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学校工作总结

关工学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6 08:37:20 来源:学校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一直是制约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县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县幼儿园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并且在西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园内建立了较高标准、固定的幼儿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作为学校电子电器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美的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美的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才培育基地,开办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电子电器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此红色部分需要学校进行修改,尤其是划线部分)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县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推荐第2篇:工学院团委工作总结

西藏大学工学院2010--2011年度

团学工作总结

2010年工学院团委各项工作紧紧围绕院党委和上级团委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学校工作重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深入结合学校2010年“1366”工作目标,及团西藏八大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既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不动摇,按照全团一盘棋的思路狠抓全团重点工作的落实,同时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为社会培养“留得下、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在院党委和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绕团学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出色完成各主要团学工作任务。

我院2010年团学工作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素质教育为主线、提高思想觉悟为目标的学生教育管理方针;坚持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教学与管理中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强化院部和班级教育管理责任、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院教育质量。

1、加强团的概念、明确团的意念

我院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导为原则,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任务、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为思想,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利用开办团校、座谈会、讨论会、讲座及班级活动等进一步加强我院在校学生团的概念、同时以西藏农奴解放59周年、建国61周年等特殊历史为背景,我院团委积极号召学生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十字献血等活动,同时,借助板报、海报等,明确团的意念

2、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第十五次西藏座谈会会议精神。

我院以学生党员为先锋,将我院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对象,开展各种讲座,组织观看爱过电影等,加强青年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开展各色实践活动,如“美化校园,由我做起”、“我们都是一家人---捐款活动”、参观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三下乡实践活动等。

3、做好学生重点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0年,为进一步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导学生思想问题,提前化解学生不安定因素,避免群体性事件。我院团委在院党委的带领下,由院学生会和党支部配合,积极开展学生行为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树立学生宿舍安全隐患意识,养成“爱宿舍,如我家”良好习惯,共创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为进一步健全思想教育网络。我院倡导院、系、班纵向三级思想教育,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横向三方面学生思想教育互相配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班级表现和学校表现进行共同协调、配合教育,从而大大降低我院学生早操、晚自习出勤率,上课迟到、旷课率、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同时,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学风教育,开展“我的生涯,我做主”、“大学究竟在学什么”、“大学生就业指导”“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等知识讲座,教育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业目标,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培养社会竞争能力,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维护教学秩序,遵守课堂纪律和教学纪律等。

4、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明确团干部的职责,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五月,为号召我校有关文件,以五四运动为主题,我院举办了第二届团校培训,期间我院团员干部认真学习,领悟其精髓,明确自身职责,做到及时了解全院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及时总结、改进,加强班级与学院、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院的交流。最后以团校学习、班级表现等各种准则评选十名优秀团员。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提高了对团干部的要求,对没有以身作则的干部给予直接辞退的处理。把我们团员干部树立为青年团员的榜样,遵守校规校纪,工作认真,关心同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比较优秀。这样就能更好的提高团学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做到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

5、进一步开展凝聚力工程。

为增进学生间友谊,消除班级学生间不良情绪,我院大力开展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如中秋花灯谜语竞猜、感党恩演讲比赛、征文,班级拔河比赛,友谊篮球、足球比赛,象棋大赛及班级群体活动等系列活动, 从而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深刻而形象的揭批*集团的反动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深知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激发师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凝聚力,推动学院学生工作开展。我院利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庆祝活动,开展对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表彰,从而发展优秀教师人,优秀班主任人,优秀政治辅导员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同时在院领导的号召下带领下,我院切实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对生活困难、生病住院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关怀。

6、进一步健全我院社团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发展我院各类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我院特制定社团制度及奖罚制度,激发我院各社团的积极性,结合西藏特殊文化,倡导其大力开展各种民族性活动及有助于学生发展、锻炼的各类竞赛,对个别消极的社团进行强制性注销处理。现我院团委下属9个社团,在一年之中已开展各色活动30余起。

(二)加强学生党、团建设

我院现下属5个系党支部,个团支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团

的管理,由我院团委学生会申请,经我院团委批准,现成立各系团总支,即5个系团总支。

以党带团,共建活力学院,我院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在学生中的骨干作用,每月至少组织1次学生党员活动,如观看爱过电影、交流座谈会等,进而增强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完成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院学生业余党校学习。为大力配合我院党的推优入党工作,我院团组织对团员中的优秀分子进行帮助和教育,使他们尽早成熟起来,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各团支部积极完成我院各班级团员发展工作,对积极要求入团的积极分子提供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尽早将他们吸收到团组织中来。

根据我院团组织工作计划,我院团组织做好每年民主评议、优秀团员、团干部、学生干部的评定并定期开展团学主题活动,结合学校的管理和班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时期组织各团支部各特色主题活动,并借助于板报、海报、展览等进行宣传,从而使我院广大共青团员能真正过上团组织生活。

(三)突出我院特色品牌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成功挖掘一批科技含量高、学术水平高的科技文化作品。

我院科技文化节以“用科技创造人生,让知识充实理想 ”为主题,以“用双手打造光荣与梦想,让创造的思维飞起来”为口号,以推进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吸引广大学生主动广泛地参与科技文化节的作品征集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积极调动我校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丰

富我校校园文化、充实学生大学课余生活。在我院第四届科技文化节的圆满落幕中,我院成功的挖掘出。。。。。。。。

(四)维稳工作

在我院领导带领下,成立由学院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维稳工作,同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维稳工作应急预案和措施,明确我院各团支部维稳工作目标责任,建立了健全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党团各支部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生内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院团委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在以后的工作继续摸索、研究和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强团结,增进交流,再创佳绩.

共青团西藏大学工学院委员会

2010年10月

推荐第3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协议书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接轨,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工学结合、互惠互利、持续发展”的原则,现就甲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与乙方合作实行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内容

按照甲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该专业《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实施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发货、卸货、验收、复核、计算等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

二、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对象 物流1202班学生,共计 15 人。

三、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时间

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工学周期6个月,自2013年9月10日起,至2014年3月10日止(9月3日—9月10日为岗前培训期)。

乙方安排甲方实习生实习工作时间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

的规定执行,如需要加班,应先征得甲方实习生同意,且乙方应安排补休或给予加班补助。乙方不得强迫甲方学生加班。

四、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管理

1、《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另行制定。本次《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活动,甲、乙双方各安排一名项目组组长,具体协调项目运行与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管理。

2、甲方指派实习指导教师一名负责实习生的实习、专业指导及管理;甲方指定实习生两名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实习生日常组织管理。乙方配合甲方共同管理实习生,指派专人一名,定期向甲方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并为甲方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3、由甲方负责教育工学交替项目企业实践学生必须遵守乙方的各项工作制度。学生上岗前,乙方必须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4、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与《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项目有关的实践岗位,并选派资深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

5、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结束,学生离店前乙方向甲方提供学生实践鉴定、实习证书,并对学生工学交替实践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鉴定,评选优秀实习生。

6、实习期间实习生不得擅自离岗,因故不能继续完成实习任务须提前三日申请,甲方、乙方均同意后方可离岗。

7、乙方如实习生因实习违纪被终止实习,乙方有责任将违纪学生的材料(提前三日)寄送给甲方。甲方也需在接到材料一周后回复乙方相应的处理结果。

五、工学交替项目学生实践待遇

1、学生工学交替企业实践期间,乙方为在岗学生提供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实习生活补贴,每人补贴的标准为: 900 元/月。

2、学生工学交替企业实践期间,乙方为在岗学生提供劳动保护措施,免费提供工作服、食宿和享受夜班费。

3、学生工学交替企业实践期间,乙方为在岗学生购买个人人身意外保险(该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对于完成工学交替企业实践任务,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经双向选择,乙方择优录用甲方实习生为正式员工。乙方对这部分学生不再实行试用期,并按《劳动法》有关规定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

六、工学交替校企双方深度合作

1.甲方聘请乙方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与兼职教师,为在校学生开展讲座、技能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活动。

2.乙方根据需要邀请甲方有关教师为乙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为甲方青年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并选派资深人员作为指导教师。

3.甲乙双方共同开发横向课题、编辑出版校企合作教材、开展“订单式”、“冠名班”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4.乙方可设立奖学金或以赞助的名义,资助学生和相关教学活动,密切甲乙双方关系。

5.甲方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如需追加教学内容,邀请乙方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甲方按学院规定支付讲课酬金。

七、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协议书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代表人(签名盖章):

代表人(签名盖章):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编:

签订日期:年 月 地址: 邮编:

签订日期: 年 月

4

日 日

推荐第4篇: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总结

世行职教发展项目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一、项目建设概述

2009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与世界银行签定了关于广东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项目的协议。协议规定:世界银行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实施,选择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轻工,下同)、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简称省城建,下同)、阳江高技(简称阳江高技,下同)三所学校,从2009年8月开始,用5年时间,重点实施学校校企合作、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为更多学校的改革和政策开发提供经验指导。

经过五年的建设,省城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五年中,学校的校企合作贯穿了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等建设任务的整条主线,紧紧围绕世行项目活动逻辑框架图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探索并实践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二元合

一、三阶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信息平台、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双制合作培养和引企入校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情况总结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方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一是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两年建设期内学校先后出台和完善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考核办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协议范本》等17项管

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汇编》,同时,还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校企合作工作,为校企合作工作规范安全、科学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由省城建牵头制定,三校讨论认可的《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校企合作工作方案》、《校企合作章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合同范本》在三校使用,《校企合作合同范本》被广东省人社厅推广在全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使用。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校长亲自分管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单独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配备办公室60m

2、专职工作人员5人,成立校企合作项目审核领导小组、专业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并设立系校企合作专职管理员。三是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2014年3月,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由学校牵头,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成立“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有3家行业协会、33家企业、5家院校入盟,会上,与海信、中兴、家商城、粤能工程、中天建设、吕氏国际、美霖装饰、松下万宝、思哲、创维等企业合作的10个校企双制班同时成立,至此,学校共有14个校企双制班。同时,学校还加入了广州市萝岗区校际联盟、产教联盟和政校企三方联盟等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有效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企业用工平台、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平台,集团运行正常,机制完善,推动了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评价。学校根据《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考核和奖励办法》,每年对校内各教学系各部门进行考核,奖优惩劣,表彰校企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时,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考核,评出校企合作优秀合作单位;此外,对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从职业素养、工作技能等7个维度进行等级考核评定,并给与相应的奖励。

通过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建校企联盟和开展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举措,促使校企合作多元共生共赢,着力打造成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合作工作有协议、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 2

及有经费保障,从而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5年来,学校校企合作办积极推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共有签订校企合作企业102家,开展了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目前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55个。如,室内装饰设计在在校内广州九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邓泰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入校共建模拟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在校外与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广州川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香港马斯其尼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州美霖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汉逸精思文化空间设计传播机构、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浩瀚图腾环境艺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建立校外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又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吉华岩土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综合轮岗实训。再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立白集团、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等8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了本专业学生到食品所和省农业院等进行企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期间,多次组织学生到中兴、海信、立白等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实习学生赢得企业的好评,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9%。

(三)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和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 近两年来,学校依托省人社厅搭建的“百校千企”和“校园对接产业园”等校企合作平台,乘势而上,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首先,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城市建设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有效地搭建了“四个平台”。第二,还参加了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等各妆也行业协会,掌握最新行业信息和动态。第三,学校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等机构,并每年定期开展年会和专业建设研讨会,听企业专家对学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意见,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调整优化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 3

信息平台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外部资源、畅通内部信息、实现项目策划及分析,为校内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流程化的服务。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学生实训,实习工作的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企业寻求到合适的合作学校,扩展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的渠道,加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的力度,为企业寻求甚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铺平道路。目前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上有134家企业注册,校企合作企业注册率达100%,,并与三家院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拥有477位学生会员,招聘职业多达143类,招聘岗位共有1460个,并且有6个合作项目。2014年的毕业生招聘会采取现场招聘和校企合作平台网络招聘同步进行,共吸引了包括海尔集团、中兴通讯、海信集团、中天建设、万科集团、中国电信、华润水泥、益海嘉里、菱王电梯等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高科技新型企业在内的近170家用人单位。企业向1934名毕业生提供59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求人倍率达3.01。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有效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

学校依托世行项目开发了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开发目标在于满足学校、企业、毕业生三方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化管理,构建毕业就业跟踪服务长效机制。自上线运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120位教师注册使用,1200多名学生注册使用,注册企业达102家,开展网上招聘会一场,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共有988个,通过系统向毕业生发送电子邮件问卷调查8次,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搭建了企业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和企业沟通供需双方信息,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目前正着手系统的二期开发和优化部署,预计12月底完工。

(四)开展企业项目研发与技术培训服务

为了促进校企融合,主动服务企业,三个重点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与工艺改进项目,面向企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讲座、4

深入企业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共28项。如,室内装设计设计专业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富力集团设计院等12家企业共建“广东省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研发基地”,着力于室内装饰设计职业的技术研发、培训与推广,目前已修改审定《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标准》,开发室内装设计师(三级、一级)实操和理论题,新开发室内装饰设计员(室内配饰方向)职业;同时以校内外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室内装饰设计专业21名教师先后为874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25.7万元,培训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中级工、装饰美工高级工等。室内装饰设计专业邓泰、朱锦辉等教师还与参与广东省装饰总公司设计南方花园2期样板房等室内装修设计项目9个。又如,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师为广东真正工程检测公司测定砂中氯离子含量技术服务项目,该项目为企业提供了砂中氯离子含量准确而方便操作的实验方法,确保了建筑用砂的质量安全。与汇科公司共同建立“汇科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发中心3个,开展食品添加剂等项目研发,校企共同申报获得国家专利3项。为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和云浮亨达利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200多名员工开展分析工、建材物理检验工等职业工种的在岗职工培训鉴定,大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再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古娟妮、张海霞等教师参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软土岩溶地区板梁式双排桩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施工技术项目,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荔湾区西湾路改造工程项目。类似的技改项目有5个。同时,建筑施工管理专业还为广东泽宝变形监测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施工员、测量员等工种培训127人次,为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有效配臵起到积极作用。

(五)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我校室内装设计专业申报筹建的 “邓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国家人社部批准并得到国家和省级财政30万元的资金支持,我校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工作室的发展,大师工作室积极按申报项目开展工作。工作室积极探索新颖的人才培养模,传统学徒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工作室初步形成了老师“推荐— 5

—考核——培训——入选”的招徒模式。邓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一是校企合作,传技授艺。2012届有三十位弟子入选“邓泰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行业的活动:2012年8月工作室成员参观天河区弁师傅红木家具制作过程;2012年10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在广州美林国际软装论坛; 2012年10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观了“广州方纬装饰有限公司”等。大师工作室与广州市集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技能人才培养。二是项目设计,产学结合。大师工作室利用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将装饰工程项目引进大师工作室,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设计项目有:2012年8-10月完成《茂名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规范设计项目》;2012年10-11月完成实验项目《沿海地区传统乡村别墅设计》;2013年12-11月完成实验项目《湖南现代乡村别墅设计》等。三是指导竞赛,技能成才。工作室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设计技能大赛,在“2012年广东省第一届家具设计技能大赛”和“2012年广东省岭南杯室内装饰设计技能大赛”中,工作室弟子获得了五个一等奖,九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家具设计技能大赛还获得学生“团体第一名”和“特别贡献奖”。此外,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建吴惠勤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建设了产学研创新工作室机制带领专业教师、学生合作共同开设了综合课程教学、新检验技术研究等教学与项目工作。

(六)开展“校企双制”合作培养

“校企双制”订单培养模式即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一般由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模,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目前全校与企业合作共办有“校企双制”班14个,聘请78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教学,培养750名校企双制班学生。各重点专业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办冠名班、校企双制班,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实施校企“八个共同”教学,。如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与广州市吉华岩土检测有限公司共建“吉华岩土”校 6

企双制班、粤能工程校企双制班,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与佳远钴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佳远钴业”校企双制班,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与广州孝尊组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孝尊组”冠名班,企业参与了制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开发、组建师资队伍、实施教育教学和学生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这充分说明了企业深度参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七)引企入校,产学研用一体

一是建立“家商城”产学研实训基地。从2013年以来,学校与“家商城”电商公司通过多次互访、调研、沟通达成共识,双方共建“家商城产学园”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企”的战略合作模式,把电子商务整套业务流程引入实训基地内,设臵产品摄影、产品编辑、美工设计、网站客服、网络营销、采购助理、SEO专员、仓储物流、质检专员、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网店运营等12个实战工作岗位,通过这种真实的工作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流程,使得工学紧密对接产业、企业,校企双方联合建立“职业感知——职业体验——职业实践”的“二元合

一、任务驱动、三阶递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校企共建时尚智造产业园实训基地。学校与广州雅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和鹰机电集团、思纳可时尚设计机构、广州光影摄影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长福校区共建 “时尚智造产业园”。 校企将以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致力打造时尚服饰产业设计专业化、应用信息化、制造自动化、资讯网络化为目标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时尚智造产业园”目前已形成四大板块的功能用途。工业板块:“时尚工业数字智造平台”引进工业制造的全生产过程的先进数字设备,涵盖拉布、切割、裁片传送、缝制各生产环节的数字设备;信息板块:“时尚信息科技应用平台”提供行业专业的CAD(电脑辅助设计)、PAD(产品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应用技术;产品板块:“时尚产品设计展示平台”通过引进设计机构与设计名师搭建“时尚设计名师坊”实现设计市场 7

化、产品化;传播板块:“时尚传播电子媒介平台”拥有专业的时尚产品摄影影棚及后期处理制作机构,为产业提供相应服务。

世行项目建设期间学校的校企合作和校企双制办学案例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易、搜狐和广东职业技能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由于校企合作工作出色,学校连续两年在全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督查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被省人社厅批准为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

推荐第5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出与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相适应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我校狠抓契机,创新办学思路,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1、人员组成

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务、学管、招生就业部门,有关专业组学科带头人和企业负责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

2、主要职责和任务

①向学校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设置的建议。

②研究课程设置,修订教学计划,提供职业岗位能力要求。③构通信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讨交流活动。

④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

二、合作专业、培养规模及合作企业

l、合作专业。合作专业为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2、合作培养规模。2009年预计首批招收建筑工程管理三个班专

业共160人,并认真总结和摸索经验。到2010年,力争开设4-5个建造工程管理,在校生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3、合作企业:根据我校的培养方向和开设的专业,首批选定了n家对口合作企业,其中(以下企业名称):

三、校企合作职能范围分工

1、定期召开咨询委员会、分析形势、研究措施、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2、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研修的学习、生活条件。

3、学校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兼职教师(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并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

4、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必要的生活条件。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每年不少于120课时。

5、利用学校的教学优势,积极承担合作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每年要达到500人次。

6、根据合作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

四、合作的主要内容

1、开设订单专业或定向培训。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

良好的对接

2、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3、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短期文化知识培训。

4、校企经常开展联谊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五、学期合作方案

二月份:上旬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下旬邀请合作企业代表参加市职业教育“校企”联席会;

三月份: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专业的见习活动;

四月份:学校的招生宣传月,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五月份:组织好毕业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六月份:①对入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②组织开展好所有毕业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五、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系统行业支持。要经常向有系统行业反映情况,大力宣传,以引起重视,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并在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购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2、改善实训条件,加大设备投资。在现有基础上,拟在三年内投资n万元,建成一个系统、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预决算系统;土木实训中心、岩土实训中心、校外实训中心和土建实训基地。改进

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能力和质量。

3、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培训领域,缺乏师资和经验。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拟每年拿出n万元用于师资进修培训。

4、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确定一名专业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既是校企合作的协调员,也是专业建设的责任人。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利的及时调整,以确保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力顺利实施。

六、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及具体条款见附件。

推荐第6篇:工学结合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工学结合强技能校企合作促发展

——路桥073班顶岗实习顺利完成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发展。近日,应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的邀请,建艺系路桥083班全体学生前往浙江海宁参与沪杭高铁第六标段项目进行顶刚实习,实习时间从5月10日至6月6日。

该班共有37名学生,分别分配到项目部测量班的GRP点放样、GRP点平面测量、GRP点高程测量、轨道板精调四个组。实习期间与项目部测量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好学上进,勤奋敬业,较熟练地掌握了工程测量员相关技能,协助项目部顺利完成了相关测量工作。

实习结束后,参与顶岗实习的同学与路桥教研室部分老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实习学生就实习中的感受、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纷纷发言,与会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同学进行了鼓励和祝贺并就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推荐第7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

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办好“创业园区” 推进校企合作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由于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也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祁阳县职业中专紧紧抓住了这些难得机遇,全面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助力祁阳工业园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学校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湖南省“双示范”学校。

一、校企合作助推办学模式的转型

(一)校企合作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4年,学校办学规模增长了2倍,在校生人数达了639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163人,非全日制学生1230人),成为了永州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中职学校。校园面积由150亩扩大到260多亩,形成了“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专业12个,涵盖加工制造、电子、服务财经、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专业大类。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推行 “校企互融、多元共建”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与“厂校合

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正在争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二)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办学模式的转型的契机

永州市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而祁阳县又是永州市的一个大县。祁阳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7万人。县委、县政府根据

1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把祁阳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新区,而祁阳县职业中专就位于园区内。目前,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9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将需员工10万余人。

根据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以科力电机、美星光电等为龙头的微电机、电子元器件及五金件等机械电子业。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等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制鞋、服装产业。以金浩茶油、五洲药包、湘妹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为主和以营养液、大肠液、生物制剂和药用包装材料的食品医药业。以祁阳海螺水泥为龙头,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升级的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业。

学校审时度势,积极主动迎接产业转移,重新定位发展,明确办学思路,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就业转”的思路融入园区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新开钳工、美妆等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解决中职学校所面临的“招生难、实训难、就业难”等几大难题,使学校快速发展。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实效,结合专业和企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内“创业园区”模式

建立“教学、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好,但现状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

2 内在动力,一边热一边冷。为此,学校果断决策,投资1200多万元,在校内建立“创业园区”,占地30多亩,自建厂房,招商引资,创办股份制企业“中兴制药机械厂”、“阳泰电子厂”、“阳光服装厂”和“祁阳县职业教育印刷厂”4家校办企业,学校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为机电、电子、服装、平面媒体印制等主体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企业有独立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又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校企一体,利益双赢,共同育人。

在日常管理上,工厂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并提供实践教学所需原材料;学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理论课教学,学生入厂锤炼技能,工厂高级技师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坚持“一个产品锻炼一批教师,一个项目培养一个团队”。目前,学校长期聘请校办企业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专家共5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近3年,学校共安排专业课教师共计34人次在校办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等技术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才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学校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定向培养模式

目前,祁阳工业园区随着以凯盛鞋业、富福服装、成信鞋材等制鞋、制衣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增多,园区劳动用工需求量大,特别是鞋、服设计与制作技术专门人才更是短缺,已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现象。经

3 过考查调研,2010年,学校与凯盛鞋业、富福服装达成合作共识,重新调整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结构,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入校即入厂,毕业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通过与企业实行定单式培养,学校负责招生、理论课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训。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安置就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负责授课、讲解及学生的入厂实践指导。服装专业2011年秋季招收新162人,全部实行订单定向培养。该专业从一年级就引入了企业培训教材,由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实行“4+2”教学模式,即每星期安排4天校内学习,2天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三)校店合一模式

目前,商务外语、财经与导游、美发与形象设计等部分专业在祁阳本地较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学校想方设法集社会之力,筹资金办企业,为确保学生实习与专业对口创造条件。例如,2010年,学校与广东百莲达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东魅力·祁阳店”,一年来,不仅安排接纳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还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2011年,学校与祁阳县鑫利大酒店合作,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了“鑫利商务会所”,给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教学环境。

(四)项目运作模式

祁阳县是被农业部命名的“油茶之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非常适宜种植油茶,油茶的种植历史也非常久远。以金浩茶油为代表的茶油品牌更是享誉全国。2008年,学校以油茶种植专业为依托,投入 30万元与祁阳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油茶种植改良、加工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油茶种植改良的理论研究与农户种植指导培训工作。形成了“公司+专业+农户+

4 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及农户运用从这里学到技术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扩展校企合作受益群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也参与创办了一些经济实体,既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协议中规定这些实体有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培训教师等义务,又遵循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的独立生产经营决策权,校企一体,成为工学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三、校企合作的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的情况是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的建设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推动了校企合作开展,但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只有学校多方面采取主动措施。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应当遵循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的基本原则,具体做到四个“共同”,达到三个“零距离”。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的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推荐第8篇:热工学工作总结2

热工学课程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讲授的热工学课程情况进行一下工作总结。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为2003级农机蒙

1、蒙2班共59人讲授共28学时的热工学课程。

下面我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外作业、考试和评卷五个方面讲述热工学课程的工作总结。

一、教学过程

热工学这门课是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如没有参加实践,很难从书本联系到实际,更难从实际返回到理论。所以课前不仅要充分备课,而且还要深入实践,对热工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热工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做到熟练掌握,再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多联系实践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的更深刻,同时也更能吸引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对此课比较感兴趣,如仅仅局限于书本会使学生渐渐对课程产生厌倦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导他们自学是关键。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过实践例子给大家一些情景,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刻。课堂上我除了给同学们讲授大纲要求的内容外,尽量满足现在同学们的好奇心,在课程范围内为他们讲述与热工学相关的其他内容,为他们扩展知识面。同时注意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在课堂上设置讨论内容,让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这样不但给同学们提供了主动思考得机会而且还能让大家共同分享好的意见和想法。还有就是学会幽默,让大家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严肃课堂纪律,要求同学们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在上课期间要求不准接听电话,发短信和睡觉。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要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三、课外作业

为了巩固同学们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每节课结束之后都要为同学们布置课外作业,作业内容和课上所讲内容相关,但形势不定。我觉得这么做教学效果相当好, 有时针对基本知识,有时考验大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学生积极性很高,调查的结果也比较好。

四、考试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在出试题的时候我想试题覆盖面应该要广,题型分布要有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分析题和简答题。照顾大多数同学,试题难易程度要适中。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有时间复查。能考核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评卷

通过评卷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基本掌握了大纲要求的内容,中等和以上水平的同学成绩较好,说明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大部分同学都对热工学的基本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推荐第9篇:工学交替指导老师工作总结

工学交替指导工作总结

我系09级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24名学生于2011年6月12日来到XXX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是每一位学生都要需要认真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企业选拔、考察人才的一种方法和形式。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就业的高度来对待它。

XXX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全、质量最优的精密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是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是国内知名塑料电工机械专业制造厂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企业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滚动元件的生产、检测装备,产品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规模、生产品种和质量水平稳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中国机电日报誉为“中国滚动元件之王”。

学生为期一个月的工学交替,由于时间较短,主要是认知性和实践性的实习,分布在品管部、丝杆车间、导轨车间、综合车间。涉及的主要岗位是检测检验及其相关岗位,主要有原材料质量检验、外购外协件质量检验、导轨检查等。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公司不可能让实习一个月在校生真正顶上工人的生产岗位,而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每一位学生都配有师傅,在实习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向师傅请教和询问。学生在车间能通过专业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的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中,同学们在可以接触到精密的检验检测设备、工具、量具,不同精度等级和要求的零部件,零件的生产加工工艺和相关产品的发展水平与方向以及企业的文化和氛围。

在下企业之前,系部领导作了相应的动员,着重强调了纪律和要求。明确告诉学生,进入企业,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就不仅是你的个人行为,还代表了整个机电学院的形象。在车间,师傅和部门领导对你们的评价将会影响到企业跟学校后续的用工和合作,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同学将来的就业。因此,在企业的一个月时间内,大部分的同学都能遵守按工厂的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穿工作服进车间。当然,少部分同学情绪有波动,不够踏实努力,甚至会旷工,这也通过做思想工作,适时引导,使这种消极影响很快平复下去。

XXX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服务、创新。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企业的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公司。经营理念是品牌是金、服务是心。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财富。质量方针是改进、创新、品牌、绩效。发展战略是以创新的观念引领企业快速发展,以创新的管理引领企业深入市场,以创新的制度引领企业高速运行,以创新的技术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将会重新构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下级服从上级的理念,将会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触使他们在返校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XXX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公司为学生提供了住宿,可以在食堂吃饭,生活条件基本可以,工作也不是太苦太累,比较适合学生成长。工学交替一个月,企业给学生提供了XXX元/人的生活补助。学生在车间工作会与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可以学会与同事、上级沟通、协调;在生活中,也要锻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这一段企业的实习经历,主要磨练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它将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克服懒惰的习性,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在一个月的实习中,通过与学生座谈、开会、现场观察、和师傅交流等,我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只有一个女生由于在家没有劳动经历,刚来时适应能力较弱,闹情绪说要回去实习,通过几天的适应,在老师的辅导下,也能够跟上实习岗位的任务。

2.部分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有偷懒、迟到早退的现象,不注意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修养的提高。

3.个别学生不会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师傅之间出现了矛盾,产生与公司相抵触的情绪,对企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态度。

总之,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喜忧参半。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需要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在教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尤其要教他们做人。 “做事必先做人”,学生只有懂礼,才能立于社会。

机械工程系 总结人:XX

二O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推荐第10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名词解释: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校企合作是指一种工学结合实现的方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把公司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管理方式等引进学校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实践操作与学习的一门主修课程。

2011年-2012年第二学期,我校正式与铜陵江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合同,正式成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标志者我校继机械加工、计算机文秘后,又一次的把工厂直接引进校园的工学结合方式。

此次与江威电子合作,我校在实训大楼开辟了200平米的电子机电生产线厂房、引进了多组高端生产设备和工位,并有江威电子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协助指导生产,学生无需离开校园即可参加工学结合,提高技能。

2012年3月13日,我校专门成立了工学结合管理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分管全校工作的张孝马副校长担任,金国宏副校长、办公室吴琼主任、总务处周述涛主任担任项目组副组长,各专业工学结合小组组长均由我校该专业优秀教师或工程师担任,在一线与企业委派人员一起,手把手辅导学生生产、实践和学习。 我校超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非常重大意义。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以外,还能学习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含实验室都学不到的企业生产流程、技术指标要求、产品成型过程、公司内部技术等。学生除适应和体验企业的管理、锻炼实践能力外,还能历练学生服从管理、刻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提前体会工作的辛苦和乐趣、认识社会、认识父母工作的辛劳,懂得珍惜在校其间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体谅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酸,从而更加激发学生自身发奋学习的求学欲望,也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提高社会声誉等方面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认识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存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校以及每个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

每个学生都能在智通成人成才,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有信心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我校不断更进的教育体制中逐渐锻炼成长,将来走进社会,成为有职业素养、能适应社会、愿吃苦耐劳、怀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作者:程有华2012-05-06

第11篇:工学一体化

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

王福建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新常态下的增长,人工工资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只求数量转变为质量与数量并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学生的培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技工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此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快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满足用人单位对技工学校毕业生质量要求。

当前到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是初中阶段学习竞争的失败者,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严重匮乏,甚至于连小学的分数计算都不懂,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行为严重不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理论教学后技能训练的模式,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课堂上会睡下一大片,有教师把这种现象戏称为“睡美人”。即使勉强能听一些,到技能训练阶段时又把前面所学彻底忘记,这样做不但效率低,效果差,造成重复授课,增加了技能训练教师的负担。但如果等到把基础的一些知识先补习好后,再上专业基础课显然不现实且不可行。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融合各种理论知识教学及综合素质养成的一种职业技能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它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模块,并把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融入技能训练的教学中,这样做的好处有:首先让学生避免了一进技校又重复初中阶段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做到了眼到、手到和脑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避免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重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通过模块的设计,设计出一些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蕴含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的课题,避免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我校是2014春季在数控车削加工班开始进行探索性的“工学一体化”试验教学,通过三个学期以来的试验性教学以及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个人认为当前在运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更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我们从试验性教学中得到收获是:

第一是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其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学到的知识更多,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时间更短,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第二是在设计学生工作页时,就培养学生如何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得与失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上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加工,如何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去解决工艺问题;如何去查找资料等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工具。 第三是运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只有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分阶段、分层次阶梯式地进行实施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条件下的学生开展不同模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做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工学一体化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的表现,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其实过程正确离结果正确也就不远了,只不过是多练习和少练习的问题。

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手段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第一,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由一个教学团队来完成,在这个团队中以实习教学为主导其它教师进行配合教学的过程,决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得了的,根据不同条件在一个教学班中配备数量不等的一体化(或双师型)教师(本人认为师生比为1:8~12为宜)进行教学,教学班的人数应控制在30人以内,并注意控制理论教学的时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第二应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问题,决不能把多个教师同上一个教学班当作轮流上课的形式来对待。第三应避免过去实习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学生干多人看,实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重演,一句话不能让学生闲着。第四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对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进行融合、训练过程简单化,则往往会把工学一体化教学变成理实一体化教学。

虽然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果的两极分化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更为严重,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以额外增加学习任务 ,这样做不但是对学习好的同学的褒奖,更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鞭策;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采用推着走的方式促使其尽快迎头赶上;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采用老师加同学扶持的办法,督促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学一些知识,我把这种方法形象地比喻为放飞与推拉的过程。其次是教材的编写问题即:由于目前开展一体化教学都还属于探索性的教学,还没有一本令人满意的教材,也不可能有这样教材出现,因此,技能训练的内容应如何与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如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一直是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非常难以把握的工作难点。

当前人们对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在于一是错误地把工学一体化等同于理实一体化;二是认为工学一体化就是不需要理论知识仅需要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仅对实习教学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而对于其它方面的知识则基本不涉及,它更加注重的是最后的结果。换句话说仅教会你怎么做这一课题和教会一些基本的专业理论。而那种认为仅需操作训练而不需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要知道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极其有限的,很难想象的是:一个技工在前面工作,后面还需一个工程师跟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但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国有企业中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应体现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高度融合,它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训练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更包含着对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严格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作的方式及方法与学校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理想中的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高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技能训练,教师也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对于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由于我国在2009年刚开始对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教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说清楚工学一体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么样开展更是莫衷一是(这一点在人社部编写的一体化教材中显露无疑)。显然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新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地建立,旧的教学模式尚存的新旧交替之际。如何做好这两种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转换与衔接,应当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在此斗胆建议如下:一是当前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不宜大面积铺开推广,而应在有限的范围内继续开展试验性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同时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二是不应急于给工学一体教学套上固定的模式,而应以几个(个人认为比较合理3~5个)教学周期的试验为依据,充分听取各方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特别是要倾听基层第一线的教师的声音和意见而不是“所谓”的专家们的意见,并逐步有序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直至转换完成;三是应做好长时间探索的准备,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一哄而上地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总之,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对于其规律性问题的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这项事关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有待于全体技工院校教师共同去探索与面对,但无论如何都要勇敢地面对并身体力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2篇:品质工学

学习产品质量设计与控制的收获与体会

田口方法是田口玄一博士在1950年代开始构筑的预防设计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告诉工程师如何把质量设计到产品当中。 田口方法在国外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机械,汽车,电子,半导体,化学和医学等领域,但是在我国还却很少见。几乎没有相关图书的出版。许多人误解田口方法就是实验计划法或者是6σ等质量管理方法。其实田口方法并不是质量管理方法,而是面向工程师的,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开发时间的设计方法。使用田口方法,可以提高我们产品质量,使我们的产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安定地工作,不发生或者少发生故障。使用田口方法,可以使工程师摆脱试行错误,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高的产品质量,提高设计效率。

一般人认为,品质工学是比较难理解。我想原因是在于如何学习品质工学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学术体系。确实,品质工学是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内容比较深奥的一门学问。但是只要理解他的目的以及思维方式,也就会认可品质工学的一系列的方法论。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正是众多古圣先贤所共同拥有的,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品质工学。

学习品质工学,不仅要学会这种方法,更要运用到实际中去。比如电气铸造,就是通过电流在液体中的流过,使液体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析出,在电极表面制作出均匀的金属膜的方法。镀出的膜,纯度高,均匀度好,具有又薄又坚固的特点。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金属带,作为关键部件用在某个产品上,但是在做可靠性测试时发生了问题。本来应该具有1000小时以上寿命的,却在几百小时的时候,金属带断裂了。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通常是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开始.而且需要大量实验。但是,如果进行思维革命的话,我们会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实际上,还有一种方法一次寿命试验也不进行也可以解决这个的问题。同时这个方法还可以消除作业环境,处理液管理等等所需费用。当然,在时间上,费用上可以大大节约成本。那么,首先先把问题搞清楚。不是光光看金属带断裂这个表面现象,而是试着分析技术上的本质问题。金属带的断裂可以认为是带材内部的结构不均匀。所以不应该是进行连续试验看带材到何时断裂为止的时间;直接测量镀膜构造的不均匀性应该来得更为有效率。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电气铸造是通过电的能量将金属离子一个一个排列整齐的方法。所以,如果排列的不好也就是说制膜条件不佳的话,金属离子排列不均匀的点就一个一个出现,全体的强度也就变弱了。

品质工学所期待的状态,即技术问题解决的思维革命,那就是对捕捉问题的方法评价的方法作出变革。而不是针对一个一个单独的问题进行对策这样眼前的问题可以解决,那些未被发现的问题也得到处理,对于系统全体来说的最佳条件应该已经找到。因为只要是最接近理想的条件,对于所有的问题就应该是最佳的条件。

第13篇: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1、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走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走向实践过程为主;体现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作为教育制度是有章可寻的,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建国初,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四百多万,刘少奇因此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极大地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管理结构。它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结合,必然形成对“工程”的管理和对“学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纪律、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工学结合是一种助学举措,是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因为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可以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一些职业院校开展了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探索。它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任务。要求探索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招生、学籍、教学等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要求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

2、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敎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的方法。” 革命导师列宁说:“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者没有

及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言论深刻揭示了劳动与教育的双向关系,是职业教育贯彻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也是职业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理论支撑。

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特别是体验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和信仰广泛地存在于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多方面解释,其中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做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理论的提出,为工学结合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为适应现实的需要而有选择有方向地学习,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情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养成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根据教育界近几年的研究,工学结合一般有如下具体模式。

1.引企入校模式

“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跑机器”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软肋”,也是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两张皮”的体现。但在一些职业学校“车间”里,却可以看到一排排数控机床、一套套激光焊机、一台台型号不同的汽车,这是引企入校的结果。具体内容是:职业学校与企业集团联合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各类设备和材料,学校出师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在这样的学校里,每年都向企业集团输出大量技术工人,他们很快成为企业骨干,真正打造出了“金蓝领”。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培养出了适应性强、企业急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2.办校入企模式

把班级建在企业,“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培养模式,也被称为办校入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出学生,企业盖厂房,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基地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名学生上岗,可以承揽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加工业务。通过合作,学校提高了办学效益,对企业而言,相比从社会上招收的工人,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管理难度小,也缩短了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来说,以工助学获得的工资不仅解决了学费、生活费,还能补贴家用。

3.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

经费短缺是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的难题。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办企业,探索产教结合的新路子,是值得提倡的。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在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创办各类企业,形成“五个合一”模式:①是车间、教室合一;②是学生、学徒合一;③教师、师傅合一;④是作品产品合一;⑤是育人、创收合

一。这样不但能解决职业学校经费短缺问题,也许能创出自己的产业品牌,形成当地的产业支柱。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

4.订单式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它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及企业参与程度,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形式 。

5.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指学生到企业具体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生产工作实践。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工作期间有正式的工作岗位,要像正式员工一样承担一线的岗位职责,这是顶岗实习的重要特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委派的具有实践技能和经验的技师指导,与此同时,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反馈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校则根据企业实际和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工作实践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增强实际独立工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岗位,促进学生就业 。

6.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指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它是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的工作实践顺利进行。同时生产实习环节基本统一安排,分散进行,双向选择,灵活多样。主要是按照每个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由学生自主联系实践单位,只要能满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即可,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巡查,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习生产实习情况。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交替方面,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在课堂学习方面,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技能,注重素质,设置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大课程模块,为学院实施工学交替奠定了基础。

7.“2+1”模式

“2+1”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具体来说,三年教学中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践。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其突出的特点是校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 。“2+1”模式能有效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借助社会力量,促进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

8.项目驱动模式

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合作,来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具体项目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商来定,它是以项目为双方合作基础的。通过项目合作过程来完成和实现培养工作的一种形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①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互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及项目所需的物质条件,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企业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③以项目为载体和纽带,把企业和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校企共赢,风险降低;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因为它是以项目为中心而开展工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项目服务 。项目驱动式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寻找适合工学结合项目有一定难度,因而这种教育模式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本文从教育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层面来分析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教育界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育界面临的问题:(1)许多职业院校市场主体意识不强,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没有认识到推行工学结合是大势所趋,思想观念陈旧;(2)工学结合是新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需要教育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作深入研究,搞好理论建设;(3)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缺乏对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深度调查,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容易造成工学矛盾;(4)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职业院校认为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主要是教授高深学问,因而采用“压缩式”本科教育模式;(5)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而一些农村的职业学校连基本的实训设备非常差。诸如此类等等问题需要教育界思考。

教育界的应对措施。(1)职业院校要提高工学结合的思想意识,树立市场主体思想,意识到推行工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如国家教育文件一再强调工学结合;

(2)加强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尤其深究欧美国家工学结合理论,在汲取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创新我国工学结合理论;(3)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学校每年应组织干部教师下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和企业现在与未来的人才需求,以增设相应专业;(4)高职院校聘请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等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请他们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献计献策;(5)采取措施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如选送教师读在职研究生等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2.企业界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界面临的问题。工学结合在推行过程中,企业认识不到位,消极面对工学结合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工学结合中收益不大,即使不参加工学结合,也可以获得技能型人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职业学校两个人才资源地。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成本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只想伸手用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看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没有认识到企业设备和设施不仅有生产性作用,而且还有教育和培训作用,因而对工学结合教育价值判断错位。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企业因为培训经费不足、专业化的培训师资缺乏、担心培训过的员工跳槽等,所以不太愿意招收“新手”进行培训。诸如此类等问题。

企业界的应对措施。(1)企业界要提高工学结合的思想认识,企业界人士不但要认识到工学结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更要认识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配合教育部门搞好工学结合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2)要促使企业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管理,除了靠企业提高认识外,还应鼓励企业采取参股等形式,联合举办高职院校,形成职业教育集团,让企业在工学结合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市场化,从而主动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管理。要塑造

“工学结合”优秀企业典范,对它们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企业积极投身到工学结合中去。同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更多的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各行业强制推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促使企业主动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3)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人才,就应改变以前培养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责任的观念,勇担培养人才的责任,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快捷的人才培养信息流。

3.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政府部门面临的问题:⑴政府投入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保障,但在现实中,由于政府投入长期不足,致使许多职业院展陷入一种自谋出路的境地,一边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号召工学结合,一边却是囊中羞涩的学校无法支付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各项费用。⑵东部地区因经济较发达,就业岗位多,职业学校比较容易与企业开展合作,但是对西部许多职校而言,往往面临企业资源短缺的困境,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帮助。⑶有关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已有的法律法规偏于政策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需要政府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⑷现有工学结合模式缺乏政府的督导和协调,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还没认识到双方有共同的利益空间,从而导致校企双方合作不多,需要政府来协调和监督他们。⑷诸如此类等问题。

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⑴把工学结合理论研究纳入国家科研规划,设立课题请专家进行系统研究,用最新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完善工学结合教育所需要的设施和人才。⑵完善有关工学结合的法律法规,使工学结合制度化法律化。同时,政府还应该颁布法律,规定高职院校学生把修实践学分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另外,把工学结合纳入法律规范,使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的一种义务,成为企业获得各种优惠的一种条件,保障工学结合的长远发展。⑶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在政策导向上,政府制定产业科研规划时,应把工学结合考虑在内。对于有工学结合重大项目的企业,实行扶持政策,并保证投资贷款渠道畅通,实行减免税政策,保证工学结合健康发展。在运行机制中,政府应出台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⑷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高职院校和企业提供合作信息,尤其要为西部职业院校寻找合作企业;要创造出有利于工学结合的软环境,如建立人才需求预报系统,统计当地或周边企业现在或未来几年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类型等;设立工学结合督导机构,定期检查工学结合的效果,促使校企双方长久合作。

第14篇: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总结

转眼近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自已到底掌握了多少关于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走出去,步入社会……在社会上没有人会像学校里的老师们为我们每一步路都铺好,都要靠自己。竞争如此激烈,可是从这次的工学交替的学习中,让我感到更大的压力,我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独挡一面,上课老师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根本就不记得,尽管以前都有学习过。这次课上,老师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用的是中文课件,而是英文的。对于我个人来讲,听起来真的有点吃力,有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单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更别提整句话的专业语的含义,只能听老师一句句的翻译,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翅膀根本就没有长硬,根本就不能飞翔。

网络管理技术这个专业,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对自己都要很严格,以前我们有学过h3c无线局域网的知识,课堂上老师也有涉及一部分回顾,扪心自问,好多都忘记了……这次工学交替,老师给我增强的是关于思科无线方面的知识。其实我觉得华三和思科在无线局域网这方面有很多地方很相似,例如协议,配置……

关于学到什么,每次课堂上记笔记,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全面,那我要把自己记的笔记要记得。每一次记不下来就直接记录英文,回来慢慢上网翻译。对于自己的要求,每天哪怕学一点,很多天聚集起来就有很多了。不仅掌握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关于个人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理论方面:

1、VRRP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2、LWAPP

轻型接入点协议,无线控制器与AP之间的协议

定义控制信息和数据封装在AP和控制器之间。加密方式发生在控制信息上面。

3、Rogue AP 欺骗AP

4、AAA认证

授权 认证 计费(检测AP是否合法)

5、Wcs wirele control system

思科管理无线功能  Wlan planning and design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设计  Easy to use

易于使用  Graphical heat maps

热点图解

 Device tracking and mapping 设备定位与映射  Detailed alarms and reporting tools 警报与报告工具

6、思科组网模型

 Split mac and local mac  Layer-2 lwapp architecture  Layer-3 lwapp architecture

7、无线网络协议

802.11a -- 802.11的衍生版,于5.8GHz频段提供了最高54 Mbps的速率规格。 802.11g -- 在2.4GHz频段上提供高于20 Mbps的速率规格。 802.1x -- 基于eap的认证方案。

8、胖瘦AP

9、思科无线控制器——AP过程

Hunting

Discovery Join

10、SSID AP唯一的ID码,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无线终端和AP的SSID必须相同方可通信。SSID就是一个局域网的名称,只有设置为名称相同SSID的值的电脑才能互相通信。

11、ip存储

通过INTERNET协议(IP)或以太网的数据存储。IP存储使得性价比较好的SAN技术能应用到更广阔的市场中。它利用廉价,货源丰富的以太网交换机,集线器和线缆来实现低成本,低风险基于IP的SAN存储。

12、ip视频监控 IP视频监控系统(又称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将视频信息数字化,并通过有线或无线IP网络进行传输。这使实时监控和录像等功能可以扩展到所有具备网络连接的地方,同时也使这类系统可以方便的与其他安防系统(如门禁系统等)实现无缝集成。

13、无线控制器与ap的实验配置

还有很多关于理论方面,就不一一的写下来了,对于技能个人能力方面:

1、学会复习以前丢失的知识,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补足。

2、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3、培养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于每一个小的知识方面,也要注重。做事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使我们整体的能力往更强大的方面提升。

5、英语方面也要有所提升。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周老师给我们讲理论的知识,先打下一个基础,后来的几周先讲一段时间我们就去做实验。H3c和思科我们都有做,前面的h3c做起来没有那么吃力,因为我们以前有学过关于华三的实验配置,但是思科真的搞得头都大了,好多的配置命令根本不知道,实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不是这里不通,就是那里错了……最后还是老师给我们解决了实验的困难,无线控制器与AP的实验,如何让AP连到无线控制器上?如何判断我们登陆的是无线控制器还是交换机?像这样的问题只有我们认真去做实验才知道如何解决,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思科无线控制器的配置主要命令:

实验中数据:ip addre 192.168.10.10 default router 192.168.10.254 Ap manager 192.168.10.11 ap transport mode:layer3 User :cisio

paword:***** 命令:Show interface sum

save

help

authentication op config 实验也可使用图形界面来设置,使用web访问。如图所示,是登陆进去的页面。可以升级控制器系统软件,在CCO上下载新版本……和用命令行配置具有一样的效果。

通过做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图形化的实现,更是对我们掌握的做了一个评估。

这次工学交替,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课本上的,有为人处事上的,有能力上的……也许以后我不会从事关于网络方面的工作,但是这次的课肯定会有它的效果,有它存在的作用。为即将动来的上岗有了一个推动作用。很感谢老师,为我们补充这些知识。

第15篇:工学机械

1.背景介绍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201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如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积极性是目前人才培养机构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紧随《机械原理》这门机械专业重要技术基础课之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延伸,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查阅科技资料、计算机运算、机械制图、以及机械设计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设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改革思路及方法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题目品种较少,局限于诸如蜂窝煤制作机、多工位机床刀架传动系统等有限几个题目,训练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运动循环图的设计、对凸轮/连杆机构进行作图法或解析法设计等。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可行性的验证环节,学生往往不管方案的正确与否,只要完成以上内容就万事大吉了,也觉得这一训练环节枯燥无味,所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设计也是一种创新”的理念得不到体现。

针对这一弊端,我们近两年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方法和训练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扩大题目的类型和数量,在利用虚拟设计手段对方案进行快速验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并初见成效。

2.1 题目多样化、生活化,提高同学的设计兴趣

首先,课程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一改以往所有学生的设计题目千篇1律的传统。我们从日常生活、工程实际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也鼓励学生自选课题开展研究(难度、工作量通过教师审核),如自动剥豆机、自动制饼机、自动棉签卷棉机等,不仅扩大了题目的数量和类型(见表1),而且学生觉得既有趣又不陌生,从而提高同学的兴趣,也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特别是前期调研过程中,他们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如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有的还讨教自己的亲朋好友,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 表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部分) 题目名称

1.

自动打印机2.

巧克力包装机

3.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4.

医用棉签卷棉机 5.

洗瓶机6.

自动制饼机

7.

一次性套鞋加工机8.

糕点切片机 9.

薄壁零件冲压机10.

螺钉头冷镦机 11.

模拟行走健身康复仪12.

自动链条编结机 13.

表链装配机14.

平压印刷机 15.

硬制胶囊分离装填系统16.

铅笔打包机 17.

压片成型机18.

自动送煤机

19.

半自动平压模切机20.

电瓷帽坯件成型机 21.

碾压式切管机22.

旋转型灌装机

23.

腿部肌肉恢复机24.

步进板材冲孔机构 25.

电机转子嵌绝缘纸机26.

纸杯加工机 27.

剥豆机28.

自动打印机 29.

自动制钉机30.

玻璃切割机

31.

一次性纸杯加工机32.

健身球检验分类机

2.2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虚拟设计手段,加快创新进程、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

以往的课程设计结果,往往停留在几份图纸和书面报告,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机构或机器是否可行不得而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计算机三维虚拟设计技术的发展,运用三维运动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三维虚拟造型,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及可行性验证已经轻而易举了,而且目前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积极性都很高,社会上对应聘者这方面也有要求。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的环节中,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三维设计软件(如Solid Works、ADAMS、UG等)对机构设计方案进行虚拟设计和运动学仿真,并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虚拟技术的运用加快了机构设计和可行性验证的进程,同学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对三维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而且,当他们看到经过自己辛勤工作设计的虚拟机器能够运动起来,都很有成就感,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他们的设计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图1为学生设计的一次性纸杯加工机的三维造型,图2 为冲压式蜂窝煤成形机的三维造型。

图2 冲压式蜂窝煤成形机

图1 一次性纸杯加工机

2.3

注重综合素质的训练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团队合作在设计制造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所以,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不再采用“单打独斗”的模式,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我们让同学自行组队,每个小组(3-4人)一个设计题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再也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当然,我们在工作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传统的设计内容之外,又要求每组提交电子版设计报告、计算机绘制的图纸、机构的三维运动仿真结果、以及PPT讲稿,并最后参加现场答辩。平分标准也增加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表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最终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所占比例

1.

答辩时,叙述条理清楚、明确10% 2.

方案设计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最终方案的合理和可行20% 3.

运动循环图正确,运动分配合理10% 4.

三维运动仿真效果能够真实地反应出所设计机构的运动情况20% 5.

运动分析结果合理、正确,本课题组对最终方案具有客观评价10% 6.

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标准、内容安排得当20% 7.

设计小组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合作愉快,每个成员都能够担当一定的工作量。10%

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学生不仅体会到团队协作对事业成功的作用,同时,在运用Microsoft Word、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文档、讲稿的编辑方面也加强了训练。他们觉得收获更大的是,每个人通过在答辩现场的讲解,对个人的自信心、表现力也得到锻炼。这些都为日后的毕业答辩、工作应聘等进行了一次演练。

2.4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同学的创新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同学的创新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对创新性较好的方案,我们首先引导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学院适当投资,鼓励他们将实物模型加工制作出来。通过自己动手加工制作,同学们对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会到书本与实际、虚拟与现实的差异,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都感到收获很大。

我们还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在06年上海市首届工程问题挑战赛上,我们从课程设计作品中选送了三件参加比赛,其中一个获得一等奖、一个获得三等奖,一个获得优胜奖。一等奖作品“残障人士辅助汽车驾驶装置”又代表上海 市大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图3是作品的三维造型。

参加比赛,对同学也是一个锻炼机会,他们从材料准备、展台布置到现场答辩,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参加,虽然辛苦和紧张,但他们从中得到了的锻炼,收获很大,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总结

每次课程设计结束,读着同学们的设计说明书,看着他们设计出来的“虚拟样机”,我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我为他们而骄傲和自豪。在指导过程中,看到同学们那样强烈求知欲、创造力、和责任心,我都为之感动。我觉得,同学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虽然同学们的设计还有些幼稚,方案的实用性还有待研究,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但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的训练,他们从不知道如何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到熟练进行机构选型和分析,从对三维设计软件的一知半解到成为软件使用高手,从拿到题目时的不知所措到最后展现出一个个逼真的三维虚拟样机,从一个个害羞腼腆的书生到站在讲台上对着全班同学慷慨陈词地讲解自己的“杰作”,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进步是那样的惊人,我认为,这已经达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目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教师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孙桓.《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JBZ Series Paper Cup Making Machines,http://www.daodoc.com/paper_cup_making_machine/overview.htm [3] 邹慧君主编.机械设计原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4] 姜琪主编.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体例及指导.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5] 裘建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孟宪源,姜琪编著.机构造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孙志宏,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教授,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主要成果:多年来一直从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级、上海市级和校级教改项目6项,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香港桑麻奖教金,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第16篇:高等教育工学

等教育 盐城工学院

【概 况】 盐城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经、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园面积243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学校设立15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7个校属研究机构,开设42个本科专业,面向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万人,其中本科生1.64万人。学校有教职工1352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403人,讲师、工程师等中级职称39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0多人。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5人,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4人、市“111工程”培养人选18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人。2008年,学生参加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项;参加省第二届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加2008年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省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获三等奖4项;“梦之声”合唱团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特等奖。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50周年校庆】 为庆祝建校50周年,该校建成盐城工学院校史馆,编辑出版《盐城工学院校史》,印制校庆宣传画册,拍摄专题片《弄潮》,举办了工程教育国际论坛、学术报告会、“青春放歌”大型歌舞晚会、师生摄影书画作品展和办学情况介绍会等系列庆祝活动,1000多校友返校参加各种庆祝活动。9月28日,隆重召开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省市各级领导、兄弟高校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等3000多人出席。

【评建整改】 1月,召开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总结暨整改动员大会,分解各项整改任务指标,组织中期检查和评建整改总结验收,形成《盐城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报告》,并上报教育部。以教学评价为手段,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全面实施ISO 9001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7月顺利通过江苏九州认证有限公司的第三方审核。组织了全校内审员资格培训,初步建立《盐城工学院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3个专业进行了试评估。

【专业与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2个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结构工程、企业管理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建筑工程专业系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与盐城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高等院校已达到14所,兼职研究生导师38人,在校博、硕士研究生44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已拓展至材料、化工、机械、土木、电信、经管等学科。

【科研项目和纵横向课题】 年内,有4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市(厅)级资助,实现科技到账经费750万元。其中,《微流控技术在心脏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3个项目列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科技项目计划。2008年度省科技厅批准盐城工学院4类4个项目立项,15个项目获省属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立项,12个项目获得2008年度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得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立项,10个项目获得盐城市科技局立项资助。共签定横向科技合作协议项目49项,与企业联合申报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项,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3项,通过大学科技园承接“863”子项目1项。与大中型企业联合申报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获三等奖1项。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7项,获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获盐城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11月29日,与盐城市科技局正式签订了共建大学科技园的协议,举行了大学科技园作为“江苏省级大学科技园”的揭牌仪式。教职工全年发表学术论文794篇,其中:校内引导期刊16篇,核心期刊308篇,被SCI、EI、ISTP收录51篇。

【职称评聘与人才引进】 年内,16人晋升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2人晋升(转评)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8人晋升(转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校内教授、副教授各2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75名,17名教师考取2008年博士研究生。

【学生教育管理】 年内,共评出“首届十大学习标兵”,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6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202人,“优秀毕业生”279人,“先进班级”66个,校内奖学金10367人次。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认定和上报工作,盐城工学院享受国家助学金的人数共2975人,总经费为595万元;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人数共42人,总经费为33.6万元;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人数共502人,总经费为251万元。年内,为790名学生办理了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401.72万元;设勤工助学岗位450个,安排勤工助学学生2544人(次),发放勤工助学工资40万元;为208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26.38万元;发放各类困难补助金约265.5万元。

【招生就业】 年内,招生5306人。其中:普通本科4037人、民办本科803人、民族预科39人、专转本427人,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8.2%。招生区域新增辽宁、重庆二省(市),在全国的招生省份已达26个,生源涉及14个少数民族。艺术提前本科录取分数线列苏北6所同类高校第一;本二招生人数达2900多人,列苏北高校第一;民办本科录取分数线列全省7所工学院第二名。毕业生总数为3332名,年底毕业生就业率为99.5%,622名本科生参加考研录取256名,录取率为41.15%,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14%。

【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 成人教育设16个专升本函授专业、5个高起本函授专业、22个高起专函授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3245人,比上年增长了18.5%,毕业学员2493名。与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MB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录取专业硕士学位班学员45人,在校生180人,近4年计230名学员已修完规定课程,获硕士学位证书。 远程教育现有电大在籍生11995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207人,开放本专科生9788人。2008年2月,经中央电大批准,与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设立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盐城市电大教学点(盐城市电大特殊教育学院),秋季首次招收学员53人。年内,共招收开放本专科学员4646人,比上年增长了25%。

【国际交流与校友工作】 年内,与韩国江陵大学、台湾高凤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全年共接待来自英国、韩国、德国、美国、日本等来访外宾19批70人次,组织28人次出访国(境)外友好学校,聘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籍教师7名。招收韩国、美国、孟加拉国等留学生10名,中英“3+1”合作班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68人。年内,成立盐城工学院校友总会和11个校友分会。

【新校区建设】 年内,按照全面落实“完善一期、推进二期、启动三期、调研四期”的工作目标,做好一期工程建筑总面积22万平方米竣工项目的结算工作。二期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亿元,行政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土木工程馆已通过主体验收,学生公寓20至24号楼完成主体工程,图书馆工程完成基坑开挖、人防地下室等施工任务。三期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2.5亿元。部分四期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做好电大地块土地款回收工作,调整南校区规划方案,做好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薛 浩 吴登国 智通海)

第17篇:信工学工办工作总结12

信工学工办工作总结20121

2本学期担任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并兼任通信3班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全院所有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院的学工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学工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配备,着重在于引导辅导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我院有6名辅导员,每个年级配备2名辅导员,本学期学生人数为677名,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113。我院专职辅导员多是本专业出身,带班又兼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但是相对而言减少了对班级管理的投入,重点是加强辅导员的责任心培养。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实行老带新的辅导员传帮带制度,由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适应辅导员工作。并通过学工例会互通信息,相互配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做好工作。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了学生党员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使用,还非常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大力开展典型培养和宣传工作,学院涌现出了胡永、蔡涛等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团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日常管理,推动我院的学风建设工作

1、继续深入强化常规管理,严格学生考勤制度。我们狠抓学生到课率,着力规范上课秩序。为客观真实掌握各班学生出勤情况,我院出勤实行学院值班人员通查、班主任自查、班干部点名三结合的出勤检查制度。我院统一制定《课堂教学情况检查记载表》,学院排班轮流值日通查当日所有班级的出勤情况。辅导员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上课出勤,主动防范旷课逃课现象的发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严肃处理违纪学生,整顿学习风气。我院按照学校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对有违纪行为和现象的同学,加大惩治力度,本学期给予院级及院级以上处分的学生达31人次。以上措施的采取,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三、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卫生寝室创建活动

1、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全院学生的人身安全。

在全院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做到“安全为上,时时防范”,为学生的基本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每学期召开安全主题的班会,重大节假日实行离校去向登记制度,班主任签字交学工办检查,并定期存档。建立了学院四级预警机制,成立了应急小组,对重大事件采取预防和紧急措施,本学期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2、开展安全文明卫生寝室创建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学生的习惯养成着手,严格执行公寓管理的各项制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落实晚熄灯、禁止学生晚归等公寓管理规定,定期开展全院的安全文明卫生寝室大检查,排查各项违规违纪和不安全的情况,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的维护了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和评优评先工作。

认真落实春季贫困生生活补贴的评选,今年评选出共90名受助学生,并在学院予以公示,无人提出异议。评选结束后将所有贫困生资料整理归档备用。生活补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院贫困生的生活压力。 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赵明、朱秋云、周亚运等37名优秀毕业生。组织毕业学生参加2012届学生毕业典礼,完成了优秀毕业生的颁奖和

证书的发放工作。

五、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当然,工作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存在困难和挑战。比如问题学生的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的工作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改进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中多做一些思考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全院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力量。

第18篇:关工工作总结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关工工作

——江海村2011年关工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村的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做好关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组织网络

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胡锦涛书记加强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讲话,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未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教育、培养好下一代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好青少年一代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多方位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形成青少年成长的有利环境,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意识到这些,更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们不仅把“关工”工作列入党总支的议事日程,与创全国文明村等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建立了“关工”组织机构,由党总支书记丁善明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分工一名村委和民营企业家、大学生村官为副主任。聘请了退休老教师为常务副主任,原退休老教师因身

1

体不好,我们及时进行了变动得以调整充实。关工委一班人平时不断学习有关做好“关工”工作的知识,学习《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以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广大青少年服务。今年,我们关工组织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不仅在56个村民小组建有关工工作小组,全村129家民营企业也建立了关工组织,规模小的企业由村民关工小组监管,规模较大的自建关工小组,通过自建和联建将企业的关工工作与村关工委并网运行,从而实现了关工组织网络的全覆盖。关工工作以老同志为主体70%以上的老同志积极主动地参加关工工作,关工委正常开展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有正常的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学习交流一次。党总支为了切实搞好关工工作,每年拨出5000元左右的活动经费,保障了关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关工阵地,营造育人环境

为了搞好关工工作,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了关工阵地,有电视、电脑、投影仪,还有农家书屋藏书2600多册并可正常借阅。另外,订有《中国火炬》、《关心下一代周报》、《大江南北》等杂志。我村有乒乓球室、篮球场和健身器材,设有关工园地,每季度出刊一次来宣传关工工作,同时表彰教育子女的优秀典型,形成了人人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氛围,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发挥“五老”作用,强化教育主体

“五老”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有一颗热爱事业的责任心,他们是关工工作的

2

主体。本村“五老”都热心于关工工作。我们根据“五老”人员不同人不同特点,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乐器组、书画组、外语组、棋牌组、球类等体育小组,特别建有关爱工作小组,在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自喜爱的兴趣小组,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争创一流佳绩

为了有效地教育好下一代,我们在教育的方式上采用了多样化。一是利用广播、关工园地、会议、活动等一切宣传工具,宣传关工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二是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阵地,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引领青年农民学科技,培育新一代青年农民。三是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好下一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多年来,本村家长学校只要举行活动,村党总支书记丁善明工作再忙,总是亲自主持会议。会上由家长代表谈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学校校长谈如何“三结合”教育孩子,学校老师谈如何教育好子女。再由党总支书记丁善明同志表彰教育子女取得较突出成绩的优秀家长,并未今后的关工工作作指示。三结合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近年来,本村考取大学的比例较以往高很多,在校学生也为江海村争光,每年在校生入党的人数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

每年,我们都要聘请公安部门的同志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通州区任大队长对青少年作了《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讲座,要

3

求青少年“十个不做”,就这样,使得广大青少年增强了法制观念,绷紧了法制教育这根弦。人人自觉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多年来,本村一直保持着青少年乃至全村村民的零犯罪记录。我们聘请了陆子森校长作了《我的家乡——南通的故事》专题讲座。陆校长通过发生在我们家乡生动鲜活的故事,对青少年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勉励青年励志、正行,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创造未来。

对特殊群体,我们加倍关爱。

44组金氏二兄弟在未并入江海村之前,他们经常上访,是上访专业户,一直上访到中央。并村后,由“五老”牵头,对他们结对帮教。一方面从正面教育他们应该奉公守法,自食其力,有什么问题可以逐级请示,村里能解决的绝不上缴。另一方面,根据他家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列入低保对象,使他家的生活得到保障,他们现在外出打工,努力做一个好公民。

21组周华是一个残疾人,瘸着一条腿,行走也比较困难,看着其他人做木工、瓦工、外出挣钱,他感到低人一等。无奈之下,在家里养鸡。无钱购买苗鸡,用灯泡加温孵小鸡,党总支书记决心帮助他。首先,帮助他树立志气多次找他谈心,跟他讲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同样成就了大事业,他也可以干一番事业。养鸡的规模可以扩大,规模出效益,品种也可以换成新品种。丁书记替他联系了新的品种——三黄鸡,而且聘请南通正大饲料公司的专家专门配了鸡饲料。“三黄鸡”的饲养很快取得了效益,且建立了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周华不仅自己致富还帮助周边青年走上了致富路。25

4

组夏建成夫妇在社办厂双双下岗后,由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种鸡、饲料开始了“三黄鸡”的养殖,很快地脱贫走上致富路。25组陈培坤也在周华的帮助下,养起了三黄鸡,每年可净获利5万多元。周华和他的专业合作社不仅帮助了附近的村民,邻近的村乃至邻近县、市的有关农户,也通过养殖三黄鸡而致富,如东社的五马路村、海门如东的有些村镇的农民也加入了本村的三黄鸡专业合作社。本村的三黄鸡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省20强专业合作社,多次受到省、国家农业局表彰、资助。国家农林局先后资助了80万元,支持本村建设现代化的鸡棚,发展养鸡。

15组严昊、16组杨海燕由于家庭比较贫困,两孩子一度想弃学打工挣钱。村党总支、关工委了解到这一情况,村主任顾金海同志多次上门做工作。一方面,向孩子和家长们指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必须在校读书,这是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其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村里不但帮助两家列入低保户,而且每年春节前都要资助他们各500元。这样,两个孩子也就安心地在学校读书了。自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本村无一孩子因贫辍学。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了心理咨询等有特色的教育活动。24组青年朱某,性格比较内向,加之学习负担过重,患有抑郁症,休学在家。老医生周祝芳同志利用送药的机会,和他促膝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他谈人生价值,鼓励他多接触社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美好的生命。经过他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消除了他

5

的思想顾虑,使他重返学校,完成了学业。后来在一次招考中,被港闸区某村录用为村官,走上了工作单位。

总之,我们村的工作亮点就是:人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个个维护老年人的幸福安康,村干清廉、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真正称得上民富、村美、风气好,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多年被评为南通市文明村。2007年到现在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去年被评为南通市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今年又跃进了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行列,现在我们全村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争创全国文明村。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19篇:关工工作总结

关心下一代工作2011年度总结

2011年,我校关工委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领导下,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关工委工作的方法,创新思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德育导师全员育人活动,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独特优势,关心青年教师、青年干部的成长。现就2011年度我校关工委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组织领导,整体作用发挥好。

作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联系点学校,我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深入学习领会省教育厅51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健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学校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今年3月,我校关工委领导赶赴盐城参加了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联系点学校工作会议,这都足以说明我校关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成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职责,动员老同志、老教师积极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学校关工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总支部书记、退协主任担任正负主任之职,关工工作办公室设在学校德育处,并且有一名主任分管。我们有政治觉悟高,业务过硬的骨干队伍,他们是相对来讲年轻力盛富有爱心的老教师、老同志。我校关工委成员的构成为老中青三结合,退休、在职互帮互助,和睦融洽的氛围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关工委成员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骨干队伍的作用。

二是我们通过对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学习,特别是局关工委下发的通知及兄弟学校的成功做法,下大力气加强骨干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抓好学习、培训,总结交流经验,培养推广典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提高整体水平,使我们的关工工作成为学校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参谋助手。

三是我们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参加学校德育导师活动,协助学校德育处、共青团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分析本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二、建立健全制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好。

2011年,我们修改完善了新的关工工作制度,我们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职责更加分明。主要内容分四块:

第一块: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关工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上级关工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完成上级和学校交办的任务,协助促进有关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块: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检查,落实工作。积极发动离退休老同志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为培养四有新人多做贡献。

第三块:为关心下一代成长多做实事。注重调查研究,为教育下一代提出建议;协助学校各个班级的德育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落实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做好每学期一次退协成员全体募捐及不定期的个别帮扶。

第四块:配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发挥老同志余热,为青年教师出谋划策,在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三、开展多种活动,思想教育效果好

我校关工委努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历史传统为核心,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建设的规律,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去,激发学生认真学习,长大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月学雷锋义卖活动周,每天中午操场上人声鼎沸,在各个义卖摊位上,都能看到白发老同志的身影,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奉献着对贫困孩子们的一份爱心。

四月,学校关工组织会下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家长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二年级《家长必读》,在初二年级家长中进行家长读书漂流活动,还自制试题,对家长读书情况进行测试。

五月,“文化艺术节”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我们组织了数位优秀的老教师来校听课,为青年教师把脉助教。老教师的点评,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铺就了道路。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多位老教师的参加,给大家带来了欢乐,退休教师程美宝老师还登台演出,博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

六月,聘请苏州市“老红军讲师团”成员来校为全体师生讲述了我党的辉煌历史,是全校师生对党的成长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七月,为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学校关工委精心组织了“老少同庆建党90周年”活动,通过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入了解党成长的光辉历程,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共产党为新中国做的巨大贡献必将永远铭刻在青少年学生的心里。

九月教师节,老教师老同志们与在职教师共庆佳节,又有多位老同志加盟到德育导师队伍中去,与青年教师沟通与学生们谈心谈话。

十月,我们参与学校家长学校建设,协助开好家长会。为家长开设讲座,用身边的事例来教会家长科学教育子女。

平时,我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如初一建队、初二离队活动、友好学校交流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保护地球环保日活动、听评课活动,老教师、老同志们踊跃参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离退休党员张冰书记每年都要捐助数千元给贫困生,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四、配合部门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好。

配合德育处,抓住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品质教育。先后配合德育处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谐校园、文明礼仪。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导师组里,活跃着一支爷爷奶奶辈的老同志。他们与孩子们携手迈进青春期,一起分享快乐一同分担忧愁。

配合办公室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呼吁学生关心自己。关工委在协助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下了大功夫。除学校原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和德育处常规的法制报告外,关工委还专门邀请了金阊区留园街道禁毒办公室来我校进行了禁毒知识宣传,通过观看形象简明的禁毒展板及生动有趣的禁毒动画片,增强了学生禁毒观念。

配合退协关心退休教师。除了每年重阳、春节常规的对退休教师的走访活动外,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关工委又组织退休教师到校参加座谈活动,并组织退休党员教师到中华第一村,华西村参观。一系列的活动非常有益于退休教师的身心健康,丰富了退休教师的业余生活,为关工工作的展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对照年初工作计划,一年来,学校关工委努力营造工作时机,配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搭建好关工工作的平台,让社会、让家庭都来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提高,不断创新,进一步将工作做好,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20篇:关工工作总结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2012年度关工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关工委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关怀和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工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为主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做好关工委常规工作

1、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各部门的议事日程,健全机构组织,从而促使各部门能围绕校关工委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当好开展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学校关工委严格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开一次议事例会,并邀请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参会,提出合理化建议,围绕当月工作,开展好各项活动,活动中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做到活动开展有序。

3、学校关工委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组织教师利用班会、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及时报道学校涌现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征文、演讲、绘画作品展等活动,从而加深了对学生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教育;认真做好每一周的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的讲话、组织新生入队等活动、请关工委老同志讲解红领巾的来历等,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和爱家乡教

1 育。在2012年11月8日市教育局等单位组织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知识竞赛中,我校六(2)班程婧、沈泽扬、马世笑三人组成的代表队荣获三等奖;在12月8日全市讲故事比赛中,我校选派的五(1)班的陈心韵和六(2)班程婧两位同学都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4、协助学校进一步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里面开通了留守儿童专用电话,安装了互联网,用于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使他们虽天隔一方犹在跟前,克服相思之苦,使他们能安心学习、安心工作;活动室中的图书、杂志每周都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供留守儿童免费借阅,使留守学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5、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专题片,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本领。

二、办好家长学校,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

办好家长学校,一是加强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做到有校领导分管,有具体人主抓,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落实好各个年级的家长学校举办的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措施等。二是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家长每年有机会到校参加1-2次家长学校学习活动,抓好出勤率。三是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做到以教学讲授为主,教学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四是要充分利用平时的家访、电话联系及学校组织的“家访周”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

在本年度的每个月都有计划的给家长开讲了专题课:班主任分别给家长上了《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如何教会子女做人》、《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关注家庭美育》、《现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2 《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现代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关注问题儿童》、《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专题课,每次授课家长的参与率都在85%以上。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还分班召开家长会,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及学生在家情况与家长沟通,找出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人、成才的最佳方法。

三、关工委自身建设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市关工委制定印发的文件。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关工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每一次重大活动事先与学校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关工委领导班子会议、关工委全体委员会议、全体退休教师会议都邀请学校领导参与,请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学初制定好年度计划,年底写好总结,每次活动有小结、有事例、有数字;做好家长学校、关工台账等各项常规工作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关工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四、今后关工委工作打算

1、指导各村小学、幼儿园开展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

2、指导并参与有关村小、幼儿园关心下一代实践活动。

3、做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上报工作,做好关工委年终工作总结。

关工学校工作总结
《关工学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