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1 08:37:3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课堂学习和翻阅课本,我对《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心得。

教学心理学主要有十二个内容组成;即什么是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创造力发展与培养;规范教学;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

教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名处于形成之中的新兴学科。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和教育心理学不同的是,教学心理学尤其注重探讨依据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科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原理、策略和技术。

最主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学心理学和我们学过的教育心理学是不同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只涉及教学情境(主要是课堂教学情境),非常详尽。

教学心理学主要研究范畴是学校教学情境,研究主题是教与学双方(主要指师生),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在教学心理学上课期间,很多老师针对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我们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案例分析;也有老师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因为我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当老师讲到一些和其他心理学课程有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也能帮助我回忆比如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点,这也帮助我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的巩固,加深了我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即上课,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而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它既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严格严肃性一面,也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活泼活泛性一面。说白了,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是以知识传递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交流;一个是以心理共鸣为影响特征的情感沟通。由此,信息交流在情感沟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同时激起并维持感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其良好的心理影响,是构成和谐统一的最佳课堂教学情境因素。

我们作为师范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三个部分一是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学生在学习概念和规律时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二是教师该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教师应具有何种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等。而这三个问题正是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授的主要内容。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主动做好感情的投入,使其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首先是捧出一片爱心。教师只有热衷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情帮助学生,才能对教学树立起责任感来,才能对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有满面的笑容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亲,因此,学生便很快做出情感的回报,“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是奉献一片真诚。教师的真诚主要体现于教态上,上课准备充分,授课认真诚恳,做到不应付不马虎,语言活泼,条理清晰,言辞准确,板书规范,字体工整,语调语气亲切富于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加之教师治学严谨,学生自然会在听课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积极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是带来一片欢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决定教学气氛,营造学习氛围的导演和主持人,同时也是主要演员。课堂犹如舞台,师生同台演出始终应该是活泼愉快的,轻松健康的。老师娓娓道来,讲得舒心痛快,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学生才爱听才想听,学生才津津有味 ,才兴致勃勃,才乐于接受。学生的理解程度才由此入情入理入深,知识的点拨才使得他们学习的欲望见长,封冻的心理情结在课堂教学中常系常解,使得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课堂上经常觉得新鲜,且有入深山老林而后豁然开朗之情境。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授课时精神饱满,情绪乐观,话语生动,逻辑性强,不时来点幽默和风趣。根据需要穿插讲一些感人的事例,使之构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影响,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美的享受,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师生间的相互心理影响,也会形成恶性循坏的一面。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上场仓促,信心缺乏,疲于应付;加之,面无表情,语调平淡,言之无味,此时不是催眠曲胜似催眠曲;再之,课前的一些不愉快心情或愁绪带入教室,重者,眼生怒气,满脸凶相,动辄训斥学生,轻者,无精打采,失意倦态,教学毫无热情。这都将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作为学生,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或心神不定,做小动作,甚至表现厌学,打瞌睡,不配合老师等,都将影响和破坏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并且制约着老师教学水平的很好发挥。

我们这一学期的课程中,简单学习了很多教与学的心理学原理科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原理、策略和技术,还包括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人格和品德的发展。这些知识对于指导我们未来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任务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如今新课程常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我们更需要这些专业课程的指导。

结合本专业课程的思考,我们可以说,物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各科知识(包括学科概念、学科规律等)和各科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训练基本技能,促进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中学生基本的心理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的心理能力有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这些心理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心理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心理辅导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心理辅导教学必须将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心理辅导教学中了解有关心理能力的问题,如中学生心理能力的结构、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而在中学各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各科知识的教学。如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常常由于前概念的干扰、感性认识的不足、思维方法的不当、数学知识的影响以及概念间的混淆等原因出现心理障碍,制约着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常常因为感性知识不充分、日常错误观念的干扰、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等原因造成对规律理解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等。因此,研究中学生形成和掌握各科知识的心理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各科知识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上面两段提到的问题,由于对教学心理学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加之很多本专业的师范类课程还没有学习,又没有进行实习,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还不能很快地学以致用,心中隐隐有一些想法,但不能科学系统地表达出来。相信经过今后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无论如何,通过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最重要的收获就在于,发现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明白了是在教学情境中心理活动、心理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将会参考这些心理因素注意调整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所以这门课程对我的认知产生了一些有益的影响和改变,令我心中对教学隐隐有了方向感,这于对我将来的从业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指导。

推荐第2篇: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

一、本文主要内容: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积极适应,高质量友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行为问题、更低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更高的自尊、社 会 能 力和社会接纳等。良好的亲子关系或高父母支持与青少年更好的心理社会适应相关。因此,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验证我们这样的假设:从早期到中期,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减少, 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减弱, 相反, 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朋友的支持增多, 并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增强; 进入青少年中期, 父母与朋友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减弱, 两种支持系统对情绪适应的影响可能会遵循独立模式。我们预期:青少年女孩的友谊支持高于男孩, 父母支持的增强模式(即, 高父母支持将增强友谊支持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适用于早期青少年女孩。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关系网络问卷、朋友提名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量表、抑郁量表五种量表。施测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求出各个量表的平均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求得主效应,最后还进行了回归分析。讨论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孤独感和抑郁的特点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和抑郁有明显的相关,但是这两种支持系统对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这验证了实验的最初假设。但是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对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没有太大的差异。

优点:

1、使用的量表比较全面,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得到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友谊和父母支持的情况。

2、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在友谊支持和父母支持上各有不同,这说明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孩子的身心影响都比较重大,这也要求父母要重视这个问题去进行教育。

缺点:

1、施测的问卷比较多,分多次施测,其中可能会有误差变量混进去,不能较好地控制。收集的数据信息虽然也很多,但是进行统计分析时,并不能都完全用上,造成了对数据的浪费。

启示:在做问卷调查设计的论文时,要考虑到受试者的身心特征,让受试者做的问卷在量和质方面都要恰当,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比较有效。同时,论文的研究意义要明确这是非常明确的。

参考文献: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张文新)

二、本文主要内容:高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且具有更高学业成就,而情绪调节困难是导致学龄期儿童问题行为的易感因素,情绪应对方式缺乏或不当的小学儿童表现出更多或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本研究通过采用元情绪理念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儿童情绪调节问卷来验证这样的假设: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情绪摒除、情绪紊乱和情绪不干涉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母亲情绪调节在其元情绪理念与其儿童情绪调节间具有中介作用。在收集数据后,对其进行分层回归和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情绪理念结构中,母亲秉持情绪教导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能力的发展,但其情绪紊乱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性的增强。母亲情绪教导理念的形成有助于控制其不良情绪的表达,有助于形成自身更加灵活多样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有效控制和更灵活的情绪应对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其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 优点:

1、母亲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表明,这篇文章比较有新意的强调母亲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2、这篇论文的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为母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情绪调节能力也是孩子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母亲自身的情绪调节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缺点:

1、论文最后没有具体教导作为孩子的母亲,该如何采用比较具体的方法去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缺憾吧。

启示:在做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论文时,文章最后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大家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研究就不会白做了。文章中的路径分析显示了母亲情绪调节在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这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去寻找中介关系。 参考文献: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 母亲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黄会欣 李银玲 张 锋 李伟强)

三、本文主要内容:留守儿童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容易导致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依恋、同伴接纳、教师接纳三种社会关系是怎样影响其孤独感的。通过采用依恋量表、同伴提名法问卷、教师接纳、儿童孤独量表四种量表进行收集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行差异检验分析,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行相关分析,社会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伴拒绝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同伴喜欢显著于非留守儿童。这可能是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得非正常化,时间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由随时可以的交流沟通变得不确定,空间上表现为远距离性,由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变成非面对面,他们无法拥有完整的家庭,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同伴拒绝、父子依恋依次进入因变量为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社会关系共同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较低父子依恋水平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孤独感会因较高的教师接纳和同伴接纳而降低。

优点:

1、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研究者能够深入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有利于社会和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促进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

2、本文区分了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的情况。因为在农村很大一部分是存在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父亲一人在外打工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只和母亲关系亲,和父亲关系疏远。在研究中对这一具体情况做出区分,体现了研究者的细心。

缺点:留守儿童可能由于缺乏较好的母子依恋或者父子依恋,会导致同伴接纳和教师接纳的程度减少。但是针对目前父母必须外出打工赚钱养家这样的客观情况,作为老师能为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启示:做研究要细心观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先观察再设计研究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做出的研究符合实际情况。

四、本文主要内容: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索延迟匹配任务范式下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实验以面孔图片为刺激, 在校大学生被试完成靶匹配工作记忆任务。我们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范式,以面孔作为刺激物,分别考察对熟悉靶面孔、新靶面孔的追踪匹配,以及长时记忆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目的在于:考察面孔识别脑电 n170 成分在熟悉靶和新靶、靶与分心物、以及左右枕颞区的异同,分析面孔识别 n170 成分对应的加工阶段及其脑区优势效应;探索工作记忆中面孔识别的 erp 特征,验证工作记忆的 erp 测量方法。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修饰整齐的240张人物照片,实验程序为分18组,采用“abbaab”方法平衡各组的实验顺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计划比较分析的方法,方差分析的 p 值采用 greenhouse-geier 法校正,脑电地形图由 64 导数据得出。先前的学习对面孔识别 n170 成分未产生影响,但会影响工作记忆过程中大脑对追踪靶和拒绝分心物的反应。此外,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特征与相同实验范式下的物体识别(guo etal., 2008)相比,存在明显不同。物体识别工作记忆中靶与分心物脑波在 200 ms 左右出现分离,时间比面孔识别早;新靶与熟悉靶之间的差异,物体识别工作记忆表现在额区和中央区,而面孔识别表现更广,还包括中央区、顶区及枕区,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的“旧/新效应”,物体识别时出现在顶区和枕区,而面孔识别反映在额区,新旧工作记忆方面,物体识别在 200~400ms 表现出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而面孔识别是在 450~650ms 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这些差异都暗示着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加工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结果发现,被

试识别靶面孔及分心物面孔时均在枕颞区两侧诱发 n170,且靶与分心物的 n170 振幅在相同电极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颞区两侧的 p7和p8上差异显著;无论靶面孔还是分心物面孔,工作记忆的 erps 均产生了p300 成分。在分别追踪新靶和熟悉靶的工作记忆任务条件下,靶与分心物的 erps波形在250ms后出现分离,且靶刺激波幅均比分心物更正,新靶比熟悉靶更正。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显示出 250~650ms 的前额区旧/新效应,在晚期的 450~650ms 时段,新工作记忆比旧工作记忆波幅更正。这些结果表明, 面孔识别的 n170 效应可能反映的是面孔知觉的整体加工,且 n170 的右半球优势具体为颞区的右侧优势;先前的面孔学习会影响工作记忆期间大脑对面孔的识别反应。

优点:

1、在实验的具体设计上,细节做得很全面,在照片处理上做得很仔细。

2、e-prime和脑电结合使用,发现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种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

缺点: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两者脑机制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呢?论文中没有具体说明。 启示:脑电的实验设计对很多文科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做这种研究虽然不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调查,但是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注意,避免参入误差变量,导致实验结果无效。

参考文献:人类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

孙天义、许远理、郭春彦

五、本文主要内容:亲子亲合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亲子亲合对儿童发展的独立的、直接的保护作用,发现亲子亲合能够直接降低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对压力的抵抗作用,亲子亲合能够显著抵抗压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亲子亲合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保护效应是否适用与农村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测量这四项内容:偏差行为、日常烦恼、养育者-儿童亲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 ses),探养育者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直接降低儿童的偏差行为;养育者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压力抵抗效应。收集测量结果后,以留守类别与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偏差行为和日常烦恼为因变量,进行 2× 2 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协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常烦恼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为考察养育者-儿童亲合对儿童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消极效应的调节或抵抗作用,在控制协变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 2 组分层回归分析: 一组以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为假定保护因素,一组以流

动养育者-儿童亲合为保护因素。各回归方程的预测变量包括: 日常烦恼、养育者-儿童亲合、二者的交互作用项以及协变量。无论是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还是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均能直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状况,并且能够抵抗日常烦恼对儿童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

优点:

1、亲子亲合的作用一般表现在父母对儿童发展的保护效应。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中,主要的亲子亲合作用还是养育者在承担。而对留守儿童的养育主要是爷爷奶奶或这外公外婆等对孩子的隔代抚养。这样的抚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没有保护作用,是值得研究的。

2、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和流动养育者还是留守养育者的关系大,这个十分具有社会意义。

缺点:在农村施测问卷比较困难,尤其是针对流动养育者。在留守养育者中,又多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年纪比较大的人。这些都给施测带来了困难。 启示:虽然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亲子亲合对儿童发展的保护效应,但是如果将研究具体化当前时代比较热门的问题上,我们仍旧可以做文章。因此,在找研究的视角时,虽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还是可以在具体化后继续进行研究,不断的把研究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的作用(赵景欣、刘 霞、李

悦)

六、本文主要内容:在意义学习的有效策略中,有研究表明提取联系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迁移。研究试图针对这两种策略设计的变量特征,探讨提取练习策略相较于建构概念图策略更有利于有效学习的内部机制。实验设计是采用 2(前期知识水平:高、低)×3(学习策略:提取练习、建构概念图、重复学习)的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学习材料的记忆保持量和迁移量。前期知识水平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采用极端分组法,将得分的累计百分比在67%以上的被试划分为高前期知识水平组,得分的累积百分比在 33%以下的被试划分为低前期知识水平组。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篇2:心理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目:《成才始于动机》 向一栗,李洪玉编

向一栗,李洪玉编的《成才始于动机》属于《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中的一藉。这本书非常的浅显,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我们也很容易读懂,书中介绍了大量有关动机的理论以及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注意将具体的实例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以及可供参考的前人经验,对我们这些准教师的作用,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个冲突:即时代对学生高素质高创新性的要求与我们落后的教育水平的冲突;其次是时代对“全能”教师的要求和教师素质低下的冲突。 以第二点为例。现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即在于:如何推进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如何利用我们的活动影响学生。为了使对比明显,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现阶段的现状。从教材的编制到课堂再到作业练习,都表现出一种本质上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中学生的教材为例,虽然经过了新课标、课改,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即我们的教材不重视实际和可行性,这一点在化学实验方面尤为严重,教材中描述的实验成功率低,有的甚至出现中学教师依据课本的实验描述完全无法做成功的现象。(当然,大学里的教材泛滥程度更甚,前篇1律,漏洞百出,不论是错别字还是逻辑错误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就是授课的问题,以上海地区中学为例,上课基本是学案一发,重点一提,然后就是疯狂的作业覆盖,完全不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更别说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理解之上了。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了解学生的概念,仅仅是强加无数的习题,借助大量的练习覆盖来达到目的。我真的想不通,借助于这种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提升国民的创新意识,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独立思考、创新意识难道就真的不能统一吗?我们需要那么多无用的毫无研究价值的习题做什么? 自上大二以来,我心中的忧虑就越来越甚,以至于我对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我越来越感觉到公费师范生是要误人子弟的。以我们学校为例,整个学校充斥着浮夸、不务实的作风,乱谈恋爱之风风靡全校,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纠结于花前月下,纠结于幽怨情仇,完全没有一名准教师的样子。更为可怕的是:同学们认为做一个中学老师太容易了,甚至妄言高中毕业即可胜任这份工作,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学四大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此等更妄论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吗?我们能胜任吗? 此书对我最大的触动即在于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什么样的诱导因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什么样的诱导因素将起到相反的作用,什么是他们最想要的?如何才能做到像美国“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所提倡的那样,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应该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遭到遗弃蔑视等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绩差。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考验我们每一个师范生的良心,我们是要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助推器,还是成为误人子弟的??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把一个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那么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我始终相信自然是美的,就像爱因斯坦发现e=mc2,牛顿发现f=ma一样,它们是如此的简明,以致于每一个只要学过简单数学的人都能看懂它。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计划为大一的新生讲授费米—狄拉克统计,但是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找不到这种捷径。促使我思考这类问题直接来源于我个人和同学的家教经验。我们无法解决自己学生的疑问,除非借助于复杂的微积分方程或者是应用我们大学所学的机理或更高的知识和反应。 很显然,我们并没有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将来成为教师之后如何让学生明白呢?难道以己昏昏能使人昭昭吗?我们不仅不胜任教师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去改变,那么我们将来必然会重复我们的中学老师的老路。到那时,我们不是教师,而是误人子弟的庸师。 我最近在选修周加仙老师的《教育神经科学》,虽然刚开课,课时也很短,但已然感觉它对 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不管你是不是一名教师,我们将来总要为人父母,而家庭的教育在孩子整个一生中的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每一个来自天国的小天使,都是以父母的怀抱为起点,并且沿着孩子并不自觉的父母的意愿在朝着一个确定的或不确定的终点前进。学物理我们都知道,从一个起点出发,我们可以到达不同的终点,即便是到达同一个终点,我们也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我的疑惑是:当孩子离开起点,沿着不同的路径行进的时候,作为明天的教师,我们能为他们描绘咋样一幅蓝图?亦或者说,编织咋样的梦?篇3:心理学读书报告

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比较晚的事情,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在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它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从书上和网上copy了这么多绪论的东西,下面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

我这学期才开始做家教,并且接了三个家教,两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开始我觉得这对我并不难,我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好方法,只要我教给他们就行了。可实事并非如此。那个初二的女生是希望得到知识的,而且父母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我在教她时,告诉她的东西她会听,会做,感觉还算轻松。可令一个初一的男孩就不同了,他所在的学校给的家庭作业并不多,比那个女孩轻松多了,但她父母总希望他多学点,又给他报了网校,又找家教。似乎压力很大。我与他的沟通也有问题,问他什么他都跟我说不知道,让他跟着念课文也不好好念,我一直都认为是他这孩子不懂事,不过静下来想想,还是要因人而异,也不要急于求成。那男孩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就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先耐心的和他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的想法,而不应该先从具体的学习上着手。而且对待男孩女孩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她现在很厌恶我,更不愿意和我交心了。而对那个小学生,我主要是陪他做做作业,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兴趣,而不是逼他记住什么。 并且其实我觉得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不只是老师的必修课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周围人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你周围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会在与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这样,我们好的社会风尚便不难期待。篇4:《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在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之前,在刘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去看了《梦的解析》。当我看到《梦的解析》这本书时,我暗自欣喜。因为我觉得在生活中一些奇怪的现象可以被解释了。看完《梦的解析》这本书后,我对佛洛依德的才华感到非常敬佩。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试着用他的理论来解释自己所做的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之后,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看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更加吸引了我。当我初步翻阅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里面没有我想得那么多的小故事,也没有心理测验,有得只是一些很基础的心理知识。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人了解心理学,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虽然没有一些具体的故事来解释各类心理,但从书中我还是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本书共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为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归纳了三点这本书的特点以及我的一些感受,下面就听我细细道来:第一,这本书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性,它把提到的重点都列了出来。这让读者更加能够理

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对每章节的内容有一个概括行的认识。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第二,这本书的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他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第三,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很让人感兴趣,这也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趣。 有人说过:“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其实看书也是如此。我看书一般不会从头开始看,一般我会先看目录。选择我自己喜欢的内容先看,可是接触《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当我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就觉得无从下手,最后就不得不从头看。其中有几章内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本书中的第三章 行为的生物基础写得很透彻。它介绍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让我更加明白人类的行为、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从中,我重新认识了自然选择的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解释了生物机体适应性变异发生了,就会比那些适应差的个体产生更多的后代。时间久了,那些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体的数量变多。用进化的术语来说,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了 其后代的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有尾巴变成短尾巴直到消失:由原来四肢发达进化四肢短小,头颅发达,最后也可能形成外星人那种模样。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少的用到四肢,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脑袋,所以四肢就慢慢退化,脑袋慢慢变大。一个很好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个论点。很久很久以前,当一个人得了盲肠炎时,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低,最终导致了那个病人的死亡。而现在,这个病已经不算病了,很少有人再因为这种病丧生。就是因为这样,盲肠的作用就渐渐地减弱了。我认为,有一天,盲肠也会从我们的身体中消失。这本书最吸引我的章节是第十三章情绪、压力和健康。我觉得这章内容好像与我更“亲近”点更贴近点。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且每个人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情绪。可是如果我们知道情绪是怎样由来的,它的刺激物又是什么或是到达怎样的地步才会采用另类的方式解决。情绪理论告诉我们,特定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自主神经的活动模式。比如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中枢主义这是将行动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来自丘脑的信号到达皮层某一位置,产生情绪感觉,到达另一位置而引起情感的表达。在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之后还应了解情绪的社会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好地去认识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控制还自己的情绪,如果控制不好,就会一些情绪的负面影响。而长期的情绪压力极有可能会引起心理疾病,再者人有了情绪压力,如果一味地去压制它而不让它发泄出来极有可能导致人的崩溃。比如说 一个人a一直与她b厌恶的

人工作在一起,而a又不能没有这份工作,只能忍受b的种种习惯,之后a会对b产生敌对心理,这时a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在香港警匪片中,就会有不少人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长时间的情绪压抑下造成人格畸形做出了违法犯罪之事。所以一个人有情绪时,不要过分地去压抑它而是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绳结而不是再打个绳结去掩盖第一个绳结。因此了解自己就是为自己创造快乐。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有着心理的变化与思考。比如早上刚睁开眼就有着“起床或不起床”的心理斗争、同学的玩笑话让你生气了使你有一个生气的心理过程、老师上课提问点名时,你会有“会不会叫道我、叫道我怎么办”的心理过程等等。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心理学的研究。而这本书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容易理解。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小教103 金嫣然 王佳辉 张丽篇5:心理读书报告

《登天的感觉》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岳晓东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此外,他撰写的《少年我心》、《哈佛热线》和《批评的艺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登天的感觉》是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在每个个案的后面,作者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作者在书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写作中,作者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作者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本书还作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前言

登天的感觉

林登街5号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我想从哈佛转学 我不要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问你是否还爱我

骗分被罚的思索

万般内疚为了谁

我是同性恋吗?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 读后感: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人间的互敬互爱,那么,人情就是人世间的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正是这种互敬互爱之表达与交流的艺术。”

一般而言,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都是比较专业的,“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最好与爱情有关。”在前言中阿静的这些要求,似乎与心理咨询这个专业的领域相持。无法想象作者将以怎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心理咨询的奥秘。没有空洞、抽象的术语,这本书对于非心理学专业人士而言,甚至是作者所谓的“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的确体现了浅显易懂、引人入胜、“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的特征。从这本书的基本叙述框架可以看出作者尽量从读者角度出发,精心选例,各式各样的来询者,异彩纷呈的咨询方法,每个案例都描写细腻,重点突出,着重描述了来询者和作者的内心体验变化过程。其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表达与交流,让人感受了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让你不得不感慨心理咨询的神奇与伟大。因而该书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而该书也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那些精心的注解和背景知识也使读者在欣赏一个一个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咨询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开始看这本书时,我难以将心理咨询与登天的感觉联系起来,认为心理咨询根本与登天无关。但当我十个案例一口气读下来,我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此书的名字为“登天的感觉”。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作者亲身感受着这些来访者在自己的面前由痛哭流涕变得开怀畅笑,由愁眉不展变得心情舒畅,不也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而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中时体验到一种像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觉。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哈佛学子原来和我们一样,也有着形形色色的烦恼、忧愁与困惑。有些是我们共有的,有些我们还没有体验过。但每一个生动的案例,都是一面镜子,倘能仔细反省,便会发现自己身上同样的困惑苦恼,同样的非理性情绪,同样的未完成情结,同样的刻意压抑,同样的假象迷惑,同样的不切实际的信念??这些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也会发现,原来,我就是“丽莎” ,我就是“莫妮卡” ,我就是“查理” ,我就是“佳莎” ,我就是“卫红” ,我就是“慕贤”??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心理咨询读物,每读一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它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告诉你新的人生之道。

推荐第3篇:心理学读书报告

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比较晚的事情,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在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它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从书上和网上copy了这么多绪论的东西,下面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

我这学期才开始做家教,并且接了三个家教,两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开始我觉得这对我并不难,我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好方法,只要我教给他们就行了。可实事并非如此。那个初二的女生是希望得到知识的,而且父母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我在教她时,告诉她的东西她会听,会做,感觉还算轻松。可令一个初一的男孩就不同了,他所在的学校给的家庭作业并不多,比那个女孩轻松多了,但她父母总希望他多学点,又给他报了网校,又找家教。似乎压力很大。我与他的沟通也有问题,问他什么他都跟我说不知道,让他跟着念课文也不好好念,我一直都认为是他这孩子不懂事,不过静下来想想,还是要因人而异,也不要急于求成。那男孩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就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先耐心的和他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的想法,而不应该先从具体的学习上着手。而且对待男孩女孩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她现在很厌恶我,更不愿意和我交心了。而对那个小学生,我主要是陪他做做作业,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兴趣,而不是逼他记住什么。

并且其实我觉得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不只是老师的必修课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周围人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你周围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会在与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这样,我们好的社会风尚便不难期待。

推荐第4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属于心理科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情绪的发展、幼儿的社会化。

通过学习,使我对学前儿童的认知、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1.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2.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学了学前儿童心理学,你就比较能理解每个时期的幼儿发展情况,你就比较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为什么是这样,自然而然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而且能用他们接受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他们能学会,超出他们认知发展的东西就不要乱教。过早强迫他们学习他们无法接受的东西,等于揠苗助长!!

推荐第5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引导语:有关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哪里有?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心理学心得体会(一)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根据总队安排,我们在201x年7月3至7月22日参加了在教导大队举行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20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对于我们来说,收获颇丰。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

恰如古代日本的茶道不是仅仅为了沏茶.而是为了培养女性宁静温柔的性格。如果说厨师为人们提供了餐桌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味佳肴,那么心理咨询师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味佳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使得我们的人格得以全面的完善,使我们极早弥补身上的的不足之处。

第二:学会了自我分析

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对自己进行确认。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应该强调的是,比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咨询师的人格魅力,他必须是心理健康、有亲和力、诚信度等,因为心理工作是一项助人成长的事业,要求咨询师既要热情、诚恳、耐心、有适度的感情投入,还要理智,掌握分寸、拥有职业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没有信心做心理咨询。认知信心的重要、认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为信心问题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也影响做心理咨询的成效。那么,信心坚定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有必要检验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客观的,还比较好克服,主观的又来自哪方面?是知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

第三:调整了对“挫折”的认识

当一个人面临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走出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帮助对方端正对于困难或挫折的认识,以此改善自身心理问题。如对新入伍的战士,要设法使他们知道,任何人在到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个适应问题,能否很快适应环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挫折和困难可以促人成长,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坚韧的意志。总之,检讨自己对问题或困难的看法,调整对挫折的感受,常能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以便用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困难。

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官兵心理疏导

要善于运用“情感资源”。要善于用情感的力量感染人。情感在心理疏导中是“催化剂”。情是开启人们心扉的钥匙,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情通才能理达。培养教育人,首先要有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父母情,有了这些真挚的情感,心理疏导才能有力度,才能打动人,才能感染人。这就要求心理辅导者要学会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谅人,要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能够平等待人,要做到将心比心,以情换情。

要善于运用“语言资源”。官兵感情的碰撞,心灵的沟通,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心理疏导结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运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居高临下的训教与和风细雨的说服,效果迥然不同。要善于和学会用情真意切、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话语化解矛盾、疏导冲突、讲通道理,这样心理疏导才能收到效果。

要善于运用“知识资源”。要运用知识去启迪人。知识在心理疏导中是“能量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贫瘠,心理疏导就心虚乏味,讲不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这就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既要学习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心理学,又要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有关知识,这样做起心理疏导才能游刃有余。

要善于运用“人格资源”。要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人,心理疏导的成功即取决于心理辅导者的心理学知识,更来自其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人格是为人之本,为官之魂,人格是形象,人格具有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只有人格高尚、行为端正,才能使官兵心悦诚服、一呼百应。心理疏导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学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拥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自己排解一些困扰,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周边的人,也许可以帮助不少人自己消除心里的阴影。

作为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消防女警官,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

心理学心得体会(二)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

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推荐第6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篇2:心理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篇3:心理学心得体会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篇4: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推荐第7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

(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推荐第8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谈谈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习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平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习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习借鉴。

总之,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推荐第9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大踏步得迈进21世纪,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心理学的发展也愈发的得到重视。拥有健康的身体已不再只是生理学家的关注所在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也投身于此。

众多的研究发现表明,许多生理疾病与心理的异常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心理状态对生理疾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赛利格曼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做过一次实验,他给老鼠注射了癌细胞,将老鼠安排于不同环境中。第一组老鼠可以通过逃避(如抓碰开关)而成功地摆脱电击(乐观组),第二组则在第一组成功逃避电击时候被电击,因为前者碰到开关则同时接通了它们的电击线路,它们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电击。第三组老鼠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结果第一组老鼠中患癌症的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第二组为四分之三,而最后一组有二分之一得癌症。这组实验说明了积极有效地应对危险可以提升免疫力。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与此同时,与抑郁症相伴的常常是极高的自杀率。由此可见,心理的异常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方式。

因此,提升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于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心理学家大多致力于研究心理病态例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从对精神病的研究起步的。自二战之后,在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倡导下,人们的目光逐渐投向积极地正向的心理研究方向。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才正式被提出,并迅速引导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如果说以前的心理学研究是雨天里的伞那么积极心理学就是天气预报。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 ,对个人成长 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方面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反对大量地对人类负性情绪即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它和人本主义一样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性积极面。记得在积极心理学课上,马云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用新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他说的这句话,带给我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慢慢地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却字字有力撞击在我心中,使我茅塞顿开。细细的琢磨这是几个字,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更懂得了如何去适应并生存在这个世界。同时,还教导我们许多对生活的感受,要求我们停止抱怨,积极生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谨记“你可以选择为自己辩护,也可以选择推自己一把”这句话。

专家解释说,如果乐观者乐观过度,因为坚信“吉人自有天相”而不去尝试解决问题,其实也是负面思考。而悲观者若拥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那也是正面思考,或者是所谓的“防卫型悲观”。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当遇到挫折时,会想到最坏的情况,并思索如何解决。他们虽然不同于乐观的人,但也会在职场上有良好的表现。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人的性格,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力。

曾经有位悲观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女孩,在接到别家公司高薪邀请的时候,发现自己从业八年来一直拿着行业里不到别人二分之一的工资,差点儿崩溃。习惯性的悲观情绪让她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我不够好,我没有别人努力。”进而谢绝了高薪诚聘,决心在公司加倍工作,证明自己实力。于是她以这种“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抱着最低的期望,成功的将心中的焦虑转成了正面的力量,一年之后在机会终于出现时,以自己的资历和成绩,被升为主管,摆脱了低薪的命运,进入了更高层次的职场。对此斯利戈曼提出:“一个企业需要乐观者,同样也需要悲观者。像业务、行销、创意人员最好是乐观者担任,但财务或研发人员最好是稍微悲观的人任职。”能先天下之忧而忧,然后努力让天下人和自己都乐,这就是正面思考的价值的最大体现。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生活的保温瓶,是我们应付困难驶向未来的顺风车。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首先要培养正面的思维方式。有数据显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真正能够做到正面思考的人不到10%,而如果是幸运地被包含在这10%里的人,则多数会在生活事业上取得成功,前文提到的赛利格曼教授用他的3000万美金在美国大都会人寿公司的15000名员工里筛选了11001人作为观察对象,在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正面思考的员工业绩比负面思考的人高88%,而负面思考者的离职率是乐观观者的三倍。正面思考的威力可见一斑。 首先,正面思考需要不断练习改变思路,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正确使用归因方式也是正面思考的重要方面。把成功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像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外在的特质(如努力程度)。都会有利于正面思考的形成。负面思考的人会从不愉快的事件中感到“无助”,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认为无论怎么,做到最后都是坏的后果,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事件的理性判断,做出负面的决策,但这个时候只要在思考的路径里假设两个步骤———反驳和激励———就可以将负面转成正面思考。反驳是指以自己预设的负面情节、负面决策进行反驳:激励则指强化自己转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能量。

其次,保持一颗宽恕的心事快乐的不二法宝。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乐》的作者塞利格曼所说,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兴。快乐的人以家人、朋友为中心,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迪恩纳还认为,如果经常与炫富的邻居做比较,这将会是不高兴的开始。密歇根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

正如每种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积极心理学同样如此。它强调积极快乐的心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幸福快乐对于某些文化来说只是一种态度却不是生活目标。这是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存在意义的重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是我们相信,积极心理学一定会走得更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阳光。篇2: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张延

通过12天心理学的学习培训,我将会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也会把三位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我好,你好,世界好。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老师如果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远远的甩在后面。追求知识是老师们应该树立的新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是较高的理论修养;二是广博的知识储备;三是良好的做人品质。现代老师应该牢固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终身学习的观念。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新东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的驾驭新时代的任务。良好的观察力是老师更好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感觉老师必须善于观察学生。不仅仅是观察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同时也包括观察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离不开自我观察。良好的自我观察力能够是你及时的发现并抓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在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完善自己。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要学习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要注意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另外还要注意到,同事们和领导也在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以人为本,感情留人。就是要跳出狭隘老师的局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倾注心血、倾注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尊重领导和同事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健康,实现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做到个人和团体一起成长。,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使大家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只有有了感情这个重要的基础,一个组织才能始终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在教学中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厚此薄彼,不搞亲亲疏疏,要倾注心血,热情待人,平等待人,善意待人,真正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温暖的大家庭。

总之,学习心理学,不仅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在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学好心理学这门功课,努力做到三赢。篇3: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首先,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大学生活各个方面,不论是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甚至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信,都有专题一一为我们解答。这些所设置的专题都是我们大学生非常感兴趣或者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老师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过程及心理活动,什么是爱情、恋爱动机、择偶过程、感情纠葛、失恋问题,都一一有所涉及。许多我们困惑不解问题,经过老师的点拨,豁然开朗。尤其是在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个专题也都曾提到了。老师会精心挑选出一两套的心理测验给我们做,而这些心理测验都是十分专业准确的,老师会一一讲解分析,结合性格特点,生动的加上具体的典型的任务形象,帮助我们理解。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推荐第10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关于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自本学期选修趣味心理学这门课程以来,我了解到了许多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心理学方法的应用。学习心理学不仅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可以让我更多的了解到他人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了解到社会某些问题或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效应。

以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心理学上有个责任分散效应或者称旁观者效应,我觉得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就是这个心理效应很好的体现。一件事情或任务只分派给我一个人去做,我会很用心并且认真的去完成它,但是如果我是处在一个大团队里,那么我的依赖性就会很强,我会把我应该去尽力完成任务的责任心给分散化了。我心里会想着我是在一个大团队里,还有其他人可以去完成这件事,并不仅仅只需要我一个人去完成,我不用那么上心,也不用那么认真负责。再比如,我在大街上遇到有人在喊抓小偷时,我不会是第一个就冲上去帮忙的人,因为我会想着这大街上有那么多人,总会有人上去帮忙的,其实这也是普遍大众的想法,算是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学效应了。在学习完心理学这门课程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我这种心理以及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心理学的用处与魅力所在,它可以帮助我认识自己行为的本身以及某些社会行为的背后所体现的心理学原因。

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是学习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刺猬效应,这个效应真的很有趣,讲的是西方的一则寓言故事,说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他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互相取暖,还能很好地保护对方。我看到这个效应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何尝不是要距离产生美呢?又何尝不是要有一个刺猬效应来提醒我们要有分寸呢?无论是恋人、同学、朋友或职场上的上司,我们都要汲取刺猬效应的作用,与我们身边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能和谐融洽的交谈,又不会因某些事而情感破裂,又何乐而不为?

我突然又想到了自己在心理学课堂上听讲过的一个心理效应“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在巴莱多看来,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最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约有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为“二八定律”。结合我自己所学的金融专业来说,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其20%的商品销售,80%的业务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在销售公司里20%的销售员带来80%的新生意。把二八定律用到自己身上就是花20%的时间去完成80%卓有成效的事。二八定律在生活的应用是如此的广泛,真是让我不得不感叹心理学真是无处不在。

心理学上的效应是如此之多,在此我就不细细展开论述它的各个效应所带给我的心得体会了,我想谈谈我在学习心理学上的一些想法。个人认为心理学与教育学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如果有懂得心理学教育的专家或老师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那么就可以对症下药,根据心理学的效应和作用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个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各方面素质都好,有健全人格的人。在心理这一方面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心理上的缺陷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周围人的生活或社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为什么如今的社会问题会那么多?社会上的犯罪率又为什么会那么高?这都是心理学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社会心理,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良策,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优良发展。

于个人而言,在学习完心理学后感觉自己在认识一些现象的层面上提高了许多,知道自己行为背后是怎样的一种效应,可以帮助我提醒自己不要被责任分散效应所欺骗,要认真负责地完成团队的任务;茫茫人海中,对需要求助的人要及时的给予帮助;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用20%时间完成80%的事。生活不是缺少心理学,而是缺少发现心理学一直都存在生活中的人们。

第11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从心理学中体悟到的真、善、美的统一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在老师和书籍的带领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视域——心理学。虽然以前对心理学这个词汇也有所耳闻和了解,但只不过是以相关媒体为中介,获得比较浮浅的认识,例如知道有心理教师、心理医生等职业日益普及,有心理学、心理辅导等课程的存在,如此而已。但是,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这门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多了几分关注和热忱,并且在认真、努力的心理学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关于真、善、美相统一的体悟,相信这对于我的一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和认识心理学,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心理学是一门极为年轻而又发展极为迅速的科学。作为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在中国,从古代的“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等,到近现代的“呐喊”、“匆匆”、“人生”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是,心理学作为一个专有专业名词,却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的心理学开创于上世纪初叶,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期间有所中断,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学才呈雨后春笋之势,得到迅猛的发展。心理学并非孤立前进,而是和各门学科相综合,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社会评判人才,能识字、会算数、懂外语、通电子已经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会一点心理学,能读人心、省自身、会处事的人,才更值得别人敬仰。

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心理学的真、善、美。心理学之真,在于它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物,是可为我们人类所掌握和认识的存在;心理学之善,在于它对人们的功用,从心理学中我们能够找到自身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以及对人自身的幸福与发展的寻求,这也是心理学发展如此之快,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心理学之美,在于心理学就像一件艺术品,它并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和教条,而是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实践性和可品性,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把死的知识点灌输头脑之中,而是在“移我情”和“移世界”的过程中使心理学之美得以涌现,也能让自我的心灵在心理学中得以洗礼。真、善、美永远是作为中介而自我扬弃的。它既不是绝对的绝对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对性,而是相对的绝对性。自己时代的绝对,历史过程的相对。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我从心理学中看到的真、善与美。

首先,心理学的真,它的第一层含义是在“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中得以成立的。心理学是“有”,是“存在”的。心理学的理论以书本和文字为媒介,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眼前,我们通过阅读,能有所收获,书中的案例也是真实的存在,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客观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信,不得不认可。其次,心理学之真的第二层含义,是在“真实的”与“虚假的”关系中成立的,心理学的存在是真实的,这是无可非议的。我的公选老师就曾经在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利用负强化和行为反复的原理帮助和指导她的朋友,使其在短时间内让其自己的孩子改掉了吮吸手指的坏习惯。最后,心理学之真的第三层含义是在人的认识“正确的”与“错误的”关系中成立的。虽然说正确和错误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界限和标准,但是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卑心理(磨损你的个性)、怯懦心理(深思熟虑都不敢表达,缺乏魅力)、猜疑心理(无端猜疑,捕风捉影招人厌)、逆反心理(爱抬杠来表现标新立异)、做戏心理(表面文章,没有深情厚谊)、贪财心理(互相利用,过河拆桥,毁了自己)、冷漠心理(态度孤傲,让人难以接近)等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我们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同时也不愿意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而适度的忍耐、坚守的执着、相应的豁达、无尽的感恩和内心的释怀等等,这样的心理相信每一个神智正常的人都会认为是正确的,也会不懈的追求这种心理和境界。学习心理学,让我看到了心灵的有无、虚实与真假。

一事物的存在,必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心理学的善主要体现在心理学对于人类的功用和价值。客体的创生是主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实现的,心理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正是因为它对人们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作用和价值。心理学的善,简言之就是心理学的价值所在。对于个人而言,心理学的价值和作用有三。一是认识内外世界,二是调整和控制行为,三是直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学习心理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脾气、性格和秉性,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学习心理学还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能够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更好地削减“自在的”和“自然的”我,强化“自为的”和“属人的”我,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学习心理学,还能够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例如一个熟练掌握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行耐心的心理教育和辅导,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因材施教,各个击破,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进步,更好地提高国家素质教育水平。对于社会而言,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文化发展相对滞缓,人们的精神生活空虚弥乱。加之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自然会发生紊乱和变化。近年来,自杀率、犯罪率逐年上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日趋下降。如此便更加呼唤有一种良方能治疗这种“社会病”,而此方非心理学莫属,这也成为心理学发展壮大的契机。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对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不但如此,心理学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带动了一批新兴事业的出现和发展,心理医生、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家等职业倍受社会关注和瞩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就业问题。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对于心理学之美的发现和体悟,毋庸多言。当你在阅读和了解心理学这门学问,使自己的知识和见闻得以增长获得醍醐之感,当你细细品味心理学的内容给你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和澄澈,当你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之中去并且收获了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你把心理学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收到成效,你便体会到了心理学的美丽之处。它使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看待人生,就像一朵常开不败之花,把我们的生活点缀的多姿多彩。

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意味着真、善、美三者是统一的。我在心理学中看到了三者的统一,为了这统一我会更加努力地学好心理学,从而把我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因为这统一,我有理由、也必须相信,心理学的未来定会无限光明,前途定会更加美好。愿心理学这个年轻的生命,幻化成一座座灯塔,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第12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1月2号至11月5号维持四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我县我校进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很多感悟和思考,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学生健康人生的实现性和重要意义,这些将会陪伴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心理是健康的,这样才能管理好学生教育好学生。教师若做为心理辅导员首先区分好自己的身份定位此时此刻是一名心理辅导员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父母。再接着进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精神病等若属于精神病症状直接转介,所以作为心理辅导员教师要了解一些转介通道。并转介时可给家长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情况这样家长感到温暖不会埋怨。若不是以上这种情况再看看能否通过你的方法解决好他的心理问题。但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做好自我保护,但不是不作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道德范围内做要好。做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制造给他安全的独立的舒服的环境这样他才会完全的放松,在实施心理咨询,在这过程中对于其行为我们要做到只肯定不否定不对抗,并且要有能力让他全部讲出来,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知道了具体怎么做心理咨询工作,期间还可用nlp12条提前假设作为辅助管理情趣。若发生危机事件时的处理方法老师举案例讲解给我印象深刻,还有老师讲到的很多内容都对我的工作管理学生与人相处都会给到很多的帮助。特别是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让我了解了很多学生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动机。这些都有利于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若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或自己很难接受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可采用意义换框法和五步脱困法解决或采用保险箱技术。每一次的知识点每一个内容老师都既有讲解又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并让我们参与其中或干脆让我们自己相互间演类似情况,所以每一个内容每一个情况我们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以上所有这些不但作为学校咨询师时用也可以在平时发现某学生出现问题时用,这样管理起来真的很有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我会将所学内容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教学中和对学生的管理中,我会用心观察每位学生用心接纳尊重关爱肯定每位学生,努力做到人生三赢。

商都高级中学(四中)---白苏布道

第13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篇2:心理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篇3:心理学心得体会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篇4: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心理学心得体会》

第14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学心得体会1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心理学心得体会2

20XX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3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第15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姓名:zjl

学号:

班级:土测09-2

一学期的心理学课结束了,说实话真的舍不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在我觉得还没有碰到她的皮毛时就结束了。在没接触心理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知心姐姐,能够开导一些身边的朋友,学了以后发觉,自己以前的安慰手段和知心姐姐还相差甚远啊。

以前我会想,学习心理学,如果真到哪一天学的很好了,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意思,因为自己太懂了,别人想什么一眼就能够看穿,整个世界都透明了,还有什么新鲜感和好奇心呢?又会不会厌食呢,觉得世界就这样了,用一个个现象就可以解释。仿佛世界上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原因,原因就是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心理活动,然后表现出行为。当一个个情理之中情理之外的事情发生时,背后都是合情合理的心理活动,影响这一切的有成长环境或是其他的什么。当一切搜可以解释的时候,一切都有缘由的时候,似乎对很多事情就不应该或悲或喜或怒。或许这样说也不对,明白一些事情的缘由不是让我们高高在上的当个高人,不是俯视一切看淡浮华,而是该宣泄的时候宣泄,该爱的时候爱,该悲的时候悲,当一切退去,更好的走出过去,继续前行自己精彩的路。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在90%的平淡中度过。更好的了解心理,应该能让我们增强抗击困苦的心里抵御能力,也应该能够延长幸福带给人的愉悦,在面对诱惑时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在上课的时候,我也解除了自己的几个疑问。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美女,而我自己又是一个女生,反而对帅哥没什么感觉。在欧老师给我解答后,似乎明白了点,但具体的心理活动还不怎么知晓。结合自己的情况,想想确实是,和母亲的关系不一样,妈妈从小就太溺爱我了,不舍得我受一点伤。对与气质的类型,我也对自己有了个了解。发觉自己是一个粘液质的人。听到欧老师描述的时候我心都凉了,粘液质的人做事慢半拍,对于好所事物的反应也很漠然,常给别人冷漠的感觉。想想自己确实这样,大家常说我没什么感情似得,除了博爱大自然。有次被同学问,在你心里有没有朋友的等级之分啊。我就纳闷了,我的感情在大家看来也太不外显了,被一个珍惜的朋友问这个问题。后来听了讲解舒坦了,气质的类型就这样了。关键是突出自己的性格的优势,早到最适合的发展渠道,按着这个区发展,找的自己的一片天。

心理学的课结束了,但我觉得学习她的过程肯定不会停止。一个成功的人,依附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得人心有号召力,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何况她本身就很有趣。毛主席以前有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太多都是心理战术。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哪个不是充分了解对方的心理,然后施予战术。

源于一种乐趣,我走进心理学的课堂;源于一种自我的好奇,我带着高贵而原始的好奇学下她;源于一种追求,我将继续探寻心理的过程。

第16篇: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古人云:“开卷有益”。再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读完《教育心理学》,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学现象与书本中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书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枯燥的定义、概念和原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灵的围栏”变为“心灵的花园”,要用仁爱浇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阳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养护它,让它永远垂青着绿茵,飘着花香,结满硕果,给孩子们真正带来成长的快乐和终身发展的幸福

第17篇:《怪诞心理学》读书摘要

《怪诞心理学2》阅读笔记

书名:《怪诞心理学2 探索你的超能力》

作者:Richard Wiseman(理查德·怀斯曼) 蒋涛○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博集天卷

书号:ISBN 978-7-5404-5014-4

关于作者:Richard Wiseman是享誉全球的顶尖心理学大师,英国大众传媒心理学第一教授。多年来,理查德·怀斯曼致力于发掘灵异事件背后的心理秘密,他不仅在闹鬼的古堡里度过几个不眠之夜,还前往印度调查灵异大师,他也曾试图和死者对话,用意念控制周围的人,他还尝试读出每个陌生人的心思,用梦预言每一次灾难,养一条会通灵的狗。

时至今日,理查德·怀斯曼已发表关于灵异现象和事件的学术论文50多篇,并著有《怪诞心理学》等多部畅销书。

2010年,理查德·怀斯曼被英国《独立报》称为“让世界更美好的一百人之一”。 章节目录:

序:是心理幻觉,还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第一章:成为你自己的预言家

第二章:灵魂出窍?大脑骗人就这么简单

第三章:启动你记忆的橡皮擦

第四章:失控的意志:为什么还在想自己不该想的?

第五章:看到幽灵?人类心理暗示的能量与误区

第六章:精神控制,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第七章:盗梦空间:未来事件如何潜入你的梦

第八章:感知动物的心灵:来自其他维度的超自然生命

后记:魔术表演速成工具箱

摘要:

看似怪诞的灵异事件背后,隐藏的却是人类心理秘密以及关于日常生活的心理学。 在这个世界,真相比虚构更离奇。

你研究得越细致,事情就会越来越引人入胜。

第一原则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喜欢奉承,所以都愿意接受让自己神采飞扬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本位偏见”;第二条原则是,我们日常中交谈,只需要少量的信息就能够听懂别人的意思。

我认为他是对的,如果迷信超自然现象,那么就永远看不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奇迹。与那些似乎能够与亡灵对话,用意念移动物体的人不同,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本身就是真正的奇迹。

在我们的探险之前,我曾说过,我们要经历比《绿野仙踪》还要精彩的世界。其实,我们根本没必要去到《绿野仙踪》那个世界,因为你已经生活在这个精彩的世界中。就像《绿野仙踪》影片结尾时多萝西说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和家相比。

尽管你可能认为自己始终都在观察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能够证明,你所观察到的事情只是所发生事件的一小部分而已。

(典型的双面描述)你得到的印象是,你是一个忠诚可靠的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尽管你欣赏均衡平等,但实际上你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一点可能你的朋友和同时都没能意识到。大多数情况下,你给人的印象是个很要强的人,但有时也会对未来深感忧虑。你是那种容易附和大众评价的人(抱歉,要是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这就算

开个玩笑吧)。我感觉在某些情况下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时会因此让周围的人生气。嗯,你善于分析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不会仓促下结论。你属于那种喜欢收集到各类资料后才作出决定的人,对吗?回首过去,你有时会想象自己没有选择的另一种生活,但总体而言,你是着眼于未来的人。尽管你喜欢改变和丰富多彩经历,但同时吸引你的还有循规蹈矩的稳定性。现在你正面临重要选择,也就是说,最近你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潜力,只是还没有把这些潜力完全发挥出来,有的时候你很外向,善于社交,有的时候你又非常内向保守。

洗脑的四个工具:

登堂入室:

强行求同:

表演神迹:

自我辩护:

如何避免被洗脑:

你有没有感觉“登堂入室”的情形正在自己身上发生?

如果有一个企图让你和外界社会隔离的组织,请注意提高警惕。

某个组织的领袖是不是声称自己有超自然能力?

某个成员在加入某组织的时候,有没有经历那种痛苦,艰难,甚至带有侮辱性的仪式呢? 成为预言家:

第一个心理技巧“乌比冈湖”效应:人们对于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

第二个心理技巧“达特茅斯印第安人队与普林斯顿老虎队”效应: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第三个心理技巧“福克斯博士”效应:人们善于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形状中看出含义。 第四个心理技巧“鱼和叉”效应:只在其作用的“钩子”上大下文章。

第五个心理技巧独特性错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人。

第六个心理技巧把心理柠檬变成柠檬水:用喻意对具体话语进行开脱。

如何成为一个通灵师:

技能1:奉承。他们想听到什么,就先跟他们说什么。

技能2:双面描述。如果你描述某些特性或者它的正反面,人们只会将注意力放在对他们有意义的那一面。

技能3:保持含糊。过于具体的描述,往往容易让人陷入某种尴尬的境地。

感官习惯:如果你给某个人连续以某种声音,图像或者气味的感官刺激,对方就会慢慢地适应这些刺激,最终在感知上完全忽视他们。

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神奇力量存在,因为这至少给乏味的世界注入了一点神秘感:不是什么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人们更愿意相信人类的仪式拥有非凡的能力,只要魔法杖一挥,再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人们的记忆确实具有选择性,从而妨碍了人们正确回忆日常事件的能力。

事实表明,我们经常会错误地回忆眼前所发生的事,并遗漏最为重要的细节,甚至在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发生了。 动念动作:指在表象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又称意动动作。例如,右臂并没有弯曲,而在头脑中出现弯曲右臂的表象时,右臂的二头肌便会发生微弱的收缩。当人手拿细线的一端,细线的另一端悬一小球,同时想象小球沿圆周运动时,小球就会真地沿着圆周微小地晃动,这些就是念动动

反作。

反弹效应:比如让人们刻意压制不愉快的记忆,他们反而无法忘记;让人们消除压力,不要太紧张,他们反而会变得更加焦虑。再如,如果让失眠的人不要去想某些事情,他们的失眠可能会变得更严重。利特贝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大脑活动的时间,比起人们感知到做了这个决定的时间,要快大约三分之一秒。简而言之,正如韦格纳预测的一样,你的大脑在你意识到之前就作出了决定。

睡觉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脑十分活跃,产生高频率的“阿尔法”脑电波,此时会体验到两种幻觉现象,分别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

第二阶段:产生一种突发的活动,被称作“纺锤现象”

第三阶段:大脑和身体开始放松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心跳加速,呼吸变浅,大脑会快速闪回到睡眠的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并呈现出在第一阶段的高频率脑部活动。这个时候,你在做梦。4次REM阶段。

第五阶段:同第一阶段。

容易催眠的人通常容易心理暗示。

第18篇:《心理学原理》读书报告

《心理学原理》读书报告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首要心理学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卡特尔1903年的等级排序中,卡特尔的所有排列者都把詹姆士排在第一位。这足以可见詹姆士在心理学界的重要地位,来自同行的认可更具有说服力。而他的代表性著作《心理学原理》更是一本影响巨大的心理学顶级著作。整整一代心理学家都从这本书中学习心理学知识,美国心理学协会将其王牌杂志《心理科学》的一期专门用于詹姆士及其《心理学原理》一百年周年纪念。

《心理学原理》中引用最多的章节是第一卷的第四章,即关于习惯的这一章。这一章首先从物质与生物的角度试图对习惯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他认为在有生命的存在物中的习惯现象应归因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的可塑性,它既适用于内部结构,也适用于外部形式;对阻力的克服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现象;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品质,可以通过经验得到改变。接着论述了习惯较容易形成的时间,认为大多数习惯是在早年生活中培养形成的。然后追溯了有关习惯的原理对人类生活的实际应用,主要提出了两点习惯对于人们基本活动的作用。最后通过举例子等方法解释了三个关于习惯我们应该注意的座右铭。

这一章节主要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神经与生物的角度对习惯这一人文名词做出了令人折服的解释,文章涉及大量神经与大脑方面的专业解释,读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在可以看明白内涵的部分中,很多内容我还是很认同的。在开头,在阐述关于习惯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时,作者指出:一条路径一旦被一条神经流穿过,可以预期它遵循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路径的规律,它被挖掘开来并且比以前容易通过,这种情况在神经流每次重新经过时得以重复。这一点从大脑神经机制的基础上解释了习惯怎样成为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对诸如吸烟喝酒等事物有着好奇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当一种行为首次发生,由于大脑神经的作用以及自己的心理方面的因素,第二次第三次重复进行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对于吸烟、喝酒、吸毒、嫖娼等恶习来说,大脑神经为其提供了机会。同样地,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配偶情人出轨或劈腿这类事情态度消极而坚决,因为他们害怕一旦对方有了一次背叛,再次出现的几率就会没办法估计。这一原理也为父母老师等有过经验的成人苦口婆心地劝告孩子不要染上恶习提供了依据。如果人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增强自己的自制力,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关于习惯对人类基本活动的作用中,作者提出习惯减少了我们执行动作所需要的有意识的注意力,使实现一个特定结果的动作简单化了;它使得分配动作更加精准并且减少了疲劳。这一认识与注意的双加工理论有些共通之处。双加工理论把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习惯就是个体凭借存储在神经中的过去经验使得在完成某项工作时减少对认知资源的占用,即减少注意的参与。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诸如走路,穿衣等等都是自动化加工的结果。关于这一点,一个人们熟知的故事也可以得到解释。在沙滩上希望捡到宝石的男孩之所以最后在捡到宝石时扔掉了它,这与他在此前无数次地扔石头的动作密切相关。他的这种扔的动作在不断地重复过程中几乎逐渐变成一种自动化加工活动或者注意参与很少的活动,正是这种下意识使他最终错过了宝贝。在书中,作者还从神经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作者指出,我们所有人都以一种确定的常规方式来处理某些日常事物,我们的低级中枢知道这些动作的顺序。在已经成为习惯的行为中,每一次激起新的肌肉收缩并以其指定的顺序发生的东西,不是一次思维,也不是一次知觉,而是由刚刚完成的肌肉收缩引起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拖延症的症状之一经常放下正在做的一件事去做另外一件事是由我们意识的这一特性引起的。我们在过去的生活中形成了很多习惯,一些自动化加工的习惯会使得一种动作带来的肌肉的感觉无意识地带来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比如打开电脑预备查资料可是由于过去大多数的这一动作之后伴随的是打开QQ浏览,所以个体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始之前习惯带来的活动而忘了自己本来要做的事。这种事是经常有可能发生的。最后,作者在文章结尾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关于习惯的座右铭:通过每天做一些免费的练习,使做出努力的能力在你身上保持活力。作者提出在一些细小的并非必要的方面有规则地节制欲望或变得英勇起来,每一两天就做一些你没有理由不做的事情,这样,当可怕的需要来临的时刻,你将发现自己不会再没有勇气和像未受过训练似地承受它。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实际意义。我们不仅要意识到习惯的形成原因,更重要地是知道怎样利用习惯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从小就一直有一种喜欢贪小便宜的习惯,后来上当受骗损失了一大笔钱,才对自己的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的我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都一直节制着自己过去的那种习惯,因为我明白只有平时能够形成不贪小便宜的习惯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持理性。

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作者的很多观点我还是同意的。但是他关于习惯对整个社会的宏观影响我却不是很认同。作者认为,习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弥漫性力量:是这个社会的巨大飞轮,是宝贵的保守力量。单凭它就让我们所有人保持在惯例的界限之内,并且保护幸运儿免受穷人妒忌的叛乱。它使我们人人都按照环境安排的或我们早年选择的路线奋斗到底。首先,作者认为习惯是社会的巨大飞轮,我认为这样认为是有点偏颇的。众所周知,习惯在很多时候对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清朝朝廷代表的巨大习惯势力使得中国从最初的天朝上国变为列强践踏的玩物,美国历史上南方对奴隶制度拥护的奴隶主习惯势力对美国社会的进步带来极大威胁并最终引发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前期一些不肯圈地的旧贵族势力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也并不认为人人都按照环境安排的或我们早年选择的路线奋斗到底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完全接受环境带给我们的一切有可能使人们变得过于安于现状,停滞不前,丧失改变自身处境的勇气跟信心。我们可以看到,习惯势力对于女性历史上的地位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阻碍。很多贫民窟的孩子没有能够改变命运的原因之一也是习惯观念的形成与对环境地位的习惯,这对社会阶级流动与社会稳定来说也是一种不好的事情。

威廉·詹姆士写的这本书内容广泛,是一本很有分量的心理学教科书,关于习惯的讲解也十分充分,有理有据。目前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见解比较肤浅,但是以后随着专业素养的提升我相信自己有更深刻的见解的。

第19篇:情绪心理学读书报告

黄学鹏 应心122班

6202112050

《情绪心理学》读书报告

一、简介

书名: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

作者:K·T·Strongman (王力 主译)

概要:

本书从现象学、行为学、生理学、认知、发展、社会、临床以及心理学之外的领域等角度出发,向读者介绍了150余种有关情绪的理论。

内容及观点:

本书主要分为15个章节,每章开始时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由此出发进而向读者介绍许多不同的情绪理论,最后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并将所探讨的情绪理论再度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介绍150余种情绪理论及其应用的同时,作者阐明了以下几个观点:

1、情绪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心理现象,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情绪的产生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必要。

2、一个好的情绪理论应能合理地解释情绪现象,并具有较高的可验证性和可应用性。

3、情绪理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本身之上,还应体现在它是否能够激发出一些新的观点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言之,一个好的情绪理论应具有可发展性。

意图:

希望能帮助读者从本书中了解更多有关情绪的理论,并在日常生活之中更好的理解情绪,更好的应用情绪理论。 精华:第六章-认知理论、第七章-综合理论和第十一章-临床理论。

评价: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向读者介绍150余种情绪理论。每章均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所要探讨的情绪理论,最后又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结束,很好的贯彻了“心理学源于生活又将回归生活”的原则。既加深了读者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又促进了情绪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但同时,我认为本书还有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在本书所介绍的情绪理论中,缺少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二是没有具体的应用方法指导读者如何影响、控制自我情绪。

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优秀的情绪心理学教科书。

二、读后感

疑问:

1、在情绪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中,应首先关注情绪的原因还是情绪的效果与行动倾向?

2、作者认为,将情绪作为因变量而非自变量是现象学理论和行为理论的重要局限性所在。但同时,根据综合理论中弗瑞达等“好的理论”中的表述,情绪作为一个过程,其产生与变化都与外界刺激具有紧密联系,虽然其同时也受到自我评价的重要影响,但这一定程度上不也是将情绪作为一种因变量来研究么?如何看待这种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转化问题?

3、根据艾森克的理论,焦虑的产生由先天性的遗传因素(神经质)与后天性的创伤性事件因素所决定。但这一理论如何解释在不具有这两种因素的情况下,焦虑情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现象?

4、在本书中所提到的众多情绪理论,其对情绪的解释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如弗瑞达、巴克、拉扎勒斯等),这些理论如何解释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思考、反思与认识:

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我们的认知、行为、生理及社会交往等众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情绪是在生理神经基础、认知基础之上形成的。它表现为一种应对倾向。在本书所列出的150余种情绪理论中,本人比较认同伊扎德的观点。在伊扎德看来,情绪就是一个动机系统,一个人格过程,而情绪的原因则可以从神经递质和脑机制、感觉—知觉过程和思维过程三个维度来分析。关于情绪的构成问题,在情绪理论的研究中尚无定

论,但本人认为,伊扎德的基本情绪划分的五条标准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1、他们具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2、一般情况下在表情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3、在有助于产生意识的情感上,它们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4、它们都是通过进化而来的;

5、它们都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动机的特性。

除此以外,情绪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一方面,情绪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它与认知系统形成的有机动态平横,对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间接影响。因此,了解情绪,应用相关情绪理论也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个好的理论,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检验与应用。从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情绪理论。例如,根据弗瑞达的情绪理论,评价在情绪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发挥评价对情绪的影响作用。在得意时,我们可以通过给自己一个中肯的评定让自己不要过于激动或骄傲;在失意时,我们可以给自己适当的鼓励让自己保持进取心。我们也可以经常给自己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身心健康。同时,在进行

心理咨询活动时,我们应尽量给出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与鼓励,以此引导来访者逐渐释放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建立互信关系。又比如,焦虑情绪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具有痛苦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根据伊扎德、拉扎勒斯和曼德勒等人的理论,我们可以导出一些缓解焦虑情绪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在发展阶段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减压能力、经常运动、在烦躁时将注意力引向别处等。

总而言之,我们应科学地对待情绪,了解情绪。通过理论学习,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抒发自己的情绪以及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最终得以保持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中的和谐。

黄学鹏 应用心理学121班 6202112050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第20篇:记忆心理学读书心得

《记忆心理学》观后感

关于记忆问题世界各国专家已经讨论已久,出现了各种学说和观点。最早把心理学与人类记忆的相关规律作为实验的是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他对心理学和记忆相关的研究给后人提供了基础。继他之后Titchener采用内省法研究了记忆的表象,后象了和意向类型,探讨了倒摄抑制,联想干扰,和中介联想等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下,通过将机器系统和生命系统加以类比,认知心理学出现了。通过不断地发展,近几年记忆研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元记忆,自传体记忆,内隐记忆,错误记忆等。

随着不断的发展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进入,发现了头部关于记忆的主要组成。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起到了长时记忆和储存的重要性。颞叶外侧的新皮质也对记忆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个。通过各种实验,颞叶的损伤可使人失去长时记忆的能力。

在科学家揭开人类记忆之谜时,元记忆纳入了记忆心理学的范畴之中。所谓元记忆是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通过本书能够使人认识到记忆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记忆容量有多大,为什么会产生遗忘,什么样的材料容易记住,如何能将学会的东西记住更长久,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等记忆。 在记忆的种类中认识到人类的记忆方式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四大类。按照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储能过程还有时间的长短分别有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的记忆心理学研究领域我们能够看到,无意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高达9倍,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须的重复次数的影响,材料愈多,所用的时间越长。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的越来越少。在各项研究的的过程中科学家通过曲线描述了遗忘的过程。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曲线逐渐变慢。通过该曲线发现了长时记忆中保持的和持续的时间,长时记忆中信息保留的时间为数十年。因此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的恢复到原来水平。从这写相关的实验和比较当中发现了如何把已经记忆的内容提取出来,当回忆不起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去寻找线索。例如情绪可以起到记忆的影响,通过令人高兴和令人恶伤比较发现,当人高兴时回忆起更多事情,相反则很少。一般来说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利于记忆,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导致异常生动、详细、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记忆。另外,当要记忆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没有多少联系时,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最大。

最后再谈谈我对怎样提高记忆的方法。记忆和遗忘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学会组织信息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其中几种记忆方法比较实用和便于学习。 地点法(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提取线索。不过所采用的位置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场所。延一条路线走,把所要识记的和这条路线上一个确定的位置联系起来,建立生动的表象,要回忆时,所需要做的就是走一遍这条路线。一般来说地点和要记得东西联系起来时,想象越夸张、越离奇,形象越鲜明,回忆的效果越好。

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的记忆方法是韵律去记忆内容,又意识的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总体来说还有很多不同的记忆方法,关于记忆心里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所面对的问题,记忆是人们最好的利用大脑,合理的安排大脑的过程。通过对本书的了解和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人无时不在往大脑里补充有意识、无意识的各种信息。

郑州市102中学高三年级组

孙 莹 2013年2月

教学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