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语文教学与研究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1 08:36:5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语文教学与研究》有感

读《语文教学与研究》有感

在这本书中,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大量材料、提供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多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

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

1 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

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

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

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推荐第2篇:语文教学与研究

周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一项工作,耗时、费力,又收效甚微。学生不爱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唉”声一片。为此,我将作文训练转变成自由写作——写周记。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发现写周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表达力求有创意。”

叶圣陶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而周记本就成为了展示学生真实生活的大舞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轨迹,真正做到了“我的周记我做主”。

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周记是我必留的一项马拉松式作业,一写就是三年。作业要求如下: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内容自选,文体不限。只要将眼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之所想,情之所感,诉诸笔端,自由灵活的表达真情实感即可。“情动于中,理思于外”。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写作的天空中,他们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面对生活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一篇篇精彩的周记层出不穷,现择录几位学生周记如下:

恰在金秋

当萧瑟的秋风带走最后一片梧桐残叶,我们无需悲伤,那是它接受了秋风共舞的邀请;大地也张开尚有余温的胸怀,拥抱它回家。看,它充满激情地曼妙的舞姿在秋日的凄凉中飘转回荡。最后,瘫软在松软的大地上,静静地,任时光将自己化为尘土,埋葬在母亲的身下,只待呼唤万物复苏的第一缕春风吹起,生命再现勃勃生机。

就在这棵梧桐树旁,曾有一个满眼噙泪的女孩,她看着亲手栽下的玫瑰日益枯萎。夏日慵懒时,玫瑰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仿佛每朵花掰间都有热烈的火苗雀跃。

仲夏夜之梦转瞬即逝,大地间奏起哀转悲凉的乐曲——落叶坠地的脆弱声响。玫瑰花瓣上早已泛出枯黄,褶皱取代了饱满。女孩每早来这丛中,满地已不可计数的花瓣,因坚持不了昨晚的西风,飘零而落。

萧瑟败落取代了似锦繁华,女孩实在难以接受。望着满目萧然,忆着暖水夏花。

“只是它们累了,要休息了。”不知何时,女孩已擦干泪水,望着飘扬的雪花,露出夏日的笑靥。

“四季终将轮回,冬天也盛开了漫天雪花。再说花儿自己都不怕,坚信明年散发更幽远的香,那我又怕什么呢?坚定的目光从女孩的眼眸中折射出来。宛若玫瑰瓣火焰。”这都是安琪儿告诉我的,她笑着补充说。

是的,或许一冬的小憩,只为孕育明年春天更富有活力的生命。

初春遐想曲

融化的雪顺房檐轻盈的滴下,溅在窗上,霎时在我眼前开出清明透亮的小花。聆听,是谁触动了琴键,清脆空灵;伸出手,是涌心头的温热柔和了风,抬望眼,空中一片晶莹!

已是初春了!

云层很厚,缠绵蔓延。它活泼而调皮,太阳也与它一起游戏,时而将脸颊深埋于云的袖中,时而探出个头,窥视云的去向。

已到黄昏了。

一只毛笔蘸上淡墨,把云画为一条长痕,通向远方。远处,一团云遮住西沉的夕阳。云的边缘是绯红的霞光。余晖啊!它奋力挣扎,云层间的一道道光柱,宛若它的视线,在凝视着家乡。我伫立于黄昏中,受之感染,我也豪情万丈。云,你知道我的心声吗?你可愿做我的翅膀,带我直冲云霄?你令我不禁遐想,你的身后是否隐蔽者另一国度,等着我去探求?

天空宛若荧屏,一晚晚地倾心演绎,在观众的惊叹挽留和心潮澎湃的赞美中悄然落幕。天幕闭合的一瞬,最后一丝光亮也骤然消失。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大雁也该北归了吧!天空中又一轮的新月,是最童真的微笑。

这就是令人折服的自然啊!在漫漫长夜前给了短暂绚烂的黄昏,在瑟瑟严冬后,给了人永恒温暖的春!

我的同学——老陈

老陈,我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这不仅因为他在实验中学勤奋苦读了三年书,而且他还老实憨厚,乐于助人。

这周我们和老陈一组值日。

不知是谁把茶叶倒进下水道里,堵住了水流。这时我和李悦正在洗抹布,悦悦就去叫男生。这时,老陈和几个男生来了,老陈观察了一下“形势”,二话不说把手伸到下水道口,把垃圾掏上来,下水道一下就通了。乌黑的脏水全部涌流出去。这时,我听见有人说老陈傻,干啥用手掏?心中猛然一颤,老陈,你的心比天上的白云还纯净。

学校的水是地下水,冰凉刺骨,不一会儿就冻得通红。我和悦负责洗抹布。其实,今晚值日已经不需要男生了,只要我们洗完抹布就可以了。这时,老陈走入水房帮我们洗抹布。旁边一人说,老陈不是你值日,还在这洗抹布,你傻啊?老陈却说:“反正我一会儿才走,帮她们洗抹布怎么了?”老陈啊,你的话那么朴实干脆却令人自愧。

真正的美,源自心灵。

那天看到板报上的雷锋头像,咦?怎么这么像老陈呢?

看着同学们用真情凝聚而成的文字,我越发觉得这种训练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而且在写作诸多方面都是潜移默化的。

1、写周记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周批阅周记时,我都会及时的反馈给学生。适时点拨指导,表扬他们的长处,学生也备受鼓舞,会拿起笔写下饱含真情的文字,读了欣慰又感动。小贾同学的周记真切的表达了这种心声。

致丁老师

这是最后一次在小本上写周记了吧。

近一年来,周记是我最喜欢的一项作业。这个小本成为了我畅所欲言的小天地,也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而伴我一路走来的就是您——丁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写周记的那个晚上,我突然有了灵感,写下了一首小诗。第二天,老师找了几个同学读周记,其中就有我。那次,我站在讲台上,不知为什么声音在打颤,脸也发烫。从那以后,就愈发爱写周记,把自己一周以来的想法记录下来,看着小本越来越厚,心中非常高兴!

然后,上语文成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虽然自大复习以来,我们常埋头于试卷中,但一篇篇阅读在老师的讲读下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也就是在阅读中,感受到思维的作用,从阅读的理解中,得到启发,并因之受益。

在这一年中,我觉得长大了,在周记中,我发现自己一些偏激的想法而反思自我。写周记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得到心灵启迪得过程。

什么“我要好好考,报答老师”都是一些小口号,这里我就不喊了,不过这份师生情俺会铭记心中,老师,感谢这三年的悉心指导!我敬爱您!

“写作其实就是运用文字来满足交流的需要”,而周记恰是满足学生交流的最好倾诉对象,读着他们的周记,你仿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一次心交心的沟通。

2、周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动脑思考,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引导学生平时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学生就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将散落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尽收眼底,纳于作文之中,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周记随之产生。请看一菲同学的周记。

初春

满枝的繁华被浓浓的绿色代替。一场春雨一场新,春雨,淋湿了大地,浇绿了草坪;淋出一枝的斑斓,又浇出一片幽幽的绿色 。

好想回到漫天飞雪的时候,好想回到满树银花的时候,只可惜回不去,回不去,我们只剩回忆。

窗外再没有雪了,被雨替下了。雨点,稀疏,却一颗颗大得很。豆子一样,敲在头上,溜进发间。不经意间,地上出现一条条“溪流”,汩汩的涌向前去。太阳费力地划开乌云照下来,雨却未停。傍晚的橘色斜阳就洒在雨上,洒在叶上。

云的使命是落雨,雨落下后就消逝了;雨的使命是滋润,藏进土中后就再找不到了。那么多的物,还有人,匆匆完成自己的使命就不见了。我的使命又是什么 呢?

能张扬了,只有这几年了,只有这几年,才能考虑所谓的使命与意义,同样,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了,要抓紧,要珍惜,不是用来低调,而是用来绽放。

“喂!我凭什么输!”……

记春日看到的最后一朵小花

数日来的阴雨绵绵,让我几乎忘却了春日已经降临。望着天边惨淡的阴云,“秋天漠漠向昏黑” ,脱口而出。不由把手缩入袖中,透过厚厚的阴云,寻找太阳的影子。 天空,是大自然的一项杰作。以令人无言的完美淡蓝色为主调,不时加衬几朵纯白柔软的云。太阳高悬于天空,它也不停地表达着对大地炽热的爱。就连阴天亦是如此。云被染上墨色,大自然挥出大笔,不加修饰,水墨中有浓有淡,一点点变幻。。。。。。那我们伫立在此 ,也就成了画中人,自有一种淡定与从容 ,但那种与生俱来的,对阳光的迫切期待,让我不得不再去寻觅阳光的影子。愁云以它惯有的 阴冷将太阳层层包裹,又以它惯有的专横 包揽了一切阳光。只要再临近黄昏时,太阳才跳出它的包裹,照耀西方的一角。太阳如烛火般照亮了黑暗,虽然只有一角,虽然只是拇指般长短的烛 ,但人们总算可以心安了,巴西杨绚丽的景致收藏于心——有希望,不是吗?明天就是个晴朗的天气,不是吗?

天空是大自然的杰作,传承了它的灵性。就在母亲节那天,太阳战胜了阴云,独霸整个天空 ,这就是天空献给母亲的礼物,一切感恩之情都融于天空的湛蓝,用这种广袤的天空去表达一切的话吧!

中午出门时,看到草地上绽开几朵 嫩黄色小花,走近一看,是蒲公英开了,它熬过数日来的阴凉,在此刻悄悄绽放。蒲公英,它开的花不娇艳,甚至可以说不起眼,它开的花不香,甚至可以说散着苦味,但它所结的种子是它用尽毕生心血孕育而出的。风中,它柔软的茎被摇动,它的孩子被风全部带走,它光秃秃的站在那,然后枯萎……

牡丹惊艳了整个盛夏,秋风中花瓣凋落。老蒲公英 ,在秋风中静静阖目,令人心安的是,明年春天,会有更多的小黄花同时绽放,回馈它的爱,就像它自己却离开母亲后飞到这里一样……

周记写作更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将自己观察思考的精彩生活真切的表达出来。

3、周记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甩掉机械作文的包袱,将瞬间所见所闻化作文字,真切的表达出来。请看舒茗的周记:

雪,初生的孩子

打开窗子,看到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不由得伸出双手,迎接她的到来,顾不得,已是隆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无疑的成为北方的冰雪世界中最富有活力的生命,霎时间开满枝头。而我,不禁怜惜这雪。与大地相吻得那一瞬间,失去了生机。娇小的身躯在行人的脚下碾压千百次,零落成泥,愿她能够香如故。难怪观雪的人都是仰面望天,地上的雪只有忧伤过时的美。伸出双手,挽留。雪花她顽皮呀,和风共舞,有一朵疲惫了,落在我的手上,刹那间,如没有水分的花瓣,凋谢枯萎,失去了生命,只剩下一颗晶莹的泪珠残留在掌心。

我惊呆了,这不是我的原意。

雪过天晴,我望见远处山峰上的雪,折射着七彩光芒,化作心间的彩虹。

雪,是初生的孩子,用最自然的面貌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因为那是好奇而努力的探寻。你怕,你怕她落入沟壑之中,玷污了一身洁白;所以,你伸手挽留,可你的爱太炽热,只能让她瞬间融化。你任由她飞去吧,欣赏她的曼妙舞姿吧!若是不幸,被人碾过,她也绝不悔此生。是生命的消逝?不,是生命的升华。若是有幸,与另一点的洁白邂逅,骤放光芒!

这时,我已从窗户缩回了手,她已冻得冰凉。仰头而望,对飞雪微笑。我任你飞翔,愿你能找到岁寒之友,初生的孩子从此成长!孩子,我爱你的飞舞清扬!为梦执着!重获新生!

请尊重飞雪并非是没落的选择。

周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①周记可以随时的书写内心的独特感受,以我手写我心。学生的想象力总是那么丰富,如果等待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再写,灵感可能早就跑到爪哇岛去了,周记更方便了学生的写作训练。

4、周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及时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

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语言脱离思维。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维是流动的水,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灵动、聪慧。“思维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是作文的前提。我们不反对作文技巧,但我们必须明确,诸多作文技巧其实都是思维的外化。”②

无题(一菲)

阳光四射,把地上照得暖洋洋的,渐渐变成烫手的灼热。我随手摘下一个野果,扔进嘴里去了……,身边白眼四起……

回想这一周,表现有些失常。照这样下去,两周后的期末考试不砸才怪。我对着月亮发誓,我要努力了。

——少年宫,我放开了“爪子”玩,放开了“蹄子”跑,最后疯狂两天,我就要回归正常了。 天空很蓝,上面的云一小团一小团的,出奇的白。我以为我躺在草坪上看天,这时正坐在路边,很堕落的大口灌着饮料。天太热了,连风都是热的,整个人都像是处在一个用塑料膜盖住的房间里,盯着周围的一切,四周的草坪落上了白色,阳光越来越暗淡,树上的叶子一点点缩小,融入地面,那是上一次的景象了吧……

“喂,我真是服了你了,这么都能睡觉?”,“撞到脑袋了啊!”

我支起身体,呃……好险啊!头离矮松树就差五毫米。阳光太热,风太暖,我就容易困。

那个梦真温暖呢,什么时候回到了半年前,我一定倍加珍惜,不会让它转眼间流掉,像指缝中的沙子一样流掉……时光太窄,指缝太宽,我们怎样握紧,都是无用的,不是吗?

当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迷惘时,可以在周记中一吐为快,让自己压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起来,更快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努力前行。

5、周记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借鉴名家名篇的写法,学以致用,写出优秀的佳作。

好文章本身就告诉你怎么写。学完王鼎钧的《那树》,佳蓉同学就迫不及待的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经历感受。

那树(佳蓉)

在还没有搬家之前,我家是一幢老房子,那条街上的房子都是老房子,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同这一排房子年纪一般大的,大概就是房前的一排老树了,树很粗壮,倘若看着它们的年轮,该是也有三十多圈了吧,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房子正对着的那棵树。

和其他树一样,这棵树也有着苍翠的绿叶,有浓绿的枝干。夏天,绿得像玛瑙、翡翠,绿得惊心,茂盛,郁郁葱葱,若日头足也就罢了,可碰上哪天日光少,那这树正好挡在我家的窗前,晒不到太阳,这也让我有些气恼,但是我记忆深刻的,确是那树给我带来的欢乐。 小学的时候,功课不多,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做什么呢?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自然也不会有诸如“王者荣耀”的手游霸占人们的时间,甚至连电脑都不那么普及,同现在相比,那仅仅只有电视机的时代还是显得有些落后啊,可即便那样,妈妈也不许我总看电视,说是伤眼睛,哪怕她不说,大概我也不会看了,那时没有网络电视,还用着大大机箱的电视,不过就那么几个动画片,那时最熟悉的是“一休”和“葫芦娃”,似乎还没有“喜洋洋”和“熊大”“熊二”呢,爸爸妈妈要上班,邻居家的小姐姐要做功课,爷爷奶奶不在我家住,姥姥年纪又有些大,爸爸妈妈不让我“折腾”姥姥,我只能自娱自乐,那树,就是我最好的玩伴。

树木茂盛,挡在窗前。暖融融的阳光透过叶的缝隙斑斑驳驳的洒在窗台上,我用手指描着光的轮廓,有的时候再拿一张白纸铺在窗台上,用铅笔描出来,再用彩笔上色,五颜六色的圆,千奇百怪的形状,就这样印在了纸上,偶尔兴起,我还会在描好的轮廓上加两笔,形成一个小动物,玩儿这个能消磨我大半个下午的时光呢。悠闲,惬意,舒适,自在。

也还是夏天,走到那树下,采一片最低的树叶,按照爷爷教的方法,自己尝试着,做个书签,虽然不是很成功,但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搬家之前,每个夏天我都采一片,做个书券,几年过去,看着每年做的书签,手法一年比一年精湛,看着那叶片书签,看到自己的过去,不过遗憾的是,搬家时,那几页书签不知被我遗忘在了哪个角落。

春秋时节,邻居家的小姐姐总在那树下教我读诗,写字,做题。她极爱读书,尤其是诗词,常在看书时,喃喃的念出来,别有一番滋味啊!春秋之时的午后,太阳还是很刺眼的,搬出小板凳,在那树下,正好有一片绿荫替我们遮了刺目的光,使我能在小姐姐宛如温柔的江南小调的话语中寻得诗词的奥秘,开启学习的大门。

那树,像一位老人,像我的父辈,看着我降生,看着我成长,看着我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为知书达理的新世纪少年。那树啊,愿你苍翠常青 ,愿你远离纷扰琐事,谢谢你给一个孩子带来的快乐与喜悦,谢谢你陪伴着这个孩童成长,谢谢你为这世界带来绿色,更谢谢你那一片浓荫。

生活是创作之源,能从平凡中感受到生活的善恶美丑。通过观察思考,将感人场面、美好瞬间,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作文时能独立的思考,、尽量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会多点灵性,多点深度。

6、周记更利于教师抓住个体写作中的优缺点,及时点拨指导,让学生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悟出写作真谛。

听听那冷雨(小万)

窗外还在下着雨,下得小而疏,下得悄无声息。

虽然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晚,但周二的时候终于下了一场纯纯粹粹的雨——一场安然的、干净的、连绵的冷雨。雨从早上就开始下了,把空气下得空蒙迷幻,把天色下得昏沉幽暗。坐在教室里,眼望朦胧的山色,耳听雨滴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我觉得自己仿佛沉入了梦境,一个雨网织成的梦境。

我想起了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真的有点那种感觉了!雨声总是给人一种古典的,怀旧的感觉,就像上个世纪的黑白电影一样,朴素而有风味。有时在晚上,关了灯,躺在床上,屏住呼吸,细细地听雨打在屋上和树上的声音,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如鸣珮环,亦如鸣金石。每到这时,我会不禁地想起曾经的那些迁客骚人,想起他们的悲悲喜喜,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黄梅蛙声与棋子灯花不再,破碎的山河,浮沉的人生不再,渭城的轻尘柳色也不再,剩下的只是那亘古不变的冷雨,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敲打着每一个沉浸于梦里人的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雨声总能给人一种凄苦之感,飘零之感。即使是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也会产生一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萧瑟心情,也会由彼及己,产生一种似乎不可理喻的忧虑。然而即便是这样,我仍旧对雨有着很深的好感,或许这是源于小时候常看的武侠小说,似乎在每部小说里,都会有那样一个片段,清酒一杯,孤灯一盏,空山一座,潇洒一人。不知道小说里的那些是否曾真实地存在过,但是逍遥自在的剑客确实是我童年的幻想。但是如今我已经好久不再翻那些书了,似乎只有冷雨才会唤起我的记忆。黄老邪的萧声在哪里?杨改之的叛逆的长啸在哪里?令狐冲的剑与酒又在哪里? 多少不羁能不为世事磨折?多少豪情壮志能不为时光沉淀?可怜青衫湿!

何处觅知音!俞伯牙鼓琴,有钟子期同他欣赏,但谁和我一起听雨呢?街道上有一把把张开的伞,伞下是步履匆匆的行人;对面麻将馆里的人们玩得热火朝天;楼下超市的阿姨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做着正经事,有时间听雨的怕是只有像我这样没有踏入社会,没有太多正经事要做的人吧。

听不见嵇康的琴声了,听不见屈原的怒吼了,只听听那冷雨吧。

周记是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更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处于自由状态下写作,也是一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多多少少都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都比较容易找到最想写的内容。”③

写周记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脱去浮华的外衣,让作文走向本色,走向生活,走向心灵,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中蕴含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这应是作文的追求” ④

写周记有了写作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每到九年级的综合复习,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学生作文已经是胸中有万壑,笔下出千言。 每当中考成绩发布时,学生们会欣喜若狂,教师们也会送上祝福:你班语文考得真好,均在年部名列前茅。每到这时,我都会窃喜:多亏平时的周记训练帮了大忙。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⑤只有经过长期的扎实的周记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我坚信:周记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效途径。

推荐第3篇:语文教学与研究专业参读刊物

语文教学与研究专业参读刊物

1、语文建设(语文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

5、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6、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

7、中学语文(湖北大学)

8、学语文(安徽师大)

9、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浙江)

10、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1、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

1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出版社)

推荐第4篇:读《魏书生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读《魏书生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 我爱教书,费尽千辛万苦,夙愿方才得偿。自强就能育人,以育人为本,书就好教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年复一年,教师就像从一条河的岸边接一届届新生上船,用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让他们奔向远大的前程。” 这是魏书生老师书中的一段话。

近期,我读了这本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有很多感触的,但苦于没有理论来作指导,所以无法把心中的感触变成文字。往往在看到别人的文章时,心想:我就是这样做的,可我写不出来。因此我在读书过程中,要是能找到与我想法相近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是有用的,能帮我解决理论上的问题,用笔把它们记下来,感觉有很大收获。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班的关键。最近两年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这本书魏书生老师分自强篇、育人篇和教书篇来叙述的,让我感受颇深。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以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过读书让我懂得培养学生的能力要靠实践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老师一点不讲,学生靠自己摸索实践,可能会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一点不实践,教师只靠自己讲,那么学生一定不可能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想,两年来,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引导学生听新闻、听广播是提高学生听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一直主张学生每天收听新闻联播节目,即使在考试前夕我也建议大家收听新闻联播。当然看电视新闻也行,但是听有听的特殊作用,听能锻炼大脑的将语言信号转化为图像的功能。

其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一直有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说话的机会。我们课堂教学六个步骤中,有讨论、自我小结,这两个步骤学生必须说,而定向、答疑、自测这三个步骤学生又都有机会说。

定向的时候,学生定向,自然学生可以说;教师定向时,学生也可以提不同意见。讨论的时候,当然是学生互相谈自己的看法,讲根据。答疑时,学生提问题,别的同学能回答时,则由学生回答。总结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然又得每个人都说。再加上上课前的口头作文,临时出题,每个人都七嘴八舌地说。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会有三四次说话的机会。 我觉得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决不仅仅增强了嘴的说话能力,主要还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人只有概念明确,推理符合规律,判断准确,说出话来才流畅、清楚。其实说也是写的一种方式,是更经济、更节省时间的一种写的方式。说的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写的能力的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认为,学生会读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由老师替他们形成,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实践。老师讲课,讲得再好,也是在讲教师怎样读书,怎样理解。因此我讲课时,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的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有用的,哪些是有长期储存价值的。一节课40分钟能记住多少个知识点,即使记住了又有多少能长期储存于大脑的可能性与价值,又有多少有再现的可能性。这样,我要讲的就少了,自然就节省下来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己读书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我鼓励学生课下大量阅读,提高独立阅读分析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我赞成鲁迅的观点:写小说要少看小说写法之类的文章。学生写作文也是这样,文章做法之类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了。就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而言,我更重视的是写作实践。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讲一点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也就可以了。

学生尽可能多一些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边实践边指导;多实践少指导。我坚持这样做,感觉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较快。

二、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三、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语文教学》,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努力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四、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语文教学》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一些特殊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

总之,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推荐第5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语文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刘瑞萍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 1探索教学规律 2发挥指导作用 3推动改革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a.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情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形式有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访谈法

b.观察法:指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抽样、追踪、综合观察法)

c.实验法: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研究活动。(定课题、选对象、定计划、施研究、理实验、写报告)

d.经验总结法:就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e.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社会机构或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展过程为对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f.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量化、单个)

g.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 A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 B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

工具性(思维、交际)、人文性(熏陶感染)、

综合性(教学目标多元,功能多重,内容广泛,原则复杂,方法多样,程序多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 A社会发展制约性

B教育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C课程性质(各因素中决定性作用)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次重点)

素质是指以个人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能量。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

1 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

A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品德:就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意识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 B智能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耿二(语言—智力)吴三(内容-操作-产品)林四五(听说读写)”

C审美素质(审美观、感受鉴赏创造美能力) D心理素质(志趣意志品质)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 A转变旧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三个转变 两个观念:人才观质量观)

B拓宽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材料大、环境大、设置大、方式大、评价大、结果大)

C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D围绕课标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序列及内容同步,开展活动)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的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不设最高要求,没有上限规定,只有底线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 两个标准六部大纲:

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爱国主义、听说读写要求高、识字量要求不明)、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语文科性质、德育要求、重视识字教学——新中国第一部完整规范大纲)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工具性、重读写重双基、第一次写入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工具)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比较完整表达语文教学目的、减少识字降低作文要求)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着眼素质教育)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的与条件关系)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 A整体性(九年一贯三维度) B阶段性(四个学段) C交融性(三维) D可创性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后五条从语文能力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体现三性: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 A教材应有开放性

B应关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反映科技成果增强与生活联系 C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兴趣认知水平。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总体规划)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地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发展,使自身发展水平逐步达到《课标》中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实际操作)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A教学准备

B教学实施

C教学反思与调整

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依据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走出封闭,走向开放(重在目标和内容开放) B搭建平台,主动发展 C提供资源,生成构建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后以讲述的方式向倾听对象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述说自己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 三种类型:研讨性、示范性、评比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准则。特征:A主观性和客观性B继承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系统性D实用性与有效性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A教学内容上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B教学方式上遵循主体性与对话性统一的原则 C教学形式上关注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

3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D教学理念上体现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 E课程建设上坚持基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内容形式结果延展)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的意义:

A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刘勰《文心雕龙》“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B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 C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字教学的意义:

A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 B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 C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D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植情感,学会拼音普通话,养成习惯,学会工具书。会认3000写2500 第一学段:喜欢有愿望,借拼音读汉字,音序部首查字典,会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成习惯,用字典独立识字,会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独立识字,会认3000写2500 目标特点:A阶段性连续性统一B三维一体目标体系C认写分开多认少写D打基础可持续

写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致力于素养培植感情,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认3000 第一学段:培养愿望,掌握笔画偏旁,养成书写习惯,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规范书写临正楷,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体会汉字美,软硬笔写楷书,认3000写2500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读准23声母24韵母及16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会四声会两拼三拼法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示范、观察模仿法, BCD演示比较图示法 E夸张法 F歌诀法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两山一所“集中识字流派(1958年辽宁黑山祁建华): A形音义统一,形为主; B认读写结合,认为主; C字词句联系,字为主 D记比说兼用,记为主。

分散识字流派(1958年南京斯霞):

A“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融入语言环境

4 B符合儿童认知及汉字规律

C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引导掌握方法,利用语境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A注音识字(1982黑龙江):一目双行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B字族文识字(1960四川鄢文俊):借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使三者建立联系。巩固识字最好方法是复现 A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笔画结构分析、形近字辨析、利用构字规律编字谜歌谣)

B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同音字归类、多音字按义定音、声旁助记) C理解字义才能牢固识字(教具助,构字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 A、激发兴趣 B、教给方法 C、培养习惯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2001《语文课程标准》突破“听”“说”分开表述传统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促使参与并热爱生活增强自信。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在语文学习整体系统中处于先导的奠基地位,一种渗透、相辅相成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激发、导向、细化、规范作用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介绍独白交往类, 表演论辩想象类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情境性、

互动性、

生成性、

综合性、

生活化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在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中,说的方面包括外在的言语组织能力、讲述能力、调控能力、对场合利用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听的方面包括外在显现的对言语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A 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B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C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D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5 A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B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C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结构:焦点发散式、多向聚焦式、板块合成式、线型递进式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基本途径:

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语文课口语交际渗透、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实践中指导 第六章 阅读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阅读教学的意义:

A、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B、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C、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D、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

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九年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培养感受阅读乐趣 第二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大量阅读

第三学段强化阅读兴趣重点在整篇课文学习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C、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课文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规律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课文教学的程序变式是指改变教学课文的固定模式,改变逐段讲读的程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 A、直接切入式又称中心突破式

B、举一反三式

C、跳跃阅读式

D、由果溯因式

E、一篇带多篇式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A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感知、理解、反映、综合)

B读思结合的规律 C读写结合的规律

D课内外结合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构成:

6 A阅读感受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获得鲜明印象、受到感染激励的能力(基础) B阅读理解力是读懂文本、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获取意义的能力(核心) C阅读欣赏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具有初步品评优美词句段篇的能力。

D阅读评价力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主要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作出理性鉴别与评判的能力。

E阅读探究力是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深层内涵或疑难点进行探究,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F阅读创造力:是学生运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中产生出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见解和新异结论,或在原文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能力。(最高层)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 A 激发阅读兴趣

B培养阅读习惯

C指导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

浏览:是快速的对文本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从中捕捉有价值信息的阅读法 D发展阅读个性 E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小学总量145万字以上)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词句教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比较辨析) B段篇章教学(讲读法诵读法研读法自读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启智怡情,使教学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李吉林) 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第七章习作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阶段是“习作”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 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的转化, 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感情向文字符号的转化。

这种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启发小学习作教学训练必须从内容入手,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A萌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B表达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C书面语表达需要有声语言支持

D书面语言能力发展和形成中的动态性语言表达形态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A说与写结合的规律

B仿与创结合的规律

C积累与表达结合的规律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包括A命题(切合实际、有启发性、自由命题)B作前指导(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指导环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指导编提纲)C批改(与学生修改结合、讲求实效、鼓励进步) D作后讲评(抓重点重鼓励调动能动性联

7 系作前指导和习作批改,方法:交流品评、文字推敲、优缺点分析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A、收集材料的能力

B、审题立意的能力

C、选材组材能力

D、驾驭文字能力

E、修改文章的能力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 A、收集材料能力培养

B、审题立意能力培养

C、选材组材能力培养

D、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按顺叙写照样子写,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评析遣词造句,积累语汇)

E修改习作能力培养(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内在要求。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和个性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 A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 B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C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跨领域学习D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A开放性要求:突破传统教科书教学的限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开放) B 自主性要求:让师生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C实践性要求: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经验(保证时间、完整性) D合作性要求: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共同成长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应用层次,次重点)活动过程:准备方案、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交流。

5、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信息资源。

6、综合性学习选择主题策略: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中发现,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从地方文化中开掘

7、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 A指导开展资料收集 B指导整理和研究

C指导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8、对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及实施策略点评

点评:师生互动合作,无预设目标学习内容方式展现自主性,体现主体地位。

8 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课标》“评价建议”在评价目的、重心、方式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明显区别: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重心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走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由较为单一走向多样化(形成性终结性定量定性)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教师)走向多元主体。

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意义:检验改进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阶段的划分: A测验和测量时期(评价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些特点。特点是评价与测量近乎同义。19世纪末)

B描述时期(根据预订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订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20世纪30到50年代布卢姆) C判断时期(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20世纪50到70年代)

D建构时期(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价值观支配。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20世纪60到70年代。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E、反思功能

F、鉴定功能(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 A、评价目的的育人性(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以人为本)

B、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性、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结合,更重视定性) C、评价取向的全面性(注重整体性、综合性)

D、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关注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

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的维度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归纳为三种: A、目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忽视主体性和过程)

B、过程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对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尊重) C、主体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 A、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侧重质性评价 B、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C、既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D、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E、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在方法上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主。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 A、对小学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评价(重视知识运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评价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B、对小学语文课程五个方面的评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评价既要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兴趣和习惯。方法: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填空替换求同求异类比归纳选择)、阅读教学评价既要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也要考查其兴趣方法习惯阅读量和速度。方法:问题问答次序排列确定要旨体味含意)、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习作教学的评价应重视习作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分析法多段短文测量、评定量表参照量表法)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关注问题意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过程和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A、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终结性评价(编制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 B、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尊重个性) C、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必要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布鲁纳代表的认知主义及皮亚杰代表的建构主义加涅代表的累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原理:整体性有序性反馈原理)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 A、从单

一、孤立到系统集成网络化

B、从辅助传统灌输教学到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

C、从教材搬家、知识罗列到营造全方位网络学习环境。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层次,重点)

A、多媒体教学:演示型、交互式 B、网络教学:讲授型(同步/异步)、讨论学习型(在线/异步)、协助学习型、探究发现型(设情境定主题、自主探究查信息、交流协作解疑难、讨论评价报成果、扩展延伸带动课外)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 A、科学性原则(内容、过程、技术的科学性) B、目标性原则(培养语文素养首要目标) C、有效性原则(效果和效益)

D、互动性原则(人与人、人与机)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理解层面次重点)

10 音频、视频、图像、文本、虚拟现实、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以整顿、协调重新优化组合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均可自我控制,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识记理解层次) 角色是指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或应履行的职责。

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已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者和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向与学生的交往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建构者的角色——既是校本课程的研制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还是课程实施的决策者。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重点) 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学科发展历史趋势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思维工具及相关学科知识)

B、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 C、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

D、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技、工具类、艺体类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 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 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

11 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道德:

A、教育公正(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理需求、合理评价) B、教育责任感(教师对社会所期望的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承担)

C、教育爱(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指教师对受教育者合理利益的谋求,是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层次,重点) 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 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 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

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转变过程。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以及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和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个阶段:

A、生存关注阶段(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处理教师个人生活)

B、任务关注阶段(确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观与学生观、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机结合)

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意识、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推荐第7篇:语文教学与研究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武玉鹏,名师研究——中学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思想,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6.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7.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8.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1995。

9.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10.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2003年7月、2004年。 14.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15.郑国民著,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16.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课程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7.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1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9.叶谰,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0.新课程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1.黄光硕,语文教材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5.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6.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 28.叶谰,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1期。 29.宋广文、苗红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30.于漪,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 3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2.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3.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4.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5.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6.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7.佟士凡,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8.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9.林崇德、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40.张彬福,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42.张颂,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3.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年第1期。 44.李维鼎, “对话”三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3期。 45.于漪,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的落实与交融》,《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 46.吴心田,谈语文教育的六个新理念,《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陈玉秋 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六本)——《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48.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9.朱芒芒、王红,初中语文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0.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5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高长风,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初中语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53.张剑,初中文言文答疑释难,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54.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语文教学与研究参考书目

G633.303/555王相文, 韩雪屏, 王松泉主编, 语文教材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G633.3/911区培民著, 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课程教学一体化的视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G633.30/921史大明主编, 语文教学案例选评,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G633.3/739张鸿苓等编, 语文教学方法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G633.3/585主编魏传宪, 语文教学概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H193/813曹明海主编, 语文教学解释学,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G633.302/644李景阳编著, 语文教学论,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G633.302/549王荣生等著,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H193/578韦志成著, 语文教学情境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H193-41/578周庆元著, 语文教学设计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G633.3/840陈军著, 语文教学时习论, 上海:上海市教育出版社,2005.H193/039彭华生著, 语文教学思维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G633/440巢宗祺主编;陈元燊等编写, 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G633.302/584王富仁著, 语文教学与文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G633.302/845陈建伟,周小蓬主编, 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G633.302/553王显槐,王晓霞,樊海清主编, 语文教育创新导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G633.302/683刘朝晖著, 语文教育改革论,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G633.302/599王松泉等著, 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H19/839曹洪顺著, 语文教育漫论,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G633.3/969钱理群著, 语文教育门外谈,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G633.3/685刘彩霞著, 语文教育实习课程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G633.3/813曹明海, 张秀清编著, 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H193/813曹明海,陈秀春著, 语文教育文化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G633.3/549王荣生著,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G447/754钟为永著, 语文教育心理学:语言教育科学性、艺术性探索,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G447/208董蓓菲著, 语文教育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H19/831曹明海主编, 语文教育学,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G633.3/642刘永康主编, 语文教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G633.3/241戴剑平等编, 语文教育学新论, 北京:金陵书社出版社,1992.12.G633.3/549王荣生丛书主编;李海林主编, 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H193/248董菊初著,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9.G633.302/794周庆元著,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出版社,2005.H19/594卫灿金著, 语文思维培育学,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G633.302/553王晓辉...[等] 编著,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G633.3/354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G633.302/153毛卫华著, 语文精致化教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I206/410杨朴著, 语文经典重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G633/580肖川主编, 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G633/671[李争平, 孙红霞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G633.3/354韦志成主编;倪文锦著, 语文考试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G633.3/549王荣生著,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G633.3/44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语文课程标准研修,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G633.3/578韦志成著, 语文课程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G633.302/599王松泉等著, 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G6/445陆志平著, 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G633.3/940靳健著, 语文课程研究,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5.G633.3/911区培民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G633.302/813曹明海,钱加清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G633.302/850程翔著, 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6.G633.3/988孙春成编著, 语文立体化教学艺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H1/501徐国明编著, 语文是根,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2005.08.H09/470冉正宝著, 语文思维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G634.3/540谢怡,赵敏著, 语文知识要览,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G633.3/850程翔著, 语文人生,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G633.3/988孙春成著, 语文问题教学策略,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G633.3/673李志宏主编, 语文学科发展性评价之二,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8.H193/444饶杰腾著, 语文学科教育学,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G633.3/404陶本一,卫灿金主编, 语文学习百科知识词典,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0.H141/350何新波主编, 常用文言文实词,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H141/350何新波主编, 常用通假字,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H193/498佟士凡著, 语文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G633.3/309何更生, 吴红耘等著, 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H19/703郑桂华著, 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G633.32/590王曙著, 语文阅读教学新视野,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G633.302/894褚树荣主编, 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第8篇:语文教学与研究专题

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期刊简介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每月出版三种版本,上旬为教师版《教研天地》(国内邮发代号:38-53),中旬为大众版《综合天地》(国内邮发代号:38-59),下旬为学生版《读写天地》(国内邮发代号:38-330)。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主要栏目有:语文新话题、名家新访问、新思路、阅读新视野、理论新框架、教材新解析、教法新实验、语坛新名师等。

《综合天地》创版于2003年,突出大语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以“关注语文现状,传播研究成果,促进语文发展”为宗旨,创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语文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发行量逐年攀升,并被广大语文教师誉为教研中的好伴侣,教学上的好帮手。主要栏目有:佳作欣赏、理论阐释、方法探寻、阅读指津、导引、考试指南、文教随笔、百家争鸣等。

《读写天地》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自1999年7月创版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通过对大量名家名篇的赏析和中学生优秀习作的评点,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是目前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近几年,全国有20多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读写天地》出现过的题目相同或相似。全国高考作文题连续多年都被《读写天地》比较准确地预测到。目前刊物的月发行量已超过28万份。主要栏目有:读者包厢、三点式阅读、美文博览、圆桌读书会、读写新概念、应试阅读题库、话题作文三重奏、作文材料自选厅、创新作文广场等。

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栏目

语文教学与研究设有栏目有:语文教材研究、教学法探讨、阅读与训练、作文教学、汉语学习与运用、青年教师之页、疑难解答。等栏目。

语文教学与研究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南方的理发师北方的剃头匠

教育部启动汉语能力测试工程

湖北咸丰发现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教科书

牙刷里的爱

鹊桥仙·夜闻杜鹃

手是身体的花朵

叶圣陶孙女谈开明国语课本

老教师称新《水浒》血腥场景中学生不宜看

推荐第9篇:读《少年儿童研究》心得体会

读《少年儿童研究》心得

李霞

少年儿童研究是一本教育杂志,这本杂志既有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部分。我看完以后很受感动,因为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或者依靠家庭,我记得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环境,第二个老师是父母,第三个老师才是学校的老师。

在这里我只想讨论的话题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很适合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这里的惩罚是什么,这个讨论用了六篇 文章告诉我们,惩罚是什么,如何是有智慧的惩罚。看完以后,我总结一下

惩罚的时机:其实,当一个人,年幼的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回想我们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她急于求助,而此时因势利导,以处罚晓之以理让她枯骨铭心。

惩罚的方式:这里说的是惩罚也自主

惩罚,不是打骂孩子、体罚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惩罚的方式,制定惩罚的规则,感悟生活的道路等都可以。这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英国亚皮丹博物馆里,有两副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副事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他就一个小学生的作品。,有一天,她忽然想亲眼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同学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一件分割观察,谁知道狗是校长家的。校长知道后很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麦可劳德。怎么样惩罚他们呢,校长了解到打狗的原因,做出了惩罚决定:要她画两幅画:一副事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麦可劳德知道自己错了,非常愿意接受惩罚,他研究了狗的内部结构,非常认真画了两幅画。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

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

一个家长介绍,孩子打球打碎电子钟后,她认为自己没有看管好孩子,也有责任,说愿意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

闪耀智慧的惩罚

智慧的惩罚一文介绍了老师在课堂发生的一幕,一个孩子干扰老师上课,老师智慧对他进行了惩罚,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黄鹤楼送徐浩然之广陵》班级一个同学的名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老师宣布鉴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他写一篇穿越时空的文章,孩子通过想象和查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结果这个孩子不仅懂了写幻想文章的要领,也得到惩罚。明白什么事情都要承担后果。

作者最后专访北京一个心理咨询师吴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她指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作者说“让孩子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都是惩罚。

总之,看完这本杂志,收获很大,最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介绍我们应该如何去研究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推荐第10篇: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丰城市孺子学校的熊志惠,很高兴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各位专家和同仁一起交流探讨“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这个话题。

下面我将从三个板块进行解读说明。

一、2017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7年江西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设置了答题卡,1-8题为选择题。试卷包含四个部分,其内容和赋分如下: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包括1-5题,分值10分;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包括6-12题,分值24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包括13-21题,分值30分;

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包括22,23题,分值56分。

(二)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目标要求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2分,共10分)

1、字音字形 识记

2、词语运用 理解、分析、运用

3、病句辨析 理解、分析

4、组句成段 理解、分析、运用

5、句子运用 理解、分析、运用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1)古词鉴赏:

6、内容理解 (2分) 理解、欣赏

7、内容鉴赏 (2分) 理解、分析、欣赏 (2)文言文阅读:

8、朗读节奏(2分) 理解、分析

9、解释词语 (3分) 识记、理解、分析

10、句子翻译(4分) 理解、分析、运用

11、人物分析(3分) 理解、分析、欣赏 (3)古诗文积累

12、名句积累(8分) 识记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1)散文阅读

13、形象分析(2分) 理解、分析、欣赏

14、内容概括、要点提炼(6分)理解、分析

15、句子理解 (3分)理解、分析、运用

16、

17、内容理解、主旨归纳 (2分,4分)理解、分析、运用 (2)议论文文阅读

18、内容概括(4分) 理解、分析

19、论证过程(4分) 理解、分析

20、语言分析(3分) 理解、分析、运用

21、内容理解(2分) 理解、分析 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2、综合活动(6分) 理解、分析、运用

23、作文(50分) 运用、欣赏

(三)试卷的基本特点

2017年江西试题强调积累、突出读写、关注语文素养的达成。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命题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 (1)强调语文积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点。积累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的广度与密度的积累、生活经验与科学实践精神的积累、作品鉴赏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积累。注重积累的试题遍及全卷。如2017年江西卷第1-5小题(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

9、10小题(文言实词的积累)、第12小题(古诗文积累 )。 (2)关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达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语文素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016年的试题很好体现了新课程的宗旨和理念,着重检测学生整体素养的达成。从阅读和写作部分的选材和设题来看,充分体现了重视语文素养、彰显主体精神的命题思想,使整份试卷富有“语文味”和“人文美”。突出表现为:

各阅读篇目(古词、古文、散文、说明文)的设题,除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外,都有对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考查,如古诗文阅读中的第

6、

7、11小题,现代文阅读中的第

14、

16、

17、19小题。

重视学生生活体验和个性展示。两篇现代文阅读,选材都富有时代感,对学生融入生活和社会,形成健康独立的情感、价值观是一种很好的检阅和激励。

综合性学习,围绕“谈读书”的主题,参考提供的三段材料,自选角度写发言稿;作文题《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引领着语文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发挥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说来,2017年的语文试卷,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重点考察学生语文学习的达成情况,全面检阅了学习的语文能力,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

二、江西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比较 (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从2016年改为5道,减去了新闻概括题。考查内容都是紧扣语文教材,侧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五小题15年是句子选用,16年是句式变换,17年是修辞 (2)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此部分阅读材料都选自课外,采用“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古诗文积累

从2016年默写篇目增加到61篇,默写形式全为上下句默写。其中课外诗词有5首,文言文有3篇。(一般近三年考过的不会再考。) 古诗词鉴赏

2017年 《山行》 【唐】项斯(诗) 2016年 《浣溪沙》 【宋】 张孝祥 (词) 2015年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诗) 2014年 《春光好》 【五代】 欧阳炯(词) 2013年 《春泛若耶溪》【唐代】綦毋潜(诗)

五年来古诗词赏析全是选择题,从选材来看,侧重于写景抒情类古诗词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诗、词隔年出现,预计今年考查词的可能性较大) 文言文阅读

2017年 《清官周忱》(12分)

2016年 选自《世说新语》王蓝田的三个小故事(12分) 2015年 《游大林寺》节选 (10分) 2014年 《精骑集》序 (10分)

2013年 《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 (10分)

主要从诵读、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把握、概括要点、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考查。 体裁是具有趣味性、可读性、故事性、启发性的记叙短文,一般为人物传记和游记。 (3)现代文阅读

2017年 《秋夜》巴金 (散文)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 (议论文)

2016年 《从田湖背书去找李白》阎连科 (散文)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 (说明文) 2015年 《自序》蒋勋 (散文)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议论文) 2014年 《木瓜树的选择》林清玄 (散文)

《扇子》黎戈 (说明文) 2013年 《两角钱》肖复兴 (散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 (说明文)

江西省近五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散文(记叙文)必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隔年考查。考查内容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赏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1、对散文的考查,从选材上看,偏重于当代名家经典美文,且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所选材料大多抒发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从题型上看,注重对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赏析、文章把握等方面的考查,

2、对说明文的考查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从题型上看,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和部分关键信息的提取,注重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3、议论文阅读侧重于选取具有人文色彩和时代感的文章,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事例的概括能力和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预计今年考查说明文的可能性较大) (4)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综合性学习

2017年 想象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2016年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 2015年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段介绍“瓷器”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⑴运用下定义、分类别两种说明方法。⑵不超过100字。

2014年 阅读所提供材料,结合你对辛弃疾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辛弃疾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

2013年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 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

(2)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赋,请为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

(3)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近五年综合性学习大都以小作文的形式出现,它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某种表达方式,在较短的篇幅中精心构思成文,以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小作文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在“小”字上,它一般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有极强的规定性、约束性,要求学生“带着镣铐跳舞”。因篇幅所限,其写作语言要求惜墨如金,根据题目指定的范围,大胆取舍,着力突出主要内容和内容的主要方面,使文章中心明确。 写作

2017年 “向

学习” 2016年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015年 “丢”;

2014年 “勇往直前( 学会等待 )” 2013年 “带着

出发”

从江西省近几年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选择“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类型进行命题。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作文题,都有利于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表达真善美。(预测今年命题作文可能性大)

三、把握命题方向,扎实有效教学

从近几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来看,题型稳定,只是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做了微调。因此,个人分析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试卷结构仍然呈现四大板块: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析和组句成段依然保留,句子运用可能会变换题型,考查方式更为多样。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和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命题风格可能会保持不变。综合性学习仍会以小作文的形式出现。写作方面预计仍会从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命题,“命题作文”的可能性较大。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1、研读课标,有的放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学段指明了教学中要达成的目标,涵盖知识点全面,指导明晰,中考命题处处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在复习中准确把握中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够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中字音、字形和诗文默写均出自教材,成语运用和病句辨析一般有两题是教材中的原句或对原句作的改编。而文言文阅读也本着“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因此,以课内学习为本,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平常要求学生认真抄写生字的读音、字形,要求学生背诵、默写61篇。复习应紧扣课本进行,夯实基础知识,重视积累,为中考阶段性、专题性复习打下基础。

3、授之以渔,提升能力

语文课堂要重视语文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能力;对语义、语境的领悟能力;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意思的能力;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及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上述能力的培养中,应辅以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读写结合,培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命题形式之一。要写好一篇文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体验和感悟。写作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特别是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外读物。另外,推荐《读者》、《意林》、《时文选萃》、《散文选刊》、《书摘》《语文学习》《百科知识》等杂志供学生挑选订阅。 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学生写出富有文采、富有个性的作文。

5、加强训练,提高效率

练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载体,材料质量是保证学习效益和质量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最根本的保证。教师要精选习题,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例如病句辨析要将常考的病句类型进行详细讲解,并教给学生辨析病句的方法;组句成段和句子的选用变换等都要加强训练,多做中考题。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路。练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举一反三,从而保证训练的效率。

6、明确概念,规范答题

虽然目前语文教学中淡化了文体知识,但在阅读的指导上,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体的基本概念,更好地总结出各类文章的基本规律。要结合具体文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种文体阅读的重点、要点和方法,掌握不同文章的不同答题技巧。例如:记叙文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区别等,防止学生答非所问。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书写习惯,要注意规范答题,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答题、书写要整齐、作答要严谨等。

总之,只要教师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去教学,以《语文中考说明》的有关要求去认真备考,精心研读中考试卷,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就一定能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1篇:读《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读《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本学期,我认真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

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也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座右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循序渐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能够变换自身的多种角色,蹲下来是学生的朋友,站起来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相信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多给他们创造和体验的机会,鼓励其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说不定下一个“爱迪生”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人文性得到更多教师的青睐,而语文的工具性渐渐被忽视,课堂中存在对工具性诸多的忌讳,如对阅读分析的忌讳,不管什么文章都是整体感知;如对训练的忌讳,少做练习乃至不做练习等等,只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教师要适应掌握教学的尺度,才不致顾此失彼。

我现在所教的年级是六年级,这也是我第二次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不得不承认经验的可贵,有了第一次教学六年级的基础,很容易了解学生的认知和生活水平。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教学的要求,语文课上得轻松又有效,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教师也很辛苦;打牢必要的基础,教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乐在其中,学而不厌,效果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之上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学生的读书能力自然会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读中学生又能很好的理解课文,所以说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第12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逐渐开始普及。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相整合,指的是在有效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其也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继承和改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教学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掌握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小学生识字,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小学生认知世界提供帮助。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做事情耐心不足等,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内容将小学语文中的抽象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形动画,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识别更多的生字、生词。

2.2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理解小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更加理解生活,从而反过来刺激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符合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图文并茂,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气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弥补教材中内容“不动的”、抽象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按课文的内容来讲解,由于这一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按课文中的想法就找不到丢失的剑呢?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来制作动画,让舟动起来,而掉落到江底的剑是静止的,让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小舟的运动,小舟上的印记是不动的,而小舟会距离江底的剑越来越远,随着学生的观察,学生可以能清楚的知道到了岸边丢剑的人再跳入江中是捞不到剑的。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一道理,使得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3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快、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课件进行处理,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完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原则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充分的展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3、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必须要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多样性的特点,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天明.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语文教研,2012(5):40-41.

[2]刘大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8-259.

[3]邓洪楼.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学周刊,2014(5):230.

第13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问卷调查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问卷调查

报告

本课题组于2009年9月中旬在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课题实验班级进行了有关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调查范围广,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多,且组织有序,因而本次问卷调查所反映问题及倾向具有表性,对课题的研究具有指向性。现将有关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梳理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四大名著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得较为熟练,但重影视轻文本。如35题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传》武松所为,95%同学能答出是“醉打蒋门神”,64题连线题看一看你对名著知多少,87.2%的同学都能准确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中人物与情节连准确,51——54题,影视歌曲歌词与哪部名著有关,85.6%的同学能准确答出,但55——58题根据描写猜猜他是谁,能准确答出不过一半的人,这些说明学生对四大名著所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比较了解,但主要是通过影视媒介来了解,能真正阅读名著从文本的角度来了解名著的学生就太少了。

2、对与课文相关的古典诗词的内容掌握得较好。如第9题考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写的是哪一个景区,全部同学都能答对,此外

11、

15、24题都涉及到对课文相关古诗词内容,学生答对比为98%。62题默写“风花雪月”的诗句,学生均能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到句子作答。

3、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得较好。如19——21题涉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答对比为76.5%。

4、知识欠缺,阅读面和视野狭窄。如41——49题涉及古代哲学、宗法、礼仪、天文、地理等知识,学生完全答对仅有12.6%,说明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不全、不深,应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归纳与整理。59题涉及现代文学名著《骆驼祥子》,学生无一能答对,说明学生阅读面和视野狭窄。

5、.对文化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核心知之甚少,缺少对文化的深层理解和思考。如63题纵观历史的河流,无数明君靠英明的治理得以流芳百世,你能列举出二位并说出他们统治时期的功绩,结果学生只能列出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但具体列出他们统治时期的功绩,则很难列准或是张冠李载。

二、课题研究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课内古典诗词背诵要求和文言文的教学,这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一个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可采取默写比赛、诗词接龙、背诵打檑台等方式,将古诗词背诵常规化、趣味化,另外积极探讨文言文教学合作探究模式,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名著文本阅读,开展读书活动。应在高

一、高二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条件下,课题组老师要给学生开出适宜他们阅读名著书目,大力展阅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并采取写读后感讲名著活动方式,检查反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采取影视与文本相结合方法,让学生

了解名著走进名著,不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名著影响学生的灵魂。

3、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利用每月一次传统文化讲座,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此次调查既为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而又准确的情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扎扎实实地推进课题研究,使本课题的研究走向深入,为我校教育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4篇: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3

说读课中的“说”,是一种有较大的“说量”和较长的“说时”的课堂活动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

教学实例

《卖炭翁》的说读课型设计 语言学用课

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唱重头戏的基本课型

语言学用课的任务,是突出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语言学用课是一种包容性很大的灵活多姿的课型,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细化为若干种语言教学课,如语言习得课、语言积累课、语言实践课、语言品析课、吟读美文课、背诵经典课等等学习内容比较集中的课型。

语言学用课对教师研读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提炼、品味、处理与运用 教师应别出心裁,将积累性忆读活动、情感性演读活动、创造性写读活动、个性化理读活动、课文集美式活动尽力地设计到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实例

《白杨礼赞》语言学用课的教学创意

文学欣赏课

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高雅的常用课型

重要依据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设计文学欣赏课型,要注意做到:

两方面准备:一是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二是设计好媒体运用方案 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品味,二是形象感染,三是情感熏陶。

应做到四要:一要注意突出文体色彩,二是要有比较高雅的教学手段,三是注意突现作品显著的独特的“美点”,四是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识和情感熏陶。 教学实例

文学欣赏课型设计《我愿是急流》 学法指导课

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

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运用学法指导课,可综合考虑如下层面的指导训练内容:

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浏览、精读等) 文章阅读的基本技能(批注、勾画) 立足发展的学习方式(搜集处理信息)

执行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时的基本思维角度与思维方法(综合、归纳、提炼、组合、链接、发散、分类、比较、印证、辨析、置疑、联想、想象等) 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最优秀的学习品质(如多角度处理信息资料、连续发现、跳跃性联想、多方位探究、独立创意、反向思考等) 教学实例

《敬畏生命》学法指导课教案

探究性学习课

是立意新颖的、开放深刻的而又难度很大的课型

1 探究性学习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

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课型任务定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或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之上 探究性学习的视点

从发散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美点、妙点、弱点、疵点;

从纵深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特别之处; 多侧面地探究课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因; 多元地探求课文的结构划分或旨意表达;

从横向联系的、辐集的、单元教学的角度探究语言文字的某种表达规律; 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单元复习的角度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

从求异的角度探究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从课文出发进行有创意的读法、学法交流; 针对课文难点组织合作的学习;

就某一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就某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性阅读。 教学实例

《死海不死》 “探究性学习课” 教学设计

实践练习

为《口技》一课或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设计恰当的课型,设计出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并能够以说课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研讨,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 第四章 教学思路的设计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 。从静态角度认识,即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思路反映着设计者对教学过程设计与反思的思维走向。 语文教学思路的设计要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与要求。

新课标要求

“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 “平等对话”

“独立阅读”

“大量的语文实践” 改革以讲析为主的教学

教学内容灵动 教学线条简洁 教学板块清晰 教学步骤明朗 学生活动充分

语文教学思路的设计

2 整体式思路 板块式思路 线索式思路 选点式思路 反复式思路 穿插式思路 迁移式思路

一、整体式教学思路 鲜明的教学理念

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 凸显的教学特征

加强综合,简化头绪,减少提问,突出重点,增加活动 有效的教学方法

品读、说读、写读、听读、练读、探读等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整体式思路的设计角度

(一)组织一次品读活动 就课文内容设计分角色朗读方案 就课文内容进行不同要求的复述 围绕课文后面某个研讨题进行讨论 用图形或表格表现课文内容

探讨故事情节的变化或人物性格的变化

„„

(二)进行一次创编活动 写复述稿

改写课文、扩写课文、缩写课文 调整课文顺序

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 为课文设计MTV稿 为人物画像

将人物小传改写为人物年谱 对课文进行评点 „„

(三)安排一次探究活动

对课文语言、人物、事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进行探究。

最为生动活泼的,则是就课文内容进行“微型话题”式的探究。这些“话题”是发散的,而每一个话题都与课文整体内容有关。

教学实例《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

(四)设计一次赏析活动 赏析课文的主要人物形象 赏析课文的人物群像 赏析课文语言

赏析课文的美点妙要 „„

教学实例《变色龙》的课文赏析教学

(五) 进行一次比读活动

(六)进行一次提炼活动

(七)进行一次想象活动

……

教学案例

《沁园春 雪》的整体式教学思路设计

二、板块式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与组合方式丰富多姿

各个“板块”之间要围绕整体设计下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 教学实例

《有的人》的思路设计 《卖油翁》教学简案 《论求知》教学简案

三、线索式思路

词语线索

是课文作者安排在文中、据以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中心词、关键词、点题词等 。《向沙漠进军》“进军”

反复出现在课文之中,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

《孔乙己》众人的“笑”

是伏于课文之内,需要提炼或补充出来,同时又是能直接点示课文、直接表现课文内容的词。《愚公移山》有“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教学实例《口技》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4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5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理解语言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运用语言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6 1970年 含蓄、形象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作者的情感态度——歌颂赞美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木兰诗

塑造了一个敬老孝亲、不图荣华的女英雄形象 报效国家

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是答复的有力讽刺 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妇女不亚于男子,他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 丑小鸭 我的理解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文本意图 7

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作者意图(?) 丑小鸭经过努力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读者意图 结论

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学要教学生探求文本意图——通过语言(词语)本身解读文本

探求文本意图是探求作者意图和读者意图的基础 阅读时常常不具备知人论世的条件 几点建议 阅读下水

切勿迷信教师用书 遵循规律 重视词语教学

第15篇: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2

做课文教例笔记

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从部分刊物中精选) 做课文背景资料笔记 做课文释疑资料笔记 做课文评析资料笔记 做课文练习资料笔记

如对《春》的助读 练习运用

综合运用各种解读方法,解读课文《口技》。

具体要求:认真研读课文,写出课文解读笔记,以说课的形式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议。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第二章 语文教材的处理

语文教材处理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是提炼与组合的教学艺术。

教材处理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的问题。 教材处理从总体看主要研究:平实性处理与艺术性的处理 单篇教学与多篇教学的处理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 不同文体教材的处理

长文与短文、难文与易文的处理 „„

从单篇看主要研究: 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 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 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 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 „„

从多篇看主要研究: 比较式处理 取舍式处理 联读式处理 交融式处理 „„

教材处理的方式:

一、整体处理;

二、长文短教;

三、难文浅教;

四、短文细教;

五、浅文趣教;

六、美文美教;

七、一课多篇;

八、提炼组合。

一、整体处理

简言之,就是不对课文进行肢解。

复言之,就是通过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再言之,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 对单篇课文进行整体处理的 角度与方法: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用设置悬念的方式

用规定的句式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撮要”,进行“知识板块集聚

用读一文写一文、读一文写几文的手段

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

运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

操作实例 《死海不死》——就课文内容设置教学悬念

《狼》——运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 《满井游记》——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二、长文短教

在7-9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

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等弱势。所以,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长文短教的 “选点”及角度

紧扣课文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根据课文内容,以讲清讲透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

分析竖式结构课文的脉络与布局,以突破课文的主要部分为目的进行短教。 分析横式结构课文的写作特点,以“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目的进行短教。

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以落实一个“语言教学”的板块为目的进行短教。

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以突出课文中一个“知识的集合”为目的进行短教。 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目的,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创造性复述。 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主,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

操作实例

《羚羊木雕》的语言学用课

三、难文浅教 所谓“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教师都似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

难文浅教的基本方法

用“巧借东风”的办法,从“预习提示”或从“自读提示”中选中一两个教学问题进行教学

用“末位保留”的方法,解决课后练习中最为简单的一两个问题,以带动或完成对课文的教学

用“打擦边球”的战术,从教学内容中引申出一两个点并由课内转移到课外——使教学内容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

用“选点突破”的策略,教学课文中或最好的一点,或最美的一点,或最易的一点,或最实在的一点,或最有用的一点。

用“变讲为读”的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些感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感悟。

用“逐层深入”的策略,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几步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关。

用“巧妙剪裁”的思路,对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组编、进行组合,从而淡化难点,越过难点。

用“生动讲析”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课文的难处进行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分析与讲解。 操作实例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用“巧妙剪裁”的方法,将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并进行“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

四、短文细教

作用与意义:

关注如何充分有效地高质量地利用课文 研究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教学45分钟 注重教师多角度品味课文的能力 设想如何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层次

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 探究如何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 „„

短文细教的角度与方法

艺术地细化朗读训练的层次

充分关注语言训练、语言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运用等不同的层次 细化对课文的理解,适当增加对课文的品析角度 深化对课文的品读

根据课文特点,有机地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联缀、补充、收集、查询、交流、研讨的教学活动

适当增加对课文“美点”的赏析,以优化对课文的理解;调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课文进行充满灵气的咀嚼品味

运用“1+1”的教学策略,将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精美短章组合为“一课”进行教学 从课文特点出发,细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操作实例

《纪念白求恩》的教学设计

五、浅文趣教

“趣”表现在:

一是教师别出心裁,将浅显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趣,并在这种有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与情志熏陶。

一是教师开动脑筋,变换手法,将教学的过程撩拨得有趣。创设“趣”点的方式

别出心裁地分析课文 (变形、浓缩、组合)——充满“文趣”的表演式朗读活动 用“反复”的手法——设计分层推进、逐层深入的充满“美趣”的美读教学步骤 对课文进行巧读,形成阅读新解 ——设计充满“奇趣”的教学

从“发现问题” “编拟练习” “积聚精华”的角度——设计饶有“兴趣”的课堂竞赛活动

学习电视趣味性栏目的表现手法——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 从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再创作”的角度——带有“童趣”的思维训练活动 牵连其他课文中的内容——享受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

利用媒体手段,选取精彩片断——带有阅读个性化特点的充满“雅趣”的自由赏析活动。 操作实例

《安塞腰鼓》趣在“课文变形”式的朗读活动 《刘胡兰慷慨就义》趣在“语调设计”式的演读活动

《秋魂》趣在“补写句子”读写活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趣在“神思飞越”的想象活动

六、美文美教

美教,就是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积累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模式学用的角度处理 美教,就是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处理课文 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 操作实例

从美文美教的角度 设计的《七根火柴》的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七、一课多篇

一课多篇,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 如“短文两篇”“诗词五首” “中国现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

自然式处理:一课多篇的联系 相互吸引

如《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互为支撑

如《韩愈短文两篇》《西湖游记二则》

一篇为另一篇的复现

如《〈伊索寓言〉两则》

一篇与另一篇组成“台阶”

如《短文两篇》——《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 互为补充

如《短文两篇》中,《金黄的大斗笠》《散步》

互为对比

如《乡愁诗两首》,表现手法与意境明显不同

“跨越式”处理 :组合角度 “学法点拨+读法实践”式 “教读+自读式 “精读+略读”式 “第一组+第二组”式 “教读+综合”式 “1+1联读互补”式 “比同求异”式 “总—分—总”式 操作实例

自然式处理——

《〈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跨越式处理——

《口技》+《核舟记》教学设计

八、提炼组合 所谓“提炼组合”,就是分类集中,寻求规律,梳理线条,积聚板块。

提炼组合”的教材处理技巧,主要用于单元小结、期中复习、期末综合复习、中考复习时的教材处理 。

提炼与组合的角度

通过对课文说明、单元提示、课文预习提示的研究,提炼出单元课文的中心话题、单元教学重点以及对思维训练、情感熏陶教学要求。

分析研究课文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设计,梳理出本单元所安排的自能阅读、合作阅读、研究性阅读或者综合性学习方面的教学要求与活动设计要求。

研究单元教学提示、课文自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提炼出本单元的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训练“项目”与教学标高。 研究单元教学提示、课文自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明确学法指导与学法实践方面的训练要求。

以集聚知识精华为目的,对本单元内的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写作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内容进行提炼与组合。

以积累精美的语言材料为目的,对本单元内的常用二字雅词、常用四字词语(包括成语)进行梳理与排列。

以学习语言的表达模式为目的,对单元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优美句式、常用段落模式等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定义与组合。

研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定需要认真落实的重点篇目、段落以及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

教学实例

经过“提炼组合”处理之后的单元小结课的基本内容

练习运用

综合运用各种教材处理方法,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口技》一课的教材处理思路。

具体要求:准确把握课文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助读系统,写出本文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以说课的形式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议。

第三章 不同语文课型的设计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

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

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

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设计

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 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

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 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

教读课

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重要依据是由于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课文

“教读”绝不是“讲读”,绝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

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

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实例

《故乡》的创新性设计 自读课

日常教学中开放、生动、活泼的最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型

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

自读课型的设计,应把有效的“活动” 放在设计的第一位

常见的阅读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活动 略读浏览活动 诗文背读活动 美点寻踪活动 内容复述活动 表情朗读活动 专题讨论活动 资料整理活动 精细阅读活动 概括提炼活动 句段品析活动 语言积累活动

忆读联系活动 角色演读活动 自读笔记活动 创编写作活动 质疑求解活动 交流感受活动 迁移扩展活动 小结规律活动 资料助读活动 争议辩驳活动

趣味竞赛活动 智力游戏活动 听读赏析活动 联想想象活动 评说鉴赏活动 创意设计活动

比较辨析活动 智能练习活动 讲解说明活动 制作演示活动 独立欣赏活动 „„

师生对话活动 学法实践活动 技法实践活动 情感体验活动 探讨发现活动

自读课中的学习内容,在大体上表现单元教学目标和体现单课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要表现出“问题意识”“实践意识”‘“活动意识” “学生自能解决”的思想。

教学实例

自读课《鹤群翔空》的教学设计

朗读课

一种常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

①学读课

②析读课

③品读课

④评读课

⑤听读课

⑥演读课 教学实例

《白杨礼赞》的朗读课型设计 说读课

一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教学活动——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第16篇:语文教学在于读

语文教学在于读

邓龙梅

读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次成败在考试,一生成败在读书。”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一般存在为以下几个情况:

1、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量不够。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2、方法不当,造成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学生家长,因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专门挑选写作有关的书籍,造成阅读面狭窄,让学生误认为只有看作文书才是看课外书,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时间管教子女,让孩子自己选择,结果孩子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买了一些漫画书,甚至还有一些低俗图书,不利于孩子的阅读发展。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病态”的课外阅读呢?究其根源,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不够密切,一些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要求,从而也无从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 (2)、教师“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的领域,但苦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虽说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须承认: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一般地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其次: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我在教学完丰子恺的《白鹅》之后,给学生推荐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让学生阅读。 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①、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②、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③、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2、学会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的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过程的最优化(这适用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通过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回顾、检查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来确定自己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否把握,对作者的创作思路能否理解,对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方法能否领会等等,它是考查学生阅读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活动。

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对新知识的摄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墨守陈规的阅读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学会快速阅读。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默读。在美国有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 研究实验表明: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第17篇:远程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

一、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传授者,是知识传递者。教师在教学中占“支配地位”,属“专业型”。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脑中及手中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远程教育强大的信息量使老师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尽管教师们都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与远程教育所提供的综合信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教学危机感趋使教师自觉学习各种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音乐美术欣赏等。远程教育使教师由“专业型”转变为“一专多能型”。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只得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与新环境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不断的钻研中,语文教师由“单一传授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因为远程教育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远程教育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同(异)步辅导法、人机交互讨论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在网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在网外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素质快速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了《黄山松》,我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风景图片,学生查到了“黄山四绝”的图片,制作了幻灯片,还复制到了自己的软盘上。在学习《孔明借箭》之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找到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赤壁之战的背景,与火烧赤壁有关的“连环计”、“苦肉计”。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出赤壁之战中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了《称象》一课,我让学生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还可以用哪些办法称象。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最后创造性地提出用杠杆称象,用跷跷板称象,用绳索悬于巨梁,一边笼中吊大象,一边笼中装石头,直到两边高度相当等办法。……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媒体,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都促使学生的个性快速成长。

总之,远程教育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18篇: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李新新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收获不小。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第19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有效教学》第二讲的学习,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课堂

大家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20篇: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们在阅读过《有效教学》这本书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有效教学》心得3篇,欢迎大家阅读!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是陷入了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恶性循环中。

一直企盼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于是我便细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深有感触。书里的话说得实在,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对有效与无效、低效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每一个理论后面都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是真实的,对案例地分析也是客观的,易于接受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书突出的是一个“效”字,它是针对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而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书中有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想我们应汲取书中的精华,新的学期中,备课讲求实效。不必过于强调详案,强调完美。目标明确,重点明确,预设合理,反思及时。上课注重实效。不要一味地在道具上、花招上做文章,兜圈子,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课堂实际,切实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适时点拨,有效指导。作业切合实际。作业不可太多、太滥或太少,要从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应用性、迁移性、层次性,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切实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辅导及时实在。对学生的辅导,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要牢牢地抓住两头,即优生和差生。尤其是对差生的辅导要及时,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什么时候辅导,谁出现了问题辅导谁,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心理疏导。总之,教学工作不同于演戏,不能只追求表面热闹,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摸准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前进。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个人先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材等,写出个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以前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要做好复习铺垫,大部分学生就能迁移类推到新知识上。第二要备重点、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第三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我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其次,要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再次对自己的备课进行重新修改和完善,便与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2

读崔允漷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后,对于如何如何开展教学,怎样教的有效到怎样教得好,都给了本人很大的启发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所以学校又针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包括“高效课堂”和“翻转课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我们开始和老师一起学习《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在本书前言中,作者详细的解说了本书编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本书。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书中介绍道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在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人,孩子们和老师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然后以此影响教师效仿,从而鼓励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主要教学行为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书中还提到“无效教学”这一概念。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现像?如果有,这种无效教学现像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占了多大的比重呢?有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教学的现像普遍存在。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改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狡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无效教学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的动机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乐课,强调多实践,于是就无休止的唱。为什么唱不好?老师没有指导。像美术课,没有技法指导的“创作”,得益的学生始终是少数。像语文课,泛泛阅读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篇3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前几部分,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着我校的翻转课堂。感觉很有指导意义。

结合者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充分备好学生与备好课堂,依据课标找准重难点,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找准学生的难点。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

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重难点设计,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设计。这一点我校的翻转课堂在两段环节里体现得非常好。

读语文教学与研究心得体会
《读语文教学与研究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