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心得体会

陈宝生全国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7:53:53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陈宝生教改心得体会

学习陈宝生教改心得体会

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带给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我的几点感想和收获,期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带给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我潜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我的主角,重新改善自我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用心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透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透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带给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样学而不是老师怎样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潜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好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用心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简单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潜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务必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齐完成任务,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群众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用心的情感体验,帮忙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用心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忙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职责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能够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能够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齐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能够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我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好处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透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潜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以前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我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推荐第2篇:学习教育部长陈宝生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讲话心得体会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作题 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工 作报告,“报告”刊发后,立刻在学校引起强烈反响,全校教师假期里认真学习,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谈想法。我对报告体会如下:

坚持原则,稳中求进,内涵发展。 2018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 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会 议指出,面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和 内涵发展,求优、求好、求稳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办学原则,以质量求发展、以内涵求发展也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办学策略,这与“报告”的所坚持的原则 是一致的。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六个根本”,增强工作的主 动性针对性有效性,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遵循“求真、明德、至善、超越”的校训, 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追求知行合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二要坚持共享发展,把学校的发展同社会发展、地方经济 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校享受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让社会、家庭、学生 享受学校发展的成果。 三要坚持增强师生获得感,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四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增 强科研转化力度,扎实开展校政、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五要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机制优势,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狠抓教育质量提高,打 造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六要坚持落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从实抓党建,把 四个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把主体责 任扛稳、抓牢、做实。

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教育改革 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和新要求,学校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更加积极的 态度、更加过硬的作风, 更加优异的成绩,真抓实干, 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把各项工作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务求实效。会议指出,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精神,一要“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 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抓好“三 进” 工作, 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 二要 “谋”,胸怀全局, 放眼世界, 遵循规律, 坚持标准, 谋划未来, 谋划发展, 围绕“十 三五”规划,开动脑筋,创新创造。三要“实”,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用 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督导考核,用实际效果和优异成绩 推动发展。四要“争”,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用优异的成绩和优质的服 务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的支持,争创国内一流的民办大学。五要“稳”, 稳定是发展的保证,在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注重校园 安全建设,继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学校安 全稳定。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报告”中指出,“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违背 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我校坚持不做表面文章, 不打无准备之战, 不求一时之快,不务虚名, 不图虚功,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创新发展,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学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讲话心得体会

黎 洪 福 博兴县第三小学 二〇一八年四月

推荐第3篇:陈宝生教育部部长 .04.09

陈宝生

陈宝生,男,汉族,1956年5月生,甘肃兰州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政治学专业,经济学学士,副研究员

1974—1975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公社插队知青 1975—1978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邮电局机线员 1978—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1985年,甘肃省商业厅组技处干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85—1988年,中共甘肃省委经济部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处处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88—199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副地级政策研究员 1991—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6—199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1999—2002年,中共甘肃省酒泉地委书记

2002—2004年,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

2004—2008年,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其间:2002.09——2005.07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 2008—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2013—2016年,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16—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2]

推荐第4篇: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

迎难而上

苦学苦教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全县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 高庄则中心小学

刘永春

2011年8月29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和所有人一样,很高兴,也很激动。这标志着府谷的教育事业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次会议从规模和形式上,无疑都是又一次飞跃。这次飞跃,像指路灯一样,给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带来了无限光明!

会后我们高庄则中心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认真组织学习了县委书记张惠荣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振兴府谷教育事业”的重要讲话和辛耀峰县长关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以及郭局长的“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专题发言,每位教师倍受鼓舞,信心倍增。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参加工作十一年。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却早早地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艰巨。县委张书记在这次讲话中也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振兴府谷教育事业,教师要安心教育,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辛县长在报告中指出:一要加大教育投入,二要改善办学条件等,同时指出府谷教育目前从在的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二是教育改革不深入,三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四是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这些讲话都深入了我们每个教师的心里,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明确了目标。

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明确目标。然后指定可行的计划,来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这次教育大会的召开很及时,给我们在教育工作上指明了要努力的方向。即:以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育布局,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环境,努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主要的目标任务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决定着教师能否在教育事业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人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总是觉得这个荣誉更多的不是自豪,而是显得有些沉甸甸。灵魂,是做人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作为引导学生的老师来说。对自己的要求会严重影响到对工作的态度中去。

农村教育相对城市教育要落后,而我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以前或许会有些抱怨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才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这次教育发展大会的召开后。我明白了:主观的努力要大大超越客观的限制。有句俗话说的好:人定胜天!所以,只要自己全心全意投入了,我相信付出的总有一天会有收获。或许短时间内我并不一定看得到。但是坚持了,就一定会有成效。就像哲学上所说的那样:量的变化,最终会达到质的变化。在教育工作中,我会积极借鉴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同时,我认为我是新一代的教师,我同样拥有年轻教师的优点,那就是创新。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多的是研究。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做好教育研究尤为重要。

这次教育发展大会已经明确指出: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成效。所以,我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会是我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要时刻牢记和要发扬的一种精神。农村的教育更是要花更大的功夫,付出加倍的汗水。今年是我第五次带小学毕业班。而通过这次教育大会的召开。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比以前更沉。这压力不是外界的,而是我自己的。因为,我想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为了这个责任,我要全面地提高自己。教育大会上提出的问题,恰是我以前思考却无法表达的东西。所以,通过郭局长的重要讲话,我找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我想我就像是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小小缩影。存在着的问题,都要沿着这条道路,去寻找,去改变。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领导能够如此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教师更有信心超越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道德素养和教学质量,学生能够改变学习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社会各界人士,也一定要同样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我们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全体出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我首先是一名中国公民,所以,我想通过学习这次大会精神,更加应该处处想教育,时时谋发展。把教育的精神带到我所能带到的地方。

推荐第5篇:两会陈宝生部长答记者问

2018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中外记者问(全文实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6日(星期五)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有请陈部长。

陈宝生:各位记者早上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摆在我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万众一心的目标。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所以,新时代我们教育人新的长征、新的赶考要答的卷集中起来就是这两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也就此接受各位“老师”的“考试”。下面请大家提问。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部长,请记者提问。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教育部也明确,今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额,请问陈部长,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宝生:

谢谢你提的问题。“大班额”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教室里面放多少桌子、多少条板凳、安排多少个人的问题。“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一多,乌泱乌泱的,心情肯定不好。二是影响教学质量,坐在后排的看不到板书,听不到老师授课的内容。三是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

2017年在消除大班额方面,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给大家报个数,大班额有两类:一类是你刚才讲的超大班额,66人以上叫超大班额。另外一种叫大班额,有56人以上、66人以上的两个档次。2017年,我们有大班额36.8万个班,占全部班级的10.1%,这一年我们减少了8.2万个大班额,和上年比下降了18.3%。这个幅度是很大的。超大班额,现在我们全国有86000个班,占全部班级的2.4%。去年一年,我们减少了56000个班,下降的比例是很大的,39%以上,近40%,这是去年在消除大班额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对这个问题,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逐年治理、逐年好转。我们的目标就是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也就是说要解决2.4%、86000个的问题。明年大班额要取得突破性、决定性的进展,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就是56人以上的班,解决36.8万个、占比10.1%的问题。

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措施是规划、统筹规范、台账督办。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城市挤”这一块,核心是增加学位。过去我们建了好多小区,规划中有标准化学校配置,但是欠帐很多,没有建。欠帐的要补上,要还帐,新建的小区必须同步建设标准化学校,千方百计增加学位。“农村弱”这一块,主要是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把这些办好,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稳定一部分生源。所以,这是统筹起来考虑。所谓规范,就是要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办学行为,科学设置学生的作息时间,搞好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同时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在区域内合理分配。还有,普通学校的量比较大,普通学校要努力提高质量,稳定生源,办好普通学校。“提质稳源”,就是提高质量,稳定生源。台账,就是要按照各省市县政府设定消除大班额的规划,建立工作台账。按照今年超大班额基本消除、明年大班额取得突破性决定性进展、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这样一个目标,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建立工作台账。督办,根据台账、根据规划,督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我想这些措施采取之后,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谢谢!

未来网记者:

请问陈部长,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了解,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请问陈部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减负?谢谢。

陈宝生: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帐,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从哪些方面减?要从以下几方面减: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叫做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使得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从这五个方面减负,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二是综合治理,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的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谢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从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上海、浙江去年率先实行了新高考。请问陈部长,试点成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推进高考改革还有什么新动作?谢谢。

陈宝生: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它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取得了成功,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经验。要说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这个很重要。因为高考改革,招生改革,它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的教学必须相应改革。所以,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走班选课”等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的自主权大了。第二,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建立了18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素质教育方面的措施。第三,在学业水平的考评方面促进改革。过去考试的门类是固定搭配的,现在不是了,是动态组合的,发生了变化。

第四,带来了新的挑战。试点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自主选课这个空间究竟多大才是合适的,因为这可以做定量分析,选择的课太多,学生选择的压力就会增大。就像我们有些同志开车,到停车场去,一个车位就抢着去停,众多的车位就不知道停在哪个车位了,要费一番思量,选择的成本就会上升。还有选修的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这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简单的课程选课的人多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选择的数量,而难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往往都是基础性课程,是需要加强的。另外,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

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他们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从试点情况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是成功的,进展是健康的。谢谢!

成都电视台记者:

陈部长您好,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老师1578万人,面对这个解决增量的问题,下一步将如何解决好制约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发力培养新时代的新型教师人才?谢谢。

陈宝生: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是经营未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它可以期望,但是它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从存量来说,现有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就是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培养未来的老师,靠什么?主要是靠师范教育,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做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把现有的师范院校办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因为这是教师的“母机”。另外我们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再就是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每个专业都设立标准。也就是说要有资质,不是你想办就办的,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后续还有相应的标准方面的建设措施。按标培养,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的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师德为尊。教和育,“教”主要涉及知识体系,“育”主要涉及价值标准,所以“德”对学生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大的方面的考虑。谢谢大家!

陈宝生是首个接受记者提问2

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他指出,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做好“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六件事。

一“提”,提高地位,提高待遇。

提高地位是三个“明确”:首先是明确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是一支不可小视、无可替代的力量,是一支重要力量。第二点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他们承担的是国家使命,是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第三就是要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第一次作出了这个安排,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

提高待遇,就是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要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还要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师的补贴政策。另外就是要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让他们的脸上能充满笑容。

二“改”,就是要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要按照合理科学的师生比配备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准入和离职制度,提高教师入职的学历等等。我们要实行教师振兴行动计划,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三“育”,就是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四“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最好的是使用他们,给他们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要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出安排,拓宽他们的渠道。比如,要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中职学校设正高级职称。

五“保”,就是保障、保护。就是提供经费保障,过去我们的经费更多是用于硬件改善,今后要更多的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此外为贫困地区教师建好周转房,让他们履职学习有一个好的条件。

六“尊”,全社会都提倡尊师重教。我的说法是重振师道尊严,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我们全社会要创造教师从业的宽松环境。教师也要自律、自警、自省、自爱,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谈到“课后三点半”问题时他表示,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

“三点半”现象,之所以会成为年轻父母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抚育孩子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现象更多出现在大中城市。三点半之前,孩子是在校学习时间,责任在学校;三点半之后,孩子是在家生活的时间,责任在家长。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去接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扰,带来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应当讲,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已经有25个省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服务时间是三点半到五点,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在绩效工资方面给予倾斜。北京规定,三点到五点是校后服务时间,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每个学生每年补助700到900元。南京探索弹性离校,就是说,到了放学时间,孩子可以弹性离校,学校做出安排,进行托管。广西探索利用社区资源来解决托管问题。大致可以分这四种模式,各有所长,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以各走各的路,各出各的高招。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一是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二是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三点半难题涉及的相关政策问题。别看是个小问题,但确实有很多政策问题、政策障碍。比如说,三点半放学之后,老师的时间就成了备课、批改作业、学习提高的阶段。三点半到五点托管孩子了,老师的劳动时间就加长了,负担就加重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涉及的相应的成本怎么分担?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跟踪。比如有人建议,可以把社会力量引到学校去,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对现在存在的乱象,需要进行治理。比如学校周围野蛮生长的这些托管班,要进行治理,加以立法,至少是用行政法规加以解决。此外,还需要加强督促,使好的意见建议和各省好的做法能够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推荐第6篇: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

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中央 “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以下将对今后的工作思路归纳如下:

一、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

本班学生这学期高二,由于青春期的特殊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因身体、心理及外界的诸多变化,内心深处不断聚变着、涌动着、迸发着。引导好了,向良性循环发展,他们可以作出一番伟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才;而偏激了,误入歧途,将贻误终身,更有甚者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隐患。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狠抓学风

自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施无纸化考试,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加大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增加了考试的难度。11月中旬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开始,在开学时,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试卷来分析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差距,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但我们面对的部分学生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成绩极不稳定,针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一对一”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奖励与惩罚并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争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过关率达到百分之五十。

三、赏识教育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被老师贴上了“差生”、“坏孩子”的标签,在家庭中不受关注,没有存在感,于是很多学生选择用最简单的方式——与父母、老师对着干,甚至自暴自弃。通过与学生谈心后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所以在赏识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这都需要时间,在赏识教育中要明白“欲速则不达”,学生改变有一个过程。

四、专业课教学工作

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特别是会计专业,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学习,钻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各种在教学方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了,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计专业课中运用各种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做到讲练结合,深化巩固。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

以上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思路,希望在各位领导的帮助下,能够完善其中的不足。期待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推荐第7篇:教育工作会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田局长《讲话》的心得体会

孝义电大 孟丽萍

通过学习了田局长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讲话》肯定了成绩,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

成绩: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办“学生快乐、教师幸福、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

形势:《讲话》站在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上,特别是面对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掀起的新一轮教育大发展机遇,面对我市打造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我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谋划长远的战略思维来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形势,理清了发展新路向。

新学年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和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队伍素质提升为着力点,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内涵质量提高为主线,全面促进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快乐感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我市打造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结合我自身的本职工作来谈,虽然我做的还是和以前同样的工

作,但自从学习了《讲话》后,我就以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从事电大工作多年,虽然熟悉电大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但最重要的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着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各自负责各自己的工作,做到互相沟通,才能事事井井有条。

二、加强技能培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扎扎实实地做好招生工作,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拓宽办学路子,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认真做好生源的挖掘工作,想方设法搞好招生宣传,主动争取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使在校生的人数逐年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学校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不断落实,不断地修炼自己,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与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山西领先,全国一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推荐第8篇:陈洪宝

扶贫路上真情付 黄泉路上平安行 ——学黄星感人事迹有感

(夹河镇黑虎中学:陈洪宝)

宁愿所有的艰辛都留在心里,都不忘群众对幸福的渴盼。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您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顺着黄星同志的扶贫足迹,我们能从中看到责任与担当的厚重。忠诚不忘本,砥砺且前行,黄星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用苦干实干的品质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带有温度的满意答卷。

同事称黄星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此语恰如其分。在黄星同志身上,埋头苦干永远是不变的工作本色。众所周知,扶贫工作任务繁重,如果不躬下身子寻求扶贫规律,只会让脱贫之路步履维艰。黄星同志下基层、结穷亲,克服重重困难带领贫困村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在优秀的扶贫成绩背后,凝结着黄星同志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奔波学习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然,与过去的“老黄牛”品质相比,黄星同志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即是位理论能手。理论从何而来?坚实的扶贫步伐是最好的回答。经他起草或主笔的扶贫文件,既有时代赋予的内涵意义,又有贴切实情的经验总结,所推广使用之处,都留下了好口碑。如果说要概括黄星同志的理论价值话,有高度、易推广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黄星同志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在扶贫工作中,总有一部分同志喜欢走捷径,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学历高,做扶贫是“大材小用”。其实非然!扶贫工作牵扯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它是需要靠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韧劲才能书写出精彩的。因此,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固支点,进而务实苦干,才能让自己行稳致远。 有人说:“怀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把他没有走完的道路走下去,把他的精神力量传下来。”黄星同志虽然远离了我们,但他的品质却犹如一颗种子深埋在扶贫的道路上。舍小家、顾大家,相信有了这种品质的推动,必然会有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们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扶贫故事!

推荐第9篇:学习陈全国书记心得体会

学习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心得体会

9月17日上午,自治区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讲话中表示,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来谋划来推进,要健全“一套好机制”,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确保集中统

一、分工明确、便捷高效、政令畅通。

近日,局机关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书记要求:机关干部要把学习贯彻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讲话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地委、行署的要求结合起来,与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领会、坚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扬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旗帜,在总目标的引领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务实的工作举措、良好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陈全国书记在会议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建设,为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一要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坚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视为生命、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新疆距离首都北京虽远,但自治区党委、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

二要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坚决查处党员干部中的“两面人”。在开展反分裂斗争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认识统

一、表里如

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

三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标准、优化结构、注重实干、树好导向,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坚持编制人员向乡村倾斜,选好配强乡镇党政班子和村级组织带头人,扩大基层组织覆盖,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五要加强高校和各类学校党的建设 ,牢牢掌握育人阵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活动,切实把各类学校建成培养维护祖国统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阵地。六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红线底线,把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红线底线,只要触碰这一红线底线,都要果断查处、严惩不贷。牢固树立新疆虽然处于反分裂斗争一线、反恐维稳任务重,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没有任何特殊性的思想。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手抓反分裂斗争、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大巡视工作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七要下大力气抓好作风建设,凝聚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正能量。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热爱新疆、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心为民、服务群众,奖惩分明、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凝聚力量,确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确保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学习完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我倍受鼓舞,对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调整工作态度,尽快适应工作新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新水平,做好值班执勤,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争当真学真做、真信真用的表率。

推荐第10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民生”答记者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民生”答记者问

23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以“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邀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出席记者招待会。陈宝生就教育民生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这两句话,前面一句是总体判断,后面一句讲的是补短板,即政策倾斜的重点。两句话加起来,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听到这个总体判断和评价后很受鼓舞。”记者招待会开始时,陈宝生首先代表全体教育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教育事业发展特征,陈宝生说——

这五年是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最鲜明的五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把其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程来对待,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这五年是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五年。在教育保障方面,五年间,教育投入由2万亿元增长到突破3万亿元,正在迈向4万亿元大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超过4%。在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方面,从五年前的25%上升到94%。在教育系统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比例方面,五年来一直稳定在2/3以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这五年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1 这五年,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这五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有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五年前的36.5倍。这五年,我们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通过资助体系进入学校上学。今年的甘肃考生魏祥、河北考生庞众望,都通过农村专项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目前,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对汉语教学、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

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我们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比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今年在上海、浙江落地,经第三方评估获得了成功。

“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陈宝生说,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变化——

“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

“这五年,中国教育事业确实上了一个大台阶,三句话: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实现了系统性的提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陈宝生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教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着中国教育的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这是我们多年教育发展积累的结果。

陈宝生说,个子大了,因为我们每年有2.65亿名在校学生;骨架壮了,因为我们的教育结构调整、地区布局、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都有了很大进展;颜值高了,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培养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排位靠前了,中国教育整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水平,我们的一些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一些大学在世界排名中位次整体提升,这都是我们多年教育发展积累的结果。

2 陈宝生说,这些年教育发展的进展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了。同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一样,百姓的教育需求发生的质量型转型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总任务、总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工作就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 人民获得感—— “教育发展的四个红包”

“如果我们关于教育事业的总体构想落实了,我们就能给老百姓送出一串红包。”陈宝生心中,有四个教育发展红包——

第一个红包,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要占幼儿园的80%以上;

第二个红包,到2020年,完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第三个红包,到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

第四个红包,送给教师们,研究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调动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改革攻坚——

教育改革的三个“硬骨头”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这两个问题很重要。至于你说的‘硬骨头’,我这儿有三个。”在回答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提问时,陈宝生毫不回避,一一点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三个“硬骨头”——

第一个“硬骨头”是学前教育。要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即使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不能根本解决。此外,还要面对“全面二孩”后可能产生的入园高峰。

3 第二个“硬骨头”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如何按照义务教育法解决自愿失学的问题,如何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都是“硬骨头”。

第三个“硬骨头”是到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我们要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就能带动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措施。 体制改革——

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不一样,有它的特殊规律。教育改革和教育一样,是慢变量,一项改革启动之后,落地见效至少得经过三年。教育改革每一项措施都是和人直接相关的,实际上是人的改革,且因为本身的综合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学校、社会、家庭,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关心,其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陈宝生在回答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扎实推进,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圆满实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中外教育合作交流等相关改革方案也已制定出台。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已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陈宝生说,目前一些改革举措已经落地,我们着眼于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完善解决,蹄疾步稳,把我们的教育改革向前推进,为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体制保障。 教育愿景—— “中国教育2049”

“十九大报告里面勾勒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请各位部长设想一下,在你们各自负责的教育、住房等领域,到2049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展望未来是一门艺术,当然它也能展现我们的信心和预期。就教育来说,到2049年会是什么样子呢?在我心目中,2049年的中国教育,有这么几个特征……”在期待的目光中,陈宝生娓娓道来——

4 第一,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中国教育的标准将成为世界教育的标准。

第二,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各国将有意愿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将有大量师生来中国学习交流中国的发展经验,在交流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2049年,对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中国将尽自己的努力,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第四,2049年,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将走向世界。

“到了那时候,我们的人民受教育权益都能够得到完全的维护,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都能够向着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这就是我对2049的想法。谢谢!”陈宝生微笑着结束了回答,挺直身子,目光投向前方。

5

第11篇:陈全国

刚被任命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的陈全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决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全省人民的期望,尽职尽责地干好工作,不遗余力地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贡献。

陈全国表示对做好河北的工作充满信心。他说,河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河北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紧靠伟大的首都北京,可以更好地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河北具有明显的光荣传统优势,英勇的河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河北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优势,在这里孕育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燕赵文化;河北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可以直接接受首都和天津大都市的辐射;河北具有明显的沿海开放优势,扩大开放有着得天独厚的平台和条件;河北具有发展基础好、发展起点高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态势良好强劲,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河北展现在燕赵大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都给了他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陈全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上坚定。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二是在发展上用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省委、省政府既定的思路和目标不动摇,一心一意地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干发展,推动河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在工作上勤勉。始终带着对河北人民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河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四是在作风上务实。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重民生,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

五是在廉洁上从严。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不给党的形象抹黑,又对得起热情欢迎和信任支持我的河北人民。

第12篇:工作会心得体会

2017年公司工作会员工宣贯大会心得体会

2017年*月**日由项目总工主持,由项目书记组织,召开项目全体员工参加的公司2017工作会的宣贯,会议上对公司2017工作会的会议文件进行宣贯、学习,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根据公司会议文件要求及思想指导,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主要领导班子成员 提出进一步具体要求。会议上全方面剖析了当下严峻的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从大局着手,缕清思路、制定策略、明确方向,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对照个人工作实际情况,通过整个会议的学习,领悟会议精神全面剖析自身,下决心全面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一、全面提高认识,剖析问题

1、加强思想学习,转变态度:在新的环境下,必须端正思想认清形势,人的能力不行可以培养学习锻炼,最重要的是从思想根源上进行转变;虚心求教,端正工作态度,从细节出发,从小事着手;从本职工作做起,琐碎的事耐心做,困难的是努力做,简单的事认真做,注重思想认识,避免眼高手低,杜绝自满自傲。怀着谦虚的态度,向所有有可取之处的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转变态度。

2、努力进行环境工作转变,寻找自身不足:参加工作不算短的一段时间里,工作变化频繁,以前工作方法单

一、处理事情的方法亟待提高,尤其施工一线养成的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及遇事急燥的坏毛病,急需要加以改正。想问题过于简单,工作起来,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有时可能让人难以接受。目前作为一名质检员,必须进行转变,对于一项几乎陌生的工作必须坚守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开阔眼界,创新思维,不断学习,摸索出一套适合新兴地铁工程的质检工作的办法,并运用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印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从专业技术、从工作方式方法、从为人处事方面内外兼修全面提升整体能力。

3、自我剖析,找出具体工作中的不足:①工作方面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和素质不够高,一方面是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时责任心不强、有点小马虎。②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上报情况不够及时。③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不够明显。对全局工作情况掌握不细,还不能主动、提前想办法,许多工作还只能算是一般般。④在质量检查方面不够细致、专业知识不够充足,有好多东西明知道时错的却说不出来为什么。在检查过程中不是很仔细。是因为检测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过程中有点手忙脚乱,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又忽视了那头,有点头重脚轻,没能全方位的进行系统的工作。

二、结合实际工作,努力提升

1、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并理论联系实际,将良好的思想认知与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作思考,很好的进行反思,积极学习先进项目、企业文化,扩大自身的视野。

2、进一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质检工作总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积极进取、“敢打敢上”的拼搏精神。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3、在检验之前,我首先要了解需要检验的项目,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才能在检查检测工作中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检查前应该做好事前准备,检查时认真监督。在检查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工艺的生产、全过程跟踪检查确保每道工序合格。对进场的构件严把质量关,以免构件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通过本次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对照检查,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更加增强了改正缺点,提高自身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不足,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大局观念,坚决克服自身不足,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13篇:陈宝生部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陈宝生部长在2017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陈宝生

(2017年1月13日)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2017年教育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深入基层考察,与师生座谈,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会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7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问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重要依据。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过去的一年,是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基础上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很不平凡。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准则》和《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与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的文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1年后中央召开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四个合格”为目标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中央要求精细化、定量化、具体化。严肃认真地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前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16册教材编写工作。发布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系统学习标准。国务院审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与8个省(市)签署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全口径对中西部教育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国务院审议通过《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东西部联合招生达30万人,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消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奖补资金增至30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盖573个特困县,惠及100多万名乡村教师。截至2016年底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继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广东、福建2省全部通过认定。加快全面改薄进程,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增至338亿元,实现规划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比例三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这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继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师范教育之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2016年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500多亿元。教育部与10个省(区)签署协议,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2016年,我们继续坚持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倾斜,安排协作计划21万人,比2015年再增加1万人。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录取9.1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增幅21.3%。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教育信息化让更多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中高考改革相协调、相衔接。出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将法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机制。配合全国人大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工作。刚刚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非营利与营利分类管理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扶持政策等瓶颈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稳步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撤销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5个,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经费使用自主权。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普遍关注的学术出访受限问题。

宏观战略完成新设计。注重统分并进,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对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同步制定出台科技、语言文字、学位、家庭教育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注重衔接贯通,国办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构建从学龄前到老年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建立47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为数万人开展了学分积累与转换服务。注重远近兼顾,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描绘规划未来教育发展蓝图。注重内外结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全面指导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增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做好六大人文交流机制工作,提升教育国际合作层次水平。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8个省份签署备忘录,省部携手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51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0个国家。

一年来,各地各校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创造了优良业绩,探索了成功经验,呈现出亮点纷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同志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作出艰辛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做好今后工作,必须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当今社会,教育国计民生的双重角色、今天明天的双重地位、引领支撑的双重作用、内政外交的双重功能日益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教育富民、教育移民、教育惠民重任在肩,必须竭尽全力让更多贫困学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脱贫致富、服务家乡、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增强“四个自信”,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需要教育“强基固本”,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大国外交中发挥出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是对象群体多元化。当前,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复杂多样,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层次影响。流动性变强,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随之而来的1000多万随迁子女,近1000万留守儿童渴望接受好的教育,渴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面临一系列考验。“网络原住民”增多,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网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成长,如何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如何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教育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家庭教育重要性提高,我们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要有意识地教好父母,引导好4亿多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教育评价更趋多元。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等自主性要求越来越强,

“灌输式”“大班化”已适应不了个性化需要;“有学上”之后,“上好学”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迫切需要,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既要尽可能地尊重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合理选择,也要加以理性引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人心中有一本教育学,人人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人人心中有一套度量衡,教育评价不再是也不可能是政府自说自话。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立起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向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延伸,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年轻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走出校门的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2亿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让教育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我们的舞台是全球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竞争是国际竞争。目前,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收割”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还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亟待提升。我们不仅要留住、用好本国优秀人才,更要立足全球人才资源,主动出击,延揽全球顶尖人才。中国教育要赢得世界认可,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也要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色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不少考验。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二、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一是稳中求进。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论。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重大政治责任。对教育工作而言,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工作,深入细致研判形势,深入细致防患未然,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内涵发展。质量决定生存。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到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真正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进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总的来说,就是工作围绕质量做,以质量牵引数量;投入围绕结构调,以结构支撑功能;资源围绕内涵配,以内涵链接外延;政策围绕公平定,以公平促进效率;规划围绕目标定,以目标统揽全局。要坚持进度服务质量,硬件软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战线要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深化宪法教育,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改革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抓紧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后续册次编写审查,全面推进三类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教材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工作。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技能。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带动学校体育改革。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最近,校园欺凌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促进家校联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今年要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深入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二)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

要清醒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今后的任务是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二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今年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比例还不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仅为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

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对贫困地区要集中帮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工作。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实施“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以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继续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三)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要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扩大改革受益面,让基层、学校、老师、学生有切实获得感。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目前各省(区、市)都编制了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去年又选择了部分省(市)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今年,各省(区、市)和高校要认真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综合改革的推进情况、成绩经验、困难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明确下一步思路,切实发挥好改革导向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今年还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抓简政放权。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简政放权涉及多个部门,触及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实施细则、出配套措施,把权力从说法变成做法,从字面落到地面。二抓履职尽责。权力下放之后,还要管好,确保权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三抓环境优化。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工作人民群众关注、媒体聚焦,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容不得丝毫懈怠。高考改革要顺利实施,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和“分流淘汰”机制,注重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校法律身份,完善产权制度,在制度上更好地落实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切实做好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保证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改革与法治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中央要求,履行好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推进本部门、本学校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一是健全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有法可依更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职权,出台关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高基层教育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护航。三是注重以法治方式解决教育难点问题。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提升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

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强中国教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也是战略目标。教育对外开放不能靠外事战线“单兵独进”,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有空间、有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备忘录签署工作,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加快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今年,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要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做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加大留学生经费投入,增加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名额。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五类人才。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启动国家层面来华留学教育标准制定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进一步做好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工作,在现有与46个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基础上,加大与各国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签约力度,不断扩大提升世界对我国教育认可度。深化多边教育合作,提升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

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要让政府重视教育,让社会支持教育,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作出事来、作出成绩来。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学校办学资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学校要依法责令整改、退出。

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从提出到实施已经两年,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上迈进。实施好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改革,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型发展是一项新的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善于挖掘改革经验,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加强示范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出实效。同时,各地要加大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主动布局培养未来技术和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主动公开政策相关信息以及建设高校情况。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自主确定学科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更是一个改革项目,不搞身份固化。尽快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推动“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早出成效。继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充电站”,成为人人有学、个个乐学的园地。进一步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继续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老年教育机构指导性基本建设要求。

(五)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要有管用的保障机制,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通过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质量提高。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建立早期发现、跟踪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厂入校等,让“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明确学徒双重身份,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逐步推开“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要努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健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完善吸引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支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要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现在一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较普遍、比较突出。我们不仅要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感情,调动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对教书育人的激情。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要坚持内外发力,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质量文化。内控机制是基础性工作。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也是质量监控的主体。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的、规范的质量监控制度。外部控制是有效手段。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机制。2017年教育财务工作,一是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各省要足额落实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承担资金,年底前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落实好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建立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二是坚持“一个为主、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大社会投入。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关键、补短板”,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这里,我就语言文字工作单独讲几句。语言文字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将使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首次实现“语同音”这样一个梦想。各省(区、市)都设有语委,大部分还是由副省长任主任。希望各省(区、市)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按照中央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是管总的,是第一位的,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下大力气把党建抓好。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好“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制度上健全起来,在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要在政治上看齐“核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实践中彰显“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要以严的态度、严的标准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机关职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党支部、党总支等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中。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三、以更强烈的责任、更积极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要聚焦聚力、抓紧抓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要在“学”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

二要在“谋”上动脑筋。善谋事才能干成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胸怀全局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要放眼世界谋,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主动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尊重基层谋,坚持开门办学,通过教育满意度测评、大数据等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高手在民间”,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要加强上下联动,把“土办法”变成“金点子”,确保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富成效。要遵循规律谋,加快教育智库建设,统筹各级教科院所、高校教育院系、教育专业学会、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决策服务体系。

三要在“实”上出真招。“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人民群众评价教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政策要实,解决好“最先一公里”问题。坚持群众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切实以问题为导向,多出有含金量的政策、管用实用的举措,不喊口号、不搞花拳绣腿、不出空头文件。责任要实,解决好“中梗阻”问题。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形成一张网、一张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检查,确保工作不遗漏、效果不缩水。督导要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改革督导机构、理顺督导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强化教育督导督查,通过完善约谈制度、督导公报公开制度等,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要在“争”上求主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必须动员起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多争取资源、多争取理解、多争取支持。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教育政策有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核心、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汇报成绩、讲明困难,主动设置教育议题,推动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要主动争取部门支持。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有“三皮”精神,我们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为事业去争,为群众利益去争,为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去争。要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学校是开放的社会,教育也是开放的生活,要善于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构建起大教育工作格局。

五要在“稳”上作文章。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变化,保持广大师生思想统

一、人心稳定。要抓好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让学生远离各类金融陷阱和圈套。要抓好舆论引导。切实提高舆情应对的时效性、有效性,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进展,理解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消除疑虑和误解。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正面舆论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任务和要求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务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4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短暂,慢慢走,一步一世界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蒋春蓉)

2012年我有幸成为龙泉驿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在这四年里我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三性教育”“顶层设计”“生本课堂”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第一次认识它们,感觉很吃力,发的资料全是学术性的,让我看到都头疼,甚至每次写相关的心得体会、论文都觉得苦不堪言。曾经一度,恨不得把它们扔进垃圾堆。所以在教学上推行也受到了阻碍,基本上我是放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教师子女为什么会很平凡(10个中有9个都是平庸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入)?通过不断引起了我的深思。难道我就一直处于这种局面?难受、纠结,特别是看着孩子那张纯真的脸,难道我的孩子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吗?一个肯定的声音在我心里大声的回答,不能。于是,我开始认真的学习有关资料,还出去听一些老教师上课进行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无论是“三性教育”“顶层设计”还是“生本教育” ,它们的主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教育理念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然而生本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谓生本教育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我们是毕业班,时间紧迫,接近小升初考试,我们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剩下的新课也不多了,基本上都是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课前前置练习题单,通过前置练习题单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上课时,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特别是人格力的培养。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来自实践,积极为实践服务,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我将在我以后的课堂大力的推行。因为和所有具有突破性的新事物一样,它一方面尽管有许多闪光点,但另一方面肯定不完善,迫切需要更多的人给予关注。一个开始蹒跚学步的孩子,迈的每一步不一定到位,但只要方向正确,人人都会认为他前途无限。只要路是对的,不管生命的长短,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每天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正是一步一世界。

第15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从2011年11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专家报告和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观摩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观摩课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心想如果我班上的学生也能这样对学习充满热情,思维活跃,知识渊博,侃侃而谈该多好啊!

开始的时候,我总怕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学习中的问题,几次下来却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慢慢的我也在语文课堂上添加了适量的生本理念。首先,精心挑选前置作业,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尽量让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可以完成,而不是直接在书上找答案。尽量做到每课布置一个查找资料的问题,以读引读,让学生超越文本,开拓视野。其次,课堂上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把主动权循序渐进地还给学生,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过他们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学生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也逐渐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他们得到了释放,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你可以时常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给你带来的惊喜。

不过在生本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问题。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学生有时总是绕着问题打转,就是说不到点子上,但是热情度又很高,让你不忍心打击他,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问题的表述很不完整,有时学生也会很不合作,前置作业完成效果不好,这些都会让我感到失望、迷茫。

但是,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那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6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听了三年级的两节课,观摩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的那样: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原因在哪里?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讲解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

⑴把握课堂重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

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研讨的空间。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

⑴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

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确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⑶交流的内容要有数。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问题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

⑴精。生本课堂上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问题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适时的引导,这个引导要精,要和通常的讲区分开来,不是在讲一个知识,而是引导同学们并经过努力,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⑵简。在精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郭恩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下面三点: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各学科老师的综合意见,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记录员等,使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我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各学科老师的综合意见,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做好激励工作

由于课堂中主要由学生来讲,所以对于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很放不开,恐怕讲的不好,被同学们笑话,我就鼓励他们说: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也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考验,来,试一试······几个胆子大的小组长在我的鼓励下,走上了讲台,对于他们的勇敢尝试,我和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渐渐的,同学们不再怯懦,而是跃跃欲试了,通过半年的尝试,我们班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小老师,如徐淼,刘美旺、王俊博,冯海涵等,他们在讲台上表达流利、口齿清晰,毫不惧场。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

1、布置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

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通过学习“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的发展。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迄今为止,我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十年有余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你在这儿教的毫无兴趣,他们在那儿学的也是毫无兴趣可言,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很差。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孩子呢?最近,我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有两方面我的体会颇深,其中一方面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连听课都不愿意,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另一方面,有时,在低年级课堂上,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往往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在学习中会频频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也总是以批评、训斥为主。但他们所犯的错误还是会出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我也有孩子,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小时我很有耐心,对于他所犯的一些错误也会宽容地对待,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变得越来越急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一旦他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地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

“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7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生本培训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生本教育”理念,渐渐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它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生本教育”首先是教育观的问题,教育不应当是围绕分数转,为了升学转,应当回归到它的根本:人的成长,人的发展。试想今天我们强加给学生的这一切真正是他们想要的吗?真正对他们一辈子有用吗?他们之中即使少数的人成功了,但他们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郭教授提出的依靠学生自主地学习,可主宰、独立、自由地获取,是自然合理的教育新思路。

二、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以前,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总认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多说话,我这才意识到,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如何开展教学?

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

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四、创设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愿学、乐学。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矗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自我校开始实行生本教学以来,我的课堂一直没有放开,没有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学习生本以后,深深认识到生本益处,所以,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自己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

第18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心得一二

重庆奉节梅子中学 余立明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对于孩子的教育这样说道。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看是质朴的道理却一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推荐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实施至今,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新课程革新至今,课堂教学仍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严重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的生本教育现还在处在摸索阶段,教师对“生本”理念还模棱两可,无法在教学中正常运用。

在新课程“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学校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采取集体备课、课例评析、案例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生本课堂中,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

(一)、成立小组。制订小组竞争方案和合理奖惩机制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互帮互助的鼓励。小组合作除了对课堂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也很重要。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差异,对于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容易,但同时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如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呢?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小组的力量了。小组里面肯定会有些学生的成绩较好,有的较差,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帮小组争分、争荣誉会竭尽所能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为了不让小组丢分也努力学习。学生课前已经通过前置性作业预习了知识,遇到不懂时也在小组里交流解决了,那么上课时剩下的就只有把预习的知识汇报出来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就能教得快乐了。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注意:低入,让学生更容易的的去学习,更快的的接受自我学习。在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们在实施“生本”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因为我实施“生本”的时间还很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第19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塔城教育局的领导代表有幸去深圳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教育局刘海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报告和展示了一些实行生本教育的课堂花絮,我们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学校又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我们讨论了学校开展升本教育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我个人也阅读了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王国青

2012年9月3日

第20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曲婧

2010.11.27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我所任教的学科美术作为一门小学科,在生本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示范课,我们只能才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衍射到自己的学科,在实践中摸索。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节课在上课之前,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到课上积极地旁观,就要求课下主动“备学生”,把所有的方式都想到,包括师生对话。在课上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动作及眼神给予学生积极地暗示,从而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只有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才能主动学习。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课前的实物观察,课堂中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都是教师通过开拓思维使学生产生自我意识并不断强化的方式。如《美丽的鱼》一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在课堂设计时,我注意到,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用实物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而有的需要大量的图片,有的需要自己动手拆拆摸摸研究。所以这一课我以动画、图片、实物导入,目的在于印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最后给各小组发已经制作好的橡皮泥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揉、搓、压、捏等方法进行创作,同时也满足了一小部分同学的需要。在课堂中,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了身上的各个器官,通过拆装已制作好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一种“我明白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中。

在活动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强调“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产生一种自我判断的审美意识。 这种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思维方式激活了课堂,让我收获了惊喜,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出现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比如花形尾巴的鱼,南瓜形身体的乌龟„„等等。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如我在《美丽的鱼》课堂中,为学生准备的图片及制作成作品的鱼都是侧面的鱼,但有一位学生做了一条鱼是从上往下看角度,所以有两只眼睛,而我自己都被一种固定视角所影响,以为他做的是条闭目鱼。我庆幸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会有不同视角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作品呢?

感谢生本教育带给课堂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惊喜及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生本教育理论,弥补不足,更多的思考、研究如何挖掘教学最大的资源——学生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让更多的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陈宝生全国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
《陈宝生全国教育工作会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