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审计岗位职责风险(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27:05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审计风险

一、内部审计概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审计在维护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律、法规、政策、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事实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企业经营上存在的弊端,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而提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对象及其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责任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的主观风险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工作态度及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像专业的审计人员那么高,很难客观地做出公正和无偏见的判断;另外,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有的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人数也难以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同时,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改革创新意识比较弱,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审计上,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

3、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许多企业内部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前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只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控制无从入手,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二)内部的客观风险

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目前只有20世纪八十年代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89年制定,2003年修订),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可操作性差,存在着滞后现象。这样,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因而大大增加了。

2、审计对象的复杂及审计范围的扩展,加大了内审风险。现代组织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里差错和虚假的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内部审计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收支审计,还包括责任审计、内审业务的拓展、使审计人员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

3、企业的外部导致的审计风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经营风险的存在往往引发更大的审计风险,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剧审计风险的产生。

推荐第2篇:审计岗位职责

作为审计部审计岗的职员,根据领导的安排,主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

2、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审计规范和管理办法等。

3、根据企业经营计划、经营目标以及年度工作重点、审计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4、在审计工作分管领导和审计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对以下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和审计评价:

⑴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本单位发展战略、经营决策、规章制度情况;

⑵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活动;

⑶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物资采购及招投标情况; ⑷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情况;

⑸按照有关规定,对本单位任命或推荐任命的权属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行政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⑹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情况,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情况;

⑻接受信访、纪检等部门委托,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审计。

⑼公司领导安排和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的其他审计事项。

5、需要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的事项,负责对中介机构的

聘用、协调、费用支付等,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核。

6、负责将审计项目的所有资料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7、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

8、对各权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9、审计档案的整理、借阅登记等管理工作。

10、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推荐第3篇:审计岗位职责

审计岗位职责

一、审计的目的:

在有效的监督下规范和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杜绝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审计的内容:

1.在审计负责人的领导下,对集团内各公司股权的真实构成、股金是否到位、证件手续是否齐备、出资合作合同、协议是否合法进行审计。

2.对集团内各公司的财务收支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保证经营成果真实、准确,内部流程合理、有效。

3.对集团内各公司的财务计划或者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财务决算的真实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4.对集团内各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收入的真实性,成本费用列支标准的规范性,利润及利润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审计。

5.对集团内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是否与其它有关制度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进行审计。

6.对集团内各公司资金账户的设立与注销,资金的收支、计划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7.对集团内各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

8.对集团内各公司税金计提、缴纳情况,税收筹划合法性进行审计。

9.对集团内各公司原料采购(含设备)、销售折让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10.对集团内各公司员工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工资资料(含奖金)的完整性、工资变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

11.负责完成集团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它工作和集团内各公司委托的其它审计事项。

三、审计报告与整改建议:

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找和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地反映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形成审计报告并附有整改建议呈送相关责任人和部门,然后还要监督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以及整改进度和效果。

推荐第4篇:审计岗位职责

1.在部门负责人领导下,认真积极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向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2.熟悉有关财经和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4.掌握会计、审计及其相关专业知识。5.负责档案管理等日常事务工作。6.具体实施财务收支审计和审计专项调查。7.负责招标采购日常事务、收费立项、经济合同管理及所有审计资料的收集等工作。8.认真学习会计、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推荐第5篇:试论审计风险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3.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按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

简而言之,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是主观确定的,而终极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时,可以将评估审计风险与可接受审计风险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如果接受该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使终极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虽然终极审计风险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后者,它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这一反向关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对审计工作质和量的要求就越低,在此条件下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因而也就越低。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 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因为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财会月刊(会计)2000·04·审计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有效方法,可防范审计风险。

一、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前的调查必须对与责任人相关范围内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查。对于群众反映较多的情况应慎之又慎。以查账为基本手段的审计不易分清是领导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因而要全面展开审前调查,广罗信息、精于筛选。如不进行审前调查,往往会造成审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特别在当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违纪问题较多,会计信息不真,个别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拟定有针对性的尽可能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便成为减少或回避审计风险的关键一步。

二、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的审计

李金华审计长最近指出,对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作假账、报假表等问题,揭露不了,长期失察,这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风险。李审计长的指示及时给经济责任审计敲了警钟。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不同,但家底的真实即领导者管理的资产负债和资金的状况的真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当前,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应紧抓“打假治乱”这个重点,因为打假治乱就是揭露假会计信息、假账,揭露并严厉查处造假行为,治理会计程序和经济秩序中的混乱现象。审计工作中,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其次,从检查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手,在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再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从而审透审彻底,极大程度地减少审计风险,搞好与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将“单位年度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同级审计”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包括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的审计,审计所涉及的年限一般较长,同时,对于法定代表人的审计又必须以检查被审计者任职时所负责范围内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因而,将对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审计与对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有效投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另外,由于审计管辖不同,应将“同级审核”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如企业正常审计的管辖范围以企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但因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法定代表人,实践中存在法定代表人的人事管理关系与企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审计过程中,应参考被审计者的直接管理机构或任免机构对其所做的考核和评价结果,通过上下核对,相互印证,才能充分反映问题的真实面貌,揭露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四、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附加程序,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的,审计结果也是作为认定审计对象实绩和经济责任、并对之作出考核评价或处理的依据。在实施审计时,要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附加程序。比如,为全面充分地了解被审计者的意见,应有被审计者提出其任期内的述职报告。这个附加程序可帮助我们找出其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除按法定程序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外,还应有将审计报告向被审计者个人征求意见的附加程序,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准确客观,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推荐第6篇:审计部门风险

审计部门风险报告

有审计就有风险。审计风险按照审计的阶段,可分为:

1、审计计划风险;

2、审计执行风险;

3、审计报告风险。

一、审计计划风险

(一)审计计划风险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相应的,审计计划的风险要素包含以下内容:(1)、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全面、真实了解;(2)、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的确定是否恰当;(3)、对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4)、审计工作进度与实际工作量是否相符(5)、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是否恰当。

(二)、审计计划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审计部门所要根据自己承办的项目的要求和任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和情况复杂与否,确定选派专业性强、能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制定好审计项目、内容、目标、方法和任务等工作计划。

二、审计执行风险

(一)、审计执行环节的风险

审计执行是指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证据是形成和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受客观环境影响,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一般存在提供不真实的资料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得到错误、失真的审计证据必然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不全面、不充足的审计证据必然会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审计结论。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 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

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部门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审计过程中执行阶段的审计风险防范有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审计取证,审计人员取得的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合规、合法、客观真实,具有可证性,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可生效。其次,应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因为,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制作的“原始凭证”。最后,审计人员应严格自律,自觉遵守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

三、审计报告风险

(一)、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具体依据。按照审计抽样、取证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审计风险应存在于审计报告以前各计程序和正常逻辑思维审计报告是依据审计约定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审计环节。当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事实不符,从而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受到影响,就产生了审计报告的风险;此外,审计报告对有关关联问题、或有事项等的表述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表述是否准确、得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审计报告本身不但存在风险,而且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

(二)、审计报告风险防范

审计报告是审计过程的最后一阶段。提交报告前,应对审计工作中有关的重点问题、重要程序和对审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部分内容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起草审计报告时,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果及依据和审计评价及建议,要做到事实清楚、客观公正。审计依据要准确,文字简练。同时要做好相关支持性材料的整理归档。

推荐第7篇:规避审计风险

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业绩审计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的审计领域,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则是减少了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注册会计师介入资产重组的必要性

就改制上市公司审计而言,主要的风险不在其资产不实,而在于业绩不实。这是因为公司改制上市时,除注册会计师对其作至少三年的业绩审计外,其资产还须经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存在比较重大的不实资产不被发现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小的。与此相反,鉴于目前急需改制上市企业的普遍状况和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的条件,改制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着提高业绩的巨大压力,因其业绩不实导致的审计风险也远较其它企业为大。

公司改制上市的过程,通常也是其资产重组的过程。因为公司要成功上市,其业绩必须满足—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相对来讲是不变的,而改制上市公司的业绩则往往是可调节的,调节的途径就是资产重组。这是因为业绩良好的公司内部可能存在部分不良资产,而业绩一般甚至亏损的公司中,也可能存在部分优良资产,在—些大型公司或公司集团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通。因此,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结合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无疑将会增强改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近年来国内公司改制上市的成功经验看,资产重组是业绩—般的公司改制上市的必由之路。

在整个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注册会计师以其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能发挥的作用则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通过积极参与改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实现资产的最优组合,使改制上市公司真正具备较强的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是规避因业绩不实所导致的改制上市公司审计险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目前执业环境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资产重组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只是被动地参与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的制定,其结果往往将事务所和自己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为公司上市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利益、时间紧、工作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往往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重大压力,如果不能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来控制审计风险,最后就可能不得不在某种压力下违心地发表审计意见,使自己陷于风险的漩涡。

注册会计师介入资产重组的途径

改制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是各中介机构、改制公司(有时还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合作的产物。注册会计师应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下,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了解情况。注册会计师了解的情况越多,越具体,其在重组方案设计中发言的份量就越重。而了解和评价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又恰好是注册会计师的强项。在资产重组方案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着重了解的情况包括:(1)改制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分公司、子公司、联营企业等;(2)公司及各个组成部份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主要资产的质量;(3)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4)产品销售市场和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5)职工构成情况:(6)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7)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8)公司

所在行业的现状。通过对公司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的了解:就可能为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提供较大的调整空间。

2、参与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注册会计师应运用掌握的第—手资料,结合其专业经验,形成自己对重组方案的意见。资产重组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公司上市条件的前提下,兼顾公司改制上市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结合公司上市的目标定位,尽可能把具有较好效益的优良资产组合进拟上市公司。对那些质地优良,但暂时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则可暂时不作为组合对象(可考虑作为以后配股资源)。而对于那些亏损部门和劣质资产,则完全不应进入拟上市公司。

3、验证和评价资产重组方案。资产重组方案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验证,充分评价其可行性。

首先,应根据资产重组方案,对改制上市公司作初步业绩模拟,业绩模韵应注重真实性和合理性,即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税收等法规情况下,尽量使模拟结果如实地反映资产重组后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在此前提下,凡是公司上市后确实不会再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原则上都应予以剥离。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因为模拟的业绩和实际业绩之间往往存在—定的差距,例如,分离人员减少的工资费用就可能因人均工资费用的增加而部分被抵销。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通常涉及公司资产、人员和业务的重组,故业绩模拟也就表现为对与这些分离出去的资产、人员和业务相关的收入、费用和成本的剥离,审计人员应合理确定有关收入、费用的剥离标准,据以初步计算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模拟业绩。

其次,应对模拟的三年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测算未来一定期间内改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测算时通常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有:(1)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2)产品结构和市场变动的影响;(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4)其它影响因素,如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的变动等。

最后,应根据测算出的改制公司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结合公司上市的必要条件和公司确定的上市目标,对资产重组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当测算结果高于上市必要条件但低于公司上市目标时,可考虑降低公司上市目标或调整资产重组方案,如测算结果低于上市必要条件,则必须对资产重组方案进行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注册会计师对改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关注并不仅限于资产重组方案设计阶段。如果经审计确认的经营业绩与原测算结果不—致时,同样应考虑对资产重组方案重新进行调整。

推荐第8篇: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造价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资运营的全过程。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工程造价审计具有外部敏感性更强、涉及专业结构范围更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更加注重沟通技巧、专业判断等业务特点,因而审计风险也更大。如何正确对待工程审计风险,找到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审计现状分析

工程造价审计,通常是通过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来完成的。预决算是一个统称,它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四大主要文件形式。目前,工程造价审计正以它特有的优势蓬勃发展,但是, 不可否认, 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很难按照客观存在的要求正常发展与深入。

二、审计风险的种类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工程项目和审计业务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说来,审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建设方与施工方利益冲突的风险。建设方会要求较低的建设成本,施工方则要求较高的施工利润,他们就会对情况介绍带有片面性,对合同及有关签证理解不一,导致审计方对问题做出错误判断和计算。

(二)建设方与施工方利益一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方通过施工单位搞假项目,假结算,套取国家建设资金,搞“小钱柜”,施工方则收取所谓的管理费;二是双方有关人员相互串通, 利用审计方的信誉与权威,徇私舞弊,采取多签证、乱签证、隐瞒施工情况等手段,使其非法行为合法化,这也使得审计存在着风险。

(三)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复杂性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十分敏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审计人员所受的压力较大;二是工程项目投资规模比较大,建设过程中可变因素多;三是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子目、涉及的专业较广,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次数较多,审计结论的争议性较大、确定性较差;四是建设项目的工期长,工、料单价的确定困难等。这种复杂而又敏感的审计业务特点容易导致审计风险。

(四)外部协调的风险。外部协调包括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有关业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目前造价咨询单位很多,而且都有资质进行造价审计,建设单位就从而多头委托造价审计,甚至以造价最低为认可条件,而承接审计任务的一方由于得到的资料不一,业务水平不一等原因,造成审计结果不一而存在风险。

(五)内部协调的风险。内部协调包括审计口径是否一致,审计程序是否统一,审计方法是否适当,审计制度是否健全等。如果两个工程的采用的标准不一样,必然导致建设与施工双方的非议;另外如果经办人员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或一时工作疏忽,或受上级干扰、收受贿赂等现象出现,也会导致某一工程计价错误。

(六)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建设项目一般不多,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或者即使健全,在执行上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因管理人员敷衍塞责而失效;有的因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勾结而失效;有的因建设环境或项目规模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有的内控制度纯粹就是为了应付外部检查,根本未执行等等。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风险。

(七)审计人员素质缺陷造成的审计风险。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常常是一个人充当多面手,遇到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时,审计人员难有准确、合理的判断,这些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的表现都会产生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某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对审计发现题视而不见或是知情不报,也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风险。

三、工程造价审计存在审计风险的根源

工程造价审计与其它审计存在两大不同之处:

一、是它所面对的被审计主体经济成份的复杂性。一个建设项目同时针对的是建设单位、多个施工单位和多个中介组织;

二、是建设项目审计内容繁杂,所涉规范较多,专业广泛。因此审计风险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工程合同的性质认定。对国家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合同性质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国家建设项目承发包本身是一种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在建设合同签订过程中,不涉及行政权力的行使,建设合同双方主体均具有法人地位,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应贯彻合同法的相应原则,强调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另一种观点认为, 国家建设项目使用的多为财政性资金,其目的是为了公用基础、公益性事务,审计部门具有维护公共利益、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等功能,有权根据 《审计法》及相关条例的规定,对利用建设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予以制止。

(二)工程价款认定文书的不同。目前,对于工程价款的出具认定文书很多,其中主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财政部门的评审报告、社会中介造价咨询报告、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报告。在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报告,就会处于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当这些文书出现矛盾时,如何认定这些文书,就会存在审计风险。

四、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建筑法规,提高审计执法水平,规避审计风险。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同时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建筑造价法规。首先,争取地方法规明确规定, 将审计环节前置于建设合同订立时,审计应对合同条款以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工程变更协商条款进行审核,并对不适宜条款及时提出审计纠正建议;其次,在短期内不能解决地方法规明确建设合同审计环节设置的情况下,就要求工程造价审计人员提高风险意识,要进行市场调查,严格按审计准则操作,重视审计调查证据收集取证;第三,国家建设项目设计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调整的审计报告,应当同时做出审计决定,而不是只出具审计报告书;第四,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指导监督,将审核质量差的中介机构驱逐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市场。

(二)建设高素质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队伍。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建设高素质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队伍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这可以通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来实现;其次,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通过专业选拔、定期培训、绩效考核等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再次,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光辉事迹和伟大人物的先进思想等方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三)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工程造价审计全过程。开展工程造价审计,要注重内控制度的测试和风险评估,要注重从审计项目计划、人员结构搭配、审计作业流程、审计结果与处理处罚等各个方面监控管理。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头脑中应始终绷紧审计风险这根弦,时刻不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化解审计风险。

(四)完善审计主体内部运行机制。它能够保证审计主体的各项工作有序、合理、科学地进行,更加有利于不断修正审计主体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状况。完善此机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完善现有的审计制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审计规章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新的审计制度;其次,做好审计质量检查工作,这对于做好审计工作和防范审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第9篇:审计助理岗位职责

审计助理岗位职责:

1、协助项目审计负责人做好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收集企业需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资料:会计报表、账本、凭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银行对账单、公司章程、验资报告、销售合同和其他重要合同以及房屋租赁协议等。

2、填写工作底稿,其中现金需跟财务出纳进行现场盘点,监盘,签字确认;银行存款客户需提供审计截止日银行对账单;往来科目年末大额发生户出具询证函,并做账龄分析;固定资产科目做折旧测试,需要时做固定资产盘点;对应付工资福利进行测算,应交税金做税金测算。每个科目都需将科目余额与总账核对,抽查明细账中大额发生额的原始凭证,并做记录。

3、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项目经理沟通。

4、编制审计报告,经主审及所领导签字盖章后,报告完成。

5、做税审时,填写鉴证底稿,抽查收入、成本、费用凭证,检查是否合规的同时需做好抽凭记录,并且每个科目都要复印重要的原始凭证,以便二级和三级符合老师符合。在做加计扣除的时候,企业的支出要符合税法的规定,对于调整项要复印原始凭证,并填写调整项目明细表,跟企业交换意见时需企业盖章签字。

6、做高新时,关注协助项目经理收集材料,整理费用的明细,以便项目经理及符合老师符合。

7、做市科委结题审计时,关注十二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开支是否符合市科委的规定,查看收集需企业或事业单位需提供的资料,现场与客户沟通交流,编写结题审计报告。

推荐第10篇:内部审计岗位职责

一、审计监察中心职则

1、在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企业的审计工作。有权要求公司及子公司报送财务收支计划、资金计划、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账目、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文件资料,检查资金、资产管理及使用等情况。

2、负责企业常规年度财务审计管理工作和根据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要求,开展过程审计或专项审计,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提交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的正确性、可靠性、合理性负责,按时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3、评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其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价,为企业优化管理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4、跟踪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防错纠弊。对企业的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检修等的立项、工程招标、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对外投资及内部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5、对审计中有关事项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召开调查会,并索取证明材料,并提出制止、纠正违反企业制度规定等事项的意见,及提出改进的工作建议。

6、对阻挠、拒绝审计和弄虚作假、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对象,提请公司有关领导批准后,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提出追究被审计对象的责任的建议。

7、协助监事会工作。负责组织、联系、协调、外引审计资源服务等管理工作。

8、制订审计管理制度,经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9、完成公司布置的其它工作。

二、审计监察中心经理岗位职责

1、组织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支持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使其审计监督权。

2、全面负责审计部工作,组织制定审计规章制度、办法、审计部门文件、编制审计年度计划、工作方案并贯彻落实。

3、负责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的审核,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掌握集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4、负责督办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

5、负责并参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重大项目、重大经济合同的审计活动。

6、负责公司审计咨询工作,为被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7、对本部门内部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保密负责。对被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负保密责任。

8、对发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管理漏洞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9、组织协调部门内部工作,定期召开部门工作会议,沟通交流情况,安排工作。

10、加强内部管理,合理安排、配置各审计岗位人员,负责部门

员工的管理和考核。

11、负责组织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审计监察中心主管位职责

1、协助经理对本中心进行管理,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协助经理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办法、审计部门文件、编制审计年度计划、工作方案等,并具体负责实施。

3、协助经理组织并参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重大项目、重大经济合同的专题审计活动。

4、负责各项常规审计工作的实施,负责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

5、负责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办工作。

6、协助经理开展咨询工作和业务培训。

7、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审计监察中心审计员岗位职责

1、参与制定公司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办法、审计部门文件、编制审计年度计划、工作方案等工作。

2、参加各项常规审计工作的实施,并具体负责所涉及审计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3、参与对公司重大经营活动、重大项目、重大经济合同的审计活动。

4、负责对所涉及的审计事项,编写内部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5、负责有关审计资料的原始调查、手机、整理、建档工作,按规定保守秘密。

6、参与审计相关业务制度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业务水平。

7、做好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安全运行维护工作。

8、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11篇:审计人员岗位职责

审计人员岗位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临沂矿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矿工作实际,制定我矿审计人员岗位制度。

一、在矿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对矿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等审计事项的实施;具体组织对经济责任的审计;具体组织对矿属各单位经济往来和专项经费审计及调查。

二、负责组织具体审计项目的计划、准备、实施和报告;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情况等。

三、负责对审计项目涉及的有关事宜进行调查、核实,索取有关文件资料。

四、负责起草审计报告,建立健全审计档案,收发、保管各级审计文件。

五、按企业内部分工组织或参与组织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内部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六、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大修等项目的立项、预(结)算、合同执行、竣工决算及资产交付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评价。

十、主动向领导报告审计中重大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定期做好审计工作总结,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对审计对象要耐心、周到、热情服务,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十二、定期深入矿属各单位,落实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十三、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提出回避。

四、严格遵守审计纪律,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和专题研讨。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任务。

第12篇:审计专业技术岗位职责

(一)高级审计师 1.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令,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监督、审计机制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 2.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令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执法检查工作,监督各单位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保证政令畅通; 3.了解国内外审计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现代审计理论和手段,对学校工程项目、后勤物资、实验仪器设备、大宗物质采购等招标、议标、考察工作的全程监督; 4.对学校及下属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负责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国家财经法纪、学校财产的安全、完整、管理、使用、效益及学校批准的审计结论、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本专业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发表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报告; 6.指导和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培养中、初级审计技术人员;

(二)审计师 1.负责主持审计项目的组织工作,按审计程序认真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参与审计调查,负责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整理归档资料; 2.参与重大审计项目的方案研究,对学校审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审计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 3.进行专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报告; 4.指导助理审计师提高业务水平;

(三)助理审计师 1.参加审计项目工作,按审计程序认真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参与审计调查; 2.参与审计项目研究,对审计工作提出建议,反映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导下独立撰写业务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第13篇:内部审计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制定全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

3、负责拟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全系统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工作,发现工作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负责组织实施全系统内部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6、负责落实审计部门的审计决定,监督系统被审计单位落实内部审计决定;

7、负责上报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整理归档审计资料;

8、负责内部审计协会相关工作;

9、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内部审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0、负责与审计、内审协会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11、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预算管理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14篇:审计专员岗位职责

1.协助完成对公司各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2.协助完成对公司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3.协助做好公司的财物清査工作。4.协助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5.协助完成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工作。6.完成基建工程委托外部审计协调工作。7.负责办理会计人员从业证件年检、换发等工作。8.负责办理公司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年检、换发等工作。9.负责公司职工住房公积金登账、核交、退发等工作。10.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5篇:审计科科长岗位职责

1.在局长和纪检书记的领导下,负责审计科全面工作。2.负责组织对全市交通系统各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审计。3.负责对机关内领导人员任期、调离时财务审计。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6篇: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分析

——以安妮股份为例

一、公司简介

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由原厦门安妮纸业有限公司改制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9,500万元。安妮股份长期从事商务信息用纸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应用服务。2008年5月16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35。

二、案例背景

安妮股份上市时间不长,但是财务问题频出。这家位于厦门,主营业务为商务信息用纸的企业,上市三年以来,先后更换过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总监,公司连续两年因为财务问题被证监会和财政部曝光。

2011年10月10日,安妮股份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调查,证监会最终认定,安妮股份2008年虚增营业收入6900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292万元,虚增利润1609万元。

证监会同时对公司董事长张杰、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旭曦、董事兼副总经理张慧、原财务总监杨秦涛等人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到20万元不等的罚款。

2010年8月26日至10月11日期间,财政部驻厦门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再次发现安妮股份2009年年报中所存在的会计差错。当时的结论是,2009年安妮股份调减利润213万元。但是,直到2011年4月27日安妮股份才公告此事。

经财政部查证安妮股份2009年公司存在资产不实1.3亿元、负债不实2791万元等会计违规问题,少缴各项税款68万元。截至2009年末,安妮股份少结转固定资产2402万元;2009年已销售商品未及时确认收入502万元。安妮股份及下属企业厦门安妮企业有限公司还将公司资金4147万元存入员工个人账户,涉嫌避税。

2010年,安妮股份出现亏损。2010年,安妮股份实现净利润254.7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为负的2442.14万元。

因此,安妮股份2010年10月13日在网络上举行了公开的致歉会。但回答都较为简单,当被问到“何时能给投资者分红”、“今后如何避免财务上出现错误”时,公司高管的答复如同背书,缺乏实质内容。

安妮股份的原财务总监杨秦涛也来到了致歉会现场,对于自己在任职期间出现的会计差错,向全体投资者表示了歉意。林旭曦也表示,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并没有受到此次违规事件的影响;今后,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履行勤勉尽职义务的意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不过,当有网友提出如何对投资者进行赔偿的问题时,董事长张杰的回答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仅表示:公司的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来回报投资者。

三、审计风险分析

1.不合理关联交易中的审计风险

林旭曦、张杰夫妇为安妮股份实际控制人,其中张杰担任安妮股份的董事长,林旭曦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安妮股份招股书第93页,安妮股份5%以上股东关联关系解释中表明,“本公司控股股东林旭曦女士、张杰先生未有其他对外投资。”

根据安妮股份2007年的招股说明书及2008年与2009年的年报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户中有一家公司名为厦门鑫盛捷企业有限公司,销售金额分别为3332.52万元、4606.98万元和1150.96万元,占公司年度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为9.45%、8.28%、2.15%。在前五大客户信息披露中安妮股份称“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及客户与我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其他供应商和客户中无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等。”

但实际上张杰夫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安妮股份连续几年来最大的客户——厦门鑫盛捷企业有限公司的股东,而鑫盛捷公司现在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张云峰还曾是安妮股份前身安妮纸业公司的董事。对于这一重要的关联关系,安妮股份从上市的招股说明书到2008年年报均忌莫讳深,深深隐瞒。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文书无意中揭开这一关系。判决书上这样描述“安妮纸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14日,经营范围包括纸张等,林旭曦任公司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

人。林旭曦任法定代表人的安妮企业公司为该公司股东(发起人)之一。张杰及上诉人法定代表人张云峰曾为该公司董事。鑫盛捷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8日,张杰、林旭曦为该公司股东。”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利用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购销、转嫁费用负担等手段调节其报告业绩。如低价向关联方购买原材料,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无偿占用关联方的资产;集团公司将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收益形式让上市公司托管,以填充上市公司利润等。但上市公司在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上大多简单含糊,故意避开实质性内容。对此,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让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方及其交易清单,并对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已经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必要的内控检查和实质性测试,尤其应关注该公司是否已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否则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2.主营收入萎缩,一次性收益骤增情况下的审计风险

2010年,继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会计问题之后,安妮股份实现净利润254.7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为负的2442.14万元。

2010年公司年报中显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一项贡献的非经常性收益为2260.05万元;出售子公司湛江安汇与子公司湛江安汇的资金占用费合计433.97万元。这直接促成了公司的净利润由负转正。

而公司0

8、09年的政府补助分别为543.23万元和527.23万元,09年资金占用费收入312.31万元,均远低于2010年的数额。

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持续萎缩,主营业绩严重滑坡,经营难以为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不景气,如纺织业;有的是因产品在市场上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如商业零售业;有的是因公司管理混乱,导致主营业绩萎缩,公司亏损,等等。但为了不使会计报表太难堪,有的公司便设法虚计主营收入,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者在其他利润构成上煞费苦心,以期公司业绩一次性得到改观,如变卖家产,出售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出让股权,以取得巨额收益;有的地方政府为维护本地上市公司形象,还会以各种手段进行补贴。目前,上市公司作为稀缺的“壳资源”,在危难时刻,母公司或上市公司往往会伸出“看不见的手”进行粉饰打扮,或由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援助。注册会计师对此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尤其要关注以出售长期资产方式取得高额收益

的行为,还要密切关注其协议中是否有回购条款,或虽无回购条款但存在回购可能性。

3.资产重组和“报表重组”中的审计风险。

2010年,继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会计问题之后,安妮股份实现净利润254.7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为负的2442.14万元。对此,安妮股份的解释是由于子公司的整治改造造成停产以及原材料采购运输事故所致。

这里的子公司主要是指湖南中冶美隆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美隆”),而所谓的原材料采购事故,也是这家公司所出的事故。其中,中冶美隆因水上交通事故造成损失为603万元,因货物质量造成566万元的损失。

中冶美隆为安妮股份的上游企业,主要生产特种涂布原纸、双胶纸等。其为安妮股份提供原材料。在2010年之前,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张强。2010年安妮股份以65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该公司100%股权。

在当时的公告中,安妮股份表示买入中冶美隆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然而,中冶美隆不仅没有为安妮股份带来利润,还成为其2010年亏损的重要原因。2011年9月24日,安妮股份决定以总价7077.5万元的价格转让中冶美隆95%的股权。

蹊跷的是,2008年度,在未经董事会审议的情况下,安妮股份向中冶美隆划出资金共计约1.4亿元,远超出双方正常购销业务发生额,其中80%以上的金额发生在2008年4月公司招股以后,且自8月至11月底应收中冶美隆账款的余额均超过5000万元,虽在年底收回部分欠款,但期末仍有约1600万元的余额。对于上述大额资金往来,公司未作临时披露。对此,厦门证监会曾向安妮股份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资产重组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实施了“突击重组”后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丰厚收益,未免有“报表重组”之嫌,因此,资产出售和股权置换作为业绩提升最快的方式,颇受上市公司青睐。

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出售是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弱、流动性差的资产售出,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促进公司新肌体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实中,“魔术游戏”层出不穷,人为操纵痕迹明显,似乎企业在主业不景气、扭亏无望的情况下,舍此就无他途。对于资产重组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关注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如是否进行资产评估及确认,有关部分是否获得批准,董事会、股东会是否表决通过并如实公告,涉及收益的,还应检查收入确认的条件是否已具备等。

4.客户屡次变更审计委托和时间的审计风险

从2010年11月29日审计机构由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改为鹏城所,到2012年1月6日变为立信所,加上中间“过客”兴华所,安妮股份审计机构频繁变换。

2011年11月23日,安妮股份公告称,原聘请的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年度审计及IPO审计业务繁重,人员安排紧张。经双方协商同意,鹏城所不再负责公司2011年度的审计工作。董事会提名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2011年度审计服务。然而不到一月,12月12日安妮股份又称,兴华所因为人员调配、时间安排的原因,双方未能就2011年度审计收费等事项达成最终一致意见。股东大会因而否决公司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所的审计费均为45万元。12月16日,安妮股份董事会提议聘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提供2011年度审计服务,审计费增至55万元。此变更在2012年1月6日股东大会获通过。

少数上市公司为了护短遮丑,最简便的手段是频繁地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有些上市公司在时间上苛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将此视为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障碍。对以上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

5.客户的诚实及信用度带来的审计风险

公司屡次出现财务造假情况,甚至涉及造假上市的嫌疑,公司还存在着将公司资金4147万元存入员工个人账户,涉嫌避税的行为。

安妮股份2010年10月13日在网络上举行了公开的致歉会。但回答都较为简单,当被问到“何时能给投资者分红”、“今后如何避免财务上出现错误”时,公司高管的答复如同背书,缺乏实质内容。

安妮股份的原财务总监杨秦涛也来到了致歉会现场,对于自己在任职期间出现的会计差错,向全体投资者表示了歉意。林旭曦也表示,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并没有受到此次违规事件的影响;今后,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履行勤勉尽职义务的意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当有网友提出如何对投资者进行赔偿的问题时,董事长张杰的回答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仅表示:公司的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来回报投资者。

缺乏正直品行和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上市公司,自然存在着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嫌疑,与这样的客户打交道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冒较大的审计风险,若不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

有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6.公司股份剧烈波动带来的审计风险

高市盈率背后的减持行动:虽然安妮股份深陷财务丑闻,业绩也并不乐观,但其股价却表现不俗。截至2012年5月11日收盘时,其股价为11.77元/股。其动态市盈率为141倍。

作为股权投资者的深圳同创伟业则早已开始了减持套现行动。上市之初,同创伟业拥有525万股安妮股份的股权,占其总股本的5.25%。截至2011年三季报发布之时,同创伟业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1.78%。

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股权投资者的深圳同创伟业在一定程度上知晓安妮股份的真实经营与财务报表不符的虚假情况。

若被审计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股价波动异常,可能是客户与其他中介机构联手操纵市场,而会计信息有可能是恶意操纵的主要内容。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着承担过失和欺诈的审计风险。

第17篇:《试论审计风险》[版]

试论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3.终极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

简而言之,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是主观确定的,而终极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时,可以将评估审计风险与可接受审计风险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如果接受该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使终极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虽然终极审计风险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后者,它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这一反向关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对审计工作质和量的要求就越低,在此条件下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因而也就越低。 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第18篇: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纪法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而此项工作不但涉及财经审计法律法规,而且涉及到对人的评价和人事管理,因而审计的责任和难度风险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到有效的防范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探讨了防范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表现 风险防范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们党和政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签证和评价活动。近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和内容。因此,必然会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表现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处处存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常见的风险有以下方面: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原则;

2.忽略审计通知书的时间界限;

3.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取证风险:如果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完备就不能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产生风险。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 [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

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把握不全面,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准确,未能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给审计主体带来不良影响和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是主要的风险源和管理单元。负有经济责任的管理人员,担任着实现组织目标的任务,承担着一定的防范风险的责任。明确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并且对他们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控制点。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立法,建章立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行政执法责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平衡的经济监督形式。其关键就在于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所以,在环境因素方面我们应做到: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明确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范围,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提出切合实际的审计要求,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体系。

(二)在审计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注意审计风险的规避,合理选择审计方案

1、注重内控制度的评审,预测潜在风险。内控制度评审是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且其本身也可起到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若内控制度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或执行乏力,就必须实施详细全面审计并予以提示,从而降低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内控制度的评审,则奠定了对责任人评价的基础工作,可以提前预测潜在的风险。

2、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规避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限定在审计所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之内。对在审计中未涉及到或虽然已涉及到但未获得充分证据或难以分清责任的事项,不做任何评价,规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3、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预防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和审计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最终

审计结论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人员执法的随意性,预防程序不当引发风险。

4、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查账与查实有机结合,避开表面信息的干扰,减少风险。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在常规的财务审计过程中,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并针对其薄弱环节及时加以纠正,督促其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做好审计资料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减少审计风险。

5、加强复核、征求意见、化解风险。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严把质量关。如制定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在满足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另外,对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报告,可组织有关主管进行反复讨论修改;对出具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力求措词适当、评价公正,经得起推敲;对于审计中未涉及和证据不充分的问题不做评价、不下结论;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人的意见,认真落实不同意见并妥善处理。这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化解、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进一步健全相关性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要客观、公正、谨慎。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审计评价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用量化方法来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只用客观真实的方法将有关事项反映清楚,不作审计评价;对某些事项要全面辩证分析后再作评价。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以审计查明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到位,审计什么,评价什么。杜绝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外的多余评价,如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政绩突出等等。审计就是一种监督,没有义务、没有责任进行这样的评价。另外,评价时注意区分是责任者任期前还是任期内的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责任、是职责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责任等,以有效地防范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对审计人员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和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所以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谨慎的职业态度,严格遵守审计程序。

总之,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最重要的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审计规范,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其最终目的是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论-文-网]

参考文献[1]冯伟.《浅议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2 本文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表现 风险防范措施

第19篇: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公司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编 号:TS-KP-XS-**

版 本: 2013 编 制:审计部 批 准:董事会

2013年**月**日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目录:共九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三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四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七章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

第九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查与评价行为,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文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险审计又称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或风险审计)是指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以识别、预警和纠正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或缺陷,进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一套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风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控股子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参照执行。

第二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五条 风险管理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政策,评价公司是如何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各类管理目标的,进而评价公司风

2 险管理的效率和效力,提出改进措施,以保障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支持和保障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六条 风险管理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就是风险管理审计具体目标。风险管理审计具体目标可分为一般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和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第七条 一般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是对事项的关键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力评价,或者说特别关注被审事项的关键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其审计内容一般包括:一是评价那些可能影响被审事项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风险的管理缺口(关键风险被识别程度);二是评价为保障被审事项目标实现而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力(或者说是评价被审事项的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过程的有效性)

第八条 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是按照每一个审计专项具体任务和具体内容而定的,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专项风险管理审计目标:

(一)有关风险管理要素的审计目标,例如包括:

1、风险范围确定的合理性:包括战略范围、组织与环境范围、业务范围;

2、风险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例如评价基础、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指标计算;

3、风险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主要审核如下方面:按照审计确定的风险范围,核实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风险各级分类的合理性,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确定的科学性,风险分析方法选用的科学性,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性;

4、风险治理策略和措施的合理性;

5、风险理财组合方案的合理性。

(二)风险管理活动的充足性。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适当性。

(四)危机管理计划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五)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协调一致性。

(六)新项目和新市场的可进入性评价。

3

(七)对损失事件的原因调查性评价(真实性评价)。

(八)风险相关记录和风险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评价。

(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措施的恰当性。

(十)其他。

第三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九条 依照ISO-31000框架,核验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针对每个关键的风险环节实施的风险管理是存在和合理的,且正常运行。这些环节包括:沟通与协商,识别与分析风险,风险评估,评价和选择策略,实施风险治理,监控,持续改进。

第十条 依照COSO-ERM框架,一方面,核验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四大目标确实存在,并且针对这些目标的管理都是有效的,如核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了解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程度,了解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程度,能保障组织的报告是可靠的,能保障组织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另一方面,核验八大要素的存在,以及核验其正常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 对照特别制定的风险管理框架和要求来衡量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内控测试状态良好,机制对风险反应迅速,公司对风险的预测能力正在逐渐提高,事故发生率降低和损失明显减少,社会责任形象提升等。

第四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十二条 一般风险管理审计

这类审计主要目的是识别/确认被审事项的关键业绩影响因素和评价相应的风险管理效率和效力,可细分类为:

(一)针对公司各管理层级的风险管理审计:企业整体、分公司、业务或子公司。

4

(二)针对公司职能领域或特定关键风险的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审计、财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质量审计、安全审计、环境审计和内控审计等。

(三)针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

(四)针对各类活动的风险管理审计

(五)针对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管理审计

(六)针对过程或操作的风险管理审计

(七)针对资产的风险管理审计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要素审计

风险管理要素审计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方法、措施、手段等要素实施的审计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风险管理专业水准原则:审计人员应熟悉ISO-31000 “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引”和了解ISO-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具备审计专业基本水准原则;

第十六条 目标导向原则:清晰地理解被审事项的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要素,提出将这些风险要素管理至公司可接受水平之内的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 关键性(重要性)原则:在设计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时,应关注关键目标、关键业务、关键流程和关键风险点,识别影响关键业绩实现的关键要素,进而就关键风险点的管理缺口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八条 审计规划/计划原则: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任务,做足审计准备,设计周密、充足和合理的审计取证方案,制定合理与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和方案;

第十九条 充分了解就被审事项所设定的风险管理期望和价值原则:了解被审事项(整体或局部)的风险管理政策或管理原则,这是对公司整体、局部、业务、项目、资产、过程或活动等事项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判别依据之一;

5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审计过程组织原则:执行风险管理审计计划,调整计划,及时完成计划;

第二十一条 沟通和协商原则:各审计相关方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持续和畅通的磋商和沟通;

第二十二条 确保审计质量原则:应确保审计计划制定的质量,确保审计过程实施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的输出质量;

第二十三条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体现重要性、客观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原则。

第六章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二十四条 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如下所示:

1、风险评估与确定审计域程序(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关键风险分布从而确定审计域)

2、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程序

3、按计划实施调查和测试(主要包括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4、审计证据评价程序、审计报告程序(包括整理审计发现、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

5、风险管理审计的后续审计

第七章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风险管理审计方案就审计的组织方式、时间进度、资源分配、

6 审计证据取证安排、审计质量保证措施等给出更为清晰和可操作的指引。一般来讲,一个整体和较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方案应当包括: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域;

(三)审计要点;

(四)审计准则以及其他参照指标;

(五)审计程序及其包含内容;

(六)审计调查与测试取证安排;

(七)审计负责人及其责任;

(八)确定审计所需信息和资料;

(九)主要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选用(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方法);

(十)审计时间进度和审计顺序(例如审计顺序、何时与谁交谈、进行现场观察的时间安排、对每一种审计程序推进进度的时间安排、每个阶段需进展的审计深度、何时向谁提交审计结果等);

(十一)审计资源需求;

(十二)审计组织与审计质量保障证措施;

(十三)审计团队的组成;

(十四)对被审目标的配合要求;

(十五)审计报告要点框架等。

第八章 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

第二十六条 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可以用量化数字表示:

1、

2、

3、

4、5,或用字母表示如A、B、C、D、E,表示由低到高(或由轻到重)的程度。

第二十七条 风险的严重性(或影响)的评价具体尺度(除了表达为财务指标之外,也可以用声誉、资本、法律等方式来表述风险的影响)

1、不严重:既无战略影响,又无财务影响。

7

2、轻度严重:相对较小的战略和/或财务影响(一星期的利润)。

3、中度严重:显著地影响战略和/或财务目标的实现(一月的利润)。

4、严重:难以实现战略目标(可能需要战略上的一次改变),和/或重大的财务影响(一季的利润)。

5、高度严重: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导致严重的财务后果(一年的利润)并威胁公司的生存能力。

第二十八条 风险可能性(概率)评价的具体尺度

1、不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内不会发生(

2、不太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不太可能发生(

3、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或许会发生(

4、很可能:在特定的时期内发生比不发生的可能性大(>50%)。

5、肯定:在特定的时期内已经发生或几乎肯定会发生(>90%)。 第二十九条 风险的层次评价(扩展的尺度)

1、极小的威胁:几乎不可能严重地威胁组织。

2、轻度威胁:不太可能严重地威胁组织。

3、中度威胁:偶尔可能成为组织的严重威胁。

4、严重威胁:很可能成为组织的严重威胁。

5、灾难性的威胁肯定是组织的严重威胁。第三十条 风险承受限度的评价

1、避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此风险发生。

2、降低:必须拥有持续地管理此风险的政策、流程和程序,并把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管理:必须能够预测此风险的发生,并采取前瞻性的行动以降低其影响。

4、检查:将允许此风险发生,但是必须能在其影响过大之前及时检查并报告此风险。

5、接受:风险的发生是可接受的。

第三十一条 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可扩展度(可管理性或可控性)评价

8

1、无风险管理:组织任由风险发生,并接受其后果。

2、低层次的风险管理:风险通常都可以检测到,但是组织更依赖于应急或恢复计划。

3、中等的风险管理:在有效的监督下,能识别风险的发生,并拥有充足的时间减小风险的影响/提高获利的机会。

4、扩展的风险管理:持续的监督和前瞻性的管理活动确保把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强获利的可能性。

5、持续的风险管理: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有助于确保风险得到了预防,或者所有可度量的影响/机会都得到了优化。

第三十二条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价(采用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 —A级:特定风险管理 —B级:初步风险管理 —C级:可重复性风险管理 —D 级:主动性风险管理 —E 级:前瞻性风险管理。

第三十三条 被审事项现有风险管理水平或效力评价,例如:

1、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框架不适(其中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不适),不能满足该事项目标实现的要求。

2、该事项有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然而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不力和无效。

3、该事项有较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且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政策能基本落实。

4、该事项有较明确与合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且该事项的风险管理政策能较好落实,内部控制有效,风险管理过程运行有效。

第三十四条 其他风险管理相关指标评价 例如:

(一)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

9

(二)公司风险文化评价

(三)公司战略风险管理水平评价(包括风险偏好)

(四)公司风险溯源和风险揭示评价

(五)风险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价

(六)公司危机管理能力评价

(七)公司可持续性评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审计发现应该以具体而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多余或不必要的信息不应包括在内。

第三十六条 理解某一发现所必需的信息应该一一列举,比如说相关的测试结果(如失误、例外情况等等),或者该发现所识别出的缺陷(差距)实例。

第三十七条 应该一眼就能辨别出与某一发现相关的风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审计人员应该对该发现所反映的风险进行具体描述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三十八条 立项依据。

第三十九条 背景介绍。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对有助于理解审计项目立项以及审计评价的以下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一)选择审计项目的目的和理由;

(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与特点、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员工数量、主要管理人员等;

(三)上次同类审计的评价情况;

(四)与审计项目相关的环境情况;

10

(五)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技术性文件;

(六)其它情况。

第四十条 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报告中应当明确地陈述本次审计的目标,并应与审计计划中提出的目标相一致;还应当指出本次审计的活动内容和所包含的期间。如果存在未进行审计的领域,应当在报告中指出,特别是某些受到限制无法进行检查的项目,应说明受限制无法审查的原因。

第四十一条 审计重点。审计报告应当对本次审计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指出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了何种措施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对审计中所发现的重点问题做出简短的叙述及评论。

第四十二条 审计标准。与完成审计任务相适应的国家、部门或行业颁布的必须执行的标准或法则,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章程、管理流程制度或规则等。

第四十三条 审计依据。应声明审计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第四十四条 审计发现与风险之间的联系,风险与风险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结果。

第四十五条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例如已查明关键业绩影响要素,已获取得力的审计证据),评估企业整体(或被审事项)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估每一个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落实效果,评估关键风险现存的风险暴露水平,比较这种风险暴露水平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提出缩小差距的建议行动步骤和实施方案。

第四十六条 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该依据审计发现和审计证据,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结论的性质,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现有系统运行良好,无需改变;

(二)现有系统需要全部或局部改变,包括改进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的要求,方案实施效果的预计,未实施此方案的后果分析。

第十章 附则

11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与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不一致的,以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本公司章程规定为准。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审计部拟定,自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20篇:风险管理岗位职责

玉林市玉开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岗位职责

一、风险控制部岗位职能:

负责公司业务品种的风险控制工作,从完整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对担保项目进行机构深刻并负责组织评审,修订和完善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组织公司保后跟踪管理和追偿,建立法务处理机制,承担公司业务品种的开发等。具体为:

1.对申请担保企业和项目的报审资料重点从法律角度加以审核;

2.对申请担保企业和项目从整体风险进行评定;

3.对申请担保企业和项目的反担保抵押措施从法律风险角度提出意见;办理反担保抵押手续,审核确定相关合同及法律文本;

4.熟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信贷决策体系及投资担保体系,精通投资、担保、财务、金融及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5.熟悉国内企业现状、投资担保政策体系,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控制管理意识和能力;

6.完善风险评审办法及合理化风险评审相关各项操作规程,业务规程;

7.跟踪公司各项业务进展,汇总各类业务的风险情况及发出风险预警;协调部门相关人员和公司相关部门保持业

务流程的高速运转;

8.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9.根据公司发展状况,设部门经理,审核专员,法务专员等岗位。

二、风险控制部岗位工作职责:

(一)、风险控制部部长岗位职责

1.负责研究风险政策,草拟风险政策,设计风险评审岗位的工作指引和运作流程;

2.建设风控系统,建立自动风险报表管理系统,参与建立投资风险审批系统;

3.合规风险评审:负责组织事前风险审核、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检查,出具风险预警提示和风险评估报告;

3.定期出具风险评估常规报告,针对即时风险问题,评估风险状态与风险程度,分析风险来源和影响,提供解决方案。

(二)、风险控制部评审人岗位职责

1.负责投资项目的风险审核

2.负责对业务部上报的调查报告及项目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和检查;

3.负责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判断并向部门领导提供参考意见;

4.负责对业务部风险评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5.负责对项目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充分揭示项目风险,设计实施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

6.协助业务部完善风险控制相关手续;

7.协助法务部门进行法律诉讼、处置反担保资产。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审计岗位职责风险
《审计岗位职责风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