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活动方案

初中物理活动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6 21:52:54 来源:活动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物理科技节活动方案

初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初中部)

一、活动的主题:体验、创造、成长

二、活动的宗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宗旨,在校园内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以此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组织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我校科学教育的水平。

三、初中部活动的组织机构:

组 织:梁冰李峰王昌来

参 与:许成才八年级所有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和内容:第3周—第6周

1、2月25日活动培训

2、2月25日——3月11日 作品制作征集

3、3月12日集体活动 利用自制气压计测量山高

4、3月12日——3月17日作品完善、班级内评比

5、3月18日——21日 初中部评比

五、活动说明:

1.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科技活动,每位

同学至少要参与一项活动,每位同学最多参与两项活动

2.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项活动既统计个人成绩,也统计班级成绩。每个项目评出个人

一、

二、三等奖,对班级各项活动计分,总分前4名的

班级给与表彰、奖励。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组

推荐第2篇:初中物理竞赛方案

2012年5月份八年级物理竞赛方案

为增强我校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履行本学期初的教务工作计划,我物理教研组特定于5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在全校八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物理竞赛,具体竞赛方案如下:

一、竞赛组织教师:

八年级组:张老师、李老师、(出卷:监考:王老师,高老师)

由于九年级临近中考故不参加,九年级教师做好复习迎考工作。

二、参赛人员:

由八年级各数学教师或班主任以从班上抽选或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每班至少抽取10名学生参加竞赛。

三、奖项设置:

每年级组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组织奖每班一名,分别奖励80元、60元、40元的奖金或等价值奖品。

四、竞赛时间: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下午2:00—4:00

五、考场安排:

八年级组考场设置在教师会议室,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八年级组考场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

六、监考教师务必从严监考,杜绝舞弊现象。改卷教师务必做到公正、公平。

七、5月25日下午7点前各评卷教师将竞赛试卷交于教务处,请教务处的同志

安排发奖事项。

总结:

1、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本学期几次摸底考试,把其中成绩优异者和了解到得学生结合考虑,从中挑选出5名学生作为暂定人选。并且将班级学生按座位分为四人小组,由成绩优异者任组长 本次活动共有二十人参加一等奖1名安思瑶84分:

二等奖2名黄桥83分:张月新82分

三等奖3名刘佳磊80分;丁程程75分:杨毅67分

大清实验学物理教研组2012年5月21日

推荐第3篇:初中数学物理竞赛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物理知识竞赛

2014年6月日 10

初中数学、物理知识竞赛方案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知识竞赛方案。

一、活动内容

1、举行以年级为组的数学知识竞赛(

七、八年级各为一组)。

2、举行以年级为组的物理知识竞赛。(八年级为一组)。

二、活动时间:

1、数学知识竞赛:2014年6月16日(十六周星期一12:30——14:

30)。

2、物理知识竞赛:2014年6月17日(十六周星期二12:30——14:

30)。

三、评卷时间:

1、数学:2014年6月16日(十六周星期一会议结束后)。

2、物理:2014年6月17日(十六周星期二放学后)。

四、出题及各科参加活动人数:

(一)出题人

初一数学:闵志华

初二数学:闵志华

初二物理:张习鹏

(二)各项活动参加人数:各项活动各组15人(每班限制在5人以内)。

(三)评卷(含登分、统计)人:

数学:陈 军 罗莹

物理:王祥辉康命忠

五、考场设置:

会议室

七、监考:

数学:李洪梅

物理:陈佳华

七、安全工作:

由李剑负总责,参加活动教师协助。

八、摄像:

李剑

九、后勤:

卢作高负总责,相关人员协助。

十、考勤制度:

上面相关教师无特殊事必须参加,有事必须向学校领导请假,以假条为准,凡无故不参加活动者每次按按三节课作息时间计算考勤(评卷也按此计算)。

十一、奖项设置:

各组各科各取前六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李勇老师负责奖状制作及发奖。

注:各出题教师必须于2014年6月16日上午10点前将竞赛试卷打印好交闵志华处,愈期责任自负。

太平小学:理科综合教研组

2014年6月10日

推荐第4篇: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中心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

2016.11.24

中心中学理化生组

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展示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特制订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增强中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育教学水平。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大赛组织

活动由物理教研组主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付德均

成 员:魏云强

古开琴

杨生利

职 责:负责安排、部署、协调和巡查本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 2.筹备组: 组 长:吴宪

成 员:张应旭 梅松香

职责:

A、负责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拟订通知、安排,收集整理大赛活动的

相关资料,筹备和补充实验大赛所需的仪器等。 B、负责报到、抽签、核对身份,赛场布置。

四、评委组

成 员:付德均 魏云强

古开琴

杨生利 张应旭 梅松香 吴宪 职 责:

1.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本学科实验操作试题的评分细则。评分时要公平、公正,准确赋分。赋分结束后不得修改参赛选手成绩,并在评分表上签名。

2.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提示或暗示参赛选手进行实验操作。3.评委如发现参赛选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危及人身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醒或制止。

4.实验操作结束信号发出后,要求参赛选手终止操作,并组织其依次离开赛场。

5.本次物理物理评委现场打分,从学生选材、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打分。参赛选手的最后成绩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数计算,平均分数取整数;每位参赛选手的实验操作时间为45分钟,满分为100分。

6.实验操作过程分组进行,每组1人,参赛选手按序号入座;

五、比赛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六、地点:物理实验室

七、比赛流程:

当天中午一点钟物理实验,前25分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比赛,后20分钟书写实验报告。

八、比赛奖项的设置

本次比赛设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九、教师就餐按文件执行。

推荐第5篇: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评比方案

关于开展平模镇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的意见

根据教育科学技术局《关于举办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中学实际,特拟定本活动方案:

1.参赛对象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2.比赛内容

根据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标准,教师为完成初中实验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内容选择沪科版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材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内容,选择一个来完成其实验步骤。

3、评委:潘厚明 何育洪 张 云 冯建波 冷兴旺 冯小杰

4、原则:评委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积分。5.比赛时间:2011年6月2日—6月4日

6、地点:物理实验室

7、比赛流程:

①当天第三节课选手进行实验技能操作知识题的比赛,时间为40分钟,几位选手同时进行;

②第四节课进行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时间为20分钟,由选手抽签决定先后顺序,一个一个选手进行,当一个选手在进行操作时,其余选手不能在场。

8、积分方式: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由其他评委积分相加的平均分,实验知识竞赛题按40%计入总分,实验操作按60%计入总分,两项相加的最后积分。

9.比赛奖项的设置

本次比赛设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根据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排名来确定一名参加县级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

平模镇中心校 2011年5月31日

参赛选手: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推荐第6篇:德城区初中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

德城区初中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

为了推进全区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全区初中物理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学习的平台。结合我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研的实际情况,决定在今后的物理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中,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作用,以提高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重点培养和全面提高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常规教学指导与主题教研指导相结合,以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课堂,优化常规,求真务实,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整合初中物理教学资源、打造全区初中物理教师交流、发展的平台,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的良性互动, 积累丰富的教研和教学经验,促进物理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造就一大批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进而达到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实现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研促训、以研兴教,真正发挥物理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

2、围绕教育、教学、教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焦点等疑难问题,通过中心教研组开展研讨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策略,激活各校物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形成浓厚教研氛围;

3、通过开展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积累丰富的教研和教学经验,促进物理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通过开展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物理学科教研骨干,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我区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5、通过开展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学科文化;

6、积累丰富的物理学科教育教研经验,并及时做好推广和辐射工作。

三、具体做法:

1、物理学科教研员为中心教研组组长,每年固定开展两次大型中心教研组活动,其中一次为教研沙龙;通过业务讲座、示范课、现场评课、教学论坛、教学案例分析、教研沙龙、问题咨询、集体会课、课堂研磨、网络教研等活动,解决在新课改中新困惑和新问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及时纠正在教学实验中出现的偏差,以此拉动校本教研不断健康而深入发展;

2、依托中心教研组成员的人才优势,以基层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课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每个成员都是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适当时机,我们将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区或省市教研主管部门,为全区初中物理学科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4、每年要由教研员对全年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作出具体而详尽的总结。

四、活动内容:

1、开展物理学科课改教研沙龙活动,及时交流和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并寻求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等问题的策略,共享优质的教学心得、经验和教学策略;

2、交流与研讨九年级中考复习经验;

3、中心教研组要为成功的经验和策略,搭建相互研讨交流的平台,让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登台介绍自己的经验;

4、适时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外出学习考察;

5、号召中心教研组成员及时撰写论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故事、典型案例分析等;

6、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学习制作课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7、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开展说、授、评课活动;

8、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开展教育教学研讨课;

9、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开展教育教学示范课;

10、教研员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每月最后一周 地点:区域内各中学

六、组织领导:

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人员组成: 孙洪岩(教研室15805340279) 郝 欣(五中 15345456199) 赵红卫(五中 13153487196) 赵红梅(十中 13953479177) 周广辉(九中 15805345079) 袁 辉(九中 15194345231) 刘东晓 (三中 13625348616))

七、保障措施:

1、为使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起到“研训一体、定向培养、以点带面、城乡互动、均衡提高”的目的,需要通过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的落实,将活动内容具体化,以确保活动的有序有效;

2、广泛发动全区各中学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以教师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探究活动,以团队优势破解困扰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

3、适当时机,召开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研讨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修订方案,以求得教研工作“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最大实效;

中学物理学科中心教研组

2009年3月

推荐第7篇: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P=U2/R;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推荐第8篇:初中物理

一、物理是一个整体,刚刚接触,可能对某些概念、规律掌握不好,对知识无整体感,这是正常的。随着学习后面相关的知识,对原来不甚清楚的问题会逐渐理解透彻,初学时千万不要遇到困难就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描述。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对这一应该有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问题本质,不要因细枝末节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四、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不要等老师去“灌输”。课后,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六、从某种角度看,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把正文不好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是课本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因此,要把它放在与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许多物理试题包括中考试题就是对课后习题稍加改造而成的。对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因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七、学习新课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绝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习题要做,但每做完一道习题,都要要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及产生的原因、有关条件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题数量,钻难题,陷入题海。

八、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识别器材和仪器的能力,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实验来探讨和验证。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初二物理学习不要求一步到位,刚刚进入初二就“瞄准”中考,做大量类似于中考试题的题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十、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物理学习中,对物理理论-—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要整体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地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多动脑,多看科普书刊,多了解新的科技动态,如“神舟五号”、禽流感等。这也是教育发展和中考命题的方向。不言而喻,初二阶段注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学们若能在学习中积极实践,不断总结,就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推荐第9篇:初中物理教研活动总结

2013学年理化教研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校理化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以学习为先导,以教研为动力,以课堂为立足点,坚决投入到课改中去,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互相学习,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4、新学期伊始,全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出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到本学期末,基本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二、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

1、严格按照开学时的工作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制度,每周二下午进行教研活动,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围绕新的课程改革,进行集体备课,观看录像,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使全组教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各备课组的教研质量。集体备课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测试,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定期进行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时获取了反馈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

4、定期抽查教案、听课记录,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5、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组内公开课的方式,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都能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各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法,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级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2、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和情境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实践能力。

3、定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组织教师上好教学研究课,积极报名上好学校优质课,坚持听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迎接外校教师来我校参观指导,安排教师上好公开课。

在本学期中,我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新理念、新教法的钻研还不够到位,新课标的实施不够成熟等。但是,我们全体物理组教师深信,只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新的学期当中,一定可以让我校的理化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10篇:初中物理备课组活动计划

初中物理备课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推进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学习新课标,加强理解新教材,逐步建立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主建构,实现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具体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初三教学中,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备好课,上好课,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4.加强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足开好,并适量增加新实验、小实验。

5.加强听课力度。教师每期听课8节,至少听本学科的课6节,并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议课记录。

6.强化分层教学,即保证基础好的同学学习有足够的容量和难度,基础差的同学基本知识强化并提高。提高合格率,又抓优良率。

7. 坚持进行集体单元备课,落实每隔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内容要

充实,并定好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及发言主题。

刘良才

2011年9月29日

第11篇: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葫芦岛六中物理组

一、讲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1、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重在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约25分钟,包括开始时观察清晰的像5分钟,学生实验8分钟,学生在主光轴上帖物体和像8分,反馈实验5分钟。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是考虑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把探究过程的七要素隐性化,而非显性。希望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究习惯的培养后,才明确探究过程的七要素。而非是直接给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总结得出。

3、课的前面部分在教学物距、像距时的处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解决三个学生的常见问题:

(1)实验时凸透镜和光屏只能动一个,像和物体是一一对应的。

(2)等大的像在实验中是无法看到的

(3)学生对什么是清晰的像不清楚。

4、探究过程中的要求相对较低,设计难度较低。设计实验时,不是学生独立设计或小组设计,而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时也是通过作图的方法使难度降低,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更直观。包括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投影议和照相机入手,展示它们的结构,也是为了降低难度。

二、听课老师评课

1、上课使用贴物、像的方法较好,但是,最好用坐标纸,更能直观一些。

2、教学设计在细节上花工夫,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3、用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加以巩固的方法很好。

4、学生在进行归纳时有困难,是否可以强调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

5、实验数据要多些,可以用小点代替箭头,用明胶片进行叠加。

6、贴物、像时,像都一样大,不好。可用FLASH拉一下,显示像大小有变化。

7、小黑板的数据要保留,以便进行分析。

三、教研员评课

1、教学导入时用照相机、幻灯机等实物展示凸透镜制造的光学器件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其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呈现,将实物转换为模型,能够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成像规律及其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实验中将光屏改为毛玻璃光屏,可以使老师在各个方位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3、学生归纳透镜成像规律时,最好划分3个区域再归纳。

本节课的启示:

1、教师备课时要了解物理课中相应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要备好学生。

2、教材中的实验只是设计只是一个参考,教师可以使用,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更可以改进、开发、设计新的实验,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研究。

第12篇:初中物理备课组活动计划

初中物理备课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推进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学习新课标,加强理解新教材,逐步建立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主建构,实现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具体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

学中,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益,备好课,上好课,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

测试。

4.加强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足开好,并

适量增加新实验、小实验。

5.加强教研活动。教师每期听课8节,至少听本学科的课6节,并有详细的听

课记录和评课、议课记录。并组织年青教师进行公开教学。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已发挥自己最佳的教学水平。

6.强化分层教学,即保证基础好的同学学习有足够的容量和难度,基础差的同

学基本知识强化并提高。提高合格率,又抓优良率,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

7. 坚持进行集体单元备课,落实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内容要充

实,之前定好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及发言主题。

8,教学进度表另订。

西苑南校物理备课组

2013年9月1日

第13篇:初中物理教研活动(9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9.3)

2009年9月3日,黄浦区初中物理教研活动在市八初级中学举行。会议由区物理教研员顾国东老师主持,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以下三个内容:

一、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顾老师首先对我区物理中考情况做了总结,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中考物理成绩进步明显,尤其在合格率方面提高显著。顾老师还对今年物理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就考题结构、知识点覆盖面、以及试题分值分布和难易度等的变化进行深度剖析,并针对考试方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同时希望各位任课教师通过对中考考试方向的研究,对今后的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布置等情况进行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二、中考经验交流

本次中考各个学校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顾老师请了三位在本次中考进步显著学校的任课教师与全体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市南中学的顾文君老师把每个班级每次考试的平均分离差、各类型题得失分等情况分别做了图表分析,对每个班级横向和年级纵向进行对比,及时找到差距,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练习提高;浦光中学的徐玮老师将学校科研课题-学习潜能的开发与实际教学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大境初级中学钟春素老师介绍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从喜爱自己的老师到喜爱物理这门课程的经验。三位老师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分享,参加活动的教师获益良多。

三、本学期工作安排

最后顾老师对本学期主要教研工作如:论文征集、课题研究、公开课等进行了布置。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指导性、实用性很强,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深受各位老师的赞赏和欢迎。

大同初级中学李丹

2009。9。6

第14篇: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计划方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计划方案

焦作市第十五中学 陈正刚 王和平

一、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要求的“自主活动,直接体验”的亲身感受,保证实施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为以后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活动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实际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作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并把这种科学的探究精神用常规课的学习中,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未知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获取一些科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并使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价值取向等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二、研究方向

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搜集整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感性认知能力较强,逻辑性思维较弱的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亲自动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切身体会获得知识的快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未知世界的精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自主探究性”学习潜移默化的应用常规知识获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结合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及课程实施试验,力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三、组织形式

1、采取多种形式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开发、运用和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合理有趣的培养能力的形式,让学生有较多时间去探索、研究、自学、发明创造。

四、研究实施方案

1、按兴趣爱好不同自由结合组建实验小组,每组选拔一个负责小组长,分配各成员的职责,了解每组探究的内容。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同时按阶段汇报研究的进度,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确定综合实践小组的活动地点和时间: 地点:综合实践活动室

时间:单周一下午第四节自由活动课 。

4、研究内容

(1)研究弦乐器发声特点---自制弦乐器演示仪

(2)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及其应用特点---自制水透镜成像仪(探

2 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3)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影响因素----自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演示仪

(4)研究流体与流速的关系----自制飞机机翼升力演示仪 (5)研究浸在液态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因素---自制阿基米德原理演示仪

(6)研究潜水艇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自制潜水艇工作原理模型

焦作市第十五中学 2014年9月

第15篇:初中物理学科培优补差方案

初中物理学科培优补差方案

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生课堂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培补差方案。

一、指导思想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何勇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明白学情,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

本学期我任教初四一班与初四四班两个班级,其中四班现象较明显,即学生发展不均衡性非常明显。全班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前一个阵营学习干劲十足,能跟上老师的学习步骤,而后面一小部分,由于心理的原因,自己给自己冠上了差生的头衔,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而拖慢了全班的教学进度。

三、所实做好培优工作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然后能者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2、做好学生的“补差”工作,有些学生对理科有天生弱势,或反感理科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尽可能多的实验,创设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强项及优点,使他们的学习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差”变“优”。

四、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多给孩子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3、专项训练。训练中对习题进行分类,同时发挥优生的帮带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培优补差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关爱潜能生,多鼓励少批评,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才能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

2018.9

第16篇:初中物理学科竞赛活动方案(推荐)

初中物理学科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自然现象中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都与物理科学息息相关,我们人平时的吃、穿、住、行当中更是蕴含着很多与物理相关的奥秘。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伴随着长大,很多玩具都有利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识,只要适时加以引导,孩子们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奇妙之处。而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这么一个平台。

二、活动目的: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激起学生更深一步探究的好奇与决心,故开展以物理小制作的形式的竞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智巧制作之能手

四、活动形式:物理小制作。可以是玩具,小发明,现场演示,并能叙述其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五、活动对象及要求:全体初中学生(建议初三的学生踊跃参加)

1、以各年级为单位,号召各班学生积极参与,统一竞赛时间,以小制作的形式进行活动。

2、参加本次竟赛的学生为自愿参加,每个学生都拥有参赛资格。

3.本次竞赛时间安排60分钟的时间进行。

六、活动评比: 一等奖五名 ;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名。学校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状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17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

效的物理教学设计,应当以什么为评价指标?如何评价一堂物理课的设计是否是有效的?笔者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初步的初

教学设计 有效性 评价 方案

于工作关系,听了不少物理课。大多数课在教师的认真准备下,上得有声有色:课内师生交流频繁,而且一般都会设计很多学生活动,学生大多都表现踊做过这样的尝试,对我校部分青年物理教师教后效果进行当堂测试(测试内容我们事先准备好,且测试内容绝没有超过课程标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有些班达标率低于60% 。

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吗?教学是否有效:真的跟师生间的频繁交流、设计更多的活动成正比?

后反思这种公开课,发现它们常常并不高效,有时甚至于是低效的。更有甚者,这样的课对有些同学而言是负效的!

、师生间的频繁交流内容往往为了“快捷”,问题显得肤浅、不深入,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学生容易陷入不深入思考,养成张口就答的坏习生浅尝辄止,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对活动结果的追求,而忽略对探究过程的注意。

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就是我们常常要遇到的问题。

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有无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应被认作无效教学。

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课题,正是针对以上情况而展开的,它主要是指课题研究者根据教育教学相关法则,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对所涉的物价,以期能更有效地为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

特级教师柳印生先生,在谈及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时,曾提出了“教后三思”的观点,即教者教学后需反思本堂课上:“学生的能力发展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了没有?”这样三个问题。如回答是肯定的,则无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将这一观点延引到物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没有?”、“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了没有?”、“学生科学探究水平提升了没有?”等。

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方案的制定 案制定的基本理论

理论:加德纳认为,所谓智力(Inteligence)并非单纯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个多元结构,其中包括并可以分解为八种智力,即语言智力,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空间智力,指个体感觉、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身体运动智力,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音乐智力,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自我意识智力,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运算和推理的能力;人际关系智力,指个体与人相处与交往的能力;自然观察智力,指个体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辨别和分类的能力。他认为,这八种智力号系统,它们以相对独立的形式而存在,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

理论:建构主义的起源,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关,他提出了著名的“同化”与“顺应”两个重要概念。所谓同化,是指把外部的有关信息吸收进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认知的历程,就是通过环境的平衡。可见,建构主义特别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自已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即“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人在建”。

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方案应涵盖的内容

得是否合理

制定的合理性评价,指的是对执教者在设计本教学设计时,是否能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多元考虑:如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制定是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无考虑学生多元智力能力方面的训练?等方面的评价

标制定,必定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获得提升,即目标的制定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香、暂困生吃得了”。的,不能单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考试成绩)论英雄,还应有利于教者从其他方面(音乐、视觉、身体、自知、交往、内省能力等)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知识的建构

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的评价,指的是对执教者在设计本教学设计方案时,其知识和能力主线是否突出的学生主体地位,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否有利于评价。

设计方案,必定会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在已有知识

。而绝不由教师大包大办或者对学习者进行“满堂灌”。

的设计是否有效

活动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指的是对执教者在设计本堂课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是否将科学探究的目的表述清楚,在学习者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执以及探究结果呈现是否清晰方面的评价。

究活动设计方案,必定会考虑到过程及结果呈现的清晰性,而绝不会让学习者对本身呈现并不清晰的活动进行所谓的探究。遗憾的是,这个细节为不少老现教者在讲台上自说自话、自演自活,而学习者在后面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他所演示的结果。这样的活动设计究竟有何用处?大多数时候仅仅是执教者为活动我已经做过了而已。

升学生学习兴趣

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指的是对执教者在设计本堂课时,有没有充分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兴奋点,从而让学习者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理课,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它的兴趣性。除了在基本知识、基本实验等方面能切中肯罄,还应当摸准学生关于本知识点的兴奋点所在,随时抖它几个“包袱获取知识。

》采访部主任李炳亭先生认为:有效课堂一定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起有效教学的风帆: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建设未来!

第18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 孔益民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改革和发展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加快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有用人才,我校拟定以下初中物理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一.校本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认识,以课改为中心,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经过教师的再创造,使其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每个教师的教法上来说使其更趋于个性化。以教师为主体全员参与开发校本课程,使其多样化,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发展机制奠定基础;推动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任务: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新的评价与考试方式。 三.培训原则

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需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校本活动需具有以下指导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先进地区师资援助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具体内容与措施

培训内容: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

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师德启思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师生沟通的艺术》等。

2、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通识培训在市、区县培训机构组织集中专题培训基础上,各校要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学校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培训主要是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书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学教育新论》《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教学案例》、《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教育新理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等。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要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教师中开展五项通用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在全体青年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要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书目:《教会学生思维》、《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课件制作系统操作快速入门》、《教师学科基本功》、《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当代国外教学理论》等。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书目:《鲜活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专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及教育实验》、《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理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等。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学习书目:《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教学评价与测量》等。 五.培训形式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应重点培养,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与之并存的一种补充课程,这个课程内的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自己感兴趣自己选择的内容。他给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这个课程里的内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评价措施有如何,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同时进一步研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第19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教学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教学

菱角塘镇学校 李玉玲 电话:13762981349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本人对物理“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经验与体会,论述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实验。不仅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活动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较大,基本体现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需准时下课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虽然有参与,但自主式探究活动被削弱。为此,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了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每周1节)。内容主要选取课本中相应的实验或制作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摘录自《课程标准》)

2、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这只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并不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经过的7个顺序环节。所以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只注重对某几个要素的过程经历与能力培养,并不强求每个科学探究活动都必须经过这七个环节。

3、科学探究的选题:“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学生在活动中也难有作为。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为: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案例一:“空气温度计”(图1)的制作与科学探究活动。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制作(在制作时,截取打点滴用较长的塑料管代替玻璃管,用木版固定,效果较好)。学生制作“空气温度计”后,自然会提出几个问题:“没刻度怎样用,怎样为它画刻度?它是怎样反映温度的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在和学生探讨它的工作原理后,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探究怎样为“空气温度计”定刻度:原理是什么?步骤怎么样?(类比液体温度计的刻度确定)然后再去做。做好之后,大家都把作品都放在教室,在以后的几天里,与寒暑表对照,让他们看看谁的“空气温度计”准确些。当然,空气温度计的液柱高低不但与气温的高低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等有关;在观察中同学们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我又引导他们分析,查找有关资料,指出“空气温度计”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其他的用途(如用“空气温度计”测量了教学楼的高度)。和“空气温度计”一样,其实很多的物理小制作都蕴涵着不少的知识,只要我们跨出第一步,前面就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案例二: “盐水电池”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

“盐水电池”是第六章第一节《电压》练习中的一个实验,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实践起来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准备了实验器材①三块金属片(5cm×20cm):铜片、铝片、锌片(镀锌铁片);②电压表1个;③导线2根;④烧杯、水、食盐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不久,就有一位“好胜”学生有叫嚷:“老师你好‘偏心’!怎么他的(实验)电压是0.7V,而我的只有0.5V?都怪你给我的器材不好。怎样才能使电压升高啊?我要比他的(实验电压)高。”──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于是我就顺势在黑板上写出探究的问题:如何提高盐水电池的电压?盐水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让学生们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提醒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开展了比赛:看谁的盐水电池电压最高。有的同学也想出了“怪招”──将盐水电池串联起来。

这样做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几个盐水电池串联起来电压达到了3V多;有个同学提议:接上一个小灯泡试试。结果灯泡并没有发光,学生们又疑惑了。接着又研究讨论一番。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探索积极性和思维。

接着下来的几周的活动课,我们继续进行了各种水果电池、蔬菜电池的探究,由学生带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以及用这个电池作为电子表、音乐贺卡等小功率用电器的电源的探究实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成功感。

3、在选题方面,教师选题与学生选题相结合。在科学探究活动的选题范围上,我们原则上是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但有时也选择学生提出的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案例三: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

在学习电学时,不少的同学不顾教师的阻止、批评,硬是把干电池的“外衣”剥去,看看里面的“真身”;甚至把“皮”也剥开,对“内脏”也研究一番。不少的同学对电流表、电压表的构造很好奇,提出问题和要求:“电流表、电压表是怎样测量电流、电压的?能否拆开来看看!”好的电表拆了可惜;但是,学校里每年都有一些损坏的电表,积累下来数量也不少。虽然该课题有点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为了不破坏同学们的好奇心,我还是把这些废表拿出来,让他们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把电流表、电压表拆开,指导他们观察表的元件、结构与电路,分析、记录表里的电路连接情况,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也有一个很大的意外发现和收获:原来这部分“废表”中一部分的“表心”(灵敏电流计)还是好的。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把着部分电表多余的部分去掉,只留下“表心”和两个接线柱,就改装成“灵敏电流表”。一共改装了二十多个,足够用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有同学也提出,电压表里面的电路是串联,将电压表改装为“灵敏电流表”也很简单,在表里多接一根线出来就行了。不少同学用着自己动手制成的器材做实验,感到很自豪与成功,十分投入,科学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学生的“好拆心”还是很强的,当学到“电能表”时又要求“拆开来看看”,我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

4、在组织形式上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为了使一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具开放性,我们把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安排课外,利用周日、节日进行。

案例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进行课外开放型的探究,让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证据、分析与论证,最后写出探究实验报告。其中不少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同于书本的内容,有一部分参照课外书,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原创作品”。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实验(或制作)活动为主,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学们早已把物理实验看作是“游戏”;而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们的心爱“玩具”。每次活动,基本都是延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基本安排在最后一节,不会影响其他课)。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始是觉得好玩,慢慢就有了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上课开始专心听,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潜而默化,互相促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其实,老师在活动中也是感到其乐无穷的。)

2、促进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课题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所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

案例五:上面提到的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由于“灵敏电流表”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学生们都熟悉的使用,学习过程自然很顺利。

案例六:探究“浮沉子”的浮沉。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安排了制作“浮沉子”(图2)。学生们拿着瓶子,用力一按,里面的小瓶就下沉了;一松手,小瓶子就上浮;用力恰当,小瓶子就悬浮;同学们都被它吸引住了。我就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思考,互相交流,找出“浮沉子”上浮、下沉的原理。当学生弄通这个问题后,自然就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就显得轻松了。

案例七:近年来,考试中“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的题目很常见(也很有实用价值)。我们过去也经常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但练来练去,效果就是不好。学生基本是靠死记解题步骤去解题的,题型一变就无从入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好它的原理。适逢当时南区供电局在当地更换电能表,我们就发动学生把家里换下的电能表拿回学校,安装实验电路板(实验电路见图3)。安装由学生在活动课上按照老师制定的电路图进行安装;安装完毕,由老师检查无错误(注意用电安全)后才给以通电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真实地进行“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真实情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公式P=W/t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们较强的创新能力。

案例八:在制作“空气温度计”时,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空气温度计”“失灵”了:用手握住瓶子,液柱也不上升。后来分析、查找原因,大家估计是瓶子的密封不好,漏气了;怎样确定瓶子是否漏气呢?大家都想办法。后来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把瓶子倒过来放,把一根软管弯向上(图4)。如果瓶子是漏的,就不是漏气,而是漏水出来(转换法),就容易发现。体现该同学不迷信书本,大胆创新的精神。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与学习方式,还有待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从初步的实践与研究表明,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3]《游戏中的科学》北京出版社 主编 纪江红

第20篇: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袁东哲

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外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

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每月两次学生课外活动

参加人员:部分物理教师及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

四、程序:第一阶段通过操作、观察书中试验,分析试验失败原因。

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做好总结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推广实施

案例:

(一)物理的实验很多,往往因实验前疏于考虑,试验中重视不足,导致实验的失败率很高,不妨将“实验失败的原因”作为课外探究的话题.“水的沸腾”实验简单易做,然而实验课上,接近下课时都不能达到水的沸点,有的小组水的温度超出沸点,仍不出现沸腾现象;以探究实验失败为话题:

(1)成功的小组、失败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探究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构成猜想于假设”

(2)选择实验、查阅、询问中某种途径,收集证据,验证“猜想于假设”的正确性。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方法、过程、操作、结果的分析、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在探究中学到物理知识,增进探究能力,培养实践意识,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为切入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生活中含有很多的物理知识,物理是生活的一部分,以家庭生活实践为探究学习的切口,不仅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且能帮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在“水的沸腾实验失败现象中”,又提出新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有生么关系?以“高压锅”为话题提出课外探究的任务:“水的沸点变化与高压锅”

(1)实际使用“高压锅”,煮饭或烧菜一次。

(2)观察高压锅,阅读说明书,弄清各个部件的功能,以及使用注意点。

成果:阶段总结报告

《探究:水的沸腾》教案设计

袁东哲

教材分析:

《探究水的沸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沸腾现象引入,问学生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猜想,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教材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特征,知道沸腾是剧烈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纸锅烧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仍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使用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的技能和探究能力。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相互评价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是物理课程总目标之一。《探究水的沸腾》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和体会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的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吸热。

2.能用沸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勇于探究、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茶,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怎样?

学生相互议论:“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水沸腾时,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继续上升呗。”“不,有资料介绍,继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为什么?”

一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老师还没说完,就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直观现象、有猜想、有资料上找出的答案、有质疑。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敢于质疑有关资料上介绍的现象。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有大量白气? 继续加热,水温究竟是否变化? 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呢?(板书:探究水的沸腾。)

二、分组实验探究。1.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学生A:用煤炉加热水壶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 学生B: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研究水的沸腾现象。 学生C:煤炉加热钢精锅中的水,沸腾时观察现象,用温度计测水温。 学生D:酒精灯加热烧杯中适量的水,温度计测水温,沸腾时观察研究现象。 学生踊跃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可以观察到部分或全部的沸腾现象,为了保证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建议同学们采用学生D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 2.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师: 实验台上准备了学生D的方案的器材,大家先不要动手。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具体、责任到人;装水、加热、测量温度、观察现象、记录、交流发言等要明确。分工完毕的小组,组长到黑板上写出组号,再开始实验。实验时间为10分钟。完成实验的小组里负责交流发言的同学,在本组号后面简要写出观察现象。实验中要注意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有条不紊,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3.分组实验。

全班学生分为14个小组,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检查落实了8个小组的分工情况,指导了5个小组的实验,并对其他小组进行巡视。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有的小组采用250ml的小烧杯。有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水面稍高于温度计液泡。有的采用温水加热,有的在烧杯口盖上一块硬纸板。学生们真是开动了脑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8分钟后,第二组在报告单上写道: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剧烈汽化。水蒸气,白气。

第六组写道:沸腾前加热、温升,沸腾时,加热温度保持98℃不变(并附图说明)。 第一组,第三组等等依次完成。并开始写报告单。 10分钟实验时间到,还有5组仍在进行。 4.汇报交流。

师:时间到。绝大多数实验组已经结束,建议没有完成的几组也听一听完成实验的同学的交流,再继续完成实验。

各组代表交流发言,第六组展示了绘制的图。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师: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可以看出,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特征是: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第六组绘制的图像非常形象直观。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大家看书中几种液体的沸点表。请找出水、亚麻仁油、液态氧三种液体的沸点,并思考为什么油条是黄色的,而水饺煮不黄?为什么自然界氧以气态存在?

学生E:油的沸点比水高,所以水饺不黄,油条黄。

学生F:液态氧沸点是 -183℃ ,所以自然界常温下氧以气态存在。 学生G:水的沸点是100℃ 。我们测量为98℃ ,表上的数值应修改。

师:很好!E、F两同学用沸点知识解释了生活和自然界的两个现象,G 同学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对沸点表提出了质疑,精神可嘉。请同学们注意沸点表所注的条件:在标准大气压下。我们今天实验时大气压可能不是标准大气压,所以数据不同。

教师演示:烧瓶中的水停止加热,沸腾停止;用瓶塞塞住,倒过来,在瓶底浇冷水。观察现象。(水再次沸腾)

同学们很惊奇!为什么?谁知道?

学生:可能倒冷水使瓶内水蒸气液化,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水沸腾了。 师: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看阅读资料知道的。

师:很好。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学会多看科学资料了解科学知识。当然,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上网,读书等等。像今天所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课本上在九年级才详细讲述。但通过查资料今天有的同学就已经知道了。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课下同学们可用这个知识点分析解释为什么不同组的水的沸点不同。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质疑精神】 5.实验评估。

师:现在我们还回到本次实验上,请大家帮助继续进行实验的两个小组查找分析一下原因。 学生H:可能是实验用水温度低。

学生I:可能是没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的水。 学生J:可能是烧杯中被加热的水过多。 学生K:可能是烧杯上没有加纸片盖。

继续实验的第三组组长发言:“谢谢同学们,我们组开始时确实忽略了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后来发觉,进行了调整,现在水已沸腾,看到了和同学们说的一样的现象。”

【师生交往互动互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新知,促进学习】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时间不允许我们现在尝试,请同学们整理器材,然后各小组把实验过程、现象、结果或图表写成实验报告,在班上讨论和交流。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并交流其中的道理。

【培养学生实验后整理器材的良好实验习惯以及整理实验报告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教材中“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课后反思

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附:实验报告单

探究:水的沸腾

日期:班级:组长: 组员及分工:

组装人:观察人:计时人: 记录人:总结汇报: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

2、

3、

分析论证:

评估交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发现)

初中物理活动方案
《初中物理活动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