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08 08:36:30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8年7月7日

本学期我仍担任一(1)班科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对科学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只能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新教材,我只能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法,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

教学计划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精心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开始学习上科学课,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才有上课的勇气。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我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进行比较,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自己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

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动手动脑等情况,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再设计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案,然后全班讨论,最终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都有待于在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推荐第2篇:一年级下册科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程度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

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4、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

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推荐第3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PPT,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展示PPT)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头大象?(1头,同时将学生说的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我看见秋千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2”,用相同方法揭示到4)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些小朋友哈,123,总共3个小朋友!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5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6,7,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将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请同学上黑板画一画,让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七、板书设计

课题:数一数

图片1:数字1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2:数字2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3:数字3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4:数字4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推荐第4篇: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万庆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推荐第5篇: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起,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课,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作为兼职教科学的我,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科学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尽管我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面对新教材,我还是积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事事有人做,孩子在中央。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扦插、种种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来,发布在我的博客上,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家校共育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七、继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鬼魂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下一学期,我将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珍惜当前良好局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

推荐第6篇: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

任课教师:2013年7月6日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本着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更加深入。“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紧张的第一学期以悄然离去,为了能更好的搞好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我把在下学期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主要经验:

1、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结合实际条件,灵活安排教学进度。这册书中,植物的生长周期与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凤仙花种植、养蚕的环节,都需要特定的时间,所以我先讲了第三四单元,一二单元则是穿插着进行,根据凤仙花和蚕的生长来讲授知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自主的发现,这样学生印象深刻。

2、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从而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即“求真、求实、多思、善问”。

4、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以积极的思维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的看成一个整体。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替单纯的讲解;以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探

究的情境代替灌输;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误解了什么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权利,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将教学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努力与教学融为一体。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

1、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训练还不到位,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2、由于学校条件所限,还不能实现让学生充分动手参与实验操作。

3、与其它学科的配合不够,观察记录写得不够具体。

4、教学方法、课堂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新的学期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推荐第7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岗镇第一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末即将到来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收获很多。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立足科学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励,激发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核心开展进行猜测,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计划是实验教学的依据。开学初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实验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一学期的实验计划。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小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作好科学课的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的落实。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王岗镇第一小学 郑鹏飞 2017年7月

推荐第8篇: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技活动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科技活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技活动课的实效性。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技活动课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技活动课并不是容易的。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技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技活动学习的主体;科技活动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技活动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技活动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技活动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活动素养。

二、在内容方面,我发现:

1、科技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技术素养。

2、科技活动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环节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我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

4、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技活动课的积极性。

当然,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在科技活动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收获。

2016年6月14日

推荐第9篇:苏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期末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期末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能根据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思想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争让学生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已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注重朗读指导,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新闻记者时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昆虫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践活动。如:学习《柳树醒了》后,组织学生去校园找春天;学习《要下雨了》,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有关天气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如给话配画,给画配话,把诗变成歌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心尽力地去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 ,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把教育教学视为事业去做,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奋斗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xxywjxjhzj/71213.htm

推荐第10篇:苏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期末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期末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能根据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思想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争让学生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已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注重朗读指导,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新闻记者时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

第11篇: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7班 褚丽霞

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针对语文教学,我有很多体会。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种渠道识字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大,我想方设法地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率。在课堂中,我继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记忆字的方法,比如拆部件,形声字,换偏旁,同音字等。如在学习“苗”字时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秧苗的样子,并用会意字的知识教学“田地里长出来的草”。这样,抽象的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识字效率比去年有所提高。因为孩子们正向三年级迈步,因此我用的随文识字解词的方法较多,边学边积累。

二、指导学生朗读

首先,早读课的领读是必不可少的,要不断的示范给学生引路。 其次,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当然也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再次,我充分利用周三的读书时间,引领孩子们借助读本进行朗读指导。

最后,我借助微信监督。每天有半小时的读书分享时间,孩子们会在微信群里把自己读书的内容或是感受一一说出来,课前五分钟进行抽生汇报。

三、训练看图写话

从本期开始就逐步引导孩子们进行按顺序观察图并进行写话练习,

1 通过不断地努力,学生从几句话到几段话,现在好的学生能看图成段成段地写了,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在一学期的指导下,看图写话稍有起色。

四、提升书写实效

上期的测试过程中,我发现我班孩子卷面扣分人数较多,因此我在开学初就狠下决心要抓书写。我在课堂上将我会写的字平均分在课时中,做到堂堂要写字,并且不少于10分钟。在这10分钟内,我要强调写字的方法,指导字的结构,重要的是监督学生的写字质量。同时我利用下午学生早到校的课前20分钟利用写字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监督与指导,另外与张平老师配合利用每周写字课进行强化学习。课余借助班级写字群练习示范,巩固加强,月末时会有本月的“书写小明星”进行表彰,激发孩子们的写字热情,进而提高书写质量。

五、多关注潜能生

我班孩子接受能力比较慢,因此我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努力向同伴请教,利用多种形式讲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利用小组长对潜能生进行帮助。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六、勤向同伴请教

我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备课时间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教学困惑或是聆听师傅课,采他山之石,是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七、积极学习培训

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本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开学伊始积极参加教材教法培训,4月份观摩了“泛美课堂”,感受了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6月份参加“一课一优一名师”的活动,这些活动为我今后努力指明了方向。

八、精心组织实践

抓住孩子们实践的机会利用亲自操作、亲子合作、同学互动、师生合作等形式,对孩子们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或是延续课内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九、抓好国学诵读

每天利用中午或是课前领读国学内容,让孩子们熟读成诵,并通过

2 一年一度的读书展示活动以组将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互相学习、借鉴。

第12篇: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 认识水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科学探究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

乐于合作,善于交流;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 4.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U形管

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 教师准备材料:自然界中各类水的图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熟悉的物质——水。

(二)新课学习1.观察水

(1)引入:水是怎样的,你已经知道哪些?是怎样知道的? (了解学生对水的已有认知)

(2)思考:水究竟有没有颜色、是否透明、是否会流动、是否有气味、是否有味道等?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观察水?

(3)学生初步观察,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安全教育(未知的物体不能尝味道、闻气味,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在老师的允许和指导下才可以进行)。

1 (4)引导学生把水的基本性质填入气泡图。 (5)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猜想。

(6)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学生动手验证观察其形状变化。

(7)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8)小结:

借助气泡图,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辨别水

(1)出示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五种常见液体。 (2)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杯是水? (3)学生验证

(用不同的感官,渗透安全教育)

(4)小结:什么样的辨识顺序更合理安全?(一看二闻三品尝) 3.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学生自由回答。

(2)依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张图片,描述这是什么地方的水。

(三)整理,下课。

第2课 比较水的多少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科学探究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

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4.认识到人们可以借助工具更好地了解和探究世界。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粗的杯子、高的杯子、一次性塑料杯、小杯子、饮料瓶、直筒玻璃杯、记号笔、尺子、水槽、电子秤等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 ,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三组盛有水的两个瓶子,分别让学生猜哪瓶水多。 第一组: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 第二组: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 第三组: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

(二)新课学习1.哪杯水多

(1)思考: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 (2)学生根据已有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3)实验方案交流、评价、补充,完善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

(6)小结:各组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事先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这就是“统一标准”。

2.自制刻度杯

(1)思考:我们知道了哪杯水多,但要知道多多少,该怎么办? (2)出示一个小杯子。

(3)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来比多少。但同时操作麻烦,费时,容易将水洒出来。 (4)出示一个大杯子。

(5)再思考:加一个更大的杯子,怎么利用一大一小来比较更多的水的多少?

(6)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可以将小杯中的水倒进大杯,每倒一杯水则标记一条刻度线,直至刻度线标记至大杯最高位置。制作一个刻度杯之后,再来比较水的多少。 (7)小组成员合作制作刻度杯

(8)用自制的刻度杯,比较水的多少。

(9)说一说刻度杯的优点以及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三)整理,下课

第3课 小水轮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2.科学探究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能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3.科学态度

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4.认识到人类利用小水轮帮助工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制作小水轮的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水,那么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机械装置,它可是我国古代先民们的伟大发明呢,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1.猜一猜

(1)展示水轮图片,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 (2)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 2.制作小水轮

(1)分发资料包,每小组一套。

(2)展示小水轮完全组装好之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小水轮的各个部位。

5 (3)教师一边演示安装过程,一边指导学生组装水轮。 3.让小水轮转起来

(1)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呢? (2)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3)小结:小水轮是靠流水的力量转动起来的。 (4)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5)小组交流并实际验证。

(6)各组分享交流和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1)依次出示课本上的三幅图,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补充描述图片内容,并说明流水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 空气 第1课 哪里有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2.科学探究

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对周围的世界的探究兴趣,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3个、扇1柄、气球3个、泡沫塑料1块、粉笔1支、碎砖块1块、海绵1块、小卵石1枚、水槽1个、矿泉水瓶1个、手钻1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二)新课学习1.袋子里有什么

(1)展示3个塑料袋(袋口用细绳捆紧),第一个塑料袋空的,不装肉眼可见的东西;第二个塑料袋装一些水;第三个塑料袋装一个苹果。

(2)提问:第二个袋子里有什么?第三个袋子里有什么? (3)提问: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怎么证明?

7 (4)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子冒气泡等办法)

(5)师生共同验证。

(6)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

2.找空气

(1)提问:怎样可以找到周围的空气?

(2)用塑料袋、扇、气球、杯子、水槽、注射器等找空气

例如:吸管完全插入水杯,对着吸管吹气,发现许多泡泡不断出现。

对着空气球吹气,能将气球吹大。

将充入空气的注射器插入水槽,并推动注射器,发现出现泡泡。 (3)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式能让我们找到空气?

(4)设计实验,发现泡沫塑料块、粉笔、小卵石、碎砖块等物体里的空气 (5)把猜想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3页下方表格的预测那一行内。 (6)验证实验结果,并将验证的结果填入活动手册表格的结果那一行内。 (7)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3.拓展

(1)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 (2)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层的作用。

(三)整理,下课

第2课 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2.科学探究: 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科学态度: 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扇子、书本等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二)新课学习1.空气是什么样的?

(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提示可按照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 2.观察空气

(1)引导学生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是怎样观察空气的,并说明空气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空气的特性,并与水的特性做类比。 (5)引导学生对空气的形状进行重点探究。 (6)提问:空气有固定形状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7)小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3.读一读

(1)展示教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文字。 (2)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3课 小风车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空气能够流动,有力量。

2.科学探究

利用剪刀和简单的材料来制作小风车。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3.科学态度

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5厘米×5厘米的绘图4-6张、图钉4-6枚、小木棍(或竹筷)4-6支、小剪刀、电风扇等。

教师准备材料:人们利用风车的科技史图文资料或视频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做好的小风车。问同学们玩过小风车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风车吧!

(二)新课学习1.制作小风车

(1)看图,说出制作步骤。

(2)让学生拿出小风车资源包,清点一下各个小部件是否齐全。 (3)教师演示折纸、剪纸、组装技能,并进行安全教育。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5)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做出小风车。

10 (6)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风车。 2.让小风车转起来

(1)提问:我们玩小风车时,是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的呢? (2)学生回答,并进行演示。 (3)提问:怎样让小风车转得更快?

(4)打开风扇,风速调至低档,让纸风车靠近风扇。 (5)让学生上来演示。

(6)想一想:小风车转起来说明了什么?

(7)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例如:空气流动使小风车转起来。3.读一读

(1)展示教材16页风车图片,学生自行阅读。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三单元 形形色色的动物

第1课 常见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显著特征。

2.科学探究

继续体验户外调查,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科学态度

能悉心发现周围生活的动物,对认识不同的动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动物外在显著特征;能如实进行描述。

4.STSE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动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动物的卡片;户外调查使用的放大镜、小铲、捕虫网。

教师准备材料:录制户外动物发声的手机或录音笔(遇适宜时机可使用)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动物吧!

(二)新课学习1.认识常见的动物

(1)依次展示课本18页的9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说出动物名称。 (2)教师揭示正确的动物名称。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

12 (学生用自带卡片介绍) 2.调查周围的动物

(1)提问: 校园中有常见的动物吗?可能有几种?可能在哪里? (2)分好小组,明确组长的职责。明确校园调查任务。 (3)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动物调查。

(4)汇报:校园里有哪些动物?你在哪里发现它们的?用什么方式记录的?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6)提问:你在动物园见过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7)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提问,并且做总结和补充。

(三)整理,下课。

第2课 观察身边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猫和鸡等常见动物的外部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做简单的记录、进行简单的描述。

3.科学态度

对常见动物有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和分享。 4.STSE 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有关猫和鸡生活习性的彩色卡片。有养猫养鸡的学生课前准备能展现它们更多有趣之处的视频、PPT或者照片。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猫和鸡外形与典型生活状态的PPT。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家中饲养的两种动物。

(二)新课学习1.观察猫

(1)观察猫的外形

看看猫的样子,找找它的长相有什么可爱的地方?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2)观察猫的进食、捕食以及猫的运动特点 (3)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14 (4)提问:你家里或邻居家有猫吗?你还观察到了猫的哪些特征? (5)提问:关于猫,你还知道些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的猫的可爱之处、有趣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猫的特征。

2.观察鸡

(1)观察鸡的外形

我们按照观察猫的顺序来观察鸡。

(2)观察鸡的进食、觅食以及鸡的运动特点 (3)观察鸡的生活习性

(4)提问:你家里或邻居家有鸡吗?你还观察到了鸡的哪些特征? (5)提问:关于鸡,你还知道些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的鸡的可爱之处、有趣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都可以算作鸡的特征。

3.拓展交流

观察更多常见的动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整理,下课。

第3课 动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能自由运动、都要吃食物。能用多种方式描述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简单分类。

2.科学探究 通过猜动物的活动,逐步形成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利用不同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找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能力;通过给动物分类的活动,训练利用多分法分类,巩固对动物共同特征的理解。

3.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乐于用不同形式描述动物特征;尊重他人的描述,积极进行分析判断;给动物找共同特征和分类活动中,能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4.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人手一个动物头饰,动物各不相同,涵盖各种运动方式和不同食性。

教师准备材料:看局部特征,猜动物名称的PPT;各种动物吃食物、运动的PPT。

三、教学时间(1-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黑眼圈,黑耳朵,黑色绒衣,白背心,胖胖乎乎真可爱,叫猫叫熊都不对。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新课学习1.猜动物

(1)展示梅花鹿的局部图片和整体图片,提问:梅花鹿有什么特征? (2)展示孔雀的局部图片和整体,提问:孔雀有什么特征?

(3)让学生猜谜语:脚趾像扇子,嘴唇像钳子,赛跑别找它,游泳是尖子。 (4)学生猜出谜底后,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5)指出谜底是鸭子,展示关于鸭子的图片。

(6)让学生猜谜语:黑背白肚皮,一副绅士样,两翅当划桨,双脚似鸭蹼。

16 (7)学生猜出谜底后,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8)指出谜底是企鹅,展示关于企鹅的图片。

(9)让一个学生模仿某种常见的动物,其他学生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10)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11)小结:动物各有不同的特征,根据特征可以辨认它们。 2.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1)依次展示课本23页上面的4张图片。

(2)提问:图中的动物在干什么?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做什么”的形式去描述。

(3)展示对4张图片的描述:鱼在游、马在跑、鹰在飞、袋鼠在跳跃。 (4)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5)小结:它们都能自由运动。 (6)提问:那其他动物能自由运动吗? (7)让学生举例回答。

(8)依次展示课本23页下面的4张图片。

(9)提问:图中的动物在吃什么?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吃什么”的形式去描述。

(10)展示对4张图片的描述:牛吃草、鸟吃虫子、猴吃果子、青蛙吃苍蝇。 (11)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12)小结:它们都要吃食物。 (13)提问:那其他动物要吃食物吗?

(14)小结:动物都要吃食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 3.给动物分类

(1)打开课本24页。

(2)分组,依次认识小朋友头上的动物。

(3)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它们属于什么队?这是按照什么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4)提示: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5)提问:还可以怎样给这些动物分类呢?

(三)整理,下课。

第4课 动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物。

2.科学探究

发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发展表达与交流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搜集有关动物帮助人类做事的事例,并积极主动与他人分享;逐步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需要我们珍惜和爱护。

4.STSE 了解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和动物也有密切关系;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提前布置任务,搜集有关动物帮助人做事的事例,动物和人友好相处的资料。

教师准备材料:警犬缉毒防爆、骆驼运送人员物资、雪橇犬运送人员物资,大象驮载人员货物过河等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动物和我们的关系 (1)整体出示教材中的六幅图

(2)学生分组活动,边观察图,边依次说说图片中是什么动物,在做什么?从图中,能不能看出它们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动物和我们的关系作为核心圆圈,由此辐射出不同方向上的圆圈,圈中分别标明人的吃、穿、行走、劳动等。

18 (4)提问: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呢?

(5)小结:动物帮助了我们,我们也要善待动物。 2.讲一讲人和动物的故事。

(1)提问:你听到过身边人和动物的故事吗? (2)提问:在故事书中你读到过人和动物的故事吗? (3)一起阅读课本26页中《搜救犬的故事》。 (4)提问: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说一说人和动物的其它故事

(三)整理,下课

第四单元 各种各样的植物 第1课 常见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植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长着植物,初步发现并描述一些植物外在显著特征。

2.科学探究

在户外调查活动中,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悉心观察周围生活的植物,对认识不同的植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植物外在显著特征;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各种植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植物的卡片,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材料:李时珍事迹PPT(图文并茂),“认识常见植物”9种植物放大的、带有完整图片的PPT。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用PPT展示科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2.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常见的植物。

(二)新课学习1.认识常见的植物

(1)图中是什么植物?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植物? (2)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9种植物。 (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图1的植物是南瓜。可以在菜地里见到南瓜。

20 (4)针对其余8种植物,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南瓜、菠萝、白菜、水稻、向日葵、芦苇、牡丹、白杨树、橘子树,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

(6)出示更多其他常见的植物的图片。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7)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常见的植物。 2.调查周围的植物 (1)明确调查任务

提问:a.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b.校园里的这些植物分别都有哪些特征? (2)交待调查注意事项 a.爱护校园环境 b.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调查。 (4)完成调查任务之后,就地围坐,分组汇报本组观察的植物。

(三)整理,下课

21

第2课 观察身边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狗尾草和柳树的外部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发现狗尾草和柳树的主要特征,并能做简单的记录、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3.科学态度,STSE 对身边常见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乐于记录,乐于分享。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提前采集的狗尾草全株;分类活动中的各种植物图片;放大镜;拓印树皮或树叶用的纸笔。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PPT:狗尾草图片,柳树全貌、柳叶、柳树外皮的图片;分类活动中的各种植物图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狗尾草和柳树条,引导学生观察。

(二)新课学习1.观察狗尾草 (1)出示狗尾草

(2)操作: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出狗尾草的主要特征。

(3)指导:狗尾草的花是毛茸茸的,像狗尾巴,摸起来有点扎手,叶子是细长条形等,可用看、摸、拉等方法观察狗尾草。

2.观察柳树

(1)出示柳树相关诗句:《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 (2)出示柳树图片和柳树条

(3)展示:用蜡笔顺着柳树裂纹方向涂的图片。 (4)操作: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出柳树的主要特征。

(5)指导:柳树的树皮上有竖着的裂纹;柳树的枝条细长而低垂,无毛;叶片是线形,两端尖,边缘有小锯齿,表面是浓绿色,背面是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可用看、摸、画等方法观察柳树。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出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图片

(2)简单介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观察、辨别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4.给植物分类

(1)出示教材中6种植物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认识这6种植物。 (2)按照不同的生活环境,给6种植物进行分类。

(3)指导: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水生植物有莲、红菱,陆生植物有菊、玉米、松树、椰子树。

(4)提问:你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吗?与同学们交流。 (5)分组交流。

(三)整理材料,下课。

23

第3课 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对人类有很大帮助,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认识家乡代表性的植物,并了解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调查、归纳、分类等方法多方面了解到常见植物和我们的关系。 3.科学态度,STSE 能积极关注当地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的代表性植物,爱护植物。

二、教学准备

教学PPT,学生活动手册中《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的选项表,当地有名的植物(辣椒、茶叶、市花等),笔。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用植物做的?植物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植物和我们。

(二)新课学习1.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

(1)依次出示棉花、水稻、果蔬、树木等不同植物的图片。 (2)说一说:这种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依次出示教材所画的棉衣、棉袜等相关图片。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的选项表。

例如:衣(棉衣、棉袜):棉花

食(面条、包子):水稻 食(烹饪食材):果蔬

24 住(桌椅):树木 行(木船):树木

2.调查当地的植物

(1)提问:你家里田园或者盆栽里面种了什么植物?

(2)提问:这些植物是用来做什么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3)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植物?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4)教师拿出当地的植物,向学生介绍其特征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5)教师出示采茶、摘辣椒、市花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几种植物,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例如:

湖南人爱吃辣椒,辣椒是湖南各地都种植的一种植物,辣椒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出售外地,甚至远销国外。

长沙市的市花是杜鹃花,湘潭市的市花是莲花等。

(三)整理材料,下课。

25

第五单元 纸飞机 第1课 折纸飞机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纸飞机的折法,比较纸飞机不同的飞行情况,发现其问题所在。 2.科学探究

学生能利用设计图纸,折出纸飞机;能比较、分析纸飞机飞行状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不断试验、优化作品的科学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合作,能重视试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认真分析其原因。

二、教学准备

学生用剪刀、裁纸刀、普通白纸、彩色纸、记录笔等 纸飞机设计图课件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儿歌导入:小纸片,真神奇,折成一架纸飞机。我们和你做游戏,全都乐得笑嘻嘻。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折纸飞机。

(二)新课学习1.怎样让纸飞得远

(1)创设需求情景。如出示一张彩色的纸张,问学生怎样才可以让纸飞得远。

(2)方法讨论与交流。比如,吹、抛、做成纸飞机等。 (3)鼓励学生用吹、抛的方法演示,观察飞行的状态。 2.学折纸飞机

26 (1)出示纸飞机设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说一说纸飞机的折法(渗透工程与技术需要设计的环节)。

(3)讨论:折纸飞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对齐四个角,要对准中线折叠等。)

(4)分发纸张,模仿设计图,按步骤折纸飞机(渗透标准意识)。 (5)说一说折的纸飞机的样子(形状和结构的变化)。 3.试飞纸飞机

(1)讨论:试飞纸飞机,需要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怎么记录飞行状态? (2)交代注意事项:在指定区域内开展活动,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开展活动。地点选在空旷的草坪或操场。

(4)完成试飞活动,教师带领排队返回教室。 (5)说一说:你的纸飞机遇到了什么问题?

纸飞机一飞就散开了,总是拐弯,总是往下栽等。

(6)想一想:比较飞得远的纸飞机和出问题的纸飞机有什么不同?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三)整理材料,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的纸飞机,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同学间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27

第2课 改进纸飞机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到通过添加配重、修改机翼、改变纸飞机的材料等方法可以改变飞机的飞行状态,影响纸飞机的飞行效果。

2.科学探究

明确评估需要标准的重要性,通过比较评估改变配重位置、机翼、不同材料的纸飞机的飞行效果。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多角度、多方式调整、试验、优化作品的意识。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科技的进步是一个不断根据人类需求而改进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

普通白纸、薄纸、厚纸、牛皮纸等不同纸张,回形针,记录笔、剪刀等 教学用课件:纸飞机的不同折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在上节课折出的纸飞机的基础上,改进纸飞机,让纸飞机飞得更好。

(二)新课学习1.想办法改进纸飞机

(1)提问: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改进纸飞机?

(2)学生回答之后,依次出示教材图片,同时按改进方法调整各自的纸飞机,并不断试飞。

例如:改进机翼形状,改进机翼角度,适当配重,改变纸张等。 2.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

(1)讨论竞赛的规则。同一个起点,往同一个方向投掷纸飞机。

28 (2)选举发号、裁判、记录员等,或小组内分工。

(3)小组内推选参加班级竞赛的同学,正式比赛,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4)分享经验,为继续改进作准备。

例如:顺着风投掷,选用不同的折法,采用画报纸等。 3.飞机的发展史

(1)解说飞机的发展过程。

(2)展示各种改进后的飞机的图片,提示随着需求的增多和科技的发展,研发、生产不同种飞机的技术越来越成熟,飞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三)整理材料,下课。

29

第13篇:一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学期初,我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了解到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到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知道了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知道了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体会到了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了解了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第14篇:一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社学街道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2)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任老师

: 罗新梅

本学期,我担任一(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2)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19人,男生31人,这些学生大都是来自学校附近村寨,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有21人,隔代教育的溺爱,使孩子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事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爱玩还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抓住他们的特点,在玩中学习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科技文体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学期初,我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

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在实验操作中,注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在落实常规课的同时,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

三、学生学情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了解到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了解到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知道了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知道了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体会到了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了解了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

四、教学经验与工作回顾

1、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2、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 2

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4、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5、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在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六、今后改进的措施(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地去参与课堂,多举实例, 来加以说明。

2、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3、确保每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要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4、利用教学光盘、多媒体、录像带、各种宣传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开展一些环境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

七、思想教育和法制渗透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教学《水》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扬一些好的教学法,弥补自己的不足。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开展一些环境专题活动,力争使学生的良好风貌能再上一层楼。

2018年7月7日

第15篇: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空气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 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20

18、

3、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教学过程:

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

(1)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 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什么呀? 生:空气。

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 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 二:做实验证明被杯子里面有空气。

(1) 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2) 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三:学生自己找空气。

(1) 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2) 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 (3) 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 (4) 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

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教后记:

2、认识空气 20

18、

3、12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难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 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 (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

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师小结:

1、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

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2、空气和水有什么区别?

教后记:

3 纸风车 20

18、

3、1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

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学难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学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2.大风车片头曲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风车。

二、探索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 1.自主探索。

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

学生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2.共同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学生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 3.整体示范。

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

4、让你自己制作的风车转起来吧。拓展活动

1.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2.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 教后记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认识周围的动物

单元备课:

《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动物并了解其相关特性。 通过调查、阅读、模仿,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表演的能力。 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本单元由: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小动物找妈妈这四课组成。

4常见的动物 20

18、

3、26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周围的小猫、小狗、小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

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探究活动

(一)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

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 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1)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

(2) 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小组活动,动物巡视指导。 (3) 小组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 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

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

(二) 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和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后记

5动物的反应 20

18、

4、2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 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 难点: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

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几种方法在一节课中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准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角马迁徙的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角马为什么要迁徙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动物为了生存,会对自然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导入课题:动物的反应。 二探究活动

(一) 蚂蚁吃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蚂蚁吃东西吗?它们喜欢吃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蚂蚁吃东西的情景。

教师指导学生预测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让学生说一说预测的依据。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蚂蚁会爬向糖果,因为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

教师播放蚂蚁选择食物的视频,验证学会的猜测。 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二) 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教师提问:同学们家中养过金鱼吗?给金鱼喂过食吗? 学生介绍自己喂鱼时的情景。教师搬出准备的鱼缸,让学生预测向鱼缸里撒食和敲击鱼缸两种情况下金鱼的反应。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向鱼缸里撒食,金鱼会游向食物。注意:不要撒太多的鱼食。

教师敲击鱼缸,金鱼会表现为到处游动。注意:敲击鱼缸时,用力不能太大,不要让金鱼受到太强烈的刺激。 教师总结:金鱼对食物、声音等刺激做出反应。 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声音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三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蚂蚁、金鱼等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的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小动物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四拓展活动

教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快下雨时做出的反应,完成活动手册中的相应内容。 教后记

6动物的运动 20

18、

4、9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准备:

搜集动物的图片、长颈鹿在草原上悠闲行走的图片、鸟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老鼠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学生回答是:“鹰” 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 二活动过程

(一) 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例如:鱼在水里游泳,鸽子在天空飞行…… 2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戴动物头饰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的翅膀。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 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 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 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靠什么运动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靠翅膀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

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 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 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

(三) 动物运动会

1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它们谁跑的快。 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中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的最快,蜗牛跑的最慢。 2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

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排序。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 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记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它们填一填吗?

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

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

教师出示猴子和青蛙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教师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 三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合作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探究它们的运动。 教后记

7小动物找妈妈 20

18、

4、16 教学目标:

1、体验动物离开妈妈后难过的心情。

2、喜欢小动物,愿意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鸡和妈妈故事情节内容,萌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哪些外形特征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引出标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活动探究

(一) 谁是小鸡的妈妈 1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嘴”都是尖尖的……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别的证据?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 它们的妈妈是谁? 1帮小鸵鸟和小山羊找妈妈 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小鸡妈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相似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

2帮蚕和蝉的幼虫找妈妈

教师出示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是谁。

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蝉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蝉幼虫的妈妈是蝉的成虫,蝉的妈妈是蚕蛾。

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会和妈妈相似。

三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么样能找到小动物的妈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孔雀和鸳鸯的外形特征,区分动物爸爸和动物妈妈,将活动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后记:

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 和植物握个手 单元备课: 《常见的材料》这一单元

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更加有效的额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本单元由:布料、塑料、石头这三课组成。

8 我们周围的植物 20

18、

4、2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3、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教学准备:

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 任务的布置阶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直接说出活动 名称,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情境设计下明白活动是要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准备充分了,接下来的活动才有意义。 “树皮很粗糙”、“桂花真香啊”、“辣椒的果实有红的、青的”说明要观察植物的哪些特征,其中“粗糙”是手的感觉、眼睛获得的信息;“香”是鼻子感觉到的信息;“红青”等颜色信息则是眼睛获得。手、眼、鼻都是感觉器官,这里是教学生学习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教师操作时不需要拘泥于教材给予的是哪一种植物,反倒要主动把本地的常见植物结合到教学中。如:没有桂花,可用其他有气的植物。

2.活动是以实验组为单位进行还是自由组合,教师要有规定,建议以实验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利于组内同学的感情交流,还能促进组内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当学生组内无法得到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把发言权留给其他组的同学。

3.教材提供的学生的活动记录表只是一个记录方式的案例,表格这样设计是考虑到学生的写字速度和识字量,让学生直接记录在书上的方式能避免这样的麻烦,使教学环节更紧凑。这个记录表的设计是开放式的,下面的空间是特意留给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只要你认为需要纪录的都可以补充在下面。

二、学生自由活动,交流认识的植物

三、拓展活动

到野外里看一看,认识更多的植物。 教后记

9 看花认植物 20

18、

5、2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认识某些植物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观察周围植物的花。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关于花,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 (板书课题:看花认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一认植物的花 出示几种花

学生观察,交流是什么植物的花。

2、这些花有什么不同/ 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 3、师:自然界中花的种类是不一样的,你们认识哪些植物的花? 学生互相交流

三、拓展活动

1、看 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你打算怎样赞美花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吧。

四、总结: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下次的活动中来交流我们知道的一些其他的有关于花的知识。好吗?

五、拓展活动

认一认多种多样的菊花。 教后记

10 看叶认植物 20

18、

5、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叶。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 1.上课认真听讲,身体坐端正,手放平; 2.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3.小组合作活动时手脑并用,要保持安静。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

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10.看花认植物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叶子(出示课件),看大屏幕,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哪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么? 温馨提示:小组同学合作要保持安静。

2.比一比,看一看(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树叶。) (三)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我们可以根据叶的形状、颜色等来认识植物。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

二、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 生:爱护它,不破坏它。

师:植物是我们有生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摘树叶。

三、拓展活动

不同种类的牵牛花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教后记

11 看茎认植物 20

18、

5、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教学重点;

掌握并了解茎的作用 活动准备:

观察周围植物的枝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价。 开展探究活动

1、你们看见过哪几种形状的茎?(学生自由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

看到这些植物的茎你有什么发现?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答) (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它起着运输水分的作用。展示示意图,让学生观看体会。)

2、自由活动,互相交流了解的内容。

二、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然后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通过茎的形状、颜色等来认识植物。)

三、学生描述认识的茎

四、拓展活动

注意观察了解,认识更多的植物。 板书设计:

植物的茎(茎内有导管)各种各样 形态各异 教后记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土壤与动植物

单元备课

《土壤与动植物》这一单元引导学生 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体会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土壤污染的危害,学会珍惜土壤,爱护土壤。本单元由:我们周围的植物、土壤与植物、蚯蚓的家、土壤中的小动物这四课组成。

12 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好记录。

3、愿意在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好记录。活动一: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的图片 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二: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二、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课后作业)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13 蚯蚓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3、能在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关爱生命,爱好身边的动物。教学准备:蚯蚓图片、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图片导入:小朋友们,图上有什么?(蚯蚓。) 师: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泥土里。)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师:你说的太对了。蚯蚓长得是什么样的呢? (蚯蚓的身子是长长的。)

3、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又圆又长,像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没有眼睛、鼻子、耳朵,也没有脚,它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时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

师:我们知道了蚯蚓的样子,小朋友,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蚯蚓生活在泥土里。)

师:蚯蚓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蚯蚓喜欢泥土里,因为泥土潮湿。)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师: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它对我们有没有什么作用呢?

(蚯蚓喜欢在土壤中钻洞,能帮人们松土,它是松土能手呢!)(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能使庄稼会长的壮。)

2、师:蚯蚓真了不起,它还有许多本领呢!用蚯蚓能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蚯蚓还可以做中药为人们治病,解除病人痛苦。它还是鸡、鸭等许多小动物的饲料。蚯蚓还能做许多食品呢,蚯蚓饼干,蚯蚓罐头,蚯蚓菜肴等。

3、师:蚯蚓太了不起了,它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蚯蚓。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雨后去观察蚯蚓,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教后记

14 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和动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3、在研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课前准备:搜集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的食品。可见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

二、提出主题,指出探究领域。

1、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生活在土壤中,是不是土壤中只生活着蚯蚓?

2、学生小组合作,汇报结果.注意引导组间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三、寻找小动物

1、谈话: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我们要不要去找一找?怎么找,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拓展活动: 到不同的地方去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后记:

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我们的产品

单元备课:

《我们的产品》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番茄。 并通过自己制作番茄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脑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小挂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鼓励学生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小挂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单由:番茄与番茄酱、做个小挂钩这两课组成。

15 番茄与番茄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观察、制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教学准备:番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了解番茄:(展示图片)

番茄别名西红柿,是全世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在蔬菜中素有“维生素含量之王”的美称。番茄美味可口,含有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食用方法可生食、熟食。最新研究表明,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红素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预防心脏病等作用,番茄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也越高。

2、番茄的生长过程

小组讨论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播放视频:小番茄的生长旅程

小组交流,总结番茄的生长过程——种子入土,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开花结果。

教师点评、总结

二、我们来做番茄酱:(展示图片)

师:吃薯条时,大家喜欢蘸着番茄酱吃。番茄和番茄酱有什么不同?

生:番茄酱是用番茄加工制成的。

生:将番茄做成番茄酱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它。

教师播放制造番茄酱的视频

学生总结制作流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熬煮、加佐料、装瓶密封等。

师生一起制作番茄酱。

小组交流制作番茄酱的体会与收获:番茄酱是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

师问:还有哪些像番茄酱这样由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 教师小结:

像番茄酱、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这样由人工加工制造的产品属于人工世界。

三、拓展与创新

1、师出示小麦与面粉、树木与木桌、石头与石雕的图片。要求学生举例说出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哪些物品属于自然世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房子、河流、纺织产品、建筑物等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哪些属于自然世界。

2、请同学们在课余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并品尝,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及创新意识的情感。板书设计: 番茄与番茄酱

番茄 番茄酱 植物 自然 人工 家用电器 动物 世界 世界 通讯工具 山川 建筑物 河流 …… …… 教后记

16 做个小挂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能简单讲述小挂钩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3、乐于表达、讲述在设计与制造小挂钩时的创意和想法。

4、初步了解产品的创造动力来源于人们的需求。教学准备:

曲别针、铁丝、铜丝、手帕或毛巾、挂钩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需求

师:最近天气很热,老师带着帽子感觉有点热,放在桌上又怕脏了,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1:挂起来就可以了。 生2:有挂钩才能挂起来。

师:用挂钩挂起来是个好办法。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小挂钩吧。

二、设计与制造

1、设计小挂钩(展示不同类型的挂钩图片)

师:老师找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挂钩,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挂物体的。

师:如果让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挂钩,你们会怎么做?请同学们先自由选择材料,在小组内讨论,再向老师说说你们的做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 生1:我们组准备用铝丝做一个小挂钩。

生2:我们选择曲别针,用它做一个S形的小挂钩。 生:3: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个W形的挂钩,可以挂更多的东西。

生:4:如果有更坚硬的东西就好了,这样就能挂更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丰富。在做挂钩前,我们应该先进行设计,想一想选什么样的材料更合适,制作成什么形状更实用。下面,我们就动手做一做吧。

2、做个小挂钩

学生动手做小挂钩,教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产品

生1:我们组是用铝丝做的S形小挂钩,它使用起来很方便,可以挂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

生2:我们用曲别针做的小挂钩,它只能挂住较小的物体,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生:3:我们组是用铜丝做的S形挂钩,铜丝比铝丝、曲别针要坚硬,可以挂更重的物体。

师:每个小组都介绍了自己的产品,还通过检测发现了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改进。那么,生活中的小挂钩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拓展与创新

(教师用课件播放工厂制造挂钩的视频)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有什么收获?

1、工厂里制造挂钩的过程和我们一样,都要经过设计、制造、检测等环节。

2、挂钩是有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属于人工世界的产品。师:同学们说得很棒。产品一般要经过设计、制造、检测等环节,才能投放到市场,供人使用。除了挂钩,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产品) 教后记

单元总结

全册总结

第16篇:一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科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总之,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在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17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4.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 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2018年2月

第18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科学的教学工作,由于低年级儿童教育特点,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新教材,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执教科学才一年,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更多教师工作总结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小水车的过程,拍照记录,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以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继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只有继续钻研科学理论,继续学习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19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边天海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所以,从起点三年级《科学》上册起就开始注重这样培养学生,我想几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有更大的发展。

四、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这一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将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 《科学》这一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耐力与毅力的方面进行培养,我们现在使用的《科学》在这一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课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我觉得非常好,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边天海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二、关心学生参与的意识 竭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培养学生勤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索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简要解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致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

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以更新自我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第20篇: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工作总结

--------王明宇

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努力学习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2014年06月30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