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策划书

安慕希策划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4 23:28:01 来源:策划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闻希三:论慕思家纺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闻希三:论慕思家纺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从2008年开始,对于中国整个寝具行业来说绝对是走进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时期:生产成本加高、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让业界苦不堪言。此时,整个行业内长期积累下的痼疾在金融海啸下也被无情的被曝光出来:行业内缺乏品牌、功能概念相互模仿、营销传播更是同质化。曾有好事者称:从2007年开始,整个寝具行业便已进入了一个寡头时代,后来者以及品牌渗透力不强的企业都将难以打开市场,金融海啸仅仅是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而已,真正的危机却是整个行业没有实现品质向品牌的转化升级。

这个言论曾引起一些营销专家的反驳,著名实战营销专家鄢帅成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寝具行业并没有进入寡头时代,而是进入了个性化的专精时代,东莞的慕思寝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4年,在东莞厚街悄无声息地诞生了一家新的工厂,即使在行业内也没多少知道这件事。这家工厂刚筹备时只有十个人,更为糟糕的是,这家工厂没有畅通的销路,依然是奉行着自产自销的苦行僧模式,仅在上海用5家专卖店支撑着工厂的正常运转。2009年,变了,一切都变了,如今慕思拥有员工700余人、专卖店430余家、全国156位经销商。这些数字都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慕思崛起了。

尽管在外人看来慕思的崛起含有太多的仓促和莫名其妙,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慕思正朝着自己的梦想快速起跑,并且脚步越来越快,同时在它起跑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企业所具备良好的抗跌性。如果对慕思的成功案例加以剖析,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个企业的生存之道给出的答案是:即使没有金融海啸,中国寝具行业也势必踏上这样的产业升级之路。

被市场“逼”出来的品牌

时至今日,当慕思成为寝具行业的新锐品牌之后,人们对这家公司依然所知不多。

与其他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同的是,慕思的快速成长并非来自概念包装,更非来自是单纯的抓住机遇得以迅速扩张,相反,慕思低调的很,所谓的机遇也是行业在白热化竞争时,但是为什么慕思会有别于其他企业?

对此,一直关注着慕思成长的著名实战营销专家鄢帅成给出的答案是:“慕思之所以成功,首先是抢得市场先机,这与慕思高起点、高发展的企业战略有关;其次是差异化营销,当其他的企业在用体验式营销时,慕思就扬长避短,采用了以健康顾问+销售的捆绑式营销,把产品质量交给消费者去评价;最后是来自慕思的文化留住了团队,塑造了品牌,凸显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2004年,慕思成立时整个行业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竞争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慕思总裁王炳坤意识到,在当前的寝具行业内,虽然健康睡眠的概念满天飞,但仍未有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真正占领健康睡眠这一定位,这个时候谁要是占领了消费者得心智,谁就占领了市场。于是,王炳坤便将改善人类的睡眠质量,帮助更多的世人认识睡眠的重要性及获得更好的睡眠体验作为慕思的企业信念开始了漫长的征途。

这个想法作为概念上的宣传是完全可行的,但却与商业本质有着一定的分歧。一个公司它的本质就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将这个公司的行为定位一个科研机构,几乎是与市场完全脱节。尤其是王炳坤曾在公司内部宣言:在产品没有在市场站稳脚跟、品牌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前,利润可以放在后面,首先要确的是保设计、品质和品牌。所以,慕思采用的原材料品质比同行要高的多,当产品生产出后价格更是被市场视为天价,远远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同行的嗤笑。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当初追求质量而忽视了产品定位的选择,奠定了日后慕思成为行业品牌的基因。其实,当时产品的价格无法被大众市场所接受,而慕思则在产品上投入过多,要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高端市场的需求格局才能与产品定价融洽。同时,大众市场往往是以人群扩张和渠道拓展来实现销售,以慕思当时的实力而言,根本不具备这项硬性指标。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沦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慕思从大众市场抽身而出,在原定位基础上再次升华,走入了高端市场,历经多年的市场考验后,走出了一条行业领先的品牌之路。 慕思独特的个性

定位在高端,并不能成就慕思,原因是行业内同质化竞争极为严重,单纯的产品质量根本无法支撑慕思短期内的崛起。至于慕思能成为行业内的黑马,跑到最前面,著名营销专家何宗翔认为:“真正成就慕思的,是慕思的个性。因为慕思的个性符合了商业上‘要与一个比你更大更强的品牌竞争,你必须找到一个比它更窄的焦点’的原则,这才是慕思的短期内快速成长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每一个受人喜爱的产品背后,都在共性中蕴涵着独特的个性。慕思也不例外,它的个性在于:满足不同的身高、不同的体重、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睡姿甚至是夫妻两个人对于同一张床的不同睡眠要求,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人睡眠系统。

生产一张床并不难,但是要生产和完全满足不同顾客睡眠要求的产品却是非常难。因为这项系统的工程,要经过很多繁复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而顾客本身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每一件最终交付的产品在款式、材料、结构、尺寸上都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慕思的产品均数单件产品,根本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因此,这决定着产品质量与工厂化产品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其实,慕思拥有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通过多年与国际著名睡眠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完全打破了寝具行业的制造进行了升级。

为了让每一个甜美睡眠的追求者准确判定舒适健康并获得舒适健康的睡眠,慕思率先创建了一套睡眠诊断系统,通过这个数字化系统,慕思可以根据每一位顾客的体型结构和身体重力分布情况,为其设计出最合适的寝具。同时,在慕思的高端床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国外最新睡眠科技技术,如意大利的technogel新概念高科技床垫材料、比利时的 rako床架、60年前创始于德国的otten睡眠系统等等。

德国Otten床垫的特色是依据个人身高、体重,决定软硬度、舒适度健康床垫。OTTEN床垫设计为有段数的弹簧如

三、

五、七段式等独立筒床垫,更适合人体工学,这也是其床垫的一大特色。全面自动化机器制造床垫使其牢固性和结构体密度一定比手工制造的床垫更强、更好和更耐用。OTTEN公司是一个优质且历史悠久的德国床垫和床架的制造商,专业团队以追求日新月异的完美睡眠床垫系统而努力不懈,也不断的在相关产品上研发与研究。

而由意大利的Technogel公司开发的Technogel 聚氨酯凝胶材料,完全不用增塑剂,是高摩尔质量、分枝的聚醚多元醇与脂肪或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产物。与传统聚氨酯相比,聚异氰酸酯含量低,生成的弹性体交联度低。通过调整两种原料的配比及功能度,可以控制产品的机械物理性能。Technogel的拉伸伸长率高达860%,普通室内装潢用PU泡沫的该数值仅200%以下。此外,其永久形变非常低(长期动态压缩应力测试为1%)。另外,它还具有记忆性,可根据与其接触物体的外型改变形状,并固定下来。用technogel材料制成的床垫,不仅软硬度适中,而且有着超长的寿命,同时环保健康。

在整个寝具行业,慕思的这个个性不能说独一无二,但却是行业的翘楚。同时也因为这个定位让慕思的品牌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中国寝具行业正处在参差裂变之中,产品的质量和概念已经继续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里,同时寝具的高端品牌上完全是同质化竞争,这时,如果一个新崛起的品牌,要想与大品牌竞争必须找到一个比他们更窄的焦点,而慕思的个性化完全符合了这项商业规则,正是这种种因素,造就了慕思在寝具行业奇迹般的崛起。

无法复制的营销手段

有了个性,难道就可以瞬间站稳市场吗?并非如此。当慕思具备了个性以后,仍然停留在知名度不够高的层面上。为了扩大知名度,最初,慕思也单纯的以为打品牌无非就是宣传而已,所以慕思一方面通过不间断地参加国际知名专业展会——名家具展,同时根据自身的定位,在财经杂志、时尚媒体投入巨大的广告量,来扩大自身在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模式的成功路径比较单纯,容易被模仿。往往一个企业取得成功后,它的模式会被无数的后续竞争者争相模仿,假如这个企业还没有形成大品牌,消费者对品牌还没有产生忠诚度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市场占有额就会缩小,甚至会因为强大的后来者跟进,而优势丧失,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为了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慕思甩出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营销手段。

首先,升级行业内传统的体验式营销手段,实行睡眠专家顾问+体验的捆绑式营销。当一种模式被普遍运用时,加上各大品牌的同质化,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一种混淆无法做出最后的购买判断。尤其是在寝具行业内,所谓的体验无非就是感受“软”和“硬”两种感觉,根本无法获得更多的指引。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慕思对这种模式迅速升级,市场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先对顾客的体形、体重、睡眠习惯、睡眠方式等方面做出分析,并在寝具购买以外的睡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专家顾问式的建议,而慕思独有的“人体曲线测试系统”,更可以对顾客的压力进行探测,从而给出最佳的寝具选择建议,最后一项才是产品的体验。

这种营销手段有别于其他品牌的体验式销售,因为当顾客接受了慕思销售人员的分析后,他们会认定慕思对睡眠上有着深入并且专业的研究,即使尚未体验产品的功效,也因这种权威的指导对产品产生好感度。这种方式完全避免了顾客的产品太多带来的心理冲击,将营销的第一家之观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促成顾客的购买。

之后,为了获取美誉度和顾客的忠诚度,慕思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危机下,人们因压力而寝食难安,睡眠更是一塌糊涂,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慕思启动了“慕思2009全国健康睡眠万里行”、“慕思健康睡眠节”等活动,向外界传递慕思健康睡眠的理念。同时,为了增加公信力,慕思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特邀企业,做了两期“慕思•CCTV找回睡眠”的专题节目,以大品牌的形象,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到慕思在健康睡眠领域的专业和专注。

企业文化:人永远是第一位

慕思的品牌、独特的个性和营销都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企业文化。而慕思在这些方面所取得成功,都基于企业文化的内生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慕思在市场上的竞争完全得胜于企业文化的竞争。

在慕思,人是第一位的,这是慕思企业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慕思自2004创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经销商队伍的培训,当年便开始召开经销商培训大会,从未中断,并一直延续至今。慕思每年进行4次经销商培训大会,投入巨大。很多其他品牌家具的经销商就是由于看到慕思对经销商培训能给受训者带来很大提升,因此转投为慕思的经销商。在每次经销商培训大会上,从经销商老板、经理到员工均有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讲师来自各大著名咨询机构。在接受过慕思的培训后,经销商反映不仅在知识体系上有了很大提升,而且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不爱发言变得爱发言,有冲劲,有激情。据统计,慕思共有11名员工在3年的时间里,由员工成长为公司的加盟商,平均年龄只有22岁。

同时,慕思公司内部还规定,凡是员工每年都有两次旅游的聚会,在工作岗位上比较优秀突出的员工,其父母都由公司借来东莞旅游,与家人团聚。而公司每年的前五名优秀员工,则由公司出钱为其开店,等赚钱后再还给企业。对顾客,在每年的圣诞节等特殊节日,公司都会为寄送一定的礼物,以拉近彼此的合作关系和塑造慕思的市场形象。让经销商、员工、顾客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照射和温暖。

以上在产品、营销、个性、人才上的升级都奠定了慕思的能在寝具行业后来者居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更让慕思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完全的凸现,在行业内整体缩水的情况下,逆势而上,成为行业翘楚。而这些元素的结合,让慕思形成了独特的、排他的、相对稳定的、富有感召力的核心价值。同时,这些因素决定着,慕思的模式可以复制,但不论是谁都无法像慕思那样做的如此成功。

这,就是慕思之所以能够后来者居上的理由。

闻希三:中国冠军企业峰会副秘书长、冠军企业案例研究中心运营总监

推荐第2篇:安希孟有幸得到网友青睐

安希孟有幸得到网友青睐

安希孟

附录是下载自网上的对于安希孟的表扬。“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这是当今中国某大学院系领导的自供,他们喜欢上领奖台。他们乐于把自己评为模范先进优秀。我安希孟也十分乐于当模范,不过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安希孟安贫乐道,不死乞白赖做官发横财。穷,要有志气,宁要饭,不要官,宁当奴隶,不当奴才。我希望大家要钱也要脸,爱名更爱节。你不当烈妇烈女,光当先进模范党员,也还是臭名远扬。面子上的事,就要得体得当,不要丢人现眼。西方格言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敢于承担罪责:列车出轨,四川地震,官员应该引咎辞职,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走向髑髅地,也就是各各他地。上绞刑架,绞刑架下的报告,而不是花团锦簇,佛光罩身,戴光荣花,做抗震英模报告。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山西绛县周明山堕落,就因了大提拔。大提级造成大堕落。四川地震,警花喂孤儿吃奶。就在有关机构提拔她当公安局长时,网友攻讦,这才罢休。进步哇!

说到表扬,咱就得表扬中国。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称,中国军费开支居于世界第

三。好!中国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斗地修反斗地富反坏右。会算计的中国学者会说我们每年的军费开支没有美国多多——可美国人民过的是什么苦日子呀!不过这要是让外交部的靓妞作答记者问,那回答一定是答非所问。除了敌对势力大帽子以外,外交妞没有别的托辞。Tibet问题,现然世界各大媒体和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先进国家,步调一致,谴责镇压。我们缺乏虚心接受批评的海量。国家行为,不受监督,尤其不受国际间监督,这过时的套路应该抛弃。四川大地震,中小学房屋倒塌严重,这腐败就没有中国媒体予以批评,要批评就变作国内外敌对势力。但是地震之阵痛还没有消失,中国文人就开始反击支援过自己的西方国家了。不过满清遗留的排外自大意识救不了中国。

湘军悍将胡林翼,一次帅领湘军水师浩浩荡荡逆流上行。突然一艘英国火轮船逆流开来,把湘军水师一条船掀翻。胡林翼一个跟头摔下来,他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世道变了。然而中国当今学人不知世道要变。以为加大军力投入就可以抵御和平演变。可是和平演变,世界大势也。

笑话的是,林则徐林大人却上书道光皇帝:“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土皇帝,土地主也!

这使我想到,即使旧时代县太爷,也是易地做官。就连小学教师,因了是近代从外国进来的西式教育,所以教师一般不在本村任教。我们村庄的常冠军秦孔思,就在外村他乡任教。家父,就是安希孟的老爹安受祜,也不在本村任教。这就是廉洁。到了我的弟弟,就是舍弟——注意,不是家弟,只有家兄——就敢于回本村任教当校长。这就叫地痞!可他不懂!还乐。

当时的一个民族英雄裕谦,也给道光主席上奏折说英国人犯了兵家大忌,肯定要失败,总结了八条,头头是道。裕谦守卫镇海,“誓与城市共存亡”,结果镇海被攻陷,裕谦投水殉国做成英雄。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英国人占据的地点!

可能这就使历史法则。不过今天违背历史法则的大有人在。把体现世界精神的奥运开成狭隘民族主义的孬会,这奥运还不抵制!

1900年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总共18811人!京畿一带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团民五六十万。但10天之内,北京沦陷:“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坏就坏在3000年未有之巨变——你3千年都老套路不变,可耻!

近代中国耻辱历史,就是敢于向西方先进文化宣战,可耻耶夫。1841年1月27日,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1860年9月12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1900年6月21日,慈僖太后对诸国(13国)宣战。然而,一次比一次败得惨。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在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死去。”必然死去。

中国文人的狭小器量,总也摆脱不了对外国宣战的小肚鸡肠。张健志就说航天事业关系到国家存亡,是反对美帝苏修,反修防修的大事。可是张健志忘记了卫星上天红旗还会落地,这是张春桥爷爷的教诲呢。他思考的和张春桥一样,是怎样才能不被美国骗入歧途。看来没有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这下子要被并入中国版图,就好比当初台湾西藏蒙古新疆被中国并入版图一个样。四川地震要是没有让中国人长一点世界主义眼光,老天爷就白白闹地震了。

环球时报驻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记者管克江陶短房雷达青木环球时报记者王亮最近以中国人特有的狭小胸怀,鄙夷地把国际社会的自由评论和对于中国的批评叫做反华噪音年。i说他们是挑刺、指责、而不是对于我们伟大的党歌功颂德。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凡是批评中国,就一定是歪曲,就是不正确,或者片面。郑启荣认为,中国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西方媒体报道,既不要对它们有过多期待,以为通过抗震救灾就能影响它们;同时也不必太失望。关键是中国走好自己的路。法国汉学家白夏4日在《世界报》评论版刊登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关注自己在世人面前所表现出的形象,对涉及中国形象的外国传媒报道也格外敏感。关注国家形象和尊严当然是件好事,但对外国媒体的评价太在意、太执著就不大好了,以“平常心”对人,以“自我心”对己,才能真正维护好中国的利益和形象。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近日也表示,对于西方的负面报道不必过激反应,“西方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明白西方媒体这一套——今天攻击美国总统,明天攻击中国”。不过,无论如何,平常心可不是对于外界批评掉以轻心,满不在乎,听之任之,脸皮城墙厚。当然对于表扬安公子希孟的,又当别论。

附录1,网友表扬安公子

最近看过安希孟的《孤独的哲学》这本书,这本书见解很有新意,这里面写的东西根本不像一个老头子写的。他很年轻!下面引用一段:

中国的春节显然具有家族性和封建性,和农事节期六畜五谷酩酊大醉联系在一起,总也离不开祖宗牌位,高堂祭礼。这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旧时代人翘首以盼的节日--可那是杨白劳的鬼门关!他是在年三十被迫画押的,也是在这一天上吊的!“北风吹,雪花飘”,这可不是文

人们感到惬意的事!“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鬼还是进来了!文人们健忘,于今大肆鼓噪中国节日要隆庆。旧的中国传统节日和吃喝紧密相连,乃因为中国旧式农耕文明总也解决不了肚皮问题。现今文人们鼓吹中国节,他们好像乐意作贪官们的御用文人!清明,吃!端午,吃!中秋,吃!腊八,吃!“民以食为天”,这话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文人们歌舞升平,同官们受贿,相得益彰!现在,人们看重文化而圣诞节显然和高雅团结和平友爱人性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制联系在一起。洋节日进入国民生活,肯定对国运有好处。情人节的确有些“人情”味,难怪青年人乐此不疲!这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不是吃,这就是进步!想吃元宵?天天有!想吃月饼?天天有!想吃水饺?天天有!

年关时节,进京送礼进贡车辆鱼贯而行,这是中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节日作的孽。旧节日不除,陋风不止,腐败和旧节日联系在一起。根子在旧文化旧观念上。西方洋节日没有负载这么多的陋习旧俗以及宗法意念!没听说过洋节日有腐败情事。天价月饼,万元大餐,香烟里夹着万元钞――肯定和中国文化理念联系在一起。中国节,腐败节;节日风,腐败风。这话听起来难听,可是这几个节日正包含了腐败--官员家人死后大出殡,上梁大吉,婴儿满月,嫁女娶妻,福星高照,官员们在旧节日收礼如仪――反正有学者文人替她们打掩护!他们兴师动众大收彩礼呢!我们离表现良好的“世界公民”“地球村民”还有差距――虽然我们不愧为炎黄子孙!!

春节具有落后愚昧保守恋旧重视家族血缘亲情的属性。它自身注定要衰亡。“以生命和鲜血捍卫春节!”,但是,凡是需要以生命来捍卫的事物,人的生命必定难以得到捍卫!生命诚可贵,但节日价不高!如此看来,似乎春节必定日益淡化!民众淡化春节,疏远家族血缘亲情,必定浓化人类之爱和世界人类归属感!我们要过那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的节日!“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的记忆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有人这样问。可是,这一切正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达!历史的趋势!必然的规律!不会过年不要紧,会过日子就好!年味淡不要紧,只要鞭炮污染小就好!春节不回家不要紧,车祸少,政府少闹心就好!请灶神请菩萨祭祖宗拜灶爷“筑长城”迎财神,哎呀呀!这种旧习俗旧文化,还用得着别人打倒吗?

很有决心!是吧!!

附录2,下面讨论的很像华北某省属大学的学术掌门人。集专横、暴戾、自私、虚荣于一身。小土地爷,当了个小头头,就什么好处也要侵占。看来,穷鬼也者,就是穷鬼子,绝不应该当暴发户做领导。转自新世纪网站。

傅国涌:历史只剩下了等待吗?

一位朋友经常感叹,他们单位的一把手独裁、自私,凡事都从一己私利出发,只要对他个人有利的,能捞到好处的,必优先抢占,每天上班就躲在自己的办公室,什么正事也不做,把份内之事也都安排给其他人去做,稍有不顺从,必遭他的嫉恨,立竿见影要进行打击报复,作风之专横,态度之野蛮,而且那么肆无忌惮,都令这位正直的朋友有点忍受不了,认为在这样的领导下,自己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并常常将原因归结于这位领导的血型、性格。(这说的可能是华北某省会大学)

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怎么?美国大学的领导也拼命拿国家社会科学经费项目?真正匪夷所思也。一所大学,只有官员或佩带护身符才最有学问,这所大学就一定没啥子水平,它

的教师个个窝囊废。)每个单位,大大小小,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中国版专制的缩影,与个人的性格关系不是很大,根子还是在于我们的体制,完全是从上到下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控制型的结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上级任命的单位头头是容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反抗的,他代表的是一级权力,哪怕芝麻再小,也是自成一体,他只对上负责,对下就可以颐指气使了,他掌握的权力范围内,他有资源分配权,他之所以尽最大可能地优先占有资源,这是他手中的权力所决定的。在这种权力机制下,即使他本性善良,也会被权力异化,逐渐变成一个冷血、自私、贪婪的人。

有时候,我会劝这位朋友几句,说一切都会过去的,这种体制也总有改变的一天。他的回答让我一时无语:“人的一生就那么些年,这样的权力体制一拖给你拖个几十年、一百年,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指望?”是啊,从这种落伍的权力体制过度到现代政治,起码现在还看到一点痕迹,没有权力的人活在这个社会是看不到什么出路的。(等待,那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文化模式,只能等待老王死,新王生,等待197

6、

9、9,秋,春雷一声震天地。不过若是叫老百姓盼着你死,等着变天,你这领袖或者系主任当的也没啥滋味。人民无能为力也,那是封建时代。)

改革到目前已成为一个虚词,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改革的意义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强势集团而言,改革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如何最大限度地占有财富、占有社会资源,如何继续世代保持荣华富贵,这是强势集团全部的出发点,对他们有利的,就要不惜代价去做,对他们不利的,也同样不惜代价阻止。于是,我们眼看着这个社会一天天地腐烂,整体上的、制度性的腐败侵蚀着社会的每个毛细血管,每个具备正常思维能力和良知尚存的人却都无能为力。民众,从来没有一个时候想现在那样感到无力,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挫伤了整个民族,使人艰于呼吸。许多时候,我们都陷入这样一种无力、无奈的状态中,思前想后,感到黑暗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强大得甚至还可以延续一百年。由于生命的短暂,我们很可能没有机会过上一天真正舒心的日子了。

改革和反腐一样都成为舞台上的道具,需要时伸手取来,不需要时放在一边。官场上,谁也不想启动一场风险莫测的改革,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权位比什么都重要已成为多数官员的共识。民间社会,马铃薯式的芸芸众生早已习惯了认命,即使打着各种漂亮旗号的人,有几个不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奔忙。改革,改革,多少罪恶借汝之名而行。正是在改革、发展的堂皇名义下,一个个房地产大鳄、IT神话、行业垄断的王国登场了,他们掌握了这个国家最大多数的经济资源,他们占据了借改革之名带来的全部好处,他们的利益是与权力不受制约的前现代政治捆绑在一起的,他们没有理由支持真的改革,保持现状乃是他们的首选。他们分享着美丽的大饼,生活在比天堂还要天堂的人间,他们当然不愿意进入没有人可以稳操胜券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当然不愿意花更多成本去创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机制,因为他们在世俗社会的成功本来就建立在不公正、不公平的基础之上,公平、公正是他们的克星。

历史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等待,也只剩下了等待,什么时候天才会亮?没有人知道,不会有人知道,也许很长,也许很短。(唉,安子叹惋,美国的社会制度何时介绍到吾华?最敌视抵触美国的应该是贪官,何以中华小文人也拼命仇恨美国??)

推荐第3篇:慕课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ive Open OnlineCourses, MOOC)又称“慕课”。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和教育信息化浪潮的一个重要部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迅猛发展,并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产生了并正在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时间,在各国政府的教育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们、教育研究人员、大学校长、教授,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慕课学习者中,既有人为之振奋,将慕课的兴起喻之为“象牙塔的倒掉”和“大学的革命”;也有人对慕课嗤之以鼻,认为它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觉得它并不会对大学产生多少影响;而更多的人则是不知所措。

面对慕课来袭,大学究竟应该如何推动和发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尤其是如何将慕课与大学自身的发展、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与大学所承载的社会使命等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将成为摆在今天每一位大学校长面前的一个重要且无法回避的攻关课题。

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就大学如何推动和发展慕课给诸位校长们提供八点建议。

一、跟踪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就世界范围而言,普及化、国际化、信息化可谓当前高等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其中,普及化使得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际化绝非单纯地吸收国际留学生、引进外籍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师出国比例等,它更多的是通过国际合作来提升大学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信息化则是从工具、资源、过程等系统的各个环节,以信息与通讯技术来变革高等教育。世界高等教育的这三大趋势,在慕课这儿可以说是融于一身,它正好顺应了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普及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这三大趋势。因此,大学校长理应跟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自己的大学积极推动和发展慕课。

二、选修一门慕课,体验尝试

常言道,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须亲口尝一尝。大学校长们要想知道慕课究竟对大学教育教学变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学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大学应该怎样来推动和发展慕课?其中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我想恐怕就是选一门慕课进行学习,校长要亲自体验一下,尝试一下,哪怕因时间和精力问题无暇顾及最后不得不辍学,也要选修一门课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些校长在这么做了。北京大学李晓明校长助理不仅自己修课体验,而且自己亲自上课,带领团队在Courera上开设课程。复旦大学的陆昉副校长亲历亲为,积极推动复旦大学的慕课发展。

三、理性冷静地看待慕课,既不盲从也不漠视

其实,大学是否需要启动慕课计划、推动和发展慕课,大学为什么要推动和发展慕课,这是需要理性的、冷静地思考的问题。在如何看待慕课这个问题上,大学校长应该持一种理性冷静的态度,既要避免盲目跟风,狂热鼓噪,也要避免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校长要紧密地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理性有序地推动和发展慕课。

四、深入研究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

大学校长不仅要了解和体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更要紧密结合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大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今天的大学不仅要有全球眼光,而且还要不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为此,大学应深入研究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模式,积极探索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世界大学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及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之类的课程与资源运用于大学内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大学要推动和发展慕课,首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慕课。

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推动和发展慕课的前提。

五、制定教学信息化宏观战略与政策

与推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一样,大学应当审时度势,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教学信息化宏观战略与政策,尤其是要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微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大学课程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布局,系统变革,循序渐进。

六、加入大学课程联盟共建共享

慕课兴起,国内大学闻风而动。北京大学积极推动与edX和 Coursera的合作,清华大学设立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研究中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慕课中心,成立了面向中学的由国内20所著名中学发起的C20慕课联盟。许许多多大学摩拳擦掌,积极推动和发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为了实现上海各高校课程、专业、师生资源共享,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由重庆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的、自愿结成的、非盈利性、非法人、开放性的高校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

对于国内大学而言,我们不仅可以与edX、Coursera之类的国际机构合作,将自己的课程面向世界发布,也可以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共建共享。大学不仅可以借助这些联盟和平台提升自己大学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深化和发展大学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身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水平。

七、立足校内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大学推动和发展慕课,不应当是为了赶时髦。大学应当利用推动和发展慕课的这一契机和举措,紧密结合大学自身人才培养实际,立足校内人才培养,不断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大学教学改革,践行大学社会使命。为此,大学推动和发展慕课应当纳入到大学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加以系统考量,整体规划,应当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等之类立校之本的东西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校内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事实上,在国内高校中,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这么做了。

2014年1月16日,复旦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2014年4月1日复旦大学将登陆全球慕课平台Coursera。在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看来,此举标志着复旦大学对如何建设慕课、运用慕课、发展慕课形成了共识,也有了自己的思路,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接受上海教育新闻网记者刘时玉的采访时,陆昉副校长说,“我们希望一方面把复旦的课程推向社会,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希望引领校内的教学改革,使在线教学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把慕课建设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

八、积极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在推动和发展慕课的过程中,不同的大学,在心态、动机、目的和意图几个方面也许略有不同。一些大学,积极推动慕课,似乎有加入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的味道,同时,另外一些大学则更多地着眼于深化大学课程改革。还有一些大学,则着眼于践行大学的使命。无论是哪种动机、目的、心态和意图,在推动和发展慕课的时候,大学应当积极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推进。避免“一窝蜂”,避免“瞎折腾”、“搞运动”。

推荐第4篇:慕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自提出以来,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在变革过程中,既有建设性探索,也不乏颠覆性的尝试,甚至有诸如“学校消亡论”、“课堂消亡论”的论断。但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等特征,对教育教学产生极大冲击。尤其是近期“慕课”强势来袭,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1]。“慕课”提供了一种支持泛在学习、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空间,使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向注重交流与评估的多向互动;使个体认知转向分布式认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其基本动力,知识生产胜于知识消费是其基本学习理念。它改变了人与人的共生关系,倒逼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的学校若不改革,可能会沦为世界一流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1];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若不变革,可能会沦为“慕课”平台的自习室。面对“慕课”对课堂教学的挑战,须重新审视面对面教学的处境。巨大的挑战之下亦蕴含着变革的机遇,“慕课”为课堂生态的重建提供新的定向。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一) 开放性课程设计打破了课堂教学封闭性的局限

“慕课”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学习,再到当前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慕课”的本质属性均沿承了开放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主张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不论学习者的性别、年龄、种族、经济等状况,向世界任何地区、任何人提供能够充分满足学习需求的学习机会。而“慕课”在沿承开放教育基础之上已远超越最初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开放的内涵,它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了上课、分享观点、信息反馈、完成作业、评估学习进度、讨论学习内容、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等学习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均是开放的。“开放”正在成为一种价值,任何学习对象均可在任何时间自由选择注册学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分析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共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关照不足。进而为每位学习者设计差异性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反馈资源等,凸显了个性发展,冲破课程教学方式的“标准化”藩篱。

(二) 多主体的交流互动拆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森严的壁垒 “慕课”平台引入了社交理念,来自不同地域的授课者与学习者依托网络社区进行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多主体、多向互动的分布式认知结构———认知不仅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还发生在人与人、人与平台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构建学习互助的亚群体,并随着学习者的不断聚集进一步衍生出课程的相关网站与资源库[11]。教师或助教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在线参与到学习者的讨论区,或者筛选出集中且意义较大的问题,以文字整理或视频形式进行系统解答。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参与,“慕课”借助社会化网络工具,形成了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大、更新的学习共同体,拆除教师与学生之间森严的壁垒,摒弃了传统教室里等级分明的权威形象,师生之间用平等、民主的协商来取代教师的专断。

(三) 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摆脱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局限 微视频与交互练习是“慕课”核心的学习资源。一般而言,“慕课”的教学安排按“周”布置,教师规定好每周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为多个知识模块分别录制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视频即为课程信息传输的核心形式。它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编制,短小精悍,反映了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个问题展开教与学活动的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局限。同时,微视频的学习逐渐由易到难进阶,呈现的是一种基于知识点的知识图谱式的学习路径。相对于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更加有利于学习者集中精力,体现了“做中学”并强化了知识点的练习。此外,大多数的交互式练习都是课程服务器按照程序自动评估打分,最大的优势是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估,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课程服务器将会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提供相应的讲解视频或其他材料,以强化学习。

“慕课”本身也逐渐显露出了更多的现实困境,它们要比上述外部因素严重得多。这更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第一, 注册者众多,认真者较少,完成者寥寥。 第二,“慕课”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任课教师压力巨大。不是所有“慕课”课程都引人入胜,也不是所有教师都适合担任“慕课”课程。

第三,“慕课”课程必须由高深的技术作支撑。 第四,“慕课”的接受效果不甚理想。有 第五,评价与测试是最大难点。

“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总体关联的系统。“慕课”作为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将原来课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在线微课程放在课下预先进行,而将原来课下进行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来进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课堂“翻转”改变了原有课堂教学要素的动态组合,势必引起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课堂教学生态的重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建课堂教学理念.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观以“控制教学进度”为特征,常常以教定学,教师控制、主宰着课堂。“控制”、“主宰”均意味着一种外力、服从和被动,这种课堂教学观将教学过程等同于认知过程、知识传授过程,将课堂变为“教堂”。

(二)重建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终身教育的价值追求,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它们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是同一门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同维度,也是教育境界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层递性的表征,突出的是生命主体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的是超越“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能力发展,升华的是个体完整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重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慕课”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翻转”,为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带来了契机。“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将传统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认知目标放在课下利用在线学习实现,而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整个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

(四)重塑课堂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动态发展构成了复杂的课堂教学系统。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为课堂教学环境带来了新的属性。

推荐第5篇:慕课

以科学技术的角度谈慕课

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什么?慕课是一个短语Ma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M”代表Ma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意思。

慕课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慕课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慕课的起源及发展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请著名大学加盟并提供在线课程平台xMOOC(x表示扩展或加盟,不同于c表示联通主义的含义),在课程学习环节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注册学习,而在课程结业认证等环节收费,从而形成资本投资收益的商业模式,很快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公众对于网络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造成了今天大众热议的MOOC演变成在线教育的代名词的状况。

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均已入驻中国。如果说2012年MOOCs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海啸”,那2013年在中国教育界也算是刮起了阵阵“飓风”。近20场关于MOOC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

慕课的优缺点

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对于慕课风暴,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三个特点:

首先,慕课广泛的开放性。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受众非常广泛。所谓“大规模、开放式”,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人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其次,慕课的透明性。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最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从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要大胆肯定MOOC作为在线课程教学的诸多优点,即:

1.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即时在线测试开展课程教学,十分易学;2.模板化的课程结构易于工程化复制,规范化在线课程建设;

3.名校名课免费向全球开放,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互换和共享;

4.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时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员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5.基于社会性交互工具软件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6.虽然课程上网建设成本较传统教学高,但是教学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广种薄收”的实施策略,资本投资收益率较高。

总之,MOOC一是通过标准化的线上课程教学实现高水平大学教学资源受众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拓展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链;二是社会资本和资源介入高等教育引发知识产业链重组,促进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工与重组变革进程。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阐明MOOC的课程在教学实践和技术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即:

1.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就继承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2.从教学论的视角,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

3.现有的国际上40多个MOOC平台与以往网络教学平台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完善,自身尚处于“婴幼儿”阶段,不能因单门课程的注册学员多而一叶障目,过度夸大其平台的教育性和技术性功能;

4.与以往的开放远程教育系统相比,MOOC仅是课程教学层面,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与其它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5.MOOC课程仅仅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所以既要欣慰少数学员学有所成,也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关心对另外90%学员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正如丹尼尔指出的,当前许多MOOC在教学法方面还是非常传统的,教学质量也不高。

MOOC的兴起和发展可理解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契机。在认识层面,MOOC引起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教育部门领导、大学管理者、教师和社会公众对在线教育的普遍重视。而在实践层面,无需照搬美国MOOC做法,或完全另起炉灶运动式搞一套所谓的MOOC系统,而是应该从整个在线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问题、机遇、挑战和对策的大系统,辩证认识和发展MOOC,从单一的“课程”层面扩展到系统的“教育”层面,从单一的“网络教学”扩展到“混合教学”。

慕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慕课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冲击将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说,面向世界开放的慕课,是一个国家展示其教育实力的平台。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能提供给慕课的课程及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就是该大学的教学水平或该国高等教育实力的呈现。某种意义上,慕课是大学与大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武擂台”。通常讲的一国文化软实力,确实可以由此在全球学生面前见个高下。不过,仅就慕课三大平台皆由美国大学搭建并唱主角而论,中国教育界便已先输了一阵。

在微观层面上,慕课不只是课程共享,还是教学技术的成功创新。自从MOOC在美国兴起,近些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李晓明就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得益于20多年的网络教育实践,慕课很快形成较为稳定实用的基本教学模式。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国内高校沿袭至今的教师说、学生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从技术上被打破了。课程设计的精细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教师督促式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在兴趣驱动下的学生自我探究。教育界倡导多年的“探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真正得到了实施。

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与上述形式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它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它会不会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为什么有人认为它一定能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首先,MOOC本身并没有如此大的魔力,能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因为现有的MOOC课程及其支撑平台只是在线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自身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既有明显优势,也有严重不足。但是,如果以这次“MOOC运动”为契机,肯定MOOC的同时,再借鉴开放远程教育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完善和发展MOOC,并进一步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混合教学改革,从教育理论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等方面科学发展在线教育大系统,的确能够加速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进程。

其次,需要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历史观视角,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解和完善MOOC,不要过度宣传并给其贴上一个“革命”的标签。事实上,对于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问题,很早就已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于在线教育,我们国家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一些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以及传统高校数字校园中的网络辅助教学等,这些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了十余年,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在线教育发展类似,在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支持服务、质量保障与认证、混合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系统化的成果,正在不断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另外,历史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多次出现过要革命的预言,但事实一再证明往往言过其实。

最后,2013年国际上逐渐转向融合以往网络教学务实发展MOOC,而国内高呼MOOC的声势却有增无减,照搬美国MOOC课程建设模式和商业运行机制,既缺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指导,也缺乏创新的可行方案和顶层设计,行政化打造所谓的MOOC平台与联盟,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贻误科学发展在线教育的良机。所以辩证认识和分析MOOC,借鉴MOOC的优点,从教育视角而非技术视角来系统梳理和创新已有的在线教育体系,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基于系统工程思想,面向校园内学生和校园外学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完成我国在线教育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实践指南,科学稳步地推进在线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MOOC也许还不足已称之为一场革命,但是其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却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借助MOOC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MOOC已经进一步使得传统大学认识到在线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深入理解了Bricks与Clicks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未来,所以,要抓好这一良好的机遇,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等全方位、深度推进包括面向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系统化的混合教学改革。

其次,应借鉴MOOC重构开放教育体系,明确高等教育职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态圈已经形成,高等教育踏入到了互联网生态圈之中,并与工作职业生态圈融为一体,工作目标即是学习目标。可以借鉴MOOC在高等教育运作模式方面的探索经验,传统的品牌高校、地方高校、开放大学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参与并找准各自的生态位,重构开放教育体系,优化生态链,并要未雨绸缪,制定自己的应对之策。

最后,促使高等院校进一步基于信息技术、传播科技与学习科学的成果,不断优化面授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多方资本和技术资源,强化高等院校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否则,不进则退,终将被淘汰。

慕课对大学及老师的影响

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应该成为国内名校的探索方向。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

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尽管慕课有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与真实的大学课堂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距离和差别。

比如说,“在学校的课堂上,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最有针对性的回答,直接互动交流,但在慕课上,就算我们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却无法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就业环境状态下,中国在校大学生选择慕课的不可能占大多数,部分学生可能开始有些兴趣,但能坚持学完课程的人很少。“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上名校,注重的未必是上什么课,而是拿一张什么样的文凭,用人单位也是如此。”

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慕课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毫无疑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包括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等等。如果有一天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没有人选择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准备课程。即便是现在没有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也可能预先或同时在线上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这也是对现实课堂上教师的无形压力。这种评价是公开而透明的。

伴随着慕课等线上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海量教育资源触手可及,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地位似乎岌岌可危。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会在“电子教师”面前退居二线乃至消失吗?

面对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惊人地一致:教师这一职业永远也不会消失。 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目的的教育,就好像没有画的画框。在信息技术带来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师的职业反而会更加重要。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的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觉练习的习惯,绝不是冰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或其他移动终端所能教的。

尽管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人们都认为在未来5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Edgar Morin呼吁公众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他说,现在,不论从小学到大学,知识性的东西都教得太多,但做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这,正是未来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曾担任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副院长的欧燕华现在是一名自由讲师,专门教授有关幸福的课程。在她看来,科技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一定会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但同时有一点很明确,科技仅仅是工具,使用的人更重要。 学校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欧燕华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智慧,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其成长,使之成为一个“全人”。从这一点看,科技的进步永远无法替代教师。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教育就是从外部世界把信息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因此,欧燕华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育革新对教师人格的要求反而更高。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教师怎样利用工具,塑造学生的内心,为人性的成长服务,将成为教师最大的任务,而这,其实也是让教师的角色回归了本源。

慕课可能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在大规模的慕课背景下,我们不妨设想,在不久的未来: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把知识要点的讲授交给大师,把学生的训练、拓展、辅导引入课堂。

教师的职能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中将出现慕课资源的研发者和主导者,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的优秀课堂组织者,课堂教学普通辅导者。“教书先生”将慢慢淡出教育舞台。没有优质慕课资源的教师将成为一般的课堂辅导员。

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学生听课学习知识要点,将突破时空的限制,变成全景式学习。

教师的授课资源将出现高保值和高增值。靠精彩的网络授课,教师可以树立起饮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名师形象,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网络授课堂而皇之地获得巨额收益。

教师职业技能评价将发生根本改变。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价不再以职称、资历为主要依据,年轻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个人魅力,凭借自身智慧和精彩的演绎,赢得社会公开公平的称道,成为网络授课新锐,成为倍受追捧的教坛明星。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翻转课堂”将成为主流:学生通过各种网络终端途径点击慕课自学,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巩固;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先通过慕课学习知识要点,再进行互动训练、拓展训练。师生将用大量的时间开展活动式素质教育。

推荐第6篇:安希孟 关于中西方文字和语言

安希孟

西方哲学一以贯之的传统是重言语轻文字,其结果文字服从于语言。苏格拉底聚徒讲学,不立文字。柏拉图称文字是儿童的玩意,而言语却是成人的智慧。亚里斯多德轻视文字。西方传统认为,声音接近于所指,书写由声音派生,文字是软弱的。言语表达思想,而书写则表达言语。言语和文字的关系是:文字表征言语。汉语汉字却不然。因而从哲学上看,汉语汉字取代拼音字母而“王天下”,可能是行不通的。拼音文字注重拼音,更多的是言语,而不是文字,其文字使其言语具有聆听的性质。象形文字注重的是文字,而不是言语,其性质在于阅读与目视。中国文化是重书写的文明,更重视目视。西方文明则重声音、重言说、重聆听。逻各斯中心论通过确立在场的声音来贬低书写,把书写当作声音的从属。西方逻各斯中心论认为声音是中心。说话比书写更重要,离人更近。文字是间接的听写。西方文字的拼音性表现为说话对书写具有优先性。音符是一级能指,字符是二级能指。言语可以与事物吻合,而书写则不然。言语或声音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人们发出声音,在瞬间即和思想一致。文字或书写则与思想隔了一层。逻各斯中心论,也就是声音中心论。西方传统是把言语放在文字之上。形而上学把言语当作存在的逻各斯。言语与实在直接切近。书写是言语的表现形式或补充形式。我们应当以开放心态看到汉语的弱点,并且热情地学习和推广外语,以他山之石来攻玉。

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语言是观念的符号。洛克说,音节清晰的声音被我们公认为是最方便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物是两回事,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象形文字则不然。象形文字与对象有相似性,描摹性,而语音符号则是指能聆听的符号,故西方重聆听,中国重目视。

希腊哲学是“逻各斯中心论”(logocentrisme)。Logos就是语言、理性。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柏拉图学园的“校训”是:“不懂几何学者莫入”,显示了理性精神。希腊哲学因而同数学有关。但数学,尤其是西方数学,早已摆脱了具体的二块石头、三朵花而抽象出“2”、“3”。这已不是象形文字。高度的数学抽象产生于希腊哲学。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为水,并非具体的水,而乃湿气(包括雾气、湿地、潮润、阴性)。中国没有追求万物本原的思想。中国的八卦二进位制是典型的象形符号,从八卦中不可能产生科学也不可能产生哲学。希腊文中的火、气、水,都不属象形文字。

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把言语看得高于文字。言语是存在的逻各斯,书写不过是言语的表现和补充。西方哲学认为说话具有优先性,书写则因为缺席而失去言语的活力。书写陷入僵死刻板局面。拼音文字注重聆听和言说,象形文字注重目视和书写。胡塞尔认为,书写是替代,书写使意义更普遍地得到传达,但书写远离起源。书写是实际的言语的派生物。只有借助于阅读,使声音再现,才能使意思重新说话。西方人认为,说话比书写更自然,是活生生的。文字只是用约定符号来描述所说的话,是间接的听写,是僵死的。因此,逻各斯中心论又叫语音中心论(phonocentrisme),其实是以人为中心。胡塞尔就是语音中心论者。西方智慧认为言说比书写更自然,离人更近。文字是用约定的符号来描写言说,是间接的听写,是僵死的。西方文字的拼音特征表明言语对书写而言具有优势地位。西方人认为表音文字更适合于交流,它有固定含意。说话——文字——思想,这表明表音文字优于象形文字。德里达认为表音文字幼稚,其实他是错误的。形而上学的秘密在于它是写音文字。德里达批评“在场”的形而上学,因为根据这种形而上学,说话所表达的观念对象就是在场,文字不过是工具,书写只是记录的符号。中国文字不是工具,不是记录声音(德里达)。然而,逻各斯中心论以声音和在场为中心,因而言说对书写、同一对差别、真实对虚假、善良对邪恶、生命对死亡、美丽对丑恶、存在对虚无具有优先地位。我们对此不会反对。前者在场,后者不在场,即不存在。无是有的缺失和匮乏。无是不存在的,不是本体。在柏拉图看来,书写(pharmakon)不过是为了唤醒对理念的记忆。

语音中心论是指语言学理论中的重讲话轻书写的倾向。这种观念强调口头言语的重要性,把言语放在第一位,认为它是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在场的、生气勃勃的,而书写则是第二位的、外在的、自我不在场的、死气沉沉的,它只是讲话的复写,言语的抄本。这种观念就是现代语言学中流行的“表音书写”的理论。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Heidegger,Martin,1889—1976),西方排除书写概念。逻格斯中心论必然包含口语中心论,以为口语能完善地表达思想。西方有单纯录音的表音文字,使语言上升到首位。书写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录音机`麦克风是西方的发明,教堂讲道重视聆听和音乐。中国传统是书写中心论,立字为据。中国人相信白纸黑字。中国文字狱很发达。

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一贯追求超时间的永恒的事物,如本质、存在、真理、上帝等。他们依据某种无懈可击的基础,一种第一原理或无可置辩的基础来建造整个意义的思想体系。在这个等级中,所有同基本原理或中心有关的事物(如本质、存在、实体、主体、超性、上帝、人)都表明了显现的永恒性。这种形而上学的根本是一个永恒的中心,这就是逻各斯中心论:这既指思想也指说话(在基督教中指的是上帝的话语或道言)。故在西方,逻各斯表示宇宙的道,又具有言说的意义。因此,逻各斯中心论包括了以口头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学。在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都以此为前提。在西方语言系统中,言语、文字、写作,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等级系统。逻各斯中心论即言语中心论,也叫语音中心论,认为言说是语言的本质。声音是我在场的证明。胡塞尔说,“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在听自己,当我听自己的时候,我同时理解我的言说。”人类的身体和语言直接联系在一起,因而言语更自然一些,而写作则具有约定的性质,离人体更远,具有人为性、派生性。言语是思想的外化,最后才借助书写表现出来。这就是思想——言语——书写。在说话时,我可以听到说话的自我,而在写作时,却没有这种直接当下性。因而,言语是活的,写作是死的。我因此欣赏逻各斯中心论,不认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是对西方的传统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逻各斯中心论与“是论”、“有论”、“在论”(即本体论)有关。声音同“在场”有联系,东方不是声音中心论,故没有“是论”、“有论”、“在论”,而是虚无主义。中国无哲学,同汉语无“是”论有关。中国人相信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贬低聆听和音节,这阻碍了中国科学。西方人是眼空无物,发展了听力。先有关于事物的言语或声音,后来才有文字,故西方的拼音文字符合规律。言语可以与事物相符合,而书写的文字却不一定。在思维的各种表达方式中,言语或声音是最好的。言语是首要的,文字是派生的、第二位的。言语是自然的,文字是约定的。言语是自我在场的,文字是不在场的。言语是内在的,文字是外在的。言语是生动的,文字是死板的。声音中心论是重言语、轻文字,认为言语优于文字。语言本质上是言语或声音,而不是文字或书写。 古希腊人重视演讲。道成肉身的道是逻各斯,即言语,而不是文字。上帝的道不是上帝的文字。西方重言语的结果就是:文字应当是声音即言语的副本。文字不应当凌驾于言语之上。在中国则不然,象形文字的繁难不依赖于大众的声音,故尔读书人的地位高,不同于寻常只会说话,只知道有声音的老百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掌握了文字符号的人比聆听者、言说者地位高。西方的声音中心论与在场的形而上学相一致,故西方有发达的本体论或存在论。汉字重书写,不重声音,人们常常念错字,故难以表达思想。

保罗•利科(Ricoeur,Paul,1913— )认为:“西方文化中拼音文字的胜利和所呈现的文字附属于言说的倾向,表明文字对声音的依赖性。” 西方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以来就对文字不信任,认为心灵是文字之父。这近乎宗教情感。卢梭认为,文字文明也就是书写语言是邪恶之源,因为文字使人与人隔离,而说话则必须亲近。他认为文字导致暴虐政治和不平等。读书人对不读书的人有特权。书写忽视读者。真正的语言应当通过声音来表达热情。说话不像文字那样导致疏远和距离。按西方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书写是图画,它模仿说话,但只是近似的,不是生动逼真的。书写的特征是离开话语的特有语境。利科主张用书写取代说话的地位。但亚里斯多德说:“言语是心灵过程的符号和表征,而文字则是言语的符号和表征。”

语言哲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ure, 1857—1913)分析过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语言只有音响形象,但人可以把它变成固定的视觉形象。“语言是音响形象的贮藏所,而书写则是这些形象的可感知的形式。” 他认为言语优于文字,先于文字。语言的本质是言语,而不是文字,文字是缺少生机的。他不同意说书写或文字优于言语。“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惟一的存在理由在于它表现前者。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人们(不应该)把声音符号的代表看得和符号本身一样重要。” 他批评重书写、轻言说,把视觉形象放在音响形象之上的做法。“文字从元首(言说)那里僭夺了他无权取得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音符是一级能指,字符是二级能指。人们首先说话,然后才书写。言语和声音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声音与思想直接一致。言语是活活生的,而书写则没有这种直接性和亲切感。这一对比十分适合于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关系,因为象形文字更注重书写,拼音文字更注重声音。

汉字是表意文字,与西方表音文字不同。德里达认为汉字是“种哲学”的文字,因为它同声音分开,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澄怀观道。 德里达这样说,可能是一种谬见。柏拉图在《斐德若篇》(Phaedrus)中讲了一个故事,苏格拉底说,埃及一个古神叫图提,他发明了数学、算术、几何、天文、文字(可能是象形文字),图提带着这些礼物来见埃及国王。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国王拒绝了文字,因为他认为文字是死板的,无生机的。 图提因而是书写之神。阿蒙(Ammon 价值的主宰)认为这是有害的药,因为人们如果有书写,便不再记忆。阿蒙神只说不写。德里达认为,这个故事表明文字是令人沮丧的。西方似乎不重视书法和文字。德里达说,苏格拉底没有书写。西方文化的传统是言语优于文字,因为言语是本原的,自然而然。文字是派生的人为设置。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讨论了两种文字,认为真正的智慧是写在学者心中的,即口说的语言:“你说的道理是既有生命又有灵魂的哲人的文章,而文字不过是它的影像,是吗?”苏格拉底点头称是。书写文字如同药,在治疗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柏拉图把书写文字称作不利于人的生命的“异己”。 文字削弱人的记忆,与思想隔了一层。说出的逻各斯比写成文字的逻各斯高一个等级。一切说话都是在场,都是直接出席。说话所发出的声音更接近思想,更接近逻各斯。在西方,长期以来,字母文字比非字母文字高一个级别,这个秩序很好。德里达试图证明非拼音文字比拼音字母好。 后结构主义者据此提出“非(字母)文字的图像游戏”,显然是开倒车。口说优于文字,言谈优于书写,这是西方的传统,我认为这比较恰当,因为书写文字具有歧义性和模糊性。不过德里达并非倡导书写中心论。他认为书写是对语言的增补,因为语言具有先天不完善性。通过增补,言语和书写的绝对差异消失了。然而汉字不是汉语的增补,二者的裂痕和界限正是脑体差别、文化人与劳动者的差别难以消除的原因。中国书写与话语分离,因而造成读书者的特权地位。

数学和逻辑史验证了拼音符号文字的优越性。没有拼音符号便没逻辑与数学。中国不少专家认为,古代中国没有逻辑,而西方重要数学史也没有为中国开列专章论述。拼音文字有利于文化多元化。象形文字造成的是极权专制和愚民政策。中国的象形文字大大束缚了中国人的思维,也延缓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因为使用象形文字难以把数学思想符号化、公式化、条理化、字码化,中国直到“*”还批评“公式化”和“教条化”,反对所谓“形式主义”——但按照古希腊哲学,形式也是四因之一,没有形式,焉有法治、民主与科学!看来西方就是形式主义和公式化(中国古代没公式,因而没科学),而公式化、条理化又离不开字母文字。中国式的教条主义其实不是真正的教条,而是首长头脑激凌的产物。中国古代没有逻辑,也与中国文字不是拼音符号文字有关。没有符号,没有字母,难以有逻辑公式。哲学思想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一样,都是公式化公理化格式化。缺乏公式,缺乏以符号表达的公理,使中国数学与逻辑思维落后。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习西文的形式主义与格式化,这也有利用法制与民主程序。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就不提中国古代的数学史,因为中国没有“代”数(即符码),没有“几”何(几表示数字),也没有化学符号、方程式、物理定律,特别缺乏系统化、公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因为这是繁难的汉字所做不到的。古代中国的数学“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影响”。 人类数学史严格说来是在纪元前600-300年间产生的,而符号文字也是同期产生的,这不是时间上的巧合。希腊人在文明上首屈一指,在数学史上至高无上。公元前775年左右,他们把象形文字系统改变成拼音字母系统。这样,希腊文字便更理性,更适合于记载历史与思想,比象形文字更便于普及。象形文字同文化专制和蒙昧主义愚民政策联系更密切。希腊的科学民主法治和拼音字母文字的普及与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

早在柏拉图那里,数学概念的抽象化程度就很高。柏拉图的数学思想不包含物质性,不包含具体事物,不象形。数学概念不依赖于其实在性。希腊人重视抽象概念,并把数学思想当作进入哲学门的阶梯。数学的抽象概念与哲学抽象概念如善和正义是一样的。这就是文字语言符号化和字母化的原因。拼音化的字母文字与抽象观念和能力有关。今日的数学公式、定理、准则是用符号化的拼音文字表示的,这归功于字母,而难以用象形文字表述。若用中文表示,就不是公式,而顶多是话语。这些,都要归功于希腊人、波斯人、犹太人、埃塞俄比亚人、阿拉伯人、罗马人、印度人和黑人的混合与杂居。

数学是通往科学大门的钥匙,而字母却是数学的工具,因为字母是“代”数,代替一切数字,如x。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同中国古代的壹、贰、叁、肆、伍„„相比,就比较容易学。阿拉伯数字也是字母文字。数学重抽象而不重具体。同样,拼音字母也重抽象而不重具体。汉字则重具体而不重抽象。在表达定义和公理时,拼音文字比象形文字技高一筹。克莱因说,古代亚历山大里亚时期还不曾运用字母代替或表示数目。他们不懂得用字母代表一个数目 。这正说明用字母代表数字是可能的和重要的。然而,亚里斯多德却用希腊字母表示任意一段时空,如“B的一半”。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用字母表示一类数。帕普斯(Pappus)也这样做。这表明用字母更能促进代数方法。象形文字能作为代数的符码吗?西方拼音文字为数学开辟了广阔前景。科学归功于希腊人。希腊人也当之无愧——因为同一个抽象的三角形或代数方程能适用于几百种不同的自然物体。这正是数学的奥秘与力量之所在。

莱布尼茨后来说,汉语方块字缺乏一种明确具体的意义。 莱布尼茨之所以背叛自己,是因为他是数学家,希望有一种形式语言代数,因而有一种合理语法。他从拉丁语法开始,希望形成一种世界通用语法。汉语的模糊性是17世纪西方文学的老生常谈。纽霍夫(Nieuhoff)说:“没有任何语言会有如同汉语那样的歧义的、必须通过不同发音来理解的字,由此而造成的不便,令人愁眉不展。”

西方自古重视口头语言,即演说。拼音文字表明重言语。基督教的圣保罗和路德相信:救赎来自耳听(Salvation comes through the ears)。保罗写作书信是为了可以大声诵读,而非默念。印刷术的发明导致快速默读。基督教重视口头文学的神学。这是在口头语词的语言事件中遭遇的文学。圣经是福音宣讲(Kerygma,宣告,布道)。基督教重视教堂布道,它意味着大声宣读,意味着被人聆听。 神学的任务是将文字转化为谈话。据说荷马是吟游诗人,到处游说。赫尔墨斯传达神谕,用的是言说。说话和口头诵读都是解释。文学的动力来自口头语词的力量。口头语有力,而书面语软弱。西方这一传统与中国重书写大不一样。西方认为,书面语言缺乏口头语言的原始活力。柏拉图强调书面语言的软弱和无奈。所有书面语言都需要转化成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是语言的异化,是与谈话的疏离。“语言”一词本身表明具有被口头说出的原始形式。口头语言一旦被变为可视文字,就失去其魅力。聆听变成目视,其力量就大大削弱了。原始形式的语言是被聆听而不是被目视的。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更容易被理解(伽达默尔)。

推荐第7篇:学生宿舍安全月策划书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学生宿舍安全教育月活动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一、活动宗旨

活动主题:提高安全意识,创建和谐宿舍

宿舍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将会在“家”里边度过,这里也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广大莘莘学在子展现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安全意识是我们在“家”中和谐成长的基本保障。安全就在你我身边,提高安全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二、筹备委员会

长: 李峰杰

副组长:

刘阎

三、总体规划

1.示范周

活动时间:5月2日——5月4日

活动内容:

1.安全教育活动宣传,在学校主要活动场地(食堂前)出板进行宣传(宣传部配合) 2.取得学校广播站的配合,在中午和晚上的广播中进行广播,扩大宣传效果

3.对学院宿舍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评分 4.总结成绩,评出星级宿舍

2.例行工作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活动时间:5月7日——5月30日 活动内容:

1.每周周

二、四检查宿舍 2.周五总结、评选工作

3.下周周一宣布每周的优秀宿舍评比情况

3.主办单位:软件技术学院学生会 纪检部

4.协办单位: 软件技术学院学生会 女生部

生活部

四、奖项设置

对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并打分,按照分数对宿舍分优秀等级 三星级宿舍占宿舍总数的1% 二星级宿舍占宿舍总数的2% 一星级宿舍占宿舍总数的3% 获得星级的宿舍将在每周一的宣传板、宿舍楼前进行通报表扬

三星级宿舍可获得有学生会颁发优秀宿舍奖

五、具体分工

责: 李峰杰

项目负责人: 刘阎

王洋

李光鑫

周东方

工作安排

A

组 负责学

一、二号楼检查和评分

长 刘阎

副组长 郑凯

李舒垚

员 郑凯旋 赵晓彤 陈成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B

组 负责学

三、四号楼检查和评分

长 周东方

副组长 朱炎

耿康坡

员 张钦贺 李东举 伍明松

史晓峰

C

组 负责学五号楼宿舍检查和评分 组

长 汤蓬勃

副组长 代彤果

员 姚培

朱艺丹 张婷婷 魏婷婷

樊圆圆

边梦雪 王意晓 潘俞君 陈嘉琪

李明

牛怡君 高婉璐 宋世敬 张耀天 张春俐

张冰

马宁

薛冰洁

D 组 负责学

六、七号楼宿舍检查和评分 组 长 李光鑫 副组长 布奥诗 周晓晨 组 员 张开 赵贺 马强

E

组 负责学八号楼宿舍检查和评分 组 长 宋航 副组长 赵旸 贾乔坤 组 员 陈帅 施晓杰

工作内容

1.要求学生注意用电安全,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宿舍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如热得快、电炉、电饭锅、酒精炉及各类热水器具),一经发现,不论使用与否,一律查收

2.教育学生爱护消防设施及器材。严禁擅自动用消防设备。严禁携带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品进入公寓。对学校的消防设施、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逃生通道、违规使用电加热器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3.楼道内严禁摆放自行车以及其他物品,严禁泼水倒垃圾,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

4.严谨私自在寝室留宿外人。宿舍无人或熟睡时要将宿舍门反锁。电器不用时,要将电器的电源的拔下。宿舍人员要配合检查人员检查

5.床下鞋摆齐,毛巾、牙缸等洗漱用具放入盆中,置于床下一头;橱上餐饮用具等摆放整齐;窗台无杂物。

6.床铺被子叠好,摆放整齐,枕头放在内侧,整体一致;床单平整干净;床上无杂物(如衣物、梳子、镜子等);

无人床板干净无杂物,必须放置东西的,要整齐有序。

7.门窗、暖气门窗无污物,玻璃(仅限门上)洁净明亮;暖气片上无杂物;地、橱、墙、天花板、地面清扫干净,无垃圾、污垢,无积水;橱子通体整洁,无污垢;墙壁无污迹。

8.无吸烟、酗酒,大声喧哗,打麻将,张贴小广告,楼道内或墙壁上拍球等不良现象。

工作时间安排

1. 每周二,四晚上9:00检查宿舍,统一打分,最后由各组组长汇总

2. 每周一例会开会总结工作,并评出周星级宿舍。每月最后一周例会,总结月星级宿舍

注意事项

1.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时刻以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来要求自己

2.尊重同学,不得在工作过程中和同学发生冲突

3.如在宿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紧急情况,快速和各组负责人联系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附件一 宿舍评分准则

(一) 卫生评分标准:

1.物品摆放:床下鞋摆齐,毛巾、牙缸等用具放入盆中,置于床下一头;橱上餐饮用具等摆放整齐;窗台无杂物。(20分) 2.床铺被子叠好,摆放整齐,枕头放在内侧,整体一致;床单平整干净;床上无杂物(如衣物、梳子、镜子等);

无人床板干净无杂物,必须放置东西的,要整齐有序。(20分) 3.门窗、暖气门窗无污物,玻璃(仅限门上)洁净明亮;暖气片上无杂物(若有物品,则摆放整齐即可)。(10分) 4.地、橱、墙、天花板、地面清扫干净,无垃圾、污垢,无积水;橱子通体整洁,无污垢;墙壁无污迹。(10分) (二) 布局和安全评分标准:

1.整体布局合理一致,床、橱等必须在指定位置;无乱扯、乱挂现象;线路摆放合理,不得乱拉电线。(20分) 2.要求学生注意用电安全,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宿舍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如热得快、电饭锅、及各类器具)(20分) (三) 其它扣分事项:

1.对检查人员工作时有礼貌,无用不文明用语和行为。违反以上的每次酌情扣1-5分。

2.学校检查被提出评比的宿舍扣5-10分。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

附件二

星级宿舍评比参考 星级宿舍共分为一到三星级 优秀宿舍

80分以上 合格宿舍

60分以上 较差宿舍

60分以下 一星级宿舍评比标准

在一周连续80分的基础上,被评为优秀 二星级宿舍评比标准

在一星级宿舍的基础上保持一周分数优秀 三星级宿舍评比标准

在二星的基础上再保持一周分数优秀 备注: 在获得星级的宿舍中如发现地面不洁,被褥不齐,违章违规,酗酒吸烟等现象时取消其星级宿舍

7

推荐第8篇:安全团活动策划书

热 爱 生 命从 安 全 开 始

安全团活动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安全”应该永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国家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更是呈上升趋势,社会反响强烈,我校每年都有因用电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

为提高广大同学的安全意识,丰富广大同学的安全知识,我们校安委会联合校自育会,举办以“热爱生命,从安全开始”为主题的安全团活动,把普及校园安全知识融入到团支部活动中,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无视安全的行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杭州“8·4”保时捷司机张明宝酒后驾车撞死打工妹事故、2009年7月23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证酒后驾车的司机孙伟铭死刑、宝鸡3.23人身伤亡事故等等事故,向我们警示, 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无视规章制度的行为都会留下一部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做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多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选择适当的环境,了解一些生活常识,无论在哪里都要有警惕性、千万不要马虎。

三、活动主体

大一大二报名参加的团支部

四、活动时间

2010年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流程

(一) 主持人做简单介绍的开场介绍

(二) 全体到场人员共唱团歌

(三) 开始播放安全教育幻灯片,主持人简单介绍幻灯片内容

幻灯片里穿插了安全教育影像资料,幻灯片主要介绍的的内容有校园消防安全知识、校园交通安全知识、校园宿舍防盗知识以及地震时自救的知识。

(四) 互动环节

主持人对到场人员进行提问,答对的送出奖品

提问的内容主要出自幻灯片,以便于了解同学们经过本次教育活动以后对安全知识是否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 演示消防栓和灭火器的使用

(六)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各班分别合影留念

七、准备工作

1 从幻灯片以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中选取一些简单的问题

2 准备奖品,食物或文具均可

3 准备幻灯片

4 在第12周时,在二餐门口摆放宣传板,宣传本次活动。通知各系团总支,再让团总支去通知各个团支部,让有兴趣的团支部参与本次活动。

5 提前安排好人员去维持会场内秩序。

八、人员安排

主持人:2名

后勤工作人员:10名

播放幻灯片人员:1名

推荐第9篇:希希竞选

竞选学习委员大家好,我是六年级三班的余晓君,我这次竞选的职位是学习委员。你知道吗?其实当大队委是我从小的梦想,在以前我曾看到过许多人在台上竞选大队委,当时我很羡慕他们,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当上大队委。在同学伤心的时候,我就充当一个天使,把幸福带给他们;在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便会充当一位老师,耐心的教导他们;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耐心的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所以我这次能竞选大队我感到非常光荣。

假如我这次当选了大队委,我就会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又可以帮助自己复习,真是一举两得。我还会在每一个星期让每一个搬出一份关于学习的手朝报,贴在学校的黑板上,这样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我还会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让同学们能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有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自信就一定不会成功。”这句话常常提醒知我。今天我就凭着自己的自信站在这里竞选大队委,所以希望你们投我神圣的一票。记住哦,我是4号的余晓君,一个很有自信心的女孩。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我竞选劳动卫生委员。

我这个人热爱劳动,劳动没有轻活、重活、脏活、累活之分。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丢人的窝囊废,没有丢人的职业!打扫教室、打扫卫生区、打扫走廊等等等等,很多很多,这,都算是劳动,劳动也是职业!虽然,打扫厕所这一方面的劳动大家谁都不愿意干,但是,这——是光荣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的勤劳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也正是由于中国人的勤劳,才有了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

同样的道理,我们学生也应当热爱劳动、发奋学习、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就应该力所能及地进行家务劳动,比如扫地、拖地、倒垃圾、帮爸爸妈妈提东西、给长辈倒水等。我把这些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带到学校里来了。

若我能够成功当选,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教室内的卫生,角落里不留一点灰尘。在上课前黑板上无一字迹。

二保持卫生区内的卫生,没有废纸,做到五分钟内干完值日。

三保持教室内地面湿润,玻璃要力所能及的擦干净。

四桌椅摆放整齐,成竖状一字型。桌子间的空隙要能使一个人轻松通过。

这样,我就会逐渐成为一个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有责任心的人。

谢谢大家

劳动委员竞选发言稿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是第一次参加班干部竞选,也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此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或许你们会很惊讶,我竞选的岗位竟然是卫生委员。有的同学可能会暗自发笑:劳动不是很积极的人也能当劳动委员啊!但我确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有资格当劳动委员。尽管讲台上还有许多能力强的人来当劳动委员,但我毫不畏惧,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能当上劳动委员。

我竞选劳动委员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原因是我竞选上了劳动委员以后便可以挂上那富

有荣誉感的二划头标志,当然我也不会因此而骄傲自大,我也会背负着责任感,管好班级的卫生情况。第二种原因是我当上了劳动委员以后,就可以为班级服务,当老师的小助手了。我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好这个劳动委员,为班级争光。

如果我当上了劳动委员,我会每天管好班级的卫生情况,把教室打扫得一干二净,不使班级因卫生而扣分。我还会给班级买一把扫把,供班级使用,争取当一个称职的劳动委员。如果我没有当上劳动委员,我也不会气馁,不会自卑,在每周轮到我值日的时候,我会积极地做值日的时候,我会认真地做好值日。

我的优点说完了,希望大家投我一票。我一定会做好这个劳动委员的。

班长竞选发言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参加这次班长选举,既高兴又自豪。

我叫XXX。我以前的性格内向,做事缺乏信心,胆子也比较小。特别在课上,老师提问时,生怕答错,回答的声音很小。

现在的我已经不想像以前那样,想通过这次竞选班长的锻炼,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希望同学们相信我,让我拥有这个锻炼的机会。

这次竞选班长,让我悠然想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刚刚结束的特首选举。曾荫权先生的竞选口号是“我会做好这份工作”,在这里,我也这样跟大家许下诺言“我也会做好这份工作”。假如我真的当选班长,我会团结其他班干部,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维护班级的荣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会动员、组织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稍欠理想的同学,让大家的成绩共同提高,因为学习才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

假如我当选了班长,我会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有时候,同学对老师或学校有一些想法,但他们不敢跟老师说,误会积压在心底,慢慢地造成了对老师的反感,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此时,我会及时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也会及时把老师的设想跟同学们沟通,这样,我们班级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班级。

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不断自我纠正,争取进步,决不气馁,下届再选。

最后,我再次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选我当班长,让我做同学们的忠实“仆人”。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号××,今天,我要竞选的职位是学习委员。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班干部竞选演讲台上,说实话,我很紧张,但是我克服了害怕的心里,勇敢的站在了台上,因为当学习委员是我现在的梦想,记得在以前,我多次看到过许多人在台上竞选学习委员,当时我很羡慕他们,也和佩服他们的勇气,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这

个竞选演讲台,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当上学习委员。

我不太善于言辞,但我是一个很乐于助人的人,每当我看到同学伤心的时候,我就充当一个天使,把欢乐带给他们;每当我看到同学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时,我愿意伸出友谊之手,耐心的帮助他们;每当我看到同学犯了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耐心的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所以认为我具备当好学习委员的基本条件。

“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这是父母从小就对我说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做事十分认真踏实的人,任何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力求做到最好。在学习上,我认真努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茅,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从不乱花父母的血汗钱。我一直对自己说,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要做最认真的一个人,我要用心的对待自己的每一天,我想,我有一天会是是最出色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假如同学们信任我,让我成功的当选为学习委员,我就会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学习,我想让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团结到一起,共同进步。同时,我还会组织好同学办好黑板报,多参加一些利于学习的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娱乐中进步。

如果我没有当上学习委员,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下个学期能够担任。真诚希望大家相信我,支持我,给我这次展示能力的机会。

我演讲完毕,谢谢同学,请投我一票。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我们进入了三年级的学习阶段,随之新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也开始了。我在上学期的班干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但是,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平时的上课当中,我有点不敢大胆举手发言,总是胆小如鼠,很害怕会出错,怕同学笑话。现在,我决定在新的学期里改掉这些毛病。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干部。

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干部,我想首先要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在新的学期我如果能

当上班干部,我一定会用《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行为规范,以身作则,认真学习, 上好每一堂课,争做好事,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做好老师的小帮手、班委的小助手, 如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一学期中更上一层楼。

请大家投我一票吧!

杨 琳

推荐第10篇:陈慕华

陈慕华同志生平

2011年05月18日17:07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陈慕华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和妇女儿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原主席、名誉主席陈慕华同志,因病于2011年5月12日12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陈慕华同志1921年6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少年时期,她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七七事变后,全民抗战的形势激发了她抗日救国的热情。1938年3月毅然奔赴延安,后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大生产运动中被选为模范青年,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总会召开的模范青年大会并获得奖章。1942年2月任抗大三分校训练部军事佐理员,10月任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五团教育参谋。后任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兵团军事研究室研究员。1943年1月任延安联防司令部后勤部家属招待所政治指导员、后勤部经建处秘书。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陈慕华同志被派往东北工作,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1946年4月任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同年11月任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1948年9月任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1949年1月任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慕华同志任东北铁路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组长。1953年1月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副组长。她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整顿宣传队伍,为开展群众性宣传工作作出突出成绩。这期间,参加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和抗美援朝等有关工作,多次受到表彰。1954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副处长、处长。1961年5月任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套设备局副局长。1964年10月任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三局副局长。她多次出国参加经济援助工作,为我国援外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慕华同志受到冲击,但她坚持原则,认真执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确定的援外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为维护国家信誉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做了大量工作。

1971年4月起,陈慕华同志历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部长、党组书记。她坚决执行中央对外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以经济促外交,努力争取广大第三世

界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为破除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促进我国外交工作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3月,陈慕华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党组书记,1981年9月又兼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即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一副书记。她参加了新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四项原则(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制定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合作租赁和对外投资办厂等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远洋渔业船队率先“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开拓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的业务领域和工作范围。

1982年3月,陈慕华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5月起为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她团结部党组一班人克服困难,整合工作职能和干部资源,认真研究解决外经贸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她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贸易、对外援助、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外国投资管理的业务融合和深入发展。她认真做好经济特区建设、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有关工作,加强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对外推介。主持进行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设立和北京吉普引进切诺基等一些重点项目,使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的成功范例。她重视加强和完善对外援助工作,改进援外方式,突出援助效果,指导实施了肯尼亚体育综合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她努力探索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组织研究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和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措施,推进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广开运销对路货源,对转变我国出口增长方式、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扩大创汇途径、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她还组织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海关、商检工作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部署启动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对外谈判的前期工作。她积极推动创办《国际商报》,努力宣传我国外经贸事业。这期间,我国外经贸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她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慕华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期间,还分管医药卫生、计划生育、金融和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工作。1978年4月起先后兼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她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推动恢复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开创了爱国卫生运动新局面。她深入医疗、科研单位调查研究,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她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中西医结合和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她认真执行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方针,组织广泛宣传对外开放政策,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增进国际友谊。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她深入考察景点,调查旅游资源,指导国家旅游局制订工作方针,支持引进外资,完善旅游设施,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努力。

1978年6月,陈慕华同志兼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1981年3月兼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她认真研究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倡导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坚定不移地实行少生、优生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参与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的起草工作。这一文件对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全国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她建议成立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口情报资料中心”(后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推动了我国人口理论的学术研究。她注重计划生育科研工作,指导成立了“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研技术骨干,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3月,陈慕华同志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调控职能,提高了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她狠抓金融宏观调控,促进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国民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在改进计划调控手段的基础上,引入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手段控制信贷和货币供给。在制止“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提高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她提出并推动建立强有力的、灵活自如的、分层次的金融调控体系;建立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信用工具聚集和融通资金的信用体系;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金融机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有步骤地开放金融市场;加强和改善外汇管理等。同时,积极推动交通银行的重新组建工作和中信实业银行的组建工作。她重视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建设,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为后来有关重要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她积极推动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事业,扩大国际金融合作,促成我国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提高了中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地位。她注重金融基础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狠抓金融机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她注重人才培养,创办中国金融学院,支持和推进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发展。为加强金融宣传工作创办了《金融时报》。她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慕华同志还担任中国花卉协会名誉会长,努力推动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她主张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指导创办了《中国花卉报》,促进了我国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1988年4月,陈慕华同志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在任期间,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她重视立法和人大的监督工作,主持审议了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铁路法、税收征收管理

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经济法律草案;加强了对财政经济工作的监督,形成了财政经济委员会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汇报的会议制度。她注重调查研究,率领全国人大考察组赴三峡考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她重视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间的交往交流,多次率团出访,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1988年9月起,陈慕华同志先后兼任和担任第六届、七届全国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和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团结带领全国妇联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妇女工作纳入全党工作大局,为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发展创新了思路和格局。她推动建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妇女儿童专门小组、全国政协妇女青年委员会,积极建议并推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她领导、组织在农村和城镇全面推开“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三项主体活动,为城乡妇女更好地融入改革大潮、提高素质、贡献智慧力量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落实《北京行动纲领》和《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她因势利导启动了“巾帼系列行动”和“女性素质工程”,重点解决妇女在教育、就业、贫困、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挑战和妇女高等教育事业需要,她协调各方,集资兴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女性高等院校“中华女子学院”。在她倡导和努力下,全国妇联多次与中央组织部联合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建立妇女人才库,畅通推荐、交流女干部的渠道,推动形成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有效机制。她领导创办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并亲自担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妇女脱贫致富、为儿童健康成长办实事。她发起实施救助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集资兴建了300多所春蕾学校,帮助160余万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她倡导兴建“母亲水窖”,帮助干旱地区贫困家庭修建水窖9万余眼,小型供水工程1100多处,使90余万人受益。她发起的“母亲健康快车”活动,为西部贫困母亲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她倡导动员社会力量兴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并发起“中国儿女情系列活动”,多次举办海峡两岸妇女和妇女组织大型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了大陆与港澳台妇女的沟通,增进了友谊。她领导妇联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妇女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程度。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促进国际妇女运动的健康发展、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她高度重视妇女理论研究和创新,多次主持和参与重大理论问题的研讨。她主持全国妇联工作10年,为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促进了妇联工作的新跨越,开创了妇女发展可持续、良性循环的局面,提升了妇联组织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陈慕华同志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慕华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她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陈慕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她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她党性强,顾全大局,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她勤于学习,注重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工作深入细致,重视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作风民主,宽厚待人,团结同志,乐于倾听不同意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干部。她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对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备受人们敬重。她的逝世,

第11篇:慕课论文

题目:基于MOOC的高校在线学习实践探索研究

姓名:高梦吟

时间: 2016年5月 31日

基于MOOC的高校在线学习实践探索研究

摘要:MOOC是当今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慕课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备了互联网时代下在线学习的优势,慕课对高校的在线学习实践探索有深远的意义。在名校轰轰烈烈开展慕课的大环境下,本文从慕课的起源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结合高校在线学习的实践,冷静探讨在线学习的实践发展道路。

关键词:MOOC 高校在线学习

引言

MOOC中文名为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在校制作了三门计算机课程,在制作完成的第二个学期,注册人数一跃至16万人,这一数字震惊了传统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大规模在线学习爆发的一年,学者们将之称为MOOC元年,这就是2012年。高等教育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空间界线,开始由多方运作的在线手段走向需求更大的市场。紧接着,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内,MOOC成为新一轮创新点,学者们大力宣扬其优势,甚至一度有替代传统教育的呼声,此时MOOC的影响程度,最大程度激发了所有学者的想象力,刺激了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于此同时,慕课作为一种技术创新,背后必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例如资本的运作方式、大量辍学生等等。但是慕课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发展如此迅猛,究其原因,应当承认的是,慕课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在很短时间内解锁了它们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校资源一直以来的资源垄断局面,是的这些宝贵资源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共享。

一、MOOC的起源

慕课的起源是从2011年的斯坦福大学开始,巴斯蒂安·特隆教授策划的计算机课程项目被追捧。2012年,慕课大规模爆发,世界各地的诸多大学、学院纷纷建立合作关系,在Coursera上推出“明星教授”,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麻省理工学院甚至将没门课的知识注释和教学大纲以及课后习题等放在了网络平台上。但是总体来说,2012年的慕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够完备。2013年,许多创新公司的发展规划开始转向慕课,国际竞争出现白热化,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各种机构的加盟,带来了鱼龙混杂的慕课教育,各自不同的运作模式也为慕课带来了浓重的商业味道。以美国为例,在2013年的在线课堂上,只有少部分完全免费,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2013年的“慕课危机”。在2012年底,一部分教育学家开始质疑和抵制慕课,认为慕课项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待证实。2013年,慕课的高辍学率的弊端也成为争论的焦点,大量的数据证明只有不到10%的慕课注册者能够从头到尾的完成一门课程,但是每一门慕课背后又有无数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慕课授课老师与传统教学中的授课老师如何平衡分配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最近出现的热点之一。慕课的支持者认为,学生的出勤率低并非慕课导致,及时在传统课堂里,辍学也一直是普遍现象。2013年,关于慕课的属性(利他还是自利)、慕课的发展趋势(持续还是昙花一现)等做了大量的讨论。2013年,英国公开大学成功推出了自主的“未来教育(FutureLearn)”慕课项目,面向全球提供免费课程,迄今为止,这仍是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机构之一。

二、从MOOC的构成要素看其在高校的实践

有学者认为慕课只是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线上而已,唯一的不同或许只是传输介质的不同,前者是课堂现场传输,后者是数字化媒体传输。但是从构成要素来看,慕课并不止于对传统课堂的搬移,更多是多媒体技术整合下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下面可以从MOOC的构成要素逐一分析:

1、课堂讲授。无论是在传统教学还是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课堂讲授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在慕课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发展相关的行为与技能。慕课的研发者将慕课课程的时间长度设置为20至30分钟之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暂停和进退切换,保证了学习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慕课研发人员还将实时交流技术应用在授课平台来促进学习者的体验感。例如哈佛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基础原理》的课程中,主讲人在课堂传输之外,还包括参观实验室、医院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科学、科研场所。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作场景的理解更加生动和实体化。在《心理学导论》的课程中,设置一些访谈和短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心理和面目微表情的理解等。因此,在高校的在线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信息化仍然是衡量一个课程的根本。

2、问题探讨和学习小组。不可否认,现在高校的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交流应用频率高于往日,社交平台在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通过在线讨论系统,学生们在回答老师问题前可以清晰的整理思路,并且平台还提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空间,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在适当时候给予修正,尤其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社交媒体中则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社交媒体的交流平台更加自由和轻松,是一个无压力的状态,更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实践。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社区,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完成课程之外的补充和扩展。甚至可以通过线上的学习小组转为线下的社交圈,丰富自己的学习交流渠道,进一步促进传统教学的开展。高校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与项目式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增加在线学习的参与率和减少其流失率。

3、测试和评估。作为慕课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测试和评估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慕课中。例如,在讲座视频的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即兴提问,以此来评估听课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慕课的最后评估是在学习者的要求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并不要求获得相关评估认证,授课者和授课团队不会主动评估,但是慕课可以做到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能力和自适应的测试,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计划进行难易程度的调试。在慕课的评分机制中,存在先自评和他评的情况。基本是学生提交制定的作业,以班级为单位整理完成后,随机分发给其他学习者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三个内容:给定成绩、评语和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由主讲教授评定,之前学生互评的参考价值在此得以体现。但是,在此情况下,也有一些弊端。因为他评环节中,学生对于题目设置和评分标准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评分之前,需要学习者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并且慕课的测试环节过程中,由于是终端进行,所以学习者的正式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高校中的在线学习评估还是需要一定的控制和指导,对测试和评估的试题的难易设置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的测试评估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在线教学在高校中的优越性。

三、MOOC在高校在线学习实践中的挑战探索

总的来说MOOC在高校中的实践成就显著,有学者称,它是教育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办学理念向人文学科大幅倾斜的实验项目,公众对该类课程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注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在高校实践中的探索仍然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在慕课这样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往往被作为混合学习的模式之一被探讨,其自身也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1、自适应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建设的欠缺。现有的慕课平台仍然是资源管理的实现者。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资源,慕课做到了明确清晰的知识点分化。但是对于课程的教学交互、学习支持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慕课平台中的体现较少,并不能从“顶层设计”的宏观层面,给与学习者整体建构式的平台和个性化体验。

2、教学技术的创新。传统的慕课课堂是以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师生的在线交互,学生收看教学视频,教师解答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体验单一,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一定的自制力。但是这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的兴起,慕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加入这些技术手段,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进行进步一的探索。

3、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在线学习大多针对的是成人教育,相对于儿童来说,成人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更强,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任务与家庭作业的场景进行置换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传授课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在家完成。慕课的发展,将其置换完全可以实现,学生在家借助于教师设计的讲座视频、电子书等自主学习材料完成学习,课堂上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答疑。基于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的教学模式得以开展。自主学习的环境得以建立,教师的角色也得以转变。

4、学分认证与质量监督。MOOC在高校的大规模推广,抛弃了中小学教育中对教科书的依赖,大大促进了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慕课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学分的资格认证。纵观国际,虽然很多知名大学对于完成学业的学习者颁发课程结业证书以资鼓励,并称赞其代表着真正的学术水准。但是在实际上,这类学习者获得这些证书均比传统模式下的学习者更加艰难。慕课的资格证书是否能和传统授课中的“同等学力”学习者同等效力等问题仍待解决。

四、结束语

慕课被西方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界最大的革命”的崭新教育模式。它正以迅猛的姿态对传统教育产生冲击,慕课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会导致传统大学的瓦解?教育资源的相互融合在未来是否可以足不出户的获得学历认证?是否会形成世界超级大学而非零散教室?这些猜想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会一一解答,可以肯定的是,渐趋扁平化的教育,带来更加全面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整合。高校的在线学习实践可以在慕课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养分,从教学环境的构建到测试评估的完善,都是当代高校组织者应当进一步考虑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薛丽伟 .对高等教育在慕课“热潮下”的“本土化”思考 [ J ] .科学导报 , 2014, (15).[2]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3]曲大为,张鹏.慕课与高等学校小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4]乔纳森·哈伯著,刘春园译.慕课-人人可以上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北京.2015.1.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of online learn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MOOC

AbstractMOOC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focus of today\'s education field, longed for cla is unique in its has the advantage of online learning, under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or leons to the university\'s online learning practice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now.In universities carry out with a bang of cla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leon for the origin and components, etc.,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m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KeywordMOOC High-college Online-learning

第12篇:慕课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以“慕课”“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以其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量学习者注册学习,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高等学校要保持敏锐目光,拓展办学视野,密切跟踪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慕课”的发展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培养模式的禁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探索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其次,要摈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高等学校要着力改革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探索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合作式学习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尤其要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比如,利用“慕课”“微课程”等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将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从课堂讲授转移到课前网上自学,而在课堂上则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将学生课前个性化学习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内化的部分功能。其次,要组织教师研发网上课程,积极参与线上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彰显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特色。第三,要优化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线上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

“慕课”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大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和学生管理体制,乃至传统的教室布局都带来了冲击。首先,高等学校要加强人才培养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机制和学习制度的创新;尤其要根据“慕课”教学模式的融入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探索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其次,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院系设置和教学组织,为深化综合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和学术组织架构;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创造条件。第三,要研究“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完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明晰质量标准,优化指标体系,改革评估方式,强化评估结果反馈和改进工作的机制,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不断改善学习效果。

4.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以“慕课”“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知识传递的方式已经由单向转为多向互动,这使得大学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也受到社会质疑。而最直接的冲击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正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要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高等学校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重点,修订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在职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干部的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工作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第三,要改革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努力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要鼓励教师密切跟踪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慕课”如何进一步完善?

“慕课”的发展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模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慕课”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直面问题,不断完善。

1.加强“联结”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联结和互动。要进一步厘清“慕课”的内涵,创新学习模式、教学内容和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有机融合,吸引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更多的学习者注册学习,真正发挥“慕课”的优势,体现其“大规模”的特性,实现其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价值。否则,“慕课”“微课程”等与十多年前开始尝试的网络课件就没有区别了。

2.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

由于互联网教学准入门槛较低,目前还缺乏有效监督和证书驱动等激励机制,总体上看,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以及所选课程的完成率普遍较低。如何对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不断改善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选修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的结合,迫切需要有关研究人员和教师在“慕课”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探索。

3.探索和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有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学习方式和课程联盟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完善的运营机制是“慕课”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如,如何厘清“慕课”教学模式的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优化“慕课”课程联盟的运营模式,如何筹集“慕课”线上课程的研发经费并保障其稳定运行,如何制定“慕课”课程标准和认证办法,实现“慕课”课程联盟与高校之间互认课程学分等,都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进行认真研究和大胆探索。

4.跳出“慕课”发展的误区 首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的核心功能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毋庸置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校干部教师围绕立德树人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而理论研究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实践表明,一所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包括社会发展性、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等素养和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而言,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与大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慕课”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取代大学教育,“慕课”课程联盟更不可能取代大学组织。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慕课”的功能与作用,与其忧虑将来有多少传统学校会面临消亡,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慕课”教学质量,以及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这也是目前国外“慕课”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探索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互融合、扬长避短,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通高校、开放大学以及在线课程联盟和协作组织、互联网教育产业应该加强协同探索、优势互补,统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其次,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到互联网教育产业,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纷纷组建“慕课”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但大多还是各自为战,顶层设计和相互协调比较欠缺。通过组建联盟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功利性取向较重;而如何发挥“慕课”的优势,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则考虑较少;投入产出效益如何,技术模式是否互通,在校大学生如何直接受益,仍缺少关注与研究。大学要密切跟踪“慕课”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结合课程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要加强规划和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变革教育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与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改革探索成功的标准,主要在于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改善以及社会的认可。(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慕课 引发的教学改革思考

慕课 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短时间内冲击我国高校的传统教学也将是不争的事实。国内高校应立足自身优势,内化 慕课 理念,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突破,创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色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三大转变。

(一)立足优势,开展本土化 慕课 建设

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实现培养目标来进行,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首要任务则必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学校这一教育教学活动中介的不断推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深入和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要求大学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之角度出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攻克新时期社会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历史挑战。而 慕课 来袭,更加速了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对挑战,国内高校就必须立足优势,开展本土化 慕课 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 十二五 期间实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已建成的3 909门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力争在 十二五 期间建成5 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且教育部已启动该项课程建设工程。2011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建设了400多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目前,在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等网站向社会公布150门,受到大学生和社会人的广泛关注,其认可度和支持率也相当可观,总访问量达3.08亿次曰。这些课程建设,无疑为我国的 慕课 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土化 慕课 建设,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 走出去 ,就是在充分学习、吸纳、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对已建成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深加工,将其打造成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凸显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 慕课 ,通过 慕课 让中国传统文化享誉世界,让国际社会感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更看到中国 慕课 的发展。国家核心价值的坚守与创新应由我们的优质高校承担,而985211高校更应不辱使命,扭转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棋局上的技术跟随为价值引领;利用 慕课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棋局上得以充分展示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博大精深之魅力的价值引领,而部分国学研究基础较好的高校更可以借此充分凸显其办学特色;二是 向内看 ,就是正视我国高等教育地区之间、高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的客观事实,通过地区间、校际间的合作或联盟,建立 慕课平台,将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重庆大学发起成立的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 模式扩大化,通过各高校立足自身优势、凸显办学特色的优质课程共享,实现国内高校间课程建设的借鉴与提高。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学 适应时代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学,大学教育需要从同质性教育向异质性教育转型。大学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知识灌输为能力提升、教师主体为师生对话、共性教学为因材施教、封闭课堂为开放教学的转变,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急待攻克的现实课题叫。可见,课堂教学改革难度相当大,而 慕课 能否成为一剂良方,需要我们将 慕课 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解决 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么样 和 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 的问题。

处理好 线上 和 线下 的关系,将 慕课 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 线上 学习慕课 的 微课程 ,学生可以提前学习,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以教师的5-15分钟讲授视频为载体,内容精短突出讲解一个问题,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微课程 之间穿插若干小问题、习题测验等,将重难点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再将小的知识点设计成类似于电脑游戏的关卡,学生只有正确回答问题,掌握通关密钥,方能进行该课程的后续学习。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通过 慕课 学习论坛,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论坛就学习中的重难点及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实现同学间的互教互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查看和参与论坛,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的同时,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从而,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在慕课视频制作时,更加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并合理地控制视频时间。进而,解决了 教什么、如何教 和 学什么、如何学 的问题; 线下 讨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以及在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开展项目案例教学,在学生围绕其展开研究、讨论过程中,评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理解得还不够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其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的同时,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解决 教得怎么样 和 学得怎么样 的问题。 (三)强化教学设计和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慕课 的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的同时,重新设计了 教 和 学 的实质内容,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现实的大学课堂教学中,传统课堂还是必须的,而在线课程只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 微课程 的出现,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 降 为辅导、答疑的角色,而这种 辅导 和 答疑 要求教师在课前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 慕课 式的面对面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实现督促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

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必然是教师综合知识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能教(所教学科的知识)、会教(教育专业的知识)、愿教(教育专业精神)相得益彰的结果。 会教 是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从慕课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一方面要求教师进行巧妙课堂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与答案、合理控制时间分配;另一方面通过 慕课 学习论坛及学习社区等的信息反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可见, 慕课 教学模式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要对教学方法潜心研究,实现传授知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 教什么、如何教 的高质量。 愿教 就是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甘愿为教学付出并乐在其中。强化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 经验 反思-教师的成长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强调教学过程的全程反思:在教学前期,即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教学中的学生反馈,推断、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中期,即教学过程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快慢程度、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反馈等,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后期,即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反思、总结教学设计的不足、教学过程实施中重难点的处理技巧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等,从而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实现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即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慕课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将 慕课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中国大学严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融入启发式、探究式和研究性教学的 自由 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创新人才培养和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谋求 教得怎么样 和 学得怎么样 的再度升华。

高校要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搭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展示的平台,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四)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0后大学生生活在充满活力的、可视的、交互的网络世界中。而 慕课 来袭以及数字化的学术交流,使学生进行交互性学习的可能和学生质疑知识、创造知识的机会成为现实,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了必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的爆炸式发展和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变更频繁的人才生存现状,对社会人及大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种个人素养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学习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也必将伴随终身。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从就业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乃至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都要求其必须养成健康、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会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现阶段的本科教育,从学生和社会人终身学习的角度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实质内容,即本科教育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智力成熟因素,以及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为学生和社会人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传授其职业技能和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素养,以保证社会人和学生就业后在其任职的工作岗位上不仅技术娴熟,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能手和领头雁。

学习社区能够更好地描绘未来学习在大学发生的真正情境。数字化时代,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学生与网络、书籍等之间发生的复杂的具有社会性质的交流互动过程,其中学生不单单和教师,还和其他学生、甚至是社会人等产生互动。大学和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建立、推动这种具有交互性学习社区的形成,做到不仅通过正式的传统课程教学,也通过高校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工作室以及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的功用其实就是创建学习社区并引导学生加入这些社区。当教师和学生加入到这样的社区中,教师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起到启发、激励、管理和指导的作用。强调实施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反思 慕课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或在课堂中实施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高为学生设计瞥臀的知识盛宴的水平,不仅告诉学生每道菜品的口味如何、其营养价值有多高,而且告诉学生吃了会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使学生垂涎欲滴,食欲顿起,同时指导学生菜品的制作流程、佐料调配程序,让学生在课后有一种欲罢不能、迫不及待地查找资料和进行实验尝试的冲动,尽快为自己准备或制做这顿瞥臀美食,享用知识美味。从而,在准备或制作这顿知识美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 觅食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真正的学习社区中,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模糊的,更多的是师生交流、沟通、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教学相长,而教师主要扮演的是顾问或者教练的角色,而非传统教学中的教师。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而自主性和自律性也必须借助课堂互动环节和考试环节进行有效加强和提高,方能保证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此外,还必须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积极指导和有益引导。

四、结束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教育都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任何教育输出都附有价值观念的输出。借助 慕课 ,一批掌握专业知识前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会得到数以万计学子的追捧,在网上聆听其教学,成为数以万计、十几万计的 学术粉丝 ,这些教师也就成了教学大腕或教学领袖。这些明星教师的出现,似乎能够培养出大批人才,能够很好地缓解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因师资、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不足导致的授课压力。但也主导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势必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此种情况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有必要对教育进程进行监督;对于明星教师,我们一方面鼓励和尊重学术自由,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恪守国家法律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对于境外教学内容,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问题的课程,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制比叫。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久而久之,势必会丢掉我们的教学特色、扰乱我们的办学方向,影响我们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面向。

可以说, 慕课 为我国的高校教学改革带来曙光,但也带来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好 走出去 和 向内看 的问题:高校要 走出去 ,承担起国家核心价值的守望和创新的使命,占领高等教育国际化棋局;普通高校要 向内看 ,立足优势,建立本土化 慕课 联盟,实现高校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第13篇:慕课总结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写作》慕课学习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学习慕课已经有两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在慕课上的学习,我发现在慕课上学习虽然不用去教室那么麻烦,但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进去,因为慕课中不仅有老师的教学视频,还有讨论和单元测试,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且用空闲时间去学习也不会很耽误时间。在这两个月的学习中,我感受到这些写作形式与我高中所学的完全不同,包括新闻文体,党政机关公文,合同等十分实用且对于我来说十分新颖的文体。让我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虽然慕课的时间比较随性,但我一般都是在每周的一个固定时间完成慕课的学习与测试,这样也使我的生活更加有规律。而不至于花太过于零碎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但是因为有的作业需要使用电脑完成,所以有时候就会感觉有一些麻烦。慕课开设的讨论区我觉得十分的好,大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既能促进学习,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尤其令我十分感动的是,不管我问什么问题,就算有些问题过于简单,老师也会耐心的在网络上回答我。我想这就是慕课带来的好处吧,不仅没有使大家距离变远,反而因为同一个目的而增进了大家的感情。

但是我在学习上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虽然每周都会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但我感觉自己了解的还不是很深入。以至于在每次互评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评分也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以至于很多评价都是千篇1律。其次就是没有很深入的了解讨论区里同学提的问题,其实他们很多问题我也都有过疑问,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惰性和学习节奏的慌乱,导致我并没有很好的深入其中。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了慕课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以后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下次更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还有就是要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慕课学习最需要的就是自觉性,这一点无论对于慕课学习还是我的日常生活学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才有可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与精力。

第14篇:慕课观后感

《一曲一故事,传承及经典》观后感

MOOC全称是Ma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目前国外有Coursera,Udacity,edX为三大课程提供商。国内MOOC平台较多,但都处在初期完善阶段,普通存在课程不完善不系统,自愿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较为全面的MOOC平台主要有网易公开课,超星慕课,以及MOOC学院等等。国外的MOOC课程平台相对成熟,它和以前我们上的网络公开课不同的是:大多数课程都是定期开课,有作业和考试,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在线交流。符合要求的学生,大部分课程接客时会拿到证书,这个和一般网络公开课不同的体验式,课程更强调了互动 ,时效,并且你还能同构自己的努力拿到结业证书!并且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这种高端的知识交换形式,让越来越多期望INPUT的人能够学到更多!国外平台的MOOC课程都来自世界顶级的高校,授课老师也是全球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老师!

音乐是人间的语言,人人都可以“听懂”音乐。在音乐欣赏中,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一曲一故事,传承及经典》在尊重作曲家、尊重作品的基础上,力图启发每名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个人的感受融入到音乐中去。不限制听众任何一种审美想象力,使更多的学生成为音乐爱好者,从而喜欢并享受这门伟大的艺术。

音乐欣赏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提高等都有重要的价值。本课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浩瀚的乐海中遴选出中外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的名曲,以一曲一故事为切入点来描写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音乐家的种种趣事,带领大家走近大师、融入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含义,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该课程摒弃了专业音乐的技能、理论等复杂的延伸,从欣赏的视角,对作品的流传和演变做了简洁的分析。通过丰富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引领学生快步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音乐的非凡韵味。

本课程分为中国名曲和外国名曲两大部分。中国名曲从历史角度涵盖中国古代、近现代及当代的作品,在民族音乐的各个领域包括传统戏剧、戏曲、器乐和民歌中挑选出脍炙人口的作品,重点突出作品的影响和意义。外国名曲以西方经典音乐为主,从早期的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再到印象派及现代音乐,作品历经数百年,首首经典。

课程开篇介绍了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百鸟朝凤》、《喜相逢》等中国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1925年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由琵琶与古筝两种乐器演奏而成,中国的古筝享有“东方钢琴”的美誉,琵琶又被称为管弦乐器之王。整首曲子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曲子悠扬,婉转,音乐轻柔而淡雅,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春、江、花、月、夜这五个主体,以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树、江水、江潭,这些繁复的形与景,遥对着明月孤月,江月和初月,落月、月华和月明,那么多变化的光与色,并通过情景交融的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全曲构成了一幅朦胧醉人的春江月夜图,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先前那些形式单纯的曲作,蕴含着对人生宇宙的理性思考,并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使整首曲子仿佛笼罩在一片缥缈虚无的月色之中,风雅中透着一股清新之气,令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学习了《一曲一故事,传承及经典》这个课程后,使我对大数据时代的“慕课”——这场输不起的革命,有了深层次的体会。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所关注的两大重要问题,慕课不仅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效果明显,而且在提升教育质量上也有良好表现。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他将极大地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微视频主导的网络条件下的先学后教,和以往导学案或讲学稿主导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讲解生动。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一张纸的导学案或讲学稿来,更讨学生喜欢。

2、反馈及时。无论是课前学习后的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在网络背景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及时、迅速,并且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

3、易保存检索。电子资料比起导学案来,更加易于学生的复习,易于学校的保存与检索。 4.简要:慕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并且视频以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为主,以学生学习为本,不是课堂场景的再现,将这些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总之,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一个知识点,并且自己可以控制学习进度,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复观看,思考或记笔记,从而确保知识点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轻松,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15篇:慕课学习体会

网络课程作业

慕课学习体会

——学堂在线之《逻辑学概论》

第一次上慕课,我在学堂在线平台上选择了清华大学陈为蓬教授的《逻辑学概论》。三年高中理科,四年大学工科学习让我对逻辑思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们在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用到逻辑推理,从高数的各种公式推导到电路的参数运算,于是我很想知道专业的逻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而且我想学好了逻辑学,对我之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乃至日常生活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目前我已上完了第一讲的共七小节两个多小时的课程,这是一个永久开设的自助课程,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由于最近还有两门考试,每次在复习专业课疲倦之时,就打开学堂在线看上一小节课程,换个思维,也让大脑休息一下。在饭后无法集中精力看纸质书的时候,听听老师的讲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人常常都是有惰性的,并且喜欢从画面和声音中获取信息,更愿意去听别人讲解,而不愿自己从书本的文字中自行理解。 由于只上了第一讲,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还不多,不过陈老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很生动的,循循善诱,逻辑紧密,连贯性好,并无乏味之感。我想慕课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学习效率高,为何?一是因学习者是依照自己兴趣主动去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效率就高了;二是一般使用平板或是手机观看课程,把平时不离身最爱不释手之物用于学习,心情自然是愉悦的,且没有平时用之无谓地不停刷社交软件的所带来的丝丝愧疚感。当然,不必要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故在观看视频之前最好关掉所有应用的推送消息,或是要求学习者内心坚定,视而不见了。 讲了这么多,想要获得修读课程的认证证书还是不易的,每章节要在截止时间前提交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并完成期末测验全部合格后才能获得证书。但获得证书还是其次,它只是其中一个激励因素,学习慕课最大的动力还是自身的求知欲。满足自身求知欲之余,可以结识一群志趣相投的良师益友,还能得到名校的修读证书,圆自己一个名校梦,何乐而不为?慕课之道,始于此。

1 网络课程作业

课程学习截图

2 网络课程作业

3

第16篇:慕名士遗风

慕名士遗风,品常州精神

——以瞿秋白、赵元任为例浅谈常州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的常州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与邻近城市相比,它没有苏杭的天堂之名,亦没有金陵帝都显赫的往昔,然而不可否认它也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千百年来,这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人贤士,他们的学术、思想、品格给常州留下了厚实凝重、取之不尽的历史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奠定了常州城市精神的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包容在原有的精神基础之上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使之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接下来就让我们缅怀崇敬的心情,踏上青石板路,转入一道意境清幽的文化名巷——青果巷,仔细聆听瞿秋白与赵元任两位先贤对于常州精神的深刻诠释!

深入青果巷向北,你会看到一座粉墙黛瓦、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名曰八桂堂,据此百米之远的地方有个天香楼,一百多年前,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他,就是中国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被誉为“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士绅家庭,然少年时家道中落,中途辍学,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努力完成学业,并精通俄语,青年时代的他参与并领导过五四运动,创办了《新社会》旬刊,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之后又主持过八七会议,曾前后两次担任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最后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与宣传家,在那个“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年代,性格内向的他毅然接受先进的革命思想的熏陶,将自己由一个文弱书生武装成一个百炼钢般的革命斗士。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利用自己精通俄语之便,工作之余翻译了大量的革命思想理论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他短暂的一生虽历经艰辛与坎坷,但同时也充满了激情与斗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着自己亲自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含笑饮弹,慷慨赴义,这种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连对手也不得不为之撼颜。英雄虽已矣,然他的精神将如丰碑一般永存世人心中,为后人永恒地仰望和延续。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这几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里的诗句用来形容我国的“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恐是再合适不过了。青果巷16弄有座保存完整的木质结构回字楼,名曰“想他斋”,这便是赵元任之前在常州的故居了。赵元任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在语言和音乐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成年之后的的他更是学富五车,博闻强识,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的造诣,然而他主要还是以卓越的语言学成就而蜚声于世。赵元任尽管有着良好的先天禀赋,然而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却都是靠他脚踏实的勤奋钻研得来的。譬如当年在清华任教时,曾专门跑到江浙两省调查吴语,拘于当时出行条件有限,他和助手不辞劳苦,忍着不适的身体,冒着严寒,辗转往复,深入群众,多方广纳,详细记录了各地的方言,最后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国际音标作为语音符号编写成《现代吴语研究》这本书。由于印刷厂没有字模,他和助手就亲自手写音标,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这本书后来为研究吴语和方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赵元任也由此成为我国方言调查的鼻祖。他是一个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会说33种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他将毕生都奉献给了自己所崇尚的事业,从1920年执教清华到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晚年的赵元任虽身在异乡,然心系祖国,他频频表示:“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的„„”然天不遂人愿,他终究也未能实现重返祖国的夙愿。作为20世纪中国科学界、语言学界和音乐界的先行者,他“管领风骚”的学术生命力,“出人窠臼”的探索开拓精神,以及他平和诙谐的学者风范和人文气质,将永远地留在祖国,留在故乡人们的心中。

历史上能够显赫一时的人物数不胜数,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经过岁月的淘洗,大多已使人淡忘,探寻原因,或因其大名显而不赫,或因某些复杂的人文因素日益销声匿迹,而名似销,迹未匿者也不乏其人,瞿秋白、赵元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声名永存,是因为他们根源于常州这片底蕴悠久的文化熟土之上,更由于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份丰厚的精神大礼。他们或傲骨铮铮,或才情斐然,虽精通之领域与致力之行业迥然不同,然从他们身上,你都能找出传统与时代,个人与社会相互融合的一些特质,譬如求真与务实,探索与进取,奉献与担当,崇学与创新„„清朝武进(即今常州)有位诗人曾作诗感叹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几百年后在同一个地方诞生出的两位名士以他们的事迹和影响颠覆了前人的这种观点,莫要怅惘前途无路志难伸,且看瞿秋白、赵元任如何玩转学问,运筹帷幄,改变时代!

一个城市的灵魂与内涵来自于它悠久原浆的历史,更是历代豪俊英杰精魂的浓缩。常州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这里孕育诞生,然后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建功立业,最后英烈的忠魂与带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人文内涵被一并赋予给常州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如今富有进取与创造的常州精神。历史无言,却指引着我们沿循先辈们的足迹更好地创造未来,创造新的历史。“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个常州今后会有更多的像瞿秋白、赵元任这样的风流人物,立足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潮头,思想与时俱进,行动务求创新,继续提炼具有个性与特色的城市精神内涵,使之更加侵润人们的心灵,践行于寻常生活中,传颂于来常客人口中,使之更好地展现我们城市的精气神!

水平有限,疏漏之处,还望见谅.

第17篇:慕课制作方法

MOOC视频制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时间: 2015-09-08 11:18:56 点击:110 来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于青青、李晓明

一、研究背景

目前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中,视频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许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观看视频。有统计表明,没有通过考试但至少看过一半视频的学生占比与通过考试的学生占比相当。相应地,对教师而言,视频也成为传授知识的核心环节,一门课程通常由几十到上百个视频组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有研究表明,好的在线学习视频能够让知识更具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MOOC课程数量越来越多,视频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笔者从Coursera和edX平台中随机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京都大学等10所大学的56门课程,对其视频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演播室录制的视频占44.6%,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占30.4%,课堂实录式占12%,实地拍摄式占3.5%,可汗学院式占3%。

不同表现形式的视频需要不同的制作方法,所需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也不一样。

(1)演播室录制式对制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如绿幕抠屏技术)。这种视频制作方法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沟通成本、金钱成本也都较高。例如,与摄像人员的沟通、对环境的适应,以及预约演播室和摄像人员等,都需要时间。由于演播室环境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最终所呈现出的视频样式也差别很大。根据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演播室录制视频所需的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8∶1~100∶1之间。换言之,暂且不算教师前期的准备,制作一个时长为1小时的视频成品,需要花8~100小时的工作时间。在人员投入方面,则需要一名专业摄像人员和至少一名后期编辑人员。

(2)录屏式是指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师讲课的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PPT全程录制下来,与此同时用电脑自带(或外置)的摄像头录制教师形象。视频呈现以PPT为主,以教师影像为辅,有些只有PPT画面和教师声音。这种形式的视频制作最为简单,教师可以独自完成录制,后期编辑既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找一名助教协助完成。整个制作过程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4∶1~8∶1之间。录屏式的视频形式多用在理工科课程中,在我们随机选择的56门MOOC课程中,有17门课程选择了录屏式,而这17门课程中有14门是理工类课程。

(3)课堂实录式视频制作的优势在于:上课形式不变,教师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不需要占用教师其他时间专门录制课程。后期制作只需考虑教师和PPT之间的镜头切换及内容剪辑。这种视频制作方式所需的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比大概处于5∶1~10∶1之间;人员投入方面,除了主讲教师外,还需要一名摄像人员和一名后期制作人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讲课程的视频制作要求较高,要求采用多机位拍摄,如教室全景、教师中景、学生镜头、PPT镜头等各安排一台摄像机全程拍摄。这种方式固然能为后期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但将所有机位的素材进行整理所需的工作量极大,同时需要更高配置的电脑来对这些庞大的素材进行处理。此外,有研究表明由于MOOC的教学特点跟传统课堂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还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4)可汗学院式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典型视频制作形式。随着MOOC的发展,基于最初的可汗学院风格又衍生出一些不完全相同的形式:比如使用传统的纸和笔,并出现教师的手,如图1(a)。这种视频形式的好处是教师书写更方便,学生也感到更亲切,但不足之处是教师的手可能会遮挡文字内容。Udacity拥有一项专利,即将手做成半透明的样式,这就解决了手对内容的遮挡问题。见图1(b)

图1 可汗学院视频形式

除此之外,MOOC视频还有其他一些制作方法。例如实地拍摄式,一般选择的拍摄地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但因为成本比较高,所以目前使用得并不多;还有一些学科(如医学、生物等),由于学科性质的特殊性会选择在实验室进行录课;还有的课程采用会议室讨论式,或者对专家进行采访的形式。总之,在线教育视频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具特点,而且不同教师对视频形式的偏好并不相同,以及不同学科适宜采取的视频形式也不同,因此我们很难说哪种形式最好,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做出最佳选择方案。

尽管不同的视频制作方法各有特点,但降低MOOC视频制作的门槛,形成一套简单高效的视频制作方法,对于MOOC的发展和教育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录屏式视频制作方法是目前最容易的视频制作方式,但仍有教师反映面对摄像头讲课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一边翻PPT一边兼顾镜头效果也让教师感到手忙脚乱。因此,有一部分教师选择“不出镜”:即只有PPT和主讲教师的声音,不录教师影像或者录了也不合成到视频中。即使有时教师愿意出镜,但由于录制的感觉不好(如一直不看镜头,出错率高等),后期编辑时也只能选择放弃教师影像而只保留声音。然而,MIT的研究表明:有教师出境的视频比单纯录制PPT,更能吸引学生。

减轻教师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降低MOOC制作的成本(时间、人力、金钱)是笔者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笔者团队不断探索简化视频制作的方法,提高MOOC视频的质量,同时让教师感到制作视频不仅容易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非专业摄像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使得MOOC视频制作逐渐摆脱演播室的限制而走向平民化成为可能。所谓平民化,就是“十分容易”,既不太费钱,也不太费事;还喜闻乐见,都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

二、一种MOOC视频制作的平民化方法

录屏式视频制作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制作效率高,而赢得了许多教师的青睐。随着MOOC视频制作成本的大大降低,将会有更多教师加入到MOOC课程的制作中,并将MOOC用于提高他们的教学工作效率。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团队努力寻求一种最简单的视频制作方法,以期帮助更多的教师不再由于视频制作的成本高且技术难而对MOOC望而却步。为了实现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主要从录配置环境个人化和制作流程简单化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换言之,教师不再需要去专业演播室录课,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地进行MOOC视频录制。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么在线教学活动在教育中的应用就可能蔚然成风。

1.配置环境个人化

所谓环境个人化是指教师在家或办公室就可以拥有一个制作MOOC视频的环境,而不需要用到价格昂贵的专业设备。笔者团队录制视频的环境如图2所示:一台MacAir笔记本电脑(硬件)+iMovie(软件)。为了便于观看,可以外接一个较大尺寸的显示器。

图2 视频录制个人化环境

录制MOOC视频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普遍使用。例如,师生人手一台电脑,其自带的摄像头可以录像,麦克风可以采集音频,也可以使用外置的、家用级别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来采集视频和音频。制作MOOC视频的软件需要具备录像、录屏幕、后期编辑等功能。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Expreion Encoder、Screencast-O-Matic和Adobe Captivate等软件都同时具备上述功能。其中,Adobe Captivate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比较难学,适合于专业人士;Microsoft Expreion Encoder可以同步录屏录摄像头,而且可以免费使用,具备基本的编辑功能但相较于Camtasia Studio较弱,且仅有Windows版;Camtasia Studio和Screencast-O-Matic是两款比较推荐的软件。在配置环境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款软件进行搭配,各取所长。例如,使用iMovie和Quicktime进行录像,使用Camtasia Studio和Microsoft Expreion Encoder进行录屏,使用iMovie、Adobe Premiere和Final Cut等进行后期编辑。总之,软硬件的搭配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爱好进行灵活选择。

2.制作流程简单化

MOOC视频制作的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从编写PPT到最后输出视频总共分为6步(见图3):

(1)编写PPT; (2)写讲稿,并在讲稿上标注PPT的翻页和动画点; (3)基于讲稿录教师讲解视频; (4)听视频录PPT播放过程; (5)两路视频合成; (6)输出结果视频。

图3 视频制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前三步需要由主讲教师完成,教师首先要做好PPT和讲课用的讲稿,然后基于讲稿录制讲课视频。后三步交给后期编辑人员完成,后期编辑人员可以利用教师的讲稿和教师影像视频,得到PPT播放视频,然后将影像视频和PPT播放视频编辑合成,最后输出得到视频成品。

三、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

北京大学“人群与网络”课程是北大首批推出的MOOC课程之一,由李晓明、邱泽奇和王卫红担任主讲教师。该课程的讲解主要依赖PPT上的视觉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教师偶尔也会在PPT上详细写出一些推导过程。三位主讲教师都采用录屏式的制作方法,保持了视频风格的统一。“人群与网络”课程于2013年10月首次在Coursera平台上开课,2014年9月在edX平台上再次开课。与首次开课相比,第二次开课时对课程视频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视频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在教学、技能培养、提供视觉体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视频质量,同时降低制作成本对于一门MOOC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制作“人群与网络”教学视频的过程,经历了从视频1.0版本到2.0版本的改善。

1.1.0版本:同步录屏的制作方式

所谓同步录屏是指主讲教师录制影像与录制PPT同时进行,这也是目前录屏式MOOC视频常用的制作方法。“人群与网络”课程视频的1.0版本即是这样制作的:主讲教师一边操作PPT,一边讲解知识,偶尔兼顾镜头的录像效果,则可同时得到教师影像和PPT播放两路视频。后期编辑时保留教师状态较好的镜头,并将教师影像和PPT进行合成。

图4是北京大学为教师开设MOOC提供的视频制作环境。需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一台高性能的台式电脑,外接一块Wacom手绘版、Cisco摄像头、无线麦克风。具体的制作流程是:

(1)主讲教师将PPT拷贝到公用电脑中;(2)在PPT中启动CamtasiaStudio8.0(使用的软件);(3)播放PPT讲课;(4)结束PPT放映,保存文件;(5)运用CamtasiaStudio8.0进行后期编辑;(6)输出视频。

图4 北京大学录屏式视频制作设备

教师可通过手绘版操作PPT的播放,同时在PPT上进行写画;外置的摄像头可录制教师影像,无线麦克风可采集声音;教师讲课时主要看手绘版上的PPT,偶尔抬头面对摄像头跟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可以同时完成PPT和教师影像的录制,从而得到教师影像和PPT播放两路视频。编辑人员在后期编辑时的主要工作包括:剪辑掉错误的内容,对教师影像的位置、尺寸以及是否出镜进行调整。

尽管这种录课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且主讲教师可以自己完成视频录制,但是还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1)教师面对镜头时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讲解难以做到“干干净净”,语言中拖泥带水的情形较多;

(2)教师镜头的可用率低。在“人群与网络”1.0版本中,主讲教师讲课镜头的可用率约为30%~50%。

2.2.0版本:异步录屏的制作方式

所谓异步录屏是指教师录制影像与录制PPT分别进行,先完成教师讲课影像的录制,然后再用录屏软件单独录PPT。目前,“人群与网络”课程的三位主讲教师都采用异步录屏的制作方法。针对1.0版本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在2.0版本中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提高制作效率、减轻教师的录课压力、提高教师镜头的可用率。重要的设计环节如下:教师录像与PPT录屏分别进行。教师在录像前先对照PPT写好讲课用的讲稿,然后对着镜头照讲稿讲解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降低教师讲课的出错率,也能缓解教师面对镜头录课的紧张感。另外,讲稿的运用便于教师斟酌讲解的措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讲稿也成为一份重要的学习资料。如果在后期编辑时需要对MOOC视频添加字幕,那么这份讲稿就是现成的字幕。

PPT播放视频与教师影像视频同步。为了得到与教师影像视频同步的PPT播放视频,笔者尝试过三种方法:

(1)将PPT直接输出成视频。这种方法得到的视频是匀速播放的,但是显然与主讲教师的视频无法保持同步。笔者试图通过后期编辑让二者保持一致,但是找准每一个与主讲教师的讲解相匹配的动画点,并精确进行时长等方面的控制非常困难,而且PPT中的动画越多难度越大,出错率也越高。

(2)将PPT输出成一系列静态图片,对图片进行时长的控制。与第一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静态图片比动态视频更容易控制,但是静态图片意味着PPT中某些动画效果的损失,如渐变动画。

(3)录制同步播放的PPT。这是目前实验成功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视频播放软件播放主讲教师讲课的视频,同时同步播放PPT并用录屏软件录制成一个视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播放主讲教师的视频,另外一台用于录制PPT。

讲稿是录制PPT的关键。仅通过听教师的讲课语音来录制同步的PPT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参考教师录视频时使用的讲稿。需要强调的是,讲稿上要有PPT的动画点和翻页点。虽然通过教师的视频和讲稿也能做出粗略的判断,但教师自己的标注最准确也最高效,有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有教师的视频和标记精确的讲稿作为基础和保障,同步录制PPT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很好地实现其与教师视频的同步匹配。

确定两路视频后期合成时的同步参照点。主讲教师视频和PPT视频合成的关键是将二者保持同步。CamtasiaStudio在录PPT时能够自动记录PPT的翻页点,这个翻页点可以作为两路视频的同步参照点。教师视频中的翻页点,利用教师的音频轨道很容易找到。一般而言,教师在讲解完每一页PPT后都会有短暂的间歇,这时音频轨道上就没有音频脉冲,而这正是与PPT翻页相对应的点。找到一个对应点后,视频的其他部分就能够自动同步。

主讲教师的影像视频是PPT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虽然教师上课制作的PPT主要由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等元素组成,但在MOOC视频中还有一项重要元素——主讲教师的影像视频。后期编辑合成时,教师的视频和PPT中的元素要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异步录屏的制作方法,在教师视频录好后,可以根据教师视频是否出镜调整PPT的布局,从而使画面整体更加协调。

教师视频延时出现、提前结束。课程视频开始时应先有PPT画面然后才是教师形象的渐入,结尾处教师画面渐隐后,PPT画面应再保留2~3秒,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画面层次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因此,PPT的录制最好应早于视频播放开始,晚于视频播放结束。

树立以PPT的“页”为单位的制作理念。一门课程由多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多个视频构成,每个视频可以理解为由多页PPT构成。在制作视频时要有“页”的概念,这种思路体现在制作过程的许多环节中。例如,录制PPT时如果某个动画播放提前或滞后了,最好的做法是重新补录该页PPT,同步录屏后期编辑所用时间异步录屏后期编辑所用时间而不是寻找这个动画点单独补录或者补录整个PPT;将教师视频和PPT合成时,也要根据每页PPT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微软公司的OfficeMix的操作思想也充分体现了PPT以“页”为单位的理念。

3.两种MOOC视频制作方法的评价

评价一种新的方法是否有效,我们通常从质量和效率两方面来衡量。MOOC视频的质量可以从教师在镜头前的表达、PPT呈现、音质、视频长度等方面来判断。(Lorang,2013)效率可以用制作MOOC视频所用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相对于同步视频的录制方法,异步视频录制方法带来视频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缓解了教师面对镜头的心理压力。主讲教师利用讲稿面对镜头讲课时表情更自然,状态更好。

第二,提高了镜头可用率。由于主讲教师面对镜头不再有压力,录制的视频质量明显提高,也解决了教师一直低头看PPT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镜头的可用率,也为后期编辑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第三,在PPT呈现方面,MOOC视频中PPT的制作排版要综合考虑与教师影像合成的效果。将PPT录制工作转给后期编辑人员后,后期编辑人员就能对主讲教师的PPT进行适度的调整优化,以便更好地与教师影像进行合成,从而提高视频的整体视觉呈现效果。

关于效率的评价,我们以一个10分钟的MOOC视频制作为例进行说明。

前期主讲教师需要投入的时间为:用150分钟写PPT,用150分钟写讲稿。录像时间大概需要15分钟。异步录屏方法后期处理的时间开销为:用10分钟同步录制PPT,用20~40分钟进行编辑合成。而同步录屏方法其后期编辑大概需要60~80分钟(见图5)。因此,异步录屏方法相对于同步录屏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演播室等大制作相比其效率的优势更加明显。

图5 两种视频制作方法使用前后耗时对比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在线教学活动的快速发展,IT业界也在不断开发新的技术用以提高教学视频制作的效率。例如,微软提供了一个PowerPoint插件Office Mix,可以使PPT播放和教师讲解影像的录制集成在一个框架中。笔者在实践中试用过Office Mix,感觉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在PPT中进行音视频的编辑还有很多局限性。比较而言,本文介绍的方法在视频录制和后期编辑上更加灵活方便,讲稿的利用也使得视频的效果更好。

尽管异步录屏的MOOC视频制作方法在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师最佳出镜率。有研究表明,在观看MOOC视频时,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出镜,而且认为有教师出镜的视频更有教育意义。(Kizilcecetal.,2014)但是如果教师出镜太多,会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呢?因此,教师的出镜率应保持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既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又提高学习效果,成为MOOC视频制作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MOOC视频中PPT动画的运用。传统课堂中教师要使用PPT进行教学,MOOC视频中PPT也是重要的内容,但是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情景,PPT的制作也略有不同。在1.0版本MOOC视频的制作中,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手绘版在PPT上进行写画;在2.0版本中笔者希望通过PPT中的动画来替代教师的手绘,同时充分发挥动画引导学生、辅助知识讲解的作用。

(3)主讲教师视频和PPT合成时的排版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负担。(Mayeretal.,2003;王建中等,2013)由于每页PPT中文字、图片的情况都不一样,主讲教师的视频在PPT中的位置、尺寸是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每页PPT上视频的呈现都不同,是否会给学生带来认知负担?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4)主讲教师出镜时讲错了怎么办。MOOC视频在后期制作中,能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师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正,比如在演播室或教室拍摄时,可以通过切换镜头或展示PPT来进行调整。录屏式视频在教师不出镜的情况下,只要保证声音流畅就可以;可是如果有教师出镜,突然切掉中间的镜头则会出现“跳帧”现象。这也是MOOC视频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平民化视频制作方法可以让教师在办公室或家里制作教学视频,不仅给教师带来方便,也让学习者感到更加亲切自然。此外,这种不需要在演播室环境下录制视频的思路,也让MOOC视频的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zekielEmanuel教授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Health Policyandthe Affordable Care Act”时,曾在旅途中即兴录制视频来回复学生在论坛中的问题;有些教师做线下答疑时,通过随时随地录制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

总而言之,当制作MOOC视频不仅不会占用教师太多时间,反而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时,这就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普及提供了希望和可能,视频也将成为主流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进而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

第18篇:慕青公关

慕青公关

据悉“财富100强”之中,13%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网上新闻发布中心,而93%的公司将非IT类记者的新闻稿件投入网站上发表。可见网络公关已走到时代前台。以 “整合营销的策划思想,公共关系的操作执行”,慕青公关帮助客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丰富的资源是网络公关公司取胜于市场的成功关键。

慕青公关服务的行业已经涵盖了IT、家电、通讯、汽车、快消等领域,业务范围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咨询、公关策划、媒体传播、活动执行、网络营销等.慕青公关为汽车、IT、通信、金融、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企业及机构提供优质的以公共关系为核心,兼有品牌策略与广告创意的全方位整合传播服务。

慕青公关拥有着网络媒体资源,以网络为平台,为客户提供360度的品牌修复方案,解除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信任危机。可巧妙从舆论危机漩涡中淡出,后期对危机信息的源头、数据、消费者反应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为企业工作改进提供建议,防微杜渐为企业类似的负面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慕青公关还拥有完整的矩阵式网络数字整合营销。我们的核心客户中包括了众多快消/汽车行业知名品牌,专注于精准的市场细分和专业高效的营销执行。也因此坐拥着最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优势资源。是我们,定义了以内容为核心的互动整合营销。创新+实效=行业领先地位!

第19篇:慕青公关

慕青公关

现在的慕青公关已经覆盖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IT、家电、通讯、汽车、快消等领域,业务范围包括市场调研、品牌咨询、公关策划、媒体传播、活动执行、网络营销等.为汽车、IT、通信、金融、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企业及机构提供优质的以公共关系为核心,兼有品牌策略与广告创意的全方位整合传播服务。

慕青公关的专业领域现已覆盖城市品牌、住宅及商用地产、工业地产及新兴地产等细分化产业的传播领域。不仅覆盖领域广泛,慕青公关的研究内容亦相当深入——从企业品牌、企业分布于各区域的城市品牌到产品品牌的多元传播管理经验和方法,慕青公关不只擅长于为差异显著的各细分地产领域建立企业声誉的传播战略,更深谙企业声誉对企业在各城市的品牌实施及相应产品品牌推广的渗透之道。

慕青公关还拥有先进的网络舆情监控管理技术手段,通过对消费者舆情的分析,加深品牌对消费者的洞察,指导品牌营销的主题和手段。可随时根据网络舆情监测,对有伤害及品牌的信息与企业进行及时沟通,并提出建议性的改进与处理方案。同时能够密切监控竞争对手动态、措施、数据,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

企业形象定位及传播战略

CEO定位及声誉管理

企业所在城市品牌的声誉管理

战略性媒体关系管理

房地产产品跨界营销传播战略

慕青公关始终以“用”为体验,以“心”为目标,以“服务”为行动,一路创业创新,专注于用户每一次细微的体验,正是这种坚持“技术立本、用心服务”的发展,使慕青成为企业网络公关以及运营的行业先锋。

第20篇:慕课革命

慕课教育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

“未来的学位可能不像现在一样一定要在某一所学校上多少必修课选修课才能得到。未来很可能教育就是定制化的,单位招人不是看你是不是北大、清华毕业生,而是找上过这30门课的——几门是哈佛大学什么课,几门是剑桥大学什么课,几门是清华大学什么课,上过这些课才能满足企业要求。”

慕课,是从英文Ma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MOOC”,音译而来的。慕课的理想是要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学到任何知识”。汤敏向记者介绍说,“任何人”,就是说不受国别的局限,不受学校规模的制约,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愿意学习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任何地方”,就是说不管你是在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还是在中国甘肃的贫困乡村,只要有一台电脑,接上互联网,你就能学到你想学的课程;“任何时候”,就是说你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用碎片时间,在喝一杯咖啡、等地铁的时间内,学到你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就是说你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工作职业上的,个人兴趣的,甚至是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内容。

国内互联网教育早已有之,四五年前就出现了网易公开课,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优秀课程与大家分享。为什么那些不能称之为慕课呢?

汤敏说:“简单地把老师的课程拍下来放到网上,刚开始非常兴奋,但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太闷、太长。慕课是什么?把很多网络游戏的东西,揉进教育中,重新组成了远程教育2.0。它的特点是所有的课变成知识点,不是45分钟、50分钟一堂课,缩短为5到10分钟一堂课。其次,随堂考试,上完5分钟课后马上考试,给你十个题目回答,且要百分之百答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跟游戏攻关一样。慕课的好处是,每个概念都学得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它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使教育课程完全跟过去不一样。”

谈起为什么要做慕课?“动因当然是教育公平,我们要让更多贫困地区或者说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历史角度来说,我们正处于新一场工业革命的前期,也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汤敏直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未来消费是个性化的消费、私人定制式的消费,于是未来的生产也应该是私人定制化的生产,是小规模的生产。我们现在整个体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大生产、流水线,所以我们的教育也是把人培养成螺丝钉,拧到哪儿就好好做,所有知识都是一样的。”

“高考什么意思?全国答一样的题,你不严格按照标准就扣你分,进不了好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流水线,人才也是流水线。”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的兴起,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着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在汤敏看来,数字鸿沟、知识鸿沟、技术鸿沟都来源于教育鸿沟。学校变成了一架越来越复杂的考试机器。家长学生苦不堪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剩下的只是为考试、为分数而学习。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会考试的毕业生,而是有创意、能创业的新型人才。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的人才是要靠创新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要让我国的年轻一代在赢者通吃的激烈国际竞争下取胜,教育不改革,行吗?”

汤敏告诉记者,这种改变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现在中国整个制造业已经世界第二,整个制造业是大生产,全世界的生产都拿到中国来,这时如果世界一变化不要生产线了,那我们的经济就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第二次工业革命培养人才的方式一定得走出去,而到现在传统办法是走进死胡同的。

教育反复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没有出路,而现在慕课方式完全有可能,为什么这么说?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可以把大量的教育分工细化。现在清华只能开出五千门课,为什么?因为一共才两千老师,一个人开一到两门半课。但慕课可以在十万门、二十万门课里选各种各样不同的课程,这时,学生的学习可以个性化,可以根据爱好,根据未来发展前景,根据未来社会需要去挑想学的东西,这就更利于发挥个人能力。

慕课要“革”教育不公平的“命”

“慕课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能够低成本地,通常是免费地学习。它正在改变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让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是一场教育革命,又是什么呢?”

最近一年多以来,汤敏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这场新的学习与教育模式的革命,并将其称之为“慕课革命”,甚至将其最新出版的著作名称直接命名为《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那么,慕课到底算不算是一场革命呢?

汤敏认为,首先要定义好什么是革命。按百度百科的说法:革命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当然,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技术上的革命,行业上的革命。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更不是政治意义上的革命。

汤敏强调,慕课“革”的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的“命”。对中国来说,教育不公、创新不足、终身教育体系缺失这三大问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解决不了的。

他分析道,比如说教育不公的问题。现有的教育,最多只能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而在“上好学”上,在教育质量上,是不可能做到公平的。教育质量的公平最根本的是教师资源分配的公平,贫困地区师资与北京重点学校师资的差别极大。但是,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是无解的。就是把人大附中、景山学校拆了,把他们的老师都调到贫困地区去,又能解决几个乡村学校的问题呢?把北大、清华拆了,把老师都下放到三本学院中,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认真想一下,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不就是因为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不同引起的吗?多少农民背井离乡、多少学子漂洋过海、多少父母倾家荡产,不就是为了自己或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吗?由于教师之间是有差别的,而每位教师能教的学生有限,所以教育差距在所难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之大,国人有目共睹。事实上,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不但在发展中的中国,就是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达到教育质量上的公平。”

再看终身教育问题。现在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不断学习。企业家、白领、蓝领、农民工都需要不断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满足不了这么大规模的、多样性的继续教育的需求,现有的教育体系能把在校学生教好就不错了。现在开的那些MBA班、EMBA班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且以应试为中心培养出的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弱,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就是说,不管如何改,用传统的方式都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中的这三大核心问题。

然而,慕课就有可能做到教育公平。汤敏用自己的亲身试验进行了诠释。友成基金会正在与中国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和中小学联盟网合作,把他们的课用慕课的模式搬到18个中西部省的贫困县中的130多所贫困乡的中学里去。上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直接听人大附中老师讲课。

“具体做法是,头一天我们把人大附中老师的课录下来放到网上。当天晚上,当地老师先看一遍,把人大附中课中超出教学大纲的部分去掉,把45分钟的课变成30分钟左右。第二天先放录像,当录像里人大附中老师开始与学生互动时,当地老师把录像停掉,让当地学生来回答人大附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对了接着放录像,如果发现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当地老师就解释几分钟,等大家都会了再继续放录像。一个学期下来,班里平均成绩提高了近20分。在广西百色地区的一个班,平均成绩提高了40分。”

“这个试验的意义在于,用互联网的方式,这种模式很容易推广。我们能把数学课这样上,其他的课也就能这样上;能在18个省的130所学校中上,就能在1300所或者130万所学校中上;能把人大附中的课搬到乡村学校中去,也就可以把北京四中的、北京十一中学的以及其他好学校的课录下来,让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课来学;如果连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都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那么县城中的、城市中非重点学校也都可以学到最优质的教育。”汤敏说。

政府的“为”与“不为”

“慕课带来的教育产业大洗牌深刻的影响到每个人,这场革命谁都输不起,事关国计民生,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政府的参与和主导是不可避免的。”

各国政府都在把目前的教育变革上升至国家战略。韩国宣布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日本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通过远程教学获得60个学分。

那么,在慕课上,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对此,汤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提前考虑在我国发展慕课的战略问题,尽快出台推进慕课发展的指导思想、框架原则,“国内很多企业、高校、教育机构的参与多是自发性的,缺少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其次是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地区,关注弱势群体。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多要到初中才能接触到计算机,且还是一个星期一两次课而已。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用行政力量,让这些数字革命尽早惠及农村学校,尽早用慕课的方式先解决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开展慕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校要接上宽带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来说,接入宽带互联网还不是很普遍。教育部门应该与电信部门合作,优先解决所有学校宽带接入问题。

此外,还应该允许试验,鼓励试验;组织对各种试验的评估;要保护竞争。“慕课正在挑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不排除有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被替代,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老师对这些新教学方式有抵触情绪。政府应该鼓励有能力的学校与老师去创新。要保护竞争,防止一些人用行政手段、用手中的权力来阻止新的教学方法的进入。”

除了讲到政府该做什么,汤敏还谈到在慕课领域政府不该干什么。

第一,不该过早大规模推广,甚至强行推广慕课。应该让市场慢慢形成,让子弹飞一段时间。“我赞成的方式是,要大胆大量试验,小心谨慎推广。”

第二,不要过早定出过多与过细的规则。“我们对慕课教育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过早制定出过多过细的规则,会扼杀创新。这个领域变化特别快,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实际上还看不清楚。因此,如果一定要有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应该粗放一些,可定可不定的规则,先不忙定。”

第三,尽可能减少一刀切式的政策。我国幅员辽阔,从国土的面积到人口的分布。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过多的一刀切式的政策,特别是对于像慕课这样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可以借鉴经济领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经验,可以让各地进行自己的试验,逐渐制定自己的政策。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组织交流各地成功与失败的办法,总结经验。

安慕希策划书
《安慕希策划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