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封闭列车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2 08:32:2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命列车》读后感

读《生命列车》500字

昨日中午开始,情绪在一种平静但夹杂着烦躁中度过,什么也不想干,刚才振开来坐,提到生命列车,我遂翻了翻5年前新浪的博客,找到这篇博文,希翼找到一种情结,但当初的博文因格式问题,好像无法看到全部,遂粘过来编辑...单从好些年没有写东西这一点上,就已说明了某家现实的状况,大概是忙碌、心情无法下沉、活着不够细腻...唉,应了那句话:变

化的只有心情,其它的只是岁月...2007年4月26日的博文:

2天前,经历了现实当中的一种,一种别样的心路和实际的历程,使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最后又决定回到现实,细思一下心底,可以用下面的文章附应吧,昨天晚上,群英的老友们在游戏里相遇调侃了,大家都好像有了新的感

悟......我就也用这篇文章,来衬托一下,看大家能共鸣一小下吗?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

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

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给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

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

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做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声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没关系,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别离……就是不能回头。

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回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生命之谜就是:

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

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无从知晓……

我时常这样想: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着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我生命列车的同行者。祝你旅途愉快!

最想看到的是你的笑容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

推荐第2篇:《生命的列车》读后感

今天在一个网友的空间上看了一篇日志,题目为《生命的列车》上面写到:\"人的一生,就好比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其间时常有事故发生,《生命的列车》读后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是刻骨铭心的悲伤。一降临人世,我们就坐上生命的列车,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就是不能回头,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还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随着深情的文字,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怀旧的情思,搭上这一生命的列车,感受这生命的起点与终点,竟然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叹,生命是一场旅行,并且是一场苦涩的旅行。

穿越重重阻碍,随着一声啼哭,我们挣扎着来到这个人世。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学会了哭。是否,在人之初就预示着这一辈子注定要与眼泪与苦楚相伴?从起点到终点,人这一辈子在哭声中开始,在哭声中谢幕。不同的是来到这个世界时,你的亲人都为你笑,只有你一个人在哭;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你保持沉默,所有的亲人都为你哭泣。

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才会承载太多的苦难。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而除了\"生\"是让人愉悦的之外,其他的过程均让人难以接受,衰老、病痛、死亡,我们这一遭都必须面对与历经,谁能说这样的过程不是苦涩的?不是辛酸的?不是撕心裂肺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不知说生,不知说死生\",把生与死看做是生命轮回的一种形式,读后感《《生命的列车》读后感》。 而面对生离死别,我们很畏惧,不能像庄子那样超脱,真正做到坦然面对,举重若轻。其实,人到世上来一回,权当是赴了一次宴,吃饱了,喝足了,舒舒服服地回家去。有什么不好呢?

生命是一场旅程,一场酸涩的旅程。在生命的列车上,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总无法陪我们走到最后,同样,你也无法陪伴你的至爱亲人走到最后,我们必须经历痛心的别离,在某个站点匆匆与曾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挥手道别。

从生命的起点到终点,人这辈子到底要穿破多少双鞋,穿旧多少件衣裳,理多少次头发,吃多少粮食…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经是琐碎得无法算计,更何况还要面临诸多的人生大事,考大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哪一件样不是富有挑战性的,让人折腾的,甚至是千辛万苦的。

而婚姻这所大学里,又有多少人能顺应内心的需求生存,获得幸福?更多的人都在自己苦苦经营的小家里连爬带滚,鸡犬不宁,甚至伤痕累累。纵然,貌合神离,纵然,脚下的鞋子不合适自己,也得强装欢颜,一瘸一拐的走下去,暗无天日的走下去,然后,冠冕堂皇,骄傲自豪的说:这就是白头偕老。这样的路程是不是很艰辛,很违心,也很残酷?

太多的人,在人生这一条路上,丢失了自己。苦苦爬涉大半辈子,却没有一天是为过自己。先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成龙成凤;之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管你愿不愿;再后来,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男人则为名为利打拼天下,养家糊口,再老一些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学业,就业,婚姻,家庭,还有他们的下一代。没完没了,周而复始,每个人的一生大多如此,又有多少人真正为自己活过呢?

生命是一场苦涩的旅行。我们四处奔波,却仍然乐此不疲,无悔这一生,因为苦涩之后,也会有丝丝甘甜漫上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推荐第3篇:《生命列车咏叹调》读后感

读《生命列车咏叹调》有感……人生真的就像是一列旅行的火车一样,我们的出生是全新的起点,我们的死亡是自己的终点,《生命列车咏叹调》读后感。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经历、困惑和喜悦都是我们旅途中所特有的风景,那些只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从出发开始,我们就不可能站在原点了,也没有往回走的道路了,就像时间不能倒一样,我们可以做的只是把头伸出窗外,简单的向后看一下,回忆一下我们生命中走过的所有人,读后感《《生命列车咏叹调》读后感》。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开始,都是崭新的旅程,往前走,我们还会有烦恼,迷茫,不知所措……可是也正因为这些我们的旅程才能不断的丰富,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的完善,在新的旅程中我们会改变,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接受新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再次迷惑…… 一路走过来,我们不能改变和预见它的方向,但是在一些人中途离去时,我们可以祝福,可以报之以笑容,也可以回忆!在新的人上来时,我们给予欢笑和掌声,那么有一天我们走到终点的时候,车上的人在想起我时,至少脸上挂满的是回忆的幸福和曾经一样的微笑……

推荐第4篇:孤儿列车读后感1000字

阳光明媚,浮云连连,不知道是空气变好,还是一次突然袭来的西北风刮走了雾霾,窗外寒冷却阳光四射。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才想起又忘记了给孩子买礼物。每次回家,女儿都会问“爸爸,你给我买的什么礼物啊?”。我总会拿出在高铁上发放的免费零食给女儿,即使这样,女儿一样非常高兴,还会亲我一下。

我想起一本书,克里斯蒂娜的《列车孤儿》。孤儿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被父母遗弃,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失去父母。孤儿和可怜的孩子并不一样,可怜但还有人疼,而孤儿却享受不到家庭的父爱母爱,即使有的孤儿很幸运被富人家收养,但他们还是找不到家的感觉,因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可以依靠的大山没有了。

《孤儿列车》讲述的是战争时期,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变成孤儿的孩子,坐着他们也不知道使向何处的列车上,期待每到一站有人能够收养他们。有人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希望收养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幸运的。有人希望收养一个可以为自己干苦工的孩子,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他们的命运从此不再由自己掌握。主人公薇薇安是其中的一个孤儿,经历了种种磨难幸运的被一个有爱的家庭收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继承了养父的生意而成为有钱人,可是她这一辈子都没有从孤儿阴影中走出来,她将自己的女儿送人,使她的女儿也成为了孤儿,直到91岁的她才发现自己错了,寻找记忆,在另一个孤儿的帮助下走出阴影,得到释怀,这一生的遗憾却永远无法弥补。

孤儿是可怜的,遗弃孩子的父母也会被痛苦折磨一生。他们一生都希望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一生也在寻找。没有父母的孩子不会强大,因为再强大的人也需要有一个避风港,这个避风港就是家,属于自己的家。记得我每次回家,女儿都会毫无忌惮的骑在我的脖子上,做着各种危险的动作。我的儿子会拉着我的手,让我拥抱,给我唱歌,我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我可以出差很久才回家,但我和孩子的爱却日渐日浓,思念可以让感情一直升华。

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在城市里闯荡,一年见不了一次,即使见到一次可能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和父母的感情。我在农村快乐的生活着,期待着父母能够回家给我买新的衣服和零食,这种期待是幸福的。所以,我在事业上尽可能全力奋斗,虽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我知道他们会爱我的,而我正做的是希望给孩子们真正的能量。

我们无法了解孤儿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我们也法安慰孤儿受伤的心,孤儿的心永远被一些情感刺痛,这种痛永远无法弥补。只有等他们真正的明白人生存在的意义,或许他们能走出遗失的世界。

我会倍加呵护我的孩子,我会成为他们的大山,他们的避风港,他们可以引以为豪的父亲。我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座灯塔,照亮他们未来的路,在他们走错道路的时候可以回家。

推荐第5篇: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十四个个性迥异的孤儿乘坐“孤儿列车”去寻找“家”。有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充满爱的家,而有的孩子只是重新开启了悲剧的大门„„

女孩玛莉安一直坚信妈妈一定会等待她,但是,残酷的现实使她的梦想支离破碎。

她没有见到妈妈,她的妈妈不仅没有等她,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妈妈是否要等她。或许她妈妈不知道,或许不想要,或许已经不在人世。对于一个垦荒者来说,一切都有可能。

虽然玛莉安没有找到妈妈,但一对和蔼的老夫妇——白洛克先生和太太收留了她。

在西部风沙的洗礼下,玛莉安一定会幸福终生。

垦荒者在美国一直都是很“有名”的。西部垦荒者身上总有一股倔强和惊人的毅力。比如我们读过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罗兰,她的父亲带着全家去了大西部。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父亲,性格都有一些倔强。还有林肯总统,他一直坚持“半工半读”,最终,在无数次失败后,成为了总统。我相信,玛莉安一定会有所成就。

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爱的、凄凉却又美好的故事。

就像冰心老人说的:“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推荐第6篇: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我们渴望的幸福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一个冒着蒸汽的列车停在车站里,车站外面的阳光很明亮,一个不算高的女孩紧紧的牵着一个比她年龄小的妹妹的手——这就是《开往远方的列车》这个绘本的封面。列车要往的“远方”在哪里?这两个孩子又是谁?带着这些问题和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这本自传,开始细细地寻找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伊夫·邦廷,故事主要讲的是一群孤儿从纽约的孤儿院“圣克里之家”,乘列车被送往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和农庄,在沿途的车站由人们自愿领养。故事以第一人称“我”叙述,主人公玛丽安和她只有五岁的好朋友萝拉就是封面上的那两个身影。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心理活动——“没关系,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妈妈,我来了,等等我”、“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从妈妈送“我”来孤儿院的时候,“我”就盼望着那一天、妈妈来接“我”的那一天,可是妈妈始终没有来接“我”。在“远方”站,“我”把代表妈妈的那根羽毛、那根微微泛黄但在“我”心里却永远纯洁的羽毛送给了我“新”家的主人——一位善良的老太太。

读到这里,我心中有一丝酸楚,也有一丝震撼。从“圣克里之家”出来的孤儿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的孩子在新的家庭中生活地很舒服、幸福、然而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男孩子要帮着做体力活,而女孩——就像玛丽安,她以后的生活都要学会

自己担当!和她相比,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想想以前,爸妈的工作忙,回到家还要耐心地辅导我,我却还是不懂得体谅他们,比比她,真觉得有些惭愧呢。

一本好书,会使一个人变得智慧,我读过很多本书,这一本是不但文字精炼,还是让我感动、最能激励我的书。我会好好保存,多读几遍,有机会推荐给更多的人,因为这本书会让我受益终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3)班王心宁

推荐第7篇:《永不抵达的列车》读后感

冰点,却有温度

2012年的这个寒假过的匆匆忙忙,一个多月的时间犹如弹指间一晃就过去了,每年都有过大年,可年味却是越来越淡,像远去的驼铃声在渐渐消逝。少了曾经的欢快热闹,或者也可以说难得这样几许清静与雅兴,禁不住外面冷呼呼的寒气,就让自己几乎每天都陪着文学书籍度过,躺在被窝里一页一页的翻看,每次一看就是几十页,因此很快就读完了《永不抵达的列车 》,心里感触颇深。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文章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读来使我沉郁很久,一边佩服记者的选题能力,一边为书里的人和事暗自落泪,心有痛感。对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进行着真诚、理性、温和、持久的思考,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对读者而言无异于一场畅快淋漓的精神洗礼。

“给沉默的大多数以温暖、勇气和力量”这句话是这本书的主题。最终都体现在“冰点”二字上,冰点带来的不仅是经常被忽略的东西,也是很凉的感觉,容易使人打寒战。 看完了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大多是低沉的、负面的,更谈不上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大众媒体不为也不敢为的,也正是“冰点”的意义之所在,这其中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东西。我觉得它折射出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警醒着我们忽略了的东西。 开篇《失落的阶级》就带我走进

八、九十年代那个距离我们并不远,虽不熟悉,但也并不陌生的时代。一个阶级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被社会所淘汰,甚至没有人记住他们,或者不想记住他们,因为已经成为过去。电影《钢的琴》带着我们重拾那段时间的往事!于是平凡的小人物在作者笔下登场,却不是闪亮,而且带着千般无奈的愁绪。 永不抵达的列车,显然指的是是温州动车出轨事件,算是重大事件。可以说,此前,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算是中国速度,也算让世界瞩目。不过,这个事件改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高速发展模式,改而求稳,求安全。围绕这个事件的是与非、真相与谎言、生与死……纷纷扰扰。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关于这场悲剧的真相还未必那么清楚,官方于这件事的处理、对死亡乘客的处理也未必尽如人意,民心也可谓充斥着迷惑和怨恨。本书选取的角度很奇特,放暑假了,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分别坐上了两辆动车,他们信心满满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他们在路上还更新着微博或者人人网上的个人主页,还和朋友联系着。他们都热爱生活,他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是他们都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乘坐的动车永不抵达。他们的朋友在他们出事后,到处寻找他们,最后找到的是尸体。死了那么多人,可以写的人很多,可以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就是从这两个普通人来写,他们生命的泯灭,多么让人心痛。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处于最底线的同胞们,像我一样,出身贫困,都是穷人,都是小老百姓,这些生活的场面重现在冰点里。租窑洞住的那户农民,两个儿子,老大打乙脑疫苗,结果得了乙脑,却没有任何人负责,最后落下来智力问题。第二个孩子时,托人从城里的大商场买名牌的三鹿奶粉,一百多块一罐,结果却喝成了肾结石,也一样没人管。在西方国家,倒霉以后可以获得赔偿,可是这户受害者,被新闻报道以后,什么都没有解决,只是来了一大帮记者,给孩子点食品,算是一点实惠,剩下一切依然如此。这样的场面,这样的苦楚,我是多么熟悉 。承受不幸与苦难的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选择麻痹与逃避,逆来顺受,却寻找不到一种精神和信仰上的依托。

还有一些被人逐渐遗忘人或事,甚至是不愿被人提起的,被人刻意隐瞒的事情,出现在冰点周刊里。比如,下岗工人。比如知青精神病人。让人知道了更多的历史真相。不少事,就是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当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就是要看到他们的苦与悲,忧与伤。看到落泪,也思考这些普通人身后的一群人。也希望他们能获得公正的待遇。

那一个个故事,用心地读者,你不得不用心,因为它在吸引着你,它在告诉你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你想去了解,想去关心这些人物,哪怕是给予他们精神的同情。

冰点故事,虽说是冰点,可每个故事都是那么有温度。在那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老人、孩子、看到了那些昔日的知青,他们经历的命运。

渴望有这样一个平台,把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记录下来,他们的故事是真实的,是一个时代历史的见证。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不闻不问。像这样的故事,希望它越来越多,多到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 。

推荐第8篇:封闭阳台

封阳台小知识

基础知识一 阳台封装形式阳台从构造上大概分两种封装形式。一种是防盗网封法,这种方法只能达到安全防盗的效果,其他作用无法发挥,在居住条件允许并宽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另一种是以窗户的形式封堵,这种形式采用最为普遍。而窗户形式大致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种,下面做重点说明

1、有框阳台与无框阳台的区别及特点目前市场阳台分两种(有框、无框)。区别:有框半敞开式,无框全敞开式。特点:有框:1.密封性好2.牢固性强 3.轻巧灵活 4.带有纱窗轨道便于安装 5.便于安装窗帘无框:1.视线好 2.通风好 3.其它恰与有框相反

2、经济性对比经济上,钢化玻璃的造价要高一些!而且无框阳台一般都得是8mm 或者是10mm的!有框阳台,也可以做钢化玻璃的,5mm的,可以选择双层的!或者不钢化,在隔音和密封效果上是差不多的!

3、有框阳台与无框阳台封闭方案优点之比较1)、有框阳台封闭是一个成熟的工艺,它如同铝窗一样,被建设部、质监部和设计院广泛认可和推广的产品,其优点是: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真材实料,造价合理,国内知名品牌型材生产厂家都有完整的系列型号和纱窗配件可供选择。有框阳台封闭弱点是:不能将所有的窗扇推到一侧,让其它地方全部敞开,如同未封闭一样。2)、无框阳台封闭是在物管部门不允许影响外立面整体效果的情 况下进行封闭的产物,其优点是:它无论是在开启或关闭的情况下,远距离看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当它全部开启后,并将玻璃推到一侧时,整个阳台如同未封闭一样。其弱点是:工艺不成熟,至今未被建设部、质监部和设计院认可和推广,密封性能差,(封闭后不能当作真正的房间使用),安全性能差(玻璃无框固定),开启不灵活,使用年限短,用料少,造价偏高,纱窗配套生硬, 目前国内都是零星小型型材生产厂家在研制开发。基础知识二 封装阳台作用和选材

1、作用>>更加安全:封阳台后,房屋又多了一层保护网,在社会治安达不良时时,多一层保护,就给犯罪分子设置了一道大障碍,能够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干净卫生:阳台封闭后,多了一层阻挡灰尘的窗,有效阻挡风沙、灰尘、雨水的侵袭,室内的卫生状况优于未封阳台的住户,还可以放心晾衣服,不用担心刚刚晾完的衣服被风吹走。>>扩大使用范围:在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封闭后的阳台可以作为写字读书、物品储存、健身锻炼的空间,也可作为居住的空间。比未封阳台时,利用的形式更为多样,增加了居室的使用面积。

2、封阳台的材料(1)实木窗:(优点)它可以制作出丰富的造型,运用多种颜色,装饰效果较好。(缺点)木材抗老化能力差,冷热伸缩变化大,日晒雨淋后容易被腐蚀。(2)普通铝合金窗:(优点)它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抗老化能力。(缺点)隔热性不如其他材料,色彩也仅有白、茶两种。(3)塑钢窗:(优点)它具有良好的隔音性,隔热性、防火性、气密性、水密性,防腐性、保温性等。(缺点)它毕竟是PVC塑料型材时间久后表面会表面变黄、窗体变形,便用年限是20-30年。(4)断桥铝合金窗:(优点)1.4以上的铝材,在所有的基础上加上了隔热层;它也具有良好的隔音性,隔热性、防火性、气密性、水密性,防腐性、保温性、免维护等;它是金属铝性型材可以长期使用不变型、不掉色。(缺点)铝材的价格贵,制作成本比较高。(5)无框窗:(优点)它具有良好的采光、最大面积空气对流、美观易折叠等。(缺点)保温性差,密封性差,隔音一般。总结性价比:现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选用实木窗和普通断桥铝合金窗;使用最多材料的要属塑钢窗,塑钢窗的价位一般在150--600元/平米之间,大多

数人可以接受,塑钢窗的性价比是它热销的主要因素;断桥断合金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材料,它的很多性能都可以跟塑钢比,并且比塑钢耐持久,价位一般在400-1200元/平米,一般用于别墅,高档的阳光房等;只有少数人赶潮流用无框窗产品,无框窗的价位一般会在360--700元/平米之间。15.现在好像主流的都用凤铝的,不过听说市场上假货也很多,大家一起来做点功课,免得被JS欺骗教你如何识别真假凤铝由于有些商家为谋取利益,顾客要的是凤铝,可买回去的是别的牌子,只是上面打几个凤铝的标志而已。为避免大家上当受骗,下面是如何分辨假凤铝的几点小常识。

1、假凤铝上的字多擦几遍就掉,真的不会掉(备注:假型材的字体只在外表面,型材中间没有字,真的中间就有!)

2、假凤铝中间用的是pvc条,不耐高温,真的是尼容条(备注:凤铝出厂只有3个颜色:1.白色 2.浅香槟 3.深香槟。如需其他颜色需静电喷涂改色。还有尼龙条,凤铝的所有型材都是尼龙条,尼龙条上有钢印代码)

3、真凤铝的材质硬,敲在上面声音脆,假凤铝的软,发闷。(备注:主要看颜色,真的型材光泽好,颜色清晰,手感光滑)

4、怎么分辨隔条:pvc是光泽的,用火点不会着,用手掰不断。尼龙条是麻的,用火点就会着,易掰断。上面是比较基本的辨别,下面来点详细的,为更好的让我们远离假冒。买(做)风铝之前,做个预防这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对方能承诺提供的凤铝是正宗的让他签订一份 “ 正宗凤铝铝材承诺书” 要求对方提供有效证件、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如你对产品有疑问,联系厂家鉴定为假凤铝,可用承诺书要求赔偿或上告消费者协会和工商机关! 凤铝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打假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为避免买(做)假凤铝,除了特约连锁店买(做)正宗凤铝铝材,下面的真假辅助鉴别知识和预防做假的方法也非常有效!精准真假鉴别方法是做化学成分检测。但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能用 “ 观察法 ” 来进行区分。何为 “ 观察法”? 就是对铝型材表面做个不同角度查看。铝门窗型材是用铝棒由型材模具挤压而成的,假冒凤铝型材用废铝做原材料,所以材质里含有大量的杂质,挤压时容易将模具拉毛,使生产出来的型材表面不光滑,有较多的痕纹,而且用废铝生产出来的型材,强度、硬度等各种物理效果上都无法达标。假冒型材表面处理多为粉末喷涂(常见色有:绿色、白色、灰色)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将挤压出来的型材上面做粉末的覆盖,这种处理方式对垃圾假冒凤铝型材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将挤压出来型材上的痕纹做有效的掩盖。但由于造假人员为更多的节省成本,采用低劣粉末,附着年限短,容易脱落,而且覆盖在型材上的粉末又少又薄,另外挤压出来的型材痕纹过多过深,就算有了这层粉末的掩盖,只要从不同角度和型材位置上观察,还是很容易看到这些难看的痕纹。如图一当定做的凤铝铝材在安装前,务必仔细观察型材的表面,是否存在痕纹。如果你对表面观察看不准,还有权利要求加工安装人员将以做好的门窗,拆开一樘,看型材中间内壁,型材在做表面喷涂处理时,截面里面是无法喷到这样你看到也就是没有被粉末掩盖的型材本色,这样就很容易鉴别型材上是否存在痕纹。正宗凤铝是不会出现任何一条痕纹的。推荐你查看时,要求加工安装人员拆开你指定的一樘观察,没有颜色粉末表面观察,就能很轻松的鉴别拉!如图二

推荐第9篇:三年级学生《儿子和列车》读后感

读完《儿子和列车》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每一个人都将面临无数痛苦的抉择。而这抉择和双方的努力和践行分不开。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的扳道工。

在一个火车小站里,有两辆火车同时进站。这位扳道工如果不扳道岔,对于两辆火车上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的小儿子在一辆火车的轨道上玩耍。这位扳道工于是就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抉择:他扳了道岔,他的儿子便会被;他不扳道岔,两辆火车上的所有人都将面临不幸的命运。最终,他选择了扳道岔。时间的紧迫只容得他向儿子大喊一声:“卧倒!”火车呼啸而过,车上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火车过后,扳道工向儿子飞奔过去,他的儿子却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为此,德皇奖给他一枚勋章。

在我心中,这并不是得不得到勋章的问题,而是一位父亲的艰难抉择和儿子对长辈的言听计从。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位扳道工的崇敬。如果不是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恐怕那两辆火车上能活下来的人屈指可数。从儿子毫不犹豫的卧倒可以看出那位扳道工对儿子的教育一定非常严格,严格到无论何时都要听从长辈的教导,正是这份严格,养成儿子对父亲的遵从,也是这种遵从救了他儿子的命。

在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父亲对我们严格就是不爱我们,在有的时候,这份严格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让我们学习文中的儿子吧,用心感受父母的爱,不要爱的太迟。

推荐第10篇:开往远方的列车小学读后感

【篇1: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

十四个个性迥异的孤儿乘坐“孤儿列车”去寻找“家”。有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充满爱的家,而有的孩子只是重新开启了悲剧的大门。

女孩玛莉安一直坚信妈妈一定会等待她,但是,残酷的现实使她的梦想支离破碎。

她没有见到妈妈,她的妈妈不仅没有等她,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妈妈是否要等她。或许她妈妈不知道,或许不想要,或许已经不在人世。对于一个垦荒者来说,一切都有可能。

虽然玛莉安没有找到妈妈,但一对和蔼的老夫妇——白洛克先生和太太收留了她。

在西部风沙的洗礼下,玛莉安一定会幸福终生。

垦荒者在美国一直都是很“有名”的。西部垦荒者身上总有一股倔强和惊人的毅力。比如我们读过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罗兰,她的父亲带着全家去了大西部。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父亲,性格都有一些倔强。还有林肯总统,他一直坚持“半工半读”,最终,在无数次失败后,成为了总统。我相信,玛莉安一定会有所成就。

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爱的、凄凉却又美好的故事。

就像冰心老人说的:“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篇2:《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作文】

一个冒着蒸汽的列车停在车站里,车站外面的阳光很明亮,一个不算高的女孩紧紧的牵着一个比她年龄小的妹妹的手——这就是《开往远方的列车》这个绘本的封面。列车要往的“远方”在哪里?这两个孩子又是谁?带着这些问题和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这本自传,开始细细地寻找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伊夫·邦廷,故事主要讲的是一群孤儿从纽约的孤儿院“圣克里之家”,乘列车被送往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和农庄,在沿途的车站由人们自愿领养。故事以第一人称“我”叙述,主人公玛丽安和她只有五岁的好朋友萝拉就是封面上的那两个身影。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心理活动——“没关系,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妈妈,我来了,等等我”、“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从妈妈送“我”来孤儿院的时候,“我”就盼望着那一天、妈妈来接“我”的那一天,可是妈妈始终没有来接“我”。在“远方”站,“我”把代表妈妈的那根羽毛、那根微微泛黄但在“我”心里却永远纯洁的羽毛送给了我“新”家的主人——一位善良的老太太。

读到这里,我心中有一丝酸楚,也有一丝震撼。从“圣克里之家”出来的孤儿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的孩子在新的家庭中生活地很舒服、幸福、然而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男孩子要帮着做体力活,而女孩——就像玛丽安,她以后的生活都要学会

自己担当!和她相比,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想想以前,爸妈的工作忙,回到家还要耐心地辅导我,我却还是不懂得体谅他们,比比她,真觉得有些惭愧呢。

一本好书,会使一个人变得智慧,我读过很多本书,这一本是不但文字精炼,还是让我感动、最能激励我的书。我会好好保存,多读几遍,有机会推荐给更多的人,因为这本书会让我受益终生。

第11篇: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归途何处?

怎样用纪录片来表现在中国已经烂熟的话题:“春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看了范立欣导演的纪录片《归途列车》。看罢,感慨颇多。事实上影片并没有试图去宏观解释“春运”这个宏大的主题,只是真诚记录了在这铺天盖地的春运人潮中一个普通却极具代表性的的南下广州打工的四川农民工家庭的背影,展示三年间他们在这场大迁徙中的悲欢离合与默然无语。个中辛酸,不言自明。

《归途列车》以情节化的方式来向人们展开叙述,自然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片子开始的几个镜头就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聚焦到了张昌华和妻子陈素琴工作的广州某家制衣厂里,工人们低头在缝纫机上机械的工作,婴儿们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在桌上酣睡,小孩在堆满成衣的街边玩耍,镜头所到之处都显示着一份无奈和一种混乱。2007年年关将至,最让这些外出务工的人员牵挂的就是能不能顺利买到回家的车票,去见见日思夜想的老家亲人。张昌华夫妇俩经历了买不到票的心急如焚,又经历了买到票的欣喜若狂,即使再累,但因为即将看到熟悉的亲人和家,一切都变得值得了。

影片有强烈的空间对比,广州的繁华杂乱却代表着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前景,四川老家的宁静纯朴却意味着暂时无法摆脱的贫穷落后,复线叙事,给人的冲击感更强。身在老家的女儿张丽琴收到父母送的手机这个新年礼物欣喜不已,她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这个本背负着父母远大理想的女孩儿放弃了她自认为枯燥又无望的生活,执意也要进城打工,对于一心期待子女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的夫妇俩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但言语笨拙的他们劝说必然无果,女儿对未来抱有期待,夫妇俩却忧心忡忡,或许至此矛盾已经开始蓄积,等待爆发。纪录片常常用纪实的手法来纪录过程,自然不能忽视掉细节的捕捉。初进城市的丽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烫了一个“洋妞头”,路上的人投来的目光,让她有一种被关注的快感;与朋友的交谈,她口里对父母的只有埋怨“他们只在乎钱”,打电话陈素琴也担心“丽琴不愿意和我说话,不要强迫她。”,两代人的积怨与矛盾已然加深。2008年的雪灾对中国南方是一场大的考验,可依然难以打消大家过年回家的心情。拥挤的人群,张昌华夫妇俩是一脸担心和忧虑,不谙世事的丽琴却是满脸笑容,仿佛有种嘲讽与不屑。他们三人的世界观,早已在距离的分隔中大相径庭。

影片至此我想应该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城镇化的快速进程,缔造了中

国“世界工厂”的赞誉,但也彻底改变了乡土中国的生活结构,无数从婴儿起就

与父母被迫分离的留守儿童,像丽琴一样,与父母的感情产生了不可弥合的裂痕,

父母的梦想不再是他们愿意付诸努力的希望,反而因为彼此的生疏充满了埋怨和

责备。高潮出现在了2008年春节家人一起聊天时,争执不下,当丽琴大喊出“老

子要如何如何“时,隐忍了很久的张昌华动手打了女儿,丽琴不甘示弱的回击似

乎是很久以来淤积下的发泄,她对着镜头大喊“你们不是要拍真实的嘛,这就是

真实的我。。。。。。”看着让人心疼却自知我们也还无力改变。春节一过,三人再次

踏上回广州的火车,夫妇俩心力憔悴,丽琴对着窗外不住的凝视,也让我们看到

了她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对我们来说,自由就是快乐”,换到一家酒吧工作的丽琴稚嫩的脸在夜店

红灯绿酒下被映照得迷离惶惑。未来毫不确定,家对于她却已没有归去的意义。

影片最后即使很心疼丈夫一个人外出打工,但为了不让儿子再重蹈覆辙,陈素琴

还是决定回到四川老家去照顾儿子。又一年的春运,依然熙熙攘攘的人群,陈素

琴一个人落寞的背影消失在了人群中。

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三年的时间纪录、沉淀下了太多的东西。在影

片中一个俯拍镜头出现了好几次:黑压压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在等待着可以踏

上火车的那一刻。“归途列车”,可真正的归途又在何处,国家发展的步子依然在

加快,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付出了太多,可是又收获

了多少,他们的前途,他们的未来究竟又在哪里?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张晓波

第12篇:归途列车

《纪录片》期末论文

《纪录片》期末论文

《归途列车》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感动。觉得中国的农民始终有着无法摆脱的命运,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发奋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殊不知,他们是无数中国农民家庭生活的缩影。这让我由衷想到: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状?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丽琴走上了社会的大染缸?这还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和家长的悉心引导不够。大家想一个女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的大染缸里,加上内心里头物质的欲望,真的守得住最初的纯真吗?不得不让我感到担忧,为中国现在大批的留守儿童感到担忧!

我的观后感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命运、春节。

一、命运

影片中的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俩跟随打工潮,离乡背井去往广州打工。对于他们而言,唯一的希望与安慰就是能够用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抚育他们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孩子们能读书有朝一日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然而,他们的希望与女儿的叛逆形成对立,女儿毅然选择外出打工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看来,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出社会打工赚钱也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对于农民工,城市里的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对于农民工,城市中的人们都带着有色眼镜,即使心里同情这个群体,但是从公交车、地铁上便可看出,没有人愿意站在衣着不够赶紧的农民工身旁,这些让农民工们觉得屈辱,这更加加深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心理。不知道是他们的求变心理让他们迫切投入到城市化的进程中,还是城市带给他们的屈辱感使他们希望改变。我只是希望人们不要忽略他们的存在,更不要冷漠这个群体,多一个微笑,多一点感谢,让农民工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不要再被这个冰冷的城市逼上绝路,让他们重拾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明白改变农民的命运不一定就是唯一的生路与人生的意义。纵使丽琴实现了像城里光鲜亮丽的女孩子一样拥有有支配青春的权力,拥有时髦的卷发和浪漫的梦想,她的内心始终不会觉得踏实,她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赞许,没有得到肯定的幸福不会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才导致女孩在自己盲从的思想轨道里越陷越深,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深深地刺痛了父母的心,也同时宣告了父母梦想的破灭。

对女儿的失望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的身上,小儿子取得的优秀成绩让他们深感欣慰,同时让他们觉悟到:要在家里照顾孩子,给他们亲人的温暖,不

让她重蹈姐姐的覆辙。其实,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向他们的爷爷、奶奶述说,在他们的心里,爷爷、奶奶才是他们最亲的亲人。这说明他们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影片中的丽琴就是这样,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变得寡言少语,对父母心生怨恨,觉得只要每个月寄生活费回来,就是对儿女的关心,其实不然,物质的满足抵不上心灵的满足,在丽琴处于青春叛逆期时,没有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奶奶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使得她变得更加暴躁和孤僻,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向,大施拳脚,这也是必然的。如果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女儿丽琴走上正常的轨道。即便她走上了社会,也能够给她支持和关爱,让她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不是孤单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进入夜店,沦为物质的奴隶。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二、春节

每到冬逝春临时节,全国铁路便陷入集体的大混乱,数以千万在异乡的农民工便如候鸟一般,踏上返家的旅程。在疯狂的经济大潮冲击下,这是他们大多数人奔波劳碌生活中,每年唯一一次的放纵和狂欢,唯一一次全身心的放松与休息;也是他们固守着的,不被言说的情感底线——赶上末班的列车,过年回家。这也是现代中国特有的风景——一个在传统和发展中挣扎着前进的中国。从一家人2008年春运期间因雪灾而陷于瘫痪的广州火车站,六十万人被迫滞留,几日几夜仍看不到回家的希望。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都是像张昌华、陈素琴这样毫无选择的打工者,他们买不起机票,火车是唯一可依靠的交通工具。与父母刚到火车站时,面对汹涌人潮,张丽琴并不明白坐上一趟回家的列车意味着

一种什么样的奋战,她甚至笑了,眼前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得不真实,那些人一个个气急败坏的样子实在好笑,母亲陈素琴的喋喋不休更是小题大做。是呀,对于一个并不想回家且初次经历春运的十七八岁的少女来说,眼前的一切难道不是一幕最荒谬的人间喜剧吗?这景象怎么不比喜剧还要搞笑?直到笑变成哭,哭变作漠然。我不知道导演范立欣置身人潮拍摄这些镜头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但我想无论如何,仅仅用“难过”之类的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画面是不准确的,那里面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滋味,比如困惑、无奈,比如耻辱、愤怒。几经奔波,他们终于回到了老家。可回到家里,就要面临两代人的矛盾。从张昌华、陈素琴看着小儿子优秀的学习成绩感到开心时,父亲就把矛头指向了丽琴,进而发生争执,两人恶语相向,大施拳脚,完全没了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就像是两个打架的陌生人,顿时觉得亲情的冷漠和留守儿女家庭的悲哀,两代人的矛盾非常尖锐,他们的共同出发点都是改变,但改变的方向不同罢了。这不得不深刻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当今中国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

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

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农村社区,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优势,每一个农村小组都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让村委会和学校建立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13篇:旅游列车

成都铁路局文件 成铁客〔2008〕203号

转发铁道部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直属车站,各车务段,各客运段,达成公司: 现将铁道部《关于发布〈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的通知》(铁运[2007]232号)转发给你们。为规范开行旅游列车的申报、审批办理程序,特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开行旅游列车的申报条件必须符合铁道部公布旅游线路和《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旅行社等单位向路局客运主管部门或始发站段提出正式公函的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必须有要求的旅游列车编组、往返开车时间、运行区段、中途停车站、经由、运行时刻、申报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等内容。

二、为打造旅游列车良好的服务品牌,各受理站段应对申报单位的资质、组团形式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部、局规定的不予受理。严禁利用合法身份代理、代办旅游列车申报或进行转、发包。一经发现或举报核实,路局将长期停止该单位旅游列车的申报资格。

三、申报开行局管内旅游列车的编组标准、载客车辆辆数、运费核收办法等原则上按铁道部《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中跨局旅游列车的规定办理。申请单位应于每月5日前提出次月的开车申请,站段应于每月10日前向路局提出次月局管内旅游列车的开车申请报告。

四、路局接到旅游列车开行申请后,根据客车车辆、运行线和乘务人员情况,统筹安排旅游列车的开行计划。对同意开行的旅游列车,于每月20日前以正式文电下达经部批复的第三个月跨局旅游列车开行批复意见;于每月15日前以正式文电下达次月局管内旅游列车开行批复意见。旅游列车始发站段在接到路局批复后的3日内,代表路局与包车人签定旅游列车包车协议(包车协议格式、内容见附件),并核收20%的包车费用定金。

五、旅游列车包车协议签订后,站段应立即报路局客运处。在旅游列车开行前6?8日内,站段将开行计划再次确认后报路局客运处,由路局客运处按管理权限报部或通知客调下达开车命令。对因运输能力限制,经部、局批复的旅游专列在开行日期、运行经路等方面需要调整时,包车单位应服从铁路的统一调整安排。

六、包车协议书签定后,包车单位不得要求变更;要求停止或延期开行旅游列车时,所交定金不退还,也不用于冲抵包车运输费用,并按《铁路客运运价规则》的规定另核收包车停止使用费或延期使用费。

七、旅游列车混编不同计费设备条件的载客车辆时,分别按相同计费设备条件车辆标记定员的90%计算计费人数(不足一人的尾数按一人计算)。

八、各站段每月5日前,按铁道部《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附件3格式向路局客运处提报上月本站旅游专列开行情况。

九、各站段在受理旅游列车开行申请时,要将铁道部《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和路局的相关开行旅游列车的办理程序、申报期限、图定旅游列车运行线、票价计算、管理等规定告知申请单位。

十、原局客运处《关于旅游专列票价优惠的通知》(客电[2007 ]239号)同时废止。

附件:1.关于发布《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2.旅游列车包车协议书 3.旅游列车包车路程单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二条甲方可根据铁路运输情况,对《旅游列车包车路程单》中的旅游列车开行日期,在前后5 日内予以调整,但甲方必须在实际开车日期5 日前将调整后的旅游列车实际开车日期通知乙方。

第三条 旅游列车的包车费用按铁道部发布的《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铁运[2007]232号)和《铁路客运运价规则》的有关规定计算收取,包车费用共计 元(大写)。

如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包用的旅游列车计费条件发生变化时,以铁道部、铁路局下达的开车命令重新计算包车费用。

第四条 乙方自本合同签定之日起,三日内向甲方预付包车费用20%的定金;乙方必须在旅游列车开车三日前向甲方交清全部包车费用。如正常履行本合同时,所交定金冲抵包车费用。

第五条 乙方向甲方交清全部包车费用后,甲方向乙方出具旅游列车乘车票据。 第六条 除经甲方批准的中途站、折返站及有伤病旅客交接等特殊情况外,其他车站不为乙方提供旅客乘降服务。第七条 乙方不得组织旅客在停留的车底上留宿。 第八条 乙方组织旅客乘车人数不得超过载客车辆的定员数,但随同成年人旅行的免费儿童除外。 第九条 本合同所签订的旅游列车,乙方不得进行转、发包。 第十条 旅客伤、病的处理:

1.在旅行中旅客发生伤、病需中途下车时,乙方应当派员陪同处理。

2.甲方责任造成的旅客伤害按《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3.甲方责任外其他原因发生的旅客伤、病由乙方负责处理,甲方予以协助。 第十一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必须严格履行本协议规定条款,如有违反甲方有权停止执行本协议。

2.负责按本合同规定的开行日期、时间、编组车辆、运行线路、经停站组织乙方包用旅游列车的开行和列车、车站服务工作。

3.乙方交清全部包车费用后,向乙方交付乘车票据。 第十二条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因甲方责任造成乙方包用的旅游列车停止开行或延期开行时,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双倍返还定金。 2.负责按旅游列车的载客车辆定员组织人员乘车。 3.按规定时间向甲方交纳旅游列车定金和包车费用。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因乙方原因造成旅游列车停止开行或延期开行时, 所交定金不退还,也不用于冲抵包车运输费用,并按《铁路客运运价规则》的规定另核收包车停止使用费或延期使用费。

2.本协议执行中引起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有权向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免责条件

1.本协议签定后,旅游列车的时刻及运行线路遇铁道部列车运行图调整时,以铁道部规定的运行时刻、经路为准,不影响本协议的履行。

2.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造成乙方包用的旅游列车停止开行或延期开行时,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五条 本协议未尽事项按铁道部《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客运运价规则》办理。 第十六条 协议生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二○○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旅游列车开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满足旅游市场需要,促进旅游列车规范有序发展,打造旅游列车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局应当以方便旅客、质量优先、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为原则,协调、统一组织旅游列车开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列车是指由旅行社等单位(以下简称包车人)往返全部包用、运载旅游团体旅客的列车。

两个以上(含本数)单位同时包用一列车时,应当由一个牵头单位作为包车人。 第四条 开行旅游列车应当在图定旅游列车运行线中选择,不得开行图外旅游列车。 第五条 旅游列车开行计划应当提前两个月提报,跨局旅游列车由铁道部批准。

包车人应于每月5 日前向始发站或当地铁路局提出第三个月的开车要求。开车要求包括列车编组、往返开车日期、运行区段、中途停车站、经由及运行时刻等内容。

铁路局应于每月10 日前以电报向铁道部运输局提出第三个月旅游列车的开车申请报告。(见附件2) 铁道部运输局于每月15 日前以局电下达第三个月的旅游列车开行批复意见。在旅游列车开行前5 至7 日内,铁路局将开行计划再次确认后电话报铁道部客调,由铁道部客调下达开车命令。 第六条 开行旅游列车应当在列车始发站(局)具备相应的旅游客流量。

开行跨局旅游列车的,载客车辆不少于14 辆;经过限制区段的,载客车辆为限制牵引辆数减3 辆;宿营车只能使用1 辆。

第七条 开车计划经批准后,铁路局应当与包车人签订包车合同,就列车运行线路、经停车站及时刻,包车费用及支付办法,列车基本硬件设施质量,发生铁路运输事故、旅客伤病、不可抗力等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争议解决和责任承担办法等作出明确约定。

第八条 旅游列车票价按相应的设备条件(非空调或空调,空调车按新空票价执行)、普快和标记定员的90% 核收,车辆标记定员不足32 人的按32 人计算;使用豪华车辆(每辆车定员不足20 人) 的另核收服务费。使用宿营车内铺位时,按实际铺位计费。

旅游列车实际运行技术标准高于前述规定的,按相应等级核收票价。 旅游列车享受上款优惠后,不再同时享受其他任何形式的票价优惠。

第九条 旅游列车在始发站发车前及终到站停车后,因调用车辆产生空驶的,不收取空驶费。

第十条 旅游列车编挂一辆餐车时,不核收使用费;超过一辆时,对超过部分核收相应等级硬卧车标记定员票价。

旅游列车编挂娱乐车、会议车时,均按相应等级硬卧车标记定员票价核收使用费。

第十一条 包车人对车辆设备、服务设施等有高于规定标准的特殊需求时,可以就特殊要求部分协商收取费用,但不得低于第八~十条规定的标准。

第十二条 旅游列车中途站停留24 小时、折返站停留48 小时以内的,免收停留费。超过上述时限的,自超过时起,不足12 小时的,按半日核收停留费,超过12 小时但不超过24 小时的,按1 日核收停留费。 第十三条 旅游列车单程里程通算计算票价;运行径路涉及国铁、地铁、合资铁路等特殊运价区段的,可分段计算,加总核收,但优惠幅度比照第八条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铁路局可以在签订包车合同时,要求包车人向发站交付包车费用20% 以内的定金。定金按照预付款管理和核算。

收取定金时,填写“预付款存入凭证”(财收-33)。制票时,已收定金填制“预付款抵用凭证”( 财收-33-1 )冲抵运输费用。

铁路方违约致双倍返还定金时,加倍部分填写“退款证明书”, 在车站运输收入进款中垫付,月末向财务部门清算。包车人违约时,填写“客运杂费收据”核收定金、延期使用费或停止使用费。

第十五条 包车费用由始发站使用代用票一次收清,其他站、车不得再另外收取任何费用。代用票交包车人持有,并另复印一张交折返站。二个以上(含本数)单位共同包用一列车时,可以按包车人数量出具代用票。

填写代用票时,发、到站栏填写如下: 北京-----广州 广州-----北京

旅游列车不从原径路返回时,按实际径路计算,以距始发站最远的停车站作为折返站填写票据。 代用票记事栏应当载明团体旅客证(见附件1 )的起止号。经由栏必须按列车实际经由填写。

第十六条 旅游列车按标记定员数发放团体旅客证。团体旅客证随代用票使用有效。旅客进、出站时,应当出示团体旅客证,包车人应当派员随同并出示代用票。站车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核对团体旅客证和代用票。 第十七条 旅客不能凭团体旅客证办理改签、变径或退票。

旅客中途下车中止旅行的,团体旅客证失效;恢复旅行时,应当另行购票。但因铁路责任造成的除外。 第十八条 旅客旅行途中因伤、病需中途下车时,应当编制客运记录,载明系旅游列车旅客并记录代用票票号,交列车前方停车站。包车人应当派员陪同处理。

第十九条 除经批准的中途站、折返站及有伤病旅客交接等特殊情况外,其他站不得为旅游列车提供旅客乘降服务。

第二十条 列车乘务组不得允许包车人组织旅客在停留的车底上留宿。 第二十一条 旅游列车不得超员运输,但随同成年人旅行的免费儿童除外。

第二十二条 不得使用铁路免费乘车证乘坐旅游列车,铁路各级检查人员凭有效证件上车检查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开行旅游列车必须使用25B 型以上客车。车辆设备、设施、服务备品应符合规定标准,经过铁路局客运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并获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旅游列车的值乘人员应当经过岗位培训,并持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上岗。

第二十五条 旅游列车运行时分标准和技术站作业标准应不低于普通快车旅客列车标准。遇特殊情况,铁路局可以适当调整局管内图定普通旅客列车时刻。

第二十六条 旅游列车由客运机车牵引,机车交路按图定客运机车交路办理,车辆技术检查和上水作业、上餐料等按照图定旅客列车办理。

第二十七条 旅游列车在旅游点车站停留时,车站所在铁路局应当根据需要提供列车上水、整备、供电及乘务员住宿等条件。

第二十八条 旅游列车中途需补油的,担当铁路局应当与相关铁路局协商解决,补油局应当提前做好为列车补油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车有关部门应加强运输组织,确保旅游列车安全正点。旅游列车的安全正点列入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由于开行旅游列车而影响的其他货物列车,根据调度调整命令统计正晚点。 第三十条 旅游列车服务、设备质量差的,责令担当铁路局限期整改。

发布开车命令后因包车人原因取消开车,或者因旅游服务质量纠纷引起旅客投诉、影响旅游列车品牌形象的,担当铁路局与该包车人已经签约但尚未履行的包车合同应予中止,并不得新签包车合同。 第三十一条 旅游列车按票面记载人数分别统计始发局和折返局发送人数,杂费列发生局其他收入。 第三十二条 铁路局于每月10 日前将上月旅游列车(分直通与管内)开行统计表(见附见3) 统计后电传(或电子邮件)报运输局营运部和调度部(办公网邮箱地址: 11200 和113220)。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 年1 月1 日起施行。未尽事项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办理。原《旅游列车运输管理办法》(铁运〔2000 〕48 号)、《关于规范旅游专列开行的通知》(运营监督电〔2004〕460 号)同时废止。

第14篇: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

作者:刘长。选自刘长博文。

在东亚的电影中,火车代表着乡愁。婴儿诞生在姜文《太阳照常升起》那铺满鲜花的铁轨上,昭示着人间的所有美好。中年男子在贾樟柯的《站台》中沉沉睡去,梦境中,青春的喊声追着远去的列车,飘到很远。

日夜驶过宅前的环岛列车,在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里一再出现:它哪里还是工业革命的引擎?分明已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1年3月初的一个明媚上午,编辑电话我,让我关注下某个大学生的归乡旅程与离奇的死亡。我十分拒绝,表示无法完成任务。我偏执地认为,在中国,与火车有关的故事,都是一个个隐喻、一个个谜题,我破解不了,只能猜测。而我的职业是不能容忍猜测的。

后来,我接下选题。开始收集资料,采访。然后写稿。后来,关于这个大学生的故事不再有人讨论,大家都忘记了。这符合传播规律。我也几乎要忘记了。只是桌上还堆着材料,一些仅存我想象的场景还常在我脑中如电影般播放。我不讲出来,解脱不了。

这只是一篇博客,不承诺服从新闻报道的原则。它的立意只是我脑海中事件的重新构建。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它试图拍成纪录片,但一些场景摄像机没拍到,只好重新搭了景,模拟现场,是部“伪纪录片”。所以,有司请无需紧张,读者诸君会意即可。

关于他的故事,首先源自一个控诉“铁路有杀手”的帖子,以家属的口吻讲述孩子在2011年春节来临前,离奇死在返乡之路上。帖子附带一张照片:一个清秀男生的遗体,身上是累累的伤痕。

山东一家都市报率先就此做了报道:一个大四学生,在华北某城市读大学,春节返乡,乘火车回关外的老家,在火车上与列车员发生争执,随后被带走。接着,他在中途的一个火车站被发现跳楼自杀。家属查看了遗体,发现伤痕无法用自杀来解释,认为孩子是被打死。火车站方面称没有监控录像,死因由此成谜。

很快,上海一家报纸对此做了跟踪。它的记者和北京一家周刊的记者一起见到了这名大学生的二姨夫以及二姐——二姨夫和二姐从老家赶来北京上访,向公安部铁道部递交控诉状,要求彻查孩子的死因。

2011年3月3日,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开幕。同一天,官方通讯社发表消息,称有关方面已派出调查组,对这位大学生的死亡进行调查。此后,舆论讨论渐趋黯淡——我曾以为是暂时的,未料到这已是结束。

我拿到了一些材料:二姨夫、二姐提交给公安部铁道部的控诉状、他的病历、第一次尸检的报告、学校出具的证明。仔细翻看之后,疑惑更多了。

据家属在申诉材料中描述:1月24日晚,他们在殡仪馆的冷藏柜内见到了孩子的尸体。家属们发现,伤痕遍布身体的前后左右,受伤部位竟达33处。特别是睾丸、小腹和大腿内侧的伤痕,以及左手手腕的手铐痕迹,家属们认为均非跳楼可以形成。

此外,头部等处的其它伤痕,家属认为虽可以因跳楼形成,但“至少需要跳6次楼才能形成这些伤”。

1月26日,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法医进行了第一次尸检。结论为高空坠落死亡,伤痕也是因高空坠落形成。这引发了家属的不满。家属向警方提出的要求看火车站的监控录像、现场勘查照片,要求见归途那趟列车的工作人员、跳楼的目击者等等要求,也被警方拒绝。

那么,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他留下的那张蓝色火车票推断,他登上返乡的列车,是在1月22日正午。他读书所在的城市气象台发布气象预警称,一股强冷空气正在袭来,降温和4-5级大风将紧随其后。

这天是2011年中国春运第4天,他幸运地在列车启动前挤上了车,并在12车厢靠中间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45号,靠窗。不出意外,这张面额86.5元的硬座学生票,将把他带回老家,与家人团聚。

一个多月前,他刚在学校过完22岁生日,随后,他参加了2011年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在上火车的前一天——1月21日中午,考完了学院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此刻,假期已经开始,北行的列车正在向他的关外的老家靠近。1500公里外的的父母,已在电话中获悉他返乡的日程,一家人正预备等他回来,杀猪过年。

据他的一位同乡在网上介绍:他是村里的第6个大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供他读大学,家人都吃了不少苦。“他是家里的希望,更是全村的骄傲”,“一笑一口小白牙、两个小酒窝”。

他所在的学校后来出具的情况说明显示:他在校是个刻苦学习、成绩良好的大学生,且是班上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在同学眼中:他很文静、很腼腆,性情温和,说话和气,人缘不错,“是个秀气的小男生”。

我决定去他所在的大学,一探究竟。 这是华北的一所重本大学,他读的是理工科。宿舍在校区里一栋老式建筑的四层,我敲门进去:六人间的男生寝室,放着3个铁质上下铺。其中一张床铺上面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张卷起来的墨绿色床垫。显然,我找对了地方。那张墨绿色床垫的主人正是我寻找的故事的主角,只是他已经不在。

我进门,屋里的3个男生立马站了起来。我说明来意后,一个男生离开了房间。另外两个男生反复强调:专案组都来了好几次了,我们没法说这事。期间,又有一位男生从澡堂回来,对我毫不客气:人都死了,还谈这事有什么意义?

果然,我呆了不到5分钟,学校的辅导员赶到,客气地将我请出了宿舍,并拒绝了采访。后来,我只好通过其他途径,还原他的大学生活。

一位女生曾经和他一起做过实验,她回忆称:“他挺照顾我的,我(做实验)都不预习,就看他,他也不抱怨,就自己认真做。”在她印象中,这是个1米74的帅小伙,篮球打得很好,在学校的比赛中颇受女生瞩目。 离校前,他一直在全力备战考研。他的同班同学向我回忆称,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2011年1月21日的傍晚,

4、5点钟,在宿舍楼下,他见到了正要外出吃饭的他。此后不久,又有同学在宿舍楼下的超市遇到了他和他的室友,他们正在为明天漫长的火车之旅添置东西。

当天,他留在同学视线中的最后影像是:上身穿一件黑色以纯牌羽绒服,下穿一条深色耐克运动裤,“还是意气风发的样子”。3天后,这套衣物随两个医用CT取片袋一起被家属找到,上面均沾满了血迹。

1月22日中午11点56分,他所乘坐的列车缓缓驶离车站,向东经过河北的土地,然后折向北,往关外开去。列车上,坐着他和他的高中同学。两人是老乡,相约一起回家,但没买到连座的车票,他在12车厢,他的高中同学则在紧邻的11车厢。

他所乘坐的列车是一趟红皮的空调普快列车,车速慢,停站多,从上车到目的地,全程22小时17分钟,要停22站。资料显示,这趟车曾获评铁道部“红旗列车”,并被喻为“草原与首都的纽带”。每年往返于学校和老家之间,他都是乘坐这趟车。唯有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遭遇了意外。

来自家属的一份申诉材料,转述了当天在车上的他高中同学的回忆:1月22日晚,10点多,列车正穿行于黑夜中的松辽平原,有几个人找到他,要求与他换座位,他没有同意,这几个人便与他发生争执。

家属和高中同学均未解释,为何简单的换座位,会使性情温和的他与人发生争执——一位大学同学证实,与他同窗4年,从未见他与人争吵。但无论如何,换座成为他厄运的开始。

争执之后,他找到列车员和车长评理,不料,又与车长和列车员发生矛盾。至于发生矛盾的原因,早前的一份网帖中,家属称:他在沟通中,遭到了列车员的奚落与嘲弄。更详细的一种说法是:言语冲突中,列车员说了对他的籍贯地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话。

与列车员和车长的冲突,让他感到了害怕。他提着行李包离开了座位,来到同学所在的11号车厢(列车办公处也设在11号车厢),并与高中同学的邻座换了座位,挨着同学坐下。他告诉同学:可能把列车长得罪了。

晚上12点左右,尽管换了座位,列车工作人员还是找到了他,并把他叫走。此后,无人知道,他究竟遭遇了什么。

唯一确切的在场者,那位高中同学称:当时在睡觉,列车工作人员叫走他的详情,记得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他被叫走的时间,出现了“12点多”和“凌晨3点多”这两个版本。

第二天早上,高中同学拨打他的电话,但迟迟不通,只好带着他的行李包在目的地下了火车。是时,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陨落。

1月23日早晨8点,他的父亲、一位北方老农民接到一个意外来电。电话中,某地火车站派出所警察告诉他:他的儿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跳楼自杀,现正在医院抢救。 焦急的父亲和家属们连忙包下一台出租车,赶往200多公里外的那座城市。当天下午,家属抵达火车站,警察告诉他们:上午,他从火车站候车室内2楼楼梯跳下,已经摔死了。随后,某地铁路公安处出具刑事技术鉴定书,确认:他从火车站候车室内跳楼,时间是1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

公安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是在中途下车来到候车厅,然后自己走到二楼跳下去的。他跳楼自杀、警方证据确凿,“有目击证人,当时还有人要拉他,没拉住,他跳下后还砸到一个小卖铺。”

家属不肯接受他跳楼自杀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他买了回家的票,没有理由中途下车;从学校返乡时,与家里的联系也一切正常,没有自杀的理由。与之相印证的是:他死后,他所在的大学的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一同检查了他的宿舍,发现物品均摆放整齐,没有异常。

病历显示,他在1月23日上午9点23分送到火车站附近一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入院时,他已无言语和意识,呈现深度昏迷状态,口腔和鼻腔流大量不凝血。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抢救,10点50分,他被宣布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站与这所医院距离很近,步行所需时间仅在10分钟以内。而从他跳楼的7点20分到入院的9点23分,相隔整整2个小时。此外,列车停靠跳楼地点是上午6点20分,警方公布的跳楼时间是7点20分,相隔亦有1个小时。从他下车到跳楼以及跳楼后到入院抢救,其间相隔的3个小时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样成谜。

家属们面临的选择并不多。警方已经强调,自杀证据确凿,不过,为了表示对家属的同情,可以提供17万元的补偿。

家属拒绝了,派出了家中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二姨夫和二姐进京上访。其余留在家中的家属,很快被某地的工作人员们接到宾馆“安置”起来。

后来,二姨夫被公安带回了关外。3月11日,我给他的二姨夫打通了电话,他似乎置身于陌生人之中,说话很谨慎,称:现在公安部和铁道部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出调查结果。此外,有关部门对于家属们在某地的生活也照顾得很好,家属们相信,政府最终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没有说什么,只好挂上电话。祈祷“两会”赶紧结束。我也许还能做一些事情。但不详之兆接连发生:那位他同列车返乡的高中同学,电话再也打不通了——之前是一直没人接。留在北京的她的二姐,电话也打不通。

我陷入徒劳的等待。

3月28日,调查组通过官方通讯社发布了调查结论:他系在火车站“自行翻越护栏坠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调查组并未发现他与乘务人员发生矛盾或与旅客产生纠纷等情况。确凿证据认定,他系自身原因中途下车、自行翻越护栏坠楼死亡,而且,他身体内外伤“均为高处坠落所致”,“未发现有高坠以外的损伤”。

这份调查结论似乎是对此前媒体质疑的逐一回驳,而非是一份出自独立观察的结论。此外,结论连“自杀”字样都未用,用了个莫名其妙的“自行坠楼死亡”。我无语。

调查结论还有一句:他的家属见证了法医对尸体进行复检的工作,且对调查认定结果没有异议,他的尸体已于日前火化。

尸体已经火化。在中国,这是一切结束的标志。

九 我电脑里有家属去看他遗体时拍下的全套照片,32张。夜里写稿时,我常不敢点开照片。害怕。

我曾经和他的一位同学在网上聊了很久。这是无法面对面采访之后,我不得已的选择。我们一直在聊他。这位女生不算是和他很熟的朋友,但仍然竭力帮我。还从校内网上找到了他生前的照片:一个帅气的男生在玩滑轮的身影。

后来,我向她道谢。她说,不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他。

官方通讯社发布结论的翌日,下午,我拨通了他大姐的电话,告诉她我在网上看到的说法。电话响了很久才接。原来,她正在地里干农活。和我交谈起来,已似在谈论一件遥远的往事。

她不知道调查组的结论,因为他们已在种种重压之下接受了官方的安排。我问了尸体火化的时间,她说应该是初六(查了下,是3月10号)。问赔偿的情况,她说是分两次给,已经给了第一次的赔偿,但不肯说具体金额。我只好打住。继续寒暄了几句,挂上电话。

我想象着,挂完电话,站在关外的旷野之上,这位中年女子还得继续侍弄土地。她们全家所供的那位年轻小伙,读到大四,终归未能完成学业,横遭此劫。像千百年来我的父兄、同胞一样,在抗争之后,家人也只能选择屈从,我无法苛责他们。

那天,和他大姐通电话时,话筒里传来“呼呼”的风声。那是北方旷野的风,曾经吹过多少人的脸庞,吹过河流和山谷,吹到城市和乡村,想必也吹拂过他——22岁的、草原来的孩子

第15篇:死亡列车

《死亡列车》剧本大纲

人物

梵眉涛——40岁左右,火车乘警长,破案无数

张丽

——25岁左右,火车乘警,

年轻有为

齐警官——25岁左右,火车乘警,刚刚上任不久

孙警官——35岁左右,火车乘警

赵端明——40岁左右,被害者,原青关市委副书记

李敏

——35岁左右,被害者妻子,真凶

常左安——28岁左右,青关市,

江滨县,奉岭乡乡长

方辛左——28岁左右,青关市,江滨县常委

关凡

——30岁左右,人口贩子

光头佬——30岁左右,人口贩子

剧情:

故事由电话铃声拉开帷幕。黑幕中一位大约30几岁的女人的声音:“赵书记已经买了14日t47次青关市至陶明市的火车票,明天下午1:30分开车,他的卧铺为71上铺。这一次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你好自为之吧!”电话猛然挂断。同样的通话内容又转告了另外一个人。

4月14日下午4:30分。一列火车呼啸而过,驶入隧道。车厢内一片黑暗,片刻卫生间里传来叫喊声:“你是谁呀,你怎么进来的,你想干什么啊,出去,你出去,啊,救命啊……”车厢内的旅客一阵混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火车驶出隧道,这时齐警官从混乱的人群中挤到卫生间门口。向里望去,不由得“啊”了一声。他看到卫生间的门是开着的,满地都是血,赵端明倒在血泊里,喉咙处还向外淌着血,显然是有人用匕首将其喉咙割断而死。他的二目圆睁,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打斗过的痕迹,围观的乘客呼声阵阵。这时,梵警长、张丽、孙警官也都赶到现场。

死者是青关市委副书记,名叫赵端明。父母全无,只有一妻。

梵警长让张丽去联系死者家属,可是,死者家里电话无人接听。

在进行搜查第7节车厢时张丽发现一个名叫李沧海的身份证有伪造的嫌疑,遂将其带入审讯室进行审问和身份证验证。在问话过程中李沧海显得十分沉稳,一口咬定警察抓错人了,可是当验证结果出来的时候,他却不作声了。经调查该人是青关市滨柳县人,名叫关凡。同时在他的皮包中查处出4张伪造身份证,均为女子。正在追问这些证件的过程中,关凡的手机铃声响了,关凡看到来电显示的号码不由得愣了一下,经验十足的梵警长立即命令关凡接电话,原来电话的另一头是他的同伙光头佬,问什么时间能到达,是否要上车来接,梵警长觉得这个电话里有蹊跷,令关凡将光头佬约上车。

孙警官将4名看上去17岁左右的女子带进来,原因是她们都没有带身份证,说身份证是由关凡保管的。当伪造的身份证摆在四人面前的时候,面对着警官她们将事实真相坦露出来,原来关凡是个人口贩子,他有个专门抢劫女子的同伙,对抢劫来的女子说如果要是敢吭声就杀了她全家。然后将抢来的女子卖给光头佬。齐警官当即明白这背后一定有秘密。

在光明市刚一上车的光头佬和他的几个同伙立即被埋伏已久的警察逮捕,带入审讯室。脾气暴躁的光头佬承认了贩卖人口的事实。在警官问讯如何处置这些女子的时候,光头佬慌乱中说出了方辛左的名字。梵警长顺藤摸瓜查找方辛左的资料。张丽拨通光头佬所提供的方辛左的电话,可是无人接听。正在所有警官手足无措时孙警官忽然大叫起来:我想起来了,在第7车厢检查时有个名叫方辛左的。

火车停在君县站,售票员在检查下车旅客身份证时正遇方辛左。售票员将方辛左带入审讯室,在他的身上搜查出一把水果刀。他否认买卖人口和杀人,但当光头佬站在他面前对峙时他招认了贩卖,他招认将这些女子买来运到自己所经营的地下非法生意。可他自称与杀人无关,资料显示方辛左也是江滨县人,而且是本县的常委,在这次竞选县长他也是其中之一,得票数额屈指可数。

审讯中,孙警官又将常左安带进来,原因是在他的身上也搜查出一把与死者伤口相吻合的匕首。但是常左安否认杀人:“我没杀他,但他该死,他拿了我的钱却不办事,就是该死。”经查明,此人也是青关市江滨县人,而且是云之乡的乡长,也参加了这次县长竞选活动,选票的数额还可以,只是没有“后台”。齐警官断定杀人真凶就是他。可梵警长却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特大阴谋。初步断定赵端明是受贿而逃,同时又提出疑问:

真凶是如何知道赵端明的行踪的?

方辛左和常左安有什么联系吗?

操纵全局的又是谁呢?

梵警长问及是如何得到赵端明坐火车去陶明市的消息时,方辛左、常左安二人的答案均是女人的匿名电话。二人描述对方的年龄大约为30岁左右,来电显示的号码是公用电话。梵警长顿时意识到了什么,再次命令张丽查找死者妻子的资料和给她打电话。结果是宅电无人接,手机关机。梵警长沉稳的点了点头:“我断定她就在这趟车上。而且她就是杀人真凶。仔细搜查每一位旅客,不要放过一点线索。”他的口气异常生硬。

再次搜查开始。梵警长跟在警员身后察言观色每位旅客。当齐警官搜查到一位手持李丽华身份证的时候,梵警长眼神突然注意到在这位女士的右肩膀,她的肩膀上有一根与众不同的头发。梵警长随即命令将其带入特别审讯室里进行审讯。在特别审讯室里梵警长凭借多年审讯经验终于将杀人真凶捉拿归案了。

审讯过程

梵警长:“李女士,您请坐。”

李敏

:“谢谢。”

梵警长:“请问你是青关市人吗?”

李敏

:“恩,是的。”

梵警长:“那李女士是从事哪方面工作的呢?”

李敏

:“我在青关市新华书店做销售的。”

梵警长:“哦,是吗,那李女士一定博学多才了,真是巧了,我有个朋友刚刚出了本书叫《心鬼》,好象在你们那里热卖呢。现在的那本书的销量怎么样?”

李敏略微做一下思考。

李敏

:“恩,最近的销量还不错,写的精彩,自然受欢迎。”

梵警长:“哦,是吗,那我就放心了。哎哟,你看,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请问你这次出差去陶明做什么呢?”

李敏:“我是去探亲,我的父母都在那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了,所以去看看。”

梵警长:“哦,那你丈夫没有陪你吗?他很忙吗?”

李敏

:“我们已经离婚几年了。”

梵警长有意识的去看了看她戴戒指的手指,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因为她发现她的戒指仍然戴在无名指上。

这时,张丽手持着李丽华名字的身份证走进来,走到梵警长耳边悄悄的说了什么,并将身份证交给梵警长。

李敏看着张丽走出去,用舌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梵警长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根递给李敏。

梵警长:“抽烟吗?”

李敏

:“谢谢,我从不吸烟的,我很讨厌吸烟的人,当然不包括您在内。”

在她挥手拒绝的一瞬间,梵警长注意到她的右手臂有一道很明显的抓痕。

梵警长:“李敏,我这个人是很直率的。我希望你不要再隐瞒什么了?还是承认了吧。”

李敏此时稍稍皱了一下眉。

李敏

:“请问您是在和我说话吗?如果是的话,希望您能够在说话之前想好用词,否则,否则我会告您诽谤的。您说的李敏我不熟悉。”

梵警长:“你不承认是吧,那就让我来揭开这个谜底。”

李敏

:“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请您说清楚好吗?你说的是什么迷啊?”

梵警长:“你现在可以保持沉默,来仔细听我做出的答案。”

李敏此时的眼神里透着一种不安。

梵警长:“你的真名叫李敏,是死者赵端明的妻子,你现在的身份证是伪造的。如果我没分析错的话,整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你和你丈夫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可是就在一年前,你丈夫从市委委员提升为市委副书记,自从他上任后,许多人都想方设法来贿赂他,终于有一天他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收了笔笔赃银。也就从此时你们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淡,以前在你心中的那个忠厚老实的顾家男人转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决定对其进行抱负,但是凭借你一个女人的力量是斗不过他的,所以你采用药物来对他进行伤害。”

李敏此时的眼神显得更加不安。

李敏:“请你不要血口喷人好不好,你这样说有什么证据吗??”

梵警长:“别急啊,还是听我慢慢讲下去吧:3月17日和18日,你丈夫背着你收了两笔巨额赃银,也就是常左安和方辛左二人为争县长的职位所向你丈夫贿赂的,但是被你偷看到了,你预感你的丈夫有一天会弃你而逃,所以你就暗中留意他的行踪。当你发现他买了去陶明市的火车票时,此时你对他已经完全失望了。所以你起了杀心。

李敏:“你胡说,你说的这个人我根本就不认识”。

梵警长:“我没有胡说,刚刚青关市警方已经和我们取得联系,他们已经将一位自称李敏的人拘留最后核查此人名叫李丽华,她交代说她是你多年的朋友,为了掩人耳目,你二人故将身份调换,来制造你不在杀人现场的假象。”

李敏此时的眼神死盯着梵警长。

梵警长:在我们刚刚检查的时候,我注意到你的右肩膀上有一根明显与你不同的头发,我们已经化验过了,是和死者的头发一模一样。还有你刚刚出示身份证的左手是用创可贴贴住的,并且还渗透着一丝血迹,这说明你在杀害死者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小拇指划伤。既然有血迹殷出来,那么划伤的时间一定不长。我走过你身旁闻到一股很浓的香烟味,我还提醒你少抽点,你当时点了点头,可我刚刚递给你烟抽你却说你不会抽,那么既然你不会抽烟,为什么还有那么浓重而且和死者身上相同的烟味呢。再有你在挥手拒绝我给你烟时,我看到你的右臂上有一道被抓过的伤痕,在我们验尸的时候发现死者的手指甲缝里有少量人胳膊上的表皮。难道这只是巧合吗?”

李敏急噪的神态。

李敏:“你别在那胡说,我不抽烟的,烟味……烟味我不知道是如何弄的,我不知道,我的手和胳膊的伤都是我自己抓伤的。”

梵警长留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梵警长:“狡辩,你不是在书店工作,因为我刚刚问你《心鬼》这本书销售如何,你说很畅销,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本书。你其实是在医院工作,所以你对如何用药了如指掌。”

李敏:“我真的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你别再编下去了好不好?”

梵警长:“你现在当然听不清了,因为是你亲手杀死了你最爱的人。”

李敏摇着头。

李敏:“我没有杀他,我没有……”

梵警长:“就是你杀的他,你杀了一个有心脏病的人。”

李敏双手抓着头。

李敏:“不,不是我,我没有……”

梵警长:“他患有心脏病,你为何还要给他吃霜梅丸?”

李敏几乎处于疯狂状态。

李敏:“我没有给他吃双梅丸。”

梵警长:“那你给他吃的是什么?”

李敏:“我给他吃的是消力……”

李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马上住嘴。

梵警长自信的笑了笑。

梵警长:“是消力剂吧。接下来就由我来帮你解释清楚吧。说实话我很佩服你的聪明,真的。这么一个杀人案,你一个女人竟然将一切都布置的如此周密。从一开始,当你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感情发生变化时,你害怕有一天他会对你下手,所以你就将一种慢性消力剂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给他吃了下去。这种药没有其他的作用,只是能将人体的肌肉软化,使其无力。另外,死者患有心脏病,他每天的服药时间是下午3:30,那么当你得知他要走时,你首先将他逃走的消息通知给常左安和方辛左,你有两种目的,第一种是你将死者杀害,然后嫁祸于常和方;第二种就是假设你没能杀害死者,那么他们二人也会帮你解决掉。说到你的内心了吧。其实在你丈夫临上车之前你已经将一包泻药悄悄的倒进他服药的水里。这是一包你已计划好它会在一小时时间发作的泻药。当他在3:30吃救心丸的时候不知不觉将泻药喝了下去。还有一个就是你对这里的地理特别了解,你经常出差到陶明。在过青关市3个小时的时候,火车会经过一个长达5分钟的隧道。那么你已经算好时间在他吃下泻药发作的时候,正是火车经过隧道车厢内一片黑暗的时候,也就是你下手的最好时机。我说的对吗?”

李敏此时已经整个人伏在了桌子上,抽噎着。

冰冷的手铐扣紧了那残忍的双手。

高彭

2005年6月14日

第16篇:燕子列车

《燕子列车》反思

本文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感受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博大爱心,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增强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在课堂设计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寒冷的气候、恶劣的环境与人们积极营救燕子的关系,感受这种对比写法的作用。上完本堂课,我感觉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我着重借助对“气温骤降”、“长途跋涉”“纷纷”、“冒着”、“顶着”“踏着”等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故事,把孩子们带进文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正是《新课标》要求。本堂课中,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我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我的设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瑞士,真切体验到瑞士人对燕子强烈的情感。

三、拓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欧洲瑞士的真实故事,但是在中国,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瑞士来说薄弱了些。为了使学生能理解瑞士人救助燕子的壮举,感受人与动物的美好意,我充分利用两分钟预备铃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一份《瑞士人爱鸟》的补充资料。由此导入课文,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本堂课的最后,我通过介绍瑞士的森林覆盖率,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瑞士人的了不起。

上完本堂课,我感觉比较遗憾的地方是,虽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但总觉得在朗读指导上还缺乏坡度。

令我困惑的地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从不同角度发掘文本的独特价值,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本篇课文可以训练的语言点比较多,我刚执教过五年级,对于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取舍训练点令我比较纠结。

第17篇: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有关知识,认识电磁铁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高科技的文章,提高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来了解科技词汇。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检索信息的能力。 活动方式

以小组活动为主,结合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磁铁、钉子、铁片、线绳、剪刀、胶水。

教材辅助材料:磁悬浮列车模型制作图样。 活动重点

制作磁悬浮列车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列车吗?谁能说一说你见过的列车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见过的列车。

教师:你们见过一种在空中悬浮的列车吗?本节课就来研究制作“磁悬浮列车”(板书课题。)

(二)基本活动:玩磁铁游戏,做悬浮列车

1、玩磁铁游戏

(1)学生自由玩磁铁。

(2)同学们,你们玩过吸铁石吗?吸铁石能吸铁,这谁都知道。但是,要想让吸铁石把一块铁悬吊在半空中,却十分吃力。

(3)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4)汇报自己的发现,并展示给大家。

(5)其他组或同学汇报其他的发现。

(6)同学在玩中发现了这么多的现象,并想出悬吊铁钉、铁片的办法

2、组织活动,引导求知

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样自己动手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模型,看哪位同学制作的最精致,最美观!

(1)学生制作

由学生自己制作,可以参照本篇活动资料提供的制作方法,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还可以同桌合作,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制作快的同学自己实验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制作慢的同学可以小组讨论,合作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制作均完成之后,教师示意同学们停止活动。

(2)评选出最佳作品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都制作出了磁悬浮列车的模型。下面每小组选出一名做的最精致的同学拿着模型到讲台上给大家看一看。

小组内互相比较,评出的最好的同学拿着作品到讲台上展览。

教师:讲台上这些同学地作品都比较好,老师也发现下面还有许多的同学作得也很精致,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

(三)延伸活动:从“魔术”走向现实

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了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大家制作得很细心,做得很精致。除了我们制作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你们还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关于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呢?

学生:想

教师:下面同学们自由阅读本篇活动资料第二页上的短文《从“魔术”走向现实》

(1)学生自由阅读短文

(2)把不懂的科技词汇划下来,慢慢的理解,也可以小组讨论,看能看懂多少就是多少。

(四)举一反三;从因特网上下在有关磁悬浮列车的信息

1、教师:刚才我们亲自制作了磁悬浮列车,通过阅读短文《从“魔术”走向现实》对其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磁悬浮列车非常感兴趣。非常关心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

2、指导学生阅读第四页的资料。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18篇:失速列车

失速列車

首先,成為一部合格的僵屍片。特效和妝化自不必說,這一點上在與以往的僵屍片上,稍作了區隔,比如臉上的紫色血管顯露,翻白眼的狀態,以及人從假死到復活的肢體扭曲過程。每一個僵屍的細節,都被刻畫的細微具體。在僵屍的攻擊力上,基本是《僵屍世界大戰》的接力版,攻擊速度生猛,分分鐘扒火車扒飛機,但是依然被設定為沒有腦子不會開門的行屍走肉。

當觀眾看多了僵屍片,僵屍本身已不再可怕,僵屍的出沒和不可預測性才是重點。這一點《釜山行》還是特意設置了很多“背後有人”以及突然的“驚嚇橋段”。最後觀眾們已經被嚇傻了,一條手臂都可以讓全場驚呼,只能說導演太調皮了。而血腥部分來自於更多的暴力打鬥場面,經典的韓式暴力場面。與其說這部影片血腥,倒不如說是看著僵屍們留著血水,翻著白眼,有點噁心,但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真真比美國版的僵屍要美型多了。

其次,電影披著僵屍大戰的外衣,故事主講人性的陰暗面。影片前20分鐘,用來交代男主角和女兒之間疏離的關係,實則是在影射當下社會中,那些在企業裏做個高管,沒日沒夜的被客戶和老闆摧殘,最終導致自己的婚姻破裂,更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男人們,他們成為了所謂的“成功人士”,但在家庭關係方面卻是一籌莫展。這樣的一對父女關係,已經比以往的好萊塢父女逃亡大戰要進了一步,而導演和編劇,又在男主角的性格上,多加了一筆,將他設定為一個更看重自我利益的人。這樣的人面對生活中的麻煩事,基本是放棄和逃避的狀態,比如妻子的離開,他選擇不去理會,女兒的生日,他去問同事該送什麼。一開始你簡直不能相信,電影的男主角,竟然會是那個把孕婦關在門外的人。直到他帶著女兒,獨自從火車站臺的主通道離開,默默走向另一條出口時,他的女兒才說出了觀眾的心聲。

在關鍵時刻,到底是自己逃生,還是救助更多的人。這個問題也是電影想要讓觀眾思考的主題。無論是什麼樣的災難,火災、地震甚至是僵屍,保全自己還是救助他人,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每一個人的行動。當僵屍開始吞沒城市、攻陷火車站,隨著事態的嚴重,人們也開始了明顯的兩極分化。一群人只求自保,一小撮人為了救助大家,救助更多的人,深陷險境。

最後,將社會中自私的成年人一黑到底,留得希望在人間。影片裏演員:孔侑飾演的大長腿高富帥男主角,作為有著私心的成年人的代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不是每個社會人,都會在危急時刻,救助你一把。在心寒之餘,影片還給我了一個反面對比,由馬東錫飾演的大叔,胖胖的一臉胡渣,一看就是個妻管嚴。他是社會上最普通不過的工薪階層,但是他對妻子言聽計從,對小孩子也算友善,最重要是,他無條件的伸手幫助別人。

這一對人物對比一出,主題就很明顯了。個人感覺,其實我們更傾向於男主角多些,比如你有小道消息,你會第一時間,無私的告訴所有人嗎?而馬東錫飾演的大叔,更像是一個神話般的救星,他是那個當你作繭自縛之後,還會從背後拉你一把的厚道大叔。於是,內心的小自私,變得可以原諒,因為你隨時有機會改變自己 ,加入拯救大家的行列。

在這之後,影片轉入了對集體無能的抨擊。大眾的不安和恐懼心理,開始受到個別人的控制,變得集體暴力和自私,擁有極強的排他反應。《釜山行》中,由於時間有限,表現的比較短促,但是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集體的道德喪失、放棄思考、殘忍暴力,令人憤怒又心寒。 最終,“暴力私欲”一定要和“正義守護”進行一場對決,這場意料之中的比拼,也成為了最揪心的片段。而孕婦和孩子走向遠方,也象徵了希望留存的寓意。相比《迷霧》最後的結局,要柔軟太多倍了,《迷霧》其中希望的放棄,令人絕望。而《釜山行》結尾借機又諷刺一下部隊和當局的殘忍,早先預埋的細節,成為了最完美的結局:小女孩兒在黑暗的隧道裏,哭泣著清唱的歌謠,救贖了所有人,也喚醒了持槍的軍人。

影片商業元素+主題立意的用心,讓該片在觀眾票房和媒體口碑上,成為了雙豐收的大贏家。即便某些煽情橋段略為過火,但是作為韓國出品,賺人眼淚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小玄兒在電影院裏,除了情侶,還看到了老外爸爸帶著兒子來看,結局的時候,發現中年國外大叔也在抹眼淚,著實感動。相比好萊塢式的緊湊劇情、解救世界的僵屍大戰,韓國的這部《釜山行》重在社會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救贖,少了點腎上腺素,卻多了些戳人的淚點。

第19篇: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观后感想

纪录片的意义何在,我想得很简单,就是通过展现世界的方式去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

《归途列车》全片八十七分钟,这八十七分钟由五千两百多秒组成,而这五千两百多秒,每一秒都呈现了一个我所不了解的世界。通过这八十七分钟的观看,一列属于农民工的列车向我驶来,突破隔阂的迷雾,逐渐清晰。

片中的主要人物是张家的四个成员,父亲张昌华,母亲陈素琴,女儿张丽琴,小儿子张洋。事实上,《归途列车》所表现的矛盾主要是通过父母亲和女儿三个人来表达,懵懵懂懂的小儿子不太懂得家中的情况,游离局外。

影片在开头就为之后激化的矛盾埋下伏笔,母亲陈素琴在和女儿张丽琴打着电话,询问着女儿的成绩,结果女儿挂断了电话,母亲对着电话呼唤得不到回应,脸上的失落一览无余。

之后,买票,回家,务工,一个个情节逐渐展开,矛盾日渐清晰,女儿对自由的向往和父母亲对其的管教愈加冲突,随之而来的父女反目更是成为了全片的高潮。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和留守家中的女儿,这样的双方如何在日后的生活里面对对方,又如何面对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张昌华送别陈素琴后伫立站台的身影,向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家庭,向我们的社会,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关于《归途列车》的叙述手法,我无法置与评论,因为无论是在电视台打拼多年,负责编导的导演范立欣,还是负责后期的,法国著名新浪潮导演侯麦的御用剪辑师薛美莲,亦或者其他的剧组人员,他们的专业凭我肤浅的阅历还无法指出不足。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已经讲得完美了,因此我只能对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问题思考一二。

片中的父亲张昌华是传统的封建家长角色,在家中是顶梁柱和经济来源,也认为自己是家中的权威,需要被尊重,令行禁止,母亲陈素琴则是与之对应的,逆来顺受,全心为丈夫和家庭服务牺牲的传统中国女性角色。如果儿女也如传统的农村家庭子女一般,听任父母安排,便可以相安无事,可女儿张丽琴却有自己的想法,向往着自由,想过上没有限制的生活。她说学校是狭小的笼子,在里面生活充满限制,她说,“自由就是快乐。”,她说,这就是真实的她,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如何能够如父母所想的那样,安分平凡地生活?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尚且不是上面所提的家长与女儿的价值观差异,而是两者之间,脆弱浅薄的情感联系。在之前的中国社会,没有那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家长在家务农或者就近择业,留在家中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很多,对子女的照顾管教,与子女的情感联系都比较稳固,子女心目中,家长的地位会比较高。相比以前,现在的农民工家庭,家长的地位十分尴尬,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维系家庭,但相对的,却需要牺牲和子女相处的时间,即便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但在子女心中,地位却是不如相伴身边的爷爷奶奶等人,正如片中女儿张丽琴说的那样,“他们都不照顾我。”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失去传统农村家庭式的在儿女面前一言九鼎的地位,却仍旧不得不以这个角色去行使权力,招来子女的叛逆也可想而知。 很难说清楚在这个事件中,家长与子女,谁是是非,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无奈,但我们无法逃避的是,这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家庭现在正在面对的,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改变?导演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观众,抛给了社会。

第20篇:归途列车

《纪录片》期末论文

《纪录片》期末论文

《归途列车》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非常感动。觉得中国的农民始终有着无法摆脱的命运,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发奋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殊不知,他们是无数中国农民家庭生活的缩影。这让我由衷想到: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状?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丽琴走上了社会的大染缸?这还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和家长的悉心引导不够。大家想一个女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的大染缸里,加上内心里头物质的欲望,真的守得住最初的纯真吗?不得不让我感到担忧,为中国现在大批的留守儿童感到担忧!

我的观后感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命运、春节。

一、命运

影片中的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俩跟随打工潮,离乡背井去往广州打工。对于他们而言,唯一的希望与安慰就是能够用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抚育他们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孩子们能读书有朝一日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然而,他们的希望与女儿的叛逆形成对立,女儿毅然选择外出打工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看来,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出社会打工赚钱也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对于农民工,城市里的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对于农民工,城市中的人们都带着有色眼镜,即使心里同情这个群体,但是从公交车、地铁上便可看出,没有人愿意站在衣着不够赶紧的农民工身旁,这些让农民工们觉得屈辱,这更加加深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心理。不知道是他们的求变心理让他们迫切投入到城市化的进程中,还是城市带给他们的屈辱感使他们希望改变。我只是希望人们不要忽略他们的存在,更不要冷漠这个群体,多一个微笑,多一点感谢,让农民工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不要再被这个冰冷的城市逼上绝路,让他们重拾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明白改变农民的命运不一定就是唯一的生路与人生的意义。纵使丽琴实现了像城里光鲜亮丽的女孩子一样拥有有支配青春的权力,拥有时髦的卷发和浪漫的梦想,她的内心始终不会觉得踏实,她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赞许,没有得到肯定的幸福不会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才导致女孩在自己盲从的思想轨道里越陷越深,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深深地刺痛了父母的心,也同时宣告了父母梦想的破灭。

对女儿的失望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的身上,小儿子取得的优秀成绩让他们深感欣慰,同时让他们觉悟到:要在家里照顾孩子,给他们亲人的温暖,不

《纪录片》期末论文 让她重蹈姐姐的覆辙。其实,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向他们的爷爷、奶奶述说,在他们的心里,爷爷、奶奶才是他们最亲的亲人。这说明他们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影片中的丽琴就是这样,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变得寡言少语,对父母心生怨恨,觉得只要每个月寄生活费回来,就是对儿女的关心,其实不然,物质的满足抵不上心灵的满足,在丽琴处于青春叛逆期时,没有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奶奶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使得她变得更加暴躁和孤僻,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向,大施拳脚,这也是必然的。如果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女儿丽琴走上正常的轨道。即便她走上了社会,也能够给她支持和关爱,让她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不是孤单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进入夜店,沦为物质的奴隶。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二、春节

每到冬逝春临时节,全国铁路便陷入集体的大混乱,数以千万在异乡的农民工便如候鸟一般,踏上返家的旅程。在疯狂的经济大潮冲击下,这是他们大多数人奔波劳碌生活中,每年唯一一次的放纵和狂欢,唯一一次全身心的放松与休息;也是他们固守着的,不被言说的情感底线——赶上末班的列车,过年回家。这也是现代中国特有的风景——一个在传统和发展中挣扎着前进的中国。从一家人2008年春运期间因雪灾而陷于瘫痪的广州火车站,六十万人被迫滞留,几日几夜仍看不到回家的希望。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都是像张昌华、陈素琴这样毫无选择的打工者,他们买不起机票,火车是唯一可依靠的交通工具。与父母刚到火车站时,面对汹涌人潮,张丽琴并不明白坐上一趟回家的列车意味着

《纪录片》期末论文 一种什么样的奋战,她甚至笑了,眼前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得不真实,那些人一个个气急败坏的样子实在好笑,母亲陈素琴的喋喋不休更是小题大做。是呀,对于一个并不想回家且初次经历春运的十七八岁的少女来说,眼前的一切难道不是一幕最荒谬的人间喜剧吗?这景象怎么不比喜剧还要搞笑?直到笑变成哭,哭变作漠然。我不知道导演范立欣置身人潮拍摄这些镜头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但我想无论如何,仅仅用“难过”之类的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画面是不准确的,那里面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滋味,比如困惑、无奈,比如耻辱、愤怒。几经奔波,他们终于回到了老家。可回到家里,就要面临两代人的矛盾。从张昌华、陈素琴看着小儿子优秀的学习成绩感到开心时,父亲就把矛头指向了丽琴,进而发生争执,两人恶语相向,大施拳脚,完全没了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就像是两个打架的陌生人,顿时觉得亲情的冷漠和留守儿女家庭的悲哀,两代人的矛盾非常尖锐,他们的共同出发点都是改变,但改变的方向不同罢了。这不得不深刻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当今中国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 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

《纪录片》期末论文 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农村社区,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优势,每一个农村小组都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让村委会和学校建立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纪录片》期末论文

封闭列车读后感
《封闭列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