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4 08:34:2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语文课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以前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一工作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上课:课堂上我极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让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增强上课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尽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其次是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第三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上以表扬为主,分个人、小组进行表扬,经常运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真棒!你的眼睛真雪亮!你真聪明!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等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时,我只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作业数量较多,每天放学后都要多花一小时来批阅作业,尽管很累,但我从不松懈。对学生依然认真负责。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赞扬,好多学生都是在表扬声中渐渐喜欢学数学的。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再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付出就有回报,在我的耐心辅导下有四名后进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值得欣慰。

三、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本学期,我积极参与课改研讨,认真阅读教科研论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的论文在《凉州教育》上发表,虽说不足挂齿但也是自己的一点劳动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乐观,均高于年级平均成绩,优良率为86%,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星湖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5分钟)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4分钟) 直接导课: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

间接导课: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6分钟) ※读书:

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般做法:自由读、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跟读、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要求: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识字方法:

1 1.图示法。 2.动作法。 3.编谜猜谜法。 4.为汉字做加减法。 5.快乐记忆法。 6.联想巧记识字形。 7.字理识字法。 8.组词记字法。 9.活动游戏识字法。 10.趣味联想造句识字法。11.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间。

四、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

五、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

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六、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七、比喻法

2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马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八、语境联系法

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再如:“我虽然未见 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九、联系上下文

如《向沙漠进军》中的“不毛之地”可联系文章中“沙漠所到之地,森林全被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废墟”这些话语可知此词意思指“不长草木的地方”。

十、结合生活实际

如“背井离乡”一词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十一、展开想象

如“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情景来体会词义。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问题回答法。(概括主要内容为中高年要段要求)。

四、质疑探究(个性体验,合作分享,梳理要点)(20分钟)

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要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设计有一定涵盖的问题或话题做载体,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学生自读为主,边读边思,学习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组展示,以读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完善观点。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读书、质疑、批注、倾听及交流的习惯。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教师要根

3 据学习情况,以评导读,以讲助解。

五、引导观察,规范指导(5分钟)

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

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 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 4.巩固。

主要是注意结构和笔画。

结构上注意:高矮、宽窄、穿插、避让。 突出主笔

中宫收紧三种主笔横(十,土,牛)两翼主笔(木,尤,戈)无主笔(日,田,刀)

三宁三勿:宁上勿下,宁左勿右(左抑右扬)、宁紧勿松 空灵:框中短横,左连右断(日月目自白曰) 框中交叉(田,甲,由,申,电,用,再丑)左右不搭

樱桃小口之空灵(又,叉,文,丈,马,鸟,乌,车,乐,牙,击,屯) 笔画之纵向均匀 饱满:

1.主笔关系问题(主笔张开,中间缩到黄金分割)

2.方正问题(横拉长,竖拉短,斜笔变平,上下结构)竖拉长,横缩短,斜笔变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要注重实效,从检测识字、写字或读课文入手。然后顺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4

二、品读提升(重点引领,互动悟法)(25分钟)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着写,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应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不断让学生学会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指导感情朗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深刻的、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2.感情朗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不应牵得过多,统得太死。3.感情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不必传授过多的朗读技巧,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体验。

4.感情朗读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范读、语言的渲染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5.感情朗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活动评价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三、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7分钟)

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学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 1.生字

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 2.新词

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

5 ※仿写训练

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面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方式。

四、拓展阅读,发展能力(5分钟)

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

6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6年8月30日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斐斐课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8年12月16日 新课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思-教师资源频道-巨人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

2006年6月6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与学生之间的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各级组织教研活动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踏着课改的浪潮走到现在。在这期间,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并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在学习课改、推行课改、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虽然新课改的浪潮滚滚向前,语文课堂上的确出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不是所有教师都已经更新了观念,或是因为一味地求新、求异,而忽视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因此,小学语文课改中也有某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1、课堂教学形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效果,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已经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但是不是在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就一定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呢?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人,分成十几个小组,是不是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在真正讨论学习问题呢?我想,不尽然。

2、课堂教学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每每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都会说些“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或“你喜欢读那部分就读哪部分”等等之类的话。话毕,可想而知,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须不知,正因为教室里书声朗朗,有的学生在大声读,还有的学生在读吗?他们在混水摸鱼吧?且此时此刻的教师也许就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难道阅读方式只有大声读吗?默读还要不要?或许只认为声音大就够了吧?

记得一次我上交流课时,我也一味地追求课堂阅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角色朗读,但教导主任听完我的课后,给我提

了建议“是否也让学生尝试默读?”后来我在实践中采纳了,效果相当好。

再者,教师在结束新课时,为了总结该课堂,往往都会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或“请谈谈你的体会”,当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场面不仅热闹,而且感人,此时教师也会对此作出评价,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或听之任之。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对于学生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回答,为什么就不做出语言上的点拨和情感上的体验呢?而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单纯的教学形式,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受益,他们或许还在模棱两可,似懂非懂呢?

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上,大都会做出肯定的赞赏,如“你真棒!”“你说得很有道理”“你很聪明”,往往这样可能会误导学生,还是要注意赏识的分寸的好。

或许我的想法不够成熟,但我觉得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思。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了课改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不能亲身经历或体验,教师可以多下点功夫,模拟教学,让学生可观可感,有兴趣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多写教学随笔,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长虹路小学

陈丽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2、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2)儿歌识字法——如 “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5)字族识字法(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谭礼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2008年秋)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一、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苏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二、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

1 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2)儿歌识字法——如 “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

2 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5)字族识字法(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首先把学生分成6人一个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绳子,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

3 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三、注重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发展,正确使用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与时俱进,再攀新的高峰。

推荐第8篇:14语文课教学工作总结

2014语文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

7、初

二、3班语文课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

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 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对待学校举行的教学竞赛,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公开课,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名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做得更好。

推荐第9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学随笔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教学随笔

兴庆区满春小学袁红星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影响深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习惯于动口不动手 ,比较重视让学生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课堂上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语文的知识点多,字、词、句、段、篇,样样都不能忽略,课堂上学生动笔的机会很少,主要是怕耽误时间。学生偶尔动动手,也只是写写笔记,打打符号,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好象都会,写起来却感觉吃力。这样一来,造成成绩测试中阅读题普遍失分较多。在语文课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学生写。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让学生随意性地“乱写”。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写,多少不限;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笔画一画,教师讲十句不如学生画一画印象深刻。教师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老师巡视检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可以写在本上;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可以写出自己的收获,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写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

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周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淇县实验小学:高利娟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让学生说说听诊器的发明过程,学生们有点疑惑,我变换了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

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第11篇: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篇1: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问题全解决了\'

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

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如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在美国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很在意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美国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篇2: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篇3: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反思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第12篇:小学语文课《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抓单元重点(真实、具体),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以问激思,

互动合作,辨词明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

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法和学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大胆创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贴画:猎狗、老麻雀、小麻雀、梧桐树。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实物标本。

2、谈话导入: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而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一事。)

3、

3、板书课题。

4、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有几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我

贴图: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梧桐树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猎狗到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课件)。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出示课件)

2、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①释词:“分明”(换词理解)

②闭目想象:“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

③该怎样读这一句子,引导学生谈看法,并以多种形式表情朗读。(稍轻、稍慢)

3、通过具体描写小麻雀的外形,突出小麻雀是刚出生不久。从而让人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4、幻灯出示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①释词:“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联系小麻雀的处境体会词意)。 ②用“无可奈何”造句。

③理解句子意思:可怜的(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害怕陌生的环境)

5、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闭目听读具体描写小麻雀的句子,体会其真实感。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抽动的小麻雀图片。)

(二)、齐读第一段。学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课件)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

5、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像钢针一样,根根直立!充满了力量。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

6、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课件。)绝望是(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但是,老麻雀退缩了吗?逃避了吗?(所以,这尖叫是老麻雀竭尽全力发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它仍然决定与猎狗进行搏斗。)

7、感情朗读、评读这句话。

8、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它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9、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出示卡片、放老麻雀嘶哑的叫声)从呆立着不动,你又会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课文,学习句子

4、5两句。

10、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

11、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噪子都喊哑了,但是不能放弃吗?你从它呆立着不动,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坚定不动摇,宁可牺牲,也要与猎狗展开生死搏斗。

引读: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有勇气,读好的同学的起来读)

12、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尽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因为紧张,而呆立着不动,发出了绝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准备着一场博斗。

师: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它要(拯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

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这一部分中哪些是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的,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体会。

13、齐读第二大段,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三段。

1、奇迹终于发生了,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2、齐读最后的小节。

猎狗为什么会后退?

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3、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我唤回猎狗怜爱,感动)

(1)对小麻雀的怜爱;

(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4、抽动片演示,体会“慢慢地、慢慢地”

五、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课文写得生动吗?所以我们要有感情地来朗读。(自由朗读);

2、现在老师要请一位有信心读好的同学来示范读,配乐朗读。

3、学完课文,你觉得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作者要赞颂正是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母爱)

4、教师总结: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

第13篇:小学语文课改经验工作总结

XX年年9月,随着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正式启动,我校的课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在:

一、教学语言的变化(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4)由封闭性的语言向选择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请把它多读几遍并背下来。”(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二、教学设计的转变。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我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我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第四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勤”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第14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推荐)

小学低段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长角坝学校 曹义平

时间过得很快,本学期已经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课改我也反思总结了不少,现将在课改中的做法得以总结。

1、钻研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运用大量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有大量的儿歌、韵文、古诗,这些课文比较短小、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语言韵味,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受到了诗歌的熏陶,积累了语感,启迪了语言,对语言素养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作用,给学生插上了诗歌的翅膀。

(2)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顺应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特点,安排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课标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教材中做一做“太阳钟”、猜一猜“太阳”、“月亮”,演一演《小白兔和小灰兔》,听一听《火车的故事》,编一编《美丽的梦》,画一画《未来的桥》、找一找《搜集识字卡片》、剪费旧的报纸或到外边去认字……这些活动的安排,紧扣语文的听、说、读、写的任务,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鲜活、深刻、丰富的知识,促进了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提高了语文素养。

(3)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想像力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虽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新教材中,无论是主体课文,还是语文天地,都精心设计了大量的发散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安排,适时点拨,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只要教师在上课时点拨得当,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2、科学的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1)、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合。

例如教学《人有两件宝》一课时,我们首先组织学生把“语文天地”里的 “太阳钟” 在上课前做好,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做太阳钟的。教师在适时的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尤其是比较有创意的,如我班有个同学把太阳钟做成四种颜色,底色是绿色,钟面是白色,数字橙色,秒针、分针是粉红色,看起来非常美观。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体会到了课文的难点“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教师少了许多无用的讲解,为学生赢得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培养了实践能力。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语文天地”里的图片和教师收集到的图片用投影仪放给学生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增补。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活动,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例如《春晓》这首古诗虽然只有18个字,但就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色彩明艳的春天的图画,具有较强的音韵美和图画美。在教学时,我们除了完成背诵、学会16个生字的学习任务外,还增加了表演唱和绘画比赛这两项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学习生字。然后开展各项活动,先让男女比赛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诵形式,展开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好。奖给读得好的一面小红旗或一朵小红花。在完成朗读、背诵任务后,我们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看谁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学生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他们全神贯注地画,体味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3、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课内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

借助汉语拼音,加上在生活中口语的积累,学生对汉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掌握,识记生字的字形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识字。把识记字形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具体做法是:我们设计了几种常用的识字的方法,如:想象识记法、形体识记法、大部件记字法、联系实际法、新旧字对照法、熟字加减法、画画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自己想出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学生在兴趣昂然中不知不觉的记住生字。

(2)、让学生到课外识字。

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有资料显示,学生30%的知识来自课内,70%的知识来自课外,因此,我们通过在课堂上激发识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识字。例如当学完第一单元时,我们引导学生到大街上、商场里、电视中等地方中识字,结果,有的学生在星期六与父母去商场购物,一天就认识了一百多字,学生的识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3)、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①、开展“我会找”的活动。

开展“寻找我的好朋友”的认字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路牌、宣传栏、广告语、黑板报等地方寻找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生字,反复认读,加深印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感到书本上的字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到处可见,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②、开展“我会认”的活动。

再认字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外阅读。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晚上或双休日去书店看适合低年级的儿童读物,报章杂志,遇到认识的字就大声朗读,在读中巩固生字。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对生字的巩固日益加深。

③、开展“我会写”的活动。

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实践性,而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点滴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写信”来实践语文。这样做不但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激发识字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取长补短,更进一步。

二00九年七月六日

第15篇:七年级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七年级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中寨中学 殷红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一年来的新课改教学的体验,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感受, 现将课改情况作个简单总结。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旧观念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推行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践行了课改新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五步”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当堂检测、作业布置。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获得了许多切身感受。

(三)、整体把握教科书,找准教学落脚点 我们还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学情,因势利导

关注每位学生,使之在不同的知识层级上皆有所提高,这是课改的理念之一。引导教师把研究学生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摸清学情,以设计教学方案,提出相应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尽可能分层次教学。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语文基础欠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口头表达简单化或不流畅,书面表达语言艰涩、词不达意,致使语文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积极寻求治“标”的药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终身的学习、持续的发展,引导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1.授之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研究如何改、如何教的同时,亦研究如何导读、导写、导听、导说。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注重读、写、练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要懂得运用方法,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2.教会积累。教师从个人经历中,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的厚薄决定于所积累的文章、诗词篇目的多寡。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而然化记忆为灵性,阅读就有了感悟,写作就能顺手拈来。教师们把教学生学会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课内积累字、词、句,佳作名篇,课外涉猎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心得体会;订阅报刊,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积累生活知识,丰富人生经验。学生从中体会到积累对语文学习的意义,进而将它作用到阅读与写作之中去。

3.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教育。”诚然语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注意培养学生如下学习习惯:①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②不动笔墨不读书。③怀疑善问。④时时处处学语文。⑤潜心思考。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故教师非常必要对学生适时提醒,严格督促,逐步要求。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而且课堂教学中展示动态(讨论、表演)的多,学生“思”似乎也不少,但缺乏屏心静气,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分析。说说议议、不求甚解是求学求知过程中的致命伤,不利于严谨学风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对于“潜心思考”这一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视,强调“熟读精思”,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克服口头要求 “认真思考”而实际上要学生

一、两分钟就能解决有一定难度问题的毛病,尽可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甚至知其所以不然。 但工作中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自身课改经验不足;多数学生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改变,导致合作学习主动性不够等,这些都是不利课改的因素。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提升自我,还得讲究策略方法。

2016年6月25日

第16篇:六年级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秋学期

六(4)班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莫荣凤

2016/12/23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几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再就是课后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一节课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所教的六(4)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但有较强的责任心,集体观念性强。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少,中游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韦平生、周旭宇、韦卫皓、莫周林等只能完成部分作业,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一些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测验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总之,要想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还得从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快默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其次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实处。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视作文多元性评价。

本学期又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放有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利用晨诵时间,完成本学期课文要求的背诵任务,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本学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彻底改正教育观念,从不同角度锻炼、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第17篇:中学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践行新理念

凝成大智慧 ——中学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遵化二中

姚金凤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一年来的新课改教学的体验,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感受, 现将课改情况作个简单总结,与大家切磋。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们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在这一学年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积极把课改精神贯彻于课堂教学,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课改开展情况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旧观念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推行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践行了课改新理念——遵化二中主动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积极贯彻进行了具有二中特色的“五步”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当堂检测、作业布臵,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获得了许多切身感受。

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是这样开展的:首先,我按照课改精神精心拟定了教学计划,建立了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单位,以累计量化学分的评价手段;接着,又以三个模块(九年级古诗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为中心,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训练;同时,还组织了与模块教学活动“认识自我”和“体验情感”(相对应的“推荐自我”、“介绍同桌”等演讲朗读比赛,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另外,我还编辑了一年来的学生优秀作文,注重了学生“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不少同学在学习小结中真诚地表示:进入初三以后,以前不喜欢的语文课成了他们最开心的课了。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以为得益自己在教学工作比较自觉地践行课改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感情。

(三)、整体把握教科书,找准教学落脚点

我们还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加强教研组活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在认真备好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认真制作每一课的课件,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在提高语文课堂效益中的作用。 (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1、利用国庆长假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写好读书笔记。

2、利用寒假,要求学生外出感受自然;观察春节;与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山川草木进行“心灵的对话”,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

3、围绕综合性练习主题,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搜集校园流行语、网络语言、校园公益广告、优秀广告词、优秀的店名、对联、街头巷尾报刊上墙壁上板报上的错别字。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沟通了课堂内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4、开展了“遵化二中读书节”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阅读兴趣,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5、加强文学指导。在学校运动会上,让小记者撰写现场新闻稿件。

6、结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蛟龙”号潜艇入海的这两件令中华儿女自豪欣喜的大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7、结合教师节让学生收集歌颂教师的诗歌、散文;结合中秋节,我让学生观察中秋的月亮,自行收集关于月亮的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向家长朗诵教科书上关于月亮的诗、词,讲述月亮传说、中秋赏月的来历等。

9、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0、建立学生语文学习的电子档案。教师将学生每次作文、单元检测成绩、搜集资料情况、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情况都给予登记,为下一步语文课程学习评价奠定基础。

二、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建立一种充满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重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实现教师主导型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转变。

课改的成功实施,取得真正的实效,源于教师的敬业和技艺。上好一堂课不容易,上一堂好课且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乐学语文更不容易。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教师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扎实教学基本功,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更高超的课堂教学机智。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备课,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实现教师主导型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转变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自我建构过程。 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是初中语文课改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积极健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要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像等。

教师要尊重、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一些主观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视为正确,不能按照教材或自己预设的框架来进行教学,加以规范、统一。要鼓励学生的富有创造性的见地,不能回避学生提出的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要相信,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课程改革是一件关系到全社会的大事,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是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还没有把课程改革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

(二)、责任问题。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为能够加入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可是我们的一些老师,没有很好地担负起这个责任来,都存在着一种等、靠、要的思想,等教育局的文件精神,靠几个骨干教师,几堂公开课支撑门面,要这样那样现成的经验做法,对课程改革缺乏责任感,没有主动性。

(三)、强调师生对话,但一些老师把对话片面的理解为问答,“对话”应该有丰富的内涵,强调要激励学生,结果,激励成了为夸奖而夸奖。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夸奖他的价值,激不起兴奋。强调自主学习,结果自主学习变成了自流学习,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结果没有把学生的活动过程变成一种体验,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搞形式主义、打花拳绣腿。强调合作学习,结果合作是有形式无实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动”起来,而有的是与课堂无关的“动”。强调探究,结果是把简单式变复杂式,把探究神秘化。

(四)、教师的顾虑很多。如何考核评价教师一直是制约教师大胆改革的问题。课改提出“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能否不把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入重高的标准?这是争取家长的支持课改的关键因素。

四、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教师要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要扎实地搞好课改培训。

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培训中,我们要强调针对性、突出生成性、注重整体性、重视过程性、体现操作性和反馈性。我们要在继续做好第一期实验老师培训的同时,认真做好新的年级的实验老师的培训工作。要从长远考虑,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安排好老师课改培训。

(三)、要深入课改教学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要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出精品,作为教研工作的生长点。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要引导教师在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要强化重点课改课题的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课改服务。

(四)、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要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学校现有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积极利用好资金,添臵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设备。

(五)、要认真完善课改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特别是在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方面,缺乏可借鉴、可操作的范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成功的花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汗水能催开,它需要我们一直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还原语文本色,注重积累、面向生活、紧跟时代,坚持小组合作教学,畅行主动教育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只要我们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科学规划、精诚团结、勤奋务实、谦虚好学,就一定能够将语文学科打造成我校乃至我市的优势学科。

第18篇: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1

今天上午的语文课上,董老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错别字的危害,特地从网上找来一些有关错别字图片及错别字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放映给同学们看。

首先,董老师展示了几张街头错别字的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图片中的错别字,并叫了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把错别字进行改正。图片展示完后,董老师说:“错别字的不但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接着,董老师又给同学们展示并讲解了一篇有关错别字危害的文章:有一个农民不小心食指被蛇咬伤了,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医治,肿烂起来后才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后,说:“你的食指必须切除,不然的话还会糜烂下去。”这位农民实在舍不得,可是又没有其他办法,无奈之下便答应了。医生在开处方时将“切除食指”误写成“切除十指”,当这位农民从手术室出来时,好好的十个手指不见了,成了终身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引发了一起医疗事故纠纷。

看完有关错别字的图片和文章,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对错别字的危害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决定以后一定要仔细认真,不再写错别字了。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2

昨天语文课,我们上了《大道之行》一课。语文课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在老师说十班那几个男生朗读的多么多么好的时候有些印象。因为我听到之后我很担心,没错是担心,我担心我们五班的男生除了小A和小B以外就没有人站起来了。果真如我想象中的一样,十班的三个男生是自愿出来的,我们班的男生是被逼出来的,不过读的也勉强算可以了。

他们读完了,我以为老师肯定会让女生也站起来读一次。在我为此兴奋的时候。老师又突然抛出来一句话,具体说的什么我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我们班的女生怎么怎么比不上十班的女生了,我当时听了真的很气愤,感觉自己班的人被轻视了。女生都很安静,好像这不关自己的事一样。我是一个没骨气的人,本想出头喊不公的,看到这场景也只好沉默了。但当小C站起来的时候,我感觉那是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此之高大。女同学们那时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一个站了起来。大家一起齐声朗读,声音响彻整个初二的楼层。没错,我们要让老师知道,我们绝不比10班的女生差!他休想在轻视我们!

这就是我当时的所感所想,我希望老师的心理也会有所触动。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3

今天,是星期三。

今天的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代表将今天任务写在了黑板上,黑板上树立着十个大字“找出练习册,读着语文书”,那十个大字同学们都看到了,并且齐刷刷地读起来语文书。

我们要讲的第十一课,“窃读记”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林海音酷爱读书的故事,并且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篇课文,在小学里学的,所以现在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学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翻开练习册做刚刚学过的第十一课,刚学完就做练习册,肯定会做好。因为,刚学过来,大部分的内容还是留在脑子里。

下午,最后一节课上的也是语文,和上午基本一样,就是读的内容不一样,这一次是背一下学过去的论语,并且和同学比赛。

读完,背完,比赛完,就要做题了,行知天下67页,快做,上黑板的上黑板,下面做的下面做,转眼,放学的铃声打响了。

老师,两节课,您教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做题的能力。

老师,谢谢您,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油努力,勤奋!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4

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她有着一份灵气,无时无刻不充满我们身边。不管是风花雪月,还是世事变迁,都蕴含着语文。语文,使人们的心灵得以沉淀,过滤尘俗杂念,升华为一种泰然。语文就是语文,她使我快乐,使我感受人间每一份真谛。因此,我爱语文,我喜欢语文。在读中学语文时,语文就像一江春水,蜕去我平庸的外壳:

一路奔腾,她饱含湘君载歌载舞的激情,屈原抱怨投江愤激,王勃光华的才气。

一路低徊,她俏走了陶潜的梦幻,乐天的缔恨,闻一多先生怅憾一潭死水的无奈。

一路东逝,她将离愁点染的凄凄惨惨化为血,将豪情勃发的潇潇洒洒化为酒,将人生经营的蓬蓬勃勃,红红火火。

我喜欢语文,更喜欢上语文课,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和别的学校不一样,因为我们的采用了自创的“三勤四环节”学习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变得生龙活虎,每一课都会有一张学案,你可别小看它,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仅仅有条,条理很清晰,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这个目标就是我们一堂课的引导;自学探究,给刚开新课的同学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讨论解疑,有许多在这一堂课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反馈总结;在一堂课中所学的很多知识归纳在一起,是这一堂课的总结有了它使我感到语文更精彩了。让我看到语文的魅力,让我深深的陶醉。

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语文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语文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语文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语文就是那鹦鹉洲随风浮动的芳日。

语文给我许多感受,在语文的课堂里,让我们感受那语文的幸福的味道!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5

“哈哈哈…”全班一片欢笑,是赵本山演了一个小品,还是大兵说了段相声?告诉你吧,我们正在玩“张冠李戴”的游戏。

刚上语文课,老师就神秘地说要玩个小游戏,我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讲了“张冠李戴”这个游戏的规则后,班里一片议论,有的说老师唬人,有的却异常兴奋,我默默坐在位上,一言不发,一边撕纸一边想,老师到底要干啥呀?正在这时,游戏开始了,老师分别叫了四名已经写好词语的同学上台,我们都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啥药。台上的同学也不知道老师唱的哪出戏,互相愣了好大会儿,才开始按老师的要求念自己准备的词语“某某某,在垃圾箱里,悲伤地,吃冰淇淋”“哈哈哈…”全班被这句话逗得哄堂大笑,你看张艺腾笑得合不拢嘴,刘奕辰笑得乐不可支,还有朱可为,他都笑得趴到了桌子上,我也笑得手舞足蹈。下面的同学变得更加踊跃,积极举手上台胡诌八扯,让我们捧腹大笑,一直笑到肚子疼。

这个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要适当用词,要是用词不当,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6

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心中有了许多的感慨,许多惊喜,许多反思,许多怀疑……

我感慨的是潍坊的名师们构建的理想课堂太精彩了,李虹霞老师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展示。她放弃了传统的线性教学,建立起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她的《中国的月亮》从唐诗到宋词到现代诗到散文,背诵、朗读、吹奏,横向、纵向、空间三个维度进行统合,这种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处理能力,学生也因集中的大量的专题阅读丰富了语言,润泽了感情。韩兴娥老师带孩子一起向我们展示的《上下五千年》课堂,她的海量阅读教学让我们大开眼界,她的学生知道的真多,做她的学生真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使他们在所积累的丰富语言中不知不觉的内化成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迭出。代吉娥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有些单元很适合学生自己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教学,使所学知识更统一、更集中,还能省出时间进行内容补充,让孩子阅读更多的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惊喜的是能听到于永正老师的幽默语言,精彩戏剧及他宝贵的教学经验。他的一句话很是令我深思:语文教师要留下感情,留下能力,留下兴趣,留下习惯。所以说朗读很重要,她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只有朗读才能留下感情,才能获得掌声,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所以我怀疑自己以前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挖教材,天天费尽心思的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有多大的意义?孩子们的读呢?课堂上朗读上哪去了?想想我们自己是读几遍才懂得,我们是搜教案看教学用书,最后才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孩子们读个一两遍就能读懂那不是天方夜谭吗?我猛然醒悟了——做人要诚实,教学也要诚实。想要孩子真正学到知识不是学我们想给的,而是学他们想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思想的转变,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着想,看李老师韩老师的课堂,不都是把主权交给了孩子?由孩子导入新课,孩子带领孩子进入自己的课堂,老师在一边辅助,成为学生的好帮手。我想我愿意成为学生的帮手,能看到孩子们的能力提升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心愿。韩老师李老师是幸福的老师,他们的学生是幸福的学生。我真的很羡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他们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觉得李老师的“统合”教学法很适合五六年级的复习课,代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也适合中高年级采用,八个单元中可以有两三个单元采取这样的方法。也许刚起步不会有好的收获,但没有大胆的尝试哪有意想不到的喜悦呢?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必须不断地尝试。总之阅读积累是小学阶段最大的任务,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实到实处。所以今后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老师领读领学。做到每星期有一节阅读课,每星期保证有两节早读来读经典诗文,读积累的好词佳句。再让学生从一周读到的文章中选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写一到两篇读后感,写到专门的笔记本上,笔记本每一页可以根据题目、感悟内容进行绘画装饰。这些都可以是家庭作业,省去天天写生词,写生词可以每周一次放到周末作业或在复习课堂上。真正做到会读了多读,会写了常写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7

前段时间参与了xx老师开展的语文公开课活动以后着实令我产生了不小的收获,尽管我也是教授小学语文却在思路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这次听取了xx老师关于小学语文的诸多观点以后让我发现了不少新的观点,带着对教学工作的追求让我参与了这次听课并在结束后获得了不少的体会。

语文科目较为明显的优势便是偏向故事性从而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然而在说明文或者是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方面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这类问题xx老师认为也许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得还不够以至于造成这样的局面,为此应当在教学时进行科普从而利用讲故事的形势来吸引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兴趣,即便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听取了这种形势的课程以后也会主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实际上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带有故事性的话题能够吸引他们却难以巩固相应的学习基础,再加上与英语语法产生的冲突导致部分学生的思路是容易混淆的。

在学习语文方面应当要尽量做到多阅读多思考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至少在学生做语文习题的时候不能将这种模糊的思维代入到考试中去,这就需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去剖析知识点然后再将其教授给学生,值得重视的便是xx老师认为通过书写的形式记录知识点远比背诵的效果好很多,也许背诵过的课文长时间不去接触可能会遗忘却无法否认做笔记的好处所在,正因为花费了许多精力进行书写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引起自身共鸣的便是现在许多学生在字迹方面的劣势,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挤出时间临摹字帖都不能忽视字迹差的问题,关于这点我们大多只是去劝导或者批评从而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相应的监督,对于这类问题的产生应当主动去和家长进行联系从而做到双重监督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优秀字体带来的好处,否则的话无论是平时批改作业还是组织测验都会因为字迹差的问题感到困扰,平时应当在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做好这方面的练习才行。

对待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以往付出过不少努力却应当意识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正如这次听课便能在xx老师的阐述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展开反思,面对日益严峻的语文教学形势的确需要通过听课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8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尤其是听的习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习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既抓学习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习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习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9

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从大学时期到现在,听课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听课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以前在教师里听自己老师的讲课,还是现在在班级里听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这都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听课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听课还得学一学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里这么多老师,我只要听一部分老师的讲课就足以让自己的见识得到不小的提升。

最近,我校又一次的开展了听课的评比活动,我自然也没有放弃这个学习的机会。在小学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语文和数学老师了,所以我又不少听课的对象,这次我们有幸在五个班级里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我有四次听课的机会,当然了,我也要准备一场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不然会让其他老师看了笑话。这次听课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而且准备不多,不少老师的教学模式会变得越来越古板,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去听一些其他老师的讲课,借此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小学生语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情,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听语文课却是一件难事情,不少学生都觉得语文课比较无聊,所以听起课来就不是很认真,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想去解决,所以我一直都在观察其他老师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的。

在听一些老教师上语文课时,虽然我觉得前辈们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但是这种模式可是老教师们数十年的教学所积累下的经验,所以还是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就是听久了之后会产生一种枯燥感,要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上多一分乐趣就好了;在听一些年轻的教师上课时,他们的教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现在科技、网络十分发达,所以这些年轻老师们不仅准备了许多不一样的新鲜东西,而且教学的时候也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灵活幽默的教学自然也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比以往积极不少,但是这也有一种缺憾,那就是学生太过于激动不利于管理且无法沉下心来学习……看过了多位老师的教学后,我发现教学方式其实不能太过于死板,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的调整。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10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习,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平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19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北臧村镇中心小学董国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以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何能堪称世界第一”为主思路,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自主质疑、互相交流中构建对文本的自我认知;重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骄傲自豪之下的环保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2、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地处北京郊区,外来借读生较多且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条件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但学生本质上都朴实善良,学习比较刻苦踏实。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相应的补充资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经验,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媒体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来之笔。

4、教学技术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下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阅读文本、理解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字(包含一个多音字“藏”)。

2、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感悟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之后,提出问题,融于课堂活动之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它的脚下还有地球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学生齐读课题。)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字词,借助工具书,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精读细品,走入文本。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与神奇。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2.组织小组内交流。

3.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填空: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的形反差,构成了()景观。

咫尺为邻(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谁与谁咫尺为邻?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平均深度是(),最深处达()。 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

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不容置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什么不容置疑?什么是“一争高下”?文中说谁与谁不能“一争高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生小结:此时,你最想对全世界说什么?(通过朗读表达骄傲自豪之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大峡谷的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奇异景观。 展开想象:为什么说是“神来之笔”?在你面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范读欣赏:课件展示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谈谈你的感受。

想象再读:师生对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讲解:关于垂直自然带的相关知识。

思考:在同一坡面上由高到低形成9个垂直自然带,会给这里带来什么? 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大峡谷生物的多样性。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展示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的报道)

[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在那些地方,产生热爱雅鲁藏布大峡谷并为之骄傲的感情。]

(四)创设情境,创造加工。

1、小组合作就课文内容编写问题。

2、组织全班进行抢答比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三、小结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五、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神奇)

世界之最—— 长、深、窄

自然博物馆——物种丰富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2、搜集整理资料,写一处你知道的奇观。

七、教学特色。

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教学设计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课标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解决重难点,保证一课时能完成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20篇:语文课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反思

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准备,40分钟的紧张课堂教学,我心中的石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暂时的落下。接着就开始了专家评课,其中对我的教学给予了肯定,认为本次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中体现了语文要素:读、意、写。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读课文,从而整体感知文本,对文章初步了解;接着就是对文章进行解读,意会文章的思想主旨,其中采用了辩论式探讨,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最后,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感受,从而有所收获!

2、深入文本。这次教学主要对文本人物的形象进行鉴赏,所以需要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解读,使得学生学习兴致浓厚。对文本的解读很深刻,而且有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见解,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3、注意细节。这方面也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探究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注重文章中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刻画。让学生养成细心解读文本的习惯。 当然,一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完美,在本次教学中,专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忽略了文本中的博西先生。在教学设计中,缺失了对波西先生人物的分析,特别是博西先生为什么要资助父亲?除了父亲的品质外,也分析博西先生这个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全面的一个方面。

2、设计可以更简约化。现在重新再次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教师始终还是负重太多。因此,专家告诉我可以讲设计更简约化,省去其中许多不必要的教学设计。而是可以将所有问题设计到一个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让老师“减负”,也可以让学生“减负”。我觉得这是给我最有影响的一条建议,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将问题设计的太细、太繁、太杂。其实每篇文章都有一条线,只要抓住这条线索,设置一个中心问题。这样,老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得到“减负”,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同时,学生也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索,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中解放,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通过这次评课,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可以做到更好!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