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章程规章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15:01:59 来源:章程规章制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

1产权制度目标

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组织制度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推荐第2篇: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 产权的经济功能

(1)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4)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

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1)要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上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2)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3)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4)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推荐第3篇:现代企业制度

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具有两个支柱: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企业必须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建立集中统一有权的管理体制,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论文综述

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去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带给企业的各方面影响,寻去一条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途径,结合一些典型成功的例子去进行论证分析,阐述其对经济社会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何种意义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谋求企业发展的一条新道路。

二、企业制度概述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类型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定、规则和行动规程的统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

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不同,与改革以来形成的过渡性企业制度也不同。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全面依赖于政府的状况。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从而改变以往企业领导体制上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要么“一元化”领导,缺少监督制约,要么相互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

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改变以往作为政府行政体系附属物,大而全,小而全,内部管理落后的状况。各种生产要素有足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与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合,通过资产的收购、兼并、联合、破产,通过经营者的选择和再选择,通过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三、现企业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一)是由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是最主要的特征。现代企业的形式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建立集中统一有权的管理体制,从而占据了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现代企业就必须拥有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部分,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才有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赋予企业应有的企业权利。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正企业。

2、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

企业是利用社会资源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单元,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某种特定的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它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二)是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要求

1、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

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公司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适合企业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能保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能联合许多分散的个人资本成为一个集中的股份资本的有效组织形式,以全部法人资产对公司经营行为负债,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监督机制,能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同时又赋予董事会和经理的充分经营决策权,使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用制度相结合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优势,迫切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要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从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及模式、柔软的管理手段。由此可见相结合会带给企业很大的帮助。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点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国营企业制度。在国营企业制度下,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并统一支配其劳动成果。企业为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按计划直接无偿下拨或部分通过银行信贷解决;所需物资由政府物资部门按计划和统一价格供给;所需劳动力由政府劳动部门统一分配;企业的产品由政府物资部门或商业部门按计划统包统配、统购统销;员工工资由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发放;企业盈亏由政府负责,技术投入和设备改造由政府统一安排。企业只能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把政府配给的资源组织起来,生产出政府计划的产品。改革之后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企业制度。具有其固有的优势,有利于使国有资产 决策和利用分散化、民主化。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模式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惟一途径。问题是目前的企业法、公司法和民法以及劳动法都只是从把国有企业重构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市场主体这一层面来规范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在没有把国有企业内部关系调整好之前就把他们推向市场,让他们去与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具有“狼”性的非国有企业去竞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是完善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企业制度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完善的,是以国营企业制度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要么正在建立,要么不完善,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今世界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企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如果不能在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会极大地限制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现有成果将得不到维护。所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相信国家会重视这个问题并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

四、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产权制度不合理。大部分中小企业内

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如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与企业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合、封闭性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一)政府过多参与企业管理

国企高负债现象已相当普遍,企业改制中逃债现象也特别严重。同时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虽然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目前效果还不理想。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行为中不履行管理职责,推诿扯皮,甚至为了局部或本单位利益,在某些方面我行我素,抵毁企业管理效能,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症状。企业管理出现上下两层皮,政令难通,其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更难收到实效。

政府行政手段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创新事业的积极性。下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应当是从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开始,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手段干预。

(二)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矛盾

1、经济结构不合理

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当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确定以后,也就是资本在某些领域要不要退出的问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出。我们不排除某些资本直接以实物形态上改变用途的方式退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资产专用性存在,就要解决资本变现即由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的问题,否则仍然无法实现退出。

2、产权制度不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组织结构的变化,追求组织形态上与国际经验的相似性,如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股本的持股机构等,而容易忽略产权制度。以人们谈论很多的产权问题为例,如果缺少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资产的价格将无从确定,产权的价值边界也不可能清晰。其次,资产将向对其评价高的主体流动,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结果。如果不出现由于流动而产生的效率改进,所谓的“产权明晰”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了。

3、制度改革不规范

产权制度改革要立足于解决企业的深层次矛盾。现代企业要着力解决企业自有资本金不足的和融资不足的问题,寻找好的路径。也要着力解决企业冗员多、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状况,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真正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各级政府虽然采取多项措施,却往往不能“标本兼治”。说到底,就是没有触及产权制度改革,或者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围绕解决这几大矛盾去推进。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权制度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期望出现“芝麻开门”的奇迹。

4、关系处理不恰当

所有者不能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但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新环境下,对所有者的要求提高了,所有者的“质量”不同,企业竞争的后果便会有大的差别。这一点经常被用来解释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等现象。分析近年来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原因,人们甚至有理由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否存在明确的盈利动机表示很深的怀疑。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三)无法适应当前信息社会

现今国内的大部分的小企业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但很多企业仅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出现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其基本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前提下,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加大推行力度,建立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的,为公司服务的管理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

1、树立创新理念市场

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经营企业。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 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2、紧紧抓住依靠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要做好各个方面工作,实现科技创新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努力创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奖有特别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和产品,使传统产业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一个新水平。

3、确立资本经营理念

资本经营不仅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本,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支配和使用社会资源。所以,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企业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 本的份额。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配股等方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也可以用横向兼并办法,实现规模经济。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坚持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4、树立风险危机经营理念企业兼并是实现规模扩张的好办法

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参于市场竞争 ,更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的强大挑战。目前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兼并重组,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确立风险经营理念。目前,我国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成本、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领导到广大职工都应树立风险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群策群力,战胜困难、转危为安,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改善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

1、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相结合

企业的发展要尊重市场的选择,扩大与社会的协作,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能力。存在失效的领域,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的环境,我国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消除走向市场经济体制障碍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所以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相辅相成。

2、转换经营决策机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于实现国家与企业责、权、利的制衡企业经营机制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就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

3、建立长效内部激励机制

让积极努力为企业做贡献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尊重,从形成一种诱导下属员工积极向上的意志行为选择激励力量。它要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员工为企业所做贡献,使大小勤劳贡献都反映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上。

绩效考核要有明确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要具体化化、定量化。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必须反映他们的业绩,并实现多种职责的综合平衡。绩效考核必须能提供科学的、让人心服的横向比较依据,使绩效考核成绩具有充分说服力。绩效考核程序要保持稳定和公开,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杜绝暗箱操作。在绩效考核中,要尽可能避免以个人好恶为据,要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下属员工的业绩贡献。

4、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约束企业行为的各种条件及其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构成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企业外部约束也就是市场约束,可分为供给约束、需求约束、法律约束和行政约束,其中需求约束是最主要的。供给约束是指市场对企业投入的约束。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聘用有各种专长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生产要素中任何一种供应的短缺或垄断,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约束企业行为。

(三)处理好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1、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富士康事件的发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发展关系该如何去处理呢?企业应以人为本,广纳谏言,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制定合理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先进的企业,一定有其自身严格而有独特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要真正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结合员工的生活、心理和精神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建设真正的和谐企业、文明企业。

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适当的提高员工的薪资,设置多级奖金方案和提供福利保障。员工是企业的左手右膀,是企业前进的助推者。保障员工的利益,企业责不旁贷。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又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前进的步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高度上看也体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2、深化改革,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

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依然是沿袭了传统的产权制度的内容,因此如何打破目前的产权格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私人产权和外资产权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改革;股份制改革要防止资产被侵吞,要杜绝股份制改革中的近亲繁殖、内部人控制和官商勾结等现象。

这些年来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有很多积极的探索,要认真总结并提高到理性高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前提条件是要有实施保障,不能完全依赖行政行为来维系。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实施制度,其核心是建立经济民主,通过制度保障产权改革的顺利实施。

3、完善管理,建立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企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部门之间各种关系和行为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统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块基石。种种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无论是在生产、研发、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种无序的状态,而无序状态是不能管理好企业的。

4、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严治理企业,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关键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抓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这些重要环节。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有效规避风险,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固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方式。

5、重视市场,增强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企业形象是打造名牌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并从产品的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及营销等全程加以监管和有效调控,建立并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品优质质量。

(四)结合现代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1、建立集约化管理平台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

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使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行机构整合,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银行经营服务项目。

2、实现终端信息数据化

企业的商业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而这些数据往往是未经提炼的数据。另一方面终端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己经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许多资金,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是当需要一份统计报表时仍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两个部门拿出的同一时期的数据竟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按不同条件查询统计数据时,系统却不能完成相关操作;通常的决策仍然依靠主观经验做出,而不是基于数据。

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和提炼,供企业管理层进行商业分析和决策,数据整合强调系统中的数据必须是一致,在从组织不同的分散系统中抽取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及可信性。将企业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3、对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

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人类为了实现确定的目标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全过程。

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各种信息资源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使之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的产品和劳务,产生更高的效益。

4、完善信息管理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信息的反馈,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反馈机制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反馈机制,使信息的反馈经常化、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其总体思路就是:以企业思想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反馈信息为前提,以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反馈为基础,并使之成为基本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形成信息反馈的有序系统。

(五)借鉴和学习外国成功经验

著名外企基本上都在本国经营卓越,拥有优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比如沃尔玛神话般的成功根源是天天平价与供应链管理方式,其在华飞速扩张,通过后勤管理压缩成本保存竞争力的循环,从而可以以最低价格出售商品争取更多消费者,它的经验要点连锁企业采取集权管理与本地化,规模节约采购成本。

借鉴国外成功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我们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六、结语

本文详细描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现状,其中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研究意义,对企业制度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针对性的见解,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方向,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给了企业更多活力,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研究伊始,遇到了许多的困难,特别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以致走了一些弯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指导老师和企业领导的帮助下,我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个人能力在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七、参考文献

1.吴申元《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牛国良《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申长纯《现代企业制度与经营者行为激励的研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6,(02)

4.崔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8) 5.王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西部财会, 2005,(11) 6.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3) 7.种若利《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产权基础》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推荐第4篇: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章现代企业制度

一.理解企业的基本属性

企业是指商品经济中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基层经济组织。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作为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经济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这是企业的首要特性。作为企业,它或者从事商品生产,或者从事商品交换(流通),或者充当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媒介,或者提供商业性劳务。总之,通过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商品消费者(个人或组织)提供使用价值,借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活动,即为经济性,也可称之为商业性。

(2)营利性。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但并非一切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都是企业。作为企业,还必须具有营利性。就是说,企业是为盈利而经营的经济组织。有些组织,虽然从事经济性活动,但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能叫企业。这是区别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主要依据。

(3)独立性。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独立的法人组织。由企业的独立性所决定,企业不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不隶属于行政部门领导。相应地,企业也没有行政官员和行政级别,企业的拓展也没有行政边界。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形式。

二、产权及其特征

产权的含义及其内涵:产权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若干职能的组合。

产权包括:①占有权,即实际上控制资产的权利;②使用权,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生产或其他方式使用资产的权利;③处置或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出售地与资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④收益权,即直接从资产的使用或通过资产转让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的基本特征包括:

(1)排它性。在商品经济社会,不同主体(包括机构或个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资产使用的单一时空限制和收益的单一归宿与占有,决定了产权具有排名性;

(2)可让渡性。在商品经济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直观的标准。产权作为一种收益,可以通过转让,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

三、公司制企业

1.特征:①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②股东对企业的资产付有限责任;③公司有权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和证券化。

2.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②不发行股票,股票不能自由买卖;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④成立、解散比较简单。公司帐目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①股东人数较多;②发行等额股票,可自由转让;③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财务状况。

其优点:①便于筹集资本;②实行严格的组织管理;③在严格的社会监控下从事经营活动。

四.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企业经营机制是一种能规范和推动企业行为,使其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它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企业经营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

(1)运行机制。它是企业经营机制的主体部分,运行机制载体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不同的运行机制,由于其组合联系方式不同,企业的行为与活力也不同。它的作用的正常发挥,能确保企业系统顺利地完成其输入输出的转换活动。

(2)动力机制。它是为企业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发生和企业活力的增强起“兴奋剂”的作用,是经营机制中最复杂十最关键的部分。它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训制度、企业精神及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等发挥的作用。

(3)调控机制。它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满足环境发展要求的自我约束机制。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方式、分配方式、责任制方式、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方式等内容。完善的控制机制来自于明确的财产责任、严格的管理责任和健全的财务责任。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与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有:

1.产权清晰: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资人;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责权明确: 企业运用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企业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是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建立资本金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把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企业,促使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使用、处置自己的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实现有效增值。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有资金筹集广泛、投资风险有限、组织制度科学等特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得以确立和实现。这种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推荐第5篇: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的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财力、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与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制度生产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执行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仓储:是仓库储存和保管的简称,是指从接受储存物品开始,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是本企业所特有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现代企业的特征:技术特征、制度特征、组织特征、管理特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战略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点: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稳定性现代企业组织制度:U型企业制定、M型企业制度和H型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别制度安排战略管理的特征: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相对稳定性企业战略的层次:第一层是公司级战略,第二层是事业部级战略,第三层是职能级战略。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集中化战略又称目标集中战略、目标聚集战略、专一化战略。 战略实施原则:

1.适度合理性的原则、2.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3.权变原则。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应是节约的,控制系统应是有意义的,控制系统应当适时地提供信息,控制系统应提供关于发展趋势的定性的信息,控制系统应有利于采取行动,控制系统应当是简单的。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哪些层次):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业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连续性,再生性。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关键事件法,强制比例法,平衡记分法,交替排序法,小组评价法,360度考核法,目标管理法 工资制度五种类型:技术等级工资制,职务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年薪制。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系统管理职能: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计划,市场营销实施,市场营销控制。 市场需求测量分析:准备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追踪阶段。 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产品策略:

(一)产品组合策略:1.产品的整体概念2.产品组合策略

(二):1.品牌化策略2.品牌使用者策略3.品牌统分策略

(三)包装策略:1.相似包装策略

2.差别包装策略3.组合包装策略4.复用包装策略

(四)服务策略:1.售前服务2.售后服务 生产计划的层次: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作业控制: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工序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的程序: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成品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散点图法。 仓储管理的原则:效率原则,效益原则,服务原则配送的作用:配送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配送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配送可以实现零库存,配送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配送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来说也起着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推荐第6篇:现代企业制度[推荐]

1现代公司制企业①有限责任公司(私人或封闭公司)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即公众公司、非上市公司即家族控股公司

2企业的内涵①定义: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性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取盈利(使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活动)、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地位(责权)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②基本要素: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办公和经营场所、组织章程等要素。有一定的资源。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3我国行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②第二产业:采掘、加工制造、建筑安装、自来水、蒸汽、煤③第三产业:流通部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流仓储、商业贸易)服务部门(金融保险、咨询、房地产、旅游业、宾馆餐饮、技术服务)科教文卫等部门(教育、科研、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

4企业类型的划分①经营资源集特性: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技术与知识②规模大小:特大型企业>50亿、大型企业>5亿、中型企业>1亿、小型企业<1亿③地域分布:国内企业、境外企业、(国际企业)跨国公司④所有制性质: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有集体联合企业;私有制企业-个人私有企业、合伙私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⑤企业组织形式:独资(国有独资和私人独资企业)合伙(中外合资和内联企业)公司企业⑥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性质:工业企业、农业、商业、物资、交通运输、金融等

5企业设立的条件①投资人符合要求②有合法的企业名称③有投资人的出资④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⑤有必要的从业人员⑥有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⑦公司要有公司的组织机构⑧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符合法律规定 6创建企业的步骤:创意→创意方案可行性分析→制度形式选择→募集资金→验资→召开创立大会→注册登记→宣告

7①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法人代表,首席执行官②COO-operating首席运营官③CFO-financial首席财务官④CTO-technology首席技术官⑤CIO-information首席信息官,主管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⑥CMO- marketing首席市场官,主管市场营销⑦CHO-human resource 8产权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及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 9企业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统一

10产权的特征①收益性②排他性③有限性④分解性⑤流动性

11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①反映财产关系的角度不同:所有权确定财产最终属于谁,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主要反映由财产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②外延不同:所有权是对财产归属作出的权利规定,产权还涉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③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除了考虑财产关系外,还要更多考虑人际关系④运动属性不同:所有权始终具有独占性,产权分解的四项权能中,只有收益性具有排他性,其他是可以交易的

12产权制度的功能①功能界定②激励和约束功能③资源配置功能④收益分配功能⑤交易功能

13公司产权制度的特征①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是公司拥有的法人财产②公司产权制度的权利安排是三权分离-最终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营权③公司产权制度的关键是公司成为不依赖于股东而独立存在的法人

14公司组织①机械式组织: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化,正式的沟通渠道,集权的决策②有机式组织:合作(纵向的和横向的),不断调整的职责,低度的正规比,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分权的决策

15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①职能部门型-U型:命令统一,直接协调;但负担、协调问题②事

业部型-M型:按产品、部门、地区、顾客划分若干事业部,对其授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控股公司型-H型

16组织结构①直线型②职能型③直线职能制④事业部制⑤矩阵制⑥多维立体⑦控股型 17公司的职权①直线职权-指挥权②参谋职权-提供咨询、建议等职权③职能职权-负责权 18公司组织机构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职能参谋③监督机构:股东大会及职工代表大会选出的监事

19股东大会的投票方式①直接投票-一股一票的原则②分类投票-双重”多数的同意③非比例投票

20公司治理结构功能①权力配置与制衡功能②激励和约束功能③协调功能

21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一系列合约安排①股东与股东之间合约:有限责任及一股一票制度②股东与董事会的信托合约③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委托代理合约④总经理与债权人的债务合约⑤总经理与工人的雇佣合约

22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①资产所有权结构、公司产权结构内生决定治理结构的选择②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外生决定治理结构的选择

23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①家族监控型-大部分东亚国家。特征:股权相当集中。董事长权力很大。以内部董事为主②内部监控型-日德。特征:股权高度集中在内部人集团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以内部董事为主③外部监控型-英美。特征:股权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以资本市场为基础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通过建立和建全法律、法规体系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保障信息披露

24我国产业集群的特点①

以市场驱动为主②地域分布以东部、南部沿海为主③产品以劳动集约型为主④发源地以中小城市及集镇为主⑤组织形式以非公有制度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⑥形成方式以关键性企业带动为主⑦政府作用以地方政府为主

25 Why会形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不同①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区域经济的形成是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空间成本、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的结果②资源在地理空间内不是平均分布的。一种资源在某地区相对丰富,而在另一地区相对稀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以及三峡工程等③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是区域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

26产业布局应遵循的规律:①主导产业-主导和核心。②辅助产业-协作产业。前联系产业和后向联系产业③基础产业-基础设施

27杜能圈农业布局6层次①自由农作圈,鲜活农产品②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③轮作农作圈,粮食④谷草农作圈,以粮食为主⑤三圃农作圈,以畜产品为主⑥畜牧圈

28传统经济周期理论①衰退阶段:降息周期,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暴跌)②复苏阶段:GDP加速,股票为主,债券次之,现金贬值③过热阶段:商品>股票>现金债券,通货膨胀④滞胀阶段:经济危机,商品>现金债券>股票(暴跌)

29判断经济衰退期的方法①经济特征: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且继续成减速趋势。产出负缺口继续扩大。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降的大宗商品价格使得通胀率更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盈利微弱且实际收益率下降②宏观政策:央行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减息)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

30企业高管应具备的才能①领导能力:可以管理一个企业或企业中若干部门的能力②协调能力:可以处理各个部门间、内外部间出现的沟通问题③经营能力④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创新经营、管理,还应有创造解决企业内部棘手问题的能力⑥专业知识:对所在行业应有前瞻性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⑦团队协作精神⑧组织和管理能力⑨社会关系交往能力 31法人的财产权和经营权要分离

推荐第7篇:现代企业制度[材料]

1. 何谓资本企业?为什么要强调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是资本企业?P6

2. 怎样理解企业章程是企业自律机制的表现?P10

3. 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有何意义?P15

4. 怎样认识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P15-16

5. 怎样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P

6. 企业有哪些退出市场的方式?P22

7.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需要怎样的运行环境?P23-28

1. 怎样理解企业是契约的集合?P36

2. 为什么用企业取代市场能够降低交易费用?P37

3. 怎样理解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的原则?P41

4. 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41

5. 何谓代理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46-47

6. 委托代理中激励的具体方式有哪些?P49-51

1. 什么是产权?产权有何基本属性?P67属性:P69-70

2. 产权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P72-74

3. 怎样理解产权关系与企业制度的联系?P

4. 怎样理解现代企业的内涵?P75

5. 财产组织形式有哪些基本内容?P

6.试比较不同企业制度的优缺点?

1. 如何理解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有何功能?P99,P102

2. 公司治理需要哪四大治理要素?P103

3. 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有何区别?P100

4. 分析目前我国改制企业治理结构各组成部分的问题及规范的方向和措施?P113-114

5. 从董事会的结构看,它有几种模式?P113-114

6. 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哪些素质?P121

7.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是一种外部治理机制?P132

8.如何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P123-126

1. 怎样理解企业集团形成的合理性?P148

2. 公司与企业集团有何联系与区别?P151

3. 母子公司关系的实质是什么?P153-154

4. 何为组建企业集团的“太阳系规则”?P156

5. 中国企业集团组建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160-163

6. 母子公司关系有何经济功能?P154-155

7. 怎样进一步规范中国的企业集团?P164-166

1.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制度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制度?P177-178

2. 国有企业重组应存在于哪些领域?P179-180

3. 试比较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政策环境特征?P184-188

4. 试比较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P189-190

5. 企业经营者要实现职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P193-194

6. 试分析中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P197-198

7. 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国有企业改制有何意义?P199-201

8. 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206-209

9. 评价目前国有企业中制度效率与人性效率的现状?P210

1. 从中国私营企业的分类中能够看到目前的私营企业比改革开放之初的私营企业有何突

出变化?

2. 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何特点?

3.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哪些特征?

4. 私营企业治理中有哪些问题?

5. 如何全面地认识家庭式管理?

6. 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推荐第8篇:现代企业制度2

单选题:

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以下的三个基本特征,不属于的是

A、组织特征B、独立特征C、人身特征D、财产特征

下列不属于联营企业类型的是

A、法人型联营B、合伙营联营C、合同型联营D、家族型联营 按经营领域及其联系标准划分,下列不属于公司类型的是

A、专业公司B、综合公司C、联合公司D、工商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必须由多少个股东组成。股东都应该是自然人

A、1个以上B、2个以上C、3个以上D、4个以上

有限责任公司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

A 德国B、英国C、美国D 法国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要有

A 法人B、出资人(股东)C、公司地址D、资源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条件中,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

A、十B 二十C、三十D、五十

国有独资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

A、1/5B、1/4C、1/3D、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必须有多少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A、1/5B、1/4C、1/3D、1/2

我中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300万元B、400万元C、500万元D、600万元 多选题:

按公司组织或管理系统标准划分,公司可以分为

A、控股公司B、母公司C、子公司D、跨国公司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可以是

A、自然人B、法人C、代表国家投资的有关机构和部门D、整个家族

公司的名称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公司的法定类型B、商业字号C、营业部类D、公司的所在地 公司设立的登记注册制度,在发展的历史上经历了以下阶段

A、特许主义阶段B、核准主义阶段C、准则主义阶段D、严格准则主义阶段

上市公司与其它非上市公司相比,所具备的特点是

A、公开性B、公正性C、公平性D、客观性

上市公司收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商业性和金融性的结合B、市场性和法律性的结合

C、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D、风险性和收益性的结

友好收购具有以下的特征

A、互利性B、协商性C、依法性D、掠夺性

直接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有

A、股票预期的的股利或股息B、政治因素C、银行存款利息率D、人为投机因素

股票发行价格一般有

A、平价发行B、溢价发行C、折价发行D、竞价发行

按主导业务性质、主要经营范围以及行业的基本类型,可以把上市公司分为

A、金融类B、工业类C、商业类D、地产类E、公用事业类F、综合类

是非题:

无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有限清偿责任。错

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权人不负直接责任。对

所有的股份公司都是上市公司。错

分配股利后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

公司债券是一种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无价证券。

错 错

推荐第9篇: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一、指导性:界定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全局性:企业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三、长远性:兼顾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标,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企业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

四、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竞争,企业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五、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企业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同时,根据组织关系,企业战略需由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级构成一体。决策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指导性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方针、投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等战略要素,是战略的核心。本书讲解的企业战略主要属于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是企业独立核算经营单位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通过竞争环境分析,侧重市场与产品,对自身生存和发展轨迹进行的长远谋划;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遵照决策层的战略指导思想,结合事业单位战略,侧重分工协作,对本部门的长远目标、资源调配等战略支持保障体系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比如:策划部战略、采购部战略等。

六、风险性:企业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战略决策也不例外。市场研究深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准确,设立的远景目标客观,各战略阶段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得当,战略形态选择科学,制定的战略就能引导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反之,仅凭个人主观判断市场,设立目标过于理想或对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制定的战略就会产生管理误导,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

推荐第10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只有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不断地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有发展。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一个企业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为衡量该企业管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企业人才也是多样性、多层性的,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工程师,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本文试对如何提高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效能作初浅的探析。

一、感情管理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建立和强化制度与经济约束的过程中,必须与“得人心”的管理融合起来,即情、理、法的融合,使企业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情感实体。因此,人才管理不但应重视知识、学历、经验、年龄等人的理性因素,而且更应注重人的情感、兴趣、嗜好、素质、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感情管理是人才管理的实质,它要求管理者把职工看成“复杂人”,不仅要关注职工物质方面的需要,还要更多地重视职工的精神需要,特别是感情激励,要沟通职工的感情渠道,互相交流,彼此了解,愉快合作。融通职工的感情,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是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可极大地、持久地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有效地提高效率。这一点在基层管理中尤为重要。

二、正人先正己

管人先管己这是人才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者不仅具有管理下级的职能,而且还应接受下级的监督。管理者只有把自己首先列入被管理的范围,把自己放在被管理的位置,才能充分理解被管理者的要求和愿望,才能真正取得管理自主权。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民主意识和制度保证。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民主制度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已不是什么时尚,应该说他们还在延续我国帝王统治制度的宝贵遗产。这种缺乏监督制度及群众基础的管理,使部分管理者易于走向权力的腐败,企业的前景就不言而喻了。只有管理者自身立得正,行得端,办事公正廉洁,率先垂范,就能在职工中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感召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指到哪里,职工就干到哪里,企业何愁不发展呢?因而,把企业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利用民主集中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既能把各级管理层的行为约束,更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务实精神

务求实效、务求实绩、务求实惠。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必须把广大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并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事业,也要生活”已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有效地控制人才流失如下两点必不可少。

1、运用薪资、福利

目前企业一般多采取“底薪+奖金”的薪酬制度,这种模式在我们公司也广泛实行,但还不完善。“奖金”部分其实也应该算是岗位津贴,并未能真正体现效益与经济的挂钩。就算收入有波动,那也是整体在变化,个人价值无法突出。在这个岗位、那个位置,该拿多少钱,已有固定标准,难以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人才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就应获得高额报酬”这是国外一些成功企业家的观点,在国内也得到了认同。因而,企业应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人才的绩效和确定“奖金”的数额,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如对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他参与的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也可采取一次性奖金鼓励他在具体生产中的出色表现;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效果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采取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等。另外,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运用职位

人是有各种各样需要的,除物质需求外,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创造恰当的非物质的条件,也是吸引人才、预防人才流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一种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激励与约束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而不应该是以人管人。制度管人,有章可循,人人平等,缓解矛盾,方便操作。以人管人,随意性大,往往顾此失彼,引发矛盾。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应以激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人才奋发向上,同时对不规范行为形成约束。当然,激励为主不等于不要约束,而是从制度的严肃性上严格约束,从而促进人才发挥自觉性,严而不犯,达到严而不罚的目的。目前,许多企业在实行激励时,往往把荣誉称号和奖金、职称、升职挂钩,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这是极好且可推广的方式。2001年第一工程处在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方面管理上,制定了较为可行的奖罚制度,每个职工根据不同岗位从每月的奖金里扣除一部分作为质安奖,每半年结算一次,如全面做到则双倍返还。经实践,此一管理方式颇为有效,可供借鉴。

五、合理使用人才

古语有云“事在人为,物在人管,财在人用”任何财和物只有通过人的行为才能发挥作用,人才的合理使用是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根本。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应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用其所长、人尽其才的用人之道,决不能只凭文凭,也不能光凭职称论高低,应该看他是否适应岗位的需要、是否能在本职中发挥作用。在一些企业里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是人才发展的一条路径,这无不与企业本身需要技术管理型人才和行政权力过大有关。这虽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但过于热衷就容易出现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不专,管理水平不高的局面。大专、本科生从事几年技术后,已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根基,正是他们在技术上大显身手的时候,却多数渐渐步向从事管理工作,技术难以有更高的超越。目前,各工程处、分公司在基层搞技术的普遍中专生居多,他们因受专业理论的限制,在技术上也难以达到更高的层次。近年,公司也出现了不少有技术、高职称的人才从事管理工作不成功的例子。因而,企业应制定可行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及权力,让那些不宜从事管理的技术人才专心搞好技术工作,这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另一种在用人问题上受社会广泛批评的“任人唯亲”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情况必须纠正。

六、重视培养

在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重视人才的培养,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企业间竞争尤为激烈,大部分企业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人才。企业缺乏人才,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仍然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企业当务之急是在内部加强人才的培养,尽快地促使职工加入到企业内部的“人才之列”,这也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马要添料、车要加油,人也要提高素质,更新知识才能增加后劲。若忽视了职工培训,就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提高人才质量,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忽视知识更新培训,将会导致人才质量下降,也会导致企业人才断层。

综合上述,当今人才已成为企业确定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企业有效的人才管理,不仅仅可调动每个岗位、每个人才的积极性,更重要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11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只有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不断地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有发展。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一个企业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为衡量该企业管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企业人才也是多样性、多层性的,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工程师,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本文试对如何提高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效能作初浅的探析。

一、感情管理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建立和强化制度与经济约束的过程中,必须与“得人心”的管理融合起来,即情、理、法的融合,使企业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情感实体。因此,人才管理不但应重视知识、学历、经验、年龄等人的理性因素,而且更应注重人的情感、兴趣、嗜好、素质、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感情管理是人才管理的实质,它要求管理者把职工看成“复杂人”,不仅要关注职工物质方面的需要,还要更多地重视职工的精神需要,特别是感情激励,要沟通职工的感情渠道,互相交流,彼此了解,愉快合作。融通职工的感情,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是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可极大地、持久地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有效地提高效率。这一点在基层管理中尤为重要。

二、正人先正己

管人先管己这是人才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者不仅具有管理下级的职能,而且还应接受下级的监督。管理者只有把自己首先列入被管理的范围,把自己放在被管理的位置,才能充分理解被管理者的要求和愿望,才能真正取得管理自主权。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民主意识和制度保证。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民主制度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已不是什么时尚,应该说他们还在延续我国帝王统治制度的宝贵遗产。这种缺乏监督制度及群众基础的管理,使部分管理者易于走向权力的腐败,企业的前景就不言而喻了。只有管理者自身立得正,行得端,办事公正廉洁,率先垂范,就能在职工中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感召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指到哪里,职工就干到哪里,企业何愁不发展呢?因而,把企业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利用民主集中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既能把各级管理层的行为约束,更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务实精神

务求实效、务求实绩、务求实惠。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必须把广大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并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事业,也要生活”已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有效地控制人才流失如下两点必不可少。

第12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总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汇报

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公司在县XX局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推动公司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扎实做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公司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常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四川XXX酒业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职责,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在工作推进中,及时召开了公司总经理行政会议,安排部署了公司全面落实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重要决策,为公司深入完善和执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自活动开展以来,公司新制度上墙21份,板报宣传3期,组织专题会议4场,为深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营造了积极、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学习,全员参与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全

1 面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了专题学习。一是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市、县两级文件和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公司员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分组讨论,全体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发言,确保了将此次活动落实到了实处,覆盖到全员。

二是开展了学习培训。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学习和QQ群、微信群共享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公司全体人员重点学习了公司重新修订、修改和撰写的相关规章制度,达到了“人人熟知管理制度,人人明确岗位职责”的效果。同时,还采用了理论测试和现场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确保员工牢记制度、遵守制度。在授课安排上既有公司领导授课,也有专业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授课;在培训方式上,既有全员轮训的方式,也有分部门分批学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既有制度条款的详细解读,也有图文并茂的视频教学。

(三)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中,在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全面结合公司实际,抓住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点,防止活动变形走样。公司根据自身实际,修订和制定的制度简洁、适用、有效。所有制度都是结合各部门各岗位日常工作的实际,确保公司管理制度管控明确,可操作性强。在活动中,我们把公司

2 所有制度进行了梳理,去除了相同性和模糊性文件,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公司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制度进行了串联,有效杜绝了部门和人员之间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的现象,保证了各项管理制度之间不发生遗漏和脱节。

(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公司始终坚持以完善制度为起点,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进行了梳理,对照《四川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标准》和《四川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操作指导手册》的要求,逐项分工、逐项完善。在工作开展前,公司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67份,其中:安全、综治管控类7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14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9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24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5份,财务管控类4份,其它管控类4份。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公司的管理实际,对公司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根据管控实际修订和整合出了36份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和废止的意见。同时将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下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成果奠定了基础。

(五)深化成果,持续推进

为持续深化活动成果,公司建立了管理制度长效机制,成立

3 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把制度的落实与部门、个人的评先创优挂勾,制定了每月一期的制度学习等一系列措施,深化活动成果。同时也会将此次工作组检查后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并整改,确保活动成效持续推进,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夯实基础。

通过此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中的权、责、利,进一步增强公司凝聚力,为将公司做优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第13篇: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篇1: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1、产权清晰。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权利。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对由各个投资者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拥有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并以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

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

责任。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要做到“权责明确”,除了明确界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外,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此外,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当建立起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共同利益的一面,也有不同乃至冲突的一面。相互制衡就要求明确彼此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要求相互监督。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应注意的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对其拥有股份的企业行使所有者职能是理所当然的,不能因为强调“政企分开”而改变这一点。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如何才能正确地行使而不是滥用其拥有的所有权。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

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的经济效率上,即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二、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彻底摒屏传统产权理念,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是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核心和关键。以往不少企业改制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产权制度不明晰而造成的。

二是要摒弃传统企业组织形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企业产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企业组织形式一旦确定,又反过来对企业产权产生影响。即影响产权的增值、贬值和转让。同时,企业组织形式还决定着企业的运作方式,不同形式的企业,其运行方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而纵观世界各国的经 济组织形式,现代企业按照财产构成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目前我国也基本沿袭了这种基本经济组织形式。

三是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制企业一定要按照公司法确定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权利与义 务,形成互相依托、互相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以董事会为决策系统,以监事会为监督系统、以总经理为首、以行政管理人员为执 行系统

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受股东大会信用委托,向股东大会负责,总经理受董事会信用委托,向董事会负责。同时,监事会对董事会和以总经理为首 的领导班子进行监督,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了以董事会所聘任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权力结构平衡,责任约束与制衡体系有效 的特点,从而解决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篇2: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当前实践的过程看,难度确实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

一、政企真正分开难;第

二、理顺产权关系、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难;第

三、将企业全面堆人市场难;第

四、股份经济规律与国有企业现实的矛盾突出。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发展速度过慢,国家的基本方针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人们则有不同的理解。基本有三种意见:

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坚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产权明晰,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诚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内容,还得研究。至少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职能。即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前者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与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社会的各种经济成分,使其协调发展;后者凭借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国有经济、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两种职能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

不同。政府应设立两类机构,一是专司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按照法律界定的财产界限对国有经济实施科学管理。

(2)在国有资产专司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分组监管。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上,通过国家统一所有,统一投资,以投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明确其产权关系。使公司变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在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长期来。国有资产经营收支与政府的公共预算混合使用、这就使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所在。国有资产专职机构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收支,都要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国家股的分红,派息与国有资产转让的收入,国有资源及其使用权收入等,都要纳入法规。

以上是前提,是关键。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公司化往往就变成”翻牌公司”,并给予”翻牌公司”以合法的地位。这种公司是不是就是”产权明晰、两权分离”呢?

2、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坚持这种意见的学者认为,上述原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且是国家对企业改革的新要求。

责任明确,管理科学,这是我们多年来对企业管理所强调的标准,并不能算“新”,更不能算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政企分开是已故经济学家蒋一苇提出的,到现在已经有12年的历史,我们分得怎么样,大家有目共睹。为什么这么难?它的难,还不在于对它是否“共认”,而主要是人们利润的调整。既得利润者对此持消极态度。产权明晰的提法,公正的说,很不科学。产权本来就很“明晰”,属国家所有,现在用“法人财产权”代替,并说这样就达到“明晰”。“法人财产权”的实质是法律界定的“支配权”,并不是企业所有权,而一些人却把它说成企业“所有”,把国家所有单纯变为“分红”,“终极所有”,把本来明晰的产权倒变为“不明晰”。

终极所有。是针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的政企不分的现状提出来的,意在政府不要盲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放开手脚让企业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政府只享受企业经营活动之后的所有权效益。这种用意是好的,但“终极所有”提法是不确切的。国家资本,他就是所有者,怎么能对其经营活动不干预、而只坐享其成呢?国家控股,他就会利用控股权干预企业的经营,进而达到享受所有效益的目的。国家参股,也会通过公司的董事会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可能只享受所谓的“终极所有”。正确的提法应是“股权所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概念不清。经济形态指的是企业归谁所有,经营形态指的是企业由谁经营,法律形态指的是谁是企业法人代表。“法人财产权”是企业经营权,用它代替经济权与法律权,怎么

能不乱呢!

3、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

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

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

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2/3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拚命。拚命+才干=企业效益。篇2:为什么说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为什么说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一、公司治理结构又译为公司管治,是现代公司制度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为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以股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彼此相互关系的运作体系。按照公司法理,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股东大会,股东依其职权在的股东大会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公司的权利益发端于此,也就是公司的意思表示结构。第二层分为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结构,是股东大会议决事项的执行结构,它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日常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第三层次是监事会,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结构代表股东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保证股东意志的贯彻实施。三层结构级彼此都具有各自的内部组织系统,加上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便构成统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众所周知,公司是由股东投资所形成的营利性组织,公司的利益主要是全体股东的利益,公司也正是为满足股东的利益而存在的。由于公司在本质上寄托的就是股东的利益,所以由其形成的股东自然会按照一定方式决定公司的一切事务。但因为公司是众多股东的公司,公司是众多投资者共用投资形成的法人实体,公司资本构成的多元化决定了其组织管理形式不能再像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那样由投资者直接进行管理,这样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但股东或出资者又不愿放弃对其出资的监管而经由他人去支配我决定自己财产的命运。因而以权力分工,相互制衡为理念的公司治理结构便应此而生,他们组成自己的意思和表意结构--股东大会;通过该结构股东委派自己信任的人进行实际的经营管理,实现自己的投资目的,这样就产生了公司的执行结构――董事会;为了使经营管理者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避免其为单纯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牺牲股东的利益,股东通过其表意结构派出监督人员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督导,使其为股东的利益而行动,这样又建立了公司的监督结构――监事会。 公司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较小,业务相对简单,加之浓重的家族经营特点,所以股东有机会更多地亲自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起作用相对较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制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步成为现代公司制度最主要的组织结构。毫无疑问,以权力分工、相互制衡为理念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现代公司制度基本组织构架是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的客观基础,而且也是公司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股东利益的满足者,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法人治理结构来进行管理、治理。公司的内在结构就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来体现的,股东或出资者通过设计治理结构各个层次上的权利、利益、责任并将公司运行满足自身的利益。首先,股东出资设立公司后,便通过股东大会来实现自己的权力,股东大会作权力结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选举更换董事、监事,决定其报酬,审议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并对公司修改章程,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项审议表决。股东大会掌握公司最重要的命门,

决定着公司自下而上发展的生命线。而董事会作为执行业务的常设机关,根据授权具体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针,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专损方案等,具体经营公司资本,为公司利益对外开展业务。同时,董事会可以聘任公司经理人员来更具体经营公司资本,经理人员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开展和操作公司的业务及事务。董事会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中心,并要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有权对董事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制止经营者违反公司利益的行为,目标也是对股东会负责。因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有机运行来实现股东的利益。具体地讲,公司股东利益的满足,就是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所以说法人治理结构当然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的组织构架,也是公司制度的政体。

二、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决定其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现代公司制度主要指能在高层次水平上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关系明确,治理结构严谨,责权关系对等,筹资渠道广泛,制约机制键全,企业规模可以迅速扩大并稳定、持久地经营的公司制度,其载体主要为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而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其他企业则不充分有或不同时具有上述特点,其缺陷在于其封闭性,特别是筹集资本局限性上。从公司制度的基本含义上分析就知道,现代公司制度除应具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责任有限,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早期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规模相对简单,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出资人都以企业为生存的根本,所以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通常是合而为一的。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的所有权与基于公司法人产权之上的权利是完全分离的。当然,股份有限公司两权的完全分离,并不是说经营者可以确定股东的利益而任凭自己意志随心所欲经营,而是说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经营者可以最充分地支配、调动公司法人的产权,股东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加以干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特点在西方国家日趋明显,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公司的分散,使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必然。但是如何去解决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呢?最关键的就解决处理法人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也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所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解决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所在,更是处理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的关键所在。从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关系上分析,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代理上,受股东大会的委托,管理公司的法人财产并负责经营。董事会接受股东的委托后,成为公司的代表,股东不能随意干预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仅在董事会玩忽职守,未尽勤勉管理公司义务并造成公司损害时,股东作为出资者才有权起诉,要求董事会成相关董事对公司的起诉进行赔偿,股东也可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对董事的聘用,从而来体现股东作为所有者的地位,法人治理结构便是通过上述关系的处理来解决现代公司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

2、现代公司制度的又一特点是公司行为的高度规范性。公司的高度规范性主要还是要决定于公司内部组织构架的规范性,且最终要取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高度严谨性。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指其组织构架,更在于其结构之间关系的确定,及各结构职权运作方式的确定,合理,科学地处理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之间的关系,使治理结构有序规范地运作,才能实现现代公司制度的高度规范性,才能够在法律调整的情况下形成有效的内在运行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委托代理关系,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职权划分,运作方式等关系。其中,董事会在上述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正是董事会本身的系才形成变为的内在结构治理,解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性,解决了公司制度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制度,为目前股东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逐步在向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转化,但是最终后果还是实现了公司的民化解决所有权在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本质上关系定了其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三、良好的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筹集资本,向规模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营利是公司的根本,工农业也需要资本。一般的企业公司通常是通过向金融结构借贷形成吸纳有限的出资人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本,其中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资本是非自有资本,到期必经还本带息的债权人偿还,企业公能领先自己逐步积累的资金滚动地向前发展,而现代公司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向社会无限发行的需要的资本来着集资本。这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优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是其实有资产出的。只要是指法定的条件,它就可以不所地发行新股,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产。所以说从理论上讲,股份有限公司有不断扩大的可能性,在经营债正常的情况下,它可以迅速成长为规模巨大的企。但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载体的现代瓮其筹集资本的可靠来源又取决于什么呢?其中最关键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良性运行,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吸引国内、国际资本所必需的,由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本国的企业可以在国外去融资,但是国能否吸引限期,有耐心的国际投资者,首要的前提就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让投资者和接受,刚才论治理结构的本职就是委托代理关系那么作为投资者,首先关心的就是其财产所有权的如何体现和体护,以经营者是否可以值得检和接受,没有哪个一投资者不是把资本交得可信赖的经营者经营的,因而公司治理结构的良好是否严重影响着现代公司的筹集资本的能力,及公司扩大规模化如果说现代公司能够遵守良好的公司治理准则,形成科学合理、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就能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该公司的信心,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多更稳定的资产来源。

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对现代公司制度基本问题的主要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经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建立高效的公司这行结制,主要包括权责结制,用人结制,激励结制,监督结制、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后才建立,发展现代公司制度,面且决定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治理。

综上所述,现代公司制度主要以股份有限公司为载体法人治理结构也是伴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而逐步产生并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治理结构已显很重要,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现代公司的组织构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质特点决定了其成为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核心地位。篇3:现代企业制度期末重点

选择题10题

1.用企业价值作为激励依据的形式是【c】

a.奖金b.股权c.股票期权d.年薪

2.年薪制是指【 a 】

a.工资+奖金(或风险收入)b.工资+股权c.工资+(奖金)+股票期权d.工资.3.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基础、前提和必要条件是

【a】

a.产权明晰b.责权明确c.政企分开d.公平理论

4..企业的员工与产业工会的代表进入公司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的一种制度是【 c 】a.高薪制b.年功序列制c.职工参与决策制d.期权制

5..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b】

a.建立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有限资产制度b.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c.建立法人财产制度d.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

6..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出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的溢价,包括了流通权和公司创业者价值,这就意味着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是向非流通股股东支付了对价是属于b

a.缩股b.流通权回购c.转增d.送股

7..产权的实质是【d】

a.交易权b.财产权c.股权d.利得权

8..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c】

a.无限责任公司b.两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公司

9..产权的确立起到了为产权主体称为商品生产者奠定基础的作用,产权本身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易的对象指的是产权的【 b 】

a.激励功能b.交易功能c.资源配置功能d.约束功能

10.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b】

a.核心b.基础c.关键d.最基本要求

11.产权:(书67)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权具有经济实体性、产权具有可分离性、产权流动具有独立性。产权的功能包括: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功能、

12.“假集体”企业:(223)假集体型企业是指企业所有制性质名义上归属于公有制经济,但实质上与名义性质有本质差别,事实上主要由经营者个人出具一定的资金、实物、技术等资产,并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企业经营名义责任由公有制部门承担,实际责任由经营者个人承担或与公有制部门分担。根据企业设立时的不同情况,这类企业又可具体细分为三种类型,即个人创办型企业、合资创办企业和无形资产组合型企业。

13.公司治理结构:(99)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下所作出的公司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的制度安排。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14.企业集团:(147)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以产权为核心,以产权为连接纽带,把多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15.产权交易与企业产权交易:(259) 产权交易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着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所谓企业产权交易是指企业作为一定财产的代表,以不同的产权客体作为交易对象,根据不同的产权形式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

16.公司关系:(153)母子公司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股权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行政关系。从管理体制角度上讲,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规范母子公司关系的原则是,母公司对子公司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应依法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结构。

17.政府企业:(183)政府企业是指那些由政府所有并直接由政府机构经营的非营利企业。这类企业不具有商业性目标,也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只是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

18.(3)市场经济对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1。真正独立的法人 2.企业应是资本企业 3.企业要有企业章程来约束。4.企业应建立横向责任制度。

19.(179)国有企业制度的优点:1.可以突破一般所有者眼界和实力的局限,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眼界宽广。2.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3.拥有特殊的融资手段。4.有稳固的企业形象和信誉。5.能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 缺点:1.权利义务关系模糊。2.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收到限制。3.在保卫资产安全上有特殊的困难。4.有很强的退出壁垒。5.可能受到更多的行政性干预。

20.(259)企业产权交易的层次。从企业产权交易的对象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单项要素的产权交易,如企业闲置资产、单项资产出售,部分厂房、土地出租和

篇3: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与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过程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的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变化一方面为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方面使国有企业处于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中。面临这种挑战,国有企业原有单一的国有这种产权形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同时,国有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企业冗员、企业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中深陷困境。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制度创新,即实行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这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沿着这一方向推进,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4年,国务院选择了100户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试点内容包括7个方面: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健全企业法人制度;建立、明确国有产权运营主体;建立和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新的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制度;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同时,企业分别按3种类型改制:多元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但是,单纯的企业制度创新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原有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1989年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亏损面与亏损额急剧上升。一段时间中,人们对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产生怀疑。这种情况预示着单纯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是无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国有经济也是无法真正搞好的。

有鉴于此,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新思路。即在坚持国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缩小国有企业的范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其控制力。这一思路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始跳出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的窠臼,开始强调国有经济本身规模、布局与结构的调整。

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3年的时间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在此基础上,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

1997—1999年间,主要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抓大放小、增资减债、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加强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措施。199

7、1998年间,这些措施没有立即产生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1999年上半年情况开始改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上述状况表明,单纯的体制与制度改革是难以从根本上搞好国有经济的,必须推向结构调整、数量收缩、组织改组与内部管理等方面。搞好国有经济,必须既立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更要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这正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的历史背景。

第14篇:航空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

民航业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民航企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企业,民航企业必须通过安全飞行和占有市场才能获得利润,民航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航空公司应该制定一个现代的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企业是由生产要素、权利要素和文化要素集结而成的。从事生产、流通和经营性服务,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 企业制度,是指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由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制度包括一下内容1,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财产关系,即企业原始所有权结构和出资方式、财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状况、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出资者参与经营的程度以及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资产支配权的关系。2.与去也产权结构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即出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之间的制约、制衡的组织关系;

3、财产责任及决策加权限的相关规则,即不同的产权主题在企业整体发展和日常经营中的决策权限和相应责任的划分。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产权清晰。2.责权分明3.管理科学4.政企分开。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特征。不可偏废。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化。

民航自深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正在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航改革的目标,目的是要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人的创造力,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看,开辟航线增加航班不仅仅给机场带来客货流,航线网络更直接连接着区域产业链。 过去,在不少人士眼里,发展民航业只是多运几个人、多拉几吨货的事儿。这些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各地方政府开始将民航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台。各地开辟航线、增加航班的愿望十分迫切。其实,加航班、跑航线,背后连接着产业链!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像计算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产品,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业,民航业发挥了独特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民航企业来说还是新事物,究竟什么样的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与之相符合,至少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靠企业去摸索。

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民航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行业经济结构1长期以来,我国民航业始终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支线航空、航空货运、国际航空、通用航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发展的保障能力还不强、安全基础还不牢,存在基础设施、关键人才队伍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等诸多矛盾。这些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等问题在民航业的具体反映。我们一定要跳出民航业看民航,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从世界民航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五对基本矛盾:一是社会需求巨大与关键资源不足的矛盾,二是行业快速发展与安全基础不牢的矛盾,三是战略地位凸显与体制机制不顺的矛盾,四是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五是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这五对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内涵做强与外延做大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以下四方面的结构问题:一是东中西部民航业发展不平衡,亟待提升支线航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民航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动发展不足,亟待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民航企业不同运营模式和分工合作格局尚未形成,亟待提升大网络型客货航空公司和大型国际客货枢纽机场对全行业整体发展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带动作用;四是通用航空滞后于运输航空发展,亟待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对通用航空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这四方面的结构问题,集中表现为民航业发展还不能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总体战略发展要求。

民航局将把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作为着力点,进一步构建加快民航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体系,总体思路是行政推动转方式、市场引导调结构,

民航企业的旧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

1、首先是政企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政府部门参与企业经营,所以长期以来众多民航亏损机场和航空公司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行动迟缓、上项目时,总求政府部门下拨资金,自己没有积累发展资金。许多航空公司经营自主权没有落实,根本就没有权力对机型、航线进行选择。政府只代表国家资产所有者的职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

2、经营机制转换迟缓,少数东南沿海的机场和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产权股份制,股权多元化的现代经济制度。但内地多数机场和航空公司仍然资产一元,没有盘活现有的资产,底子薄、起步晚,企业历史债务过重,连年亏损。

3、企业用人机制不活,权责不是很明确。目前企业的法人代表仍然主要由政府部门依照有关程序决定任免。这种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合适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方式对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不利影响就日益突出了。这样企业经营者抱怨上级主管部门管得太多,放权不够,特别是他们在企业中不能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一些人做事忧虑重重,只求保证飞行安全,不出乱子就行了,而对企业的发展考虑较少

4、管理滞后,缺乏科学性。目前民航管理总体上还处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带有较为明显的军事化特色,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管理跟不上,造成航空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而出现浪费现象,如机场多元化经营还不完善造成场地、设施、设备、资金、人力浪费,更谈不上航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由于没有进行现代化管理使航空运力、运量和运价没有达到最佳组合,致使航空运力盲目投入,造成座位和吨位的虚耗,给我国民航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管理没有搞好,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营销专家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潜在能力没有挖掘出来。管理、技术、设备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三大要素,甚至有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的说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是落实中航工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有利于集团公司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有利于集团公司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推进集团公司军民融合发展进程,进而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市场分配成为最基本的分配形式,一切生产要素和产品都要通过市场来分配,于是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便在市场上围绕有限的市场资源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每一个人和每一家厂商都随时面临严酷的市场压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看,机场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不断聚集优势资源的平台。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从世界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也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吸引或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另一方面,通过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终形成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大都市”。

“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成为发展趋势,美国教授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对此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冲击波是由海运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一些海港周围出现世界级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比如,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葡萄牙里斯本,荷兰鹿特丹,法国马赛,日本的横滨、神户,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二个冲击波是由天然运河引起的,水运成为欧洲、美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比如,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德国汉堡的易北河、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意大利罗马的台伯河、希腊雅典的伊利索斯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俄罗斯莫斯科的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第三个冲击波是由铁路引起的,一些内陆城市成为内地商品生产、交易、配送中心(比如,美国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第四个冲击波是由公路引起的,发达国家的大型购物商城、商业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多远离城市中心(比如,美国达拉斯);第五个冲击波是由空运引起的,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范围广、时效高等要求,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比如,阿联酋迪拜)。 我国民航业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年均增长17.5%,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2005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010年,民航从业人员110万人,客货航空公司43家,机场175个,通用航空企业111家,运输飞机1597架,通用航空飞机1010架;运送旅客2.68亿人次、货物563万吨。

这几年来,许多省(区、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民航业,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希望民航局支持机场建设项目、增加航线航班。仅去年就有29个省(区、市)的53位省级领导,到民航局商谈发展事宜。这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预测,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末,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运输飞机2700架,通用航空飞机2000架。这意味着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于兵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交换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化、交易自由化、企业平等化、调控间接化、管理法制化。产权,就是指财产权,不仅是消费资料所有权,还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对一切个人、法人的财产权,法律都给予保护。国家财产与私人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交换经济的基本条件。交易自由化,就是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实现不同使用价值的自由交换,企业可以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自由进行商贸活动。企业平等化,指所有市场主体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政府给予的外部经济条件是平等的。调控间接化,就是在宏观调控中变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多采用经济的办法、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办法来调节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法制化,就是指市场及其运行按法规进行管理,不以领导者个人意志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尤其重要的是,按所有权法则和平等原则.进行市场交易的监督。

民航业具有天然的国际性,在国家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是外交谈判的筹码和工具、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因而已成为重要的外交战略资源。事实上,开辟国际航线以及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演变,折射着各国政府国际关系、外交关系以及对外联系重点的变化。这些年来各主要国家与我国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有关飞机采购、开放机场、航权谈判、航线开辟、时刻安排、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民航事务,始终是一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提及的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引进飞机741架,总额733亿美元(其中,波音飞机270架,总额343亿美元),为平衡中美、中欧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许多国外航空公司往往通过外交途径,甚至借中央领导出访机会施加压力,希望解决开辟我国航线、增加我国主要城市航班等相关问题。因此,民航局涉外事务越来越多,外事工作量列外交部、、中联部之后,为第四位。

空中、陆地、海洋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完整版图。经艰苦努力,民航已在南中国海为各国民航飞机提供空管服务,解决了长达 25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了国家主权。

民航业又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是部队快速机动、运送和补给物资装备、运送伤病员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民用飞机、机场、设施、空地勤人员是军事实力的一部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国家防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航空运输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空中桥梁。应对 2008年年初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灾害、“3禀14”拉萨暴力事件、“5?12”抗震救灾以及2009年的“7?5”乌鲁木齐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民航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民航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特别是今年,在1月底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后,不到 48小时的时间,民航局共计派出8架飞机接回我国公民1796人;在利比亚政局恶化后,2月23日到3月5日,民航共组织包机182架次,共接回我国公民26240人;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和海啸,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引起核泄漏后,不到 10天的时间,民航共执行300余个定期航班、安排56个加班,运回我国公民66500多人。今年的3次国家大规模撤离我国公民的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在中国民航史上尚属首次。整个应对过程,既检验了民航的应急和国防动员能力,更加说明民航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民航总局《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对民航业进行了较全面的机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在市场准入、航线进入、机场建设、飞机购置等方面逐步放松管制,使中国民航业呈现出初步竞争的市场格局(刘世锦,2000)。此后,历经数次改革,特别是2002年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和2004年的民航价格体制改革,使中国民航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李智忠,2006)。然而,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民航业进入管制至今未有实质性改革,成为制约中国民航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康自平、杜伟,2004)。

一、中国民航业具有极强的市场进入壁垒2002年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以政企分离为主线,对航空公司及民航运输后勤保障系统进行重组,形成了以国航、东航、南航、海航4大集团为主体的市场格局。

独立的市场主题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诚实守信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过度,任何民族,任何体质都具有普遍的价值,不诚实守信,不勤勉敬业,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正常运转。 从各国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民航运输是高科技、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航运输企业的有效运作需要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适宜的内外部经营环境。这些不仅依赖于宏观市场制度的形分之和完善,还有赖于与企业改革相配司竟的其他方面的改革进程。

空乘1班 王瑶

第15篇:现代企业制度整理版

现代企业制度

2、什么是年薪制?

工资+奖金(或风险收入)

1、用企业价值作为激励依据的形式是什么?股票期权

3、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基础前提和条件是什么?

产权明晰

4、企业的员工与产业工会的代表进入公司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的一种制度是什么?

职工参与决策制

5、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什么?

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6、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出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的溢价,包括了流通权和公司创业者价值,这就意味着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是向非流通股股东支付了对价属于什么?

流通权回购

7、产权的实质是什么?利得权

8、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限责任公司

9、产权的确立起到了为产权主体和商品生产者奠定基础的作用,产权本身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易的对象指的是产权的什

么?交易功能

10、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什么?基础

11、产权(67)

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

12、假集体企业(223)

假集体型企业是指企业所有制性质名义上归属于公有制经济,但实质上与名义性质有本质差别,事实上主要由经营者个人出具一定的资金、实物、技术等资产,并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企业经营名义责任由公有制部门承担,实际责任由经营者个人承担或与公有制部门分担。根据企业设立时的不同情况,这类企业又可具体细分为三种类型,即个人创办型企业、合资创办企业和无形资产组合型企业。

13、公司治理结构(9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下所作出的公司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的制度安排。分权表现为不同治理机构有不同的权力指向、不同的行使权力频率。制衡表现为有专门的监事董事和经理,代行股东的监督权。

14、企业集团(147)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以产权为核心,以产权为连接纽带,把多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15、产权交易与企业产权交易(259)

所谓产权交易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着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

所谓企业产权交易是指企业作为一定财产的代表,以不同的产权客体作为交易对象,根据不同的产权形式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

16、母子公司关系(153)

母子公司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股权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行政关系。从管理体制角度上讲,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规范母子公司关系的原则是,母公司对子公司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应依法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结构。

17、政府企业(183)

政府企业是指那些由政府所有并直接由政府机构经营的非营利企业。这类企业不具有商业性目标,也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只是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

18、市场经济对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3)

真正独立的法人;企业应是资本企业;企业要由企业章程来约束;企业应建立横向责任制度;

19、国有企业制度的优缺点(179)

优点:①可以突破一般所有者眼界和实力的局限,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眼界宽广。②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③拥有特殊的融资手段。④有稳固的企业形象和信誉。⑤能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

缺点:①权利义务关系模糊。②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③在保卫资产安全上有特殊的困难。④有很强的退出壁垒。⑤可能受到更多的行政性干预。

20、企业产权交易的层次(259)

从交易对象看:第一层次是企业单项要素的产权交易,如土地出租和出售。第二个层次是企业部分产权交易,表现为价值形态资产分割交易和企业整体产权的部分出售;第三个层次是企业整体产权交易,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买卖、租赁等。

21、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与联系(151)

22、简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103)

股东及股东大会;董事及董事会;经理人及其职责和权限;监事及监事会;

23、简述资本三原则(8)

资本三原则就是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

24、产权的基本属性(69)

排他性;可分解性;价值性;可交易性;

25、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条件(44)

1,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真正的委托者和代理者;2,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是承担公司风险同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权的统一;3所有者作为委托者能否通过市场交易来有效逃避风险和责任转让也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重要条件;4,存在委托代理成本与收益比较适中的合理性。

26、为什么制度创新是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41页 内容很多自己看看)

27、产权交易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内容(280具体内容书上) 基本程序:㈠制订产权交易方案 ㈡审批产权交易方案 ㈢资产评估。㈣进入产权交易市场。㈤确定产权成交价格 ㈥审批、签署合同及法律 ㈦产权交接 ㈧变更登记

28、兼并与收购的区别与联系(269)

1,兼并是兼并企业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企业则是通过购买企业被收购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对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债务不负连带责任,只以控股出资的股金为限承担风险。被收购企业的经济实体依然存在。 2,兼并是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的;而收购则是以所占企业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依据,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的。

3,兼并范围较广,任何企业都可以自愿进入兼并交易市场;

而收购一般只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的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比较平和。 判断题

从上市公司各类股东持股占流通总股份的比重来看,德国的个人持股率最高.错,因为从上市公司各类股东持股占流通总股份的比重来看,美国的个人持股率最高。

产权式可以交易的权利。对,产权意味着在京津上有价值,所以是可以交易的。

合伙制企业属于初型企业。错,合伙制企业属于发展性企业。或单业主制企业属于初型企业。

第16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障企业可持续地发展,离不开现代的财务管理,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必须认清财务管理的地位,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理清财务管理的关系,加强成本控制。 1 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当期费用,也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将计入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等等。经营费用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非费用性支出。发生于经营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的各项用性支出就是经营费用,这是企业当期发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经营费用本质上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要素的各种支出。经营费用通过成本费用等账户的汇集、分配、计算、结转等加工处理而计入各期费用要素。成本费用即成本性质的费用,也即将要计人某个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以工业企业为例,有材料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设备安装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等。通过对它们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确定应该计人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从而确定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可见,经营费用发生后,经过成本费用归集,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将或早或晚被确认为费用要素。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是企业成本中发生频繁、项目复杂、金额巨大的部分。生产费用也是工业企业费用要素构成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耗用也将归集到生产费用,再通过”产成品”、“营业成本”而转入费用素。因而对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它是20世纪80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的。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分别计算其分配率并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成本计算方法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3.1 分配方法合理

作业成本法能够将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再用各个作业的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当中,弥补了使用单一标准核算间接费用的不足。 3.2 制造费用分配得当

通常,制造业生产企业的制造费用按照生产部门进行归集,大致归为以下3 类:①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②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③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作业成本法不对制造费用加以区分,而是将所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制造费用,按照各个作业所消耗的实际数量,一一分配到各个作业中,保证了制造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3.3 便于了解产品成本发生过程传统成本法仅仅关注已经成形的产品,而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作业的发生、产品的设计,这就使得成本计算对象更具有层次性,也便于管理者更了解产品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和形成的过程。

4 作业成本法的不足 4.1 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作业成本法虽然能够弥补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但运用起来也存在着自身和客观环境2 个方面的局限性。首先,难以划分作业中心。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上百种甚至上千种作业,要准确地划分作业中心,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确认和选择主要是由企业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决定的,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作业动因,不同的会计人员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4.2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过程方面, 尽管作业成本法大大减少了传统成本制度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 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观性。这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业成本计算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推广。

实施作业成本法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生产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在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当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按生产车间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还可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并对各生产车间实车间责任核算。这样,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各项 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

产品定价应用分析

由于传统成本法已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对产品定价的需求,而作业成本法又能够达到企业的定价需求,以东风汽车公司的车架部为例,将企业所发生的各个资源费用进行归集,按照相关的作业进行分配,体现了产品耗用资源的公平性。 (1)资源费用的归集

企业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属于企业资源的范畴。根据作业成本法理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要确定产品的成本,首先明确作业消耗了哪些资源,将作业所耗的资源计入相应的作业,作为该项作业的成本。车架作业部不直接外购材料,它所涉及到的主要资源项目(2)确定作业与作业中心,选择成本动因作业是指企业内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活动。企业的作业可能多达数百种,通常只能对企业的重点作业进行分析。东风汽车公司车架部的作业

中心主要有:外协库、天车、钻清(钻孔)、成型(纵梁冲压)、铆接、油漆和焊接。明确了作业中心后,选择与其相应的成本动因,这些成本动因分别为:外协件价值、调运重量(调运频次)、钻孔数、加工工时、铆接 (3)计算产品成本 在确定了企业的各项作业之后,就要衡量各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费用,从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首先,用作业中心归集的月资源费用除以成本动因量,得到每月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其次,根据完工产品计算卡,逐一确定产品经过哪些作业中心;再次,按月把各种产品流经各作业中心成本动因量乘以成本动因分配率积相加,便得到各种产品的作业成本。最后,将产品作业成本加上产品消耗的材料成本,得出产品总成本;产品总成本被产品数量去除得到单位产品成本。 (4)产品价格的确定

在参照了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了解社会平均利润率、自身产品的技术特征及质量后,根据公司的定价策略,可得:产品的售价=前期费用之和+ 单位产品成本+ 销售费用+ 企业的目标利润。其中,单位产品成本已可以计算得出,前期费用之和主要包括调研、设计、试验等所发生的费用。

总之,以全面控制企业成本为指导,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

在中小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若干个作业中心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其作业活动的领域不同。建立作业中心就是将同性质的作业活动划分为一个作业中心。如有的企业可以将作业中心分为材料搬运、生产调度、人工准备、自动化机器加工、包装和运输等。通常作业中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与产品产量有关的作业中心。这类中心的成本费用与产品产量相关,或属于以产品产量为基础的变动成本,如直接人工成本等。二是与产品投产批次有关的作业中心。这类作业中心的成本费用与产品的投产批次密切联系,但与产品的产量多少无关。如生产设备的准备相关仪器的调试费用就属于此类。三是与产品生产设施有关的作业中心。此类作业中心的成本与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相关,是各类产品的共同成本,与产品产量多少、投产批次多少及产品项目多少都无关。如厂房的维护与修理费用工厂管理费用就属此类。

(二)按作业中心归集成本费用在每个作业中心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账,并在每个总账下面按作业中心的名称设置二级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同时针对制造费用还要在二级明细账的下面按费用的具体项目名称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日常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应在相关的总账及明细账中进 行详细记录,凡属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凡属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月末时分别进行汇总。

(三)选择恰当的作业中心成本费用分配率并进行费用分配各个作业中心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应在进行充分的成本动因分析后,针对每类费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费用分配标准。如材料搬运作业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是搬运材料的数量;机器加工作业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是机器加工工时;生产调度作业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是生产订单的数量等。费用分配标准确定后,将各作业中心发生的作业费用在各种产品、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和每批产品应承担的成本费用。

(四)汇总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及月末在产品成本在每一个作业中心的作业费用都进行了分配以后,就将每种产品或每批产品应承担的各作业中心的成本费用进汇总,再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计算出该产品的生产费用合计,然后按约当产量或定额比例法将生产费用合计分解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最后将完工产品成本总额除以完工产品产量就可计算出单位产品成本,并在账面进行相关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竞争中存在融资困难,技术更新较慢,缺乏品牌效应等限制因素,给其生存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巨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控制,进行成本管理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实施全过程的成本计算与控制,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两部分,并把对顾客或对社会未带来利益的不增值作业予以消除,这样就会最大可能地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最终降低产品成本。以“成本库”归集成本,成本的归属性增强。有利于分析成本的原因,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透明的成本资料。以“成本动因”为依据,合理分析制造费用,成本计算的过程更明细,其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能够发现成本增加的真实原因。该企业在不改变原有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产品盈利情况的分析,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为企业日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作业成本法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情况,正确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创新。

第17篇: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010-03-18 清华领导力培训 百度知道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二、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

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thldl.org.cn的核心依托。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篇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010-03-18 清华领导力培训 百度知道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二、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

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thldl.org.cn的核心依托。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篇3: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第18篇:现代企业制度第二版

现代企业制度

2、什么是年薪制?

工资+奖金(或风险收入)

1、用企业价值作为激励依据的形式是什么?股票期权

3、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基础前提和条件是什么?

产权明晰

4、企业的员工与产业工会的代表进入公司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的一种制度是什么?

职工参与决策制

5、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什么?

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6、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出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的溢价,包括了流通权和公司创业者价值,这就意味着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是向非流通股股东支付了对价属于什么?

流通权回购

7、产权的实质是什么?利得权

8、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限责任公司

9、产权的确立起到了为产权主体和商品生产者奠定基础的作用,产权本身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易的对象指的是产权的什

么?交易功能

10、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什么?基础

11、产权(67)

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

12、假集体企业(223) 假集体型企业是指企业所有制性质名义上归属于公有制经济,但实质上与名义性质有本质差别,事实上主要由经营者个人出具一定的资金、实物、技术等资产,并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企业经营名义责任由公有制部门承担,实际责任由经营者个人承担或与公有制部门分担。根据企业设立时的不同情况,这类企业又可具体细分为三种类型,即个人创办型企业、合资创办企业和无形资产组合型企业。

13、公司治理结构(9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下所作出的公司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的制度安排。分权表现为不同治理机构有不同的权力指向、不同的行使权力频率。制衡表现为有专门的监事董事和经理,代行股东的监督权。

14、企业集团(147)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以产权为核心,以产权为连接纽带,把多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15、产权交易与企业产权交易(259)

所谓产权交易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以及附着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

所谓企业产权交易是指企业作为一定财产的代表,以不同的产权客体作为交易对象,根据不同的产权形式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

16、母子公司关系(153)

母子公司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股权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行政关系。从管理体制角度上讲,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规范母子公司关系的原则是,母公司对子公司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应依法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结构。

17、政府企业(183)

政府企业是指那些由政府所有并直接由政府机构经营的非营利企业。这类企业不具有商业性目标,也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只是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

18、市场经济对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3)

真正独立的法人;企业应是资本企业;企业要由企业章程来约束;企业应建立横向责任制度;

19、国有企业制度的优缺点(179)

优点:①可以突破一般所有者眼界和实力的局限,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眼界宽广。②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③拥有特殊的融资手段。④有稳固的企业形象和信誉。⑤能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

缺点:①权利义务关系模糊。②企业目标的多元化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③在保卫资产安全上有特殊的困难。④有很强的退出壁垒。⑤可能受到更多的行政性干预。 20、企业产权交易的层次(259)

从交易对象看:第一层次是企业单项要素的产权交易,如土地出租和出售。第二个层次是企业部分产权交易,表现为价值形态资产分割交易和企业整体产权的部分出售;第三个层次是企业整体产权交易,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买卖、租赁等。

21、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与联系(151)

22、简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103)

股东及股东大会;董事及董事会;经理人及其职责和权限;监事及监事会;

23、简述资本三原则(8)

资本三原则就是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

24、产权的基本属性(69)

排他性;可分解性;价值性;可交易性;

25、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条件(44)

1,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真正的委托者和代理者;2,委托代理关系必须是承担公司风险同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权的统一;3所有者作为委托者能否通过市场交易来有效逃避风险和责任转让也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重要条件;4,存在委托代理成本与收益比较适中的合理性。

26、为什么制度创新是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41页 内容很多自己看看)

27、产权交易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内容(280具体内容书上) 基本程序:㈠制订产权交易方案 ㈡审批产权交易方案 ㈢资产评估。㈣进入产权交易市场。㈤确定产权成交价格 ㈥审批、签署合同及法律 ㈦产权交接 ㈧变更登记

28、兼并与收购的区别与联系(269)

1,兼并是兼并企业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企业则是通过购买企业被收购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对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债务不负连带责任,只以控股出资的股金为限承担风险。被收购企业的经济实体依然存在。 2,兼并是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的;而收购则是以所占企业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依据,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的。 3,兼并范围较广,任何企业都可以自愿进入兼并交易市场;篇2:《现代企业管理(第二版)》参考答案(安维) 第二版《现代企业管理》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企业: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其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c2.a、b、c、d3.b4.b 5.a、b、c 6.a、b、c7.a、b、c、d、e

三、简述或论述题(答题要点): 1.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经济的角度看,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的经营实体;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从社会的角度看,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性质?

(1)现代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3)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法人组织 3.如何理解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现代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现代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

 (3)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4)现代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5)现代企业是创造和实现社会价值的经济实体

(6)现代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4.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系统结构?

(1)企业是一个转换系统

(2)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

(3)企业是一个自适应系统。 5.企业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重要资产

(4)技术资源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促进剂

(5)物力资源是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

(6)财力资源是企业的造血系统和循环系统

(7)信息资源是企业的神经网络

(8)管理资源是组织运作和其它各种资源发挥效能的手段

(9)市场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企业外部环境 一般环境 任务环境 swot分析 波特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a、b、c、d、e2.a、b、c、d、e 3.b 4.c 5.a、b、c、d、e 6.a、b、c、d

三、简述或论述题

1.如何理解环境与企业及其管理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环境是企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复杂的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应变能力,取决于对环境是被动适应还是主动管理。因此,正视环境,研究环境,认清企业在环境中存在的价值与应负的责任,这即是经营者必须在经营理念上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以及经营决策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一般环境因素对企业的业绩有哪些影响?

经济环境常常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政治与法律环境规定了企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发展动向对确定企业文化、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市场定位、人员数量与质量的构成,以及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技术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发展,促进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变革企业组织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对企业经营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任务环境因素对企业的业绩有哪些影响?

任务环境因素是指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其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与一般环境相比,任务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这些因素与企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4.如何才能对企业的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

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就是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掌握其变化规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证所制定的经营目标、方针、战略和策略,以及规划符合实际,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其目的在于认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搞清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企业可挖掘的内部潜力,为企业正确地制定经营战略,编制经营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企业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可利用的发展机会和存在的对企业的威胁。而企业能否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则要通过与内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判断。因此、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决策,必须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5.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理解其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将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关切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不断地满足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实现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理念和行

为。

6.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哪些?

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向对象就是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用户、债权人、员工、政府与社会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企业在创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正确地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7.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树立并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2)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履行社会责任

(3)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管理系统

(4)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5)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的企业体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即所有者、经营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股东出资,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a 2.b 3.b 4.d 5.d 6.b 7.a 8.d

三、简述或论述题:

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的组织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类型。

(2)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3)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体现了利益和责任的统一,体现了权利和风险对称的原则。

(4)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关系集中体现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

(5)从公司管理方式上看,公司立足长远的发展。

(6)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

2.如何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二是企业的组织制度;三是企业的管理制度。

3.如何理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和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

(2)有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3)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4)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明确,有利于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 4.现代公司制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采用的公司形式主要为有限公司的形式。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可采用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各类公司的特点见教材63—67页。

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应如何运作?

见教材69—71页。

6.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要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主体。

(2)保障股东会的职权,摆正股东会应有的地位。

(3)选聘高素质、能力强的董事。 (4)公司权利应向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倾斜。

(5)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企业生命周期:企业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出生、成长、老化、死亡。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保证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独有的、难以模仿的综合能力。

企业生命力:企业是一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生物有机体,同一般生命体一样拥有活动能力,符合生命运动的机理;企业存在自我复制的机制;企业也有突变性,生存环境的变化、技术变革、自身机体状况的起伏、市场供求的巨变等,都可能使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质变。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主动适应环境,把握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突破束缚,变革障碍,实现组织发展的过程。企业创新涵盖了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不同形态,它们是相互依赖,协同发展的综合体。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将管理要素以新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组合,或加入新的管理要素,从而形成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管理范式。管理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

技术创新:既包括新的发明创造研究和取得成果的过程,也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了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市场推广过程。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a、c、d 2.b 3.a、b、c、d 4.b、c 5.a、b、c6.d 7.b、d

三、简述或论述题

1.如何理解企业生命力?企业寿命与人的寿命有什么不同?

企业是一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生物有机体。决定其生命周期的是先天的素质(遗传)和后天的生活方式。企业的产生是市场竞争演变的产物,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现代

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揭示,自然生命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与突变性。

2.如何理解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出生、成长、老化、死亡。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运行模式,使企业建立相对较优的内部机制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延续企业的成长态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理解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保证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独有的、难以模仿的综合能力。其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能力、管理能力、企业文化。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源泉。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并不直接构成有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转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具备充分的客户价值;具备独特性;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具备相对持久性。

5.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主要有: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努力培育更多的忠诚、稳定顾客群;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均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主要有:保持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相对优势;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根本;有效整合与协调;提高管理水平;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6.什么是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的意义?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主动适应环境,把握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突破束缚,变革障碍,实现组织发展的过程。包括: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更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7.企业创新管理的途径与任务?

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主要有: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努力培育更多的忠诚、稳定顾客群;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均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主要有:保持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相对优势;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根本;有效整合与协调;提高管理水平;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强化创新意识,转变思维定式;关注发展趋势,抓住创新机遇;构建创新组织,强化创新激励:寻找科学方法,强化执行能力。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篇3: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兴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三种职能:一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二是社会行政管理者;三是宏观经济调控者。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统筹发展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取得重大发展。

“十二五”时期,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点任务,一是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二是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三是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四是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五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基本要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又一重大政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

法制是发的制定、执行、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总称。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法治”和“法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要实行“法治”,必须以完备的“法制”为基础;另一方面,在“法治”国家中,“法制”的运行要以“法治”原则为指导。有了法制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团结一致,外在形式是奉献精神。

在刑事、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控诉一方承担;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一方承担。

关于举证责任,一般适用“谁提出主张,谁负责证明”原则的是:民事诉讼。 可以成为抵押权的标志有:动产,不动产,建设用地使用权。

国企改革采取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阶级性和广泛性相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为主导”,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国有为主导”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引导上,并不是说其总量上占社会总资产的优势,在所有制结构中也不是主体地位。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法人、企业法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治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又包括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性相联系,以概念为基础。

哲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化是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属于认识活动,

而非实践。

正确认识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武警、公安、审计、税务、工商、质检、药监、司法都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初次分配实行按劳分配,通过市场机制,多劳多得,先富带后富;再次分配则注重公平,这是主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决定的。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古田会议:确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第二次国共合作);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三大: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四大:确定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契约合同书包括:意向书、合同、协议书。

公文是一种组织行为。

民事诉讼拘留时间为15天以下。

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的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方面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生产关系)

商品经济特征,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化再生产的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也不会成为商品。一个人不能同时

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生产不是为了拥有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

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受到价值的制约;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

城乡二元体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社会化生产力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1.城市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小农经济为主;2.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落后;3.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4.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共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是一种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新能源技术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风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

反不正当竞争法: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低于成本价格销售鲜活商品;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五千元,不属于不正当竞争。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第19篇: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个人、家庭、机

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其中,个人、家庭主要是作为

消费者而存在,他们中也有一些个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但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有限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 拥有一定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对 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同时按照现 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审批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好比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生生不息,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既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又从市场上购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离开了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二,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社会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比如,铁矿石由采掘企业开采出来后,通过选矿企业的拣选,由运输企业送到钢铁企业冶炼,轧制成钢材,然后靠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制造企业用购买到的钢材制成各种各样的成品,再由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社会财富不能最终实现。

第三,企业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企业拥有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动力和条件。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各个企业不断研发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社会提供更新更高的物质技术装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组织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社会生产中,众多企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构成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者,正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构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企业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灵敏的反应,从而影响资源的供给和流通。企业是社会经济资源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只有在市场中产生众多富有活力的企业,资源才能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配置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供求、竞争等机制和价格信号对资源进行及时的吸纳引进或收缩售出。

第三,企业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随着垄断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巨型企业、跨国企业的出现,其企业的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某一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在企业改革中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四,企业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不仅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来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理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分类

和基本形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行业属性和产品划分,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根据经营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据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标准分别确定如下:

——工业领域内中小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根据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由各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交叉,共同投资,联合生产或经营的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统称“三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

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即个体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建,自己直接经营并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其规模一般较小,内部管理机构简单。我国的个体户和许多私营企业就是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产权关系简单明确、产权转让比较自由、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迅速、利润独享、保密性强、精打细算等。缺点是: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难以取得贷款。所以,这种企业制度很难从事需大量投资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主要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农业、自由职业(如律师)等行业。

(二)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并分享企业所得、共同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债务共同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是:与个人业主制企业相比,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筹资能力和信誉明显提高。缺点是:增减合伙人具有法律和经济的复杂性;由于所有合伙人都有权从事

经营和参与决策,因而容易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差错;由于所有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从而使那些投资少且又不控制企业的合伙人面临很大风险。一般来说,合伙制企业存在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诊所等,常采用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合作制企业

合作制企业是指由农村和城镇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经营的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它是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

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中,企业的产权属于企业职工和合作社成员所有。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另一部分则按股本分红。这样的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两个结合,即劳动者与所有者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金分配结合。

(四)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用公司制形式。公司制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行为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因此,这种公司筹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企业常采取这种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最适合采用这种公司形式。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或股权)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选举并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对股东大会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中共十五大报告 入称为股息, 又称股利。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将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投资行为。

这类企业基本上是在集体或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仍然保持了原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引进了股份制,吸收职工入股,从而使原公有制经济吸收了职工个人股份。股份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决策方式是不论拥有股权多少,一人一票,使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实行中过于注重集资功能,而忽视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能够依法买卖或抵押,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购买或转让一种领取股息收入的凭证。在我国,并非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中要求股本总额5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盈利,并且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或证券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批准。股票买卖一般是在股票交易所进行,我国现在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

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仅仅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它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1984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个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377家,市价总值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境内股票筹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就股份制企业自身的性质而言,它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来作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控制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其基本框架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部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一)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出资者的财产(包括资金和实物)一旦投入企业,便不能直接支配,更不能随意抽回,可以通过选举企业董事会行使其约束权,以保证投入财产的保值增值。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能够独立地占有、支配和依法处置法人财产,而不受出资者的干预,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从而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二)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具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政府只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应对分工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负责监管职责,根据需要派出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监管。

(四)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高效运转。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有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冲击,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国有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过于分散;资本结构单一,自有资本金不足,负债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00%;企业富余职工超过2 000万。更令人忧心的是,国有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占固定资产的15%。1999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抓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绝不是国家对全国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经营性国有资本撒手不管,一放了之。所谓政企分开,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而且权能到位;三是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创造条件。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任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2.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决定》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就是“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决定》对具体的管理体制未作明确规定,但“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3.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1)更多的国有企业应改制为多元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多元股东的公司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这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注意掌握:①国家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严格监管,使他们成为持股企业“真老板”,而且要权能到位。授权经营机构受国家所有者之托,依《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职权,最重要的是选派称职的股东代表或董事,使国有法人股东权能真正到位,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②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公司责任体制的关键;③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不能高度重合,一般情况下董事长与经理应当分设;④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依党章可进入党委会;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必须按《决定》的规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不能出现多个决策中心;⑤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对于防止董事偷懒或渎职,保证所有者权能到位至关重要;⑥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应权责分明,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行。特别要说明的是,董事长在董事会范围内行使职权,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更不能超越董事会以“产权代表”和“一把手”自居。经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足够的权力,但必须以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为基础。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但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⑦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和审批。

(3)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管理创新、风险防范等机制。

第20篇: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第

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

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

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1-3 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搞好。

(二)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转机条例》和即将颁布的《监管条例》,把企业各项权利和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目前重要的是企业要转变观念,克服对政府的依赖思想,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建立起约束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包括质量、劳动、技术、销售、信息、财务、成本等管理。

(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但并不是把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改组为公司。要防止把不需要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硬性改为公司,或简单更换名称,搞翻牌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的主要思路可考虑:1一部分企业仍要保持国有国营的形式。如涉及国家安全、国防、

尖端技术、某些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的企业。其中有适合公司制经营的,按国家独资公司改组。2条件具备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一般的公司制改组。其中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实行国家控股。3积极稳妥地发展一批以公有制经济成份为主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其内部形成多层次的大公司体制。4国有小型企业也按现代企业制度加以规范,有的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有的搞股份合作制企业,有的还可采取其他形式,如承包、租赁、拍卖等。5城乡集体企业在产权界定清楚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更加灵活的形式。

(四)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通过试点,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落到实处,使试点企业按规范进入公司制的运行轨道,起到示范作用,以此促进国有企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真正走向市场。

(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公司法》已经出台,但是面对全国现已存在的众多不规范的公司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乡镇企业相当一部分要改组为公司制的实际,必须抓紧制订与《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规。如《现有公司清理、变更和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条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部门行为规则》、《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控股公司条例》、《国家购买与转让股份管理办法》等。还包括有关市场主体法律法规的制订,如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股份合作企业法等。有关涉及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商事行为法、反垄断法,还有《破产法》实施细则等,都急需制订或修订。

(六)加快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步伐。如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建立等。当前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解除国有企业不合理负担等问题,需要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加以解决。可考虑:第一,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对企业因外部原因造成的不合理负担和债务,区别情况,经核实批准,分别采取冲销银行呆账准备金、转增国有资本金或挂帐停息等措施解决。第二,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采取开征社会保障税等办法。第三,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企业自办的学校、医院等后勤部门,创造条件,分别采取由社会承接、独立经营、出售等办法,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去。第四,培育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产权经评估、竞价后,可依法转让,所得收入用于再投入。第五,发展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组建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发挥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产业导向、信息交流、监督协调等作用。第六,其他配套措施。建立国家订货制度,减少对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审批内容,实行公开化、规范化管理,按统一税制纳税,对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在融资、进出口等方面采取放宽措施。支持和扶持重点产业、幼稚产业的振兴等。 1-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握的要点

第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使国有企业有更强的活力,更高的效益,绝不是搞私有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要保持公有制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为国家所控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提出的产权明晰,主要是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正确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这种关系的确立,绝不意味着削弱和动摇国家作为出资者的地位和作用,法人财产权也绝不是把国家财产划给个人。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企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经济组织。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代表在向出资者负责、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些并不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

我国企业按财产构成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规范的公司,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开,有利于政企职责分开、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摆脱对行政机关的依赖,国家解除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除公司制企业外,还有非公司制企业,如个体业主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国家独资的国有企业等,形成我国的企业制度体系。其中,就企业总的户数而言,大多数可能为非公司制企业;就大型骨干企业而言,公司制可能是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每个企业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好,不强求一律,要因企业实际情况而异,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标准。现代企业制度讲的是企业制度,是指“现代的企业制度”,所有企业都应朝这个方向努力,逐步改变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将所有企业都“公司化”,“公司化”就是股票上市。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国国有企业要依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制,也可以是非公司制。就改制为公司的企业而言,可以是股份公司,也可以是国有独资公司,也就是说,除了搞多个股东的公司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国有企业还可以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建成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等于都能股票上市。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不是改称为公司就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而是要以《公司法》为规范的依据,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实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当前要特别注意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改变国有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家实际上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状况。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资产受

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要搞好监督,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企业独立经营,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成为拥有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法人要依法正确运用企业法人财产权,对所有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政企分开,主要是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开,各司其职。通过试点,也要把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能具体化。

第四,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它的建立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之间多方面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同步配套改革尤为重要。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而实行机构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五,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不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非公司制企业,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精神实质,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领导体制和经营管理制度,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千方百计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六,现代企业制度是依法规范的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组织制度有多种形式,包括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个体业主企业、合伙企业和我国群众创造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等,都要通过法律确定其独立地位和债务责任。这样才能保持这一制度的公平和有效。这次国务院确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是根据李鹏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家将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精神进行的。这次试点工作就是要按照《公司法》来进行。企业改革还会遇到大量的法律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2-1浙江临海市英泉工艺厂

该厂地处风景秀丽的中国蜜桔之乡---浙江省临海市,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善。

该厂自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承“管理至上、以人为本、科技兴厂”的宗旨,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时尚的产品。主要生产全棉、化纤门垫和坐垫等工艺品,有手工绳编系列、工艺造型系列、机缝系列等。产品全部销往欧洲、美洲等国家,深受客户好评。

坐落于白水洋镇环溪口村的这家工厂我们去实践调查的目的地。

该公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依法规范,企业管理规范,员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周末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员工休息,加班加薪,享受三金。

公司企业独立经营,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