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9:17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1.考核方式:考查

 实习日记

实习期间,学生每天以日记形式,记录施工情况、个人心得、参观、报告内容等,为实习结束时书写实习报告积累材料。

2、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写出实习报告,主要内容是实习中的业务收获和技术要求的资料以及对实习的建议,报告用图文表达,力求科学系统、简捷工整。

实习报告大致内容可分以下几个部分:

(1)实习工地概况、包括工程名称、规模、总平面布置等;

(2)建筑方面:主要平、立、剖面,若干细部构造,图中主要说明等;

(3)结构方面:基础地质状况,基础形式及布置等,上部结构形式及布置,主要结构构件配筋情况,主要施工图有哪些说明;

(4)施工方面:施工总平面及其说明,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说明等。

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日记、报告或专题总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结合实习答辩给出最终评分。

2.成绩评定:

计分制:五级分制

通过参与设计院、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的具体工作,收集有关 设计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建筑部分

了解建筑单体的总平面图及其定位的一般规定;熟悉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及一些节点详图的设计,主立图设计的一些技巧;了解楼梯(包括消防楼梯)、电梯井道、水箱等的平面位置的布置方法;熟悉楼地面、屋面及内外墙面装饰工程的一般做法,建筑设计(总)说明的写法格式等。

2、结构部分

熟悉并掌握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排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电算方法及框架的手算方法;熟悉这些结构的构件钢筋构造的措施,节点详图的绘制方法;熟悉结构在特(给)定地质条件下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3、施工部分

熟悉工程预算的程序和决算依据,施工平面图的设计、进度表的编制等。

4、实习纪律

实习期间,学生应在老师和工地指导人员的安排指导下,充分收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三个阶段的资料,并进行消化和整理,为 设计及以后上岗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抵达实习基地后,先利用一天时间熟悉情况,包括安全知识教育、人员组织机构、工程情况、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施工日记、混凝土施工日记、分部分项目工程验收记录等,然后根据实习总计划拟订自己的计划。实习结束前,二天时间安排学生整理实习报告,并由实习指导人员根据该生的实习表现写出评语,连同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交给实习指导教师。

设计院实习报告

2012年11月开始,学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工程技术实习,我深知我们这个专业,实践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非常重视这次实习的机会,尽可能的把大学所学的

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运用知识,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幸运我能够在汉嘉设计集团实习,汉嘉设计集团是一家大型设计集团,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在公司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我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实习周记一

第一次到设计院,师傅热情的接待了我,把我叫到会议室,结合学校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的安排给我安排设计院的实习任务。

一 练习使用AutoCAD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建筑设计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必须要学好计算机绘图。师傅也叫我先从CAD开始练起。大学课程有计算机绘图,课程最后也要求我们描一副简单的施工图。这次实习用到AutoCAD的时候发现自己以前学的都忘的差不多了,不过毕竟有一定的印象,再次学起来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难了。

最开始练习CAD时候是描从同事那里拷过来的一个平房,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房虽然小了点,但是板、梁、柱和墙都有,非常适合初学者。虽然是小平房,但是打开AutoCAD软件,自己并不能快速入手,一边看这个图的板、梁、柱,一边回忆以前学过的AutoCAD绘图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算给自己定下来绘图的步骤。刚开始画的是基础平面图,首先画定位轴线,然后用偏移(O)命令或复制(CO)命令输入轴线间距,把横向和纵向轴线输好,这样就达到定位的效果。定位轴线布置好后然后布置柱子,柱子可以用矩形(RAC)命令来完成,相同的柱子尺寸则可以通过复制(CO)完成,这时候画出来的矩形一般一角在节点上,通过画对角线的把矩形中心移至节点上。柱子布置好了之后就该布梁和画墙了,墙用实线

二看图集和规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08G101-11系列图集》、

三学习使用探索者软件

通过一周CAD绘图练习,已经能够绘制基本的图形和简单的板梁柱和节点,如果想要达到设计院同事们的水平则需要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熟练度。CAD是一个开放的软件,与其他软甲与CAD相结合可以大大就提高绘图效率,我在绘图时候去问同事关于CAD钢筋类型符号的时候,同事告诉我说他们都是用探索者软件,钢筋标注不用自己一个一个写,他推荐我学习掌握探索者软件。探索者软件右侧菜单包括初始设置,图形接口,外部接口,布置轴网,布置柱子,梁绘制,楼板设计,楼梯阳台,基础设计,构件计算,钢筋绘制,钢筋工具,尺寸标注,书写文字,表格绘制,钢结构,图层显示,组与图块,试题工具等模块。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布置轴网,布置柱子,梁绘制,墙体绘制,钢筋绘制,钢筋工具尺寸标注等。这些菜单归门别类,且都在不同图层上,省去了新建图层的麻烦。轴网顾名思义就是轴线形成的网格,轴线与轴线相交形成节点。布置轴网菜单下的添加轴线(TZ)可以在原有轴线基础上添加平行轴线,类似于CAD操作中的复制和偏移;单根轴线(DZ)完成后还可以输入轴线号,比CAD里面输入轴线号方便快捷,探索者的方便不仅体现在输入轴号这里,探索者软件方便还体现在输入柱子,柱子都布置在节点上,只需要通过跳出来的对话框输入柱子的长宽和矩形中心左右上下偏移的位移,就布置好柱子了,柱子布置好后,可以在轴线上布置梁,根据梁的宽度,设置好梁中心线便宜的位移,在轴线上就可以布置出来了,遇到相同的梁还可以用窗口拾取,大大提高了效率。一般梁是虚线,如果纯CAD操作的话不仅要设置梁的图层,还需要设置线形,设置好后,要逐条布置,不够迅速。梁柱布置好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标注了,在绘图练习中,梁尺寸标注主要用到线形标注,

四PKPM建模

PKPM建模是通过其子项PMCAD来完成的,PMCAD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引导用户逐层地布置各层平面和各层楼面,再输入层高就建立起一套描述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数据,且具有较强的荷载统计和传导计算功能除计算结构的自重外,还自动完成从楼板到次梁,从次梁到主梁,从主梁到承重的柱墙,再从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全部计算,加上局部的外加荷载,PMCAD可方便的建立起整栋建筑的荷载数据。

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PKPM,打开了PKPM多版本控制器,双击PKPM2010版本后,跳出PKPM菜单,里面包含了结构 建筑 钢结构 等子项,结构菜单下则包括PMCAD SATWE JCCAD子项。新建工程一般都是从PMCAD建模开始的,由于我是初学者,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先把软件熟悉一遍起显得尤为重要,新建工程后,跳出来的界面有点像AutoCAD界面是黑色的背景,右边有主菜单,包括轴线输入,网格生成,楼层定义,荷载输入,广义层及楼层组装,设计参数,常用工具和下拉菜单,保存文件和退出程序等。结构设计时PKPM建模和画CAD平面图有点像,主要区别是建模时确定键一定要按『ENTER』键,学了CAD后

五Satwe计算 师傅给了我一本《SATWE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用户手册》

六画板、梁、柱、基础结构施工图。

七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排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电算方法

框架的手算方法

构件钢筋构造的措施

节点详图的绘制方法

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推荐第2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参观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在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初步建立对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施工认识。通过工地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知识。

3.培养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信心勇气和兴趣。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增强专业素质。

二、工程概况

北辰优+国际青年互动特区是北京北辰实业在武汉的开山之作,位于光谷东板块,东湖开发区高新二路与大吕路交汇处,湖北省奥体中心东侧,二妃山运动公园对面,总建筑面积规模约31.5万平方米,容积率2.3,是光谷名副其实的低密生态互动特区。北辰优+国际青年互动特区秉承北辰实业绿色、运动、健康、活力的理念,在光谷中心城打造“国际青年互动特区”,为奋斗中的光谷青年提供交流、互动、有爱、有温度的青年社交圈。在这里,北辰优+提供了4000㎡的优+大客厅,涵盖了优+MINI剧场,优+WIFI广场,优+兴趣吧,优+书吧、优+运动馆、优+游泳池,为光谷青年提供互动交流第一平台。同时,北辰优+还鲜明主张,拒绝不爱运动,拒绝不爱交流,拒绝宅,拒绝懒……,为光谷青年提供一个有态度的个性生活圈。

国创光谷上城位于东湖高新科技开发区,该区作为光电子产业基地所在地,以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为基础,以创新服务为特色,融研发、服务、生产、居住、游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憩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市地区。规划确立了“向东集束拓展,交通先导、生态优先,复合化、簇群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国创光谷上城位于东湖高新科技开发区,

东邻光谷九小,南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西邻胜利水库及三环线、北邻湖北体育运动学院,项目占地约12万方,总建面约34万方。国创光谷上城整体分三期开发,自身拥有12.8万方的商业配套,以商场、娱乐、餐饮、商务、酒店等多种物业形态存在。其中一期用地面积32578.97㎡,建筑面积85047.01㎡;容积率2.1,绿化率37%,包括高层、小高层、别墅以及综合配套设施。

三、实习内容

11月28日,我们土木工程5个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北辰优+的施工现场,进行为期半天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老师与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工地,全程给我们详细讲解,引导我们把施工现场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1.剪力墙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

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伸缩缝

建筑伸缩缝即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伸缩缝主要是为了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3.脚手架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脚手架与一般结构相比,其工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⑴、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 ⑵、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存在较大变异;

⑶、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均较大;

⑷、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因此,本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实质上是属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脚手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是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

4.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它在各种险情(比如火灾)起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楼梯口、过道都安有消防指示灯,所以我们不能轻视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它是迅速扑救火灾、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前提,不能随便占用,必须时刻保持畅通。如果消防通道被占,将给小区业主生命财产带来重大隐患。

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5.悬挑

是建筑专业术语,建筑构件利用拉索结构或其他结构达到的一种效果。部分或全部建筑物以下无支撑物,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主要为侧向受力,与悬挂有不同。

悬挑结构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如建筑工程中的雨篷、挑檐、外阳台、挑廊等,这种结构是从主体结构悬挑出梁或板,形成悬臂结构,其本质上仍是梁板结构。

土木1302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认识实习报告

四、实习总结

认知实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这次实习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但足以让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知,巩固和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的理论认识,使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毕业后设计和施工中运用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

通过这次实习也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此次实习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对书本理论知识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补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有力的基础,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埋下了伏笔; 深入全面了解本专业职业定位,为将来工作有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生产设备有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有种实实在在的深刻印象; 对工厂或企业的各个车间间的联系,资源配置,生产流水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推荐第3篇:结构设计个人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我于xx年xx月有幸成为xx建筑设计院的一员,从事结构设计工作。这一年多来,在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严格要求下,在xx主任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及在各专业同事的配合下,按照本院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立足本职、积极工作、一丝不苟、规范设计、精益求精,基本完成了自己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在辞旧迎新之际,就我在本院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述职:

立足规范,强调结构概念设计是我的工作理念。在本院一年多的工作中,我自觉加强学习,细心研读规范、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干中学,学中干,从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回首工作以来所做过的各个工程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接触了钢结构,从着手设计到最终出图,最后图审通过,使得自己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结构概念基本清晰;再者就是xxx项目以及xxx项目等其他工程项目。在以上工程中涉及框架结构、框架异形柱结构、钢结构等;基础类型有柱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桩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等。

追问自我,并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反复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不由让我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大境界”,现就“三大境界”结合自身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谈谈我的感受: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干一项工程,交一帮朋友,树一座丰碑”是我的最终目标,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干一项工程,并且要把这个工程做好,做到结构概念清晰,安全经济;这样才能交一帮真正的朋友,进而树一座丰碑。回想起工作之初,所设计的xxx项目,也就是我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从确定方案到着手设计,然后最终出图,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把一项工程做好是多么的不容易。刚刚开始工作,结构概念不清晰,而且设计经验不足,丢三落四,造成图纸质量不高;幸亏xx院长及时纠正错误,并给我讲解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我对xxx项目有了正确的理解。就现在看来,做xxx项目对结构概念的要求较高,结构设计时应慎之又慎;在图纸审核时多和院长以及总工交流,谈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处理办法,听听前辈的看法,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这个项目,我的心开始慢慢静下来。毕业之初的那种居高临下、什么工程都想去尝试、什么事情都想的简单的心态已不复存在;人变的踏实了,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处于一种悬思的状态。但做设计欲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看不做,只想不做,设计水平不会有显著提高;要着手设计实际的工程项目,理清结构基本概念,反复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工作能力”xx院长如是说。对于xx院长的教导,我谨记于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根据已有的建筑图纸,先从大体上把握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理清设计思路;从设计到出图再到图审的过程中,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做到自己图纸上的内容,自己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结构概念是否正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慢慢的使我养成了一种上班规范设计,下班反复思考的习惯。比如在xxx项目时,其中有个柱角大样(钢架柱与砼柱连接大样),在下班后回想自己的设计内容时,总感觉这个柱角大样有点问题;于是查《钢规》关于柱角连接的相关要求,才知道“柱角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钢规》8.9.3)”,并且属于强制性条文;然后对照规范,更改大样;再比如设计xxx项目时,关于挑梁的问题等等。相信这种反复思考、认真揣摩的工作方法,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注定是一个苦索的过程,也是作为一名工程师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残酷的,也将有许多工程师在此过程中被淘汰;正所谓“浪花淘金英雄”,只有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洗礼,设计技术才能得到升华!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顿悟的阶段、是一个创新的阶段,是许多工程师所梦想的境界!

根据掌握的概念设计能力,研究和分析复杂的现有结构尚容易,创造出开拓性的结构、设计出伟大的作品就很难了,国内这一境界的大师寥寥,国外进入这一境界的大师有Fazlur Khan、施莱西、林同炎等等,这些人都是某一些领域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比如Khan在高层领域,施莱西在轻结构领域,林同炎在桥梁和预应力领域。

四、总结

扪心自问,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处于哪个阶段,我以后想要达到哪个阶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觉得自己刚刚进入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要在这个阶段学习、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达到所谓的顿悟境界!

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过程,在此感谢本院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本院xx主任的指引和帮助。我会拼搏奋斗、一如既往,争取为公司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xx

2013年2月于xx

推荐第4篇:结构设计现场课报告

现场课报告

飞行器结构设计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课,光是课堂上的教学,常常让我不能准确清晰的理解概念,特别是翼面结构这一块则显得特别抽象。而这次的现场课解决了燃眉之急,结合课堂知识和航空馆的实体机翼,我对翼面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如下:

单块式翼面结构特点:

蒙皮较薄,与长桁,梁,翼梁缘条组成可受轴力的壁板承受绝大部分弯矩,纵向长桁布置较低密,长桁截面积与梁的横截面比较接近梁与墙与蒙皮壁板形成封闭盒段,增强翼面结构的扭转刚度。

优点:蒙皮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变形较小,气流质量高,材料想翼剖面外缘分散,抗弯,抗扭刚度与强度均比较高,安全可靠性比梁式结构好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大开口后,需加强周围结构以补偿承弯能力,如果加口盖,需要对口盖和口框加强,以保证传力连续。

多梁单块式:蒙皮较厚,与长桁、翼梁缘条组成可受轴向力的壁板承受总体弯矩;纵向长桁布置较密,长桁截面积与梁的截面积比较接近或略小;梁或墙与壁板形成封闭的盒段,增强了翼面结构的抗扭刚度。为充分发挥多梁单块式机翼的受力特征,左右机翼一般连成整体贯穿过机身,但机翼本身可能分成几段

各典型形式(梁式、单块式、多墙式)受力特点的比较:

机翼结构受力形式的发展主要与飞行速度的发展有关。速度的增加促使机翼外形改变并提高了对结构强度、刚度、外形的要求。单纯的梁式、薄蒙皮和弱长桁均不参加机翼总体弯矩的传递,只有梁的缘条承受弯矩引起的轴力。对于高速飞机,由于气动载荷增大,而相对厚度减小又导致了机翼结构高度变小,只靠梁来承弯将使承弯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加之对蒙皮局部刚度和机翼扭转刚度要求的提高,促使蒙皮增厚,长桁增多、增强。因此,在单块式、多墙式机翼中,蒙皮、长桁,乃至主要是蒙皮发展成主要的承弯构件。由于蒙皮、长桁等受轴向力的面积较之梁缘条更为分散、更靠近外表面,故承弯构件有效高度较大,因此厚蒙皮翼盒不仅承扭能力较高,抗弯特性也较好,因此,此种机翼结果一般来说材料利用率较高。在承受总体力中的剪力和扭矩时,几种形式中各元件的作用基本相同。

总的来说几种翼面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用途和类型的飞机。

这次课让我发现了航空馆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以前去航空馆参观都是偏大概的去看,从没细细想过每件展览品中所蕴含的知识,以后看必须带着学习知识的目的去看,否则便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推荐第5篇:飞行器结构设计现场课报告

飞行器结构设计现场课报告

这次现场课主要是梁架式后掠翼。本次老师主要是需要我们从四方面进行分析:翼身连接简化、结构布局简化、结构之间连接和传力分析。

机翼与机身连接的地方采用了两组接头。靠近前梁处用的是简支,靠近后墙处则是用的固支连接。机翼上传来的的剪力、弯矩、扭矩都是转化为连接螺栓的剪力来平衡。

梁架式后掠翼的布局分成两部分。在根肋外的结构形式与常规平直翼相同。靠近机身处前梁、主梁和后墙一端与根肋相连,一端与侧面加强肋相连。纵梁则是分别与根肋、主梁相连。这种布局是因为机翼在与机身连接处还要布置开口放起落架,所以采用这种加强的形式来加固机翼。

结构之间的连接大致如下。前梁是两点铰支梁,分别支持在机身和主梁端头点上。主梁是固支在机身和侧肋上的悬臂梁。后梁是固支在主梁和侧肋上的悬臂梁。根肋可看做为一双支点梁,一端与后梁铰,另一端与前梁和主梁的交点相连。因为有加强蒙皮把前梁、主梁和根肋的缘条间接连接在一起,且腹板也相连,所以前支点可看做弱固支,在传递扭矩时,起固支作用。侧肋接受由前、主、后梁传来的弯矩分量,并认为它最后铰支在前梁和主梁接头处,以双支点梁形式受弯,然后把弯矩转成剪力传给两个接头。前肋固支在前梁上。

传力分析相对比较复杂。根肋外的剪力传到根肋上,后墙处的剪力分别传到后墙和纵梁上,后墙传递的剪力直接传到主梁上直接传给机身,而纵梁上分担的剪力传到主梁上再传到与机身的接头。前梁处的剪力大部分通过主梁传到机身接头处,少部分由前梁来承担。

弯矩通过各个接头最终汇聚给主梁再传到接头处。这里在后墙和前梁处弯矩传递给主梁存在着力矩的变相,这里必须保持力矩的平衡,因此一部分弯矩由根肋来承担,一部分弯矩转化为梁缘条处的剪力变成扭矩。扭矩包含了外翼传来的扭矩和部分弯矩分量转化成的扭矩,在根肋处扭矩转化为腹板的剪力来平衡。 这次现场课中,关于扭矩的分析还是没怎么听懂,感觉比较复杂,希望张老师能够在课上再详细地理论分析一下!

推荐第6篇: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一、毕业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军事、危险操作和服务业等许多场合得到应用,需要机器人以无线方式实时接受控制命令,以期望的速度、方向和轨迹灵活自如地移动。其中轮式机器人由于具有机构简单、活动灵活等特点尤为受到青睐。按照移动特性又可将移动机器人分为非全方位和全方位两种。而轮式移动机构的类型也很多,对于一般的轮式移动机构,都不能进行任意的定位和定向,而全方位移动机构则可以利用车轮所具有的定位和定向功能,实现可在二维平面上从当前位置向任意方向运动而不需要车体改变姿态,在某些场合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在较狭窄或拥挤的场所工作时,全方位移动机构因其回转半径为零而可以灵活自由地穿行。另外,在许多需要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跟踪的时候,全方位移动机构可以对自己的位置进行细微的调整。由于全方位轮移动机构具有一般轮式移动机构无法取代的独特特性,对于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自由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机器人移动机构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从普遍应用出发,设计一种带有机械手臂的全方位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机械手臂使之能够执行预定的操作。本文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在车轮设计制造,机器人上轮子的配置方案,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这方面日本、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在DARPA的支持下,卡内基· 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UM)、斯坦福(Stanford)和麻省理工(Ma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等院校开展了自主移动车辆的研究,NASA下属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ery(JPL)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CMU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Navlab-1和Navlab-5系列机器人代表了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德国联邦国防大学和奔驰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成VaMoRs-P移动机器人。其车体采用奔驰500轿车。传感器系统包括:4个小型彩色CCD摄像机,构成两

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3个惯性线性加速度计和角度变化传感器。SONY公司1999年推

出的宠物机器狗Aibo具有喜、怒、哀、厌、惊和奇6种情感状态。它能爬行、坐立、伸展和打滚,而且摔倒后可以立即爬起来。本田公司1997年研制的Honda P3类人机器人代表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重130公斤、高1.60米、宽0.6米,工作时间为25分钟,最大步行速度为2.0公里/小时。

国外研究的一些典型的全方位轮有麦克纳姆轮、正交轮、球轮、偏心方向轮等。下面就这些轮进行介绍。

麦克纳姆轮,如图 1.1 所示,它由轮辐和固定在外周的许多小滚子构成, 轮子和滚子之间的夹角为 Y,通常夹角 Y 为 45°,每个轮子具有三个自由度,第一个是绕轮子轴心转动,第二个是绕滚子轴心转动,第三个是绕轮子和地面的接触点转动。轮子由电机驱动,其余两个自由度自由运动。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Mecanum 轮可以构成全方位移动机器人。

图1.2 麦克纳姆轮应用

正交轮,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球形轮子(削去球冠的球)架,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壳体上构成,如图 1.3 所示.每个球形轮子架有2个自由度,即绕轮子架的电机驱动转动和绕轮子轴心的自由转动。两个轮子架的转动轴方向相同,由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轮子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因而称为正交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研制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采用了这种结构,如图1.4。

图1.3 正交轮

图1.4 正交轮的应用

2 球轮由一个滚动球体、一组支撑滚子和一组驱动滚子组成,其中支撑滚子固定在车底盘上,驱动滚子固定在一个可以绕球体中心转动的支架上,如图 1.6 所示。每个球轮上的驱动滚子由一个电机驱动,使球轮绕驱动滚子所构成平面的法线转动,同时可以绕垂直的轴线自由转动。

图1.5 球 轮 图1.6 球轮的应用

偏心万向轮,如图 1.7 所示,它采用轮盘上不连续滚子切换的运动方式,轮子在滚动和换向过程中同地面的接触点不变,因而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使机器人振动,同时明显减少了机器人打滑现象的发生。

图1.7偏心万向轮 图1.8 偏心万向轮的应用

2.2 国内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自动机器人主题确立立项,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防科工委和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由国防科大、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研制军用户外移动机器人7B.8,并于1995年 12月通过验收。7B.8的车体是由跃进客车改进而成,车上有二维彩色摄像机、三维激光雷达、超声传感器。其体系结构以水平式机构为主,采用传统的“感知-建模-规划-执行”算法,其直线跟踪速度达到20km/h。避障速度达到5-10km/h。

上海大学研制了一种全方位越障爬壁机器人,针对清洗壁面作业对机器人提出的特殊要求,研制了可越障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车轮组机构,该机构保证机器人可在保持姿态不变的前提下,沿壁面任意方向直线移动,或在原地任意角度旋转,同时能跨越存在于机

器人运行中的障碍,不需要复杂的辅助机构来实现平面上运动和越障运动之间转换。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瑞峰,孙笛生,刘广利等人研制的移动式作业型智能服务机器人,并对课题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新型全方位移动机构、七自由

度机器人作业手臂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技术,最后给出了移动机器人的系统控制方案。

本文由闰土服务机械外文文献翻译成品淘宝店整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闫国荣,张海兵研究一种新型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这种全方位移动机构当中的轮子与麦克纳姆轮的区别在于:这种全方位轮使小滚子轴线与轮子轴线垂直,则轮子主动的滚动和从动的横向滑移之间将是真正相互独立的;轮子正常转动时,轮缘上的小滚子也将是纯滚动,如图1.9。

图1.9 全方位移动机构仿真图

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本课题从普遍应用出发,设计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了解和分析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以及分析操作手臂常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比它们的优劣点。在这些基础

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来设计。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臂的设计。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指定工作。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绪论和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结构设计 3周 2.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设计 3周 3.机械材料的选择和零件的校核 3周 4.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6000字) 1周 5.毕业论文整理及答辩准备 2周

五.参考文献

1.孙恒等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马香峰主编。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机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3.宗光华 张慧慧译。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04 4.李志尊。UG NX CAD基础应用与范例解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杨静宇.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机器人情报,1994(1):1~9 6.夏德深傅德胜现代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4~112 7.刘进长, 王全福.发展机器人技术, 占领21 世纪的经济技术制高点.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31 (中国2000 年机器人学大会论文专辑,长沙, 2000- 10- 23~ 26).2000, 10- 14 8.蔡自兴.机器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 31 (中国2000 年机器人学大会论文专辑, 长沙, 2000- 10-23~ 26) : 1- 9 9.张铁,谢存禧主编.机器人学,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9、45-47 10.吴广玉,姜复兴主编.机器人工程导论,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11.熊有伦,丁汉,刘恩沧主编,机器人学,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2.崔正昀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21-2

24、322-

323、412-

424、457-475 13.贾名著主编.工程力学,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48-57 14.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2002,11-19 15.孟宪员源,姜琪主编.机构构型与应用,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3、145-1

46、27

4、151-1

52、607-609 16.谈欣柏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22 17.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6-8

4、99-141,157-160 18.加腾一郎主编.机械手图册,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0、

59、78-7

9、9

7、160-176 19.宗光华等编著.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与实践,第一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5-

35、138-150

20.卜炎主编.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机械零部件设计,第一版,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

6

推荐第7篇: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第一阶段离线作业

一、判断题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ⅹ)(注:第二章第二节)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注:第二章第二节)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注:第二章第一节)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ⅹ)(注:第二章第一节)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注:第二章第一节)

6.C20表示fcu=20N/mm。(ⅹ)(注:第二章第二节)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 √ )(注:第二章第三节)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 )(注:第二章第二节)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 )(注:第二章第二节)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注:第二章第二节)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注:第二章第二节)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注:第二章第三节)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 )(注:第二章第二节)

二、单选题

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B )。(注:第一章第二节)

A. 相同 ;

B. 提高许多;

C. 有所提高;

D. 不确定。

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 A )。(注:第一章第二节)

A.提高不多;

B.提高许多;

C.完全相同;

D.不确定。

3.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B )。(注:第一章第二节)

A.均提高很多;

B.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C.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均提高不多;

4.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A )。(注:第二章第三节)

A.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B.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

C.一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力丧尽;

D.通常是无裂缝的。

5.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C )。(注:第一章第二节)

A.防火、防锈;

B.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

C.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

6.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D )。(注:第二章第二节)

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7.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A )。(注:第二章第二节)

A.原点弹性模量;B.切线模量;C.割线模量;D.变形模量;

8.混凝土强度等级由150mm立方体抗压试验,按( B)确定。(注:第二章

第二节)

A.平均值fcu;B.fcu1.645 ;C.fcu2 ;D.fcu;

9.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为( C )。(注:第二章第一节)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10.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A )。(注:第二章第一节)

A.冷拉钢筋 ;B.钢丝;C.热处理钢筋;D.钢绞线。

11.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 B )。(注:第二章第一节)

A.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

B.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C.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12.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D )。(注:第二章第一节)

A.比例极限;B.弹性极限;C.屈服上限;D.屈服下限。

13.规范确定fcu,k所用试块的边长是(A)。(注:第一章第四节)

A.150 mm;B.200 mm;C.100mm;D.250 mm。

14.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A )确定的。(注:第二章第二节)

A.fcu,k;B.fck ;C.fcm ;D.ftk 。

15.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 C )。(注:第二章第二节)

A.1.05 ;B.1.0;C.0.95 ;D.0.90 。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根据混凝土中添加材料的不同通常分哪些类型?(注:第一章第一节)

答: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并根据需要配置和添加钢筋、钢骨、钢管、预应力钢筋和各种纤维,形成的结构,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纤维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筋抗拉强度高的优点。

2、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缺点?(注:第一章第二节)

答:优点:(1)可模性好;(2)强价比合理;(3)耐火性能好;(4)耐久性能好;(5)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风载和爆炸冲击作用有良好性能;(6)可以就地取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如自重大,不利于建造大跨结构;抗裂性差,过早开裂虽不影响承载力,但对要求防渗漏的结构,如容器、管道等,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场浇筑施工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等。

3、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阶段。(注:第一章第三节)

答: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在20世纪初以前,钢筋混凝土本身计算理论尚未形成,设计沿用材料力学的容许应力方法。

(2)1938年左右已开始采用按破损阶段计算构件破坏承载力,50年代,出现了按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

(3)二战以后,设计计算理论已过渡到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

4、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有几种?我国热轧钢筋的强度分为几个等级?(注:第二章第一节)

答: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根据轧制和加工工艺,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热轧钢筋分为热轧光面钢筋HPB2

35、热轧带肋钢筋HRB3

35、HRB400、余热处理钢筋RRB400(K 20MnSi,符号 ,Ⅲ级)。热轧钢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5、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是如何组成的?(注:第二章第三节)

答:试验表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或者抗滑移力,由四部分组成:

(1)化学胶结力: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在钢筋表面产生的化学粘着力或吸附力,来源于浇注时水泥浆体向钢筋表面氧化层的渗透和养护过程中水泥晶体的生长和硬化,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和钢筋表面的粗糙程度。当钢筋受力后变形,发生局部滑移后,粘着力就丧失了。

(2)摩擦力:混凝土收缩后,将钢筋紧紧地握裹住而产生的力,当钢筋和混凝土产生相对滑移时,在钢筋和混凝土界面上将产生摩擦力。它取决于混凝土发生收缩、荷载和反力等对钢筋的径向压应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粗糙程度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挤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摩擦力越大。

(3)机械咬合力: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产生的力,即混凝土对钢筋表面斜向压力的纵向分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变形钢筋的横肋会产生这种咬合力,它的咬合作用往往很大,是变形钢筋粘结力的主要来源,是锚固作用的主要成份。

(4)钢筋端部的锚固力:一般是用在钢筋端部弯钩、弯折,在锚固区焊接钢筋、短角钢等机械作用来维持锚固力。

各种粘结力中,化学胶结力较小;光面钢筋以摩擦力为主;变形钢筋以机械咬合力为主。

6、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有哪些要求?(注:第二章第三节)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屈强比。这里的强度是指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

度。屈强比是指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之比,该值可反映结构的可靠程度:

屈强比小,结构可靠,但刚才强度的利用率低,不经济;屈强比太大,

则结构不可靠。

2) 有较好的塑性。这是保证构件破坏前有较明显的预兆(明显的变形和裂

缝),保证较好塑性的措施是钢筋拉伸率不小于规定值,并且冷弯试验合

格。

3) 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粘结力。这是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

4) 具有较好的可焊性。保证焊接后接头的受力性能良好,拉伸破坏不发生

在接头处。

7、衡量钢筋塑性的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注:第二章第一节)

答:通常用(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两个指标来衡量钢筋的塑性。

8、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哪两类?两类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分别如何取值?(注:第三章第一节)

答: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为了安全起见,用统计方法确定的材料强度值必须具有较高的保证率。材料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一般取为95%。

推荐第8篇:结构设计总结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

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

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

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

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

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

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

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

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

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

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

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

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

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

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

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

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

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

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 / 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

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

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

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

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

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

的变形。

TOP

推荐第9篇:结构设计感想

一位当代结构设计师对于概念设计的审视 1。我们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什么?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结构工程,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同济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前列,欧美的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现在呢,各类软件充斥整个设计院,真伪有限元充斥中国设计院,黑匣子充斥设计院,标准图集充斥设计院。比如一个悬臂梁宽900,梁端部配筋50 根32,稍微有结构概念的设计师就知道,弯矩图端部为0,根据构造配筋足以!计算机根据裂缝控制条件给出的计算结果。预埋板几乎无法安置!比如楼梯配筋,厚度按照标准图,要知道楼梯一般是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与结构整体浇筑在一起,K 型支撑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结构工程师拍桌子讲PKPM 就没有考虑,全国都没有考虑,你为什么让我考虑呢?我怎么会考虑?!也罢。居然某些大院老总也如此认为!

结构程序的出现很大程度的减轻了计算工作量,当变成黑匣子的时候,又把设计师眼睛上蒙上了一块黑布,标准图又是一匹瞎马,业主的“科学发展观”的鞭打下,可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距离结构真实是近了远了?

拉丁格言:简单是真的标志,美是真理的光辉!近代土木工程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约300 年间,经历了最初以伽利略、牛顿和虎克所创建的力学理论为标志的“奠基时期”(1660-1765)和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进步时期”(1765-1900)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包括20 世纪30 年代欧美各国大兴土木的“成熟时期”(1900—1945)。尤其现在的计算机诞生,有限元的强大实力,一切结构成为可能!结构设计自由了!果真如此吗?我们大学的博士,硕士,在学习弹性,塑性,大举进军弹塑性的时候,又有谁去到现场,又有谁了解我们的建造者呢?我们的农民兄弟!也有人称他们是:文盲+流氓!当我们的塑性设计进入执行阶段时,是不是早已经进入了超塑性了!欧拉、贝努力的平截面假定大大解放生产力的时候,当克拉夫动力学如一盏亮指引人前进时,混沌来了,抹煞一切结构工程概念,将结构变成0110 时,上帝笑了!

3。离开计算机,我们仍旧是结构工程师吗?

一块挡土墙,怎么设计,高端的有限剖分一下,在配筋。正好没有计算机软件狗,没有办法计算,没有狗不行我们结构师不行呀!只有狗才行!只能这样告诉业主。对老少皆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学习有限元,土木工程有限元,航空工程有限元的时候,学习完成之后,摆出大有登天入地之势!如果不从结构的基本概念入手而直接进入有限元,老人学习可谓:‘百岁老翁攀枯枝。’小孩子学习可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4。当代我们结构设计缺乏什么?

有幸在今年北京遇到英国曼奇斯特的大学教授季教授,他和他伙伴和博士生的一个研究兴趣之一就是分析50 年以前的结构概念设计,现代的计算手段进步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结构概念的作用。我们为欢呼胜利的水立方结构,结构概念的提出来自于澳洲的PTW 和澳洲ARUP,和国人的有限元计算以及试验促使了成功!佛山世纪莲以及深圳宝安体育场均来自德国的SChlaich 的概念设计,拉丁的格言:简单是真的标志,美是真理的光辉!

5。结构工程师的出路?

土木工程经历了四个时期:(1) 砖石木时代,罗马的拱结构,中国的赵州桥,当时的概念设计让现代的计算手段分析自愧不如。 (2) 铁器时代: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铁索桥, (3) 混凝土时代:sears 大厦,金贸大厦,等典范。 (4) 钢索时代:布鲁克林桥,苏通大桥,水立方,世纪莲,将结构引向轻型化方向。但也有背离的此方向的个别案例,仅仅在中国。下一个时代是什么?当欧美的大师在学习东方哲学时,近代轻型结构的始祖德国大师(Frei otto)包括前国际空间与壳体结构主席川口卫很惊讶老子的哲学,自然的哲学。我们又该是不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哲学。

LY Lin 先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时:他说:“我越发发现我自己有点骄傲了,因为我学会了东方的哲学,是我土木工程创新的源泉”。

把结构概念运用纯熟的如高迪,他已经结构概念发挥到极致。他的教堂就是这样建起来了。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展出上可窥一斑。杰出的结构,势必源于自然。因为自然比人类更了解结构。德国斯图加特的旗手在领悟自然后创造的杰作。这里给出的目的是睁眼看世界,三十年树状结构在德国已经完美实现的结构,我们某些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居然要因此结构申请专利基金。更有甚至者,某知名教授,将某些结构,我知道在德国已经有二十年了,申请中国专利,甚至到世界上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数千万美元。这就把概念的作用无限大了!不是宽宏大量的结构工程师所为。

从自然的角度看,近代空间结构大师(沈院士称呼为始祖)Frei otto 的 慕尼黑体育场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基本可以发现Frei otto 横跨几个学科,对自然的领悟到了极致。他的继承者schlaich 同样是结构概念设计的旗帜,中文的:轻·远——德国约格·施莱希和鲁道夫·贝格曼的轻型结构,中文在国内可以看到。其它的一些结构概念的文献(很难在市面上见到,核心之一IASS 会议,其中一个分会案例之一就是结构形态与概念,通常根本无法获得一手资料,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通过我们能够接触到的老师(如蓝天教授等)那里获得一些资料,如果要进一步进取求知,恐怕需要花费不少金钱和精力了。有时候总是想,如果放下所有的世俗,那我一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到大师的所在地长期学习,领悟,这就是我现在的唯一奢望了。 斯图加特——梦想飞扬的地方!

水立方结构立面的灵感来源于Kelvin 的“泡沫”理论,理论物理学杰作,事情还得从1887 年说起(9 年后,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当年,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凯尔文爵士曾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以最经济的办法把空间分隔成大小相同的单元,并且让这些单元的共用面积达到最小?凯尔文提出了一种办法,把这些单元做成14 边体。在此后的100 多年里,凯尔文设计的结构一直是最有效率的空间划分方式。到了1993 年,丹尼斯·韦尔和罗伯特·费伦用一种称作“表面设计师”的计算机程序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让3/4 的单元为14 边体,其余单元则为12 边体;所有单元的容积都相同。这种方式比凯尔文提出的分割法节省了0.3%的面积。 10 年后,韦尔和费伦创下的纪录仍然没有被打破,而耗资6000 万英镑的国家游泳中心也将在中国的首都建造成形。到2006 年完工时,这座场馆(又名“水立方”,Water Cube)将占地7 万平方米,可容纳1.7 万观众。整幢游泳馆将为钢结构,以韦尔—费伦结构的改进版本为基础,外涂层是一种叫作ETFE(四氟乙烯)的透明特氟隆。这种简洁的结构并非是看上去的杂乱无章,是依据WeariePhelan 给出的 “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陈列几何图形学”:肥皂泡是因内外气压不同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结构,液体表面张力抑制肥皂泡的扩张,由于肥皂泡内的气压对各向都是相等的,因此形成了最小表面积,空中肥皂泡是球形,水平面会是半球形,泡内的压力方向永远与表面垂直,如果气泡基座不是圆形,它会自动形成一个最符合泡内、外压力平衡及最小表面积的形状。如果两个肥皂泡靠在一起,中间自然形成120 度的隔膜,至于隔膜之所以为平面,是因为隔膜两方压力相等,而勿论多少个肥皂泡连在一起,它们相接角度势必为120 度(丹特,1971 年)。

a)、大小相等肥皂泡,(b)大小不等肥皂泡,(c)3-4 个肥皂泡。由十四面体、十二面体基本单元沿三个正交坐标轴X、Y 和Z 生成了巨大的空间立方体。将空间立方体进行旋转和切割,切出建筑的外边框和内部使用空间。十四面体、十二面体被切出的边线形成上弦和下弦杆件,切割面之间原有的线即为腹杆。经优化选择旋转角度和切割面,形成最终的结构几何形态。“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赖特

有限元诞生之后,并没有改变原有建筑材料的自然性,以及结构形态。桥梁: 梁,拱,刚架,悬索,斜拉。房屋相对多样,基本形态并没有改变。有限元的诞生:走路的脚,和脚下的路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脚上的鞋子。

稍微对历史研究的就知道,世界上的建筑大师无不是对建筑材料的本质属性以及对该材料所能达到的最佳形态的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杰出的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本质上讲是对建筑材料本质最佳形态的结构概念设计。如建筑师大师赖特。

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 )在纪念他逝世二十周年所写的文章中也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之后,美国还没有别的建筑师可以与他相比。路易斯·康,埃罗·沙里宁,凯文·罗歇,贝聿铭,菲利浦·约翰逊都不能与他相比,即使上述这些人加在一起,他们在建筑艺术上所具有的影响,也比不过赖特不寻常的七十二个年头的建筑职业生涯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1867(1869)年6 月8 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年代不详)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差3 个月毕业时即离校。1888 年进入建筑师D.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赖特曾经表示喜好用钢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trunk),深埋在地下,每层楼好像足在树干上长出来一样,层层加上,阳光从上至下穿过天窗进入室内,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觉,日光与月光都有类似的效果。赖特认为一切美感均源于自然,因此比较强调建筑设计应当尊重天然环境,每幢建筑物都应当顺应和表现自然力来实现最佳境界。赖特,曾在日本设计Imperial Hotel ,在这座酒店,赖特设计了著名的“船形基础”抗震结构,并且附设了水池,可以成为火灾时的救助设施。帝国饭店在1922 年建成,1923 年达8.3 级的Kanto 大地震——它基本上把整个东京都毁了,帝国饭店经住了考验并在火海中成为附近人们的一个安全岛。

一次机会与美国建筑师大师路易斯康的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方案,他自豪的讲他是路易斯康的学生,那么看看这位路易斯康到底是何等大师!

萨克研究所:

1:空腹大梁当时在美国是颇为先进的技术。它有桁架传力明确的特点,又不象桁架那样高,竖杆也承受一定弯矩。更主要的是实验室的繁多管道可以从中穿过,而不需要另外搞设备层吊平顶。

2:考虑该地区常有地震,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构造:将铅锌包钢板夹于空腹大梁和柱之间,使柱筋有适当的延伸性,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刚性结点的弹性铰。1965 年建成后,拉霍亚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周围房子全塌了,而萨克研究所却安然无恙,连裂缝也没有,主要是结构的柔性体系帮了大忙。当地震水平推力产生时,空腹梁与柱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地震力消失后,依靠柱筋的弹性恢复力将梁拉回原处。时值康从达卡返美途经拉霍亚,见到这奇景,连连夸耀结构师的功绩。我们不妨从该结构悬挑构建来看,悬挑端部小,根部大,弯矩形态与结构形态高度统一。所以我对这位远方来的建筑朋友顿生十分敬意。moshe 设计的展览馆以及前蜘蛛,概念非常明确。肋拱效应非常显著,弯矩与形态吻合。

推荐第10篇: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筏板: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1600mm。

筏板最小厚度根据新规《地规》8.4.7条要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00mm,老规范要求为400mm厚。

筏板基础设计,首先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所需的筏板面积,再根据筏板面积确定所需悬挑的长度。若计算所需的悬挑长度很小或根本不需要,建议仍将筏板外悬挑一定的长度,平衡部分建筑内部筏板产生的弯矩,减小柱或墙的受力。若无条件做,也可不进行悬挑。

关于外挑长度,经验做法是:

筏板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需要扩大筏基底板面积时,扩大位置宜优先考虑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对基础梁外伸的梁板式筏基,筏基底板挑出的长度,从基础梁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于1200mm,纵向不宜大800mm;对平板式筏基其挑出长度从柱外皮起算横向不宜大1000mm,纵向不宜大600mm。 地下室底板不按筏板设计,而采用所谓“抗水板”,其厚度不宜小于300,除地下水浮力,还有地基反力,应计算其配筋及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室底板下的垫层应采用C15混凝土。

超长地下室只留后浇带不能解决使用期间的温度及混凝土收缩问题,应采取加强配筋、加防裂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措施。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框架设计:

1、柱、梁截面应合理:由位移、轴压比、配筋率等控制,梁大跨取大截面,小跨取小截面,连续跨梁截面宽度宜相同。柱截面应每隔3层左右收小一次,以节约投资,每次收小时应每侧不小于50mm,以方便支模,也不宜大于200mm,以免刚度突变,最上段(顶上几层)可用300mm×300mm(应满足计算要求)。收小柱截面,也可相应增加使用面积。

2、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25(留有余地),柱梁宜同,变柱截面处不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免刚度突变。板不宜高于C40(高规4.5.2条规定)、上海市《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2001年12月20日以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发布)一.7条规定“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也建议“楼板、屋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不宜大于C35”,其原因是为了控制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也越多就越容易开裂。

3、柱设计:

1)混凝土设计规范10.3.1条1款: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5﹪,10.3.2条4款: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对箍筋直径、间距、弯钩有要求,也可焊成封闭环式(与89规范规定必须焊成封闭环式不同了),11.1.13条: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高规6.4.4条3款: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6.4.9条4款同混凝土规范10.3.2条4款,但未要求箍筋可焊成封闭环式。 2)纵筋净间距应≥50mm(混凝土设计规范10.3.1条3款),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一个截面宜一种直径,宜对称配筋,方便施工,自己设计也简单;钢筋直径不宜上大下小。有个2层的小工程,共16根柱子,KZ1~16,

1、2层配筋还有不同,共有32种截面,何苦呢?

4)强柱弱梁,纵筋不要太小,除

一、二层框架可用φ

16、φ18外,最好用φ20以上。

5)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及20d(d为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89规范三级300mm)及20d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何为“箍筋肢距”规范无定义,一般设计人员都认为是两根箍筋在水平方向之间的距离。箍筋肢距也不要太小,如600×600柱用6肢箍、500×500柱用5肢箍、400×400柱用4肢箍太密,无必要,也影响混凝土浇注,可对主筋隔一拉一,节约钢筋。

6)配箍率:新规范比89规范大,与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抗拉设计强度有关。

7)用平法表示,不要用列表法(03G101-1 图集的列表法也不直观,审校不便)。

4、梁、板设计:见本人发表于《PKPM新天地》2003年5期至2004年2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讨论》

(一)~

(四)及《PKPM新天地》2001年6期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预防对策探讨》、《PKPM新天地》2002年1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措施探讨》等。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楼梯: 1)不可用砌体支承。

2)用“小框架”支承,梁柱宜符合三级抗震要求(箍筋≥φ6@150)。

6、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构造柱(GZ):

1)上端与梁板应弱连接,不连应是可以的,也可用1φ12连接,GZ上端应与梁板离开20~30mm,否则会改变上端梁板的受力状况。

2)GZ的箍筋可不加密,它不是抗震构件(有些标准图集有加密的)。 3)GZ必须先砌填充墙(留马牙槎)后浇,施工单位有先浇的,极为不妥。

7、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的拉墙筋长度:不可套用砌体结构,应按抗震设计规范13.3.3条2款:

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8、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电梯机房楼板、水箱等不可用砌体支承,高规是强条。

剪力墙结构设计:

1、对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都有一些规定,高规的内容要多一些,且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7.1.2条共8款)。一般剪力墙为hw(墙肢截面高度,笔者认为此应称为“墙肢长度”,与高规表7.2.16注1及抗震设计规范6.4.9条与表6.4.7注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7.15注4统一)/bw(墙肢截面厚度)>8,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即所谓结构洞)(高规7.1.5条)。短肢剪力墙hw/bw=5(笔者认为按***惯取4较合理)~8,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hw/bw<5(笔者认为按***惯取4较合理),即为异形柱。L形、十字形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应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2、高规7.1.1条规定“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笔者最近审查的一个剪力墙结构住宅,26层,建筑总高度79.50m,采用全剪力墙结构,即除门窗洞外均为剪力墙,无一片后砌的填充墙,第一周期只有1.02秒,侧向刚度过大,使地震作用过大,不经济,不合理。

3、关于底层剪力墙的厚度:

高规7.1.2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其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SATWE程序在计算时,是将各个墙肢的高厚比进行单独计算,凡hw/bw=5~8,即归入短肢剪力墙,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可能容易大于50%。而TAT程序在计算时,是将L形等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归入短肢剪力墙,在相同的结构中,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有可能不大于50%,笔者建议宜按TAT计算该项指标。

4、剪力墙的计算配筋应为墙肢一端的配筋量,某设计单位2000年在上海某工程设计中,一端的配筋量取计算配筋量的一半,工程施工后,遇上海市设计质量抽查,问题被暴露,整改很困难。

5、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多数设计人员将较短的墙段都画为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将计算需要的纵向钢筋均匀配置在整个墙段内,这是不妥的,因为配置在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纵向钢筋应向墙肢端部集中,宜打印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结果复核。抗震设计规范6.4.9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SATWE等程序在计算时也是照此条规定办理。如墙厚为200mm,墙肢长度600~800mm,虽然墙肢长度达到墙厚的3~4倍,笔者认为仍宜按柱配筋。

6、有些人在电算总信息中输入分布筋的配筋率为0.30%(规范要求

一、

二、三级剪力墙最小0.25%,四级剪力墙最小0.20%,为强制性条文),但实际配筋小于0.30%,这就不对了,因为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会影响剪力墙的配筋计算结果(见高规7.2.8~7.2.12条)。剪力墙的竖向、横向分布筋也不必太大,如墙厚为200或250mm,纵、横向分布筋都配φ12@200双排(配筋率达0.565~0.452%)似无必要,但钢筋间距宜≤200mm,对防止剪力墙开裂有好处。

第11篇:框架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1

二、框架内力计算.....................................................................................................1

三、梁的计算............................................................................................................4

四、柱子的计算 ........................................................................................................9

一、设计资料

某框架采用矩形截面梁柱结构。混凝土均为C25级混凝土,钢筋受力纵筋为HRB335(fy300N/mm2),其余均采用HPB235(fy210N/mm2)级钢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等级为一级。

计算跨度L=8m 柱子高度H=6m 均布荷载q=31.6KN/m 集中荷载F=300KN 偏心距e0=0.5m

二、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计算简图

剪力图

弯矩图

轴力图

三、梁的计算

1、梁截面设计

由设计资料和内力图可知L0=8m,max=315 KN·m,混凝土为C25级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钢筋(fy210N/mm2)

(1) 确定梁截面尺寸

h(11~)L0=667~1000mm,取h=720mm。 1281)h=288~360mm,取b=300mm。 2.5b(~12假定梁按一排配筋,As=40 h0=720-40=680mm (2) 判别截面类型

2Msb1fcbh00.3991.011.93006802

658.66 KN·mmax=315 KN·m 故为单筋矩形截面梁

(3) 求截面配筋面积

Mmax3151060.191 s 221fcbh01.011.9300680

ξ=1-12s0.2140.550

Asξ1fc1.011.93006801732mm2 bh0=0.214300fy2(4) 差钢筋表实配425,实配面积As=1964 mm (5) 复核钢筋间距

2x40+4x25+3x40=300≤300,满足要求。

(6) 验算配筋率

min0.2%As/bh01964/(300x680)0.963% max0.550x1x11.9/3002.18% 满足要求

2、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校核 (1) 求配筋率

ASbh019640.963%

300680(2) 求梁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ξ=fy3000.009630.243 1fc1.011.9(3) 求截面受弯性能系数

s=ξ(1-0.5ξ)=0.243(1-0.5x0.243)=0.213 (4) 梁截面提供的抵抗弯矩

2Mus1fcbh00.2131.011.93006802

351.61 KN·mmax=315 KN·m

此梁安全可靠

3、梁斜截面计算

由剪力图可知梁支座边缘的Fsmax141.4kN

(1) 求梁支座边缘的剪力设计值

VnFsmax141.4kN

(2) 复核梁截面尺寸

hw6802.274 b300

由公式得

0.25cfcbh00.251.011.9300680606.9kNV141.4kN梁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3) 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箍

0.7ftbh00.71.27300680181.36kNV141.4kN

所以无需计算配置箍筋,只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即可。

(4) 求箍筋的间距并配置箍筋

选用双肢箍8(Asv150.3mm2),则SnAsv10.41250.3245mm,

0.

41 实际配置28@200

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如下图

4、梁的挠度验算

(1) 求弯矩标准值及准永久值

弯矩标准值取跨中最大值Mk314.69 KN·m 查表得准永久值系数为0.4,MQ0.4MK125.88 KN·m (2) 求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h072040680mm

AS19640.0192 50.5bh00.5300680

C25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1.78N/mm2,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应力为

skMk314.69106270.8N/mm2 0.87h0As0.8768019647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为

1.10.65ftktesk1.10.651.780.878

0.01925270.8(3) 求短期刚度Bs

因为截面为矩形f0 ,E\'ES2105 4EC2.810

受拉纵筋的配筋率AS19640.00963 bh0300680

则短期刚度为

BSESASh021.1540.26E\'13.5f

210519646802=1.11961014 N·mm2

67.140.009631.150.8780.213.50

(4)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B

由于\'0 ,2

B MKMQ(1)MKBS314.691061.1196101466125.8810(21)314.6910

7.9971013 N·mm2

(5) 计算跨中挠度f 5MKL25314.6910680002026.27flim32mm

f1348B487.997108

故满足要求

四、柱子的计算

1、柱正截面设计

由设计资料和内力图可知Nmax441.4kN,H=6m,M=120 KN·m初步选

\'取柱截面尺寸为bh300500mm,asas40mm

长边弯矩作用方向的偏心受压验算

(1) 求出偏心距增大系数s

e00.5m

h050040460mm

h/3016.7mm20mm,故ea20mm

eie0ea520mm

0.5fcA0.511.93005002.0241,取ξ=1.0 344110ξNs111500ei/h0(L02)ξc h

116000()21.01.085

1500520/460500判别大小偏心

sei1.085520564.20.3h0138mm

NNb11.93004600.550903.21kN

9 故构件属于大偏心受压。 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

N4411030.269ξ=0.550 ξb1.011.93004601fcbh0\'

124mm2as80mm

eseih2as1.08552050040774.2mm 2求AS及AS\'

Ne1fcbh02ASAs\'fy\'(h0as)\' ξ(1-0.5ξ)= 441103774.21.011.930046020.269(10.50.269)

300(46040)=1313mm2 查表配筋

实配422,( AsAs\'=1520 mm2)

验算配筋率

min0.2%\'As\'bh15201.01%max3%

300500

满足要求

箍筋为10@100/200

截面边长钢筋间距大于300mm,因此需要在边长中部每侧设置一根直径12mm的HPB235级构造钢筋。

(2)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受压承载力验算

1)L0/b6000/30020

2)查表得0.7

5 3)求Nu

\'

Nu0.9fcA(ASAS)fy



0.90.75(11.930050015202300)

=1820.48kN>N=441.4kN

满足要求

2、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校核

0.25cfcbh00.251.011.9300460410.55kNV20kN

满足要求

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图

第12篇:结构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我的年度工作总结中节选。

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

从事工程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对其他环节有所了解。对于设计环节的人员而言,这是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所必备的: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设计--甚至超出工程范畴之外,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包括后期制造和调试,包括回访,包括成本控制,也包括设计本身。

以上这些应该形成一套针对设计人员自身的逐步完善的设计准则:

要把握各种基本情况--包括加工装配调试过程、工作流程以及紧急状态等;

要尽可能多的掌握突发情况--老式卷眼打捆机在急停时极其危险的“甩带”就是由于缺乏对紧急状态下的过程控制造成的。一个设计要经过安全、功能、人机和成本等不同角度的考证以尽量减少在后期的负面影响或加大正面影响。

比如,设计阶段考虑欠充分会在调试阶段造成难点或者至少是不方便,这些难点的解决成本要远高于在设计时避免它们,而如果难点得不到解决流入下一环节则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具体的实例是,对于一个一般的设备调试人员需要人工开孔上百个用来配管布线,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工作比如焊接等。这是一项强度大、效率低的工作,而大部分工作内容只要在设计时输入就可以在加工阶段完成,人工开孔只用作临时的修改。结果就是在设计阶段节省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在后续环节却要多支出多几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劳动强度。

设计意图传递的过程中,在图纸语言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增加辅助理解的元素。比如“关键尺寸再现”在国标中的缺失,这种“再现”对于理解图纸有很大的帮助。

第13篇:专用汽车结构设计

1:专用车在我国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答:我国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从50年代开始,有较长的历史;我国专用车辆性能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专用车已成为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对专用车需求增大。

2:汽车上使用万向传动轴的作用是什么? 答:实现汽车在任何一对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保证连接两轴尽可能的等速运转,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3:总体布置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A有利于专用功能充分发挥,B应满足底盘性能的要求,C尽量减少对底盘总成的改动,D尽量减少专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提高装备质量。 4:轮距影响到汽车的那些性能

答:专用汽车的轮距除影响汽车总长外,还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装载质量,装载面积或容积,最小转弯半径,纵向通过半径,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5:专用汽车的货箱布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a,货箱和货物的重心距后轴中心线的距离对汽车轴荷分配有决定性影响b,货厢与驾驶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汽车紧急制动时货厢向前冲撞驾驶室,或因车架变形时车厢和驾驶室相互摩擦c,为避免集中载荷,专用汽车通常在不破坏主车架的情况下,采用副车架,使集中载荷均布在主车架上,d, 为避免驾驶室在高速振动和应力集中,驾驶室背面同专用设备或车身的前端不能取得过长,e, 为保持车架的强度,不允许在车架上任意钻孔和焊接,车厢地板高度尽可能低以便于货物装卸。

6:罐式专用汽车有哪些优点,存在问题,分类?

答:优点:a,运输效率高,b,货物不易变质,c,利于安全运输,d,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装卸条件,e,降低运输成本。

存在问题:a,汽车里程利用率低,b装卸点要用必要的装卸设施,c,罐体维修费用较高。

分类:液罐车,粉料罐车,颗粒罐车,气体罐车,其他专用罐车。

7:罐式专用汽车罐体常采用那些材料及特点?

常用材料:a普通低碳钢板,b低碳合金钢板c不锈钢板d铝和铝合金,e塑料,f玻璃钢。 特点: 1)。普通低碳钢板:机械性能好,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工艺性好,价格比较低廉;防腐蚀性能欠佳,运输腐蚀性物品时,常在内壁涂以防腐蚀材料。用于运输粮食时,,水泥,煤炭,油类,水,粪便。 2)低合金钢板:较高的强度韧性,制成罐体能承受较高的内压力。用于运送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丙酸,氨水,液氧,液化亚硫酸气,乙烯树脂。

3)不锈钢板:耐腐蚀性强,不易生锈,不宜污染,易清洗,易除味,机械性能比较问答,是一种优质罐体材料,价格昂贵,经济效益较高。用于运送食品或者纯度较高的化工物品及腐蚀性较强的酸类物质。

4)铝或铝合金: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可塑性好,便于成型,强度较低,承受拉力娇小,耐腐蚀性很好。适用强酸,甲酸,有机溶剂等石油化工产品及食品,不可运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受压分解气体。

5)塑料:重量轻,耐腐蚀,不生锈,有一定的弹性,承受冲击载荷性能较好,用于运水,液体燃料,有腐蚀性的液态物品

6)玻璃钢: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工艺性好,隔热性好,绝缘性好,脆性大,承受冲击强度小,耐磨性差,用于装运盐酸,废酸,次氯酸钠,硫胺,氢胺。 8:罐式专用汽车常采用那些防腐蚀处理方法?

答:涂铝,涂铅,涂锡,涂锌。在内表面做衬里:a塑料衬里,b橡胶衬里。

9:如何减少和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答:措施:a接地法:在汽车罐体底部安装金属链条等;b控制油液在管道中的流速;c静电中和法:电离周围介质,产生相反极性离子,从而将静电中和;d涂高电导涂层。

10:罐式车货箱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圆形,椭圆形,长圆形,腰鼓形,圆底梯形,倒凸形,圆底矩形

11冷藏保温车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能保持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不致腐烂变质。

12冷藏车货厢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整体结构式,分片组装式 二:论述题(30)

1分析液罐车在非直线行驶时的侧翻稳定性?

答:罐车在转弯时作用有离心力,车速越高,转弯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货箱的侧翻稳定性差。罐式车辆在转弯行驶时轮毂中心位置变化,使重心的力臂小于B/2,重心高度增加,侧翻力矩相应增加,罐车翻车可能性就大些。罐式车转弯时开始侧翻的速度为:Va=113(α+β)^1/2

2.论述专用汽车开发的一般程序? 答:(1)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2)技术设计:①性能指标的确定(基本,专用)②汽车底盘的选择:a选择二类或三类底盘b从新开发一种底盘c选择总成开发底盘③总体布置图的绘制④总体参数的计算⑤总成设计及零部件设计;(3)产品试制;(4)定型试验。 3:论述机械制冷的基本原理?(我们考得时液氮制冷基本原理)

答:机械制冷有蒸汽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空气膨胀式多种,通常采用的是蒸汽压缩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为蒸汽压缩制冷的四个主要部件。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4中吸收周围空间的热量而汽化成低压低温的蒸汽,这些低压低温蒸汽被压缩机吸入,被压缩成压力、温度都较高的蒸汽,再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2中,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气被环境介质冷却成液体。由于制冷剂的温度还高于环境温度,需将其温度降低至低于厢内温度时再送入蒸发器4,为此先让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1节流降压降温,再送入蒸发器4,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再吸收热量,蒸发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周而复始循环,每个环节包括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

4:写出罐式专用汽车承受高压罐体壁厚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各参数对罐体壁厚的影响。

1、什么是专用车?

装有专用设备完成专门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的汽车,习惯上也把在各基本车型的各种底盘上,改装成的各类汽车(改装车)也统称为“专用汽车”。

2、专用车分类?

按用途分类分为公路运输型专用汽车和作业型专用汽车;按其基本结构分类,可分自卸汽车、厢式车、罐式车、集装箱车、挂车半挂车、作业车等六大类;按服务对象分为十大类,即商业服务类、环卫环保类、建设作业类、农牧副渔类、石油地质类、机场作业类、医药卫生类、公安消防类、林业运输类和普通专用类。

3、专用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

1)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2)减少运输中货物的损耗,特别是能够保持货物的质量和使用价值;3)节省包装费用,缩短装卸货物时间;4)技术含量高,生产利润高;5)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专用车发展前景和趋势? 发展原因(条件):①国民经济的发展、②高速公路的发展、③汽车产品的发展

发展方向:①高速公路专用汽车,运输类车辆和管理类车辆;②油田类专用汽车;③机场专用汽车④城市专用汽车⑤散装货物和运料专用车

5、专用汽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①品种多,批量小;②专用性能优异,保证基本性能充分发挥;③针对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考虑产品的系列化;④自制件设计时,考虑通用设备加工的可能性;⑤满足法规要求

6、专用汽车开发的一般程序?

㈠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包括可行性报告、目的、意义、市场预测、技术经济性分析、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等;㈡技术设计 ⑴性能指标的确定;⑵底盘的选择(考虑基本性能和特殊性能)①选择二类或三类底盘②开发底盘③选择总成 ⑶总布置图绘制;⑷总体参数的计算;⑸总成设计及零部件设计;㈢产品的试制;㈣定型试验(包括性能试验)㈤上公告

7、总体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①应有利于专用功能的充分发挥②满足底盘要求③尽量减少对底盘的改动④尽量减少装备质量

8、专用汽车总布置参数:指专用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总宽、总高)、轴距、轮距、汽车通过性参数、重量参数等。

总体设计时在满足吨位和载客量的情况下,应力求减少外廓尺寸,以减轻汽车的自重,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机动性;轴距的长短除了影响汽车的总长外,还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装载量、装载面积或容积、最小转弯半径、纵向通过半径等,此外还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9、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理想值为1,实际上多位0.9~1之间,当大于1.2时,使用寿命下降30%左右,一班火车改装的专用汽车不允许大于1.1.

10、汽车不发生侧翻条件:B/2hg>ψψ为附着系数;汽车不发生纵翻条件:当L2ψ;当L2>L1时,L2/hg>ψ。

10、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

㈠转向系的布置注意前钢板悬架和转向拉杆的运动协调

㈡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专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最普遍的布置形式是发动机和传动系都布置在汽车的中心线上。

发动机曲轴中心线相对于车架平面有一定倾斜角度是为了减少传动系万象传动的夹角,此角度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化油器油面倾斜,影响正常供油,油底壳的润滑油油面倾斜,影响正常润滑。一般为1~5°

传动轴的长度太短车轮跳动时传动轴夹角过大,传动效率低,过长传动轴的临界转速降低,汽车高速行驶时不仅传动轴抖动,而且强度下降,甚至折断。一般汽车满载静止时,两传动轴夹角最好不大于3~4°,最大不大于8°。布置实在困难时,也不宜超过12°。传动轴两端夹角应相等,以保证被动零件等速运转。又是为了减少传动轴后端的夹角,后桥主减速器的轴线通常向上翘一不大的角度。多节传动时,传动轴需要加支承,来减小长度,增加临界转速。传动轴最高转速应小于安全工作转速,即0.7倍的临界转速。n

㈣动力(功率)输出装置的布置ⅰ专用设备的动力位置:①发动机前端取力②发动机后端取力③飞轮后端取力④变速器上端取力⑤变速器侧面取力⑥传动轴取力⑦分动器取力

ⅱ取力装置输出轴与专用装置输入轴之前常用的动力传递方式:机械、液压、气动、电力式

11、主要性能参数选择动力性参数(速度性能、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制动性参数(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通过性参数(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半径等)。

12、罐式专用汽车(装有装有罐形容器的运货汽车或挂车)的优缺点? 优点:①运输效率高②物料不易变质③利于安全运输④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装卸条件⑤降低运输成本 缺点:①汽车里程利用率低②装卸需要专门设备③罐体的维修费用较高

13、罐式汽车分类:液罐车、粉料罐车、颗粒罐车、气体罐车、其他专用罐车

14、按照罐体与汽车(挂车)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半承载式(有车架)罐车和承载式(无车架)罐车

15、半承载式(有车架)罐车和承载式(无车架)罐车特点?

半承载式罐车的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受,而罐体只承受一小部分载荷;承载式罐车系无车架结构,罐体承受汽车的全部载荷,对罐体的设计、制造要求较高。

16、罐体截面有哪些形状,并简述各自特点

①圆形 材料利用率高,密封性好,强度刚度大,承载力强,重心高,受力较好,工艺性好,稳定性差;②椭圆形面积利用率低(相对于圆形),受力好,重心低,稳定性、安全性好;③长圆形 材料利用率不高,重心低,横向稳定性好,受力好④腰鼓形 材料利用率低,重心低,稳定性好,受力好⑤圆底梯形 材料利用率低,重心低,稳定性好,受力好,工艺性差⑥倒凸形 充分利用底盘空间,集污性好,材料利用率低,重心低,稳定性好,受力好,工艺性差⑦圆底矩形 材料利用率低,重心高,稳定性差,受力差,工艺性差⑧矩形

17、钢制罐体常用材料及各自特点?

①普通低碳钢板其钢板机械性能好,有足够的强度、韧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工艺性好,价格比较低廉,是常用的罐体材料。适用于装运物理性能比较稳定的散装物料,如粮食、水泥、煤灰、油类、水、粪便等 ②低合金钢板其是在普通低碳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

39、常用蒙皮材料以及蒙皮的作用?

少量的合金元素制成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制成镀锌钢板、合计钢板、不锈钢板和玻璃钢板。①保护隔罐体后能承受比较高的内压力。可以装运液化石油气、热材料②增加货厢的刚度和强度。 液化天燃气、丙酸、氨水、液氧、液化亚硫酸气和乙烯40、为什么使用万向传动轴?为了解决轴线相交或相对树脂等。其耐腐蚀性能比普通低碳钢板要好

位置经常变化的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③不锈钢板耐腐蚀性强,不易生锈,不易污染,易清

41、蓄电池布置考虑问题:为缩短线路,蓄电池应布置洗,易除味,机械性能也比较稳定,是一种优质罐体材在起动机附近。料。适用于装运视频或纯度较高的化工物品以及腐蚀性

42、临界车速

第14篇:箱体结构设计

1.箱体的主要功能

(1)支承并包容各种传动零件,如齿轮、轴、轴承等,使它们能够保持正常的运动关系和运动精度。箱体还可以储存润滑剂,实现各种运动零件的润滑。

(2)安全保护和密封作用,使箱体内的零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又保护机器操作者的人生安全,并有一定的隔振、隔热和隔音作用。

(3)使机器各部分分别由独立的箱体组成,各成单元,便于加工、装配、调整和修理。

(4)改善机器造型,协调机器各部分比例,使整机造型美观。

2.箱体的分类

按箱体的功能可分为:

(1)传动箱体,如减速器、汽车变速箱及机床主轴箱等的箱体,主要功能是包容和支承各传动件及其支承零件,这类箱体要求有密封性、强度和刚度。见图21-6。

(2)泵体和阀体,如齿轮泵的泵体,各种液压阀的阀体,主要功能是改变液体流动方向、流量大小或改变液体压力。这类箱体除有对前一类箱体的要求外,还要求能承受箱体内液体的压力。

(3)支架箱体,如机床的支座、立柱等箱体零件,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精度,这类箱体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刚度和外观造型。

按箱体的制造方法分,主要有:

(1)铸造箱体,常用的材料是铸铁,有时也用铸钢、铸铝合金和铸铜等。铸铁箱体的特点是结构形状可以较复杂,有较好的吸振性和机加工性能,常用于成批生产的中小型箱体。

(2)焊接箱体,由钢板、型钢或铸钢件焊接而成,结构要求较简单,生产周期较短。焊接箱体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尤其是大件箱体,采用焊接件可大大降低成本。

(3)其它箱体,如冲压和注塑箱体,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小型、轻载和结构形状简单的箱体。

2 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设计要求

箱体设计首先要考虑箱体内零件的布置及与箱体外部零件的关系,如车床按两顶尖要求等高,确定箱体的形状和尺寸,此外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1.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对受力很大的箱体零件,满足强度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对于大多数箱体,评定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刚度,因为箱体的刚度不仅影响传动零件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影响部件的工作精度。

2.散热性能和热变形问题。箱体内零件摩擦发热使润滑油粘度变化,影响其润滑性能;温度升高使箱体产生热变形,尤其是温度不均匀分布的热变形和热应力,对箱体的精度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3.结构设计合理。如支点的安排、筋的布置、开孔位置和连接结构的设计等均要有利于提高箱体的强度和刚度。

4.工艺性好。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及热处理、装配调整、安装固定、吊装运输、维护修理等各方面的工艺性。

5.造型好、质量小。

设计不同的箱体对以上的要求可能有所侧重。

3箱体结构设计

箱体的形状和尺寸常由箱体内部零件及内部零件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决定箱体结构尺寸和外观造型的这一设计方法称为\"结构包容法\",当然还应考虑外部有关零件对箱体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箱体壁厚的设计多采用类比法,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参照设计者的经验或设计手册等资料提供的经验数据,确定壁厚、筋板和凸台等的布置和结构参数。对于重要的箱体,可用计算机的有限元法计算箱体的刚度和强度,或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应力或应变的测定,直接取得数据或作为计算结果的校核手段。

1.箱体的毛坯、材料及热处理

(1)箱体的毛坯:选用铸造毛坯或焊接毛坯,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决定。铸造容易铸造出结构复杂的箱体毛坯,焊接箱体允许有薄壁和大平面,而铸造却较困难实现薄壁和大平面。

焊接箱体一般比铸造箱体轻,铸造箱体的热影响变形小,吸振能力较强,也容易获得较好的结构刚度。

(2)箱体的材料和热处理

箱体的常用材料有:

铸铁 多数箱体的材料为铸铁,铸铁流动性好,收缩较小,容易获得形状和结构复杂的箱体。铸铁的阻尼作用强,动态刚性和机加工性能好,价格适度。加入合金元素还可以提高耐磨性。具体牌号查阅有关手册。

铸造铝合金 用于要求减小质量且载荷不太大的箱体。多数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

钢材 铸钢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较好的导热性和焊接性,机加工性能也较好,但铸造时容易氧化与热裂。箱体也可用低碳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

箱体的热处理:

铸造或箱体毛坯中的剩余应力使箱体产生变形,为了保证箱体加工后精度的稳定性,对箱体毛坯或粗加工后要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剩余应力,减少变形。常用的热处理措施有以下三类:

A)热时效。铸件在500~600°C下退火,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或消除铸造箱体中的剩余应力。

B)热冲击时效。将铸件快速加热,利用其产生的热应力与铸造剩余应力叠加,使原有剩余应力松弛。

C)自然时效。自然时效和振动时效可以提高铸件的松弛刚性,使铸件的尺寸精度稳定。

2.箱体结构参数的选择

(1) 壁厚

铸铁、铸钢和其它材料箱体的壁厚可以从表21-2中选取,表中N用下式计算:

N=(2L+B+H)/3000 (mm)

式中L-铸件长度(mm),L、B、H中,L为最大值;

B-铸件宽度(mm); H-铸件高度(mm);

表21-2 铸造箱体的壁厚

仪器仪表铸造外壳的最小壁厚参考表21-3选取

(2)加强筋

为改善箱体的刚度,尤其是箱体壁厚的刚度,常在箱壁上增设加强筋,若箱体中有中间短轴或中间支承时,常设置横向筋板。筋板的高度H不应超过壁厚t的(3-4)倍,超过此值对提高刚度无明显效果。加强筋的尺寸见表21-4。

(3)孔和凸台

箱体内壁和外壁上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孔,从机加工角度要求,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应尽可能使孔的质量相等;成批大量生产时,外壁上的孔应大于内壁上的孔径,这有利于刀具的进入和退出。箱体壁上的开孔会降低箱体的刚度,实验证明,刚度的降低程度与孔的面积大小成正比。

在箱壁上与孔中心线垂直的端面处附加凸台,可以增加箱体局部的刚度;同时可以减少加工面。当凸台直径D与孔径d的比值D/d≤2和凸台高度h与壁厚t的比值t/h≤2时,刚度增加较大;比值大于2以后,效果不明显。如因设计需要,凸台高度加大时,为了改善凸台的局部刚度,可在适当位置增设局部加强筋。见图21-8。

图21-8 (4)连接和固定

箱体连接处的刚度主要是结合面的变形和位移,它包括结合面的接触变形,连接螺钉的变形和连接部位的局部变形。为了保证连接刚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要结合面表面粗糙度值Ra应不大于3.2um,接触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接触刚度越好。

2)合理选择联结螺钉的直径和数量,保证结合面的预紧力。为了保证结合面之间的压强,又不使螺钉直径太大,结合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减小。如图19-9。

3)合理设计联结部位的结构,联结部位的结构及特点及应用见表21-5。

表21-5

(end)

第15篇:工作总结(结构设计)

工作总结

又一年过去了,工作的风风雨雨还历历在目,在我从事建筑行业的第七个年头,要感谢领导对我的培养及其同事们对我的关怀,回顾过去的一年,我自己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2013年,我设计的工程不是很多,但涉及到的方面却不少。从轻钢结构的厂房到砌体结构的小学,从接建改造工程到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 规模大小不同,结构形式各异。对于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解到的知识过于片面而又不够系统。我之前就设计过一些门刚的轻钢厂房,但有些时候评经验的设计往往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各个部位细节的准确计算,是保证工程合理设计的关键。接建改造的工程其实是非常锻炼人的,可能难度不是很大,但需要有比较强的全局观念。如何协调各专业的影响,如何保证新建部分与原有部分的合理衔接。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完成的。在此非常感谢总工和同事们的帮助,才能使我顺利完成工作。说道今年的高层住宅,结构上最大的问题落在了对含钢量的控制上。纵观现在的行业趋势,建设单位对含钢量的要求将是常态化的。这就又要求我们在把握好大原则的基础上,对各构件进行精确计算。

在新的一年里,不仅仅要能够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有时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认真分析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

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能够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开创新篇章!在今后日常的工作中,我会时刻要求自己从实际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双提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向领导汇报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和感受,及时纠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总结人:*****2013年1月10日

第16篇:结构设计年终总结

尊敬的领导:

我于2011年4月15日走进**公司,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根据公司需要和本人的专业,目前我在从事结构设计。到今天,已经有了7个多月,已经融入了我们这个团队,慢慢地也积累了我的设计经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我对我半年多的工作总结如下:

初来公司,由于刚刚接触真正的结构设计,我花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在学习上,我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期施工图、*****7#、8#施工图设计以及领导交给的其它日常任务和团委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迷惑,但通过领导和同事给我耐心的指导,按时的完成了任务。

设计是一个比较忙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我们结构现况,由于专业知识迫切需要加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花上好几倍的精力去做好我们的工作,但是面对每天充实的工作,心里是挺开心的,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成长。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日子多多学习。

(一)规范要进一步熟悉

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设计有很多规范要遵循,在这一点上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了解的太少,就是在设计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宜的。有时候向前辈们请教时会问出比较肤浅的问题,或者说是在他们眼里是常识性问题。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熟悉行业中的相关规范,不至于今后拿出设计的图纸让人觉得很幼稚,犯低级错误,增加校核人,审核人的工作量。当我看到我出的第一份图纸出来后,每一张图纸都被写了很多的字,很多的问题一一被提出,如线性字体大小,文字标注相互重叠,一些多余的线没有删除,某些部分没有结合现状考虑等等,发现自己的粗心和经验不足,以后一定要改正过来。

(二)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刚从事设计的新手,刚刚开始接触设计工作,没有经验,有很多的问题我都不懂,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加入设计。所以我多就抱着不懂就要问的心态,虚心向每一位前辈请教,而大家对我也非常的关心,有问必答。但是慢慢发现自己在画图的过程中老员工指出哪一点错误,就改哪一点错误,指出一点就改一点,很少加入自己的看法,也不知道到为什么改,如何改,大多凭老职工定主意。这

样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下次设计的时候还会纠结在这个问题上。

所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培养,在前辈们经验和技术上的帮助下,自己应该更多的学会独立思考。争取快速成长起来,给院的建设添砖加瓦,替领导分忧解难。

(三)需要更好的分配计划好自己的时间

由于专业知识不强,溆浦的施工图需要按时完成,我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好设计工作,但是城建团委也是刚刚成立,我们需要去为城建的团委工作出谋划策。两者之间有时候就起了冲突,其实后头来想,很多时候还是是自己没有充分的利用和分配时间,没有把自己的每个工作计划好。

在以后,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加强学习自己不足的方面,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参加公司的培训,把主要精力放到图集上,把图集吃透,让自己尽快的能独立出施工图;同时也要把自己团委工作做到位,主动走出去,多联系外部,多了解资讯,让自己为团委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对公司建议:1.适当多的提供权威的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了解外部最新结构信息;2.更加合理化月计划和月总结表格。接下来的一年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工作方面:还是希望能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结构形式,砌体、框架,剪力墙,底框等等,当然这要取决与公司接的工程了。总之,我会努力向上,好好工作,为公司的腾飞尽一份力量。

报告人:某某

日期:

2011-11-23

第17篇:结构设计(材料)

[PKPM新天地]杂志咨询台摘编之一般建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1637&h=1&bpg=1&age=-1 Okok论坛精华贴整理.doc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2413&h=1&bpg=1&age=-1

论坛精华文章大汇总(pkpm)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5390&h=1&bpg=1&age=-1 PKPM的斜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622&h=1&bpg=1&age=-1

初学者入门:PMCAD的输入及相关知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2833&h=1&bpg=1&age=-1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8196&h=1&bpg=1&age=-1 梁刚度放大系数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1344&h=1&bpg=1&age=-1 本栏“风荷载”话题索引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5094&h=1&bpg=1&age=-1 PMCAD设计参数便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8144&h=1&bpg=1&age=-1 SATWE设计参数便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5816&h=1&bpg=1&age=-1 纵论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与软件SATWE的合理应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8276&h=1&bpg=1&age=-1 PKPM参数设置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3350&h=1&bpg=1&age=-1 PKPM]新天地杂志咨询台摘编之高层篇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2022&h=1&bpg=1&age=-1主次梁问题,图审提出的意见我不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9165&h=1&bpg=1&age=-1

关于高层砼结构的含钢量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7444&h=1&bpg=1&age=-1

周期与扭转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1642&h=1&bpg=1&age=-1

拐角阳台的梁怎样处理?用什么理论计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599&h=1&bpg=1&age=-1 连梁超筋,刚度折减到0.55,仍不行.咋办?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37&h=1&bpg=1&age=-1

关于调幅与裂缝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080&h=1&bpg=1&age=-1 对剪重比的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100&h=1&bpg=1&age=-1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9316&h=1&bpg=1&age=-1

有关剪力墙连梁设计的话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7084&h=1&bpg=1&age=-1 有关短肢剪力墙的话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7317&h=1&bpg=1&age=-1

关于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轴超筋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6864&h=1&bpg=1&age=-1

高层若干问题讨论--------兼谈京沪粤三地对高规的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6940&h=1&bpg=1&age=-1

自振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281&h=1&bpg=2&age=-1

求教:关于质量参与系数,急!!!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9731&h=1&bpg=2&age=-1

高层结构设计中应控制的”六种比值“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693&h=1&bpg=2&age=-1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始位置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7460&h=1&bpg=1&age=-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0195&h=1&bpg=1&age=-1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放在暗柱主筋的外面还是里面?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9336&h=1&bpg=1&age=-1

剪力墙暗柱钢筋是否须伸到基础?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4093&h=1&bpg=1&age=-1 再谈连梁超筋(想必大家都遇见过)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38&h=1&bpg=1&age=-1

关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专题讨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0026&h=1&bpg=1&age=-1 请教几个剪力墙的问题。新手上路,请多多指教。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3612&h=1&bpg=1&age=-1

再谈扭转不规则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868&h=1&bpg=1&age=-1

一个建筑的诞生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9092&h=1&bpg=1&age=-1

谁能介绍一下建筑物“剪重比”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757&h=1&bpg=1&age=-1 框架梁最大配筋率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1868&h=1&bpg=1&age=-1 一起来谈谈梁超筋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018&h=1&bpg=1&age=-1 请教: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511&h=1&bpg=1&age=-1

关于抗震设计中梁贯通筋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9558&h=1&bpg=1&age=-1

计算配筋率是用高度还是有效高度?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385&h=1&bpg=1&age=-1

请教:概念设计与计算哪个更重要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8910&h=1&bpg=1&age=-1

关于偶然偏心 [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0104&h=1&bpg=1&age=-1

梁刚能不能大于柱刚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8136&h=1&bpg=1&age=-1

楼面恒载中的隔墙荷载怎麽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942&h=1&bpg=1&age=-1 看看这样做框架下过梁有问题吗?千古奇冤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8966&h=1&bpg=1&age=-1

梁柱混凝土等级差异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616&h=1&bpg=1&age=-1 框架梁超筋就一定会发生脆性破坏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5309&h=1&bpg=1&age=-1 谈谈有关梁受扭破坏的机理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923&h=1&bpg=2&age=-1 请各位谈谈梁的抗扭钢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617&h=1&bpg=2&age=-1 请教:梁端锚固长度不够的处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745&h=1&bpg=2&age=-1

混凝土构件的刚度考虑配筋率的影响?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8586&h=1&bpg=2&age=-1

柱中一侧钢筋放二排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810&h=1&bpg=2&age=-1

梁纵向构造筋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529&h=1&bpg=2&age=-1

什么叫碱活性骨料?及耐久性的相关讨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760&h=1&bpg=2&age=-1学习钢结构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才能由入门成为设计行家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658&h=1&bpg=1&age=-1 设立“结构概念设计讲座”。讲座一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694&h=1&bpg=1&age=-1 强柱弱梁?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171&h=1&bpg=1&age=-1 求助:关于刚度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0093&h=1&bpg=1&age=-1 “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区别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612&h=1&bpg=1&age=-1 梁的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525&h=1&bpg=1&age=-1 再谈结构概念设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2570&h=1&bpg=1&age=0 在设计中强剪弱弯是怎么体现的?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3813&h=1&bpg=1&age=0位,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迷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帖子的意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把自己困惑写出来了征求大家的帮忙,也可以把自己从事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说明:在该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将会得到至少3分的奖励,很有见解的帖子将得到5分奖励,灌水或者无实质内容的帖子将不得分)。

在设计院如何学东西?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9540&h=1&bpg=1&age=-1 如何开始结构设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3638&h=1&bpg=1&age=-1 漫谈结构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087&h=1&bpg=1&age=-1 结构设计应该包括那几方面的能力?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3677&h=1&bpg=1&age=-1 什么样的钢结构设计才算是优秀的设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538&h=1&bpg=1&age=-1 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什么,献给新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205&h=1&bpg=1&age=-1 结构工程师对计算机的滥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348&h=1&bpg=1&age=-1 有了计算机,我们做什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5&h=1&bpg=1&age=-1 结构设计人员如何保护自己?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9781&h=1&bpg=1&age=-1 结构设计中计算机的学习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591&h=1&bpg=1&age=-1 \" 手算 \" 崇拜的的误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44474&h=1&bpg=1&age=-1

第18篇:网络系统结构设计

网络系统结构设计

一、网络核心层

核心层设在行政楼2层网络中心,采用一台Cisco4908G-L3吉比特路由交换机,配置8口吉比特光纤模块。配置3台Cisco3550交换机,相互堆叠,另外在每台Cisco3550交换机上加配2个Cisco WS-G5484 1000BaseSX GBIC光纤模块,连同原内置GBIC的吉比特以太网接口。两个GBIC吉比特以太网接口和4908G-L3相连,形成Trunk聚合链路,以达到冗余的目的。

平时,服务器通过吉比特网卡与4908G-L3相连,能建立基于端口或策略的虚拟网络,实现QOS。通过百兆网卡与Cisco3550相连。

教学楼交换机通过2根1000Mbit/s光纤连接至4908G-L3上。 科技楼通过2条光纤链路上连Cisco 3550交换机,其中5楼的计算机中心单独拉光纤接入。

行政楼有3条多模光纤上连Cisco3550交换机。 图书馆共有3条光纤链路上连Cisco3550交换机,其中2个电子阅览室均单独拉光纤接入。

体育馆采用一根6芯多模光纤上连Cisco3550交换机。

二、教学楼汇聚层

在教学楼3号楼管理间,添置5台Cisco3550-48交换机,分两组堆叠后同网络中心的4908G-L3连通,形成两条1000Mbit/s链路的校园网主干。其中4台Cisco3550-48堆叠后用于3个电脑教室和普通教室,另外一台用于教师办公室。将电脑教室中的所有网线直接从教学楼3号楼管理间引出,电脑教室的每台机器直接连接到Cisco3550-48上。教学楼中普通教室和办公室通过配线架直接连到Cisco3550-48上。

三、接入层

1、行政楼接入层

行政楼分别从3层配线间、5层配线间、8层配线间的接入层交换机中采用多模光纤上连核心交换机。其中3层配线间负责连通

1、

2、3层用户,共110个布线信息点,计划使用点数81;5层配线间负责连通4.、

5、6层用户,共132个信息点,计划使用点数104;8层配线间负责连通

7、

8、

9、10层用户,共154个信息点,计划使用点数123。全楼共396个布线信息点,计划使用点数308。

(1)3层配线间配置2台2950-48,配置一块SC接口多模GBIC用于上连核心交换机,配置两块堆叠模块(WS-X3500-XL)用于两台2950交换机堆叠。对外提供接入能力是96个10M/100Mbit/s端口。

(2)5层配线间配置两台2950-48和一台2950-24,配置一块SC接口多模GBIC用于上连核心交换机,配置3块堆叠模块用于3台2950交换机堆叠。对外提供接入能力是120个10M/100Mbit/s端口。

(3)8层配线间配置3台2950-48,配置一块SC接口多模GBIC用于上连核心交换机,配置3块堆叠模块用于3台2950交换机堆叠。对外提供接入能力是144个10M/100Mbit/s端口。

2、教学楼中,每层组建一个VLAN,连接到一台二层交换机上。每幢教学楼再上连到汇聚层交换机。

3、行政楼按不同的科室组建VLAN,上连到核心交换机上。

4、图书馆按不同的电子阅览室组建VLAN,上连到核心交换机上。

5、体育馆组成一个VLAN,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

6、网络中心,组成一个VLAN,上连到核心交换机上。

四、外连设计

防火墙通过百兆口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对外服务器连接在一台二层交换机Cisco2924上,与防火墙相连。通过Cisco2621连接到科教网上,其备份链路采用CABLE MODEM连接到Internet上。

第19篇:机械手结构设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应用

Manipulator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张凡 学 号 110920627 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 张月天

二Ο一二年 三月 二十二日

1

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应用

Manipulator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张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成都)

摘要: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环节中运用的机械手已经越来越普遍。本文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期刊杂志,论述了机械手的肩部、手腕、材料和成本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和研究。同时对国内外机械手在工业和农业中常见的应用方式也做了一番分析。

关键词: 机械手;结构;设计; 应用

ABSTRACT: In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proceing, aembly and other links in the use of the mechanical hand is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In this paper,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iodicals, discues the mechanical hand shoulder, wrist, material and cost and other aspects of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chinery hand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in the common application method is an analysis of the.

Key words:Manipulator; Stru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2

前言

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引导工业自动化向一个新的领域过渡.机械手作为一种自动执行设备,能模仿人手和手臂的某些动作功能, 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进行装配操作.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提出一种可用于搬运、自动装配等任务的小型机械手, 并通过控制系统调试, 验证此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一、机械手的结构与设计

(一)机械手总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机械手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底座、转座、大臂、小臂和手抓等部分组成.考虑到机械手的作用范围及其功效, 采用转动关节, 设定4个自由度, 为转座转动关节( 腰关节)、大臂关节( 肩关节)、小臂关节( 肘关节) 和手抓关节( 腕关节) .考虑到所研究的是小型机械手, 转矩较小, 所以选择电机驱动.虽然, 气压和液压都能提供驱动力矩, 但是, 气压信号的传递速度较慢, 而且空气具有可压缩性, 导致运动速度的稳定性较差, 而液压装置密封困难, 会有一定的漏油, 所以, 综合来看, 电机控制性好, 噪音小, 运行精度高, 适合要求.关节独立驱动, 采用同步带传动, 结构紧凑, 传动准确.控制及驱动电路部分安装在底座, 通过导线连接至大臂、小臂及手腕的驱动电机能, 合理利用空间.。大臂长220mm, 小臂长180mm, 各关节的回转角度范围:

腰关节±90°,

肘关节±45°

肩关节﹣180°~-60°, 腕关节±90°.臂体采用铝合金加工, 质量轻, 强度刚度大, 耐腐蚀.底座采用钢材加工, 质量较大, 在机械手工作期间, 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二).主要部件分析与设计

通过UG建模, 模拟装配, 并通过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 最终设计出机械手的三维模型.下面介绍主要部件的分析设计.。

1.转座及臂体结构设计

机械手转座设计的关键在于, 使其既能够稳定支撑上面的大臂、小臂和手抓,又能够绕关节轴自由转动.考虑到这些因素, 转座结构设计, 其主体由支撑板及固连在其上的空心转轴组成.支撑板作为平台, 支撑上面的大小臂及驱动电机, 电机通信导线通过转座中心的空心转轴与底座的控制系统连接.空心转轴为台 3 阶轴, 与底座轴承座配合实现腰关节的转动.转座材料为硬铝, 有一定刚度和强度, 自重轻.大小臂的设计主要考虑实际应用, 在满足应用条件下尽量减轻自重.大臂主要是有两片硬铝板搭建而成, 为增加其刚度, 用一U型铝板将两片铝板连接, 在大臂的臂端安装有轴承使其顺利转动.小臂为铝制薄壁圆筒状结构, 薄壁圆筒两端分别有端盖,里面安装有一个小步进电机, 从腕部输出以驱动手腕转动, 圆筒肘关节附近开有小孔, 方便小电机导线通过.手抓为末端执行机构, 独立结构, 完成不同任务可以更换不同的执行机构.2.电机的选型

上面研究了机械手的结构原理, 要使机械手完成指定任务, 则需驱动其运动, 使其按照任务要求执行控制程序, 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对机械手的综合分析, 采用电机提供驱动力矩, 下面介绍选型.步进电机的技术参数主要有相数、步距角、保持转矩和额定电流等, 根据需要, 在初步选型时, 主要考虑保持转矩, 以确保机械手能够正常运动.在整个系统中, 需要克服驱动机构的摩擦转矩、负载转矩以及负载惯量启动转矩.由于各关节传动都有轴承支撑, 相对于负载转矩及负载惯量启动转矩, 摩擦转矩要小得多, 所以忽略克服摩擦所需要的转矩.对于腰关节和腕关节, 驱动转矩只克服负载惯量启动转矩,对于肩关节和肘关节驱动, 驱动力矩要克服负载转矩和负载惯量的启动转矩.根据转矩公式可以估算出相应的转矩.最终选取腰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电机型号分别为42HS0

2、57HS0

9、57HS04 和28HS02, 这些电机都是两相四线或八线, 不能像直流电机那样在常规状态进行控制, 需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驱动器, 电机型号确定后, 厂家会给出相应的驱动器型号, 可以直接选用.3.关节传动方式分析与设计

通常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 由于肘关节驱动力矩需要远距离传输, 不适合齿轮传动, 而链传动又有噪声大等缺点, 所以选用同步齿型带传动.同步齿型带传动是通过带齿与轮齿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 与摩擦型带传动相比, 同步带传动兼有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一些特点.传动比准确, 啮合传动, 工作时无滑动;传动效率高, 高于98%, 节能效果明显; 不需依靠摩擦传动, 预紧张力小, 对轴和轴承的作用力小, 带轮直径小, 所占空间小,

4 重量轻, 结构紧凑, 传动平稳,动态特性良好, 能吸振, 噪音小.肩关节和肘关节传动结构:驱动电机和机械臂分别置于转座中心两旁, 利于转座受力的平衡, 结构稳定.肩关节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装有同步带轮, 大臂末端安装有相同齿型的带轮, 通过同步带将驱动力矩传至肩关节, 从而带动大臂运动, 传动比为3:1, 腰关节的传动方式及传动比和肩关节相同.肘关节驱动电机安装在转座上, 以减少大臂的负载, 电机输出轴上装有同步带轮, 通过同步带将驱动力矩传至肩关节处的中间带轮, 中间带轮带动肘关节转动, 从而驱动小臂运动, 传动比为3:1.(三).小结

以机器人运动学为基础的小型机械手, 结构可靠, 传动紧凑, 运行平稳高效.通过抓取实验验证, 机械手能够按照设定程序执行任务, 能够较为精准地抓取并移动小物块.而且, 机械手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能部分代替人工作业,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机械手的应用

(一) 机械手在工业上的应用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 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 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我国机械手常用于完成的工作有: 注塑工业中从模具中快速抓取制品并将制品传诵到下一个生产工序;机械手加工行业中用于取料、送料;浇铸行业中用于提取高温熔液等等。机械手在自动化车间中用来运送物料,从事焊接、喷漆、装配等工艺操作,可将操作工人从繁重、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在高温、危险、有害的作业环境(放射性、有毒气体、粉尘、易燃、易爆、强噪声等)中, 可用机械手代替人的部分操作 。其中铸造、锻造、冲压、切削加工、喷漆、装配等各种工艺已经广泛应用。

(二) 机械手在农业上的应用

1.荔枝采摘机械手果实识别与定位技术的运用。2.苹果被动抓取柔性机械手的运用

5 (三).结语

以机器人运动学为基础的小型机械手, 结构可靠, 传动紧凑, 运行平稳高效.通过抓取实验验证, 机械手能够按照设定程序执行任务, 能够较为精准地抓取并移动小物块.而且, 机械手成本低廉, 操作简便, 能部分代替人工作业,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JohnJ.Craig.机器人学导论[ M] .贠 超,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安江波,孙昌将, 凌华.机械手结构设计与研究[ 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 2) :91- 95.[3] 方传青,尹丽娟.仿真设计(ADAMS)在农业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 2) :20-22.[4] 吴振彪.工业机器人.2版[ 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 李发海,王岩.电机与拖动基础[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熊根良,胡泓, 张春慨.同步带传动机械手的建模与振动控制研究[J].机械传动,2006, (6) :58- 60.[7] 席思文,李伟光, 罗玮韬,等.一种搬运机械手的运动学仿真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9, (2) :22- 24.[8] 章军.六关节三指苹果抓取机械手的自适应柔性分析 [ J].农业工程学报, 2010(1): 141- 144.[9] 王金政, 薛晓敏, 路超.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 J].山东农业科学,2010(6): 117- 119.[10] 李允文.工业机械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1] 张建民.工业机械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2] 黄纯颖、于晓红、唐进元等编著,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1 ~238 [13] 龚振帮,《机器人机械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14]刘惟信 机械最优化设计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15]王孙.关节式机械手本体及控制系统设计.西安交大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CN44-1259/TH.[16]左建民.液压与气压传动[TH].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7]Wei Zhan.Robust designof motor PWMcontrol using modeling andsimulation[ J] .Lecture Notesin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09,(14) :439- 449.[18] 单以才.机器人机械操作臂的模块化设计及其控制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2003, (3).[19] 濮良贵, 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20] 杨延力.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第20篇: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11

指导老师:课 程 设 计韦 雄 丁 土木(4)班 乐 旭 东

三明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6月

20110961447

设计内容

一、工程概况

某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的商场,地上6层、地下2层(地下1层为商场营业层、地下2层为停车场);基础为东西长72m、南北宽52m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11.0m,地面标高为-1.0m。其基坑底部边沿设置距离基础1.5m的工作面;基坑周围为硬化施工场地,基坑南侧距施工围墙30m,并设大门通往外侧公路,基坑其它三面距离施工围墙均为10m,属于二级基坑。由于基坑周围场地受限,故垂直设置混凝土灌注桩做排桩支护,并在一定深度设置一层锚杆。 根据该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的有关资料:

1、地表层有(1.8)m厚杂填土,测得重度19kN/m3,内摩擦角为5°,粘聚力为C=5kPa;

2、地表层土以下则均为粉质粘土,测得其天然重度为19kN/m3,内摩擦角为18°,粘聚力为C=13kPa,塑限含水量为16%,孔隙比为0.75。

3、不考虑地下水,地面考虑18kN/m2均布荷载。

(建筑基坑、地质水文等条件――参见任务书)

二、设计依据: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1、排桩与锚杆的布置与构造

钢筋混凝土排桩(灌注桩):截面直径800mm,混凝土强度等C30,平面轴线位于钻孔灌注桩中心处,桩顶设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为800mm,冠梁高度为500mm,间隔距离800mm;

锚杆:设置位置(支点高度标高-3.8m、倾斜角度20°、锚杆钻孔直径150mm、锚杆类型为钢绞线

灌浆材料指标)。

1×7,d=15.2mm)、锚头节点构造(钢锚梁、锚具)、钢拉杆(自由段隔离、支架、锚固体

5. 基坑排水

地面硬化后工地环境能大大改善,有利于工地安全文明生产,常规地面硬化的过程:场地平整—场地夯实—铺垫碎石垫层—浇筑混凝土地面。

为保证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主体施工期间的安全正常进行,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在基坑顶部设置挡水墙,采用灰砂砖及水泥砂浆砌,挡水墙距离基坑边缘1.5mm;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以及时排出因大气降水造成的积水,排水沟布置在拟建建筑基坑边净距0.5m处,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为0.4m,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5m,底部采用100厚人工拌制混凝土,两侧为180厚砖砌侧壁,并在内侧及底部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抹灰。

6. 基坑监测

⑴.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施工时为保证数据准确及时,施工单位同步进行监测。施工时监测基坑的竖向位移和倾斜。监测频率为1次/2d,但遇突发较大沉降量时,应加密观测。按照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报警要求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计、勘察等相关单位,在出具处理意见之前,不允许施工。

⑵.为保证基坑安全,及时掌握基坑稳定及土方开挖后对周边的影响情况,基坑支护需进行信息化施工,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不、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在基坑南、北边各布置4个监测点,在基坑东、西边各布置3个监测点,通视条件良好。

⑶.基坑监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基坑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锚杆内力。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13米。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在基坑边坡中心处和代表性的部位,每边设3个监测孔。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为20个,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设置在锚头附近。

⑷.检测频率

1)根据土方开挖进度,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至少两次以上。

2)基坑开挖过程中<5.0m时,各观测项目每2天监测一次,深度超过5.0m后各观测项目每1天监测一次;基础底板浇筑后7天内每2天监测一次、7~14天每3天监测一次、14~28天每5天监测一次、>28天后每10天监测一次;基坑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一个月检测2~3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基坑回填后中止。

3)特殊天气及施工条件下(如暴雨)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变形速率异常期间加大监测频率。

⑸.监测报警,

在基坑监测过程中,无论监测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

桩锚部分:

1)支护结构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沉降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沉降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⑹.监测结果

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通报监测结果。必要时需向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供全部有关数据。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结构设计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