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9:47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导语】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欢迎阅读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读后感3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一】

冬天来了,我总想抱着朱自清写的书,静静的坐在窗台下,慢慢地在那字斟句酌,细细品尝。每每此时,我都像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暖身,暖心,温暖我的整个世界。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就如叶圣陶说:每回读佩炫兄的散文,我就想起倾听他的闲谈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做高深而情趣盎然。记得他曾经写春天时有几段特别优美句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刚读完这几段,感到身体又凉又热,凉是来自朱自清细腻通透的笔风,热是来自朱自清那份热爱生活的执着。就像儿时临睡前妈妈在耳边的呢喃,又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的拥抱……

朱自清先生那细腻的感情,就像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春雨,无时不在,又如他最的《背影》有这么精彩的一段。“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至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于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到,我身体平安,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见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读完这篇文章,有多少人不泪沾衣襟?这让我想起前几个星期的事,奶奶的腿一直不好,如今,腿也肿得厉害,行走亦越发吃力。因为我的老家在湖北的山区。交通一直不便利,她也一直呆在老家,哪儿都不能去,奶奶经过亲朋好友的帮忙住进了医院,爸爸因为要照顾我,回不去,只有妈妈回家照顾奶奶,奶奶经过检查确定要进行大的手术,有一段时间,爸爸一拿起电话都是说,还疼不疼啊,医院食堂的菜好不好啊,手术那天更是如坐针毡,没到此刻,我都仿佛看到奶奶那佝偻的背影,无奈的心,同时我也能理解作为儿子的爸爸当时焦急。迫切的心,毕竟孝顺的美德就是应该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就是我读完《背影》后,在我心里永远留存在的东西,这一爿温暖的背影,就像一股暖流时时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涌动,我爱你们,我的亲人,我爱你们,美丽的世界!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永远都是这么朴素而富有温情。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二】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三】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推荐第2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觉得,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在品位经典时,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细腻的朱自清。

篇二

一次读书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我对朱自清的初次了解是通过《背影》这篇文章开始的,之后又在高一学习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霎时间被他特有的优美文字所吸引,便在这个假期决定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世界。

朱自清的每篇散文中都不时地通过对一些细致景物的描写来体现他优雅的行文风格。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别与冰心的飘逸,异于周作人的隽永,也不似鲁迅先生的深刻犀利。他在每篇文章中都在体现着,浪漫的气息。他将不明不暗的梅雨潭写出了醉人的绿,他将万物复苏的春描摹成一个初醒却睡眼惺忪的孩子,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却又不失细腻,这就是朱自清的文字。

“薄薄的青雾泛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下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是朦胧的,作者的内心也是如此。大革命失败后,作者既反感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产生怀疑,处于白色恐怖时期的作者经历了好友闻一多、李公朴的身死,又对自己的命途与国家的未来感到迷茫。“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飘过处,送来缕缕幽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对荷塘的描写都是云里雾里的,看不真切的所以这是作者的内心缩影,是如此的迷茫与无奈。

五四运动落潮后,朱自清又意识到当时的青年们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本来应该做的都荒废了。为了使这些象征着“新生命”的青年觉醒,作者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他像是反复责问自己,又像是在责问别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吗?”他不甘心八千多个日子在自己的手中溜去,便又问道:“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么匆匆的呢?”他感叹时间的流逝,也是对心灵不平的一种诉说。这也是五四运动低潮后青年们的普遍情绪。因此,他要让青年们知道,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的时间里,都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的浪漫中是夹杂着对现实的宣泄,这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品是抒发真情实感的媒介,并不是无病呻吟。带有真情的文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可以意味深长。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在美帝的挑衅下,他忍不住了,用行动向那些压迫中华民族的侵略着说“不”,挺起了中华的脊梁。

我喜欢他的散文,更敬仰他的为人。一个浸润着春雨的诗人,一个留给我深思的背影……他既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也是满腔热血的民族斗士。

推荐第3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正如书上所说“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拂过我们灵魂深处;又如一股沙漠中的清泉,给文字注入了新生,为读者打造了朴素流畅、清新自然的美。其各个时期的经典散文,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体味世界平凡中的美丽。”平凡的事物常常使人们忽略,但他们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这力量源自平凡,却足以令任何不平凡的事物汗颜!

让平凡拥有“美丽”,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写作宗旨。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写出了一篇篇著作,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一篇《荷塘月色》令多少人沉醉其中。一词一句透出恬美意境,特殊写法营造出别样氛围,满足感溢满心房。此感正如卷首语“岁月匆匆,有谁真正留意过爱的背影,有谁没遇到过人生的冬季,又有谁的心不曾孤独的飘零,走进这本书,然我们聆听那桨声灯影里秦淮河上的歌声,驻足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伴随着美妙的文字,去迎接美丽的生命之春。”所给我的启发:谁没有过低潮时期、困难阶段呢?谁又曾一直是一帆风顺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人之常情。我认为,到那时,只有书中美妙的文字才能给予人的心灵最大的慰藉这是什么也无法取代的。正如吃饱饭的满足感无法取代读完一本好书的满足感一样。(亦或有人认为吃饭乃人生第一大事,其作用是书所无法取代的。)

朱自清先生很念旧情,他在妻子死去三年后仍然想着她、念着她,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内心压抑了三年的情感以倾心交谈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追悼亡妻。从日常琐事中体现一个爱子敬夫的贤妻良母形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多年操持家务却无怨无悔的感激与愧疚,语言真挚感人,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东西忽略,但只要用心观察及体会,努力发现他们的美好,就会感到很满足,不至于到老来一事无成!

推荐第4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推荐第5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在《朱自清散文精选》中,有他三十五多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集给我一种感觉,他在教我们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小编整理了《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欢迎欣赏!篇一:《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不经意间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经典,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认识你,了解你。

你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轻轻地吐出一个又一个字,仔细玩味其间的美妙时,我也意识到必须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谢谢你。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你像个孩子似的说给我听。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寻常的雨也能被描绘得那么美。《春》带给我的是华丽优美却不失朴实,也是它让我偏爱你写景抒情的散文,因为我总能在它们中间看到你的洒脱你的淡泊,读到你悲伤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袭白衣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我甚至听到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可就在这时,你说,“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一刹那,我又似乎能触到你的心的凄凉,因为你总是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这又是一篇深深打动我的文章,读来竟有想哭的感觉。《背影》中,你的语言没有以往的华丽,多了几分朴实和平淡。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画面,那一句句平凡简短的对白,总能激荡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涟漪。我看到学生时代的你和你饱经风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父亲是少言的,他们不擅长表达,可他们没有半点粉饰的爱让人为之动容,“父爱如山”这话真是一点没错。你在《冬天》里也说,“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觉察到那氤氲在白水豆腐的热气里的父爱,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你心上都该是温暖的吧。

《正义》里你问道,“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你把正义比作食物衣服,你说“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箱衣服堆在屋里,总要轮流换穿,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我可以听见你的愤怒,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你让我们清楚地明白“正义”不止是挂在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的。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说它们“清丽”,有人说它们“清秀”,也有人说它们“清幽”,可都离不开一个“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乐意坐在安静的书吧里,吮着冷饮,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你的文字,细细品位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读你,读一个洒脱的你,淡泊的你。

读你,真是一种享受。

篇二: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声,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们回味无穷。好似身入其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每次读他的文章,都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们在《春》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优美的月色,甚至无形的时间都被朱自清给予了轻盈的步态和顽劣的脾性。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虚传,统一以美相称。这月下的荷塘仿佛与世隔绝,静的连掉一根针也能听见。

风比做渺茫的歌声。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

多么恰当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吧!优美细腻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三:《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能力!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

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可以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篇四:《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近来无事,又翻开了这本买来已久的《朱自清散文集》。从书柜里拿出的这本旧书,在多年的精心保管下,未见老旧。封面上那位儒雅含笑的中年人如在眼前,就像一块冬天里的温玉,在胸口荡起了阵阵暖意;就像先生那恬淡含蓄的文字,仿佛字字都在心中弹奏出一曲曲清丽悦耳的和弦。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散文与俞平伯一时并称。而二人同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是取材相同、角度不同,但又大都以先生所作为好,可见先生散文造诣之高。

手中的这本朱自清散文集,来自于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收录了朱自清《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几个主要的散文集子中的主要文章,选录了《国文教学》、《读书指导》、《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论语文影及其他》等短论,还有一些尚未编入集中的作品。基本涵盖了朱自清的主要代表作。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那一幕车站上父亲离去的剪影不也是我们心目中逐渐老去的父母的写照吗?

《匆匆》虽是一篇散文诗,但却以新颖的一问一答的方式,用大量的排比与生动细腻的描写,用亲切的声音告诫了我们时间流逝之匆匆,时间之河不能倒流、不可回溯。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须知我们正在荒废的此刻,正是逝去之人所期盼的明日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难得的今日。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独自在清冷夜里漫步在清华园的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用水彩画一样的淡淡笔触深刻而传神的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和那时的心情。最广泛的读者也都是从这篇文章中认识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者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但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读完此文,教人不得不沉醉在这酝酿已久,贮藏满溢的诗意,沉醉在当时先生所凝望的那池月光里。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现在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为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篇五:《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朱自清。一个是在荷塘边漫步,静静享受夏夜清新的宁静的文人,另一个则是时刻关心祖国,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新生而奔走呐喊的民主战士。而不管我们对朱自清的印象是什么,所有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他不同时期写下的文章。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篇六:《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蒙蒙。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篇七: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散文集》,我对朱自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他初期创作的散文是写景抒情的,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让人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如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写,将秦淮河大大小小的船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文章体现着朱自清先生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于美好的追求。看了这些,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本散文集呢?那么,请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的第一页吧!

《朱自清散文集》对于朱自清本人来说只是他自己作品中的一部,可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是我们的必读之书籍。

那时,朱自清写的匆匆、我是扬州人、扬州的夏日等故事令我很喜欢;当朱自清消耗时间时,他决定从头开始生活,多年之后,朱自清随同家人搬到了扬州,朱自清很喜欢扬州的夏天,等故事都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当然是朱自清的成长历程了。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学历很高,后来他在中学教书,教了五年中学后,他又到中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5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他又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体现了他的生活观。如《背影》表达的是对于父子珍惜亲情,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种感情,往往因为在平凡而容易被忽视。《背影》其实就是要提醒大家好好珍惜这种感情。再如《春晖的一月》就体现了朱自清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对于他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思考。

篇八:《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

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多的修辞以及惊心动魄的内容情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那清丽隽秀的文笔,一点也不做作,令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朴素,深深打动着我的心,他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挚情感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博物院》,让我知道了国内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许多名人轶事,学到了许多历史及书画方面的知识。《冬天》,《绿》,《看花》,则让我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丰富了阅读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诚意》,《儿女》,《哀互生》,又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这篇篇清新优雅,如诗般的感人散文中,你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美,爱,信念和智慧了吗?朱自清的散文是久盛不衰的永恒经典!

篇九:《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着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我感觉像是一阵舒心的清风迎面扑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自己始终无法解答的问题,也是留给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解答的难题。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曾说的话。时间的确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课间玩耍的时候,时间从欢声笑语里过去,畅所欲言的时候,时间从嘴里过去,看书的时候,时间就从字里行间不见了。

古今中外真正把握今日的人也不乏少数,祖逖闻鸡起舞,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停,后来成为了名留千古的大将军,鲁迅先生一生都笔耕不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工作,成了人人敬仰的大文豪……

而我呢?只是把这些珍惜时间的名人事迹、格言警句熟知而已,扪心自问我又为把握时间付出了些什么呢?我又得到了些什么收获呢?每天重复而机械的过着相同的日子,庸庸碌碌地过着乏味的生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自学是学习的最好时间,有时我却让这宝贵的时间在与同学的闲聊间度过了。

过去的日子如白云,被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尘埃掩埋了,过去的日子如流水,匆匆流逝了,过去的日子如水中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昨天已成为过去无可挽留,未来迷茫不可窥视,只有现在,只有今天是属于我们的,不要再让时间从手中流逝,不要给明天留下无尽的悔恨,努力吧,奋斗吧,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疑惑,不要犹豫,赶紧行动!

推荐第6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共25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一】

朱自清的散文优美而不失淡雅。

《春》这篇散文描写了一幅十分美丽的春景图,文中的五个特写镜头让我留恋不舍:春草绿油油地,冒出了小脑袋;春花露出了笑脸,披上了轻纱;春风似母亲的手抚摸着大地;春雨似牛毛,像细丝连成一片雨帘;春天的人们恢复了生机,有了工夫,有了希望。“一年之际在于春”,说得多好呀!我们何不开始珍惜春天呢?春天代表绿色,寓意复苏,象征希望,只有在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呀。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好似播种,只有辛苦的付出汗水和努力,才会取得收获。为了将来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了这篇《匆匆》,我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无情地跑掉了。从前,我做作业不抓紧时间,拖拖拉拉,自从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学会与时间赛跑,而不去浪费时间。

《朱自清散文集》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少女的裙。层层的叶子间,零星地点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打着朵儿的。”“哦,好美丽呀!”我读着那优美的文字,欣赏着优美的句段,心中涌出一种不知名的快乐,陶醉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身在月光如水的荷塘边,与朱自清爷爷共聊这奇丽的荷香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轻纱的梦。坐在荷花如海的荷塘边,望着轻柔的月光,轻轻的薄雾,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我不禁轻呼,从未见过如此美景的我好似尝到了一杯无法忘怀的美味。终于,梦醒了,我回到了现实,但我的脑海里深深络下了美丽的荷香月色呀!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已舍不得放下它,情不自禁地再次打开它,去细细品味人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二】

读过许多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这《荷塘月色》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的眼前立时就有了这样一幅画面:这月下的荷塘静如隔世,风轻花香,吸引着诗人的光顾,同样也吸引着我的目光。

细细观来,宽阔的荷塘中亭亭玉立着些沉睡的荷花、荷叶,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铺在花上、叶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洒下她的怜爱,整个荷塘好似笼罩着轻纱,在梦中沉睡。空气中,淡淡的花香,夹杂着薄薄的雾气,真是个人间仙境啊!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也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上……”花儿受叶儿滋养,叶儿被流水洗涤,一切的生命源于这水,这脉脉的水,这清澈的水,这细密密的水,而水却被荷叶朦朦胧胧地盖住了,使叶子更清更晶了。

伴着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对美的向往,对宁静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对家乡那种江南水乡的无限回忆与怀恋。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三】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

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四】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推荐第7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瑞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的朱自清散文集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篇一: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在暑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篇二: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篇三: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篇四: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推荐第8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篇1: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在暑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篇2: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篇3: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篇4: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推荐第9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在读他的精美散文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可以试着将你的读后感写下来。现在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欢迎阅读!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1

正如书上所说“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拂过我们灵魂深处;又如一股沙漠中的清泉,给文字注入了新生,为读者打造了朴素流畅、清新自然的美。其各个时期的经典散文,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体味世界平凡中的美丽。”平凡的事物常常使人们忽略,但他们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这力量源自平凡,却足以令任何不平凡的事物汗颜!

让平凡拥有“美丽”,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写作宗旨。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写出了一篇篇著作,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一篇《荷塘月色》令多少人沉醉其中。一词一句透出恬美意境,特殊写法营造出别样氛围,满足感溢满心房。此感正如卷首语“岁月匆匆,有谁真正留意过爱的背影,有谁没遇到过人生的冬季,又有谁的心不曾孤独的飘零,走进这本书,然我们聆听那桨声灯影里秦淮河上的歌声,驻足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伴随着美妙的文字,去迎接美丽的生命之春。”所给我的启发:谁没有过低潮时期、困难阶段呢?谁又曾一直是一帆风顺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人之常情。我认为,到那时,只有书中美妙的文字才能给予人的心灵最大的慰藉这是什么也无法取代的。正如吃饱饭的满足感无法取代读完一本好书的满足感一样。(亦或有人认为吃饭乃人生第一大事,其作用是书所无法取代的。)

朱自清先生很念旧情,他在妻子死去三年后仍然想着她、念着她,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内心压抑了三年的情感以倾心交谈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追悼亡妻。从日常琐事中体现一个爱子敬夫的贤妻良母形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多年操持家务却无怨无悔的感激与愧疚,语言真挚感人,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东西忽略,但只要用心观察及体会,努力发现他们的美好,就会感到很满足,不至于到老来一事无成!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散文集》,我对朱自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他初期创作的散文是写景抒情的,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让人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如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写,将秦淮河大大小小的船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文章体现着朱自清先生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于美好的追求。看了这些,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本散文集呢?那么,请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的第一页吧!

《朱自清散文集》对于朱自清本人来说只是他自己作品中的一部,可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是我们的必读之书籍。

那时,朱自清写的“匆匆”、“我是扬州人”、“扬州的夏日”等故事令我很喜欢;当朱自清消耗时间时,他决定从头开始生活,多年之后,朱自清随同家人搬到了扬州,朱自清很喜欢扬州的夏天,等故事都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绝。

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当然是朱自清的成长历程了。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学历很高,后来他在中学教书,教了五年中学后,他又到中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5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他又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体现了他的生活观。如《背影》表达的是对于父子珍惜亲情,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种感情,往往因为在平凡而容易被忽视。《背影》其实就是要提醒大家好好珍惜这种感情。再如《春晖的一月》就体现了朱自清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对于他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思考。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3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

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多的修辞以及惊心动魄的内容情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那清丽隽秀的文笔,一点也不做作,令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朴素,深深打动着我的心,他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挚情感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博物院》,让我知道了国内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许多名人轶事,学到了许多历史及书画方面的知识。《冬天》,《绿》,《看花》,则让我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丰富了阅读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诚意》,《儿女》,《哀互生》,又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这篇篇清新优雅,如诗般的感人散文中,你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美,爱,信念和智慧了吗?朱自清的散文是久盛不衰的永恒经典!

推荐第10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这一篇文章。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

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精神,不要明日复明日,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就好像《匆匆》说的一样,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

第11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散文集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

第12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写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汗泪如流。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它扬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读后感《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应该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知道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

第13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的散文集给我一种感觉,他在教我们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当然,也有写景的文章,他的散文集洋溢着一股真挚、让人深思的感情。他的散文构思精妙,让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并了解。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朱自清散文集》。

读完以后,它令我感触很深,让我学到了许多的道理。我很喜欢朱自清的写作方法,很喜欢他那通畅的语句。在《朱自清散文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文章中有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用《匆匆》这篇文章让读者知道了时间是不会倒流的,是不会停止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时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应浪费时间。我想:这就是“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名言的真正含义吧。《朱自清散文集》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文章,比如《背影》、《河塘月色》、《梅花》。

在此,我想对全世界的人们说:“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书吧!一起去读自己所需要的书吧!知识是无价之宝呀!”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2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能力!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可以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3

在朱自清的众多散文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这《荷塘月色》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月下的荷塘静如隔世,风轻花香,吸引着诗人的光顾,同样也吸引着我的目光。细细观来,宽阔的荷塘中亭亭玉立着些沉睡的荷花、荷叶,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铺在花上、叶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洒下她的怜爱,整个荷塘好似笼罩着轻纱,在梦中沉睡。空气中,淡淡的花香,夹杂着薄薄的雾气,真是个人间仙境啊。我忍不住就要跳进书中,与那荷花共舞,与那荷叶共乐。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也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上……”花儿受叶儿滋养,叶儿被流水洗涤,一切的生命源于这水,这脉脉的水,这清澈的水,这细密密的水,而水却被荷叶朦朦胧胧地盖住了,使叶子更清更晶了。在这淡月微云之下,我的思绪也忽然想到了“明月清风照绿叶,轻云薄雾映彩荷”这句话,用它来形容这荷塘意境,再合适不过了。

伴着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美的向往,对宁静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对家乡那种江南水乡的无限回忆与怀恋。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篇4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第14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

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读后感》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读后感《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 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 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本着力于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却以歌妓的出现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审美情趣。作者把自己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真实具体,那种情真意却,给予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意蕴深厚自然。

为梦中回到现实,做好了铺垫。 总的来说,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

第15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600字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分享了《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

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朱自清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多的修辞以及惊心动魄的内容情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那清丽隽秀的文笔,一点也不做作,令人读起来觉得亲切朴素,深深打动着我的心,他所传承的民族精神和真挚情感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此外,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博物院》,让我知道了国内外的一些稀世珍品,知道了许多名人轶事,学到了许多历史及书画方面的知识。《冬天》,《绿》,《看花》,则让我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丰富了阅读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诚意》,《儿女》,《哀互生》,又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这篇篇清新优雅,如诗般的感人散文中,你细细品味出其中的美,爱,信念和智慧了吗?朱自清的散文是久盛不衰的永恒经典!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2

读着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我感觉像是一阵舒心的清风迎面扑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自己始终无法解答的问题,也是留给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解答的难题。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曾说的话。时间的确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课间玩耍的时候,时间从欢声笑语里过去,畅所欲言的时候,时间从嘴里过去,看书的时候,时间就从字里行间不见了。

古今中外真正把握今日的人也不乏少数,祖逖闻鸡起舞,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停,后来成为了名留千古的大将军,鲁迅先生一生都笔耕不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工作,成了人人敬仰的大文豪……

而我呢?只是把这些珍惜时间的名人事迹、格言警句熟知而已,扪心自问我又为把握时间付出了些什么呢?我又得到了些什么收获呢?,每天重复而机械的过着相同的日子,庸庸碌碌地过着乏味的生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自学是学习的最好时间,有时我却让这宝贵的时间在与同学的闲聊间度过了。

过去的日子如白云,被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尘埃掩埋了,过去的日子如流水,匆匆流逝了,过去的日子如水中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昨天已成为过去无可挽留,未来迷茫不可窥视,只有现在,只有今天是属于我们的,不要再让时间从手中流逝,不要给明天留下无尽的悔恨,努力吧,奋斗吧,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疑惑,不要犹豫,赶紧行动!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3

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中学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亲见我时孩童般的喜悦;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守着收入微薄的小摊,任冷风吹痛了脸颊的身影;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蒙蒙。

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第16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在我们的印象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朱自清。一个是在荷塘边漫步,静静享受夏夜清新的宁静的文人,另一个则是时刻关心祖国,用手中的笔为祖国的新生而奔走呐喊的民主战士。而不管我们对朱自清的印象是什么,所有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他不同时期写下的文章。

读《背影》,我们可以从平易的文字中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爱如山”;读《匆匆》,我们可以从清丽的文笔中读出一个细腻观察生活的作者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读《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我们可以从电车上的意外经历听见作者由此发出的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从不同的文章中我们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读朱自清的生活,去读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来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不仅因为文字上的表达和现在的差距,更是因为我无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笔端下到底还藏着些什么内涵?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还是对军阀统治的不满?他藏起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我读完朱自清的散文《论百读不厌》,才发现,原来难懂是因为读得不够多,品得不够多。经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读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华却是隐蔽的,只有把文章读到心坎儿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对话。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的,“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认真地负着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地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对于文学,我们应该要有一种景仰,一种尊重,应该要以拜读的姿态去对待这种严肃,而并非把它当成是一种消遣。朱自清也告诉我们,“百读不厌“要以趣味为主,但这种趣味是只有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级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时的快感。

那么现在的我,又是在读些什么?怎么个读法?又是为什么而读?

从跨进学校的门槛开始,我就一直在读书。读的不是其他什么书,就是课本,就是教材。因为学校、教育部要求我们读,并且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我们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我读了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读书模式,一种急于应付考试的读书模式。我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规划当中,真正去接触的那些文学,也是少得可怜。相反地,我读的多是些消遣性的东西类似杂志。于是,我这才发现对于我们这一代,流行仿佛已经在悄悄地渐渐取代经典。那些经典,我读得太少太少。文学对我来说,好象在越走越远。

暂且撇开我们所读的书不说,就拿学校里的课程来讲,语文好象也已经不再占据像过去那样重要的位置了,数理化也逐渐变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一文定终生,现在却仿佛数理化才是主宰命运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样的局面也确实令人尴尬。,对于几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们也该抱着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重拾经典,对人类的文化重新认识,重新品味和感受,对文学来一次郑重的膜拜才是当下我们急需做的。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同学们,好好利用时间吧!

还有《背影》这篇文章,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想想自己,妈妈每天送我去上学,我却感觉不到什么,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

散文集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第17篇:朱自清散文集

朱 自 清 散 文 名 篇 段 落 练习及

文 章 内 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

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

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

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

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

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

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

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绿》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

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

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

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

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

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

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歌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

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匆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

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

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

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

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

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

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

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

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南京》

朱 自 清 散 文 名 篇 精 选 30 则

我们常常读到朱自清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难以矢口否认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去,对时光的感慨也好,对亲情的触动也罢,都写到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上。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散文,朱自清先生才在星辉璀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夺目光彩。而这些散文中,那些妙不可言的文段许许多多都已成为经典,让我们每次读起来都爱不释手......

——写在前面

1、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 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 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 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 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5、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6、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地,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7、茶房在轮船里,总是盘踞在所谓“大菜间”的吃饭间里。他们常常围着桌子闲谈,客人也可插进一两个去。但客人若是坐满了,使他们无处可坐,他们便恨恨了;若在晚上,他们老实不客气将电灯灭了,让你们暗中摸索去吧。所以这吃饭间里的桌子竟像他们专利的。当他们围桌而坐,有几个固然有话可谈;有几个却连话也没有,只默默坐着,或者在打牌。我似乎为他们觉着无聊,但他们也就这样过去了。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倦怠,嘲讽,麻木的气分,仿佛下工夫练就了似的。最可怕的就是这满脸:所谓“施施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者,便是这种脸了。晚上映着电灯光,多少遮过了那灰滞的颜色;他们也开始有了些生气。他们搭了铺抽大烟,或者拖开桌子打牌。他们抽了大烟,渐有笑语;他们打牌,往往通宵达旦——牌声,争论声充满那小小的“大菜间”里。客人们,尤其是抱了病,可睡不着了;但于他们有甚么相干呢?活该你们洗耳恭听呀!他们也有不抽大烟,不打牌的,便搬出香烟画片来一张张细细赏玩:这却是“雅人深致”了。

8、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

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9、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0、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11、柏林的街道宽大,干净,伦敦巴黎都赶不上的;又因为不景气,来往的车辆也显得稀些。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阔的一条叫菩提树下,柏林大学,国家图书馆,新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都在这条街上。东头接着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宫;西边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门为止,长不到二里。过了那座门便是梯尔园,街道还是直伸下去——这一下可长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门和巴黎凯旋门一样,也是纪功的。建筑在十八世纪末年,有点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门的式样。高六十六英尺,宽六十八码半;两边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神像,雄伟庄严,表现出德意志国都的神采。那神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仑当作胜利品带走,但七年后便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

12、开铺子少不了生意经,福也尔的却颇高雅。他们在旧大楼的四层上留出一间美术馆,不时地展览一些画。去看不花钱,还送展览目录;目录后面印着几行字,告诉你要买美术书可到馆旁艺术部去。展览的画也并不坏,有卖的,有不卖的。他们又常在馆里举行演讲会,讲的人和主席的人当中,不缺少知名的。听讲也不用花钱;只每季的演讲程序表下,“恭请你注意组织演讲会的福也尔书店”。还有所谓文学午餐会,记得也在馆里。他们请一两个小名人做主角,随便谁,纳了餐费便可加入;英国的午餐很简单,费不会多。假使有闲工夫,去领略领略那名隽的谈吐,倒也值得的,不过去的却并不怎样多。

13、北门这里一片空旷的沙地,最宜于露天演说家,来的最多。也许就在共产党队伍走后吧,这里有人说到中日的事;那时刚过“一二八”不久,他颇为我们抱不平。他又赞美甘地;却与贾波林相提并论,说贾波林也是为平民打抱不平的。这一比将听众引得笑起来了;不止一个人和他辩论,一位老太太甚至嘀咕着掉头而去。这个演说的即使不是共产党,大约也不是“高等”英人吧。公园里也闹过一回大事:一八六六年国会改革的暴动(劳工争选举权),周围铁栏干毁了半里多路长,警察受伤了二百五十名。公园周围满是铁栏干,车门九个,游人出入的门无数,占地二千二百多亩,绕园九里,是伦敦公园中最大的,来的人也最多。园南北都是闹市,园中心却静静的。灌木丛里各色各样野鸟,清脆的繁碎的语声,夏天绿草地上,洁白的绵羊的身影,教人像下了乡,忘记在世界大城里。那草地一片迷蒙的绿,一片芊绵的绿,像水,像烟,像梦;难得的,冬天也这样。西南角上蜿蜒着一条蛇水,算来也占地三百亩,养着好些水鸟,如苍鹭之类。

14、鱼房鸟房也特别值得看。鱼房分淡水房海水房热带房(也是淡水)。屋内黑洞洞的,壁上嵌着一排镜框似的玻璃,横长方。每框里一种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都用电灯光照着,像画。鸟房有两处,热带房里颜色声音最丰富,最新鲜;有种上截脆蓝下截褐红的小鸟,不住地飞上飞下,不住地咭咭呱呱,怪可怜见的。这个动物园各部分空气光线都不错,又有冷室温室,给动物很周到的设计。只是才二百亩地,实在旋展不开,小东西还罢了,像狮子老虎老是关在屋里,未免委屈英雄,就是白熊等物虽有特备的台子,还是局蹐得很;这与鸟笼子也就差得有限了。固然,让这些动物完全自由,那就无所谓动物园;可是若能给它们较大的自由,让它们活得比较自然些,看的人岂不更得看些。所以一九二七年上,动物学会又在伦敦西北惠勃司奈得地方成立了一所动物园,有三千多亩;据说,那些庞然大物自如多了,游人看起来也痛快多了。

15、不靠婆婆妈妈气去乞怜青年人,不靠甜言蜜语去买好青年人,也不靠刀子手枪去示威青年人。只言行一致后先一致的按着应该做的放胆放手做去。不过基础得打在学校里;学校不妨尽量社会化,青年训练却还是得在学校里。学校好像实验室,可以严格的计划着进行一切;可不是温室,除非让它堕落到那地步。训练该注重集体的,集体训练好,个体也会改样子。人说教师只消传授知识就好,学生做人,该自己磨练去。但是得先有集体训练,教青年有胆量帮助人,制裁人,然后才可以让他们自己磨练去。这种集体训练的大任,得教师担当起来。现行的导师制注重个别指导,琐碎而难实践,不如缓办,让大家集中力量到集体训练上。学校以外倒是先有了集中训练,从集中军训起头,跟着来了各种训练班。前者似乎太单纯了,效果和预期差得多,后者好像还差不多。不过训练班至多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植根基还得在学校里。在青年时代,学校的使命更重大了,中年教师的责任也更重大了,他们得任劳任怨的领导一群群青年人走上那成德达材的大路。

16、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象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

17、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18、连带着想到了国画和平剧的改良,这两种工作现在都有人在努力。日前一位青年同事和我谈到这两个问题,他觉得国画和平剧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成了定型,用不着改良,也无从改良;勉强去改良,恐怕只会出现一些不今不古不新不旧的东西,结果未必良好。他觉得民间艺术本来幼稚,没有得着发展,我们倒也许可以促进它们的发展;像国画和平剧已经到了最高峰,是该下降,该过去的时候了,拉着它们恐怕是终于吃力不讨好的。照笔者的意见,我们的新文化新艺术的创造,得批判的采取旧文化旧艺术,士大夫的和民间的都用得着,外国的也用得着,但是得以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为主。改良恐怕不免让旧时代拉着,走不远,也许压根儿走不动也未可知。还是另起炉灶的好,旧料却可以选择了用。应该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

19、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儿人类只是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现代一位哲学家说的,别提一个人的自己了。庄子所谓马体一毛,其实还是放大了看的。英国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个人,仿佛在一间铺子里,周遭陈列着从他身体里分析出来的各种原素,每种标明分量和价目,总数是五先令——那时合七元钱。现在物价涨了,怕要合国币一千元了罢?然而,个人的自己也就值区区这一千元儿!自己这般渺小,不自爱自怜着点又怎么着!然而,“顶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说这些大处只是好听的话语,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说这样的自己没有!有这么的自己,岂不更值得自爱自怜的?再说自己的扩大,在一个寻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见出。且先从小处看。小孩子就爱搜集各国的邮票,正是在扩大自己的世界。从前有人劝学世界语,说是可以和各国人通信。你觉得这话幼稚可笑?可是这未尝不是扩大自己的一个方向。

20、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21、在最近的将来里,我希望社会对于生育的事有两种自觉的制裁:一,道德的制裁,二,法律的制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举花柳病者等,该用法律去禁止他们生育的权利,便是法律的制裁。这在美国已有八州实行了。但施行这种制裁,必需具备几个条件,才能有效。一要医术发达,并且能得社会的信赖;二要户籍登记的详确(如遗传性等,都该载入);三要举行公众卫生的检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会的宽容。这五种在现在的中国,一时都还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制裁便暂难实现;我们只好从各方面努力罢了。但禁止“做父母”的事,虽然还不可能,劝止“做父母”的事,却是随时,随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的责任,教人知道现在的做父母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就是人们于生育的事,可以自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负责及不能负责的父母是怎样不合理,怎样损害社会,怎样可耻!这都是爱作就可以作的。这样给人一种新道德的标准去自己制裁,便是社会的道德的制裁的出发点了。

22、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

23、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而非乡村。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入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这话看来有理,但我以为其实无妨。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除经济力与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

24、说到我自己,却甚喜欢乡村的生活,更喜欢这里的乡村的生活。我是在狭的笼的城市里生长的人,我要补救这个单调的生活,我现在住在繁嚣的都市里,我要以闲适的境界调和它。我爱春晖的闲适!闲适的生活可说是春晖给我的第三件礼物!我已说了我的“春晖的一月”;我说的都是我要说的话。或者有人说,赞美多而劝勉少,近乎“戏台里喝彩”!假使这句话是真的,我要切实声明:我的多赞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劝勉,或是观察时期太短之故。

25、从前只知道我们是文化的古国,我们自己只能有意无意的夸耀我们的老,世界也只有意无意的夸奖我们的老。同时我们不能不自伤老大,自伤老弱;世界也无视我们这老大的老弱的中国。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或地理上的名词。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的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

26、朋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们能听也肯听你的说话——宣传。这不用说是交换的,但是就是交换的也好。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谅解你;他们对于你有了相当的趣味和礼貌。你的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趣味地听着;你的话严重或悲哀,他们因为礼貌的缘故,也能暂时跟着你严重或悲哀。在后一种情形里,满足的是你;他们所真感到的怕倒是矜持的气氛。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应该”也“值得”感谢的。但是即使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你的话也还不应该说得太多;同样的故事,情感,和警句,隽语,也不宜重复的说。《祝福》就是一个好榜样。你应该相当的节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话占领朋友们整个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会让别人完全占领呀。你更应该知道怎样藏匿你自己。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将所有的尽给了别人,你对于别人,对于世界,将没有丝毫意义,正和医学生实习解剖时用过的尸体一样。

27、十字堂是“佛罗伦司的西寺”,“塔斯干的国葬院”;前面是但丁的造像。密凯安杰罗与科学家格里雷的墓都在这里,但丁也有一座纪念碑;此外名人的墓还很多。佛罗伦司与但丁有系的遗迹,除这所教堂外,在送子堂附近是他的住宅;是一所老老实实的小砖房,带一座方楼,据说那时阔人家都有这种方楼的。他与他的情人佩特拉齐相遇,传说是在一座桥旁;这个情景常见于图画中。这座有趣的桥,照画看便是阿奴河上的三一桥;桥两头各有雕像两座,风光确是不坏。佩特拉齐的住宅离但丁的也不远;她葬在一个小教堂里,就在住宅对面小胡同内。这个堂双扉紧闭,破旧得可以,据说是终年不常开的。但丁与佩特拉齐的屋子,现在都已作别用,不能进去,只墙上钉些纪念的木牌而已。佩特拉齐住宅墙上有一块木牌,专钞但丁的诗两行,说他遇见了一个美人,却有些意思。还有一所教堂,据说原是但丁写《神曲》的地方;但书上没有,也许是“齐东野人”之语罢。密凯安杰罗住过的屋子在十字堂近旁,是他侄儿的住宅。现在是一所小博物院,其中两间屋子陈列着密凯安杰罗塑的小品,有些是名作的雏形,都奕奕有神采。在这一层上,他似乎比但丁还有幸些。

28、十字堂邻近,许多做嵌石的铺子。黑地嵌石的图案或带图案味的花卉人物等都好;好在颜色与光泽彼此衬托,恰到佳处。有几块小丑像,趣极了。但临摹风景或图画的却没有什么好。无论怎么逼真,总还隔着一层;嵌石决不能如作画那么灵便的。再说就使做得和画一般,也只是因难见巧,没有一点新东西在内。威尼斯嵌玻璃却不一样。他们用玻璃小方块嵌成风景图;这些玻璃块相似而不尽相同,它们所构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许多颜色的点儿。你看时会觉得每一点都触着你,它们间的光影也极容易跟着你的角度变化;至少这“触着你”一层,画是办不到的。不过佛罗伦司所用大理石,色泽胜于玻璃多多;威尼斯人虽会着色,究竟还赶不上。

29、一个在欧洲没住过夏天的中国人,在初夏的时候,上北国的荷兰去,他简直觉得是新秋的样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在瑞士走,有时也是这样一劲儿的静;可是这儿的肃静,瑞士却没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狭的,弯曲的,这儿是一片广原,气象自然不同。火车渐渐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见了。红的黄的颜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显得鲜明照眼。那尖屋顶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两边近底处各折了一折,便多出两个角来;机伶里透着老实,像个小胖子,又像个小老头儿。 30、海牙和平宫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铺面为多,与工厂又不同。颜色要鲜明些,装饰风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珑的调子。最精致的要数那一座“大厦”,是分租给人家住的。是不规则的几何形。约莫居中是高耸的通明的楼梯间,界划着黑钢的小方格子。一边是长条子,像伸着的一只胳膊;一边是方方的。每层楼都有栏干,长的那边用蓝色,方的那边用白色,衬着淡黄的窗子。人家说荷兰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轮船,真不错。这些栏干正是轮船上的玩意儿。那梯子间就是烟囱了。大厦前还有一个狭长的池子,浅浅的,尽头处一座雕像。池旁种了些花草,散放着一两张椅子。屋子后面没有栏干,可是水泥墙上简单的几何形的界划,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带地方很宽阔,又清静,过午时大厦满在太阳光里,左近一些碧绿的树掩映着,教人舍不得走。亚姆斯特丹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宫附近的电报局,样子打得巧,斜对面那家电气公司却一味地简朴;两两相形起来,倒有点意思。别的似乎都赶不上这两所好看。但“新开区”还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没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第18篇:朱自清散文集

读书卡

摘录者:李精晶摘录时间:8.5

作品名:《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

内容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精彩句子摘录及赏析::“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精彩段落摘录: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赏析:运用了动词,生动形象描绘了父亲买橘子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读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浅易,而且句子通顺,因此读者很快能领悟内容。作者把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阅读期间,当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令我非常感动,我也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读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第19篇: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朱自清爷爷的作品《朱自清散文集》。

其实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拜读朱自清老爷爷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读时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不品读着《荷塘月色》中“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些优美的句子。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齐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情绪也随着波动起来。

还有《背影》这篇文章,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小时候躺在地板上仰着头看它,觉得那篇幅里笼长,语言直白无韵,便丢在一边;初一时在课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亲情一二,却也只是拼命记录老师所讲,怎样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此刻再回过头来看,感觉其文笔朴实无华,颇得读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却在流露真情的同时,抨击大革命落败后使其家庭变故的黑暗社会,令人感动,令人愤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读了《匆匆》这篇文章后,这句话被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最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有好处。

散文选中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们给我带来的完美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知不觉中我不断探寻者我的心路历程,却无法触及作者的真实心迹。

第20篇:朱自清散文集目录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女人 [朱自清] 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9.歌声 [朱自清]

10.阿河 [朱自清] 11.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12.飘零 [朱自清]

13.白采 [朱自清] 14.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5.一封信 [朱自清]

16.《梅花》后记 [朱自清] 17.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8.儿女 [朱自清]

19.旅行杂记 [朱自清] 20.说梦 [朱自清] 21.海行杂记 [朱自清]

22.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23.看花 [朱自清] 24.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25.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26.给亡妇 [朱自清] 27.你我 [朱自清]

28.谈抽烟 [朱自清] 29.冬天 [朱自清] 30.择偶记 [朱自清]

31.说扬州 [朱自清] 32.南京 [朱自清] 33.《忆》跋 [朱自清]

34.《山野掇拾》 [朱自清] 35.《子恺漫画》代序 [朱自清] 36.《燕知草》序 [朱自清]

37.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朱自清] 38.威尼斯 [朱自清] 39.佛罗伦司 [朱自清]

40.罗马 [朱自清] 41.滂卑故城 [朱自清] 42.瑞士 [朱自清]

43.荷兰 [朱自清] 44.柏林 [朱自清] 45.德瑞司登 [朱自清]

46.莱茵河 [朱自清] 47.巴黎 [朱自清] 48.西行通讯 [朱自清]

49.三家书店 [朱自清] 50.文人宅 [朱自清] 51.博物院 [朱自清]

52.公园 [朱自清] 53.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 54.吃的 [朱自清]

55.乞丐 [朱自清] 56.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57.房东太太 [朱自清]

58.*时代 [朱自清] 59.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朱自清] 60.回来杂记 [朱自清]

61.论严肃 [朱自清] 62.论气节 [朱自清] 63.论吃饭 [朱自清]

64.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65.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66.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67.论老实话 [朱自清] 68.说话 [朱自清] 69.沉默 [朱自清]

70.撩天儿 [朱自清] 71.如面谈 [朱自清] 72.人话 [朱自清]

73.论废话 [朱自清] 74.很好 [朱自清] 75.是喽嘛 [朱自清]

76.不知道 [朱自清] 77.话中有鬼 [朱自清] 78.正义 [朱自清]

79.论自己 [朱自清] 80.论别人 [朱自清] 81.论诚意 [朱自清]

82.论做作 [朱自清] 83.论青年 [朱自清] 84.论东西 [朱自清]

85.憎 [朱自清] 86.父母的责任 [朱自清] 87.春晖的一月 [朱自清]

8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89.哪里走 [朱自清] 90.悼王善瑾君 [朱自清]

91.白马湖 [朱自清] 92.赠言 [朱自清] 93.春 [朱自清]

94.哀互生 [朱自清] 95.论说话的多少 [朱自清] 96.买书 [朱自清]

97.松堂游记 [朱自清] 98.初到清华记 [朱自清] 99.绥行纪略 [朱自清]

100.蒙自杂记 [朱自清] 101.北平沦陷那一天 [朱自清] 102.这一天 [朱自清]103.重庆一瞥 [朱自清] 104.新中国在望中 [朱自清] 105.外东消夏录 [朱自清]106.重庆行记 [朱自清] 107.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朱自清] 108.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

109.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朱自清] 110.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 111.论不满现状 [朱自清]

112.论且顾眼前 [朱自清] 113.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114.南行通信 [朱自清]115.南行杂记 [朱自清] 116.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17.悼何一公君① [朱自清]

118.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119.\"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0.前言

[朱自清]

121.欧洲之旅: 带你领略欧洲的文化 [朱自清] 122.潭柘寺戒坛寺 [朱自清] 123.悼何一公君 [朱自清]

124.细雨 [朱自清] 125.赠友 [朱自清] 126.小舱中的现代 [朱自清]

127.\"海阔天空&4cquot;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8.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29.全文下载 [朱自清]

130.\"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31.奖券热 [朱自清] 132.朱自清散文全编 [朱自清]

目录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