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学校工作总结

西藏自治区学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51:31 来源:学校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总结

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

及2008年工作要点

2007年,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的领导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指导下,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以会员服务为宗旨,以诚信建设为重心,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行业的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7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区注协联合财政厅监督检查局、会计处组成联合检查组,自6月10日至7月15日,对西藏申达会计师事务所、西藏金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西藏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06年、2007年的执业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延伸检查了4个企业单位。检查工作实施前,检查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7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

检查中发现,事务所不同程度的存在未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未编制审计计划、报告没有管理当局声明书、采取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个别事务所存在未完全实施风险控制和逐级复核制度、内部管理混乱等现象;个别注册会计师臵职业道德于不顾,没有秉持应有职业谨慎,出具的审计报告缺乏审计证据支持等问题。检查组针对事务所存在的问题,从行政处罚的角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了罚款、暂停经营业务3个月的行政处罚,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给予了警告的行政处罚。区注协依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的规定,对存在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给予了公开谴责的处罚。通过开展业务检查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加强,为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检查暴露出的问题看,既反映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行业面临着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急待提高和加强的现实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区注协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问题、梳理情况、查找根源,及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指出了问题的所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对防止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认真组织完成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按照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组织2007年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报名工作。一是及时在西藏日报和西藏商报上刊登了有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宣传力度。二是从5月10日至6月8日,分别在七地市设立报名点组织报名工作,确保了西藏同全国其他省市同步报名。三是报名期间,严格审核报名条件,认真录入考生报名信息,及时征订、分发考试用书,报名工作有条不紊、报名质量有效保障。

2007年全区共有221人报名考试。报考科目合计474科次,其中,报考会计148科次,审计67科次,财务管理72科次,经济法113科次,税法74科次,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8人,报考科次较上年减少14科次。2007年我区共有14人取得17门单科合格成绩,其中1人累计取得全科合格成绩。

考试实施期间,区注协首先加强了对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的培训,考前组织召开考务培训工作会议,传达有关考务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了个人,有效地确保了考试工作质量。考试期间监考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考务规程,认真细致,尽职尽责,考生遵纪守规,考场秩序井然,未发现违纪、作弊现象,圆满地完成了考试各个环节的工作。

(三)严格任职资格检验程序,不断改进年检工作,保 障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3月份区注协依据《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年检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下发了《西藏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6年度年检工作的通知》。通过为期1个月的组织和实施,对自治区内所有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进行了年度检验。2006年通过注册会计师年检人数64名,3名注册会计师未参加年检即转入非执业会员,并在行业内予以了通报。为使年检工作不流于形式,保证年检工作的质量,区注协要求各所除按照《注册会计师年检办法》规定报送相关材料以外,规定每名注册会计师要结合各自执业和参加后续教育等情况,详细报告个人是否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执行业务、执行业务的类型和数量、遵守职业道德等执业情况,依此作为检验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参考。同时认真核实了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是否专职等方面的情况,有效地保障了年检工作的质量。

(四)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工作,推进执业水平提高。培训工作是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胜任能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区注协主要依托中注协的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培训工作。由于新办公楼的建设,本地远程教育系统未能及时开通,为此今年仅举办了2期远程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0人,其中注册会计师26人。另外,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培训作为补充,全年各会计师事务所举办内部培训达10期,培训面达到70%。由于我区师资力量薄弱,协会自身组织开展培训班还有困难,今后力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和措施,不断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

(五)积极组织开展“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行业选拔赛”。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选拔行业代表队参加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通知》(会协[2007]48号)精神,协会及时在行业内开展了宣传、选拔工作,认真组队参加全国选拔赛。

(六)认真组织注册会计师行业财务汇审工作。严格按照中注协财务汇审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行业财务报表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二、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是十七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更是推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全面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不断改善执业环境,努力推进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 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化管理。

1、以“规范建制”为切入点,全面完善和提升行业 管理,建立一个“有章可循、有违必惩、共同遵守”的行业管理制度。

2、完善注册会计师注册、年检制度,严把行业人才 的准入关,建立行业人才的退出机制,为保持行业人才良好执业素质建立制度保障。

(二) 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全面提高行业公信力。

1、全面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职 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加大惩戒力度,不断提高行业执业水平。

2、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整治压价竞争、支 付回扣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创建行业公平竞争的平台,

(三) 继续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和执业资格考试组织工作。

1、努力提高行业整体执业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

育”、“三院”培训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2、加大注册会计师考试宣传面,扩大报考范围,严

格执行考试制度,确保考试工作万无一失。

推荐第2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科学把握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的“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的“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三条底线”,全力抓好发展稳定两件大事,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预计,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2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十二五”规划项目累计落实投资突破1000亿元,年度公共财政支出突破100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达160.5亿元,增长11.4%。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粮食产量96万吨,肉奶产量分别达32万吨、36万吨,蔬菜产量80万吨。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推广“藏青2000”新品种10.6万亩,亩均增产26.5公斤。启动黄牛改良八年规划,改良黄牛17.5万头。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850个,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6.5%。“八到农家”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无电地区基本用电问题,农牧民安全饮水基本解决,完成了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25个,减少贫困人口12.8万人。第二批强基惠民活动投入资金32.2亿元,实施项目9316个,有力促进了农牧区发展稳定。特别是,连续8年、累计投资273.57亿元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全区46.03万户、23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规划项目开工建设达188个,中期评估调整预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102亿元。全年落实国家投资380亿元,增长30%,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公路交通规划建设实现新突破,拉林高等级公路拉萨至墨竹工卡、八一至工布江达段全面开工建设,5条机场专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新藏公路西藏段实现黑色化。墨脱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新增通油路县3个、通油路乡镇18个。青藏铁路格拉段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拉日铁路完成铺轨,拉林铁路完成可研报批。航空运输发展迅速,航线增至48条,通航城市达29个。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28万千瓦。主电网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藏木、果多、觉巴电站建设有力推进。旁多水利枢纽首台机组发电。澜沧江上游水电规划获国家批复。加查、大古、苏洼龙电站施工准备工程全面启动。雅砻水库、尼洋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全区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8.7亿元。拉萨市区供暖基本实现全覆盖,老城区改造工程完成。那曲镇供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全面开工。昌都镇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立足优势,着眼长远,创新思路,规划先行,正式启动了对内对外开放、城镇化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世界旅游目的地、“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藏青工业园、国家重要有色金属基地等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游客12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3.4%。农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稳步发展。开展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藏青工业园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客运量219.9万人次、货运量405.2万吨,航空旅客运输273万人次。通信业务总量34.26亿元,邮政业业务收入2.5亿元。新建农家店14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40个。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第十届世界瓶装水大会上,“5100”荣获最佳矿泉水奖,标志着我区高端饮水得到国际行业认可。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自治区新颁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和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特别是实行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治区医废处置中心和泽当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喀则市、八一镇、那曲镇、狮泉河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0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9亿元,兑现草原、森林等生态补助补偿资金28.3亿元。造林育林104万亩。累计落实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投资48.2亿元。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生态优势日益显现。

三、民生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坚持把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办好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共投入53亿元,实施18项民生补助政策。全年新增就业2.8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1.4万名西藏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248.9万人次。企业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3018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05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440元和年人均1750元。建设城镇保障房4.3万套,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1300户。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物价补贴4420万元。安排财政资金809.9万元,适时投放平价牛肉1820吨,为平抑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面启动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爱心工程。计划投入20多亿元,到2015年孤儿地市以上集中收养达到100%,到2016年五保对象县以上集中供养达到100%。2013年新建五保供养机构23个,地市儿童福利院5个,农牧区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600元,集中收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1200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08亿元,增长15%。全区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4年。基础教育不断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2.23%。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幼儿园209所、太阳能澡堂63个。“三包”标准提高到年生均2700元,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全面落实。曲水、乃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农牧民子女高考招生比例增至60%。西藏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我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基层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百幅唐卡工程、百种藏汉文对照惠民图画书、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等文化产品受到广泛好评,26个文化艺术精品获国家奖项。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4%和95.5%。藏语文社会用字规范工作成效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新建贝叶经抢救保护基地。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区在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完成了城乡居民和核定员额内僧尼免费健康体检。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8个、县急救中心29个。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培训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次。县乡医疗机构全部配备救护车、流动服务车。完成17个县的藏药材资源普查。开展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启动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试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1%,人口信息实现五级联通。集各方之力,汇八方爱心,圆满完成了2039名先心病儿童救治,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04例。

有力应对自然灾害。面对墨竹工卡“3·29”山体滑坡、昌都“8·12”地震、那曲嘉黎洪灾、阿里和日喀则局部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党政军警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有力应对,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昌都6.1级地震应急反应迅速,救援措施有力,创下了“零死亡”的奇迹。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集中开展食品药品、产品质量、道路交通、工矿商贸和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成效明显,事故总量全面下降,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口援藏力度加大

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调整审批项目643个,精简调整60%。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有序进行。积极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启动8个县农电代管试点。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规范处置国有企业历史债务,国企利润增长17%。开展“营改增”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药品价格总体降幅达15%。完成双湖撤区建县工作。樟木、吉隆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0亿美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认真落实“五放”、“六支持”政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达12.8万户、从业人员62万人,分别增长7.8% 和11.9%,上缴税收135.5亿元,占全区税收的91.8%。全国600多名企业家参加的“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活动成果丰硕,签约项目238个。全区招商引资落地资金225亿元,增长79%。

金融撬动成效明显。加大协调力度,落实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等金融企业在藏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入436亿元,“三农”信贷投入163亿元,民族手工业、藏药业等特色产业信贷投入25亿元。年末扶贫贴息贷款余额70多亿元,比年初增长1倍以上。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援藏工作不断深化。新一批对口援藏工作开局良好,1196名优秀援藏干部进藏工作,为我区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落实援藏项目384个、资金17.7亿元。援藏资金和项目管理得到加强,积极探索产业援藏新模式,援藏领域不断拓宽,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援藏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五、科技发展步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自治区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1.7亿元。深入推进青稞产业、藏药产业等重大科技专项,农牧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科技支撑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日益强劲。600余部珍稀藏医药文献实现数字化。首次颁布102种地方藏药材质量标准,填补了空白。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乡镇科普活动站65个。

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2500余人,新发展农牧民科技特派员2600名。采取定向培养、考录等方式,为基层补充干部1.6万名。从区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00名,引进外国专家19名。首次选拔认定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积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六、民族团结更加巩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民族团结进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等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投入4.29亿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8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快。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家庭评选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宗教和睦和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推进寺庙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寺庙“六建”、“六个一”、“九有”、“一覆盖”、“一创建”、“一教育”、“一工程”、“一服务”、“三保一低”等措施全面落实。对核定员额内僧尼人均投入5000元进行了僧舍维修改造。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和谐模范寺庙和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自治区表彰和谐模范寺庙150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1.04万人。党和政府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深得人心,广大僧尼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维稳十项措施,强化维稳协调联动机制,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城镇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驻村驻寺工作深入开展,铁路护路联防不断强化。“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表彰“先进双联户”单位100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文化市场不断净化。加强信访工作,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化解。积极开展“六五”普法。稳步推进平安西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治爆缉枪行动,依法打击黑恶势力、非法组织。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国防动员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共创共保活动深入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规范有力,人民防空建设扎实推进,边防边境工作进一步加强,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各级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党政军警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开放合作力度不够,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没有完全破除,审批程序繁琐,协调联动不力,办事效率不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待增强,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交通不便、能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偏远地区通信不畅,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三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缓慢,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农牧民生活比较困难,扶贫攻坚任务繁重。五是产业化水平低。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优势不优、特色不特,集聚效应差,缺少龙头骨干企业,缺少自主核心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七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个别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行政效能、群众观念、服务意识、过紧日子的思想,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大决心努力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认真执行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按照区党委八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确保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今年,我们将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夯实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

农牧业和基础设施在我区发展稳定全局中居于基础地位。没有农牧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缺乏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各项事业发展处处受制约。只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我区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县每年培育2-3个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农牧民专合组织,力争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大力支持牛羊肉、奶制品、糌粑、蔬菜、林菌等专合组织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种养加和设施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健全乡镇农牧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启动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0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到97万吨以上,确保青稞安全。继续实施黄牛改良项目。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高产业经营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非农工资收入。探索建立乡村干部和农牧民培训机制,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扶贫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支农贷款、扶贫贷款规模,创新对“双联户”的贷款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向农牧区延伸服务,加快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的目标。继续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安排资金10.55亿元,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

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实施项目带动,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落实国家投资450亿元以上。力争“十二五”规划内尚未开工项目全部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的80%左右。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拉林铁路,推动川藏铁路前期工作。加大公路建设投融资力度,提高公路建设水平。完成拉林高等级公路拉萨至墨竹工卡、八一至工布江达段主体工程的70%,开工建设八一至米林机场专用公路、泽当至贡嘎机场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工程,加快推进日喀则、邦达、昆莎机场专用公路项目报审工作。继续推进国道省道、通县油路和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抓紧实施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和林芝机场改扩建。加快那曲机场前期工作。加强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综合配套建设,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和恰央水库。加快雅江中游、怒江上游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实现藏木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加快建设多布、果多电站,开工建设苏洼龙电站,启动如美、叶巴滩、拉哇电站施工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大古、加查、街需、阿青电站建设。建成川藏联网工程,全区电网覆盖到58个县。实现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加快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大力推广应用4G网络,打造“宽带西藏”,加快消除移动通信盲区。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协调与督查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与特色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互为促进,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只有大力推进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才能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重点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优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创新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把旅游业、文化产业、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优势矿产业、民族手工业、高端饮水业、清洁能源业、生态林果业等,打造成我区最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建筑建材、房地产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实施藏青工业园建设规划,完成一期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入园。制定实施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扶持物流业向农牧区延伸。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振兴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全力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高标准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加快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意见,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充分彰显传统优秀文化和原生态魅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法规范旅游市场,不断改善旅游发展软硬环境。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优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企业为载体推进旅游自然资源资本化,精心打造高端旅游景区景点、高端旅游精品项目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有实力企业的合作,着力培育旅游龙头骨干企业。高起点打造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和林芝生态旅游大地区,积极争取建设珠穆朗玛、雅鲁藏布大峡谷、纳木错、阿里神山圣湖等国家公园,大力培育雅砻文化、象雄文化、茶马古道、羌塘野生动物观光走廊等旅游精品,把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打造成高端旅游示范工程。大力扶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力争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瞄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亿元。

坚决守住生态保护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

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准入,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实现监测全覆盖、监管全过程。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加快建设地市污水处理厂、医废处置中心、标准化垃圾填埋场,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优化主体功能区划,积极申报国家公园,先行先试。启动“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造林育林100万亩以上。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切实筑牢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着力提升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试金石。人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发展稳定就不可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不到全面提升,公平正义就难以实现。

办好民生“十件实事”。自治区安排70多亿元,在继续加大民生补助提标扩面力度的同时,实施多项新的民生政策。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302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20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到月人均490元、年人均1950元。“三包”经费每生每学年增加200元。村医、兽医待遇标准提高到月人均600元;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月人均增加50元;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补助标准提高10%。边民补助标准年人均增加200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900元;提高孤儿集中收养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今年开始,为乡镇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镇卫生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继续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充实完善教材,改进评价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偏远、边境地区倾斜的机制。改造123所薄弱学校,建设1500套偏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实施高寒高海拔中小学“四有”工程,新建饮水工程、澡堂、暖廊、菜窖各100个。新建124所“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5%。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紧密融合的发展路子,每个地市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筹建国际登山旅游学院。推进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扩大农牧区招生规模,优化招生结构。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安排资金22亿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工建设自治区妇女儿童医院。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医护人员培训力度。继续落实城乡居民免费体检政策。建立完善先心病儿童筛查治疗常态化机制。切实做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和重大疫病防控。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力争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4%,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提高基层藏医药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办医,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依法取缔非法行医。

积极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惠民政策,确保西藏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继续推进就业援藏,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农牧区、到企业建功立业,支持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扎实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支持农牧民进城就业创业,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90万人次。

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改革,改进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20个五保供养机构,提高集中供养标准。新建和扩建地市儿童福利院,继续做好孤儿救助工作。切实关爱残障人士。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建成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加快西藏大剧院、广电中心前期工作,推动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加强重点文物保护维修。支持西藏题材的文艺影视创作,加大优秀广播影视作品译制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举办好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县乡优先,以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房建设,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周转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开工建设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

抓好防减灾和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底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做好昌都地震、那曲嘉黎洪灾等灾区恢复重建,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地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度工作。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巨灾风险保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

改革开放是我区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引擎,全国各族人民是稳藏兴藏的坚强后盾。只有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特殊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优势,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农牧区改革,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稳慎推进耕地草场有序流转,改革完善农牧业补贴制度和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推进全区农电体制改革,抓好曲水县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组建交通、旅游等行业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引进区外大型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与区外国有企业和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补助、市场引导、金融撬动等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等领域。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研究出台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预警办法,规范各级政府担保和融资行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审计、债务责任终身负责制度。科学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调整地方预算收入自治区、地市、县分配比例,中央税收返还原则上由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高寒地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完善所得税政策体系,实施资源税从价征收政策,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完善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银行,增多做强金融主体,鼓励金融创新。积极推动华钰矿业、林康药业、金彩科技和高争等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探索发行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理顺要素市场价格,推进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部门机构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组建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开发办公室、能源局等机构。继续推进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到“十二五”末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30%。各类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西藏稳定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区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扩大境外开放合作,扩大沿边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藏青工业园,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推进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一步巩固同川渝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加大与内地特别是援藏省市的交流合作,通过高端嫁接融入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零注册”政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继续落实好“五放”、“六支持”政策,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上缴税收分别增长15%以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好“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签约项目,力争招商引资资金增长15%以上。坚持高起点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推进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离区免税”试点,探索口岸自贸区建设。按照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配合做好涉藏外事外宣工作。

完善援藏机制。配合中央开好对口援藏工作20周年座谈会。完善经济援藏、专业技术人员援藏、就业援藏、干部援藏机制,完善援藏工作成效考核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好受援双方两个积极性。对援藏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大协调衔接力度,进一步规范援藏资金和项目管理,完成援藏投资30亿元以上。对援藏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管理上严格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引导人口适度有序集聚,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召开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力争城镇化率达到25%。稳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地改市、县改市工作。

五、着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依托科学技术和各类人才的引领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提升科技研发应用水平。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加强农牧林优良品种选育,加大种植业科技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注重高原特色的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协作,共同打造高原基础科研平台,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基础研究成果的传承发展。强化国土、气象、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以青少年、农牧民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能力和组织化程度,行政村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认真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为西藏提供重点支持的意见和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高校师范、医学、农牧林水类毕业生优先招录到对口岗位。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引进补充紧缺人才,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强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创业型、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和绿色通道,以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业技术指导等形式,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西藏开发建设。

六、着力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社会稳定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没有团结稳定,一切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确保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丰富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谱写新时期民族团结新篇章。

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正常宗教秩序。认真落实“六建”、“六个一”、“九有”、“一覆盖”、“一创建”、“一教育”、“一工程”、“一服务”、“三保一低”等利寺惠僧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僧尼爱国热情和法律意识。支持宗教界爱国人士对藏传佛教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进步的阐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落实维稳十项措施,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继续加强驻村驻寺工作,不断深化强基惠民活动和“先进双联户”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各种渗透干扰破坏活动,筑牢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确保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做好人防工作,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是我们的根本职责。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立健全政府议事决策等13项制度。加强专题学习,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8场,参加学习5.4万余人次。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决策咨询,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督导落实,强化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执法监察,依法审计208个项目和单位,对政府采购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取消了1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了25%。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办复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和驻村驻寺干部植根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受群众赞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一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切实改进作风。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推进事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大兴学习之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兴调研之风,接地气、通民情,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大兴务实之风,重实干、求实效,讲真话、敢担当,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切实转变职能。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行政审批减少和下放后,政府部门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加大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意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切实依法行政。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整合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察,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监察、跟踪审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切实廉洁行政。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中央和区党委关于加强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级公务员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一心一意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改革奋进的伟大时代,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3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中共西藏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据此,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

《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建设护生态,旗帜鲜明反分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关键打基础,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排除各种干扰,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适时适度进行政府调控,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五年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07.5亿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67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2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3倍。截止2010年末,预计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达1230亿元、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和62%。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卓著。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扩大社会投资,落实援藏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88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109个。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墨脱公路和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80%以上国道完成了路面黑色化整治改建,54个县通油路、6个县油路在建,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拉日铁路开工建设;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47.4万千瓦,在建规模95.6万千瓦。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大灌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江北灌区加快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3g网络实现县县覆盖,互联网用户超过115万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光缆、通传真。

城乡消费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刺激消费需求,城乡消费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加强农牧区市场建设,共建成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县级农贸市场和1859个农家店。结合西藏实际,认真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住房、汽车消费势头强劲,旅游、通信、餐饮、休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巩固。针对消费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采取减免税费、特殊补助等一系列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居民消费迅速恢复。

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加大专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整合资金18亿元,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坚持做大做强,建工、建材、矿业、旅游、藏药集团成功组建。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建设,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抓大限小、整合做强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甲玛铜矿等重点矿业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狠抓宣传促销和优化服务,突出冬季旅游和

推荐第4篇: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及拉萨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文化立市”战略实施,5月16日—20日,xx率领xx一行xx人赴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拉萨、纳木错、林芝等地,重点了解了西藏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做法和成效

(一)文化和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1、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西藏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原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立体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冰川、珍稀动植物,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藏传佛教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众多。西藏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对外开放山峰5座,自然保护区13处,景点100多处,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和鲜明藏传佛教特色。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品味高、精品多。历史、宗教、文化完整保存于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等古迹。有众多顶级旅游资源,哲蚌寺、色拉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风情独特的藏传佛教民俗旅游资源。藏族文化、民俗、习俗与宗教密切相关。藏族服饰、器物用具、民间工艺、竞技、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剧歌舞、传召大法会、沐浴节、

1

望果节;藏族饮食、民居、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等,使游客心驰神往。

2、文化优势独具特色。文化旅游为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主要客源。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庞大,思想哲理深邃,境界取向玄远,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古朴厚重的神秘价值取向。辉煌古刹、奇丽河流湖泊、俊俏冰川雪峰、神秘雪域神山圣湖、灵童转世等形成独特文化体系,具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吸引朝圣者祈求助德。真诚善良的伦理规范。佛教是传统藏族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心理特质的基石。山川河湖崇拜。藏传佛教崇拜山川河湖,与自然和谐相处。圣山、圣湖观念和绕转习俗强化了藏民的环保意识。寺院及其内部陈设。建筑师和艺术家将藏传佛教精深思想和藏族历史物化在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壁画、唐卡艺术中,通过观察、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和求知欲的满足。佛学院及宗教研究。作为佛学最高学府,佛学院讲经缜密,治学严谨,教学体系完备,学者辈出,著作丰富。

3、区位条件独具特色。地理优势。西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多数产业发展,吸引渴望回归自然的游客体验。区位优势。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毗邻,客源跨国交流得天独厚。

(二)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

1、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支柱。西藏将旅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开发旅游资源中宗教旅游地位突出。

2

国家向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旅游打破地区封闭,产生大量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为其它产业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培育经济增长点。相比工业、农业,旅游服务地区差异小,制约着其它产业发展的封闭环境构成西藏旅游业的特色,西藏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2、藏传佛教旅游是西藏文化旅游核心。西藏藏传佛教对养生和心灵平静有吸引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藏传佛教渗透到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对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伦理观和审美观产生深刻影响,物化在建筑、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赋予藏区文化旅游资源以人文内涵,是藏区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藏传佛教旅游开发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保护宗教圣地,宗教与旅游相互促进。发掘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可使游客直接视听、亲身体验,遵从藏传佛教仪轨,学习藏传佛教礼仪,参与藏传佛教活动,购买藏传佛教纪念品,感受浓郁的藏族独特文化和藏传佛教精神世界,追求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和文化审美,保护和传承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三)藏传佛教旅游的开发机遇

1、国家政策优势明显。1979年,中央拨款7亿多元对寺庙、灵塔、祭奠等宗教场所进行维修,包括拉萨三大寺和很多中小寺庙得到修复;1989—1994年国家拨款5500多万元和大

3

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重点维修;2002年布达拉宫、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 维修总投资3.3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为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客源优势明显。宗教旅游生命周期长。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独特,规模大,需求稳定,是优质旅游市场,无特殊事件发生,不易衰落。国内外对西藏的关注持续升温。因历史、民族、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原因,藏传佛教文化旅游长期处于国际热点领域,国内外人士对该神奇地域情有独钟,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持续存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拉萨“文化兴市”战略机遇。“文化兴市”战略是拉萨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西藏自治区发展规划和拉萨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动拉萨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借此,拉萨市启动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园区位于距拉萨主城区2公里的次角林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后随行人员的聚居地。规划用时3年把这里建设成为“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度假地”,打造具有西藏特色、西藏风格、西藏气派的先进文化旅游品牌。

4

二、关于我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力推进“文化立市大规划”。强化规划是政府第一资源、第一职责的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文化立市大规划”。按照国际化、高标准的原则,选择顶级设计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的规划设计,下决心做文化立市的精品工程。按照宁慢不错、宁留不占的原则,确保概念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强力建设“大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轮驱动”。强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夯实发展后劲。打造“东坡宋城”、“两宋荣光”景观大道和苏轼、苏洵、苏辙、苏母四大名人公园,提前开展文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对接,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强化文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抓好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文化品牌打造三项工作。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大胆探索“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弘扬独特的东坡文化。学习借鉴拉萨市建设“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园区机制,建议我市将东坡岛建设成为“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手工艺品产销、演艺娱乐、酒店休闲、商贸观光、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由大集团、大企业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坡文化的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

5

民休闲度假地”,实现“文化事业一流、文化产业一流、城市文明一流”三大目标,努力把眉山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强市。

推荐第5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

西藏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长治久安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预计,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连续第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人均GDP突破10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14.56亿元,增长21.02%;税收可达18.48亿元,增长16.73%。

—农牧区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掀起了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2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安居”新房,以“八个基本解决”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正在向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8932元,增长6.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350元,增长13.1%,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非公有制经济有新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可达6.87万户,私营企业可达3414户,分别增长11%和29.8%。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可达9.75亿元,增长41%,占全区税收的58%,对全区税收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消费市场呈现新热点。旅游、汽车、住房、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85.6亿元,增长17.1%,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强。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林芝机场通航、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开放条件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们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切入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坚持积极推进、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投入资金28.38亿元,完成了4.7万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任务。配套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还解决了12个乡、123个建制村通公路,新增用电人口21万人,又有32万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已有50个中心乡镇邮政网点正式营业,完成1064个建制村通电话的任务,基本配齐了县乡医疗机构必需设备,完成了4614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达到35%、提高了7个百分点,“八个基本解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组织实施了19个农牧业综合开发区,开展了20个乡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粮油单产行动计划,优质粮油播种面积达到122万亩。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万亩。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牧民经纪人达到1.36万人,农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6个。自治区安排4000万元,培训基层农牧业科技人员和农牧民25.7万人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劳务70多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特色农牧业、采集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广大群众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更加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加强引导扶持,特色产业逐步壮大

我们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特色农牧业项目64个,惠及农牧民36.4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60元;13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2亿元,增长8.2%。以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6.5%。玉龙铜矿正式开工建设,雄村铜矿完成矿区勘探,巨龙铜矿地质勘查继续深入,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5100”冰川矿泉水进入内地市场。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以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有新发展,实现增加值76.4亿元,增长21.3%。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和接待能力建设,全区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27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9.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1.8%。

三、积极扩大投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社会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缓解。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1亿元,增长17.8%,其中,国家投资120亿元。民间投资活跃,投资达48.2亿元,增长47.1%。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援藏领域逐渐拓宽,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3.57亿元,建设项目达500个,援藏资金重点投向农牧区。“117”重点项目、70个对口援藏项目和40周年大庆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建成。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开辟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林芝机场正式通航。新藏公路整治改建全面启动,滇藏公路多普玛至类乌齐、中尼公路日喀则至拉孜段顺利建成通车,新增3个县通油路。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8万千瓦,狮泉河电站建成发电,直孔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巴河雪卡电站开工建设,第三期农网工程全面实施。满拉、墨达、雅砻灌区建设进展顺利,江雄水库主体工程完成。电话用户突破100万户,年末可达130万户,增长30.6%。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注重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我们以农牧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方面,完成了5个县的“普六”、9个县的“普九”和9个县的扫盲任务,建设了77所乡镇规范化小学,改扩建了17所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挂牌成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立。卫生方面,农牧民免费医疗国家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乡镇卫生院146个,改扩建县级卫生服务中心6个,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充实医护人员302名,基层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科技方面,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沼气开发得到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继续深入,气象、水文、地震等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文化方面,新建了9座中波台,完成了817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23个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又有8个文物点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多彩哈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特别是拉孜农牧民的演出节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国观众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示了新时期西藏农牧民迈向幸福生活的良好形象。社会科学、新闻出版、体育等事业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妇女儿童、优生优育和老龄、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深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砂金矿实现全面禁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外事、统计、审计、质监、“双拥”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我们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领域,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不断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草场承包到户6.9万户、1.87亿亩。农牧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投资、财税、住房等改革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1亿元,增长32.7%;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亿美元,增长40.7%,其中自产产品出口4040万美元,增长18%。

六、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我们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积极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安排3000万元购买27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1.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30元,4.4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区共安排各类救助款1.52亿元,救助受灾和困难群众69.6万人次。将年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的农牧民纳入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范围,救助对象增加到19.83万人,落实救助资金3700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1300元。村干部误工补贴提高到2000元。自2006年10月1日起,发放农牧区基层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生活补贴468万元。加大清欠力度,兑现农民工工资1.59亿元、征用农用土地补偿安置费4312万元。投资2.3亿元,建设了涉及35个县、294个乡镇的干部职工周转房18万平方米,基层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七、贯彻党的政策,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了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藏语言文字工作继续加强。“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加快。认真实施《宗教事务条例》,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贯彻落实“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条底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维护了正常的宗教秩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了对宗教界爱国人士的教育培养,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

八、建设平安西藏,社会局势持续稳定

我们积极推进平安西藏建设,社会局势连续第17年保持基本稳定。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反分裂斗争方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主动治理,严厉打击了*集团煽动制造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反恐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重特大案件的侦破,依法打击了偷渡、走私、贩毒、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活动。边境管控得到加强,军警民联防机制不断健全。初步建立了青藏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妥善调处和及时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依法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00件,办复率达100%。我们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共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工作规范;深入开展纠风、执法监察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各类应急预案78项,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

在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后,200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10个方面40条优惠政策,加大对我区的扶持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力度,“十一五”时期投资规模和重点建设项目基本确定。这对于继续保持我区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大型骨干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建立;特色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扶持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满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能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发展环境需要继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就业观念落后与就业市场化趋势的矛盾日益显现,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地方、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亟需改进。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5000户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牧民实现安居。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条底线”,保护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继续深化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坚决让宪法和法律进寺庙、进管理制度、进僧尼头脑,培养壮大宗教界爱国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九、始终坚持主动治理,努力建设平安西藏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深入开展平安西藏创建活动,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坚持中央对*集团斗争的基本方针,紧紧依靠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打牢斗争基础,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揭批*集团,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密切关注敌对势力活动的新动向,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西方敌对势力、*集团进行的各种渗透、分裂破坏活动。强化军警民联防机制,加强边境管控,坚决打击非法出入境。大力建设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等基层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法院、司法系统基层政法机构,巩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反分裂斗争的长效机制。加大反恐力度,积极预防、果断处置突发恐怖事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公正文明执法能力。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镇建设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度警惕分裂主义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执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好矿山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促进管理创新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服务,始终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切实落实企业自主权。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推进行政审批从“审批制”向“服务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推进决策制度化。逐步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事关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科学论证,慎重决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倾听群众意见,实行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事关农牧区发展的难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认真开展农业普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加强行政执法,明确执法职责,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进政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治理商业贿赂,突出抓好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转让、政府采购、医药购销等方面的监督。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突出治理违规购买、乘坐超标车问题。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加强调查研究,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建设节约型政府。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监察评估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拼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把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化作自身发展的动力,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热情,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八个基本解决”:是指到“十一五”末,一是基本解决乡镇、村通公路的问题;二是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三是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基本解决农牧民安居问题;五是基本解决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问题;六是基本解决碘缺乏致病问题;七是基本解决白内障致残问题;八是基本解决县乡医疗设备缺乏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系列目标任务。2006年1月17日,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八个基本解决”,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决心。

劳务经济: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以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为要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常驻户口以外地区,从事劳务活动,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

无公害食品:狭义的“无公害食品”是指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等。我国现在所称的“无公害食品”已不是广义上的“无公害食品”,而是专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这类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而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遵守相同的原则和标准。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农业牶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GMO方法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包括基层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联合组织。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对这种组织形式名称的表述不尽统一,《农业法》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六大三中全会决定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部的一系列文件中也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论在名称上如何表述,其内涵是一致的。

农牧区综合改革:是在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中央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动力源泉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内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统筹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涉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个长期不变”:是指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是借用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概念,结合西藏实际,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所谓“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就是指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以重点扶持乡镇为基本单位,以贫困群众为对象,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工作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行参与式扶贫,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综合投入,突出重点,综合开发,实现贫困群众逐步稳定解决温饱,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指按照现代市场流通模式的要求,在农村推行农家店连锁经营,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双百市场工程”:是指国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资助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从2006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每年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拓宽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指21世纪1个建制村1个月放映1场电影。

“迎评促建”:是指通过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迎评促建”的原则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关文化空间。

青藏铁路精神:是指“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其内涵充分体现了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顽强拼搏的奉献情操,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勇攀高峰的攻坚品格。

“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是指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群众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进步的责任。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零就业家庭: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但无家庭成员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或家庭成员均为灵活就业人员且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城镇家庭。

35、45”人员:是指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中女性35周岁以上,男性45周岁以上,因自身就业条件差、技能单一等原因,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困难的劳动者。

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是指对我区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农牧区家庭实施奖励扶助,每人每月安排50元(每年600元)的扶助资金,直到亡故,其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补助80%,地方财政承担20%。目前,全区共有“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农牧区老年人2万余人,绝大多数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需要特殊关怀和照顾。2005年,我区在4个地市的12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同意我区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这项制度。2006年,我区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目标人数为20449人,扶助资金为1226.94万元。2007年,据预测,全区农牧民“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目标人数为25237人,共需资金1514.22万元。该项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各族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特殊关怀。

推荐第6篇:西藏自治区中考题

2017年西藏自治区中考题

一.积累与应用(每小题2分,17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驯服(xùn) 嘱咐(sǔ) 瀑布(bào) ...B.腊月(là) 山脉(mài) 埋葬(mái) ...C.眺望 (zhào) 膝盖(qī) 横竖(sh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牧女们骑着俊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3.下列各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模糊——清楚 热闹——冷清 B.爱护——爱惜 温柔——粗暴 C.灵活——笨拙 拘谨——拘束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夜幕降临了,街道上人来人往,万籁俱寂,非常热闹。 ....B.客居他乡的人总是希望能叶落归根。 ....C.扎西讲的这个故事,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大家都相信了。 ....5.填入句中横线上的量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身穿一 运动服,头上一 遮阳帽,戴着一 墨镜。

A.款 件 副 B.套 顶 副 C.套 只 双 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还是到资料室去查找资料? 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 C.我区各地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开展“四讲四爱”活动。 7.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卓玛对比赛获奖的同学说:“哼,你居然会得奖!” C.公交司机对一位刚上车的老人说:“老人家,您赶紧找个座儿坐下,小心别摔着!”

8.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B.草原上游动的羊群就像天上漂浮的白云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

1 点粉色。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B.《背影》是篇散文,它的作者是朱自清。 C.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的高洁品格。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是生活在喧嚣的城镇,还是在宁静的乡村、牧场,每个人对大自然 有一份浓浓的向往、留恋之情…… 11.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早晨起来,头脑特别 (清醒 苏醒)

(2)这次同学聚会, (除了 除非)达瓦,其他人都来了。

12.根据示例,扩展短语。例:鲜艳——鲜艳的色彩

远大—— 朴素—— 1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2)那天下雨了,人们回来,都淋得湿湿的,很有些狼狈。( ) ..14.将下列词语按恰当的语序写成一句话 树叶 把 寒冷的 吹落了 北风 枯黄的

15.修改病句。

(1)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2)我读了这篇人物传记,很感到激动。

16.按要求变换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1)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变为反问句: (2)你能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

变为祈使句: 17.古诗文默写。

(1)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至23题。(15分)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⑴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⑵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这一天在晚饭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感到十分羞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⑶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⑷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的刮着。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⑸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满脸痛苦。

⑹“怎么了?”我爸爸问。

⑺“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抹上药,扎好绷带。

⑼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⑽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⑾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

3 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⑿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8.鲁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有 (任选两篇)(3分)

19.文中提到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其他三部作品的任意两部。(2分)

20.第(2)自然段中“伯父”是真的在夸他自己“记性好”吗?(2分)

21.第(3)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2.简要概括(2)——(12)自然段围绕鲁迅先生写的几件事。(2分)

23.在“我”眼里,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4至28题。(15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

4 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24.本文的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2分)

25、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① ② ③

26、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7、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8、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除“戏曲”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至少两点)(4分)

三、作文(35分)

题一:半命题作文

5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的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请以:“我品尝了 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二:命题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45 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6

推荐第7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6日在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3年至今五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在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和八届人大的部署,认真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局势更加稳定。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五年。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342亿元,人均GDP超过1200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均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经济连续七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五年年均增长12.7%,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开始显现,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是产业建设起色最大的五年。特色农牧业茁壮成长,优势矿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年接待人次突破400万。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三一二”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2007年比例为56.2∶28.0∶15.8。

财政实力持续壮大,是保障能力最强的五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07年突破20亿元,翻了两番;五年累计实现税收收入81.8亿元,2007年达到23.4亿元。历年财政滚存赤字全部消化。财政支出翻了一番多,2007年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75亿元,有力保障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维护稳定等各项支出需求。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是基础设施提升最明显的五年。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05.6亿元,年均增长19.9%,比上个五年增长1.8倍。以青藏铁路通车为标志,发展“瓶颈”得到缓解。市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消费日趋旺盛,是市场最活跃的五年。旅游、通信、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农牧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城镇消费稳步增长,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预计达到11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

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是改革开放成效最突出的五年。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吸纳就业、搞活流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40.6%,比200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累计130.39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8倍。进出口总额达到12.53亿美元,比上个五年翻了近一番。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是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八个基本解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农牧区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农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达到2788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贯穿为民务实这一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首要任务,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西藏各族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我们党和伟大祖国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首要任务,注重文明进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安居乐业,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收入大幅度提高,传统农牧业正在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向科学文明迈进。自治区对“三农”的投入达165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了1.3倍。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建设了88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稳妥推进,粮油肉保持基本自给,乡镇企业总产值、多种经营总收入比2002年分别增长1.2倍和1.5倍,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保持特色、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实施了安居工程,解决了11.4万户农牧民的安居;“八个基本解决”不断推进,解决了219个乡镇、1490个行政村通公路、102万农牧民的安全饮水、111个中心乡镇通邮和3712个行政村通电话的问题,解决和改善了65万农牧民用电问题,完成了近2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农牧区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达到40%,县乡村的标准医疗设备基本配齐。初步形成了特色农牧业、劳务输出等多轮驱动的增收机制,有效增加了收入,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长83.3%。以科学文明进步为导向,大力实施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安排了1.4亿元,培训农牧民130万人次,新型农牧民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二、突出缓解瓶颈,注重长远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我们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着力解决束缚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观,能源水利通信建设步伐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监理进一步加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开启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林芝机场正式通航,“两桥一隧”顺利贯通,那曲物流中心动工建设。青藏、川藏、滇藏、新藏、中尼公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新增黑色路面2952公里,43个县通油路。金河、直孔、狮泉河水电站建成发电,一批县、乡、村电站建成发电,巴河雪卡、老虎嘴电站开工建设,藏中电网不断完善,青藏铁路供电工程、昌都电网工程顺利实施,第三期农网工程全面实施,电力装机总容量60.8万千瓦,比上个五年增长61.7%,用电人口达到185万。江雄水库、重要城镇防洪堤基本建成,满拉、墨达、雅砻灌区建设进展顺利,雅江江北灌区开工建设。“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目标提前完成。以柳梧大桥为代表的城镇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开通运行。“117项目”、70个对口援藏项目、40周年大庆项目顺利建成,“十一五”规划的“180项目”已开工139个。

三、突出特色规模,注重增强后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我们坚持规模特色并重和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强引导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扎实推进,正在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五年共整合资金10.8亿元,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项目173个,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农牧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效明显,玉龙铜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5100矿泉水市场前景看好,优势矿产业发展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大力实施旅游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旅游总人数达402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3.6倍;旅游收入48亿元,增长3.8倍,相当于西藏生产总值的14%。建筑建材业发展势头良好,高争、华新水泥已成为我区水泥市场的主打品牌。藏医药业、绿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都有新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中国驰名商标、全区著名商标分别达到3件和35件;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西藏名牌产品分别达到2个、7个、12个。

四、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以农牧区为重点,加大对边远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五年共投入82.2亿元。建设了437所乡镇规范化小学,改扩建了93所初级中学和5所职业院校,全面实现“普六”,63个县实现“普九”,青壮年文盲率由32%下降到4.8%,“两基”攻坚规划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比2002年提高了9.9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达到90.7%,比2002年提高了42.7个百分点。“三包”学生补助标准由2002年小学生每生每学年6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年800元分别提高到1200元、1350元。城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书本费全部免除。从此,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覆盖全区城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取得新进展。西藏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竣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基层的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改建了58个县级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53个乡镇卫生院。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由2002年的30元提高到100元。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取得重要进展。覆盖城乡的卫生医疗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健全。农牧区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农牧业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大,牦牛、藏系绵羊胚胎移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沼气等技术广泛应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推行,建立了西藏科技孵化器,科普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7.8%和88.9%。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顺利,藏戏等7大类15项24个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投资3亿多元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进行保护维修,又有8处文物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区登山健儿成功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成为世界上第一支登遍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队,创造了集体登山世界新纪录。在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区获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文学艺术等事业全面发展,人防、审计、统计、科协、地震、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出台了实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意见。编制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和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实施。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得到加强。砂金矿全面禁采。启动了农牧区薪柴替代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有力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五、突出优化环境,注重增强活力,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我们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以对祖国内地为重点,继续扩大开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三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基本政策不断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积极培育农牧区市场,农牧民参与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48家。设立了区地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取消和调整了156个行政审批项目,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了核准制和备案制。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边境贸易总额6.7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8257.97万美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89.9%、6.6倍。加强了与西南、西北兄弟省区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效明显。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4.5万人,比2002年底增长1.5倍,非公有制经济税收14.3亿元,占全区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68.4%,已成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外事工作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为我区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局势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突出扶贫扶弱,注重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15万人,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2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3%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就业援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零就业家庭和“

35、45”人员的就业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2年的170元提高到230元。建立了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农牧区“一孩双女”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全面实施。五保户供养标准由2002年的588元提高到1500元。建立了农牧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的生活补贴制度。统一开工建设了4560套廉租房和14000多套周转房,国企房改和机关干部职工住房补贴稳步推进。妥善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土地征用、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自然灾害救助、教育资助、司法救助稳步开展。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重点扶持人口由107万下降到27万。残疾人事业得到重视和加强。

七、突出长治久安,注重团结进步,和谐西藏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得到加强,兴边富民行动向纵深推进,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各民族融洽相处、团结和睦。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及自治区实施办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重视爱国宗教力量建设,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进一步打牢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支持人大代表履行法定职权,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反分裂斗争工作方针不动摇,紧紧依靠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打牢斗争基础,深化寺庙教育,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了*集团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挫败了*集团的猖狂进攻,打击了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平安西藏建设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认真实施信访条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政权和政法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局势连续18年保持基本稳定,正在走向长治久安。

八、突出勤政为民,注重社会管理,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为民务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制定自治区级各类应急预案78项,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预防非典、防治禽流感等重大胜利,应对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大,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决策评估等工作机制,成立了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科学民主决策已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制度。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调控、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普遍推行,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查处各类政纪案件601件。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2007年,是“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以安居乐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持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紧紧围绕第一要务,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的历史机遇,着力扩大投资消费,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紧紧围绕农牧区社会发展这个重点,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基本配备了县乡医疗设备,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执政目标,提高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标准,全面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了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大好局面。预计,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4%;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各位代表,在我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爱西藏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的福祉,中央赋予我们更加优惠的40条政策,为我们建设了“40大庆”工程;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在为我们确定了“十五”期间的“117项目”后,又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我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确定了180个建设项目。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我们要始终牢记,一笔又一笔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深情厚谊的援藏资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西藏,送来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一个又一个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援藏项目,遍布西藏的农村牧区,记录着历代援藏人的光辉业绩;一批又一批讲政治顾大局的援藏干部,为了西藏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镌刻着西藏发展的历史丰碑!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和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向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以及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然选择;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是我们奔小康、谋跨越的坚强后盾;西藏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根本动力。

在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按照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凝聚力量,实干兴藏,创业富民。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动摇,紧紧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的历史机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思想和社会基础,确保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改善民生不动摇,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须始终坚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我们在发展农牧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建立。尽管我们以特色、规模、质量和效益并重为目标,理清了产业发展的思路,但特色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自我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致力于改善基础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满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交通能源瓶颈制约严重。尽管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全国相比我区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区内城乡之间、腹心地区与边远地区、资源富集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同时,发展环境还需继续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有待加强;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就业观念落后与就业市场化的矛盾日益显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强化;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还需不断改进;反分裂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把西藏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富有深刻的理论性和思想性,集中了全党智慧、凝聚了各方共识、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民心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认真实施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和谐文化,注重改善民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长治久安。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一、着眼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小康西藏建设

围绕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领导精力、政策措施、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向“三农”倾斜。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饲草料、经济作物种植;推进农牧结合,转变饲养方式,实现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畜牧业;加快农牧业生产标准化步伐,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建立健全以农技推广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农牧业防抗救灾体系。切实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以安居工程为重点的“八个基本解决”,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倡导自力更生、创业兴家,发展非农产业,开展劳务输出,鼓励和组织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旅游服务、交通运输和农村公共设施养护等,扶持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崇尚科学、追求文明为方向,以实用技术、劳动技能为重点,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投资、消费合力拉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建设一批对跨越式发展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一五”规划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拉日铁路、藏木水电站、旁多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搞好区内五条国道改建整治和扎墨公路、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建设,把干线公路基本建成沥青路,90%以上的县通沥青路,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乡镇客运覆盖率达到80%。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提高供电覆盖率。加快推进“三江”水电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到“十一五”末力争开工建设1-2个大中型水电站。实现乡乡通邮、90%以上的村通电话。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拓宽投资领域,形成政府投资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民间投资驱动产业发展的格局。统筹建设城乡市场体系,搭建统一便捷的消费平台,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倡导现代消费方式,转变消费观念,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坚持规模与特色并重,实现特色产业建设新突破。以特色农牧业、优势矿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为重点,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实现特色与规模的有机统一。围绕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文化企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矿业企业,注重扶植壮大本地企业。鼓励各类企业开拓区外市场,促进我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建立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发展层次。

坚持重点突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紧紧依托青藏铁路,构建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坚持优势地区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以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将藏中经济区建成特色农牧业产业带、特色精品旅游走廊、加工业核心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辐射全区的核心经济区;充分发挥“靠西朝东、接轨东南”的纽带作用,立足旅游、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优势,促进东部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圈;发挥连接新藏、构建西部战略通道的边贸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建设白绒山羊基地,重点发展优势矿产业,促进西部经济区外向发展。突出重点,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建设地市所在地城镇,辐射带动小城镇建设,构建切合实际、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适当合并乡镇,沿路、沿江、沿边适度集中人口和生产要素。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扶持力度,使边境地区与腹心地区差距明显缩小,边境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扩大内地西藏班(校)规模,注重德育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民办教育。加强继续教育。推进乡镇小学规范化建设、初中标准化建设、高中和幼儿园示范性建设、职业学校特色化建设和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农牧区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搞好乡镇卫生院建设。繁荣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好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大碘盐推广力度,农牧区碘盐推广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无白内障障碍区的目标。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农牧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引创结合,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再创新力度,抓好农畜品种选育、藏医药、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太阳能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做好科普工作。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强文化建设和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加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气候变化对策研究。加强对草场的保护与建设,有效遏制草原退化沙化,防止水土流失。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落实矿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建成七地市的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县城垃圾处理设施。继续实施薪柴替代工程,适宜地区农户基本普及沼气。加大节地、节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严格环境执法与监管。从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做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按照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和落实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稳妥推进耕地和草场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执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优良畜种推广补贴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地方税收制度,强化税收监管。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自治区对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办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用足用活中央赋予西藏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以农牧区为重点,增加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推进公平准入,平等保护物权,落实鼓励政策,改进政府服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祖国内地为重点,加强横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拓展引资领域。强化口岸建设,加快边境贸易发展,扩大自产产品出口,优化进口结构。突出首要任务,深化援藏工作内涵,探索互利双赢的援助和受援方式。加强与国外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西藏,让西藏走向世界。

二、立足强基固本,扎实推进平安西藏建设

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坚持把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坚决贯彻中央对*集团的斗争方针,认清*集团的反动本质,理直气壮地揭批*,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健全反分裂斗争工作机制,严密防范和抵御*集团的渗透,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侦破力度。加强和改进外事外宣工作,进一步挤压*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完善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诉求渠道,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分裂主义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进一步强化边境管控工作,有效遏制非法出入境。

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健全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和重大自然灾害社会动员机制。以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安全监管。重视做好森林防火和草原防火。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改善基层政法部门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基层公用经费支出,继续改善乡村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不断强化基层政权。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搞好城乡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

三、倡导文明进步,努力推进和谐西藏建设

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为建设和谐西藏凝聚更大力量。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培养和使用。规范和推广使用藏语言文字。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主动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深化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宗教界爱国力量建设,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帮助爱国守法寺庙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各级政府依法接受同级人大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支持“两院”公正司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

切实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解决“

35、45”人员就业困难。完善政策,加大扶持,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牧区医疗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视解决被征地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构建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慈善公益事业建设。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强社会救济,关心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做好优抚安置和老龄工作。健全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008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推进以首要任务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继续坚持因地制宜、保持特色、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要求和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力争完成5.2万户的安居建设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措施,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64个乡镇、406个行政村通公路和10.39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完成3万户沼气池建设任务,解决25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40个乡镇通邮问题,实现670个行政村通电话,完成139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农牧区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认真做好农牧区结核病和大骨节病防治工作。

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挥特色农牧业、劳务输出、非农产业、采集业等多种渠道增收的作用,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积极培育农牧民经纪人,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劳务输出、农村旅游等方面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结合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安排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13万人次。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做好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区目前土地资源家底。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抓好良种、农田病虫草害防治等适用技术推广,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制定促进农牧结合、转变饲养方式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广牧区繁育饲养、农区育肥;抓好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着力推进以扩大投资消费为重点的经济增长

坚持投资消费双拉动,切实做到争取国家投资有新进展,扩大民间投资有新举措,消费拉动有新突破,力争经济增长12%以上。进一步做好“十一五”规划项目的衔接落实,全面完成前期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环评,力争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阿里昆莎机场、和平机场、邦达机场、青藏电网联网和林芝至拉萨220KV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继续抓好青川藏公路改扩建、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新藏公路、林芝巴河雪卡水电站、老虎嘴水电站等工程的建设。安排好完工工程的竣工验收,切实建立项目后评价机制。 做好藏木水电站和扎墨公路、贡嘎机场专用公路、黑昌公路、安狮公路、旁多和拉洛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利于全面激活民间投资的机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完善自治区信用担保公司功能,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对各部门落实中央赋予我区的特殊金融优惠政策情况进行年度考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200个农家店。建设5个地区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及部分县级交易市场。切实提高农牧民现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困难群众基本收入,增强社会购买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围绕群众关注的价格和收费问题,加大市场调控、监管和规范力度,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保健等消费热点,增强群众消费预期,切实扩大即期消费。各商业银行要积极研究出台扩大教育、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方面消费的信贷政策措施,推广多种形式的互联互通的银行卡业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130亿元。

三、着力推进以规模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建设

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集中力量培育品牌形象好、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带动作用大、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切实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发展质量。按照集中使用、培育龙头、注重长远、带动群众的原则,以特色农畜产品规模化经营、文化旅游经济集约发展为重点,用好用活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集中力量培育3至5家优势特色产业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力争在组建矿业集团、藏药集团、建筑建材集团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巨龙铜矿、雄村铜矿、扎布耶盐湖的开发建设,进一步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加强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打造核心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矿泉水业。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和改进旅游公共服务,加强宣传促销,整体包装推介西藏旅游主题形象,促进旅游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旅游总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60亿元。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西藏特色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四、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完成7个县“普九”和4个县扫盲的任务。进一步完善“三包”政策。以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建设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以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强化监管,注重质量,组织实施好教学点和初中改造、小学规范化建设、高中改扩建等工程。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完成15个县卫生服务中心补缺建设、23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任务,建成9个县疾控中心,新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充实农牧区医疗卫生队伍。加强农牧区优生优育工作。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充实基层科技队伍,完善县乡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网络,重点建设科技孵化器、农牧业成果转化基地和太阳能应用示范基地。贯彻落实全民科技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让更多的科技进村入户,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4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0个县级新华书店和20个乡镇综合文化活动站,建设21个文化信息资源县支中心,完成66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开工扎什伦布寺、桑耶寺等6个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0个城镇福利院和10个乡镇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展城镇社区管理建设试点。认真做好全区第六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做好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西藏区内传递和珠峰传递活动的各项工作。

主动工作,创造条件,力争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年内立项实施。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完成生态补偿研究和试点。加强工程环境执法监管。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成新增就业1.8万人。设立区地两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在政府原有购买2700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个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解决零就业家庭和“

35、45”人员的就业困难。重视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适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价格监测,注重物资储备和供应,优化供给结构,防止因价格上涨过快引起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降低。妥善安排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发展问题。规范用工行为,加强执法监督,维护进城务工和进藏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严格兑现。加快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住房困难。认真研究,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制,搞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着力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改革开放

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在适当合并乡村工作上有所突破。继续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和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扩大农牧业商业保险试点范围。将各部门管理的企业分期分批划转国资委监督管理。调整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完成年度改革任务,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整治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农牧区和条件艰苦地区的公共服务倾斜,加大对社会建设、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工作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部门预算,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公务员招考范围,加强公务员培训和再教育,完善人才市场。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力争招商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用好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外贸发展,力争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亿美元,自产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

六、着力推进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的维护稳定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深入揭批*,强化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铸就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强化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及时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平安西藏创建活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西藏的发展稳定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肩负着光荣使命与责任。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真正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决不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一、解放思想,提高政府创新活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树立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转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树立与时俱进、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转变谨小慎微、夜郎自大的狭隘观念,树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思想;转变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树立敢于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理念。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会议讲话和文件中,必须体现在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中,落实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决策和工作部署上。各级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转变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属政府应该承担的,就必须有效管理、优化服务;凡属企业自主经营的,就必须减少干预、放开搞活;凡属市场可以调节的,就必须尊重规律、依法监管。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积极主动地为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在执政方式上遵循法治原则,在决策过程中依照法律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事务,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坚决反对和纠正滥用行政权力干扰和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政行为;扎实推进行政立法工作,健全有利于促进发展、稳定、和谐的规章制度;推行综合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行政赔偿制度,切实把政府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努力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恪尽职守,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一经法定原则和程序作出决策,必须雷厉风行,坚决贯彻,坚决落实,决不允许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阳奉阴违,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各级政府必须明确职责,健全职能,防止权责脱节,减少职能交叉,一心一意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绩效考核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无为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大力加强督查督办,及时协调推动,确保工作部署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优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五、为民务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始终不渝地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兢兢业业地抓好工作的推动和落实,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接待,不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突出制度信用、政策信用和程序信用,全面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形式的摊派等损害企业、投资者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以规范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优质的服务,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

六、科学民主,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这必须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重视做好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各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拓宽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政府建言献策。

七、清正廉洁,提高政府公务员素质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治本,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加大在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切实加强各级行政学院建设。认真实施公务员法,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培训考核机制。各级公务员务必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建设西藏、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本领,真正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队伍。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新一届政府即将产生。我们务必牢记为民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征程。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各级政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8篇:西藏自治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概况

一、概况

西藏简称藏,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全区总人口为281万人(2006年末数字)。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数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7岁。面积为120多万平方公里。

西藏全区共划1地级市、6地区、1县级市、76县,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全长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二、自然地理

1.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2.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3.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日温差大。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三、历史沿革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1.古代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将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400余年。13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自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14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喇嘛和*喇嘛两大*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进京,1652年,五世*进京觐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名号。自此,*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与*及其他大*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29条。此后100余年,29条章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2.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行省之一。此后正式颁布的《宪法》等法律法规,也都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

1912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蒙藏院),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喇嘛本人的认定、坐床也是经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的。

民国时期的大量档案记载证明,民国时期的历届国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性议事机构或历次国民大会,*喇嘛、西藏地方政府和*额尔德尼都派有代表参加,并被选举或委任各种国家公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日,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之一的第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并表达了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的强烈愿望。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协议签订后,十四世*喇嘛、十世*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表示拥护,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一。根据《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1954年,*喇嘛、*额尔德尼共同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喇嘛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成立。*喇嘛为主任委员,*为第一副主任委员。

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十七条协议》确定的原则。但在20世纪中叶的西藏,已被欧洲革除数百年之久的封建农奴制度,仍被西藏农奴主阶级视为不能变革的美好制度。因此,围绕要不要执行《十七条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爱国进步力量与西藏上层及守旧势力之间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1959年3月10日,西藏的反动农奴主阶级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公开宣布“西藏独立”,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由十世*代理筹委会主任。

1959年6月和9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先后通过了《关于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和《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和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等历史性的决议,决定充分发动群众,在全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于1961年年底完成,并在西藏地方各县、区、乡相继建立了基层人民政权。1962年3月,全区92%的乡镇以农会为基础进行了基层普选。1965年7—8月,县级选举工作基本完成。

《十七条协议》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1959年筹委会奉命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再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其间经历了14年时间。

1954年11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经过两年工作,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正式成立。筹委会由来自西藏地方政府、*堪布会议厅、昌都地方人民解放委员会、中央政府代表和其他方面的51名委员组成,*喇嘛为主任委员,*为第一副主任委员。

对于西藏旧政权,中央始终坚持和平改革的方针,把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地和平协商有机结合。按照这一方针,筹委会力争将原西藏地方政权以和平的方式转化为人民政权,大量旧政权的官员被吸收进来,安排了相应的职位。然而上层统治者中的少数反动分子却一再制造事端,反对民主改革,最终于1959年3月10日发动武装叛乱。随着叛乱失败,*喇嘛出逃印度,自治区筹委会开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中央政府当时仅任命*为筹委会代理主任委员,为*喇嘛的回归留下了机会。

此后几年,西藏的民主改革,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培养干部等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在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各县人民政府及基层政权普遍成立的基础上,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举行,西藏自治区宣告正式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在西藏全面建立起来。

四、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设1个地级市(拉萨市)、6个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和73个县(市区)。

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昌都地区辖11个县,行署设在昌都镇;林芝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八一镇;山南地区辖12个县,行署设在泽当镇;日喀则地区辖

17个县和1个县级市,行署设在日喀则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行署设在那曲镇;阿里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狮泉河镇。

具体如下:

拉萨市(管辖7个县、1个县级城关区)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达孜县、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

昌都地区(管辖11个县)昌都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江达县、贡觉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察雅县、八宿县。

林芝地区(管辖7个县)林芝县、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

山南地区(管辖12个县)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曲松县、措美县、错那县、浪卡子县。

日喀则地区(管辖17个县、1个县级市)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白朗县、仁布县、康马县、定结县、仲巴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萨嘎县、岗巴县。

那曲地区(管辖10个县)那曲县、申扎县、班戈县、聂荣县、安多县、嘉黎县、巴青县、比如县、索县、尼玛县。

阿里地区(管辖7个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五、西藏首府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8米。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有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在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拉萨市郊区的农牧业比较发达,新建了一批蔬菜、肉食基地。自治区的骨干工业企业也集中在拉萨,全市有商业网点一万多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拉萨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区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如拉萨饭店、西藏人民会堂、西藏大学、西藏体育馆、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电影院、群众艺术馆、拉萨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等。拉萨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现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起卫星通信地球站;青藏铁路已历史性通车,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到全西藏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市区道路都铺设了柏油路面和上下水管道。被列入国家重点开发试验的羊八井地热田,面积20─30平方公里,地表天然热能总释放量高达10.7万大卡/秒,预计热能开发潜力15万千瓦,是中国已投入开发利用的最大地热电站。拉萨市有古迹200多处,已开发的旅游景点20多处,待开发的景点30多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等著名建筑,都是主要的旅游区。纳木错、德中温泉和林周、墨竹工卡自然保护区,是主要的自然风景区。位于旧城区中心的八廓街,是旅游者的好去处,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风貌。这里十分繁

华,商店林立,香客川流不息。沿街摆满了各种民族手工艺品以及民族服装,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六、经济发展

1.交通

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

青藏公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经茶卡、都兰、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214公里,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年畅通,是我国四条进藏公路中唯一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拉萨的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大部分公路处于无人区内,无加油站,当地的司机都要多备几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讯也十分不便。路途所需时间至少在半个月以上。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

滇藏公路,从云南省下关市出发,经香格里拉,北至西藏芒康县,全长800公里。

中尼公路,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出发,经樟木友谊桥,进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县,过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415公里。

2.农业

宜农耕地及其主要分布和特点:

目前西藏拥有宜农耕地680.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42%;净耕地面积523.43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牧草地9693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72%。林地1071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7%。居民及工矿用地50.45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3%;交通用地32.92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2%;水域8291.96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8%。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积最大,合计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计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西藏现有的粮食作物、果树、

蔬菜、茶叶、青饲料等种植业用地均属耕种土壤范畴。耕种土壤面积最大的是日喀则地区,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7.79%;其次是昌都地区,占19.86%。山南地区和拉萨市的耕种土壤面积基本相近,分别占15.65%和15.48%;林芝地区占全区耕种土壤的8.65%;那曲和阿里地区耕种土壤面积较小,分别占1.99%和0.58%。全区74个县有耕种土壤分布的占62个,为总数的84%。

全区耕种土壤归属于28个土类中的16个土类,有12个土类没有耕种土壤。其中,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壤面积最大,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33.81%,其次为潮土和耕种亚高山草原土,分别占12.83%和12.38%。耕种草甸土占9.1%。耕种亚高山草甸土占9.47%。耕种褐土占8.1%。耕种灰褐土占7.99%。耕种棕壤占2.86%。这8类耕种土壤合计占全区耕种土壤面积的96.95%,其余8个土类面积很小,合计仅占3%左右。耕种土壤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和三江流域河谷洪积扇、冲积台地、冲积阶地以及湖盆阶地上,其中,雅鲁藏布江干流台地及拉萨河、年楚河等支流谷地内的耕种土壤就占了全区耕种土壤的55%,其地貌条件相对较为一致。

西藏耕种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610米~4795米,其中海拔2500米以下的面积占5.6%,2500米~3500米之间的占11.4%,3500米~4100米的面积占60.8%,4100米以上的面积占22.2%。

草地土壤中包括了尚未作为放牧草场利用的荒草地土壤。那曲和阿里地区的面积最大,分别占全区草地土壤的40.25%和26.30%。其次是日喀则地区,占15.44%;昌都地区占8.39%;山南地区占3.99%;林芝地区占2.72%;拉萨市占2.91%。草地土壤的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2800米~5600米,其中,海拔4600米以上的草地土壤面积占82%,海拔3500米~4600米的面积占14%,低于海拔3500米的面积占4%。

西藏境内草地土壤归属于8个土类,高山草原上的面积最大,占全区草地土壤面积的59.48%,其次为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别占22.47%和9.88%。以下依次为亚高山草原土(2.98%)、草甸土(2.68%)、沼泽土(0.94%)、山地灌丛草原土(0.82%)和褐土(0.74%)。

全区林业土壤归属于10个大类,面积最大的是暗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的28.5%;以下依次是黄壤,占17,6%;黄棕壤、棕壤、赤红壤、灰褐土和亚高山林灌草甸土(亚类)的面积基本相当,各占10%左右;砖红壤占7.83%;褐土占1.18%;红壤占0.21%。各种土壤类型的宜林性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升高,不同土壤类型有着不同的适生林型和树种。海拔1100米以下,有适生热带雨林的砖红壤、红壤和赤红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11.81%。海拔1100米~2800米有适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的黄壤、黄棕壤,占全区林业土壤面积的28.18%。海拔2800米~3500米有适生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棕壤,占9.94%。海拔3400米~4600米有适生寒温性针叶林的略棕壤、灰化土、酸性棕壤和少量灰褐土,占28.69%。此外,还有适生杨、桦、柏等的疏林和灌木林的亚高山林灌草甸土、灰褐土、淋溶褐土和棕壤性土等,占21.39%,广泛分布在森林边缘,海拔上限可达4700米,下限为3000米~3800米的河谷地区。

西藏的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阶地、山麓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带。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等开垦而来的。土壤类型因分布环境条件不同,在质地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

土地含腐植质较多,亦因温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地面不平整、耕层较浅、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等现象。在复种区耕作土壤的潜在肥力和较大肥力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较强。西藏人民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总结经验,把农田基本建设与改良土壤紧密结合起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到1998年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园田和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按农业人口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接近一亩。在土质改造方面,进行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

3.作物

西藏农业有悠久的历史,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在西藏除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类型地区不能种植作物外,其余地区的河谷地带均有作物种植,且喜温、喜凉、喜湿和耐旱等不同生态型作物种类齐全。据统计,西藏作物有30多个品种。在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内,种植有水稻、玉米、鸡爪谷、甘薯、大豆、绿豆、高粱、油菜、花生、甘蔗、烟草、芝麻等多种喜温作物和茶树、柑桔、油桐、油茶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以及各种喜温的瓜类(南瓜、冬瓜、西瓜)和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在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适宜种植冬青稞、冬小麦、春小麦、春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油菜、甜菜等喜凉作物和苹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等果树,以及甘蓝(莲花白、包心菜)、大白菜、油菜、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莴笋、大葱、大蒜、韭菜等喜凉的蔬菜。在高原季风亚寒带气候区,选择优良的小气候环境,种植有早熟的青稞、油菜、圆根、萝卜等作物。

西藏大部分地区光照强,白昼温度相对高、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又多为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不像地中海气候那样,冬春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光、温、水极不协调,气候资源难于发挥生产潜力。西藏地区光、温、水同季,配合协调,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日进程无\"午睡\"现象,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累积多,有利于种子植物形成大穗、增加千粒重和块根、块茎植物贮藏器官的发育,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藏一般作物贮藏器官(种子、块根、块茎)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如小麦、青稞通常每穗达40粒~50粒以上,千粒重40克~55克,单穗重13克~25克以上;油菜籽千粒重4克~6克,每株产量10克~20克;蚕豆千粒重1000克~1500克等等,这些纪录都比我国农业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高。

4.河谷农业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处达200公里,窄处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也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雅鲁藏布江干流拉孜至大竹卡、贡嘎至桑日等河谷段,以及拉萨河和年楚河中、下游河谷段,均是长100公里~200公里,宽3公里~10公里的宽谷平原,海拔较低,多在40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水灌溉便利,耕地密布,是西藏农业的精华所在。

这一带气候温和,热量条件较好,年均温6℃~8℃,最暖月均温15℃左右,最冷月均温-2℃~4℃,无霜期在120天~150天左右。光照充足,年均日照达3000小时左右,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一般在250毫米~450毫米,且集中在6月~9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雨热同季,光、温、水配合较好,对作物生长有利。

本区土地总面积虽然只占全藏的3.6%,但耕地面积却占全藏的45.6%,居住着占自治区40%以上的人口。本区人口比较稠密,人口密度比全藏平均数高8倍,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5.1亩,劳动力较充足。交通发达,基本上形成了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各县的多数地区有公路相通。农业技术装备较好,机械化程度较高,机耕面积在30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的1/3以上。区内有拉萨、日喀则和泽当等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试验场。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河谷地区的多数农田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如拉萨河两岸就有30多条引水渠道,并在主要支流上修建了小型水库、提灌站、防洪排涝和截潜流等工程设施。拉萨河下游各县和山南地区所属各县耕地的有效灌溉率在60%左右,其他各县的灌溉率也在30%左右。沿江、河两岸的耕地大多进行了平整和改良,部分耕地已初步实现了园田化。

5.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七、饮食风俗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藏族的另一种饮料枣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过节前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拉萨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尽情歌舞,显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

酥油: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拉萨的八角街,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八、名胜古迹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位于拉萨市中心,以前是*的冬宫。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

(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

(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驻锡寺。

(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

(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

(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

(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

(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

(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

(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以前是*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

(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

(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

(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

(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

(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

(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

(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

(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

(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

(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

(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

(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 (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

推荐第9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西藏各族人民在区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和发展了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好势头,继续保持和发展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好势头。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西藏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经初步核算,达到211.54 亿元,增长12.2%,连续四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

———地方财力持续增长。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2.87 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22.9%。

———开放水平有新提高。游客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22.31 万人次,增长31.7%;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达到2.24 亿美元,增长38.7%。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1 元,增长10.1%,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7 。

———城镇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又有1.5万人实现就业牞比预期目标高32.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领导精力,还是扶持政策、资金投入,都全方位地向农牧区倾斜。去年自治区对“三农”的投入达32亿元,仅财政涉农支出就达11.7 亿元,增长27.8%。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村公路2231 公里,新建小水电站60多座,解决了22.4 万人的饮水困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着力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96万吨。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农牧业,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6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亿元,增长20%。农牧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自治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广泛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得到提高。劳务输出大幅度增加,全年输出劳务54万人次,收入6.3亿元。

第二,注重发挥投资消费双拉动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4 亿元,增长21.5%;民间投资达到21.33 亿元,增长88.9%。加强重点项目建设,“117项目”已完工83个,在建32个,累计完成投资257.53 亿元;青藏铁路西藏段累计完成投资87.27 亿元;直孔电站、满拉灌区、林芝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青藏公路整治、贡嘎机场改扩建、金河电站建成并交付使用,“两桥一隧”主体工程完工,第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基本实现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第

三、第四批援藏工作顺利交接,落实援藏项目219个,资金4.7亿元。新藏公路改扩建、拉萨河干流水电开发、旁多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以农牧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加大农房改造力度,农牧民用于农房改造和交通、通讯的支出继续高速增长,增幅达69.4%。住房、汽车消费成为热点,全年成交商品房32万平方米,新增各类车12426 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7 亿元,增长9.3%。

第三,注重加强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安排5000 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对旅游业、藏药业等产业的扶持,特色经济发展加快,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藏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总收入达15.32 亿元,增长47.7%;全面完成藏药生产GMP改造,藏药生产较快增长,实现产值4.25 亿元,增长13.2%;扎布耶盐湖资源开发进展顺利;年产6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入试运行;矿业、绿色食品业和民族手工业稳步增长。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全年申请商标注册138件,甘露牌藏药和拉萨啤酒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改进服务和监管,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西藏个体工商户5.7万户,从业人员9.8万人,分别增长9.6%和14.0%;私营企业2218 户,雇工人员近3.8万人,分别增长21.7%和31.0%。非公有制经济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第四,注重创新体制、治理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草场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初步放开;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自治区对地县的转移支付办法和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完成了自治区和地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了156个行政审批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事项3680 件,办结率为8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12315 民心工程”、“放心商品工程”,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基本农田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得到落实,矿山生产秩序得到整顿。

开放工作有新进展。我们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全年落实引资项目322个,实际到位资金15.66 亿元。拉萨啤酒厂与丹麦嘉仕伯集团合资项目全面启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自产产品出口2772 万美元,增长1.1倍;边境贸易完成9066万美元,增长16.9%。成功举办了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和中国西藏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研讨会。

第五,注重统筹兼顾,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农牧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共投入21亿多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其中90%以上用于农牧区。按照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投入8.3亿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攻坚计划加快实施,又有8个县实现“普六”,14个县实现“普九”,9个县完成“扫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4.7%,初中入学率达到70.7%,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27.5%和11.4%。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新建了3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拉萨市和43个县的疾病控制中心。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已覆盖西藏所有农牧民。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及时控制了拉萨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以农牧业适用技术、特色资源开发技术为重点,不断加大引进推广、联合攻关力度,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2131 工程”和“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文化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体育、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事业都有新发展,审计、统计、气象、水文、地震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与优生优育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建立了1处国家级、16处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六,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得到妥善安置。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两个确保”,做到了“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提高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每人每月分别增加40元和20元。切实加强社会保险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3%,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8%;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92.5%。拉萨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平稳运行。发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七,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西藏共安排资金3.27 亿元,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了1001 户边境困难群众的住房改造等工作,又有21万人越过了人均纯收入1300 元的扶持线。对受灾群众及时发放救助款物,全年共发放救灾补助费7034.9万元。对企业困难家庭、农牧区特困家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就学,实行学杂费减免和相应的资助,共资助高校贫困生743名、发放资助金额220万元,减免750名高校贫困生学杂费200万元;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确保了企业从业人员和农牧民工的实发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开展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大检查活动,共清欠工资11501万元,清欠率为92.8%。加强征用农用土地补偿费清欠工作,共清理出多年积累的拖欠农牧民征地补偿费4877.42万元,已全部兑现。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管体系,遏制了近年来安全事故上升的势头,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注重凝聚力量,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开展了“三个离不开”教育。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研制藏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和藏文软件开发工作有了重要进展。“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第八,注重强基固本,始终维护社会局势稳定。按照中央确定的对*集团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集团和各种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紧紧围绕中央涉藏外交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有效挤压了*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加强了基层政权和政法机构建设。增加了基层公用经费,由原来人均1600 元增加到人均最低6000 元。建立健全处置突发恐怖事件机制,组建了反恐总队。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西藏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禁赌工作,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九,注重实效,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参加国庆55周年成就展、纪念江孜抗英100周年、川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56件,办复率100%。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制定发布政府规章6件,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基层民主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也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去年7月,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制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风建设,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深入开展了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了新的进展。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锻炼,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奋力拼搏,在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各个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西藏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催人奋进。但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树立忧患意识,越要有清醒的认识。当前,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是特色产业的发展与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五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农牧区社会事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六是投资软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治理和优化。同时,政府的工作作风、工作效能以及公务员的素质与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实干兴藏、创业富民的浓厚氛围与实际成效还需要继续营造和努力奋斗。以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坚持用改革与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2005年的工作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年。我们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2005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农牧民增收致富,加强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治理优化发展环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确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西藏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2060 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产业建设“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坚持执政为民,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还必须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切实抓好“三农”工作探索和建立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展增收空间和渠道。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按照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调整结构,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的要求,以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完善和落实农牧民增收政策,建立农牧民收入长期稳定增加的机制。继续抓紧抓好劳务输出,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建立以劳务信息、技能培训、维权服务为重点的农牧民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组织、引导和服务,力求实现劳务收入达到7亿元。今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对农牧民进行大规模培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搞活农牧区流通,努力增加现金收入,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进一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农牧业专项资金比去年增长25%。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草场保护制度,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稳定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乡村道路,农牧区水电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基础卫生医疗设施。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农牧业综合开发。切实做好抗救灾的各项工作。强化科技服务,推广普及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和品种改良力度。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认真实施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今年自治区将安排1.6亿元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青稞、牦牛、白绒山羊、藏猪藏鸡、藏药材等有特色、有市场的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品牌、规模和效益,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标识化、销售品牌化。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增收致富。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改进农牧区金融服务,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土地、投资入股等合作方式,建立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的长效机制,使农牧民真正受益得实惠。

抓两头促中间,努力推进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一头抓扶贫开发,认真总结推广开发式扶贫、搬迁扶贫、对口帮扶等工作经验,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和覆盖面,重点抓好大骨节病区群众搬迁、边境地区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和10个乡镇整乡推进扶贫试点等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一头抓小康建设,坚持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优先支持的原则,在抓好乡(镇)村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区域带动作用较强的县市,作为自治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试点示范。通过抓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推动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投资消费双拉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援藏资金,努力扩大民间投资。主动做好汇报、沟通与衔接工作,加大资金落实力度,力争国家投资不低于120亿元;确保“117项目”顺利完成,“40周年大庆项目”全面启动。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选定一批能够带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投资的总盘子。积极争取对口援藏项目,引导援藏资金向农牧业和农牧区倾斜。明确工作责任,实行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切实抓好民间投资工作,力争今年的民间投资有大的突破。

加强组织协调,抓好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加大经费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本地发展实际,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好项目、大项目。抓紧开展拉萨至林芝、日喀则支线铁路,阿里机场,拉萨河干流、巴河、扎曲河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新藏公路、农村公路二期工程、农网改造三期工程、草原建设与保护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开工建设;继续支持青藏铁路建设;做好狮泉河电站、直孔电站、昌都电网工程、林芝机场和拉萨柳梧大桥等在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竣工验收制度以及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控制工程概预算,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审计,严格项目稽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项目招投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问题和“豆腐渣”工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注重项目后续管理,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城乡居民消费空间。加强引导和保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农房改造力度,激活农牧民在家用电器、信息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大力建设城镇居民买得起、住得好的经济适用住房,放开搞活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价外收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简化相关手续,搞好售后服务,促进汽车消费。进一步拓展通信业务,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通信消费。加强信贷服务,促进信贷消费。

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工作、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支持力度,对边境地区实行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抓好税收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以农牧业和农牧区为重点,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突出产业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加强产业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产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

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是西藏产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要以保持特色为前提,充分发掘高原、绿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几个有规模,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按照什么有优势就发展什么、谁强就优先扶持谁的原则,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集中力量促进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好、投资效益高,能够尽快上规模、上档次的产业优先发展。抓紧推进特色农牧业、旅游业、矿业、建筑建材业、藏医药业和民族手工业等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建设,力争在今年迈出较大步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切实做好扎布耶盐湖的开发经营,抓紧玉龙铜矿开工建设。

靠市场,靠企业,靠政府的引导和服务,搞好产业建设。分析研究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用资源优势和良好服务,吸引各类投资者在藏兴业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组织引导与政策扶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产业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尽快制定加快产业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每一个产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整合一批项目资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实实在在地推进产业建设。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对口援藏项目资金投向产业建设领域,力求通过援藏留下一批企业,真正增强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抓住和利用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促进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建设。

四、突出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加强督导,完成9个县“普九”、5个县“普六”、6个县通过扫盲验收的任务。搞好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加快西藏大学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抓紧组建西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电力、水利、农技、卫生、畜牧兽医、广播影视等农牧区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农牧区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自治区给每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分别安排10万元和70万元资金,配置必需设备;投资1.7亿元,完成30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造;实施自治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健全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将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由年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继续加强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的监测和防治,健全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开展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完善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服务“三农”和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区内外科技资源,加强联合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实施星火科技行动,抓好新能源与再生能源、藏医药、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等研究开发工作,为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继续加强科普工作。培育发展科技中介组织,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强化基层和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2131 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县级综合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搞好优生优育服务,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做好地质勘查工作,逐步摸清家底;加速勘查评价,提供可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做好西藏水资源现状利用评估工作。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资源。继续整顿规范土地市场,加大矿产开发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力度。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后续管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重点流域的整治,启动建设那曲中部草地生态示范区,建设好雅江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两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加快推行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切实把冬春草场的使用权和建设、管理责任落实到户。鼓励农牧区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农牧区税费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制度,逐步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推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优势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监管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抓好旅游、藏药、矿业、建筑建材等企业集团的组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建立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决策失误而无人负责的状况。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支持、一样投入精力、一样作为考核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真正做到在登记管理、审批环节、收费标准、财政贴息、土地使用、进出口经营权、职称评定、投融资、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一视同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加大财税、信贷支持力度。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维护、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与监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抓紧制定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商品市场,大力发展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牧区市场,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培育农牧区经纪人队伍,支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民的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批发市场,搞活农畜产品流通。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外贸、旅游、藏药、民族手工业等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管和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治理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树立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形成人人心系投资环境,事事想着信誉形象,处处为着西藏发展的社会氛围。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拖延、不走样、不变味。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搞好“一站式”审批服务,把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投诉制度,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刁难客商的,一经查实,严肃查处。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省市区,特别是援藏省市和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作,联合打造茶马古道精品旅游走廊、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加强与西北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青藏铁路、公路的纽带作用,促进西藏经济北向发展,加快建设甘青藏经济带。以农牧区和产业建设为重点,探索建立无偿援助、企业互联、利益共享的援藏工作新机制。重视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考核,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继续加强外经贸工作,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特色取胜的战略,着力建设特色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扩大自产产品出口规模,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举办好第十届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王国贸易洽谈会。加强以樟木为重点的口岸建设,建设和完善5个边贸市场和5个出口商品基地,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做好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建设和亚东口岸开放的准备工作。积极利用外资,拓广国际援助。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向世界更好地宣传推介西藏,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六、突出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作为重要调控目标和考核目标,确保西藏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4.3%。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严格执行有关税费减免政策,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培育就业中介组织,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安排一定的政府资金,创造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妥善安置复转军人。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怀着真感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争取中央的支持和帮助,抓紧做好这项涉及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城镇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个体工商户、社会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抓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研究工作,确保全国政策一出台,我们就能同步实施。切实抓好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稳妥推行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等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和管理,确保基金高效、安全运行。

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真心实意、尽心尽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城镇贫困人员救助体系,解决好城镇特困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安排好特困职工群众、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今年自治区安排2000 万元资金建立农牧区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农牧区中小学“三包”工作,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今年,自治区大幅度提高中小学“三包”经费,小学生由600元提高到最低1000元,初中生由800元提高到最低1150元。支持乡镇兴办农牧区敬老院,完成10个敬老院的改扩建工作。加快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800个自然村、20万人的饮水困难。继续推进光明工程,着力解决农牧民的照明、燃料等困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加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切实维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搞好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重点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建设施工区、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

七、始终高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旗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筑起坚固长城。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继续加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言文字工作。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切实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坚决抵御*集团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渗透。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崇尚科学、追求进步,共同致力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八、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对*集团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敌对势力活动的新动向,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集团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破坏活动,打好反分裂斗争的主动仗。加强隐蔽战线和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敌对势力的动向,提高预警能力。加大反恐力度,果断处置突发恐怖事件。巩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反分裂斗争的长效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狠抓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范和打击分裂势力及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滋生事端。

九、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用西藏50多年的沧桑巨变和“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教育干部、宣传群众,引导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抓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重视妇女、儿童、老龄工作,支持残障人事业。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坚决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职能。积极落实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切实做好年度政府立法工作,支持“两院”公正司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搞好第五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各位代表,今年还有两项重大工作需要切实做好。

一是抓紧做好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龙头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从西藏实际出发,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认真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农牧区社会事业等战略性和长远性重大问题,抓紧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是精心组织好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今年是自治区成立40周年,组织开展好庆典活动,对于向世人展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中央高度重视这次大庆活动,专门安排了62亿元项目资金,重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一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设好这批项目,不辜负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厚爱。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确保大庆活动隆重、节俭、祥和。

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为民宗旨,坚持第一要务,坚持实干兴藏”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和政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和谐西藏。

一、着力提高抓发展抓稳定的能力。“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开创了令人鼓舞的大好形势,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国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遇。各级政府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历史经验,倍加珍惜宝贵机遇,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手坚定不移地抓发展,一手旗帜鲜明地抓稳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把握规律,切实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切实提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本领,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快更好地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西藏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抓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应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要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去管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和行政服务公示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

三、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四、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从西藏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实行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谁决策,谁负责,对超越权限或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拓宽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政府建言献策。扩大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五、着力加强政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重实绩不图虚名,鼓实劲不图虚荣,求实效不务虚功,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执法监察工作,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大力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紧密结合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奋力开拓,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顽强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西藏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以新的更大成绩向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礼!

推荐第10篇:西藏自治区普通中专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选对的得2分;不选、错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

6.( )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召开( ) A .1951 B.1965 C.1959 D.1960 7.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是 ( ) A.寿命越长,价值越大 B.挣的钱越多,价值越大

C.官位越大,价值越大 D.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价值越大 8.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学生扮演的多是“遵从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后果是 ( )

A.师生产生隔阂 B.教师更好管理学生

C.师生平等 D.学生更听话,更服从,提高成绩快 9.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决定每个公民应该 ( ) A.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B.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C.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D.依法维权

10.小东经常帮助妈妈打扫房间卫生;小光经常帮助妈妈做饭,家里有好吃的,小双总是先夹给父母吃。这些事例说明 ( ) A.只要努力学习,就是孝敬父母 B.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就是孝敬父母 C.孝敬父母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D.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可持续性

1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 ( )

A.团结、繁荣 B.友爱、互助 C.团结、互助 D 团结、和谐 13.青藏铁路总投资为 ( )

A 33亿元 B 330亿元 C 3.3亿元 D 0.33亿元 14.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 )居于首要地位

( ) 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A、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D、在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

16.现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 ) A.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选对的得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7.尼玛从小最怕打针吃药,患了重病也久拖不治,结果得了心肌炎。对尼玛的做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没有珍爱生命,维护健康 B.是不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C.是自己的私事,可以随性而为 D.与社会道义相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8.男女同学之间正常、健康的交往是十分必要的。下列交往中属于正常的是 ( ) A.小强与小芳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两人经常递纸条,单独约会 B.小刚与小莉即是同学又是邻居,他们经常在一起写作业

C.小军十分乐意帮助班上的女同学 D.小辉经常与班上的女同学一起玩排球

19.某校初二学生扎西13岁,因学习成绩不好,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他得知一个私营企业在招工的消息后,便弃学应聘成为该企业的工人。下列对此事的看法,错误的是 ( ) A.企业有权招用扎西,别人无权干涉 B.只要是扎西出于自愿,别人就无权过问 C.私营企业招用扎西是一种违法行为

D.扎西弃学务工应承担刑事责任 20.我们同*集团斗争的方针是

( )

A.旗帜鲜明 B.针锋相对 C.主动治理 D.强基固本

21.刘翔说:“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我永远感谢我的对手。”这说明了( )

A.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B.竞争能激发人的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

C.竞争就是永远拿第一 D.竞争带给我们的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22.“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 )

A.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同步富裕

C.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实现同等富裕 D.允许和鼓励先富,但要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简答题:(共26分)

23.丹增卓嘎看了一则法律新闻,是关于某一个身居要职的人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来她在周记中写道:“那个大官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触犯了刑罚,受到了刑法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丹增卓嘎在周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用法有几处错误,请指出来并说出你的道理。(5分)

24.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分别是指什么?(5分)

25.为什么说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是祸?(6分)

26.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5分)

27.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有哪些? (5分)

四、主题探究:(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24分)

28.

10、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在得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后,兴奋不已,准备以学习“航天”精神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包括以下内容:

1、请你参与设计主题班会的活动过程: (1)班会主题(2分):

(2)班会目的(3分):

(3)活动准备:(3分)

(4)活动步骤(4分):

29.中学生陈某原本表现很好,多次被评为“三好生”,后来,跟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人来往,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且经常旷课。有时还偷同学东西,打骂同学,为此,受到学校的多次批评教育。但他没有接受教训,还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与赌博等,为此被公安机关拘留。可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赌博的钱,他结伙拦路抢劫,并且将被害人打成重伤。(共12分 ) ⑴陈某的哪些行为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2分)

⑵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2分)

⑶陈某从一个好学生到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4分)

⑷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4分)

(三)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选对的得2分;不选、错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

6.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的武装叛乱被粉碎,西藏开始进行( ),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 ) A .人事制度改革 B. 民主改革 C. 改革开放 D. 土地改革 7.下列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 A.旦增一碰到难题就想“参考”别人的作业。 B.尼玛做事老拿不定主意,总想问别人的意见。 C.德吉做完作业后总让父母收拾书桌和课本。D.尼珍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早读,不需要父母督促。

8.下列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 A.违法就是犯罪 B.违法一定犯罪 C.犯罪一定违法 D.犯罪不一定违法

9.晋美热衷于新生事物,最近,他又迷上了网络,希望成为一名网络歌手,但他听别人讲网上交友要慎重。你认为网上交友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

A.网友会面要非常慎重,做好防范 B.遇到低级庸俗的网友要马上避开 C.网友交谈时语言要文明 D.要真诚地与网友互通所有的真实信息

10.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 )开始。 ( )

A.彼此互助 B.相互原谅 C.主动沟通 D.密切配合

11.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谴禄东赞带领100多人出使长安,要求与唐朝通婚。唐太宗许嫁( )公主。公主的入藏,开创了吐藩与唐朝之间长达二百多年甥舅情谊。 ( )

A.高阳

B.汝南

C.文成

D.金山

12.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几位 ( ) A.6 B.5 C.4 D.2 13.明成祖在西藏地方敕封了三大法王,在三大法王中,_____敕封最早。 ( )

A释迦也失

B大宝法王

C大乘法王

D西天佛子大国师

14.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 ( ) ① 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 ②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 才能尽量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④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故事不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 A.卧薪尝胆 B.负荆请罪 C.悬梁刺股 D.凿壁偷光

16.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说明 ( ) A.所有的人都可以成才 B.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C.智力的高低是成才的关键 D.外部环境的优劣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字母番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选对的得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7.1793年颁布了意义重大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史政、( )、( )、外事、( )等等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重要规定,并将驻藏大臣的地位职权、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长设结构。 ( ) A.经济 B.宗教 C.防务 D.人口

18.我们做一个公平、平等的合格竞争者,就要培养健康良好的竞争意识。你认为下列属于健康、

良好的竞争意识的是

( )

A.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最佳水平

B.崇尚公平竞争 C.保持良好心态,胜不骄、败不馁

D.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压倒对手

19.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 ( )

A.最具有智慧 B.个性品质不同 C.人生道路不同 D.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多样性

20.“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

A.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允许和鼓励先富,但要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C.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实现同等富裕 D.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同步富裕

21.“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我的心里始终有三件大事放不下:让孩子上得起学,让农民看得起病,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温总理的三个“放不下”从一个侧面表明 ( )

A.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C.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B.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发展非常缓慢

D.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述正确的有 ( ) A.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B.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C.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上我国GDP指标已经摆脱了不发达阶段 D.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简答题:(共26分)

23.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下面请你感受一下责任(4分):

(l)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他们在履行: 的责任; (2)老师帮助我们学习,他们在履行: 的责任; (3)清洁工人为我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履行: 的责任; (4)医生给病人看病,他们在履行: 的责任。 24.请你列举出四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4分)

25.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对西藏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有何重要意义?(6分)

26.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形成了一种时尚。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公园、在居民小区里,既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又破坏了环境,更有甚者,还发生了多起狗咬伤人的恶性事件。群众对此怨声载道。虽然政府出台了多种相关规定,但仍有人我行我素。 (1)上述现象是一种什么行为?(2分)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3)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7.两位朋友一起穿越沙漠。在旅途中他们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位打了另一位朋友一记耳光。被打耳光的这位朋友感受到了伤害,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在地上写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打了我耳光”然后,他们又接着赶路,直到看见一片绿洲,他们决定停下来洗个澡.被打耳光的这位陷进泥潭中差点淹死,是他的朋友救了他,当他从死亡的边缘挣扎过来时,他拿了一把小剑在一块石头上刻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打了朋友又救了朋友的这位问他:“我伤害你后,你写在沙地上,而现在你却刻在石头上,为什么?” 聪明的你,能猜出朋友怎么说吗?(5分)

四、主题探究:(第28题11分,第29题13分,共24分)

28.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l)请你列举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不得少于4个)。(4分)

(2)在我国,各民族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3分)

(3)你准备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这一责任?(4分)

29.材料一: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二:当前,一些中小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一些商家也抓住机会大搞洋节促销活动。倒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一些中小学生逐渐淡忘。有关专家担忧,这种状况会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6分)

(3)请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4分)

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2)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树立责

一、1.B 2.B 3.D 4.C 5 .A 6.A 7.C 8.C 9.B 10.B 11.D 任意识;培养多种能力;积极锻炼身体;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12.A 13.A 14.D 15.B 16.C

二、17.AD 18.ACD 19.ABCD 20.ABD 21.BCD 22.ABCD 三、23.(1) 小敏的妥协,没能运用有效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可以寻求老师或父母的帮助,也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4.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五个自治区。 25.这里的“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6.(1)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②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③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27.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四 28.(1)调查统计的结果反映了在校园中存在不诚信现象,说明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或:存在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违纪现象。) (2)我们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唤起未成年人内心的良知,正义感和羞耻心,从而使未成年人能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高尚的人。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诚实人,说诚实话,言而有信。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③爱班级、爱劳动、守纪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勤于钻研,努力完成学业等。

(3)①诚信是做人的资本;②诚信,生命因它而精彩;③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础;④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等。(4)略 29.(1)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对贫困大学生入学实行救助等。

人才,为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努力奋斗。 (符合题意即可)

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二)

一、1.C 2.B 3 D 4 C 5 A 6 B 7.D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B 16.D

二、17.ABD 18.BCD 19.ABD 20.ABCD 21.AB 22.AD

三、23.错误之处:(1)“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是“违反刑法”;(2)“触犯了刑罚”应为“触犯了刑法”;(3)“受到了刑法处罚”应为“受到了刑罚处罚”;(4)“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应为“有了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24.“四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两论”是指唯物论、无神论。 25.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就幸福,反之,国家分裂,社会*,人民必然遭殃。首先,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是祸,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一条基本规律。其次,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是祸,是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民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第三,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安定是福、*是祸,也是西藏人民从反分裂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

26.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③针对本地区存在不和谐现象,如: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等搞好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自己的贡献。

27.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先答这条)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了改革开放;国家的帮助,发达地区的支援;

四、28.(1)班会主题: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做新世纪创新人才

(2)班会目的:①通过班会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科技发展的新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②青少年要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听从祖国召唤的崇高精神。③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团队和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探究与创新、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活动准备:①根据主题搜集有关“神舟七号”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②确定班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及相关人员分工等;③布置班会的宣传标语、音响设备的等。

(4)活动步骤:①同学们齐唱国歌,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神舟七号”发射的实况录像;③请科技爱好者简介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有关“神舟七号”的相关知识;④同学们各自写观后感并派代表发言;⑤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发言,并提出希望和要求;⑥主持人总结,宣布班会结束。(符合题意即可) 29.⑴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

⑵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产,赌博等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入室偷窃,故意伤人属犯罪 ⑶一个人如果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薄弱,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难免违反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违纪、违法、犯罪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⑷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

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三)

一、1.A 2.D 3.B 4.C 5.A 6.B 7.D 8.C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B 16.B

二、17.ABC 18.ABC 19.ABCD 20.AB 21.CD 22.ABD

三、23.答(l)养育子女;(2)教书育人;(3)创造、保护优美的生活环境;(4)、治病救人。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长治久安,对于西藏各族人民来说,是根本利益之所在。西藏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命运,历来与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实现长治久安,必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提供前提条件。实现长治久安,我们就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能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内外、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条件;就能增强西藏的吸引力,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资金到西藏创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就无机可乘,他们的渗透、破坏活动在我区就失去市场,其搞乱人心、搞乱西藏,进而实现“西藏独立”的图谋就无法得逞。实现长治久安,人们就能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 26.(1)上述现象是一种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2分)

(2)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4分)

(3)启示: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2分

27.这个朋友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要写在难忘的地方,石头上的字将永垂千古,象征善良的友谊天长地久。

四、28.(l)藏族、蒙古族、苗族、白族(符合题意即可);( 2)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3)自觉履行:“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一责任。

29.(1)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淡忘传统文化,消解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总之,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3)

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凝聚民族智慧,实现伟大复兴等。

第11篇: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2010年4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活动。 第三条 自治区消防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事业所需经费单列,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消防工作。

第八条 自治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科学研究、技

- 1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要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

(二)监督、指导单位和个人做好火灾预防;

(三)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扑救;

(四)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

(五)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开展日常消防监督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二)对辖区内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民委员会以及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规定范围内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四)组织、参与火灾事故现场保护,协助调查火灾事故;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内容。

第十七条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网络传媒等单位应当义务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宣传。

第十八条 村(居)民委员会主要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在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

- 3

第三章 消防安全保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乡消防规划,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完善城乡消防安全布局,设置公共消防设施、配备消防装备。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镇、住宅区、开发区以及旧城改造应当按照城乡消防规划同步建设消防站、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消防规划和消防工作需要,经消防安全专业评估,在市(地)、县(市、区)、口岸管委会所在地、自治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公安消防队。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或者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并且未建立公安消防队(站)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口岸管委会所在地,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或者常住人口不足3万人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口岸管委会所在地,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

第二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可以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公安消防队和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必要的车辆、装备和器材,确保防火灭火、应急救援等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以及志愿消防队应当确保消防车辆、设施、器材和装备的完好有效、专物专用。

第二十六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

- 5件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

(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歌舞厅、电影电视放映厅、夜总会、游艺厅、茶园、酒吧、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洗脚房、美容美发厅、棋牌室、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及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咖啡厅等;

(二)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影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营业性室内健身休闲场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等;

(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活动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门诊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四)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等场所;

(五)隧道工程,大中型发电、变配电工程;

(六)国家机关办公楼、电力调度、电信楼、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档案楼;

(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或者建筑群;

(八)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九)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维修工程;

(十)按照国家规定其他应当审核的建设工程。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消防设计审核申请之日起20日内出具书面审核意见。需要组织专家评审的,专家评审时间不

- 7

(三)专职消防队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单位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消防特种工作。 第三十六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消防审核的建设工程,其安装敷设的电气线路以及经阻燃处理的易燃、可燃建筑构件和装饰、装修材料,应当经依法成立的专业消防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第四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对分管领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下列单位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一)国家机关;

(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力、邮电通信;

(三)文物保护单位;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规定范围内的影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宗教活动场所、歌舞厅、茶园、宾馆、饭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医院、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养老院、会馆(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五)高层公共建筑;

(六)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和可燃物资

- 9人员密集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严重影响城乡消防安全的生产、储存、经营、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场所、专用车站等,限期改造或者搬迁。

第四十四条 在生产、储存、经营、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和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焊、气焊、加温等明火作业的,应当采取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未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的,不得实施明火作业。

第四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将该场所的安全逃生路线以及安全出口、灭火器材和逃生设备的具体位置告知服务对象;在营业或者开放期间,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的完好有效;不得封堵、锁闭、占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公共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建筑设计消防技术标准确定的人员数量从事经营,不得超员经营。

第四十六条 举办商品展销、展览、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向活动举办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

活动举办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第四十七条 建筑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其经营者应当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第四十八条 建筑物所有人将建筑物提供给他人使用、管理的,双方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各自消防安全责任;未明确消防安

- 11

(四)恐怖袭击事件;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六)其他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

第五十二条 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专职消防队应当服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统一调动,参加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

第五十三条 发生较大以上火灾或者影响重大的其他灾害事故时,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物资、装备开展火灾扑救或者应急救援。

第五十四条 火灾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一)重大火灾事故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二)较大火灾事故由市(地)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三)一般火灾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火灾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自调查结束之日起的15日内,将火灾事故调查情况报上级人民政府。

第五十五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因扑救火灾以及应急救援,需要拆除或者破损建(构)筑物、征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物资、设备,并给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造成的损失,以及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 13任何费用。

第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消防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出示执法证件,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

第六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举报渠道和方式。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及时组织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致使本地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一)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

- 15燃建筑构件和装饰、装修材料,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人员密集场所内储存、燃放烟花爆竹的;

(二)公共娱乐场所超员经营的;

(三)在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居住的建筑物、地下建筑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场所从事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处以警告或者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处以5日以下拘留。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文物保护单位敷设电气线路、安装电器设备未经批准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聘请未取得消防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消防特种工作的,责令改正,并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责任人分别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17

第12篇:27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西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结构,促进西藏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系统设计、多措并举、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西藏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为西藏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1 “十一五”期间,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区职业教育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西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结构,进一步推动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及专业设置情况,我厅制定了《西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方案》,就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自治区级培训、进行了安排部署,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 2007年度我区选派8所职业技术学校20名专业课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

2008年度我区选派7所职业技术学校10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了出国进修。

2009年度我区选派7所职业技术学校20名专业课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其中2名教师参加了出国进修。

2010年度我区又选派8所职业技术学院3所县级职教中心的20名专业课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其中2名教师参加了出国进修。

“十一五”期间,累计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2 计划国家级培训的教师达70人,其中出国进修教师5人,国家安排培训经费85万元。

通过培训,这些教师树立了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为西藏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由国家财政支持特聘职教专业课兼职教师,2007年聘用6名,充实到我区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聘用5名,充实到我区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年聘用6名,充实到我区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聘用7名,充实到我区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十一五”期间,累计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达24名,国家财政支持经费40万元。这些专业教师在中国特点西藏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对专业教师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治区级培训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13号)的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我区从2009年起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治区级培训项目。

2009年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自治区级培训100名,培训专业为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畜牧兽医、种养殖4个,由专业对口、培训质量较高的区内西藏

3 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及区外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承担了培训任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学校和个人分担”的规定,我厅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省级培训经费75万元,已全部用于自治区级培训。

2010年度选派了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43所县级职教中心的职教专业骨干教师260名在区内外进行了培训,培训专业为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畜牧兽医、种养殖、旅游服务、汽车维修、工民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等12个,培训期30-60天。分别安排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及5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了培训。

2011年度选派了3所高职高专学校、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43所县级职教中心的职教专业骨干教师270名在区内外进行了培训,培训专业为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畜牧兽医、园艺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学等9个,培训期30-60天。分别安排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及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了培训。

近年来,累计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培训的教师达630人,自治区安排培训经费600余万元。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处按照参训教师所教专业、教师职

4 务、年龄教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遴选专业对口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并建立了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档案,加强动态管理,使培训工作真正产生预期效益,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提高了西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我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目标及任务

1.实施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1)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2011-2015年,组织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250人左右参加国家级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培训为期12周(含企业实践4周),采取集中培训和企业实践交替的模式进行,主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理论和专

5 业教学方法。在国家级培训基础上,选派20名左右教师到国外进修8周,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技术。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包括国内培训、国外培训、企业顶岗培训,培训对象为高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国内培训为期4周,采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小组研讨等形式组织,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国外培训为期4周,主要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手段。企业顶岗培训为期8周,重点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

(2)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十二五”期间,参照国家级培训的有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组织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2011年-2015年,每年培训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300名左右,用5年的时间将我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轮训一边。每年选派的300名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20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30名,县级职教中心教师150名,培训期限分专业确定。由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区内职业技术院校及区外专业对口、培训质量较高的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

6 担培训任务。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提高西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双师型”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2011-2015年,组织遴选50名左右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的对象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2年以上、35岁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实践为期6个月,采取“师带徒”模式,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实施,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3.实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

2011-2015年,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所聘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

7 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人员优先聘用。兼职教师聘用原则上不少于160学时/岗位〃年,每个兼职教师岗位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1位或多位兼职教师。

(二)规划所需经费安排

1.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所需经费,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主要用于支付培训费、食宿和交通补贴等相关费用,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职业院校和教师个人负担。

2.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进项目经费由地方财政和职业院校负担,主要用于兼职教师课酬补助。

3.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所需经费由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由我厅负责联系落实,培训经费参照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标准执行,约6000元/人.月,经费预算每年约360万元,五年概算1800万元,由我厅申请自治区财政安排解决。

往返交通费及出差补助由派出学校负担。

(三)规划实施步骤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将在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师资管理处的统筹安排下分年度实施,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负责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

(四)相关工作要求

1.实施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我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区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各级教育部门、各有关学校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制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本规划的具体措施。

3.各级教育部门按照已制订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计划的实施与建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4.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骨干教师认证制度,切实加强动态管理。每年年初将各学校教师培训实际需求和具体计划报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师资处审定。我厅将分年度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培训专业、落实培训基地。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13篇:附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附2: 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一、农牧业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重点方向

(一)农牧业重点研发类项目申报方向

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安排部署,2018年度自治区农牧领域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为:

1.种植业

开展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果树、豌豆、荞麦等农作物品种资源、育种、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筛选,旱地粮油、粮草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农机农艺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旱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主粮产品开发及产业链延伸关键技术研究,农业机械新产品引进与研发等。

2.畜牧业

重点开展奶牛新品种选育,绵羊快繁,藏猪繁育,拉萨白鸡扩繁,肉用绵羊细管冻精研制与示范,开展绒山羊增绒免疫调节剂研发,绒山羊选育和产品研发;家畜寄生虫与包虫病等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防控体系研究,藏兽药研发与开发利用,畜禽疫病防控、疫苗和鉴别诊断试剂研制;进一步扩大支持生态适宜区人工草地建植的技术研发、草场补播以及天然草地改良等。

3.园艺

重点开展果蔬新品种选育及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非耕地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特色食药用菌人工繁育,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开展热带水果育苗温室(大棚)太阳能供暖技术研究与示范,设施园艺产业提质增效技术与装备开发,林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节能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配套技术开发研究。

4.林业

重点支持高寒抗逆优质树种筛选及种植技术研究,新型经济林木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高寒植被群落构成及恢复技术研究。

5.农业资源与环境

重点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和装备研发,新型农药增效剂的研制与示范应用,富硒农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西藏商品有机肥研发、应用效果、配比研究、配方施肥研究,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发,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灾害过程及其减灾保产调控关键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研究。

6.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

重点开展优质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绿色生产示范,特色农产品功能成分识别、筛查及利用研究,农产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

7.渔业

重点开展西藏珍稀鱼类资源收集与评价,高原特色鱼类生长发育规律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黑斑原鮡、亚东鲑等特色土著鱼类苗种繁育技术研究。

(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申报方向 重点支持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具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及产业化前景的高效生产技术转化。以科技强农兴边惠农富农为宗旨,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园、创新园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强农村科技创业链建设,推进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三)科技精准扶贫和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范围 支持重点贫困县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开发和集成示范。重点围绕贫困地区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干果、茶叶、农产品、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开展技术创新;围绕贫困地区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通过产业发展,立足我区精准扶贫现状,实现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促进贫困农户脱贫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高新口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重点方向

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科技规划安排部署,2018年度自治区高新社发领域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为:

(一)高原民生 1.高原医学

重点开展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和人体高原环境习服性研究,研究地方病致病机理、高原病适应性诊疗技术、地方病诊疗技术和其他高原多发疾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开展高原远程医疗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2.高原交通

重点研究道路建设、养护和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开展道路新型材料高原适应性、冻土区道路建设和智能交通等技术研究,提升高原交通建设水平。开展川藏铁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3.高原城镇化

重点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原新型城镇化建设技术路径与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研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实用功能的高原新型民居建设技术,结合传统民居的民族建筑风格和风貌,研发民居抗震加固、建筑物光伏利用、保暖、节能环保、集中供氧和建筑风貌保真等技术集成与示范。

4.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

研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西藏公共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建立“双创”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信息惠民服务系统,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智慧西藏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反恐防暴、消防安全、疾病防控、食品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风险评估与预控技术支撑体系,为保障社会安全和治边稳藏提供科技支撑。

(二)资源综合利用 1.天然饮用水产业

开展西藏天然饮用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勘查,开展天然饮用水及水源保护地的分级评价与动态监测,提出西藏天然饮用水地方标准建议意见,研究中高端天然饮用水和功能性饮用水的灌装技术。

2.绿色矿业

开展矿产资源快速勘查和预测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在引进的基础上研发符合西藏特色的矿产资源高效开采、绿色选冶、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与装备,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民族文化

开展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学、艺术、绘画、建筑、服饰、民俗、宗教、节庆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抢救、挖掘、保护、数字化、传承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创意、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研制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

4.民族手工业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配色、印染、3D打印等先进技术,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业新产品。开展民族手工业原料选用、生产线技术改造等关键技术研发,优化生产加工工艺,完善制定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体系。

5.智慧旅游业

开发旅游信息查询、电子导游、应急救援等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研制智慧景区建设关键技术。开展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研发、智慧旅游产品设计等。

第14篇:政府工作报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5年02月04日08:47 来源:西藏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的“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的“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三条底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完成税收收入174.1亿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们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加强调控,强化措施,全区经济增长快、投资力度大、质量效益好、支撑能力强、民生改善实、生态环境优、社会大局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财政支农资金达168亿元、增长6.5%。农牧业再获丰收,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7万亩,新增改良黄牛16.5万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2937家、增长55%。全面启动建设35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13万。改造农村危房6.3万户,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移动通信全覆盖、通邮90%以上,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狠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注重运用信贷手段,大力激活民间投资,不断扩大全社会投融资规模。全年落实中央政府投资353亿元、增长30.3%,中央企业投资100亿元、增长58.7%,民间投资300亿元、增长30.6%,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十二五”规划投资累计完成74.1%,项目完工63个、在建148个。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区步入铁路建设的新时代。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完成工程总量的75%以上,米林机场至八一镇专用公路、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通油路县3个、通油路乡镇36个。

(下转第三版) 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紧接第一版) 全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61亿元、增长24%,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332公里。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了昌都缺电和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下了基础。藏木水电站2台机组、旁多水利枢纽4台机组发电,多布、果多、羊易电站加快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69.7万千瓦、增长32.4%。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规划和环评通过国家审查,拉洛水利枢纽和雅砻、恰央等重点水库开工建设。

三、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民生先动,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围绕提标扩面,投入71亿元,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区民生工作的时代内涵。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就业4.3万人,农牧区转移就业98.5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合并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达260.6万人次。先后两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近37万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双集中”爱心工程扎实推进,72%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5900多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利寺惠僧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解决了寺庙饮水安全问题,维修改造僧舍2.93万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2万套,9.47万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第三批强基惠民活动投入资金7.4亿元,实施项目8685个。拉萨城市供暖工程基本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新增幼儿园109所,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0所,拉萨教育城投入使用,类乌齐、普兰等6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农牧民子女高考和内地班录取比例分别达到71.8%、70%。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启用,新增卫生计生人员1009名,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试点县扩大到24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藏医药发展大会的成功召开有力推动了藏医药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69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全面建成,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78%、95.91%,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效显著。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成功举办。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妥善处理“8·09”、“8·18”重特大交通事故,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有效整治。

四、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瞄准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把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作为强区产业重点培育,把高原种养加、特色食品、生态林果、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作为富民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产抓水平提升,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青稞、牦牛等高原种养加发展加快,净土健康产业、设施农牧业、生态林果业蓬勃兴起。林芝天麻、日喀则岗巴羊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23.2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38.6%。

二产抓重点突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二产增加值达336亿元、增长13.5%。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46亿元。藏青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近100个,入园企业103家,实现产值17.8亿元,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天然饮用水产业签订战略投资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36亿元,产量突破30万吨,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抓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打响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品牌,搭建了西藏旅游文化开放合作交流的综合性高端国际平台。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分别增长20.3%、23.5%。大昭寺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文化产业产值27亿元、增长12%。青藏铁路完成客运量238.1万人次、货运量508.7万吨,分别增长14.1%、7.6%,航空旅客吞吐量315万人次、增长14.2%。通信业务总量4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4亿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区中直部门审批项目54%。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全区市场主体达14.6万户、增长8.7%。白朗等4个自治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深化电价、燃气价格改革。“营改增”扩面、资源税从价计征和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金融撬动成效显著。年末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1600亿元,比年初增长23.5%、50.2%。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扶贫贴息贷款增长一倍以上。灵康药业、华钰矿业首发上市进入审核阶段。保险业稳步发展。

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出台特色优势产业目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4亿元,项目540个。首届藏博会签约项目33个、合同总额387亿元。吉隆口岸实现中尼双边开放,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自治区政府代表团成功出访尼泊尔,签约项目资金5亿美元。我区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为西藏航空业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涉藏外事外宣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援藏工作成就巨大。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援藏工作的新举措,20年累计落实援藏资金260亿元、项目7615个,援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达6000多名,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完成援藏投资36亿元,建设项目695个,援藏力度和效益不断提升。

六、坚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活动,开展以涉矿企业、城镇生活垃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出台实施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资源管理、县域环境保护考核等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编制完成“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植树造林124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增至18个县。启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源头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8亿元。新建一批城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废集中处置中心等项目。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824辆,圆满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全区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水和空气质量处于全国前列。林芝、山南被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拉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七、突出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加强

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增强,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45个,青稞种质改良与牦牛繁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成,行政村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90%,青稞牧草害虫防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扎实推进中央支持西藏的12项重点工程,为基层补充各类人才1.1万名,接收20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和20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进藏服务,西藏大学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首次评选表彰25名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20名自治区名藏医,1人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八、完善治理体系,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着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西藏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落实十项维稳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渗透破坏活动。城镇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驻寺深入推进。创新寺庙管理,平安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塔尔钦”等大型宗教活动安全圆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22个单位、33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870个,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开,信访、调解、仲裁等排查调处工作不断加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综治考评首次进入全国优秀行列,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拉萨市公共安全感位居全国前列。

国防动员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共创共保活动扎实推进。统计、社科、地勘、地震、气象、测绘、人防等各项工作又有新进展。经国务院批准,日喀则、昌都撤地设市。

各位代表,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骨干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对外贸易增长乏力,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地方和部门懒政、懈怠、不作为,落实力度不够,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作为,认真研究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663”工作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化投资拉动、强化改革开放、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扶贫攻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圆满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4.6万人。

今年,我们将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20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11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吨。大力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示范社创建工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2家,改良黄牛16.5万头。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培训农牧民6万人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强化地县主体责任,实施整村推进,真正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见实效,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

加快破解基础设施瓶颈。争取国家投资不放松,激活民间投资不松劲,更好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完成中央政府投资466亿元以上,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拉林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米拉山隧道工程,推进川藏公路改造整治工程。力争新增5个县、45个乡通油路,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加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农村客运班线建设,加快至3A级以上景区的油路建设。加快推进拉萨贡嘎机场、林芝米林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合作,加快川藏电力联网延伸、藏中电网220千伏网架、城网改建工程建设。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58个县纳入主电网覆盖范围并实现农电代管,加快大古、街需、加查、苏洼龙等水电站建设,全面启动金沙江、澜沧江、雅江中游规划电源点“三通一平”建设。开工建设湘河水利枢纽、结巴等水库,加大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综合配套建设力度,新增工程供水能力7亿立方米。扩大边境地区移动通信覆盖范围,提升旅游景区、干线公路等重点地域通信服务,实现乡镇邮政网点服务全覆盖。扎实做好京藏高速那曲至拉萨段、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日喀则至口岸铁路、拉萨新机场、叶巴滩和拉哇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业支撑的基本原则,突出沿路、沿边、沿江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整合资金,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

二、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编制实施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新扶持发展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至5家。推行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牧民等发展模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力争产业化率达到40%。

推动二产上规模增效益。加快三江流域、雅江中游水电开发,扎实推进“藏电外送”前期工作。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紧编制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西藏好水·世界共享”整体推介,力争天然饮用水产量实现较大突破。支持藏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产品研发创新,力争藏医药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继续推进藏青工业园建设,争取50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加快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B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力争园区经济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推进跨区域景区管理经营体制改革,着力开发特色精品高端旅游产品,着力建设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和林芝生态旅游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收入240亿元。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互动融合发展,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加快建设中国西藏旅游产业园,推进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积极扶持现代物流业向农牧区延伸,加快建设日喀则综合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家政养老、文化娱乐、高原体育等产业。继续实施家电家具下乡,促进汽车、住房、家电、农机等大宗商品消费。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全面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强化环境监管,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加快推进“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110万亩以上。全面实施公益林管护办法,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成林率。开展湿地和水生态补偿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公园试点。开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考核,编制“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实施898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

始终秉承爱民、利民、惠民理念,把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标扩面。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教育“三包”年生均补助标准增加100元。五保供养标准年人均增加75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332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年人均分别增加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分别提高到月人均590元、年人均2350元。边民补助标准年人均增加300元。村医、兽医待遇标准月人均增加300元;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助月人均增加50元;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标准提高50%。

二、

三、四类区,乡村医护人员和教师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100元、200元、300元;乡镇干部职工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50元、100元、200元。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金制度。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建成63所五保集中供养机构、9所地市级儿童福利院,提前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县以上100%集中供养、孤儿地市以上100%集中收养的目标。逐步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和旧城改造,开工建设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3.2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3.38万套。全面完成那曲镇、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健全公益性岗位有序进入和退出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00万人次,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闯市场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建、改扩建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和城镇幼儿园237所。加快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12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化“双语”教育,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有序推进内地西藏班校混合编班。引进培养技术技能型师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专业学科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适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县乡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远程医疗等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改扩建自治区藏医院,新建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推进高海拔地区高压氧舱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农牧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算。培训乡村医护人员1万名。加强医疗重点专科建设,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工作,力争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西藏青少年宫,改扩建西藏博物馆。建设西藏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实现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全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切实抓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大力扶持西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提高广播影视译制制作水平。积极备战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和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减灾工作。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扎实做好生产经营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整治道路交通、油气管道、消防等领域安全秩序,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警、指挥、救助体系,加强农牧业防减灾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拉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完成昌都地震灾区等的恢复重建。

四、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

释放改革最大红利。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现政府预算公开,增加对高寒地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整合产业扶持资金,设立30亿元的自治区强区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全面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营改增”、地方税税制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稳慎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加大对涉农、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继续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力争年末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25%以上。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以及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成立西藏金融租赁公司,争取年内新设1家证券公司和1家基金管理公司,加快筹建地方保险法人机构。开展农牧民及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落实首届藏博会成果,精心筹备举办第二届藏博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五放六支持”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值、市场主体、就业岗位翻一番,税收翻两番。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

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编制自治区对口援藏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经济援藏、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干部人才援藏。制订援藏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加大衔接落实力度,项目资金向民生、向基层倾斜。

五、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高原特色种质创制、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安全等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45%以上。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提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生活补助标准,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完成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实用紧缺人才,精准引进中高级人才。完善定向招生政策,为基层培养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急需专业人才。发挥好西部计划志愿者作用。建设特色资源国家级创新团队。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科技奖励机制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六、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

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发展水平和边民生活质量。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创新寺庙管理的各项措施,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格地县寺庙管理责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工作,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落实十项维稳措施。坚守和谐稳定底线,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抓实抓好平安西藏建设,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强驻村驻寺工作,不断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提高网格化管理覆盖面,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坚决贯彻对十四世*集团斗争方针,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确保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人防工作,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美丽西藏、幸福人民,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着眼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法治的思维、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确保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好美好蓝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们依法主动接受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43件,办复率达100%;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3件,制订政府规章3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优势,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解决“四风”“两问题”“一薄弱”取得明显成效。“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19%。深入开展纠风、执法监察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安全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为政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手段、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发展,着力培育有效市场,努力建设有为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继续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逐步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透明、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行政审批体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制度。探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柜台办结、一条龙服务”,加快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探索实行网上审批,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开展政府质量和效能考核。

二、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依法推进政务公开。

三、践行群众路线,建设为民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深层次问题。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继续严控“三公”经费,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真正做到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

四、坚决严惩腐败,建设清廉政府

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前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的最新表述。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经济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商事登记

商事登记(工商登记)是指商事主体依照商事登记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主管机关审查核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其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我区将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改革,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3、新三板

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2013年底,新三板方案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

4、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指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7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藏两省区政府共建成立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跨省区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中心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在拉萨市设有分支机构。

5、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国务院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我区将于2015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6、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指以拉萨、日喀则等城市为腹地支撑,以樟木、吉隆、普兰口岸为窗口,打造面向尼泊尔、印度、不丹的环喜马拉雅国际经济合作带。我区将加快樟木、吉隆、普兰口岸发展,研究恢复亚东口岸,推动吉隆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边境贸易、藏药产业、特色农牧业、文化产业,打造西藏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主题区域。

7、“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8、不动产统一登记

指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9、“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

“两江”即雅鲁藏布江、怒江。“四河”即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期为2014年至2030年。这一工程涵盖了全区七地市主要江河流域适宜造林的地块,对于提高这些流域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以及建设美丽西藏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将起到积极作用。该工程规划属《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加强规划。

10、种质创制

指利用传统技术与现代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资源,针对作物育种和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和需求,创制优异性状突出或多个性状聚合的新作物基因(遗传物质)。

第15篇: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

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6年度工作总结和2007年度工作要点

2006年,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的领导和中注协的指导下,西藏注册会计师协会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行业的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将一年来协会各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6年工作总结

(一) 认真做好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按照中注协有关 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的有关规定,年初协会组织开展了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协会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参加后续教育及执业记录等情况,及时上报了年检材料,经我们认真审核,2005年度全区共有49名注册会计师通过了年检,1人未通过年检转入非执业会员,并将年检相关情况在业内进行了通报。

(二) 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依法做好注册工作。由 于我区注册会计师人才较少,吸收和选拔注册会计师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对于申请注册的人员,在时间段上实行了全年办理。2006年陆续受理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4人,从受理申请、资格审核、行文上报、证书发放的各个环节,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注册办法的规定办理。

(三) 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好200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

1 统一考试工作。按照全国考委会发布的关于组织2006年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我们及时在西藏日报和西藏商报上刊登了有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并向6个地区部署了相关报名事宜,于2006年4月 12日至5月11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报名工作,严格审查报名资格,认真录入报名信息数据,及时为考生订购和发放考试用书。2006年是实行财政部令第40号《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第一年,为组织好考务工作,区注协加强了对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的培训,在考前组织召开考务培训工作会议,传达有关考务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了个人,有效地确保了考试工作质量,考试期间监考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考务规程,认真细致,尽职尽责,考生遵纪守规,考场秩序井然,未发现违纪、作弊现象,圆满地完成了考试各个环节的工作。2006年报名人数229人,较上年增加17人,报名人次488人次,出考199人次,参考率41%,9人取得11科合格,综合及格率为5.53%。

(四)根据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发布的 2005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情况,我们及时通知考生并下发了合格通知书。按照有关考试成绩核查办法,受理2名考生的核查申请,经上报全国考办核查确认无误。

(五)全面开展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培训工作。为确保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顺利实施,按

2 照中注协执业准则全国培训方案的总体要求,我们制定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培训方案》,按照中注协的培训要求,2006年我会共举办了3期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远程培训班,2期后续教育远程班,远程培训人数达100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40余人。我们通过选派师资参加“三院”的培训,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和事务所内部培训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培训工作,确保了我区所有注册会计师及业务助理人员都接受准则的培训,基本做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为使2007年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展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西藏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财政厅监督检查局、会计处组成检查小组,于2006年8月1日至8月26日分别对区内事务所2005年度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情况、事务所内部控制情况和机构资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我们在听取事务所工作汇报的基础上,针对各所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询问和调查,通过调阅相关业务档案资料,走访被审计单位等形式,对其2005年度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情况及遵守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三家事务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个别工作底稿不完

3 整,未按审计准则的要求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未编制审计计划,三级复核制度执行不完整,个别审计报告缺乏完整性,个别存在降价收费的现象。检查小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以书面的形式下发了检查结果通知书,并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管理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提出了整改要求。

(七)整顿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业环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合理发展,协会组织全区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议就如何解决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诸如执业质量控制不严、内部治理缺乏、压价竞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区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普穷亲临会议并发表了题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讲话中肯定了几年来行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行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行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抓好行业诚信建设;二是以完善事务所内部管理为重心,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三是坚决抵制行业不正当竞争,加强行业执业环境建设。

(八)加强行业诚信建设,维护行业整体利益。针对我区目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争揽业务,采取压价等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现象,我们联合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就2006年工

4 商年检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有关事宜分别在西藏日报和西藏商报上发布公告,公布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目、地址、联系电话,一方面为企业和客户提供准确而便捷的机构信息,另一方面,公布举报电话,在社会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共同来维护客户和行业自身的利益。

(九)根据中注协财务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计 师事务所财务报表汇总及会费清缴工作。

二、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我区实现“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西藏注册会计师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

三、

四、

五、六中全会和区党委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不断改善执业环境,努力推进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一)提高我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行业搭建一个管理、服务、交流的平台,在积极征求行业会员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内地协会网站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创建“西藏注册会计师行业网站”,充分发挥网站应有的作用,使之成为会员了解行业动态、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5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启用注册会计师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三)调整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标准,出台收费管理办法。同时学习借鉴内地省市的经验,拟在全区行业内倡导签定诚信公约并推行违约金制度或业内通报等措施,彻底杜绝同行恶性竞争、同行相互诋毁的现象。

(四)进一步加大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加强行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财务核算工作的问题,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管理。

(五)为促进注册会计师合理流动,维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合法权益,改进注册会计师转所程序和备案工作。

(六)认真做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提高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手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试卷的安全保密以及安全运送。

第16篇: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0日

自治区主席 列确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任职,迄今5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5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

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胜利完成\"九五\"计划和本届政府既定的各项任务,\"十五\"计划进展顺利,保持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势头,是和平解放以来稳定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去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目前,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的高潮,各族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5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预计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9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各项税收9.7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5倍和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7.2亿元和121.3亿元,是1997年的2.7倍和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比1997年增长61.3%。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农牧区经济全面发展,提前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绝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实现小康,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02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1.6亿元,5年平均增长7.0%。藏药业、矿业、建筑建材业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新的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80.1亿元,5年平均增长14.2%。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实现收入9.2亿元,比1997年增长2.5倍;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279万美元,其中,边境贸易额5700多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10倍多;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亿元,比1997年增长5倍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到48109户和1292家,从业人员5.8万人和1.9万人,比1997年分别增长16.9%、5.2倍和26.4%、5.9倍;个体私营经济纳税比重由1997年的14%增加到17%。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56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1.5倍。62项大庆工程总投资48.6亿元,到2001年底全部交付使用,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个基本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西藏段投资10亿元。到2002年,公路通车里程达35538公里,黑色路面管养里程2400公里,比1997年分别增加13035公里和1170公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新辟了6条航线。沃卡一级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产,一批县乡(村)电站投入运行,

一、二期农牧区电网建设改造基本完成。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37.6万千瓦,比1997年增长26%;用电人口达150万,比1997年增加1倍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7万门,是1997年的5.9倍;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5.4部,比1997年增加13部;建成了兰西拉光缆,80%的县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提前实现县县程控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草场经营责任制逐步落实。农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开始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84家国有骨于企业改革与脱困\"三二\"目标基本实现。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加快,到2002年,全区共组建8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19.8亿元;5年共完成近60家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推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推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建立了自治区\"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得到落实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推行了公务员公开招考。完成了自治区、地市、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举办或参加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活动,5年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967万美元,接受国际多边、双边援助建设项目41个,受援金额3722万美元。到2002年,\"三资\"企业达93户,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增多。边境口岸、边贸市场和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边境贸易日益活跃,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的了解。对外开放了朗县、米林等县沿公路区域。

受援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央第

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受援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自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分三批共2081名对口援藏干部进藏工作,优化了我区干部队伍结构。到2000年,15个对口援藏省市在自身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无偿援建576个项目,投资达22.4亿元;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援建140个项目,投资达9.2亿元。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70个对口援藏项目全部开工,现已竣工39个;在中央的关怀下,新增3个省和15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对口支援我区,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提前实现了“两有八〇”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步伐加快,到2002年,49个县实现了“普六”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8.3%;8个县通过了“普九”验收;24个县通过了扫盲验收,青壮年文盲率降至34.3%。教育援藏力度加大,内地办学稳步发展。中高等教育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广大农牧民运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到2002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增加值8亿多元。加强天然林保护、草场建设、植树造林和防污治污工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初级卫生保健网和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建立,优生优育宣传服务力度加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等广播影视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1.7%和80.1%。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民运会拉萨分赛场的各项赛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76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1570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51.1%和44.7%。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力度,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新增农牧民用电人口75万人。完成了\"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及时开展国有企业困难职工、受灾群众和低收入居民等的救济救助工作,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社会局势日益稳定

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方针,公开揭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政治上的反动性和宗教上的虚伪性,提高了人民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坚持露头就打,有效打击了*集团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开展了收缴、查禁反动宣传品和打击非法出入境等工作,取缔了\"冲拉亚岁\"等非法活动。依法打击了“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坚持打防并举,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斗争,对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各种犯罪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进性了专项治理。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群体性事件得到控制。

五、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城自治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兴边富民\"行动初见成效。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并贯彻\"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有效地加强了宗教工作,促进了社会进步。广泛持久地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广大僧尼的祖国观、政府观、法制观和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宗教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乱建寺庙、滥收僧尼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分裂主义集团的思想和社会基础进一步削弱,宗教秩序逐步正常。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把精神领域作为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把治理*集团祸藏乱教在人民群众思想上造成的混乱,破除封建农奴制思想残余、陈规陋习和宗教消极影响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束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大力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影视、歌舞艺术作品相继问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军警民团结进一步加强。

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加快。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积极办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5年共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35件,政协提案1150件,办复率达100%。共出台政府规章51件,促进了地方性法规的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都有新的提高。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绩。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了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强化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积极倡导廉洁勤政、执政为民,各级政府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5年,是各级政府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5年;是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决,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5年;是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5年;是逐步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5年;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风尚更加文明进步的5年。在这5年里,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团结奋斗,创造了宏伟的业绩!

在圆满完成5年目标任务的今天,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中央国家机关、省市和国有企业,向全区广大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西藏发展繁荣的宏伟大业。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大力推进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确保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快,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还有差距,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有些部门和地区的工作创造性不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反对分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对于上述问题,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5年工作建议

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做好今后5年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特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而,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区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的机遇,树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的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和开放型经济,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今后5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水平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到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局势进一步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新一届政府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发展特色高效农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强化农牧业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藏北草原等为重点的农牧业综合开发,重点向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农牧业资源开发等倾斜。

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加快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价值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坚持草业先行,选育优良畜种,探索发展家庭牧场;加快粮食转化,推广秸秆养畜、短期育肥、舍饲圈养,建立适度规模的专业饲养小区,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合理规划特色产品生产区域,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特色产品为轴心的特色经济带。充分挖掘青稞的保健内涵,加大青稞的高科技、高增值开发,发展一批青稞绿色保健食品,强化基地建设,把青稞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建立牦牛养殖、育肥基地,搞好牦牛产品的深层开发和综合加工,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牦牛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实现牦牛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在城郊和主要交通沿线村镇,大力发展奶牛产业。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按照\"育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带农户\"的模式,不受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着力培育和扶持市场开拓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服务农牧民、带动农牧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搞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鼓励、扶持农牧民广泛开展以采集业、家庭副业和庭院经济为主的多种经营。 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快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农牧业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农牧区经纪人队伍,支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他们闯市场。同时,建立政府引导、能人带动、企业支撑的劳务输出机制,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组建农牧民施工队伍和服务组织,全面推行劳务输出合同制,加强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工程建设和城镇社区、旅游区服务。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比重。

(二)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管理。

继续把增加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加大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储备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用成熟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将各项办事程序、审批环节、办结时间和收费事项等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公示,建立民间投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自觉地关心、扶持、服务企业,真正做到政府是服务主体,企业是纳税主体,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市场主体对大环境放心、对小气候舒心、对发展有信心的创业环境,用好的发展软环境激活社会投资。

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完成青藏公路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整治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等干线公路,加快建设区内公路连接线,大力发展旅游公路及乡村公路,提高重要边防公路通达深度;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完成青藏铁路建设;改扩建贡嘎、邦达等机场,新建林芝机场,增辟国内外航线、航班,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搞好全区水利规划,加快水利配套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灌区和水利枢纽,加快大江大河整治,搞好重点城镇防洪体系和供排水体系建设。\"十五\"末基本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抓好骨干水电站建设,分期分批改扩建县、乡水电站;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重点建设、完善中部电网;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光伏电站、风力发电,逐步解决偏远乡村用电问题,力争到\"十五\"末实现村村通电。加速数据网、传输网和农话网等通信建设,推进邮政网络建设,形成方便、可靠、快捷的城乡邮政通信网络体系。 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责任制,规范管理,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强化招投标市场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三)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深入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做好投资拉动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保护和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开拓城乡市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民在实现温饱之后,进一步更新消费观念,转变消费习惯,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围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重点开拓农牧区市场,扩大农牧民在衣、食、住、行、娱等方而的消费。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有利于启动消费、拓宽消费领域的产业和项目,特别要加大投入,引导和促进农房改造,扩大农牧民家庭消费需求,带动农牧区建设。加强消费信贷宣传,鼓励城镇居民适度超前消费,拓展家电、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水平。

改善流通和消费环境。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流通方式向农牧区延伸,真正为农牧民提供丰富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搜集和提供市场购销信息,积极为农牧民参加集市贸易和各种订货会牵线搭桥,疏通农牧区流通渠道。商业银行要拓宽消费信贷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治理旅游市场、文化市场和集贸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四)以发展旅游、藏医药业为重点,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建成龙头支柱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点线面结合,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优势的跨越。一是着力塑造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充分挖掘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吸引力。抓紧商标注册,加强宣传促销,重点打造\"珠峰\"、\"大峡谷\"、\"茶马古道\"等旅游品牌,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二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内外资并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景区实行管委会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来我区开发旅游资源。三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兴办家庭旅社、制作民族手工艺品、推销旅游纪念品、举办民族歌舞演出等,把旅游业办成直接为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富民产业。四是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以重点景区或骨干旅游企业为龙头,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提升产业层次。五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制定全区旅游最低价格制度,坚决禁止\"自杀式\"的低价竞争行为。

立足传统,着眼创新,做大做强藏医药产业。坚持藏医、藏药并举,生产、流通并重,充分挖掘传统优势,引进、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产业发展道路。加快藏药剂型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加紧研究珍稀藏药材的培植方法,建立藏药材生产基地,大力培植名牌产品,积极拓展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培养具有藏医药专业知识的市场营销人才和藏医药研发人才。推进藏医药企业集团化,促使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

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食(饮)品业、矿业、民族手工业、建筑建材业等特色支柱产业。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研发等方式,攻克技术难关,加大我区富含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疗效的水资源和湖泊资源开发力度。加快矿泉水生产企业的整合,突出特色和品牌优势,形成规模经济。加大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力度,逐步摸清资源家底,重点勘查开发市场需求量大的稀缺矿产资源。

科学规划青藏铁路沿线的生产力布局,开发好沿线区域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青藏铁路经济带。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借鉴传统、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围绕交通要道、旅游景区、边境口岸、特色资源开发基地等,规划建设小城镇。坚持政府引导、以奖代投、民投公助、滚动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抓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让农牧民进得来、有事做、留得住、能发展。加快城镇郊区、交通干道沿线、经济条件较好乡镇的农房改造,实行农房集中修建、农户集中居住、乡镇企业集中发展,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加大力度,千方百计促成部分地改市和县改市。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工作,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加强联合,协同攻关,集中解决绿色食品开发、农畜产品深加工、藏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城的技术难题,培育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搞好科普和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创新、推广力度,在青稞、牦牛等品种选育和产品开发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农科教合作行动计划。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木和工艺,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加快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注重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改革和发展问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六\"、\"普九\"和扫盲步伐,扩大内地班(校)的教育规模,到200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5%,高中入学率达到35%,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实施农牧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办好寄宿制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优化中高等教育资源,重点发展西藏大学。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逐步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切实抓好教育受援工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人才开发。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进一步打破选人用人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制定和落实培养、引进、调整、稳定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鼓励、支持人们干事业和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坚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切实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推行公务员公开招考,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评社会化,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和聘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培养现有人才,大力引进紧缺人才,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保证。加强编制工作,严防机构和人员膨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加大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场的保护力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抓好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重视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实施好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和拉萨市及周边地区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积极开展大规模全民植树造林。加强天然草场的恢复和建设,坚决遏制草场沙化、退化和\"三害\"蔓延。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理。加强地质灾害研究,提高灾害预报与防治能力。加大污染治理,实行达标排放。加快主要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倡导优生优育,强化农牧区计划生育服务,搞好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繁荣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创作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文艺团体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快社区和县乡等文化馆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与县级新华书店建设,做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工作,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继续实施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电影\"2131工程\"。加强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牧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加快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顺利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社会办医秩序。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抓好竞技体育工作。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开拓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安置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起点发展信息、法律、会计和咨询等服务业,鼓励国内外服务机构来藏发展中介服务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组织形式,加快传统服务业的升级。三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强化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开展家政、养老、幼托等社区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多途径解决就业问题。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制度。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和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阶段性就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统筹覆盖范围,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管理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和规范\"三条保障线\"。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抗灾救灾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员的合法权益。

(八)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推进小康乡村建设。

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对口联系、定点帮扶,抓好重点扶持县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扶贫点建设步伐,安置好搬迁群众的生活,帮助他们发展好生产,切实做到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完善小康建设的领导机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小康乡镇、村的建设规划、标准和措施,努力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全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发

改革开放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稳步推进农牧区改革。稳定以\"两个长期不变\"为主的农牧区基本政策。尊重农户牧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牧区经营体制创新。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严格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稳妥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农牧区税费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力度,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鼓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持股,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尽快形成和发展一批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鼓励国内外企业兼并、收购我区国有企业。有步骤地做好企业破产兼并工作。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经营领域,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外,取消所有前置审批。鼓励、支持私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解决就业多、纳税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投资、征地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

深化宏观管理改革,提高政府调控能力。改进和完善以行政性审批为特征的投融资体系,坚决取消非政府投资的一般性项目的行政审批,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和投资信息发布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推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完善自治区对地(市)、县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县级财政建设,逐步推开乡级财政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理顺电力管理、公路养护等体制。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部门工作,共同搞好金融安全区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用好中央赋予我区的优惠政策,拓展服务领域,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基础设施、农牧业、农牧民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信贷投放。

加快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商品市场,大力发展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牧区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外贸、旅游、藏药、民族手工业等行业协会,按国际惯例赋予其相应职责,强化行业自律。

积极应对\"入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突破旧的思想障碍,突破不合时宜的政策局限,突破体制\"瓶颈\",把政策放开,把市场放开,真正做到放开搞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入世\"过渡期,尽快提高我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引导外资重点投向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商业、旅游等服务业。改进招商方式,建立更广泛的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建立项目领导跟踪责任制,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三是加快外经贸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用好用足中央赋予我区的外经贸优惠政策和西藏外贸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和边贸市场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区内产品的出口。以樟木、普兰、吉隆等口岸为基础,建立边境集市贸易区,增加边民互市贸易点,搞活边境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行跨省区和跨国经营,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四是加强横向经济联合,重点搞好与对口援藏省市、国有大型企业的联合与协作。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强势企业来藏投资,兼并、改造、参股、控股我区优势企业,努力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和市场的规模。进一步完善受援方式,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五是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突出特色、突出外向型、突出科技进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将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特色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出口产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我区改革开放的龙头。

三、促进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始终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集团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向,增强反分裂斗争的针对性、有效性,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深入揭批*,坚决抵制*集团的思想渗透,进一步削弱直至铲除*集团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侦破力度,做好重点寺庙、重点地区的防范控制工作,有效遏制非法出入境。按照国家要求,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严密防范暴力恐怖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和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继续开展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强化责任,层层落实社合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准确把握、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基层基础,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增加人员编制,充实一线。建立健全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政法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落实从优待警措施。

四、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民族工作。坚持“三个离不开”的原则,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高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按照“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做好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真正做到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深如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养、依法管理、标本兼治,进一步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宗教秩序,不断提高僧尼素质。坚持宗教事务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鼓励僧尼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寺庙经营活动,以寺养寺。加强对*转世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的培养教育。切实加强流散僧尼的属地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把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西藏现代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执行人大决议。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依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认真处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密切同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支持他们依法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制度。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地方法规草案报审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创造有利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制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四观”、“两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王义、社会主义精神,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在乡村、城市社区和各行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法制下乡活动。继续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和社会风气。坚持以我为主,讲究策略,争取主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和边防建设,搞好“双拥”工作,巩固军警民团结。

六、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行政体制创新,逐步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建立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

以求真务实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时刻关注群众冷暖,积极开展\"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办实事\"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区实际结合起来,善于总结群众经验,发挥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所作为。

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所有公务员都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尤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法律知识、世贸组织规则,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按国际惯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公务员培训,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抓紧培养大批能够担当新世纪历史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学习型政府。

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制约、查案惩处、廉政责任追究等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治理上狠下功夫。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我区新世纪初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措施鼓舞人心,发展形式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新世纪初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一个更加团结、更加稳定、更加繁荣、更加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第17篇: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2401

【发布文号】人大常委会[1999]2号 【发布日期】1999-04-02 【生效日期】1999-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999年4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西藏自治

区七届人大常委会公告〔1999〕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维护矿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及地矿监管部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领导,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破坏或变相买卖。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应当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发矿产资源,应当照顾地方和矿区所在地群众的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条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矿产资源应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边远贫困地区从事矿业开发。

第六条 第六条 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的,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资质条件,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后,取得探矿权、采矿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探矿权、采矿权不受侵犯,维护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的正常秩序。

第七条 第七条 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费用,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执行,也可以按规定申请减缴、免缴。

探矿权、采矿权除国家和自治区指定以外,也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择优确定探矿权、采矿权的中标人。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

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经批准可以依法流转。严禁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取非法利益。

第八条 第八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矿产资源保护、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并对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条 第十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加强环境保护、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协助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矿产资源的勘查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部分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授权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勘查登记手续后,应当定期将有关资料报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矿产资源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的,接受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探矿权申请人申请探矿权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勘查单位的地质勘查资格证件;

(二)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三)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四)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五)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六)国家和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按照申请在先的原则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探矿权申请人。

准予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缴纳矿权使用费、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

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符合国家规定的减缴、免缴条件的,经探矿权申请人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探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探矿权人有权在批准的勘查区块内进行勘查施工,有权优先取得勘查区块内先发现矿种的探矿权和矿产资源的采矿权。探矿权人在勘查主要矿种的同时,应对其共生或伴生矿产做出综合勘查评价。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勘查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为3年,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根据需要,勘查许可证可以依法申请延长、变更或者保留探矿权。

探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因正当原因撤销或者完成勘查项目以及探矿权保留期满,勘查许可证应当予以注销。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勘查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时,探矿权人应当自恢复正常勘查工作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核减相应的最低勘查投入的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时,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开采,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扩大或者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

(二)改变勘查工作对象的;

(三)依法批准转让探矿权的;

(四)探矿权人改变名称或者地址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地质调查手续。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和各类矿产储量的统计资料,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规定汇交或者填报。

勘查报告和其他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偿使用。

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开采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

(二)矿区范围跨市(地)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资源;

(二)矿区范围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资源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个人采挖生活自用的少量矿产,可不登记,采挖地点由乡(镇)人民政府指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开采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储量管理部门审批的详查以上的地质勘查报告;

(二)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理的采矿设计;

(四)确定的矿区范围;

(五)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开采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资源,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批的普查以上的地质勘查报告;

(二)合理的采矿设计;

(三)经过批准无争议的矿区范围;

(四)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的技术人员。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资源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提交的工作程度不低于矿点检查报告的地质资料;

(二)较合理的开采方案;

(三)经过批准无争议的矿区范围。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二)采矿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证明;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四)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五)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六)国家和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并通知采矿权申请人。

准予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办理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

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采矿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矿权人提出申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

(一)开采边远贫困地区矿产资源的;

(二)开采国家紧缺矿种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矿山企业严重亏损或者停产的;

(四)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采矿权使用费和国家、自治区出资勘查所形成的采矿权价款由登记管理机关收取,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并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在颁发采矿许可证后,应当通知矿区范围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对矿区范围发布公告,并可以根据采矿权人的申请,组织埋设界桩或者设置地面标志。

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后,应当定期将有关资料逐级报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变更矿区范围的;

(二)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

(三)变更开采方式的;

(四)变更矿山企业名称或地址的;

(五)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

第四章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流转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探矿权、采矿权流转工作。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探矿权人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二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开采的矿产资源;

(二)探矿权人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矿权属无争议;

(四)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

(五)国务院和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

(二)采矿权人投入采矿生产满一年;

(三)采矿权属无争议;

(四)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已经缴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

(五)国务院和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应当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转让申请书;

(二)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三)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

国有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时,还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同意转让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予转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转让国家和自治区出资勘查所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必须由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对资产进行全面评估。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出租采矿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

(二)采矿权属无争议;

(三)采矿权人完成预算投入的45%以上;

(四)承租人具有与所开采的矿种和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

(五)国务院和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出租采矿权时,还应当提交主管部门同意采矿权出租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采矿权出租应当签订出租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签订合同之日起30日内持出租合同,经原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出租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采矿权出租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其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采矿权人不得将采矿权同时出租给两个以上的承租人。承租人不得转租。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采矿权抵押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条件。

采矿权抵押必须签订抵押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签订抵押合同之日起30日内,凭采矿许可证和抵押合同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抵押登记,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采矿权抵押时,其矿区范围内的采矿基础设施随之抵押。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因抵押权的实现而发生采矿权转移的,应当按照采矿权转让的有关规定办理的批准手续。

抵押合同发生变更、解除或终止,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之日起10日内,书面报告抵押登记机关。

第五章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国家指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

矿产储量规模适宜由矿山企业开采的矿产资源、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国家规定禁止个人开采的其他矿产资源,个人不得开采。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和国有矿山企业,应当按照“积极扶持、有偿互惠”的原则。向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提供地质矿产资料和采矿技术咨询,对乡(镇)、村办的集体矿山企业和农牧民及持有下岗证的职工个体采矿,应提供服务。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牧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一律实行当地乡镇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现行优惠政策。 区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农牧区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合作、联营的,实行当地乡镇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现行的优惠政策。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矿产储量规模适宜由地方开采的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应当优先由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当地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应当提高技术水平和矿产资源利用率。禁止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

第六章 矿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在开采主要矿种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应当统一规划、综合开采、合理利用,对暂不能综合利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考核。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采矿权人负有对被污染、破坏的矿区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的责任。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妥善处理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排放;需要排放污染物的,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排污标准。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恢复和治理,防止灾害扩大。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耕地、草地、林地、水土保持设施因采矿受到破坏的,采矿单位或个人应采取回填复垦、植树种草等措施予以恢复。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应当向矿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表。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产品运销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收购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从事矿产品经营的营业执照,矿山企业方可销售。

出售矿产品的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应当持有采矿许可证,无采矿许可证的,收购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

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由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必须交售给指定单位,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不得向非指定单位销售。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或者期满,因故停办或者闭坑的,采矿权人应当在停办或者闭坑前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资料,经批准后方可停办或者闭坑,并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停办或者闭坑申请报告;

(二)矿产储量核销报告及矿产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停办或者闭坑前采掘工程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的说明材料;

(四)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的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情况的报告。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矿产资源开采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和矿产督察制度,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进行监督检查,探矿权人、采矿人应当如实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探矿权人与采矿权人之间因矿区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并将协商结果报矿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协商不成的,由发证的登记管理机关中级别高的一方依法裁决。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到批准的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退回到批准的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出租、抵押采矿权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不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年度报告和有关资料、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办理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采矿权人采取破坏性采矿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停止开采,没收所开采的矿产品和非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收购和销售矿产品的,责令停止购销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取得矿产品经营营业执照购销矿产品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五条 不按期缴纳本条例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给他人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

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五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决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属于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原登记管理机关决定。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八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泄露秘密,违法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自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条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七十二条 第七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18篇: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拉丹祖拉康”,又因寺内主殿佛堂内供奉的主尊佛像为稀世文物珍品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称“觉康”,意为释迦牟尼的殿堂。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后的主要建筑之一,迄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座东朝西(朝尼泊尔)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100余平方米,寺高4层。在寺庙的最顶层有4个对称的大金顶。寺庙正门上方装饰着金光闪闪的“祥麟法轮”和一对胜利幢,寺内正殿(坛城院)内有大木柱20多根,柱斗拱架等浮雕精美,有人物,禽兽,花草树木。主楼二层屋檐下有144个木雕雪狮像。其中一个是人面狮身像。四周走廊和殿堂四壁满布壁画,绘有释迦牟尼本身传记,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物,重要政治事件,雪域风土和民情传说等等,内容广泛,堪称形象的百科史书。

公元140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大师在大昭寺内首创藏传佛教各教派僧众参加的传召大法会。公元17世纪五世*喇嘛充实了传召的内容及时间。(每年的藏历元月初三至二十五号)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僧众代表聚会圣地来纪念和发扬佛祖释迦牟尼在当年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在此期间无数个高僧智者云集在大昭寺内,展开激烈的辩论,并考取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

1

西拉让巴”。

大昭寺内,还保存着从吐蕃王朝到噶丹颇章时期的许多稀世文物真品。这些文物对研究宗教,文化,历史等是有很高价值,寺庙的建筑体现了藏,汉,尼泊尔等多种风格的集合体,充分反映了吐蕃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藏汉民族以及尼泊尔,印度国家和人民友好交流的深厚友宜。

1961年3月5日大昭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昭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藏传佛教都占有一定的地位,2011年11月5日,大昭寺管理委员会成立,配备干部23人,管委会组成人员17名,其中干部9名,现有僧人102名。2011年荣获了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由胡锦涛总书记题词的“祝贺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锦旗,还荣获了区党委、人民政府颁发的《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保卫先进集体》荣誉;2011年还被自治区旅游局评选为《中国西藏最具魅力景区》;近期再次被评为市级“和谐模范寺庙”。

“六建”工作开展情况。照《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决定》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寺庙“六建”工作,提出“坚决贯彻、慎重稳妥、整体推进、有序进行”的总体要求,通过在加强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教育引导、掌握动态、摸清实情的基础上,于2011年11

2

月5日下午,召开会议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设立拉萨市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和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拉萨市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拉萨市大昭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顺利挂牌,并召开新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大昭寺管委会干部于11月24日全部到位,为使管委会切实履行对寺庙和僧人的管理、教育、服务职责,按照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原则,发挥好管委会及其成员的作用,一是对大昭寺管委会各主任进行了分工;二是制定了大昭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明确了处(室)和职责;三是要求在管委会住宿办公楼没得到落实之前,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原管理处办公地方办公,并在讲经场盖了一座简易伙房;四是成立了大昭寺管委会党委。目前,大昭寺管委会“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还缺少新建干部办公场所和干部宿舍。

“六个一”活动开展情况。根据《拉萨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寺庙管理委员会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实施方案》,大昭寺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管理,改善公共服务,关心关爱广大僧众,解决僧众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抵御分裂势力的渗透,全力维护寺庙和谐稳定,建立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争创和谐模范,鼓励僧众争做爱国守法先进僧人。按照“六个一”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大昭寺管委会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六个一”

3

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昭寺管理委员会开展“六个一”活动工作方案》,现在大昭寺“六个一”活动正在积极有条不紊的按序开展。截止目前共开展谈心交流102名僧人,通过谈心了解了僧众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求,让僧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管委会到堆龙德庆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贡嘎县、日喀则市、日喀则白纳县、拉孜县、南木林县、当雄县等地完成了入户家访活动96户,电话家访6户(以发函致电的形式与僧人家庭所在地的县、乡联系,委托僧人家庭所在地基层组织进行走访),发放慰问金13万余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僧人的向心力,取得僧人家庭成员对寺庙管理、服务、教育工作的支持。同当地民宗、统战部门和当地乡、村、组等基层组织建立了管委会干部与僧人家庭稳定的联系渠道,把政府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起来。完善了僧人档案,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为僧人管理、服务、教育提供最基础的资料和信息。建立起寺庙管委会、僧人、家庭共同负责、协调联动的管理服务教育机制。增进了感情、凝聚了人心,为下一步寺管会工作的纵深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通”和“9+5”活动开展情况。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12月4日批示精神及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齐扎拉同志的指示精神,大昭寺管委会结合拉萨市《关于在全市寺庙开展“9+5”活动的实施方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成立了“9+5”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管委会

4

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管委会其他干部为直接责任人,结合大昭寺的实际,以“六建”工作和“六通”工作为抓手,以“六个一”活动为契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将活动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了各项活动有人抓有人管。为了尽快落实、开展好“9+5”活动,管委会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结合寺庙“六通”工作,采取边垫支、边争取、边落实的工作方式,紧密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全面落实了寺庙的“九有”工作。同时管委会还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六建”和“六个一”活动及寺庙僧尼社会保险和低保工作,在和广大僧众交流、交心的实际行动中,以及在“家访”活动中都大张旗鼓的宣传了“9+5”活动内容,向寺庙和僧众讲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广大僧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坚决正面引导,扩大宣传面,使广大僧众和他们的家庭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由于大昭寺属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很早就通了水电和道路,修建了食堂和澡堂以及垃圾储放池。在开展“六建”和“六通”工作中,管委会及时同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为大昭寺开办了书屋,订了藏文报纸,开通了广播电视,在管委会悬挂了四位领袖像和国旗。目前管委会正积极同卫生部门协调,准备在寺庙开办一个卫生所,培养一名卫生员,使广大僧众能及时就医看病。同时积极联系宣传部和文化局,及时给大昭寺安排电影放映地点。管委会正在联系政府和国土资源规划局,看能否给大昭寺在附近解决

5

一块地皮,用来建设温室大棚,进一步改善僧众的伙食。

认真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和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情况。认真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是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是创建平安和谐寺庙活动的激励机制,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调动广大僧尼爱国守法积极性的重要载体,是健全藏传佛教寺庙长效机制的重要行动,是维护正常宗教秩序和寺庙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大昭寺管委会在市宗教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领导,积极同市宗教领导小组加强联系,明确工作任务,在广大僧众中大力宣传这项活动,着重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寺庙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昭寺管委会本着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原则,对开展创建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活动做了全面认真的工作。

为更好地学习宣传《关于认真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大昭寺管委会召开了僧众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学习了《西藏自治区寺庙僧尼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及有关政策内容,学习宣传真正触动了僧众的内心,使他们更加感受到国家强盛的美好前景,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对僧尼的亲切关怀,基本认清了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分裂集团的真实面目,进一步加深了僧众对法律法规和党的各

6

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祖国观念、法制观念、政府观念和公民意识。为深入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开展僧众参加社会保险活动中,全寺僧人都参加养老保险,全寺40名僧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余僧人都在各自的家乡参加了医保,参保率为100%。

深入开展“八看”“一算账”“一揭批”“四增强”感党恩主题教育及法宣教育。

1、为在寺庙全面深入开展“八看”“一算账”“一揭批”“四增强”感党恩主题教育及法宣活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着力推进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实现大昭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目标。结合我寺的实际,管委会制定了《宣讲实施方案》、《法宣方案》,将全体驻寺干部分成四个法宣小组,明确了宣讲的方法步骤及日程安排。

2、为了使僧人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加清晰的对比新旧西藏的巨大变化。管委会给全寺僧众发放了笔记本,组织僧众在学习后,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订制了宣传专栏。有效确保了各次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增强了僧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

第19篇:西藏自治区投资优惠政策

一、财税政策

第一条 实行“从轻从简”的税收政策。目前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产税、契税,免征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停征筵席税。

第二条 外省区市投资者在藏兴办企业或项目,一律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第三条 投资者从事下列项目的,执行《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藏党发[1999]13号)的优惠政策。

(一)农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二)利用“五荒”资源从事农牧业渔业生产经营;

(三)在农牧区兴办的扶贫企业或项目;

(四)县级以下城镇和农牧区的卫生事业。

第四条 投资者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从事水利、交通、能源、城市(镇)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经营的,在投资回收期内,对经营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缴纳的增值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入库数额给予全额扶持。

第五条 投资者新办下列产业或项目,在一定经营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国家、自治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10年、8年;

(二)符合第三条规定的旅游企业或项目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

(三)从事产业导向规定的药业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四)从事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地质勘查、矿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五)从事房地产业建设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六)从事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和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七)投资者将其在西藏境内兴办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在西藏投资兴办其他企业,且经营期在3年以上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全额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款。

第六条 扶持企业发展

(一)凡1996年在我区缴纳流转税(指增值税、营业税,下同)5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按收入归属关系报相应财政部门批准,从1997年开始,其年上缴流转税高于1996年实际上缴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一定比例安排财政支出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扶持按超额累进办法执行,具体比率是:

超基数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10%;

超基数

1 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15%;

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20%; 超基数3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25%;

超基数5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30%。

(二)凡1996年在我区缴纳企业所得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按收入归属关系报相应财政部门批准,从1997年开始,其年上缴企业所得税高于1996年实际上缴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超额累进办法对企业进行扶持,具体比率是:

超基数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30%;

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35%;

超基数2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40%。

(三)对新设立的企业及老企业1997年度上缴流转税首次超过50万元后,所得税超过50万元后,其超过50万元的部分,经企业申请,由收入归属的财政部门批准,可按照第1条、第2条规定的比率给予扶持。

(四)按照谁育财谁受益的原则,哪一级培育的税收大户、骨干企业,其税收收入归哪一级财政(增值税75%返还部门的30%交自治区统一调控部门除外)。

(五)各级财政部门按月及时办理对该企业的财政扶持。年终统一结算。

(六)外贸企业进口环节缴纳的关税、增值税等以及实行流转税、所得税返还、即征即退的企业和有特殊规定的企业不执行此办法。

第七条 投资者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新办的各类企业,年缴税款达到一定数额的,比照《关于扶持企业发展,培植骨干财源的若干暂行规定》(藏政办发[1997]24号),实行财政扶持,财政扶持抵扣基数由50万元降低为20万元。

第八条 投资者联合发展、改造现有国有企业的,享受以下优惠:

(一)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经营情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同级财政部门对超过原上缴所得税部分全额扶持5年;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国有微利或亏损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

(二)租赁西藏国有企业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的,当承租者所付的租赁费等于所租赁资产的租赁基本评估值时,所租赁的资产可转为承租人所有。

(三)托管、租赁西藏国有亏损企业的,在托管、租赁经营期内,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第九条 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符合自治区产业导向的投资建设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第十条 对外国企业在藏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自本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均按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2

二、金融政策

第一条 投资企业享受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

第二条 允许外商(指外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下同)在藏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区内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如企业所在地无外汇指定银行机构,也可向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 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股东的股本金或应增加的股本金同步到位的前提下,中方股东可向区内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不超过50%的股本贷款或新股本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具体比例和期限由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信贷管理原则确定。

第四条 外商在区内融资时,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接受外方股东担保。外汇质押和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取消外汇质押、外汇担保项下的登记手续和对提供外汇担保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的特别限制。

第五条 对采取BOT、BOO、BOOT等方式在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西藏外汇指定银行可提供配套资金贷款,并允许外商收费还贷。

第六条 投资企业自有资本金率达到20%以上的,可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第七条 投资者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贷款行接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安排前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商业银行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预收利息或利息保证金。(金融方面图片)

第八条 投资企业享受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颁布的所有外汇鼓励政策,其进口付汇视同区内企业办理,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报关单核查系统而需以函调方式核查的,外汇管理部门特事特办,提供便利服务。

第九条 对享有边境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以可兑换货币或人民币计价结算;准许其在区内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

三、外经贸政策

第一条 凡在西藏注册(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投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西藏现行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二条 凡有自产产品出口能力的投资企业,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经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向外经贸部积极申请一般贸易进出口经营资格。

(一)自产产品出口供货占当年该企业产品总值的50%以上的;

(二)与西藏各类外经贸企业共同兴办经济实体,其投资份额超过20%以上的;

(三)以购买、兼并、参股、控股、承担债务及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取得西藏国有外经贸企业20%以上产权的。

第四条 具有一般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在配额申领使用方面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第五条 具有边境小额贸易权的投资企业,凡出口国家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

3 商品(实行全国统一招标、配额有偿使用、监控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和国家重点管理的出口商品除外),一律免领许可证,实行《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证明书》管理。

第六条 产品出口后,凡及时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汇并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的,均享受西藏外贸出口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

四、土地政策

第一条 投资建设、经营等级公路(50公里以上)和铁路、火车站、机场的,投资者对其沿线两侧或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下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开发权。上述土地范围由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商有关部门予以确定。对重大项目,在政策上可进一步给予专项优惠。

第二条 投资企业使用“五荒”资源的,由政府无偿划拨。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企业,需要使用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予以划拨。

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的,免收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

第三条 自2000年7月1日起,西藏城镇基准地价下调50%。免收土地使用费、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土地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土地评估费。

第四条 到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投资企业使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使用权明确的土地,只给土地使用权所属单位适当补偿,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使用耕地、林地、草场的,按征用土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使用其它土地的,只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免收一切土地费用。

第五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项目的审查报批一律实行窗口服务。对申请用地报件齐全的,正常报件5个工作日,急需报件3个工作日,特急报件1个工作日内作出明确答复,并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审批。

五、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第一条 企业设立时,除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外,其他任何前置审批规定一律不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第二条 企业名称核准、注册,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后,分别按下列时间依法核准或驳回;企业名称的核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申请营业执照,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非公司法人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第三条 集团公司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降低到2000万元、子公司可减少到3个、集团公司总资本可降低到4000万元。非法人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不提交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注册资本到位后,在年检中不再提交年度审计报告。

第四条 凡申请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达到以下注册资本额的予以登记注册:以生产经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和综合型广告公司均降低为3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降低为1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

4 公司降低为8万元。

企业申请登记时(不含股份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2年内分期到位。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30%以上;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

第五条 鼓励投资者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在藏设立企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突破占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定,但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以高新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不受占公司注册资本35%的限定。

第六条 对企业的年检时间由每年1月至4月30日延长到6月30日。

六、户籍管理政策

第一条 下列人员要求在藏落户的,在户籍管理方面实行如下优惠:

(一)在藏投资形成固定资产10万元(拉萨市区为2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凭有关部门的投资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聘任的区外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凭聘用单位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事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的非农业常住户口;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解决配偶、子女的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不愿迁移进藏的,凭本人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另外可解决1-2名亲属的农转非问题。

(三)外省区市大专以上毕业生自行进藏求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的,凭录用单位证明,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解决本人非农业常住户口,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本人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如本人有配偶、子女的,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四)在西藏城市(镇)购买成套商品住宅的,只要手续完备、证件齐全,且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购房者、配偶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购房者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购房者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房产权3年未转让的,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蓝印户口在西藏自治区区域内有效,与城镇居民在子女入托、上中小学、就业,城市(镇)居民物资供应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在城市(镇)落户的人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区外来藏人员的落户手续,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含迁移、迁入时间)。

七、其他政策

第一条 允许区内自然人与外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人,在区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5 第二条 吸纳西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机构改革中分流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享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实行信贷、工商、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藏政发[1998]50号)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条 凡属自治区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区外投资项目,由自治区计委牵头和有关部门联合会审,全程服务。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之日起,除个别特殊项目外,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并办完审批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理由。依照规定需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自收到完备的报批文件后,8个工作日内核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第四条 除教育附加费、工商管理费、工本费、资源补偿性收费应严格按职能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标准有幅度的,以低限为基准减半收费,无幅度的一律减半收费。 第五条 建立自治区招商引资鼓励基金。基金额度暂定为200万元人民币 ,由自治区财政注入。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自治区级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当年节余部分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并由自治区财政按基金额度补差。

6

第20篇: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号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管理

第三章 设置准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列确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户外广告的管理,发挥广告传递信息、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美化市容等作用,保护户外广告主、户外广告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户外广告发布者(以下简称发布者)的合法权利,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户外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户外媒体直接或间接介绍商品或服务的下列商业广告:

(一)设置于建(构)筑物外部或者道路、交通设施上以广告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灯箱、实物模型、布幅、牌匾以及张贴、散发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三)利用飞艇、气球等升空器具悬挂、绘制、张贴的广告;

(四)其他户外媒体设置的广告。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城建、规划、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户外广告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凡在我区从事户外广告经营的个人、单位和广告管理部门必须遵守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五条

户外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健康、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含有民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第六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遵循安全、美观的原则。不得影响建(构)筑物本身的功能及相邻建(构)筑物的通风、采光和安全,不得妨碍交通、影响消防通道或者影响灭火救援工作。

西藏自治区学校工作总结
《西藏自治区学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