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雄安新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9 08:37:4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雄安新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重点任务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

[7]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雄安新区设立的必要性

设立雄安新区的必要性有多个维度:

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有一个集中承载地,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任务。北京市政府设在通州区,还是在北京范围内,但是非首都功能承载地需要更大的范围,之前选了几个方向,包括秦皇岛、张家口,最后选取冀中南的保定地区,主要是有利于与京津互动,同时,平原地区也比较好发展。

其次,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和京津相比落差很大,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京津冀要想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实现中心区域和相邻区域发展步调上基本同步,设立雄安新区将有利于提振河北经济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事实上,河北过去也依靠自身发展做了一些文章,例如曹妃甸、唐山的开发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取得成效并不显著。现在在冀中南腹地打造一个新城,使河北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与张家口一道,将对河北今后10~20年发展取得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规划和布局需要保定这一“点”,以形成和京津三角形的稳定状态。两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来将保定作为副都或者首都副中心,后来虽然这样的声音淡化了一些,但是实际上相关研究并没有停止,特别是在解决北京交通、空气、人口负荷太大等突出问题方面,倒逼决策层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那么,为什么最终定在了雄安三县?这里又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迁都成本太大,会对国运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这种观点一般只是人们议论一下,领导层不会考虑;第二,扩展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区域内打造一个新城,将部分首都功能搬过去,同时使城市群空间、交通、生态和人口负载的体系均衡分布,所以在保定周围打造一个新城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另外,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首都发展遇到难题的时候,在首都周围另造一个新城。例如,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为了减负,就在离吉隆坡25公里附近的太子城建了新行政首都,中央政府很多机构搬到那里去,早起晚归,利用通勤车来回也不成问题。

第四,设立雄安新区将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本届政府前几年重点抓反腐、军队整顿,现在要更多转向经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就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政治背景推动下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时机选择很重要。

第五,设立雄安新区也是要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出多时,但是都局限在华东沿海地区的“一路”与西北各省的“一带”,似乎与京津冀地区没太大关系。设立雄安新区刚好就与“一带一路”战略有了对接的结合处。当然内涵怎么展开、起何种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第六,设立雄安新区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施展平台。五大发展理念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做,例如浙江的特色小镇、现代智慧城市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都处于零打碎敲阶段,现在结合打造新城的契机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平台打造出来。

雄安新区设立的可行性

第一,与深圳、浦东相比,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挑战是外资的进入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与港口也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最大的优势是有中央政府的权威,明确其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个可以带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进入。

第二,雄安新区地理区域广阔、平整,开发强度低,交通条件好。中国目前有充沛的基建能力,具备中高端的修桥修路、建机场修港口的技术和能力来打造一个新城。另外,雄安新区不需要建新的机场,首都新机场完全可以覆盖这一区域的通勤范围。

当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可行性背后也存在一些潜在制约因素: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这几年货币已经超发,再这样大规模建设,不管是采取发行国债、PPP或者中央政府投资的形式,都要将其对长远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通盘考虑。

现在的情况与设立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时不一样,深圳拥有与香港毗邻的优势,吸引了不少部委机构和地方办事处到那里,相应的就带去了资金,不过中央财政资金过去的比较少;上海也主要是利用外资和本地资金。所以现在投资的强度到底有多大,这个还需要进一步计算。

其次,白洋淀曾经几次干枯,现在主要依靠南水北调及河北省内的几座水库来保证白洋淀维持在一定水位。按现在人口规模算,用水量还比较少,但是如果未来新区增加到300万人口甚至更多,用水强度将大大增加,水资源如何补充就涉及到更大范围的南水北调,包括引长江水、黄河水,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 第三,能否将雄安新区建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样板区带动社会资本甚至外资进入还需要观察。规划可以很好,但是外资和社会资本是以市场机制来确定投多少、怎么投的,要看新区的投资环境以及项目盈利情况来决定,这也有待观察。 【相关考点】

1、地理位置特点;

2、地形特点;

3、水文特点;

4、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5、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6、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服务的种类、范围、等级之间的关系

7、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8、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9、产业转移转移的原因、影响、产生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

10、环境问题(生态效益、水资源)。【相关练习】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京津冀部分地区交通路线图

(1)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10分)

(2)与西北部相比,说出图示区域东南部地形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8分)

(3)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指出此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12分)

(4)分析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市最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原因。(8分)

材料三: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已经成为北京企业外迁的共识。

(5)分析“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6)概括北京市未来产业的特点。(8分)

材料四:保定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保定市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高等教育实力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3月26日发布,规划明确: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

(7)分析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2分)

(8)指出保定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10分)

材料五:张家口市崇礼县每年11月~次年4月初可滑雪,现有多家大型滑雪场和配套酒店,有高速公路连接北京。崇礼与北京将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

(10)概括崇礼具备与北京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条件。(8分)

材料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该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12分)

(12)南水北调工程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说明反对者的理由。(11分)

答案要点:

(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南面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是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联络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

(2)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起伏小(2分)。河流径流量较大(2分),水流平缓(2分)。

(3)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指出此生态屏障的位置及生态效益。(12分) 位置:北部和西部山地。(4分,方位和地形各占2分。) 效益: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

(4)地处山区,河流的上游,水质好;接纳多条支流的来水,水量较丰富;地势较高,可自流向北京输水;距离较近,引水成本较低。

(5)有利于发挥优势条件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河北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发挥区域核心城市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6)低原料和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7)距离北京、天津近(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或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地价低廉;环境较好。 (8)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11)滑雪的自然条件好;距离北京近;交通较为便利;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12)经济意义: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生态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水质;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地面坍陷。

社会意义:解决缺水状况;促进京津冀地区与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地形复杂,工程量大,投资巨大;涉及大量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航运,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推荐第2篇: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中国发展战略转变的起点

雄安新区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华社官方的定位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1 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一、新区的战略定位

(一)首先是第一个定位: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

多年来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前面的形容词也主要是“重大战略决策”,能够够上这三个词叠加的事情,确实少见。雄安新区则是重大+历史性+战略。这个短语,是三个形容词叠加的,尤其是历史性这个词,不是一般性的事情能上的,即使是当初的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也没有在一开始,获得这个规格的定义。当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出来的时候,“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词还很流行,它们都带有向外探索的性质。开始定位太高,后来的发展,我们知道,是可以个够格这个词的,所以没用历史性这个词,也是好理解的。

(二)其次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这是更具体的对标了,直接看齐深圳与浦东。这是告诉我们,雄安新区与目前全国的正在搞的其他18个新区,在层级上是要高出至少一个级别,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新区。这个新区的格局,不是京津冀一体化,而是重新看待世界的问题。

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它们的设立时,当时的中国,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向外部开放与学习,因此根本上而言,这些新区虽然是主动搞的,但在战略上则是立足于以自己的特色,迎合外部的需求,接入外部的市场与技术。

(三)最后再看一个词: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只能说,高度无以复加了,中华民族一共才5000年,不到万年的级别。所以,千年大计,这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了。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它们的设立时,当时的中国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向外部开放与学习,因此根本上而言,这些新区虽然是主动搞的,但在战略上则是立足于以自己的特色,迎合外部的需求,接入外部的市场与技术。不过,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中国搞成了一个世界工厂,成了对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大平台,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升级了。

中国几千年来,就没有怎么被哪个其他大国领导过,主要还是自己发展一条路出来。当然后来我们落伍了,造成了几百年的被动。现在,我们终于又吸收了很多的世界文明精华,也吸收了西方的诸多高科技。十几亿人口,最终还是需要在融合现代文明与技术的这些优秀成果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自主走出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

雄安新区则是火候到了,形势到了之后,下出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布局,是棋眼所在。

二、新区的战略功能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三、新区的战略意义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位于冀中平原的河北省雄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距北京108公里,雄县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杨六郎镇守的瓦桥关遗址。2007年,雄县被命名为“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古地道文化研究中心”。在清朝,保定就是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雄安新区设在保定,让保定又有机会回到中国近代史上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保定,“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这个寓意,又被雄安新区赋予了新的内涵。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落子,也是补完计划。真的建成的那一天,对北京、对河北、对天津,都将是别有一番风景。也许那个时候,中国北方的经济和城市面貌会焕然一新。

任何事业,都是要有人去尝试有人去做的。雄安新区是一个新的案例,在此前全国各种新城新区的建设中,确实有不少重复建设,规划失当的地方,但并不能以此来怀疑雄安新区的建设究竟能不能成。中国经济的重心这两年一直在南移,北方逐渐沦为资源型和劳动力输出区域,然而这一次北方将产生一个新的经济重心,并且会对中国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推荐第3篇: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引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原有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带动效应逐渐减弱。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释放改革的红利将成为中国经济完成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重要动力。而原有的改革发展模式已遇到瓶颈,需要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而要推动改革开放继续前进,就必须克服已有的路径依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才能在新时期引领改革开放这艘巨船向着正确的方向航行。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地标为世人所称赞。而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雄安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在设立初衷、规划思路和建设方面又有很大不同,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中期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特区和新区。而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是推动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验区,是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从改革开放的大布局来看,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地标,是继深圳和浦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引领者。

一、雄安新区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表明雄安新区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是创新,这是改革开放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雄安新区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雄安新区建设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意味着雄安新区的发展模式必然是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必然要以创新引领相关区域发展并为其他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示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将由要数量向要质量转变。同时,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依靠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发展。中央将雄安新区定位成创新驱动引领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创新作为核心内容,打造创新高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创新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打造中国的创新之区。

同时,将雄安新区建设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也是为了深入贯彻和实施党中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承担着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质量的重要任务。探索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必然会为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提供经验,为其他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从而为打造创新型国家奠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建设好的雄安新区将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一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引领者,并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模范代表写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中。

二、雄安新区是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先行区 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圳与浦东的设立承担着为沿海城市开放搞活提供借鉴和经验的历史任务,它们的一些改革经验被沿海一些城市所借鉴,成为推动中国沿海改革开放的“智囊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成为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但是,只有沿海地区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一起发展,中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有希望。当前,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要远远落后沿海地区。因此,如何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从中央对雄安的定位和目标来看,雄安新区扮演着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角色,建设好的雄安新区必将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雄安新区的设立无疑成为了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一个尝试。从区位优势来看,雄安新区无法和沿海的深圳和浦东相比,但是雄安新区紧邻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雄安新区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却是深圳和浦东所不具有的。中央明确指出雄安新区的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就意味着一大产业、文化教育、人才等资源将向雄安新区转移。不久的将来,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新的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等的集聚地,并将向周边地区溢出,形成带动效应,拉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在华北内陆建立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沿海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同时,雄安新区不是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简单复制,而是要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新路子。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在企业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示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培育内陆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贡献,为其他内陆地区开放搞活提供借鉴,从而成为内陆地区开放搞活的智囊团。

三、雄安新区是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雄安新区是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已经逐步走上正轨。而目前在广大内陆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河北与京津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北京和天津作为两个发达的直辖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导致环京津的河北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短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向深入发展的主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大历史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设立雄安新区本身就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探索新型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雄安新区要发挥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的重大探索,拓展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建设好的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和天津一起成为京津冀区域的拉动者,促进河北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补齐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短板,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充分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没有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就不会有现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世界级的城市群。雄安新区是改革开放纵深发展阶段的关键布局,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引领者,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中,雄安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一样,必将被历史所铭记。雄安新区是河北的重大历史机遇,七千四百万燕赵儿女要切实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发进取,续写春天的故事。

推荐第4篇:雄安新区[推荐]

雄安新区具有哪些经济意义?

上层迅速调兵遣将,可探其重视程度,许勤直接就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查阅许勤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许勤曾于2010年6月任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16年12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对于特区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是本次规划建设启动的重要助力。在同一天新闻媒体报道这两条中央的决定(新区与调任),可以说这其中必然存在联系,本次调任深圳大将,是否旨在打造下一个深圳?引人深思。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在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曾埋下伏笔,“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本次新区建设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核心意义有以下四点:

(1)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

(3)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4)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那么雄安要如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如果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作一盘围棋,那么设立雄安新区就是取胜的关键一招。”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表示,雄安新区对于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意义非凡。

他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区域发展多以城市作点,连线成形,雄安新区建立后将于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先从物理空间上对京津冀城市布局进行优化,再从资源流动方面下功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京津冀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指明方向,补上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最后一块拼图”。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则指出,河北绿色崛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冀中南是河北的主体,建立雄安新区有利于带动河北中南部地区加快发展。

杨开忠表示,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北京新机场有效服务范围内,京九线、津保交通轴线交汇于此,距天津港、黄骅港距离近、交通便捷。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区环抱白洋淀,具有生态资源优势,区域承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迈出第三步

提及雄安新区,总是关联着两个参照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而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的背后,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京津冀地区发展形势,明显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应该思考京津冀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张燕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之前两个特区设立的背景相比,雄安新区发展面临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中国要成为负责任大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要为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雄安新区的发展关系着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它将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样板。”张燕生说。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点:第一步是1980年深圳特区的成立,它的使命是中国融入世界的窗口和桥梁;第二步是1992年浦东新区的成立,浦东新区是综合改革试点,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2017年雄安新区的成立是第三步。

他认为,雄安新区在京津冀核心位置,它承载的使命就是创新,今后应该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是中国的“硅谷”。

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韩国“今日亚洲”网站刊文认为,中国的各大经济新区、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今后将一起助力中国全境经济均衡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早日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

班邦·苏尔约诺指出,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进程,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国继续改革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时俱进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创新,值得很多发展中经济体学习。

龙涅·林斯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勇气和魄力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相信雄安新区能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看到中国发展成果的一个新窗口。

郭生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预示着中国新时期新增长点的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开放将朝纵深发展,中国将继续全方位拥抱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经济专家郎咸平表示,将河北雄安列为一个新的特区,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巨大。这个特区和过去深圳特区是不一样的,不是依靠它拉动GDP,也不是依靠它发展工业,而是全新的一个理念——一个注重环保、绿色的智慧型城市。同时它还将发展高科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高效交通网络等等。它将更重视改革和开放。

这整个构想我觉得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可以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也建议各位朋友对雄安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代表中国的未来,甚至代表你的未来、子孙的未来。

本次党中央的文件中\"千年大计\"、“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这些字样可不是随手提的,政策的随行跟进,全程的推进力度都一定会是火力全开,而会议中的表态,“把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作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际行动,作为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主动服从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切实担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粗看一眼都能明白,四个字,全力以赴。

无论如何,雄安新区的崛起讲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的推动,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有利于减轻北京的大城市负担,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也将为中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与时俱进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创举。中国经济发展如今全球瞩目,雄安新区的崛起预示着中国经济即将迈出新的一步,对于中国稳固国际上的地位也将提供新的动力。全球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引擎,而雄安,也将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引擎。

推荐第5篇:雄安新区发展方向

www.daodoc.com

雄安新区发展方向

具体发展思路提了七个方向:

第一,绿色智慧新城,不能像北京有那么多城市病。

第二,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本来就靠着白洋淀,不能像北京那样雾霾。

第三,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不是搞工厂,而是以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类似浦东和深圳。

第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生活要比北京舒服、方便。

第五,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不能像北京那么堵,离得远不要紧,未来通勤会很方便。

第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管是建一个新区,还是一个改革的试验区。

第七,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未来会有很多比自贸区更大尺度的开放政策。

推荐第6篇:雄安新区风水

设立雄安新区,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规划。相信京津冀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雄安的风水优势在白洋淀,白洋淀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平均年份蓄水量13.2亿立方米,城市滨水而驻,环境优美。不过,目前雄安的风水还是一般般,只有水,没有山,这是一大风水缺陷;而且,白洋淀地区是一个冲积扇洼地,地势低洼,没有大河大江流经,来龙和出水一般般,像一潭死水,也容易干枯和内涝。如果有了几百万人口,白洋淀的生活用水就会紧张,过度开采地下水和使用白洋淀的湖水,则湖区生态环境就会受影响,湖水会萎缩甚至干枯。

不过,风水可以修复。天津有一条独流减河,独流河流经天津出海,白洋淀有一条大清河,大清河和独流减河之间有一段窄窄的水道,只要把这段窄窄的水道拓宽,开凿运河,建闸拦水抽水,调节水量,白洋淀就不会萎缩干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的水源就不会短缺,而且由运河出海,白洋淀就有了出海口。城市有了出海口,规格就非同寻常了,要知道北京都没有出海口呢。现在规划雄安,要有前瞻性,至少要预见未来500年,如果现在不开挖雄安出海的运河,则至少要在现有河岸两边各留出500米的宽度作为未来开挖运河的用地,不要等到将来雄安新区到处高楼林立,想挖运河,却发现拆迁困难或者拆迁成本巨大,就得不偿失了。白洋淀有大小淀泊143个,这么多淀泊,选择几个大的淀泊开挖运河与海洋联通,哪怕将来淀泊里的湖水是咸的,像青海湖一样是咸水湖,也不要紧,顶多湖里的生物死亡一次,换成海洋生物,但是,却可以调节气候和生态环境,而且淀泊永远不会干枯了。当然,为了保持其他淀泊不受海水影响并继续提供淡水做灌溉之用,可以在其他淀泊与这几个咸水淀泊之间建立水闸,使咸水淀泊的水不能流进其他淀泊,而其他淀泊的水则可以流进咸水淀泊,以防止周围耕地盐碱化。同时,把这几个咸水淀泊挖深8-9米,把泥土堆到其他2-3个淀泊之上,形成2-3座山丘,有了山,雄安便成了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的地方了。

风水虽然重视山,但是也不忽略平原,《葬书》云:“地贵平夷”,明堂要平,“平”是山水冲阳和阴的表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穴要平夷如掌,才便于营建。

《水龙经》云:“有山傍山,无山傍城。有水就水,无水依形。平洋之地以水为龙,水积如山脉之住,水流如山脉之动。水流动则气脉分飞,水环流则气脉凝聚。大河类干龙之形,小河乃支龙之体。后有河兜,荣华之宅;前逢池沼,富贵之家。左右环抱有情,堆积积玉。”这一段话是平洋察看水龙的纲领。

北京-天津-雄安,各相距100来公里,构成城市群的三级三核,这种三角关系,和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等城市群一样,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之一,将对京津冀的发展起巨大的提升作用,将使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并驾齐驱。

唯一的问题:雄安和北京一样,位于地震带上,雾霾,生活用水短缺等问题依然无法回避,需要进行环评和生态保护,合理规划,人口不能超出环境承载力,防止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因大城市雄安的崛起而恶化。

另外,本人对雄安这个名字有一点点看法。雄安,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谁取的,虽好听,但没有文化,不如叫冀州新区或者白洋淀新区更好。一般来说,人名只要好听即可,但是,地名除了好听,还要有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才好。冀州,这个名称古已有之,而且,州,是中国地名常用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白羊淀,这是历史上人们对烟波浩淼的白洋淀一种由直观印象形成的称呼。白洋淀原来范围很大,又曾是黄河故道。据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经》记述:上古时期白洋淀一带曾是黄河故道,这里洪水滔天。到东汉永平十三年,古黄河改道南移,大量河水存积在这片洼地,形成较大面积的水域。又,《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莫州有九十九淀”。莫州包括莫县、清苑、文安、任丘、长丰、唐兴(即现在的安新)等广大地区。实际上,当时的白洋淀,西至清苑,东南到任丘、文安、徐水。这么大的水域,每逢大风卷起层层波浪时,宛如一群白羊前拥后挤地奔跑,多美多形象多有诗意和历史文化的称呼!

个人认为:北京-天津-雄安三角还可以把济南、太原等城市考虑进来规划,使北京与雄安联动,辐射雄安,天津与沧州联动,辐射沧州,使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变成北京-天津-雄安-沧州四角,使京津冀与太原和济南联动,打造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国最大城市群,会更有战略远见。雄安和沧州发展起来了,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国最大城市群就初具规模了。

推荐第7篇:雄安新区(历史)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2017高考历史怎么考?

【热点透析】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一直位于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到了唐宋,南方经济就彻底超过了北方。从此中国进入政治和经济的二元时代:南方发展经济,北方紧抓政治,南方经济支持北方政治,这个格局都没有变,直到现在。

如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比较经济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

现在的北京是一个资源高度浓缩的地区,和周边北方地区反差极大。从资源的利用的角度来说,这是巨大的浪费。只有设法增强北京的辐射能力,把北京的种种资源扩散到周边地区去,才有望带动和推动河北等地的发展,缩短南北方经济的差距。

雄安新区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当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全国将南北方经济更加均衡,打造从渤海到南海的沿海经济发达带,这个发达带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将是世界级的。

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中国国家的整体性、协调性将发生层次性的提高。

这样看来,雄安新区在国家层面第一次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并不为过。

【相关知识】

北京建都史

蓟—北京建城之始

公元前1046年。蓟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国家之一。

幽州—北方军事重镇

公元600年。辽代北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中心。

南京—辽代的陪都

公元947年。从此今北京地区成为辽朝的陪都。

金中都—首都的序幕

公元1153年。金迁都新都,改称中都,北京建都的历史从此开始。北京正式成为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

元大都—世界名都

公元1260年。从此诞生了世界闻名的元大都。

明北京—古都之最

公元1420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北京的名称。

清京师—最后的王都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北平—民国的特别市

公元1927年。1928年改北京为北平,设特别市。

北京—新中国的首都

公元1949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明成祖迁都

北京在辽和金代都做过都城,元代称为大都,更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在元朝末年,北京城市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但是北京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却更突出了。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力量,仍然来自退守到关外的元朝残余势力,他们一直想打回北京,复辟元朝。将明朝的京城迁到北京,将能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元朝残余势力的侵犯。明成祖就曾多次从北京出发,征讨瓦剌等蒙古贵族。明成祖在北京镇守过二十多年,既熟悉那里的一切,又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和深厚的感情,建都北京,自然更能巩固他的统治。

【相关练习】

1.对下列中国古代王朝迁都的评述,正确的是(D)

A.商王盘庚迁都殷,商朝后期的政局从此稳定下来

B.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使金与南宋对峙局面确定下来

C.元迁都燕京,称为大都,元朝的统治中心开始向中原转移

D.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了北方军事防御力量

推荐第8篇:雄安新区(政治)

【热点透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

(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设立雄安新区,调整优化京津冀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设立雄安新区,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大城市”病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统筹京津冀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而作出的重大决断。

(3)设立雄安新区,缓解人口密集模式,有利于加快转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作为一体化战略的第一要义,设立雄安新区,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5)贯彻落实科学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设立雄安新区,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付功能,改善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分布结构。更好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发展取得新成效。

2.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

(1)我国政府的职能。设立雄安新区,探索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具体体现。

(2)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基本原则。设立雄安新区,是政府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维护公民权利,有利于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原则。这说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设立雄安新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这一点。

3.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雄安新区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一种改革,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2)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设中国雄安新区,可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熊安新区的优势是政策扶持,劣势则主要体现在缺乏海港,交通规模化程度低,缺乏高新技术发展基础和资金投入,金融系统和金融生态相比较邻近地区,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种种困难,但是要看到发展前景是非常有利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相关练习】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政府在履行(B)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设立雄安新区的经济意义在于(C)

①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提升,优化经济发展战略②加强政府职能并提振政府的威信和社会各界的信心③极大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④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注:②是《政治生活》角度,③夸大了其意义

3.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契合三地民众的利益共识,作为公民也需要“不以一利之小私,损三利之大功,要大气不要小气”。这段话启示我们要坚持(D)

A.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回答4~5题。

4.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D)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独特性②具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③具有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④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建设雄安新区,要立足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强调“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蕴含的哲理是(C)

A.物质决定意识

B.认识决定实践

C.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6.设立雄安新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战略的出台表明我国执政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人大、政府,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党的意志要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

7.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地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推荐第9篇:雄安新区研究报告

雄安新区研究报告

2017-04-05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我们预计,由北京进驻雄安的机构将包括央企、以中关村为代表的IT产业、部分大学和科研院所。在这里,我们仅仅考虑央企。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带有一定的“迁都”性质;央企、科研院所、学校和一部分产业组织机构庞大,足以支撑起雄安初期的发展。 来源:戴康 华泰证券研究所

一、雄安新区战略意义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含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

雄安新区高举高打,战略意义突出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最具战略高度的一步。央媒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论述此举,规格空前。纵观中国历史,能以“千年大计”形容的事件屈指可数,对于党来说,复兴才能称之为千年大计。如果建新区能用“千年大计”措辞,新区建设必然比“京津冀一体化”承载更多政治意义。雄安新区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最具战略高度的一步。 政治经济意义比肩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历史性战略抉择。但与前两个特区不同的是,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主要体现经济意义,而雄安新区政治意义更为重大。三者分别代表中国改革开放三个时期:深圳特区(1980设立)是沿海改革开放第一响,浦东新区(1992年设立)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渗透的最重要的一响,前两者均处于改革初期,享经济发展红利;而雄安新区设立,处于改革攻坚期、增速换档期、转型阵痛期,承载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

雄安新区成立规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从设立方式看,此前18个国家级新区的成立,一般以国务院致省级政府批复函的形式批复,而雄安新区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共同发文宣布,规格高于一般国家级新区。

二、借鉴国外新都设立经验,把脉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路径

雄安新区的战略高度毋庸置疑,其未来的建设发展路径在国内或许难有前例可相提并论,我们建议借鉴国外新都建立经验来窥之一二。国外新都建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选址兴建政府行政中心,如马来西亚布城、韩国世宗。另一种是围绕首都经济圈跨行政区协调资源定向发展,如东京首都圈等。 从马来西亚布城、韩国世宗、东京首都圈的建立经验来看,首都人口密度越高、政治体制执行力越强、新城行政级别越高,则新城的投资力度会越大、建设进程越快、建成后吸引人口流入的成功率越高。我们预判,雄安新区投资规模将达万亿,在政府强执行力推动下将更快完成规划建设,建成后城市发展将分三步走。建议密切关注规划阶段,预计催化剂较多较密集。

马来西亚布城:强执行力推动副都快速建成

从选址确定到开始建立仅经过三年时间,建设五年完工后政府核心部门几乎都迁入布城 。为了减轻首都压力,马来西亚从1990年代早期就开始考虑将政府行政中心迁出吉隆坡。1993年6月,马来西亚布城从6个候选地址中脱颖而出,因其位于吉隆坡国际机场及吉隆坡之间的战略位置、低开发成本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政府对布城的愿景是它能够反映马来西亚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同时融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布城建设经过规划期(1993年至1996年)、建设期(1996年至2001年)和迁移期(2001年及以后)。2001年竣工后,所有政府部门正式入驻办公。该工程共花费了76 亿美元。

布城建设过程中一大特色是采用公私合营实施机制。公共部门作为一个积极的合作伙伴将继续扮演引导者与推动者的角色,不断对开发过程的步骤和行政功能进行修订和简化,并与私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布城项目的实施主要涉及四个当事方:布城管理局、布城控股有限公司、市政公司和KLCC资产控股有限公司。 韩国世宗市:新城规划阶段催化剂最集中

韩国世宗新城在规划阶段频繁出台相关规划。韩国面临的首都圈过度聚集问题更加严峻,因此一直在竭力打造周边首都圈的卫星城市、甚至考虑迁都。韩国首都圈包括首尔市、仁川市和京畿道,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78%,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高达49%。世宗市作为行政中心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作为全韩国国土的几何中心,大部分韩国国土都在距离世宗市200km辐射区,因此通过高速公路、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两小时内可达全国大部分地区。

在世宗新城规划2005年正式提出后的两年规划期内,政府频繁制订发布各项规划:建设基本规划(2005年5月-2006年7月)、广域都市规划(2005年7月-2007年6月)、开发规划(2005年8月-2006年11月)、实施规划(2005年9月-2007年6月)。

日本东京:关注首都圈中的行政次中心埼玉市

东京将首都各项职能逐步引导至周边地区,发展成多圈层多中心的东京首都圈。日本首都圈是指以东京都区部为核心的“一都七县”结构,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和山梨县。1958年开始,根据东京发展要求历经五次大规模规划,形成了目前三个圈层城市网络。三个圈层分别是核心层、中心圈层和外围圈层。核心层以服务业为主,中心层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外圈层以制造业农业为主。此外,还将首都功能分散形成了多个中心,如埼玉区域行政中心、神奈川区域工业聚集中心等。

其中埼玉市定位为日本的行政次中心,可作为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模板。埼玉市接纳了国家行政机关职能的转移,同时带动周边需求。埼玉市的特点是交通便利,距离东京银座北部约28公里。国家行政机关转移同时带动部分人口疏解到埼玉市,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10年间新都心及邻近地区新增人口23000人,且大多是常住人口。到2014年,埼玉新都心站每日乘车人数增长了2.9倍。随之而来的生活需求也促进商贸业、餐饮业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路径启示

根据国外新都建立经验,可以得到关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路径的四点启示:新区建立的第一阶段规划期催化剂最多最密集,进入建设期和迁移期后引发关注的事件较少、周期较长。国内政府执行力度更强,雄安新区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规划建设。新城建立后首都的人口增速将明显得到控制。新区投资额将达万亿,城市配套发展分三步走。 雄安新区建立规划阶段催化剂释放最集中

国外行政中心建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标志性事件,尤其第一阶段催化性事件较多,且发生时点较集中。第一阶段为规划阶段,一般经历2-3年时间,期间将出台一系列的建设、开发、实施规划。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一般历时4-5年时间,主要关注重要政府办公大楼项目的兴工情况,同时还将制定行政中心相关法律。第三阶段为迁移阶段,政府部门、企业陆续迁入新城,随后新城范围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 可以看出,第一阶段是催化剂集中释放期,不断有相关规划办法出台,建设期和迁移期则进入实际建设搬迁阶段,引发关注的事件较少、周期较长。

国内政府执行力更强加快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马拉西亚政府执行力强,使得布城建设方案从提出到实施几乎没有延误,从确定选址到完成建设历时八年,而韩国世宗新城从选址到建设过程几经波折,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几次博弈导致迁都世宗计划改为建立新行政特别自治市,只从首尔迁出部分非核心政府部门。雄安新区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并且迁出规模或比韩国更大。

首都人口快速增长压力在新区建成后将得到缓解

马来西亚布城2001年建成,2006年人口达到约6万,随后逐年以3-4%增速增长,同期首都吉隆坡人口增速明显下滑,从2006年4%增速水平下滑至近1%。韩国首尔也出现类似的现象,人口在1992年达到峰值1090万人,随后因首尔首都圈的发展人口增速回落,2012年世宗建立后,世宗人口每月增速达2-3%,首尔人口净流出加快。目前首尔人口总数基本保持在1000万人水平。

新区投资额将达万亿,城市配套发展分三步走

马来西亚布城投资金额约76亿美金,韩国世宗投资金额约1320亿人民币,考虑到前两者建设时期久远、国内外体量规模差距,雄安新区的建设规模将更大。首先雄安新区地区建设面积更大,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是韩国世宗面积的4.3倍。其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凭地理位置优势必将承接重要职能,如同东京都市圈埼玉市。

雄安新区建成后,城市配套发展将分三步走。先保障行政功能建立,再完善核心 功能和配套居住区、引导高新产业进入,最后扩大发展。以韩国世宗市为例。 先完成短期城市雏形阶段(2007~2015年):从城市政策层面,集中投资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政府资助研究功能,建立公共交通主干道等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成长阶段(2016~2020年):投资大学和研究、医疗福利、高新产业等自足的城市功能,并完备基础设施。

在城市成熟阶段(2021~2030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方案将世宗市的管辖地区作为第一层次空间范围,将与世宗市相邻的5个市和郡作为第二层次空间范围。

三、雄安新区坐拥地利人和,世界级都市圈呼之欲出 雄安新区处于京津冀核心地区,与北京、天津几乎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雄安新区拥有“地利”的先天条件,是建设首都副中心的理想之选。

而相比国际可比经验,雄安新区还占尽“人和”的后天条件,体现在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将有更高的行政效率、基建效率,前期央企、科研院所等单位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实现快速入驻,这些单位体量较大,新区建设路线图将随着新区规划方案的明确变得清晰可见。而“地利”和“人和”这两个优势将是雄安新区能够建成国际一流城市、北京能够建成世界级都市圈的决定性因素。

而根据国内的可比经验(包括前海合作区、前海桂湾、深圳东进计划和贵安新区),我们估算雄安新区基建相关投资规模在初期/中期/远期将达到6000亿元、1.2万亿元和3万亿元,对应的年限分别为3年/5-8 年/10-20年。

雄安位置极佳,自然条件优越,尽得“地利”

中央跳出原有北京的行政区划可能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北京城区长期以来被人们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单中心的规划,“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导致市区拥堵日益严重,跳出北京市区另起炉灶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设立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战略的重要举措,需要在河北设立一个可以跟北京和天津媲美的核心区域,就像上面说的一样,雄安与北京、天津几乎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位置比较合适。

第三,雄安自然条件适合设立新城,雄县、容城、安新,加上周边一些地区,总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平原,另外,水源充足,搬迁成本也可控。总之,雄安新区位置绝佳,自然条件优越,因此,可得“地利”。

雄安新区后天条件相对可比经验更为成熟

北京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远高于韩国的首尔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1975-199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后期),东京都市圈总人口在2700万-3200万之间,目前为4200万,东京都人口1996年不足1200万,目前人口也仅为1350万。东京都人口密度高于北京,但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密度低于北京市区,而且,北京规划上的缺陷使得疏解部分人口的压力更大。

同时,雄安新区初期主要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中国政府行政效率高,政策延续性强,并且基建效率极高,因此初期推进会远远快于可比的国际经验。

同时由于雄安新区初期承担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职能,是存量转移,因此不会出现“无人进驻”、“空城”的尴尬境地;而且,推进的方式将更加依赖行政命令,这一点区别于浦东、深圳,以及后来的天津滨海新区等,它们需要吸引新的进驻方,运作方式更加市场化,新城建设效果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短期见效也更难。

从房地产行业施工面积这一指标来看,浦东新区建设的最初5-6年时间里,有一波非常明显的建设高峰期,第二波建设高峰期是2008年之后;深圳市辖区的建设构成看起来更为平稳。

我们预计,由北京进驻雄安的机构将包括央企、以中关村为代表的IT产业、部分大学和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社科院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仅仅考虑央企。根据2015年央企总部人数情况,央企总部人数超过3万,这些人口将大部分处于北京,并且将进驻雄安;他们对应3万个消费能力较强的家庭,总人口超过10万。并且,学校、医院、商业等一系列配套,又会带来大量的人口增量。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带有一定的“迁都”性质;央企、科研院所、学校和一部分产业(如IT)组织机构庞大,足以支撑起雄安初期的发展。

总之,雄安新区政策推进力度大、定位高,初期入驻机构和人员可以通过高效的行政命令手段实现,新区建设具备更高的可行性;随着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明确,新区发展路线图将变得清晰可见,一流国家级新区呼之欲出。

四、雄安新区投资拉动测算:万亿投资规模未来几年释放

雄安新区有一定的“迁都性质”,国内最可比经验是发达城市建设新区,我们认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前海合作区)、深圳前海桂湾金融先导区、深圳东进计划、贵安新区等最具可比性;国际经验,马来西亚布城、韩国世宗和东京首都圈最具可比性。 国内可比经验:雄安远期投资可达3万亿,三年内有望初步建成 雄安新区直接拔高到深圳特区、浦东新区这样的级别,但浦东和深圳距今时间较久,经济背景、投资强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比性较差;我们可以从近年我国一线城市新开区域或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的投资强度来推算雄安新区的投资情况,可以类比的有深圳前海桂湾金融先导区、深圳东进计划、贵安新区等。

前海合作区、前海桂湾金融先导区大家比较熟悉。深圳东进计划提出深圳市区向东部发展,加大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四大领域的投资建设,提升东部地区发展能力,进而带动深莞惠经济圈和粤东粤北地区发展;贵安新区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处的国家级新区,2011年提出,打造“大数据”中心。

雄安新区初期对应100公里的规划区域,与贵安新区面积最为接近,但贵安新区定位要远远低于雄安,而且地处贵州,因此,贵安投资强度要远低于雄安;雄安面积要远大于前海合作区,因此,雄安初期和中期核心区域投资强度与前海合作区相当,其他区域与贵安新区相当,而前海合作区和贵安新区加权投资强度约为60亿元/公里。 假设雄安新区初期和中期投资强度为60亿元/公里,对应的投资规模为分别为6000亿元和1.2万亿元;雄安新区的远期计划可以类比深圳的东进计划,对应的投资规模是3万亿元。同样,根据这几个国内的可比案例,雄安新区的建设进度预计为:初期3年,中期5-8年,长期10-20年。

国际经验对比:投资强度、建设进程国内案例更有参考性

国际对比中,我们分别介绍了韩国世宗、马来西亚布城和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经验,从建成时间距今最近(依次为2011年/2001年/2000年前)、面积最为接近(465平方公里/49平方公里/除东京都超过1万平方公里)、是否是迁都(依次为是/是/否)这三个标准,韩国世宗与雄安新区最具可比性。韩国世宗的投资强度为2.8亿元/平方公里,远低于上面所列的国内新区标准。

世宗和布城前期都花费了2-4年的时间进行规划,建设施工时间则在4-5年;雄安新区定位“千年大计”,而从政府定调来看,也要求优先保证规划方案尽善尽美,然后再施工,因此,我们预计,雄安新区在施工前期相比国内新区会有较长的规划期(2年左右)。

推荐第10篇:雄安新区的风水

雄安新区的风水

历朝历代能够成为首都的城市,必然有得天独厚的风水条件。建立雄安新区,我们来从风水上解读一下它本身的条件和对我们首都的影响。

前言:

得知建立雄安新区,替国家感到开心。我们风水界呼吁多年的解决关乎国运的北京\"水土二龙不调\"的问题终于要解决了。

讲雄安对于国运的风水意义之前,我们首先普及几个风水概念: 1,水为之江,称之为水龙;山之为脉,称之为土龙。水龙主富,土龙主贵。用今天的话说,水龙主经济,土龙主政治。

2,大规模的王朝政治中心,必须要水土二龙汇合才能发挥作用,如仅仅有一样,则不能成通令天下。中国历朝历代建立都城无不考虑\"江\"和\"山\"这两条\"水龙\"和\"土龙\"的风水格局。

3,风水讲究的\"气\",气的运动状态形成\"运\",运的走向是为\"脉\"。\"脉\"的走向看强弱。气跟磁铁一样,气大而强的会吸取气小而弱的,龙脉会朝向气强的一方走。

西安: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好我们开始聊北京。聊北京之前,我们先看看:作为国都的竞争者,北京在历史上有过哪些竞争对手?

首先是西安,北京无可争议的第一竞争对手和前辈老大哥。

西京,就是今天的西安。他有土龙秦岭,水龙淮河,淮河接黄河,黄河的水龙与秦岭的土龙交互作用,西安龙脉龙行天下。汉朝张良对\"西京\"的风水评价极高,刘邦接纳他的主张,定都长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龙\"、\"关中自古帝王州\"的都城圣地。

这里注意,西安能够成为首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重要:八水绕长安!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所以,仅仅有土龙,有着非常好的山川是不够的。需要有持续不断的水龙保驾,交相辉映,才能江山永固。但是西安随着历史的长河的变更,从周到隋,始终在大兴土木,破坏植被,削弱水龙,最终导致了八水绕长安的境况不复现。西京的龙脉越来越少,逐步无法支撑土龙鲜活和王朝命运。最终走向逐步凋敝。

当然,对西安最致命的打击,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京杭大运河从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一脉相承,将当时的北京同西安相连,将黄河同北京相连,将黄河与长江相连。这一连不要紧,敲响了西安走下中国首都的丧钟,也揭开了北京从屌丝逆袭为中华国都的序幕。

北京:我来了,我征服

我们首先看看北京这独一无二,天下无双的土龙龙脉。在中国北方,西起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太行山,东抵达燕山,一泻万里的土龙龙脉,自西向东,汇聚北京。

宋明理学的开山宗师朱熹就推崇北京的风水:\"翼都(北京),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翼都。\" 忽必烈的重臣郝经说:\"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成祖朱棣说: \"燕环沧海以为池,拥太行以为险,枕居庸而居中制外,襟河济而举重以驭轻,东西贡道来万国之朝宗,西北诸关壮九边之雉堞。万年强御,百世治安。\" 如上,可以说,北京的土龙,世界罕见。但是为什么北京有这么强的政治素质的土龙而没有很早的在中国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呢?我刚刚说了,土龙只有水龙交相互动,才能发挥作用。而隋朝以前,北京一直\"缺水\",当然\"瘦死骆驼比马\"大,也是古代燕国都城。但是毕竟只能偏安一隅。

然而,京汉大运河开凿以后,两点改变了北京的命运:

一、北京通过京杭大运河与黄河相连,自身土龙直接遇到了黄河的强大水龙,万古龙脉一唤而醒。迅速走向强大。

二,北京作为远强势于西安的土龙之气,气强吸气弱,龙脉从西安走向北京,北京不仅自身土龙龙脉被唤醒,更源源不断榨取西安龙脉。从京杭大运河之后,西安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北京越来越强,越来越强,西安彻底丧失了都城地位。

但是有人问了,不对,还有唐朝,唐朝时候都城不也是西安吗?盛唐啊!这里补充一个概念:\"回光返照\",人将死时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暂的兴奋,也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的短暂繁荣。我们仔细想想,所有的关于唐朝繁荣的故事,都是仅仅唐太宗到开元盛世几十年,之后唐朝几百年充满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牛李争党等所有封建王朝的弊端。

另外,注意,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在当年的范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直捣黄龙,消灭西安。所以,安史之乱,是北京向西安夺取风水龙脉,争夺王朝都城的风水斗争,在社会生活中的反应。

所以,北京的\"上位\",西安的\"落马\",都是有一个关键因素,水龙。无水配合,无可成都。

开封和南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在北京逐步走向王朝都城但羽翼未丰满之前,已经日薄西山的西安无力掌控天下的短短几百年,给了另外两个城市作为都城的机会,让他们过了一把首都瘾,就是开封和南京。

封,又号汴京、汴梁。由于隋朝开挖了大运河,使得\"地处四平,无险可守\"的开封成为\"咽喉九州、间域中华\"的中国腹心,有条件而成为首都。成为\"控襟带于八方,便梯航于万国\"的\"水陆一都会\"。开封城风水的最大缺憾是毫无靠山、没有土龙,毫无政治根基。一旦战争爆发,无所依持。所以,宋朝屡战屡败,先有澶渊之盟,后有靖康之耻,注定无力整合天下。

南京,又称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就看了出来南京对西安有威胁,因此想尽办法破坏其风水龙脉,开挖秦淮河,秦淮河就是\"秦坏河\";切断石头山山脉,填塞秣草,改名成了\"秣陵\"。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告诉刘备:\"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指出孙权占有地利之便。

南京风水的最大缺憾是:长江在北,紫金山在南,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南朝北。因此建都南京的朝廷,其所持的政权往往多为半壁江山(古吴国,宋,齐,梁,陈,南宋)。包括当年蒋介石当总统,也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用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的话说:\"东北易帜,标志着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然而,北京迅速崛起,很快成长为王朝都城。从元代开始,一统天下,战无不胜。这里有人要问了:\"但是朱元璋定都南京了!\"没错,所以他刚刚把王位传给孙子建文帝,江山就被燕王朱棣,起兵北京,后来定都北京的明成祖夺走。无独有偶,定都南京的蒋介石,最终被定都北京的毛泽东彻底打败。

雄安:很高兴遇见你

从元代开始,北京彻底成为中国首都之后,一统天下的格局无可动摇,即便江山短暂易主,也很快正本清源。但是北京的一个遗憾,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埋下,并几百年之后,弊端爆发。就是:土龙过于强于水龙,而且水龙在不断削弱。

元代开始修建元朝大运河,通过通惠河,会通河将北京与黄河、长江更直接的相连。而此时,黄河已经随着北方战乱和植被破坏,河水水文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此时支撑北京的黄河水龙则江河日下,一直到今天水龙之气在逐步下降。同时,长江作为更强劲的水龙疯狂吞噬黄河的水龙龙脉,给水龙本来就弱的北京雪上加霜,加了几百年。

水龙主经济,黄河沿途水龙所覆盖的省份经济也越来越不如从前。而长江水龙随着隋朝和元朝两次大运河开凿,被北方土龙带醒,中国南方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重心和中心全面南移,一直到今天,南方经济远优越于北方。题外话,也正是元朝大运河开凿之后,长江的水龙的龙头,上海,逐步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明珠。

若要江山稳固,必定依托土龙,同时配合水龙。北京一方面,随着黄河式微而水龙不足;一方面自身附近的水脉越来越少,永定河水的断流;还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北京突然之间承担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和生产,水资源严重紧张。缺水,对北京来说,不仅仅是居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威胁北京龙脉根本的王朝风水大问题。

随着西北风沙的进逼,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近些年雾霾越来越重,北京的水龙与土龙不协调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当初,南水北调工程,首先从东部开始,直接缓解北京水危机和水龙不足。而这还是不够的,因为北京的人口规模和社会生产对水的要求太大了,若要解决,还需从根本上解决当今时代榨干水的源头:人口和社会生产。

河北雄安,容城,雄县,安新三地以白洋淀为中心,环保水池,水力充足。作为未来的副首都,将会承接大量的首都人物,接受大量社会生产和人口,不用多提。雄安将会同天津一起,拱卫京师。所谓京津冀一体化,从风水上看,就是北京统筹津冀两地水龙龙脉资源和渠道为我所用,巩固龙气。

所以其实不是北京部分搬迁了,而是北京扩大了,扩大到有更多的水源承担北京的职责,更多的水龙水力支撑王朝龙脉。西有雄安,东有通津,接引八方之水,均布京畿职责,以保我天朝江山永固。从而避免了走\"西安丧失水龙而丢掉天下\"的老路,也避免了走\"建都别处而国家遭乱\"的邪路。

历史上的雄安

雄县,现在看来并不起县的一个城市,应该来说近千年来都不太起眼的一个城市,终于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一千年前,后周和北宋时期,那里叫雄州,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英明神武的后周皇帝柴荣北伐辽国,将边境推到巨马河一线,并在瓦桥关附近置雄州,加强边境防御。这个雄州的管辖范围,恰恰相当于现在的雄县、容城、安新一带,也就是新成立的雄安新区一带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这里有一场重要的战争,就是瓦桥关之战,这里也有一个重要的机构,与现在的雄安新区类似,那就是雄州榷场,套用现代名字,叫雄州自贸区。

榷场是什么?所谓榷场,就是北宋政府指定的专门针对辽、金、夏、蒙古等进行贸易的场所,听起来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第二批开放城市。确实有点像。

为什么政府非要指定交易场所呢?主要还是控制贸易,打击走私。那时候游物政权是不卖马匹给宋朝的,而宋朝也不卖铜、硫磺等物品给游牧民族,这是战略物资不能随便卖,甚至卖书也有种类限制,只能卖儒家经典书籍,估计是想让游牧民族也学点汉文化,不能卖技术类书籍,估计是怕他们学到技术反过来打宋朝。既然有这样的要求,那还是指定场所交易,便于管理。另外,也是为了方便收税,别小看这些榷场,每年的税收完全可以冲抵给辽国的岁币。

北宋最出名的四个榷场,即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榷场。其中雄州榷场是北宋对辽设立最早的一个榷场,由于宋辽战争的原因,雄州榷场关关停停,开的并不顺利,直到澶渊之盟后,才稳定下来。

那时候的榷场有专门的税务人员,也有大量的中介,也就是牙人,他们穿针引线,评定货物等级,操作整个交易过程。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不知道这里发生过多少商场经典案例,造就了多少商业巨贾。不管怎么说,雄州有榷场存在,每年都大量的粮食、布匹、牛羊在这里成功交易,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北宋的经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为宋辽两国带来了持续的和平,探索出了新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可惜这样的繁华,随着北宋的灭亡而逝去,雄州在接下来的近千年的时间里有点默默无闻。现在中央再次把目光投向雄州一带,这次给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对外贸易,而是承接北京疏散而来的人口,探索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但愿千年古雄州能再次展现他的风采,完成这次任务。

结语

大风起兮尘飞扬,面对着茫茫九州,雄安谈笑风生到:\"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我雄安也实在在不是谦虚,你说我雄安一个小县城,怎么就成了副首都了呢?\" 京津冀一体化旌旗招展,小康路正建设捷报频传,这京都大环境峰回路转,待中华全世界一马当先。值此美国疯子当政,俄国动荡不安,日韩经济低迷,西欧正要离散,果然我天朝国运昌隆,捷报频传。

正是:

北龙结地最为佳,万顷水峰护京衙。雄安通津东西卫,金台千古帝王家!

雄安新区从风水角度解读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司马迁的《天官书》中,有如下论述: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2015年5月,根据中央政治局发表《京津冀协同规划》,将建立一个以北京为核心连接天津,雄安新区成三角区。集政治、经济、创新文化于一体的超级城市群。

在风水理气学上:建设雄安,应验了中国2017年九运\"天运\"的开始,但真正的繁荣,最起码也得等到2024年九运的\"地运\"来到。

在风水学上,中国是以昆仑山为天下祖山,共生出五条龙脉,其中两条向欧洲延伸,三条向中国东部延伸。

北干龙:经河北走廊、阴山、贺兰山入西山,再经西安太原北京沈阳长白山到朝鲜半岛。 中干龙:由岷山入关中,经洛阳、开封、凤阳、徐州,至泰山入海。 南干龙:由云贵经衡山、庐山、黄山、南京,转至杭州入海。

这三条\"主山脉\"在风水上称为\"干龙\",每条主山脉分出的副山脉叫\"支龙\"!由支龙所结成的\"龙穴\"之地,绝对是超级\"风水宝地\"!

太行山便是北龙的重要支龙。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交会之地,永定河与潮白河之间! 太行山自北向南奔腾而来,燕山蜿蜒曲折,像两条超级巨龙守卫着中国帝都。

山脉自云中发来,北依燕山,南控华北平原。泰山为青龙,华山为白虎,黄河长江为玉带环抱;嵩山为案,衡山为朝。真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啊!

以上是帝都浑然天成的大局!下面我们比对一下,这个未来世界级城市群目前的情况! 雄安新区,在国家层面第一次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被定为要影响未来中国一千年的重大战略,中华民族一共才5000年,既然是千年大计,这甚至比当年的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地位更加深远!

中国地域格局演变

按照推算,30年一小变,100年一中变,500年一大变,每3次大变为一纪,那么一纪则为1500年,三纪就是4500年,而世界文明史刚好经历了4500年,正好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轮回;

而中国,从有历史记载公元前2600年前后的五帝时代到今天的2017年,恰好4500年左右,基本经历了一个轮回了,所以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今日所发生的事,在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

当今天下,其实就是昔日的春秋战国,只不过彼时是千里华夏,今世是环宇地球,王霸更替,天下终趋一统;

春秋时有一个称霸秘诀,那就是“变法”,变则强,不变则亡,要变就要变的彻底,否则也必由霸而亡;变革是崛起的必经之路。

现在同样如此,无论是世界各国还是大小公司,都必须勇于求变,谁能参透世界之本质和趋势,谁就能引领下一个世界。不变则消,不变则亡!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格局演变: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这是大禹治水时根据地理、人文去划分的。九州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如图:

九宫格即: 关中山西河北 汉中中原山东 巴蜀荆楚江东

来看看第三个格:河北,自是指黄河以北。它南面是黄河,东、西、北三面又分别由渤海、太行山、燕山所包,据此亦可割据一方。

河北之地,没有关中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也不如汾河流域各平原丰饶,反而还饱受黄河改道的水患。但有一点,河北民风彪悍。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自古闻名天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河北更是中国骑兵的重要产地。因此,凭借河北精兵,妥善运用,亦可与天下争雄。

因此,自古以来河北都是中国北方的重心。 司马迁在总结中国对称和冲突时,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给大家翻译一下,意思就是说:历史上的统一皆以西北伐东南,只有项羽的反秦复楚和朱元璋的反蒙复汉是例外。洪秀全起义、孙中山、蒋介石的北伐都是从中国最东南的广州开始,均未真正成功。孙中山、蒋介石都曾把首都定在南京,但没有一位真正统一过中国。

也就是说:从北方取南方,是中国自古以来统一的路线图。周取天下、秦取天下、汉取天下,莫不如此!常任侠先生有诗:“东南王气沉幽冢,西北浮云隐玉关”。因此,中国的北方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地。

河北省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距北京、天津均为120公里,容城自秦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元初著名学者刘因、明朝忠烈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被誉为“容城三贤”。

河北省雄县位于冀中平原,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距北京108公里,雄县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杨六郎镇守的瓦桥关遗址。2007年,雄县被命名为“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古地道文化研究中心”。

因循守旧没用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首都北京正在凤凰涅槃,通州是北京副中心,雄安是首都副中心。

北京城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最早作为都城是金朝海陵王南迁,北京城定名为中都。但滥觞,却是前面所述的辽王朝改幽州为南京(陪都),这是北京第一次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

为什么选雄安?不仅仅是这个霸气的名字。

更主要的,这里邻近北京,要解决的也主要是北京的问题;而且,这块以白洋淀为中心的平原地区,新华社通稿中认为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这个地域相信会重新规划开发,起步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中期200平方公里,远期2000平方公里。

别有意味的是,就在雄安新区公布的当天,刚刚出任深圳市委书记不久的许勤,被调到河北任职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巧合。

人民日报评论说,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我们这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新华社评论说,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更要有大历史观,要有21世纪的眼光。

国家级新区现在已经有18个了,这个新设立的雄安新区意义何在? 北京在迎来建国近70年以来一次真正意义的大变革,所谓千年大计,再也不能用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这样的概念看待北京和首都了,十年后,你所说的首都不再是今天的首都,你谈的北京也不再是今天的北京。

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创建时的中国,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向外部开放与学习,迎合外部的需求,接入外部的市场与技术。这是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的主要基调。

不过,后来中国搞成了一个世界工厂,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升级了,发达国家压力很大。他们的担忧,最终演变成了这几年的逆全球化潮流,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这股逆全球化的思潮会怎么发展,目前还不好说,但中国需要为这种逆动作好准备。

中国依靠对接发达国家市场获得能量,来发展自己的路子,已经到了天花板了,走不动了。自主走出的复兴,才是真正的复兴。雄安新区,是火候到了,下出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布局,是棋眼所在。所以在雄安新区的设想里,重点词汇不是对接外部技术市场,引资、招商之类的词的,而是“引领新常态、中国特色、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等等。河北本来是沿海的,但是,这次就没有把沿海部分划进来,因为外部对接不是重点,而是要内生发展!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关于国家大事,本于《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和睦邦族”的祭祀与抵御外辱的战争。由这两方面出发,结合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可以这样理解“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首先,城建史上有一句话叫“千年风水”,意思是城市选址和空间布局一经确定并开建,就会彻底改变自然环境并很难再回到自然的原初形态,因此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比种树育人更加重要和影响深远。其次,在《诗经·大雅·緜》中,曾把周人在周原上“乃立冢土”当作西周兴国大业完成的标志,这也就是《左传》讲的“祀”或摩尔根讲的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礼仪中心”。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推知雄安新区被赋予了怎样高的期望和怎样重要的国家职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当今世界,在积极应对北京大城市病的同时,另择空间建设一个国家副中心,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是绝对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农业生产中的轮耕制,雄安新区的设置,可以看做是“都城空间轮耕制度”的一次探索,完全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

投机入局者,请慎重

纵观中国历史,两个都城天然最优:西安,或北京。从西安,向东可以治理黄河中下游地区,更可以西出阳关,经略西域。但对于北方、东北,则鞭长莫及。

故蒙元转而定都北京,向南可以治理整个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东北近在咫尺,出东北则是朝鲜半岛,由此可遥望日本列岛;过燕山即是蒙古草原,向北可至西伯利亚,向西沿草原可至北疆;过天山到南疆,直至青藏高原,此即西人所谓“内亚”。

可以说,北京是东北亚之眼,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汇点。正是定都于长安的汉、唐,定都于北京的蒙元、满清,前赴后继,奠定了今日中国之大格局。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文明中心一直在世界岛,即欧亚大陆;过去五百年,海洋秩序兴起,世界岛反而逐渐衰败、塌陷,此为人类之大悲剧也,注定了不可长久。中国正好在这两种秩序的交汇点上,放眼全世界,再也没有比中国之势更好的了。 只是过去五百年,中国尚未找到综合把握这两种秩序的战略、战术,尚未创造和积累纵横捭阖的资源和能力。经过百年奋斗,中国终于积累出可以影响世界进程的力量。中国之势就要活起来了,“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应运而生。这是世界岛秩序和海洋秩序趋向于整合的大方案,只有在中国的位置上,才能提出这样的方案,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包括美国也不能,毕竟,它的兴衰完全系于海洋。

中国之势活起来的关键,在京津冀之发达、繁荣。拿张地图看看,就能明白这一点。因此,“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不在广州,不在泉州,不在连云港,而在京津冀。京津冀充实,文化、经济腾飞,不仅可以实现中国的南北方平衡发展;更可以活络东北亚,转动一带一路之局,恢复世界岛与海洋之间的平衡,才有真正的天下秩序——最终的完成当然需要几百年或千年。

就此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远远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两者纯属海洋秩序,但中国的优势在陆、海之际,这正是京津冀的基本特征。

北方、华北平原长期衰败,造成中国之千年困局;设雄安新区,或许可以启动强大的逆转力量。世界格局已因中国而重构,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技术正在重构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而中国在很多领域已占先机,两者或可重叠于雄安?

昨晚我们撸了一晚卫星地图,真没看出,目前雄安有什么\"超级风水格局\"!所以今天赶紧发文告知各位粉丝大大,此乃国家至少十年以后的大布局!若抱着投机心态入局,切切谨慎,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

北京城的风水龙脉

一、历久不衰紫禁城

1.概况:北京紫禁城于1406年筹建,1420年建成,同年(永乐十八年)十一月明成祖朱棣宣布迁都北京。紫禁城从始建到竣工,历时十四年,由当时的地理大师廖均卿、蒯祥布局主持建造。

2.天运风水分析:永乐十八年,正值中元六运,紫禁城中轴线是坐子向午,如此立局,正符合双星汇向的天运风水格局。《天玉经》曰:“乾山乾向水朝乾,乾峰出状元”,说的就是此种格局。下元六运,子为乾星,午为乾卦,水注三海,卯为催官,五诀俱全,真是典型的皇宫风水格局。

3.地理风水分析:子山午向立局,来龙必在西北乾位或东北艮位。北京紫禁城,西北乾龙由大海沱山至八达岭至妙峰山,落脉香山。东北艮龙由雾灵山至怀柔山至盘山落脉。乾龙和艮龙千里而来,共吐明珠,造就千年皇宫。后面的景山是人工造就的山丘,明朝称作“万岁山”,作为紫禁城的靠山,。根据地理形势,按龙水之要求,必立地支坐向,故立子山午向。如此龙水与坐向之配,正合“乙丙交而趋戌”的火局风水格局要求。廖均卿家传杨师风水绝术,绝妙地运用龙水与坐向的配合,绝妙地布局坐向、催官、催财之术,绝妙地选择元运时空以及避开入囚之衰。紫禁城真是一代大师的杰作,是中华风水文化的灿烂结晶。

紫禁城的风水布局,是峦头与理气的绝妙配合,故为历久不衰。明代276年,清代267年两朝最终败者,是为皇家自身气数的兴衰,非为紫禁城风水不济也(万事万物皆有定数、皆有大限)。

二、历朝古都北京城

1.古都北京的风水龙脉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与山地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脉、西山拱卫,北边是太行山、军都山,形成一处半圆形山湾,东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龙燕山山脉构成的天然屏障。

北京就建筑在这太行山和燕山两条山脉交会之地,永定河与潮白河之间的永定河冲积扇平原的顶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沧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临大河。

太行山自北向南奔腾而来,燕山蜿蜒曲折,像两条巨龙守卫着京师。东边是潮白河、温榆河,西边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绕城蜿蜒流淌。 雄浑的桑干河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呼啸而来,与来自蒙古草原的洋河汇合,在北京地区形成浩浩荡荡的永定河。

北京北面、西面、东北面三面高山环绕,形成天然屏障,拱卫着这座气势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关,右耸太行山,左面是沧海,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2.北京在元朝以前风水并不完整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8个朝代建都在这里。

从西周到唐代,北京称为蓟。自西周燕国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蓟丘到周末的燕都,从唐代的幽州城到辽代的燕京,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数百年的兴衰繁华。

西汉时,北京地区称为燕国、燕都、涿郡、幽州、广阳国、广阳郡。东汉时,又称为上谷郡。隋时称为幽州、范阳,唐人称为渔阳。辽代时,正式改称为燕京。金代称北京为圣都、中都,元代称为中都、大都。明代时,称为北平、北京,清代改称为燕京。民国时,称为京都、北平,1949年以后,称为北京。

周武王封功臣召公奭于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时称蓟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乡董家村。当时营造的蓟城呈长方形,东西850米,南北600米,城墙都是用细土夯筑而成。早期的蓟城城墙十分独特,分为三个部分:主墙、内附墙、护城坡。这是为了有效的防御和自卫。燕王在燕都蓟城营建了辉煌壮丽的宫殿,著名的有宁台、元英宫、燕昭王建碣石宫,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英豪才俊。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鲜卑贵族慕容傍统兵打败了大将石季龙,占领蓟城,建立前燕,作为燕都。前燕正式建筑太庙、宫城、正阳殿。

隋唐时,北京称为幽州城,城墙高大结实,四面设门,南北7里,东西9里,周长32里。 五代时期,刘守光囚禁他的父亲,夺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为都城。辽主耶律德光升幽州为燕京,就是辽南京。燕京墙高三丈,墙厚一丈五尺,城周36里,四周设8个门。辽燕京城店铺林立,十分热闹。大内位于燕京西南,宫室楼阁鳞次栉比。著名的宫室包括永兴宫、积庆宫、兴圣宫、延庆宫、太和宫、延和宫、长春宫、永昌宫、延昌宫、长宁宫、洪武殿、昭庆殿、元和殿、临水殿。金王完颜亮改燕京为圣都,不久改称中都。金中都在辽宁省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宫室规制大规模营建,由汉人张浩、孔彦舟主持。征用民夫一百万,历时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宫城。金中都宫城位于大城正中。宫城前有千步廊,正门是通天门,门楼系琉璃瓦顶,高8丈,深11间。宫城中主要宫殿有仁政殿、仁政门、大安殿。

这说明,地理是形成风水的基础,没有风水的理念,大地就是大地本身;正如青菜没有会做菜的,它就是青菜而不是加工后的熟菜。

3.元朝:北京风水脱胎换骨,成为古都的设计思想

元世祖忽必烈灭金后,决定在北京定都,便命太保刘秉忠堪舆北京风水。北京的外局与大势适合建立都城,但具体到大内宫殿建设,还需要更缜密的风水理论做指导。刘秉忠就带了他的弟子郭守敬、赵秉温遍访北京山水,最后决定舍弃在北京西侧的金朝中都旧址,重新堪定龙脉正穴。

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府即蒙古汗位。四年后,忽必烈下诏升开平府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

元大都系三重城结构:大城、皇城、宫城。元大都大城周长60里,城呈长方形,四周城墙设门11座。城墙都是用上好的细土夯筑而成,坚固结实,墙基厚度达24米,土中间夹杂永定柱和纤木。城墙上部有半圆形瓦管,用以排水。城墙外表覆以芦苇编成的草席。大城城墙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楼,城外还设有墩台。

元大城内前为宫殿,后为坊市,五十条街坊错落有致,星罗棋布。大旅游家马可·波罗来到大都,置身于一片繁华之中,不禁由衷感叹:“大都城实在太美了,城市布局这样巧妙,我简直是无法形容、无以描述!”

这里穿插一个故事,金朝在营建中都时,为了宫殿的主山(靠山)绞尽脑汁,这时有“望气”者说,蒙古境内有座小山,王气积郁,紫光迸现,怕要出什么帝王,应该把这座山移到中都来壮大金的王气。于是就把那座小山搬到了太液池,取名“琼华岛”,成了中都的靠山。没承想,这一搬,倒把蒙古王忽必烈的王气引到了中都。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闻听王气是金朝自己搬请来的,大喜,改称琼华岛为“万岁山”。

具体到元大都的建造,刘秉忠认为:“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是根本,水是血脉。”应该“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方成大业。”

师徒几人通过踏勘,最后认为燕山山脉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西山的玉泉山才是未来大都的祖山,龙脉由此生发才对。那么,龙脉的象征是什么呢?就是玉泉山的水。把水引向新建的京城和皇宫,使其王气凝结,乾坤自可安定。

如何把玉泉山的水作为龙脉引导到京城和皇宫呢?刘秉忠采用了一明一暗两种方法。明,就是开凿河道引水。于是从玉泉山开始经今太平桥南行、东转绕至今西门,过今中、南海之间,将玉泉山水引到了皇宫正门的围桥“周桥”,再向东,至通惠河(就是大运河),开凿了一条河道。由于此水引自西方,五行中西方属“金”,所以称作“金水河”。那么皇宫的青龙从何而出呢?刘秉忠将什刹海、积水潭的水引到今南、北河沿,出文明关,绕宫殿东侧,也一直引到了通州的通惠河。这样,皇宫的“青龙”就出现了。暗,则要做水文调查。刘秉忠通过山向走势和地壳结构分析,找到了玉泉山地下水向东流经的方向,以此为脉络,找到了下游的“龙泉”,并堪定太液池正穴,决定在此营建“大明殿”,并围建大内,营造宫殿。

为了证明此处龙脉的正确性,有三个例证。一是紫荆城内传心殿的大庖井,是宫内年代最久远的水井。无论天气多么干旱,井水不升不降,后世皇帝供奉“龙泉井神”即在此。元代是专供皇帝饮用的井水。这就是刘秉忠堪到的“龙泉”。二是清代乾隆皇帝曾经做过全国水质调查(即用金斗称量,并调查周边人口体质,得出结论),证明此井水仅次于玉泉山水,说明它的泉脉源于玉泉山。三是故宫博物院建造地下工程时,开挖很浅就水流不止,并发现了柏木桩,进一步揭示了“龙脉”的存在。这条“龙脉”的地下流经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故宫内的慈宁宫,至箭亭,向南,再向东,至大庖井,再向东南奔东华门,再向东流经王府井的“井”,到十王邸。慈宁宫东侧就是就是元朝大内的大明殿,说明大明殿即是“龙穴”。

北京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而兆奈曼苏默是元上都遗址的所在地。当年忽必烈就是从此地迁都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但仍将上都保留作为夏都。专家认为,北京中轴线北延至此并非巧合,因此兆奈曼苏默才是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点。

4.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风水更加完美

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这样,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由此可见风水的中轴线在过去是如何的重视。

北京风水格局的内局,更为细致。她严格按照星宿布局,成为“星辰之都”。

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处。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后寝”部分属阴,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数。而乾清门至丹阶之间,两侧盘龙六个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宫之间的阁道六星。午门在前,上置五城楼又称“五凤楼”,为“阳中之阴”。内庭的乾清宫为皇帝寝宫,与皇后坤宁宫相对,在寝区中的乾阳,为“阴中之阳”。太和殿与乾清宫,虽同属阳,但地理有别。太和殿以三层汉白玉高台托起,前广场内明堂壮阔。而乾清宫的前庭院,台基别致,前半为白石勾栏须弥座,后半为青砖台基,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德”的和合。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内城南墙属乾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故宫风水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鼓楼、钟楼。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

由于历代政府对北京(故宫),加以保护,特别是解放后,中央政府将故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使故宫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历经五个世纪的古都。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完全在中国风水理论指导下规划建设的,处处寓涵风水思想,是风水学的典型实物例证。

5.乾隆皇帝巧妙布局北京风水

1)确定风水中轴线而定风水格局 。 风水中轴线乃城市风水的坐向,坐向已立则吉凶生焉。除历代帝皇的风水建筑布局外,经清乾隆皇帝巧妙布局,其风水特色跃然纸上。沿景山布\"子午线\"而完成中线格局之风水布局,束龙地势发脉起于西北之西山,由北而南成一孤形环抱北京城,其气势之大确为\"风水学\"之城市布局的杰作。

2) 阴阳五行来布局。乾隆皇帝把北京城四周以\"五行\"之物布局连线,发挥风水之效果。东方\"甲乙\"属木,就立朝阳门外的大木; 西方\"庚辛\"属金,即建一口大钟于大钟寺内; 北方\"壬癸\"属水,即以昆明湖名之; 南方\"丙丁\"属火,即以良乡塔之红土名之; 中央戊己土,即以景山为中央站。

3) 与天地相合而布局。北京城墙方正、街道平直宽阔,河道、桥梁、地沟等之建设布局为古都之首。其祭祀多用各种祭坛,如\"日,月,天,地,先农,先蚕,社稷\"及太庙,文庙等,其中\"垂教天下\"、“君临天下”、“与天相合”含义,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水上的深意。

紫禁城内为了配合天罡地煞之类,用卅六数作三米直径之金缸,以防祝融水灾及天火下降,又用七十二数作井泉,其各个装点之位置。

三、京城里的“双龙”布局

有关专家对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状貌似一组拟人化的建筑。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相互印证。他们惊奇地发现,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奇观。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反映了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一种观念看来,北京乃兴龙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这种神奇的双龙布局设计是中国古人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个谜。

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上海的风水龙脉

上海地势低平,海拔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属风水上平洋龙格局。与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开封、沈阳等古都相比,上海缺乏环抱的山脉,因此无法作为都城。但是上海并非没有风水龙脉。

名山大山对人类存在与发展有着特殊的物质和精神作用。

一国无山,不全;一城无山,不坚;一地无山,不厚;一家无山,不安。

喜马拉雅山在中国和印度之境,中印有世界认可的古老文明;北京、西安、南京、广州有山,也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孔子在尼山,孙武在银雀山,诸葛亮在琅琊山,毛泽东在韶山;皇帝封泰山 ,水浒上梁山,共产党上井冈山、宝塔山、西柏坡、万水千山。

上海本无山,但信山,人筑山的目的不只是军事,山让这个城市的人心安,宝山之名也不是单纯的地名,有着强烈的风水和心理意义。

谁不希望上海地厚城坚人强文化深呢?

1958年11月,撤销江苏省松江专区,松江和金山划归上海市,从此上海有了真正意义的山,西南“金山群”六座山,西部松江“松郡九峰”,东北的宝山,给了上海完美的坤、兑、艮三个方位的山。海也获得了好风水。

坤,土也。土越厚实越好,“金山群”算最厚实的;多年前,在朱泾、吕巷、朱行、张堰等地做地质钻探,找到了上海最古老的底层,泥土深度120——180米左右。 科学证明,“金山群”周围的积淀比上海其他地方深很多。

金山群六座山

兑,泽也,“松郡九峰”生在上海地面最低的“淀泖低地”里,泽生山,损也,损己利人,挖泽增山;位于上海松江区西北平畴绿野间,其中厍公山、凤凰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马山、机山、横云山、小昆山,有“松郡九峰”之称,九峰均在海拔100米以下,呈西南---东北走向,逶迤13.2公里,山地面积共约2.35平方公里。

松郡九峰

艮,兼山,是背部的山,加强警戒的山。

去年以来,有人反复要论证上海的根在“松郡九峰”,这是不懂城市风水之故。

世界上大河口的三角洲大多地势平坦,如著名的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我们的长江三角洲也以地势平坦,水网密布著称。但在广袤的平原上,却散布着星星点点或成群的小山丘。共四群。

第一群在江阴——常熟之间:如虞山、黄山、花山;

第二群在苏州——无锡之间:如灵岩山、虎丘、惠山、锡山,还包括昆山——松江的佘山、干山、辰山、横山、薛山、凤凰山等九座山丘;

第三群在太湖中:如东、西洞庭山等90多个岛屿和半岛; 第四群是南通群:如狼山、军山;

第五群(地质上不这样称呼直接称呼“金山群”):包括秦皇山、查山、甸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它们表面上不归“松郡九峰”,似乎归浙江平湖乍浦的九龙山群。

这五群山,大多是石英砂岩组成,也有花岗岩、石灰岩等组成的。不说难懂的地质、地理、风水术语“晚太古代”、“五台运动”等。直说俗话:只要有本事把上海脚下的泥土清理干净,就可以看清,五个山群都和天目山连在一起,称“天目山群”。还可以看到台湾海峡没有水,黄河口在日本列岛。从地质上说“金山群”和“松郡九峰”年龄相当。都是天目山的子孙。

长江三角洲现在的样子,上海、松江等地现在的风水特点,是长江冲积的功劳;但金山现在的样子,却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功劳。

此上海的山的风水龙脉。

上海浦东新区的风水局

雄安新区政策一出来,网络上立马对标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深圳的格局太大,以后再说!先来看看我们讲过的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的风水格局本就浑然天成,可在这种情况下,还得用25年才建成了今日浦东的超级格局!

上海东方明珠——1991年7月兴建,上图1995年5月建成的东方明珠。布局没开始前,真是一片狼藉!

勾引龙脉——勾引吴淞江龙脉后,2000年建成上海世纪公园,让龙气结成\"龙穴\"。 保河宝塔——1999年建成金茂“护河宝塔”!——最后\"画龙点睛\" 2016年建成的上海中心,完全盘活了浦东的\"高空气场\"——1991-2016年,前后25年,打完收工!

雄安新区风水

在风水理气学上:雄安新区在今年崛起绝对是因为中国九紫运(超级大运)的到来! 而峦头气场学上:恕我不才,昨天晚上看了一整晚的卫星地图,实在看不出雄安新区目前在风水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还可以说非常普通!

但是,在中国的像上海浦东一样的人造\"风水宝地\",多不甚数!4月1日只是公布了结果,而过程才刚刚开始!

不过,上海浦东本就\"得天独厚\",却还得花整整25年才完成布局!所以对于雄安新区,\"大大\"才用了\"千年大计\"这个词。

总结:雄安新区还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只想短期投资,那千万千万---别入局!

上海浦东新区勾引吴淞江龙脉后,2000年建成上海世纪公园,让龙气结成\"龙穴\"。

上海于1999年建成金茂“护河宝塔”

2016年建成的上海中心,完全盘活了浦东的\"高空气场\"。

上海浦东新区1991-2016年,前后25年,打完收工!

第11篇:雄安新区规划系统完整版

雄安新区规划系统完整版

1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框架

1、一定会有一个总体纲领性文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总 则第一章 强化首都战略定位,实现与首都的相辅相成第二章 以北京千年轴为核心,以人民轴、人民广场、中华民族复兴碑为要点,规划城市布局第三章 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成为首都重要的一翼第四章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建设智慧型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加强白洋淀生态保护,实现蓝绿交融相映,构建生态之城第六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第七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八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第九章 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附 表 建设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附 图

2、附图,是一系列城市规划示意图每一个附图都是一个分规划,雄安新区有22项分规划01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02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03 白洋淀生态保护示意图04 雄安新区各组团功能示意图(容城组团、雄县组团、安新组团……)05 雄安新区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06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保护结构规划图07 雄安新区风貌分区示意图08 起步区空间空间结构规划图09 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空间结构规划图10 中期开发200平方公里格局示意图11 雄安新区功能分区示意图12 核心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13 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示意图14 核心区蓝网系统规划图15 核心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图16 雄安新区与首都、北京城市副中心关系示意图17 雄安新区空间结构规划图18 雄安新区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19 雄安新区干线公路网及公路主枢纽规划图20 雄安新区轨道交通2020年规划示意图21 雄安新区客运枢纽体系规划图22 雄安新区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图23 雄安新区用地功能规划图 2明确雄安新区与首都的关系

雄安新区与首都(北京古城)一脉相承。首先是千年轴内涵的延伸。千年轴是什么?是定都的轴线,是千年大计的轴线。 徐匡迪表示:雄安新区南北轴延潭柘寺—定都山“千年轴线”选址,与东西向“人民轴”交汇,将营造一座山水城市。 首先,“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城市建设的‘山川定位’立轴线的哲学思想。”徐匡迪解释称,按照中国传统南北轴线理论来看,北京城市中轴线南延下来正好是霸州,但因为霸州地质情况不是很好,不适合建新城。经在附近寻找,最后在5个选址中敲定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区域联合起来叫“雄安新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徐匡迪称,潭柘寺历史比北京城还要早五百年,雄安新区正好位于潭柘寺这条千年南北轴线正下方,而潭柘寺又和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北京中轴线成对称布局。 雄安新区规划的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城市。从大的格局来讲,是根据南北向的“中轴线”和东西向的“人民轴”定位。

何谓“人民轴”?徐匡迪解释称,在白洋淀的西北部,新区中间有一条贯穿新区的主要交通线。这条线被称为“人民轴”,它西起“人民广场”,中间经过“雄安中华民族复兴碑”,东到雄县古城。雄安新区中轴线、人民轴线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碑方位图

3明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步骤最高领导指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此前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向河北雄安新区疏解集聚,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形成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分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部表态将加大高等院校向雄安新区疏解力度;雄安新区与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阿里巴巴举行对接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所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3家企业率先获批入驻新区……这里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各行各业的追梦人。 在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中,疏解的具体内容与单位、时间步骤都会有非常详尽的明确。

4明确雄安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雄安新区除了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外,还要起到机制体制先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标杆作用。要点:

绝不搞土地财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新区将创新工作路径,为到雄安新区工作的各方面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宝地。 将在房地产方面进行创新,租售并举。“雄安新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满足各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不留炒作空间,实行租售并举的住房政策。”并且以公租房为主,政府与百姓当“股东”共享发展红利。要为外来创业、就业者提供租赁住房,租赁超过十年也可以买,一定期限内不能卖。若卖,优先政府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新区坚持改革创新,正在探索一套适合新区规模造林的经营机制和模式。在经营机制方面可以通过以企业与农户或集体间多要素多方式合作,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要始终坚持共享理念,解决好管控中的实际问题,创新征迁安置政策,保障充分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加快完善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让群众与新区共成长。

雄安新区规划重视公共服务发展,发挥新区为河北省公共服务“补短板”的作用。培育优质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一流水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

5明确生态之城,深化白洋淀的生态保护要点:深化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充分体现自然风貌,编制好白洋淀环境治理、成片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规划,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这意味着,新城的绿色生态面积非常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占地则不能超过30%。要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新区规划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坚决做到’三个不建’: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

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大的原则:牢牢把握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按照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的要求,体现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城市风貌特色,努力编制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国际一流的新区规划。

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大的框架:充分体现自然风貌,编制好白洋淀环境治理、成片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规划,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要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新区规划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形式要为探索人口与经济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作出示范。要摈弃形式主义的布局手法,采用组团式布局方案;要摈弃单纯功能布局和宽马路、大广场,采用多功能混合,密路网、小街区的宜人生活空间组织。 雄安新区要蓝绿交织,蓝色主要是指“华北明珠”白洋淀,绿色则是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朝着实现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方向迈进。

6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络雄安将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未来新区四通八达,是名副其实的轨道上的城市。 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将把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放在地下,以高铁、车站、室内交通为例,均会至于地下,将地上空间让与绿化和行人,以克服新区复杂水陆状况,实现城镇与乡村共生共融。

“地下雄安”前途无量:区内地下100米深度内以粘性土为主,仅在地下26至40米深度分布连续含水层。总体上土体结构较均匀、颗粒较细,砂层分布较少,工程施工条件好,十分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为保护地下26至40米深度的连续含水层,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议地下空间分浅层(埋深0至26米)和中深层(埋深40米以下)两个层位规划开发。浅层地下空间上部可作为仓储购物、生活娱乐、停车场和民防工程等建设空间,下部可作为综合管道、地下交通等建设空间;中深层地下空间上部可作为地下交通、物流通道等建设空间,下部可作为储水管廊、特种工程等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对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7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北京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明确雄安新区的责权利:明确与北京首都的协同关系明确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关系明确与天津的协同关系明确与保定市的协同关系明确与石家庄市的协同关系明确与河北省其它地级市的协同关系明确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关系,特别是明确远期控制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雄安新区远期控制2000平方公里,其规划一定不会远,就在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出台之日。 8明确建设步骤、时间节点一张蓝图干到底

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肯定是与中国梦的规划相适应。其时间节点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一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雄安新区的建设时间节点: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

新区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土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多方面的发展规划,形成引导新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张蓝图。要吸纳国际机构与人才参与,采纳国际先进标准与技术。要建立高效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保障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规划有序实施。

早在去年中央在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之初,李晓江教授就已经开始在为规划工作做前期准备。这一年多来,他一直在为雄安的规划奔波。

“雄安新区的规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李晓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这项工作不仅标准高、任务重,更是在为中国将来的城市规划提供范式。

在他看来,规划的先进性并不在于把所有先进的东西都放进去,而在于在空间上,在发展上,给未来各种各样的可能去预留空间,让它富有弹性。

“规划工作不能着急,时间服从质量。很多事情前期要尽量研究透。”中国新闻周刊:雄安新区的规划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李晓江:去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确定了新区规划选址,同意定名为“雄安新区”。虽然这个决定当时还不是最终决定,但第二天专咨委组长徐匡迪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编者注)就召集我们几个开会,通报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让李平教授从经济产业方面,我从规划方面做些准备。回来后,我对谁也没说,找了几个年轻人开始收集资料,了解这个地区的情况。 当时做准备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个新区应该对标深圳,所以也让同事做了一些深圳发展历史的回顾,因为深圳最早80年代的规划就是中规院做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分析当地的条件,以及酝酿规划的一些技术上的准备。 然后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之后,徐匡迪主席当晚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规划工作很可能还是要你们中规院来做。所以说,雄安的规划工作是从去年5月底开始内部启动的。

但那个时候消息还没有对外公布,我们不能去现场调研,只能做些初期的工作。记得当时徐匡迪主席去雄县考察地热,借着这个名义,我们也跟着到现场进行了两天实地调研。 中国新闻周刊:新区的规划工作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李晓江:2016年8月,我们在顺义就雄安新区的规划,开过一次大型的会议,包括专咨委的所有专家、相关的规划团队都参加了,徐匡迪主席还专门邀请了吴良镛、张锦秋、钱易三位院士。最后一天,河北省委主要领导也去了。 当时规划任务主要是两项,一项是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包括起步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三个是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另一项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由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曲久辉院士牵头。这四个部分都是综合性规划。

这些综合性规划的初步方案出来后,中规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还组织了好几期工作营,把行业内的高手,都邀请过来,集思广益,完善方案。

今年4月1日以后,总体规划又细分了22个专项规划,包括建筑标准、环境治理、交通等,每一项都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负责。

6月份,我们启动了启动区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这是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这项工作委托给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做,我是学术召集人,负责与各个报名团队沟通,引导他们尽量满足我们的设计需要。目前,我们已经从报名的近300家国内外机构中选出了12强,最终要评出3个优胜团队。

我理解,整个规划工作就是三条线,一个是总体规划,再一个是为总规服务的专项规划,最后一个就是城市设计的国际咨询。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庞大的工程。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规划工作的进展如何?大家都很关心。 李晓江:目前,各项规划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大家希望总体规划能尽快出来,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我们都理解。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规划工作不能着急,时间服从质量。因为雄安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很多事情前期要尽量研究透。

“如果建一座新城,能治理好白洋淀的水,这种示范意义的价值会更高。”

中国新闻周刊:雄安新区选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白洋淀。对规划来说,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李晓江:我们一致的看法是,要在白洋淀建一个新城,就一定不能让这个新城守着一片严重污染的水。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后,社会上有不少议论,认为白洋淀已经是一片严重污染的水体,为什么还要在这建新城。

事实也的确如此,白洋淀的水质有四类水、五类水,本身并不完美。但我认为,这其实也是一个倒逼机制。如果建一座新城,能治理好白洋淀的水,这种示范意义的价值会更高。因为,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同时,我个人认为,白洋淀的存在本身就对这个区域的发展,设置了环境的容量要求。有人认为,雄安新区2000平方公里要造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这绝对不可能,首先环境容量就不允许。

所以,中央对新区规划的目标,是很克制的,起步区就100平方公里。按照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大体上就是100万人,再加上当地现有的100多万人,一共不超过300万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规模。这样的规模不至于对白洋淀,对整个地区产生太大的环境负担。

中国新闻周刊:在具体的规划中,如何做到水城相融、蓝绿互映?

李晓江:关于这点,目前我们有好几种方案,但都没有最后确定。比如,有的方案提出“望淀”,就是城与淀应该分开,中间留出一些空间,在城里看得见水,但不一定在水边。白洋淀周围应该有非常广阔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不管哪种方案,我觉得淀边的利用,一定要非常谨慎。我们可以利用淀边资源,但不一定非要住在淀边。远足的时候,发呆的时候,我们可以走到淀边上去,但整个城市跟白洋淀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淀边上围起一圈人工“长城”,对白洋淀是一种压迫,对生态肯定也是一种破坏。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白洋淀里还有不少村落,在规划中是如何处理这些村落的,是搬迁还是原地保留?李晓江:这些村庄有几种,有的叫淀中村,它和外界联系都是通过坐船出行,完全在淀里边;有的叫淀边村,就在大堤上,因为比较高,不会被水淹到。毋庸置疑,不论是淀边村,还是淀中村,对白洋淀都会造成污染。这些村有的规模还比较大,如果真要全部搬迁,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但我个人认为,即便不搬迁,淀中村也要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一,环境基础设施要配全,对生活垃圾、污水要处理;第二,利用水面进行养殖、种植的生产方式应该退出,将来应该发展旅游、文创这些自然负荷小的生产方式。总的目标就是一个,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水体的负担。

中国新闻周刊:新区起步区所在的位置,是华北平原地势最低的地方。在防洪方面,规划有哪些考虑?

李晓江:防洪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流入白洋淀的河流一共有9条,如果这个区域普降大雨,就有可能出现1963年那样的大洪水。历史上,白洋淀本身的水量是不断变化的。1963年那次大洪水,就把整个地区全淹了,但是上世纪80年代,由于缺水,白洋淀是一片旱地。之后,持续的降雨,又把水灌回去。白洋淀之所以叫淀,和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水量更小,变化更大、更剧烈。对这样一个地区,我们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要防洪,另一个还要防涝。防洪无非就是几个方法,一个是围堰,修大堤,另外一个就是把城市垫高,垫到洪水位以上。现在当地老百姓就是采取这个办法,房屋都在高地上,这是人类的智慧。几千年来,人类其实一直都在优化自己,所以任何自然灾害,对于古村、古城损失都很小。这就是历史的优化,在不断改进中找到了最安全的方法。

第二个还要防涝,本地的降水要能及时排出去,排不出去也会被淹。北京城现在就是这个问题,一下大雨就容易内涝。不能光考虑防洪,不注意内涝,两方面需要平衡。到底采取哪种措施?现在争论比较激烈。难度在于,既要兼顾防洪和排涝,还要考虑施工成本。如果用大堤围起来,能防洪,但没法排涝;如果把整个起步区都垫高,土方量又太大。 “采取了组团式布局,让城市发展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将来各种可能。”

中国新闻周刊:总书记提出建设雄安新区,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怎么体现这一理念?

李晓江:我理解,“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就是眼光要开阔,吸取全人类城建文化的智慧。怎么吸取呢?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规划团队要敞开胸怀,学习国外的先进观念,另一个就是让外国的优秀团队参与进来。

这次国际咨询就有很多外国团队参与,我们就是希望让他们直接出方案,用他们的眼光、他们的标准、他们的价值观来看,雄安新区该怎么建设。这个过程是开放的、包容的,但绝对不是去照搬一个巴黎、一个伦敦。

“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就是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坚持高标准。事实上,在规划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原则,规划工作必须以国内的团队为主。我们前三十年的建设,照搬照抄的太多,简单模仿的太多。我们有优秀的人居文化传统,这次应该真正用现代的智慧去传承中国文化,去容纳当代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因为这是中国的雄安。 中国新闻周刊:雄安将来的建筑会以什么风格为主?会是仿古风格吗?

李晓江:我相信不会。传承传统的人居文化,不一定非要刻意把大屋顶、斗拱、白墙灰瓦这些符号直接展示出来。这不是一种符号化、表象化的东西。我觉得,关键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文化创新,将中国当代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这次国际咨询也有日本的团队。日本是东方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他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好地把自己的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文明有效结合起来。我也鼓励日本的团队,让他们把这方面的经验尽量展示出来。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雄安的建筑会是一种什么风格呢? 李晓江:这个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雄安的建筑将以多层小高楼为主,不会搞高层建筑,不会是水泥森林。高层住宅的弊端,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后期维修、消防都是问题。我一直说,高层住宅以后会是中国沉重的一个社会负担。

中国新闻周刊:你刚才提到了对标深圳。你认为,深圳的规划对雄安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李晓江:对于一个新城来说,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弹性,要有结构上的灵活性。当年深圳的规划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只有十几万人,但我们的规划是按80万人来做的,基础设施是按120万人配的,交通是按180万人预留的,给城市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同时在空间布局上,我们采取了组团式布局,让城市的发展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将来的各种可能。因为如果采用单一结构,城市发展不到那么大,结构就是残缺的,但是如果是组团式布局的话,每一个组团并不大,而且相对独立,组团内部有住宅区、有产业区、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一个是一个。 这是当年深圳规划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想到,深圳今天能发展到1000多万人。即便是这样,深圳的整体结构还是把握得很好,这主要就得益于当年深圳规划的弹性。

规划的先进性并不在于你把所有先进的东西都放进去,而在于你在空间上,在发展上,给未来各种各样的可能去预留空间,让它富有弹性。

雄安将来会不会发展到500万人,现在谁也不敢断言。所以,我们在规划300万人的合理规模时,也应该在空间上留有余地。雄安新区在空间规划上也会是组团式的,这种布局本身可以为快速建成创造条件,同时也给未来应对不确定性保留了充分的弹性。

中国新闻周刊:相对于一般的城市规划,雄安这种近乎在一张白纸上的规划,哪个难度更大? 李晓江:应该说,雄安的规划更有挑战一些。因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甚至包括竖向的标高。一般城市的规划,已经有基础了,无非就是把系统扩充些罢了。不过,反过来说,雄安的规划,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最先进的理念,但它的建设过程也更复杂,充满了很多未知的东西,不确定性更多。

“有生活,有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有很好的公共服务,各种人在里面可以充分交流。”

中国新闻周刊:之前有报道说,雄安将是宜居之城。在规划方面,新区会如何克服城市拥堵这类“大城市病”? 李晓江:刚才讲了,雄安在空间布局上将是组团式的。所谓组团式就是多中心,与北京这类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不一样。每个组团的规模大概是二三十万人,占地二三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规模。在每个组团内部,又细分为若干空间单元。每一层空间都注重功能混合、自我平衡,而不是像有些城市,工业区与居住区隔着十几公里,发展了十几年,也连不到一起,还是孤岛。

我们这些年城市发展最大的毛病,就是单一功能的发展。一说园区就全是厂房,晚上吃个宵夜的地方都没有,而回龙观、天通苑这些北京周边的大型社区,附近又几乎没有任何产业,每天大家不得不花几个小时上下班,非常不人性。 所以,我们在规划雄安的空间布局上,尽量减少人在必要的生活、工作之外的其他负担。在每个组团,甚至空间单元内部,让各种功能充分混合,就业、生活、公共服务都能兼顾到。当然,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只是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尺度里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城市空间布局之外,在路网交通、市政设施方面会有哪些宜居的考虑?

李晓江:雄安路网交通的特点,应该是窄路、密网、小街区。这些我们中规院在规划北川新县城时已经在实践了。北川新县城没有太宽的道路,路口会放宽一点,但也就是两个车道。但县城的路网很密,每平方公里有十公里以上的城市道路,二十公里以上的步行道路,有上下班的步行道路,有健身锻炼的步行道路,还有专门给游客的步行道路。同时,把绿带、公共空间穿插到居住用地里面,还创造了一些水景观、生态景观。这就让居民在非常便利的进出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一种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雄安未来将主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着眼创新。规划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什么考虑?

李晓江:创新主要还是要依靠创新型的人才。我们曾对一些很高端的海归人才做过调研,发现他们希望上班5分钟,送孩子上学10分钟,下楼就可以买牛奶买菜,然后花两个小时去锻炼身体。他们的时间价值变了,无法忍受那种被动的时间消费,比如花几个小时上下班,但是他们会主动地花时间去锻炼、去散步,甚至是去发呆。

7月份,我们专咨委在上海开了两天会,专门邀请腾讯、百度、360和阿里巴巴四家互联网企业做了深入的交流,目的就是一个:如果到雄安发展,他们希望新区提供哪些条件?徐匡迪主席、赵克志书记、许勤省长都参加了会议。 在交流过程中,我的一个感觉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特点就是多元化的目标、差异化的选择,这些东西在一个城市里都要具备,他才会来。但这些东西往往都是在成熟的大城市里,所以我们如何在新区里创造这些东西,我觉得是最大的挑战。

现在很多园区都有宽马路、大广场,楼也很高,但年轻人不买账。因为他们觉得那里没有生活,没有服务,没有人际交往。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收入,他要的是未来的全面发展,能不能找到对象,孩子能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能不能一起过来生活,等等。

我心目中的创新空间单元,不用太大,像深圳蛇口、南山那样一两平方公里,但是里面有居住,有生活,有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有很好的公共服务,各种人在里面可以充分交流。像这样的地区,短期就可以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中国新闻周刊:雄安新区的规划,你认为会不会成为今后中国城市规划的一个标杆? 李晓江:我觉得,雄安新区之所以不在一个老城区的基础上改造,而是建一个新城区,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意图在里面,就是要为我们将来的城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范式,提供一个难得的探索机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第12篇:雄安新区前世今生

雄安新区前世今生:从图纸到现实的十年与14个月

2017-04-1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从2004年“廊坊共识”的出台到2014年的“2·26讲话”(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在会中提出七点意见),十年的时间,北京在寻找疏解自身压力的办法,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则在寻找共同发展的最佳路径。

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看来,2014年之前的速度,无论从规划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显得有一些缓慢,鲜见明显的效果。仅统领三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就经历了两次“夭折”。

自2014年开始,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对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消息开始“显山露水”。这一年,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保定定位为“畿辅节点城市”,与此同时,中央决策层授意之下成立的顶级智囊队伍,则开始了反复多次的三地调研与建言。更加明显的信号释放是中央高层对河北的考察变得异常频繁。

2015年4月,被看作三地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面世。两年之后,2017年4月1日,保定三县成为了历史的选择,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雄安新区。

无论从事前还是事后看,这样的选择都不是“率性为之”。在雄安“问世”两天之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向外界表示:“这是综合考虑了交通、地质、水文、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后决定的。‘新区’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寻找的十年

肖金成认为,如果以2014年的“2·26讲话”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此前的十年对于北京而言就是“寻找的十年”。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时间追溯至十年前,2004年2月12日,一次同样颇具时间意义的会议在北京之南60公里处的廊坊市展开。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牵头,北京、天津、河北省(秦皇岛市、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发展改革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石家庄市、衡水市、邯郸市、邢台市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列席单位出席了会议。

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肖金成以智囊的身份参与了这次会议。作为研究多年区域经济规划领域的专家,他对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命题始终在密切关注。

会议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合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经几方充分协商,达成了十条共识(后被称为“廊坊共识”)。肖金成所在的研究所参与了“廊坊共识”的起草。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廊坊共识”即是要开启京津冀一体化的合作之路,解决北京的“城市病”,同时推动京津冀的共同发展。

此前,肖金成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命题已经有所研究。2004年,他画了一幅首都功能疏解图,在这幅图中,通州和顺义作为两个新区,用来疏解非首都功能。肖金成告诉经济观察报,当年出台的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修编没有采纳他的提法,不过通州和顺义被定位为“重点新城”,以别于此前的12个“新城”。这其中的区别是,12个新城是各个县作为投资主体,而“重点新城”则是北京市作为投资主体,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2012年,通州在一次党代会中被提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中间已经过了八年的时间。肖金成说,2004年以前,就关于京津冀的发展,也有所谓的经济协作区之说,但是缺乏正式的合作架构,也没有出台什么官方文件。“廊坊共识”的出现,一是基于区域发展差距大,二是在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京津冀合作始终难以推进。

十年之中,合作一直推进,尽管速度在外界看来有一些缓慢。肖金成简单回顾道,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河北唐山召开了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启动大会,该规划本该在2006年完成,并于“十一五”期间批准,但最终规划并没有推出,也没有得到相关批准。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首都经济圈,国家发改委开启了第二轮规划,即编制首都经济圈规划,但直到2014年2月26日,规划依然没有完成。

规划为何迟迟不能出台?肖金成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合作上,三个省市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一致,导致规划不能如期推出。

不过,都市圈的规划一直在编制过程中。2011年,国务院批准了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的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曹妃甸新区,北戴河新区、渤海新区。“京津冀的合作始终在推进,肖金成认为,但是毕竟缓慢,也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

节点

2014年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是颇为特殊的年份,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接踵而来。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显示,“2·26讲话”之后,保定被“钦定”为首都副中心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一夜之间,涌入保定的投资客便纷至沓来。四月,一份《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炉,将保定定位为“畿辅节点城市”,再次引发舆论的震动。

根据河北省这一规划,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将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以保定、廊坊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 不过,这依然只是一份地方性文件。肖金成认为,仅河北层面出台的文件,不足以证明保定的特殊定位在当时被真正确立。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没有出现类似的说法。

另一个细节也值得回味,肖金成表示,在这份《纲要》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提出了“一核”的概念,这与2014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起草编制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时提出的“两核”思路(即京津双核)迥异。北京在京津冀中的定位直到2015年才确立,保定的定位很难早于北京。

这份外界至今未见全文的《纲要》中,明确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提出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其中,“核”为北京,“双城”为北京、天津,“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纲要》还提出了多项“疏解原则”,其中一条是:要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在肖金成看来,《纲要》提出的“集中疏解”隐含了寻找“集中疏解区”的任务,也就是今天雄安新区的定位。

从“2·26讲话”到这份《纲要》的最终面世,一共耗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一个16人组成的政府智囊团在新区确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5年4月14日,16位来自宏观经济研究、网络通信、交通规划、产业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南开大学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中再次聚首,这已经是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中的第28次会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前他们还举行过两次封闭式集中工作。

2014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组长是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卸任的徐匡迪,副组长是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李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公开信息显示,李伟曾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国资委副主任,也曾参与中央、国务院有关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主持制定有关部委重要的政策性文件。邬贺铨的另外一重身份则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曾多次参与国家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和国家通信发展的决策。

16名委员会成员被分成了四个小组,即功能定位与适当疏解小组、规划和交通小组、能源环境小组、产业小组,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

之前,南开会议中提到,上述专家组成员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京津冀三省市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向决策层提交了十几份专题要报,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 (征求意见稿)》、《京津冀城镇空间总体规划》等重要文件的论证咨询任务,成果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批示和评价。

南开会议后的半个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通过。 实质性进展

肖金成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最近两三年时间里,京津翼推进的步伐明显快了起来,表现明显为交通领域。

2016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简称《规划》),这被认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的重要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将以三大通道为主轴新建24条城际铁路,总规模3400多公里,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肖金成表示,《规划》中关键内容是对城际铁路的提出与勾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交通领域建设重大工程之一的首都第二机场于2011年选址落定,此前就新址的选定进行了为期十年的论争。与雄安新区距离不远的第二机场似乎对未来的规划进有所预示,但在肖金成看来,机场选址很可能在前,疏解非首都功能地区在后。

步伐更快的另一个明显信号是来自中央层面的考察、调研活动变得更加密集。公开信息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央决策层对于河北地区的到访开始变得更为密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去往河北省的调研次数明显增多,并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他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几年时间里,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几个部门开始围绕着京津冀地区展开了一系列调研。从公开资料显示,这样的调研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保定地区。

2016年2月19日至21日,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一行先后到保定市、石家庄市考察了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公司等。徐绍史表示,要加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围绕交通、生态环保和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做好工作。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4月1日,雄安新区的消息正式发布之后,这一次调研始被公开。

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保定三县身上。对于为何没有选择唐山、秦皇岛等地区,也没有选择行政级别更高的石家庄,肖金成的解释是,这是多种因素考量的结果,有区位的因素,也有地方生态的考量。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保定市雄县、荣城、安新三县设立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至此尘埃落定。

第13篇:为什么要雄安新区

为什么要设立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终于建立起来了。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建立雄安新区,其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雄安新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上海会不会成立第二个雄安新区?今天我们脑洞打开,一一回答这些答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深圳特区寻找一些思路。中国设立深圳特区,是考虑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深圳地理优势以及历史因素。中国尝试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在中国国土上哪些典型作为试点,一旦成功即可全国推广,这样可以将风险降低。第二:深圳靠近香港,非常适合吸引外商投资;第三:深圳原本就是个小渔村,没有历史遗留的人文问题,现在的深圳几乎都是外地人,这种氛围容易形成公平的机制。基于这三点,我们推测为什么会设立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超级城市地区承载能力日趋紧张的背景下,随着今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涌现出一批超级城市,这些城市能够提供一流的就业机会,医疗,教育、娱乐等,从而吸引一大批人涌入。城市人群在给城市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更为紧张和愈发管理混乱的城市环境。在有限的区域内,不断的涌入大群,不断对经济有什么帮助,都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严重的挑战。雄安新区的设立的基本国策是解决超级城市-北京城市的发展问题,而探索的新型的城市群发展策略。

那么超级城市的北京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非要雄安新区去解决。北京现在常驻人类2000万,北京的人口红线是2400万,为什么一个城市非要设立一个人口红线,往往是因为地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试想一下,这么多人分布在弹丸之地,吃穿住行哪一个都是问题,更何况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任何政策在规模人口面前都会大打折扣,安全治理将面临严峻考验,北京存在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是人口的过多引起的。所以雄安新区是解决超级城市-北京规模发展问题,而探索的新型城市群策略。

我们找到了雄安新区设立的必要条件,那么北京周边很多城市为什么非要选择雄安新区。北京西北东三面环山,考虑交通等因素,如果要选择新区必须从北京的南面的入手。北京的南面是保定市和廊坊市,而廊坊处于北京和天津的中间,北京到天津121.7公里,从深圳城市发展的规模(2000平方公里)看,廊坊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其有限的地理空间,在解决北京城市问题上捉襟见肘,所以唯一能解决的地区是保定。保定紧靠北京,按道理可以将紧邻北京的几个县(固安等)作为解决北京的首选才对,这样不管从迁移还是从解决地区问题,都非常方便。我认为有两点:第一:北京周边固然好,但是周边的城市受北京的影响,房价等已经很高,迁移的成本过高,经济上不划算;第二:中央试探新型城市群策略,最好能够独立于超级城市。所以这里最好的选择就是雄县、安新县、榕城县。其离北京100公里,经济开发有限,环境优越,资源承受能力强,交通便利,同时又处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作为解决超级城市问题,是非常理想的,这也是雄安新区设立的必要条件。

总结:雄安新区的社会的必要性是:中国尝试解决超级城市-北京发展问题,探索新型城市群策略的基本国情下而建立的。雄安新区地区的区域优势,使得其成为新区的充分条件。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中央决策的思路:

1、中央力求解决超级城市问题,建立新型城市策略,定位明显。

2、设立新区考虑超级尝试区域地理位置特点。

由此我们得出了为什么要设立雄安新区,以及雄安新区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既然新区的设立是解决城市人口问题,目前其他城市呢,尤其是上海,广州。这两个城市该如何去解决人口问题,疏导地区承载能力扥问题,雄安模式是否适合上海、广州。如果是雄安模式又改如何去选择呢,这些都需要思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广州也只有疏导才能解决地区城市的问题。

第14篇:参考资料:雄安新区现状

三分钟搞懂“雄安新区”!

据新华社报道,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了解雄安新区的大致方位和主要功能后,再来看看雄安新区目前的风景。

河北省安新县(图片来源:新华社)

河北省容城县(图片来源:新华社)

河北省雄县(图片来源:新华社)

白洋淀(图片来源:新华社)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下面请看雄县、容城、安新3县概况:

雄县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6镇3乡、223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8万。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1.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56亿元,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9亿元,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完成146.9亿元和56.2亿元,社会用电量达18.57亿千瓦时。

大广高速、保津高速纵贯县境,白洋淀支线横穿县城南部,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四纵(高速东、西连接线、立新路、固雄线)、五横(保津高速、112线、津保北线、保静路、昝白路)沟通城乡的公路交通网。依托这两条主干线,雄县已融入了京津城市大交通框架,到北京只需45分钟行程,特别是津保铁路通车后,雄县到天津红桥区只需15分钟行程。

雄县拥有白洋淀水域面积18.3平方公里,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码头;

地热田面积320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821.78亿立方米,具有埋藏浅、储量大、水温高、水质优的特点,198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2010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安新县

安新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距首都北京市162公里,西距保定市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全县设9镇3乡,共12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全县人口393,113人。

2016年前三季度,安新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0.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6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9元。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8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9.3亿元,利用外资3443万美元,全部财政收入54321万元,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个。

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在安新县形成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安新县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安新县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利枢纽,白洋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24万立方米。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同时有鸟类19科26种,形成了良好的食物链结构,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

容城县

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北距首都北京110公里,东距经济中心天津100公里。总面积314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127个行政村。

保津城际铁路、保津高速公路贯穿全境,1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

容城县具有丰富的市场资源,紧临北京周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白沟,对容城商贸物流和加工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容城县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处中国东部中低温地热田,具有储量大、可回灌等重要特点,是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热田,拥有休闲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基础。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9.4亿元,比2011年增长21.9%,年均增长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亿元,比2011年增长31.7%,年均增长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9亿元,比2011年增长84.5%,年均增长13%。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20万吨,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

容城服装产业经过近40年发展,成为县域特色支柱产业。2006年,容城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定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4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

第15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

你们《关于报请审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雄安规划纲要》)。《雄安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以《雄安规划纲要》为指导,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雄安新区实行组团式发展,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并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有序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要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起步区随形就势,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布局。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

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科学确定雄安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开发强度。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要合理控制用地规模,启动区面积20至3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五、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积极稳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要与北京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条件。要创新政策环境,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举措,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六、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完善智能城市运营体制机制,打造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推进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七、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实现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要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特殊人才政策,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和氛围。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综合运用,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

九、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按照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沿城市轴线、主要街道、邻里中心,分层次布局不同层级服务设施,落实职住平衡要求,形成多层级、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具有雄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增加雄安新区优质卫生资源总量,建设体系完整、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严禁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优化调整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城功能,妥善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就业安置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吸收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对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对全国起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新区先行先试,争取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十一、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要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形成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要细致严谨做好单体建筑设计,追求建筑艺术,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调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要注重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体现中华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文明包容,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十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提升综合防灾水平。科学确定雄安新区防洪和抗震等安全标准,高标准设防、高质量建设,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科学确定用水总量,完善雄安新区供水网络,形成多源互补的雄安新区供水格局。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十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雄安新区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和公路交通网络,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要加强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的管控力度,划定管控范围和开发边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统一规划、严格管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四、加强规划组织实施。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保持历史耐心,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雄安规划纲要》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各有关方面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大历史观,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河北省委和省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完善规划体系,抓紧深化和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交通、能源、水利等有关专项规划,按程序报批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综合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北京市、天津市等各地区,要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雄安规划纲要》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8年4月14日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8年4月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设立背景

第二节 新区概况

第三节 指导思想

第四节 发展定位 第五节 建设目标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第一节 国土空间格局

第二节 城乡空间布局

第三节 起步区空间布局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第一节 总体城市设计

第二节 城市风貌特色

第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节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第一节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第二节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第三节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第四节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第一节 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 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第一节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第二节 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第三节 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第一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节 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四节 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第九章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第一节 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第二节 保障新区水安全

第三节 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第四节 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第十章 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第二节 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第四节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附表:新区规划主要指标

附图

前言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雄安新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推动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党中央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本纲要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一节 设立背景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运用大历史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反复论证、多方比选,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有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第二节 新区概况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石家庄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新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选择特定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在起步区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有序稳步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并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第四节 发展定位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新区建设规模,完善生态功能,统筹绿色廊道和景观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家园。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发挥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强与京津、境内其他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节 建设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第一节 国土空间格局

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科学确定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

划定规划控制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统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防洪抗震等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新区总面积18%左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10%。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加快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行全面监测。结合土地整治措施,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确定后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第二节 城乡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按组团式布局,先行启动建设。“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全面提质扩容雄县、容城两个县城,优化调整安新县城,建设寨里、昝岗两个组团,与起步区之间建设生态隔离带。“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美丽乡村为新区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规划建设特色村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治理有效、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第三节 起步区空间布局

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布局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各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组团之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隔离;“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通过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改造提升和减量发展,严控临淀建设,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在起步区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创新特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集聚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韧性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风貌。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第一节 总体城市设计

统筹各类空间资源,整合生态人文要素,依托白洋淀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利用城镇周边开阔自然的田野风光,随形就势,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镇空间,清新明亮的宜人环境,舒展起伏的天际线,展现新时代城市形象。

起步区城市设计。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深化“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设计,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传承中华营城理念,构建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按照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设计理念,塑造体现中华文明、凝聚城市精神、承载中心功能的城市轴线;按照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的理念,布局五个尺度适宜、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的紧凑组团;利用水文地貌和历史文化,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保留农耕记忆、营造花海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展现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水域生态景观,实现城淀共生共荣。

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疏密有致、灵动均衡;东西轴线利用交通廊道串联城市组团,集聚创新要素、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

塑造城市天际线。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充分体现对称、天人合

一、街坊等中华营城理念,广泛吸收借鉴全球优秀的城市设计成果,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精心设计建筑顶部,优化美化建筑第五立面,构建形态色彩整体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界面和轮廓线。

启动区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以淀泊景观为依托规划设计启动区空间布局,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通过轴带空间设计,实现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组团外构建生态湿地网络,组团内串联景观水体,形成内外相连、城水相依的特色景观。注重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和景观效果,构建城市公园与游憩绿地,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

第二节 城市风貌特色

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体现中华风范;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凸显淀泊风光;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多元包容,展示创新风尚。

打造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坚持开放、包容、创新、面向未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严谨细致做好建筑设计,塑造出既体现我国建筑特色又吸收国外建筑精华,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气的优秀建筑,营造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结合城市组团布局以及城市各级中心、重要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利用城市森林、组团隔离带,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依托白洋淀、重要水系、湿地,塑造滨水活动空间,丰富亲水活动类型;保留有价值历史遗存,推广种植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季节、多色彩的植物群落配置,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连续性,注重城市绿道、公园布局与开放空间的串联融合,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注重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严格保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文物遗存,重点保护和利用南阳遗址、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代表性历史遗存。结合历史遗存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保护与发展历史古城、传统村镇。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保护传统村镇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阐释和普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一节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智能生态管控,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采用近自然绿化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

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构造城淀局地气流微循环系统,将白洋淀凉爽空气输送到城市中心。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第三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提升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综合监管。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农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全面开展渗坑、排污沟渠综合整治。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根据区域大气传输影响规律,在石家庄-保定-北京大气传输带上,系统治理区域大气环境。

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明确承接重点。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方面,重点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在金融机构方面,承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鼓励金融骨干企业、分支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在高端服务业方面,重点承接软件和信息服务、设计、创意、咨询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总部。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央企以及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区。

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条件,推动疏解对象顺利落地。打造优质公共服务环境,率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建立新区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创新开放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第二节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建设数字城市,重点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近期依托5G率先大规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发展物联网产业,推进智能感知芯片、智能传感器和感知终端研发及产业化。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发展规模化自主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实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程、健康大数据与健康服务推广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示范中心、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生物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宽带通信、新型显示、高端医疗、高效储能等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在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培育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高端现代服务业。接轨国际,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集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金融业态,依法合规推进金融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金融科技。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发展设计、咨询、会展、电子商务等商务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总部商务基地。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等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发展国际仲裁、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业。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推动苗木、花卉的育种和栽培研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三节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部署,积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科教创新工程,集中资源建设若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开放型重大科研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公共大数据、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等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全面提高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按照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要求,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各类科教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国际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支撑。

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区,率先开展相关政策和机制试点。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综合运用,形成产权创造、保护、交易、运用及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四节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均衡和以水定产、以产兴城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起步区、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起步区。构建一流的承接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医疗中心。

五个外围组团。与起步区分工协作,按功能定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科技研发等高端高新产业,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周边特色小城镇。因镇制宜,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小城镇主要以高端服务、网络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为特色。南部小城镇主要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第一节 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承办国内大型活动,承接北京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疏解;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服务;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社区中心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城郊农村共享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特色小城镇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运动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覆盖率,构建乡镇基础生活圈。美丽乡村配置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大幅提高村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校车、公交等多种方式的绿色便捷出行。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布局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覆盖。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统筹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与国际高端职业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规划建设新区职业院校,建设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学院。

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加快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标准布局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统筹文化要素资源,合理布局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网络,鼓励体育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丰富的赛事资源,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赛事,形成高水平、品牌化、持续性的系列赛事;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努力创建智能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基本服务水平。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节 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统筹居住和就业,促进职住均衡。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优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实现合理公交通勤圈内的职住均衡。

改革创新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第一节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高速铁路网。构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重点加强雄安新区和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联系。“四纵”为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京雄-雄商段、京雄-石雄城际、新区至北京新机场快线,“两横”为津保铁路、津雄城际-京昆高铁忻雄段,实现新区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

完善高速公路网。构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四纵”为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机场北线高速支线)、新机场至德州高速,“三横”为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实现新区60分钟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加强新区与天津港、黄骅港交通联系,畅通新区出海通道。

提升航空服务水平。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加强新区与北京新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之间的快速高效联系。

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两主两辅”枢纽格局。“两主”为雄安高铁站、城际站,高铁站枢纽布局在昝岗组团,依托国家高铁网,便捷联系全国;城际站枢纽布局在启动区,站城一体,实现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直连直通。“两辅”为白洋淀站、白沟站,依托既有线路,服务新区北部外围组团,兼顾货运物流。

第二节 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运行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按照网络化、多模式、集约型的原则,以起步区和外围组团为主体布局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的便捷联系。根据新区建设步骤和人口规模、交通出行需求,有序建设轨道交通,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加强规划控制并预留市域、区域轨道交通通道走廊空间。规划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衔接大运量轨道交通。

构建功能完备的新区骨干道路网。外迁荣乌高速新区段,改造原线位为城市快速路,形成起步区与雄县、昝岗组团及保定市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外迁G230、G3

36、G106等公路,形成新区公路外环,分流过境交通。构建以起步区和雄县、昝岗组团为主体,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全覆盖、网络化布局的骨干道路网络,建设舒适宜人的环淀景观道路。

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因地制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兼顾物流配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和装备,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增强安全、便捷和舒适度,实现高品质、智能化的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服务。

科学规划路网密度。起步区外围布局交通性干道,内部按城市街道理念设计,提高路网密度,起步区路网密度达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布局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由城市绿道串联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市绿道体系。营造独立舒适的绿道环境,设置适宜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空间隔离,承载市民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满足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赛事需求,安排适宜慢行要求的各类设施。

打造集约智能共享的物流体系。构建由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分拨中心与对外交通枢纽一体布局,社区配送中心依托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服务新区生产生活物资及快件集散。

第三节 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加强交通与用地布局协调,推广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的人口数量,起步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建立服务优质、形式多样的新型公交系统。新区布局“干线+普线”两级城乡公交网络,干线服务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普线连接外围组团与村镇的公交系统。起步区布局“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城区公交网络,快线服务区内组团间出行,干线服务组团内出行,支线灵活设置线路、站点深入社区,实现地面地下协同调度、各类公交便捷换乘的高品质服务。

搭建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以数据流程整合为核心,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以物联感应、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建设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合一”,基于智能驾驶汽车等新型载运工具,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

示范应用共享化智能运载工具。推进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示范应用,发展需求响应型的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生成线路,动态响应需求。探索建立智能驾驶和智能物流系统。

打造全局动态的交通管控系统。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协同管控系统,探索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联网联控,采用交叉口通行权智能分配,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

第一节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控制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保护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

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生活、农业等各类用水强度指标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尊重自然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使用绿色建材。引导选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第二节 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划分城镇供水分区,各分区间设施集成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应,采用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管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水资源。

完善雨污分流的雨水排除工程系统。加强城市排水河道、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水系统全覆盖。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逐步将容城、雄县、安新县城现有合流系统改造为分流制。

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统筹考虑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设施。在特色小城镇、村庄推广分散式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建设区域特高压供电网络。改造提升现有变电站,新建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积极引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

建设安全可靠燃气供应系统。根据新区发展需要,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LNG为调峰应急气源,新建若干门站、LNG储配站,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新区燃气输配工程系统。

建设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科学利用地热资源,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中转站、终端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园,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有序利用地下空间。按照安全、高效、适度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需求,积极利用浅层、次浅层空间,有条件利用次深层空间,弹性预留深层空间;协调各系统的空间布局,制定相互避让原则,明确各系统平面及竖向层次关系,实施分层管控及引导。

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在城市干路、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等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地下综合防灾设施,形成平灾结合、高效利用的地下综合防灾系统。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用地制度和权籍管理,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

第四节 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域骨干网和统一的智能城市专网;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实现城市数据交换和预警推演的毫秒级响应,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建设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统等;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全程在线、高效便捷,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主动发现、智能处置的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

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透明的全量数据资源目录、大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溯源、处置网络系统,打造全时、全域、全程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决策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建设。

第九章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针对自然灾害和城市运行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第一节 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构筑城市安全运行体系。在新区水源保障、流域及城市防洪、能源供应、交通运营等与城市运行密切相关的各领域,运用区域协同、层级设防、智慧防灾、立体防护等防灾策略,抓住规划建设运营关键环节,超前布局、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健全灾害预防体系。深化城市地震、气象、地质、生物等领域的灾害风险评估,建立水源、防洪、能源、交通等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优化城市综合防灾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构建城乡覆盖、区域协同,陆、水、空、地下全方位消防系统,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城乡消防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系统,实现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严防生物灾害与疫病疫情发生。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协同防控,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的安全监管与保障,建立城市智能信息容灾备份系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健全综合应急体系。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各类学校等旷地及地下空间,布局建设合理的避难场所及避难通道,形成就地避难、就近避难、步行避难的分级分类疏散系统。以干线公路网、城市干道网为主通道,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通道系统。建设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形成完备的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医药物资和能源储备物资供应系统。严格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加强各种应急保障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

提升综合防灾水平。利用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全时全域、多维数据融合的城市安全监控体系,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研判决策和响应能力,做到响应过程无缝隙切换、指挥决策零延迟、事态进展实时可查可评估。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和城市设施安全标准,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第二节 保障新区水安全

构建水源保障体系。依托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等区域调水工程,合理利用上游水、当地水、再生水,完善新区供水网络,强化水源互联互通,形成多源互补的新区供水格局。

完善大清河流域防洪体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滞的原则,充分发挥白洋淀上游山区水库的拦蓄作用,疏通白洋淀行洪通道,适当加大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提升大清河流域防洪能力。

建设新区防洪安全体系。按照分区设防、重点保障原则,结合新区城镇规模及规划布局,确定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综合采用“蓄、疏、固、垫、架”等措施,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坚持新区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顺应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确保新区防涝安全。起步区内涝防治标准整体为5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为20年一遇。统筹用地竖向、排水管网、城市河道、调蓄水面等排水防涝设施,构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化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排水防涝安全。起步区内部建立纵横交织、主次分级的排涝通道,利用城市水系、蓝绿空间以及大溵古淀调蓄涝水,在线实时监测白洋淀水位,适时抽排城市内部雨水,构建“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排水防涝格局。

第三节 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提高城市抗震防灾标准。新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Ⅷ度,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按基本烈度Ⅷ度半抗震设防,避难建筑、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设防。其他重大工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第四节 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落实安全、绿色、高效能源发展战略,突出节约、智能,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引领未来的现代能源系统,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为新区建设发展夯实基础。

电力。坚持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依托现有冀中南特高压电网,完善区域电网系统,充分消纳冀北、内蒙等北部地区风电、光电,形成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体系,保障新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全额消纳。长远谋划利用沿海核电。与华北电网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内输配电网,配套相应的储能、应急设施,实现清洁电力多重保障。

燃气。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燃气供应体系。依托国家气源主干通道和气源点,建设新区接入系统,合理布局区内燃气管网,保障新区用气供应;长远谋划利用更为清洁的替代燃料。

热力。科学利用区内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城市余热资源,合理利用新区周边热源,规划建设区内清洁热源和高效供热管网,确保供热安全。

节能。坚持节能优先,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开展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建设集能源开发、输送、转换、服务及终端消费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区域能源系统,把新区打造成为高效节能示范区。

智能。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推进能源管理智慧化、能源服务精细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新区智能能源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章 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完善规划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做好与周边区域规划衔接,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促进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新区规划纲要是编制新区各级各类规划的准则和指南,是指导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坚持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要求,结合建设时序,深化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为新区全面建设做好准备。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河北省承担新区各类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等职责,落实多规合一,按法定程序和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

建立规划法规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划纲要,研究推进雄安新区规划条例立法,按照创造“雄安质量”的要求,制定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标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等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汇众智、聚众力,搭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公众参与平台,健全规划公开制度,鼓励引导各领域专家和公众积极参与,在后续规划编制、决策、实施中发挥作用,确保规划反映民意,凝聚起人民群众建设新区的正能量。

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时序。根据相关阶段建设目标要求,制定各类规划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适时启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新区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节 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部署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北京市、天津市等方面大力支持,河北省委和省政府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建立新区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组织协调和咨询审查作用,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

加强规划监督评估。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有序落地。搭建新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字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建立“实施-监测-评估-维护”机制,提升规划的适应性。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本规划纲要与相关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规划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围绕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实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为新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区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按照河北省授权,新区行使有关行政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中央财政通过设立雄安综合财力补助、统筹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长期债务支持力度等方式支持新区建设。对符合税制改革和新区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支持在新区优先实施,对需要先行先试的可依法依规优先试点。支持雄安新区立足本地实际,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国家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

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解决新区所需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统筹推进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利用京津冀三地对外开放基础和雄安新区自然环境优势,构筑对外交流平台。吸引国家对外开放平台、“一带一路”国际组织优先在新区布局,在新区举办国际及国内高端论坛。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第四节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划定新区周边一定范围为管控区,实施统一规划、严格管控,实行统一负面清单管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镇建设方向,防止“贴边”发展。建设新区周边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流域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入淀河流综合治理,开展平原植树造林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腾退与生态功能相冲突的用地,防止城乡建设无序发展,抑制人口过度聚集。严格产业准入管制,新区周边严禁高耗水、高耗能及高污染项目进入。

推进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加强与国家有关单位、京津两市经常性、制度性协商,解决好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建设问题。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区着力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加强新区与保定、廊坊、沧州等周边地区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功能,统筹布局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实行协同规划、产业联动,努力打造协调发展示范区。

附图

1.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

2.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3.区域高速公路规划图

4.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5.起步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6.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图

第16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设立背景 第二节新区概况 第三节指导思想 第四节发展定位 第五节建设目标

第二章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第一节国土空间格局 第二节城乡空间布局 第三节起步区空间布局 第三章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第一节总体城市设计 第二节城市风貌特色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

第四章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 第三节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第五章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第一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第二节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第三节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第四节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第六章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第一节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第三节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第七章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第一节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第二节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第三节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第八章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第一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节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四节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第九章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第一节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2 第二节保障新区水安全 第三节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第四节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第十章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

第二节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第四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附表:新区规划主要指标 附图 前言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 3 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雄安新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推动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党中央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本纲要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 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一节设立背景

4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运用大历史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采用现代信息、环保技术,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反复论证、多方比选,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阶段要有一个阶段的标志,雄安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有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培育建设现代化经 5 济体系的新引擎,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第二节新区概况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石家庄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新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选择特定区域作为起步区先行开发,在起步区划出一定范围规划建设启动区,条件成熟后再有序稳步推进中期发展区建设,并划定远期控制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6 第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第四节发展定位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 7 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新区建设规模,完善生态功能,统筹绿色廊道和景观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家园。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发挥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公共 8 服务整体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培育区域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强与京津、境内其他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节建设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9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第一节国土空间格局

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科学确定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 10 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

划定规划控制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统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防洪抗震等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新区总面积18%左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10%。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加快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实行全面监测。结合土地整治措施,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确定后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第二节城乡空间布局

11 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按组团式布局,先行启动建设。“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全面提质扩容雄县、容城两个县城,优化调整安新县城,建设寨里、昝岗两个组团,与起步区之间建设生态隔离带。“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美丽乡村为新区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规划建设特色村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治理有效、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第三节起步区空间布局

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布局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 12 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各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组团之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隔离;“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通过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改造提升和减量发展,严控临淀建设,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在起步区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创新特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集聚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韧性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风貌。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第一节总体城市设计

13 统筹各类空间资源,整合生态人文要素,依托白洋淀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利用城镇周边开阔自然的田野风光,随形就势,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镇空间,清新明亮的宜人环境,舒展起伏的天际线,展现新时代城市形象。

起步区城市设计。融合城水林田淀等特色要素,深化“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设计,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传承中华营城理念,构建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按照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设计理念,塑造体现中华文明、凝聚城市精神、承载中心功能的城市轴线;按照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的理念,布局五个尺度适宜、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的紧凑组团;利用水文地貌和历史文化,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保留农耕记忆、营造花海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展现碧波万顷、荷塘苇海的水域生态景观,实现城淀共生共荣。

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疏密有致、灵动均衡;东西轴线利用交通廊 14 道串联城市组团,集聚创新要素、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

塑造城市天际线。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充分体现对称、天人合

一、街坊等中华营城理念,广泛吸收借鉴全球优秀的城市设计成果,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精心设计建筑顶部,优化美化建筑第五立面,构建形态色彩整体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界面和轮廓线。 启动区城市设计。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以淀泊景观为依托规划设计启动区空间布局,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通过轴带空间设计,实现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组团外构建生态湿地网络,组团内串联景观水体,形成内外相连、城水相依的特色景观。注重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和景观效果,构建城市公园与游憩绿地,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 第二节城市风貌特色

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城市空间格局秩序规整、灵动自然,体现中华风范;环境景观城景应和、蓝绿交织,凸显淀泊风光;建筑设计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多元包容,展示创新风尚。

15 打造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建筑风貌。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吸收世界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坚持开放、包容、创新、面向未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严谨细致做好建筑设计,塑造出既体现我国建筑特色又吸收国外建筑精华,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气的优秀建筑,营造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因地制宜设计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结合城市组团布局以及城市各级中心、重要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空间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体系;利用城市森林、组团隔离带,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依托白洋淀、重要水系、湿地,塑造滨水活动空间,丰富亲水活动类型;保留有价值历史遗存,推广种植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季节、多色彩的植物群落配置,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连续性,注重城市绿道、公园布局与开放空间的串联融合,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注重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

16 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严格保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重要文物遗存,重点保护和利用南阳遗址、宋辽边关地道、燕南长城遗址等代表性历史遗存。结合历史遗存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保护与发展历史古城、传统村镇。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保护传统村镇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保护老地名、老字号、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口述史、民俗、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阐释和普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一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

17 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联合调度安格庄、西大洋、王快、龙门等上游水库水量,恢复淀泊水动力过程。

实现水质达标。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提升淀泊水环境质量,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开展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本底优势,结合生态清淤,优化淀区生态格局,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微地貌改造和调控,修复多元生境,展现白洋淀荷塘苇海自然景观。实施生态过程调控,恢复退化区域的原生水生植被,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恢复和保护鸟类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白洋淀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18 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完善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保护淀区独特的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持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试验区和科普教育基地。

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智能生态管控,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带”即建设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增强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采用近自然绿化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 19 的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

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构造城淀局地气流微循环系统,将白洋淀凉爽空气输送到城市中心。构建由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组成的宜人便民公园体系,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形成连山通海、南北交融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第三节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提升传统产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综合监管。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农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全面开展渗坑、排污沟渠综合整治。

20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根据区域大气传输影响规律,在石家庄-保定-北京大气传输带上,系统治理区域大气环境。

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明确承接重点。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方面,重点承接著名高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研究生院等,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在医疗健康机构方面,重点承接高端医疗机构在雄安 21 新区设立分院和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合作。在金融机构方面,承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鼓励金融骨干企业、分支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在高端服务业方面,重点承接软件和信息服务、设计、创意、咨询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总部。在高技术产业方面,重点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央企以及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区。

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条件,推动疏解对象顺利落地。打造优质公共服务环境,率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有效吸引北京人口转移。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建立新区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创新开放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第二节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建设数字城市,重点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 22 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近期依托5G率先大规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发展物联网产业,推进智能感知芯片、智能传感器和感知终端研发及产业化。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发展规模化自主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率先发展脑科学、细胞治疗、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培育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加强重大疾病新药创制。实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程、健康大数据与健康服务推广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创新示范中心、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生物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宽带通信、新型显示、高端医疗、高效储能等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在新型能源材料、高技术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 23 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培育新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高端现代服务业。接轨国际,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数字规划、数字创意、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集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金融业态,依法合规推进金融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金融科技。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发展设计、咨询、会展、电子商务等商务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总部商务基地。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等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发展国际仲裁、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业。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推动苗木、花卉的育种和栽培研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三节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24 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部署,积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科教创新工程,集中资源建设若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开放型重大科研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公共大数据、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等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全面提高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高精尖研究中心;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知识溢出效应明显的大学园区;按照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要求,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各类科教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国际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支撑。 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区,率先开展相关政策和机制试点。举办多层次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 25 流平台。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作用,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综合运用,形成产权创造、保护、交易、运用及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四节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均衡和以水定产、以产兴城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起步区、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起步区。构建一流的承接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医疗中心。 五个外围组团。与起步区分工协作,按功能定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科技研发等高端高新产业,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周边特色小城镇。因镇制宜,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小城镇主要以高端服务、网络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为特色。南部小城镇 26 主要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第一节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承办国内大型活动,承接北京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疏解;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服务;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社区中心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专项运动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 27 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地、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头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递货物集散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城郊农村共享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特色小城镇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运动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覆盖率,构建乡镇基础生活圈。美丽乡村配置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大幅提高村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现校车、公交等多种方式的绿色便捷出行。 第二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布局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覆盖。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统筹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与国际高端职业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规划建设新 28 区职业院校,建设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学院。

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加快应急救援、全科、儿科、妇产科等领域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应急体系和专科医院;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加快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标准布局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统筹文化要素资源,合理布局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网络,鼓励体育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丰富的赛事资源,引进国内外高 29 端体育赛事,形成高水平、品牌化、持续性的系列赛事;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努力创建智能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基本服务水平。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就业服务制度,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节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统筹居住和就业,促进职住均衡。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优先安排住宅用地;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实现合理公交通勤圈内的职住均衡。

改革创新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供需匹 30 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第一节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高速铁路网。构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重点加强雄安新区和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联系。“四纵”为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京雄-雄商段、京雄-石雄城际、新区至北京新机场快线,“两横”为津保铁路、津雄城际-京昆高铁忻雄段,实现新区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20分钟到北京新机场,30分钟到北京、天津,60分钟到石家庄。

完善高速公路网。构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四纵”为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机场北线高速支 31 线)、新机场至德州高速,“三横”为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实现新区60分钟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加强新区与天津港、黄骅港交通联系,畅通新区出海通道。

提升航空服务水平。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加强新区与北京新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之间的快速高效联系。

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高铁、城际站,强化路网对接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两主两辅”枢纽格局。“两主”为雄安高铁站、城际站,高铁站枢纽布局在昝岗组团,依托国家高铁网,便捷联系全国;城际站枢纽布局在启动区,站城一体,实现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直连直通。“两辅”为白洋淀站、白沟站,依托既有线路,服务新区北部外围组团,兼顾货运物流。 第二节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

规划建设运行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按照网络化、多模式、集约型的原则,以起步区和外围组团为主体布局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的便捷联系。根据新区建设步骤和人口规模、交通出行需求,有序建设轨道交通,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加强规划控制并预留市域、区域轨道 32 交通通道走廊空间。规划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衔接大运量轨道交通。

构建功能完备的新区骨干道路网。外迁荣乌高速新区段,改造原线位为城市快速路,形成起步区与雄县、昝岗组团及保定市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外迁G230、G3

36、G106等公路,形成新区公路外环,分流过境交通。构建以起步区和雄县、昝岗组团为主体,外围组团和特色小城镇全覆盖、网络化布局的骨干道路网络,建设舒适宜人的环淀景观道路。 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因地制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兼顾物流配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和装备,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增强安全、便捷和舒适度,实现高品质、智能化的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服务。 科学规划路网密度。起步区外围布局交通性干道,内部按城市街道理念设计,提高路网密度,起步区路网密度达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布局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由城市绿道串联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市绿道体系。营造独立舒适的绿道环境,设置适宜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空间隔离,承载市民健身、休闲、娱乐功能。满足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赛事需求,安排适宜慢行要求的各类设施。

33 打造集约智能共享的物流体系。构建由分拨中心、社区配送中心组成的两级城乡公共物流配送设施体系,分拨中心与对外交通枢纽一体布局,社区配送中心依托各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服务新区生产生活物资及快件集散。 第三节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加强交通与用地布局协调,推广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的人口数量,起步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建立服务优质、形式多样的新型公交系统。新区布局“干线+普线”两级城乡公交网络,干线服务起步区与外围组团、城镇,普线连接外围组团与村镇的公交系统。起步区布局“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城区公交网络,快线服务区内组团间出行,干线服务组团内出行,支线灵活设置线路、站点深入社区,实现地面地下协同调度、各类公交便捷换乘的高品质服务。

搭建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以数据流程整合为核心,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以物联感应、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 34 撑,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建设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合一”,基于智能驾驶汽车等新型载运工具,实现车车、车路智能协同,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 示范应用共享化智能运载工具。推进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示范应用,发展需求响应型的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生成线路,动态响应需求。探索建立智能驾驶和智能物流系统。 打造全局动态的交通管控系统。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协同管控系统,探索智能驾驶运载工具的联网联控,采用交叉口通行权智能分配,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 第一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控制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保护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

35 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生活、农业等各类用水强度指标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尊重自然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开展节能住宅建设和改造。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使用绿色建材。引导选用绿色建材,开发选用当地特色的自然建材、清洁生产和更高环保认证水准的建材、旧物利用和废弃物再生的建材,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第二节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划分城镇供水分区,各分区间设施集成共享、互为备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 36 应,采用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管网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节约水资源。

完善雨污分流的雨水排除工程系统。加强城市排水河道、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水系统全覆盖。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逐步将容城、雄县、安新县城现有合流系统改造为分流制。

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统筹考虑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设施。在特色小城镇、村庄推广分散式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建设区域特高压供电网络。改造提升现有变电站,新建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积极引入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 建设安全可靠燃气供应系统。根据新区发展需要,以长输管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LNG为调峰应急气源,新建若干门站、LNG储配站,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新区燃气输配工程系统。

建设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科学利用地热资源,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

37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中转站、终端处理设施、生态环境园,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第三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有序利用地下空间。按照安全、高效、适度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需求,积极利用浅层、次浅层空间,有条件利用次深层空间,弹性预留深层空间;协调各系统的空间布局,制定相互避让原则,明确各系统平面及竖向层次关系,实施分层管控及引导。

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在城市干路、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等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地下综合防灾设施,形成平灾结合、高效利用的地下综合防灾系统。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统一建设、集中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用地制度和权籍管理,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

第四节同步建设数字城市

38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域骨干网和统一的智能城市专网;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实现城市数据交换和预警推演的毫秒级响应,打造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管理运营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建设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统等;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全程在线、高效便捷,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主动发现、智能处置的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建立企业与个人数据账户,探索建立全数字化的个人诚信体系。健全城市智能民生服务,搭建普惠精准、定制服务的智能教育医疗系统,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

39 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透明的全量数据资源目录、大数据信用体系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溯源、处置网络系统,打造全时、全域、全程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决策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建设。 第九章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针对自然灾害和城市运行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第一节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

构筑城市安全运行体系。在新区水源保障、流域及城市防洪、能源供应、交通运营等与城市运行密切相关的各领域,运用区域协同、层级设防、智慧防灾、立体防护等防灾策略,抓住规划建设运营关键环节,超前布局、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40 健全灾害预防体系。深化城市地震、气象、地质、生物等领域的灾害风险评估,建立水源、防洪、能源、交通等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优化城市综合防灾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构建城乡覆盖、区域协同,陆、水、空、地下全方位消防系统,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城乡消防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系统,实现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严防生物灾害与疫病疫情发生。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协同防控,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的安全监管与保障,建立城市智能信息容灾备份系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健全综合应急体系。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各类学校等旷地及地下空间,布局建设合理的避难场所 41 及避难通道,形成就地避难、就近避难、步行避难的分级分类疏散系统。以干线公路网、城市干道网为主通道,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通道系统。建设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形成完备的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医药物资和能源储备物资供应系统。严格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加强各种应急保障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

提升综合防灾水平。利用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全时全域、多维数据融合的城市安全监控体系,形成人机结合的智能研判决策和响应能力,做到响应过程无缝隙切换、指挥决策零延迟、事态进展实时可查可评估。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和城市设施安全标准,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第二节保障新区水安全

构建水源保障体系。依托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等区域调水工程,合理利用上游水、当地水、再生水,完善新区供水网络,强化水源互联互通,形成多源互补的新区供水格局。 完善大清河流域防洪体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滞的原则,充分发挥白洋淀上游山区水库的拦蓄作用,疏通白洋淀行洪通道,适当加大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提升大清河流域防洪能力。

42 建设新区防洪安全体系。按照分区设防、重点保障原则,结合新区城镇规模及规划布局,确定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防洪标准原则上为50年一遇;综合采用“蓄、疏、固、垫、架”等措施,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坚持新区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顺应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确保新区防涝安全。起步区内涝防治标准整体为50年一遇,五个外围组团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其他特色小城镇为20年一遇。统筹用地竖向、排水管网、城市河道、调蓄水面等排水防涝设施,构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系统化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排水防涝安全。起步区内部建立纵横交织、主次分级的排涝通道,利用城市水系、蓝绿空间以及大溵古淀调蓄涝水,在线实时监测白洋淀水位,适时抽排城市内部雨水,构建“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排水防涝格局。

第三节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提高城市抗震防灾标准。新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Ⅷ度,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按基本烈度Ⅷ度半抗震设防,避难建筑、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 43 Ⅸ度抗震设防。其他重大工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第四节保障新区能源供应安全

落实安全、绿色、高效能源发展战略,突出节约、智能,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引领未来的现代能源系统,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为新区建设发展夯实基础。

电力。坚持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依托现有冀中南特高压电网,完善区域电网系统,充分消纳冀北、内蒙等北部地区风电、光电,形成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体系,保障新区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全额消纳。长远谋划利用沿海核电。与华北电网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内输配电网,配套相应的储能、应急设施,实现清洁电力多重保障。

燃气。构建多气源、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燃气供应体系。依托国家气源主干通道和气源点,建设新区接入系统,合理布局区内燃气管网,保障新区用气供应;长远谋划利用更为清洁的替代燃料。

44 热力。科学利用区内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城市余热资源,合理利用新区周边热源,规划建设区内清洁热源和高效供热管网,确保供热安全。

节能。坚持节能优先,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开展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建设集能源开发、输送、转换、服务及终端消费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区域能源系统,把新区打造成为高效节能示范区。

智能。结合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推进能源管理智慧化、能源服务精细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新区智能能源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章 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雄安新区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完善规划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做好与周边区域规划衔接,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促进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一节完善规划体系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新区规划纲要是编制新区各级各类规划的准则和指南,是指导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坚持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 45 支撑,形成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要求,结合建设时序,深化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为新区全面建设做好准备。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河北省承担新区各类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等职责,落实多规合一,按法定程序和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

建立规划法规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划纲要,研究推进雄安新区规划条例立法,按照创造“雄安质量”的要求,制定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标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等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汇众智、聚众力,搭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公众参与平台,健全规划公开制度,鼓励引导各领域专家和公众积极参与,在后续规划编制、决策、实施中发挥作用,确保规划反映民意,凝聚起人民群众建设新区的正能量。

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时序。根据相关阶段建设目标要求,制定各类规划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适时启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新区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节建立规划实施制度机制

46 加强组织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部署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综合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北京市、天津市等方面大力支持,河北省委和省政府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规划纲要的具体实施。建立新区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组织协调和咨询审查作用,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 加强规划监督评估。健全规划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有序落地。搭建新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字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建立“实施-监测-评估-维护”机制,提升规划的适应性。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本规划纲要与相关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规划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

围绕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实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为新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47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区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新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按照河北省授权,新区行使有关行政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全新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中央财政通过设立雄安综合财力补助、统筹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长期债务支持力度等方式支持新区建设。对符合税制改革和新区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支持在新区优先实施,对需要先行先试的可依法依规优先试点。支持雄安新区立足本地实际,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国家级交易平台等重大金融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

创新人才人口管理。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探索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 48 建立人才特区。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解决新区所需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统筹推进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利用京津冀三地对外开放基础和雄安新区自然环境优势,构筑对外交流平台。吸引国家对外开放平台、“一带一路”国际组织优先在新区布局,在新区举办国际及国内高端论坛。支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大幅度取消或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第四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新区及毗邻地区管控。划定新区周边一定范围为管控区,实施统一规划、严格管控,实行统一负面清单管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镇建设方向,防止“贴边”发展。建设新区周边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流域生态修复、水系连通、49 入淀河流综合治理,开展平原植树造林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腾退与生态功能相冲突的用地,防止城乡建设无序发展,抑制人口过度聚集。严格产业准入管制,新区周边严禁高耗水、高耗能及高污染项目进入。

推进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加强与国家有关单位、京津两市经常性、制度性协商,解决好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建设问题。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区着力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加强新区与保定、廊坊、沧州等周边地区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功能,统筹布局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实行协同规划、产业联动,努力打造协调发展示范区。

50

第17篇:揭秘:雄安新区选址玄机

揭秘:雄安新区选址玄机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上位规划研究

畿辅新区概念最早由吴良镛院士倡导,2013年其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明确建议选择北京新机场周边的大兴南部、廊坊市区、固安、永清、涿州、武清等地区,成立跨省市边界的“畿辅新区”,疏解首都政治文化功能。三个圈层(吴维佳)

第一层次:北京六环沿线以内地区(半径15-3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核心区;

第二层次:六环至涿密高速一线地区(半径30-7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拓展区;

第三层次:涿密高速以外区域(半径50-30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延伸区。雄安新区刚好在第三层次。这个集中疏解区,距离北京不要太远,也不能太近,最好靠近保定,避免北京摊大饼向集中疏解区无序蔓延,最后又连为一体。从雄安新区距离保定的距离看,未来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北京新机场规划,已经为雄安新区埋了伏笔。 3现状分析

基地由雄县、安新县、容城县组成,中间是著名的白洋淀景区。白洋淀水资源、土地资源相当丰富。交通资源:高铁、高速、机场三小时连接全国主要城市,保津城际铁路、保津高速公路贯穿全境,1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

总结:这一区域可说是位于整个京津冀地区腹地,围绕着河北最大的湖泊——白洋淀,真正可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 4发展模式研究

作为畿辅新区的雄安规划采用什么模式?

华盛顿模式,华盛顿有两条轴线,哈德逊河和雄安新区的河流格局类似。

纽约模式,中央公园大疏大密 日本东京芝加哥大都市区法国巴黎5规划定位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是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雄安新区将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6概念性总体规划

综合纽约、芝加哥、华盛顿、东京、巴黎、北京世界著名大都市地区的优点,雄安新区将开创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 延续故宫风水和中轴线格局中心区河道湖水贯通 用地规划示意图

地处京津冀腹地,围绕白洋淀做文章

中心城区选址位于三县中间开阔地,南邻白洋淀。东西轴线能沟通雄县、安新县老城区,又不受老城区发展限制。南北轴线与首都第二机场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意向效果图本文限于基础资料不全,加之时间紧迫,仅从大的空间格局和思路上进行规划探讨,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灯塔——走进科学

第18篇:雄安新区的民生之路

雄安新区的民生之路

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大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每个人的生活甚至都会有影响。

工作: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将会有大批的事业单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等进行搬迁,这也将意味折将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对于现在的就业压力或可缓解。

户口:这是一个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虽然雄安新区是4月1日成立了,但户口早已在3月8日冻结办理,除新生儿以外,任何本地户口不予以办理。

房价:新区成立之初,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放商,仿佛闻到了新的商机,可是不巧新区的第一扇大门却把他们拒之门外。管委会领导第一时间,冻结房屋管理交易。不给任何人炒房的机会,这些人只有变成三县小区门口收房的流浪汉。

旅游:雄安新区及附近旅游景点众多,如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温泉城、雄县宋辽古战道、雄县古玩市场等,雄安新区的设立势比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机遇:雄安新区是总书记提倡的一号工程,由于建设前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相信问题总是暂时的,在新区初具模型之时,也势必是引起一波让人难以预料的机会。只要你在这里等待,雄安会带你起飞。

民生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确实我们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特色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总书记高举民生路线,严格整顿队伍内的建设,反腐倡廉大快人心。雄安新区就是近现代社会主义的一个缩影,它在成长,它将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面旗帜。

第19篇:雄安新区的交通畅想

雄安新区的交通畅想

“正研究谋划天津至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

近日,天津卫视的一则新闻引发了猜想:一闪而过的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幅与雄安新区有关的地图。有不少媒体据此推测,雄安新区与天津之间将规划建设新的铁路线路。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证实,“正研究谋划天津至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 2017年4月26日’鸟瞰雄安新区雄县县城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交通运输部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交通领域重要企业,已经表示要支持新区建设。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三个县城,到国家级新区,这种变化会对这一区域现有的交通布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千年大计到底需要怎样的交通支撑?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可以从产业布局变化中找到一些答案。

北京的科研成果在雄安转化落地

根据中央对其的定位,雄安新区要把承接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首要任务,其具体定位之一,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而北京的城市定位中,有一项也是科技创新中心。

两者将来会否形成竞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肖金成告诉《?t望东方周刊》,北京定位为科技创新中心,重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而雄安则是侧重于已有高科技的应用转化,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

从产业定位来看,雄安新区与硅谷或有相似之处。

“世界100强科技企业中,有20家在硅谷。”《硅谷百年史》译者闫景立说。闫景立于20世纪90年代被公司派往硅谷,是中国高科技产业最早进入硅谷的先遣队员。

该书的作者、译者和推荐者们反复强调的一项内容是:大量的硅谷工程师们并不进行任何发明,他们是将既有的专利技术开发出市场产品。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等都不是硅谷的发明。但是,在使这些产品迅速商品化的过程中,硅谷功不可没。

根据统计,北京是中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仅海淀区中关村就聚集了全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但是,科研资源强大的北京有着自己的苦恼――大量科研成果并不在本地转化。“以往北京很多高科技专利,不是在京津冀地区完成转化,而是跨区域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转化落地。”肖金成告诉本刊记者。

相比其科研能力,北京在当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还不够强,从2016年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在全国60个城市中,北京的科技研发能力位列第一,但在发展基础和产业化方面却排在深圳之后。

肖金成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会改变这种状况,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在雄安新区落地。这一方面可完善京津冀地区的高科技转化产业链,另一方面也是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

高新产业需要便捷的交通

“发展创新产业,首要因素是高科技人才。”肖金成对本刊记者说。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成,会有大批高科技人才进驻。

“高科技人才需要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需要经常与其他领域从业人员接触。快进快出是他们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对他们来说,交通便捷非常重要。”肖金成说。

而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对航空等运输方式的需求更大。

高新产业对交通便捷性的依赖,同样得到了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的认同。“这种状况也存在于美国硅谷。”欧阳杰对《?t望东方周刊》说。这一区域,如今有密集的高速公路网,也有世界上著名的旧金山大都市区机场群,包括旧金山国际机场、奥克兰国际机场和圣何塞国际机场。

“位于交通干线101号和280号公路旁”,是种种有关硅谷的描述中,最先点明的地理坐标。而被认为与硅谷最为接近的竞争区域,同样地处交通干线附近,并常常被人以此代称――“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地区”。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研究者分析过硅谷发展与交通便利因素之间的关系: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作为知识分子栖息地的区位??势、远离中心城市,使硅谷摆脱了城市污染、交通拥挤、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的困扰;在交通干线附近,又使硅谷坐享大城市优良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削减了创业成本。

具体到雄安新区,肖金成认为,必须保持区域开放性,保证与外界便捷的交通联络。这种联络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地区内部的城市之间,第二是与国内各地,第三是世界范围的联络”。

交通联络必将强化

事实上,在选择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过程中,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性一直是重要考量。

作为全国交通网的重要枢纽,北京的公路、铁路、航空都极为便捷。因此,与北京联络的便利,相当于可轻松联通全国乃至世界。

欧阳杰认为,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其与北京、天津乃至全国、世界范围的交通联络必定得到进一步强化。 试运营车辆停靠在白洋淀车站

2016年年底,京津冀地区“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规划已经获批,与雄安新区和北京有关的线路,包括京石城际、廊涿固保城际、京霸城际(同时是京九铁路起始段)。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廊涿固保城际已经设立了白沟、容城、白洋淀站,这一线路同时连接北京新机场――建设中的国际航空枢纽,将便于雄安新区的国际、国内航空出行。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另一条纽带――天津的轨道联络,目前主要通过津霸客专-霸徐铁路实现,即通常所说的津保铁路。事实上,雄安新区目前仅有的两个火车站――白洋淀站和白沟站,就处于这条铁路线上。

根据天津卫视一闪而过的新闻画面,有媒体猜测天津与雄安新区间可能建设新的铁路,可能是高铁,也可能是普通线路。

至本刊截稿时,中国铁路总公司未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t望东方周刊》说,尚未有相关规划设计方面的确切消息。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处天津,主要主持华北、东北地区项目,设计了京津城际、津霸客专-霸徐铁路等多条京津冀铁路线路。

不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确认了“正研究谋划天津至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

枢纽地位隐现

在欧阳杰看来,如果津雄铁路(高铁)能够建成,就可以跟京九高铁在雄安东形成十字型枢纽,而雄安西,则有津霸铁路-霸徐客专与廊涿固保城际、京石城际、京广高铁等形成十字型枢纽。

公路方面,雄安新区距离北京、天津均100多公里,处于全国公路网中。

现有公路中,雄安新区北有贯穿中国东西的荣乌高速,东西两侧分别有贯穿中国南北的大广高速、京港澳高速。这几条高速均在雄安新区以及天津和北京设有出入口。

2017年5月3日,石家庄市政府?W发布《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宣布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毛全球将协助市长负责市四大班子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搬迁至正定新区的工作。

欧阳杰认为,如此一来,石家庄市政府与石家庄正定机场距离将更近,这意味着“京石城际串联起石家庄市政府、雄安新区,同时连接了石家庄正定机场,并与廊涿城际在涿州接轨,连接北京新机场”。换言之,经过雄安新区的京石城际,直接或间接连接了两个重要机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雄安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得以强化,在河北省形成仅次于石家庄的第二个轨道交通枢纽。”欧阳杰说。

变化不止于此。此前,河北省衡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志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要抢抓京九高铁等开工建设的机遇,争取在衡水设立高铁动车所和铁路编组站,打造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进出雄安新区的“南大门”。

2017年5月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消息,过天津、雄安新区的荣乌高速荣成收费站已经开始扩建,这是雄安新区实施的首个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第20篇:高中地理雄安新区考题[推荐]

[雄安考题集锦]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新区设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中央决定将国家级新区建在容城、雄县、安新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北京较近,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 ②人口稀少,尽可能地减少拆迁补助 ③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开发程度较高 ④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 ⑤纬度更低,气候条件优越

A.②③

B.②⑤ C.①④

D.①⑤

[解析] 雄安新区在河北省中部,靠近北京,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作为北京首都的副中心,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相比北京人口少,利于首都职能的扩散;现有的开发程度较低;与北京的气候一样。选C正确。

[答案] C 2.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包括(

) ①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②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③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④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作为首都的副中心,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①正确;对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没有意义,它主要是高新产业中心,②错;新区建设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③正确;新区建设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④正确。选C正确。

[答案] C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示意图,完成3~5题。

3.雄安新区的建立(

) A.将促进北京市向外扩张 B.将促使大量人口迁入北京 C.可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 D.会削弱浦东新区的竞争力

[解析] 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是疏解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不会使北京范围扩张,A错。由于部分非首都功能迁往雄安新区,北京市的人口会向雄安迁移,不会导致大量人口向北京迁移,B错。可以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C对。对于浦东新区没有影响,D错。故选C。

[答案] C 4.雄安新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①交通便捷通畅 ②生态环境优良 ③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④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雄安新区有京

九、京广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捷,雄安新区多为农村,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优良,且发展空间充足,①②④对。而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科技力量薄弱,③错。故选A。

[答案] A 5.雄安新区建设后,白洋淀应(

) A.打造成重要的水上交通线 B.加强其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功能 C.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 D.让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

[解析] 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其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功能,B对。白洋淀水域面积小,可以覆盖的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上交通线,A错。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让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会丧失其生态功能,D错。故选B。

[答案] B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下图,据此完成6~8题。

6.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

) ①基础设施完善 ②人口密度较大 ③土地价格较低 ④发展潜力较大

A.①②

C.②③

7.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服务北京市民的大型商场 C.大型企业及配套部门 D.服务全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8.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使北京(

) A.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C.第二产业比重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城市化的水平下降 B.①③ D.③④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化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地价较低,发展潜力较大,D正确。第7题,由材料“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可知,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大型企业及配套部门,C正确。第8题,雄安新区分散北京城市职能,使部分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A正确。

[答案] 6.D 7.C 8.A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包括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雄安新区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可知需要从做好新区建设规划,保护白洋淀湿地,合理布局功能区,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和城市排水设施,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确定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保护好湿地面积,充分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的调节作用;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降低沙尘暴、雾霾天气频率;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新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10.据新华社2017年4月1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结合雄安新区位置图,回答问题。

(1)分析雄安新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2)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心,指出其对新区建设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说明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解析] (1)可从地理位置、可利用土地、地区环境承载力、交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2)作为湿地资源,白洋淀对新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方面,除此之外,它还能为新区提供水资源和活动场所。(3)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解决城市化问题、优化城市布局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答案] (1)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充裕;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较大;交通运输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水资源;为人们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调节新区的气候;美化新区的环境;涵养水源,缓解城市内涝;净化水质,降解水污染。

(3)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雄安新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
《雄安新区现场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