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简单逻辑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19:45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简单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逻辑学》是由美国作家麦克伦尼写的一部著名的逻辑学著作,虽然薄薄的一本书但里面却饱含着丰富的内容。总之,读了《简单逻辑学》让我受益匪浅,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让我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对问题的判断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注重理性的思考。简单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地思考,准确的判断。简单逻辑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说话的艺术。《简单逻辑学》这本书很好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一个人说话的逻辑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读全书,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的第三点:万物终有其根源。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是有理由。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当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时,我们就会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从理论上来看,关于本源的知识是非常让人感到振奋的,因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但是关于本源的知识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因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确定某种细菌是引发某种疾病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消灭细菌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我们知道万物的根源后,弄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探寻事物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其结果开始。我们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现象,并需要为之做出解释。也就是说我们面对这些客观的事物;去探寻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所做的探寻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说,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这样的逻辑学思考有什么重要的实践意义呢?当我门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的探寻方向。在这章节里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灌木丛中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逻辑思维好就有助于事情的顺利完成;相反,如果我们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那就有可能把事情搞砸。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读了《简单逻辑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思考问题的片面性。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到了逻辑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相信,我以后思考问题一定会更加全面,言语表达一定会更加的清晰,逻辑性更强。

推荐第2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第一篇: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随意乱点我硬盘里那个充斥着需要我静下心来细细整理的文件夹时,有两个G的青岛之行被我点到了,而思绪也随之飘远。自负点的说,一直以来我都自诩不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问题就是往往思绪太飘忽了,考虑过的东西过后还可能会困扰我。Boker的作用之一就显示与此了:我不得不逼迫自己把随意飘忽的想法逻辑的梳理一下并一字一句的录入其中,耗时耗力啊。现在就把看了那个“青岛之行”文件夹之后随意飘出来的想法大概归纳一下,并随意阐述下吧。

飘到过的地方:

1.看到照片上的笑脸,在对比记忆中当时的心情,感觉照片上的欢愉总是那么不真实。这也是我喜欢时不时翻看照片的原因吧。

2.那个文件夹里最多也就是承载了我3天的经历和记忆,现在我看来却是那么的悠久与漫长_原来难以想象的短时间内竟可以发生这么多事。再对比出国读硕的一年时间,本还觉得这么多时间的刻苦只换来这么短的时间进行深造,有些可惜。细想一下,08年一年,算上大把大把混混沌沌的时间,我依然成长了许多。那如果是把我扔在一个惨烈竞争的环境呢?或许就是脱胎换骨了。还是李老师说的好: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夸大自己十年后的成就,却小瞧自己在一年内可以取得的成绩。

3.那个待整理的文件夹躺在硬盘里已经有许久了,总是不经意间被我拾起却一直没有被整理完毕。总会太多东西去忙,也可以叫成是永久的惰性吧。

4.还记得之前一次看“赢在南农”的活动照片时,就惊讶于当时人们的状态与现在之比的差距之大。现在还是有这个感觉。不过都有刘的关系,看起来别有了一番滋味。美玲的短信曾经说她感谢我看着她们这群小女生的成长,当时付之一笑_自己何曾如此伟大?现在却渐渐有了些味道。很有幸能时不时见证一些身边朋友的成长与离去,惊奇和感伤,但尤其是参与其中时还是有种自豪感由心底而升,为我,更是为他们!或许也就只有时而太过冷静的我,能时而思索于此,并且从中品味中别样的欢愉吧:自己的梦想最多还在路上,但看着别人实现的时候真的是一种享受!再说到今晚还没见的秋平,心里升腾起的总有亲切和钦佩,愿我能再次有幸见证一段成长,一个传奇吧。

这几个算是我又重新思考后,精选出来的几个有深度的发散吧。今天终于是把《简单的逻辑学》读完了,有感触,但太难下笔。在读一遍后会好很多吧。不过读完了书,联系前天看杂志的一片文章后,还是有直接易于表达的想法的。作者强调的是逻辑学的应用,然而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书的体系构架确实显示了他的逻辑性。但宣扬的东西在我看来还是过于理性了,有僵化思维之嫌。综合一下,对于一个命题、事物或事件先随我思绪飘荡后再挑几个逻辑的思考下应该是最为优化的解决之道了。

反思一下,对于整体宏观事件的逻辑把握能力还欠缺,多锻炼会好些吧。Mymindwouldfinally”comebackdowntoearth”,sinceithasfliedforaperiodoftime.Soenjoythefeelinginair~

第二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

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就是合理”。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强度、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继续探寻的方向。这这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灌木丛中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其次,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事实经常告诉我们原因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C接着带来了D……,如图示:A→B→C→D……假设图中D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D是由C造成的,遵循解决事物的正确方法是找到他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C身上。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如您所知,它走得还不够远。C确实是导致D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的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A导致B,B导致C。B和C都是一个过程结果,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干预,否则D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陈院长常提到的“灯不亮了”故事就是一个典型,还有我们所知的“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者同时指出,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呢!

第三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精论:演绎推理:推理的结论与假设命题具有一致性,即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例如a∈c,b∈a则必然b∈c。

归纳推理:ABC具有同样的特征,根据经验将其对比归纳进行推理例如常见的概率计算等数学问题。

随想:该书为教材版,固然注重理论的讲解,通篇以“命题”贯穿,说简单点逻辑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命题的真假,研究过程必然涉及到数学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法、假设证明法、反证法等),论证方式(直接论证、间接论证)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颇有咬文嚼字之嫌,另外个人认为这也是造成思维定势的源头之一!

第四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在我们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所不在。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第五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

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就是合理”。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强度、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继续探寻的方向。这这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灌木丛中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其次,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事实经常告诉我们原因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C接着带来了D……,如图示:A→B→C→D……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假设图中D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D是由C造成的,遵循解决事物的正确方法是找到他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C身上。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如您所知,它走得还不够远。C确实是导致D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的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A导致B,B导致C。B和C都是一个过程结果,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干预,否则D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陈院长常提到的“灯不亮了”故事就是一个典型,还有我们所知的“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者同时指出,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呢!

最后,我们应该合理地区分原因。前面我们主要讨论“动力因”,就是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其实除了“动力因”,还有其他“原因”的存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曾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或目标;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作者以鸟笼举例分析。它的动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的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雕塑家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工具成就了雕塑,虽然是以从属的方式。工具是主要因素要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无疑,我们应该提供最好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最好的工具使用者。一个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也可以有所成效;但是一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最好的工具,却也难以达到目的。

阅读此书的同时,我很强烈的感到,我们医院正在推行的六西格玛、“1+3”等管理工具,就是发现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好工具,它们都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它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明显的。六西格玛的五大步骤,DMAIC,就是一个基于结果和事实,寻找和控制根本原因,持续改进流程能力的逻辑。而“1+3”更强调了对解决根本问题后的分享和再深入。

毛泽东曾说过,“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让我们插上逻辑的翅膀,拨开层层迷雾,翱翔于蓝天之上吧!

推荐第3篇: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 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探寻的方向。这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其次,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事实经常告诉我们原因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C接着带来了D„„,如图示:A→B→C→D„„假设图中D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D是由C造成的,遵循解决事物的正确方法是找到他的原因的原则,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放在C身上。逻辑思路走到这里是值得表扬的,但如您所知,它走得还不够远。C确实是导致D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的原因。因果链的源头是A,A导致B,B导致C。B和C都是一个过程结果,关于B的问题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够的干预,否则D的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陈院长常提到的“灯坏了”故事就是一个典型,还有我们所知的“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作者同时指出,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地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呢!

最后,我们应该合理地区分原因。前面我们主要讨论“动力因”,就是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其实除了“动力因”,还有其他“原因”的存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曾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或目标;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作者以鸟笼举

例分析。它的动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的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雕塑家是一座大理石雕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工具成就了雕塑,虽然是以从属的方式。工具是主要因素要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在两者中占主导地位。无疑,我们应该提供最好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最好的工具使用者。一个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一个劣质的工具,也可以有所成效;但是一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即使配上最好的工具,却也难以达到目的。

阅读此书的同时,我很强烈的感到,我们医院正在推行的六西格玛、“1+3”等管理工具,就是发现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好工具,它们都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它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明显的。六西格玛的五大步骤,DMAIC,就是一个基于结果和事实,寻找和控制根本原因,持续改进流程能力的逻辑。而“1+3”更强调了对解决根本问题后的分享和再深入。 毛泽东曾说过,“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让我们插上逻辑的翅膀,拨开层层迷雾,翱翔于蓝天之上吧!

推荐第4篇:简单的逻辑学

《简单的逻辑学》,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高度推荐。

内容简介

我们知道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他们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这是本小书。之所以说它小,第一是因为本书确实不厚,与市面上长篇宏论的大部头相比,它确实很小;第二是因为阅读本书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可读性很强。其内容并不艰难晦涩,作者尽可能采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解释逻辑中的基本原理、观点、产生谬误的原因、谬误的形式等等基础的逻辑问题。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部分,就是书中的五个章节,每一章节以前一章节的知识为基础。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最后一章,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作者:麦克伦尼,美国知名的逻辑学教授,从事教学多年,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现居住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

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做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话说,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这正说明注意力是有价值的。注意力要求我们对所处的每个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每个要素都做出敏捷主动的反应。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处之,要

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一旦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因为事件是由事物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的。白宫举行国宴,首要条件是白宫和其他相关事物的存在,否则这个事件就不会存在。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是其基础。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以白宫为例,为了证明白宫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像之中,你可以去华盛顿旅行,亲眼看看它,这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方法。不过你也可以通过间接方法证明,例如,从值得信赖的人口中证实白宫确实存在于华盛顿特区,或者,以照片为证也是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呢?我们说这是一个事实,依据是什么?这个事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证人求证。显然,我们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物。例如,官方记录(警局记录、死亡报告等)、当时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权威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我们确认了此事件的真实性,由此,我们确认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例如,头痛就是一个主观事实,如果我经历过头痛,我就有第一手资料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是你而非我头痛,我就只能间接地听你说你头痛的情形,来建立我对头痛的概念。因此,主观事实的确认完全依赖于声称头痛者的可靠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亲身经历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间接证据。同间接求证一个事物真实性的

方法一样,在利用间接证据求证一个事件的真实与否时,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源于主观体验的主观事实,在通常条件下是自动呈现的。但是,由于人脑中的自我错觉或理性化思维机制,人们甚至可能无法确认关于他们自身的事实。

由于主观事实得以确认的基础是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须首先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3.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4.留意观念的本源

欣赏自己的观念是人之天性,因为我们大脑所产生的想法就像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观念产生的根源只能是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归根到底,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大脑中的观念,如我们所知,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例如,我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定的观念,我称之为“猫”,其对应物是现实存在的猫。但是,如果我的大脑中另有一个观念“牛头马面”,它就没有对应的现实事物。类似牛头马面的观念就是主观事实,因为它仅存在于我的大脑中。

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以猫为例,首先要有一只猫,然后才会确立关于猫的观念,随后才有“猫”这个大家认可的词。所有一切都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猫的观念和语言。我已经强调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晰明确的。我们这里又讲到,所有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现在,我们必须深入探讨,观念与客观事物如何发生并非简单的联系;接着,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错误观念是怎样产生的。

有时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符合我们大脑中“猫”的定义的是一种特殊的毛茸茸的会喵喵叫的动物,我们称之为猫。简单观念相对容易被验证,因为它所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比如我们提到的猫,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明确具体的。

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新制度,等等。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入主观主义的歧路而无法与别人沟通,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事件即是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做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错误观念已经偏离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做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6.将观念付诸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不达意的经历吗?

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有时,语言和观念的结合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和观念完全切合,它们都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简单观念中。例如我说:这座纪念碑是由花岗岩砌成的。我这里所指的纪念碑确实是由花岗岩砌成的。这种情况下,语言和观念完全统一。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复杂观念,虽然它比简单观念复杂得多。为了保证所运用语言的精确性,必须回归语言的本源——客观事物。

为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的最终目的如下: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或许我坚信小人国的存在,对它有全面的想像。或许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词语来表达那些想像,但它们只能揭示我的思想状态,而不是现实的真实情况;它们揭示的只是主观事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7.有效沟通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语言和观念之间的关系看得更清楚。尽管专家们对这个观点颇有争议,但我们似乎还是可以对一个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观念不赋予明确的词语。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通,语言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如前文所述,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如果我对你说“猫”或者“狗”,你的反应必然是静听下文。你一定想知道,“猫”或者“狗”怎么了?虽然你明白我说的词语的含义,但是你不知道我说这些词语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仅仅是简单地说出了词语,但没有说任何相关的信息。只有同时将相关的信息阐述出来,我们才可以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注意,如果一个人只说了一个词“狗”,对此我们无法做出真假判断。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某件和狗相连的事情,比如,停车场里有只狗,我们就可对此做出真假判断。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

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因为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涉及真假问题,而逻辑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在命题易于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真假。但是,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我们就会面临双重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然后才能做出真假判断。由此可知,清晰有效的表达非常重要。

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然而,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

有效沟通。或许我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很可能一张口就词不达意,表述混乱。

以下是一些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说完整的句子

逻辑中最常见的是说明句,说明句类似于命题。如果我说“狗”、“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的石灰石正面”,你可能会猜测我在试图把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联系的。这是因为我没有做出完整的陈述。我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击那只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使小王很丧气”,“那座印第安建筑风格的石灰石正面被那帮流氓严重地损坏了”。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我说泰山是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随意的判断,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客观命题的真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观命题有。如果我想让某个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我就必须为它做论证。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在西班牙语中,双重否定用来加强语句中的否定意义。在英语中,双重否定相互抵消,句子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有时候,这会带来困扰,因为语句表面上听起来是否定但实际上是肯定。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直接表达本意,不要使用双重否定句。不要说,“这里不是不欢迎她来”,直接说,“欢迎她来”。

推荐第5篇:《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 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

第一部分 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

然而,系统地学习过推理技巧与方法之后,比之未曾思考过推理,起进行正确的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解题的正确率与速度都会大大提高,这更说明了学习逻辑学的必要性。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理“谬误”或者所谓的“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避免的。

语言

语言是一种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工具,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它的用法的多样性。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简单化,而不注意语言使用的语境及其不同使用目的,从而就可能被我们遇到的语词或者话语形式所误导。

本书阐释了语言的多种用法和形式,以及可能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些复杂性而引起的错解和滥用。关于语言,语言有三种功能:信息性功能、表达性功能和指令性功能,而一个给定语段可能同时行使两种甚或三种功能。

本章中还教了我们如何区分信念歧见和态度歧见以及不同歧见的解决方法。两个人可能会在某件事情是否已经实际地发生上意见相左,这种情况称为“信念歧见”。另一方面,对那件事,他们仍可以具有不同的或者甚至相反的态度。你可以用语言描述那件事表示赞许,别人却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反对。这里也存在歧见,但不是信念歧见。这是对这件事的感受不同,是态度歧见。当我们要解决歧见的时候,不同类型的歧见需要用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信念歧见可以通过确认事实而得到最好的解决;如果是态度歧见而不是信念歧见,最强烈的歧见可以用朴实无华的真实陈述来表达。或许可以考虑那种引出愉快或不愉快的结论的事情若不发生将会怎样,或者大量地使用表达性语言来尝试说服方法,在凝结团体意志和取得统一态度中,修辞艺术也可能富有成效。

学了这章内容之后,对日常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会了辨别歧见以及其解决方法,使得解决争论以及辩论等类似问题能更简单。按照书中所给的方法,多尝试用于实践中,相信对语言的逻辑能力以及思维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能使一个人的语言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逻辑性更强,思维也会更为清晰。在语言中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既实际而且随时可以练习,这更说明了,逻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二部分 演绎

演绎,一种特殊的论证。演绎论证是其前提被要求为结论的真提供决定性基础。

直言命题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一种特殊命题组成的论证上,这种命题是关于范畴和类的,被称为“直言命题”。这直言命题是演绎理论的基石。基本的标准式直言命题有四种:全称肯定命题(A命题)、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本章还介绍了将直言命题符号化与图示化的方法,包括使用文恩图,用交叉的圆加以恰当的标记或阴影来刻画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三段论

三段论是两个前提推得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不同于归纳逻辑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三段论的形式由格与式唯一确定——从逻辑的观点讲,这种形式是三段论最重要的方面。三段论的有效性与无效性仅仅依赖于形式,而完全独立于具体内容和题材。例如,任何形式为AAA-1的三段论:所有M是P(大前提),所有S是M(小前提),所以,所有S是P(结论)。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组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包含且仅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

项在其构成中恰好出现两次。如果一个直言三段论的前提、结论都是标准式的直言命题(A、E、I、O),并且以特定的标准顺序组合在一起,就称为标准式直言三段论。标准式三段论有六条基本规则,书中还定义了违反各条规则所造成的谬误。

演绎方法

我们把给定论证的有效性的一个形式证明定义为一个陈述序列,该序列中的每个陈述或者是该论述的一个前提,或者是根据一个基本有效论证从该序列中在先的陈诉推论出来的,而该序列的最后一个陈诉,就是所欲证明其有效性的那个论证的结论。我们把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定义为:该论证是一个基本的有效论证形式的代入例。要强调的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形式的任何代入例都是一个基本有效论证。

演绎论证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前提是否能够证明地得到结论。然而,还有许多良好的和重要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不能得到确定性的证明。我们会说,吸烟是癌症的一个原因,但我们不能够赋予我们的这种知识与从前提中推得一个演绎有效的论证结论这种知识以相同的确定性。

身为逻辑学这门学问的初学者,单单是这本书中前两部份,我还有很多概念与知识并没能很好地贯通运用,但仅仅是刚入门,我已深深地感觉到了逻辑学的强大,它所带给我们的知识是无形的,但我们却可以在有形的世界中运用。我们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某些逻辑原理的领会,有些人在没有学过逻辑学却仍能正确的推理。但把这些原理揭示出来,使它们得到刻画、辨识与理解,就会提高我们区分好的推理与坏的推理的能力。

对我们的学习生涯来说,习得正确思维的原理,即弄清楚如何获得可靠的信息,如何评估处于竞争中的各种主张,其用途无与伦比。理想地说来,每一门大学课程都应当为此作出贡献,但我们知道许多课程并非如此,因此,需要由逻辑学课程来承担这一极为重要的使命。当今大学课程的内容新陈代谢加快,但正确的推理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所以,把握逻辑的原理,会对我们的智力生涯产生持久而深刻的有益影响。

推荐第6篇:行为逻辑学读后感

学习形式逻辑学的心得体会!(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形式逻辑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前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传统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逻辑,通常称为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思维方法。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在开始学习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而且现在还知道了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慢地说:“《经》《史》《子》《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学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这里把同一语词表达的两个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还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类。相容关系又可分为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又可分为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举例如下:小说和剧本都是文学作品。“小说”和“剧本”是反对关系。“小说”和“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是属种关系。

另外形式逻辑的根本作用是帮助人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形式逻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形式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知识和更好地学习以有的科学知识; 二 形式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思想; 三形式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有力地批驳诡辩。

一个人失去逻辑思辨能力,就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逻辑学对我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学习逻辑之后,我所理解的研究逻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定一个人与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标准,它并不一定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出的话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完全按照逻辑学的定义和规则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虽然也是“逻辑”,又是逻辑学产生的根源,但是还是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个人的逻辑可能包含逻辑学也可能只是有一部分和逻辑学有交集,我们经常不仅通过逻辑来体会他人的意思表述。逻辑学的效果在于可以让按照逻辑学规则组织语言的双方尽量准确地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对于学术性的交流非常的有好处。

第二,逻辑学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前提是同一思维过程,这个假设实际上是很难确实达到的,要求两个拥有自由思维的个体对于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拥有完全相同的认识我总觉得好像很不容易,因此我理解这个前提应该是个尽可能接近的假设,总之越接近双方交流出现的偏差可能就越小,而理论探讨则可以假设成最佳状态。

逻辑学作为人们进行思维所必须运用的思维工具,是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的,它对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表现在:

l、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得越灵活。因此,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百。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毛泽东语)

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第三,有助于揭露谬误,驳斥诡辩。

第四,有助于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推荐第7篇:逻辑学基础教程

09.9.16

一、推理和论证:推理是由一系列判断和命题组成的思维形式或过程,其中一个判断或命题由其他的判断或命题而被断定。例如:细菌是微生物,酵母菌是细菌,所以酵母菌是微生物。根据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同,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从一般过度到个别归纳:从个别过渡到一般 类比:个别过渡到个别

二、直接证明:用真实的论据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特点是从论题出发。

间接证明: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或其他有关判断为假从而确定原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

1、反证法

2、排他法(选言证法):首先形成一个穷尽的判断然后通过论据否定论题以外的分支。

三、反驳论题

(一)、直接反驳

1、用一般原理直接反驳;

2、揭露其本身逻辑矛盾

(二)、间接反驳

1、独立证明;2.归谬法假定其真

(三)、诡辩手法

1、故意违背形成逻辑的基本规律;

2、故意违背推理规则;

3、故意违背论证规则

揭露方法:1.揭露其中的逻辑错误;2.揭露其目的;3.揭露其他错误。

推荐第8篇:《逻辑学》教学大纲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

《逻辑学》教学大纲

施福昆 编写

2015年月25日

《 逻辑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逻辑学(英文) Logic 课程编码:13111A0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开课学期:5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无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智慧之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正确思维、科学认知和准确表达思想、揭露驳斥诡辩及谬误的能力。课程系统讲授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主要教学内容:逻辑学简史、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论证、反驳等。课程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训练、课堂提问等。期末考试。

二、课程教育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能力。

3、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章节 章节名称 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概念 4 第三章 命题与推理概述 2 2

第四章 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6 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6 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4 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6 第八章 归纳推理 4 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4 第十章 假说 4 第十一章 论证 6

第一章

【教学内容】

1.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的性质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2、熟悉: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3、了解:普通逻辑和语法、修辞的关系;逻辑学的产生及发展 【教学方法】PPT教学并结合实例讲授 【学时】2学时

第二章 概念

【教学内容】 1.概念的概述 2.概念的分类类 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4.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5.概念的定义法

6.概念的划分法 【教学要求】

1、掌握: (1)概念的定义 (2)概念的基本特征 (3)概念的种类

2、熟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属加种差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划分、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3、了解:概念的作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与定语的关系、划分和分解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4学时

第三章 命题与推理概述

【教学内容】 1.命题概述 2.推理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命题的定义、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

2、熟悉:命题的真假、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

3、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分类、推理的种类、推理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2学时

第四章 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1、性质命题

2、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

3、三段论

4、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性质命题及其逻辑结构、主谓项周延性问题、对当关系及其推理、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关系命题及其逻辑结构

2、熟悉:逻辑方阵图、三段论的公理、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关系推理

3、了解:三段论省略式及其恢复、混合关系推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6学时

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1.复合命题概述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5.假言选言命题 6.负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要求】

1、掌握:联言命题及其构成、联言命题的逻辑值、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特性、假言命题及其构成、负命题及其构成

2、熟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式

3、了解:运用选言命题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二难推理、负命题的逻辑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6学时

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1.模态命题 2.模态推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真值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模态推理、

2、熟悉: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四种基本规范命题之间的关系

3、了解:事物的模态与认识的模态、模态推理的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4学时

第七章 逻辑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1.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2.同一律 3.不矛盾律 4.排中律 5.充足理由律 【教学要求】

1、掌握: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2、熟悉: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3、了解:正确运用同一律、正确运用不矛盾律、正确运用排中律、正确运用充足理由律、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6学时

第八章 归纳推理

【教学内容】 1.归纳推理的概述 2.完全归纳推理 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4.科学归纳推理

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定义、科学归纳推理的定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逻辑结构。

2、熟悉: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逻辑结构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作用

3、了解:归纳推理的运用、归纳推理的类型、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特点、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4学时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

【教学内容】 1.类比推理 2.回溯推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类比推理的定义、类比推理的特点、类比推理的逻辑特征、回溯推理的类型与一般形式结构、提高回溯推理的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2、熟悉:类比推理的基本类型、类比推理的作用

3、了解:类比推理的运用、回溯推理的客观基础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4学时

第十章 假说

【教学内容】 1.假说概述 2.假说的逻辑过程 3.假说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假说的定义、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几个阶段与推理的关系、假说的推演过程

2、熟悉: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几个阶段与推理 7

的关系

3、了解:假说的基本类型、假说的运用、假说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4学时

第十一章 论证

【教学内容】 1.论证的概述 2.证明的种类 3.反驳 4.论证的规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论证的定义、论证的结构、演绎证明、反证法、、反驳的方法、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论证方式的规则、反驳的定义

2、熟悉:论证和推理的区别、类比证明、归纳证明、归谬法、选言证法

3、了解:论证的运用、反驳的定、反驳的方法、违反论证规则的逻辑错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时】6学时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命题原则与思想: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重点,考查其逻辑运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该学期教学所学内容,即绪论—论证。

(三)考核要求:考核重点为教学要求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60%左右的比例,要求熟悉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30%左右的比例,要求了解的内容在试卷中大致占10%左右的比例。

(四)考核类型:校级考试

(五)试题类型:闭卷

(六)试卷结构:释词题、图解题、证明题、问答题、分析与应用题、推理题等

(七)成绩评定:课程成绩:100,考勤、作业30%,考试成绩70%。

五、其它说明

课程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布置书面作业3次、考试1 次。

六、参考资料

[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逻辑学新编》,梁永春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逻辑基础》,王路著 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版。 附件:试卷样卷

课程负责人 :施福昆 教研室负责人:赵才 学院领导:杨运星

推荐第9篇:逻辑学总结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其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反应对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的密切联系

3.思维的逻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逻辑变项,一是逻辑常项

4.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5.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

6.命题的主要的特征:命题对思维对象情况必须有所反应,特别是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对思维对象的反应有真有假

7.逻辑方阵,上真下必真,下假上必假,其余不确定A真E假I真O假

8.O命题是否能换位?因为它的不周延的主项到结论中变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而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违反了规则。

9.换质位法 SAP(换质)SEP换位 P-ES SEP换质 SAP-换位 P-IS SOP换质 SIP-换位 P-IS 1.结论否定,其大前提不能是I答:不能,因为大项不大

2.如果每个项都可以周延两次,那么可以推出结论吗? 答:不能,如果可以周延两次,那三个命题都可以全称否定,违背两个前提都是否定,推不出结论。EE-E 不对

3.结论:全称其中一项能周延两次。不对,结论无论是A还是E ,中项都能周延一次,

4.有一正确的三段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写出行式 凡M是P凡M是S//凡S是P 5.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写出行式 凡P是M,凡M是S,有S是P 6.大前提是肯定的,大项在前提,结论中周延,小项在前提和结论中不周延,写出形式 凡P是M,有S不是M,有S不是P

推荐第10篇:逻辑学学习体会

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与学习体会

第一部分 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

普通逻辑,亦称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三大重要分支之一。普通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此次课程中,我们简要学习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总共有五大部分。

引论。主要包括逻辑的概念,逻辑学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它的学习意义。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迄今已经两千多年。普通逻辑学作为分支之一,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挥着基础的,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逻辑学发源国之一,《墨辩》,枚举思想为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阐述了我们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让我们由自发的逻辑行为过渡到自觉的逻辑思维,学会严密的论证,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概念。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此内容包括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之间的关系,种类,还有关于定义的解释,下定义的方法,对划分的认识与相关规则,简明扼要的解释了这些基本要素本身以及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包括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模态判断包括真值模态和规范模态;非模态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其主干,而复合判断包括负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我们的主要学习内容为非模态判断包括的多种判断类型。以判断的多种类型为主线,串联不同种类判断之间的关系以构成该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演绎推理主要包括简单推理判断和复合推理判断;简单推理判断包括囊括直接推理和三段论的性质判断推理和关系推理;复合判断推理包括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以及二难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

第二部分 学习体会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但是作者用最直白的语言解释了逻辑中的基本原理、观点、产生谬误的原因、谬误的形式等基础的逻辑问题。其实逻辑 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经过长达十七周的对普通逻辑学的认识和学习之后,我们固然了解到逻辑学是一门非常抽象和不易理解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涉及的主体,不是具体直观的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但是换一个角度。逻辑学却也有它的简易之处。逻辑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于枯燥,逻辑与生活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生活离不开逻辑,逻辑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它触及我们的思维和对现实事物与现象的认知和理解。逻辑学总是被大众看作神秘和玄妙的学科,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复杂的。它是一种思维活动的形式,是追求和探究真理的有效路径,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

逻辑学注重的是一个思维演化的过程,借此来更加清晰条理的表达自我的观点和看法,以达到使交流双方能够理解彼此甚至达到认知上的共识与合作的目标。并且,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和简单的学到新的知识,加深印象,透析知识的重点和本质,并且运用到必要的生活与科学实践中,以及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此外提高思维速度,优化我们的工作效率性和条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任何知识在被学习之后都会经历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逻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一门值得学习的学科。现今,逻辑学的影响范围甚广,除去逻辑学应用于专业化的哲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研究之外,逻辑学在市场营销,刑侦断案,公共行政管理,辩论等领域拥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地位。例如,在“白马非马”的典故中公孙龙在关吏面前对于“白”和“马”的概念侃侃而谈,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士自居,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公孙龙的论证在逻辑上和概念分析上做出了独到的历史贡献,但是他把一些概念混淆而流入诡辩,也是后人需要警醒的。

逻辑学是提高思辨能力的优秀老师,从思辨的严密性,严谨性,博弈性来看,

这些都要求一个清晰顺畅的逻辑过程。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辩论比赛,我想,这使我们接触逻辑学的第一步,最直观,最浅显的了解到逻辑这一词的现实意义。

我们往往觉得逻辑学枯燥无味,几个概念几个要素之间换来换去,一个连一个,并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但是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例子的的确确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述了逻辑学的重要地位。

我们不应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为得到学分而选择去学习的科目,而是当作一个帮助我们学会思考与表达的途径,是我们提高思维水平的有益手段。真正的了解和学习确实可以让我们改变对某个事物的误解,真正的深入投入确实可以让我们重新确立对某个事物的全面体位,学习“逻辑”就是如此。我们应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最终,愉悦我们的生活,寓教于乐,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姜成林 1999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简单的逻辑学》(美)麦克伦尼 著,赵明燕 译,山西教育出版社。

第11篇:逻辑学简答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都应具有同一性。

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或同一方面)下,对同一对象的思考。断定。 思想自身:思想指概念,命题。

同一性:确定不变。内容是确定的。可把握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

同一思维过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或同一方面)下,对同一对象的思考。断定。 互相否定的思想: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不能同真:只能一真。一真时,另一假。

都保证思想的确定性。

三条思想都是重言式,因此是等值的。

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表述思维确定性的要求,思想自身同一。既否定又肯定的思想不同真。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同假。

在一个论证过程中,一个论断被定义为真,必须有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若B能满足下述条件,则B是A的充足理由。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论题应当清楚,确切。

论题应该保持同一。

论题应该是真命题,论据应当比论题更可信。

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第12篇:逻辑学学习心得

当我第一次看到课本时,逻辑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就让我产生了一种好奇心,逻辑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呢?我为什么要学逻辑学?难道我们缺乏逻辑思维或者说要培养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怎样学习逻辑学,学习逻辑学简单还是困难呢?学习逻辑学又哪些用处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逻辑学教材时就产生的疑问,然而这些疑问在谭老师上完一个学期的课后全部迎刃而解,让我对逻辑学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对逻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认识逻辑学。逻辑学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某人说,你犯了逻辑错误,或者听到你没有逻辑思维,逻辑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逻辑作为一门学科,对我来说是相当陌生的。逻辑学的知识我一无所知。谭老师在第一堂逻辑学课上首先就和我们解释了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科学。这就是说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所谓纯粹理念就是思维的抽象要素所组成的理念。这就是什么是逻辑学的答案,这个定义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处理的问题不是直观的,是一种抽象的东西。逻辑学可能是最难的学科,因为它研究的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抓住抽象背后的纯粹理念,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逻辑学可能是最容易的学科,因为逻辑学正是研究我们自己的思维和一些我们最为熟知的思维规定。逻辑学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有不同层次的科学系统。它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大门类,我们平常提到的逻辑学通常指形式逻辑。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以《工具论》创立了传统的形式逻辑传统的形式逻辑主要包括以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为基本内容的逻辑而我们主要学习了演绎推理及归纳推理。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必然要想到法学与逻辑学的联系,在我看来,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以及逻辑思维的基本定律比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与法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学好逻辑学知识,有助于我学好以后法学专业知识。

认识了逻辑学,怎么样学好逻辑学呢?首先,要端正心态,真正用心学习逻辑学。学习逻辑学对于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非必修专业,所以有些同学对学习逻辑学的态度就不端正,经常上课睡觉或者逃课。无论是什么学科,学习的心态必须端正,用心学习才能学好。其次,要培养对逻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对逻辑学的兴趣不难,从古到今,一些逻辑学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比如一些有趣的悖论,举个例子,希腊“克里特岛”岛上有个人爱匹曼尼德说:“所有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这就是有趣的悖论,如果爱匹曼尼德说的是真的,那么他在说谎所以爱匹曼尼德说的是假的。如果爱匹曼尼德说的是假的,那么是否克里特岛人就没有人在说谎,既然没有人说谎,爱匹曼尼德说的看起来就是真的。这是个很有趣的悖论,悖论主要考验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正是受到了这种影响,才让我对逻辑学才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对逻辑学的兴趣并不难,带着兴趣去学习就不会才生一种厌学、畏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再次,要学好逻辑学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全面掌握逻辑学的理论体系。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逻辑学论述的思维结构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等基本概念范畴结合而成的整体。掌握好逻辑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全面的、联系的学好逻辑学,就能融会贯通,全面掌握逻辑学的理论知识。第二,要准确理解各个章节重要的基本概念,掌握好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概念及典型形式,牢记一些重要的公式、符号。学习各个章节的重要基本概念也就掌握了各个章节的基本内容,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典型形式和一些重要的公式、符号,对于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逻辑学理论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好好掌握该部分知识。第三,要联系实际和认真做题。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逻辑,我们要学以致用,便能更好掌握这门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逻辑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它。最后,要多多和老师交流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学习的心得。多和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心中的疑问,有助于我们学好逻辑学。

学好了逻辑学,对于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什么用处呢?第一,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时我们法学推理的基础。中国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也就是以成文法为主的法律体系。三段论这种性质命题推理的形式对我们会有所帮助。三段论时有两个前提的间接推理,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运用到法学上来看,大前提一般是具体的法律法规,小前提则是具体的某种行为,通过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我们可以得出具体的某种行为是否符合具体的法律法规。所以学好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法学知识。第二,学好逻辑学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学习掌握逻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玩弄诡辩,说出貌似正确实则荒谬的言论,如果我们不备一定逻辑学知识,就有可能被弄得晕头转向,甚至上当受骗。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学习逻辑学的感受很深,我收获了许多知识,自身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逻辑学的知识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更加深入地了解逻辑学。

参考文献:杜雄柏,《逻辑学教程》,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百度百科

第13篇:逻辑学学习心得

逻辑学学习心得

一学期的逻辑学课程已接近尾声,从初识逻辑学时的陌生到如今,初步深入了解逻辑学,可以说收获颇丰。记得老师第一节课说,逻辑学如诗、如歌、如画,那时并不了解她的意思和其中饱含的,她对于逻辑学这门她愿用一生去研究的学问的热爱与深情。时至今日,回顾本学期对逻辑学课程的学习,受益匪浅,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及简单方法的科学,思维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它不同于存在,是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它不同于语言,具有间接抽象概括的特点,由于语言相互联系,是语言的思想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规律包括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简单逻辑方法包括定义,划分,限制,概括,真值表,演绎,归纳,类比。写到这里,基本上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概括,下面将从几个大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形式,其逻辑特征是内涵与外延,内涵反映了“质”,外延反映了“量”。在外延层面,概念可以分为普通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在内涵层面,概念又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由此引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相容并列关系,不相容关系。为了明确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不得不提一下定义和划分,并引出概念的限制于概括。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唯有陈述句、反问疑问句才可表判断。判断可分为非模态判断和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可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其中简单判断又包括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则包括联言、选言、假言、负判断。模态判断分为必然模态判断和或然模态判断。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性质判断的变形推理包括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改变主谓项的位置和同时改变,也即,换位、换质、换质位三种方法。三段论推理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学习内容,虽然学习中遇到不少阻力,但是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收获了“逻辑之美”,三段论的格与式跟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对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论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引出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学习,要注意不犯基本规律的错误,如“偷换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可以说逻辑的真、善、美体现在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记得老师说过,之所以学不好一门课程是因为内心的抵制,学习逻辑确实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心够强,要是一条康庄大道。作为法学院的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必要的素质之一,学好逻辑学的同时,我更要学习老师的精神,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人生道路上高展远航!

第14篇:逻辑学学习心得

逻辑学学习心得

真正的了解和学习确实可以让我们改变对某个事物的误解,真正的深入投入确实可以让我们重新确立对某个事物的全面体位,学习“逻辑”就是如此。

在上逻辑课之前,提起逻辑,除了logic,印象里多是哲学家们神经质般的论辩场景,借着逻辑的盾牌保护,学者们得以通过睿智的分析和诡辩保全自身的立场,与其说是睿智,不如说是狡猾,不如说是咬文嚼字。而对哲学系的人,也多是不解与惋惜。不解的是他们为何去选这么不实际的专业,惋惜的是估计他们都是大学录入服从调剂的牺牲品吧。学习哲学的人,弄不好便会被按上一个“神经质”的称谓,我相信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大多数人对于哲学,都存留着一份不解,或者是不屑。人们都是未经自己的同意而来到人世间,又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违背自己的意愿离世而去。人们活着,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情感、欲望、希望和恐惧的奴隶,一方面又处于自然界某种神秘力量的统治之下。人们有时由于爱而恨,由于难过而笑;人们常常为高兴而落泪,随哀乐而起舞;人们常常为明知不可及的东西而去努力„„总之,由于人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合理性、不合逻辑的东西,因此人们一般认为,逻辑与生活活“没有关系”或“毫不相干”。 也许人们受够了一些不实际的说教和死板的学术研究,觉得没有逻辑,生活照样进行的很好,而学习逻辑不过是多浪费了一些可以享受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学生的潜意识里,已经把逻辑学归到了马哲、军事理论这些可上课不上的课程里。大多数人将这些课程看做自由市场,想上就上,不想上了当然就翘课,这种风气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了一种默认的习惯和做法。当然,我也不例外,这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哲学家喜欢喋喋不休,所以很不愿意沉默,哪怕前面是块“坚硬的石头” ,并没有办法给出进一步的理由。这样,问题出现了。在理性的尽头,哲学家要么会给出一个或者几个所谓“自明”的公理—— 这是独断论;要么因此而怀疑一切理由,声称一切都是虚妄——这是怀疑论。这似乎是大多数人对逻辑的深刻印象。

当初上逻辑课,也是奔着学分去的。然而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生动的举例,多是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觉得,哲学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于枯燥,逻辑与生活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生活离不开逻辑,逻辑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什么是逻辑?翻开厚重的逻辑学导论,上面的解释清晰而有深意:“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逻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发现并塑述这些标准,使之能够检验论证,把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区别开来。我知道这才是学习逻辑的最终目的,习得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比别人更睿智的理性,在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会更占优势。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主观感官直觉做出的判断也许就是片面的,被蒙蔽的,而在这种时刻就应当辅助以逻辑的敏锐思维,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地方。我认为这种严谨求精的态度也是学习文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再也不单单是理科学生的专利。

通过一学期逻辑课的学习,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得到了改变。比如通过逻辑三段论的判断方法,判定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否定后件式,肯定前件式,纯假言三段论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向导。以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大学中多有辩论比赛,主办方所定下的论题,则是利弊兼有,或是被称作模棱两可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据我的观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手多采取偷换概念或者层层嵌套的论述方法,一步步把对方绕晕,以小的意义覆盖大的意义,就如逻辑命题中的某些名词一样,在此句中的意义要小于在彼句中的指示含义。一般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也许真的会哑口无言,在自己还在诡辩中挣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输给对方了,因为凭主观直觉上,我们无法推翻别人的断言,或者对其提出反驳,因为没有逻辑的思维,我们是无法抓住出错点的。如果具备了逻辑的知识,完全可以抓住对方的蛛丝马迹,陷其于自相矛盾、举例不当的尴尬境地。对方如果采用逐步论定的结论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验证逻辑论证的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否定后件式,看他是否犯了肯定后件的谬误,这样一来,对方想耍思维上的小聪明,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黔驴技穷罢了。

还有逻辑作业,我觉得基本上很少有人是真心愿意写的,多是为了学分和成绩吧。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了逻辑的魅力。老师选的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可以使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反复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并以做题的方式进行应用实践,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通过举与原题形式一致的反例来推翻原命题,通过一个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常识来推翻看似晦涩的哲学命题,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学习逻辑的过程亦是发现惊喜的过程,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你也可以通过知识来推翻伟大学者曾下过的断论,张老师也说过,并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是对的,包括伟大的哲学家,我们通过逻辑论证也可以对其提出质疑。

再者,我真的很喜欢张老师。声音很有磁性,他身上有种很令人敬佩的魅力,不单单是渊博的学识,还有他的授课方式,他的讲话语调,都让人觉得亲切。就像一个磁铁,吸引着你在逻辑的海洋中吸取无尽的知识,欲罢不能。

所以说,一个学了逻辑学的人,比之一个从未思考过推理原理的人,其进行正确推理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首先因为学习逻辑学可以习得许多检验推理的正确性的方法,能够更容易地识别推理错误,从而使这些错误不容易在推理中滞留。在这些被识别出的错误中,有些普通的推理谬误,或所谓“自然错误”,是只要把它们充分弄清就很容易避免的。

没有逻辑,而只凭主观感觉的分析是自我盲目的情绪与分析的产物。这种盲目地分析,与逻辑背道而驰。而我们在生活之路中,需要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说逻辑与我们的生活是统一的,也是一体的。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它必然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逻辑是人们言语交往的工具,是人们求知的方法,是人们理性的支撑点。我觉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进行成功的交际。一个没有良好逻辑思维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学期学习逻辑是很必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的。

第15篇:逻辑学教案

No1 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与性质 论

第二节 学习逻辑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逻辑学的来源、演变、学习逻辑的意义方法

2、掌握几个概念:逻辑学、思维、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逻辑学、思维、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与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山)

二、授新

第一节 对象和性质(讲述与讲解)

1、逻辑与逻辑学

(1) 逻辑的由来:源于古希腊、从英语logicu音译到汉语中来、在汉语中的含义(4种) (2) 逻辑学的演变:

由亚氏创立、以思维为研究对象、三个来源(古希腊 工具论、古代中国 名学辨学《墨经》、古代印度 因明学《正理经》)。19世纪后庞大多层次学科体系。

逻辑学—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逻辑学、逻辑、普通逻辑、通常的说法)

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

辩证逻辑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

(1) 思维及特征: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三个特点、三种思维形态(概念、命题、推理)

(2) 思维形式及构成: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逻辑学只研究思维形式、GMT都是内容形式的统

一、概念内部结构不再划分、不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内容不同形式(所有S都是P、有S是P与并非P、MAP SAP/SAP)

构成:逻辑常项(不变的部分、所有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只有P才q P—q)

逻辑变项

研究角度:真假(逻辑值、思维形式的真假性质和真假关系)

(3) 思维规律:又叫思维形式规律、思维形式间必然联系的反映、必然联系、具体规律和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4) 思维方法:根据、按照、形成的方法(比、分、综、限、定、概、划、因果联系方法等)

3、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

第二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1、逻辑学的地位:基础学科之一(1977 联合国教科文 七大之

二、1977英国大百科全书 五大之首),创新 创新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开发智力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探求新知、提高表达、学习新知、识别揭露

3、学习方法:理解 掌握 重点 基础;练习;联系实际

板书略

教后小记:总结填空(8个)

一、填空

1、逻辑学主要研究(

),研究(

)(

)(

)。

2、思维是具有三个特征(

)(

)(

)。

3、逻辑学发源地有三个(

)(

)(

)。

4、被西方人称为逻辑之父的是(

),他的逻辑论著后人集为(

)。

5、基本的思维形态包括(

)(

)(

)。

6、思维形式是(

)和(

)的统一,(

)是区别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7、逻辑的基本规律是(

)(

)(

二、名词:逻辑学 思维

思维形式 思维规律 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

No 2

教学内容: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概念概说

教学目的:掌握什么是概念、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明确概念的要求及错误,熟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重点难点:概念、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授新

第一节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1、定义:特有属性。属性:性质与关系、共有与特有,特有里的本质与非本质(人与动物)

固有与偶有(商品 劳动产品与物美价廉)、不同层次、多方面本质属性

2、逻辑特征

内涵:特有或本质属性。质。是什么。帆、课桌。 外延:具有。。。的对象、适用范围。量。有哪些。树、学生。虚概念。

3、内与外的关系

前提:同一属种系列。类、子类、分子、属概念、种概念。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某生)

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其外延就随之缩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外延随之扩大。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内涵就减少;一个的概念的外延缩小,内涵就增加。学校 进修学校 教师进修学校。

意义: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与概括的逻辑依据。

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认识:感性至理性,个别至一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本质---概念。

2、非固定不变(灵活性)

3、产生消亡

4、确定性

三、概念与语词:

1、联系:载体与内容

2、区别:范畴不同;不一一对应(任何概念有的语词、同一概念、同一语词)

虚词

盐太阳头

杜鹃骄傲

四、使用概念的一般要求: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义:质 量、思维的基本要素、条件、保证

错误:不清(打扫卫生)混淆(词与词汇)偷换(中国人)。

板书设计(见上)

教后小记 :举例讲解,到重点疑难处多与学生交流。划出重点让学生当堂掌握。 掌握内容:一个概念(概念),两个特征(内涵与外延),一个关系(反变关系)

No3 教学内容:第二章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分类

教学目的:熟悉概念分类,掌握各分类的定义,了解其他分类。 重点难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授新

第二节 概念的分类

为什么要分类:有助于弄清内外,以便准确使用概念。

一、分类的依据:三种,简单列举[学科;概念与语言单位联系;内涵或外延]

二、逻辑上的分类(据内外分类,分类意义见上)

1、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外延、数量):一个;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对象(有限无限) 上海 淄博师专 奂山

学校 汽车 微机

2、集合与非集合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森林:大、小、挪威。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非类与分子关系。 丛书:黉苑丛书、布老虎丛书 词汇:现代汉语词汇、某生词汇 月亮、树、学生

集合与单独:集合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单独;单独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分子 集合与普遍:集合反映的对象是两个及以上,就是普遍;普遍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分子

3、正概念和负概念(内涵、属性)

正:人

成年人

机动车

正义战争

有礼貌

合法 举例、负概念的特点(非、不、无)、带有否定词的不一定是负概念(不丹、非洲;是两级划分的是负概念,三级或三级以上的不是负概念。) 练习:群岛、北京、书、未成年人。

三、其他分类(略述) 做课后习题 三四五。

板书设计(见上)

教后小记 :举例讲解,到重点疑难处多与学生交流。望月笑解、未成年人笑解。

No4 教学内容:第三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掌握概念外延间关系分类、各小类含义,能正确判断概念间关系、能据关系正确运用概念。

重点难点:不能并列使用的几种关系、能并列使用的情况;矛盾和反对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概念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指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搞清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

分类:相容和不相容

一、相容(含义、种类____\\____\\_____\\_____)

1、全同:含义、举例、画图、语言运用上的意义(不重复、不同方面提示丰富内涵)

不同于同物异名 中国-神州 太阳-日头 (同一概念)全同(不同概念)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等角-等边,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天命之年

意义:避免重复,不同方面(3 14下午两点多,我们。。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我又想起了那个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子。)

2、真包含于:含义、例、画图。也叫种属关系。

师范学校、学校,商品、劳动产品,小学生、学生

3、真包含关系:同上。属种关系。

小说、长篇小说,树、杨树,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2、3可统称为从属关系或包含关系。从属关系概念不可并列使用,例: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着一层白茫茫的雪;公园里有一种形似仙人掌的东西,它即不像花草,也不像植物,样子很特别。并列使用的情况:强调种概念,使用模式为种概念+等+属概念,等也可以用以及一切(所有)代替:我的家乡有小、玉、高等粮食作物,我们要努力学好逻辑、汉语、文学以及一切中文专业课。)

4、交叉:含义、例:学生-共青团员,水生动物-脊椎动物。也不并列使用,几百名青年和妇女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任务。可以并列的情况:不同方面强调事物,例因为是熟人同学同乡同事知心朋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作原则上的争论。

二、不相容(含义、又叫全异关系。两种全异:无共同论域和有共同论域的。无:森林、课桌,人类、月球,陆地、思想。风马牛不相及;有:红、黑,有机物、无机物。 逻辑重点研究有共同论域全异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矛盾和反对。

1、矛盾:含义(同一属概念下)、例生死(人生状态)、成年人未成年人(人)、出席、缺席(应与会人员)。。同一论域中的正负概念。

2、反对:含义(同一属概念下)例:红白、中国美国、先进落后(思想行为)

二者关系:矛盾可以非此即彼,正负两概念,反对不能非此即彼,都是正概念---区别

不相容,并列使用可以形成对比,有助于认识和区别事物。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见上)

教后小记 :以书或课外例子作为讲解

No5 教学内容: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二)概念的定义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定义,方法,了解限制与概括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限制概括,避免这方面的错误。2、掌握定义、结构常用定义方法,熟悉定义种类,掌握定义规则,并能正确判断错误定义,正确使用定义形式。

重点难点:方法、定义、结构、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授新

一、完成上节课后的55页五六七。

二、授新。

(一)限制与概括

1、限制:①定义(增加缩小、属到种)例(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淄博高等师范学校);②意义(清楚具体、认识具体化);③程度(东西-衣服、女式衣服-裙子-那件款式新潮的裙子,极限为单独概念);④方法(前后加修饰成分、不加修饰-植物柳树动物人)⑤错误(缺少,今天考试;多余,不必要的浪费,他是用嘴吃饭的;不当,青年教师要注意知识更新,青年,特别是女人,最最。)

2、概括:①定义(减少扩大、种到属)例(公款吃喝腐败行为、鸡家禽、大台海都是中国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意义分类方法(特殊至一般深刻认识共性,一次-淄师至师校、连续-淄师至师校至校,减少修饰、直接过渡-玉米至粮食,单独入手普遍入手邻近越级)、错误(缺少,青少年公共场合要讲文明;不当,风把废纸树叶塑料等灰尘,随地吐痰是一种犯罪行为)

(二)定义

1、定义意义:揭示内涵、简要语句揭示特有属性,复句(分句、意义、结构的句子);

总结巩固认识成果、检验指导实践、

2、组成:被定义项(被揭示)、定义项(用以揭示)、定义联项(联结-是即指就是所谓就是)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3、方法:属加种差(揭示被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邻近的属概念(大学生-学生)、种差(被与邻近属下诸种概念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差别,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古典定义法,复杂概念要完整(小说,情节环境人物,文学体裁),句式灵活(省略、定被定可前可后、属可以种前等) 4、种类:(定义揭示的内容)

(1)实质定义(科学定义)①定义:(揭示内涵的定义,属加种差是最典型的实质定义) ②分类(种差反映的内容):性质(内涵外延句子)发生(角)关系(奇数)功用(温度计) (2)语词定义:①定义(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用法,不在于内涵,只指明表达的概念事物,一定程度明确概念区别事物,辅助方法)

②分类:说明性(释词,对某个词语已确立的含义作说明,语教词典)规定性(成年人、越女快男、三讲、PLA)

5、实质定义的规则:定被全同(商品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工业产品)定不能直接间接包含被定(同语反复循环定义,老年人、麻醉剂、犯罪就是不合法的行为就是犯罪)联项不应否定(成年人不是未成年人,正概念不能用负概念作为定义项,主语是主谓句中不是主语的

部分,未成年人是未满十八风岁的人,是可以的,未年人不是满十八岁的人就不行。)定义项必须清楚确切,不用比喻和借代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

板书设计(略)

教后小记 :以书或课外例子作为讲解

No6 教学内容:第二章 第六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概念的划分

教学目的:掌握划分定义、结构,熟悉划分的意义、与分解、分类、列举的关系、划分的种类,掌握划分规则,能正确判断划分错误并能正确运用。 重点难点:划分定义、结构、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定义有关内容 授新

一、划分:对象分为小类、外延(属概念-种概念)例(三角形、人 男女 老中青未成年 白黄黑棕)

二、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划分标准的属性)。结合例子说明。

三、意义:思维表达中重要(明确、认识事物、使认识有序)

四、划分与分解: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中国、树、人)

划分与分类:基础与特殊 各自定义;不严 根据可以是一般属性 即时需要 完后即无意义 ,严格科研 本质或显征 长期稳定 价值大。分类的分类(自然和辅助)

划分与列举:不完全划分、不必不便、子项熟悉突出有代表性、灵活简便

五、种类:一次和连续(层次,词实词虚词,实词分为名动形区数量代)多分和二分(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人成年人未成年人、文学作品中国和外国)一次和多次(一个标准一次完毕,学生男生女生;多个标准多次划分,概念分类)

六、规则

1、每次同准。相容、未尽、越级。例:商品-耐用品高档品日用品紧缺品

2、外延相等。多出、未尽。社会、学校。

3、子项不相容。与会的有干部学生教师党员

4、按层次不越级。词分为实词虚词和连词。

板书略

练习课后第十题

板书设计(略)

教后小记 :以书或课外例子作为讲解。

第16篇:逻辑学论文

逻辑学结课论文

专业:英语

班级:英语1102

学号:201107010127

姓名:刘阿娟

2273

浅谈逻辑学

古语有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今年,我有幸接触了一门神奇而睿智学科——逻辑学。因为自己是文科专业的,总感觉自己在逻辑方面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却很喜欢逻辑性方面的东西,所以对逻辑学比较感兴趣。在这我浅述一下这学期学到的及理解。其实生活处处存在逻辑学,它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在每一次交谈的语句里,在每一次落笔的措辞里,在每一次思考的环节里。我们与逻辑学接触频繁,只是并未认真察觉。

我们人类都是未经自己的同意而来到人世间,又几乎所有的人 都是违背自己的意愿离世而去。人们活着,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情感、欲望、希望和恐惧的奴隶,一方面又处于自然界某种神秘力量的统治之下。人们有时由于爱而恨,由于难过而笑;人们常常为高兴而落泪,随哀乐而起舞;人们常常为明知不可及的东西而去努力„„总之,由于人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合理性、不合逻辑的东西,因此人们一般认为,逻辑与生活“没有关系”或“毫不相干”。

然而我认为逻辑与生活不仅有关系,而且逻辑对于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逻辑之于生活,就像是水之于生命,饭菜之于盐,生活中没有逻辑就相当于生命没有活动的规则和定律而一塌糊涂,就像是食之无味的饭菜吊不起胃口。不管我们是否在意,逻辑在生活中都会被经常用到,通过逻辑学习,我们便可以更加准确更加灵活的运用逻辑,让生活更有规律,让言语更加活泼和不至于犯基本的逻辑错误让人耻笑。

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很容易被忽略,但人人都离不开它。我们说话的时候、考试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我想大家对语文考试中修改病句的题型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也许就会闹笑话,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

“逻辑是生活中寻求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它比我们生活中任何其他要

2273

素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逻辑在学习中处处用到,比如说最现实的,要写一篇文章,你就要好好地组织这篇文章,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更加重视这篇文章的构造和逻辑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应该先说,什么应该放到,后面说,一篇组织好的文章,也就是有内在逻辑的文章让人一看就懂,一眼就能明白整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一篇逻辑论乱的文章,则会让人感到很烦躁,甚至读都不想读,就扔在一边了,这就是问什么文章要讲究结构的原因,究竟是总分总还是其他的模式,或者是散文重要的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在里面。这个东西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就更重要了,如果没有逻辑,那就是一篇很差的文章论文,也就不值得去读,就没有价值可言。实行以下这种没有逻辑的情况用到国际上的专级别的论文上去,本来文字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没有逻辑那就更难懂了,即使你思想再好在巧妙没人看的懂也是一样没用。

在逻辑学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好几场大专辩论赛,甚是精彩,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逻辑学的魅力。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辩论赛,也参加了几场系里校里举办的辩论赛,感觉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我会努力,在生活中要不断学习,汲取我不断向前的养分。课堂上的老师讲的一些逻辑小故事更是引起我们逻辑思考的积极性。老师风趣又不失严谨的教学使我们获益匪浅。

逻辑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很微妙也很有趣,当我们阅读福尔摩斯的时候我们总是情不自禁的被吸引下去,这就是逻辑的魅力,有了逻辑我们的生活便会减少很多的欺骗和不理智买我们会生活在一个理智的空间内,不至于由于自己的冲动做错事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换句话说,有了逻辑生活就井然有序,不再混沌不堪;有了逻辑生活就会显得阳光灿烂,不再一片愁云;有了逻辑生活就会充满一直向前的动力„„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女生,在初一的时候和好朋友外出旅行。等车的时候,她的好朋友买零食回来朝她打招呼,但此时一辆卡车从后面飞快地冲过来,转眼间,好朋友就被压在了车轮下,当场死亡。亲眼看到好朋友的死亡过程,她的心灵中种下了阴影。在此之后,她总是想自己也会那样死掉。这种假想的思维逻辑,让她变得非常恐慌,不敢独自外出行动。从此以后,她害怕所有人,害怕自己的父母,甚至害怕在镜子里的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听到汽车的声音都会发抖。现在的她已经完全被恐惧所控制,这是她在思维中用逻辑思考死亡的结局,这种困惑,伤害的是她自己,毁灭的是她自己的前途。现在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敢于超越逻辑思维,突破幻想,从而战胜自己的恐惧。不然,她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还看到,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逻辑缺失和混乱现象十分严重。从人们

2273

日常的语言交流,到明星访谈、官员讲话;从广泛的传媒报道,到图书论文、法律条规。几乎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正确,论证不科学,自相矛盾,前后冲突,甚至整个思维过程混乱不堪,让人不知所云的现象存在。这些逻辑问题妨碍着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有时甚至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学好逻辑学真的很重要,不仅对个人,更是对整个社会。

大千世界虽然纷繁复杂,但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挖掘生活中的逻辑问题。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懂得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更应该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逻辑去解决问题,优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自己但生活充满阳光,自信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

2273

第17篇: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2.在“所有S是P”中,逻辑常项是 ;而在“p←﹁q”中,逻辑变项是 。 3.“演绎推理”与“间接推理”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

4.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 ,“判断”是 。 5.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 关系。

6.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党员而不是教师”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为真。

7.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只有甲是大学生,甲才是运动员”为真,则联言判断 为假。

8.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主要应用 推理和 推理。

9.在验证假说的过程中,主要应用 推理。

10.当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具有 关系或 关系时,SEP取值为假而SOP取值为真。 11.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是“甲班同学”,谓项是“青年人”,其主、谓项均不周延,表述这一判断的自然语句是 。

12.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不周延,则该判断是 判断;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该判断是 判断。

13.若﹁SA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 ;若SO﹁P取值为假,则SE﹁P取值为 。 14.若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 ;若SI﹁P取值为假,则SO﹁P取值为 。 15.若“有S不是P”取值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取值为 。 16.若“所有S是P”取值为真,则“所有非P是非S”取值为 。 17.若“所有S不是P”取值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 。

18.在概念外延间的“真包含”、“交叉”、“全异”关系中,属于传递性关系的是 关系,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 关系。

19.在概念外延间的“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关系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 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关系。

20.若﹁p→q取值为假,则p∨q取值为 ,p1q取值为 。

21.若﹁p∨q取值为真,且p亦取值为真,则﹁q取值为 。 22.设p为“小王是工人”,q为“小田是工人”,则与“如果小王是工人,那么小田不是工人”相等值的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23.设p为“甲去北京”,q为“乙去北京”,则与“并非‘甲和乙都去北京’”相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24.若﹁p→q取值为真,p取值为假,则﹁q取值为 。 25.若﹁p←q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取值为 。

26.若﹁r←p∧q”取值为真,r亦取值为真,则﹁p∨﹁q取值为 。 27.当“p→q”、“p→﹁q”与“﹁p→q”均真时,P取值为 ,q取值为 。 28.在第一格三段论中,大项是大前提的 项,小项是结论的 项。 29.已知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O判断,则此三段论是第 格 式。

30.已知一有效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为E判断,则这一三段论的式是 式。

31.在“[()?﹁q]∧﹁q→﹁p”的空括号中,填入变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2.在“[﹁p( )q]→q”的空括号中,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二是非判断题

1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2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 3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的逻辑方法。(

) 4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单纯的概念。(

5 “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一语境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集合概念。(

6 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与否由量项决定,谓项周延与否是联项决定。

7 只要逻辑形式有效,结论就必然真实。(

8 通过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SOP可简单换位为POS 三分析题

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它的推理形式毛病分析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需说明理由。

1、并非所有的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2、精神上缺陷的人不能做证人,所以,有的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是能做证人的。

3、本案被告人李X不能从轻处罚,因为,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而李X不是犯罪以后自由的。

四、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仓库失窃,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张某、王某进行调查。甲、乙、丙、丁这四人对调查结果进行猜测:

甲:张某和王某都作了案。

乙:他当中一定有人作了案。 丙:他们当中一定有人没作案。 丁:张某没作案。

最后结果显示,这四个人的猜测中只有一个不正确。请问,甲是否作了案?乙是否作了案?请写出推理过程。

2.某单位拟安排员工去上海出差,经过讨论,形成了下列意见: (1)如果B不出差,则A也不出差。 (2)A要求出差。

(3)如果C出差,则E出差。 (4)如果D出差,则E也出差。

(5)如果B出差,则D和C也出差。

请问:在上述意见都满足的情况下,E是否出差?请写出推导过程。 (令A表示“A出差”,「A表示“A不出差”,其余类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S、P;∧、→ 2.所有、是;p、q 3.交叉;全异

4.种差;属概念 5.属种;全异 6.排中;如果甲是党员,那么甲是教师 7.矛盾;甲不是大学生,但甲是运动员 8.归纳;类比 9.演绎 l0.S真包含P;交叉 11.有些甲班学生是青年人 12.特称;否定 13.真;假 14.假;真 15.假 16.真 17.真 18.真包含;真包含 19.真包含于;矛盾 20.假;真 21.假 22.﹁p∨﹁q 23.p→﹁q 24.假 25.假 26.真 27.假;真 28.谓;主 29.二;AOO 30.AEE 31.p 32.∧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三综合分析题

1、属于负命题直接推理,形式为¬SAP→SEP,不符合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2、属于性质命题变形直接推理,有效。

3、属于充分条件假烟直言推理,形式为[(p→q)∧¬p]→¬q,无效,违反了充分条件假烟直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四1甲:张∧王(1)

乙:张V王(2)

丙:—张V—王(3)

丁:—张(4)

因为由(3)可得—(张∧王),可见丙的说法和甲的说法是矛盾的,而且已知只有一人不正确,所以,甲和丙有一个是错的,其他都是对的。

又因丁的说法是正确的(即张某没犯案),而丁与甲的说法又是矛盾的,所以甲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样前后才不会产生矛盾。

由(2)、(4)可推出,王某犯案,张某没犯案。

2、E出差

(1)—B→ —A

(2)A (3)C→E (4)D→E (5)B→D∧C

因为上述条件都满足,所以:

(6)B

由(1)、(2)否定后件则肯定前件可得。

(7)D∧C

由(5)、(6)肯定前件式可得。

(8)D

由(7)分离可得。

(9)E

由(4)、(8)肯定前件可得。

同样(10)C

由(7)分离可得。

(11)E

由(3)、(10)

肯定前件可得。

所以,E会出差。

第18篇:逻辑学2

附录

2006年在职攻读MPA联考综合知识(逻辑)

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逻辑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王说:如果明天不下大雨,我一定会去看足球比赛。

以下哪项为真,可以证明小王没有说真话? I.天没下大雨,小王没去看足球赛。

Ⅱ.天下大雨,小王去看了足球赛。

Ⅲ.天下大雨,小王没去看足球赛。 A.仅Ⅱ。 B.仅I。 C.仅Ⅲ。 D.仅I和Ⅱ。 E.I、Ⅱ和Ⅲ。

解析:正确答案为B。题干中小王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命题形式为“如果非p,则q”,这个命题在“非P并且非q”为真时为假命题,即“天没有下大雨并且小王没有去看足球赛”,即如果I为真就可以证明小王没有说真话,而Ⅱ和Ⅲ都是对小王的话的前件进行了否定,那么不论是肯定后件还是否定后件(小王去看了足球赛还是小王没有去看足球赛),小王的话都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只有I为真,可以证明小王没有说真话。

2.某公司为了扩大其网上商店的销售收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该公司重金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市场分析,专业人士认为开通了网上银行的人群才是真正潜在的网上商店的顾客群。于是该公司决定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新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人群中开展宣传和促销活动。但是三个月后,效果并不理想。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结果? A.开通网上银行在中国还是一件新鲜事,一般来说,消费者对此的态度比较谨慎。

B.最近网上银行用户被盗的案件频发,开通网上银行的人因此有所减少。 C.一般来说,刚刚开通网上银行的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进行网上消费。

D.网上金融服务在知识分子中已经比较普及,他们更希望网上商店能够提供一些特色服务。

E.目前网上商店数量增长很快,广告宣传和推广促销要想有成效,必须有鲜明的特色,才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出现的看似矛盾的现象是:专业人士认为开通了网上银行的人群是真正潜在的顾客群,但公司在这类人群中开展促销活动的三个月后销售效果仍旧不理想。对于这个矛盾现象的解释无非有两种原因:或者是促销效果在短期内不能体现或者是促销没有打动消费者,即选项C或者选项E,但题干中又已经强调了促销手段足以打动消费者,排除了选项E。选项A、B、D是无关选项。 ,

3.英国的一项实验发现:把母狗和它们的幼小子女分开后,将这些子女混入一群同类的成年狗和幼狗中去,然后再把母狗放入狗群。母狗很快就和自己的子女会合到了一起。研究表明,狗身上的体味是它们互相辨认的依据,而幼狗无法区分自己母亲与其他母狗身上的味道。因此,每个母狗都能够分辨出自己子女的体味。

上述论证采用了以下哪种论证方法? A.在对某种现象的两种可供选择的解释中,通过排除其中的一种,来确定另一种。

B.通过对发生现象的客观描述,支持关于某个可能发生现象的假说。 C.说明某一特殊情况,以论证一个规律。

D.运用类比的方法,根据两组对象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得出它们具有另一个相同特征。

E.通过反例推翻一个一般性结论。

解析:正确答案是A。题干根据实验现象“分开的母狗很快能与自己的子女会合”以及已知“狗身上的体味是它们互相辨认的依据,而幼狗无法区分自己母亲与其他母狗身上的味道”得到结论“每个母狗都能够分辨出自己子女的体味”。这个推理过程可以归纳前提为:

“要么母狗分辨出味道,要么子女分辨出味道”和“子女分辨不出味道”,结论为“母狗分辨出味道”。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通过否定一个选言支来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即选项A正确。选项B、C是归纳推理,选项D是类比推理,选项E是否定归纳推理的结论的找出反例法,都不是题干推理所运用的方法。

4.锐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由四个子公司,即甲、乙、丙、丁组成的总公司。在总公司的利润方案下.,每个子公司承担的利润份额与每年该子公司员工占锐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员工数的份额相等。但是去年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却显示,甲公司在员工数量增加的同时向总公司上缴利润的比例却下降了。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财务报告还能够说明以下哪项? A.在四个子公司中,甲的员工数量最少。 B.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比前一年小。

C.乙、丙、丁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都超过了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 D.甲公司员工增长的比例至少比其他三个子公司中的一个小。 E.在四个子公司中,甲的员工增长数是最小的。

解析:正确答案是D。选项A、B是无关选项。甲公司在员工数量增加的同时向总公司上缴利润的比例却下降,,这说明乙、丙、丁公司员工的增长率的平均值比甲公司员工的增长率高,即选项D正确,但不必要求乙、丙、丁每个公司的员工增长率都超过甲公司员工的增长率,即选项C不正确。选项E,甲公司的员工增长数最小,不意味着其增长率最低,也无法比较它与其他公司的增长率状况,所以也是从题干中无法得到的。

5~6题基于以下题干: 一般认为,一个职业运动员在45岁时和他在30岁时相比,运动水平和耐力都会明显降低。但是在已退役与正在服役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中举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结果却是:45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和30岁的正在服役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据此,认为一个职业球员到了45岁时运动水平和耐力都会明显降低的观点是错误的。 5.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马拉松运动不能充分反映足球运动员的耐力和运动水平。 B.退役的职业球员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 , C现役职业球员有很多人是有伤病在身的。

D.退役球员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比赛中不惜冒超出自己体能的风险。 E.仅以年龄为衡量职业球员运动水平和耐力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解析:正确答案是A。题干根据“一场马拉松比赛中45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和30岁的正在服役的运动员的成绩没有差别”得到结论“一个职业球员到了45岁时运动水平和耐力不会明显降低”。这是通过一个实验得到一个结论的推理方式,要削弱这个论证,只要说明这个实验本身没有代表性,即只要说明马拉松比赛不能足以反映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即可,即选项A。选项D有一定的干扰性,但一个退役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不足以说明所有运动员的情况,它对题干的削弱不如选项A的力度大,应排除。选项B、C、E是无关选项。 6.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以上调查分析是由专门研究足球运动员体能的科研机构进行的。 B.30岁左右的现役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耐力高于上一代职业足球运动员。

C.以上调查中的退役职业球员都是长期担任足球教练的人。 D.年龄在一定限度内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运动水平和耐力的下降。 E.科学研究证明,人的青年时期可以延续到45岁,因此运动水平和耐力应该能够保持。

解析:正确答案是E。题干是通过一次实验“一场马拉松比赛中45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和30岁的正在服役的运动员的成绩没有差别”得到结论“一个职业球员到了45岁时运动水平和耐力不会明显降低”。要加强这个论证,只要说明还存在其他原因能够证明题干的结论成立。选项E就给出了“科学研究证明„„运动水平和耐力应该能够保持”来证明题干的结论成立,说明不仅在实验上而且从科学理论上也可以证实题干的结论,这样就加强了题干的论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归纳法。选项D有一定的干扰性,容易误选,事实上,

··不必然导致,,不等于“必然不导致”,只等于“可能不导致”,支持的强度不如选项E。选项B、C是无关选项。选项A也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逻辑上专门指出有一种错误叫做“诉诸权威”的谬误,并不是权威就一定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7~8题基于以下题干:

学年末,某中学初一年级进行了学年评定,有些学生干部当上了区三好学生,有些学生入了团。在推选共青团员的活动中,所有校三好学生都递交了入团申请,所有区三好学生都没有写入团申请。

7.如果以上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也必定为真? A.所有学生干部都是三好学生。 B.有些学生干部递交了入团申请。 C.所有团员都是校三好学生。 D.有些学生干部不是校三好学生。 E.并非所有校三好学生都是学生干部。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干已知四个前提:(1)有些学生干部当上了区三好学生;(2)有些学生是团员;(3)所有校三好学生都交了入团申请;(4)所有区三好学生都没有交入团申请。前提(1)只对“有些学生干部”进行了断定,而选项A断定了所有学生干部的情况,显然是不正确的。(1)和(4)组成三段论进行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没有交入团申请”,但不能由此说“有些学生干部交了入团申请”一定为真,即选项B是错误的。 (2)可以进行换位推理得到“有些团员是学生”,也只是对部分团员进行了断定,而选项C断定了所有团员的情况,显然也是错误的。(1)和(4)组成三段论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没有交人团申请”,再与(3)组成三段论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不是校三好学生”,即选项D一定为真。(1)、(4)和(3)组成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不是校三好学生”,但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得到“所有校三好学生不是学生干部”一定为真或一定为假,即选项E错误。

8.如果将题干的断定中“有些学生干部当上了区三好学生”改为“所有学生干部都当上了区三好学生”,并且假设这些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断定必定是假的? A.某些校三好学生是学生干部。 B.并非所有区三好学生都是学生干部。 C.所有学生干部都没有递交入团申请。 D.有些学生干部不是校三好学生。 E.有些学生干部没有递交入团申请。

解析:正确答案是A。题干已知:(1)所有学生干部都当上了区三好学生;(2)有些学生入了团;(3)所有校三好学生都交了入团申请;(4)所有区三好学生都没有交入团申请。 (1)进行换位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区三好学生是学生干部”,那么“所有区三好学生都是学生干部”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即选项B可能真也可能假,不是必然为假。(1)和(4)组成三段论,可以推出“所有学生干部都没有递交入团申请”,即选项C一定为真,再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没有递交入团申请”为真,即选项E一定为真。(1)、(4)组成的三段论得到的结论“所有学生干部都没有递交入团申请”与(3)组成三段论,可以得到结论“所有学生干部都不是校三好学生”和“所有校三好学生都不是学生干部”,再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有些学生干部不是校三好学生”为真,即选项D一定为真,和“某些校三好学生是学生干部”一定为假,即选项A一定为假。故正确答案是选项A。 9.如果小张考试及格并且大田考试不及格,则小娜考试一定不及格。

如果以上命题是真的,那么,再加上什么前提,可以得出结论:大田考试及格了。

A.小张考试及格而大田考试不及格。B.小张与小娜考试都不及格。 C.有人没参加考试。 D.小张考试不及格而小娜考试及格。 E.小张与小娜考试都及格了。

解析:正确答案是E。题干是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并且非q,那么非r”作前提得出结论‘‘q”,需要补充前提。观察题干可以发现,结论“q”是充分条件的前件中的一部分内容。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通过否定后件可以得到关于前件内容的否定,因此,首先应该否定后件‘‘非r\",即非非r,也即r,“小娜考试及格了”,可以得到,并非“P并且非q”,即t·非P或者q”,‘‘小张没有及格或者大田及格了”,这是一个选言命题,它的有效推理式是否定肯定式,即通过否定一个选言支(即非非p)来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即q),要想肯定“大田及格了”必须否定‘‘小张没有及格”,即“小张及格了”。所以,要想得到“大田及格了”的结论,需要补充“小娜及格了”和“小张及格了”,即选项E。 10.有些教授留长发,因此,有些留长发的人是科学家。 ,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有些教授是科学家。 B.所有科学家都是教授。 C.所有教授都是科学家。 D.有些科学家不是教授。 E.有些教授不是科学家。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已知‘‘有些教授留长发”,得到结论“有些留长发的人是科学家”,需要一个将‘‘教授’’和“科学家”联系起来的肯定命题,排除了选项D和E,同时要求t。教授,,作为中项必须在这个命题中周延,即“教授”必须是这个肯定命题的全称主项,排除了选项A和B,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1.防疫站的统计数据显示给狗注射疫苗可以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危险性,但是医疗保险业对此进行的统计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被注射了狂犬疫苗的狗咬伤的人比那些被没有注射狂犬疫苗的狗咬伤的人更有可能得狂犬病。

下面哪项正确,最能解释题干的明显矛盾? A.被狗咬了的人会立即到防疫站寻求帮助,但是却不一定及时跟自己的保险公司联系。

B.大多数咬人的狗都没有注射狂犬疫苗。 C.被狗咬过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狂犬疫苗的注射。

D.人们往往是在自己的宠物狗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狂犬病特征后才去给自己的狗注射狂犬疫苗,而且他们都居住在狂犬病发病率最高的地方。

E.大多数被狗咬的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狗主人失职,因此,预防狂犬病仅仅靠给狗注射狂犬疫苗是远远不够的。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干的看似矛盾的现象是“防疫站的数据表明给狗注射疫苗可以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危险性”和‘‘保险业的数据表明被注射过疫苗的狗咬伤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性大”。选项D解释了这个矛盾现象:狗只有在表现出狂犬病症状后才被注射疫苗,在此之前可能它们已经咬过人并且把狂犬病传染给了人,所以得狂犬病的人是在狗身上的疫苗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得病了,这就与防疫站的数据没有了矛盾。选项A、B、C、E是无关选项。

12.甲说乙胖,乙说丙胖,丙和丁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人错,那么谁一定胖? A.仅甲。 B.仅乙。 C.仅丙。 D.仅乙和丙。 E.仅甲、乙和丙。

解析:正确答案是B。乙说”丙胖”和丙说“丙不胖”是一对矛盾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所以错话一定是出在他们两人中间,因此,甲的话和丁的话一定是对的,所以,乙胖,丁不胖,即选项B一定正确。 13.张竞:只有正式代表才可以发言。

刘强:不对吧!李贵也是正式代表但他并未发言。

刘强的回答是把张竞的话错误地理解为以下哪项?, A.所有发言的人都是正式代表。 B.李贵要发言。

C.所有正式代表都发言了。 D.没有正式代表发言。 E.李贵不是正式代表。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张竞的观点是“正式代表是发言的必要条件”,即“如果发言,就是正式代表”,也即“所有发言的人都是正式代表”。而刘强把张竞的话错误地理解成了“正式代表是发言的充分条件”,即“如果是正式代表,就要发言”,也即“所有正式代表都要发言”,即选项C。

14.在上次考试中,老师出了一道非常古怪的难题,有86%的考生不及格。这次考试之前,王见明预测说:“根据上次考试情况,这次考试老师不一定会出那种难题了。”胡思明说:“这就是说这次考试老师肯定不出那种难题了。太好了!”王见明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下面哪句话与王见明说的意思相似? A.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不出那种难题。 B.这次考试老师必定不出那种难题了。 C.这次考试老师可能不出那种难题了。 D.这次考试老师不可能出那种难题了。 E.这次考试老师不一定不出那种难题。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王见明的观点是“老师不一定会出那种难题了”,这个命题等值于“老师可能不会出那种难题了”,“不一定”等值于“可能不”,即选项C。选项A中的“不可能不”等值于“必然”,与题干中王见明的观点不同;选项B中的“必然不”等值于‘‘不可能”,这个观点是题干中胡思明的观点;选项D中的“不可能”等值于“必然不”,与选项B一致;选项E中的“不一定不”等值于“可能”。 15.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是不会脱离群众的。所以,如果一个领导人脱离群众,他就不是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

以下哪项与上面的议论方式最相似? A.许多领导人是脱离群众的人。

B.所有电脑都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才能运行某种程序。因此,如果电脑没有安装相应的软件,则这个程序就不会运行。

C.所有孩子都喜欢与他人进行游戏活动。如果幼儿园多安排一些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那么一定会受到家长的好评。

D.这道题在5分钟内答不完。要是谁在5分钟内答完,他就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学员。

E.凡是想成为优秀的会计师的人都想获得会计硕士学位。刘涛想攻读会计硕士学位,

因而,刘涛想成为优秀的会计师。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干的推理形式为“如果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那么他不会脱离群众”作前提,“如果脱离群众,就不是一个能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作结论。结论是前提的逆否命题。选项D的推理形式与题干的类似:“如果是一个死记硬背的人,那么就不会在5分钟内答完”作前提,“如果在5分钟内答完,那么他就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人”作结论。

16.小张,小王,小李,小马,小陈,小刘,小白,小赵,小孙,小杨,,小周,小郑住在一个六层楼房里。每层有两个公寓。每个公寓最多住两个人,一些公寓也许是空的。

(1)小王和他的舍友住的比小赵和他的舍友小白高两层。 (2)小张一个人住,比小刘低三层并且比小周低两层。 (3)小马比小赵和小白低一层。

(4)小孙和小杨住在同一层并且独自居住,小李比他们高三层。 (5)小郑和小陈住在单身公寓里,比小马低两层。

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哪个排列是对的? A.小郑,小孙,小马,小赵,小王,小李。 B.小郑,小杨,小李,小周,小王,小张。 C.小陈,小孙,小张,小白,小李,小王。

D.小王,小周,小赵,小马,小杨,小郑。

。 E.小王,小张,小马,小赵,小孙,小郑。

解析:正确答案是C。根据条件(1)“小王比小赵高两层”可以排除选项A、D、E。

根据条件(4)“小李比小杨高三层”可以排除选项B。根据条件(3)“小马比小赵低”可以排除选项D。根据条件(5)“小郑比小马低”可以排除选项E。因此,只有选项C的排列是对的。

17.大多数喝酒过量的人都会感到头疼,如果小王不喝酒过量,他可能不会头疼。上述推理与下列哪项相似:

A.大多数灰狗都很容易训练,所以小王训练他新买的那条狗肯定没有问题。 B.大多数国产车都很差,这辆车做得很好,所以它可能不是国产的。 C.大多数名演员表演得都很好,因为老高不是名演员,所以他可能演得不好。

D.大多数工程师都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年,所以老刘可能是一个工程师,因为他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年。

E。所有已知的历史社会都有明确的社会等级,所以一个无等级的社会是绝对没有的。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的推理形式是:“如果喝酒过量就会感到头疼”和“小王不喝酒过量”作前提得到结论“小王可能不会头疼”。实际上是否定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得到了一个关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后件的可能命题,这是一个正确的推理。选项C的推理形式和题干的推理形式类似。选项A得到一个关于后件的必然命题,是错误的。选项B是否定后件得到关于前件的一个结论,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选项D是肯定后件得到一个关于前件的可能命题,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选项E是否定后件,与题干的推理形式不同。

18.既然某种树根中的提取物有可能治愈癌症,那么政府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支持测试这种可能性的研究。

上述陈述假设了以下哪项? A.从某种树根的提取物可能治愈癌症。

B.找到一种疗法的可能性是支持此种研究的理由。 C.治愈癌症的方法对社会有很大的好处。 D.政府是上述研究资金的唯一来源。 E.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这项研究。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干根据‘‘提取物有可能治愈癌症”得出结论“政府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支持测试这种可能性的研究”。既然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说明政府是唯一的资金提供者,即选项D。选项A是题干已知的内容。选项B、C是无关选项。政府“应该做,,和“能不能做到”不是一码事,选项E不是题干陈述所必须假设的。

19.老李说:“虽然高等学校入学人数已经逐年下降,但是小学入学人数却增长了很多。 所以,地区教育部门建议建一所新的小学。”老刘说:“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一些高校的教室用作小学教室。”

下列哪项最好地支持了老刘的方案? A.一些高校的教室不适合用作小学教室。 B.建一所高校的费用远高于建一所小学。

C.虽然出生率并未升高,但是有孩子在高校读书的家庭数量却增加了很多。 D.高校的环境会破坏小学生的安全和自信。

E.即使在高校人数减少之前,就有许多高校的教室很少被使用。

解析:正确答案是E。选项A和D削弱了老刘的方案。选项B、C是无关选项。选项E支持了老刘的方案,因为高校人数减少以前已经有很多高校的教室在闲置,那么高校人数减少以后就会有更多的教室被闲置,所以不用担心高校的教室不够用于高校教学,是可以用来做小学教室的。

20.数学系的学生也学了不少文科课程,王颖是数学系的学生,所以她也学了不少文科课程。以下哪项论证展示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

A.数学系的学生都学《哲学原理》这门课程,小马是数学系的一名学生,所以她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B.哲学系的教师写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老张是哲学系的一名教师,所以他也写过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

C.所有的旧房子需要经常维修,这套房子是新的,所以不需要经常维修。

D.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多数是女学生,王颖是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所以她也是女学生。

E.哲学系的教师写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老张不是哲学系的一名教师,所以他没有写过哲学方面的论文。

解析:正确答案是B。题干大前提中的“数学系的学生”与小前提中的“数学系的学生”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题干推理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推理。选项A是正确的三段论推理。选项B的大前提中的 “哲学系的教师”和小前提中的“哲学系的教师”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的三段论推理,同题干的形式相似,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选项C是一个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的三段论推理,选项D的第一个前提中的“小组成员”与第二个前提中的“小组成员”两次都不周延,是错误的三段论 推理。选项E是一个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的三段论推理。

21.最近,北大清华的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在校大学生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以下哪一项是这个倡议必须预设的? A.在校大学生不应该玩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B.有许多在校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 C.有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存在。 , D.在校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

E.网络游戏开发商应该开发健康的网络游戏。 .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是一个命题“在校大学生应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游戏”,这个命题不论真还是假,都必须以“存在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为预设命题,即选项C。选项A是题干命题的等值命题,不能作为预设存在,即不能把题干的明示当做预设。选项B、D、E都不是题干命题所必须预设的。

22.市场调查表明,在价格战中,名牌电脑的降价幅度不超过lo oA,所以神舟电脑的降价幅度也不超过10%。

以下哪项最能推翻以上论证? A.去年神舟电脑没有降价。

B.许多电脑的降价幅度超过10%。 . C.神舟电脑不是名牌电脑。

D.神舟电脑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0%。 E.市场预测,明年电脑还会降价。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根据前提“所有名牌电脑的降价幅度不超过to%”得到结论“神舟电脑的降价幅度也不超过10%”。这个推理实际上隐含的前提是“神舟电脑是名牌电脑”,这样才能与题干的前提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要想推翻这个推理,只要说明这个隐含的前提不成立即可,即选项C。选项A支持了题干,选项B、D、E是无关选项。

23.哺乳动物是不会灭绝的,东北虎是哺乳动物,所以东北虎是不会灭绝的。

对于这个推理,以下哪项为真? A.这个推理是错误的i因为它的结论是错误的。 B.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同一律。 C.这个推理是正确的,因为它的前提是正确的。 D.不能确定这个推理正确与否。 E.这根本不是一个推理。

解析:正确答案是B。题干的第一个前提(大前提)中的“哺乳动物”和第二个前提 (小前提)中的“哺乳动物”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题干的三段沦推理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

24.如果老王是大学教师,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则他一定是哲学系的教师。这个断定是根据以下哪项作出的? A.老王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B.哲学系的教员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C.大学教师中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D.很少有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E.数学系的教员没有写过哲学论文。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根据“老王是大学教师”和“老王写过许多哲学论文”推出 “老王一定是哲学系的教师”。要保证这个推理正确,需要一个将“哲学系的教师”和“写过许多哲学论文”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的命题,这就排除了选项A、D、E,选项A是题干的已知内容,选项D、E是无关选项。如果将选项B和题干的前提结合起来,就只能组成一个错误的中项“哲学论文”两次都不周延的三段论推理,因而B是错误的。选项C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后件就可以肯定前件,所以可以将“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与“老王写过许多哲学论文”结合起来,得到结论“老王是哲学系的教师”。 25.在新疆恐龙发掘现场,专家预言:可能发现恐龙头骨。

以下哪个命题和专家意思相同? A.不可能不发现恐龙头骨。 B.不一定发现恐龙头骨。 C.恐龙头骨的发现可能性很小。 D.不一定不发现恐龙头骨。

E.在其他地方也可能发现恐龙头骨。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干是一个可能命题。选项A等值于一个必然命题“必然发现恐龙头骨”,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不相同。选项B是一个必然命题的否定,等值于“可能不发现恐龙头骨”,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不相同。选项c的“可能性小”,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可能性的大小问题。选项D中的“不一定不”等值于“可能”,所以与题干的命题的意思完全相同。选项E是无关选项。

26.逻辑学家说:如果2+2—5,则地球是方的。

以下哪项和逻辑学家所说的同真? A.如果地球是方的,则2+2—5。 B.如果地球是圆的,则2+2≠5。 C.2+2≠5或者地球是方的。 D.2+2—5或者地球是方的。 E.2+2—5并且地球是方的。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的命题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P,则q”,即 “2+2=5”是“地球是方的”的充分条件,这个命题等值于“并非P或者q”,即“并非2+2=5或者地球是方的”,2+2:/:5或者地球是方的,即选项C。选项A是说“地球是方的”是“2+2=5”的充分条件,与题干命题的真假不同;选项B是说“地球是圆的”是“并非2+2=5”的充分条件,而“地球是圆的”不等值于“并非地球是方的”,因为地球不是圆的、不是方的,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所以这个命题也不是题干命题的等值命题;选项D、E都不是题干命题的等值命题。

27.在市场预测中,专家说:明年电脑不降价是不可能的。

以下哪项租专家所说的同真? A.明年电脑一定降价。 B.明年电脑可能降价。

C.不可能预测明年电脑是否降价。 D.明年电脑可能不降价。 E.明年电脑一定不降价。

解析:正确答案是A。题干的命题是“不可能明年电脑不降价”,是一个“不可能不”形式的命题,等值于“必然”,即“必然明年电脑降价”,即选项A。因为必然命题可以推出可能命题,所以题干的命题真,可以推出选项B的命题为真,但选项B的命题为真不能必然推出题干的命题为真,所以选项B的命题不是与题干命题同真。选项C与题干不符。选项D与题于命题是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选项E与题干命题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

28.小王:“你觉得《碟中谍3》拍得好吗?”

小马:“我觉得说不上好。”

小王:“那你的意思是说不好了?”

小马:“不对,我并没有说坏。”

小王:“说不上好就是坏!,,

以下各项都可以是对小王和小马二人对话的正确评价,除了: A.小王的意思是让小马对《碟中谍3》作出明确的评价。 B.小马的话前后矛盾。

C.小王没有正确理解小马两次回答的含义。 D.小马认为《碟中谍3》拍得一般。 E.小王的判断标准可能只有好与坏两种。

解析:正确答案是B。题于中小王的意思确实是希望小马做出明确的评价,所以选项A正确评价了题干的对话。小马的观点是“不好也不坏”,“好”和“坏”是一对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存在中间概念“不好也不坏”,小马的话没有前后矛盾,所以选项B不是对题干对话的正确评价。选项C、D、E都正确评价了题干的对话。 。 29.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E.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贫污’r。

解析:正确答案是C。题干中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是一个全称否定命题,乙的话。。张经理没有贪污,,是一个单称否定命题,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等值于 “有些涉案人员贪污了”,是一个特称肯定命题,丁的话“有些人没有贪污”是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其中甲的话和丙的话是具有矛盾关系的一对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四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真话一定出在这两个人中间。如果假设甲的话是真话,则乙的话、丁的话都为真,与题干的已知条件矛盾,因此,必然是丙说真话,即“有些人贪污了”,那么甲的话就是假话,乙的话‘‘张经理没有贪污’’也是假话,即“张经理贪污了”为真,所以选项C正确。

30.在数学系的联欢活动的知识竞赛中,白虹的成绩比小李好,王颖的成绩比珍珍差,所以白虹的成绩比王颖好。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除了一项外,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不能使推理成立的是哪一项? A.白虹的成绩和珍珍一样。 B.小李的成绩和珍珍一样。 c.小李的成绩比珍珍好。 D.珍珍的成绩比小李好。 E.王颖的成绩比小李差。

解析:正确答案是D。观察选项可以发现,选项C和选项D具有矛盾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一定出在这两个选项中。又从题干已知,“白虹的成绩比小李好”,“王颖的成绩比珍珍差”,只要t。小李的成绩比珍珍好”,即选项C,就可以得到结论“白虹的成绩比王颖好”,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我们也可以分别验证其他的选项,可以发现,增加这些选项,都可以得到题干所要求的结论。当然,在实际的考试中,为了节约时间,可以省略验证这一步。 E.仅Ⅱ。

解析:题干中的三个命题如下: (1)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

(2)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3)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首先,由(2)和(3)可以推出Ⅲ,即“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其中的中项是。·办理财产保险”。其次,由(1)和(3)可以推出“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没有办理财产保险”,进而推出Ⅱ,即“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其中的中项是 “办了人寿保险”。而(1)和(2)找不到一个共同的中项来联结,所以I即“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不能推出来。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8] 一个足球教练这样教导他的队员:“足球比赛从来是以结果论英雄。在足球比赛中,你不是赢家就是输家;在球迷的眼里,你要么是勇敢者,要么是懦弱者。由于所有的赢家在球迷眼里都是勇敢者,所以每个输家在球迷眼里都是懦弱者。”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 A.在球迷看来,球场上勇敢者必胜。 B.球迷具有区分勇敢和懦弱的准确判断力。 C.球迷眼中的勇敢者,不一定是真正的勇敢者。

D.即使在球场上,输家也不是区别勇敢和懦弱的唯一标准。 E.在足球比赛中,赢家一定是勇敢者。

解析:题干中从t‘所有的赢家都是勇敢者’’推出“每个输家都是懦弱者”,还必须假设选项A作为前提。因为如果该项为假,则意味着“有些勇敢者不胜”,通过换质推理可得。t有些勇敢者是输家”,再换位可得‘‘有些输家是勇敢者”,再换质可得“有些输家不是懦弱者”。这显然与题干中的论点‘‘每个输家在球迷眼里都是懦弱者”相矛盾。选项A是题干成立的必要条件。选项E不是题干成立的必要条件,因为假设该项为假,只是意味着“有些赢家不是勇敢者”,通过换质推理可得‘‘有些赢家是懦弱者”,这与题干的断定并不矛盾。其他选项也都不是题干成立的必要条件,所以,正确答案是A。

第19篇:逻辑学心得

逻辑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逻辑学,在没有开这门课之前我就对其充满了好奇,也曾听老师讲过,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有关知识。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门深奥的学科,并且直到大一下半学期,我才怀着一种对逻辑学的敬畏之情真正的开始了我的逻辑学习。

刚开始接触逻辑学,果然如此,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让人震撼。并且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初步了解了逻辑学的内涵与发展过程。逻辑学是从结构方面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并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科分类中被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逻辑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程,它产生与古代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并且经过像亚里士多德,墨子等先贤的传播,内容已十分的深邃。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确定性为中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的思考问题,和表达的思想。其中被称为逻辑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的产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首先创立了逻辑学并使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即逻各斯,他注意的只是语言的形式而不是语言的内容,还有归纳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内容。从特殊中发现普遍,从个别中发现一般,它是一切科学证明的源泉。另外像培根的归纳逻辑,莱布尼茨的现代逻辑,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体系等都对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逻辑学内涵丰富包含研究的对象,思维语言和逻辑,性质和作用,概念,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包括逻辑推理,命题以及解释等。

经过一代一代大师的发展,逻辑学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不可替代。逻辑,对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正确地进行思维,准确地表达思想,搞好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逻辑学有助于认识真理。人认识真理的具体途径有两个,一是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作,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根据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认识,通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知识,不仅决定于推理的前提是否真实,而且决定于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确,这就需要发挥逻辑的作用了,学习和掌握逻辑中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既有助于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二、学习逻辑还能识别谬误和揭露诡辩,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思想的能力,更好的认识世界。

三、逻辑学应用范围广,在数学基础、量子逻辑、哲学逻辑,法律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逻辑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像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所以,要学好逻辑学首先就要抓住中心,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能掌握逻辑的精华。其次,要结合实际,学会应用。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要想将所学的逻辑知识转化成应用逻辑的能力,就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逻辑学课本中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完成这些练习是学习逻辑学的必要环节。除此之外,还应经常运用学过的逻辑知识指导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包括平时说话、写作等从而学会灵活运用逻辑知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相信经过对逻辑学的学习,真正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成为逻辑学的真正受益者。

第20篇:逻辑学心得

逻辑学心得

03710102 王桂玉

在逻辑学这门课程还没正式讲授之前,我对它就充满了一种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想了解这门学科的内容,当我上了第一堂逻辑学的时候,听着陈老师的讲课,我觉得逻辑学是除了数学之外令我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半年下来,不说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逻辑的美,尤其对三段论情有独钟,就像老师常说的要想事业有成,先学好三段论,三段论的四个格组成了一个业字,太不可思议了,学问如此没好,让人不得不爱。

学了逻辑之后,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前更严谨了,会去思考生活中的几句话,在看书,听广播,看电视或和人谈话的时候,会无意识去想一些关于逻辑的问题,逻辑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揭露谬误,反驳诡辩,逻辑学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学了逻辑学对我们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拿我们公管的学生来说,如果以后考上了公务员或成了企业管理者,一言一行都要很谨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该准确无误,逻辑学对此很有帮助,有一个关于逻辑应用实例的笑话,有一天,一对夫妻跪在家里的地上痛哭,因为他们的儿子爽死了,这时有一位客人进来,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了,他们回答说:“爽死了,爽死了”,这位客人很是纳闷,既然爽死了,干嘛还哭?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那位客人口中的爽和他们夫妻二人口中的爽不是同一个概念,混淆概念了,这位客人犯了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逻辑学的应用实例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总之学完逻辑学之后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逻辑学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美。

简单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逻辑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