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兰陵县代村教学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0 08:32:1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兰陵民俗文化

生产习俗

土地俗称——称田地为“湖”“地”。

劳动力俗称——下地做农活为“下湖”“干活”。

农作物俗称——小麦称“细粮”,其他称“粗粮”。皮屑称“麸子”,秸秆称“麦秸腿”。玉米叫“玉蜀黍”“棒子”“麻牙”“麻英”“麻蜀黍”等。

农活俗称——扬场(以木锨抛起谷物,利用风力去掉糠壳)、喂玉米(追化肥)等。

生产时令——有谚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立秋三天镰刀响”“三春不如一秋忙”。 工匠生产习俗

做豆腐、扎笤帚、钉盖顶(穿锅拍子)、制陶(烧窑)。

行业神崇拜

木、瓦、石匠拜鲁班为祖师爷,每年五月初七聚会叩拜。裁缝、纺织、刺绣以黄帝、嫘祖为开山始祖,每年九月十六祭奠。金、银、铜、铁匠以李耳为“老祖”,二月十五日举行仪式。鞋匠奉孙膑为始祖十月初一祭。染坊奉梅福、葛洪为染布缸神,九月九日祭。纸坊工匠尊蔡伦为祖师,三月十七日祭。

服饰

衣着——俗称穿戴。圆领大襟上衣、直挡宽脚裤、扎腿。(今有茄克、超短裙、喇叭库、紧身装、休闲服等。)

帽子——瓜皮帽、礼帽、火车头帽、军帽,另有孩子戴的虎头帽、大尾巴帽等。

鞋袜——“蒲毛翁”、麻鞋、绣花鞋,线袜、耕地穿的泥袜、孩子穿的虎头鞋等。

饰物——耳环、耳坠、发卡、戒指、香荷包等。

发型——“抓鬏”、盘头、“握纂”、辫子、烫发、披肩发等。

饮食——面食有馍馍、饺子、年糕、汤圆子、缸贴大饼、单饼、煎饼等。

菜肴——咸菜(生辣疙瘩、熟辣疙瘩)、萝卜豆子、韭菜花、焖菜(辣疙瘩丝子)等。

家具

家具有柜(同箱子,为上掀盖)、太师椅、八仙桌、坐床子、茶几等。

床具有麦秸苫子、草席(芦席、高粱秸席)等。

礼仪风俗

嫁娶:说亲、相亲、看家、见面礼、下柬子、过红、下福子、下聘礼、送日子、迎亲,填箱(封礼)、四色礼(男方送女方礼物,一般为肉、鱼、粉条、点心);拜天地、入洞房、闹房(闹新媳妇)、过对九(回门,又称长、短趟子)等。大客(kei)、小客(kei),结婚后要瞧客(kei)。

丧礼:死人,少年叫夭、没,成年人叫走、老。老人死后仪式比较复杂,有守棂、跪棚、泼汤、上香、三跪九叩、辞棂、行路祭、出棺、圆坟、五

七、百日坟、周年等。(行礼、孝衣(帽),因亲近长幼而有别,里面大有学问)

喜庆:生孩子——出红子(男女有别,男箭、女弓)、送米糖、红鸡蛋(大小红之分)、过百日、抓周、祝寿等。

迁居:“温锅”等。

称谓

亲属称谓——曾祖父(老爷爷、老太太),父亲(爹、爷、答、大、爸爸),母亲(娘、妈等)等等。

社会称谓——年长的称大爷、爷们等,年龄相近的称三哥、兄弟,女的年长的称大娘,结婚的少妇叫大嫂,未婚姑娘叫大姐(识字班、花木兰)。

节庆习俗

春节——腊月“扫屋”除旧,辞灶、接灶,做新衣、办年货、添碗筷(寓意添人口)。蒸年糕(谐音“年高”)、做豆腐(谐音“都福”),除夕贴对联、上年坟,磨眼插竹枝、桃枝、松枝,除夕守岁,喝团圆酒(年夜饭),过年吃素馅饺子(一年图个清净),拜年,初二叫闺女(俗说“初二三,好日子,家家叫妮子”),初五为“五日”,不动针线。初七叫“鬼节”,吃渣豆腐,叫“喝鬼脑子”等等。

元宵节——也叫正月十五。吃元宵(俗称吃汤圆子),有的吃饺子,蒸十二属相的面灯,四处照照。放各种各样的烟花等等。

春龙节——也叫二月二(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把石灰、草灰洒在地上,成一个圆圈,里面放上粮食(寓“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之意)。“吃虫”(炒豆、煮豆、炒玉米花等)。

端午节——小孩手系五色线,吃粽子、煮鸡蛋(煮时放核桃叶、车前草等)、煮蒜等等。

中秋节——也叫“八月十

五、仲秋节”。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吃月饼,吃石榴、吃团圆饭等等。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思亲团聚,农村现也多称老人节。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吃腊八粥。辞灶——腊月二十三辞灶。也叫过小年。烧香、烧纸等。

兰陵“猴呱哒鞭舞”

苍山县兰陵镇的“猴呱哒鞭舞”是沂蒙民间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乐舞,距离兰陵镇1公里处的西横沟崖村是“猴呱哒鞭舞”的发源地。“猴呱哒鞭舞”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节奏明快,动作性强,把舞蹈表演、滑稽动作、民间歌曲融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现已发展成为苍山乃至沂蒙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8月被列为临沂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演变与传承 “猴呱哒鞭舞”,以男性打花鞭(花棍)模拟猴的姿态舞姿与手握竹板和撒拉机的伴舞者(多以女性)穿插逗乐为主,起先是贫苦人讨饭谋生的手段,表演者一般为夫妇二人,夫执鞭(即花棍,又可当打狗棍),妇执洛子(竹板,撒拉机),二人互相配合,动作简单,即兴发挥。据西横沟崖村现年80岁的老艺人张学法回忆,他7岁时跟姥爷孙茂章学艺,称“猴王鞭”,花棍形似孙悟空的“金箍棒”,动作模仿猴子的形态,灵活多变,与持洛子的相互逗乐,增强了该舞的吸引力。

到清宣统年间,该形式演变为一种“玩社”(自娱性群体活动),从演出形式到动作风格均发生了变化。舞蹈的成分明显增多,表演者由原来的二人增加至四人,即一人执鞭以舞为主,三人执洛子伴舞伴唱,演唱的曲目多为民间流传的歌曲,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及劳动生活为主,唱词本身带有大量的衬词,使曲调委婉动听,很有地方戏“柳琴”的韵味。在段落之间的间奏处配以行进速度的打击乐,更显得热烈而协调。

新中国成立后,该舞蹈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表演者由原来的四人增至五人,二男舞鞭,三女伴唱伴舞,不再男扮女装。动作又增加了“对打花鞭”、“单鞭戏洛子”等组合,并将单调的打板演唱加入民乐伴奏,使节奏更加明快,气氛更为热烈。除逢年过节演出外,村、乡召开大会,或村民们办喜事、庆丰收时,艺人们也常前往献艺。

在这一时期,张学法是对这门艺术最为精通的人,他从姥爷孙茂章那里传承下来的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无论他到哪个村庄演出,都会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目前,张学法已成为这一民间艺术的惟一见证人和传承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猴呱哒鞭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旧社会人们比较传统,女角多是男扮女装,后来民间艺人在生活中获得灵感,把花棍视为孙悟空的“金箍棒”,表演中突出猴的特点,与男扮女装的“相逗成趣”,体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审美情趣,富有鲁南特有的乡土气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历经百年沧桑的“猴呱哒鞭舞”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有边打边舞的热烈奔放,又有边歌边舞的清新明亮,已发展成为苍山乃至沂蒙乐舞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民间乐舞的艺术风格和发展民族文化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挖掘保护和发展前景

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掌握这门演技的人越来越少,加之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致使这独特的民间艺术一度受到冷落。1974年,全县在兰陵镇召开文化现场会,每个管理区选送节目,张学法带领两个女演员表演了“猴呱哒鞭舞”,吸引了现场的观众,也引起了镇文化站领导的重视。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给演员添置了服装、道具,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村民排练,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得了好评,也引起了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在1983年开展的一次民间乐舞普查中,该舞蹈形式被评为临沂市在全国独有的民间乐舞形式,并入选1998年出版的《中华民族民间集成·山东卷》。2001年,经过文化部门挖掘整理,“猴呱哒鞭舞”参加临沂第二届中国人寿杯民间秧歌会并获金奖。

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这一民间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受到了制约。张学法传授的三代民间艺人女角都已出嫁外村,男的真正掌握这门技艺的现只有孙建忠和曹洪兵二人,后继乏人的问题极为严重。“猴呱哒鞭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首先是民族的,是在兰陵镇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其次,通过在市县演出的火爆情况看,它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且这种舞蹈形式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是舞台上的,也可以是广场上的。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一定的传承和保护,对当地政府来说,无论是对于打造文化品牌,还是发展农村群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2006年启动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进程中,镇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和实施措施。组织人员深入西横沟崖村摸底调查,对兰陵“猴呱哒鞭舞”进一步挖掘、搜集、整理,成立民间艺术协会,建立发展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文艺汇演、举办民间艺术节等活动,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2007年8月,兰陵“猴呱哒鞭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2月,又被市文化局推荐申报山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长城过门笺

门笺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俗称 “过门笺”、“门吊子”或“花纸”。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古时用幡表达人们意愿的风俗,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表》。南宋始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清初,“除夕贴挂钱”,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已经过了1000多年的演变。

苍山县过春节贴门笺的风俗已经考证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了。长城门笺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长城门笺从单色发展到“挖补”套色,不但形式五彩缤纷,其中心花纹内容多以吉祥语或图案组成,承载和印证了地域的历史人文、民俗习俗状况,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尤以冯村“套色门笺”最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珍藏价值,历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和好评。部分作品被宋庆龄纪念馆和深圳、香港等美术家珍藏,并收集在《中国美术全集》一书。2007年8月列入临沂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郭泥塑

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群众传统手工捏制的“小郭泥人”已有近200年历史,生动传神、异彩纷呈。多年来,继承了家传和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深受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步发展成一种民间特色艺术,深受艺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极盛时,销售区域遍及鲁南苏北、枣庄、临沂、徐州、连云港;等地,在冬闲季节,群众也带上制作工具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河北等地就地取

小郭泥塑的原料是就地取材,又是一家一户即可成批生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它的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情真,简洁而不粗俗。它的彩绘过程是:先在泥模的外型上涂白粉作底色,再根据需要涂以胶水调出的大红、桃红、翠绿、黄、紫等品色颜料,最后用墨来“提神”。经过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我国彩绘艺术的特点。泥人的底部和背部大都微露几点泥土的本色,乍看似不经心,其实颇具匠心。那泥土的褐石色做为红绿的中间色出现,更显得瑰丽中见古朴,跳跃中显稳定,不仅产生出一种色彩的装饰效果,而且特别突出了泥人的质感。另外,不论是泥人还是飞禽走兽的泥玩具,背后或底部大都装有芦哨,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唔唔”的音响,深受儿童们的喜爱。有的卖者用牛头泥哨还能吹出几个简单而有节奏的音阶,令人听着那“多来米,米来多,多来米来米来多”曲调,的确是饶有情趣。卖者用这种方法招徕生意,也可

小郭泥塑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戏曲故事、神话故事等,如“杨家将”、“孙悟空与猪八戒”、“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七品芝麻官”、“三国演义”、“财神”、“观音菩萨”、“罗汉”、“寿星”等;有仕女、娃娃;娃娃又有多种多样,如 髻娃娃、抱鸡娃娃、抱鱼娃娃、响娃娃(带哨音的)等;有动物,如老虎、对狮、猴子、鸡、狗、牛、马、羊、青娃等;还有人和动物在一起的,如骑马人、武松打虎、麒麟送子等。这些题材造型概括夸张,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观之令人赞叹不已。

小郭泥塑之所以能够畅销各地,经久不衰,是与艺人们的苦心钻研,并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创新、提高分不开的。老艺人常说“做戏剧人物,要看戏台上生旦净末丑的形象和穿戴;做动物,要注意鸡、狗、牛、马的神气”。并说:“泥人是给孩子玩的,只要花梢好看就行,不能太真”。因此作品并不酷似实物,而是有所美化,有所夸张。但这种美化和夸张又都有一定限度,总离不了大谱。例如各种娃娃,往往要夸大头部,做成“肥头大耳”,这不仅表示健康幸福,而且也是儿童笔下的人物特征。他们做的“ 髻娃娃”,头几乎和身子等高,一派天真无邪的稚气。但为了再现武生和刀马旦的英姿,就没有把“杨宗保和穆桂英”的身躯缩得太短。这些表现手法,也就是传统艺人特别重视的“不似之似”。新一代的泥玩艺人,他们不仅继承着家传和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而且深受现代戏剧、电影、年画、工艺美术的熏陶,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不囿于固定的形式,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创作,无论在题材上,或在形式上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作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富有变化,逐步发展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比较成熟的

小郭泥塑,作为家传祖技,塑制技法日趋娴熟,以它质朴无华,平凡自然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小郭泥塑心神所至,捏出了人生千滋百味,塑尽了人间万种风情,是浓缩的生命。

柳编制品

苍山柳编, 款式新颖, 品种繁多, 质量稳定, 是山东省有名的工艺品。曾获全省工艺品百花奖第一名,1983年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苍山柳编,是鲁南地区的传统技艺。其制品早已成为沂蒙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其中的针线筐, 长期以来就是姑娘出嫁时必备的陪嫁品之一。

苍山柳编制品, 集中产于庄坞、层山、卞庄、神山、仲村等镇,其中, 仅庄坞出口就达千余种。其中有供观赏用的花盆套、花篮、吊花篮、挂篮等百余种; 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各式提篮等共六百多种。制品原料以棉柳为主。其特点是大、中、小条挺拔均匀,条眼小,空心小,韧性大,质地洁白。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 又增加了用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等编制的新产品。白条产品涂施彩色, 再上清漆, 绚烂多彩。在工艺上亦打破了传统的横编法, 逐步吸取西欧竖编法。目前沂蒙柳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欧洲等2 8个国家和地区。

大仲村蓝印花布

鲁南地区不少县区印花布历史悠久。目前有印染作坊, 而以苍山大仲村镇小吴宅的蓝印花布为最好。

蓝印花布的颜料是靛蓝。它是从一种叫做蓝草的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 色泽素雅。现在费县、莒南等地仍有种植。我国很早就有采蓝、制蓝的记载。《诗• 小雅采绿》: “ 朝采蓝。” 这里的蓝就是蓝草。战国时曾任过兰陵令的荀子在《劝学》中说: “ 青, 取缔于蓝而青于蓝。” 可见当时苍山兰陵一带用蓝草制蓝已很普遍了。蓝印花布的图案多以七点花为基调, 形似猫蹄。结构用小圆点、短线、小块面组成,形成富有特色的装饰性图案。彩印花布多以大红、绿、桃红、紫、黄五色套印, 又称五色花布。由于多板套印, 能印出较大面积的色块, 再加上以桃红为主调, 形成结构丰满、色彩绚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印花布的图案纹样以梅、兰、竹、菊、花、鸟、鱼、蝶、龙、凤为主, 有的采用“ 轱辘钱”、“ 盘长” 等传统纹样。有些题材如“ 鲤鱼窜莲”、“凤戏牡丹”等,用来象征喜庆、吉祥和幸福。印花布可做服装、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它曾先后参加民间工艺品晋京展览和出国展览, 载誉中外。还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收藏。不久前又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琴戏

柳琴戏是苍山人民最为喜爱的地方戏之一。据有关资料说,柳琴戏起源于临沂枣庄一带,流行于鲁南、苏北一带的广大地区,约有两百年的历史了。至于何时在苍山县流传兴起,据现在一些老艺人追忆和实地考察,柳琴戏在苍山的流传与兴起,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柳琴戏在苍山的流传与兴起

柳琴戏在早期不叫柳琴戏,其曲调源于民间小调及花鼓等,曾受柳子戏的影响,不断加以融合和完善,以婉转优美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观众,群众亲切地叫它“拉魂腔”。它的旦角唱腔尾音上翻高八度,拉腔“啊嗯”,生角的唱腔尾音平落下五音,拉腔“啊哈咿”,因此,群众也叫它“拉后腔”。又因它早期吸收过“肘鼓子”的剧目和打击乐器,所以又称“肘鼓子”。

据考证,从1887年至1900年期间,柳琴戏便在苍山逐渐活跃起来。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芦塘村徐宗合和韩连城先生拜师学唱柳琴戏,其师是临沂东北来的一个姓朱的。1895年吴坦村李玉琢先生拜本地徐二麻学唱柳琴戏。当时于沟的马纪昌先生也唱柳琴戏,他拜的老师是滕县来的。1900年前后东柞宋启运先生(外号宋难缠)拜师学唱柳琴戏,其师是费县人,被尊称为吴四先生。由此可知,柳琴戏在苍山的流传与兴起是从广大农村开始的,它来自民间,流传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早期,唱柳琴的艺人们不叫演员,而是被称为唱“小戏”的,是穷苦农民逃荒要饭、用说唱代替上门(叫开门)的谋生手段。在旧社会,沂河、武河、东泇河、西泇河下游经常遭受水灾,灾后庄稼颗粒不收,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外出乞讨谋生。过去流传的一些民谣,如“决了江风口,水漫兰山头,老婆孩子顺水流”、“收不收,下莒州,沂武河畔唱春秋”等,就是当时悲惨情景和人们说唱乞讨的真实写照。那时候没有打击乐器,没有戏曲行头,伴奏乐器只是一把月琴,一副梆子。直至1900年前后出现了专业艺人,他们由二人或三人唱“对子戏”,剧目有《王小赶脚》、《小秃子闹房》、《姜子牙卖面》、《打狼段》等,以后逐渐演出了一些小生、小旦、小丑的戏,艺人叫做“三小戏”,于是由上门说唱发展到安场唱戏。

一是农村安场。演出形式一般是用一条凳子分前后场,用毛巾、彩带、长衫、短褂、饭搭子,后来又添了大礼帽、马鞭子和长杆短棍作为行头和道具,演员也采用简单的化妆,如用白粉把鼻子一抹,用锅灰把嘴一画,就充当剧中不同的角色,乐器也添了大锣、小锣和板鼓。演完后由村人齐粮、齐饭或齐钱,作为报酬。

二是赶集赶会安场,向观众要钱。当时戏班人比较少,在演出时,一个人往往担任几个角色,弹拉打唱都会。用艺人话说,“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十人成大班”,说明配合默契运行方便的演出形式。这种演出形式艺人们叫“抹帽子戏”、“盘凳子”或“跑坡”。

三是售票安场。1940年前后,比较大的戏班(也叫班社)有了蟒靠、头盔、头面戏箱,演员基本也分成了生、旦、净、末的行当。这样的戏班多在集市借坊店院子或用布帐一挡,售票演出。这时候的班社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演出形式仍叫“撂地摊”。

1940年后,苍山比较大的戏班有十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东有董祥义(层山),南方有徐茂银、王桂兰(长城),北有宋启运(小岭)。他们长期在农村集市广场演出,逐渐形成了唱腔高亢、男腔粗犷朴实、女腔曲折婉转弹舌打得翻高八度花腔的尾音。但唱词不固定,艺人可以任意发挥,这种情况叫唱“水词”(也叫跑梁子)。其句式大体可分为五字、七字、十字三种,但要求不严格,唱词多少都可以唱。结构比较严格的唱词形式,有三句撑、五句半、八句娃娃、十二句羊子等,并注重了吐词清晰,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1954年,华东地区举行了这个剧种的会演,根据它的音乐奏主弦是柳叶琴这个特点,才正式定名为柳琴戏。至此,苍山柳琴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得到迅速的发展。据记载,柳琴戏的两百多个传统戏在苍山流行上演百余个。柳琴戏在苍山的异常活跃,吸引了许多外地戏班来苍山安场演出。至1956年3月,苍山柳琴戏老艺人李忠仁、宋启运等人,同在郯城县的柳琴戏老艺人刘富春、王桂兰、骆成勋等,及峄县、邳县四个县的三十一位老艺人组成苍山县柳琴剧团(系民办性质),为柳琴戏在苍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柳琴戏的繁荣与发展

1956年,苍山县人民政府根据柳琴戏老艺人李忠仁、董祥义、骆成勋的申请和各界人士的提议,为丰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决定成立苍山县大众柳琴剧团(1963年7月改为苍山县柳琴剧团,属县级集体单位企业,隶属文化科,团址设在兰陵,于1960年迁往卞庄镇)。从此,这个在旧社会长期靠上门或拾地摊演唱的小戏,登上了戏剧舞台,它不仅在戏曲百家中占据了应有的席位,而且还以它的独特的风格成为苍山人民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精神食粮。特别是苍山南部的广大农村,的确是“村村琵琶响,户户拉魂腔”,素有“柳琴之乡”的美称。

柳琴剧团初建时期,其演唱形式和风格还保留着旧戏班的习惯。为了加强领导,走上正轨,1958年,县里派进党员干部(团长张桂芳)成立党团组织,建立了团务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配备了编导、武功、音乐教师、电工等专业人员,几经整顿调整,使柳琴戏的演出带来三大变化。

一是从“抹帽戏”到行当齐全。建团初期,全团演职员共三十余人,其中演员二十一人。几次招收学员,1961年全团达到四十五人,随之一些知名艺人,如曹玉龙、陈怀英、王桂兰、杜素文陆续加入剧团。1962年11月,徐茂银携妻周玉珍、女儿徐宝琴返回苍山柳琴剧团,至1964年全团发展为五十一人,演员阵容比较齐整,生、旦、净、末、丑行当已经比较固定了。

二是从唱“水词”到上本定词,按谱伴奏。建团后,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组织编导人员对柳琴戏的传统剧目进行系统整理加工,实现了固定台本,设计唱腔,按谱伴奏。文场增添了大提琴(大底胡)、扬琴、三弦及笙、笛、唢呐等;武场除板鼓外,增加到四面铜(小锣、大锣、小钹、大钹),从而增强了舞台演出效果。

三是从“撂地推”到有组织的舞台演出。1959年5月,由县人委批准动工兴建苍山人民剧院,柳琴剧团随之恢复上演部分传统剧目,并积极移植上演看家戏。像《红楼梦》、《密建游宫》、《张郎与丁香》三出戏就是边演边排出来的。1960年苍山京剧团撤销,部分演员杨礼义、马希爱、张思云、代金月分到柳琴剧团任演员,韩贵全、孔富金任武功教师,并组织部分武打戏的排练,像《四杰村》、《花蝴蝶》、《三岔口》。舞台演出文武戏兼备,在鲁南、苏北一带颇受欢迎。 遵照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56年至1965年,柳琴剧团立足本县农村演出。当时运输条件差,全体演员是推着胶轮车或肩担行头下乡为农民演出。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教育活动,1958年演出现代戏《魏隆民》,1963年分两个演出队上山下乡演出《夺印》、《丰收之后》、《杨立贝》、《小二黑结婚》等。这些演员大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对党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他们农闲坚持下乡为农民演出,农忙在县城和到外地厂矿演出。据统计,仅1960年在本县剧院演出一百七十九场,其中现代戏占演出剧目的百分之七十六。1965年全年演出四百四十场,农村演出占二百一十六场,并创作演出部分现代戏。自编现代戏《晴天》和《抱犊山区好后勤》(集体创作,徐东平执笔),参加1964年临沂专业现代戏会演,《抱犊山区好后勤》获演出奖。 先期的县柳琴剧团在长期的舞台演出和送戏下乡的磨炼中,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演员,像陈怀英、徐茂银、曹玉龙、桂素文、徐宝琴、王桂兰、刘俊华等。其中,徐茂银是新旧社会交替中苏北、鲁南一带典型的柳琴戏代表人之一。他生于1941年,祖籍苍山县二庙乡芦塘村人,九岁随父亲学唱柳琴戏,开始唱小旦,二十岁生、旦、丑都唱,但以小生为主,三十岁以后改唱老生。新中国成立前他和相瑞生、夏广胜、王林松、冯士选、尹作春等艺人,组班子在鲁南、苏北等地演出。1947年,他与夫人周桂珍去上海参加李忠仁组织的柳琴戏班,在徐家汇剧院演出。1949年,上海电影制片拍摄《武训传》,他夫妇二人应田汉、赵丹之邀,参加了电影《武训传》的拍摄。回到故里,被江苏省新沂县柳琴剧团招聘,正式加入国家文化艺术团体,结束了柳琴戏村头集场演出的形式,从此,柳琴剧和它的演员真正登上了剧院大舞台。1957年,他随江苏戏剧代表团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华东戏剧会演,主演了柳琴戏《休丁香》中的张万仓,获演员二等奖,受到了江苏省领导的接见,并由江苏省负责将该剧灌制成唱片。他功底扎实,扮相潇洒大方,唱腔朴实深厚,字正腔圆,被誉为柳琴戏中的“马连良”。1962年,他携全家调入苍山县柳琴剧团。来苍山后,他融会南北柳琴戏的演唱风格,主演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戏和现代戏,很受广大观众的好评,并为苍山柳琴戏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直至退休。徐茂银一生养育了三男两女,为求生存,其子女大都随父母学唱柳琴戏,其中徐宝琴、徐孝琴、徐孝文在父母的熏陶和严格要求下成长为专业优秀的柳琴戏演员,最小的三子徐孝全培养成乐队司鼓指挥(现在苍山柳琴剧团任职),成为名副其实的梨园之家。

在这个梨园之家里当数徐宝琴最为突出。她天生伶俐聪慧,刻苦好学,十二岁就独立登台演出。其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给她取名徐宝琴,意思是南有李宝琴,当时是苏鲁豫皖泗州戏(柳琴戏一种)唱得最红的演员,曾两次晋京汇报演出;北有徐宝琴。一是南北并驾齐驱,二是对徐宝琴的激励奋勉。徐宝琴不负众望,在她艺术前进的道路上,知难而进,不断攀登,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1961年京剧四小名旦许瀚英看完她的戏,给予很高的评价:“徐宝琴的表演端庄、沉稳、典雅、含蓄,讲究人物的内心情感,努力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清脆柔润,婉转甜美,吐字清楚,道白具有韵味,有以情伴声、以声附情、声情并茂的特色,是地方戏不可多得的好演员。”1962年,她随父母加入苍山县柳琴剧团,如鱼得水,主演过《秦香莲》(饰香莲)、《张郎与丁香》(饰丁香)、《红楼梦》(饰林黛玉)、《密建游宫》(饰吴香女)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1969年4月,苍山县柳琴剧团撤销,她和弟徐孝文、妹徐孝琴被调到临沂专区柳琴剧团,受到格外重视,提升为业务副团长,连续六年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在她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除了成功地饰演了多个古代妇女形象外,还成功地塑造了现代戏中秋瑾(《秋瑾》)、江姐(《江姐》)、红嫂(《红云冈》)、阿庆嫂(《沙家浜》)等英雄人物的形象。1978年由中国唱片出版社将她主演的《秦香莲》和《张郎与丁香》灌成唱片。1986年又由上海唱片出版社将传统戏《林娘》、《泪洒相思地》、《济公传》灌成唱片,在民间流传甚广。1998年5月,徐宝琴已内退在家,仍怀着一颗繁荣地方柳琴戏的

赤诚之心,与本团孙启忠,苍山柳琴剧团的郭贵兴、井凤英联袂恢复上演了《张郎与丁香》,使这出最有代表性的柳琴剧目录制成了影碟(由福建省长龙影视公司出版发行),再次在民间广泛流传,真正完成了她父母一生的夙愿,也为苍山人民留下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

1966年6月至1969年“*”期间,苍山柳琴戏惨遭厄运,把上演比较好的现代戏当做“封资修”的产物统统禁锢起来,只许演几部样板戏,把传统戏的衣箱和道具当做“四旧”加以封闭和破坏。1969年4月剧团被迫撤销,二十五名青年演员调到临沂专区柳琴剧团,七名老艺人被迫回家,其他人员被分配到厂矿企业部门工作,成为苍山柳琴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遗憾。这个阶段正是全国大唱大演的时期。1970年10月,县里举办文艺培训班,并在文艺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苍山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免费演出。1973年10月,在苍山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基础上改称苍山县文工团,属集体性质,国家补贴,实行售票演出。全团六十余人,从开始演歌舞、曲艺、清唱、小戏等发展到公开演出样板戏《沙家浜》、《龙江颂》(用京剧演唱)、《水乡游击队》、《盘石湾》(用豫剧演唱)等大型戏剧。自1976年至1977年期间,文工团自编小型现代柳琴戏多次参加省市文艺调演,逐步转向演出柳琴戏。1976年8月,许培祥出任团长兼党支部书记,以后相继以柳琴戏的剧种形式演出在“*”中被禁演的古装传统戏和现代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文工团于1978年6月,经临沂地委批准,改称苍山县柳琴剧团。随着时代的变革,苍山柳琴戏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1978年前后古装传统戏搬上舞台,当时柳琴剧团的前身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文艺骨干和知识青年,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对古装戏的表演程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提高技艺尽快登台演出。自1977年开始,先后到宿县、灌云、固口、邳县、郑州、新沂、临沂等地学习了《十五贯》、《梁山伯与祝英台》、《桃李梅》、《春草闯堂》等传统剧目,成为剧团上演剧目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把一些退休的老艺人请回剧团进行口传身教。像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剧目《花园题诗》、《张郎与丁香》、《莲花庵》、《牧羊圈》等就是通过老艺人口述挖掘整理出来的。1979年徐茂银执导排练了柳琴戏传统剧目《张郎与丁香》。该剧除剧情贴近观众外,台词通俗易懂,唱腔原汁原味,丁香(剧中人)一曲“五里回头望”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丁香)走一里回头望,舍不得堂楼公婆娘;

走二里回头望,舍不得婶子和大娘; 走三里回头望,舍不得鸡鸭和牛羊; 走四里回头望,舍不得门前几行桑; 走五里回头望,杨柳枝遮住凤凰庄; 恨不能砍倒杨柳枝,丁香回头再望望。 „…

又如“范三(剧中人)打柴进山林”一段唱腔对世态炎凉辛辣讽刺, 采用了跺板的唱法,扣人心弦。

范三打柴进山林, 想起前朝几辈古人。 石崇夜梦蝎蜇手, 到天亮压惊盒子送上门。 范三打柴被虎咬, 人骂穷酸不小心。 这就是——

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靠着要饭棍,四舅二姨也不上门。 这就是——

穷在眼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上有多少不平事,都是敬富不敬贫。

„„

从中看出,该剧把喜新厌旧的封建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之演员的精彩表演,在鲁南、苏北一带经演不衰。1980年7月,该剧在邳县剧院上演十五天演出二十九场,场场客满。同年8月,在徐州粮食俱乐部演出三十九场,场场爆满。仅1980年,这个戏演出一百一十五场,售票收入一万五千七百元,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成为柳琴剧团的看家戏。

由于苍山与江苏省的邳县相邻,“白词”(口语)就有南“茂”北“夸”之说,唱腔形成南北之别。南路唱腔细腻柔和,北路唱腔浓厚朴实。因剧团经常活跃在鲁南、苏北一带,不断地融会贯通,吸收了邳县、泗州等地柳琴戏的优秀唱腔,使本地唱腔形成婉转高亢、柔中带刚的特色。板式除了慢板、二行板、紧板、散板、导板、紧打慢唱外,增加了砸板(飞板)、顶板起大八板(长过门)、小八板(短过门)等,并借鉴了京剧的一些板式的打法。1981年,剧团乐队整理印制了近四十多种击乐点和打法。像起霸、走边、马淌子、水底鱼、滚豆子等锣鼓经还要求演员会背会做,从而注重了演员唱、做、念、打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以后的演出中,有些剧目还搞了配器,如移植上演的《秦香莲》、《哑女告状》、《狐仙小翠》等。

1976年以后,临沂地区连年搞文艺会演,引起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组织编导人员有目的地到基层提炼题材,精心创作。自创的剧目从一剧之本的创作手法和音乐唱腔的设计上都有独到之处,连续三年参加临沂地区戏剧会演均获得较好的名次。1976年4月参加临沂地区农业学大寨专题节目会演,自编小型现代柳琴戏《把正方向盘》、《交锋》、《女铁匠》三个小戏获演出奖和创作奖。同年5月,赴济南参加山东省农业学大寨题材专题会演,柳琴戏《把正方向盘》获二等奖。剧组演员(危学玲、王淑云、彭廷春)受到省厅领导和省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京剧表演艺术家宋玉庆的接见。至此,开创了柳琴戏繁荣创作的新局面。从1977年至1978年间,先后创作的《虚实图》、《三登门》、《牵奶羊》等大、中、小型现代剧目,参加省市会演均获奖。其中,以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光荣传统为主题编演的现代柳琴戏《虚实图》,从编导手法、舞美服装设计和音乐设计上有所创新,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赞赏。1978年12月,该剧参加山东省戏剧会演获省演出奖和创作二等奖(作者李润德、裴恩亭、邢宝玉、夏复元)。同年12月底,县柳琴剧团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红旗单位”称号。

青年演员危学玲,天赋条件好,勤奋好学,1971年她饰演《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崭露头角。1977年她随剧团向蚌埠泗州戏剧团学习现代戏《李双双》,曾受泗州戏(柳琴戏一种)名演员李宝琴指导。她扮演李双双角色形象朴实,使《李双双》一剧走红,1977年8月在临沂剧院连演十三场,戏票皆在内部购空。在她主演的传统戏《秦香莲》、《莲花庵》,现代戏《闺女大了》、《儿女传奇》等三十多个剧目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十几个古代和现代妇女的艺术形象,演遍了苏北鲁南广大地区,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口碑。1979年9月21日,部分演员参加临沂地区青年演员会演,演出传统戏《张郎与丁香》、《徐龙打殿》,演员王保霞获一等奖,赵增运获二等奖,赵宗勇、郭贵兴获三等奖。1982年9月参加临沂青年演员会演,演出传统戏《桃李梅》、《王华买父》、《哑女告状》选场,演员李玉山、赵宗勇、王保霞获二等奖,秦士云、刘爱丽获三等奖。这些演员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通过刻苦磨炼成为剧团的台柱子,他们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创造的劳动价值,得到上级党政领导的赞赏和重视,给予他(她)们较高的荣誉。危学玲先后被推选为县共青团苍山县团代会代表、地区团代会代表、苍山县妇代会代表、苍山县工代会代表、苍山县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共苍山县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并发展为党员提升为业务副团长,荣获苍山“十六大杰出女性的”光荣称号。王保霞,苍山县第八届人代会代表、苍山县第一届政协常委。秦士云,苍山县第二届政协委员。1981年12月,王俭被评为“文艺先进工作者”,参加临沂地区农村文艺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培养,极大地调动剧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团结奋斗,使剧团不断发展壮大,由演出单行本发展到演出连台本戏,如《回龙传》、《雷宝童投亲》、《白玉楼》等。从1978年至1984年,剧团演出古装传统剧目四十多个,收入颇丰。剧团每到一地演出,都以整齐的阵容,完美的形象,受到观众的欢迎。1984年10月,柳琴剧团在枣庄南沙河剧场演出,一位叫王开张的老戏迷看了演出后,大发感慨,特墨书一首冠顶诗,赠给苍山县柳琴剧团:

赠诗怀旧忆大炉, 苍松翠柏绕抱犊。 山著文峰葬麓水,

县名赵镈埋忠骨。

柳色青青曾明桃, 琴韵悠悠万春甫。 剧团新秀承遗志, 团扇犹为忠魂舞。

仅此一例,苍山柳琴戏在广大观众中的声望可见一斑。

新时期柳琴戏的现状和嬗变 1978年至1982年,全国各地争相上演传统古装戏,曾鼎盛一时,基本演“透”了。剧团演出阵地从两线(铁路线、公路线)转向农村,演出剧目由古装戏改排现代戏。如1982年以后上演的《闺女大了》、《合家欢》、《小店春秋》等。1983年,苍山县委宣传部批转了县文化局《关于县剧团下乡演出的意见》的文件,剧团分两个演出队深入农村演出。

随着全国戏剧危机的到来,至1986年下半年剧团陷入困境。面临这种局面,剧团于1987年10月实行公开投标,组成了二十七人的承包队下乡演出,使剧团曾一度出现转机。1988年9月,苍山县委、县政府对苍山县柳琴剧团进行调整精简,调整后的剧团体制规格不变,并转发了《关于苍山县柳琴剧团调整精简的意见》。

调整精简后的剧团在人手少、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坚持“二为”方向,立足上山下乡,与县税务局、计生委、土地局、环保局、公安政法等部门密切配合,走文企联姻的路子,积极组织柳琴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活动、演出形式。每进行一个类型的演出,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与上级单位联合下文,由各乡镇安排演出场次,为培育演出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组台演出坚持以专业演员为骨干,以聘约业余人才为基础,采取农忙聚、农闲散的形式;演出内容大都是结合行业特点自编自演一些小型柳琴戏,兼演小品、歌舞等。 像配合税务部门自创的小戏剧《征税记》,配合土地部门创作演出的《庙前**》,配合计生部门自编自演的柳琴戏《双喜临门》和戏剧小品《下东北》等。这些剧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受农民欢迎。有些剧目参加省地会演获奖,其中创作演出的柳琴戏《抱犊情》(作者李润德、张永恒、邢宝玉)参加1991年9月临沂地区举办的第五届沂蒙之夏艺术节,获编剧、导演、唱腔设计、表演等七项奖。柳琴戏《双喜临门》1994年9月参加临沂地区首届文化艺术节获编剧、优秀导演表演奖

一、二等奖,该作品还被收入《山东省计划生育文艺创作和获奖作品选》中。

自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剧团每年组排一两台文艺剧(节)目,长期奔波在乡镇农村、辗转在山谷乡野演出,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缓解了经费不足的矛盾,而且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坚定了演员走向市场、服务农民的信念,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对扩大柳琴戏的影响和增强剧团的活力无疑吹来了一缕清风。纵观山东柳琴戏在苍山走过的半个世纪的历程,首先,从先期柳琴剧团1956年建制,到1969年撤销,1978年在县文工团的基础上又恢复改为苍山柳琴剧团至今,这期间单就柳琴戏的体制两起两落,都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以繁荣发展。改制后的苍山柳琴剧团,在保持柳琴戏的渊源特点,送戏下乡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并不断地活跃在农村,与广大农民保持着鱼水关系,常有农民邀剧团演唱柳琴戏。1995年11月,东海县南长乡老古墩村开集,慕名前来邀请剧团助兴演出。在其后几年中,仅农贸市场开业庆典邀请演出近一千场次。2003年,临沂市举办首届“润通杯”柳琴戏优秀唱段电视大赛,苍山县文化部门组织了本县部分专业和业余的柳琴爱好者参加比赛,获取了优秀组织奖和五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危学玲演唱的《李双双》选段荣获一等奖。同年12月,她演唱的该选段参加山东省戏曲票友大赛,又获一等奖荣誉。这使我们看到了柳琴戏发展的乐观前景,也从中看出苍山党和政府的明智选择和柳琴戏工作者的执著追求。

“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其荣枯和兴衰,无不遵循时代的变迁而嬗变。我们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通过钟情于柳琴戏事业艺术家们的努力奋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柳琴戏这个扎根人民大众沃土的艺术之花,必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文艺舞台上,重放夺目的光彩。

兰陵民歌的流传与演变

民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来自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由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因此,民歌这一体裁不论是曲调还是歌词总是处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不同时代的民歌,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在原始社会里,主要是反映人们对减轻劳动强度的要求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大多数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压迫者的仇恨和反抗以及对民主、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民歌便主要表现了劳动人民翻身后的自由欢乐、革命理想和建设新生活的精神风貌。但各个时代民歌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它和神话、传说、故事、戏曲、说唱、平话、谚语、歌谣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文学体系。

关于兰陵民歌的历史,各乡镇农村传说不一。但从民歌本身的流传,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到兰陵民歌的起源和演变。我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中有“齐风”、“鲁颂”。当时地处齐鲁治下、孔孟南乡的兰陵,也必然是民歌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隋唐至宋代,由南北运河的开凿、海上交通和一些内陆码头的建立,促进了文化交流。许多外地民歌小调传入兰陵,兰陵的一些民歌也传到了外地。到了近代,兰陵民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也就更加流行了。

兰陵民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音调、曲式、歌词丰富多彩,有优美抒情的山歌、节奏强烈的劳动号子、流利畅达的小调、还有旋律起伏的秧歌和花鼓等。同时,民歌的地方性比较突出,它与人们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如“小五更”、“放风筝”、“大踏青”等,在我县大部乡村都广为传唱。而有些民歌却只限于局部范围,如磨山、卞庄一带流行的“潘氏女”,兰陵、横山一带传唱的“绣荷包”。还有些民歌则显然是由于人口的流动变迁,从外省、外地带进来的,如“跑四川”、“河南谄”等。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兰陵民歌的历史和演变,下面就不同体裁的民歌分别叙述。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是人们在集体劳动中,为了统一步调、协同用力、减轻疲劳所唱的歌。这种歌多由一人领唱,大家应和。但由于劳动的方式不同,也就形成了多种类型。在兰陵常见的有 “打夯号子”和“吆牛号子”等。

(一)打夯号子

“夯”是人们修筑堤坝或建造房屋时为砸实地基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铁夯等。我们这一带用的大多都是石夯。把一块石头凿制成长方体,底面平整,两侧各固定一根木把,四周拴上四根绳子。劳动时一般五人操作;领夯者手握木把,掌握方向;其余四人同时拉绳将夯抬起,然后一齐松绳落下,把土砸实。夯号,就是在打夯时唱的歌。它曲调简单,也没有固定的词。领夯者触景生情,顺口而作。如:“拉起来哟(领),嗨哟(合)!”“齐使劲呀(领),嗨哟(合)!”夯号刚劲有力,使操作者协调一致,劳动场面十分紧张而又活跃。

(二)吆牛号子

吆牛号子当地也称“喝喝油”或“打喝了(liǎo)”,是人们在使用牲畜耕地或打场时所唱。一般只有曲调,没有唱词,以衬词为主。其调悠扬、舒展、柔和、轻松。劳动者往往随着“号子”的缭绕余音,再伴以清脆的一声鞭响,的确别有一番情趣。每逢春耕秋种或打场季节,在村郊、野外这悦耳甜润的吆牛号子声,便此起彼伏地响彻云霄。它使人们忘掉了疲劳,充满了劳动的愉快和对丰收的无限喜悦。

(三)其他号子

除“夯号”和“吆牛号子”外,在兰陵还流传着一些号子。如两个人以上抬运笨重东西时,为了统一步伐和集中用力,人们常常发出“咳唷”、“咳唷”的号子声,这便是扛抬号子。

二、秧歌

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初兰陵广为流传,成为群众在节日、集会时经常表演的舞蹈节目。特别是每逢农历正月,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走乡串镇交流演出,村村锣鼓喧天、彩绸飞舞,充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增进了村与村之间的友谊,群众把这一活动也叫“玩庄”。由于秧歌的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在表演艺术上也就多种多样。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随着秧歌小调的音乐伴奏而翩翩起舞。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或几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或小戏。除此之外,在这一带流行的旱船、高跷、游龙、狮子等,也是“玩庄”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三、花鼓调

花鼓调也属民间歌舞的范畴。用民歌曲调演唱的花鼓戏、花鼓舞在兰陵流传较广,因此,人们对花鼓调非常熟悉,不少人都会唱上几句。在旧社会,兰陵一带常常遭受水旱蝗灾,人们迫于生计,只好携儿带女远走他乡,以打花鼓讨饭为生。他们唱道:“俺打花鼓转道游,未曾开口面带羞,羞不羞的唱两句,唱好唱孬俺也开个头。”表现了穷苦人民离乡背井、羞愧无奈的心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鼓调成为群众喜闻乐见歌唱新生活的娱乐形式。如有名的“歌唱大生产”(也叫“吊帘子”花鼓),充分反映了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兰陵花鼓在全省是比较有名的。它的唱法与鲁北、鲁西的花鼓不同,具有节奏鲜明、旋律起伏较大的特点,常常有八度和八度以上的音程大跳,加上演唱者运用真假嗓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幽默、风趣的独特风格。

四、儿歌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也属民歌的范畴。它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这类歌曲在我县民间流唱非常普遍。其特点是: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歌词内容大多反映了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和认识,展现了他们天真烂漫、向往美好未来的精神世界。儿歌的词曲有儿童自编自唱的,也有成年人拟作的。在兰陵广为流唱的有“拾子歌”、“打花柏”、“打七巧”、“小老鼠上灯台”、“小白鸡”、“儿童团歌”、“红缨枪”等。尤其是“拾子歌”,在兰陵流唱更为普遍,多为女童所唱。农村一年四季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伙伙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围坐在一起边拾边唱,眼观手动,口中吐词,有声有色,情景十分逗人,令人神往。

五、各种流行小调

除上面介绍的几种民歌体裁外,在兰陵还传唱着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流行小调。它的数量很大,约占整个兰陵民歌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类小调感情真挚,爱憎分明,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当然,在这些流行的小调中也有像“姐儿妞”这类内容荒诞不雅的糟粕。

由于此类小调颇多,很难全面介绍,仅举几例,以飨读者。

(一)抒情优美的

这类小调主要以描绘山水、景色、爱情为题材,倾吐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真挚感情。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和谐,优美动听,洋溢着一种美的追求。比较流行的有“放风筝”、“大踏青”、“绣荷包”等。

(二)欢快活跃的

这类小调欢快热烈,情绪开朗。歌词多以赶集、探亲、对花、猜花等为素材,突出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琐事。在演唱形式上,多是采取对唱。这就更加富有情趣,亲切感人。群众比较喜欢的有“纺棉花”、“摘大桃”、“摘黄瓜”、“走娘家”、“瞧郎”等。

(三)幽默风趣的 此类小调多以逗趣或讽刺为内容。曲调与内容紧密结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比较流行的有“老两口顶嘴”、“大实话”、“大瞎话”、“劝夫五更”、“小秃子闹房”等,从不同角度深刻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现象。

六、新词小调

这类民歌产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兰陵是老革命根据地,兰陵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因此,充满革命内容、形式朴实、激情豪放的新词民歌极为丰富,如“劝君莫当汉奸”、“参军歌”、“抗日小调”、“要打东洋大家一起来”、“打白山”、“打坊前”、“消灭二十六师”等。这些新词民歌热情讴歌了我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救国的光辉历史,赞扬了我党我军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在当时,对于鼓舞人民、打击敌人、夺取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兰陵民歌也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涌现出大量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新作。这些民歌有新创作的,也有用传统民歌的曲调填词的。如“歌唱大生产”,这是1959年在济南参加山东省民歌会演,兰陵长城镇赵宗文同志演唱的一首民歌。当时赵宗文同志已年近半百,戴着一顶线帽,穿一身老土布衣服,很不起眼。但没有想到就是这位朴素土气的庄稼汉登台一唱,便轰动了整个泉城。各大专院校音乐系的师生纷纷邀请他演唱,并录了音。后来省歌舞团用这个调子填词,由杨松山同志演唱,在1962年的全国民歌会演中又受到好评。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兰陵县广大音乐工作者,用兰陵民歌为素材,以饱满的激情又创作了大量的新民歌,从不同侧面歌颂党、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有一部分作品曾在省内外音乐刊物上发表,有的作品还荣幸地参加了省地和全国的会演,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由张文明作词、秦守印作曲的“今年元宵真热闹”这首民歌,1980年参加了全国民歌会演,1983年又由上海唱片社灌制成唱片。1984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三次播放了这首民歌的录音。在全省影响较大的兰陵民歌还有李润德作词、秦守印作曲的“金唢呐”、“大蒜谣”、“乐得老汉胡子翘”和秦守印作词作曲的“唱唱公社丰收年”等。

兰陵民歌无论题材、曲调,还是唱法,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源远流长。因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民歌手,如高桂兰、赵宗文、张明科、秦守印等。

民间艺术

兰陵县的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由手工匠人在极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制作的,是一种集体的、传统的艺术,显示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智,凝结了非比寻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相当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它和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歌等姊妹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动逼真的皮影戏

皮影艺术是剪纸工艺与戏曲艺术的紧密结合,当地称为“影子戏”。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在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影人,很像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兴,这可能就是我国皮影戏的雏形。清初时期,兰陵一带已开始流行,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观赏。

皮影戏最初是用素纸雕刻成形,后来采用羊皮或驴皮制作,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和罩油,然后通过灯光照射,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形象。皮影人一般高约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用胡琴的琴弦绞连,接上三至五根的钢质细杆,表演者在幕后操纵。通过灯光投影,非常生动和逼真。音乐的伴奏和歌曲,也都是地方特色的民间腔调。皮影雕镂精致,色彩鲜明,刻画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张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其纹样装饰,男性多用龙、虎、云和水等,女性多用花卉、云和风等。涂染用色有红、绿、黄、蓝、黑等,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表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进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皮影人物大多为侧面造型。兰陵的仲村、贾庄、新兴等乡村至今还保留着这类戏班。流传的剧目有《西游记》、《八仙过海》和《三国故事》等。模具造型生动,刻绘优美,便于携带,适宜流动性演出。

精细雅洁的刺绣

刺绣工艺在我县有丝绣、挑花、割花等形式,在枕头顶、鞋面、鞋垫、儿童帽、小兜兜等服装物品上,用五色丝线刺绣的各种图案,玲珑剔透,富有神味。这些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美好的色彩,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良好的愿望和追求。每逢农贸集市,你若漫步街头,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刺绣工艺品所吸引:一对绣有鸳鸯戏水的枕头顶、一只手绣的五彩荷包会激起你纯真感情,一顶色彩鲜丽的儿童帽、一个嘴脸夸张的布老虎,也许又让你臵身于童年的天真、欢乐之中……特别是那饶有风趣的虎头鞋,更是别具一格,引人注目。旧时,幼儿周岁或生日,父母总要(或请人)替自己的孩子做双鞋,鞋头绣上一只虎头,俗称“虎头鞋”。虎为“百兽之王”,民间有穿虎头鞋壮胆、避邪的习俗,又有祝愿孩儿长命百岁的说法。虎头鞋非但做得考究,而且“虎头”也是想象多变:有红丝绣的“龙头”,绿丝绣的“凤头”,黑丝绣的“猫头”,还有“狮子头”等。造型优美而生动,虽经变形夸张,却很逼真,色彩艳而不俗,绣图清秀而有乡土风味。

古朴素雅的民间印花布

民间印花布这种工艺,在我县分蓝印和彩印,以蓝印流传最为广泛。蓝印花布是防染方法印制而成的。印花版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用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版刷在白布上,晒干后再用靛蓝进行煮染。染出的布呈蓝底白花,古朴素雅,富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兰陵这类染坊较多,几乎遍及各乡镇,印染品各式纹样达数百种。长城村老艺人翁羽,祖传七代开染坊,现仍存印花版六十余块;卞庄镇驻地七十六岁的杨玉田保存多年的四块兜兜印花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专家们所赞赏。我县还有一些专门镂刻印花版的民间艺人,大仲村镇的王思凡刻制的印花版,刀法整齐利落,纹样清新细腻,多次承担了上级工艺部门交给的刻制任务,具有较好的工艺水平。

民间蓝印花布的图案构成既具有一般图案结构程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多以圆点、短线和小块面组成,最为常见的是以七个小圆点组成图案,群众称它为“猫蹄花”。民间印花布的形式简洁、明快、浑厚,富有装饰趣味,有些酷似汉代画像石。印花艺人把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印花版分别称为花布板、边版、角版和芯子版,印染时可根据需要,大小变化,调节使用,印出各式各样的花布、被面、褥面、门帘、包袱、兜兜等。

印花布的题材多以梅、兰、竹、菊、牡丹、鸟、龙、凤、走兽等为主,并带有明显的谐音和美好的寓意。如“富贵盘长”、“福寿双全”、“喜鹊闹梅”、“连(莲)年有余(鱼)”等,用来象征吉庆、平安和幸福。

印花布的用途很广,它既有较普遍的使用价值,又有一定的审美装饰价值。作为流行服装,它不仅在中国服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至今仍受到不少群众的喜爱。仅从大仲村镇的两处染坊看,近三年来印染制加工蓝印花布数千尺,这些花布被当做展品、资料、纪念品或礼品,几乎遍及祖国各省市。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成了流行的时装,引起了服装行业的极大兴趣和纺织工业的重视。

栩栩如生的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在我县多以木、纸、布、泥土等为原料制成,以小郭村生产的泥玩具水平为代表。这个村有三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能做。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穷苦人家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他们把本地产的黄泥,经多次踩砸,泥模成型,晾干烘烧,加以彩绘,进行批量生产。小郭村的泥玩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些恰似出土的唐俑。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泥巴,经过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戏人物、吉祥的寿桃和令人喜爱的胖娃娃。

小郭村的泥玩具,外部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情真,简洁而不粗俗。其功夫主要在彩绘上。彩绘是在泥模的外形上先涂以白粉作底子,再根据需要涂以胶水调出的大红、桃红、翠绿、黄、紫等品色颜料,最后用墨来“提神”。色彩艳丽,对比活泼,给人以热烈明快之感,充分体现了我国彩绘艺术的特点。泥玩具的底部和背后大都露出泥土的本质,乍看似不经意,其实颇具匠心。泥土的赭石色作为红绿的中间色出现,瑰丽中见古朴,跳跃中显稳定,既起到了一种色彩的装饰效果,又突出了泥玩具的质感。泥玩具的背后或底部还大都装有芦哨,轻轻一吹就发出“呜呜”的音响,深受儿童们的欢迎。有的卖者,用牛头泥哨还能吹出几个简单而又有节奏的音阶,“多来米、米来多、多来米来米来多”,真是饶有情趣,用来招揽生意,可谓别开生面。泥玩具“抱花女”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为专家们赏识。李现志、李玉法父子制作的戏曲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张飞、赵云和童子骑牛,栩栩如生,成为不少收藏家的藏品。

五彩缤纷的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工艺品,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乡镇较大的集市都有剪纸出售。千姿百态、争相斗艳的枕头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恋人们选购的鞋垫花,应有尽有。朵朵纸花,表达了人们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大仲村集市上,美术工作者们曾见到过一位农家巧妇,她手执剪刀,飞快铰动,洁净的白纸上下飞舞,不一会儿,朵朵美丽的鞋花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边剪边唱:“鸡啄白菜狗撵鸡,小孩活到九十一。”招来一些女青年争相购买,场面十分生动感人。每当节日或婚庆嫁娶之际,更是剪纸艺人展示身手的好机会。在那唢呐声声,送嫁队伍招摇过市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每一件嫁妆上都贴上了红色的剪纸纹样。脸盆上有,茶盘上有,镜子上有,连那入时的大立柜的玻璃上也贴上了大红喜字。

提到剪纸,不能不特别提一下兰陵县的门笺艺术。每当新春佳节,兰陵县一带的城镇乡村的色彩显得格外绚丽。家家户户不仅贴有春联,在门楣下还垂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的门笺。它迎风飘舞,火爆兴旺,和春联、门画交相辉映,与冰天雪地、色彩单调的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给节日的新春增添了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这是多么巧妙的表达情感的装饰形式,我们不能不对先辈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力表示钦佩。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它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我省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市。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引人入胜。古代用幡胜表达人们意愿的风俗,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清初,“除夕贴挂钱”,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长道路。“过门钱”改称门笺,在我省始于1959年,由原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叶又新同志命名。他把“过门钱”省去了个“过”字,又把“钱”字换成了“笺”字,二十多年来,己约定俗成。门笺在兰陵县主要在春节时张贴,其他地区也有在婚庆时张贴的。各地张贴的张数和大小也不尽相同。兰陵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蓝(或紫)”。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

门笺的装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膛子由花卉、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第二类,膛子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挂门楣下,要承受一定牵拉,因此膛子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一样紧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一种富有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

兰陵门笺全部采用凿刻方法生产。由于产地不同,风格也各有所异。小岭风格比较精细,西城前的比较古朴,而长城和冯村两处又以挖补套色取胜。套色门笺,俗称换膛子,是把用五色纸刻的门笺图案拆开,重新搭配组合而成。这种套色方法,使得门笺这一形式更加绚丽多姿,统一中富有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门笺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已成为剪纸艺术宝库中一枝瑰丽的花朵。近些年来,不少美术工作者学习民间传统,创作了许多新门笺,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被称为是“带花的标语”。

兰陵县门笺不仅在山东省一些地区流行,有的还远销江苏、河南、安徽及东北一些地区。上级文化和工艺部门对苍山门笺非常重视,多次前来征集。工艺美术家叶又新同志在论文中称赞它“可与法国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创作的色彩剪纸相媲美”,给予很高的评价。

索村泥陶

索村位于大仲村镇驻地南,该村泥陶制作历史悠久,镇境内县级重点文保单位城子遗址属大汶口至汉古文化遗址,出土大汶口时期的陶鼎、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灰陶罐等。索村烧制泥陶,现有孙氏、邱氏两家手工作坊。索村烧制的泥陶器以红陶为主,品种20多个,初期烧制有大件如大缸、大盆等,现在主要烧制经济适用、美观的套件和单件泥制陶器,其中套件茶具,精美雅致,单件如双系罐,大小造型品种达6-7种,玲珑宜人的小花纹耳罐口径仅5cm。其制作泥塑的原料为当地地表下5-8米处的生礓土,制作工艺复杂,从取土、制坯、烧制等达15道工序,烧制达16小时,火候特别讲究,一般每窑烧制泥陶300余件。

兰陵民歌

兰陵县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苍山民歌体裁广泛,大致分为劳动号子、秧歌、花鼓调、儿歌以及各种流行小调。特别是流传在广大农村的各种民间小调,约占总数的89%左右,无论在音调、曲式还是在唱法上,形成兰陵民歌独特的风格。《放风筝》,《大踏青》、《绣荷包》等,旋律和谐,优美动听;《纺棉花》、《摘大桃》、《走娘家》等,富有情趣,亲切感人;《老两口顶嘴》、《大实话》、《劝夫五更》、《小秃闹房》幽默生动。典型代表作花鼓调《歌唱大生产》,1959年参加山东省民歌会演,轰动了整个泉城,后经省歌舞团填词,参加1962年全国民歌会演中受到好评,被誉为古老民歌的活化石。

1980年,《山东省民间歌曲选》(山东省艺术馆编,山东人民出版)中,载入兰陵县民间歌曲11首。

推荐第2篇:兰陵历史悠久

兰陵美

“苍山暴动”而设置苍山县。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兰陵文化积淀深厚。在这块土地上,曾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大师荀子曾两度出任兰陵邑令。汉朝的大文学家萧望之、著名文学巨著《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等都是兰陵人。见诸史册的还有季文子、左丘明、匡衡、鲍照、萧道成、何逊、王思玷等,他们或封侯拜相,或誉满京华,千百年后仍为世人赞颂。

兰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8年,在神山镇老屯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党支部。1933年党领导了“苍山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粟裕、陈光、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战争年代,兰陵群众积极拥军支前,当时人口只有40万人,就有8万人参军参战,20万人次拥军支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无私无畏的奉献。 兰陵境内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35座,河流12条,淡水面积5.2万亩,人均淡水量为全国平均数的2倍,是全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 兰陵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交通通信条件便利。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与黄淮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位于苏南、胶东半岛两大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地处日照港、连云港腹地,接受产业辐射有着较好的条件。分别距日照港、连云港130公里,距兖石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均不足1小时路程。206国道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兰陵名胜古迹、旅游景观众多。全县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为临沂市文化古迹最多县。兰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酒都”,兰陵美酒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个独立源头,至今仍蜚声中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醉卧兰陵,写下千古名篇《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蒜塔”矗立在县城中部塔山之上,登高可观苍山大地,尽收县城美景。全县有大小山峰611座,境内的抱犊崮海拔580米,为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系鲁南第一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势陡峭雄险,登之有上华山之感;文峰山海拔234米,古松参天,巨石嶙峋,风景秀丽,素有“鲁南小泰山”美称,“文峰积雪”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会宝湖碧波千顷,湖光山色,泛舟其上,目不暇及,心旷神怡。

兰陵不仅景美、酒美、山美,心更美。我爱兰陵!

推荐第3篇:兰陵文化简介

荀子及荀子墓

荀子墓区正在进行长青坊、荀公园、荀子墓三个牌坊等工程建设。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时期赵国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是百家诸子的集大成者,是孔子和孟子的后继人。

荀子墓位于镇驻地一千米处,运女河的西岸,据史料记载,原墓地是一个巨大的圆坵,墓顶较平,上小而下大,后明清时受洪水的冲击,成为了东西长堤型,后经修葺 ,恢复成为了原来的形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荀子墓,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高3米。墓冢上绿草萋萋,周围是刺槐环绕,墓冢前有古碑两座,这一座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981年)以篆文所立的“补建荀子墓碑”墓顶有四角帽碑,碑文记述了荀子的生平。而这一座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1年)山东巡抚周馥所立,碑一侧有周馥捐赠的一些记录。荀子墓在1977年被立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镇政府筹资对荀子墓进行了重修,对墓冢周围用青石垒砌高一米,周长157米。四周用红砖垒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07年8月召开了荀子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子的到来,开启了以兰陵为中心的教育文化传播,兰陵也成为了激扬文明,治国安邦的教育基地。荀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韩非子、李斯、浮丘伯、匡衡、萧望之等等,在秦汉之际有的成为了治世能臣、有的成为了传经大儒。荀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并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汉时,文学家刘向曾称赞“兰陵多学,盖以荀卿”。谭嗣同说“两千年之政,乃秦政也。两千年之学,乃荀学也。”毛泽东也曾说过“几千年来,形势上用孔子,其实再用秦始皇,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深受齐襄王的器重,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后受齐人的馋言被迫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也就是司马迁《孟子 荀卿列传》中所说的“齐人或馋言于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荀子曾两次担任兰陵令,第一次是公元前255年,荀子当政前后十八年一直是“政平而民安”,促进了兰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后春申君被李园杀害后,荀子免官居于兰陵,著书而立,在文峰山杏坛讲学,传业授徒。

荀子以《荀子》一书由为著名。有三十二篇,其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光辉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作用和借鉴意义。其中的《劝学篇》由为我们熟知。在劝学篇中系统的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荀子说:“积 2

土成山,蛟龙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胜心备焉。”学习又贵在坚持,劝学篇开头说了:“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又要用于实践,《效儒篇》中就以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以行之而止以。”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认为自然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但人类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把自然规律作用于自然与自然协调相处,这样才能“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又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群居和一”,“隆礼重法”的和谐世界观。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独立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往往取决于人,而与天无关。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的存在.治理;治理国家要崇尚礼仪,爱护人民,这样才能富国兴民。

荀子的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不断地影响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这颗历史璀璨的明珠,也将长眠于兰陵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伴随着兰陵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萧望之及萧望之墓园

萧望之(前114 —前47年 ),字长倩,东海郡兰陵人,汉宣帝时,曾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死后葬于兰陵镇北王庄村,东距蒙台公路251米。萧王墓在1979年被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瓦当、铜镜、陶楼等其中陶楼被评为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萧望之的童年是在兰陵度过的,他从小就勤于学问,重点攻读了《论语》《礼记》《齐诗》等。他博学多识,主治《齐诗》。后来搬到了今杜凌(今陕西省西安附近)。家世本以种田为业,地杰三年,京师雹雨成灾,宣帝以为天降怒于人,便向群臣询问政治上的得失,因久闻萧望之名,便派人去问话,萧望之提出广选贤才而参与国家大事。萧望之提出贤才而参与国家大事,宣帝听其忠言树立公道等主张,并把他留在身边作为竭者,一年三次升迁,侍奉两千石。后霍氏谋反后,萧望之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为九卿之一,直至升任御史大夫,位居三公。元帝即位后,更是以师父深受尊重,后遭宦官弘恭、石显的诬陷和压迫,被逼自杀,葬于小仲村。

萧氏源远流长、群星璀璨,不但有一代儒学宗师萧望之,还有南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萧衍等等,萧望之之子,萧良、萧由等都通晓五经,食禄两千石,皆为一时名人。现在萧氏的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港澳台、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地区都进入了主流社会,对社会颇有影响。

萧望之仙逝至今2000多年。多年以来,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墓地迭遭损坏。近年来,随着宗族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海内外萧氏后裔宗亲反映强烈,纷纷要求重修萧望之墓。一为尊祖敬祖,纪念先祖;二便于海内外萧氏宗亲来兰陵祭拜祖先;三利于各地萧氏宗亲和客家人来兰陵开展联谊活动。因此,修建萧望之墓,既是历史给萧氏后裔的重任,也是现实对萧氏后裔的要求,对落实中华萧氏宗亲联谊活动和弘扬萧氏客家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萧望之墓的修建工作,分别成立了萧望之墓修建领导小组。镇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任副总指挥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萧望之墓园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部署,通过全国第二轮土地修编,把萧望之墓地周边的162亩基本农田变更为全球萧氏大宗祠建设用地。目前,按照总体规划方案,相继完成了萧望之墓园和大宗祠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萧望之墓园已于去年6月底进行开工建设,拉开了全镇旅游开发的序幕,一期工程总投资800多万元,享殿、东西配殿、庖箱、思堂、碑亭工程、御路、挡墓门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对文武大臣、石像生、挡墓墙、灵水、甬道、绿化等辅助工程进行修建完善,萧王墓的建设启动为兰陵旅游开发的成功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兰陵旅游的破题之作。

兰陵镇猴呱嗒鞭舞

在我们历史悠久、民间艺术丰富的沂蒙大地上,绽放了众多美丽的民间艺术之花,作为其中亮丽的一朵奇葩,苍山县猴呱哒鞭舞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猴呱哒鞭舞的艺术魅力,近日记者来到了她的故乡——苍山县兰陵镇。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从镇委办公室徐平那里,记者对猴呱哒鞭舞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徐平告诉记者,“猴呱哒鞭”又称为“双鞭洛子”,流传于苍山县兰陵镇的西横沟崖村。一般情况下,女的用竹板打着点,唱民间小调;男的打花棍,也就是所谓的鞭,这个鞭也是他们特制的,里面的竹节全部打通,然后串上铜钱,这样打起来就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一方面吸引人,另一方面表演的时候也非常有气氛,提精神)。

对于猴呱哒鞭舞的起源,多少年风风雨雨过去,已经没有人能够具体地将它的历史讲清楚了。当地老艺人只介绍说,早在清道光年间,此地就开始有“猴呱哒鞭”的表演了。起初,是作为一种贫苦艺人讨饭谋生的手段,表演者一般只有两人(夫妇),夫执鞭(即花棍,又可当打狗棍),妇执洛子(竹板,撒拉机),两人相互配合,演唱一些民歌民谣及民间小调,表演中的动作比较简单,既没有固定的动作、路线,又没有固定的程式,属即兴表演形式。

在老艺人们的记忆中,县城西门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因为很多富人都集中在这里住,所以吸引了很多民间艺人在这里集中表演,给他们表演一些好彩头,向他们讨要一些“买靴子的钱”。特别是一到春节前后,什么玩把戏的,舞狮子的都来到西门,把西门堵得水泄不通,猴呱哒鞭舞就时其中一种。

到清宣统年间,该形式演变成为一种“玩社”(自娱性群体活动),从演出的形式到动作风格、演员阵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舞蹈的成分明显增多,表演者由原来的2人增至4人,即,1人执鞭(男)以舞为主;3人执洛子(男扮女妆)伴舞伴唱。演唱的曲目多为民间流传的歌曲,如《大踏青》、《小踏青》、《十二陪送》、《绣花灯》等,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及劳动生活为主,唱词本身带有大量衬词,使曲调委婉动听,很有地方戏“柳琴”的韵味。例如《小踏青》第一段唱词:

三月里来, 是清明啊。

姑嫂的那个二人又去踏青啊, 捎带着放哟风筝啊。

在段落之间的间奏处配以行进速度的打击乐,更显得热烈而协调,富有鲁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气息。

鞭舞艺人张学法

现在猴呱哒鞭舞的代表人物就是西横沟崖的张学法老人。

沿着整洁的水泥路,在村委会会计孙启坤带领下,记者寻觅到张学法老人僻静清幽的小屋。一间屋,一个院,石头砌成的围墙,是最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

恰好老人不在家,邻居说上他的小菜园去看菜去了,很快就回来。不多时,一位老人匆匆赶来,身上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孙启坤说,这就是张学法老人。

进得院来才发现,老人家小小的院子里竟然丰富得很呢。墙角的一隅种着点蔬菜,长势郁郁葱葱,还有几十只小鸡被围在一个圈里,正热闹地吃着食,还有一只小狗跟随左右——这个小家虽然狭小简陋,却充满了温馨和无限的生活乐趣。一进屋,在床头上的墙壁上,记者就发现了老人演出时用的那把鞭了。

在这个清贫简陋的家中,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学习猴呱哒鞭舞的情况。

张学法老人说最初会这种舞蹈的是他的大姥爷孙茂章,9岁时他们一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躲鬼子来到他姥姥家的这个村。到 13岁时,孙茂章见他身形矫健,又会点武术的功底,便让他跟着学习猴呱哒鞭舞。当时他们家在村里也没什么地,就靠父母整天给人家做工生活,整天的忙碌使他们几乎无暇顾及孩子。对于他学习猴呱哒鞭舞自然也不会过多干涉,况且对于孩子来说,学到手里也是一门手艺,也多一条活路啊。而对任何新鲜的事情都能引起他强烈的好奇心的张学法来说,这也许就

是一种新的玩的方式,但大姥爷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于是张学法便同意了。当然他的学习并不可能像现在我们上学那样,一天要上几节课,一天上几小时。因为孙茂章的家庭也不富裕,都是穷苦老百姓,他也要给人家做工,也要到地里刨食,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只能是在农闲的时候,或者是孙茂章晚上下工后教张学法。

这段学习的经历在张学法老人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每晚只要孙茂章有时间,吃完晚饭就要跟随孙茂章来到村里的拳房学习。跟着孙茂章一个姿势一个姿势地学习,因为这种舞蹈要不停的打手打脚,一个月下来,手臂上的一摸都硬硬的。练完回家都走不动路,进门都是拉着腿进门。为了学这个舞蹈,张学法老人那时小小年纪吃了不少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学法是在农历的十月开始学习的,到过年的正月就可以到各庄演出了。

在张学法老人印象中,孙茂章是一个非常谦逊随和的人,脾气非常好。在学习中,他们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情同父子。有时在台上练得很累了,坚持不下去,在台上的他就可怜巴巴的看向台下的孙茂章,寻求帮助。但他也明白,只要上了台,就要坚持下来,没有中途换人,或中间歇歇的说法。每次他求助的眼神都会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孙茂 9

章,脸上的汗水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少,都是着急的,怕他受不了,心疼他,那表情比自己受累还难受。

经过无数岁月的沉淀积累,现在张学法老人可以说是对这门艺术最为精通的人,无论他到那个村庄演出,都会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猴呱哒鞭舞艺术的风采。

但张学法老人说,他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大姥爷孙茂章,他说孙茂章的舞得才叫出神入化呢,他只要一练起来,腾挪闪跃,身体非常灵活,好像浑身都是鞭一样。

情有独钟猴呱哒鞭

但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竟然差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幸亏,遇到了对曲艺比较喜欢的原兰陵镇文化站站长的黄明福,作为兰陵镇的文化站站长,他不仅是一个民间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曲艺方面比较精通。所以当他发现了猴呱哒鞭舞这种舞蹈形式后,就开始发掘保护它。所以一见到猴呱哒鞭舞,就像伯乐遇到了千里马一样,心里非常的激动自豪。猴呱哒鞭舞的每一次演出,他也是每次必到,与老艺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兰陵镇,记者有幸寻访到了黄明福,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关于猴呱哒变得更多资料信息。他给记者讲述了发现猴呱哒鞭舞的过程已经与猴呱哒鞭舞的特殊感情。

那还是1974年的事情,那时候全县在兰陵召开文化现场会,每个管理区都要选送节目,恰好就有这个节目,张学法带着两个女演员的演出立刻把现场的人们吸引住了。

2001年,第一届书圣文化艺术节时,他们首次打出了“猴呱哒鞭舞”锣鼓队的旗号。今年正月十四,他们更组织了50多人的团体在人民广场演出,虽然天很冷,风很大,他们的表演仍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发掘者,黄明福对猴呱哒鞭舞有很高的期待和希望。黄明福觉得这个舞蹈非常独特,在以前即使是市县也从来没见过的,表演形式前所未有。黄明福以前见过打花棍的,也见过数来宝的,但这两种形式却从来没进结合在一起过,猴呱哒鞭舞却好像是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

他认为,猴呱哒鞭舞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强盛的生命力,首先因为他是民族性的,不是外来的,是在兰陵镇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过以后在市县里演出的火爆情况可以看出,很受观众的欢迎。而且,这种舞蹈形式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是舞台上的,也可以是广场上的,人多人少都行,适合的范围非常广泛。

他说,为了发展这种舞蹈,镇里给演员们买了服装、道具。可见领导都很重视支持,如果能够坚持下来,找部分基础好的人练练,可以作为兰陵的特色舞蹈发扬下去。

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横沟崖村的民间艺人曾自发地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和党的方针政策,演唱的曲目有《抗日小调》、《多打几个日本鬼》等,积极配合了送郎参军、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群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该舞蹈形式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在表演上,除保留了原来形式中的动作、风格和小场之外,又增添了“对打花鞭”、“单鞭戏洛子”等动作组合。并将原来单调的打板清唱,发展成小型民乐队伴奏,使得演唱更加完美,节奏更加明快,气氛更加热烈,同时演出的场次也更多,除逢年过节演出外,村、乡召开的大会或村民们办喜事、庆丰收时,“猴呱哒鞭”的艺人们也常为之献艺。

由于“猴呱哒鞭”自始至终置根于民间,与当地劳动群众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民间艺人从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并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舞蹈创作之中,通过自身的表演又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和欢迎。艺人们还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认清了自身艺术的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艺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猴呱哒鞭舞更是迎来了它艺术的春天。

在1983年举行的一次民间乐舞普查中,被评定为我市在全国独有的民间乐舞形式,入选《中华民族民间乐舞集成·山东卷》。

1986年,苍山县文化馆的有关人员曾经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对“猴呱哒鞭”进行了加工整理,并搬上了舞台,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力。在参加临沂地区“沂蒙之夏艺术节”中演出并获奖,成为该县的传统保留节目之一。

2001年,猴呱哒鞭舞参加我市首届民间秧歌会,一起新颖火爆的表演荣获金奖。至此,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在其S发源地兰陵乃至苍山得意广泛流传,并在市县各大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

如今,猴呱哒鞭舞再也不是穷人要饭的敲门砖了,作为人们业余时间的娱乐方式,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经历了百年沧桑风雨历程的她,就像是一朵素洁恬美的小花,在大自然的原野里尽情吸收雨露阳光,在明媚的朝霞中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金鼎御葬林”简介

“金鼎御葬林”座落在距历史文化名镇兰陵镇12里处的南横山后村,占地十余亩,明代万历年间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使右参议的王守正与其父(大夫郎中)之墓座落其中,是目前我县境内尚存的唯一一处明代御葬古墓遗址,也是临沂市保存最好的明代御葬林古墓之一。座落在“金鼎御葬林”中央一个高大的坟墓前立一墓碑,上刻:“皇明,万历四十七年,立墓十月初一日,显考中宪大夫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参议君之 13

墓”。靠西北角有一坟墓,上刻“大夫郎中三公之墓”,下注:“孝子守正、守矩,泣血立”等字样。

“金鼎御葬林”是明朝万历皇帝给予王守政一生功绩的嘉奖。王守政在四川为官期间清政廉洁奉公,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日渐富裕,当时有“十人走路、九人作歌”的美誉,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社会名流无不赞曰:“王守政做官清如水,爱民如子”。四川省黎民百姓视之为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倍受人民的拥戴。

“金鼎御葬林”引起市、县文化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多次前来考察,使王氏家族倍受鼓舞。经村支两委和王氏家庭的酝酿后发出倡议,自愿捐款恢复“金鼎御葬林”原有的面貌,使之再现当年辉煌。现已为王守政父子建立起碑亭两座,修复墓碑五通,圣旨碑一通,新立功德碑三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中,这里的村民自主保护、管理自己的文化遗址,并注重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新村,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的做法和精神是值得称道和推广的。

金山汉墓

2004年6—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沂市文化局、苍山县文化局、文管所对金山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地位于苍山县兰陵镇金山村西南300米的金山东坡上,西距兰陵镇4公里。山南为低矮的丘陵、崮堆,相隔5公里与江苏邳州市相望。其余三面皆为平原。在发掘过程中,临沂市文化 14

局采取“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的工作方式,各级政府同心协力,组成由分管领导参加的后勤保障、安全保护及考古发掘工作小组,共同做好墓葬的发掘工作。特别是苍山县公安局在发掘期间,安排专人白天黑夜轮流值班,墓葬清理期间,调动大量公安干警做好安全保卫,保证了发掘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该墓为凿山为陵的大型墓葬,由地上和地下2部分,即墓上建筑、房前活动场地、石砌围墙以及墓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道之上用石头砌筑石墙瓦顶东向房屋,与墓道垂直,东向墓道位于房子南北的正中。房子南北长14.3、东西宽5.7米,门向东。由北侧小房间和南侧厅堂组成,小房间南北内长2米,门位于东侧的北部,宽0.8米。南侧为内部相通的大房间,南北长10.2米。房间的东墙南端为缺口,缺口南北宽6.2米,北侧石墙长3.8米。东墙向西1.2米与缺口相对砌筑一南北长3.4、宽0.68米的石墙。房间的西南角为一石砌方台,南北长1.6、东西宽1.4米,用单层石块垒砌台边,台子北侧、西墙的南端有一缺口,宽1.2米,可能为西门,把房子东侧台院与西侧坟丘之间连接起来,便于人们进行活动。石墙用不规则石块垒砌而成,西侧保存最高,高0.8米左右。北侧小房间可能为守墓人用房,南侧厅堂可能为祭祀等公共活动用房,究其性质可能为享堂类祭祀建筑。

南墙外侧由西向东2.6米,砌筑一南北向墙体,长8米,垂直于房屋的南墙,墙宽0.4米、残高10几厘米。南端砌筑垂直于南北墙的东西向墙体,向东拐4米,东端与北侧房屋的东墙基本对应,缺少东墙,东侧发现一平铺石板,可能为石柱础,其北应有与之对应的石柱础。推测南侧建筑的结构可能为东面用二立柱支撑的一面坡敞篷式瓦顶建筑。 敞棚瓦顶建筑的南墙向西延伸11.2米,沿山坡顺地势而上,西端未见石墙,可能山坡高处地势较高,人为破坏保存较差。墓道的南侧发现与墓道平行的两段石墙,石墙的西部残存一道南北向侧立石板,向北拐至墓道南边。当地人传说,前几年整地时,在墓道的北侧发现与墓道南侧相对应的石板及石墙,最南侧的石墙在墓道北侧也有与之对应墙体存在。据此推测,墓道南北两侧应该存在对称的石板、石墙。可能为墓上陵园一类性质建筑。

房子东侧系人为平整、东西相连的台地2个,南北30、东西40余米。台地平整,呈规整的长方形。用开凿墓葬运出的零碎山石堆筑、铺垫、平整而成。场地平坦、开阔,地势较西侧祭祀建筑及墓葬低矮,形成西高东低的场景,人们进行与墓葬有关的祭祀活动。

东向长墓道,长27.7、口部宽7、底部宽2.8米,墓向100度。甬道长17.3、宽2.8米,甬道部分侧壁较直,甬道与墓道底部近平。甬道西部为棚木设施,东西长6.7米,从残存迹象观察,由底板、两侧立板、顶部南北盖

板组成;棚木东侧用5块竖立石板封堵,立板东侧用3层、每层5块侧立石板顶住,石板东西长1.9、高0.62—0.68米,上下层石板有口槽相对接。石板间用土夯打结实。墓室东西长7.2—7.3、南北宽4.5—4.7、深12.5米,墓室底部较甬道底部下深1.3米。墓室下深部分用青膏泥与碎石子分层垫成,每层厚20厘米左右。与甬道底部平,摆放葬具。葬具为双重椁,外重椁室的构筑为铺垫底部垫土时,立两侧圆木,立木上端顺置东西长木,立木与其上长木用榫卯联结。其上搭盖南北向椁顶圆木构成外重椁室。在底部青膏泥层上先铺2根东西向枕木,其上平铺南北向底板,底板上面雕刻槽痕,南北两侧上接宽厚立板,构成内重椁。其内构砌边厢。墓室的底部和椁顶填充青膏泥。墓室与墓道、甬道填土为岭下搬取的黄褐粘土夯打而成。

该墓虽然早年被盗,但仍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有陶罐、陶猪、猪圈、板瓦、瓦当、铜镜、车马明器、漆耳杯、木俑、乐器构件,以及玉璜、塞等。

房屋建在墓道之上,与墓道垂直,墓道位于房屋的南北中间;房屋开有东门和西门,应该为房屋东西两侧进行活动留置;房屋南侧一面坡斜顶式建筑与南侧东西石墙,将墓上封土及墓室位置环绕,应该与墓葬为整体的构造设施。因此,房屋、墓道南侧石墙及房屋南端西伸石墙,与墓葬应为同时期的遗存。由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观察,其时代应为西汉晚期。

该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鲁南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及其埋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推荐第4篇:兰陵缭乱读后感

兰陵缭乱读后感

篇1:兰陵缭乱读后感

刚看完兰陵缭乱,心里那是个虐啊。对于美少年一个个惨死在面前,我就已经招架不住了,结局虽是两情相悦,但恒伽的样子也永远变不回去了,想起他为了救出长恭自毁面容时承受的疼痛,我就忍不住心酸,本是那样一个明哲保身的人,把任何心情和思想都掩藏在那虚伪的笑容后,却因遇见了长恭而不知不觉改变。还有九叔叔,历史上他是一个昏君,但小说里不是这样写的,虽然他有些残酷,但我还是对他恨不起来,因为他永远都会原谅长恭,永远都对长恭温柔。

虽然他不守信用,杀亲人时完全不心软,但他对长恭的爱,千言万语也许都不足以形容。他为了让长恭不要忘记他们之间美好的回忆,最终还是放手了。他死前还紧紧握着那个小老虎香袋,梦见长恭慢慢走来,纵有千言万语,百种情绪,最后化作了最平静淡然的一句话:\"长恭,你来了。\"来世,一定要将长恭拥入怀中,片刻也不分离,这是他对她许下的永恒的约定。

当看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就哗啦一下涌出来了,为什么长恭那么狠心,在九叔叔死前都不愿意和他见最后一面。还有宇文邕,生活简朴,能和将士同甘共苦,并且不好色,后宫妃嫔仅有10余人,真的是一代明君,他从来都很冷静,只有长恭让他愤怒到不可控制,那是因为太爱了,这也是一种单相思,只有自己在付出。

最后长恭被救出时,他,一个堂堂皇帝,竟放下尊严,乞求长恭假装爱他一次,让我动容,眼睛涩涩的,这种爱,长恭也许一辈子都偿还不了,无法回应,既然宇文邕留不住她的心,只能两人都痛苦,他最终也选择了放手,给予长恭自由的爱,这是伟大的爱。

若一切只是一场梦,只愿永远沉于梦中……

篇2:兰陵缭乱读后感

初识《兰陵缭乱》是在四年级。那时候在班里,要是谁不知道《兰陵缭乱》那只能说明他太落伍了。

《兰陵缭乱》是一本古代言情小说。也正是它将我带进了言情小说的天地。

书中讲的是两晋南北朝中的兰陵王。它颠覆了正史中兰陵王的性别以及结局。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人都终有消逝的时候。当我们不再为他们的离去而流泪时,是否就代表他们已经真正的离开了呢?不是。不管将来如何,不论世界怎样改变。他们在我们心里刻下的那些印记,是几个轮回都磨灭不去的。雪不会停,花香不会消逝,烙在心中的人——永远不会离去。但是,还有什么比得上现在的幸福呢?

属于她的宿命,在出生的那天起开始改变。是天真明媚的绝色女子,他们是风华绝代的世家公子。生存于南北乱世,挣扎与禽兽王朝,上演着曼妙离奇、清绝感人的家仇、国恨、爱情、亲情、友情的一幕幕。看世事缭乱,她笑,她哭,她喜,她悲,她怒!唯一不变的,是她与生俱来的的温情与善良,犀利地刺破黑暗,呈现着最美丽的性灵。合上那张狰狞的面具,从这一刻起,她就是—个绝世惊人的兰陵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九王爷高湛。更对他那种禁锢之恋而感到惋惜。他曾经说过:\"来世,我只要做一名普通又平凡的男子,伸出这双手臂拥抱你,而不是拥抱虚空,永生永世。如同夜里缠绵于你身畔的明月光,片刻也不会分开!我的长恭,请永远的记住,这是我对你许下的永恒的约定。\"他的真情可以让天地动言,也深深的震撼了我。

我还对兰陵王那种在民族大义、国家存亡面前。所表现出的生命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的精神而振奋。然而真正让我醉心的是vivibecr的文笔。无论是她的《平安京之宋姬物语》和《恨相逢之战国之恋》这样的短片小说。还是她的《寻找前世之旅》、《兰陵缭乱》、《骑士幻想夜》这样的长篇小说。都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她把人物心理描写的非常细腻。她的语言总是在字里行间传递着莫名的感情,这种感动让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有时间随便拿起一本无论从那页看;无论你有没有看过;无论你高兴与否。当你看它时都会入迷,这就是它的魅力。

兰陵王也是在我少数佩服的人中最令我佩服的,她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让我折服。

篇3:《兰陵缭乱》读后感

先写一下我对人物的评价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我是个不善于总结的人,遇到什么事都是看看别人怎么看的,看过以后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然后别人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了,不过这次不想在这样了,我先写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长恭,女主角,一个言情小说典型的女子,善良、冲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气质、才情并重,可爱、机灵齐飞,因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这个故事是一个创新,女主角是个将军,是女扮男装的,这倒是少见的,他对别人的感情总是很了解,做媒做了不少,但是对自己确是一直懵懵懂懂,总是要等到不得已,等到把男主角男二角三角都气的不行,尤其是男主角,然后做出一点冲动的事出来,主角才会有所反应,然后事情就发展 到了高潮,最后王子与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男主角:其实这部小说里我分不清谁是男主角,但是这是一个喜剧结尾的小说,和公主在一起的就当他是男主角吧,况且他也是一开始就出现的人物。这个人物心机颇深,刚开始只管自己,不会爱别人,但是和女主角的天天厮混在一起的时候,尤其是知道了她的女孩子身份的时候,他的心动摇了,不知不觉中,他发现原来又比自己更值得珍惜的人,所以他觉得要好好疼爱她,在公主身边默默支持她,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个哥哥的角色,主角永远都不会爱上的人,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可能认为让这么一个大帅哥一直这样不甘心,所以安排了两人互相为了对方连自己生命都不顾的情节,爱情产生了,这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最后为了就他的爱人,竟然不惜自毁容貌,可见爱之深。但是为什么每次打仗都要这两人并肩作战呢,他们俩都那么厉害,怎么不去独当一面呢,只能这么说,为了剧情需要,而且为了增加喜剧色彩,文中加了很多搞笑的人物,一个就是男主角的小气,一个是三哥孝琬这么个婆婆妈妈没大脑的人。

男二角:应该算有两个吧,一个是九叔叔,一个类似于雍正的人物,但是没有雍正那么好的结果,大脑不像雍正那么好用,尤其对待感情,喜欢就大大方方承认吧,一直扭扭捏捏,不去正视自己的感觉,结果害得自己晚节不保,被人操控,但是这样一个人,却也是值得同情与喜欢的,作者描写他的感情特别细腻。

还有最后一个人,是我喜欢的角色,是韩剧里面的男二号,一直喜欢,不在乎不计较,即便主角不喜欢他,即便是要他死,他也是一如既往,视死如归,无怨无悔的付出,爱情,不,只是单恋,让他感到甜蜜,感到自己活着有了意义,有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样的人其实是最可爱的,相信如果不是剧情需要的话,大部分女子最后都会爱上他。

这么一个乱世的年代,这么一部皇帝的小说,被我写成这样,其实还真是不好意思,但这确是我的看法,语言水平有待改进。认识看法有待深化。

推荐第5篇: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

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

荀子文化园

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 荀子文化园

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

荀子墓,又称“兰陵古墓”,位于兰陵镇东南1.5公里处,西距兰陵镇南王庄200米,墓为黄土堆高,封土高3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原墓地较大,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有四分之三被平为耕地,墓顶被挖一条沟,后回填,现成M状。1990年县政府筹资进行重修,在封土周围用青石垒砌,高1米,周长157米;墓地四周用红砖砌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米。 萧王墓

萧望之(? —前47年 ),字长倩,东海郡兰陵人,汉宣帝时,曾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

萧王墓位于小仲村西南500米处,东距临徐公路251米,墓为3墩,大墩40米见方,封土3米;二墩40米见方,封土1米;三墩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1979年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镇党委、政府对该墓进行了修建,新建亭子一座,新立石碑2尊,新修通往墓地的田间小路一条,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石桌石橙齐全。

太白楼

走进山东兰陵美酒仿古式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巍峨壮观、高阁凌立的太白楼。楼正面墙上镶嵌着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兰陵美酒,中华独秀”的楹联,步入太白楼,就进入了酒文化博物馆,看到这个酿酒圣地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二楼是企业展室,汇集了天下名酒,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正面展柜展示了兰陵美酒厂的四大系列几十种产品的样品和获奖证书。特别是,兰陵美酒曾于1915年荣获太平洋万国赛会巴拿马金牌的奖章、证书,摆放在展厅的中央,格外引人注目。

步入三楼大厅,正面矗立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铜像,把酒临风,气势磅礴,背后高悬着著名书法家舒同写的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诗句,展厅左边墙上悬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的“兰陵酒馥”的匾额,右边墙上悬挂着日本著名书法家本田耕堂先生题写的“酒香天下”的匾额。

步出大厅,回廊萦绕,可以一览无余兰陵酒厂的全貌。正北是生产区,车间栉比鳞次,酒罐岿然林立,一派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的生产景象,东南侧是企业的销售区,西南侧为职工生活区。举目远眺,正前是“兰陵春秋”大型壁雕,它镶嵌在大礼堂的高大墙壁上,记载了兰陵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太白楼左前方的碑廊,镶嵌着几十块大埋石碑刻历历在目,铭刻了兰陵近3000年酿酒历史、企业发展史和几十位名人题字,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秦朝丞相李斯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雕像,记载着他们在兰陵受教于荀子的史实。

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也是第一部以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为题材的长篇杰构。全书一百回,八十余万字,出场人物八百五十多个,“描摹世态,见其炎凉”。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的罪恶发迹和贪婪荒淫的一生为主线,上至朝廷权臣、地方官吏,下至娼妓荡妇、市井无赖,都作了传神的刻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许多人物的身影,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的周围。作品笔触细腻,场面宏阔,宛如一部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长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那段中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景象跃然纸上。展示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家庭身世,坎坷际遇,著书的缘由和曲折经过,以及奇书被查抄、被焚毁等惨状。 兰陵古镇历史之——金鼎御葬林的传说

苍山县兰陵镇南横山村北端,有一座御葬林。相传,原御葬林占地数十亩,墨松盖日,威严森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现存今日仍有几处坟茔。

据史料记载,这里埋葬着卒于大明万历四十三年的“晴天大老爷”王守政,其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此人为官清正,刚正不阿,深受百姓拥戴和皇上喜爱。王守政死后,万历皇帝赐金鼎御葬。

王守政是怎么死的哪?史料记载是暴病死的,实则积劳成疾而亡。关于王守政的死亡,民间另有说法。

相传,南横山御葬林处本事王家祖坟,是块世间罕见的风水宝地,是山龙和土龙聚会处结穴的地方。在王家祖坟墓地西有一南北长的山叫作横山,古时候叫兴云山,因山上曾经有庙又叫庙山。横山绵延数里,自北向西南延伸,忽又向东南延伸至南横山村止。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中,突出来九个山岭,当地人也叫它九岭山。在这纵横南北的九岭山中,又生出硬邦邦的十二条“石龙”,直奔向西泇河。西泇河与横山仅12里之隔,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在这山水相拥的中心,又有一条由北向南的两边低中间高,蜿蜒起伏十余里的一条龙脊,这就是土龙,也叫平洋龙,在南横山村北龙止处,结有四个穴星。

王家祖坟就座落在这西泇河西,九岭山前,山龙、土龙聚会结穴处,山水环抱,穴星凸起的风水宝地之中。

那时候,南横山王氏富裕之极,举人、贡生、进士、县官、州官、省官倍出,可谓人才济济,家道兴旺。

于是王家主人问野先生:“有什么办法留住石龙呢?野先生说:“不光留住石龙,还要留住土龙才好。要想留住石龙和土龙,必须首先截住山北头和山南头领头的两条石龙,其它石龙不截自停。怎么个截法呢?就是在山北头这条石龙上挖个深坑,在山南头石龙头上打个深井,这样就把两条龙截住了。截土龙的办法就是在土龙头前挖一道三里的深沟,土龙见了水就不再前走了,这样才万无一失,富贵长久。后来,山南头的那口井被叫做龙眼井,现已塌陷不

见了,山北龙头处深坑仍然存在,被人们叫做龙头汪,可惜石龙头被后人挖掉了。

据说,截土龙的时候挺不顺的。说来也奇怪,几百号人,全长同时施工,白天使劲挖一天,第二天不知道什么人把挖好的沟填平了,反复几天,均是如此。野先生就说这是土龙在作怪里,是要阻止我们的。这样不行,必须连夜挖。于是,主人下令挑灯夜战,当他们挖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哎呀一声巨响,沟里流满了血水,就这样土龙被活活的挖死了。而王家人并不知所以然。

偷着乐的野先生并不甘心,还要彻底的在干一件坏事。原来,王家祖坟上,每到半夜,中央的一座坟顶会神奇的出现朵朵莲花,有的已经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刚伸出花骨朵。据说,每一朵花预示着王氏家族将出来一个做官的人才,已经开放的,就是正在做官的。 就在莲花显圣之时,有一头戴孝冒,身穿孝袍的白影,左手拿丧棍,右手持刀,飞快窜到莲花前,两刀三刀就把莲花削的一干二净,拔腿就跑,第二天,野先生就没了踪影。

不见了野先生的消息传到王氏家族主人的时候,全族上下都奇怪,却不知祸已从天降。不到百日,清正廉洁的川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王守政暴病死在任上,全城恸哭。至今,四川历史博物馆还陈列着王守政做官清廉的事迹。

安葬王守政后不久,王氏家族便开始衰落,在外地做官的王氏家族的人,相继病死。王氏族人家产也遭到贼偷火烧,家境日益败落下来。

据说,王氏家族的风水被破,住南北横山之间的孙家楼的孙一脉孙翰林祖茔也被牵连,其家族人被迫远走他乡。当地曾有破了王家的风水,撤了孙家的名堂之说。

不过,历史走到今天,南横山的王氏后人,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曾经的伤痛,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王氏后人,正在发扬王守政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精神,奋斗在社会主义事业各条战线上,王守政的精神永存青山绿水间,是真正的龙的精神。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双泉的传说 在兰陵镇东部有三个毗邻的村子,分别叫赵、王、沈双泉。在村子西南有一棵巨大的皂角树,此树从上到下裂开,树身向西南微倾,两端枝桠像张开的双臂,呼喊亲人的归来,就这样,默默等了几百年„„

据传,在村子西南方,有两汪清泉,长年不枯,这三个村子也因此得名。泉水甘甜透澈,并且可以祛病强身,守护双泉的泉女美丽而又善良,乡亲们有什么大病小灾,她都有求必应。双泉村有一位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叫树生,为了给体弱多病的母亲治病,曾遍寻良药妙方,却难以治愈,最后经人指点求得了泉水,喝了泉水后,病竟不治自愈。一来二往,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他们以泉为媒,以树为证,结下了生生死死永相随的誓言。他们的爱情得到了乡亲们的祝福,却惹怒了掌管天下泉的泉神。他用一口铁锅把双泉扣住,使泉女永不见天日,泉水不再流淌。并誓言三年内此地不降雨露。树生为了心爱的女人和乡亲们,决定向泉神挑战。激战中,电闪雷鸣,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树生最后被泉神化作了丑陋的皂角树,并被劈成了两半。泉神又施展法术,把铁锅变作了荒山,一棵树木难以成活的不毛之地,人们叫他丰草山。

岁月之河静静地流淌,丰草山上至今没有一棵树,可是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岁月的沧桑而褪色。

静谧的夜晚,丰草山上传来“叮咚叮咚”的流水声,皂角树甩动皂角“哗啦哗啦”的回应,这是他们在喃喃私语,互诉衷肠。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隋朝兰陵公主

她是隋朝隋文帝的第五女。在文帝的几个女儿里面以孝顺和谦和而著称。在《隋书》里是专门为这位兰陵公主立传的。所谈到的是隋炀帝在还是晋王的时候,想把这个妹妹许配给自己看中的他的小舅子萧玚,而不希望妹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柳述。但是兰陵公主自己并不喜欢萧玚,文帝最后还是随了女儿的主意。在文帝死后,炀帝就把自己的妹夫发配到岭南去,同时逼妹妹改嫁。

这个时候兰陵公主做了一件让她能够名留史册的私情。《隋书》城“公主以死自誓,不复朝谒,上表请免主号,与述同徙。”炀帝很生气,质问妹妹,大致是说世间有那么多的男人,你为什么偏偏抓着这个柳述。兰陵公主的回答在我们看来比较无聊,大致是不能在夫家落难的时候离去,应该同甘共苦之类的话。

隋炀帝大怒不答应,兰陵公主不久就郁郁而终,死前要求“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她的丧事最后草草收场。只是一个很简单那的关于公主婚姻的不幸和列女的故事,这位兰陵公主的性格刚毅,可能受她的母亲,那位隋文帝都忌惮的独孤皇后的影响很深吧。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造 律 头

在兰陵镇驻地北2.5公里,有一个村庄叫造律头。这里有一个众人皆知的“邱某造律,萧某犯”的传说。这便是造律头这个名称的来历。

相传秦朝末年,聚落中有两个书生,一个是出生贫寒而天资聪颖的邱某,一个是富家子弟而学识不及邱某的萧某。他们两个人从小就很要好。这年他们二人同进京城赶考。结果萧某考中而邱某却落了榜。邱某疑惑不解:论学问他们不如我,怎么他能名列榜首,我却榜上无名!他反复思索着。后来,他想反正自己还年轻,继续苦读,几年之后再考就是了。

数年之后,邱某满怀信心地二次进京城赶考。到了京城他听说萧某是这次的主考官,心想过去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对我的学识最了解,因此心里就更塌实了。可谁知从考场上出来,邱某又未考中。烦恼之时,他便去找萧某。可是,萧某却避而不见,这便引起了邱某的怀疑。后来他听说自己之所以二落榜,全是萧某从中弄了手脚。于是心灰意冷的邱某,决心回家造一部律条,来政治国家的不正之风。

邱某死后,他的母亲与妻子相依为命,日子越过越艰难。一天,邱母对儿媳说:“你拿着这上部律条到京城卖去吧。”邱妻拿着律条在京城叫卖时,正巧叫萧某的佣人看到,于是,便回报萧某。萧某看到这律条,如获至宝,便叫佣人拿钱买下。他仔细一看,这只是上部那么下部呢?他吩咐用人询问下部的下落。邱妻说:“下部有是有,就是给我丈夫陪葬了。”萧某觉得如果把下部买来,就成了一部完整的律条,当前国家还没有制定这么完整的律条,有了这部律条,对整治国家有很大的作用。萧某把自己的想法禀告了皇帝。皇帝得知,视为法宝,便命萧某掘墓也要把下部买来。

回到京城,萧某把下部律条捧献皇帝。当皇帝看到:“掘墓盗物者当自焚而死“时,对萧某说:“哎呀,按这律条你是犯下死罪了!”萧某若无其事的说:“我一片忠心报国,是按陛下您的旨意掘墓得到下部律条的啊!如果我得死罪,那么按照律条‘指使掘墓者当重打’该怎么执行呢?如果朝中不执行,庶民百姓怎么能执行!”于是,萧某自焚而死,皇帝也遭重打。不过,传说这个“自焚而死”与遭重打只是象征性的。扎了个草人代替萧某而焚。众臣们打的呀不是皇帝,而是皇帝拖下的朝服。

后人为了不忘邱某造律的功绩,便在他的墓前修了个“造律亭”。邱某所居住过的聚落叫造律条。后来,人们便把造律条,改成了现在的造律头。 兰陵古镇历史传说之——苍山县兰陵镇作字沟

苍山县兰陵镇东北约8km的地方,曲曲折折的泇河西岸有一个美名远扬的村庄,这就是传说中仓颉作字的地方——作字沟。原来村内有仓颉庙一座,庙内供放着仓颉当年创造文字情形的石刻壁画。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名称始于汉代,它的前身就是距今3100年的商朝后半

期使用的甲骨文。《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甲骨文的创造和使用应该产生于3600年前后夏商交替之际。 传说中的仓颉出生于今陕西省白水县,是黄帝手下掌管史籍的大臣,他除了长有跟别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头顶和脑后还分别长有察天观地的眼睛各一只。仓颉随黄帝西征东伐,来到现今兰陵一带,看到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人民安康,便辞别黄帝在此定居下来。时间一长,他就想,要是把这里优美的民间歌舞,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的制造方法带回陕西老家该有多好啊。怎么办?想了好多天,他受北面石楼山(现今抱犊崮)洞穴中岩画和家乡陶器上花纹图案的启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造字,把字符刻在树皮上记录下有用的东西带回老家就是。仓颉的四只眼睛全部睁开,互相配合,先是把世间万物最传神的形体象素以最逼真的符号模拟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归类注明音调。七七四十九天后,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文字横空出世。作完字的当天夜里,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地上山河摇动,鬼怪哭泣,天亮一看,哪有什么雨水,地上到处是厚厚的一层谷子。“仓颉”二字的另一层寓意就是粮仓丰满。文字的创造给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纵贯古今圣贤之睿思,横连当世众人之智慧;就可以把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积存下来,等于无形中延长了人的寿命,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惊天动地,理所当然。 今临沭县有盘古遗址,盘古开天地尽管是神话传说,但也间接反映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是中国境内人类最早活动和开发的地区之一。而活动在这个地区的原始人群就是上古时期的东夷人。《尚书》中讲“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考古表明,殷商的先人属东夷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没有文字哪来典册,这说明汉字最早由东夷人创造和使用。苍山东面是郯城,它是古郯国所在地,春秋时,郯国的国君郯子到曲阜拜见鲁昭公时叙说自己的祖先少昊金天氏以鸟命官(少昊陵墓在曲阜)。孔子非常佩服郯子的学识,多次向他请教,并专门到郯国考察。少昊氏以鸟为图腾,证明他是东夷族的一支。郯国的文化如此先进深厚,从另一条线路证明了东夷人最先创造和使用了文字。凤为百鸟之王的传说,源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可以说,东夷人是凤的传人,中国龙文化的背后,是凤文化的影子。从严格意上讲,炎黄子孙应该是龙与凤的共同传人。山东电视台的台标是一高高翱翔的凤凰,寓意之一就是山东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是凤凰的故乡。“夷”字本身就是一个大人身上背着一张弓,铁字的繁体之一就是“銕”。东夷人应是最早使用了弓箭和铁器。先进的生产力和繁荣的经济,才能产生先进的文化。汉字创始于东夷经济发达的兰陵一带,就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情。“五岳之尊”的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之地,说明东夷部族的天地崇拜活动最能为后人所接纳、仿效,也说明了东夷文化的发展在上古时期走在其他部族的前面。没有文字谈文化的先进,这是不可能的。

作字沟南面的兰陵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子讲学终老之地,他的弟子之一就是后来秦朝的丞相——李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命李斯以秦文字为基础,吸纳各国文字之长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小篆。李斯向他的老师请教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学中应有之事,这样汉字的发展和统一又和作字沟连在了一起。 其实,在今连云港地区所发现的上古时期的大量岩画,业已说明东夷族驾驭语言符号的能力已经相当超前,而兰陵一带又是东夷部族与中原部族交汇的地域,两种不同背景的部族语言在这里碰撞,也才能激发出更强的创造力来,这又是苍颉造字必在作字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荀子、李斯和韩非子身上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点来。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沂南汉墓壁画里面亦有苍颉作字的情形,书法家王羲之从这里发端,这都证明了东夷所在地的文化底蕴的丰厚与深远。文字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土地上产生当是一种必然。 尽管汉字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总要有一个首创者。这首创者一定是一位与东夷部族关系密切的优秀人物,不管他是否是仓颉,历史和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位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

贡献的隐于历史幕后的先哲。

东夷部族率先创造出令天地震惊的文字,从此便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催生出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培育出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青树的主干。箕子在商亡以后,隐居箕山(今费县刘庄乡),后来受周公之请,向他传授了治国安天下的方略——《洪范》,迎来周初繁荣稳定的好年景。周公将封地选在鲁地,一是强化对东夷族的统治,二恐怕也是为学习、借鉴东夷先进的文化而来。做为儒家一代宗师的孔子、孟子,他们所创立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个中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孔子同代的左丘明著有《左传》《国语》,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是鲁国的太史,他的家乡即是与作字沟一河之隔的兴明乡金楼村(此地有青草堰遗址,传为左丘明墓葬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兰陵漆室女,忧国忧民,居安思危,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万古流芳。《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双剑合璧,文韬武略雄视千古。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稷下学宫,荀子三为祭酒(学宫的首席学者和领导人),使其达到了那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繁荣的最高峰;荀子的另一名高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兰陵研习刑名之学,尝试制定法律应该不成疑问。依法治国的思想在这里发端,又证明了作字沟西南面6km的造律头村的命名渊源所在。“摞铜散金”的疏广、疏受叔侄,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不恋金钱,造福桑梓,山高水长,千秋共仰。凿壁偷光的匡衡故园即为现今鲁城乡,他对《诗经》的研究独到精辟,深受汉皇依重。“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亮为恢复汉室基业、统一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称颂。六朝时期,这一带的文人更是群星灿烂。如兰陵萧氏家族的传人梁武帝父子——萧衍、萧统(昭明太子),萧纲、萧绎;东海郯县的鲍照、鲍令晖(兄妹),何承天、何逊(曾祖孙),徐摛、徐陵(父子);琅琊临沂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延之、颜之推„„。

沟头作字地天惊,岸边操琴启鸿蒙。隔壁诗卷映珠辉,连夜仪象验玉衡。荡槎轻弄开放潮,撒网畅舞教科风。奔流不息图强志,心随国运向阳明。

推荐第6篇: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试点是兰陵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国家农业公园既不同于城市公园,也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而是比农家乐、采摘园等更加高级别的旅游模式,表现为城乡互动的休闲模式、田园生活的体验模式以及融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旅游模式。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于2013年4月12日正式开园的,是山东省唯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项目。之所以将这一试点选在代村,与这几年代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不无关系,也激励着代村人继续前进,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更多成绩。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规划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全部工程计划于2015年完工。整个项目规划了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服务区等十个功能区。现已完成了农展馆、农展广场、游客中心、现代农业展示区、有机蔬菜推广和采摘体验区等项目建设,知青文化园、郁金香博览园、兰花苑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景区旅游元素正逐步丰富完善。

“孔雀东南飞是这里的经典景色。”在临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解说员的话引起了大家兴致。几分钟后,100多只孔雀从远处山洞陆续飞来,场面令人惊叹。这只是兰陵农业公园别致美景的一角,竹林水岸、民俗文化、科技农业等,让“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成员赞叹不已。

据了解,依托“一圈一带”建设中的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转型升级作用,临沂做强农业经济,不仅推动农业公园建设,还将公园打造成了4A级旅游景点。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它将传统农业和现代高科技农业有机结合,同时融入了兰陵本土的地理知识,人文景观,生动展现 兰陵县作为“山东南菜园”的美丽富饶。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项目规划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2万亩,示范区10万亩。景区内分为农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农耕采摘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等十大功能区。民俗街中的豆腐坊铁匠铺、农科蔬苑的巨型南瓜、农耕博物馆的原始生活让记者们流连忘返。

据了解,兰陵在做强农业“一区五园”中,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重点建设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西部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东部优质大蒜生产示范园、庄坞优质牛蒡生产示范园、金岭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形成连片种植30万亩蔬菜、30万亩大蒜、5万亩牛蒡,食用菌年投料2亿公斤、年产量2.25亿公斤的区域规模优势。

推荐第7篇:兰陵古树名木

苍山县古树名木概况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保护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其次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龙松”,铁杆虬枝若苍龙腾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也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古树对于树种规划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早在1996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古树名木衰老死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立地条件差。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多,特别是分布在公园、街道的古树名木不堪重负,树木周围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差,有些地方甚至用水泥砖或其他硬质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下与地上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的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致使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二是人为损害严重。有的在树下乱堆东西(如建筑材料、水泥、石灰、沙子等),特别是石灰,堆放不久树木就会受害死亡;在树上乱画、乱刻、乱钉钉子,更有甚者刮树皮、挖树根,对古树名木伤害很大;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等污染物,也能使古树名木受到或轻或重的伤害。三是树龄高,生长势弱。古树由于年龄大,一般都处于衰老状态,生长量小,易遭病虫害侵袭;自然灾害如雷击雹打、雨涝风折都会大大削弱树势。

苍山县林木资源丰富,古树名木较多。鉴于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我们开展了保护和复壮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组织专业人员或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和调查课题组,进行寻访调查,分级登记,备卡立档。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多种保护措施,如:设避雷针防止雷击;适时松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有树洞者加以填堵,以免蔓延扩大;树身倾斜、枝条下垂者用支架支撑等。加大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如采用根部换土,在地下埋树条、桥接并铺上上大下小的梯形砖或草皮,增加通气性等技术措施,使一批日趋衰朽的古树名木重新焕发活力。

银 杏

Ginkgo biloba

又名:白果、公孙树 银杏科、银杏属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围可达12米以上。树干通直挺拨。单叶,折扇形,先端常2裂,有长柄。枝分长枝和短枝。长枝叶互生,短枝叶簇生。雌雄异株,雄球花葇荑花序状,雌球花呈短分枝状,均生于短枝枝顶,与叶同时开放;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子有3层种皮,种子核果状,可供食用和药用。材质优良,为珍贵用材树种。

中国特产,为世界著名的古生树种,被称为“活化石”。我国北自沈阳,南至广州均有栽培。喜光,耐寒,适应性颇强,耐干旱,不耐水涝,对大气污染也有一定的抗性;深根性,生长较慢,寿命可达千年以上。宜作庭荫树、街道树及风景树。

全县有广泛分布,而且大多生长情况较好。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风景区内季文子墓遗址前。共两株,树龄约2000年。似两个士兵镇守于此,西株由于遭受雷击,树干已经空腐。现已经用水泥封闭。原西株树下生一小银杏树,形

成“爷抱孙”奇观。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风景区内季文子墓遗址后崖下。树龄约200年。

位于卞庄镇西大埠村。树龄约600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树龄为550年。树干通直。

↑位于新兴镇太子堂村后。树龄约800年,原有一小庙,现已经不存在。

↑位于大仲村镇陶祝院村北头。树龄约250年。由于纠纷树干已经被锯掉一半,但生长仍

十分旺盛。

↑位于下村乡抱犊崮风景区的灵峰寺院内南部,共两株。树龄约600年,南株向南倾斜,北株树干挺拔。两株基部均发出大量小银杏树。

↑位于下村乡抱犊崮风景区的灵峰寺院内,两株共生。俗称“爷抱孙”,大树龄约1000年,

小树约200年,为抱犊崮奇景之一。

↑位于庄坞镇镇政府院内。树龄约800年。树形优美,保护较好。

国 槐

豆科 蝶形花亚科 槐属

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黑色,浅裂,小枝绿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椭圆形,长2.5~5cm,全缘。花黄白色,雄蕊10,离生;顶生圆锥花序;7~8月开花。荚果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

产我国北部,自东北沈阳以南至华南、西南各地均有栽培,在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最为普遍;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喜光,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石灰性及轻盐碱土上也能正常生长;深根性,寿命长,耐强修剪,移栽易活;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较强。树冠宽广,枝叶茂密,寿命长,为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种。花及种子等可药用。

在我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由于“槐”“财”音相似,历来老百姓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植槐树。

↑位于车辋镇桥庄村南古树群中。树龄约5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

中空。

↑位于大仲村镇中石曲村中大街南。原为明朝一大户人家院外树,共有几十株,现今存两株。该树为东株。树龄约8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中空,但近几年中空的树干(3米处)中又长出一株构树,现胸径已有5cm。

↑位于大仲村镇中石曲村中东西大街南。原为明朝一大户人家院外树,共有几十株,现今存两株。该树为西株。树约8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中空。

位于矿坑乡矿坑村中大街东。树龄800年。该照片为2003年所照。由于极度衰弱、树干

已腐烂,现已死亡。

位于贾庄乡尚庄村中大街西侧。树龄500年。虽已采取保护措施,但生长状况仍较差。

位于卞庄镇北城里村。树龄为800年,国槐虽然遭受病虫危害,但依然旺盛。村里为了不破坏它,在建房时将树干加以保护,砌入墙中。

位于长城镇长城村中南北大街中间,树龄800年。树形优美,但树干已经中空,可容三四

个小孩进入玩耍。

位于下村乡小古村。树龄2000年。状如虬龙,树南侧大半已干枯。北侧入两龙缠绕,虬枝向外伸展数十米,苍幽古拙,千百年来,经霜沐雪,雄姿英发。好像一立马横枪的大将军 守侯在娄山和宝山之间。相传,唐初,元帅尉迟恭东征归来,树下歇马,观其姿后,连连称奇,

谓之有“大将风度”。

侧 柏

柏科,侧柏属

常绿乔木,高达20-30m,胸径一般在100cm左右。树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叶鳞片状,长1-3毫米,先端微钝,对生,两面均为绿色。雌雄同株。球果卵形,长1.5-2cm,褐色,果鳞木质而厚,先端反曲,种子无翅。

原产我国北部,现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庭园、寺庙、风景区尤为习见。喜光,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不耐水涝,能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长,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较慢,寿命长。为喜钙树种,是长江以北、华北石灰岩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耐修剪,在华北园林中常作绿篱材料。木材供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叶、种子等供药用。

为我县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在山区乡镇大量分布。

位于下村乡吴沟村东,龙宝山的“龙头”岩缝中。似整个龙宝山龙头的胡须。树龄约1000年,高23米。躯干苍劲如铁,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远观似神女招手、仪态万方,丰姿无限,引人遐思,故当地百姓称其为“神女松”。传说,此松与泰山迎客松为姊妹松,奉王母之命北上泰山,至此地,见一蟾蜍精兴风作浪,盗掘宝山金银,于是消灭该妖怪,并留下镇守保山、造福乡里。至今,周围百姓奉若神灵、时常供奉香火,挂红许愿。

位于大仲村郎公寺仙人桥下。树龄约300年,蟠曲虬劲,生于石缝之中,像一条昂首苍龙,奔腾欲飞,人誉之“万年松”。据传,佛祖命金翅大鹏于山中遍植松柏,功德圆满,仅余松子一粒,置于巨石缝隙,萌生幼松,艰难生长,历尽沧桑,以致于斯。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银厂惨案前石阶处。树龄为1000年。树干中空,90年代树洞遭受火烧,

但长势依然良好。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石阶下东边。树龄为300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甬道西边。树龄约为600年。树干遭受双条衫天牛危害,仅剩

一半树皮。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上山盘道西侧。树龄约为600年,因生于一巨石之上,恰似一壮士骑马

状而得名“骑马松”。

位于车辋镇保合庄内,村东土地庙前,树龄约300年。

位于车辋镇桥庄村前古树群中,东西株两株,西树干向西倾斜,东株树干挺拔,树龄约300

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上山盘道西侧。树龄约为600年,生于一巨石之上。

刺 柏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刺柏(左株),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与一株圆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刺柏(左株),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与一株圆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刺 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柏科,刺柏属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一般在2.5m左右。树皮淡灰褐色。小枝排成平面。叶全 刺形,长1-3毫米,球果卵形,长1.5-2cm,褐色种子三角状椭圆形。

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庭园、寺庙、风景区尤为习见。喜光,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不耐水涝,能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长,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较慢,寿命长。在华北园林中常作绿篱材料。木材供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叶、种子等供药用。

圆 柏

位于下村乡石桥村东的圆柏。树龄约250年。生长旺盛,树形优美。

位于鲁城乡楼子村西南田地中,树龄400年。生长旺盛,为坟前树。

位于矿坑乡湖子峪村北的圆柏。树龄约600年,周围为坟地。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圆柏(左),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两树(南株为刺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干皮条状纵裂,树冠圆锥变广圆形。叶二型:成年树及老树鳞叶为主,鳞叶先端钝;幼树常为刺叶,长0.6-1.2厘米,上面微凹,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果球形,径6-8毫米,褐色,被白粉,翌年成熟,不开裂。原产我国北部及中部,现各地广泛栽培。喜光,幼树稍耐荫,耐寒,耐干旱瘠薄,也较耐湿,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是优良用材、园林绿化及观赏树种;耐修剪,易整形,华北地区常作绿篱材料。

推荐第8篇:兰陵二中教研调研

教研调研

一、县区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研服务?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服务到什么程度?

教科研注重实效,教科研追求真实,规范创新,踏踏实实地根据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途径:网络学习,片区交流。

二、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制约学科教学增质提效的因素是什么?

一些语文教师在上课时理论脱离实际,使得课堂缺少实践环节。老师一直在讲解,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记,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没有参与感,所以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一些语文教师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讲课采用灌输式,不需要学生思考,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只要记住,考试的时候答道卷子上,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

一些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兴趣,导致教学低效。

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语文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缺乏创造性。

语文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课以“讲授法”贯穿始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明敏的内心世界、有独特判断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把教育程式化和模式化,使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的课堂生活变得琐屑、平庸、贫乏和沉闷。

三、你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有哪些?有什么思路、措施和方法?

语文教师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语文教师尽量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现代科技,谈体会、谈认识、谈感受,极大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

语文教师致力于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语文教师重视人文性和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应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提高阅读教学能力。

(兰陵二中张晓峰)

推荐第9篇:兰陵小学电教工作计划

兰陵小学电教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市、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宗旨,努力在本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教研水平上有所提高。

主要工作:

一、加强常规管理

1、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

3、制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如电化教室使用制度、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和相关的使用、出借、保管、维护保养和安全制度等。

4、认真做好电教教材的发放和自购教材的征订。

5、电教台帐及时登记和统计。

二、重视信息化课程,提高学生数字化技能。

1、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2、搞好活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如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脑小报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一方面使之成为学生学电脑、玩电脑的乐园,另一方面要使之成为学生提高电脑使用技能、收获电脑学习成果的基地。

3.搞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在每位教师工作的实用性。

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使之形成能呈现学校特色,具有鲜明个性、使用方便快捷的资源库。

2、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倡教师尽量多上多媒体课,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必须上交一份电化教学方案设计或论文。评选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教学设计或论文若干篇参加区、市的评选。

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制定电教计划和本学期教师培训计划。

修改各类电教登记表格,发放到位。

检测维护各班级电教设备。

召开小电教员会议,组织学生电脑制作和DV兴趣小组。

年级专题片筹备。

三月份

年级专题片拍摄制作。

区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组织教师参加校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培训。

参加区电子白板高级培训。

四月份

组织教师参加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大赛

教师培训。

年级组专题电视片播放。

五月份

组织参加常州市第三届教师教育技术大赛

组织参加钟楼、天宁信息技术研究活动

校园电视台配合学校有关活动。

六月份

校园电视台配合学校庆“六一”活动。

电教工作总结。

兰陵小学

2009.2

推荐第10篇:兰陵现象代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

兰陵现象代村实践

——代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 《 农民日报 》( 2014年05月16日

01 版)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

前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兰陵·代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典型意义。

兰陵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总面积1724平方公里,现有16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3个社区、600个行政村,130.6万人口。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3元。先后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山东南菜园”“中国洋菜园”“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兰陵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典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兰陵现象”,其中代村的成效尤为显著。

代村地处兰陵县城南郊卞庄镇,现自有耕地1.1万亩,住户2716户,10069人。多年来,代村在兰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代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代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代村从实际出发,加强社区建设与园区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让农民就地就近享受到城镇化的设施、服务和保障,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开展“兰陵现象、代村实践”研究,总结代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农村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代村实践的基本内涵

代村以新社区为载体,以新园区为基础,以新环境为依托,以新风尚为灵魂,以新治理为法宝,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一)新社区。新社区是代村实践的载体。代村的新社区新在:实行旧村改造,形成了住宅楼、老年公寓、文化广场、社区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齐全的新设施;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工商、教育、环保等完善的新服务;实施教育、培训、生活、大病、住房等村民全覆盖的“五补”政策,形成了小有学上、中有业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新保障。代村的新社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集约化的建设载体。

(二)新园区。新园区是代村实践的基础。代村的新园区包括: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利用农业科技,实现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大酒店、宝华国际大酒店、银湖湾度假村等为载体的休闲旅游园区;以代村商贸城、通力物流、山东天宝鲁萌建安为代表的商贸物流园区。代村的新园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新环境。新环境是代村实践的依托。代村的新环境包括: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大地园林化、生态风景化、园区公园化,绿化率达到46%,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社区环境美化净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整洁的生活环境;创新管理,加强服务,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形成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代村的新环境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四)新治理。新治理是代村实践的法宝。代村党委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员议事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强化民主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支部对党员和干部提出了做“五种人”的要求,即思想解放的先行人、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引导人、乡风文明的示范人和管理民主的推动人,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2000年以来,该村没发生一起严重刑事案件,无一起上访事件。代村的新治理是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一大法宝。

(五)新风尚。新风尚是代村实践的灵魂。代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其纳入整体工作布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创建村里的“文明一条街”为载体,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种活动,通过发掘先进典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热情,逐渐形成了爱国爱家、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代村的新风尚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代村实践的内涵极其丰富,把代村实践的内涵挖掘出来,有利于对代村实践的研究推介。

二、代村实践的发展历程

(一)“九五”末期:深刻反思“先进村”的没落,力求从危机中崛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代村是著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曾一度创造“年上缴国库粮食一百万斤”、“村支书直接被提拔当县委领导”的奇迹。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代村逐渐落伍掉队,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生产效率低下,人心涣散,村庄脏乱不堪,村民矛盾丛生,是当地有名的“乱村”。

1999年,新一届代村村支两委班子组建。面对“乱村”严峻的发展形势,代村领导班子苦心思索,殚精竭虑,明晰了“创新管理、强村富民、再度崛起”的工作思路,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行民主管理、坚持民主决策、强化民主监督、更新村民理念,坚持每天早上6点考勤制度,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豪情,开启了长达14年探索“强村富民之道”的艰辛之旅。

(二)“十五”期间: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着力整治“乱村”,在和谐中发展

1999年下半年,村支两委班子经多方调查研究,科学考量代村作为“城边村”的地理优势,明确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整体部署,全面动员,拉开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序幕。

2000年,代村启动全村土地精确丈量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本着自愿、公平、公正、公开、平等、民主等原则,有效调动广大农户积极性,调整地块,每户土地由原来的十几块调整到每户两块。

2004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两委”根据村里农民不愿种地的现状,制定了相关规定,动员广大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土地经营权流转”扫清了障碍。

2005年,代村采取土地入股、年终分红的形式,实现了集体土地集中经营。同年,代村坚持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对村民住房实行腾地拆迁和升级改造。启动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生态养殖场、高效农业示范片、花卉市场进入规划蓝图,代村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逐步呈现。

(三)“十一五”期间: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现“明星村”的崛起

“十一五”期间,代村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绿化先进村”“全省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等称号,从前的“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2006年,代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启动建设建筑公司、车辆交易市场、加油站、建材厂、养殖场、物流配送等多个项目。以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2007年,代村“两委”坚持集体与农民个体同步增收,根据每人特长提供就业岗位,安排全村劳动力的20%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养殖40%在村集体副业单位就业(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20%利用住房临街从事经商;20%从事建筑装潢、交通运输及其它行业,呈现出“农、副、商、工多措并举,多路富民”的良好格局。

2008年,代村发挥城郊优势,继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先后引入清水食品、金禾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步入新里程。

2009年,代村将目光聚集到人居环境优化上。通过抓基础设施完善、抓村庄绿化美化、抓环境整治和平安社区创建,村内道路平坦开阔、户户通上自来水,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6%,养老院、幼儿园欢声笑语,文化广场和健身场所热闹非凡。

2010年,代村升级“幸福指数”工程,开始实行相关升学奖励制度和一系列村民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同年,喜获“全国敬老先进村”殊荣,2万亩山东省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进入“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点”行列,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四)“十二五”期间:以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迈向“幸福村”,向全面建成小康奋进

2011年,代村提出坚持“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商贸、三产并举、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由“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代村紧紧围绕兰陵“建设历史文化名县、现代农业大县、旅游产业强县”目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围绕“天下菜园、美丽兰陵”主题,打造“华夏酒都、天下菜园”品牌。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兰陵荀子文化园旅游区、文峰山地质公园景区等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开始起步。

2013年,代村紧跟兰陵县全面提速“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突出农业与旅游“联姻”,探索美丽乡村的服务管理机制,探索挖掘兰陵文化资源,彰显地方特色。释放“菜博会”的旅游效应,拥有10个功能区的兰陵农业公园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农业公园,喜获“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引领了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标志着兰陵代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迈入新阶段。

当前,代村坚持“一边富口袋、一边富脑袋”,坚持诚信立村,集体经济创名牌、个体经济创招牌、村民对外创品牌,合力打造过硬的代村精神文明“品牌工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政通人和的代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代村实践的主要做法

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科学指导,以代村等村庄为代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代村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壮大集体经济和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与非农产业、改革创新与优良传统继承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代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一是发展绿色产业让生态更加优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源,形成农业的生态循环;坚持绿色清洁生产和服务,使生产和服务废弃物无害化,实现了产业发展不仅不损害生态,还使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二是用综合整治的方式保证环境更加优美。代村卫生清洁队对村庄范围内垃圾及时清运,实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保持了村庄全天整洁,实现了环境优美。三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在首届“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一个月的会期内,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代村发展商贸物流、餐饮酒店等服务业提供了生态基础。

(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并重

代村重视发展经济,坚持“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商贸、三产并举、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并把发展社会事业和发展经济放在同等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忽视农村社会事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坚持经济发展,为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提供资金支持。村集体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对村民统一实施大病救助、统一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统一提供住房补贴、统一安排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等,为村民就医、就学、就业、住房、养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村集体设立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力争每人掌握两项以上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坚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使村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民更加支持村里的经济发展,为代村土地集约经营,创办建筑安装公司、车辆交易市场、加油站、建材市场、养殖场、代村商贸物流城、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项目创造了良好环境,形成了农村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和扶持个体经济并重

纵观代村十多年的发展史,是一个发展集体经济、扶持个体经济、引导农民创业、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代村始终坚持集体与农民个体同步增收,积极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一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方面下功夫。代村统筹规划集体资源要素,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避免了村集体空壳化,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产业,提高村干部威望奠定基础。二是坚持发展个体经济,在富裕农民方面下功夫。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创业农民”,在建筑装饰业、休闲农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呈现了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态势。三是坚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互促互进,在同步推进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方面下功夫。代村坚持诚信立村,集体经济创名牌、个体经济创招牌、村民对外创品牌,合力打造过硬的代村经济“品牌工程”,形成了集体经济引导个体经济发展,为个体经济创造条件和环境,个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

(四)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与非农产业并重

代村重视发展非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和富裕个体经济,也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非农产业的同时不忽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代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农、不离产、不离乡的情况下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非农产业是代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物质基础。代村依托历史文化、地缘区位、人力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商贸物流、休闲观光、餐饮业等为重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推进体系建设为载体,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造传统经营生产方式,推动非农产业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优良传统继承并重

“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是代村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代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改革创新。一是坚持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代村每年举办“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奖励活动,通过评选和表彰这些先进典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建设的热情,使大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坚持管理创新,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组织引导村民最大限度地参与村务管理,在处理邻里纠纷和不道德现象时,通过录音广播的形式,让全村群众参与评议,使大家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在制定村规民约和各项村级规定时,让群众反复讨论,形成共识,然后监督执行。三是坚持决策创新,健全决策监督机制。实行集体账目、企业管理、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村务十公开制度。凡村里重大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决策,都让群众参与讨论,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和重大决策以及公共事务的管理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在兰陵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指导下,代村在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我国很多农业县都有参考借鉴意义。

四、代村实践的主要成效

在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代村立足实际,自觉跟进城市化进程,积极融入城市化分工,走出了一条从“乱村”走向“明星村”,从“明星村”迈向“幸福村”的特色发展道路。“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这是在代村村民中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也是代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一)农村更美丽

一是旧村改造设施美。以实施旧村改造工程为抓手,整体推进村庄规划、旧村改造升级和住房建设。近年来,硬化村内道路10万平方米,建成沿街楼1.8万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5万米、排灌水渠2000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建设了文化广场和健身场所,正在建设社区医院和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二是村容整洁环境美。以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为目标,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划分为若干个卫生责任区,设立83个垃圾箱,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定期打扫卫生,每天清运垃圾,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按照平安村庄、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的要求,推行户户参与、持牌站岗和村干部轮流带班巡逻制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位一体”组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三是统规统建社区美。对农村社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社区内的供电、排水、宽带、有线电视、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新型连锁农家超市、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医疗机构、银行等生活设施。截至2013年底,代村拆迁旧房1200余户,社区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代村新社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农业更现代

一是提高了农业设施化水平。加快对农业的标准化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设施化改造,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降低自然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规模化改造,逐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小、散、弱的格局,让农业成为最高效的产业。目前,已建成智能化温室、农展中心、育苗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百姓菜园、百佳花园。二是拓展了农业多功能。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和管理。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农业生产,开发休闲娱乐景观,形成了令人大饱眼福和口福的新优品种“果蔬观光采摘园”,可供人们体验农事活动和品尝新鲜蔬果的“百姓菜园”,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卉苗木盆景观赏园”,17条特色各异的绿化景观长廊,让人感受生态美食文化的“新天地生态酒店”等。通过园区化发展休闲农业,代村正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是提升了现代服务业。依托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整体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科技培训、产业孵化、资源信息共享、农产品加工出口和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服务园区。以园区集聚发展的形式做好做大服务产业,为周边地区快速增长的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2010年,代村物流商贸城建成投入使用,代村商贸物流城占地300亩,设置摊位达1600个,年交易额4.8亿元,租金收入达2000万元。物资分流至全县所有乡镇,连接到上海、徐州、枣庄、临沂、日照、连云港等地。

(三)农民更富裕

一是人人就业创业。代村依托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建筑装饰业、汽车销售业和休闲农业,使大多数农民逐步脱离土地,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村集体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使每个农民掌握两项以上劳动技能;积极培养职业农民,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积极创造条件,让就业的居民人人争当创业主体。目前,代村已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人人就业的目标。二是人人过上现代生活。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代村农民的生活方式向市民生活方式转变,村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代村村民虽然住在农村,但与城里人一样。2013年,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三是人人享受“五补”社保。代村实施“五补”全覆盖政策,即:居民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并且实行大病救助,大病治疗救助费用比例达70%,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实行在校学生教育补助,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予1万~5万元的奖励,就读高中、职业教育、大专、大学的学生每年补助2000元,解决村民子女上学难问题;按时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年发放700元,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优待补助,解决村民养老问题;实施劳动技能培训补助,解决青壮年农民择业、就业问题;实施住房补助,居民购买安居楼的,给予50%的住房补贴,解决住房难问题。

(四)乡风更文明

一是以核心价值理念促进乡风文明化。代村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为主要内涵的代村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村民坚守勤劳节俭、明理诚信、尊老爱幼、施善济困、崇尚科学、奉献社会。二是以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化。把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依靠文化的力量传导代村人的价值取向。10年来,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先后建立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成立了老年秧歌队、青年舞狮队、村民剧团、村民书画社,创办了《新代村》,使村民文化生活多样化、文体活动常态化。三是以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化。代村是全国敬老先进村,村里投资建设了“一室一厨一卫”面积达7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安置60岁以上及部分55周岁以上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每年举办“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奖励活动,评选条件从前几年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方面,拓展到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实现科技致富、发展集体经济等全局性工作。通过独具特色的评选,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建设的热情。

(五)治理更民主

一是决策民主化。凡是村里的重大问题和公共事务决策,都请村民参加讨论。建立了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160人议事队伍,在土地调整、宅基地划分、道路建设、园区建设等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大事上,坚持反复召开村民座谈会、干群问答会,广泛征求意见,征得群众的同意和支持。二是管理民主化。组织引导村民最大限度地参与村务管理。在处理邻里纠纷和不道德现象时,让全村群众参与评议,使村民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在制定村规民约和各项村级规定时,让村民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后监督执行。三是监督民主化。实行村“两委”干部直选和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对照标准,好中选优,推选出群众信得过的“当家人”。目前,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健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村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基本确立,形成一套干部与群众双向制约的管理监督机制。

代村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既是代村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这几个方面发展的集中体现与典型代表。

五、代村实践的重要启示

代村在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显著成效,对我国其他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选好带头人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在人民公社时期,代村曾创下上缴粮食百万斤的纪录,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但到上世纪末,代村沦为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全村背着380万元的外债,村民对村干部意见很大,经常上访;村里治安很差,偷抢占事件经常发生。1999年,村委换届选举,王传喜当选为村委会主任。14年来,王传喜以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将有开拓精神的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设精干型村干部队伍,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促和谐,带领代村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创了代村一个又一个奇迹。2013年,代村固定资产(不包括土地)总值达7.6亿元。这份成绩的背后,是14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王传喜每天早上6点前都会赶到村委会办公室准备商量和布置工作;是14年来,他一定要把当天的工作忙完,很少在晚上11点前进家门;是14年来,他使用过的工作笔记本多达130多本。代村1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是选好带头人,要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丰富经历、愿意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为人正派、能较好地执行上级党委、政府意图的好干部选出来,使他们扎根基层,带出村“两委”好班子,形成好队伍,打造好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富一方百姓。

(二)培植绿色产业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通过10多年的发展,代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在产业结构上,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三次产业互补互促,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反哺一产;在产业布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发展第二产业,形成商贸物流业富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兴村、建筑业强村的绿色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代村实践证明,在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生态建设、培植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农业发展好了,不仅可以直接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农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绿色家园、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强保证

回顾代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代村的新发展起步于土地流转。通过村集体集约化经营土地,实现土地规模效应,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而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公共服务,打造知名品牌,实现整体规划、整体部署、集体经营、品牌发展。代村集体经济与代村发展实现了互补互促互进。代村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投资主体,只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为农村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才能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才能使村“两委”的管理和决策更加有效。

(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代村干部牢固树立了以群众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在代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俺村的干部能和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这句话体现了代村干部与群众深厚的感情,说明代村干部能以村民利益为重,以村民期盼为念,进院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及时感知村民衣食冷暖,保持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村的实践证明,在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认清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两者的作用,注重发挥群众在各项建设中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干”为“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的重要转变,激发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坚持改革创新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代村1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史就是一部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历史。代村10多年来每一步重大的发展步伐,都走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代村“两委”是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深知,仅靠代村本土区域,已没多大发展空间,必须走出代村看代村,着眼兰陵、临沂、山东,甚至全国,来谋划代村的产业发展。所以,代村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和文件,都要及时传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代村实践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必须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六、对策建议

兰陵县正处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陵县特别是代村应在已有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继续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进一步开发特色资源

特色资源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兰陵县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良,孕育了丰富的特色资源。要加大区域范围内相对优势的蔬菜、石膏、铁矿、物流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坚持“保护第

一、合理开发”的方针,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特色资源开发项目,以突显自身的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在突出资源特色、发掘资源潜在价值的前提下,坚持名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层次;立足长远,全面规划开发步骤;增加投入,持续提高产品吸引力;推行绿色消费,强化消费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二)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站在更高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集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开发整体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食品、矿产建材、机械制造、轻工制品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要遵循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紧紧围绕发展和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在充分考虑地理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环境承载等因素的基础上,把发展与挖掘、保护与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一是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加大对荀子文化、萧氏文化、曾氏文化和重要古建筑、纪念建筑、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全面保护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很多特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在挖掘的同时要强化资源的保护,在保护中挖掘,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模式。三是重视特色文化的开发。遵循朴素、自然、协调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一批文化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深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品,做成文化产业。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

特色品牌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要求。要以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带动行业特色共用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产品特色品牌的培育,形成兰陵的品牌体系。一是发挥中国蔬菜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的品牌效应,依托首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做大做强“华夏酒都、天下菜园”的公共品牌,并通过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使区域公共品牌真正闻名遐迩。二是依托“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等一批优势的特色产业资源,打造行业共用品牌,统领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经营。三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打造产品品牌,扩大神山大蒜、庄坞牛蒡、长城红辣椒、大仲村黄金丰水梨、曹湾西红柿、兴明冬瓜、沂沟粉条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要发挥公共品牌、行业共用品牌的优势,以产品为主体,制定和实施特色品牌培育规划,以企业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高尚的品格保障企业特色产品优良的品质,用特色农产品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建设,形成公共品牌、行业共用品牌、企业特色品牌互促共进的格局。

(五)进一步打造特色平台

特色平台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一是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兰陵的特色农业资源,搭建一个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物流到贸易、研发、销售的特色平台。二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平台。以兰陵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优势,以市场化为杠杆,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兰陵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构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优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平台。三是打造特色媒体宣传平台。按照“声势做大、氛围做浓、工作做细、内容做精”的要求,搭建兰陵的特色宣传平台,实现兰陵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宣传推介。

结语

“兰陵现象、代村实践”是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典范,推介、借鉴其经验、做法,必将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广大农村地区要勇于突破传统发展道路的局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1篇:兰陵地块案名思考

兰陵地块案名: 方向一:兰陵形象

项目位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对面,同时也担负着当地形象的任务,以兰陵、代村、公园为元素命名,更好地展现当地风采。

兰陵印 代璟园 公园林屿

方向二:中式人文

本案建筑风格为中式风格,且体量不太大,案名的选择上偏人文品质感。中式格调在案名体现在古代意象意韵的应用,比如府、唐等,可以更直接传递出项目的整体基调,达到信息释放与第一印象建立的效果。

揽月府 锦里 观唐

方向三:舒适宜居

本案位于农业公园对面,依托公园规划,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宜居。所以在案名的选择上偏向舒居感与品质感。 原著 知春园 花语境

第12篇:兰陵系列酒中秋订货会政策

2009年兰陵系列酒中秋订货会政策

山东兰陵集团、莱芜市西峰商城为答谢莱芜人民对兰陵产品的支持与厚爱,特举办“中秋兰陵订货会”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一、现金订货优惠政策:(本活动以新价格表为准)

1、现金2000元赠价值330元名牌微波炉一台;

2、现金5000元赠价值1000元实物奖;

3、现金10000元赠价值2100元1.5P美的空调一台;

4、现金20000元赠价值5000元3P美的空调一台;

5、现金30000元赠价值8000元名牌液晶电视机一台;

6、现金50000元赠价值14000元实物奖;

7、现金100000元赠价值30000元的面包车一辆;

二、订货当天:

订货5000元,前10名送30cm电饭锅一个;

订货10000元,前10名送双喜高压锅一个;

订货20000元,前10名送九阳豆浆机一台;

订货30000元,前10名送格兰仕微波炉一台;

订货50000元,前5名送兰陵原酒一坛;

订货100000元,送现金1000元;

三、凭现金订货单领取礼品一份;

联系电话:136763448991305484227765215665911877(莱芜店)

山东兰陵集团

莱芜西峰商城

第13篇:兰陵三中校级学生会工作职责

中学学生会工作职责

一、学生会主席

主席是校学生会的领导核心,全面主持学生会工作;代表学生会与政教处、团委进行沟通和联系;领导和评定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关心全体成员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和要求;授权副主席代行全部或部分职权。

1、代表学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政教处、团委汇报、请示工作;负责召开学生会全体会议,研究每学期学生会的工作和阶段性工作。

2、全面主持学生会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全权监督、指导学生会相应部门所承办的各种活动。

3、掌握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作相应的协调工作。团结学生会的各部门、各成员,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矛盾,加强校学生会的凝聚力,以利于工作的顺利且有效的开展。

二、学生会副主席

学生会副主席是主席团的成员之一,其主要职责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及参谋,协助主席开展工作。

1、支持主席的意见和决定,当其欠妥或遗漏时,副主席应及时予以纠正和提醒;

2、受主席委托代行主席的部分职权;

3、监督各部开展工作,督促各部做好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三、纪检部

纪律部的主要职责是为全体同学营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

1、对早自习、下午上课前、晚自习前迟到现象的检查。

2、对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良行为及时向学校反溃

四、体育部

1、参与课间操、早操的管理几检查评比。

2、在各个季节,适当安排全校性各类大小比赛,丰富广大同学课余生活;

3、举办一般性体育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4、配合学校筹办校运会及举行校内的各种体育比赛;

五、劳卫部

1、配合学校组织全校性劳动。做好学校的教室、宿舍、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向政教处汇报。

2、监督学生做好值日及对校园卫生的保持。

六、生活部

1、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活、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2、收集同学们对饭堂、宿舍的意见,作整理后向有关部门及时、如实反映。

3、对餐厅纪律及浪费现象的检查:倡导勤俭节约,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七、礼仪部

1、贯彻执行学校行为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对全校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监督管理。

2、负责校服、校徽及其它礼仪检查工作;

3、引导同学讲文明、讲礼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定期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如:追逐打闹、说脏话、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并及时汇报。

第14篇:兰陵镇举办师德演讲比赛细则

兰陵镇举办师德演讲比赛细则

一、参赛对象 全镇各小学在职教师

二、演讲主题

以“以德树人,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大力宣传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和先进模范教师的典型事迹;坚持弘扬当代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以自己或身边的先进典型为题材,充分展现我县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演讲稿务必原创,演讲题目自拟。

三、演讲要求

1、主题明确,语言精练,普通话标准;表达流利,脱稿演讲;外表整齐,整体形象良好。

2、每个参赛选手的演讲时间控制在7到8分钟,少时或超时酌情扣分。

3、出场顺序由各学校带队人员抽签确定,并服从工作人员安排。

四、比赛程序与名额分配

1、比赛程序

参赛人员通过比赛,选拔教师参加县级演讲。

2、名额分配

各小学各1人,大学校可3人。

五、表彰奖励

通过评委现场打分亮分,对中学组和小学组参赛选手分别评出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讲课比赛获奖证书。具体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苍山县兰陵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9日

第15篇:兰陵程氏家居广场开业庆典

兰陵程氏家居广场开业庆典

策 划 方 案

苍山视歌传媒 策划

2009-11-2

主 持 人 串 词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十分的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主持程氏家具广场开业盛典。同时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开业盛典。下面由我来隆重介绍出席本次开业盛典的领导,他们是:

感谢各位领导的到来!

出席今天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庆典仪式的嘉宾有:

给我们开业现场送来贺礼的单位和客人有:

此外,发来贺信、贺电以及送来花篮祝贺的单位和个人有:

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经营面积3800多平方,主要经营品牌有:月兔床垫、沙发,依丽康沙发,宝德利沙发、床垫,海兰之星家私,天瑞沙发,鲁源家私,荣会实木家私,喜尚门床垫,可来比床垫,吉斯凤阳家具,兰图办公,英豪办公,明阳皮床等各类高中低档家具。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领导)为我们讲话!

谢谢 的讲话。这为我们做大做强程氏企业增强了更大的信心。

接下来有请 致贺词。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兰陵程氏家具广场董事长程荣银先生致答谢词:

程董事长的一番话,令我们倍感亲切。同时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程氏企业积极向上、自我进取的精神。程董事长的话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很平实,表现出的是一个真实的程氏企业,是一个朝气蓬勃,一个处处以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实事的集体。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谦虚谨慎,诚恳亲切的程董事长。让我们共同祝愿并期待程氏家具广场的生意兴旺发达,事业如日中天!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现场的朋友们,请允许我宣布:兰陵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庆典仪式现在开始!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剪彩贵宾)

为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剪彩! (剪彩后)鸣炮奏乐

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庆典现场。洪亮震天的锣鼓,欢腾活跃的舞狮,缤纷绚丽的礼花,烘托出了一个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点缀出了一个姹紫嫣红的秋季盛景!这是程氏人的盛事,这是兰陵家具界的盛典!让我们共同庆祝这一盛事,让我们共享这一美好的时刻! 热烈庆祝程氏家具广场开业盛典圆满成功! 非常感谢各位能够光临今天的开业现场!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为了款待和答谢各位领导和来宾,精心准备了开业庆典午宴,请各位随我们一起到 就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值此开业之际,请允许我代表

向专程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兰陵程氏家具广场是一家经营高中低档沙发、床垫、办公家具等大型综合家居广场,这为顾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便利的消费空间,希望程氏家居广场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为兰陵的经济发展积极奉献。我们相信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支持下,加上程氏人的努力拼搏,程氏企业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

谨此,我向所有关心支持兰陵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兰陵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大吉,祝开业庆典圆满成功.

领 导 讲 话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兰陵程氏家具广场举行开业典礼。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的开业,标志着兰陵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兰陵全面推进商贸流通的又一喜事,这必将进一步加快兰陵镇聚集人气、营造商机的步伐。在此,我代表苍山县委县府对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今天开业庆典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近年来,我县一直致力于优化局域经济环境,致力于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稳定成熟的人文环境,真正使民营企业家能够安心创业,能够全身心地融入我县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的开业,是兰陵镇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成果。

我们相信,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的开业,一定会为兰陵镇的父老乡亲带来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给兰陵商贸流通业注入新的活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愿意为所有到兰陵投资的企业家服好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经营环境。我们期待,兰陵程氏家具广场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信誉在兰陵镇树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兰陵镇有品味、有档次、有影响、有效益的一流商业民营企业。我们也衷心希望兰陵程氏家具广场合法经营,诚实守信,为繁荣兰陵经济作出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兰陵程氏家具广场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董事长答谢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程氏家具广场全体员工,对光临开业典礼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地感谢!程氏家具广场经过紧张筹备,在各级领导和各届朋友的关心支持下,今天终于正式开业了。程氏家具广场位于黄金地段,交通便捷、人气旺盛、商气浓厚。商场配套设施完善,装璜精美,格调高雅,布局合理,是百姓理想购物的最佳场所。

兰陵程氏家具广场经营面积3800多平方,主要经营品牌有:月兔床垫、沙发,依丽康沙发,宝德利沙发、床垫,海兰之星家私,天瑞沙发,鲁源家私,荣会实木家私,喜尚门床垫,可来比床垫,吉斯凤阳家具,兰图办公,英豪办公,明阳皮床等各类高中低档家具。我们与20余家名牌家居用品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成为我们推介最新产品、引导消费潮流、服务大众生活的坚强后盾。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如同战场,不仅要靠过硬的产品,更要靠优质完美的服务,因此,我们建立了高素质的营销团队,培训了一流的安装队伍,成立了客户售后服务中心。好,更好,最好―――这是我们程氏家居的不懈追求。借此机会,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届朋友,把我们程氏家居的优点告诉您的亲朋好友,把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告诉程氏的员工和经理。 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产品与服务能为您的家庭增色添彩,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程氏人的努力与奋斗,能为兰陵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第16篇:兰陵镇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兰陵镇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们以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重心,从我镇的教学教研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研室组织建设,完善三级教研网络。

为了强化教研室的教研工作,我们加强了教研室的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三级教研网络。

1、加强了教研室的人员配备。我镇小学教研室主任由业务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专职教研员担任。教研室配有六名专职教研员学历达标率100% 。

2、三级教研网络逐步完善。

我们以教研室为核心下设语文、数学、英语、常识、综合五个中心教研组,组长分别有各科专职教研员担任。在教研室的领导下使得教研工作形成了网络化管理,并积极有序的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切实提高了教学教研的工作实效。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我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成效。使我镇的教学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序列化。我镇教研室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管理和评估力度,强化过程性管理,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下,我们坚持按章办事,敢于落实,奖罚分明,营造了一个实事求是的工作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三、注重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有

1 力的经济保障。

1、完善教研室硬件建设。配足配齐教研员的办公设施。加强教研员的学习培训注重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提高教研员业务水平、提升教研室的服务质量。

2、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我们一贯的重要工作。我镇不仅建立了教师学习和培训制度,而且多次主动组织教干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教研室建立了全镇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每位教师的成长历程。

四、抓好教学教研一条线,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我们始终把抓好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强化教研工作当做教研室的核心工作。以教研促教学,在教学中落实教研,齐头并进,为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夯实基础。

1、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室切实加强对各学校的教学管理的监控,认真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每学期都要对学校的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常规的落实、教学过程性管理等给予规范化、精细化的监控。

2、教学联研活动经常化、序列化。

我镇各学校在教研室的组织和带领下,有计划地开展了各种教学联演活动。如集体备课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联考联查活动、互访互学活动等,开展的很有实效。同时我们在县教研室指导下,开展了城乡结合的片区联研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促进了城区之间,乡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互动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和开展,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注重教科研工作。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教科室的带领下,鼓励教师深入扎实的开展教科研工作,今年我镇有16个县市级立项课题。

4、建立网络教研,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有效平台。

我镇教研室结合各学校实际,建立了兰陵镇骨干教师教研网,要求广大教师加入到教研网络群,采取开放式、互动式的网络教研。让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此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电子备课、发表论文,谈教学反思和感悟,交换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新尝试,对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5、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我们为了提高广大教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为了防止有些老师只重视语、数、英三科的教学,忽略了常识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对各年级、各学科都根据班级数,按照一定比例设立了教学成绩奖,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本学期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是我们本学期所作出的具体努力,但是与先进兄弟单位的差距还很大 ,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并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以保证我们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快发展。

2012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继续加强教研室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职能。

1、加强教研室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研员工作热情。

2、重视教研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教研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为教学教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进一步落实教研员包校制度。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对教研员的评价要与所包学校的成绩相捆绑。

二、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打算自上而下地开展 “ 构建高效课堂”系列教研活动。

1、组织参与卞庄一小片区的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学教研活动。

2、在全镇大力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广泛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在全镇举行课堂教学竟赛活动。一是,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和学习,以提高他们课堂教学的能力;二是,以便通过活动去发现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培养大量的教学骨干。

4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外出学习、培训。多借鉴,多研究,多实践,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快速的提高。

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落实奖励措施。调整教干教师的工作态度,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学校之间进行排名、奖励,带动各学区负责人的工作积极,同时对连续两年后三名的学校将免去负责人职务。

(2)、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

4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以研促教,大力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把教研的成果运用与课堂教学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学和教研的有机载体。

3、注重人才培养。我们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效地平台和经费保障。

4、加强常规管理,重在抓过程管理,抓工作实效。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重点对作业、单元试卷的使用,以及补教补学的措施落实进行实效性监控。教研室要全力做好全镇小学的教学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层层抓落实,步步看实效。

5、通过上学年工作发现,我们的作业、备课在实效性上还不够突出,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县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整合从各乡镇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作业、备课上进行尝试性改进。重点突出实效性,避免那种无效的“抄”备课、重复备课的现象,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来。

总之,我们这学期将以全面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 抓教学管理、抓工作落实,注重教师的全面提升,重视我镇教育教学骨干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兰陵镇中心小学 2012.7.27 5

第17篇:兰村乡工作总结

兰村乡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兰村乡按照区委、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经济目标责任制,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三五总要求”和区委“完善三个平台,推进三个转变,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发展,经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引资上项成效明显,争取上级投资工作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信访稳定大有好转,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8850万元,增加10 %。粮食总产量19260吨,增长7%。

一、创新工作机制,造就有作为班子,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农村,关键靠干部。兰村乡地处丘陵山区,村落布局相对分散,存在干部待遇偏低,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立足这一实际,2010年,乡党委从抓基层组织建设入手,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点抓了班子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结对帮扶、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教育建设。具体开展了以下十二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

- 1

“一岗双责”,构建勤政廉政“六大机制”,全方位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

四是加强阵地建设。针对村级党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条件简陋,今年按照需要优先、成熟优先的原则,对14个村(晏村、大王、下社、兰村、肖家峪、范野、钱塘沟、西王、王要、亩坪、甄家庄、南堡、北堡、南梁)和3个村(河习头、张野、北场)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同时,自筹资金36万,新建活动广场9处,6300m。全乡300人以上村,村村都有了办公场所。

五是强化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⑴对驻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指导、引导中共山西禹王循环经济园区委员会开展好工作;⑵对兰村乡企业支部进行改组,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忻州市富鑫冶金炉料有限公司建立了党支部。

六是党员干部扶贫帮困结队。结合“创先争优” 活动组织100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队子,从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进行帮扶。其中成效显著的有:小王村支部书记赵心富组建富鑫冶炼有限公司,吸纳结队帮扶对象2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烟村支部书记高还明在自己创办的石英砂滤水材料厂吸收帮扶对象10余人;小王、甄家庄、南堡、依堤支部先后资助26户农民,2010年栽植核桃280余亩;通过培训,推荐8名困难户子女到工业园区就业。

- 34

了依堤村剩余劳力100余人;在钱塘沟村投资100余万元的 “晋园春”干鲜水果加工企业也直接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市政府卫生垃圾处理1000万元项目基本建成,正在调试中;在肖家峪投资1000万元的宏达砖厂也已建成,进入试运营阶段,直接解决周边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南呼延村引进太原开发温泉资源的项目也在实施当中。

三、强化基层效能,加快新农村建设,争取上级投资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取得新改观

一是道路硬化方面。⑴干线。今年完成3公里,范野----大运路、下社----北杨线道路硬化。⑵街道硬化。年内街道硬化规划20公里,完成5公里,重点是大王、范野、晏村。⑶道路修补和养护。协调配合交通部门,完成修补河习头进村路、小王村进村路8公里,新修姑姑山干果林基地循环路10公里。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方面。配合教育部门完成投资250余万元的兰村中学改造、投资350万元的兰村寄宿制小学改造;同时完成了投资362万元的烟村寄宿制小学主体工程。

三是人畜饮水方面。2010年,争取上级水利部门资金,投资230万元共解决全乡10村1校,6600口人,1265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四是沼气建设工程。完成了上级下达的15个沼气池建设任务。

- 6

等村成扇形基地,规划面积3500亩;兰野路规划面积10000亩;姑姑山以甄家庄、河习头、王要、依堤等村带动辐射面积将达到15000亩。2010年争取国家政策补贴300万元,新栽植核桃面积完成9050亩。全乡现有核桃面积达到17000亩以上。

以甄家庄为轴心的檀山黄小米基地,扩张到周边姑姑山附近11村,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为使名品变名牌,形成产业,由小米合作经济组织牵头,推广无公害管理,发展无公害推广示范谷子项目1200亩。

以河习头为轴心的无公害水果基地,扩张到周边王要、亩坪、甄家庄、兰村、西王、钱塘沟等村,套袋面积达到1500亩。

以赶子岗为轴心的垅葱基地,扩张到周边依堤、甄家庄、王要、亩坪等8村,种植面积达1500亩。

五、加强效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信访工作局面有所好转

一是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乡政府建立了一套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机关运作机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结合区政府整顿机关作风建设和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精神,坚持每天9点点名,并由值班领导负责组织学习《党章》、党史、《廉政准则》、省委书记袁纯清讲话、

- 8

完成手术102例,超额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全年任务。

四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征收工作。今年参合人数15409人,实缴款额462270元,全乡参合医保比例达到96.8%以上。

五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六是安全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以乡成立了安委会、安监站,建立了企业台帐,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七是治超工作。包点包村,建立网络,在关键路段死看硬守,受到了上级表扬。

八是 “三资”管理工作。去年9月1日全面启动运行,今年配套了电脑,接通了网络,逐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九是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今年5月10日,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支书、主任进行培训,下半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乡全面推开。

十是办公网络化。今年8月份,我乡开通了商用密码网网络办公平台,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办公经费。

十一文化站建设。今年新增图书室5个,购置图书7500册。

- 1011

资扶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1年,在确保高速铁路过境和焚烧垃圾场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一是道路硬化方面。①干线。完成村与主干线、村与村之间道路硬化规划、立项61公里,争取完成30公里,钱塘沟——安桥岭、北村——大运路,优先硬化北村——大运路、南呼延——兰村中学1.5公里。②街道硬化。年内街道硬化规划62公里,完成30公里,重点是大王、范野、晏村、王要、北堡、南堡、双海、石圪迭、椿沟等19村的街道硬化。③道路修补和养护。协调配合交通部门,争取国家政策投资,完成甄家庄通村路过沟段拓宽工程,和小王村到独担山干果基地循环路工程。

二是水利设施方面。2011年,继续完善10年10村1校水利工程。继续配合好北村水库的蓄水工程。

三是改善教学条件方面。积极配合兰村中小学、烟村小学校安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是上级投资项目。争取农业投资项目2-3项。

五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全面启动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同时,争取完成9村60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广场建设。

五、围绕提升素质,坚持抓技能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当前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为此我们继续从培训入手,如抓农、林、牧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明年计划再开展5批次,受训人数超500人;其次围绕劳动力转移,抓岗前培训,年底力争向园区及境内企业输送员工200人以上。

六、围绕社会稳定,坚持抓矛盾排查,确保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

一是要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真诚倾听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二是要认真开展信访问题排查处理活动。

三是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明确责任领导,明确责任人,明确化解时限,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和初发阶段。

七、围绕“二十字”方针,坚持抓推进村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高水平方向迈进

2011年,新农村建设6个推进村继续培养和完善本村的经济产业,以点带面,推动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全乡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沼气、省柴节煤炕建设任务等。要积极做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能动性,继续申报成立专业合作社,已成立的合作社要成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要摸索发展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力争今年有突破性进展。要建立8个村级图书室,并配齐配全设施,同时抓住机遇,搞好乡文化站的建设。低保工作要做到应保尽保。环境卫生要长抓不懈。

第18篇:教学点资源应用心得体会

教学点资源应用心得体会

我们复兴小学堰凤村小是第一批安装“教学点”资源项目设备的学校之一,我运用教学点资源进行教学有1年多了。利用项目资源,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开齐了课程,而且增加了课堂容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资源开齐课程,实现全面发展。

由于村小教学点人数少,学科教师无法配套,根本不存在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专职教师,规模较小的村小,这些科目基本上都是“名存实亡”。 教学点资源的全覆盖正好填补了专职教师的空缺,自从有了教学点资源,我利用教学点资源为孩子们开齐品德、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运用资源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由于村小教学点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全天包班或整天周旋于繁琐的复式班),并且长期长年如此,没有机会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和教学交流,远程学习、校本培训也都无瑕顾及,进修和培训相对缺乏。当前留在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信息闭塞,缺少与外界必要的交流研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堂技能等陈旧,与教育教学发展远不适应。 自从有了教学点教育资源,打破了以前信息闭塞的格局。教学点资源中,不仅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还有最新的教育时事动态。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学习,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跟着优秀老师的模仿,我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技能;我通过时事动态了解教育最新动态。

三、运用资源,提高编写教案的水平。

拓展资源中的活动设计、教学示例,为我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撰写教学设计和教案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使之成为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

四、运用资源,轻松教学、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激动。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成为我的一个难题。刚开始运用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至少出现了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感到新奇外,什么也没有学到。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要利用好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应该分三步走。

首先就是学生模仿学习。我在利用课堂实录进行教学的时候,备课我就是在上课之前把视频看一两遍,记下教学过程的步骤、老师提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需要补充讲解的地方的时间。这样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明显有了进步,而且我感觉比以往备课方式要轻松得多。在上课的时候留足学生朗读、思考、跟着做的时间。例如:听动画朗读,小声跟读,在齐读;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让他们先听电视里的孩子读,然后在抽学生来读,然后抽学生评价等。如果学生体育课上动作做不来、音乐歌不会唱就返回去再学一次。在比如:语文课上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我就在电视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暂停,让他们把电视学生的话复述一遍,后来他们不但敢举手回答问题,而且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还发现他们主动去预习,会像电视里的孩子一样做标记,他们还学会了赞扬、评价同学。

第二步就是选择性使用资源。

学生跟着视频里的孩子来模仿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去思考,用自己话表达出来,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不管是朗读、回答问题、还是编舞蹈等都让学生先思考、动手做,然后再播放视频资源,让他们自评、互评。这个时候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选择性的使用视频资源,把我们学生能自己完成的部分剪去,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做。

第三步就是模仿上课。

模仿电视老师上课是我个人的一个设想。当孩子们学会学习方法后,就不在运用视频上课,用实录备课,备课的时候把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所提的问题、甚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运用资源来模仿电视老师的课。我想当我能把她的课模仿好了,我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会有大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多的提高。

以上是我一年来使用教学点资源的一点体会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9篇:教学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经过十天的培训,我觉得只能用冉老师说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感受,“培训是一种福利。”所以非常感谢我校领导们的厚爱,送给我这么好的"福利"。既能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又能欣赏有趣高质量的公开课。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是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先进的教学设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去景山学校听公开课时,让我大开眼界。景山学校的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备:一台投影仪和一台电脑、一块白板。每位教课教师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教师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形成资源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经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课改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进行考察。在现行教育中,伴随课改的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这项专业技能。对自身进行反思,对于乡村没有这样的资源进行学习,渐渐的也会生疏,但我们还得需要不断提高和学习。

二、“小老师在前,大老师在后”的课堂教学。

我听了几位指导教师的常规课,并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设计,语言平实、扎实。整堂课看似宽松、随意,实则掌握严谨,抓住一点关键问题分散开去,围绕主旨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最后归结于一点,水到渠成,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引导着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让我们完全的体会到“小老师在前,大老师在后”的这句话。

聆听了景山学校的邢益宝校长的讲座又有更深的感触,邢校长说“老师们都是毕业于师范学校,用三个词来概括我们的工作,师范=示范=吃饭。老师们上课要懂于示范才能吃好饭。”通过邢校长的模拟课堂,瞬间让我觉悟,原来教学可以这么轻松、这么快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在对比中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并决心把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自己的学校,引领自己的课堂。

三、变戏法的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

毛立业老师的讲座让我学会了几招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变魔术来吸引我们的学生们,不单要会变,还要会调动学生们的胃口。通多积累星星、积累奖分

教学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项目。在我参加过的培训中,只有这次给我的感受最深,这次的培训组织新颖,有专家的引领,自学的支持,群体的智慧,丰富的案例,媒体的整合,多样的评价,更难得可贵的是有着优秀的团队。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邢育宝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无情便无德,教师无才便无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

而学习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相关策略后,我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汲取精华,能积极主动思考,真心探讨。这次的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惜的充电机会。吴元贤教研员的讲座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与训练,吴元贤教研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讲座还让我明白了课前3分钟计算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真做好错例分析,是提高计算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提醒了我们计算训练要避免长时间集中训练。

这次教师培训也给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汲取专家们的精华。将这次学习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教学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很多年的时间了,今年1月29-31日我有幸参加了农村教学点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我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学员都是来自各乡镇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帮助农村一线教师深入提升教师的认识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这次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达到了训而能用、训而有用的目的。

首先,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如吴岳秀教授讲授的《小学教师心里健康教育》这一内容,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理念”,知道教师应该树立“为了一切的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素质)”、“重视精神财富,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这五大教育理念。

又如,安磊主任的《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点办学质量》,让我知道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阅读教学内容要“精要”,阅读教学方法要“适切”,阅读教学评价“效益”。他的讲座更是贴近了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的实际情况,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真切地感到小学教学任重道远。

在1月31日早上的符瑞明老师制作课件学习中,我通过对每个章节的仔细学习,实例的练习,才知道平时经常用的PPT有如此强大的教学课件制作功能,可以说我之前所掌握的知识PPT课件制作功能的冰山一角。通过本次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课件操作。在今后的课件制作方面,我会把所学的制作技能运用其中,制作出更加实用、高效的教学课件。

通过本次网上培训,我收获颇丰,相信会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小学教学点的老师,我认为想当一个好老师,喜欢教学是必须的。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努力的方向。在认识方面,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教育可以开发我们的大脑,有时教育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在情感方面,教学知识是同学生相互交流的有机体,同样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行动上,爱教学你就亲近教育,喜欢教学你就研究教育。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20篇:代庄村工作总结

泥屯镇代庄村第八届村委会

工作总结

2008年换届以来,代庄村村委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下面就代庄村基本情况和三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阳曲县泥屯镇代庄村位于阳曲县城西15公里,泥屯镇政府南2公里处。全村共计782人256户。全村耕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现耕地1500余亩。全村年种植收入74.26万元,养殖收入37.91万元劳务收入70万元,其他收入35万元,人均纯收入4100元。村内有一家石料厂,借道石料场一家,两家林木种植园,一家养鸡场,一家金属铸件厂,村集体年收入9.3万元。

三年来,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帮助下,先后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共投资5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投资25万元,其余多半为村内企业出资),完成了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

二、修建停车场一处,为村内60余户车主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乱停乱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共计安装路灯90余盏,真正实现了村内各处的亮化工程。

四、先后在进村道路、村内各处,种植杨树、松树等各类行道风景树2000余株,完成了村内绿化工程。

五、开展清洁工程以来,先后投资10万余元,动用机械100余

台次,出动劳力500余人次,粉刷墙壁20000余平方米,书写各类标语20余条,倾倒垃圾600余立方米,修建垃圾池6处,雇佣长期清洁工8人,垃圾运输车辆1辆。我村先后两次接受市清洁工程检查组检查,并两次通过达标验收,成为我县的清洁工程示范村。

六、我村在之前村村通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再次投资20与万余元,完成了户户通工程,将上次没有硬化的地方全部完成了硬化,彻底改变了从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代庄村的面貌。

七、三年来,代庄村村委会没有产生任何交通、招待、差旅、电话等费用,所有费用均由村长代篆生个人垫资。

今后,我村委会将继续围绕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再接再厉,为把代庄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小康村而更加努力。

泥屯镇代庄村村委会

2011年11月14日

兰陵县代村教学点心得体会
《兰陵县代村教学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