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案例写作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2 08:33:1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3月15日燃料乙醇业务部山东业务处全体人员组织了一次综合知识专题讲座,在大家的认真组织和精心筹划下,在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学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座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两部分,大家积极发言,发表自身的开发,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使我们山东业务处整体对公文写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具体如下: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

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

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二、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

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

四、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 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两种基本表述习惯:

一是深刻地表述。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

二是精确地表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理性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特征。再靠过去那样的“命令+口号”式的公文,已无法达到鼓舞群众、推动事业的目的了。而要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话,就要增强分析性、增强具体性;要能对工作现状进行精确化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精准性分析,对工作部署进行精细化安排,对工作成效进行精当化总结。要努力改变公文起草过于抽象、粗糙、笼统的弊病。 但是,公文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只有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坚持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自身的自学能力、多与别人交流心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我相信,只要坚持多学习、多思考和多实践、多体悟,我们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推荐第2篇: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1

大学校园生活即将成为过去,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想的最多是大学毕业生常说的一句话,"早知道在大学里多学点东西!",以前听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我现在也"不幸"要说这句话了。虽然在青农部实习已有半个多月时间,但是自己还没很好的融入到部门的工作,没有能试着从整体上的把握好部门的工作动态,特别是在公文写作方面更能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公文写作对于团的机关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而对于自己公文写作方面认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缺乏创新。

在写公文的时候,很多都是在以前相关或相同内容的基础上改进或者按照领导的要求修改,有时连领导需要表达的意思自己都没把握好,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还是相对低下;二是缺少积累。写公文要求自己平时的积累,自己平时公文的写作还是相对较少,而且看文章时候缺乏专注、没有深入的体会,深刻理解其内容,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三是欠缺思考。没有打开自己的思维窗口,很容易在别人设计的框架中限定思维,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而是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不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四是定位不准。自己写公文的时候很容易将本应简洁的事情复杂累赘地表达,本应要详细表述的反而成了简单直接,而且逻辑思维和文章的布局还是比较凌乱,这个是自己写文章的大局意思不强和定位不好的结果。

公文写作自己需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多看资料。充分利用团的文件资料优势,在不违反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多收集、多整理、多归纳,多总结公文写作资料,加强自己对公文写作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公文写作的兴趣;二是多听教导。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领导和同事的修改或建议,加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快速成长;三是多问意见。通过多问一些公文写作比较好,某一方面擅长的同事请教写作经验,完善自己的经验不足之处;四是多学写作。通过阅读有关的公文写作书籍,加强公文写作的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和耐久;五是多写文章。做到不为写而写,通过以写改写,以写促写,以写提写来升华公文写作能力,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成长。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觉得自己的公文写作就要像古人那样"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改变和成长。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2

今天下午学习了由办公室XX同志讲解了公文写作技巧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内容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培训期间分别学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常用法定公文写作》、《公文规范化处理》、《文书立卷归档》、《公务礼仪》以及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等11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通过精心、深入的讲解和具体实例指导,我对公文的概念、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就是在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注重公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朴流畅。通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现状,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者,要从“四勤”做起。

一是做到眼勤。就局里各方面工作而言,每的业务工作都不一样,而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那么,我就要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求。

二是做到手勤。动笔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平时尽量要多写多练,力争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条条块块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在搜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工作论文、评论性的综合性文章,时间长了,就能积累一些经验,掌握写作技能,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

三是做到脚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性材料,应尽量找机会多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打好铺垫。

四是做到耳勤。就是要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写一篇大的综合性材料时,要刻倾听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建议,材料写完之后,还要认真听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重点是侧重加强对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依据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写出的任何一篇公文有出处、有依据、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通过学习,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公文写作能力、经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必要补充,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更是体现了各级领导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体会3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推荐第3篇:初中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事前都应当把握这门学科教材的编写规律,悟出这门学科的通用学习规律。你只有在整体上掌控了这门教材的编排结构及规律,在以后的具体、细微的学习中,才能科学高效地完成这门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都犯近视眼的毛病,只知道一节课,不晓得一本书,更谈不上对一门学科的熟悉和把握。对很多初中生来说,不是学不会的题目,而是不会学的题目。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题目,是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只有解决好这一题目,学生才能从沉重的习题练习中解放出来。

基于以上的熟悉,想省时、省力地学好政治,就必须对政治教材的编写规律有一个苏醒熟悉。初中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上有甚么规律呢?就拿山东版的政治教材来讲吧,它在教材编写上有以下特点,作为学习者应当熟悉到。首先是在每课内容的编排上,它大体都按先容主题、讲授意义、提出要求这样的思路来编写的,即是甚么、为何、怎样样三大题目。每课皆如此,只要学生能把握了这一规律,在课堂上他就可以预感教材和老师下一个题目将要讲甚么,做到把题目相互贯通,相互融会。其次是在讲道理的方法上,它也很有特点。在讲每个道理之前,它都在前面附一个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材料,那末每个材料所说明的道理,自然就是接下来所要讲的观点。材料和观点行影相随。假如学生把握了这一特点,在自学的进程中就不至于产生离题的分析。三是在说理的方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政治教材的编写者们,一般都喜欢使用正反论证、对照论证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政治不同于学数学,学数学重在学运算,而学政治重在学观点。一个学生在学政治之前,必须建立起把握观点的意识,把握了多少个观点就是你每节政治课的收获。对每个观点,假如你要进行深入发掘的话,通常就是依照是甚么、为何、怎样样,这样一个思路来发掘它的内涵的。学政治不但要学观点,在某些章节里还要学关系,即学习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所以建立一套辨证思惟程序,也学好政治的关键。现在的政治考试是开卷考试,有一些学生感觉教材好学,试题难做,这类感觉也是符合实际的。对做政治试题来说,首先要不怯题。政治试题一般分两种,一是知识应用性习题,考察你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二是开放性习题,用于考察你的情感、态度及实践活动能力。对前者来说,在答案上一般要求较严,要想做好此类试题,除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外,还必须学会对试题的变通。由于究竟是开卷考试,老师不可能把书本上试题原封不动地搬到考试的习题中,所以学会变通也是做好政治试题的关键。对后者来说,答案通常为开放的,只要你符合教材的思想,言之有理,教师都会给分。不过要想做好后者试题,单凭自己的发挥是不够的,在平常的试题练习中,你必须善于聆听他人的观点,特别是老师的看法,乃至有必要记忆一些老师分析题目的思路和思考角度,这样更能增强你所拟定答案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推荐第4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写作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

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1)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的成功经验;

(4)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5)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6)体现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评价,以及怎样帮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等。

上述诸方面是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和倡导的,有些方面传统教学中虽有涉及,但经验不多,而有些是全新的,需要实践中探索、积累,更需要案例。

推荐第5篇:写作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好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兴趣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重点:

从各个角度扩展思维,围绕“书”评述自己的看法,叙写有关“书”的故事,抒发对“书”的情感。 难点:

1、注重修辞的运用,借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教学方法措施: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些关于读书意义的名言警句呢?

二、指名学生回忆有关读书意义的名言警句,每人说一句,但不能重复前面的人说过的。举例: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

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

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三、指名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读课外书的。提示:

1、读些什么书?

2、读哪些内容?

3、怎样读?

归纳:读书的方法很多比如(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2)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5)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

2

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6)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7)再读: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9)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10)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适当的作些读书笔记或写些心得体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写读书心得体会

1、指名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写心得体会的。

2、提示:

写读书心得的目的,主要是解答我们在讨论一本书时所碰到的某些非常普通的问题:谁写这本书?写些什么?它与同一位作者所写的其它书相比较如何?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较如何?以及其它类似的简单问题。

读书心得除了帮助自己更深入了解一本书之外,也可以成为我们与人沟通的桥梁,有人说:“如果你将两个政客带进一个房间,你就会听到一场舌战;如果你将两个商人放在一间房中,你所见到的,不是并吞,就是恐慌;但是假如你将两个以书为生的人置于一处,那么房中就会充满友谊与欢笑。”因此,写作读书心得时,能用适于速读而又有趣的笔调,说明有关书籍的内容,并能产生娱乐读者的效果,让读者不论曾否读过那一本书,仍能觉得心得本身就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这是读书心得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 完成一篇读书心得的写作,可包括下列八个步骤:

3

1、选书:我们应就所熟悉的门类或兴趣选择所要评述的图书。

2、阅读:阅读的速度可因书而异,但阅读时,最好能把那些有关键性的章节或提纲要点,或足以显示作者风格而适于直接引用的典型词句作成标记,以便整理引用。

3、笔记或心记:将书中某些要点或自己突发的感想,在印象尚未消失之前摘记下来。

4、以该书的主题,所取的角度或基点为目标,反复考量其内容。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再阅读与写作心得之间,应有一段间隔时间,以便作反复思考,不必急着马上动笔。

5、将前列第三项作成大纲,并与第四项所定之主题相互融洽,拟具成一个大纲或骨架,可使书评写得严密紧凑,条理分明而富有效果。

6、写作书评: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客观描述的重点在于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于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他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7、整理及修改原稿:写作与整理,前者是一种创造活动,后者则是修整工作;一为生产,一为检验。是两样判然不同的心智与情绪活动,不应同时进行。在写作时停顿下来去作整修的工作,将使我们的观念、事实、与语言的自然流露受到干扰。因此,我们应将观念先写下来,稍后再回头来校正句读、标点、文法、修辞及格调等其它项目。

8、完稿:在心得写作完毕之后,笔者应将有关该书的琐碎事项,如正确的书名、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一一摘录于文稿之上。

二、学生作文

三、学生修改自己作文

4

推荐第6篇:教学案例写作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课堂意外“精彩”的背后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读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对鸟的天堂这个地方心驰神往。虽然到现在我还没去过鸟的天堂,但从众多图文资料中已知道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那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她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 亩(大致相当于200个教室),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的各种野生鹭鸟数以万计,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明万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散文名作《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现在,《鸟的天堂》已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巴金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内容我已熟记于心,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也上网查阅了很多,并都较仔细的学习和对比了一番。因此讲起课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

二、案例描述

我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作者巴金先生及鸟的天堂的总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然后我按照课前备课计划,让孩子们标记生字新词,读课文,理思路,找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句子。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这次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微笑着向孩子们提了问题。顿时,孩子们都忙碌起来了,有的在书上画着,有的在喃喃自语着,有的在静静思考着。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看到了不计其数的鸟。”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从这里看出来的„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 ,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里的两个„到处‟说明鸟儿多得不可计数,树上到处都是!”

“能从文中找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错!”我示以赞许的目光。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小手,有的还把手举得老高,嘴里还配以“我!我!”的叫声,唯恐老师看不到。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大的,小的;颜色也异彩纷呈,有花的,有黑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颜色。真是鸟的天堂啊!”

“看得出你也很会读书,从大、小、花、黑这几个词里你就读出了鸟的形态、颜色。你能把这多姿多彩的感觉通过朗读向我们展示出来吗?”我的话音一落,孩子就捧起书本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还有这里的鸟千姿百态,你看它们有的站的树枝上叫,好像在呼朋唤友;有的飞起来,正想要去自由的翱翔;有的在扑翅膀,似乎飞倦了在休息呢!”又一个孩子站起来兴奋地说道。

“这里鸟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巴金爷爷都看得„应接不暇‟了!” “„„”

课堂研读越来越深入,我正要接着往下说,突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鸟儿一般天亮就离巢觅食的,巴金爷爷要是在早晨经过,怎么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就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在平静几秒后开始骚动了起来,很多孩子在自己讨论过后渐渐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看着孩子们那清亮、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一阵紧张,这个问题备课时可没有去细细想过,更没有有意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刹那间,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还是想起这样一句话:“面对意外不应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要及时抓住问题并放大,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独特体验。”于是,我在瞬间整理好了“砰砰”直跳的心情,理了理思路,打算先把“球”踢还给学生,便笑着对学生说:“在学习这段课文中,你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别急,再读读书,看看能否从书中找到答案。”话一说完,心里倒有点自喜起来,暗暗等待着即将出现的没有预约的精彩!

一阵琅琅的书声在教室蔓延开来,又渐渐恢复平静,孩子们在静静思考,几分钟后:

“老师,我搞清楚了。鸟的习性是朝出晚归,但这是树木较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如果树林大,那整天都有鸟儿栖息在一起,因为树林里本身就有足够的食物。” 一位同学站起来,满脸兴奋地说。

我点点头,称赞道:“说得有条有理,会思考。”然后又马上补问道:“这是从哪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呢?

“这是从„树林资源丰富‟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我的看法是,鸟儿朝出晚归是一种自然规律。这里早上就有这么多鸟纷飞,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鸟儿看到这儿景美,气候适宜,所以慕名赶来了。”另一名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慕名赶来‟这个词用得多好呀! 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我为他拍起了掌。“这是从……”我第二句话还没说完,这名孩子就接道:

“这是从榕树长得枝繁叶茂,是一棵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

“我还有补充,这儿的自然环境好,当地的人们都非常地爱鸟,不去捕捉它们,所以就成了真正的鸟的天堂。”又一名孩子说。

教室里响起了情不自禁的掌声,也包括我。

“是啊,它们在这儿找到了幸福与安宁,享受到了自由与快乐。”我不由自主地接下了这位学生的话,孩子们都热情的鼓起了掌。

随后,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我则沉浸在学生的这种多元解读中。我为他们的个性化理解,为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而叫好。

晚上,我静下来回想这堂课。想着想着,课堂内那个特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作者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是不是真如课中孩子们所探究的那样呢?我所抛出的问题是不是真有价值?于是我打开网络,开始搜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的天马河里的那棵大榕树上长期栖息着数万只小鸟,种类多达十多种,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小鸟天堂经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养殖着大量的鱼、蚌、螺等,专门为鸟儿们提供食物。看着这段文字,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课堂中为自己的处理而自鸣得意的心境早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自傲的惭愧,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深的自责。

三、案例反思:

课堂中的意外,很多时候让人措手不及,什么时候、哪个环节中、由谁而起,谁也无从知晓、谁也无法预料,正是由于其不可预测性、其神秘特质,令很多老师忐忑。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诸如公开课什么的,尤其担心自己当时的反应,是否有必要理睬,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引导是否合适、是否有效,更何况现在的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期望自己的引导能化解意外、甚至能有有意义的生成。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意外”,我们该怎么办?

1、以本为本,“意外”之时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是解决教学意外的根本所在,文本是阅读、理解、感悟的起点站和终点站,离开它的感悟是无稽之谈。在学生感悟走向歧途时,通过回到文本寻找答案,学生不但可以正确认识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说,因为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文章,因为这一精彩的引导,使意外开发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的生命力得到真正的释放。预设在教学教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本节课中,我自以为对教材已熟记在心了,可还是差点中了学生的“招”,差点贻笑大方。所以说,老师只有对教材理解的深,对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地透,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得全面,才不会出现晚上的“汗颜不已”,才可以在课堂内如鱼得水,自由驰骋;才可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真正阵地。

2、预设要留有空白和余地。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要给生成留足空白,给生成留有和谐的生态环境。可以说,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是根本没有考虑到要留有空白和余地给学生,可恰巧的是,学生自己“创造”了空白:巴金爷爷是在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怎么能看到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使学生和老师马上进入了知识的空白之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余地。

3、语文教师尽可能地多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虽说这节课有突发事件的阻挠,但我自认为在课堂上处理得还不错,最令我感到自豪和高兴的是:我在课后验证了学生说的有关鸟“晨出暮归”的科普知识。试想,如果鸟类“晨出暮归”这一生活习性纯属那位学生的编造之说,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的话,那么再来看这节课,就会显得特别不是滋味。所以,课后我对这个问题备加关注,经过证实之后,我才舒了一口轻松快活的气。因为不管怎么说,知识总是要建立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之上。

现在我还时时想起这堂课。我也常这样想:如果把师生的课堂学习当作一次快乐的泛舟,那这些小的“意外”就是我们泛舟途中偶尔的“漩涡”。有了这些“漩涡”,我们的旅途更显得真实和快乐。作为掌舵人,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经历“漩涡”后,打个弯,继续快乐航行,而不是强行改变航向或者慌乱中造成“翻船”。也许若干年过后,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他们最难忘的还是这些拥有“意外”的课堂。那时,也许他们还会在心底里泛起对这个掌舵人的一丝敬意。

推荐第7篇:国培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国培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湖南怀化市 王建华

2015年的十月,来到繁花簇拥的花垣,来到勤学智慧的班级,我何其有幸!在这里,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聆听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因此我对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理念经历了彻底的涅槃,我的视野得到了全面的开拓!深刻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体会如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由于物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而要将这种在一定时空内完成的物理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仅靠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是很难完成的.如带电粒子在加速器的加速过程、链式反应、核反应过程中放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问题等,从客观上讲是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因此在有些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解决这些传统教学手段所面临的一些典型困难,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能极大的突破了物理过程发展的时空限制.一方面可以将微观的内容放大,以便于学生观察.如对于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仪器读数的教学,由于这些测量仪器的几何尺寸较小,利用板图或挂图进行教学费时费力, 而有了视频投影仪后,就可以将实际的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投影到大屏幕上,结合投影的情况进行教学就方便多了.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物理过程发展的速度,以利于学生的观察.如实际中的单摆振动因空气的阻尼作用振幅减小、液体之间的扩散现象等,都会因物理过程发展的过于缓慢而给课堂教学中进行观察带来困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利用DV机上的“快录慢放”或“慢录快放”的方法,为课堂上学生的观察设计好有效的时间.

此外,有一些些抽象或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能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超导状态下的一些奇特的现象、宇航员在完全失重下进行的各种有趣的实验、海市蜃楼现象、长江三峡船闸通航情况、安全用电常识、火箭的发射过程等,这些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展现出来,而它们不论是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从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还是从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找到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教学中适时的播放,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多数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来说, 都是第一次接触该实验所用的仪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 进行了实验预习, 虽然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有所了解, 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 仍有无从下手或不得要领的感觉, 靠教师的演示讲解, 有些实验过程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现在有了计算机, 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投影片; 也可以利用人家制作好的、现成的东西进行演示; 还可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作演示。他们都可以很方便地把演示内容进行多次放大。例如, 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等的使用和读数, 教师好讲解, 学生好观察, 并且容易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进行准确的读数练习。同时, 它甚至能让学生看到正常教学时根本无从看到的东西。如《分子运动论》的内容,运用分子运动课件, 使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在学生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

综上所述,在学生实验操作前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 则能使实验中一些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的内部演变机制简单化、清晰化、明朗化, 将静态物理现象变为动态展示, 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 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实验过程中显示的物理现象, 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操作要点以及该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规范实验操作。对于不便掌握的细节教师可利用慢放、暂停、回看等方法, 明了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大大增强了学生洞察、理解复杂变化过程的能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正确的操作、观察、思考和探索, 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堂上, 利用投影仪展示反馈小练习.在新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通常需要及时进行小型的反馈练习,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或印制小练习,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且不易根据反馈的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比传统的手段高效、适时可控等优点,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在反馈小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各种与学生相适应的电子版的针对性练习(Word 或PPT格式)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使后续的练习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群、开通博客等方式创设一个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上面布置作业或传达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发布到留言板上,与老师以及其他同学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模式不受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主要教师可以加强引导,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兴奋点.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看到了广大教师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虽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以演示文稿代替板书、以课件演示代替实验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不但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在实验教学和教学反馈中有得天独厚的作用.教师只有真正深刻了解信息技术的在物理教学中的强大作用,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职业向来是神圣的,因为它工作的对象是人,是等待塑造的灵魂,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的行为和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的。其他任何职业产生的偏差都可以补救,但是教育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很难甚至不可挽回的,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不可能重来一次。所以,身为教育行为的发出者,必须有完备的教学素养,在各个层面成为学生的楷模,要力尽完美,趋于至善。

所以物理教师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广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爱学、善学的人,只有终身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质疑,不断探究,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与时代同步,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此次国培,除了聆听大师专家们的讲座指导,还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研讨课。大家听课、评课、研课,从初识到熟知、志同道合、情深意笃,在教学上交流探讨,在生活上关心互助,俨然已真正融合为了一体。在十月仍然热情的花垣明中,我们一起学习思索,我们一起游历欣赏,我们一起欢歌跃动,能认识这么多的朋友,真正不枉此行。 2015年全省物理国培虽已画上句号,但却是我教学旅程的新起点。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感恩、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感谢花垣明中!感谢国培!我将永远铭记这美好的时光!

推荐第8篇:农村初中自主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通济中学语文组

学生的主体意思,是学生自我存在的一种体现,有了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我校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在实践中,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等班队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

首先,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现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其次,改革了班级干部设置体制。在实践中,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为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除设部长外(部长由选举产生),部长还可以按需招聘助理、干事等,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这样,使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一种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合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师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各司其职,各部在班级委员会的协调下相互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级委员会向教师汇报。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按既定方案去完成工作,即使有不周之处,也可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学生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班级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初步建立了一个学生自主管理型的班级。

良好的班级管理会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管理与指导。

对于小组的管理,要求组员在教师宣布上课后就应立即进入角色状态,各司其职。小组活动主要应由学长按要求组织进行。活动一开始,前桌两人就要及时转过身子坐好并进入小组学习状态(一般是会长和点长坐后排)。是读、说活动,就要轮流读、说,并进行评议;是检查评改活动,就要相互检查,该改正的要及时改正,该报告的要如实向教师报告。由于小组活动主要由学长牵头,因而可收到以好带差的效果。当然,如出现不能组织好活动、带的任务过轻或带不动时(小组组合中“差”的比例过大),教师应及时想法组合调整,同时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关心小组建设。

严格评改活动管理。该过程把矫正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作为培养学生自我完善习惯的有效途径。不过,这种活动只有在教师的严格与精心组织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要做好四项工作: ①.应落实好“三笔”书写内容的评改:钢笔,书写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根据其书写工整与否来判定其作业态度,可作适当扣分;蓝色圆珠笔,写画的是借助书本和他人力量自己改正的内容,可作适当扣分;红笔,写画的是漏改、错改的内容,应加倍扣分。不过,作文的评改中,圆珠笔书写内容的扣分标准则应适当降低。只有落实好“三笔”书写内容的评改学分制,评改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②.应要求自改一开始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换好笔,相互督促。

③.要求学长督促组员抓紧时间,出现疑难应及时组织讨论或请教于教师。 ④.教师在宣布停止自改进行互查环节时,要求全体同学立即换好笔并将本子交组同桌组员,先由成绩好的检查成绩差的本子,再由成绩差的检查成绩好的本子。被查者要积极配合检查者一道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后相互签名以示负责,学长抽时间登记作业学分。教师在课后复查了解评改情况,做好典型个案记录,及时表扬认真的,教育不认真的。

把握好读写听说训练活动的管理。就是在读写听说中,不仅要坚持以训练为主,更要坚持全面训练的原则。不能顾此失彼,读写听说要相互穿插,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这就是说既要对小组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给予时间上的保证,又要力求让时间的使用达到最优化,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作好时间安排,坚持科学运筹时间,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结构的紧凑性。

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每周利用专门时间(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自习课)例行学分情况通报。通报前,学长应提前将组员一周学分情况进行统计、折算:作业评改总评分(作业总分与作业次数之商)与其他三项学分(纪律、问答、“四件套”得分)之和便是该同学一周的学分。然后再由学长将组员总评分情况汇报给教师,获教师认可后,再由语文科代表向全体同学例行通报。

关于学分计算的实施::

作业总分:每次以70为满分;

纪律计分:违纪一次扣1分,每周满分为10分; 问答计分:问答一次计1 分,每周满分为10分;

学具准备计分:每不齐一次扣1分,每周满分为10分。 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管理。要把学生引导到学习靠日积月累的轨道上来,就必须坚持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原则。为此一定要落实好每周、每月、每期的学分总评工作。5个学月总评分加上期中检测和期末考试分数除以7得出的分数,作为学期成绩。这样,实质上是将学生的平时作业态度、作业质量、作业习惯、勤学好问习惯、学习用品的准备习惯、课堂纪律等均纳入了成绩评定,为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

2010-11-28

推荐第9篇:廉洁警示案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廉洁警示案例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

按照《关于在全公司管理干部和四管人员中开展每周一个廉洁警示案例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学习,感受颇深。我对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对开展廉洁警示案例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我对相关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不仅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而且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核算员,不能放松理论的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对于廉洁自律问题,我认为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建立健全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的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严于律己。纵观古今,所有的贪官污吏都是恶性膨胀而起的,他们走向犯罪的每一个阶段,隐约都受到了廉洁警示案例教育的告诫,然而由于侥幸心理让那种贪恋的心态摧毁了是非或道德界限,从而走向犯罪道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权力观,要有自己明智的权衡与考量,不要自己毁了自己,这样的行为不仅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总之,加强廉洁警示案例教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同时也要好好的加强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建设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尽心与静心,以自身的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015年4月10日

推荐第10篇:初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初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摘要:初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严肃性、敏锐性和它独特的时代性,所以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常备常新。如何教好这门学科笔者通过实践有以下四点体会:一要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二要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三要摆脱“应试”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关键词:学生

教育者

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本身具有严肃性、敏锐性和它独特的时代性,所以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常备常新。如何教好这门学科笔者通过实践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是搞好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是把德育工作寓教于本科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学中的重要发源。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就能了解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我们阜阳市既是淮北的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京九铁路交通运输大站,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的一个大市。由于受这种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又受小市民意识和小农经济的制约,部分学生误认为学点东西用处也不大,“只要能搞到钱就是本事”,真善美,假恶丑难以辨别,是非难以分清,人生价值难以平衡。我在二年级教时,讲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时,就碰到学生提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那么多优越性,那么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那么发达?我们的香港、台湾为什么那样富?我们的国家为什么那么穷?” “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到底在哪里?”由此可见,真是人小心中存疑大。还宥同学对我国在改革大潮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乱责怪。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经常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己,只有这样做,在政治课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空谈和说教。

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是一种无声的育人方式。要有丰

富的科学知识,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侃侃而谈。

丰富的知识,在于勤学、勤思、勤写。作为政治教师要比较系统地学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论著,坚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经常不断地看报纸,如社论,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意见,做读报摘要,搜集有关资 料并积累起来备用。

三、摆脱“应试”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不固定的,其核心内容是要教活。要活而不能离本,不能“放野马”,活不离准,不能“乱弹琴”。要改变那种死记硬背的传统式的思维方式,要开拓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路。政治教师,要敢于自我牺牲,大胆地抛弃那种“应试教学”的紧箍咒,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了解实际;在实际中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第二课堂,搞社会调查,如讲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一节时,采取先调查后上课的方法。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特别是自己家庭的变化,要求实事求是写好调查报告。不少学生通过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有血有肉,有性有理,有论有据,生动有趣,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不少同学十分感概地写道:“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在调查的基础上再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比从课本到课本实际得多,生动得多,有效得多。拟好提纲,搞点民意测验。如讲“公民的基本权利”时,事先拟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当作一次作业来完成。结果学生对“公民享有平等权”中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持否定态度的占班级人数的70%多;对“选举权”的行使持怀疑态度的占班级学生的41﹪强。通过测验,告诉教师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二是学生持这种态度的缘由何在;掌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现实性,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抓住时机,搞些课堂辩论。在课堂辩论时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学生在写“质疑条”中暴露出的一些模糊认识,就可把它们归类整理成带有普遍性的认识问题,放到课堂上去展开辩论。

四、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为了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垄断资本的对外掠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必然表现?(3)。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掠夺有何不同?(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能否说明整个世界已天下太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那国家通过什么政策来维护这一关系呢?具体措施有那些?(2),也有同学提出:既然各民族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那么为什么直到近年才去开发 3

西部?这对少数民族来讲好象是不平等的?(3),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和香港澳门的自治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问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二,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模糊,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政治理论课“结构整体式教学法”探析》(《教育与职业》孙云2004 第23期)

2、《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刍议》(《青海教育》吕静海2006 第3期)

3、《政治课教学的揣摩•反思•增效》(卞国美《吉林教育》 2008 第2期)

第11篇: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寻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开展重视诵读,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的教学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重视诵读,陶冶学生的知、情、意

文言文教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法灵活多样。其中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学生能“熟读成诵”和“读书破万卷”,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纵观新编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也大多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问题,这正是教改中重视诵读的体现。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学文言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如读正字音、读准句读等,还应让学生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互动,领略文言文的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如果有通假字、古代专有名词,教师应适当作指导,校正读音,扫清诵读障碍。

2.读准节奏。要求在语意层面上通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节奏正确的朗读就有利于正确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远大抱负。

通过诵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他们的知、情、意,增强了文言文教学的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学生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消化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我利用多媒体讲授《三峡》一文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配合优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现三峡不同季节的美丽山水画面,引发学习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三峡各季节景物特征,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该课件成为学校语文组课件实用材料。

三、选择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是创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机,通过圈点与评注、善思与质疑、积累与归类的途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1.圈点与评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点与评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圈点”,是给字、句划上符号,以引起重视或质疑。“评注”是把对内容的说明或评论意见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也可以另附小纸条夹在其间。圈点与评注,对学习语文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为合作探究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布置预习题训练学生圈点与评注;也可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疑难问题自行圈点与评注。

2.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古代许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思考与质疑。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为学论,都启迪了我们:教学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即善于思考,设疑释疑。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一位

学生提出了疑问:古代许多官员出巡,都要清宫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赏景,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我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终于明白作者游山的乐趣——与民同乐。正是由于学生主动质疑,才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善思与质疑是合作探究的关键。

3.积累与归类,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典故,并对文言文的知识点作相应的归纳。如名句的积累一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内容,定期抄写在黑板上,并利用课前三分钟检查落实。又如古汉语知识点的归类整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当然不能机械抽象地归纳出几种用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应立足于课文中鲜活的例子,联系学过的知识,不断归纳积累,再根据积累解决更新的问题。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独立阅读、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配,力求平衡,也必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合作中,并适当作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才干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比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拓展阅读是教师在授完课内文言文后,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关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情感体验,从而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完成从阅读到欣赏、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后,我让学生阅读了《礼记》的选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就布置学生运用注释作翻译,并注意“于”“子”“夫”“之”“而”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做如下的小结:宁与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暴露出当时社会统治的残酷,真是不堪忍受。这与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何等的相似!又如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拓展阅读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管仲相齐”等人物小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更多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为文章的整体认识充实材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12篇:初中数学教学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这也是初中教学计划的核心。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形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二、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

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如几何学科,适宜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培养选择判断能力

1.我们知道,直觉判断、选择往往要经历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判断),策略选择几个环节,因此,教学中应首先注意信息的获取,这是培养选择、判断能力的关键。

2.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恰当的价值观念,因它是选择判断的根据。

3.在解题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具有选择探求最佳解法的欲望,不仅提倡一题多解,而且还要判断几种解法谁最佳?好在何处?

四、数学探索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

2.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关键性的词句。

3.使学生学会“引伸”所学的知识。

4.从具体的探索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探索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联想、演绎等,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的探索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5.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发扬创新精神,提出独立见解,形成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13篇:《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体会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体会

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具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特征,是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来说,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气氛,丰富了理论与实际的知识。为此,本人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特点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约有所思所想,现与同道分享如下。

一、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深刻揭示犯罪心理运行规律。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具有内隐性与普通人的心理相比,犯罪人心理的内隐性表现为犯罪人在罪前,罪中和罪后 (包括审讯过程 ) 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其心理活动。同时,犯罪心理成分又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认知心理、动力心理、个性心理、情境心理状态和物证材料。这给犯罪心理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一旦产生,总是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言语、表情和行为。犯罪心理的研究就是通过其外显的行为和后果来实现的。无论是对犯罪者的心路历程、动机、情绪、潜意识的感知,还是对犯罪者的人格、智能、心理疾病等的理解,着眼于犯罪者的行为表现,采用回溯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达到认识它的目的,为此,本人采用央视——社会法制频道 “审判法庭”以及网络搜集所提供的犯罪心理学案例,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现实的犯罪心理现象,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沟通交流,使教学深入揭示案例中所隐含的犯罪心理规律。

(二 ) 理论联系实际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犯罪心理学的价值不仅是体现在理论方面对犯罪心理现象进行诠释 ,更为重要的是在打击预防犯罪中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深切体会到,来自于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犯罪心理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如采用传统的长篇系统讲授理论的灌输方式,学生往往会对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产生质疑。因此,以学生对犯罪心理学案例所具有浓厚兴趣为突破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和分析中加深对犯罪心理学实践意义的把握。

二、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特点

(一)客观性和实践性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所组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因此,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取材于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犯罪案例,如马加爵杀人案等。有时虽然为了某种需要而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都是真实的,并且在案例描述中仅仅是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一般都不加入案例编写者的评论和心理分析。由于案例的客观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情景,根据自己所学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教学不会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案例背后所蕴涵的心理规律,而是让学生深入到犯罪案例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犯罪心理学理论到指导实践的转化,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犯罪心理分析的实战性问题,弥补教材中实践技能的不足和实际运作机会匮乏的缺陷 . (二 ) 综合性和动态性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同于举例教学中的例子,它的内涵较为丰富,一般包含犯罪心理产生的条件,时空环境以及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证痕迹 , 甚至犯罪主体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案例在教学中承担了诸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这样,它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应用例子来说明原理,或者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知道如何运用此原理或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将学生放在实际的犯罪场景中,在犯罪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和互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一案例的问题,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也不刻意去追求唯一的一成不变的答案。犯罪心理现象是复杂的,由于条件的限制,如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等,对同样的情境和信息,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可从多种答案中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答案。

(三 ) 主动性和参与性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居于次要地位。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寻找教学案例,并组织和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冷漠不发言或出现激烈争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认真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讨论的时候,学生积极发言,讲出 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在犯罪心理学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因此,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的

2 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建立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犯罪心理问题,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这就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师生一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犯罪心理学》的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虽然本人初次担当这一门教学任务,没有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仅对《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我觉得是可以在案例教学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如进一步探讨案例教学应掌握的原则、程序和步骤等,使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为他们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4篇:体会哈佛案例教学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

2007年08月31日 星期五 13:40

哈佛案例闻名遐迩,但书本上的研读和课堂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作者通过在哈佛的学习,体会和理解了哈佛案例教学的理念及方法,了解了案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告诉你什么是一个好的哈佛案例和如何编写哈佛案例。

哈佛大学的案例闻名遐迩。在国内,几乎所有的MBA学子都必在课程中阅读哈佛案例,凡市面流行的管理类书籍都必有对哈佛案例的长篇论述。我也很早就在书本上研读过哈佛大学的案例。但是,只有当我真正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之后,才知道书本上的哈佛案例和亲身感受的哈佛案例是大不相同的,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在教科书上读不到的。 兰德尔院长在1870年的开创

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

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明显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时,案例教学法又被引入商业教育领域。从1909-1919年,商学院请管理人员到课堂提出管理中的问题,然后要 求学生写出分析和建议。新院长华莱士·B·唐哈姆是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他看到了在行政管理领域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全力推动哈佛商学院投身于案例教学法。在他的促进之下,科波兰德博士于1921年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直到20世纪50到60年代,哈佛商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连续举办了11期8周制的案例教学暑期研讨班,邀请了20多名管理学院院长与资深教授来参加,才逐步就案例教学的意义、特点与有效性建立了初步的共识,为其推广提供了认识上的基础。同时,哈佛又创建了它的“校际案例交流所”,为全美各院校提供了方便而丰富的案例供应源。 哈佛案例教学的理念

100年之后,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围绕着案例教学展开,基础知识课仅占很小的比例或者没有。在哈佛商学院,所有的课程都用案例教学,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用案例教学。商学院MBA的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肯尼迪学院MPA的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对外国官员进行的公共管理培训,也同样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我所参加的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在肯尼迪学院已经办了三期,每期培训班全部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我们在培训期间学习了53个世界各地的案例。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突出特色和鲜明品牌

为什么要进行案例教学,哈佛人有自己的理念。教学方式与哈佛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为未来的政府和企业培养领导人是哈佛十分明确的培养目标。从进入哈佛大学起,就开始树立学生的这种领导意识。

哈佛商学院是培养公司CEO,肯尼迪学院培养政界领导人,神学院是宗教领袖。作为未来的领导人,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而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什么是哈佛的案例教学呢?经过亲身学习,我体会,哈佛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师的讲授,不在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你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给你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力求把学员已有的理论素养,知识文化,转变成一种解决真实问题的行政能力。 极度开发学生潜能

哈佛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无结论的课堂讨论,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法。哈佛的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案例教学,训练的是一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也许你来学习时只有一个问题,学习后会变成10个问题。但同时,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增多,思路会开阔,处理问题的自信会增强,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也会提高。

哈佛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收获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总结,汇总大家的智慧,总结集体的经验。因此,哈佛的教授说,案例教学,30%的收获来自教师,70%的收获来自同学。实际上是同学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人生经验。

案例教学是极度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首先是课前的认真准备。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案例,包括记住案例中的关键数字,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你自己的建议方案等。一般需要4—6小时。其次是课堂上的积极表现。案例教学50%的成绩来自课堂参与,参与度不是靠教授的印象而是有录像为证。如果你不抢着发言,也许就始终没有发言的机会,自然就没有成绩。此外还有一种“冷点名”(COLD CALL),教授会专找不爱发言的同学,“某某同学,请你讲解一下今天的案例。”如果你没有认真准备,结果可想而知。哈佛每年有15%的学生不合格,因此同学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战场。在课堂上,你必须充满自信的发言,你必须提出独到的见解,你甚至要反驳老师的观点,才会得到好的成绩。经过这样一番锻炼,难怪哈佛的毕业生既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又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第三,课后,教授会开出一系列书单,从中你会找到分析此案例的理论支持和必要知识。如果是你学过的,你可以巩固提高,如果你没有学过,就要认真补习。 什么是一个好的哈佛案例

哈佛大学的案例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教学案例和研究案例之分。教学案例一般是为教学目的由专人收集资料编写而成的,它的特点是简化和有选择性。一个案例一般说明一个问题,如香港禽流感的案例,为了说明政府在危机爆发时应如何与民众沟通。

研究型的案例比教学案例更丰富、更贴近现实,把现实问题摆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比教学案例更难写,更容易引起争论。如果说教学案例有一个核心问题,有一个难题,那么研究型案例就有几个难题,头绪更多,更难把握。

哈佛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五大因素。

1、在教学上的用处。在选择案例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它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不可以通过别的案例提出?第一个问题使得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更有效率。思考第二个问题,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花很多时间写出一篇上乘的案例,但却永远用不上。

哈佛的教授考虑一个案例在教学上的价值时,首先考虑它说明了一个什么理论,因为“每一个案例都需要理论。”不能通过案例故事来说明一个理论,尽管其中包含了有趣的故事,包含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但它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2、引发冲突。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已经开始准备的案例,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缺乏冲突。争议性是对一个案例开展讨论的基石:它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辩论。在案例讨论中,学生可以了解一般的理论,可以知晓别人的观点,案例的讨论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而只有基本的问题。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一个教学案例必要条件。

3、强制性的决定。争议通常出现在需要作决定的时刻。一个好的案例通常强迫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这会使他们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会使他们更有紧迫感。这种强制性的决定分为采取行动走向性和回顾性两种。前者让读者从政府官员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你在某某人的位置,你将如何办理此事?为什么?”相比之下,回顾性案例把整个故事全盘告诉你。 在此,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评价某某人的作为,为什么?”

4、案例的综合性。一个好的案例还要有综合性,能涵盖更大的管理和分析上的普遍性的问题。换言之,如果一个案例只是很特别,它可能在教学上并不是十分有意义。但这并不是说特别的事件不构成好的案例。古巴导弹危机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件,但它同时也是个非常好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组织的常规对事件和决定的影响。

5、教学案例要简洁。要围绕一个难题展开,不要头绪太多。为了让学生看到一个案例广泛的重要性,课堂讨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和抽象的高度,要谈到管理和分析的原则性问题。太多的事实会让学生专注在细节上,所以,教学案例一定要简洁。但同时,长的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能区分什么是有关的,什么是无关的,学会找出重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好的文笔,严谨的研究以及老师的密切参与。

怎样编写哈佛案例

哈佛的案例编写,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框架。

首先,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编写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课堂讨论:它使得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者的角度,体会到他们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此,案例里的故事是政府官员讲述他们自己曾遇到的情形以及其中的复杂性。这里的目的是要生动地再现政府机构或官员常常所遇到的问题及责任。案例既不是有权威性的历史文献,也不是为了传播系统的信息。

第二,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只是教学的一个工具,案例研究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在选好课题后,案例的研究有两个阶段。 一是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研究是快而经济的方法,用图书馆的资料来熟悉案例的背景情况。二是采访阶段,为了了解你所要写的案例的细节,必须进行采访,这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难的阶段也是必需的阶段。

第三,开始撰写案例。案例撰写的核心一定要提出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案例的开头要有吸引力的人物和事件,就像一把钩子,牢牢地钩住观众,不得不往下看。接下来应介绍背景材料,告诉大家事件发生的原因,让一般读者了解。接着是展开故事的情节,可以按时间、空间或不同的机构顺序展开,关键是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貌。案例的结尾很重要,一定要留下一个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不要把故事的结尾告诉大家,如果需要,可以准备一份案例的结尾,在课后发给大家。

案例的写作有两大忌。一是不要分析,这是学者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在案例教学的方法上,分析是学生的任务,写案例的作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观点。二是不要改编。一个案例的可信度来自撰写人的中立。我们用来自采访的原始材料论述和表述种种观点时,一定不要改编,不要加入个人的观点。同时注意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要有,才能平衡。

第四,发展出教学计划。一个案例编写完成后,必须发展出一个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实施案例教学服务。内容应包括: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是什么;预期中的讨论方向;如何应对预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进行总结等。

案例编写是需要经费的,哈佛案例编写的经费一部分来自企业和赞助方,一部分由学院提供。哈佛大学每个案例的制作费用约在几万美金。哈佛的教授认为,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案例。同时,哈佛大学也非常注重案例版权的保护,每个案例下面都注明版权所有和使用的办法。据我的了解,如果将哈佛的案例编辑出书,每个案例的版权费是500美金,如果在课堂上使用,每位学生2美金。我们在哈佛的培训之所以付出高昂的培训费用,主要也是支付案例使用费。 谁来编写哈佛案例

案例库和案例制作中心是哈佛实施案例教学的坚实基础。没有一个成型的案例库和一批专门从事案例编写的人员,很难保证案例教学长期和有效的开展。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设有公共政策案例库和公共政策案例中心。

肯尼迪学院的霍华德.休索克教授从1987年起担任案例中心的主任,他负责肯尼迪学院案例的编写组织和销售工作。在哈佛学习期间,他亲自给我们上了多次案例课,他讲课的案例,关于香港禽流感和香港屋宇署的案例,都是他本人亲自编写的。此外他还编写了600多个世界各地公共政策的案例。到美国后我又多次与他交谈,学习和了解哈佛案例教学的情况。在离开哈佛时,教授告诉我,现在在肯尼迪学院的案例库中有1800个案例,每年还要增加20个左右的新案例。在肯尼迪学院,设有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案例编写员。除少数任课教师自编案例,肯尼迪学院绝大部分的案例是由这个小组的专业人员编写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案例约有100个。学院非常注重开发国际性的案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在我们学习的案例中有一个关于北京平安大道改造的案例,就来自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也参加了该案例的调研工作。

哈佛大学非常重视案例的编写和规范化管理。哈佛大学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全部经过认真的编写,决不是直接来自新闻媒体和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每个案例的下面都标明有某某教授指导,某某人撰写,为某个项目所用。哈佛的许多案例确实取材于发展中国家,而有些案例是由哈佛学习的学生提供的素材,但都经过哈佛教师的认真编写,使其符合哈佛案例教学的方式。哈佛的案例有长有短,有的案例只有一页,有的案例有上百页。有些案例年代久远,但大部分案例是发生在最近的事例。 哈佛案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功推行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因为哈佛大学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师。案例教学不是自然产生的,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一个教师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至少要花2—3年。教师的作用虽然不同于直接授课,但要介绍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引导学员的分析过程,对学员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有些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案例教学的工夫在课堂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我们在哈佛学习时,充分感受了一个高超的案例教师的授课魅力。一个好的案例教学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演员,他把课堂变为舞台,投注了全部的热情来讲课,这种热情也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案例教学的教师还是控制课堂的导演。每一节课就如同一场电影,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让尽量多的同学发言,就要严格控制课堂,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对同学的提示如春风化雨,最后的总结如水到渠成。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的氛围。

什么样的案例教学的教师最受欢迎?我们的学习实践证明,好的案例教师通常是先给一个有意义的分析构架,然后不把讲课的重点放在案例细节的问答上,而是着力分析事实背后的问题及其含义,最后给出若干带有普遍意义的论点。这样的教师一般都有广博的知识和极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优秀的案例教学的教师。 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估

对案例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是哈佛案例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哈佛大学对案例教学的评估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估,你认为教学的内容是否对你的工作有帮助,还有那些要改进的方面,你有什么好的专题和意见。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估,你认为教师的讲授是否清晰,是否很好的组织同学发言,课堂讨论的时间长还是短,与翻译配合是否好。第三是对案例材料的评估,你认为该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每天的阅读量多还是少,案例的翻译是否准确等。我们在哈佛学习时,这样的评估每周一次,校方非常重视,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根据大家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同时将大家的意见反馈给教师。

第15篇:案例教学法教学体会

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体会

非常有幸参学校组织老师参加有关案例教学法的课题研究,我积极参与课题知识的学习与交流,认真撰写教学设计、学习体会等。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值得学习及全面推广。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 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主动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率并解决其传授知识系统性不强的缺陷。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学生味同嚼蜡,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 下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设计不同, 样例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 通过样例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操作方法, 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 需要什么数据, 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 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 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 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 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 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 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 最后要进行总结, 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 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 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发言和提问,老师作为一位讨论的平等参与者,真正的作用是使讨论能沿着一定的线索有效的进行下去,并进行恰当的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也会与其他的方法相融合,使案例教学法扬长避短,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实现对知识全貌的系统了解,实现对知识点深入学习研究的目的。

第16篇: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写作任务: 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讨论网络利弊的文章。 要求:

1.合理发挥想像,使文章内容完整。2.上下文连贯通顺、无语法错误。 3.词数:100左右。

一、写前阶段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这样的。写前阶段作为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后面的整个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写作的主题、写作的目的以及文章的读者。写前阶段的准备工作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动笔写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

本次写作任务要求对比网络利弊,属议论文体裁。通过审题可得知,本次写作任务属于半开放式命题作文,先要强调使用一般现在时,对于网络利弊有哪些重点内容,仍需同学们合理发挥想像,使文章内容完整充实。

这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2)通过Brainstorming提出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开始变得活跃起来。(3)有了 Brainstorming 的这些素材,可以初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和整理。(4)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不仅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同时小组自己的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语言是决定议论文是否精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你的文章生动形象,应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主动句、被动句和从句。另外,表上下文衔接的词汇和短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first, second, next, last;以及Besides, However,这类词语的使用能使你的文章更加连贯紧凑。

二、写作阶段

要想写好一篇半开放式议论文,首先要明确文章主题。本次写作任务围绕着网络利弊一事展开讨论。首先列出表格: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

2、3;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坏处:

1、

2、3。老师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让同学们通过讨论来完成表格的形式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接着老师请八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让学生自己确立要点。在写作前,教师指导学生尽量用 topic sentence 来表明本段的思想,选取自己熟悉的两到三点进行详细阐述。在文章结束的时候要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来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花五分钟的时间把他们要写的文章的框架勾勒出来,再动笔往下写。有了上面写前阶段的准备,接下来的写作阶段将不再是让学生们头疼的问题了。

三、文章修改。

出于课堂节奏的安排,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前阶段的启发学生思维上面。当学生交上初稿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批改,然后把文章返还下去,要求大家根据教师的批改进行文章的修改。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环节,在修改作文的过程当中,有些学生会有新的思路,他们自身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能也在逐步上升。鉴于学生的好胜心,我还将一些优秀作文张贴出来,以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

下面是我的英语写作教学教案: Teaching goals:

1.Knowledge and ability goals

① Train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② Use the linking words correctly.

③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2.Emotional goals

Learn more about the Internet and make better use of it.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Duty report Step2 Lead-in

1.Brainstorming (1) Do you like computers? (2) What can you do on line? (3) Why do you like Internet?

(4)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not good? (5) How should we do properly?

2.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3.Do a survey then write a report, using the following guidances:

„likes computers very much.He/She often„ on line.He/She likes Internet because „.But it is „.He/She thinks we should „ Step3 Pre-writing

1.Teacher shows her own opinion towards the Internet.2.Teacher shows a paage on the screen.3.Learn some linking words.Step4 While-writing

1.Thinking about the questions again.2.Write down their own compositions.Step5 After-writing

1.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out their compositions.

2.Swap their composi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entences.Step 6 Homework

1.Finish your writing.

2.Write a letter to one of your friends to tell him or her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computers.

第17篇:写作课教学案例

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运用

高考写作一项占25分,比重较大。而且,写作也是教师和学生比较头疼的一块儿。学生觉得难写,没有兴趣,而写完之后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批阅,然后反馈给学生,效果也不很明显。因此,如何来上好写作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最近我们经过研究探讨,商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写作课模式,那就是在写作课堂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因此很快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教育界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英语写作是一个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它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更高。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全班分享,学生不觉得写作课是单调的,反而觉得有兴趣。写作水平随之提高。下面以一篇看图作文为例,分析合作学习在写作课堂中的运用。

看图作文教学一般分四步走:

1.看懂图片,把图片展示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有机地

串联起来,使之成为内容连贯的句子。

2.确定短文须用的时态和该用的人称。

3.确定体裁,用简洁的语句描述图片或图表大意。

4.进入合作学习阶段:

第一步,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片写出一句或两句话,只要能够

把图片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而且越简单越

好;

第二步,请两个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看谁的句子表达得好; 第三步,请学生在每句话的前后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它连成短

文;

第四步,学生互相合作批改交流并给合作伙伴的文章打个分

数;

第五步,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每个小组修改后将会

是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了;

第六步,老师关注小组活动的时候所发现的优秀作文在全班一

起来分享。

课堂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教学中,学生们由2~6人组成小组,一起从事学习

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学生思维,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18篇:教学案例的写作

小学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理论与实践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教学案例的写作。就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背后透露出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一线教师实践操作深感茫然,教学中产生许多问题不知道原因何在,如何应对。于是,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也随着行动研究、校本培训等的日益凸显,案例教学这种培训教师的新方式正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教学月刊》新近推出的“案例大家谈”栏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与交流园地。

医学院需要研究病例,法学院需要案情剖析,军事学院需要学习各种战例,师范院校需要案例教学。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究而逐渐成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成熟,我们教师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教学案例,而且要学会案例的写作。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到学生是如何按照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运行。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案例一

刚过六一节,回到学校,按惯例,老师请小组长将日记本收上来,工作报告《教学案例的写作》。 这时,一位小组长气呼呼地跑来告诉老师,彬彬同学的日记才写了几个字,根本不够数!老师翻开那本皱巴巴的日记本:“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我买了许多礼物。我吃了两碗饭。我希望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详见《教学月刊》2002年第11期《“我吃了两碗饭”》)

案例二

课件出示:9+6。要求:①自己想办法算算结果是多少?②给同桌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生1:把9拆成5和4,把6拆成5和1,5加5等于10,再加

4、加1,等于15。生2:从6里借个1给9正好凑成10,结果等于15。生3:9加1等于10,9加2等于11,……,9加6等于15。……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详见《教学月刊》2002年第12期《这些算法都好吗》)

读了以上两则案例,我们是否可以对案例的特征作如下归纳:

1、故事性。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过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动态的反映过程。这个事件应该是在最近三年内真实发生的。本文所引的案例都是本学年发生的,都是一线教师自己所经历的,是最鲜活的研究材料。我们每天都在述说着这样的故事,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共鸣。

2、问题性。在事件中都有问题或疑难情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则必须是事件或故事,案例里都包含着问题。面对“我吃了两碗饭”,老师会有多种评价,怎么评价是正确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不同的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怎么做才更有利学生进步。再如“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就应该表扬“小朋友真聪明”吗?“倡导算法多样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吗?”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正因为包含着问题,才有了研究的价值。

3、典型性。案例中的事件要有典型性。表现在含有问题疑难的说明意义,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本文所引的案例,教师经常会遇到,而且问题的能否解决,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确实施。办法总比问题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实践证明对案例的认识极其丰富多彩,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有效促进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最终百川入海形成共识。

如此说来,教学案例是极其有意义的:对作者来说,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好途径;对同行来说,经常开展“案例讨论”,各抒已见,从中引出某些规律性认识,这是校本培训的好形式;对专家来说,经常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这是深受听众欢迎的互动式报告。

第19篇: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的点评。

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它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

见。

(1)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二、教学案例的种类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

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

三、教学案例的功能

1.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教育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许多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了不少,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2 .案例是总结教教育经验的有效形式。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因此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

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3.案例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最佳选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

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案例是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的最好方式。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四、教学案例的写法

1. 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

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

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

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 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

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

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

长期的独到的思考才能做到。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论文的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责任编辑:京佳教育)

第20篇: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

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文 章来源 莲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qita/35539.htm

初中教学案例写作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案例写作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