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5 08:37:3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开展学生全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 1.过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忽视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中外缺少课外实践活动延伸。 3.英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

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研究对策去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 以下三个方法去尝试。

一、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与课外延伸阅读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英语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分小组地进行阅读和交流,这样一来,既可以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情谊,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开展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张开嘴”,同时在讲台上进行演讲表达自身的想法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增强心理素质;教师也可以根据文章中情景安排学生饰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坚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是教学活动根据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而开展。

三、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挖掘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一个重要内容还表现在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等形式,挖掘任我的优秀品质,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书育人”首先对于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是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确实起到“言传身教”的模范指导作用。

推荐第2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出发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对应文化性、自主性、社会性。从这三个维度看,它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学习、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体现的是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的特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即全面发展的人要有的综合素养: (1)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即个体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包括社会责任如自尊自律、孝亲敬长、热心公益、规则与法治意识、公平正义,国家认同如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爱党护党,国际理解如全球意识人类视野、尊重多元文化差异;实践创新,包括劳动意识如尊重劳动、具有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即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或工程思维。

(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即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包括乐学、善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信息意识数字化生存能力;健康生活即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包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3)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即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即人文领域基本知识、成果及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即以人为本,审美情趣及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及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科学精神即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各学段、分学科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重组,实施创新,评价改革。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我们必须调动一切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环境、学校各种活动、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树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大课程观,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让我们都一起投身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石,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孜孜不倦,努力奋斗。

推荐第3篇: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的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我明白了中小学生素养的结构应当以人文素养为主,要研究构建以培养人文素养为主的核心素养体系、课程体系\\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核心素养的定义应该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二、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本次学习使我们老师获益良多。

推荐第4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打破传统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当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敢于打破传统,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观念,塑造核心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相比于教书,育人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在学生的分数上,课堂教学的目标依然是课堂知识内容的教授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中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体验英语、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学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课堂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语感,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小游戏或者一些精选的英语歌曲等,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推荐第5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材料)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针对当前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下面结合学习国培研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仅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与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日常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良好品德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I can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我先介绍 Sarah 的话语:“Hello, boys and girls.I am Sarah.I’m 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pick up rubbish.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做志愿活动而获得的劳动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彰显人格魅力,启迪习惯养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任务型活动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其分清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活化教学方法,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创设情境,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

五、整合学科知识,引导正确发展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从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一代人才。

推荐第6篇:英语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在小学初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英语词汇的积累和英语思维的培养,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知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7701

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学生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而学习,而是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词汇积累到英语思维的训练,从文化品格的养成到学习能力的提高,从基础学习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积累语言知识,内化语言技能

英语语汇的积累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对陌生语种的掌握难度较大,而且比较容易遗忘。英语在小学阶段属于“小科”,每个班一周也就三节课,学生对单词的积累巩固没有时间作保证,这也是影响学生语汇积累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每天读英语的习惯,哪怕每天保证10分钟的阅读时间,时间久了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朗读中可以培养语感,很多语法知识可以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不需要机械、枯燥地背诵就可以较好地掌握语法运用规律,实现语言技能的内化。

每天10分钟的朗读如何保证,这是语言技能实现突破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留出学生复习朗读的时间,还要在教学设计中压缩教学任务,空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师要到所在的班级陪伴学生朗读10分钟英语,弥补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语言环境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内培养“小助手”,每天设置特定的时间读英语,或是晨读时间,又或是课外活动时间,只要学生每天保证有“读”的时间,英语学习就不再是难题。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对话”,也可以是英语报上简单的小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在朗读的同时摘抄自己喜欢的短语、句子,增加词汇量。

二、巧设问题引领,激活学生思维

英语核心素养比较注重的是英语思维的培养,思维的激活发散需要恰当的“问题”作引领。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灵活度。课堂问题通常是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教师在设置时要有层次性,从内容的学习到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深入剖析学习的知识点。此外,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还要有系统性,即根据情境的设置,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依据,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运用问题的启发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时,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根据几个问题来梳理。如“(1)What kind of clothes did the two man show the king?(2)What did the king do after wearing?(3)Who said the truth at last?”。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比较清晰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在自我思考中理解故事的寓意,并总结出过去式变形的规律问题,很自然地转入对过去式的学习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在运转,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提出新的问题,这就是具备核心素养的体现。

三、拓展课外阅读,提升综合能力

课外阅读在英语教学中难度较大,一是阅读材料不足,二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够。但是教师仅靠教材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所以课外阅读是必须补充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英语短文,拓宽英语视野。

拓展课外阅读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时间,还应让家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例如,在学校时,教师每周都要组织学生上阅读课,阅读与教材配套的同步材料。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让学生模仿更地道的英语口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绘本故事,如《I went walking》《The doorbell rang》等,还可以截取英语电影片段,如《Kung Fu Panda》《Magical forest》等。绘本中句子的复现率比较高,有利于学生积累句型。另外,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用微信关注与英语有关的公众号,每天晚上督促学生听一个英语小故事,或跟读一篇短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用能力。

总之,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学生所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教师要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有意识地积累更多的语汇,善于提出疑问并思考解决,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短文,增强语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责编 容 耘)

推荐第7篇: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杜贤厅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化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化学素养渗透到教学 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 中渗透化学思想和方法。

化学思想是对化学和它的对象、化学概念,命题和化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化学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化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方法、感悟化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化学手段和化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化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化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化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化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化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化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化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化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化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化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化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化学的发展史,多参加化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化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化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推荐第8篇: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盐亭县金孔镇初级中学

廖先才

摘 要:在我国教育模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工作重点。初中化学作为学科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科目,有必要以化学学科出发探究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浅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我国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稳健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型。教育的重点不仅只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即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的是一个学生的品格、能力,形成好的核心素养不仅对当下的学习成绩有帮助,更对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育人心,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萌芽期,是十分重要的时期,学校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其形成积极阳光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人格的形成与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化学学科也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输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难以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能够理解消化知其原委的问题很容易在记忆时出现混乱且记忆不深刻,当有新知识或相似知识进入时,极其容易发生记忆混淆,不但无法做到触类旁通,反而将脑中的知识体系打乱,无从下手整理学习。这时学生的畏难、厌学等不良情绪会相应出现,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觉得自己学不会,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导致很难再弥补的局面。

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将各自学科的学科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其理解并掌握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初中阶段树立起学习、生活、做人的正确观念,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需要教育者提高重视。

一、发挥教师亲和力和专业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

师生是知识传递的最直接主体,教师的亲和力能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知识的顺利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也十分重要,教师自身的化学知识与视野关系着学生所接受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桥梁,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认可老师,认可这门科目,并对这门科目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

二、借助实验教学发挥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是一门源于实验,注重实验的学科。通过参与实验的设计、设置实验装置、识别添加化学试剂、最后检验生成物并记录以及最终计算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书本上较为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和结论。同时,动手操作的课程相对于枯燥的文化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这是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魅力。对于青春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化学学科理论课与实验课,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化学的趣味与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就疏通了知识传播的道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效率与呈现的结果也十分可观。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我国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已久,學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思维习惯会使知识的接受度和被理解度大大降低,达不到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学习效率也不高。为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勇于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习重难点掌握知识的学习思路。学习小组也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将不同化学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组队编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在知识获取的道路中由直接给予转变为引导监督,答疑解惑,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逐个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积极钻研进取。

四、完善教学设施,增强教师业务水平

完成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就是硬件支持,我国学校的扩招计划逐年加大力度实施,学生逐年增加的同时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并没有匹配提升。而化学是一门注重动手实验的课程,想在这一点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增强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此的经济支持、政策支持,并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关注教育,大力支持各中学完善其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硬件设施提高的同时,教师的业务软实力也要相应提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成果借助精密的设备不断出现。学校的教学也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教材,而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抬头放眼世界的变化,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

总的说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积极学习领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形成高素质核心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推荐第9篇: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赵 超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核心素养应具有“可教性”,这反映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

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

作为教师,是不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这个语言教学也就不仅仅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今后的学生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程晓堂 赵思奇

摘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在综述国内外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语境下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科;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等问题,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所以,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语文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都有必要开展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本文在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语境下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虽然国内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是近期的事情,但国内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不完全陌生。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提出了适用于本国或相关地区(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情况,也探讨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描述和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反复摸索与实践的产物。虽然现有文献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是这一概念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教育“育人”本质的思想是被广泛认同的。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既包括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特别关注人与社会的统一和协调发展。这一思想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中的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维度也大致相符。

在阐述或定义核心素养时,许多研究者参考了国外已有的较成熟的概念体系,并探讨了这些体系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启示,如裴新宁、刘新阳和张娜分别梳理了欧盟和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概念,并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研究过程和对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例如,研究过程中应当综合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意见,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应得到大规模调查数据的支撑和政策支持。描述和界定核心素养应注意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情境,选取那些可教可学的、具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素养。虽然这些启示和建议仍有待落实,但为研究者借鉴国外经验提供了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对研制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柳夕浪认为,应借鉴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辛涛、姜宇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辛涛、姜宇、刘霞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我国的教育目标、国外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原则等几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他们指出,“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和措施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研究者都在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成熟的经验,探讨值得借鉴的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措施。最受关注的三项措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评价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其中,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有不同程度的结合或互动;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需要核心素养模型的指导。

1.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诠释,与课程体系的结合是一种国际趋势,甚至有人说“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DNA”。要想通过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厘清课程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辛涛、姜宇、王烨晖归纳了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互动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并相互融合,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第二种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学生核心素养,两者紧密结合,以芬兰为代表;第三种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学生核心素养,而并没有单独规定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

在探讨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时,许多研究者提到了核心素养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其中关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在下文详述)。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将两者的关系分为以新西兰为代表的“一对总”和以我国台湾为代表的“一对分”两类,即每个学科承担所有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个学科有针对地承担部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尚荣主张采取“一对分”的处理方式来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曹培英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了数学思想——在欧盟、英国、法国等国家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中都包含数学素养——如何融人数学课程,体现育人价值。这也可视为“一对分”的类型。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大概念”“大观念”“课程整合”“学科整合”这些相关概念。例如,柳夕浪提出应关注“大概念”,并借鉴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更少、更高、更清晰”的教育标准,分析了生物课程标准对概念体系的精简和对重要概念的提炼。

2.核心素养与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不仅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许多研究者借鉴了经合组织围绕核心素养实施的国际学生学业评价项目,认为应重视核心素养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指导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教育“育人”本质的思想是被广泛认同的。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既包括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特别关注人与社会的统一和协调发展。这一思想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中的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维度也大致相符。

在阐述或定义核心素养时,许多研究者参考了国外已有的较成熟的概念体系,并探讨了这些体系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的启示,如裴新宁、刘新阳和张娜分别梳理了欧盟和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概念,并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研究过程和对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例如,研究过程中应当综合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意见,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应得到大规模调查数据的支撑和政策支持。描述和界定核心素养应注意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情境,选取那些可教可学的、具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素养。虽然这些启示和建议仍有待落实,但为研究者借鉴国外经验提供了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对研制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柳夕浪认为,应借鉴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辛涛、姜宇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辛涛、姜宇、刘霞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我国的教育目标、国外对核心素养的遴选原则等几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他们指出,“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和措施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研究者都在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成熟的经验,探讨值得借鉴的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措施。最受关注的三项措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评价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其中,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有不同程度的结合或互动;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需要核心素养模型的指导。

1.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诠释,与课程体系的结合是一种国际趋势,甚至有人说“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DNA”。要想通过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厘清课程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辛涛、姜宇、王烨晖归纳了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互动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并相互融合,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第二种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学生核心素养,两者紧密结合,以芬兰为代表;第三种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学生核心素养,而并没有单独规定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

在探讨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时,许多研究者提到了核心素养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其中关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在下文详述)。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将两者的关系分为以新西兰为代表的“一对总”和以我国台湾为代表的“一对分”两类,即每个学科承担所有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个学科有针对地承担部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尚荣主张采取“一对分”的处理方式来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曹培英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了数学思想——在欧盟、英国、法国等国家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中都包含数学素养——如何融人数学课程,体现育人价值。这也可视为“一对分”的类型。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大概念”“大观念”“课程整合”“学科整合”这些相关概念。例如,柳夕浪提出应关注“大概念”,并借鉴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更少、更高、更清晰”的教育标准,分析了生物课程标准对概念体系的精简和对重要概念的提炼。

2.核心素养与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不仅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许多研究者借鉴了经合组织围绕核心素养实施的国际学生学业评价项目,认为应重视核心素养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指导作用,促进考试与教育评价的改革,或通过评价改革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评价方面的工作仍在探索之中,欧盟在这方面也仍较为薄弱,除了传统评价观、评价手段的影响以外,态度和技能的评价难度也给研究者带来了挑战。不过,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是能够提供一些思路的,如英国苏格兰地区的Aement is ForLearning (AiFL)计划提出的“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三个维度和苏格兰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中描述的五级水平评价标准。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杨向东特别论述了评价的真实性,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真实性评价具有高度一致性。柳夕浪也强调了基于真实表现的评价的关键性,并认为应将评价话语权归还到师生手中。

3.核心素养与教学方法

上文提到,不少学者认为核心素养应具有“可教性”,这反映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核心素养“如何教”的问题也受到了学界关注。成尚荣指出:“只有将上位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并真正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走进学生的素养结构,成为学生的素养”。为使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一些研究者更加青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柳夕浪认为,教学中那些保留现实生活本来具有的丰富性的情境设计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品格。柳夕浪、张珊珊进一步提出,由于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的,故情境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提倡体验学习,并将“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称为“素养教学”。张蕾、沈新荣则分别以语文、地理学科为例,提出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教学方法也意味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提高,故也有研究者提到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但对应如何培养却并未具体阐述。

以上三项主要措施,无论是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还是研究者经分析提出的建议,都为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与落实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再好的思路也需要付诸实践,并且要紧密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

在中国,英语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外语语种之一。在世界上很多非英语本族语国家和地区,英语属于第二语言或外语,有时还是官方语言。在探讨中国语境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前,我们首先从更广的范围来介绍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这里暂且把“外语”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来使用,泛指母语之外的各种语言。

前文提到,应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国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和国内的实践也都反映出了这一关系在核心素养及其落实中的重要性。与有关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相比,专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关注的学科也较为单一,偏重数学和理科。以《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第9期专门设置的“核心素养研究”这一主题为例,该组文章都是关于数学学科的,还有一篇关于物理学科。经合组织、欧盟、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等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中都包含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还有赖于母语和外语学科。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信息技术素养等与外语有密切联系的素养,而这类素养的培养与外语息息相关,故研究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学界对外语学科素养的探讨尚显不足。

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也包括外语素养,并将外语素养定义为“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等语言形式,运用其他语言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该定义中的“其他语言”就是指母语以外的语言。这一定义突出了经合组织框架中“人与工具”的维度,但是外语和外语学习不仅限于工具性,外语素养也不能等同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在研制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外语素养,更要研究外语学科能够承担哪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而且,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也是我国最大的外语语种,英语学科素养是研究外语学科素养的重大组成部分。

关于国外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有不少涉及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辛涛、姜宇、刘霞对经合组织、欧盟、美国、芬兰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总结,其中大部分都提到了外语素养。欧盟的框架中八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使用外语交流,定义为“在适当范围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理解、表达与解释的能力;跨文化理解、交流与协调能力”,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其中的知识包括外语词汇、语法及语言表达形式和社会习俗与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包括口语会话、阅读、理解文本、使用词典等辅助工具及自学外语;态度包括欣赏文化多样性、对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欧盟框架中其他核心素养也可以由外语学科承担一部分培养责任,尤其是英语学科。如学会学习的目标可以通过学习英语培养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来实现;社会与公民素养中的“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建设性地交流;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观点”也与英语相关;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可能正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的文化精神之一,渗透在英语思维当中。澳大利亚的核心素养框架中,英语课程要承担跨文化理解素养的主要培养责任,要求学生使用跨文化理解和创造一系列的文本,即呈现多元的文化视角和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与物的认同。实际上,英语课程与澳大利亚框架中的读写、计算、信息和通信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跨文化理解这七大通用能力都有联结点。这些对于厘清学生核心素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研究英语学科应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都有参考价值。

核心素养强调人的思维,许多学者也关注了英语、英语学习和思维的关系,指出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积极作用,英语能够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认知的方法思维。在2015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吴一安教授也强调了“语言和思维有‘血脉般’的联系,语言和思维、文化不可分割,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具有育人功能”。这说明了英语学科具有培养通用的思维能力的价值。还有研究提到,在描述学科核心素养时应注重寻找学科思维,并提到中国期刊网上“冠之以数学思维、物理思维、化学思维、地理思维、历史思维、语文思维”的文献正日益增多。这也是一个进一步探索的思路,“学科素养以核心素养达成为基础,同时兼顾学科特点,发挥学科特长,才能体现学科特色价值”,研究英语学科素养时,也应兼顾英语思维体现的学科特色和英语学习对通用能力的培养。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前面简要综述了有关外语核心素养的研究,探讨了外语核心素养的内涵。本部分聚焦中国语境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对于很多人而言,提到语文素养、艺术素养、学科素养等概念,大家不会觉得陌生。但是,新近提出的英语素养(或英语学科素养)这个概念,大家或多或少感到不容易理解。经常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其实,这种观点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的各学科高中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各学科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首先要明确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中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背后的认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其目的无外乎是使学生掌握另外一种交流的工具,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除此以外,学习英语好像没有其他作用。受这一认识的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英语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并非每个中国人今后都需要使用英语。其实,以上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在学理上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我们先看看其他学科的育人价值。

我们首先以中小学的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计算或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同理,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是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开设艺术课程的主要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今后成为艺术家或以艺术谋生,而是使学生体验艺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感受艺术、欣赏美好,丰富学生生命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有,中学历史课程也并不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或工作中直接使用历史知识或以史为鉴,而是为了培育学生认识人、社会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所必备的人文素质,养成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思维习惯及能力。

从以上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小学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的学科内容,但其目的都不完全是使学生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也不完全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直接使用这些学科知识和技能。中小学各门课程都有育人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如果中小学的数学、艺术、历史等课程的价值不局限在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什么理由认为英语学科只是学习一门可以用于交流的语言呢?也许有人会问,英语不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吗?学习英语的作用怎么能与学习数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相比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想一想母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母语的作用绝对不只是帮助我们交流。母语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学习母语使我们能够思维,学习母语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另外,母语与我们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理,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尽管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线英语教师。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

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尝试性地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了有可能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语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国家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确立的发展方向。本文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盲目追求新概念。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探讨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尚未详细讨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外语界同行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

龚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这里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想先问您一下,您是怎样看待现在热火朝天的在线教育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在生活中什么位置呢?

龚亚夫:坦率地说,我看了不少在线教育的公司,也接触了不少在线教育公司的产品,他们也来找我。现在大部分的在线教育公司,都只熟悉某一块内容,要么中小学这块,要么英语教学这块,只能限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在技术上把这个东西做好并没有真正解决英语学好的问题。我见过几个这样情形:一个就是做一个大平台,谁都上这儿来。我认为这个思路不行,为什么?上网谁都知道自己想买什么,无非是价格、尺寸、颜色、样式,但是教育可没那么简单,谁都上网自己买药,但是为什么还上医院排队?这个事还不光是搞点数据就能学好的。第二,现在很多的在线教育公司,就是我没明白到底怎么才能把英语学好,把学习搞得太碎片化。

腾讯教育: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目前很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在一些在线教育去学习,您觉得选择在线教育存在哪些误区呢?

龚亚夫:我觉得现在我看到的一些在线教育的产品,它可能解决单向的问题。但是学习语言不是单向的,另外学习语言也不是光在电脑上一个固定的模式就能学会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在线教育设计的公司搞清楚学生有什么样的需求,而家长如果盲目地光让孩子说,反正你只要去学就能学好,就有效果,这是很大的一个错误。而且也不在于说到底多早学,现在有些家长以为说我现在五岁学、七岁学、八岁学,实际上关键不在于学生,关键在于学的内容,学生的方法,和有没有效果。

腾讯教育:英语近年来实行了改革,这个是否会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影响呢?

龚亚夫:目前还看不出来,我觉得在这里头,我想顺便澄清一个问题,去年开始整个社会舆论对英语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一场围攻,很多地方说以为高考(微博)一改革,认为就好像英语已经不重要了,要降分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看到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高考改革的文件,已经明确地说了,高考的科目不变、分数不变,英语提供两次机会,这说明国家对英语政策的改革没有改变。但是一年考两次,或者什么时候开始考,其实我认为还是一个技术的手段问题,还没有解决最根本上到底考什么的问题。今后的考试教育部(微博)也能设定用综合的一种评价,大家应该关注的是综合评价到底评价什么,这个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腾讯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研究员,您觉得老师在英语教学当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龚亚夫:现在是这样的,教育部从今年的年初公布了一个叫深化课程改革的这样一个文件,在这个文件当中,教育部提出来了几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就是说整个教育更学科,更要实现以德树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今后我们的教学目标如果要是按照教育部设定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去设定的话,整个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恐怕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一点我想很多的老师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将会到来。其实现在教育部已经在推进这件事情,所以今后的老师不仅仅是不仅仅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这个语言教学也就不仅仅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今后的学生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方面。

腾讯教育:把英语教育作为一种途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龚亚夫:对,而不仅仅是说一个语言的能力。

腾讯教育:语言的能力。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您,中国的英语教学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龚亚夫:我只能说中小学这一块,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小学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包括前一段时间社会舆论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有很多的质疑或者批评,学生花时间太多了,学了也没用,等等这些,其实我觉得下一步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就是主要问清楚外语教学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进行改革,这是另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只要是开了英语学习就应该有效果,其实学习英语关键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而在于频度,你如果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去集中学,大量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你就能学好,如果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都开,就学一两个小时,那也是没有结果的。在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上都要进行很大的改革。

推荐第10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陈华伟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选题背景1.政策需求《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2.现实意义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更多注重的是应试能力,对于国外思维、国外文化的教学较少,对于语言的输出、学习方法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可是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终学习的成果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

(二)

研究意义教学方式变革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现在教育呼吁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将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1.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输出,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秩序、人文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直接决定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学生多接触外国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一门语言。3.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异不同,为人处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多介绍国外文化,扩宽学生的眼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理解。4.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培养远远比死学知识来的重要,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这些可能会比学校学习的知识更加实用。优秀的学习成绩应该是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产品,而不是应试教育枷锁下痛苦的产物。

二、现阶段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英语的现状

(一)学生口语能力不够在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体制下的英语教学强调了听与写,而忽略了对口语的培养,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意识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整合,这是对于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语的教学缺少口语训练的环境。语言的交际能力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的,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互动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也是很关键的。

(二)忽略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跟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有关,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依靠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国外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理解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际能力。小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而且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呈现的较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现状。

(三)忽略英汉思维的差异性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最直观的一个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构造不同,汉语一般从人的角度出发,而英语的出发角度一般比较客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会用定向思维去学习知识点,这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

(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中国传统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无形之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很多学校会因为学生年龄小的缘故而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都应该是学生,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愿想就难以实现。

三、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1.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用好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质,让他们多看国外电影,模仿经典片段并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给学生录音让学生听自己的发音,对比音源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增强口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的兴趣,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勇气。4.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5.在班级内可适当开展朗读、背书比赛、或者简单的演讲比赛。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预感。通过简单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胆量。

(二)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元素,了解学习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1.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2.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由于跟生活的贴近度,学生对这个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比如国外特有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3.利用好课本的阅读写作章节以及故事章节。这些章节设计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很多,学生在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学习这些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在当下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1.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从这个现状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在听的方面,除用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模仿,小学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多进行这项工作能能够对培养语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小学生英语的知识面较窄,思维转化较困难的情况下,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够精细。同时在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进行思考,这样也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同时给机会让学生提问题,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源于实际都应给予肯定。提出问题之后大家一起商议解决,只要是正确的解决思路都应该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做好课堂“导”环节。

由于小学学习英语的特性,自学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好导入环节,导入的节奏要把控好,层层递进,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将难度大的新知障碍解决,这不仅能降低自学的难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自主学习宜限定时间、给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难易适中。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太容易得到答案的问题容易会让大多数 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体会满足感,反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复杂,百思不得其解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自主地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自己班上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提出有阶梯意义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3.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以激励为主。我们作为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一无二,这才是思维的独特性,也是思维能有创造性的先天条件。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热情地鼓励进行思考,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呈现出来,才能更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设置科学的自主学习奖评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奖评机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能够极大的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小学生教育教学规律小学生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只有顺应其发展,潜能才能得以挖掘。《学记》中记载过:“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因此顺应规律的发展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果违背了学生的发展其教学效果只会浮在表面,而没有看到根源,必定不能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个体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才是有利的。

(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每一个地方的情况不一致,很多教法、模式适应一个地区的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地区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的才是最实用的。

第11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正式接触物理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向又比较茫然。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前期引导和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这样对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一)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物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逐渐疏忽,这将导致教师逐渐以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讲授,课堂变得死板固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翻来覆去就是知识的灌输。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物理学知识,从新的知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学教师应当为初中的学生打开一扇科学之窗,而教师的科学素养将决定学生核心素养高低。为此,物理学教师应当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物理学现象和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等旧的知识体系,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架构,从而奠定物理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比如,最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煮熟鸡蛋之后,人们往往会将鸡蛋捞出,并迅速放入冷水之中几分钟,这样鸡蛋壳会非常容易与蛋白分离。如果不这样做,鸡蛋就很会与蛋白联系起来,十分难剥离。这样的情况就鲜明的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特性,并且告诉大家,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其胀缩的速度也不同,这就导致将刚煮熟的鸡蛋捞出之后,放入冷水之中,蛋壳和蛋白的收缩速度不同,这导致二者的分离。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将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自主探究的学习基础。

(三)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热爱物理学的人,密切关注前沿物理学进展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二,教师要根据新的技术案例和新的知识理论,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知识传授的死板和僵化。三,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知识上不断反问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深入生活、家庭、工厂等单位的细节之中,从中观察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四)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物理学虽然是注重物质的科学,但是由于科学范围很广,不同领域之间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由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从多角度对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教学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外乎是教师演示或者课本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并且使教师产生了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印象,因而更加不注重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生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则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只追求理论教学的高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杨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层作为统领教育方向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引导者,只有学校方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分配。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当能够跟上初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教师主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设计探究目标,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自主探究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实验方向和研究目标,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辅助和引导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物理实验社团,通过设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喜欢的研究。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子,可以做一些收音机项目,有的学生喜欢力学理论,可以让他们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的喜欢生活实验,可以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社团,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奇妙的科学世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使得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科学探究研究体系,亲身体会到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科在生活和科学界的实际地位,对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吸收知识,使物理课堂更加有活力,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等。

(一)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也就是物理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对概念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物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理论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器和精彩,教师应当抓住概念教学中的新意,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观察和探索意识等多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

(二)规律教学课

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规律结论传授,而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讲授规律的发现历史和著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经过前人努力和漫长的历史逐渐完善的。教师应当融入历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重走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的发现和推演过程中,从而领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现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

(三)习题教学课

初中物理学科的习题课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习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发散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学史和科普等两个方面着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中很多几百年前的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史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十分有利。而科普知识研究,则包含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W习自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抹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与物理学历史和前沿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冷一静.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7):165.

[2]尹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4):22.

[3]张萍.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

[4]徐兵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空气的力量”教学为例[J].湖南教育(A版),2017(05):59.

[5]李芬芳.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2017(04):97.

第12篇:培养核心素养 引领学生成长

培养核心素养 引领学生成长

濮阳县二实小 张玉明

2016年6月28日、29日在我县电影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创新区域联盟(濮阳)年会暨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现场交流研讨会》,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它给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质量的更新版和升级版,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聚焦版”,其内容主要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视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和世界接轨。原来,我们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一般能力的学习,所注重的素养也是低级素养,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在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对以往课改的延续、总结与提升,指向高级素养,学生的发展需要高级素养,国家参与与国际竞争需要这些高级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的目标更明确,那就是为学生未来10年、20年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小培养。提升教育质量,进行立德树人都应以核心素养来引领。有的人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没有进一步提升,没有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终生管用的能力和品格。有的人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还悟出了一些抽象的东西,并且从每一学科知识进一步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由此碰到其他具体问题,都可以去解决,这就是核心素养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真的把学生终生管用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炼出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接受核心素养的话,通过十几年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培养,那我们下一代的思维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就不会存在应试教育所表现出的高分低能了。

我校自从2009年春季实行“自主体验教育”课改以来,所进行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只不过没有鲜明的提出来。我校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变革,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只要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只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的也不讲,老师只起主导作用,在学生迷茫困惑时给予点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接着,我校又进行特色课程建设,在

一、

二、三年级进行彬彬有礼方面的教育,

四、

五、六年级进行一日一孝方面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后来,我校又进行社团建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社团,来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能力。如华罗庚研究院社团、趣味数学社团、爱心社团、我爱豫剧社团、高斯奥数社团、古澶戏剧社团、国旗班社团、花开的声音社团、野草社团、朝花夕拾文学社社团、童诗童谣社团、润苗朗诵社团、龙乡文化社团、蓓蕾书法社团、数学文化社团、太极拳社团、阳光英语社团、古澶诗韵社团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以开发和培养。

其实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课上可进行实践创新培养,体育课上可以进行身心健康训练,语文课上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美术课上可进行审美情趣的教育,品德课上可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等。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不能离开培养人的问题,那就是立德树人。如写字课上,让学生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说起写字,想起了解晓东的《中国蛙》中的两句歌词:“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呀,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是的,每一个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不正像我们民族灵魂的体现吗?所以每一个学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最终指向做人这方面来。

刘坚院长提出:小学教育主要指向做人,如果到大学再讲合作、讲信用,这将是中小学教育的缺失。罗星凯教授也提出:在小学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初中看学生的学习品行,到高中看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大学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将来看自己的选择,不可颠倒。所以在中小学不要只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回归学生发展的本真,落实到立德树人上来。学生从小具备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好成绩自然会找上门来。

学生只有从小接触核心素养,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行为品质,长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才能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愿我国的课程改革最终落实到核心素养上来,那将是学生之福,民族之兴!

第1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仙源镇中学

穆鲲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注重课程开发,融多项课程于专题教育之中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抓他们的诚信情况。每月最后一个周,由政教处开展评价,评选出最具孝心、最具诚信者等,并上学校积善积德光荣榜,并对主题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三、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采取方法是:(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中考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四、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这项措施,主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而实施的。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利用德育教育十大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一月一评价活动,每月评选出十大主题教育之星,在积善积德榜上公示,具体由政教处实施;二是开展示范引领评价,即将近年或当期,我校在中考、月考中名列前五十名的同学和在近期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评价,并张榜公示,作为引领,做到每月一更新;三是将学生各类表现纳入学风示范评价,每月底评价公示一次,并授牌,这项主要由教务处根据各班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考核评价;第四一个评价就是开展突破性评价,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或问题能独立解决,且方法比较新颖的这类学生,连同题目、解题过程一并在学习展示栏中展示。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培养的很多,要求也很高,作为学校层面,我们也只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围绕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引导,实现逐步提高和逐步转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实现,且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作用。

第14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优质文档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题目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道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的题目:有甲乙两个居民小区,有一条直路连接这两个小区,计划在这条路边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设计在哪里?为什么?类似这样的题目,评价原则和评分标准是思维与结论一致。只要学生的思考和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确的;如果有些学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么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因为我们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题目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硬编。

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保持“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又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教育教学局面。那一天,我们就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能自豪地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相信能就一定能

第15篇: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得今天,需要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多管齐下 培养 英语 核心 素养

英语教学以往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实这远远不够,英语教育是要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方面来考量。英语教学还要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由于缺乏有效的语境,因此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A、B、C,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靠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竞赛激趣”。竞赛以其竞争性、主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在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喜欢活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启发创造思维,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而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念束缚并忽视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遏制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不要满足单一的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练习及回答应允许他们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当其说错、做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进行疏导,使其心悦诚服,从而避免挫击其积极性以达到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媒体手段,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教师按教学,在软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课文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孙悟空,并设置一段短少而轻快的灰谐。若学生回答正确时孙悟空会竖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说:“Right”“A good job!”等表扬鼓励的话;若错时则说:“Sorry, please try once more!”再答错时则孙悟空摇摇头说:“很抱歉,你又错了”。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维妙维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通常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制作卡片或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衣物、食品等。

如在教学了颜色white, pink, black, orange和brown后,让学生制作彩球,然后进行练习:教师播放录音“pink ball”“black ball”“orange ball”……学生则根据录音的内容边说边出示彩球,还可以加快练习的速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又如在学习coffee, juice, Coke, water等这些单词前,事先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教到water时,教师和学生一起pour;教到juice时,大家一起drink;教到coffee时,大家一起taste ,并且做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通过实物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说的欲望,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16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阶段,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开展,初中英语在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思维,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其以后学习深层次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技能,如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应试教学留下的弊端。当前很多初中学校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更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是让学生真正学习一些知识。教师和家长都希望看到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重视,这种教学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与新课改相关理念是冲突的。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原有的“重成绩、轻能力”的观念摒弃,革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少课堂互动。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懂得相关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将之用于交际、实践,但是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只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课堂上也缺乏有效地语言交流,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由于学习的压力很大,学生普遍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做题、背单词上,却没有时间和意识将之应用,从而导致“教”的过程和“用”的过程脱节,降低了?n堂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缺乏兴趣。学生作为整个英语课堂的主体,应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行。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和教师较为枯燥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关键,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适当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从而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让其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通过兴趣带动学生产生相应的激情。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时要革新教学理念,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沉浸在语言能力的学习中,此外,英语课堂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才课外主动学习知识,并将之用于实践,从而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做到知识学习的有效延伸。

2.生活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源于生活,要能够在教学上回归生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将学习的语言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认识到英语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之后就会更加重视对英语的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热情,将自身的生活经验融入到学习其中,这也是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其中,教学生活化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首先,教学内容要更加趋于生活化。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尽量将教学内容创设的贴近实际生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沉浸在学习当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领略英语语言的奥妙,这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从而营造出更加真实的生活化课堂。

其次,情景创设也要尽量生活化。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更加生活化的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新语言,课堂教学过于僵硬,那么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也只是被动的。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出更加生动的教学环境,学生处于这个环境下也能够对英语知识产生更多的感悟。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时,在七年级的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不同动物的照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英语知识来介绍自己认喜欢的动物的特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课后任务的布置要趋于生活化。因为学习不可能只集中于课堂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在教师布置课后任务时就应该使之更贴近生活,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在课下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一些新的知识,或者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目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课下的学习时间更多,学生也可以自由支配,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中提高其有效性。

三、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能够抓住风向标,其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基础兴趣的条件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对于整个初中的英语知识形成较为明确的架构。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是有很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燕芳.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6(01).

第17篇: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6 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

2 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 6 Happy 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 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

3 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 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三年级上册U3 Look at my nos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 are you?及其应答I a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 you.How are you? 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s./Very well, thank 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 right./Not 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 you? 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

4 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再如在My favorite 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 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rful 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 favorite 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 in Tianjin 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 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

5 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第18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心智品格的发展。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的合理调整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更要侧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让学生在敏锐的语言感知中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为之后的系统性学习提供支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启蒙英语学习和夯实英语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表现出态度;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反映出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提高,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一、用兴趣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小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养成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多会以教师的行为方式为模板进行模仿,养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典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习核心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再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立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到为教学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英语学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奥妙,最大化地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小学课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可以满足教学进度,但远远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而言,是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英语教学,有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阅读量。教师可每周抽几节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上阅读课,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电影或情景剧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表达的内容更多,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处。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从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环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影响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确立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号与文件,要具体的开展实行,落实到位。英语教师要认真解读政策文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尝试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一样,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思维品质的发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让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

五、借助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技能,紧扣英语交际性特征,让学生在会听、敢说、能读、可写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感知,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为之后的成长成才铺设道路。

第19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这几个方面的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因此,从学科视角出发,解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数学学科出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的路径其中就有一条重要的途径:把握学科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倡导学生具有勇于探究的精神,鼓励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己去找寻答案。小学生的认知状态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最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可以说理性思维是感性思维的飞跃,理性思维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充足的感性思维基础之上,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在数学学科上的主要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把握数学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比如,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负数的引入其本质在于让学生感受意义相反的量,“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更多是从运动学的角度考虑的,具有方向相反的意思。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妨采用观察“上下车”的方法来引入负数。如上车与下车、收入与支出、加分与扣分、转进与

转出等。寻找表示它们的方法,是数学中引入负数的直接动因,这样既表现了负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实现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所以,抓住核心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综合整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路径。

第20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深有感触,下面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对如何评价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思考,有一些看法提出来与同行讨论。例如:每一学年末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评价表”,“评价表”中除记录该学生各科的知识成绩外,还要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情况,行为习惯,优缺点等各项内容。我的这点感想也许其他老师们早有同感,让我们共同期待着更加科学的合理的“学生综合评价办法”的诞生吧。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