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9 08:35: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园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怎样让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情况下,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解有偏差,笔者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现存问题。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游戏

教学游戏化

1. 问题提出

1.1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时至今日,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1.2 .幼儿园中最佳的教育方式是游戏

随着本人对游戏理论的了解、认识与探索,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游戏理论的深入学习,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理想的教学游戏”恰恰正是将幼儿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手段与集中体现。很多研究都认为: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游戏。

2.概念界定

1.游戏

根据游戏理论界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即范例一个案匹配法和特征列举法,在本研究中对游戏的概念做如下界定: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此类行为特征包含游戏者主动、自愿的主体态度,假想性的形式,反映实际生活的内容、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内在目的性[1]。 2.幼儿园教学

1 我国关于教学的定义多数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此处摘取较有代表性和权威 性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解释教学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3]。

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3.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的缺失 (1)游戏时间与空间安排

在半年实习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某幼儿园教室室内的面积大概有40平方米,教室内共有六张课桌和三十五位小朋友。一张上课用的课桌的面积不足2平方米,每张课桌周围围坐着六名小朋友,每张桌子上零乱的摆放着一些玩具材料,有雪花插片、积木、各种形状的木板教具等。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材料几乎都不能组合为一整套。 (3)师生比例配置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

3.2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 (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以计划者、观察者、促进者好评估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生成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待提高。 (2).教师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2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 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 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 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游戏化要求教师要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及时 的提供有效指导。

4、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4.1 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 (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 4.2提升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 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1)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2)教师游戏化教学技能的发展 (3)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

(4)建构幼儿经验,延伸与拓展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 4.3注重幼儿游戏性品格培养,建立发展性评估系统

每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事件都有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需要一个评估系统,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评估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估方案 (2).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合作与信任关系 (3).评估与指导相结合 (4).多形式、多主体进行评估

3 4.4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与支持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普及游戏知识

(2)建立家园互动交流平台,形象化展示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3).彰显游戏精神,维护家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游戏者”权益

幼儿园管理模式从封闭式的、单向管理方式转变为开放式、民主化管理模式,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彰显了游戏精神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40一56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第149页。

推荐第2篇:刍议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

刍议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3-02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美术起源于游戏,他们认为:“游戏可以使人从一种理性、符号的状态还原到前符号的直觉、想象、感情和快乐,从中产生创造性的洞见和难忘、持久的喜悦”。儿童年龄越小,越是爱玩、爱表现,越是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东西。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提倡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并非是把美术活动和游戏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幼儿能够自始至终地在活动中以饱满的情绪大胆地进行表现和创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美术元素,开展美术游戏化活动

1.利用线条元素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枯燥的线条练习常常让一些幼儿感到厌烦,为此,可以启发幼儿将不同的线条通过有序、无序地排列,进行组合排列而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如用添画的方法,让幼儿在画有蚊子的旁边画上随意的曲线表示蚊香的烟;还可以在画有蜘蛛的旁边画上六角形的直线表示蜘蛛网。

2.利用造型元素开展美术游戏活动。生活中、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物、生活用品信手拈来都是造型活动的素材和创作的对象,石头、松果、口罩、鞋子、椅子、皮球等等通过我们添加上形状各异的手脚、五官就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动物、人物。

3.利用节日元素开展的美术游戏活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盛行,越来越多节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美术活动增加了更多题材,利用各种节日制作各种不同的节日礼物,会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兴趣。如万圣节的南瓜灯、圣诞节的帽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都能成为美术活动的创作源泉。

二、挖掘美术材料,组织美术游戏化活动

1.利用新型的美劳材料开展美术游戏活动。美术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与创造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术活动材料日新月异,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多姿多彩的创意。教师应该大胆尝试运用这些美术材料、操作工具,让幼儿从中觉得,美术活动原来就是“玩游戏”。例如:用不同的绘画颜料在不同的纸制品上呈现的变化给幼儿不断地制造惊喜。又如利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开展的油水分离画、用KT板制作的拓印画、用刮画纸开展的绘画活动会让幼儿感受到画面的色彩斑斓。

2.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开展各种塑形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用品,经过思考与变通就是天然的美术活动材料和工具,如:用蔬菜作为拓印工具,可以变化出造型各怪异的蔬菜怪物;用树叶拓印出来的树叶娃娃,用勺子、叉子可以进行绘画,也可以将它们做成各种玩偶;用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可以开展造型活动。

3.利用废旧物品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活动。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外在形象,各种各样的包装盒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利用这些包装盒经过创意加工、经过变异会激发幼儿浓烈的创作兴趣。如:可以将购物袋、纸盒、纸芯、药盒子、香烟盒等等制作动物、人物、卡通形象的原材料。

4.利用闲置玩具开展的美术游戏化活动。现代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资,喜欢给他们购买大量的玩具,幼儿对待玩具的态度大多数都是喜新厌旧,这些闲置的玩具也是美术活动很好的原材料和操作工具。如:用玩具汽车可以开展车轮印画,启发幼儿将轮子粘上颜料在纸上印出Z字形、O字形、8字形、格子线、一字形就可以得到不同风格的车轮印画。

三、改进教学策略,促进美术游戏化活动

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策略游戏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游戏化活动的场景,激发幼儿的美术情绪。教师可以设置游戏化的场景,以此来感染幼儿的情绪体验,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同身受,带着饱满的情绪参加活动。如小班线条练习活动《关住大灰狼》,教师可以说:“我抓到了一只大灰狼,我们不能让它跑了,现在赶紧画上一些栅栏吧。”在这种情景中,幼儿的情绪很容易融入到活动中去,因为充满了对大灰狼的仇恨,在画栅栏的时候,就会把栅栏画得密密麻麻的,生怕大灰狼会因为栅栏太疏而逃跑了。

2.注意游戏化活动的语言,引发幼儿的美术热情。如:在主题绘画“小鸟”活动中,我们可以以小鸟妈妈的口吻说:“我的小鸟宝宝怎么少了一只翅膀呀?可以给我的鸟宝宝做一个漂亮的鸟窝吗?”,这样可以引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热情。

3.关注游戏化活动的评价,满足幼儿的美术体验。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游戏化的评价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活动内容用游戏化的语言进行评价。如:“卡哇伊怪兽的尾巴有尖尖的刺,一定会打败大恶魔的!”、“这块渔网太疏了,小鱼会从这里溜走的哦!赶紧加上一些渔网吧!”运用游戏化的评价能够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创作激情,对美术活动充满热情和向往。

四、倡导有机整合,体验美术游戏化活动

1.讲究美术活动与角色游戏的整合。结合角色游戏摄影楼的主题,可以开展装饰画框、给人物、玩具动物画像的活动;在影剧院的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制作广告单、门票;还可以鼓励幼儿运用折、剪、画、印等技能布置小舞台;在花店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学习插花艺术、制作花朵;还可以用折、剪、印、染的方法装饰“婚车”。

2.倡导美术活动与表演游戏的整合。表演游戏中角色所需要都可以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如:在时装表演中可以让以设计师的身份设计制作服装。可以为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道具。将表演游戏和美术制作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美术活动与建构游戏的整合。建构游戏与美术活动密不可分,建构游戏以造型为主,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相应的主题创造性地进行造型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应该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特别是应融于美术活动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自由自在地表现和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这对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第3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析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析

游戏是孩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促进了儿童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表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观察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提高自身技能,通过游戏认识社会规则,学会与他人相处。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是为了让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承受正规教育带来的强烈压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过程(不是控制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游戏化的本质不是将教育活动统统变成“游戏”,而是使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即兴趣性、乐趣娱乐性,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中获得和谐健全发展目的。

《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近年来,“游戏化教学”风靡全球。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的适宜性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幼儿教学环境,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三至六岁的幼儿来说,他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真童趣,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2.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1)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选择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例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去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活动并非少见,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或许就是无意识的随口出。而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克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全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其他学段,实践证明: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学前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首先要坚持《纲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克服幼儿教学小学化。

三、当前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性的缺失

1.知识传授过多,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不足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师范技能比较扎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缺乏将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如:如何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实现游戏性因素与教育性因素的融合;如何发现、探索和整合教学环境中的游戏性教育资源;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游戏经验,以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等。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游戏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互动关系单向化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前预设具有较高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或者更确切的是领导。教师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某种反应,从而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预设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技能;教学就是教导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就是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背诵和理解,好的成绩,技能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表扬或奖励等外部刺激成为衡量标准。

总之,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游戏化教学的实现所要求的就是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游戏化教学主??将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的因素进行融合,内隐于为幼儿发展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幼儿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丰富着自身的经验。在游戏中实现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身体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等个性特征的养成等。教师以引导者、观察者、促进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形成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靖, 吴丽芳.幼儿园游戏化美术区域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以“快乐小镇”美术区域活动为例[J].福建教育, 2014(Z3):73-74.

[2]马红梅.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推荐第4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摘要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学界己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201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如何做”的困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这就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访谈以及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以发现和探寻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背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以期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能够具有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游戏:游戏化;环境;发展性评价;家园合作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理论内涵 (一)教学游戏化的理念

教学游戏化能否成功实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贯彻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由传统模式向游戏化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游戏化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目标的呈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教育活动的指导、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游戏化的价值与意义

游戏与教学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各自具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内核,二者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取向在于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与游戏两种活动中的共同价值,以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最大可能的实现其对于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世人皆知。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任何一种先进思想与先进理念都必须要经历实践的检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念同样面临实践检验的问题。在落实开展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程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并分析清晰,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进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的审视与反思,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缺失、幼儿园教师关于游戏的教育理念和技能亟待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出现偏差。

(一)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的缺失

1、游戏时间与空间安排

教学游戏化主张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教育、享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和适宜的空间来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可以笼统的概括为儿童用来开展游戏活动的所有物品。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则是内含教育目的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由教师精心选择、布置、投放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游戏材料。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可以说是幼儿进行教学游戏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游戏材料支撑着不同性质与内容的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游戏材料内涵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

3.师生比例配置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教学的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因为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教师精力的分配、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力度、指导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幼儿情感表现的关注度等,进而也会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状况和教学游戏化实践模式的实现。

(二)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

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技能;教学就是教导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就是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背诵和理解,好的成绩,技能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表扬或奖励等外部刺激成为衡量标准。

2、教师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教师的基本师范技能比较扎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缺乏将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如:如何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实现游戏性因素与教育性因素的融合;如何发现、探索和整合教学环境中的游戏性教育资源;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游戏经验,以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等。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家庭与社会对游戏之于幼儿发展价值的误解

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中明显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理论探索和实地考察,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一)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改善不可能由单一方面的改变而完成。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

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户内和户外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安排以及游戏设备和材料的投放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为幼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为幼儿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造成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

如何才能使幼儿园环境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呢?物理环境的创设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空间设计要讲求安全舒适。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幼儿园物理环境必须将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安全的环境不仅是对幼儿人身生命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2)区域设置与分布要做到形式多样,相互协调。

环境的创设是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同样,活动区域的设置则寄托了教育者对幼儿学习和行为发展的教育目的与期望。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区域,往往由其兴趣和活动目的所驱使,并能反映出幼儿相应行为的发展水平。

(3)游戏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彩、便于取放。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感官刺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发展需要以游戏材料的操作为实现途径。因此,要使的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生成和建构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供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游戏材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游戏材料在讲求丰富多样的同时还要做到取用方便。 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安全舒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之外,行之有效的制度支持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而有效地制度既是对教师基本权利的保证,也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除了国家教育法、劳动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自身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具体包括:教职员工的配备、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进修培训计划等。

(1)适应教学游戏化要求,尝试灵活多样的教职员工配备方式

教学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以个别化、小组化的形式进行。而合理的师生比例成为保障小组化、个别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显然,当前幼儿园中一对多的师生比例配置是不合理的。另外,当前幼儿园教育中,要求教师固定配班,这必然导致其流动性不强,幼儿往往集奶牛下来只熟悉、了解自己班上的教师。

协调员由配班教师轮流担任。协调员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是流动的,可以随时辗转于各教室内,根据配班教师需要提供教学帮助,临时代替配班教师处理各种应急事务和突发性事件等。协调员的存在可以保证幼儿园主要教学活动时段有三名教师在场。保育员取消后,原先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代之以全园共用几名清洁工的方式来解决。

(2)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唤起教师奉献精神

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用外在的物质条件来唤起教师内在的动力,使其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饱含崇高的奉献精神,相信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进程也会向成功的彼岸迈进一步。

(3)为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提供条件

师资的培训可以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不仅可以给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教学和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先进的经验,还可以为幼儿教师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等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教学游戏化的理念与游戏化的教育技能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中是缺位的。幼儿园教师只能在后期的专业发展中通过各种途径的进修或培训来弥补这一不足。这就要求幼儿园一定要为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支持性条件。

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

如果用新专业主义代表哈格里夫斯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考察教师文化的方式界说幼儿园人文环境,那么,幼儿园人文环境在内容上应包括幼儿园内教师(包括管理者与职工)、幼儿集体共享的态度、价值、信念、习惯、假设以及行为方式等。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内容外显于教师、幼儿的所思、所说和所做。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形式包括处于该群体中的教师、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联系方式,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

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教师可以自由、民主的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决策,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而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互不干涉的独立个体,而是打破了自身的防御体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整体。教师与幼儿之间也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具有了平等地位,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 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结 语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曾论述到: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在满足”。“游戏„„不仅形成了他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也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何谓基本活动?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就是说,游戏是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其他所有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的根本所在。幼儿要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要先成为一名“游戏者”。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观察、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访谈,力争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客观的展现与剖析。考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价值与游戏精神是否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所应用与体现,游戏与教学是否实现了融合或一体化。以期能提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1]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儿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 (3)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翻译室译.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二)[M].北京师范大学,1961.[3]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 (1).[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一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二维视野[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5]苍翠.论幼儿园教学的特点[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8).[6]陈鹤琴.家庭教育一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7]陈金菊.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因素之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7.

推荐第5篇: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

——读《通过游戏来教》有感

迄今为止,游戏概念问题的讨论仍没有获得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操作性定义,因而对于什么是游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人们对于游戏概念的不同解释。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自己亲身参与过环境的创设,也去过一些幼儿园参观学习过,发现很多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都非常的精致美观,一眼看去觉得有那么多游戏区角有那么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真的很幸福,但是当深入的去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多是表面现象,其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的很少,幼儿真正可以操作的东西也很少。在阅读《通过游戏来教》这本书刊上面,强调的是: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然而我们的幼儿园受许多现实条件限制,如一个班幼儿比较多,教师在开展游戏的时候常常为了保证游戏有序而不乱的进行,对幼儿诸多控制与要求。幼儿本是游戏的主人,有充分的自由,如游戏的选择,游戏的玩法甚至游戏的规则,教师都应充分的尊重幼儿。但是现实情况是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地位,为了游戏而游戏,严格控制幼儿游戏的内容、时间以及游戏的规则与玩法,对幼儿过分干预,使幼儿丧失了自由,失去了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使游戏不能真正发挥出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与促进作用。在游戏中,幼儿应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平时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帮助,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与操作材料。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

1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通过游戏来教》中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活动应从幼儿的“趣味点”出发。我们应该飞出课的鸟笼,将孩子真正释放在这个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成为主体,以孩子们的趣味点入手,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户外活动中,我偶然发现班上幼儿对于影子很感兴趣,他们喜欢在太阳底下摆弄自己的双手,让手影变出简单的动物造型,如蝴蝶、鸽子、毛毛虫等,为了延续孩子们对手影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我们就可以在科学区中投放镜子、手电筒、站立的小人,让幼儿自由探索感受影子成像、折射的原理;或者投放暗箱、手电筒,让幼儿自主探索手影的造型艺术。

总之,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最重要的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我们的童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2

推荐第6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考虑到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提倡在幼儿园教学中大力开展游戏化教学。这是一种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幼儿爱玩、好动的需求,也能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为了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顺利地实施,教学中要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创设一个适合于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环境,快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入游戏环境中学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幼儿教学目的。

一、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去学习,单一形式的知识传授教学并不适用他们。由于他们这样的特点,使得幼儿园教学形成了游戏化、生活化、活动性和潜在性特点。

第一,游戏化。游戏化的教学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是基本的学习方式。

第二,生活化。幼儿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广泛的,不仅仅包括认知世界、启迪心智等内容,也包括做人、能力养成等,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来。

第三,活动性。对于幼儿而言,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具有意义,才能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理性学习。

第四,潜在性。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它不体现在课程、课堂上,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来体现的。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生活及其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教学目标,编制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避免教学走弯路、走错路,有效实施游戏化的教学。游戏化教学有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幼儿学会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是,为了避免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应当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述曲线时,为了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曲线”,可以让幼儿手持不同颜色的彩带,随着音乐舞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曲线的线条,对曲线形成一定的认识。

(二)合理确定游戏化教学的活动内容

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适宜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往的幼儿园教学趋向于小学化,所有教学活动的内容都在安排之中,但游戏化教学的活动内容是灵活多变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欲望,达到幼儿教学目标。

(三)创设适于幼儿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

调查显示,有87%的幼儿在教学游戏化过程中会非常注重教学情境,只有不到3%的幼儿不注重教学情境。适宜于幼儿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能够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弹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隐藏的教学情境。设置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模仿各类小动物,如青蛙跳、鸭子走、乌龟爬、小兔子跳……在幼儿欢乐的模仿秀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双脚去起跳,学会起跳的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隐藏在游戏环境之中,无形的影响幼儿,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游戏化教学手段指的是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置方法。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引入完整的游戏,二是运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比如,教师教授幼儿认知图形时,常常使用游戏性的语言,“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朋友,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身体,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里,教师利用游戏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它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途径,也是幼儿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将其与教学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游戏化,便于达到幼儿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幼儿园 江苏】

推荐第7篇: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科学领域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良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教师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就是 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为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应该紧密的和游戏结合起来。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的过程还是幼儿学习交往、学习合作、锻炼意志的过程,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和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两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设计

1、游戏的设计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认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

2、游戏的设计要找到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幼儿对某一个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教师不要熟视无睹,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展开教育活动。

3、为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游戏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让幼儿更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意识的创设一些轻松愉快、诙谐有趣的故事情境是不错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所有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把故事和游戏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4、游戏的设计应把各领域有效整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纲要》将学前教育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提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新《纲要》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幼儿教育整体观的新境界。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数学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要着眼于幼儿的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好的游戏处处闪耀着教师智慧的光华,需要设计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还要有趣、好玩,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走进游戏,在游戏中观察、摆弄、发现、探索,进而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二、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1、在情景游戏表演中渗透数学知识

《纲要》的指导思想是: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幼儿喜欢听故事,而且不厌其烦,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景安排一些数学知识。

2、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正说明了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而体育游戏简单有趣,正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符合幼儿生理特点的体育游戏中。

3、在音乐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音乐是打开幼儿智力最好的钥匙,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幼儿刚刚接触数字时,由于幼儿对数字的概念很模糊,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许多关于数字的歌曲,如幼儿熟悉的歌曲《找朋友》,两名幼儿扮演好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一边跳,然后再交换朋友,很好的理解了2的含义;此外还有歌曲《我家有几口》、《手指歌》、《小小手》、《鸡妈妈数小鸡》等,都对幼儿的数字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

4、利用玩具做游戏渗透数学知识

玩具是幼儿的玩伴,利用玩具不仅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幼儿每次玩雪花片,都是插一些简单的图案,时间久了也失去了兴趣。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了新的任务,如:按红、黄两种颜色插一把长剑,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按老师的要求在手指上套上不同数量的雪花片;把形状一样的玩具放在一间屋里。玩雪花片和串珠时,让幼儿练习颜色的排序,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玩沙子时,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让幼儿感知量的守恒;这样他们在每一次玩玩具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兴趣很高。

5、在随机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日常生活是指幼儿一天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情,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及时抓住不同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如:不同的季节树叶也不同,可以让幼儿观察春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它们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幼儿拾树叶拼成各种图案;餐前让幼儿观察点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上面有几粒扣子?上楼梯练习正数,下楼梯练习倒数;吃午饭时让幼儿利用筷子学习单双数,还可以利用碗和筷子进行对应配对;在组织幼儿郊游、散步等活动时,可以随机、灵活的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这些简单的事情具有经常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使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成。只要把游戏渗透到抽象的数学活动中,一定会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并且身心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一、游戏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游戏的研究总是从三个方面下手:

(一)游戏的定义

(二)游戏的属性

(三)游戏的功能

迄今为止,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剩余精力学说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

从游戏活动与学习、劳动活动的区别来看,游戏具有下列属性和

特点:

①.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幼儿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使得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育。

1.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现实生活

幼儿的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

2.游戏总是伴随有愉悦的情绪

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3.游戏无强制的目的

虽然课堂中的游戏常带有一定的强制目的性,但并不需要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这个目的,所以幼儿的兴趣仍在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正因为游戏的这些特点和属性,使得游戏不仅成为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在数学教育中,游戏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的数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等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的发展

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过程;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的特征总和为整体。所以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在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与综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儿的分析与综合,主要是在实际活动中利用表象思维进行的分析与综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如果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能提高幼儿这两种水平,并且能够促进幼儿学会更高一级的分析与综合。

(三)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让他去实现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儿在玩二进制猜数游戏时,他们会被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同时会对老师或者同伴手中的数字或者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迫切的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在这样的认数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正是在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引发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正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本身一种无强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发展的一种假想成人实践活动。

二、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因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这里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虚拟生活,而游戏则属于虚拟生活之列。我们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游戏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的,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要求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例如:在玩游戏开商店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例如:顾客要买5块口香糖、4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三)幼儿数学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总是以牺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为价值的。幼儿教育天地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的促使下,我们的幼儿教育正面临着种种困惑:兴趣班、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正在迫害着我们的幼儿;残酷的竞争、父母的期望、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都失去了人本质的人文化 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幼儿教育更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毕竟我们的教育不是一门功利性的技术,而是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

幼儿与教师、幼儿于幼儿之间的情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习,在喜悦中学习,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玩中孩子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在主动探索中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四)符合幼儿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①幼儿数学教育的综合化

根据《纲要》的要求:数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 ,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统一发展的整体。因此幼儿数学的学习不止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他还包括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学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而这些恰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不仅使幼儿在活动的探索中学到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心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等。

②幼儿数学教育的体验性

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幼儿的思维方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而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向初步的抽象思维转化。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最牢固的、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知识。在游戏中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亲身去做、去体验,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

三、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建构学说源于皮亚杰认识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得到了深入具体的探讨,日渐形成了数学意义下的建构学说。那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呢?

(一)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①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在模拟招待客人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

②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

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③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两点:

⑴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

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

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

(二)应该坚持的方法与策略

①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

目前在我国,通常将幼儿游戏分为以下几种:

1.以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为目的的创造性游戏。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2.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游戏。如:智力拼图游戏、脑筋急转弯游戏等。

3.娱乐性游戏

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另外娱乐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

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

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戏、拼图游戏等。

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常被教师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被用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如:老师说猴子第一,小鸟第二&&大象排最后。有愕然顺序排好。此有戏可改变顺序、反复进行。

②创设环境

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对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 。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仅仅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字6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去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

熟练的掌握了六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

③精心设置游戏中的玩具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玩具是游戏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

如何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课堂的操作教具。凭借着玩具,幼儿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 。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玩具应更多的满足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④发挥教师的作用

1.改变传统观念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注意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的良师也是幼儿的益友。在游戏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不仅仅是旁边的观望者 。同时教师要懂得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幼儿学会具体的东西,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研究幼儿的学习、教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解决身边的种种问题等,为他们以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做好幼儿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提出许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同时还应该花费精力、察言观色、深入幼儿生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环境;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面向全体、照顾到个别使不同的

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恰到好处的提问、提示;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做游戏,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游戏的选择

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所以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因为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数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这样的方法论才是科学的方法论。

②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控制授课时间,并且把有效的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最终目标。

③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

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推荐第8篇: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一)主要内容: 围绕《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的思路:第一: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第二 :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能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教学过程之中。第三: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采用多角度多层面游戏化的评价方式,灵活机动地给予幼儿意想不到的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使绘画内容和绘画过程得以广泛延伸。根据研究内容,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研究子课题:

(1)、美术过程游戏化研究(承担者:黄敏艳、刘晶晶、余祚丹、黄晓涛) (2)、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承担者:谢小芬、陆柳容、周娜) (3)、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园本美术活动(承担者:彭素清、黄秀钦、黄小辉)

(4)、让绘画渗透于游戏内容之中(承担者:陈惠凤、李巧辉、彭小玲)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教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形成(模型)新的教学思路,致力于改善教育现状。其步骤为“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观察—总结反思”。

文献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比较研究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寻找异同,比较分析。

实验研究法:积极开展课题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验证和检验研究假设。 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科学方式,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识,提出、改进研究思路。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研究预期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制订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每月集中一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日常活动中每周每位参与教师开展一次课堂实践活动,每学期撰写一次经验总结。课题的研究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3、收集资料、确定子课题。在研究工作开始以前,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进行广泛的阅读,收集有关美术教学游戏化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为课题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总课题《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下的4个研究子课题。

4、制订子研究方案

在确定研究子课题后,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具体的子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组成员全面培训。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关于美术教学的理论,组织美术教学研讨沙龙活动。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讲座,安排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阶段:2010年12月-2013年9月

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具体分工之后,围绕课题进行认真的实验,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研讨,教学实践。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2、开展课题研究评比、展示活动。

组织了课题研究优秀教学活动评比,对研究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学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参与市级以上论文评比。每学期结束都开展课题组子课题研究展示、汇报活动,对一学期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

3、总结、反思。

边实践边总结,一是活动总结,每次研讨活动后及时总结、反思,二是学期总结,围绕子课题,每位研究成员写一份有质量的专题总结或论文。三是结题总结。各子课题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4、日常教学活动、广泛运用。

将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

5、成果展示、课题推广。

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半日开放活动等机会向幼教同行展示。

(三)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教案集。

2、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4、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七、经费估算。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另定。

推荐第9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通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新城东里幼儿园 课题负责人:郑艳荣

课题组成员:安瑶

赵蕊

贾舒宇

2016年3月

王佳琳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选题缘由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教育,使幼儿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然而,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提出了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课题,它更多地注重游戏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2 因此,本课题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二、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1.游戏化

本课题中的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游戏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过程越鲜明,目的和结果就越隐蔽。游戏是作为手段,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其本体活动是教学活动。 2.幼儿园美术教学

幼儿美术指的是2, 3至6, 7岁的幼儿所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反映了幼儿对身边世界的认知与情感表达。主要作品是再现性的,直接表达情绪、情感,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本课题中的美术教学是指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的关于美术学科的活动,本课题中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按组织形式分有组织的比较规范的美术教学活动、分散的班级“美术区角”活动等。按活动形式分主要包括绘画、欣赏、手工活动等。

3.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

本课题中,美术教学游戏化就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将美术教学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呈现,将枯燥的美术技能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和谐、丰富、有趣的美术学习氛围,从而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使其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

3 我们获得的信息来看,国外对美术教育活动十分重视,并以审美和创造为主,将美术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一种以美术施教,借美术来培养人的智力、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在1986年通过的“七五”建设规划中重新把美育确定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随着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日渐高涨,幼儿美术教育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中国知网上,以“幼儿园美术教学”为主题进行检索,只有几篇相关的研究,纵观这些研究,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余的研究涉及到教师的发展、美术教学的技法、教学反思与评价、环境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对美术教学的启示以及美术欣赏活动。不仅如此,教育部门也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的积极与努力,在2002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改变过去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强调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促进作用,改变过去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2012年《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于:艺术是幼儿精神生命活动表现;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新纲要》和《指南》的颁布使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重新的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研究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使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本课题查阅的相关文献得知:在幼儿园里,对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年来有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开展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

4 《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李建萍《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尝试》等文章。还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本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该研究中注重的是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没有相关的研究内容。我这一课题中,尝试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用游戏方式进行幼儿美术活动,提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 “美术教学游戏化” ,让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为儿童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

1.通过研究,发现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的方法。2.通过研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的方法。 3.通过研究,发现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2.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能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教学过程之中。

3.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采用多角度多层面游戏化评价方式,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使绘画内容和绘画过程得以广泛延伸。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教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形成(模

5 型)新的教学思路,致力于改善教育现状。

2.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科学方式,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识,提出、改进研究思路。 3.文献法

通过查阅己有的文献和资料去了解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搜 集游戏、美术教学和游戏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期刊、硕博士论文及网络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游戏和美术教学应如何更好地融合,让游戏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1.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2.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能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教学过程之中。

3.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采用多角度多层面游戏化评价方式,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使绘画内容和绘画过程得以广泛延伸。

(二)研究难点:

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五、研究实施计划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预计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2月) 负责人:郑艳荣

(一)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二)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开题报告(2016年3月—2016年4月) 负责人:郑艳荣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6年4月—2018年5月)

(一) 理论学习(2016年4月)

负责人:郑艳荣 承担人:赵蕊 王佳琳 安瑶 贾舒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讨论半个学期的研究计划

3.制定半个学期(2016年5月—2016年12月)的研究计划。

(二)课题组成员收集美术教学活动教案并实践(2016年5月—2016年12月)

负责人:郑艳荣 赵蕊 王佳琳 贾舒宇 安瑶 1.课题组活动,传达计划。 (2016年5月第一周)

2.每周收集一节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并在本年领班进行实践并做好反思。

(三)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2017年1月—2017年6月)

负责人:郑艳荣 赵蕊 王佳琳 贾舒宇 安瑶

1.课题组活动,制定半个学期计划(2017年1月—2017年6月) 2.将成熟的美术教学活动换班实践并每节活动后及时反思。 3.每月月底一次组内的观摩研讨活动。

4.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5.及时上传课题资料

(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2017年7月—2017年8月) 负责人:郑艳荣

1.负责人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日常的研究资料汇总在一起,撰写中期报告。

7 2.组内活动,分享中期汇报及研究的不足,下一阶段的的研究计划。

(五)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2017年9月—2018年5月)

负责人:郑艳荣 王佳琳 安瑶 贾舒宇 赵蕊 1.课题组活动:制定下阶段研究计划(2017年9月第二周)

2.课题组成员每周一节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实践并反思。(贾舒宇 王佳琳负责)

3.将探索出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评价手段进行总结、梳理。(郑艳荣负责)

第三阶段:梳理、总结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 负责人:郑艳荣

(一)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二)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 》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一)撰写调查报告

(二)撰写论文

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相关论文。

(三)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将教案收集成册

七、附件 调查问卷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课题调查问卷 幼儿姓名: 班级: 填表时间: 尊敬的家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教学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

8 维的摇篮,使幼儿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我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为了让幼儿在本课题中有更大的收获,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为此我设置了本问卷调查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1.您的孩子是否喜欢美术吗? A 是 B 否

2.您是否愿意孩子进行美术方面的活动? A 是 B 否

3.您是否经常陪孩子在家开展美术活动? (如:绘画、手工、捏泥等)A 会 B 不会

4.您认为美术对孩子的好处?(可多选) A智力思维有很大的提高。 B对绘画审美有帮助 C孩子喜欢就好 D没有帮助

5.您认为孩子什么样的画是好画?(可多选) A色彩亮丽画面有趣 B孩子开心就是好的 C画的形象的 D有想法就行

6.您通常对孩子的画会怎样评价?(可多选) A画的很有趣味有创意 B画的很像很好 C画的干净整齐

D其他

7.您通常会选择什么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进行美术活动?

A给孩子购买简笔画书籍 B让孩子临摹涂色

C让孩子绘画生活中的故事情境、景色 D让孩子自由想象 E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绘画 8.您是否会关注孩子的作品? A会 B偶尔会 C坐下来看孩子画

D买一些相关书籍让孩子画着玩

9.针对以上“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您有什么建议或想法?

八、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3月出版 [3] 刘淑新主编《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4]王秀丽主编《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出版

[5]刘秀银 贾洁清 冯芸主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010年11月出版

[6] 张念云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推荐第10篇:游戏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游戏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MILE项目夏令营 纳雍县2014

东关中心校 蔡婷

短暂的3天半,在期待中来,在快乐和些许失落中去。原因是:提到夏令营,自己很期待享受夏令营所带给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三大能力的实战训练,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可是,“我们的学生只是本次师资培训的工具,本次取名叫夏令营,是为了营造培训的气氛。实为一次学科教学培训。”(李涛博士语)与以往不同的是,多出了学生的参与,教师不再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变成了“大街上炒板栗——现炒现卖”,教师把刚刚学来的某一个游戏,在学生中去具体指导学生“玩”——在游戏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本次“夏令营”活动,让我明白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语文知识。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好玩、好动时期,因此,游戏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中,获得语文知识。

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

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够似游戏一样诱人,那么孩子们势必会乐此不疲地陶醉其中,徜徉于迷人的游戏化的语文海洋之中,他们的身心情智必将自然和谐地得以发展。因此我们该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游戏的教学呢?

一、理念上创新

教师首先需抱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教学视为一件可以愉悦人心,促进成长的事。若以游戏教学,这样在处理教材、设计上更具有创造性。在教学的方法方式上,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浓厚的人性色彩。在教学目的的达成上,有效性更强。例如我们教给学生玩的《故事小火车》这一游戏,是让学生抽选自己喜欢的卡片,再把卡片放入翻入“小火车”的车厢里,再根据卡片内容,结合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故事情节,让小卡片的主人依次串烧故事,这样的课堂,远比我们传统的一板一眼的讲授效果好的多。从实际出发,面对客观现实和生活实际,首先要转变观念,将语文科教学的严肃化、抽象化的观念逐步转变到教学即游戏的观念上来。

二、组织上优化

1、合理安排游戏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课需要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激趣,以便揭示课题,引入教学;有的课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玩边探究,从玩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根据上述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对开展游戏的时机作出合理的安排,不同的课,不同的游戏进行游戏的时机都不同,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预先作好安排,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制定适当的游戏规则既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好语文活动的需要。游戏规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要求学生听到开始活动的命令之后才能进行,听到暂停或结束的命令后立即停止活动。

(2)进行语文规范操作训练的一些要求也可采用游戏的规则来布置。游戏的规则不宜定得太繁,应当简明并且容易执行。一旦学生开始,就要尽量注意少干扰学生的活动,尽可能使学生的游戏保持连续性。

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组织语文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包括如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如何尽可能地使学生自行获得语文知识两个方面。

(1)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时,教师应该先讲清楚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必要时还需讲解游戏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器具的名称以及使用的方法,并予以适当的演示。只有让全体学生都明白了做什么语文游戏,怎样做游戏,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学习和获取语文知识方面,根据学生在进行游戏开展语文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启发他们的思维,教给他们具体参与语文活动的方法,纠正错误,尽量使学生在语文游戏活动中由浅渐深地获取新知识。

4、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总结游戏一般不宜进行太长久,也不宜反复。控制的原则是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而感到满足时予以结束较为适当。游戏进行太长久,学生的兴趣下降,注意力涣散,甚至会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反常现象;游戏进行的时间如果太短,多数学生在语文游戏刚开始不久兴趣正高涨而还没获得应有的结果,这也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游戏结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游戏开展的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评判,以表扬在游戏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还要安排学生整理学具,这是开展语文游戏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一项有教育意义的具体措施,应尽量使游戏善始善终。

总之,所有的语文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能脱离与其他教学形式的配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游戏的特殊教育功能,讲求实效,努力使语文游戏为满足语文教学服务,真正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希望本次“抛砖引玉”的学科培训,能给我们每一位参训老师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想必就是本次“夏令营”的最终目的。

第11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目录

前言··················································2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2

(一) 创设富有游戏性的情境环境····················2

(二) 教师游戏化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3

(三) 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与支持··········································5

二、游戏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6

(一)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6

(二) 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6

(三)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6

三、结论·············································6 参考文献··············································6

1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玩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采取的基本形式。游戏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育游戏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游戏为主线的计算机游戏,该类游戏既有一般游戏的互动性以及竞争性等特性,还具有在游戏内容以及目标中侧重于教育范畴的突出的教育意义,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的热情。建立在游戏化学习社区基础之上的教育游戏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其游戏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强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其游戏化学习社区中学习的自主性和娱乐性为创新教育创造了条件。它对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如何更好地实现游戏和教学的融合,更有效地发挥游戏的教学价值一直是幼教理论界和幼教实践领域不断探索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对如何实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幼儿游戏对幼儿园教学的价值,确保幼儿游戏教学价值全面而充分地实现,真正使游戏与教学达到水乳交融。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化,策略

正文:

一、前言

游戏能寓教于乐,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的游戏化教学旨在通过游戏来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其中获得更大的成长与发展,教学的游戏化,使得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享受教育,教学的游戏化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表现,是老师将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活动的具体化。经过多方面的具体操作实践,实现教学的游戏化是完全可行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去享受学习,获得新的成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其具体方法。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一)创设富有游戏性的情境环境

幼儿园的整个环境是囊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幼儿园的游戏性的创设仅仅从一个方面来改善是不够的,而优化就必须从三个方面齐心协力,归为一个整体来是实施。

1、创设富含游戏性的教学物理环境

富含游戏性的幼儿园教学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户内和户外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放置安排以及游戏设备和材料的投放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为幼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发展提供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为幼儿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造成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一个适合游戏教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核心就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或“fighting”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一种复含游戏性的教学情境,使幼儿更快的进入状态,从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游戏,享受学习。

2、创设健全的、积极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在实施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物理环境的安全、舒适、形式丰富多样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建立一个健全的、积极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且必须贯彻落实到位,制定合理而有效地制度,既是一种对教师基本权利的保证,也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一种规范。除了国家教育法、劳动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自身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如:教职员工的配备、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进修培训计划、教职员工升职制度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带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创造更好的教学活动。也可制定相关的规定,如集体备课,教师共同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游戏性教学做到更好。

3、创设富含游戏性的人文制度

要非常重视专家的指导作用,专家的指导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幼儿之初就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使教师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如,根据需要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市、区专家来园进行指导,请专家针对课题作理论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听课学习,鼓励教师多学习,扬长避短。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的促进游戏性学习。

要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在游戏活动组织中,要更好的促进教学,使幼儿更好的成长,就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骨干教师要比一般教师先学一步,先实践。如,骨干教师组对于某个游戏活动先开展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尽可能多的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制订相应的策略及备案备案,包括语句的组织以及语气的适宜,使方案尽可能的翔实,准备尽可能充分。在方案制订后,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公开实践活动,听取更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摄影录像,仔细观看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以及幼儿的活动表现,从中分析问题、调整策略。通过骨干教师实践活动的示范展示,使教师在游戏活动组织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般教师的进一步向骨干教师学习,为游戏化教学做足了准备,更好的通过游戏来促进教教学活动。

当然要创设富含游戏性的人文环境,只有其具体的操作办法,而缺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是不可行的,也不利于游戏性的教学的操作,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从而 3 受挫。只有处理好其关系,关注其人文精神的塑造,教师与幼儿之间也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具有了平等地位,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二)教师游戏化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

有关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然而要实施游戏化的教学,势必就要做好教与学这两个阶段,教师教的游戏化,学生学的游戏化,追求二者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条件。显然,“教”的游戏化的过程制约着和导致了“学”的游戏化的结果。实现了“教”的游戏化,那么“学”的游戏化也就水到渠成。“教”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的观念、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是势必影响“教”性质,影响教学的效果,制约教学游戏化的实现。显然要更好的实施完美的实现整个教学的游戏化,必然是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出发,从根本上实现游戏化的教育。

1、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游戏是在儿童的发展和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儿童从游戏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技能或经验,而我们现在的我们现在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技能发展,两者有共通之处,所以两者并不违背,而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我们在日常的幼儿活动中应当注意的。游戏和教学是有内在联系的,这种联系表明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但是,游戏和教学又是有其本质区别的,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研究游戏的理论家们对游戏的界定虽然莫衷一是,但是对游戏本质特征的认识还是基本趋同的,那就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它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情绪情感通过主体活动表现出来,因而,游戏更多强调的是“表现”、“过程”和儿童自主的活动。由此,可以从此种状况中游戏既可以从教学中产生,又可以成为教学的生成源。游戏与教学由此而呈现出教学一游戏一教学一游戏的支持式、合作式、推进式的关系。

2、正确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2.1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为基础,以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为支柱,观察幼儿最真实的外在与内在的表现,来指导幼儿的具体行为与活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完成教学,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我们通常所说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 4 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某次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者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也更好的让幼儿有所收获,乐于去学习,享受其中的过程。

2.2 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运用比赛的方式组织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运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愉悦的接受新的事物。

(三)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与支持

任何一次教育的改革都必须是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新事物的诞生都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同样,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是要注定以失败告终。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对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参考,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互动,家长对幼儿园的参与度等,都会幼儿园成为的制约因素,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就必须要克服家长的阻挠与障碍,争取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才是上策。

1、幼儿园要向家长加强交流,普及游戏知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不理解家长能够在游戏中去学习、不支持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幼儿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幼儿园要推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础活动,首先就应该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为家长提供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相关研究数据和典型的成功案例,免费开办周末家长学校等方式,形象、直观、全面、系统的向家长普及知识,是家长去乐于接受,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2、建立家园互动的平台,形象的展示幼儿的进步 除了向家长普及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实实在在的看到幼儿的成果,这就得依赖于一个家园的交流平台。

家园的互动交流平台可以是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也可是积极地开发采用“幼儿园网络论坛”“幼儿园教师博客”“QQ群”等方式开展。有利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的有效方式。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定期的向家长展示幼儿的表现,幼儿的进步的展示。让家长更彻底的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更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一同对幼儿的培养。还可以把家长带进课堂,更好的理解游戏化的教学。

三、游戏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首先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对症下药,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二) 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到游戏中,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结语: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曾论述道: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心满足”。“游戏 不仅形成了她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也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所以在幼儿园,要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成为一名“游戏者”,由此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本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观察与沉淀,力求能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在过程中,欠缺理论性的思考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但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必定是在未来发展的一个的形态,也会越来越好。让幼儿真正的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2篇: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 (优秀)

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的体会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不要单纯“学科化”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2、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3、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13篇: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户外游戏、区域游戏、传统游戏等都深受孩子的喜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呢?情境中学习?故事中学习?还是……这是我一直较为困惑的地方,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会设计一些情境,但常感觉这些情境若不合理则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前几日有幸聆听了潘浩瀚老师的两个运动游戏,在感触良多的同时,也让我真正感受了什么是游戏化教学。在潘老师执教的两节运动游戏中,孩子们一直在玩,兴趣十分浓厚,没有压迫感和拘束感。30分钟的活动,孩子们都在跟随着老师进行一项一项的游戏,十分开心。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的锻炼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班运动游戏《凳儿乐》旨在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提高操控转向方向。活动中教师仅仅利用孩子的小椅子完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孩子分成左右两排做好。教师给孩子6个指令分别对应数字123456.具体为:1:立正;2:坐下:3:站在凳子的左边;4:站在凳子的右边;5:围着凳子转一圈;6:两两交换座位。之后老师不断变换数字,从单个数字的口令变成两个数字的组合口令,从易到难,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让孩子的体能和智能同时得到了锻炼。之后让孩子站到椅子上面排好队列,结合手臂的动作进行前后左右看齐等,让孩子注意平衡,适应在椅子上进行简单的活动为之后的游戏搭桥过河做准备。为每一组多增加一张椅子,请孩子们讲椅子从一头传到另外一头,然后跨到这把椅子上,挪出一张空椅子,接着传递直到每个人的椅子进行了传递为止。然后给每组在增加一张椅子,接着传递,知道两队在中间汇合,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他们对于团队合作也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在最后的游戏中孩子们搬着椅子随意行走,听数字信号将椅子汇合在一起,如,听到5就5个人做成一排,难度依次增加,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走出本次活动,虽然半个小时也已经过去了,但看着孩子们的笑容,我知道他们还沉静在游戏中,意犹未尽。

而中班运动游戏《垫儿乐》旨在改善幼儿滚动时躯干动作准确性,提高幼儿协作意识。活动中潘老师利用4块长2米,宽1米厚20公分的垫子开展活动。在活动的开始孩子们进行了热身运动,教师时而变换节奏,给热身运动带来欢乐的气息。然后孩子们站在垫子的旁边,进行俯卧、侧卧、后仰卧的练习,然后孩子两人随机成组叠人滚,之后孩子坐在地上,两腿伸直,垫子放在孩子腿上,两位老师从垫子上走过,在垫子上打滚等有趣的活动,之后开展了一对一的打擂台比赛,在锻炼的同时,他们也从老师的提醒和孩子的表现中了解了比赛的规则,感受到比赛的公平和愿赌就要服输的精神。最后两位老师进行3场打擂台比赛,孩子们观看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休息,这和平常的静坐休息相比,让我们不禁感慨这看似无聊的环节却是那么的别出心裁。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应该多多思考哪些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如何将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变更,从而设计一个个精彩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真正游戏化,相信孩子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能收获更多的。游戏化教学是我所追求的,我会为之多多思考和努力。

一段话语《内与外》我很喜欢,作为结束语:如果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就变成桌上的一道菜,但如果从里面打破,就变成一只小鸡,成为一个生命延续。人的一生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事物;如果你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第14篇: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1、何为游戏?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 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只有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我们幼教工作者才会真正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2、幼儿园教学,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②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③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④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3、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1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 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3、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4、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用游戏性的语言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老师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鼠小弟,鼠小弟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

②用“想象”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石头路”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兔大婶家做客,但兔大婶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兔大婶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小河,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深林,老虎在森林做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

③用“做做玩玩”的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

④用“竞赛”的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技能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鞋袜竞赛和叠衣裤竞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

5、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

6、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2 教师如何恰当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3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了解幼儿兴趣需要。 教师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那会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大大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尝试总结经验。教学中我们秉承“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李淑贤,姚伟著,《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 《幼儿园游戏指导-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实验的的思路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15篇:游戏化教学

研究背景与意义

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自身的魅力与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游戏化教学起源于娱教理念,是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所服务的,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竞争性等将教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两者针对的主要对象存在差别,教育游戏针对的对象范围较广,主要针对社会大众,喜欢教育游戏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游戏的使用对象,而游戏教学主要依托于学校,主要针对的是全体学生。

其次,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游戏的玩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是游戏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它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教育游戏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软件的开发一般有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设计并开发。而游戏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来策划并加以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学习论,.游戏化学习理论(桑新民)情境认知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获取知识,课程的内容也应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游戏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且越来越受到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

本研究对教育游戏及小学数学的特点做了详细分析,对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做了相关的论证,并对如何将游戏很好的引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包含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游戏,以此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理念,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新的途径,并对游戏教学如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研究现状

教育游戏的雏形源于早期bowman对电视游戏的研究,随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将电视游戏应用于教育中,认为电视游戏有助于教学,并且研究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从而使电视游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因此,将游戏教学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一方 面是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即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研究,争取为今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将游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16篇: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 在一些地区,越来越难的小学入学测试打乱了幼儿园应有的教学方式。围绕升学指挥棒,幼儿园教育开始出现小学化倾向,大量讲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如要求学龄前儿童会背多少唐诗,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用教会孩子多少学科知识来扩大知名度,而家长也多以孩子识了多少字或会多少算术题来评判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实,这些家长和幼儿园都走入了误区。

那么,幼儿园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也就是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容易造成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要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而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这给幼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幼儿园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与一日活动之中。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故事、诗歌等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在常识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认识国旗、国徽、少数民族等,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不怕困难、遵守规则、坚强等良好品德。 注重为幼儿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当一个人在心目中树立了崇拜的偶像,他就可以找到自己与偶像之间的差距,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对生活的热情、激情和活力。 注意家园联系,取得家长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鼓励孩子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停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方法保守、手段落后,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如一位教师在讲《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司马光是通过砸缸把小朋友救出来,用其它方法也可以把小朋友救出来,比如“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把缸推倒”等都可以。老师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能在最短时间把小朋友救出来,孩子们通过讨论明白了:“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时间来不及,“把缸推倒”力量达不到。讨论结果是用砸缸的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落水的小朋友。由此看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国际人,扩展他们的胸襟与视野,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这些都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国际化绝不是放弃自己,近日在三之三双语幼儿园教学成果发表会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添加评论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或许,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专家观点

多关注孩子情感和习惯培养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幼教专家孙毅表示,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

第17篇: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的重要性

有一调查:走访多所幼儿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几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一等园都不将识字、算术当做教学重点,而将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看得更为重要。而一些规模小、起点低的幼儿园则恰恰相反,他们招生时往往承诺,在幼儿园教会孩子识多少多少字、学会多少多少以内加减法。

有一幼儿园园长在谈到这个现象时说: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要;孝的教育比幼儿的行为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1.学会生活生存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学会学习能力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幼儿园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学会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4.学会“孝”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中,有优越的生活环境,长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加上长期以来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几乎没有触及“孝敬道德”,致使他们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认识。推广幼儿在家中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脚等等一系列的孝亲教育,使孩子的品行在幼儿时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用通俗的话来说:游戏就是幼儿园现在使用的适合幼儿的教材。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老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接下来,结合大家看了的上午的半日活动,我详细介绍一下我们们是怎样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游戏化教学的。

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

1.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同样在积木区可以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玩沙玩水游戏区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培养幼儿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通过这些这些区角活动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自选活动作用,使幼儿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可根据自己班的区域设置详细介绍幼儿在每个区域的所学所获)

2.教育活动“游戏化”(结合自己的教育活动内容介绍自己是如何利用游戏手段进行教育活动的)

比如:在春暖花开的时刻,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注重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所以,我们会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4.户外活动游戏化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精心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如:我园老师带领幼儿在户外玩一些民间游戏,将这些游戏变换形式,使得这些老游戏有了新的玩法。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体育游戏资料,进行进一步精心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充分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体育游戏。对精心筛选后的民间体育游戏纳入我园的园本课程之中,发放到各班。在班级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民间体育游戏小组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游戏中,进行适宜的交流、示范和具体指导。这样,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发展。

5.课间过渡环节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对各种教育活动既注意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我们会带领幼儿做做小小的游戏,可以是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

总之,优化一日活动,不但可有效地管理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重要地是从各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的一日活动生动、活泼,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

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幼儿园就是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杜威指出:“并不是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

1.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2.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

3.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

希望通过观摩今天的活动和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能够了解游戏课程对孩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摈弃传统的知识灌输的认知,给予孩子真正适合他们的一些东西。

第18篇:游戏化教学

如何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获得知识,享受快乐。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偏重于知识和结论的灌输和训练,幼儿对这种陈旧老套的学习模式很难产生兴趣。孩子更加讨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长此以往,幼儿很容易出现多动、厌倦或者自卑等心理,严重的还会产生一些心理阴影,幼儿的学习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的重视,使幼儿贪玩的天性得到利用。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有效途径

1.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和户外环境是幼儿活动的空间,能够为幼儿进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性格发展提供整体的感知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对日常生活学习形成最直观的最初体验。幼儿园应当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配置、游戏设备和材料的安排,促使幼儿园能够满足教育性与游戏性相结合的需要。教学游戏化需要以游戏为核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教育。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创设以后,还需要充分挖掘被浪费的教学资源。

2.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游戏化教学技能。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与学的游戏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影响着教的性质,制约着教学游戏化的进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是分离的状态,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幼儿学习应当以游戏为核心,教学活动应当配合游戏活动进行。

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并无明显的界限,游戏活动能够成为教学的源头,两者相互推进。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创设新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整合幼儿园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

3.丰富活动材料,增加游戏化教学方式。现有的幼儿教学活动一般以幼儿园提供的活动材料为主,很少进行活动材料的创造。首先,幼儿园应当根据孩子的特征,提供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游戏玩具。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主动发掘大自然赋予的玩具,利用不同的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创造出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材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季节优势,冬季可以让幼儿戴上手套堆雪人,春季带着幼儿认识辨别不同种类的花草等。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水、沙、石等材料进行活动材料创作。幼儿教师还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一定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在教学设计和计划中体现游戏化教学

作为幼儿教师,在计划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游戏化教学。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制定合理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是对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描述,任务相对较为具体,与课程计划、时间安排和一日活动有关。幼儿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教学的游戏化。

其次,目的与任务要适宜。在教学计划中,要设计适合于发展的、个体的、文化的、创造的教育实践。

第三,灵活设置各种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社会主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孩子的特点适当选择自编自玩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比如说在“今天我休息”的游戏中,因为玩这个游戏可以随意“购物”、“逛街”,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出一条游戏规则,即:必须凭“存折”去“银行”取钱,没钱就不能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游戏中幼儿想出了很多办法来玩,结束后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游戏活动又总结出了更多的游戏规则,这样游戏内容逐渐地丰富起来。音乐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可选择角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促进身体健康,可采用角色游戏、体育游戏;数学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数学能力,可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

第四,多个游戏穿插进行。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是单个游戏,还可以是多个游戏穿插进行,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以达到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第五,游戏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层次性。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异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设计游戏环境时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强互动、加强合作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担负起教育幼儿知识的任务,还要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家庭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人们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是更加注重

文化素质问题。在现代化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家长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有很多的宠爱,对他们的寄托非常大。但是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很少接触同龄的小朋友,家长又过分宠爱孩子,使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增加孩子之间接触的机会,使孩子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摩擦,这时候教师要起到调节的作用,教育幼儿学会宽容他人,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幼儿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样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的培养。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塑造孩子的最佳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第19篇: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教育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尤为突出,相对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学习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但是即使这些较为基本的知识也要不断的重复和强化。在不断的重复中要想让孩子们能永远保持兴趣有动力学习成为老师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后,游戏化教学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游戏的变化性弥补了重复知识的枯燥,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兴趣。

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游戏在英语中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在英语课堂中穿插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小学英语课堂采用游戏教学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可过多过滥。因此每次上课我会根据这个课的类型,选择一到俩个环节插入游戏,让孩子们不至于产生疲劳或厌烦。对于新授课,我会选择在导入中加入游戏,因为新授课需要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接受新知,而游戏可以提起孩子们兴趣,让孩子们进入英语的氛围。比如在讲动物这课时,我就事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放入今天要讲的动物的毛绒玩具或者是其他玩具,让孩子们伸手进去猜出名字引出新授动物单词。这样孩子们既感到新奇又能快速进入状态效果很好。而对于复习课,我一般会在练习中穿插一到两个游戏,因为复习课一般情况下要把整个单元甚至好几个单元知识整合,知识量大,点多,这样孩子们很快会产生疲劳感,甚至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记住重组,这时游戏就成为调节课程的有效手段。三年在学完所有字母后,我就对所有字母进行复习,其中我穿插了利用身体部位写字母其他学生来猜,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每个字母的印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游戏比如Bingo游戏,抢凳子等也是我在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游戏。

总之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学习内容,寓教于乐,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牢固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但教师在使用游戏时也要注意:游戏虽然有趣,但也不要在一节课堂上过多地使用,而且作为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的理由只有一个—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第20篇: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

什么叫游戏化教学?其实在字面上不难理解,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

游戏化教学专访李添财: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益智的娱乐方式,给玩家带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游戏的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的健康成长,导致众多年轻玩家荒废学业、精神萎靡、三观扭曲。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专家李添财先生却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此言论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为此,我们对李添财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个人专访。

记者:李老师,在当今游戏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您为何大胆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说法?

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多数又正处青春叛逆期,网络游戏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网络游戏充满刺激、诱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轻人的征服心态。一旦接触之后,游戏的各种通关设置、虚拟情景就会诱导玩家一步步地沉陷于游戏世界。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待沉迷游戏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不轻言放弃、追求成就感的铆劲。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出一种类似游戏一样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听课”方式,在玩游戏中学习成长,也许能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步入正途。而“听课不如玩游戏”就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标志语。

记者:说到年轻人爱玩游戏。那么,咱八卦一下,李老师您学生时代是否也喜欢玩游戏呢?

李:与众多年轻人一样,尤其作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学攻读软件工程那些年,经常躲在宿舍打游戏。不过我并不沉迷,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在进行软件工厂的研究工作。因为软件工厂的研发过程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于是游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说,游戏也是陪伴我走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小伙伴。

记者:原来是游戏的发烧友,难怪李老师您“叛逆”地说出“听课不如玩游戏” 的心声。开个小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刚刚您说到,新型教学模式就像玩游戏般刺激魅惑,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您给我们简介介绍下。

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模拟rpg游戏模式,我们称之为浸入式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游戏”角色,通过做任务、刷副本、打BOSS来获取经验值、财富值、技能点,玩游戏过程就是学习成长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游戏术语,我想年轻人都听得懂的。

记者:这样把游戏和培训结合起来,会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呢?

李:我们引用游戏的模式,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我们的“游戏”所吸引时,他们就会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去做我们的学习任务。在做学习任务的过程,既是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者虽然看起来似乎目的不同,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通关,而培训是为了学习,但在浸入式培训体系里面,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将游戏跟培训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用游戏的魅力引导学生一路通关学习,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正是在“游戏”的驱动下,使得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从传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教育的第一主体也从老师变成为学生。

记者:既然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不叫做诸如“rpg学习模式”之类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训体系”呢?

李:至于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浸入式培训体系而非其他的,关键在于“浸入式”三个字。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让学生犹如玩游戏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第二层,给学生提供全真的环境,让学生浸入到一个真实环境下学习。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英语,将“学以致用”发挥极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层,学生所做的通关学习任务,都是按照当前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地设计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中的真实需求任务,让学生浸入到现实社会中,避免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脱节。

记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诸多优势,那么它适合于哪些类型的学习或培训呢?

李:浸入式培训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其实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其中英语的教学和培训最适合采用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低。而在IT领域中的运用,是最能将此模式的优势发挥极致的,但是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必须要有长期的试验经验和数据累积,才能较好地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IT教学中。在这里,我给出三点建议,想要构建一个满足浸入式IT培训的“软件工厂”必须具备如下人才条件:

1、运作过真实“软件工厂”的技术专家;

2、拥有多年IT培训经验的资深培训师;

3、熟悉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及现代软件过程规范(如CMMI)的过程改进专家。

记者:好的,那非常感谢李老师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揭开“听课不如玩游戏”的真相。

随着科技发展,众多高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之中,教学方式从原始的传统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再到如今多种教学模式的诞生,发生了多次的改革。虽然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弊端,但却依旧被广泛应用,而多次的改革也始终没有动摇传统教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更广泛地被试验并应用。那么,浸入式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否使得教学更有效有质,到底能否能否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成为未来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心得体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