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心得体会

毛泽东工作方法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5 08:00:29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惠 民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在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温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读起来是那么亲切、贴近和现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静下心来再次研读一遍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篇目,定会受益匪浅,大有长进。笔者通过学习,初步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系统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解决“桥”和“船”。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所作的结论性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工作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还针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新区边区等一切工作,提出了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紧紧把握中心。毛泽东同志曾把那种“起着主要的、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称之为主要矛盾,他认为: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懂得这种方法,就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就

是“抓中心工作”的方法。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他还特别强调“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要求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解决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毛泽东还提出要把工作中心放在对革命的进程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关键的事情上,放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工作上,“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工作上,而不应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学会“弹钢琴”。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区别和互相转化的。因此,他要求每个领导者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都应该统筹全局,在抓住工作中心的同时,做好兼顾文章,即学会“弹钢琴”。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学会“弹钢琴”作了专题论述。“„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要认识中心和一般的内在联系,既要抓住中心不放,又要兼顾各个方面,反对顾此失彼“单打一”,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同志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条定律:“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根据这个定律,毛泽东同志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动群众的方法,这就是“抓两头带中间”。他这样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既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抓先进和落后,就是抓住了两个对立面,抓住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了。”他除了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外,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了这套方法。如在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社运动中,他就告诫各级领导:“我们先把热心的人搞进来,然后向第二部分人宣传,热心了又进来,再向第三部分人宣传”;“要分期分批,一切的人将来都要入社的。”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中,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典型的引导作用。他说过:典型是一种政治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通过宣传、表彰等舆论导向,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最早、完成最多、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种工作方法。早在他青年学习时期,他就表明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志向和愿望。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深入实际特别是农民之中,大量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不朽篇章: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为什么开展调查研究、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开宗明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紧接着就指明调查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

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结论,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还就“调查的技术”列出了七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调查技巧及应该遵循的准则。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毛泽东同志着重强调了调查研究中应持有的态度,那就是把调查会当做学校,把群众当做先生、英雄,“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敬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身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和全光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一般与个别结合。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共产党员进行工作必须采用的两个“相结合”方法之一,另外一个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结合1942年、1943年整风毛泽东同志全面论述了领导活动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他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围绕一般,他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另一方面,针对个别,他又辩证地提出:“但如果(领导者)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落空的危险。”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个别的一般是“空洞”的,没有一般的个别是“盲目”的。就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作了具体阐述:“除提出一般号召(全年整风计划)外,必须在自己机关中和附近机关、学校、部队中,选择二三单位(不要很多),深入研究,详细了解整风学习在这些单位的发展过程,详细了解这些单位若干个(不要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的政治经历、思想特点、学习勤懒和工作优劣,并亲自指导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具体地解决各该单位的实际问题,借以取得经验……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地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毛泽东同志还提醒各级领导:若一般与个别相分离相脱节,很容易造成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之前,毛泽东同志已专题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他所提出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其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毛泽东同志对“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话解释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如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那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作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他还针对工作中发现的“许多领导”中“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领导和“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喜欢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等现象,强调在整风中必须加以纠正,务必学会和运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这一工作方法无不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指导思想、革命实践之中。

推荐第2篇:向毛泽东学工作方法

向毛泽东学工作方法

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他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形象地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过河”即工作任务往往因时因地而不同,而“桥或船的问题”即工作方法往往具有超时空的示范作用。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

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就是工作应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精力。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关键的紧要的事,即使对待日常工作, 学会“弹钢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落实到做法上,毛泽东提倡要学会“弹钢琴”。 1949年3月,他写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因为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弹钢琴”还要注意细节,一个音符错了,整个曲子也就砸了。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

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这个方法常常用来执行政策和完善政策:先在面上铺开,然后再深入到点中,由面及点,再由点带面,循环往复。现在,领导同志分头去蹲点,其实就是这个方法的一种运用,如此做来,使领导者下命令、发指示,能够接地气。 为指导领导干部具体地运用这一方法,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领导工作中不要普遍动手,而应选择强的干部在若干地点先做,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毛泽东对这一方法的典型运用还体现在他对党性和个性关系的处理上,即在强调干部党性的同时,决不抹杀干部的个性。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举例说,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是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谁要抹杀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杀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杀这种不同,就是不让同志们发展长处。 毛泽东提出要进行第二个“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隐含着毛泽东关于群众的观点。首先,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他认为,党员干部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这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领导者是群众的学生;到群众中去,领导者是群众的先生。没有群众的领导是“空洞的”,而没有领导的群众是“盲目的”,是不可持久的。这就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方法。对此,他有更精辟的论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说的是制定政策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则说的是贯彻执行的过程。所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决策的方法,又是执行的方法。坚持这一方法,就要反对“从机关中来、到机关里去”。

毛泽东还强调,要让群众执行决策,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把决策向群众讲明白。“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党员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第二,依靠群众找出执行决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工厂怎么办?合作社怎么办?商店怎么办?在机关里面是搞不清楚的。越是上层越没东西。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第三,在群众执行决策的实践中检验决策。“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这样做以后,才能更好地执行决策。 当然,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不仅是领导对群众如何的过程、让群众被动接受的过程,而且还是群众如何对领导的过程、群众怎样产生主动性的过程。为此,毛泽东提出,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需要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从满足群众的切身需要出发,去吸引群众、动员群众,是毛泽东倡导的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 总的来看,“两结合”的方法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是他对领导工作的总结与提炼,是他提倡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核心。“两结合”作为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论,是有机的统一体。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 善于当“班长”

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工作。怎样指挥好这“一班人”呢?或者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综合起来看,毛泽东论述过的还有如下几点: 1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同时,如果有问题,就摆到桌面上来解决。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不得解决,甚至一拖几年。“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2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予批评。 3得起,抓得紧。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普通叫做有魄力。有些人对于某些事,不是没有看到,甚至著书立说、长篇大论。至于做,他就抓不起来了,或者抓了片断面,忘了全面。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抓得紧。抓不起,等于不抓。抓不对,就要坏事。抓得不紧,也等于不抓。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王任重的日记则记述了他的一个工作实例:“在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4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还提出过,要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 5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一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二听张良劝说,封韩信为齐王;三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趁机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四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1963年1月3日,他批示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送各同志一阅”。自然,希望领导干部吸取项羽的教训,而向刘邦学习“豁达大度,从谏如流”。1960年12月25日,毛泽东再次讲到,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6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他还强调“除了开会的方法以外,还有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一年至少检查四次”。通过检查,一是督促进展,二是修正错误。1948年2月,他在谈到工商业政策的时候说:“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算总账,总的纠正。这样损失太大,而随时纠正,损失较少。„„随时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错误。这都是领导方法问题。”毛泽东一生也犯过很多错误,除了晚年,但大都能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包括“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两个过程。他明确指出过:“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告诫党的干部,“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毛泽东主张“听取不同的意见”,可谓抓住了民主的真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讲过的和实践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依据形势,改变计划;善于观察形势;当机立断;敢于做主,等等。但是,以上四种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同时,它们具有普遍的超时空的意义,至今仍可以学习和效仿。不过,运用它们,也要像毛泽东,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具体工作具体选用,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所创新。否则,就可能邯郸学步,反失其故。

推荐第3篇: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版)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一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

就学习一篇文章,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文章并不陌生,其中当 班长、弹钢琴 等词语更是耳熟能详。论著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辉,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早已毋庸赘述。那么,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有哪些深意呢?

其一,是对各级党委这一领导核心的强调和重申。 大海航行靠舵手 。各级党委是本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总决策、总负责、总协调、总指挥的角色。然而,目前,一些党委却暴露出不少问题。有的团结不够,拉山头、搞宗派,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有的重心偏移,热衷于上项目,视党建为 细枝末节 ,甚至常年不开专门的党委会;有的疲软无力,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这些现象削弱了党委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各级党委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党委的身份和作用,强筋健骨,增长本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航船定好向、掌好舵,确保党的事业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其二,是对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的重托和期许。 绣花要得手绵巧 。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张锦绣蓝图,领导干部就是绘制蓝图至关重要的巧手,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正是 关键少数 中的 关键少数 , 巧手 中的 巧手 。 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还不都是巧手,有的不作为、乱作为,有的不会为、不善为,有的依然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正是要各级领导干部汲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思想光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重纪律守规矩,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三,是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题的重视与关注。 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 。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品格的重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党内政治生活却不够严肃和纯洁,甚至出现废弛和荒芜。有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有的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有的干部不会也不愿、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大搞 一言堂 ,习惯唯我独尊,只能哄着捧着。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重拾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纯洁性,使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清除政治灰尘,坚定信念,提升觉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各级党委当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入学习,积极实践,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使党内风清气正,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二

时隔67年,一部尘封久矣的文献,重出政治江湖。最高领导人作批示,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学习,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这样的规格,极为少见。

一部历史文献的重新活跃,必然有它内在的逻辑,以及现实的需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正是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外两点:这部文献为何而作?现在又有何问题?

熟悉《毛选》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结论的一部分,收录在《毛选》第四卷。内容也极其具体,讲的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十二条。问题是,毛泽东当年为何在党中央的大会上,讲如此具体的工作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理解习近平为何在这个时候做出批示,要求学习这篇文献的一把“钥匙”。

解读政治,无非看人、看事、看时机。七届二中全会特殊在哪?看时间就知道,1949年3月。此前的七大,召开时间是在45年;后面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50年6月。换言之,七届二中全会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是解放战争末期。事实上,这次会议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唯一召开的一次全会。党史上,这次会议被描述为,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样的时间点,这样的定义,说到底,会议着重讨论的是执政的问题,而不是革命的问题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毛会不惜笔墨,花如此大的篇幅来讲具体工作。理由恰恰在于:从今以后,中共要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靠谁?当然就是各级党委会。一来,党指挥枪,自井冈山之后,就一直是中共的基本原则。说到底,各级党委会是把工作做好的关键。二来,那个时候,中共本身还没有在全国执政的经验,只是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了政府。但,革命根据地毕竟和全国不一样,前者主要工作是农村,后者的工作是城市,包括工厂、工业生产、银行等金融系统,这些都是没有具体的经验的,需要学习,而且是集体都需要学习。

更加重要的是,向执政党转变,要立规矩、讲纪律。工作该怎么做,由谁来负责,分工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具体是具体,但都得讲究一个工作方法。所谓的工作方法,说白了,也是规矩和纪律。

如果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任务,是让中共尽快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那么经过了邓、江等时代,中共的任务就绝不仅仅是转变那么简单,更需要探索的是 “如何执政”“怎样执好政”这些问题。由此,就可以回到第二个问题,习为何在如今批示?就是因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执好政。

激活党内传统,一直都是习的一个思路。别管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出台八项规定、狠刹“四风”,都可以在党的历史上寻找到它的踪影。而就这篇文献而言,习早在浙江执政之时,就已“推陈出新”。《之江新语》里面,《打好“团结牌”》里讲,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书记和委员之间“谅解、支援和友谊;《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里讲,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里讲,“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 “班长”……刚刚看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可以说,毛的这些论述,至今都有它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如何做好党委会的工作,以及党委会内部,如何立好规矩、守好纪律,意义非凡。

要知道,领导的批示,从来都不是无来由的。

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三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为啥习近平总书记要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对67年前的毛泽东同志的一篇讲话文章进行重温学习?显然在关注这篇文章讲话内容本身之外,还应联系当前工作实际,进行深度领会与全面解读。

学以致用是第一信号。从文章内容看,显然这篇“旧文”中展现出来的观点和方法依然对今天的党委工作有指导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概括为十二条,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重温,就是要深刻领会文章中的大局思维和领导艺术,要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去。

触类旁通是重点。学习既要深学,更要悟透。要把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放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也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来思考。正如中组部通知要求,要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跳出学习看学习,才能学有所得。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要对毛泽东共同的这篇文章做出重要批示,其目的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虽然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但一些基本的指导思想,一些闪耀思想光芒的论断依然还值得我们去学习领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不能丢掉历史与传统,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再者,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而言,在开局之年如何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要求,需要各级党委及主要负责同志认真思考,要善于结合地方工作实际进行谋篇布局,进行开拓创新。

推荐第4篇:毛泽东工作方法的几个特点

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工作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极为重视的问题。他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的话讲得很重,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即便提出的任务是正确的,道理讲得也很清楚,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方法来实行它,也会变成“空话”。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里不敢说对他的工作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作出完整的概括,只是想就其中的几个特点谈一点体会。因为毛泽东同志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随时间流逝而失去,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发掘它、使用它、发展它,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度的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战略头脑),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它首先是指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和敏锐的预见性。毛泽东同志一向要求:“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通常只能从一个个局部开始,但决不能停留在这里。只有把各个局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整体的观念,并且弄清那些局部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有些事从局部来看是有利的,但从全局来看是不利的,那就得坚决顶住,不能去做。

毛泽东同志对这个问题十分看重。他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只有全局在胸,才能有把握地走好每一步棋。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全局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同志在指导工作时,总是首先把力气用在观察和判断全局上,特别是敏锐地察觉出哪些是对全局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他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读读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会议上的讲话,每当重要的历史关头,他经常先这样分析:现在局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和以往不同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前途如何,因此我们的方针应当相应地作怎样的调整。这里,可以以解放战争为例:

1947年夏季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这年年底毛泽东同志就对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的实际状况作了仔细的具体分析,得出一个全局性的结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这是一个大判断,是对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大判断。那时,国内局势中仍有许多不很明朗的地方,还存在不少容易使人感到迷惑的次要因素,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看清楚这个历史转折点已经到来。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感觉,也没有得出如此明晰的结论。毛泽东同志经过敏锐而审慎的观察和思考,不失时机地作出这个判断。有了这个大判断作依据,怎样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这些重大问题便提到现实议事日程上来了,新中国的经济构成、经济纲领、政治纲领也到了要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告的时候了。

再如,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只隔了10来天,毛泽东同志就作出一个新的判断:“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要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全国解放战争便以这个全局性的判断为依据,以新的姿态新的部署,加快步伐地展开了。

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没有这种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当机立断,正确决策,大刀阔斧地打开新的局面,而是被动地忙于应付枝枝节节的局部性事务,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会坐失良机和发生失误。

预见性同全局性眼光分不开,要求指挥者看得远、看得准,对刚刚露头的倾向具有敏锐的识别力,能够分辨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并且能预见它的发展趋势。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政治品质。他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高手下棋,谁能比对方多看几步,谁就可能取胜。毛泽东同志在工作中总是想得很远。他不是只忙碌地应付摆在眼前的种种具体问题,同时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动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当抗日战争正处在紧张关头的时候,他已开始考虑未来的新国家和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以后,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这种设想就越来越清晰具体。当历史巨大变化来临的时候,无论1949年共同纲领还是1954年宪法的诞生,都不是仓促草就,而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累,做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些根本大法的各项规定都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

对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总是主张要觉察早、应对快。他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以后要注意辨别风向”。他引宋玉《风赋》中所说的:“夫风,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并且说:“大风好辨别,小风就难辨别,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这种小风。”他高明的地方在于当某种不好的风向还只处于“青苹之末”的

时候,就能够意识到它经过慢慢的逐步的“侵淫”,有可能形成“盛怒于土囊之口”的风暴。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防微杜渐”的意思。而不少人不仅对处于“青苹之末”的这种风向毫无识别能力,甚至当它已逐步“侵淫”而走向“盛怒于土囊之口”时仍麻木不仁、视若无睹,结果,拖延得越久,问题就越大,甚至发展到积重难返而很难解决。当然,如果脱离实际情况,对还处于“青苹之末”的微风就用对付“盛怒于土囊之口”者的霹雳手段去对待,那也会造成严重的错误。以往出现过的这种教训,同样值得深思和记取。

总之,全局性眼光和预见性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会有宏伟的胆识和魄力,才可以引导人们在行进中始终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充分的自信心。这是毛泽东同志工作方法的突出特点。所以,总给人以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感觉。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社会生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人们往往被一些日常现象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辛苦忙碌而收效甚微,工作局面难有大的突破。问题出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看不清问题中什么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什么是次要的、处于服从地位的因素;什么是一时起作用的因素,什么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从而不能及时抓住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把这个问题也始终放在领导工作的突出地位。他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批评道:“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

拿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来说,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在国民党军统帅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行动,切断东北同关内的联系,将国民党军的重要精锐封闭在东北加以歼灭。这比其他任何问题都更重要。毛泽东同志便下了大决心,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不惜冒巨大风险,远途奔袭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没有这样的宏图大略,要夺取辽沈战役的全胜是不可能的。果然,锦州一解放,东北同关内的联系一切断,长春和沈阳两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在日常工作中,毛泽东同志也总是要分清事情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区别对待。他曾举黄河急流中有经验的船夫为例说:在河中,他们平时可以很放松,一当将到藏有暗礁险滩的地方,就全神贯注地用篙子撑船躲开,如果船夫时时处处都很紧张,弄得很疲劳,真遇到紧要的时候反而会使不上力了。他主张,一个时期总要有个重点。1953年4月26日,他在致李烛尘的信中写道:“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个道理,明白容易,真要做到却十分不易。毛泽东同志谈战争问题时说道:“集中兵力看来容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

因而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结果,受许多次要因素的牵扯,分散力量,处处应付,四平八稳,下不了大决心,也就做不出大事来。

毛泽东同志指挥作战时,同样经常面对复杂的环境。他总是强调要服从全局,按照解决主要矛盾的需要,大踏步前进或后退,必要时不惜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求得全局形势的有利发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大举进攻,当时解放军兵力在这里处于绝对劣势,毛泽东同志断然决定撤出延安。这样做当然要付出不少代价,一些干部想不通。毛泽东同志告诉他们,要从大处着眼,权衡主次得失。他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这是何等的睿见和气魄!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决断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主要不等于唯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等于对其他方面的问题统统丢开不管。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学会‘弹钢琴’”,“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这段话是他在新中国诞生前夜说的,中国共产党正要成为全国的执政党,面对的任务十分繁重,既要以主要力量抓紧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又要像“弹钢琴”那样随时照顾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就能避免工作中走向另一种片面性。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事情的结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毛泽东同志从来不是空谈家。对关系全局的工作,他在提出任务后,总是下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一步紧跟一步,真正抓出看得见的结果来。

正确的决心有个前提,就是符合实际。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他主张要“多谋善断”,说:“什么叫多谋呢?就是要听听各种不同意见。”“多谋,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恰当了,然后才能够得到善断”。

当情况已经弄清、决心已经下定以后,工作抓得紧不紧、狠不狠便成为关键。毛泽东同志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

毛泽东同志对主要工作总是抓得很紧很紧。当任务确定后,他便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千方百计地采取有力措施来打开局面,决不只是空口说说了事,也不是老在那里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在随后的实践中,又全神贯注事情发展的情况,用心总结行之有效的

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提醒注意解决可能妨碍任务完成的问题,纠正已经出现的偏差;旗帜鲜明地表扬批评,严格检查督促,在切实抓出成果来以前决不松手。因此,他所抓的事总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取得显著效果。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三反”运动时,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方针,而且亲自督办;不仅提出任务,而且交待方法。在“三反”运动紧张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听取汇报,甚至经常坐镇中节委,参加办公会议,亲自指导。到运动后期,他又以很大力量来落实定案工作,确定具体的政策原则和处理办法,树立足以作为典型示范的案例,妥善处理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好善后工作。善始善终,而不草草收兵。

这场运动前后共半年左右,对荡涤当时刚开始蔓延的贪污腐败行为、树立廉洁勤政新风起了巨大作用,为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它不仅在当时,而且在随后好多年间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毛泽东同志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当然,也不可能把弦一直绷得太紧,要有张有弛,毛泽东同志把这称为“波浪式的前进”。

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不能只靠领导者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而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当然,群众路线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它指的是党和群众的关系,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里着重从工作方法角度谈谈它的意义和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他在谈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时又说:“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说来,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经常在作出决策时反复征求在第一线的将领的意见。大家熟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等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同志当晚为中央军委起草批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这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说:“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些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事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拿工业来说,1960年毛泽东同志看了鞍山市委的报告后,充分肯定鞍山钢铁公司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

把它称为“鞍钢宪法”。那就是: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拿农业来说,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大跃进”后的严重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便是一再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他自己组织和领导三个调查组,分别到农村进行调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听取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意见。他从中发现:“大队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生产队(过去小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是两个极端严重的大问题。”他写道:“不亲身调查是不会懂得的,是不能解决这两个重大问题的(别的重大问题也一样),是不能真正地全部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的。”他还指出:许多领导人对一些重大问题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其原因是忙于事务工作,不作亲身的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地、县两级的报告,满足于看地、县的书面报告,或者满足于走马看花的调查。这些毛病,中央同志一般也是同样犯了的。我希望同志们从此改正。我自己的毛病当然要坚决改正。”这是一段很精彩又很中肯的总结,实际上也是对“大跃进”以来包括他自己在内所犯错误的反思。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必将一事无成,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有可能实现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他要求:“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深深怀念他。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严重错误,那正是由于违背了他自己一贯提倡的正确原则。但从他一生的主要方面来看,他的功绩无疑是第一位的。

推荐第5篇: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政策法规司)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政策法规司)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法规处党小组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通知要求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充分认识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深刻理解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重大现实意义。这十二条工作方法闪烁着中国管理哲学的智慧光芒,不但对党委会和党的领导干部,而且对党小组、普通党员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感受深刻。

一是“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工作中我们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征求意见时不提意见、征求意见结束了背后议论。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讨论,发表观点、解决争议、达成共识。当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批评和提意见也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

二是做工作要学会“弹钢琴”。好的火车头固然重要,但应该让整个工作团队作为一列“动车”,每一节车厢自带动力同步行进。如果木桶有短板,则再怎么加水也无法加满;如果十个指头有的动、有的不动,杂乱无章、没有节奏,那产生的就不是音乐,而很可能是噪音。

三是主要工作要“抓紧”。有令不执行、慢执行,有事不落实、慢落实,是工作之大忌。“班长”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四是“互通情报”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部门之间、团队成员之间应当信息共享,共享信息可以使成员之间互通有无、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促进和谐。如果下级有问题不向上级报告,上级有事情不向下级通报,每个成员只顾低头做自己的事,不从全局考虑和布局工作,则很难形成高水平战斗力。

推荐第6篇: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从问题出发

——读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作者:韩毓海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5日 11版)

【经典重温】

毛泽东同志曾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毛泽东同志最初全面领导经济工作,始于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遭受错误批判,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专职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那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当时所面临和要解决解决的经济问题非常严酷,那便是由于敌人对于苏区的封锁,苏区的“盐很贵,而且有时还买不到,同时,谷价的波动十分剧烈”,这使得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成了严重的问题。

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苏区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发表讲话,题为《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算账说,由于私商垄断苏区进出口贸易,结果一担谷子运出苏区,私商就赚了7倍的价钱,而私商在苏区外买盐一块钱7斤,运到苏区一块钱卖12两。这种垄断,就是造成“盐很贵,而且有时还买不到,同时,谷价的波动十分剧烈”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在毛泽东同志建议下,成立了苏区粮食调剂局和对外贸易局两个机构,并且发行了300万建设公债,以为调剂局、外贸局的经营资本,从而一举解决了苏区的食盐短缺问题、物价波动问题、货币贬值问题、缺乏资本问题。

毛泽东同志是怎样理解经济工作的呢?他说,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目标。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结论部分题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其中这样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同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经典文献,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经济工作,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从解决群众的一切迫切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出发,还是从抽象的模型、数字出发?是从解决群众住房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养老送终的问题出发,还是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出发?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党的工作是从解决群众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的,是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经济工作的目标,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的经济学的实质就在这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如果不是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具体问题出发,而是从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出发,也许有人就会这样说: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苏区打击私商垄断、建立外贸局、调剂局,是“典型的政府干预”。而实际上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指出的:“我们不是说粮食完全专卖,也不是说一千五百万元盐布生意都由政府经管不准商人插手。我们不是这样说,也不是这样做的。我们说的做的,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输出粮食和钨砂,输入食盐布匹,暂时从两万资金再加上群众的股本做起。”

如果从教条主义的、左的立场出发,有些人也许就不会懂得马克思主义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而如果从教条主义出发,那么,也许另外一些人会说:毛泽东同志在苏区发行公债,那就是在苏区搞资本主义。

如果不是从群众的具体的生活问题谋划我们的经济工作,而是空谈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那么,就是忘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样一段话:“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打不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错主意。”

如果离开了迫切的、具体的群众生活问题,空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幻想着用这种理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不但不会使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而且 3 更会丧失真正的铁墙铁壁。毛泽东同志说,“同志们,真正的铁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3年对博古、王明这些教条主义者说的,就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段话讲到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推荐第7篇: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张太原

2016年03月23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写作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毛泽东在颐年堂院内向下乡调查研究的警卫战士讲话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温这篇著作。在党的作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的今天,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情况,面对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和指示,在此之后,他还为中央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这些论著简要梳理毛泽东的领导方法,以把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学习推向深入。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1964年3月28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向他汇报,“只唱一出《香山记》”的办法传达后,效果很好。毛泽东说:就像你们河北唱《劈山救母》一样,不能什么都唱。这个方法要普遍运用。

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就是工作应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精力。毛泽东的一生一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很快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因而坚定地在农村进行“武装割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个时期集中于指挥打仗,一个时期集中于理论创作,一个时期又集中于整顿党的作风。同时,他还反复地向全党强调这种集中精力干大事、要事的方法。

1943年6月1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中心工作”,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也就是大脑里应有一根弦,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那么,“中心工作”或“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什么,深思熟虑以后要明确,特别是要告诉下属和自己的团队,使之有所遵循。当然,能够“适时”地判定什么是“中心”,则需要独具慧眼。为此,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凡事都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懂得相互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的任务未了,建设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呢?当时,有的人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应当尽快地加以消灭。而在毛泽东看来,财政经济困难能否解决才是关系到新生政权能不能站稳脚跟的关键问题,因此,党的“中心工作”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他告诫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可迎刃而解。

毛泽东对抓“中心工作”的方法还从另一个方面作过阐述。1959年3月,在郑州会议上,他先是谈到了三国时袁绍决策“多端寡要、瞻前顾后”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些事情,接着说:“我借这个故事来讲,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稍后,他与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谈话时又讲道:“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谓“多端寡要”,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力求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想做,结果无一做好。

工作要做好,就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1959年4月5日,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一开始就强调,“别的事我不讲,只讲工作方法,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工作方法,要会做工作”。然后,他一口气讲了十几条。其中说道:搞经济计划,要有重点,有重点就有政策。没有重点,平均分配,就无所谓政策。这是很好的经验,跟我们历来搞政治、搞军事相适合。总要有重点,一个时期总要搞个重点嘛。1961年3月,他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说:“今后不要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解决问题。” 学会“弹钢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落实到做法上,毛泽东提倡要学会“弹钢琴”。1949年3月,他写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对此,毛泽东可谓是得心应手地进行了运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十大关系”的处理上。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可谓是一个高手。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作出的。不是了解和注意到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外,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例大概莫过于在政治上创立的“三三制”政权和在经济上制定的“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经济上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简称“四面八方”政策。他还强调,“‘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的错误。”这也是他“弹钢琴”方法的具体运用。当然,毛泽东在运用数字方面也有过失误和教训。比如,1958年发动大炼钢铁运动,紧紧盯住“1070”吨钢,提倡生产计划三本账,极大地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对于数字运用一定要慎重,切不可想当然和滥用,否则就会有害无益。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对此,毛泽东还做过两个比喻: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他说:“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就是领导者要多跑一些地方,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基本的比较全面的情况。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就是在一个点上深入下去,认真研究一些重要的、带本质性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就既能够了解到全面的基本情况,又能够抓住根本性的问题。

针对第二个“结合”,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因此,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骨干带头,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个结合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第一点是对群众要“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用之于实际工作,他特别注重典型或先进的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的参观和集中地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现在领导干部仍然在普遍运用,比如各种考察活动。在毛泽东看来,典型是一种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二点,要坚持“一来一去”。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对此,毛泽东还说过:“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责任就在于替人民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又将党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加以贯彻执行。”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三点,他还这样说:当学生,当先生,当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就是做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所以,他曾提出,“向工人学,向农民学,向知识分子学。还要向资本家学,就是研究资本家如何剥削的一套;还要向土豪劣绅学习,他们的鬼鬼怪怪要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富,为什么能讨小老婆”。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做群众的先生,引导群众。他说,领导者就好像一个加工厂,从老百姓处学来的东西进行加工后,再去教老百姓,不断地教老百姓。要把心打通,不要架子。党员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四点,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毛泽东认为,领导者要想让被领导者跟着前进,必须给以物质福利,否则,就不能实现领导。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深刻地领会了这一点。1942年12月,他更明确地说:共产党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那么,给人民什么呢?人民需要什么呢?当时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减轻负担和获得土地。正是紧紧抓住了土地问题,党才能把农民团结在自己身边。1938年,他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只要给他们谋利益,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支持你。

总的来看,“两结合”的方法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他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跟群众合作得好,我们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犯错误,就失败。”

善于当“班长”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他提出党委应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而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任何一个领导都处在一个系统中,领导者进行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组织、系统及在组织、系统中进行工作。他说,一般情况下,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必须依靠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工作。怎样指挥好这“一班人”呢?或者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综合起来看,毛泽东论述过的还有如下几点:

一是“互通情报”,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予批评。

三是抓得起,抓得紧。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又要抓得紧。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王任重的日记则记述了他的一个工作实例,“在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四是重视“开会”。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还提出过,要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

五是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六、检查评比,及时纠错。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他还强调“除了开会的方法以外,还有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通过检查,一是督促进展,二是修正错误。毛泽东一生也犯过错误,但大都能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毛泽东明确指出过:“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告诫党的干部:“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讲过的和用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谋善断,善于观察形势等等。但是,以上四种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的哲学思想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方法的现实体现,也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领导智慧的产物,是他在治党与治国具体实践中的独特创造。其中许多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和治理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太原,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推荐第8篇:读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感

读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感

读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感

文/汤计

细细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现场。

虽然历经67年,给我的感受还是如此亲切、震撼。因为熟悉而感到亲切,书中所列举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就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身体里;震撼,因为时间能改变一切,在大浪淘沙中一些东西早已失去光鲜埋入历史的黄沙,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著作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穿越时空散发着时代的光彩,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重温毛主席的这篇>经典名著,目的就是让我们从思想上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掌握精髓、学习方法,学以致用。特别是要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适应时代要求,呼应人民心声。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证明,越是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运用,越能驾驭工作大局引领事业发展前进。《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学习掌握科学的党的工作方法和艺术,学习掌握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乃至落实\'五大理念\'、\'四个全面\'、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当中,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这就需要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来指引方向,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这其中,既要思想决策来引领把控,明确渡什么河,爬什么山,去夺取什么成果,又要掌握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为过河爬山搭桥寻路,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而这两点也正是我们要加强的,需要从毛泽东思想以及十二条具体工作方法中汲取营养。

深读,是我们重读毛著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步,要在领会精神实质上先行一步。\'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两种界限\',这12种看似简单而又质朴的道理,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要领,更是毛泽东思想思想的精髓和要领,通过它进一步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工作方法,用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认识中国的国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安康。这些都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去学习、领悟和实践。

细照,是我们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自我反思,特别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解决干部脱离群众,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精髓和工作原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法宝和指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能跟群众打成一片,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就越有效,成绩就越出色,就越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脱离群众的深刻教训还在警醒着我们,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时刻接地气,带着泥土的气息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笃行,是我们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落脚点,特别是要在团结党委会、发挥党委会作用上高一筹。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这篇著作,从另一方面给我们党委会指出了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党组织,特别是党委(党组)在发挥作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成员对党委的工作方法、工作水平不高,以致于影响到党的建设,有的党委班子领导不落实党委会工作方法,没有将党委班子建设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影响了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特别是部分党委班子成员及主要领导还存在故意违反党的规定,一些塌方式腐败现象、搞一言堂不发扬挥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需要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做到执行纪律懂规矩。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重温毛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无疑对于党委(党组)更加清醒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不足,明确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发挥党委班子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是一个非常英明而有远见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优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只要我们为公、为民,不为己、不为私,就能从大局考虑问题,更加有责任将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堡垒。特别是\'一把手\',能容人容事、心胸坦荡,从善如流、推功揽过,在谅解、支持、友谊中赢得理解,在合作中加强了解,以此发挥集体的作用。

延伸,是我们在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谈《治国理政》的著作以及系列讲话精神上来,做到融会贯通。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及其治国理念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真理。毛主席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和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就是我们的顶层设计,通过明标准、树标杆,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有目标,最终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中央顶层设计,明标准、树标杆,有总体要求,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有目标。中央顶层设计,明标准、树标杆,有总体要求,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超有目标,将能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在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我坚信,这对加快中国发展将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重温只是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执行。我们要将十二条工作方法真正运用到工作中,用好达到彼岸的\'桥梁\',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学习的落地见效。当然,毛泽东思想是一座宝库,我们还要读更多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系列著作,将毛泽东思想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总之,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不能丢,我们要永远高举这面旗帜前进。

(原创作品,版权所权,如需要转载请注明来源

出自公众号:汤计典频)

汤计,汉族,1956年12月10日生,山西省大同人。毕业于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学院国内新闻系。现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政文部主任、高级记者。是英雄人物牛玉儒和郝万忠的发掘者,也是呼格吉勒图冤案再审平反的主要推动者。

汤计的\'心为民所系,责为民所担,魂为民所立\'的新闻格言,让社会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推荐第9篇: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看毛泽东的领导方法

作者:张太原《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14版)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温这篇著作。在党的作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的今天,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复杂的情况,面对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毛泽东的一生,无论负责何种工作,都非常讲究方法。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和指示,在此之后,他还为中央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作方法的许多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这些论著简要梳理毛泽东的领导方法,以把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学习推向深入。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1964年3月28日,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向他汇报,“只唱一出《香山记》”的办法传达后,效果很好。毛泽东说:就像你们河北唱《劈山救母》一样,不能什么都唱。这个方法要普遍运用。

其实,这个方法说到底就是工作应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精力。毛泽东的一生一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很快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因而坚定地在农村进行“武装割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个时期集中于指挥打仗,一个时期集中于理论创作,一个时期又集中于整顿党的作风。同时,他还反复地向全党强调这种集中精力干大事、要事的方法。

1943年6月1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中心工作”,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也就是大脑里应有一根弦,有意识地去寻找它,“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那么,“中心工作”或“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什么,深思熟虑以后要明确,特别是要告诉下属和自己的团队,使之有所遵循。当然,能够“适时”地判定什么是“中心”,则需要独具慧眼。为此,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凡事都要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懂得相互转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的任务未了,建设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首先应该抓什么呢?当时,有的人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应当尽快地加以消灭。而在毛泽东看来,财政经济困难能否解决才是关系到新生政权能不能站稳脚跟的关键问题,因此,党的“中心工作”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他告诫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可迎刃而解。

毛泽东对抓“中心工作”的方法还从另一个方面作过阐述。1959年3月,在郑州会议上,他先是谈到了三国时袁绍决策“多端寡要、瞻前顾后”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些事情,接着说:“我借这个故事来讲,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以及县委书记、地委书记,要告诉他们,不要多端寡要。”“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要点。这是个方法问题。”稍后,他与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谈话时又讲道:“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谓“多端寡要”,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力求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想做,结果无一做好。

工作要做好,就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1959年4月5日,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一开始就强调,“别的事我不讲,只讲工作方法,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工作方法,要会做工作”。然后,他一口气讲了十几条。其中说道:搞经济计划,要有重点,有重点就有政策。没有重点,平均分配,就无所谓政策。这是很好的经验,跟我们历来搞政治、搞军事相适合。总要有重点,一个时期总要搞个重点嘛。1961年3月,他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说:“今后不要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解决问题。”

学会“弹钢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泽东说:“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说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落实到做法上,毛泽东提倡要学会“弹钢琴”。1949年3月,他写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

对此,毛泽东可谓是得心应手地进行了运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往往一方面强调中心工作是军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号召做好其他一切革命工作。1933年,在中央苏区的一次经济建设工作会上,他说:“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经济工作,相反,“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弹钢琴”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十大关系”的处理上。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党的干部:干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先要心中有“谱”,胸中有“数”。钢琴有多少键,每个键能弹出什么音符,必须了如指掌。解决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别是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字。毛泽东把“胸中有数”也列为一条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在运用数据方面,毛泽东可谓是一个高手。比如,对中国革命的定位,就是他从中国占90%以上的农民这一“百分比”作出的。不是了解和注意到这一数据,他就不可能到农村去“闹革命”,不可能得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开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外,毛泽东论述问题和布置工作任务,也经常运用到数字。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例大概莫过于在政治上创立的“三三制”政权和在经济上制定的“四面八方”政策。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经济上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简称“四面八方”政策。他还强调,“‘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的错误。”这也是他“弹钢琴”方法的具体运用。当然,毛泽东在运用数字方面也有过失误和教训。比如,1958年发动大炼钢铁运动,紧紧盯住“1070”吨钢,提倡生产计划三本账,极大地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对于数字运用一定要慎重,切不可想当然和滥用,否则就会有害无益。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对此,毛泽东还做过两个比喻: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他说:“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就是领导者要多跑一些地方,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基本的比较全面的情况。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就是在一个点上深入下去,认真研究一些重要的、带本质性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就既能够了解到全面的基本情况,又能够抓住根本性的问题。

针对第二个“结合”,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因此,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骨干带头,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个结合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第一点是对群众要“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用之于实际工作,他特别注重典型或先进的引领作用。“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的参观和集中地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这个方法,现在领导干部仍然在普遍运用,比如各种考察活动。在毛泽东看来,典型是一种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二点,要坚持“一来一去”。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对此,毛泽东还说过:“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责任就在于替人民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又将党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加以贯彻执行。”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三点,他还这样说:当学生,当先生,当领导者。从群众中来,就是做群众的学生,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所以,他曾提出,“向工人学,向农民学,向知识分子学。还要向资本家学,就是研究资本家如何剥削的一套;还要向土豪劣绅学习,他们的鬼鬼怪怪要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富,为什么能讨小老婆”。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做群众的先生,引导群众。他说,领导者就好像一个加工厂,从老百姓处学来的东西进行加工后,再去教老百姓,不断地教老百姓。要把心打通,不要架子。党员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四点,要了解群众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需要。毛泽东认为,领导者要想让被领导者跟着前进,必须给以物质福利,否则,就不能实现领导。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深刻地领会了这一点。1942年12月,他更明确地说:共产党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那么,给人民什么呢?人民需要什么呢?当时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减轻负担和获得土地。正是紧紧抓住了土地问题,党才能把农民团结在自己身边。1938年,他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只要给他们谋利益,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支持你。

总的来看,“两结合”的方法是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际工作的体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主要是对“事”来说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主要是对“人”来说的。领导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谋事”。他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跟群众合作得好,我们就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犯错误,就失败。”

善于当“班长”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他提出党委应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而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任何一个领导都处在一个系统中,领导者进行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组织、系统及在组织、系统中进行工作。他说,一般情况下,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必须依靠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工作。怎样指挥好这“一班人”呢?或者这“一班人”如何一道工作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综合起来看,毛泽东论述过的还有如下几点:

一是“互通情报”,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予批评。

三是抓得起,抓得紧。抓得起,是指抓全局,需要有一种大的能力。说到抓,既要抓得起,又要抓得对,又要抓得紧。薄一波回忆,毛泽东自己“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王任重的日记则记述了他的一个工作实例,“在这两天,主席写了三封信,申述了他的主张,要各省开六级干部大会,看来,主席抓得很紧。”

四是重视“开会”。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讲话、演说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还提出过,要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相结合。这三种会议一般指的是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会,把工作干好就得学会开这些会。

五是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为了让领导干部明白这一点,他多次引用过历史故事。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刘邦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与他善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反,项羽失败,就是由于他“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六、检查评比,及时纠错。工作布置下去,不能认为就完成了。毛泽东说:“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这是三个重要方法。”他还强调“除了开会的方法以外,还有打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领导方法”;通过检查,一是督促进展,二是修正错误。毛泽东一生也犯过错误,但大都能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方法不无关系。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毛泽东明确指出过:“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作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还告诫党的干部:“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讲过的和用过的工作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谋善断,善于观察形势等等。但是,以上四种是最主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的哲学思想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方法的现实体现,也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领导智慧的产物,是他在治党与治国具体实践中的独特创造。其中许多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对今天加强党的执政和治理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太原,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推荐第10篇: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是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结论的一部分。这一论著为指导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重温这篇著作,可以发现他提出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多读勤思,不但能体会到其中的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还能领悟其中的基本思想,学会如何结合实际,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

一.提出了科学的领导方法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内容,为如何做好领导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第

一、

二、

三、

四、十条都明确了这一要求。在毛泽东看来,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方法。党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实现民主的机构,其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即是充分实现党内民主。同时,党委会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集体必须团结、和谐,“班长”和委员之间互相谅解,集体决策,分工合作是党委会的根本原则。

二.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

党委书记明确党委委员的岗位职责,实时督促检查其工作是否按计划进度完成,各党委委员在书记的指导下分清轻重缓急,“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完成好分管的各项任务;同时,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对全局工作做到“胸中有数”,工作才会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领导的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三.提出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不断反思、反省自己,善于向年青同志学习,工作才会充满活力,工作创新才有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日常工作中,说话、做事均应简明扼要,充满实效。只有让全体员工看到党委会实干务实的精神,才能充分动员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第11篇: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副县长 陈杰

通读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后,如同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回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现场。虽然历经67年,给我的感受还是如此亲切、震撼。大浪淘沙,一些东西早已失去光鲜埋入历史的黄沙,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著作的基本思想却历久弥新,穿越时空散发着时代的光彩,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总书记再次要求重温毛主席的这篇经典名著,目的就是让我们从思想上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掌握精髓、学以致用。特别是要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适应时代要求,呼应人民心声。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证明,越是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运用,越能驾驭工作大局引领事业发展前进。《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学习掌握科学的党的工作方法和艺术,学习掌握党的政

1 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当中,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这就需要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来指引方向,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这其中,既要思想决策来引领把控,明确渡什么河,爬什么山,去夺取什么成果,又要掌握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为过河爬山搭桥寻路,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而这两点也正是我们要加强的,需要从毛泽东思想以及十二条具体工作方法中汲取营养。

深读,是我们重读毛著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步,要在领会精神实质上先行一步。‚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两种界限‛,这12种看似简单而又质朴的道理,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要领,更是毛泽东思想思想的精髓和要领,通过它进一步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工作方法,用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认识中国

2 的国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安康。这些都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去学习、领悟和实践。

细照,是我们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自我反思,特别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解决干部脱离群众,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精髓和工作原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法宝和指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能跟群众打成一片,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就越有效,成绩就越出色,就越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脱离群众的深刻教训还在警醒着我们,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时刻接地气,带着泥土的气息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笃行,是我们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落脚点,特别是要在团结党委会、发挥党委会作用上高一筹。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这篇著作,从另一方面给我们党委会指出了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党组织,特别是党委(党组)在发挥作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成员对党委的工作方法、工作水平不高,以致于影响到党的建设,有

3 的党委班子领导不落实党委会工作方法,没有将党委班子建设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影响了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特别是部分党委班子成员及主要领导还存在故意违反党的规定,一些塌方式腐败现象、搞一言堂不发扬挥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需要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做到执行纪律懂规矩。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重温毛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无疑对于党委(党组)更加清醒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不足,明确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发挥党委班子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是一个非常英明而有远见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优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只要我们为公、为民,不为己、不为私,就能从大局考虑问题,更加有责任将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堡垒。特别是‚一把手‛,能容人容事、心胸坦荡,从善如流、推功揽过,在谅解、支持、友谊中赢得理解,在合作中加强了解,以此发挥集体的作用。 延伸,是我们在重读毛著,学习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谈《治国理政》的著作以及系列讲话精神上来,做到融会贯通。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及其治国理念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也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的真理。毛主席的十二条

4 工作方法和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就是我们的顶层设计,通过明标准、树标杆,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有目标,最终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中央顶层设计,明标准、树标杆,有总体要求,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有目标。中央顶层设计,明标准、树标杆,有总体要求,使各地各级党委(党组)学有标准、赶超有目标,将能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我坚信,这对加快中国发展将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重温只是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执行。我们要将十二条工作方法真正运用到工作中,用好达到彼岸的‚桥梁‛,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学习的落地见效。当然,毛泽东思想是一座宝库,我们还要读更多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系列著作,将毛泽东思想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总之,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不能丢,我们要永远高举这面旗帜前进。

第12篇: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毛泽东同志系统的总结了会上所作的结论,概括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成为指导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纲领性文献。《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从成文至今已历经67载,但历久弥新,这篇经典论述,于今对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真正学深学透这篇,既要能够全面掌握其中的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还应该坚持更深的理解分析,特别是领悟其中的基本思想,体会如何结合实际,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实际。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法。“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等等。这些关于党委工作方法的论述要求,如果从深层次来认识理解,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规矩、守纪律,都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要把讲规矩摆上来,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把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作风建设的方法。在这篇著作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打造干净干事担当的干部队伍,也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例如,“不可无根据地、主观地决定问题”,反映的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强调了注重落实的作风;“安民告示”,是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体现;以及“精兵简政”的文风会风要求,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直接要求,等等。这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应该与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在继承弘扬中加强作风建设,融入日常。

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学习推动工作的方法。在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有着直接的方法指导,这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倡导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指出了群策群力是高效率推动工作的捷径。“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则是要求面对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样一些好的工作方法,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

温故而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在思想、作风和实践上找到新的内涵,运用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历史重任之中。

第13篇: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委会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近期,下发了《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知,对此,我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通过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等进行学习,获得了以下心得:

一要大兴民主团结之风。文章1至4条提出了党委班子建设的方法论。那就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和谐团结友爱。民主集中制是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法宝,其实质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统一。既要突出“班长”的“一把手”责任,带头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种好“责任田”;更要发扬民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坚决杜绝“一言堂”、“家长制”。有了问题就开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况,不耻下问,坚持五湖四海,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牢记“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理解不误解,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交心不多心,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

二要大兴求真实干之风。文章5至7条说的是工作作风的方法论。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要践行“三严三实”,对 1 工作一定要“抓紧抓实抓落地”。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做到胸中有“数”。

三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文章8至12条指出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论。要“安民告示”,开诚布公,广泛发动群众,以真诚纳谏的决心和勇气赢得其信任和支持。要“精兵简政”,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行短文、讲短话。要“力戒骄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要划清“公”与“私”、成绩和缺点这两种界限,立党为公,秉公用权,心中有民,用权为民。

纵观《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虽然不到三千字,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今天重新读来,仍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我们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组班子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是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蕴含了很多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在当前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下步班子建设中,要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三严三实”、“两学三比一做”等结合起来,让党委成为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让党委委员成为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号召党员干部把不同意见摆到桌面上说,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2 在手机、网络等媒介上不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一言一行都自觉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真正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四个服从”,不准擅作主张、阳奉阴违。党委班子成员要定期向党委和“班长”通报分管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出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象。开会、发文、讲话等都要“精兵简政”,做到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简办事、崇节俭。要坚持“两个务必”,坚决反对与抵制“四风”。

三是必须建立完善党组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贯彻落实《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关键要建立党委会长效工作机制。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建设,在开党委会前出“安民告示”,让参加会议的同志们都提前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要让党委会的决策过程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特别是涉及到干部人事、项目资金、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重大事项等问题都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公开决策,真正用制度保证党委会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必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指出,“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落实党

3 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此,党委书记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切实负起分管主体责任,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主要领导责任。在镇党委建立明确具体、责任到人的责任清单,把主体责任逐项细化实化,把责任和压力层层分解、逐级传导,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以重点巡查、专项巡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内部巡查,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

第14篇: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导语:毛泽东于 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总结的一部分。文章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的继续和发挥,是作者对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作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论述。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篇一】

党委(党组)是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肩负着贯彻、执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力戒骄傲&&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系统阐述的这十二条内容,既蕴含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也提供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论,使得即将由革命转向建设的各级党委班子,只要照章操作,掌握这些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

67年过去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统筹兼顾等思想精髓,将我们党的过去与现在紧紧地联系起来。

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工作方法中,关于如何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之间的关系篇幅最长,有不少生动而精辟的论述。

比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班长和委员还要能互相谅解,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委员之间要互通情报,取得共同语言&&这些方法都是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其要义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党内生活正常秩序,保证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

时代在变化,但党的奋斗目标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能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有关民主集中制的论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为我们有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实施党的领导,提供了方法钥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以身作则很关键。要推动各级一把手自觉坚持集体领导,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这个论断,源自于总书记一贯的思考和要求,与我们党所倡导的工作方法一脉相承。

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于2003年11月6日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提出: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是一个地方和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

5天之后,还是在之江新语专栏,习近平在《打好团结牌》一文中,直接引用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的论述:我们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书记和委员之间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的教导,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用真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规范的制度和人格的魅力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2007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还发表了一篇题为《要民主,还要集中》的文章,专门论述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党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各级领导班子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建立保障团结和谐的制度和机制,增进党的团结统一。

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写在党章里,一以贯之;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源自于党章,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密切联系党史、国史,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文化的源流,展现了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要全面、科学、系统、准确地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追根溯源,把握思想理论脉络,把讲话真正学到手,从中找到破解工作难题的办法。

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 党内政治生活是一座大熔炉,没有好的作风,党员干部便不能很好地锤炼党性、砥砺品格,也就无法有效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立足时代背景,结合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出一整套改进党委会工作作风的要求:

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

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

这些要求看似很小,却小中见大、以小带大,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党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科学方法。贯彻和执行这些方法,就能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们党砥砺奋进的历史脉络,同样重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和深化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1989年1月,他在《干部的基本功》(收录于《摆脱贫困》)一文中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

2004年2月26日,他在之江新语专栏《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一文中指出: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第15篇: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

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后感

唐宇伟 091411126

我读的是《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初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良多,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表达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是一本好书。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回答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我明白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比如第一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形成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我知道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或偏移,就谈不上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就无法体现和落实。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这五个统筹是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我还知道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比如《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其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觉得我们要扩大自己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16篇: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总结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研讨方案制定计划 明确节点明确分工 公示计划推动实施 节点讨论检验结果

调整方案 推陈出新

第17篇: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精品学习文档

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在长期的工作中,将个案工作引入过往部队官兵对于环境的适应问题中,可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心得体会,这个也可以引入到自己的工作过中。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作为部队后勤保障延续的部门 军用饮食供应站,除了运用长期积累下来的服务经验来为过往部队官兵提供饮食服务保障之外,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形式,全方位为过往部队官兵提供各类保障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新时代军用供应站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个案工作介入 过往部队官兵 环境适应问题,旨在帮助他们提高对环境适应的能力,最终达成一种理想的自我状态。具体而言, 过往部队官兵 来自不同的城市和地方,远离家人和亲戚朋友到达陌生的地方,面对新的环境,许多官兵在满足新鲜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经过调查分析, 过往部队官兵 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

心理素质待提高。基层官兵中有相当部分为独生子女,年龄普遍低、心理承受能力差,个性较强,见识丰富,思想波动大。

生活环境须适应。正式开始部队生活,特别是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环境,亲身体验到了部队特有的艰苦,原先的心理准备显得不足,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寝食难安等问题的出现。

精品学习文档

严格管理有空间。严格管理是军队的特色。管理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所放弃、有所接受,意味着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让做,而不想做的事偏偏必须做。生活环境舒适度的改变,就容易使部分官兵出现心理焦虑,心情烦躁等问题。

针对以上特点,军用饮食供应站的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积极主动与环境适应及心理适应有问题的官兵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配合部队领导在管理上打开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升自我管理的教育水平。

准确掌握新兵思想动态。通过谈心、谈话方式,摸清这些官兵的经历特长、性格特征和现实思想等情况,开展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要使新兵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部队紧张的训练环境,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未来的训练环境是陌生的,突然间严格而紧张的快节奏生活让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因而要给官兵们一个学习适应的阶段,部队基层领导和士官、老兵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予以更多帮助,使基层官兵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积极协助部队领导解决好过往部队官兵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与领导和战友处理好关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公平处理,为基层官兵走好军旅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军供站运用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介入 过往部队官兵 心理适应问题及环境适应问题,提升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困

精品学习文档

境的能力,可进一步提升军供保障服务的能力,促进实现全方位的军供保障服务的任务目标。

第18篇: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2篇

篇1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2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并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力求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取得新突破。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成文于1949年3月,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中,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概括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况”等十二条,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文献。

细细品味和思考,这“十二条”工作法对于抓好新时期党委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本着真学、真懂、真用的态度和决心,认认真真地学习原文,深刻领会《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真正让实践“十二条”工作法的具体成果在干部群众中得到认可和拥护,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在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中流砥柱作用!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呼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强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的事业领导核心,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今天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更能够长期用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党委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班子成员要学,主要领导干部要学,普通党员干部也要学,而且要铭于心、践于行。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虽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历久弥新,依然能够在我们今天党的建设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依然是指导我们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方法论。各级党委班子是带领各地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等各项任务的掌舵者和指导者。要保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获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建设一个团结有力、立行立改的领导班子,建设一个敢作为、能作为,群众支持的领导班子,讲纪律、守规矩,当好领头羊和火车头,带领班子成员和群众高效开展工作。

第19篇: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范文稿

两篇合集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掌握科学方法 增强执政

本领

克服本领恐慌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蕴藏着丰富智慧和宝贵经验,以及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是我们提升能力的一剂良方、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做到多谋善断,当好领导核心。要发挥党委会成员的集体智慧,按照议事规则开好党委会,县委书记末位表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要汲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要审时度势、心中有数,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善于综合各方意见,拿出着眼于全局、具有前瞻性的主导性意见;要勇于担当、敢于拍板,特别是应对复杂利益关系和紧急突发事件,能够站稳原则立场,主动担当责任,作出当机立断的决策。

注重真诚团结,实施集体领导。“心齐则气顺,力合则劲足”。县委书记要带领党委会一班人,合力打造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坚强团队。要从党的事业出发,存公意、去私心,一切为了工作需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主动互通信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真话说到当面上,把真心体现在原则上,把真情融入到协作上,在党内关系正常化上带好头;要分工不分家,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团结协作,实现有效的集体领导。

坚持“弹好钢琴”,实现总揽全局。县一级党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要发挥好党委会总揽全局的作用,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发挥职能作用,十根指头联动,共同“弹好钢琴”。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提高能力水平推进县域

治理

作为一名县(市)委书记,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和水平,当好县域治理的“一线总指挥”,意义深远。

善于当“班长”,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谦虚谨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注意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

善于谋全局,拉高标杆创新发展。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近年来,我市以“一湾五区”为主平台,全力建设打造集工业、航运、旅游为一体的港湾都市区,实现新思路引领新发展。

善于“弹钢琴”,弹出主旋律弹好协奏曲。县域治理的实践必须坚持统筹协调。近年来,我市以“五市建设”增强市域经济实力,以“六城联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以“五水共治”、净化农村政治生态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善于用干部,打造“狮子型”团队。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好党管干部关、用人导向关和干部成长规律关,科学选人用人。近年来,我市实行全员考绩法和“一线担当、专题考察”等办法,形成重担当、重基层、重实绩的良好用人导向,努力打造有信念有纪律有担当有激情的“狮子型”团队。

善于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必须保证落实了的问题不折腾、不反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掌握主动权和着力点;必须发扬创新精神,推动全局发展。

第20篇: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心得体会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认真研读重温这篇著作。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出,要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感到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学习掌握党委会工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各级党组织做好思想建设,有效管理队伍的看家法宝。第

一、二点指出党委书记如何做好“班长”,“将这个班带好”,除了主动担负领导职责,还要充分发挥其“一班人”的能力和作用,要“力戒骄傲”,“学会‘弹钢琴’”。从深层次来认识理解,这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规矩、守纪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要把讲规矩摆上来,实实在在加强组织纪律性,把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其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各组党组织当好排头兵的行动指南。各级党组织是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扮演着总决策、总负责、总协调、总指挥的角色。但是,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慵、懒、散、浮、拖”,面对八项规定,抱着“不贪、不占、也不干”的工作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重视形式主义,忽视“党建工作”,常年不开专门的党委会。《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提到领导干部要做到“不耻下问”,做到“抓紧”、“胸中有‘数’”,充分领导全局、协调各方,重塑党委这一领导核心地位,让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归位”。

再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各级党组织凝聚人心的精神向导。目前,各级党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民主氛围不浓,“群众民主,领导集中”,“委员民主,书记集中”;遇见棘手问题,以民主为借口推卸责任等两种现象。因此我们今后的工作应在创造民主氛围和实施正确集中上下功夫,《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在坚定立场、“划清两种界限”的基础上,学会“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要把民主集中贯彻于实施领导的全过程,使民主集中的贯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让党委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

毛泽东工作方法 心得体会
《毛泽东工作方法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