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42:0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孔俊年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

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2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

一、明确课程性质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依存观、分享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个别同学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孩子都有了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3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推荐第4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胡祎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2)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上的课,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我《时光老人对我说》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在现实生活上,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上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后;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参透,让学生不仅尝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推荐第5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推荐第6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太石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共有 人,及格 人,及格率 %,优生 人,优生率 %,平均分 。

二、学情分析

1、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2、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小时候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4、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本班个别同学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交作业,且不能交齐。

2、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

四、今后打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教学方法,改正教学中的不足,严格要求学生,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任教师:田云英 2013年7月10日

推荐第7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庞秀玲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每个班的同学都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基本情况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3、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4、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5、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6、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7、利用电教媒体,比如录像、课件等,形象生动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学生和教师的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6、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7、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推荐第8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们都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三、教学成绩分析

1、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

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不断进步。

5、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学生知道了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四、教学经验体会或失败的教训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3、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4、学生和教师的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5、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6、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7、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8、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9、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五、今后的教学设想及建议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推荐第9篇: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工作总结

朝邑镇中心小学:杨文莉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2、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3、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4、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5、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5、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所以,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20

18、7

推荐第10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3、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5、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让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皂角树小学

刘宗美

第11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 第四单元《家乡哺育了我》

一、全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二、教材重点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难点: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

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们经常在一起:

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

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

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 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 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 (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三课时:课题: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 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 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听《孟母三迁》的故事,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学生先自主设计,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第四课时:课题: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重点: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又来了好几名新同学,下面请他们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1、插班生自我介绍;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这几位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一至两位学生介绍学校。

(1)学校全称(2)学校地址(3)学校建筑物(4)学校环境(5)学校班级(6)学校师生(7)学校历史等。

二、整理学校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刚才学生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将学校的有关情况整理,并汇集在一张卡片上。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整理结果。

三、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 课后小结:

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第五课时:课题:我是教室美容师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师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难点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你喜欢它吗?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的理由。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确实,教室有许多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和理由,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肯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有没有觉得?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

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交流,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第六课时:课题: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一定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你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来。 (1)学生回忆并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学生交流。

二、故事体验

1、师:是啊!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事例,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师讲故事《人间最美的笑容》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3)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笑容”?

2、师讲述故事《回忆饥饿》 学生交流

(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简单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首《米兰》来结束。 师生同唱歌曲《米兰》

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

第七课时:课题: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重点: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难点: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最光荣吗? 学生讨论 师小结:劳动光荣

二、讨论:我会做写什么事情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讨论并记录 欣赏体验日记

三、户外活动,“弯弯腰”

学生分组在校园的各个园中检垃圾。交流活动心得。

四、劳动创意设计 简单设计并交流。

五、想一想: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课堂讨论。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家长、老师、同学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初步理解“劳动最光荣”。

第八课时: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 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 假如 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i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九课时: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重点: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难点: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 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 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

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 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

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爱护共用设施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家乡哺育了我》

第十课时: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1)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难点: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盐城是哪省你知道吗?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 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二、找家乡

师:我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学生找一找

交流:(1)家乡在那个省,在北京的哪一面 (2)怎样看地图

小喇叭:P61,小小地图会说话P62,小窍门P63

三、看方位图,再画一画学校方位图 学生先交流再动手画一画

四、根据地图了解我们的珍惜动物及其所在的省。欣赏:美丽是不能忽略的、小资料:P66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知道了家乡在我们国家的哪个方位,也了解了怎样看地图和方位图。课后请大家查阅一些资料 (1)我国的领土面积 (2)我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 (3)我国的民族和人口

课后小结: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十一课时: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在地图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二、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请学生交流。

再请小朋友交流泽雅的自然景物和物产。 泽雅水库 泽雅旅游 周岙花灯 泽雅小吃等。

三、制定泽雅一日游行程表 学生小组合作 开展课堂交流。

四、欣赏:《故乡的野菜》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乡,大家的家乡都是美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后请大家来编一份“家乡小报”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课后小结: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时:课题:可爱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重难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讨论“家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吗?

学生交流并在班级里找一找家乡人。 古诗:《回乡偶书》

二、说说家乡的名人 学生讨论并整理 昆山名人

三、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家乡的名人? (1)电影电视 (2)广播 (3)报纸 (4)网络

四、欣赏:《我是小小家乡人》《美丽的传说》

五、小结

师:我们班级有许多小朋友远离家乡,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昆山,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人吗?你能有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吗?(学生吟《静夜思》

课后大家可以以《思乡情》为题,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乡名人的讨论交流,产生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十三课时:课题: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

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 (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12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高县蕉村镇欣欣小学校2014年春期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袁文静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

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

究教材特点,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 1

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依存观、分享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个别同学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孩子都有了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

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3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学校:

教师:

2013年3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话说社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2、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相关图片,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村落。自己的居住地,我们叫村落、城市叫社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

二、探究交流

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村委会的名称、村委会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2、观察教材插图,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

三、明理导行

1、想要进一步了解该社区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小组交流。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发言其余同学可提问。说说自己的调查感受。谈谈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2、我们再到城市去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建设发展。

- 1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2、可爱的社区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2、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老人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学去。

2、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社区里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工作着。我们作为在社区中生活的人,又该怎么做呢?

二、探究交流

1、在走访社区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中,像他这样勤勤恳恳为大家工作的社区干部还有很多。我们再来认识几个社区干部。

出示公告,了解社区中一些分管干部名称。

2、一起来读读《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这则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3、你所在的社区中,有没有这样的社区干部?夸夸社区的好干部。

4、补充:社区主任的酸甜苦辣。五总结。

三、明理导行

1、组织辩论赛。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如经管社区学院等。原本由学校承担的午间、放学后管理,对学生来说有许多不必多言的好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教师的教学精力。于是,有人提出可以由社区来承担。

- 3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

2、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3、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举例说说身边的社区活动。

“每到节假日,咱们生活的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你能说说你所看到过的活动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所看到,举例说明。如:社区的元宵节灯会,妇女节文艺演出等。)

2、看看书中第16到17页中的图画。

“书中也有许多有关于社区的活动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都是些什么活动吗?”

二、探究交流

1、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同学们很聪明,也说的很好,那请你再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这些活动中,哪些是我们社区有过的活动,是自己看到过的?参与过的?待会儿请你来说一说。”(同桌互相讨论)

2、反馈:把当时的活动情景向大家介绍一下。

3、谈体会

你参加了这些活动都有些什么感受?什么收获吗?听了同学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呢?”

三、明理导行

1、简要介绍什么是志愿者。

- 56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三、明理导行

1、了解身边的人:“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区干部等。)

2、学生说说

“下面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3、谈谈体会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同时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适当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4、总结

“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捡起一张废纸。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不应恶小而为之,不应善小而不为‟,社区是我家,我爱我家,人人有责。”

四、回归生活

1、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

2、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4人小组讨论

“社区应该有些什么配套设施,哪些是你们觉得特别需要的。”

3、小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社区的明天要靠你们,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2、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探究交流

1、看地图,找家乡。

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在中国地图,找找自己的家乡。

2、自主合作,找到家乡。

(1)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成“找家乡小队”,在省地图上找家乡。 (2)小队上台指着地图汇报。

3、用手中的笔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三、明理导行 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二十年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二十年后,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3、思乡:多种形式的联系方式。

- 9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2、我来做个小导游

教学目标:

1、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是一种爱家乡的表现。

2、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为家乡的某项活动出一个金点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家乡的山山水水,你了解吗?你熟悉吗?今天,我们要试着当一回导游,不但要自己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风光,还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先看看丹西小导游是怎么做的?

二、探究交流

1、第一站:风景线。

(生扮演小导游手拿导游小旗,出场)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我的家乡——。你们知道这儿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游客根据自己知道的回答)

小导游指着游览图,逐一向游客介绍。游客可以随意向导游提问。

2、第二站:参观角

参观博物馆,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

3、第三站:调查角。

三、明理导行 小导游采访“游客”。

(1)你的家乡举办过什么活动? (2)你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活动? (3)你喜欢哪些项目?为什么?

4、为家乡的活动出个金点子。学生讨论。

- 11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3家乡特产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搜集资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什么是特产?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他不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

1)图上的这些人在干什么?(采购特产)

2)你知道他们在采购那些特产吗?这是哪些地方的特产? 3)如果图上画的是咱们家乡,又会有哪些特产值得人们采购呢? 丝绸、龙井茶、张小泉剪刀等

二、探究交流

1、你知道我国各地有哪些特产吗?学习课文。学生汇报。

2、知道新疆的吐鲁番葡萄,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人参,浙江金华火腿,宁夏的五宝、海南的橡胶等等,都是著名的特产。

3、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搜集到的特产的图片、包装、宣传画、实物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

三、明理导行

看看书想一想并做练习: 把特产与地名用线连起来。 海南水稻 福建武夷山花蟹 台湾大鹏湾铁观音茶

- 1314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家乡而奋斗,我们的家乡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富裕,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将来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四、回归生活

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同学们,对于家乡,我们了解了许多,包括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等等。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让我们的家乡诚招八方游客,笑迎四海佳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富裕。

1、四人小组合作,一起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2、小组派代表利用自己设计的路线图,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乡。

3、同学相互评价,评价内容为: 1)路线图 2)介绍情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 1.我国的行政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2.知道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了解我国的行政区设置包括台湾在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和名称。掌握首都、家乡所在省份的名称和所处的位置。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准备时播放《龙的传人》,营造气氛。

2、学生结合图片自学单元提示语,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何疑问。

3、教师展示地图并指图讲解单元提示语:

4、出示课题《我国的行政区》。

二、探究交流

1.图上标出了祖国共34个一级行政区的形状位置,你能找到首都北京市的 位置吗?自己读图,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完成任务一。 交流建议: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合作或比赛氛围中学习。

2.在《我的祖国》的优美背景旋律中,老师组织以指图为形式的学习活动。 建议:以“考考你”为形式穿插复习活动,比如“你能指出最大的省、市或自治区吗?最北的省、市或自治区呢?最南的省、市或自治区呢?最小的省、市或自治区呢?其他的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出题。

3.说说家乡省份的名称和位置,家乡省份周围省份的名称和方位。 4.小结:我们伟大祖国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柑当于整

- 1718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早发白帝城》你读过吗?(诵读理解《早发白帝城》:白帝城的地理位置为三峡一带,位于长江中游。)解读三幅有关长江图片:源头、三峡、人海处。

B.不到长城非好汉,请看图:长城风光。交流关于长城的言论,你知道哪些关于长城的歌谣、诗词、传说或其他文化知识?(歌曲《长城长》、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等。)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被尊为“母亲河”,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黄河岸边的活动比长江两岸等其他地区更早,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鲤鱼是著名的特产。图中反映的景象你看明白了吗?读读“山川颂”中写黄河的句子,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D.“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徐霞客写的诗句,在后面的课文“山川颂”部分可以找到。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岳:山。五岳: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说说“黄山四绝”指什么。

三、明理导行

1.你打算如何完成“风景线”、“山川颂”的搜集要求?阅读搜集要求。 2.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提示:我与名山大川合影可以收入“风景线”,诗词可以收入“山川颂”,搜集范围可以不局限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

四、回归生活

1.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2.你现在能回答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提的问题吗?《我的中国心》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民的心?歌词中为什么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作为祖国的象征?

- 20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8.师读《七子之歌》,学生质疑。

澳门终于盼到回归的一日了,那一天是(引导学生说)1999年12月 20日。你从书上看到了什么?(引导观察体会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感受那份激动和自豪)。

三、明理导行

1.师朗诵《乡愁》,学生质疑。重点理解“乡愁”的意思,诗中“我”的乡愁是什么?

2.出示台湾地形图,了解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师逐一讲解图意,介绍日月潭的美丽传说。

3.台湾这么美,所以又叫“美丽岛”。你对台湾还有哪些了解?

4.学生交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台湾的资料,启发学生说出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搜集到资料后的感受。

四、回归生活

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热爱美丽的香港、澳门、台湾。请你在“收藏夹”中粘贴图片或照片。

2.分组交流。

板书: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香港——1997.7.1回归 澳门——1999.12.20回归 台湾——期盼早日回归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

1.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行为、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人类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朗诵《我们住在同一个星球》,问:你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2.出示地球仪,介绍地球。

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东西略宽,南北略扁。你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体吗?

3.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亮上,显出弧形的轮廓;帆船从海平线出现时总是先露出桅杆和船帆。聪明的人们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你敬佩他们吗?

4.齐读本课提示语。

5.看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多姿多彩:你能说出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吗?介绍森林、海洋、沙漠、高山、草原。

二、探究交流

1.学习麦哲伦的故事,划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2.出示地球仪,交流麦哲伦航海路线,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3.再读故事,激发敬佩之情。

4.图书推荐:《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

三、明理导行

1.在我们这个椭圆形的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呢?

- 2324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三、明理导行

导语:世界之大,风采各异。想不想搭乘虚拟的“地球号”游船畅游世界各国? 旅行合同:本次旅行无需旅费纯属自助旅行。要求每组游客四人成队,行前了解该国信息资料互作交流,注意团队合作。为确保旅行的质量和丰富性,每组游客在欣赏别国美景之余要派1-2位导游对自己最向往最了解的国家作解说。

1.四人小组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1)小组选择好自己最向往去的国家。 (2)小组交流该国家的信息。

(3)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指出这个国家。说出它所在的洲及最有代表的活动或文明成就。

(4)展示你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2、旅行开始

3、各国风光欣赏。各国导游适时介绍。

4、全程陪同导游-老师适时补充提问交流。

5、说说,写写,画画旅行感受。

四、回归生活

你还知道那些国家的标志性动植物、自然地貌和文明成就?

了解各国,搜集关于各国的一些趣味性知识,比如国家别称,各国世界之最。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

3.我们这样生活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人类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懂得科技和文艺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文艺,珍视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生知道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懂得科技和文艺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文艺,珍视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你知道古代猿人是怎样生活的吗? 课件或图片展示

二、探究交流

1、解说图片: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敌害越来越多,人类的祖先有目的地将自然物体改变成一定形状,从而制造出第一批工具。在200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能制造工具。木头、树枝、石头、动物骨骼是他们最容易得到的,最容易改造的,所以原始的工具多以此位材料。

2、图片对比:出示现代生活的图片或实物,说说他们的用途及功能。比较看看有哪些巨大区别。

3、畅想:假如时光倒流,我们的生活将面临什么?展望未来,我们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三、明理导行

1、读读“开眼界”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2、你还知道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交流一下。你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吗?

3、介绍你的家庭喜爱的生活内容和方式或社区生活中令人记忆犹新的活动。

4、我们与古时候的人相比,我们特别幸福,因为我们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那么你能根据生活实践举例说说人类的文明成果吗?

- 2728 -

第14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20

12、2 华国芳: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夏小平: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林小君: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 朱

鸣: 第四单元《家乡哺育了我》

一、全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二、教材重点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难点: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

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们经常在一起:

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

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

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 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 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 (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三课时:课题: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 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 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听《孟母三迁》的故事,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学生先自主设计,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

第四课时:课题: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重点: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又来了好几名新同学,下面请他们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1、插班生自我介绍;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这几位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一至两位学生介绍学校。

(1)学校全称(2)学校地址(3)学校建筑物(4)学校环境(5)学校班级(6)学校师生(7)学校历史等。

二、整理学校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刚才学生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将学校的有关情况整理,并汇集在一张卡片上。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整理结果。

三、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 课后小结:

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第五课时:课题: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重点: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讨论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学校,同学生也都夸了夸我们的学校,今天我们就来把我们对学校的赞美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表达出来,你们愿意吗?

二、赞美学校

(1)学生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赞美学校 (2)作品交流、;评价。

三、创意大赛

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也能来为我们学校或者班级设计一个徽章吗? 学生设计并说说意图。 作品展示

四、了解过去的学校,展望未来的学校。

1、师介绍过去的学校“私塾”

2、学生畅想未来的学校。

五、小结(略) 课后小结:

学生很乐意为学校做一些事情,在设计校徽的过程中都表现了较高的积极性。 课后小结: 通过赞美学校和创意大赛让学生进一步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时:课题:我是教室美容师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师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难点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你喜欢它吗?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的理由。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确实,教室有许多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和理由,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肯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有没有觉得?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

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交流,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第七课时:课题: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一定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你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来。 (1)学生回忆并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学生交流。

二、故事体验

1、师:是啊!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事例,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师讲故事《人间最美的笑容》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3)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笑容”?

2、师讲述故事《回忆饥饿》 学生交流

(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简单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首《米兰》来结束。 师生同唱歌曲《米兰》

第八课时:课题: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要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那么你想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示呢?

二、讨论“我让老师笑一笑”

1、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做法能使老师笑一笑? (1)学生先在组内讨论 (2)班级交流

师:你觉得这样做为什么为使老师开心? 学生交流。

2、欣赏日记《老师,您辛苦了》

三、讨论如何做老师的开心果,学生先自主完成“35页填空再进行交流。

四、和老师做朋友

师:其实,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不仅要相互尊重,更要相互关心,老师和同学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和老师成为朋友? 讨论:(1)当老师出错时,你该怎么办? (2)当你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

五、精彩创意

师:你知道教师节是什么时候吗?

在教师节,你们是怎样为老师庆祝节日的?学生讨论。

六、小结

师: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尊重和互相帮助,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老师的好朋友。

课后小结: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尊师的意义,能从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第九课时:课题: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重点: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难点: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最光荣吗? 学生讨论 师小结:劳动光荣

二、讨论:我会做写什么事情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讨论并记录 欣赏体验日记

三、户外活动,“弯弯腰”

学生分组在校园的各个园中检垃圾。交流活动心得。

四、劳动创意设计 简单设计并交流。

五、想一想: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课堂讨论。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家长、老师、同学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初步理解“劳动最光荣”。 第十课时: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 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 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 假如 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i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十一课时: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重点: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难点: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 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 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

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 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

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爱护共用设施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时: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1)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难点: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盐城是哪省你知道吗?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 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二、找家乡

师:我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学生找一找 交流:(1)家乡在那个省,在北京的哪一面 (2)怎样看地图

小喇叭:P61,小小地图会说话P62,小窍门P63

三、看方位图,再画一画学校方位图 学生先交流再动手画一画

四、根据地图了解我们的珍惜动物及其所在的省。欣赏:美丽是不能忽略的、小资料:P66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知道了家乡在我们国家的哪个方位,也了解了怎样看地图和方位图。课后请大家查阅一些资料 (1)我国的领土面积 (2)我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 (3)我国的民族和人口

课后小结: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课时: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在地图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二、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请学生交流。

再请小朋友交流泽雅的自然景物和物产。 泽雅水库 泽雅旅游 周岙花灯 泽雅小吃等。

三、制定泽雅一日游行程表 学生小组合作 开展课堂交流。

四、欣赏:《故乡的野菜》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乡,大家的家乡都是美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后请大家来编一份“家乡小报”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课后小结: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十四课时:课题:可爱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重难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讨论“家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吗? 学生交流并在班级里找一找家乡人。 古诗:《回乡偶书》

二、说说家乡的名人 学生讨论并整理 昆山名人

三、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家乡的名人? (1)电影电视 (2)广播 (3)报纸 (4)网络

四、欣赏:《我是小小家乡人》《美丽的传说》

五、小结

师:我们班级有许多小朋友远离家乡,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昆山,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人吗?你能有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吗?(学生吟《静夜思》 课后大家可以以《思乡情》为题,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乡名人的讨论交流,产生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十五课时:课题: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

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 (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15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20

18、

7、5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5、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6、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7、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8、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第16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三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吕戈庄小学 隋秀玲

在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从生活中入手。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长大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3、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5、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7、学习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8、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9、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10、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1、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我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

第17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5年6月

第18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3.12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习,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班上43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思佳和樊青嵩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思佳和樊青嵩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

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9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品社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社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社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社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社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欢迎来我家》一课,我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在作业设计中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品社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品社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品社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 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差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差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张如锦和何家峰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5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曙光小学

张红梅

第20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秋季)

教师:陈庶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班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适应社会。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广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活动、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登记,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一部分同学应该记忆的东西没有记住。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3、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发言积极,导致课堂纪律比较乱。

4、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品德与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学习积极性较差,虽然所学内容浅湿易懂,却不能很好地掌握。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多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