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38: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黄爱华的课堂教学特色

黄爱华的课堂教学特色

黄爱华是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研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他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大赛等活动,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挥洒自如的教学学风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也征服了听课的专家和学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润泉评价他的课“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全国尝试教学法理论研究部主任、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部理事长邱学华评价他的课“趣、实、活”;全国引探教学法研究部主任陈永林评价他的课“匠心独运,颇有特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机智与幽默等。下面就从教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黄爱华也不例外。他或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直观操作、强化感知,或基础训练、以旧带新,或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或生动表演、寓教于乐„„无不殚思竭虑,追求卓越。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黄爱华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首先,他的新授教学充分运用了迁移规律。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新知识互相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同化,即把新知识直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二是顺应,即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接纳新知识。这两种作用方式都以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为前提。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充分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黄爱华老师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等课例就较好地体现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

其次,他的新授教学充分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他认为,知识发生过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们是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素材。例如,他在“百分数的认识”课例中就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一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知识发生的过程。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他的新授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现代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黄爱华老师就善于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基本讲完新课后,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号,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并且尽可能地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教师提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还剩任务的60%没有完成。”有的学生回答:“我再写任务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师又问:“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百分数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 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满足。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黄爱华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

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黄爱华老师在结束教学中或归纳小结,或设置悬念,或前后呼应,或辨析比较,或开拓延伸,或提出问题,或进行活动游戏,无不匠心独运,力求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推荐第2篇:黄爱华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黄爱华

(板书:百分数)

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拿出来。 (众生开始翻开自己的本子) 师:好找吗? 生:好找。

师:怎么会那么好找?(面带疑惑) 生:有很多。

师:这说明什么?(走向一生) 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师:很常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来,(做举手状)说说在哪里见到过? 生:它在衣服上就有的。 生:在新闻联播上有播出。 生:在书里有。 生:在旅游景点有。 师:旅游景点怎么写的?

生:就是,假如说今年比去年旅游的人多了50%。 师:有这样的数据显示的?很好!(请旁边一生回答) 生:在牛奶盒上里有。 师:上面怎么写来着?

生:上面写着牛奶的浓度是95%。

1 师:哦,95%的牛奶啊?可能更多的同学喝的是100%的牛奶。。 生:在地图册上有。

生:在旁边的座位和老师上面有。 师:(侧身看老师座位)老师座位上有? 生:老师的人数占座位的80%。

师:哇!你都能看出来啦?今天的上座率,是吧?或者今天老师的人数占整个座位的80%,这个好象没有啊?(右手放在腰上,做疑问状) 生:在上面。

师:上面很多空的(右手指向“上面”方向),你就能做这样的判断,是不是?这个同学的百分数啊,没有写明,就能很具体地看出,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一种思考、自己的一种计算来判断出来的(边说边用手做思考状)。这不是一般的水平了!厉害,厉害!还想说,(走向另一组后座一生)你说。 生:我的铅笔盒里面也有。 师:铅笔盒里——

生:铅笔盒里的东西,占我的铅笔盒的90%左右。 师:90%,还左右,好。(返回讲台,面向众生)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有的是在生活当中找到了百分数,有的是对生活当中一些现象做了一些分析、计算得到的百分数。总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当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地广泛。我也找了,愿不愿意看看我找的? 生:愿意。

师:好。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个百分数。(大屏幕显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认识这种酒吗? 生:认识。

(大屏幕显示:茅台酒的酒精度38%,酒鬼酒的酒精度52%)。 生:哈哈。(众生笑)

2 师:知道我在哪里找到的吗?(众生猜测) 生:酒瓶的标签上。

师:没错。酒瓶的标签上也找得到。我在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研究。想不想研究? 生:想。

师: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啊? (众生思考)

生:百分数后面为什么要加一斜线和两个圆圈? 生:为什么那个数字在%号前面而不在它的后面? 生:百分数怎么长的跟分数不一样呢?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呀?(一生坐着回答) 师: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好问题!还有吗? 生:百分数后面那个两个圈加一斜线,那叫什么?

师:什么符号?对吧,百分数到底是怎么写的,我觉得可以把你这个问题放在他那个“和分数有不同”里面,好不好?(返身请一举手学生发言) 生:百分数代表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这句话可换成,什么叫百分数?或者是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为什么许多商品后面的标签上都用百分数,而不用分数?

师:对啊,为什么?这还是我那个问题啊,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百分数而有的时候不用分数呢?

生:为什么百分数说起来都说90%,从来没有说超过100的?比如说101%这样。 师:有啊,谁说没有呢?除了有90%,也有101%,你想问什么? 生:90%人们常用,为什么101%、102%都不太用?就是分子超过100的。

3 师:不太用是吧?(众生轻声答是)这生活当中为什么101%、102%这么少见?见得比较多的却是小于100%的,是这个意思吧。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的,值得思考。刚刚那个同学就问这个问题,说“人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却不用分数呢?”,反过来想,是不是生活当中都用了百分数,就没有用分数了呢? 生:(齐声)不是。

师:那说明百分数是有的时候用,有的时候不用。那这里有个问题就可以讨论了,百分数在—— 生:在什么时候用? 师:对啊,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用百分数?这又是问题啊?太棒了,一点点时间,我们问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稍微整理一下,写在黑板上,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整齐、大声)好!

师:那你们认为,第一个问题应该写什么? 生:为什么要用百分数? 生:用处。

师:也就是到底用它有什么好处?(板书:1.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好,第二个问题?

生:百分数的意义?(众生断断续续说)

师: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板书: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众生各自表达意思)在什么情况下用?好的,在什么情况下?(板书:3.在什么情况下用?)第四个问题?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师: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板书: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刚刚这位同学说的,为什么生活当中6%、90%用得多,101%那些就少呢?这个问题也可以思考的,我们不作为今天的重点,有时间我们也讨论讨论,好不好?

4 生:(齐声)好。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黄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自己研究? 生:(异口同声)自己研究。 师:自己研究,你们手头有素材? 生:有。(一生附和)

师:自己找了一些百分数,是不是?(返回讲台)黄老师又提供了几个,这些都可以,那这四个问题,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也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生:好。

师:必要的时候,抓个笔,把关键的地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如果不够就再长一点,好,开始。(众生陆续拿笔写字,师走向学生中间巡视,不时走近学生,看其在本子上回答的问题,还对一生进行肯定和对一生进行指正)

师:非常好,同学们写出了很好的想法,且非常有自己的见解,继续。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跟别人交流交流? 生:想。

师:好,我的意思是我们还没写完的先不写,留在脑子里头(做双手抱头动作),我们来讨论!谁最想先说的,就说吧。

生:我想解释第四个问题。百分数是在比较精确的情况下用的,而分数是比较大概的内容。

师:比较大概,没有了精确。(看黑板)第四个问题,“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是吧?他的观点是百分数更精确一些,分数就没有那么精确了。这个问题啊,再思考,还有呢?(几生举手,请一生发言)

生:我想解释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跟分数相同,比如50%,可以写成50/100。(师作认真听状)

师:同学们,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怎么去描述它呢?(返回讲台,面向大家)咱们班 5 同学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它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众生附和)那么我们的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吗? 生:不是。(一生原位作答)

师:应该怎么说?它表示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不是几分之几,它是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是不是每一个百分数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是。(大声)

师:比如说,我们的青岛啤酒,它的酒精度是3.4%,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3.4。(一生答)

师:3.4看作100份?这个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写成3.4/100?(板书:3.4/100)那这个3.4/100是表示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把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这句话再说得具体一点,多少青岛啤酒啊? 生: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把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这里头什么占3.4份呢?(返回讲台) 生:酒精度。(几生举手,但都齐声说) 生:酒精在一瓶青岛啤酒里面有多少含量。

师:(点头肯定)把整个这一瓶酒看成100份,这里面的3.4份是纯酒精。再看第二题。(指向大屏幕)

师:茅台酒把什么看作100份?(众生回答嘈杂)把整个这一瓶茅台酒,但不一定是一瓶,有时候一杯也是可以的啦!一杯就谈一杯嘛,一箱就谈一箱嘛,总之你把这个酒要看作多少份?

6 生: 100份(众生齐声答)。 师:那里面这38份就是—— 生:(大声)纯酒精。

师:没错,纯酒精。再看酒鬼酒。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齐声)酒鬼酒。

师:把整个这个酒鬼酒看作100份,这个里面的52份是什么啊? 生:酒精。

师:对了。同学们手头还有很多的百分数,是不是总是把一个整体看作100份?看看,(用手指向大家桌面) 生:是的。

师:那我们就刚才那个同学说的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它表示什么?一个数,(板书: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百分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几分之几。 师:到底怎么写? 生:百分之几。

师:几分之几还是百分之几? 生:百分之几。(大声)

师:没错,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就叫作百分数。这意义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生:是。

师:这三种酒咱们比比看?(指向大屏幕)哪种酒最厉害啊? 生:酒鬼酒。

师: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

7 生:能。 师:怎么看的呢? 生:看谁数字大。

师:都是100份,是不是?大家都是100份,就很容易比较出,是吧?是这个意思?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正是因为它,大家都是100份,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出哪种酒的酒精含量更高一些,是吗? 生:是。

师:那么谈到这里,好象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指向板书)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啊?因为大家总是把总数的含量作为100份,所以特别的便于—— 生:比较。

师: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人们干什么的时候会用百分数?(走向一生)你说。

生:一般在很复杂的事情里,可以用百分数。 师:什么叫很复杂的事情?

生:很难弄的一件事情。(几生举手)

师:什么叫很难弄?(几生发出笑声)很难弄好像很难比。 生:很难比的。

师:就是用分数去比,就没办法比较的情况下,我会用百分数,是不是?你比如说,你到商场里面去给你爸爸买一种酒精含量较低的酒,结果我们到了商店里面一看,那酒瓶的标签上写的不是百分数,而是写了很多分数。 生:太麻烦了!(一生附和)

8 师:难不难? 生:难。

师:主要是很难比较,哪种酒的酒精含量低还是高?是不是?所以说,人们这个时候,用上百分数就很好比了。

师:人们的生活当中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的时候,人们也会用百分数。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指向大屏幕)你们看看。

(大屏幕显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占23.8%)

师:这是一次亚运会的金牌分布统计图。看到中国没有? 生:看到了。 师:还看到谁?

生:韩国、日本、其它。 师:还有其它。中国厉害吧? 生:厉害!

师:怎么一眼就看出那么厉害的呢? 生:因为中国百分数高。(一生回答)

师:你看,(指向大屏幕)中国占40.3%,中国获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40.3%,你韩国才多少? 生:18.5%。 师:日本呢? 生:17.4%。

师:参加亚运会的所有的其它国家合在一起才—— 生:23.8%。

师:中国厉害不?(竖起大拇指) 生:厉害!

9 师:那么从这个图本身(再次指向大屏幕),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百分数好不好? 生:好!

师:便于人们去分析、比较。当然这是调查统计出来的一个结果了。往图上这么一画,我们就一眼能看出来。其实这个时候,虽看不到,我们到底获了多少枚金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咱们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百分之几,一眼就能看出。好,我想第三个问题我们又解决了。第四个问题,那么“和分数比较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意义上跟分数比较,有没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一生举手,师走向该生) 生:就是如果把百分比,那个百分之几化成分数的话,那个一百分之几,它的分母是永远不能变的,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 师:同意吗?(转向旁边学生) 生:同意。(齐声)

师:这个同学说的是,百分数的分母始终是多少?(转身指向黑板) 生:100。

师:但是分数的分母就? 生:可以变。

师:就不一定是100。这样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伸出一手指高举)第二个不同是什么?(高举两只手指表示,并请旁边一生) 生:分数是几分之几的,百分数是百分之几的。

师:这个同学说得跟那个同学说得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分数怎么读? 生:几分之几。

师:百分数我们就把它读成? 生:百分之几。

师:从这个同学的回答中,我们能悟出这个道理。咱们百分数的读法还是有点不一样

10 的。(走向大屏幕,并指向数字)会读吗? 生:会。

师:中国占多少?(再次指向) 生:40.3%。

师:非常好!读百分之四十点三,不要读成一百分之四十点三,这跟分数是不一样的,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不同呢?(一生举手,走向该生)这个同学没回答过,好,你来说吧! 生:就是百分数用的多,而分数不太常用。因为有时候我们比较起来,分数难比较,百分数容易比较。

师:他从这个百分数的一些特征上来说明,百分数便于比较,分数就没那么好比较,是吧?但是分数可不可以比呢? 生:(大声)可以。

师:好,第三个不同。第四个呢?

生:(看大屏幕)百分数后面有个百分号,分数不是,分数中间有个一横,跟它这个地方不相同。

师:就是说,刚刚大家开始提问题的时候就说了,长的不一样嘛!

其实就是写法不一样,百分数大家都发现后面有个什么符号,是吧?(返回讲台,望向大屏幕)那个叫百分号,百分号怎么写,大家看黑板。(板书:%)写百分号的时候,先画个圈,然后画一条斜线,这个斜线跟水平线大约成45度,然后下面对应的再画个圈,这就叫百分号,会写吗? 生:会。

师:(高举一手)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好!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先写40.3,再加上百分号,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

11 生:会。

师:OK。第四个不一样,叫写法不同。还有啊?(几生举手,走向一生)好,来,站起来!

生:一个是分率,另外一个是百分率。分数是分率。

师:很好啊,请坐!咱们百分数,它又叫作百分比,或者叫作百分率,那么分数又叫作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同学的回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学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他说的分率,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有没有? 生:有。

师:生活当中很多这样的应用,(指着板书)但是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又叫作百分率。所以说百分数,生活当中看到的百分数后面通常加不加单位的啊? 生:不加。

师:不加单位,它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指向刚才那生)这个同学的回答很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这又是一点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如果把百分数换算成分数,分数下面这个分母永远就是一百,分数下面分母是可以变动的。

师:就不一定是100喽,是吗?什么都可以,这个同学他说得也有道理,他实际上在告诉我们,某些百分比,你看(手指向板书),还有3.4%,看到没有?分子上写得是什么数?小数,是吧?我们刚刚还看到38%,一百分之三十八,分子分母可以怎么样?可不可以约分? 生:可以。

师:是可以约分。分数里头一般要约分,但是百分数里头约不约分? 生:不约分。

师:一约就变成什么了?分母就不是100了,是吧?正是因为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分子就有可能出现3.4(指着板书3.4),就有可能出现38,还可能出现52,还可能出现

12 象这个图上那么多的小数这种情况(指向大屏幕)。这个不同我觉得找得也好,六个不同了。

生:分数和百分数的单位不一定相同。

师:单位,分数单位不一定相同?具体一点说。 生:比如说,50%在分数里可以写成五十分之二十五。

师:它的分数单位就不是二分之一了,对吧?而百分之一总是一百分之一,它的分数单位,很好,(回讲台,指了一下板书)哇!我们刚刚找了多少个不同啊? 生:七个。

师:七个不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平时脑子啊,把它想开去,可以想出非常非常丰富多彩的这种想法。

师:想想,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回头看了一下板书)

生:为什么百分数那个一百怎么不写出来,(看一下大屏幕,师也跟着回头看了一下)而分数写出来一百,假如一百分之四十,会写出来,而百分数不写出来一百啊? 师:他的意思你听明白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就是,百分数为什么要用一个百分号这样来写?你们说用百分号的目的是什么?(把话筒递给一生)你说。 生:百分号就代替了一百。 师:为什么要代替一下? 生:方便。(一生附和) 师:方便什么?

生:方便书写。(继续答)

师:这倒也有道理。方便书写,还方便什么? 生:方便统计。(一生发言)

师:方便统计。那么我统计,正是因为它跟很多分数——

13 生:不一样。

师:我觉得它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百分数跟分数怎么样? 生:作比较。(有人答)

师:区别开来,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数啊? 生:百分数。

师:所以我们把它写成用%的形式,这样就区别开来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来看一两道题目。(望向大屏幕,指了一下,众生开始看)这里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们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大屏幕显示:75/100、51/100、87/100) 生:是。

师:不一定,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显示: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第一句话,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这个75/100可不可以看成是百分数?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大声)

师:把谁看作100份啊?(望向大屏幕) 生:把鸡。

师:到底把什么看作100份?鸭的只数看作100份,鸡的只数就是这样的75份。我们再来看,(大屏幕显示: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 生:是的。

师:有没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有。

师:好,谁看作100份? 生:铁丝。

14 师:没错。第三句话,(大屏幕显示:一堆煤重87/100吨)一堆煤。 生:不是。

师:这就不可以了,为什么? 生:单位。

师:因为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 生:数。

师:是吧,它已经表示了一堆煤的实际的重量,所以我们认为它不是。所以我们看到,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不一定都是百分数,说明大家对意义有所了解。好,这里是一些百分数,(大屏幕显示:1%、18%、50%、89%、100%、125%、7.5%、0.05%、300%)认得吗? 生:认得。

师:你想读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开始,自己读。 (众生相继读开了)

师:停!(众生相继停下)都读完啦?那么,在这一组百分数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然后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它,好吗?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100%。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说明有一样东西非常地多,占100%。 师:多到什么程度? 生:多到一样东西全部是。

师:(环顾众生)咱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 生:42。

师:42个人穿校服了没有? 生:穿了。

15 师:今天穿校服的人数占今天来上课的人数的多少? 生:100%。

师:假如把黄老师也算进去。 生:不是了,99%。

师:就剩99%了,黄老师就是1%了?这个就要精确的计算了,咱们班42个人,加我1个变成43个人,那黄老师就占一分,一百份当中的一份,不止的,应该两份多一点,好,假如咱们班42个人,今天来了40个人,这40个人也全部都穿校服了,是多少? (众生各自说开了,什么答案都有)

师:不不不,我讲的是,来的人数跟穿校服的人数比? 生:100%。

师:也是100%,那么这个100%不一定是100个人,是吧? 生:是。

师:那是100个什么? 生:份,100份。

师:说得好!没错,这是100份。把我们全班人数看作100份,穿校服的人数就占这样的—— 生:100%。

师:没错,还喜欢什么? 生:我最喜欢1%。

师:说说为什么只喜欢1%呢? 生:因为我是中国的一分子。

师:哇!他是中国的一分子啊!他是一个人,那么他一个人占全国那么多人的—— 生:1%。

师:好象不是1%了。但是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是咱们13亿多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一分子。

16 师:还喜欢别的吗?(举手示意)来一个吧,说! 生:我喜欢百分之百。(看着大屏幕)

师:等一下,这个叫百分之百还是百分之一百? 众生:百分之一百。

生:我喜欢百分之一百。因为有些东西,就象牛奶一样,它含的牛奶成分是100%就比较好喝,质量也很好。

师:100%的纯牛奶喝得多好啊!这个好像有很多东西达不到100%的,就不是很好哦? 生:那不一定。(一生否认,举手) 师:不一定?说!

生:那老师,万一是酒精度是100%的话。(众生笑)

师:没错,没错,这不一定!假如我们买酒,酒精度是100%那就糟了!(师笑) 师:我觉得那个50%还是蛮可爱的。 生:为什么?(众生看向大屏幕)

师:为什么?对啊,为什么50%会认为很可爱呢?它什么意思啊? 生:一半。

师:一半,对啦!它表示一半的意思,其实表示一半不光是50%,还有谁? 生:1/2。

师:1/2,还有谁?那就多了,分数可以用表示一半的意思,1/2,小数呢? 生:0.5。

师:0.5跟这个50%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是吧?(指了一下大屏幕)而那个300%呢? 300%是什么意思啊? 生:超载。(一生发言)

师:哦,300%就是超载,对了。(众生笑)你这个车子本来只能运5吨的,结果你运了多少吨?15吨,那么超载了300%,就不行了。当然有的时候就不一定是超载,比如说老师叫你回家做数学题,今天回家做十道题,做了多少道?

17 生:30道。

师:30道。象这种超载呢,(一生答“有好处的”)好像有的时候感觉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表现出同学们很勤奋好学,对不对啊?像这样的超载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选些有效的题目去做,不要做些简单、机械、重复的,否则就没意思了。 师:这节课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准备,抓笔。(众生各自拿出笔来)黄老师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10个百分号,要一个比一个写的好看,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开始。只写百分号,不用写百分数。停(高举一只手),不写了,可以了,写一半那个就不算了,每个人用手挡着不要给别人看见,不要给旁边的人看见。悄悄地从手缝里头数数你写了几个?不要告诉别人。好,数完了吧? 生:数完了。

师:老师叫你写几个? 生:10个。

师: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写10个,不要讲,你写了几个呢?站起来,举个手,肯定能说得清楚。老师,我写了6个,那这个说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啦,是不是?咱们今天,(一生举手)那个同学非常踊跃啊,他说我要用百分数来说,不说出几个,我也能让你听出我是几个,这就厉害了!(相继又有几生举手,气氛活跃起来)你想说,来! 生:我写了60%。

师:我写了60%。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能理解吗?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齐声、大声)6个。

师:好,都猜出来了,怎么会是6个呢?(邀请一生)

18 生:因为60%代表100里面,你给他100个任务,给他一份任务,把它分成100份,然后他只完成了60份,如果把它的单位化小一点的话,就等于是他完成了6/10。(众生小声笑)

师:这个同学显得有点着急,但是她是理解的,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说60%怎么想?实际上他写一个,就是十分之几啊? 生:1/10。

师:那么要是写6个就是—— 生:6/10。

师:用百分数来想,不就是60%?所以你猜他是6个,对不对? 生:对。 师;你写了多少? 生:我写了70%。 师: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他写了7个。

师:好,那你也说一个给前面的人猜。 生:我写了30%。(几生踊跃举手)

师:他写了30%,他写几个?(返身给前面一生)你说。 生:他写了3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也说一个给别人猜。(指了一下众生) 生:我写了20%。(师看了一下他本子,表示怀疑) 师:他写了几个啊?

生:他写了两个。(旁边一生)

19 师:写了两个,你说一个给别人猜。 生:我写了50%。

师:等一下,前面大概有四五个同学都说过了,全部都说,我写了百分之多少,我写了百分之多少,你就不要总跟人家一个说法了,你得有变化。 生:5/10。

师:不能用分数,要用百分数。(几生举手踊跃)你们想帮他啊?说。 生:我写了60.5%。

师:什么叫60.5?(众生大笑)

生:就是6个,加上另外一个的一半没写完。(众生不同意,发出声音) 师:那是不是60.5%呢? 生:65。

师:你别说啊,刚刚那个同学说,我完成了,我写了50%,其实有没有别的说法?(几生举手,请一生) 生:有。我写的占60%。

师:他50%那个呢?实际上他还差多少任务没完成? 生:一半。

师:一半,实际上他可以怎么讲? 生:他没有完成50%。 师:或者怎么讲?

生:我还有50%的任务没完成。 师:这样说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这样说也是可以的,非常好!(返回讲台)同学们,你们今天非常踊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上课,好吗?

20 生:好。 师:下课。

21

推荐第3篇: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学习体会

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技术》心得体会

白庙中心小学

保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篇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学习心得2

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自己进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学习进步的动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奠基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序幕,揭示本节课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头菜”。如何吸引学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投入参与课堂,这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畅、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题、生动有趣,这都是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所预设的环境中来顺其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走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这些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多形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我们可以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可以推动促进学生的生化,达到课堂生成。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环节每个内容都需要提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而是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处来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掌握的地方来生成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学生来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每个环节进行预设生成,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是一节课成功的润滑剂。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语言就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每个细节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能吸引住学生跟着教师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内容需要教师的语言形象地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准备地把握,精炼准确、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优美、标准而又诙谐幽默,点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富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自己在许多细节上进行精琢细炼,不断地学习充实,才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艺术效果。

篇三: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6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学习讲座——中国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培训,通过培训让我耳目一新,对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

一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4篇: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

寻找新思路 构建新课堂

——“精打细算”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曾东槐

以“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为六步走的“大问题”课堂教学,是追求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它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黄爱华

课前思考 1.研读文本

“精打细算”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力求通过“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发展推理能力,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与算理,初步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3)感受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 2.抓核心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依托情境的具体数量,借助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计算;也可直接根据“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因此,本节课的核心词为“转化”。 3.提大问题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2)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4.设计板书

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2.还有其他方法吗?3.怎样计算小数除法?

课堂回放

镜头

一、建立关系,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00÷5=、200÷5=、20÷5=。

师:你能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生1:2000÷5=400,200÷5=40,20÷5=4,这几道题太简单了。

生2:计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是简单些,但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除数都是5,被除数从上往下看,每次都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也跟着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生3:这不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规律吗?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生4:根据这个规律,我还可以往下写2÷5=0.4,0.2÷5=0.04。

师:这两个算式和上面的三个算式一样吗?

生4:不一样,上面三道题是整数除法,下面两道题是小数除法。

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5:可以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生6: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生7: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师:如果从这三个问题中选一个先研究,你会选哪个问题呢?

生9:我想先研究第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第

一、二个问题应该也会明白的。

策略分析:通过研究相关联的五个算式,建立起算式与算式的关系,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的联系。通过交流,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与学生对疑问进行梳理,本节课的大问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镜头

二、尝试探究,展示分享

1.初探算法

师: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甲商店 5包牛奶卖11.50元,乙商店6包牛奶卖12.90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

生1:这个问题简单,分别算出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就可以比较了。

生2:甲商店的牛奶单价,你知道怎么算吗?

师:生2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敢试一试吗?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打开练习本,开始尝试计算,我穿梭在他们中间,发现不同的算法时,让其板书到黑板上。

生3:①1150÷5=230,115÷5 =23,11.5÷5=2.3(元)。

生4:②先把11元平均分给5盒,每盒分2元,还剩下的1元与5角合在一起是1元5角,再将它平均分给5盒,每盒再分3角,2元与3角合起来就是2元3角。

生5:③用竖式计算

师:现在有三种算法,你们认为哪一种算法正确呢?

生6: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它根据我们学过的规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也是正确的,它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答的。第三种方法我没看明白。

师:那我们请出这个做法的原作者上台跟大家讲一讲他的想法,好吗?

众生:好!

教师请生5上台当课堂“小先生”分享他的想法。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5:(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1除以5,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5得10,11减10余1,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是15,用15除以5,商3写在十分位上,3乘5得15,15减15等于0,所以这道题的结果是2.3。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沉默许久,无人提问。

师:我想问个问题,可以吗?

生5:可以,请问吧!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

生5:2是11除以5得到的商,表示2个一。

教师的一个问题马上打破了班级的寂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提问。

生7:那这里的3又表示什意思呢?

生5: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

生8:那15又表示什么呢?

生5:15是11除以5之后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的结果,它表示的是15个十分之一。

生9: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呢?

生5: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商“2”表示2个一,商“3”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对生5的回答,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教室内又是一片安静。

生5: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5:感谢大家听我分享。

策略分析:以“元角分”相关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索小数除法的素材。围绕“大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有利于从多角度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续对比各算法之间的联系埋下伏笔。对本节课联系最紧密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方式进行展示,真正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为了方便学生互动交流,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话语系统”给“小先生”,这个系统共有四句话,分别是:1.请大家听我说。(让大家进入他的表达)2.我要强调的是。(实际是在找重点难点或者是易错点)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马上进入生生互动状态)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有礼貌地结束他的表达)

2.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的三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生1:对比第

二、三两种解法,我觉得它们是有联系的。第二种方法中的11角平均分给5盒其实就是第三种方法中的11除以5,1元5角也就是1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分得的3角表示的就是3个十分之一。结果2元3角其实就是2.3元,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

生2:对比第

一、三两种方法,我觉得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我认为小数的除法可以把它先看作整数来计算,11.5除以3,可以想成115除以3,结果等于23,那么11.5除以3的结果就是2.3,所以第三种方法中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策略分析:学生板书的三种独到的解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第

二、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算理很好地进行整合。第一种方法是对第三种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加深了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理解。

3.融会贯通

师:乙商店的牛奶单价,该怎么算呢?

生1:12.9÷6。

师: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用列竖式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生试做。

师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当课堂“小先生”,一个讲解,一个板书。

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2:(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2除以6,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6得12,没有余数。把9落下来,9除以6,商1写在十分位上,余下3,在3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30除以6,商5写在百分位上,最后结果是2.15。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余下3之后,还要添0继续除。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生3: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呢?

生2: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这里余下的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在后面添上0,表示的是30个百分之一,它与3个十分之一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

生2:对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3:你回答得非常好,听了之后,我完全明白了,谢谢你。

生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2:感谢大家听我分享。 镜头

三、共同概括,问题延伸

师:课前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

生1:我会说今天在学校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生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添0继续除。

师生共同梳理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到目前为止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

生:如果遇到除数也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么做呢?

师: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先回家自学。

策略分析:经历了算法探索、算理分析之后,教师适时提供小结、建构的机会,能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整体印象,很好地将本课所学的重要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炼出来。 课后反思

“精打细算”既是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课时内容,又是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可以用“讲解法”,讲清解题步骤和重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课的设计中,执教者选择的是后一种做法。纵观整节课,主要应用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

(一)接通源头,引出活水——“大问题”生成策略

一节课的“大问题”如何来,是很值得去研究的。上课出示的三个算式2000÷5=、200÷5=、20÷5=,让学生感受整数除法的意义,体验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当学生继续写2÷5=0.4,0.2÷5=0.04这两个算式的时候,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整数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让学生由此沟通五个算式的联系,并引发种种疑问。执教者采用的是将本课学习内容的“源头”接通,并引出问题的“活水”来,本课的“大问题”也顺势得出,由此学生也对本课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简中求实,以简驭繁——“大问题”导学策略

本课主要安排两个范例:11.5÷5=2.3,12.9÷6=2.15。其中前例是初步探究算法的共性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竖式算法和整数除法的基本相同,只要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此乃本源,算法本身虽简单,探究生成却不简单,更何况它是整个单元的支撑点,所以这“简单算法”的教学须扎实。在这一环节的导学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问题时,教师及时介入,扮演学生提问,引发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做到深入理解“简单算法”中的道理,在简中求实。

后例则属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算法的一类特殊情况,乃支流,算法虽复杂,但只需以简驭之,在前例基础上专攻一点——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 0再除的问题。体现简单与复杂的这种辩证关系。 同行评析

本节课中,教师以五个算式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提出三个“大问题”。接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这一问题情境中尝试计算小数除法,在多种算法展示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去质疑、去梳理,学生在老师特意构建的交流展示平台上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算理。最后,在教师的有意设问下,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回顾与整理,再次完善知识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整节课以“大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算法、分析算理、概括提升,达到自主高效地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我认为这节“大问题”课堂教学有三个大亮点:

一、引领与放手,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空。

教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让学生计算三个算式的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教师在“引”,引领学生从旧知中挖掘新知的生长点。师生开放式交流是教师在“放”,放手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最佳自主学习状态。

二、“课堂小先生”构筑自主表达、互动交流的平台。

一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能得以突破,尝试后的展示交流是关键。本节课使用的“课堂小先生”策略及教师为“小先生”提供的“有效话语系统”使展示交流活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充分放手,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表达、互动交流,让“小先生”利用“有效话语系统”顺利、高效地开展生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从而完成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策略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课堂小结阶段,我们常常习惯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试图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与建构。殊不知,学生在回答时常常“只见木,不见林”,答案是凌乱而零散的,完全不能达到完整建构知识的目的。而本节课中,教师的有意设问“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有技巧的提问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回答者变为主动的“讲解者”。这样的转变促使学生自动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概括与梳理,这就是一个高效的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评析: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程红霞)

推荐第5篇:黄爱华全新的

黄爱华全新的“六步教学法”

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

第四,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

第五,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并再次提出并解决问题);

第六,适度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

推荐第6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的心得体会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我觉得是一本很值得小学数学教师一读的书。在这本书中记录了黄爱华个人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同是数学教师读后更令我惭愧,黄老师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觉得身为教师,特别是一名理工科的数学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不放弃学习与阅读的习惯。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多年来,所做的笔记就有80多万字。书,是他最好的朋友。学无止境,生活中的万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而他则是那一个最痴迷的读者。因为,他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

如果说,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的话,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黄爱华老师说: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黄爱华时刻都在备课,把生活中的情境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十分自然,又让他的学生觉得数学确实在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

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教学方法上,他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圆的认识”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乐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

“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

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全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几的倍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我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1”„„在一次全国的公开课上,当课上到这里,全场800多名教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阅读得比较粗浅,借用一位老师的话“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我想,这本书今后我不光要熟读,细品,更要在教学中实践。

推荐第7篇:听黄爱华一课有感

课堂尽显学生智慧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偶然有幸听到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如沐春风。

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获得。本节课,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感悟、认识圆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体征,并通过学生自己表述,自然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学生表述这些概念的时候,黄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上台自由讲述,在动脑筋思考、动口参与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探究是贯穿课堂的主线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黄老师巧妙的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课伊始黄老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井盖,提问:为什么做井盖要选圆形呢?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与同学讨论并写出结论。引发了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的兴趣。随后提问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什么是圆心?直径?半径?使学生基本自学了《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数学知识。枯燥的数学知识在这里变成了富有乐趣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黄老师以“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设计结尾,渗透数学史料内容,让学生明白“圆滑处世,正直为人”,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这堂课上,老师没有唱独角戏,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尽显了学生潜在的智慧,而这些都是黄老师教学智慧与艺术的结果。

观看完了黄爱华老师这堂优秀课,我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如何向黄老师这样的名师靠拢。我认为,我们离不开这几个字“教、读、写、思”,有人总结出,优秀教师应该是:经验+反思。细分开来,意思等同于以上四个字。 我们是一线教师,就离不开教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总比理论强;读书使人明智,读书是我们学习其中一种渠道,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条流动的河流,而流动只能是靠不断的汲取书本的知识;读书,毕竟是读别人的杰作,唯有写,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思维火花的碰撞,写文章,写心得,往往是被我忽略的一个地方。没有写,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可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往往随波逐流,毫无个性。思,从古自今,哪位名师不是一直强调的。唯有思,才能知道自己遗漏、不足之处,如何弥补,如何改进。

作为新教师,我做到了第一点,而且教是马马虎虎的教。忽悠了一年,希望接下来的时间能够好好弥补,珍惜来之不易的拥有!

推荐第8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感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给我留下印象深刻。元旦假期,我认真品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记录如下:

黄爱华学习勤奋,终身学习的典范。

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多年来,所做的读书笔记就有80多万字。书,是他最好的朋友。学无止境,生活中的万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而他则是那一个最痴迷的读者。因为,他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

黄爱华的教学思考灵活、深刻。

如果说,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的话,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黄爱华老师说: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教学方法上,他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

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他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圆的认识”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乐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

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全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几的倍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我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1”„„在一次全国的公开课上,当课上到这里,全场800多名教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受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启发,他上《24时记时法》时,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然后说,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的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的点,这个点用你学过的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呢?新颖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的说是0时,有的说是24时,还有的说是夜里的12时,还有的说是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听黄爱华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听过黄爱华讲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丰富、全面。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用“实、活、美、趣、新、效”六个字来评价。

推荐第9篇:黄爱华《百分数的意义》

黄爱华《百分数的意义》精彩课堂教学实录(附精彩点评)

执教:黄爱华 评析:吴正宪

(板书:百分数)

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拿出来。 (众生开始翻开自己的本子) 师:好找吗? 生:好找。

师:怎么会那么好找?(面带疑惑) 生:有很多。

师:这说明什么?(走向一生) 生: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师:很常见?同意吗? 生:同意。

师:来,(做举手状)说说在哪里见到过? 生:它在衣服上就有的。 生:在新闻联播上有播出。 生:在书里有。 生:在旅游景点有。 师:旅游景点怎么写的?

生:就是,假如说今年比去年旅游的人多了50%。 师:有这样的数据显示的?很好!(请旁边一生回答) 生:在牛奶盒上里有。 师:上面怎么写来着?

生:上面写着牛奶的浓度是95%。

师:哦,95%的牛奶啊?可能更多的同学喝的是100%的牛奶。。 生:在地图册上有。

生:在旁边的座位和老师上面有。 师:(侧身看老师座位)老师座位上有? 生:老师的人数占座位的80%。

师:哇!你都能看出来啦?今天的上座率,是吧?或者今天老师的人数占整个座位的80%,这个好象没有啊?(右手放在腰上,做疑问状) 生:在上面。

师:上面很多空的(右手指向“上面”方向),你就能做这样的判断,是不是?这个同学的百分数啊,没有写明,就能很具体地看出,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一种思考、自己的一种计算来判断出来的(边说边用手做思考状)。这不是一般的水平了!厉害,厉害!还想说,(走向另一组后座一生)你说。 生:我的铅笔盒里面也有。 师:铅笔盒里——

生:铅笔盒里的东西,占我的铅笔盒的90%左右。 师:90%,还左右,好。(返回讲台,面向众生)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有的是在生活当中找到了百分数,有的是对生活当中一些现象做了一些分析、计算得到的百分数。总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当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地广泛。我也找了,愿不愿意看看我找的? 生:愿意。 师:好。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个百分数。(大屏幕显示: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认识这种酒吗? 生:认识。

(大屏幕显示:茅台酒的酒精度38%,酒鬼酒的酒精度52%)。 生:哈哈。(众生笑)

师:知道我在哪里找到的吗?(众生猜测) 生:酒瓶的标签上。

师:没错。酒瓶的标签上也找得到。我在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研究。想不想研究? 生:想。

师: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啊? (众生思考)

生:百分数后面为什么要加一斜线和两个圆圈? 生:为什么那个数字在%号前面而不在它的后面? 生:百分数怎么长的跟分数不一样呢?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呀?(一生坐着回答) 师: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一样?好问题!还有吗? 生:百分数后面那个两个圈加一斜线,那叫什么?

师:什么符号?对吧,百分数到底是怎么写的,我觉得可以把你这个问题放在他那个“和分数有不同”里面,好不好?(返身请一举手学生发言) 生:百分数代表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这句话可换成,什么叫百分数?或者是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为什么许多商品后面的标签上都用百分数,而不用分数?

师:对啊,为什么?这还是我那个问题啊,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百分数而有的时候不用分数呢? 生:为什么百分数说起来都说90%,从来没有说超过100的?比如说101%这样。 师:有啊,谁说没有呢?除了有90%,也有101%,你想问什么?

生:90%人们常用,为什么101%、102%都不太用?就是分子超过100的。

师:不太用是吧?(众生轻声答是)这生活当中为什么101%、102%这么少见?见得比较多的却是小于100%的,是这个意思吧。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的,值得思考。刚刚那个同学就问这个问题,说“人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却不用分数呢?”,反过来想,是不是生活当中都用了百分数,就没有用分数了呢?

生:(齐声)不是。

师:那说明百分数是有的时候用,有的时候不用。那这里有个问题就可以讨论了,百分数在—— 生:在什么时候用? 师:对啊,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用百分数?这又是问题啊?太棒了,一点点时间,我们问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稍微整理一下,写在黑板上,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整齐、大声)好!

师:那你们认为,第一个问题应该写什么? 生:为什么要用百分数? 生:用处。

师:也就是到底用它有什么好处?(板书:1.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好,第二个问题? 生:百分数的意义?(众生断断续续说)

师: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板书: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个问题?(众生各自表达意思)在什么情况下用?好的,在什么情况下?(板书:3.在什么情况下用?)第四个问题?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师:和分数有什么不一样?(板书: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刚刚这位同学说的,为什么生活当中6%、90%用得多,101%那些就少呢?这个问题也可以思考的,我们不作为今天的重点,有时间我们也讨论讨论,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黄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自己研究? 生:(异口同声)自己研究。 师:自己研究,你们手头有素材? 生:有。(一生附和)

师:自己找了一些百分数,是不是?(返回讲台)黄老师又提供了几个,这些都可以,那这四个问题,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也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生:好。

师:必要的时候,抓个笔,把关键的地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如果不够就再长一点,好,开始。(众生陆续拿笔写字,师走向学生中间巡视,不时走近学生,看其在本子上回答的问题,还对一生进行肯定和对一生进行指正)

师:非常好,同学们写出了很好的想法,且非常有自己的见解,继续。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跟别人交流交流? 生:想。

师:好,我的意思是我们还没写完的先不写,留在脑子里头(做双手抱头动作),我们来讨论!谁最想先说的,就说吧。

生:我想解释第四个问题。百分数是在比较精确的情况下用的,而分数是比较大概的内容。

师:比较大概,没有了精确。(看黑板)第四个问题,“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是吧?他的观点是百分数更精确一些,分数就没有那么精确了。这个问题啊,再思考,还有呢?(几生举手,请一生发言) 生:我想解释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跟分数相同,比如50%,可以写成50/100。(师作认真听状) 师:同学们,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怎么去描述它呢?(返回讲台,面向大家)咱们班同学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它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众生附和)那么我们的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吗? 生:不是。(一生原位作答)

师:应该怎么说?它表示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不是几分之几,它是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是不是每一个百分数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是。(大声)

师:比如说,我们的青岛啤酒,它的酒精度是3.4%,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3.4。(一生答)

师:3.4看作100份?这个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写成3.4/100?(板书:3.4/100)那这个3.4/100是表示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把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这句话再说得具体一点,多少青岛啤酒啊? 生: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

师:把一瓶青岛啤酒看成100份,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这里头什么占3.4份呢?(返回讲台) 生:酒精度。(几生举手,但都齐声说) 生:酒精在一瓶青岛啤酒里面有多少含量。

师:(点头肯定)把整个这一瓶酒看成100份,这里面的3.4份是纯酒精。再看第二题。(指向大屏幕) 师:茅台酒把什么看作100份?(众生回答嘈杂)把整个这一瓶茅台酒,但不一定是一瓶,有时候一杯也是可以的啦!一杯就谈一杯嘛,一箱就谈一箱嘛,总之你把这个酒要看作多少份? 生: 100份(众生齐声答)。 师:那里面这38份就是—— 生:(大声)纯酒精。

师:没错,纯酒精。再看酒鬼酒。把什么看作100份? 生:(齐声)酒鬼酒。

师:把整个这个酒鬼酒看作100份,这个里面的52份是什么啊? 生:酒精。

师:对了。同学们手头还有很多的百分数,是不是总是把一个整体看作100份?看看,(用手指向大家桌面) 生:是的。

师:那我们就刚才那个同学说的第二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它表示什么?一个数,(板书: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百分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几分之几。 师:到底怎么写? 生:百分之几。

师:几分之几还是百分之几? 生:百分之几。(大声)

师:没错,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之几)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就叫作百分数。这意义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生:是。

师:这三种酒咱们比比看?(指向大屏幕)哪种酒最厉害啊? 生:酒鬼酒。

师: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 生:能。

师:怎么看的呢? 生:看谁数字大。

师:都是100份,是不是?大家都是100份,就很容易比较出,是吧?是这个意思?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正是因为它,大家都是100份,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出哪种酒的酒精含量更高一些,是吗? 生:是。

师:那么谈到这里,好象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指向板书)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啊?因为大家总是把总数的含量作为100份,所以特别的便于—— 生:比较。

师: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人们干什么的时候会用百分数?(走向一生)你说。 生:一般在很复杂的事情里,可以用百分数。 师:什么叫很复杂的事情?

生:很难弄的一件事情。(几生举手)

师:什么叫很难弄?(几生发出笑声)很难弄好像很难比。 生:很难比的。

师:就是用分数去比,就没办法比较的情况下,我会用百分数,是不是?你比如说,你到商场里面去给你爸爸买一种酒精含量较低的酒,结果我们到了商店里面一看,那酒瓶的标签上写的不是百分数,而是写了很多分数。

生:太麻烦了!(一生附和) 师:难不难? 生:难。

师:主要是很难比较,哪种酒的酒精含量低还是高?是不是?所以说,人们这个时候,用上百分数就很好比了。

师:人们的生活当中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的时候,人们也会用百分数。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指向大屏幕)你们看看。

(大屏幕显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占23.8%)

师:这是一次亚运会的金牌分布统计图。看到中国没有? 生:看到了。 师:还看到谁?

生:韩国、日本、其它。 师:还有其它。中国厉害吧? 生:厉害!

师:怎么一眼就看出那么厉害的呢? 生:因为中国百分数高。(一生回答)

师:你看,(指向大屏幕)中国占40.3%,中国获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40.3%,你韩国才多少? 生:18.5%。 师:日本呢? 生:17.4%。

师:参加亚运会的所有的其它国家合在一起才—— 生:23.8%。

师:中国厉害不?(竖起大拇指) 生:厉害!

师:那么从这个图本身(再次指向大屏幕),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百分数好不好? 生:好!

师:便于人们去分析、比较。当然这是调查统计出来的一个结果了。往图上这么一画,我们就一眼能看出来。其实这个时候,虽看不到,我们到底获了多少枚金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咱们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百分之几,一眼就能看出。好,我想第三个问题我们又解决了。第四个问题,那么“和分数比较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意义上跟分数比较,有没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一生举手,师走向该生)

生:就是如果把百分比,那个百分之几化成分数的话,那个一百分之几,它的分母是永远不能变的,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 师:同意吗?(转向旁边学生) 生:同意。(齐声)

师:这个同学说的是,百分数的分母始终是多少?(转身指向黑板) 生:100。

师:但是分数的分母就? 生:可以变。 师:就不一定是100。这样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伸出一手指高举)第二个不同是什么?(高举两只手指表示,并请旁边一生) 生:分数是几分之几的,百分数是百分之几的。

师:这个同学说得跟那个同学说得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分数怎么读? 生:几分之几。

师:百分数我们就把它读成? 生:百分之几。

师:从这个同学的回答中,我们能悟出这个道理。咱们百分数的读法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走向大屏幕,并指向数字)会读吗? 生:会。

师:中国占多少?(再次指向) 生:40.3%。

师:非常好!读百分之四十点三,不要读成一百分之四十点三,这跟分数是不一样的,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三个不同呢?(一生举手,走向该生)这个同学没回答过,好,你来说吧!

生:就是百分数用的多,而分数不太常用。因为有时候我们比较起来,分数难比较,百分数容易比较。 师:他从这个百分数的一些特征上来说明,百分数便于比较,分数就没那么好比较,是吧?但是分数可不可以比呢? 生:(大声)可以。

师:好,第三个不同。第四个呢?

生:(看大屏幕)百分数后面有个百分号,分数不是,分数中间有个一横,跟它这个地方不相同。 师:就是说,刚刚大家开始提问题的时候就说了,长的不一样嘛!

其实就是写法不一样,百分数大家都发现后面有个什么符号,是吧?(返回讲台,望向大屏幕)那个叫百分号,百分号怎么写,大家看黑板。(板书:%)写百分号的时候,先画个圈,然后画一条斜线,这个斜线跟水平线大约成45度,然后下面对应的再画个圈,这就叫百分号,会写吗? 生:会。

师:(高举一手)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好!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先写40.3,再加上百分号,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 生:会。

师:OK。第四个不一样,叫写法不同。还有啊?(几生举手,走向一生)好,来,站起来! 生:一个是分率,另外一个是百分率。分数是分率。

师:很好啊,请坐!咱们百分数,它又叫作百分比,或者叫作百分率,那么分数又叫作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同学的回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学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他说的分率,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有没有? 生:有。

师:生活当中很多这样的应用,(指着板书)但是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又叫作百分率。所以说百分数,生活当中看到的百分数后面通常加不加单位的啊? 生:不加。

师:不加单位,它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指向刚才那生)这个同学的回答很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这又是一点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如果把百分数换算成分数,分数下面这个分母永远就是一百,分数下面分母是可以变动的。 师:就不一定是100喽,是吗?什么都可以,这个同学他说得也有道理,他实际上在告诉我们,某些百分比,你看(手指向板书),还有3.4%,看到没有?分子上写得是什么数?小数,是吧?我们刚刚还看到38%,一百分之三十八,分子分母可以怎么样?可不可以约分? 生:可以。

师:是可以约分。分数里头一般要约分,但是百分数里头约不约分? 生:不约分。

师:一约就变成什么了?分母就不是100了,是吧?正是因为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分子就有可能出现3.4(指着板书3.4),就有可能出现38,还可能出现52,还可能出现象这个图上那么多的小数这种情况(指向大屏幕)。这个不同我觉得找得也好,六个不同了。 生:分数和百分数的单位不一定相同。 师:单位,分数单位不一定相同?具体一点说。 生:比如说,50%在分数里可以写成五十分之二十五。

师:它的分数单位就不是二分之一了,对吧?而百分之一总是一百分之一,它的分数单位,很好,(回讲台,指了一下板书)哇!我们刚刚找了多少个不同啊? 生:七个。

师:七个不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平时脑子啊,把它想开去,可以想出非常非常丰富多彩的这种想法。

师:想想,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回头看了一下板书)

生:为什么百分数那个一百怎么不写出来,(看一下大屏幕,师也跟着回头看了一下)而分数写出来一百,假如一百分之四十,会写出来,而百分数不写出来一百啊? 师:他的意思你听明白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就是,百分数为什么要用一个百分号这样来写?你们说用百分号的目的是什么?(把话筒递给一生)你说。

生:百分号就代替了一百。 师:为什么要代替一下? 生:方便。(一生附和) 师:方便什么?

生:方便书写。(继续答)

师:这倒也有道理。方便书写,还方便什么? 生:方便统计。(一生发言)

师:方便统计。那么我统计,正是因为它跟很多分数—— 生:不一样。

师:我觉得它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百分数跟分数怎么样? 生:作比较。(有人答)

师:区别开来,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数啊? 生:百分数。

师:所以我们把它写成用%的形式,这样就区别开来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来看一两道题目。(望向大屏幕,指了一下,众生开始看)这里有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们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大屏幕显示:75/100、51/100、87/100) 生:是。

师:不一定,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显示: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第一句话,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这个75/100可不可以看成是百分数?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大声)

师:把谁看作100份啊?(望向大屏幕) 生:把鸡。

师:到底把什么看作100份?鸭的只数看作100份,鸡的只数就是这样的75份。我们再来看,(大屏幕显示: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 生:是的。

师:有没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有。

师:好,谁看作100份? 生:铁丝。

师:没错。第三句话,(大屏幕显示:一堆煤重87/100吨)一堆煤。

生:不是。

师:这就不可以了,为什么? 生:单位。

师:因为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 生:数。

师:是吧,它已经表示了一堆煤的实际的重量,所以我们认为它不是。所以我们看到,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不一定都是百分数,说明大家对意义有所了解。好,这里是一些百分数,(大屏幕显示:1%、18%、50%、89%、100%、125%、7.5%、0.05%、300%)认得吗?

生:认得。

师:你想读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开始,自己读。 (众生相继读开了)

师:停!(众生相继停下)都读完啦?那么,在这一组百分数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然后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它,好吗?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100%。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说明有一样东西非常地多,占100%。 师:多到什么程度? 生:多到一样东西全部是。

师:(环顾众生)咱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 生:42。

师:42个人穿校服了没有? 生:穿了。

师:今天穿校服的人数占今天来上课的人数的多少? 生:100%。

师:假如把黄老师也算进去。 生:不是了,99%。

师:就剩99%了,黄老师就是1%了?这个就要精确的计算了,咱们班42个人,加我1个变成43个人,那黄老师就占一分,一百份当中的一份,不止的,应该两份多一点,好,假如咱们班42个人,今天来了40个人,这40个人也全部都穿校服了,是多少?

(众生各自说开了,什么答案都有) 师:不不不,我讲的是,来的人数跟穿校服的人数比? 生:100%。

师:也是100%,那么这个100%不一定是100个人,是吧? 生:是。

师:那是100个什么? 生:份,100份。

师:说得好!没错,这是100份。把我们全班人数看作100份,穿校服的人数就占这样的—— 生:100%。

师:没错,还喜欢什么? 生:我最喜欢1%。

师:说说为什么只喜欢1%呢? 生:因为我是中国的一分子。

师:哇!他是中国的一分子啊!他是一个人,那么他一个人占全国那么多人的—— 生:1%。

师:好象不是1%了。但是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是咱们13亿多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一分子。

师:还喜欢别的吗?(举手示意)来一个吧,说! 生:我喜欢百分之百。(看着大屏幕) 师:等一下,这个叫百分之百还是百分之一百? 众生:百分之一百。

生:我喜欢百分之一百。因为有些东西,就象牛奶一样,它含的牛奶成分是100%就比较好喝,质量也很好。

师:100%的纯牛奶喝得多好啊!这个好像有很多东西达不到100%的,就不是很好哦? 生:那不一定。(一生否认,举手) 师:不一定?说!

生:那老师,万一是酒精度是100%的话。(众生笑)

师:没错,没错,这不一定!假如我们买酒,酒精度是100%那就糟了!(师笑) 师:我觉得那个50%还是蛮可爱的。 生:为什么?(众生看向大屏幕)

师:为什么?对啊,为什么50%会认为很可爱呢?它什么意思啊? 生:一半。

师:一半,对啦!它表示一半的意思,其实表示一半不光是50%,还有谁? 生:1/2。

师:1/2,还有谁?那就多了,分数可以用表示一半的意思,1/2,小数呢? 生:0.5。

师:0.5跟这个50%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是吧?(指了一下大屏幕)而那个300%呢? 300%是什么意思啊?

生:超载。(一生发言)

师:哦,300%就是超载,对了。(众生笑)你这个车子本来只能运5吨的,结果你运了多少吨?15吨,那么超载了300%,就不行了。当然有的时候就不一定是超载,比如说老师叫你回家做数学题,今天回家做十道题,做了多少道?

生:30道。 师:30道。象这种超载呢,(一生答“有好处的”)好像有的时候感觉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表现出同学们很勤奋好学,对不对啊?像这样的超载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选些有效的题目去做,不要做些简单、机械、重复的,否则就没意思了。

师:这节课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准备,抓笔。(众生各自拿出笔来)黄老师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10个百分号,要一个比一个写的好看,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开始。只写百分号,不用写百分数。停(高举一只手),不写了,可以了,写一半那个就不算了,每个人用手挡着不要给别人看见,不要给旁边的人看见。悄悄地从手缝里头数数你写了几个?不要告诉别人。好,数完了吧?

生:数完了。

师:老师叫你写几个? 生:10个。

师: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写10个,不要讲,你写了几个呢?站起来,举个手,肯定能说得清楚。老师,我写了6个,那这个说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啦,是不是?咱们今天,(一生举手)那个同学非常踊跃啊,他说我要用百分数来说,不说出几个,我也能让你听出我是几个,这就厉害了!(相继又有几生举手,气氛活跃起来)你想说,来!

生:我写了60%。

师:我写了60%。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能理解吗?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齐声、大声)6个。

师:好,都猜出来了,怎么会是6个呢?(邀请一生)

生:因为60%代表100里面,你给他100个任务,给他一份任务,把它分成100份,然后他只完成了60份,如果把它的单位化小一点的话,就等于是他完成了6/10。(众生小声笑)

师:这个同学显得有点着急,但是她是理解的,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说60%怎么想?实际上他写一个,就是十分之几啊?

生:1/10。

师:那么要是写6个就是—— 生:6/10。

师:用百分数来想,不就是60%?所以你猜他是6个,对不对? 生:对。 师;你写了多少? 生:我写了70%。 师:猜猜他写了几个? 生:他写了7个。

师:好,那你也说一个给前面的人猜。 生:我写了30%。(几生踊跃举手)

师:他写了30%,他写几个?(返身给前面一生)你说。 生:他写了3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也说一个给别人猜。(指了一下众生) 生:我写了20%。(师看了一下他本子,表示怀疑) 师:他写了几个啊?

生:他写了两个。(旁边一生) 师:写了两个,你说一个给别人猜。 生:我写了50%。

师:等一下,前面大概有四五个同学都说过了,全部都说,我写了百分之多少,我写了百分之多少,你就不要总跟人家一个说法了,你得有变化。

生:5/10。

师:不能用分数,要用百分数。(几生举手踊跃)你们想帮他啊?说。 生:我写了60.5%。

师:什么叫60.5?(众生大笑)

生:就是6个,加上另外一个的一半没写完。(众生不同意,发出声音) 师:那是不是60.5%呢? 生:65。

师:你别说啊,刚刚那个同学说,我完成了,我写了50%,其实有没有别的说法?(几生举手,请一生)

生:有。我写的占60%。

师:他50%那个呢?实际上他还差多少任务没完成? 生:一半。

师:一半,实际上他可以怎么讲? 生:他没有完成50%。 师:或者怎么讲?

生:我还有50%的任务没完成。 师:这样说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这样说也是可以的,非常好!(返回讲台)同学们,你们今天非常踊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上课,好吗?

生:好。 师:下课。

评析:读了黄爱华老师“生活中的百分数”课堂教学实录,很受启发,认为有以下三个突出的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1、通过本节课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看到黄老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已经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还特别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如出席人数及写百分号过程中新产生的百分数)。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

2、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设计了:课前调查寻找——调查寻找身边的百分数,为本节课学习的展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素材;课中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交流讨论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还时常关注对不同观点和做法的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作用。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这是本节课又一个明显的特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黄老师用心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这样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推荐第10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阅读感悟

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

(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张? (3)教学实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为什么?

带着对黄老师深深的敬意,我潜心捧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数一数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也有三十多页。

品读成长经历——与思考结伴

“经常笔耕的人,课堂教学品味与不爱动笔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P4) “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静下来思考,提炼的习惯。”(P4) [我的解读:也许黄老师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他在精力充沛的岁月中,遇到了名师的指引,有了他们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方让他成长得如此之快。我们也很幸运,现在终于可以与黄老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并坚持不懈地写下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想也一样会进步的。如果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也许正是思考与阅读给我带来的。没有了阅读,没有了思考,便没有了文章,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方向,感谢黄老师,重新让我拥有了读与写的冲动!]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业余时间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逐渐枯竭。我的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

过。”(P4)

[我的解读:阅读是令人兴奋的,可以让人洗尽铅华,荡涤胸中的万千尘埃。阅读也可以给人带来灵感,赋予人思考的灵性。人的性情,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愈发地舒展开来。人的感觉,也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更加地被激发出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书,然后动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多年之间,我经常有这种美妙的感觉。可这几年,为什么读书会成为我奢侈的东西?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我才能如此闲暇地沐浴在书的馨香之中,感受脉脉文字流淌在心中的感觉。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行动起来,挤出时间来阅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书写自己的性灵,这真是一中美妙的感觉。] “我个人体验到:教师要想从是横祸中选择教学内容,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不行的。”(P8)

“我在是生活的各个角落寻找灵感,春节联欢会,我不仅看节目,还琢磨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什么时候掀起高潮最好,如果这种结构放在我的课上是什么效果„„”(P9)

[我的解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之能,教学之用,我想这个创造与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去创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我还可以从中多思考,多做文章,多琢磨,这又提供了一个莫大的研究主题][由此,也引申出我最近的一个思考:在复习评研课中,只评不练,这种小组合作的效果低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复习课中出现只评不练的现象,有效吗?在复习课中,少一点泛滥的练习,多一些关键易错点的训练,然后一节复习课中空出10——15分钟,给学生当场仿照错题出题考同学,也许效果会更好,学生

也更活跃。这就成为课堂上的一个训练点了。复习课上,我们的练习练什么?不就是学生不会容易错的题目吗?复习课的模式变为:生互相当小老师,互改训练题目——上台针对难点题讲解自己的好方法——台上台下互动交流——同桌互相仿照出题考同学——互相改。这样的复习模式可以认真尝试一下。] “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的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P13)

“在我的生活中,思考并不是负担,它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随时随地自然发生的事。”(P14)

[我的解读:如果说这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与思考结伴这一节。这儿,我们感受到思考火花的精彩,思考给人带来的愉悦与收获。正是因为思考,黄老师把众多生活中的素材巧妙地引进了课堂,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给数学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也启发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与数学结合起来,带进课堂,这可以成为自己创造的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这作品,便是由发现而来,由思考而来。也启发了我,引进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瑰丽的数学空间,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生活气息浓厚,学生相当喜欢。甚至语文故事数学用,这片天地可开采的潜力也很大。潜下心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天地。努力去挖掘、开垦,必将有精彩的收获。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巧妙地应用于教学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鲜活的数学,让孩子们眼睛为之一亮,也许一生中都会留下这一美妙的感觉,一生中都记得老师如何呈现这一知识点,那就成功了。] 品味教学主张——以生为本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

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P38)

[我的解读:为什么我们的课堂需要采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控制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这是一种知识本身之外的激励手段。况且有时候会因为加分的状态影响上课的时间和思维的连贯性,这种方式是否太过了?我们需要寻求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而黄老师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做法,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最好这个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一种方式方法。因为生动的情境蕴涵着对知识的深刻阐述,便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主体参与决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数学全过程中,关键在教师。„„主体参与决非是简单地让学生举举手,动动口,你起来,他坐下,而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实现过程。”(P16)

“要从教教材变为如何有效地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我们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在数学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人。”„„

[我的解读:看完黄老师的教学主张,我感觉他的思想精髓应该包含在“以学论教、发展为本、活化教材”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中。如果说我更认同哪一个教学主张,我则认为主张里边的“以学论教、活化教材”最令我欣赏。“以学论教”应该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定教”是一致的。而真正要做到这样,

那么需要一定的智慧与艺术。要达到‘以学论教’的高度,则更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需要很多细节的支撑。比如教师全方位的知识底蕴,巧妙的智慧引领,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并得以应用。而“活化教材”,更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不断用智慧的双眼,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生活化数学,边废为宝。把生活融入孩子的学习中,把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引进数学课堂。另外,关注细节,这是追求教学新境界的一个体现。只有充分关注细节,才能让更多的东西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度与品质。再有,语言的修炼,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则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关注,长时间的培养与修炼。总而言之, “以生为本”,就是教学的方向与出路。] 品茗教学实录——以问题来带动点拨

阅读了黄老师十几个精彩的教学实录,掩卷沉思,我真的很难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感觉每一个都是精品,每一个设计都有扣人心弦的地方。这充分显示了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有些甚至是多次执教,而每一次的设计都不一样。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都充分体现了黄老师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

其中,我感觉很值得我学习的是:以精巧到位的提问来带动课堂的点拨,这让我颇受启发。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点拨之处就是巧问、问到知识的关键之处,问到知识的关键点上。下面就是精彩的问题点拨摘录:

1、导入之问:“为什么8号球员在离底线最近的时候,却不射门,而要把球传给10号球员射门?”

2、新授之问:

“红领巾上有角吗?有几个角?”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组同学说说。”

“老师想在黑板上画一个角,怎么办?”

“请大家向这位同学一样,找一找,再指一指,我们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再举手回答。”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要看什么?”

“找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角,并画上角的记号,并标上1。” “你能在你画的角上再画一条线,变成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吗?” “同学们,这个用小棒摆成的角,大家看不清,怎么办?”

“这个小棒摆成的角放在展示仪上放大后,小棒变粗了,变长了,角变大了吗?”

“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个角,接着让他变大些,再大些,然后再小些。”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之问:

“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几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呢?”

“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而且还要学会验证,猜想、验证是许多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你们想不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呀?”

“小组活动要求:

A、先猜一猜,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 B、动手剪一剪。

C、把剪后的图形贴在表格相应的格子里。 D、给图形的角做上记号。”

其次,同一个内容,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黄老师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勇气。有人说:艺高人胆大,也许黄老师就是这样。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再次:结尾活,让人很欣赏,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方面。殊不知,一节课精彩的结尾,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激发的一个很好的引领。这方面的范例,在黄老师的课堂中,俯拾皆是。如:说约数与倍数来离场;写百分号再用百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第11篇:特级教师黄爱华培训感想

返璞归真 返本开新

——“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深度课堂专题培训”有感

由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办,度假区教科所和倪方友中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深度课堂专题培训活动暨黄爱华教学艺术提升工作坊”活动于2015年3月21-22日,在度假区实验学校顺利开展。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利用两天的时间向我们诠释了“大问题”教学的理念和精髓。来自省内外的200多名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盛宴,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第12篇: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听了曹利娟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教师”,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曹老师重点讲了有能力,我这样理解:

1、有效地交流沟通能力。

2、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力。(1)确定学习者、其他参与人员和教学环境的相关特征。(2)设计或修改教学活动以适应学习者、教学环境和呈现方式的需要。(3)明确目标、任务及次序。(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呈现技巧。(5)设计或个性课程内容、教师手册、评估工具和支持材料。(6)根据需要创建或修改基于技术的资源 。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在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是这样的。平等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出口伤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方法独到新颖,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渊博的知识;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不拖堂;布置作业要适当;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不向家长打小报告。

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刘宝珍

2011年9月28日

第13篇: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书中讲述的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寻求更多彩、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营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14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2、审题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4、情境导入法,

5、演示实验法,

6、典故导入法,

7、衔接导入法

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如果心中无数,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

书中还谈到举例艺术,这一点我也很感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让学生讲课时,可以适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讲,这样学生讲起来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第15篇:课堂调控的艺术听黄爱华老师演讲有感

课堂调控的艺术

----听黄爱华老师演讲有感马媛媛

课堂调控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每一堂课都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的合成,是不可重复的。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节奏的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是老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展现。近日,听了黄爱华老师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

有一次,黄老师在讲一节课,讲课的开始,黄老师准备了一段“新闻联播”的插曲(没有图像)放给学生们听,大多数人一听其实就能听出来是“新闻联播”了,但是恰恰黄老师在让第一个学生回答的时候,出现了状况:有个学生很踊跃的举起了手,迅速的站了起来,开心的回答:“这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 顿时课堂一片嘘声。

哇,第一个学生站出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这样一回答,整节课肯定就给他已经定位了,音乐差生啊!孩子们都在抱怨他。这不是我们课前所预想的,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个学生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噢,这倒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呐,这个旋律里头有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相近的地方,要不然你怎么会听出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呢?很值得研究呢!”

众学生答:是新闻联播,是新闻联播!

师:喂,他们都说是新闻联播,你再想想是不是新闻联播呢? “„„是的,是的”

“哦,没关系,其实就是新闻联播。”

„„

听了黄老师的处理过程,让我领悟到,对于这样积极地学生,如此大相径庭的回答,这样的处理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意外生成,不能一巴掌拍死,反而要学会艺术的处理,让这样回答的学生有台阶下的同时还要注意衔接到你的课堂预设上,不然处理不好你也会冷场,反而对课堂的预设可能会背道而驰。

黄老师在接下来这节课中,给了这个孩子五次发言的机会,只要他说的是对的,黄老师就放大他的优点,并且讲出这名学生有怎样的思考,说白了就是要给足了学生面子。

作为教师,黄老师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行,始终用这种眼观来观察和判断。那么作为孩子们,他们觉得在课堂上就是安全的,愉悦的,快乐和轻松的,在这样环境里上课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就会打开,就会很活跃,就会去思考,他们就不会担心因为拿了老师的教具而被老师责骂,不会因为拿了粉笔鞋子而被老师打手„„是啊,有了这样的沟通,大家都处在老师建立的“思维场”中学习,课堂上还担心没有人回答问题,没有人思考问题吗?

黄老师做到了,因为他把学生都当做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上课的同时他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场,高度地在意每一个小个体就是一个个小生命,他们在这一过程当中,是一段生命的成长经历,他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尊重这小小的生命个体,那么教育其实就是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

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度,我觉得我们都应当向黄老师学习,对待学

生的态度,对待课堂的态度,以及那颗热爱教育的心。

第16篇:名师黄爱华的成长路

名师黄爱华的成长路

名师感悟教师成长之路 ------一人一名师之黄爱华 黄爱华的名师之路

黄爱华出生在苏北小镇的一个干部家庭,家中共有姐弟三人。童年时代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大人们常用天资聪颖、古灵精怪等词语来评价他。他在他的自传中说到“母亲那种在生活中跟人和谐交往,在合适的时机办适宜的事,谦和老实地做人也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直到现在我都感到震惊,母亲那双明亮的期盼的眸子,似乎一直跟在我的身后,经年不断,如影随形。”

求学期间小学、中学时期黄爱华一直是老师的宠儿:帮老师批改作业甚至是给同学们出题那都是经常的事。在那段时间里,他体验到了强烈的优越感,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现在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应邀回到老家作课,当年的的个别老师坐在台下当他的观众,注视、聆听他的课堂时,课毕他都会深鞠躬,向他们特别的教育方式,向给予他早期诸多塑造的老师们致意。

师范毕业后分到一所重点小学,在这所学校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第一个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卢专文,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是给黄爱华“课堂教学”影响最深的人。他是这样评价他的师父的:老师积极为我创造了很多机会,策划了很多活动,指导我上了很多各种级别的公开课、比赛课,为我搭建了锻炼与展示自己的平台,铺就了一条崭新的教学之路,也让我品尝到了教学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前进的步伐注入了更大的动力。1986黄爱华认识了他的第二位师父: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在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淮阴市、江苏省多次获得了课堂教学、课例评选、论文评比一等奖。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数学教师。

生命中有很多事出自偶然,再一次深圳旅游之后,他被深圳给深深吸引住。1992年,毅然离开苏北,怀揣着与人合著的《小学数学专题研究》,只身南下深圳,在深圳市园岭小学去任教。1994年4•月他荣获深圳市小学数学新颖课评比和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同年代表深圳市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计划单列市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荣获一等奖第一名。1995年4•月他代表广东省参加在海口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二届观摩交流会教学评比,再获一等奖。他36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作专题讲座,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爱华的教学数学观及追求的数学课堂教学风格 黄爱华的两件宝贝:书和笔记。 黄爱华对数学教学的四大思考: (1)生活中的数学 (2)有趣的情境 (3)自主地探索 (4)实践延伸

黄爱华的理念:开放小教室,做活大课堂——“新、趣、实、活”。

黄爱华的十大教育主张:

(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数学应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儿童乐于做的

(三)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做教材的创造者,而不是教材的消费者

(五)追求“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教育境界

(六)教学不是单纯追求快乐状态,而应进入真正地思考的境界

(七)着力思考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八)关注细节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九)艺术形成风格,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

(十)现代教师素质构成的六大要素:有高度的创造精神、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水准、有健全向上的心理素质、有以人格魅力为主要内容的精神世界、有数学教师特有的语言魅力、有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学名师感悟教师成长轨迹 从苏北小镇向往做一名为人师者,他报考了师范,求学路上虚心做一名读者,他博览教育教学丛书,三尺讲台精心做一名智者,他不断开拓与进取……书中一个个成长故事,一篇篇教学案例和反思,详细记录了黄爱华老师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再一次的让我更清晰的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

一、静心学习,潜心的研究

“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黄老师一直把学习作为他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他与书共眠: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韵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他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他与师为友:向专家请教、汲取、借鉴,频繁的接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执著深深影响着他;与同行同事研讨和交流,他的教学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课堂上多了许多火花。

的确,作为教师,要想专业上有发展,必须做到“沉下去”,从学习入手。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夯实基本功开始;学教育理论、学教学技巧,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可以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已所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向学生学习,知他环境,知他能力,知他需要;向报刊书籍和网络学习,开拓视野博览群书,文学、天文、历史和地理,心理、教育与科研,使自己知识储备似那小河,常流常新。

二、勇于实践,智慧的教学

三尺讲台前,黄爱华老师是位没有停息的实践者。他一直担当着课堂中“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在多年的实践和反思中,黄爱华老师成为了一名智者,他执教的《圆的认识》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生动有趣;《循环小数》用尽人皆知的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创设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数的大小比较》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别出心裁的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巧妙地结合,勘称“神来之笔”,把抽象的数字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将数的认识、比较和判断各种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黄爱华的每一节课,点拨话语轻松幽默、采访提问恰到好处体现教育机智,活动看似都是一场简单的游戏,实则是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他的数学课有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境界,不但使学生获取一份份知识的行囊,而是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在十几年的讲台前“摔磨滚打”,黄老师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实、活、美、趣、新、效”教学特色。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实践。教师专业要顺利成长,必须夯实自己的的业务能力,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设计。实践中可以小步走,可以“仿中学”,借鉴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选取优质课光盘或录像闪光之点,吸取身边的优秀教师教学成功之案;可以“上中学”,勇于上展示课、研讨课、乃至示范课、评优课,主动“暴露”自己,反思教学得与失;可以“研中学”,参与骨干教师研讨、名师展示教学等活动,运用团队的力量加速个人的成长。

三、勤于笔耕,反思中提升

《黄爱华与小学数学》,是本厚厚的书,书里记录了黄爱华老师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与心路里程,大到命运的转折,小到一个教学细节的改变,这是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笔耕不辍的硕果。黄老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形成随笔,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形成方案,对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方案与经验收集起来,既真实的体现了黄老师形成的教学风格,又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范本。

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课堂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要想破茧而出,只有梳理自己的教学成败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反思+提升=承继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勤于笔耕,写读书笔记,写教育随笔,可以提高文化底蕴和学养,勤于笔耕,写教学反思,做个有心人,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第一手的材料,可以提炼经验与成果,可以帮助教师练对教育现象的快速反应的本领,不可以将教师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第17篇: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黄爱华

分数的意义黄爱华

一、感知1/4

1、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1/4) 师:这是什么数? 生:这是个分数,1/4。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1/4表示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2、学生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1/4,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

生4:我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指 生4 的图,作疑惑的神情问)这样能用1/4来表示吗?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苹果,所以每份不是1/4;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是几个苹果?(1个) 师:请接着往下看,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下面这副图的意思?(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

生: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粉,每份是这1个苹果的1/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后呈现的两副图)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副图的?

生1:一种是把1个苹果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二)理解2/3

1、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师: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生2:把6支可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6支可乐的2/3。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2/3在这里表示几支可乐? 生2:4支。

生3:把9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师:有创意!请问,剩下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3:1/3。

生4: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它的2/3。(图略) 师:想一想,阴影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4:4/6。也可以看作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就是它的4/6。 师;真聪明!2/3就等于4/6!还有谁想展示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3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针对有创新的展示汇报给予肯定与鼓励)

(三)深化1/□

1、组织学生利用花朵图探究它的1/□

师:你们还想研究别的分数吗?(课件出示1/□)这是个分数吗?它好特别!特别在哪儿?(分母没有分数)它读作什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这样的图(课件演示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这些花的几分之一。大家先思考,再小组分工合作,看看可以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2、学生分小组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反馈

师: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以接力赛的形式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已经说过的方法就不再展示。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叙述是怎样表示几分之一的)

生1: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红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生2: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黄色部分是这12朵花的1/3;

生3: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不涂色的(涂了9朵花)是这个整体的1/4;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橙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6;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12份,紫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12; 教师把学生汇报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课件演示)

观察这组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都是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

生2:我发现了分子都是“1”,也就是都只取其中的一份; 生3:我发现了分母越大,每份所表示的花的朵数就越少; 生4:我发现了分母都是12的约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

(四)理解□/□

1、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生:填分数,理解它表示什么? 师:很好!请大家先看要求。

(课件演示如下,学生默读操作要求) (1)小组内先确定一个分数;

(2)分一分------选择材料表示这个分数;

(3)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个分数; (4)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2、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操作材料,并口述此分数表示什么。 生1: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2分,其中的5份是这张纸的5/32;

生2:我们把8只螃蟹平均分成4份,拿走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3/4,剩下的两只是这个整体的1/4;

生3:我们把10个橙平均分给5个同学,两个同学共分得10个橙的2/5,其余同学分得这些橙的3/5;

生4;我们买了7包薯条,吃了1包,吃了它的1/7,还剩6/7。 „„

4、学生讨论、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通称为单位“1”或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也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里面有几个1/3?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表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 生1:妈妈买回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0份,吃了其中的3份,吃了这个西瓜的3/10。

生2:银行存款利率要用到分数。

师;对,那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如;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一年的年利率是1.98%。

生3:全国耕地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1/6。 „„

(五)小结与质疑

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我知道了分数对于我们的生活很有用处。 生2:我知道分数不是表示一个完整的数。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2:它表示一个整体与它的一部分的关系。 师:说得真好!你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生3:我想知道分数还能表示一个整数吗? 师;问得好!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4:能1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4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4,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5;我还想知道分数能不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 师;分数也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即将学到。师;(课件演示,图略)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红色部分的面积是最大长方形的1/2; 生2:蓝色部分是最大长方形的1/4; 生3:蓝色部分又是红色部分的1/2; 生4:绿色部分和黄色部分面积相等;

生5:绿色、黄色部分都是这个最大长方形的1/8,是红色部分的1/4,是蓝色部分的1/2;

生6:最大长方形是红色部分的2倍,是蓝色部分的4倍,是绿色部分的8倍。

第18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它记录了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应该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时间不是我们施舍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必须的知识,我们不能吝啬课堂的时间,要把时间还给他们。

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还学生“动”的时间,给他们操作的天地。

操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操作,也可以降低抽象性知识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黄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他们获得了与众不同感受,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用处。这样,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获得必需的知识,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还学生“读”的时间,给他们审题的余地。

讲解题目,有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讲了几遍学生还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你,对你摇摇头;作业中,强调了多遍的注意点还是出错。这时,与其自叹理屈词穷,埋怨学生不踏实,不如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读一读题。读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读通了、读懂了题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审清了题目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读”是解题的一个步骤,也是一种解题的技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给他们读的方法。

三、还学生“想”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准备集体评讲时,学生们也会请求我再给一点时间。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能很快作出反应,有的学生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眉目。教师不必为这种参差不齐的思维速度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呢,更何况几十个不同的学生。从学生的请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需要的是时间。

四、还学生“说”的时间,给他们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举例的时间,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且贴近他们的生活,便于理解;给学生说算理的时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说算式的时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说解题思路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说出错误的想法也绝不是浪费时间,反而可以帮助大家改掉错误的知识,加深印象,透彻理解。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这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过分压缩学生动的时间、读的时间、想的时间、说的时间,这样将适得其反。教学设计要游刃有余,教学过程要合理控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获得必需的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黄老师在书中讲到“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研究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技巧的、慎重的发出教育的信息,也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效应。精妙的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百分之七的语言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有时候无声的身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耐人寻味。

今后我将会把这些读书中的点滴收获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充满智慧!

第19篇:听名师黄爱华老师的

听名师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有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星期三。我们真的一群幸运儿,今天有幸听到深圳市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讲座,感慨良多的同时,也使我受益非浅。

黄老师从时下几句改编提歌词,既道出了学生的心声,更加剖析了现在教学中的教状:教师讲解太多,学生既学会了依赖,也有不少的怨言。接着指出课堂变革应该以学为核心,以不教之教,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只有问题才会让学习发生,最后阐述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步骤:

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出问题,在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或合作学习。

第四: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第五: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

第六: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观念滞后,手段陈旧,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真正是学无止境啊!

第20篇:圆的认识[黄爱华]专题

圆的认识[黄爱华]

[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本课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需准备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反贴在黑板上,出现课题:

二、进行新课

1.通过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

(1)屏幕显示画面(注:屏幕显示为多媒体计算机的程序画面,通过电视机的荧屏显示。下同。),让学生说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 (2)引导举例,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汽车的方向盘、碗口、有的餐桌面„„) (3)讨论:球是不是圆形。屏幕显示球被破开,旋转球体,出现并闪烁横截面的过程。教师说明:球是圆球体,不是圆形,要是把球破开,它的横截面就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

(1)演示:出示一根细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把绳子的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面上,用力甩动小球,使小球靠着黑板面形成圆形。

(2)屏幕显示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球被甩动形成圆的过程,直观、动态地渗透“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3)提问:小球被甩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揭示:正是因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拉直的绳子长度也没有改变,这样甩动小球,也就形成了圆。

(4)过渡: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先确定画圆工具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其中的一脚固定,另一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

[教师把教学的新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3.学习用圆规画圆。

(1)屏幕显示圆规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是不是圆规的一脚固定,一脚旋转。

(2)学生尝试画圆。

(3)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

①画圆的步骤。(定长、定点、旋转) ②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4)教师示范画圆。用圆规画出黑板上小球被甩动时,形成的圆。

4.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提问:老师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没有改变?(没有)也就是画圆时,定长始终不变。如果要在圆内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定长,应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呢?(从画圆时固定的一点,画到圆上任意一点) (2)讨论理解“圆上任意一点”的含义。让学生指一指(指圆上任意一点),再比一比(比圆上一点、圆内一点和圆外—点)。

(3)教师画出一条表示定长的线段后,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4)讨论:同学们看书后知道什么叫直径了,如果要在黑板上的这个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尺子应该怎么摆?让一位学生做多种摆法,选其中一种,教师画出直径。

(5)启发: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出示圆心(o)、半径(r)、直径(r),如果把这三张卡片贴在黑板上,你认为在定点、定长的后面应该放什么?为什么? (6)讨论学生所画圆的大小相位置,揭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板书:

定点一圆心(o)一位置

定长一径(r)一大小

直径(r) 5.学习圆的特征。

(1)让学生在圆内画出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思考:还能画吗?得出: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板书:无数条。

(2)量一量画出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引导发现,在同—个圆里,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直径足半径的2倍。并用字母表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师生讨论时,完成下面板书:

[引导学生通过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发现、探索、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悟出圆的特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课堂板书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板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三、巩固练习

(屏幕显示下列各题) 1.在圆内的线段中,分别找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3.发散练习。在下图中(下图依次逐—出现),看到了什么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4.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

处理过程:

(1)学生讨论,个别发言。得出:因为在同—个圆里,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圆的车轮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样,汽车在前进过程中,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

(2)提问:如果车轮制成方的,坐在车上的感觉会怎样呢?计算机演示小猴坐在方轮车上前进时,颠离座位的动画画面。讨论:小猴子感觉颠簸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车轮制成椭圆的,坐在车上的感觉又会怎样呢?计算机演示动画画面后,讨论颠簸的原因。

(4)演示动画并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坐圆形车轮车前进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不是保持不变。

(5)启发: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我们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问题。

[学习新知识后,安排一组选择、判断和看条件想问题的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巩固练习,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车轮要制成圆的,有趣的问题,直观形象的三维动画演示,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维,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课堂作业

在一个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先讨论怎样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

五、课堂小结

[这是黄老师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荣获一等奖的获奖课例,黄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他对教材钻研的深,理解得透彻,对教学内容有较高的处理能力。能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越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总结规律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很注重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练习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会学和乐学数学。“圆的认识”这—1节课,他上的很成功,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的教学特色。我认为他以下几方面处理的很好。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在上新课的过程中他能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后来又让学生举例说出几个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部分又演示了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画面。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二)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基于上面的认识,黄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 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三)重视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黄老师在教学方法的构思上,特别注重新颖性。能用不同的方法设置疑点,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思维实践中,使思维能力受到培养和训练。他的提问巧,能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创设深浅适度、似懂非懂、易混易错,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也就是将问题提在学生的知识和潜力的最近发展区以内,激发学生思维积权性。黄老师很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课题。目前使用教具、各类学具、投影幻灯进行教学,老师们已取得 一定的经验。像黄老师那样,发挥计算机直观形象、声像结合、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等多种功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失进做法,在一些师资、教学设备较好的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用计算机显示的用圆规画圆跟后面教师的演示有些重复, 多占用了一些教学时间。]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