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2 07:41:3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情境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组成员 安素香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教学理论创造性地借鉴了“境界说”的“真”、“情”、“思”、“美”的精华,儒家文化“敏于行”的思想,以及杜威的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在李吉林老师的理论阐述中对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情”为纽带。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

以“思”为核心。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教学中主张教师应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热烈的情绪,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思考问题,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在政治课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情境创设,的发展思维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活”为源泉。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在政治课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素材选用要以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生活现象入手,通过生活化的、时政化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具体、丰满,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会更加全面、深刻。

情境教学在实践运用中的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情境创设拓展了教学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型情境、探究性情境、实验型情境、趣味性情境等,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诱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克服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满足及对学习的信心。

其次,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最后,情境教学体现了教育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唤醒者、鼓舞者——唤醒学生创新的潜能,鼓舞学生创新的志向。情境教学从情境的设计、情境的选择、情境的运用都体现着教育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要让情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要在情境中拓宽学习的空间。情境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创新提出了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品质。

在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中,我们依然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在研究过程上,不能为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状况,教学的实际条件等诸多因素,有目的、有选择、有意义地进行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推荐第2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刘亚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

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这些后进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

推荐第3篇: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在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评价观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念不转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

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期学习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具有更大的影响。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 1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是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

总之,通过这次理论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 3 -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委组织的暑期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认真听取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感觉受益匪浅。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沉浸其中,感慨颇多。如在《一名称职的服务者》中,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

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言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有的文章为我解了惑:如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

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特别是找到了学校新推出的管理举措的影子:如《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学校近年来对教师满意度调查的重视与《提升满意度》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注重班队合作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理念措施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郑校长的文字让人启迪,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说出了许多人感觉到了却没有想到的话,更说出了许多人压抑在心头却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教师们的痒处、痛处、伤心处,把人一下子照亮。于是,边读边怡然自得,边读边拍案击节,边读边痛苦万状。

掩卷沉思,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推荐第6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7篇: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推荐第8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假期,我认真地读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体会很深。教育是一部高深的教科书,而教师职业道德又何尝不是呢?新时期的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我们不得不好好地学习一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免得误人子弟!试想我们每一位教师真正在师德方面又做到了多少?通过学习,其中给我感悟最大的是教师之爱!爱让教师更加自信。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历史上的教育家都有把爱学生作为为师的主张,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倡导“爱满天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从而主张“把整个心灵给孩子们”。前苏联另一位教育家赞科夫则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儿童。”确实,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爱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体现于学生的身上,体现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中。教书育人,以情感人!我们应该深知,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我们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心坎上,随时随地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以宽容、博爱之心去感化他们。“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尊师”,而忽视了“爱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互尊互爱”,倡导的是师生互为精神关怀者。当你去爱学生时,学生会同样爱你。当给学生一桶的爱,学生回报你一杯的爱,就非常的满足了。爱让我快乐,使我满足。

推荐第9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府谷三小 马琼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在认真听取了以胡卫平为代表的六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后,令我如沐春风。

一直以来为做一位好教师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但总觉得有所缺失,缺乏理论的指导。虽然自己也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们的书,但书上得来终觉浅,那些高深的理论若没有人进行讲解总觉得是难以消化的。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应对时代的变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这次培训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学习!

以胡卫平为代表的这六位专家在学业上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中不是教授就是副教授,要么就是博士后,但他们依然在努力地学习者,他们的一个个感人的好学故事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如李高峰教授说他为了去英国留学每晚都要奋战到凌晨1点左右,有时若被其他事占用了学习的时间,不得不彻夜不眠不休。如此精神,怎能不叫人钦佩?如若我们在教学上也有这样的精神,何愁教不好学生? 李教授说他也曾在一线干过,那时候血气方刚,也曾打过学生。但现在回想起来总免不了后悔,毕竟孩子还是孩子。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我们真是不应该对他们拳脚相加,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那样做呢?只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或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吗?我想那也应该有其他的方法吧!

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对学生我们应该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我们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让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去实践。其次才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然前人以总结出经验且形成理论我们又何苦苦苦去摸索?专家们已把理论吃透,我们又何不倾心聆听?这样我们又何愁提高不了教学技能。几位专家说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言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

推荐第10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下面是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极为关注,但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了解还不全面、不深刻,认识和把握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如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中,应多联系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针对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讲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也要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最新信息的掌握已基本和教师同步,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教师。过去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某种“权威”已不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好重点难点问题,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他们信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

二、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要树立研究型的教学理念,实现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所谓研究型教学理念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根据这一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要实现以下转型,即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型;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型;由传统的应试型考核方式,向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和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方式转型。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探究组织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主持人,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上采取师生互动的“体验式”、“互讲式”、“问题式”、“案例式”、“专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自觉地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以客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且还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接受道德观念的主体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学生的知识状况,情感状态,意志类型都会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平等的关系,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其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而且要分析解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俗地说,就是塑造学生灵魂。要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系统的理解和切实的运用。要从各门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各门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要求每个教师下深功夫、下苦功夫,不断探求其规律性,并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创造性学习,提高竞争力,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

个要探讨的问题。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使学生获得他们未曾拥有的知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因此,我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

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2)关爱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平等看待学生,耐心关怀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刻苦学习知识。(3)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探索新教法。(4)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小学生只注意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第11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党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大新党章

自从2012年2月22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我已经拥有三年以上的党龄。但是,令我十分惭愧的是,自己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阅读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一系列报告规章制度等,领悟党对广大党员的期望和约束。最近,随着学院对研究生党员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也开始学习党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下是最近一周学习十八大新党章的心得体会。

一、加深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里深刻地表述了新时期党的性质,非常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完成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两个先锋队”的提出,一是由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决定的;二是由我们党的党员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的情况决定的。因此,“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共同奋斗。

新《党章》第一次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作出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决策和贡献。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和拥护,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及时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更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最高纲领前进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体。因此,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该牢固树立、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加深理解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新《党章》重申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我们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党章》第三条第一项第一句修改为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新党章对党员义务的重要规定。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领会这项新规定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对于党员的八项义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履行,要做到全面、严格、自觉执行,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迁就,在履行义务时,应时时刻刻按照党章规定的要求去做。

新《党章》对党员的权利虽然全部沿用了十五大党章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应从十六大党章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角度来领会党员权利的新内涵。党员权利不是个人特权和私人利益,而是党员服务于党的当前任务和最终目标的所必需的民主政治权利。始终做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体党员在新世纪新阶段指明了行动方向。党员只有积极行使权利,主动发挥作用,才能担负起党的使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正确行使党内批评的权利,勇于同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

我认为,党员的义务与权利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应该把二者统一到实际行动中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逃避党员义务,还是消极行使权利,对党的事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只要我们大家遵照《党章》的要求,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全身心地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我们作为最基层党员一样要坚持原则,在生活中要讲党性、在经营行为中要重品行、在工作经营活动中要作表率。我们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发挥党员在商场中的各项表率作用。在平常的活动中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政治、思想、作风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以党章的规程严格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自觉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每个党员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带动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政治觉悟,力求在进入社会以后能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维护党的光荣伟大形象。

2015年6月15日

数量经济学

姓名:

第12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读曹培英的《计算教学》有感

政和县澄源中心小学 范柳青 2014年6月

今天有幸在营东小学通过远程系统,聆听了上海曹培英老师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曹老师从以下几点讲解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一)运算意义的教学

积累感性认识,理解运算含义。概括感性认识,明确运算意义。

1、加减运算的意义 加=合并 和=一共

2、同数连加: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如:每组5人,3组一共多少人?

关键在于自己正确的选择运算 3*5 5个3相加 5*3 3个5相加

(二)运算法则的教学

1、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例:12-7=?

“互逆发”——想加算减

“破十法”——拆被减数

“连减法”——拆减速

“转化法”——差不变

2、推导方法的多样性

以“分数/分数”

“归一法” “转化法”

“还换法”

3、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

两位*一位(不进位)

两位*一位(进位)

多位*一位

中间有0的数*一位数

末尾有0的数*一位数

4、循理入法,以理取法

可能性:计算法则是计算操作过程的程序化,逻辑思维过程的规范化。

必要性:理解记忆的重要,灵活运用的重要。

如:两位数+两位数的教学

通过操作实例,感悟算理 4() +()3 ———— 8 1

5、揭示计算法则的实质与联系

6、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提高练习效率。

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三)运算性质的教学

(四)口算能力的培养

(五)估算能力的培养

(六)计算的趣味性和思考性 以趣促思,以思引趣

1、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

有趣——乐趣——志趣

2、揭示数学的内在魅力

数学的内在美

如正方形数:4 9 16 25 36 49……

数学的人文性

...... 如1/7=0.142857 2/7=0.285714 ……6/7=0.857142

“角谷问题”:一个自然数,如是偶数除以2,如是奇数乘3加1,如此计算,总能得到1。

13—40—20—10—5—16—8—4—2—1

3、穿插趣味性思考练习

用扑克“算24”

第13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太关完小 张清珍

今年秋期学习了《努力营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合理应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生活教育的思考》这几篇文章后,受益匪浅,现在来谈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习了《努力营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后,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我们作为老师一直在苦苦思索并不断追寻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是课题:“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其实,这是一个在新教育体制下和新课改标准下不断被思考和被实践证明着并逐渐被积极认识的一个问题。原来在众多人的评课标准里,“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人人称道”等词语成为一堂好课的标志性评价,而在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能真正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这样一个指标下,上述这些评判标准或者一种对课堂的评判理念便显得不太“和谐”了,因为,这些过多强调的主体是“老师”,而对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说,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考虑,其主体应该是“学生”。

从一个站在第一线的老师的角度来说,一堂好课,就是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尽量的放开学生,这里的放开,其实是放开学生的思维,而不让学生发散的线性思维陷进我们“设计”好的思路的囹圄中之中,那样,我们得到了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满足,却制造了教育的一种另类的悲哀!

真正的好课堂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而且在合理的状态下,学生的问题越让我们意想不到,我觉得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这个课堂的再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自我水平和价值的过程,这样的碰撞相信才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双赢!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而对评课者来说,有争议的课堂才更能彰显课堂的魅力和其教学的亮点。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现代不断实践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传道、授业”已不能完全体现现代教师的价值和功用了,而教师的真正价值却在于“解惑”,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巧完美的“表演”好这一门“平衡的艺术”!

我们思考着、努力着、期待着„„

但是,有一点却是最想说的,思考的人很多,而在路上坚强、踏实,以一种朝拜者提姿势行走的人却不多?

所以,我也在自问:我是谁?我是在想还是在做?

学习了《合理应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后,我再理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时代呼唤着教学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冲剂呢?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对6-12岁的孩子,如何通过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四鼓励三允许,即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学习和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在0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境,板书0后,问学生0像什么?学生马上说像鸡蛋、鸭蛋。到这里我并没有停止,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0还像什么?刚开始,学生还不敢说,可开起头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0像气球、像梨、像桃子、像猫的眼睛、像冬瓜、像南瓜等,足足有二十种不同的说法。教师接着问:这个0有什么用途?学生马上答出:画画时人的头、眼睛、嘴都用到0,机器上也有像0的零件等。这样的环境打开了学生自由想象的大门,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时教师小结:0有这么多奥秘和用途,我们大家喜欢0吗?学生都说喜欢。此时教师又进行点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升华,那么我们在考试时,大家愿意不愿意试卷上得到0呢?这时学生都笑了,都摇头说不愿意。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既然大家 希望自己考试提0分,那么我们在学习是应怎样办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要好好 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敢说、敢想、爱动脑的好习惯,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利用这种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能被

2、5整除的数”时,课的开始可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就知道能否被

2、5整除,这种人为的设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好奇、惊叹、羡慕,然后利用这种特点,指导学生去发现能被

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课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呢?这其实是通分问题,要到以后才学习。但教师体会到这一总是表现了学生强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便改变了教学计划,指出:我们来研究一下:怎样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如45和38,谁比较大?一位学生说:45大于38,因为把分数35做为中间数,而45大于35,35大于38,所以45大于38。另一个学生说:45大于38,因为一个分数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教师表扬了他们,并约定课后继续研究。这节课,由学生的一个“奇问”引发了思考,并由学生自己初步解决了总是,使得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使教师和学生教师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中,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注重实践活动

对于从生活实际引发出的新知识的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初中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在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后,给学生每个人发一个长方形纸片(大小不一),要求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这时可以发现学生都用直尺测量,但有的量四条边的长,有的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虽然这两种测量方法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但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一学习活动。在列式时,有的列(长+宽)×2,有的列(长×2+宽×2)。较多的是把四条边顺次相加,然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相互交流和讲座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出最佳方法。这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由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会了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注重独立思考

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学实际,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初中活动。数学中应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改变过去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35,同学们很快说出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出58后,教师指出:能不能想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出的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整数以及特殊的数“1”、“0”等,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求倒数的积极性,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习了《学生生活教育的思考》后,我懂得了如何保护范错的学生。

以后,我将把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作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14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高仁喜

理论强化培训,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是戍边、稳边的需要。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懂得,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进步,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三个队、四个力量”在的巨大作用,也更坚定了我的决心与信心。

二、不断地加强学习,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人,就是从我们基层班子党员干部的身上来认识。基层党支部班子担负着传达党的政策,带领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为人民选准发展致富的路子。

1、是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连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也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是增强创新、发展观念的需要

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市场经济是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开放竞争、优胜劣汰。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快*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立足于本地实际,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谋求经济快速发展。

三、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

1、端正态度,大兴学习之风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遵守学习纪律,做好笔记,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平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2、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学习法律知识就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把依法行政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不久单位搞基层领导竞争上岗要举行笔试,并且给出了笔试大纲。我同许多同事一样在笔试的前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政治理论,没想到这一学习真是让自己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很大启发。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新时期的党政理论,对我们党新时期的工作和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而这些理论的学习恰恰是我们工作中常常忽略的地方。学习之余,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感受。

先谈谈“三个代表”的认识,现在看来:“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确实有着其丰富的内容结构,而绝非仅仅看看“三个代表”那几十个字就能读懂其深刻含义的。确实,“三个代表”在理论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承载,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所要走的路线,和如何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最精辟的概括。

“三个代表”首先讲到了先进生产力的问题,的确,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发展的速度比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我们的建设速度就会加快,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会迅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自然会随之提高,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自然落实到了实处。有了先进文化的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就会迈上正确的轨道,我们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有了先进的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又得到了具体体现。有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2 路线就不会偏离方向,我们党的工作就会有目的性,方向性。由此而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自然得到了巩固,国家也就蒸蒸日上了。由此看来,“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行动纲领是多么的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作为一名公务员或者党员干部,就应当在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它们落实到实处,这才是根本。

再谈谈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社会进步,时代前进的根本体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做 好发展这篇课题?我认为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实质,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动力。我们要全面发展,就要顾及区域差异,地区平衡,因此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自然摆上了我们的目标体系。我们要协调发展,就是要协调好社会各方利益,缩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是对发展多么精辟的诠释!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和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学习中,我明显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从量的指标向质的结构方向发展。中央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又实实在在的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党中央正致力于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目标的雏形。

当然,党的理论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我感觉在自己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涉及重大理论的初步系统性认识,这与我学习前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在全国,像我这样对党的理论缺乏认识的公务员应当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是国家政策方针切实的实施者,熟练掌握当前党的重大政治理论是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这应当引起公务员们的足够重视。

2011年11月15日

第15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感觉收获很大颇有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学习

首先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

其次要经常学习廉政规定,通过学习,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脑子里始终要有明确的界限。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审视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再次是以案为鉴。要用反面典型警醒自己,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二、干净履责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做为一名税务人员,我们要保证为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取得人民信任,做思想干净、行为干净、作风干净、关系干净的公务员,

一是思想干净。做对党赤胆忠诚,对人民真心实意,对工作兢兢业业,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纯粹高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是要行为干净。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三、自觉接受监督

做到自我监督,始终把党纪国法牢记于心,时时拿廉政行为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爱岗敬业。

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

第16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XXXXX XXXX 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的领路人。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辅导员肩负重要的责任。为此,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我的个人体会是辅导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一是政治理论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只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扎实,自觉养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在各种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考验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立场,才能带领广大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加强对党的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刻领会并掌握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做好目前工作的基本保障;三是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规律的探索,不断学习新时期新阶段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这也是理论学习的最终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年度在学习基本理论方面,积极参加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做了1.3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参与调研了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参与拟定了整改措施;下半年,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60年的法制建设进程;通过集体学习、观看录像、自学等方式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参加学校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并认真学习了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也加深了对共和国60年来发展历程的认识,思考了一些在发展过程中党应该发挥和已经发挥的作用,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

下面结合学习和思考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就教于各位老师和同仁。

曾几何时,中国作为一个领先世界的文明古国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无数的仁人志士以毕生精力乃至于鲜血和头颅致力于民族和国家的强盛,然而直至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找到了民族解放和发展之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才得来的。建国以后,我们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经济基础,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的发展道路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们走了不少弯路,直至粉碎四人帮,实现拨乱反正之后,我们才更加重视按照经济规律而不是仅仅依靠政治理想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到的,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肩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曲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学,如何在高等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承担起肩负的历史社会责任、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学校的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把我校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一个总体目标、六项具体目标和五大工程。

法学院是新建学院,法学专业也是新兴学科,当年上专业是正值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和大众化转化的时期,新建学院也在高等学校规模发展时期。如何在高等教育由规模型向内涵式转化的新形势下办好法学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目前法学高等教育规模设置过大,2009年中国法制发展报告披露,全国目前有634所法学院,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低水平的法学教育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职业技能和司法理论训练严重缺陷。这两个问题也是目前制约我们法学院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下真功夫破除这个瓶颈。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法学院、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学院党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此,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总支和支部委员不但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理论,更要养成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中心工作的习惯和做法。其次要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学生和教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使学院的教工党员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先锋,成为具有良好师德、过硬的教学本领、掌握前沿科研理论动态的业务骨干,使学生党员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司法实践能力强的班级带头人,使学生党员干部成为就业工作的带头人。

学团工作关系的点点滴滴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现实发展,尤其是学生干部选拔、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工作,更是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抓学风、树正气多赖于此,必须严格程序、严格标准,完善组织发展制度和程序,完善评奖评优程序和标准,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明确其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都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用规范的制度保证学院的科学发展。

营建良好的学风、院风,通过先进文化熏陶,促进学院的科学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严格纪律,严格管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通过奖惩机制,褒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喜闻乐见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法学专业需要的思维特点、心理特质、处事方法和思想理念。通过这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实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科学发展。

通过本年度理论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下一步拟继续制定周密科学的学习计划,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广大同学的理论学习积极性,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学生干部队伍。

第17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对理论的学习能够使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唯物主义方法论去解决各类矛盾;能够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和升华;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当前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学好政治理论课程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好处。结合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认真剖析自己,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修养上持续先进性。一个真正的党员干部,要想具有先进性,持续先进性,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就务必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高尚道德的示范主体。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发挥高尚道德风格。在执行党的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出现同样的机会谁先占、应得的利益谁多得、社会的弱者谁照顾、必要的牺牲谁承担等政策规范不到的问题时,党员干部就要发扬高尚道德风格,先人后己,必要时放下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党员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

二是要增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上持续先进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务必要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时刻持续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潜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是党员干部持续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持续工作上的先进性,要用心工作,埋头苦干,以自身的工作实绩为身边的群众做好表率。如果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根本谈不上先进性。我们要继续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努力把党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做好。要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单是个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职责、工作资料,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准则。

三是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坚持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持续先进性。作风是党员干部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持续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持续和发扬。党员干部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要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同志“中国梦”的论述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职责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第18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投资科——张义)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因此我重点通过学习《新党章》来实现自我的提高和升华,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要履行好党员应尽的义务,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始终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

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作为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国家法律。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国家法律,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共产党员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做斗争。共产党员要带头守法用法,坚持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履行好党员的八项义务,用纪律和党章来保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时刻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模范。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发扬高尚道德风尚,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等同一般群众的道德。以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和自尊、自爱、自重等为表现的道德良心,对道德选择的确定、道德目标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失去了道德良心,我们就不能保持先进性,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员在遵守党性纪律的同时,不能忽视良心的作用,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这样,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才能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同时确保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学生党员,要时刻不忘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感染身边的人,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别人的共同提高。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党员的素质,而是提高我们全体人民的素质。 (三)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于思维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党员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难以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历史任务。衡量和判断一个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其先进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文化素养是要在学习工作中长期积累的,因此,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永远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增强终身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党员是不合格的党员,不是真正的党员,没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我们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党员。为此,党员就必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过去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有了私心就没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再有利的事情,再好办的工作,都会变得纠缠不清。有了私心,就不能头脑清醒,就不能秉公办事,就不能理直气壮,就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我们要始终坚定伟大理想和信念,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党的先进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永恒的宗旨!

第19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5天封闭式的理论强化培训,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是戍边、稳边的需要,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懂得,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进步,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三个队、四个力量”在的巨大作用,也更坚定了我屯垦戍边的决心与信心。

二、不断地加强学习,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1、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党的事业尽快培养一批政治合格、立场坚定,具有大局意识的党员干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学习党章,学习党的两个条例,不断地熟悉党的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水平,用党的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好地为人民致富服务。

2、是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树立“三观”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保党不褪色,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3、是加强班子建设的需要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人,就是从我们基层班子党员干部的身上来认识。基层党支部班子担负着传达党的政策,带领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为人民选准发展致富的路子,

4、是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连的需要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也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是增强创新、发展观念的需要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市场经济是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开放竞争、优胜劣汰。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快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立足于本地实际,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谋求经济快速发展。

三、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

1、端正态度,大兴学习之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遵守学习纪律,做好笔记,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平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2、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学习法律知识就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把依法行政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篇二: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学习与了解党的知识相结合。二是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避免学习时带着两只耳朵听,无事一身轻现象。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努力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党员干部如何作为才能实现“中国梦”呢?首先,要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对外界的辨别能力。“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党员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为实现它提供强有力的先锋力量基础。

其次,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时时刻刻在思想上要有为“中国梦”奋斗终身的准备。“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个人的理想不应与“中国梦”相冲突,而是为“中国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党员干部必须实事求是,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工作,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会很快得到实现。

总之,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必须要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

篇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XX年,本人认真按照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计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提高自己驾驶全局的能力。

一、突出重点,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

为按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本人细化拟定了学习方案,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抓紧抓好,力求融会贯通,使理论学习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今年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一是坚持经常学。理论学习重在经常,贵在持久。一方面突出及时性,迅速贯彻学习上级各种文件,并力求联系实际深入学习,把握精神实质。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自学,力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同时,注重与其他中心组成员交流心得体会,撰写理论文章。

二是注重专题学。对党的xx大五中全会精神相关专题,采取听辅导报告、自学等方式,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二、结合工作,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要求,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一是结合工作任务,选择学习内容。结合本镇工作实际,认真自学相关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这样就避免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中脱离的现象,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二是根据工作特点。在学习形式上,以平时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自学和集中学各有侧重,自学侧重学习原文,集中学侧重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自学一般利用休息时间;

三是围绕工作中心,注重学习效果。为了使理论学习切实为工作服务,能用在工作中,能推动工作,我注重在“用”字上下功夫,认真领会上级的文件和讲话精神,并用以指导工作。

三、联系实际,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坚持以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促进自己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着力增强认知力。认知力是领导干部思维层次、立场观点、发展理论的综合体现。我通过对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等根本立场的学习,使自己进一步明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对基本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明晰了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增强了发展意识、执政意识,树立起市场观、统筹观、人本观等科学的理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准确把握国情、镇情变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以开阔眼界观察事物,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办法推动工作。

二是着力增强统筹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始终坚持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我镇的发展现状,明确统筹的意义,明确我镇发展思路。

三是着力加强执行力。党政“一把手”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理论学习的成效。本人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执行的观念和意识、执行的底气和勇气、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执行的制度和保障入手,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各项交办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本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坚持做到完成全年安排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认真撰写体会文章,通过自己带头学、带头写,带动全镇干部学习热潮,促进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四: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三个多月以来,我们先后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延边州教师十不准》和《党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县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等文献中有关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教育系统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等内容。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浅谈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们应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要做到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20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了解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可以穿顽石;清泉,滴水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继承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了解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可以穿顽石;清泉,滴水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自从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继承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作者:赵淑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11-12-28

陶行知 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读过《陶行知文集》掩卷沉思,感觉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陶行知 先生以他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的教育给我们爱的教育,爱的启迪。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爱学生,使自己与学生越来越贴近,在师生的两颗心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 谈陶行知 先生的教学理念。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话语蕴含着的是淳朴、真挚的爱。陶行知用他宽广的胸怀去爱学生,去实践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我要 向陶行知 先生学习,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我觉得自己爱学生,爱听话的孩子,爱成绩优秀的孩子„„与 陶行知 先生那无私的爱,自己对学生的爱是那样的浅薄,那样的自私。有了附加条件的爱,即使付出再多,得到的只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责。陶行知办育才学校施爱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以实际行动来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平的,稳定的,是高尚的,不应以学生的面貌、成绩为取舍,对有缺陷的、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爱,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沐浴在老师的爱中,快乐的成长。

老师的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感情的付出,更是智慧的付出。老师的爱是感情与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具有不可复制性,在某一方面可能技不如人,在另一方面却脱颖而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其他孩子的优点;不能单纯凭借成绩而把某些学生视为“差生”而冠之“朽木不可雕”的帽子。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只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或者是挖苦讽刺,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所以说对待“差生”我们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爱,帮助他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以长补短。

当然,对学生在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陶行知在竭力为学生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咐要以简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当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和指导。自己是一名小学老师,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就像一块璞玉,老师灌输给他们什么样的思想他们就会朝向哪一个方向,所以老师对孩子要爱,也要严格要求,对孩子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沐浴老师爱的同时也会找到前进的路,学会去关爱他人。心中有爱,路才能走的更远。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 陶行知 先生生活教育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 陶行知 先生的话说“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 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今,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把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经过自己思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 阳明 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三、依“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陶行知 先生提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句话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的学,而是有着深厚的含义。一是指依据学生以掌握的知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二是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秉性等各不相同,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因材施教。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转过来,不再是老 师 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同时, 陶行知 先生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自己深有体会,有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能积极配合老师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相反,有的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当今教学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就如 陶 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对待学生就要像园丁一样,了解他们的特点,进而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敢的肩负其责任,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走向“真人”之路。在这条路上有欢歌也有荆棘,但当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走过之后,迎接我们的是那一弯彩虹。

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