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心得体会

国学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2 08:35:11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学引导工作心得体会2

《国学引导工作》学习心得

学习了《国学引导工作》,使我知道了国学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智慧 ,是所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同时也是所有职场人士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面对我们现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活,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阅读艰深的古代文字,而对国学的汲取也主要是学习其中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是我国国学精髓的结晶,大多经过千锤百炼,文字言简 意赅,有着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这些名言警句中提炼精华,借鉴国学的智慧,鉴古知今,然后能够更认真、更高效、更快乐地工作。

不妨做个这样的试验,在两个时间段里,分别以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去做手头的工作,你会发现再枯燥的工作,只要你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起来;而再有趣的工作,如果你兴味索然地去干,也会变得毫无趣味。工作的价值,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这就是工作的哲学。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我们工作的趣味所在。如果把工作看作是创造力的表现,那么一个教师就会以导演的热情讲好他的每一堂课;一个记创造力的表现,那么一个教师就会以导演的热情讲好他的每一堂课;一个记者就会以探索的视角去看待他报道的新闻事实;一个厨师就会以艺术家的执着去配制他一流的拼盘。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不是等待未来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情发生;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而不过多地计较得失;不只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看成发展自己潜能与天赋的机会,看作可以让我们过得更快乐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的热情。这样,你就可以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厌恶的感觉也自然会烟消云散。永远能感受到幸福的人,是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兴趣、永远在向更高层次努力迈进的那些人。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与同事相处是一种缘分,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是一种乐趣。

推荐第2篇:国学引导工作心得体会1

《国学引导工作》学习心得

学习了《国学引导工作》,使我知道了国学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智慧 ,是所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同时也是所有职场人士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面对我们现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活,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阅读艰深的古代文字,而对国学的汲取也主要是学习其中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是我国国学精髓的结晶,大多经过千锤百炼,文字言简 意赅,有着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这些名言警句中提炼精华,借鉴国学的智慧,鉴古知今,然后能够更认真、更高效、更快乐地工作。

学习中有一句“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在世上应该建功立业。现代社会,人们正确得对待工作,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拼搏进取,就是在“立功建业”。我们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那么就很难倾注自己的热情。而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

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人而言,当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时,对自己的工作就会有兴趣,就会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和积极态度,把自觉自愿承担的种种义务看作是“应该做的”,并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即使在各种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非但不会放松自己的要求,反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回望这些年的职业生涯,在工作中确实有这种感悟与体会,为自己工作增添不少的快乐。

当你在乐趣中工作,如愿以偿的时候,就该投入到工作中,不轻言变动。如果你开始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紧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乐趣,没有喜悦的满足感,就说明有些事情不对劲了。如果我们不从心理上调整自己,即使换一万份工作,也不会有所改观。

因此,工作的乐趣,不在于工作类型本身,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工作,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乐趣。

推荐第3篇: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体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浑厚的文化史诗。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一脉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历练、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重要内容之一。从《诗经》的风雅颂到屈原宋玉的赋,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辉。幼儿园的小孩可以背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小学生在朗读杜甫的《登岳》中,培养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而中学生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中增长了历史和社会知识。不论什么人,只要诵读唐诗宋词,就可陶冶自己的情操,自己的意志,身心获得娱乐,修其身,养其性,何乐而不为之。

国学给人教养最深的应该是做人,的确,做人是天下第一学问。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他能有这种态度和自我批评说明个人修养很强。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怎样才能做人好做事对呢?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

贤人有德有才,这样的人不多,尊重贤人能够体现谦逊做人的风度和教养,瞧不起有德有才的人恰恰反映出不分好坏和美丑。现在有德少才的凡人居多,我们大多都是这些凡人,但也不缺少为国家做事的报负。

父母是天下最大的恩人,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负义,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有两件事是不能等的一个是孝敬父母,一个是施德行善,特别是孝敬父母能使良心得安稳而不留遗憾。现在有人说满街都是大学生,可是要找几个大孝子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从中可以看得出现在孝道教育缺失的非常严重。

一个人的一分忠诚胜过十分的才志,一个人做事不仅看能力还要看品德,有才又忠诚的人难得,反之搞阴谋的人再有才也不一定被重用 。

怎么样在世上立身呢?守信就可以,这是孔子说的。诚信待人就能在别人那里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塑造了自己的美德,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可以使我们正气凛然,心胸开阔。诚信不仅是一种待人的态度,本身就是生活的质量。一个人能够诚信地生活,是因为他有着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推荐第4篇:国学心得体会

践行中式教育

播撒幸福人生

许庆利

5月27——29日三天两夜,在景校长模范带领下,我们学校70多名教师在登封了凡苑举行了“践行中式教育

播撒幸福人生”的国学讲座。特地邀请在国学领域钻研破颇深的专家学者许建国、闫合作两位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让我们更懂得了幸福人生的真谛,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推荐第5篇: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

09年9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谋师生发展,创生机校园”。国学一口清活动.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背诵,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推荐第6篇:国学心得体会

领悟大师的国学人生

——观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国学应用视频体会

进入某某小学的当日,游览校园、自我介绍、和某某小学老朋友座谈、接受吴校赠书,一切都倍感在这个新环境的和谐、温馨和民主。要说到充实的话,那就是我们当天全校同仁一起观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国学演讲视频。

往往觉得,国学就是那些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性质的一些哲理性的文句,包括这些年兴起的学校诵读国学经典,也都是简单读读诵诵浅显的古文句子罢了。但是,这自我感觉表面胡华的、懵懂的认识都在我看了翟教授的视频之后彻底改变了,在整个视频里,古人的经典和绝妙似乎都在翟教授滔滔不绝、引人入胜、富含幽默的讲解中流露出来,映射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恍然大悟,获益匪浅。

视频里,翟教授以人的忠、孝、义为支撑点,结合国学,系统讲解了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下面我仅对翟教授所讲的“人道”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在翟教授看来:“来”——往来的意思,一个人不成功就是没有多少朋友或者没有好的朋友。你们把右手举起来,放这里,凭良心说,朋友来了快乐么?高兴么?真的假的?能把钱拿出来给朋友花么?要真能做到这点,有的人不成功不要说朋友来了,有人就是别说朋友了,两个亲戚来家里了都特别不乐意,这种人能有出息么?对此,他讲解了自己到内蒙去,蒙牛老总牛根生说要请他吃个饭,结果开车到蒙牛去了,老远就看到牛总等我,我们牛总等你多时了,翟教授很感动,进屋之后非常热情,草原鲍鱼啊什么的。羊都不是普通的羊,是专门吃草的羊,吃的肉味就是不一样。牛根生说他们的鸡你随便吃,他们的鸡都是放养的。一起跟教授分享说,领导人不加强学习、不加强修养,不仅缺心,而且缺德,缺八辈子德。所以担心的是你有没有能力、爱心坐到那个位置上,修正很重要,先修身,再治势,平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蒙牛的大老板,有如此胸襟和领悟,企业

怎么成功?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治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奥运会

推荐第7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篇2: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陈彩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

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篇3: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凤鸣山小学余杨

2010年9月起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有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涵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神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学,具有丰硕的实践经验,注重道德涵养,

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表率。《论语》中良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涵养的相关阐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迪。 1.立志有恒,加强涵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涵养中的主要感化。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只要本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高尚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勤恳的标的目标。 2.自省自克,悔改迁善。

孔子从意遇事要长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涵养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本人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视的感化。孔子认为,道德准绳和规范是公共好处的表现,对个人起束缚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我。长于自克是道德涵养的标识表记标帜。

孔子认为,现实中不具有不犯错的圣人,环节是看待错误的立场。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本人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觉,是本人的幸运。孔子要求“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本人的社会职责,应注重本身的学习涵养,节制博识的知识,具有高贵的道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前提。

4.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他通过严以责己,身先士卒来传染打动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充实说了然身教的主要性。简直,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出发生潜移默化的感化。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护学生、关怀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需具备的前提。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关怀学生道德、学业的促进以及学生们的糊口与健康环境,他和学生有深厚的交谊。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激励学生。

孔子对学生充满期望,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这里包含了青年人跨越老年人、学生跨越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成长概念。

7.不竭学习,勤恳立异。

国学经典培训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教师必需本人经常复习故业,畅通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推荐第8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陈彩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推荐第9篇:诵读国学心得体会

诵读国学经典,充实下自己内涵。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诵读国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一: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二: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名族精神永传下去。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推荐第10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 洗涤心灵

——寒假学习体会

恒源小学

李秀兰

这个寒假,我学习了《大学》《中庸》《唐宋诗词》等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小学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对学校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们应组织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学校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一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学生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学生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学生沟通参与为每个学生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活动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三是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各地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办校。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第11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上到四五年级左右就可以读四书五经宋词元曲了,不一定理解意思,主要锻炼背诵和记忆能力,背诵虽然枯燥,但是底子打好了受益无穷。

0-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童,学习国学一段时间后,境况会大为改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老子》、《庄子》、《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仁和镇中心学校 郭兴琳

2013年11月5日

第12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四年级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一、学习《国学》让我提高素养,懂得修身养性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第13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第14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第15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国学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学照亮孩子的天空》大型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听取了王斌老师的近三小时的讲座,内容真实生动,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让我们很多的家长受益匪浅。从孩子的早期人格优化教育到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的提升及语言表达、识字、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孩子的性格改变,好习惯的形成。讲座由浅入深,易于领会,使我们家长能在实际的生活教育中,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模式。在今后对孩子的日常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好的作用。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先教育孩子做人,再教育孩子做事,在教的过程中讲求方法起好孩子的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让孩子在有良好影响环境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篇2: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从前对于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学国学,不只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白话水平,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与旁通,促进各课学业的进步。同时,还可以增进脑力开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使儿童心性向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根治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一剂妙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上到四五年级左右就可以读四书五经宋词元曲了,不一定理解意

思,主要锻炼背诵和记忆能力,背诵虽然枯燥,但是底子打好了受益无穷。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仁和镇中心学校 郭兴琳 2013年11月5日篇3: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

我是xxx的妈妈,感谢施老师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家长,我首先非常感谢所有老师对303班孩子们的辛勤付出,老师您辛苦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我们家孩子在班上算不上最做优秀的,他自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还需老师们对她严格要求,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作为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告诫各位家长,家长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孩子做作业时我们父母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陪着他做,也可以给孩子做出适当的指导。甚至有的家长说我们老了,不用学习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工作挣钱,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样语调孩子能接受吗?肯定不接受。他们会想人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其次,家庭成员也要和睦相处、彼此地相爱。家庭敎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地就会传授给孩子。为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坚持”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养成“阅读”习惯最为重要,阅读的习惯养成不但让孩子能轻松学习,主动学习,更将孩子带进了热爱知识、探索知识、追求知识的良好学习状态。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孩子们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孩子们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语句,可以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孩子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我们家孩子从二岁开始背诵唐诗(读幼儿园时参加背诵唐诗比赛20首),睡前一定听>故事才会睡觉,由于我的坚持,我不厌其烦地给他阅读,经长时间的阅读熏陶,到小学后他就基本能独立自主的阅读了,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有他的影子,经常见他在家里的楼道上、学校边的草地上、甚至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都有他捧书认真阅读的身影,他喜欢阅读,喜欢每一个故事里的小精灵。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开始写日记(一年级语文卢老师鼓励他写的,因有老师的推动,加上家长的诱导,他坚持了二年的写作习惯),直到三年级布置作文作业了才慢慢地停了下来,为了保持他写作的兴趣,每次他写的日志不论好坏我都表示赞同,当然高年级的作文还是需适当修改。周末闲暇之余,我们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去看书、买书、借书!现在还有很多教育学家都建议多听国学经典,可能有些东西你刻意让他去记,他会感到枯燥无味。但在他玩耍的时候给他放录音或读给他听,多遍之后你再让他背,他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推荐我儿子比较喜欢的几本经典童话书籍《嘻哈兔玩作文》、《时光男孩米小杨》、《爱的教育》、《皮皮鲁传》、《窗边的小豆豆》、《格林童话集》、《亲爱的给

我一个拥抱》、《不一样的卡梅拉》、《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法布尔昆虫记》??

三、“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及全面发展

三年级至四年级为中年级,孩子们开始慢慢有点偏科了,个人认为孩子喜欢哪一个学科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大。如果孩子喜欢哪位老师,那他可能学习这一门学科,他就会更卖力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要和老师统一战线,要充分信任老师,正面地评价老师,让孩子也看到老师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去欣赏每一位老师。同时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家长朋友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闪光点自信的展示出来,现在是学习的时候,学不好是正常的,如果都会了,我们还需要学习吗?如果他能提出问题,那他就在思考,就在认真学习,就是好孩子。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多理解自己的孩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力求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带去正能量。不管每天工作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情绪,我和孩子沟通,一般都会以写信的方式,孩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就能了解到他一天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来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做他的知心朋友。

第16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第17篇: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透过学习国学,能够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

在为人处世上,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就应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能够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此刻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

第18篇:国学教育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

悦来中学

谭世平

我通过这一段时间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和观看其视频,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经典理论,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读国学经典,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塑造自己,陶冶性情,净化心灵。通过这次国学学习从中体会古人的观点、境界、做法„„会提升个人的悟性,给自己力量,修炼自己的品性,慢慢的达到恬淡宁静,忘却身边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满足,人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读古文经典,书中精选的句段,相应的经典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让我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从中学到那种内心的和谐和安静,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谐相处。

我们所处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相互间关心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的言行对自己的子女、对学生的成长无不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孩子要从点滴做起,再小的事情都要将正确的做法先告诉孩子,身为父母、教师一定教给孩子如何去做。吃饭穿衣要学,行立坐卧要学,在里面学惜物,学敬物,学威仪,学自尊而尊人。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对长辈无礼,对父母、老师不尊重时,殊不知这些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这些作为家长、作为教师的教育失职。教师更应以身作则,处处体现古圣先贤的教诲。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明白,良好的理想的成长环境、成才环境,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我们口口声声的说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和谐、书香的学习环境,那么我们实际是怎么做的呢?不要埋怨现在的小孩子管教起来有多难,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要牢骚满腹,委屈愤懑。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只会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虚伪,而不会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言行到举止,教师处处要谨慎,应带头做好,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尽心尽力地付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个德行的示范者。读了经典,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让自己做一个热爱生活、健康、自信、乐观、智慧的人,那么你就会影响你身边的人,你所在的环境就一定是快乐向上的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作为一名教师 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第19篇:小学国学心得体会

第三届西北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 教学观摩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心得体会

暑假开始便已充电,很荣幸在自己学校听取了西北小学国学课程的汇报课程和讲座,感受颇深,久久无法忘怀。

聆听了李灵玲博士关于《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专题报告后,我被其专业的理论、一丝不苟的精神、平易近人的风格深深吸引,这使我联想起了于丹和李清照,也为自己的学术水平而感到羞耻。李博士从国学与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如何构建、课程设施、辅助资源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使我清楚了国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明白了小学国学的框架结构,如低段蒙学;中段四书;高段子史集。同时也对我校使用的国学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教学方法给予了指导,演示了配套软件的操作使用,使我受益匪浅。

钱爱萍老师执教的《昔仲尼》,深入浅出,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等。在朗读时,采用了跟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打节奏读、男女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讲故事来使学习内容简单化、兴趣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颇有风趣。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速度法。这让我想起了李阳疯狂英语倡导的一口气法。当然这个方法我也经常在用,效果还不错,可以化繁为简,强化口语或记忆能力。与此同时钱老师的一些提法也很好,比如潜读、悦读,背活、背乐。总观钱老师,有学问、气质佳,课堂把握能力强,语言准确,思路清晰,能贴近学生。 王宏斌老师执教的高段《破釜沉舟》时,字迹优美,图文并茂,语言风趣。从导入到正音,到解其意,再到熟读成诵,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当然王老师也有点放不开,课堂前后紧中间松,半节课后学生状态不佳,教师思维断断续续。当然他的计时读、限时读、挑战读让人耳目一新,实为亮点。

曹永川校长关于《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报告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很有味道的。曹校长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可见长安文化气息之重也。激情澎湃、理论丰富、观点新奇,与现实紧密联系。思维活跃,归纳能力强,精气十足,气势赢人。讲座内容的确传统,对传统道德总结到位,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爱和平”,再如“孝心”始于事亲,终于事忠。这些都使我联想到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人们浮躁化、功利化,贫富差距太大、仇富心理严重,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看来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发展更加重要。柏杨啊柏杨,看看你写《丑陋的中国人》后的今天,已为几十年后,却依然变化甚小。这让我禁不住想问一句:“中国人,我们到底怎么了?”

我校老师刘蓉执教《五歌》十分精彩,自信大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可以看得出她准备充分,是位语文教师。这节课像国学,也像语文。当然知识性错误多,可能技能强于文化吧。不过我始终相信她终究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老师。

李博士最后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讲座,让人羡慕。如若设计都能真正实现,那该多好啊。由此,我想到了某些学校不像学校,设计师似乎不是为孩子们而设计,成人化严重,校园全无童趣可爱之处。听说一名石油工人当了医生,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时间就如同几天后的滚滚延河,很快就流逝了。我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感到自豪和庆幸。自豪的是我是名校的一线教师,庆幸的是我还不算老,有时间去努力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20篇: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市委政法委 朱晓明

最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县处级干部培训班,特别是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国学读本》,获益匪浅。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词起于清末,与当时欧美西方文化所传入的“西学”相对而言,中国固有的学术称为“国学”。 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当前我们党正在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政党,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及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永葆党的先进性。而《国学》精神中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对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治理能力是很有裨益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参与建设学习型政党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更应该多学习《国学》,多宏扬国学精神。

领导干部读《国学》,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才能

1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马列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如何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尽可能的多读《国学》,研究前朝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不断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使古之良策,为今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领导干部读《国学》,有利于更好地治理国家、服务人民。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治理国家服务人民,带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致富奔小康方面担负着党的重托。特别是在当下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凸显,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继续,发展稳定如何辩证统一?突发情况如何有效处理?民生保障如何更好落实?在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这都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点,领导干部更应该多从《国学》中寻找经验。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讲仁义而劝善,述礼乐以齐民。老子《道德经》中“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想当好领导者必须以谦恭的语言耐心疏导和教育好民众,要想领导好民众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他们的后边。老子的这段话虽然是告诫当时当权者的,但是今人读起来仍可从中受到启迪。几千年华夏大地,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太平盛世,每个地方都有行政体制在继续,行政管理在继续,这中间既有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好政策,也有让人民颠沛流离的坏政策,有太多经验可以让我们汲取。但有一条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以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人民才会让你站在台上。这就

2 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善于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去伪存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要记住“民心才是党执政的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苛政猛于虎”。前几年贵州瓮安所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虽然有不法之徒煽动造势,不明群众盲目跟从,但是在瓮安,基层党组织失去了民心这是事实。

领导干部读《国学》,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养成。习近平副主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书,读好书。很多领导都以工作太忙没时间进行推脱,我看不然,上面说的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时间读书,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领导干部虽然很忙,但是如果不读书,就不可能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思想,就不可能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就不可能更好的处理政务,领导干部不做出表率,由于上行下效,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可能就散乱拖拉停滞不前,甚至可能使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进入倒退的危险中,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份的特殊,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多读史书,特别是《四书五经》、《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史记》等古代历史文献,在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些史书记载了太多关于官员修身养德,警示训诫的话语和事件,也有太多的名臣值得效仿,虽时代不同,但是所从事的工作却是相同的,领导干部若认真研读必会受益匪浅。

2010年5月27日

国学版工作心得体会
《国学版工作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