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传统教学 素读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9 08:36:5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素读教学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aodoc.com 语文素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缪文姬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7期

摘 要: “素读”教学虽由来已久,而在近年提上研究的日程,却是从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的文章《“素读”经典》而始的,但她也仅仅是把“素读”作为经典阅读的范式来研究。那何谓“素读”,为何要“素读”,如何实施“素读”,正是笔者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素读 多元解读 诗意解读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一是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进行的诗意语文研究,二是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深度语文教学研究,三是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研究和周一贯等老一辈的本色语文研究。而“素读”教学虽由来已久,在近年提上研究的日程,却是从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的文章《“素读”经典》而始的,但也仅仅是把“素读”作为经典阅读的范式来研究。那何谓“素读”,为何要“素读”,如何实施“素读”,正是笔者要探究的的问题。

一、什么是“素读”

素读,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的纯粹的读;指的是以一种原始的心态贴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此丰富阅读体验、丰厚知识内涵、丰盈精神世界的阅读方法。它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读书方法。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所谓素读就是一种朴素纯粹的读,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读,是一种声音琅琅、抑扬顿挫的读,是一种像唱歌一样的读,一种来来往往地、反反复复地读。”

但这些还不够,在此我还想对其更深入解读一番,着重在“素”上。

第一,“素读”中的“素”,首先指的应该是阅读的心态。何为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是“本色”的意思。所谓本色,就是指白色。在这里,它具有简单、清纯、朴素、原初的意思。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首先就要倡导平和的心态,不要搞得太复杂,更不要搞得太花哨,还是简单点、清纯点、朴素点、原初点好。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互拥、共鸣。

第二,“素读”中的“素”更多是指一种阅读的方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不带任何的阅读功利,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好恶,简简单单、清清纯纯地去阅读,是一种直扑文本、直面文本的,为读而读、想读而读的读书方法。这里再次借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这看似一种很笨的方法,却是培养天才的最好的方法”。据说,日本十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全部进行过素读的训练。所以,“素读”看上去是很笨的读书方法,却是很有用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aodoc.com 第三,“素读”中的“素”还包含着阅读的功能和目标的意思。“素”的本意是本色,“素读”的目标也是指向本色的、简单的,只为了诵记而读,为了积累而读,或者是为了读而读。读中的人文感知、人文熏陶全融注在一个“读”字里面。所以,“素读”中的读,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既是过程,也是目标。正如近代学者梁实秋先生所说:“正是因为经过素读,我们认识了文法的要义,体会到了书词炼句的奥妙。”我们通常讲文以载道,也就是读以融道,读以渗道。

二、为什么要“素读”

我想,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也是一个因为多元很难说谁对谁错的时代。窦桂梅的深度阅读,有些深度也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也未必一定现在就能“然”,但我们的老师却拼命地使学生往上面靠拢。在这样的深度阅读中,肯定有一些背离了作者本义的,或者背离了教育本真规律的,也就是在文本意义圈之外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回归。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素读”,是因为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观念,包括实践的模式,有时候脱离了语文教学当中“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意象和轨迹,所以我们才提出一种向文本本真靠拢的观念。当然,我们也不是对别人的一种背叛或者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素读”,我们还是提倡与作者对话。有的时候,我们缺失的恰恰是静下心来与作者对话,作者的意图才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才是文本所负载的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把握住作者的命脉。当然,“为什么要进行素读”很可能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包括培养学生的一种剥离假象、求真务实的精神。实在的东西才是具有唯一性的,

三、怎样去实施“素读”

那么,素读如何在当今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让它焕发出时代应有的那种魅力?因为素读毕竟是古代的一种读书思想,它主要强调阅读的简单、质朴、单纯、直接,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重新寻找到这样一种原初的、古朴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它运用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来,这里就必须要有一种转化,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继承与超越、继承与突破的问题。为此,我想着重谈谈如何在当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思想。我想应该有这样的三个关系。

首先是“素读”与“趣读”之间的关系。古代的素读确实是强调古朴简单地读,但决不是机械、枯燥、乏味地读,我们一定要区别开来。如果是一味地机械、枯燥、乏味地读,这样的读对学生是绝对不可能有吸引力的。如果没有吸引力,就谈不上阅读的效果。尤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现代的学生,他们较之古代的学生,兴趣、好奇心更强,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在原来质朴简单的素读中加上兴趣或者趣味。在读的要求上可以是简单质朴的,但在读的形式上一定要注意趣味性,要能真正地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真正地爱读、乐读、想读。

其次是“素读”与“美读”的关系。“素读”强调阅读的简单化,强调阅读当中的直面、质朴,乃至强调一种纯粹的读。但是,我们又不能仅停留在工具或者形式的层面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将“素读”附之以灵魂,附之以美感。也就是,这种读是简单的、质朴的,但同时又应该是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aodoc.com 的。它应该流淌着一种情怀,闪烁着一种艺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地陶冶其中、熏染其中,这也是实现“素读”在现时代价值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素的,但同时也应该是美的。

最后是“素读”与“活读”之间的关系。“素读”与多元解读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素读”与“活读”之间的问题。“素读”强调的是一种阅读的原初心态,强调的主要是一种质朴的、直接地进入文本,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互拥共鸣,但我们又不能以此来压制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如果是这样,我们在现时代倡导素读,又会走向另一个方面,即忽略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本来是针对个性化解读过渡的走偏,我们也不能让“素读”走偏。素读的本意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纯粹的读,但是,不追求并不是不要。对于这样的理解,也可以是多元的、多向的。尽管最终应该归一,但是作为过程来讲,它还是开放的。这才符合当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

笔者曾尝试过一堂诗词素读教学课例,取得了一点收获。我在课堂上展示李煜的《相见欢》,要求学生静静看看,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赏析古诗的问题。我只问一个问题:你们在读以下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字词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词的探究结果。学生众说纷纭,有的关注到这个“独”字,说明诗人是一个人到楼上去,很孤独,很寂寞;有的关注到“月如钩”,说是感觉很是凄凉;有的关注到“寂寞梧桐”;有的关注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的关注到“锁”字,认为表面是指深院的大门紧锁,其实是暗示作者的处境……最后,我再进行补充并总结,我们读书,读诗词,就是要耐下性子来好好品字,品词,朴素地读,“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此堂课上,我指导学生素读古诗词,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诗人之情。同时,也是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细读,精读,静读,从文本文字中找寻感情的归依。

当然,我要强调,素读不是解读文本的唯一方法,这和深度解读、诗意解读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或者说彼此之间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深度解读也需要“素读”,“素读”不是一种浅表层面的读,而是一种就果溯因的读。我们并不排斥别人的说法,也不是让全体语文教师都进行“素读”,而是要和其它风格的阅读方法进行互补。

参考文献:

[1]陆云峰.返璞与超越:现代素读的哲性追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2]刘岩.让“素读”呈现本真的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3]陈琴.唯“素读”经典让语文教学得大道[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推荐第2篇:素读心得

感受“素读”经典之美

------听陈琴老师讲座有感

涌口小学 王晚虹

这个学期,我校积极响应教办的要求,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学初,我们早已把开展经典诵读的方案写好,连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赏读》也组织教师们编好了。正苦于思索如何发动老师全身心投入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刚好,镇教办领导邀请了全国经典教育领域里的名师——陈琴老师到我镇作经典教育专题报告。机会难得呀!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经典诵读的工作,让我校老师了解经典教育最前沿的动态和方向,启迪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提高经典教育的实效性,我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听了讲座。

刚进会场,我校的一位年轻教师就偷偷问我:“何谓‘素读’?”我一看会场上的标题——“经典素读课程构建”专题讲座,是啊!“素读”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不禁遗憾自己孤陋寡闻。在讲座中,陈琴老师讲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的读。听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要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只是读呢?陈琴老师解释道:七田真说过“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哦!原来,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犹太人正是在《希泊来圣经》和《塔木德》等经典的教育熏陶下,才成为能读会写、智力超群的民族的。对啊!从小学到高中,我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并不是课本中的什么知识,而是小学五年级时自己偷偷地看《聊斋志异》中的优美词句。而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总是想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含义,语言的奥秘,方法的使用;想想,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他们自己,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去自己体味,自己摸索,自己感悟。

陈琴老师还鼓励大家“素读”,把“素读”课程进入课堂,并指出要多吟诵、少讲解,诗词靠感悟,让教师做“素读”经典的引路人,教给学生吟诵的基本方法,自创吟诵的旋律。她当场示范吟诵,声情并茂,让我如梦初醒,发现原来诗歌可以如此美妙地吟诵而知其意。在讲座中,我们还知道了阅读的积累和“素读”的积累是不一样的。她引用了朱自清的话:“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

1 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果。得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同时, 陈琴老师还引用清人张潮所说的话:“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对书的“藏、看、读、用、记”评价告诉人们,“记”是第一位的,是背诵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度。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口诵心维,日长月久,经典的内容就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陈琴老师用她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她做到“素读”有量日日清,每日100字左右,如:一年级要求《弟子规》《对课》选背,还要选背50首唐诗;下学期安排《三字经》《千字文》《小学对课》,选背50首唐诗等。每个学生都准备“素读”记录本,每天二十分钟,日不间断,日有所诵,日有所记。为了帮助孩子们“素读”,她利用班级,开展各种活泼“素读”形式,如分组接力读、分组顶针读、镂空记忆式读法、变换节奏、唱和相趣、长诗设计为对白似的表演形式等。这些“素读”形式很适合孩子们的记忆,13岁前是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段,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相信背下来的东西在他们的心里烙下的痕迹,一生也不会抹去。其实,在课堂教学中,素读经典就是我们现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积累”。在让学生大量地诵读的同时,就是为了将来的“厚积薄发”。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把经典当成一种游戏,乐此不疲;让他们在素读的过程中品嚼语言的韵律,积淀诗词的华彩,体味语文的魅力。因为陈琴老师也是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所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引起在座教师的强烈共鸣。报告厅内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

最后她送给我们一句话:“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可能有学生高品位的阅读。做一个读书的教师,是给予学生最大的福音。”

这天,陈琴老师不仅讲了“素读”的目的,各种活泼的“素读”形式,她还用美妙的吟诵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多学习陈老师的教学经验,更要学习她的吟诵,那让我痴迷的吟诵,唤醒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推荐第3篇:经典素读学习心得

经典素读学习心得

有情·有趣·有法

——经典素读学习心得

湖南省株洲市太阳宫小学 彭玉章

5月10日,我有幸能现场观摩陈琴老师的课堂并聆听她\'经典素读\'的讲座,真让我耳目一新,如痴如醉。正如大师于永正老师在《琴之韵》里说的\'琴音悠长,其韵无穷。\'.

一、似开未开最有情

陈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温情的。这天刚好是母亲节的第二天,陈老师教了学生一首赞美母爱而自责的诗——《诗经·邶风·凯风》,在陈老师略解下,学生慢慢明白了此诗表达的意思。读的更起劲了。陈老师在孩子的素读过程中,时不时就某一句而引出相关的作品或名句。如此诗中,陈老师就\'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引出《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小雅·蓼莪》;就\'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引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她时而含情地吟诵,时而温情地素读。她引出的诗文学生都能背诵出来,她也不会因为教不完教学任务而生生的打断孩子的背诵,她也不会因为个别学生开小差、走神而停下来整顿或者大声制止,她就是不紧不慢地走到孩子的身边用那>温暖的手掌抚摸孩子的头。她总是用干脆而其如其分的言语评价孩子的素读与吟诵。在课堂中,她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在母亲节这天你要怎么怎么做,要怎么怎么去报答与感恩母亲……而她是让孩子在经典文字的吟哦下去体会,去感悟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这不就是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充满温情的好老师的典范么?在课堂内,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大声的责骂,没有没完没了的说教与指责,有的是微笑,是鼓励,是传情达意的肢体动作。孩子们素读的姿势自由的可爱:或站或坐,或敲桌子,或剁脚。孩子身心自由,记忆力就特别的好,一节课背诵了不少的诗文,我都感到惭愧,自叹弗如。犹如她在《等待的就是你的觉悟》文中写的:\'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神性,毕竟能生而知之者很罕见。我只希望允许我有足够的耐心,等到每一个接受过心灵洗礼的学生如期顿悟。\'这份耐心的等待最有情。

都说课如其人。我想,是的。陈琴老师就是一个温情之人。记得母亲节那天下午,我冒昧地给她发了一条祝福的短信,我没想到她在百忙之中竟然给我回复了信息,她说你的祝福很温暖。我心里也是暖暖的,那份喜悦是不可言说的。这让我想起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教师的那份温情。还有那天下课了,有一老师的孩子站讲台边等他妈妈,陈老师她轻轻的走过去摸着小孩的头并俯下身子与小孩亲切地交谈着什么,那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感动了我。一位名师,能俯下身子与一小孩亲切地交流,这是一份温情的幸福。更何况我等平凡的人呢?不更要俯下身子教学么?

二、学学半者趣也

陈琴老师的课堂是有趣的。趣在素读。一堂课学生素读了如下文章:《丽人行》、《蜀道难》、《哀王孙》、《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小雅·蓼莪》、《论语》(季氏篇)《老子》(第三十三章)。也许一节课读这么多篇章有些乏味,其实不然。陈老师在引导孩子素读时花样百出,有孩子自由素读,有男女素读,有男女PK素读,有前三排后三排竞赛素读,有挑战性的素读,有循环往返式的素读,有接龙式的素读。更有趣的是,我们听课的教师就是陈老师上课的有力\'道具\',时不时听课教师与她班的学生竞赛素读,还有\'一两拨千斤\'式的素读。学生们素读激情高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也。\';老师也兴趣高昂地沉醉其间不知其时也。把素读发挥到极致,即为趣也。趣在吟诵。在陈老师的课堂中,随时吟诵一段或一整篇,无需预设,无需备课,顺手捏来,却能引起一次次的共鸣。吟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有时陈老师想拿某一文中的某句来佐证时也会卡壳,这时他们班的学生都会帮她接上。若是陈老师嗓子不舒服时,想要吟诵某已学过的诗文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出来,且很有范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在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互助长。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学习,才会爱上老师,才会信其道也。

三、学而贵在得法

《礼记·学记》中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个叫\'诱导启发\'.陈琴老师的教学是有法则的。我最佩服陈老师的是她能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有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陈老师不是仅仅教孩子学会吟诵该首诗篇,而是把吟诵的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方法能够自己去揣摩、练习。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节原生态的语文课,还是一节有>传统文化素养的语文课。她把只有在大学才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如此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并且把方法交给学生,把这个原本仅属于中国人才会的经典吟诵方法传递给祖国的未来。我讶异,其实我也不必讶异。这是顺其道而为之矣!她的课堂很有法度:讲、读、吟、诵四个环节,环环紧凑,相互渗透。每次新课都只讲10-15分钟,其余时间多是复习、背诵、素读已学内容。在教学中她确立了\'先读后写,多读精写,重积累轻讲解,先国内后国外。课内重经典诵读,课外重广泛阅读\'的教学法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了法。

记得国学名家蔡礼旭老师曾经说过:教孩子使他能做个善人,这个叫\'育\'!而育人贵在有法,学生才能得其法。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她不掩饰,不做作,她用淡雅的、朴实无华的、纯真的话语,带我们走进他的素读课堂,走入她的经典文学世界,走回她成长中落满\'子规啼\'记忆的\'母语故乡路\',走向她眉心间留存持久坚毅的>孤独。她的课不急不躁、不张扬也不外露,只是默默地,用她的文化底蕴、经典的力量在慢慢浸润、在滋长、在滋养她的学生们。她吟诵、素读的声音,就像一条条幽静的小路,沿着它们,我们就能找到作者情感的河流;就能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那一抹淡淡的忧愁;就能发现意境里那一片片帆影;就能欣赏到那一道道晶莹的珠光……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推荐第4篇:《素书》心得体会

明理、修身、做人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聪明的人会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勤于发问,善于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识渊博,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丰厚的知识储备,打下深厚的基础。

如同建造房屋一般,假如没有打好地基,无论多好的图纸、多好的建筑师、多好的材料也无法建成一座好房子;如果把立志比做建屋,那么广博的学识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最根本的地基。我认为知识的积累要从平日做起,只有勤奋学习、广泛发问,才能通晓疑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个人,即使他天生具有圣贤质地,假如不勤奋好学,将来也不会有很多大的成就。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曾说:“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无独有偶,孔子也认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并且对此身体力行。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祭典中的礼节,差不多每件事情都问到了。于是,有人就在人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道这些议论后就说:“对于不懂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支撑他走下去。战国末年,洛阳人苏秦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数多年。自以为学识足以求取功名后,他辞别老师下山,变卖家产,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没有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落魄归家,连嫂子都看不起他。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周书阴符”,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于是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他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成为了六国的丞相,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尤其在当今社会,不断学习深造就显得更加重要.大到从政,经商,做名人,小到各行各业,哪怕在小公司任职,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为以后跳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做准备。有大志向的人从来不会满足于当下的成绩,就拿现在央视主播董卿来说吧,以她现在在央视的地位和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她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一位主持人了,然而天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她后天不断勤奋努力的学习,据说直到现在她每天都会坚持背诵《老子》,《大学》等古代文言文,虽然这些与她的专业看似毫无关系,但殊不知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增长她自己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为了给她自己在舞台上更添底蕴与气质。所以我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高行微知,多以修身。

行为高尚,言语低调,于是就可以修身养志„„

举个例子来说,哪怕你的歌声再好,只要你把调子选得比你的歌唱能力稍高了一点,它就会变得非常的刺耳,就是所谓的破音了。所以宁可把调子选得低一点,可以唱得自然顺心,至少不会污染环境,变成噪音。说话就像唱歌,哪怕你能力再强,行为再高尚,但说话一定要低调一点,不然万一有一点纰漏,调子超越了行为,那么你就不能被接受。

借用西洋人的一句谚语:“A man is judged by his deeds not his words”。由此引出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行为反差。行为反差是管理人最忌讳的缺点,因为周围的人评判你,并不是根据你的言论,而是根据你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尽量做到努力在行为上加强自己,在言论上尽量低调些,这样一个人的说服力应该就会更强,对社会的推动力也就会更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谦恭、简约,于是就可以自守安危„„

谦恭、谦逊可以避免抢他人的风头,争他人的光环,所以就可以减少制造危险。这个简单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社会尤其要特别在意。

在美国社会,特别是在好莱坞,张扬和高调也许是炒作名气的一个良方,但是在传统中国人的社会,这肯定是招惹麻烦的行为。这叫做枪打出头鸟。

你可以是热忱十分地做贡献,你可以激情十足地实干,你可以对事不对人地配合工作,但是你必须谦恭、谦逊、谦让,绝对不能张扬,不然你就会被渲染成刻意炒作,或是行为不道德。你不但不能张扬,你还必须对人重于对事,不然你的一点小差错就会被暗中渲染成为大过。哪怕你小心翼翼,不留差错,你也会暗中被渲染成态度不好,来路不明。

这种现象不光是在中国常见,便是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也不例外。这绝对不是无稽之言,而是经验之谈。

简约而不复杂也是排除危险的有效行为。避免纠缠不清的争论或事件,退一步简单地看复杂的问题,把焦点专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在于支持自己言论或行为的对错,那么复杂的局面经常就可以简单化。

组织结构也是一样,简约或是平扁是排除做无用功的源头。位子高、权力大、实务少的人是无用人,无用人是制造无用功的源头。权力越大制造的无用功就更多;实务越少制造的无用功也越多。这就是西方人说:“权力制造腐化,绝对的权力制造绝对的腐化。”的根源。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的政治谋略虽然可以\"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故尔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使孔子惋惜不已。商鞅的计谋可以强国,但缺乏仁义。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能够为国家聚敛财富,但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二者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智谋之士。说:大圣人的智慧固然很多,但他所坚守的却是不多的几条原则,所以他做什么都有成就。而普通人的智慧本来就不多,而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推荐第5篇:素拓心得体会

素拓心得体会

11月18号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第一次了解到了“素拓”的真正含义,并参加了平生第一次的素拓活动。

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十四个陌生的队员聚到了一起。半小时里选取取队名,想口号,定队歌,画队旗。刚开始时群龙无首,所以大家都手忙脚乱。队长选出来后,我们的工作有了起色,尽管最后把队旗也挂反了,但是在随后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队员越来越团结,越来越默契。

以下是我们的三个项目“抛网球”“螃蟹走”和“我 我们 我们是 我们是最 我们是最棒 我们是最棒的 我们是最棒的团 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短暂的练习。

60秒倒计时开始,60 59 58 „„3 2 1 比赛开始,3的小游戏按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都在尽力办好自己的任务,比赛中没有失误,一切进展就如我们队号6一样,稳定的发挥,自然有傲人的成绩,不过强中自有着强中手啊,仅以3秒的落差排名第二。不过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是自豪的笑容,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所以我们自豪。这让我们明白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在合作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团队的利益后面。才能使团队“更高”“更强”“更快”。

“登天梯”是我们的最后一个项目。没轮到我之前,看着差不多和我同高的细绳,心理就发毛,只有通过和团队的合作,才能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最美好的画面,最感动的时刻,男女生打破了性别的界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只因为感动与感恩。“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回来时已是下午六点了,虽然又困又累,却觉得十分有意义。不仅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大胆、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工程管理1202赵云帆

推荐第6篇:素拓心得体会

素质拓展心得体会

“素拓”顾名思义是素质拓展训练,旨在提高我们的素质修养,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这是我的第一次素拓,它教会了我许多,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融入一个集体,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早,我们就到足球场集合了。首先开始的是一个拓展训练热身,热身的内容是分小队。每一队给自己的队命名,选队长和安全委员,设计队名,队歌。我们队唱了一遍队歌,感觉又回到了军训的时候。

训练开始啦,四个项目紧张有序的展开。在每项活动结束之后,每个队派两三名队员做总结。我最难忘的一个当属第二个项目“生死电网”。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一位队员都翻越由不同面积空挡组成的“电网”。项目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屡屡失败。最后在队长的带领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型,找到自己要过的网格。体积比较大的先过,体积比较小的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个一个被从空中送到对面。而我则从下面比较宽敞的方格过去,只能说自己胖到没人要,确实该减肥了。最后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终于在一个半小时在那一刻完成了这个项目。

一上午的素质拓展训练结束了,在回宿舍的路上大家仍然很兴奋眉飞色舞的交流训练了体会。有的人说,这次训练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有的人说,训练培养了团队意识;还有的人说我,对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的感受。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

我认识到了个人的成功永远基于团队的成功,也体会到了远远超越个人成功的团队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受到了团队所给于每个人的巨大鼓舞和关爱。感受到了浓厚团队氛围所激发出的高昂斗志。当队友们把队友拖到高处上时,我感受到团队精神的伟大,团队合作是我们最终取得成功的精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绝不轻言放弃,多一些勇气和毅力,很多机会就不会溜走,要相信自己!我坚信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战胜挑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拓展活动,我感到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奉献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为成功注入能量。承诺,是团队成员共同承担的具体责任。没有承诺,团队就如同一盘散沙。做出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通过这次拓展活动,使我学会团队精神信息和沟通的同时,也学会了许多东西:学会挑战自己,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鼓励她人,学会欣赏他人,更学会了在自然中放松,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感悟!激发了我本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了群体的作用;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了人际关系,学会了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不知不觉素拓结束了,但素拓带给我得震撼却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注定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因为素拓给了我更多关于人生,生活的思考。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经过这次素拓,我相信我可以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更好的完成科联给我的任务。

2014年11月2日

周小风

推荐第7篇:素拓心得体会

久违的快乐

夕阳西下,操场上微风徐徐。已成年的我们走进大千世界,看遍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知道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而我相信即将到来的素拓是我们人生中又一抹亮丽的色彩。

2012年5月18日,在辅导员杨亚兴的带领下财管90

7、90

8、909班全体同学在西安翻译学院操场进行了主题为“团结、合作、共辉煌”的素质拓展活动。该活动在辅导员老师的高度重视下,各班委及班级成员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开展。

活动之前,各班班长及策划人员向同学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这时产生了三位主持人和六名工作人员及小组长,大家共同为本次素拓活动的成功举办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准备工作就绪,活动正式开始。看我们那青春的面庞洋溢着喜悦,早已期盼着活动快快开始。三个主持人及组织人员把三个班的同学分为九组,在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之后,组长带领组员想出自己的队形、口号、以及队歌。紧接着就是依次表演和展示。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开始了等待已久的游戏:杯水传情(详细游戏规则,参赛组每人一个水杯,组员站成一排,给第一个倒水,穿到最后一个。组员在传水过程中不能用手去碰水杯。传水最多者加分,

用时最少者加分。);第一个游戏结束后进入到第二个游戏:游戏以三组为一个小队,三个班级分为三小队,每小队玩一种游戏,其中一小队玩的是穿越生死网(详细游戏规则:在两个柱子之间有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十九个洞口,队员将其假象为有高压的网丝,在规定的时间内,队员穿过洞口,且每个洞口只能穿越三次得分多者获胜)而第二小组玩的却是坐地起身(详细游戏规则:要求四个人一组,围城一圈背对背的做在地上,在不用手撑着站起来,随后依次增加人数,每次增加两个直至十人。)最后一个小组玩的是链接加速(参加游戏组,后边的人左手抬起前边的人的左腿,右手搭在前边的人的右肩形成小火车,最后一名同学也要单脚跳步前进,不能双脚着地。场地上画好好起跑线和终点线,其距离为三十米,游戏开始时,各队从起跑线出发,跳步前进,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按时间记名词,按名次记分。)各组游戏结束之后,组织人员又将三个班的同学都绑在一起,最后一个游戏“十人九足”我们三个班人数共计134,大家只有听统一的口令,才能向前进,为了取得成功,大家都忍痛前进,这样的活动加强了团队的合作能力,最后主持人做了结束语,辅导员进行了讲话,大家玩的很尽兴。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因为我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而最令我们高兴的是:举办这次活动,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掘了自身潜能,增强了自信心,克服了心理惰性,认识了群体的作用,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塑造了团队活力,推动了班级成长,通过真诚的交流,顺畅的沟通,我们更为融洽的与群体合作,同时通过组织和开展本次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与磨合了我们三个班的统一管理及协调能力,为今后开展大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是需要沟通的,人是需要朋友的。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还让我们结识许多新朋友。大学四年只是我们相伴的一个开端,人生路漫漫,请记得:青春不留白!

115110908班

吕月侨杨雨田

2012年5月21日

推荐第8篇:古诗歌素读教案

古诗歌素读教学模式例探

封丘县第一中学 王小滑

现在的课堂教学,“先进”经验很多,大家目不暇接,但内心很是纠结——这是语文课吗?

教学中,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结合自身实际,上好语文课,我觉得,素读实在太重要了,不管什么讨论交流,学生没有细细读,细细品,细细思,一切都是白搭。我这个课例,简洁,但是效果很好,课无完课,缺失是一定有的。

【教学设想】

诗词教学,应该抓表达方式中的“结构”与“炼字”,我想,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能一味灌输文学知识,不能满足于给文学作品贴标签,不能使学生只学到一套套的空洞的理论,却丧失了感动能力、艺术感受力以及对文学的兴趣,甚至本真的天性。所以,在适当技术指导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注重读者的体会。

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首古词,一首古诗。要求学生静静看看,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赏析古诗的问题。

教师只问一个问题:你们在读以下诗、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字词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词的探究结果。

其一: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生一:我关注到这个“独”字,说明他是一个人到楼上去,很孤独,很寂寞。

生二:我看这个“月如钩”,感觉很是凄凉。

(师问:为什么呀?月亮如钩很好看啊) 生(七嘴八舌):残月啊,残月很令人感到凄凉的。

(师问:那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圆月和残月的分别代表什么?)

生(群答)圆月是团圆的象征,残月是凄凉的象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三:我来探究“寂寞梧桐”,作者用“寂寞”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师问:作者为什么“寂寞”?是不是没有朋友交心!)

生:国家灭亡了,作者被囚禁,很寂寞、孤独.

生四:“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表明作者的内心的愁因是离别之愁。

(师问:与朋友离别吗?)

生四:不是,是离别故土。

(师问:“愁思“是看不见的,作者用“剪”是什么手法的运用)

生沉默。

(师提示:把看不见的变为可见的)

生:化虚为实。

生五:最后一句的“一般滋味”正是内心痛苦的写照,是国破家亡的惨痛。

(师:大家表现非常好,我们读书,读诗词,就是要耐下性子来好好品字,品词,朴素地读,“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我发现,有个句子好像品评不够,“深院锁清秋”,谁来品读下)

生六:“锁”字表面是指深院的大门紧锁,其实是暗示作者的处境。

生七:“清秋”清冷,凄清的秋天,也暗示作者的心情。

(师:老师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对“深”字颇有兴趣,他们认为,院子不可能太大,庭院深深,其实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要把故国之思深埋在心中。现在我们看看,作者极力描写景物、环境之凄清,以此抒发作者的感情,请问,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借景抒情。

其二: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生一:我关注“绿无涯”,说明小草很绿,长的茂盛。

生二:我关注“日欲斜”和“春将老”两个词语,总觉得两个词语相互照应。

(师问:一个写“日”,一个写“春”,有联系吗?)

生二:太阳要落山了,是暮日了,春天老了,也是指暮春了。

生三:“踏落花”说明游人很盛,人多。说明人郊游的乐趣,但是不知“落花”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生四:不知道这首诗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师: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

生四:“环滁皆山也”,结合《醉翁亭记》的主旨。我认为这首诗就是写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生五:“游人”多,应该和《醉翁亭记》一样,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很赞同,大家总结一下,诗歌怎么读,别总结得太多,我怕你们记不住)

生笑。

生六: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品析。(品味)

生七:要注意写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师:很好,记住两个要旨即可。

(我指导学生细读古诗词,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诗人之情。同时,也是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细读,精读,静读,从文本文字中找寻感情的归依。)

推荐第9篇:辛素丽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组

辛素丽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与过去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整体性以及不确定性,更加凸显学生的个体性。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为课程决策者,创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学习和吸取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发抨的机会、数学问题情景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首先,课程理念上更加细化新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10个明确的基本理念,即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差异:倡导积极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把过去强调的“双基认定为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在继承这一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摒弃过于繁琐的计算、人为设置的技巧化难题及机械记忆的负担。而把导数、数学处理、数学建模、统计与概率、微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作为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增强应用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实践能力。新课改新教材改进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与魅力。

其次,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有新意《数学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上有新的创意,提出多种选择方案,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设置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必修课数学外,又为部分学生希望在人文领域、社会科学方面发展设置选修系列,还设置供文理两类学生共同选择的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选修课程系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为提供更多选择性给子时间上的保证,这主要通过必修课时的减课时,使学生高中3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增加,选择性更能落到实处。过去《数学教学大纲》设置必修课、选修工和选修II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来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但选择有限,必学有余,即选择不足。

第三,课程内容关注”学生体验与感受“和”知识产生的背景“,给人新启发新课标,选取的内容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有一定变化。课程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分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3个部分。学生只要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即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其课程的内容除新增算法、统计外,其余大部分与《数学教学大纲》相同,是能被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但要求有所变化,给子新的启发: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强调知识产生的背景。新课标还对一部分内容重新设计,进行调整、整合,使得课程尽量符合每位学生的不同发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处理课程内容,结果是学生有更多精力来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本质,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高质量地、有效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计划,达到其学业目标。

新课标还同时明确:数学探究、建模及数学文化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对集中的活动形式,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渗透在各个模块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钻研数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多方面、多层次预测学生集中的活动中提出或遇到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诱导“与”引导“,即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I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科学家走过的路,促其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优化教学模式,摈弃教师独霸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

总之,新课改,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新的教学思想,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爱学、乐学、想学的基础上,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10篇:素能培训心得体会

素能培训心得体会

素能培训心得体会

在中心校的安排下,4月28日我们匆匆忙忙来到了绥阳县素能培训基地。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旅途的疲惫与饥饿让我们每一个人像一只只饿狼一样,冲进食堂。我们以为吃完饭就可以好好躺在床上睡觉了。

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好,吃完饭,素能培训的负责人严厉的语言和表情,又让我们乖乖地在室外接受了接近两个小时的培训。讲课的老师似乎一点也不累,他越讲越有劲,给我们介绍了拓展训练的礼仪以及拓展训练的项目等等。虽然我们都很累,但仍然对第二

天的训练充满希望与恐惧。因为在没去的时候,参加过这方面培训的老师或多或少地给我们讲了一些项目。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是一个从来不喜欢运动的人,读书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体育考试,每次都是不合格,一听到要进行身体方面的运动,我就非常恐惧,原以为第二天的拓展项目,会把我们折磨得怕不起来,但事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酷,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极限训练,最重要的是心理的极限训练。每一个项目都体现了团结的力量、团结的重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空穿越,我本来是不敢上去的,可在每一个队员的鼓励下,我系上了安全带,爬上了接近十米高的地方,当我爬上去的时候,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那个时候我除了害怕就是害怕,我真想又吊着那个安全绳下来,我不敢跨过去,在这个犹豫的时刻,我的团队在给我加油,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困难,我要超越自己,所以没让自己多想,我一下子跨过

去了,我成功了。当我再返回地面时,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行”。这样的项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勇敢的一面,我暗地的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却做到了,一种欣喜油然而生。

在这次的拓展训练中,而最让感动的是翻越毕业墙,在四米二的墙面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翻越过去,可在团队的努力和帮助下,我翻过去了。可当我看到“人梯”那被我们踩出血的肩膀;拉我们上去的人那手上的青筋时,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教官的话真的让我深思:“是现实的社会把我们内心的激情都磨灭了。”是的,想着自己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对人生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社会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可现在呢?我还这么的年轻,我还剩下些什么呢?我的理想、抱负、激情、希望,又到哪儿去了?从这一次的培训中我不仅仅是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人生的内含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千万不要白白走着一遭啊!还记得保尔的那段至理名言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第11篇:素拓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素质拓展训练中,我和大家体验了各种各样的素拓项目,在快乐中也收获了许多。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下午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在此之前我从没参加过任何有关素质拓展的活动,十分兴奋和新奇,期待着和大家一起进行素拓。

但当我走上七八米高的断桥的时候,却有过一闪而过的放弃的念头,我的腿不是那么听我的使唤了,也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了,朦胧间有人喊“加油”,而我的心中跑出来一个胆小的女孩在尖叫着“I can’t ! I can’t!”。我的时间在断桥上停滞了两分钟,老师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之前大家把手搭在我的背上一起喊“加油”也赐给我了莫大的力量,我大声喊着“1——,2——,3!”,用力一迈,我跳过去了!

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

而当第一跳跳过去之后,第二跳跳回来就变得简单很多了,据后来同学帮我录的像,我第一跳用了两分钟,而第二跳只用了十几秒。从高台上下来,似乎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害怕了,万事开头难,突破自己,挑战自己,也就获得了一种成长,也就升华了自己,大声说“Yes, I can !”

之后,我们进行了毕业墙的集体训练,也让我感触良多。 毕业墙又称逃生墙、胜利墙、海难逃生。毕业墙有个这样的故事,在西点军校的历史上,第四十六期学员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学员执行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水上巡逻任务,因为是最后一次巡逻学员们没有认真的驾驶导致巡逻艇撞上了在海面上的油轮,因为是深夜,没人注意到这件事。当时所有西点军校的学员都很着急,此时要想活命就只能爬上油轮高达4.2米的甲板。在艇上没有任何攀岩工具,学员们靠着搭人梯的方法爬上了甲板。

后来学员们把事件经过报告学校,西点军校在学校的训练场上搭起了高达4.2米的墙,每一期学院以60人为单位必须在15分钟内全部爬上高墙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后来这面墙有了毕业墙的称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团结得以逃生,优秀传统得以继承。

老师在训练开始前传授了我们攀爬的技巧,其中有一个叫做“生死扣”,墙上人的手和向上爬的人的手相互握住腕关节,这样的握法是最不易滑脱的。只有相互完全信任,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付给他人,才对得起“生死扣”这个名字,才是为“生死之交”。我的眼前浮现了西点军校的士兵,无论之前有怎样的故事和关系,经历了那一次事故,他们都应该是“生死之交”了吧。我们的训练虽然没有任何危险,但没有足够的信任和一致的团结协作是也是不能够完成的。

一堵4.1米的高墙,光滑、没有任何工具,而我们所有的队员在20分钟内全都翻越了过去。当最后一个同学成功跃上4.1米的高墙后,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和欢呼声!

突破自己,充分信任,分工合理找准自己的位置,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是我在这次素拓中宝贵的体会和收获,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获益,素拓给我的还不仅仅是那么多。

第12篇: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1: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篇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 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 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 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 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 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 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 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篇3: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第13篇: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

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

争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才能愈加亲密。

3、学会奉献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想起了以前学院的学生干部和班上的干部,他们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他们在面对我们的不满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情形下,仍然坚持着笑脸,为我们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他们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动。这几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学院的辅导员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日日操劳之外,我们的学生干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才始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是如此井然有序。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对于自身所缺的就是如何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何抱着一颗无私的心,为同学和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服务,为自己增光。

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让我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对不足之处,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把这些不足改正过来,就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我们才能知道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社会就会更和谐,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篇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4月26日在洛阳西工区工人俱乐部,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其实就一个词:感恩。对社会要感恩,对家庭要感恩,对父母要感恩,对每一个熟悉和陌生的人都要感恩······现对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篇3: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时时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与古之先贤心心相应。自己修学不得力,正是因为对恩师、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缺乏恭敬心,才会让烦恼习气障碍自己。而恭敬心不够,也就证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够,自己是否时时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时时刻刻想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自己身体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检讨仁、义、礼、智、信,自己没有一样做得及格?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感恩“传统文化讲座”!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领导辛勤教导!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对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须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须修身养性让自己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教学生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

3: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4: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四年级:王明娟篇4: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在这次讲座中,手语舞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欢,正如歌词里写的“感谢黎明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多么温馨的话语啊,如果我们都像歌词里说的,对世间所有的一切常怀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不再有勾心斗角,我们的生活何愁不会美好,我们的国家何愁不会繁荣昌盛,我们的世界何愁不会和谐、大同?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关爱,每一分每一秒对我包容的心态,感谢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培养,让快乐与温馨陪伴我的成长;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教导,感谢他们教我人生怎样去起跑,感谢他们传授给我知识与文化,让我能在社会中生根与发芽;感谢我的朋友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们在我困苦时贴心的关注,感谢他们永远会站在我的身边,用友谊去撑起那共同的明天。

我还要感谢每个夜晚,它给我疲惫后的依靠;感谢每个清晨,让

我可以向新的开始祷告;感谢每次失败,它让我品尝苦口的良药;感谢每次成功,它让我看到自己的微笑;感谢那些欺骗,它们让我增进了一些见识;感谢那些虚伪,它们证明了我的价值;感谢那些伤害,它们磨练了我的心志;感谢那些烦恼,它们是一把向前的钥匙;感谢那些徘徊,它们不断增强我的意志;感谢那些蔑视,它们激发了我的斗志;感谢那些欲望,让我认识欢乐与痛苦;感谢那些挫折,让我明白做事需要态度;感谢那些压力,让我经历从未有的忙碌;感谢那些恐惧,让我学会了面对危险;感谢那些耐心,让我明白凡事都有深浅,在迈出下步之前一定要再三考虑?? 以前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不顺利或不如意的事情,我总是心怀抱怨,不但最后没有解决事情,反而还影响我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实在是太幼稚了。我今后一定要做到,在自己特别想抱怨的时候先想一想“抱怨能解决问题吗?”“抱怨之后对你有好处吗?”,我就不会再抱怨了。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遇到的对象比较复杂,而且要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可谓是“压力山大”。教师如果哪点做的不好了,就可能要接受舆论的批判和攻击。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抱怨声也随之而来。要缓解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保持阳光心态,不抱怨,要“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的心态,还会去抱怨我们的工作、待遇、地位,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吗?

个人如何看待幸福很重要,幸福是由自己的思想、心态而决定的,它与人所拥有的财富、相貌、地位、权利等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的心可以创造“快乐的天使”,也可以创造“阴险的魔鬼”。正如罗曼·罗立曾经说过“要撒满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做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用积极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学会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麻烦、挑战,让自己得到成功的体验。用阳光的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学会合理地调适情绪,多运动,听听音乐,与人沟通等等,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快乐。

教师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

教师还要学会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

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如果你高声训斥,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优质课变成了垃圾课。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重要,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要有一颗大度、宽容的心。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对学校,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

(1)开设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

(2)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一次的经典朗读比赛;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并定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篇5: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

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在法治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14篇:发扬传统心得体会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我院开展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在“五一”节前夕,组织我院部分同志到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并参与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等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和观摩,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就从三方面谈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一、发扬革命传统,学习先烈革命精神

听着红歌,读着红色经典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耳畔的歌声还在萦绕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共和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作为一个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共党员,一名法官,我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成果,努力将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相结合,熔铸成新的时代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激励我们在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努力拼搏、勇于进取!

二、坚定信念 学习艰苦奋斗的革命灵魂

通过读红色经典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被带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斗争场面,感受到了当年我们党内存在的激烈思想交锋和斗争;看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坚定理想信念,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人民解放之路的奋斗历程;领略

了毛泽东等红军将帅高超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无私支持,硬是在人数少、武器差、缺乏训练的劣势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斗争的胜利;见识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克服敌人封锁所带来的缺衣少粮、缺医少药、物资极端匮乏等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疾病、寂寞等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折磨和考验,炼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本领。

革命的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法官,我们手中握着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更应该体会到什么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应该慎重并合法予以运用,不辜负先烈们的付出与期待。

三、执法为民 恪守法官职业道德

当我身着法官制服,面带敬畏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聆听红色歌曲,我几乎窒息,革命英烈弃生命而置之度外的付出而感动,为我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未珍惜而痛心,更为自己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心中所承托的天平而感到责任重大。愧对于胸前的国徽,愧对于人民的信任,愧对于先烈,愧对于法官这个高尚的称呼。我一次次地陷入深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

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一定要弘扬革命精神,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今

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手中握有管理国家的大权,肩负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重任,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不动摇,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同时,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要严格依法办案,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公正权利,不为权、利、情所干扰,法律之上,自觉维护法官形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无愧于法官这个光荣的称呼。

叶尔江

2011年4月29日

第15篇:发扬传统心得体会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中央政法委、省政法关于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按照省、市法院的要求,我院党组对此项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要求各部门组织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及文件,领会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组织全局干警认真学习,积极讨论,每名干警都记了学习笔记,现谈一谈本人对开展此项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思想观念得到了的转变 通过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纲要》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奋斗历程,结合办案典型案例认真进行剖析,使本人更加认清了形势任务,领会了活动的精神实质,明确了工作方向,充分认识不同层次司法理念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司法作风及形象得到了转变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在对待当事更加注重自己的司法形象,改变了过去知识陈旧、方法简单、释法解释不到位、化解社会矛盾差、工作方式方法不当、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说不清、说不通,化解方法和裁判结论当事人不认可等问题。

三、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水平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自己的服务水平提到了提升。为大局服务、能动司法、和谐司法的理念更加入脑入心,更加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积极回应司法的需要。司法为民有了新举措,落实了许多便民、利民、为民的措施,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办案质量得到了提高 在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调解的重要性,不是简单地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着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更是注重法定程序和审判纪律,从细小之处入手,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提高了办案的效率,突出了执行效果。

中国共产党建党近90周年,走过了90年风雨历程,许多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和谐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应该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站在新起点,面对新的形势,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提高执法能力及水平,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执法公正。

第16篇:传统文化知识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增强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笃学、尊师、守纪的良好习惯,启迪和引领同学们走进书海,走进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月13日上午,学校领导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讲座,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感触颇多;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通过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各方面都做得不够,连合格都算不上,这实在令我汗颜,从今往后我将以《弟子规》为镜子,来检查自己言行举止是否得当,如有不当之处并将改之。

孝道以及爱的传递是我们第一天学习的重点,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顺是多么的重要,人生在世,谁无父母;父母的恩情,非三言两语可以言语,没有父母,我就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就没有机会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了。因此,我很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常言道:孝,其为人之本也。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我深深地认识到父母对我的恩情与爱是我一辈子也还不了的。但我仍努力去还,哪怕只能还百分之一也好!很多人以为每个月寄钱给父母就是孝顺,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是钱,他们需要的是爱,是和儿女们呆在一起的那种喜悦,哪怕和儿女多呆上一分钟,他们也会感觉到莫大的幸福;真正了解父母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顺;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什么是幸福?每天回到家能叫一声爸妈,这就是一种幸福。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的感触很多。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爱心的人;有孝心的人。看待事情要多元化,多面化。在人生中,我们会遇见诸多不顺心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很多烦恼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找的,只要你有乐观的态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会笑看人生!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有很多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如仁、义、礼、智、信、忠、勇、廉、耻等等,但是将某一种道德规范特别予以强调,并单独著书立说,提到“经”的高度,成为不可更易之准则的,除了“礼”之外,就是“孝”,礼有《礼记》,孝有《孝经》。《孝经》是阐释“孝”这一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典,其所倡导的孝道经过历代帝王的标榜和万千先祖的实践,已经成为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形成优良社会风尚、传承华夏文明的美好传统,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并不断地推陈出新。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推行,我国正逐渐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老年问题将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物质基础的建设、制度机制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敬老、事老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让孝敬老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蔚然成风,毫无疑问,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让我们所有的为人子女者共同努力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通过网络学习,我才对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有了深刻地认识。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原是宋国人,后迁移到鲁国。他从小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文化影响,有一句古语:“周礼尽在鲁里。”即“周礼”和“礼乐”。孔子出生贫寒,父亲早年去世,他的生活是“食无求饱,居不求安”。但他很聪明,“敏于事,讷于言”(这也是李敏、李娜的名字)。他精通“六经”,经常有人向他求教,他就开始办学,比如有人向他请教政治上的事情,他就说:“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后来才当官,政绩不错,主要负责工程方面的事情。在这之前,我总以为孔子是官宦之子,他才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他的生平,我进一步领会到“寒门出贵子”的家训。

就孔子的成长和成功,专家教授给我们引经据典,分析、研究,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使我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感兴趣。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

一、着眼于伦理本位——它主要是对道德的追求,并且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德治国,这是历代王国核心的思想。

二、比较倾心现实政治 —— 它强调我们每位党政干部要有现实的责任感,要形成一种民族精神,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在和自然做斗争中,人是最主要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解决人的问题,包括佛教和禅学,它们都是谈人的境界和追求。如今,中央也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

四、非常富于辨证思维——古人说:“了解了阴阳就了解了个人”。

五、树立整体观念——考虑问题要从整体来把握,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的典范。

六、偏重于直觉思想——把握事物时,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比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七、哲学特别提倡博学大度。

八、在任何组织,我们都要讲究人际关系,我们在发展中,不可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四”以来,我们否定了几次传统文化,不过我们一定要从客观上去看待它。任何事情有利有弊,我们要选取精华,积极的方面,优秀的方面,要和世界交流,融入世界文化,在国际文化中,发扬我国文化的积极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近日举行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这些日子的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孝经》的学习,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第17篇:发扬传统心得体会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

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灵台县司法局

张君录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法委研究决定,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变化、新气象。

一、集中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

回顾我们党近90年的奋斗历程,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夙兴夜寐、开拓进取,同样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政法机关要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历史重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一条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央政法委将邀请一批革命前辈、党史专家、政法英模,组成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宣讲团,深入各省区市政法机关进行巡回宣讲。各级政法机关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经典、瞻仰革命旧址、走访革命前辈和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每一名政法干警进行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警、为什么当法官检察官、为什么奋斗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使政法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对政法院校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对广大律师也要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

二、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

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认真审视我们对群众的感情究竟有多深,群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究竟有多重,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要借鉴“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坚持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把政法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以创先争优促进政法机关党的建设

全国政法干警中,共产党员占70%以上。党的建设搞好了,政法队伍建设就有了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要根据中央要求,抓好政法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和促进全国政法机关党的建设。2011年“七一”前后,中央政法委将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中表彰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00名优秀党员干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统筹谋划政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协助党委把党对政法工作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落到实处,坚决把好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依法律、按程序办事,支持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要加强对政法各单位的统筹协调,确保政法各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政法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各级政法机关要建好建强各执法司法机关和基层政法单位的党组织,建好建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的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按制度开展经常性活动,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政法机关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警要带头扎根基层一线、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勤学苦练、勇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带头公正廉洁执法、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做到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警。

四、把从严治警的各项纪律要求坚决落实到位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从严治警的规定,有的称“铁规”、“禁令”。比如,对法官,有“五个严禁”;对检察官,有“禁酒令”、领导干部“十个严禁”;对民警,有“五条禁令”、领导干部“五个严禁”;对律师,有“年度考核规则”、“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要在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的同时,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今后,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律师吃请、娱乐、财物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利用职权插手案件办理影响公正执法、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律调离执法岗位;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一律清除出政法队伍;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政法各单位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群众评议机制,严肃认真处理每一起群众举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法机关在坚持从严治警的同时,要进一步关心爱护政法干警,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舒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保护好政法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当前,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同时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复杂。现在不少网络热点事件与一些司法个案有关。对此,各级政法机关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切实做到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改进新形势下的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政法工作发展进步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政法队伍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进一步树立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为政法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政法干警处在维护国家安全、惩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承担着艰巨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时刻面临着流血牺牲。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政法队伍,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为政法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18篇:发扬传统心得体会

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严 铭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我局积极相应号召,掀起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此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对在新时期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坚定党的政治理想信念,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我做为一名司法干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现结合实际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

发扬革命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良的传统之一。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要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用制度促进干警在执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制度促进干警开展换位思考,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用制度促公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司法行政工作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更好地服务从江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二、坚定理想信念,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政法干部。

政法干部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沿防线,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时刻牢记司法行政的本质意义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同时要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完成好各项任务。再有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时刻抵制诱惑,正确看待利益关系和个人得失,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视廉洁为生命。恪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刻保持政法干部清廉形象。

三、弘扬革命正气,坚持执法为民,恪守职业道德。

作为政法干部工作人员,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密切联系群众,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落到实处。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引导蔬导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要求,恪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政法干部,一定要弘扬革命正气,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思想上、行动上更好地履行好“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职责,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我镇的各项工作开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19篇: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心得体会

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心得体会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3、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4、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

第20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有效教学》第二讲的学习,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课堂

大家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 素读 心得体会
《传统教学 素读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