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差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42:5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差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差异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题。最近我读了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一书,这本书致力于对教学策略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并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其中导言部分对教学策略及实用教学策略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十六章(第一章差异教学概述,介绍了差异教学的本质、内涵、主要观点,它与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的区别联系。第二章至第十六章,逐章对十五个策略)进行阐述。读了之后让我深受启发,一定将这些使用的教学策略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这本书触动了我对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几点感悟。

《差异教学策略》告诉我们,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探究,如果教学方法不允许这样做,他们就会感到乏味无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地理知识,感受并探索地理世界里的奥秘。我还布置了学生的小对子互相帮助,寻找记忆的方法。最后在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领下,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学习地理还能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还能让学生真正地领略地理教学中的魅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地理之美,在思考中感受地理之美,在创造中感悟地理之美,自然地对地理产生兴趣。 《差异教学策略》耐人寻味不仅让你忍不住一次次再翻开,让你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帮你梳理了由困惑带来的纷繁的思绪。《差异教学策略》不仅对你阐明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更教会了你怎样去测查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和怎样开发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那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每每读来,迷茫与思索之后总有新的收获。

读完《差异教学策略》我更觉得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布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上,让书籍成为你的朋友,多读书,从书中你可以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的答案。非常感谢这本书,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一定会潜心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推荐第2篇:读《差异教学策略》有感

读《差异教学策略》有感

叶澜教授曾在《叶澜自选文集》中指出:“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最近通过阅读华国栋教授主编的《差异教学策略》一书,更增进了我对差异教学的认识。尊重学生差异,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个体,选择合适策略,让课堂真正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舞台。这也正是全纳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奋发上进。

一、关注差异,教学目标重层次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主要的标准就是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然而,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发展差异、学力差异和技能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应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即从具体的学情出发,设定体现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2《天火之谜》,课文中有这样一处训练点:“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该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会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呢?”学生联系上文内容,纷纷作了回答,但遗憾的是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化的声音,思维的深度不够。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显然意识到抓住“冷嘲热讽”来做些文章,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富兰克林敢于实验,终于揭秘,打破长久以来一直不变的观念,其意义是多么的重大。但为什么目标的达成度出现偏颇?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简单的将教学目标一体化。文本中的“一般人”和“有学问的人”本身就体现了差异,教师在此若将目标分层:“一般人会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呢?”“有学问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所以教师在目标设定时,因在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区域内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以此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二、关注差异,训练过程重时机

全纳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全纳课堂教学,主张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平等、自由、关爱的环境下成长,使所有的儿童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这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这里的“最适合他们的教育”,除传统意义上的关注后进生外,自然也包括那些接受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选择合适的策略来促进全员的发展值得深思。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2《金子》第六自然段的教学,教师抓住文章的空白处“„„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引导学生说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彼得留了下来,他的土地会变得怎样呢?接着马上出示填空:“彼得的花圃可真是

,花圃里有

花,还有

„„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引来了许多

来做客。”学生通过交流后,得出了令教者满意的答案。之后,教师又提出更高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彼得的花园。可这一次,学生的表现没有精彩之处,大多为先前填空的翻版。

在这个案例中,显然教师对学生不够信任,没有给予放胆说话的机会。虽然教师的设计意图考虑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遵循了由易至难,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却忽视了一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一道简单的填空题,就从句式到内容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学生会从完成填空的过程中下意识地认为,这就是想像的最佳答案。或许部分后进生能从中习得些许遣词造句的能力,但对于那些思维开阔,想像力丰富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半饱的。所以,就此案例而言,教师可以在填空出现的时机上作文章。在学习第六自然段,教师提出想像说话时,尽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当学生出现妙词佳语,教师要充分予以肯定。而当学生出现语塞现象时,教师就可出示黑板填空,给予扶助。

三、关注差异,多元生成重应对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每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来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学习的优劣。这种看似相当公平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间差异的漠视,是对学生个性的抹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感悟,使学生能以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但切忌一味地迎合,无原则的迁就表扬。面对学生错误的解读,教师还是应发挥引领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4《埃及的金字塔》,在教学“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时,一名学生语惊四座:“老师,现在网上公布了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的新观点,说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仅有1500人,而不是像课文所说的那样每批都有10万人。”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难,教师首先表扬他善于借助多种渠道学习,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随即话锋一转:“是的,关于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科学家们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该学生的质疑,是对教材,对权威的挑战。他提出的“1500人”与“10万人”悬殊是多么巨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埃及劳动人民艰难与苦难的认识,勤劳与智慧的感悟。但教师的应对,即以及时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以具有说服力的言辞引导学生重归文本本位,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点拨、调控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无例外的是有天赋的,有才能的。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人才能――意味差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推荐第3篇:《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差异教学策略》的作者是华国栋,该书特别将近些年数百所学校在差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积累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选,并安排在各章节策略的后面,以供读者借鉴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一)

亨特认为“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的多样差异,以满足他们各不相同的教育需求。

一、面向人人的均等教育机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差异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要面向人人,不能太难、揠苗助长式的拔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各个分组与分布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动态的观察学生的课堂投入情况,对走神的、投入度低的学生,多提问、多调动,对独立性强、自主性高的学生,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要贸然打断。

科学应用同质分层的方法,有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学中倡导的隐性分层、动态分层,教师对学生水平全面有效的掌控,以便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与考核要求,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分层不代表贴标签,而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弹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遵从学生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课堂分组。

例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低压开关》教学章节中,学生学习目标之一为“能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低压断路器、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将学习目标进一步拆解,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识别、安装低压开关,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选用低压开关。通过教师前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学生差异的了解,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求每一个都能识别、按照低压开关,要求每一个小组经过讨论后能够正确选用低压开关。这样,既做到了面向人人,又关注了动态分层与小组合作。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能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情感、磨砺意志、锻炼行为等,以上部分都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自我成长。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回答是否正确、是否赢得了同学的认可与自我悦纳,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必须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早恋情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应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有助于达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多样需求。小组学习中的异质合作,要尽量达成优势互补,让不同学生特点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不同强势智能的学生相互搭配,每个小组中都有擅长语言表达的,有擅长动手操作的,有擅长沟通交流的,有擅长提问发言的,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依赖关系。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和手段

马卡连科说过“只有在学会15种、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要当会在脸色、姿势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师可以依赖自己的自身魅力和多种教流方式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也可以科学的帮助学生小组自我教育。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所以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策略》,觉得受益匪浅,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有不少指导意义。其实所谓的“差异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将学生间的差异扯平,使他们齐头并进,而是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

差异是永恒的,无法消除的,人没有了差异就成了\"机器人\",即使是\"机器人\"也是有差异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人,也正是这样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书中,作者肯定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确实,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也或多或少有着差异。

教师是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首先在各个教学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课堂上要特别强调在教学关键环节的兼顾,学生这时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上课提问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班级大部分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另一部分针对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有学习困难或超常的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提供成功感教学。

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学习,如同学间合作,小组合作等等。在口语交际中,我常常运用这种方式,让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上台来表演对话。对于这种方式,学生都很乐于接受。

施差异教学,首先需要一颗宽容的心。承认差异不难,可当面对差异时,要正视它却不容易。有了这颗宽容的心,就能包容学生的差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有针对地教学,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到这一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所有的学习要求,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体现这个差异。

其实,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好好地运用差异教学这一教学理论,让它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另外,教师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差异特征。教师决非事事万能,正确地认识了学生的差异,还要学会通过分析自己的长短优劣来采取一种适合师生双方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必须做到学会反思。

第一,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来自于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标准则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程度来度量的。

第二,注意自己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主动地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线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从而获得成就感。

第三,成为学习型教师。经常阅读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能。

第四,有顽强的意志力,只有顽强的意志力,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同时,教师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一定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三)

《差异教学策略》指出:我国目前中小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从客观上讲,班级学生还是存在个性差异的,而应试教育是不断筛选出学得好的学生,让他们接受高一级教育,不断淘汰学得不好的学生。学得不好的同学,往往是学得较慢,但并不是不能学好。应试教育的课堂着眼于少数学得好的同学,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是一种低效率的教学。我们应实施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

为了使班集体教学能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必需提高时间利用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差异教学论》指出:可以多角度地研究课堂教学,力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研究中,的确有许多学问。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看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平时我们也经常说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照顾全面的学生,但在操作的时候,并不是能全部做到。有的时候,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总是把简单的问题留下来给他们,而事实上,在实际课堂上,在不断地引导困难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其他学习有优势同学则感到无趣,注意力会有所分散。

而为了照顾有优势的同学,总把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留给他们,久而久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似乎与这类思考性的问题沾不上边。长此以往,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日俱减少,而是会逐渐拉大。而教师总是考虑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暇深思这类问题,而是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到底在课堂上,怎样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呢?怎样用有效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呢?说实话,我也感到困惑。的确,我们做教师的往往用一种教案来面对不同的学生,目前能做的只是在提问中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看了此书后,觉得自己现在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的就是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书上指出: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小组中,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组长的组织中,组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各司其职,而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可以增加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共同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困难者来说,可以聆听他人对自己发言的指导,可以参与思考性问题的讨论,不必担心自己的困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对于有优势的同学,他能在小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学习会更具备积极性。

由此还想到,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同学,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将问题设计得有坡度,适应大家的需要。简单的问题可以和复杂问题交替进行,这样有困难的同学在回答好自己的问题外,可以听取他人对难度问题的回答,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记得在上《10迷人的蝴蝶谷》时,在这一课中,我对这一课的定位是积累描写蝴蝶的优美词句,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把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好词句找出来,估计兴趣一般。而且估计在分类找的过程中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难度。

那时我想到:能否先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然后迁移到新课中,于是,我在进入蝴蝶谷美景的时候,先不让学生看书,而是用音乐和图片把学生先带入到一个想象中的世界,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你来到蝴蝶谷,你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你最想说的一个词?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其实,学生说的都是描写蝴蝶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的词,由于这个问题开放性大,所以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词语板书归纳入色彩美、姿态美、数量多这三类中,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寻找书中的这类好词。难度降低,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教育是人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合适的发展,的的确确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几堂课下来就可以摸出门道来的,有的时候,课堂教学还会面临预设的失误,讲台毕竟不是舞台。但是我想只要我们老师有这个心去做,无论结果大小,学生们都会从中受益的。

推荐第4篇:《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 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打造了有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过去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结合《隆化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双基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备自己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推荐第5篇:浅谈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对学生合理分层

由于学识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冷静、沉着地应对紧急情况,缓解自身的压力,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

通过课堂观察,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等,将学生大致分成A、B、C三类层次。分层的情况不向学生公开,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变化而变化。对A类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教材内容,保证成绩稳步提升;对B类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能力; C类学生,由于其基础较扎实,并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备课和授课前,教师要对这个三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对所授内容的最大掌握限度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的差异分层对C层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识记”、“理解”水平;对B层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当于“应用”水平;对A层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当于“分析”“综合”或“运用自如”水平。为此,笔者试行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差异分层A基础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

三、针对学生差异,科学制定教学方法

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一般层学生,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开阔学生思维;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良好层学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基础层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

这样,各类学生就能在相互促进、积极主动的氛围中达到获取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文教学中,前部分时间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基础层同学上讲台复述前一天上的课文,用半节课左右上当天的新课,而后用剩余的时间由学业相对较好的层次学生准备表演当天所学内容,同时老师对基础层的同学进行辅导,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通过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然后由较高层次的学生带动和演示于教低层次学生。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个性来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四、建立科学分层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方面也要按照各层次学生的能力,把握重点和梯度的比例出卷考核,每份试题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基础层选做、一般层和良好层是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一般层选做,良好层必做的。布置课后作业时,可按学生层次规定必做题和选做题,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通过考核,不光要注重于总体分数,也要具体评价每个细节上存在的问题。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采取鼓励性评价,寻找、肯定他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喜悦;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多采用激励评价,既指明不足,更指明方向,促使他们比学赶帮超,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谦虚奋进,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差异,使评价不但成为矫正学生学习偏差的手段,更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催化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总之,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从传统教育中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语的,它对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一次莫大的挑战,教育观念、知识结构都将随之转变和提升。作为一位英语教师能把差异教学用于教学中将对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编辑/赵军

推荐第6篇:中学《差异教学策略》教案

学校《差异教学》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

中学差异教学策略的培训讲稿

第一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差异教学概述

第一节 差异教学的内涵及基本观点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就是要求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的匹配。

二、差异教学的主要观点

(一)、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差异教学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但不是消极适应,而是从个体的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第二节 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

二、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

第三节 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全纳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追求

二、差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追求

三、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差异教学策略体系

一、差异教学策略

二、差异教学策略体系

三、差异教学策略实施要领

案例描述《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二章 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 第一节 差异测查的意义和目的

一、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重视学生差异的测查

三、测查的目的

第二节 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一、确立差异测查原则的意义

二、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 第三节 差异测查的内容

一、个体间差异的测查

二、个体内差异的测查

三、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

四、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

1、获取信息

2、加工信息

3、学习的习惯和环境 案例描述 个案调查研究 第四节 差异测查的方法和途径

一、观察与记录

二、测验

三、调查

四、测查结果分析

第三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选择性课程与灵活安置的策略 第一节 灵活多样的课程

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

二、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

三、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

四、提供课程资源中心

五、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六、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

案例描述 多样化校本课程带来学校大力发展 第二节 课程的选择和指导

一、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课程选择要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从学生的潜能出发选学相关课程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选学有关的课程

五、人人都要学习创新、创造的课程

第三节 以小班为基础,多样组织形式的学习策略

一、小班化教学

二、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组教学的有机结合

第四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四章 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策略 第一节 并列式教学计划及其制定

一、并列式教学计划

二、并列式教学计划的制订 案例描述 变色龙(片段) 第二节 个别教学计划及其制订

一、个别教学计划的类型 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

第三节 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评估

一、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的联合运用

二、教学计划的评估 案例描述

读报与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五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五章 提供认知前提的准备与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一节 认知准备的不同水平及学习的影响

一、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不同的知识能力准备水平影响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 提高认知准备水平的方法措施

一、测查并掌握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技能

二、学生自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

三、对新课进行预习

四、课初的反馈和补救 案例描述 秋天的树叶

第三节 学习情感动机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

一、学生学习情感情绪的差异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艺术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习内容对学生有挑战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案例描述 孔子论水

第六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六章 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 第一节 挑战性学习目标因人而异

一、学习目标及其影响因素

二、挑战性学习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制订挑战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一、学习目标制订的要求 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案例描述 找规律

第三节 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整与生成

一、学习目标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目标的挑战性

二、从课堂实际出发调整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案例描述 课堂中的“节外生枝”

第七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七章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的策略 第一节 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一、以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为依据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三、学生差异资源的利用

案例描述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二节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一、保证关键知识点的突破

二、调整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构建知识的体系

三、调整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 案例描述 《战争与和平》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安排

一、内容的数量和范围

二、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三、教学顺序和进度

第八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八章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节 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的意义

一、每种教学方法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二、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适应程度不一样 案例描述 从三个方向看图形 第二节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课前的精心设计

二、课上的随机应变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第三节 促进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优化

一、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向转化

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水平案例描述 栏目式教学在信息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自主,积极参与 不等式

第九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九章 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的策略 第一节 分层学习的利与弊

一、分层学习的优

二、分层学习的基本做法

三、分层学习的不足

案例描述 光的反射(习题课) 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

1、小组讨论式

2、切块拼接式

3、任务分工式

4、作业互助式

三、合作学习的不足

案例描述 互帮互助 快乐共前进 案例描述 经典结构的欣赏 案例描述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三节 “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联合运用

一、隐形动态的分层

二、优势互补的合作

三、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交替合理运用 案例描述 乘法综合练习案例描述 运用差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

二、课外搭建舞台 发展个性特长

第十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章 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第一节 兼顾全体学生的要求与方法

一、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不同 案例描述 她举手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三、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融洽 第二节 各教学环节讲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每个教学环节力争关注全体学生

二、确保关键环节每个学生的掌握学习水平案例描述 设计学习卡,兼顾智障学生的需要 第三节 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一、精心设计教学,兼顾不同需要的学生

二、提高个别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案例描述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十一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一章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的意义

一、教学是学生的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及时反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三、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调节 案例描述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第二节 教学反馈的要求和机制

一、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反馈的机制

案例描述 线段、射线、直线 第三节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调节改进

一、客观评价,不断激励

二、调节教学,针对指导

三、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案例描述 认识角(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案例描述 Unit1 This is me.

第十二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二章 创设民主和谐学校环境的策略 第一节 尊重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案例描述 使差异美变为和谐美 案例描述 老师改吃什么“药”

第二节 物理、物质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二、创设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信息环境

三、座位的编排要兼顾学生的差异

四、学校要尽量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 案例描述 生日寻方泗水滨

第三节 营造积极向上你的心理环境

一、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三、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 案例描述 让智障学生快乐唱歌

第十三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三章 弹性作业的策略 第一节 作业要求的共性与个性

一、学生作业的意义和客观存在的差异

二、作业体现共同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的适度弹性

四、加强课堂作业

案例描述 语文课堂作业的差异及对策

(一)、课堂作业时间存在的差异

(二)、学生作业心态存在差异

(三)、作业设计质量存在差异

(四)、应对策略

案例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课堂作业 第二节 鼓励学生用自主创新方式作业

一、自主作业

二、作业的创新

案例描述 语文作业设计 案例描述 开放的习作

第十四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节 多样化作业和多元评价

一、作业的多样化

二、作业的多样评价

案例描述 多元评价美术作业 实践差异教学 案例描述 语文作业中面向差异的几个做法

一、不同要求的多样化预习作业

二、作业问题表述要考虑到层次差异

三、尊重差异,创设平等和谐作业环境

第十五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四章 扬优补缺的辅导与训练的策略 第一节 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一、每个学生都有优势,也存在不足

二、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

三、全面分析,突出主要矛盾 案例描述 藏族踢踏舞蹈《拾青稞》 第二节 学习与心理的辅导

一、四种学习辅导

二、学习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加强心理辅导

案例描述 走进现年心灵深处

一、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统计

二、中学生考试焦虑归因

三、个案分析

案例描述 分析差异 扬优补缺 提高英语教学实践

一、细心观察,耐心聆听,分析差异

二、从“差异”出发,扬优补缺

第十六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节 教育训练及其方法手段

一、教育训练的原则

二、心智技能的训练

三、动作技能的训练

四、不良行为的矫正

案例描述 一个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训练计划 案例描述 体重的超越

案例描述 肯定优点,纠正错误,培养习惯

一、让学生看到优点,感受到爱

二、注重后进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及时纠正错误,不让错误蔓延

第十七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五章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 第一节 搭建实施差异教学的平台

一、管理者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

二、建立差异教学的管理机制

三、为差异教学提供必要支持

四、差异教学的课堂管理

案例描述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的实际

一、准备阶段

二、实践阶段

案例描述 变“捣乱”为资源 第二节 实施差异教学的要求和评价

一、教师应树立差异教学的观念

二、教师应成为差异教学的组织者、操作者和管理者

三、对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评价 案例描述

教师实施 差异教学的评价

第十八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五章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 第三节 差异考试与多元评价

一、差异考试的特点

1、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2、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

3、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4、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提供出不同要求

二、差异考试的类型与形式

(一)、考试类型

(二)、考试的形式

(三)试题的类型和特点

1、客观性测试题

2、论文测试题

3、操作性测试题

三、考试评价

1、不于标准答案,客观评分

2、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评语结合

3、采用多种评价,加强自我评价 案例描述

给予学困生的特殊评价

第十九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六章 社、家、校合作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策略 第一节 家、圆合作,早期教育开发

一、重视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发

二、家、圆合作,科学教养

(一)、家长和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科学教养,促进潜能开发 案例描述 女儿的成长之路

第二节 家、校合作,因材施教

一、父母要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二、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家、校合作的内容

(二)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

1、理解和尊重家长

2、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

3、贵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 案例描述

家校合作指导课外阅读

第二十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六章 社、家、校合作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策略 第三节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一)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二)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1、寻求政府支持

2、校外专家和辅导员的指导

3、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和物质资源

4、关注大众传媒 案例描述 桥

推荐第7篇:《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叶的事业 花的果实》

—《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宝得小学

陈宝文

叶的事业 花的果实

——《差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交流我对《差异教学策略》的读书心得。交流前我想先表三个意:首先向与会的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探讨、交流机会。其次表达一个份歉意,因为对于差异教学本人理解能力有限,所感之处如有异议之处希望和大家进一步做交流。最后送上自己的一份诚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们这次的差异交流会我们能有思维的碰撞,都能有所收获。

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一直都在差异的实践中摸索怎样搞好我们的差异教学,在上学期《差异教学论》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在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了学生们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但在且走且看的实践路上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习惯、不同喜好、不同智力水平的小宝贝们,我常常会陷入困顿、迷茫。为什么付出了同样的努力有些潜能生学居然是颗粒不收,让你不忍直视;为什么做出了无数的尝试可依然是收效甚微;为什么总让我游离在潜能生的心境之外„„面对这些差异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束手无策。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带着这份困惑与期盼我拜读了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策略》一书,书中华教授用中肯的语言把我脑中一个又一个问号击碎,为我指点了迷经。谈到读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策略》中前言的这句话准确概括了我的感受:我们从书中能感受到差异教学不仅体现了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和追求,而且它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为什么说它是可行和有效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这本书共分为十六章,第一章是差异教学概述,深入的为我们剖析了差异教学的本质、内涵,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个别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第二章至第十六章,为我们介绍了十五个策略。每一章都详尽的介绍了该策略的本质和操作要领。这十五项策略分别从不同角度落实差异教学理念,自成体系。最值得称道的是华老将近年数百所学校在差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积累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选,并相应的安排在各章节策略的后面,以供我们借鉴参考。书中所选的案例和策略联系紧密,特别具有代表性,更完整的诠释了策略的实践性。

这本书如沐春风,让我在知识的领域中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春天,在尽情的踏行间一次又一次的收获着。

收获一: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本书的这些策略是介于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它不像理论那样深奥难懂,又给教师留有在时间中创造的空间。这些策略从不同的角度落实了差异教学的理念。通过读书,让我解开了平时教学中混沌的概念。对于类似“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差异教学”的关系中,更加清晰的把握了他们的共性与区别,在知识体系中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收获二:支离的策略系统化。

书中介绍的很多策略实际上在自己的实践中都多次的尝试过,像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次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意志品质等个体间差异进行测查,对于个别学生我们还会根据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性对他的个体内差异进行测查以做到扬长避短促进这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像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策略,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做到了兼顾全体并利用可利用时间辅导哪些潜能生。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策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量运用视频、音频、图片、教师引言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在平时中我们都应用过。但我们应用的都是零星的、随性的,不慎懂得应用的缘由,也不知如何系统化的应用。华老的《差异教学策略》将我们做得出说不出的、做了些不系统的、做很多不准确的的策略进行了很好的整理,让我们清楚的意识到个别策略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差异教学策略是一个逻辑体系,要求我们要对教学任务中的多要素进行系统的谋划,并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采用具体的措施。

至此我才深刻领会到为什么在平日的教学中自己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总是收效甚微,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把差异教学策略贯穿在测查、课前、课中、课后等诸多的因素中,顾此失彼。

收获三:具体可操作策略

在认真的研读每一个策略和每一篇案例后我也深刻的感受到差异教学的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诸多一线老师多年来长期实践的结果,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无论是哪个策略都兼顾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多方面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安置。

例如在中心校陈风主任的案例《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教学中,老师找到古诗教学这个语文教学中历来的瓶颈,抓住学生们对古诗教学兴趣暗淡,层次参差不齐这个特点,利用差异教学的诸多策略。古诗教学历来成为学生难点的原因主要是古诗语句凝练、内容深刻、意义一般都比较深刻,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一定困难。

在这节课中老师多次用到差异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江南风光的资料,诗人苏轼的资料,有关水的古诗词,有关古代四大美女尤其是西施的资料。这样就让学生对古诗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情感上做好了铺垫。在此处老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底数,这样即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很好的照顾了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很好的运用了提供认知前提准备与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2.布置了资料收集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测查。根据测查学生对江南风光了解不多、有关水的古诗积累的很多而且很好,老师马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有效的修改,在资料方面增加了江南风光的资料,同时把古诗新授时间适当缩短增加有关水的古诗鉴赏的时间,很好的运用了全面动态对学生进行测查策略。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中在课前、中、后各个环节教师都灵活机动的运用了差异教学的各个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爱上了古诗教学,突破了这个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收获四:理论与实践的范本。

本书中最欣喜的就是那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每每读来,迷茫与思索之后总有新的收获。它也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托和范本。在读完本案例后我也尝试着用本书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大胆地进行了实践。例如学完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后我试上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就是这样边读边学,边学边实践,书中的案例为我做了一个很好地榜样作用,我先后尝试了用“同质分层”“异质合作”联合运用上了除法综合练习、运用弹性作业的策略尝试进行了主题单元后作文的讲解、运用多元化作业和多元化评价策略改变了本学期学生的家庭作业„„

读完此书也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差异教学工作?

首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他们的差异,平等地与学生交往。

其次,教师应该结合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观察,准确鉴别和测查个体差异 。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要兼顾不同的学生。

最后,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在消除个体差异中的作用,从发展的角度分层评价不同的学生。

《差异教学策略》耐人寻味,不仅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再翻开,让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帮我梳理了由困惑带来的纷繁的思绪。非常感谢这本书,感谢华教授给了我们高屋建瓴的知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有的是我们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读书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满智慧的人,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一个具备健全人格、正直善良、有理有节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其实华国栋老师的很多书都很好,像《你也能出类拔萃》、《新课程做行动研究者》、《教育研究方法》、《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数学艺术》等。有兴趣的同志我们可以一起来读一读。

记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做好叶的事业,没有绿色生命将毫无意义,叶的事业铸就花的果实。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习教学策略的相关知识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群体的民主,教育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必然的改变,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相比较,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通过教学策略的相关学习,使我得到很大启发,同时,也使我更加坚信“教无定法,但必有法”的意识,让我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这一切。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实验与研究方案

楼坊坪中心小学

蔺彦生

通过案例研究方式深入研讨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差异教学策略。从教师培训和典型案例选取两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进程。

一、前言

在小学教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最难教的课程。难就难在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广博性和复杂性,施教方法的灵活性和无穷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和难测性。然而语文同时又是充满魅力、空间无限、呼唤创造、施展才智的最佳课程。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变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成为了热闹非凡的舞台,多少教师把课设计得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一应俱全,超出想象的环节层出不穷;多少学生们也成了表演天才,一会儿侃侃而谈,一会儿小组热烈讨论,一会儿又像模像样的表演课本剧,好像老师根本不用教,学生都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上这样一节课就是让听者欣赏罢了!

我们凝眸回望,这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吗?教师只有更新了的观念,却没有夯实的行动,或者说教师只有美好的愿景,却不知道科学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急需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归教育本源,不仅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更要知道每一种策略的理论支撑、规范的操作要求、实施的对象和契机,只有这样课堂才被称为有革新意识的深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是针对当前语文课改现状提出,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是因为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教育案例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通过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展示了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是他们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时的匠心设计或是巧妙的排解困惑的方法,对于教育同行更具说服力,也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便于举一反三的操作。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兼顾差异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发现差异教学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应用特点;

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差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构建关注差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小学语文课堂)

(一)课前准备与铺垫的案例研究

1、认知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2、情感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部分学生需要课前铺垫。

(二)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的案例研究: 1、依据课本,但不囿于课本。 2、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3、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案例研究: 1、课前对方法手段的预设和课中调整。

2、多种方法手段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解,并提高思维的灵活性。3、方法手段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

(四)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究: 1、隐性分层与动态分层。 2、自主选择参与学习活动。 3、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与调控。

(五)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案例研究: 1、及时的大面积反馈。 2、多元评价与激励。 3、重视自我反馈评价。

(六)可选择的多种类型作业案例研究: 1、作业类型多样性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2、学生创造性地自己布置作业,反馈学习效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实施差异教学优先关注教师差异培养

“差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领域的较高境界,理念普遍认可,但难于实施,问题在于教师是否具备高度的敏感性,能否把握好相关策略的科学应用?”(朱晓蔓语)由此可见,就差异教学而言,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理念、实践培训,使他们在具备基本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扎根研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小学一线教师除学历基本均衡外,从个人能力到乐学精神、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能够兼顾差异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从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入手,通过建构、反思、批判性的培训,造就一批具有科研精神的语文教师,以推动和引领差异教学的普及与深入。

(1)知识培训——深悟差异教学要义

我们倡导的“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差异,又不消极适应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实现“和而不同”的教学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差异教学”不仅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就明确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着眼于继承之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的新理念、新做法,如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在克服班集体教学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有悖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而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善,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

个别化教学是西方学者为了克服班集体教学弊端提出的,个别化教学是和西方人追求个人至上,倡导个性一脉相承的。虽然个别化教学不拘泥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但个别化教学强调每个人学习的目标、内容、速度都不一样。而差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群体,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是开展好此项实验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教师之间差异将理论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①细读原著。要求全体教师研读《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了解学生差异与差异教学关系、学生差异测查的基本方法、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超长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教育、差异考试和评价等相关内容。通过静下心来读书,使教师认识到该理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积淀,拓展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发展科学严谨的育人精神,牢固树立全面育人和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②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就“实施差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差异教学对教师专业的挑战”“多元智能与学生发展”“脑科学与学生学习”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针对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更好的消化理解原著内容;提纲挈领式地辅导教师理清学习思路,高效快捷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③沙龙解疑。普遍学习后,组织具有反思精神、质疑精神的教师组成“学者沙龙”,引导他们结合学习的感悟和一线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寻找差异教学理论进课堂的途径,将自上而下的实验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实践。其他教师作为沙龙活动的聆听着、思想者也会受益匪浅。

⑵能力培训——高度重视集体备课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差异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基本能力范畴,美国本科水平的师资培养方案中,教师专业发展I课程序列的核心主体是“课堂管理、学生差异和教学技术”;英国培养师资的BED课程,将“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和“多元文化的学校和社会” 课程列为“专业研究”之内;法国国民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小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中强调“课堂行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是四项职业能力之一,并在初等师资培训第一学年内容中就包括“教学差异化”的内容。

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中,尚未将差异教学方法指导纳入课程体系,为此以校为本的培训就需补缺。从工作实际出发,我们通过有效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应用差异教学理论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①集体听课评课,促进知识转化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驾驭信息的过程。我们每天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潮,只有高效的筛查、分析、吸纳才能吐故纳新。对于差异教学的实施,我们就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提供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快速的进入情境。首先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理论学习相对深入扎实的教师做“引路课”,同学科教师听课,共同“会诊”:

A、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否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B、课堂上教师应用的差异教学策略是否妥当、科学? C、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都得到关注并有所提高? D、还有哪些建议?

围绕以上四个为题,教师各抒己见,深入剖析,以丰富的案例为抓手,让理论与一幅幅活生生的教学画面有机结合,与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情节有机结合,让教师明了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上播种,才是有根基、有生命的,而每个教师都可以赋予理论鲜活的生命。

②同课异构,强化差异教学认识

同课异构也是关注教师差异进行有效培训的重要方式。因为教师的经验、悟性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一课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与生成。

组织差异较大的几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如年龄(经验)差异组、观念差异组,教师进行集体观摩,通过不同角度授课的直观比较和量化测查,可以甄选落实差异教学较好的案例。课后执教者和点评者都可深刻解读一堂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策略应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③反复磨课,灵活应用差异策略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因为学生不同、差异不同,虽有同样的教学预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不断调整预设,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一种以教代培的有效方法,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差异教学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实施差异教学严格进行测查与安置

1、多角度进行教育测查,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前提。在进行教师培训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为存在差异的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当教学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观察法:关注学生成长,掌握学生在课堂、课下、家中的学习表现,及家庭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作息时间等对学生的影响,对于特殊学生及时记录,并与家长谈话沟通。

(2)测试法:通过课上提问、随堂监测、单元监测、单项监测、期末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原有水平,用记分册予以记录,为实验成果的数据对比提供一手材料。

(3)实践活动法:通过书法、阅读、作文比赛,办手抄报、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最大潜能。

(4)问卷法:设计问卷《小学语文学习情况调查表》

语文教师通过对本班级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超过80%,对于任课语文教师的满意程度超过90%,对于自己现有成绩的满意度在60%左右,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主要包括:

1、原有语文知识与新授内容的衔接出现断点;

2、教师的教学设计面向中等偏上学生(尤其表现在作文教学),学困生很难得到提高;

3、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兼顾学生差异,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预设要生动灵活,照顾到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4、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

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便于每一个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发言、合作交流的机会,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既可以同质分组,也可以异质分组,将学生差异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组时,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学习成绩。2、智能类型。3、性别差异。弹性分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情况作不断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以动态、弹性的观点看待小组学习。

(三) 实施差异教学密切关注教学的前测与后测

一项成功的教学实验,一定要有真实的数据反映教学效果。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而开展课堂后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从而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开展课堂前测、后测对于提高教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教学前期的准备环节中,还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还是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能光凭教师的主体来进行,而应该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前孩子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课中如何去帮助他们发展这些已经经验?课后他们到底了解到了哪些新知识,建构起了哪些新概念?从学生出发判断这堂课有没有效率,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一次次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这就是“实证”。

研究内容:

1、课堂前测的方法和措施:上课前,做好学生的原有认识调查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法措施。前测内容指向:①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②班集体中学生个体间学习差异的了解。③学生情感状况。

用多种方法尝试对学生进行课堂前测,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简易的教学准备过程。例如:收集信息法——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的有关孩子课堂前概念的素材,找到前概念和教学有效性之间实证性的关系;作业法调查——作业本采用随机小组一半课前做,一半课后做的方式来获得“课堂前测”的部分信息;问卷调查法——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孩子感知到的一些默会知识进行课堂前测的内容设计或通过原来课题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内容设计,还可以通过诸如表格调查,个例访谈,对比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课堂前测。

2、后测内容指向: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②超常与学困的学习个案。③学生情感。通过对课堂后测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找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种思路。后测的形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式,选择判断式,或是座谈了解法,更可以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或让孩子们写纸条、提问题与老师课外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状况。

3、通过课堂前测、后测,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存在的差异,进步幅度,在比较、反思中评估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合理性,如何改进。学生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所在,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里还必须指出:前测后测既是反映差异教学时效性的评估手段,又是对学生进行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有效手段。

(四)实施教学策略构建语文教学案例框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走向教育案例研究》蔡守龙《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7期)。它包括了案例的撰写、分析到应用并取得成果的全过程,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为为一体,行动者与他人合作,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由于案例是发生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事件,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研究案例时必须有选择地去提取这种事件,并作分析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和表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一般的说,只要反应的这个事件能体现教育、教学的思考力,并产生积极的意义,不论用何种方法、怎样表述均可。常见表述形态:单列式、并列式、比较式、类举式、综合式、概述式。(《语文教研案例论》周一贯著)

为了能够甄选出典型案例,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按照特定的框架要求书写。

教案框架: 教师介绍 学情分析

差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教案

1、前测;

2、教学设计。采用并列式设计,对于普通生和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不同关注。

3、后测

分析 教师反思

1、前测后测比较

2、指导者综合评价

案例:略

(五)实施差异教学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只有真正爱学生,真正具有探索精神,才能时刻保持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才能赋予实践理性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呼唤教师的真情、反思与创新。

①把尊重作为教学的基点

没有爱的教学是苍白的,没有爱作为底色的差异教学更是空洞的。在课堂上的爱是充满理性色彩的,那就是尊重。我们提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分分秒秒受教育的权利,要做到“五个百分之百”:

100%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00%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及变化; 100%的学生在每节课要有一次发言机会; 100%的学生一天中学业、情感方面要有点滴进步; 100%的学生在一天中要得到一次适度的表扬;

为此我们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业成绩评价手册》和《家校联络卡》《学困生帮教纪实》不忽略学生的点滴变化,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丰富的一手材料。同时,要求教师将爱融入课堂,融入班级,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以保证差异教学的牢固根基。

②把反思性实践作为突破

教师要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自觉拓展教育视野,既能聚焦课堂,又能放眼课外。例如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测查和诊断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持教学提供的科学依据,促进其潜能最大发展。为此,强调教师具有专业意识,自觉树立测查诊断的专业精神,形成一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和力求掌握教育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性,改变以往评经验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③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科研的目标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在实验开展的初期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例如对学生差异测查方法的使用、差异教学策略的实施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开放性等特点,甚至教师的工作量明显超出负荷,但每一项实验都是一种创造,创造需要奉献,需要智慧。实验指导者应密切关注实验教师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自觉实验的热情。

参与实验的教师必须认同: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在差异教学实验中,一线教师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思,通过反思促进实验的灵性循环,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成长。

当前许多教师面对科研抱有浮躁和功力的心态,实验管理者要尽可能营造远离功利、归于宁静的治学氛围,要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各种外在强迫,让他们轻松实践、大胆探索,认识到教研既是实用的科研,在课堂中自由生发教育智慧,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最终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结果:

1、半年时间听小学语文课一百多节,发现近三十节有价值案例,应用前测、后测对比、与平行班对比、阶段验收、同课异构等方式检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于当堂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高。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差异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逐渐增强,科研意识、反思精神、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3、长期坚持实验,能够大面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成绩。

六、结论

1、用案例方式诠释差异教学策略应用,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品质。在“学后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写出有价值的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案例,证明他已经把书本知识内化,并能够用来解决教学问题。

2、差异教学观点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经实验证明差异教学策略的提出是科学的,有助于教师成长和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的。

推荐第10篇: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策略

李水龙

[内容摘要]为了贯彻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差异教学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本文从实际出发,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供各位同行参考。例如:分层教学、“信心”教学等。

[关键词]学生差异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1个体差异的缘由

1.1 学习者素质方面的因素

学生生理心理上客观存在差异,他们的智力水平及智力发展不一样。学习者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努力,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造成学习困难。学习不认真,不讲究方法和策略,不仅不主动学习,也不善于学习,从而造成学习困难。有的学生知识技能缺漏很多,客观上他们在学习上不和其他同学在一条起跑线上,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 1.2 教学方面的因素

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适应老师,老师们常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其他学生都能学好,为什么他们学不好,这种方法是不对的,现在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适应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根源,如果我们的教学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困难自然会减少。 1.3 社会环境的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的家庭学习环境,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值过高和过低,家庭教育方法、态度失当、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导致学习的困难。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小李,家长望子成龙过早的强迫他学习这学习那,使他对学习产生厌内恶,上课睡觉,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让他在学校完成作业,他哭着对我说:我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妈妈就会让我弹钢琴,做奥数,练书法,我把作业带回家做,并要慢慢做,在十点完成,我就可以不做这些家庭作业了。 2 教学策略 2.1 分层教学

2.1.1 异质分层,合作学习

教学分层最明显、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在施教过程中,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合为教师直接辅导学习小组,其余学生(优等生与中等生)组合为若干自主学习小组。对自 1 主学习小组和教师直接辅导学习小组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由教师对直接辅导学习小组直接辅导的时间多,改变了他们以往在课堂上的“陪读”角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学生,由于教师的放手,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了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1.2 隐形分层、潜移默化

有时虽然在课堂形式上没有进行明显的分层分组,但是教师已悄然在心中为学生做好各层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提问也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可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经老师点拔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再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2.1.3 分层练习,不同发展

在实施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操作的是练习分层。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会做,做到了就先得个100分,使每个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二层次的练习题,是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习题自主学习组学生必做,教师指导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二、三层次的题做了之后可以进行加分,甚至让有些学生可以得到“几千分”,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将是一个莫大的鼓舞。2.2 “信心”教学

2.2.1 “促”中求欲,自寻目标

目标是行动之母,有了目标就等于向成功迈出第一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成功的驱动力有三部分,一是认识内驱动力,即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即自己提高信心、自尊心的内驱力;三是附属内驱力,即长者或集体赞许的

2 内驱力。要激发学生这三方面的内驱力,不能仅对着学生讲述抽象而笼统的数学目的,而必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有让其子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享受达到目标的乐趣以及成功感。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学生差异的实际,充分体现不同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方面目标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2.2.2“探”中求异,各自发展

成功增强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最佳心理体验,是人们强烈学习知识的最大诱因。学生既然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就必然产生极大的学习激情,推动学习不断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例如鼓励学生多想方法解题,但有的学生想出的办法比较烦琐,中等以上的学生想出的办法就简便一点。这时,不应一味强调中等以上学生的办法好,后进生的办法不好。而应肯定各种正确方法,只强调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解题思路,并鼓励学生们掌握解题的多种思路。这既可以保住后进生的面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可以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另外,抓住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答对者对其加分,并把这些作为日常学习考核的一部分。

2.2.3 “练”中求变,各显所长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地方,提高自信,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特点,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变式习题训练,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也满足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后进生“吃得消”之余,优等生要“吃得饱”,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此外,还应注意练习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2.2.4 “测”中求活,各尽所能

小测试是对学生在该课堂学习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常用评价手法,学生都十分重视小测试的结果。例如,笔者的一个同行在小测中准备A、B、C三套题,在题目后标上“难”“中”“易”来指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选做深浅不同的题目,但分值是一样的。原本我认为全部学生会选“易”的题目,但事实上,由于好强、好胜的心理,“优等生”或“中等生”没有选“易”做的题目,而是选“中”或“难”的题。尽管是要冒答错的风险,他们还是会觉得有意思。利用这种伸缩性大、灵活性强的测试形式,同样给每个学学生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3 结论

身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美]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 程向阳.差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第11篇: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但目前我们距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目前小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但由于性格、兴趣、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都一个样,即使同一学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忽视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说,我们现在提倡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发展优质教育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在讲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差异。教育公平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不是教育的一个模式。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培养不出拔尖人才。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教育。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公平。

二.核心概念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种根据差异而进行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教学,是学习问题的差异教学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学。针对问题而教学正是差异教学的真谛所在。

三.研究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李岚清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所谓的优等生,而忽略了“成绩不良者”的某些方面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四.研究视角

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教师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

这里侧重解决三个问题:

1.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2.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3.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理清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研究和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3.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研究假设

质量。

1、在班集体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科整体教学

2、实施学科差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有差异的发展。

七.研究具体内容

差异教学认为,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

1、确立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先由教师制定。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目标,然后再揭示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中挑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学习目标。学生的有了明确的目标,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

“教师适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假如只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时才来兼顾,假如仅靠最后几分钟才来开始个别辅导,那么,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兼顾并不占用多少课堂时间,譬如教师演示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多向他们做些演示,在集体动手操作时可以让困难学生同桌间相互帮助。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本内容,特别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它同学的回答加深理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课堂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通过触摸、动手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通道,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还要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与问题设置密切相关,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了解了学生差异后再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研究基本过程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0年3月——2012年12月,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

1、确定学校研究课题以及各年级子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教研组长负责撰写本组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初步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确定中心课题组成员,明确实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并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4、整个语文教研组参与,学习《差异教学论》的相关章节,解读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月)

第一阶段(2010年4月—8月)

重点研究:

按照《差异教学论》中介绍的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1、分年级调查目前学生能力差异。采用口试、笔试、问卷等形式调查(注意保存好原始资料)。

2、学生现有差异的成因分析。针对以上调查情况,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

3、每位教师根据调查结果,明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

活动安排:

1、2010年4月,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教研组内人人参与的观摩课。

2、2010年5月,开展“差异教学”课堂教学专题评比与研讨:在教研组观摩课基础上,按学科组织课题研究课。

3、2010年

7、8月,每位教师将初步成功的课例整理成文本案例,同时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收集资料,系统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第二阶段(2010年9月—12月)

重点研究:

1、各实验成员按照实验计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选择个案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各年级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

活动安排:

1、2010年9 月,各年级完成实验前测。

2、2010年

9、10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活动。(分教研组进行)

3、2010年11月,分年级开展研究交流活动: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展示,研究方法交流。

4、2010年12月,开展课题研究推进活动:各子课题组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研究方法和测查量表交流。(课题组集中进行)

5、2010年12月底,学校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一)。

第三阶段(2011年1月—7月)

重点研究:

1、继续深入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深入进行个案动态研究。

3、各年级继续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提炼相应的教学策略;各年级形成“策略包”,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活动安排:

1、2011年4月,各子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2、2011年4月,课题组推出2~3节高质量的实验汇报课。

3、2011年5月,举行各学科研究中期汇报活动。

4、2012年6月,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二)。

5、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中期教学质量测试,并进行归因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第四阶段(2011年8月—2012年6月)

重点研究:

1、课题组成员将总结的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验证、调整。

2、各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活动安排:

1、2011年10月,各年级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

2、2011年11月,课题研究案例交流活动。

3、2011年12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

4、2012年3月,课题研究论文交流活动。

5、2012年4月,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各年级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

6、2012年5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

7、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后测,并进行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2年7月——12月)

重点研究:

1、做好课题所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选编论文集、教学案例集。

2、分学科编印、汇总各教研组研究成果,教师对丰富的、个性化的研究案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论文。

3、各教研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各子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安排:

1、2012年10月,举办研究成果推介会。

2、2012年12月,举行课题鉴定会。

九.最终成果形式

1. 课题研究报告

2. 《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集》

十.成果应用前景

1.教师在语文课堂运用差异策略实施教学的能力不断提升。

2.逐步构建和谐的、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差异教育。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2001.4

2、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 2004.7

3、卢敏玲主编《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2006.10

4、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3.11

5、查有良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 2003.5

6、顾海根《心理差异与教育》 2002.4

第12篇:关注学生差异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差异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无论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班级,班级中总会有若干个突出的、落后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每一位学生得以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让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深入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教学的起点。只有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让教学策略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授之以渔,教为不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教学境界。

(二)进行弹性的课堂设计,为学生的差异留下发挥各自特长的空间: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实现差异性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首先要足够地了解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判断自己。当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和能力时,学生能会有积极向上的欲望,同时才能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标教材,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对于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时的难度和坡度也不尽相同的。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多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多充当教师引导的角色,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关注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优秀生的互助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训练分层,教师有意识地按不同层次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巩固、进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对于一般的、基础的题型设计时题量可以适当增加,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型适当减少。让题目的设计量与难度成反比,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兼顾优等生的发展需要。

(三)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发展性评估,创设适合个体的独特的学习模式。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试图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统一的一根尺去衡量所有学生,不能以一个完整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个别差异性,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在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同时,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挫折感。这种消极情感阻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因此,学生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外在的动,还需要内在的动。教学中有时很需要“静思”。教师要尽量创设情境,使学生外在的动与内在的动高度融洽,让学生在心理上都感到有充足的思维,达到有目的性的实质“动”,取得学习成功。

张 洁 2009-4-20

第13篇: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课题攻关组成员.

“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课题攻关组成员

语文科:王洁华(东风东)

李卓华(东风东)

叶慕兰(育才)

徐虹(小北)

董远(东川)

吕穗明(署前)

罗丽梅(大沙头) 林华娜(八一希望)

数学科:李柏华(东风东) 卜晓薇(东风东)

罗聪玲(育才)

陈晓云(小北) 郑碧彤(东实)

胡文娟(署前)

潘钰红(盘福) 黄卫群(回民)

郭静仪(北京南)

英语科:陈新燕(东风东)

董振颐(东实)

田原子(东风东) 余丽娜(署前)莫慧仪(育才)

李斌(农林)

龚越(小北)

第14篇: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 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三、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部分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15篇:读《差异教学论》有感

从9月2日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以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了华国栋撰写的《差异教学论》,感受颇多,体会很深。

以前我对差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粗浅的,什么是差异,差异的类型,我都不太清楚。从书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分为几种: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能力的差异,而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最大,值得我们予以重点研究。

我以前一直将学习成绩的优劣归结为是学生的智力差异造成的。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iq不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教学态度与水平、师生关系、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环境、家庭教育等都对学习成绩有相当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在其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对差异,我们要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其中两点的粗浅认识: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要能做到“恰当”,这是有难度的。这点我有体会。因为学生较小,所以对直观的东西很感兴趣,运用直观教学,确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有时滥用教学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对主要的本质的内容的注意。一般老师在有同行听课时,都会想自己的课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设计课时,有时会抓不住主体,只追求形式,搞得热热闹闹,却不知所云。有一次,我听高年级一位老师上语文课,他煞费苦心地做了许多课件,什么智力冲浪啦、胜利闯关啦,冲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听完这节课,让人不知主要解决了什么。而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时会嫌直观教学麻烦,只用语言教学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影响教学效果,耗费教学时间。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好的。教师应选择那些最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上又不太费时的教学手段和材料,并要注意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不论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教师总是无法避免要使用提问的途径来完成教学。相信这点老师都有体会,有时我们备课仓促,提问时问题不明确,或深或浅,就会造成学生难以作答,牵扯时间过长。有时我们在教课时,看起来问题提得非常准确生动,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但实际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他们的主观意识,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都没能得到体现。有时我们的提问没有层次性,如向优秀的学生提出难度大的问题,向学困生提出稍微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少能见到的。学生不过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了一篇文章的内容而已,至于自身的能力,根本未得到提高。所以,我们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照顾差异,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上课时,应认真选择提问的方式,问题要提得明确,有启发性,有次序地教学生回答比随机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要引导学生纠正同学答案中不确切的地方。可把答案制成提示卡片,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差异教学论》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具备某些共性的基础上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注意到这种差异,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培养多方面人才的目的。以后,我要更细致专心地阅读《差异教学论》,认真琢磨消化,把学习体会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第16篇:差异势能教育心得体会

物理学科学习小组建设及运行情况

刘长海

2017年5月—7月学校安排领导及老师50多人到辽宁滨海实验中学学习“差异势能教育”。暑假开学以来学校就把差异势能作为课堂改革的重点,大力推进。学习过的老师回来后都做了差异势能的示范课,我对差异势能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学校又请来滨海实验中学校长杨宝臣校长以及几位专家来我校指导,让我对差异势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也尝试着建设自己的学科小组,践行差异势能。

差异势能,首先是差异,要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创造差异,运用差异。我以前都是一刀切,对所有学生都是一个要求,结果好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导致班级里尖子生较少,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现在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把学生分层,按照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尤其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做些基础题,这样学困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差异势能,其次是势能,学生层次不一样,如同物理学中的重力势能一样,我们把学生之间由于层次不一样而具有的能量成为差异势能,上物理课时候让好学生给差学生讲,让会的学生给不会的学生讲,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上课没有犯困走神时候了,我在这个时候可以维持课堂纪律和进行个别辅导。

差异势能教育中有一个理念是激励自信,让学生充满自信,有些学生缺乏自信,然后成绩就比较差,成绩差了之后就更没有自信,由此进入一个恶性死循环,不利于学生成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找学生谈话,让他(她)发现自己的优点,让他认识到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自己笨,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或者其他原因。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智商有问题那肯定是学啥也学不好的,自信才是成功的基石。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首先就要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给差生安排些他一伸手就能够的到的题目,让他们在学习中慢慢的、一点点的找到自信,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有意识的告诉c层的同学那些题目你们可以不用做,把老师布置给你的任务完成好就好了,要跟自己比较是否进步,不用跟其他同学比。

在具体的分组上,我把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为三个层次A、B、C三层,A层从B层选一位同学,这个B层同学在从C层同学中选一名同学,这样三位同学组成一个师徒小组,座位安排A层的十六位同学四人一组坐在教室中间为科研小组,共计四个科研小组,在A层的背后的是B层,B层的对面是C层,B层和C层共同组成学习小组。

在使用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学生讨论时科研组和学习组的同学先以组位单位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纪律和进行辅导,尤其先对科研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让A层的学生先会起来,然后A层的同学转过身去帮助BC层自己的徒弟,有个别较难问题A层页可以先放下,教师最后统一讲解。教师在学生谈论过程中观察询问哪些问题感觉难,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教师最后进行相关的知识梳理和必要的点拨。

差异势能有一重要方针,单元推进,层层剥笋,先立知识主干,然后添枝加叶,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我完全赞同,但是就是感觉运用起来很困难,所以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运用到,我还应该多学习理论知识,借鉴其他同事的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践行差异势能教育。

第17篇: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间存在各种差异:入前概念差异、接受新知能力差异、动手能力差异、学习主动性差异和美学鉴赏能力差异等等。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差异,采用正确的策略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可采用的策略有:学生学情的分析、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学梯度的搭建、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以及同伴互助的推广。 关键词:关注;学生差异; 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指出: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1】实践也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理解差异、突破差异。无独有偶,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出版的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提出: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2】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差异,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要求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学生差异提出有效措施,采取合理策略,推动学生整体得到相应的进步,实现人人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差异分类

1、前概念差异

每位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学科前都有不同程度地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参差不齐。这会充分影响学生对信息课程的学习,有些知识点部分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而有些学生就算教师多次提点还是一窍不通。这是先前概念对他们的影响。倘若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后面学习就会出现障碍,从一节课到一单元到一册,最终导致厌弃信息学科。要相信孩子的天性如此,很难喜欢越学越吃力,还缕缕让自己碰钉子的学科。但是学生间的前概念差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有效地控制和缩小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

2、接受新知能力差异

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避免造成新知接受的障碍和缺憾。有些学生接受新知快,有些学生则比较费劲。对新知的渴求度不同,对新知的感冒度不一,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就存在。

3、动手能力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就充分说明:学习效果是暴露的完全呈现的,每个过程和环节就是环环相扣,诺米骨牌效应般。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在创设条件弱化学生间的差距,那么才会不断强化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完成操作过程,而有些学生尽管仔细倾听认真记忆还是落下一拍。等自己练习时脑子又开始混乱,难以记清步骤,或者忘记简单的小步骤而导致后续操作完全无法进行。

4、学习主动性差异 有些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自发自主自动,动机强烈。而有些学生则反之。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度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感冒度也不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的强烈对比势必造成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明显分化。

5、美学鉴赏能力差异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常要求学生完成作品,也少不了作品评价的环节。从画图工具的绘画作品,word的电子小报、幻灯片的演示作品等这些无一不需要良好美学的鉴赏能力。从颜色的搭配、版块的设计、图片的选择等等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有些同学欠缺的并不是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美学鉴赏能力的欠缺会最终影响呈现的作品。

二、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1、学生学情的分析

教师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前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差异和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差异都要面面俱到,不可忽略。只有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才能有效弱化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花香满园》中有一个环节:播下“种子”。作为一线教师在上这堂课时,我时常有种种困惑。“花种子”怎么播?什么时候播?谁来播?播怎样的“花种子”?第一年,我在实施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但实际呈现的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以新海宁人子女为主体的学校,同学们整体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学生间的差距明显。不要让一个细节牵拌了整个课堂过程的走向,如果能利用它,反而来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的达成,何乐而不为呢?

2、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3】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削弱学生间的差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分层教学不指分班教学,而是更小范围的分组分个人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分组合作,小组探究。

3、教学梯度的搭建

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合理的教学梯度,要因材施教,有易入难,层层推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在教材内容上可以由易入难,在教学环节上可以由易入难合理安排,在作业布置中可以由易入难,选择性完成。

《花香满园》采用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在《春天在哪里》音乐伴奏中出示春天美景图片,揭示课题《花香满园》。接着出示本课教学的三个任务。教学片段再现:

片段一:

教学任务一:百花盛开——利用“花种子”开出一大片漂亮的花

师:大家想不想在自己的画布上开满美丽的花朵。可是要画这么多花朵,时间可能很紧张。现在啊,老师给大家一颗神奇的“花种子”,用它我们能变成许许多多花朵。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一下,怎样让这颗“花种子”发挥魔力。 (1)各个小组内讨论

(2)有没有同学知道?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先用“选定”工具选中“花种子”。使用透明工具(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白的,可以用生活中敲印章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3)学生进行练习。 这是我提供的花种子

第一环节处我是这样处理的。教师来播花种子,播的是如上图显示的花种子,在任务一直接播花种子。为什么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这个环节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是先前知识经验对他的消极影响。但后续的教学又必须让他有花种子,不能因为设计花种子的障碍而阻碍他学习后续的知识。正如我开头所说,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做,就是再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至于为什么我提供了这样的花种子,请看下面描述的教学片段。 片段二:

教学任务三:解密“花种子”

猜想: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联系刚才所学的知识。 请学生示范怎么画出来的。请同学们试一试。

仔细观察这个花种子,不难发现这里的花芯是一个圆形,四朵花瓣是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椭圆形。这个花种子的设计就是应用了复制粘贴和旋转的功能。安排这个环节是对前面两个任务的实践练习和巩固提高,便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也许有人会置疑这样由教师提供花种子,是保守派的做法,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创作设计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这样的质疑是合理的,但当备课时充分进行了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想我会做出适宜的选择,到底怎样才是最合适本班的学生的。对基础好的可以鼓励在后面的环节创造小花。而如果一开始就由学生画花种子,学生速度有快慢,要满足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后面的时间只会更紧张,反而导致重难点知识的一笔带过,没讲到点上。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为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4、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

教学中营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贴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程度。新知操作时可以由教师示范操作,也可以边说边示范,复习旧知时可以由学生示范,或者教师说学生操作同步进行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组合操作示范。摒弃灌输式、单一传授制教学,可灵活采用对话、谈话、合作、小活动、小游戏等多样化的形式,一切朝着学生适应和喜欢的方向努力,一切朝着突破学生差异,让人人掌握技能,得到提升而努力。

5、同伴互助的推广

同伴互助(peer tutoring),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轮流辅导或相互操练等。它既可以指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也可指同学之间在情感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沟通。【4】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操作问题,而本身缺乏信息素养或者动手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很难自己发现问题,这时需要旁人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个人可能很难兼顾全体学生。这时寻求周围同学的帮助,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指导发现问题就显得非常有效,且更切合教学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平衡了他们之间的实际差距。在《花香满园》出示的三个任务中都可以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从对象的选中、移动等的操作,复制、粘贴、清除等功能的应用,整体作品的创作设计、颜色搭配、布局安排等环节都离不开同伴互助。

综上所述,面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对待,有效引导,采取不同的策略,克服学生差异对课程开展的羁绊和影响,从而推动课堂朝着高效率发展。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相应的进步,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操作技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10年第07期 新课程理念

[2]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2009.10 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4]英国的托平(Topping,K)教授、美国的尔利(Ehly,S)博士 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isted Learning)

第18篇: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有感

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有感

刘秀竹

词汇是语言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是构成语言这座“大厦”的“砖块”,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词汇教学的含义

词汇教学是以词汇为教学内容,以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设计。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课堂的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词汇教学的目标都不相同,在词汇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了解词汇的词义、用法、词汇的信息,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词汇记忆策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二、词汇教学的方法

1、PPA教学模式

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都会借助图片、实物、动画等方式来呈现单词,并进行反复操练。小学生好玩、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着浓厚的求知欲,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习对变得很被动,难以吸收,也很难在记忆中进行保存。所以,游戏是词汇教学中运用得较多的方法。

2、情景教学模式

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用,为了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情景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只有和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储存才能被有效地进行提取利用,当词汇教学脱离了情景、语境,学生就谈不上真正地掌握语言。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

师常常会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词汇,在用学习的知识来处理其他的问题,这样不光把词、句、篇联系在一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整体教学模式

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每一个英语词汇都有很多的意思,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不是千篇1律的,而是随着语言环境、说话人的心情等进行变化的,如果只是单独地教会学生一个词语的意思,那这个词出现在句子中时,学生仍然理解不了。在教学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为学生形成初步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运用词汇、增强语言的运用。

不光要在文章中去教学词汇,词汇的教学也不能和其他技能的教学分开孤立进行。词汇学习是为了听力学习和阅读学习作准备的,听力学习和阅读学习又可以促进词汇的学习,缺一不可。

第19篇: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三店街宋寨小学 王冬生

学校工会组织的读书活动期间,我认真地读了蔡慧琴、饶玲老师主编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意识到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第20篇: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

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

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

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

因而,《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二、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

孩子对阅读,并不是天生就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必须有媒人──父母、亲戚、邻居、老师等,即那些能将图书带进孩子的世界,或能带着孩子走进图书世界的“大人”。也就是说,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孩子身边爱阅读(会阅读)的大人越多,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阅读力会越强。

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朗读时间,大人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用耳朵获取这种文学的诗性的语言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越丰富,创造力也就会越强。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由此带来的就是创造力的衰退。也有足够多的事例证明,给孩子读书,是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也是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听读故事为主,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汉字,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熟悉的故事变成了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刺激,实现了口头故事与书面文字的对接。

三、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

具体的操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等家校互动活动,教师以“大人”的角色,示范《和大人一起读》;二是通过讲座、网络交流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三是在教室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教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四是通过班级微信、QQ群等,用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和大人一起读》的实况,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当然,《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要求和操作还不清楚以前,千万不可把这一栏目学习引导任务,下放给家庭,否则,栏目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充分得以发挥。

因此,在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家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建议先在教室里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和大人一起读》,示范、引领家庭阅读。

具体操作中有几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

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

大人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进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等孩子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跟读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字,慢慢地,识字量越来越大后,他们就能自己独立阅读了。

(二)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进入想象世界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而初学阅读的孩子,尚未找到路径,需要大人的引导。大人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 1.基于语言形式的对话

如《谁会飞》,就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第一层次,文本对答。教师读问句,孩子读答句。孩子接答时,脑海里自然会有鸟飞、马跑、鱼游的画面。第二层次,想象对答。教师问“谁会爬?”孩子会答“虫会爬。”“虫儿怎样爬?”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虫儿在小脑海里以各种样态爬动起来:“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等等,于是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孩子口中“淌”出来。对本栏目中的童谣、儿歌,都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只要教师按着节奏,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 2.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 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猴子捞月亮》,捞月亮的过程,就非常富有画面感。教师和孩子一起读完一遍以后,可以重读这个重点段落,并和孩子展开对话,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话可以围绕“猴子们是怎么捞月亮的”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厘清人物的出场顺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借助“倒挂”“拉住”两个不断反复的词语,帮助孩子形成“猴绳”在不断延长的画面。 (三)在演练中──体验用身体阅读的快乐

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所以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用身体阅读。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是感性的、活泼的。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这种阅读特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并用身体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感受。 1.做一做

学习儿歌《我会飞》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鸟儿扇翅飞翔去又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摇头水中游。整篇读完《小兔子乖乖》后,可以引导孩子们再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2.唱一唱

对《我会飞》《小兔子乖乖》等儿童歌曲,读一读,唱一唱,更显趣味。 3.仿一仿

《小鸟念书》一文中,有汉语谐音带来的妙趣。“风老师”念“稀稀沙沙”,“鸟学生”念“叽叽喳喳”,在模仿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谐音的趣味。 4.演一演

学习《拔萝卜》,就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教材中呈现的是不完整的文本,文本故事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接着往下写了。但插图把故事续编了下去:小猫来帮忙,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来了,还是拔不动……“后来怎么样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接着把故事编下去,演出来。 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随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用身体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去发现。

四、结语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孩子由原初的完全不会,到慢慢参与阅读,直至最后完全自主阅读,这个“一起读”的过程,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历时不等,有的孩子很快可以实现自主阅读,有的孩子却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人始终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孩子对图书、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那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读差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差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