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口号

起义口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5 08:33:57 来源:口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陈胜吴广 起义口号

陈胜吴广 起义口号

陈胜吴广起义,是发生于秦朝末期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活动。任何一次活动都有领导人、目标、口号。在正式口号定下来之前会有一个策略口号,那么陈胜武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又是什么呢?

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

《陈涉世家》出自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在这篇文章里详细的记录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其中也出现了这次起义的策略口号。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王侯将相天生就是贵族吗”,从这反映出了对平等的渴望,这是陈胜吴广起义中最能体现他们士气的话,所以这八个字是这次起义的口号,不仅在当时鼓舞了起义的人甚至至今都在流传。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中国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起义,所以这场起义在中国的历史上意义非凡,它的精神也鼓舞了从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与残暴的统治作斗争。陈

胜吴广起义影响甚远,这场起义中的口号不仅鼓舞了当时的民众,也激励着后代人。

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

陈胜吴广起义又被称为大泽乡起义,它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组成部分,虽然结局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帷幕,也打击了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油画

陈胜吴广起义是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所以在这次起义中很多的口号,比如“大楚兴,陈胜王”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口号中“王”字念最后一声,意思是称王,这个口号的意思是大楚会复兴,陈胜会称王,所以从这个口号里可以看出陈胜、吴广的胜利决心。

在陈胜吴广起义中,“伐无道,诛暴秦”也是很有名的,但是这六个字出现在起义成功之后,所以它并不是口号,除此之外“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也被人看做是这次起义的口号,但是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它其实是一个策略。

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的策略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正式口号则是“大楚兴,陈胜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口号。

推荐第2篇:“四六”起义

三、1945年4月6日零点,伪警察大队长查过岗后,王金才率领孙录、刘国彬、蒋志堂、赵明久、黄绍双等兄弟,按计划打开康生院临时监狱各牢门,放出被关押的难友,王金才高喊:

“我们造反了,放你们出来!举行暴动了!愿意打日本鬼子跟我们走。他们都愿意跟王金才打日本鬼子,于是,大家拿棍棒,跟随起义,警察去警备队缴了值夜班的伪警、警察枪械武装部分的起义人员;起义队伍在王金才的领导下去分头行动:孙录带部分人员占电话局,收发报机,切断电话线断绝城内外联系,赵明久带领部分人员打开警察所和县法院监狱。放出抗连战士谢洪生、孙玉堂等人;王金才带领部分队伍攻占了伪县公署,警务科,炸开军火大库、被服库。这时起义的200多人得到了枪枝弹药和服装进行了全部武装。

王金才率领起义队伍在伪县公署院内编队宣布:“反满抗日游击队成立,自认大队长总指挥,孙录任副大队长,下设三个分队:刘国彬、蒋志堂,黄绍双任分队长,王金才和孙录向起义队伍进行简要讲话后,放火烧了伪县公署及汽油库,这时大火冲天,爆炸声振天动地

起义队伍在大街上,奔跑搜索,追杀日本鬼子和特务,他们冲进日本官宿舍挺身寮和宏大涌烧锅特务据点,打死数十名日本鬼子——顿时通河城内枪声四起、火光冲天,人们高喊:“红军来了!打倒日本鬼子狗特务。”此时日本鬼子、伪警特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有的被当场打死,有的举手投降,一共打死日本鬼子34人,伪警特务2人,伪三江省警务厅日特大久保逃出宏大涌烧锅,葳在猪圈的草堆里。日本副县长马山政等人逃到江沿小白楼里负隅顽抗。

在起义队伍占领通河伪县公署时,警务科的鬼子山本警尉逃到南江边;松花江刚结冻过不去,这鬼子从冰上爬到南江岸,在“墙缝”哨所,向方正伪警务科和伪三省警务厅报告。上午8时,方正县的伪警备队50余人随山本强渡过江,他们登山上岸后,向围攻小白楼的起义队伍猛烈射击。蒋志堂、赵明久等人还击迎战,起义队伍边打边退,这时县城附近的日本开拓团也来打援围攻起义队伍。赵明久率领起义队伍预去北门与大队汇合,在十字街被敌阻劫,便于西南门出城,到岔林河进入铧子山里。上午9时,王金才率领起义队伍,乘两辆大汽车、八辆马车,拉着武器和物资粮食等,从北门里撤出城去桦树向凤山进军,孙录带领部分后卫,与日伪警特激战,不幸牺牲。上午10时起义队伍全部撤出通河县城,王金才率起义队伍桦树村,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饭后稍加整顿,我们是反满抗日游击队,去北山里打日本鬼子,随后去蚂螂河和凤山

打游击战。

四、通河县人民反“矫正”暴动,振憾了伪三江省公署和日军三江防区司令部。军政首脑机关,造成一片混乱。日寇军政头头极为恐慌,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调日军三个中队,日本宪备队、佳木斯警备队、警察学校学员,还调方正、汤源、依兰、木兰等县的警备队和开拓团在乡军人要一千余兵力,增援通河,进剿起义队伍。王金才领起义队伍,预进凤山沟里,在船口村被阻截,便退回从小柳树河子进入东北山里。起义队伍在小柳树河红石砬子和铧子山罗圈营、一棵松等地进行大小十余次战斗,打退敌人围攻追击。起义队队伍最后一次在红石砬子战斗中,队伍被打散,多数人被俘,有70多人牺牲。王金才带领部分队伍突围,有的还潜伏在深山密林中,万柳屯的王君、王林在祖国光复后才下山回家。

5月初,起义领导人王金才在祥顺北稗子沟小地窝棚被俘。押回通河后,用飞机送佳木斯,在伪三江省关押审讯。敌人最初认为王金才是个武夫,没有什么文化和政治思想头脑简单,不能发动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一定有共产党、抗联、地下工作人员,所以敌人对他进行严刑烤打,逼他讲出与共产党、抗联的关系,他总是咬紧牙关回绝,表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放人用硬的不行,又用金钱引诱,毫不动摇。他回答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们的人是我打死的,要杀要剐随便,”。放风时他告诉赵明久:“兄弟不管受什么刑也不准咬外面人,啥事推我身上,由我兜着,告诉大伙。因此,地下党员受损,敌人才相信这次暴动是自发的。8月10日上午,王金才等37人,被枪杀佳木斯西门外朱板屯刑场上毫无惧色,视死如归的精神,给弟兄们指冥路。他高喊:“西南大路,光明大道!”弟兄们一个一个都走了,王金才冲着他们的遗体磕了三个响头,站起来高喊“打倒日本帝国!”“打倒满洲国!”最后的伪法警党兴家的枪响了,王金才牺牲时,年仅39岁。

据调查:“矫正”被捕的300人,被打死在通河狱中44人;暴动时因伤未逃出的70人,被日寇枪杀在南江沿沙滩上,战斗中被打死65人;暴动出狱后,饿死、冻死24人;在佳木斯两次被枪杀 41人;被打死在佳木斯狱中和被狼狗咬死的12人;祖国光复后重伤死亡的18人、共285人。其中有12名起义警察,这就是日本投降前夕,在通河县创造的罪恶滔天的“思想矫正”大惨案,他们欠下中国人民一笔血债,让我们劳记这段历史吧!

通河人民为了怀念这些抗日英雄,日寇投降后,在这年9月末,王金才妻

子岳氏和二儿子王升,将王金才的灵枢运回通河,许多群众夹道迎接,放在城隍庙后,许多群众前去瞻仰。1946年3月通河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称王金才为民族英雄。将通河镇内的协和国民忧级改为金才小学校;小学校所在的区改为金才区,以纪念“四六”反矫正起义武装英雄王金才。

五、关于1945年通河县反矫正武装起义问题: 省委、市委领导组重视,县委领导的重视与关怀。

1992年5月,省委书记孙维本批示通河县委调查,县委师书记当即组织由纪委书记、档案局长等人组织的调查组,宋景涛、姚春生等同志历经5个月的调查,在同年10月15日以“王金才等伪警察反对日伪军矫正的义举”上报。1994年党委孙维本书记两次批示县委调查,调查组仍以“义举”、“自发”的结论上报。

1999年10月,哈尔滨市委王宗璋书记再次批示通河县委调查,调查组又以“义举”、“自发”上报。

1995年,在通迎接抗日战争50周年时,我将“四六”起义相关事实,与东北烈士纪念馆组织了温野同志合写通河县“四六”事件始末一文,发表于《龙江史志》(1955年3-4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关于通河县“四六”起义一事,得到党刊的肯定,指示将永远载入东北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此后,我曾多次向县委领导、宣传、报告、申诉关于“四六”起义之事,得到领导的重视,特别在今年,得到县委组织部领导多次热情接待,特此报告,有关“四六”起义党史送上请审查、核实,早日恢复“四六”起义真相,是中共地下党员李盛彬发动组织领导,王金才率众举行反“矫正”武装起义,为通河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推荐第3篇:《湘南起义》观后感

《湘南起义》观后感

在这次的党支部的会议上,我们欣赏了红色电影《湘南起义》。作为工科生,历史知识,尤其是近代革命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储备不多,在看到这个电影名字时,我还是第一次了解湘南起义。在会议室的近两个小时里,电影带领我们重温了这段艰苦曲折的革命历史。

历史重回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集团背叛了大革命,让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白色恐怖中走向失败。大革命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是在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救国运动。而此时处于幼年时期的共产党,原本抱着与改组后的国名党一同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使命希望无疑遭到了重大挫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进步的洪流不会因反动势力的一时得势而停住。1927年8月1号,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枪。然而南昌起义盲目借鉴苏联的城市暴动经验,并不成功。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遭遇重创,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一支队伍,从粤北往赣南出发。沿途遭遇地方反动武装的袭击,加上缺医少药,长途奔袭,部队处境艰难,在一个叫天心圩的地方,朱德对部队进行整顿,对持悲观情绪和要求回家的战士进行了遣散。 然而剩下的革命队伍去哪里,以后的革命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朱德陈毅等革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朱德、陈毅等人认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八一”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当时,这支武装的基础是旧军队,还保留着旧军队中固有的不良制度和不良作风,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部队的建设。 朱德,陈毅等人依照“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转变军队职能、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对部队进行整编,同时也调整革命的战略,从正规战开始向游击战转变,注重于当地工农群众结合,保护群众利益。但由于湘南特委犯了盲动主义错误,严重脱离了群众,起义武装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28年3月底,湖南、广东的敌人调集7个师的兵力,从南北西三面向湘南地区进攻,起义部队和农军被迫撤离湘南地区,向井冈山转移,毛泽东率部接应。从成功发动起义,到被迫转移,这也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时时放在心里,马虎不得。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后,又一次对反动派的自主反击,是中国共产党自主革命后的一个里程碑。1927到1928年,中国的革命处境艰难,历程曲折坎坷,但星星之火已燃起,犹如电影中的寒兰,越是寒冷严峻的环境下,越能绽放出芬芳。

写稿人:阳红军

推荐第4篇:论湘南起义

临床11班曾超 201215171120 论湘南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湘南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下仍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冬,中共湘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湘南各县城镇和乡村中恢复和建立了工会、农会及起义队、赤卫队等组织,为湘南起义创造了条件。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动计划》。于是,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即找朱德、陈毅等汇报了宜章的敌情。朱德了解到宜章县城敌人力量空虚,就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2月23日上午,中共宜章县委在西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起义胜利。朱德宣布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年关暴动的枪声使反动派惊恐万状,国民党当局命令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即日进剿,不得有误”。许受命后立即带着全师人马,妄图扑灭湘南起义的烈火。朱德率部队秘密撤出宜章县城,隐蔽在乡间。坪石一战,击溃了许克祥的兵力,随后重占宜章,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而湘南起义的领导人就有以后的陈毅元帅,而湘南起义可以说是陈毅元帅以领导人身份参与的第一次革命战争,从此之后,陈毅这个名字开始被人民知道。

陈毅1901年8月26日(清朝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陈毅赴法勤工

俭学前在上海的留影[1]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中共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6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22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副军长、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38年被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1940年11月4日由於在黄桥战役中表现优异,成功分化、瓦解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赢得毛泽东的赞赏。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

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

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直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陈毅是十大元帅之一,又被称为诗人元帅。性格活泼、幽默,陈毅在当上海市长时,有一次上台演讲时,发现讲台上摆了好多东西,他就说自己说话时容易激动,一激动起来手舞足蹈,怕把那些摆放的东西砸了,为了不惹祸,要求把它们全拿走,引来台下轻松的笑声。他出口成章,但是,有一次,他演讲时,手里拿着一张讲稿,时而打亮一下讲稿。但后来有人发现他的讲稿是一张空白的纸,一问之下他知晓:我不看讲稿,台下的人会认为我不重视这次的演讲。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乐观、活泼、可爱的人。

陈毅是一个风趣的人。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

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而有名的“围棋外交”就是陈毅提出来的。外交部长唐家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这是从未见诸报端的新外交提法,它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外交风云。 自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间便陷于冷战状态,政府间交往中断,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间交流,而建国后的中日外交则面临着新的考验。五十年代刚刚出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正在寻找打开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这位闻名政坛的围棋迷抓住这一机会,亲自前往设在北京饭店的赛场与日本棋手对弈,并在宴会上提出,中日两国围棋界今后可以进行交流。从此,也就拉开了中日两国间“围棋外交”的序幕。片中,唐家璇部长介绍说,陈毅正是抓住了围棋在日本的影响(日本有800万人下围棋),把围棋与外交联系起来。在陈老总的热心推动下,日本棋界名人联合发表了呼吁书,要求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今

天,当我们从片中看到陈毅拈起棋子,思考片刻,指落中枰时,都会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叹陈老总胸中的雄韬伟略,演绎出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辉煌的范例。

而著名的“四老帅务虚会”中也有陈毅的身影。在有关中美两国建交的厚厚案卷里,这是一个尘封年久的话题。 1969年珍宝岛一声枪响,将中苏关系推向更为恶化的深渊。同时,也使得中美苏三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更为复杂化。此时,毛泽东极需像当年打江山那样,身边有忠臣良将出谋划策,他向周恩来密授机宜,请已经下放劳动改造的四位健在的老帅即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立即回京,用周恩来的话讲:“你们四位都是元帅,毛主席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就是希望以战略的眼光分析国际形势,提出战略性看法,供毛主席决策参考。”这也就是多年来人们猜测纷传的所谓“四老帅务虚会”。 这年3月至10月,由陈毅牵头主持,四位老帅在中南海武成殿共开了24次会,向党中央呈递了三份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报告。陈毅曾说过:“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回答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其词。”后来,他在病榻上得知尼克松将于次年访华时,欣然道:“也许我看不到两国正式建交,但我们的建议起了作用,这就好嘛。” 历史证明,四老帅务虚会为毛泽东下决心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当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手握到一起时,尼克松曾语重心长地这样说:“今天,我在这里握手时不能忘记另一个人,他在几个月前去世,他就是陈毅……”

陈毅,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这样一位令人

尊敬的人和朱德总司令领导湘南起义获得胜利。

推荐第5篇:百色起义2

《百色起义》图片展观后感

2010年4月,我校承办的“弘扬百色起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百色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走进广州市高校”系列活动在我校体育活动中心举行。我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此行活动,获益良多。

在这次图片展中,我体会到百色起义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的一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远的英雄武装起义,是我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一次的光辉实践和成功探索。虽然百色起义已经结束了,但是百色起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不断进取。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百色起义的优良传统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时刻牢记和实践“八荣八耻”,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退去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不能忘记先烈战士们前仆后继的精神,他们为民族为国家牺牲的身影历历犹在,他们为民为国家风险的精神耳目渲染,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承诺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同样领悟了此活动的重大意义,就是鼓励同学们牢记历史、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百色起义的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我们更要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懂得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情感,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爱国之情。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价值,爱国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累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为,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献爱心活动,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心共命远,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要积极服兵役,或在敌人侵入是挺身而出,勇敢参战,杀敌报国,爱国主义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努力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好。

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了,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却不断地鼓舞着我们,鼓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不忘历史,不忘精神,向着未来,向着远方,努力!前进!

推荐第6篇:百色起义宣传

一、百色起义简介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与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和创造中国工农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于广西聚居着壮、汉、瑶等民族的百色举行全国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百色起义的胜利,标志着右江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1929年6月,新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广西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特派员,掌握广西军政大权。他们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党中央便利用这一机会,派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叶季壮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以邓小平为中央代表,负责广西党的工作。邓小平等到南宁后,对俞作柏、李明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与俞、李新建的广西警备第

四、第五大队担任大队长。同年9月,在南宁津头村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加强城市工人运动,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正当广西革命形势好转的时候,俞、李急于公开宣布反蒋,结果不战而败。在此风云突变之时,邓小平等领导人当机立断,决定把我党掌握的武装斗争拉到左右江地区,与韦拔群、黄治峰等领导的农民运动结合,开展武装斗争。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数导总队,携带南宁军械库的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到百色,并立即筹划武装起义。一是张云逸出任右江督办,接管地方政权;二是继续加紧整顿和改造军队;三是打击地方豪绅反动势力,消灭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为起义扫清障碍;四是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武装上衣,使石江地区的革命热潮更加高涨。11月上旬,党中央批准了左右江地区举地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计划,批准建立前委,统一一党和车队的领导。前委委员7人,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3人为常委,邓小平任前委书记。中央还颁了红七军、红八军的番号,并任命红七军、红八军的领导干部。按照党中央指示,邓小平立即召开前委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决定于12月11日宣布武装起义。

1929年12月11日,正值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一面镶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在百色城冉冉升起。这一天,秀丽的百色山城红旗漫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众欢腾。大街小巷贴满纸写的革命标语,家家户户悬挂鲜艳的红旗或五色纸旗。数千各族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市民集会在东门广场庆祝百色起义胜利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正式诞生。按照党中央的任命,张云逸担任军长,邓小平担任政治委员,陈蒙人担任政治部主任。李谦、胡斌、韦拔群分别担任红七军第

一、

二、三纵队队长。军部和前委设在百色粤东会馆。以此同时,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和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二、百色起义的历史意义

百色起义震撼了广西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是一次完全胜利的革命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的一次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革命武装起义,是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以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光辉的实践和成功的探索。百色起义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思想,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和武装起义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以后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有了新的发展,给当时的反动地主和国民党反动以重重一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中华民族独立的新希望。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广西红军战斗和苏维埃运动的新篇章。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分子的英勇反击,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武装起义的成功,证明了党一贯坚持的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同时也提高了党解放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在当时的背景下,红七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增强了中央红军的实力,壮大了红军力量,为以后进行反“围剿”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保障。百色起义与反帝国主义运动相结合,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威风,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悔的豪情壮志。中共中央当时就肯定百色起义“在全国政治上同样具有极伟大的意义”。中央军委评价它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最有组织最有意识的一次兵变”。江泽民同志称赞它“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三、百色起义精神

百色起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策和宗旨等。概括起来,其内涵是: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为民谋利、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民族平等,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百色起义精神是在新时期党带领广西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推动我们永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色起义精神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培育的崇高精神风貌,它镌刻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红七军全体指战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特别是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创立的不朽历史功勋。百色起义精神推动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四、百色起义精神彰显着民族团结的力量,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百色聚集和杂居着壮、汉、瑶、苗、仫佬、彝、回等民族。不论是革命事业、建设事业;还是改革开放事业,都是各民族共同的伟大事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民族团结是百色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的同心同力,共同奋斗,就不会有百色起义的胜利和左友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成功开展。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人坚持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各民族群众谋利益的宗旨,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团结的方针和政策,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重视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激发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调动了各族群众建设根据地和拥军支前的热情。红七军成立时的5000多人中,壮族干部、战士就有近半;从白色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12位将军中,有7位是壮族。“民族平等、团结一心、并肩奋斗”,是百色起义精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邓小平对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和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有深刻的思考,他阐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的性质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他强调我国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强调我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民族歧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程是立足于民族平等;强调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尽快搞上去,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要坚决维护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

推荐第7篇:八一起义纪念馆

1956 年 12 月开始筹建,1959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其所辖五处旧址(总指挥部,贺 龙指挥部,叶挺指挥部,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彭真,江泽 民,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等先后莅临视察.江泽民亲笔题词"军旗升 起的地方",陈毅亲笔题写馆名.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国际国内均享有极高知名度,被誉为中 国"军史第一馆".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 进一步弘扬八一精神, 履行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职 责, 进一步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把八一起义纪念馆建成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 基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两部分: 一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 发动南昌起义这段光辉历史;二是纪录及展现人民军队 80 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陈展面 积 3625平方米,展线长 653 米,展出各类图片,图表 495 幅,文物 237 件(套),艺术品 43 幅,景观及多媒体展示 13 组,电动沙盘 3 组,雕塑 6 组.陈列共分 4 个部分,31 个展示 单元.第一部分 南昌起义 这一部分共分六个主题展出—— 1."危难中奋起".包括"国共合作","北伐进军","工农运动","腥风 血雨","奋起反击"5 个单元,运用照片,电动图表,雕塑,文物,油画等展 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2."伟大的决策".包括"南昌起义的酝酿","南昌起义的决定","革命力 量云集南昌"3 个单元,运用照片,电动图表,文物,油画,等身幻影成像展示 南昌起义的酝酿过程.3."打响第一枪".包括"起义部署","八一枪声","民众支援","起义 胜利"4 个单元,运用照片,文物,油画,声光电同步沙盘,进入式场景,多媒 体场景等展示了南昌起义的战斗过程.4."南征下广东".运用照片,多媒体电动图表,文物,油画等展示了南昌起义 部队南下广东的战斗经过.5."转战上井冈".包括"赣南三整","湘南起义","会师井冈"3 个单元, 运用照片,文物,雕塑,油画,图表,大型壁饰景观,全面展示了南昌起义部队 转战上井冈山的过程.6."八一精神永放光芒".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 功绩", "'八一'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 "'八一'在军旗军徽中闪光", "他们从南昌起义走来"4 个单元,运用人物浮雕墙,照片,石刻名录墙等展示 了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这一内容. 人民军队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 人民军队发展历程 包括"星火燎原","抗日先锋","夺取胜利","钢铁长城","开创军队 建设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的创新发展"6 个单元,运用照片,图表,文物, 地台模型,电子翻书,文化墙,触摸屏,军服军衔军旗军章系列专题展柜,展示 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光辉

历程. 第三部分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军史第一馆的高度评价和深情关怀", "珍贵的留影", "珍贵的题词"3 个单元,运用图片,题词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军史第一馆 的深情关怀. 第四部分 南昌新貌 这一部分介绍了南昌的历史概况和全面崛起的良好态势. 江泽民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从这里响起 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和指挥下,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爆发了.经过 4 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近万人,打响了反对国 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月一日就 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纪念日八一南昌起义大楼前的雕像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中段 380 号,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南昌八一起义 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毅元帅手书.1927 年 7 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 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动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1957 年这里被 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1997 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泽民同志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南昌硅胶人像重现八一南昌起义情景 现在, 旧址门首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横匾, 大楼的二, 三层,已辟为 4 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 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 章.还按原貌恢复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周恩来工作过的 25 号房间, 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 20 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 9 号房间,部分起 义领导人住过的 10 号房间, 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周恩来生平的照片.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留下的不仅仅是遗迹,还有革命先烈们为国家为民族 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相信每一个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接受教 育的人,都能不忘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在和平的年代,继续沿着前辈的足迹,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做出不懈的努力.起义油画 1927 年 7 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在"喜庆厅"召 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 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后又多次在此举行会议,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1957 年定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额由陈

陈毅元帅手书.1997 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为该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现供参观的有: 会议大厅即原"喜庆厅",周恩来工作和休息室,林伯渠办公室卧室,军事参谋 团办公室,第二十军第一师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二,三楼陈列了大量的文献资 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历史资料 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 兰花革命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 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 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 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1956 年,人民政府建立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当时的总指挥部旧址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地处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段 380 号,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 回字型建筑,原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 1922 年,1924 年建成,采用中西合壁的 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 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当时的江西大旅社共有客房 96 间,设有茶楼酒馆,烟赌娼俱全,是二十年代南 昌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大旅馆.由于地处闹市区,来往人员复杂,因此在这里进 行革命活动非常隐蔽.1927 年 7 月贺龙部队二十军进驻南昌后,其第一师将江 西大旅社整个包租下来,把师部设在这里.江西大旅社的喜庆礼堂,原是给有钱人做寿,办喜事用的地方,起义指挥部临时 把它做为会议室,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和部署起义的有关问题.7 月 27 日,在旅社的喜庆礼堂内,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宣告成立,江西大旅社 便成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一,起义准备 1927 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蒋介石,汪 精卫集团却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 革命失败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 性.为了挽救革命, 中共中央经过充分酝酿, 审时度势, 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1927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武汉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历史 性决策,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 4 人组 成的前敌委员会,准备组织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一部分力量,联合国民革 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重返广东,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实行土地革命, 再次北伐.周恩

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以及一大批国民党左派人士于 7 月中,下旬纷纷来到九江,积极酝酿起义.至此,我党掌握和影响的兵力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二十军, 第十一军第十师,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共计二万余人.这时,汪精卫却加紧了在军队的"清共"活动,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 共产党员叶剑英及时觉察了汪精卫等的阴谋,紧急和叶挺,贺龙,高语罕,廖乾 五在九江甘棠湖中小船上进行了磋商,议定贺龙,叶挺迅速率部开赴南昌.1927 年 7 月 25 日至 26 日,贺龙,叶挺部队由九江先后乘火车南下,经过牛行 车站抵达南昌,指挥部分别设在宏道中学和心远中学. 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后, 贺龙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部的名义将江西大 旅行社包租下来,7 月 27 日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决定起义 由原定 28 日改为 30 日举行.7 月 28 日,周恩来在第二十军军部会见贺龙,面告起义计划,并征求意见.贺 龙坚定地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周恩来以前 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7 月 30 日晨,张国焘从九江赶到南昌,前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由于张国焘仍 对张发奎存有幻想,所以主张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方能举行起义,遭到周恩 来等人的坚决反对.31 日前委会议作出最后决定:8 月 1 日凌晨四时举行起义.7 月 30 日下午,叶挺在心远中学内召开了第二十四师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了 起义的决定,并进行了战斗部署.7 月 31 日下午,贺龙在宏道中学内召开第二十军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起义的 决定.1927 年 7 月 31 日下午,贺龙,叶挺共同签署了由叶挺起草的作战命令.7 月 31 日晚,李立三,陈赓率部接管了江西省银行,并在市内逮捕了一批反革命 分子.7 月 31 日晚,朱德以请客为名,在大士院 32 号牵制了敌第三军第二十三,二十 四团的团长和团副,有力配合了起义战斗.二,起义战斗 由于第二十军中的一个副营长投敌告密,中共前委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举 行.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部队,以"河山统一"为口令,领系红领 带,膀扎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向驻守总指挥部,新营房,大营 房,老营房,天主堂,牛行车站等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战斗打响后,驻守总指挥部的敌警卫团事先得到告密,凭借有利地势,在鼓楼, 街亭,围墙等制高点上以密集的火力阻击起义军.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站在 指挥部小楼门前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战斗,起义军官兵奋勇从正面冲上鼓楼,压制 住敌人的火力,并调部队从后院翻墙冲入敌阵,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战斗持续 三个多小

时,终于全歼敌军,并乘胜全歼附近的省政府警卫连和军乐连,攻占省 政府.第二十军教导团事先以换防拜访为名,侦察了大校场营房敌军的情况.起 义战斗打响后,教导团一总队从西面正门冲入敌营,三总队解决敌军警戒后从东 南方冲进敌营,二总队从北边越墙攻入敌营,四总队随即跟进收缴敌人武器.许 多敌人来不及穿好衣服,便做了俘虏.叶挺部第七十一团事先全面侦察了驻扎在天主堂的敌军的营部,团部,枪械及警 戒情况.战斗打响后,敌军措手不及,仓惶外逃,被火力击退后转回天主堂据险 固守.第七十一团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组成突击队,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再次发 起正面进攻,经过激烈争夺,终于冲开敌军防守的大门.另一部分指战员翻越城 墙从背后夹击,敌人纷纷投降.随后乘胜全歼附近匡庐中学敌军.七十一团另部 负责攻打敌卫戍司令部,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对敌猛烈射击,全歼敌警卫队,并 乘胜对南昌卫戍司令部敌警卫连展开凌厉攻势,敌军缴械投降.驻守贡院的敌军因团长不在,失去指挥,受到叶挺部第七十二团进攻后慌忙夺路 外逃,遭起义军火力阻击,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只好投降. 叶挺部第七十二团一部会同广东北江农军,事先察看新营房敌军的地形,人数和 装备等情况,并秘密布置好兵力.战斗打响后,敌军从梦中惊醒,来不及组织抵 抗即被缴械.起义战斗打响后,第二十军第四团冲进敌巡防队营房,全歼敌军,控制了牛行车 站,担负起警戒南浔铁路,封锁赣江水道的重要任务.经过浴血奋战,起义军击溃了南昌守敌,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占领了全城.三,庆祝胜利 1927 年 8 月 1 日上午,八一起义胜利的消息传遍南昌全城.中共中央前敌委员 会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的名义,在省政府西华厅召开了中央委员和各省区,特别 市,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命了干部,通过 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宣言》,《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海外党部代表联席 会议宣言》,《执监委会对时局宣言》,阐明了起义的宗旨和纲领,指出要在最 短时间内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选举新的中央执行委员,指导全国革命运动 更正确,更迅速发展.1927 年 8 月 2 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公众体育场 召开有各界群众五万余人参加的就职典礼和军民联欢大会, 庆祝起义的胜利和中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8 月 3 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开始撤离南昌,取道临川(抚 州),宜黄,广昌,南下广东,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占领出海口,取得国 际援助,然后重新举行北伐.在南下途中,起义军 8 月 7 日到达临川后进行了整 顿,虽取得了会昌作战等重大胜利,经福建长汀,上杭进入广东,

占领了潮州, 汕头,但终因敌强我弱,遭受严重挫折.起义军失利后,部分起义领导人分别从 汕头,甲子港,神泉等港口转移;起义部队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军 会合,继续坚持斗争;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过赣南三整,湘南起义后, 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湘赣边界井冈山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推荐第8篇: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

爆发于1928年的渭华起义,是在全国大革命陷入低谷时,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它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9月26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发动起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县的高塘小学为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以西安东部为暴动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省委常委刘继曾兼任书记。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华地区布置检查,准备在5月初组织农民起义。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南)华(县)地区农民在渭华原上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5月10日,由中共陕西省委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新编第三旅(旅长许权中),在唐澍、刘志丹(刘景桂)等人率领下,由潼关开往渭华地区。这支部队是由大革命时期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为骨干组建的,各级领导大多由共产党员担任,不少官兵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第三旅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参加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在华县高塘镇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政治委员刘继曾、参谋长王泰吉、军党委书记吴浩然、总顾问许权中。全军千余人,设四个大队和一个骑兵队。工农革命军与起义农民相结合,摧在渭华原上毁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杀劣绅、斗地主,并没收其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渭华地区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到临潼,北接渭河,南连秦岭,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割据区域,苏维埃政权在华县、渭南、五一(民国初期县治,今属渭南市临渭区)3个县48个区、村建立。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使反动当局十分恐惧,冯玉祥急调三个师及渭华地区的反动民团对起义中心区域实行“围剿”,经过数次激战,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终因寡不敌众,退入秦岭山区。战斗中,工农革命军廉益民(政治部主任)、吴浩然与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英勇牺牲。7月,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县保安镇又遭国民党军李虎臣部围攻,唐澍等牺牲。在此,中共陕东特委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番号,部队由许权中带领暂归国民党刘文伯师,保存力量。8月,许权中带领部队在进入河南省邓县后被打散,起义失败。三百多名渭华儿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淋淋的鲜血, 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在敌人的暴行面前表现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辱的英雄气概,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渭华起义是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中央之命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发动的一次威震西北,波及全国的由农运、学运、军运结合的武装大起义。填补了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史上的空白。树立了党领导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座丰碑,在中国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青史永志。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但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同时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也教育和锻炼了陕西人民,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渭华起义后成长起来的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参与解放东北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高岗……渭华起义带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影响,是足以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比肩的重要事件,是我们陕西人民继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陕西首义的又一个值得骄傲的事件。

推荐第9篇:1931宁都起义

1931宁都起义:令红军暴增1/2 领导人结局凄凉

2009年12月14日 08:16凤凰网历史综合

1938年12月,毛泽东(左三)、王稼祥(左二)、肖劲光(左一)与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图片上方是毛泽东的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在红军还很弱小的1931年,竟有完完整整的国民党一个军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

回望宁都起义 王晓建

75年前(此文写于2006年),在江西省南部的宁都县爆发过一场轰动一时的起义。国民党第26路军的1.7万余名官兵毅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掉转枪口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使红一方面军由4万余人一下子猛增到6万人。

在红军还很弱小的1931年,竟有完完整整的国民党一个军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到中国苏区采访的埃德加·斯诺,还是20世纪80年代到中国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在他们相距半个世纪的著作里都着重提到了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的爆发与日本侵略我国有很大的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一步步侵占了我国的东北3省。正在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官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他们感到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一致要求停止与红军作战,返回北方去抗击日寇。但坐镇南昌指挥“围剿”的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派重兵堵住了26路军北上的道路。此举引起了26路军官兵的强烈不满。 26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刘伯坚、邓小平、刘志丹等共产党人曾在这支部队工作,在官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29年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余部被蒋介石收编为26路军。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根据26路军的历史情况,指示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成立秘密的特别支部。支部书记刘振亚、组织委员袁血卒、宣传委员王铭五都是极富献身精神的青年军人。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包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

1931年11月底,26路军中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的名单落入蒋介石手中。蒋介石立即给26路军发来“十万火急”的电报,严令查拿缉捕军中共产党员。这封电报被赵博生截获,成了26路军起义的导火索。特别支部决定发动起义,派袁血卒进入苏区与红军接头。袁血卒星夜赶赴苏区,却被赤卫队员当作敌探逮住,虽百般解释仍无效果。情急之下他唱起了《国际歌》,这才使赤卫队员们相信他是自己人。袁血卒被送到红都瑞金,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刘伯坚、叶剑英等红军领导人,得到了关于起义的宝贵指示,随即马不停蹄地赶回宁都。

另一方面,由赵博生出面,争取26路军两位主力旅旅长的工作也进展顺利。这两位主力旅长是董振堂和季振同。他们俩虽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军官,却与赵博生一样,有着挚爱祖国、不恋高官厚禄的一腔热血。再加上“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丧,有血性的董振堂和季振同早就对蒋介石的卖国政策不满了。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与红军一起反蒋抗日的道路。

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了。起义官兵拘捕了少数反动军官,解除了不赞同起义的25师师部的武装,封闭了国民党的县政府,然后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中央苏区。

起义部队改编为红5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毛泽东、朱德派肖劲光任红5军团政委。经短期整训,红5军团参加了第4次、第5次反“围剿”战斗,迅速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之一。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5军团经常执行断后、掩护任务,打了许多恶仗、硬仗。紧要关头,红5军团指战员往往手持大刀上阵,与敌军短兵相接,杀得敌人血肉横飞,闻风丧胆。红5军团自身的伤亡也很惨重,长征出发时,全军团有1.2万人,到了长征结束时只剩下不足4000人。

令人痛惜的是,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西北会师后,红5军团(这时已改称红5军)奉命加入西路军西征,在甘肃河西走廊的高台城陷入了马家军的重围。经多日激战,高台城被攻破。红5军团于1937年1月20日全军覆没。 宁都起义的大部分策动者的结局也是悲壮的——赵博生和王铭五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季振同在长征前夕牺牲;刘振亚在长征途中病逝;董振堂在高台城拼杀到最后一刻,敌军砍下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只有袁血卒历经磨难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建国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

1931年,毛泽东在听取袁血卒汇报宁都起义的准备情况时,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是容易和共产党合作的。”1938年,在南京、广州、武汉被日军攻陷的情况下,毛泽东为宁都起义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宁都起义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 (摘自《中国国防报》)

红五军团四位领导人的悲壮人生历程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以宁都起义部队为主组建的红五军团,在巩固、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和红军长征以及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中国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不少人建国后成为各级党政军领导。而红五军团的四位卓越领导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程:赵、董血洒疆场,季、黄冤遭错杀

赵博生——血染黄狮渡

宁都起义后,为了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为真正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的革命武装,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部队开往苏区的石城秋溪、龙冈、横江及瑞金壬田、九堡、沿坝等地进行整编。按照毛泽东关于建设红军的原则,首先确立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团以上设政治部,党支部建在连上。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充实红五军团,任命肖劲光为红五军团政委,刘伯坚为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为十五军政委。

这支刚刚起义过来的部队,虽然改称为红军,可是官兵们在思想、行为上,仍然表现出旧军队的许多陋习,不习惯红军生活,受不了红军的严明纪律约束,影响了部队官兵关系及战斗力。赵博生对此极为重视。他非常尊重党派到红五军团来工作的干部,不但注重向他们学习,尽力纠正旧军队中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带头拥护党对这支部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改造,积极协助党组织和政治委员做好干部战士的工作,而且经常深入部队,与下级官兵同甘共苦,加强交流,告诫并鼓励士兵:“要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团结,去掉不良作风,这对我们长期生活在旧军队里的人开始可能不习惯,有不少困难,但是不要向困难低头,为了解救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干革命,是至高无上的任务,我们的幸福日子,就在后头了”。

红五军团经过整编,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逐渐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赵博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他认真研读了大量无产阶级革命书籍,深有感触,深受启发。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虽然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苦于没有引路人,自己摸索,奋斗了十几年,结果不是被人欺骗利用,就是孤军奋战,以失败告终。今天才算找到了出路,重见了光明。我赵博生愿将后半生为全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竭尽微薄之力”。

两个多月的整编结束后,赵博生偕同其他同志率领红五军团,和兄弟部队一道开赴前线作战。1932年2月,参加围攻赣州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参加东征福建漳州战役。接着回师江西与红三军团会合,于7月间向粤北南雄挺进,在水口攻打广东军阀陈济棠部。8月,红

一、

三、五军团并肩北上,连克宜黄、乐安等县城;尔后,率部参加了攻克建宁战役。赵博生在每次战役中,都表现出一贯的勇敢、坚定、沉着。水口战斗中,他左臂受伤,同志们劝他下去休息,他说:“流血很少,微伤何足虑。”在他的感召下,全军战士奋起向前,重创敌军,有力地配合了

一、三军团的反“围剿”作战。

赵博生还很注意在实践中学习红军的作战原则,做到果断、机谨、灵活。凡属重要战斗和关键时刻,他都亲临前线,周密部署,反复检查,亲自指挥。红五军团的战士在作战中非常英勇、顽强,尤其是马刀拼得敌军胆颤心惊。之前,苏区军民都说“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厉害,此后又加上了“五军团的马刀”。因指挥作战有功,红五军团成立一周年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令嘉奖赵博生,并授给他一枚红旗勋章。

1933年初,蒋介石的主力第九十师,二十七师和十五师向金溪、南城一带苏区进犯。正图歼灭我红军主力

一、三军团。为保障红军主力于黄狮渡歼灭敌人,赵博生奉命率四个团在长员庙吸引和钳制三倍于已的敌人。赵博生深感责任重大,带领干部战士亲临前线察看地形,缜密研究与部署战斗,告诫叮嘱指挥员,在长员庙利守难攻的地形上,要择险而守,要注意发挥老兵的长处,善挖战壕构筑碉堡,发扬我们善于防守阵地的作用。这次战斗事关全军胜利,必须要完成这次战役的光荣使命。

战斗开始后,敌人的进攻十分猖狂,先是集中大炮轰炸我军前哨阵地,然后发起连续数次进攻,但均被打退。此时,我军弹药所剩不多,到中午11时左右,敌人又向我左路发动进攻。赵博生很快意识到,如果敌人攻下右路一三五团的阵地,左路一二八团就有被包围的危险,要守住阵地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他立即命令一二八团“特务连立即出击,协助一三五团恢复阵地”。特务连多为身强力壮的老兵,武器配备较为精良,每人拥有大刀、手枪、冲锋枪三大件,战斗力较强。出击以后很快打退敌人,恢复了一三五团的阵地。赵博生把一二八团团长袁血卒找去说,估计敌人还会进攻一三五团阵地。一三五团阵地地势低,工事薄弱,战斗动作不熟。要他补充工事,形成扇面火力,注意节省弹药,他把指挥任务交给他的参谋。自己则亲赴一三五团这处最前线、最危险的阵地上。

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喘息,又立马集中力量向两翼阵地轮番发起冲锋。我守军战士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完了,赵博生就指挥战士们用石块猛砸敌人,用写有“百战百胜”字样的斗笠装上鹅卵石回击敌人。部队伤亡增大,阵地发生了动摇。赵博生亲自带领军官组成的最后突击队,向疯狂的敌人发起猛烈的反冲锋。赵博生在距敌百米远的地方,一边指挥,一边回击敌人,不幸头部中弹,当即倒地。

赵博生不幸牺牲的噩耗传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致电五军团,吊唁赵博生。唁电说:副总指挥赵博生“是为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为中华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牺牲的。他的牺牲,是永远光荣于中国苏维埃史上。中央政府表示悲悼和敬意”,并慰勉五军团的广大指挥员“更要继续赵博生同志的牺牲精神,坚决地进攻敌人,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对我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争取苏维埃在全国胜利,来完成赵博生同志未完成的任务”。为了永远纪念“宁都起义”的领导者、红五军团的缔造人之一赵博生,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命令全苏区于1月21日举行追悼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造“博生堡”以示纪念,朱德总司令还亲笔题写了“博生堡”三个大字。赵博生的遗体被安葬在他领导起义的宁都县城。毛泽东称赵博生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曾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纪念日前作诗怀念先烈赵博生。诗云: 宁都霹雳响天晴, 赤帜高擎赵博生。 虎穴坚持神圣业, 几人鲜血染红星。 董振堂——高台铸荣光

红五军团在石城秋溪、龙冈、横江等地接受整编时,董振堂怀着新生的喜悦,认真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当时对红五军团改造的政策,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愿走的送走,愿留的留下,有的还送到红军学校接受学习。因受到“左”倾思想“只要兵,不要官”的影响,许多争取起义过来的营连级以上干部被打发回家。对此,人们有议论。董振堂对这种做法当时亦有所不解。但还是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耐心做好被劝说回家的自己属下官兵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安心离开。认真查摆部队士兵的思想、纪律及作风改造建设情况。配合负责红五军团整编工作的同志努力把整编工作做好。经过党的教育和革命队伍的熏陶,董振堂由一个有正义感的旧军人,迅速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根据他的表现与要求,1932年4月经何长工介绍,党组织批准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红五军团经过整编,战斗热情高涨。此时,红三军团正在攻打赣州,多次激战未克。于是红五军团受命前往助战,与红三军团一道着手第四次爆破攻城。董振堂指挥部队,棺材内装上爆药,炸掉了城楼和后面的碉堡及左翼的敌阵地,炸死敌营长李自林等200余人,随后董振堂亲率战士攻入城去。但因敌人阻击火力强大,后又撤出城外。敌人加兵救援,红军用火力封锁赣江上下游,把援敌堵截于赣江彼岸,红三军团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猛烈再次攻城,沉重打击了守城敌军。

1937年3月,红军撤围赣州,不久董振堂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军团长。漳州战役战事吃紧时,红五军团奉命前往增援,此役初显红五军团英勇善战,在董振堂指挥下,俘敌1000多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1932年9月,水口战役打响,红

一、三军团打得十分激烈,红五军团再次奉命助战,军团领导亲上战场,红五军团勇猛杀敌,声威大震。为此,在庆祝红五军团诞生一周年大会上,中央军委授予董振堂红旗勋章一枚。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红五军团受命担任突围西进的后卫任务,以英勇果敢的精神,完成了掩护大军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又疾至湘江,阻击敌人对红军的围歼,帮助主力红军渡过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因战斗激烈悲壮,人员伤亡较大,其三十九师遭敌合围,未能渡江,红五军团部队战斗力由两师减到一个师。之后,红五军团又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过老山界来到贵州。在贵州,董振堂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董振堂和五军团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按照中央部署,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接连打了许多漂亮仗。在黔北,他指挥红五军团奋战五昼夜,顶住了四川军阀刘湘的整编师九个团,使红军主力部队迅速渡过赤水河,重占娄山关和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接着红五军团飞赴金沙江畔,坚守九天九夜,掩护全军安然过江。从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敌人尾追堵截的圈子。一路上,红五军团掩护主力部队斩关夺隘,抢险飞渡,顺利通过彝族区,跨过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五军团响应党中央继续北上的号召开出会宁城。但当红五军团和四方面军到达靖远附近时,却接到张国焘西渡黄河的命令。这是明目张胆地对抗党中央,在这个严重的危急时刻,董振堂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沉着、镇定。为顾全大局,减少红军损失,他一边耐心地做部下的思想工作,稳住大家,一边把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和朱总司令作了汇报,使党中央及时掌握到了这一信息。但红五军团在张国焘的胁迫下还是渡过了黄河,开始了悲壮的西征。

西路军渡过黄河以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指挥红五军接连打了一些胜仗,并于1937年1月2日一举攻克高台城,但随即陷入了马匪军的重围之中。马彪等匪首以数倍于我的兵力,猛烈攻城。董振堂不顾个人安危,镇定自若地指挥战士们奋力反击。激烈的战斗从12日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一场残酷的巷战经过几小时的肉搏,敌人胆战心惊,尸积成山,我方也伤亡惨重,活着的为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董振堂只得带领剩下的战士且战且退至东城,钻进东南角的一个双层碉堡里坚守,欲阻止援敌,但未果。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身边的几名战士跳下城去,随即又陷入包围之中。他支撑着满是伤痕的身体,手举两把盒子枪,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搏斗,毙数敌后,不幸大腿中弹。他站立不了即蹲下继续战斗,直到身边的战士全部牺牲,这时,他手中仅剩一颗子弹。为不让敌人生俘自己,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

董振堂牺牲后,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追悼大会,深切悼念这位坚贞不屈的无产阶级英雄,并且决定将他的家乡河北省新河县命名为“振堂县”。

毛泽东对董振堂和红五军团作了极高的评价,曾满怀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1937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与参加过宁都起义的干部合影留念,并亲笔在照片上题词:“为创建新的红五军团而奋斗”!

季振同、黄中岳——沉冤遭错杀

季振同、黄中岳是宁都起义的功臣。起义后,中革军委任命季振同为红五军团总指挥;黄中岳为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1932年春,季、黄二人都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加入红军后,在起义部队整编、率部参加赣州战役及后来黄中岳率红十五军编入东路军入闽作战中,都很积极,经受了考验。但作为原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军官,起义后也存在一时难以完全适应红军的艰苦斗争生活,对革命队伍中的一些制度和做法持有不同看法,甚或私下里发发牢骚怨言,偶尔邀集几位旧部好友聚首聊天等事情。季振同起义后因军权旁落,心情郁闷,也曾对人说过自己是“空头司令”的话。但他对中革军委派到红五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的萧劲光很尊重,有什么心里话都对萧说。他在1932年三四月间表示自己难以适应红军中的工作,希望能离开红军到苏联去“学习军事”,并把这个想法向萧劲光作了报告。萧发电报请示中央,中央同意了他出国学习的要求。

就在这时,国民党军队方面对季振同进行策反。季振同原在西北军的老上级冯玉祥派其参谋长刘骥为代表与季联系。季振同将此事报告了萧劲光,萧报告了中央局,中央局同意季与刘见面。事后,季也将国民党的一些策反信件送给萧看,表明他“不为所动”。为出国学习,季振同离开军团部时,萧为他开了欢送会。季把所有的东西都留下了,望远镜给了萧劲光,一匹骠骏的青马留下,后来送给了朱德总司令,枪交了,警卫班也留下了,只带了一个保镖。萧劲光派人将他送到了瑞金。 黄中岳受季的影响,在漳州期间,思想有些动摇,想离开部队,另谋去处,乘便做了一套便服,“准备开小差”时用;还说过“我这次到前方去,干多少就多少,拖(拖枪)不动就算了”的话,但却没有任何“拖枪”、“反水”的实际行为。

可是,1932年5月5日,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李克农经周恩来批准,突然在漳州将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红十五军参谋长萧世俊逮捕。5月8日,又将等待出国、请假到汀州视事的季振同逮捕。随后被捕的还有:李聘卿(红五军团经理处会计科长)、高达夫(红十五军经理处副处长)、朱冠甫(曾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红校总教官)、张少宜(红十五军副军长、红校总教官)、刘佐华(冯玉祥与季振同联络代表)、蔡佩玉(红军学校俱乐部管理员)六人。当时加给季、黄、萧等人的是“反革命”罪名。

1932年8月3日至4日,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在叶坪临时中央政府大厅对“季、黄反革命案件”进行审讯。最高法院由何叔衡、梁柏台、刘伯承、陈寿昌、刘振山五人组成,何叔衡为主席。原告人李克农代表国家政治保卫局指控季、黄“参加宁暴根本就是投机的”,“随时隐藏着再做军阀梦、毁灭红五军团和宁暴光荣历史的反革命企图”,并罗列了一大堆“罪状”。审讯结束时,最高法庭完全同意原告机关的诉讼意见,抓住季、黄等一些还没有构成事实的问题,判决如下:“季振同、黄中岳、萧世俊、张少宜、朱冠甫、高达夫、李聘卿、刘佐华八名执行枪决,并没收他们的一切财产。蔡佩玉监禁五年。”判决“是最后的,无上诉权”。

当这一判决送达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时,毛泽东和项英没有同意。他们认为:“季黄等均是参加宁都暴动者,对革命不无相当功绩”,“季黄二人虽是此案的主谋者,但曾为宁都暴动领导人之一,应减刑免死”,“朱冠甫、高达夫、张少宜等三人曾参加宁都兵暴,并且不是此案的主谋者,可改为监禁。”于是,1932年8月10日由毛泽东、项英签署的中央委员会决议案决议如下:季、黄二人“由死刑减为监禁十年”;朱、高、张三人“由死刑改为监禁八年”;其余刘佐华等4人“仍按原判执行”。

判决后,季、黄等人一直被监禁在瑞金县九堡、麻田等地收容所。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为纯洁内部,甩掉“包袱”,解除后顾之忧,中央政治保卫局将季振同、黄中岳等人处决于瑞金九堡大山中。

毛泽东对季、黄之死十分痛心。据萧劲光说:“延安时曾听毛主席讲过,把季、黄杀掉是不应该的。建国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后厅的一次高干会议上又讲,季、黄在宁都起义中是有功的,没有他们,全部起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把他们处决是错误的。直到1982年,中央组织部对此案给予了复审,经过调查研究,对季振同、黄中岳给以公正的评价,并予以平反。” 周恩来在1972年6月批林整风时,曾沉痛地谈到:“五军团两个暴动过来的非党人士季振同、黄中岳,在宁都起义中起了关键作用,肃反时外面有谣传,说这两个人不安心,想走。李克农向我报告,我同意将他们逮捕,结果处死了。”

可见季振同、黄中岳是王明路线“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所谓“肃反”运动的牺牲品。(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延伸阅读:西路军失败损失最大的 其实不是四方面军

宁都暴动参加红军的红五军团中,军官大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军事素质过硬,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曾经是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的部队官兵个个善耍大刀,不论是卢沟桥的宋哲元,还是台儿庄的孙连仲,都是用大刀砍得鬼子闻风丧胆。宋哲元和孙连仲都是冯玉祥的爱将,参加领导宁都起义的季振同就是冯玉祥的女婿。

如果这支部队能够打到解放后,必将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我军的壮大和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必将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力。 毕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知识需要文化。五军团虽然不存在了,然而幸存下来的少数将领就能看出他们无穷的能量,担任参谋长长达四十余年的模范参谋长李达,胡子将军孙毅中将,强渡大渡河的营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首任司令孙继先中将,中国炮神赵章成少将,另外姬鹏飞也是宁都起义时的军医。这样一支在红军中前途无量的绝对主力就这样覆灭了,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五军团简史: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全军1.7万多人宣布脱离国民党,参加红军。而此时的红

一、三军团,加起来也只有2万多人。16日,军委就授予起义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下辖第十

三、十

四、十五三个军,董振堂、赵博生、黄中岳分别兼任各军军长。

经过整编后,红五军团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1932年,红

一、三军团攻打赣州,由于赣州城三面环水,又有坚实的城墙,易守难攻,炸城墙进到城里的红军被国民党军包围,此时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受命前往增援,战士们挥舞大刀冲进敌阵,把受困的部队解救了出来。随后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

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都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

1933年1月8日,该军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赵博生在金溪黄狮渡战役中英勇牺牲,中央人民政府为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红都瑞金叶坪建博生堡以示纪念。 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团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铁流后卫”成为红五军团的另一称呼。 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红五军团竭力阻击数倍于己的追兵,不顾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击退并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湘江战役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临危受命,率部同蜂拥而至的敌人殊死激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三十四师面对4个师的敌人孤军作战,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被俘后,他从腹部的伤口中拽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奋战三昼夜,像一个“铁闸”一样,紧紧把十多万国民党“追剿”军堵在了仅有的一条道路上,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撤离了石板河,顺利渡过金沙江。完成渡江后,他们凿沉了渡江的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的大门。

1935年6月,红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他们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参加了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 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遭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包围进攻,全军将士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誓死坚守高台,血战七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终于寡不敌众,董振堂及380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五军团的人才:

红五军团覆没前,有不少宁都起义的参加者调往其他红军部队工作,这些同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有幸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宁都起义的参加者在党政部门工作的有:曾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姬鹏飞,曾任文化部部长的黄镇,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幼平,曾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刘向三,曾任商业部副部长的张永励,曾任林业部副部长的周骏鸣,曾任国家测绘总局局长的李廷赞等。

在军队工作的宁都起义参加者中,1955~1964年共有31位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他们是:

1位上将:李达 5位中将:王秉璋、孙毅、孙继先、李雪

三、韩振纪

24位少将:王谦、王振祥、王蕴瑞、刘放、孙润华、李毅、李化民、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张明远、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靳虎、靳来川。

延伸阅读:毛泽东如何指导宁都兵暴和红五军团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不到一个月,发生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七十四旅一团团长黄中岳等和中共秘密特支领导下发动的宁都起义。像这样一支有着很强战斗力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成建制地投入红军,从内战开始以来未曾有过,这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第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刘伯坚、邓希贤(即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曾在西北军工作过,党的主张在这支部队里有一定影响。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败,西北军的重要主力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在第二次“围剿”时被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进攻。在作战过程中,许多官兵受到红军的很大影响;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我国东北,又引起他们强烈的民族义愤;蒋介石对第二十六路军的处处歧视和压制,更激起他们的愤慨。宁都起义后不久,季振同曾对萧劲光说过:我参加红军,第一是相信毛主席,第二是相信刘伯坚。

12月上旬,毛泽东得知第二十六军即将起义的消息,主持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进行讨论。会议针对中央代表团一成员提出的争取一个旅起义的主张,要求尽量做好工作,争取组织“全部暴动”。11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会见第二十六路军内中共特别支部代表袁汉澄(即袁血卒)。袁血卒回忆写道:

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同志领我去见毛主席。我和刘伯坚走在后边,我轻声问:“毛主席是什么主席?”他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主席在哪里学的军事?”我接着又问。伯坚同志敬重而郑重地答:“噢,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呀!他没进过军事学校,但他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熟读兵书,军事上料敌如神。几次苏区反„围剿‟的胜利,就是在他指挥下取得的;在政治上,他更是高瞻远瞩,每到关键时刻,都有卓越的见解。”

毛主席的住处陈设极其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木桌,桌上除了笔砚,就是一摞摞的报刊书籍??第一句问话是:“汉澄同志是地下党员吧?”“是。1927年在西北军官学校入的党。”

随后,毛主席问起地下党的情况。刘伯坚同志插话说:“我在西北国民军时,赵博生、董振堂和我们的关系很好,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思想。”毛主席称赞说:“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是容易跟共产党合作的。孙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爱国主义是个重要的基础。” 毛主席随后把话题引到了暴动问题上来,他说:“军委会昨天讨论了宁都暴动的方针和策略,都很好。汉澄同志你考虑一下有把握吗?”听主席这样一问,我一时回答不上,脸上有点发烧,稍停一下,坚定回答“有把握!”“有好大的把握吗?”显然主席要问个究竟。“假使七十四旅不干,七十三旅和总指挥部是有把握的。”我把七十四旅的情况向主席做了扼要汇报。

毛主席点点头说:“全部暴动的条件是存在的,要力争实现。这全靠我们党做过细的组织工作。”停顿了一下,毛主席又说:“万一不能全部暴动,局部暴动也是好的,在反革命的心脏上捅上一刀,也是一件好事。”“你们能把二十六路军这支反动武装争取过来,那在中国革命史上将有重大意义。”①

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1.7万人在宁都宣布起义,带着2万多件武器,开入中央苏区。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由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为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为十五军军长。

毛泽东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身份,负责指导红五军团的建设工作,在红五军团,同其他红军一样,建立政治委员制度。他找即将就任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萧劲光谈话说:“对这支部队,要努力按照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办事,建立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起义的军官,愿留下的,欢迎,组织他们学习,进学校,搞干部教育;对要求走的军官,欢送,发给路费,来去自愿。”

②他又对即将就任红五军团十三军政治委员的何长工说:宁都起义部队相信日本士官生、留洋生和保定、黄埔军校的人,因此我们要搞些“假洋鬼子”去,否则压不住台。你有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首先要把十三军搞好,这一炮打响了,就会影响十四军,鼓励十五军。③经毛泽东批准,中革军委从红军中选派了一些有改造旧军队经验和出国留过学的干部刘伯坚、左权、宋任穷、朱良才、程子华、朱瑞、唐天际、赖传珠等到红五军团工作,并任命刘伯坚为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红五军团中原有的进步军官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批准董振堂入党。当董振堂得知被批准入党时,将三千多元(光洋)私人积蓄全部交给党。军政委何长工把这件事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说:不要全交嘛,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董振堂却坚持全交,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党,还要钱干什么?”毛泽东还找在宁都起义中起了积极作用的军官季振同、苏进、卢寿椿谈话,详细了解情况,批准他们3人入党。卢寿椿随后担任了红五军团第四十三师师长,苏进担任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师长。

关于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的建立,周恩来后来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过:宁都暴动时,毛泽东领导争取五军团干部。从红五军团后来参加历次战役时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说明对这支部队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是非常成功的。 宁都起义胜利和红五军团诞生,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力量,红一方面军由第一次反“围剿”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6万多人。

①袁血卒《“宁都兵暴”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我与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93—196页。

②《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97页。 ③《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302页。

推荐第10篇:渭华起义有感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有感

1924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和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1928年5月,在当时的陕西省省委书记潘自力的领导下,渭南和华县地区的农民在渭华原上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史称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

我与今年4月在华州区做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时,有幸瞻仰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当我刚迈入纪念馆的时候,就被里面庄严肃静的景象所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渭华起亚烈士纪念馆,它依然屹立在纪念馆南部100米的丘陵高地上。纪念塔高约32米,塔身高19.28米,示意1928年,下设5个台阶,示意5月,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纪念塔呈方形,塔的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纪念渭华起义,缅怀悼念死难英烈的碑文。纪念塔前面是一座农民高举旗帜起义的雕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渭华起义的情景重现。 馆藏革命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馆内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分别是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

由于时间仓促,我迅速参观完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其余展厅,但离去时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如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物,同时这次革命的火种确漫延至陕北,为数年之后全国革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今社会,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记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着,虽然做着不同性质的工作,虽然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踏实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家庭,更是为民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真实的一点贡献。 当代的工人,民族的脊梁,祖国的现在和未来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民族大任。我们应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出表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

第11篇:思想汇报八一起义纪念堂

心得

2012年4月4日在学院团组织的号召下,学院党总支委员、团总支书记郑昌保,学生会指导老师张隆及学院部分班导参加了本次缅怀活动。参加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感慨很深。 作为一次党团日活动,我觉得这一次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先是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献花,鞠躬。然后由导游陪同我们挨个介绍,参观了整个纪念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以及部门革命先烈的事迹,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图,感受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大家不时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所负担的历史重担,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表率,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争做优秀份子。学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目的在于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党员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不息,发奋图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通过这次对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党的认识,面对如此先进的组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近它呢?作为要求进步的我,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党的考验,去接受党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学院里的各种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首先,人必须有理想,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志当存高远”吧。对青少年而言,立高远的志向,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前途,而且是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时刻以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从而取得辉煌的成绩。精卫每天都衔一根树枝或一颗小石投入大海,一心要把网大海填平,哪怕一千万年,一万万年也在所不惜。愚公自从决定要铲平两座大山后,便矢志不渝,就算世世代代这样干下去也毫不退缩。如果心中没有向往与追求,何来如此坚韧的毅力与不懈的壮举呢?

此次纪念馆之行让我们对当年南昌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懂得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安定生活。大家纷纷表示要在自己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做出贡献,不辜负长眠在苍松翠柏之下的英烈们。此次活动不但表达了我们对先烈们的悼念之情、缅怀之思,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与战争年代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我们要知道是烈士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他们给予我们希望,我们更是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长

眠地下的烈士们,你们放心好了,你们没有走完的路,我们会踏着你们血的足印继续走下去,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本次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激励团学干部们要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向先烈学习,在同学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担当起一名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先辈们用血泪铸成的辉煌历史,牢记使命,勇担重责,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的培养.

第12篇:纪念百色起义演讲稿

继承革命传统,共建红色土地 朔良镇农工沪桂康华那娄希望小学 黄华旋 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大家XX好!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的岁月;时代的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的英杰。 1929年12月11日,就在这一块土地上,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人民取得了百色起义的伟大胜利,使得中国的革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回望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的身影,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高举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今天,虽然我们只能在心中怀想伟人们的光辉岁月,但当我们静听时代的脉搏时,我们仍深深地感受到,百色起义精神的熊熊烈火仍在一代代青年的心中燃烧着。百色起义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百色人创造、实践、传承的价值和理想,是百色在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起来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融汇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了百色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政治品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百色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当社会向我们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

社会在前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中华民族已经不再是任人欺凌的睡狮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依然摆在我们的肩头。

1 眺望未来,我们看到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呈现,资源竞争、市场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见,中国当代青年所处的环境不亚于五四时期青年们所处的境遇。尤其是,当今世界局势极为复杂,美帝国主义仍如豺狼虎豹般无时不在打着中国的主意,日本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中日已经处在剑拔弩张的紧张程度。而南海周边许多国家也在侵占着我国的部分岛礁,盗采我国的资源。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强大的美国在为他们撑腰。假如我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能与美国抗衡,谁又能在我们的面前嚣张?

因此,中国当代青年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发展我国的经济,带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我们应该看到,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在百色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百色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人民收入逐年提高,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入小康水平。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事业,都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但是,我们还不能满足于这些现状,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我们还远远落后。但我们有勇气,也有信心和决心,赶上他们。我相信,在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百色市各级领导的组织下,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2-10-20 2

第13篇:解读百色起义精神

百色起义精神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不仅被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在全国政治上同样具有极伟大的意义”,同时,也孕育了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巨大的精神动力。

百色起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策和宗旨等。概括起来,其内涵是: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为民谋利、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民族平等,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心怀理想、坚定信念。百色起义前夕,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敌强我弱、敌多我少、敌大我小。邓小平、张云逸和李明瑞同志等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卓有成效地实行“将变”和“兵变”,发展和壮大了党的组织,胜利地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右江革命根据地与相继建立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5万平方公里、150万人口、武装力量愈万人的为全国所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极大地动摇了西南地区的封建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百色起义前后,邓小平、张云逸和李明瑞同志等,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正确地领导了百色起义。一是实事求是、遵循统战规律,认真做好旧军队中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邓小平在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时,首先有选择地做好旧军队中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但当时执行“左倾”路线的党中央领导人认为,想把李明瑞争取到革命阵营是“幻想”,主张用武力把李明瑞从广西赶走。邓小平同志经过调查了解,认为李明瑞虽系旧军人出身,然而却主动与我党作过联系和合作,有倾向革命阵营的进步性。(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册,第21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特别是当李明瑞因仓促举行反蒋的“南宁兵变”失败,由此陷入既受桂系军阀李宗仁排挤,又受蒋介石讨伐的两面夹击之中,在军阀混战中已无路可走的关键时刻。因此,邓小平同志开诚布公地向李明瑞指出:“参加革命,才是出路。再搞军阀混战是没结果的。”同时明确表示待起义成功、建立红七军和红八军时,我党请他担任红七军和红八军总指挥,对李明瑞给予政治上的充分信任,这就进一步打消了李明瑞的思想顾虑,坚定了李明瑞加人革命阵营的决心(胡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卷第22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李明瑞最终决定弃暗投明,接受我党领导,毅然率部参加百色起义,为百色起义的最终成功及红七军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军事贡献。1929年底,邓小平同志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向中央建议,吸收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当时党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却认为,对李明瑞绝对不能存“丝毫的幻想”。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据理力争。最终,邓小平同志说服了中央领导,批准李明瑞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实事求是、遵循起义规律,认真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929年12月百色起义前,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执行中央关于起义的指示,但认为中央“限定十天,未免机械”,应在准备工作就绪后选择有利时机举行起义。事实证明,百色起义日期的选择是正确的。三是实事求是、遵循政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权形式。起义后,邓小平同志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不搞同一的革命政权形式,分别在左右江地区建立了临时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等政权机构。四是实事求是、遵循土地分配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地分配方式。不搞同一的土地分配方式,分别采取“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个办法,对“共耕社”,只在个别地方进行试点,没有普遍推开。

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关系到百色起义的成败。广西特委讨论革命发展战略方向时,邓小平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广西的实际,因地制宜,主张把革命的主力由南宁转移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左右江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对此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1929年10月中旬,在广西政局急剧变化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果断地率领我党在南宁掌握的三支部队,分别挺进左右江地区的百色和龙州。在充分做好发动群众、改造旧军队、发展党组织、摧毁旧政权等一系列工作之后,从容不迫地发动起义,以武装起义和平转变的新形式,创建了拥有16个县、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约100万人口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为民谋利、依靠群众。为民谋利与依靠群众是辩证的关系,为民谋利是依靠群众的前提和基础,依靠群众是为民谋利的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正确制定和贯彻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1929年12月21日颁布的《中国红军第七军政治部:土地革命》文告:“要以贫农雇农为中心,绝对禁止豪绅参加,富农绝对不能居领导地位,农妇可以加入农会。”“推翻地方豪绅的封建统治,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可以免除地租,苛捐杂税,高利贷的剥削和一切封建的压迫。”在经济上,明确作出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贸易的规定,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让贫苦农民有田耕、有地种、有饭吃”。1930年颁布《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及《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没收豪绅地主阶级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取消一切反革命者的土地使用权”。此外,右江苏维埃政府先后在1930年5月1日和5月15日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等文件,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吸引农民参加革命斗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群众关系上,邓小平同志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对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给予严肃处理。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使根据地各民族达到空前团结,激发了各族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历史。1930年11月,红七军奉命调离广西。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领导人率红七军历时10个月,纵横7000里,终于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战斗、饥饿、队伍失散„„这次被红七军官兵誉为‘小长征’的行军之难,并不亚于日后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张云逸曾回忆:“我这一生,有两件事值得骄傲:一是率领红七军进行‘小长征’,二是随毛主席参加‘大长征’。”新中国成立后,百色市经过民政部门能收集到姓名并追认为烈士的就有4000多人,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长眠在右江土地上。田东县百谷红军村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其中,16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民族平等、精诚团结。百色革命根据地是唯一的以民族为主体的沿边根据地。百色聚居和杂居着壮、汉、瑶、苗、仫佬、彝、回等7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占其总人口的85%左右。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红七军领导人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团结的方针和政策,坚持我党、我军为各民族群众谋利益的宗旨,坚持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谱写了壮、汉、瑶等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篇章。由于正确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族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认真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革命根据地和拥军支前的积极性。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军政团结,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红七军成立时约5000人,其中壮族约占一半。从百色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12位将军中,有7位是壮族。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是百色起义取得成功的精神条件。邓小平同志到右江地区开展工作的时候,新婚妻子张锡瑗就已经怀孕了。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他正好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但他的妻子因得了产褥热而去世。邓小平同志来不及操办丧事,就匆匆返回右江根据地。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韦拔群奉命留守根据地,只带21师的番号和74名战士回到右江。韦拔群同志一家20人几乎全部牺牲。韦拔群同志以大局为重,毅然留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重建部队,表现出宽广无私的胸怀。1932年10月19日,因叛徒出卖被害,时年38岁。邓小平于1962年12月为纪念韦拔群烈士牺牲30周年题词:“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第14篇: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爱国、爱校、爱院、爱班、爱寝室的五爱精神,我们09级工程管理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南昌八一纪念馆。馆内详尽的文图介绍,把我们每个参观者都带进了那军号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令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无限感慨。

这座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上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的历史见证。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国共产党人用南昌城中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宣言。

了解历史后,再看陈列馆中珍藏的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大厅陈列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以及参观南昌起义老同志的题词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在纪念馆里,同学们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严峻;了解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就笔者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感悟而言,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

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建军之初,我们党根据当时的国情和局势,提了出两条最为求实而科学的决策。第一条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二条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为我们党和军队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方针,开辟了在农村和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全新局面,由此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这说明,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 始终坚持为民的宗旨。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革命的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建军80年来,我们这个队伍在战争年代流血牺牲,为的是人民利益;在建设年代吃苦耐劳,为的也是人民的利益。正因为始终坚持着这一宗旨,所以我们的军队始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能够无往而不胜。

紧密团结。我们都知道“朱德扁担”的故事。那是1928年,部队刚到井冈山不久,吃粮都得冒着敌人的清剿危险到山下去筹集和往山上挑。身为军长的朱德总是拿着刻有“朱德记”三字的扁担,和战士们一起行动。“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清剿。”这样的情形,正是我军官兵紧密团结的一个缩影。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干群、军民、军政紧密团结,是

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

严明的纪律。新生的红军深知,老百姓最痛恨那些烧杀抢掠的反动军队。为使红军取信于民和勇往直前,初建的我军很快提出了“行动听指挥”等三大纪律,进而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铁的纪律,一直保证着我军的步调一致,保证着我军的坚强战斗力,使我军成了举世闻名、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图,感受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大家不时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担。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表率,做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在参观纪念馆时,看着那些一件件落后的武器以及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实力相差,深深地体会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付出了多少!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仔细参观了纪念馆,回忆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不朽历史功勋后,大家纷纷表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他们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此次参观有伟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同学们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大家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勤奋刻苦,生活中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一定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位当代的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看着那些蜡像的目光是那么坚定,那是他们一直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那是他们的信念。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加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我们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要有最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造奋发向上的学风和严谨求学的校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历史不断翻开新的一页。黑夜中响彻南昌城头的枪声早已变成天安门前的礼炮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正昂首阔步走在快速崛起的征途中。

参观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被“八一”精神震撼着。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在起义中所凝聚和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应该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用鲜血和青春换来的,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朴素节约,积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果说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那么八一起义的精神就是我奋斗的动力,而这次八一南昌纪念馆之行,给我留下的也不仅仅是那些,更在于它的精神与思想还有作为一名后辈,对于历史对于革命的思考。

第15篇:八一起义上课教案

弘扬八一精神,永褒政治本色

一 “八一”南昌起义的基本情况

1.“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和武汉政府公开反革命以后,国内政治形势陡然逆转,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江西国民党新军阀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大革命失败后江西的形势表明,国民党新军阀在江西建立了地主买办阶级的法西斯统治,革命已经转入低潮。

2.“八一”南昌起义的基本情况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组,成立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7月31日下午,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下达了起义的命令。

1927年8月1日凌晨1时,南昌城内一声枪响,震撼中外的八一起义开始了。

3.“八一”南昌起义对革命的重大影响

它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和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八一”是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辉纪念日。

二“八一”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1 “八一”精神的丰富内涵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用八一精神等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官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2学习八一精神的重大意义

新形势下学习和弘扬八一精神等革命优良传统,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尊重实际,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盲目蛮干。

三弘扬“八一”精神,做合格消防卫士

要发扬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的作风,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第16篇:《香山起义》读书体会

百年辛亥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紧记历史,自觉修身,报效祖国。《香山起义》正是在这么一种契机之下诞生,这本书由刘居上、肖伟组织编绘,图文并茂。在形式上传习了传统连环画的形式,将香山起义的历史真实告诉后人。

香山起义虽然只是辛亥革命的局部,但卻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独具特殊意义,他是发生在伟人孙中山故里的一次成功的起义。刘居上、肖伟在本书的的编辑策划上图文紧密相连,文字言简意赅,图画场面宏大,人物角色鲜明,每一幅画面的构图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看得出作者对那段历史经过了反复的琢磨与研究,否则,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表达。

页面在指尖翻动,历史也在一幕幕地回首,《香山起义》让我 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17篇:八一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行于思,思亦行

在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学习后,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南昌八一起义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地学习了这片红土地上蕴含的革命精神,行于思,思亦行。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 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中国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而发动了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开启了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先河。

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内。

在课堂上了解了南昌八一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后,我怀着崇敬瞻仰的心情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经过维修和更新,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

馆内详尽的文图介绍,把我带进了那军号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令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崇敬。看着陈列在展台上的一份份文件,一张张地图,以及一件件简陋的生活、作战用品,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各位革命先烈们在及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任坚持不懈的进行革命活动,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严峻;而在这么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革命先辈们还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怕苦不怕累,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实践出真知,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情,坚持从胜利走向胜利。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证明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行于思,思亦行。在我看来,南昌起义不仅仅是为后来的革命道路开拓了新的天地和谋取了生的机会,其更大的意义应该是有待后人去发掘,去学习,去借鉴的。南昌起义不同于以往革命活动的特点正是其敢于选择在贫困艰苦的红土地上起身,敢于想常人之不敢想,敢于做常人之不敢做,所以才会得常人之不所得,正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寓意的意思一样。更提醒我们这些后人,要时刻谨记,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学习革命前辈那种敢于打破成规,敢于吃苦敢于受难的精神,学习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学习他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更坚定了共产党在国家的领导主权。我要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党的考验,去接受党的熏陶,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性和精髓,以革命先辈为偶像,学习其身上的珍贵品质,在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技术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精神建设,好好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自己都 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将来为国家为党做出贡献,不负革命先烈的牺牲和教诲。

第18篇: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

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

史馆瞻观听史诗, 犹闻战马耳边嘶。 当年举义擎旗帜, 今日吟歌颂铁师。 征战千回成百将, 崇贤万念赋千词。 江山锦绣添新彩, 告慰功臣烈士知。

注: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由平江县领导陪同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追思先烈,缅怀征战,喜看平江成为拥有全国最多将军之一的县,誉名“将军县”,感慨命笔而记。

第19篇:印度起义教学案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2、了解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影响和失败的原因。学习重点和难点:

1 印度人民大起义的主要过程。 2 认识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新航路开辟后来到印度的殖民者有、、、和英国。

2、英国侵略印度的过程:

(1)17世纪初:__________开始侵入印度。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

(2)1757年:_____________率领英国殖民者通过_____________战役,占领印度孟加拉省。这是印度沦为__________殖民地的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战争和外交手段,呑并了________________的三分之二,实际上整个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控制下的_________。 知识点二:

3、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 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参加起义的阶层主要是、和 。

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 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4、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失败原因是

。但它强烈震撼了英国殖民统治, 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女英雄。 【合作探究】

1、英国征服印度,给印度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试分析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展示点拨: 印度民族大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讲解:民族独立运动中互相支持、团结合作是取胜的保证。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二、填空题

4.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 5.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 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 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三、填图析图

7.下图人物是 。

四、材料解析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可看出印度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材料二中马克思的结论?

五、问答题

9.克莱武在印度进行掠夺的事实,说明了英国殖民者的本性怎样?

10.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前夕,一个英国驻印度的总督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由此可见,这场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提高】

11.你能想起和章西女王同时期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大事吗?结果怎么样?

12.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摘录:“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组织学生思考: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手纺车。英斯坦输出棉纱,最后是英国的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

第20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起义口号
《起义口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