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红色资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7 08:34:0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红色资源

[摘要]山西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红色资源”研究,并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应该通过政府支持、情感教育、行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它是动员、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而“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的真谛所在。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一、“红色资源\"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1.“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今天,情感已成为人类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红色资源”,包含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铺洒在国家独立和崛起的坎坷道路上,铸起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因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使他们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弥补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体现“红色资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独特作用。

2.“红色资源”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不论革命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些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367天的长征中,红军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今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红色资源”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方式。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地、图片、资料、实物、健在老红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等,使“红色资源”具有直观、贴近的优势。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地解决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二、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对策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必须有机结合,要根据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生活阅历、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人文历史知识这些特点,努力寻求多种方式深刻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这样才具有时效性。

1.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首先,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陕西“全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486处,其中延安360处,榆林37处,西安30处,宝鸡5处,咸阳9处,渭南18处,铜川4处,汉中12处,安康7处,商洛4处”。“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无法挽回。因此,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意味着一种盲目的、过滥的开发,而应开发和保护并重,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陕西省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革命走向成功的新起点,这里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开发“红色资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旦开发和保护相冲突、相矛盾时,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不能以开发为借口,以牺牲“红色资源”为代价。也不能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为由,毁损“红色资源”。其次,政府对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要逐步对全社会开放,首先是对省内大学生实行免票,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推向外省。因为陕西省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位,吸引众多学子汇集在这里,若能实行对大学生的免票制,就可为大学生开辟一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绿色通道”,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价值。 2.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疆界变得模糊,必然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使爱国主义情感淡化。”因此,要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首先“红色资源”进课堂。学校的公共课本身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这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应充分挖掘这种教育资源优势。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因为这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给养,“是获得历史知识、承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宣传陕西省的“红色资源”,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在陕西13年的艰难岁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注重对校园硬件设施的美化工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学校要积极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多举办专题报告、学术讲座,利用广播、橱窗等宣传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弘扬“红色资源”中的爱国精神,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同时,通过征文、演讲、班会、党团组织活动及评选文明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体现,更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上,这也是运用“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既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引入课堂教

学,又要精心组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社会调查、各种纪念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可结合实际,经常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陕西省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同时可利用学校假期,动员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农,调查访问,了解国情,使他们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激情,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努力,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三、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而言尚处于摸索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要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关系。“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红色资源”包括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物化形态,精神“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前者是后者形成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炼和升华。一般而言,物化形态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易于被运用和接受,多被重视,而精神领域中的产物较抽象且枯燥不易理解,常常被轻视而不去深入研究,无法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避免简单说教,又要防止流于肤浅。由于思想具有传承性,因此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和研究,要充分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物质“红色资源”,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进行探讨,凝炼出在爱国主义方面所形成的精神成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真谛所在,切实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2.要把“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着矛盾。如何把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把爱国之情化作爱国之行?这些问题是当今大学生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崇尚个人主义,在实际活动中漠视班集体的活动,在生活作风上赞成享乐主义,对勤俭节约的行为不屑一顾,在学习态度上急功近利,工具原则盛行,缺乏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考试中作弊行为屡禁不止,混文凭者不乏其人。虽然这些问题只存在于少数学生中,但以这样的作为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呢?爱国思想若不转变成爱国的具体行动,游离于学生成长的轨迹之外,这种爱国主义就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时,要对物化形态成果详细讲解并进行精神层面分析,如对延安诸多“红色资源”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的精神孕育在平凡的事迹中,是无数最普通的革命和建设者,通过把身边的点滴小事做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国家增添了最宝贵的财富,体现出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启发学生去思考并转化成现实的行动,使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统一起来。

高校汇聚着从全国各地来深造的莘莘学子,他们迈进这座实现理想的圣殿,充满着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这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强对本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必须坚持这项工作。

推荐第2篇: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林州市:充分运用红色资源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林州市突出红旗渠精神这个特色,安排了“四个一”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攻坚十二五,再造新林州”目标的精神动力。

安排了一台红旗渠精神文艺演出。文化部门精心排演了一场红旗渠精神文艺晚会,内容既包括《推车歌》、《太行颂》、《好人许东仓》(选段)等积极向上的经典曲目,又结合当前活动安排了《老企业,新问题》、《怎样创先争优100问》、《服务科学发展十问(快板书)》等立意深远、引人深思的新编节目,目前在全市各乡镇、企业巡回演出50余场次。

举办了一场红旗渠理论讲座。从市委党校抽调理论功底深厚、教育水平较高的六名教师分六组到全市二十个乡镇街道巡回举办理论讲座。讲授课程除创先争优主题相关内容和规定篇目外,还精选了安阳日报社编的《今日红旗渠》(节选)、《中国有条红旗渠》(节选)等内容,用新的时代精神解读红旗渠,用新的发展理念诠释红旗渠,进一步破除影响林州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思难方式的变革,推动林州科学跨越发展。

播出了一系列红旗渠影视节目。针对边远山区党员年龄偏大和企业党员集中学习不方便等情况,自活动以来安排在林州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百家讲坛.红旗渠故事》、纪录片《红旗渠》,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等优秀电影电视节目。全市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并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实际,撰写出了深刻的心得体会。

组织了一次红旗渠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纷纷利用休假日等空闲时间,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举行“重走千里长渠,追忆修渠历史”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请红旗渠劳模现场座谈,追忆当年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敢想敢干的决策和修渠过程,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截止目前林州在电视台播出红旗渠影视节目共计160余小时,收视人数近10万;举办巡回理论讲座11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各单位组织重走红旗渠主题实践活动50余次,参加人数达150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推荐第3篇:莲花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论文关键词:莲花 红色资源论文关键词:莲花 红色资源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26日,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毛泽东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陈毅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莲花垄上村新四军组编及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决定将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l937年l1月底,在湘赣边坚持战斗三年多的红军游击队员300多人分别从武功山、九龙山、五里山、牛形山、柑子山、太平山等地下山,向地处武功山的莲花垄上村集中,组编为新四军部队。部队由延安派来张秀等人负责培训、指导。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县和将军县。馆内陈列着该县大革命时期被敌人用惨无人道手段百般折磨数千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陈列了共和国莲花县十三位将军的生平简介、丰功业绩。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标语:在莲花的一些革命遗址以及邻近的一些地方,都保存着一些革命标语,有秋收起义时期的,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比如莲花花塘官厅的后墙上、莲花路口村的民房墙壁上等处都保存着一些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以及标语墙都应该是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将军园:座落在玉壶山中心景区,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安息之地。甘祖昌将军高风亮节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中国。在将军园瞻仰先烈,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对教育后人意义十分重大。总之,莲花的红色资源丰富又富有革命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在资源的发掘、整理、利用、保护等各个方面,有喜有忧,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秋收起义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

未开放

高洲乡

秋收起义

莲花花塘官厅

未开放

琴亭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医院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修械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红军被服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硝盐厂

未开放

坊楼镇

井冈山斗争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

可以接待游客

神泉乡

井冈山斗争

莲花垄上新四军驻地

未开放

垄上村

抗日战争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可以接待游客

莲花县城

三、莲花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莲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时代久远,而且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它们能够反映我国革命时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重要事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莲花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发掘利用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起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只有少数景点能接待游客,还有大量红色资源未被开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同时,未能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例如高洲军事会议地址,花塘官厅和红军医院等都没有被开放。

(二)当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利用有所行动,但还没有完全摆上议事日程,有些红色资源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比如花塘官厅里里外外杂草丛生,门窗破旧不堪,屋瓦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简直变成了危房。

(三)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或是根本没对一些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高滩军事会议旧址多年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处,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店。从房子的外部看,很难想到它会与红色景点挂钩,即使走进里头,也只能看到毛泽东头像等褪色的牌子。

(四)红色景点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例如,目前可以称上莲花县建设程度最佳,游客人数最多的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二楼被闲置,堆放木头等物品。

(五)红色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莲花革命烈士塔四周被涂涂画画,布满粉笔字迹。

(六)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莲花县已经成立旅游局,但是真正意义上专门负责红色资源的人员没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内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讲解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

(七)红色景点附近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没有保障。多数红色景点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直达的车次,而且没有路标指示其存在。周围几乎是居民住宅,没有提供食物的餐馆和提供住宿的旅店。

(八)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需求不大。红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应该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而且,红色资源没有突出其井冈山斗争和秋收起义等特色,品牌效益低,整体吸引力低。

四、对莲花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莲花经济的发展是发展莲花的红色旅游资源先决条件,因而开发和利用起莲花的红色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同时也会带动莲花经济的发展。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宣传莲花的红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贡献力量。因此,莲花有必要为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前,最关键的是莲花要把本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起来,同时提高当地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以下是我们经过置身莲花调查后,结合所学知识,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莲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具体的个人的制度,抑制进一步的破坏现象。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红色景点安排讲解人员,或挑选优秀的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

(二)加大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场馆的建设。可以在红色资源场馆内装饰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图片等艺术品,调整灯光设置,播放相关革命历史和文化宣传短片;设置感言台或留言簿,让游客各抒己见,抒发感慨,留下宝贵的建议;进行“真人秀”比赛,让游客或模仿革命人物,或演出相关历史事件,通过亲身感受当时的场景,在娱乐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三)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色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红色歌谣大比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像广大群众征集富有莲花特色的红色资源口号,宣传册,红色主题曲等等;充分利用莲花雪鸭等名菜的知名度,举办厨艺大赛,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在大赛环节上加上红色景点的宣传。

(四) 提高莲花的地区接待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景点旁是满是当地人生活和休憩的家园这一特色,发展富有莲花风情的饮食和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当地人家里了解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见解,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

(五)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注重县内外交通的连接。整修破损的路面,加快县内公交车的普遍化;在通往红色景点的路上,设置路标,可以通过路标设计大赛,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路标。结合景区周围路窄不宽的现状,可以设立自行车租借点,让游客边骑车边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快快乐乐的到达景区;也可以成立一批特殊的高素质的摩托车或小三轮车驾驶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六)充分利用莲花多山多树的优势,发展果树种植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收获果实的喜悦;设置山中寻宝(仿制的革命红品等),开发革命根据地等游戏,提高红色之旅的趣味性。

(七) 将莲花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分为秋收起义红色景点,井冈山革命红色景点等等,提高莲花红色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八) 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促进莲花红色资源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红色景点游客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外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组)2.《毛泽东引兵井冈莲花决策论文集》3.《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4.《铁军从这里出发》5.萍乡红色资源规划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4篇:莲花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莲花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论文关键词:莲花红色资源

论文关键词:莲花红色资源

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

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莲花拥有全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有些人革命意志薄弱、悲观失望。莲花县工人纠察队领导人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纠察队的六十支枪,带走五十九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国民党“靖卫团”,只有贺国庆一人带出一支枪。敌人为了追缴贺国庆带出的一支枪,到处贴出悬赏捉拿的公告。贺国庆等人为了保住这一杆枪,把枪枝拆散分别埋在龙山岩和贺家宗祠。敌人抓到贺国庆的父亲,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儿子贺国庆和枪,老人坚贞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敌人接着又杀死贺国庆的母亲。为了这支革命枪,贺国庆一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这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所以说,莲花一枝枪是中国革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26日,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毛泽东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1929年初,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赣南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的一部分战士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红五军的另一部分战士,在黄公略的领导下,转战湘鄂赣边,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时,莲花全境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萍乡县70%的地方,

包括今芦溪、湘东大部分,上栗全境和安源区安源镇等地也都成为红色区域,南部属湘赣根据地,北部属湘鄂赣根据地。

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莲花成立了萍乡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28年6月30日,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县城万寿宫召开,为期3天,参加大会代表300余名。会上作出了建立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实行土地分配等决议,成立了莲花县苏维埃政,这是萍乡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原为“宾兴馆”国家2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莲花一枝枪的历史而得名 l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迫使各地工农武装力量缴枪,莲花农民自卫军有6O枝枪,被缴去了59枝。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将唯一的一枝枪的枪身和枪机分别掩埋在不同的地方,才使这枝枪保存下来。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攻克莲花县城,师部和前委指挥部就设在“宾兴馆”。馆内珍藏着许多极具革命历史价值的史料。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引兵井冈山,毛泽东是在这所馆内决策的。馆内展示着毛泽东同志秋收起义攻克莲花后,决定部队去向的会议、书信以及部分将军、当事人的回忆录;二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书中高度评价的“莲花一枝枪”。这枝枪为莲花武装斗争的不断发展壮大立了汗马功劳。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1927年9月23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遭遇赣敌朱培德部的袭击,革命军损失近700人,总指挥卢德铭在战场上牺牲。为保存实力,毛泽东率部队由芦溪进军莲花。9月24 F-I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的第一个村子是高洲乡高滩村,部队在这里休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临时军事会议,研究攻克莲花县城的作战方案和进军路线。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陈毅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三、莲花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莲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时代久远,而且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它们能够反映我国革命时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重要事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莲花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发掘利用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起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只有少数景点能接待游客,还有大量红色资源未被开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同时,未能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例如高洲军事会议地址,花塘官厅和红军医院等都没有被开放。

(二)当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利用有所行动,但还没有完全摆上议事日程,有些红色资源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比如花塘官厅里里外外杂草丛生,门窗破旧不堪,屋瓦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简直变成了危房。

(三)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或是根本没对一些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高滩军事会议旧址多年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处,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店。从房子的外部看,很难想到它会与红色景点挂钩,即使走进里头,也只能看到毛泽东头像等褪色的牌子。

(四)红色景点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例如,目前可以称上莲花县建设程度最佳,游客人数最多的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二楼被闲置,堆放木头等物品。

(五)红色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莲花革命烈士塔四周被涂涂画画,布满粉笔字迹。

(六)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莲花县已经成立旅游局,但是真正意义上专门负责红色资源的人员没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内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讲解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

(七)红色景点附近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没有保障。多数红色景点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直达的车次,而且没有路标指示其存在。周围几乎是居民住宅,没有提供食物的餐馆和提供住宿的旅店。

(八)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需求不大。红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应该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而且,红色资源没有突出其井冈山斗争和秋收起义等特色,品牌效益低,整体吸引力低。

四、对莲花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莲花经济的发展是发展莲花的红色旅游资源先决条件,因而开发和利用起莲花的红色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同时也会带动莲花经济的发展。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宣传莲花的红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贡献力量。因此,莲花有必要为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前,最关键的是莲花要把本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起来,同时提高当地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以下是我们经过置身莲花调查后,结合所学知识,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莲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具体的个人的制度,抑制进一步的破坏现象。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红色景点安排讲解人员,或挑选优秀的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

(二)加大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场馆的建设。可以在红色资源场馆内装饰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图片等艺术品,调整灯光设置,播放相关革命历史和文化宣传短片;设置感言台或留言簿,让游客各抒己见,抒发感慨,留下宝贵的建议;进行“真人秀”比赛,让游客或模仿革命人物,或演出相关历史事件,通过亲身感受当时的场景,在娱乐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三)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色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红色歌谣大比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像广大群众征集富有莲花特色的红色资源口号,宣传册,红色主题曲等等;充分利用莲花雪鸭等名菜的知名度,举办厨艺大赛,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在大赛环节上加上红色景点的宣传。

(四) 提高莲花的地区接待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景点旁是满是当地人生活和休憩的家园这一特色,发展富有莲花风情的饮食和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当地人家里了解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见解,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

(五)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注重县内外交通的连接。整修破损的路面,加快县内公交车的普遍化;在通往红色景点的路上,设置路标,可以通过路标设计大赛,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路标。结合景区周围路窄不宽的现状,可以设立自行车租借点,让游客边骑车边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快快乐乐的到达景区;也可以成立一批特殊的高素质的摩托车或小三轮车驾驶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六)充分利用莲花多山多树的优势,发展果树种植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收获果实的喜悦;设置山中寻宝(仿制的革命红品等),开发革命根据地等游戏,提高红色之旅的趣味性。

(七) 将莲花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分为秋收起义红色景点,井冈山革命红色景点等等,提高莲花红色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八) 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促进莲花红色资源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红色景点游客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外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1.http:///upfile/2006/11/lvyou_200862101748-0.doc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组)

2.《毛泽东引兵井冈莲花决策论文集》

3.《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

4.《铁军从这里出发》

5.萍乡红色资源规划

推荐第5篇:《江西红色资源》观后感

《江西红色资源》图片展观后感

——江西红色资源之井冈山

摘要:江西也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 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精神

江西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块红土地上承载着丰富宝贵的红色资源,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好基地,品红米饭,尝南瓜汤,听老红军讲传统,在纪念碑前谈职责使命。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教育。重温党的辉煌历程,学习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追寻伟人的奋斗足迹,缅怀英烈的音容笑貌。让思想再次经受历练,心灵受到新的洗礼,进一步领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进一步领悟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生命力,更加坚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江西也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是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它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心城市长沙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于是经过三湾改编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除了位于农村,农产品丰富,解决了部队的粮草问题,群众基础好,更重要是它位于湘赣边界,在当时是“两不管”(即湖南省、江西省都不管辖)地带,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保

存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各地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纷纷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燎原之势。虽然革命的时代已经远走,但是我们依旧要传承和发扬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之途,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燃了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而且在这期间,毛主席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井冈山,部队逐渐改掉了旧军队的一些坏习气和带兵方法,成为一支作风顽强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时,军民团结共同艰苦奋斗,自给自足。当时身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战士们怕他累着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把自己扁担刻上“朱德的扁担”作为记号。井冈山的建设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1928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赣边界特委。随后,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10月,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它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指出实行这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和经验,回答了党内和红军内部有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

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碧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事实就是的精神。

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

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需要,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无可替代的,井冈山的精神也将源远流传。作为后辈的我们要学会积极弘扬井冈山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革命精神的结合。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推荐第6篇:教学资源应用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应用心得体会

海原县李俊中学

杨怀宝

本月,学习了教学资源应用,虽然时间不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起来,真的受益匪浅。

当前的教育改革从上到下提的十分响亮,但是我总觉得好像是有种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觉,国家提倡教育改革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到底有什么改变了,校园面貌新了点,教师呢?好像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记住了几个新的教育名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等等,课堂上依然不能做到让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还是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统治我们农村课堂。

信息技术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可能,而多媒体课件是目前实施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教学课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类:文字、流程图、表格、线图、结构图形、实践过程。在这几个方面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使学生们更加喜闻乐见,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自从多媒体设备引入学校以来,多多少少对学习有点影响,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学习的内容很是具体,不像以前有些的培训大而空,只知道喊口号,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只不过比传统的教学设备先进,说到底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只寄托在工具的先进性上面,关键是使用这种工具的人——老师,你对这种工具了解多少,他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又在哪里。只有对你要运用的这种教学工具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

内容来轻松的选择出最合适的工具,让这种工具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所以我会在以后我的工作中进行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绝不是割裂的、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而应该是互补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节课用了多媒体设备就不能再用粉笔黑板显然是个误区。

推荐第7篇:江西省莲花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

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陈毅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莲花垄上村新四军组编及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决定将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l937年l1月底,在湘赣边坚持战斗三年多的红军游击队员300多人分别从武功山、九龙山、五里山、牛形山、柑子山、太平山等地下山,向地处武功山的莲花垄上村集中,组编为新四军部队。部队由延安派来张秀等人负责培训、指导。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县和将军县。馆内陈列着该县大革命时期被敌人用惨无人道手段百般折磨数千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陈列了共和国莲花县十三位将军的生平简介、丰功业绩。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革命标语:在莲花的一些革命遗址以及邻近的一些地方,都保存着一些革命标语,有秋收起义时期的,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比如莲花花塘官厅的后墙上、莲花路口村的民房墙壁上等处都保存着一些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以及标语墙都应该是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将军园:座落在玉壶山中心景区,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安息之地。甘祖昌将军高风亮节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中国。在将军园瞻仰先烈,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对教育后人意义十分重大。

总之,莲花的红色资源丰富又富有革命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在资源的发掘、整理、利用、保护等各个方面,有喜有忧,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可以接待游客莲花县城秋收起义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未开放高洲乡秋收起义

莲花花塘官厅未开放琴亭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医院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修械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被服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硝盐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可以接待游客神泉乡井冈山斗争

莲花垄上新四军驻地未开放垄上村抗日战争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可以接待游客莲花县城

更多相关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推荐第8篇: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背景

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背景

(一)、红色文化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二)、研究红色文化的意义

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表现在:一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就是先进文化。二是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三)、西南地区即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 (1)、三省一市红色事迹

①广西省:百色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了威震南天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半壁的封建反动统治势力,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②贵州省:遵义会议遗址,初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③重庆市: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是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 白公馆监狱旧址,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

④云南省:扎西会议会址,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址。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扎西,将总司令部设在扎西镇东北角的江西庙内,2月9日中央在该庙内戏楼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水田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这次会议以其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载入史册。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1935年初,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折向云南扎西集结,并于2月8日至10日在威信大河滩、江西庙、水田寨相继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根据敌我形势变化,确定了回师黔北,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整编部队,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扩大红军;在川滇黔边缘结合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战略部署。红军北上后,特委带领纵队在“边区”二十余县迂回穿插,纵横数千里,宣传发动群众,与数倍、数十倍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进行了艰苦卓越、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间,特委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于1936年9月,在威信组建了滇东北特区区委和红军云南游击支队。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开辟了方圆数百公里的游击区,直到1947年春,终因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纵队和支队领导及多数同志均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

(2)、以往调研成果: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更多的调研偏向于西北地区、赣南地区或针对革命老区某个省、市。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西南五省区市红色资源丰富,是红军长征战役战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各类革命遗迹遗址、红色纪念场馆多达500余处。西南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和众多将帅的故乡,现存的革命遗址、战斗遗迹、纪念场馆众多,具有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丰富资源。

然而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并不多。大家更多的考察其中的某个区域,比如: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将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渝中、川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3)、我们的调研不同及补充:

我们这次的调研主要研究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具体以广西省、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的红色景点为具体的案例进行的。

我们会通过对西南各地区红色文化景点的调查走访,对问卷结果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省市红色资源的对比,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的现实开发状况。从而初步了解到西南各地区红色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我们也会了解西南各地区人们对本地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

并且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红色资源。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可以系统的了解西南各地区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呼吁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性和物质上的扶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推荐第9篇: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开放教育新模式对教育进行突破和改革,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开放式教育;百色起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为了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理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干部教育的全过程,以此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

一、百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的优势

(一)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人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五千多名红军将士和无数革命群众在这场斗争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百色起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具体包括包括“人”、“物”、“魂”三个方面。

1.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百色起义的英雄人物当中,既有“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韦拔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陈洪涛、屡受挫折而忍辱负重的雷经天等领袖人物;也有“永不叛党”的黄美伦等普通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丰富多样的硬件载体。在百色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全国防腐倡廉教育基地。在田东县,有邓小平第一步踏上右江革命老区的红军码头、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有全村86户人家就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的百谷红军村;在乐业县,有红

七、红八军会师遗址。据统计,百色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310个。

3.永不过时的百色起义精神。在百色起义斗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百色老区人民形成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这一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激励着一代代左右江儿女奋勇前进。

(二)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响亮,品位极高

百色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不只是文物旧址的陈列,也不只是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一种精神的积淀和革命经验智慧的结晶。百色革命老区长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贺国强、*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百色,给予百色极大关注、关怀和支持,这给了老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也使“红色福地、千姿百色”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百色起义斗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血与火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丰富、全面、完整的红色教育资源,涵盖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全局意识、组织纪律、反腐倡廉、求实作风、民族团结、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当前干部教育所需的内容要求。百色起义是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党的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同时,百色起义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头”,百色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开始治党治军生涯的起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百色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说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胡锦涛同志称赞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李源潮同志认为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郭声琨同志指出,百色起义是“红色革命的英雄画卷,是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朽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如何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此问题已成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点。充分挖掘百色市所具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秉承百色起义精神,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

传统教授式教育方式缺乏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对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律没有完全掌握,所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采用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围绕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深入挖掘和整合革命历史素材,将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员的工作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渗透和开展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理想信念是左右江根据地军民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提炼出来的,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百色起

义期间革命者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要把组织学员了解百色起义的历史,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百色起义》等红色影片,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计入课程学分,加快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要从红色教育的光荣传统中吸取动力,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用“红色教育”占领思想“阵地”,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这些红色资源运用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通过实地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了爱岗敬业的热情,牢记革命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这种形式主题鲜明、生动形象,大家又喜闻乐见,比单一的说教形式更加入脑入心,是一条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党员干部的党性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由情及理、以史论今,提升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锻炼党性,以提升干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在党员干部培训中,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体验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学”

双方积极性,通过调研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内容的生动载体,依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建立比较成熟的现场教学点和体验式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比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公园、纪念馆、重走红军路、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讲求实效,使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其中,自觉开展党性教育,真正做到让理论灌输“入心入脑”,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把它内化为信仰和理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并在创新中形成体系,更有利于党员干部锻炼党性。

(三)开放式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有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应势升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实现“盲目灌输”向“按需施教”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干部教育条例》提出的重要原则。 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开放式干部培训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学习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党员干部的实践行动,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作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主线的“百色起义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革命者经受

严峻考验的精神力量。通过课程系统理论学习和参观这些革命遗址,纪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遗址的实践行动相结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样通过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培训机制等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培训效益,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坚持“四个结合”, 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坚持“点”和“面”相结合,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教学方式 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精神宝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教材。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必须紧密联系现实,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讲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让学员在情感和理智上能接受党性的观念。要把百色起义精神放在世界史、中国近

代史、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深化、实化,引导学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加强学员对执政意识、政权意识的教育;把百色起义精神的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合起来,把最真、最美、最富感染力的史实讲出来,引导学员继承长征史的光荣革命传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

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要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建立长期、稳定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设计红色考察路线、成立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扩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将课堂内的理论内容和课堂外的实地学习相结合,抛弃呆板的、单维性灌输式授课,以此引入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趣味的方法,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历史与感悟现在,克服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封闭性。通过开放的教育方式,在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把学员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自觉,在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同时,及时安排相关的课堂讲授、学员论坛、自学、小组交流等教学活动,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引导,让学员对自己

的感悟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深化其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

(三)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实施研究型教学,组建研究型创新团队

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头脑、进心灵,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目的,还需要科研的力量。在开放式党性教育中,可以通过组建教师、学员与基地专家结合,形成师生互助、学员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师和基地专家指导下,从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员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组织学员讨论,举办学员论坛,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与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目标。

(四)坚持“点”和“面”相结合,构筑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红色资源教学网络

党员干部培训主题的实际需要是“纲”,重大历史事件是“点”,历史进程脉络为“线”,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为“面”,要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其他红色资源特别是桂林的红色长征资源结合起来,体验“邓小平足迹之旅”和“重走长征路”,不仅让党员干部感悟长征精神,还要感悟百色起义精神,形成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这样,将为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良好的载体、鲜活的场景。在教

育培训过程种,应注重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式、现场体验式、聆听故事式、文艺表演式等多种富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亲临其境,倍感亲切,不知不觉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受到升华,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客观上产生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涛,张先彬.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2] 张友南,肖小明.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 [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6期

[3] 郭瑞敏,王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重庆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7期

推荐第10篇:红色资源概念再分析

红色资源概念再分析

摘要:关于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研究,学术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红色资源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这一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关键词: 红色资源;概念;分析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形成判断、推理、新的判断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形成、发展的基础。红色资源这一概念是人们认识红色资源的起点,也是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形成、发展的基础,进而有利于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对红色资源这一概念的界定至关重要,也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研究。而时至今日,关于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研究,学术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学界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精神、载体、有价值及时间等关键词。笔者在对学界关于红色资源概念界定进行思考的基础,慎重地提出自己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并对其进行分析阐述,以与各位同仁交流讨论。笔者认为,红色资源这一概念可以表述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在这一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对这一概念,笔者分析阐述如下:

一、红色资源存在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实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属于一项人类实践活动,因此,必然受到意识的指导。理论是一种意识,是意识的系统化、科学化的结果,它将是红色资源存在的前提。然而在众多理论当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长存。

(一)马克思主义再认识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们基本都取得一致同意。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创立并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继承、发展的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三维一体,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三维分别指的是创造者维度,阶级属性维度,内容维度。从创造者维度看,又可以分为个人创造者和集体创造者,正面创造者和反面创造者。从个人创造者来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者,马克思、恩格斯是创造者,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是发展者,习近平是集大成者。从集体创造者来看,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等个人创立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集体进行的罢工、斗争等集体运动。即使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中国人民共同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正面创造者指的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指向人类社会未来的创造者。简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以上所述的个人创造者及集体创造者都属于正面创造者。然而,人们在肯定正面人物的伟大功绩时,往往忽略反面人物的作用,往往认为要是没有反面人物的阻碍,正面人物的积极作用就难以很好的发挥。虽然这种认为是有道理的,也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但是缺少了辩证思维,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创立发展的。因此,反面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中起了客观的积极作用。从阶级属性维度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具有工人阶级属性,这是正确的。但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看作是无阶级属性的,正如“无运动也是一种运动”一样,无阶级属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到那时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之分。从内容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布局等等。

(二)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

笔者在自己提出的红色资源概念的表述中,提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意在突出马克思主义对红色资源这一事物的指导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红色资源,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这段革命历史进程中得到证实。马克思主义自从创立开始就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在传入中国后同样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非难,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道路异常曲折,甚至差点断送了革命前程。例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 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使得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这种“左”倾冒险主义表面上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推行“城市中心论”反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这种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挫折是必然的。然而,毛泽东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根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并发展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根据地斗争期间,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资源也就从此诞生了,并呈燎原之势。 历史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之一的毛泽东思想是红色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前提。

二、红色资源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资源一般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客观存在的资源,而社会资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红色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与人类的创造有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具体指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形成的资源。

(一)强调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对于红色资源还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应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 [1]20.因此,笔者在自己提出的有关红色资源概念表述中,表述为“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按照语法分析,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修饰词是“以毛泽东为领导”,说明在红色资源概念中提到的共产党既不是国外共产党,也不是邓小平为领导集体的共产党,更不是胡锦涛、江泽民、习近平为领导集体的中国共产党。这表明红色资源与毛泽东有着密切关系,毫不夸张地说红色资源就是毛泽东的专利。首先,从时间上看,红色资源存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到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后新中国的诞生,都与红色资源时间上取得一致。接着,从毛泽东贡献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长征,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抗日统一战线的制定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论著都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直接来源。

(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主导与主体分析

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者,但是仅仅靠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的,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2]355这表明“汇聚起人民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力量是推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前提。”[3]41在红色资源的创造发展中,中国共产党起主导作用,中国人民是主体地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发展着红色资源。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起主导作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领导的起义、先进地主领导的社会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不能胜利完成历史交给的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历史任务。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农民、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在当时行不通。农民的小农意识,“无人不均匀、无人保暖”的大同思想,决定了农民起义只起改朝换代的工具而已,开明绅士、地主及资产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没有根本动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成人员,如毛泽东、陈独秀及邓小平等,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比封建制度统治制度下的农民先进。接着,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是理论与实际的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红色资源的创造者,并在创造中处于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一是中国封建制度存在时间漫长,制度严酷,封建制度下的农民人口数量多,受剥削压迫重,因此革命性最强。二是由于封建等级森严,广大农民没有条件接受教育,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接受先进思想,因而不能像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一样觉悟高,也就不能处于主导地位。最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互相推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方针政策推动中国人民进行红色资源的创造,同时中国人民在红色资源的创造中形成的经验,反过来被中国共产党加以消化吸收,使中国共产党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

三、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所开发及利用,它不同于水、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自然资源,可以不经过人们的实践而客观存在于自然中。红色资源一定是在新民主主义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通过对这一革命的实践进行总结、升华,从而提炼为这一时期的革命精神。

(一)革命实践本身是一种红色资源

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 即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4]44或者“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5]23又或者“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 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 [6]74从目前学界对红色资源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学界都把红色资源界定为人文景观、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等物质的东西和精神魁宝、民族精神等精神上的东西,是一种静态分析。如果从革命实践动态分析,可以把红色资源界定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者说革命实践本身就是一种红色资源。从这一角度看,红色资源包括根据地建设实践、军事斗争实践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种根据地建设包含了政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例如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都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这种红色资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军事斗争中,毛泽东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及游击战、地雷战等战术,对当今军队建设都有积极意义,是军队建设的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军队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三大纪律、八项主义、实事求是、科学世界观等等。关于是否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视为红色资源这一点,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可以概括为“对教育客体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7]97可见,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视为红色资源是合情合理的。

(二)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本质表现

革命精神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一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产生的精神面貌。从纵向看,革命精神具体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探索创新、实干兴邦的西柏坡精神。从横向看,革命精神具体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8]133从笔者对红色资源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红色资源表现为实践活动、精神及精神载体。革命实践活动、革命精神及精神载体三者相互联系,革命实践实践活动是在意识、革命精神指导下进行的活动,革命精神是抽象的,只有附着在革命遗迹、纪念馆、博物馆、历史文献等红色物质载体上,才能使这些红色物质资源具有教育、开发利用价值。由此可见,革命精神是一条主线,连接着革命实践活动和精神载体,是红色资源的本质表现,红色资源是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的统一。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笔者是按照“谁”依据“什么”“干什么”这一即简单又朴素的逻辑思路来对自己提出的红色资源概念的进行分析阐述的。其中,“谁”指的就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什么”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干什么”指的就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355. [3]高扬,杨宁.政治动员的治理价值——理解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新视角 [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41.

[4]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44.

[5] 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23.

[6]胡 松, 杨宇光, 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74.

[7] 王姣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97.

[8]陈世润,熊标.革命道路·革命理论·革命精神: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J] .《科学社会主义》.2013(3):133.

Re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Red Resources

Xiong Fei Che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330031, China) Abstract:Aboat study on the red resources concep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fferent thoughts according to their lights.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know that the red resources refers to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its carrier formed in the Chinese people revolution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Mao Zedong as the lead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Key words: red resources; concept; analysis

第11篇: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概念表述不一。而且现有的概念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片面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我们的研究观点,以便求教于同仁,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为构建我国的红色资源学科体系,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一、准确界定“红色资源”概念的重要性 对“红色资源”概念如何界定,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界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也就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不一样,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也就会不一样。进而,影响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 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认真研究红色资源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 质的作用与意义,准确把握红色资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与功能。而要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就成了最基础的任务。概念是指对一个事物本质属性的一般性概括,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是开展学科理论研究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比作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根”的话,“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关系到红色资源本质、功能等“枝叶”的成长,最终决定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这个“果”。如果这个“根”没有培育好,它的“枝叶”也就不可能枝繁叶茂,它的“果”也就不可能硕果累累。由此可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逻辑出发点,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2.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促进红色资 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 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最终归宿。而对“红色资源”概念的准确界定则是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准确地界定红色资源,才能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科学的把握,防止在 “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 朱小理,胡 松,杨宇光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 利用的客观需要。纵观学术界现有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理论成果,主要存在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以及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应有的地位等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对“红色资源”的概念作这样的界定:“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目前学术界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综述近年来,学术界就什么是“红色资源”,以及“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者们各抒己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对“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则表述不一。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较早提出“红色资源”概念的谭冬发、吴小斌就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 [1] 徐艳萍也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物资源四方面内容。狭义的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2]

2.认为“红色资源”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只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比较多,但这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代表观点有:耿琪认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在她看来,红色资源没有什么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的只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她认为“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旅游路线、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3]李实也认为,从外在表现上看,“红色资源”在精神价值层面突出表现为长征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在物质载体层面上,集中反映在蕴含这些精神的英雄人物事迹、历史文献、文学艺术作品和纪念地、纪念物等。[4]

3.认为“红色资源”既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也不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是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少,这种观点与第

一、二两种观点的区别就在于:它进一步扩展了“红色资源”的内涵,将其内涵扩延至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代表人物有李康平,他认为“红色资源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5]

三、对“红色资源”概念现有界定存在的问题剖析学术界目前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成了小范围的一致,这就是“红色资源”的创造主体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但现有的概念界定依然存在着进一步深化探讨的空间,具体而言,现有的概念界定仍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 关于“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是“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郭晓平认为,“红色资源”的主体在于 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 17第31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精神”,特指以物质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6] 第二种观点认为,一切有着共产主义色彩的 革命遗址与精神等都可以算做是红色资源的主体。例如:徐艳萍认为,“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2]李实认为,“红色资源”是由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构成的“红色文化”统一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4] 第三种观点 认为,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也都是红色资源的主体。例如:谭冬发、吴小斌认为,“红色资源即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1]王姣艳、李振东等人也认为,“红色资源可以概括为教育主体利用古今中外一切反映历史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纪念物及其承载的精神,对教育客体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7]

2.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 关于“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主要存在的争议是:“红色资源”是否包括建国以后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所形成的精神及其载体?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概念的时间仅仅是指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并不包括建国以后直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例如:李康平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5]谷玉芬也认为:红色资源是指革命战争时期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8]第二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的时间概念应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例如:耿琪认为,“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3]肖发生认为,红色资源最本质的概念应为“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9]

3.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分析,“红色资源”

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才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从这个角度看,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牢牢把握“资源”这个核心才是合乎逻辑的。“资源”的概念源于经济学学科,它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指的是原材料。经济学所述物质生产中的资源是有形的物质,而“红色资源”既有有形的物质,更多的则是无形的、精神形态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形态,有两点不容置疑:即资源的利用主体与资源的效用性,缺少了这两个方面的任何物质或者非物质都不能称其为资源,其中尤以效用性最为重要。从目前的诸多红色资源的概念来看,恰恰相反,对于红色资源的“红色”着力相当之大,比如耿琪对红色资源的界定: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崇高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3]。从中我们很难发现“资源”这一核心词的重要性。这种界定固然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性,但是对“资源”这一核心词的漠视,往往会导致对红色资源效用性的低估,导致对其转化与开发环节的轻视,甚至可能导致红色资源这一概念的泛化。

4.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 的地位。 教育学认为越是离受教育者心理距离近的东西越能够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红色资源”作为历史的遗存,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存在,它本身并不会能动地发挥教育作用,产生社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分布广泛的各种革命遗迹,只有在受教育对象去参观去感受的时候,它才能够通过其蕴含的光荣历史给予参观者以教育。所以,怎样才能够彰显红色资源的这种社会价值,是红色资源成其为“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而有效的“转化”则是实现红色资源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红色资源如果没有转化,只能是一种静态的存在,那么起到的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资源是以实用性作为评价标准的,所以在“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中如果不突出转化的地位,那么,红色资源的这种“资源”性就会大大削弱。而纵观现有的理论成果,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界定当中的重要地位,使其以一种更易为广大受众接受的形态表现出来,使“红色资源”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12篇:常州红色资源开发研究

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初探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甘超全

内容提要: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城市,如何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寻求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常州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开发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红色旅游资源”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杰出人物、革命烈士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依托的是红色资源,传导的是政治内容,依靠的是旅游需求与经营之间构成的市场。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城市,如何寻求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有效结合,加强青少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常州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独有的红色资源,向世人展示了她独特的历史宝藏、文化内涵和个性风格。常州孕育了被誉为“常州三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因“三杰精神”而闻名遐迩。新四军设立江南指挥部,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我市主要的革命纪念地有:

1、瞿秋白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建筑面积1051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各四进。东院为故居陈列室,西院原为秋白生平事迹陈列室。故居东新建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亲笔题书匾额。两层建筑面积2282.19平方米,馆前玉石铺广场,一楼展览大厅,正中敬立瞿秋白铜像,高3.3米,重1.1吨。展厅展面600余平方米,陈列图片等资料1200余件,展示了瞿秋白光辉而短暂一生的历史足迹。西院故居作书画室,收藏展出书画精品600余幅。新馆还设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等。故居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2、张太雷故居

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地。张太雷故居由邓小平亲笔题书匾额。由东西两院和辅助用房组成,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故居庭院敬立张太雷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西院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图片、实物和配以油画共243件,展示了张太雷光辉的一生。西首辅助用房辟作书画陈列室和影视室,收藏展出书画精品280幅。自开放以来,故居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参观者达数十万人次。

3、常州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烈士纪念地(常州“三杰”纪念地)管理处 是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21人,占地面积112亩,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宣部、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展馆面积7000余平方米,展面1500多米,共展出史实照片1635张,遗物277件,人物雕塑80个(其中64个采用高分子硅橡胶制作),绘画68幅,声光电场景24个约500平方米,浮雕550平方米,大型雕塑一座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秋白就义”和“鱼水情”幻影成像二部,全面展示了“三杰”生平事迹,形象地记录了“三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的斗争史实,再现了“三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十多年来,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外参观者达200余万人次,已成为我市社会各界人士举行成人仪式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以及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4、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新四军设立江南指挥部,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四军的民族责任感、“铁”的纪律、英勇奋战、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死相依的军民关系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该馆开放以来,曾接待过张震、彭冲、叶飞、姬鹏飞、迟浩田、张铚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者达百万人次。并被命名为江苏省校外德育基地、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开发常州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既是弘扬革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又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举措。

1、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红色”是内涵,要挖掘其中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资源。我们保存和维护那么多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的存在,更在于精神的感召。每一处文物遗迹,都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前进路上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每一位名人都铭记着一段历史,昭示着一种精神。红色资源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通过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寓教于游,会使人身临其境,在充满感性的接触中接受历史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因而更能为为人们所接受。无论是“三杰精神”、“新四军精神”,还是“七君子精神”、“华罗庚精神”,在培养下一代方面,都是难得的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是学校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许多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是建筑风貌,还是故居的文化内涵,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典型,其原真状态就是传统文化的一幕缩影,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桥、流水、人家、一舍、一园、一井、一树,浓缩着名人的情趣与品性,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卖点,十分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2、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资源”是载体,要以此为基础打造有震撼力的、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红色资源既为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为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具体设想是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如今许多城市均把保护革命旧址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城市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共同组建了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发中心”,旨在共同整合、研究、开发重庆红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针对红岩革命遗址总体在全市星罗棋布的特点,开发出“红岩文化一日游”旅游线路,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等革命历史文化参观旅游点全部纳入其中,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1999年12月,“中国红旗渠集团”已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紧接着成立了红旗渠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一家评估事务所评估:红旗渠商标的无形资产达10.8亿元。这些红色景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注册‘红色’商标的商品在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档次,可以借着‘红色’的品牌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红色旅游,既是观念创新,也是产业创新。常州可以尝试开辟红色资源与绿色山水结合的“一日游”或“二日游”等旅游线路,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重视与经济的连动,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打响红色旅游品牌。

三、目前常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

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主动配合,离不开宣传、文化、规划、财政、旅游以及建设、交通、民政、教育等部门的有利推进。纪念馆与各部门的关系如何协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市纪念馆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政府每年拨给纪念馆的财政经费仅仅够发工作人员的工资、房屋修缮以及维持基本的办公费用,纪念馆要想更新陈列、引进展览、培养人才、搞专业研究就困难重重了,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纪念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可能。当有些名人故居以“几间破房子几张旧照片”的面貌出现时,如何能吸引在网络、动画与日新月异的资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目光?按照中央规定,烈士纪念地早已免费开放,纪念馆对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均已实行免票制度,对社会免费开放也是早晚的事,这进一步导致它们在转型期间举步维艰。一方面革命纪念馆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免费开放后政府资金上的补贴又不能及时到位,“三保”问题,即保护、保洁和保安问题也很突出,门票收入减少了,服务成本增大造成的资金缺口有的超出了政府补贴,纪念馆的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工作都面临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周边环境的陈旧混乱、旅游商品市场的缺乏,加之导游不再可以从中拿到门票上的回扣,这些都势必影响着旅行社组团参观的积极性;教育部门虽对红色资源的利用表示欢迎,但出于向孩子安全及其他各种原因,有的并不是很配合。另一方面纪念馆由于没有健全的动力机制,没有生存之忧,经营效益的好坏并不与经济待遇挂钩,工作业绩多取决于个人工作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就市区二个纪念馆为例,由中宣部批准开放的二个纪念馆中瞿秋白纪念馆至今只有三个编制,而张太雷纪念馆只有二个编制,经费紧,人手少,严重制约着这二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正常发展运转。张太雷纪念馆由于地处同济立交桥下的偏僻小巷,周边居民区环境混乱,停车困难。同济桥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去年年初虽已纳入市政规划(周边均作为城市绿地及市民广场建设),但具体实施时间与方案尚未公布,今年12月12日是张太雷牺牲八十周年,明年6月17日是张太雷同志诞辰110周年,若能在此之前配合市政建设,对纪念馆的内部陈列及外部旅游线路进行很好地调整与规划,相信会成为市区一处不错的旅游景点。

现代社会在精神生活中不会运作纪念馆,犹如贫穷的国家不善于运用银行,是一种落后的表现,历史文化名城是个整体,必须是一片大的森林,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众多名人是常州的金名片,保存基本完好的名人故居则是常州2500年古城的重要支点,是森林中的大树,但是,仅有几棵大树形不成森林,仅保护几处名人故居,形不成气侯,仅靠几家名人纪念馆成不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我们应以名人故居为核心,由点及面扩大保护范围,挖掘文化内涵,增加保护容量,促使文物大树形成为文物森林,并产生森林的“生态效应”。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在总体上从战略高度指导各地搞好此项工程,规划部门要掌握本地红色资源的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革命纪念地应加强学术研究,当好参谋,找准位置;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大力配合。我们相信,红色资源一定能得到健康顺利发展与利用。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13篇: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井冈山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很荣幸,在九月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对革命圣地久已想往之心,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展考察学习,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除了进行实地考察,还结合我在书中和网上收集的资料,现将了解情况报报如下:

一、井冈山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汀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此次学习调研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毛泽东故居,黄洋界哨口,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茨萍毛主席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子孙讲述的关于革命、关于理想的故事。还观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视频等革命历史资料,并在网上查询资料,做了一些笔记。通过学习收获良多,收益非浅。

二、深刻感受革命精神

(一)丰富的革命历史知识

井冈山,是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她的名字,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山门口那座星火燎原的雕塑默默地告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块红色的土地,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河山。正是在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锻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通过调研学习,我不仅重温了历史,更重要的是铸造了灵魂、锤炼了信念。同时很多青年人对于新中国的创建、成立的来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缺乏系统的感性认识。本次调研学习弥补了我对历史革命传统知识的不足,较好的丰实了我对这一历史时期知识的了解。

(二)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

在这里我亲身体会了“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呐个也当粮。”“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革命先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蓬勃的革命乐观精神。深刻感受到先烈们不屈不扰的斗争精神。看到由于武器简陋,物资缺乏,红军战士们很多就是用大刀和梭镖这种简单的武器和敌人战斗,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黄洋界保卫战中,面对十倍、百倍于我的装备精良的反动势力,他们削竹为签,摆下竹签阵,扎的敌人哭爹喊娘;到处点燃鞭炮,挥舞旗帜,吓得敌人草木皆兵,最终只用了一发炮弹就让敌人抱头鼠窜。这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深刻感受到先烈们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倒在了井冈山上,红四军医院被偷袭,一百多名重伤员惨遭杀害,纪念馆到处是烈士们的雕塑和画像,他们有的是堵住敌人的枪眼,有的是为了给大部队断后,毫不吝惜的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革命烈士陵园,的资料显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二年四个月中,就有4.8万多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碑刻在烈士名录上的只有15744名,还有3万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井冈山群众的牺牲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敌人占领后实行的灭绝政策,当朱德同志带了2千银圆发给井冈山的群众时,一人一块竟然剩下了一千多块,可见群众的牺牲有对么惨烈。但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放弃,“敢当红军不怕死,野草过火还留根。” 正是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让井冈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围攻下巍然不动。

三、对自身工作的启示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各种精神之源,它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斗争中培育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尤其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以此次调研学习为契机,以井冈山精神激励自身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积极为中华复兴努力奋斗。

(一) 坚持群众路线

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这跟今天我们走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三)坚持理性创新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在实践中,找到烹制我们辉煌事业的方法。 经过此次在井冈山的学习,实地感受到了这片红色土地带给中国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和力量,为新区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14篇:延安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09材成(2)班 学号:200910340235 刘婷

延安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当看到老师布置作业题目为红色资源调研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延安,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圣地我久已想往之地,通过各种方式调研革命圣地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展考察学习,系统地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现将了解情况报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调研中的几点感知。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了解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观看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的MV。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还听了《南泥湾》这首红色歌曲,想到了当年王震领导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陕北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运动的一面红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迅速扩大到敌后各解放区,抗日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伟大成绩,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三、思考与收获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革命旧址数不胜数,但这些都是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工作、学习、战斗过的地方,理应受到保护。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中央党校旧址门口,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垃圾,一位看管人告诉我们由于缺乏资金,旧址保护的不够好,也没有开放。在八路军军政学院旧址,我们仅在草丛中看到一块能够证明身份的石碑。附近居民告诉我们,这里原先有个大礼堂,但后来就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拆了。在中央女子大学、马列学院等旧址,我们甚至连一块石碑也没找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耸的住宅楼。在惊叹人们创造力的同时,我们不禁为失去这么多宝贵的革命教育基地而感到痛心。

四、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5篇: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班级:09材成一班学号:200910340130姓名:金坤鹏

乐平市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在国庆节期间,我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前往乐平市十里岗进行了红色资源调研。在调研期间我对十里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完成了此报告。十里岗乡位于乐平、德兴、弋阳三地交汇处,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是革命时期深山战略要冲,有着革命斗争的地理条件。1927年,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进行革命斗争指导工农联合暴动留下的大量足迹。现保存在篁坞石塘的方志敏故居,由邵式平同志题字,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宣传委员会列为“第二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里岗乡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进程中,一是深挖有关革命传统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策划组织“踏历史足迹、瞻革命先烈”、“听革命故事、诵先烈诗书”等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经典情景再现,使游客身临其境,寓教于乐。二是立足山区绿色资源,在大力推进特色生态种养产业的基础上,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相结合,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推出农家特色旅游。如“吃农家饭、做农家事、住农家屋”,让广大游客感受该乡独特的红色休闲体验游,并开发一批“山野绿色食品”、“先烈事迹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三是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它结合三地交界地带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红十军旧址”、“方志敏纪念馆”和“洪岩仙境”、婺源、龟峰等黄金旅游线,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光临。十里岗乡还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品牌旅

游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互相辉映的山区生态旅游经

镇。。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十里岗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了经济的利益而忽视了它对我们这下一代教育方面的意义。我认为红色资源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在我们这一代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少年的教育方面。

首先,红色资源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载体。要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 树立“以人为本”和联系实际、力求实效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观, 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中心,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活动载体和有效手段, 让红色教育资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最终走进学生促使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其次,红色资源的创新式开发是对青少年政治思想的一种创新式教育。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大力开发十里岗的红色教育资源,让红色教育资源中的优质思想教育资源溶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体和载体。但是据我调研所知:十里岗的红色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很多的教育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下参观、或者是听下导游的简单讲解,加上各个红色教育基地文史陈列一成不变,我认为这些方

法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展示设备,利用声、光、电和影视模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场景再现,使参观的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增强亲和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新一代的人接受,其教育意义比传统方式有更大的提高。

最后,红色资源应该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而仅仅是存在于十里岗这个基地里面。我们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青少年生活在一片红色的环境里。因为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大的渗透性、突出的参与性和自娱自教等特点,能与传统的思想教育形成互补。使用本土红色进教材,学生更是喜闻乐见。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听革命传统教育课、讲革命故事、参加学雷锋活动、观看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传承与现实中找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坐标。网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我们也可以用它作为我们传播红色教育的一种工具。把爱国主义、诚信观念和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内容渗透在网络传媒之中,加大网络教育力度,致力构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教育空间。

红色教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更应该把其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过于注重于其经济上的开发。十里岗红色教育基地只有通过它的努力使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有了一定的提高才不枉其红色教育基地的头衔。假使它有了经济上的收入而没有做到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应该做的、最根本的事,那它与一些普通的旅游景点何异。十里岗红色旅游基地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出它最大的红色光芒,使乐平市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真正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第16篇:江西省莲花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论文摘要: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是萍乡这片政治底蕴与经济底蕴深厚的热土的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县,主要景点景区有1O多个,如莲花一枝枪纪念、花塘官厅等。本文主要着重介绍莲花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并结合本地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提供一些建议,为发展本县旅游资源提供条件。

莲花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莲花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县数千优秀儿女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481人,开国将军13名。本地红色资源十分宝贵,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展经济的现阶段,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多种作用,因而有必要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清理、重建、保护、整合,进而推动莲花红色资源的发展和传播。

一、莲花红色资源的地位

莲花拥有全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有些人革命意志薄弱、悲观失望。莲花县工人纠察队领导人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纠察队的六十支枪,带走五十九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国民党“靖卫团”,只有贺国庆一人带出一支枪。敌人为了追缴贺国庆带出的一支枪,到处贴出悬赏捉拿的公告。贺国庆等人为了保住这一杆枪,把枪枝拆散分别埋在龙山岩和贺家宗祠。敌人抓到贺国庆的父亲,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儿子贺国庆和枪,老人坚贞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敌人接着又杀死贺国庆的母亲。为了这支革命枪,贺国庆一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这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所以说,莲花一枝枪是中国革命最著名最宝贵的一枝枪。

莲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5个“全红县”之一 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入了莲花县境。26日,毛泽东在县城的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正是在莲花县,毛泽东坚定了引兵井冈山的决心和信心。1928年2月,中共莲花县特支用大革命失败时保存下来的一枝枪,重建莲花红色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并配合红四军29团攻克莲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各区、各乡也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各地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莲花县全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区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5个“全红县”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 1929年初,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赣南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的一部分战士以井冈山根据地为基础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红五军的另一部分战士,在黄公略的领导下,转战湘鄂赣边,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时,莲花全境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萍乡县70%的地方,包括今芦溪、湘东大部分,上栗全境和安源区安源镇等地也都成为红色区域,南部属湘赣根据地,北部属湘鄂赣根据地。

莲花县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资料记载:安源路矿工人是红军的重要来源,仅1930年5月、6月和9月,就有35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2和1933两年时间,仅莲花县就有4574人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涌现了朱辉照、朱云谦等13位共和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几支部队其前身就诞生在莲花县。

莲花成立了萍乡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1928年6月30日,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县城万寿宫召开,为期3天,参加大会代表300余名。会上作出了建立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实行土地分配等决议,成立了莲花县苏维埃政,这是萍乡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二、莲花红色资源概述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原为“宾兴馆”国家2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莲花一枝枪的历史而得名 l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迫使各地工农武装力量缴枪,莲花农民自卫军有6O枝枪,被缴去了59枝。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将唯一的一枝枪的枪身和枪机分别掩埋在不同的地方,才使这枝枪保存下来。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攻克莲花县城,师部和前委指挥部就设在“宾兴馆”。馆内珍藏着许多极具革命历史价值的史料。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引兵井冈山,毛泽东是在这所馆内决策的。馆内展示着毛泽东同志秋收起义攻克莲花后,决定部队去向的会议、书信以及部分将军、当事人的回忆录;二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书中高度评价的“莲花一枝枪”。这枝枪为莲花武装斗争的不断发展壮大立了汗马功劳。

莲花花塘官厅:位于莲花县城南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苏维埃政府一大会议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央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1927年9月23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遭遇赣敌朱培德部的袭击,革命军损失近700人,总指挥卢德铭在战场上牺牲。为保存实力,毛泽东率部队由芦溪进军莲花。9月24 F-I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的第一个村子是高洲乡高滩村,部队在这里休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临时军事会议,研究攻克莲花县城的作战方案和进军路线。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位于神泉乡境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在棋盘山组建了湘赣临时省委、省军政委员会和湘赣游击支队司令部。三年游击战争,棋盘山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在棋盘山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在棋盘山召开了坚持赣西游击战的军事会议,组建了湘赣苏区游击队。二是陈毅同志在棋盘山险些被误杀。棋盘山还是一部分新四军开往前线的出发地,曾山同志来棋盘山指导工作,促成了赣南新四军的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一部分从这里奔赴战场。同时,棋盘山自然风光独特,原始生态优美,瀑布成群,古木参天,景区集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于一体。

红军医院、修械所、被服厂、硝盐厂: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由莲花地方党组织领导地方武装在坊楼上沿江秘密建立了红军医院、修械所、被服厂和硝盐厂,为井冈山斗争提供医疗卫生、修理枪械、衣服被褥、食盐等服务,大大方便了革命战士的需要。

莲花垄上村新四军组编及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决定将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l937年l1月底,在湘赣边坚持战斗三年多的红军游击队员300多人分别从武功山、九龙山、五里山、牛形山、柑子山、太平山等地下山,向地处武功山的莲花垄上村集中,组编为新四军部队。部队由延安派来张秀等人负责培训、指导。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莲花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县和将军县。馆内陈列着该县大革命时期被敌人用惨无人道手段百般折磨数千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还陈列了共和国莲花县十三位将军的生平简介、丰功业绩。是瞻仰先烈、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

革命标语:在莲花的一些革命遗址以及邻近的一些地方,都保存着一些革命标语,有秋收起义时期的,有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比如莲花花塘官厅的后墙上、莲花路口村的民房墙壁上等处都保存着一些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以及标语墙都应该是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将军园:座落在玉壶山中心景区,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安息之地。甘祖昌将军高风亮节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中国。在将军园瞻仰先烈,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对教育后人意义十分重大。

总之,莲花的红色资源丰富又富有革命历史文化价值,但目前在资源的发掘、整理、利用、保护等各个方面,有喜有忧,其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可以接待游客莲花县城秋收起义

高滩军事会议会址未开放高洲乡秋收起义

莲花花塘官厅未开放琴亭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医院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修械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红军被服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硝盐厂未开放坊楼镇井冈山斗争

棋盘山游击战根据地可以接待游客神泉乡井冈山斗争

莲花垄上新四军驻地未开放垄上村抗日战争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可以接待游客莲花县城

三、莲花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

莲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时代久远,而且都有所保存,特别是它们能够反映我国革命时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重要事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革开放以来,莲花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发掘利用工作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起来,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只有少数景点能接待游客,还有大量红色资源未被开发,造成红色资源的浪费。同时,未能将这些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例如高洲军事会议地址,花塘官厅和红军医院等都没有被开放。

(二)当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利用有所行动,但还没有完全摆上议事日程,有些红色资源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比如花塘官厅里里外外杂草丛生,门窗破旧不堪,屋瓦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简直变成了危房。

(三)当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或是根本没对一些红色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高滩军事会议旧址多年成为一户人家的住处,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店。从房子的外部看,很难想到它会与红色景点挂钩,即使走进里头,也只能看到毛泽东头像等褪色的牌子。

(四)红色景点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例如,目前可以称上莲花县建设程度最佳,游客人数最多的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二楼被闲置,堆放木头等物品。

(五)红色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莲花革命烈士塔四周被涂涂画画,布满粉笔字迹。

(六)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虽然莲花县已经成立旅游局,但是真正意义上专门负责红色资源的人员没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内只有两个工作人员,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讲解员,对游客缺少吸引力。

(七)红色景点附近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没有保障。多数红色景点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直达的车次,而且没有路标指示其存在。周围几乎是居民住宅,没有提供食物的餐馆和提供住宿的旅店。

(八)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需求不大。红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应该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而且,红色资源没有突出其井冈山斗争和秋收起义等特色,品牌效益低,整体吸引力低。

四、对莲花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是社会的基础。莲花经济的发展是发展莲花的红色旅游资源先决条件,因而开发和利用起莲花的红色资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同时也会带动莲花经济的发展。同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宣传莲花的红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贡献力量。因此,莲花有必要为本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前,最关键的是莲花要把本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起来,同时提高当地人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以下是我们经过置身莲花调查后,结合所学知识,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莲花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具体的个人的制度,抑制进一步的破坏现象。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红色景点安排讲解人员,或挑选优秀的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

(二)加大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场馆的建设。可以在红色资源场馆内装饰富有红色文化气息的图片等艺术品,调整灯光设置,播放相关革命历史和文化宣传短片;设置感言台或留言簿,让游客各抒己见,抒发感慨,留下宝贵的建议;进行“真人秀”比赛,让游客或模仿革命人物,或演出相关历史事件,通过亲身感受当时的场景,在娱乐中了解相关历史,学习相关红色文化。

(三)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红色诗歌创作或朗诵比赛,红色歌谣大比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像广大群众征集富有莲花特色的红色资源口号,宣传册,红色主题曲等等;充分利用莲花雪鸭等名菜的知名度,举办厨艺大赛,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在大赛环节上加上红色景点的宣传。

(四) 提高莲花的地区接待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景点旁是满是当地人生活和休憩的家园这一特色,发展富有莲花风情的饮食和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当地人家里了解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见解,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

(五)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注重县内外交通的连接。整修破损的路面,加快县内公交车的普遍化;在通往红色景点的路上,设置路标,可以通过路标设计大赛,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路标。结合景区周围路窄不宽的现状,可以设立自行车租借点,让游客边骑车边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快快乐乐的到达景区;也可以成立一批特殊的高素质的摩托车或小三轮车驾驶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六)充分利用莲花多山多树的优势,发展果树种植业,让游客亲身体验收获果实的喜悦;设置山中寻宝(仿制的革命红品等),开发革命根据地等游戏,提高红色之旅的趣味性。

(七) 将莲花的红色资源进行分类,例如分为秋收起义红色景点,井冈山革命红色景点等等,提高莲花红色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八) 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一方面旅行社可以促进莲花红色资源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红色景点游客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引进外资,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第17篇:应用远程资源教学心得体会

应用远程资源教学心得体会

应用远程资源教学心得体会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只有当它们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以学生、教师、教材以及媒体四要素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化。学生的知识面越广,生活积累越多,综合实践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发挥多媒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环境,使\"活动\"主题更有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游艺活动。它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活动,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所以,教师的有效指导,首先是创设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教师如果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形、声、光、色\"的特性,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形象、生动、直观、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自然、社会广泛的兴趣和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催化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有趣的发现和思考中选定活动的主题。如有一次,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这样一组照片:街道边的垃圾堆、河水面上的飘浮物、公园被破坏了的草坪灯、马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占道、乱扔果皮食品袋等等,然后利用powerpoint,配上了文字和符号,制作成课件。课上通过课件演示,就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一个个表现出极度不满,甚至气愤的表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要改变家乡面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脏、乱、差的现象,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你认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学生马上确定了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如何治理交通混乱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解决乱倒垃圾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保护绿化和公共设施的问题;有的提出了如何做一个和谐文明市民的问题等等。

二、运用信息技术,撷取活动素材,使\"活动\"形式更灵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始终紧扣活动主题,丰富他们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做\"、\"考察\"、\"实验\"、\"探究\"等等,我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图片、录像、文字之类的资料,尤其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的\"活动\"领域和思想空间,启发学生从中能够撷取到更多的素材,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确定以\"多样的天气\"作为活动主题以后,他们必然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探究性实践活动。有的要通过网上查询各种天气形成的原因,有的需要参考一些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有的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气象站的仪器。如果没有一些现代化媒体的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单调乏味,他们智慧、才能的施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自主能力,使\"活动\"个性更突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我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让他们选择投影机、录音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启发他们选择有用的媒体,确定可行的活动方法和方式,使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各自的活动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如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好自己的主题研究活动。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电脑绘画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通过表演的形式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环境,使\"活动\"与时代更贴近。

网络汇集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意味着开展信息技术,不仅需要寻求新的信息获取手段,更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法。而因特网具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正逐步成为我们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信息技术中,学生如果能积极上网围绕学习内容主动收集和利用信息,将不仅有助于学习研究,而且有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等。如在开展《走进清明节》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就组织学生分组上网查询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诗词等。由此可见,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真正做到\"能者为师\"。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个便利。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多媒体的诸多功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都适合学生使用。为此,教师最好能将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加以筛选整合,同时鼓励学生推荐好的网络资料,使学生不仅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是网上信息的提供者,总之,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多媒体设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第18篇:整合教学资源的心得体会

整合教学资源

一、准确理解“整合”的内涵。

现在大多教师的课件是先从网上“整”下来,再“合”在一起的,这不是整合。实际上大多数教师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整合。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深化认识。通过学习越发认识到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有一个观点:用了课件还不如不用课件,效果并不好。其实,这是运用不得法。一切教学活动是不应该离开计算机和网络的,要是离开了那就是闭关自守,那就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的学习应用,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

三、注意学生情感的渲染与移植。

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精力集中,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由此,让我感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育应该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教育要使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能将热情移植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四、我们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与人家相比,有许多不足之处:

1、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还不强。

2、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

3、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不足。

4、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限。

第19篇:《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先烈血泪诗篇,重唤党的初心

―――学习《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2018年,我局党支部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红色家书》系统性地学习,我不仅深深感受到那一代革命先烈们的民族信仰和英雄气节,也深深感受到那些革命先烈们的侠骨柔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仅仅觉得自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心灵的洗礼,更感到我们全体共产党员,都应该好好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豪迈的人生担当和英雄气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重新唤起革命的初心。

这本《红色家书》共收录了30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们写下的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还有一篇篇充满革命信仰的文章和诗篇,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他们都是旧中国大革命初期的革命先烈,在中国最苦难的时候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除了陈毅安、贺锦斋两位烈士是牺牲在一线战场之上,其他都是在惨遭敌人逮捕后,经受了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利诱,依然能够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慷慨就义。他们在狱中艰苦条件下,写出那一封封与家人决别的红色家书,还有那些充满革命豪情的文章和诗篇,充分展现他们真挚的革命理想与人生情怀。象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清贫》、夏明翰的绝唱《就义诗》“吹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已成为不朽的名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狱中自述》中描述了他“为谋中华民族之解放”伟大理想,临死都念念不忘如何保存革命力量等等。

这些革命先烈的血泪诗篇,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状大,从而领导全体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终使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真正站立起来!

遥想那些革命先烈当年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对比现在各种贪腐大案接连不断的政治生态,确实使人感概万千欲哭无泪!四十年改革开放,虽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革命先烈那份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抛弃或遗忘了。也正因为此,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才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最强音。他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今年组织学习革命先烈的血泪诗篇和红色家书,就是为了使全体党员重新唤起党的初心,唤起革命的使命和担当。党的初心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都不能忘却的信条和精神追求!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美帝强敌环侍,贸易战连连升级,我们面临着新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通过对红色家书的学习,我感到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用初心唤起担当,用使命引领未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怕、慢、假、庸、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新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0篇:延安红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2011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厂里组织的赴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有机会亲身感受了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含。

这次延安红色之旅,我们共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三个地方。当我游走于杨家岭、枣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憧憬着革命老区的朴实和神奇,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真是感慨万千。就是在那些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坚定了我的信仰,感慨多多,一言难尽!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当时的延安,黄土高坡,贫瘠荒凉,堪称中国内地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缺吃少穿,物资十分匮乏,有时只能实行供给制,困难重重。毛主席根据当时情况,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的口号,延边军民积极响应号召,立足自力更生,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最终依靠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丰富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我

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必须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比延安时期,我们的时代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于我们的革命前辈,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现今的生活,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作风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起来,以更好地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资源教学心得体会
《红色资源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