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金融风险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1 08:33:34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1、浅谈金融风险管理的自我认识和重要性

自我认识: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

风险管理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 的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

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等特点。

重要性:

2、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市场风险

3、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信用风险

4、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操作风险

5、用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流动性风险

6、以自己的理解简述金融风险辨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7、用自己的理解简述如何简单辨识风险类型和受险部位

8、简述金融风险辨识方法,并对其中一种详细描述

9、详细描述VAR

10、简述国内证券风险管理与国际证券管理的区别

推荐第2篇: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章

金融风险的概念:第一,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第二,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第三,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四,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持续时间很长

金融危机的类型: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危机、保险危机 金融安全:指一国具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维护正常金融秩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金融风险的种类:按金融风险的形态(信用风险、流动性~、利率~、汇率~、操作~、法律~、通货膨胀~、环境~、政策~、国家~);按金融风险的主体(金融机构~、企业金融~、居民金融~、国家金融~);按金融风险的性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分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分散);按金融风险的层次(微观金融风险、宏观~);按金融风险的地域(国内金融风险、国际~) 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指私人信贷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相关贷款者固有的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的倾向

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金融处境:避险投资(不举外债,内部筹资)、冒险投资(借新债还旧债)、“庞齐”筹资。避险型的企业是最安全的借款者

不对称信息理论:

信息不对称造成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包括事前行为和事后行为,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逆向选择”,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道德风险” 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它可以由一个经济主体传染给别的经济主体,可以由一家金融机构传染给别的金融机构,可以由一个国家传染给别的国家,结果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世界性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机制、非接触传染机制。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相互影响,非接触传染源于金融恐慌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贸易渠道、国际金融渠道

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概念:总体上讲,金融风险管理是指人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以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行为。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风险控制

策略:预防、规避、分散、转嫁、对冲、补偿

第三章

监管成本论:金融监管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监管引起的直接资源成本(行政成本、奉行成本);二是监管引起的间接效率损失(引发道德风险、削弱市场竞争、妨碍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存在成本,意味着监管可能是不合算的

监管俘虏论:其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并非始终代表公众利益,而是保护了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新成立的监管机构是社会公众的压力和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的结果,然而分散的公众只能组成一个短暂的同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监管者会以各种手段对监管机构施加影响,监管机构可能逐渐转而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将其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被监管者采取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监管,如人浮于事、行为保守等,甚至成为被监管的代言人。有的监管机构的产生本身就是某些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使他们能够借助管制获得保护,逃避市场竞争。这样,监管机构就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

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原则:独立原则、适度~、法制~、公正公平公开~、效率~、动态~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功能型监管是根据金融产品的特定功能来确定该金融产品的监管机构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根源: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104页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角度来论述商业银行内在的脆弱性)

回购协议: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投资者,同时承诺在将来的某一日期购回该证券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保理商以贴现方式买入出口商的债权后,通过一定渠道向进口商催收欠款

福费廷:是Forfaiting的音译,有人把它翻译为“包买票据业务”,指包买商(通常为商业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贷款承诺:是银行向其客户作出的一种保证,使客户能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条件从银行取得贷款。贷款承诺常用的方式是信用额度,即银行和客户在谈妥融资条件后,银行答应给客户提供贷款的最高限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作出的一项中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当借款人以自己名义连续发行短期票据筹集中期资金时,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售出的票据或承担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第六章

保险公司的种类:按照资本构成和组织形式(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按经营的业务种类(在我国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分为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按承担风险的层次(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按经营地域(国内的保险公司、国际的保险公司)。除开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之外,保险公司还包括政策性保险公司如社会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行业或大型企业的自保公司等

主要业务:展业、承保、防灾防损、理赔、分保、投资活动

第八章

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专家制度的概念: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在专家制度下,各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的不同,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上也会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ycle and condition)

第九章

流动性的概念(不确定哈):流动性指的应是支付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现实的流动性,即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及将资产变现的能力,而且包括潜在的流动性,即经济主体采用各种融资方式、金融工具从居民、同业、金融市场等渠道获得现金用于支付的能力,可见流动性由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构成,即所谓广义上的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它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产超过负债便出现资金紧缺,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具有较多的资金运用而现有的资金来源提供不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此时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存在无法从市场获得流动性以及为满足资金需要必须支付比正常成本高的成本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来源:内部来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负债结构的影响、其他业务(中间业务)的影响);外部来源(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利率变动的影响)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生产性贷款理论,是一种确定银行资金运用方向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预期收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贷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言之,贷款是靠借贷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偿还

购买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完全是消极被动的,银行完全可以积极主动的负债,即可以通过购买负债的办法争取到扩大资金来源的主动权。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管理者对其持有的资金负债的类型、数量、资产负债的总量及其组合同时作出决策的一种综合性资金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从而使利润最大化。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其中的利差管理,即控制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目标:要在股东、金融管制等条件约束下,使银行利差最大(从而收益最大)、波动幅度(风险)最小,即保持利差高水平稳定。为达到这目标,银行管理者采取的手段:一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即运用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二是运用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的工具,如期限管理法及金融期货、期权、利率调换等保值工具,作为差额管理法的补充

原则:(1)规模对称原则,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动态);

(2)结构对称原则,指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统一平衡;(3)速度对称原则,又叫偿还期对称原则;(4)目标互补原则;(5)资产分散化原则,要求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

推荐第3篇:金融风险管理

正态分析法优点:正态分析法操作简单,使用者主要输入均值与标准差的估值,即可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任意置信水平的VaR值进行计算。并且,正态分析法可以很方便应用到具有线性性质的资产或资产组合上。之需求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便易求VaR。缺点:最主要问题在于假设资产收益率分布为正态的。实践中,并不是标准正态分布,往往具有“厚尾”性质,正态法反而造成风险低估。 历史模拟法优点:1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实施方便,易被风险管理当局接受2该法是非参数法,不需要假定市场因子变化的统计分布,可以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厚尾问题3无须估计波动性、相关性等各种参数,也就无参数估计的风险;同时,无市场动态模型,避免了模型风险4全值估计方法,可以较好的处理非线性、市场大幅波动情况,捕捉各种风险。缺点:1假设市场银子的未来变化与历史变化完全一致,这与实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不一致2需要大量历史数据。数据太少导致VaR波动性大、不精确;太长历史数据无法反映未来情形,可能违反同分布假设。3历史模拟法计算出来的VaR波动性较大。4难以进行灵敏度分析,该法只能局限于给定的环境条件,很难做出相应的调整。5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蒙特卡罗模拟法:优点:1产生大量情景,比历史模拟方法更精确可靠2是一种全估值方法,可以处理非线性、大幅波动及厚尾问题3可模拟回报不同行为和不同分布。缺点:1生产的数据序列是伪随机数,可能导致错误结果;随机数存在群聚效应而浪费大量观测值,降低效率2依赖特定的随机过程和所选择的历史数据3计算量大、方法更为复杂4具有模型风险

分散的VaR具有特征:1如果这些成分构成组合的全部,则它们的成分VaR之和应等于组合分散的VaR 2如果把一种成分从组合中删除,则该成分的VaR可以反映出组合VaR的变化3如果某种资产的成分VaR为负,则可以对冲组合其余部分的风险。

VaR局限:1用VaR来衡量投资组合风险是不满足次可加性的,不符合一致性公理的要求。2VaR方法衡量的主要是市场风险,如单纯依靠VaR方法,就会忽视其他种类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另外,从技术角度讲,VaR值表明的是一定置信度内的最大损失,但并不能绝对排除高于VaR值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他局限:1VaR方法存在异常值过度的风险。2VaR方法存在头寸改变的风险。3VaR方法存在事件风险和稳定性风险。4VaR方法存在过渡期的风险。5VaR方法存在缺乏数据的风险。6VaR方法还存在模型风险。

CVaR比较VAR的优势:1CVaR具有次可加性和凸性,符合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条件。次可加性意味着资产组合的分散化将降低总体CVaR值。2 CVaR与VaR不同,它不是损失分布上单一的分位点,而是尾部损失的平均值,反映了损失超出VaR部分的相关信息。3由于CVaR的计算是建立在VaR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得到CVaR值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VaR值,故而能够针对风险实施双重监测,也便于相互校验。

支持政府监管一般理论:1社会利益论认为:由于市场中存在着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为了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就要求政府对经济个体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改善资源配置和公平收入分配。2社会选择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的缺陷,需要外部管制来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体系高效进行,各个利益主体是管制的需求者,而管制作为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保持独立性,其目标是促进社会一般福利。

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新变化:1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融合2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3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迈进4功能型监管的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5国际合作加强6宏观谨慎监管(次贷危机以后)高度重视

基本点风险两种表现形式:1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2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

利率期限结构意义:1利率期限结构为债券等定价提供基准(债券的价格,等于按未来市场利率把各期利息及本金进行贴现的现值,而其中的市场利率的预测就是以利率期限结构为基准的)2为衍生产品定价提供基准(各种衍生产品的价格其实就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而其中使用的贴现利率就是以利率期限结构为基准的)

预期理论:基本内容:当前利率期限结构代表对了未来利率变化的一种预期,即远期利率代表着预期的未来利率。预期理论又分纯预期理论和偏好预期理论。纯预期理论:假设:1投资者希望持有债券期间收益最大2投资者对特定期限无特殊偏好,他们认为各种期限都是可以完全替代的3买卖债券没有交易成本,一旦投资者察觉到收益率差异即可变换期限4)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可以对未来利率形成预期,并根据这些预期指导投资行为。内容:认为远期利率只代表预期的未来利率。评价:认为纯预期理论作为一种精巧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用收益率曲线表示的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时期变动的原因,但它最大的缺陷是忽视了投资的风险。如果远期利率是未来利率完全反映,则债券的价格是完全确知,因此投资债券是完全无风险,这与实际显然不符。局部预期理论:不同的债券的收益在不长的投资期内是相同的。期限轮回理论:投资者在其投资期内通过滚动投资短期债券所获得收益,与一次投资期限等同于投资期的零息债券所获得收益相同。

偏好预期理论:1流动性偏好理论:它认为远期利率包括市场预期的利率水平和风险水平,并且这一升水随着期限的延长而上升2产地偏好理论:认为远期利率包含市场预期的利率和风险水平,但并不认为风险升水随着到期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凸性特征:1在息票率和收益率均保持不变情况下,凸性随债券(或贷款)到期期限的增加而提高2收益率和持续期保持不变,票面利率提高,凸性越大。

利率风险管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化解利率风险,将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原则:1健全完善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2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3建立全面的风险计量系统4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系统。

缺口管理:通过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差额,将风险暴露头寸降低到最低程度,以获取最大收益。方法:敏感性缺口是指某一具体时期内,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SL)之差,即敏感性缺口GAP=RSA-RSL。当GAP>0时,缺口为正;GAP

免疫资产条件:1按当前的市场利率计算,资产的现值等于负债的现值2资产的修正持续期等于负债的修正持续期3资产的凸度大于负债的凸度

利率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协议,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现金流的一种场外交易方式。作用:一般的互换交易中,参与交易的公司并不直接接触,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交易。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专门从事互换业务的金融公司。他们在这一场外交易市场中随时准备以交易对手的身分与公司进行互换交易,同时应公司的特殊需要设计互换交易的具体形式,并提供报价。这就省却了公司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所需要花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公司也受益于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经验,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互换这一金融工具。利率互换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1利率互换产生于降低筹资成本的需要,它也可以用于管理利率风险。借款机构通过利率互换合同锁住利差来避免利率波动的风险2利率互换协议的作用是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签定的协议,将贷款利率由浮动利率转变为固定利率或者反之,以有效控制债务的成本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经济变量,尤其是金融变量发生不确定的变化,导致行为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敞口(暴露):是指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部位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汇率风险就是指汇率波动给行为人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证券价格风险: 由于证券价格的不确定变动导致行为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金融衍生产品价格风险。经营风险国家风险关联风险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金融风险会引起实际收益率、产出率、消费和投资的下降,如由于资金安全的忧虑,消费者会减少投资2金融风险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如大量资源都涌向安全性较高的行业3金融风险会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市场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常见的金融**就是实例4金融风险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为金融风险既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一些错误信息,也会抵消一些政策的实施效果5金融风险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如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额,从而影响经济项目下的国际收支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金融风险的直接后果是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如购买股票后价格下降2它给经济主体带来潜在的损失,如它会打乱一家企业的生产部署3它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如一些经济主体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后对价格进行调整等行为4它增大了经营管理成本,如成立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等5它降低了部门生产率,如一些企业因对金融风险的恐惧,不敢开发新产品等6它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为了防止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不得不保持更大的备付金等7它增大了交易成本,由于对风险的顾虑,使得市场中许多交易难以达成

日本主银行制度:企业融资时的主银行制度是另一导致过度竞争的机制。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简单说来是指向一个企业提供最大额贷款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主银行在日本通常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并为向该企业贷款的其他银行进行所谓的委托监督。即代替其他债权人对该企业的财会健全进行监督。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可靠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赢利水平。银行保持适当流动性职能:1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其债权人得到偿付2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就有能力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3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使银行抓住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扩展其资产规模,又可使银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出售其流动性资产,避免资本亏损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1资产负债结构。2央行货币政策。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4信用风险。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6银行信用。

负债管理理论评价:1贡献: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相结合。这一理论还为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件2缺点a负债管理理论建立在对吸收资金抱有信心、并能如愿以偿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

上带有主观色彩b负债管理理论导致银行不太注意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比重下降,经营风险增大c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D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结构对称原则:即指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要相互对称与平衡2速度对称原则:也称偿还期对称,即按资金来源的流转速度来分配其在资产上的分布,使来源与运用的偿还期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3目标互补原则:即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尽可能实现三者之间的均衡4资产分散原则:即银行资产要在资产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尽可能地适当分散

巴塞尔意义1监管重点从银行的外部转向了银行的内部,紧紧抓住资本标准和资本风险两个主要矛盾2监管中心从母国与东道国监管的责权分配转移到对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控上,明确定义了资本的内涵与外延,实时动态的资本金管理,建立资产与负债变动而灵活调整的管理机制3建立起资本金的管理制度更科学地从资本与风险两方面着手资本充足率4注重管理的全面性。局限:1风险权重处理过于主观化与简单化2资本金管理作用有限3表外业务缺乏深入全面的管理新协议三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2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3市场约束(强调市场的监督作用)监管当局检查四大原则1: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2: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意,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3: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4: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此次金融危机中,巴塞尔协议引发了三个效1监管套利效应2信贷紧缩效应3亲经济周期效应

论述巴塞尔: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其它风险。2从具体风险资产来看,1988年巴塞尔协议没有考虑同类资产不同信用等级的差异,从而不能十分准确地反应银行资产面临的真实风险状况。3对国家信用的风险权重的处理比较简单化,主要表现在国家风险在确定风险资产中的影响过大,同时对于不同风险程度国家的风险权重的处理过于简单。3仅仅注意到了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到银行经营中影响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4许多已有的金融监管约束推动了国际银行界的资本套利现象,但是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难以有效地约束这些现象。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的渠道:1通过金融中介同时参与两种市场而产生直接联通2通过企业资产运用的调整而出现间接联通3通过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转移投资而出现金融非中介化(反之,亦成立),使一个市场的资金向另一个市场转移货币政策传导到企业有以下途径:1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到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有所调整或变化,并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2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或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3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致使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

推荐第4篇:金融风险管理

浅析个人证券投资风险

近年来, 伴随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行情 , 投资者入市踊跃 , 特别是新 人市的个人投资者比重较大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一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新 人市的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 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承受能力 较低,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 不懂得或忽视炒股赔 钱的风险, 在“ 赚钱效应” 的驱动下, 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上升, 风险有所 积聚 。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将会面临许多重大风险。

一、首先,每个证券投资者都要面临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它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市场风险。

2、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如决策失误、新产品研制的失败)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其他公司的证券收益率,它是某个行业或公司遭受的风险。由于一种或集中证券收益率的非系统性变动跟其他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证券多样化方式来消除这类风险,所以又被称为可分散的风险或可多样化风险,它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

二、其次,作为个人投资者,还将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没有机会获得较为准确、及时、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投资策略,因此在证券投资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最后,个人投资者还存在非理性投资风险。目前投资者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证券投资知识:书本知识自学占总数的32 %, 电视上的投资节目占总数的3 1 %, 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或专栏占总数的2 8 %, 而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只占总数的 1 7 %, 各种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训讲座占总数的 9 %,有关投资知识的各种网站占总数的 1 0 %,其他方式占总数的 4 %。相对于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偏离理性轨道, 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行为的约束条件中, 个人心理因素与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巨大, 并且心理因素往往叉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 构成人类心理现象的心理过程(感知、思维、情绪、意志) 和个性心理( 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 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 投资者心理构成诸要素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不理智、不经济行为的出现。而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个人投资者所在的投资场所、投资群体以及市场的制度、文化、法制等也都可能是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推荐第5篇:金融风险管理(优秀)

金融风险管理

一、名词

1.金融风险: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2.存款保险制度:要求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为其吸收的存款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机构发生危机无力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限定数额的保险金。

3.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交易对方违约或不履行义务而给作为交易一方的银行带来不利影响。

4.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其流动性不足时,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

5.风险资本:以客观的风险测量为基础计算的资本数量。6.Var:受险价值法,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金融参与者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

7.信用风险: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

8.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本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

二、单选

1、金融风险的种类

(1)按金融风险的形态划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国家风险 (2)按金融风险的主体划分:金融机构风险、企业金融风险、居民金融风险、国家金融风险

(3)按金融风险的性质或严重程度划分:系统性金融风险、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4)按金融风险的次层划分:微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 (5)按金融风险的地域划分:国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风险

2、现在存款保险制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美国1933年银行法确立了存款保险制度,1934年1月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3、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根理论源:商业银行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4、负债经营是银行经营的典型特征,杠杆作用是银行业的核心所在

5、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

6、现在意义上的货币危机一般是指国际货币危机

7、囚犯困境用来解释银行挤提,不对称信息是银行挤提的根源

8、衡量波动性的基本数理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模型

9、对政府管制持否定意见的学者主要是从市场缺陷的角度来论证管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0.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保持其独立性,其目标是促进社会一般福利

11.2001年巴塞委员会—新资本协议,2004开始实施,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商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是基础,金融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约束是补充。

13.商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在于商行是否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14.贷款回避策略的内含前提:银行拥有贷款自主权 15.商行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比例不得超过15%,对最大十家不得超过50%

16.抵押和质押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是否转移,抵押:不动产、不转移,质押:动产、转移

17.购买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期

18.销售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19.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三、简答

1.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1)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不对称信息理论2)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理论:经济泡沫理论(理性经济泡沫理论、非理性经济泡沫理论、完全预见模型)股价波动性理论、汇率波动性理论(国际借贷理论、利息评价理论、汇兑心里理论、汇率过度调整理论、汇率错乱理论) (3)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理论: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囚犯困境与银行挤提模型

2.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根源: 1金融风险的外部负效应较大

2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难以由市场机制消除 3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3.现代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发展的新变化:

1.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趋于融合2.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3.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4.功能型监管理念对机构型监管提出挑战 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1.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2.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3.健全商业银行的行业自律组织4.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 5.贷款风险管理的策略: 1贷款风险的回避策略 2贷款风险的分散策略 3贷款风险的转嫁策略 4贷款风险的抑制策略 5贷款风险的补偿策略 6.证券公司的风险是一种特殊的金融风险 特殊性表现在:社会性、扩张性、周期性、可控性

7.证券公司风险生成的原理: 1.证券公司的内在脆弱性:表现在其高负债经营的特征上;有其制度上的原因;还有竞争压力的原因;还缘于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传染性

2.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性:金融资产难以定价;金融资产价格受市场信心影响很大,而市场信心是极不稳定的;投机力量和信用交易机制对价格波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8.保险公司风险的形成机理: 1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2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9.现代信用风险的成因: 1)信用风险的广泛存在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 2)信用风险是信用当事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3)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10.专家制度的主要内容: 5C: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ycle and condition5W: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如何还款how5P: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

11.流动性风险的来源:

(1)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来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决策者的经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金融企业信誉的影响;资产质量的影响;负债结构的影响;其他业务的影响 (2)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来源:中央银行政策的影响;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利率变动的影响 12.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银行券理论、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4)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理论

四、简述

1市场风险的度量方法:均值—方差模型

假定一种资产的收益服从某种概率分布,那么,这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就是所有可能取得的收益值的加权平均数,即均值,也就是该资产收益的数学期望。资产收益率的实际值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方差或标准差反映了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情况,方差或标准差越大,说明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越大,则该资产的风险也较高。反之,风险较低。

2.金融风险监管的一般理论市场具有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内在机制,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这种理想境界与实际经济生活有着相当距离。在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

3.信用悖论问题:由于贷款问题不能像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流动性差,再加上银行的组合决策权与放款决策权未分离,这就使得银行不能够对自己现有的贷款组合进行合理、及时地调整,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收益均衡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用悖论问题”。

五、计算 资本充足率=(资本 — 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本+12.5*(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

例如:一银行资本总额为120亿美元,风险加权资本为875亿美元,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0亿美元,操作风险为20亿美元,求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120÷(875+12.5*(20+10))*100%=9.6%

税法计算

三、计算题

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1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 (2)发生销售成本2600万元。 (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

(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

(5)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

(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1年度实际应纳德企业所得税。 1.⑴会计利润总额

=4000+80-2600-770-480-60-40-50=80(万元)

⑵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4000×

15%=650-600=50(万元) ⑶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25-25×60%=25-15=10(万元)

4000×5‰=20万元>25×60%=15(万元)

⑷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80×12%=20.4(万元) ⑸工会经费应调增所得额=5-200×2%=1(万元

⑹职工福利费应调增所得额=31-200×14%=3(万元) ⑺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所得额=7-200×2.5%=2(万元) ⑻应纳税所得额

=80+50+10+20.4+6+1+3+2=172.4(万元)

(9)应纳税额=172.4×25%=43.1(万元)

2.中国公民高某系某大学教授,2012年4月份收入情况如下:

(1)取得一次未扣除个人所得税的稿酬收入200000元; (2)取得境内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息收入10000元:

(3)为某集团公司一个月做专题讲座4次,每次2000元。 要求:计算高某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⑴稿酬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款=20000×(1-20%)×20%×(1-30%)=2240(元); ⑵对个人投资者从境内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自2005年6月13日起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股息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款=10000×50%×

20%=1000(元);⑶专题讲座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款=4×2000×(1-20%)×20%=1280(元)。

3.房地产公司自建写字楼18万平方米,工程成本每平方米2000元,售价每平方米3600元。当年销售自建写字楼10万平方米;将0.5万平方米自建写字楼无偿赠送给乙单位。(当地营业税成本利润率为10%)。要求:

(1)计算该房地产公司应纳建筑业营业税;(2)计算该房地产公司当年应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 (3)计算该房地产公司自建不动产出售共纳营业税。 3.⑴应纳建筑业营业税=2000×(10+0.5)×(1+10%)÷(1-3%)×3%=714.43(万元)

⑵销售不动产应纳的营业税=3600×(10+0.5)×5%=1890(万元)

⑶自建不动产出售共纳营业税=714.43+1890=2604.43.(万元)

4.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2011年经营业务如下: 1)产品销售收入为560万元,房屋出租收入100万元; 2)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房屋出租成本80万元;3)非增值税销售税金32.4万元;

4)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86万元,业务招待费为10万元;

(5)财务费用20万元; (6)营业外收入20万元,营业外支出25万元(含公益性捐赠18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和税法有关规定,计算: (1)2011年管理费用纳税调整金额。(2)2011年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金额。(3)2011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4.⑴销售(营业)收入560+100=660(万元),业务招待费基数660×5‰=3.3(万元),实际发生额的60%为10×60%=6(万元),纳税调增=10-3.3=6.7(万元), ⑵会计利润=560+100+10-400-80-32.4-86-20-25=26.6(万元)捐赠限额=26.6×12%=3.192(万元)实际捐赠18万元纳税调增=18-3.192=14.808(万元)⑶应纳企业所得税=(26.6+6.7+14.808)×25%=21.7(万元) 5.中国公民赵某是某企业的高级职员,2011年11月收入情况如下: (1)单位支付工资、薪金10000元; (2)受托对一电影剧本进行审核,取得审稿收入15000元; (3)该月初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取得稿酬3900元,该小说在晚报上连载9天,每天稿酬460元。 要求计算:(以元为单位) (1)单位支付工资、薪金时,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2)赵某取得的审稿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3)赵某取得的稿酬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某进出口公司从韩国 6.进口150辆小轿车,每辆到岸价格为 6万元, 关税完税价格为900万元,按规定已缴纳关税450万元,假定进口小轿车消费税税率为 5%,请计算:(1)该公司应纳的增值税;(2)该公司应纳的消费税。5.⑴单位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0000-3500)×20%-555=745(元) ⑵审稿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5000×(1-20%)×20%=2400(元) ⑶(3900-800)×20%×(1-30%)+460×9×(1-20%)×20%×(1-30%)=897.68(元) ⑴应纳增值税 = [(900 +450)÷(l-5%)] x 17% = 241.58(万元) ⑵应纳消费税 =[(90+450)÷(l-5%)]X 5% = 71.05(万元)

四、综合题

1.某市一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彩电,假定2011年度有关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彩电取得不含税收入9600万元,与彩电配比的销售成本6660万元;

(2)转让技术(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所有权取得收入700万元,直接与技术所有权转让有关的成本和费用100万元; (3)出租设备取得租金收入300万元,接受原材料捐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材料金额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金8.5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40万元;

(4)购进原材料共计30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进项税额510万元;支付购料运输费用共计230万元,取得运输发票。 要求计算:

(1)企业2011年应缴纳的增值税;

(2)企业2011年应缴纳的营业税;

(3)企业2011年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4)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的税金。

1.⑴企业应纳增值税= 8600×17%-(8.5+510+230×7%)=1462-534.6=927.4 (万元) ⑵企业应纳营业税:700万元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租金收入应纳营业税=200×5%=10(万元)

⑶企业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927.4+10)×(7%+3%)=93.74(万元)

⑷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的税金

=10+93.74=103.74(万元)

2.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2011年5月份的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甲产品的送货运输费收入5.85万元 2)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25万元。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5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销售2011年1月份购进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取得含税销售额1.17万元;该摩托车原值每辆0.9万元。 (5)购进货物取得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2 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以上相关票据均符合税法的规定,请按下列顺序计算该企业5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保留小数点2位) (1)计算销售甲产品的销项税额;(2)计算销售乙产品的销项税额;(3)计算自用新产品的销项税额;(4)计算销售使用过的摩托车应纳税额;(5)计算外购货物应抵扣的应纳税额;(6)计算外购免税农产品应抵扣的进项税额;(7)计算企业5月份合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2.⑴销售甲产品的销项税额=80×17%+5.85÷(1+17%)×17%=14.45(万元) ⑵销售乙产品的销项税额=29.25 ÷(1+17%)×17%=4.25(万元) ⑶自用新产品的销项税额=25×(1+10%)×17%=4.68(万元) ⑷销售使用过的摩托车应纳税额=1.17÷(1+17%)×17%×5=0.85(万元) (5)外购货物应抵扣的进项税额=10.2+6×7%=10.62(万元) (6)外购免税农产品应抵扣的进项税额=(30×13%+5×7%)×(1-20%)=3.4(万元) (7)应缴纳的增值税额=14.45+4.25+4.68+0.85-10.62

-3.4 =10.21(万元)

推荐第6篇:金融风险管理名词解释

VaR:在险价值,即在市场正常波动下,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Option Delta:是期权的风险指标。衡量标的资产价格变动时,期权价格的变化幅度。 Liquidity Black Hole: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由于投资行为高度趋同、结构单一等结构性因素而导致的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

Herstatt Risk:由于两个国家的支付体系从不在相同时间开始运作,因此就存在这样一种风险:交易的一方执行了交易,但另一方却可能已经破产而无力交付用于补偿或冲销的货币。 Compound Option:复合期权是指以金融期权合约本身作为金融期权的标的物的金融期权交易。

CDS:信用违约互换将参照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障方转移给信用卖方的交易。信用保障的买方向愿意承担风险保护的保障卖方在合同期限内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信用保障卖方在接受费用的同时,则承诺在合同期限内,当对应信用违约时,向信用保障的买方赔付违约的损失。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

Interest Rate Cap:利率上限是指买卖双方就未来某一时期商定一个固定利率作为利率上限。如果协议规定的市场利率(通常为LIBOR)超过上限利率,则由卖方将市场利率与上限利率的差额支付给买方,但买方在协议签订时,必须支付卖方一定费用。

Interest Rate Floor:利率上限是指买卖双方就未来某一时期商定一个固定利率作为利率上限,如果协议规定的市场利率超过上限利率,则由卖方将市场利率与上限利率的差额支付给买方,但买方在协议签订时,必须支付卖方一定费用。

Foreign Exchange Collar:通过买入一个看涨汇率期权,以及卖出一个具有相同到期期限的看跌汇率期权来锁定汇率的波动范围,并使得对冲成本降低的一种期权组合。

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它是一种提前锁定购汇或售汇的成本远期外汇交易,但是实际的货币交割并不发生,而是将现货汇率与合约汇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额现金结算。 Futures Contract: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Forward Contract: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实物商品或金融资产的合约。合约中要规定交易的标的物、有效期和交割时的执行价格等内容。

推荐第7篇:金融风险管理心得

金融风险管理心得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这个词汇是金融语言的核心。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由于金融风险对经济、金融乃至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组织、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寻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呆坏账水平偏高,信贷投放过快,流动性偏低和房地产引发的金融泡沫,信用体制不键全以及金融风险控制机制欠缺等。在金融风险的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行政手段干预使金融自由受到约束,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主体道德规范还需提高,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还需继续培养等问题。针对金融风险的表现和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降低金融风险。

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金融业的综合监管。首先,要加强对金融业的内部约束。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确立内部监控的检查评估机制、风险业务评价机制以及对内部违规行为的披露惩处机制,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其次,进行金融业行业自律建设。要对所属成员定期进行检查,包括业务检查、财务检查和服务质量检查;要对成员经常性业务予以监督,包括对业务运作的监督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处理。

另一方面,中国要改变单向内调的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政策和手段,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一致,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加强金融业的国际间合作。

在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一国控制金融风险已经显得势单力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金融衍生业务的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比如,我国可以与国外金融衍生交易自律组织签订关于金融衍生市场信息互享的谅解备忘录,或者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三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升级后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强对银行业资产的管理。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代名词这几年通过清收剥离盘活核呆等各种办法,不良贷款率由以前的50%已降至今天的不足10%,为中资银行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为金融创新的更好进行创造了条件2007年,随着农行股改上市即将完成,四大商业银行即将全部完成股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又上一个台阶,将为推动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体制制度保障。

总之,要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特别要注重防范创新过程中新的风险,保证金融稳定,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荐第8篇:金融风险管理习题

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 金融风险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生成机理、计量方法、处理程序和决策措施的一门科学。是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评价、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1)保证各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全;(2)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3)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较高效率;(4)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风险表现出哪些新的特征?

一是金融的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纷纷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理,国际资本随加速流动,加剧了金融业的国际竞争。1979年美国金融监管法规中的Q条例的取消更是利率自由化,利率风险亦成为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 二是金融行为的证券化。这主要是指筹资者不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筹措资金,而是直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各种证券来筹措资金。在金融行为证券化之前,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但是在金融证券化以后,企业可以直接证券市场筹资,大量的资金从银行抽走,流向证券市场,使银行不得不以比过去更高的利率来吸引存款,以比过去更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三是金融的一体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金融创新的促进,金融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从而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同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1)回避策略:指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同样也意味着放弃了风险收益的机会。

(2)防范策略:金融机构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原因进行分析,尽量限制事故发生条件的产生,从而使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

(3)抑制策略:是指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后,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原则有两条,一是不仅要保全本金,还要活得放款收益;二是只要使本金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不求放款收益。

(4)分散策略:是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的不同风险,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加总和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散内容包括:资产种类上的分散、资产币别的分散、资产期限结构上的分散、贷款对象上的分散、通过银团贷款在贷款人上的分散等。

(5)转移策略:也是一种事前控制策略,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

(6)补偿策略:首先是将风险报酬计入计入价格之中,即在一般的投资报酬率和货币贬值因素之外,再加入风险报酬因素。这样,风险损失即使形成也已经得到了补偿。其次是与贷款人订立抵押条款,使抵押价值略高于被抵押的资产价值。再有就是通过司法手段对债务人提起财产清理的诉讼,也可挽回一定的损失。

(7)风险监管:是贯穿于整个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它包括外部监管和内部监控。外部监管是指政府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专门审查和责令整改。而内部监控则是指金融机构内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由各种原因引起风险进行日常性调查和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如何构建?

(1)构建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一般包括三大子系统: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以及业务系统。(2)构建数据仓库。(3)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分析结果将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于金融风险的数据仓库主要由哪些信息构成? (1)客户基本信息;(2)授信合同信息;(3)信贷账务信息;(4)担保品信息;(5)清偿数据信息;(6)企业财务信息。

关于金融风险的数据分析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系统构成? (1)贷款评估系统;(2)财务报表分析系统;(3)担保品评估系统;(4)资产组合量化系统。

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如何构建?

一、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二、风险管理部

三、业务系统 信用风险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具体特征? 信用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于借款人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导致借款人本息不能按时偿还,而给放款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冠以的信用风险既包括银行信贷风险,也包括除信贷风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性风险,以及所有的商业性风险。如果抛开商业性风险不谈,仅从金融性风险来看,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因客户违约或不守信用而给信用提供者带来损失的风险,比如资产业务中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放款人资产质量的恶化;负债业务中定期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的挤兑现象;表外业务中交易对手违约导致的或有负债转化为表内实际负债。 度量借款人的“5C”分别指什么内容? 在德尔菲法中,专家借以判断一笔信贷是否应发给借款人的依据是什么呢?比较有效的决策依据是关于审查借款人五方面状况的”5C”法,也有人称之为“专家制度法”,即审查借款人的品德与声望、资格与能力、资金实力、担保、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1)资产与负债的其间结构不匹配。金融机构的核心功能就是“期限转换”,即将短期负债(如存款等)转变为长期盈利资产(如贷款等)。如果不能够把资产的到期日提前安排一直,就会出现资产的变现流入与由负债的到期现金流出时间不吻合。这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是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2)资产负债质量结构不合理。如果金融机构的资产高,其流动性就会好;相反,流动性就会差。比如,准备金不足,现金和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少,而长期贷款、长期投资占比高,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产,流动性也就差。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机构的负债质量高,比如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金融债券等,持有者可以到二级市场转让,如果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长期借款多,基本不存在二级市场,给银行带来的变现压力就达。

(3)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管理好,对客户提供较高质量的多方位服务会使客户对金融机构更加信任,一般的流动性也强。如果经营不善,金融机构不讲信誉,长期贷款短期要收回,活期存款不能随时支取,就会引起客户的不信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也会减弱。

(4)利率变动。当市场利率述评上升时,某些客户将会提取存款或收回债权,转为其他报酬更高的金融产品。某些贷款客户会选择贷款延期。由于利率变动对客户的不同资金需求(如存款和贷款)会产生影响,所以会影响到金融欧的流动性程度。另外,利率的波动还将会引起金融机构所出售资产(换取流动性)市值的波动,甚至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的借贷资金成本。

(5)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原因。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减少,资金供给呈现紧张趋势,金融机构筹集到资金的数量就会减少,很难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如贷款),流动性风险也会增大。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也有重要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来源是由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构成的①资产方面,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条件下,金融机构拥有的短期债券、票据、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是保障流动性得很好工具,当第一储备不住是金融机构可以随时抛售这些资产获取流动性;如果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机构很难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行买卖,会提高交易成本,并且也不能及时满足流动性要求。②负债方面,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金融机构随时吸纳流动性资产提供多种工具和手段,例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持有人可在二级市场随时进行转让,获得流动性资金。当然,发达的金融市场会使一部分资金分流到不同的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来讲,存款会相应减少,削弱了负债的流动性。

(6)信用风险。造成信用风险的因素是很多,包括金融机构的决策失误、客户诈骗或逃废债务等。金融机构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就会造成原有纳入计划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不能按时收回,加重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包括: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变现或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庄换乘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他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将资金投入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资产负债管理鲁伦认为,商业银行弹道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另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使向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何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在两者彼此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银行利润有什么影响?

利率敏感型资产和利率敏感型负债就是指资产的收益或负债的成本受到利率波动影响较大的资产或负债。当银行的利率敏感型资产大于利敏感型负债时,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增加银行的利润;相反,市场利率的下降则会减少银行的利润。当银行的利率敏感型资产小于利率敏感型负债时,利率的上升会减少银行的利润;反之,利率的下降则会相对地增加银行的利润。 银行资产负债的持续期缺口的计算公式及其含义。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只要存在持续期缺口,不管是正缺口还是负缺口,都面临利率变动的风险。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经济主体处在持续期缺口,那么将面临利率上升、证券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如果经济主体处在持续期负缺口,那么将面临利率下降、证券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所以,持续期缺口绝对值越大,利率风险敞口也就越大。 如何用超额储备比例指标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其局限性是?

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主要指一项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资产的到期日愈近,市场流通性愈强,其流动性也愈大。资产流动性通常表示为商业银行的某项特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超额储备比例是指储备对存款总额的比例。超额储备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加现金减去法定准备金。超额储备比例越高,表示银行流动性越强。这个指标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它只是在一种狭窄的意义上体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很容易导致低估流动性。 外汇风险包括哪些种类,其含义如何?

根据外汇风险的不同结果,可以将外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指把外币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兑换成本币或其他外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实际损失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是指在对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处理,将功能货币转换为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账面损失的可能性。功能货币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货币;记账货币是指编制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功能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就会是财务报表项目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折算风险。其主要产生于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的并表处理。

3.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测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生产销售数量、价格和成本等,导致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何为外汇风险?何为外汇敞口头寸?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外汇敞口头寸包括①在外汇交易中,风险头寸表现为外汇超买(即多头)或超卖(空头)部分。②在企业经营中,风险头寸表现为外币资产与负债不相匹配的部分,如外币资产大于或小于负债,或者外币资产与负债在数量上相等,但期限不一致等。 衡量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和外债负担的指标。

衡量或考核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及外债负担的最常用指标有以下几项:

1.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其公式为: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2.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商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商品服务出口总额)*100% 3.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商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商品服务出口总额)*100%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20%的负债率、100%的债务率、25%的偿债率是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和结构的警戒线。

何为外债结构管理?该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各自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外债结构管理是指对外债的来源、利率、期限、币种、投向以及借款人等状况所进行的分析与合理安排。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意义重大,可以扩大本国的借款能力,维护国际信誉,有效减轻债务负担,避免出现偿债高峰期或在国际环境发生时产生债务危机。外债结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借款方式结构。国际上常用的借款方式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普通商业贷款、发行债券和国际金融租赁等。

2、外债期限结构。外债按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债务和中期、长期债务。合理的外债期限结构要求各种期限的债务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3、外债币种结构。

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主要货币汇率和利率的分析预测工作;

(2)为防范汇率风险,要坚持外债币种多元化的原则; (3)合理安排币种构成; (4)在外债币种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货币的汇率和利率走势,调整币种结构。

4、外债利率结构。固定利率的特点是利率较高,可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

6、外债借入者结构。外债借入者结构是指债务国内部借款人的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 何为操作风险?其有哪些特点?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的四大因素: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操作风险的特点是:1.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日常营运,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2.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危及银行的生存。3.单个的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性损失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可以定量界定的数量关系。

操作风险类型有哪些?导致的原因有什么? 操作风险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1.执行风险2.信息风险3.关系风险.4.法律风险5.人员风险.6.系统时间风险。

操作风险事件导致损失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七种:1.内部欺诈,即有机构内部人员参与的诈骗、盗用资产、违反法律以及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的行为;2.外部欺诈,即第三方的诈骗、盗用资产、违反法律的行为;3.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即由于不履行合同,或者不符合劳动健康、安全法规所引起的赔偿要求;4.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即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于产品的性质、设计问题造成的失误;5.有形资产的损失,即由于灾难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资产的损坏或损失;6.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7.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的风险事件。 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1.回避措施。对银行来说,切实可行而且不得不进行的回避是指对风险较大的借款申请人不予贷款。为此,银行必须对借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根据信用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回避。 2.分散措施。贷款分散措施分散了信贷资产风险,最终能达到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的目的。贷款分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资产多样化。通过降低信贷资产在银行总资产的比重,增加非信贷资产的种类和比重,可以降低银行风险;2.单个贷款比例。单个贷款比例通常是指规定银行对单个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余额的一定比例,来使贷款分散化;3.贷款方的分散。

3.转嫁措施。是指银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风险转嫁措施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它包括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两种方式。1.保险。银行通过直接或间接投保的方式,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2.保证。商业银行以保证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可以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嫁给保证人。3.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以贷款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衍生金融工具。

4.抑制措施。抑制措施是指银行加强信息信贷资产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信贷资产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抑制的手段主要有:1.健全审贷分离制度,提高贷款决策水平。2.加强贷后检查工作,积极清收不良贷款。5.补偿措施。是指银行以自身的财力来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的一种措施。风险补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但风险,另一种是自保风险,通过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以补偿贷款呆账损失。

银行一般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①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②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某一头寸或组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③法律风险,是指因交易一方不能执行合约或因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而给另一方导致损失的风险。内部风险包括:①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②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③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议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

推荐第9篇:金融风险管理复习资料

金融风险管理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1-2

2.简答

3.多项选择 (10分左右)

4.判断题 (5分*3判断对错,说明原因)

5.辨析 (10-15分表明立场、进行解释)

6.案例分析 (时事热点--寻找解决办法)

7.论述题 (10分 综合性思路)

题目拓展

一.名词解释

1.金融风险: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只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者交易一方不履行义务而给交易对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流动性风险:指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4.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5.国家风险:指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6.利率互换:指交易双方以一定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将该本金产生的以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与对方的以另一种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相。交换的只是不同特征的利息,没有实质本金的互换。

7.逆向选择:买卖双方在交易发生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价格偏差产生的“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现象,如二手车市场。

8.经济泡沫: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9.准备金风险:指盈利性金融结构提取的比例不合理,导致利润下降或者支付困难。过高,流动性不足;过低,支付困难。

二.多项选择

1.金融风险外部管理的组织形式 (A.E)

A行业自律B 股东大会C 董事会D 监事会E 政府监管

2.系统性风险 (A.B)

A 利率B 政策C 管理D 信用E 流动性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是 (C.D.E)

A 资产风险管理模式B 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C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D 内部风险管理模式

E 外部风险管理模式

4.市场风险包括 (ABDE)

A 利率B 汇率C 操作D 商品价格E 外汇

5.下列不属风险转移方式 (A.B)

A 承担B 保险C 转让D 客户分散E 套期保值

三.简答

1.银行业控制操作风险的程序有哪些?

首先,确定明确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控制部门,并且有效执行;其次,建立有效的信息基础,规范信息系统的维护;

最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管理的结合,内部控制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

2.证券营销业务与证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

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以人为本,调研过程中弄清同类证券的市盈率、证券发行人的相关条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调查,根据自身实力和发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承销或者代销方式,降低风险。

3.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风险有哪些?

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有:自然环境风险、宏观经济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性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

四.判断题

1.国际游资的流入导致本国外汇增加,有利于本国汇率风险的控制

解析:这种说法不全面,由于国际游资的流入具有短期性的特点,虽然可以赚取中间差价,但是短期资金的出入会带来风险控制的难度。

2.套期保值策略总是可以完全规避风险

解析:这种说法不准确,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价格风险进行转移,减少损失,但是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同时,中间还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也需要承担一定风险。

3.《新巴塞尔协议》中没有对商业银行风险汇总和报告作规定,故风险报告符合监管部门要求即可

解析: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汇总报告流程要满足监管当局要求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另一方方面,也要满足社会客户的需求。

4.商业银行对个人评级的信用模型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更加全面准确反映客户的需求特性

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用模型是为特定申请者,根据不同条件量身定做的,体现出了其特殊性。

五.辨析

1.国家风险即是主权风险?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国家风险”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由于别国经济、文化等变动造成的经济损失;

“主权风险”是由于国家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风险。

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即国家风险不全由国家主权风险行为引起。

2.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安全、金融稳定的联系与区别

金融风险:与损失联系在一起,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且每个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这种金融恶化具有突发性,是极具、短暂或超周期的;

金融安全:指一国具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维护正常秩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一种状态;

金融稳定:也指一种状态,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差异。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的大面积、高强度的爆发,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金融风险有转化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但不具有必然性;

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金融风险的产生或存在构成了对金融安全的威胁,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爆发造成了对金融安全的损害,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的破坏可通过金融风险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化解金融风险就是巩固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也是一对矛盾,金融风险是破坏金融稳定的基本因素,金融稳定是对金融风险的一种抑制和否定。金融稳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脚尖,而金融风险则会给宏观或微观经济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或影响,不利于金融稳定。

3.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的区别与联系

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信贷风险是指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是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息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商行来说,信贷风险与信用风险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状况发生变动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贷款风险,还包括存在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巩固中的风险。

其次,信用风险还包括主权风险,指债务人所在国家采取某种政策致使其不能履行债务时造成的损失;

再次,信用风险的形式还包括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时点划分。

六.案例分析

案例: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与分析

(1)案例中涉及哪些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指的是

案例中涉及的主要有信用风险、破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行业风险。

(2)这个案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充分认识金融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存在监管缺失的市场不是万能的;第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时要严控风险,并认清其两面性。因为金融衍生产品既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也有放大风险的功能。当住房贷款与证券捆绑在一起时,就必然产生危机;

第三,改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趋向于对房地产租赁市场与廉租屋进行划分,保障低收入消费者。

第四,严格防范信用风险,严控商业银行对住房发放贷款的标准和发放的比例,要根据申请者的情况和房地产比例严格实施。

七.论述题

一、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包括哪些内容?面对内部风险,保险公司采取什么方法?

(1)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包括:决策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和业务管理风险。

(2)① 规范业务管理,完善两核制度;首先是完善核保制度,防止不可保风险介入保险公司,如建立科学的核保机制并建立和规范核保制度;其次完善核赔制度,包括其核赔的原则、标准、核赔人员资格及奖惩机制等。

② 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偿付能力管理;偿付能力体现在保险公司在实现自身经营连续性、财务稳定性、业务持续发展过程中履行保险赔付和给付的义

务。通过合理定价保险产品、科学提取各种准备金、合理确定自留额、建立利率波动准备金实现。

③ 充分运用再保险分散风险;再保险具有扩大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保证业务经营的稳定性;稳定保险公司的财务收支平衡以及分散风险、控制责任的作用,由此,多层的转分保是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

④ 科学进行保险投资管理,通过对投资活动的分析、衡量,有效防范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及汇率风险,达到长期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在安全性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⑤ 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模式;高素质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以及核保、客户服务等工作人员是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前提,高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正是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解决办法。

⑥ 完善和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能有效的确保其经营的稳定性,促进其盈利目标的实现。

二、论述国家风险的管理技术,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国家风险评估方法。

(1)管理技术:风险回避:防范控制风险最彻底的方法;

风险分散:降低国家风险最基本的手段;

风险转移:通过技术、经济等手段转移,含保险与非保险;风险抑制:国际银行、公司分析常用;

风险自留:对风险较高的国家实行较高利率,通过贷款利率实现。

(2)评估方法:结构定性分析法、清单分析法、德尔菲法、政治经济风险指数法、情景分析法。

(具体分析见教材393页)

推荐第10篇:1344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一、单选

1、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于(B借款人)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给放款银行带来本息损失的风险。

2、固定面值、固定年限、固定每年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率,且期满时由筹资人偿付面值给投资人的债券,是(A息票债券)

3、(C资产负责管理)理论认为,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流动性,而且可以通过向外借钱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的均值、标准差、方差。

答:假设收益R取值ri(i=1,2,…,n)时的概率为pi,则收益的均值μ为:

方差σ2 (或标准差σ)反映事件的实际值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方差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结果的分布越分散,资产收益波动越大,金融风险越大;反之,方差越小,金融风险越小。

2、某家银行2008年下半年各月定期存款增长情况如下表 答:(1)(x1+x2+......+xn)/n

(2)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

4、银行的持续期缺口公式是(A)

5、在操作风险的分类中,(执行风险)是指执行人员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人员的意图或者有意操作等而给金融机构本身带来的风险。

6、融资租赁一般包括租赁和(D购货)两个合同。

7、中国股歀市场中的(A认股权证)是一种买进权利,其持有人有权于约定期间或到期日,以约定价格买进约定数量的标的资产。

8、(B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的大规模集聚爆发的结果,其中全部成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

9、(A期货合约)是在交易所内集中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合约,由于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保证,所以不存在违约的问题。

10(B税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承受着资金市场供求关心的变化而波动。

二、多选

在下列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哪几种贷款属于不良贷款

1、ACE

外汇的敞口头寸包括(AC) 等几种情况

3、网络金融的安全要素包括:

4、商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ABD

5、基本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ABCD)

三、

1、核心存款,是指那些相对来说较稳定的,对利率变不敏感的存款,季节变化和经济环境对其影响也比较小(正确)

2、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时,利率的下降会减少银行的盈利相反,则会增加银行的盈利(错误)

3、一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方差小,说明其收的平均变动幅度小,则投资的风险也越小(正确)

4、利率上限就是交易双方确定一项固定利率,在未来确定期限内每个设定的日期,将市场利率与固定利率相比较,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固定利率,买方将获得两者间的差额(错误)

5、对于贴现发行债券而言,到期收益率与当期债券价格正向相关(错误)

四、

1、根据下列证券的可能收益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收益

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

x拔=(x1f1 + x2f2+ ...xkfk)/n,其中f1 + f2 + ...+ fk=n,f1,f2,…,fk叫做权

五、简答题

外汇风险的种类及其含义是什么?

1.答:根据外汇风险的不同结果,可将其划分为交易风险、这算风险、经济风险。

含义: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营外汇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风险是什么?答:(1)外部风险包括:1.信用风险。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2.市场风险。指因市场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某一头寸或组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3.法律风险。指交易一方不能执行合约或因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而给另一方导致损失的风险。

(2)内部风险包括:1.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2.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流动性资金不足,不能够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3.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利而形成的风险。 3.基金管理公司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答:1.做好投资前的研究工作。资金经理在投资前应当做好细致的研究工作,包括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形势变化及其发展前景、证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产品的生命周期、上市公司尽力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及管理才能、企业文化等。2.采用证券组合和期货交易的投资方式。资金经理在进行证券交易时,证券价格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采取购买多种证券组合加以分散。对系统性风险而言,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来实现。3.约定合理的入市资金量。资金经理在进行投资时,不能将全部资金一次性投入市场,而是要以一定百分比的资金投入市场。4.进行保护性止损。是指当损失达到一定限度时,立即对冲先前造成损失的交易,以把损失限定于一定范围内。

第11篇: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课程序号:317

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金融风险管理》

案例分析

题目:美国国际集团破产危机案例分析编号:39姓名:高楠楠成绩:

美国国际集团破产危机

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同时也给国际保险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球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正是深陷次贷危机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走到破产边缘,最终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

一、案情回顾

在07年至08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AIG连续五个季度巨额亏损: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52.9亿美元,2008年四个季度亏损额分别为78亿、53.6亿、244.68亿、617 亿,而2007年净利润仅62亿。2008年8月6日,AIG公布第二季财报,因房贷相关部位减记价值及减损金额超过110亿美元,净损53.6亿美元,该公司连续第三季出现亏损。截至08年6月底,AIG信贷违约掉期业务累计亏损达250亿美元,其他业务亏损累计达150亿美元。9月12日,AIG股价暴跌了31%,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向AIG发出警告,称由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挫,债券息差上升,标普可能会将该公司信用评级下调一至三档。为避免主要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AIG便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筹资。

时任AIG首席执行长的维尔伦斯坦德认为只要筹措到200亿美元就能使公司避免灾难发生。但13日早晨,却发现它的证券借款业务也需要200亿美元资金,所需资金数额已增至400亿美元。此时,AIG筹集到的资金只有从其下属保险子公司抽取的200亿美元。

13日,AIG与KKR、J.C.Flowers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进行了磋商。但考虑到他们所提方案附带的某项选择权可能使AIG的控制权实际落入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之手,AIG仍然拒绝了以J.C.Flowers & Co.为首的一群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提出的注资方案。14日晚间,亚洲市场开盘,AIG资产价值处于更大的压力,该公司需要逾6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维尔伦斯坦德决定另辟蹊径,转向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寻求400亿美元贷款资金援助。

9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要求高盛和摩根大通帮助AIG获得700亿至750亿美元贷款。两家公司一起评估了AIG的流动性需求和私营领域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认为AIG需要大约800亿美元的资金,并拒绝政府建议。此外,在该日晚些,美国穆迪投资服务、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致下调了AIG的债务信用级

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9月16日,AIG做了最后的一搏,即用尽自己的循环信贷额度。但是大多数银行都拒绝了AIG的贷款申请,他们表示在AIG债券评级遭到下调的情况下不会为其提供贷款。同时,AIG股价再跌31%,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中跌幅达79%。

该天下午4点,政府将拯救方案交给AIG管理层。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痛苦权衡,AIG董事会接受了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美国政府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了该集团。但美联储的“援助”并没有缓解保险市场愈发恐慌的局面。不只是在中国香港,在中国台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美国友邦的分支机构都出现了客户退保潮。退保潮出现使得AIG雪上加霜,危机再次升级。10月8日,美联邦政府由于担心这家保险巨头可能再度出现现金短缺,决定对AIG再增378亿美元的援助,这比当初承诺向该公司提供的资金数额高出近50%。

二、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连锁反应之祸。美国金融机构犹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底层是和物质产业与实际消费相关的接口,如工商企业贷款、房贷、消费贷款等,以此为基础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美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美元,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规模却达到了400万亿美元。随着底层垮台,上面庞大的衍生金融产品大厦也随之倒垮。因为购买次级债衍生品的投资者遍布全球,危机便能够通过资金链条传导给各国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造成了整个信用市场危机和投资者恐慌,最终演变成为金融风暴。此外,金融市场脆弱,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股票价格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告破产保护当天,AIG的股价暴跌61%,跌至4.76,之前AIG的股价曾达到72.65美元。如此以来,受抵押贷款投资不当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金融风暴扼杀了AIG公司9月25日公布业务复兴方案的计划。

2.信用评级下调推波助澜。9月12日,AIG股价暴跌了31%,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发出调降评级警告,使得AIG的筹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紧接着美国穆迪投资服务、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于9月15日分别将AIG的信用级别下调至少两个等级。信用评级下调在助推融资成本升高的同时,

200亿至250亿美元,导致AIG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也正是因为信用评级的下调,致使AIG在试图利用信贷循环额度作最后一搏时,遭到了银行的拒绝。

3.监管缺失。尽管美国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对次级债市场的监管却存在空白地带。如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就没有受到政府管制,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在AIG从事CDS相关业务的同时,保险监管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都没有明确的监管要求。早在2005年5月,新闻媒体就开始报道新增房贷风险,经济学家也对此发出警告。但直到2005年12月监管层才开始推出监管指引,时隔9个月后,这份姗姗来迟的指引才最终定稿。究其本质,在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过度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强调并依赖市场自律和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对本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过于乐观。监管的缺失,使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

(二)企业内部分析

1.资产管理不慎,资金运用不当。AIG的风险不是由保险主业产生,而是源于衍生金融产品。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伦敦子公司早期以衍生金融业务利率互换为主,由于AIG从事的传统保险业务一直都是中等的成长型业务,公司为追求成长性,为大量的金融产品提供保险,包括风险极高的CDO和次级债产品。AIG从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介人为担保债务权证CDO提供担保的CDS业务。2005营业收人在AIG所占比率由4.2%上升到17.5%。其中,由于泡沫经济时期抵押债券实现的高额利润远高于房屋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以及汽车保险业务,AIG仅对该债券的担保金额就高达4000亿美元。正是受抵押贷款投资不当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其旗下一家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子公司,在过去三个季度累计亏损180亿美元,致使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虽可带来一定的资产损失及借贷困难,但这对于资产上千亿的AIG来说,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正是由于公司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带来额外信贷成本,使公司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2.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不受政府管制,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这种交易对手风险被经济学家威

廉·恩道尔比喻成已启动的定时炸弹。但大家都觉得自己够聪明,不会拿到最后一棒,因此就疏于防范CDS存在的潜在隐患。引爆AIG危机的金融产品部门(AIGFP)成立于1987年,在其为AIG持续获取丰厚利润的背景下,集团管理层逐渐放松了监督。而AIGFP经营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片面追求利润,忽视风险控制,完全不顾来自多方的风险预警。单纯利润导向下的内控机制失效,使经营风险迅速累积。AIG公司也正是因为心存侥幸和疏于对CDS风险的防范,当2006年CDS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次级债**出现兆头时,AIG没有对CDS做出严肃的处理,为后来公司陷入危机埋下了祸根。

三、启示

1.坚持风险管理为本的保险发展方向。向全社会提供综合的风险保障是保险的立业之本,这也是保险业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重要特征。只有不断挖掘和提升保险产品的独特价值,保险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的自身优势。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市场细分、产品和业务创新成为保险公司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应认识到,在保险发展与创新中,必须始终围绕风险管理这一主线,在努力发掘和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方面做足文章,切实发挥保险产品在承担和转移风险方面的优势。保险行业投资渠道放开要注重风险控制。案例中的AIG投资领域广泛,包括房产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衍生品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等。放开投资渠道虽然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如金融租赁利润丰厚,但是同时投资风险也相应提高。保险行业须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开投资渠道。

2.立足国情,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危机引发了各个监管当局的反思。当前,美、英和欧盟正在酝酿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其主要目标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叠以及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金融发展和深化的初期阶段,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欧美金融监管体系变化,汲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发挥监管的协同效应,形成“权责清晰、定位明确、覆盖全面、协调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偿付能力、资产风险和杠杆率等多方位监管。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要保持充足的资本金。近年来,保险构的偿付能力监管已得到了广泛重视和不断完善,建立了以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监管为支柱的保险监管体系。随

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房地产、股权等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应加强对资产风险的监管。同时,探索对金融机构杠杆率的监管,通过设置合理上限,防范高杠杆经营带来的风险。

3.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风险监管体系。保险机构内部控制是政府保险监管的基础。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个别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还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和制约。对此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按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的要求,不断强化各项内部管理机制、基础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严格分离资金运用业务与保险业务,建立独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和投资行为监督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充分发挥保险经纪人的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保险经纪人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保险经纪人不仅能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还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其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帮助客户以最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保障。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高技术的风险管理项目中,保险经纪人除了协助客户通过保险转移风险外,还可以提供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控制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这就决定了保险经纪人在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架起了保险公司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桥梁。

4.另外,有必要培育真正对投资者负责的、能够预警系统性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次贷衍生品的复杂设计,投资者只能依靠评级机构来衡量相关风险。但是评级机构的后知后觉及迟缓而猛烈的评级调整反而加剧了危机。实际上,评级机构的收入来源于投行,却要求它们对投资者负责,本身就是制度的错位。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应建立对投资者负责的信用评级机构。

5.从总体上认识风险管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要求不仅是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还要从整体把握这些风险,分析研究个因素间的联系,从系统的角度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综合考虑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匹配性四个目标,运用资产组合做好投资决策管理,是控制保险投资风险的核心。保险业务和投资

业务相匹配融合才能对内外部的风险做到更好的防范。透彻了解风险偏好,能够有效沟通有关内部和外部的一切风险来源信息,是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框架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包括管理提升和下降两方面的风险。企业应该视之为捕捉机遇、防范风险和损失的方法。

第12篇:金融风险管理作业

风险管理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自人类经济社会出现存贷款等金融活动以来,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也就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的组成部分。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则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地完善。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摩根公司为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综合度量市场风险,首次开发出了适合时代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VaR方法。VaR方法其根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相匹配的置信水平分位数,即 VaR值。VaR 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管理资产及其组合风险和金融机构评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手段。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将 VaR方法引进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来。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在筹集和运营资金融资本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和衡量,以最低成本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来实现在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收获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而专业的分析方法是做好金融风险分析的基础,这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石。

第13篇:金融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简析

摘要:风险管理文化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决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在面对无处不在的风险,在建设风险文化上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在构建风险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会更多。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文化

引言:风险是随着商业银行产生而产生的,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决定了业务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风险,而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因此风险控制和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意义更为重大,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商业银行必须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正文:

银行风险文化决定了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银行风险管理的“软环境”,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各种计量技术、分析工具的涌现,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向定量分析、科学化发展,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是银行业务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技术虽然能够为防控风险提供制度屏障,但仅仅依靠制度和技术本身不能完全起到作用。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恰当的风险文化,或是现有的企业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风险管理文化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的基础性保障。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往往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忽视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改变这一现象,以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

那么,什么是风险管理文化呢?风险文化,又称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控制文化,是一种融合了现代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尽管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很难描述清楚的概念,但是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往往会大大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理论和规章制度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风险管理文化在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以企业文化为背景,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通过由知识、制度和精神等层面所构成的整个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管理的责任扩散到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业务环节,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求得风险管

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环节、综合性和灵活性,从而把风险约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风险管理文化既强调精确的技术处理,又强调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处理。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种“隐规则”或“不成文的规定”,它包括银行员工的风险观、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在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严格风险准则的迫切要求,逐步确立了“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额的风险计量”的大风险管理战略,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全面推进,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现雏形。然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目前依然滞后,从而使风险管理体系“徒现其形而未具其神”。同时,随着机构改革和业务拓展,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综合性风险,风险管理形势严峻,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要求迫切。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家银行倡导的文化,决定了这家银行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银行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否顺畅,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重大的风险问题上达成基本的共识,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并得到贯彻执行,出现了例外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能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子。

因此,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健康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作为银行企业文化重要子系统的风险管理文化应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和表现形式,四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全部内涵。

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面,是指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某种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它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最高层次。现代银行经营观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含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金融学的核心原则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取风险收益,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额外报酬,这是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必然反应。在当今平均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银行业,高效的风险管理与递增的规模效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应该被看作是为产生利润而承担的业务活动风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赋予风险管理以明确的价值取向。

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

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度层面是风险管理文化的体制保障。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要求商业银行牢牢抓住制度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层面,构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让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并通过制度的运行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

形成风险管理行为文化。目前,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刚刚建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仅局限在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资产的保全处置上,属于损失管理而非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风险管理此外,在风险控制的责任认定上,认为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度不强。这些都与现代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突破目前意识上的局限,拓展风险管理的范围。

风险管理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指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性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它包括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别能力、在风险收益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的开发应用技巧,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在这一层面上,需要银行机构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提升技术水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现状

风险管理文化是与银行的经营目标、管理理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银行的经营发展目标制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目标的变化带来理念的变化,而理念的变化又必然带来文化的变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法律的日益完善,再加上国际银行业中几家银行的接连倒闭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银行业对银行的风险也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不仅要承受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带来的大量原有客户信用风险上升,以及市场化程度增加带来的产品多样化和市场风险,而且要应对国际银行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巨大的压力,商业银行只注重增人、增网点、增费用,争速度、争份额、比规模,而风险却完全由国家买单的经营目标和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被大家逐步认识并开始加快建设的步伐。

目前,我国风险管理文化在概念和制度上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新巴塞尔协议》;二是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指引》;三是国家最新公布的三法,即 《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这些协议和法律文件的核心思想都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合规性与稳健性,即审慎性经营的原则。在《商业银行法》中将安全性放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的第一位,没有安全性就没有效益性,而过去则是将效益放在第一位。这充分说明了风险管理理念的变化。

商业银行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主要问题

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风险管理文化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控制风险才能增加收益,这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增强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仍未培养出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突出地表现为:

第一,不能正确处理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过去在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中,考察银行业绩时基本上依据业务的发展为标准,因此过分地、片面地追求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忽视风险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也有的银行过分强调风险控制,畏手畏脚,通过少发展业务逃避风险,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而且风险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行政管理、批准权限等方面缺乏独立性,甚至完全依存于业务发展,失去了其专业性,这种以发展业务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影响了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

第二,未能使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行职员中得到贯彻。让银行员工产生了风险管理只是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业务部门只管操作业务,出了问题是风险部门控制不力。还有的员工认为风险管理只是信贷部门关心的问题,与柜台业务无关。

第三,风险管理的“软件”如风险管理的制度、方法、技术、人才队伍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方法还仅仅是定性分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的量化分析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另外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软件”的欠缺不仅使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缺失,而且不能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当中。

第四,要解决认为制度建设就是文化建设的问题。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建设只是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表层,是指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知识层面是指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精神层面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指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风险管理文化要从制度、知识、精神三个层面全面发展,最终达到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员工,超越制度本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以世代相传,既使企业不存在,这种精神文化还能体现。而把制度建设等同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建设规章制度就是建设风险管理文化的全部,有了规章制度,风险管理文化也就自然形成了的观点,显然是滞后于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的。

第五,要解决重眼前成绩轻过程管理的问题。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过程管理在其经营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实现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要。但是这点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由于重经营轻管理等经营指导思想上的长期偏差,使过程管理被忽视,表面业绩掩盖了风险隐患。近期一些银行大案要案的发生使银行业自身和监管部门不得不反思这种思维方式是否在银行业这种高风险行业中适用。实际上这种只注重结果的绝对化思想,正是造成银行案件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过程中,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对风险控制手段、程序及其他基本要求制定风险管理细则,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作出详细规定,制定系统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流程,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注重经营结绩,更注重经营的过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构建健康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提倡和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要在

商业银行树立和推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经营理念绝非易事,文化的根系要触及人的思想和观念。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结合银行自身状况,让整个银行更新观念和认识,营造良好的适合风险管理文化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风险文化源自其领导层。如果董事会希望理解、定义并积极管理企业的风险承受力,那么就必须具备一个在业务及风险方面拥有深厚专业素养的高级领导核心。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的第一步是积极地调整风险预测并就其达成一致。董事会需要认识到所管理的风险,这就意味着董事们不仅需要知道相关情况,而且还要理解那些主要的产品创新所包含的风险收益因素。此外,他们还必须知晓并接受决策所带来的后果。在这种风险管理文化下,风险管理被视为前台业务的基础,而非需要规避的障碍。

建立适当的风险文化的第二步是鼓励持续性的沟通,一种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正确干预的文化,这是对个人责任制这一合理原则的有力补充。正因为有了明确的责任制,“事不关己”这种现象才不会随之发生。现代投资(18.54,0.34,1.87%)银行产品涉及包含更高风险的多种资产类别,不论是产品、职能部门还是在特定资产类别中具有专家经验的那些个人,都无力承担风险管理失范所导致的大量损失。鼓励沟通的方式很简单:风险管理人员坐镇交易厅,鼓励而非打压对投资组合的不同观点。

强化风险文化的第三步是扩大风险团队的人员组成,特别是在前台人员这一层面上,切实地将范围扩大,使得风险专业人士能参与执行委员会或董事会。尽管风险管理组织的规模与日俱增,但通常都缺乏顶尖的人才。有多少前台交易员实际参与过风险团队的工作?有多少风险管理人员具备了娴熟的定量技巧和对业务的深入理解?有多少董事曾坐镇交易大厅?通过对业务及其不断发展的产品要求的深入理解,从而树立风险职能部门的权威性,将对牢固建立风险文化大有裨益。在这种文化中,风险专业人士被认为与决策人员具有同等地位,而非仅是“支持性”人员。风险管理不应仅是风险职能部门的责任,而应是整个企业的责任。

高管层及前台人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依次构成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他们在风险文化的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要求各自自身,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将构建成适合本企业的风险文化。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银行要积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包括各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的发展。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风险评估,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使银行管理者和员工对银行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融入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

结论: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仍未培养出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在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的制度、方法、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强风险

管理,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文化。而在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的银行需要长期不断的改进和强化,为银行健康的运作做好保障。银行管理者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建立一套有力的风险管理文化。因为当前前台人员已经有了谦恭的姿态,而且在企业内部有着强烈的共识。毕竟,当前的危机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机遇。

参考文献:

1.叶永刚.顾京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马蔚华.建立和完善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J].中国金融,2005

3.张小霞.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社科规划,2006

4.王一鸣.薛静 《风险管科目》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年8月第2版

5.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金融风险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6.孟庆福.《信用风险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第14篇:浅析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迅速的发展,网络犯罪迭起,电子商务下的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下进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引言: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和消费理念使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经营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推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网络金融风险。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金融风险暴露出来,而网络犯罪的兴起进一步引起人们警觉,使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形式及其原因

网络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特殊形式: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金融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因此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

成为网络金融运行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既包括计算机发生故障等不确定因素,也包括来自网络外部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由于计算机故障造成的对金融业的损失相当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受黑客行为侵害,通过电脑病毒的传播,黑客们在网络中进行大规模钓鱼,盗取个人资料,银行密码,给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普华永道公司27日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对金融服务业不断增长的威胁,在该行业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犯罪中排名第二。

网络金融技术选择风险则是指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由于存在技术选择失误的问题而产生的风险。网络金融依赖于成熟的网络技术,然而现有的技术并非完美的,往往存在其特有的缺陷,因此,在技术选择上的失误将对整个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较大风险。技术选择风险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而导致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其二是由于选择了较为落后的技术方案,使得由于技术过时而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业务风险在本质上相似,最主要就是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首先,网络信用风险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能或不愿完全履行其义务而产生的风险。由于网络本身是具

有虚拟性的,因此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也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其中一切业务的活动(包括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虚拟性大大增加了在网络金融业务中对交易对手所给信息的认证与识别的难度,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相当不对称的环境,从而对对方的信用评价,以及对风险的评估都收到了很大限制。正因如此,网络金融业务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往往比传统金融业务中更大。而对我国而言,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加深了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因此,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正是大多数个体、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流动性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需求所产生的风险。由于目前的电子货币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交易者收取电子货币后实际上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收取实际货币,因此电子货币发行者就必须满足这种流动性的要求。如果发行者实际货币储备不足那么其流动性风险也就暴露出来。事实上,流动性风险还可能由于网络系统发生故障,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原因引发,而这又与网络技术安全风险息息相关,因此可

以看到,网络金融风险是一个更加复杂,联系性更加紧密的系统,其范围更广,危害也更大。

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

正因为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对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特殊性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将系统发生故障 以及受到黑客袭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培养网络在职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可以通过演习训练,技术讲座等方式进行,并且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降低犯罪率。 第二,要健全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在建立和完善个人和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将网络与现实的信用信息相互结合,使个人和企业信用能够充分暴露于整个网络系统之中,从而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金融业务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减少网络信用风险。

第三,要积极完善与落实监管法规。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健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一是要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程,明确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明确电子商务中银行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完善

网络金融业的监管规章。由于网络金融业和传统金融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传统金融业的审慎监管规章基本上适用于网络金融业。当然,我们应针对网络金融业的特点,补充完善现有的监管规章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业务由于其存在于网络这个虚拟环境的特殊性质,拥有其特殊的网络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在范围上影响更大,并且更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因此其危害也更大。因此,重视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淑英.谈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王元月,马蒙蒙,彭妍.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3]宇璇.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控.金融经济(理论版).

[4]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2013

[5] 余晖.电子商务与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第15篇:金融风险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及其风险

系统考察金融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与风险,分析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无疑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分为利率产品、外汇产品和股指期货产品。从这三类产品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风险管理。

一是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中,系统性风险占50%左右,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1993年以来,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几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统性风险。

二是增强金融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可将风险由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体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将金融风险对承受力较弱企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对承受力较强的企业或投机者的较小或适当冲击,有的甚至转化为投机者的盈利机会,强化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三是提高经济效率。这主要是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前者体现为给企业提供更好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后者体现为以多达2万余种的产品种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提高定价效率等。

四是拓展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二十年里,国际活跃的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润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当前每天的全球交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60%。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但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导致日本东京证券公司、巴林银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破产,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那么,金融衍生产品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是增加还是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呢?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产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风险。

从股指期货看,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1975~1991年间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德国、芬兰和香港等股指期货波动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所产生的14组结果中,有4组表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存

在减少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9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1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总体看是减少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身风险变化,国际清算银行(BIS)进行了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为分析区间,分别对美国10年国债和标准普尔500的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说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该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时,投机者会因风险过大难以把握而主动减少交易,交易量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动性持续走高,反过来有助于降低该市场的整体风险。

从国际上出现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看,在金融动荡加剧时期,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剧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规避风险功能,极大缓冲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风险。如表2所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6月至12月期间,各个季度末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前者从危机前的9.9%增至危机期间的14.3%、21.5%和14.8%。在其后爆发的俄罗斯危机、“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间,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现大幅上升。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需求分析

金融风险按金融产品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笔者认为,能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已经存在较强烈的需求。

(一)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币值与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动货币,美元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间接影响人民币对他国货币汇率,使持有外汇或以外币结算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而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原则上为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境外机构可以保留外汇,不用结售汇。这样,持有外汇的境内机构、外资机构以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从我国外汇金融资产总量看,2002年末银行外币存款达12159.0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银行总资产的7%左右,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31746.34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2003年3月末已达到3160.1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2002年交易量达971.9亿美元。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外汇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外资外贸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384.23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50.18%,外商直接投资达527.43亿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资外贸企业每年约10000亿人民币的外汇面临较大

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结售汇管理规定已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

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资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客观上对外汇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更快的增长。

(二)利率衍生产品需求逐步加大

我国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以来,利率波动性逐步增加,变动频率加快,利率风险不断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8.96%下调至1.98%,波动性较大。在市场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放开;国债和金融债券发行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围不断放宽,利率风险逐步增大,如放宽县以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可以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过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降低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规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182295.33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139436.56亿元,各类有价证券余额为34267.11,面临利率风险的资产总量很大,对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规模较高。

从金融资产品种特点看,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品种交易期限品种较少,且期限较短,二级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相对较低。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固息债占比较高,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时期,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短期无风险收益,大量投资中长期债券,若未来利率上升,该种投资结构将引致很大风险,使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率类衍生产品存在较强的需求。

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

第16篇:金融风险

1.金融风险的内含、特征、种类

含义:金融风险是指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价值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特征:1.隐蔽性;2.扩散性;3.加速性;4.可控性

种类:1.按金融风险的形态划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

险,利率风险,汇率

风险,操作风险,政

策风险,法律风险,

国家风险

2.按金融风险性质划分: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3.按金融风险主体划分:金融机构风险,企业金融

风险,居民金融风险,

国家金融风险

4.按金融风险区域划分:国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

风险

5.按金融风险层次划分: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

风险

6.按金融风险业务结构划分:资产风险,负债风险,

中间业务风险和外汇业

务风险

7.按金融风险程度划分: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

度风险

形态:1.银行业风险;2.证券业风险;3.保险业风险;4.

基金公司风险,信用联

2.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2.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3.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大;4.金融创新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5.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缺陷;6.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7.经济体制性的原因;8.金融投机;

9.金融风险产生的其他原因:国际金融风险的转移;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有效监管的原因。

3.金融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危害性

1.金融风险对经济主体的危害:1.直接经济损失;2.金融

风险对投资者的预期心

理有重大影响;3.金融风

险会降低资金利用率

2.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危害:1.金融风险会使经济增

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

增长;2.金融风险会弱化

金融中介的信用分配职

能;3.金融风险容易造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扭曲

3.金融风险对社会政治的危害

4.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目的

含义: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银行等金

融机构的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生成机理、计量方法、处理程序和决策措施的一门科学。

目的:1.保证各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安

全;2.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3.保证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4.保证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

5.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

程序: 1.识别金融风险;2.估测金融风险;3.选择适

当的技术或方法;4.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方案与审检;5.执行;6.评价与分析。

方法:1.规避风险法;2.自担风险法;3.转移风险法;

4.转嫁风险法;5.保险技术;6.VAR法

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识别风险的方法

1.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状况来识别金融风险

2.从信贷资产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3.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4.从在险资产价值和资本充足程度来识别金融风险

5.从银行的盈动能力来识别金融风险

7.信用风险的内含、特征、表现形态

含义: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即信贷

风险,也就是由于借款人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导致借款本息不能按时偿还,而给放款银行带来的损失。广义的信用风险既包括银行信贷风险,也包括除信贷风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性风险。

特征:1.隐蔽性或潜在性;2.主观性;3.顽固性

表现形态:工商业贷款、贸易融资信贷、房地产贷款

和个人消费贷款

8.信用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

1.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及

信用等级状况的多变性;

2.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

3.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时间的不确定性;

4.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

5.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

道德风险

9.信用风险估测的方法有哪些

1.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和借款人5C法);2.分类和回归数分析法(CART结构分析法);(3)信用评级法

10.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

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

性需求的可能性。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

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

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

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

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

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1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特征:1.频繁性;2.外生性;3.充足性;4.复杂性 表现形式:1.贷款的质量问题;2.贷款的结构问题;3.

负债的结构问题;4.兼业业务与主业务的结构问题

12.流动性风险估测的财富指标

(1)现金资产比例;(2)超额储备比例;(3)存贷款比例;(4)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例;(5)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例;(6)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7)流动性资产与易变性负债的比例;(8)存款增减变动额与存款平均余额的比例;(9)流动性资产和可用头寸与未履约贷款承诺的比例;(10)证券市场价格与票面价格的比例

13.利率风险的含义,表现形态,种类

含义: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种类: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等。

14.利率风险的分析方法和计量方法 分析方法:收益分析法和经济价值分析法。 计量方法:敏感性分析,缺口分析与存续期分析。15.操作风险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 含义: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特点:1.具有主观性(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2.发生频率低但危害大;3.具有复杂性 表现形式:1.执行风险;2.信息风险;3.关系风险;4.法律风险;5.人员风险;6.系统事件风险16.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架及其流程 基本构架包含四个组成部分:战略、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 流程:1.确定操作风险;2.风险评估和量化;3.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4.风险监控;5.风险汇报。17.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法 1.自担风险法;2.规避风险法;3.控制风险法;4.保险18.操作风险的指导性和原则19.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的风险 业务:1.金融机构财务;2.交易与销售;3.零售银行业务;4.商业银行业务;5.支付与清算;6.代理业务;7.资产管理;8.零售经纪。 风险:1.外部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2.内部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20.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的风险 1.信用风险:1.了解借款人的历史;2.了解借款人未来的发展;3.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4.商业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 2.利率风险:1.借款人过去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2.借款人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3.产品的结构;4.市场竞争环境;5.借款人风险评估 3.操作风险:1.排除政府的行政干扰;2.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3.职业与行业自律的规范 4.流动性风险:1.贷款业务结构性问题;2.存款的期限结构;3.投资结构的优先;4.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21.从经营角度讲,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异同 不同点:1.从风险来源及风险处理角度看,银行业主要是吸收风险,然后集中处理风险;保险业则是吸收风险与转嫁风险一对一的处理模式。2.从客户的角度看,银行业的客户行为主要是客户的个人行为;而保险业则是客户的集体行为。3.从融资方式看,银行业主要是以吸收存款为融资方式;保险业则是通过吸收保费为融资方式。4.从资金的返还情况看,银行业的存款是到期必还,而保险费则是发生了所保事故才返还的。 相同点:保险公司于商业银行都是融资性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都通过防止、化解、控制等方法综合为风险管理。22.保险公司的利率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有哪些差异性 1.利率风险来源不同。保险业的预定利率大于实际收益率则为亏损,预定利率小于实际利率则盈利;而银行业的预定利率小于实际收益率则为亏损,预定利率大于实际利率则盈利。 2.对利率风险的防范不同。保险业主要是通过预定利率与投资资产组合结构的最优化来防范;而银行业则主要是根据银行业务的不同来区别防范的。23.保险公司有哪些风险 1.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风险:保险产品风险、承保风险和理赔风险; 2.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会计核算工作风险、费用控制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3.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利率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委托—代理风险等。

第17篇:1344试卷金融风险管理试题

试卷代号:1 34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金融风险管理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资本乘数等于(

)除以总资本后所获得的数值。

A.总负债

B.总权益

C.总存款

D.总资产

2.(

)是一种事前控制,指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

A.回避策略

B.风险监管

C.抑制策略

D.补偿策略

3.当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市场利率的上升会(

)银行的利 润。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4.保险的数理基础是(

),该法则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相当多同质的风险 单位。

A.大数法则

B.独立法则

C.期望法则

D.平均法则

5.(

)是以追求长期资本利得为主要目标的互助基金。为了达到这个目

1 的,它主要投

资于未来具有潜在高速增长前景公司的股票。

A.股权基金

B.开放基金

C.成长型基金

D.债券基金

6.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

)理论和莫迪里亚尼一米勒的MM定理为现代金融

理论的定量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直到现在,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仍是这两大理论。

A.德尔菲法

B.CART结构分析

C.资产组合选择

D.资本资产定价

7.在到期日之前,期权的价格通常高于其内在价值,多出来的部分被称作期权的( )。

A.利率价值

B.时间价值

C.超额价值

D.变动价值

8.农村信用社作为以贷款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贷款构成其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所

以控制(

)就是信用社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A.操作风险

B.流动风险

C.利率风险

D.信用风险

9.(

)自由化促使银行追求高利润而不惜承担高风险,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市场泡沫, 加重银行的脆弱性。

A.汇率

B.资本流动

C.贷款

D.利率

10.( )是指一个证券公司持有的投资头寸因为市场价格(如股价、利率、汇率等)的不

利变化,而发生损失的风险。

A.操作风险

B.市场风险

C.信用风险

D.法律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

)。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财务风险

D.法律风险

E.流动性风险

2.商业银行的负债项目由____、____和____三大负债组成。

A.存款

B.放款

C.借款

D.存放同业资金

E.结算中占用资金

3.基金的销售包括以下哪几种方式:(

)。

A.计划销售法

B.直接销售法

C.承销法

D.通过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促销法

E.预售法

( 4.房地产贷款出现风险的征兆包括:(

)。

A.同一地区房地产项目供过于求

B.项目计划或设计中途改变

C.中央银行下调了利率

D.销售缓慢,售价折扣过大

E.宏观货币政策放松

5.在不良资产的化解和防范措施中,债权流动或转化方式主要包括:(

A.资产证券化

B.呆坏账核销

C.债权出售或转让

D.债权转股权

E.吸收外资参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没有严格完善的制度框架,就不可能保证金融交易的稳健运行,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会 扩大。

( )

2.保险公司业务风险贯穿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但它主要受到保险业务

经营环境的制约,并不太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

)

3.“防火墙”技术是防范非法攻击的有力措施,数据库加密和保密技术也有助于防止恶意 攻击。

( )

4.金融业务自由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的限制,加重了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资

4 产比例。

(

)

5.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日常营运,技术设备因素是主要因素。

(

)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假设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6个月期英镑合约交易单位为50万英镑。请根

据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1)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以5.75%的利率借人200万英镑,期限为

6个月。6个月后,贷款将会展期,这位财务经理担心那时利率会上升,所以决定卖出6个月的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短期英镑期货,以对冲利率风险。

请问他需要卖出多少份合约?

(2)如果该财务经理是以5.75%的利率贷出200万英镑(多头),同样6个月后该贷款展

期,①当他预期6个月后利率会下降的话,他会如何操作以对冲风险?②他需要操作的份数为 多少?

2.(1)假设现在的1年期存款利率为10%,我们想在银行存入一部分钱,使得一年以后连

本带息能有1000元。那我们该存人多少钱呢?(计算结果请保留两位小数)

(2)根据该计算推算,如果某项资产1年后的价值为FV.,贴现率为r,则该资产的现值

5 PVi为多少?

(3)如果某中资产n年后的价值为FV。,贴现率仍为r,则该资产的现值PV。为多少?

五、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审查借款人的“5C”法?并请简单说明每一个“C”所审查的内容? 2.什么是外债币种结构?如要保持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必须做好哪几项工作?

3.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措施有哪些7

六、论述题(共15分)

分别阐述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试卷代号:134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A

3.A

4.A

5.C

6.C

7.B

8.D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D

2.ACE

3.ABCD

4.ABD

5.AC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2.×

3.√

4.√

5.×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关于借款人五方面状况的“5C”法,也有人称之为“专家制度法”,即审查借款人的品

7 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

和商业周期(Condition of Cycle)。(缺一个扣0.5分,写全得3分)

(2)品德与声望(Character)主要是指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意愿和诚意。(1分)

资格与能力(Capacity)。所谓借款人的资格主要是指是否具有申请信用和签署信贷协议

的法律资格和合法权利。所谓借款人的能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借款人的管理

能力如何,二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2分)

资金实力(Capital)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自有资金的多少、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弱等内容。

(1分)

担保(Collateral)主要是指抵押品和保证人。(1分)

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Condition of Cycle)中的经营条件是借款人能够控制的一些因素,

包括企业的经营特点、经营方式、技术情况、竞争地位、市场份额、劳资关系等。而商业周期往

往是借款人难以控制的一些因素,从研究指标上来看,一般只是考察国民收入总水平的变动情 况。(2分)

2.外债的币种结构指借入外债时所作的外币币种选择以及不同外币在债务中各自所占的

8 比重及其变化情况。(2分)

要保持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主要货币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预测工作,尽可能多选择软通货为借款计价货 币;(2分)

(2)为防范汇率风险,要坚持外债币种多元化的原则,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

都应占一定的比重;(2分)

(3)合理安排币种构成,注意借用及偿还外债的币种构成与出口创汇的币种构成相吻合,

尽可能使借款货币、使用货币和收益货币这三者相统-;(2分)

(4)在外债币种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货币的汇率、利率走势,利用国际金融市

场的创新工具,如债务互换等,调整币种结构。(2分)

3.(1)回避措施。对银行来说,切实可行而且不得不进行的回避是指对风险较大的借款申

请人不予贷款。为此,银行必须对借款申请人进行信用分析,根据信用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是否 回避。(2分)

1874 9

(2)分散措施。贷款分散措施分散了信贷资产风险,最终能达到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的目

的。贷款分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资产多样化。②单个贷款比例。③贷款方的分散等。

(2分)

(3)转嫁措施。是指银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

风险转嫁措施在风险管理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它包括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两种方式。①保

险。②保证。③信用衍生产品。(2分)

(4)抑制措施。抑制措施是指银行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

损失发生之前阻止情况恶化或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信贷资产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抑制的手段

主要有:①健全审贷分离制度,提高贷款决策水平。②加强贷后检查工作,积极清收不良贷款。

(2分)

(5)补偿措施。是指银行以自身的财力来承担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的一种措施。风

险补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担风险,即银行在风险损失发生时,将损失直接摊入成本或冲减

资本金;另一种是自保风险,即银行根据对一定时期风险损失的测算,通过建

10 立贷款呆账准备

金以补偿贷款呆账损失。(2分)

六、论述题(共15分)

1.“资产管理理论”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业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家们

先后创造了不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

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适当安排,实现和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

资产管理理论又经历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几个不同的阶段。

(5分)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

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

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

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

11 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入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

1875 12 资中。(5分)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

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

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

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

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

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

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

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5分) 1876 13

第18篇: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布局农村网点的建议2000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大规模撤出和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调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不断下降,在一些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甚至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网点与服务。我县也不例外,全县各村原有的信用社代办点全部撤销。在村里居住的居民存取款必须到数公里外的乡镇办理。从而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主要表现为:

一、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民政救济、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养老保险等涉农补贴资金给农民带来了实惠,由于这些资金都是以存折和卡发放,农民手中的卡和存折也不断增多。但是,卡和存折多了,烦恼也多了起来。由于村里没有金融网点。手中有‘惠农卡’、‘一折通’的农民,为了拿到国家补贴的几十元钱,必须到数公里外的乡镇信用社和农行,来回时间、排队等候没有半天的时间根本别想办理。

二、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条件大有好转,农民手里的钱和用钱的地方都多了起来。可是村里没有金融网点,农民为图省事,不是放在家里,就是参与民间借贷。由于其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管约束,极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由于农村没有金融网点,极易给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利用农民图方便、贪小利的缺点,设下圈套,非法吸收存款,让农民血本无归。像在我县数村发生的“活立木” 非法吸收存款案中,许多

农民的保命钱、买房钱、结婚钱3万、5万、10万都陷入其中,在笔者调查走访的一个村中,涉及农户100多户、资金近400万元,农民哭天抹地,其情令人目不忍睹。这类事件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

通过实地调查和亲身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

首先,对于乡镇的信用社和农行,要增设营业窗口,解决排长队问题。由于农村居民金融消费习惯是爱用存折、定期存款、柜台亲自办理,当务之急必须合理增设营业窗口,提高服务接待能力。近年来,随着网点转型的逐步推进,部分农村网点也被要求配置客户经理等专职人员,导致临柜人员减少,柜面压力倍增,业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要根据实际,合理安排,特别是节假日、赶集日等特殊日子,至少应该保证三个以上窗口营业。

其次,要结合农村市场实际,通过在农村便民店布放自助服务ATM设备,培训专人管理,为农民办理惠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存取等金融服务,开辟贴近农民、功能适用、自助灵活的金融渠道。再则,采取“网点+村委会”合作模式,在行政村恢复原来的信用社代办点业务。2010年,我县的村级办公场所全部新建改建完成,可稍加布置,利用原代办员或重新招聘,开展代办点存取款业务。

政协委员冯选2012.3

第19篇:金融风险题目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一

一.简答题

1.如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理解金融风险?

2.金融风险与一般风险的区别是什么?

3.金融风险有哪些特征?

4.金融风险是如何分类的?

5.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6.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什么?

7.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区别是什么?

8.银行业风险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二

一.简答题

1.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2.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风险表现出哪些新的特征?

4.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5.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如何构建?

6.关于金融风险的数据仓库主要由哪些信息构成?

7.关于金融风险的数据分析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系统构成?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三

一.简答题

1.金融风险识别的原则是什么?

2.贷款五级分类法将信贷资产分成哪五个级别?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用比例指标从信贷资产结构比重角度分析信贷资产风险?

4.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的8项指标是什么?

5.如何计算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

6.如何计算风险调整资产?

7.如何理解银行盈利分解分析法树形图及其中各项指标如何计算。

金融风险管理作业四

一.简答题

1.息票债券的当期售价的折现公式及其含义是什么?

2.统一公债的收益率公式及其含义是什么?

3.如何计算贴现发行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4.如何理解和计算用于反映资产系统性风险的β值?它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

套利定价理论(APT)中的公式与含义是什么?

5.如何用无风险债券利率为参照利率来确定风险贷款利率?

6.金融资产回报率变动频率表现出的峰态和偏态分别是什么含义?

7.金融资产VaR 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特征?

8.VaR 的参数选择和影响参数的因素有什么?

第20篇:金融风险论文

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老师:林宇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朱光瑶

学号:20090805030

2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经济环境中,随着我国相关制度的缺陷和人们的贪婪的本性,衍生工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本文先对其涉及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其原因的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管理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以惊人的速度出现,随之也给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与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中国航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航油)因为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在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传出后,该事件很快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时间,金融衍生工具成为“罪魁祸首”。在1995年2月,我们都知道的英国巴林银行因投机于日经指数期货交易而失败,造成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使四百多年的基业顷刻间灰飞烟灭。一时间,金融衍生工具似乎成为了危机和灾难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它的一面。现在就从风险角度来分析它。

一、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

1.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格变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变动等。管理市场风险,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随后计算总敞口额度,严格交易程序,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引发价格剧烈震荡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谓“压力测试”。

2.信用风险即交易合约的对方无力履行义务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控制信用风险也是要测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头寸,并使敞口头寸与所确定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额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传统信贷业务一样,控制和减少风险。

3.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一是市场业务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而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二是由于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在市场上出现逆势时按要求追回保证金而造成的资金流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实现降低风险。

4.操作风险即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蒙受亏损的风险,它们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效率,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职责分开,以确保风险处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围。

5.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在管理中,首先应保证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家参与交易法规的制定。另外,应尽量改善内部风险管理,增强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强化安全的结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1.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来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合约双方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

性,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而合约双方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2.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有效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扭曲资本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转化为实物投资,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成为虚拟资本,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

3.从微观层面上看,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大量风险和突发事件冲击,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衍生风险的划分和标准,各国都着手研究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措施并根据各自的经济金融体系特点订出了适合自身的不同的监管原则,以确保市场的有效性,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防止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了控制风险,我们可以针对其不同类别的风险对衍生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1.加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第一,从制度方面进行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来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对于利率类衍生工具来说,由于我国银行商业化的转变进展缓慢,利率管制还直接控制着利率水平,资金价格无法随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波动。所以,要发展利率类衍生品市场必须先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化的利率。但利率市场化是以银行充分商业化为前提的,而银行的商业化又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巨额呆账、坏账和以后的资金来源问题。因此,利率的市场化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要等国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清,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得以理顺后才有可能实现。第二,通过外部力量进行监管。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不仅需要在金融企业内进行风险控制,而且还须要管理机构进行外部监管,以防风险扩大,酿成金融**,甚至产生金融体系风险,但衍生工具自身的许多特性导致监管面临许多困难。第三,建立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和衡量指标,同时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级别的界定,最后根据风险的级别和风险的权重事先制定相应的规避风险或者减小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2.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它是指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风险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头寸重组的方法实行“自我保护”,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将市场风险转移给市场上的风险爱好者。

3.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构应对市场上交易的所有品种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评估,控制风险。市场主体可以采用净额结算主协议和各种信用加强措施,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净额结算协议,指在实际交易中,机构通过双边或多边的支付净额结算的方法来降低信用风险。各种信用加强措施如交易双方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提升自己履约的信用度、在合约条款中加入一些条件来降低信用风险等。

4.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最主要的是控制参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的交易量,对这类产品,需要使用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对资金流动缺口实行额度控制,从而保证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

5.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比其他风险更为严重,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但它往往被机构所忽视,巴林事件就是很好的一例。完全避免操作风险是不可能的。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来说要培养和配备既精通衍生品交易,又具备准确迅速的业务处理能力的人才,还要配备相应的系统。

6.对于法律风险的管理。为了防范法律风险,交易方首先要确保其交易对手具有足够的权利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并确保对手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履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履行金融衍生品合约义务;其次,在合约条款中,明确规定交易对手的抵押品或保证金用于弥补交易方的损失,并清楚列明交易对手违约时应支付的罚金。中航油因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操作不当,导致巨额亏损,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的处理不当,特别是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金融衍生交易实际上是利用交易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冲式操作。所以,任何有经验的机构都会通过对冲交易,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很不幸的是,在中航油的金融衍生交易中,恰恰忘记了风险的规避,在卖出看涨期权之后,没有预见到可能由此带来的巨额损失,进行对冲操作,将风险降低,而是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坐等购买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而这样一来,中航油不仅仅损失了保证金,而且必须为购买人行使权利支付价款。这是其造成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工具非但不是风险的万恶之源,恰恰是风险管理的必备工具。有关政府部门及国内企业不可因噎废食,仅仅因为一些事件就放慢或停滞国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建设步伐。相反,国内的大型企业更应该积极介入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借助不同的金融工具,有效控制自身的经营风险。当然,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企业内部对操盘手和交易员的风险控制,是介入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前提条件。

金融风险管理岗位职责
《金融风险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