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儿童水墨画教学探索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7 08:38:2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 刘小英

水墨画,通常我们称之为中国画。他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儿童经过水墨画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和审美情趣,对其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等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其人格。

一、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逐步练习,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色形式,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教师对儿童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对于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用墨、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并养成良好习惯。老师要多进行身教示范,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一)让儿童体验线条的流畅美。小学生初学水墨画时,让儿童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儿童使用画笔的能力,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可以利用线条构成一些图形,增强儿童的练习兴趣。

(二)让儿童体验用笔的层次美。儿童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三)让儿童体验用笔的变化美。中锋、侧锋、顺锋、逆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画笔从中锋到侧锋至逆锋依次示范,让儿童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儿童的练习兴趣。比如要求儿童在四个三角形内用不同的图形来装饰,如动物的脚印、皮毛的斑纹、树干的纹理等,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用笔的变化之美。

二、探究、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儿童带着问题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将水墨画的练习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使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演示练习。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应当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方法,而应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儿童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念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潜能。

(二)儿歌助记。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儿童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春天》时,我将作画儿歌编为:远近三笔画田埂,淡绿颜色青草生,浓墨勾出垂柳枝,前浓后淡近景成,藤黄颜色点出花,翩翩燕子双双飞。

(三)以点带面。鼓励学的较好的学生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儿童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练习形式。

(四)小组合作。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练习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例如画池中荷花,一人画叶,一人画画,一人画池塘,一人画青草,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写生、默写和创作相结合。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必须具备独特、正确、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进行写生练习对提高儿童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帮助很大。写生可以使儿童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技法应用融为一体。默写和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即兴创作的艺术表现技能。

总之,水墨画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推荐第2篇:儿童水墨画教学反思

儿童水墨画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现状,结合美术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从学生的兴趣、习惯方面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探索中国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教学习惯 兴趣 生活经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美术教材就安排了中国画教学,这一安排是源于新课标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画体现了诗、书、画、印的结合,蕴涵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如何让儿童基本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进而喜欢中国画,热爱中国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中国画用具和表现的特殊性,容易让学生很快产生兴趣;但也是因为用具和表现方法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再不得当,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儿童水墨画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培训班及学校甚至幼儿园都开有国画课,但他们在国画教学中,都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少儿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到基本的中国画知识和技能,又能发挥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力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预习是学习新知之前对教材进行自学的一个过程,包括对教材内容的了解 ,教学资料及用具的准备,还有对作品作者及其艺术特点的了解。预习的过程体现了动手动脑的结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体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做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学习也就变的轻松,而且还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例如在学习《彩墨游戏》一课时,我就重点让学生查找有关宣纸和毛笔以及墨的知识,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介绍和交流,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用具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但让教学变的轻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三、巧学技法,灵活运用

虽然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有一定的难度,但学习中国画不能一点都不给学生教,因为中国画表现材料的特性,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那样画出的中国画将缺少中国画的韵味,导致和儿童水粉画、彩色笔画没有多大区别。比如在教授中国画技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技法时,我先演示了浓破淡、淡破浓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并上台演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了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印象深刻。针对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法要求,要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中国画中提到的墨分五色的要求,就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学生的作业中能体现两三个墨色层次就应该加以鼓励了。在学生完成作业中,也不要过多的要求非要用什么技法,只需要在指导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白中国画在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就行了。

四、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用彩墨画鱼》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中各种鱼的形象,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在欣赏一些画家的作品时,给学生讲一些画家的趣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就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在尝试表现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学生的独创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有时侯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别的材料和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进行创作,比如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结合毛笔、墨汁在宣纸上作画,让学生感受作画材料的多样性,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也尽量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画水果,学习各种水果的画法,然后组成水果盘;学习瓶花的画法,还有画金鱼等等。事实证明,学习的内容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高,学生的创造性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这正如美术新课表中所提到的“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水墨画的学习应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学生一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多画绘画日记,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搜集素材,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画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作品才会更具活力。在搜集素材时有时并不需要画的很完整,有时看见一束花,一盘水果,窗台的摆设等都可以作为表现的对象,而且工具也没有限制,可以用铅笔、钢笔、彩笔、油画棒„„,表现手法上可以是线描,也可以勾线图色等都不用限制,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力,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时侯我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给学生讲创作方法和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国画,因为工具比较繁杂,收拾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摆放用具的习惯,要求学生把学习用具摆放到右手边;还有蘸水的习惯,一般是根据需要来蘸水,不能随便涮笔,以免很快弄脏水;还有不能随便甩笔,多余的水可以用卫生纸或废宣纸吸;再有收拾整理的习惯,要给学生必要的示范和指导。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自如。需要注意的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指导,要把培养习惯也当作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中国画教学是学习传统文化很重要的途径之一,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节,因此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既能让儿童对中国画的技法和审美有所了解,又能和儿童的兴趣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儿童特点和时代气息的作品,这里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

1、7。

推荐第3篇:在水墨画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探索

幼儿园中班拳术教育论文:幼儿想象画初探

承扬古典精髓,突破传统范式,激发儿童想象

摘要:儿童水墨画取自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又不属于传统中国画的范畴,仍应归属于儿童画的一种,只是借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一些技法的儿童画。儿童由于对客观事物有着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特殊的认识与感觉。他们的这种“特殊”与水墨画中的简练、概括、以及在造型要求上“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手法是很合拍的。对水墨画的学习,能大大加强了儿童的想象力。大量的事实证明,儿童掌握一些水墨画的知识与技巧后所描绘出的形象,总是那么朴实、天真烂漫、可爱动人。

关键字:儿童

水墨画教学

想象力

游戏

一、引言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所喜爱的绘画形式之一。水墨画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化,尤其是它纯正的东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要求老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所以关注和体现国画教育的人文性,我们的任务不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国画人才为目标了,而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理解中国画的基本造型特点,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为目的。而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主要是以提高儿童的学画兴趣,从中掌握一些能够接受,容易表达的作画方法。让他们借助毛笔和水墨的功能来表达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才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创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儿童水墨画教学要重点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与现代”。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注意儿童“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先掌握中国画基本的程式化表现法,然后再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儿童化的水墨画作品。

二、实践策略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水墨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水墨画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水墨画教学它深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能使儿童的想象力活起来。

(一)游戏激趣,点燃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激活想象的翅膀。在小学期间,儿童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主要处于低幼期,在小学期间进行水墨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水墨教学也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水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水墨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学生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1.玩墨游戏

儿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加上水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为色,因此墨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之“墨分五色”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于用水”之说,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画就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谈的变化。这是水墨画的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变化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要利用墨创造

图(1)

美的愿望呢?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刚开设水墨画课时,我没有在那里大量的讲墨色、笔法、墨法,而是引导学生用一瓶墨一支笔和一碗水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逐渐发现墨里加水量的多或少会产生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自然了解墨分五色。在运笔中了解笔法分中锋、侧峰等等。笔的运用时会产生不同的笔迹会出现例如“飞白”“渐变”等观赏感 图(2) 观效果。在教学画“墨色的变化”时我也是利用玩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或点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生宣纸的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什么颜色怎么画或画什么,同时也因为水分的多少或者时间的长短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更大了。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所起的作用如图(1)图(2)。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2.溅墨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水墨画的教学上,在展现学生的个性方面我们时常会习惯于“目中无人”,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独特感受。常常让学生照猫画虎,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再现,“千人

图(3)

一面”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局面呢?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溅墨游戏”。 “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汁的笔溅一块或几块墨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能自主地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中国画创作效果甚好。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图3)。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思辩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就是水墨游戏的神奇魅力,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儿童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3.泼墨游戏

简单的水墨游戏活动,启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开始懂得

水墨的美,喜欢上中国画艺术。水墨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画,将墨泼于纸上,进而整理加工成画的“泼”“画”结合的画法就是中国画中传统的墨法――“泼墨”。它可以先泼后画(图4)也可先画后泼(图5)。另 图(4)

外水墨画有着它独特的绘画方法,它不同于蜡笔画,可以用铅笔把图绘

图(5) 画好再慢慢着色,而水墨画只能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象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基于这一点泼墨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儿童胆小不敢下笔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泼墨再让孩子们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儿童来尝试。这样儿童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他们的作业中可看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4.印墨游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总是比较难表现的一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果让我发现用玻璃来印画能很好的表现那水墨淋漓的山和水(图6)。由此我联想到能否可以让儿童也尝试一下印墨。于是我在教水墨鱼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把鱼画在光滑的桌面上,再用生宣去印。结果这节课的气氛和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5.接龙游戏

图(6)

绘画接龙即由不同的学生接连着画同一个对象。我们传统中国水墨画在培养儿童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总是以儿童画得像传统的中国画为满足,很少让儿童

自主感悟、创新思维和自由创作等。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儿童学习水墨画,只需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让其随心所欲的发挥其想象和表现力,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稚拙可爱的形象。如我在教学《戏剧》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观看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再分析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图(7)

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戏剧人物的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四张长卷上共同完成四幅画。每一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画一至两笔接连着画如图(7)图(8),既比速度又比创意。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

(二)贴近生活,放飞想象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近儿 图(8)

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童生活并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这样就能放飞儿童的想象。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水墨课一开始你就以传统的国画教学让他们机械地临摹你的范画的话,由于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很容易产生厌烦。这 图(9)

图(11) 时作为教师的你如出示的是一则动画故事或是一个新鲜的游戏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很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水墨画艺术的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

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

图(10)

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

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我们也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传统的中国画教育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并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我总是选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为主题。如描绘“我的家长”(图9)、“窗前的花” (图10)、“海底世界”(图11)“春天”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变换工具,自由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最为奇特的,尤其是孩子

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不受世俗和界定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是以学生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强 图(12)

图(13) 14)调尊重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落笔,大胆表现,随心所欲地选用他们的作画工具、颜色、方式,来表达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感受自然地表现在纸上,流露在画中。在教学中我突破工具材料的局限性,提倡在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如允许学生用水粉水彩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这样儿童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儿童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我还发现可以在宣纸

上用油画棒、蜡笔等特殊工具材料来作画。例在画《鸡》时(图12)(图13),在表现了大小鸡时,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我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这样儿童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图14)等方法。不仅如此我还采用了非常西化的喷绘(用牙刷蘸水粉往宣纸上喷颜料)这样使儿童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寓学于玩,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创设新评价,丰富想象

教学评价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水墨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儿童心中的语言,了解儿童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能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不注重儿童情绪体验的词或句子。评判一幅少儿国画作品优劣的标准应该首先应看有没有童真童趣而不是笔墨技巧。儿童思维意识所表现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反映的应该是儿童的生活观和世界观。这样的作品如按“六法”要求也同样是“气韵生动”的。以生活题材练习代替机械的技法学习,以儿童感兴趣的题材入画让学生自由表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再适时指导,可以使他们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儿童作品的肯定会使儿童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的去作。

总之,儿童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它工具如勾线填色相比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 都有好处。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没有具备艺术素质的民众。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应当从儿童抓起。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参考文献:

1.杜卫、陈鹰主编《儿童美育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张大钧著《少儿国画教程.花鸟篇》,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4.李明云著《儿童国画入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推荐第4篇: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

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国画基本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

(2课时)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

建筑

(8课时)

第三阶段:花卉 动物

写生创作

(15课时)

第四阶段:人物写生 创作

(10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

运用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

建筑

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水墨范本。

第三阶段:花卉 动物

写生创作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画。

通过写生或想象,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

第四阶段: 人物写生 创作

让孩子们画爱因斯坦、齐白石、马三立等名人肖像。上课时,通过讲名人故事、看照片,让孩子们谈感受,使他们对名人以及对名人的五官特征有所了解。老师一般不做笔墨示范,只提醒他们头发、眉毛、胡须用墨浓些,其余用墨淡些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模式,凭着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作品,彼此距离拉得很大。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名人肖像挂图

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题材。也可把生活和想象结合起来,画出更加奇妙的构思。在造型上,在尊重孩子天生意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他们对意象的理解,不必强制摹仿成人作品。诗、书、画、印合一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描绘的童诗、歌谣、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就其内容含义,透过教师讲解,儿童的共同讨论,再由教师提示适合的笔墨技法,由儿童描绘整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等

(一)游戏激趣,点燃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激活想象的翅膀。在小学期间,儿童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主要处于低幼期,在小学期间进行水墨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水墨教学也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水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水墨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学生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1.玩墨游戏

儿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加上水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为色,因此墨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之“墨分五色”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于用水”之说,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画就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谈的变化。这是水墨画的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变化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要利用墨创造

图(1)

美的愿望呢?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刚开设水墨画课时,我没有在那里大量的讲墨色、笔法、墨法,而是引导学生用一瓶墨一支笔和一碗水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逐渐发现墨里加水量的多或少会产生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自然了解墨分五色。在运笔中了解笔法分中锋、侧峰等等。笔的运用时会产生不同的笔迹会出现例如“飞白”“渐变”等观赏感观效果。在教学画“墨色的变化”时我也是利用玩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或点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生宣纸的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什么颜色怎么画或画什么,同时也因为水分的多少或者时间的长短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更大了。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所起的作用如图(1)图(2)。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2.溅墨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水墨画的教学上,在展现学生的个性方面我们时常会习惯于“目中无人”,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独特感受。常常让学生照猫画虎,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再现,“千人

图(3)

一面”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局面呢?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溅墨游戏”。 “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汁的笔溅一块或几块墨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能自主地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中国画创作效果甚好。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图3)。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思辩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就是水墨游戏的神奇魅力,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儿童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3.泼墨游戏

简单的水墨游戏活动,启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开始懂得

水墨的美,喜欢上中国画艺术。水墨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画,将墨泼于纸上,进而整理加工成画的“泼”“画”结合的画法就是中国画中传统的墨法――“泼墨”。它可以先泼后画(图4)也可先画后泼(图5)。另 图(4)

外水墨画有着它独特

图(5) 的绘画方法,它不同于蜡笔画,可以用铅笔把图绘画好再慢慢着色,而水墨画只能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象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基于这一点泼墨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儿童胆小不敢下笔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泼墨再让孩子们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儿童来尝试。这样儿童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他们的作业中可看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4.印墨游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总是比较难表现的一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果让我发现用玻璃来印画能很好的表现那水墨淋漓的山和水(图6)。由此我联想到能否可以让儿童也尝试一下印墨。于是我在教水墨鱼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把鱼画在光滑的桌面上,再用生宣去印。结果这节课的气氛和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5.接龙游戏

图(6)

绘画接龙即由不同的学生接连着画同一个对象。我们传统中国水墨画在培养儿童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总是以儿童画得像传统的中国画为满足,很少让儿童

自主感悟、创新思维和自由创作等。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儿童学习水墨画,只需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让其随心所欲的发挥其想象和表现力,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稚拙可爱的形象。如我在教学《戏剧》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观看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再分析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图(7)

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戏剧人物的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四张长卷上共同完成四幅画。每一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画一至两笔接连着画如图(7)图(8),既比速度又比创意。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

(二)贴近生活,放飞想象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近儿 图(8)

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童生活并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这样就能放飞儿童的想象。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水墨课一开始你就以传统的国画教学让他们机械地临摹你的范画的话,由于学生对水 图(9)

墨画的了解很容易产生厌烦。这时作为教师的你如出示的是一则动画故事或是一个新鲜的游戏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很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水墨画艺术的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

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

图(10)

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 图(11)

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我们也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传统的中国画教育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并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我总是选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为主题。如描绘“我的家长”(图9)、“窗前的花” (图10)、“海底世界”(图11)“春天”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变换工具,自由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最为奇特的,尤其是孩子

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不受世俗和界定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是以学生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强 图(12)

图(13) 调尊重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落笔,大胆表现,随心所欲地选用他们的作画工具、颜色、方式,来表达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感受自然地表现在纸上,流露在画中。在教学中我突破工具材料的局限性,提倡在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如允许学生用水粉水彩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这样儿童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儿童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我还发现可以在宣纸

上用油画棒、蜡笔等特殊工具材料来作画。例在画《鸡》时(图12)(图13),在表现了大小鸡时,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我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这样儿童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 图(14)

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图14)等方法。不仅如此我还采用了非常西化的喷绘(用牙刷蘸水粉往宣纸上喷颜料)这样使儿童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寓学于玩,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推荐第5篇: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少儿水墨画教学计划

1.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少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

2.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儿童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4.水墨国画的意义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光辉、灿烂、悠久的历史。它与西方绘画不同,有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让儿童从小了解、学习水墨画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学画水墨画,不能作为专门化的技术训练,更不能用成人化的一套技法要求孩子,以免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学会一些儿童能够接受的简单的表现技法,让儿童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才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创造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儿童水墨画是非常有趣的,不只是水墨游戏的表现,也突出色彩与童趣的结合,更有一番韵味。

5.儿童国画教学的课程框架

学画的方法不足一而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有差异。低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已具备一定的临摹能力,且学习任务少,学画时间充足,家长学生能把较多精力集中到学画上,便以较快入门,为进一步学画打下扎实基本功。 高年龄的学生,自控能力强,表现力丰富,内容与低年级不同,需要适当调整,并增加难度。

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画兴趣,了解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熟悉毛笔性能,了解用笔的正、侧、卧、逆、散的不同方法和效果,学会简单的调墨调色。内容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绘制容易的事物如水果、蔬菜、鱼虾、小动物,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等。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愉快地绘画,采用讲解示范,学生跟画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适应情况,慢慢转到基本技法的训练上来。花鸟画的基本功主要是笔墨,笔墨的锻炼可以从梅兰竹菊入手,由此推及其它花卉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书画基础的孩子,后期还可以选择创意国画,诗、书、画、印合一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描绘的童诗、歌谣、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就其内容含义,透过教师讲解,儿童的共同讨论,再由教师提示适合的笔墨技法,由儿童描绘整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推荐第6篇:儿童水墨画教案

噢,那淡淡的水墨画(2008-10-29 20:33:58)标签:杂谈

分类:教学点滴

2007年的秋天,我曾上了一节课外阅读研讨课——儿童诗欣赏课《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是著名作家张继楼的作品。我很喜欢这首诗,一读到它,就深深地被诗中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吸引住了,好一幅清远而有韵味的水墨画!我决心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们欣赏。于是就利用在我校举行县级课外阅读研讨课的机会上了一节小学儿童诗欣赏课。在进修学校孙老师的指导下,这节课上得挺成功,听课的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我个人的教学素质给予了肯定。作为执教者,我无法在我的心中准确地描绘我上课的样子,但从旁人的言语中,我的课堂也如一幅水墨画吧。淡淡的而又隽永,能给学生和听课者美的享受,那是我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语文教师的课堂,应是诗意的课堂。我一直在努力,哪怕有时是惶恐的,因为怕浪费了课堂,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我喜欢小学语文课堂,就像我喜欢优美的散文和诗一样,尽管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有许多无奈。 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欣赏课教案(四年级)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又到了我们的欣赏课时间。 播放歌曲《童年》。大家听听这首歌,好听吗?有谁知道歌名?是啊,我们的同学正处在快乐的童年时期。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像和憧憬。简介你知道的张继楼。由生说后再由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欣赏这首诗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出示课件 (1)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2)弄懂题目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4)画出你不理解的词句。

(5)摘录诗中你喜欢的词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检查。

(1)指名分节读,读后简单点评。

(2)说说题目的意思,引导理解什么是水墨画。 (3)根据小标题来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4)质疑。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以第二节为例,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1)在这一节中,你摘录了什么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 (2)当你读着这个词或句子时,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读着这个词或句子时,你的心情如何?

(4)还有谁摘录同样的词句,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5)除了这个词或句子,还有没有摘录其它词句的?指名谈谈。 (6)指导朗读。 从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

让我们用心地体会,用心地朗读,把我们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相信我们会读得很美很美。(出示第二节诗的相关画面)让我们来美美地朗读这节诗吧。

2、提炼欣赏方法。

刚才我们是按什么方法来欣赏这节诗的。(让生说后再由师出示课件进行归纳)

我们可以这样欣赏这首诗:透过词句感受语言的美,再想像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美美地朗读。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欣赏第一节后采用教师配乐范读指导,第三节则采用语言描绘引读。)

5、回归整首诗,小结后进行朗读。(配乐分组读)

四、动笔仿诗试编,抒发情感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如水墨画般优美的童年生活画面,让我们在阅读中欣赏了了诗歌的美,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我们童年生活也有许多这样动人的场景,谁来说说?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快乐情景,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希望大家拥有一个充满书香的快乐童年。

课后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办一期以儿童诗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是《我想》,这篇课文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我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发言。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的反应积极热烈,而且理解到位。当我抛出“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到位,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画》,该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是三首独立的小诗,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诗篇。第一小节的诗目是《街头》,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郑伟东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儿童诗两首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补充资料: 爱 之 歌 黑塞(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假若我上《儿童诗两首》

今天,到一所学校听了一节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教师讲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区别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孩子们尝试进行诗的创作。教师的引导很不错,学生的作品也很不错,可惜没能听到老师是怎样上第一课时的。不过,当我反复读这两首诗时,不禁为教材编写者的安排叫好!我想,这两首诗的同时呈现,有机会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对两诗的对比,感悟诗歌的视角、构建对诗歌写作难度的影响,激发孩子的写诗热情并向第二首诗的写作提出挑战。

课文全文如下: 我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我猜想,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更喜欢或更愿意尝试对第一首诗的仿写学习。但是,教师们可能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未作深入的分析,特别是从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创作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导我们的教学。 学生为什么更容易接受第一首诗呢?

首先,两首诗的写作视角不同,导致表达和构建语言的方式的不同。《我想》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自述的方式,把儿童内心的想法形象化和物化。其语言表述的直观形象性,非常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性。同时,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说童心本身就是充满诗意和奇趣的,所以《我想》中那—连串孩子特有的美妙幻想和语言,就能深入孩子们的心并出入他们的口。同时,孩子们也会特别愿意尝试学习和模仿本诗的写法创编相应的儿童诗,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童年的水墨画》一诗,则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孩子们充满童趣的那—串串或动或静的场景画面化。而它那优美的语言和多手法的刻划,又让所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这一组诗带给孩子们的是对诗本身的欣赏,是对诗作者的佩服,但如果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仿写,他们会感到很大的难度。

有了以上分析,我们在本课教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

《我想》—诗的教学,我会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特有的诗性的儿童语言,来体验、感悟并融入本诗营造的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氛围中,并在此基础上相对轻松地引导孩子们拓展出新的儿童诗作。

不过,对本诗的结尾,我的确也有自已的看法。有人批评诗的最后两句:“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实是败笔,或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或认为是成人观念的强加 。我却认为,文学本来就具有教育性,向孩子们提出类似遇事与父母“商量商量”的问题也无可厚非,在与上课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也认为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很认可作者的观点而并不反感。但是,这样的语言表述和思维状态显得较为理性,与前面那充满童趣和浪漫色彩的诗句也的确有些不太协调。我想,一个天真烂漫而乖巧的孩子,在想象到自已化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向遥远的地方的那一瞬间,如果真想到了父母,那会是“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还是“可是,我飞走了,爸爸妈妈咋办呢?”我想 ...天真烂漫而乖巧的孩子,在想象到自已化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向遥远的地方的那一瞬间,如果真想到了父母,那会是“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还是“可是,我飞走了,爸爸妈妈咋办呢?”我想,后者可能更符合儿童的思维及语言,而且,它也同样能引发儿童对独立与家庭,自由与责任,放飞与亲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童年的水墨画》—诗的教学,我一定会尽力激发学生对作者独具匠心的观察力和捕捉美妙瞬息画面的能力的惊叹,以及对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崇拜,进而激发起孩子们对作者的挑战,去发现生活中那一幕幕的美的一瞬!

你看,在《街头》,那阳光也是—个好奇而可爱的人儿呀,她正悄悄吧悄悄地爬呀爬,来看看到底是啥,把小姑娘迷得忘记了周围的喧闹。哦,原来是“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你再看那原本平静的《溪边》,溪水忽然动了,绿水中静立的人影儿碎了,钓竿上红红的小蜻蜓飞了,蹦跳的鱼儿钓上来了!而此时,那银铃般脆朗的笑声你看见了吗?它们,正从钓鱼的小人儿口中哈哈呀呀地跳出来,大珠小珠般地撒落在玉色的草地上,又如跳动的音符般反弹而起并飘散在半空中……我会告诉孩子们,这种美妙的感觉,它的名字叫“通感”,我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的画面中试着捕捉这样的灵感。或许,孩子们就可能从挥舞乒乓拍的某一时,从参加五十米比赛撞线的那一瞬,从俯身拾起纸屑的那一秒,从解开难题的那一刻,甚至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天上地下江中海里,从日出月升云开雾散中感悟到这样的美,体验到这样的情,最终写出如《童年的水墨画》般的美好的文字! 这,也许就是我对这篇《儿童诗两首》的教学追求。

A案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推荐第7篇: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

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水墨肌理画

第二课时:趣味风景

(一)

第三课时:趣味风景

(二)

第四课时:趣味静物写生

第五课时:名人肖像

第六课时:命题创作

教学方法:水墨游戏法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水墨肌理画

运用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

第二课时:趣味风景

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水墨范本。

第三课时:趣味风景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画。

第四课时:趣味静物写生

通过写生或想象,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花瓶或陶罐。

第五课时:名人肖像

让孩子们画爱因斯坦、齐白石、马三立等名人肖像。上课时,通过讲名人故事、看照片,让孩子们谈感受,使他们对名人以及对名人的五官特征有所了解。老师一般不做笔墨示范,只提醒他们头发、眉毛、胡须用墨浓些,其余用墨淡些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模式,凭着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作品,彼此距离拉得很大。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名人肖像挂图

第六课时:命题创作

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题材。也可把生活和想象结合起来,画出更加奇妙的构思。在造型上,在尊重孩子天生意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他们对意象的理解,不必强制摹仿成人作品。诗、书、画、印合一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描绘的童诗、歌谣、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就其内容含义,透过教师讲解,儿童的共同讨论,再由教师提示适合的笔墨技法,由儿童描绘整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等

推荐第8篇: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新探索

小学创意水墨画教学新探索

罗芳小学

王建

所谓创意水墨画,就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国画中的水墨画,而是在表现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改变传统固有的模式。就小学生来说,就是要结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能顺畅地运用水墨画来表现形象和表达情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学创意水墨画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扩展创作内容的空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如《金鱼》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金鱼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金鱼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金鱼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金鱼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金鱼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目前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所以,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二、训练多种表现形式,激发表现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

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四、用“玩”来训练绘画的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五、名画名家的鉴赏,丰富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总之,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推荐第9篇: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例谈

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例谈

众所周知,传统的国画教学历来以技法传授的方式为主,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现,这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每个儿童,都有着纯洁、天真的内心世界,有着各种不同的美好梦想和对身边事物的种种不同感受,他们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在儿童的绘画中自然显现出依靠直觉体现美的自然法则,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下面我就“学生在直觉的引导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水墨情怀”发表一点浅见。

一、自主提问

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为依据,在欣赏大师优秀作品的同时,加上想象、发挥、引申,进行变体画创作,这是一种和大师进行对话的自主性学习。选用大师作品既有文人水墨,也有水墨画以外的民间杰作和西方经典,既避免了孩子们在绘画语言上机械照搬,又可在同一活动中接触、比较和理解异质文化。这种理解,由于个体经历、生活状态等不同,会产生很大差异,产生各种“误读”。而恰恰是这种差异,生出千姿百态的创造,使儿童水墨画变得丰富多彩。

向大师学习,主要不是学习那些已转化为常规的、现成的、具体的东西,而是学他们独立的感受和创造精神。

比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吴冠中的画时,我以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欣赏。①你觉得这张画如何?请小朋友谈谈自己的第一感受。①你还想了解这幅画的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都是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旧经验、旧感受着手教学的。又如欣赏完吴冠中的画后,又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①画中的点线给你怎样的联想?②这些点线搭配在一起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妙在哪里?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感受,又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知识探究

“不带任何预想,只是渴望用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线条、色彩和形状,但到了某一刻,就变得有意识起来了,于是,一种制约和秩序开始生产。”现代大师的制作经验往往正合孩子们的心意。学生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艺术创造行为,它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我表现,一种内心的表露。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通过唤醒学生自身内部的“沉睡的力量”,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调动其潜能,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沉思和燥动、接受和创造都以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如在传授各种线的表现方法中,我先以各种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山以竖线画出后的高耸、挺拔,树枝、藤以曲线画出的流动美。线条是有性格的,我利用音乐的平缓、舒畅、节奏强弱、愉快欢乐等,让学生徒手画出这些感觉,这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线条表现,这种表现透着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样,在点的教学中,我先在白纸上随意画一个点,随后让学生利用硬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工具去试,发现其他点的画法。如滴洒法、敲甩法、砸击法、揉笔法等等,让学生凭直觉去探索,促使学生在“玩”中领悟出知识。

在教学中坚持从形象分析走向感情体验,拓展学生的感知力。我们要改变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引导式、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式、学生自评互评式、体验尝试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形成自主学习的机制。

三、合作学习

中国水墨画有一套严格的作画模式和方式方法。自身在实际操作中用墨、运笔、蘸水、设色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学生短时间内单独进行意象结构的艰难性。在小学水墨画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有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小学水墨画的创造学习有新的突破。

教育社会学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和地位与自己平等的人一起讨论,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掌握信息、内化观点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实际中合作学习可分为全班学生共同创作巨幅水墨画,或是6-7人的小组合作,或是3-4人的合作。形式多样,灵活方便。在学习小学美术第九册《熊猫乐园》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合作学习法。熊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对这节课的创作练习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如何使《熊猫乐园》的创作常中求变、富有新意,是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分组、讨论,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他人长处,进行有机的意象创构,在这种民主的气氛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互动,拓宽了思路,深化了认识,实现了差异互补;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以平时在影视欣赏中或画刊中见过的画面为基础,小组讨论大胆构思,灵活运用表现方法,创作出一幅幅出自心中意造的水墨画图;或借助文学意境,如追求诗情画意;也可不定画题自由生发……学生虽被“逼上梁山”却并不胆怯,思索了一会即纷纷提笔落墨,完全沉浸在一种自由创造的情境里尽情地挥洒……

可见,学生个体在互相合作学习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开发利用了同组学生中的差异因素。在互动中,学生有机会展示各自的个性、长处,得到了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受到了他人智慧启发,促使学生主观意象更加完整、清楚,最终促使学生能顺利完整的用水墨表现意象,物化为具体形象。

总之,对儿童的美学意识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对于水墨表现有着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非要合乎我们理论上的要求,这既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的魅力所在。其实儿童运用笔墨和色彩时的大胆想象及创造精神正与彩墨画意象表现的本意相契合,对靠天赋自觉能力表现的儿童来说,过多的笔墨技法反而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儿童的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水墨作品。

推荐第10篇:第二课堂——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

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国画基本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

建筑

第三阶段:花卉 动物

第四阶段: 人物写生 创作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水墨肌理画

运用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

第二阶段:趣味风景

建筑

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水墨范本。

第三阶段:花卉 动物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画。

通过写生或想象,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

第四阶段: 人物写生 创作

让孩子们画爱因斯坦、齐白石、马三立等名人肖像。上课时,通过讲名人故事、看照片,让孩子们谈感受,使他们对名人以及对名人的五官特征有所了解。老师一般不做笔墨示范,只提醒他们头发、眉毛、胡须用墨浓些,其余用墨淡些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模式,凭着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作品,彼此距离拉得很大。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名人肖像挂图

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题材。也可把生活和想象结合起来,画出更加奇妙的构思。在造型上,在尊重孩子天生意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他们对意象的理解,不必强制摹仿成人作品。诗、书、画、印合一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合描绘的童诗、歌谣、古诗词、散文游记等,就其内容含义,透过教师讲解,儿童的共同讨论,再由教师提示适合的笔墨技法,由儿童描绘整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等

(一)游戏激趣,点燃想象

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激活想象的翅膀。在小学期间,儿童从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主要处于低幼期,在小学期间进行水墨画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水墨教学也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临摹一直成为水墨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水墨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学生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1.玩墨游戏

儿童----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我们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加上水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水墨画以墨为主,以墨为色,因此墨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之“墨分五色”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于用水”之说,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画就是靠水与墨的巧妙调配,产生出干湿。浓谈的变化。这是水墨画的突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变化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要利用墨创造

图(1)

美的愿望呢?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刚开设水墨画课时,我没有在那里大量的讲墨色、笔法、墨法,而是引导学生用一瓶墨一支笔和一碗水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逐渐发现墨里加水量的多或少会产生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自然了解墨分五色。在运笔中了解笔法分中锋、侧峰等等。笔的运用时会产生不同的笔迹会出现例如“飞白”“渐变”等观赏感观效果。在教学画“墨色的变化”时我也是利用玩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或点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生宣纸的特征,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我没有限制学生用什么颜色怎么画或画什么,同时也因为水分的多少或者时间的长短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更大了。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所起的作用如图(1)图(2)。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挥余地。

2.溅墨游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水墨画的教学上,在展现学生的个性方面我们时常会习惯于“目中无人”,很少顾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独特感受。常常让学生照猫画虎,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再现,“千人

图(3)

一面”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一局面呢?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溅墨游戏”。 “溅墨游戏”,即拿着蘸满墨汁的笔溅一块或几块墨在宣纸上,然后让学生做发散性的想象练习。能自主地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中国画创作效果甚好。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却都能和画面联系上,让我惊叹不已(图3)。他们乐于观察尤其是观察细微之处;敢想,尤其善于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敢说别人还没说过的话。他们不再是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有个性、有一定思辩力的人,他们的想法可以与众不同、天马行空、不受他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我想,这就是水墨游戏的神奇魅力,它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儿童展现出自己最天真、最自然的一面,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信。

3.泼墨游戏

简单的水墨游戏活动,启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开始懂得

水墨的美,喜欢上中国画艺术。水墨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画,将墨泼于纸上,进而整理加工成画的“泼”“画”结合的画法就是中国画中传统的墨法――“泼墨”。它可以先泼后画(图4)也可先画后泼(图5)。另 图(4)

外水墨画有着它独特

图(5) 的绘画方法,它不同于蜡笔画,可以用铅笔把图绘画好再慢慢着色,而水墨画只能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象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基于这一点泼墨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儿童胆小不敢下笔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我在纸上示范泼墨再让孩子们想象可以画成些什么?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儿童来尝试。这样儿童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他们的作业中可看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儿童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4.印墨游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总是比较难表现的一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结果让我发现用玻璃来印画能很好的表现那水墨淋漓的山和水(图6)。由此我联想到能否可以让儿童也尝试一下印墨。于是我在教水墨鱼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把鱼画在光滑的桌面上,再用生宣去印。结果这节课的气氛和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5.接龙游戏

图(6)

绘画接龙即由不同的学生接连着画同一个对象。我们传统中国水墨画在培养儿童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总是以儿童画得像传统的中国画为满足,很少让儿童

自主感悟、创新思维和自由创作等。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儿童学习水墨画,只需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让其随心所欲的发挥其想象和表现力,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稚拙可爱的形象。如我在教学《戏剧》一课时,先是让学生观看戏剧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再分析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图(7)

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戏剧人物的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四张长卷上共同完成四幅画。每一小组的每一个同学画一至两笔接连着画如图(7)图(8),既比速度又比创意。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

(二)贴近生活,放飞想象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近儿 图(8)

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童生活并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这样就能放飞儿童的想象。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水墨课一开始你就以传统的国画教学让他们机械地临摹你的范画的话,由于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很容易产生厌烦。这 图(9)

图(11) 时作为教师的你如出示的是一则动画故事或是一个新鲜的游戏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很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水墨画艺术的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

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

图(10)

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

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我们也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传统的中国画教育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并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在教学实践中水墨画的教学内容我总是选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为主题。如描绘“我的家长”(图9)、“窗前的花” (图10)、“海底世界”(图11)“春天”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变换工具,自由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最为奇特的,尤其是孩子

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不受世俗和界定的限制而更为自由。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是以学生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强 图(12)

图(13) 14)调尊重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自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落笔,大胆表现,随心所欲地选用他们的作画工具、颜色、方式,来表达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感受自然地表现在纸上,流露在画中。在教学中我突破工具材料的局限性,提倡在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如允许学生用水粉水彩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这样儿童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儿童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我还发现可以在宣纸

上用油画棒、蜡笔等特殊工具材料来作画。例在画《鸡》时(图12)(图13),在表现了大小鸡时,材料的运用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我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这样儿童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图14)等方法。不仅如此我还采用了非常西化的喷绘(用牙刷蘸水粉往宣纸上喷颜料)这样使儿童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寓学于玩,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11篇:从新课程理念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从新课程理念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少儿美术尚未受到一系列规则原理为指导的系统训练的影响,显示出原始的、未开化的特性,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直觉。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儿童水墨画教学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中),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游戏式练习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对儿童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但在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要认真对待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多进行身教示范,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1.让儿童体验线条之流畅美

初学水墨画,让学生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宣纸上画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可以利用线条构成一些图形,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图

1、图2)

2.让儿童体验笔墨之层次美

儿童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老师适时引导点播,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3.让儿童体验用笔之变化美

中侧锋、顺逆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师可将毛笔从中锋到侧锋依次示范,让学生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儿童的练习兴趣。图3就是要求学生在四个小三角形内用不同的图形来装饰,如动物的脚印、皮毛的斑纹、树干的纹理等,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用笔的变化之美。

二、巧妙设计练习形式,以新颖的结构形式教学代替单一化形式教学。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成为练习的主人。我将水墨画练习分成以下七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演示练习作基础

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应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方法,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潜能。

2.儿歌助记促兴趣

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儿童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画熊猫时,我将作画方法编为:中白云笔淡墨画,左右两笔椭圆大,浓墨画上绒绒耳,八字眼睛两边画,小笔浓墨画嘴巴,大笔再把前肢加,后肢两笔画在下,行笔流畅水分大。(图4)

在作画时播放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也容易使儿童进入角色。

3.以点带面提效率

鼓励学得较好的显示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儿童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练习形式。

4.小组合作融气氛

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练习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如荷花可一入画叶,另一人画花,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

5.师生结合解疑问

练习中儿童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色墨渗化过分),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现象或效果,教师不妨接着画几笔,借题发挥,因势成形,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形象。反之,也可以老师先画上几笔,让学生接着画。经过这种练习,促使学生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预料外的变化,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写生、默写和创作激兴趣

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必须具备独特正确、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进行写生练习对提高儿童的眼手脑协调能力帮助很大。如盆栽是儿童较为熟悉的观赏植物,我专门设计了——个单元练习,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枝、茎、叶、花、果的特征,用勾线染色的方法加以表现。(图5)使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技法应用融为一体。默写和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藉以培养即兴挥写的艺术表现技能,一般以小品形式出现,笔墨要简练,富有诗意和韵味。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每个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儿童画水墨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甚至是成人不好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挥洒自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1.传统题材出新意,生动活泼见情趣

教学中以听一听、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评一评、创一创等活动,积极创造调动儿童内在情感和动机的情境,在多层面参与中,建构起新的知识,实现传统题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新链接。

2.现实生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

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现实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儿童使用毛笔作画时容易克服物象画得较小的问题,而且出现一些奇特的布局和效果。

3.古诗配画乐陶陶,幅式多样形式新

儿童对琅琅上口的古诗情有独钟,用水墨画来表现诗歌境界也十分契合。教师要鼓励儿童积极调动中国画诸多的审美因素加以表现,包括题诗、题字、用印等,使作品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一曲优美的歌。

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丰富,幅式多样,如扇面、斗方、屏条等也可让儿童尝试,运用全新的构图形式来拓宽视野。经常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大师的优秀作品,举办水墨画展评交流等,都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并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作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审美、认识、教育的功能。

水墨画教学必须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下一代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第12篇:儿童水墨画入门初探(论文)

儿童水墨画入门浅探

南浔区千金小学 潘静霞

[摘要]儿童水墨画教学经验介绍:1.教正确的握笔姿势;2.学会观察绘画对象抓特征;3.教师的范例和演示不可忽视;4.学会简单的用笔方法;5.构图法则让儿童自己领会;6.教学儿童水墨画要有计划、有目的,分类型、分段落,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水墨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艺术之一。它与其它画种不同,具有用笔简练概括的特点,作画迅速,形象生动,使人喜爱,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让儿童学习水墨画,不但可以训练他们一些简单的水墨画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观察、审美、思维、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份优秀文化遗产,理解、接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这几年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水墨画教学水平的提高,特作此小结,供同行借鉴。

1.教儿童学水墨画,首先要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毛笔是绘画的工具,要想画好画,首先必须学会握笔的方法,因为握笔的方法正确与否,与绘画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儿童更好地掌握执笔方法,我让他们边念儿歌边执笔:“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好友在一起;食指在上面,中指在下面,拇指在中间;捏紧笔,腕子沉;画中锋,笔要直;画侧锋,笔要斜;毛笔拿得好,定能学好画。”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能帮助儿童理解和记住要领。此外,还可以向他们简单地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笔墨、颜料等,让他们对水墨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多看实物,了解绘画对象的外形特征。从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来看,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认知和愿望。他们观察事物的特点是观察其主要的特征,夸大其感兴趣的情节,忽略其他细节。水墨画强调“以形写神”,而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正和水墨画的表现方法相似。教师要选择孩子们喜爱的、经常接触的事物进行教学会事半功倍。画水果,先得让他们用眼睛看水果的形状和颜色,摸摸表皮,再观察老师画苹果的方法,启发他们用笔腹左一笔右一笔合拢成圆形来画,于是桔子、柿子的画法马上就学会了。用团点转圆的方法画樱桃,又举一反三地学会了琵琶、葡萄的画法。画小动物也一样,比如画小鸡,在了解了小鸡的形态、习性之后,孩子们会创作出了啄米、回头、追跑等不同姿态的佳作。观察或欣赏方法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儿童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激起他们学画、爱画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作上。

3.教师的范例和演示不可忽视。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了解怎么样把观察到的事物画到画中。我们教师应该避免那种依葫芦画瓢的演示方法,把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绘画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潜能。教师如果出示范例,那就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如果教孩子画猴,那么范画就要丰富有趣:吃桃、爬树、荡秋千等,要鼓励他们去想象猴的其他动态,尝试着大胆表现出来。通过教师清楚的示范讲解,能使孩子较快地掌握作画的方法和步骤,避免走弯路。如学画大象时,我边念儿歌边示范:椭圆身体蛋形头,长长鼻子添皱纹,四条腿儿像柱子,短小尾巴不能丢。之后再让孩子发挥想象画画大象喝水、行走、游戏等有趣的动态。孩子们都喜欢这边唱边学画的方法。

4.儿童水墨画教学中,要教会他们简单的用笔。儿童学习水墨画不能以专业化与成人化方式来训练。刚接触水墨画的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可让孩子动手勾画各种线条,这种方法能让他们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宣纸上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至于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中锋、侧锋该什么时候用?把这些干枯的理论知识放到具体的教学中就会让孩子容易接受,例:教画葡萄叶时,告诉孩子,先用侧锋画叶,再用中锋勾叶脉,中锋笔要直,侧锋笔要斜。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儿童就能逐步掌握中、侧锋用笔,同时熟练掭墨、蘸水、调色等简单技巧,为将来由浅入深的学习打好基础。

5.如何构图是儿童绘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部分。儿童绘画最显著的特征是简单粗糙,造型夸张或扭曲,这是任何成人的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儿童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很多的客观造型因素还缺乏理解和认识。水墨画用笔随意,可大可小,能粗能细,意到神似,这适合儿童构思随意的特点。老师不能生硬地把传统的构图法则一五一十地灌输给学生,更不能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引导他们比较多幅作品,让他们自己观察、研究、讨论得出怎样的构图好看?怎样不好看?说说为什么。如教画橘子时,我要求学生先想想,是把橘子朝一个方向排队式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还是有聚有散,有反有正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有不同意见时,就把两种构图画出来比一比,让他们在观察比较中学到构图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参差错落等的基本要领。

6.教学儿童水墨画要有计划、有目的,分类型、分段落,由易到难,逐步深化。教师应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其现有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教学内容,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学生,而且要帮助学生作好阶段归纳。教学瓜果段落后,师生可以小结得出:瓜果的外形大多是圆形(橘子、杨梅、西瓜、石榴等),画法相似,都可以用左右两个半圆的画法画成;又通过另一个段落的学画归纳出:长条形的蔬果(辣椒、茄子、萝卜、香蕉等)多可用上下两笔的方法画成。经过几个段落的学习(一种类型一个段落),孩子们就能较熟练地掌握某一种类型的物体画法了。学会了丰富的表现内容,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创作激情就会提高,眼界大开,兴趣也会变得持久而高涨,这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水墨画学习铺垫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坦途。

当然,对儿童来说,画好水墨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像成人一样掌握较多的高难技巧。我相信教师如能始终如一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尊重孩子的情感,鼓励他们积极的表达、表现自己,对个性、创造性、自信心的培育都有高瞻远瞩的效果。

第13篇:水墨画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水墨画课教学反思

美术教师:温玉凤

我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不少年头了,虽然说我不专业的美术科班出身,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水墨画的教学或多或少有不少的感慨,现在的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我们祖国的国画在世界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者更有责任将水墨画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它蕴藏的文化涵义。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水墨画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连有名的国画大师都不知道,谈及对国画的认识,他们也多表示国画的内容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所以不喜欢,他们的回答也让我觉得汗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这个方面是必须加强对中国画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水墨画,并且能够画出水墨画。

但是水墨画在当前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美术老师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老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失去了水墨画的韵味。

出现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本人也认为上好国画课,要搞好水墨画教学,还真是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第

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画水墨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用毛笔不打草稿直接画出造型,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更不用说控制水、墨、颜料在宣纸上的变化了;第

二、学习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操,小学生还正处于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阶段,审美能力也还在形成阶段,当然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

三、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受现代电视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喜欢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

鲜艳的图案,对传统的水墨画豪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就更加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多加的努力学习和专研关于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我们中国水墨画方面的知识更是有待于提高才行,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让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第14篇:水墨画教学反思

水墨画教学反思 淄川特教中心 韩苗

水墨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特殊孩子在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因此进行国画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国画教学也是特教学校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残疾孩子很难掌握。由于学生习惯了拿铅笔,一旦换成毛笔,要控制好笔中的水分和用笔的力度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毅力的考验,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提醒。为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课堂上利用破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水墨的韵味。临摹也是我上课的一个主要手段,但我的临摹并不是反复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让学生在参考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参考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笔墨技法。让学生感受基本的墨色(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和基本的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然后再以开放的理念鼓励他们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感受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最后才让学生学画具体的形象,并不在形准方面提要求,因为智障学生绘画的特点就是再现、想像与装饰的融合,不是单纯的写实,水墨写意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特点更符合这些孩子绘画的特征。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具备学习国画的能力,有的表现稍差,但只要坚持,每个孩子都能激发出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第15篇:水墨画教学案例

水墨画教学案例 ———有趣的甲骨文

王淼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一、教学背景

“水墨情趣”是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的课例,对于刚刚接触水墨画的二年级学生,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将游戏变为有意义的美术学习。因此,我借助甲骨文字,将其引入水墨画教学中,让水墨画教学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问,它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字具有象形特点,自行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所谓象形文字就是“像实物之形”,每个字都是一个图像符号。运用在美术教学时甲骨文字经过构思都可以扩展为一幅与字的含义有关联的画面,还可以运用几个甲骨文字自编一个小故事,那就更加趣味十足,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运用水墨韵味表达自己的故事,拉近了古老文字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的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感受甲骨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尝试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生动的甲骨文,感受水墨的韵味。

3.运用水墨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创作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甲骨文的内涵与水墨韵味。 教学难点:对甲骨文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范画 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调

色盘、水杯、报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评述

1.展示神秘礼物,认识甲骨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出示图片),这时动物的骨头和乌龟的甲壳,他们的历史可久远了。再让我们看看龟甲兽骨上有些什么(放大龟甲的局部)?这些像符号又像画的线条究竟是什么呢?这时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文字,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因此叫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之高,堪称“国宝”。(揭题)

2.了解有趣的甲骨文,表演甲骨文中有关“人”的文字。例如“人”字如一个侧立的人形,教师用形体表现侧立的人,使学生深刻感受甲骨文的字形特点。再让学生表演甲骨文字的动态,分析理解所列甲骨文字。如“立”字为人立在地平线上;“艺”字为人手持树苗做栽树状;“步”字为人奔跑状,下面有一足,强调奔跑的速度,“大”字为人正面站立状,表现人的高达伟岸;“舞”字为人手持牛尾做舞蹈状。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表演拉近了甲骨文字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早期文字的形成方法和特点,使学生更加亲近这一古老的文字。

3.感受甲骨文字的永恒魅力。(教师语)通过欣赏这些甲骨文,我们了解了汉字的演变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啊!这些文字象征着中国的古代文明,在今天它仍然熠熠生辉。(出示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你说说奥运图标中那些地方受到了甲骨文字的启发?这些代表着中国文明的古代文字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目光,让他们赞叹不已,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好好掌握它的精髓,并把我们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易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现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行与意的和谐统一。通过出示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让学生感受到古老文字的永恒魅力,增强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认知感受

1.了解感受甲骨文字的象形特点,“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每个甲骨文字都是一副有趣的图画。(例字:牛、羊、象、鹿、马、鱼、龟) 2.欣赏《甲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记录其中的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更多的甲骨文字,为后面的创作积累一定的视觉形象,体验甲骨文字的象形之美。

(三)探究表现

以象形文字为表现对象,进行水墨画的探索表现。

1.首先了解有韵味的水墨线条。(教师演示)用笔尖蘸墨,轻松在宣纸上游走,时快,时慢,时直,时曲,时转,时翻。让学生看看毛笔留下的痕迹,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了粗、细、浓、淡、枯、湿等线条变化。水墨的点和线富有韵味,充满变化。教师再让学生细致观察这么丰富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告诉学生如何掌握笔尖蘸墨的要领,了解中锋用笔线条细,侧锋用笔线条粗,以及毛笔水分多和少的区别。

2.学生进行水墨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水墨线条,感受其中的韵味。画每根线条都带着情绪去表现,让笔下的水墨线条富有(粗细、干湿、浓淡等)变化,这样的有水墨线条才有韵味。(学生尝试画出水墨的边框)

【设计意图】相对于临摹式的学习而言,自主与探究的方式更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发现的能力和自我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体验,并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去理解、发现水墨画的特点和魅力。

3.教师示范演示。将甲骨文书写在水墨框中间,笔尖蘸墨,大胆落笔,突出文字的形象特点,如写\"牛”字,牛角部分用浓重的墨一笔写成,要写的又大又长,毛柔软的质感。其他每个甲骨文字都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运用富于变化的墨色表现它的情趣和韵味。 4.创作水墨韵味的甲骨文字。墨非黑,因为墨里有天地。墨里的世界,包含了文化、精神和生命。吧墨画活了,便黑的有韵味。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采取边于学生交流,边进行示范的方式进行。水墨画教学中必要的现场示范是非常有意义的,关键是示范必须是开放性的,照顾到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尽可能把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笔墨演示出来,同时把表现的基本技法、关键点、难点、过程等展示清楚,使所有的学生在表现上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与运用,然后鼓励有创作的表现,这能提升学习效果和自信。

(四)情趣创作

1.用几个甲骨文字,编写有趣的小故事。

甲骨文故事画一《回家》:一个人(古代的男子称:夫)跨上一匹骏马,马儿飞快的奔跑,尾巴和鬃毛在风中飘动,他穿过草地和树林,小鸟给他唱歌...他正急着回家呢!

(故事中所用的甲骨文字:马、夫、草、林、鸟)

甲骨文字故事画二《打鱼》:太阳刚刚从山那边升起,一个渔夫就出海打渔了,他的小舟在波浪中飘摇,鱼儿真多呀,渔夫今天可以收获很多鱼了。

故事中所用甲骨文字:(夫、网、鱼、日、舟、水)

甲骨文故事画三《母爱》:一头大象妈妈带小象来到小河边,河水哗哗的流淌着,河水真清呀!象妈妈吸足了河水朝小象喷洒过去,小象高兴的洗起澡来!

(故事中所用甲骨文字:象、水、山、日)

2.学生创作,教师个别指导。尊重和鼓励孩子们用自己认识的甲骨文字进行故事画创作,大大表现水墨的特有韵味。

【设计意图】适当的技巧传授和演示是必要的,它使孩子顺利实现自由的表达。情趣创作的环节是借甲骨文字表达孩子们自己的故事,让古老的文字充满童趣。

(五)评价展示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评价活动,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讲述自己的甲骨文故事,并重点从用笔用墨、水墨的艺术效果等方面展开,如“你最喜欢谁的水墨故事,谁的水墨画有非常特别的效果,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教师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发现并捕捉每个孩子闪光点加以引导,肯定特色,珍爱鲜活的水墨趣味,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结束语

长期以来,中国水墨画的普及教育偏重“师承”和激发传授,忽视中国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如芥子园花圃上的梅兰竹菊、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吴昌硕的花鸟······我们画来画去也就是那个样子,似乎不可能超越这些大师,孩子因单调机械的重复,导致兴趣缺失而远离水墨画,让人叹息。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试图用一种新的水墨理念来传达和表现,通过整合优秀的文化资源,引领孩子在自由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拓展希思维,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水墨的独特韵味,提升儿童的审美品质和自由创作的能力。水墨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是十分吸引孩子的,关键看老师怎样引导和利用可能的资源去引导。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水墨画的表现题材,用水墨表现悠久的传统文化无疑会赋予二者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王淼,女,1975年,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邮编:210008.

第16篇:儿童水墨画特点浅析及教学策略

儿童水墨画特点浅析及教学策略

以传统国画为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已经是很多教师尝试过了的。传统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有着高度成熟的笔墨、造型模式。特别是大写意一路,由于大写意其简练稚拙的造型恰恰与儿童画的简练夸张、注重主观感觉相符合,因此传统大写意的表现题材形式成为许多教师辅导儿童水墨画的首选内容,教起来成效快,结合快,易上手。但是许许多多缺乏个性的“小白石”、“小悲鸿”也随之产生。因此,这种以传统题材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遭到大家的质疑。同时,如何让儿童水墨画回归童真也成为越来越多教师思考的问题。

其实,我们要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首先必须明白儿童水墨画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题材宽泛。儿童水墨画多以表现儿童身边的事物为主。绘画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方式。因此人物、植物、动物,天上、地上、水里甚至宇宙,都在儿童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无所不画,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传统国画题材远远难以满足儿童的表现欲望。单调地用传统国画的梅兰竹菊等题材,压抑了儿童的表现欲,而且高度自觉的造型及配套笔墨程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于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单调的题材训练中逐渐衰退,最后我们痛心地看到孩子慢慢地疏远了我们的国画艺术。

二、造型夸张,没有固定的规范。与传统国画造型的高度自觉、程式化相比,儿童水墨画造型稚拙,充满着童趣,甚至有时是那么的不合常理。如果用名家现成的、成熟的传统国画造型代替儿童偶然的、稚拙的造型,让学生亦步亦趋,只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尽管孩子的造型是那么不完美和稚嫩,但我们还是不愿意看到画面上和学生年龄不相符的“早熟”。

三、笔墨有很大的偶然性,充满了意外之趣。儿童对浓淡干湿的笔墨造型技巧不是太强,墨的层次分不清关系,水的运用也掌控不好,每一笔都是未知,每一笔都在探索,最终呈现的虚幻混沌的效果,可以说是真正彻底的“写意”。三笔一竹叶,四笔一燕子,让学生画“字儿画”,无疑是让学生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画面也失去了儿童画应有的意外之趣。

四、想象奇特,往往有奇幻有趣的画面情节。很多孩子喜欢把身边发生的事用画笔表现出来,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不仅人物,就是植物也有男女老少之分,也会唱歌跳舞,也有喜怒哀乐。比起传统国画写的“意”,儿童画的“意”显得更加具有奇特性,古人的“雅、逸、荒、寒”等“意”,显然不足以表现出儿童的思维特点的。

既然传统国画题材、造型、立意,都和儿童水墨画有很大差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呢?

首先,我们必须拓宽儿童水墨画表现题材。根据教学难易程度及儿童思维特点,选取儿童有能力表现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笔墨表现。校内、校外、家中、宏观、微观等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教材中。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图片笔墨表现,或者让学生运用数码相机拍摄学校、社会、家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将之进行筛选后进入教材。

其次,保留学生绘画造型过程中的原创性与趣味性。教师不仅要能“看懂”学生的造型趣味,更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造型意趣,并加以进一步的保护、鼓励和强化。对事物特点表现得不够集中强烈的学生作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选择、夸张、表现,忌示范造型让学生“复制”。

再次,用“将错就错”的教学机智对待学生的笔墨。孩子在作画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合规范的“错误”,常常出现不成熟的“败笔”。比如,学习一笔产生浓淡的调墨方法,而孩子却做不到,不会融合,产生了浓淡分离的“错误”,这时教师发挥“将错就错”的教学机智,抛开标准,不让技巧限制灵性,孩子笔下浓淡黑白的极大反差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

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技巧运用的娴熟与否并不重要,也不可给他们固定的结果,儿童水墨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实验,引导孩子放松大胆地表达感受,多些生鲜的墨趣,少些程式的标准,让他们了无牵挂,直抒胸臆,画面自然呈现满目生机。把儿童本真稚拙的“错误”的“点”发挥到极致,反而能帮助学生寻找到独特的笔墨风格语言。

最后,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绘画主题。不要以成人的“深度”来要求儿童的水墨创作,就让孩子多表现一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运用水墨语言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吧。

第17篇: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笔墨技法的运用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 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用重要地位。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和巧妙性的提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美术特色与少儿教学美术规律相结合,使儿童更易于掌握水墨画画中的笔墨技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

【关键词】儿童 水墨画

笔墨技法

小学美术教育

一、前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达成,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从而就会更加热爱水墨画。在水墨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文化历史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学生也将在课后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应该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二、正文

1、儿童水墨画的教学目标

(1)刘淑娟《幼儿水墨画教学初探》中提出:“主要采用轻方法重想象的指导思想” 我非常认可。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用自己的主观愿望来代替客观事物 。幼儿作品多数不是画自己所见的,而是画记住的印象或外界刺激的感应物。多数幼儿会把小动物画成简单的符号形式。教师应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认真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让幼儿在生宣上随意的画,比赛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同时,让幼儿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同步增长。在策略上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产生好奇的心理,觉得水墨画好玩,教幼儿不必特意强调用笔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浓墨、淡墨和枯墨即可。感受自然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

(2)张运河在《儿童水墨画教学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出:“应激发儿童的学画兴趣”在进行入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趣味行的演示,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作画,一只可爱的熊猫就诞生了,学生会惊叹水墨画的神奇。跃跃欲试。如果老师说什么画什么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我觉得这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儿童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陈玲《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思考》中说:“把游戏变成基本功”比如点的练习课设计成《来种小豆豆》。线的练习课设计成《随着线条来跳舞》。面的练习课设计为《画图形,想东西》。让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中锋线,侧锋面的技法。这种在游戏中学习基本功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儿童兴趣浓厚,更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生动又有趣的画面。同时通过墨色在宣纸上的渗透,晕,产生特有的效果,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的见解是:传统的小学的水墨画教学内容为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水墨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李晓艳的《儿童水墨教学初探——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一文中提出:“巧妙示范,学生范画”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幅画。主题画面由学生来完成,比如在《小麻雀》一课中,要求学生观察麻雀的特点。让大家来谈一谈讲一讲。根据学生的描述来作示范。画得好的同学可以请他们在黑板上范画,并且把这些同学轮换着分到各组,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我觉得尚欠缺的是学生害羞,不善于表现自己。这时就要勤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增强信心。还提出“善于借鉴,鼓励创新”在水墨画教学中,避免以传统题材《芥子园画谱》内的相关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传授给学生,应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表现万事万物。只要有创造性的体现即使画面是“乱七八糟”“一塌胡涂”也是优秀之作。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应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互相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不能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3)黄少伟《论中国当前的水墨画教学模式》中提出:“音乐教学”这一点值得倡导。因为在音乐教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我觉得还可以利用范例,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人们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观察为主线,搜集创作素材,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熊猫”这一课,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4)郝蕾蕾的《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中提出:“好玩的工具材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具有和毛笔同样功能的作画工具。学生发现棉签棒,鹅毛,小树枝还有自己的手指。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体味其中的乐趣。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水墨画教学讲究墨的浓淡干湿的运用。教师可以把这些技法技法的学习变成一个个游戏,把“滴,吹,撒,抹” 等贯穿在游戏之中。游戏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3、儿童水墨画能力的培养

(1)彭文芳《浅谈中国画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指出:用笔,用线,用水,用色,构图,抓形,创新,等能力。握笔高低不受成法的拘束,要随意变化,中锋侧锋要交替使用,画出线来要有变化。鼓励大胆画线,熟悉国画工具,分焦,浓,淡,墨色画线三个要点。用墨有“焦,浓,淡”三个层次即可。用色以淡淡的固有色为主,特殊情况下则任其发挥。造型方面把生活中的形象提炼成意象的视觉符号,并能随意表现出来,把客观事物经过一番艺术概况,夸张,使其变得简约,含蓄,传神。构图要饱满,主题形象要突出,前后要有主次,左右要用呼应。创新有方法与内容上的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2)郝蕾蕾的《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说:融入生活,孕育创新。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给学生创造一片水墨天空,水墨画教学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新技法和材料,引导学生在水墨游戏中大胆创作。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抒发情意提供方便。

四、总结

上述研究者都注重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我认为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应诗文相结合。中国的文人墨客太多精通书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配上一幅优美的画。让学生将成语故事画成水墨绘本,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绘画冲动,更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与历史渊源,于文化素养。当前水墨画教学,主要依据古代水墨画的绘画思想,即“临摹---写生---创作”模式。中国水墨画将何处何存?上述研究者解决了怎样教的问题,让我有所思的是怎样将儿童教好?怎样让儿童明白线条流畅之美,笔墨的层次,用笔的变化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蕾蕾.给学生一片尽情挥洒的水墨天空---小学水墨画教学探析.期刊文章[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25

[2]陈玲.对儿童水墨画教学的研究.期刊文章[J].科教新报.2011-02-25

[3]董新海.儿童水墨教学初探——张扬个性放飞心灵.期刊文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5

[4]黄少伟.论中国当前的水墨画教学模式.期刊文章[J]大众文艺.2009-06-25’

[5] 陈辉.当代水墨画的语言表现.期刊文章[J].装饰.2003-09-01

[6]魏锦蓉.现代水墨画现状及发展的思考.期刊文章[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08-1 [7]冯增俊.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8篇:水墨画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我们应该重视它,欢迎阅读水墨画美术教学反思。

在以往有些美术活动中,为了怕麻烦,有时一些水墨画往往会改成平常的画,但在这次的美术活动《蛙声十里》之后,我觉得以后要让孩子们多练习水墨画。在让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请幼儿欣赏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让幼儿感知画家画水墨画的特点,然后我再示范怎么画青蛙,要求幼儿画出不同形态的青蛙,并表现出青蛙在什么地方。当孩子们开始绘画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有的蘸的墨太多了,化成一团,有的蘸的太少了,线条很干,有的画的太大了,有的画得太满了,等等的问题,让原本很美的一幅作品变得那么糟糕。由此让我想到,孩子们练习画水墨画的机会太少了,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尽管老师交代要求的时候说过,蘸的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画面上不能画得太多也不能很小,但什么是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呢,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孩子们根本体会,只有*多次的练习之后才能有所感触吧。我认为以后不仅要多提供幼儿用棉签画水墨画的机会,而且还要让幼儿用毛笔来练习画水墨画。

感谢阅读水墨画美术教学反思,希望各位老师从中得到启发。

第19篇:《水墨画动物》教学案例

《水墨画动物》教学案例

宁海县前童镇竹林小学 王华程

【设计理念】

“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剥夺了情感,艺术就失去了价值。没有情感内涵的作品是抽象而干涩的,难以打动别人,引起他人的共鸣,同时也难以感动创作者自己的。

儿童水墨画更注重的是它的趣味性,趣味性不但需要情感的支撑,同时更会因为情感的浸润作用而使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我在向学生提问时,立足于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如“如果你是一只超级大动物,你想拥有鱼鹰坚硬的嘴巴吗?你想拥有骆驼的身体吗?你还想拥有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呢?”等等。让学生动心、动情,则笔下的动物无不赋予情的内涵,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学生情感心历的化身。教学中,我也以自己充满情感的语言和体态去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试图营造情感的氛围。儿童艺术创造的最大动力就来源于情感,情感充沛的课堂,学生的灵感会不断闪现,创作的形象会更加地自由而生动,他不在乎造型准确与否,而只在乎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没有情感的人,就像一个稻草人,有的只是心腹的空洞。

笔者所在的小学地处农村,对于中国画教学的实践有一定的不利条件,因而面对的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可能还是在初步认识阶段。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在内容上重在让学生了解了解浅显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墨画工具及基本运笔、墨色,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学习祖国传统绘画,认识墨色运笔;在取材上选择了想象动物的创作,笔墨更为大胆,形象更为生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突出水墨画的“神韵”、“似与不似”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水墨画的神韵、意境。

【教材分析】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重点是在基本了解、掌握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 通过水墨语言大胆表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儿童水墨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与稚拙,表现出不同儿童独特的个性及审美情趣,同时要具有水墨画

1 特有的笔墨情趣。《水墨画动物》题材内容上截取不同动物的局部,经过学生组合再想象,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有趣的笔墨效果。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表现方法,了解中国画构图中的诗、书、画、印等。

2、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运用,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3、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动物特征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升华对美的认识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画动物以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笔墨韵味以及中国画构图中的章法布局。

难点: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创作一幅有趣味的水墨画动物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宣纸等基本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水墨工具,多媒体课件,音乐等。 【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并告知学生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国画工具,安定学生情绪。)

一、课前互动营造氛围,调动学生自信

1)师:同学们,请起立,课前我们先来热热身。立正,挺胸,抬头,跟我一起说‘我长得很美,人人都爱我,我是超级大宝贝’。

生模仿教师动作及语言,放松情绪。

【设计意图】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一开始进行一个培养自信心的互动,有助于营造美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信大胆地创作。

二、初步了解水墨画工具,感受水墨特点。1)师:同学们,今天桌子上有些什么工具呢?

2 师:这些就是我们画水墨画的工具。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来进行水墨画创作。

2)师:首先请同学们来体验一下毛笔、墨、宣纸,同学们拿起笔蘸上清水,在水桶边梳理好毛笔,再在宣纸上点上一滴清水,你观察到了什么?

3)师:笔尖蘸少许墨,在宣纸上的清水点上点墨点,仔细观察点的变化。(选或轻,或重对比明显的学生作品进行交流体验感受)

4)师:然后把笔在水桶里轻轻地蘸一下,仔细观察清水,又有什么变化。画好的同学把笔搁一边。

生尝试并交流体验感受。

师小结:本是普通的水、墨和毛笔,配合在一起却能在宣纸上、清水中产生了水墨开花,异常神奇、不可思议。

【设计意图】:尝试在宣纸中滴水、点墨,观察水墨相融的变化,初步了解水墨特点,调节学生的创作趣味。在简单的体验中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对水墨相融的印象,为下一步思考、尝试绘画方法做好心理准备。

三、比较、欣赏动物图片,思考、尝试绘画方法。

(过渡语)师:接下去让我们一起走进水墨画的动物世界,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1,出示生活中鱼鹰的图片,认识鱼鹰的特征,重点分析鱼鹰的嘴巴的特点(硬朗有力)

欣赏水墨画中的鱼鹰,交流感受作者是如何表现鱼鹰的身体特点,重点分析如何绘画鱼鹰嘴巴的线条(浓墨中锋,运笔快而有力且水份不易过多)

师:如果你是一只捕鱼能手的鱼鹰,会拥有怎样的嘴巴,请把它画下来。 2,比较欣赏骆驼的现实图片和绘画作品,思考作者是怎样画出骆驼身体大块面的毛茸茸的特点。(淡墨侧锋,水分充足且运笔速度稍慢,使墨渗透纸背,达到毛茸茸的效果)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动物的身体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画,请你动手把它画出来。

生思考交流绘画方法并大胆尝试。

3 师小结:在水墨画中,用笔的轻重力度和运笔的快慢节奏会直接影响绘画表现

【设计意图】:欣赏个别动物图片,了解其生活特点,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获取水墨画中的运笔、中锋、侧锋、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等知识点。并尝试绘画动物局部。从中开始初步学习动物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在不经意间掌握了学习要点,降低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趣味。

四、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名师的画作,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笔、用墨表现动物的特点。

1)出示幻灯片:以面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吴作人的《双驼》、《奔苍苍》为例

其中前两幅都是用中锋浓墨来拉开骆驼的脖子跟身体的空间。用淡墨侧分表现骆驼的身体,以及中锋淡墨表现四肢。最后用浓墨勾画出简单的嘴巴。以块面的方式表现出了骆驼的特点,让人不禁想到苍茫的沙漠,体会到一种艰辛跟孤独。

以欣赏黄胄的《母子图》跟吴作人的《熊猫》完整的有诗书画印特点的作品为这组的结束。

2)出示幻灯片:以点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齐白石的《虾》、《群鱼》为例。 3)出示幻灯片:以线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虚谷的《松树》、《松树金鱼图》为例。

【设计意图】:在欣赏过程中横向上先欣赏单个作品为主的图片,再欣赏完整的,结合诗、书、画、印的内容进行欣赏。纵向上分别欣赏以面、线、点三类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欣赏水墨画的视角。

五、由画面组合局部动物身体,想象超级动物。出示动物局部身体组图

师:如果你是一只宇宙超级无敌动物,你想拥有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把你想要的动物部位运用中锋侧锋和丰富的墨色画下来,并请画得好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合作添画完成想象中的动物。

学生布景添画。

4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由创作,激发学生想象,进行布景添画,使学生作品展现出多样又统一。把已有的动物局部进行想象组合,完成想象中的动物,添画布景取名,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六、展示、欣赏学生作品,课堂小结提升认识。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设置墨色最丰富奖、构图最和谐奖、运笔最轻松奖鼓励学生创作。 师:今天我们用水墨画的形式绘画了小动物,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的爱心来爱护小动物,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生活中有很多美的的东西,不仅仅是小动物。我们要深入生活挖掘美,描绘生活创造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作品,培养善于发现别人美的眼光,因为生活中美的欣赏无处不在,需要我们深入生活挖掘美,描绘生活创造美。陶冶高尚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反思与分析】

毕竟是第一次参加片活动,之前进行了反复的试教与磨课,不断地改进和思考。结合听课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以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以下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

第一,对构课的认识不够深入。比如课前的互动没有更好地为上课内容服务,把提高学生自信的内容换成让学生做做动物的动作,回忆并表演个别动物的特点。这样既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口头表达来达到激发学生绘画动物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又为之后更好地想象创作埋下了尤为重要的伏笔。

第二,对欣赏的内容把握不够侧重。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很宽泛地提到了很多的水墨画元素,比如留白、写意、想象,仅仅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讲授。倘若就深入结合运笔和用墨两方面的知识内容展开学习,并且尊重孩子的视角,倾听孩子的观点,关注孩子的理解。毕竟在感受上我们成人比孩子多的是知识、阅历积累,多了几许理性,而孩子们则蕴藏着与生俱来的纯洁、感性,师生共同的交融、碰撞是对一件美术作品最好的诠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美术欣赏教学,以问题探究式欣赏教学有助于明确欣赏方向,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如在欣赏《双驼》的时候就可以提出“你觉得画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骆驼的身体的?”“你觉得什么动物的身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表现呢?”。再如教师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提出“这 5 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什么?”“你很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共同探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从学会欣赏作品变为“我”会欣赏作品,既深入落实了教学内容,到达教学目标,又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能力。

第三,对创作的讲解不够及时。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仅仅只是作了个别的辅导,其实在课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出现了绘画单个动物肢体的现象,只有个别学生真正按照我的要求把单个动物肢体结合在一起绘画出一个动物。当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时,则折射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明确任务要求,学生自然就不明确。所以这时如果能及时拿起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点评,就可以杜绝类似情况继续发生。而我就是错过了这样的点评时机,导致费时费力地一一纠正学生习作的错误。

第四,对展评的解析不够多元。在最后的作品展评环节,设计了墨色最丰富,构图最和谐,运笔最轻松三方面进行学生点评。尽管在点评的方向是给予了具象地引导,是否可以在这基础上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感受。如,教师可以提出下述问题:“你觉得这幅画墨色丰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假如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摆放在哪里?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这幅画呢?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感触?”一系列的提问层层推进,在增强学生对笔墨的理解能力和促进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再者,评价时还需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引导学生,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评价活动使学生掌握对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这是本课最值得我欣慰的地方。对于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琢磨,希望以后除了在细节上做得更到位以外,能更多地思考课本身,使其挖掘得更深入,让课平常但不平凡。

通过这堂公开课的磨练,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内容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意识、淡化完全临摹,给予儿童充分的创造空间和情感空间,只有内心的真实体验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儿童的作品个性张扬、风格多样。虽然在传统的观念来 6 看,这似乎有悖于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规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国画作品还很难说有完全意义上的作品风格,我们更应该十分珍爱这种鲜活的“天然”风格倾向,以宽泛的艺术理念来正确看待,并完善这种可贵的个性风格及其每个学生真实生命的魅力。总而言之,儿童的国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传统中了解特点、掌握规律、吸收精华,也要帮助学生浅显了解国画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内涵,并活用于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教学才显得意义丰满。儿童国画教学任道重远,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改进,我会继续努力向前,一路且歌且行,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朱国华.怎样上好造型·表现课[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刘世彬 蔡琳华.怎样上好欣赏·评述课[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第20篇:《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

水墨画——动物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学生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并大胆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与众不同的动物形象,感受水墨画的独特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技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和健康心智的形成。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均以动物为表现主题,由平面的写生、图案向半立体的浮雕、立体的圆雕或模型有机过渡,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独特的水墨画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纵观湘教版水墨画教学内容体系,本课承上启下,是从随意表现的水墨游戏向明确的主题性水墨画创作过渡的必经之路,对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墨画表现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2)认知目标:观察、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并初步掌握点虱法的水墨画技法的小窍门。

(3)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点虱法等水墨画技法来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能展现生命活力,体现水墨情趣,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4、教学重点:通过动物水墨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提高水墨表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努力使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体现笔墨情趣,发展学生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发挥教为学服务的积极作用,本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欣赏分析法(2)演示讲解法(3)观察交流法(4)评价激励法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1)六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亲近感,对动物的主要特征已有所了解。(2)对水墨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3)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但耐挫折能力和学习持久力不强。

2、学法指导:

想要完成一件水墨画动物作品,需要具备动物和水墨画等方面的知识和水墨画表现技能。因此,本课就充分利用学生带来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分析交流,加深学生对动物主要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爱表现自己的内在需要等作为动力,引导学生赏析范作,引起学生对原有水墨技法体系中点虱法:不勾边线,直接用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来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以前感受过大块面墨色的丰富变化,但同样不知道这种笔墨技法的专业术语名称)等的特别关注,并结合教师演示,大胆操练,自由创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新体验和新惊喜,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水墨画视觉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动物(陆生、水生和禽鸟等)图片,水墨画动物经典作品和师生优秀作品,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等;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含水墨画动物),铅笔、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流程

1、引导阶段(2~3分钟)

教师出示2幅动物画作品《虎》(工笔,写意),启发学生 欣赏思考: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笔来画的?画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粗粗细细的墨线随意勾出形体,大大小小的墨色自由挥洒,表现错落有致的斑纹,墨色有浓有淡,变化十分丰富,富有情趣韵味,给人轻松自由、落落大方的美感;而油画棒勾线填色,色彩丰富,给人一种鲜艳华丽之感)

师:(总结)水墨画富有情趣韵味,给人以落落大方的美感,彩笔画色彩丰富,给人以艳丽之感。

从而让学生突出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魅力。由此导入课题并板书。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主题相同、表现手法和风格不同的作品,在比较中感受水墨画的写意性和灵动性,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动物的浓厚兴趣。】

2、发展阶段(30~33分钟)

(1)欣赏·探究(6~7分钟)

欣赏出示一组水墨画动物作品(课本内外均有),启发学生进行欣赏、探究。 (大屏幕展示)

如①指导赏析《快乐的小猴》等作品时,着重让学生关注外形等方面的表现技法。教师演示讲解点虱法[1] 的表现要领及用处(墨色的深浅,笔触的大小),并指导学生大胆操练、理解掌握。

②指导学生赏析《奔马》等作品时,感受水墨淋漓的画面效 《奔马》:(徐悲鸿)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虾》:(齐白石)用淡墨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芦雁图》

【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水墨画墨色丰富变化的基础上,局部解构水墨技法,让学生直观地建立水墨画技法与具体的表现内容的某种联系,真切感受到水墨画的规律性、写意性,知识性与技能性并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为后续创作作了知识技能上的准备,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观察·预想(6~7分钟)

①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图片,相互讲讲自己对动物的形体、姿态、神情和皮毛等特征的认识。在师生交流时,强调观察的有序性(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可以先看身体各部位,后看姿态神情,反之亦可)和有效性(既然看了,就要有看的成果。让学生说说观察动物主要特征的新发现、新认识,还可对动物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说说动物与动物之间如体形、结构和姿态等方面的明显区别)。(板书要点)

②畅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即准备用怎样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画出可爱的动物形象。可提出以下问题:你准备用水墨技法表现哪种姿态的动物?它的头部皮毛用渴笔还是用泼墨、五官用什么方法表现?身体及身上的斑纹用什么笔法、什么墨色来表现会更美?为了突出它很神气,又该用什么样的笔墨来表现有力的四肢和细长的尾巴呢?(这里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完善预想方案)

③教师演示水墨画动物的表现过程,讲解要领。(建议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可跟老师随机临摹学习小部分的用笔、用墨方法)以画水牛为例[3],a、用淡墨侧锋画出三角形的牛头,画出一大一小的牛耳,以体现透视关系;b、用浓墨中锋画出弯月形的牛角,点眼、画嘴;c、用泼墨大笔画出起伏的牛背;d、根据需要,可在牛周围淡墨添画水纹,一侧画出倒挂的柳枝,使构图完整饱满。

【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和观看教师的完整演示,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水墨画技法与动物的主要特征相对应,培养学生意在笔先的创作观念和习惯,提高对水墨画创作流程和技法运用的认识与把握。】

(3)创作·评议(17~19分钟)

①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大胆运用渴笔法、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努力做到形象生动有趣,墨色变化丰富,构图饱满。临摹可以,创作更好。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整、完善后的创作预想进行自主创作,允许学生用辅助方法(如先用铅笔画出动物的大体形态、主要结构,再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介入创作。

②学生自主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形象、水墨技法以及学生参与创作的态度、心得体会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和小结。(a、评画要点:选出水墨表现的最棒的动物形象,并说出理由。哪些小作者的水墨技法运用让你佩服?你有什么好建议?b、交流心得:在水墨画创作中你是怎么对待遇到的困难的、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c、小结:可以对同桌说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可以说学会了某种具体的笔墨技法、完成了一件满意的水墨画动物作品、画水墨画动物很好玩很快乐„„)

【作业要求明确具体,教师巡视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评议交流,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持久力,能在突出本课重点的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学生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充满笔情墨趣,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足发展。】

3、拓展阶段(2~3分钟)

(1)欣赏·拓展

大屏幕显示一组风格不同的古今水墨画动物名作,教师作补充性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水墨画的博大精深与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牛图》 ↑《双狮图》 ↑《白猿》田世光(1916~1999)

唐·韩滉(公元723~787年) 刘继卣(1918~1983)

(2)课后作业(可以任选其中一项完成,塑钢窗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两项作业)

①鼓励学生课后再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动物,用学到的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将挑选优秀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

②课后辩论:针对“捕杀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与家人展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的话题辩论。辩论情况可以短文形式上交。

欣赏古今名作和课后水墨画创作,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水墨画审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责任感。课后的家庭辩论,可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强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儿童水墨画教学探索心得体会
《儿童水墨画教学探索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