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7 07:41:3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r/n

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评价诊断》专题讲座,听后受益很大。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r/n

第一、新课程改革宏观背景下对听、课评课的要求。/r/n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r/n

1、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超越知识技能的取向。/r/n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识技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内容。/r/n

2、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n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构成。/r/n

3、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课程回归生活世界。/r/n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的新观念。/r/n

第二、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r/n

1、教师怎样听课:/r/n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先了解下听谁的课,上那篇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自己简单预设一下这课的教学流程。/r/n

其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即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r/n

此外,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听课的教师要善于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r/n

2、教师怎样评课:/r/n

(1)由教者自评。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评议自己的设计与课堂上的设施情况。学法,主要评议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序,主要评价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r/n

(2)同行教师评议。听课的同行教师要针对听课的情况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尤其是教学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但要明确评课的身份要以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评课的目的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教研团体和谐的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r/n

(3)专家评议。根据教者的自评和同行老师的评议情况,由较有权威的领导和专家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做一个基本评价。评价应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大家多这节课的总体印象。/r/n

(4)在教者自评、专家评价和同行老师评价的基础上,主持人应在最后做画龙点睛的概括总结,提出课堂教学中哪些做法、思想值得学习和推广,应该怎样去学习借鉴。/r/n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听课、评课活动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n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研究的“艺术效果”。任何的学习、交流都是为了不断的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听课、评课将是让我们扬长避短,共同进步。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课,才是真实,离老师最近,于学生最受用,也最有研究和使用价值。/r/n

【相关文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体会/r/n

本周五,我校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专题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n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 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r/n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r/n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推荐第2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来,由于我勤奋好学,执着努力,成绩突出,深受师生的好评。现在就我从事教学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随便谈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意见。

从初中物理新教材改革来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物理,学好物理,我从教学实际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爱上物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听物理课的。怎样把这种好奇转变成兴趣,把这种兴趣转变成学习物理动力,并使之自觉、持久,这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打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门。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学习物理也是一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第一节引言课好像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其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是重要的。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堂课,我认为应这样设计:

1、设置悬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提出:熟透的果实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用鸡蛋打石头,挨打的是石头,为什么打破的是鸡蛋?杯子里有一枚硬币,但到水后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猴子为什么会在井中捞月亮。这些生活自然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在课堂上,作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他们急于了解为什么。

2、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在上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教学实验:把一个盛满水,里面放着小金鱼的试管颈部放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在试管下部的小金鱼却安然无恙;又另取一盛水烧瓶在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塞塞住瓶口翻转过来用泠水淋下,学生惊讶地发现,这时瓶内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了。还演示了感应静电起电现象、滚摆等实验。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接着引入讲什么是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物理学、物理学家等„„,把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阐明。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这么有趣啊,他们一定会下决心好好学习。

3、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在讲授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观察和实验时,生动讲述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绘声绘色地描述伽利略仔细观察教堂里晃动的吊灯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再讲多彩的物质世界时引入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浮力鉴别皇冠的真假等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情感描述中如同进入童话世界。最后让学生动手到教室外观察自然光通过透镜后会聚成焦点和通过三菱镜后形成的七色彩虹光带。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领略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指出细心观察和认真实验是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这样,使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上完了第一节课,使学生在下课之余还在回味着物理的兴趣,只想等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这样下去学生能学不好物理吗?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只凭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物理毕竟不是学生看一场电影。看完了就结束了,学习是一个长期任务,凭一时的兴趣还不行,应让学生长时间的爱上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习物理学兴趣。人教版(九义)教材写得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联系实际,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且教材还设计了〖科学世界〗与〖想想议议〗等栏目。学生阅读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所以我利用教材这些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适时穿插物理学史,科学家的生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科学家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明白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顶点。

2、重视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每一节新课的开始,我都作一番精心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后面的教学进程就容易驾驭,这对调动学习物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引入方法多种多样,如其中有: ①实验引入法。在《惯性》一节中,我从演示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下的实验入手。不过,我把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不能太大)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放置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哪边倒?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要求解释这个意外的实验。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②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引入密度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大小、光亮程度都一样的两只汤匙,让学生区分哪一只是铝匙?哪一只是不锈钢匙?再找一团棉花和一块适中的铁块,让学生判断那个质量大?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3、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全面提高物理的学习质量,做好物理实验是关键一环,通过实验又能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新编九义教材,几乎每节都有配套的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及小实验、小制作等。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根据实验室设备条件,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深度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5米时,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马上计算,有的认真思索,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针对这一模糊认识,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的做法,克服了往日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识记知识要记牢,强化训练不放松。

初中物理并不难,涉及到的都是力、热、声、光、电的基础知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知识较多较碎、少记了有关基础知识、就可能使以后学习的缺陷、因此,要求学生对识记的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掌握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对有些识记知识学生还不太熟悉、这就更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如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记熟,然后通过作业多练习,练习了作业又加深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好中差一起抓,否则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强化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坚持活学活用,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安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我们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多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我的观点和看法可能存在不足,请大家谅解。

推荐第3篇: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物理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对于物理课的改革,我没有囿于所谓的三段六步、五环节等说法,而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物理教学资源缺失,物理素养营养不足。

五、物理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六、存在的问题

1.讲授过多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上述理念教学,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本学期由于复习任务较重,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仍延续了传统模式,并且以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复习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改革不坚持

由于对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有动摇思想,甚至产生怀疑,唯恐因为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时候出现反复。今后要坚定思想,大刀阔斧的深入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3.教学与改革的关系处理不好

教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进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我的实践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视了教育规律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出现改革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加强。

推荐第4篇: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而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上,我越来越认识到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基于以上要求,我着力对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使评价立足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完善自我

多元智力理念不仅提出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应着力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根据他们发展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的才能得到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并且,逐渐使其弱势领域也得到发展。

二、真心朋友式的评价—教学相长的起点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古人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但要以身作则,放下架子,还要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敞开自己坦荡的胸襟,诚心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

在评价方式上,主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庭、社会参与评价等形式。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以及总结自己,同行教师在实践“教改”过程中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履行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的特点应具有多样性、新的教学理念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对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诸多角色中的的一种,除此以外,他还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需求的分析者,教学材料的编写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改革评价体系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回想起儿童时代,在写作文及语文作业时得到教师的评价,就会就把那次作业当作珍宝一样收藏起来,并且常常翻阅。老师的激励对学生来说终生难忘,可以说它比任何说教都有价值,在教学改革中,我也试着用激烈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既教其如何做作业,又教育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后,我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的舞台,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使用激励、赞美的评价性语言远远比批评、指责更为有效。激励+赞美›批评+指责,有名言说得好:“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能否蹲下来,把孩子当作朋友。”是啊,把孩子当作朋友,多进行激励、赞美,不要吝啬你一个微笑,孩子们会因你的一句赞美、一个微笑,改变他们的一天,甚至一生的心情!

在课堂上,我主要运用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 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能简单地记个等级或分数,而是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鼓励化评价,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生内驱力,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作品的优点,用鼓励化的语言提出作业中的不足,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提高。

其中,我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赞美,发现有位男生字体变漂亮,作业也认真了,我会给他这样的评语:“Your handwriting is great !You are a lovely boy, I like you!”(你的书法很棒!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进步越来越快了,从此,我更加不吝啬我的赞美。

二、观察学生,及时评价。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评价。

三、课堂师生对话。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自然和而然地将话题转向评价,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作业的反思,同时又不会影响教学进程。实施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科特长,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实施师生对话时,教师的语言有激励性,能鼓舞学生,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听到他们正确的回答,我不会简单、机械地回答:“Right!”(正确)“Yes!(是的)我会高高兴兴地说:“Oh,Yor are so great !”(“你真是太棒了!”)“You’re very clever !”(你真聪明!)如果学生答错了,我也不会生硬地一摇头:“No!”“You are wrong!”(不!你错了!)我会微笑着说:“Sorry!Think it over carefully”(很抱歉,再仔细想一下),听到老师这样的评语,答对的学生兴高采烈,答错的学生也不自暴自弃,重新进行思考。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评价语言远比批评、指责更加有效。激励性评价语言,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世界,使学生具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力量。

推荐第5篇:辽宁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辽宁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努力促进物理教学的两个转化——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为物理课程的现实,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评价原则

(一)教学的系统性与素质教育要求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系统,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为更好地上课服务,更好地反映出上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又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基础上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既要“评教”也要“评学”。不仅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的评价体系,更要建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特色彰显的原则

课堂教学受制于学情、教师个性、课型、教学环境和条件,导致了不同风格、千变万化的具体教学。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教学创新和发挥特色留有余地。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四)激励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当今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所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便于操作、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评价指标

本方案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教师素养”三个方面,共7个评价项目、20项指标,对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对 “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进行加分,以体现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一)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特别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

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3)内容选择科学合理,没有知识性错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补充相关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学习资源;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4)重点难点处理适当。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合理有效。

3、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5)氛围激励策略,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6)兴趣激励策略,导课方式新颖,引人入胜。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7)自主性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师的指导语言富有启发性,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8)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现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去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9)反馈性策略,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10)教学环节得当,时间分配合理,媒体利用有效。能够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教学效率高;对于媒体利用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到好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二)学生学习质量(状态)评价

使学生达到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是新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点。

4、学习状态学生活动的质量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水平来体现

(1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即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各个层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

(1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是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

(13)学生的思维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能不能进行评价。

5、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表现在三个方面

(14)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是否经历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是否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

(15)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

(16)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三)教师素养评价

6、教师素养教师素养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师素养进行评价。教师素养包括教学基本功和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

(17)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符合教学要求。教学语言清晰流畅、严谨、生动、准确,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

(18)板书工整简练,中心突出、概括性强。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19)实验操作规范,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

7、教学特色

(20)教学有特色,教学设计新颖,创新性突出

四、评价量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授课课题:

说明:

(1)教学常规评价总分为95分,教学特色评价总分为5分,教学特色分专为鼓励教学创新而设立

(2)评课人在阅读教案和听课基础上,根据以上项目和评价指标给出分数,并累计总分 (3)得分在85分以上为A级,70~84分为B级,得分在60~69分为C级,得分在59分 (含59分)以下为D级。

(4)评委要对所评课的主要特点写出简单评语

推荐第6篇: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样重要的中央决策中,对我们的教学行为还提出了具体要求启发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也就是我们物理科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在学校的领导下,我科组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提出如下的原则要求和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中\"三体模式\"的原则性

全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既不因培养学习尖子而不顾学习后进的学生,也不要为\"全体性\"而迁就学习后进的学生。一般说来,可把教学目标分为\"必须掌握\"和\"努力掌握\"两个层次,前者对全体学生而言,也是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基本要求,后者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使他们能够冒尖。

整体性原则 结合物理科的特点和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主体性原则 彻底摒弃\"以师为本\"的\"注入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代之以\"以生为本\"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和谐共进。

二、课堂教学中突显素质教育\"三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国情、环保、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史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情操。

2.身心健康素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互助协作、不骄不燥、不畏难、自我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改善实验的条件和环境,确保学生身体素质不受损害。

3.学科素质 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强化思维过程训练、努力促进学习迁移等等措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开阔的思路、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精神等自我发展所必备的学科素质。

物理课几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概念(理论)课

1.概念(理论)的形成 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或数据等物理事实,通过概括或演绎、抽象形成概念或上升为理论,并且用准确、简明的逻辑性语言表述概念(理论)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2.概念(理论)的巩固 通过正反事例的讨论分析,确定概念(理论)的运用范围和条件,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理论)的本质特征。

3.概念(理论)的应用 通过习题的训练,或者运用概念(理论)解释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并在后继学习中发展概念。

二、浮力课(包括有力学)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包括实验在内的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获得知识。

2.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剖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理论,用途\"的一般学习规律。

3.紧密联系社会、环保、生产、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三、实验课(学生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 明确实验内容、目标、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2.实验中的组织和管理 两人一组配合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纠错,对实验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和实验的成败原因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3.实验后的小结 着重小结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对高年级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可将学生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探究式实验,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该实验课教学程序如下:

明确学习内容提出实验方案(允许有不同方案)__分组实验讨论分析现象归纳小结

四、复习课

1.指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整理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

2.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3.选好典型例题(综合性、思维强度要适中)进行讲、练、评,教师的\"讲\"要着重讲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讲评课(包括测试、作业讲评)

1.扼要分析测试目标、试题难度、测试概况,表扬优秀和学习进步者。

2.按试卷内容分类,针对错误要学生自我反思,找出原因,或让其它学生帮助分析,教师有重点地讲解题思路和总结同类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对一题多解的,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找出最佳解法。

3.重点内容的试题,要通过变型(改变试题中的某一条件,如数据),以提高应变能力,或者在内容上作申延和拓展,促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的评价

着重对教育思想、课型特征、教学目标、教学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议。

一、教育思想 对总则中的\"三体模式\"原则性要求和素质教育\"三要素\"的体现,尤其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科基础、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体现。

二、课型特征 按前述几个课型设计要求进行评议。

三、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四、教学技能 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驾驭、对教学媒体(实验、电教、教具等)的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推荐第7篇:物理智慧课堂教学建构心得体会

物理智慧课堂教学建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未知走向已知的复杂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生又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来完成的,因此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提的较多的就是构建智慧课堂,将课堂构建为一个以生为本的智慧系统,谋求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智慧课堂是针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言的。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对我们教师的告诫。主动性、差异性和潜在性是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表现很突出,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主动性的影响也很大。

我时常思考如何组织教学,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以趣导学,邀请学生参与进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和学生平时沟通多点,他们会说,他们在初中的时候最喜欢上的课就是物理。那么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为什么初中最喜欢的学科,到了高中就那么怕,而且学习参与度那么低呢?进一步了解发现,初中物理在知识的呈现上,大多都运用了生动、直观的图片或演示实验。而这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存在的,但往往由于我们过多地关注于结果,而淡化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就是情境生活化和实验化。

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由于有亲身的体验,所以对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物理问题容易理解,激发出探究的价值感,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利用课堂所学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有趣的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对实验进行观察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学习效果上来看,发现有着比体验更好的效果。“体验到的能理解,发现到的能应用”。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到的往往是物理知识最关键的所在,即使发现中存在疑问,那么在质疑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以爱护学,促进学生勇于互动

智慧课堂是和谐的,和谐的课堂在客观看待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保护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都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弃师道尊严,与学生文明相处,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个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所关注,感觉到自己的优点被他人所发现,进而从内心萌发出一种要进一步张扬个性的欲望,教师再给予恰当的引导,学生便会喜欢学习物理。

例如,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个学生举出了合力与一个分力相等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好,体现了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差的关系,我给予表扬,同时引导其思考:你还能不能举出合力与两个分力都相等的例子呢?该同学没有能够及时思考出来,脸都涨红了,我说:“请坐下,你已经很了不起了,你的例子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下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你生成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我们大家想想现在的这个问题。”在我这句话说完后,一个女同学主动地站起来发言:“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当夹角是120°时,合力与两个分力大小都相等。”我面对该学生没有说太多的话,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很干脆地说:“说得太好了!”其他同学也在听到答案的瞬间,恍然大悟,当该同学坐下时,我看到她脸红了。学生站出来回答问题需要勇气,必须在其肯定课堂是和谐的,教师是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才会站出来。该同学听课更认真了,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了。

三、以本拓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智慧课堂应体现物理与生活联系的自然美,教材中关于这样的素材也不匮乏。我们如果认真地分析现行的人教版物理高中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存在如“科学漫步”和“科学足迹”等STS教育栏目,这些栏目中或是涉及最为前沿的科学,或是涉及某一个物理概念获得的艰辛过程,或是涉及某一个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素材。在构建物理智慧课堂时,教师应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与STS教育的结合点,合理地渗透,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材中有“伽利略的实验以及他的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我将这部分物理学史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智慧所在,并还原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真实过程,这本身就是智慧化的,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价值,科学家的睿智和坚持,对其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必然起到带动作用。

总之,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体验、有发现,这些过程都不可以由教师越俎代庖。教与学是双向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有利于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保护并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第8篇:物理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探究式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实施心得体会

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容目标教学,浓度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以学习求新知,化知识为能力,进而全面提高素质。

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让学生教学生,所谓的“兵教兵”,就是建立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把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安排两个中等生和两个学困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各组员按自己的水平承担相应的工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充分注意到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创设民主、平等,竞争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最后进行反思,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先谈,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模式应用得当,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每一步都有明确任务,明确的时间、明确的学生检测,学生重视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更重要的是,当堂作业从根据上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提高了作业反馈信息的可信度,老师的课后辅导也有了针对性。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这样一条轨迹:由不会——会学——学会——掌握了学习方法——对学习产生兴趣——越学越爱学,这样教学质量就得到保证。这种模式重在学生思维的创新,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品质。它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强化自主意识、培养自学习惯、促进快节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通过促进自主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总之,自主学习并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学过程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教学中要针对后生的特点,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鼓励指导,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合它们的简单问题,为他们补习旧知识,提前为他们介绍新课的内容及重难点,只有帮助了后进生,全班的整体学习水平才会提高。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举一是为了反三”的教学目标。

推荐第9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

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

李宗金

崔美善

汪清四中

吉林省

133200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所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确客观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从现代教育价值论的角度,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用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如何进行评价,怎样客观的评价,是摆在很多评价者---尤其是年轻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及参考有关专家的宝贵经验认为,较客观科学的物理教学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备课评价

1.

教学目的评价

能否根据物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依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制定明确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的。

2.

教学内容安排

是否根据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物理教材的科学体系、以及重点和难点,依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安排教学内容的量、度、序,拟定合理的教学秩序、教学手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板书版画等。

3.

平时教案

平时教案和评课教案应大致相同(编写认真,细致,有课后小结,保存完整)。

二、

教学过程的评价

1.

教和学是否和谐统一。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实验。面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根据学生差异要其回答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由学生动脑、动手、讨论解答,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教得是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是否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师生关系是否达到了和谐融洽,是否做到了配合默契,教学相长。

2.

循序教学方面

教师是否根据物理教材中知识体系结构的序,学生认知规律的序,教学结构的序等进行教学。是否突出了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和逻辑推论的教学,是否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难点,排除了疑点。

3.

知识和能力是否相辅相成

在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是否体现了教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4.

教书育人方面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寓思想品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于物理科学知识教学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5.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中是否运用了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联系生产、生活和物理科学实验的实际,并能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模型、图表、多媒体等)。教学应力求做到直观、生动、形象、鲜明,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认识,强化刺激,以达到加强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6.

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板书板画设计是否巧妙、合理、工整、简明,能否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图。语言是否准确、清晰、精炼、直观,具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适当,是否流畅准确。教态是否亲自然、热情、端庄大方,服装整洁。时间方面,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适当,教学有效时间长,按时上课,不拖堂。

三、教学效果评价

1.

看课堂表现

主要看学生的情绪是否高,兴趣是否浓,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敢于回答问题,大胆争辩质疑,进入教学情境。从回答问题和练习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2.

听学生意见

从学生中了解被评价者是否一贯认真负责,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是否讲究教学艺术,学生成绩怎样,学生是否爱学。

3.从成绩看

被评价者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能否出题测验当堂所学知识。从所教班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或升学考试成绩中了解教学效果。

评价者如果想对被评价者的课做出更严谨准确的评价,可根据以上各项不同的权重赋予相应的分值,听课结束,逐项打分,效果会更好。

推荐第10篇: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1实验、动作示范。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改进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学生的学业评价。我们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检查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

5、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第11篇: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

余林主编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涉及一组相关概念,下面逐一介绍。

(一)测量及其要素

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指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认和描述的过程,如用秤或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或者用温度计测量环境的温度。史蒂文斯(S.S.Stevens)曾说,广而言之,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即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测量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事物及其属性。这是测量的对象或目标。课堂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所测量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性,如学业成绩。但这种测量关注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隐含于所测的外显行为之中的个体的潜在特质水平,如学业能力等。所以说课堂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间接测量,因为它关注的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特质,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评价不注重教学行为,相反,我们只有通过对教与学的行为的科学有效的测量,才能获得对相应的心理品质的推论。

二是法则。即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它是测量的关键。如公认的长度单位(卷尺等)和标准化的智力量表等,卷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标准化的智力量表能够用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法则的好坏能够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准的卷尺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同样,不好的智力量表得到的智力分数也是不能够相信的。

三是数字或符号。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数字本身具有区分性、等级性等逻辑运算的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所得到的数字来表示事物属性的类别、大小、多少等。

(二)测验

阿娜斯塔西(A.Anastasi)认为,测验本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行为样本。我们知道,测量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字标定,如智力118,要想得到这个118,就需要测量其智力行为;而智力行为是很多的,作为测量的一种的测验就要选取这一领域中有代表性的行为来考察其在智力领域中的特征,如果从这些有代表性的行为的测验中能够获得有关个体这方面属性的信息,那么这些代表性行为──行为样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对象。

其次,标准化。它是指测验这种获取事物属性量化特征的方式在编制、实施、计分及分数解释等方面有一套系统的程序。只有这样,测验才有统一的标准,使不同人的测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也才能够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使之更有效。

第三,客观测量的评价指标。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属于间接测量,因此标准化是其客观化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我们在测验时测的是行为样本,而行为样本是很多的(如大家熟知的考试时用的复本),通过这些样本所获得的测验数值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测验没有标准化的话,那么这些测验数据将会差别很大,我们就会失去对测验结果的信任。而事实上,仅仅程序上的标准化是不够的,两个人完全按照标准程序来编制某个测验工具,其测验结果也会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还需要判断测验工具客观性的一些指标:(1)对题目质量的分析,包括难度和区分度,这是筛选题目以构成一个好测验的基础;(2)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程度;(3)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这是评价测验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三)评价

评价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它泛指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评价的过程则是对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进行分析、衡量和判断的过程,评价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对事物或产品的价值进行评判。

教育评价。关于教育评价的概念,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着眼于信息,强调通过评价收集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二是着眼于方法,强调评价是成绩考查或调查的方法;三是着眼于效果,强调通过评价判断教育目标或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四是着眼于过程,强调评价是信息收集的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判断效果的过程、教育优化的过程以及价值判断的过程等;五是强调价值,强调教育评价的关键在于价值判断。(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55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尽管教育评价有很多定义方式,但通常在使用时,国内有关教育评价的定义则将其窄化了,把教育评价更多的看作是对学生(受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在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测量和测验是获取量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通常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内容相生相伴。

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之间相互有所包含,特别是那些测量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工作通常也会包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并涉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两个维度,因此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比较丰富。

(一)目标理论

包括泰勒(R.W.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和其后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模式。

行为目标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故也称为“泰勒模式”。这种理论强调把学生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把教育方案、计划所达到的目标用可以进行观察、测验的学生的行为来表示,认为评价就是判断教育活动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同时,也就是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使教育活动尽可能逼近目标。

目标分类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可以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目标系列。其中最为成熟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该目标理论的提出,实际上解决了在教育和教学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二)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七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识的智力。多元智力本身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等特征。多元智力理论给教育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从评价观来说,它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及其组合,如果给予适当的教育,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同时带动其他智力的同步发展,因而不存在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和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关注“学生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是什么”;就评价的目的而言,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而传统评价则以预定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选拔和鉴别;就评价的特征而言,评价是多元化的,这不仅体现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体现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的多元化。

(三)替代性评价

替代性评价(alternative aement)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种评价是传统纸笔标准化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由于多数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的生活,故又称为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ement)、表现性评价等。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传统学生评价中采用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非应用能力,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替代性评价就成为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替代性评价被认为是对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进行测量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海曼(Herman)等人认为,替代性评价具有以下六个特点:(1)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2)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3)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4)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5)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6)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载《比较教育研究》,2000(2)。)

(四)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研究的最初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由此对教师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观点。

伯利纳(D.C.Berliner)等通过研究阅读和数学教学,总结出了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其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作出公开的言语或非言语的反应;教师认真听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教师给学生某种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迹象预测意外事件;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并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无效的教学行为有: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无用的作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要表现自己。(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18~2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盖奇(N.L.Gage)等提出了四类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行为:(1)组织,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它与保持学生的注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及信息传递的效果有关,其作用在于发出信号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提示某些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线索;(2)提问,它与学生学习的进行和结果直接相关,它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与当前学习有关的内容,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调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3)探究,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发现性,它有助于保持由组织、提问所引起的学习准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材料进行智慧加工,并通过这一加工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智慧活动的技能;(4)奖励,指在课堂教学中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或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给以肯定性的鼓励,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奖励时,其智慧活动进行得比较持久,效率也比较高。(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155~159页,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美国的多伊尔(K.O.Doyle)在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各个教学行为特征加以整理、分析和归并,提出了一套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表(如表1-1)。

表1-1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一览表(刘志军:《课堂评价论》,4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帮助学生识别学习中的重点与非重点

第12篇:课堂教学评价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灵武市第四小学

吕卫华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明确提出了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淡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评价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传统的评价中,我们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却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忽略过程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如当某个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既要评双基要求,又要评情感目标。大部分老师认为基础知识是指一些类似于概念、法则、定理的数学事实,而把知识的应用看成是基本技能。他们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例如:《圆的面积》一课除了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些属于“双基”内容外,在研究圆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剪拼、割补等方法以及转化思想,这些过程性目标也应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注意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做到教师、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过去,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通常教师犹如一名法官,学生的任务仅仅是纠错或订正。虽然教师在学习这个师生双边活动中是最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应该是了解得最全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对学生来说,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至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不同的个体的感觉更是迥然不同。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的自评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不可忽视的。故而,我们感到,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老师的评价方法,从而使整个教学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在自评中我采取让学生在班会上自主发言和写纸条的方法,让学生把一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困难以及上课无法与老师沟通的心里话全部“卸载”到班会或是小纸条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反省能力,同样也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做到笔试评价和面试评价相结合。

笔试是常用的考试方法,从笔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笔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面试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教学中教师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尝试运用面试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可以设计一些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控制客观题型的比例,设置一些探索题和开放题,以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情况。

四、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师习惯运用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让学生计算10道题,学生做对9道就得90分;在期末测查中凡85分以上的就为优秀,以下的就为不优秀等,要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评价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呢?是否更应该关注伴随这些进步所产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呢?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各个学生无论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如果只注重定量评价,就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在评语中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力,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还在班级里设立了“争星比赛”制度,以此激励同学们,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新课程强调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定量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把它熔于一炉,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合中我们依然使用定量评价,可以说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指导,定量评价优势定性评价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因而对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要多于消极评价,发展性评价多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转载)

发布:赵红丽

时间:2010-6-3 12:43:32 来源:宁夏灵武教育信息网

点击:

387 讨论:

5 当前实施的课程改革提出不少新理念,这些理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是落实新理念的主要措施.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指引着课堂上教和学的行为,搞清楚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变化,对引导教学行为,落实新理念,实施新课改至为关键.下面笔者试谈之. 在观察视角方面,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虽然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但不少人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水平上,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讲\"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象教校.\"与这种状况相对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是: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教育机智灵活性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表演的如何,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关注\"学\"才关注到问题的根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视觉应放在学生身上,观察在教师导演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学习内容是否适宜,学习方法是否贴切,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明显等等.二,在教学目标方面,从注重双基转向注重三维目标进行评价

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注重三维目标:既包括传统教学中注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课程倡导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第一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条明确说明了新课程要落实三维目标.有人认为在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三维教学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

三者互为作用,任何一维的培养对另外二维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感兴趣,必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门学科,很明显这有利于学生双基的学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兴趣的培养也是在双基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再比如,方法的培养也要在具体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进行,不能孤立地训练;而方法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实践证明短时间内强化双基教学有利于学生该方面水平的提高;但长时间内,无论哪一方面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互为作用.总之,三维目标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既不能若化某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强化某一方面,三者的教学应该有机融合在一起.与注重三维目标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评价也要关注教师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落实状况.三,在教学内容方面,从注重课本内容转向对教材二次开发内容进行评价

过去我们全国一本教材,教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上课时对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是教\"教材\".现在每门学科都有几种版本教材,教师备课时不能简单的备教材,而是首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然后在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不是课本上的,只要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就可以,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水平代表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代表着教师是经验型教师还是研究型教师,预示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和专业发展前景.另外教师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有利于某一节课的教学,也可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四,在课堂氛围方面,从关注教学秩序转向关注新型课堂文化进行评价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课堂秩序,\"学生安安静静听课,只有教师一个声音\"成为教师调控课堂能力较强的体现.教师一言堂,\"师道尊严\",拥有绝对权威,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处于\"听从\"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均受到限制.民主,平等,合作,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这些理念有利于建立新型课堂文化.在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学生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角,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意识,使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主人翁责任感,参与社会决策,与他人友好相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改革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它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而不可估量.因此从建立新型的课堂文化角度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了教学的即时价值,也关注了教学的长远价值.五,在教学策略方面,从关注基本知识的讲解转向学习情景的创设进行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师讲课过程是:展示知识→讲解知识→考核知识;与之对应的学生学习过程是: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的课堂,从角色方面看,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知识的价值看,学生得到的是刻板生硬的书本知识,不是活灵活现的生活知识,学生看不到知识的实用价值,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从教学效果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思路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为关键,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自主地建构知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进度,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个性化学习不能进行;从话语权上看,教师的一言堂控制着课堂,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得不到表达,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状,紧密联系生活,科学,技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成为必然.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多种多样,可以是讲述故事,阅读资料,观看影像,观察事物等等.学习情景创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去得到结论,其间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理解知识,获得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科学技术中去.这样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获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学生看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看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为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后一种教学策略,评价就要关注教师对学习情景的创设.六,在学习效果方面,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检测,并及时给予反馈,这里的反馈就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单一化,一般是:在主体方面,是教师;在内容方面,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形式方面,是常规书面习题检测;在功能方面,是检测达标程度.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多元化,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甚至被评价者本人;评价内容多元化,内容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形式多元化,形式不仅仅有常规书面习题检测,还有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评价功能多元化,功能不仅仅是检测学生达标程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促进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所以新的学习效果评价更为全面,科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促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13篇: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过程中,作为教师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变革之大。虽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在这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三、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四、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五、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利用“三七式”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此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由于自己刚教物理不到一年,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后我会继续努力的。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学校: 第一中学

姓名: 王 晓 明

时间: 2015.4.6

第14篇: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与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与反思

史华伟

风华中学自200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次课堂教学改革,效果非常明显。许多年轻老师在这几次课堂改革中进步很快,老教师通过听课也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在这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获得了物理组第一名的成绩。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物理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对于物理课的改革,我没有囿于所谓的三段六步、五环节等说法,而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物理教学资源缺失,物理素养营养不足。

五、物理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六、存在的问题 1.讲授过多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上述理念教学,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本学期由于复习任务较重,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仍延续了传统模式,并且以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复习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改革不坚持

由于对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有动摇思想,甚至产生怀疑,唯恐因为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时候出现反复。今后要坚定思想,大刀阔斧的深入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3.教学与改革的关系处理不好 教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进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我的实践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视了教育规律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出现改革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加强。

2011年2月24号

第15篇: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 鲁 健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实现认知上的飞跃,更要让学生体验心理上的愉悦,产生一定的认知效应和心理效应。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这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水平的高低,除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有关外,还与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让学生喜爱你,尊重你,培养你的学科情感,喜欢物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认为物理是能学好的,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一、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刚进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学习很感兴趣、好奇心很强。能初步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因此他们大都很想学好这们课,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了,甚至不少学生失去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慢慢成为学习的后进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教材难度起主要作用,而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而没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进行必要的心理研究,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学科情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生对考试成绩过于看重,特别关心自己在班级的排名名次,当他们经过努力,物理成绩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时,便对物理失去了信心,感到自己总比别人差,产生了自卑感。

2.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非常关心和重视,对基础差的同学很少过问。甚至课堂上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责备,产生了学习上的对立情绪。

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和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出现的心理倾向,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出现的困难,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培养学生学科情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学生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是认知性的活动,同时也在进行情感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如果能把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结合好,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一点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感。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社会、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学生学完长度、质量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看看自己会不会准确的记录测量结果。

3.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4.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5.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和失败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多次的失败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梯度和层次的问题,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多研究教材的内容,更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16篇: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王云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课堂教学中,有成功,也有不足,现在总结如下,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以题代忆----知识回顾,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时,利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例如再讲密度测量时,问题是:我带的这枚戒指是纯金的吗?如何鉴别?学生纷纷抢答很感兴趣。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要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基本达成。如果学生解决的不好,则说明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二、以题代思、代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做的还不够,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活动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以题代练----基础练习、能力提高综合应用、链接中考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争论,可以辩论.在讨论、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以题代测----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

学生在小测中可以加深理解本节知识,教师在批改中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个别问题在培优补差时进行个别辅导,共性问题在下一节课前讲解。

总之,“五代”教学方法,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业务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17篇: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新形势下对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空间还给学生。本学期学校教研组对新授课的备课、讲评及改进过程,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我们物理新授课试探着采用了“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的关系。

一、“三步、六环节”简介 三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学习。

2.导学达标阶段: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成果检验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六个环节:

1.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4.自学反馈,精讲点拨: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5.巧设练习,完成目标: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这个环节可以和第四个环节结合使用,可以每学一个知识点结合题进行训练检测。

6.拓展训练,提高能力: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六环节教学的主要优点 1.真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得到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环节教学通过教师出示的“思考问题”,讨论中的答疑解难,实验中的指导,练习中的评析以及贯彻在整个课堂中画龙点睛的讲解来组织、调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启发、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讲得不多,但创设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观察与实验、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解答疑难、深入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六环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不同学习感受和不同学习见解的机会,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心力和所获得的收获也远比被动地听讲大得多。由于六环节教学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得到有机结合,协调而同步。

2. 六环节教学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把教学过程有机地划分成若干环节,并辅之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学、讨论、实验、练习,去独立思考和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拾级攀登,又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及时调控,通过师生、生生多边的信息交流,不断地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还训练和培养了探索精神、协作精神、自学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科学交流思想的能力、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3.六环节教学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整体优化。六环节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互相讨论,动手实验,积极思考和练习,再加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设问激疑、点拨引导、重点讲解,所学知识基本上当堂消化,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第18篇: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体会

兴宁市石马中学 张子汉

学习了胡玉姣老师的《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我个人认为教师要用赏识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从过去、现在、将来的有机联系中看待成绩,不唯“分数”论成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讲授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教无定法,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多元并进,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增进学生对科学问题及其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只是对概念、化学名称的死记硬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在纸上演算习题的技能;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化升学的动力和需要。

第19篇: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体会(羊传书)

“课堂教学评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儋州市第一中学

羊传书

开学第一天教研室谢克燕主任就课堂教学评价给我们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解,虽然时间紧、对学习内容难理解,但在我们助学老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我学到新的课堂组织评价方法、更新了一些旧观念,有了不少收获,下面对本次的培训进行一个小结:

刚开始接触到这个培训课程时我觉得很思维不清晰,概念很模糊,担心也比较多,随着培训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助学老师的指导下,按模块进度学习,我发现原来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慢慢地变清晰了,逐步进入了学习角色。我们不是为了这个评价而去学习这个评价方法,我们是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而学习,我认识到课程标准是我们设计评价的依据所在。所以我认为我们正在学习的这个新的课堂评价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培养新技能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好这种课堂评价还要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我们现在教学的功利性,教师把时间都放在了卷面成绩的提高上,但其实它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不少教师担心在日常教学中用这种评价方法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设计量规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所以我认为要落实这种课堂评价,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事情:

首先要做好教师观念上和教师角色上的转变。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注重运用新的课堂评价,项目进行中和完成后的评价是相当重要的。评价量规的设计上切合自己所教的单元,这样才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分析、判断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

其次要重视评价量规的设计。我们以往的评价手段是很单一的,通过网上的学习,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特别是要从多角

度去评价,也就是多利用形成性评价。评价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做评价,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具有新世纪技能的人才。我学到了这种新世纪课堂的评价方法,我们从学生的认识过程到完成任务阶段,我们要将评价贯穿始终。以前我们总是在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片面的终结性评价,很少考虑过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想我可以在提高学生的新世纪技能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促进和帮助。

最后我认为我们在培训中学到一些知识必须与日常教学过程紧密地联系。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这次培训只是入了个门,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运用、深化这种评价方法。教师必须想办法维持学生长时间的学习热情,使这种项目学习进展的较为顺利,那就要用好课堂评价方法。因为单元项目学习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学习过程。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后期容易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并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才能做到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要善于根据内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他们的信心。对于后进生要及时地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评价更应该以激励为主,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了。

虽然培训行将结束,但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们教学中去,这是一个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实践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地改变我们旧有的课堂评价观念,尽可能多地运用新的课堂评价方法去控制我们的课堂学习进程,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014-2-18

第20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不仅有甄别、监控、鉴定等功能,更有诊断、导向、激励等作用;故而,教学评价成为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效、促进师生发展、助推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所以,重建评价标准、搞好教学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评价客体的复杂性和评价主体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好课标准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带来课堂评价的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抓住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制定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能的、可行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笔者以为,审视课堂优劣,确立评价体系,应主要分析以下四项指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即体现课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三维”有机整合,建立在学生努力可达成的高度。

2、具体,即采用外显行为目标或绩效表现目标,有可测性。

3、明确,即通过新课导入、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

4、落实,即整个教学过程紧扣目标,并达成这个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与氛围,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情意的积极发展。

1、组织有序。从学生的准备状态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的教学规律,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发展进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

2、以“问题”为核心,把握学生固有知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并精心设计追问,引导学生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真正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难点,辅助学生跨越障碍,再激发出新的问题。浙江博客网y%x[1]udc?n3x

3、资源充足,利用适宜。

⑴开发素材性资源。

A、陈述性知识以教材为主,恰当调整重组,呈现适切的学习内容:既适应学生基础又兼具挑战性,既适合学生需求又引起强烈兴趣,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贴近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特别是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以结构性知识为主,重视知识网络化;。

B、注重程序性知识,教学方式匹配合理,一法为主、兼具多样;恰到好处地融入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⑵利用条件性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手段,而首先要选用最方便、最能发挥作用的;媒体的介入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4、因人施教,关键是能依据学生的种种差异,不断主动地把学生区分为若干或大或小的变化的群体,针对各个群体与个体即时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设计,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5、教学机智,即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偶发事件),因势利导,使教学处于一种新的流畅状态;善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矫正性措施,实施补偿性教学,使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性化;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讲究批评艺术。

6、学习评价,采用积极、多样的方式;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督促,重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在必要时,实施延迟反馈。

7、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把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专业素养过硬,尤其是教态亲切、自然,表达明晰、流畅,板书完整、精美。应该指出,考察度量教师的作为要以是否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标尺,只要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一切作为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学习表现,即乐学(能动性)、会学(自主性)、善学(创造性),是观察考量的重点。

1、学生的参与状态

⑴参与的广度:

A、参与的全员性,即大多数学生在投入学习活动。|

B、参与的全程性,即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C、参与的形式。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感知途径多种,学习方式多样,配合默契。

D、参与的时空。有足够的自主支配时间和选择机会,参与学还参与教,不仅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

⑵参与的深度:

A、提出、探究的问题,是本质的、深层次的,有意义、有价值的。

B、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解题思路,有根据、有创意,切中要害、表述明晰;

C、善于搜集与整理信息、发现知识的规律与联系,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⑶参与的品质:

A、活动与计划的自主性。

B、参与的目的性,即对内容或问题感兴趣,而非对活动本身;对学习成果或现实意义感兴趣,而非对通过学习可以得到的奖罚。

C、参与的自觉性,即积极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应付;在碰到困难、障碍时,仍能保持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学习的交往状态

A师生、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激励、情感交融,关系民主平等。 B师生、生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保持多向互动交流,气氛和谐活跃。 C积极互助,耐心倾听,善于合作,有明确的分工和愉快的协作。 D无论对错或如何选择,都能得到同样的关注与回应。

3、学习的思维状态

A打开思想的闸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引发新的思考。

B善于争辩事实,思维碰撞冲击,迸发灵感火花。

C敢于提出设想,进行有意的尝试,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 D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提出建议,共同分享见解,产生心灵共鸣。 E把猜想和探索而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素材,努力寻求新的发现。

4、学习的情意状态

⑴全神贯注,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⑵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中,跃跃欲试、各尽所能、兴致盎然,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⑶活动节奏健康、安全,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

⑷能自我调控,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较好地控制情绪状态、克服不良心理、调节不利的思维定势。

三、教学效能

1、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彻底,得到解决的人数较多。

2、课堂效益。解决问题的策略合理,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以较少的时空、资源的占有,取得较多的收获。

3、促进或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与区别,能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新的知识技能,对所学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归纳、表述,成功地“应用”这一学科知识于新的情境中。

4、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意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对进一步学习充满渴望和信心,出现了课已完,意未尽的感人场面;带来新的实际问题,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特色

既允许例外也鼓励超越,只要体现出教师的个性特点与风格,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与此时此刻实际密切结合,都应该给与鼓励和支持。

温馨提示:任何评价标准都不能全而统之,都不是唯一不变的;因而,应该允许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存;同一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课堂应该有不同的解读;评价标准本身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另外,观课评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包含多种随机变化,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经验、依靠感悟与直觉的工作,只有深入实际,反复尝试,才会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