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证明

气象证明(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0 08:37:03 来源:证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气象

气象

如果说气象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风雨雷电,这只是最浅层次的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常常都在观察气象,掌握气象,并且应用气象来造福自己。有时,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民族是最善于观察气象的。当然,此“气象”非彼气象,所谓气象就是个人的兴衰荣辱与社会的风云变化。面对这样的“气象”就需要我们用理智,用真情,用信仰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面对气象,我们不应是人云亦云,而应是理智思考拥有自己的判断。在现今这个网络化的“地球村”中,我们从来就不缺乏“网络红人”或是“网络神曲”。每当像芙蓉姐姐这样的“红人”在网络论坛上搔首弄姿,或是最近一段时间红遍全球,疯传五大洲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总有许多人为之狂欢,为之喝彩。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只需动一动我们的食指,轻点鼠标“转发”一次,我们似乎就是融入了时代的潮流之中,我们就可以成为时尚的达人,但是我们在转发的同时,却不知道我们为何狂欢,为何喝彩。芙蓉姐姐的卖肉出位,鸟叔的MV的恶搞低俗难道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吗?我们似乎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这一切,而只是迫不及待地投身进狂欢喝彩的滚滚人潮中,追逐这所谓风靡全球的“气象”。审美的低俗化,文化的低俗化已经在整个似乎泛滥开来。我们应该审视这真的正常吗?我们应该放慢我们追求“时尚”的脚步,放松一下我们“转发”的手指,多多思考一会儿,这些“气象”真的是我们应该去追逐的吗?正如明代理学家李贽所说的“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我们需要的是少一些“和声”,不要人云亦云,自己思考,明白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真善美,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气象”

面对气象,我们不是做“墙头草”,而是应以真情来面对人与人的关系。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一个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时,他的身边总是围聚这许多人,他们有的溜须拍马,有的阿谀奉承,无非就是想从得势者的手中分到一杯羹。他们与得势者称兄道弟,似乎亲密无间,但是当风云变化之后,得势者不再得势时,他们又却是另一副嘴脸,他们翻脸真是比翻书还快。我们这个国度盛产“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走茶凉”这类词语,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忘却了大树曾是猢狲赖以生存的家园,墙壁也曾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屏障。所谓的个人“气象”不应该与情谊挂上钩,当友谊中掺杂了个人的私利时,这只是“小人之交酒肉亲”。我们要明白在朋友失势扶他一把,陷入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追逐权势,追逐利益,只会让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只会让社会堕落。“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李白告诉我们,失势时只能够“种瓜”于门旁,但是真正的朋友在面对风云变化的气象时,却仍会坚定地站在朋友身边,大声喊出“所谓气象奈何不了真正的友情!”

面对气象,我们不是随波逐流,只求自保,而是坚定地坚守信念,坚守自己的信仰!古话说的妙“识时务者为俊杰”,每当天下大乱,诸侯军阀割据之时,这句话就常常被人挂在嘴边。因为有了这句话,似乎“识时务者”愈加多了起来,“俊杰”顾顺章可以理直气壮地出卖了党的组织,“俊杰”汪精卫可以堂而皇之建立伪政权,执行“曲线救国”的方案,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或是个人安危就出卖了自己的信念与信仰,他们更是卖掉了自己的灵魂!当然也有更多的“不识时务者”,他们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面对了看似可怕的死亡,刘胡兰15岁被国民党杀害,秋瑾死在了绍兴轩亭口,叶挺拒不从狗洞爬出,哪怕外面就是自由!他们选择了为信仰而死,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敬仰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看透了“气象“顺从了所谓的“气象”的“俊杰”们却是遗臭万年,遭人唾弃。世界风云变化,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有人面对气象万千沉沦不起,有人安于自保,有人背叛祖国,背弃信仰,也有人坚守底线,永不退却。有人说那些“不识时务者”太“傻”,美女,金钱,权势,地位哪一样不令人动心?哪一样不是人追求的目标?但是他们却拒绝了,因为他们知道信仰不是可以明码标价出卖的,当信仰成为了商品,人的灵魂也就成了魔鬼的美餐。面对气象万千,你能够坚守心中的信仰吗?

气象,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它会迷惑我们的头脑,腐化我们的信念,所有立场不坚定的人都会被它打倒,被摧毁。我们能不能用理智,真情,信仰去面对信念,就决定了我们是不是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存活,我们应该明白,懂得气象,更要懂得人该如何面对气象!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二(14)班

刘克家

推荐第2篇:气象

气韵万千,勾勒大千缤纷世界。两仪四象,融合时代进步缩影。气象总在无形中的人由人改变,形成风尚。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显于春,而一个社会的气象则由人来创造,进而在社会中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气韵万千,大象无形。

气象需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舍追求。一个时代促成的新气象或许源自偶然,但它背后铸就的坚持不懈却是必然。这需要我们的胆,我们的气节,我们的追求。面对挫折与失败,从头再来这四个字,掷地有声,难得可贵。继孙中山之后,革命的领导人由毛泽东担任。在当时蒋介石围追堵截,步步紧逼的艰难条件下,毛泽东克服一个个困难,红军万里长征,三股大军汇成一方铁甲,川流入海,而毛泽东用坚持不懈的追求转危为安,从头再来,形成新气象。他学习苏联改革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思维。又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形成气象需要日积月累,断不能三心二意,朝令夕改。现在的中国,已然成了一派清新繁荣的新气象。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宽大怀抱,白芳礼老人的不舍追求,无臂天使刘伟的动人琴弦。他们无不有着“从头再来”的坚定信念,对命运的不舍追求,构成了新派繁荣的中国新气象。气象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坚守它,相信它,于是,毛泽东如是说“龙盘虎踞今胜夕,天翻地覆慨而慷。”终究一脉繁荣新气象。

气象需要“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豪迈勇气。安贫乐道是古代推崇的一种儒家态度。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安贫

乐道式的原地踏步则相当于时代的倒退。新气象,需要创新,敢于争先的猛士创造。气象就是在年年的除旧迎新,涤除陈腐中翻新。在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人群中蔓延。邓小平在1978年11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使中国步入国际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世界,与全球接轨。而这,却不想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时的手就观念,人们认为“庄稼就是老祖宗。”以农为生时祖上传下来谋生的法宝。一有些商品信息类的新名词流传社会,便有人接受不了,甚至破口大骂。而新气象呼唤了新眼光,新观念的到来。在新观念的不断冲击,新猛士的不断努力下,时代进步了,四象观念改变了,标新立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邓小平盯着巨大的压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创辉煌。他的这股逆流而上的勇气,豪迈大气,带着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翻新气象,引领气象,大步朝前迈。

气象需要“爱的无私,爱的辐射。”的善良传递。她是佳木斯市 气韵万千,大象无形。气象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不断翻新气象,时代不断进步发展。好,和谐,大气,进步,创新的气象由人创造,在社会中包打出无穷无尽的力量,照耀万丈光芒!

推荐第3篇:开具气象证明,单位为何不能免费

气象证明是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帮助受灾者讨回损失的,这其实也是公共救灾的一个环节,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

近日,江西省气象局开一张五六十字的气象证明收费800元在网上引起热议。江西气象局对此回应说,气象证明只对单位收费,个人享受免费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强调,气象局办理一份证明并不是“打几十个字”那么简单,其中需要很多专业仪器和技术支持,以及气象人员室外监测、对数据进行处理,网友看到的气象数据查询和整理环节只是末端。而在北京,个人开具气象证明同样免费,但单位开具气象证明收费300元。

一纸气象证明,京赣两地收费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实在让人看不懂。根据江西气象局的辩解,气象证明不仅是张纸,背后有着许多的工作要做,可问题是气象部门不是一个私人机构,而是由财政供养,气象部门进行气象监测,从设备到人员,都由纳税人买单。用纳税人钱,获得的监测数据,理应服务于纳税人,岂有让纳税人再次买单之理?

气象证明是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帮助受灾者向保险公司讨回损失的,这其实也是公共救灾的一个环节,属于典型的公共服务。所以无论是800元还是300元,气象证明都不该收费。既然个人开具气象证明免费,单位同样应该照此办理。所谓单位,不过是许多个体的集合而已,单位车辆在台风中被砸被淹,和私家车被砸被淹,没什么两样,民众有难,作为公共部门的气象局,此时怎能“趁火打劫”?

得承认,气象服务比较特殊,它有时确实可以商业化,进行市场化收费。例如,某个企业由于商业活动的需要,要求对特定地点,特定时间的未来气象状况,作出准确分析;或者,媒体或网站出于报道需要,需要气象部门在基本气象服务之外,提供更多的数据加工和分析,这些都是可以收费的。

不过,这样的服务明显是服务特定群体,而且并非出于公益目的,已超过公共服务范畴。但气象证明则不同,它服务的是不特定群体,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气象灾害的受灾者,谁家的房子和车辆,都可能在风雨中受损,气象证明免费,受益的是全体公众。从暴雨预警短信收费,到昂贵的气象证明,气象服务的过度商业化,正在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之所以造成此一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对于气象部门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目前缺少一个明晰的区分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地方的气象部门滥用权力,将理应向公众免费提供的气象服务市场化,收取不菲费用。

气象服务该不该收费,关键不在于服务对象是个人还是单位,而在于这种服务是否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只有从这一点出发,去规范气象服务收费,才能避免类似“高价气象证明”的收费争议。

□国华(职员)

推荐第4篇:气象简答题

第一章、

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①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②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

1.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 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3.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φ+σ (б=23.5sinN’.Ф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4.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 昼长

纬度: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5.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答: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 6.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答: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

7.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答: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

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阴阳都可以。 第三章、

8.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

答:R=P+B+LE 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 P:土壤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 B:土壤分子传热导通量。

LE:水相变化时地表面得、失的热量。 9.影响温度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哪些?

答:土壤温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和天气条件 10.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答: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土表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小,白天吸热越多的地区和季节,向下传递的热量多,日变化消失层深。年变化:土壤的年变化随深层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一年地面太阳的辐射总量变化不大, 11.比较:山顶与山谷温度的日变化,水体与陆地温度的日变化

答:水体:日变化中,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2—3h。年变化中,水面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深水湖和内海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出现在2—3月。水面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地面温度要小。

地面:白天日出后温度上升。12时,地面储存热量还在增加,地温继续升高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表温度开始下降。13时地面温度最高。

12.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释沙漠空气温度变化特点

答: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因蒸发耗热少,白天和夏天温度高,温差大。 13.温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植物的影响)

答:三基本点的影响:植物,变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在某种适温下生命活动最为活跃,在最低,最高温度以外生物停止生长发育,但能维持生命。超出这范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死亡。农业界限温度:其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14.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答:应用:1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2作物引种的科学依据。3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局限性: 第四章、

15.土壤蒸发的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蒸发的方法

答:土壤蒸发的过程是通过两种不同过程来完成的,一种是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另一种是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壤的空隙到达表面逸出土表。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构。防止蒸发: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在土壤变干以前可以扒松表土,以切断毛细血管,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持下层的土壤水分。为了进一步保持土壤水分,在表土扒松后,在进行镇压,将松土层压紧,又减少了表层的孔隙度。 16.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答:降水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过程: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称为凝结增大,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称为碰并增大。

17.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晴朗、微风的夜间

18.水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水分对植物的作用、空气湿度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

答:(1)水分环境的好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用大气相对湿度来衡量,75%-80%最适宜. (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在水分的参与下,作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水是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水分起着植物体内养分和有机物质的输送作用。

(5)水分可调节植物的体温。

(6)水分能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使植物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7)空气湿度主要影响作物蒸腾速率。

(8)土壤湿度影响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第五、六章:

19.单一热力环流摸式的形成过程(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答:

一、海陆风的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因而形成局地环流,下层风由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面降温慢,海面气温高于陆地,产生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海风与陆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海陆风。

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距地面较远,增温较快,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间辐射冷却,气温迅速降低,而同一高度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缓慢,于是山坡上的空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谷风与山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山谷风。

20.季风的形成过程

答:在不同的地球表面中,海洋和陆地面积大,物理性质极不相同,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大陆温度变化快,海洋温度变化慢,同纬度地区冬季海洋比大陆温度高,夏季大陆比海洋温度高。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冬夏季的热力差异,从而形成季风。

21.三圈环流的形成,并解释赤道地区多雨,沙漠多分布在副热带地区的原因

(1)

答: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 赤道两侧的气流是上升的,因而这里是地球上云、雨最多的地带。30°附近副热带地区的气流是下沉的,因而这一带少雨又干旱,多沙漠分布。 29.解释“通风”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

(1) 风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交换,使作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更新,对植株间二氧化碳、温度、水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风,还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 适当的风速能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

(3) 作物的种植结构、密植程度等与通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作物,适度的风力对密植作物群体中水分输送、热量输送及二氧化碳输送都有着中意的条件作用。 (4) 风作为载物还对植物花粉受精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七章、

2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各气团影响下的天气征?锋的分类,各锋面天气特征? 答:(1)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或称变性西伯利亚气团。 (2)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又称热带太平洋气团。

(3)来自欧洲大陆副热带地区的热带大陆气团,在夏季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有时也可影响到华北。

(4)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又称季风气团,夏季可影响到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大量的降水。

23.气旋、反气旋天气特征?

答:反气旋的天气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气团性质和所在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在反气旋的中心附近,下沉气流强,天气晴朗。反气旋的外围往往有锋面存在,为阴雨天气。 气旋的天气特征:

气旋一般为坏天气,为阴雨天气。

24.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活动和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答:当副高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干旱,如长江流域

7、8月份经常出现的高温酷暑和伏旱。当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出现异于常年的不正常变动时,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如19

54、199

1、1998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季长期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上部最强大、最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对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分布及亚洲天气都有重大影响。 25.热带气旋的分类、结构和天气、形成条件

答:热带气旋是根据接近风暴中心之最高持续风力加以分类的。分为六类: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地面低压、暖心、中心密集云层区、台风眼、风眼墙、螺旋雨带、外散环流。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6.热带气旋的源地、移动路径、危害及防御措施?

答:主要发生在三个海域,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随季节而有所不同,一般盛夏季节多为西北路径,春秋季多为西移路径和转向路径。有的在移动过程中有左右摆动、停滞、打转等现象,称为特殊路径或异常路径。台风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登陆后常造成风灾、洪涝灾和风暴潮,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居全球主要自然灾害之首。台风的防御和减灾措施主要有:1.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加强监测预报,修筑完善海堤防风系统,营造沿海防护林,减轻海浪的拍击,保护海堤安全。2.营造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提高农田林网防风效能。3.台风危害多发区应加强农田排水渠系建设,减小由于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发生机率。4.采取防风栽培,合理布局作物以避开台风的影响,选择抗风矮秆品种,减轻台风损失。5.建立相应的防御台风的机构,指定应急和防灾措施。 第八章、

27.我国干旱的地区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答:地区分布规律:黄淮海地区的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和成灾面积的二分之一,是干旱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降水量稀少,但主要是绿洲灌溉农业,受当年降水多少影响不大,干旱次数和面积反而较小。

指标:气象上通常将降水量的多少作为干旱的指标,其中常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来表示某地某时段内降水量与常年的偏离程度并以此衡量干旱是否发生及干旱的程度。 防御措施:很多,在课本213页。

28.我国洪涝的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分布规律:东部洪涝灾害发生最多,云贵、青藏高原,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最少。其频繁程度与地区降水变率大小及不合理农事活动有关,是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指标:P215.防御措施:P219.

29.低温危害的防御措施 措施:P20

2、P20

4、P207

九、十章:

30.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四季的划分方法

答:因素:

1、太阳辐射;

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

3、下垫面;

4、大气环流

5、人类活动

划分方法:

31.比较: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答: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最冷月和最热月落后大陆性气候一个月,年、日气温较差小,云雾多,日照小,太阳辐射弱。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 32.中国气候的特点

答:①季风性显著;②大陆性强烈(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第十一章、

33.气候资源的特点

答:①人类共有、②易变化、③空间分布不均匀、④目前人类以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为主 34.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

答:①无限的循环性与单位时间的有限性;②波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③具有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④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综合概念,要素之间具有的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⑤二重性;⑥农业气候资源的可改造性;⑦有值无价性

35.作物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

答:①分析不同作物对光,热,水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当地气候资源的满足程度的分析评价。

②进行农作物光能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或气候生产力的分析,并提出发挥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以措施。

③进行作物生育动态和群体结构与气候资源关系的规律性分析。为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④进行农业措施的农业气候分析。如播种期,收获期,中耕和灌溉的气象效应的农业气候分析。

⑤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分析。 36.对农业气候资料的一般要求

答:①准确性。就是资料的可靠性、精确性。可靠性是指资料能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精确性是指资料的精确程度。

②均一性。资料的一致性,连贯性。

③代表性。资料要能反映所研究地区的一般情况。

④比较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比较时,要能真正反映地区间和时期间的差异。 实验部分、

37.使用照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一)光电池的方位保持一致;

(二)避免外界环境对光电池的影响;

(三)光电池不能放在光下太久。38.照度计测量光照度的原理

答:光电效应原理。当光线投射到光电池上时,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反映在电流表上,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成正比。

39.最高温度表与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

答:①最高温度表的调整方法:用手握住表身中部。球部向下,手臂伸直,稍离身体向前后甩动,直到毛细管水银柱示数接近当时的普通温度。

②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使游标滑动回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 40.温度观测的注意事项

答:熟悉仪器的刻度;避免视差;动作迅速(同时注意务使头、手等接近温度表感应球部,并尽量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复读;保持仪器清洁。 41.干湿表法测空气湿度原理

答:空气未饱和时,湿球纱布水分的蒸发;空气湿度越小,湿球纱布水分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42.保证率定义及意义

答:①定义:在某一时段内,某一气象要素值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的频率的总和。

②意义:用于说明

推荐第5篇:气象谚语)

人大代表李修松建议将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赖敏报道“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是中国文化的印记,如果丢失了,是一种让人痛心的损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呼吁,将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修松说,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理应申遗。

他的申遗理由有三。首先,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它们对指导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在今天,广大农村农民群众还在运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天气气候规律,科学地安排日常生产生活,顺应农时、不违农时,科学种田,争取农业丰收。“当然,客观地说,随着农民进城打工、弃农经商等现象的发生,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的功能性似乎有减弱的趋势。”他坦言。

其次,它们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民俗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是经验的总结。“比如,‘小暑打雷、大暑破圩’‘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些农谚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定,并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另外,李修松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从文化上界定,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很有研究价值。如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现代气象学和科技发展可能会有所帮助。从这个层面来看,它们应该是国家级别里最高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4日,中国气象局党组印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推进气象文化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明显提升,气象软实力显著增强,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二十四节气和气象谚语,不仅是气象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气象部门在经济社会发挥作用时的一个帮手。

(责任编辑:叶海英)

推荐第6篇:气象工作总结

**气象局2017年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康对气象事业的需求为牵引,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气象灾害达到有效防御,为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和“富美** 幸福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一年来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习贯彻十九大 提振实干勇担当

按照省市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10月18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听收看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随后迅速在全局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的热潮,研究出台了《气象局党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成立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领导小组。

截止目前共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报告会3次,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内部考试一次,党员干部手抄《党章》和《条例》3万字,普通干部职工手抄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3万字,12月25日前后组织开展一次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演讲比赛一次,积极主动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贯彻十九大,提振精气神,实干勇担当”主体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两个责任”严履行 廉政教育持深化

1、强化组织协调,履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结合

1 我局工作实际,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肩上,对工作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建立了工作台账,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配合密切的监督责任工作局面。

2、根据党内有关法规和省市气象局工作要求,局党组和纪检组认真落实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认真细致的开展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懒政怠政”、“以案促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喜迎十九大宣讲会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系列精神报告会等宣教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单位内部氛围,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群众基础和群众氛围。

3、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共发现“懒政怠政”问题线索8个,采取16项措施,修订完善1项制度;“以案促改”岗位风险点6处,制定风险防控措施6个,成立专题检查组一个,发现问题5个,整改问题5个,明确了风险等级,形成了以查促教,以查促建、以查促管的良好机制。

4、加大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力度,着力聚焦在平时,紧盯责任在日常,敢于动真、勇于碰硬,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截止目前共开展作风纪律检查14次,发现问题5条,通过谈问题、剖原因、找差距和定台账等多种方式现已全部整改完毕。

5、根据市局纪检组和地方纪委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了“明责、述责、评责、问责”的专项监督工作机制,营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部舆论氛围。通过市局纪检组上半年的巡视巡查工作,共发现问题3点,通过谈问题、找原因、定措施、做台账,责任到人,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同时积极主动的配合地方纪委完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月上报制度和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三、基础业务稳提升 减灾体系初形成

(一)气象业务体系扎实推进

1、观测业务质量稳步提升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方面,国家级自动站数据可用率99.91%,区域自动站数据可用率99.79%,自动土壤水分站观测数据及时率99.03%.

2、气象站网建设再上台阶

新建建设了三个四要素站,升级改造成为六要素站,新建建设了茶店土壤水分观测站和一个气溶胶站,大气污染成分检测走向了了精细化。

3、探测环境得到“永久”保护

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出台文件规定将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行政许可纳入**建设项目联审联批流程*,气象探测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评估得分继续保持100分。

4、天气业务现代化稳提升

设置了预报服务岗位和专职预报服务人员,通过积极与 3 上级气象部门沟通,下派了业务带头人,制定完善了临近预报和预警业务流程,做到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准确,服务主动及时,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

5、气候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设置了兼职气候服务人员,开展了本辖区气候服务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年度气候综合评价质量大于90分。

(二)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形成

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达到加强

设置了专职为农服务岗位,增加了为农服务人员,制定了气象为农服务标准、规范和业务流程,开展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初步完成了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业或设施农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2、气象灾害防御取得突破进展

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平安建设大喇叭和农村气象信息员覆盖了全市20个乡镇(街道)和500多个行政村,气象信息员队伍700余人,同时对钉钉软件进行了大力推广,市委市政府相关同志、乡镇协理员、乡村信息员下载并激活钉钉软件,这是继短信平台、预警大喇叭、微信群、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服务手段后又一预警信息发布方式,预警传播效率得到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得到不断强化。

我市被河南省局确定为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标准化建设试点,根据前期对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沟以及滑坡泥石 4 流等隐患点进行普查的基础,制作了电子版的“林州气象灾害防御一览图”用于直观展示,为我市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和有针对性地快速准确进行决策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标志着我市已有3个乡镇实现了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目前“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申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3、人影作业再上新水平

投资33万元组建了人影工作指挥平台,对作业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城郊作业点调到了采桑镇,在各作业点安装了监控系统,做到了作业能监控,安全得保障,队伍好管理,制度全上墙。

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等级评估检查工作,夯实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工作。全市目前拥有高炮5门,3台火箭发射架,3台发烟炉建成了固定炮站。

2017全年共开展人影作业3次,对缓解干旱缺水、森林防火和改善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气象服务上台阶 气象宣传点带面

1、气象现代化的建设目的在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局目前拥有高工两人,工程师三人,全日制本科大气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两人,本科以上学历已达到上级气象部 5 门要求的70%,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我局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

2、全年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各类专题预报28期,重要天气预报13期,发布预警信号230期,手机短信平台发送重要天气过程及雨情快讯等信息2万多条,为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指挥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3、开展了中招、高招、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时期专题气象服务工作,中招、高招、专题气象服务从前一天开始每天二次及时做出天气预报,在重点景区设定了气象服务台,真正体现了气象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气象科普馆作为我省首个县级气象科普基地,占地1000余平方米。一年来,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和暑寒假邀请或主动申请来气象科普馆参观学习,全年共接待10000余人次,使气象科普工作深入到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心中,使参观气象科普馆成为了假期作业和潮流趋势,同时于今年1月份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协会联合表彰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5、全年共制作宣传板面4块,发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手册1000余本、宣传页5000余份,为宣传和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能力作出了应有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精准扶贫恳实干 文明创建新辉煌

1、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对接和横水镇马店村所包的9户贫困户,深入所包贫困户家中,看望慰问扶贫对象,详细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宣传省市扶贫惠民政策。制定精准扶贫工作台账,用绣花的功夫认真细致严谨的开展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真扶贫,扶真贫,承诺2020年12月前实现单位所包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2、在今年的9.9重阳节为该村60岁以上老人送去了鸡蛋、金桔和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3、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将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不定期检查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补缺补差,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联合上级气象部门和林州市第七组文明单位开展道德讲堂、共建爱心墙、志愿服务站清洁乡村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社区、养老院和结对帮扶村开展送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行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志愿河南”注册率达到了100%。

5、根据市委市政府“全民洗城”活动要求,迅速制定方案,责任到人,责任区内的广告牌、围栏、公交车站棚等路边“顽迹”被我局志愿者们清理的瞬间有幸被电视台特别节目“全民洗城”精彩瞬间捕捉,活动的开展唤醒了全民爱 7 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同时于今年五月份荣获市委市政府“2016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下一步我局志愿者将继续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砖添瓦。

六、依法行政稳推进 防雷改革出亮点

1、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免收气象灾害证明服务收费的通知》,我局严格执行开具气象证明不收费规定。

2、积极组织开展学法知法用法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知法用法水平,增强法治思维,同时积极参加全省气象部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考试,多渠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3、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文件精神,积极主动与住建部门沟通,顺利完成交接工作,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各个环节不留空档,同时将属于气象部门监管范围的防雷装置行政许可列入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范围。

4、为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放管服”重要举措,实现防雷减灾工作政事企分开,根据省、市局防雷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以及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

七、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全面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拼搏之年,是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行动之年,是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滴水穿石改革开放的40周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会议和十八届系列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全面提升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灾害防御能力、8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为出发点,狠抓大气基础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气象保障。

1、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把学习十九大精神融合到气象服务工作中、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融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

2、遵守八项规定,严明政治纪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严肃财经制度,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根本好转。

3、坚持扶贫攻坚不放松,对所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力争让他们早日脱贫。

4、解决气象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五龙、采桑建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5、和水务、国土部门合作,建立联防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环保部门合作打造生态林州,及时开展人影作业。

6、调整基层信息队伍,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信访稳定,确保全年无一例来自气象局的干扰。

8、坚持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在内部做好网格化管理,对外督导好相关乡镇工作。

9、完成市政府确定的依法行政工作目标。

**市气象局

2017年11月30日

推荐第7篇:气象白炭黑

(三峡都市报记者 侯义祥)3月26日,万州工业园区与重庆广旺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总投资3亿元、年产1万吨气相白炭黑项目合作协议。重庆市委.CW、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区长李世奎,重庆广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纵,万州区委.CW、秘书长蒲彬彬,区政府副区长刘忠,区政府巡视员罗继瑜等出席签约仪式。气相白炭黑是纳米二氧化硅的俗称。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添加剂,广泛用于硅橡胶、聚酯树脂、油漆涂料、汽车和电子行业等,可起到增稠、触变、消光、防沉等作用。该项目主要利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作原料,可以消化位于万州的重庆大全新能源公司多晶硅项目中的废料。项目实施后,可以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相互利用、节能减排、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重庆广旺投资有限公司拟定在万州盐气化工园区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纳米二氧化硅材料及31%盐酸9.12万吨,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以上。首期投资1.6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气相法二氧化硅材料项目,将在一年内建成投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在此基础上,二期规划建设有机硅项目。签约仪式前,吴政隆、李世奎会见了张纵一行。吴政隆代表万州区委、区政府真诚感谢和欢迎重庆广旺投资有限公司到万州投资。他说,这个项目市场前景好,变废为宝,是一个具有经济、社会和环保多重效益的项目,能够实现资源相互利用、节能减排,符合库区和万州的产业发展方向。区委、区政府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力争早日建成投产,造福万州人民。李世奎在签约仪式上致辞说,气相白炭黑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万州硅材料产业又一新的增长点,对于延伸万州盐气化产业链,加快盐气工业基地建设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他要求,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顺利投产创造良好条件。重庆广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策划师张慧在签约仪式上介绍了项目情况,表示要在万州打造有机硅材料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为万州特色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推荐第8篇:航海气象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气象

DELL [选取日期]

航海气象

船舶运输的任务是通过船舶将客货从一个港口安全.经济的运送到另一个港口。这一运送过程由于航区广,航距长,而航速相对慢,船舶将不可避免的要经受各种天气和海况条件的影响,台风,寒潮等。海上强风暴天气和浓雾,冰山等恶劣环境都严重的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造成货损船损,。甚至发生海难事故,威胁船员的生命安全。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上,理想状态下,全球分为六大风带和七大气压带。但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均,风带和气亚带又被切断。所以,海洋,陆地上存在不同的高低压中心,同时又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了季风,因此,天气复杂而又有规律,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还有了信风和洋流的产生,这些对航海来说有利有弊。如果有东京到旧金山的海轮,可以研制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到达,期间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油和时间。而在冬季从旧金山到上海,就会在强势的东亚季风下多行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季风的成因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而东亚处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的东岸,频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的西部,所以,季风气候明显,除了东亚季风外,世界上还有南亚季风,北澳,印尼和伊里安的季风,西非的季风,北美与南美的季风。

海洋上风的产生是因为气压差的存在,而气压差又存在两个不同的气压中心之间,每一个气压系统就是一个气旋系统,气旋为低气压系统,反气旋为高气压系统,同时,不同的气压系统之间还存在一个锋面系统,所以,气旋和凤面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作为“锋面气旋”的形式存在的,在气旋系统的低压槽附近,会出现降雨天气,对于航行不利,而在气旋的高压脊下,天气会非常晴朗,很适合扬帆起锚。

气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都很恶劣,强烈发生的热带气旋有一个令人畏惧的名字--台风,一般台风的风力都在12级以上,在大西洋如果风力达到12级以上,就被称为飓风,名称不同,结果一样,破坏力惊人,对于航海来说,这是航途中最大的威胁,从全球台风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发生在副热带海域,所以,我国的东南部,历来都是台风的重灾区,从台风的形成到衰亡有4个阶段,所以,它的生命期也不短,一般为3-8天,最长的可达20天以上,台风中圈和眼区下的海域,海况十分险恶,威胁着船舶安全。

面对台风的威胁,为了保证安全,避免台风的袭击,除了正确的使用各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报告,警报及传真天气图外,还可以利用观测资料,测算台风,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台风在来临之前都有征兆,可以更具观察,及时避险,这些征兆会在2天之前出现 (1)涌浪

台风附近的强风造成巨大波浪,自台风中心向四周传播时,由于风力逐渐减弱,能量也逐渐消耗,致使波浪的波高减小,周期加长,波峰由尖变圆,逐渐变成涌浪,涌浪的传播速度比台风本身移动的速度快得多,而且能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一般在台风影响的1-2天,涌浪将首先到达,如果发现无风来涌浪,说明远处可能有台风存在。 (2)天色

当台风中心距当地约1000千米时,会看到天空的颜色有变化,由正常的颜色转变像早晚霞一样的颜色。

(3)云

当台风外围接近时,天空出现辐射状卷云,并逐渐变厚,变密,辐射中心的方向就是台风中心所在的方向。 (4)风

,当台风接近时,当地的盛行风就会改变。在信风区域内,若小范围内发小有东风,风速比平时大25%时,就应当提高警惕。例如,我国沿海当台风前缘的气流到达后,当地原来的季风就遭到破坏。福建沿海的天气谚语“六七月里括北风,一二日内括台风”,就是根据季风被破坏判断的。

(5)气压

台风中心到达前2-3天,气压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日变化还有,随着台风的接近,气压明显下降,气压日变化消失。

这些天气的日常变化,就是台风来临前的预告。对于船舶来说,台风可以分为两个半圆,在北半球,其右边半圆叫做危险半圆,左边半圆叫做可航半圆。在南半球,其右边半圆叫做可航半圆,其左边半圆叫做危险半圆。危险半圆和可航半圆是相对而言的,在可航半圆航行,只是相对危险半圆危险性小一些,并不是没有危险,也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在洋面上航行,能见度越好,就越能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雾是影响海面能见度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在海洋上还是在港口,雾对船舶航行安全和生产作业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我国海域是太平洋的多雾区之一。主要集中出现在沿海水域,北起渤海,南至北部湾。雾区范围具有南窄北宽的特点。南部宽约100-20千米,舟山群岛一带300-400千米,北部更宽些,如黄海6月几乎全部都是雾区。 我国沿海雾分布还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在黄海中南部,长江口至舟山群岛和北部湾是三个相对多雾中心,海南岛以南和台湾以东海面,终年受暖流控制,水温较高,雾极少出现,琼州海峡和北部湾西北部冬春季多雾,年雾日可达20-30天,台湾海峡西部和福建沿海,年雾日可达20-35天,闽浙沿海到长江口一带,年雾日增加到50-60天,黄海中部海域年雾日可达

50-60

天。山东半岛南部成山头和石岛一带海面雾最平凡,年雾日超过80天,最常连续雾日超过25天,有“雾窟”之称。从鸭绿江口直到济州岛的朝鲜西部沿海雾也比较多,年雾日达

50

多天。有时与山东南部沿海雾区连成一片。渤海是我国内海暖流不易达到,也不存在水温不连续带,因而雾很少,尽在渤海海峡附近多一些,年雾日可达

20-40天,我国沿海海无时间分布也有规律,以南海北部海岸出现最早,开始于一月,1-4月为雾季,2-3雾最多。东海雾始于三月,3-7月为雾季,其中,浙江沿海至长江口,4-6最盛,黄海的雾始于3月,3-7月为雾季,6-7月最盛。8月,我国整个沿海的雾骤然减少。我国由南向北转移的雾季持续大半年,因而我国是个多雾的国家。

我国沿海多雾,按雾的成因可封为平流雾,蒸气雾和辐射雾 ,而在世界海洋的雾主要产生在冷暖海流汇合处的冷水面和信风带海洋东岸附近的翻腾冷流上,多出现于春夏季节。雾的高发区集中在中高位靠近大陆的海洋上,大洋中央和赤道附近的热带海面几乎没有雾,主要的雾区如下: 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常年多雾: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加强,日本以动(1)

盛行暖湿的偏南风,从而再冷水面上频频出现广大而浓厚的雾区,多出现于夏季,7月最盛,夏季雾区伸展极广,南始纬度南纬四十,北至北纬五十,西始北海岸东海岸,东至阿留申群岛往往弥漫一片,是世界有名的雾区之一,冬季这一区域锋面气旋活动十分频繁,多锋面雾。

纽芬兰附近海面终年多雾:纽芬兰附近海面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2)

交汇处。春夏季雾最盛,平均每月超过10个雾日,此时雾区范围很广,向东延伸,可达冰岛海面,南北跨越

20多度纬度,覆盖着整个北大西洋北部的欧美航线,也是世界上有名的雾区之一。

挪威,西欧沿海与冰岛之间海面常年多雾:夏季雾很频繁,冬季,挪威和西欧沿海(3)

雾也特别多,英吉利海峡因潮汐涨落而促成的雾几乎经常存在,挪威沿岸多峡谷和港湾,秋冬季多辐射雾和蒸汽雾。

阿根廷东部海面,塔斯马尼亚与新西兰之间的海面和马达加斯加南部海面为南(4)

半球的三个平流雾区。他们分别位于巴西暖流,东澳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冷性的南半球漂流的汇合处,雾区均不广,多发生在夏季,在南纬四十度以南整个中高纬度的西风漂流上,终年有雾,特别是夏季,能见度良好的天气很少。 加利福尼亚沿海,秘鲁和智利沿海,北非加那利海面和南非西岸海面等信风带海(5)

洋的东岸。流经沿岸的冷流受常年盛行的离岸风的吹刮作用,使下层海水上翻,偶尔有暖湿气流经过冷海面时也会形成雾,明年春夏季较多,范围和浓度都不大。 北冰洋和南极洲沿岸,冰缘冰间水域以及中高纬大陆东海岸附近海面,冬季多蒸(6) 汽雾。

在以上雾区航行,都要谨慎驾驶,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要用雷达,GPS系统,海事卫星助航以求安全抵达目的地。

在无限航区里,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航线的确定就显得至关重要,选择一条天气最好,航时最省的航线,可以节约大笔的资金,降低成本。对于信风,季风,台风及雾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了解,才有利于在航行中做到有备无患。

推荐第9篇:气象教案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儋州市第三中学

孙 艳

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孕育环境

简述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板书)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这种气象灾害。

二、热带气旋(板书)

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条件

A、有广阔的暖洋面。

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热带气旋的结构(根据图1.10分析,让学生了解认识气旋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天气状况)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这里的气流运动情况使它成为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其直径一般在30~50千米左右。台风眼附近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狂风暴雨。台风警报中的说法,道理在此。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按照国际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不同强度分成四级,7级,热带低压;8-9级,热带风暴;10-11级,强热带风暴;>12级,台风/飓风。 (4)台风(板书) (设问)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其发生的季节?

1.台风的时空分布(板书) (据图1.11然学生通过图片较形象的认识台风的主要分布区域)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亚洲东部其他国家,以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也频受台风之灾。

(承转)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台风的危害。

1 3.台风的危害(板书) 首先播放台风录像节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强调指出,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其具体表现为:10级大风就能拔树倒屋,而台风有12级或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强风会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瞬息之间使农田、村镇变成一片汪洋泽国。特大风暴潮更会产生毁灭性灾害。严重的风暴潮,潮位可高出海平面5~6米,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承转)由于受台风灾害的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和人口集中地区,所以台风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对此,世界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对台风进行监测、防御。

(二)干旱

(1)概念——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成因——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造成

(3)旱灾的分布区域(据图分析,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承转)旱灾发生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对农业的危害较大干旱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其定义和具体指标是不同的。按受旱机制,可分为三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土壤干旱,指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又缺少灌溉条件,土壤中水分长期得不到补充,作物得不到正常的水分供应而遭受的危害,是最主要的干旱形式。大气干旱指气温高、湿度小、作物蒸腾失水快,根部吸水供不应求,虽然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也来不及吸收,造成水分失调以致受害。如夏日的中午就易发生大气干旱。生理干旱是因为其它不利因素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体内水分失调,产生危害。如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根系吸水,施用化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干旱的危害,以播种期、水分临界期、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影响最大,造成出苗不全不齐不壮,影响受精过程、灌浆过程等。

干旱的防御,根本的途径是种草种树,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少。还可以采用覆盖、免耕技术,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改革种植制度等。

(三)寒潮

(先播放08年春季发生的南方雪灾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及了解寒潮所带来的危害)

1、概念——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强度越大。

3、多发季节——秋冬春

4、天气特征——短期内降温,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的天气现象

5、寒潮的危害

1)、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2)、对交通的影响。寒潮伴随的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低能见度、地表结冰和路面积雪等现象,对公路、铁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1987年11月下旬,寒潮暴发,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所辖内的不少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使交通事故明显上升。

3)、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

2 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

二、热带气旋

1、概念

2、形成条件

3、热带气旋的结构

4、台风

(1)台风的时空分布 (2)台风的危害

三、干旱

1、概念

2、成因

3、旱灾的分布区域

四、寒潮

1、概念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3、多发季节

4、天气特征

5、寒潮的危害

推荐第10篇:气象物候

气象物候专题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5、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二)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气象卫星探测的卫星云图“指云报雨”,人类可以全程监测台风“的行踪”,自然之风云不再神秘,天之风云“可测”。不久的将来,天之风云不仅可测,而且完全“可控”。

四、有人说在江苏的江阴腊尽春初就能吃到河豚,在常州二月初方食,到南京则要三月才能吃到河豚,请用物候学的眼光来分析这种现象。

【答】河豚产卵时溯江而上,因此下游首先可以捕捞到河豚,然后才是

1 中上游。江阴、常州、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同,捕捞河豚的时间自然不同,吃河豚的时间有先有后是正常的。

五、《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答】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

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六、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答】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七、你认为究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远上白云间”更正确合理?为什么?

【答】A:我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更合理。《凉州词》是一首诗,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话,就显得太过直白;而“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俪飞上云端,多么富有美感!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B:我认为“黄沙远上白云间”更合理。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根本看不到“黄河”,何谈“远上白云间”?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当是当地实景,是事实。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文风格相协调。

八、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华罗庚曾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写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飞。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九、南京的桃花较北京的桃花要早开10多天,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纬度是影响物候来临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夏之季,越往北气温越低,达到桃花盛开气温的时期相对要迟,北京的地理位置在南京的北面,所以桃花要迟开。

十、大连跟北京的纬度很接近,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这是为什么?

【答】经度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经度的影响决定于离海洋的远近。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大连近海,所以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要迟开。

第11篇:《气象物候》

专题《气象物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内容。

2、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诵读四首古诗。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一教时

学习四首古诗

一、情景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文学知识,得到了美得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小组讨论明确;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可以抓住重点词“晓”和“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为之击节赞叹。 (4)了解本诗中有关物象知识的记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5)背诵这首诗。

(6)引导学生阅读《塞下曲》的其它几首。

2、因第二首还是李白的诗,让学生试着自己去阅读、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心中所想,提自己心中所惑。教师只是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予适当地补充。结合素材教学片,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3、学习第三首《塞下曲》

(1)学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如有不再近一步补充。 (2)自由朗读这首诗,领会它的意思。

提示: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3)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如: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用侧面烘托,没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4)了解本诗所含的物象知识

“月黑雁飞高”月黑雪猛,非大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定有敌情。 (5)背诵这首诗。

4、学习第四首诗

(1)了解苏轼及其代表性的作品。惠崇,北宋僧人,能诗能画,尤擅水禽。 (2)自由阅读这首诗,体会其内容。

提示: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提示:注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5)了解诗中有关的物候知识: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根发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三、拓展想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那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杜甫的《梅雨》

四、布置作业:

1、理解并背诵四首诗

2、完成《导学与测试》的单元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3、了解文中所寓含的气象物侯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及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改写所筛选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1、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这组文章,从多面角度多侧面了解有关云识天气、物候和物候学中的物候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进行考察。 (1):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分类别、打比方等) ③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说到天气预报,以前的天气预报,仅仅预报一下明天的天气,而现在的天气预报,既预报天气,也介绍有关天气、物候方面的知识;既讲究科学性,也注意趣味性,这样,既吸引观众去看,也能起到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④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云彩图片。(教学素材片)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拓展延伸:

(1)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看谁搜集、整理的天气物候的谚语多 如:①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②炮台云,雨淋淋。 ③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④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⑤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⑥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2)已布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今天请同学们筛选整理资料,并派代表用2至3分钟时间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做到准确生动、通俗易懂。

(3).给每一小组25分钟时间,25分钟过后,各小组展示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个性,不要造成思维定势,不要用给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

(4).交流后,请同学互评,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5)、课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当然还可以有更好的选题,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书后练习

一、二题

2、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3、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教学后记:

气象物候专题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二)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

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 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 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六、七月里吹北风,

一、二日内刮龙风。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

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 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 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

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六月急雨隔田塍。

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 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 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 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霜打秋头,没草饲牛。 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 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 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 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 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 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 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 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 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 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 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第12篇:气象物候

《气象物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气象物候知识的研究,了解并积累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

运用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3、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背诵,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2、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探究诗文中物候现象。

三、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导学读标。

导学话题:如何了解天气情况?要是出门在外没看天气预报怎么办?,由此引入对本文的学习。 明确目标:

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

(1)找出文章体现说明中心的一句话? (2)看什么样的云识什么样的天气?

2、交流,明确:

(1)中心句:第一节末句。 (2)略。

三、导读领悟。

1、云下不下雨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取决于云里水分的多少(见第3节中“那里水分少„„”一句和第

4、5两节)

2、本文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云的?

明确:一是云的形态及变化,二是云的光彩。

四、品读玩味。

1、第一节的末句与最后一节的末句在说法是似乎有点矛盾,你认为呢?

明确:不矛盾。前者是为了强调云跟天气关系很大,而且为了引出下文的说明;后者是补充说明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体现了科学的态度,所以不矛盾。(由此,让学生阅读“参考资料一”)

2、引导学生品味准确的语言、生动的语言。例略。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气象物候的资料;

2、完成“思索质疑一”。

第二课时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学读标。

1、直接导入。

2、出示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特点;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2、交流,明确:大自然的语言就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界的物候现象。

三、导读领悟。

1、默读课文,然后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说明: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须明确如下几个问题:(1)物候观测的特点?(答案见第4 节)(2)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答案: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3)物候观测的意义?(答案:略)

2、将本文与“参考资料二”结合起来看,你发现本文有何疏漏?对这一点你是如何看的?

明确:本文说物候观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这种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因为从“参考资料二”看来,物候学也关注非生物。学生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品读玩味。

1、第

7、

8、

9、10节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2、本文的语言有的生动优美,有的准确严密,请各找一处品味品味。例:略。

3、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运用了好几种说明方法,请找几处说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例:略。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到大自然中去听“语言”,把听的情况写进日记。

2、预先背诵下一课中的几首诗。

第三课时

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一、导学读标。

导学话题:诗人与物候。 出示目标:

1、背诵古诗词;

2、欣赏诗词,重点了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二、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没背完的继续背,十分钟结束。

三、鉴赏研读。

引导学生分别从画面、情感、物候这三个方面对这四首诗进行鉴赏研读。

1、交流:我最喜欢的画面(先描述,后说理由)

2、交流:诗中的感情(交流时的参考句式:我从“„„”这一句(词)感受到„„的感情)

明确:《塞下曲》(李白):爱国怀家;《凉州词》:乡愁难禁而生怨;《塞下曲》(卢纶):歌颂英勇杀敌;《惠崇•春江晚景》:对春的喜悦和对生机的歌颂。

3、交流:我从诗中发现的物候(先说发现,然后质疑,最后解释) 明确: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里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夏历五月,按理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可是祁连山上只有皑皑的白雪,哪里有烂漫的春花,原因是高度差异。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认为“黄河”应为黄沙。这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还有这样理解:黄河是母亲河,可象征故乡,故乡离玉门关很远啊,此为诗意,若改为黄沙,则何来白云?还能见孤城?

《塞下曲》(卢纶):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说明:教师可结合“思索•质疑”中的

四、

五、六题引导学生讨论。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以学生齐读参考资料三作小结;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或诗句。

(2)探究活动:继续进行物候观测活动,做好记录,进行交流。 (3)准备一场辩论会:是否天有不测风云

附:

(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人间四月芳菲尽,林寺桃花始盛开。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物候谚语

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 蚱蜢扑脸,大雨不远。

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

久雨闻鸟鸣,天空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

盐缸还潮,大雨将到。

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

烟不出屋,滴滴笃笃。

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

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 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 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 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六、七月里吹北风,

一、二日内刮龙风。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

立夏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 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 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

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六月急雨隔田塍。

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日中秋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 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 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 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霜打秋头,没草饲牛。 霜降见霜,五谷满仓。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 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

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 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 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 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 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 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 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 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 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 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 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第四课时

一、导入读标。

内容:总结前学。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对气象物候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说古。

1、小组比赛交流气象物候成语、谚语,并阐述对这一成语或谚语的看法。

2、小组比赛交流气象物候古诗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的物候规律。(说明:若学生提到如下诗词,教师可作这样引导: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哪两个重要规律?答案: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3、教师小结,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书后“讨论•活动”二。

明确: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 “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论今。

辩论:天有不测风云 辩论会步骤:

1、主持人致辞。

2、辩论会程序:

第一阶段:

双方主辩手对各方的观点进行陈述,时间各3分钟。

第二阶段:

自由辩论,每位辩论队员,均可自由发言,时间15分钟。

第三阶段:

双方主辩手进行总结性发言,时间各3分钟。

第四阶段:

教师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

四、瞻望。

1、学生根据手中资料推测未来的天气现象或观测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小结。

五、作业。

写一个具有科幻性质的故事,话题为“未来天气”。要求想像丰富合理。

第13篇:气象物候

《气象物候》中考试题荟萃

(一)古诗中的物候。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含生物循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四月份,山下的花儿都已凋谢,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4.“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 C

风力: <3级

答:各位听众朋友,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 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二)探究练习——请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2) 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

(3)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

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5)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答: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 “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 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6)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什么是气象物候。(2分)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气象物候是指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7)请写出你对以下物候谚语的理解(任选一条)。(2分) ①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 ②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③西北开天锁,明朝太阳大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①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游丝天外飞指毛卷云。这种云孤立地出现,一般说明高空比较稳定;如果云不是系统地增多变厚,一般预示天气继续晴朗。

②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这种云也是下雨或刮风的征兆。

③“西北开天锁,明朝太阳大”:在下雨或阴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有一块蓝天出现,称“开天锁”。它预示很快就要雨止云消。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出现霞,预示天气要下雨;傍晚出现霞,预示天气晴朗。

(8)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2分)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答:高下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海拔较高,气温越低。(1分)由于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 (9)【实践探究】近年来,我们时常听说,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联系“气象物候”专题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宣传环保思想,形成环保氛围,保护生态环境;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10)【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明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学知识,而且使用在农事等生活中,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第14篇:气象物候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气象物候:就是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例如:

“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游丝天外飞指毛卷云。这种云孤立地出现,一般说明高空比较稳定;如果云不是系统地增多变厚,一般预示天气继续晴朗。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即气象上的钩卷云。钩卷云出现后往往有低气压或明显的低压槽移来,要下雨了。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这种云也是下雨或刮风的征兆。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是高气压控制下的征兆。故一般短期内天气仍晴好。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往往出现在低压槽的前部,表示空气不稳定,要下雨。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指太阳下山时,西边天空的乌云接住太阳,并且乌云自西向东移动,预示当天夜里要下雨。

“西北开天锁,明朝太阳大”:在下雨或阴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有一块蓝天出现,称“开天锁”。它预示很快就要雨止云消。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出现霞,预示天气要下雨;傍晚出现霞,预示天气晴朗。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两层云或者几层云移动方向不一致,说明这几层风向不一致,它通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面附近,故预兆要下雨。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春季或者春夏过渡时期在下雨的日子里,中午云层一度裂开,太阳露一露,但不久云层又聚积变厚。这通常是对流日变化所造成的暂时现象,阴雨天气仍将继续维持。类似的谚语还有“太阳笑,淋破庙”、“太阳现,三天不见面”、“亮一亮,下一丈”等。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少”:“乱云”指天空云多,上下有几层。“绞”指云系又不稳定,扰动性大,上下对流旺盛。这些现象预示风雨要来临了。

“馒头云,晒死人”:天上出现象馒头一样的云(淡积云),预示短期内天晴。

“梭子云,定天晴”:梭子云指荚状高积云,这种云如果云量少,变化不大,预兆短时期内天晴。

“云向东,一场空;云向南,雨成潭;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雨没得”:从云的走向来预示晴雨。云向东、向北移动,一般不会下雨;云向南、向西移动,预兆要下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故兆雨;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故兆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兆未来要下雨。

“天上赶羊,地下雨不强”:“天上赶羊”指碎积云。这种云一般不会下雨,即使下也是很小的雨,一扫而过。

“悬球云,雷雨不停”:夏天,在乌黑的雷雨云的底部有时是波浪形状,出现象悬球状的云,预示雷雨大而强,常伴有短时间的偏北大风。

“东虹口头,西虹雨”:虹出现在东方,预兆天晴;虹出现在西面,则预兆要下雨。

“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晕”:白天太阳旁出现晕环,预兆半夜前后要下雨;晕环出现在月亮周围,预兆不久要刮风。当然日晕不一定只兆雨,月晕不一定只兆风,只是说明天气将转坏。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早晨太阳初升时,天空中出现胭脂一样红的颜色,说明水汽增多,预兆风雨要来了。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月亮撑黄伞,有小雨;月亮撑蓝伞,多风云;月亮撑黑伞,大晴天”:根据无云或少云的夜晚月亮周围的不同颜色光轮来预兆晴雨。月亮周围红色光轮表示空气中水汽丰沛,黄色次之,蓝色、黑色更少。

“大华晴,小华雨”:月亮周围的华在增大,说明大气逐渐稳定,云中水滴或冰晶变小,兆晴;相反,华越小,则预兆下雨。

“星光含水,雨将临”:晴天的夜晚,有时会看到星星的周围有个亮圈,看上去蒙蒙亮,称“星光含水”。这现象预兆要下雨了。

有关气象物候的诗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有关气象物候的成语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狂风大作 春风拂面 凉风习习狂风呼啸 北风忽忽 绿草如茵 鸟语花香 鹅毛大雪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海市蜃楼 雨过天晴 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

第15篇:气象物候

七、古诗中对地理规律的揭示和解释

典型试题: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请你再举出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诗句: 物候规律:

(2)如果你班针对气象物候进行社会调查要求你拟定一份调查报告,你准备拟一个什么题目。(2分)(a)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如: 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 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中 考 试 题 荟 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4、“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5、“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 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8、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经人性化的提醒。

西双版纳晴250C——320C 昆明 多云转小雨 70C——120C

八、探究练习——请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

(四)、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为什么?

【答】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五)、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答】: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六)、《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答】: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七)、《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

【答】: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4.《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气象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也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5、学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6、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写的是农历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说明了物候的高下差异。在大气中从地面往上升则气温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温度要下降1℃。能否再举一例句反映这一物候现象。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九、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2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答: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1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1分)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十、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十一、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要素预报: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

如盐城:今天白天,晴,最高气温29℃,东北风4-5级;今天夜间,晴,最低气温21℃,东北风4-5级

四、说说决定物候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纬度位置 北风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经度位置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柳宗元《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首,四月熟黄梅”,苏轼《舶趠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咏梅雨入梅时间分别为

三、

四、五月,三人的地点分别在柳州、成都、湖州,因纬度位置不同,入梅时间也不同。

济南与烟台在同一纬度上,烟台靠海,济南稍远,济南苹果开花早于烟台。

吃河豚时间有早晚,江阴腊尽春初能吃到,常州二月初能吃到,而南京高下位置

古今差异 则要到三月才吃到河豚。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西周: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两只黄鹂鸣翠柳„窗含西岭千秋雪。 现在:秦岭淮河一带已不适宜梅生长。

第16篇:气象实验报告

气象实验报告总结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号:姓名:杨扬 2012013225 一:实习区域:东北师范大学校园

二:观测地点:气象园,假山山顶山脚,图书馆门前裸地,生命广场的

草地,学林,静湖白桦林,湖心岛

三:观测时间:2012年6月 中午12点至第二天12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 四:指导老师:靳英华老师

五:实习目的:气象观测实习是《气象与气候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未来的中学地理教师,通过《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学习,除了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气象、气候部分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能带领中学生进行课外气象观测等课外气象活动。因此,气象观测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课外气象活动的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内容:主要观测的内容有: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地表

温度,地中5cm,10cm,15cm,20cm温度等的观测与记录,并对各种气候做相应分析。 七:实习过程: 1:仪器准备:

测地温仪器:普通地面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曲管温度表

测大气温湿仪器:通风干湿表 测风仪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

辅助仪器:高度表、罗盘仪、铁锹、手电筒等。

仪器备品:湿球纱布、橡皮囊、玻璃滴管、防风罩、蒸馏水、

剪刀等。

文具备品:笔、纸和直尺等。 普通野外装备用品:电筒、电池 2:仪器安装 1):地温表的安装:地面三只温度表水平平行安放在地面

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在地面最低温碧表的西边约20cm 处,按5,10,15,20cm的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间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夹角。

3)干湿球温度表:在一端安装一段纱布,在观测时在纱布

上滴水并将仪器挂于树上稳妥处。 3:观测程序:

43-45分钟观测云状、云量、日光情况,45-47分钟观测降水, 47-09分钟观测干、湿球温度,09-11分钟观测地面温度,11-16分钟观测风向、风速,16-19分钟观测蒸发,19-21分钟观测气压。 八:观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各小组观察数据的汇总,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加以总

结。

地表温度图

地下5cm温度图

地下10cm温度图

地下15cm温度图

地下20cm温度图

由图,首先地表温度图中山脚数据与整体偏差较大,我认为在测量时存在某些因素使得数据不准确,在此不予分析。由图分析由地表到地下20cm这5组数据可得地下越深,温度受时间影响越小,变化越平稳。这可能与太阳直射有关。 相对湿度表篇2:气象仪器实验报告完整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仪器 实验(实习)报告

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风的测量

1、测风的仪器有:测量风的仪器主要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海岛自动测风站、轻便风向风速表、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等

(1)测风仪:测风设备由气象传感器、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轻型百叶箱、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

风速风向等传感器为气象专用传感器,具有高精

度高可靠性的特点。数据记录仪具有风能数据采

集、实时时钟、风能数据定时存储、参数设定、

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标准通信功能。广泛应用于风

电、气象、环保、机场、农林、水文、军事、仓

储、科学研究等领域。

应用范围:可用于风能、气象,工业,农业,水文水利,环保,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等 1 风杯:测量风的大小

能,天气预报风的大小为多个测

量值的平均值。

风向标:测量风的方向

利用的原理:当风的来向与风

向标成某一交角时,风对风向标

产生压力,这个力可以分解成平

图为风杯和风向标 行和垂直于风向标的两个风力。由于风向标头部受风面积比较小,尾翼受风面积比较大,因而感受的风压不相等,垂直于尾翼的风压产生风压力矩,使风向标绕垂直轴旋转,直至风向标头部正好对风的来向时,由于翼板两边受力平衡,风向标就稳定在某一方位。

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风向标装置于高杆子上,为使风向纪录更准确,必须于杆底用指南针测定10秒的风向(当时风向须稳定)。 (2)测风塔:

测风塔的组成:包括塔底座、塔柱、横杆、斜杆、风速仪支架、避雷针、拉线等。

测风塔的主要功能:环境监测,风、气压、湿度等资源数据采集。 2 为相应的仪器设备的安装做支撑。

优点:风荷载系数小,抗风能力强。塔身挡风面积小,利于采集数据准确客观,将实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距降到最低。采集塔柱采用外法兰盘连接,螺栓受拉,不易破坏,钢绞线加固。塔柱正三角型布置,节约钢材,跟开小,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造价低廉(仅为角钢自立塔的1/3或更少),选址便利,塔身自重轻,运输和安装便捷、建设工期短,塔型随风荷载曲线变化设计,线条流畅,遇罕遇风灾不易倒塌,安全系数高,设计符合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塔桅设计规程,结构安全可靠。

(3)、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感应器由风向和风速俩部分组成。风向部分由风标、风向方位块、导电环、接触簧片等组成;风速部分由风杯、交流发电机、蜗轮等组成。指示器由电源、瞬时风向指示盘、瞬时风速指示盘等组成。记录器由8个风向电磁铁、自记钟、自计笔、笔挡、充放电线路等部分组成。 3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2、高空测风的方法

测风气球:测风气球是测定高空风向

风速的一种充满氢气的气球,升速有100 米/分或200米/分的。从地面施放后,一

面上升,一面在水平方向上随风飘行。与

此同时用测风经纬仪不断跟踪观测,并记

下它每分钟的仰角和方位角,然后经过计

算求出气球经过的空中各层的平均风向

和风速。

4 风筝:利用风筝上携带的各种测量仪器,获取不同时刻,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风来进行计算。

飞机:原理与方法与风筝类似,但是,其本身造价较高,因此一般使用量也少。

3、超声波测速仪

该仪器为目前测量风速较为先进的仪器,测量的风为三维,一般仪器测的风为二位。

利用的原理:超声波测速仪每隔一相

等时间,发出一超声脉冲信号,每隔

一段时间接收到一经汽车反射回的

该超声脉冲信号,若汽车匀速行驶,

则间隔时间相同,根据发出和接收到

的信号间的时间间隔差和声速,测出

被测汽车的速度。(与雷达测速相似)

优点:测量误差小。

4、其他先进测量仪器

大气风场测量的主要手段 目前

主要的大气风场测量手段有声雷达、

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一、多普勒声雷达

多普勒声雷达是一种测量大气对流层低层常用的遥测手段, 5 篇3:气候与气象实验报告

气候与气象实验报告

气候与气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各种实验仪器对气象要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与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分析。 实验目的:利用各种实验仪器对气象要素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与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分析。以此来判断城市气候、山地气候、草地气候等气候的变化情况。 实验内容:1 实验仪器的安装与观测。 2 实验过程的进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实验结论的产生。

实验仪器设备:气象观测仪器和辅助仪器

1、测地温仪器:普通地面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温度表、通风干湿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

2、辅助仪器:高度表、罗盘仪、铁锹、手电筒等。

3、实习备品的准备

仪器备品:湿球纱布、橡皮囊、玻璃滴管、防风罩、雨量杯、蒸馏水等。 文具备品:笔和纸等。

普通野外装备用品:电筒、电池、雨具、胶鞋等。 实验步骤:一:将全班66人分为六个组,每个组11人分别在气象园、假山、图书馆门前裸地、生科广场的草地、学林、静湖六个观测场地进行观测。

二:实验仪器的安装(1)最低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水平地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下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低于最高温度表1cm。

(2)地面的温度表水平安放在地面上,球部一半埋于土中,一半露在外面,三只地面温度表并排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上,由北至南为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和地面最高温度表,它们相互间的距离5-6厘米。

(3)曲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安置在地面温度表的西边,自东至西按

5、

10、

15、20厘米深度一次排列,每只表相隔10厘米。5厘米深的曲管地温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头部相距20厘米。

1: 先在地段中央东西线上挖一条长40厘米,宽25-30厘米的斜沟,沟的北壁垂直,但不是正好东西向,而是偏北与东西约成30°角,这样温度表露出地面的部分正好在东西一条线上。

2: 为了避免观测时践踏土壤,应在地温表北面相距约40cm处,顺东西向设置一观测用的栅条式木制踏板。踏板宽约30cm,长约 100cm。

3:观测时,要踏在踏板上,按0cm、最低、最高和

5、

10、

15、20cm地温的顺序读数。观测地面温度时,应俯视读数,不准把地温表取离地面。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进行器差订正。

(4)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观测者在下风方向手持仪器,垂直地将其举过头顶,风速表刻度盘与当时风向平行,将方位盘的制动套管向下拉并向右转一角,方向盘就可按地磁子午线方向稳定下来,注视风向指针约2分钟,记录其最多风向。在观测风向的同时,待风杯旋转约半分钟,按下风速按钮,风速指针恢复零位,松开启动杆后,指针开始走动,1分钟后指针自动停转,读出指针所示数值,以这个数值从风速检定曲线图中查出实际风速(取一位小数),即为所测之平均风速。

(5)通风干湿表(阿斯曼) 1.观测前先把仪器悬挂好,离地面高度视观测目的而定; 2.在读数前4-5分钟用滴管湿润湿球,然后上好风扇发条,读数时要迎风站立,从下风向接近仪器,迅速读数,注意复读、记录,做器差订正; 3.读数时要先读干球后读湿球,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4.当风速大于4m/s时,应将防风罩套在风扇迎风面的缝隙上,若风扇转速减慢或停转,应重新上弦,两分钟后再读数; 5.将测得的干、湿球温度值,根据湿度查算表,找到对应的湿度值。

三:按照以上仪器的使用方法采集数据。一天内按2小时间隔定点观测(

2、

4、

6、8„

22、24时,12次/天)。

观测程序:43-45分钟观测云状、云量、日光情况;45-47分钟观测降水;47-09分钟观测干、湿球温度;09-11分钟观测地面温度;11-16分钟观测风向、风速。

实验误差预防: ① 观测时必须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以避免视差。② 读数动作要迅速,力求敏捷,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并且勿使头、手和灯接近球部,以避免影响温度示度。

③ 注意复读,以避免发生误读或颠倒零上、零下的差错。最高温度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稍向下倾斜。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3cm。

实验数据分析:第一组是气象园,第二组是假山,第三组是图书馆裸地,第四组是生科院广场,第五组是学林,第六组是静湖。

图1—1 各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比较折线图

根据该图,可以知道校园最高温度出现在生科院广场,其次是气象园。

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草地吸收温度多,但是升温慢。图书馆裸地最高温度不高是因为特殊原因,实验仪器不能被正确安装。

最低温度出现在图书馆裸地,其次是气象园。主要原因是前者实验仪器未能正确摆放。气象园温度低是因为数据错误。静湖和假山出最低温度低是因为空气中含水较多,降温快且幅度大。

图1—2 各组相对湿度在24小时内变化折线图

根据图可知白天相对湿度起伏变化较大,夜晚变化较为平缓。其中假山相对湿度较之别的地方较为平缓,起伏最大的是静湖。主要原因是假山因为有树木的遮挡,太阳照射不到地面,相对湿度变化不大。静湖周围空气相对湿度本来就高,早上温度升高,中午太阳辐射较强,下午降温较快,这三点造成静湖的相对湿度起伏较大。篇4:气象实验报告 篇5:气象学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验报告

年 级、专 业 小组成员姓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 2009.9 实验二 温度的测定

日期 成绩 指导老师 谢 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认识各种温度表(计)的用途及构造特征;

2、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进行规范的观测,做好记录并进行器差订正。

四、实验作业

1、最高温度表测定最高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最低温度表测定最低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百叶箱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测定气温的温度表要安置在百叶箱内,而测定地面温度的温度表却放置在露天?

5、根据下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自记温度计的时间订正和记录订正。

表1 温度计的时间订正

表2 温度计的记录订正

6、记录空气、地面和浅层土壤温度,根据所测数据绘制土壤温度的垂直廓线图,并分析其特点。

表3 温度观测记录(单位:℃)

实验三 大气水分的测定 日期 成绩 指导老师 谢 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观测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并进行器差订正;

2、根据所测数据分别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饱和差和相对湿度等空气湿度要素;

3、用《湿度查算表》查算空气湿度要素值;

4、降水量的观测,降水强度的计算;

5、蒸发量的实时观测。

四、实验作业

1、利用“干湿球法”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是什么?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式中各项的含义是什么?

2、用“干湿球法”如何得到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饱和差等空气湿度要素值。

3、观测记录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温度,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各空气湿度要素值。 表1 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

4、根据《湿度查算表》查算下列空气湿度要素值。

5、降水量计为0.1、0.0各代表什么意义?空白又代表什么意义?

6、用普通量杯量得直径20cm的雨量器收集的降水体积为314.0cm3,其降水量是多少mm?

7、按下表所给数据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空格。(单位:mm)

8、观测记录24h的蒸发量和降水量。

9、根据虹吸雨量计观测记录结果绘制24h降水量曲线,并计算24h降水强度。

第17篇:(4)气象

气 象

局 长 刘跃红

副 局 长 徐传玺(兼纪检组长) 孙仲毅 办公室电话 3935059 气候特点 2013年,全市气温偏高、光照和降水略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冷暖起伏大--数九严寒、三伏酷热、降水时段集中,多阶段性干旱,灾害性天气致灾稍偏重。

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15.5℃,较常年偏高0.7℃。

焦作市历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温度1615141312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年代各县(市)年平均气温14.7~16.3℃,距平0.1~1.0℃,其中温县属于异常偏高,且创历史同期新高;沁阳和武陟属于显著偏高(沁阳与历史同期最高持平,武陟为次高年),焦作属于偏高,其他三县(市)均属于正常。就季平均气温来看,冬季显著偏低,夏季异常偏高,春秋季偏高。

2013年焦作市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图2013年常年25平均气温155月-5123456789101112年内各月平均温度变化:

1、

2、4月有不同程度的偏低,

1 其他9个月份有不同程度的偏高,其中3月和8月偏高2℃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12.6℃(孟州),出现在1月4~5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0.0℃(孟州),出现在8月16日。年内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焦作市区为47天,较常年偏多2倍(常年16.8天),其他六县(市)达31~37天,较常年偏多1倍左右(常年14.9~19.4天)。

降水量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9.5毫米,较常年偏少96.7毫米,偏少17.4 %。

焦作市历年年降水量变化图10008006004002000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年代降水量(mm)各县(市)年降水量359.8~596.3毫米,距平百分率为-34~4%,除武陟属于偏少外,其他六县(市)均属于正常。就季节降水来看,冬、春季稍偏多,夏、秋季明显偏少。年内

2、

4、

5、7和11月份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多,

2013年各月降水量与历年对照图200当年常年降水量(mm)150100500123456789101112月其他7个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少,其中5月和11月份显著偏多,

3、9和12月份显著或异常偏少。年≥0.1毫米降水日数为53~58天,较常年偏少19~25天;≥50毫米降水日数:修武2天,沁阳、孟州和博爱各1天,其他三县(市)无;全市均没有出现100毫米以上的降水日。季一日最大降

2 水量95.6毫米(修武)。年最长连续降雨日数:温县为7天,降水量达76.5毫米。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焦作达42天,出现在2月12(或13)日~3月25日;年内在7月2日和4日接连出现了两场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

日照 2013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902.2小时,较常年偏少8.3%。

焦作市历年年日照时数变化图3000日照时数(小时)200010000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年代各县(市)年日照时数为1560.1~2136.3小时,偏少38.0~390.9小时,即偏少2~20%。其中修武和孟州属于异常或显著偏少,沁阳属于偏少,其他四县(市)属于正常。 就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显著偏少,其他三季基本正常。年内月日照时数在

4、8和11月份有不同程度的偏多,其余9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少,其中8月份异常偏多,

1、

2、

5、6和9月份显著偏少。

2013年各月日照时数与历年对照图当年常年日照时数(h)25020015010050123456789101112月灾害性天气 2013年,全市出现了干旱、暴雨、高温、强对流、大雾及霾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春旱 从2月12日至4月4日,连续50余天降水量仅为0.2~6.1毫米,加上同期温高风大,土壤失墒加快,出

3 现春旱并不断发展。直到4月份的上、中、下旬各出现了一场小-中雨,旱情才逐渐得以缓解。

大风降温 4月17日至19日,全市日平均气温下降8~10℃,19日最低气温达-0.3~2.3℃,并伴有6~8级的大风(其中18日凌晨5时武陟极大风速达19.2m/s)和中等强度的降水。这次强冷空气过程,气温降幅很大,对已经开始孕穗小麦的生长不利。

干热风 5月10日至12日全市连续3天达干热风标准,且

11、12日达到重干热风日标准(14时气温≥32℃,相对湿度≤25%,风速≥3米/秒)。影响小麦的生长灌浆。

雷雨大风 6月26日傍晚,沁阳市出现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瞬时极大风速18.2米/秒(北风),乡镇最大降水量22.1毫米。直接经济损失458.58万元。8月1日凌晨3到5时,全市由东至西相继遭受伴有雷雨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袭击,沁阳瞬时最大风力达9级,全市有11个乡镇降水量超过50毫米,36个乡镇雨量超过25毫米,孟州市测站雨量达82.7毫米。这场遍布全市范围的雷雨大风天气具有突发性强、范围大、致灾重等特点,为近年来所罕见。

大风造成的灾害

干旱 从8月中旬至10月13日全市降水量仅有21.3~40.6毫米,为常年同期的14.6~28%(即占常年的2成左右),

4 且平均气温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使得土壤水分蒸散很快,旱情不断加剧,对大秋作物的灌浆攻籽不利,影响了玉米的高产。

雾霾 1月、2月有16天出现了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区域性大雾,其中最小能见度不足100米的浓雾达9天,最小能见度只有30米。12月全市出现持续雾霾天气,最低能见度不足50米且空气污染指数达到500,属于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为近十多年所罕见。

2013年干旱、暴雨、雷雨大风和雾霾等灾害性天气都有发生,并给农、林、水和交通等行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灾害,但对工业、建筑业、和旅游等行业有利。综合分析,今年总的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利弊兼有,且利弊相当,属于正常年景。

基本气象业务 气象业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时发布,灾情按时上报。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1.4%,位居全省第一。

气象服务 全年制作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专题预报等服务材料743余期,各类决策气象服务手机短信35万多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31次,预警信息3000万条。召开重要天气新闻发布会4次,接受地方主流媒体采访近30次。开展春运、三夏、三秋、防汛等重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开展6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在全市抗旱保粮、水库蓄水及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气象局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气象局评为“河南省气象工作先进集体”。

人工增雪

气象科技和人才工作 研发的信息监测发布系统项目获得全市十佳信息化应用奖。在省气象部门组织的五项岗位竞赛中,市气象局全部榜上有名,19人次获奖。其中,天气预报岗位竞赛获得团体第一,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岗位竞赛获得第三,气象信息网络岗位竞赛获得第三,纪检监察审计岗位竞赛获得第五,2人获全能第一,5人获单项第一。

气象防灾减灾 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任务,新建六要素(风向、风速、气压、温度、湿度、雨量)自动气象站3个,单要素(雨量)雨量站3个。安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14个。依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网、75块气象电子显示屏,711台气象预警大喇叭,63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51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和2018名气象信息员等多种信息传播渠道,“服务基层、直通三农”的气象为农服务正在向纵深发展。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完成汛期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气象预警服务工作。组织参加“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气象宣传活动,发放气象宣传资料1.1万余册,提高了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防护能力。

气象法制建设 全年审批行政许可520件,办结率100%。制定《焦作市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

6 化了法制监督职能,推进了服务型行政执法,对200余家单位进行了气象执法检查,下达各类通知书50余份。市气象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气象局评为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气象部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水)

(王

第18篇:气象谚语

天气谚语选编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认识自然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逐渐概括成简明、易懂、易记的谚语,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下来,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荀况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说明天气气候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并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东汉时,王充在《论衡·变动篇》中引用天气谚语“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意思是天要下雨就会出现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的一些老毛病发作等现象。

唐诗中也有引用谚语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语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关系;杜甫诗中“布谷催春种”这是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民可以播种了。

明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行得春风有夏雨”、“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也有关于“舶棹风”和“伏旱”关系的谚语:“梅雨过风弥日,是日舶棹初回,谚云,舶棹风云起,旱魃空欢喜,仰面看青天,头巾落在麻圻里”,所谓舶棹风即我国东南沿海的信风,此时梅雨已过,虽然有送舶棹初回的东风,却不会有什么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启也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有用物侯作长期天气展望的,如“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是说荷花开在夏至前(偏早)预示未来雨水偏多。

一、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物象识天气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要来到。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绕天空,近日雨蒙蒙。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2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

第19篇:气象 论文

微博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运用

摘要:就当前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来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即便如此,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在各方面任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我国的气象部门去解决与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大众对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普遍认知不足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着眼于现代化的宣传手段,通过调查研究来提出一些合理的宣传手段,以便在提高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从而使得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事业能更好的为十二五规划服务。

关键字:公共气象服务 认识 微博

引言: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 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研究,特别是在提高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以及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方面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一、我国公众、政府部门对气象服务的认识情况

我认为目前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大众以及各级政府对它的认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大众对气象服务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对它的重要作用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现象。同时一些政府部门也对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了对其真正效益性评估存在差异。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的认识比较到位,较好地承担政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应当承担职责,而有一些地方政府认识还不够高,认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组织主体应当是气象部门,应当由气象部门争取国家投资,在一些地区延伸到乡镇村组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比较缓慢,这可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对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主体,在一些基层气象部门有些领导干部的认识也不够明确,也认为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是气象部门职责,部门没有投入,部门现有的人力资源也不够。因此,对公共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信心不足。

一些基层气象部门对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认识大多还没有形成走出部门的概念,认为气象部门如果把气象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发布系统建设好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就建成了。这种认识主要限于气象部门自身承担的公共气象产品制作和发布的任务,其实这只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核心部分,气象部门还需要通过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广泛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气象预报预预警传播系统和接受系统,才可能建立形成完备的公共

气象服务体系。

而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政府提供的免费天气服务上。完全看不到气象服务能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如一家羽绒服厂家,如果他能及时的了解到下年或者就是今年冬天的一些气象信息,那么对于其生产就可以产生指导作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利益。[1]

二、现代化传播手段与公共气象服务事业的关系

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所需要的投资非常巨大,而且有一部分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此,必须建立形成与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相适应的投入机制。[2]所以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还要通过气象部门自身的努力,依靠传播气象信息的附加值来为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同时也通过信息的传播来增进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与理解,扩大影响力。

随着现代传媒手段、方式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与这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这些媒介也是大众获取气象信息、享受气象服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主要手段。因此它们自然也与我们的公共气象服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如果我们想要将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是也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就不应该忽视现代化传播手段对其的作用。

而结合实际来讲目前,公共气象信息发布的手段大致有电视、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电话、传真、手机小区广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DAB、LED 显示屏、乡村大喇叭, 这些技术手段应用范围和区域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与高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是城市气象服务的重点,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手机小区广播、LED 显示屏等手段发布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2]。农村气象服务要将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和关键农事天气预报并重,信息发布的主要手段有电视、广播、短信、乡村大喇叭等,学校、医院、工地、社区的主要气象服务是气象灾害预警防御,信息发布的手段主要应有短信、广播、LED 显示屏。

就当下而言,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之外网络平台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手段。所以网络平台的建设对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时下一些比较热门的网络应用比如微博,对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微博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运用情况

当前,微博已发展成为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也成为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经调查,更多的网友希望每天都可收到来自媒体刊载的天气预报,以及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或服务提示和指导等。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部门纷纷开通官方气象微博,开展公共气象服务。

1、微博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1年1月起,中国气象网、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以及大部分省、市级气象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和人们习以为常的天气预报方式所不同的是,通过微博发布的天气预报,常带有网络流行语或当地方言,内容通俗易懂,其新潮、亲和的表达方式,迅速吸引网友的关注,并广受追捧和热议。微博在信息传递上有着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网友只要通过能够上网的手机、电脑,便可随时、随地登陆微博,查看、发布信息,同样,登陆当地气象局开通的微博即可获知当地的天气信息。通过微博,公众不但可以接收更加及时、更为精细化的实时天气信息,还能与气象部门及时互动。凭借快速发布、快捷分享的特点,微博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手段之一。

2、全国气象部门气象微博的开展情况及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浪、腾讯两大主流网络媒体的微博平台上通过官方认证的气象微博已达120余家。在腾讯微博平台上,中国气象、中国天气网、广东天气这3家官方气象微博的“粉丝”均已超过百万。在新浪微博上,广东天气微博的“粉丝”数也遥遥领先。在此,以广东天气微博为例来分析。2011年3月9日和16日,广东天气官方微分别在新浪、腾讯上线,开始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预报、科普、互动、话题等四大类信息。广东省气象部门开发了广东气象官方微博统一发布与管理系统,制定了严谨、明晰的《广东气象微博工作流程及内容规范》,严守内容采编流程及内容规范。截至8月5日,广东天气微博在新浪和腾讯两网“粉丝”超过155万人,共发布信息超过800条,平均每天更新5~6次。7月公众直接转发量达3万次左右,评论量逾3000次。在有实际意义的网友评论中,赞扬占61%,明显超过其它类别。广东天气微博开通之后,中山、佛山、深圳、汕尾等21个城市气象部门相继开通微博,基本形成了广东气象官方微博服务群。广东省气象部门开通的官方微博已经实现了业务化运作。据深圳市气象局对6月一次暴雨过程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市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方式中,微博占26.39%,仅次于气象网站;公众最希望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途径中,微博列第二,仅次于手机短信。[4]

四、如何利用气象微博来拓展气象服务

1、明确定位,重视和发挥气象微博的作用为充分利用微博开展气象服务,将气象微博纳入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一项内容大力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媒体等,搭建微博传播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大力宣传气象业务和服务。建立一套完备微博服务体系,包括建设依托多平台的省、市、县三级气象官方微博,开发统一管理和发布支撑系统,将气象官方微博发展为各省省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打造成为“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发布的平台以及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实现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打造部门品牌形象。

通过气象微博加强与老百姓的联系并通过微博及早发现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及时对公众关心、关注的气象科普、气象热点焦点事件、重要天气过程、重大气象服务等问题作出回复和正面引导,快速解惑答疑、增信释疑,将可能产生的气象服务舆情解决于萌芽,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还应建立微博问题库以及以科普、预警防范、温馨提示等内容为主的资料库,根据网友点评,有效应对和引导在网上发起的各类舆论。从而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和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2、多措并举做好气象微博的管理、运行及维护微博气象服务应纳入业务化运作。各级气象部门指定专门气象服务机构负责气象官方微博的运行和维护,建立微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和规范,加强信息发布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微博信的编辑审核发布、博友互动、用户反馈意见的搜集整理、微博专题策划与推广运营等多项职责。加强微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安全管理,实现采、编、发分离,避免错误信息发布造成严重影响。组建专业的微博服务和保障团队,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文字功底好、应变能力强的微博发布和维护队伍。[5]

3、精心策划,加强公众参与气象服务的积极性互动是判断微博关注度和活跃度的标准之一,也是微博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要积极探索并建立气象服务微博互动新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公众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传播者和参与者,扩大气象信息传播范围。加强与微博用户的日常对话,提高气象服务微博的活跃程度。

为了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微博定期收集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开展公众对气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开展公众对预报预测准确率的调查评估,为改进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奠定基础。要加强微博气象服务效果评价,定期对微博粉丝数、原创消息数、各栏目互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4、积极与社会媒体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微博是个很好的营销平台,是信息、服务或产

品重要的推广渠道,有助于开阔视野,开拓市场,增加社交范围,更有利于信息沟通、扩大合作、促进了解、改善服务。努力吸引受众关注度,不断扩大陕西气象微博的影响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和资源,让气象微博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社会媒体的宣传,并通过气象微博来将一部分的气象服务作为一种有偿资源告诉一些商家和企业,这样也可以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积累必要的资金。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才能将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公众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这对制定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努力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而气象微博的运用更是结合当下实际将气象服务与现代化传媒手段相结合的典型。

参考文献

[1]《对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思考》张雪艳,崔彩

[2]《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姜海如

[3]李刚,贾学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水平[J].吉林金融研究,2010

(12):62-6

[4]高晓斌,翟娟,闫靖靖《气象微博在陕西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5]高晓斌,翟娟,闫靖靖《气象微博在陕西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6]王莘《公共气象服务理论的内涵及特性》

第20篇:气象投资

气象投资

1℃气温的细小变化,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感觉,这也不会对人们造成什么影响。然而,对于商家来说,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国,每年的啤酒消费量都高达近百亿升。细心的经销商们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

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的时候,啤酒就开始变得畅销起来。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每天则会多销230万瓶;当气温在30℃以上时,每上升1℃,全国啤酒销量就会增加100万杯。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啤酒经销商正是根据这个指数,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最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后来,经济学家和气象专家根据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发现气象条件的好坏对商业经营中的诸多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由此总结出了“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也就是说,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应用这一定律,有可能还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率。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商家们都非常注重气象变化,气象资讯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

比如说,法国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在举办之前,举办方都会花费一笔不菲的资金,请法国气象台为他们提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在方便了举办方的同时,法国气象台每年也能从提供气象服务中获取高达2000万欧元的经济收益。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的厂商,每年也都会斥巨资购买大量的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以此来分析气象变化与销售额的关系。

„„

有关气象也是投资。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的结论也表明:中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3328亿元效用,投入产出的效益已经达到了1∶69。不过,这一比例目前在全国各地并不均衡,比如北京市的产出比就高达1∶221,而广东省则是1∶99。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商家事先知道了未来的天气变化,那么就可以在后面的生产、采购、销售等经营中,将这些气象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分析出利害关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损失,而且还可以在竞争中获取一定的优势。

气象证明
《气象证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