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申请书

糖尿病患者申请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15:01:10 来源:申请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糖尿病患者护理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工作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年8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132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年龄36~76岁,平均58岁,男78例,女54例。

2护理方法

2.1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2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合理的控制饮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控制饮食中糖、脂肪的摄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指导患者进餐要定时、定量,食品要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必要时加餐,病情有变化是要及时改变膳食量等。在血糖控制理想稳定期间,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等,都可以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在2次正餐之间适当食用。

2.3做好心理护理

2.3.1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十分畏惧糖尿病,通过调查得知,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可诱发病情加重,帮助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2.3.2消极心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一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产生消极心理,针对此类患者,向他们讲解该病的危害后果,帮助其转变观念,思想上消除抵触情绪,督促患者遵守治疗和护理计划,树立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3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甚少,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饮食不加以控制,认为已服降糖药物,不必控制饮食,产生侥幸心理,对于这类患者应多与其沟通,教育他们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2.4低血糖反应的防治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片,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5加强卫生宣教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时随访。

3小结

经过上述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推荐第2篇: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材料]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六大好处

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以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吃什么药”。每当这时,我们就会告诉他,体育锻炼和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缺了这两样,使用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成功控制住病情。事实上,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六大好处:

第一,运动能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二和第三,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

第四,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五,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六,运动有助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且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保持心情愉快,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此可见,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良药”。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就能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杨文英)

专家小传

杨文英教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记住“一三五七”运动

运动治疗益处多多,但这些益处有赖于运动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运动时间方面,糖尿病患者有一系列原则,为了便于记忆,可归纳为“一三五七法”。

具体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运动。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来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人首选步行

52岁的张青艳女士诊断糖尿病已经8年了,她秉承“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加上正规的药物治疗,目前血糖控制得很满意,空腹血糖为4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6.1%,前不久还当选为“诺和关怀健康之星”呢。

她运动的特点是将锻炼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每天爬6趟楼梯;早晚遛狗各1小时;上午做家务,傍晚去社区打腰鼓。

事实上,正确的运动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不适当的运动适得其反。患者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和评估,明确糖尿病类型、血糖水平、所用药物类型及运动风险、有无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等,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张女士刚开始锻炼的时候,去健身房一个劲儿地蹬车,总是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可血糖非但没降,反而升高了。后来医生告诉她,她那种练法是无氧运动,糖尿病人应该选有氧运动。所谓“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情况下的运动,其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心率一般在130次/分以下,老年人、病程较长及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运动强度和目标心率则应适当降低。

有氧运动种类很多,包括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非剧烈的运动。其中步行最安全、受限制少、容易坚持,是糖尿病人的首选运动方式,尤其对年长者更适合。

运动强度的把握也很重要,应以身体无明显不适和次日无明显疲劳感觉为宜。(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母义明)

餐后1小时 运动最好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在运动时间方面没有什么禁忌。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本来就不稳定,运动时会消耗能量,进而对血糖产生影响,所以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如果没及时加餐,运动量又过大,则很容易在运动中发生低血糖昏迷。

“对糖尿病人来说,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运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郭晓蕙表示,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加之胃中的食物也消化大半,跟餐后立即运动相比,也不容易伤害肠胃。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此时运动往往不必加餐。需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有些病人喜欢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而后再回家吃早餐,这是不对的。

8类患者不宜运动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进展,但是某些糖尿病患者或在某些特殊阶段并不适合运动,分别为:

1.1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严重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者,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3.有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4.血压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应暂停运动;5.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应中止运动;6.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进行评估,降低运动量,严重者避免体育锻炼;7.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8.尿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运动时带三样东西

人们运动时,总会想到带水、带毛巾,但糖尿病患者仅带这两样是不够的。

万一运动时发生低血糖昏迷或其他意外,一些随身携带的小物品就能帮上大忙了。

首先,运动时一定要带些糖块。运动时肌肉消耗能量比安静时增加7—40倍。此时,葡萄糖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有助于防止血糖上升。但如果运动前进餐不够,再加上注射了胰岛素,就可能导致葡萄糖消耗得太多,容易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赶紧吃一块糖或巧克力,可以迅速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带普通的糖果就可以,如水果糖、奶糖等,含木糖醇等甜味剂的糖果则不要选择。

其次,健康卡片不可少。患者最好根据自己的病情,准备一张健康卡片。万一发生昏迷,周围的人可根据卡片“有的放矢”地帮忙。卡片上应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姓名和病情(说明自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水平也应注明);2.家庭住址、亲属的联系方式;3.就诊信息(写明自己平时去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看病,可以节省就诊时间)。 最后,随身备点零钱。很多老人习惯到家附近的公园运动,不仅空气好,而且走路来回也可算作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在家门口运动,最好随身带上零钱,一旦出现头晕等不适,立即打车回家,因为走路会进一步消耗能量,有可能会加重不适感。

推荐第3篇: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续lOh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配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次日的空腹血糖,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临床效果较好。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乏的病人,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 1.5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即甘精胰岛素),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24h,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灵活。通常还需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1.6胰岛素的保管

未开封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笔芯应盒装,并应储存于2~8℃冰箱内,可保持活性不变2—3年。如果需要长途携带,可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震动,因为胰岛素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会出现断裂,从而破坏其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因为托运舱与外界相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这样会使胰岛素变性。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室温保存。温度不超过30℃,可保存28d,所以开封使用后的胰岛索不必再放入冰箱冷藏。而且反复的剧冷剧热更易造成胰岛素失效。尤其是不能将装上笔芯的胰岛素笔放入冷藏箱,反复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因此,每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完成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即可。 2.口服降血糖药嘲 2.1注意合理选择药物

口服药物品种较多,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应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及不同的药物特点来选药。如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首选双胍类,伴高血脂者可选用达美康,肾功能不好者可选用糖适平(仅5%从肾脏排泄),餐后高血糖用α一糖苷酶抑制剂。 2.2注意用药时间

如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等,服药时间应选择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应指导患者餐后服用;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制剂有拜糖平,应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避免与抗酸药、肠道吸附剂及消化酶同时服用,以免降低其降糖作用。向患者交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副作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用药剂量。 2.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嘲

糖尿病患者并发其他疾病时,联合用药可能有益,但也可能有害。联合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选择。联合用药可使每种药的选用剂量减少,当然副作用也减小。每种药间有互补性,能更好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常用的联合疗法,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双胍+葡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治疗+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是,2种降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选用,不提倡3类降糖药物联合选用同。糖尿病患者有窦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时,若将格列本脲(优降糖)与普萘洛尔(心得安)联用,格列本脲的作用强而快,普萘洛尔又能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会掩盖低血糖引起的心率增加等征象,故不宜同服。患糖尿病兼支气管炎的患者,若将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与磺胺药复方新诺明合用,会使血中降糖药浓度增加,可出现低血糖,故二药应间隔使用。糖尿病患者患血栓性静脉炎时,若将甲苯磺丁脲与双香豆素同服,甲苯磺丁脲可置换后者,使其浓度增大,引起出血;而双香豆素又能抑制甲苯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使其半衰期由原来的5h延长到18h,易发生低血糖。格列本脲、氯磺丙脲与双香豆素联用也有类似情况,故不宜合用。糖尿病患者患风湿热时,若将阿司匹林与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联用,阿司匹林既能置换口服降糖药,使血药浓度增大,又能减慢降糖药的代谢与排泄,再则阿司匹林本身也有降糖作用,以致发生低血糖昏迷,故宜改用萘普生治疗风湿病。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与苯乙双胍片(降糖灵)合用,可产生大量乳酸,酿成酸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故需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此外,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某些制剂中含糖成分,可根据需要选用同类产品中的丸剂、片剂等无糖制剂。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饮酒极为有害,酗酒会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引起严重的低血糠,甚至死亡;少量多次饮酒却能促使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降低疗效。同时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如乙醛的氧化受到降糖药的影响,能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高,产生毒性反应,如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因此必须禁酒。 2.4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食品以备急用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张卡片,注明所患疾病、住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发生低血糖昏迷时的紧急救治及迅速联系家属。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不足或未进食的状态下剧烈运动,均可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水平过低,首先受影响的是大脑,为保护大脑,机体利用储备的糖原产生葡萄糖,该过程涉及肾上腺素的释放,常引起饥饿、焦虑、神经质和颤抖,大脑缺乏葡萄糖引起头痛。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3降糖药漏服补救

按时、定量用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希望每个患者尽量不要漏服药物,一旦漏服,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由此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3.1漏服口服降糖药及时补救

如果您偶尔忘记服药,为安全起见,可以选择及时补救。例如本应餐前口服的磺脲类药物,饭吃完了才想起来药还没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诺合龙。以挽回因漏服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间才想起来,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症。正确的做法是在服药前先查血糖,如果血糖较高,可以临时增加原来的用药剂量,并把服药后进餐的时间适当后延。若餐后血糖仍然比较高,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α一糖苷酶抑制剂要求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餐后再吃效果较差。如果饭后才想起没服该药,不一定非得再补服。当然.最好尽量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 3.2漏服胰岛素的补救

胰岛素要求在餐前注射,如病人吃完饭了才想起胰岛素还没有打,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治疗的病人,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也可在餐后立即补注,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mmoFL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3.3容易忘事的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漏服。轻度到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如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格列吡嗪、达美康缓释片或者是格列美脲。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很容易根据广告的宣传自行用药。要糖尿病患者按医嘱用药,切莫有病乱投医。医生和药师不仅要对每个患者的疾病状态有正确的了解,而且要对使用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了如指掌,仔细地指导病人正确、合理、安全、经济的用药,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不相信游医药贩,增加用药的依从性。

推荐第4篇: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制度

重点人群随访管理工作制度

1.责任医生在首次随访时,应记录重点人群管理类别和其他危险因素情况,并填写重点人群随访记录表,根据临床情况,为重点人群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

2.根据重点人群病情,对重点人群分别实行常规管理或强化管理。3.责任医生在随访时,应监重点人群的血糖、血压,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并观察疗效,认真填写随访记录表,责任医生同时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糖、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糖、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

4.要为新诊断的,以及转来的重点对象制定或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5.提醒重点对象随访时间:每次随访日期前一天通知,并提醒重点对象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要做好老年人的预防和保健,要注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劳逸结合,多参加运动,还要学习舒缓情绪,多与人交流。

老年人健康保健常识四条总结:

一、合理安排饮食

1、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猪油、牛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对胆固醇具有降低作用的如:豆类及其制品,木耳、香菇、海带、紫菜、洋葱、大蒜等,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常吃。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钙、纤维素等。

3、节制饭量,适当吃些粗粮,少吃甜食,控制体量。

4、限制食盐的摄及量。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即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超过 500 克。

二、参加体力活动

坚 持适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老年人需要经常活动,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运动既要贵在坚持,但也要防止过度, 根据自身条件以适度为宜。适当的体力活 动因增加热量消耗而减轻体重,因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而降低胆固醇和血压,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修身不忘养性

一系列调查表明,精神紧张者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尽量减少精神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情。与人为善,避免急躁情绪,更不要发脾气,爱发牢骚和爱发怒的人容易得心脏病。

四、消除危险因素

1、高血脂,除注意合理的饮食调节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疗效肯定和副用作小的降脂药物。

2、高血压,对血压高于 23.9/14.0 千帕( 180/105 毫米汞柱)者,宜先通过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如减少进 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保持理想的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少吃脂肪等。经过上述非药物治疗 3 ~ 6 个月后,若血压仍保持在 21.3/12.6 千 帕( 160/95 毫米汞柱)以上,或者患者已出现心脑、肾功能损害,或者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3、吸烟,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罪魁祸首。戒除吸烟的不良嗜好,对于防治冠心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只要能做好以上几点,保护好心脏,定能使您长寿,快乐,生活得更加如意。

推荐第5篇: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是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1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 1.2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0岁以下儿童蛋白质可以稍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同时应注意饮食应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1.5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进餐后1h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控制肥胖,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1.6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1.7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1.8其他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高危人群的筛查,防患于未然。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 2讨论

2.1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缺乏专业医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规律治疗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治疗的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治疗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有报道[3]2型糖尿病患者有记忆力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的现象,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正确的方法,干预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

2.2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该疾病需终身治疗,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由于治疗环境由医院改变为社区的生活场所,患者的治疗将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情境的生活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遵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监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家访避免了电话等信息随访中患者回访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 2.3定期复诊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时间较长,长期的治疗会让患者产生懈怠情绪。血糖的有效控制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和不同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对不良反应的应激能力降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其反应差,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病情,致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通过专科复诊查体可使并发症得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推荐第6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

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一)目的

1树立患者对自己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提高患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

2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3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技术支持和基本管理工具。 (二)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

1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技能的了解情况,患者的知识文化背景,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态度和信心等;

2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中心角色作用;

3针对患者特点,与患者一起设立自我管理目标,制定自我管理计划,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4随访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发现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三)患者自我管理内容及要求

1培养和建立患者对自己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 2提高患者对治疗和随防管理依从性能力;

3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因、发展过程和危险因素的知识; 4了解目前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5了解遵守治疗方案和随访管理计划的重要性;

6了解药物治疗的一般知识,掌握胰岛素注射技能及注意事项; 7了解非药物治疗的知识和意义,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8了解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重要意义; 9掌握患者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技能和初步自我评估的能力; 10掌握急性并发症的征兆,学会紧急救护的求助和基本处理; 11了解就医和寻求帮助的渠道,提高就医能力,使患者能够根据病情和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医疗机构等;

12了解寻求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哪些渠道能获得相关信息和资源,如何获得相关资源;

13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注意事项。

推荐第7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

患者教育

对糖尿病人的非药物治疗中患者教育是基础,这点作为社区医师应特别重视,一般患者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糖尿病的症状。

·并发症的预防,特别是足部护理。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

·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饮食、运动与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血糖监测的意义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当发生紧急情况,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时应如何应对。 ·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在患者教育的方式上可以采用:社区医师或护士讲课,患者之间的相互教育,提问回答互动形式等,也可以是以上方式的综合运用。

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改善血糖的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坚持规律的运动12~14年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运动时间为每周≥5天,每天≥30分钟。

·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 ·较强体力活动包括: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上坡骑车。 ·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助力为轻或中度。 ·运动项目要和病人年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体质相适应。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社区的环境中。

推荐第8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二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二)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原则和目标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病人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目标包括:①获得并平衡理想的血糖水平;②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和高血压;③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④维持合理体重,超重患者体重减少的目标是体重在3~6个月内减轻5%~10%,消瘦的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总热量的计算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是依据以下公式计算:每日总热量=病人理想体重数×单位体重所需热量。其中病人理想体重数是病人身高厘米数减去105,而不是病人实际体重数,比如一个身高175cm,体重75kg的病人,他的理想体重数是175减105,为70kg(而不是75kg)。

单位体重所需热量①轻体力劳动者需要25~30kcal/kg;②中体力劳动者需要30~35kcal/kg;③重体力劳动者需要35~40kcal/kg。其中肥胖者按照下限计算,而消瘦者按照上限计算。另外,早餐占总热量的1/5,中餐占总热量的2/5,晚餐占总热量的2/5,或各占1/3.

脂肪摄入应注意①膳食由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30%;②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③避免或限制下列食物: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花生油及油炸食品,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为<300mg/日。 碳水化合物摄入应注意①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0%;②主要成分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含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全麦谷类、燕麦和水果;③蔗糖所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④可摄入少量的食糖做为健康食谱的一部分,无热量的甜味剂可以用来替代食糖;⑤每日进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

蛋白质摄入应注意①蛋白质应提供总热量的15%~20%,有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控制在0.8~1.0g/kg体重,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控制在≤0.8g/kg体重;②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是鱼、海产品、瘦肉、鸡肉、低脂奶制品、坚果和豆类。

饮酒与盐的摄入应注意①限制饮酒量,不超过1~2份标准量/日(1份标准量为285ml啤酒、375ml生啤、100ml红酒或30ml白酒,约含10g酒精);②酒精可诱发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出现低血糖;③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日,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的病人;④限制含盐量高的食物,例如加工食品、调味酱等,尽量选择含盐量低得食品。

推荐第9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导致糖尿病逐年上升。若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身体残疾或过早死亡。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养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进个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我院对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实施了系统的在院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

2008年1-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18-80岁,平均52.3岁,病程3个月-1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50例,高中以上70例。教育时间2-4周。

2健康教育方法

2.1 健康教育形式 ①个别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糖尿病患者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各种适时的指导。如药物用法、饮食指导、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②集中教育:组织患者定期集中进行交流治疗经验,并通过幻灯片、播放录像等方式集中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教育。③宣传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单,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小册等,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心理疏导 糖尿病患者由于受文化程度高低和信息来源多少的影响,易产生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甚至一无所知,针对此类患者,要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控制血糖和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另一种是紧张过度,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等情绪,而不良的心理反应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语言温和,态度亲切和蔼,易于接近,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使其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饮食管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活动量、工作性质及血糖的高低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向患者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定时定量进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粗粮等食品;忌吃甜食,戒烟酒,还要做到均衡营养。

2.2.3运动教育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适当有效地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运动还可以减轻患者压力和紧张情绪。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活动种类,如医疗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最好采取有氧运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

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h左右进行,医疗步行是最佳的运动方法,根据身体情况可采用中速步行(每分钟100~120步)。如出现心率在100~120次/min,有劳累感应减速停止。出去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低血糖时用。

2.2.4 用药指导为患者提供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等。不同药物用药时间不同,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执行,餐前服用降糖药后,要及时进餐,以免引起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抽药方法,严格消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胰岛素混用时,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将其混匀注射,使用前两次应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注意胰岛素的保存,2℃-8℃为佳,以免失效。定期检测血糖,并记录每次测得的血糖结果。

3结果

3.1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够做到:①对糖尿病有全面的认识,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认识到控制血糖、饮食的重要性。③自觉采取运动治疗,合理地选择运动种类、时间和运动量。④合理应用各种降糖药物。

3.2 临床效果较好120例糖尿病患者经过3-6个月的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血糖平均值由11.9 mm

ol/L下降至7.2mmol/L;检测血糖次数从0-1次/月上升至2-3次/月。更好地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4讨论

4.1 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其预防保健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让病人更自觉地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饮食,为糖尿病的各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2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现代综合疗法知、信、行的认同,为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使患者主动参与,并自觉执行治疗方案,增强了饮食法及运动疗法的作用,简化了药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学会自我管理,将会对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第10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病情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消除糖尿病症状,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3-01

老年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症状群不明显:代谢紊乱症状群指\"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6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2岁,血糖10.3 mmol/L~20.8 mmol/L,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者。

1.2 治疗:饮食疗法为基础,终身如日;运动疗法宜适当,贵在坚持;药物疗法求效果,治必达标;教育疗法宜普及,助患成医;血糖监测常应用,适时调整。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病人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他们对病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病人又因内分泌紊乱易于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波动及其他异常[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关心、鼓励病人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认真执行医嘱,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2.2 饮食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应贯穿于糖尿病病人健康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维持合理体重和营养状态,防止血糖过高,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提倡食用粗谷类和适量杂粮、绿叶蔬菜、豆类及含糖成分低的蔬菜水果等;限制饮酒及进食甜食,包括各种食糖及糖果、甜点心、冷饮、含糖饮料等;忌食油炸、油煎食物。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炒菜宜用植物油,每日摄取食盐应限制在6克以下,少食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饮食中应增加纤维素的含量,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每日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宜低于40克。以上的饮食治疗方案仅是原则性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并按实际效果做必要调整。

2.3 运动护理:强调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适度的运动,在帮助病人制订运动方案时,应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选择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不必强求一致。一般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剧烈运动或不运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利。通常选择餐后1~1.5小时进行运动,运动前或运动中可适量加餐(如3~4块苏打饼干或1个水果)。运动后测血糖,观察是否稳定。可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如呼吸费力、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胸前有压迫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便于意外时急救。运动时要注意足的保护,鞋袜要宽松柔软、合脚,每次运动前要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破损、溃疡,鞋内有无异物,避免不必要的痛苦。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运动[3]。老年病人运动时,最好由护理人员监测,以防意外,便于急救。

2.4 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

2.4.1 定时监测尿糖及血糖,随时掌握病情。糖尿病病人的尿糖及血糖测定十分重要,测尿糖方法简便易行,可每天测量,分析病情。但老年糖尿病病人不能仅根据尿糖测试结果来调整治疗。测量早、中、晚饭前和睡前的尿液,留尿前30分钟小便一次,让膀胱排空,然后于三餐前及睡前留尿做尿糖定性实验,并正确记录。

2.4.2 观察代谢改变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低血糖反应。如患者出现疲乏、饥饿、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发抖、烦躁、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行为改变等表现应及时处理;神志不清醒者口服糖水、果汁或其他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治疗无效,可多次口服糖,必要时可考虑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100毫升。也可应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院外急救或患者自救。高血糖反应。多饮、多食、多尿、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头痛、腹痛、倦睡、虚弱、皮肤潮红、呼吸深快、脉搏细速、体温升高、丙酮味呼吸、低血压、进行性昏迷。处理方法: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如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喝不含糖饮料、水可降低高渗状态,并及时请示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5 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低血糖反应。主要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有关,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毫升;按时进餐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患者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用饼干等。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罕见;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脱敏治疗,严重者需停止或中断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叶山东,朱禧星,编著.临床糖尿病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3,14,22,36.

[2] 赵洪霞,张建梅.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89-90.

[3] 陶桂萍,老年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9:12(6)6.

第11篇:金花茶糖尿病患者的救星

金花茶--糖尿病患者的\"救星\" 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 , 茶或金花茶中有能促进膜岛素合成的物质 , 同时含有能去 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多糖类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 , 在粗茶叶中含量最高。加上金花茶本身就含有较多的铭元素 , 能补充体内的锋不足量。金花茶能治疗糖尿病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结果。金花茶中富含的多盼和维C, 能保持微血管正常坚韧性、通透性 , 因而使本来微血管脆弱的糖尿病 , 通过饮金花茶恢复其正常功能 , 对治疗糖尿病有利。更重要的是茶汤中还含有防治糖代谢障碍的成分。茶花芳香物质中的能提高肝脏中肝糖原含量 , 减轻动物的糖尿病。茶中的B类维生素 , 是辅竣酶的构成物质 , 是促进糖分代谢形成α -酣酸并脱竣 C02 的不可缺少的辅酶 , 饮金花茶可以补充维生素 B1, 对防治糖代谢障碍有利 , 茶中的泛酸在生物体内代谢上的功能形式为 CoA,CoA是 AMP、磷酸、泛酸胶基乙肮醇的缩合物 , 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此外 ,茶中所含 的 6, ι工硫辛酸也是辅竣酶的构成物质 , 与维生素 BI 结合成辅竣酶 , 对防止糖代谢障 碍有疗效。

国外学者 Isiguki k.等在实验中从绿茶水提取物中采用膜超滤技术分离到一种茶多 糖组成(BEX), 经腹膜内注射可使小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运用 BEX 配制成饮料 ( 含量 每 200 毫升含BEX45 毫克 ), 供人餐后饮用。根据对 18 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 在饮用4周后患者的血糖含量和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值明显下降。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醋值也有下降趋势。饮用BEX 后 4 周 , 所有患者的糖尿症状有所好转。 S.Daigen等在茶叶中提取出降血糖糖 , 该药系多成分混合物。其工艺为茶用 50 升水在 80 ℃下提取 3 小时 , 茶渣重复提取 3 次。提取液经过滤 , 减压浓缩并冷冻干燥后即得。 经小鼠试验证明 , 该药可显著降低血糖。 shiInizu M.等在研究了日本茶降血糖组分后认为 , 以秋茶加工成的 Bancha 茶对高血糖大臼鼠具有最强的降血糖作用。有效成分经测 定是一种含阿拉伯树糖、Da 核糖和 D- 葡萄糖 (5.1:4.7:1.7) 的异多糖(T-b).茶叶降血糖的有效组分目前报道主要有三种。一种即为上述三种糖类的复合多糖 ; 第二种是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 ; 第二种是茶叶中的二苯胶。所以糖尿病患者可采用 常饮用金花茶作为辅助疗法之一 , 而正常人常饮金花茶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金花茶以它独特的身份及集聚了人体中数多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矿物质给人体带来健康 , 因此 , 金花茶就是糖尿病的 \" 救星 \".

第12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总结[全文]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工作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开展以来。根据年初乡卫生院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提示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病服务项目管理与规范管理。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确定具体项目目标,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2型糖尿病等患者为管理人群,在门诊和各卫生室工作中以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定了2型糖尿病筛查、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明确了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项职责。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将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院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建档率、规范管理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养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院公共卫生管理项目工作顺利实施,今年举办了2型糖尿病知识讲座,之后接受广大群众咨询。根据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的具体管理和规范管理要求,培训我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乡医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疾病的筛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一定要按要求认真填写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做到及时发现患者,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档管理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级公共卫生人员每月按时上报各类疾病患者本月的发现数和累计病人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管理,帮助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了解2型糖尿病对个人、对家庭危害,教育目标人群自我识别糖尿病,从而减少疾病造成的影响,指导目标人群倡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干预35岁以上正常高值血压,超重肥胖人群,以利推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指导糖尿病患者规范用药,按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防治措施,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做好危急患者的转诊工作,督导门诊和乡医为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从而使慢性病从管理到规范管理。

三、全街道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按乡卫生院慢性病管理服务要求,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对全村全面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评估建档工作。

四、待完善的问题和建议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通过一年的实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部分群众的健康意识不强,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学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改变服务意识,增强防病能力,增强责任心,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指导和帮助慢性病患者医疗、康复,减少慢性病的发病,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第13篇: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分析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的病症,是指孕妇在怀孕前没有糖尿不能,但在怀孕约24周后的糖耐测试中却出现了高血糖的现象[1]。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期至晚期,如不对血糖加以控制,对胎儿的影响极大,比如先天性畸形、巨大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孕妇血糖提升胎儿出生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主要选择108例患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其中54例采取优质护理并强化健康教育,下文是研究的结果和详细说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

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在23~3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7.3±3.5)岁,孕周24~38周,平均孕周(32.3±3.2)周,初次受孕29例,经产妇24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4~39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9.4±2.6)岁,孕周24~39周,平均孕周(33.7±3.1)周,初次受孕23例,经产妇31例。将患者的年龄、孕周和症状等各项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教育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给予行常规的护理,同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包括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对照组在观察组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并进行更深入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健康护理

孕妇入院后,安排主治医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护理人员和营养科医师,仔细检查孕妇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程度,指定健康教育方案[2]。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流程,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1.2.2对孕妇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妊娠期过度紧张、焦虑。护理人员需和孕妇保持良好的沟通,耐心为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安抚孕妇心理提升其对治愈的信心[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合理控制饮食,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选粗粮、控制甜食,促进血糖正常。

1.2.3定期检查和健康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可以为孕妇及家人讲解测试血糖的方法,加强孕妇的自我健康管理,有助于孕妇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护理人员还要对孕妇的身体情况进行严密的管擦,定期评估,保证一旦孕妇出现异常能够及时调整护理方案[4]。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孕妇的血糖情况,以及进行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后孕妇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观察并记录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以[n(%)],χ2表示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

观察组孕妇的血糖控制合格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别为61.1%、70.4%,对照组分别为87.0%、92.6%,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可对比性(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观察组孕妇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情况的概率为58.0%,对照组的出现概率为12.0%,对照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优于观察组(χ2=4.3652,P=0.0324)。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如不及早进行控制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孕妇血糖促进孕妇康复的有效方法[5]。在孕妇入院之后立即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与孕妇及家人进行良好沟通,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为孕妇讲解病症的有关知识及大概的治疗流程,耐心回答孕妇的问题,对孕妇进行全程全面的健康指导。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情况,提高胎儿的出生质量,让护理效果大大提升。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4%,明显低于对照组92.6%的知晓率;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窘迫等情况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整体疗效更为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孕妇血糖情况,还能提升胎儿的出生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运红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

[参考文献]

[1]兰广珠.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339,342.

[2]李志云,李正梅,胡桂芳,等.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15(5):40-43.

[3]马冬霞,季秋梅,孙玉红.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88-289.

[4]娄希云,王迪.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初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3-205.

[5]曾宪莉.优质护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87-188.

第14篇: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

全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xx省高血压和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按照市卫生局《萍乡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方案》统一部署,为加快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范围与对象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以行政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参加自我管理的对象为辖区内所有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点引导中老年患者加入自我管理小组。

二、目标

(一)总目标

探索建立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村为基础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工作目标

1.到2014年底,每个乡镇60%的行政村至少建立1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全县建立92个自我管理小组,个体化管理348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到2015年,每个乡镇的行政村至少建立2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个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全县建立385个自我管理小组,个体化管理4800名高血压、2400名糖尿病患者。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动员

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行动计划政策,营造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控氛围,提高患者自主应对和管理健康的积极性。发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引导、帮助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指导开展活动。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动员和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免费体检、随访、健教等政策,了解自我管理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带给自身的健康益处等,促进患者志愿加入自我管理小组。

(二)引导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1.开展患者调查。各乡镇卫生院通过查询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筛查重点人群、组织健康体检等途径,调查掌握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造册登记,筛选自我管理重点患者。

2.建立自管小组。动员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一般20-30人,患者较多的行政村可建立多个小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组。根据患者积极性、年龄、职业、组织能力等情况,注意发现、培养、指定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对小组长重点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组长激励鼓励机制。

3.创造活动条件。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委会)、患者家庭院落,选择确定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配备血压计、体重秤、黑板、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必需条件。

(三)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1.小组自我活动。组织开展以小组长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活动。建立自我管理小组花名册、活动记录和自我管理手册等原始台帐资料(详见附表1-5)。小组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小组建立初期每月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血压、血糖控制方案,患者互相交流病情和互查计划执行情况等。

2.指定指导医生。乡镇卫生院为每个自我管理小组指定1名指导医生。指导医生需经高血压、糖尿病业务培训,具备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指导健康管理。自我管理小组的指导医生参与并指导小组活动,为患者测量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制定个性化血压、血糖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采取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组织患者小讲课、同伴教育等活动形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教育,内容包括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与运动指导、血压血糖自我监测、药物正确使用、日常护理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测评指导

自我管理小组建立半年或活动4次以上的,指导医生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测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入户家访,掌握患者血压、血糖监测情况,了解患者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给予个体化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对组建1年以上并定期活动的小组,开展效果考核评估,指导小组持续规范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业务培训和指导,开展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各乡镇卫生院负责组织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对组长进行教育培训,为小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指导小组活动。

(二)加强培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技术指导组,加强对基层行动计划工作的指导、培训。技术指导组要经常性组织开展工作指导,每年不少于4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人员、内科医生及自我管理小组指导医生培训率达98%以上,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三)强化监督。各乡镇卫生院按照本工作方案目标任务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及患者个体化管理任务(任务详见附表6)。县卫生局将组织督导检查、抽查。建立监测报告制度,工作动态及信息及时逐级报告,市级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重点督导。

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5

第15篇:安徽省糖尿病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

安徽省糖尿病患者十大护理安全目标

一、预防饮食相关的血糖异常波动

1、掌握糖尿病饮食原则、每天进食的总热量及餐次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2、给予辩证施膳,熟悉糖尿病食疗方。

3、了解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指导患者掌握饮食技巧避免血糖波动。

4、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包括主食类、肉蛋类、浆乳类、蔬菜类、油脂等。

5、指导患者合适的进餐时间,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二、正确监测血糖

1、操作者掌握仪器性能和操作质量标准。

2、瓶装血糖试纸开启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3个月。独立小包装试纸在其标注的有效期内使用。

3、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的代码必须一致。

4、血糖仪定期质控、维护、清洁并有记录,试纸储存条件适宜。

5、采血、挤血、吸血方法正确。

6、发现血糖值与临床症状不吻合时,及时抽取静脉血对照并与医生沟通。

7、使用一次性采血装臵,杜绝交叉感染。

8、使用过的采血针与血糖试纸按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

三、低血糖的正确识别与规范处臵

1、掌握低血糖的诊治流程,掌握正确的处臵方法。(参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简称15-15-15原则)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下降速度保持在每小时 4-6mmol/L,以免发生因降糖速度过快导致低血糖。血糖降至 13.9 mmol/L 时遵医嘱停止使用或减少剂量。

3、了解有无“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床头标注重点观察标识。

4、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应监测血糖 5-7 次。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5、做好患者的饮食管理,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餐。

6、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低血糖风险。

四、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物

1、药物应在有效期内,无变质。

2、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主要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药物的服用时间(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方法(吞服、嚼碎)。

4、告知患者服药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5、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6、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五、正确储存及注射胰岛素

1、胰岛素属高危药品,标识清楚,分类放臵。备用及使用中的胰岛素保存方法正确,确保在有效期内。

2、掌握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

3、掌握不同剂型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

4、正确选用胰岛素注射工具(瓶装胰岛素必须应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笔芯胰岛素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笔)。

5、严格查对,确保胰岛素剂型、剂量、注射途径及时间准确。

6、正确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选择、轮换)。

7、避免重复使用针头,注意无菌操作。

8、指导患者注射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识别及处理方法,发放低血糖急救爱心卡。

9、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10、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六、正确使用胰岛素泵

1、掌握胰岛素泵操作质量标准。

2、签署胰岛素泵使用安全须知。

3、有维护及使用情况登记本。

4、正确选择输注部位,首选腹部(肚脐 直径5cm 以外) ,避免选择系皮带的部位。

5、根据监测血糖值 ,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6、告知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症状的识别及处理方法。

7、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8、做好交接班,检查胰岛素的剩余量,观察输注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出血、针头脱出及 输注管路是否通畅,有无松脱、空气等。

9、每 3-5 天更换管路一次,并记录。

10、及时正确处理胰岛素泵的各种报警。

七、预防跌倒及运动性损伤

1、正确评估患者跌倒及运动性损伤风险,并做好健康教育。

2、床头放臵防跌倒警示牌。

3、教会患者使用护栏、呼叫器。必要时“一对一”陪护。

4、患者处于安全环境:地面干燥防滑、穿防滑鞋、光线适宜等。

3、正确掌握运动原则及注意事项。

八、预防糖尿病患者足部损伤

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

3、预防关键点:定期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教育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足的保护;穿合适鞋袜,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去除和纠正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4、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下列教育:注意足部卫生,洗足水温在37~40℃,洗后用干布擦干尤其要擦干足趾间;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接暖足;避免赤足;勿自行修剪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胼胝;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干燥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5、定期足部穴位按摩:如涌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等。

九、主动报告护理不良安全事件

1、建立护理不良安全事件记录本并及时按程序报告。

2、针对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对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糖尿病“危急值”管理

1、建立适应本单位的血糖“危急值”报告制度。电话报告时接听者需复述确认无误后记录危急值、报告者姓名、汇报医生姓名及时间等。

2、血糖低于 3.9mmol/L、高于 22.2mmol/L 时,应做好报告及记录。

3、严格落实血糖监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4、配合医生做好危急值的临床处理、观察等。

安徽省糖尿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2013.10.22

第16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g一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g一:早餐只吃主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早餐是很关键的一餐,但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早餐只吃主食,不吃副食和蔬菜。这样的习惯其实不科学,对“糖友”来说不利于增加饱腹感,也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主食的品种不要单一,要多元化。除了杂粮、细粮,还可以用土豆、芋头、藕、胡萝卜、山药等根茎类、薯类,红豆、绿豆、干扁豆、干豇豆等干豆类和百合、莲子等都作为交换份代替主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糖友”的早餐既要有主食,又要有肉类(或蛋类)、豆制品等副食,还要有蔬菜,这样既能提供全面营养,还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例如早餐如果只吃馒头,食物的血糖指数是80,但如果馒头加两片干切牛肉,食物的血糖指数就会降到50以下。早餐种类和做法可以丰富一些,比如蔬菜,可以生吃,也可以凉拌,还可以下面条或烧汤。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二:不敢吃主食。

很多“糖友”发现患有糖尿病后很恐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不敢吃主食,或者主食吃得很少,只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和坚果。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其实,国内外众多的反面案例和临床经验证明,这种不吃或少吃主食的饮食结构,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蛋白质摄入过量,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忽高忽低不稳定,还使血压、血脂增高,肝、肾负担加重,导致冠心病、坏疽、肾衰、双目失明等并发症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主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定要有的,而且要作为全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功之臣”。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主食吃多少量合适?要做到因人而异,量入而出,多动多吃,少动少吃,一般情况下200-300克/天,特殊情况150-400克/天(指食物的生重)。“糖友”在主食方面最好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主食宜干不宜稀,粗细要搭配,宜多餐不宜少餐。最好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酌情调整主食方案,不能一张食谱吃到老,也不能一张饮食处方众人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三: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里面含有一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有利于降糖降脂,很多“糖友”因此只吃粗杂粮,不敢吃细粮。其实合理营养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粗杂粮相对含嘌呤量高,长期过多摄入,既影响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又会引起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吸收障碍,造成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比如,可以食用由“玉米+大麦面”组成的二合面或“玉米+大麦面+荞麦面”组成的三合面做的面条和馒头;也可以吃“大米+绿豆”组成的二米饭或“大米+绿豆+燕麦”组成的三米饭。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一天三餐中分开安排,1-2餐粗粮,1-2餐细粮。这样既能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又可以改善餐后血糖,同时还不会造成过粗或嘌呤过多的情况。

专家提醒糖尿病朋友,粗杂粮以天然为好,添加了人工香精、色素、甜味剂、膨化剂的精制后的粗粮最好不吃。粗杂粮也不是人人可以吃,如糖尿病合并胃肠疾病、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应少吃或不吃,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痛风者最好不吃粗杂粮。

第17篇: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 2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四种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因此成为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第3号杀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理论和方法,但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精神开展中医糖尿病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医学较为成熟的糖尿病教育方法相比,中医糖尿病教育未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教育方式,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著,但我们可以根据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来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

1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消渴病的发病与饮食失调有关。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不仅可致消化不良,食积日久还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甚至影响气血流通,成为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因素。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既可使患者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提供全天基本能量消耗而又不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丹溪心法·消渴篇》记载:“酒而无节,酷嗜炙搏......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教育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1.1饮食规律定时一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这两种情况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指导病人及家属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工作性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保证有利于血糖控制,又不至于营养不良,可多吃些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无糖水果或低糖瓜果。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

1.2合理搭配给予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1.3谨和五味不同的食物其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等。正确服食五味,可以增补相应的五脏之气,五味偏嗜,五脏营养失调,阴阳失衡,就会发生疾病。

1.4饮食清淡糖尿病患者饮食更宜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等。

另外,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采用易懂易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控制应做到“三定”,即定量、定时、定餐次。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细化、通俗化、具体化。对饮食控制采取大致估算加自我感觉的方法,制订饮食的原则。

2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早在1300年前,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唐代医家工熹提出:糖尿病人应“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并指出“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并不能强所不能堪耳”。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对运动的时间、程度和方法有独到的认识。2.1运动有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患者一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2.2运动有度运动要遵循适度运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健身时一不可过劳,否则会损伤脏腑精气,诱发疾病。适度的活动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消渴病的运动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特别是对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2.3运动多样在运动形式上可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这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脏腑学说,以及相应的导引、行气、存思、内丹技术,建立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通过运动健身法可以舒筋通络,形神兼备;调和气血,充实脏腑,壮内以

强外;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平衡。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减轻体重;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得到改善,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除应激状态,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3中医心理疗法的教育

《临床指南医案·二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发病,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儒门事亲·二消论》:“消渴者„„狂乱精神,过违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医宗己任篇·消症》:“消之为病,源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情志过极,心理活动变化过度可以致气血功能紊乱,使人体阴阳失衡。长期的情志不遂是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亦认为精神波动易致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导致血糖升高、血管收缩。因此,消渴病高发人群和消渴患者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有家族倾向的人群和肥胖超重的糖尿病高发人群,要正确对待疾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既不要忽视本病的发生、发展,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而焦虑不安,应增强治疗信心。其次应该避免精神紧张,自我克制,喜怒哀乐要有节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和过度兴奋因素,保持平静。

4中医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和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疲劳乏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药的补益调节疗法,能减轻或避免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西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及其他毒副作用,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配合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膏药、药浴、保健气功、药膳食疗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使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但市场上一些所谓糖尿病保健食品并没有临床认证,打着纯中药制剂的旗

号,添加了西药的成分,且对药品成分却不按规定进行说明,这样的保健食品患者服用后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更大。所以患者在选择类似产品的时候需小心谨慎。

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除了以上一些内容之外,还包括中医用药教育以及中医护理教育等。例如做好对患者中医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教育能力,如沟通技巧、语言艺术的培训;加强对患者临床常用中医预防保健和康复知识的培训等,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健康行为。此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与人群结构和文化背景相适应,采用通俗易懂、简单、形象、贴近生活的教育方法,将糖尿病的理论知识融于日常生活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应有所不同。“因人施教,因病宣传”,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教育。我们相信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及中医糖尿病教育的不断完善,实施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第18篇:18条小常识呵护糖尿病患者的双足

18条小常识呵护糖尿病患者的双足

1.用水温在37℃左右的水泡脚,选用温和无刺激的香皂清洗脚部,然后用毛巾擦干,特别是脚部指甲的缝隙。

2.患者的足部要是比较干燥,最好选择一些滋润补水的护肤品,如凡士林、硅霜等,均匀擦于皮肤干燥处。

3.患者的脚部最容易受损,所以为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最好细致的检查脚部和足底。

4.修剪指甲剪到与脚趾相平,穿鞋子要大小合适,松紧适中。

5.足部出现鸡眼一定要到相关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私自到街头修剪,以免引起感染。

6.袜子最好选纯棉袜子,千万不要穿尼龙袜,更不要穿带补丁或者有漏洞的袜子,每天清洗袜子,保证袜子干净。

7.不要光脚在地面上行走,尤其是鹅卵石和沙滩上,避免脚部受损。选择棉质拖鞋,不要穿塑料拖鞋,在家里最好穿软底布鞋。

8.鞋子要宽大,并且透气性好。不要赤足穿鞋,鞋跟不要太高,不要选择夹着足趾的鞋子。

9.糖尿病足怕烫伤,所以不要用电热毯和暖水袋,同时不要洗桑拿浴,不要选用温热性的理疗仪。

10.避免脚部着凉,冬天外出做好防寒工作,选择保暖的鞋子,一旦鞋子被雨水或雪打湿应及时更换,保持脚部的清洁、干爽。

11.减少不良习惯,如坐着跷二郎腿,这样会阻碍下肢的血液循环;同时要戒烟,因为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吸烟严重者会使血管周围发生病变。

12.最大限度的把血糖、血脂、血压降到正常范围。

13.脚部出现异常现象,如趾甲长到肉里或者指甲周围出现红肿、流脓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14.不要让脚部出现水泡,避免产生水泡的最好方式就是防止烫伤和过度摩擦。15.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如果出现微小的创伤,也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处,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好,然后再到医院接受治疗。

16.如果患者穿的鞋子太漏,且在阳光强烈的地区行走,最好在脚部涂抹一些防晒霜等护肤用品。

膳为康——全面均衡膳食营养专家

第19篇: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自我护理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2 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3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3.2 膳食要求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4.1 运动的意义 4.2 运动原则

5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 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摄影;旅游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自我护理

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高血糖的症状随人而异,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是随时间而改变,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平时感觉更易饥饿和口渴。②小便次数增多可达10~20余次,夜尿次数也增多。③在食欲良好体力活动未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以上即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④精神欠佳、感觉疲倦、或想睡觉。⑤视力模糊。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进行血糖测定,患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很好地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了解糖尿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

2 渐进的过程。糖尿病患者第一是糖代谢紊乱,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多以及肌肉及脂肪等组织中葡萄糖利用减少,因此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第二是脂肪代谢紊乱:病人的血脂,尤其是血中的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第三是蛋白质代谢紊乱:病人蛋白质合成障碍,分解旺盛,出现负氮平衡,体重体力下降。第四是水、盐和酸碱代谢紊乱:糖尿病病情急剧变化时,病人可以表现有明显的脱水、失盐,以及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2 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因此,糖尿病人只要在思想上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状态,只要控制好血糖,可以享受与正常人同样的寿限,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有些人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后,情绪低落,精神负担过重,过度紧张以至于引起失眠,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应急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引起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正确对待,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急躁消极怕麻烦的思想,积极进行饮食疗法、药物疗法、体育疗法及血糖检测,就能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将血糖、尿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就可严防和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3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3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的措施。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知道要控制饮食,但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控制饮食,已导致一部分病人营养缺乏、酮症酸中毒、感染的发生。因此,在饮食治疗的指导工作中首先让患者了解正常人的平衡饮食要求,从而增强患者控制饮食的信心。告诉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要求、原则、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症状,使血糖、尿糖、血脂尽量达到或接近正常。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型患者体重下降,消瘦型患者体重上升。

3.2 膳食要求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使病人终身不发生较大的血糖波动,只有均匀摄入按一定观点制备的平衡膳食才能实现这种调节,营养过度和肥胖症使糖尿病病人的代谢更加恶化,故饮食应符合平衡膳食的合理要求,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供给足够营养,对青少年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对成年人应满足其维持标准体重及体力活动的需要,对病情较轻,无严重并发症或年龄较大、身体肥胖而症状不明显者,可单纯用饮食控制治疗。而对病情较重、有并发症者,仅靠饮食不能控制,则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酌情加用降糖药物或胰岛

4 素治疗。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

依据患者的病情、血糖、尿糖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活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等计算每日所需之热量。蛋白质成人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孕妇、哺乳、感染、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在肝肾功能及代谢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到1.5-1.8g/kg,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或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g。膳食热量的分配比例,应按照病情及饮食习惯结合胰岛素使用情况合理分配热量,定时定量定餐次,尽可能少食多餐,防止一次进食过多,在进餐时宜细嚼慢咽,进食速度避免过快,以免以加重胰岛负担。常用的餐次热量分配比例为:1/

3、1/

3、1/3或1/

5、2/

5、2/5或2/

7、2/

7、2/

7、1/7或2/

9、2/

9、2/

9、2/

9、1/9。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按医嘱规定的数量进食,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加减,若出现低血糖或体内活动徒然增加时,可根据情况适量加餐。如感饥饿可适当吃一些含糖量少且降糖作用的蔬菜,如:苦瓜、南瓜、洋葱,及豆制品等。禁烟、禁酒、禁甜食,如:糖果、饼干、糕点、油炸食品、瓜子、花生等。少用水果,若根据病情服用,应减少食量,采取食物热量等同互换。食物烹调的方法以水煮,清蒸为主。

5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 4.1 运动的意义

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增加,从而使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

4.2 运动原则

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运动,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开始运动最佳,不易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强度,一般无特殊并发症,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0-60mim。运动方式:球类、游泳、跳绳、慢跑、快走、骑车、做操、打太极拳等。

5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

预防毛囊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史在5年以上者,要注意血管和神经病变情况,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后要擦干,检查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和茧子,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经常按摩足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冻伤,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对血糖水平、病情变

6 化、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有条件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进行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的血糖监测,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做尿糖监测来估计血糖的变化。由于肾脏排泄糖的能力因人而异,所以监测不能有效地反映他们的血糖真实水平。尿糖只能反应血糖过高,而无法显示血糖过低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种应急反应,多在餐前发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轻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重者心肌梗塞,对无冠心病者,多次低血糖可造成患者心肌不可逆性损害,低血糖可导致大脑细胞能量缺乏,导致昏迷。远期反映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或痴呆,低血糖使许多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后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其原因为进食饭量太少、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量太大、口服降糖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扑热息痛等,主要症状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手抖、烦躁、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必须随身携带少量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前兆,及时给予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喝葡萄糖水,严重者赶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的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20篇:洲湖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

2014年洲湖卫生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

一、范围与对象

辖区内各行政村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二目标

(一)总目标

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未主要手段,以行政村为基础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2014年底全镇每个村分别成立一个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个性管理高血压278人,糖尿病278人。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动员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提高患者自主应对和管理健康的积极性。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动员和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免费体检、随访、健教等政策,了解自我管理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带给自身的健康益处等,促进患者志愿加入自我管理小组。

(二)引导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1、开展患者调查卫生院通过查询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筛查重点人群、组织健康体检等途径掌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造册登记,筛选自我管理重点患者。

2、建立自管小组根据患者积极性、年龄、职业、组织能力等情况,注意发现、培养、指定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对小组长重点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组长激励机制。

3、创造活动条件依托卫生室、卫生院、患者家庭院落,选择确定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配备血压计、体重秤、黑板、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必需条件。

(三)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1、小组自我活动。开张以小组长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活动。并记录造册。

2、指定指导医生。卫生院为每个自我管理小组指定一名指导医生。

3、指导健康管理。指导医生参与并指导小组活动,为患者测量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制定个性化血压、血糖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采取专家讲座、咨询,组织患者讲课、同伴教育等活动形式。

糖尿病患者申请范文
《糖尿病患者申请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