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7月29日到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的的学习,通过十几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在选择综合实践课时,应该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观摩的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这几节课无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实施,提高了积极性,学生走入社会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其次,活动主题的设立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也都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如《美丽的扎染》、《魔罐》都激起了学生们深入研究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动手能力比较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从主题的确立,到方案、分组以及查找资料,及至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通过这短短十几天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综合实践整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有语文、数学、科学、品生、品社等,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拿开原实验小学举办的远足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涵盖了数学中一千米有多长,语文中体会红军长征,品社中团队活动及科学中家乡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学生在此次的综合实践中得到了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也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 此次学习活动,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们的学识,开阔视野,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外,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掌握与自觉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真的值得借鉴。通过听来自辽宁省的14位老师讲课,我也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中,要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上的综合实践课,争取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四年了,虽说已经不太年轻,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尽管这样,我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多少年来,中小学学校生活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经历过且已经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学生并没有与前人同样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因而不可能直接获得前人的经验,所以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其他教育中介的帮助才能间接认识和接受,因而在学科课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有时甚至可以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干涉的。既然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我们就因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达到社会和学生对这些角色的期待与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

一、要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 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课题小组将本着认真的态度,扎实地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实践——再学习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在家长手中,他更深藏在教师和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其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课题小组会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第11篇: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垛庄中心小学:王维娜综合实践是近几年里日渐引起人注意的一个学科,但是在教学中却显得比较单薄,缺少教材,让老师无从下手。我常常为此感到力不从心,有幸参加了临沂市举行的市级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让我收获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综合实践这一方面的认识又得到了提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 综合实践的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一味的灌鸭式填输,在综合实践中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去获取知识,也就是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课程特点。本次参赛课在课堂内容上强调了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好的诠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道理。本次综合实践参赛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重在让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调查合作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赛一开始,教师们的精彩发挥让我们一次次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尤其像其中的《学编中国结》,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

操作、技术实践等。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编中国节,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综合实践的课型是多样的,在这次听课学习中可以看到很多课型,主要有果研究性学习、动手实践课等,在这次听课学习中我发现动手实践课老师选择的比较多,比如学做五彩粽、包汤圆、沏茶、造型多变的插花、编织中国结等等。在课程选择上劳动技能课的素材,主要来自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工艺为主题展开搜索,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工艺的同时,还注重名族工艺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则将目光放的更远一些,将研究的课题放的国外以及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上。在这些课中教师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的动手的能能力,教师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发现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处在一个引导的位置,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很有帮助。动手实践课主要是在课上完成并且展示的,而成果展示课则需要在课下下很多功夫,资料来源于课外,那么就需要学生利用课的时间去搜集去汇总,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个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比劳动技能课要花费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心血和时间,但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实践课的最终目的也正在此。

那么综合实践到底要怎么进行下去,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独立调查和小组的合作能力,教师只是一个领路人,要时时刻刻让学生处在一个主导地位,这才是综合实践所倡导的。

总而言之,此次学习接触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让我有很多的收获,也很有压力。综合实践是一个非常薄弱的学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希望将来可以有一本正式的教材,供我们来时参考钻研,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综合实践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也希望能够多举办关于综合实践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可以深入了解综合实践,让综合实践真正走近每个学生的身边,并且以此为介体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12篇: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曹婷

通过这次优质课程的学习,我从综合实践活动里面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的。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要看书,还要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知识,学习知识;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搜寻资料、制作卡片、设计小报等,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灵活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素养。

综合实践是学生自已进行的综合性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性活动,是以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方式的实践型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注重学习时空的多元化,使学生乐于学习。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主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综合实践课程和别的不同,别的课程不能自已动手,这门课程可以自已动手,而且只有让学生自已亲身去经历,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更深刻一些,只有学生自已去创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就会更深一些。综合实践课程,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离开教室,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已学习主动性,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只要多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二、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为学习内容,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因此我们要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把实践的课题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情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不像语文课,数学课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为了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性课程强调个性化的实践性学习,强调学生必须对实际的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在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第13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植物与生活

三年级小种植——植物与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植物,使学生产生对植物的关爱之情。

2、通过研讨,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懂得为保护植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认识了植物的多样性,研究了植物的生长之后,学生继续研究植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关爱植物。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为共同创造我们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关爱植物 教学准备:

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书中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估计)我们的环境需要植物来装扮;植物是我们的食物来源;我们身边的用品需要植物来制作。

教师小结:植物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能美化家庭、公园、学校、社区的环境;蔬菜、水果、粮食等植物产品我们能吃;可以用植物做家具、门窗、布等许许多多日用品。

二、研讨植物对我们所作的贡献

引导: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讨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的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研讨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以下补充: 从不同角度介绍植物对人类的作用: 1.植物是天然的“氧气库”。

据测定:1 hm2阔叶林每天能吸收1 t二氧化碳,释放0.73 t氧气,可供1 000人呼吸一天。全球森林每天大约能吸收5.5×1010 t二氧化碳,同时放出4×1010 t氧气。

2.植物是天然的“消毒器”。

据统计,闹市区内氟化氢含量是绿化区含量的数百倍,植物叶面上有气孔,有毒物质可随气体进入叶的组织内,如龙柏可吸收氟化氢并储存于植物体内,经过植物的加工,放出无毒的气体。桑、桦、柳等都有较强的吸氟能力;杨、槐有较强的吸镉能力;水葫芦能转化和消除汞、银、酚。据统计,一亩水葫芦每天可从水中获取75 g银;1 hm2 柳杉每年可吸收H氧化硫720 kg。由此可见,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等有害气体。另外,像银杏、松柏、柳树、大叶黄杨、夹竹桃等均能分泌挥发性的抗生素,\"清洗\"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3.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

植物的表面有表皮和腺毛,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分泌部液吸附大量的烟尘。因为

植物的叶片数目多,面积大,是城市主要污染物──烟尘的天然\"吸收器\"。1 hm2树林可吸附烟尘340 t。同时植物也是可吸入颗粒物──花粉的主要\"克星\"。据悉,原始森林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它不仅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神经衰弱。所以说,植物有杀菌、吸尘、消毒的作用。

4.植物是天然的“消声器”

城市车多、人多、噪声危害大,而且声波通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会发生强烈的反射,加大噪声的污染。而绿色植物可通过浓密的枝叶吸收不定向的反射声波,从而大大降低噪声的强度。有资料显示:20~40 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15分贝。

5.植物是天然的“调温器”和“加湿器”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能遮挡太阳辐射热的80%,有人也称植物为气温调节器。另外,植物叶的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使水以水蒸气形式向空气中释放,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气加湿器。同时也为降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此外,植物还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沙漠化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明确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研讨交流明确努力方向

引导:既然植物对我们的生活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植物?我们平时做的哪些事是对植物有利的,哪些是对植物不好的行为呢?

1、教师介绍:学生种树、给植物浇水、折树枝、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在树上挂东西、砍树等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这些行为哪些做法好?哪些做法不好?

2、进行互换角色的体验:如果你是植物,你有什么感受?用形体、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如:学生当作植物,教师说一种不良行为,让学生把树的感受表演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感觉的,也需要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四、课后延伸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植物做一件好事。还可以扩展到家、社区、公园等场所。教师提示: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14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量一量 比一比》听课体会

11月27日下午在区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听取了昭明小学肖岚老师、街东小学吴明玲老师的两节二年级综合实践课《量一量 比一比》,通过听取学习让我这个初涉综合实践大课堂对该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也明确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下面就将我对该学科浅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应以教材为线索,适当挖掘和提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 。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善于挖掘生活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要将所谓的“热点”“关注”问题,化解到平时的生活中,顾及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生活。 如“《量一量 比一比》”一课,通过这次活动,让学上用各种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肖岚老师出示大家熟悉的昭明台,让学上找出没有测量工具怎样来测量它的长度?也都紧紧围绕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与命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充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发现,使学生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和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里、在书本里不能获得的。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1、教师的综合素质强。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教材的限制,随意性比较大,而且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广泛的包容性、教学的灵活性、学科的渗透性变成了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一种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 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冲破学科壁垒,广泛地涉猎各学科知识,使自己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知识杂家 。这就要求教师在“专”的基础上追求“博”,达到“一专多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桶水又有别于普通的水,它的营养含量更为丰富、复杂。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打破了书本知识范畴,从而扩延到生活实际,突破学科限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二位教师的优质课堂中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平。

2、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在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 比一比”中,街东的吴明玲老师让学生利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生活中的物体,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物体;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测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这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与综合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2014.11 28

第15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心得体会

关注生活,关注学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听课心得体会

春光小学

宋晓玲

9月

22、23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综合实践说课比赛,聆听了来自全省的共36魏老师的说课,观摩了两节综合实践中期指导课。通过听取学习让我对该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看到我校在综合实践方面的不足,下面就将我对该学科浅谈几点认识。

1、活动的设计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 。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善于挖掘生活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要将所谓的“热点”“关注”问题,化解到平时的生活中,顾及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如定州付海立老师执教的《走进定州塔》一课,教师注重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学生不仅能继承一个传统的语言文化,感受乡土的亲和感,而且能重温前人的语言交流方式,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廊坊文安县的刘雪华老师的《认识校园的植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充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发现,使学生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和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里、在书本里不能获得的。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2、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教材的限制,随意性比较大,而且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的。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广泛的包容性、教学的灵活性、学科的渗透性变成了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一种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 做好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美术知识等多门学科间的整合,这就需要这些学科教师提供帮助。综合实践还要将教师资源、学习资源、家长资源、学习资源这些有力的方面积极的整合起来,为做好综合实践奠定了基础。

3、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邯郸复兴区的刘铁巍老师的《探寻清明文化》,沧州实验小学陈丽老师的《拒绝垃圾食品 健康从我做起》,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考察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初步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的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要求我们:教学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自身还要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善于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调控活动能力强,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 这些是我的一些浅显的感受,我还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将学习到的加以运用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6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7月29日到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的的学习,通过十几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在选择综合实践课时,应该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观摩的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这几节课无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实施,提高了积极性,学生走入社会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其次,活动主题的设立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也都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如《美丽的扎染》、《魔罐》都激起了学生们深入研究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动手能力比较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从主题的确立,到方案、分组以及查找资料,及至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通过这短短十几天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综合实践整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有语文、数学、科学、品生、品社等,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拿开原实验小学举办的远足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涵盖了数学中一千米有多长,语文中体会红军长征,品社中团队活动及科学中家乡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学生在此次的综合实践中得到了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也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

此次学习活动,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们的学识,开阔视野,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外,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掌握与自觉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真的值得借鉴。通过听来自辽宁省的14位老师讲课,我也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中,要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上的综合实践课,争取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心得体会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四年了,虽说已经不太年轻,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尽管这样,我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多少年来,中小学学校生活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经历过且已经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学生并没有与前人同样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因而不可能直接获得前人的经验,所以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其他教育中介的帮助才能间接认识和接受,因而在学科课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有时甚至可以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干涉的。既然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我们就因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达到社会和学生对这些角色的期待与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要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

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课题小组将本着认真的态度,扎实地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实践——再学习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在家长手中,他更深藏在教师和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其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课题小组会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第17篇:小学综合实践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相吻合。对照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有利于我们克服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课程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关键词:创作学习技能

基于学习化社会,学科知识已经不是学生可以获得的唯一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突破校园四周的天空,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参与综合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兴趣问题与学习的相关资源,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考察”、“实验”、“做”、“探索”、“设计”、“创作”、“反思”等过程,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一、走进日常生活,学与做合一

学生是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人。生活的广阔天地能使学生得到知识经验的丰富积淀。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以“学做合一”为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生活开放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了一系列

的实践活动,如:小鬼当家、让学生收集谚语农言、体验农家生活等,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学做生活的小主人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艰苦的感受越来越少,对于勤俭的意义也不是很清楚,很多在成人眼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面前却变得普通、理所当然。开展“小鬼当家”的实践活动,设计“一日生活”方案,让学生自主的、有计划的、合理的支配一天的家庭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滋味,养育自信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塑造完善人格,提高生活品位。

2、制作农谚资料卡

农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在劳动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虚心地向自己的长辈学习,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通过整理,制作资料卡。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一些本地农语:“瑞雪兆丰年”、“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麦沟开得好,增产就牢靠”……收集富有淳朴“农味”的语言,回应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凝练语言。这些具有生动的鲜活语言给了学生丰富的习作储备。

3、学习劳动技能

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学习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一起商量对策,交流心得。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劳动的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走进田园,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

开展“农家好孩子”活动,“农家好孩子”活动一直是我校整个教育中的亮点,得到社会的认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起到了“一手牵百手,小手拉大手”的“反哺”效应。围绕服务社会这个中心,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践行敬老爱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设计环保广告语,写调查报告,提环保建议,也提高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了爱乡、爱民、爱国的情感底色。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新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要求学生有一定时间从事社会实践,这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富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凡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内容,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通过学生手脑并用,把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但开发了智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模拟体验、实验操作、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去认识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增长他们的技能技巧。

走进大课堂,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过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凭借本土文化的优势,向生活开放,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第18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体会岚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教学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师只对其作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综合活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因此我们在设计综合活动主题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切合教材内容,开展了《走进近世界文化遗产》、《美丽的童话世界》、《我心中的祖国》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欲望,自主的去学习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第三单元童话主题的时候,我在课堂上认真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语言的特点,学生在对童话有了具体的印象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关童话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收集、阅读童话,然后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学生的手抄报办得十分好,这就更加让我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教学方式要灵活

综合性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开放课堂。封闭的教学空间,死板的教学内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只能禁锢学生的大脑,限制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团队合作,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为了顺利地完成“导游”任务,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讨论、协商怎样才能成为让游客喜欢的导游时,学生们以组表演导游和游客,进行现场的解说,从而互相找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言行。看到孩子们在团结互助、欢声笑语中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我的内心不禁一颤,是啊!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就要让学生关在四方墙里面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知识呢? 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啊!学

生喜欢上这样的课,他们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接受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作为教师,要运用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实际操作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自主互助课堂中的,我们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参谋、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因此我们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要给学生多一些真诚的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话语,为他们的进步喝彩,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常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回归生活,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我的体会就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常态化教学。

常态化的标准,概括为: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专职教师,没有现成的模式所参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对于习惯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确实很难指导。其实,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指导教师不过分关注校长、通行、专家对课的评课的评价如何,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拒绝表演课、做秀课,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当我们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后,学生会变得爱学了。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兴趣,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实践性课程。牢牢把握这几种原则,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千方百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来帮助学生学习,就会让学生获得成功。

当我们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后,学生学习的效果实在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他人

的责任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凡是有利于上述目标实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将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继续寻找差距,反思不足。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感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在以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要多多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巩固总结提高,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收获,走上成功之路。

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景台小学

2013年12月

刘薇

第19篇: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论文

自主参与,搭建高效”综合与实践”课堂

许娜莎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紫峰小学)

摘 要: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的全程性、内容的综合性、实践的完整性等阶段特征,构筑具有鲜明学段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自主参与;高效;综合与实践

《粉刷墙壁》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一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在于

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分四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层次:选题,叩响实践之门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选好问题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关键。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片段1:确定主题,了解任务

1.问题导入:为了美化校园,决定粉刷教室的墙壁。学校想在五年级的同学中征集粉刷墙壁的预算方案。

2.确定活动主题:粉刷墙壁的预算

方案。

3.小组交流讨论明确粉刷墙壁需要的知道的数据:粉刷墙壁的面积;涂料的规格、价钱;人工费用等。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室入手引出”粉刷墙壁”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第二层次:活动,脚踏实践之基

”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基石,它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有目的、自主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多鼓励学生以数学眼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片段2:课前调查,收集数据

(1)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分组、合作完成调查?如何选择调查方式?

(2)确定分工情况:学生6人分为一组,确定具体分工、调查任务及调查方法。

测量组:对要粉刷的墙壁进行实地测量,测量好相关数据,并准确计算出该墙壁的面积(得数保留整平方米)。

涂料组:调查各种型号的涂料:包括价钱、品质及耐用期等。

人工费组:调查粉刷工匠的工钱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实践意识和经验。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分工、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亲身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层次:交流汇报,乐享实践之果

五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要求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提供充分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倾听,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片段3:汇报调查数据及调查方法

(1)测量组:需测量数据有教室的长、宽、高,门的长、宽,黑板的长、宽,窗的长、宽。

(2)涂料组:列出各种型号涂料数据表及涂料用法知识。①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千克。②粉刷墙壁一般要粉刷两遍,第二遍所需的涂料是第一遍的2/3.③在实际粉刷时会有损耗,因此要多准备1/10.

(3)人工费用组:①按工时计算,每工时100元。②按粉刷面积计算,每平方米10元。

片段4:自主交流,探讨方案

(1)共同决策。涂料有大小桶两种规格包装;人工费用组按粉刷面积计算,每平方米10元。

(2)组内交流,制订方案。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预算方案表”(如下表),让学生对调查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后,填写预算方案表,并最终完成预算方案的制订。

小组粉刷教室墙壁预算方案

(3)全班交流,推介方案。各小组汇报员上台从涂料用量、人工费用等方面推介方案,展示思考过程,鼓励其他组学生针对所介绍的方案发表不同看法。

(4)分析比较,评选最佳方案。各组不同方案展示于黑板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观察对比各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最后总结评选出最佳方案。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自主计算、整理、分析、比较预设方案,自主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涂料。在评选最佳方案环节,更是让学生充分探讨,大胆发表意见,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案,感受最优化的策略及思想。)

第四层次:反思应用,总结实践之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知识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反思提炼与迁移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往回看”与”向外做”,既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反思交流,经历”闪光点”的发现过程,又抓好实践经验的拓展延伸,建立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的立体时空网络,经历”实践点”的拓展过程,实现活动经验的全面提升。

片段5:反思总结

全班交流: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还准备用这些方法研究哪些问题?

(在回顾反思环节,将一些零散的活动经验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提出:”生活中你还准备用这

些方法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要学以致用,将实践活动的成果向课外延伸,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刷墙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案;经历自主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经历自主探索、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经验;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意识,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探索与创造,以创建高效的”综合与实践”课堂。

第20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

宋德兰

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小组,我成了课题组成员之一,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理解,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综合与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组长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观摩活动,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和制作课件,同时辅导学生撰写关于“综合与实践”实施的数学小论文;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二、强化调研评估,促进合作交流

通过汇报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要求教师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促进合作。每学期每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公开教学课,还撰写了一篇以上研究心得。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尤其是在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我们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三、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决定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学生在相相互讨论、争辩中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综合与实践”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学习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下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2014.6

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