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1 08:35:3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按照局党委《关于在全局开展庆“七一”党建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以及局工会、团委在全局广大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精神,开发区分局党支部积极开展“学党史 知党情 强党性”活动,本人在活动中认真阅读了《毛泽东传》,对一代伟人的光辉足迹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足本职,多做贡献!

推荐第2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从一教书匠到革命家,从农民领袖到军事天才,从“占山为王”到席卷神州、执掌国柄直至步上“神坛”、又“堕入凡尘”„„毛泽东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负荷,对他的评价,自然也伴随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顶礼膜拜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主张遗忘者有之、极力毁损者有之„„

实际上,要消除争论,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办法。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作为同时代人,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又会怎样?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来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不会有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更不会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果敢论断;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城楼上的醒世宣言,不会有北抗南援、标志着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国敢于说“不”的壮举,更不会有“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的雄浑气魄。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中国人永远应当珍惜毛泽东,他是全民族的,因为他的精神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他代表了汉民族灵魂中最刚强的一面,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而一个民族没有刚强的气魄,就不可能迅速发展与壮大。

他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战略家。他从不被浮云遮住望眼,他从不贪图小利,他从未有过“数小钱”的习惯。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终其一生,在任何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从来都能抓住对手,牵住敌手的鼻子。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他被对手,被他的敌人牵住鼻子走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家

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从未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更不会象有的人那样在困难和危机中被吓晕。毛主席是男子汉,这不仅为他的同志们所公认,也为形形色色、国内国外的敌人所公认。

中国的历史成就了毛泽东,中国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不管后来者怎样评价毛泽东,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初期发展(1921年-1927年)有重要的贡献;遵义会议以后他是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发展直至最后在大陆获得胜利(1927年-1949年)这段时期的共产党最重要的领导人。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推翻国民政府,取得了在中国大陆的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中国建设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毛泽东发动一系列政治运动,击败党内外的政治对手和反对者,以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被写入1954年后历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指导思想。 对毛泽东的评价明显两极化,毛泽东是世界上最受争议的已故国家领导人之

一。支持者认为他领导抗日战争的敌后游击战,最终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一起取得抗日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推翻了在中国大陆进行腐败统治的国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

土地制度,并缔造了一个相对廉洁的政府;在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斗争中坚持民族主义的立场,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国大陆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反对者认为他是旧式封建帝王的翻版,有比较浓厚的封建意识,他主政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了很多弯路,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大陆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而其主导的某些政治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导致社会倒退。

1976年6月13日,毛泽东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论定了吧?”“我一生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取得了全国政权。他说:“对这件事,持异议的甚少。只有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要我及早地把那个海岛(这是指台湾--引者)收回罢了。”“另一件事,你们也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毛泽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者。他的历史功勋卓著、思想影响深远。但是,毛泽东在晚年又犯了严重的错误,最严重的是发动了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造成了十年之久的社会*,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已经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有鉴于此,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共中央于1981年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20年实践的检验,证明《决议》对毛泽东作出的评价是科学的、正确的。但是《决议》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党内对毛泽东的认识就已经基本统一了,更不能说社会上、海内外人士都赞同《决议》的观点。本文认为:党内、国内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之所以存在着争论,有其复杂的原因,但评价时方法论的不同起了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评价:“三分过,七分功”,“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他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发生了多少血泪故事,产生过多少风云人物。然而当全世界蓦然回首,回眸历史,真正的传奇,仍非毛泽东莫属。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不朽传奇伟人,是巨人中的巨人,古今中外无人能比、无人能及的旷世奇才!

推荐第3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090404223 傅马赛

一直以来就对人物传记有所倾心,曾经在迷茫智幼的时候,喜欢在名人传记中畅游汲取他们生活的经验,对人生的感悟,体验他们成功的快乐,惋惜他们的失败。高中阶段就对毛泽东传有所涉及。上了大学,课堂上老师再次推荐了这本书,像是一种提点,自觉得来到图书馆继续没有看完的部分。

《毛泽东传》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建国后的文稿,讲话和谈话记录;中共中央文件和有关的会议记录。还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等报刊资料;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和对他们访问的记录。

《毛泽东传》从1995年11,历时8年。这部书共43章,130万字。它的内容,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前后27年。这部书以大量可靠的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据,着重反映毛泽东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对于毛泽东的错误,包括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发动“大跃进”,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没有回避,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反映,并对所犯错误的历史背景、错误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而具体的分析。

书中使用了大量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文稿、讲话和谈话记录,

中央会议记录等。还使用了报刊资料、有关书籍以及同毛泽东有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和对他们的访问记录。

书中引用了不少对话和会议上与会者之间的互相插话。这些材料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和其他当事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一些不同意见的争论,以及现场的气氛,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力求使一个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例如,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亲自做工商业者的工作,同工商界代表人物多次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就像知心朋友一样亲切而坦诚地交换意见。参加座谈的人也无拘无束,把心里的话讲出来。书中引用一些这样的材料,其中时任政务院副秘书长的齐燕铭做的一份记录,具有代表性。又例如,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与陈伯达关于要不要保留商品和货币问题的思想交锋。再如,毛泽东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几次谈话的详细记录等等。

书中着重通过大量第一手材料来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反映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决策的过程。书中只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论。夹叙夹议,以叙为主,主要还是力求把事实说清楚,从事实中自己来作出判断。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的27年间,有伟大的功绩,也犯了严重的错误。当他进行正确领导的时候,也包含有错误的东西。在他犯错误的过程牛,也有一些正确的东西。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交织在一起,情况非常复杂。

比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历史性胜利,使中国建立起社会

主义的根本制度。书中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对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要求过快过急,错误地批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等,也都明白地指了出来。

又如,发动“大跃进”,谁都知道这是毛泽东犯的一个大错误。他的本意是想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使中国早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但由于要求过急,头脑过热,脱离实际,加上没有经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造成令人痛心的严重损失。在发现错误后,他比较快地着手纠正,而纠正错误的过程又非常曲折,甚至出现反复。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同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估计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并且“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核心,是不符合中国社会生活实际的,导致严重的后果。当这一错误指导思想形成后,毛泽东把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方面,但并不意味着他对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问题,对经济工作和人民生活问题就不重视了。事实不是这样的,他仍然很关注生产问题和经济问题。他主持召开的会议,经常讨论经济问题,工业、农业、商业等等。他在指导“四清”运动期间,提出“我们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发展生产”。“要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不打好这一仗,生产力就无法提高。”“衡量政策的标准是:人民高兴、增加生产。”他并且把是否增加生产作为衡量四清运动好坏的标准之一。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至发动“文化大革命”,想用“放手发动群众”、“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的办法,来防

止出现他心目中的所谓修正主义。而他仍把阶级斗争看作发展生产的动力,以为阶级斗争抓好了,就能充分调动起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能推动生产大大发展,也就是他所说的“抓革命,促生产”。结果,事与愿违,“天下大乱”并没有达到“天下大治”,而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确是深刻的教训。但总的说来,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终生追求的目标。他说:“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强国。”

《毛泽东传(1949—1976)》不只是写历史,而且以相当大的力量用来写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可以给人以很多的启示。书中对建国后的许多重大决策,根据比较完备的档案材料和当事人的回忆,作了详细的描述,努力把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头有尾地写清楚。例如,关于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充分反映了当时毛泽东作出这个正确选择是何等的不容易,又始终坚持了民主的决策机制。

又如,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形成的过程。读者可以看到,毛泽东是根据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从而改变了原来设想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步骤;他在作出这个决策时,又是何等谨慎并听取和集中了党内的一些意见。关于《论十大关系》的形成过程,书中第一次比较详尽地作了记述。过去人们都知道《论十大关系》是听了34个中央部门的汇报后形成的。

又如,关于1958年炮击金门的决策过程,书中使用翔实而丰富的材料,写出了炮击金门策略上的变化,以及毛泽东为什么会作出这种策略上的变化,即从原先解放金门马祖的策略,转变为台、澎、金、马一起解决的策略,以打掉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原则。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学海中遨游,他研读马列著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从读书中不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毛泽东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任何私利。他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世子孙。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

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

当然,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对中国来说是很大的不幸,对毛泽东本人来说是一个悲剧。但毛泽东毕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的过失。坏事变好事。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为严重教训加以记取和总结,使之变为一种财富,由此而提出新的方针、新的政策,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推荐第4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一条路走到黑

——《毛泽东传》读后感

数学学院2011级创新班110203011王琪序号:116

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在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聚会上去采访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问他们觉得一生之中最大收获的是在哪里。是在哪个教室,还是哪个实验室,或者是在哪个老师的课堂上。

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在幼儿园的时候,那个时候学到的东西让他这一生都铭记在心。而这些东西,仅仅是老师说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一件事情就要力争做到最好等简单的话语。

这个说法当时就得到了另外一些与会者的赞同。

如此让人错愕的答案使我牢牢地把这个故事存在了记忆的某个角落。而在读罢《毛泽东传》之后,这个故事又再次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正如那句“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幼儿园里一样”。毛泽东在青少年事情受到的影响,也几乎与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暗合。

当然,对一个人来说,青少年时期对他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想必那诺贝尔获奖者,也只是把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你整个人生这句话换成形象一点的方式说了而已。

1893年12月26日,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快要打响的前几个月,毛泽东出生在了湖南的韶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时代成就一批人。一个特殊的时代,毛泽东出生在了一个不算平常的地方。也许

从开始注定毛泽东长大之后绝非泛泛之辈。

韶山既不处于湖南的崇山峻岭中,也不位于平原上。在毛泽东身上,既有山地人的特性:粗陋朴实、反叛精神、绿林好汉的浪漫主义;也有平原人的禀赋:热爱读书、良好的组织能力、关心世事。有种说法是湖南人是中国的普鲁士人,他们好斗、好诅咒人,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大多都有宽宽的前额、深眼窝、红面颊。如果说湖南人的性格糅合了山里粗犷的与城镇里圆滑的本能的话,那么,毛泽东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湖湘子弟。而这种半山半水的性格跟随了毛泽东一辈子。在他的身上既有大胆创新的勇气,也有小心谨慎的个性。也不知是否在毛泽东幼年时躲在被窝里看当时的禁书《水浒传》的时候,有没有期待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如此这般豪气冲天,意气风发的英雄。

中国自1840年以来就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鲸吞蚕食,但这同时也给了西方的思想涌入中国的机会。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另外一次让我记得的思想大进步,也是出现在秦以前的百家争鸣的时候。虽然这一次有一些被动,但整体来说,它对打破中国封建旧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就出生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出生了。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和一个被西方列强践踏的千疮百孔的国家。深山中的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法,但涌入的思想也会时不时的进入这崇山峻岭之中。这也使得毛泽东身上在有着新的一部分的时候也有着旧的一部分,虽然和他自身偏执的性格有关系,但不得不承认,在

以后的执政生涯中,心中旧的那部分作怪之时,他也会当心大权旁落起来,即便我们无从考察这种担心是不是由于担心资本主义的反攻和恐怖势力的袭击。

但还好,毛泽东总的还算是一个新的部分占了大多数的人。如若袁世凯一样,身处相同的时代,不思进取,却一直让能使自己当皇帝的“旧心理”作怪,中国不知现在又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说了时代和地域,接下来要谈及的就是和毛泽东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他的双亲。

毛泽东和他的父亲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甚至于我看的毛泽东传就是以毛泽东和他父亲的一次争斗作为开始的。在毛泽东的眼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专断者,一个吝啬鬼,一个封建势力的残余。也不知道是不是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在作祟,总之毛泽东似乎天生就是在和这种专断和独裁在作对。

即便在毛泽东的回忆里,毛泽东也不忘把他的父亲说的一无是处。

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这句话确实没有错。毛泽东一直在反抗专断,但是他反抗专断的原因却不是因为觉得专断不正确,而是他自己无法接受这种让他内心产生反抗的专断。一如书中所提到。毛泽东离开韶山的时候,是为了证明给他父亲看,他可以过的更好。

他确实做到了,他成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的专断者。他在憎恨他的父亲的背后却有一种和他父亲说不清的相似。

另外一个人,就是毛泽东的母亲。

作为家里的长子,毛泽东享受了一切长子的待遇。一家人的关怀全落在他身上的感觉只有他享受过。恰恰与父亲相反,毛泽东和他的母亲的关系确实意外的好。毛泽东母亲身上的善良也感染了毛泽东,两母子一起去参拜佛像(虽然在之后毛泽东渐渐的开始不信佛起来)。毛泽东也愿意把自己的饭分给班上一个吃不起饭的同学。虽然毛泽东一如既往的叛逆,反抗他的父亲,反抗他的教书先生,但是毛泽东从小时候就算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也正是母亲的这一种善良,让毛泽东不至于只知道反抗,甚至于依仗着自己在韶山那个地方还算是比较富裕的身份欺压别的同学。

毛泽东的母亲,像所有伟大的母亲一样,用慈爱感染了自己的孩子。一如毛泽东的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这种善良在毛泽东从军对部下士兵的关心时都还有体现。

毛泽东作为一个有着善心的叛逆者一直成长着。

不过,毛泽东如同所有叛逆者一样,必定是孤独的。在进入东山学堂之时,从进校门开始毛泽东就开始受到了别人的鄙夷。更有甚者想要雇佣毛泽东当他的佣人。毛泽东和外边的世界的人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这种鄙夷和屈辱可能是这个十六岁的孩子第一次体会到,即便在那读书许久之后,毛泽东也仅能和两个人关系较好而已。缺少交流和周围的嘲讽也渐渐形成了他偏执的性格,他接受不了所有和自己观念不和的东西,更甚于在韶山的时候。

甚至于毛泽东认《三国小说》说描绘的都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震惊。他曾和历史教师去争辩这件事,诅咒

任何同意那位教师观点的同学,甚至用椅子打了一个同学。毛泽东不愿意接受批评,正像他后来在回顾这段学习生活时所承认的那样。如若能客观的看待,这种不肯接受批评的个性直到他自己去世的时候似乎也还存在于他的身上——只要还有任何人认为他说的就是正确的话。

但当时的毛泽东还只是一个学生,《三国演义》事件只能使他在东山的日子更糟。这也使得他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坚定了要离开东山的决心。

而之后,毛泽东尝试过去学肥皂制造课程,去考政法学堂和商业中学,但这些都夭折了。毛泽东是爱好读书,却又真真切切的是喜欢历史上那些能征战的认为,读的书也大多是关于军事的。治理国家上边,毛泽东的却缺少了一些理论的经验。

正如开始所说。一个人从小的经历几乎就决定了毛泽东整个人生的历程。他叛逆,自小就开始发对一切他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他善良,以前是关心自己的同学,之后是关心自己的下属;他偏执,在东山时是为了一本《三国演义》,在建国后是为了自己的政见不被驳倒;他多疑,从小压迫和同学的鄙夷,又没有几个朋友的他必定会对周围的人都多几个问号。山中长大的他有豪放不羁,也有江南人的柔情。从小就常读军事书籍的他注定会是一个战略上的天才,但缺乏经济学识的他也表明了在经济建设上他会有不足。

由于内因和外因促使我们走下了第一步,那就一条路走到“黑”,也许这和我们今后在人生的路上走下的每一步,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推荐第5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姓 名:李 飞 学 号:20091510112 专 业:行政管理一班 院 系:新法学院(原政管)

凡 人

· ———伟领 人悟· 伟人 神风采之多面的毛泽东

【书 名】《毛泽东传》

【作 者】(美)罗斯·特里尔著,胡为雄,郑玉臣 译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梗 概】该书认真的仔细的从毛泽东一生从求知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中年时代的再到辉煌的老年时代的光辉的一生。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毛泽东传》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记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人物的情景分析更是出神入化,引导读者去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展现了这位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别样的人生。

凡人.伟人.神

———领悟伟人风采之多面的毛泽东

在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明史似乎从来不缺少独领一时风骚的伟人,上述秦皇汉武、下数明皇清主其文韬武略无不让人称赞,可是却没有一位可以像毛泽东这样让一个受百年欺辱的民族屹立起来。中华民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庄严的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奇人我们后人又有着太多的品评、太多的认识。有的人说他是时势造英雄的凡人,也有的人说他是几千年难遇的伟人巨匠,还有的人说他的他的作为让我们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他是拥有雄才大略的神人,不管怎么说读了《毛泽东传》后对于这样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有了多方面的认识。

一、不管毛泽东多么伟大他首先是个“凡人”

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和文化的沙滩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泽。读完《毛泽东传》,我仿佛梦回20世纪,走进了那个时代,发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而不是概念上的毛泽东,更不是神化的毛泽东。其实,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他对中国的前途还充满了不成熟的憧憬,这位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竟然是:孙中山做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即便在他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身革命后,在政治上也是几起几落,饱尝失败的滋味。而且,毛泽东长期未能赢得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在斯大林的眼里,毛泽东只是一个“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红皮白心,够不上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在私生活上,毛泽东极富人情味、幽默感,极具人格魅力。这可以从如下细节获知:参加党的一大时,饭馆吃饭,别人让服务员打扫桌面,而毛泽东则直接用衣袖擦拭桌面;毛泽东年轻时,去拜访朋友,而这个朋友则嘱咐下人到时常买菜,具体到菜的价格,毛泽东则挥袖而去;甚至还有擦脸与擦脚的毛巾混用的状况„„所有这些,都说明,毛泽东并不注意生活细节,更鄙视那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的人,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真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去,所以才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是个爱读书的凡人,现在说毛泽东只读资治通鉴不读现代着作完全是污蔑。毛泽东读了大量西方当时包括马列主义的主要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军事着作,几乎没有什么遗漏。而且大量阅读都是为指导革命时阅读的,虽说不上是“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也确实是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而且他还总结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3 正是这种爱读书勤思考、还有心系一处的探索使得毛泽东成长为带领全国人民建立红色政权的伟人。

二、“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的伟人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他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几乎使他成了一位预言家。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的命运困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他如同上帝般的预言准确而清晰的指示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着人民的精神。当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共产党的军队还被称之为流寇,中国革命笼罩在一片低迷悲观的氛围时,他的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极负浪漫色彩的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当日本人彻底投降后,有着美国人的支持和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委员长,终于腾出手来,信心十足的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时,其首要目标直指延安,面对来势汹汹、势力悬殊的国民党军队,尽管广大官兵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他却审时度势,作出了撤离延安的英明决定,他象一位闲庭信步的哲人一样,向他依依不舍的老乡和战士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我们就会回来的,因为我们这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这样的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回。”很快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决口的黄河之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从中国的东北退到华北既而长江以南,速度之快,连蒋委员长幕后的山姆大叔也惊诧不已,而至大惑不解。

毛泽东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而毛泽东则是让这个自鸦片战争百年来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了世界的民族之林。他以他特有的那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魄和民族自豪感,在国际时局风云变换的冷战时期,领导着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敢于向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挑战。当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大兵以急行军式的速度越过三八线,将朝鲜金日成的人民军逼到几近鸭绿江边时,在全世界人的眼里,这已是一场

4 毫无悬念的战争,有如今天的海湾战争。然而,此时的毛泽东却以他非凡的胆略和远见,向美国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面对着警告,麦克阿瑟这位美国的五星上将、联军总司令对此却嗤之以鼻的说“如果中共军队胆敢加入,那朝鲜战场将变成屠宰场”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将傲慢的美国大兵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并让他们为此付出了将近四十万士兵生命的惨重代价,这是美国对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阿瑟这位满身星光的美国人民心中的二战英雄,为此终未能保住晚节,黯然退场。

毛泽东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是丰碑,很少有人能超越的。毛泽东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而且又遒劲有力;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更是很少能有人能媲美,那首《沁园春·雪》足以傲视群峰;毛泽东在思想哲学界的成就,尤其《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作,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理论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

三、“神人”其实是一种信仰

多少年过去了,毛泽东三个字再也不代表一个个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仰。有的人把毛泽东当神来对待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某种方面上来讲他确实是我们的指明灯,是我们思想上的开路人,说他是神是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肯定,对中国未来的选择的路的肯定。

其实,把一个人分成毫无联系的三方面来说是不具体的,在凡人的特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其中透漏出的伟人的气息,当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时谁不怀疑这是一位神人呢!总之,毛主席是我们值得敬仰的伟大领袖,是使我们不断向着共产主义奋斗的太阳——指引着我们,引导着我们前进!

推荐第6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本书由罗斯〃特里尔,一个美国的毛主席研究专家,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站在一个纯学术的、客观的立场上,解读毛主席,尽管有些观点不同于国内某些毛主席传记所载,但是,从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了作者对毛主席一生勤奋好学精神的推崇,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新世纪的青年学习和传承的。

在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中,特里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客观的毛泽东。在书中,作者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是点燃全国反抗烈火的农民运动的组织者、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东方伦理的哲学家、全球最庞大的行政机构的政府领袖。毛泽东是集五中角色于一身的人。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的叛逆上。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敢作敢为。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正体现在他的远见卓识上。毛泽东,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凭借改变中国现状的伟大志向,以其敢作敢为的作风,依靠长远的战略眼光,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结了中国近200年来屈辱的历史,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繁荣、富强的今天。

毛泽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近乎像神一样神圣,而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真是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他。毛泽东出生在中国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列强瓜分中国,统治者腐朽无能,这预示着一场大的变革即将发生。而他的出生,给中国社大变化。

不管毛泽东多么伟大他首先是个“凡人,在人们的视野中,政治和文化的沙滩不会淹没特殊人物的光泽。读完《毛泽东传》,我仿佛梦回20世纪,走进了那个时代,发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而不是概念上的毛泽东,更不是神化的毛泽东。其实,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他对中国的前途还充满了不成熟的憧憬,这位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竟然是:孙中山做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即便在他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投身革命后,在政治上也是几起几落,饱尝失败的滋味。而且,毛泽东长期未能赢得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在斯大林的眼里,毛泽东只是一个“麦淇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红皮白心,够不上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私生活上,毛泽东极富人情味、幽默感,极具人格魅力。这可以从如下细节获知:参加党的一大时,饭馆吃饭,别人让服务员打扫桌面,而毛泽东则直接用衣袖擦拭桌面;毛泽东年轻时,去拜访朋友,而这个朋友则嘱咐下人到时常买菜,具体到菜的价格,毛泽东则挥袖而去;甚至还有擦脸与擦脚的毛巾混用的状况„„所有这些,都说明,毛泽东并不注意生活细节,更鄙视那种为生活琐事而斤斤计较的人,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真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去,所以才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是个爱读书的凡人,现在说毛泽东只读资治通鉴不读现代着作完全是污蔑。毛泽东读了大量西方当时包括马列主义的主要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军事着作,几乎没有什么遗漏。而且大量阅读都是为指导革命时阅读的,虽说不上是“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也确实是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而且他还结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天性叛逆好战。他厌恶儒学讨厌四书五经的晦涩,憎恶经书中的清规戒律······这些叛逆的性格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旧社会的叛逆者,或者说革命者。他喜欢读书,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读当时所谓的“禁书”,他对父亲极为反感,这在当时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他渴望新的知识,同时反对父亲,于是他毅然不顾反对走上了外出求学之路。这恰恰是他伟大的地方之一,他敢反对封建的家长制,敢于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有独立的思想,不受外界的错误思想的束缚。这正奠定了他能在以后孤立无助,无人支持的时候对己革命主张的坚持。

毛主席读书善于思考,探求真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青年时期毛主席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曾经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反对意见。”毛主席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他在湖南一师求学的5年半的时间里,在书籍或副本的页边上,写下了不下100万字的分析性、有独特观点的批注。在页边上,他常常会写下“荒谬或不通”之类的批语。这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不崇拜“现成书本”,在对待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等的著作时,他“读得越多,越不敬畏他们”。毛主席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他们,为的是“支撑或美化不仅是欧洲式的而且是中国式的思想构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毛主席正是在不断地对书本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同时毛主席坚持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主席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位湖南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所进行的游历,再加上他有勇气坚信他的亲眼所见,使他相信农民就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对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阐述,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毛主席创造性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用十二个字总结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对于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今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读毛主席的光辉业绩,聆听他的谆谆教导“到群众中去”、“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这些都不单单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问题就能够得到的。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学习他爱读书、善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我思考着,记录着,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片面或者偏激,可是我想说,这是我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呼唤。一本好书,不是好在它本身,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是的,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真正顶起这份责任!

推荐第7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读后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当我合上>,通过阅读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感悟颇多.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而这些伟大又是如此平凡,理应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认真去学习、去坚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革命、奋斗和建设三个阶段,整整九十年间,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优秀共产党人,而毛泽东同志是他们中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奠基者,他是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有毛泽东同志参与的55年(1921至1976年),占现有九十年党史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基本包括了革命和奋斗的绝大部分时期。以下是我对>的些许感悟

一、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特定利益,而存在区别的是,这种特定利益是公益,还是私利?一般来说,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一心只企划个人的私利,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不惜违反制度、损害他人、践踏法律;第二种人是基本道德的,他们虽然也追求个人的利益,但不会做出损公利私的事情;第三种人是大公无私的,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甚至牺牲。

毛泽东同志就是第三种人,大公无私的人,在少年时代,他就已经自觉同情弱者和劳苦大众:“一次他帮父亲去卖猪,在回来的路上,他把全部收入都给了一个乞丐”、“背着父亲把稻米送给一位揭不开锅的乡亲”、“还和家里的长工一起让父亲的吝啬行为不能得逞”;在革命时代,“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在党内,他从来就没有小派系、小山头,一切从党的事业出发,一切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一切都为了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

一个政党也有自己追求的特定利益,这就是党的宗旨,而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宗旨,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只有为了人民利益的政党,人民才会真心拥护他。“与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没有征兵征粮引起人民的反对”、“他的干部也不像蒋介石的部下那样用大部分时间来建造自己的安乐窝”。共产党人正是赢得了中国“老百姓”的支持,才最终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应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团结同学,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和党的利益,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弘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团结多数的中间策略

过去很多人对中间策略存在误解,把中间策略等同于“搞平衡”,实际上中间策略与“搞平衡”有本质上的区别。“搞平衡”是一种投机,不讲原则,一味妥协,非常不利于我们的工作,一时看仿佛解决了矛盾,而从长远看,非但不能促进团结,反而会严重影响团结。但中间策略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就是始终要团结最大多数人,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真正的敌人做斗争。这种策略在革命时期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同样重要,只是我们不再是为了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而是为了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实现国家、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种中间策略,这也是他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他在谈到湖南省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期间学生内讧时说:我在这场斗争中采取中立态度;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被讥讽为“胡汉民的秘书”,成为国共两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实行了温和的土地政策,没收财产谨慎从事,不与中农为敌,并吸收土匪和无业游民参加革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建国后,他更是积极寻求与苏、美关系的平衡,并通过利用国际关系中的这种平衡,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党内左、右派路线斗争时,他自己也常说“我是个中间派”。

毛泽东同志能够经常灵活地利用“统一战线”,孤立主要敌手,正是这种中间策略,让他获得了党内的高度支持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爱戴。

三、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其实早在毛泽东同志的晚年,虽然犯了“文化大革命”无限扩大阶级斗争的错误,但在确定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人选时,他仍然坚持了“以德为先”的关键原则,为最终迅速粉碎“四人帮”集团奠定了基础。 一是选定“无私、不蠢、厚重少文”的华国锋同志为接班人,有效避免了党内左派、右派之间的剧烈冲突,避免了社会大动荡。二是任命“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同志为国防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为后来粉碎“四人帮”集团,稳定军队与全国形势,创造了重要条件。三是一直让谨慎忠诚的汪东兴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毛泽东同志对汪东兴的评价是: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正是汪东兴同志的全力支持和周密部署,最终顺利完成对“四人帮”集团的拘捕行动。

他们三个人在当时,一个是党中央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人民军队的实际掌权者,一个是中央警卫局的局长,三者如果缺其一,粉碎“四人帮”集团的行动都将不可预料。

四、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事求是”最初出现于《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实事求是”就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在毛泽东同志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外墙上就写着校训:“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当大多数党员仍热衷于工人运动时,毛泽东同志就开始注意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对湖南五县做了三十二天的实地考察工作后,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他正确认识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采取了诱敌深入、置换空间、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薄弱敌人的战术,在敌人数倍于我的情况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及时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采取了声东击西战术,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冲破了蒋介石的层层封锁,并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

五、无畏进取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不利因素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不利因素发挥正面的积极效应,因此他们更多关心事物的有利方面,而对不利方面,他们虽然也会高度关注,但他们不会过分担心,而是积极寻求化不利为有利的对策和办法,最后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他既有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火一般的激情、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他还有积极向上、正确对待人生起伏、“永不自满,总在追求一种更具人性并能深深感觉到的社会主义”的拼搏进取精神。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不是苦役,让劳动和工作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困难,始终要有一分镇定和从容,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要敢于面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乐观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乐观,必须要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上,是科学的乐观主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乐观并不是轻松坐等,也不是遇到事情只往好的方面想,而是要有随时牺牲的准备,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从而彻底改变命运,并最终取得胜利。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从容应对,不逃避;面对工作进步中的挫折和失落,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抱怨。要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挑战,学会把消极的想法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始终充满阳光、充满希望,让任何艰难险阻变成坦途。

作为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应该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要始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学习中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发现,勇敢纠正;要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正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忠告:“不要总认为只有自己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团结同学;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坚持学习,不断改造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推荐第8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有关毛泽东的书不在少数,关于他的电视电影更是数不胜数。从这些书和影片中,我们只看到了他的智慧与谋略,胆识与气魄。仿佛他就是天之骄子,上天从一开始就赐予他超乎常人的能力。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前,我也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然而上帝并没有赐予毛泽东无限的智慧,他也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会成为伟人。《毛泽东传》这本书记述了从他小时候反抗父亲到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点滴,刻画了一个伟人的真实形象。全书没有过多的评论,而是将毛泽东平生所做的事尽可能真实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读者自己去判断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

本书花了一部分描写毛泽东少年时期在家乡韶山的经历,少年时候的毛泽东就表现出来很多可贵的品质。首先他酷爱学习,小时候父亲叫他干活,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还被父亲大骂“懒而无用”。他总是喜欢逆着父亲的意思来,那时的他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叛逆心理;毛泽东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确是穷苦人家的好朋友。小时候他就很愿意接济穷人家,为他们打抱不平;小时候的他就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他和同伴们放牛,他为了既放好牛,又让同伴们玩好,制订了明确的分工计划,被同伴们称为“牛司令”。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所体现出来的这些品质决定了他今后革命事业的必然性,他必须发挥他的领导才能把穷苦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毛泽东是属于战争年代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把自己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有了奋斗的目标,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正如他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等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不关起门来读书,更不死读书。总之,人,一定要鲜活起来。

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从不模棱两可。并且还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决不两面三刀。和今天的官场中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的行为格格不入。

他还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如果在水中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这也不难理解中美关系僵化时,斯诺问及毛泽东如果美国人民欢迎,他是否愿意去美国时,他风趣的说他希望去密西西比河游泳。他的意思是去美国只游玩,不谈政治。

此外,他又是个非常自信的人。18岁离家时他写了一首《出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这本书不仅仅是记载了毛泽东少年和抗战时期的正面事件,它的魅力更在于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他在临死前说“我这辈子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还有一件就是文化大革命,结果还不知道。”事实证明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可是他明知道很多人反对,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他坚持认为党内存在阶级观念,这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只要是在他的领导下,这种阶级观念就绝对不能存在,要坚持斗争。第二,他错误地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事实上*中被揪出来的很大一部分批斗对象都是被反动分子陷害的。而最后一点,“*”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件倾注全部精力去做的事情。*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毛泽东在政治舞台上是光彩谢幕,还是黯然收场。他虽然是一个伟人,却也会有私心。

总的来说,《毛泽东传》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们这位伟大的领袖。尽管他在晚年有过错误,但这些远不能抹去他的功绩,他当初带给了四万万人光明,也带给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时代。

有人这么评价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说特里尔不是本国人,没有处在中国的环境下是不会理解毛泽东的伟大的。我觉得特里尔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经过了广泛的调查和采访,尽力将毛泽东真实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实属不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毛主席的荫护下自然只看得到他的优点,或许人家的评论才更客观。

推荐第9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张玉斌先生的《毛泽东传》,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 ,可最后为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毛泽东传》读后感 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推荐第10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2013级(6)张有名

读完这本《毛泽东传》我了解的毛泽东不再是以前某些老师所称颂的圣人,也不是部分因种种表面现象而对党表示不满的人对毛泽东的近似诋毁的评价。这本书描绘了毛泽东的一生,从1893年出生到1976年病逝。16岁前毛泽东没有离开几乎封闭的家乡-韶山,喜欢的读物是具有反叛性质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他有过以自杀、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他的父亲,他的老师,但这些并没有有些书籍上写的那些什么毛泽东一出生就与众不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很高很高的地步。我想这种喜欢反叛的读物,这种反对“压迫”的方式在中国的古代、现代都是有的吧!

毛泽东为了求学独自离开了居住了16年的家乡,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长沙,说服了几所学校的校长接受他这位土气、超龄的社会青年。毛泽东看报纸,看书到了痴迷的地步,可以呆在图书馆一整天基本不动!而且平时大部分的零花钱都用在了买书上。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时代都必须学习的!

有些人说毛泽东从出生到病逝都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毛泽东16岁离开韶山到长沙求学后才知道慈禧太后两年前久死了。他早期一直坚持无政府主义。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如果我们能像他那样刻苦,像他那样理论联系实际,像他那样敢于跟权威做斗争,我们也可以成为很了不起的人。

第11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随感

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时,那个二十世纪在中国这个硝烟弥漫、枪炮声不断的战场上;在中国这片浸溺着疯狂掠夺、反抗的鲜血的土地上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伟大人物——毛泽东。于是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毛泽东,是怎样的伟人拯救了旧中国。毛泽东,这位有着中国人民再熟悉不过的名字的人物,他的人生,对于我们这些未受过战火洗礼的人来说,就像神话,那么的变幻莫测,那么的神奇遥远。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对其一生经历、丰功伟绩的好奇,我翻开了《毛泽东传》,去触碰这位世纪伟人,去感受这位伟人一生的历程。

于是,觉得那个遥不可及的圣人终究也是一个凡人,是他所置身的时代、特殊的阅历和自身的英勇忠诚造就了他。和所有人一样,他的人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同的是他所走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救国之路。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更喜欢看掌权后的毛泽东如何熟练地应用中国古代哲学、军事,巧妙地融合马列主义的政治谋略;在中国生死存亡之际,如何准确而清晰的指示出中国革命的方向,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中国,振奋人心。看着毛泽东带领中国革命将士一次次的出生入死,我们也似乎经历着那样的时代,战火硝烟、烈士鲜血,经历着战争低迷期的痛苦,又感受着战役胜利的希冀和喜悦。于我而言,似乎更加喜欢看年幼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沿着他的成长轨迹,去体验当毛泽东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是遭受了什么挫折,怎样去应对内心的困惑和迷惘,又是怎样不断探索发展从而一点一滴改变的;看毛泽东怎样和其家庭社会进行斗争并最终超越了一个农民所无法超越的层次的。

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他所在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擅长精打细算以及积累财富,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吝啬、刻薄和脾气极暴躁的人。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他这辈子第一个斗争的资本家就是他爸爸。毛泽东的父亲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是毛泽东和私塾老师总是搞不好关系,因为毛泽东憎恶儒家文化,不愿看那些个经书,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其实毛泽东骨子里就有着一股反抗精神,不愿什么事都循规蹈矩。而毛泽东的父亲却只是希望儿子粗略认得几个字能写会算帐就行了,把毛泽东培养成一个种田养猪能手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是他父亲的目标。

但是毛泽东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内在的反抗精神使得他并没有就此向父亲妥协。从一次对父亲的反抗中,他意识到,如果不反抗,那么你的敌人就会越加猖狂,愈加欺负你,而反抗,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对方自此也不敢小瞧了你,也会对你客气些。这样的遭遇使得毛泽东的反抗斗争精神付诸实践,在经过一番激烈家庭斗争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城里读书的资格,最终走上了求学之路。

但是毛泽东在城里读书也并非事事顺利圆满。毛泽东天生就是一个叛逆者,同学们瞧不起这个个子高高、从农村来的家伙,毛泽东高傲的自尊也使得他在学校里极其孤立,当时只有两个同学是他的朋友。毛泽东坚持认为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就是历史,并为此和同学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和高年级同学打了架。毛泽东换了很多学校读书,但是多数都是中途而废的。毛泽东曾经想学经济学或者法律学,他写信告诉爸爸说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或者律师,但那其实只是为了让他的爸爸给他寄来生活费而找的借口。

毛泽东在学习过程中偏科非常现象非常严重,喜欢的课程都是100分,甚至有一次国文课得了100+5分,而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毛泽东的美术考试就是画个圆圈,再下面写两个字-鸡蛋,或者画个大圆圈下面画几道波浪线写道:半壁见海日。

自尊自强的毛泽东费心和自己的父亲周旋,以期得到父亲物质上的资助来完成学业,但是他的内心其实是恨着父亲的,恨父亲的欺压和不讲理。毛泽东的个性非常鲜明,对于自己

认为是对的,他会毫不动摇地坚定自己的立场, 捍卫自己的尊严;毛泽东对待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他没有逼着自己去接受不感兴趣的,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去争取自己所要的,而不是像别人一样,通常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毛泽东的敢作敢为,毛泽东的率性和坚毅奠定了他后来不断革命的基础。毛泽东的前半生中那股为了理想、目标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又让多少人折服。

毛泽东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奋斗、追求、思索、斗争、挫折、坚持、艰辛、胜利、失败、阴霾和辉煌等等。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革命家,从农民领袖到军事天才,从“占山为王”到席卷神州、执掌国柄直至步上“神坛”、又“堕入凡尘”……

读完毛泽东的一生,我感悟颇多。毛泽东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人要有骨气。骨气,这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人有了骨气,才不会任人欺侮,任人宰割,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永远无法抬起头来的可怜虫。毛 泽东的一生,就是挺起脊梁、不断战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强权和邪恶势力低头的一生。在他的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终于“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挺起了脊梁,尊严地立于大国之林,永远告别了屈辱挨打的时代。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中国的革命道路如此之艰辛,但是毛泽东仍然坚定不移,屹立不倒。虽然前进途中多有碰壁,几度黑暗,但是不断地探究、思考、实践,终于使得中国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 ,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

此外,毛泽东的勇气也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他的理论勇气和战略勇气成就了中国革命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 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照抄照搬, 一切都要靠自己敢于创造, 敢于试验, 敢于实践,敢于牺牲。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 三大决战, 五次对外决战。每一次决战, 都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次飞跃, 也都是毛泽东勇气的体现。

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作为一代伟人,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

但是,毛泽东是一个矛盾体。他是一个革命者,破坏者,是产生在大混乱时期中国的产物,他的军事思想和革命思想都是其他革命者无法抵达的高度。这一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也是全人类认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从他晚年的败绩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他把他诗人般浪漫的气质带到了国家建设中,认为步子应该放大一点,不认同同事们稳健的步伐,循序渐进的观点。作为打下江山的功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核心,他没有任何妥协,不做任何妥协,导致中国共产党产生了裂痕。他以为他找到了应付世界共产主义的危机,但实际上他却在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上分裂了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个人,一个伟人,他不是神,他并不完美,但他是人中俊杰,是一般人都无法企及的人。我认为他的一生整体上还是伟大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成功,他的失败,都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中国的历史成就了毛泽东,中国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不管后来者怎样评价毛泽东,但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巨人,他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第12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姓名:杨祖苓

学号:200803084143

班级:概论A3

指导老师:胡明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对中国农民有阵很深的了解,以及同情,所以在中国革命的打了上他很坚定的要为中国老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也是那种了解,所以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即使再艰辛他也未曾放弃。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求学是道路上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而且认识了今后与他一起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的一群良师益友,在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这些表明着毛泽东青年时代在全国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中曾苦心研究西学,而从五四运动到共产党成立前夕对马克思主义的潜心研究和诚挚接纳,更使他在思想上成熟起来,为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基础, 也为中国的革命打下了了结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

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称得上“思想家”的,必有其一般品格。每一思想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地位各异,阅历和教养相殊,文化背景有别,又具有各自的个性。黑格尔不同于康德,恩格斯不同于马克思,老子不同于孔子,鲁迅不同于李大钊。特别是划时代的、集大成的思想家,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与个性魅力融合为一体。从这样的观点看来,毛泽东具有独特的思想家品格。

每个思想家的思想立足点都是不同的,首先,处在历

史转折点上的毛泽东,又不能不观察中国的未来,不能不考察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现实的革命是作为迈向未来的决定性步骤而展开的,这使毛泽东既具有现实理性又富于历史的激情。谈阶级斗争联系着世界大同,谈革命战争联系着永久和平,谈发展资本主义联系着消灭资本主义,这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并使两者密切结合起来的性格特质。 其次,面毛泽东的立足点,就历史的纵坐标说,处在过去和未来的界面,就世界的横坐标说,则位于当代世界矛盾的一个焦点。毛泽东的革命已经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再次,一切思想家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毛泽东与中国过去的思想家的大不同之点,在于他自觉地把思想创造工作建立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根植于群众之中。他极富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再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的认识路线的新公式。 最后,毛泽东作为领导民族历史伟大转折的一代伟人,作为吸纳古今中外之精华、中国人民之智慧于一己的划时代思想家,毛泽东不能不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秉赋和才能的人物。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领导者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也让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中国这块千年封建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让中国衰败的经济恢复;虽然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

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做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13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

——前言

暑假在家,平生第一次读了名人的传记。给我的感觉就是名人传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能给我们许多的鼓舞和启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以前没有看过。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他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背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不甘罢休,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毛泽东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年老毛同志要是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那么,中国就不是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了。后来,毛泽东自己私下攒钱最后离开家到外面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她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拯救中国这条巨龙!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关注国家的兴亡!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现在很多人择业都是想着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赚很多的钱,才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似乎我们已经没有以前毛泽东时代人们的那种纯朴的念头了,要精忠报国,要为国捐躯……或许人们都觉得只有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只有乱世才需要毛泽东那样的英雄。 可我觉得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已经失去一次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的机会了。现在中国正在不断地建设着,在不断地壮大,这时候正需要我们,我们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了!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现在,我是大四的学生了,很快也就面临择业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想过很多职业,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最后我在当人民教师和去公司上班这两个选择中徘徊着。父母说当教师稳定对女孩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而亲戚说去公司上班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每当听完他们的话时,我都会被说服。多么的没主见呀!我不断的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吃饭长大的人,毛泽东就可以那么果断,而我却如此不能做决定呢?

我不断的思考着,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自己缺乏主见的弱点。人的一生,不能都任凭自己的弱点为所欲为吧?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毛泽东也是,但是他都能够克服,同样是人,我也可以

我记得书上还提到毛泽东给他儿子写信,他在信中曾经提到:唯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你们年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这时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忠告,也是一个伟人对天下发、所有年轻人的忠告。只有科学是真学问。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追求完善自我,当然他晚年也有错误的时候,但是他脑袋中的科学还是帮助他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知道的少,想说的却很多。政治理论知道的不多,却总想对当今的政治好好的评论一番。没有科学知识垫底,我们说的都是不成熟,不客观的。只有科学是真学问。

我还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老毛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偷偷的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看老毛同志的传记,在这过程中我后悔了非常多次。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的不足太多了,要想有所成就,这一生,我都得好好的完善自我

参考资料:自己写的

我很喜欢读历史,特别是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读过,读这类书,就像是读一本励志书,而毛泽东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读毛泽东传显得更加激动不已与受益匪浅,不能不说,毛确实很伟大,毛是思想家,毛泽东思想至今已成经典,治国之本,而在罗斯·特里尔眼中,甚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肩,称之为毛主义,甚至成为了许多国家的精神导师;毛是政治家,他推翻了旧中国,建立起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代领导人;毛是军事家,他带领着红军反围剿,长征,打倒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毛是战略家,他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以及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思想;毛是诗人,词人,长征已是家喻户晓,在词方面,造诣更高,有人称毛是中国最伟大的词人之一,我最喜欢毛的那首《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读来豪情万丈,荡气回肠,毛的魄力可见一斑;毛甚至还是一位书法家。总之,毛是一位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人,读毛的传记是获益匪浅的。

毛泽东—新中国的第一位君主,是我从小就非常敬佩的人物,而对于这门课而言,觉得写一下读毛泽东传有感再贴切不过了。

可能是自己现在正值青年,对毛的童年,青年时期更加感兴趣,有了更多的思考,力图从中学到一些东西,领悟一些思想。

以前就曾读过一本金冲著的毛泽东传,这次为了更好的了解毛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领袖,到底怎么带领八亿人民建立起了新中国,又到底是怎样顽强的对美国与苏联进行着斗争,便又读了一本罗斯·特里尔著的毛泽东传,力图在不同人笔下寻找真正的毛。

毛出生于湖南的韶山,父亲是精明的富农,甚至应该算的上是地主,因此毛的童年不缺衣不少食,但是毛的父亲是一个葛朗台式的人物,十三岁的毛便被父亲要求干农活,记账,因为这样毛的父亲便可以省下雇长工的钱。毛与父亲之间是有很大的矛盾的,毛渴望新思想,新知识,讨厌私熟,讨厌四书五经,而这一切正是当时腐朽的旧社会中有志青年应该有的品质。

毛很倔强,尤其在与毛的父亲斗争的过程中,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毛与父亲在许多亲友面前又吵了起来,愤怒的毛跑到了屋外的河边,威胁父亲自己会跳下去,当然最后毛的父亲妥协了。也正是这种倔强,使得毛得以出韶山,接受新的知识,因为之后毛出韶山求学时不仅没有向父亲要学费路费,甚至他还给了父亲雇长工的钱,当然这些钱都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从这我认识到有时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也可以义无反顾,也可以倔强。

毛还极富同情心,尤其是对那些穷苦人民,这一点他跟他的父亲截然相反,在家里,毛与母亲是一个阵营,他们反对父亲的苛刻,吝啬乃至冷酷无情,在毛的印象中,父亲似乎成了他的第一个敌人。毛的父亲没有梦想,他只是想变成一个小地主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在他看来,精于农务,接管家务,支撑家庭,赡养父母这才应该是毛的冠冕堂皇的人生路,然而,毛并不如此,毛有梦想,毛不想过那种小地主慵懒的生活,特别是在这种国不国的社会背景下,毛渴望新知识,新思想,新生活,乃至新中国,我猜,青年时期毛的理想应该是救国吧!也正是在梦想的支持下,毛一直顽强的抗争,从未屈服,对父亲如此,对组织上得排挤,对28个布尔什维克,对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对美帝国主义,对苏联,他都没有屈服,而且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这里我认识到,梦想不能没有,特别是对于一个青年,没有梦想是迷茫的,而为了梦想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又是激动人心的,伟人大都不满足于现状,跨越一个又一个目标总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毛的抗争,毛的不屈,我要好好领会,学习。

毛的青年时期,新思想开始传播,辛亥革命也开始了,而毛也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湖南革命军,在那里他做了半年的新兵,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深思了好久,立刻就想到了班超的投笔从戎,还有那句震撼人心的“不破楼兰终

不还”,也许在国家危难时刻,以身报国,以身救国是热血青年爱国之情爆发的重要形式,我想正是爱国之情驱使着毛义无反顾的投新军,对此,我不得不深思。爱国,一个国民最根本的品质,却被许多人丢到了九霄云外,一个个丑陋的面孔接连不断的进行着分裂祖国的无耻行径,还有那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投身别国怀抱,不知那些加入别国国籍的中国运动员在跟中国队比赛时是否有一丝愧疚呢?不过,我还是很欣慰,有钱学森,刘翔这些爱国人士的存在。总之爱国不可失,我想,爱国情怀肯定是毛一方面的力量源泉!

毛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笔名二十八画生,我曾经在传统健身课上听老师讲过这篇文章,对此,不得不佩服毛的睿智与独到的眼光,他那时就已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确切的说是新式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毛的观点,而这个观点又是那么的让人不得不信服,毛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确实令人钦佩。虽然这个事情在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它对我触动很大,不止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思想,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当它从简单的体育锻炼上升到国民身体素质现状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大智大慧了!

还有一件小事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那里有李大钊,胡适这些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里毛也如饥似渴的学习着新思想,一次在大会上,毛向胡适提问题,胡适在得知毛非北大学生后拒绝回答他的问题,但这之后毛仍不断的学习着,不断的奋斗着,丝毫没退却。在这里,我很吃惊,吃惊胡适作为大家竟然会做出这种举动来,一面宣扬着新思想,却又一面划清着北大学生与否的界限,真是矛盾,新思想不是宣传人人平等吗?不过,毛的表现也让我吃惊,毛对此毫不在意,他并不为自己出身农民,毕业于不知名的师范学校而自卑,相反,他总是那么自信,面对敌人,豪无畏惧,他喊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面对原子弹放出豪言“死掉一半人不会使文明倒退!”,甚至苏美都对他头疼,乃至敬畏。做人要自信,不能自卑,自卑的人永远也高贵不了,自信之人必有成功之处。

毛在被党组织排挤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退却,他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成为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还有震撼人心的长征,非有铁一般的意志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总之,大渡河过了,大雪地过了,而最终长征胜利了,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毛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

还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毛让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儿子毛岸英去农村天地里搞“劳动学习”。这一点我很是敬佩,对孩子并不娇惯,而是多加锻炼,多去吃苦,毛果然有远见,真睿智!

总之,毛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擅长讲话与随机应变,毛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大事时总是以气吞四海的气势做出明智的决定,毛的思想,毛主义肯定会一直与共和国共存,而我也将一直学习毛的品质,毛的思想!

第14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一个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中国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他,带领中华民族愤然抗击外国侵略者重拾民族尊严;是他,用三次战役把国民党反动派驱逐到了台湾统一全中国;是他,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领导让中国人民走出了屈辱重新站了起来。

从小就在书本、影视作品以及老一辈的故事中接触到各种关于毛泽东的各种事迹,从中感受和缅怀这位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但我始终并没有去阅读过一本完全的真正的描写毛泽东一生的著作,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看完一本人物传记,抑或是担心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尚不能对这样的作品有很好的理解。这次党支部倡导的阅读有关党的著作的活动,正好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去深入认识这位领袖人物。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终选择了菲利普•肖特的《毛泽东传》,一方面是因为想要对毛泽东有更好更深刻更特别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个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于北京工作的BBC资深记者菲利普·肖特也引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站在外国作家的角度上看中国的历史性人物肯定有所惊喜。由于每一代人都会有特定经验与偏见,我们这一代出生在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那段艰难动荡的历史流传至今也就变成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想要试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变得愈加困难。

这本书作者菲利普•肖特是一名英国人,他喜欢中国,并且娶了一名中国姑娘因此成为了中国女婿。他也曾被派驻中国工作,为了撰写这本《毛泽东传》,肖特花去了五年的时间。他一路沿着毛泽东生活的轨迹,先后走过了韶山、延安等毛泽东曾经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在这段旅途中他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也采访了好多的人。正如他在自己的序言中写到的“对于任何一个作者来说,要记述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这位外国作者也想要从另外的独特视角展现给我们展现给世界另外一个毛泽东。

时代在变迁,每一代的人都是那个年代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历史无论在书中还是口中都处于不断地被重新演义的过程,了解过往时代最真实的历史事件及贯穿其间的人物绝非易事。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就会被自己的人生经验所左右,这样一来就无法用更长远、更客观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但如果当你出生时,那个曾经可以刻骨铭心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你的确是可以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却又可能被一厢情愿的抽象、肤浅所左右思维。没有隐藏着不得出现的历史资料,没有刺激人心的阴谋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距离感也使这本书获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用普遍性的意义来衡量毛泽东。

细细阅读王全书后,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这位外国的记者,他能够如此详细地讲述毛泽东完整的一生。一直以来西方描绘毛泽东的作品中的普遍特色,总是中国的传记作品最为缺失的角度,肖特也很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角度。同时菲利普·肖特的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处更是在于它是典型的记者化作品——叙述生动、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而外国人的角度又刚好使在那些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材料焕发出无限生机。对于历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绝非是将一切历史事件或人物视作想当然的必然发生的结论,而应该采取一种向前看的姿态。令人感到惊喜的事,《毛泽东传》完全不像一般的传记那样枯燥干瘪,而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色彩以及丰满的人物内涵,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不但是擅长思考的人,更是勤于思考的人。他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会去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全神贯注地思考的话,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幽默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而对水中思索的体会,估计也是吃了很多次水的苦头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吧。正因如此毛泽东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的命运困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准确而清晰地指示着中国革命的方向,从而振奋鼓舞着人民的革命热情。毛泽东正是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而毛泽东则是让这个自鸦片战争百年以来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了世界的民族之林。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书籍以便于随时阅读。他手不释卷,即使是晚年躺在病床上身体不适,毛泽东仍然坚持读书。一部《资治通鉴》不知阅读了多少遍,他也就是从历代治国兴邦之道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将其运用到了但是的革命中去。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他有所比较的,他属于中国,属于他那个时代。毛泽东亦是一位马背上的诗人,他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英雄气概的诗篇使我想起了凯撒或者亚历山大。然而毛泽东却说:“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看不起那些只为皇位和贪婪而战的帝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非常自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些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雄心壮志绝不是古代帝王可以比的,他一生也正是都自信、乐观的。

毛泽东是一位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他一直是历史草稿的执笔者,但即使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画家,历史都只能有一次,历史永远只能是草稿,不可能再坐下细细修改。记得《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对司马迁说的:“我已经来不及改变了”。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的历史草稿就这样永远定格在历史时空中,他曾改变了的、没能改变的都已经是既定的无法挽回的历史了,他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往事。“尽付笑谈中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在这一个无土的时代,我们只有这样来伤感英雄的历史。这些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是刺激的,也是残酷的。

毛泽东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英雄。他虽然生动如普通人,有丰富的感情,但是同时他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深藏的睿智,在政治上的敏锐和运筹帷幄的谋略更是古今罕见。毛泽东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积极钻研探索各种思潮,先后奉行各种救国途径。他曾创立工人夜校,组织工人罢工,担任国民党职务,谋求救国之法。在被国民党清洗后,党中央在文斗中苦苦摸索成功之路时,他毅然带领起义军发动著名的南昌起义,因而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真理,并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

不过《毛泽东传》中也谈及了建国后有些政治运动后面鲜为人知的背景,从中反映了毛泽东晚年曾犯过的较为严重的错误,这恰恰也让我看到了毛泽东作为一名成功政治家的另一面,也使得我们认识到毛泽东毕竟只是个正常的人,难免有七情六欲,难免会犯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这个民族是最宽容的民族,看看历史上的大多数人,我们都给予了公正的评价,虽然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仍然被当成替罪羊,不过,我想只要历史唯物主义总有一天是可以平反的。毛泽东,一位英雄,众说纷纭却无可争议的大英雄,他是那个时代的荷马,他本身就是一首史诗。真正的历史在时代中,但历史的精神在人心中,因为这就是一首诗歌。所以,功过是非,任人评说,诗歌中的东西本身就没有特定的含义,好像是美国的基辛格说的,“坐在毛泽东的身边,就像坐在历史的身边”,这个说法似乎很贴切的评价了毛泽东。

不过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他13岁的时候,与父亲的那次争吵使他明白了反权威造反的价值。就是说,如果他在他父亲面前表现得很强悍,那么父亲就会软化,这对于后来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他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才明白了国家正处于困境,而当他得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明白了黄种人是可以战胜白种人的。于是,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改良,他是佩服的。后来他参加了革命军,当了半年兵,但那时他的思想还是很不成熟的。在1911年时,他对于中国充满不成熟的憧憬,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孙中山成为总统,康有为是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来自苏联的年轻海龟派王明、博古才前途无量。他始终未能赢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如此炽热,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教条主义,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金科玉律;对于共产党仅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战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指望更长的时间。

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前半生比后半生更容易描述,因为资料更为充分,观点更为多元,而他的后半生尽管更富戏剧色彩,对此的记载却不得不千篇1律。与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公众生活,绝对的权力则使他的任何行动都被放大出来。也因此,人们对于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测,渴望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历史课本无法言说的秘密与谋略。在世界性的领袖中,没有比他的后半生更难把握的题材。由于对普遍性歌功颂德的不信任与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在描述毛泽东的后半生时,往往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此,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迈斯纳曾作出过著名的判断,即中国的主要工业能力、基础设施,都是毛泽东时代所建立的,这一切都为邓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1980年代初,由于*的伤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声誉受到了影响,邓小平为他作出了七三开的评价。到了1990年代初时,他又重新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日渐加深的市场化进程造就的社会不公,使很大一批公众忘记了历史的伤痕,而怀念起毛泽东时代更公平的岁月。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当然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有句话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50年”。这无疑是对毛泽东很高的评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毛泽东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奋斗、追求、思索、胜利和辉煌,也经历了斗争、挫折、坚持、艰辛、失败与阴霾,他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走过的是不平凡的一生。对于他的一生,我们需要更加客观的看待,不能有所偏颇。在这一点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种示范,对于不理解毛泽东的新一代人来说,在这本书中应该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对于他有更加好的认识。

第15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是近年来人们有许多争议的人物,赞之者把其捧入天堂,尊为圣人,贬之者把其打入地狱,侮辱之词无所不用其极。这些评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极易混淆视听。不仅,不同的人对毛泽东有不同的评价,人处于的阶段不同对其也有不同评价,网络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青年开始对毛有许多误读,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以后,对毛又有了不同的评价。 去年我参加学院举行的党课教程,当我每一次上完党课之后,我的心中就多了解了一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伟大,同时也让我接触到了《毛泽东传》这本书,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完整的阅读。

这一段时间,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毛泽东传》 ,利用课余时间的两次读书日,将其完完整整的阅读了一遍。

一开始总以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很难读懂《毛泽东传》这类书,读起来也会觉得很枯燥无聊,可是当我坚持下来的时候,我才觉得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更意想不到的是当你读进去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抑或无聊,也不是那么的难懂,除了一些因旧事远去的生疏感之外,并不觉得烦难。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毛泽东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我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慢慢仔细的品味这本书中的含义与精髓,以及读完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示。

这本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

我读《毛泽东传》,并不仅仅去看毛主席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怎样成功的。我会去联想到很多类似的人。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或者伟人他们都会有共处,那样我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毛泽东传》是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而具有权威性。《毛泽东传》的最大的好处是给出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同时,也让我相信,任何事实和可能性都会发生。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把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人,都应该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去考虑,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视野局限。我想了想,一个不会犯错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成功是由无数的失败积累后才获得的。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所得,但我发现那些伟人也是遵循这条原则的。

先对这本书作一个故事梗概: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美丽的山村“韶山冲”,随着清ZF的腐败无能,到毛泽东少年的时候,已是社会动荡、饥民遍野,毛泽东家里经营的米船也被饥民抢劫,让他们一家一下子变得很穷困,毛泽东一方面同情那些缺衣少食的农民,但也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18岁的毛泽东,拒绝了去米店当学徒,走出了闭塞的山村,上了不同于私塾的“东山小学堂”,在这里他学习了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接触了当时维新派的政治启蒙思想。毛泽东的一首诗表明了当时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通过这一段,我特别敬佩少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同情穷苦老百姓,希望通过改良社会制度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在以后的革命生涯里,毛泽东多次身陷危难,他心爱的妻子杨开慧,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可毛泽东从未动摇过最初的理想,那就是让普天下的中国人不再受苦受难。正式这种坚持和信念,让党由弱到强,最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是中国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红太阳”。

一、毛泽东少年时就是一个心系社会,很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虽然出生于农民家庭但这样的出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志向与追求。少年时,父亲本打算送他去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走上父亲所安排的生活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回头看看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志向又如何,我们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时常会抱怨学习的苦闷那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的志向,为什么读书?所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是需要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的,有了奋斗的目的,当然就有奋斗的斗志。

二、毛泽东是坚持学习的人。

为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亟需总结经验时,他更始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他老人家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而对水中思索的体会,估计也是吃了很多水的苦头后的经验总结。而所有这一切,也是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判断的根本,试想,一个整天不思考的人,或者说,不思考正事的人,怎么会对任何问题都有明确的看法呢?

基于这些认识,我只是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我只是一位普通大学生,对于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是根本没资格谈论的,一些浅见只不过是徒增笑柄,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由于自己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的言语未能得到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泽东传》里睿智之恩,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16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印象中,**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永远英姿飒爽,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依旧响彻人心。《毛泽东传》仿佛令我重回那个硝烟遍地的年代,让我认识了值得让每华夏民族永远缅怀的伟大人物! 毛泽东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却有着远大志向。少年时,父亲本打算送他去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走上父亲所安排的生活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从此改变了整个中国 。

当然光有志向还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是一位坚持学习的人。他废寝忘食一部《资治通鉴》不知读了多少遍从历代治国兴邦之道中吸取教益。即使是晚年躺在病床上,他仍然坚持读书,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一生。

他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他发动农民起义,为人民生活求福利,奉行各种救国途径。他是坚强不屈的人,面对强大的国民党,依旧不放弃,对人民不离不弃。这正使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最终获得了胜利。

《毛泽东传》在称赞毛主席的同时也如实反映了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没有人会去责怪,毕竟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能完美无缺,毛泽东的失误情有可原,我们作为后辈也只能学习他的优点。

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在生活中,有关很多问题我都很优柔寡断的。我不断的思考着,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自己缺乏主见的弱点。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毛泽东也是,但是他都能够克服,我相信我也可以。

我还发现他是一个有韧性,敢于吃苦的人,这也是我所不具备的。他带领大家走过整整25000里,如果没有韧性,早在半路放弃甚至投降了,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呢?而我,别说两万五千里,就是在太阳地下站站都叫苦叫累,坚毅不屈的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否则怎么可能收获成功呢?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战争岁月,抱怨着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是,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是同样可以报效祖国吗?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恪守己职,这就是对祖国最好的贡献!

毛泽东尽其一生来回报自己的祖国,并且他那些果断、坚毅、顽强的品质犹如黑夜中的指明灯,带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指引。

毛泽东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尊敬!

第17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近代史这门课程,在学习了近代史的同时我阅读了(美)特里尔著,何宇光,刘加英译的《毛泽东传》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颇深,在读后回味时更使我感慨万千。

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还是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看了这本书之后更加激起我对毛泽东的深厚的感情,同样,也深知他给国家带来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毛主席他是一个人,不是神。作为一个人那里会不犯错误呢?毛泽东带领我们创建了新中国;他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他小时候酷爱读书,每天都会读《水浒传》到深夜。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他从来都不忘记读书,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继续躲在墙角里看书!他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结合当时中国的农村的生活背景也不是不能理解,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种田干活是最重要的。读到这里我了解到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毛泽东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记得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他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年他要是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军

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那么,中国的命运会使怎样也是一个未知数了。后来,毛泽东自己打零工赚钱,最后离开家乡到城市中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他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拯救中国这条巨龙!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关注国家的兴亡!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那种时时刻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毛泽东独上井冈山,骨子里的尚武使他坚信没有军事力量是行不通的,而这也使他成为当时共产党最厉害的一支武装的组织者,还有震撼人心的长征,如果没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这种想法也不会产生,总之,成功渡过大渡河,成功走过大雪地,最终长征胜利了,长征的胜利是非常悲壮的,同时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领导了长征的毛泽东更是又一次展现了他不屈的一面,他那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抗争,顽强的拼搏的精神,都将是我学习的方向,就算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我相信自己也能战胜困难,就如悲壮的长征一般,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也将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是跨越时代的伟人,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等是伟人毫无疑问,但他们的影响仅仅作用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而毛泽东使中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其他伟人的贡献在他的贡献面前都淡然了。毛泽东是个有思想有深度的人,他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和哲学家。他的传记是非常复杂非常精彩的,在他不同的传

记中,表现了他不同的方面。在作者笔下的毛泽东是从一个距离感强烈的人物写起,但是这样的距离感很珍贵,因为中国人不可能用“英国人的眼光”看待丘吉尔,就是这样的道理。因为有这样的距离感,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全面了解毛泽东,为我们对他的认识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角度。

现在的活跃在政坛人物,他们更愿意看毛泽东建立新中国之后如何熟练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新颖的军事战略巧妙融合马列主义的政治谋略,通过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击败他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踢人,这些人在他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他们自己没有得到的自己想要的胜利的感觉。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愿意看毛泽东幼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成长轨迹,喜欢看他作为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的时候怎样去遭受挫折,如何解决内心困惑而探索发展和改变的,看他是怎样和其家庭社会进行斗争,最终成功超越了一个农民所无法超越的程度的。

在我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认识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片刻思考之后,他每次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定。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毕业之后马上就会面临择业的问题。但是我们呢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父母的建议,亲戚的提议都将成为我们择业的方向。每当听过他人的建议,我们这些处世甚浅的大学生都会被说服。这是多么的没有主见呀!我在不断地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在神州大地上长大的人,毛泽东就可以那么果断,而我们受过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却如此不能做决定呢?我不断的思考着,

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最终能去的成就的人,他们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着自己的明确的目标,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改掉听从别人而放弃自己选择,这样没有逐渐的毛病。人生路漫漫,我们总不能靠着别人的建议度过自己的一生吧,适当的听从别人的建议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的目标,时刻坚定不移的朝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第18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要想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的脉络,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人民军队和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主席。读《毛泽东传》,仿佛自己经历了毛主席的各个历史时期。通过仔细阅读后了解了毛主席在各个时期所经历的生活环境、历史环境和政治影响的压力。了解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一名情感丰富的诗人。

毛主席和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从6岁起就要到田地帮着家里面干农活。读书后他换了很多各私塾,但没有影响他喜欢看书的习惯,从小就熟读《三字经》、《论语》和一些中国的历史人物书籍,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搏览群书是毛泽东从小就养成的习惯,这对毛主席以后的影响很大。小时候的毛泽东是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和其他的同龄小孩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他有着倔强、反抗、思考的性格。进城读书后,毛泽东认识了许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他们都是热血青年,都有伟大的抱负。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东西,在这里毛泽东知道了中国现在的状况,自己的思想也发生变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慢慢的、一点一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他对中国的前途也充满着不成熟的憧憬。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要晚一些。但是,他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 1

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以后与那些成年人相比,达到了成年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在他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和革命人,这些革命人所带给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新事物使他不断地摸索、求知。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后。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

毛泽东是农民的孩子当然知道农民所需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农民的苦难。8年的抗战是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壮大的时期,也是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毛泽东带领着中国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大“围剿”,率领着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踏雪山、过草地、穿沼泽、夺泸定等无数的苦

难和战斗,战胜了艰苦的自然环境,战胜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毛泽东在抵抗日本侵略中,用持久战的战略战术,指导着全国抗战军民经八年艰苦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他捍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运动是将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军队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的保家卫国运动,促进了中国、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从而树立起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为

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振兴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历史的长河是不会停留在每个时期、每个地方,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历史。记住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记住我们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记住毛泽东这位中国的历史伟人所奋斗终身的事业,记住毛泽东为穷苦百姓谋幸福所作出的一切。

第19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摘要:在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中,特里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客观的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的叛逆上。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敢作敢为。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正体现在他的远见卓识上。毛泽东,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凭借改变中国现状的伟大志向,以其敢作敢为的作风,依靠长远的战略眼光,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结了中国近200年来屈辱的历史,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繁荣、富强的今天。

关键字:毛泽东、伟人、中国革命

毛泽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近乎像神一样神圣,而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真是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他。

毛泽东出生在中国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列强瓜分中国,统治者腐朽无能,这预示着一场大的变革即将发生。而他的出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化。

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的叛逆上。厌恶儒学讨厌四书五经的晦涩,憎恶经书中的清规戒律······这些叛逆的性格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旧社会的叛逆者,或者说革命者。他喜欢读书,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读当时所谓的“禁书”,他对父亲极为反感,这在当时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他渴望新的知识,同时反对父亲,于是他毅然不顾反对走上了外出求学之路。这恰恰是他伟大的地方之一,他敢反对封建的家长制,敢于追随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有独立的思想,不受外界的错误思想的束缚。这正奠定了他能在以后孤立无助,无人支持的时候对自己革命主张的坚持。

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敢作敢为。为了心中的思想他敢炒老师鱿鱼,敢造校长的反。组织领导了学友会反对“二十一条”的抗议活动,动员学员抵制湖南军阀和北洋军阀对学校的骚扰,在报纸上撰文针砭时弊。想常人之不敢想,为常人之不敢为,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毛泽东能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能够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了。敢想敢做恰恰是成功者所必备,而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所缺乏的。

毛泽东是伟大的,这伟大正体现在他的远见卓识上。当中国处在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压迫之时,他预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当所有人都忽略了农村力量时,他预见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该在农村;当长征过程困难重重大多数人想要放弃时,他预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作为领袖的伟大之处正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上,有了对未来形势的准确判断,才能有一个个正确的方针政策,中国的革命才会最终走向成功。而这战略性的眼光与他的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是分不开的。 书评:毛泽东,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凭借改变中国现状的伟大志向,以其敢作敢为的作风,依靠长远的战略眼光,带领广大中国人民,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结了中国近200年来屈辱的历史,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虽然,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也犯过一些错误,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历史功绩。他给我们人生以启示,给我们生活一借鉴,给中国历史以不灭的印象。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以毛泽东的经历为借鉴,以毛泽东的奋斗为榜样,正确看待历史人物

的功绩,吸收其长处,借鉴其经验,树立科学、远大的理想,磨练不屈的意志,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前人之历史任务,为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注释:特里尔《毛泽东传》

《毛泽东语录》

第20篇:毛泽东传读后感

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

业:生医仪器姓

名:孙伟学

号:任课老师:宫丽时

间:

中南民族大学

11161088

2013年5月15 日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作为中国的开国领袖,带领中国人民顶着“东亚病夫”的大帽子站了起来的毛泽东,这位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注定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的光辉形象永垂不朽!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如此豪言壮语响彻天地之间,预示着年轻的毛泽东将成为一个乱世的伟大英雄。

品读《毛泽东传》,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青年求学的那段历史。彼时与我们现实年龄相仿的毛泽东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他可以成为一代豪杰,并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呢?读完后我便找到了答案。

毛泽东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那坚毅且肯于钻研的学习精神。记得《恰同学少年》里,毛泽东几乎无时无刻不是捧着书在看。又一次,他看上了代课杨老师手里的一本书,为了能细细咀嚼,他竟然日夜兼程、两天两夜用手抄下了那本几万字的书。当他第三天把书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惊讶不已。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历史、地理、文学„„无不涉猎,尤其对社会科学类的极感兴趣!电视里,路灯下,他挑灯夜读的身影,频频出现。他读书并不是囫囵吞枣般掠过一遍就算,而是会在读过的每本书上都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自己不懂的他更是“锱铢必较”,或查阅书籍或请教老师,甚至于一个他不懂的地名他都会查个明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学问如此,怎能不学有所成?

毛泽东的成功还因为他那坚如磐石、不肯屈服的意志。为了能够锻炼其意志,他常拿着书到最喧闹的南门去学习;为了能够强壮其体魄,他在寒冬用冷水浇体。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每天坚持锻炼,即使在狂风暴雨之际他也从不懈怠!他经常会在暴雨中大声朗诵唐诗,或者爬上那岳麓山顶,享受着风雨带来的酣畅淋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愧是毛泽东! 从儿时与父亲的抗争,到十七岁出乡关;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些成功源于他那坚如磐石、不肯屈服的意志 !

毛泽东的成功更在于他那关心实事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当逢乱世,他没有像古代的隐士一样空有满腹经纶,却只顾一己之安危而选择明哲保身、不问世事。相反,他热衷于看时事报纸并时常给同学们分析中国国内混乱局势、以及国外的发展近况等等。后来他组织学友会进行时事讨论,并组织了反对日本“二十一条”和其他列强欺伤中国的爱国抗议运动。再后来他创建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政治组织新民学会,这里聚合了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能随时为国捐躯的有志青年。爱国的满腔热血表现得淋漓尽致,“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他将救国救民的重担挑起国家振兴,匹夫有责!而他最终真的挑起来了并为我们带来了新中国,这便是一代伟人!

毛泽东的成功离不开他基于现实,热衷实践的精神。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食物的大本大源。他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后,这种精神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

如今,毛泽东虽已成为历史,但毛泽东精神却生生不息。他的身上有太多东西要当代青年学习的了!当今中国,还有几个人能秉承毛泽东精神走到最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的人格越来越扭曲了。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求学、求职、上位等等,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投机取巧,又有几个人能静下来潜心学习,坚持不懈。为了所谓的时尚,又有几个人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盲目的减肥、整形已经成为了目前的时尚潮流,这种追风遗留给后代的健康风险,又有谁能承担得起!

中华之崛起需要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铿锵有力的话,偶尔会冲击下我们的耳膜。为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爱读书、勤学习、多思考、关注时事、开阔视野,提升自身能力,敢于实践,增强本领,为实现“富民强局”的新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