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06:08:5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全省系统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读物中,有一本《复兴之路》,讲述了一八四零年至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国屈辱、奋争和复兴的历史,全景式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求的历程。全书让人震撼和深思,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谈谈一些认识。

一、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屈辱、彷徨和困惑,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制度、落后的思想、落后的科技使然,落后就要挨打。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

二、复兴之路洒满了先辈先烈的鲜血和汗水。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不乏前赴后继的求索者。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林则徐、魏源、严复、孙中山、康有为、戊戌六君子等对国家前途理性思考、积极实践,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牺牲在战场上的人民英雄,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让我为之感动不已。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些有名字的和无名字的

1

民族英雄们,无一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纪念。中国人民经历了曲折艰难和痛苦选择,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梦想其实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中国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中国领导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则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八大后亮相,选择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和活动中谈论中国梦,既体现了对民声民意的关注和对代表未来指向青年期待的回应,更传递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上的取向和承诺。

四、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实现中国梦。检验检疫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河南局新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五大强局工程和全面提升能力水平的要求。我局做为三门峡对外开放桥头堡,大通关的领跑者,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强局工程蓝图已经描绘,关键在实干,让我们以奋勇争先、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为我局强局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奋进中圆梦。

2

推荐第2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千年文明,百年沧桑。古埃及、古印度、玛雅,璀璨的文明皆失落在历史的长河。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依然灿烂,虽然时黯时亮。风雨沧桑,时事变故:有过三国的纷乱,也有过唐宋的繁华;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过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过百家争鸣的热闹,也有过焚书坑儒的静默……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明一直延续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当中华大地面临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总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文明的延续奋斗:在游牧文化入侵时,前有霍去病,后有岳家军;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动的战争中,有“三元里”的人民,有义和团的运动;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时,更是全民抗日,名将倍出,特别是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流淌于每个国人血液中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才使我们的民族能够在东方大地屹立几千年。《复兴之路》以中华文化中的坚韧、宽容、开拓、自强等精神元素为背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震撼”“激动”“落泪”……掩卷,从跌宕的情绪回归理性,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和触摸生活的幸福,才是作者成书的出发点。对读者而言,掩卷更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模式有待转变;国际环境复杂,任何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国内矛盾有所激化,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我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地区差异在拉大;百姓的物质生活快速提高,但精神生活日趋贫乏……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怎样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使自己立于强国之

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够为中华的崛起做些什么?我想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学应以教育为先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感悟生活。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那么我们教师自己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前瞻的教育观念,发现教育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做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方法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只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国家才能发展,人民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文科二支部陈炎

2011年5月

推荐第3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之所以取《复兴之路》这个书名,作者说,“是因为此书的内容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关”,复兴之路读后感。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细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为此嗟叹!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但也正如作者所说的,“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开始起步,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巨大。民族复兴之路在人们眼中也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后,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是清晰可见。

《复兴之路》全书分为五辑,55万多字。内容涉及政治和党建,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国际形势、外交和国家安全,港澳回归和“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等等内容。其涉及面之广泛,论述之精辟,论证之严密,为政治学家中少见。可以说,通读此书,会对当代中国发展和世界若干重要问题有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本身肩负的责任也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由于作者担任过党内“第一支笔”(邓小平语)胡乔木同志的秘书,长期接受胡乔木同志的言传身教,因而,他的文章论述起点高,视野宽,立意新。比如,他在论述党的建设时,就将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历史机遇,严峻挑战和庄严历史使命讲得相当清楚;而在《论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则从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外部环境、深化改革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问题,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和思想教育是根本大计,转变领导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反腐败斗争必须常抓不懈等方面娓娓道来,条分缕析,给人以很大的启发。而其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方式等等文章中的观点,不仅让人可以窥见作者的渊博学识,更让人体会到其企盼中国共产党珍惜优势,发展政治文明,巩固执政基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伟大复兴之路的炽热之心。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根本。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也要十分注意冷静审视,脚踏实地,切实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显然,作者在这方面对“三农”工作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读后感《复兴之路读后感》。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粮食与其他农产品问题、土地承包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与减负、地区差别与扶贫、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农业科技开发、调整产业结构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都结合“三农”实际作了详尽的阐释,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际形势的稳定。这样,对中国安全战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者依据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理解和对我国家利益的强烈关注,分别对国际几大强势力量之间如俄美、欧美、日美关系作了较深刻的分析,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方针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同时还对全球化的定义、特点和实质,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这么说,看过这些文章,加上平时有阅读、观看国际新闻的习惯,人们一般就可以在看似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中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处理港澳回归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把高度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把目标的一致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相结合,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主权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又一成功范例。作者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华社澳门分社工作过几年,因而,他对“一国两制”国策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有着比常人更深的体会,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及记者的敏锐观察写出的几组文章,既有其本人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说是真实的记录,其中更多的则是丰富的历史知识、缜密的论证和睿智的思辨。

至于台湾问题,作者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他断言:“民族复兴离不开祖国的完全统一,基本可以说海峡两岸统一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作者说,无论台湾今后什么党和什么人掌权,由于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不可逆转,祖国大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海内外中华儿女反对分裂,人心思统的历史不可逆转,所以他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是乐观的。此言极是。联想国共两党关系已逐渐正常化,国民党在台湾赢了大选,两岸“三通”逐步实现,同胞之间联系日益频繁,血浓于水、有难同帮、共克时艰已蔚然成风。海内外中华儿女见此一切无不欣慰之极。

《复兴之路》是一本好书,正如本书封面所提示的:“从醒来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就是这样在复兴的征途上一步一步奋斗过来的。”读后让人受益良多。掩卷长思,本书理论上的制高点、论述上的严密性、选题上的广泛性,更是非常值得自己借鉴和学习的。因为这些都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优点。自己不仅是站在党的宣传舆论阵地的一个战士,肩负着沉甸甸的重担,而且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理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推荐第4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人们说,时间可以忘记一切。但我们永远忘不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感谢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我深感骄傲。

今天,我读完了《复兴之路》这本书,深有感触。我深深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变化。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奔走呼号,英勇捐躯,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睡狮。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豪。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强大的后盾。我们在1840年之后,不断地经历苦难。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们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不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出现,要不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奋斗,恐怕我们都走不出那种艰难的生活吧。在党的阳光下。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完成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独立,中国的强大。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启航了改革开放,启航了对外开放。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富强,中国的复兴。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出了汶川地震,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中国的伟大。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子,除了感谢,我还感受到了我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努力为中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我深深地相信,中国这棵大树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推荐第5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

推荐第6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相关搜索: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读后感

《中国.腾飞的巨龙》一文中,写了中国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虽然中国已经到处是战争,可正如清代一位大臣所说,外国人的放肆,会更快的叫醒中国,一但中国这条巨龙苏醒,它会比你们想象的走的更快,更远,更好!正是战争叫醒了中国人,叫醒了汉族这个中国的一支顶天柱.他们以无比沉重的代价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胜利了!中国不是半殖民地,而是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思想家曾评论,中国人民是顽强不息的,中国有着伟大而辉煌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勤劳,善良,勇敢优秀的民族.所以在中国临近亡国之时,中华儿女没有像日尔曼人侵略欧洲时而产生文化流失,被迫去接受其他文化.而是以血的代价换取了国家领土完整和自由民主权.创造了奇迹的中国.文化,科学,通过自己的智慧向世界又一次证明了中国的伟大.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正以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离不开中国.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也能发展如此之快.美国人觉得这真是奇迹.而中国就是创造奇迹的中国.

2008年的奥运会更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我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最美的,我们的国家是最棒的.看了这些大国的故事,我不得不说,这些国家和人民是非常的伟大,只有国家都强盛了,世界才会发展.世界发展了,依靠的还是人民.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为祖国为世界做出贡献.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奇迹也就不存在了.当我们为一件事情努力奋斗时,不会因为做出了一种超出常人的事而感到是奇迹.这也一样只有付出了血与汗才会出结果.

让中国腾飞,让世界腾飞!中国加油1!111我是赵晋泽,qq:1210074153必须要备注哦!

推荐第7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百年中国,沧桑岁月

--读《复兴之路》有感

三明八中罗思颖 /书香八闽 /七年级(12)班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时;黄昏中,当斜阳的余晖伴着自己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

当中国的大门的钥匙被偷的时候,当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无情地踹开的时候,中国已然开始了那段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的凄惨岁月……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造成了国民的*……中华大地伤痕累累,已被侵略者的鞭子鞭打的体无完肤。尽管在这片土地上,发出了无数声痛苦的呻吟,可是这一切都在这样凄惨的历史背景下无济于事。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他们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珍贵的生命,洒下了自己的热血,淌下了自己的热泪。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这泡在蜜罐里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让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为解放中国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们拥有了一双能够飞上蓝天的翅膀,可是我们依然是折断羽翼的。“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现在随处可见,大家看到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吗?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没有一对完美的羽翼,依然无法成为那个在蓝天上自由滑翔的最强者。

我们口口声声强调要“复兴”,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

蜜蜂会忘记采蜜,鸟儿会忘记筑巢,曾经的中国正是这样的一个患有健忘症的过度。但是当晨光洒向苔藓小路,铺满了灰尘的被尘封了千年的国门,也已伴着古老的钟声开启。推开了,推来了!透入了新鲜的空气。蜘蛛网被清风吹破,在那一刻,一切都被吹醒,一切都有了生机。祖国跨越了新世纪,逐渐复兴强盛!这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实属不易,我们更应珍惜美好生活!

中国,在走过复兴之路,早已沧桑,可是这正是,最质朴的美丽,最美丽的沧桑!

推荐第8篇:《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看完《复兴之路》,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充满我的全身。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余年来,复兴之路何其艰辛,而强国之心又何其坚决!

浓重浑浊的清政府迷雾中划过一道闪电,辛亥革命的光芒四泄,逼退了奉天承运的魑魅魍魉,带来一丝希望。《千年局变》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革命的实际行动狠狠打击了顽固的封建势力。从此,“敢有帝制为之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但好景不长,《峥嵘岁月》里,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混战连连,国之不国,人民陷入极端痛苦。——原来资产阶级不能拯救中国。

然而,苏维埃十月革命的号角不失时机地吹响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也觉醒了。于是,接受着共产主义光芒照耀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民族结合中国实际走向独立自强。《中国新生》期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一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然而,前途是光明的,但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何其艰辛!党是稚嫩的,它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但它没有放弃!于是,它日渐成熟。在《伟大转折》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国民经济停滞甚至部分倒退。党在徘徊,中国在犹豫,一如当时的人们在“两个凡是”的号召下陷入困惑,但它马上清醒过来。1987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指“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随即,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由此,中国整装,轻快地大步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20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中华民族释放出的惊人活力,让世界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带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迈向新世纪。

一个崭新世纪的开启,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践行,“低保”政策的全部实行,农业税的正式废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程,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奥运盛会的圆满成功,伟大的祖国正朝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迈进,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更应努力上进,奋起直追,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我们去努力。 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爱你中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会努力,我也要让你为我而感到骄傲”!篇2:《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全省系统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读物中,有一本《复兴之路》,讲述了一八四零年至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国屈辱、奋争和复兴的历史,全景式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求的历程。全书让人震撼和深思,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谈谈一些认识。

一、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屈辱、彷徨和困惑,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制度、落后的思想、落后的科技使然,落后就要挨打。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

二、复兴之路洒满了先辈先烈的鲜血和汗水。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不乏前赴后继的求索者。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林则徐、魏源、严复、孙中山、康有为、戊戌六君子等对国家前途理性思考、积极实践,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牺牲在战场上的人民英雄,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让我为之感动不已。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些有名字的和无名字的 1 民族英雄们,无一不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纪念。中国人民经历了曲折艰难和痛苦选择,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梦想其实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中国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中国领导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则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八大后亮相,选择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和活动中谈论中国梦,既体现了对民声民意的关注和对代表未来指向青年期待的回应,更传递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上的取向和承诺。

四、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实现中国梦。检验检疫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河南局新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五大强局工程和全面提升能力水平的要求。我局做为三门峡对外开放桥头堡,大通关的领跑者,理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强局工程蓝图已经描绘,关键在实干,让我们以奋勇争先、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为我局强局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奋进中圆梦。 2篇3:《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

千年文明,百年沧桑。古埃及、古印度、玛雅,璀璨的文明皆失落在历史的长河。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依然灿烂,虽然时黯时亮。风雨沧桑,时事变故:有过三国的纷乱,也有过唐宋的繁华;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过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过百家争鸣的热闹,也有过焚书坑儒的静默„„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明一直延续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当中华大地面临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总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文明的延续奋斗:在游牧文化入侵时,前有霍去病,后有岳家军;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动的战争中,有“三元里”的人民,有义和团的运动;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时,更是全民抗日,名将倍出,特别是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流淌于每个国人血液中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才使我们的民族能够在东方大地屹立几千年。《复兴之路》以中华文化中的坚韧、宽容、开拓、自强等精神元素为背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震撼”“激动”“落泪”„„掩卷,从跌宕的情绪回归理性,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和触摸生活的幸福,才是作者成书的出发点。对读者而言,掩卷更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模式有待转变;国际环境复杂,任何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国内矛盾有所激化,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我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地区差异在拉大;百姓的物质生活快速提高,但精神生活日趋贫乏„„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怎样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使自己立于强国之

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够为中华的崛起做些什么?我想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学应以教育为先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感悟生活。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那么我们教师自己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前瞻的教育观念,发现教育规律,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做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方法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只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国家才能发展,人民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9篇:复兴之路读后感1500字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 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 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要害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慨,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楚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熟悉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续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推荐第10篇:复兴之路1500字读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第11篇:《复兴之路》读后感(推荐)

《复兴之路》读后感

看完《复兴之路》,我感到自己的血脉在扩张,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充满我的全身。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余年来,复兴之路何其艰辛,而强国之心又何其坚决!

浓重浑浊的清政府迷雾中划过一道闪电,辛亥革命的光芒四泄,逼退了奉天承运的魑魅魍魉,带来一丝希望。《千年局变》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革命的实际行动狠狠打击了顽固的封建势力。从此,“敢有帝制为之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但好景不长,《峥嵘岁月》里,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混战连连,国之不国,人民陷入极端痛苦。——原来资产阶级不能拯救中国。

然而,苏维埃十月革命的号角不失时机地吹响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也觉醒了。于是,接受着共产主义光芒照耀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全民族结合中国实际走向独立自强。《中国新生》期间,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一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然而,前途是光明的,但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何其艰辛!党是稚嫩的,它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但它没有放弃!于是,它日渐成熟。在《伟大转折》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国民经济停滞甚至部分倒退。党在徘徊,中国在犹豫,一如当时的人们在“两个凡是”的号召下陷入困惑,但它马上清醒过来。1987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指“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随即,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由此,中国整装,轻快地大步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20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中华民族释放出的惊人活力,让世界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带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迈向新世纪。

一个崭新世纪的开启,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践行,“低保”政策的全部实行,农业税的正式废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程,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奥运盛会的圆满成功,伟大的祖国正朝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迈进,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更应努力上进,奋起直追,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我们去努力。

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爱你中国,我为你感到自豪,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会努力,我也要让你为我而感到骄傲”!

第12篇: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读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而我却无从追忆,只好上下求索

遍览用历史感悟未来的《复兴之路》,我不禁欣喜若狂。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一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从一个曾经创造了无比灿烂文明的民族逐步沦为西方人眼中的劣等民族。终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沉沦彻底画上了休止符,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从那时起到今天的短短60年里,中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这,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当人们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上。

中国在复兴之路上经历了种种艰难探索和各类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加入wto,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程,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克服了艰辛的复兴之路上的艰难险阻,无不彰显了坚决的强国之心。华夏民族正欣喜热情得迎接着另一个盛世。

生于盛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服气,而一心只读圣贤书,或整日埋首与网络游戏不问世事都是不可取的。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在这个社会转型期,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努力上进,奋起直追,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努力臻于完美,也许我们终身只能仰望伟大,但我们仍旧可以尽力接近伟大。而在努力接近的过程中,我们更需明确方向,端正态度。

仰望伟大,但我们仍旧可以尽力接近伟大。而在努力接近的过程中,我们更需明确方向,端正态度。

复兴之路何其艰辛,而强国之心有何其坚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多少仁人志士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他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我们的祖国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件有了我们那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有了这么美丽的生活,应该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后报答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努力。

第13篇:大国复兴之路读后感

《大国复兴之路》读后感

漫长的历史中,多少国家历经浮沉,兴盛过,又衰亡了。而其中有一些国家几度浮沉,从曾经的光辉顶端逐步走向衰败,又从衰败的起点奋而直追,昂首挺胸走在复兴的大道上,造就凤凰涅槃的传奇。《大国复兴之路》一书讲述的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大国的复兴传奇。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不仅了解了书中几个大国的艰难曲折的复兴之路,看到了它们在实现复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还了解到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加深了对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我国走上复兴之路的意义,并对我国的复兴大业充满了信心。

书中讲了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几个国家虽然有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但他们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他们也都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他们走上复兴之路并且在这条大道上大步迈进,靠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那是一股股永不服输的劲头,推动着国家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那么的无助,从德意志民族产生后,三次巨大的战争使德国体无完肤,到处是废墟,哀鸿遍地。战败后的德国,不仅被胜国分割,而且还要支付巨额赔款。但德国没有因此而衰亡,反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了勇敢、执著的民族精神。他们白手起家,重新崛起于废墟之上,仅仅几十年,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的高峰,像巨人一般屹立在世界的高峰。被历史推向危险征途的德国,凭着顽强不息的精神一次次站起,而且一次比一次站得更高、更远。德国人创造了奇迹,向世界证明了德国的强大!

法兰西的复兴之路同样使人震撼,在法兰西人从前的语言中只有征服一词,从来没有屈服一词。日渐的衰败无论昔日如何辉煌也阻止不了步向沉沦,但沉沦终究没有走向灭亡,法国人始终胸怀远大的梦想勇往直前,明智的政治策略使其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前列。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由自我中心转化到融入社会,当今的法国正以出色的成绩走向世界。法兰西民族是伟大的,没有人不佩服这个充满傲气与浪漫的国家。而只有法兰西才能表现出似乎矛盾的两种情感,一种是霸气,一种是浪漫。法兰西做到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是个弹丸之地,但却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仅次于美国,有的地方还胜于美国。从百日维新开始的100年,日本从一个曾经臣服于唐朝、明朝时期中国的历史背影中一下站立起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为世人惊诧、感叹。 虽然日本与我们有着历史上的恩怨,但不可否认,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日本始终流淌在血液中的危机意识,奋发图强意识,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自强不息,造就其在短时间内复兴的辉煌传奇。大国的崛起还要靠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日本对教育的重视是我们不得不借鉴的。

俄罗斯是个善于扩张的国家,俄罗斯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风云人物,他们率领俄罗斯人走上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彼得大帝及时抓住了工业革命的良机,大力促进了俄罗斯的文艺、

科技和军事革命。斯大林率领俄罗斯坚强地顶住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的疯狂进攻并成为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中流砥柱,将一个扶木犁的落后的俄罗斯一举改造成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非常疲弱,普京的上台让俄罗斯实现了复兴,面对北约趁着冷战胜利不断步步紧逼,并一次又一次地对西方的咄咄逼人放出重手。面对现实的严峻考验,俄罗斯民族在寻梦的征途上蹒跚前行,日渐重振了大国的雄风。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印度对东方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权力将英国人手中再度转移到印度人手中,印度人就开始踏上其复兴之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依靠信息技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印度在高技术领域实实在在地\"大放光芒\"。而今,它已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大国,一个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令人瞩目

的作用,但和中国一样,要想实现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梦想,印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构筑了华夏民族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但近代的百年却是血泪腥风的痛苦回忆,每一个有爱国热情中国人,多么希望着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毅立于世界民族之列。这是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心中的梦想。中国这样的大国,除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为了民族的梦想,为了不变的追求,为了国家的复兴,我们用尽几代人激情与执着,在两个跨世纪的区间,走上了漫长、艰难、悲伤而自强的复兴之路。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中国是一条巨龙,正如请代一位大臣所说,外国人的放肆,会更快的叫醒中国,一但这条巨龙苏醒,它会比你们想象的走的更快,更远,更好!正是战争叫醒了中国人。中国人民是顽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是勤劳,善良,勇敢优秀的民族,所以在中国临近亡国之时,中华儿女没有像日尔曼人侵略欧洲时而产生文化流失,被迫去接受其他文化,而是以血的代价换取了国家领土完整和自由民主权,通过自己的智慧向世界又一次证明了中国的伟大。

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正以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离不开中国。今天,即使还有诸多困难有待解决,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我们已没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伤和无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第14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今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展览分几个部单元。“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国的这两部分。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大量的运送鸦片,使社会变的腐败,使中国人民失去健康。后来林则徐虽然消灭了鸦片,但帝国主义仍不放过中国,跟中国打仗。而中国输了,就跟帝国主义签定了很多不平多条约,让中国的土地不再完整,况且中国每年都要赔钱给帝国主义。中国人变得非常穷,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站起来反抗。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国民党并没有站起来反抗。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了中国的很多部分。随只中国人民也开始受欺凌。日本帝国主义大面积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则没有放弃,而是举起武器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日本投降,澳门和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提出,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中国的复兴做出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中国人民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的努力已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辉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让中国在世界有了重要地位,让中国向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实力已排世界第四,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由原来的温饱到现在达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芯片中国芯的诞生,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加入WTO的成功,中国申奥的成功,都表现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98年抗洪抢险,世界经济危机,非典肆虐,世界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面对这

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伟大的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使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渡过了难关.

中国人民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后,提出了要戒骄戒躁,保持事实求是,认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用清醒的头脑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沉着而稳重地前行.

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曾经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中国人民必将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利索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四的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还来得!

此刻,我越来越感到祖国的伟大,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那一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尽的责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为以后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打好基础.

第15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12英语3 严小丽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 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可以使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民族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路。他用历史感悟未来。

当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使封建社会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段盛世,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欧洲的国家征服海洋伴随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独立存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毫无悬念的向中国袭来,然而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人们全然不知道自己正面临一场灾难。当欧洲各国的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时!统一把目光集中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但是一句“天朝物产丰盈”中国便把自己锁在笼子里。通商不成,抢夺的念头便产生了,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展到东方,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了尽头。

1840 年6 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船舰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这就是著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给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的清政府当头一棒,终于惊醒了一部分富国强兵的志士仁人,要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性救国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但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1840 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努力不过是一次次无声的呐喊。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

1860 年的10 月18 号,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2 月24 号,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于是首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的洋务运动风生水起,然而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因机车的震动被认为亵渎先帝神灵而禁止使用,而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95 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在维持了短短103 天之后就被废止。1900 到1901 年,八国集团进攻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数百之多,赔款上亿万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把中国推向了腐朽和屈辱的深渊,它正如一堵欲倾之墙,在辛亥革命的号角下很快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 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不要说人民不愿意放弃共和国的公民地位而去做专制皇帝的臣民,即便是统治者自身也深感毕竟时代条件不同了,“惟有遵守法律、巩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国”。

1919 年 5 月 4 号,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里 ,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 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 , 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 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 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7 年4 月12 号,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7 月15 号,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的口号,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因为总是有人要粉饰历史,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祖国建设的准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不论是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还是建设强大的国防,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全方位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六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现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第16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主题展观后感

工商5班 杜晨阳 32012020211 2013年4月21日,我和朋友应毛概实践活动要求,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雄伟的**东侧,正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与远处的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这样的建筑方位无意中引发了我的思考:**是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标志,其东侧一方是启迪心智、以史为鉴的精神殿堂,另一方则是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的权力核心,而中间则由代表着13亿国民的人民英雄作为承接。这不正提炼出一条清晰的逻辑:在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必定是推动国家繁荣、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的中坚力量!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更是推动这股发展浪潮的主力军。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时曾说:“祖国的未来属于中国青年!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可见,我们青年在历史发展中肩负的使命是多么神圣、承启的职责是多么光荣、担当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复兴之路》专题展主要通过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行详细回顾,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下,人民群众不畏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而进行的英勇反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最终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展出中,那些曾经只在历史教科书和党史资料上看到过的人物、事件以如此真实的形态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才深刻的理解了那句早已倒背如流的“马哲”经典——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段历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人民追求复兴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人民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 当时的人民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危急中找寻光明、在一次次迷失中探求大道。最终,历史和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选择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展中,无数青年人的身影贯穿始终。这样一段《复兴之路》的历史,正如一部中国青年成长、成熟的历史。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青年人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这部历史的重要书写者。正如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说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冲锋在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赴汤蹈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发愤图强,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顽强拼搏、再立新功。”胡锦涛主席所总结的青年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历史表现,不正是青年人在“复兴之路”上的奋斗史吗!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当继承青年人的优良传统,为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全在我青年。这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一条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提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可见,青年人的成长已经成为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指导下,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其方向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灿烂的。

但我们也要客观的认识到青年人成长的道路必定是曲折的。这是因为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还不够坚定、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完善、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还不够具体、对自身发展的定位还不够科学。在世界各国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依旧沉浸在已取得的历史成绩中沾沾自喜,而忽视全球化国家综合实力竞争所带给我们的冲击,我们将如何能够在未来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在观看完《复兴之路》专题展后,我对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一,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是即使身处绝境依旧坚定不移的信奉着的行动指南。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必定是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信仰则是让我们对奉献充满热情、对发展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豪情。在当代中国,共产主义已经发展成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说到底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青年人只有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才能始终饱含拼搏的精神、才能始终充满前进的力量。

第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人正确成长的指向标。胡锦涛主席在总结中国青年运动90年来发展经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事业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青年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纵观整部青年运动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成功与飞跃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党的正确领导,才带领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必然选择,更是我青年的必然选择。所以,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青年人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尽快成长。

第三,紧密依托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共青团组织历来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积极配合党的发展建设需要,引导广大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于90年前,正如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说的那样“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中国社会伟大变革而采取的重大行动”。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后备力量,也是联系党和青年人的桥梁与纽带。我们青年只有始终紧密依托共青团组织才能始终跟上党的发展步伐,才能在第一时间适应新环境、适应新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快速成长。

第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青年人茁壮成长的宝贵精神养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更是我们青年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的精神。我们青年首先应该是祖国的青年,一切情感的核心都应紧紧围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年又是时代的青年,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恰恰就是我当代青年的时代特色。所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始终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更是为我们自身的成长注入宝贵的精神养分。

第五,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是帮助青年人走上成熟的社会课堂。青年时期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论、拓展新思路的时期,更是一个人一生积累学识的最宝贵时期。胡锦涛主席在给青年的五点希望中说到“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可见青年时期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是多么的重要!实践是走向社会的学习,是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社会生活之中来提升理解和增进领悟的学习。我们青年要成为实践中的能手而不仅仅是理论中的能手,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奉献是一种心态的学习,是一种尝试将人的社会化属性彰显于外的学习。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必定是胸怀他人、乐于奉献的人。只有将这种奉献精神切实的带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意义上走向成熟。我们青年必须牢牢抓住人生中这段黄金时期,刻苦学习并将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最终将学习积累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社会。

青年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只有抱着一颗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心,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希望,青年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存亡。

这次《复兴之路》的专题展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离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还差的太远太远,自己继承的青年人的优良传统太少太少,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问题太多太多。

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就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广。就像胡锦涛主席对我们青年期待的那样“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党和人民坚信,我国各族青年一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

第17篇:复兴之路

伟大的复兴

——观《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有感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13学前教育1班

1309120103 毕欣莹 复兴,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而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恢复中国历史上相对的兴旺发达,不再受他国的欺负和侵略,再次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今的我们,仍然不断地在复兴的道路上前行,而今天我观看的《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讲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国后的复兴艰辛。

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立,冷战正式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对立,经济封锁的措施,让中国在国际上被孤立起来。而中国国内百废待新,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战争让中国土地百目疮痍,工农业生产破坏严重,经济濒临崩溃。这就是中国建国后的背景,也是整部片子的背景。

可以说,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对中国都很不利。那我们的中国是如何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新生呢?让我们先看看国内吧。建国后不久,国内就发起了土地革命,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需求。随后开始了三大改造,也就是第一个5年计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于三大改造,片中着重提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钢铁等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农民志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帮互助,发展集体经济弥补个体经济的不足,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钢铁的生产,就不得不提到鞍钢的发展,在三大改造后,我国的钢铁生产总量翻了又翻,大大推动了我国计划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进程。初次之外,东北长春第一制造厂,大庆油田等等工业的发展,都为新生的中国注入了新的力量。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国情,制定了三大政治制度。即确立我国政体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其他政党实行政治协商制度,在少数民族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再来看看我们如何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新生。说道中国近代的国际关系,我们就不能不谈到苏联。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新生的中国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世界上除苏联外,再也没有其他实行过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可以依赖的国家只有苏联,我们的国家建设可以参照的模板只有苏联。这是非常被动的。而回顾我们走过的历史,我们可以很欣喜的看到,我们并没有被这样不利的条件所牵制住。二战后,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把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凭借这样的体制,苏联经济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我们也要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吗?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认为,不能用计划经济完全埋没地方的积极性,应将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由此发动了土地革命,和由下至上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也证明,中国共产党这勇于尝试的这关键性一步,是完全正确的。

新中国在外交上,也不断有着突破。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通过中国的不断努力,中国已同50个国家建交。这令中国的国际环境不再孤立无助。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就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故事。此外,还有历经波折的中美建交。小时候,我就常常看电视上说着”乒乓外交“,处于冷战的美国希望缓解与中国的关系,但却苦于找不到打通两国关系的渠道,无法跟中国联系”。而没有了苏联的帮助的中国,也处于迷茫的境地。而这样一个机缘,正式揭开了中华人民外交历史的崭新一页。

影片给我很大的一个感触就是,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建立后,人民饱含着对国家的骄傲和希望,满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有着无穷的干劲。不仅将计划18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提前了11年完成,更是将中国经济实力较建国前推进了100年。而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号召着每一位群众,一砖一瓦搭建着蕴含着无穷希望的新生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目标,有着共同的信仰,有着同样热火朝天的干劲。这深深令我感染与感动。

然而,就像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生中国的复兴之路同样也遭到了重大挫折。首先,由于政治上意见的分立及领土原因,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千份条约,并撤走苏联在中国的所有专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又没有了唯一的支援苏联,这令新生的中国的发展深深陷入低谷。此外,中国在三大改造后国内欣欣向荣,虽然在中共八大上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在面对国内取得的成就上,还是犯了右倾的错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会议上要求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争取在15年内感英超美,就这样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全民炼钢成为了核心。“大跃进”急于求成,违反了科学规律,造成了全国发展比例失调,又逢三年自然灾害,让新生的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久后,全国又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让中国的发展倒退了百年。

然而,新生的中国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尽管遭受挫折,我们的步伐还在前进。纪录片的最后,预示着新的领航者即将出现。我们的大中华民族就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困难中复兴着的。就像纪录片中提到的那位农民库尔班,一心想要去见毛主席,向他亲口道声“谢谢!”但是他不知道北京在哪,只知道一直向东走,向东走,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永不泯灭的光辉走去。后来,他的故事被编成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萨拉姆毛主席》。最后,我想用这首歌来作为结尾,祝我们的新中国永远熠熠闪亮!

毛主席呀毛主席 今天就要见到你 把那礼物送给你 心里的话儿对你说起 救星毛主席 恩人毛主席吔

普天下的人民都爱你吔!

第18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课上我欣赏了《复兴之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现代史,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旧中国屡受列强欺压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救中国而奔走呼吁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现代史,是建国后建设新中国的曲折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地探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一系列失败,让中国掉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爱国之士为救中国而到处奔走,寻找救国方案,但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败:先是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士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陷入失败的泥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满清皇帝,却被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复兴任务并没有完成。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经过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在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政治民-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好景不长,随后中国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遭受了重创,苏联的背信弃义又让中国雪上加霜,后来错误虽然得到局部纠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从此陷入十年动-乱的泥潭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刚从十年动-乱走出的人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近现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艰难困苦,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抛头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

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

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编辑本段教学示例

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编辑本段范文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

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19篇: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参观有感

清华附小 辛峰

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开展以来,前来参观的群众达到上万人次,从新闻中了解到这个数字让我更迫切地想去参观这个展览。

拿到简介,了解到这个大型主题展览主要是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来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能够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展厅中陈列的景观、文物实物和图片,深深吸引了我,十几本厚厚的留言本,记满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解放军官兵、港澳同胞的留言。我为新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为有这样的领导力量感到自豪。

看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1872年首次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门前的合影,我仔细地看了看当时年幼的詹天佑,他面部的表情是严肃的,可能是从小就立志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吧!又想到刚教过的六年级课文《詹天佑》一课,他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工人们成功修筑第一条我国工程师自主设计的铁路,中间会有多少困难阻碍着他呀!从勘测线路到开始修筑,从设计“人”字形铁路到想出“中部凿井法”,每一段铁路中都饱含着他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尤其是当我看到1964-1970年间,我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尖端科技的某些方面就已经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关图片时,我更加佩服当时那些隐姓埋名奋斗在茫茫大漠的高科技人员了。想想现在,我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比以前大有改善,可是却还常常抱怨各方面条件不如意,真是丢掉了我党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啊!想着想着,不觉感到十分惭愧!

展览让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十分强盛,是邻国争相朝拜的地方,然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国力日渐衰退,被列强瓜分得不成样子。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带领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战胜了侵略者,建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中国,我国才又重新走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很多荆棘,布满了艰难险阻,然而,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改革开放至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平稳地走在复兴之路上!

展览让我对“国富民安”“国富民强”“和谐发展”的道理,认识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更看到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身为教育一线的共产党员,我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尽心尽力地为学生、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为祖国的复兴大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第20篇:复兴之路

本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看了《复兴之路》。看完后给我的震惊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它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可以使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民族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路。他用历史感悟未来。

当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使封建社会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段盛世,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欧洲的国家征服海洋伴随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独立存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毫无悬念的向中国袭来,然而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人们全然不知道自己正面临一场灾难。当欧洲各国的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时!统一把目光集中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但是一句“天朝物产丰盈”中国便把自己锁在笼子里。通商不成,抢夺的念头便产生了,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展到东方,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了尽头。

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船舰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这就是著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给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的清政府当头一棒,终于惊醒了一部分富国强兵的志士仁人,要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性救国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但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努力不过是一次次无声的呐喊。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

1860年的10月18号,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2月24号,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于是首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的洋务运动风生水起,然而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因机车的震动被认为亵渎先帝神灵而禁止使用,而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在维持了短短103天之后就被废止。1900到1901年,八国集团进攻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数百之多,赔款上亿万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把中国推向了腐朽和屈辱的深渊,它正如一堵欲倾之墙,在辛亥革命的号角下很快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不要说人民不愿意放弃共和国的公民地位而去做专制皇帝的臣民,即便是统治者自身也深感毕竟时代条件不同了,“惟有遵守法律、巩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国”。

1919年5月4号,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7年4月12号,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7月15号,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192因为总是有人要粉饰历史,所以我们要记住历史。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永记祖国的历史,这不仅是为了要更好的与篡改歪曲历史的恶势力斗争;也更是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祖国建设的准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不论是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还是建设强大的国防,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全方位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现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看完《复兴之路》,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复兴之路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