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路由与交换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7 08:32:47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路由与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负荷社会idui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使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及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构建大中型网络最核心、最重要的网络设备,这些设备必须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进行合理正确的配置才能使用,在组建网络时,除综合布线外,最重要的是对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配置,在日常的使用和管理维护过程中,也经常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调整。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和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以及将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当做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的配置技术。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信息安全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技术指标和参数,所遵循的网络标准,在网络层中所使用的协议。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清晰的概念,掌握如何使用配置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尽快熟悉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技术。

四. 课程的背景知识

1.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计算机调试技术》《计算机网络》《专业英语》 2.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及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 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的了解所学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

本课程文字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媒体,着重反映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形式上要使便于学生自学。

第三部分

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144学时,6学分。其中授课72学时,实训72学时,社会实践学时待定。

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

本课程采用笔试和实训(含社会实践)两种考核方式。笔试采用自行设计方案就、形式;实训环节采用最后考核和平时成绩总评给定成绩。

第四部分

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推荐第2篇: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与路由

实训报告

实验一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 技术原理

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    用户模式 特权模式

Switch>Switch#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if)# 全局配置模式 端口模式

实验步骤:

 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          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co?、copy?) 命令简写(如 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二 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 技术原理

 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配置命令设置管理IP地址。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 为telnet用户配置用户名和登录口令:

    交换机、路由器中有很多密码,设置对这些密码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表示配置远程登录线路,0~4是远程登录的线路编号。 switch(config-line)# login

用于打开登录认证功能。

switch(config-line)# paword 5ijsj

设置远程登录进入访问的密码

实验步骤

 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   Switch(config)# int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 **IP** **submask*** 配置用户登录密码     Switch(config)#enable paword ******* 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Switch(config-line)# paword 5ijsj Switch(config-line)# login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直连线;配置线

实验三 交换机划分Vlan配置

实验目标

   技术原理

 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做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路由设备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  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AL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是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不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配置;

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 掌握Tag VLAN配置方法。 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 VLAN遵循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使用配置了Tag VLAN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示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实验步骤

    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2台;PC 4台;直连线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划分VLAN;

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中; 设置Tag VLAN Trunk属性; 测试

实验四

实验目标

    技术原理

 三层交换机具备网络层的功能,实现VLAN相互访问的原理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过识别数据包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选路转发,三层交换机利用直连路由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相互访问。三层交换机给接口配置IP地址。采用SVI(交换虚拟接口)的方式实现VLAN间互连。SVI是指为交换机中的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且配置IP地址。

实验步骤

  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二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

2、VLAN3,分别将端口

2、端口3划分给VLAN

2、VLAN3。(2)将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相连的端口fa 0/1都定义为tag Vlan模式。 掌握交换机Tag VLAN的配置 掌握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三层交换机VLAN路由的配置方法; 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     (3)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

2、VLAN3,此时验证二层交换机VLAN

2、VLAN3下的主机之间不能相互通信。(4)设置三层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创建VLAN2,VLAN3的虚接口,并配置虚接口VLAN

2、VLAN3的IP地址。(5)查看三层交换机路由表。

(6)将二层交换机VLAN

2、VLAN3下的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相应虚拟接口的IP地址。(7)验证二层交换机VLAN2,VALN3下的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首先在三层交换机上分别设置各VLAN的接口IP地址。三层交换机将vlan做为一种接口对待,就象路由器上的一样,再在各接入VLAN的计算机上设置与所属VLAN的网络地址一致的IP地址,并且把默认网关设置为该VLAN的接口地址。这样,所有的VLAN也可以互访了。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Swithc_3560 1台;PC 3台;直连线

实验五

实验目标

   技术原理

 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技巧;

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    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静态路由是指有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优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和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 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

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    实验设备 (2)查看路由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器R

1、R2上配置静态路由;(4)验证R

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

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 1/0的IP地址; (6)PC

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 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DCE 串口线;直连线;交叉线

实验六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实验目标

理解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编号的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方法;

实验背景 你是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的经理部、财务部们和销售部门分属于不同的3个网段,三部门之间用路由器进行信息传递,为了安全起见,公司领导要求销售部门不能对财务部进行访问,但经理部可以对财务部进行访问。 PC1代表经理部的主机、PC2代表销售部的主机、PC3代表财务部的主机。

技术原理 ACLs的全称为接入控制列表(Acce Control Lists),也称访问控制列表(Acce Lists),俗称防火墙,在有的文档中还称包过滤。ACLs通过定义一些规则对网络设备接口上的数据包文进行控制;允许通过或丢弃,从而提高网络可管理型和安全性;

IP ACL分为两种:标准IP访问列表和扩展IP访问列表,编号范围为1~9

9、1300~199

9、100~19

9、2000~2699;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定义规则,进行数据包的过滤;

扩展IP访问列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原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来定义规则,进行数据包的过滤; IP ACL基于接口进行规则的应用,分为:入栈应用和出栈应用;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三台PC能够相互Ping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方控制列表。 (4)在R1上编号的IP标准访问控制 (5)将标准IP访问控制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实验设备

PC 3台;Router-PT 2台;交叉线;DCE串口线;

实验六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实验目标

理解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静态NAT的配置,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背景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欲发布公司的WWW服务。现要求将内网Web服务器IP地址映射为全局IP地址,实现外部网络可以访问公司内部Web服务器。 技术原理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 Translatio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默认情况下,内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内部主机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通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包头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发表中保存这条记录。当外部主机发送一个应答到内网时,NAT路由器受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地址。 NAT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分为两种类型:NA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端口地址转换IP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

静态NAT:实现内部地址与外部地址一对一的映射。现实中,一般都用于服务器;

动态NAT:定义一个地址池,自动映射,也是一对一的。现实中,用得比较少;

NAPT:用不同的端口来映射多个内网IP地址到一个指定的外网IP地址,多对一。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R1为公司出口路由器,其与外部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2)配置PC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间能相互Ping通; (4)在R1上配置静态NAT。 (5)在R1上定义内外网络接口。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实验设备 PC 1台;Server-PT 1台;Switch_2950-24 1台;Router-PT 2台;直连线;交叉线;DCE串口线

推荐第3篇:路由与交换实习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报告

【实验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目的】

1.实现校园网网络连通

1)利用静态路由实现汇聚交换机和路由器与核心路由器间连通

2)利用rip实现内部汇聚交换机与核心路由器间连通

3)利用ospf实现汇聚路由器与核心路由器连通

4)通过设置单臂路由使教学楼1和教学楼2能互相连通

5)对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分别划分vlan 2.在核心路由器上实现nat转换,使内部网络能访问internet 3.设置标准acl规则:禁止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

4.设置扩展acl规则:仅允许内部用户访问数据中心的80,21端口 6.在核心路由与出口路由间运用ppp协议配置

最后要求将检测结果放入一个WORD文档中,文件名为 :学号-大作业.DOC中

给出网络互通的效果,将PING截图

在各网络设备上,用SHOW RUN命令

对交换机,还要求SHOW VLAN, show int ip switchport 对路由器,还要求SHOW IP ROUTE

对NAT ,要求用PING –T ,及DEBUG IP NAT 对ACL, 要求检测相关口或VLAN的ACL表,SHOW IP INT 端口号

【实验中运用的知识点】

1)静态路由 2)Rip 3)Ospf 4)nat转换

5)标准访问控制列表规则 6)扩展访问控制列表规则 7)划分vlan 8)单臂路由

9)广域网协议ppp 【实验配置步骤】

第一部分 配置内部网络连通

注意:配置中省略了各端口的ip配置,相信端口ip可以从拓扑图中反应 1)接入交换机1配置 划分vlan Switch(config)#int fa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 vlan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 vlan 2 Switch(config)#int fa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 vlan 3 Switch(config)#int fa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2960等交换机只支持802.1q协议,这里忽略)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Switch(config-if)#exit 2)汇聚路由器配置 设置单臂路由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1配置 子接口 这是配置单臂路由的关键,这个接口是个 逻辑接口,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物理接口,但是功能却和物理接口是一样的。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 为这个接口配置802.1Q协议,最后面的 2 是vlan 号,这也是关键部分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 192.168.2.254 255.255.255.0 为该接口划分ip地址。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3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 192.168.3.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nd 设置ospf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 0.0.0.255 area 0 设置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4.101 3)接入交换机2配置 创建vlan4 vlan5 Switch(config)#int vlan4 Switch(config)#int vlan5 Switch(config)#int fa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 vlan 4 Switch(config)#int fa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 vlan 5 4)汇聚交换机配置

为vlan4和vlan5设置svi Switch(config)#int vlan 4 Switch(config-if)#ip addre 172.16.2.254 Switch(config)#int vlan 5 Switch(config-if)#ip addre 172.16.3.254 设置trunk Switch(config)#int fa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设置rip Switch(config)#router rip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设置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4.101 5)核心路由器配置 设置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4.100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4.100 设置rip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设置ospf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 0.0.0.255 area 0

6)汇聚交换机2配置 设置静态路由

Switch(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0.1.2.101 至此,内部网络均能互相连通,接下来我们先配置nat使内网可以连通外网

第二部分 设置nat转换,使内部用户能访问外部网络

核心路由器(nat)配置 Router(config)#int fa0/0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将该接口标记为内部接口 Router(config)#int fa1/0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将该接口标记为内部接口 Router(config)#int fa7/0

//将该接口标记为内部接口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Router(config)#int se2/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将该接口标记为外部接口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4.0 0.0.0.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2.0 0.0.0.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3.0 0.0.0.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72.16.0.0 0.0.255.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72.16.0.0 0.0.255.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0.1.2.0 0.0.0.255 Router(config)#acce-list 10 permit 10.1.1.0 0.0.0.255 //定义标准访问控制列表10只允许定义的地址能够被转换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out 202.121.241.10 202.121.241.20 netmask 255.255.255.0 //定义名称为out的地址池。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out //将访问控制列表定义的地址和地址池关联这样就有前内部主机能够得到公网地址。

第三部分 设置acl规则

首先设置出口路由器和核心路由器使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连通 出口路由器配置 设置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02.121.241.8 核心路由器配置 设置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02.121.241.100 在出口路由器上做如下配置

设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规则如下: 1) 禁止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 Router(config)#acce-list 11 deny any Router(config)#int fa0/0 Router(config-if)#ip acce-group 11 in 在核心路由器上做如下配置

设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规则如下

2) 仅允许内部用户访问数据中心的80,21端口 Router(config)#ip acce-list extended test Router(config-ext-nacl)#permit tcp any any eq 80 Router(config-ext-nacl)#permit tcp any any eq 21 Router(config-ext-nacl)#deny ip any any Router(config)#int fa7/0 Router(config-if)#ip acce-group test out 第四部分 广域网协议ppp设置

出口路由器配置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username R2 paword zgl R1(config)#int se2/0 R1(config-if)#en ppp

R1(config-if)#ppp authentication chap 核心路由器配置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username R1 paword zgl R2(config)#interface se2/0 R2(config-if)#en ppp

【实验检测】

网络互通测试截图如下:

教学楼到汇聚路由器

教学楼到核心路由器

教学楼到宿舍楼

教学楼到数据中心

教学楼到外部网络

宿舍楼到教学楼

宿舍楼到数据中心

宿舍楼到外部网络

外部网络到教学楼

外部网络到宿舍楼

外部网络到数据中心

Nat转换测试:

在核心路由器上debug ip nat截图如下:

Acl规则测试

在核心路由器Show ip 端口

Router#show ip interface fa7/0 FastEthernet7/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connected)

Internet addre is 10.1.2.101/8

Broadcast addre is 255.255.255.255

Addre determined by setup command

MTU is 1500

Helper addre is not set

Directed broadcast forwarding is disabled

Outgoing acce list is test

Inbound acce list is not set

Proxy ARP is enabled

Security level is default

Split horizon is enabled

ICMP redirects are always sent

ICMP unreachables are always sent

ICMP mask replies are never sent

IP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fast switching on the same interface is disabled

IP Flow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Fast switching turbo vector

IP multicast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multicast distributed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Router Discovery is disabled

IP output packet accounting is disabled

IP acce violation accounting is disabled

TCP/IP header compreion is disabled

RTP/IP header compreion is disabled

Probe proxy name replies are disabled

Policy routing is disabled

Network addre translation is disabled

WCCP Redirect outbound is disabled

WCCP Redirect exclude is disabled

BGP Policy Mapping is disabled 在出口路由器Show ip 端口

Router#show ip interface fa0/0 FastEthernet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 (connected)

Internet addre is 219.220.240.100/24

Broadcast addre is 255.255.255.255

Addre determined by setup command

MTU is 1500

Helper addre is not set

Directed broadcast forwarding is disabled

Outgoing acce list is not set

Inbound acce list is 11

Proxy ARP is enabled

Security level is default

Split horizon is enabled

ICMP redirects are always sent

ICMP unreachables are always sent

ICMP mask replies are never sent

IP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fast switching on the same interface is disabled

IP Flow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Fast switching turbo vector

IP multicast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IP multicast distributed fast switching is disabled

Router Discovery is disabled

IP output packet accounting is disabled

IP acce violation accounting is disabled

TCP/IP header compreion is disabled

RTP/IP header compreion is disabled

Probe proxy name replies are disabled

Policy routing is disabled

Network addre translation is disabled

WCCP Redirect outbound is disabled

WCCP Redirect exclude is disabled

BGP Policy Mapping is disabled 在汇聚路由及核心路由上show ospf neighbor

核心路由器上show run,show ip router R2#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724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R2 ! username R1 paword 0 zgl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 192.168.4.10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ip addre 172.16.4.10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Serial2/0 ip addre 202.121.241.8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ppp ppp authentication chap ip nat outside clock rate 64000 ! interface Serial3/0 no ip addre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4/0 no ip addre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5/0 no ip addre shutdown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6/0 no ip addr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7/0 ip addre 10.1.2.101 255.0.0.0 ip acce-group test out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router ospf 100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92.168.4.0 0.0.0.255 area 0 ! router rip network 172.16.0.0 network 192.168.4.0 ! ip nat pool out 202.121.241.10 202.121.241.20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out ip clale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4.100 ip route 0.0.0.0 0.0.0.0 172.16.4.100 ip route 0.0.0.0 0.0.0.0 202.121.241.100 ! ! 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4.0 0.0.0.255 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2.0 0.0.0.255 acce-list 10 permit 192.168.3.0 0.0.0.255 acce-list 10 permit 172.16.0.0 0.0.255.255 acce-list 10 permit 10.1.2.0 0.0.0.255 acce-list 10 permit 10.1.1.0 0.0.0.255 ip acce-list extended test permit tcp any any eq www permit tcp any any eq ftp deny ip any any ! no cdp run ! ! 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End

R2#show ip route

Codes: Cstatic, IRIP, MBGP

DEIGRP external, OOSPF inter area

N1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OSPF external type 2, EIS-IS, L1IS-IS level-2, iacandidate default, UODR

P--------- 1

default

active

Fa0/3, Fa0/5, Fa0/6, Fa0/7

Fa0/8, Fa0/9, Fa0/10, Fa0/11

Fa0/12, Fa0/13, Fa0/14, Fa0/15

Fa0/16, Fa0/17, Fa0/18, Fa0/19

Fa0/20, Fa0/21, Fa0/22, Fa0/23

Fa0/24, Gig0/1, Gig0/2 4

VLAN0004

active

Fa0/4 5

active

VLAN0006

active

Fa0/2 1002 fddi-default

act/unsup 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unsup 1004 fddinet-default

act/unsup 1005 trnet-default

act/unsup

VLAN Type SAID

MTU

Parent RingNo BridgeNo Stp BrdgMode Trans1 Trans2 ---- ----- ---------- ----- ------ ------ -------- ---- -------- ------ ------ 1

enet 100001

1500

0

0 5

enet 100005

1500

0

0 1002 fddi 101002

1500

0

0

1004 fdnet 101004

1500

0

0

1005 trnet 101005

1500

0

0

Remote SPAN VLANs ----------------

Primary Secondary Type

Ports ------- --------- ----------------- -----------

在汇聚路由器上show ip router Router#show ip route

Codes: Cstatic, IRIP, MBGP

DEIGRP external, OOSPF inter area

N1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OSPF external type 2, EIS-IS, L1IS-IS level-2, iacandidate default, UODR

P--------- 1

default

active

Fa0/3, Fa0/4, Fa0/5, Fa0/6

Fa0/7, Fa0/8, Fa0/9, Fa0/10

Fa0/11, Fa0/12, Fa0/13, Fa0/14

Fa0/15, Fa0/16, Fa0/17, Fa0/18

Fa0/19, Fa0/20, Fa0/21, Fa0/22

Fa0/23, Fa0/24, Gig0/1, Gig0/2 2

VLAN0002

active

Fa0/2 3

VLAN0003

active

Fa0/1 1002 fddi-default

act/unsup 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unsup 1004 fddinet-default

act/unsup 1005 trnet-default

act/unsup

VLAN Type SAID

MTU

Parent RingNo BridgeNo Stp BrdgMode Trans1 Trans2 ---- ----- ---------- ----- ------ ------ -------- ---- -------- ------ ------ 1

enet 100001

1500

0

0 3

enet 100003

1500

0

0

1003 tr

101003

1500

ieee

ibm connected, SIGRP, Rmobile, BEIGRP, EXOSPF, IA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OSPF external type 1, E2EGP

iIS-IS level-1, L2IS-IS inter area

*per-user static route, o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202.121.241.8 to network 0.0.0.0

C

202.121.24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2/0 C

219.220.24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 S*

0.0.0.0/0 [1/0] via 202.121.241.8

推荐第4篇:路由与交换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路由与交换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有一高校在同一城市有三个校区,分处不同城区,相距十余公里。假设三个校区名称为A、B、C。其中A校区有二十个学院,B校区有三个学院,C校区有二个学院。A校区有教学楼十栋,实验楼两栋,行政楼一栋;B校区有教学校三栋,实验楼一栋,行政楼一栋;C校区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行政楼一栋。现要在三个校区组建校园网,且三个校区通过帧中继互连。

校园网的组建有如下要求:

1.每个学院有一个员工(教学、行政人员)工作使用的内部局域网,该局域网连接员工工作的计算机。该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要求能自动获得IP地址,内网采用私有IP地址。假设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台数不超过250台。暂不考虑学院内其它计算机组网的问题。

2.每个学院内部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要求都能通过NAT的方式上互联网。

3.每个学院有一个网站,要求外网能通过域名访问,内网即通过域名访问也可通过IP地址访问。

4.假设每个校区的校级行政人员都在行政楼内工作,每个科室内的计算机组建一个局域网,计算机台数不超过30台,假设共有十五个科室,其中财务处的计算机不能被其它科室内的计算机访问,但财务处的计算机可以访问其它科室内的计算机,其它科室内的计算机可以相互访问,整个行政楼内的局域网不能被校区内其它计算机访问。

5.每栋教学楼内的每间教学内有一台上课用的计算机,要求每栋教学楼内的计算机在一个局域网内,且能上互联网。假设每栋教学楼最高不超过六层,每层最多十间教室。每间教室内的计算机IP地址要求自动获得,且都是私有IP地址。为了节省组网经费,每栋教学楼的计算机IP地址由路由器自动分配。

6.要求所有教学楼的计算机接入教育技术中心的机房,以便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每间教室内的计算机进行维护,并且通过教育技术中心机房内的服务器与外网连接,并上互联网。假设教育技术中心的机房在某栋教学楼内。

7.实验楼内的计算机要求每间实验室内的计算机自成一个局域网,相互间不能访问,且能访问互联网。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内的计算机不能上网,在教学需要时,管理人员可以开通上网。

8.要求上述栋层(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内的计算机都接入校园网,暂不考虑校园内其它楼层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的情况。每个校区内有一个网络中心,校区内的计算机通过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与外网连接,并上互联网。假设网络中心在某栋实验楼内。

9.该校有一个网站部署在A校区网络中心的WEB服务器上,要求内外网的计算机都能通过域网访问该网站。

10.三个校区通过帧中继互联,且三个校区的网络中心能相互访问。其中A校区内的网络中心管理人员能Telnet其它两个校区网络中心的路由器进行管理,但其它两个校区内的管理人员不能Telnet A校区内的路由器。

假设现在由你来组建该高校的校园网,请问你该如何设计并组建这个校园网?你将为组建这个校园网采购哪些设备和器材,每种设备大致采购多少?请画出这个校园网的拓扑图,并写出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涉及到路由器配置的地方应写出路由器的配置步骤。整个校园网内的内部各个局域网都采用私有IP地址,访问外网采用公有IP地址,请做好IP地址的规划。

答题要求:

1.要求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字数不限。切记,勿长篇大论,不着边际!应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写出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的重点。要求排版规范整齐。

2.提交最后日期:2016年1月10日。上课或上机时以电子稿的形式拷贝至我的电脑上。

3.若未收到小论文我会在“教务在线”中以短信通知,请于2016年1月11日查看“教务在线”中的短信通知,若收到短信通知,请尽快与我联系,否则作零分处理。

4.严禁抄袭、拷贝、下载,若发现一律作零分处理!

推荐第5篇: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网络工程

《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工程2015-1~2班适用

实验一

路由策略RIP实验(2课时) 实验二

OSPF实验(2课时) 实验三

EIGRP实验(2课时) 实验四

路由重分布实验(2课时) 实验五

广域网实验(2课时) 实验六

ACL+NAT实验(2课时) 实验七

BGP实验(2课时) 实验八

三层交换实验(2课时)

要求:

(1)每做完一次实验,请写好实验报告,下次实验课时检查。

(2)每次实验课时,都要检查实验完成情况,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3)自己带好实验指导书和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实验地点:创新大楼四楼东楼405有线网实验室 实验时间:

实验一 路由策略RIP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路由器各种接口配置方法。

(2)熟悉路由器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配置。 (3)理解RIP工作过程。

(4)熟悉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

(5)熟练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

(6)掌握Ping、tracert、traceroute、debug ip rip等排错命令。 (7)掌握使用debug ip rip查看RIP协议初始化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1)静态路由配置:教材P33页,“3.操作题(图2-6和图2-7)”。 (2)RIP路由配置:教材P60页,“3.操作题(图3-8)”。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二 OSPF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OSPF工作原理。

(2)熟悉单区域OSPF的配置方法。 (3)掌握如何查看OSPF协议中各状态信息。

(4)掌握点到点串行线路、以太网广播多路访问链路OSPF运行的不同。 (5)掌握使用debug ip ospf event查看OSPF协议初始化工作过程,及DR、BDR的选举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75页,图4-10单区域OSPF的基本配置。 (2)教材P107页,“3.操作题(图4-16)”。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三 EIGRP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EIGRP协议的工作过程。 (2)熟悉EIGRP的配置方法。

(3)熟练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检测路由表。

(4)掌握debug、tracert、traceroute、ping命令的排错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115页,图5-9 EIGRP的基本配置。 (2)教材P129页,“3.操作题(图5-11)”。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四 路由重分布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路由重分布的概念。 (2)掌握路由重分布参数的配置。

(3) 熟练掌握静态路由重分布、RIP和EIGRP的重分布、EIGRP和OSPF的重分布的配置命令。

(4)掌握路由重分布的查看和调试命令。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135页,图6-1静态路由、RIP、OSPF和EIGRP路由重分布实验配置。

(2)教材P141页,“2.操作题(图6-7)”。(备注:此题为选做题)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五 广域网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 (2)熟悉PPP协议的启用方法。 (3)掌握指定PPP协议的封装方法。 (4)掌握PPP协议的两种认证模式的配置。 (5)熟悉PPP协议信息的查看与调试。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149页,图7-2,采用RIP路由协议和PAP认证模式,选用合适的IP地址,将全网连通。

(2)教材P149页,图7-2,采用OSPF路由协议和CHAP认证模式,选用合适的IP地址,将全网连通。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六 ACL+NAT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ACL和NAT的工作原理。

(2)掌握静态、动态和端口NAT的配置方法。 (3)掌握查看NAT有关信息和诊断的方法。

(4)掌握标准ACL、扩展ACL、命名ACL的配置方法。 (5)熟悉ACL的查看与调试命令。

(6)熟练掌握利用ACL+NET技术配置网络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170页,图8-2 NAT配置举例。 (2)教材P187页,图9-4 标准ACL配置。 (3)教材P191页,图9-5 扩展ACL配置。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七 BGP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BGP的工作原理。

(2)掌握BGP路由进程的启动、BGP进程中网络路由的通告。 (3)掌握IBGP和EBGP邻居配置方法。

(4)掌握BGP路由更新源配置、next-hop-self配置和BGP路由汇总配置。 (5)熟悉BGP路由调试相关命令。

二、实验内容

教材P201页,图10-1 BGP基本配置。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八 三层交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三层交换机的工作机制。

(2)掌握多层交换结构中各种端口的配置方法。 (3)掌握多层交换结构中不同连接的优缺点。 (4)掌握多层交换结构中互联互通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教材P231页,图11-13多层交换结构实验配置。 (2)教材P232页,图11-14多层交换结构实验配置。

三、实验分析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实验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内容。

推荐第6篇:河南理工大学路由交换原理知识总结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

(仅供参考,部分答案) (用红色圈出的必须掌握)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经由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节省线路资源,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什么? 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 :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终端设备.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交换 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 电路传送模式特点::(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  分组 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 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每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高速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

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X.Y.Z.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6.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他们交换过程的本质都是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

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层 帧交换是OSI 1.2层帧中继是OSI 1.2(核心)层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7.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哪些功能,它所涉及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电信交换系统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 信息传送子系统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

交换网络是信息从某个口进入交换系统经由交换网络的交换从某口出去。接口主要完成信号变换及适配功能。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系统的“指挥中心”,交换系统的交换网络,各接口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是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协同,有序不紊的工作的。

涉及的技术有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交换网络内部选路策略,交换网络的控制机理,多播方式的实现,网络阻塞特征,网络可靠性等一系列互联技术。

8.通信网的支撑网主要包括哪三种网络,它们分别起何种支撑作用? 支撑网是现代通信网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网支持通信网的应用层,业务层和传送层的工作,提供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它包括NO.7信令网,电信管理网和数字同步网。

NO.7信令网是现代通信网的神经网络,为现代通信网提供高效,可靠的信令服务。数字同步网用于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信号时钟的同步,并且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个时钟频率下。电信管理网能够全面,有效,协调的管理整个电信网的作用。

9.对通信网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1)保证网内任意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2)保证满意的服务质量;(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投资和维护费用合理;(5)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10.描述交换单元外部特性的指标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 1)容量:交换单元所有入线可以同时送入的总的信息量。 2)接口:即交换单元自己的信号接口标准。 3)功能:点到点功能、同发功能、广播功能。

4) 质量: 包括交换单元完成交换功能的情况和信息经过交换单元的损伤。

11.试计算构造16*16有向交换单元, 采用基本开关阵列时需要多少个开关?若构造16*16 无向交换单元, 同样采用基本开关阵列时分别需要多少单向开关和双向开关? 答:有向交换单元,基本开关阵列 : N*N=256 无向交换单元,基本开关阵列:N(N-1)=240 无向交换单元,双向开关阵列:N(N-1)/2=120

12.一个S接线器的交叉点矩阵为8*8,设有TS10要从母线l交换到母线7,试分别按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画出此时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说明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和单元的大小(比特数)。答:控制存储器的容量8*n个,单元大小为3bit。

13.时分交换单元主要有共享存储器型和共享总线型两种, 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 。

答:不同点: (l) 结构不同 。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以存储器作为核心部件, 而总线型交换単元的一般结构包括入线控制部件、出线控制部件和总线三部分。

(2)工作方式不同。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単元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A、入线缓冲; B、出线缓冲。总线型交换单元的各部件功能特点如下: a·入线控制部件接收入线新号,进行相应的格式变换,放在缓冲存贮器中,并在分配给该部件的时隙上把收到的信息送到总线上。

b·出线控制部件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并把属于自己的信息读人一个缓冲存储器中,进行格式变换,然后由出线送出,形成出线信号。

c.总线一般包括多条数据线和控制线 。 d.总线时隙分配要按一定的规则 。 相同点: 两者都可以对三种时分复用信号进行交换, 只不过具体实现方式不同 。

14.一个 T接线器可完成一条PCM上的l28个时隙之间的交换,现有 TS28要交换到

TS18,,试分别按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画出此时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

内容,说明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个单元的大小(比特数)。

答:话音存储器: 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単元大小8bit; 控制存储器: 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大小7bit。

15.根据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试分析影响T接线器的容量因素有哪些?

答:话音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大小。

16.若入口级选择8入线的交换单元,出口级选择8出线的交换单元,试构造128*128的三级严格无阻塞CLOS网络,并画图说明。解:n=8,m=2n-1=15,r=16

第三章

17.程控交换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完成的功能是什么?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由话务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构成,话路子系统又是由交换网络和接口设备组成的。

控制子系统:依照呼叫用户的需求,并结合交换设备的性能指标,资源状态完成相应的接续操作,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交换网络:在控制功能管理下,按需求提供连接通路。

接口设备:适配外部线路传输特性,信号格式转换,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令。

1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接口类型都有哪些?

V类和Z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侧接口,A类B类和C类接口是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其它交换机的接口,是网络侧接口。其中数字接口有用户侧的V类接口和网络侧的A类、B类接口,模拟接口有用户侧的Z类接口和网络侧的C类接口,另外还有网管接口Q3接口。

19.用户电路的BORSCHT七大功能是什么,还有哪些功能在一些特殊应用时会用到? (1)B馈电(2)O过压保护(3)R振铃控制(4)S监视(5)C编译码和滤波(6)H混合电路(7)T测试

20.数字中继电路完成哪些功能?

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主要有码型变换,帧同步,复帧同步,时钟提取,提取和插入信号,帧定位。

21.什么是集中控制,什么是分散控制,他们各有什么有缺点?

集中控制是指处理机可以对交换系统内的所有功能及资源实施同统一控制。该控制系统可以由多个处理机构成,每个处理机均可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集中控制特点(1)处理机直接控制所有功能的完成和资源的使用,控制关系简单,处理机间通信接口简单(2)每台处理机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包含了对交换机所有功能的处理,因而单个处理机的应用软件复杂、庞大(3)处理机击中完成所有功能,一旦处理机系统出现故障,整个控制系统失效,因而系统可靠性较低。

分散控制是指对交换机所有功能的完成和资源使用的控制由多个处理机分担完成的,即每个处理机只完成交换机的部分功能及控制部分资源,分散控制分全分散控制和分级分散控制,

全分散控制特点:(1)各处理机处于同一级别(2)每台处理机只完成部分功能,这就要求各处理机要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因而各处理机之间通信接口比较复杂(3)每台处理机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只完成该处理机所承担的功能,故单个处理机上的应用软件相对简单(4)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处理机上完成,某个或某些处理机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失效,因而系统可靠性比较高(5)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充能力。

分级分散控制特点:(1)处理机之间是分等级的高级别的处理机控制低级别(2)处理机之间通信接口较集中,控制方式复杂,但是比全分散方式要交单(3)各处理机上应用软件的复杂度介于集中控制方式和全分散方式控制之间(4)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比集中控制方式高,但比全分散控制方式要低。

22.某程控交换机装有24个模块,已知每8个模块合用一台处理机,处理机完成一次呼叫平均需要执行18000条指令,每条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2s,固定开销=0.15,最大占用率t=0.95,试求该交换机总呼叫处理能力N为多少? +

(t-)/b=240000 次/h 由t=a+bN,又由于有三台交换机,所以N=323.程控交换机软件特点是什么? 1.实时性 –话音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实时性,因此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在进行呼叫处理过程中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这时软件编程效率,CPU的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多任务并发执行 --程控交换机应能处理并发的多个呼叫,因此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在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多任务程序设计,资源管理等方面应满足这种多任务并发执行的特点。

3.高可靠性—程控交换机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因此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应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其业务的不间断,如设置自检程序,测试程序,故障诊断和处理程序,备份CPU倒换程序等。

24.长途电话的路由选择原则是什么?

1.应保证通信质量。首选串接电路群段数少的路由,所选路由最大串接电路群段数不超过7段。

2.应有规律性,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3.能在低等级交换中心疏通的话务尽量不要在高等级交换中心疏通 4.不应使网络和交换设备的设计过于复杂

第四章

25.什么是信令? 信令就是除了通信时的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信令按信令传送通道与用户信息传送通道的关系不同,可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按其功能分可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信令按其工作区域不同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26.什么是随路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随路信令是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同一通路上的传送信令;它有共路性和相关性两个基本特征。

共路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同一通信信道上传送。 相关性: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在时间位置上具有相关性。

与公共信道信令相比,随路信令的传送速度慢,信令容量小,传递与呼叫无关的信令能力有限,不便于信令功能的扩展,支持通信网中新业务的能力较差。

27.什么是公共信道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公共信道信令的信令通路和用户信息通路是分离的,信令是在专用的信令通道上传送的;它包含分离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特性。

分离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各自的通信信道上传送

独立性: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之间不具有时间位置的关联性,彼此相互独立。 NO.7信令是公共信道信令。公共信道信令的传送速度快,信令容量大,可传递大量与呼叫无关的信令,便于信令功能的扩展,便于开放新业务,可适应现代通信网的发展。

28.NO.7信令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NO.7信令采用公共信道方式,其局间的NO.7信令链路是由两端的信令终端设备和它们之间的数据链路组成的。数据链路是速率为64kbit/s的双向数据通道;

二、NO.7信令传送模式采用的是分组传送模式中的数据报方式,其信息的最小单位——信令单元(SU)就是一个个分组,并且基于统计时分复用方式;

三、由于话路与信令通道是分开的,所以必须对话路进行单独的导通检验;

四、必须设置备用设备,以保证信令系统的可靠性。

29.NO.7信令的基本信令单元有哪几种,如何区分?他们各有哪一层协议处理和产生。NO.7信令采用可变长的信令单元,它由若干个8位位组组成,它有三种信令单元格式:

一、用来传送第四级用户级的信令消息或信令网管理MTP3消息的可变长的消息信令单元(MSU);

二、在链路启用或链路故障时,用来表示链路状态的链路状态单元(LSSU);

三、由信令链路控制级MTP2及信令网功能级MTP3产生;用于链路空或链路拥塞时来填补位置的插入信令单元(FISU),亦称填充单元,由信令链路控制级MTP2产生。

30.信令网是由什么构成的? 信令网是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三部分组成的。

31.信令网的三种工作方式是什么? 使用公共信道信令传送局间话路群的信令时,根据通话电路和信令链的关系,可以采用下面三种工作方式:直联工作方式,准直联工作方式和完全工作方式三种。

32.信令网中的路由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在NO.7信令网中,信令路由的选择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最短路径和负荷分担。最短路径就是在确定至各个目的信令点的路由时,选择不经过信令转接点的直达信令路由或经信令转接点次数最少的信令路由;负荷分担就是同一等级的信令路由路由之间和每一条信令路由的信令链路组之间均匀分担信令业务。

第五章

33.X.25与IP分组交换的区别 X.25只是一个以虚拟电路服务为基础对公用分组交换网接口的规格说明。它动态地对用户传输的信息流配分带宽,能够有效地解决突发性、大信息流的传输问题,分组交换网络同时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有效的差错控制。虽然各种错误检测和相互之间的确认应答浪费了一些带宽,增加了报文传输延迟,但对早期可靠性较差的物理传输线路来说是一种提高报文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34.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 但分组交换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与报文交換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 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 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 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 。此外, 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

② 简化了存储管理。 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 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 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 相对比较容易 。 ③ 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 。 因为分组较短, 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 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 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 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 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 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換的传输时延少, 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 而且其结点交換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 分组交換与报文交换一样, 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 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 增加了处理的时间, 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 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 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釆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 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 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 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35.分组交换有哪两种方式?是说出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l)数据报方式:用户之间通信无需经过呼叫建立、呼叫释放阶段;各分组逐节点地独立选择路由、转发。

特点:灵活,网络利用率高,软件复杂,传输时延大。 intemet采用数据报方式。 (2)虚电路方式:先在用户之间建立逻辑连接(虚电路) ,分组沿虚电路顺序发送,发送完, 逻辑连接释放 。

特点: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延时小,软件简单,故障时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x.25 分组交换网采用。

36.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不同点。

37.路由选择策略主要有哪几种?试说出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见老师答案)

(l)固定路由选择:在网络拓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网络中每一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都是固定的。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才可能发生改变。固定路由选择策略的优点是处理简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无法对网络拥塞和故障做出反应。一般在小规模的专用分组交换网上采用固定路由选择策略

(2)洪泛式路由选择:洪泛式(flooding)路由选择的原理是,每个节点接收到一个分组后检查是否收到过该分组,如果收到过就将它丢弃,如果未收到过,则把该分组发往除了分组来源的那个节点以外的所有相邻的节点。这样,同一个分组的副本将经过所有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接受最先到达的副本,后到的副本将被丢弃。洪泛式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由于要经过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因此即使网络出现严重故障,只要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路径,分组都会被送达目的节点。另外,所有与源节点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节点都会被访问到,所以洪泛式可以被应用于广播。洪泛式的缺点就是产生的通信量负荷过高,额外开销过大,导致分组排队时延加大。 (3)随机路由选择:采用随机路白选择策略时,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节点只选择一条输出路由,这条路由是在除了分组来源的那条路由之外的其它路由当中随机选择的。输出路由被选中的概率可能是相等的,也可能是不等的。随机路由选择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稳健性也较好。采用这种方法产生的路由不是最小费用路由,也不是最短路由,因此随机路由选择产生的通信量负荷一般要高于最佳的通信量负荷,而低于洪泛法产生的通信量负荷。

(4)自适应路由选择:自适应路由选择就是路由选择是根据网络状况的变化而动态改变的。路由选择的这种动态改变所依据的条件主要是网络出现的拥塞和故障。实现自适应路由选择必须在节点之间交换网络状态信息。交换的信息越频繁,路由选择依据的条件越及时。但是.这些信息本身也会增加网络的负荷,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由于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路由选择灵活,所以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路由选择策略,被大规模的公用分组交换网普遍采用。

38.X.25协议栈的构成是怎样的?各层所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X.25协议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物理层协议规定了DTE和DCE之间接口的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机械特性以及协议的交互流程。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数据链路,利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为分组层提供有效可靠的分组信息的传输。分组层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可靠传送服务,,在DTE与DCE接口之间控制虚呼叫分组数据通信的协议。

39.试说出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联系和区别 答:逻辑信道是对两个相邻的通信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通过复用技术划分为若干个逻辑上的信道。虚电路方式是指通信终端在开始通信之前,必须通过网络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够进入信息传输阶段,且该通信的所有分组沿着已建立好的连接按序被传送到目的终端;当通信结束时,需要拆除该连接。刚一条物理通路上可能同时被多个虚电路所使用。一条虚电路可以是若干个逻辑信道串联而成。

40.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有哪几种?X.25的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采用了哪种流量控制方法,有何不同? 为了防止网络阻塞和死锁的发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必须进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分组交换的重要技术之一。实际应用中流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 证实法:发送方发送一个分组之后不再继续发送新的分组,接收方收到一个分组之后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证实,发送方收到这个证实后再发送新的分组,这样接收方可以通过暂缓发送证实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一组分组并等待接收方的证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滑动窗口证实机制。X.25的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均采用这种流量控制方法。

(ii) 预约法: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分组之前,先向接收端预约缓冲存储区,然后发送端再根据接收端所允许发送分组的数量发送分组,从而有效地避免接收端发生死锁。以数据报方式工作的分组交换网通常采用这种流量控制方式,以避免目的节点在有多个分组到达时,因进行分组重新排序而使该节点的存储器被占满,即无法接收新的分组,也无法发送未完成排序的分组。

(iii) 许可证法:许可证法就是在网络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许可证,许可证的状态分为空载和满载,不携带分组时为空载,携带分组为满载。每个许可证可以携带一个分组。满载的许可证在到达终点节点时卸下分组变成空载。分组需要在节点等待得到空载的许可证后才能被发送,因而通过在网内设置一定数量的许可证,可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由于存在分组等待许可证的时延,所以这种方法会产生一定的额外时延,尤其是当网络负载较大时,这种额外时延也较大。

41.简述帧中继和X.25的异同

答:帧中继(FR),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仅完成物理层和链路层的核心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终端完成。与X.25比较,特点:

(I)只有物理层和链路层,网内节点处理大为简化,处理效率高,网络吞吐量高,通信时延低,用户接入速率在64kbit/s至2Mbit/s,,最高可达34Mbit/s。

(2) 帧信息长度长,最大可达1600字节/帧。

(3)在链路层完成动态复用、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网内节点只检错不纠错,出错帧丢弃,无重传机制,额外开销小。

第六章

42.简述ISDN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1)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在ISDN中,所有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号都以数字形式进行传输和交换。

(2)综合的业务:ISDN提供广泛的业务,包括目前所有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并提供更多的新应用。

(3)标准的多用途入网接口:对于用户来说,ISDN是一个通过单一接口提供各种业务的网络。

第七章

43.ATM UNI接口的信元与NNI接口的信元结构有什么异同?

答:GFC (Generic Flow Control):通用流量控制,是一个4比特的字段,用来在UNI接口上提供用户到网络方向上的流量控制。

VPI (Virtual Path Identifier):虚通道标识,VPI字段在UNI接口上为8比特,在NNI接口上为l2比特。

44.理解ATM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为什么说这种连接是虚连接?在B-ISDN网络中存在几种虚连接方式? ATM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即在传送信息之前要建立源到目的之间的连接,在ATM中这种连接是逻辑的连接,也叫虚连接。在ATM网络中,传输通道存在于两个ATM交换机之间或ATM交换机与ATM终端设备之间。在ATM中,我们使用虚通道与虚信道的概念,可以把一条ATM传输通道(也常常叫做通信线路)分割成若干个逻辑子信道。

VC的建立有2种方式:永久虚连接和交换虚连接。

1) 永久虚连接(PVC-Permanent Virtual Connection)是通过预定或顶分配的方法建立的连接,这种建立方法不需要信令,它是由管理实体控制建立的永久或半永久连接,在传送信息前不需要建立虚连接,因而在传送信息结束时也不存在虚连接的拆除。

2) 交换虚连接( SVC- Switched Virtual Connection)是由信令控制建立的连接,在传送信息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信息结束时需要拆除这个连接。

45.ATM交换结构所要完成的功能是哪些? 答:ATM交换结构为了实现信元交换,必须具有选路、信头变换以及排队缓冲三项基本功能。设置排队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多个信元随机竞争的情况下减少信元丢失。

46.ATM交换中的信头变换与电路交换中的时隙变换有何不同? 数字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传送模式采用的是同步时分(STD,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技术作为其传榆、复用与交换的基础,ATM则采用了异步时分(ATD)技术。采用CTD是通过时隙位置识别用户的,每个逻辑子信道带宽固定;采用ATD方式的各个逻辑子信道的带宽是不固定的,而是根据需求占用不同的带宽,这是一种很灵活的分配方式。此外,ATD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要按照信元头中所含的用于选路的标记来区分该信元属于哪一路逻辑信道。在ATM中,采用信元头中的VPI和VCI作为这个选路的标记。

47.什么是输入缓冲的HOL现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 采用FIFO规则的输入缓冲存在排头阻塞现象(Head of Line blocking-HOL blocking)。所谓HOL阻塞,是指发生出线竞争时,在各个队列中如果队首信元在竞争中失败,那么排在队首信元之后的信元假设其目的端口是空闲的,但是由于不是队首信元,因此也不能传送而被阻塞。可以对输入缓冲器的队列设置和排队规则加以改进。比如采用输入窗口(windowing)的方法。

第八章

48.IP与ATM技术为什么要融合?(老师未提供答案,尽量发挥)

IP技术应用广泛,技术简单,可扩展性好,路由灵活,但是传输效率低,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ATM技术先进,可满足多业务的需求,交换快速,传输效率高,但是可扩展性不好,技术复杂。 IP技术与ATM技术各有优缺点,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将IP路由的灵活性和ATM交换的高速性结合起来,技术互补,将有效解决网络发展过程中困扰人们的诸多问题。

49.IP与ATM技术融合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种,不同模式的特点是多少? 根据IP与ATM融合方式的不同,其实现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重叠模型(overlay model)和集成模型(integrated model)。

在重叠模型中,IP(三层)运行在ATM(二层)之上,IP选路和ATM选路相互独立,系统需要两种选路协议:IP选路协议和ATM选路协议;系统中的ATM端点具有两个地址:ATM地址和IP地址,并且具有地址解析功能,支持地址解析协议,以实现MAC地址与ATM地址或IP地址与ATM地址的映射。

在集成模型中,ATM层被看作是IP层的对等层,集成模型将IP层的路由功能与ATM层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因此该模型也被称作对等模型。集成模型只使用IP地址和IP选路协议,不使用ATM地址与选路协议,即具有一套地址和一种选路协议,因此也不需要地址解析功能。集成模型需要另外的控制协议将三层的选路映射到二层的直通交换上。集成模型通常也采用ATM交换结构,但它不使用ATM信令,而是采用比ATM信令简单的信令协议来完成连接的建立。

50.标签交换设备主要由哪两个组件构成,各完成什么功能? TSR主要由转发组件和控制组件组成

转发组件负责基于标签进行数据分组的转发,它可被看作进行标签交换的标签交换器。当标签交换器从输入端口上接收到一个带有标签的数据分组时,便以该输入标签作为索引查询TIB,找到匹配项,获得输出端口及输出标签信息,用输出标签替换数据分组的输入标签,并将数据分组发送到相应的输出端口上,即完成基于标签的数据分组转发。

控制组件负责产生标签,即将三层的选路拓扑映射到二层的直通连接上,并负责维护标签的一致性。它可以使用单独的TDP协议或者利用现有的控制协议(例如RSVP)携带相关信息,来实现标签分配和标签维护。

51.传统IP交换与MPLS有何不同? (1)多协议支持:标记交换不依赖于上层协议;而IP交换只适用于IP协议。

(2)流的分类:标记交换能保证对每个数据包进行高速交换;而IP交换在数据通路上 存在瓶颈。

(3)可扩展性:标记交换能满足Intemet核心的需要;而IP交换不适于大型网络。

(4) QOS支持:标记交换能把标记与各个RSVP流对应起来;而IP交换只能对持续期长

的流进行加速处理来保证QOS。

(5)媒体支持:标记交换可用在ATM、Gigabit路由器、HSSI、SONET分组上;而IP 交换只用在ATM上。

(6)交换业务量的比例:标记交换能交换所有打上标记的包;而IP交换只交换持续期 长的流,占总数的80%以下。

(7)能否与本地ATM业务共存:标记交换能与本地ATM业务共存;而IP交换不能在 同一设施中使用本地ATM业务。

(8)路由的灵活性:标记交换除基于目的地的路由外,还可根据某些原则进行路由选 择;而IP交换基于源/目的地的路由。

52.LDP的功能是什么? LDP标记分发协议是MPLS网络中交换节点之间交互的协议,用于创建、维护和删除标记交换路径LSP。

第九章

53.绘图说明软交换的系统结构

54.简述软交换的特点与功能。答:软交换特点:

(l)软交换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核心网络完全分开,有利于快速方 便的引进新业务:

(2)软交换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

(3)软交换系统中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部件化使得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而且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方便了各种异构网互通的实现;

(4)软交换系统可以为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移动用户、IP网络用户、ISDN用户等

多种网络用户提供业务:

(5)软交换可以利用标准的全开放应用平台为客户定制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

软交换功能:

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H。323和SIP、INAP)、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认证与授权功能、计费功能、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协议和接口功能等。

55.为什么引入网关技术?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的作用是什么? 答:NGN提供综合业务,需要与PSTN、分组交换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互联互通。

而网关技术是解决异构网络互联互通的一种手段。不同的网络通过网关接入到核心IP网, 由网关完成信息和信令的转换。软交换中的网关按处理的信息类型不同分为两类:媒体网关 和信令网关。

媒体网关是将一种网络上传输的信息的媒体格式转换为适合在另一种网络上传输的媒 体格式的设备。比如,媒体网关可以将PSTN上的音频流转换为适合在IP网上传输的分组 信息流。通过媒体网关,各种网络都可以接入到核心IP网上。

信令网关是对No.7信令网与核心IP网络之间交互的信令信息进行中继、翻译和终接处 理的设备。

推荐第7篇:交换与路由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任务书王浩

(6)远程访问技术的NAT技术(PAT),通过地址转换,节省IP地址,对内网和外网的IP进行转换。

交换与路由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任务书

一、题目:

《交换与路由技术与远程访问技术》课程设计

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路由交换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从中还可以学到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要求

(1)学会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熟悉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初步培养学生对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调试能力; (3)要求学生提交必要的设计文档;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信息描述

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四、功能描述

组建和管理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网络,完成以下网络需求,详图见实施方案:

(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对路由器Router0,Router1和Router2设置使能密码,加密使能密码,虚拟终端线密码,并且能够telnet登录;

(2)使用标准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控制,让左边的主机可以访问外网,右边的不能访问。 (3)使用静态路由,为路由器增加静态路由命令,让路由器之间可以互相访问。

(7)使用的ping 命令和诊断命令show 和debug验证配置效果。

五、解决方案

1.写出网络需求分析。2.设计网络拓扑图。

3.规划设计有关设备的各种配置参数。4.写出设备配置命令代码。 5.搭建实际网络并进行配置,。 6.完成网络设计文档。

六、进度安排

此次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分3个阶段完成:

1、分析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选择和设备详细配置这几个步骤进行。

2、组建物理网络和配置设备阶段:根据设计文档方案组建物理网络,然后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要求的功能。

3、总结报告和考核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网络设计文档,并进行考核。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网络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详细配置、有关网络测试的步骤和内容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八、参考资料

《交换与路由技术使用教程》、《网络互连设备》以及网上相关资料(....略)

(4)对路由器配置RIP协议或者OSPF协议,在路由器Route0和Router1上面运行rip协议或者协议。

(5)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基本配置和路由器一样),划分VLAN,四个站点中选两个作为vlan1,另外两个是lan2。

推荐第8篇:教你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

一、什么是桥接

桥接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物理段的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当中。

我们都知道,以太网是一种共享网络传输介质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如果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在同一物理网络介质上的计算机都需要接收,在接收后分析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属于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便进行封装提供给网络层,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自己的MAC地址,那么就丢弃数据包。

桥接的工作机制是将物理网络段(也就是常说的冲突域)进行分隔,根据MAC地址来判断连接两个物理网段的计算机的数据包发送。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为各位网友讲解:在下图中的网络结构中,有两台集线器分别连接多台计算机,我们分别将A集线器和B集线器定为A冲突域和B冲突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如果计算机A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集线器A会将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中的全部计算机(包括集线器B)发送一遍,而不管这些数据包是不是需要发送到另一台区域B。

我们再将集线器A和集线器B分别连接到网桥的两个端口上,如果计算机A再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时集线器A也是同样会将数据包在全网发送,当到达网桥后,网桥会进行数据包目的MAC地址的分析,然后对比自己学习到的MAC地址表,如果这个表中没有此MAC地址,网桥便会在两个网段上的发送数据包,同时会将计算机A的MAC地址记录在自己的表当中。

经过多次这样的记录,网桥会将所有的MAC地址记录,并划分为两个段。这时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的时候,因为这两台计算机同处在一个物理段位上,数据包到达网桥时,网桥会将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表进行对比,并且判断计算机A和计算机B在同一个段位上,便不会转发到区域B当中,而如果不在同一个物理段当中,网桥便会允许数据包通过网桥。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了解到,网桥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冲突域流量的设备。网桥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用到了,除了隔离冲突域以外,网桥还可以实现不同O类型网络的连接(令牌环网和以太网之间的连接)和网络的扩展(IEEE的5.4.3连接规则)等等功能。

二、什么是交换

交换同样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也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段的技术,不同的是交换将物理网段划分到每一个端口当中,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多端口的网桥,它实际上是一种桥接技术的延伸。

在前面的了解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桥接是连接两个不同的物理网段(冲突域)的技术,交换是连接多个物理网段技术,典型的交换机通常都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网桥,当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包时,所有的端口都会判断这个数据包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不是就将其丢弃,这样就将冲突域的概念扩展到每个交换机端口上。

我们还是举例为大家说明,在下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A、B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当中,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假设这时A端口并没有学习到B端口的MAC地址,这时,A端口便会使用广播将数据包发送到除A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域),当其他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与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对比,然后简单的丢弃数据包;当B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对比后接收数据包,并且记录源地址。通过反复这样的学习,交换机会构建一个基于所有端口的转发数据库,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当中(CAM)。

在交换机学习到所有端口的信息后,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时,就不再广播地址,而是直接发送到转发数据库中所对应的B端口。通过这样的学习,在交换机上实现了微分段,每个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都可以独享带宽。

三、什么是路由

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当中,它是基于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不同段(IP子网)的技术,与桥接和交换不同,路由划分的是独立的逻辑网段,每个所连接的网段都具有独立的网络IP地址信息,而不是以MAC地址作为判断路径的依据,这样路由便有隔离广播的能力;而交换和桥接是划分物理网段,它们仅仅是将物理传输介质进行分段处理。同时路由具备路径选择的功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IP地址来分析到达目的地最合适的路径。

在下图中,我们看到路由器所连接了三台交换机,这三台交换机分别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网地址段:192.168.0.0、192.168.1.0、192.168.3.0。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在不知道到达B的路径时,交换机A会将数据包在自己所在的段上全网广播,当到达路由器中,路由器便不会再广播这个数据包,它根据路由协议的规则来判断到达B应该选择将其转发到那个段上,这时便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IP地址段当中,而不广播到不需要这个数据包的C网段当中。如果路由器中没有规则定义到达目的IP地址的路径时,它会直接丢弃这个数据包。

路由器主要有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基本功能,但在很多场景下,路由器一般都承担着网关的角色。在国内,我们通常都是采用PPPOE拨号或者静态路由两种方式实现局域网共享上网。这时,路由器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协议转换,这同样也是网关的主要用途。

四、三者之间的区别

1、位于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当中,网桥和交换机都是位于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则位于更高一层-网络层。

2、基于的路径判断条件不同

由于位于OSI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所以使交换机、网关这两种设备判断路径的条件也

不相同,网桥和交换机是根据端口的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则使用IP地址来进行判断。

3、控制广播的能力不同

网桥和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或支持VLAN功能的除外)这两种设备是无法控制网络的广播,如果有广播数据包,就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所以在大的网络环境当中,必须得要有路由器来控制网络广播。

4、智能化程度不同

在判断数据的时候,网桥只能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交换机则可以判断数据包是属于那个端口,但是这两种设备都没有选择最优路径的能力,而路由器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所以会根据IP地址信息来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五、三者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

在现实的应用环境当中,网桥已经基本上不会被使用了,在中小型的局域网当中,最常用到的组网设备便是交换机,是否选择路由器会根据网络的规模和功能来决定,在大型网络中,路由器是必须的,用来控制广播,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延伸,交换机也被集成了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及控制广播的功能,所以,路由器现在逐步在被可路由式交换机所取代。

前面提到,路由器在很多场景下都是被用过网关,所以,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末一公里,一种新兴的设备-宽带路由器将会逐步取代传统路由器来实现网络的接入功能。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网桥、交换、路由及网关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推荐第9篇:交换数据工程师岗位职责

1.负责完成数据通信中各类ATM数据网、IP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和VOIP城域网、接人网、通信、支撑网、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等工程设计。2.了解现有网络现状,进行细致认真的现场勘测,调查现有站点、机房及设施,负责收集、整理查勘资料。3.根据查勘资料进行讨论,提出工程建设原则、工程建设思路,与建设方讨论工程目标、工程范围及相关要求,初步满足其合理需求并达成共识。4.在专业总工的指导下确定本期工程数据网络设计(网络规划)方案,根据工程实际,编制符合相关工程要求的设计文件初稿。5.遵从IS09000所规定的要求等设计院相关规范,正确编制完整的设计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电源规划设计)、图纸及概预算。

推荐第10篇:路由设置

D-Link DIR-600NB无线路由器设置方法

1、拿曲别针顶住Reset小孔8秒的时间松手。

2、把宽带线连接路由器的“Internet”接口上,电脑用网线连接路由器的“LAN”口上。

3、电脑的IP地址、DNS地址调为自动获取。

4、打开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92.168.0.1”,用户名是小写的“admin”,密码是没有的。

5、登陆后,点“手动设置”,“下一步”,再点击“手动Internet连接设置”,因特网的连接类型选择“PPPOE”,填写上你的宽带账号、密码,区分大小写,不能复制,再点一下“复制计算机的MAC

地址”,宽带如果是“包年包月”的,连接模式选择“总是”。

6、保存配置后,再到路由器设置界面“状态”的“WAN”栏目去看,有没有拨上号的IP地址。如果还是没有,你再点“高级”——“高级网络”里面把“WAN端口速率”调为“10Mbps”再试试。只要在状态——WAN栏目里面有IP地址就可以上网了。

7、无线设置:点“设置”,再点“无线网络”,再点“手动设置无线网络”,输入无线网络名“D-Link

DIR-600NB”,选着安全模式“启用WPA/WPA2无线安全(增强)”,输入“网络密钥123456789”,

第11篇:策略路由

文档名称 文档密级

acl number 2000

rule 10 permit source 192.168.0.0 0.0.255.255//提取源地址 acl number 2001

rule 10 permit source 192.168.1.0 0.0.255.255

policy-based-route aaa deny node 3

if-match acl 2000 //匹配ACL 2000,即内部服务器发出的流量 policy-based-route aaa permit node 5

apply ip-addre next-hop 1.1.1.1//应用下一跳1.1.1.1 policy-based-route aaa deny node 7

if-match acl 2001//匹配ACL 2222,即内部服务器发出的流量 policy-based-route aaa permit node 10

apply ip-addre next-hop 1.1.1.1//应用下一跳1.1.1.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

ip policy-based-route aaa//在路由源接口应用改策略

2007-04-27

H3C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页, 共1页

第12篇:路由学习体会

display current 展示当前配置

[Quidway]display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Quidway]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配置

[Quidway]display interfaces 显示接口信息

[Quidway]display ip route 显示路由信息

[Quidway]sysname aabbcc 更改主机名

[Quidway]super pawrod 123456 设置口令

[Quidway]interface serial0 进入接口

[Quidway-serial0]ip addre [Quidway-serial0]undo shutdown 激活端口

[Quidway]link-protocol hdlc 绑定 hdlc 协议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word

[Quidway-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mode paword simple 222 [Quidway-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Quidway-ui-vty0-4]quit

[Quidway]debugging hdlc all serial0 显示所有信息

[Quidway]debugging hdlc event serial0 调试事件信息

[Quidway]debugging hdlc packet serial0 显示包的信息

配置路由器

----------------------------- telnet配置方式、ftp配置方式都需预先对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而通过AUX口配置方式需要连接modem

1、通过console口配置:

RJ45头一端接在路由器的console口上

9针(或25针)RS232接口一端接计算机的串行口上

2、通过拨号远程配置:

PC-MODEM-PSTN/ISDN-MODEM-(备用电缆)ROUTER 当配置远程路由器时,可通过拨号线路连接到需要配置的路由器上--

3、通过Telnet配置本地路由器

[H3C-Ethernet0/0]ip addre 10.0.0.100 24 缺省的telnet登录用户名:admin 口令:admin

4、通过哑终端方式配置: 对同异步口配置: [H3C-Serial0/0]physical-mode async [H3C-Serial0/0]undo modem [H3C-Serial0/0]async mode flow 对8/16异步口配置: [H3C-Serial0/0]undo modem [H3C-Serial0/0]async mode flow

5、通过ftp方式传送配置文件

ftp client 10.110.0.2-ethernet-ftp server 10.110.0.1 在路由器上启动ftp服务器 --添加用户名、密码: [H3C]local-user tt [H3C-luser-tt]service-type ftp [H3C-luser-tt]paword simple tt --启动ftp服务器:键入ftp-server enable 在终端上启动ftp客户端程序 ftp a.b.c.d username:tt paword:tt ftp>put local file: remote file: ftp>dir ftp>quit 命令行概述

-----------------------------

1、用户视图 ? cd debugging delete display ping save reset reboot 执行reboot命令可以重新启动路由器,重新启动路由器后路由器内存中所有配置会丢失。要想使配置在重新启动或掉电后不会丢失,可以在用户视图下执行save命令将当前配置写到路由器的永久存储介质flash中。要想删除flash中所有配置,只要在用户视图下执行reset save-configurtion命令,然后再重新启动路由器就能清空内存中的配置。

2、系统视图 system-view [H3C]? acl arp bgp firewall ipsec local-user ppp

3、接口视图 [H3C]interface s0/0 [H3C-Serial0/0]? baudrate async ip shutdown physical-mode dialer quit loopback 忘记口令的处理

----------------------------- 重启路由器

启动时,屏幕上出现\"pre ctrl-b enter boot menu..\",按下ctrl+b,进入路由器的bootrom菜单

输入bootrom密码(默认为空,直接回车即可) 选择清除密码(5),重启路由器(reboot) 修改密码 常用display命令

----------------------------- display version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display interface ppp协议配置命令

----------------------------- 封装ppp:link-protocol ppp 设置验证类型:ppp authentication-mode {pap|chap} 设置用户名、口令、服务类型: [H3C]local-user h3c [H3C-luser-h3c]paword simple sharepa [H3C-luser-h3c]service-type ppp pap配置命令

----------------------------- 验证方配置

配置验证方式:ppp authentication-mode pap 配置用户列表: [H3C]local-user h3c [H3C-luser-h3c]paword simple sharepa [H3C-luser-h3c]service-type ppp 被验证方配置 配置pap用户名

ppp pap local-user username paword {simple|cipher} paword chap配置命令

----------------------------- 主验证方配置

配置本地验证对端(方式为chap):ppp authentication-mode chap 配置本地名称:ppp chap user username 将对端用户名和密码加入本地用户列 [H3C]local-user h3c [H3C-luser-h3c]paword simple sharepa [H3C-luser-h3c]service-type ppp 被验证方配置 配置本地名称密码

[H3C-Serial0/0]ppp chap user username [H3C-Serial0/0]ppp chap paword {simple|cipher} paword ppp典型配置举例1 主验证方(RouterA) S0/0-PAP验证-S0/0被验证方(RouterB) [RouterA]local-user routerb [RouterA-luser-routerb]paword simple hello [RouterA-luser-routerb]service-type ppp [RouterA]interface s0/0 [RouterA-Serial0/0]ppp authentication pap [RouterB]interface s0/0 [RouterB-Serial0/0]ppp pap local-user routerb paword simple hello ppp典型配置举例2 主验证方(RouterA) S0/0-CHAP验证-S0/0被验证方(RouterB) [RouterA]local-user routerb [RouterA-luser-routerb]paword simple hello [RouterA-luser-routerb]service-type ppp [RouterA]interface s0/0 [RouterA-Serial0/0]ppp chap user routera [RouterA-Serial0/0]ppp authentication-mode chap [RouterB]local-user routera [RouterB-luser-routera]paword simple hello [RouterB-luser-routera]service-type ppp [RouterB]interface s0/0 [RouterB-Serial0/0]ppp chap user routerb MultiLink PPP(MP):将多个ppp链路捆绑使用

----------------------------- 典型案例略

1、显示路由表信息 [H3C]display ip routing-table

2、路由的来源(protocol): 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direct)--开销小配置简单,无需人工维护。只能发现本接口所属网段的路由。

手工配置静态路由(static)--无开销,配置简单,需人工维护,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rip、ospf等)--开销大,配置复杂,无需人工维护,适合复杂拓扑结构的网络。

3、路由优先级(preference):从优先级最高的协议获取的路由,最先被选择加入路由表中。(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direct 0 ospf 10 static 60 rip 100 ibgp 256 ospf ase 150 ebgp 256 unknown 255

4、路由权(cost):到达这条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因素:线路延迟、带宽、线路占有率、线路可信度、跳数、最大传输单元;静态路由的权值为0

5、静态路由及配置

[H3C]ip route-static ip-add {mask|masklen} {inter-type inter-name|nexthop-add} [preference value] [reject|blackhole] ip route-static 129.0.0.1 16 10.0.0.2 ip route-static 129.0.0.1 255.255.0.0 10.0.0.2 ip route-static 129.0.0.1 16 serial 2/0 只有下一跳所属的接口是点对点的接口时,才可以填写inter-name,否则必须填写nexthop-add 可达路由:路由器将去往该目的地的IP报文送往下一跳

目的地不可达的路由:当到某一目的地的静态路由具有reject属性时,任何去往该目的地的IP报文都将被丢弃,并且通过ICMP消息通知源主机目的地不可达

目的地为黑洞的路由:当到某一目的地的静态路由具有Blackhole属性时,任何去往该目的地的IP报文都将被丢弃。同reject的区别是不向源主机发送任何消息

6、缺省路由: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0.0.2

7、路由自环:指某个报文从一台路由器发出,经过几次转发之后又回到初始的路由器。当产生路由自环时,报文会在几个路由器之间循环转发,直到TTL=0时才被丢弃,极大地浪费了网络资源

8、动态路由协议在协议栈中的位置 OSPF-IP 89 BGP-TCP 179 RIP-UDP 520 import-route

9、RIP RIPv1不支持VLSM 使用广播发送报文

RIPv2支持VLSM,明文和MD5密文认证 使用广播和组播方式(224.0.0.9)发送报文 [H3C]rip [H3C-rip]network network-number [H3C-rip]peer ip-add 配置报文的定点传送(不支持广播时)(一般不推荐配) rip version 1 rip version 2 [[broadcast|muticast]指定接口版本(接口视图下) 指定接口的工作状态(接口视图下) rip work rip input rip output 配置RIPv2路由聚合:summary 配置RIPv2报文的认证(接口视图下) rip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pawd 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nonstandard-compatible|usual] string 显示rip的调试信息 terminal monitor terminal debugging debugging rip packet

10、OSPF 配置路由器的router ID [H3C]router id a.b.c.d 启动ospf协议 [H3C]ospf [proce-id] 配置ospf区域及发布的网段 [H3C-ospf-1]area area-id 在指定网段使能ospf [H3C-ospf-1-area-0.0.0.0]network ip-add wildcard-mask

11、访问控制列表

基于接口的ACL 1000-1999 基本的ACL 2000-2999 acl number acl-num [match-order {config|auto}] rule [rule-id] {permit|deny} [source sour-add sour-wildcard|any] [time-range time-name] [logging] [fragment]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 高级的ACL 3000-3999 acl number acl-num [match-order {config|auto}] rule [rule-id] {permit|deny} protocol [source sour-add sour-wildcard|any] [destination dest-add dest-wildcard|any] [source-port operator port1 [port2]] [dest-port operator port1 [port2]] [icmp-type {icmp-type icmp-code|icmp-meage}] [precedence pre] [time-range time-name] [logging] [fragment]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 基于MAC地址ACL 4000-4999

第13篇:无线路由

WDS是什么

WDS(Wirele Distribution System),无线分布式系统:是建构在HFSS或DSSS底下,可让基地台与基地台间得以沟通,比较不同的是有WDS的功能是可当无线网路的中继器,且可多台基地台对一台,目前有许多无线基台都有WDS。

无线分布式系统(WDS)的无线混合模式,可以支持在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应用模式下的无线访问点(AP),同时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状态。即:桥接模式+AP模式。

wds 无线局域网络创新的无线分布式系统(WDS),改变了原有单

一、简单的无线应用模式。比如:大型热点区域和企业用户选用无线WDS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可选的无线应用方式来连接各个AP,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结构的灵活型和便捷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使无线网络使用者以购买最少无线设备,达到更多用途的功能实现。

一般来说在家中使用一台无线路由器时绝大多数情况都不太理想,毕竟大部分家庭家中结构和布局都不是方方正正的,拐弯的墙体会严重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 比如有的两居室新家面积有100平米,不过当把无线设备放到书房时在客厅的阳台就根本无法接收到任何信号,只有把笔记本移动到餐厅区域才能连接到家庭无线网中。这种信号强度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了笔者的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WDS无线模式来扩展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达到增强信号强度的目的。

无线路由的桥接方法

在无线网络成为家庭和中小企业组建网络的首选解决方案的同时,由于房屋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格局复杂多样,环境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严重。所以使用一个无线AP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时,会存在信号差,数据传输速率达不到用户需求,甚至存在信号盲点的问题。为了增加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增加远距离无线传输速率,使较远处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无线来上网冲浪,这样就需要用到我们无线路由器的桥接或WDS功能。

上图所示为一小型企业无线网络,A、B、C三个部门如果只使用1个无线路由器(本文以TL-WR841N V5为例),可能会出现一些计算机搜到信号很弱或者搜索不到信号,导致无法连接无线网络。解决方法是:A、B、C三个部门各自连接一台无线路由器,三个无线路由器通过WDS连接就可以实现整个区域的完美覆盖、消除盲点。

配置思想:无线路由器B作为中心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A、C与无线路由器B建立WDS连接。 步骤如下:

注:本文所介绍的产品设置方法适用于TL-WR841N v

5、TL-WR741N、TL-WR742N。

一、中心无线路由器B设置

登陆无线路由器B管理界面,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设置“SSID号”、“信道”,如图:

在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中设置无线信号加密信息

记录无线路由器B设置后的SSID、信道和加密设置信息,在后续无线路由器A、C的配置中需要应用。

二、无线路由器A设置。

1.修改LAN口IP地址。在网络参数-LAN口设置中,修改IP地址和B路由器不同(防止IP地址冲突),如192.168.1.2,保存,路由器会自动重启。

2.启用WDS功能。重启完毕后,用更改后的LAN口IP地址重新登陆无线路由器A,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勾选“开启WDS”。

3.WDS设置。点击“扫描”,搜索周围无线信号。

在扫描到的信号列表中选择B路由器SSID号,如下图中TP-LINK_841_B,点击“连接”。

将信道设置成与B路由器信道相同。

设置加密信息和B路由器相同,保存。

4.关闭DHCP服务器。在DHCP服务器中,选择“不启用”,保存,重启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A配置完成。此时无线路由器A与无线路由器B已成功建立WDS。

三、无线路由器C设置。步骤与无线路由器A的配置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修改LAN口IP地址时,确认修改后的IP地址与网络中已有设备或计算机不能冲突。

第14篇:呼吸与交换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讲呼吸系统,让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测量肺活量、召开呼吸与保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呼吸与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5.能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3.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2.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肺的图片或模型,测量肺活量的仪器。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观看“肺”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学生交流。

2.讲述: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每天大家都会自然的呼气和吸气,今天我们就再次体验一下呼吸。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呼吸

1.呼吸时胸部的变化。

教师: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你仔细分析过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

(1)互相观察小组同学深呼吸时的胸部变化,体验呼吸的过程。

(2)交流呼吸的过程。

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教师:你观察过吹气球时胸部的变化吗?

学生:吹气球,观察汇报。

讨论:怎样利用这种变化解释呼吸时空气被吸入和废气被排出的过程?

2.分析人体呼吸的过程。

出示人体呼吸过程流程图。

学生:观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教师小结: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学生:

(1)讨论、设计方案。

(2)交流制作方法。

(3)制作“肺”模型。

板书设计:

第六课呼吸与交换

1.呼吸时的胸部变化:

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②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2.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人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几乎每个人都患过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2:呼吸与保健。

1.提问: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呼吸系统的健康呢?

学生:

(1)阅读有关资料。

(2)汇报、交流。

2.调查与交流。

选择生活中有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调查,以“呼吸与保健”为题,召开一个信息发布会,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最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并共同提出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3.阅读教材P30有关感冒的资料。

教师:你自己感冒过吗?如果要服药你会选择感冒药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选择药品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说明书中了解药品的有关信息。

学生:阅读感冒药说明书。

教师:如果你感冒了,会选择那种药,为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仅仅靠感冒药能治好感冒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

拓展: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学生:将自己的肺活量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并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讲述:适当的加快呼吸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气。

教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提问:在哪些情况下呼吸会加快?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六课呼吸与交换

1.调查生活中有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2.了解感冒。

(1)感冒是呼吸道传染病。

(2)病源:细菌或病毒侵染呼吸道引起的。

(3)选择药时要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

第15篇:房屋与房屋交换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开发xxx小区房屋建设,方便双方居住管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房产交易管理有关规定,甲方、乙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房屋交换相关事宜达成一致,订立本协议,共同履行。

一、甲方将其位于xxx街xxx号平房及其附属建筑设施,土地证号:xxxx号给乙方作开发通道。其中:房屋建筑面积:附属设施:

二、乙方负责提供位于xxx街xxx号xxx小区xxx楼房xxx套毛坯房作为甲方交换使用。其中乙方交换的房屋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使用面积为xxx平方米以上,位于第x层。

三、甲、乙双方交换房屋已征得房屋共有人的同意,并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双方对上述房屋已经充分了解,同意交换上述房屋。

四、乙方提供交换的房屋必须达到水电、数字电视安装到位,外墙装饰达到与其他用户设计要求一致,内墙地板达到普通装修的要求。

五、在办理房屋产权与房屋交换过程发生的税费等均由乙方负责,乙方并于xxx年xx月xx日将房产权证办理交给甲方。

六、甲方在搬迁以便乙方通道施工时,乙方一次性支付甲方搬迁费人民币xxx元整。乙方负责甲方临时住宿费(按市面租房价支付)从搬迁之日起至乙方交付房屋给甲方使用止。

七、乙方拆除甲方现有房屋需交押金人民币xxx万元整作为抵押,乙方交付xxx房屋给甲方使用时,甲方交还人民币xxx万元整给乙方。

八、如乙方违约,不能按时交付甲方房屋及其房屋产权证,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没收乙方押金人民币xxx万元整,作为拆除甲方现有房屋重建的补偿。

九、甲方交付给乙方房屋产权证原件时,乙方必须交付给甲方交换房屋房产权证原件(同时进行)。乙方交付给甲方的房屋产权证,甲方必须拥有百分之百的房产权。

十、甲、乙双方保证该房屋权属清楚,若发生房屋权属纠纷及债权债务等,由甲、乙双方负责清理,并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负责赔偿;若致使本协议不能继续履行,还应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本协议签订后,甲方应于二零一零年xx月xx日前自行搬迁以便乙方通道施工。乙方应于二零xx年xx月xx日前交付房屋给甲方使用。

十三、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可修正补充。补充后的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所有人签名):

乙方法人代表签名:(盖章)

日期:年月日

第16篇:路由设计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您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

我是一名即将于20XX年毕业的XX学院学生,所学专业是计算机。

大学四年中,我吸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四年的苦读,我掌握了C语言、汇编语言、编译原理、powerbuilder,数据库原理,并对面向对象的C 和VC 等Windows编程有一定了解。课外我还自学了Delphi编程,ASp动态网页及网络数据库。学好计算机必须有过硬的外语水平,我以较好的成绩连续性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现已能阅读并翻译计算机资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Microsoft 公司的MCSE(Microsoft Certified System Engineer)。

自入校以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先后在两家网络公司做过网管和技术员等兼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网络管理及维护方面。

若有幸加盟,我可以致力于贵公司的局域网的设计实现以及维护,或局域网广域网的交换与路由设计实现和维护等工作。

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本人的求职简历,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XX年XX月XX日

第17篇:无线路由大讲堂

大家好,我们的无线路由大讲堂今天正式开课啦,热烈欢迎无线网络新用户前来“关注”。本系列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无线路由器的基本知识,介绍无线路由的基本功能,展示无线路由更多的用途;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技术、也没有生涩难懂的名词、更没有繁琐杂乱的设置,有的只是“让无线网络应用变简单”的美好愿望。

本系列课程将从无线路由的最基本设置开始讲起,之后大家还会学习到“如何让无线网络更安全”、“如何使用WPS一键加密”、“如何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如何使用路由器的端口映射功能”、“如何改善无线连接效果”„„等基础课程,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那么请大家持续关注吧——精彩内容就在眼前,你值得关注! 无线路由大讲堂的第一课马上开始,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是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如果你是一位无线网络“大虾”,那么请点击页面上的“×”键,因为这一课对你毫无帮助;但如果你是一位刚刚接触无线路由器的网络“小白”,那么开篇第一课将是你本次学习之旅的关键,千万别错过哦。

第一节:硬件连接

说道无线路由器的最基本设置,当然要从硬件连接开始,不要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将WAN/LAN口插反,那么所有的基本设置都无从谈起„„。

无线路由器接口 首先当然是插好电源线,接下来就是用网线连接硬件设备了。图中蓝色的RJ45接口是WAN口(通常只有1个),通过网线将它与ADSL Modem相连;而四个黄色的RJ45接口则是LAN口(通常有2-4个),通过网线将它们与PC/笔记本相连即可。现在接通电源,待无线路由的状态指示灯亮起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步设置了。(PS:在此还要多说一句,有些无线路由器设计了电源开关,很多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总是忘记打开它,导致指示灯不能正常亮起)

第二节:查看无线路由器基本信息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查看无线路由器的默认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查看无线路由器基本信息 IP地址、用户名、密码这些基本信息一般都写在无线路由器底部的铭牌上,默认的IP地址一般为192.168.1.1,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一般均为admin。不过也有例外,比如NETGEAR的无线路由产品,密码就变更为“paword”。也有些“另类”厂商,只把这些信息写在使用手册中,用户需要用心查找一下。

好啦,到此无线路由器的“外部设置”就搞定了,现在开始“内部设置”。

光盘向导、智能向导和快速设置向导

第三节:设置无线路由器

在设置无线路由器之前,我们还要设置一下笔记本/PC的有线/无线网卡的TCP/IP协议,由于无线路由器一般都是默认开启DHCP功能(DHCP功能:简单来说就是给笔记本/PC自动分配IP地址)的,所以我们可以设置其为自动获得IP地址(或把网卡IP地址设置为与无线路由同一段的IP地址)。

设置TCP/IP协议

好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正式设置无线路由器了。不过此时你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光盘设置向导、智能设置向导和快速设置向导。

先来说说光盘设置向导,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随机附带的光盘进行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用户只需将光盘放入笔记本/PC的光驱中,安装应用程序便会自动运行。

光盘安装向导应用程序

现在点击“安装向导”即可开始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主要设置步骤包括SSID(无线网络名称)设置、网络接入方式设置和无线加密设置。其中网络接入方式设置和无线加密设置较为关键,且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设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将在下文做详细介绍。

接下来说说智能设置向导和快速设置向导,选择这两种设置向导方式,首先需要进入无线路由器Web配置界面:在IE地址栏中输入此前查看到的无线路由默认IP地址,例如192.168.1.1,在弹出的登录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成功登录。

智能/快速设置向导

智能设置向导和快速设置向导的基本设置步骤与光盘设置向导基本相似,同样主要包括SSID(无线网络名称)、网络接入方式和无线加密三种设置,而不同的是,智能设置向导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网络的接入方式,省去了用户了解什么是动态IP、静态IP或PPPoE接入方式的麻烦。

因此,如果用户选择的无线路由器具备智能设置向导,那么设置起来就会非常简单;而如果是非智能的设置向导,那么还需要详细了解一下各种网络接入方式,现在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网络接入方式

第四节:根据实际使用环境 选择网络接入方式 目前主要的网络接入方式有五种,即静态IP、动态IP、PPPoE、L2TP和PPTP接入。其中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最常用到的就是PPPoE接入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

ADSL用户选择的接入方式:

PPPoE接入方式

ADSL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宽带上网方式,拥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那么选择ADSL上网的家庭用户应该如何设置无线路由呢?首先在无线路由的Web配置界面中找到“广域网”设置,然后在这里进行上网方式的选择。对于ADSL网络来说,我们需要选择的是PPPoE选项(point to point protocal over Ethernet)。选择好后,输入我们在办理ADSL时运营商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是自己已经修改的),保存重启路由器后,就可以成功连接因特网了。

其它接入方式

下面再来讲讲其它四种接入方式:如果用户的上网方式需要输入固定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那么请选择静态IP接入;如果用户的上网方式需要自动获取IP地址,那么请选择动态IP接入;而对于剩下的L2TP和PPTP两种接入方式,一般家庭用户完全可以忽略,因为很难接触到。

关键步骤:无线网络加密和修改密码

第五节:给无线网络加密和修改默认密码 在前文介绍的三种设置向导中,无线加密都是其中必选的设置,由此可见无线加密的重要性。

选择无线加密方式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加密方式,普通家庭用户又该如何选择呢?如果你仍在使用老旧的11g无线路由器(54M),那么WEP加密方式几乎是你的唯一选择,不过这种加密方式很容易被破解,因此强烈建议此类用户升级无线路由器。而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11n无线路由器(150M或300M),那么请不要选择WEP加密方式,因为它不仅不够安全,还会将你的无线速率限制在11g水平;正确的选择应该是WPA/WPA2-PSK加密,加密算法还应选择AES算法,这样既可以获得最安全的无线网络,又能保持11n应有的无线性能。 最后必须再罗嗦一句,使用无线路由器,请给你的无线网络加密,我们强烈建议您选择WPA/WPA2-PSK加密方式。

设置好了无线加密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我们还必须去修改登录无线路由器Web界面的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修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为了防止“他人”篡改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用户必须修改默认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修改完毕后,保存重启路由器,然后重新登录,检查新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生效,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无线路由器的基本安全防护。

到此,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就算完成了,用户已经可以开始体验精彩的无线新生活啦。 注重细节设置 无线体验更精彩 总结

第六节:注重无线路由细节设置

完成了无线路由的基本设置,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的设置,如修改默认IP地址、起一个个性的SSID等。

局域网细节设置

建议大家修改无线路由器默认的IP地址,例如将常见的192.168.1.1改为10.0.0.1,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与接入网络发生冲突(动态IP接入),还能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者轻易猜到你的IP网段)。此外,建议初级用户使用无线路由的初期开启DHCP功能(自动分配IP地址),待熟悉了网卡IP地址的设置后,建议立即改为手动设置IP地址(与路由器IP地址在同一网段即可),并关闭DHCP功能,这样可以让网络变得更加安全。

无线网络细节设置

首先建议大家设置一个个性的SSID(网络名称),这样便于在无线网络列表中迅速找到自己的无线网络,而且搭配关闭SSID广播使用,可以明显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当然,对于初级用户来说,初期还是打开SSID广播比较方便,待熟悉了无线网络连接后,可立即关闭此功能,提升网络整体的安全性。而对于网络模式的选择,我们推荐11b/g/n混合模式,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的兼容性,让各种wifi终端均可顺利接入你的无线网络。

总结:更简单的设置 更出色的体验

怎么样,今天《无线路由大讲堂》第一课的内容你学会了吗?现在我们再来做个总结吧。拿到一台全新的无线路由器,首先要将硬件连接好,重点注意电源开关和LAN/WAN口的连接;接下来就是选择“设置向导”,如果有智能向导,那么整个设置过程都会变得很简单;如果没有智能向导,详细看过了我们的网络接入方式介绍,你同样可以迅速作出正确的选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千万不要忘记给无线网络加密和修改默认登录密码,否则„„你懂的!

那么如果我的无线路由器较老,没有“设置向导”怎么办呢?我们再附赠你一个简单明了的图文教程《家用无线路由器基本设置》,相信你一看就懂。

通过今天的课程,相信你已经可以迅速、独立的完成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了,那就赶快去动手实践一下吧,展示一下学习的成果。对了,别忘了继续关注下一期《无线路由大讲堂》哦。 最基本的才是最重要的:无线加密

大家好,无线路由大讲堂第二课今天继续开讲了!什么,你还没有看过第一课?那么请先猛击《从基本设置开始 无线路由大讲堂开课啦》这篇文章。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更近一步,学习一下如何让自己的无线网络更安全!

本堂课所讲的无线网络“防护措施”仍比较基础,而且必须强调的是,我们所介绍的防护方法绝对不能100%阻止黑客的入侵(甚至连50%都做不到⊙﹏⊙b汗),但对于普通无线用户来说,这些防护方法已经完全够用了,例如防个邻居蹭网什么的还是非常有效的。怎么样,有兴趣吗?那就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最基本的才是最重要的:设置无线加密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强调了设置无线加密的重要性,这里我们仍然要详细地重复一次。拿到一款全新的无线路由器,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它的基本设置(推荐选择“设置向导”功能)。而在基本设置之中,必须要做的就是设置无线网络加密,这是保护无线网络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可以在“设置向导”中完成无线网络的加密设置外,我们通常还可以在“无线网络设置”中找到更详细、更全面的加密设置。而且你知道吗?根据所选加密方式的不同,无线网络的性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线网络加密

目前主流的无线网络加密方式有三种,即64/128位WEP加密、WPA加密和WPA2加密。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种无线加密方式对无线网络传输速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由于IEEE 802.11n标准不支持以WEP加密(或TKIP加密算法)单播密码的高吞吐率,所以如果用户选择了WEP加密方式或WPA-PSK/WPA2-PSK加密方式的TKIP算法,无线传输速率将会自动限制在11g水平(理论值54Mbps,实际测试成绩在20Mbps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符合IEEE 802.11n标准的无线产品(理论速率150M或300M),那么无线加密方式只能选择WPA-PSK/WPA2-PSK的AES算法加密,否则无线传输速率将会明显降低。而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符合IEEE 802.11g标准的无线产品,那么三种加密方式都可以很好的兼容,不过仍然不建议大家选择WEP这种较老且已经被破解的加密方式,最好可以升级一下无线路由。

修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设置好无线加密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修改无线路由的默认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很多初级用户一定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一型号、同一品牌甚至是不同品牌的无线路由器在出厂时所设置的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几乎都是一样的。稍有经验的“非法用户”只需尝试几次就可以轻松进入无线路由的Web配置界面,从而全面控制你的无线网络。因此修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也是保护无线网络安全所必须的。

修改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在修改完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后,千万不要忘记“保存”哦,并重启无线路由器,重新用新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一下,以确定修改成功。

关闭SSID广播、修改IP并关闭DHCP 修改SSID并关闭无线广播

在第一课中,我们曾建议初级用户修改SSID并开启无线广播,待熟悉了无线网络连接后,建议立即关闭无线广播。那么为什么无线广播要“先开后关”呢?我们还是先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吧。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SSID?简单来说SSID就是在你搜索无线网络时,无线网络列表中所出现的一个个无线网络的名称。接下来再介绍一下无线广播的作用,打开无线广播就是把你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公布出来,使其可以出现在你的无线网络列表之中;反之,关闭无线广播,你的无线网络名称就不会出现在无线网络列表之中了。

修改SSID名称 关闭SSID广播

了解了这两个基础知识,相信你就能明白无线广播为什么要“先开后关”了。“先开”目的是为了让初级用户更容易找到并连接到自己无线网络;不过公开了SSID同样会引来非法入侵者,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初级用户熟悉了网络的连接方法后,我们需要“后关”,即关闭无线广播,让你的无线网络名称消失在无线网络列表中。

最后,我们还强烈建议大家修改SSID名称,为你的无线网络起一个个性的SSID。因为如果继续使用默认的“D-Link”、“TP-link”、“NETGEAR”等常见SSID名称会很容易就被别人猜到,那么关闭SSID广播也就失去了意义。

修改无线路由默认IP地址并关闭DHCP功能 关于无线路由的DHCP功能,我们在第一课中也已提到,简单来说它就是自动为连入无线网络的用户分配IP地址的一项功能,省去了用户手动设置IP地址的麻烦。因此对于初次接触无线路由的用户来说,我们建议大家打开此功能。

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我们还是推荐用户关闭DHCP功能。因为一旦关闭了此功能,想要连接到你无线网络的非法用户就没法自动分配到IP地址了,那么他就得手工输入IP地址,而为了不让非法用户轻易猜到无线路由的IP地址段,我们还必须修改无线路由的默认IP地址。此时非法用户想要连接网络就必须挨个去尝试每个IP地址段,非常麻烦。所以建议大家关闭DHCP功能,修改默认IP地址,并手动设置笔记本/PC网卡的IP地址。

修改默认IP地址 停用DHCP 下面讲一下手动设置网卡的IP地址需要注意的地方,手动输入的IP地址必须和无线路由器的IP地址(修改后的)保持在同一IP地址段,例如无线路由器修改后的IP地址为:192.168.123.1,那么网卡的IP地址即可设置为:192.168.123.X(X表示2-254任意数字);而默认网关与无线路由的IP地址相同即可。

强烈推荐:开启MAC地址过滤功能

强烈推荐:开启MAC地址过滤功能

完成了上述的基本安全设置,你的无线网络已经变得较为安全,但如果想让你的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我们强烈推荐你启用MAC地址过滤功能。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MAC(它不是苹果的Mac)?MAC(Media Acce Control),即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简称。MAC地址是厂商在生产网络设备时赋予每一台设备惟一的地址。其中,前24位标识网络设备的厂商,不同厂商生产的标识不同,后24位是由厂商指定的网络设备的序列号。

“MAC地址过滤”功能正是利用了MAC地址的唯一性,即一台网络设备对应一个MAC地址,只有在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允许”列表中的网络设备(需提前输入MAC地址)才能接入网络,这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的阻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即使面对现在非常猖獗的“蹭网卡”,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开启MAC地址过滤功能

输入允许接入设备的MAC地址

想要使用MAC地址过滤功能,就必须要知道自己无线网卡的MAC地址,那么你知道自己无线网卡的MAC地址是什么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查看方法很简单:在“网络连接”中找到“网络连接”图标,右键->“状态”,选择“支持”->“详细信息”,其中的“实际地址”就是你无线网卡的MAC地址。

查看MAC地址

此外,用户还可以点击任务栏的“开始”->运行->在弹出的“运行”窗口文本框内输入“cmd”,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在命令窗口中输入“ipconfig /all”后回车,此时在显示的结果中同样可以找到网卡的MAC地址。

查看MAC地址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当你在使用MAC地址过滤功能时,一定要勾选“启用/打开”选项,否则完全没有效果(⊙﹏⊙b汗)。

不公开无线密钥 关闭无线网络 总结

不公开无线密钥 选择“WPS”一键加密

无线网络加密密钥的泄露是造成非法用户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推荐大家选择WPS“一键加密”功能。通过此功能,你只需轻轻一按即可获得WPA2级的安全连接,既省去了记忆冗长加密密钥的麻烦;还可以防止公共加密密钥的泄露,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棒呢?

WPS功能

目前市场中主流的无线路由器均已加入了“WPS”功能,相信的你的无线路由器上也已经设计了“WPS”按键,赶快去找找看吧。而目前实现WPS连接则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输入PIN码法(Pin Input Configuration,PIN)和按钮配置法(Push Button Configuration,PBC),其中以PBC按钮法最为简单方便,推荐大家选择此方法。

当然,想要实现“WPS”一键加密,同样需要无线客户端的支持。有关WPS的更多知识,我们将在下一期无线路由大讲堂中做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关闭无线网络

其实要说保护无线网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那绝对是关闭无线网络,这样非法入侵者即使再有能力也无法进入你的网络。当然,这里的“关闭”并不是说让大家不使用无线网络,而是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无线网络使用习惯,在不需要无线连接时候,关闭无线网络功能,进一步降低非法用户入侵的可能性。

关闭无线网络

最后,还有个建议必须向广大网络设备厂商提一下,目前市面上仅有少数的无线路由器设计了外置无线网络开关,绝大多数无线路由仍需要进入Web配置界面进行手动开关无线网络,并等待无线路由器重启,这一操作过程确实比较麻烦,希望未来推出的无线路由器都能加入外置无线网络开关这一功能,让用户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无线网络。

总结:体验精彩无线 安全不能忽视 怎么样,今天《无线路由大讲堂》第二课的内容你学会了吗?现在我们再来做个总结:首先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设置——无线加密,我们推荐大家选择WPA-PSK/WPA2-PSK的AES算法加密;另外,千万不要忘记修改默认登录密码哦。接下来,建议大家关闭SSID广播,并停用DHCP功能,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当然,保护无线网络安全最有效也是我们强烈推荐的方法仍是MAC地址过滤,效果谁用谁知道。最后,推荐大家尝试“WPS”一键加密功能,效果同样出色。

通过今天的课程,相信你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简单的设置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了,那就赶快去动手实践一下吧,无线安全防护刻不容缓哦。最后再做个预告,别忘了继续关注下一期《无线路由大讲堂》哦,我们将为你讲述神奇的“WPS一键加密”。 无线网络安全 WPS四两拨千斤

大家好,无线路由大讲堂第三课今天继续开讲了!什么,你竟然错过了前两课?那么你可以先恶补下《从基本设置开始》和《如何让无线网络更安全》这两篇文章,不过放心我们没有步步惊心的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的哈^_^。通过前两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可以独立完成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安全设置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近一步学习下如何让自己的无线网络更安全,并且轻松方便。

现在无线网络已非常普及,而紧随其后的各种蹭网事件也层出不穷。如何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呢?答案当然是给无线网络设定加密。而在加密无线网络后最怕的又是什么?答案自然是忘记了设定的无线密码。没错,如何摆脱那些复杂又冗长的无线加密密码呢?有没有更便捷的方法同样可以获得安全的无线网络连接,而不用劳心劳力地去记忆这些烦人的密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无线路由器功能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设备都具有了WPS“一键加密”功能,而WPS就能帮你轻松实现对无线网络的安全加密。

什么是WPS?

WPS(Wi-Fi Protected Setup,WiFi保护设置),它是由WiFi联盟组织实施的可选认证项目,它主要致力于简化无线网络设置及无线网络加密等工作。一般情况下,用户在新建一个无线网络时,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都会对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无线加密方式进行设置,即“隐藏SSID”和设置“无线网络连接密码”。

当这些设置完成,客户端需要连入此无线网络时,就必须手动添加网络名称(SSID)及输入冗长的无线加密密码,这对很多用户来说都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而有了WPS“一键加密”,这个过程就变得异常简单了,我们只需按一下无线路由器上的WPS键,就能轻松快速地完成无线网络连接,并且获得WPA2级加密的无线网络,让客户端用户可以迅速并安心的体验无线生活。

WPS的优势:

WPS可以帮助客户端用户自动配置网络名(SSID)及无线加密密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需了解SSID和安全密钥的概念就能实现安全连接;而且用户的安全密钥不可能被外人破解,因为它是随机产生的;最重要的是用户无需记忆冗长的无线加密密码,避免了忘记密码的麻烦。

WPS的不足:

前文介绍过,WPS是WiFi组织联盟推出的可选认证项目,因此使用WPS简化网络安全配置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无线接入点(无线路由器)和客户端设备(无线网卡)均须通过WPS认证,如果其中一方没有通过认证,就无法实现WPS功能;而且由于各厂商产品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牌的接入点和客户端也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因此建议大家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

如何实现WPS“一键加密”?

实现WPS“一键加密”的方法非常简单,用户可以有两种选择,即输入PIN码法(Pin Input Configuration,PIN)和按钮配置法(Push Button Configuration,PBC)。下面分别介绍两者的操作过程。

输入PIN码法:先设置无线网卡(1)

在进行具体的WPS操作之前,我们还要有些准备工作必须要完成。首先,需要确认你的无线路由器是否支持WPS功能。其次,我们必须安装无线网卡自带的应用程序,因为Windows系统自带的无线网卡配置程序无法实现WPS功能。所以想要体验WPS“一键加密”的便利,一定要提前确认以上两点。(PS:我们将以水星Mercury MW150R无线路由器和NETGEAR WN111无线网卡为例进行实际演示)

输入PIN码法 先设置无线网卡

首先,在PC上插入NETGEAR WN111无线网卡,它自带的安装驱动程序会自动安装,如下图的无线网络列表界面随后弹出,刷新它,然后选择需要你想连入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在本讲堂所处的无线源中,我选择“zol-MERCURY”,双击它。

无线网络列表界面

会弹出如下图样的NETGEAR WN111无线网卡加密方式。NETGEAR WN111有两种加密方式:PIN加密和按键加密。我们先来讲讲PIN加密法。

WN111无线网卡加密方式

如果你的无线路由器不支持按键加密功能,就选“No”。进入PIN加密界面(如下图)。

PIN加密界面

在第一项中填入无线路由器的PIN码,此码可从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界面获得。

输入PIN码法:先设置无线网卡(2) 以水星Mercury MW150R无线路由器为例,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192.168.1.1”,弹出用户名和密码对话框,水星的用户名和密码均为admin,键入后就会弹出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界面。点击“WPS一键安全设定”,即有它的PIN码信息:08269164(如下图)。

PIN码信息

在NETGEAR WN111无线网卡的PIN加密界面键入“08269164”后,点击“Next”进行下一步。会有如下图弹出。

进行PIN码加密

随后会有连接成功界面弹出(如下图)。

连接成功界面

点击“Finish”,就可以享受安全的无线网络连接了,下图是连接后的界面。

连接后的界面

输入PIN码法 设置无线路由器

输入PIN码法 设置无线路由器

现在我们登录无线路由器的Web配置界面,登录方法同上页所讲(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提前登录好,因为PIN码的有效时间仅有120秒),找到“WPS一键安全设定”菜单,然后点击界面里的“添加新设备”按钮。(如下图)

点击“添加新设备” 在新的界面中输入NETGEAR WN111无线网卡的“PIN”码,然后点击“连接”。(注意:整个过程要在120秒内完成,否则会连接失败)

无线网卡的PIN码为12345678

输入PIN码,点击“连接”(左)和添加成功(右)

好啦,现在我们需要等待几秒钟,最终的连接界面就会出现了(如下

图)。

连接界面

ok,连接成功,我们点击“Finish”退出此界面,此时无线客户端(无线网卡)的用户就已经获得WPA2级的安全加密连接了。

通过“输入PIN码”法,用户无需记忆冗长的无线加密密码,只需30秒左右的时间,就能享受安全的无线网络。相比常用的输入公共加密密钥,“输入PIN码”法确实更简便、更安全。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一键加密”法。

5秒搞定超轻松 WPS“一键加密”法 5秒搞定超轻松 WPS“一键加密”法

WPS“一键加密”法实现方法非常简单,前两步设置与输入PIN码法设置相同,即打开无线网卡的应用程序,选择需要接入的无线网络,然后选“Yes”。

选择需要接入的无线网络(左),然后选“Yes”(右)

在新界面中,会问我们的网卡是否有WPS加密按键,选择“Yes”,然后点击“Next”,进行下一步。

选择“Yes”

这时界面提醒我们先按无线路由器上的WPS键。

提醒我们按无线路由器上的WPS键(左)和无线路由上的WPS键(右) 按下“WPS”键(红框所示)后,我们会看到无线路由的WPS指示灯在一直闪烁。此时我们需要做什么?还要进入无线路由的Web界面吗?当然不,我们要做的只是在2分钟内回到提醒界面,按下红框内所示的图标。

在2分钟内按下红框内所示的图标

网络连接成功的界面就会弹出,此时安全的无线网络连接就搭建完毕了,全程只需5秒即可轻松搞定。

连接成功

通过WPS“一键加密”法,用户同样无需记忆冗长的加密密码,而且仅仅只需5秒左右的时间就能获得安全的无线网络连接,非常方便快捷。

总结:丢掉密码 开启安全无线网络之门

通过我们对WPS的全面介绍,相信大家也已掌握了轻松加密无线网络的方法。但我们还需用按之前两节课所讲的,先为无线路由器进行密码加密,然后就可轻松地使用WPS“一键加密”功能了。所以学习后,你是不是也已经忘记了冗长的无线密码了呢?对于广大的无线用户来说,WPS“一键加密”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它不仅能快速实现无线网络连接,还能避免因公共加密密钥泄露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轻松的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快乐。最后随便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以上所授WPS建立方法只是接入点和一个客户端(一对一)的安全连接方法,如果你要有多个无线设备连入的话,也需对无线路由器进行无线加密设置,只不过我们在也不用记忆那冗长繁杂的加密密码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课!下次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无线大讲堂。 什么是WDS?

大家好,无线路由大讲堂第四课今天开讲了!如果有的同学们错过了前面的课,可以看这里补习之前的课程:《从基本设置开始》、《如何让无线网络更安全》和《无需密码轻松加密》。快快行动吧,不要错过免费学习无线网络知识的好机会哈。通过前三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可以独立完成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安全设置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近一步学习下如何进行无线中继WDS的实现,轻松方便地提升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减少无线死角的存在。

随着家用式无线路由器的迅速普及,在家用级别扩展无线信号变成各大厂商研发新品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有人会选择大功率天线,但大功率天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当我们在家中使用一台无线路由器时。由于房间的结构和布局的限制,在不同房间的无线信号强弱不一,直接影响用户的上网速度,和降低网络生活乐趣。那么如何使用普通的无线路由器和较少的资金投入,就可获得信号覆盖广阔的无线网络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WDS无线模式来扩展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达到增强信号强度的目的。

那什么是WDS呢?

WDS的英文全称为Wirele Distribution System,即无线分布式系统。之前在无线应用领域中它是帮助无线基站与无线基站之间进行联系通讯的系统。在家庭应用层面,WDS的功能是充当无线网络的中继器,通过在无线路由器上开启WDS功能,让其可以延伸扩展无线信号,从而覆盖更广更大的范围。说白了WDS就是可以让无线AP或者无线路由器之间通过无线进行桥接(中继),而在中继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其无线设备覆盖效果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两个无线设备,让其之间建立WDS信任和通讯关系,从而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扩展到原来的一倍以上,大大方便了我们无线上网。

WDS的使用优势

无线局域网络创新的无线分布式系统(WDS),不仅改变了原有单

一、简单的无线应用模式,而且使迅速有效地普及无线网络成为可能。例如,当企业用户和大型热点区域应用无线WDS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点对点桥接模式、点对多点桥接模式、AP Client模式、无线中继模式、无线混合模式等方式来连接各个AP,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结构的灵活型和便捷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现在家用级无线路由器的更新换代,一般有WDS的无线路由售价也普遍走低。这样无线用户就可以花较小的资金来实现扩充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目的。

WDS的不足

WDS只是扩充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中继方式,它不会改变原有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这主要由无线路由器的传输性能所决定。

同时并非所有无线路由器都支持WDS。现在大多数的无线路由器和各品牌的无线AP基本上都直接能开启WDS功能,但某些无线路由器如LINKSYS的WRT54G的WDS功能被隐藏了,需要升级DD-WRT固件包之后才能使用。此外,某些厂家的产品里根本就没有能支持WDS功能的硬件。所以在决定使用WDS之前,一定要先确认你的无线路由器是否可以支持WDS。

尽管很多无线路由器都称自己的产品符合某某标准,但各品牌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依旧存在。我们建议您最好选择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无线路由产品来应用WDS功能。

当在使用“点对多点”的几种WDS模式时,“中心无线设备”的带宽是有限的。通过连接到它的设备越多,每个设备所能分到的带宽就越少。当然在家庭应用中这个问题并不会太严重。

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实现两台无线路由器间的WDS功能吧。

实现两台无线路由间的WDS

实现两台无线路由间的WDS

下面我们将进行实现两台无线路由器间的WDS功能的操作:

【注意】首先确认,已有的无线路由器是否具备无线中继(WDS)功能。需要所用的都具备WDS的功能,两个无线设备才能实现中继。而且,推荐使用同一品牌的无线路由器,避免不兼容情况的出现。

在这里我们选择两台NETGEAR WNR2200无线路由器A和B进行无线中继(WDS)演示。

我们让A无线路由器连接宽带,B无线路由器在远端与A中继。

网络拓扑图

NETGEAR路由器的MAC地址,可以在设备背面查看条形码,也可以在管理界面的“路由器状态下”查看,“局域网端口”下的MAC地址,即为中继所用的MAC。

A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

其他品牌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也可从路由器的背面或说明书中获得,如下图所示。

MAC地址也可从路由器的背面或说明书中获得

下面开始我们的WDS无线中继设置行动吧。

WDS无线中继设置

WDS无线中继设置:

步骤一,登录A路由的管理界面 192.168.1.1,点击左侧菜单中的安装->无线设置。若路由器默认无线频道为auto(自动),必须首先将频道改为固定的数值,推荐使用

1、6或11。

这里我们把频道改为01

【注意】无线网络标识默认NETGEAR,也可以用数字字母任意命名,进行中继的两个路由器,SSI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希望无线客户端在两个无线路由器的范围内实现漫游,请将SSID设为相同。

步骤二,点击左侧菜单中的高级->无线中继功能,设置中继:

A路由无线中继功能界面

1.在“启用无线中继功能”前打钩;

2.选择在“中继器MAC地址1”中填写B路由器的MAC地址;

3.如果A路由器本身不需要提供无线覆盖,则在“禁止无线客户端接入”前打钩,否则不必打钩。

设置完毕,点击“应用”。

完成设置之前,B路由器先不接入局域网,只用一台电脑有线方式连接到B路由器的一个LAN口。同样用默认的 192.168.1.1的地址登录B的管理界面,与步骤一相同,修改无线频道为1(若步骤一中选择了6或11,B亦要与A保持一致)。

步骤三,点击左侧菜单中的高级->无线中继功能,设置中继:

第18篇:《6 呼吸与交换》教案

《6 呼吸与交换》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5、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6、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7、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3、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谈自己是怎样呼吸?

2、发现别人又是怎样呼吸的?

二、学习新课 体验呼吸

1、出示教材中健康的肺和因吸烟而损伤的肺的对比图片。

问:是否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虽然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对呼吸器官的保健问题引起重视。

2、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细观察、分析呼吸的过程。当学生明确肺是气体交换的最重要器官后,组织学生反复体验呼吸过程中胸部的变化。以吹气球为例有助于学牛观察胸部在呼吸时的起伏变化。

3、让学生互相观察同学深呼吸叫的胸部变化,还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在反复的深呼吸过程中体会。通过反复体验,逐步认识: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4、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呼吸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帮学生简要概括呼吸的基本过程:

从鼻腔吸进的新鲜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到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呼出体外。

5、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上述意思

6、组织学生制作肺的模型:

制作模型不是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模拟前要启发学生分析模型的各部分用来模拟呼吸系统的哪部分,观察各部分在模拟过程中的变化。

可布置学生在课下完成装置的制作,制作模型时,要注意密封,橡胶皮膜可用废气球皮代替,可用Y形管连接两个气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前调查分析,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二、新授:

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文中提供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测量各自肺活量,同时,还要适时提醒注意安全卫生。

2、当各组整理好本组同学肺活量的数据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柱状

图呈现同学的测量结果,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

讨论“在哪些情况下呼吸会加快”

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和呼吸有关的问题。

第19篇: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划分子网_及单臂路由的配置报告

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 划分子网及单臂路由的配置

实验目的

• 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理解了IP地址的含义,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划分子网的方法。 • 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互联。

• 在大型复杂网络里熟练使用Vlan的划分、路由的配置。 • 学会配置单臂路由。 实验原理

• 路由器实现单臂路由的配置方法,连接如图,ROUTE0的F0/0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0,PC1相连接; ROUTE2的F0/1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2,PC3相连接.PC0,PC2分到VLAN10,PC1,PC3分到VLAN20。

路由器的配置

• 注意的地方,在子接口先要先描术DOT1Q,再配IP地址,DOT1Q后面的数字是VLAN的号码,根据交换机的配置不同有所不同

配置router0:

//系统模式 •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 Router>enable

//配置模式 • Router(config)#int //端口模式

• Router(config-if)#no shut • Router(configure-if)#ex • Router(config)#int f1/0.1

•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10

•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255.255.255.0

• Router(config-subif)#exit • Router(config)#int f1/0.2

•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绑定Vlan20 •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255.255.255.0

• Router(config-subif)#exit

f1/0

dot1q 10

192.168.1.254

dot1q 20

192.168.2.254

• Router(config)#exit

• Router#copy

run star

//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配置router2:同理可得

f0/1.1 ip 192.168.3.254 f0/1.2 ip 192.168.4.254 配置switch: 设置PC:

PC0:192.168.1.1网关192.168.1.254 PC1:192.168.2.1网关192.168.2.254 PC2:192.168.3.1网关192.168.3.254 PC3:192.168.4.1网关192.168.4.254 设置router:

Router0:f 0/1 ip 192.168.5.1 Router1:f 0/0 ip 192.168.5.2 Router1:f 0/1 ip 192.168.6.1 Router2:f 0/0 ip 192.168.6.2

设置路由表:用RIP方式。 测试结果:

第20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确定

道岔的种类: 煤矿道岔

煤矿道岔是我国煤炭系统使用的专用铁路道岔,是窄轨道铁路线路连接的基本设备。 窄轨铁路道岔标准化、系列化对煤矿或其他矿山的设计、建设和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煤矿窄轨铁路道岔铺设方便、迅速,具有严格的制造、验收标准,其轨型、轨距、转辙角度系列化,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多变的使用情况。 窄轨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很多时候又被叫做窄轨渡线道岔、矿用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是我国煤炭系统使用的专用铁路道岔,是窄轨道铁路线路连接的基本设备。渡线道岔在矿山的建造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道岔铺设方便、迅速,具有严格的制造、验收标准,其轨型、轨距、转辙角度系列化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多变的使用情况。 矿用窄轨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的别名:渡线道岔很多时候又被叫做窄轨渡线道岔、矿用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是我国煤炭系统使用的专用铁路道岔,是窄轨道铁路线路连接的基本设备。渡线道岔在矿山的建造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钢轨道岔

钢轨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ZDK系列单开道岔

中煤公司生产的ZDK系列单开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有了矿用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煤矿煤车。 DK系列道岔

煤炭工业MT/T2-1995年系列窄轨铁路道岔及配件。 2.冶金工业96年系列窄轨铁路道岔及线路配件。 3.铺设专用工具(起道机、弯道机、铝合金轨距尺、手搬钻、道钉锤、道起子、各种型号地滚)。 渡线道岔

渡线道岔是我国煤炭系统使用的专用铁路道岔,是窄轨道铁路线路连接的基本设备。 别名:窄轨渡线道岔、矿用渡线道岔。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确定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为例

姓名:刘俊 班级:运输1104 学号:11284036 指导老师:陈绍宽

北京地铁10号线(以下简称“10号线”),是北京的第二条环线地铁,为北京地铁线网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也是目前北京地铁系统中最繁忙的线路。现就以10号线为例,来简要分析如何确定线路的走向与路由。

1 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对线路进行总体布局

10号线作为北京地铁第二条环线,具有连接中心城西北、东南方向的对角线功能,是线网中的骨架线路。10号线将有效缓解三环的地面交通压力。10号线二期工程对补充和完善10号线一期在线网中的骨干作用,支持CBD的扩大和发展,缓解三环的地面交通压力,促进沿线城市土地的升级改造以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推动市区东南、西部公交一体化进程,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2 确定线路的必经控制点

10号线一期工程途径北京市中关村地区、奥运公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 CBD)三大重点发展区域,且在分别与4号线、8号奥运支线、及1号线换乘,形成三个轨道交通金十字,极大改善了上述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增进了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城,堪称北京地铁线网中的一条经济线路。由于10号线是一条环线,途经三环线上的各个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以及换乘站点。这些关键的站点确定了10号线的具体线路走向。 3 调整控制点之间的路由,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10号线连接城市东南部、西北部最为密集的居住地区与17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为北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0号线的必经控制点之间也同时穿插了各个比较重要的站点,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客流。

4 结合地质、地形现状进行选线

由于10号线是沿着北京三环线修建的,而三环线正是市区内的主干道,所以工程极大程度上的减少了动拆迁和施工难度。 5 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条件进行选线

(1)建筑:主要选择岛式站台车站,个别采用侧式站台车站;车站施工采用全明挖、全暗挖、明暗结合三种方式;区间施工主要采用明挖、暗挖、盾构三种工法。

(2)结构:地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地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y0= 1.1;结构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3)人防:地下站及相连区间按5级人防分段隔绝式防护的要求进行设计,防化等级为顶级,每个单元按战时临时掩蔽1,500人考虑。

以上三点都对施工难度、工程造价、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

6 结合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选线

作为北京第二条环线地铁,10号线开通之后将有效缓解三环路、地铁2号线的交通压力。以往选择三环路和地铁2号线出行的市民,今后又多了10号线的选择,交通更加便利。尤其是中关村和CBD区域的交通压力将得到大大缓解,支持了两大区域的扩大和发展。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的方向与路由的确定应当从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不能只单看一个方面,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个线路的规划与设计。

路由与交换岗位职责
《路由与交换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