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9 12:08:0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同时还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激发不同的学习兴趣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必须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去自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将这么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主动去学,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推荐第2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江宁高级中学历史组 刘娴

根据这一阶段我上课的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对历史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历史课的兴趣却不是很大。我想这主要与下面几个原因有关:一方面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理性思维的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趣味性不强,因此学生对教材没有好感;另一方面我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讲解的太多,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首先,我觉得应该加强基本的史实教学。现在初中历史在中考中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的,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导致学生史实基础不扎实。历史教学又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感性认识阶段,我觉得应该善加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历史事件应该把背景、过程、结果等具体的史实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除此之外,也需要我们不断补充各种相关的历史材料,补充各种历史的细节,因为往往学生对历史细节的印象会相对深刻。在学生的感知阶段,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同时也要从历史事件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一学生所欠缺的。

其次,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也有教师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过于强调历史教材的作用,把历史教材的地位拔高。学生自然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探讨、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在辛亥革命这课的教学中,在上课中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同时,我还给学生提供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情况的一些史料。通过这个合作探究,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这种互动探究实际上就是在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述自己观点的空间,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相关的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另外,在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课中,关于三省六部制是本课的重点,我也曾经设计了一个互动探究:假如当时黄河泛滥,你认为哪些部门应

该发挥作用?这道题目相对来讲,就更具开放性。学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每个部门都可以发挥作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

再者,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目前高一历史课程开设情况时每周两节课,高一历史上学期学完历史必修一。现在每节历史课的时间减少为40分钟。本学期开学晚,加上其中假期、运动会等放假,完整修完必修一这一模块时间非常紧凑。同时,语、数、外作为主学科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学生自身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学生基本不会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很有难度。尤其,如果想要学生能够参与历史课堂,在课前学生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想要实施困难重重。那么很多时候,教师又会不自觉地回到自己讲解太多,学生参与太少的状态。所以在很多新课中我一般只会设计一两处需要学生配合参与的地方,因为设计太多教学任务根本来不及完成。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比较少,所以同时还需要不断吸收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的上课经验。

推荐第3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乌苏一中教学反思(新)

     授课教师:侯姗姗 科 目:历史

授课时间:8月23日

地 点:5号楼高一10班

授课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反思

本课在讲授之前能做到认真备课,能对教学三维目标有清晰的认知,能对重难点了熟于心,对如何突破重难点内容能做到方法明确有效。 但还存在问题:(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明了,所以造成一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产生歧义,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2)对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关注不够,也未对这部分没有参加课堂活动的学生采取任何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主要运用讲授法中的讲解法、讲演法和谈话法。但在讲授法进行的同时也会穿插情境导入或者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来活跃课堂,但个人认为,情境导入和角色扮演并不适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而且通过这次公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方法过多,会显得课堂杂和乱,虽然能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整堂课的整体构建来看,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和学习的无力。

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反思

本节课因主要用采用讲授法,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主要是听讲及讨论,虽然个人认为简单有效,但是这样的方法不适合整堂课的使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多25分钟到30分钟,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多运用一些较为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完成个人的课堂授课。

4、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个人认为整堂课用35分钟完成教授的内容是合理的,但是又认为在本节课的教授中如果能将教学语言更加简洁明了一些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在完成课堂常规训练的7道选择题时发现学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还是不甚理解,或者说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做题过程中会产生两个答案模棱两可的状态,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不足。

5、对学生参与度的反思

可能是因为公开课的关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学生事发后真正全员参与并对教师教授内容完全掌握还有加强,个人认为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方法也一直在探寻过程中。

6、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能通过课后3道简易选择题及4道稍难题来解决,学生对于简易选择题能选择正确,稍难题的前两道题也能选择正确,但是最后一道题学生中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方法还不熟悉,所以,从课堂习题的反馈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还比较到位,但作为授课教师需要改正诸多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4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

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

竟该怎么上?

根据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现在的高一历史

新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因而学生很容易产生先讲的发生

的时间就早,后讲的发生时间就晚的错觉。这就要求我必须在讲完一章,对没有

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要将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完一本书,排列出

专题与专题之间的时间顺序。

其次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必须多看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书籍。对

我来说,通过拓宽知识面,我可以对历史知识全面讲解,让学生准确深刻掌握历

史知识的作用。我现在面临的高一新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凭兴趣学习,相当

一部分同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上课,我如果只讲书本知识,提不起他

们的兴趣;我讲过多的故事,时间又不允许。因而对我来说,上课如何做到既生

动有趣又突出重点?我认为自己在抓住历史书上的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多看相关

的历史课外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重点知识。这样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让学

生觉得轻松、容易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现在的高一历史书厚,时间又短,我基本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它有

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优势。运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

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但是要合理

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它只是一种辅

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

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

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

得更好。

2013年12月1日

推荐第5篇:高一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

题目:

科目:

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成长 ——高一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高一历史

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成长

——高一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新教师,通过大学时期对新课改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本人对于高中历史新课改有了一些体会,同时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对新课改的认识

(一)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三)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举个例子,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可以利用电脑、白板等多媒体设施,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一)对于新课程的适应性较差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这次新课改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解读新课标,结合新教材,发现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否则可能成为我们新课程实践中新的难题。首先是关于专题授课的问题,在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下,专题和问题的选择就变得尤为关键。然而专题的选择与设臵都不可回避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量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已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专题教学,因此新课程教学中不少内容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是如此。另外一点,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古今中外的历史混编为若干专题是符合了综合史观的趋势,但是从另一层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只见“线”而不见“面”,从而也造成学生对历史时空感的困惑。也影响到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和学生的理解。而单就高中新课程而言有些内容的衔接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跳跃”较大,师生对此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不适感,尤其是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制约,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必然需要一个非常多的时间来“循序渐进”。因此,《课程标准》虽有较强的指导教学作用,但标准宜宽松,不可绝对化。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

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第三,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在新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憾,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有“撞车”现象。其原因无非是以“通史”模式重复组织和安排了教学内容的结果。

(三)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一)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投身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一切都要自己去探索,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不能走错,不能不走,更不能回头。我们只能在充满挑战和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推荐第6篇: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刘永仙

学好新课标历史,提高学习成绩,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推荐第7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随笔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随笔,欢迎参考!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随笔一

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

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随笔二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我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与以前不同。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现在的高一历史新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因而学生很容易产生先讲的发生的时间就早,后讲的发生时间就晚的错觉。这就要求我必须在讲完一章,对没有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要将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完一本书,排列出章与章之间的时间顺序。

其次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必须多看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书籍。对我来说,通过拓宽知识面,我可以对历史知识全面讲解,让学生准确深刻掌握历史知识的作用。我现在面临的高一新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凭兴趣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上课,我如果只讲书本知识,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我讲过多的故事,时间又不允许。 因而对我来说,上课如何做到既生动有趣又突出重点?我认为自己在抓住历史书上的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多看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重点知识。这样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轻松、容易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现在的高一历史书厚,时间又短。这期我用黑板板书讲,感觉时间明显不够。我天天忙于讲课,课后习题及检测题都没有时间评讲,还利用了晚自习来讲课,才在考前一周讲完新课。下期的书有八章,共二十六节,期末考试要考高一上、下册,时间只有四个多月。我不仅要复习高一下册,还要复习高一上册,还要适当练习一些习题。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用电子百板来教学。这样就可以将不重要的知识用填空式简略讲过,重要的知识可提前补充材料来突出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讲解全面的目的。下期我还要提高课件制作能力 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当然为节省时间,下期在练习题上要精选那些典型重点题,达到做得少又练得好的效果。

通过这期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会在下学期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推荐第8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推荐)

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点反思

历史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历史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结合多年的尝试,要把最新的时政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在原有的备课讲课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功夫,争取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以便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趁热打铁,记忆刚刚学过的内容;每堂课前的温习很重要,我在每节课前精心准备检测题,上课前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同窗们照着温习。这样通过上课和温习两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点的记忆。

第二、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方法,即一分为二,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突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例如证讲到«罗斯福新政»,给学生介绍罗斯福这个历史人物,罗斯福总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是唯一一位终生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但他身残志坚,为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走出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困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就在美国总统史上仅次于华盛顿与林肯,受到美国人民的怀念与尊敬。请牢记他的名言:“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其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三、注重发挥多媒体电脑教学优势,精心准备课件,力争做到课件最优化,把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动画融为一体,讲练结合。

四、以说服教育为主,忌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忌讽刺、挖苦及辱骂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要多学习、学无止境,多反思,宁静以致远。多虚心听取学生、同行的意见与建议,教学相长,谦虚谨慎,与时俱进,善于开拓创新,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推荐第9篇:高一下期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下期历史教学反思

通过近一年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教育教学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与同仁商榷。

第一、高一历史必修二以经济史为专题,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世界近现代经济史发展历程的基本线索。

第二、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方法,即一分为二,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突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功大于过?还是功过参半?例如辩证地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全球化……

第三、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

主要是加强历史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大题型的训练,具体做法:一是注重了同步辅导的课堂训练,及时练习巩固新知;二是注重了单元、阶段及期考模拟试题的自测训练,教师及时讲评。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讲到«罗斯福新政»,给学生介绍罗斯福这个历史人物,罗斯福总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是唯一一位终生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但他身残志坚,为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走出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困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就在美国总统史上仅次于华盛顿与林肯,受到美国人民的怀念与尊敬。请牢记他的名言:“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其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

五、继续自主探索——合作探索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探究历史的求知欲。

第六、注重发挥多媒体电脑教学优势,精心准备课件,力争做到课件最优化,把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动画融为一体,讲练结合。

第七、有机引进远程直播课,采取拿来主义,听名师讲课,吸收其优点,为我所用,即“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第八、教学生读熟课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重教给学生背记+理解+运用=收获。

第九、针对高一学生自控力较差的弱点,与学生约法三章:凡是上课、自习讲闲话、做闲事、闲思者写出说明书。变检讨为说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即养成教育)。

第十、以说服教育为主,忌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忌讽刺、挖苦及辱骂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第十

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多学习、学无止境,多反思,宁静以致远。多虚心听取学生、同行的意见与建议,教学相长,谦虚谨慎,与时俱进,善于开拓创新,最终获得教育教学教研的最大限度的成功

推荐第10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不少教师走向了片面化,走进了教学误区,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

误区一: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还有的老师是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时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重形式不讲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设计时过于简单或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二:只要出新,不管科学。

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知灼 1 见,甚至于出现为希特勒翻案,为江青平反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误区三;只见开头,不见结尾。

在历史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或者是需要大量史料来证明的东西,因此需要学生去探究。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精神抖擞地搜集资料,搞一些调查研究,对课本、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自然研究的不够专详,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这反而影响了学生本来对历史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的把握。清晰的历史脉络、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虎头蛇尾”在活动课中千万要不得,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误区四: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误区五:只懂罗列,不会深化。

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使用各种教具如投影、历史挂图、实物、幻灯、录音机、VCD等等。在信息时代这些材料日新月异,也日渐丰富。于是不少教师就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教师忽略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与此同时,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值得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最佳的组合、最经典的讲解、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误区六:只重研究,不问基础。

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后不少教师都在尝试使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理论上来讲,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化理解。但这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并不能“草木皆兵”,每时每刻都想着要研究。因为过分热衷于这种专题式的研究必然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学生的时间有限,这种学习方法分散了学生大量的精力,搞不好会一业兴百业废。历史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专题研究,使其充分地发挥在学习基础知识时的作用,从大局着想,为重点服务,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在教改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误区七:只要学生,不用老师。

以往的教学都是要学生学,如今都强调学生要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观点。把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也就是把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开放式的教学,但一不小心过了头,变成由学生从讲到尾。学生讲故事、分析人物、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辩论等,一切全部由学生包揽。

诚然历史教学中有不少存在分歧的地方,教师的一言堂容易使学生思维狭隘,学生的自由发挥使他们思维活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有时也会钻牛角尖。这时就需要在旁边做“高人”指点,拨云见日。在这时教师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切不能袖手旁观,听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谬论,相互争的面红耳赤,或敷衍了事轻轻带过,使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走向极端化,甚至引发个人矛盾。

因此如何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如何在学生卡壳时帮他们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就很有艺术性,如何在评论时使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做到有理有据等,这都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课堂上的灵活应变。

误区八:只有提问,不见其他。

开放性的教学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有不少老师误解了这一点,认为学生的积极性就是积极动口、动手,这必然有动脑的过程。于是多样化的方法最终被简化为一种方式——提问。双边活动中不断地提问,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要不就是非常简单的问答式,甚至于是一些非常低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某一段落然后找出答案之类。一堂课下来问了无数个问题,而有价值的却没有一个,以致于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提不起回答的劲,这样的双边活动怎能有效。

确实,问答式是开放式教学中一个重要方法,但课前设计时教师应该对问题的深度、难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切不可滥而不精。另一方面,开放式教学也还有许多其他各种方法,如参观博物馆、编写历史小论文、讲历史小典故、讨论、辩论等等。我们要从各个不同角度锻炼学生,不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误区九:只讲手段,不懂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种各样的教具如录音机、投影、电脑等被运用于教学上,但如何运用却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许多老师知识简单的认为要把各种手段用上才能体现现代教育,于是几个简简单单的在课本上能找出的问题也堂而皇之的写在投影上;而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等课件的制作没有实质,只是把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照搬照套到课件上,用另一种手段、方式来体现相同的内容。多了不少麻烦不说,还不见得比原来的效果好,本来是为了在教学中把课上得更丰富、生动,让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佳,不能为了用教具而用教具。只讲手段,纯粹为用而用,等于没用。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误区,限于时间和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学有学的误区,教有教的误区,身为师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走出自己的误区,带着孩子们走出他们的误区,以及教会他们如何不步入误区,这,才是真正的为师之道。

第11篇:有关高一历史的教学反思

无处不在的精品- 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课,讲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我从课件里调出来袁世凯的人物像,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不是

一、二个人,几乎是全体学生,我便问:难道这个袁世凯和你们想象中的袁世凯有很大的差距吗?学生们点头,并补充:真实的袁世凯怎么哪么矮小啊?(注,我投影的袁世凯正和一群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难道袁世凯一定要高大吗?我心里也在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事会有这样的印象呢?接着,我又补充了袁世凯脚不灵便,生有子女三十几个。学生们好像更好奇了,顺水推舟,我引导:邓老师讲的内容都是图书馆里《袁世凯传记》里读过来的,你们与其下课打闹,时间花在闲话,闲心,闲思方面,还不如多读一些历史传记呢,可以增加人文素养。学生点头称是。

也是在这节课上,我介绍了年幼的小皇帝溥仪被袁世凯逼迫下台,可怜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学生们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对于溥仪的经历并不清楚,我就说:学校图书馆空着呢,里面躺着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读了这两本书,中国近代的政坛风云,名人轶事也可以窥见个大概了。

又说到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在屏幕上打出了《与妻书》,我说这是感天动地的信呀,学生好奇,我便翻译给他们:意映我妻,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与你永别了,你现在还是现世的一个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个鬼了。个别学生有所触动了,大部分还没有多大感觉,可能与我设置方式有问,如果配上图像和哀感的音乐,再让感性化的学生朗读,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绍了《与妻书》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

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书籍,我觉得有必要。

第12篇:高一年级历史的教学反思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一年级10班班主任,并担任9班、10班、11班、12班历史教学工作。

9、

10、11班都是普通班,出很好的成绩不容易,加上很多学生(包括12班这个实验班)都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所以过会考都很困难。这样就要求我必须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把历史课本教好,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加入许多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重视会考。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对学校的深厚感情,我潜心研究新教材,着力明晰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和知识体系。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这一年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历史教学要重视研究性教学,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一的历史课难度不深,但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为此,我带领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学习,上了一堂评价李鸿章的研究课,效果很好。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和默写,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2、一定要重视学生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3、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会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进步的喜悦挂在了他们的眉梢和嘴角,心里也默默的祝福他们会考能有个好成绩。

虽然这一年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从教这条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断前进!

第13篇: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联东中学 高一历史 林琳

通过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培训期间,我们历史组的组长,带领我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给我们制定了可以参考的教学的进度,对我有了很大的启示。

我们充分利用好了“学案导学”并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尤其是高一上学期的政治制度,涉及很多的地图,这样利用多媒体,学生很容易理解一些政治制度。 新课程下高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和教学方法方面等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历史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历史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历史学名著、历史学学术论文、历史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授法与讨论法

尽管讲授法受到了很多批评,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①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②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③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讲授法适用于一下条件: (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2)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对象呈现。在上述任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可使用讲授法。 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演法缺点的批评。讨论法有其独特的优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当有多种观点时,比较适合用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形成自己的看法。但讨论法要求班级和小组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班级纪律很差,学生中缺少好的骨干,一旦讨论开始,班级就可能失去控制。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从班级的条件来看,讲授法用于纪律较差的班级比较好,讨论法比较适合于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的班级。 在平行班,多采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比较难,所以教师讲,学生认真听是有必要的。。

在快班多采用讨论法,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开展分组讨论,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明显。例如: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让快班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正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反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2.问题探究法与课堂竞赛法

问题探究法,以探究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堂竞赛法、角色扮演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

四、分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分层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分层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难度有所不同,让快班学生“吃得饱”,平行班学生“吃得下”,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理论水平急待提高。分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挑战自我。分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做到整体把握,高屋建瓴,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传统观点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分层学习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条取水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更多的取水方法。所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

(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需加强。分层教学设计,备一节课等于备两节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开展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各位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当由于集体备课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每个人对分层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同,造成了集体备课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合作交流,打造和谐的团队还尚需时日。

(三)研究学生还做得不够。研究学生与研究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的关键,但我们对自己学生了解的程度远远不够,对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同学朋友关系等缺乏了解,认为有一些学生难于沟通。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因此,多找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是基于分层教学而开展的,需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14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苗灵恩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组 苗灵恩

1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历练,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有了很多的收获。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所以,经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

2 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

3 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

4 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

5 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作为个人,更是应该抓住机遇,在现今资源丰富的条件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使用新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不断进步。

第15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历史教学反思

王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历史教学反思,历史课反思, 讲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点的琐碎,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让学生听起来有趣。鉴于以上思考,我对历史教学及复习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对比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高中教材是很枯燥的,缺乏故事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其次,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第三,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第16篇: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童艳芬)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我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与以前不同。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现在的高一历史新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没有按时间顺序。因而学生很容易产生先讲的发生的时间就早,后讲的发生时间就晚的错觉。这就要求我必须在讲完一章,对没有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要将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完一本书,排列出章与章之间的时间顺序。

其次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必须多看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书籍。对我来说,通过拓宽知识面,我可以对历史知识全面讲解,让学生准确深刻掌握历史知识的作用。我现在面临的高一新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凭兴趣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上课,我如果只讲书本知识,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我讲过多的故事,时间又不允许。 因而对我来说,上课如何做到既生动有趣又突出重点?我认为自己在抓住历史书上的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多看相关的历史课外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重点知识。这样达到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觉得轻松、容易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现在的高一历史书厚,时间又短。这期我用黑板板书讲,感觉时间明显不够。我天天忙于讲课,课后习题及检测题都没有时间评讲,还利用了晚自习来讲课,才在考前一周讲完新课。下期的书有八章,共二十六节,期末考试要考高一上、下册,时间只有四个多月。我不仅要复习高一下册,还要复习高一上册,还要适当练习一些习题。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用电子百板来教学。这样就可以将不重要的知识用填空式简略讲过,重要的知识可提前补充材料来突出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讲解全面的目的。下期我还要提高课件制作能力 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当然为节省时间,下期在练习题上要精选那些典型重点题,达到做得少又练得好的效果。

通过这期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会在下学期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多悦高中 童艳芬2012年1月8日

第17篇:高一历史备课组3月份的教学反思

本组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学备课有以下几点反思:

1、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在备课时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利用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明白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历史老师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教案同时也要备学案。为学生提供哪些课外阅读?什么情况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历史专题讲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片等。都要预先计划好,做到有备无患。

备课过程中要本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扩大涉猎的知识面;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审美教育。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课内外教学的关系,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互相促进。

2、授课过程中应侧重于以归纳历史知识点,教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技巧。

《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第18篇:高一历史新课程的反思

高一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通州三中金剑昆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全面的铺开,今年我省已全面实施新课程。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教材情况如何?怎样进行评价?如何实施?作为高一的历史教师,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半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情况和碰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

1、初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型适应等原因,缺乏基本的历史概念,往往无法正确熟悉历史的概念,无法正确区分历史与史学之间的差别。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比较轻易形成僵化、顽固的教材本位思想,进而影响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实,影响学生对史学界新鲜成果的批判地吸收,妨碍学生发展的、辩证的史学观的形成,进而危害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很多学生存在着对历史学习社会功能的盲然无知,或者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太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说有没有意义,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就说 ---- 历史是必修课啊 ---- 根本不去思考历史学习有没有意义。还有的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就表明:历史学习根本就是无用的,它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以上观点或隐喻或明示了学生心中存在着历史学习的障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爱好的产生,毫无疑问地泯灭了或者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3、高中学生除了部分人对历史学习采取回避甚至抵制态度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相当的爱好。那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爱

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引导,而这点恰恰是现行教材的空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急需包括各种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适合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的必要预备,对于学生培养历史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4、教学课时数无法配合。目前我校高一历史课程开设情况是每周两节课(理、化、政均三节),高一上学期修习历史必修模块一。如要完整修完该模块每章节知识,至少要 18 个教学周。在升学压力下、在中、英、数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对历史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

5、缺乏广泛的教育信息的支持。毫无疑问,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层面。但作为广东较落后的山区市,我们的学校和学生身边的信息搜集途径是十分狭窄的:网吧不宜未成年的中学生进入;学校图书资源严重不足;满满的课堂和自修安排、大量的作业使学生连看电视新闻的时间都没有。

6、师资力量方面的支持不足。以我校为例,本人就担任高一年级五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每个班又都是六十多人的大班。作为年轻教师,经验不多,新课程的备课量相当大。这些都制约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和学习的指导。非凡是要推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学习档案、作品、活动、文章、作业、考核)对一个负责三百多人的老师来说是工作量是十分浩大的。

二、以新课程标准应对现实问题的尝试

针对当前历史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学习,本人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学习

并推进和加深对新课程的学习,同时尝试以新课程的要求应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探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现将我的一点思考和实践简单介绍如下。

1、上好导言课

我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从上好导言课开始的。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老师们都清楚,导言课是安排在学生正式接触教材之前进行。重视导言课,这是基于我对导言课型定位的思考:首先,这是学生终身学习非凡是关于历史终身学习的引导。为此,教师将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基本正确的历史观,熟悉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把握几种简单实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必要方法等。其次,这是学生学习历史新程必修一(政治史)的引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而熟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次,作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固化的、甚至错误的对历史学习过程的理解,逐渐由感性学习认知为主向理性分析为主的过渡。同时,高中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概括和阐述;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打破对教材的迷信

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虽然变革的力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习惯下一个相对单一的结论。这只会导致学

生思维的闭锁,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怎么办呢?只有从观念上打破教材的迷信才是根本出路。为此我请学生自由交流心中的历史偶像,限定偶像生活年代距今约 50 年以上者。然后启发学生:历史是否会在你渴望见到他们的时刻出现?再请同学设想改变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然后启发学生:历史事件是否如我们所愿发生变化?从而,学生们意识到历史的不可复制、不能重演的重要客观性特点。

同时启发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唐代诗人杜牧《乌江亭》一诗中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含羞忍辱是男儿,八百子弟今犹在,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王安石也有一首《乌江亭》诗,却说:“百战疲惫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八百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 ---- 项羽兵败垓下的不同评价。从而,使学生们在了解到史学主观性的同时,也醒悟:原来我们的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客观的历史,教材的内容原来容客观历史与主观史学于一体。这样,历史教材的神圣形象被打破了,学生那种自主思考客观历史、批判地吸收主观史学成果的最大障碍被破坏了!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这其实也是大大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的,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3、走进学生的秘密花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走进学生的秘密花园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假如我们以学生的经验真正兴奋地谈学生感爱好的话题,也许我们就已经走在他们的秘密花园的小径上了。所以,我采用的办法是点击学生的兴

奋点,比如说播放有关神秘的可可西里的风光:雪域高原、野生动物、喇嘛教僧侣的虔诚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学生油然而生保护的心愿。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逃不脱消亡的劫数,怎样传播美好?怎样让更多的人 ---- 现在的、未来的人来分享这美好?学生自然明了: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 ---- 传播美好。还可以让学生做传话的游戏,一句话从一个学生传给下一个学生,虽然最后一个起来的学生可能说的那句话不一定与起始的语句完全一样,但是教师还是可以启发学生: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各自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类,那么学生自然了解了历史的价值之一 ---- 传承人类共同的记忆(也许是经验教训也许是杰作成果)。

4、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

学习,首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自然是其中肯綮所在。历史分析研究的方法很多,加之现在边缘性的研究不断涌现,交叉使用各学科方法理论是必要,但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阶段性特点、学生自身的差异,在我所任教的五个教学班,各有侧重的介绍一些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至于哲学上的一些概念,如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限于导言课的课时所限,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体会。在这里我基本上只引入了如阶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等等。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厨师兼保姆,烹制精美的历史菜肴,一口口勉强喂进摇头的孩子嘴里!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吧!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方法作为武器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选取各自趁手的武器。

三、小结与意见

毋无讳言,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初始阶段,新教材的仓促出台,教师理念的有待转变,行政领导的“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成绩”两手对策,学生和家长的不熟识和忧虑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高考的指挥棒和行政的指挥棒下,评价体制尚成熟和定型之下,我们站在一线的老师在教改中自会有一种如覆薄冰的感觉。所以学生评价、学校评价、行政评价、社会评价的转变和整合成一个新的成熟体系是我们的深深的期待。但面对改革与挑战,我们理当惕励以赴,亦坚信新课程改革将真正带来焕然一新的教育面貌!

第19篇: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担任高一年级190班、191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开学之初,学校就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对我们本学期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新课改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意见,使我们对课改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能紧跟学校改革步伐,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和新的考试大纲为工作指南,以高中部工作计划中对高一年级的具体要求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质量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成绩,为能快速成长为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爱戴的骨干教师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学,但是通过军训期间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自己的观察不难发现,我们的同学中大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大多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更不会像新课改要求的那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知识面的狭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想要在高中阶段弥补他们的各种不足,同时还要兼顾提高学生的成绩,难度也是相当的大。我们面临的任务可谓是相当的严峻。另外鉴于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28课进行阐述。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全本书共计八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出国留学网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四、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60%,优秀率为10%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70%,优秀率为20%.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相对于初中而言,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尤其对与那些基础较差或者更倾向于理科学习的同学来说,如何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2、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精讲精练节省时间

以往的课堂教学纯粹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都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虽然新课改一直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以往总是因为对学生的不放心,或者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迟迟没能推行。这个学期一定要放下包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老师只要扮演好自己释疑解惑的角色就好了,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手包办了!

3、努力转变课堂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一定要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为“5+25+10”的模式。即前5分钟为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中间25分钟讲授当节课的内容;最后10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由于时间有限,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内容上力求做到“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形式上也要力求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提问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我知道想要完成真正的课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就先从外部可见的地方开始着手吧!

4、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向日常工作要效益。① 充分备课

这学期的备课除了要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习题、备学生、备教法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有两点,就是备思路和备板书。备思路就是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出自己讲课的思路,同时要给学生交代课本编排的思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备板书在以前是自己工作中的短板,很多时候是没有板书,或者是非常凌乱,本学期在这方面必须要有大的改观。

② 认真上课

以往在上课时虽然也有一定的规划,但是随意性较强,对时间和节奏的掌控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下的功夫不够,闲话、废话、不必要的话很多。今后在这方面尤其要下大功夫去锤炼自己的语言,尽最大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把要交代的事情讲解清楚,不拖沓,不反复。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经常提问,鼓励大家回答问题,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只做一个看客。在设计问题时更要下功夫,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质量,绝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也要顾及学生的知识储备,避免像以往那样经常提问一些学生根本不可能回答上来的问题,最终还得自问自答。

同时要不断指导大家做好笔记,学会如何听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一定要监督大家

3 写好课堂笔记,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记笔记,学会如何罗列知识框架。做起来虽然可能很麻烦,但是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学习起来一定能事半功倍。

课上多关注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积极引领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当涉及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既严肃又活泼。

③ 认真批改

以往批改作业时,往往因为工作量较大,只能大致的浏览一下,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只能找出那些共性问题加以解决,对于个性化的问题,由于不能面批面改,再加上很多学生都不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那些问题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这学期一定要力求解决这一弊病,尽量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作业的分层布置,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尽量避免一刀切的布置方式。同时要注意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尽量避免题海战术,所以一定要精选习题,保障习题训练的有效性。

④ 认真辅导

课下的辅导主要包括培优和辅差两方面。

培优方面我的计划是选择3-5名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想法是从一开始就让他们接触高考难度的试题,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训练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辅差方面主要是落实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检查作业和课堂笔记,以及背诵情况来督促他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不打击,多鼓励,让他们不掉队,不自暴自弃。

⑤ 认真检测

这学期学校对单元检测的要求力度有所加大,以此为契机,我们也要借此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检测和反馈,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对于学校组织的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更要认真对待,考前认真复习准备,考后认真分析研究,让学生的每次考试都有收获,让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给学校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4 ⑥ 认真讲课评课

本学期高一年级历史老师中除我之外都是新老师,所以,除了上好自己的课之外,还要负责起新老师的指导工作。虽然自己不是组长,但是现在的情况下,也已经是责无旁贷了!希望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新教师们快速成长,也让自己通过互相学习而尽快提高。以前的听课流于形式的居多,希望今年能把这项工作实实在在的做好,每次听课评课,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⑦ 认真教研

这学期开始,政、史、地三个组合并为文综组之后,跨学科教研就成为可能,希望本学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另外,希望在本专业的学习上能再进一步,尤其是在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能够多向其他科班出身的同事多多学习。

⑧ 及时总结

认真做好学生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把关注全面与关注学生个性有机结合,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的一点简单规划,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落实,并不断调整,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与其他同事、家长以及全体同学通力合作,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第20篇: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 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组 邢凯

本学期,我担任我校高一八班,十一班和十二班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做到: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最佳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后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

解决方案:继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个别学生的交流,根据实际讲明学习的功能和意义,加强学习方法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指导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建立督察机制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定有助与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特别评价标准和体系;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探索转化“发展生”的新法

21世纪的教育大势和要求,使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临邑一中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7.2.9

2016-2017年度高一历史

工作总结

邢凯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