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你在高原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3 08:37:4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诗文集《高原骄阳》读后感

诗文集《高原骄阳》读后感

《高原骄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喜欢这个名字,就像喜欢高原,喜欢太阳,光听其名就感同身受满满的正能量。我了解它的意义,因为我曾经真真切切地坐在高原上看过太阳,从指缝穿过的阳光,伸出手就能抓住头顶的云天,望着远处的雪山及满地的绿草和牛羊,那种感觉多么幸福,那种姿态多么骄傲,纵使时光匆匆流去,那番景象却仍记忆犹新,梦里魂牵梦绕,醒来看到了窗外的太阳。

作者马张留先生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也是我的老师,虽然没有听他讲一堂课,看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为我批改一次作业,甚至没有见过他一面。这位老师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一直是个模糊的轮廓,然而他传播的力量在我心中却是十分的活跃并时时鼓励着我,那种平凡的力量可以叫我释放自己潜在的激情与不肯面对的真实情感,让我更相信更坚持,在那一条充满愿望的道路上。

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因为我怕自己粗糙的文字和浅薄的学识无法表现作品的灵魂,或许我也是怕见笑。对于老师的作品我读不敢妄自评价,文字是艺术是心灵之窗而不是技术,如果要用技术来评判一个人的作品成功与否,那么我相信这世界上很少是有人合格的。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眼光、见解与感受。我们不能硬把作者的文字强拉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而是要把自己带到他们的世界里去,去感受去发现,用他们的情感来认知自我,文字没有好坏,只是情感表露的方式不同。如果那样的文字能走到我们的世界那就是共鸣,而未曾体验过的学着享受,在别人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对于本书我从头读到尾,每一篇都能让我陷入沉思,或者回忆或者共想或者一同感伤,他写到了春秋冬夏,写到了幸福家乡,写到了钢筋水泥,写到了童年过往,写到了追逐与梦想,写到了爱恨别离,写到了岁月的苍桑,写到了沿途风景,写到了生命的迹象,那么的真实。那些我们爱的、恨的、怕的都化作绵绵柔长的文字,一遍一遍地在我们眼前回放,有时却高歌激昂。

但是不管作者选用什么样的字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他的诗歌他的文,其文字本身都蕴含着宁静的灵魂。对于这点我倒是很释然,我相信这就是作者的内在,心中没有宁静成不了一名好教师。我也很感谢老师赋予自卑的年轻人温暖的力量,在那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听他的话,我选择勇敢地走下去。

柏 彩 霞

年4月2日

推荐第2篇:你在哪里读后感

读《你在哪里?》:我们已过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最信任的还是你?

温暖治愈的故事对于你来说是有着怎样的意义?

也许对于我来说它的意义就是在认清生活后,却依然热爱生活。

从《偷影子的人》到知道马克.李维后,就非常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喜欢他笔下的故事。

有这样一句话我非常喜欢,马克.李维以温柔细腻的文字抚慰现代人的心灵伤痛,这世界或许残酷,生活也许并不够完美,但总会有一个地方,让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所。

《你在哪里?》这个故事是关于爱与友谊,它的亲情,爱情都会让我们动容。

苏珊与菲利普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是彼此生命里的一切,然而命运却让他们不断分离。过早经历家庭变故的苏珊一直学不会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即便是在最爱她的人身边。那么,苏珊是否找到了安放她灵魂的栖息之所。

苏珊与菲利普在开篇就是在机场分离,苏珊也许也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但是她知道她或许不属于一个城市,而她本身也不会选择在这个城市生活,即使她是深爱着菲利普。

而菲利普也知道他终究是无法挽留住苏珊的,因为他知道她的经历,知道她想要的生活,可是他明明只想让苏珊留下来,在这个城市两人安家立业,可是他依然会让苏珊去找寻她想寻找的东西。

灾难似乎离一些人很近,又离一些人很远。苏珊在离飓风中心最近的地方,而菲利普在一个城市生活工作过着绝大多数人普通的生活,唯一不变的或许是他们对彼此的爱与信任。

时间一直往前走,他们的身边的事和人终究会变得不一样。菲利普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安稳的家,可是苏珊却无法放下她已经习惯的动荡生活。

最终他有了自己的家庭,而苏珊依然站在离飓风中心最近的地方,守护着许多人的家园,即使她的力量微不足道。

可是菲利普知道对于苏珊他是割舍不下的,因为从他接受苏珊的女儿就知道了。也是因为苏珊唯一信任的也是菲利普,于是她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这个他信任的男人。

最让我佩服的是菲利普的妻子,面对一个自己不知道来历的孩子,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而今却要接受一个丈夫从外面带回来的孩子。

她有过挣扎,愤怒和失望。可是她始终有对这个家的爱与责任。还有她对生活的不放弃。

我不记得具体是怎样她竟然和这个小女孩相处的非常好,甚至于有这样一句话非常触动我,她说,或许对于你来说我不是唯一的妈妈,而你对于我来说是唯一的女儿。她支持她的梦想,甚至于她也拾起了自己的记者梦想。

也许有些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却真的真实存在。比如时间没有冲淡苏珊和菲利普之间的信任,即使他们可能已是陌路人。

有些事和人,时间或许是不会冲淡的,时间也许会改变一些东西,但是深藏在内心的那份情感,也许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总有一些事和人在你随时需要的时候就会选择毫无保留帮助你,即使已经物是人非!

推荐第3篇:在雪域高原(优秀)

在雪域高原,在大漠深山,在革命老区,12年来,北京大学的一届届在读研究生,展开了一次次支教扶贫接力,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青春之歌。201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这封充满深切关怀、带着殷切嘱托的回信全文如下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首先,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全体同学,表示诚挚的问候同学们的信中得知,你们志愿到西部地区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不怕艰苦,竭诚奉献,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支教扶贫实践,你们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些年来,北京大学组织一批又一批在读研究生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这是促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一个有效形式。希望北京大学坚持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衷心祝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胡锦涛总书记热情洋溢的回信,给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全校广大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西部地区的各个支教点,在充满生机的北大校园,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引起强烈反响,“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正成为越来越多北大学子的自觉行动“一定要以总书记回信为动力,用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向总书记汇报”“真没有想到,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回信了!”5月13日下午,正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支教扶贫的张振东,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这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手捧来信,惊喜万分。几乎同一时刻,分布在西藏、青海、云南、新疆支教点的其他17位支教团成员,也收到了学校专程派人送来的总书记回信。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争相传阅、大声诵读,仔细体会着回信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集体给总书记写一封信,是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共同心愿。去年8月,来自不同院系的18位研究生接过学长传下的接力棒,志愿到西部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8个多月的艰苦磨练,让同学们收获了许多刻骨铭心的感受和体悟。当有人提议给总书记写信说说心里话时,立刻得到了全体成员的响应。大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反复沟通、三易其稿后,将写得满满的3页纸装进信封,寄往北京、寄往中南海……

收到同学们寄来的信件,胡锦涛总书记十分高兴。他仔细阅读这封特殊的来信,为同学们朴实坦诚的话语、平凡感人的事迹而感动,为大家在基层一线的拼搏奉献、成长进步而欣慰。

5月10日,总书记在百忙之中提笔给支教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支教扶贫的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对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提出殷切希望。

飞鸿传情意,千里心相通。总书记的回信飞越千山万水,从北京传到了支教团成员所在的各个支教点,给同学们送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深情鼓励。

在青海省大通县民族中学支教的张振东和杨天虎一接到总书记的回信,就高声念了三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上午,得到消息的青海分团其他3位同学也赶了过来,大家聚在一起传阅着来信,反复体悟着信中的字字句句。

“总书记的回信虽然并不很长,却是沉甸甸的。”张振东说,“总书记对我们的支教扶贫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让我们更看清了自己行动的价值和意义;总书记对我们提出要求、寄予厚望,让我们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以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进一步做好支教扶贫工作,努力用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进步向总书记汇报。”

这是支教团的同学们终生难忘的时刻。从世界屋脊到祁连山麓,从彩云之南到天山脚下,总书记回信的喜讯,把各个支教点上的同学召唤到了一起。大家一边读信,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内心的感受。

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总书记的这些话,同学们体会格外深刻。新疆支教分团的同学们曾利用课余时间,到昌吉等周边地区体验民情,到中小学开办励志讲座,到SOS儿童村进行志愿服务。分团成员金晟同学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总书记的回信说出了我们最深的感受。今后,不管是在新疆继续支教,还是回到北大学习以至走上工作岗位,我都将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在实践中磨砺成长。”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总书记的这些话,同学们铭记在心。皑皑雪山围绕的拉萨中学,与布达拉宫只有一街之隔。在这里支教的西藏分团团长刘笑吟说:“近一年来我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是课堂里永远无法获得的。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必须沉下气,放下身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北京大学组织开展支教扶贫,与其说是给西部地区提供了帮助,不如说我们的学生从当地收获了更多。”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总书记的回信对北大支教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同学们在实践中的收获作出高度概括,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作出了指示。我们要认真贯彻回信精神,把支教扶贫这个活动组织得更好。”

“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总书记十分了解当代青年,他回信中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正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蒙晓燕,这样表达自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后的感受。

1999年7月,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22岁的蒙晓燕来到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新县支教扶贫。回想起12年前的那段经历,她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一年时光深深印刻在我的生命中,使我第一次对基层有了真切的认知,对国情有了深入的思考。以社会实践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导师,确实是我们年轻人健康成长的最大力量源泉。”

从1999年派出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起,迄今北京大学共有163名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足迹遍布西藏、青海、云南、新疆、宁夏、山西、河南等7个省区,服务时间累计超过35万小时。

这是青年学子倾心奉献的一年,更是他们在基层一线经受心灵洗礼的一年

拉萨中学的学生们忘不了,为了让45分钟的地理课上得更生动,支教老师多次不顾高原反应,骑自行车到野外采集素材、丰富教案。拉萨中学校长唐泽辉由衷地赞叹,经过一年支教,这些北大学生最大的变化,“首先是更成熟了,其次就是对民族地区的理解和感情更深了。”

云南大理贫困山区的百姓们忘不了,从北京来的支教老师为了家访奔波几十公里、上百公里,还帮着给孩子们申请助学金。支教团成员袁琼深有体会地说:“你在书本上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你亲身去走一遍山路,看到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确实是很不一样的。”

曾在宁夏西海固支教的张海涛忘不了:“罗山中学只有几排简陋的平房,平房后面的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是以前的支教老师争取一笔资助款修建的,但学校没有钱买篮球,孩子们只能在那里玩滚铁环游戏……”

曾在青海大通县支教的王飞忘不了:“开家长会是在一个下雪的下午,看着这些冒雪走几十里路赶来的家长,面对着讲台下他们真诚的目光,我真的有些惭愧。如果教不好他们的孩子,我对不起这些信任我的家长……”

“那种荡涤灵魂的升华,是支教工作带给我的宝贵财富,令我终生受益。”曾在山西灵丘支教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徐未欣动情地说。

从精心备课授课,到组织讲座、演讲、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从关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到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当地发展,争取来30多万元资金、8000多册图书、6000多件衣服……12年来,一届届北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薪火相传,用爱心和热忱为贫困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温暖,也在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青春的自我超越。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马煜是研究生支教团中的“特例”2009年8月,未满20岁的他本科二年级课程刚结束,毅然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赴藏支教的申请,最终破格成为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懂得了责任、付出和宽容。”马煜说,“离开支教的学校时,每位学生都给我写了一封信,回忆我们共同的经历,祝愿我扎西德勒。每当我回想起与这些学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想到他们每个人给我写的祝愿,我感到的只有快乐、幸福和满足。”

“把支教扶贫的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在总书记的号召下,更多的北大学子们正在行动起来。北京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组成,17位成员两个多月后就要启程,他们中三分之二是共产党员。

赵瑞就是新一届支教团的一名成员两年前,还在读本科三年级的他志愿赴甘肃天水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一年;今年下半年,“始终忘不了孩子们那几十双眼睛”的他将再赴西部地区支教。

“在我们即将奔赴西部的时候,收到了总书记给支教团的回信,这让我十分激动。”赵瑞对记者说,“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更加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我相信,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一定能在新的支教工作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

“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回信指明的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5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办公楼一间会议室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正在进行。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踊跃发言。会议气氛十分热烈,持续了5个多小时……

连日来,总书记的回信在北京大学师生中广为传诵。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师生们谈感受、话体会、说打算,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回信指明的方向,高扬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大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青年学生决心坚定、豪情万丈

刚刚入学不到一年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黄译旻表示,将以总书记所说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今后人生的航向标。“因为只有向实践学习,才能深切体会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深刻认识基本国情;只有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将自身成长与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赢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曾在2008年5月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聆听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哲学系博士生李婷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学习回信精神为新的起点,以更坚定的理想指引人生,以更严格的要求加强学习,以更深入的实践锻炼成长,以更扎实的态度面向未来,努力在各个方面创新争先。”

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广大教师深受教育、激情满怀

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表示,总书记的回信给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一批批北大学生主动到西部地区参加志愿服务、经受锻炼,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看到了青年学生在出国留学热之后回归大地、回归基层的新选择。”

正带领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项目攻关的青年教师王启宁,2008年5月曾参加胡锦涛总书记与北大师生的座谈,总书记鼓励青年人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的谆谆教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总书记这次给北大支教团回信,再次强调青年学生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北大教师,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做,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对3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工作的那一幕幕,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至今记忆犹新。读着总书记的回信,闵维方感动地说:“3年前,总书记来到北大师生中间,勉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练意志,增长才干;3年后,总书记又给北大支教团的学生回信,希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北大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衷心祝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让多少北大学子热血沸腾!

“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投身西部、投身基层的决心和信心。”曾在西藏志愿服务一年的中文系硕士生陈蒙,今年毕业后将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工作。谈起自己的未来,小伙子坚定地说:“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能没有农村的发展。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为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做一些事,踏踏实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一些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推荐第4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认真品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读后,着株生长在高原的柳树它那“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敢于向恶劣环境挑战,敢于抗争,敢于棉队,艰苦卓绝的顽强精神感动了我,启示了我。

这是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整篇文章围绕“神奇”这个词来表达文章的中心。高原的这株柳树,神奇在它的来历;神气在它的生长过程;神奇在它的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生长得这么旺盛;这么“令我望而生畏。”课文采用了强烈的对比写法,强有地衬托和展示出高原柳树的高贵品格。

当我读到“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身存环境抗争”……,这段话时,我内心想了许多许多。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人是“一帆风顺”?又有多少人不是从坎坎坷坷的道路上创造人生奇迹,世界辉煌呢?只不过是你怎么去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怎么去棉队厄运。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逆境中消沉不出,一事无成,悔恨终生呢?然而,那又有多少人像夏洛蒂,史学家谈迁,宇宙之王霍金等伟人,敢于在挫折的逆境厄运面前势不霸休地去抗争呢?他们的成就就是在“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片绿阴,惊人的创举。

学习文章,联想自己,平时学习上的苦难都不敢面对,而是乎取逃避的态度,不把困难和挫折当作是磨练自己意志的好机会,是多么的软弱,长大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吗?难道不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吗?怕苦怕难,逃避现实,是人生“危险”的信号。

学习了这篇文章,深受启迪,感概万千。愿我们都成《沙家浜》戏剧的一段名唱中的“八千里风景吹不倒,九千个雷霆要难轰”的青松,愿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强者,愿我们都能成为神奇的高原之柳。

————————————————————

仅仅是高原柳树或唐僧师徒,对每个人都一样,不管命运怎样对你,只要你不放弃任何希望,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有用之人。

当我读完《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合上书本后,脑海里还不断浮现出青海高原的那一株柳树,高大挺拔,柳絮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景象,令我沉浸在当中。

青海高原的那一株柳树是一棵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因为它伫立在有着广袤无垠的原野和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不但如此,在无数次高原风雪的虐杀下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经历过无数次摧毁,已经生命垂危了,但仍然起死回生,长成了两合抱粗的树根,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数页绿的苍绿,绿得深沉,这就是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对这棵树的独特锻铸。家乡灞河的柳树名贯古今,那里水分充足,土地肥沃,长出许多婀娜多姿的柳树。反之,青海高原的柳树命运远远不如灞河边的柳树,但它他却成为了高原上一方庄里的风景。

为什么那么多柳絮飘落到青海高原上,却只有这一棵存活下来呢?因为这可树没有和别的柳苗一样,自暴自弃,坐以待毙,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干旱和寒冷这种恶劣的环境抗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多少次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撑立在青海高原之上。这靠的是什么?是坚贞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再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雷音寺途中遇到了许多么妖魔鬼怪,但他们团结一致,不畏千难万险,与恶魔作斗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功德圆满

5.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得平静,眼前还不断浮现出那一株柳树,那一株待在青海高原的柳树。那茂密的树叶、生铁铁锭色的杆枝、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站姿,让人感觉到它的刚毅,它的坚强。

它与生长在灞河的柳树多么的不同啊!灞河的柳树有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温度,而高原的那株柳却生长在寸草不生的冻土上,待在严寒酷暑的地方;灞河的柳树极易生长,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可以生长起来,而高原的柳树经历过多少风雪雷电才保住了生命;灞河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高原的那株柳树十分粗实、坚硬,透露给人的是一种顽强的精神。

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高原风雪、雷轰电击,被冻死多少次、劈断枝二干多少次,它起却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难道你遭受的打击比这一株柳树还重?

每当我们遭到挫折的时候就想想这株柳树吧!相信你会振作起来的。人生的一点挫折是必然会有的,只要你去与它抗争,就会成就一片绿阴。

推荐第5篇:高原小学黄涛读后感

读《教师的舍与得》有感

乐平镇高原小学黄涛

舍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舍得,亦是随心而生的“生活禅”。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如果有人问你,“舍”与“得”两个之间选哪一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李白一定会选“舍”,李白舍去了功名利禄,舍去了做官的道路,他放情于山水之间,美酒之中,但他“得”的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比起李白“舍”去的,他“得”到的永远比“舍”去的更重要。

陶渊明也一定会选“舍”,陶渊明舍去了官声的黑暗和富贵。他投入到大自然伟大的怀抱,每天过着与平常人一样的生活。他“得”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与大自然亲自接触的机会。

“舍,得”二字,在如今人的眼里,舍是付出,是投入,得是收获,是回报。舍得是一种领悟: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舍得是一种思想境界:舍小我,得大我;舍小家,得大家;舍得是一种大智慧:孰舍孰得,是大智慧者在洞悉了大势所趋之后的智慧抉择。避重就轻就是舍得的体现,舍得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在做的选择题,只有把糟粕的去除掉,留下重要的方面,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最终获得的更多。舍同时也是播种的过程。你将自己的美好的东西给予别人的时候。也许你没想到回报,但总有一天,也许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成功,因为你的舍,而得到了朋友。所以人要懂得舍,要多舍,不要计较结果,那么你的美好的未来就会到来。

人生之道。贵在舍得。世上永远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有杂草我们就要拔除,有摩擦我们就要解决。如果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就会整日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哪里还会有开心可言,怨恨的累积将使我们的余生在黑暗中度过。佛经言:“一念境转。”如果我们舍掉仇恨的包袱,回赠对方一个甜美的微笑,对方将会把阳光洒向大地,而我们也获得了一份心灵的感动。学会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把失去当成一种致富哲学,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把上一次失去当作下一次得到的起点,在得与失之问做出正确的选择;拿起该拿起的,放下该放下的。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己为公,舍贪婪得无忧,舍名利得清静,舍一切非分之想得脚踏实地做人。这些都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

“舍得”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家更多的关注得到而很少考虑舍弃。古人说过“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种辩证思想,正是说了舍与得的关系。你劳动,你要舍力气才能得收获;你学习,你要舍时间才能得知识;你经商,你要舍本钱才能得回报;你做官,你要舍安逸才能得一生辉煌。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名人,取得了流芳千古的功绩。他们都对“舍得”二字有把握和领悟。事物也是如此,蛇在蜕皮中长大,金在沙砾中掏出,树也要经过剪枝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在人生的舍与得之间不是那么容易选择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能够看清楚鱼与熊掌背后的真正利益?无条件的去舍,永远会得,太贪婪的得,总会落空。舍,就是舍,舍的时候不讲任何条件,只有大自私才有大智慧!“舍”是一种智慧,“得”是一种勇气,无贪的培养是解决我们心灵所有烦恼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思考。应该经常性的问自己“老师,你舍得了么?”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舍得”“蹲下去”,古往今来,教师总是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形成了对于学生来说的天然优势,这样就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身体“蹲下去”只是一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把“心”“蹲下去”,这样将心比心的和学生出于同一位面,放下架子,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学习探索环境。其次,我认为教师应该“舍得”“别站上去”,教师在正常的授课过程后,应该勇敢的“别站上去”让学生自己来发挥,放手的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别站上讲台。或许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当人生面临大与小,多与少的选择时,很多人会被贪欲蒙住眼睛,不懂得要量力而行,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拥有。 取得是一种方式,放弃是一种智慧,而舍得是一种境界。天空舍弃了明媚的阳光,收获了皎洁的繁星;玉树舍弃了芬芳的花朵,换来了诱人的果实;陶渊明舍弃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仕途风光,却尽享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闲适惬意。人生虽然不是事事非此即彼,然,很难鱼与熊掌兼得,大多时候,你不得不面临取舍。正如你若想换一杯新水,就要倒掉杯中的旧水;若想摘取花园中的牡丹,就要放弃手中的玫瑰……

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舍得是一种境界,不计付出,舍己为人,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种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了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舍得是一种心态,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舍弃金钱和名利,获得心灵的平静和事业的成功;舍弃个人的小爱为事业的大爱,获得学生的敬爱;舍弃个人利益为学生的利益,获得教育的兴旺和后继有人。舍弃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让我们拥有这种气度和智慧,享受从容人生,获得学生的敬爱和心灵的升华。

推荐第6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柿子园乡中心小学 六一班 夏艳芳

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青海高原一株柳》。在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在青海高原之上,只有一株柳树。它所面对的是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和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面对的是持续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但是,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

课文中说“命运给予这株柳树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但是,它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是在写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青海高原上的这棵柳树就生活在一个艰苦的世界里,它经历过无数次的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经历过无数次的雷轰点击却一次又一次的起死回生。

这真是一棵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的科学家也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韧劲,比如:霍金、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

尽管命运对我们有些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只要我们不屈服命运的摆布,顽强的与命运抗争,把命运捏在自己的手心里,就能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未来是美好的,不要怨天尤人,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去创造我们那辉煌的人生吧!

指导教师:郑永婷

推荐第7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读完《青海高原一株柳》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啊!它生长在广袤无垠,只有小草覆盖的青海高原之上,它的身后没有一颗柳树!这里四季寒风像刀子一般,这里的雨水少的让土裂开多么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它却长得那般粗壮,那般苍郁,那般生机勃勃。

在我的印象中柳树的枝条是纤细的,柔弱的。可是,我没有想到柳树也可以变得粗实。坚硬。富有力量!

记得砸我五年级的时候,我学跳长绳经常怕被绳子抽到而不敢跳,在同学的鼓励下,我屏住气闭上眼睛,就往里面冲,只听啪的一声。我被绳子抽到了,落地的时候还没站稳,又摔了一个大死跟头,但我没有灰心丧气。在家中让爸爸妈妈来陪我练习,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四次,五次我彻底失去了信心,每次体育课跳长绳我总是充满了恐惧感。

现在学了这篇课文我又想这株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复苏了又被冻死,冻死了又复苏;而现在我们往往承受不住打击,一次失败便垂头丧气,甚至失去信心,很难像柳树一样振作起来素以我一定要克服困难把跳长绳学会。

于是,我又开始练习,

一、

二、三我跑到中间的地方轻轻一跳,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那次成功给了我自信和信心,此后,我一点一点地掌握跳长绳的技巧。最终成为班级里跳长绳跳的最好的一员!

这虽然仅仅一株柳树,但是它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迪,这住株柳树具备的品德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江苏省无锡市盛岸实验小学六年级:黄良康

推荐第8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一)

读完《青海高原一株柳》,我的心深深地被长在高原上的柳树震撼了,这棵柳树生长广袤无垠而又贫瘠荒凉的高原上。那里的环境很恶劣,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高原风雪,多少场的电轰雷击,多少次的持久干旱,但它没有畏怯,而是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活了下来。在这么恶劣的自然条件,它长得那般粗壮,那般苍郁,那般生机勃勃。

柳树在我们生活中是那么的常见,它在我们的印象里都是那么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但是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树给我们的印象是粗壮,苍郁的,富有强盛的生命力。

课文中说\'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其实不只是在写柳树,也是在借柳喻人,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有可能不公平,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生活中还有很多和高原上的一株柳树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人如:海伦。凯乐、张海迪、贝多芬……

许多的科学家却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为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如:霍金。

霍金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命运对霍金很残酷,但是他与病魔顽强斗争,坚持学习和工作。他一坚韧不拔的毅力撰写了《时间简史》,影响巨大。在全身瘫痪不能说话的艰难痛苦之中,霍金仍然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取得了非凡的研究成果。

这篇课文启迪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的韧劲和毅力去努力,生命就会创造出新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二)

我们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后,是否被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精神所震撼?高原柳生活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却凭着顽强的毅力生存下来。它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并不难想象,但它遇到困难时所要付出的努力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那么,柳树是怎样造就了不死奇迹,成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的呢?柳树的这种精神在我们身上却是少有的。

我们只会沉浸在无谓的琐事当中,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祖国的花朵难道只是颇有其貌,却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温室花朵而已吗?错过这一次次磨练意志的好机会,我们怎能成长起来?坚强起来呢?

由此,我又联想到海伦·凯勒。这位在无声、无光、无语的黑暗世界中度过89个岁月的弱女子。她的命运与我们相比,又显得如此可悲。在幼时被猩红热夺去光明、声音,接着又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渐渐学会了读书、识字、说话。在这过程中海伦又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努力?她在想象中感受着世界,探索着世界,追求着世界。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创作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作品,投身于慈善事业。她与柳树一样,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勇敢挑战困难,创造了奇迹。尽管命运对我们有些人是不公平的。

但是,只要我们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把命运掌握在手里,就能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未来是美好的,不要怨天尤人,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去创造我们那辉煌的人生吧!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三)

\'这是一棵柳树,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为平常的柳树。\'第一点,叙述柳树的作者,除非此树形态怪异,不然,一定会选择一排柳树来描写。可是本文并非如此。第二点,柳树不生活在水边,不生活在平原,生活在沙漠中吗?哈哈哈!!!不可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读了下去。的确不平常,极不平常。这株柳树生活在青海高原。要知道,青海高原空气稀薄,干燥、高寒。无论什么植物,在这里,不是死亡,就是退缩,

文中也描述了这一场景:\'赭红色起伏的草地上根本看不到一颗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不过文中这一株柳树还真有点震摄人心,真想不出只有一株柳树的原野是什么样的。

唉,不想也知道这株柳树生存下来,有多不易。高达数米的柳树,吮吸着土地极深处仅有的一丝水分和营养,坚强地站立在苍茫的开阔的高原上。之后,作者在文中大胆猜测,风把一团团柳絮送上了高原,生长出了一片幼柳。可是,缺水,把它们全毁了,只有这一株顽强地活了下来。不知熬过了多少风雪、多少干旱、多少雷电,它存活了下来,而且坚强地挺过了一年、十年、甚至数百年!OK,一个间断。作者写到这儿完全可以结束,但他没有。他又做了一个精彩的对比。拿家乡河边的柳与这棵饱经磨难的柳作对比。没错,同是一棵柳,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其之远?面对残酷的命运,这株柳没有抱怨、没有畏缩,它选择的是竭尽全力地抗争。何为顽强?就是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我被它的这种精神折服,深深地折服,无法自拔。

这株柳,就是我们人生的激励版,困苦和磨难,都是要挺过来的,就像柳树一样,在拼搏中成就一片绿阴。

推荐第9篇:你在忙什么读后感

比如之前的我,师父不督促我这本书就没有这么快的完成,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多少时间就会用多少时间,甚至即使给我们很长的时间都感觉不够用,每个人完不成工作的时候就会说:“我很忙”,你在忙什么读后感。可是大家都没有闲着做出来的结果竟然大相径庭,因为有人在瞎忙,碌碌无为,‘无为’好可怕啊!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简单的用财富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其实除去明显的结果标志以外,我们更应看重的是他是否在追求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则可以促使他持续的获得这种结果。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从事与缺陷相对应的工作。有特长是好事,但是把特长弃之不用,与没有也没什么区别了。

书中还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中的大石块的故事。老师拿出一个大玻璃瓶放在桌上,随后,他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一块一块的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去了。他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们回答道:“满了”!老师说:“真的吗”?说着又拿出一些小石子,慢慢的倒进去并摇动玻璃瓶,使小石子填满大石子的间隙,老师又一次问:“满了吗”?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可能还没有”,很好!老师又拿出一杯沙子,沙子填满了石块所有的空间,他又问了,可是这一次同学们大声的回答说:“没有”。然后老师拿出一杯水到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老师拍拍手,问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说: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回答是不完全是,它还告诉我们,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去,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他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们每天都在工作中忙忙碌碌,,似乎很努力很有效率,可你是否最重要的事情呢?看到这里不禁感慨自己的思路狭窄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够透彻,那么我心中的“大石块”到底是什么呢?自己的定位对不对,是不是在做无用之事,会不会像众马一样,终其一生也未能有千里之游。

每个人开始工作的时会思考自己适合什么,想干什么,但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自己现在究竟能干什么?就我自己而言,收获就是:无论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重要的是能否把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变成是自己的特长,促进自己成长和进步。看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此感谢一下这位督促我看书的师父,读后感《你在忙什么读后感》。

-

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把全世界的财富进行平均分配,这样就彻底实现了“均贫富”。但过了不多久,贫富差别又会出现,而且有意思的是:原来的穷人几乎还是穷人,原来的富人还是富人,世界几乎没有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穷不止是种结果还是一种原因,或者是一种机会。尼采说:“不是牧者,即是羊群。”如果你的头脑里仍是羊群的思维,那么无论如何你也成为不了牧者。

2.没有明确的方向,即如无头苍蝇,行业位置不对,总在做无用之功。忙,有什么用呢?

每天24小时大家都在努力。白马随唐僧步步朝西,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而其他的众马驴来回转圈,终其一生也未能有千里之游。

白马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昔日朋友马驴艳羡不已。白马说:其实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而你们在磨房原地踏步而已。众马驴黯然。

3.同样的空间,放置东西时的先后顺序不同,结局就大相径庭,同样的时间工作安排的顺序不同,结果也千差万别。而不幸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经不起挥霍浪费,也无法在事后弥补。

4.人才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呢?

关键是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长期的科学规划。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追求完美。关键在于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而把不足之处的危害降到最小。如果把全部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项方面,不仅收效甚微,反而会影响到别的方面,成为一个毫无特色的人。自然也就难有建树。

5.下面是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又累又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圆。”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圆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的回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些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的10美圆。”

“爸,谢谢你。”小孩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数着。

“为什么你有了钱还问我要?”父亲生气的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我现在够了”小孩说。“爸,我现在有20美圆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回家早一点,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工作繁忙之余请多关心孩子。

推荐第10篇:让雷锋精神在高原升华

让雷锋精神在高原升华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青海省电力公司物流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雷锋精神在高原升华》,向大家报告我身边的雷锋人和雷锋事。

在我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助人为乐,那是在学雷锋;当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就是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和无限热情,融入到本职工作中,转化成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当我们迈上青藏高原广袤的原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变电站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为草原雪山增添永恒的亮彩;一条条笔直的铁塔银线连接一座座遥远的城镇,为这块浑厚的土地注入无穷的活力。然而,在这美丽风景线的背后,却凝结着青海省电力公司物流中心全体员工的汗水和智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让生命和智慧在奉献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众所周知,青海省电力公司承担着为全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而电力公司物流中心主要担负着省电力公司重点项目、玉树输变电项目、各公司各直属单位物资的配送工作,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生产建设的进程,关系青海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肩负神圣的使命,中心全体员工信守的承诺是:“只需一个电话或一个传真,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路途远近,需要的物资都会及时送达指定地点!”这份沉甸甸的承诺,在多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得到践行。

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灾情就是命令!在通往玉树灾区的崎岖道路上,物流中心员工和车队一道,顶风冒雪,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灾区人民点亮了第一盏希望之灯,让灾区人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当明亮的灯火

1 驱散灾区暗夜,灾区人名欢呼着扑向亮光,那一刻,党员李增林,回族小伙子马超,主任陈光林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11年,是“十一五”的结束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确保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按期投运,电力公司物流物资供应部积极参与“电力天路“建设,配合国网做好青藏交直流工程交流部分的物资配送工作,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挑战。在距格尔木400余公里海拔3400米沱沱河材料站,除了看到对面青藏公路偶尔疾驰的汽车外,四周一片荒凉,陪伴他们的只有肆虐的狂风。由于缺氧和风霜,他们晚上经常失眠,个个嘴唇干裂。就这样,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国网领导的高度评价。

750千伏柴达木变电站是青藏联网工程的重要枢纽,去年5月底,青海省电力公司物流物资供应部的同仁们押运第一台主变赶赴变电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橡皮山顶遭遇严重堵车,被困长达十多个小时。高原的天气异常多变,一场大雪突如其来,晚上十点,气温就骤降至零下十几度,在饥饿、严寒和缺氧的多重考验下,他们没有退却,依然坚持、前进,再坚持、再前进!截止8月9日,随着第四台主变顺利送达,青藏联网工程交流部分物资配送任务全面完成,为青藏联网工程早日投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各位领导,同志们,电力物流人吃苦奉献、挑战极限的事迹是说不完的。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此时此刻站在这里,诉说着他们身上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我感动,我骄傲,我自豪!

谢谢大家!

第11篇:《青海高原一株柳》小学读后感

今天我预习了六上课文中的《青海高原一株柳》。让我明白:与命运抗争,就是奇迹的发生。

《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棵神奇的柳树,在高原风雪雨雷电轰击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青海高原干燥、多风、缺氧、奇寒使这里寸草不生,但是这棵柳树生存了下来,使人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可更多的是对这棵柳树的赞叹与敬畏。因为这棵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作者通过和家乡灞河边的柳树作比较,衬托出这棵高原之柳的品质。

作者不仅赞扬了高原之柳,也是在赞扬那些勤奋的人。

俗话说“逆境是最好的大学”海伦·凯乐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自幼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是一个盲聋哑人。但在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的开导下,他夜以继日的摸盲文、学说话。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不屈不挠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哈弗女子学院。学习之余,她不忘写作,将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十大偶像人物之一。

像海伦·凯勒这种与不公命运抗争而成才的人 有许许多多。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可能不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第12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优秀)

读完《青海高原一株柳》,我的心被这株柳深深地震撼了。我知道了只有这一株柳树挺立在青海高原上,在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它却生长得那般粗壮,那般苍郁,那般生机勃勃。

在我们眼中,柳树是那样的纤细、柔美。如果只有“婀娜多姿”来赞美柳树,那我还想再用一个词来赞美“青海高原一株柳”,那就是“坚毅不屈”。在那样的超乎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只有这一株柳树活了下来。它是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才成为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的。

课文中说“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其实不只是在写柳树,也是在借柳喻人,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有可能不公平,但是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是啊,在恶劣的环境下那株柳树成就了一片绿阴,而许多的科学家却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为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如:霍金。

霍金的命运比那株柳树要更悲惨。他被命运剥夺的东西太多,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三个指头会动,但他,却用智慧和坚强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他所取得的成就却是万人不及的。就是这样的人,写出了《时间简史》,成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会员,当上了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被人誉为“宇宙之王”!

霍金和柳树都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承认:是风风雨雨造就了美好的未来。

第13篇:《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350字

青海高原在海拔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的辽阔地区。这里平均气温低,夏、秋两季连年干旱,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这里,生长了一株柳。

一株柳,一株神奇的柳。在夏、秋两季以惊人的毅力顶住风雪、干旱等自然灾难的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壮大的柳树,经受了多大的困难?难以想象。上天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活了下来。

生活、社会、学习不也是这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勇于向它发起挑战。不害怕、不抱怨命运。生活会给你制造出麻烦,只要你勇敢顽强、永不退缩,就能消灭它。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坎坎坷坷,不免有荆棘。只要心有自信,不怕困难,就会在黑暗中发现光明;达到成功的彼岸,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成为生活的强者!

人生就像这青海高原的柳树。会遇到困难;会遇到挫折;会遇到打击……只要我们不泄气,不灰心,相信一个个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第14篇:《虎皮猫,你在哪里》读后感

《虎皮猫,你在哪里》读后感

《虎皮猫,你在哪里》这个故事和外国名著《朱丽叶和罗密欧》的故事情节有些相似,都是以爱情为主干的。但《虎皮猫,你在哪里》还加入了友情的添加剂,是这个故事成了一曲友情的赞歌,一曲爱情的诗歌。它犹如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伴随我在炎炎夏日里成长,它里面不乏幽默,却能让你忍不住流下眼泪。《虎皮猫,你在哪里》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让你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

笑猫和虎皮猫原本是一对恋人,可是虎皮猫却在医院不告而别,为了寻找心中的恋人,笑猫踏上了寻找虎皮猫的艰辛路程。它找到了烟囱顶上的虎皮猫和红别墅顶上的虎皮猫,可它们都不是它心中的恋人。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笑猫终于找到了为人们敲钟而震聋耳朵的虎皮猫,笑猫守在虎皮猫身边,直到永远。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许多图片,犹如一本剪辑在闪现。

从这些图片里,我找到了笑猫的笑,找到了虎皮猫的情怀,找到了绿毛龟艰辛的步伐,找到了老秃鹰落荒而逃的身影,找到了雪儿的爱慕,找到了马小跳和杜真子的爱心,也找到了老老鼠的困惑……还有书中那些一带而过的人物形象,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象。

我认为笑猫是幸运的,因为有许多朋友帮助它找寻心中的虎皮猫。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笑猫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找到虎皮猫。反过来,我认为笑猫的朋友也是幸运的,因为笑猫教给了它们“什么是真正的爱”。还有一些朋友,在笑猫的帮助下,对自身有了更好的认识。像别墅上的虎皮猫,从自卑走向了天才画家的道路,其中少不了笑猫的开导。

我只能感叹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它讲述了金秋时节的友情和爱情。

这个由笑猫自述的故事,让然,也少不我开始了生命最初的思考。其实,生命并不是那么复杂,它只是需要友情的土壤加上亲情的肥料,加上爱情的浇灌,还有希望的栽培,梦想的照射以及健康的体魄作为支撑。当了精神的培土。像金钱以及其它的物质,都是身外之物。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这本书还告诉了我太多太多的道理,但从始至终,它一直认为“友情和爱情同样伟大”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我永远也忘不了《笑猫日记》,永远也忘不了《虎皮猫,你在哪里》,因为是它教会了我怎样去看待生活,怎样去感动。

第15篇:虎皮猫你在哪里读后感

一本书可以开阔眼界,也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创造未来。

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虎皮猫,你在哪里》。这本舒适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中的一本。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只猫的爱情故事,虽然不真实,但很惹小朋友的喜爱。杨红樱阿姨的每一本书都有美丽的童话感。想灰姑娘和白雪公主那样。

书中,是笑猫对虎皮猫一见钟情,而虎皮猫受伤,笑猫把虎皮猫背到了宠物医院。虎皮猫伤好后,出了院,就再也没消息了。笑猫一直在找,可怎么也到。最后,在一只老猫的帮助下笑猫。在钟楼上找到了虎皮猫,可是胡皮毛的耳朵聋了。

其中,我感到书中最心奇的是笑猫见了老鼠不捉,反而和老鼠成了朋友。捉老鼠时也是做做样子,我真的很佩服杨红樱阿姨的大胆想象,杨红樱阿姨写的书里都有大胆的想象。

我以后还会在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

第16篇: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书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课中,发现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讲话,小A讲的很投入,有时甚至忘记观察老师。小B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的微笑表示对小A的话题很感兴趣。课后我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问起了课堂中他们聊的话题,小A在介绍自己昨晚新买的恐龙玩具,并邀请小B去他家一起玩。这是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给孩子这样自由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呢。每天各个活动安排很紧凑,每个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规纪律,也许真该找个时间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于是我灵机一动,在课前挤出十分钟给孩子自由交谈,渐渐我发现孩子们上课随意聊天的现象少了,孩子们的关系密切了,交际范围也广了。在这种自由谈话中老师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与倾听者,尽量不去打扰到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会在这种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

记录对话意味着持之以恒地倾听、收集对话。录音、录像或者文字记录都是记录对话的方式。当对话被记录下来,它们就变得更为重要。当儿童的话被写下来,它们就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变成可以被反复再现的话语。这让儿童的学习变得更可见了,因为通过每一次对对话的再读和回顾,成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我们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支持早期学习的环境;我们应该在一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对话的机会,提供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去谈论,让他们拥有积极的、真实的对话经历;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对话,相信他们、认真倾听他们,对他们的想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了解他们的情况,发展幼儿的学习潜质和学习技能。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倾听是理解的基础,倾听是学习的方式,是一个好的开始。幼儿学会倾听,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幼儿学会倾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利于幼儿成长。

第17篇:我爱的花儿在高原

《一路格桑花》

我爱的花儿在高原,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我爱的人儿在高原,他的笑容没有被污染。

—题记

俗世如尘,名利、地位、脸面、金钱、关系······恰似宇宙中那消散于空气中、无处不在,人们向金钱致敬,向名利欢呼,却忽略了人性中最本质的那份纯真与善良,当我们享受着今日的物质文明生活的同时,还会有多少人去反思,是谁站在祖国的边防线?是谁巡逻在祖国的海岸线?是谁飞行在祖国的领空?他们以自己的青春为代价,换回了整个社会的安宁与和平。

幸福的体验最直接地包含着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得到了实现,当我再次翻开《一路格桑花》时,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我不觉地为之感到,为之落泪。

邓刚,双眼的菱角微微模糊,许是几经岁月摩挲,淡化了他那岿然绝世的锋芒,作为一名普通的修路军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川藏线,家里有贤妻良母,可是为了修路,他竟然两年没有回家,也许是他的狠心使他忘记了自己对家人的一份责任?他觉得自己对战友的责任高于任何一切。王力,一个女儿刚刚满月的军人为他而死;周明,一个等着孩子出世的军人为他而死。邓刚觉得自己愧对那些死去的战友,他唯有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偿还无限的责任。他说,自己在山上呆了十年,哪里有塌方,哪里有泥石流,他的心里很清楚,但是却还是无法避免灾难的发生,无法挽救战友的生命,哪天,自己真的下山了。又来了新人,对于川藏线还那么不了解,那么灾难发生的频率就更高了。郭红作为邓刚的妻子,她深知军嫂的责任重大,失去工作后,她没有灰心丧气,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她没有为之心动,她一直默默地等待着自己的丈夫回家。

周明,十六个藏族孩子的辅导员,三个藏族孩子学费的承担者。他说在川藏线上,每五百米的距离就躺着一位战友的尸体,他自己把一生献给了川藏线,本以为在川藏线上,他找到了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妻子,这样的生命就再也没有缺憾,可是,他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出生,他已经长眠在川藏线上了。

王力,在他休假的时候本应该好好陪陪上山探亲的妻儿,可是,他总是放心不下在川藏线上修路的战友。余秀兰为挽留丈夫王力,在挨了王力最后一个耳光后,她永远失去了丈夫,女儿,永远失去了爸爸,她是一位称职的好军嫂,在把丈夫的抚恤金全部交给公婆后,十年间,自己一人带着未满三个月的孩子远出打工,十年后,她带着女儿小雪重走川藏线,让死去的丈夫看看孩子,他就可以瞑目了。

李青格,一个高傲的军校毕业生,为了女朋友安静,他曾经想方设法地想离开川藏线,回到大城市,在目睹了战友的聚少离多后,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我爱的花儿在高原,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我爱的人儿在高原,他的笑容没有被污染,”

人生是一个既短暂的漫旅,假如你能捕捉住人性的一瞬间,尽管它短如闪电,稍纵即逝,但也如穿破不尽的霞光,照亮你的心海,使你激动地全身颤抖——因为你可能找到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喷吐口,登上了融会贯通的巅峰之上,美妙的意象如仙鹤般绕着你飞翔,纷至沓来的情思在你眼前如祥云环绕

生命既不是圆满,也不是缺憾,而是一个沉重的实验,我们要不断地用信仰驱除无望,用爱弥补孤单。我崇敬那些奋战在祖国一线的军人们,他们的精神不断地激励着我向前进。我活着,我的热血再将我燃烧,在将我蒸发,在将我的良心铸造,在将我的心融化。

第18篇:高原1

高原,我的中国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乔良生平及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

3.结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到现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准备,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结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到现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准备,贡献力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土高坡》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说出对黄土高坡的感受。

(黄土高原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它的色彩与炎黄子孙的肤色相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高原是中华民族刚毅不屈精神的象征。)

2.板书课题:《高原,我的中国色》。

3.明确教学目标。

4.走近作者。

乔良,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xīn)县一个军人家庭,祖籍河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大校,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末日之门》、《灵旗》、《大冰河》

等。多次获全国、全军大奖。除文学创作外,长期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与人合著、合编有《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全球军力排行榜》等。

二、理解课题。

思考:“中国色”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高原是中国色?

(幻灯片演示:黄土高原背景下,一棵巨大的轩辕柏用力合抱整个高原,中华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① “轩辕柏”是黄土高原血脉的象征,有了它,黄土高原才会成为“金子样的高原”。

②轩辕柏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炎黄子孙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要点提示:“中国色”即指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因为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色是中国人的肤色“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黄土高原不仅蕴藏着中国古代文明,更象征了中华民族倔强不屈的刚毅性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文,标出自然段,读通课文,积累下列生字词。

北麓峁墚塬 长髯逶迤褶皱飒然喑哑

粗犷商贾甲胄玉辇剽悍膂力贫瘠

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通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说一说课文最先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抓住主要的景物描写进行概括)。

明确:回顾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历史。(板书)

3.作者引入一个军人进行了遐想,用他的眼光来写高原,从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幻灯片演示:北方异族入侵,南方丽山秀水;西方强盗猖獗,国内“烟毒”泛滥;城市青年忧虑。分组合作学习,用“—”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认真体会,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①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或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崇敬。

②对近千年来中国的衰败与懦弱的痛惜。

③对当代城市青年状态深深的忧虑。

④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和信心。(板书)

四、探究活动。

1.用“~~~~~~~”画出文中能体现“真正中国”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首先分析到:面观中华沧桑史,上下求索二百年,念往昔,华夏国土遭受浩劫何其惨烈?其次又在民族同化上加以引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野蛮可以暂时战胜文明,但仅仅是政治形式层面的意义而已。最终说明中华民族伟大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2.请你谈谈作者在文中如何渲染与张扬自己的情绪?(结合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借助环境、历史、现实、人文、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用写实、想象、对比的方法渲染与张扬着自己的情绪。

3.文章结尾说:“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这一句与上文哪一句相照应?怎样理解其中的“我”? (先试着说一说军人有哪些气魄,结合课文认真体会)。

明确:呼应“暮云垂落下来„„一个军人。”文中的“我”是虚指,是千千万万有血性、有思想的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国有血性的精壮汉子。

五、拓展延伸

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学习了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收获。小组讨论,选出本组发言人)

六、本课小结(写作特点)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凛然傲气中又渗透着无限的历史苍凉感,如同一幅黄昏时分的画卷,述说着遥远的历史又翘首期待着美好的明天。

七、感情升华。

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最后,让我们一起欢唱刘德华的歌曲《中国人》,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崇敬之情。

八、布置作业。

本文中,作者抒发了不同的情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某一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读后感。

第19篇:高原诗歌

阿坝州

雪山草地阿坝州,古老神奇越千秋。

物华天宝名四海,人杰地灵扬五洲。

宗教文化渊源远,藏羌遗产历史悠。

更喜神州奔小康,雪域高原尽风流。

九寨沟①

童话九寨藏风光,人间仙境醉入梦。

青山翠谷落瀑布,绿水碧波映彩虹。

犀牛湖畔劲松青,老虎潭里枫叶红。

孔雀展屏五彩池,云破镜海抚雪峰。

黄 龙②

黄龙风光世罕见,千层碧水鳞光闪。

金滩银波走雪峰,绿水翠湖映蓝天。

五彩池里云涛涌, 宝鼎山上彩霞灿。

四姑娘山③

四姑娘山有奇观,景观别致非人间。 野人和尚遥相望,猎手度姆毗邻看。 大草原④

浩瀚无垠大草原,风景如画好壮观。

日照九曲银龙舞,霞射万里金凤欢。

梭磨河畔⑤

梭磨河畔景色佳,清泉飞流绝望挂。

少女挤奶遮羞容,牧童骑马弹吉它。

昌列寺⑥

圣山佛院昌列寺,金碧辉煌生灵气。

嘛尼片片吉祥颂,经轮转转平安祈。

观音庙⑦

西天观音来显圣,晴空霹雳现真身。

千手观音救苦难,万盏神灯渡众生。

葛拉依⑧

神奇古镇葛拉依,风光独特难解迷。

龙船山下七星闪,刮耳崖上大象骑。

姜维城⑨

三国遗迹姜维城,残垣断壁尚自矜。

岷江滚滚追丞相,汶山嵬嵬忆将军。

桃坪羌寨⑩

桃坪羌寨显雄关,古羌文明收眼前。

神密地道户户通,幽静山溪家家欢。

筹边楼⑾

古镇薛城筹边楼,唐代风韵数风流。

节使日夕苦筹边,宰相晚年贬崖州。

一路风光一路诗,不去阿坝待何时! 南乡子

飞瀑流泉密林中,洗身洞前挂玉帘。 浓绮轻缎绕林海,碧潭翠湖映雪山。

悬崖冰川洒玉珠,遍地山花齐吐妍。 雪山神峰飘哈达,白云圣雾飞经幡。 风吹草低见牛羊,雄鹰展翅戏碧毡。 悬崖碉楼诉传说,秀林藏家写诗画。 篝火旺盛舞醉汉。嘉绒锅庄誉天下。 慈祥佛主镇宝殿,虔诚神狮迎晨曦。 四海香客如潮涌,只缘*深造诣。 岩壁建庙香火旺,圣山拜佛紫气升。 虔诚信徒长相跪,祈祷菩萨佑善人。 凤凰展翅驾祥云,雌雄卧虎迎晨曦。 更有乾隆征金川,御碑亭里留遗迹。 钦佩姜维要塞筑,可怜刘禅玉垒情。 山形依旧枕寒流,故垒名胜照汗青。 群楼似鳞毗悬崖, 双碉如剑插云端。 门前桃花舞彩霞,院中春柳生绿烟。 雕梁画栋嵌银柱。飞檐翘角盖金鎏。 故人功业载史册,边陲遗迹竟览游。 1

周末驾车游,八十里彩林奶子沟。山岭斑斓沟壑绚,金秋,坐爱枫林醉镜头。 阿坝藏羌州,如玉蓝天映艳秋。雪岭皑皑松柏黛,天酬,绝顶驱车尽兴游。

阿坝嘉绒大锅庄,高寒烈日季风狂,马茶酸奶酥油香。

诗情画意八角碉,诙谐浪漫爬墙墙,伊人远在马尔康。

珠串珊瑚松耳装,串铃舞步歌回肠,衣裁氆氇獭皮镶。

藏寨碉楼青稞酒,笑声杂沓嘲声扬,伊人远在马尔康。

缕缕情思梦不忘,幽窗寂寞叹凄凉,小词写罢意皇皇,

偶有言来藏羌地,恨无倩影入梦乡,伊人远在马尔康。

自对荧屏自断肠,清茶入口苦难尝,柔情蜜意暖心房。

喜有电波传信息,每于晨梦唤梳妆,伊人远在马尔康。

夢醒小樓夕照长,看花步月忆娇娘,西風愁染半窗霜。

万缕情丝空对影,回思胶漆惹人伤,伊人远在马尔康。

醉臥小窗恼夕阳,乱翻书页恨茫茫,键盘懒击自神伤。

一体身虽千里远,两颗心却一般狂,伊人远在马尔康。 阿坝:从羊群和青草开始(组诗)

天空的尽头是羊群,羊群的尽头是天空

阿坝,我远远地分不清楚哪里是羊群,哪里是云朵

还以为羊在天上奔跑,云在地上吃草

十万青草涌动着蓝色的波浪

带着露水和芬芳,覆盖着多少牧人的梦想

牧羊的姑娘用鞭子抽打着辽远,她水一样流淌的

眼睛,是两粒挑在草尖上的星辰

为远来的客人和逝去的光阴引路

阿坝,让我像大风散落的草籽

栖居在它们的中间。与牛羊为伴,与牧歌为邻

我的前后是忧伤,我的左右是幸福

我看到羊群结伴而行。她们浩浩荡荡地赴会

青草作证。羊群中最美丽的公主举行婚礼

牛马贺喜。连风都捎来云朵的祝福和消息

阿坝,穿着婚纱的羊公主,众星捧月的羊公主

它是你的哪一只丰满的乳房?

在夜间我俯下身子,倾听大地上的情话

马蹄消隐。羊的叫声也归于沉寂

这时候,一盏酥油灯就擦亮了夜色和寂寞

酥油清香,熬夜读经的僧人

他的眼里坐落着神祗和光明

远处的夜行人露出满面盐粒的沧桑

今夜他要随佛抵达天堂,天明时分才返回最初的故乡

2 一只鹰从民歌中飞了过来。它坚忍的翅膀

撩动内心的火焰。在最靠近闪电和雷霆的地方

缅怀着王者的孤独和英雄的时代

它盘旋、上升。引领着一个少年打马而过

他要找回那册失散的家谱。他的先人们逐水而居

顺水而葬。何处还有他们残留的白骨?

岷江的上游,母亲敞开涵容万端的胸脯

养育着儿女一样的村庄和村庄一样的儿女

沿岸的羊群,是一只只幸福地栖落的白色水鸟

它们衔着谁的乳名,住宿进一滴柔情的水的中心

十万滴水的柔情,汇集成十万株青草的忧伤

阿坝,青草留给我温暖而舒适的房间

我却睁着双眼失眠。就像我马尔康草原上的朋友

一个愁肠百结的游子,今夜他枕着黑水河流泪

明天远去的脚步,跨不过流年的摇篮与涛声

3

云像经幡一样拂动。早起的阿妈

用晨曦冲洗着村庄和一缕缕的炊烟

一个僧人走下台阶,他眼中铺展的草地

是一副鸿篇巨制般的经卷,随风而起的青草

就是一句句在他心头默诵的佛语

赶着牦牛的信徒带上物品:比如酒和水果

他要在寺庙供养他身体内的佛

佛读经书,羊读青草,风读青稞

青稞青稞,熟透的身子往地里一站

就引来一片男人们在夜里的梦呓之声

我看到头插巴珠的姑娘,我梦中的卓码

她躺下去是草的青,站起来是羊的白

明天她去向哪里?就像这个秋天里最后的青稞

等候着哪一个憨厚的哥哥将她轻轻地收割

如果突然下雨,将会带给我措手不及的幸福

雨脚纷乱,那是佛洒落的念珠

敲打在尘世的烟火之上。只要被击中一粒

那些做过坏事的人们都要进行忏悔

而羊群没有撤退,它们还在埋头吃草

它们是开在草地上的一朵朵湿漉漉的白花

阿坝,这时让我全身淋湿,让我灵魂澄明

我就会看见慈祥的佛,颂经的佛

高贵地端坐在一朵圣洁的莲花的中央

4

青草以南,羊群送给我丰沛的奶水

花朵以北,河流留给我新鲜的血液

牧歌在视线之外走来走去。一匹黑马

穿过天庭的梦幻,在我的体内撒开四蹄

落日刚刚转身,月光就轻盈地莅临

就像无边的吉祥和关怀莅临

阿坝,酥油茶冒着的热气,是哪一个少女温馨的呼吸?

饮下这杯热茶之后,篝火就把我烧得通体透明

经幡之上,佛的眼睛笑了

十万青草摇晃,大地就开始奔跑

那个叫卓码的姐姐在领唱,那个叫豆格的妹妹在领舞

今夜她们是草地上最美的公主。大秋之后

我就要迎娶其中的一个作为我今生的新娘

我看见热情的锅庄舞,像经久不息的花朵

旋转地绽放。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满面通红

他的双瞳里注满闪烁的星光

曲终人不散,我醉倒于青稞的酒香

5

哪一册经书为我诠释何谓缘分何谓因果?

哪一曲民歌生生不息地流淌着汗水的方向?

哪一盏酥油长明灯马不停蹄地奔赴天堂?

阿坝,青草举起大地的阿坝

羊群托起蓝天的阿坝

一半的白天叫青草,一半的黑夜叫羊群

此刻,我在青草和羊群之间写下的诗句

就像那些在草根下被完全淹没的种子

什么时候才呈现出草地的黄金与秘密?

2002.5.29-31

4

在高原心一下子放低了由不得自己天近了人静了望一眼便蓝得通体透明

云朵还是高高在上手不可摘却能听见它的呼吸自由自在

远山曲线丰盈柔和似少女含羞的扭捏也似婴儿眼中母亲的笑脸

草地上流连的脚印如莲花朵朵如盛满阳光杯盏

这个季节所有的花涌上高原寻找同一个绽放的梦所有的梦邂逅便有了花海

这个季节在高原,像做一个梦比天空还要蓝的梦如一湾海子,风平浪静 泊一只轻舟天空是透明的镜子这个季节在高原,接受太阳的蛊惑 像阳光一样爱一回直接。纯粹。灼热

(2013年7月)

《六月的马尔康》 你和太阳一起到达 夏至的清晨 马尔康早早醒来 夜雨催欢了梭磨河 在曦微中抛尽眼波 碉楼低垂长影的睫毛 回味昨夜湿漉的梦

梭磨河沿着峡谷一路奔跑 在阿底追上新架的桥 晨光中的马尔康

挽着河床自在地伸展腰身 婀娜却不妩媚

目光伸得越来越远 山与山靠得越来越近夏风抚摸古碉的疼痛 经典的红黄蓝

沉淀在嘉绒人的血脉中 蓝天下白塔托起千年凝重 马尔康从不躲避欢乐 在河与山的背景上 祈福的三原色已经调匀

一笔抹在眼中 一笔写在心田

(2013年7月)

5 《刹那走过》

高原的山冈在草原上流淌 比若尔盖的黄河还婉转 草浪翻腾 闪电密布草尖 云朵碾过山冈

让我迷失在草的花园里 脚印似有似无 抚摸山冈的呼吸 我和草原刹那生烟 也悄无声息的来去

《十年以来》

十年一定圆满了许多因与果 一如春华寻找秋实的承诺 出发时笑,到达时也笑 唯一行走在途中的

是十年前一个疲惫的假设 风尘仆仆者,总是逾期抵达 光阴是最古老的谜语

灰色的外壳像牙齿一样结实 一万年都消蚀不掉,何况十年 给目光一张单程票

回去看看,假设出发的祭坛上 那一炷檀香,依然袅袅

向右转》

向右转五千年前你就这样在电闪雷鸣 虎啸龙吟面前 一点也不觉得丢了颜面右边属阴

那个蓄着胡须的老人告诉你定律像雨滴一样

尘埃落定你是我见识过的第五个把左边当习惯的人 边如同一口铜钟一直得到佛的默许

你记忆的初期红绿灯是一种游戏左与右 对与错 成为你道德天空变幻的云

恋爱是你成长的午季岁月的镰刀,锃明瓦亮收获的却像麦茬一样凌乱的不如意 生活啊,永远不缺少那个老大哥月白风清之夜斟一杯薄酒,淡淡地告诉你 向左转,像喝醉一样没有道理 《捕梦》

玫瑰睡眠的时候,香了晚风在另一个山谷里吹月亮染了夜莺的双颊梭磨河这首别裁的唐诗

6 直流进梦中叶尖上露滴肥了轻轻把玫瑰的梦放大大得装得下天上的月亮及天边散落的星光 没有谁能把玫瑰叫醒 她的梦是一个圆圆的琥珀 装着那个千万年前 蛰伏的精灵

和玫瑰做伴的还是玫瑰 用张开的花瓣呼吸 用叶脉上的纹路记忆

把这个美好的梦,带着剌的锋芒

一起写进下一个梦里 做梦是玫瑰的权利 能做一个美好的梦比美丽一生更有意义

玫瑰,今夜做一个美梦献给自己,以及自己的爱人

(2012年10月)

《莲宝叶则神山》 一回头

七月的这一天是透明的 莲宝叶则

你闪着鱼儿滑过的眸子 圣洁的雪莲便开放了 在雪域高原的深处

石头的花瓣湖水的叶子

莲宝叶则

格萨尔曾在这里拴住太阳下棋 兵器一次次从火中抽出 让铁砧胆寒 珠姆一转眸

时光就隐匿在粼粼的波光里 往事鸟一般飞走

曾经的金戈铁马凝固成奇峰怪石 在心灵的家园 或站,或蹲,或卧

守护着比花岗岩更凝重的历史 而今,马蹄声已走远

马掌静静地躺在草根与腐骨的深处 草原就这样悄无声息了吗 亘古的牛毛帐篷枯荣着岁月 时光昏黄在酥油灯前,诵经声中 等待,还是艰难的爬涉 黑色的帐篷任凭风吹雨打

7 世界已把莲宝叶则的历史遗忘 只有雪山多褶的皱纹记得 只有石砧台斑驳的沟壑记得 世界在互联网上奔腾 一回头莲宝叶则 牛羊起伏在绿浪之间

莲宝叶则耸立着,千年万年沉寂而冷静 耸立成草原的四壁

当云从石头山的肩头滑下 雨收住了奔跑的脚步 马蹄一步跨千年 碰撞得岩石颤栗

一路泥水和着寒风飞溅 一匹马就是一片飞奔的草原 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家 帐篷没有门锁

糌粑和着干牛粪燃烧的味道 藏獒守护着羊皮袄中婴儿的奶香 小马驹跟着母亲来来往往 牧歌被传唱成串串嘛尼珠 格桑花就开放了 草原没有门锁 只有花香拦路 我骑马走来 莲宝叶则

你有颗不设防的心

第20篇:高原准备

身体准备

第一阶段

训练内容:(以每周为一个训练单元) 耐力自行车、负重耐力登楼、平地长跑、折返跑、负重深蹲。

训练指标:

耐力自行车,可室内或室外。2.5小时

负重耐力登楼,可选择住宅或写字楼楼梯间,每组往返3次,3组。重量以身体体重1/4为负荷重量

平地长跑,以均速,距离5千米

折返跑,距离500米,折返6次

负重深蹲,肩负重量,以身体重量50%为负荷重量,每组30,10组

训练时间 周一,耐力自行车;周二负重耐力登楼;周三,平地长跑;周四,休息;周五,折返跑;周六,负重深蹲。

第二阶段

训练内容:(以每周为一个训练单元) 耐力自行车、负重耐力登楼、平地长跑、折返跑、负重深蹲。

训练指标:耐力自行车,可室内或室外。2.5小时

负重耐力登楼,可选择住宅或写字楼楼梯间,每组往返5次,5组。重量以身体体重1/2为负荷重量

平地长跑,以均速,距离10千米

折返跑,距离500米,折返10次

负重深蹲,肩负重量,以身体重量70%为负荷重量,每组30,10组。

训练时间 周一,耐力自行车;周二负重耐力登楼;周三,平地长跑;周四,休息;周五,折返跑;周六,负重深蹲。

装备准备

睡袋(-10℃)、睡垫、冲锋衣、冲锋裤、抓绒衣、羽绒服、雨衣、快干排汗衣裤,保暖内衣裤,遮阳帽、防风手套、保温袜(2双)、徒步登山鞋(高帮)、头灯、头巾、太阳镜、水壶和保温水壶(750-1000毫升)。雨罩(男的>50升,女的>40升)。账篷、炉头(防风性能好的)、GAS罐(扁罐的),备用电池(高原温度低,注意电池保温避免低温失电),垃圾袋,洗漱用品。

你在高原读后感
《你在高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