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中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2 18:06:0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职教学反思

中职教学反思

近年来,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者的社会地位。有了这三个“前所未有”,对于我们基层的职业学校教师来说,似乎也应该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显身手的时期,然而,作为一个热爱职教事业的教师,我也常常感到艰难和困惑。

艰难是指当我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面对的却是为数不少的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做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对教学内容挑剔的学生,就怕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没有比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让教师更加身心疲惫的了。不少教师就开始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要走出这种困境,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反刍”,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轻松自如驾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反思一:教书的同时,是否注意育人 (1)育人是中职教育的第一要务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他们同龄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不少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儿童”长大,或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而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导致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拨动他们情感的弦,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春风化雨润人心。 (2)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识可以互为促进,二者相得益彰。教学的任务在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

各门学科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然,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中职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杨金土主任指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帮助人人成才。”实践证明,不少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后,照样取得很大成功。中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可能赏识学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阴影,帮助他们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最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我们既不赞成用“多元智能理论”把我们的学生说成是前途无量的社会精英,更不能接受把我们的学生打入另类,认为只要他们不危害社会,我们的工作就“善莫大焉”了。我的观点是:他们就是平凡老百姓家庭中最普通的孩子,他们即将构成未来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各种服务。

反思二:理论是否注意联系实际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直接的切身体验,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必须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讲授: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反思三: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这种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而言,尚能接受;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就很难接受,他们表现为上课不久就提不起精神,或昏昏欲睡,或讲小话,或搞小动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机制是“引导”,即教的引导与学的被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四:是否了解学生个人状况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师应当多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包容学生,鼓励学生。例如,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脆弱,抗干扰能力不强,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多鼓励、多引导,指导学生学会放松自已,克服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学习意志,提高抗干扰能力。中职学生普遍懒动,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学习精力不充沛,有时会因气候变化等原因,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反思五:是否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进行中提出的认识任务,要与学生的认识潜力相适应。如果所提出的任务跟学生所具有的认识可能性之间差异太大,那么这样的矛盾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动力,反而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阻抗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每次授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否则他们就接受不了,消化、吸收不了。所以中职教学讲究“实用、够用”为原则。

反思六:是否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组织教学、表达情意的主要载体。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控制好音量、语调和语速。语速不宜太慢,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语音不宜太高,以免学生的听觉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文采,抑扬顿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中职学校上课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有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学生讲话。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便提高语音,由于沉不住气,语速越来越快;结果学生的讲话声也越来越大,讲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

反思七 是否应该像学生示弱

记得有一次,我咽喉化脓,嗓子疼的难受,根本不想说话,但课还是要上吧,到了教室,我有气无力的说:“同学们,Mi Yu 嗓子难受,说话困难,今天上课声音会很小,希望大家谅解”,然后,我就开始按部就班的上课,没想到的是,这节课出奇的安静,我顺利的上下了这节课,我当时就感概万千,让我反思教师的适时示弱。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在学生面前扮演着一个“强者”的角色,在学生面前“逞强好胜”、维护“师之尊严”,从不甘心示弱。 而这节课,我在学生面前就是一个病人,一个弱者,一上课我就示弱。

在这个班级,我曾经用严肃的面孔和敲打桌面等别的老师习以为常的方法来“教训”学生,可收效胜微,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我的教导也仅仅限于表面,一旦我背过身去,学生又会恢复顽皮的本性。

也许不少人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示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教育的失败。其实不然。在学生面前示弱,唤醒他们的爱心,促使他们学会做人,进而激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是完全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示弱能使我们轻松的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是主体性的凸现。示弱,它首先是一种教学态度。去除“师道尊严”的想法,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亲切地点头、微笑,滑稽的摇头、皱眉都构成一种氛围。 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着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因为老师也是凡人,而不是神,学会示弱,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更是一门艺术。

当然,要求我们学会示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确很“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有时感到预定的教案不那么符合教育实际。有时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那么充足,这些很正常。今天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鲜事物、新鲜玩意儿产生。而这些新东西,我们未必都能及时捕捉、了解。而孩子们是一个群体。一个人知道一点,那他们加起来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而且这个宝库里面的知识每天都在变幻更新。几天前我给我班学生讲生活中的英语字母缩写,当时一个学生就问我

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曾坦言:孩子们都用上了MP3,而老师又有几个了解MP3呢,很多人甚至没有MP3这个概念。可能老师的工作太过劳累,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确实比孩子“弱”多了。

教师学会示弱,有时的确挺难为情的,但这却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以前我们总是站在讲台上,从形式上就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仿佛一个传道士。讲起课来滔滔不绝,讲到兴起时,甚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老师醉了,学生也醉了,而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一部分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一部分差生上课说话,破坏课堂,让我们感觉无可奈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呼吁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学会向学生示弱,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

阅读《老子的智慧》一书,至深地体会到适时、适度的退一步,反而可以以退为进,使问题更迅速,更有效的得以解决。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对待学生,学会宽容,等待,变通,同样可以达到可喜的效果。学会示弱,并非无原则的退让,它是体现教育者教育机智的一种策略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也能以幽默风趣的方式适时地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给同学们,那么课堂一定会很快乐。老师放下了架子、解除了武装,学生消除了心理压力、敞开了

心扉。真诚使得知识像缕缕清泉缓缓地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也流入了老师的心田。

学会示弱,示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遇到“难路虎”,有时真是急煞人啊!我们会怎么做呢?是避重就轻,绕道而行;还是和和稀泥,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者是瞒天过海,将错就错呢?为了维护老师的权威,我们很可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做法。可是我们不要忽视学生的模仿能力可是很强的,你和稀泥,他在学习中也和稀泥,我们这不成了木刀杀人,误人子弟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诚一点,莫若坦诚一点,如若不然,十几年后,我们可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下酒菜,何必呢?关键时候,可以请孩子们帮帮忙。“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实事求是,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很有意义。

示弱有助于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发挥过于出色,就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反映迟滞。这就像一个玻璃瓶里装有两种不相融的气体,一种气体极度膨胀,另外一种气体就会被压缩。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例如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你能告诉老师吗?”“谈谈你的看法,老师很想知道。”“这段课文怎么朗读,你能教教老师吗?”……这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伦敦经济学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就认为“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只有对先人持怀疑态度,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的教学正是要唤醒孩子们身上的这些特质。

总之,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定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

推荐第2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教学中职二年级计算机专业高考班和计算机应用班的《影视动画后期》和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两门课程,分别作如下教学反思

先是《影视动画课程》的,《影视动画课程》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算得上主要专业课程,我经常对学生讲:学计算机不可能不学电脑设计,而学电脑设计不可能不接触影视动画设计,学生也认可和接受这一观点,因此在教学上,我算掌握了主动。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学生学习影视动画专业课程,很难找到对口的影视动画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大问题,导致临近实习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

2. 学生学习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区里的教研员在一次教研会上也说到这个问题,甚至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都是一些过时的知识。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 ① 学生在学校学习很难在实际生产岗位顶岗实习那样,这是两个不同的学习时期,是劳动者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不同阶段而已,也很难有学校为学生在学校提供象校外那样的实际生产实作岗位,这是不实现的。

② 第二,在学校,老师教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从事职业有个良好基础是必要的,这样一些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从事相关职业不会无用,也不会过时。譬如在软件的使用技巧上,譬如在电脑

设计的审美构图上。我曾经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校打好这些基础,出去在外面生产实际岗位上跟着师傅学习几个月,应该很快能上手,这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③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所传授的对于软件的使用技巧上,软件的应用,电脑设计的审美构图这些基本的知识点的传授上,应该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更加细致,而不能随心所欲,这也是这些年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以上是关于《影视动画课程》的教学反思,接下来谈谈《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反思:

因为是学前教育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课程》属于该专业的统考课程,学生比较重视,再加之所学内容集中在OFFICE套件上,属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软年,教学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还算顺利吧。以上就是我这学期计算机教学的反思。

推荐第3篇: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尚丽华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从以下这两方面提高自己,力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其一是创设诱人的情境;其二是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一) 创设诱人的情境。

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更为重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中职语文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却日益下降,本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1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中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

推荐第4篇:中职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卢秋梅

从事中职教学以来对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中职数学和电工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总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推荐第5篇:中职院校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反思

机械技术系

2014年1月

2013年过去了,2014年来临了。告别往昔,展望未来,下面对本学年工作加以总结,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本学年我担任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床电气控制和钳工实习等专业课教师。这一学年我内心深处时时感动着,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教学过程是快乐和美好的,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

一、收获

1、备课:这学期的备课在去年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简化了知识上的抄写,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过渡;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尽量将教学难度降到学生易于理解的程度,并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根据学生实际,简化了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教学方法

今年,我积极参加机械系和各教研组组织的“一人一课”教研活动,在与教学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评课,多总结别人的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借用。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习各种课型的的授课方法、学习课件制作的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3、课堂管理

通过长期对学生的了解,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管理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样使自己管理学生严而有度、活而不乱,怎样使课堂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都是自己今后还应努力的地方。

二、工作反思和改进

1、狠抓学生管理: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实际和观察,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休戚相关。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氛围、教学成绩。在今后应逐渐总结、不断学习,努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常规教学:常规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核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克服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针对今年的教学实际,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注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急于求成,避免求全求细,一定达到与期目标,做到实际有效。

3、变换教学模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一厢情愿的认为讲的细讲的多学生自然就懂了,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切实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讲解、讨论、探究、记忆、练习等方式的灵活运用,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

4、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一体化教师,仅仅只满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达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拿得出手,经得起检验,不仅要征服学生,还要能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取得理想业绩。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形成符合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登上一个新台阶。

5、工作细节有待改善

反思一学期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导学案、作业本的使用与保管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另外,教研组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支持,基本上能按学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后要更好地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学生与家长满意,让院校系领导放心。

推荐第6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 正 达

2010年5月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当涂县职教中心 李正达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教学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基础水平,以“够用”为原则,运用各种学生能够和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那些将来用得着的,有意义的知识。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改革 反思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

2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 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

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 3 可以不去了解。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4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2]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3]王幼龙 《机械制图》(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 5

推荐第7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王艳钦qjyyxs01x43 摘要:针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时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有以下思考。

1 《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推荐第8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门槛急剧降低,中职生的“总体素质”是“每况愈下”。中职学校招收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一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习惯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目前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的确很红火,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都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较淡薄,空间想象力较弱,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二、培养目标分析(即企业要求)

我们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技术工人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读懂设计人员画好的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坯料,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装备,完成该图纸所示零件的制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看懂技术图样是首要的,只有能读懂图纸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三、教学反思 1,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是学生入学后就进入学习的新课。课程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彻始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解决画图和识图问题(其中以识图为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很抽象,教学过程中非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2,现行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尝试使用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但目前各类中职学校选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这些内容,国家标准在制图上的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件的表示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等等。其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零件图的内容等是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所在。

3,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届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虽经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该课程以及我们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不太满意。每届总有部分学生接近一无所获。当然,由于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是有较为可喜的进步。

4,教学革新 1) 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前面所述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降低难度,毕竟,这些十

五、六岁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学好这门课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的。想当初我们在上大学时,学习该课程时尚有许多同学感到很吃力,何况他们呢!所以我们要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注重实践训练,加强与机械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联系精密的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识读和应用图样的能力,以会“读”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以致用,以适应企业需要。

为此,教学中我们对有些内容进行了舍取和简化。如在讲授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时,结合企业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弄明白图样上相关常用件的含义就行了,具体参数的解释在《机械基础》等相关课程中有专门的阐述,无需更深的了解。至于轴测图部分的内容,它主要是帮助我们空间想象的,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可以不去了解。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 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 2 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加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 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

企业生产中有许多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零件图纸,这些技术图纸应该说是较为规范的,表达较为合理,清晰,是经过企业生产实践检验了的。让我们的学生经常进入企业实地学习,把企业生产的零件(实物)和相应的图纸文件进行比较,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

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模型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变得相对容易,但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有关知识都用模型表达清楚。有时多媒体的运用比模型更能起到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两个圆柱体正交形成相贯线的知识时,完全可以把由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相贯而形成相贯线的几种情况用动态的课件制作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这种规律,让学生学习。又如我们在学习截交线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演示出一平面沿不同位置截过一基本体后的各种情况下所形成的截交线的- 3 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 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作为教学,正投影法是理论基础,读懂三视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构造能力,为识读图样打下基础。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独立完成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这就说明光有空间想象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掌握那些图样中所能表达的其它有用信息。比如我们要能通过图纸了解相关的尺寸基准的知识、尺寸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含义、表面粗糙度含义的等等,这些内容的掌握一定要用“加工”的概念来加以演绎。离开了相关知识的支撑,这部分内容就变成空中楼阁,难以理解。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作为我们从事这一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这一“交流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由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为了适应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地探索出符合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 4

推荐第9篇: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周玮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推荐第10篇:中职音乐教学反思

中职音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犹如教师的自我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通过反思,更新理念

首先明确中职音乐教学以弹、唱、跳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更应该体现“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审美性。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它包涵两层意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中“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归宿和目的。音乐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常用且必备的专业技能,从她们进校接受学习之初就将决定她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始终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第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幼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她们生存于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并以此构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策略实践

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的意识行为,可包涵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想教学生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测与定位。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全盘预设课堂,做出缜密的预案。预设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出现某种偏差时,教学即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要充分酝酿,通过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渐趋完美。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学情的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接受能力水平。(2)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碰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如何进行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如何教会学生?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教学目标;若干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职高音乐课中,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取得逐步提高的效果。

2、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是否凸显音乐的审美体验性?(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4)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技能?”“学生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4、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就是以赏识、激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

再次是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学会了吗?

虽然课堂教学过程稍纵即逝,但是还会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还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就是把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

1、教师写好教后录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教案及教学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记载下来,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就是教后录。教后录可记录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材挖掘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学法的指导情况及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内容。

2、学生写好学后记

学后记是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真诚地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分享、探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用心交流、新颖独特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学后记不仅让教师掌握教学的真实信息,也起着促进师生感情的催化作用。具体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写如“我的收获“、“我的遗憾”、“ 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它能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思考实践下,认为其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改变:反思型的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身份,而是一个研究型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主体”,而且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教学资源”。“教后录”“学后录”的记载与撰写,使教师与学生因为反思而建立了平等的对话,教育行为不再只是教师单一的行为,而是在师生共同成长基础上的双赢教学。其次提升了教学能力。实践中教师不仅对要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还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进行不断地反思,从一个传统的传授者、指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透彻的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收获与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结语: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提高,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得以生存与进步的根本。“教学反思”不仅给教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以启迪,更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盏启明灯。

第11篇:中职专业课教学反思

关于SMT专业《气压传动》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自2010年9月我被分配至学校以来,承担《气压传动》的教学工作至今,下面我谈谈近一年来我对这门课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学科

我所代的《气压传动》属于机械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是SMT工业生产中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讲述各种气压元件、气动回路的构造和工作流程。我校SMT(电子表面组装)专业属新兴专业,在中职层次开设学校较少,可借鉴的和本课程相关资料不多。

这门课属于技术类课程,在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是一方面,主要的学习还是应该放在生产实践中,可能在课堂上难教又难懂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见到实物,看到它是怎么工作的就能很快理解,这一点在我去年参加的省级中职教师培训中有深刻体会。

二、关于教师

我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物理学(师范类),对工科不甚了解,没有经过金工实习,不了解机械工程类课程的学习方法,也走了不少弯路,可以说这门课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需要重新学习。职教处其他老师也都是普高教师出身,讲这门课的现在只有我一人,无法实现对学科内容的探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由于各位老师学科不互通,讨论学科内容较少,基本都是在讨论学生管理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工作基本是通过自学和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

去年冬天,学校派我参加在陕西科技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班,专业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主要涉及的就是各类数控机床,虽然专业不很对口,但是该专业属于工科机械类,使我对这一类学科的情况有了大体了解,重要的是了解到一些工科课程特别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方法。这次培训可以说是一次及时雨,把我这样一个“门外汉”带上了轨道。通过培训,还知道了一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培训基地的安排,培训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企业里,在秦川机床厂、宝鸡机床厂,老师直接在生产车间教学,效果很好,很直观,让我认识到实训、实习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三、关于教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普通高职、本科相关专业中一般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学习中,液压和气压相互比较着学习,教学效果不错。我校SMT专业由于不涉及液压传动,所选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中职规划教材《气压传动》(沈向东主编),可借鉴资料

较少,基本没有对应的课件等教学资源,书后也没有附带教学光盘。经过查询资料,该教材基本是日本SMC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的精简版,很多内容跳过或删掉,导致有些内容不太连贯,学生不好理解教材内容。

四、关于教学

现在所进行的教学,由于条件所限,基本上是在黑板上讲机械结构和工作流程,学生根本对教材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去年培训时有专家提到,这种在黑板上讲机器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是比较忌讳的,一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下一步准备在网络上搜索和制作一些工作流程和机械结构的多媒体演示动画,尽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另外,建议学校最好能提供实物教具,有助于师生学习。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总体感觉教材难度远远高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且内容多、杂,经常出现备的课讲不完的情况,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摸索,合理分配课时和教学内容。

五、关于学生

现在所教SMT

1、2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的习惯不好,可能是由于教材是黑白印刷,才半学期班上一半同学的教材已经丢失。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基本没有兴趣,本课程教材中的图都是机械图,但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基础太差,基本看不懂图,也不愿意看图。课堂上让学生看图,少有人抬头,课堂上时不时要维持纪律,讲课时师生基本互动不起来,经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

另外我和学生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们为啥上课不听”

“听不懂”

“一开始就不听肯定听不懂”

“这课和我们的专业有啥关系,学了也没用”……

鉴于此建议学校今后在介绍本专业时,比如印制专业介绍的宣传页时,把应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等按学时一一列出,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之前有一个宏观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从事这项工作近一年来的一些体会,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提出意见,更好的促进后面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

2011年6月11日

第12篇:中职(职高)教学反思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反思(期中)

——刘犁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是负责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的管理,即实训室管理员,主要在13机电(1)班机电(2)班在数控实训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教学管理,并根据教学实训的要求进行一些教学器具的准备,如实训材料、加工刀具、测量工具等。两个班69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4;看心情来决定学习与不学习的占1/3;剩下的就是对学习毫无兴趣,混日子的学生。如今学期已过半,反思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几点感触颇深!

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

第13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一)

计算机这门学科在现今已成为了一门公共课,我个人认为计算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二)

计算机课程就是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信息;人人都学会基本的作;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计算机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计算机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计算机的使用价值及“作”计算机的乐趣。本文主要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模式单一,筹资渠道不畅,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近几年来,普高热及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使得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年年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疲于奔命,以至于有许多学校没能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校竞争力上做足文章,致使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2)师资匮乏;(3)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落后。

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学术型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通常只是少数,大量的需要的是实用型的、能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就担负着培养大量“IT蓝领”的任务,所以,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信息产业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我校年曾开展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该方案将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造成以下各专门化专业:①信息处理与应用;②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③络管理与维护。各类专业都实行学分制。通过各专门方向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作技能,具有解决和作本专业方向基本技术的能力,结合有关课程的学习,在校期间能取得一至多门本专业方向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较好摆脱因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但是它涉及面极广,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学的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学习,用层次结构组织教学。按照基本目的和教学规律,认为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一)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当前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改革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当搞与平台无关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等观点。对这些见解,本人是不赞同的。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无法进行的。例如,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如何叫学生上机调试程序?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再者,不讲平台,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成了纸上谈兵了吗? 也有人提出\"教学内容不应当赶潮流,追逐新的软件\"的观点。对此笔者也不敢贸然苟同。一方面,本人认为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决不能成为某家公司的培训班,不能为某一家公司所左右;另一方面本人认为,赶潮流、追踪新技术正是计算机信息学科的重要特点,我们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应该选命令式的语言还是可视化的语言?笔者认为,要看教学目的是什么。从培养学生程序能力的角度,应当选命令式的语言;从提高程序开发效率的角度,应当选可视化的语言。由于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程序式思维的训练,自然应当选命令式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了兼顾提高程序开发效率,可以在用命令式的语言讲完程序设计之后,再用少量学时讲一下同种语言的可视化版本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带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师资、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计算机与信息的基础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除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外,还表现在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上选取的区间的不同。也就是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是永远不会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而只能是一个动态的跟踪过程。跟踪新技术潮流是这一学科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任何企图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将教学内容保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都是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明显的时间标志,便于同一水平上的交流。时间上的差距,有利于形成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对教学水平落后的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对先进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探索新的教程及其体系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人期望能形成\"1997\"、\"1998\"、\"2000\"、„„等一系列不同时间性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这个系列将描述出我国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前进的轨迹。同时它不要求把所有的学友校都拉在一个水平线上。设备先进、力量强的学校可以选新一些的大纲和教材;设备落后,力量弱的学校可以选较陈旧一些的大纲和教材。例如,选用Windows3.X作为基本教学平台,同时也兼顾了DOS。

(三)精讲多练

在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上,着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提出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一个新台阶应当着重解决的十个问题,其中提出\"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具体怎么作呢?也就是说,课内与课外应当各设多少学时呢?笔者认为,应当把课时分为三部分:课堂讲授(包括习题课)、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现阶段这三部分基本以1:1:1的比例为好。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每部分以2学时/周为宜。也就是说,每门课的课堂讲授应控制在40学时以内,

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科学、更合理,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要改革科学合理,大家就会理解、支持、执行的。这样细水长流,再加上以后开的计算机选修课和渗透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课,正好可以实现\"计算机不断线\"。

三、加强教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进行实践作,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改革后的新课程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和档次的保证是使计算机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此外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改革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是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改革后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运行于Windows平台,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辅助教学软件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在学习Windows作系统、office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视化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络课程等方面都是大有必要的。

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动手作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除了强化教学管理,认真抓好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外,还应注意向学生灌输生存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敢于创新突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三)

刚踏入职业中学的大门,有多少学生不是向往能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工作的需要,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对口就业率有多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用多说,相信各位同仁心知肚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学生在校学到什么,用于何处,如何以用导学,学以致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学以致用”这条传承千年的办学基准,对于当代计算机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了吗?

一、目前状况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科目至少在七门以上,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要精通所学的学科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要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也是有一段距离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对口就业。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方面的专才往往比面面俱到的通才更容易找到工作,就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而言,在计算机某一方面精通的学生比在计算机多方面知识都略知一二的学生明显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以用导学

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给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学到的知识多但是没用,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实用。给学生感觉就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找工作。所以笔者提出以用导学,这里的“用”就是实用的意思。何为实用呢?通俗点说,就是能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让知识变得实用,就必须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目前部分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课程的开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的选用更是缺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用性进行必要的研究。直接造成课堂难以组织和管理,学生无心学习,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影响学生的对口就业。如何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和对教材的正确选用,笔者认为,学校应及时组织科组教师到IT公司了解IT的发展,到人才市场去了解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技能要求,到兄弟学校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本地区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来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

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两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计算机配置能否满足课程的需要,二是教师能否胜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采取及时更新计算机和教师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在“以用导学”的大方向下,结合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引入先进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领会现代IT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观念指导计算机课程教学;二是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三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处,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以致用”至少应当在三个方面进行体现。一是在正常的教学中;二是学校定期组织的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竞赛;三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比赛。而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学校有义务提供一个平台去展示“学以致用”,而这个平台也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泉。笔者认为,其实平台早已搭建好了,只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它,这个平台就是学校自身的站。现在学校站主要用于对外的宣传,而对学生的专业作品的展示比较少。这么好的一个现成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呢?

学校可以在自身的站上,开辟一个新的频道,这个频道最少有以下功能:允许学生在线展示作品和他人对作品进行评分;允许在线组织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学校组织和学生自发组织;实现每次对作品评分进行排名,评出优秀者,进行公告。目的很简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生不服输的斗志。正所谓“有对比,才有提高”。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动态的教学系统中,我们应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和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中职计算机教学才能够体现其培养目标,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用导学,学以致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第14篇:中职教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第15篇:中职电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线路安装技能课的教学反思

电力拖动线路安装技能课的第一次课的主要任务是:

1、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器之间的导线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硬线羊角型,硬线直线型,软线弯曲型

2、硬线拉直工艺和平面内直角弯曲工艺

在上课过程中,我采用了边讲边演示操作的形式。学生看着弯曲的导线经老师双手一拉就变成了笔直的导线,都流露出激动和兴奋,一下子就把学技能的热情调动了起来,颇不急待地操练起来,可学生并不能一看即会,需要教师把技能进行分解展示,并讲清要点,而且要对领悟能力弱的学生多示范几次。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认真,接线的工艺也不错。

这门课我已教了好几次,以前我没有把基本工艺单独进行分析讲解,采取让学生模仿完整的线路板的方式,结果学生的工艺水平不高。这次我先把基本工艺进行了分解、示范,希望学生对这一技能学习有一个好的开端。

线路安装教学反思

维修电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维修电工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维修电工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次维修电工课的教学反思:

在讲授《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安装》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图纸做,两人一组,可以互相讨论。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按照图纸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的,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教学反思

(一)知识目标:掌握在电工板上正确安装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满足工艺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全班学生分成五个项目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安装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学生在已经掌握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安装更能符合工艺要求,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技能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思、安装的意境等,甚至通 1 车演示结果。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的反思

两种问题教学法,学生有意学习的成绩,不论是即时成绩或延后成绩,均比无问题的单纯阅读要好,但前置问题教学法将学生的注意局限在与问题密切有关的内容上,因此在偶然学习(即与问题无关的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可以克服上述情况,因而我们在具体操作时,采用后置式问题教学法为多,但后置问题教学法对上课的时间相对较难控制,需要教师适当调控好课堂节奏,按时进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步,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解决要追求彻底,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问题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问题有时会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问题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导,民主氛围的创设。应该明确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驾驭好课堂,这样才会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2 专业课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背景

在职业高中已就业的学生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书本上全盘账务处理的理论非常熟悉,可是真正进了用人单位,工作却不知如何下手,甚至出现差错;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裁剪衣服;烹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烹饪;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胜任不了银行的工作;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电脑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用电脑设计作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专业课是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离开了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如何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我们的老师十分重视书本理论和课堂教学,他们严谨治学,勤奋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

这里,还有一个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实践教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2、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不轻言失败、不轻言放弃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礼貌修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

二、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特点

(一)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 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2、实践:

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3、实践教学:

泛指一切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其组织方式、举办地点、时间都可随机而定。它的理念是全方位学习,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各项共通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它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

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接受性的教学特点,它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实践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话题,是对课程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2、问题性:实践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形成问题,然后去探究,是一种问题本位的学习。

3、体验性: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亲身的体验和研究,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

3

4、协作性: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开放性:实践教学给学生一个独立的人格、思维、活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选择认知、参与、发展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现个性、能力、学业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与课堂教学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二者相互联系,互相补充。

三、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它依据的理论不仅包括心理学上的智力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也包括教育学上的成功教育发展动力理论、主体生成论理论。

1、智力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有遗传的原因,但环境的熏陶、适当的教育方法的训练功不可没。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罗杰斯、马斯洛、布卢姆等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和谐整体发展,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相互渗透,既重视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不仅关心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塑造完美的个性。

3、动机理论

据伯洛菲等人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小由三因素决定:(1)期望,指学生对自己成功的希望。(2)价值,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有效性地认识。(3)气氛,指学生所感受的教学气氛。此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成功的体验也影响学习动机。

4、成功教育的发展动力理论

该理论表述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

5、主体生成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促使每个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为归宿,必须将学生真正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实践不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

四、问题探讨

(一)如何推进和开展实践教学

1、明确一个主方向。

发展是硬道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应把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个主方向。比如我在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对消法的知识有准确的掌握,同时又能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身利用消法维护权益的能力,我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实践教学。我把学生带到了法院,旁听整个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过程,回校后又让学生开设模拟法庭,我给出了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有关消费者权益的纠纷:某消费者从书店买了一本书,回家后发现书缺页,于是他第二天去书店进行更换,书店负责人给他换了新书,但拒绝了他要书店赔偿他来时1元钱车费的请求,为此他将书店告上法庭,花去了2000多元诉讼费。我要求学生以原告、被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的身份,在模拟的法庭中当庭进行辩护和审理:到底这1元钱该不该赔?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为了1元钱而花2000多元的诉讼费去打官司?你认为这场官司谁最后会赢?这次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情绪热烈,他们竞相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同时他们在口才、思辨、组织、策划、协调、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整合两个主载体。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两个主要载体,实践教学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它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接收性学习方式,但二者并不矛盾,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对提高整个教学效果的整合作用。我们进行实践教学不是让学生赶红火、走过场,它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我在讲授《储蓄与银行会计》中柜员制和利息计算时,采用了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带到了银行,让他们亲自做储户去体验从开户到结算、计息、上缴利息税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同时让他们观察银行柜员的设置、挂牌的利率表,并自设问题、自己尝试解答。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对书本上知识的创造性的应用、补充和发展。

5

3、把握三个主环节。

教师要实现自己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把握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个主环节。

事前预防就是要对自己的实践教学提前有一个统筹的规划,避免出现问题。比如我在讲授《信用卡》中“信用卡市场调查”一课时,采用了实践教学法,我将被调查者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无收入群体和外国人群体,然后带领和引导学生围绕这五大群体展开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情况的调查。调查前,考虑到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我们分别设计了中英文两种问卷,并对整个调查活动进行了策划、任务分工,明确了责任。结果正式的调查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得到了美国人、埃及人、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反馈的关于信用卡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事中控制是指对实践教学现场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引导。比如在对信用卡市场调查时,有些同学见了陌生人不知道如何开始话题,有些同学见了外国人礼貌过度,有些同学遭到拒绝就想放弃,还有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应该适时加以鼓励、引导和管理。

事后监督是指对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以获得关于实践教学效果的真实信息。实践教学需要评价,但不要过多、过繁的量化评价,不要过分纠缠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而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欲、参与度的评价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评,使评价真正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4、统一四个主要素。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这四大要素是个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在优化的过程体验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他们个人的充分发展。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情境高质量地完成了他们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优化的教学情境融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克服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因缺乏实践而削弱应用性的弊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课堂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知识无系统状态的缺陷。

总之,要推动和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必须着眼发展性,诱发主动性,强化体验性,渗透教育性。

(二)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不光是带学生到外面参观、调查、访问,其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起实践教学,有人就会想到带学生参观、访问,甚至玩儿,这实际上是把实践教学变成了走过场。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去表达、去投入、去收获。实践教学不是地点的简单变化,而是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的是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变化,它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和升华。

6

2、注意实践教学必须从实践出发,必须从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出发,不应该不切实际地虚拟情境,忽视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忽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即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和能真实体验的环境。虚拟情境缺乏可实践性,起不到任何实践教学的作用,相反还可能误导学生。这是实践教学最忌讳的事情,我们应该避免。

3、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活动的结果,忽视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往往不能应对学生的变化,总是把学生引向预设的情景。

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之处就在于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它与传统教学的理念不同之处在于,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强求学习结果的统一性,更关心学习结果的个性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切忌过分强调结果,把学生引向预设的情景,而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要求,提供信息启发思路。

我们专业课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在自己的教学阵地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

参考书目

《学习的革命》 上海三联出版社

《管理学》 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教育新理念》系列丛书 主编:周宏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创新教育于教育创新》 陈培瑞 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上 《现代教育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主编:周宏、高长梅、邢莉娅 经济日报出版社

学电子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项目式教学”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启发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有重要作用。

上好一堂专业课是专业课教师业务水平成长的永远课题。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夯实专业基础课,变革传统的教师讲授法、知识传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是新鲜话题。但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就业环境不良,致使职高生源素质连年下降。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厌学、弃学情绪十分严重,更谈不上对专业有什么兴趣。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极易导致学生再次在职高学习中受挫,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很差。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难以体现差异性,学生的多元智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差。

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提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的记忆保持长久。因此,在课堂中探询如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主探究能力,建立多元对话机制,引导学生慢慢喜欢上专业课,这是我们每位专业老师应负的责任。

方老师本节“晶闸管”是电子技术基础的实用元件,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晶闸管的结构复杂,理论强,要达成教学大纲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围绕形成学生上述能力进行教学是关键。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专业态度。虽然学生已是高二年级,有一定电工基础和前期模拟电子理论,但由于本课内容结构枯燥、抽象,加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好,提高学生兴趣自然成了老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的需求。方老师的教学策略之一是引入多种多样的演示电路,直观物理现象勾起学生的想象思维,引起学生探究专业理论的兴趣,而后落实晶闸管的结构、原理、作用;二是构建多元的对话形式,通过“做中学”“边动手边理论”等手段,从而让主体在兴趣、想象探究过程中不断理解基本功能及应用。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演示现象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整节的学习以“探究—发现—对话—巩固”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专业,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情景介绍:

方老师开场没有很大很亮的架势,而是很随和,很轻松地点名课题,接着不慌不忙地拿出各类晶闸管,语言生动、亲切,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课堂。

为了让学生能印象深刻,引起学习本课内容兴趣,教师开始演示声控彩灯,将灯插上电源,教师击掌的声音使得在讲台上的灯忽亮忽暗。此时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方老师的表演有些诧异。方老师顺势介绍了电路的核心开关元件-----晶闸管。

为了解释晶闸管的开关作用,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又掏出固态继电器做起了演示,学生开始跟着方老师“玩”起了电子。

方老师看学生开始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便用PPT演示晶闸管的结构原理。在讲到两个三极管可以做成晶闸管时,方老师又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拿出做好的等效电路,演示如何用小信号去控制一盏灯的亮暗。学生开始明白(晶闸管)可控硅原来是这样来的。

至此,通过几个演示老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电子专业学习兴趣,达到情感目标。

接着是学生体验,学习探究的时间。师发给每个学生一节电池、电珠,还有一个小可控硅,在幕布上出示了连接图,为了能给中层次水平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方老师在黑板上特意还画了实物连接图。不太熟悉的学生开始有点难度,经老师巡视指点,开始慢慢连接电路。当课堂上的小电珠随着同学的人体触发点亮时,教室开始沸腾起来,啊!原来电子有这么神奇,这么好用。

有学生说:“真有意思”!于是师乘胜追击,“同学们!现在如果我要你们关断可控硅,让电珠暗下来,怎么办”?有同学马上就回答:“关断电源”。师给予肯定,并在幕布上出示四个思考题,希望学生自己总结可控硅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一一作出总结。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8 可控硅的应用很广泛,为了说明它的用处,方老师用了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如家庭调光电路、调速电路,讲到兴致处,只见他又在箱子里翻出一个收音机控制彩灯,当同学听到收音机里的新闻播报声去控制白织灯亮暗时,学生又激动了一会,心想,这个老师真会玩。

方老师设计的思考与练习题争对性很强,很简练,学生从刚才动手连接电路后,稍作思考,即能答得上来。为了能让学生记住可控硅的三个脚排列规则,方老师还给编了一个口诀给同学们,便于记忆。

至此,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老师的任务驱动下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升华,同时本课的重点内容得到巩固。最后,方老师布置了一个学生为之高兴的作业,那就是送给学生刚才已发的元件,回去连接更多的应用电路。学生回家还可以“玩”电子而高兴。

课后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立人为主旨,以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与理论意义,对激发职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作用。

为使学生的兴趣及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中始终存在着“对话”。这种对话表现在电子电路的有声有色演示,灯的亮暗,收音机的声音,教师的“玩具”,以及学生自己的操作任务。无论是对可控硅的认识,对可控硅结构的理解,还是知识的应用,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观察,并思考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讨论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起点,以趣导学,以“玩”督学,设计实验思路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激情,以进入最佳状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注重学生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 “教”的正确定位在于策动学、引导学、促成学。案例中方老师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指令性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玩”来实现,用启发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玩”电子。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主体活动过程中,教者以调整难度,提供支持,分层疏导等方式给活动以切实的帮助。这样的教学过程使主体情知互补,心智并进,思维、语言、情意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方老师“玩”好电子还体现在对学情的分析很到位,他不仅能自己“玩”给学生看,更能让学生适时参与“玩”。本案例中为使职高生能参与其中,设计的电路操作可操作性强,器件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简单但含有创意的实验。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知识结论,同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与单向且被动参与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相比,这种知识获取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它决不是一知半解的,更无需死记硬背,因而是一种“优质”的知识;学习者亲历知识的发生、创造过程,由此形成并拥有的知识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因而是一种“活化”的知识;另外,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而这些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从事探究工作所必需的,因而还是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意义的“长效”的知识。

在讨论各个演示实验现象的问题时,学生参与意识兴趣高而强烈,思维活动敏捷,虽露出其基础不好的缺点,但那种积极参与的意识能极好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这一切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有思想的欲望并且能够思考,善于思考,只是老师要有让学生兴奋、让学生思考的“玩”点,专业课程一定会让学生“玩”出名堂。

第16篇:中职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我承担了电气13班的《机械识图》课的教学任务,周4课时,13教学周,共52课时。这门学科是机械专业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课程。对每个初学的学生尤为重要。但这本课程有它的特殊性和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教学上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科。而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上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想很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态度。更要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变为想学要学。那么怎样让他们改变以前的学习态度,和不良习惯呢。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以下的思考:

1、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这尤为关键。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等。

2、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如画图要求:字体书写端正规范、制图认真细致、图线分明清晰。

3、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的教学重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所以我的教学思路也是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这样我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许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如在本课程教学时我尽量用模型和多媒体现让学生多看再去想,再发现投影作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养成也很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拓展开,也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4、介绍本专业对在本行业的地位和发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机械识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使他们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5、我认为在教学上要灵活应用,不可太教条主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法,比较法,还可采用学生表演法,让学生主持本课堂,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课教学中我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来给我们的学生加以指导,我把常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重点。把课后的练习(如图)也结合起来,最后在练习中教师巡查,加以个别指导。总之,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初步有了空间的概念,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今后我们更要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绘图技能。

下面,我将分章节做具体的教学反思。

一、单元一 图样的基本知识(安排12课时)。

包括线条、图纸、字体、绘图工具等的国标要求,尺寸标注三要素的基本要求和正确标注。

这部分是制图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部分的难度不大,讲解通俗易懂,老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风上,课堂上应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削铅笔,不习惯选择HB和2B铅笔画不同的线条,线条粗细不分,多余线条不擦除,尺寸箭头经常徒手画……当发现此类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示范正确方法,对学生作业应该注意找出优秀部分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要求订正。学生知晓了制图要求以后,就需要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作业应严格要求,从线条的粗细浓淡,箭头的合格绘制,图线的严丝合缝,数字的书写规范都要仔细检查,及时纠正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作图习惯。老师在其中要不断的督促和鼓励他们按要求作图,不能马虎,力求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作图风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学生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制图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制图课本身就是一门要求严谨的课程,还有学生在制图的基本规定不注意,字迹不清晰。

2、有几个难点学生掌握不能达到全部掌握,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尺寸的标注还有不清楚的;圆弧的连接;还有很多同学不能灵活应用;椭圆的画法还有小部分同学没有掌握。

3、有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还不够好,不够认真,上课不能认真听课,作业也很随便。正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以下对策。

1、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要多学习新的知识。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

2、教学中突出重点,加强难点的突破。老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学情,只按固定的计划进程教学,学生不能接受,那也是徒劳无功的教学,所以要灵活地掌握教学进度,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轻松,开心。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有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可以放弃。一定要摈弃对教材烦琐的诠释的教法。对于比较难的,比如是圆弧连接,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叫学生自己去做作业本上对应的习题,该如何解决,先去思考,通过其主动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容易学生的接受。

3、合理调整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做到精讲精练。增加练习课,鼓励学生在大量制图练习中总结制图的规律和技巧。在练习课上还可以通过当堂批改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一到班级,就会有很多学生找我批改他的作业,做的越好的同学越是积极,我完全可以看见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也成就了我的成就感。

4、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图样做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和技术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对于文字符号的书写要求规范,图样的线性等都要严格要求。我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版画也也要认真规范,以身作则。

5、深入学生实际,料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与个别辅导帮助。对于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要加强监督。同时不放弃个别辅导,及时鼓励。

二、投影作图(安排

12课时)。

内容包括点、线、面投影画法,基本几何体三视图,基本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这部分是学生从门外汉走向一个成熟制图员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从平面走向空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提高了,所以很多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往往是在这里掉队的。

这部分的教学层次感很强,前后知识呼应,环环相扣。在教学引导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延续学习探究的激情,才能克服学习中不断遇到的空间想象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知识点的反馈,检查学生的巩固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比如说:点的投影首先应充分练习,之后才能学习线、面的投影;特殊线、面的投影烂熟于胸后,才能很容易去理解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后面的求截交线、相贯线都需要反复运用该知识点。因此这里的学习应放慢速度,追求质量。由于知识前后关联密切,教师一定不能着急进度,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时。我认为,课堂安排应少理论,多实践,反复练习,不断加大难度,同时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巩固情况。教与练的比例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但是一定要保证足够量的练习,并且最好是课堂练习。因为制图关键体现作图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作图过程,故很容易监督他们的作图习惯是否正确,纠正图线质量是否合格。在这里,老师不能急躁,应多准备习题,根据学生水平,分成易、中、难等级,有针对性的布置,题目的难度掌握要适中,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切不可把难度跨度拉得过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只有在这部分知识点打牢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苦功”是难免的,但是充足的准备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回报的。

三、单元三 机件形状表达方法(安排6课时)。

包括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

这部分对于绘图要求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形体复杂了,内形和外形都需要表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要上一个台阶。所以教师应少讲理论,让学生多看图,勤练图。此时可以主要以大作业为主,练习中也要注意充分调动、激励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表达方式,独立思考,动手制作模型。

多媒体教学在这个时候能帮上大忙。通过CAXA、3DMAX等三维造型软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形体,选择表达方法。对于不太容易想象的“内形”部分,还可以通过软件将机件“真实”地剖切开来,让学生亲眼看看各个形体内部的相贯线、相交线和截交线,确定剖切平面的形状和位置。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课下怎么办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练习后都要求大家绘制立体图,并鼓励学生用橡皮泥、黄泥、肥皂等材料制作模型,通过“立体”与“平面”的转换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单元四 零件图(安排6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零件的工艺结构及零件常用一些的加工方法;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尺寸标注、画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 掌握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代号的标注与识读。 主要内容为: ①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② 零件图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③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④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⑤读零件图;

在该单元的教学中,零件图的概念、内容、形状表达以及尺寸标注等内容,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难度不大。难点在于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具体讲,表面粗糙度相对容易,真正的难点是公差与配合以及形位公差。在具体的教学中,公差与配合这个部分因为涉及的概念繁多、内容晦涩 ,学生掌握起来确实很困难,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除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以外,辅以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以此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减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一些。形位公差部分,除了掌握几种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于识读以外,关键是多做练习,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并达到熟练。

五、单元五 常用零件的画法(安排6课时)。

包括螺纹及其连接,键及其连接,销及其连接,齿轮,弹簧,轴承的画法。重点是螺纹及其连接。

“螺纹的规定画法”是机械制图课中的主要零件规定画法之一。螺栓是生活中常用的机械零件,如何真正让机械制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机械制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教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死知识”适应“活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能力、个性以及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六、单元六 装配图(安排6课时)。

包括装配图的概念,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其他内容,装配图识读。

这个单元,除了索涉及的一些概念外,主要是应用。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核心,但学生易产生枯燥感,教师不妨每一次课带去同一装配体进行讲解。比如将减速箱的模型带进教育。讲轴类零件图时,先让学生观察减速箱的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再观察轴在其中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与其它零件的连结关系、配合关系。再讲轴的零件图的画法。此时,不妨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机械常识、国家标准等内容,组织穿插,有机联系。讲解完后。可让学生亲手拆卸、组装,再做作业。对其它类型的零件和标准件的讲解过程也是如此。如此循环往复,就能顺利地进入装配体视图表达这一内容。当进行到该装配体测绘大作业时,学生对其中的零件、标准件,已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画零件图、装配图时,就能达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我们要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概括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能用一组完整的视图表达零件、装配体的形状;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准尺寸;能用相应的技术要求来保证机器的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学以致用,走上岗位后能尽快地从事业务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第17篇:中职《工程制图》教学反思

《机械识图》教学反思

这门学科是机械专业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课程。对每个初学的学生尤为重要。但这本课程有它的特殊性和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教学上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科。而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上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想很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态度。更要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变为想学要学。那么怎样让他们改变以前的学习态度,和不良习惯呢。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以下的思考:

1、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这尤为关键。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等。

2、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如画图要求:字体书写端正规范、制图认真细致、图线分明清晰。

3、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的教学重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所以我的教学思路也是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这样我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许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如在本课程教学时我尽量用模型和多媒体现让学生多看再去想,再发现投影作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养成也很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拓展开,也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4、介绍本专业对在本行业的地位和发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机械识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使他们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5、我认为在教学上要灵活应用,不可太教条主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法,比较法,还可采用学生表演法,让学生主持本课堂,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课教学中我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来给我们的学生加以指导,我把常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重点。把课后的练习(如图)也结合起来,最后在练习中教师巡查,加以个别指导。总之,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初步有了空间的概念,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今后我们更要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绘图技能。

下面,我将分章节做具体的教学反思。

一、单元一 图样的基本知识(安排12课时)。

包括线条、图纸、字体、绘图工具等的国标要求,尺寸标注三要素的基本要求和正确标注。

这部分是制图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部分的难度不大,讲解通俗易懂,老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风上,课堂上应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削铅笔,不习惯选择HB和2B铅笔画不同的线条,线条粗细不分,多余线条不擦除,尺寸箭头经常徒手画……当发现此类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示范正确方法,对学生作业应该注意找出优秀部分及时表扬,对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要求订正。学生知晓了制图要求以后,就需要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作业应严格要求,从线条的粗细浓淡,箭头的合格绘制,图线的严丝合缝,数字的书写规范都要仔细检查,及时纠正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作图习惯。老师在其中要不断的督促和鼓励他们按要求作图,不能马虎,力求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作图风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学生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制图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制图课本身就是一门要求严谨的课程,还有学生在制图的基本规定不注意,字迹不清晰。

2、有几个难点学生掌握不能达到全部掌握,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尺寸的标注还有不清楚的;圆弧的连接;还有很多同学不能灵活应用;椭圆的画法还有小部分同学没有掌握。

3、有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还不够好,不够认真,上课不能认真听课,作业也很随便。正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以下对策。

1、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要多学习新的知识。要多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

2、教学中突出重点,加强难点的突破。老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学情,只按固定的计划进程教学,学生不能接受,那也是徒劳无功的教学,所以要灵活地掌握教学进度,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轻松,开心。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有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可以放弃。一定要摈弃对教材烦琐的诠释的教法。对于比较难的,比如是圆弧连接,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叫学生自己去做作业本上对应的习题,该如何解决,先去思考,通过其主动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容易学生的接受。

3、合理调整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做到精讲精练。增加练习课,鼓励学生在大量制图练习中总结制图的规律和技巧。在练习课上还可以通过当堂批改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一到班级,就会有很多学生找我批改他的作业,做的越好的同学越是积极,我完全可以看见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也成就了我的成就感。

4、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图样做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和技术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对于文字符号的书写要求规范,图样的线性等都要严格要求。我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版画也也要认真规范,以身作则。

5、深入学生实际,料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与个别辅导帮助。对于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要加强监督。同时不放弃个别辅导,及时鼓励。

二、投影作图(安排12课时)。

内容包括点、线、面投影画法,基本几何体三视图,基本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这部分是学生从门外汉走向一个成熟制图员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从平面走向空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提高了,所以很多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往往是在这里掉队的。

这部分的教学层次感很强,前后知识呼应,环环相扣。在教学引导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延续学习探究的激情,才能克服学习中不断遇到的空间想象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知识点的反馈,检查学生的巩固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比如说:点的投影首先应充分练习,之后才能学习线、面的投影;特殊线、面的投影烂熟于胸后,才能很容易去理解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基本几何体表面求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后面的求截交线、相贯线都需要反复运用该知识点。因此这里的学习应放慢速度,追求质量。由于知识前后关联密切,教师一定不能着急进度,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时。我认为,课堂安排应少理论,多实践,反复练习,不断加大难度,同时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巩固情况。教与练的比例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但是一定要保证足够量的练习,并且最好是课堂练习。因为制图关键体现作图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作图过程,故很容易监督他们的作图习惯是否正确,纠正图线质量是否合格。在这里,老师不能急躁,应多准备习题,根据学生水平,分成易、中、难等级,有针对性的布置,题目的难度掌握要适中,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切不可把难度跨度拉得过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只有在这部分知识点打牢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里的“苦功”是难免的,但是充足的准备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回报的。

三、单元三 机件形状表达方法(安排6课时)。

包括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

这部分对于绘图要求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形体复杂了,内形和外形都需要表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要上一个台阶。所以教师应少讲理论,让学生多看图,勤练图。此时可以主要以大作业为主,练习中也要注意充分调动、激励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表达方式,独立思考,动手制作模型。

多媒体教学在这个时候能帮上大忙。通过CAXA、3DMAX等三维造型软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形体,选择表达方法。对于不太容易想象的“内形”部分,还可以通过软件将机件“真实”地剖切开来,让学生亲眼看看各个形体内部的相贯线、相交线和截交线,确定剖切平面的形状和位置。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课下怎么办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练习后都要求大家绘制立体图,并鼓励学生用橡皮泥、黄泥、肥皂等材料制作模型,通过“立体”与“平面”的转换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单元四 零件图(安排6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零件的工艺结构及零件常用一些的加工方法;掌握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尺寸标注、画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 掌握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代号的标注与识读。 主要内容为: ①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② 零件图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③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④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 ⑤读零件图;

在该单元的教学中,零件图的概念、内容、形状表达以及尺寸标注等内容,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难度不大。难点在于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具体讲,表面粗糙度相对容易,真正的难点是公差与配合以及形位公差。在具体的教学中,公差与配合这个部分因为涉及的概念繁多、内容晦涩 ,学生掌握起来确实很困难,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除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以外,辅以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以此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减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一些。形位公差部分,除了掌握几种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于识读以外,关键是多做练习,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并达到熟练。

五、单元五 常用零件的画法(安排6课时)。

包括螺纹及其连接,键及其连接,销及其连接,齿轮,弹簧,轴承的画法。重点是螺纹及其连接。

“螺纹的规定画法”是机械制图课中的主要零件规定画法之一。螺栓是生活中常用的机械零件,如何真正让机械制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机械制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教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死知识”适应“活教学”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能力、个性以及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六、单元六 装配图(安排6课时)。

包括装配图的概念,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其他内容,装配图识读。

这个单元,除了索涉及的一些概念外,主要是应用。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核心,但学生易产生枯燥感,教师不妨每一次课带去同一装配体进行讲解。比如将减速箱的模型带进教育。讲轴类零件图时,先让学生观察减速箱的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再观察轴在其中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与其它零件的连结关系、配合关系。再讲轴的零件图的画法。此时,不妨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机械常识、国家标准等内容,组织穿插,有机联系。讲解完后。可让学生亲手拆卸、组装,再做作业。对其它类型的零件和标准件的讲解过程也是如此。如此循环往复,就能顺利地进入装配体视图表达这一内容。当进行到该装配体测绘大作业时,学生对其中的零件、标准件,已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画零件图、装配图时,就能达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我们要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概括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能用一组完整的视图表达零件、装配体的形状;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准尺寸;能用相应的技术要求来保证机器的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学以致用,走上岗位后能尽快地从事业务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第18篇: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员缺口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汽修人员的缺口有80万之多。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引来国外众多汽车集团的加入,使我国汽车车型、品种等迅速更新换代,轿车市场“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时代已过,换来的是车型众杂、技术先进的汽车新时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要求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必须迅速提高,维修技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已把汽修人才确定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的中职、高职学校都相继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我校也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听课,结合现行汽修企业生产、人员状况、发展趋势等,我对现行汽修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课讲授的思考

1、课程内容必须与现代车型接轨

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以前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较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修量大。而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须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要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2、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

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我认为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如有教学条件的最好在课堂上边拆解边讲解,使学生学起来不抽象,不要什么都要靠想象,很多部件结构很复杂,仅依靠想象是很难理解的。就算有图纸,对于初学者也是很难懂的,所以必须依靠实物展示、拆解、组装等手段辅助学生来理解课堂内容。现在中职汽修教材过于全面、细致,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精简、通俗化,要把书读薄突出重点内容,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这样才能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象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二、实训课要坚持“技能为主”

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而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实训课程本来就有限,而有的学校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课开展就更少了,因而出现了“在黑板上修汽车”的现象。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修业务量也多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立马能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而且要“实车实兵实战”,实车是指实训车辆要尽可能的接近现代车型;实兵是指实训设备要用现代的汽修设备;实战是指要按现代汽车修理方式进行操作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保量,即每位学生要保证做到一定的维修工时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不是“花拳绣腿”的招式。作为维修经验只能利用后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过程加以总结、积累。

三、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

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做到:

1、要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

作为一线汽修专业的教师,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2、要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心理

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看好。我个人对中职汽修学生的要求是:在校期间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基础技能操作训练;顶岗实习强化汽修专项技能(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专业钣金、专业油漆)等。力争中职三年成为汽修专业的一个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有条件和基础好的学生将来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效果会更好。

3、要有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

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含在校及顶岗实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

四、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 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修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的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要求:

1、实训场地布置应模拟汽车修理企业设计。

2、实训设备应与现行汽修企业一致。

3、实训车辆及部件尽可能采用较新车型。

4、实训作业流程应与汽修企业生产流程一致。

5、实训课程最好实行维修工时制。

6、实训指导教师要有一线修理企业生产经验。

第19篇:中职教育的教学反思

中职教育的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少教师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使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心情郁闷,健康状况下降。

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要走出这种困境,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反刍”,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轻松自如驾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反思一:教书的同时,是否注意育人

(1)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识可以互为促进,二者相得益彰。教学的任务在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

各门学科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然,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育人是中职教育的第一要务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他们同龄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不少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儿童”长大,或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而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导致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拨动他们情感的弦,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春风化雨润人心。

(3)中职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杨金土主任指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帮助人人成才。”实践证明,不少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后,照样取得很大成功。中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可能赏识学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阴影,帮助他们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最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反思二:理论是否注意联系实际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直接的切身体验,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必须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讲授: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反思三: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少教师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使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心情郁闷,健康状况下降。

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要走出这种困境,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品味、审视、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反刍”,唯有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轻松自如驾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反思一:教书的同时,是否注意育人

(1)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识可以互为促进,二者相得益彰。教学的任务在促进学生认知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

各门学科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然,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育人是中职教育的第一要务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他们同龄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教师要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不少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儿童”长大,或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而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导致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拨动他们情感的弦,引起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生机盎然,才会春风化雨润人心。

(3)中职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杨金土主任指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帮助人人成才。”实践证明,不少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后,照样取得很大成功。中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可能赏识学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阴影,帮助他们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最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反思二:理论是否注意联系实际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直接的切身体验,显得比较抽象,教师必须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讲授: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际,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反思三: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这种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而言,尚能接受;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就很难接受,他们表现为上课不久就提不起精神,或昏昏欲睡,或讲小话,或搞小动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机制是“引导”,即教的引导与学的被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四:是否了解学生个人状况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师应当多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包容学生,鼓励学生。例如,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脆弱,抗干扰能力不强,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多鼓励、多引导,指导学生学会放松自已,克服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学习意志,提高抗干扰能力。中职学生普遍懒动,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学习精力不充沛,有时会因气候变化等原因,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反思五:是否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进行中提出的认识任务,要与学生的认识潜力相适应。如果所提出的任务跟学生所具有的认识可能性之间差异太大,那么这样的矛盾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动力,反而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阻抗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每次授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否则他们就接受不了,消化、吸收不了。所以中职教学讲究“实用、够用”为原则。

反思六:是否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组织教学、表达情意的主要载体。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控制好音量、语调和语速。语速不宜太慢,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语音不宜太高,以免学生的听觉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文采,抑扬顿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中职学校上课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有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学生讲话。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便提高语音,由于沉不住气,语速越来越快;结果学生的讲话声也越来越大,讲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

总之,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定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认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这种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而言,尚能接受;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就很难接受,他们表现为上课不久就提不起精神,或昏昏欲睡,或讲小话,或搞小动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机制是“引导”,即教的引导与学的被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四:是否了解学生个人状况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师应当多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包容学生,鼓励学生。例如,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脆弱,抗干扰能力不强,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多鼓励、多引导,指导学生学会放松自已,克服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学习意志,提高抗干扰能力。中职学生普遍懒动,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学习精力不充沛,有时会因气候变化等原因,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反思五:是否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进行中提出的认识任务,要与学生的认识潜力相适应。如果所提出的任务跟学生所具有的认识可能性之间差异太大,那么这样的矛盾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动力,反而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阻抗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每次授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否则他们就接受不了,消化、吸收不了。所以中职教学讲究“实用、够用”为原则。

反思六:是否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组织教学、表达情意的主要载体。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控制好音量、语调和语速。语速不宜太慢,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语音不宜太高,以免学生的听觉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文采,抑扬顿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中职学校上课最常碰到的问题是,有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学生讲话。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便提高语音,由于沉不住气,语速越来越快;结果学生的讲话声也越来越大,讲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 总之,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定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依靠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

第20篇:中职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从事中职数学以来对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中职数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总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中职教学反思范文
《中职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