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与写作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7 08:34:5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阅读与写作心得体会

阅读与写作

前言:阅读与写作,从文字上来看就是关于文字的阅读和写作,其实,阅读与写作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阅读与写作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一、经典阅读: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阅读与写作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通过王老师悉心教诲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开始第一节阅读与写作课老师就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的实质就是语文你的经典阅读与日常的写作,宗旨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片篇文。没错阅读与写作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提高的,它要求我们长期的积累,正是所说的那样,读书要读杂书,多了解一些外面的知识。到了目前为止我门一共学习了17讲了,每一讲都带着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人文处事,正所谓学习一定要学习精华。从《诗经》到《楚辞》如果说《诗经》是冷嘲热讽揭示人们的贪婪,不劳而获的本性,长出了人民反抗生活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的表现不仅仅只表现在这一方面,还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梦的追求......而《楚辞》则多是以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历史一直是发展的,走出了《楚辞》的时代。我们来到了初唐,穿越千年的月光这是我们这一讲学习的主题,我们在这一讲中学习了许多关于月的诗句,也许诗句都是描写月的,但是他们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我们这些诗人的伟大就在于此吧,例如:“明月何姣姣,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刻画了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而在《代悲白头翁》中情调极为浓郁,但是并不颓废,风格清丽婉转,而这首诗便是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唐诗之后便是宋词,在宋词中最杰出的莫过于旷世奇材苏东坡,也许有那么一首歌我们都听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时间莫过于民国时期了,民国时期的代表人物:蔡元培、徐志摩、胡适,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明确了大学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需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胡适的《追悼志摩》对于一切他都能够以一种豁达的心胸来对待,进退得宜,勇于面对。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单纯的人,却要面对一个复杂的世界。志摩,就像一只充满憧憬的小鸟,翱翔于理想之天宇,折翅于冰冷的现实。痛哉!全文用志摩的诗贯穿始终,书写着志摩,也诠释着志摩。

二、日常写作:

语文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写作也是必不可少,为此老师曾拿出一个课时专门讲,它的要求是1.写作过程中富有激情、2.语言表达追求完整,3.格式布局讲究规范。了解了不同场合适应不同的写作形式,掌握了日常写作的内容,真实性、叙述性、新颖性、时效性。我们还练习了关于活动方案的策划,为了增加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带着我们去国家图书馆,但是在这之前我们与老师共同完成了活动策划的方案。这种形式还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我们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抓紧时间去联系,这种形式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或者是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课外实践: 我们根据我们所练习的通知书去参观了国图,在国图中我们不仅仅只看到了它的书籍丰富,我们那里还体会到了阅读的氛围,在哪里有着良好的氛围,不管是老是少,只要你想阅读,爱阅读就可以找一本你喜欢的书在哪里看。一杯茶,一本书,陪着你度过整个午后,惬意的生活,高尚的生活情调,提高你个人的魅力。

四、经验总结:

学习阅读与写作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能宁静致远。阅读与写作,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美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地熠光;经历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戏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悱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阅读与写作,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由阅读与写作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阅读与写作,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和悲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阅读与写作,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和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的底蕴。每一次的上课,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盛唐的故事,我体会到了魏晋南北朝的风度,了解了杨贵妃这一生的坎坷遭遇,同时体会到了宋词的魅力,体会到了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世界,进一步开拓认知潜力,养成优良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他帮助了我们增强自我阅读的能力,提高我们对于日常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小组成员:李钟明、拜丹妮、邢洁馨、黄勤垚、曹玉瑞 时间:201512.31

推荐第2篇: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形式,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训练水平仍停留在“低幼”阶段。抛开学生本身阅读积累不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本身对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没有进行系统的、具体的指导与训练。记叙文的教学在初中三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结合课文逐步引导,反复强化。

1、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 布置题目—批改—讲评”这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题目的布置,常常根据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而定;批改、都大部分老师显得随意性强;讲评,主要以学生范文及老师自选范文来读为主。题目的布置、作文的讲评,往往没有一个系统性,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指导,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幼阶段。

2、读写“分家”

语文教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课的教学上。(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便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时紧、任务重,教师们忙上课,其实“课文”不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吗?

3、教什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什么,我们需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细化:

1、立意;

2、谋篇布局

3、详略得当

4、情节曲折

5、细节描写

6、环境描写

7、真情实感。明确了自己需要教什么,将这些具体目标分解到六册语文书中,分点训练,重复指导。六册语文书每册都有记叙文,甚至都有经典的范例引导写作教学。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要与记叙文阅读找到结合点,分点指导。

推荐第3篇:写作教学与多媒体

写作教学与多媒体

【内容摘要】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写作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主动参与

品尝乐趣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笔者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写作课的枯燥沉庸,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写作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 “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季》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麦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 “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 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写作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把评改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写作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写作引来了活水,给写作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推荐第4篇: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当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正如清代的学者龚自珍在他的《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读书要吸取精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写文章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写作写出精彩,写出新颖!

但在多年的农村教学生涯当中,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感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去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1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

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5)另外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极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果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我们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吸收经典文学的精华,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吸取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正如“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 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小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推荐第5篇:写作心得体会

还记得著名作家海明威写的一句话:我要寻找志属于我自己的句子。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句子,都应该有他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基础》课程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寻找自己特有的写作个性的机会,也增加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笔内容的丰富程度。写作时必须从小时候抓起的,而我们现在所学的,也是为了巩固我们原本的基础,在此之上丰富我们的写作内涵和精髓。

这个学期刚开的《写作基础》课,无疑为我们平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课堂上,我们不断地汲取老师的教学精华,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课堂外,我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以记忆巩固和发展,才不至于有江郎才尽的那天。而对于我来说,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虽然不至于说全盘吸收,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两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学会了仿写,第二点就是提升了经营博客的能力。首先,我先讲述一下我学习仿写的心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我们去看书,学习书本上的好的范文与句子。在这过程中,我常常把看到的觉得适合自己风格的句子或文章抄写下来,以便以后的写作。逐渐地学会了仿写。也许是觉得这样下去不够我的发挥,我又在这个过程这把原有的模式加以改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这样,在以后,灵感迸发时,也不会苦于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点是经营博客。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讲到了要我们去申请博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喜欢把自己写的东西都传到博客上去,让众多博友去评论和提供建议,这样,在不断地改进中我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闲暇之余,我也会去博客中心看别人写的有没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模式,吸取经验,把好的一面加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总结得出,我对这门课程的建议也是基于我的学习经验上所得到的。我认为,要像学好学做这门课,要像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自己的博客是一件非常流行也非常明智的行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能竭力汲取他人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集众人之长,才能有所长。这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所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也是给这门课程的一点建议,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们能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推荐第6篇:写作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心

得体会

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出的作文有真情实感,就要让学生有生活体验和积累,并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农村小学生,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去体验生活

一、走进农田,体验劳动

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可见,学生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还只停留在较浅层次,教学并未收到很强的教育效果。为杜绝此种现象,我的做法是:麦假前一天,向同学们提出具体要求:和父母一起到田里去参加麦收,用不同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劳动后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感想。 麦假期间,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麦收活,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休息时,请父母给他们讲些耕种方面的常识;晚上,在灯下奋笔作文。麦假结束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有个同学写道:“今天的劳动虽然苦了点儿,但我却感到非常有意义。在今天的劳动中,我不仅看到了农村繁忙的景象,看到了机械化的威力,也体会到了人工收割的艰辛;不仅品尝到了劳动果实的甘甜,增强了劳动自豪感,更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粮食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真情发自肺腑,真情溢自内心。

二、走进农村,认识社会

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养殖厂、温室大棚,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 农村为科技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活动又为体验性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但养成了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大幅度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在自然中去摄取语文素养。农村学生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农村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为载体,注重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我还开展了一系列诸如“我和自然对话”、“告诉你,我家乡的小河”等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得到实践参与而兴致极高,他们观察细致,讲述生动,交流也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人文思想。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非常生动。

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结合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写出真实之作。尽管农村学生没有这样色彩富丽斑斓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却拥有同样丰富的生活感受。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里,有纯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地里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作文实践活动,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总之,我认为,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一定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推荐第7篇: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

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

语文组 戴迎晨

阅读与写作,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鸟儿就无法飞向蓝天,翱翔远方。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任何人要想写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必须涉及生活感受、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精神方面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达、思维方面的许多东西,而阅读则是获取这些方面的重要途径。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杜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蒲松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把二者解释为因果关系。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更是将其提到“立身”做人的高度。

阅读要广博,兼收并蓄才能厚积薄发。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榜样。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数百万言的文化遗产,读过的书更是不计其数。而且,他对各类书籍,无不具有广博的兴趣。经史子集,笔记小品,哲学伦理,文学艺术,丛书文库,无不在他阅读范围之内。看先生全集,涉猎知识之广,真乃中外古今,靡所不备。

正因此,鲁迅才如此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对比之下,我辈就不免汗颜了。如今有些号称“作家”的,有几个能像鲁迅那样读过这许多书?很多人连不加标点的文言文也未必读得断,何况其它?更有甚者,将散乱的句子竖排起来,就名之曰“XX体新诗”;或在众目睽睽之下干脆裸体登台朗读,岂不更是斯文扫地?

阅读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中学生来说,就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纵观历史,每一位有作为的学者,无不都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融会贯通而最终学有所成的。

阅读和写作教学一样,必须和体验生活紧密结合。书本上的内容毕竟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在多读、多学、多思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自己用眼、用心去观察、体味生活,方能悟出作者用语的奥妙,进而提高鉴赏的灵性和深度,加强和现实的联系。阅读不只在书本中,还应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阅读教学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课内阅读的内容主要是必修课本;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是配套的教辅读本及教师推荐的优秀作品。阅读教学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自然会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提倡趣味性阅读,应该是阅读教学一贯坚持的方向。

有些学生不习惯阅读,或对阅读兴趣不大。但要提高写作水平又必须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自主阅读无效时,强迫性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开设阅读课就是实施强迫阅读的方式之一。训练学生写读后感、读书札记、文学评论也属强迫阅读。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从短期看,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有排斥心理;从长远看,却是阅读取得长效的必经之路。强迫性阅读的材料开始宜短不宜长,不要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郁闷阅读状态。对于兴趣不大的长篇名著也不妨先来个片断欣赏,逐步变强迫阅读为自主阅读。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强迫性阅读虽不是理想的阅读方式,却同样是一种提高阅读水平的策略,只有学会给自己施压,阅读的反弹才会更大。明白了这一点,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弱化,进而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陌生的阅读。

以前,学生抱怨阅读没时间,因为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他们的教辅读物几乎是摆设,老师也极少督促检查,指导更谈不上。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自主空间大了,正是阅读的好时机。若能每天坚持半小时,一年的课外阅读积累也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阅读岂止于有助写作!精神上的裨益,心灵上的充实,那就更是难以衡量的收获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人类若是没有这盏智慧之灯照着,也许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呢。

阅读的好处如此多多,老师们,同学们,还等什么,赶快拿起案头的书籍,尽情地读吧!

推荐第8篇: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中美消费观的差异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电影幽默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浅谈商务合同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从中英广告词中分析概念隐喻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关系张爱玲和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委婉语和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Analysis of Cro Cultural Busine Communication Failure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开题报告+论)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87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88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89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90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91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92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9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94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5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97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98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 99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100 On Aesthetic Value of Thomas Hardy’s Poems 101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 10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0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4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05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0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07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108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109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110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11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11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113 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 114 从无知到成熟:论爱玛的成长历程 115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116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17 基于合作原则的金凯瑞式美国幽默分析 118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19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120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21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122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12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2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26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27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128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29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3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131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132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33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134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135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136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3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138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139 中学生英语阅读语义障碍和其教学应对策略 140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41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42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14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4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145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46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147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148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149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

150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51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 152 论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153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54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

155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156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57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58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9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160 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看家庭教育学

161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62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ion in Translation 163 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

16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66 《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分析 167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168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169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170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71 从爱情观的转变谈《飘》中斯嘉丽的成长历程 172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

173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174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175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6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7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78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79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8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81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182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 183 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184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1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6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87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

188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 189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90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91 中西方恭维语的比较与分析

192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 193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9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195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96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97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 Negotiations 198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199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20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推荐第9篇: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 戴晓娜

阅读教学:

阅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即准确地把握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出文章蕴涵情感,二是课外阅读,即对课外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章,体会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积累知识。 方法:

1、阅读文章,了解作者观点、中心思想、行文线索,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时间人物地点,“谁干什么,怎么样?” 考试的时候采取默读形式,平常读课外书可以大声朗读,可以默读。

2、确定区域,深入思考。就是看题目,找到文章对应位置,联系上下文做题目。要求:学会圈圈画画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掌握确定区域法,精读法。

3、对于选择题: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4、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学会在文章里寻找答案

5、对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必须把其代入文章中理解、推断

6、多读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常朗读,养成良好习惯。

作文教学:

作文方面要求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如:摘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多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文,多写读后感。学生要善于观察环境并灵活运用。 方法:

1、首先把字体练好,工整的卷面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2、审准题目,看懂题目,整理大概思路

3、在脑海里搜寻记忆法,回想自己所经历过的

4、运用平时积累,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反问、对偶、设问手法 比喻: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天上的星星像妈妈的眼睛。 银杏树的叶子好像一把把小扇子。 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红红的脸蛋像香甜的苹果。

拟人: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摆。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教师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地都听的见。

夜晚,树林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如: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5、下笔,注意时间

第一堂课

1、互相认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

2、了解学生基础情况,给他做一篇阅读题,看第

一、

二、三单元考试试卷和学生手上的作文书,阅读书,总结

3、讲解阅读题

4、讲解试卷错误介绍解题方法

5、看接下来的口语交际,针对性背素材、

6、布置作业

【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1.D 2.D 3.C 4.A 5.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二) 《我 的 外 公》 1.八

2.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3.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外公因工作负责被大家称为土专家,以及他帮我做模型,并使我的模型获了奖;赞扬了外公是我学习的榜样。 4.对外公敬佩、赞扬的感情。

(三) 《贝多芬的故事》

1、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2、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3低沉 简陋 集中 慌张

4、事情发展

5、C

(四)《上课》

1(1)循循善诱 (2)神采飞扬 2(1)C (2)A、D (3)C

推荐第10篇: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体现。而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英语知识正确地表达所思所想,某描写所见所闻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从基本词组、句型入手。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这样,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必

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并注意大小写及标点符号;在写作训练时,必须坚持\"句-段-篇\" 这样的模式来开展和深化。 (1) 组词成句训练

英语的句子类型有四种,即陈述句、你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我让学生牢记这些句子 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合适的词或词组套入该结构,并注意人称、数及时态的问题。当然,组句训练时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短句,只要能基本上达意即可。

(2) 组句成段训练

教师可设置一些情景,并帮助学生围绕这一情景将其具体化。例

如写\"My family\"时,我指导学生写出: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my mother and I.My father is a worker.My mother is a teacher.I am a student of Middle School.We are very happy.在整理成段后,可帮助学生总结出特定的情景下写作的思路及句子之间的过渡和承接等的规律。这样,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碰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3) 组段成篇

即将内容有关联的段落组成一个篇章的形式,仍以上例为证。教师可结合使用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语法,让学生写出更长的段落来;还可融入完成时及被动时态等的使用。这样层层递进,自然就可以拓展文章的篇幅与深度了。

二、听写

听写是一种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手段。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及子,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听写练习。让学生对于词组或句型的使用场合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这样,在写作中碰到相同或相似的情景时,学生就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进行写作,而不是凭空捏造。同时,必要的听写训练也有助于他们的听力水平的提高。

三、复述或改写课文

这是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借助文字、图、物等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消化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人称、时态、语法、体裁等加以变化。如把对话改为故事;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等。使复述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四、教师批改和学生互批

教师的写作教学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顾及到各层次的学生,佳作点评和错例纠正都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点评恰当,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书面表达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自省和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和心态。文章写成后除了教师批改外,学生相互也可进行修改,检查单词拼写、词汇和语法是否运用正确、开头和结尾是否自然,文章格式是否到位等,在相互合作、共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网络和报刊杂志等。英文报刊色彩斑斓,图文并茂,文字浅显且富有时代气息,内容多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名人轶事和时事新闻等,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养成课外多读的好习惯。因为多读可以帮助他们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及习惯用语,他们的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明白要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的训练基础上,重视写的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老师能面对现实,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平时注重加强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11篇:高中语文写作与口语教学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以前的口语交际、说话能力相比,有哪几点明显的不同?

1、更强调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交际活动,交际双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重要。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提出了口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具体的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其中质量准则就是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真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相矛盾。真实与否,自然就体现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正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2、更重视口语交际的实用效果。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作为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补充,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具体的六条准则:得体、宽容、称赞、谦逊、赞同、同情。根据这六条准则,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爱好语言习惯为中心,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要敢于“损己利人”,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能“恰当”、“有风度”地进行表达,“恰当”就不一定是自己在第一反应时间内要说的,是经过自己的思维筛选过的,更有利于交际双方进一步发展下去的。

3、具体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技巧。

“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也指出了增进口语交际效果的途径,仅仅有说话的能力是不够的,还是说巧,说好,还要“锦上添花”,充分发挥近距离口语交际的优势,让有声语言(语调和语气)、身体语言(表情和手势)和沟通技巧(倾听和应对)完全融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4、特别强调了演讲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共有10处提到演讲(包括演讲者)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学会”演讲,要求是“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002年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提出“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由“一定”到“学会”,在目标要求是是有质的区别的。在演讲、辩驳、朗读三种交际方式中,很显然,只要做好了演讲一项,那么辩驳与朗读自然不在话下。

5、在细节中体现个性。

在对辩论的提法上,由讨论,到辩论,再到辩驳,一字之差,“驳”字更强调自我的表达,更强调对自我的信任,更能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和风采,符合“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课程基本理念。

2、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及内涵特点。

以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通常被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以“表达与交流”教学取代了“写”和“说”教学,赋予语文教学以新的内涵,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育性质任务认识的深化。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要点,对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语文课程标准》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将口语表达与交流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提高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从“表达与交流”的角度设置了课程目标,强调了语言交际过程是交际双方互动的、充满变数的应对技巧的信息交流过程,除了语言及其伴随手段外,还包括交际活动的动机,交际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口语交际教学突破原有的听说教学框架,在重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注意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领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整合,是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的显现。

口语交际活动具有即时性、简散性和生成性。首先,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呈线性展开,稍纵即逝,没有回旋余地。口头表达受时间限制,来不及组织结构中严密的句子,而且一定情景下还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表情达意,往往用语简略、结构松散,需要听者综合接收信息。交际双方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话题在双方的交流中被逐步推进,会生成一些无法预设的新内容。口语交际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交际活动必须由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顺利进行。这也使得口语交际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品质,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沟通技巧、社交礼仪,提升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3、结合课例谈谈怎样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

一、在巧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进行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真实的交际动机、交际意图,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创设手段考虑,创设情境的主要方式有:

1、道具表演法。口语交际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它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以特定情景下的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的亲身体验为要求,以内化心理过程为最终目的。道具表演法是利用道具安排给学生确定的交际任务,用任务带动学生的口语活动,使学生置于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2、多媒体创设法。口语交际课上的话题式口语交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它缺少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环境,因此,要让学生像日常生活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要打破单一拘谨的师生、生生对话形式,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交际情境,多媒体创设法可以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无拘无束地交谈,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3、巧用教本激情法。读课文、讲课,要走进去,进入角色,就会有情感的激荡,就会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把自己从教本中获得“感情的传染”再传染给学生。 课例:在《荷花淀》中,作者孙犁仅用一句朴素的话语“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写出了这位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和对家园的热爱。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在教学中假设了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亲爱的,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吧!”这一假设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开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巧用教本激情,巧用教本传情,丝丝缕缕牵动学生的情怀。

二、在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专题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因不同的年段而有不同的要求。高中阶段要在初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上提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学会演讲: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内容。”

(1)演讲。演讲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就某个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演说,它是集中展示个人口才的最佳方式。一片优秀的演讲辞,具有如下特点:思想的深刻性、感情的强烈性、语言的精美性。作为演讲者无不希望自己的演讲能高潮迭起,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设计“高潮”部分多花些功夫。

(2)讨论。讨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信息交流量大,能发展学生的评论和批判能力,能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从临场组织来看,教师应该注意从主题、思路、气氛等主要方面把握住讨论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语言调节,从而保证讨论的成功。在讨论中,当学生的发言出现思路交叉以致混乱现象时,教师应帮助其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形式可以是直接帮助其完善,如发问“你的意思是不是„„”,也可以较为委婉的帮组其完善自己的意见,如提示“你讨论这个问题是否从„„方面展开更好一些?”,“你能否把自己的意见说得更简洁一些?”,“你的意见是否可以分为××方面来表达?”

(3)访谈。在教学中,比较适合做的是“访谈”练习,这是一种调查了解性的双向交流。学生可以虚拟记者或调查员的身份,做各种各样、学生感兴趣的、有意思的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课例:母亲访谈录

①利用周末时间访问自己的母亲,了解自己母亲的童年。 ②请母亲说说养育儿女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③母亲对儿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访谈录的写法要求:第

一、以问答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

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

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

学生周末访谈带回的收获是很大的,他们了解到了母亲童年的苦难和读书的不易,明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酸甜苦辣,理解了母亲对儿女的深切期望,并表达了一定要努力读好书的决心。同时还学会了访谈录的写法。

三、在阅读课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朗读使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使学生进入学习语言的高一级境界——赏析与创造。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或者训练有素的学生的范读,在读中感受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进而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学生读时要做到口齿清楚,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和发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齐读、散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分层分段朗读、大组与小组之间轮次读、大声诵、小声吟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口语练习形式。

四、在作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是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只不过前者是书面的,后者是口头的。既然两者关系密切,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以之作为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1、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最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说清楚是写清楚的前提,说得好是写的好的基础。一次习作涉及到审题立意和框架的构建等构思问题,学生的构思如何,不妨让他们列出提纲,在班上进行口头作文交流。这样绝对要比冥思苦想默默地硬往出写效果要好。

课例:以“窗”为话题作文。引导学生讨论从多角度立意,学生们由事物的“窗”想到心灵之窗、文化之窗、社会之窗、国家之窗、由窗的功能想到“开窗”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由“窗”的变化透视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风云„„师生在讨论中审视出了题目的大背景、深内涵,做到了“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2、作文教学中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批改、讲评是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在批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批改,相互批改,要求学生指出批改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讨论。在讲评时,更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传统的作文讲评是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方法有长处,但弊端也多。我们不妨让学生来做讲评的主角,每次选出三两篇范文和病文印发给学生,由学生读、学生讲、学生评。一开始学生不习惯做法,教师可先做示范。

3、把语言与思维结合起来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否周密体现思维是否严密,一个思维敏捷缜密的人,可以用极简单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反之,则可能连简单的道理也说不清楚。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具有同一性。因而把语言与思维结合起来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注重培养和锻炼各种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例:教师在屏幕上画一个圆,要求学生由圆想到一个具体的事物,再由这一具体事物想到一个或若干个抽象的事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纵情飞翔,飞得很高很远。

五、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本来就是植根于生活的土壤的。我们不能把它们连根拔起,移植到课堂里后搞成“无土栽培“,以致失去生命力。口语交际的根就是无限广阔的日常生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活动,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12篇: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与感悟技巧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思考之后的收获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欣慰,就在这种痛苦与兴奋交织之中,论文撰写已经尘埃落定,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将接近尾声。回想论文撰写的那些日子,一切都历历在目,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在宿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过山穷水尽疑无路困惑,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也有过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喜悦,论文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知道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己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知道要在内容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非常重要。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内容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合适吗?虽然说今天面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但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其次是老师强调的选题,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老师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选择自己有较强的兴趣、而且平时有所思考、有所积累的比较熟悉的课题,可以保证选题后写作的可行性。而且范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就会显得没有什么内容,给人很空的感觉。选题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博览群书,并要长期的思考。另外注重对自己的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以使自己能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开阔。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好多的例子来说明,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记得在某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赞许的话有,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师兄师姐的论文,在某些论文里,很多同学都可以看出挺多问题的。论文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在此,老师强调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还有就是关于论文写作的态度问题,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们在这课之前也写过论文,自己可以扣心自问,有多少的内容是借鉴了别人的。所以在上课时,老师也反复的强调,当我们自己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总之,在这门课里可以学到挺多东西的,尤其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渊博,但是老师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处事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去尊敬他。同时也想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有什么值得你去特别骄傲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懂就问,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子你才能进步得更快!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二:论文写作心得体会(783字)

论文写作是一个一边思考和一边探索的过程,难免也走了一些弯路,我蓦然回首,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还记忆犹新,深有体会,下面谈谈对论文撰写的几点体会: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三:论文写作课程心得(1285字)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张聿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为我们展示这些优秀文章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以至于我在听课时,不断地发现与再发现着自己以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报告有很大的帮助。

回想整个课程的学习,除了学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规则与技巧以外,我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那是在第一堂课的引言部分,老师讲到平时要重视练习、提高艺术修养,不仅要勤写、多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扩展知识面,大量关注相关领域。这些的确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自从上了大学,没有了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没有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的写作水准逐年降低,文字功能退化严重,平时有些心得感悟最多三言两语记下来,只能称作意识流,且极少会书写百字以上的篇幅,这就造成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文章架构组织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诸多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未完整阅读过,甚至还有一些前所未闻。我深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还差的太多,只觉惭愧之至。除文学艺术以外,老师还讲到了中国戏曲,当老师将昆曲600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真是感动极了,更加懊恼自己的无知。我一向自诩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浓厚兴趣,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民族性的色彩,然而却对中国文化中这么举足轻重的一笔多年来置若罔闻,实不应该。好在,这堂课真正激发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很激动,决心要把这些空白慢慢补回来,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之精髓。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借英国领事富善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老派的中国人英语不好,但是中文还靠得住。可是现在的中国人是英语不好,中文也靠不住。”这句话放到现如今仿佛更加贴切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那种紧迫感与压力也随之而来。一下课,我便直接冲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一面品读文字,一面找到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视频,二者结合起来欣赏,不得不说,这极大地震撼了我。张聿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让我有所反思,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通过《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可谓受益良多,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绝非易事,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做好研究工作。以上就是我的《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心得。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四:论文写作心得体会(795字)

这学期期末,我们专业拟建一个传媒研究论坛,强化大家对传媒的理解,增加大家的交流机会。由于写了篇论文参加论文比赛得了一个小小的奖励,12月28号要到北京去领那只小小的优盘,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只好搜肠刮肚地总结自己论文写作的点滴心得体会。不能参加本专业论坛很是遗憾,用笔谈谈论文写作心得聊以将功补过。于是在12月26号晚上匆匆写就,希望对同学们起一点参考作用已足矣——

1.多看书:首先要看的是老师指定的必读参考书,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新闻传播现象时就缺乏新闻敏感和新闻学术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2.多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基本同类书进行比较,看看各家面对同一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得失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去除对学术的恐惧,避免盲目崇拜学术超人,并采取客观态度正视问题。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精选4篇)论文

3.多思考:遇到问题或者某个现象要多思考,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现象或问题,那么请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

4.多练笔:如何讲授写作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同学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经常练笔,磨砺思维。

5.多请教:文章写好了,冷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还不够,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这时一定要多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你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然自读研以来,我在报刊上陆陆续续地发表过数篇文章,但是平心而论总体质量并不高,因此向同学讲心得体会有一种盲人指路的罪恶感。好在我不是敷衍,上面所说的都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之处。然而,我也很遗憾地想,看了李小龙的拳术,没有几人能悟出精髓,即使悟出了,也缺乏那种毅力或资质去练成截拳道。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精选4篇)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精选4篇)

一、选题要准确。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题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题目。如我所处的浙江地区,是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身边发生了不少融资难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影响还没消去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我选择了将“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题目。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不断地去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犹豫不定,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例如在本文中从分析事物的一般顺序出发,先描述了现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再到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由表及里的确定论文的思路。

三、论据要充分。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在论文中我们深刻探究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先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中进行探讨,这样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四、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要标注出来,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

论文撰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在论文的字里行间凝结着导师和作者的心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预祝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顺利通过!

第13篇:教学写作

关键词: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内容摘要:

一、论文写作意义及种类

二、论文选题

三、写作前准备工作

四、如何撰写

五、论文面世及其它

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领域内某个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研究成果或创见和主张的科学记录,对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教学论文的写作,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与学习。

一、教学论文种类:

教学论文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论文,具有指导与推广意义的作用,其科学价值不亚于专业学术论文。其主要种类有:

1.经验总结:它是多次反复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炼。写此类文章时有三忌:一忌面面俱到,全面开花,写成流水帐;二忌停留在经验上,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三忌选题过大。

2.研究性论文:就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扫描性的研究和分析,不限于自己的经验,但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3.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一般是亲自参加的教改实验者撰写的,而调查报告则可以是他人撰写的、不论哪一种报告,其结论都必须有数据与统计资料支持.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和预测、实施、验证、追踪等,对照也是不可少的(附表一)。

一、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计划表

年月日

研究人员指导人员

项目内容备注

研究题目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成果形式

经费预算(细目)

研究周期(起止)

课题管理部门

其他

为了文献标引工作和电脑贮存检索之需要,论文现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即每篇论文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必须有“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和关键词(5个左右)。

二、选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它既关系到论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决定着从事该项研究的价值问题.课题具有客观意义,只是保证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但是选对选准了题目,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它包括两次含义:一是指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二是指选题与主体的状况相适应。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贡献。选择的课题具有客观意义,随之而来的相关研究才会有意义,在课题基础上写出的论文才会有实际价值。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紧靠教书育人这一特点外•,还应注意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课题价值:;

--急需解决的问题;.

--选择前人没做过的课题;

--选择前人虽有研究,但有待发挥、补充、完善的课题;

--选择虽有人探讨,但说法不一,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选题一定要具体,面不宜过大;

--选题一定要明确、新颖;

另外选题还要结合研究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首先,对该选题要有浓厚兴趣.兴趣,在科研中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潜心探讨的.一种爱好欲望,是学术研究的动力.

其次,要发挥个人专业专长,一定要在博采众家之长基础上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方向。我自己对语文学法指导就很感兴趣,也有走过弯路的教训,在这方面我写出几篇有一定价值的指导性论文。

再次,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及其发展方向,教研与科研人员的能力结构决定着其研究水平的高低.故选题难易在适中,量力而行。还要考虑占有资料与实验手段的条件等等,若缺少资料或实验条件不具备,就无法写出有份量的论文。所以,选题不能不受这方面限制(附表

二、表三)。

二、教育科研能力综合结构示意图

三、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示意图

一线教师的优势在于接触教育教学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只要充分发挥优势,不愁找不到好的题材;反之,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追逐热点,则很难写出有力度,有价值的文章。

三、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子古今中外并不多见,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是艰苦的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足够的准备。

1.要了解前人在这个课题上的研究成果,如果已有了公认的结论,就再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除非你对原始结论产生怀疑或有新的看法,准备提出讨论或再行验证,别人已有的研究同一课题你要再进行研究,就要选择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并补充新的经验;

2.要有目的的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或专业著作中与自己选题有关的内容,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没有理论武装的文章最多是经验之谈,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也降低了其本身价值.且所选论点与论据的契合必须恰到好处。

3.搜集整理材料。资料的收集平时要做有心人。制作资料卡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若平时搜集的资料还不够,可以根据需要突击查阅有关文献再行补充。其中多看、多思、多记是提高科研与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分一般资料与专题资料多记录多制作和调配使用,这是教科研工作者必做的工作之一。下面介绍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的‘KJ’法调制卡片必备物品,供大家参考,很时效。占有、阅读、整理与使用资料贯穿于整个教研活动与写作过程中,应在资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另外要重视观察、实验、调查中所得宝贵资料的充分利用。

4拟出提纲。每篇论文都要阐明一个或数个论点。作者必须用足够的材料来支持这些论点以说服读者,为此;要重组优选材料,在落笔前先有个提纲,可以使文章论证严谨,逻辑严密,更富条理性.排列重组时,可用铅笔在卡片右上角标出类项,这样你的论文骨架已形成了。

四、如何撰写

写论文最好是“一气呵成”,间断往往会打断思路,但修改却提倡冷处理,初稿完后先搁一边等些时候回头来复读重改,这样你就可发现不充分或多余的例证等,再着手修改润色。具体地说,撰写时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1.观点要正确,导向作用明确.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少列举考试成绩,应以实验对比参照常规统计平时与阶段成绩,要掌握分寸,防止突出片面追求开学率之疑。还要防止绝对化与片面化,介绍经验或评价观点应留有余地,不可偏激。

2.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若研究教学,首先要分析教师、教材、教学法,学生等诸因素对教学成败的作用;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并用教育与心理学原理加以论证.

3.组织得法。写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只能有一个中心,且主次分明,删去一切冗枝赘叶,举例典型,提倡“以一当十”。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威瑟利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愚蠢的人堆积事实,聪明的人选择事实。”

4.文字明白流畅且专业性强,教研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无需华丽词藻,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希望描叙真理,就把漂亮留给裁缝吧”。专业词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最宜表达科学事实。另外使用数字与引用也应当精确无误。

5.论文结构

A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且概括性强,要反映出某--领域内该题目的研究价值。标题应该居中书写,上下各空出一行.以显得匀称、美观。较长论文上下空行可算多一些,甚至可用专门一页稿纸写文章标题,论文的副标题应写在正标题下面一行退后两格以破折号领起。

B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应写在标题之下中间或稍稍偏右的位置,与标题之间要空出一行,两个字的姓名中间要空一格。且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为便于联系,还应在署名前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或联系地址.

C目录若论文的篇幅较长,应编出简单目录.

D摘要与关键词介绍摘要有资料性与描叙性两种,作者应视需要写好摘要以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

E正文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与论点、论据、论证等,是作者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在论文中占极重要地位.

F注释、致谢及参考文献、书刊目录及有关附录等一般也应列在论文的组成部分内,这样才算完整的论文.

五、论文的面世及其他

论文的最后定稿,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束,但是有的课题研究的复杂性与周期性极强,所以,一篇论文的完成只意味着一项研究工作的暂告一段落,还要从不同角度与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研究。但是一篇论文的完成之后,就要通过有关渠道让其面世。若是学业或学位论文,一般要准备答辩。若是交流论文,则应迅速地向出版单位、报刊杂志投稿,或以

5、打印、油印等稿件不太受欢迎,有一稿多投之疑,应注明专投某刊物,以不产生版权之争。6.报刊杂志社一般不退稿,应留底稿,以便再投。手写稿可退稿,但一般报刊杂志要作者投稿时附上退稿邮资(邮票);7.注意报刊杂志的稿约、出版周期与期发稿量,读者对象等,以便选准目标早投早发.8.接到有关编辑用稿、待用稿,退稿、有关联系电话、修改意见等信件或电话应及时回复,不得延误。这有助于稿发。9.权威与核心期刊、国家、省级重点刊物发稿较正规且严格,即使退稿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迈出了第一步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相信“天道酬勤”,可尝试改写或他投。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在不断地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成果,相信各位同仁和师长在不断的平凡的追求与创造活动中一定会积出丰硕的成果,一定会写出很多有血有肉的教科研论文,一定会让自己的大作早日面世.在此,我只是抛砖,诚盼引出更多的金玉,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成功与快乐,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

教学写作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14篇: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需不需要教知识,甚至写作教学中有没有知识,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写作有知识,写作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写作有帮助;也有人认为那些所谓写作知识对学生写作帮助不大,纯粹是伪知识,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时间。两种观点造成不同的作文教学取向,影响了写作教学,有必要加以辨析。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尽人皆知。在我看来,《红楼梦》虽然是小说家言,但“香菱学诗”生动地描写了写作学习的过程,概括了写作中基本元素及其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经典的写作教学案例,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写作知识以及它的教学价值。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林黛玉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几句话把复杂的格律知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把有立意的“奇句”作为写作的根本追求,认识辩证全面,又出之轻松鼓励的口吻语气,消解了知识讲解的烦琐感和压迫感,香菱听后自信心大增。第二步,林黛玉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打下“底子”。她给香菱指定阅读教材,提出严格的计划和要求:“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仅阅读教材取法乎上,极有眼光,而且有学习程度的要求,有数量的保证,还有顺序步骤的安排。为什么如此重视诵读积累?因为通过优秀作品示范,学习者可以吸收积累作品的语言、情感、结构、技巧,学有榜样,为写作奠定不断进步的“底子”。作品不会自动转化为写作技能,只有经过揣摩思考,才能活化为写作的敏感、眼光和腕力,于是林黛玉启发香菱对作品“讲究讨论”。她们的讨论,不是教参式现成结论的条分缕析,而是从字句的锤炼人手,把作品还原到生活和写作中去,体会王维诗中词句选择搭配的表现力,学习遣词造句的奥妙。第三步,林黛玉让香菱反复实践,在实践中磨砺提高。香菱前后写了三首诗,每次黛玉都有一个切中肯綮、‘针见血的评价,既有鼓励又指出改进方向。第一首“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第二首“自然算难为她了”,但“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第三首借众人之口评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使香菱不断进步。那前两首是不是工夫就白费了呢?不是。香菱在失败中摸索尝试诗歌的手法、技巧,其间,黛玉“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的诱导鼓励,宝钗“诗从胡说来”的写作心得,宝玉“三昧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的友情提醒,还有大观园众姐妹的理解及营造的气氛,加上香菱本人冷暖甘苦的体验,构建生成了她自己的写作知识,培养了勤于实践、不断超越的写作习惯,最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

传统知识观追求知识的明确性、客观性,仅仅把学科中基本的概念、原理当做知识,学习就是把知识储藏到仓库中;而现代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个人性和实践性,知识不仅指的是概念、原理等学科知识,还包括过程、体验、方法、策略以及价值观,它组成一个多维立体的结构,学习是在喧闹的工地上建筑自己的家园。这从香菱学诗“三部曲”中看得很清楚:第一步,提供必备的文体、篇章、语言等学科知识;第二步,指导阅读积累,提供写作示例,打好底子;第三步,在多次实践中生成个体写作知识,学习表达技巧,养成写作习惯,构建有灵魂的写作生活。这样,由静态的学科知识到动态的方法、策略等过程性知识,在实践中最终生成有关诗歌写作的认知、情感、技能、习惯的个体性知识,使香菱在写作上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写作教学中不仅有知识,而且有丰富的知识,写作学习需要知识,只是这种知识并不局限于教科书上介绍的写作知识,也并不仅仅指“写作知识短文”,它还包括教学中生成的过程性、方法性、情感态度等写作个体知识。明白这个道理,可以发现有关写作知识争论的两种观点都不免片面。那种坚持“有知识”“有帮助”的老师,其实是把教科书知识、“写作短文”等当做唯一知识,而强调“没知识”的老师虽然认识到静态学科知识对学生写作意义不大,但没有认识到写作个体知识的存在和价值。我们应该在现代知识观的指导下形成对写作知识全面科学的理解。

第15篇:《课程与教学论》写作题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 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的课程,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任何教学策略都应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持。我在读《课程与教学论》中‚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时,使我获益匪浅。

一、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中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 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一节中‚活动性教学策略‛部分有这样两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自主学习活动性的策略 理念,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增 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在加强学生之 间的对话中讲到‚活动教育不仅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和动机, 还以群体间思想与经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表现他们的个性和 才能,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 强的精神。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 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 真正促使教学相长。‛回顾我们正在践行的‚4+4N‛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文本环节,我给学生指明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还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小组合作,在组长这个小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自学中的收获。互相解决自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他们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和理 解。问题便在小组交流研讨中解决了。如在讲《詹天佑》一课,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我先布臵给学生预习任 务,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有关‚人‛字形线路的地势特 点、方法、简图、作用等。学生认真预习后在小组交流中自我 演示遇到了困难,小组便自发探讨解决方法。有的组把作业本铺成‚人‛字形,不同颜色的笔作车身和两个车头。还有几个 组演示的方法可新颖了。我们的课桌是按圆桌式摆放的,他们 把两张对着的桌子一边拉开,并把开口的一面支高。看,陡坡有了,‚人‛字形线路也有了,多好的创意啊!可是在演示时 又出现了问题。(演示的学生是这组的帮扶对象。)‚火车‛行驶到岔路口时,车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组内有的 同学连连摇头,演示的同学就是不服气,组长马上指导其读书 寻找答案。一句重要的话解开了迷津,‚火车行驶到岔路口就 折向西北方向,原来拉的火车头推,原来推的火车头拉。‛组长解释了‚折‛字,演示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表示了歉意。在全班交流研讨时这一组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在班级文化动态 展台上又多了一颗源于小组合作而获得的灿烂的小星。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把课堂的40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把握时机精讲。‚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说:讲在学生‚对话‛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 理解不透时;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

理论证明‚4+4N‛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班 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又突显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合作精神,小 班化教学为‚4+4N‛教学模式插上了有益的翅膀,是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把班级文化建设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民主性策略‛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别人承认与接纳,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好感,这样学 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在近两年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动态展 台中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看到动态展台 中丰硕的成果,学习的热情更高了。王洪伟同学以前语文成绩是我班最低的,从没超过30分。我挖掘它的闪光点不断给予奖励,现在他的成绩跃到了70 分以上。去年暑假前统考,我班语文成绩占学区第一,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目标,促进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中‚多元互动策略‛部分有这样 一句话:‚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次月考后都要给学生设定分数目标。每个组设定奋斗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又多了几分竞争。 学生学习的劲头更浓了。

‚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用理论证明了我们践行的‚4+4N‛教学模式是毫无质疑的,使我们走好这条路的信心更坚定。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设臵的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但现行教学改革时至今日,仍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目标‚知识化‛、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内容保守化、教学形式单极化等等。

导致这种教学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说,现行教学模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无奈选择,是教师两难选择的结果,家庭高期待值也为现行教学推波助澜,现行教学又是个人价值发展被动选择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可见,现行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知情意活动和发展过程,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几方面来探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确立并落实好教学目标

中小学生素质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发展学生智力、能力;促使学生身体、体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品德形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落实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教学中落实能力发展目标方面,首先要创造思维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记忆水平的教学、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思维水平的教等三种水平的教学。记忆水平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课本知识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一记住所教内容这一轴心转。思维水平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后要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促进教学。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对于能力发展和品德培养,提供着基础和保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体现知(智)、情、意的统一,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成分,使教学在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在教学中落实品德培养目标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容的丰富性,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基础。学生的知识越多,智力生活越充实,兴趣越广泛,学习越主动自觉,就越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反之,愚昧无知往往容易成为道德堕落的开始,而精神空虚是道德贫乏的根源。其次要恰当利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如语文、历史、外语等等,要注意发挥其形象性优势,注意从个别概括为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对于那些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要注意发挥其精确性、严谨性、辩证运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要防止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两张皮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终极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上,要从过分偏重文化知识内容转向知识内容与公民道德教育并重;从大一统的英才教育的内容模式转向重视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模式;加强内容体系间的联系,推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从标准化的一般性教学内容模式转向与区域性乡土教材并重的新内容体系;课程设臵形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转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的模式上。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法上,要减少必修课时,增设选修学科和一些新的课程;加强课外活动;改善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改善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软件,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开发探索性软件、专家系统、过程性诊断软件、创造性软件、联网检索软件、个性化教学软件和电子课本等多种软件系统,势必给未来教育和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三、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应具备双边性、突出启发性、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注重情感化、技术化等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借鉴的体验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分析法和主题法等等国外教学方法,以促使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旧有经验,提供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回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会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机制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四、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素质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首先要充分重视个体作用。其次要适当变革课堂形式。第三,不要过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第四,必要时对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排列作适当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编制要多样化和科学化,采用能力分组、同质编班、采用双向选择的编班方式、设臵快慢班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编制;最后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社会系统和教育系统中对教学进行改革。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不断完善。通过素质教育的教学途径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得到发展,尤其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健康的、实质性的发展。

第16篇: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总结

《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总结

《汉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我已经讲授了两年。我认为,该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应当用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具体做法是:1,选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用生动的、风趣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学生兴趣很高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文章,研读短文内容,并结合短文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想法、感受。2,结合短文内容开展有趣的活动。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初步领悟短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其次,通过一些语音材料,让学生从播放音频中感受文章的音韵和意境。优美的音韵就像溪水一样不知不觉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次,导读。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品味文章的优美与绝妙。首先感知文字内容,接着展开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以“图画”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

三, 鼓励学生习作,提高写作的能力。习作方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选写作的题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写作的潜力。在作文过程中,对学生涌现出来的好词佳句,奇思妙想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乐于写作,讲评学生的写作时,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选材、构思、语言、开头结尾、过渡等,发现其闪光点,并进行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

以上是初浅的教学感受和总结,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教!

第17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写作是检测英语学习效果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英语能力与素养培育的必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然而写作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处于边沿地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策略和技巧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问题 对策

一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的五种基本能力,英语教学也基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平衡。阅读教学单兵突进,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而写作教学一直遭受冷落,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对写作教学的实质认识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也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上对写作教学缺乏重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为每单元设计的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只是一带而过,被布置为课后作业,没有专门的写作课;绝大部分的课时都被用来讲授语法,语言点等内容。教师的漠视和学生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练得很被动,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2 重视结果的完美,轻视过程的指导

教学中写作训练通常只是强调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无误;侧重写作要点的齐全和结构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建立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上,而忽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更谈不上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其结果是学生仍然不得要领,写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3 评改方式单一陈旧

写作教学的另一阻力来自教师对写作所持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作法。教师在学生写作成文后进行批改,重点往往放在语法,词汇,拼写上,逐字圈改,耗时费力又收效不大。而且,许多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并不“买账”,教师的辛勤劳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出现“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

二 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是单方面,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1 提高对英语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英语写作无论从应试和能力培养方面来说都起着重要而积极地作用。以河南高考为例,英语试卷中,写作占有效卷面分数五分之一,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对英语成绩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输出途径,写作无疑已成为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窗口和标杆。而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有效地,成体系的训练。所有训练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对有些学生而言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所以英语教学中写作训练是必要,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应该引起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所有的英语学习参与者的重视。

2 加强写作所需词汇的掌握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只有在拥有丰富词扩量的基础上,写作才能顺利展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丰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高中阶段可利用归纳法、构词法、联想法、对比法等方式让学生识记生词并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词汇,除了基本的读音,拼写,词性,词义之外,更注意教会他们把学到的词汇分组归类总结,词汇成串成网。

3 加强基本句型结构的练习

词汇是写作的基本单位,句子是写作的基本单元,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基本句型结构的练习不可或缺。一般而言,句子的练习从简单的五大基本句型开始,其分别为:S+V,S+V+O,S+V+C,S+V+IO+DO,S+V+O+C。在英语文章中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这五种句型的扩展、延伸或变化。一篇文章不一定非要全写的是复杂句子,或者是复合句,简单句的高级句式或许更加的恰当。因此,训练学生“写”,首先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五种基本句型记牢并不断运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保证足量的篇章输入

素材的输入既要有基本元素如词汇语法,还应该有篇章的输入,这就需要足够的阅读量和记忆范文。教材的课文里包含了很多优美的句子,除了可以供平时的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还可以拿来让学生积累,成为他们写作模仿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加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这样既复习了平时的基础知识,又锻炼的写作能力。在句子大量积累的同时,从背诵小的段落开始,慢慢增加记忆量,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语篇感知的能力。对小作文要求学生对照范文,一边和自己的作文对比,找出差距,一边记忆,效果也不错。

5 遵循基本的写作步骤

动笔前,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所提供的情景,确定作文的体裁、格式和要点。因此,在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应逐个、完整无缺地把内容要点罗列出来,然后尝试着用这些确定好的材料组织成句,最后打草稿,连句成篇。完成草稿后,要按题目要求对短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修改。

6 多途径语言输出

就是要多写,多练,多比较,多总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加强写作这种语言输出训练,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缩写,写周记,写短评,进行说写转换就是有效的途径

7 提倡师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

有效的,高质量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对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因此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评价方式要追求多样化,要学生参与进来。作文评价中,教师的批改是必要的,但也要大力提倡师生共同合作修改。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选择部分修改稿让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哪些写得好,哪些还不到位,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错误并帮助其修改。最后,教师作一个总的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把进步较大的同学的作文选为范例文章,在评改过程中进行随机的表扬,对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的问题是长期积累而行成的,其解决必然也是长期的,艰巨的;对广大师生是一个严峻挑战。本文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对其中问题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 森.2000.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新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吴 锦,张在新.2000.英语写作教学法新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贺艳丽.2003.过程教学法与高中英语写作教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王 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8篇:初中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一、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

(一)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的阶段也对写作教学做了明确的说明,这些都反映出新的写作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应做到:

1、写作教学应注重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看,对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必要心理准备。同时,写作训练有助于合作学习。因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是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在过去被忽略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做出强调,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已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写作态度上,《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语文课程标准》还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要求“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作文修改方面关注“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教师应该指导学和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信守的行为习惯。

2、鼓励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已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要求学生放飞思想情感,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做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强调真实的同时,鼓励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进行新界定,倡导“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的作文基本理念,强调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具有创意的表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写作教学要“弘扬自我”,“鼓励创造性表述”。第四学段要求“养成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些与过去的“大纲”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大纲”对写作教学注重从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知识方面提出要求,过多强调写作规范,忽略了写作是“自我创造性”的表达过程。

3、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社会需要。第四学段提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形成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融合。至初中阶段,才提出具有实践性的综合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教学写作知识也要“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中可以看出,写作教学有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的要求。

(二)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思路

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可以说,自己是写作的主人,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至多能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为此,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项,都应自己去做。写作的素材,自己去积累;写作的题目,自己去拟定;写作的角度,自己去斟酌;写作的主题,自己去提炼;写作的形式,自己去选择,等等。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亲”,一切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意义的题材,及时记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立刻付诸笔端;有了一些发现,赶快写到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完成写作任务,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像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开阔写作空间,鼓励表达

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千世界、芸芸从生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同时尽可能地放开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减少命题写作,提倡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学生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即使是命题写作,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也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此外,还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统一要求,可以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总之,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放飞他们想像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

4、加强思维品质与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写作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加强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加强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加强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主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泛读、勤录、多背”。“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让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图书,并适时组织相互交流信息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勤录”就是勤于抄录,整理课上所学、课外所读的材料,做好信息的积累与储存工作,这样需要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多背”就是将优美的文段篇章、名言警句、事实数据铭记于心。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既可以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写作材料。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6、改革评价方式,鼓励百花齐放

以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作文评改一支笔,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已之见代替学生的想像和发挥。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应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应采用“很好、好、还需要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应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充分鼓励。同时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修改写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写作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价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在开放的评价氛围中,在写作教学的园地里,将会融带刺的仙人掌和鲜丽的玫瑰同园,怯生的含羞草和耀眼的丽菊共圃。

二、体验性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体验性写作的基本要求

“体验”是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性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觉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写作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写作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文章负载着作者思想的泪或笑,承托着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伴随着体验。愈是体验的,就愈是真实的;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浸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写作有了真实的情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求真实、求体验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应以“人的发展”为总目标,以情感为纽带,以知识为支点,以理性思考为核心,以创新、鲜活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自由、持续、全面的发展。

(二)体验性写作的设计出发点

1、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写作主体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写作主体实际的任何写作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只有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写作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章妙手。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凸显主体,相信主体内在的潜力,把写作主体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自己真实的感觉与体验,学生的悟性才会不断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发挥其主体性所需要的。

2、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地、充满真情实感地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注重“导”的技巧手段和学生“作”的策略方法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和写作情感,并将形成发展这种动机和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3、注重开放性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在写作教学中思想首先要开放,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体验,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写作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在写作实践中也应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减少命题写作,教师在告诉学生习作内容之后,可让学生自由择题,要求只有一个,那便是你认为你选择的题目最能反映和表达你的写作内容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我手写我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充分展示开放式写作下学生的个性。

(三)体验性写作的教学策略

1、注重写作教学的过程

写作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悟,将表象内化为认识,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到一定程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吐而后快”的思维,这里教师应重在导法,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体验性写作应注重:学生自主选择体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自主命题,引导学生会选自己感触最深的题目,这样的命题能开启心灵之窗,打开记忆闸门;自主立意,引导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体裁自主,引导学生围绕内容运用多种文体写作。当然,题材、字数、评改都可以相对自主。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生活,投入生活,丰富写作素材,重在解决“没话写”;教给学生方法,做好示范、揭示规律,重在解决“不会写”;引导学生优化思维,陶冶情操,锤炼语言,重在解决“写不好”。

现实中许多学生写文章大多是编造的,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的感悟。他们的经验往往是来自于写作集上的写作或是其他文章,因而写作中的许许多多的事儿被他们“毫不脸红”(学生话)地摘录下来,变做自己的东西,以换取老师在课堂上或是写作评价会上的赞许,获取某种并不心安理得的喜悦。

2、走进生活,丰富学生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呢?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张开感觉之网,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捞写作的珍珠;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抓取生活中的美妙瞬间;把“激情”作为吸收与释放的能源,运用灵智的思维感知世界的色彩缤纷,培植心灵之花——作文;引导他们重视对哲理穿透力的把握,把五彩斑斓的生活变成自己创作思考的无尽之源;注意破译人的心声,累积作文成功急需的发觉和发现。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观察和心灵的沟通上,使写作主体在认识大千世界的同时充分认识自我,从而迅速获得自己也惊讶不已的作文成功,并由此体验到驾御知识与驾御生活的欢乐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体验性写作教学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写作过程中要凸出思维训练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结晶。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是学生具有写作能力的标志。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一般思维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语文写作教学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思维的训练离不开以下三种思维形式:一江春水向东流——顺向思维;反弹琵琶奏新曲——逆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向思维。在积累素材基础上的认识素材、分析素材,也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具体的谋篇布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如挖掘主题(写出理论深度)、明确选材的价值取向、确定好行文思路、选取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2、引导学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产物。没必要有神秘感和陌生感;写作是表情达意,为自己更好的发展服务;平时必须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鉴赏,写作时才能打破瘦骨嶙峋、干巴巴、了无色彩生气的“写实”或“杜撰”,大胆去虚构想像或随意抒情;把写作的过程看成是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记录自己创造的过程,是表述个性思想的结果和手段。只有端正学生写作认识,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广泛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更好地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写作创作。

三、个性化写作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写作教学应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阅读及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等有趣、有序、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化写作的理想效果。

(一)个性化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倡导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能自由地、尽情地发展。为此,教师在写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地吐露出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个性化写作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人的认知、思维高角历来都是多样的,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的写作思维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写作的个性。②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③强调学生写作借鉴要有个性。初中生的写作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仍然是借鉴为主。此外,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写作中,对他人优秀内容还需要“拿来主义”。教师要做到一方面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用好现有写作形式和材料。但是,无论是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方法的借鉴,我们都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我所用的东西带有自己的特点。④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写作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系统训练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和借鉴个性化以外,还要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二)个性化写作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写作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写作是浅薄的。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教师应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思考,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与好书为伴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2、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终极目的,也是贯穿写作教学的主线

赞可夫认为,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写作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润色等,都离不开学生的个性见解。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写作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笔锋犀利如刀枪,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有激情的写作;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忧郁的思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的畅想。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写作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学生惟有健康的表达,才会有健康的写作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写作教学则是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积极主动一些。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品也会因之赏心悦目,鲜活无比。

3、写作个性化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细致观察,触发想像联想。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走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法国写作大师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想像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积累。

(2)运用扩写、续写,提高学生想像联想能力。扩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 丰富的想像力。训练扩写时,老师可以任意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学生用扩展法写写作片段。如对《木兰诗》“木兰从军归来”一节进行扩写,就要求学生依据原文,展开想像,想像当时的场景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对某一事物展开想像。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续写。比如,可以根据《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续写。这样,学生可以发挥想像设计各种结局……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扩写、续写,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3)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个实物、一幅漫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各不相同。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定相同。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如面对一个“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想像。可以让他们围绕“环形的跑道、神奇的球篮”展开想像;也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想像;还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周率,地动仪”展开想像……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可以凭借灵感,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奇思妙想。

(4)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想像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复存在。善于想像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比如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帝克•布朗写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就给人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对地球发生的事情、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进行合理推测,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人(核战争?瘟疫?外星人的袭击?大自然的报复?自然资源的枯竭……),他坐在屋里想什么?干什么?门外谁在敲门(注意,别忘了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想进屋来干什么?……如果大胆设想,可能会写出新颖、神奇、惊险、浪漫的情景。培养这种想像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三)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

写作教学个性化要求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不完全认同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如果不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的观点很可能会被教师“扼杀”;如果能对其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些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尤其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喜欢什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21世纪的学生。写作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

第19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悦考网www.daodoc.com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是说,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的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悦考网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让学生来写《我的想和做》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巧持阅读的彩练,学生作文时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形象的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茅盾),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悦考网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总之,阅读与写作,休憩相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双剑合壁,就能让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起来笔底生花。 阅读教学思考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让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原来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有时比教师还懂得多、钻得深,甚至不少生成性问题还不时令老师猝不及防,不得不与学生一道讨论、分析、探究、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思维一旦被打开,语文课便枝繁叶茂,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有地生根了。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个性化阅读”也一样,我们在为它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原本就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公开课自不待说,就是平常的课堂,不少教师为了“做到”平等对话,“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常常使整堂整堂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结果学生一无所获,教师也一头雾水,将“尊重”简单化、庸俗化,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如原来的一讲到底,学生还可多少被动吸收点知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悦考网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美国伞兵是一个怕死鬼,因为他的自私害死了法国一对善良无辜的农村夫妇。”(《勇气》)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第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悦考网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第20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应用

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燕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带动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在阅读中注重写作借鉴,在阅读中注重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作拓展。利用写作前期准备激励学生阅读,利用写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利用评价探究写作成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互动模式”是指改革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模式而采用的一种兼顾两者、共同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边缘模式,它既需要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写作教学的参与,比单一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更具操作性和教学效益。下面笔者谈谈在英语教学中,我是如何利用此模式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

初中人教版教材各单元SentionB的编排突出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的关系:3a学习一篇短文,3b是与3a话题相关的写作练习,属半控制性练习,3c则是相关话题的自由开放性的写作练习,训练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优秀资源。

1、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1)在阅读中注重写作借鉴

写作训练程式中有一种叫“借鉴式写作”,就是在阅读某些文章后,借鉴运用文章中的信息、模式等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这种重新编码的过程是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与渗透。

初中英语写作多数为指导性写作,体裁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以书信、日记或口头通知等应用文,以及看图/图表作文等形式出现。找准文章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和写作实际密切联系的结合点,重在给学生以启迪,能使学生从中感受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从而借鉴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逐渐学会谋篇布局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九年级Unit13 Section A, Restaurant Science一文中一些小词的出现频率很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圈出小词,先让学生读一遍,注意小词的用法,然后,让学生把小词去掉,再读一遍,体会小词的作用,由此学生加深小词的印象,以供写作时斟酌使用。

(2)在阅读中注重写作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关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文章写了什么?首先要求学生初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然后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大量相关的词汇和信息,获取写作信息。这是译码过程,这一活动可为写作积累词汇。词汇量越大,写作时也就能胸中有词、下笔如有神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写作训练。如在教初中人教版Unit 1 Sectoon B 3a时,先让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学完短文后,要求学生进一步讨论学习英语的方法及感受,再让学生进行3B训练:给朋友写封信,告诉他怎样成为一名较好的语言学习者。 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通过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储存了大量优美地道的词、句,并能恰当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环境支持。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系列图片,照片等,要求学生分组自编对话或集体口头作文,做到逻辑清晰、语意连贯。

初中英语人教版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图片,教师可通过照片、图片等引出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话题,例:九年级Unit 5 Section B ,先引导学生看图,运用发散思维,由第一图的内容,猜测推断What\'s the man doing?学生给出各种各样,有理有据的推侧,接着看图二和图三,学生的思路向一个方向集中,最后让学生画出或描述一幅图,给故事结尾,经过集体讨论,口头作文,最后形成对话:

A:Look! What\'s happening? The man is running in a hurry! B: He could be running for exercise.A: I don\'t think so, he is wearing a suit.B: Well , he might be late for work.A: But he looks kind of scared.B: Oh, My god! What\'s that? There\'s something in the sky.A: A helicopter? No , too big! B: Oh , it must be a UFO.A: What\'s going on? Look ! Now the UFO is landing.B: And there\'s a strange creature getting out .It must be an alien.A: Oh , the alien is chasing the man! I must be dreaming.B:Take it easy , look at this picture , a moman with a camera over there.A:There are also many people working there .They\'re actors .Oh! They must be making a movie.又如,学了Unit 7有关旅游的话题后,Selfcheck出现了几个世界著名建筑物即旅游景点的图片,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假期想去什么样的地方旅游,然后小组分别选择介绍其中的一个景点,接着每个人选定自己的度假目的地,最后形成作文。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作拓展

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教学不仅仅应当重视词汇和信息和积累,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段际关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在教学中有意安排一定量的课文概要写作练习,可增强写作技能,培养学生驾驭篇章结构,理清文脉、把握中心的能力。初中阶段同步阅读文结构常见的是以下三种:金字塔、倒金字塔、纺锤型,( 总—分、分—总、总-分-总)例如,Unit1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是按照“提出问题-简单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模式展开讨论。学完文章后,可引导学生就目前初中生浪费时间的现状和原因、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等方面,依照其结构进行限时书面训练。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阅读过程中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表达形式,先进行口头表达,再将这些信息分析、比较、汇总,整理成作文。而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的同范畴话题的延伸拓展,学生在掌握教材原有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掌握某些写作技能和技巧,在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写作教学中带动阅读教学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型语言活动,其中包含计划起草、文本生成、检查修改等多重环节,写作同时又是多种心智活动互动的过程。通常,一篇作文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过程:审题、构思、生成、表述、组织、修正、润色等。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要解决很多问题:有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如何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去思考曾读过的文章,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的话,势必在写作教学中带动阅读教学,在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施了阅读教学任务。

(1)利用写作的前期准备激励学生阅读

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写作的前期准备包括写作素材的准备和语言的准备。写作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教师的精心准备密不可分。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我们还应当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去进行相关的阅读活动,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2)利用写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开设关于话题作文的讲座。可以把学生从单一的课本引向丰富多彩的英语的英语园地。教师讲解时就涉及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如英文报刊、新闻报道、通知、宣传册、诗歌等,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学了Unit 6 I only eat food tlat tastes good一文后,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美食及健康饮食等方面的文章或手册。学生的阅读兴趣浓了,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改进了,词汇量就会明显扩大,思维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3)利用评价探究写作成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开展成果评价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评价能帮助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作文讲评时,一般应找出学生共性的优、缺点与个性的优、缺点。我向学生推荐好的学生习作,大力提倡摘录、学习和模仿文中佳句,或打印一份与学生作文同题材的优秀文或文章,要求学生试着分析文章的材料、结构模式、语言表达、主题表现等,找一些同学对照自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这样,不仅让学生找出自己写作的不足,还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做到以写促读。 我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经常帮助学生总结典型词句,以及文章的写作框架,让学生反复练习,供其在写作中借鉴;把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赵群英《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教育教学 论 文

浅谈“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

模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燕

二○一一年四月

阅读与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与写作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