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2 07:47:47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震勘探发展史

地震勘探发展史

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叫作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起始于19世纪中叶

1845年,R.马利特曾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测量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1913年前后R.费森登发明反射法地震勘探。 1921年,J.C.卡彻将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实际应用。

1930年,通过反射法地震勘探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3个油田。从此,反射法进入了工业应用的阶段。

20世纪早期德国L.明特罗普发现折射法地震勘探。

20世纪30年代,苏联Г。А。甘布尔采夫等吸收了反射法的记录技术,对折射法作了相应的改进。

20世纪50~60年代,反射法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从而可选用不同因素进行多次回放,提高了记录质量。

20世纪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形成了以高速数字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记录、多次覆盖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相互结合的完整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了记录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岩性和岩石孔隙所含流体成分。 我国的地震勘探发展

1955年,我国煤炭工业上开始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并在华东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地震勘探队伍。

197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研制成功MD-1型半导体磁带记录地震仪,这是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制造的煤田地震勘探仪器,并在国内煤田地震队中推广应用。

1979年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MDS-1型数字地震仪,对数字地震勘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4~1985年,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煤田地震勘探队伍开始从国外引进21套以DFS-V和SN338为主的数字地震仪,同时引进了以IBM-4381为主机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

1978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在伊敏河矿区开展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前提性研究。

1989年、1993年山东煤田物探队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利用小型数字地震仪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

1994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联合开展的“煤矿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研究项目,在安徽淮南矿务局谢桥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首次在采区地质勘探中查明了落差大于5m以上的断层(参见图2),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煤炭网《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发展》

推荐第2篇:地震勘探仪器课报告

进入大学已经快三年了,但只有在大三这一学年你我才真正接触了核心的专业知识。以前只知道我所学的专业就是找石油的,然而如何去找,原理是什么,需要用什么等,却很茫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专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同时也发现自己还有好多知识面很空白。如果说《地震勘探原理》给予我理论,那么《地震勘探仪器》就是我的工具,其实,我还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实践与经验。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简要阐述下我学到了什么,以及从中得到的思考。

石油对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处处与之打交道,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石油的影子。总而言之,我们人类社会、文明、科技等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与石油的贡献。可是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都只是接触到石油的副产品,连加油站里的汽油和柴油我们都很少真正见过,甚至小时候家里所用的煤油和修路所用的沥青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我们还没有见过石油的真正面。这也是我学习地震勘探专业以来一大缺憾。石油的重要性已经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不争事实,我很幸运自己正在学习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个专业,对石油的认识也在一步一步地加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与之见面!

本学期学习王老师讲授的《地震勘探仪器》课,我从中初步了解了勘探仪器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主要构造和实

际应用等。

地震勘探仪器主要有震源、检波器和地震仪三部分组成,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震勘探方法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仪器在逐渐完善和提高。震源主要为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前者主要用于陆上勘探,后者主要为空气枪,用于海洋勘探。检波器主要原理是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分为陆上、沼泽和海洋检波器;从工作原理分为动圈式、压电式和数字检波器;按输出信号所追踪的物理量分为速度、加速度和压力检波器。地震仪经历了六代的发展,从传统的模拟光电记录地震仪发展到了现代新一代数字地震仪,具有传感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和定位GPS等特点。

由于石油勘探观测研究的介质和对象为岩层,因此地震勘探仪器主要观测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方式。震源产生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的分界面会发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被高灵敏度的检波器所接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地震仪中,通过地震勘探原理的各种方法和处理软件的处理和解释,重塑地下构造,寻找油气圈闭。

现在随着地震勘探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其应用领域已经涉及到了石油地震勘探、煤炭地震勘探和工程地震勘探,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寻找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在工程建设方面也起到了

重要作用,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建设。

这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是并不代表该课程不重要。在学习了这门课后,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同时对《地震勘探原理》课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许多例子讲述了仪器的各种应用,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如测量锚杆的长度,检测大堤蚁洞。在工程方面,地震勘探原理的应用时间还不长,还有好多问题需要新方法解决;但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缺点,偷工减料,不顾工程的安危,想从中牟取利益,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和无影工程。因此,在今后我们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快仪器科技的发展,为社会服务。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只有从多方面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石油行业上,我国的处理和解释软件大部分都要依赖与国外,同时我国在勘探仪器、测井仪器和海洋勘探仪器等方面都有所缺乏,甚至有些技术被外国所垄断,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在此,非常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辛勤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我们知识,也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衷心祝愿老师的课程教学越办越好!

推荐第3篇: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或SEGD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1、h=1/2vt,时间t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的信息。如何消除?-----动校正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4、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时如何消除干扰?

5、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

6、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

7、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问题

8、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

9、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

10、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 总论

1波的种类

时距曲线

地震波的种类: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面波和勒夫波)

1、纵波(P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

2、横波(S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的特征

(1)时间域(空间域): 周期:质点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频率:质点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峰:最大的正位移。 波谷: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

波数:波长的倒数。

(2)频率域: 波形特征可以转换成频谱特征——完全等价——傅氏变换———将时间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域的振幅谱和相位谱(通称为频谱)

激发地震波——某时刻刚刚振动的点组成的曲面——波前面(波前)

停止振动的的点组成的曲面叫波尾

射线——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 射线与波前垂直

费马定理

波传播——费时最少——最佳路径——垂直于波前面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折射波的形成

v2v1 ic时,透射角等于900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 i折射波盲区

大地滤波作用大地不是完全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从而对震源激发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作用,由粘弹性理论证明:吸收系数与频率成正比还与地层的物质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一般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更大。 波阻抗是速度与密度的乘积

岩石的弹性性质决定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弹性~塑性

物质的弹性性质可用几个弹性模量或常量来描述。它们

1 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影响速度的因素: 孔隙度、岩石的埋藏深度、变质、脱水、相变等等。

几何地震学

就是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前面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时距曲面,而在一条测线上观测到的时距关系则构成一条曲线,成称时距曲线。

利用地震波的走时特征获得地质构造信息的学科称为几何地震学

反射波时距曲线

正常时差只与炮检距有关。

共深度点叠加前,必须先做动校正

多次波:地震波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时,除产生一次反射外,还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反射波

多次波的类型:全程多次反射波、短程多次反射波、微曲多次反射波、虚反射。

只有在反射系数较大的反射界面产生的多次反射,才能够形成较强的多次波

这样的界面有:基岩面、不整合面、火成岩面、低速带底界面、海水面和海底面等。相同t0时间的多次波时距曲线比一次波时距曲线陡-----深层速度比浅层速度高。因此多次波的正常时差比一次波大。

绕射波时距曲线

地层中,当存在断层、直立地层的棱角、地层尖灭点等不连续点时,可以产生绕射现象。(狭义绕射)惠更斯原理:每个点都可以看成新的绕射源,地面上某点观测到的反射波是所有绕射的叠合。(广义绕射) 2地震观测仪器

主要有震源、检波器、地震仪器三部分组成。

一、震源:是激发介质振动的能源。可分为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

炸药震源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激发的地震子波强度高、频带宽),是一种理想震源。

非炸药震源:落重法震源、可控震源、气枪、电火花等。

二、检波器 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地面振动的地震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际上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

三、地震仪器

地震仪器通常由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器、多路采样开关、增益控制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格式编排器、磁带机、回放系统组成。

地震探测的反射波方法

地下介质层与层之间的界面一般为波阻抗界面,在这些界面上都能形成反射波。在地表观测这些反射波,并根据它们的特征来推断界面的深度和介质的物理性质,这就是地震探测的反射波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资源勘探和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的一种主要方法。

包括三个步骤:采集、处理、解释

一、地震资料采集

1、测线布置与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为完成一条剖面所采用的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时距平面法和综合平面法

多次叠加观测系统的原理

有效波:能用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波。

干扰波:就是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

干扰波是相对的,如:反射波法中的反射波是有效波,折射波是干扰波,而折射波法中的反射波就是干扰波,而折射波是有效波

规则干扰波:有一定频率和视速度的非随机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工业电干扰、多次波等。无规则干扰波:无一定频率和视速度的干扰波,又叫随机干扰波

地震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利用波的传播方向不同而压制干扰的一种方法。所谓组合,指的是以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的输入或者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震源。前者叫组合检波,后者叫组合激发。由于某些干扰是随机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组合迭加后互相抵消,而有效波是相关的,组合得到加强

组合法可以压制面波、浅层折射波、直达波、声波等规则干扰波。

二、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

(一)预处理

数据处理之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数据选排(解编)、不正常道剔除、抽道集,增益恢复、初至切除等。

选排与道数和叠加次数有关,选排就是把每个共反射点道集挑选出来。

(二)实质性处理

包括:滤波、反褶积、静校正、动校正、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等。

1、提高信噪比的数字滤波处理

信噪比:信号和噪声的比值。 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技术之一是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之间频率和视速度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分别称为频率滤波和视速度滤波。

反滤波的作用主要是压缩地震反射子波的长度,提高反射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能力,并进一步估计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另外,它还可以消除周期鸣震和多次波等干扰波

大地滤波使得震源信号“模糊化”了,降低了地层间的纵向分辨率。因此需要把地震子波压缩为原来的震源脉冲的形状,形成理想的地震记录(反射系数序列)。这一过程就是反滤波或反褶积。

静校正

地震勘探基本理论的前提:地面为水平面,近地表介质是均匀的。但实际上表层因素与假设条件往往不一致,例如:存在地形起伏,炮点和观测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低、降速带的厚度变化和速度的横向变化等。这时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是一条畸变了的曲线,影响处理的精度,因此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静校正 静校正一般分为基准面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基准面静校正:利用野外实测的表层资料直接进行的静校正。 动校正

于一个共反射点道集来说,每一道的炮检距不同引起的正常时差必须在迭加之前把它从观测走时中减去,剩下的与t0共反射点的深度有关

动校正后的记录道相当于自激自收的记录道。这样各道叠加时就可以实现同相

2 叠加

正确的速度参数的提取是获得高质量水平叠加剖面的基础

(1)层速度一般地,地下介质是由若干个基本平行的地层构成,此时,将每一个地层看作为一种均匀介质

(2)平均速度

在水平介质中,取垂直于层理的射线长度与该长度内波传播时间之比为平均速度

(3)均方根速度

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

与平均速度的差别:考虑了不均匀介质的情况,适应范围更大

(4)叠加速度

(5)射线速度

定义: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某一条射线传播时,它传播的总路径与总时间之比就是射线速度。注意:射线路径不同,射线速度也不同,因此射线速度无法用等效层来讨论。它不但考虑了射线的“弯折”效应,而且考虑了介质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是一种比较精确的速度,实际中很难计算。

(二)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1)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为零时的射线速度即为平均速度。(2)均方根速度是构成等效均匀层的最佳射线速度。即在诸多的射线速度中,等于均方根速度的那一个正是按最佳估计理论得出的最佳等效值。(3)均方根速度总是大于平均速度。(4)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不十分大时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三)层速度的计算

层速度是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的,是地震反演的主要目标。在速度分析中,得到的速度是叠加速度,对于层状介质此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我们可以利用笛克斯(DIX)公式将之转换为层速度。

(四 )速度分析

速度分析的目的是为水平叠加处理提供速度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叠加剖面。速度谱和速度扫描是目前进行速度分析常用的方法

在时间剖面上,一般地,强波的出现代表地下反射界面的存在,强波同相轴形态则和反射界面的起伏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地下界面形态,为下一步的地质解释做好准备

叠后偏移

前面做水平叠加时,我们假定界面是水平的,但是实际上,反射界面常常是倾斜或弯曲的,比如地层的褶皱,结晶基底的起伏等

叠后偏移

这时我们就需要把畸变后的反射同相轴“恢复”到正确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真实的地质剖面,供地质解释。这个过程在地震中称为叠后偏移

多次覆盖(Multifold):即对地下同一反射点,进行重复多次观测(Multi Observe)(多次采集Multi sample),目的是突出反射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

共反射点多次叠加原理

它是利用有效波(Signal)(一次反射波)和干扰波(Noise)(多次反射波)经正常时差校正(Normal Moveout Correction)后,存在着剩余时差(Residual Moveout)的差异,来突出(Strenghten)有效波(一次反射波),压制干扰波(Suppre Noise)(多次波),提高资料信噪比

对多次波的叠加,相当于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波的不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相互抵消,压制了多次波

• 一次反射波(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为0 ,波形对齐,同相叠加,振幅增强。 • 多次波(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不为0,波形对不齐,不同相叠加,振幅减弱。

倾斜界面一次反射波的叠加效应

1.不存在一个共反射点(只有一个共中心点) 剩余时差:为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与具有相同t0时间的水平界面的反射波t 之差。

• 共反射点叠加法,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压制随机干扰,且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优于组合法。压制随机干扰的原理与组合法相同。利用的是叠加的统计效应。

• 叠加效果好坏,关健是动校正量求得是否准确(动校正速度是否准确)。Δtn=x2/(2.t0.v2) • 1.速度准确→求出的动校正量准确→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为0→叠加为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增强。 • 2.速度偏大→求出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校正不足) →剩余时差大于0→叠加为不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减弱。

• 3.速度偏小→求出的动校正量偏大→动校正后(校正过量) →剩余时差小于0→叠加为不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减弱。

• 如果速度=多次波多速度,将使多次波不是受到压制而是增强了

为使倾斜反射层的反射波能有好的叠加效果,在水平处理中首先用速度谱方法获得每个反射波的“叠加速度”。 叠加速度是一个能使道集内的倾斜层反射波有最佳叠加效果的速度(它不会等于倾斜层上部的均匀覆盖介质的速度,应比此速度大)。

用叠加速度,再用水平层动校正公式计算动校正量,正好把道集内的倾斜层反射波同相轴校成水平直线。获得最好的叠加果。

三、地震解释

在油气田的地震勘探中,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处理后的各种地震剖面(一般是水平叠加剖面或偏移剖面),结合地质、钻探、测井及其它物探资料,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和地质规律,把地震剖面变为地质剖面,进

3 一步研究区域的构造发展史、盆地的发育演化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作出油气资源评价,在有利的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上提供钻探井位。

反射地震剖面主要蕴含着运动学信息和动力学信息。 运动学信息主要指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和速度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方向,人们称此为常规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它主要用于寻找圈闭油气藏 地震资料的解释包括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

1、波的对比: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上的有效波的过程。

对比的四个标志:(1)同相性:把每道上同相位的点连接起来就是同相轴

时间剖面上属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具有同相性

(2)振幅突出度

经过各种方法处理后,有效波的能量应该比干扰背景强,应有一振幅极大值存在

(3)波形特征

当激发条件一定时,对同一反射波来说,在传播路径和介质性质差别不大时,波形相对稳定,包括频率成分、相位数目、包络的形状、各极值的振幅比都应该相似

4)时差特点

时差是运动学方面的特征,即在追踪某一波时,应满足视速度合理的条件

通过以上对比,就可以把地下同一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识别出来。

2、进行地质剖面的地质解释

根据钻井资料和各种地层的反射波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推断地震剖面上各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以及分析地震剖面上所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构造现象,如:断层、地层尖灭、不整合、古潜山等 断裂的识别标志:(1)特征波或波组被错断。是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最主要表现形式。(2)特征波或波组的突然消失甚至整个断层下盘出现空白现象,是区域性大断裂的反映

(3)绕射波的出现。绕射波是在断层棱角上形成的

3、绘制构造图

构造解释工作通常包括剖面解释、平面解释、连井解释三个环节。

一个未经钻探的地区,解释工作只能从剖面解释开始,经过平面解释,达到提供钻井井位的目的。钻探工作开始后,解释工作就应以钻探井位位出发点,利用井孔资料,控制和指导工区的剖面和平面解释。这时,解释工作的精度将比前阶段提高。

(二)、地震地层岩性解释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通常可分为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岩性学。

地震地层学是根据地震剖面总的地震特征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 其主要工作可分为:地震层序分析、地震震相分析和解释等工作。

地震岩性学是把研究重点放在单个的反射层或一个小的反射层组上。采用各种地震技术(如各种特殊处理),提取各种地震参数(如振幅、速度、频率等),并紧密结合地质、钻井资料,研究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孔隙中的流体性质等

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岩性与烃类信息,主要是利用速度资料和振幅、频率等动力学信息。—用速度信息可估算砂岩含量,求取泊松比等弹性参数;—用振幅信息等,可以直接预测油气,被称为亮点技术;—振幅分析技术可用来确定储集层层厚度、预测岩性体等

标准层

地震界面的性质取决于岩层的岩性,如果岩性差异明显、横向稳定,则地震界面的横向连续性好,可以大面积连续追踪,并且与地质界面吻合,这样的岩层被称为标准层

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 而言,若小于1-2%,可能反射波太弱,难以被检测到;若反射系数大于10-15%,一方面会阻碍地震波的上、下传播,产生

屏蔽现象 ,还会产生多次反射而造成地震记录和剖面中的假象。 沉积岩波速的一般规律

主要表现为:成层性

递增性

方向性

分区性

古老的岩石波速相对较高;

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随构造作用力的增强的增大。因而,强烈褶皱区经常观测到波速增

大。但在隆起构造顶部则可能波速减低

几类岩石的波速分布规律是:火成岩波速最大,变化范围较小;变质岩次之;沉积岩的波速最低,变化范围最大

推荐第4篇: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论文提要

根据近三年对地震勘探的学习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总结出对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础任务是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所以对地震法的野外工作必须要十分重视。

野外工作方法,因各探区具体条件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别。本论文就是介绍不同的野外环境所使用得不同勘探方法。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包括:勘探前期的测量工作、勘探中的钻井工作、各种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地震波的接收。二维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地震测线部署、地震勘探设计。三维勘探的运用和与二维的区别包括:三维勘探与二维的区别、高精度三维勘探的运用、地震数据野外采集、地震数据室内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

正文

一、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那么人工地震为什么能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呢?我们知道,当投一块石头到平静的水池里,平静的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了\"水波\"。\"水波\"传到水池边或遇到障碍物时还会返回来,发生所谓的\"波的反射\"。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此十分类似,在地面上某点打井放炮后,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地震波遇到地层(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的分界面时,通常会发生反射;同时另一部分地震波还会继续向下传播,碰到相似的地层界面后还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即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继续向下传播。与此同时,地面上精密的仪器把来自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的时刻和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再用别的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最后就可得到地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了。

1、勘探前期的测量工作

工程内容:测量是指将勘探部署图上点、线、网按要求运用测量的方法放样到实地,为地震勘探施工、资料处理、资料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及图件等。

工程目的:为后续工序施工及成果图指明确切位置 测量分类:分常规测量、实时差分测量二种方法

1 计量单位:km

2、勘探中的钻井工作

工程内容:钻井是指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炮点上依据施工设计的井深、井数的要求,使用钻机设备所进行的钻进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做的辅助工作等。

工程目的:把炸药放到地下一定深度。

钻机分类:使用的钻机主要有车装风钻、车装水钻和人抬钻等。 计量单位:口

3、各种激发地震波的方法 (1)炸药

工程内容:炸药激发是指使用炸药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爆炸点上,按施工设计要求产生地震波的工作过程。 工程目的:产生地震波 计量单位:炮 (2)空气枪

工程内容:气枪是指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炮点上,使用气枪设备所进行的多次产生地震波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做的辅助工作等

工程目的:产生地震波。

气枪分类:分浅水气枪、泥枪、深水气枪、陆地气枪四种。目前主要用水上气枪 计量单位:炮次

(3)可控震源

工程内容:可控震源是指在地震测量布设的炮点上,使用可控震源设备(震源车等)所进行的连续产生地震波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做的辅助工作等

工程目的:产生地震波。 使用范围:只有陆地用可控震源 计量单位:炮

4、地震波的接收

(1)工程内容:排列收放是指放线工把电缆、检波器、采集站、电源站、交叉站、电瓶等按施工设计要求摆放和埋置在检波点位上,以及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排列收集倒运、故障查处、专项工具维修、保养等辅助作业的过程。 工程目的:接收地震波

分类:采集站分有线遥测与无线遥测;小线分单个与串;检波器分陆上,水上与沼泽等。 计量单位:道

(2)工程内容:数据采集是指按设计要求,监视外线排列质量,控制激发,将地震信号记录在地震勘探专用磁盘上,以及为配合该项工作所需的专用工具检验、维修和其它辅助作业等。 工程目的:记录地震波

2 分类:分有线遥测仪器与无线遥测仪器 计量单位:炮

二、二维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

(一)地震勘探阶段划分

地震勘探与其他勘探工作一样,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划分为不同的勘探阶段。每个阶段的勘探任务不同,地震测线部署及测线网密度也不尽相同。地震勘探通常分为普查、详查、细测(精查)三个阶段。

1、普查阶段

普查分为路线普查和面积普查两种。

(1)路线普查阶段。路线普查也叫做大剖面普查或区域普查。该阶段,一般是在地工作量很少或未做地震工作的大区域范围内进行,以了解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工作完成后,结合钻井及其他资料完成如下一些地质任务:

1)基本搞清基岩起伏特征及性质,查明沉积岩的总厚度。 2)基本搞清大断裂带分布,划分沉积剖面和盆地边界。

3)查明大的构造形态,大致圈定有含油、气远景地带,提供参数井位。

(2)面积普查阶段。面积普查一般是在路线普查所发现的含油、气有利地带的构造上进行。它应完成的地质任务是:

1)证实构造的存在,查明大的局部构造。

2)划分和寻找二级构造带和古潜山,搞清构造的基本形态、主断裂分布规律。 3)研究地层分布规律和沉积特点,并预测生、储油条件。 4)选出有利的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造圈闭,提供预探井位。

2、详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早期油、气资源预测的有利地区进行地震工作。要求完成以下一些地质任务(与其他工作配合):

(1)一步查明二级构造带的形态、空间分布特征、高点位置、构造发育史及周遍的关系。

(2)搞清断层分布规律及其大小。

(3)结合资料,利用各种地震信息见就查明生储油目的层的分布、厚度变化及上下地层的关系,指出有利地震带。

(4)运用特殊处理手段寻找隐蔽型油气藏。

(5)综合评价整个构造带,提出有利的断块、古潜山或其他构造。 (6)提供详细钻探方位。

3、构造细测阶段

这个阶段是为配合油田开发提供合理的钻井方案而进行的地震工作。要求完成以下一些地址任务。

(1) 一步查明局部构造细节(如断块、构造形态、断层分布)。

3 (2) 定油水边界,计算地质储量。

(3) 供油藏顶面构造图,结合钻井搞清油层的平面分布。

(4) 助其他方法和特殊处理的资料,结合测井、钻井及其他资料,推断油层横向岩性变化及地层尖灭、超覆等情况。

以上三个勘探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比如普查阶段,在有含油气远景地区发现有局部构造显示,可以及时开展详查或细测。以便及时提供钻探井位及时找到油田。

进入详查阶段后也许会发现区域地质构造的某些部位还不大清楚,影响详查任务的完成,这就需要再做普查阶段的工作。

(二)地震测线的部署

地震测线,是指沿地面或海面进行勘探野外工作的线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发点和接收点在一条直线上的称为纵测线,另一种是激发点和接收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称为非纵测线。目前地震工作中非纵测线的使用更为普遍。测线的布置对于了解地下结构关系很大,应充分重视。

1、地震测线布置基本原则

(1) 同阶段的勘探任务,对全区进行整体规划,每条测线的地质任务必须明确,其长度要足以控制构造形态。同时,又要注意节省工作量。

(2) 测线应为直线,因为这样构造资料反映出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可以减少解释的复杂性。目前由于处理方法的改进,为弯曲测线的解释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在复杂地表地形,也可以采用弯曲测线施工,但设计时就应确定。一般讲,凡条件允许时都应该按直线设计施工。

(3) 主测线方向尽量垂直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平行构造走向。目的是更好的反映构造形态,并为绘制构造图提供方便,同时可以减少地震波的复杂性,避免大量异常波出现。不过再设计时,为了特出目的,也可布置少量其他测线。

再设计交点处,尽可能布设公共激发点,利用交点处 t0时间,检查不同测线相同层位反射波的闭合精度。

(4) 测线应尽量通过以有井位,做好连井连片测线,以利于地层对比和全区连片成图。 (5) 应本着先疏后密,先易后难,先主测线后联络测线的原则部署。 (6) 在不影响地质任务的前提下,尽量避开复杂的地表条件。

2、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密度及特殊要求

① 线路普查的测线布置,是以地质测量或其他物探(重力、磁力、电法)资料提供的构造图为依据,从中了解区域构造的初步规律并指导测线部署。测线一般在十几公里至一百公里左右。在垂直区域构造走向的原则下,尽可能穿越较多的构造单元。 ② 面积普查的测线布置,也是依据已作地质、物探工作所提供的构造图来进行的。开始工作一般先是“丰”字型测线,以便使较少的工作量,去证实构造是否闭合。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必须及时整理和分析资料、,必要时,还要改变测线部署。线距以不漏掉局部构造为原则,一般不应大于预测构造长轴的一半。但在构造顶部或断裂破碎带应适当加密测线,并做一定数量的联络测线。

③ 面积详查测线是根据初步查明构造的大小和形态来部署的。线距一般为2~3公里,主测线与联络测线组成有一定面积的方格网。如果地层很陡,应使测线方向与地层走向斜交。对于穹窿型构造或短背斜的面积详查,可以利用径向测线系统,再沿构造周边用少量测线连接起来。

④ 构造细测的测线布置,一般以一个构造或一个构造带为勘探单位。县距几百米到一公里。在短裂多的构造上,为了搞清断层分布和断块形态,需要加密测线。

当构造被断层分为许多块时,则应每个断块分别有封闭测网控制。在研究断层、超覆等异常带时,主测线应尽可能垂直走向,联络测线尽量平行走向,避开异常影响,按断块来布置测线,以便查明断块间的关系和检查平面上断层线连接的正确性。此外还要做连井侧线,用井来控制地震资料解释并查明井与井之间的构造关系。

(三)地震勘探设计

地震勘探设计,是地震勘探的首要工作,应在施工之前作好。设计工作,需要充分调查和分析资料,反复认识,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提出地质上和施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明确要解决的地质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实施。从而正确部署地震测线,合理使用工作量。地震勘探设计分为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三种。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由地质调查处(或勘探公司)负责提出的。通过对某一地区以往重、磁、电、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全面分析,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构造轮廓、地震特征(岩性、厚度、接触关系)及地质条件,以往地震工作的经验教训等,从油气勘探的需要出发,提出总体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工区范围、地址任务、队伍部署、测线布置方案及互相连接的

6 原则性规定、对野外工作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成果图鉴要求。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一般由勘探公司提出。它是对某一地区的二级构造带提出的勘探设计。根据总体设计提出的地质任务,着重分析以往的物探资料,指出要注意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个地震队的工区、地质任务、测线布设、拟订实验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对资料处理及成果提出要求,规定出工、收工、完成资料整理和交出成果报告的期限等。

3、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由地震队的解释组负责提出。应在详细踏勘工区和了解已有资料之后编写。内容包括: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任务,以往的工作经验教训,实验和施工方案,对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以上三种不同形式的地震勘探设计,每一种都要求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三、三维勘探的运用和与二维的区别

1、三维勘探与二维的区别

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和二维地震勘探大体相似,但其工作内容及达到的效果却今非昔比了。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3个步骤组成,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甚至每个步骤就是一个系统,因为这3个步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而且每一步骤均需要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2.高精度三维勘探的运用

要了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二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3、地震数据野外采集

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包括测量、钻浅井孔埋炸药(在使用炸药震源时)、埋检波器、布置电缆线至仪器车几道工序。测量的任务是定好测线及爆炸点和接收点的位置。钻井的任务是准备好可埋下炸药的浅井。埋炸药就是向井中放入炸药,以在爆炸后产生出地

7 震波。地震波遇岩层界面反射回来被检波器接收并传到仪器车,仪器车将检波器传来的信号记录下来,这就获得了用以研究地下油气埋藏情况的地震记录。

4、地震数据室内处理

室内地震数据处理是把采集到的地震信息磁带上的大量数据输入专用电子计算机,按不同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运算,把数据进行归类编排,突出有效的,除去无效和干扰的,最后把经过各种处理的数据进行叠加和偏移,最终得到一份份地震剖面或三维数据体文件

5、地震的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包括运用波动理论和地质知识,综合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作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绘出有关成果图件,对工作区域作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探井位置等。

四、结束语

资料的野外采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采集困难,任务艰巨的工程。震源激发直接影响记录质量。震源激发由

1、激发岩性

2、激发深度

3、激发药量三个激发条件来制约。所以激发震源时要选择好激发条件。激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关于激发深度,以反射波说,要选在潜水面以下,最好是在潜水面以下3—5米的粘土层或泥岩中爆炸。这样可使激发的频谱适中,且由于激发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潜水面又是一个强反射界面,爆炸所激发的能量由于潜水面的强烈反射作用而大部分往下传播,从而增强了有效波的能量,减少了干扰波的能量地震波的激发由检波器完成,检波器要按照本工区制定的施工任务书埋置,要保证检波器与大地良好耦合,检波器埋置不合格也会影响记录质量。我们不仅要获得优质的资料,而且还要遵守《HSE》的相关规定,注重安全、环境和质量。采集资料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指标执行,努力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尽到我们物探人的职责,“精诚伙伴,找油先锋”。

参考文献

《地震勘探基础》

《地震勘探原理》

《物探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推荐第5篇:地震勘探英语[版]

amplitude spectrum 振幅谱 abnormal events:异常同相轴 absorption:吸收作用 acoustic:声学的,声的 alias 假频

anisotropy 各向异性

acoustic impedance声阻抗,波阻抗 acoustic wave:声波,地震波:air gun:空气枪:air wave 空气波

angle of incidence:入射角 apparent velocity:视速度 apparent wavelength:视波长 arrival波至

arrival time:波至时间 attenuation:衰减:

average velocity:平均速度 azimuth方位角

binary gain二进制增益 blind zone:盲区:body waves体波 break波跳

coefficient of anisotropy各向异性系数 coherence: 相干性 coherent:相关的

common-depth-point共深度点

common-depth-point stack共深度点叠加

common-offset gather共偏移距道集 common-offset stack共炮检距叠加(同距叠加)

common-range gather共炮检距道集(选排)

Common reflection point共反射点 compreional wave压缩波 converted wave转换波 critical angle临界角:

critical reflection临界反射 curved path弯曲射线路径 deconvolution反褶积 diffraction绕射

diffraction stack绕射叠加 dispersion扩散,频散 display:显示:

diving waves:弓形射线波:dynamic corrections动校正 elastic弹性的

elastic constants:弹性常数: elastic impedance弹性阻抗 elastic wave弹性波 epicenter震中 event:同相轴 first arrival初至 first break初至波 focus:震源 fold覆盖次数 format数据格式 gather道集

geophone:地震检波器 geophone interval检波距 ground roll地滚波

group interval组合间距 group velocity群速度 guided wave导波 head wave首波

horizontal stacking:水平叠加 impedance:阻抗:incident angle入射角 interval velocity层速度

long-path multiple全程多次反射波low-velocity layer低速层 marker bed.标准层 migration偏移,运移

minimum-phase: 最小相位:multiple:多次波:

multiple coverage多次覆盖

multiplexed format:多路编排格式 mute:切除:

NMO正常时差。

normal incidence法向入射 normal moveout正常时差 offset:炮检距,偏移距,补偿 onset波端

phase velocity相速度 plane wave平面波 Poion\'s ratio:泊松比 porosity:孔隙度

Primary reflection:一次反射

primary wave一次波 Rayleigh wave:瑞雷波 ray parameter射线参数 raypath射线路径 ray tracing:射线追踪 record section记录剖面

reflection coefficient:反射系数:reflection survey反射法勘探 refraction: 折射:

refraction survey折射法勘探 refraction wave折射波

residual normal moveout剩余正常时差

reverse migration逆偏移

R-wave: Rayleigh wave.R-波:瑞雷波。 scattering:散射

secondary wave次波。

seismic discontinuity:地震不连续面 seismic survey:地震勘探 seismogram:震相图

seismograph:地震仪,地震检波器:seismologist地震学家,地震工作者 seismology地震学

shear modulus: See elastic constants.剪切模量:见弹性常数。 shear wave剪切波 shotpoint炮点

shotpoint gap炮点间隙

S/N: Signal-to-noise ratio.S/N: 信噪比。

spherical divergence球面扩散 stack叠加

stacking velocity叠加速度

synthetic seismogram合成地震记录 tangential wave.切向波 transformed wave变换波 trough波谷

velocity analysis:速度分析 velocity filter速度滤波 velocity inversion速度反转 velocity spectrum速度谱 velocity survey:速度测量:wave equation:波动方程:wave form:波形:

wavefront:波阵面

wave impedance:波阻抗

wide-angle reflection:广角反射

Young\'s modulus: See elastic constant.杨氏模量:见弹性常数。 zero-phase:零相位:

forward simulation 正演模拟 seismic inversion 地震反演 Isotropy 各向同性 autocorrelation 自相关 cro correlation互相关 direct wave 直达波

Static correction 静校正 aeolotropy 各向异性 attribute 属性,品质 autocorrelation 自相关

band-pa filter 带通滤波器 bright spot 亮点

common-geophone gather 共检波点道集

common midpoint(CMP) 共中心点 common-shot-gather 共炮点道集 continuation 延拓 convolution 褶积 delay time 延迟时间 dim spot 暗点

frequency domain 频率域 impulse 脉冲

instantaneous phase 瞬时相位 longitudinal wave 纵波

numerical modeling 数值模拟,数值模型

predictive deconvolution 预测反褶积 preliminary waves 初至波

prospecting seismology 勘探地震学 seismic exploration 地震勘探

space-frequency domain 空间-频率域 spatial sampling 空间采样 surface wave 面波

time-distance curve 时距曲线 total reflection 全反射 wavelet 子波

wavenumber 波数

推荐第6篇:《地震勘探原理》专业英语词汇

《地震勘探原理》专业英语词汇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学:Applied Geophysics 地球物理勘探(物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Exploration/Survey 地震勘探:seismic Prospecting 重力勘探:gravity prospecting、gravitational prospecting 电法勘探:electrical prospecting 磁法勘探:magnetic prospecting 地震资料采集: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地震资料处理:seismic data proceing 地震资料解释: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介质:medium (复数media) 地层:stratum(复数strata) 界面:interface/boundary 水平界面:horizontal interface [hori′zontal] 倾斜界面:tilted/angled/slanting/ing interface 倾角:dip angle 波前:wave front 波后:wave rear 波面:wave surface 振动:vibration 波长:wave length、wavelength 周期:period 频率:frequency 速度:velocity 视速度:apparent velocity 地震波:seismic wave 弹性波:elastic wave 直达波:direct wave 反射波:reflection wave 透射波:transmiion wave 折射波:refraction wave 入射角:incident angle 反射角:reflection angle 回折波:diving wave 费马原理:Fermat principle 惠更斯原理:Huygens principle 斯奈尔定律:Snell Law 反射定律:reflection law 震源:source 接收器:receiver 检波器:geophone,detecter 炮点:shot point, source point, SP 接收点:receiver point, RP 炮检距:offset 时距曲线:time-distance curve, T-X curve, hodograph 连续介质:continuous medium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地震剖面:seismic profile ;seismic section 测线:survey line 信号:signal 噪声:noise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干扰波:interference wave 信噪比:S/N(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Signal Noise Ratio) 频谱:frequency spectrum 振幅谱:amplitude spectrum 相位谱:phase spectrum 频谱分析:spectrum analysis / frequency analysis 褶积:convolution 相关:correlation 自相关:autocorrelation ;self correlation ;selfcorrelation 互相关:cro correlation ;mutual correlation 主频:dominant frequency 频宽:bandwidth 采样定理:sampling theorem 采样间隔:sampling interval 采样频率:sampling frequency 假频(混叠、折叠):aliasing [‘eiliəsiŋ] 滤波:filtering 滤波器:filter 低通:lowpa (low pa,low-pa) ; LP 带通:bandpa ; BP 高通:highpa 陷波器:notch filter 观测系统:geometry 复盖次数:fold 共中心点:CMP(common middle point) 共炮点:CSP(common source point) 共接收点:CRP(common receiver point) 三维地震勘探:3D(three dimension) seismic prospecting 空间假频:spatial aliasing 地震测井:well shooting,check shot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检波器组合: geophone array ;geophone grouping ; geophone pattern 线性组合: linear array平均值: mean value 方差: variance 多次反射波:multiples 虚反射:ghost reflection 层间多次波:interbed multiple 全程多次波:simple multiples 层速度:interval velocity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均方根速度:root-mean-square velocity 等效速度:equivalent velocity 叠加速度:stacking velocity 动校正速度:NMO velocity 地震测井:well shooting, check shot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 sonic logging 声波时差:interval transit time, slowne 地震记录seismic record,seismogram 合成地震记录synthetic seismogram 绕射波diffracted wave 分辨率resolution 垂向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 横向分辨率lateral resolution 子波wavelet 最小相位minimum phase 最大相位maximum phase 混合相位mixed phase 零相位zero phase 倾角dip angle 真倾角true dip angle 视倾角apparent dip angle 倾向inclination [inkli neiS n] 走向strike 偏移migration 时间偏移time migration 深度偏移depth migration 叠前偏移prestack migration 叠后偏移poststack migration 三维偏移three dimension migration 二维偏移two dimension migration 回转波reverse branch

推荐第7篇: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原理

1 可控震源

1.1 可控震源使用的信号

地震勘探中的激发源能量既可以用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如:脉冲信号,在此通常指炸药),也可以用低振幅、长信号(如:可控震源)产生。

其实,可控震源重要是依赖长时间的振动激发,得到相对弱的地震信号。 可控震源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激发源是有限带宽的信号。

另外,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只产生需要频带内的信号,而脉冲震源,如:炸药,生产的一部分频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是不予记录的。

图1 时间域与频率域内的脉冲信号与有限带宽信号

炸药爆炸的过程可以用脉冲来表示,即:一个振幅高度集中的信号在非常短的瞬间生成(图1-a),它的频谱中包含了所有的频率成分(图1-b)。对于有限带宽信号而言,它只表示在有限带宽内(图1-c)。在所展示的一个平坦的振幅谱(在图1-d)中只有10~60Hz的频率成分。 在可控震源中使用的信号大多形如图1-d。

1.2 如何生成一个有限带宽的震源信号

如前所示,大多数信号具有有限带宽的特征,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得到如图1-c所示的时域上的信号。但是一般如图1-c所示的振幅,在时域上的信号不能应用于可控震源,可控震源在激发时要求采用均衡振幅、长时间的信号。

为了能够使如图1-c所示的信号用于震源的激发,必须将该信号转化为均衡振幅、长时间的有限带宽信号。

采用频率延迟算子,就可以将短脉冲信号转化为长扫描信号。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将短延迟用于低频、将中等水平的延迟用于中间频率、将长延迟用于高频的处理方法,就会得到一个均匀振幅、视频率从低频逐渐扫到高频结束。这个信号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正弦波,在可控震源中就称之为扫描信号。

图2 由短脉冲生成长扫描信号

在图3中显示了扫描信号的合成过程。各种不同频率成分、具有相同相位的正弦信号迭加后成为图3-a中的信号,经过不同的延迟算子迭加后,成为图3-b中的扫描信号。

将高振幅的短脉冲信号展开成低均匀振幅的长扫描信号后总能量保持不变,因此可控震源只是一个低振幅的激发源,而不是低能量的激发源。

为了使激发信号能够迭加,可控震源必须具备三点功能: 一个扫描信号发生器;

一个向地下发射扫描信号的震源;

一个相关器,将长扫描信号压缩成短反射脉冲 此处:

T表示直达脉冲与反射脉冲间的反射信号旅行时间。 直达脉冲=零时间脉冲=炸药中的时断信号。 反射脉冲等同于炸药激发中的反射信号。

自然,在现实世界里,还有多次反射,因此,如果反射时间小于扫描长度,则检波器拾取的信号将迭加在记录中。

图5 信号的迭加

此处:

(a)道表示从第一个反射界面反射的扫描信号;

(b)道表示从第二个反射界面反射的同一扫描信号;

(c)道表示检波器拾取的信号,第一个反射信号与第二个反射信号的迭加结果; (e)道通过相关器后形成的(d)道,实际上是记录在数据采集系统上。 1.4 震源记录上的脉冲干扰:为什么要相关?

从前面知道,在将扫描信号压缩成类似脉冲信号的过程中,信号的峰值振幅增强了。

事实上,相关器只是由不同延迟算子构成的系统,并不改变输入/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水平。但是,相关器在改变信号的峰值振幅与平均噪音水平的比值方面非常有效。

相关器只是增强了有效信号部分,而噪音水平保持不变。

必须指出:在可控震源应用中,对于给定的扫描信号,增强扫描信号能量要采用增加扫描长度或震源数量的方法。事实上,只有足够长的扫描信号,才能得到足够的下传能量。因此,相关器输出信号峰值振幅的改善与扫描长度有关。 1.5 相关技术

在前面已经谈到可控震源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一个扫描信号发生器和一个相关器,本节中将更仔细地讨论它们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扫描信号发生器

扫描信号发生器是数字扫描信号发生器。生成的信号称之为控制扫描,参考扫描或先导扫描。操作员要选择扫描信号的起始频率、终了频率和扫描长度。

典型的起始频率范围:4 ~ 20Hz 典型的终了频率范围:40 ~ 100Hz 典型的扫描长度范围:8 ~ 20 s 扫描信号的振幅通常是恒定值,频率以线性函数递增。

但是,对于今天配备了新一代控制系统的可控震源而言,允许使用更大的扫描信号库,操作员可以设计任意形式的扫描信号。

相关器

相关器的主要是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中实现接受数据与参考信号互相关的功能。

4 什么是相关

相关的基本思想是比较给定的二个波形的相似程度。 对于给定的二个序列a(t)与b(t),互相关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ab( )=a(t)b(t+dt)

dt是二个序列的时移(滑动时间)参数。

值为步长在时间轴上依次滑过,最终得到互相关函数。当一个波形滑动时,每个波形都试图在对方寻找与自身相同的地方。值的采样点的相乘(a0b0、a1b

1、…,如图7所示)并将每次所得到的结果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序列(c0、c

1、c2…,)。如果固定二个波形中的一个,另外一个以这个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应值进行计算,直到移到记录长度为止。每次在可控震源应用过程中,显然:

• a(k)=检波器接受的信号=采集长度 • b(k)=参考信号=扫描长度

• c(k)=a(k)与b(k)的互相关结果=记录长度= a(k)- b(k)+1个样点

参见下图,在相关处理的过程中,参考信号与检波器信号的相关结果以每个采样率为

这也是为什么记录长度与扫描听时间一样的道理,因为相关结果是在这个记录长度内计算的。当二个波形有完全相同的形态时,互相关函数出现一个大值,反之则表现为一个小值。如果二个波形完全相同,互相关函数则成为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左右对称并在零点处出现最大值。

互相关

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互相关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a)是从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它是各种反射信号的迭加结果。然后用(b)参考信号通过移动与地震道数据(a)进行相关运算。当移到第一个反射界面(c)时,相关结果(e)输出一个脉冲值表示:检测到了一个扫描信号。从(e)中可以看出,与相关前的信号相比,相关显著地改善了检波器信号的信噪比,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没有频率相似的地方,相关结果没有任何显示。因此说相关运算将扫描信号中没有用的频率成分全部滤掉了。

自相关

在图10中给出的是自相关函数的运算。这个结果是从互相关中采用完全相同的二个信号导出来的。 按照相关的运算规则,A点的振幅就是(a)与(b)对应点的相乘累积相加结果。然后滑移参考信号,顺序计算得到B、C、D各点,最终得到自相关函数(6)。

针对(6)的形态,有如下结论:

• 在频率不相同的地方几乎没有相关大值出现;

5 • 一个扫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在远端(A与D点)的值非常小;

如果用(1)与(3)相关,每一个对应的采用点都具有相同的符号,因此每个样点的积都是正值,所以在B点得到了一个非常强的正振幅值。自相关函数在零点的振幅值也代表了扫描信号的能量。作为结论需要指出:相关是检测反射信号的最好的方法。在可控震源应用中,或对于其它的应用,噪音越小越好。要点

可控震源系统描述 可控震源系统包括: 一个扫描信号发生器;

一个向地下发射扫描信号的震源;

一个相关器,将长扫描信号压缩成短反射脉冲; 此处,如果是SERCEL公司生产的可控震源,则: 扫描信号发生器就是DPG;

震源可能是Mertz型号,配备了DSD;

相关器是一个用于检测反射信号(通常是中央控制单元的FTP板);

DPG是扫描信号发生器,将高振幅的短脉冲信号展开成低均匀振幅的长扫描信号后总能量保持不变,因此,可控震源只是一个低振幅的激发源,而不是低能量的激发源。

相关器只增强了有效信号而不改变噪音。

数据经相关处理后峰值振幅的改善与扫描信号的长度有关。

在相关处理过程中,相关的计算是以采样率为时移值,整个时移长度等于记录长度。 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子波的一般特点

图11所示的互相关结果与用炸药震源得到的反射脉冲形态完全一样。 对于震源而言,最好的下传信号就是自相关信号。

反射脉冲等于扫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与大地响应的褶(卷)积。

可控震源的反射基本上是对称的自相关函数,但是受到了大地的小相位滤波特征和震源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扫描信号频率的选择要中和成本与在大地滤波特征下所追求的最大频带宽度等因素。 自相关函数在零点的振幅值也代表了扫描信号的能量。 扫描信号的谱越宽,自相关子波越窄。 频带越窄,边叶水平越高。

扫描的自相关函数的边叶可以通过在扫描信号两边加斜坡(镶边函数)的方法得到改善。 可控震源的输出力

在上述的地质模型框图中,力主要看成一个在瞬间施加在大地表面的脉冲力。假定条件是:近地表下的地层是连续的,并且应力与张力的变化是线性的。

应力是物体某一部分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张力对应于在应力作用下的形变。

弹性波在大地的传播过程中是由应力与张力关系来控制的。如果G(t)代表质点运动垂直分量的脉冲(冲击)力的响应,F(t)代表作用于大地的力,并且作用力的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脉冲,则检波器检测到的信号U(t)可以表示为:

U(t)=F(t)*G(t) 此处,*表示褶积算子。

如果在频率域考虑可控震源系统的工作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时间域的褶积在频率域内就成为纯数学乘法运算。

U ( 2 f ) = F (2 f ) G ( 2 f )

在时间域内的互相关运算等效于频率域内共轭复数的乘法。

F*( 2 f )U ( 2 f ) =F*( 2 f ) F (2 f ) G ( 2 f )= F( 2 f )2 G ( 2 f ) 此处,F*是F的共轭值。

6 F (2 f )2是输出力的能谱。

因此,如果F (2 f )2在给定的飘带内保持恒定,那么大地在给定频带内的脉冲响应可以通过互相关运算得到。

可控震源实际上就是产生频率随时间变化的输出力信号。它的输出振幅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输出力信号可以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如扫描信号,也可以按照一定步长/间隔变化的信号,如伪随机码序列。

如果可控震源的平板与大地的耦合满足这样的假定:耦合状况良好,并且平板各处的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均相等,重锤运动与活塞的相对运动呈线性关系,那么震源的输出力F(t),有时也称地面力GF,可以通过对二个各自安装在平板和重锤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信号,经加权计算得到:

GF = Mm Macc + MBp Bpacc 此处:

Mm:重锤质量(kg)

Macc:重锤加速度,矢量值(m/s2) MBp:平板质量(kg)

Bpacc:平板加速度,矢量值(m/s2)

在实际工作中,震源振动输出力F(t)往往取决于震源本身的特性和对震源的控制。为了使互相关处理过程中尽可能独立于震源本身或控制系统,地震采集数据的互相关是与设定的参考信号P(t)进行的运算。

在频率域,对地震数据的互相关处理可以表示为:

P*( 2 f )U ( 2 f ) =P*( 2 f ) F (2 f ) G ( 2 f )

同样的道理,对于质量控制而言,采用输出力与设定的参考信号进行互相关:P*( 2 f ) F (2 f ) 此处P*(2f)是P(2f)的共轭复数。 注意:

互相关噪音和主峰值与第一旁瓣的比值(译注:实际上是清晰度的概念)取决于所采用的扫描信号的函数关系、频带宽度、扫描长度。

互相关子波对称于零时间线,峰值振幅的大小取决于输出力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似性。 评价相关子波的对称性有三个基本原则:

1.子波峰值振幅在零时间线的位置,取决于参考信号与输出力信号启动的同步精度;

2.正、负边峰值振幅的相对水平,通常应该对称,否则就意味着参考信号与输出力信号间有相位误差的存在;

3.(沿时间轴)正、负方向的相关噪音相对水平,负方向的振幅高,则意味着输出力信号中含有谐波成分;

上述评价原则当然是以参考信号与输出力信号完全一致为先决条件的。(全文结束)

9

推荐第8篇:地质野外勘探实习报告

京西地区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实习成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年 月

第一章序言

在北京一下子从寒冬飞跃到酷暑的五月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冒着似火的骄阳和炽热的天气,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在大巴车上左顾右盼的。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第一次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同时,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等。

本次野外路线观察时间为4天,野外5条路线,安排如下: 5月18日: 路线3——延庆燕山天池西段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路线;

5月19日:路线5——昌平十三陵水库—三合庄村岩性、构造观察路线;

5月25日:路线4——延庆燕山东段地层、构造观察路线; 5月26日:路线1——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及第四系冲积物观察路线,

路线2——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

而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认识地质作用(外力、内力地质作用)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观察,认识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产物,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岩石;并且,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①对典型的 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③使用地形图等进行野外定点,④罗盘的使用方法,⑤标本的采集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地质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所以说,我还会加倍努力学习的。

图1-1

图1-2 第二章地层

北京山区外露的基岩,包括从新生代到太古代的绝大部分岩层和不同时期的火成岩,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一太古界

太古界的岩层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二元古界

太古界和与元古界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约占全市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元古界下分三个系,发育完全,共分12 个组26 个段,基本上可与蓟县标准剖面进行对比.在该地层中,我们仅仅在延庆燕山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与岩石砂岩。下面我就分别介绍它们。

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属浅海相沉积岩类),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330o∠52o。泥晶—微晶结构,由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组成,局部可见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如图2-1 所示)。

图2-1

在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延庆燕山中观察到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而为了对波痕进行定量研究,需要了解各种波痕要素: 波长L——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L/H——波长与波高的比值,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不对称度RSI= 1 2 l /l ——缓坡水平投影( 1 l )与陡坡水平投影距离( 2 l )的比值,表示波痕的不对称度。其中,波痕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和干涉波痕。在本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干涉波痕,如图2-2.干涉波痕,可成菱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

图2-2

在燕山,我们也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岩石砂岩(属滨海相沉积岩)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215°∠45°。沙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粒状石英组成,硅质胶结,局部可见海相指相矿物——海绿石。此外,元古界还有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只是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相关的地层,故在此就不作太多的叙述。

三、古生界

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山区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在此地层中,我们看到了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鱼子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

(一) 寒武系

寒武系分为上、中、下三统。下面具体介绍。 1.下统

下寒武统(∈1)本统可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是:府君山组(或昌平组)、馒头——毛庄组(∈1m+m0)。

在下苇甸我们看到了下寒武统馒头组和毛庄组的岩性组合:由紫红色泥岩—灰黄色泥质泥晶白云岩组成的三个旋回,每个沉积旋回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含沙质,可见石盐晶体,上部为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馒头组和毛庄组厚度约为80-100米。产状为: 205o∠30o (可附上信手剖面图) 2.中统

中寒武统可分为三组,自下而上分别是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 在下苇甸,我们同时观察到了中寒武统的三个组。徐庄组(∈2x)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张夏组(∈2z)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如图)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如图),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崮山组(∈3g)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如图)。

图2-3 竹叶状灰岩

图2-4 泥质条状灰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它们的产状约为:190°∠40°。 3.上统

上寒武统可分为长山组和凤山组两组。

在下苇甸,我们也同时看到了长山组和凤山组。长山组(∈3c)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29 米。凤山组(∈t3f)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其产状为:175°∠53°。 (二) 奥陶系

北京奥陶系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下奥陶统与下伏岩层(风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统可划分三组,自下而上是: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但是,本次实习,在下苇甸永定河东侧跌路旁,我们看到下奥陶统冶里组岩层组合:冶里组在下苇甸地区主要为后层—块状灰泥石灰岩、豹皮石灰岩、白云质条带灰泥石灰岩。产状为:172o∠58o。厚层块状灰泥石灰质较纯,在下苇甸—丁家滩地区被开采为石灰和水泥原料。

(三)石炭统

石炭统也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但是,在北京这个地区,只有中统和下统。

图2-5 厚层石英砂岩

图2-6 丝绢化 变余结构

(四)二叠系

二叠统分下、上两个统。下二叠统分为山西组和红庙岭组;上二叠统为双泉组。在这次实习中,我看到了山西组。山西组(P1s)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1—4 层砾岩,上部以灰色粉砂岩和灰绿色砂岩互层为主,有时夹砾岩透镜体,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厚层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燧石次之,砾径一般0.5 厘米左右。底砾岩为灰色,一般厚3—10 米,较稳定。砾石成分主要为燧石和石英岩;在岭上砾石成分有火成岩和泥质岩块,砾岩为灰紫色。本组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

触,厚度变化较大。 四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叠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与古生界相比,其特点为:全为陆相地层;具有多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较多。

(一)、三叠系

北京没有三叠系,在此不做叙述。

(二)、侏罗系

侏罗统分为下、中、上三统。我们依次在延庆燕山看到侏罗系碎屑岩、火成岩;在十三陵天池—三合村路线中,我们也看到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

首先,我先具体介绍地层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两大类。整合接触反映稳定的整体持续沉降,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没有沉积间断。根据沉积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整合接触可以分为连续沉积和地层的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之间隔着一个大陆侵蚀面——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叫不整合面。此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根据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关系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在延庆燕山,我们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根据我们观察的现象及查阅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推测二者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附上素描图)

(三)、白垩系

白垩系分为上中下三统。我们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和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有看到。有辉绿岩体,青黑色,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表面风化,侵蚀现象比较严重。还有粉砂岩。

(五)、新生界

新生界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第三系。

第三章 岩浆岩

北京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出露的面积达2000 余平方公里,约占山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有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本次实习中,我们在延庆燕山盘云岭处,看到了燕山期的侵入岩。燕山期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期岩浆活动,广泛分布在西山及北山西部一带。

(一)正长斑岩

侵入岩主要有苦橄玢岩(少见)、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霞石正长斑岩等。本次实习中,我们见了很多正长斑岩岩,现在具体介绍如下。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的燕山晚期岩床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角闪正长斑岩岩床,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斑晶大小2-5毫米,角闪石斑晶大小1-3毫米,同时在岩床与粉砂质泥岩接触处出现冷凝边与烘烤边特征。经分析,该岩床形成时间为80Ma,相当于燕山晚期,如下图

图3-1

(二)闪长斑岩

在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的燕山晚期岩株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燕山晚期闪长斑岩岩枝宏观分布,该闪长斑岩顺层侵入厚层状砂砾岩之上,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粒径小于2毫米,经分析,其形成时间为132.1Ma,为燕山晚期侵入。 第四章 构造

一、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地层的新老关系,将褶皱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 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北侧的褶皱构造观察点,观察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该点发育复式褶皱构造,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南翼发育圆弧状向斜,北翼发育倒转向斜。

二、断裂构造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位置移动,则称为断层。 1.节理

按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种主要类型。下面就具体介绍如下。 (1) 剪节理

剪节理,是剪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在实习中,非常普遍。具体如下:在红石湾村西侧,我们看到了剪节理,此剪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光滑、平直,没有被矿脉充填。在延庆天池西段出现的为燕山晚期的辉绿岩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的剪节理产生的球形风化。产状稳定,延伸较远,间距比较均匀;节理面平直光滑,两侧岩相可有少量相对位移,可见擦痕。被脉体充填,脉壁平直。一般切穿砾岩中的砾石;常见共轭出现,其锐交角等分线指示共轭角方向。 (2)张节理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有特征:一,一般不平直;二,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三,裂面粗糙不平,裂缝较宽,无擦痕;四,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填充,脉宽变化较大,粗细不一。在本次的实习中,在妙峰山有见到,如下图

图3-2 2.断层 断层是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图3-3 在本次的实习中,以上三种断层我们都看到了。现在具体叙述如下。在延庆燕山天池东侧红石湾村,我们看到了正断层。如图,左图是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右图是中元古界白云岩。经过分析,我们推测其为正断层。断层面有明显擦痕,可能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平行移动过。岩层产状为:330°∠52°。如下图

图3-4

图3-5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西侧处,我们观察到了断层组合。该组合有正断层,逆断层等,同时,该组合包括阶梯断层、地堑和地垒。岩性为含砾砂岩,属辫状河沉积,分选、磨圆差,矿物成分为正长石、石 英,以及一些岩屑,粒序层理。(附上素描图。)在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南侧出口的断裂构造观察点,我们也看到了正、逆断层。该观测点处主要观察了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内发育的断裂构造,根据白云岩标志层的位移,我们判断为逆断层,在其上方发育的正断层,由于其上盘岩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确定为同沉积正断层。

第五章认识与体会

一、主要收获

断断续续的为期4天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二、实习体会

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三、致谢

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谆谆的教导、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懂得我今后的职业的性质,无论有多苦我都坚持,我喜欢这个职业,,本次的地质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会铭记于心,漫漫体会! 回味 着这宝贵的实习生活!

推荐第9篇:2003中科院地震勘探博士试卷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加试题题

地震勘探

(第1题选择5个小题,第2-6题选择4个大题)

1、解释以下各词的物理含义:

A.首波(4分)

B.地震射线(4分)

C.地震波阻抗(4分)

D.叠加速度(4分)

E.频散(4分)

F.体波(4分)

J.面波(4分)

2、从质点的运动方程出发,使用广义虎克定律,导出P波和S波满足的波动方程。从推导过程中阐明P波与S波的本质差别,并求出P、S波的速度表达式。(20分)

3、证明:在边界两边的两点之间能量所有可能的传播路径中,满足Snell定律的路径所需时间最短。(20分)

4.对于平界面地介质,如果速度随深度线形增加,证明地震射线的轨迹是圆弧。对于球状地球,速度随深度线形变化时的射线形状又如何?(20分)

5、试推导克希霍夫定理(克希霍夫公式)。(20分)

6、在水平层状介质和小炮检距条件下推导反射地震勘探中叠加速度与层速度关系(即Dix公式)(20分)

推荐第10篇:广告牌勘探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

(一)任务依据

广州市鸿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委托方),拟在广州增城市正果镇建湖心岛景区立柱广告牌工程;委托我院 (乙方)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 经与委托方及设计单位商定,共布置钻孔2个,均为技术孔。

(二)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增城市正果镇;拟建湖心岛景区三面立柱广告牌2个;拟采用钢结构。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目的及要求

查明拟建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整治措施; 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结构、性质、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参数; 了解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水质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提供基础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力学参数;

对拟建建筑物基础类型的选择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五)执行规范及技术规程文件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行业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7、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六)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勘察方法采用全孔取芯钻探工艺、孔内作原位测试及采取岩土样、水样分析等方法;勘探点由委托方指定,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以委托方提供的平面图为依据)。

(七)工作概况

我院于2011年8月04日组织一台XY-100型油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并于8月06日完成野外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统计如下:

第11篇:《地震勘探原理》课设报告[小编推荐]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工区概况„„„„„„„„„„„„„„„„„„„„„„2 完成工作量„„„„„„„„„„„„„„„„„„„„„2 成果(资料)解释„„„„„„„„„„„„„„„„„„3 成果分析„„„„„„„„„„„„„„„„„„„„„„5 收获与建议„„„„„„„„„„„„„„„„„„„„„

5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

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

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

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

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

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

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

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T06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06层位反射:相当于嫩二段顶面反射,T06反射波为3个同相轴组成,南部

反射能量相对弱,北部反射能量相对较强,但其连续性都较好,全区可容易连续追踪对比,

采用第一相位成图。

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

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采样间隔:1 ms;

道间距:25m;

最小跑检距:50m

最大炮检距:1525m;

采样基准面:120m。

二、完成工作量

我们小组成员五人,分别是:吴明军、武怡、许文郢、叶家刚、尹航。我小组的工作任

务是分析解释龙南油田93.3、93.

9、94.5、95.

1、95.7、96.

3、96.9、97.

5、98.1、98.

7、99.3、

99.9及439.5、440.

1、440.7、441.

3、441.9、442.

5、443.1测线的地震剖面共19张剖面图,

并作T06层位等t0构造图及T0层位真深度图,解释层位为T0层,其中分析钻井两个,为

G13与G36,并作过井剖面与骨干剖面对比。

地震剖面图长度分别为:

93.3测线剖面长度:3.6Km;

93.9测线剖面长度:3.6Km;

94.5测线剖面长度:3.6Km;

95.1测线剖面长度:3.6Km;

95.7测线剖面长度:3.6Km;

96.3测线剖面长度:3.6Km;

96.9测线剖面长度:3.6Km;

97.5测线剖面长度:3.6Km;

98.1测线剖面长度:3.6Km;

98.7测线剖面长度:3.6Km;

99.3测线剖面长度:1.8Km;

99.9测线剖面长度:0.6Km;

439.5测线剖面长度:6.6Km;

440.1测线剖面长度:6.6Km;

440.7测线剖面长度:6.0Km;

441.3测线剖面长度:6.0Km;

441.9测线剖面长度:5.4Km;

442.5测线剖面长度:5.4Km;

443.1测线剖面长度:5.4Km。

三、成果(资料)解释

1、层位标定

首先我们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G13与G36两井,分别是97.5测线195 CDP点与98.7测

线167 CDP点。我们在97.5测线地震剖面图与98.7测线地震剖面图上画出两井所在的CDP

道的直线,再根据钻井及地震层位对比表查出两井反射时间大小,1070ms与1075ms,从而

在地震剖面图上确定钻井在T06层位上所在点,找到该点所在信号较强的同相轴,进而确定

T06层位同相轴,进行层位标定。

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对比解释:

时间剖面的对比就是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根据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征来识

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过程。波的对比又称为波的相位对比或同相轴对比。反射波

的识别对比三个标志为:

1、强振幅;

2、波形的相似性;

3、同相性。

时间剖面的对比方法:

1、通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对比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收集

和分析工区的地质、测井及其他物探资料,了解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因素,做到心中有数,

如工区内区域构造类型、断层类型等;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在一个工区有多余的地震剖

面,应首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引伸到其他测线上去。所谓的主

测线是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它还

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

3、重点对比标准层;

4、相位对比。一个反射界面

在地震剖面上往往包含有几个强度不等的同相轴,选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个同相

轴进行追踪,这叫做强相位对比,有时反射层无明显的强相位,可对比反射波的多个或全部

相位,这称为多相位对比;

5、波组与波系对比;

6、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7、剖面间的

对比。

我们在确定井位与T06层位之后,进行了剖面对比。对比解释地震剖面,先做出过井剖

面,再做出井字形骨干剖面,检查是否闭合,再对骨干剖面进行加密,得到等t0剖面与真

深度剖面图的底图。对比的各反射标准层应在所有交点上闭合,闭合差应≦10毫秒。

2、断层识别解释

断层构造在含油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有反射波

同相轴发生错段、反射波突然消失或反射波组的突然增多或减少、标准反射同相轴发生分叉、

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凌乱或出现空白带、特殊波的

分析等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是利用波组的变化来分析断层。波组是指

三、四个数目不

等的同相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或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组合。本次课设

T06层位同相轴与其他两个强同相轴构成一个波组,T06位于最上层。根据同相轴波组的错

断分析断层,并确定断点、求得水平断距。另外,对断层的识别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波组,更

要联系上下组成波系,从大局着手,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3、上数据

做一张测线底图,画好网格,比例尺为1:12500并标上坐标数据。在地震剖面图上每隔

150m取一个t0值,此外所有断点交点都要读数,并将这些数据标注在底图相应位置上。

断层平面组合

所谓断层平面组合是在平面图上将同一断层相同盘上的断点连接起来。为此,需要先把

同一层位的全部断点投影到平面图上,并在平面图上标出断层上下盘中断点的位置、断开层

位、落差、地层产状、隆起高点和凹陷中心点的位置等。然后把平面图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

断点,按照断层的延伸方向,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

同一断层的上升盘(或下降盘)应位于断层面的同一侧,同一断层在互相平行的侧线上

性质相同(同正断层或逆断层),产状相似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断

层,其断开层位应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产状变化应有规律。

勾绘t0等值线

在做这一步骤的时候我们已将各个测量点数据都标注在测线地图上,并标注了井位与断

层断点断距,将断层平顶面组合,连接起来,接下来开始勾绘等值线。

勾绘等值线是将图上有相等时间值的点以10ms为间距连接起来。勾绘等值线一般从易

到难,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先绘出大致轮廓,如构造的高点和低点、构造轴线等,然后在逐

一考虑构造细节。在断块区分块勾绘。勾绘过程中,我们按照平面勾绘出的等值线所反映的

构造形态、范围、高点位置及幅度的特征应与各剖面上相应的特征一致;勾绘的等值线应符

合构造规律两个原则进行工作。

4、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构造图是指用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其他地质符号表示地下某一层面起伏形态的一种平

面图件。它反映了某一地质时代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地震勘探最终的成果图件,是钻探提供

井位的主要依据,因此,绘制构造图是地震勘探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前面我们已经绘好等t0图,这一步就是利用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我们在一张等t0清绘的成果图上取相邻两条等t0线每相隔1-2cm做一条两线斜线的近似公

垂线,从较高数值的等t0线向较低数值的等t0线测量其长度,查询指导书11页空校表,

得到相应的s与h,s及按测量顺序取该长度作点,单位为mm,h即该点深度,单位为m。

作出所有的点后,以一10m为间隔连接出等深度线。连接原则同等t0线,两者近似平行。

如经过断层则将断层向着空校方向进行平移。

5、解释两张图并作报告

两张图做出来后,我们的工作就以接近尾声了,最后是进行成果分析并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果分析

工区整体北东高、南西低,西部陡、东部和南部缓,圈闭不发育北东两断层分割构造鼻

但并不彻底,T06层位最高为-1010m,最低为-1330m。

断层总共三条,分别将西南部断层编号为

1、中部断层编号为

2、东部断层编号为3,1

号断层为北西—南东走向,倾向东北,延伸长度1937.5m;2号断层南北走向,倾向朝西,

延伸长度为1687.5m;3号断层北西—南东走向,倾向西南,延伸长度1262.5m。

五、收获与建议

通过这次课设,我把在理论课上学到的地震勘探原理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于剖面处

理工作中,和组员一起,分工明确的进行了一次室内资料解释处理。从解释剖面到最后的的

等T0图、真深度图绘制,都是在全组同学团结协作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的。我不仅巩固了自

己的理论知识,更体会到作为地质工作者在以后工作中应有团队意识。

在课设过程中,杨老师、李老师和各位研究生学长都耐心的解答我们的困惑,通过自己

的亲身经历教导我们,让没有实践经验的我们也收益良多。感谢两位老师和学长们!

第12篇:锡矿的勘探报告

XXXX市锡矿山地质环境勘探报告

编写单位:XXX勘探大队 项目负责人:XXX 报告编写人:XXX、陈XX 总工程师:XXX 大队长:陈XX 提交报告单位:XXX勘探大队 报告提交时间:200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一)工作目的任务 (二)位置、交通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四)以往工作评述 (五)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1 (一)区域地质 (二)矿区地质

第三章 矿 床 特 征--------------1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 (二)矿石质量特征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第四章 水 文 地 质-------------2 (一)水文地质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六)供水 (七)小结

第五章 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四) 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第六章 储 量 计 算---------3 附图---------------------------4 附表---------------------------4

第一章 绪论 (一)工作目的任务:

勘探目的:查明该矿山是否为锡矿,并勘查其生产地质条件。

勘探任务:对矿区进行地形地质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矿区的构造形态,含锡矿地层特征,可采矿产层的矿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计算B+C+D级储量,最终目的任务就是为开采生产该矿产。 (二)位置、交通:

勘查场地位于XXX市XX街道办事处XX居委会和XXX居委会辖区内。勘查范围南起XXX文化宫,北至锡矿山一中的狭长人口密集区,地理座标为东经 ,北纬 。勘查区有XX公路经过,XX市区有XX铁路经过、通往各县、市的公路网密集,资江横贯市区,可航行150吨以上船只,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 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

暂无勘探队伍对此矿区进行勘探工作。 (五)本次工作情况:

我勘探队伍于2006年2月17日进场,对勘查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查工作,至3月17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收集了勘查范围及附近的区域地质,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气象水文资料;同时我们对包括勘查区及以外的与勘查区地质环境有关联的或有可能影响勘查区地质环境的范围进行了调查访问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

该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亦无岩浆岩的影响,但含锡矿地层沿走向、倾向产状均有一定变化。

(二)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本部为单调而雄厚石灰岩,化石极少,不能断定其时代。

2.构造:矿区西北则有花岗岩大侵入体,东南二方有大断层经过而形成XX盆地与XX深谷。自XX至XXX中可见前寒武系变质岩、泥盆系灰岩、二叠系马平灰岩、玄武岩及三叠系个旧石灰岩和三叠系火把冲煤系。本区锡矿为原生锡石脉,产状为混合脉,生于个旧灰岩层之裂缝及层面中。 3.岩浆活动:无岩浆活动。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准地槽沉积及过渡型的构造形式与广泛的酸性岩浆活动是构成区内锡矿及金属矿床产生的地质背景;区内脉锡矿床以锡石--硫化物矿为主,其次为锡石--石英矿,其中以产于接触带的含锡矽卡岩--硫化物矿及其外围大理岩中的锡石--绿泥石--硫化物型的似层状及柱状矿体规模最大。 第三章 矿 床 特 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区内有大面积的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二)矿石质量特征:以原生锡矿为主,砂锡矿居次要地位,含锡品位高,锡石颗粒较细,含铅、钨等有用组份。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略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略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花岗岩区或隐伏花岗岩区;

2、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云英岩、电英岩区;

3、流纹岩、花岗岩、花岗质斑岩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个别富锡地区的超基性岩、辉长岩;

4、重砂测量。因锡石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酸碱,在自然风化状态下相当稳定,因此常以重矿物产于水系沉积物的底部。从风化土层和水沟沉积物中取样,淘洗,看有否锡石或木锡存在。木锡是Sn4+的盐类水解,分凝出Sn(OH)4的溶胶和凝胶,脱水后而形成的,形似木头状物质;

5、硅化带、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

6、断裂破碎带、铁帽、巧克力土(含锡矽卡岩、大理岩风化而成的土壤);

7、富氟岩石及蚀变岩。锡易与氟形成络合物迁移,当锡沉淀后,氟就滞留在附近的岩石内。因此,氟、硼、锡、砷、锑、铜等异常可指示锡的成矿远景区,且可预测锡的储量的大小。

(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其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略) 第四章 水 文 地 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略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略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略 (四) 矿区水文地质:略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略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 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 (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 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五章 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矿体规模属特大型,形态简单、厚度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有矿化连续的似层状矿体。其勘探工程间距为:沿走向50-60(100-120);沿倾斜50-60(100-120)。主要采用的勘探手段为钻探探求、坑道检查(钻探探求)

(二) 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全区共设置20个钻孔3000m,见矿也参考资源储量估算14个钻孔1480m 。直孔每百米用氢氟酸测倾角一次,超差补测方位角。斜孔每50米用包良柯夫仪测倾角、方位角;每百米左右丈量钻距,超差及时消除。全部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大部分见矿钻孔全用水泥封孔,对两个钻孔封孔质量检查合格。在检查班报表及岩矿芯摆放,长度丈量正确基础上进行地质编录,岩矿芯采取率大于90%。所有钻孔均按六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其中15个为优质孔,6个为合格孔。

(三) 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探槽、竖井、平测、测量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直接测量,将测得的坐标展绘在实际材料图上,经验证其精度完全达到规范要求。坑道测量,利用导线确定近井点位置,进行坑道导线测量,坑道拐弯处顶板中间,采用经纬度仪测水平角及垂直角,钢尺丈量距离确定,其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四) 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矿区地质测图精度为1:10000-1:50000,矿床地质图精度为1:1000-1:2000,测制方法略。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该矿床与硫化物共生,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中间梯度)网度为100X20cm,西段:2.7km2,东段:0.7km2,物理点1800个,使用WDJS-1接收机观测,WDFX-2型发电机供电。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质检量为总工作量3%,ηs的相对均方误差±1.63%。质量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采用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其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K 值选择的依据略。

第六章 储 量 计 算 (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1、最低可采厚度0.70米 2、最高可采灰份不大于 40%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采用高线法分块段分水平计算储量。其依据略。 (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1、计算公式

Q=SxMxD/Cosa 式中:

Q一锡矿层储量(吨)

S一锡矿层平面面积(平方米)

a一锡矿层倾角(度)

D一容重(吨/米³) 2、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1)各块段锡矿层平面面积(S)的确定

在储量计算图上利用几何公式法结合网格法直接计取。 2)各块段锡矿层平均厚度(M)的确定。

各块段锡矿层厚度用相邻控矿工程见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就近控矿工程的可采厚度。

3)锡矿层倾角(a)的确定

对不同的块段,采用图中等高线段距与等高距的反正切的函数求 得,即坡度尺法求得不同块段的角度。 4)各块段锡矿层容重(D) 各块段容重用前人分析结果的平均值1.2吨/米³

(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圈定矿脉时,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圈起,但矿脉或块段平均品位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当矿脉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且品位大于工业品位时,用米百分值圈定矿。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根据《锡矿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的井田,各级储量圈定原则,将矿区内及相邻井田最低控矿工程以上的块段定为B级(但与风化带直接接触的块段为C级)由B级外推至950水平以上块段为C级,其余块段为D级,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块段的划分东西以井田边界、勘探线为界,上下以开采中段(垂高50米)、风化带界限为界,并按不同的储量级别划分块段,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 (六)储量计算结果:(略)。 (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略)。

(八) 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略)。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述: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略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 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 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 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 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 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 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 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 (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 (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2)钻孔(漏)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 (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 (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 (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 (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 (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 (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第13篇:勘探开发研究院实习小结

勘探开发研究院实习小结

在过去的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实习。在这短暂的过程,通过各位领导及师傅的言传身教,了解到了勘探开发研究院如何对玉门油田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的付出,也从中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让自己受用一生的知识。在这最深的印象是领导及师傅们的平易近人、丰富的工作经验,它让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在此,谢谢您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关心! 在勘探开发研究院,我们学习了OFM软件、ResForm GeoOffice等软件,这对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便利。通过引用老君庙油田的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初步了解软件的使用规程,绘制了平面图、单井分析图、地层对比图等。下面对实习所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A、平面图:

一、加载井位数据 操作步骤:

1.在“准备数据”窗口左侧的树形列表中单击【井位数据】项将其选中,在右侧空白区域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导入井位数据】命令,见图1-1;

图1-1 2.系统弹出“加载井位数据”窗口,单击窗口上方下拉列表选择待导入的文件,窗口将显示当前文件内容。见图1-2;

图1-2 3.对待加数据进行重新切分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设置待加载数据起始行和数据列,见图1-3;

图1-3 4.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最终要加载的井位。左下角的【全选】、【全清】按钮可帮助您快速选择,见图1-4;

图1-4 5.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井数据的加载。

二、建立井位图

1、单击【图层操作】,选择【新建图层】,然后在选择【井位图层】,见图1-5;

图1-5

2、井位图层建立后,单击右键,选择【井位数据】,然后点击子菜单的【更新井位数据】,见图1-6;

图1-6

3、弹出井位更新列表,在复选框中选择需要更新井位,见图1-7;

图1-7

4、点击确定生成井位图,然后再加入标题、比例尺等对图进行编辑,见图1-8;

图1-8 B、单井分析图

一、新建单井分析图

1、通过任务窗口找到【单井分析图】,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单井分析图】命令,输入待创建的单井图图名、井号,单击【下一步】按钮,见图2-1;

图2-1

2、系统切换到下一级界面,此时可以看到当前单井图的文档名称、标题信息,见图2-2;

图2-2

3、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单井分析图的创建。系统为生成的单图自动新建了SP、GR等多个常用图道,见图2-3;

图2-3

二、加载数据

给单井图上加载数据采用外部文件导入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1)将待导入数据的图道(如SP)选中后,选择右键活动菜单中的【导入数据】命令;

(2)系统弹出“数据导入器”窗口,选择导入器的类型,如【测井曲线道:行文本、Excel】后,选择待导入的文件;

(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新窗口中选择起始行,并将数据列设置为一一对应;

(4)单击【下一步】按钮,切换到下一个界面,然后选择需要导入的道,见图2-4;

图2-4 (5)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数据的加载;

(6)按照上述步骤相同的操作步骤为其它数据道添加相应的数据,并利用工具条中的【设置曲线绘制样式】功能按钮设置曲线的颜色、线宽、线型等参数后形成的电测解释图如图2-5所示。

图2-5 参照以上的步骤,分别导入H258井、H298H井、I307H井、I308H井、I307井的相关数据,生成图2-6~图2-10。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2-10 C、地层对比图

一、创建文档

在工区工作方式下新建地层对比图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点击鼠标右键,打开位于右侧“任务窗格”中的“地层对比图”选项菜单,选择“添加地层对比图”;

(2)输入图名。默认“从数据源中加载数据”前的复选框为选中状态,单击【下一步】按钮,见图3-1;

图3-1 (3)下一级界面中自动显示了当前区块中已经加载的井位数据,根据作图需要选择几口井或者直接点“全选”选中区块中的所有井,创建对比剖面,见图3-2;

图3-2 (4)单击【下一步】按钮,根据作图需要,勾选在地层对比图井中需要显示的图道,见图3-

3、图3-4;

图3-3

图3-4 (5)单击【下一步】按钮,井集合中显示出上一步中选择的井数据加载情况,见图3-5。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创建。

图3-5

二、添加对比剖面

(1)执行【添加】|【新建剖面】来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对比剖面; (2)填写剖面名称,选中几口井连剖面,单击【确定】按钮,见图3-6。您可以选择单击井位图中的井圈、井名选井,也可以通过画线和列表的方式选井;

图3-6 (3)新建的地层对比剖面中,自动载入了数据源中加载的井数据,见图3-7。

图3-7

三、编辑地层对比图

一张新的地层对比图做好以后,根据实际的作图需要数据、层位来进行一些图面的标注和设置,最后生成需要的地层对比图,见图3-8。

图3-8 通过了学习以上图件的绘制,自己感觉到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ResForm GeoOffice等软件功能相当强大,要想熟练的掌握,还得再以后的岁月勤加练习。除此之外,勘探开发研究院还有许多由于时间问题没接触到的内容,还得腾时间多请教,多学习。自己争取通过学习进步,在以后的工作加以应用。在研究院实习的这段日子,非常开心能够学到了一些东西,也非常开心能认识很多前辈,是他们的耐心、细心、操心才让自己能尽快成长。在此,衷心的谢谢领导师傅们的帮助!

实习生:楚文静 2013年3月27日

第14篇:地震勘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摘 要:20世纪末 ,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工程勘探等多方面的应用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实际的地质剖面中,究竟是否存在良好的地震截面呢?是否在任何地质条件的地区都可以用地震勘探方法去有效的完成地质工作任务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具体分析地质条件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即具体分析了地质勘探的地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勘探在岩性、沉积相、构造体系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用以说明地震勘探的多用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地震勘探 ;地质基础;不同地质条件;应用

1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地震勘探经历了从折射到反射、从单次覆盖到多次覆盖、从二维到三维、从单波到多波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多源多缆采集技术的高度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三维地震费用,使三维地震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海底电缆技术的发展使海上多波地震得以实现。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精细的构造解释 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剖面更清晰,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水道等细微的地质现象都表现出来了,有利于精细的构造解释;

②含气层的直接标志 —亮点和平点高分辨率地震能得到较好的平点反射,可利用亮点和平点直接找油气;

③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

④岩性预测 高分辨率地震表现了层序内部结构,有利于岩性的推断;

⑤正确的反演 高分辨率地震正是具有频谱宽、频率成分齐全的优点,是正确反演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岩性预测,还是油气田的评价、油藏描述,正确的反演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

2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

2.1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

在沉积岩地区,地质岩代愈老的岩层,其埋藏越深,受的压力愈大,受压的时间愈 长,它的密度增大,从而波速也越大。而且同一年代地层的岩石成份,含水饱和度等 在地层内的横向变化不大,即其密度也是无明显的横向变化的,从而波速也具有横向稳 定性。因此,沉积岩石中波速具有明显的成层分布的规律。

波速成层分布是沉积岩地质剖面的基本特点。在某些地区,由于沉积的简短或岩性的差异,一些地质分界面(如假整合面,不整合面或某些煤层顶、底面等)常具有明显的波阻抗或速度差别,这些重要的地质界面也就是良好的地震截面这是采用地震勘探方法

1 去完成地质任务的有利前提。

在地表附近,岩层受风作用形成很疏松的风化代,因而波速在其中显著的变低。这种低速风化带叫做低速带。在有些地区,低速带很厚,而且岩性具横向变化,使波速在其中也沿横向不稳定地变化,这对地震勘探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2.2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吸收 散射和透过损失

由于岩层并非真正的完全弹性介质,致使地震波在其中的实际传播规律有些不同。 表现在传播过程中波能量的减弱速度快于单纯由于扰动带体积扩大引起的速度。岩 层对波的这种附加的减弱作用称为吸收。这种吸收大致上是由于质点间摩擦生热或质点 产生永久位移造成的。坚硬地层的吸收作用表现得很弱,在低速带内吸收作用特别明显。

吸收作用还与波动频率有关,岩层对波的高频分量的吸收作用较显著。如果地层中含有直径与波长相近的包体,按惠更斯原理,波到达包体表面时可因形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子波而附加地耗损部分能量,这种现象成为波的散射。

散射作用也是对高频分量表现得比较显著。如果波入射到某一地震界面之前,还先 透过几个中间界面,则在每个中间界面上,都要有部分能量变成反射波,这样也就附加 地丢失一些能量,这种与透过中间界面有关的附加损失叫做透过损失。显然,地质剖面 中速度成层分布形成的多个良好地震界面,将使透过损失变大。因此,上述速度成层分 布的有利因素之中又包含着不利因素。

2.3 地震地质条件

在考虑是否能应用地震勘探方法去解决地质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勘探区的地震地质 条件。这种条件可分为浅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2.3.1 浅地震地质条件决定于地质剖面上部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下:

(1)低速带的特点。由于低速带对地震波会强烈吸收,故较厚的低速带是个不利因 素。

(2)潜水面的深度特点。在潜水面以下的含水层中进行爆炸才能激发出较强的有效波,因此浅的潜水面是进行地震勘探的有利条件之一。在我国西北等地区,主要由于潜水面太深,低速带太厚,使反射地震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成为地震勘探的难区。

(3)剖面上部的界面特点。在剖面中主要地震界面的上部若存在良好的地震界面时, 会使透过损失严重,并会形成干扰性的多次反射波。如我国某些南方地区中,石灰岩存在于地质削面的上部或出露住地表附近,其顶界面就是这样的一个良好地震界面, 使入射到下部煤系地层内的透过波极弱,从而使反射波法难以取得起码的效果。

2.3.2 深地震地质条件

(1)地震界面的深度:为了使地震勘探的勘探深度符合地质要求,地震界面必须具

2 有相应的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2)地震界面的质量:这决定于界面的显著性,光滑性和稳定性。显著性是指界面两侧岩层的密度及波速有足够的差别。稳定性是指界面两侧岩层物性差别无横向变化。能在整个勘探地区内延续的稳定界面称为地震标准面,对应的地质层位称为地震标准层位。在我国许多煤田中,人们认为标准界面常与侵蚀面以及具一定厚度的煤层,铝土层,石灰岩层及石英砂岩顶底界面密切相关,这是应用地震勘探完成一定地质勘探任务的及其有利的因素。

(3)地震界面的倾角:在反射界面倾角超过40—50时,对反射地震勘探法是不利的,对于折射波法,则倾角要更小些才有利。

(4)速度剖面:地震标准面上部的覆盖层内速度为常值,无横向变化,将有利于地震勘探的精度。同时存在几个良好的反射界面将有利于研究断层面特点。但是这样的界面太多太密时易出现层间干涉,从而使地震勘探分辨不同层位的能力降低。

3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3.1 针对不同岩性的地震勘探

3.1.1 砂岩

引用川西地区浅层砂岩地震勘探为例。川西浅、中层为陆相地层,构造相对简单,各组地层界面反射波组关系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但组内地层一般为砂泥岩、砂岩不等厚互层。砂岩体厚度从0.5~40m变化,横向变化大,纵向上与围岩的岩性差异小,无良好的波阻抗界面。 (1)数据采集方法

首先对该区进行干扰波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压制干扰波;针对川西表层结构极为复杂、低速带速度、厚度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小折射、微测井方法等调查了近地表结构,并掌握了低速带变化特征,为后期静校正处理奠定了基础;最后,对该区采集参数进行了理论论证和试验,主要在炸药类型、药量、偏移距、道间距、覆盖次数等方面进行攻关试验。 (2)数据处理攻关

川西表层结构极为复杂,低速带速度、厚度变化大,一般的高程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均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此时必须进行折射静校正处理,采用去噪技术以提高信噪比。 (3)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①岩性反演,Jason反演自然伽玛剖面,其结果能精细描述储层在纵向上的厚度、岩性和物性变化,完成对储层的定量预测和描述。

②相干分析技术识别裂缝,相干体技术就是根据信号的相干性分析原理,计算三维数据体中所有相邻道的相干性,突出相邻道间地震信号的非相似形,进而达到检测断层、

3 裂缝,反映地质异常特征的一项新技术。

③AVO反演技术,AVO是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它研究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反射波的振幅值随炮检距的增大出现增加或减小的变化,寻找这种振幅异常,对储层进行预测,通过综合解释,可找出气藏。 3.1.2 石膏

郁万彩、许崇宝等在国内首次将地震勘探技术系统地应用于石膏矿床的开发, 控制了石膏层赋存状况和构造特征,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他们所研究的石膏矿层顶界面是一个良好的折射界面。根据原始记录反射波与折射波的相对关系,即可对叠加时间剖面的反射波进行地质属性标定。石膏层标准反射波频率高,频谱较宽。由于石膏矿层上部地层速度横向变化相对比较均匀,因此,时间剖面上TS波的形态,较真实地反映了石膏矿层的赋存形态。 3.1.3 金矿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金矿和其他金属矿床中则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石油地震与金属矿地震不同 ,金属矿通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相对油气和煤田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多次发生大的构造运动和热事件,使得地下地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而且地下的岩性也变化较大,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都有可能存在;二是地形复杂,金属矿所处的地区大多为高山峻岭,这就使得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十分困难,有时不得不沿着山沟或小道进行施工,要求地震采集仪器必须小型化。在金属矿区的地震资料处理要强调3个环节: ①针对复杂地形的静校正; ②针对干扰记录的去噪方法;

③针对复杂构造的适于陡倾角的偏移方法。梁光河等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应用了地震勘探技术,获得了地下3000m深度以上的构造情况,断层和破碎带清楚,较可靠地区分了侵入体和构造片岩。 3.1.4 砾石层

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的特点:浅层的厚层砾石的松散程度及厚度是影响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主要因素;在松散的砾石层,流砂的层速度很低,必须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进行组合激发,以克服松散砾石层、流砂对地震波的衰减;在厚砾石层覆盖区采用小偏移距的工作方法勘探较浅目的层时,应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小驱动电平激发,以减少声波干扰;资料处理时,逐炮、逐道切除声波及各种干扰是作好资料处理的关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在焦作矿区九里山矿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进行地震勘探,获得了连续性很好的主采煤层反射波及连续性较好的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反射波,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3.1.5 碳酸盐岩

4 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质地坚硬,地震资料采集困难、薄碳酸盐岩地层及波阻抗差微弱的储层界面反射成像难、碳酸盐岩储层和特殊油气储集体预测难、储层流体成分判别难等特点。碳酸盐岩发育区多呈现喀斯特地貌,具溶蚀构造。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在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首先要解决激发条件的问题,选用性能优良、移动轻便的成孔设备克服复杂地形的影响,选择在基岩中激发并保证有足够的深度,在一条测线上进行了高覆盖次数的和灵活多变的观测方式,以获得高主频、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然后是重点解决静校正问题,其次在这种复杂地区应考虑多波勘探方法。

3.2 沉积相的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方法对地层沉积环境的分析,有利于勘探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由于两层不同的均匀介质在其分界面存在着物性差异,这种不同地层的物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反射系数,这种差异反映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便形成了能量、频率、振幅和连续性各异的地震反射波。把这些频率和相位特征不同的地震反射波加以分类,同一类型的归为一个地震相,然后把各种不同的地震相和已经被钻孔揭露的岩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把各种不同的岩性和地震相相对比,得出每一个地震相所代表的岩性,然后通过所对应的岩性与沉积相的相关性,便可以圈定出区域内的各种沉积环境。地震勘探方法避免了钻孔在沉积环境分析中以点盖面的缺点。 3.2.1 地震勘探识别生物礁

生物礁是碳酸盐岩沉积中的一种特殊沉积体,它是在特殊环境下(浅水、温暖、透光及清水环境) 以特定的生物组分(能分泌碳酸钙物质的造礁生物) 为主体的生物沉积体。生物礁也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集体,往往具有物性好、产能高、采收率高及勘探开发成本低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在礁(滩) 油藏勘探工程中,涉及的学科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礁地质学、碳酸盐岩岩石学、古生物及古生态学、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学等诸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地震—地质解释方法、地震地层学方法、层序地层学方法、岩心及岩石薄片观察研究、古生物鉴定、岩石化学成分及碳氧同位素测定、生物礁古水温及古盐度测定、珊瑚生长率测定及其他特殊处理方法等。其中地震—地质解释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及先导,此项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地层对比的正确性、构造图的精确性及随后一系列地质解释及评价的可靠性。而礁的地震解释的准确性,将关系到是否会遗漏掉生物礁,或将非生物礁误认为是生物礁,并最终直接影响到礁的地质评价及礁油藏勘探的成功率。

生物礁由于造礁生物生长速率快,其厚度比同期四周沉积物明显增厚,因而在有生物礁分布的层位上沿相邻两同相轴追踪时,厚度明显增大处则可能是礁块(或生物滩)分布的位置。生物礁(滩)在地震剖面上的形态呈丘状或透镜状凸起,其规模大小不等,小者面积仅数平方千米,大的可达400多平方千米。其形态各异,有的呈对称状,有的为不对称状,与礁的生长环境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礁体顶面直接被泥岩覆盖,泥岩和礁灰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 故出现强振幅反射相位。而礁体的底部由于多与砂岩接触,砂岩的速度一般为4000m/s,与灰岩的波阻抗差没有顶面那么大,故底部反射界面明显比顶部反射界面弱,且连续性也变差,甚至还

5 可能出现断续反射现象。

由于礁的生长速率远比同期周缘沉积物高,两者沉积厚度相差悬殊,因而出现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的现象,在地震剖面上根据上超点的位置即可判定礁体的边缘轮廓位置。

当礁体厚度较大,礁体与围岩存在明显速度差时,在礁体底部就会出现上凸或下凹现象。礁体速度大于围岩时,则底部呈上凸状;反之则呈下凹状,上凸或下凹的程度与礁体厚度及二者波阻抗差的大小成正比。

上述几个方面的地震反射特征并非每个礁体同时具有,有的礁体或缺少其中某个方面反射特征也是正常的,对此种现象也需作出明确的解释。

由于生物礁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物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准确地识别出生物礁,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首先应当了解存在生物礁的区域地质背景,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重磁资料分析;其次,根据较精确的地震资料识别出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有钻井地区,要结合岩心分析、薄片分析及测井等资料,提高分析的精度。要想确定生物礁油气藏,还要综合考虑储集性能、油气的生成以及运移等各方面因素。 3.2.2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实质上是一种水包气的笼形物, 主要形成于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外形似冰.石油工业最初关注这类物质是因为它有害于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目前,气体水合物倍受关注则是因为其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甲烷储量.自从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梅索亚哈气田发现了天然状态存在的气体水合物以后,世界各国已陆续在海域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深水陆坡区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但到目前为止,已经探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要远小于预测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这种现状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规律认识不足,另一个是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法、储量估算方法认识不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除了努力探寻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的同时,也在尝试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其中,地震勘探是目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传统的单道、多道地震探测在水合物探测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分辨率较低,对于一些“薄层”脉状的气体水合物难以有清楚的空间分布状态显示.为有效地采集来自水合物层的地震反射数据,或者为适合某些特殊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在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上,除传统的地震方法外,人们发展了高分辨地震方法、深拖多道地震探测(DTAGS)方法、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方法、3C、4C海底地震电缆(Ocean Bottom Ca-ble)方法、海底地震检波器(Ocean BottomHydrophone)方法等(图1)

8

3.3 构造体系的地震勘探

3.3.1 落差10m以下的小断层

对于埋藏相对较浅的煤田地质构造而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以其分辨率高、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而日益成为采区隐伏构造勘探的主要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确定隐伏地质构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地震地质条件有利的地区,它可分辨落差10 m以下的小断层,确定幅度10m以下的褶曲,并能有效地确定地质界面的空间形态。

数据采集中要采用相应的观测系统及参数,采集主频高、频带宽、信噪比高的地震原始信息,这是提高分辨率的关键,原则上要做到小药量、小道距、小组内距、(检波器)少组合个数。处理时以“三高”处理流程为主,但要注意保护高频信息,改善信噪比,整个过程要注重精细和高保真。在资料解释上要注意高分辨率时间剖面上的构造显示特征,尤其是小断层的特征,仔细进行对比解释;要采用有效的二维地震资料三维归位方法(如解释成图的综合法),以提高成果图件的精度。

在断层识别和解释的过程中,利用谱分解技术能够揭示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不仅增强了识别小断层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断层平面组合、平面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可靠性。

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相位不稳定,小断层在相位数据体频率切片上的显示特征比在振幅数据体频率切片上更加明显,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内,随着频率的增高小断层变得更加清楚。

相位的不稳定性除了受到断层的影响外,还受制于噪声的影响,因此应用谱分解的相位数据体时必须以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为前提。 3.3.2 气田气云构造

天然气勘探中可以在地震剖面上见到气云构造,为纵波地震反射模糊区。 气云构造地震勘探难点是,这种气云很难通过处理来消除,气云内部的速度谱难以解释。纵波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模糊区并不都是由浅层气造成的,模糊区的形成原因很多。 9 如果纵波剖面上的模糊区是由小裂隙、小断层的高度发育造成的话,不但纵波成像不好,而且横波、转换横波的成像也不好。同样,对塑性泥岩上拱、刺穿及古火山或岩浆侵入而言,纵、横波成像都不好。如果纵波模糊区是由气和其他地质作用综合造成的,在转换横波剖面上成像会好于纵波,但不能完全改善。近海四分量地震是一项新的地震勘探、开发技术,是一种矢量地震方法,接收到的信息比单一的纵波地震多好几倍。近海四分量地震的构造勘探效果是很好的。张树林等在莺歌海盆地泥拱带纵波地震剖面上,利用四分量地震很好地研究了纵波剖面上模糊区形成的原因,准确识别出气云。 3.3.3 不对称高陡背斜

不对称高陡背斜是指缓翼倾角10°~35°,陡翼倾角45°~90°,甚至倒转的背斜。高陡构造多分布于大山区,绝大多数为线状、长轴背斜因地表、地下地震地质条件不满足多次覆盖假设条件,使地震圈闭要素发生严重的畸变,改变了地下构造形态,高点发生偏离,陡翼地层表现为大断层,狭窄的背斜顶部表现得十分宽大。若根据这样的地震成果部署探井,实钻深度和倾角与地震所预测的时常会出现大的误差。布置探井应注意:①不应在不对称背斜地震横剖面高点部署探井;②不应在质量差的地震横剖面高点上部署探井;③不应在修饰处理过重的地震剖面高点上部署探井;④不应沿断层走向附近部署探井_1 。不对称高陡背斜地震勘探校正技术主要包括:①倾角校正,采用DMO叠加技术(部分叠前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可部分消除地震反射层倾角畸变,使得地震反射层倾角接近于实际地层倾角;②高点、闭合高度校正,圈闭短轴及圈闭面积校正。 3.3.4 陷落柱构造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陷落柱往往会形成导水构造,这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查明陷落柱的确切位置及其赋水性,对煤矿的防水、治水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三维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勘探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用三维地震勘探和电法综合勘探查明陷落柱构造及其赋水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张爱印等通过对邢台市北部约20km井田原始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获得了资料的采集频率,然后制定了三维资料的主要处理流程:解编→空间属性建立→绿山折射静校正 →高通滤波→真振幅恢复→初至切除→多道预测反褶积→速度分析→动校正→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DMO速度分析→叠后处理→偏移分频等,最后获得了陷落柱构造异常在剖面上的清晰图像。然后结合电法勘探,进一步验证该陷落柱赋水。

3.3.5 采空区

采空区作为地震盲区历来被地震勘探方法所回避,近年来,由于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地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地震勘探方法在采空区上亦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并在一部分地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从而大大拓宽了地震勘探方法为矿区服务的范围。

地震勘探方法是以均匀介质为地质模型建立起来的一种勘探手段,它要求每一层介质必须是均匀的,而相邻的两层介质必须具有连续性,且不同的介质和介质之间必须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只有这种物性差异存在时,在地面激发的地震波才能依照反射原理在两

10 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产生反射波传回地面被地面布设的检波器所接收。如果地下存在着大面积的采空区,使地震波的传播介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地震波无法到达采空区以下的地层,便无从接收到采空区以下的地层的地质信息。所以采空区作为地震盲区历来被地震勘探方法所回避。近年来,由于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处理手段的提高和地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地震勘探方法在采空区上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性的应用,并在一部分地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和地震原理并不相违背。因为地震勘探方法是建立在理想的均匀介质的模型之上,它认为采空区为绝对意义上的真空介质,地震波无法穿透,但地层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均匀介质,采空区也非严格意义上的真空介质。在不同的地区,采空区均存在一定程度塌陷和积水,这一程度和煤层围岩的性质、该区地下水的含量和隔水泥岩的发育有关。因此,在不同的地区采空区便以不同的性质存在,这就给地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对现在已关停的众多小煤窑残留下的采空区的清查,为国有煤矿下一步的规划和隐藏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该地区属多煤层开采矿井,在浅部煤层已经开始开采完毕后留下了大片的采空区时,可选用煤矿井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下地热构造的勘探。该方法是采用沿巷道布设炮点和检波点的方法,炮点和检波点尽量处于巷道中间,激发井深、接收道距、排列长度都要经过多次实验来确定,以保证排列处于一个最佳的反射接收窗口,能接收到频率特性好、干扰小、反射能量强的地震波。

地震勘探方法在采空区上的成功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在多煤层开采地区为煤矿提供采空区下较深水平面的地质信息,为煤矿的下一步工作提供详细可靠的地质依据,给煤矿达到高产高效提供保障,又可以查清煤矿周边和自身的地质隐患,为煤区在安全生产中提防地质灾害起到先导作用,以减少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3.3.6 溶洞

我国碳酸岩这种可溶岩的广泛分布,使得很多地区喀什特现象十分发育,形成很多地下溶洞,为各类工程建设埋下隐患。为了准确看查处这些溶洞,必须熟悉溶洞在地震反射波剖面中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 溶洞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是从能量角度来研究有溶洞这一特殊地质情况所产生的能量、振幅、香味等方面的特点过,从反射界面的边界条件讨论波动方程,分析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

(1)反射系数与相位

通常把溶洞顶部的分界面当作自由反射界面(介质与真空的分界)。当P波入射到溶洞表面时,不存在透射纵波、透射横波。反射波中包含反射纵波和转换横波成分。当入射角不大时,反射系数为负,发生负反射。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系数为-1,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差是180度,出现“半波损失”现象。即使溶洞内有松散粘土或碎石填充物时,在溶洞顶部反射界面为负泊松比界面的条件下,地震波发生负反射。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相位不连续的现象。

(2)振幅

自由反射界面上只存在反射,没有透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能量等于反射能量和透射能量之和,反射能量相对增强了。波的能量与振幅平方成正比,在地震剖面上就会发现振幅突起部分,出现了强反射。当溶洞内有松散粘土或碎石填充物时,因为

11 波阻抗的绝对值越大振幅越大,波阻抗绝对值越小振幅越小,在中部填充介质密度、波速都比周围小,其波阻抗小,所以在地震剖面上会见到弱势反射波。

(3)饶射波动力学特征

在反射界面两个端点处由于是岩性突变点,产生两支绕射波,在端点处与反射波相连,向两边能量逐渐衰减。其振幅随波前距离的增大迅速衰减。端点处振幅只有反射波的一半,在实际剖面中,这种半幅特征通常不是特别明显,而是出现两端有一定弧度、突起的拱形。

(4)底部动力学特征

溶洞底部点的振动是来自其周围波前面各点的扰动传播到该点形成的叠加振动,而其内部或者无介质,或者有吸收系数大的软弱介质,能量损失较多,底部点振动能量比两边要小,振幅比两边同层反射波振幅稍小。 溶洞的地震波运动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主要根据地震波的时距曲线和在地震波同相轴上的表现进行分析。 (1)校正前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一样同为双曲线,经过校正等处理后,反射波时距曲线同相轴基本反映反射界面的形态,而绕射波时距曲线仍然有较大的弯曲形态。绕射波时距曲线极小处为反射界面端点,地震剖面上会出现两边有近似双曲线弧度的波形。

(2)在其底部的反射波主要以周围绕射叠加形式存在,传播所需旅行时要多于两边,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是同相轴呈凹陷状。

太行山东麓、燕山东段南麓的煤矿床普遍受底板岩溶水的严重威胁,致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突水淹井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利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煤系地层基底奥灰岩岩溶裂隙空间展布、发育程度、物性的平面变化规律,为供水和煤矿防治水提供依据,将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奥灰岩地震资料处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保持振幅的相对,高信噪比、较高分辨率。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存在使地震波发生绕射、散射,吸收系数增大,并影响水平叠加效果,反射波能量减弱。在时间剖面上可以根据反射波振幅及波形特征来识别致密灰岩区和岩溶裂隙发育带,在奥灰岩反射时间间隔中可以有条件划分以下4种有一定动力学特征的反射波: ①地震反射波具有稳定的能量反射,反射强度和相干性、连续性好; ②反射波能量较弱,连续性较好;

③反射波具有不连续的特性,出现垂直位移和不同倾斜的反射段以及波形拉宽、压窄和极性反转等现象;

④反射波扭曲成蚯蚓状,反射波呈断续杂乱分布或完全缺失反射同相轴。第

1、2 类反射波特征对应致密或较致密灰岩区,第

3、4 类反射波特征对应岩溶裂隙发育或较发育区。

12 3.3.6 构造地裂缝

构造地裂缝是一种活动断层,长度从1千米至几十千米,断距可达上百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我国西安和大同均有明显发育。

针对西安地裂缝的性质和特点,巨厚第四系内的地裂缝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两部分:在普查初勘阶段,地震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寻找地裂缝的深部构造特征,给出其倾向、倾角及走向等地质构造参数;在详勘阶段地震勘探的目标是给出地裂缝在工程场地的确切位置,其观测系统参数主要为勘探精度,勘探目标层深度为十几米到几十米之间,震源激发选择为便捷的锤击方式。经过后期的资料处理,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构造地裂缝地震反射时间剖面。

3.4 工程勘察

20世纪8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进入工程勘察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较广,应用于勘测水深、第四系的厚度、分化带和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断裂构造发育特征等。其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工作参数的选择、信噪比的提高,最终达到正确的地质解释目的,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早在1954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就进行过浅层反射法的试验,我国在20世纪50~70年代也做过一些工作,但由于当时仪器性能及方法技术不能适应浅层反射技术的要求,进展不大。信号增强地震仪的出现,为浅层反射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使得浅层反射法勘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4.1武汉长江隧道水上勘察中的应用

武汉长江隧道处江面宽约1100m,设计长江隧道为双孔四车道,采用盾构施工方案,单车道宽3.75m,车道净高4.5m,长度2200m×2孔。拟建隧道区域涉及的介质有水、砂卵石层、砂岩、泥页岩等,上述介质中地震纵波速度均有明显差异,根据测区钻孔波速测试和岩土样试验资料。上述各介质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估算各界面反射系数在0.14以上,从而形成明显的物性分界面,这些为地震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

经过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我们得到该工区的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推测隧道处存在三条断层,分析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中断层处各波组关系,三条断层均表现为向北倾,倾角60°~70°,均为顺江走向的正断层。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测三条断层均为受长江断裂影响而形成的小规模的断层,宽度不大,影响范围约10~30m。物探成果提交后,在断层附近布置了一钻孔进行验证。

根据钻孔资料,水底和地层分界面误差分别为0.3m、0.6m、0.4m;且在深58.6~62.2m段岩芯为灰黑色碎石土,极松散呈砂土状,证明该处确实存在一岩层破碎地段。钻孔资料与物探成果基本吻合,说明本次应用反射法地震勘探效果明显。地震反射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等。根据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等,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测出地质空间的形态、断裂、地层岩性等情况。 3.4.2 厦门美景花园工地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厦门市美景花园工地位于厦门岛的西南岸,市建局拟在此建一座36层的美景花园大

13 厦。由于濒临海滨,又是高层建筑,因此,地基是否稳固可靠,十分重要。在30m以下钻孔中,发现岩芯有破碎现象,但钻孔的数量有限,构造破碎带的分布情况还很不清楚,因此,查明该地区破碎带的分布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该区域工场地狭小的特点,只布置了两条剖面。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横向分辨率,采用了道距仅为1m的小道距接受的共反射点水平叠加技术。对于工区内拆房留下来的大面积的水泥地面,采用了垂直检波器“倒置”接受的方式。根据处理之后的反射时间剖面,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三个反射界面。根据已知的地质资料可知,最上面的反射界面为第四纪覆盖层与强分化花岗岩的分界面,时深转换深度为20m左右,中间的反射界面为强分化花岗岩与中分化花岗岩的分界面,深度为29m左右;最下面的反射界面为中分化与微分化花岗岩的分界面,深度为40m左右。这些地质分界面的起伏及其连续性在时间剖面上一目了然。从时间剖面可知,在33钻孔以南8m处有一断层,在33钻孔以北约5m处也有一断层,只是规模较小。这些构造破碎带的共同特点是同相轴错断,反射波信号比较微弱,且零乱。而在另一端,构造以南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非常好,说明此处地层稳定,不含构造破碎带。因此,施工时地层稳定的地方,地基加固系数可小些,而破碎的地方地基加固系数应大些。

在工程地震勘探中,我们利用钻探方法固然可以清楚地了解地下地质体的情况,但这样的花费必然很高,工期一般也较长,而且钻探的作用范围小,只能是地面上有限的点,而浅层地震反射法同样能把地层构造情况,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来,不仅花费的经费和工期比钻探要少得多,而且作用面积大,地面上是连续的线,为了查明该区的破碎带分布,厦门市工程建设部门设计了50个钻孔,计划投资50多万元,工期为两个月;而用物探的方法仅花费2万元,时间为一个星期,可见,在工程勘察中,如果把钻孔地质勘探与地震反射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效果是更佳的,令人满意的。 3.4.3 在广州市三元里地区的应用

广州市三元里为灰岩地区,溶洞、断层和溶蚀带极为发育。三元里白云机场候机楼因基础受溶洞影响而造成倾斜下沉,因此,对基岩浅部溶洞的探测事关重要。三元里地区覆盖层内各地层速度很低,这对开展反射法地震极为有利,能够大大提高P波在覆盖层中的分层能力。在三元里地区,震源以锤击较方便,用小激振板产生锐的脉冲,获得丰富的高频成分,产生100~150Hz的主频反射,采用100Hz的高频检波器可以压制低频干扰,提高高频成分的比例。同时选用小的道间距可以提高横向分辨率,避免宽角接受和防止空间假频干扰。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我们得到了质量比较高的地震剖面,从记录上看,汽车、机械和打桩机干扰完全被压制,地震主同相轴清晰,砂层、粉质粘土层、溶蚀带、断层、裂隙带和溶洞清晰可见。通过三元里地区的地震反射法应用,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探测溶洞、断层、裂隙带和地层分层的能力。

4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地震勘探

14 技术作为能源矿产勘探的主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设备以及处理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地震勘探将在探测深度、精度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外,在基础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地震勘探方法将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工具,帮助解决工程地质难题。 参考文献: [1] 翟裕生,林新多.矿田构造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83—189.[2] 杨勤勇,徐丽萍.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25(1) :5—10.[3] 何汉漪.二十一世纪的地震勘探技术[J].地学前缘,2000,7(3) :267—273.[4] 巫芙蓉,蒋 骥,张晓斌,张翠兰,熊 艳.浅层砂岩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3.25(2) :135—139.[5] 梁光河,蔡新平,张宝林,徐兴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1.37(6) :29—33.[6] 陈洪恩.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J].中国煤田地质,2000,12(2) :55—56.[7] 李学义.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技术难点及对策探讨[J].天然气工业, 2000,20(2) :12—18.[8] 田爱平,张彦果.沉积环境分析中地震勘探方法的应用[J].煤炭,2003,22(7) :88—89.[9] 范嘉松,张维.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特征.岩石学报,1985 ,1 (3) :45~60 [10] 陈斯忠,胡平忠.珠江口盆地第三纪生物礁及其找油意义.中国海上油气,1987,1 (1):3~10 [11] 21世纪中国暨国际油气勘探展望.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20~30 [12] 何炎,胡平忠.南海东沙隆起早中新世生物礁中的大有孔虫.古生物学报,1995 ,34 (1) :18~23

[13] 徐佩芬.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确定隐伏地质构造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8,13(2) :41—45.[14] 张树林,李绪宣,何汉漪,骆宗强,张敏强.近海四分量地震构造勘探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5) :446—454.[15] 梁顺军,谢会文,皮学军,等.高陡构造地震勘探圈闭要素畸变分析[J].石油物探, 2001,40(4) :34—42.[16] 张爱印,石亚丁,殷全增,张新生.三维地震和电法综合勘探在查明陷落柱构造中的应用[J ].煤炭技术,2004,.23(2).[17] 倪新辉,刘天放.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J].中国煤田地质,1997,9(4) :59—61.

15 [18] 柏 鹏,车殿国,张文玉.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在判定公路采空区上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1.,(6) :33—38.[19] 王书军,郁万彩,钟声,王真.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在大坝检测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27(增刊) :73—76.

第15篇:映秀地震遗址实习报告

映秀地震遗址实习报告

姓名:银杏 学号:201330802033 班级:旅游管理1301班

对灾害旅游的调查及分析

——以映秀地震遗址为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而今天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地处213国道上的过路小镇,往常遍布的小饭馆、小商铺,是这里的主要经济资源。

大地震让这一切都需推倒重来。一块约数十立方米的楔状巨石狠狠地插在蜿蜒群峰与滔滔岷江之间的狭窄通道,血红色的“五·一二震中映秀”赫然镌刻其上。空旷的平坝上,伫立着栋栋板房,映秀俨然成了一个“板房小镇”,而乐观积极的映秀人,也悄然摸索出一套过渡时期的“板房经济”模式。新饭馆如雨后春笋漩口中学遗址右手边,是一个商贸综合市场。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五金店、杂货铺、服装店„„市场里总共进驻了30余家商铺,最多的就是饭馆,有近十家。饭馆的食客多为援建者和游客,每天的营业额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拿起菜单,上边的价格高得吓人。一份腊肉竟要卖到30元。

震中映秀原址重建。重建后的映秀成为国内抗震减灾的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性旅游,同时带动镇内旅游服务和乡村休闲业的发展。根据映秀镇旅游资源特征,保留和新建旅游项目分为三类,即:5·12特大地震纪念旅游项目、藏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度假休闲项目。其中,地震纪念旅游项目为依托地震遗址遗迹保留、保护和配建、新建项目,其他为新建项目。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

传统的旅游认为,旅游的本质是追求休闲、娱乐、身心舒适及精神愉悦。旅游都是和愉悦、美感等一般认识上的正向感受相关,这样看表面上把灾害作为旅游客体是根本不可能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及后果、遗迹等怎么能给人以愉悦美感的享受体验呢?旅游者怎么能去观赏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破坏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其破坏惨景和遗迹,并从中寻求一种心理满足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方式日趋多样,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游遍风光秀丽的山川生态美景后,会产生一种求新、求奇、求特、求异的心理需求,这正是灾害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正是灾害旅游资源的双重性和旅游动机的复杂性使然。

自然灾害具有骤发性、急剧性的特点。从自然物质运动的角度看,自然灾害往往是由于其他诱因触动,而突然进入高速位移状态,且运动一旦开始便来势迅猛,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对自然景观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即打破和影响,这些特征表现在地震、飓风、暴雨、滑坡、火山、海啸、泥石流等众多自然灾害上,并使自然灾害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新、奇、特的特点,集独特的自然景观。奇特神秘的内涵和新颖的自然过程于一体,对旅游人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自然灾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偶发性强的特点。自然灾害往往是局部的、暂时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均无亲身体验。而且它总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偶发性强。正因为如此,会有许多游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参观游览动机,他们在心理上受灾害的破坏性影响较小,因此对旅游动机干扰不大。

自然灾害具有神秘性、独特性的特点。许多自然景观如果蒙上一层灾害的面纱,会被赋予其成为旅游资源的神秘性和其特性,增强了吸引力。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不能只囿于“美感”的享受、欣赏,旅游者可能需要体味的是一种悲壮、一种气势、一种震荡冲击和挑战,正如一些探险家、科考人员不断冲破生命禁区去征服一些新的领地。

针对众多的自然灾害旅游资源,从资源事件影响性、知名度、景观景物可观赏性、可考察性等资源内在特性出发,利用旅游地各种旅游资源状况、旅游地区位置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打分赋值,然后排出各类灾害旅游资源的评价顺序作为开发模式选择的依据。灾害旅游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灾害资源的双重性与旅游动机复杂性、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灾害旅游的提出对于充实丰富旅游学科内涵,发展完善旅游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灾害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以其为客体的旅游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灾害旅游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后研究的中心。

第16篇:勘探设计院长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根据集团公司吉油发[~]22号文件精神,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机关处级干部进行考核,我非常赞成和拥护这一部署。这对全体职工、对领导者本身都是一项极其负责任的举措。按照文件要求,作为院长,我首先对领导和同志们作年度述职。

~年即将结束,一年来,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生产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预计完成产值2460万元左右,可足额上交折旧费和资产使用费,能够完成上交管理费52万元和上交利润377.5万元的任务,生产计划完成率100%;安全生产无任何上报事故,无重大设备责任事故发生,工程设计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图纸合格率100%。

二是牢固占领油田内部市场,逐步扩大外部市场

今年,随着油田改革力度的加大,油田内部勘察设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和班子成员一起,带领职工,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创一流产品,创优质服务,在油田两家公司及外部市场创出品牌,使油田设计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外部市场收入超额完成任务。

三是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

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院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强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保持设计的先进性,科研成果取得重大进步。获吉林省优秀工程设计奖7项,吉林省优秀咨询成果奖2项,5项QC成果被评为省优秀成果,其中有一项被评为国家级优秀QC成果;获中油公司优秀工程设计奖1项,中油公司现代化管理成果奖1项,获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奖6项,其中,有3项成果参加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评选,有30项科研创优成果准备参加院里和集团公司的验收,成果的取得为我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巩固油田内部市场,开创社会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质量体系建设又是一个不断吐故纳新、持续改进的过程,我院质量管理水平始终保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步,今年顺利通过北京中设专家的第二次监督审核认证。通过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使我院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在资质证书范围内的工程勘察、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服务满足客户的要求,设计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任务非常繁重、设计周期不足持续加班、加点,设计人员身心非常疲惫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任何质量事故,也未发生重大顾客投诉事件,持续改进机制已经基本建立。这是我院科学管理,加强设计把关和现场服务的结果,我院今年又被评为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我也有幸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项目经理的称号。

五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强企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设计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优秀设计人员作保障。我院立足长远,建立和不断完善发现人才、聚集人才、服务人才的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职工关心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充分的关心,并在住房、提干等方面专门制定向技术骨干倾斜的政策。今年吸收了22名大学生,在横向单位中数量最多,并调入数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充分的关心,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在软环境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在管理上,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尽量提供锻炼与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焕发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激情。

通过对评为16名局级和16名院级“科技之星”人员的表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全院职工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促进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使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员不断涌现出来,在设计院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

六是狠抓安全生产,基本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院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年”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全体职工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积极推动“无隐患管理”和“无污染作业”工作,制定《勘察设计院应急救援抢险预案》,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坚决落实责任制原则,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对我院的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为设计院的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七是坚持不懈抓好班子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开展“四查四提高”活动,对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纪律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同时,在改进领导方法上,引导大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中层干部班子建设上,以发展为契机,促进班子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坦诚相待,合作共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带好自己的队伍,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在阶段性重点工作上保持大局意识,提高了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设计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做政治坚定、服务大局的表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率;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的表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表率。

一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大局意识

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我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深化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把握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质;认真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对待集体群访问题上,坚持和集团公司保持一致,把稳定工作拿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确保大局稳定。

二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明确发展思路

在学习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团结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为搞好与班子成员和广大职工的团结,我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上,充分发扬民主,在住房分配上,职工代表进行集体讨论,从打分到分配方案的制定都公开、公平、公正;“科技之星”和职称的评比过程公开透明,实现了高度民主。

三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推动工作,促进廉政建设

坚持用中央及集团公司有关廉政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言行,坚持原则,按规定办事,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抽出时间系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率的制度,在政治上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的优良作风与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勇于创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树立起公仆观念,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提高素质,增强领导能力

我清醒认识到,今天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企业领导,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被历史淘汰。我从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增强领导者的执政能力,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这一年来的工作,如果说有一点成绩的话,主要归功于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增加压力,锐意创新,为~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再创佳绩。

以上述职,请领导和同志们评议,欢迎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支持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第17篇:勘探单位

466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荆州市荆州区新南门外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67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孝感市体育西路西段特1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468 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 恩施市土桥大道10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69 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 宜昌市夷陵区夷陵路19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7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屈原路桔颂街41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71 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武汉市汉阳十里铺夏家湾特1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472 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地球物理勘查甲级。 473 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74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武汉市解放大道684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75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武汉市琴断口街夏家湾特1号 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

476 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 武汉市航空路2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77 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联城路108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

478 湖北省鄂东北地质大队 孝感市建设路163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79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 湖北省大冶市育才路10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测试)甲级。

480 湖北省地矿建设工程院 武汉市桥口区航空路17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481 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6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82 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 宜昌市胜利一路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83 武汉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484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 武昌区小洪山中区40号 地球物理勘查甲级。

485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武汉市解放大道342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地质坑探甲级。

486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武汉市利济北路246号地质实验测试甲级。

487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 咸宁市银泉大道723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488 湖北省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 襄樊市长虹北路3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489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下路大道115号 地质钻探甲级。

490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省宜昌市港窑路37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岩土试验)甲级。

491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队 长沙市雨花区体院路24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492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队 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澧阳东路004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93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队 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4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94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七队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路186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95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八队 湖南省郴州市七里大道 地质钻探甲级。

496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九队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南路997号 地质钻(坑)探甲级。

497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西段21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498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四队 湖南益阳市朝阳路五号 地质坑探甲级。

499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 湖南省株洲市河西黄河南路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00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七队 衡阳市解放大道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01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 湖南娄底市长青中街4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502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邵阳市双清区火车北站 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

503 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 湖南省郴州市燕泉路16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

504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长沙市人民路119号 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

505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湖南省长沙市劳动西路256号江山资源大厦25—27楼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

506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郴州市七里大道7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07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 湘潭市岳塘区河东大道39号 地质钻探甲级。

508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 株洲市天元区嵩山路22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09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 湖南省衡阳市解放西路5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0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七队 长沙县郎梨镇红光村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甲级。

511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长沙市韶山北路25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51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一大队 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977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3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二大队 湖南省郴州市香花路45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4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三大队 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5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四大队 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9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516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六大队 湖南省衡阳市黄茶岭光明路12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517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 湖南省岳阳县荣新路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8 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路南苑 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19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湖南省耒阳市五一中路153号 地质钻探甲级

520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南总队湖南省株洲市红旗南路86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521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223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522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遥感中心) 长沙市南大路下麻园湾40号 遥感地质调查甲级。

523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沙市雨花区体院北路6号 地质钻(坑)探甲级。

524 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长沙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湖南省长沙市城南中路290号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甲级。

525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向阳村 地球物理勘查甲级。 526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路4号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527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298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第18篇:勘探工作总结

风险勘探工作总结

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各主要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赤城南煤田和灵台北煤田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1年煤田勘探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风险勘探完成情况

(一) 勘探进度完成情况

1、赤城南煤田勘探完成情况

赤城南煤田勘探从今年3月份我公司介入以来,开始普查、详查、精查工作同时进行,即在普查见煤局域合理布置详查钻孔,详查见煤局域合理布置精查钻孔,这样即规避了勘探风险,又加快了勘探进度。已完成普查野外勘探及普查报告评审工作,在9月份完成了详查野外勘查,详查地质报告经省国土资源厅评审中心已评审通过,正在办理储量备案证明。现精查工作已接近收尾工作,目前已完工钻孔30个,正在施工钻孔12个,未上钻3个孔,预计12月份完成野外勘探并提交勘探报告。

2、灵台独店勘探完成情况

灵台独店由省煤田地质局勘察院进行勘查,现已完成普查工作,目前正在详查勘探,详查设计64个,已完工钻孔56个,正在施工钻孔8个。

(二) 现场管理

我公司以五举煤矿筹建处牵头,进行现场勘探管理,由专人定期去赤城南勘探现场,督促地勘单位修路平场以及钻进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度等动态管理。

1、加强现场验收工作,对于终孔后的勘探钻孔,由项目负责单位人员通知公司相关部门与地勘单位共同参与现场实物验收,以现场综合验收评定表作为现场第一手资料作为验收结算依据。

2、对于在钻进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与地勘单位现场负责人员及时研究对策措施,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3、不定期的去灵台勘查区及时了解勘探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三)勘探费用管理

根据勘探进度情况,每月25号向集团公司提供资金使用计划、工程进度及计划等资料,以便集团公司掌握工程进度,据此拨付下月勘探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根据当月完成情况,预付一部分勘探资金来满足勘探施工要求。

(三) 取得的成绩

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平凉天元公司全体员工和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赤城南勘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普查、详查、勘探按照“三边”工作要求同时进行,提前完成了该区域普详查工作,为精查工作的提前介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通过详查资料基本探明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态以及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根据详查地质报告,赤城南井田实际勘查面积69.29km,含煤面积27.7 k m,埋深1500m以浅煤炭资源量4.3亿吨,其中,埋深1000m以浅资源量2.17亿吨,埋深1200m以浅资源量3.14亿吨。经与专业设计单位现场踏勘沟通,适合建设年产240万吨的矿井。

2

2灵台独店煤田普查已结束,普查地质报告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中心评审,正在办理储量备案,总资源量达17.2亿吨。详查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底完成详查并提交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赤城南勘查区位于平凉南部,该地区山大沟深、森林茂密且经常多雨,这些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对正常的钻井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之赤城南勘查区地层构造比较复杂,在勘探钻进过程中要穿越大量砾岩层和泥岩层,砾岩层很容易出现坍塌掉块现象,泥岩层缩井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在勘探过程中钻孔在钻进中多次出现孔内事故而重新开孔,影响了整个勘探进度。又由于勘探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会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根据目前工作进展情况,赤城南年底完成野外勘探及三维地

震,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在完成野外勘探的同时及时完善资料并提前移交精查报告。委托地勘单位完成井筒检查孔的施工以及水资源的勘探。及早介入灵台北野外勘探施工。具体有以下几点:

1、赤城南井田详查地质报告评审已通过,资源储量备案后,就可以缴纳资源价款,办理采矿权证。根据规定,1200m以浅333类以上资源量需缴纳采矿权价款,共计2.46亿吨,资源价款数目较大,暂按当前单价2.2元/吨计算,预计缴纳资源价款5.412亿元。具体缴纳比例与省国土厅沟通,根据“甘国土资矿发(2010)158号文件”,按省级地勘基金与我公司的勘探投入比例进行处置。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审批

管理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11‟118号)文件第十条规定:“省国土资源厅应每年对周边省份煤炭出让价格进行调研,按照有关规定,对出让矿区矿业权价款进行评估,并参照评估价格,于每年年底制定次年煤炭探矿权、采矿权出让价款标准”,以及省国土厅内部信息,预计明年煤炭资源出让价格一定要上涨。因为陕西省煤炭资源出让价格达6元/吨以上,内蒙已达到12元/吨,而我省还停留在

2.2元/吨,相差很大,建议集团公司尽快决策,务必在年内缴纳完赤城南井田采矿权价款。

2、灵台独店煤田详查工作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底完成详查,明年上半年完成精查勘探工作。考虑到详查、精查的有效接续,今年底前必须完成勘探设计单位的招标和勘探方案的设计评审工作。根据普查、详查费用,参照邻近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灵台南煤田精查勘探费用,预计精查勘探费用约4亿元。

3、面对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终端需求不旺的严峻局面,加之灵台独店煤田明年要办理采矿权证,缴纳资源价款等情况,建议集团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开发,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以缓解集团公司资金压力。

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19篇:勘探岗位职责

地质勘探部岗位职责

一、高级地质工程师/综合组长岗位职责

1、在地勘部主任和分管副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矿业法规和矿山地质工作的技术规范。

2、负责矿山地质及找矿的长远规划及总体布局。

3、对区段地质提交的综合地质及生产管理地质方面的设计、计划和各种地质成果进行审查及审定,布臵并审查年度地质储量、生产矿量计算工作。

4、组织研究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质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经验。

5、负责或承担对外地质业务横向联系。

6、参与年、季、月计划的编制审查工作,拟定总体探矿方向、方案、步骤和时间以及专题科研项目。

7、研究处理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攻关的)疑难地质问题。

8、参与审查采矿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采矿部门降低贫化损失,提高矿产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率。

9、负责各类综合台帐管理工作。

10、负责编制综合地质研究的图件。

11、熟练掌握autocad、mages 和office 等办公室软件。

12、负责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公司及部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班组人员月度工作量、出勤考核表,次月五日前汇总上

报分管副主任。

13、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14、总结地质探矿经验,按季(月)及时提供地质工作总结报告。(采场终结验收报告、坑、钻探工程地质效果评估报告、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资料等)。

15、负责年、季、月的地质和钻探专业管理考核的汇总、审核工作。

16、负责对地质工、技术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

17、负责分管的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保密工作。

18、自觉遵守公司及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区段地质组组长(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分管领导和高级地质工程师的指导下,负责区段的地质工作。

2、负责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公司及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对生产的经济效益与地质效果负主要责任:

1) 深入采掘作业面,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地质难题或问题,并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2) 检查或修正编制的图件、台帐和文稿,并分类归档管理; 3) 负责本区段地质探矿和生产探矿工程设计工作、并经高级工程师和分管领导审核后指导施工,指导和审查、编绘工程施工图和进度图; 4) 监督和检查其地质测量原始资料(坑采钻)收集和整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 5) 设计应取的样品种类、规格、采样间距、化验元素及分析质量。指导取样工取样并对样品质量验收的结果负责; 6) 负责区段年末地质储量和“三级矿量”估算与平衡,制定并分析研究降低贫化损失的措施,督促采矿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均衡出矿); 7)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编制和修改中段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矿体、矿块等各类地质图件和地质资料。

3、建立施工通知单会签制度,在施工通知书(含钻孔)上从地质角度提出采掘施工中应注意安全事项和采掘工程的合理性,并参与工程验收工作。

4、参与区段内采掘计划的编制工作,负责区段内的月、季、年探矿计划的编制工作。分月、分季、分矿块(采场)、分中段、分区段、分工程性质统计竣工工程量、地质工作量、获矿量及贫化损失台账等工作。

5、总结生产管理经验,按季(月)及时提供地质工作总结报告(采场终结验收报告、钻探工程地质效果评估报告,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评价资料)。

6、负责本区段内的地质专业管理考核,并于月末交综合组长和专业副主任。建立班组人员月度工作量、出勤考核表,次月五日前汇总上报分管领导。实行不定期的工作汇报制,向分管领导汇报本组工作情况。

7、学习研究国内外地质工作动态,推广地质工作新技术,探讨提高地质工作效率的新途径。

8、负责区段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和保密工作。

9、熟练掌握autocad、mapgis 和office 等办公软件。

10、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11、自觉遵守公司及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三、水文地质工程师岗位职责

1、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矿山的水文地质工作。

2、参加矿山防水治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3、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建议。

4、对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从水文地质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5、对探矿工程签署明确的水文地质意见。

6、开展矿山防水治水技术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7、负责对本公司水文地质工的培训并指导工作。

8、参与有水地段的工程验收工作并对水文地质方面的情况负责鉴定。

9、负责并开展矿区及外围的水化找矿工作。

10、负责对外的水文地质工作。

11、负责年度水文地质工作报告的编写及有关图表的编制。

12、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13、熟练掌握autocad 和mapgis、office 等办公软件。

14、自觉遵守公司及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四、钻探地质工程师(专业组长)岗位职责

1、在分管领导和高级工程师(综合组长)的领导下,负责钻探工程所涉及的各项地质内容和其它地质任务。

2、负责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公司及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

3、参与探矿工程钻孔的设计和变更设计,并及时反馈施工情况,对下一步探矿工程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4、按设计现场布臵钻孔孔位,终孔后准时向区段测量组提交钻孔分布示意图。

5、制作钻孔施工柱状图,明确施工要求,预计孔内可能出现的问题,阐述注意事项。施工结束,制作钻孔施工柱状图。

6、监督岩矿芯采取工艺及原始记录的正确进行。

7、及时准确地对钻孔岩矿芯进行原始编录、取样、送验和内外检等工作,确定分析元素。

8、按坑内钻探管理条例对钻孔施工质量及地质效果进行评定,决定是否需要返工,填报钻探地质工程量统计报表。

9、进行钻孔资料综合整理,编制钻探原图,填写钻孔一览表及台帐并分类妥善保管。

10、编制钻探区域内地质平面图和勘探线剖面图(透明纸),圈篇2:岩土工程勘察岗位职责

项目部各岗位职责

一、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公司的管理方针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贯标认证体系切实贯彻,确保工期、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创建文明工地目标的实现。 2.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的实施。 3.全面负责项目部施工项目的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确保产品质量。

4.负责劳动力、机械等资源的调配与供应,有计划的安排施工机械和材料的进出场。 5.负责按相关规定认真填写施工报表,定期组织工地例会并布置各项施工事宜。 6.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保证措施,组织管理班组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工作。

7.做好与分包、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配合工作。

二、技术负责人及技术组成员岗位职责

工程技术负责人承担本工程的全面技术工作和协助工程负责人作好组织工作。每天必须到现场督促和协调各项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对于重大的技术问题,及时地向审核人及审定人汇报,并共同协商解决。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勘察期间编写的施工纲要,向各施工班组下达的各项施工任务书及土样布置单等,待工程审核人、审定人审阅后付诸实施。认真、及时填写和上交当天的生产日志,禁止弄虚作假。并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本人负责工程的勘察报告书的编写,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整个工程中,领导技术组成员实施对各施工小组的技术管理。

技术组成员协助技术负责人展开技术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按技术负责人提出的勘察任务书指导施工班组的施工;各勘探孔的野外施工编录工作;将已完成的勘察工作资料及时汇总至技术负责人;将施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向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按技术负责人调整后的任务要求指导施工。

在外业施工结束后,技术组协同技术负责人进行资料整理,勘察报告编写。 另外,技术组成员还负责协助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勘探孔的验收工作,在验收合格后配合后勤保障组将所有的岩土、水等试样,及时送至实验室,原始资料交工程技术负责人。

三、工程技术审核、审定人岗位职责

工程审核人、审定人是本工程的技术把关人员,对本工程中的技术方案和各项工程指标负责认定,全面地指导工程技术负责人解决本工程技术问题和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四、施工经理岗位职责

1.施工经理受项目经理直接领导。 2.负责核实并接受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及资料:如坐标点、施工用水、施工用电、临设用地、运输条件等。

3.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4.协助制定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施工费用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 5.提出开工报告。

6.根据工作需要,对现场人员进行合理调配。 7.指导并实施对现场的规划、布局及对施工总体进行管理。 8.协助建立施工质量监控系统,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确认工作,当施工过程出现不合格时,负责提出处理不合格品方法,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9.定期召开施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会,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处理措施,按月编制施工情况报告。 10.管理、监督各工种技术员、熟练工及外包队。 11.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月报、项目总结。

五、安全经理岗位职责

1.接受项目经理的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2.对治安、车辆管理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安排管理处的临时工作任务。 3.检查、监督治安、消防工作并巡视记录。 4.负责处理治安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经理汇报。 5.定时、不定时对各岗位执勤人员的工作进行巡查、督导。 6.对因下属玩忽职守、屡次不遵守治安工作手册规定,导致业户投诉或造成较大损失的,负领导责任。

7.做好安全管理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8.热情接待业户,及时处理顾客对治安的投诉,并做好记录。 9.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发生火警,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六、项目会计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办法,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 2.根据会计法规及公司有关文件,遵守财经纪律,严把审核、报销关,杜绝不必要的损失。

3.根据“两算”认真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成本内控制表。不定期分析成本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性的建议。 4.依照企业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原则,负责审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各类帐户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确保按会计日期或分阶段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负责按期办理工程中期财务结算和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并认真汇集有关

决算方面的核算资料。 6.负责按期按规定向公司清算上交款项。 7.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七、测量工程师岗位职责

负责勘探点的测量工作,包括勘探点孔位、高程的测放工作,作好标记,注明孔号,并负责各勘探点数据的复核工作,现场各标记和各勘探点孔口高程汇总表一并交付给工程技术负责人签收。

八、施工班组岗位职责

严格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进行勘察施工。接受技术负责人的技术监督和指导,按照各孔的勘察施工任务书,保质保量的完成各个勘探点的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真实。所取岩土芯按顺序排放,岩土水等试样均按要求编号,安放保养及运输。

九、编录员岗位职责

应在钻探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部分,记录按标准格式每项填写,在某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项填写,不得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成为一行。记录不得撰录转抄,误写可以划去,在旁边更正,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

对本工程各类地层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要求:

粘性土:颜色、状态、包含物、结构及层理特征;

基岩: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矿物

十、后勤组岗位职责

在各钻探机具未到位前,道路、水、电应落实,保证各钻探机具设备能及时到达孔位。对需夜间施工机台,提前将电源接到孔位。对各施工机台进行不间断的后勤保障支持。负责对已验收的各种试样进行收集汇总,及时送回土工实验室开土。篇3:勘察岗位职责

勘察岗位职责

一、遵守公司文明办公纪律及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

二、参与并制定年、月计划的制定,并按计划修改、修订岗位计划和目标,配合部门目标的达成。

三、负责对散户、集中户、商用户、改管用户勘察和开发。

四、掌握负责区域范围内的管网规划和分布,了解管网建设情况。

五、负责对桥南区域范围内规划、布局进行计划,掌握区域范围内的施工。

六、严格按公司收费标准执行,制定、修改并完善各项收费标准。

七、负责对已申报用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勘察或回复,并进行统计。

八、对勘察过程中对需派工的项目填写零星工程登记表且跟催。

九、负责对申报用户、勘查情况等信息进行登记整理。

十、负责区域范围内的商业用户的开发、跟踪,并填写相应表单登记。

一、负责对新建小区地上施工方案进行规划,并出示方案。

二、每月底统计新增报装数据,进行分析,提交部门经理。

十三、负责修改、完善勘察流程的修改,并做好勘察、收费标准的培训。篇4:勘探项目部岗位职责

勘探项目部岗位职责

经理

1.全面领导和协调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本单位安全质量第一责任者; 2.负责本公司范围内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施运行; 3.制定项目部生产计划,组织和管理项目部生产工作; 4.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生产例会; 5.负责编制年、季、月度工作计划,提出措施并贯彻实施; 6.负责每月按时上报本项目部工作总结; 7.审查费用开支,做到增收节支; 8.负责本项目部人员的使用和调配。 9. 生产副经理

1.协助经理做好全面工作; 2.负责编制生产、备品备件计划,审查生产用料,编制公司设备计划; 3.组织贯彻执行现行技术标准、法规,贯彻公司有关技术管理规定; 4.负责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5.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图纸会审,组织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6.参加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具体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7.负责组织生产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负责人

1.参与制定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2.对工程建设技术负全面责任,负责图纸审核、对工程建设起指 导作用; 3.检查施工质量安全,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齐全,编制总结报告; 4.负责外来文件资料的收集及确认工作; 5.钻孔相关资料及时归档。

安全员 1.做好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2.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 3.督促实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4.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现场安全培训、特殊工种上岗证检查工作和填写安全日志。 5.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研究解决施工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6.参加事故调查,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制止违章作业,遇有险情有权暂停生产。

材料员

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根据物资计划,联系采购事宜。负责向供方索取材料质保单或合格证及时交给质检员。若甲方供材,应主动与甲方联系及时提货,杜绝因材料供应不足影响施工;

2.负责进场材料数量、规格、质量的验收,填写收料单签名后认可; 3.坚持分供方必须是经分供方评价合格的单位,材料质量应符合要求,数量要足且要权衡经济效益;

4.负责产品进场物资的标识。

质检员

1.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工作,对钻机就位、成孔状况、质量等,按照各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检查;

2.参与工程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查看施工图纸会审记录; 3.负责技术复核(如对轴线标高、坐标等的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4.参加竣工验收工作。

施 工 员

1.负责施工现场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2.熟悉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及会议纪要,参加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贯彻执行; 3.指导各项工序施工,填写现场施工记录及施工日志,每天汇报工程进度; 4.贯彻执行各项专业技术规程,严格执行验收规范和质量鉴定标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技术问题,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研究解决措施; 5.参与绘制工程竣工图,做好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 6.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资 料 员 1.负责收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会议纪要以及其他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规程等文件和资料; 2.整理和保存各种现场记录和材料合格证、质保书等; 3.协助项目经理起草工程联系单; 4.汇总各种交工资料并装订成册,以备验收,对非交工资料系统整理,交相关部门保存。 机 长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施工措施、规程,尊重技术人员意见,服从施工技术人员指挥。

2.负责机械设备、器材、物品、人员的管理和使用。 3.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坚持工前、工后会制度,做到处理事故“三不放过”,坚持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制度。 4.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意识,对工程的关键过程要进行自检,确保优质、低耗完成施工任务。

5.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向质检员或项目经理汇报,并根据他们

的意见进行处理。 6.参加工程质量验收。

7.负责钻机的组装拆卸及进退场工作。

钻探工人岗位责任制

班长职责 1.好各种会(班前会、生产会等)按上班情况讨论本班完成任务具体措施,并进行人员分工。

2.带领全班遵守操作规程技术措施和劳动纪律,按设计施工。 3.负责本班技术指导和主要技术操作,掌握现场情况,达到安全生产。 4.发动群众钻研技术,开展岗位练兵,并加强对新工人的培养。 副班长职责 1.协助班长进行操作,班长不在现场时代理班长职务。 2.负责本班的安全工作,对违章作业者有权批评和制止。 3.经常检查各种安全设施、提升系统和钻具的磨损情况。 4.负责照明设施、打捞工具的管理、使用、保养及召开班后会。 小班记录员职责 1.负责小班记录和记录工具的保管并及时配合格的加尺钻具。 2.按设计和地质要求取准取全各种资料,负责岩煤芯的整理和保管。 3.协助班长搞好合理一次钻程,并记准上钻前、判层、发生事故的残尺。

泥浆管理员职责

1.负责泥浆的配制、更换、清理岩粉和保管泥浆剂,并保证泥浆质量。 2.负责供水水泵和管路的管理、维修及场房内的清洁卫生工作。 工具材料保管员职责 1.负责工具的管理、清理和摆放维修及场房外的清洁卫生工作。 2.负责消耗材料的收料和管材的整理、摆放、除绣、涂油,制止浪费行为。

小班机械维护员职责

1.负责钻机、柴油机、水泵的管理、维修和加油更换循环水工作; 2.随时注意机械运转保持完好,管理钻场油脂,清除柴油中的水。 钻机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必须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现场,按岗位详细了解情况并向班长报告。 2.认真开好工前会,班长布置本班作业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提出措施,准备接班。 3.接班都要严字当头一丝不苟,按岗分别交接班。要做到能看的要看到,能摸的要摸到能听的要听到。对手对口逐项详细交接。 4.按时交接班,严肃认真交清以下方面: a) 孔内情况、使用钻具、钻进时间、单位小时进尺。 b) 安全设施机械设备运转及维修情况。

c) 钻场在用工具及备用钻具情况。 d) 原始记录及记录工具。 e) 泥浆质量及其储备情况。 f) 材料消耗及其储备情况。 g) 质量安全措施、上级指示及有关人员交待的技术要求。 h) 为下班生产准备情况。 i) 处理事故中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5.班后开好班后会,总结检查本班生产及安全情况,并认真进行讲评。 6.钻机领导必须参加白天一个班的交接班检查工作提出要求。 7.各岗交接完毕,在交接班簿上签名,以示责任。

砂轮机操作规程

1.砂轮机没有出厂合格证、轻敲检查、声音嘶哑、受潮、有裂纹篇5:勘探科工作职责

勘探科工作职责

1、负责石油资源勘探工作,包括勘探方案编制、勘探项目设计及探井井位部署和实施,提交预测、控制、探明储量报告和研究成果。

2、负责制订勘探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探井的钻、录、固、试油、测试等方面的监督实施工作。

4、负责勘探成果的审查和管理,组织地震、勘探钻井及探井、试油等方面重大科技的技术攻关。

5、负责探井作业质量管理和审核验收,做好勘探资料的分析、收集、整理、汇编、归档。

6、负责勘探项目的申报、调整及报审工作。

7、负责勘探日报、月报、年报编制和管理。

8、负责半年或年度勘探成果综合评价,并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9、负责勘探钻、录、固、测、试油、搬迁等外协作业队伍的综合管理。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调度室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油田公司、采油厂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签发外协作业队伍的生产调度单工作。

4、负责科室工作计划的编制和各种费用的预算以及各类报表的填写上报工作。

5、依据各种验收意见书,做好工程费用结算工作。

6、全面及时完成调度工作及参与科室年终总结的编写。

7、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工程室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采油厂、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油田公司勘探处管理制度汇编。

3、严格控制井身质量实行探井精细化管理、重点井要全程跟踪监督。

4、负责多点的发放,读取验收工作。

5、负责探井施工中的监督检查工作。

6、负责探井工程资料,固井质量的评审验收工作

7、负责收集、整理地质研究所需数据,开展地质研究工作。

8、参与储量室及勘探科半年、年终总结编写工作。

9、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地质室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采油厂、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执行油田公司勘探处管理制度汇编。

3、全面负责地质勘探、探井钻探及试油工作。

4、负责探井井位部署、探井地质设计的编写、审核。

5、负责地质录井现场检查、指导及现场验收考核工作。

6、随时掌握钻遇油气显示并指导好地质取芯工作并协助钻井队与录井

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7、负责探井地质、测井资料的验收工作。

8、负责各项地质图件绘制及区域地层对比等工作。

9、负责勘探方案编写,新区拓展、储量计算和项目管理。

10、负责物化探区域坐标测量、面积、拐点的计算及验收工作。

11、负责勘探成果的审查和组织、管理地震及探井、试油等方面重大科

技的技术攻关。

12、负责岩心化验、资料分析、收集、整理、归档、审核验收以及相关 队伍的现场技术监督等工作。

13、负责勘探项目的申报,调整及报审工作。

14、坚持深入探井钻探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实施开发方案 提供依据。

15、参与勘探科半年、年终总结编写工作。

16、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综合办公室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采油厂、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按照《延长石油勘探工作手册》相关制度,全面负责各外协队伍

的准入、各类相关资料证件的验收审查工作。

3、负责外协队伍各施工岗位上岗资格证的制作和发放工作,并在日常工

作中对其认真检查管理。

4、负责对钻、测、固、录、定、搬、试油等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

管理工作。

5、负责钻、测、固等各类施工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监督整改工作,并协

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6、会同各级安环质检部门搞好科室及所有工程现场安全环保工作。

7、负责科室日常接待工作。

8、负责科室工作人员的考勤及全年考勤考核汇总工作。

9、负责科室的日常办公设备管理、申报工作。

10、负责科室oa办公、相关宣传,做好上传下达,文件收发、起草及

报刊的传阅、整理、归档工作。

11、负责科室党建、纪检、全年培训工作。

12、负责科室后勤工作,及时申报领用办公用品,协调好公务用车。

13、参与科室年终总结编写和对外协队伍的综合考评工作。

14、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试油组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采油厂、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统筹安排试油组整体工作。

3、认真做好试油前准备工作,完成单井单层试油总结工作。

4、负责选好试油层位、施工设计编写与审核工作。

5、负责试油井的现场及技术监督工作,详细记录试油数据。

6、负责试油井的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工作。

7、负责试油工作中的各种报表。

8、负责试油资料的验收、考核并认真审核试油报告。

9、负责协调试油队的日常工作。

10、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统计结算组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采油厂、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科室所有工程合同签订,整理上报工作。

3、依据各种验收意见书,做好工程费用结算工作。

4、负责科室费用预算、统计及上报工作。

5、负责所有发生费用的统计、结算工作,并督促协作单位在财务部门入账。

6、负责报表上报工作,搜集各项数据为年终总结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7、负责油田公司资料交接、审核及搞好按月结算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调度组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油田公司、采油厂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科室全面日常生产调度。

3、负责钻、测、固、录、定、搬队伍的调度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进展情况,及时在局域网发布当日生产信息。

5、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合理调派队伍,提高时效。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20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震源的分析论文

炸药震源与非炸药震源

一直以来,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有许多,例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其中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时,地震信号的激发源分为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两种。

1、炸药震源在使用炸药激发时,激发方式一般有井中爆炸、水中爆炸、坑中爆炸和空气中爆炸等几种,下面主要介绍的是常用的井中爆炸方式。

炸药震源是使用炸药爆破的方法来激发地震波,激发地震波的强度和频率主要决定于炸药用量及爆炸地点岩层的物理性质。当炸药爆炸时迅速发生反应,瞬间形成高压气团并且急速膨胀,形成冲击波。在炸药爆炸中心附近造成岩体破碎,形成破坏带。与破坏带相邻的是塑性带,塑性带受到外力作用不能恢复原状,保留了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形变。

破坏带和塑性带产生新的裂隙以及扩展原有裂隙,统称为非弹性形变区。在非弹性形变区之外,冲击波衰减为弹性波,只引起岩体的弹性形变,外力作用消失后又恢复原状,形成范围较大的弹性形变区。如图1所示。炸药在井中爆炸时产生巨大能量,但是大部分都在破坏带消耗于加热、破碎岩石、推动岩石以及岩石与岩石之间的摩擦上了。所以使用炸药作为激发震源,能力利用率不高。在地震勘探工作中,使用炸药震源需要考虑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激发药量三个因素。

(1)激发岩性炸药若在松软的岩层中爆炸,频率很低,爆炸能量大部分被松散的岩层所吸收,转化为有效波的能量不大;在坚硬的岩石中爆炸,会产生极高的频率,但是这种高频会很快被岩层吸收掉,而且爆炸能量大部分消耗在破坏坚硬的岩石上,因此得到的地震波能量不强。而选择在可塑性岩层爆炸,可以使得大量的爆炸能量转化为弹性振动能量,地震波具有显著的振动特性。

(2)激发深度对于反射波来说,炸药激发深度要选在潜水面以下,大约在潜水面以下3m~5m的岩层里。由于爆炸点距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潜水面是一个强反射界面,因此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由于潜水面的强反射作用使得能量向下传播,从而加强有效波的能量。

(3)激发药量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人们都希望得到较强的地震波,于是加大炸药药量首先成为人们的选择。实践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期加大药量确实使得地震波振幅明显提高。A=KQ1/3,其中A为地震波振幅,K为介质特性的系数,Q为药量。当Q较小时,地震波振幅与炸药量Q成正比地增加,但是随着继续加大药量,地震波的振幅提高速度明显降低,最终趋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地震波的频率却越来越低。这是因为随着药量的加大岩石的破坏也越大,能量消耗也越大,所以在地震勘探中炸药药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如图2所示。水中爆炸一般是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进行地震勘探时使用的激发方式。炸药如果在浅水中爆炸时,要避免在淤泥中爆炸;在深水中爆炸时,应选择适宜的深度。爆炸点深度过大,会造成气泡惯性胀缩而重复冲击,容易干扰地震记录。坑中爆炸又称为土坑炮,在沙漠、砾石覆盖等地区,潜水面又深,不方便使用钻机打孔时,可以选择采用坑炮组合方式激发。坑炮同样需要选择激发岩性,最好在胶泥粘土、泥岩等岩层中激发。空气中爆炸是在不能打孔的地区进行的,使用空中爆炸时会产生强大的声波和面波。

2、非炸药震源非炸药震源是指地震勘探中不用炸药激发地震波的震源,它分为可控震源和撞击型震源(包括重锤震源、气动震源等),下面主要介绍可控震源。

可控震源是一种机械震源,它是靠安装在特种汽车上的振动器连续撞击地面而产生地震波动的,又称为连续振动震源,因为振动的连续时间和频率的变化可以受到控制,又称为可控震源。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可控震源车的扫描频率信号发送到地下岩层的同时,在震源附近的一个参考检波器进行记录如图3a所示。假如地下有三个反射地层,地面检波器接收到这三个地层的反射时间分别为t1、t2、t3,将它们分开记录如图3b、c、d所示。我们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得到的实际记录是b、c、d三条曲线以及干扰情况叠加的结果,所以仅凭肉眼是无法进行分辨及解释的。若将可控震源的原始记录变成可以用于解释的、类似炸药震源产生的监视记录,将淹没在相互干扰信号里面的震源反射信号恢复出来,这就需要针对可控震源的原始记录做相关处理。可控震源是震源平板与地面耦合在一起进行激发的,通过平板与地面受迫振动传输信号,所以近地表的物性变化也会影响到可控震源的激发品质。

因此,必须根据地表的地质条件来调整施工参数。撞击型震源主要包括重锤震源和气动震源。重锤震源是由车装的机械装置,工作时将重锤提高至空中让其自由落向地面产生冲击波即地震信号。重锤撞击地面后立刻将它提起,使重锤在短时间内在另一地点落下。接收排列不动,只移动重锤震源车来进行地震勘探,重锤撞击地面时会产生较强的面波。气动震源也是一种车装非炸药震源,属于低频、低能量震源。地震波发生器是一个密闭的平圆柱体,侧壁由高强度金属构成的可伸缩爆炸室,爆炸室底板与地面接触。将丙烷与氧气的混合物导入爆炸室,使用电火花引爆,底板将爆炸时产生的脉冲传至地下。每个激发点需要进行多次脉冲激发增加叠加次数。

优缺点对比

下面只针对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进行优缺点对比。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作为地震勘探的常用震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比较适用的地形。

1、炸药震源

(1)优点:①炸药爆炸获得的能量较强;②激发信号明显;③能减低面波的强度;④爆炸时在直达波中形成很宽的振动频谱;⑤使用炸药震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2)缺点:①建筑物密集度地方不便使用;②使用炸药费用高,某些地区需要深钻才能获得资料时耗费就更加高昂;③在缺水以及钻井困难地区施工不便;④对周围环境有损害;⑤炸药运输方面存在着不安全性。2、可控震源(1)优点:①不破坏岩石,不消耗能量在岩石破碎上;②在勘探区施工,对环境影响及破坏性小;③勘探信号的可操控性高;④抗干扰能力较强;⑤特别适用于建筑物密集区。

(3)缺点:①结构庞大、复杂;②记录面貌频率较炸药震源低;③初至前没有炸药震源平静;④有震源车噪声干扰;⑤地形复杂区适用不便。3、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的对比结语到目前为止,对于地震勘探使用的炸药震源以及可控震源而言,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及缺点。使用可控震源施工相对于炸药震源来说,需要的人工较少,费用低,安全性高,但是对地表条件要求较高,而且施工效率较低。炸药震源对于不同的地表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钻机打孔。因而现阶段炸药震源还是地震勘探的主要激发方式,非炸药震源只作为炸药震源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