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心得体会

教育工作者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1 07:55:26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弘扬时代精神-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农业科研人员,我有幸在县直工委的组织安排下,于9月22日赴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参加为期7天党务工作者轮训班。学习期间到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感触很深。现将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汇报。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推崇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为南京长江大桥),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同时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时的退缩感到羞愧,更为动辄抱怨待遇差、福利少而感到脸红。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肥东县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2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201x年4月18日至19日矿管委组织全体干部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林县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过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红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贫困的小山沟,彻底改变了干旱的局面。红旗渠,你告诉中国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人是伟大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应只贪图享受,应该想一想红旗渠人民的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推荐第3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3篇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是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1: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红旗渠建设开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显示了党领导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

1954年

4、5月份调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在分析林县县情时,深刻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没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发展。当时全县共有90多万亩耕地,只有1万多亩水浇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种植。大旱绝收,小旱薄收,种麦面积很小,亩产仅有七八十市斤,秋粮也不过百把斤,群众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有的跑5里、10里去取水,还有的跑更远路程去取水,群众说"吃水如吃油",但是没有油吃能过,没有水吃,一天都不行。面对这些情况,1957年12月,杨贵同志作了发动全县人民"全党动员,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通过种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60年2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的带领下,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开始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战十年,终于建成竣工。

"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是林县人民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工程的过程。兴水符合林县县情,兴水就是为林县父老乡亲办实事,兴水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从兴办水利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更加热爱党,党指向哪里,群众就干到哪里。

红旗渠的建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突出问题、不等不靠的精神体现。红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硬骨铮铮、一心为众、无私奉献的英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群众同心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展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为民所望,为民所急,办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无畏,创造性地工作,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第二批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安排部署下,单位内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理论上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有了全面的认识,对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有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当大家来到林州市,踏上红旗渠时,无一不被这座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工程奇迹震惊了。在红旗渠的标志性工程青年洞,全体党员更是向着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深刻感悟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党领导下的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再次印证了我党关于人民群众才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准确性。

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在60年代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还是因为当地政府修建红旗渠的决策代表的是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正确决策。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用红旗渠精神鞭策自己,对照"四风"查找自身存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无限潜力。经过参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是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弘扬红旗渠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引导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思想,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旗帜。

二是在提高执政能力方面弘扬红旗渠精神。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科学发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是在端正党风政风方面弘扬红旗渠精神。要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想方设法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兢兢业业干工作,实实在在创业绩,多干群众急需之事,多干群众受益之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篇3: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表述的科学性。我们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正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和我们的党一起创造了这个奇迹。

作为一个生在红旗渠畔,长在红旗渠旁的教育工作者。我时时都在感受着红旗渠精神。首先我想阐述一下我感受到的红旗渠精神。

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一群人,凭着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就是林县人民,修渠引水是林县人的梦,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修建红旗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把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既继承了勤劳、节俭、勇敢的优秀民族传统,又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险、科学求是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体现。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代表着中国各民族的形象,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弘扬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际上,红旗渠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在当今社会,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红旗渠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红旗渠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骨气和胆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红旗渠精神。有梦想,才有力量。正如习主席所讲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不是党和政府的一个口号,不是一个经济发展指标,而是由每一个国人的梦想组成的,这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因为生命延续不止,梦想传承便生生不息,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奋斗,也随之延续不断。在国家当前的发展阶段,13亿国人的梦想就是"全面小康、国家富强",当我们都在为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奋斗时,也就为"中国梦"的实现献出了一份力。"中国梦" 必须造福于人民,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花,离不开奋斗的汗水浇灌。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有13亿国人的共同努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崛起,离不开13亿群众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奋斗。

二、红旗渠精神是形成新时代精神的基础。

红旗渠精神是新的时代精神的基础, 影响着新的时代精神的思维品质和精神风貌。时代精神总是立足于现实实践的,总是在一定民族实践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我们才能够摆脱困境,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之上, 我们才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是根源于现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具有时代性特征、实践性特征,但这种时代精神深层次上是由民族精神所决定和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而红旗渠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既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把红旗渠精神的优秀传统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 红旗渠精神,会真正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思想文化之魂,必须使全体人

民拥有共同的思想、理想和信念、精神与道德规范。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价值指向的重点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关注个人利益,无视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社会秩序必然失范,最终也难以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联系当前实际,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

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实干兴邦

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兴务实之风。求

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贯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红旗渠精神体现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能否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讲,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力量,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关键时刻,探讨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今天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十分必要。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是要心怀梦想,坚守信念;二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是要依靠人民,万众一心;四是要真抓实干,克难攻坚;五是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50多年来,红旗渠不仅仅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给

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不断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在当今社会释放更大的能量。当前,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秉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则,深入弘扬红旗渠精神,将其融入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每一次感受红旗渠精神,都可以荡涤思想、震撼心灵、启迪思想、增强党性,红旗渠精神将指引我们实现每个人的梦想,将指引我们共同实现中国梦。

推荐第4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走近红旗渠 感受时代精神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2.4万人,现在它已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今天,随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我再次走进红旗渠,感受红旗渠带给我们的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精神。

一、为了群众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所处区域过去是土薄石厚,贫困落后,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由于干旱,吃水困难,建国初期,当时的林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7个村没水吃,其中跑5里以外取水吃的181个村,跑10里以外取水吃的94个村,跑15里以外取水吃的30个村,跑20里以外取水吃的2个村。因为缺水,林县人民养成了惜水如命的习惯,有个别地方一年洗刷次数很少,像桑耳庄村一个新媳妇因替老公公担水不小心把水碰翻,除夕之夜上吊自尽。因为缺水,群众食不饱腹,衣不遮体,过着糠菜半年粮半年的凄惨生活,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山秃岭旱河滩;雨大冲得不见籽,雨少旱的没收成;一年四季忙到头,缺吃没穿直发愁。”全县90多万亩土地,只有1.3万亩能浇上水。因为缺水,群众被迫逃荒要饭,背井离乡。全县群众没水吃的凄惨事例举不胜举。

1954年,杨贵调到林县任县委书记后,面对这种残酷情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就带领县委一班人,跑遍全县山山水水,走完村村庄庄,调研的结果共同认为林县的致命点就是缺水,水是我们主攻的堡垒。杨贵说,走了一村又一村,访了一户又一户,人人痛诉没水苦。群众想水、盼水、梦求水,我们一定要“瞄准目标解决水,决心让民用上水;只要山区有了水,敢与平地去比美。”因此,县委决定要把治山治水作为重点去抓,提出了: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口号,决定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兴建“引漳入林”工程,后来更名为红旗渠。

二、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

一县之力修建红旗渠是项“工程大,条件差,战线长,民工多”的攻坚战,要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带领群众齐奋斗。可以说,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事者,是创业的组织者,是战斗的指挥者,是行动的带头者。正像人们所说“组织就是旗帜,领导就是标杆,干部就是榜样。”组织作用发挥好了,就能形成堡垒,凝聚民心,同心同力,攻坚克难。领导干部当好了榜样,将会使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魅力结合起来,感召人、引领人,在组织领导的倡导下,广大群众心甘情愿地跟着去创业。

杨贵书记为了修建红旗渠“敢”字当头,迎难而上,排除干扰,运筹帷幄,并且还挤出时间到修渠工地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率先垂范的行为感动了群众,激发了信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既得带头实干,又得宣传群众共同干。正如古人管仲说的,“口能言者,身能行者,国之宝也”。可以说,“讲是务虚,干是务实;光虚不实,难出成绩;光实不虚,力量不足;虚实结合,才有合力。只要能说能干,言行一致,就会众心所向,合力取胜。”在修渠工作中,领导干部们在带头实干的同时,注重宣传教育和组织建设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

三、依靠群众修建红旗渠

有道是“依靠群众威力大,艰难险阻都不怕。”在修建红旗渠的艰难条件下,广大群众动脑想法,开拓进取,做到了“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工具自己找。”土法上马,人海战术,就地取材,用石当料,把红旗渠建造成了与太行山融为一体的艺术品。

林县修建红旗渠工程,是与大自然展开的一场大决战,先后参战人数有30多万人。全县人民群众凭着一把大锤,一根钢钎,一双大手,一个梦想,发挥大智大勇,进行顽强拼搏。硬是在太行山上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总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7座渡槽,打通了211个隧洞,挖砌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可以北从哈尔滨,南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修成后,54万亩土地得到了灌溉,56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粮食由亩产200斤,提高到了1000多斤。彻底改变了林县的落后面貌。可以说,红旗渠的建成是走群众路线的产物,是依靠群众力量的结晶。正如刘云山同志视察红旗渠时讲的“红旗渠为什么能建起来?就是靠的一种理想,靠的一种精神,靠的一种信念。红旗渠实际是林县人民的梦,梦什么呢?就是梦这个水,最后终于实现了,这就是梦想成真。”事实证明,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能创造人间奇迹。

红旗渠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鱼水相傍,血肉相连的关系,互相依靠,不可分割。干部离不开群众,群众也需要干部,没有群众的支持,干部就无法工作。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扎实工作,干事创业,争取为群众追求的美好梦想多做贡献。

推荐第5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在建党94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奔赴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市,参观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

当我们乘车向红旗渠进发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太行山脉连绵起伏、巍峨耸立,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像一条看不到首尾的白色丝带,静卧于群山峻岭之间,将山里人对外界的好奇和向往变成了现实。我们的车子顺着弯道不停的扭转,坐在车中感觉左摇右晃得厉害,让人联想到山里人生活的不便,以及开山修路时的艰辛。

我们跟随导游,登上了一直向往亲眼看到的红旗渠石墙,顿时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庄严的神秘感涌上心头。**依山势蜿蜒于太行山腰,头上是陡峭的石崖,渠外侧是高高的山坡,渠内流淌着红旗渠引来的幸福水。脚下石板上数十年前刻下的村名和打磨的图案,渠上名人提字的碑刻,山崖上的领导人和名人留下的赞词,山岩下数十年前修渠工人睡过的草席等等,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教育着每一个人。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人称为生命渠。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自然灾害,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还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解放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人间**,将滔滔的**河水引进了干涸的林县大地,灌溉浇灌了几十万亩田地,彻底改变了林县贫穷落后、缺衣少穿的面貌。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当年修建红旗渠时,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外边大下,里边小下。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最险要的路段青年洞,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在红旗渠参观学习过程中,我心潮澎湃,不断地被那些年轻的生命和感人事迹所震撼,这使我愈加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我决心要深刻反省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推荐第6篇: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官职大小,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为政者的情感。古人尚且如此,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理论经典,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回溯我党的光辉历程,群众路线犹如一条精神主线贯穿始终。前段时间,我关分2批组织关员赴安阳红旗渠参观学习,林州儿女一钎一锤干革命的质朴,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厚意,悬崖峭壁边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凿山引渠的无私奉献令人动容,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正是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才有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心相印,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迹,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

机场海关作为关区设在空港口岸的一线窗口,直接面对进出口企业和进出境旅客,始终处于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评判。随着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历史机遇为我关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如何答好“为民服务的考卷”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更要以身示范,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大干一场,创造出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一要干部走在前。“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基层海关的领导干部,要带好队伍、干好工作,没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指导工作就会乏力。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首先要带头加强学习,变“一时学”为“终身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坚持学在前、用在前,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示范;其次要带头践行服务承诺,在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方面做表率,在落实简政放权,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方面下功夫,在支持机场不断开拓新航线、新业务方面求实效,在为郑州机场物流规划出谋献策方面出真招,让服务意识武装每位关员的头脑,让服务承诺化为扎扎实实的成效;同时,领导干部要带头严于律己。一方面要时刻保持“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意识和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在解决问题上树标杆,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引导基层关员。

二要真诚听意见。只有认真听取意见、开门纳谏,才能够找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和短板,整改才有着力点;听取意见到位了,才能端正态度,提高才有支撑点。只有让群众看到我们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才能真听意见、听真意见。为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广开言路,我们走访了地方政府、机场集团,并多次组织群众座谈会、关企交流会,真诚的征求地方政府、进出口企业、航空公司和基层关员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伊始,很多企业都围绕着机场海关加班加点和优质服务说起,为了找到问题、找准问题,我们要求企业不讲夸赞的话,不讲锦上添花的话,多讲讲机场海关在执法行为、作风纪律、窗口服务方面还有什么不足,讲讲企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需要海关帮助解决。本着真诚纳谏、真诚服务的态度,与会企业一下打开了“话匣子”,通过座谈不仅解答了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国际快件等方面的疑惑,还建立了旅客物品遗失登记备案制度,沟通了电子舱单的落实情况、同时针对无纸化通关的进一步推广与报关企业达成了友好合作。我们真诚的感受到,只有摸到真意见,查摆和解决问题才会有的放矢,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服务不断进步,更上一个层次。

三要服务出真招。“做好服务”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只有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干部群众“心连心”、“零距离”;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才能收获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我们建立了机场海关微信群。清明节前夕,我听到了有关员在群上呼吁办理机场大巴乘车优惠卡的事情。现在物价上涨,工资水平又低,年轻关员往往面对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几十元的车票钱也是能省则省,想到这里,我立马与机场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帮助回家探亲的关员及时买到半价车票,并在节后第一时间落实了半价优惠卡事宜。事后,同志们纷纷在群上表示感谢。虽然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却让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大家明白了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话,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要带好机场海关这支年轻队伍,肩扛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回想机场海关近几年的发展,旅检业务数据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货运量更是从无到有,每年呈几何倍数递增,业务类型不断拓展,新航线不断增加。在业务量与日俱增和人力资源不足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在关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机场海关的发展植根于航空港的发展大局中,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通关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实现海关监管与物流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力支持了航空港建设。同志们的辛苦付出赢得了航空港区和进出口企业的好口碑,更是得到了关党组的高度肯定,被授予了“集体三等功”。这份荣誉闪耀光芒的背后是机场海关同志们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卓越追求,也是对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监管服务水平的精神鼓舞,更是我们开拓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起点。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将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以“三严三实”要求和鞭策自己,带着对海关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情感将工作做好、队伍带好、业务抓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报送:郑州海关 抄送:各科室

推荐第7篇: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7月20日至22日,我局党组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职工赴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当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认识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震撼。

林县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建成红旗渠,实现了“青山绿水、麦香仓丰”的林县梦给了我很多感想。这种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是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的实事求是;这种精神,也将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就像那红旗渠精神成为科教中心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她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红旗渠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不会再有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应居安思危,认真学习领悟红旗渠这16字精神,将这股精神力量再次融入到工作中,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成就伟业,靠的就是理想、靠的就是信念、靠的就是作风。发展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技能、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开封市住建战线的主力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带好头、作表率,练就过硬本领,为单位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7月26日

推荐第8篇:参观学习红旗渠心得体会

参观学习红旗渠心得体会

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于7月24日下午来到了河南省林州市,开始了为期五天的“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以及“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的学习活动。本次学习使我心灵震撼,感悟颇深。主要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不服输的精神

林州山高水恶,百姓靠天吃饭。历史上因为缺水致土地绝收,而使百姓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就有五次之多。桑林茂老汉一家的悲惨故事,不但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更使我们了解到林州的缺水有多么的严重。解放后,20多岁的县委书记杨贵有胆有谋,为解决林州人缺水问题,竟然提出了“重新安装林县山河”的口号。山河是谁安排的?是老天爷安排的,我们人类能安排山河?这是何等的魄力,不管山高水恶,我们就是要与天斗,我们就是要喝上水。想想我们现在感觉到的困难,“学生素质差”“基础薄”“某些条件有点差”,比起杨贵面对的困难,我们难道不该感到惭愧吗?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想办法,而不是抱怨。做人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困难我们就要有百倍的信心去克服。

二、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我们听了讲座:《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更是实地参观了引漳入林咽喉工程青年洞。我深深的背林州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所震撼。那么高的山、那么硬的岩石,他们硬是一钎一钎的凿成洞、开成渠。光指挥长就累到两任。县委书记杨贵更是亲自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实地勘察,才定下了“引漳入林”的伟大决策。林县人民为修渠更是睡席棚、山崖,吃野菜、水草。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烧。不怕苦、不怕累。其中任羊成“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十二姐妹十二英,十二姐妹干的凶”等等。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有了主心骨,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时代不一样了,但他们那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我们要不等不靠,扑下身子积极想办法,主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为民所望,为学生所盼,为他们做实事。

三、为人民服务,不怕受委屈,不怕埋怨

杨贵领导林州人民经过8个月的苦战,山西境内20公里的渠终于通水了,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修渠的信心。可是,1960年11月全国休整,大批工程下马,红旗渠怎么办?杨贵冒着政治风险,带领林县人民在青年洞继续施工。当时新乡地委有人向在新乡的谭震林副总理告状,说杨贵比当年的隋炀帝修大运河,秦始皇修长城都苛刻。杨贵受到严厉的批评。但是杨贵说“我是党员,我是书记,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群众没水喝啊!”最后调查的得到实情后,谭震林副总理对杨贵的工作给予了支持。“无私的坚持,做人要实”。实实在在为群众利益考虑,为群众谋福利。我们作为教育人,更应该实实在在为学生考虑,为家长考虑。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学生成才为目的。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品行上的培养,只要真心付出,他们都会感觉到的。

推荐第9篇:党员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党员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党支部为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计划落实到位,让每位党员在这次集中学习活动中真正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与革命初心,支部于2019年xx月xx日到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感悟很深,具体如下: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理想是行动的灯塔,信念是前进的动力。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仅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山头、挖隧道、架渡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来漳河水,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支撑这一伟大壮举的还是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今天,我们伟大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对本世纪中叶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安排,但实现这一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深刻体悟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字的精神内涵,扎扎实实的把本职工作做好,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恪守为民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林州群众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有决心搬山头”,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期盼,30万人苦战十年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展现了践行群众路线所能带来的强大力量。

三、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贯穿始终。仔细聆听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从寻找稳定水源到下决心修渠引水,从深入调查论证选定引水点到反复组织测量,从动工之初的全线“开花”到随后调整为分段推进,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思想脉络,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思想路线。修渠时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质极为匮乏、经济极其困难,技术落后、设备短缺,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锐意创新,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苦干实干建造了所需的大部分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将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

推荐第10篇: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红旗渠建设开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显示了党领导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

1954年

4、5月份调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在分析林县县情时,深刻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人没有水不能生存,有水便有生命,有生命就能求发展。当时全县共有90多万亩耕地,只有1万多亩水浇地,其它耕地全是靠天种植。大旱绝收,小旱薄收,种麦面积很小,亩产仅有七八十市斤,秋粮也不过百把斤,群众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全县550个行政村,就有305个村人畜吃水困难,有的跑5里、10里去取水,还有的跑更远路程去取水,群众说“吃水如吃油”,但是没有油吃能过,没有水吃,一天

-1-

都不行。面对这些情况,1957年12月,杨贵同志作了发动全县人民“全党动员,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通过种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60年2月,在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的带领下,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开始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战十年,终于建成竣工。

“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是林县人民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下,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修小型水利工程到修大型工程的过程。兴水符合林县县情,兴水就是为林县父老乡亲办实事,兴水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从兴办水利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更加热爱党,党指向哪里,群众就干到哪里。

红旗渠的建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突出问题、不等不靠的精神体现。红旗渠的建成是一批批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硬骨铮铮、一心为众、无私奉献的英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群众同心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展的结果。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为民所望,为民所急,办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无畏,创造性地工作,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OO五年三月十五日

-3-

第11篇:参观红旗渠

参观红旗渠、体验红旗渠精神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孔忆寒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一曲“定叫河山重安排”的熟悉旋律把久违了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记得在东北上小学的时候,就多次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而电影中的主题歌仍然会唱。4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来到了红旗渠,亲眼目睹了这条1500多公里长人工长河的风采,感受这一震撼人们灵魂的红旗渠精神,倾听那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久违了的红旗渠,淡忘了的红旗渠,在眼前、在心中又清晰起来。5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巍巍之长城,映射出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灿烂;艰难之长征路,体现出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砺练出铮铮铁骨般改朝换代的英雄;穿山越岭的红旗渠,是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代表创造的人间奇迹,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的一部分。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她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

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当年修渠民工用过的铁锤、铁钻和提灯等物品。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记载着4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特别让人感叹的,是那幅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带领群众扛着铁镐走在修渠大军前列的照片。一个个历史片段让我们为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所倾倒,更让我们为从中体现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水利专家”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舍己救人”者李改云、“铁姑娘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英雄模范人物,造就出整整一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红旗渠纪念馆中,对一口黑色木箱子印象尤为深刻。那是上世纪60年代修渠时的炸药箱,外观平淡无奇,盖子内壁却贴着一张字条,泛黄斑驳的纸页上,“收据”两个字隐约可辨。那是红旗渠工程指挥部组织股股长彭士俊常年驻守工地,衣物无处存放。后来由财务部门作价,买了个废弃的炸药箱。彭士俊怕影响不好,干脆把收据贴在箱子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一种束缚,更是保护。”半个世纪前的小小收据,透露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机制的信号,“干部对制度心存敬畏,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人们对红旗渠的动人故事感慨颇多,它就像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历史,把人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更为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今天有着积极意义和激励作用。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红旗渠在河南林县,但红旗渠精神属于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和干部,都特别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伟大力量。在兴建红旗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是活生生的,不因时代的风云变幻而有所磨损,有着鼓舞人心的内在力量。这也是红旗渠精神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时代体现,至今仍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这与我们现在的“两学一做”要求高度契合。

这次参观红旗渠是一次思想灵魂的洗涤和党性觉悟的锤炼,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红旗渠是加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把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中,融入到我们医疗服务之中去,学习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学习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学习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学习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学习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自己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秉承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谨记医学誓词,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第12篇: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活动,净化、升华党员干部的党性情操,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执政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区委组织部组织部分党务干部赴河南安阳红旗渠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5月7日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好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

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

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

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

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

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第13篇: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3篇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下面是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1: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郑板桥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官职大小,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为政者的情感。古人尚且如此,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理论经典,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回溯我党的光辉历程,群众路线犹如一条精神主线贯穿始终。前段时间,我关分2批组织关员赴安阳红旗渠参观学习,林州儿女一钎一锤干革命的质朴,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厚意,悬崖峭壁边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凿山引渠的无私奉献令人动容,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正是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才有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心相印,创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迹,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

机场海关作为关区设在空港口岸的一线窗口,直接面对进出口企业和进出境旅客,始终处于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评判。随着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历史机遇为我关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如何答好\"为民服务的考卷\"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更要以身示范,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大干一场,创造出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一要干部走在前。\"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基层海关的领导干部,要带好队伍、干好工作,没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指导工作就会乏力。要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首先要带头加强学习,变\"一时学\"为\"终身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坚持学在前、用在前,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示范;其次要带头践行服务承诺,在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方面做表率,在落实简政放权,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方面下功夫,在支持机场不断开拓新航线、新业务方面求实效,在为郑州机场物流规划出谋献策方面出真招,让服务意识武装每位关员的头脑,让服务承诺化为扎扎实实的成效;同时,领导干部要带头严于律己。一方面要时刻保持\"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意识和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在解决问题上树标杆,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引导基层关员。

二要真诚听意见。只有认真听取意见、开门纳谏,才能够找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和短板,整改才有着力点;听取意见到位了,才能端正态度,提高才有支撑点。只有让群众看到我们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才能真听意见、听真意见。为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广开言路,我们走访了地方政府、机场集团,并多次组织群众座谈会、关企交流会,真诚的征求地方政府、进出口企业、航空公司和基层关员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伊始,很多企业都围绕着机场海关加班加点和优质服务说起,为了找到问题、找准问题,我们要求企业不讲夸赞的话,不讲锦上添花的话,多讲讲机场海关在执法行为、作风纪律、窗口服务方面还有什么不足,讲讲企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需要海关帮助解决。本着真诚纳谏、真诚服务的态度,与会企业一下打开了\"话匣子\",通过座谈不仅解答了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国际快件等方面的疑惑,还建立了旅客物品遗失登记备案制度,沟通了电子舱单的落实情况、同时针对无纸化通关的进一步推广与报关企业达成了友好合作。我们真诚的感受到,只有摸到真意见,查摆和解决问题才会有的放矢,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服务不断进步,更上一个层次。

三要服务出真招。\"做好服务\"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只有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干部群众\"心连心\"、\"零距离\";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才能收获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我们建立了机场海关微信群。清明节前夕,我听到了有关员在群上呼吁办理机场大巴乘车优惠卡的事情。现在物价上涨,工资水平又低,年轻关员往往面对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几十元的车票钱也是能省则省,想到这里,我立马与机场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帮助回家探亲的关员及时买到半价车票,并在节后第一时间落实了半价优惠卡事宜。事后,同志们纷纷在群上表示感谢。虽然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却让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大家明白了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话,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要带好机场海关这支年轻队伍,肩扛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回想机场海关近几年的发展,旅检业务数据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货运量更是从无到有,每年呈几何倍数递增,业务类型不断拓展,新航线不断增加。在业务量与日俱增和人力资源不足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在关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机场海关的发展植根于航空港的发展大局中,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通关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实现海关监管与物流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力支持了航空港建设。同志们的辛苦付出赢得了航空港区和进出口企业的好口碑,更是得到了关党组的高度肯定,被授予了\"集体三等功\"。这份荣誉闪耀光芒的背后是机场海关同志们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卓越追求,也是对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监管服务水平的精神鼓舞,更是我们开拓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起点。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将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以\"三严三实\"要求和鞭策自己,带着对海关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情感将工作做好、队伍带好、业务抓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篇3: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活动,净化、升华党员干部的党性情操,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执政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县委办公室思想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赴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10月27日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好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第14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有感

山崖下曾扎满了简陋的工棚,山腰曾拥挤着往来不停的小推车,山顶上那炮声、巨石开裂声和号子声此起彼伏„„太行余脉,林州大地,十万群众组成的一个集体,不分昼夜战天斗地,历时十年在山腰,在丘陵挂起了一个实用而壮美的工艺品水链——红旗渠。

而今,风声轻柔,拨弄人的脖颈,渠水潺潺,漫过雄伟的大山,滋润着靠近她的人的心田。是啊,隆隆的开山声和激越的号角声已凝结成水,深沉而宽厚,滋润而久远。她更是化为一团火热的红旗渠精神,成就一个不断流动的幸福梦,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深受感染,让每一个从中受益的人品味到其中的甘甜。

不错的,沐浴林风,穿行渠畔,丝丝的感染和水到渠成的甘甜触手可及。这种体味真切自然,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有几句古训自然滋长,像咕嘟流淌的水流一般冒了出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训所渗透的那种简单质朴的感恩之情在水畔蔓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万里之船,始于罗盘”„„代表党委政府当家人的身影和劳动者群像在工程建设之外逐渐高大,渐次浮现。

回首往昔,是县委书记杨贵所代表的的基层政府实地调研了水,摸清了林州发展的瓶颈所在;是省、地委政府果断决策积极协调,为宏伟蓝图做了高屋建瓴地清晰勾画;是吴祖太所代表的技术攻关人员保障了水渠的科学落地;是铁姑娘们所代表的广大群众不辞辛苦知难而上勇挑重担打下了一钎又一钎;是卫生、后勤和文艺团体协同作战重新将人的身心干劲鼓满„„石渠打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之火,而渠水则平添了因团结和坚持而倍加甘甜的养料,难怪总干渠通水的那幅照片中人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和甜蜜如此清澈而灿烂,真个可以用“心花怒放”来形容。

及至今日,这种精神随同渠水日夜流转。它像巨烛,光照着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的林州人,不安于现状,辗转行进而打造成享誉京城的建筑品牌。它像画卷,逐渐铺展,引领着富裕之后的林州人在身边描绘出秀美山川,帮助林州人不断推陈出新,演奏出由“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和“美太行”组成的交响乐章。

是的,这种精神犹如一个不断传承而生发的伟大梦想,一次次升级着林州梦的1.0版本、2.0版本、3.0版本„„这种精神也可以看做一个不断升华的“中国梦”,在折射的镜像里有一个蜿蜒曲折不断奋进的历程,这个历程承载着从贫弱落后的“病夫”中国到“小康中国”、“美丽中国”的伟大民族复兴梦。

细数变化缘由,那几句古训言犹在耳。我们难道不该爱护“火车头”,跟定“罗盘针”,感恩“栽树人”、“挖井人”吗?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早已改变了轰轰烈烈群众运动式的领导方式,代之以抓大放小、春风化雨式的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和政策配套。这也意味着党和政府以更宽容和自信的心态在笑眯眯地进行着社会发展的指导和运筹,而能够感受这种指导,善于接受组织运筹任务的人往往能够发展得更为突出,做出的事业也往往更为顺利而有成就。 今天,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代表的党和政府面向全社会,主要是80后、90后,组织开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建设活动,并给予了大力的配套支持。这一项事业一点都不逊色于当年建设红旗渠的艰难和荣光,而这种召唤又有多少人能够主动体会呢?

梦想次第流转,起航就在今天。年轻人,你准备好了吗?

第15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有感

最近,在机关党委的组织下,我随队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和青年洞,深受教育和鼓舞,“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和“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豪情一直震撼着我、感染着我。主要感受有六点:

一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办大事、创大业。上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战10年,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与同时期的北京十大标志性建筑、大庆油田开发、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等事件,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显示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无限创造力,凸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共产党员先进性对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共产党人始终想在前、走在前,和群众同甘共苦。林县的群众说得好: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冬天,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粮食缺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馍让给民工吃,自己吃糠菜。县委书记杨贵曾因挨饿晕倒在工地上。有一天炊事员偷偷给他煮了一碗小米饭他很生气,最后这碗小米饭被倒进锅里煮成了汤,30个人分着喝了。最困难的活、最危险的地方,都是党团员和干部先冲上去。渠首

1 拦河坝合龙时,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墙,拦住了咆哮的河水砌起了拦河大坝。除险队队长任羊成凌空打钎、飞崖除险,飞石砸倒三颗门牙,他用钢钎把牙别正又接着干。这样的共产党员称得上是钢铁炼成的人。面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群众怎能不佩服、不跟随?有了这样融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咋能不创奇迹?我坚信,有党的领导,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我们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大事,创造更多奇迹,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

二是人民的力量是排山倒海、战无不胜的。红旗渠施工时,正值我国困难时期。林县人民宁恳苦干,不愿苦熬;宁恳流血,不愿流泪,男女老少勒紧裤腰带,热火朝天地开挖红旗渠。没有粮食,就挖野菜煮着吃;没有房屋帐蓬,就在石洞石缝里栖身。他们豪迈地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整个总干渠、3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自筹资金占到86.06%!他们用自烧的石灰、自碾的炸药、自编的箩筐、自制的独轮车、自带的简单工具,提前9个月建成红旗渠,削平山头1250座、挖通涵洞211个、修建渡槽152座,挖出了1696.19万立方米土石,把这些土石堆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从哈尔滨连接到广州!我由衷地感叹:我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太伟

2 大了!信念、精神、集体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只要党的政策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有的是干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和国家就坚如磐石,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三是敢干苦干加巧干才是实干、才能取得实效。干大事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科学做保障。修渠时林县有300万元经费和3000多万斤储备粮可以动用。工程动工前经过了多次实地勘测考察,而且是边干边测量,边调整施工方案,坚持了大胆决策和科学决策相结合。全长70多公里的总干渠渠底海拔高度只有8.824米的落差,就是说渠线每延伸8公里,海拔高度只能下降1米!但智慧的林县人民确实做到了!为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问题,修建高27米的桃园渡桥时,施工群众设计出了“桥下走洪水、桥中流渠水、桥上通汽车”的设计方案,有人质疑:“你们的方案连书本上都看不到啊。”可施工群众却豪气冲天:“书本上没有没关系,我们修好了,把它写进去就行了!”最终,被不少人认为光设计就需8个月的工程,仅用65天就胜利建成!为充分发挥红旗渠的作用,林县人民共沿渠修建了3000多座小库池,水源充足时把多余的水放入库池,到枯水期再放出来,一渠水顶几渠水用。这一群众智慧也被载入中国水利教科书,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还有,数百公里的渠线大都是用麻绳、皮尺量出来的;土吊车、土法架桥、拐弯炮洞等土发明发挥了很大作用……展厅中一幅幅

3 照片、一件件实物,既体现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也展示出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在他们“敢干苦干加巧干”下,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作决策、办事情,仍然需要学习和弘扬这种既敢干苦干又不蛮干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增强“本领恐慌”意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决策水平和运作水平,努力实现领导工作的现代化。

四是干事创业必须心系群众、依靠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它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丰碑,也是一座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碑,更是一座心系群众、为民执政的丰碑。当年的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执政为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党员的先进性和群众的积极性、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事实告诉我们: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当时的林县县委深知:千百年来,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想的是水,盼的是水,梦的还是水,水是制约林县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才决心“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地下水挖出来,把境外水引进来”,最终使红旗渠成为“一渠水、一渠浪、一渠电、一渠社会主义的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全

4 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真心实意爱民,发展经济富民,强化服务便民,稳定社会安民,廉洁勤政为民。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红旗渠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奉献无私到命都可以不要。林县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群众,以10年心血换一渠之成功,确实难能可贵。何况修渠能否真正成功,成功之后能否公正评说,在当初并不完全肯定。但正是有了为民执政的坚定决心,他们才把一切个人得失臵之度外。这和时下一些人“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习惯做表面文章、热衷搞“形象工程”、醉心追求个人政绩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说实话,极少数领导干部追求的那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我看这样“一任政绩几任债”的所谓“政绩”还是越少越好。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以百姓的福祉为最大的政绩。即使对自己升迁有风险的工作,只要对群众有利,也要坚决去办。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做到“四不”:不搞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不提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不做空洞无物的数字文章,不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60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牺牲(80多人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不惧严寒酷暑、不怕旷日持久地拼命

5 修渠呢?说到底是因为群众无比信赖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跟党走,拥护县委的好决策。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也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兵民是胜利之本”,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终于夺取了政权;执政后的今天,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决策、办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切记“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之古训,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以群众为根、百姓之心为心。要围着群众转,不要围着领导转,围着有钱人转;要多办群众最急最想办的“连心工程”,不要搞形式主义,热衷于首长工程、政绩工程;要改变过去“要钱要粮要命”的形象,树立“亲民爱民富民”新风。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带着感情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怨、所急变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使各项工作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切实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让人民满意、让群众高兴的工作实践中去。

五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事业兴旺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建造红旗渠时,仅30来岁的县委书记杨贵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敢拍板上这样大的工程,说明了他思想有多解放,多么有魄力。时至今日,英雄的林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从6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到80年代“十万大军出

6 太行”,再到90年代“十万大军富太行”,林县人民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有了点子、走出了致富的新路子。2003年的林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第12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连续23年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000多元。当年林县是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现在喜看“十万大军美太行”,满眼都是绿,城乡似锦绣!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从“战太行”、“出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林县人民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领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要勤于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党情和市情、民情,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在实践上下功夫,在结合上花力气,在艰苦环境、复杂局面中经受磨练,在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事业发展。二要勇于探索。有一股闯劲拼劲韧劲,有一股豪气锐气英雄气,不怕困难,不回避矛盾,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载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势,用发展的思维分析情况,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靠思想解放和不断创新来推动各项事业提速发展。

六是新时期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修渠时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

7 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确保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确保党和国家永不变质;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与当年林县的党员干部相比,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换句话说,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人胖了,却跑不动路了、出不了力了;路宽了、车好了、信息快捷了、地理上的距离概念更近了,但我们距离人民群众却远了。因此,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增强公仆意识,密切干群关系,共创美好未来,显得尤其重要。

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应当与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结合起来,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焦裕禄、孔繁森、史来贺、吴金印、郑培民、李连成、李全芳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我市实施“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战略结合起来,与搞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就

8 本人而言,要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时时用红旗渠精神鼓励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摒弃贪图安逸的享乐之风,发扬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人老实坦荡,做事公道正派,做“官”干事干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干事创业的壮志和激情,以务实的精神、优良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出色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16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真实感受

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对外宾谈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时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红旗渠,并多次安排外宾到林县参观。红旗渠也被外国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当年修渠民工用过的铁锤、铁钻和提灯等物品。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记载着4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特别让人感叹的,是那幅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带领群众扛着铁镐走在修渠大军前列的照片。一个个历史片段让我们为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所倾倒,更让我们为从中体现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水利专家”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舍己救人”者李改云、“铁姑娘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英雄模范人物,造就出整整一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人们对红旗渠的动人故事感慨颇多,它就像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历史,把人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更为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红旗渠是人工开凿的一项巨大工程,也是在兴建这个工程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建成,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奇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奇迹。红旗渠所蕴涵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新中国历史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壮丽诗篇。靠着这种精神,林县人民才能在当时极为因难的情况下,吃糠咽菜,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不向困难低头,不向高山让路,显示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才能发挥出惊人的聪明才智,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才能铸就愚公移山的意志,十年如一日,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数千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设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县委书记、县长与人民群众吃住在一起,奋斗在前线,干部们抡锤打钎,党员们专挑重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各级干部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作风。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红旗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办大事,因为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就会更加广泛的参与进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在修建红旗渠的整个过程中,林县共产党人始终走在前面,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级干部,都带头扛起工具与群众一起干。林县的群众说得好: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全县的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差不多全都到工地劳动过。冬天,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粮食缺的时候,干部把馒头让给民工吃,自己吃糠菜。县委书记杨贵曾因挨饿晕倒在工地上。最困难的活,最危险的地方差不多都是党团员和干部首先冲上去。除险队队长任羊成每天凌空打钎,飞崖除险,飞石把他的三颗门牙砸掉,但他将此置之度外,这样的共产党员称得上是钢铁炼成的人。面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群众怎么能不佩服,怎么能不跟随;有了这样融洽的党群关系,怎么能不出成果,怎么能不创出奇迹;共产党员领着人民办好事,办大事,人民怎么能不拥护共产党。用今天的话说,红旗渠的修建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成功展示。

毫无疑问,红旗渠是刻在太行山岩壁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正如红旗渠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样,红旗渠这座丰碑,是一座无字碑,它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丰碑,也是一座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碑,更是一座为民执政的丰碑。

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今天有着积极意义和激励作用。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红旗渠在河南林县,但红旗渠精神属于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和干部,都特别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伟大力量。在兴建红旗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是活生生的,不因时代的风云变幻而有所磨损,有着鼓舞人心的内在力量。这也是红旗渠精神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关键是要不断发展红旗渠精神,坚持把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和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永葆青春和活力。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时代体现,至今仍有与时俱进的价值。在新的征途上发挥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是不是顺应时代需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挖掘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这是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贤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想敢干、实事求是,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的实质,集中体现了“两个务必”的核心要求。这是杨贵老书记和林县县委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林县人民历史实践相结合的辨证升华。还是我们在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保持“两个务必”的楷模和典范。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激励人民建设祖国的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听一听、看一看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启示是: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讴歌英雄事迹,倡导奋发向上,这是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17篇:参观红旗渠心得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河南林县,是一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山区县。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林县干旱缺水的自然面貌,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凭着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修建了红旗渠,形成了红旗渠精神。

1960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米,引水量18 .3立方米/秒。从分水岭向下,分凿三条干渠。第一条干渠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与英雄渠汇合,全长41 .5公里,著名工程有桃园渡桥,桥长100米,高24米,宽6米,其上可行汽车。十干渠与英雄渠汇流处称\"红英汇流\",渠水奔腾,飞瀑喷雪,好似银河倾泻。第二干渠全长48公里,东南流入安阳县。第三干渠东北流经4公里长的曙光洞而入东岗乡。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4000多万个。红旗渠的建成,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形成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体现。红旗渠精神从本质上讲是改天换地的创造精神,是造福子孙的奉献精神,是共同富裕的互助精神。红旗渠精神也是党性教育的一尊丰碑,奠定我们的思想根基;它是道德教育的一座灯塔,照亮我们的心灵家园;它是信念教育的一面旗帜,引领我们的前进方向!

结合自己工作岗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落实红旗渠精神。

一、以红旗渠精神为标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把最老干部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老干部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老干部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老干部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二、以红旗渠精神为参照,端着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我们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作为干休所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干休所,然后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三、以红旗渠精神为参照,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是一种工作态度,务实是一种工作作风。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不发牢骚,不抱怨,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四、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追求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军干所的工作人员,要在对老干部的服务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摸摸奉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兼职,绽放人生光彩!

第18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感想

4月10日,分公司总经理室组织9个部门、6家中支、3家新筹机构、6个工作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骨干等参观了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河南林州红旗渠。以往,在倾听红旗渠的动人故事时,就对红旗渠怀抱着浓浓的敬仰之情。而此次的红旗渠之旅,更让我感触颇深。

红旗渠--信仰的象征,精神的传承。20世纪60年代, 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以改变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而这条渠就是被世代人景仰的“红旗渠”。10年的苦干,一锤一钎的开凿,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它,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它更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胜景。此次的参观学习,让我震撼,深刻认识到:

第一,工作要有规划和前瞻性。

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更离不开领导林州人民的优秀干部——杨贵。杨贵在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就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定要改变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不止作出了决定,更身先士卒、率领修渠大军开赴引漳入林工地,在历经数载春秋,终于修成了红旗渠。红旗渠完工就预示着它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一座丰碑。而杨贵为林州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是这一丰碑矗立的基石。他的态度、他的精神、他的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引领我们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动力。

第二,公司发展需要企业精神的凝聚 红旗渠的建成,需要林州人民心有所想、心有所向。这是一种向心力、一种精神——红旗渠精神:它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它影响着林州人民在困境中发奋图强、它带领着林州人民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我们在发展中也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需要“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集体信念,只有团队的心融合在一起,只有企业的精神凝聚在一起,才能跟随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更稳步发展。

第三,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员工“执行到位”

红旗渠的建成,更依靠的是林州吃苦耐劳、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百年大计,精心施工,林州人民在搭砌一砖一瓦都认认真真、工工整整,正是他们的这种执行力塑造了这浩大的工程、成就了这一举世瞩目的胜景。在市场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公司要发展,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的“执行到位”,一位员工、一个团队的执行力越强,越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执行到位,不只是在特定的某一时间,应是在任何时刻,每一位员工都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计划,全力落实,在这个不断执行到位的落实过程中,公司的基业才能稳健、公司的发展才能长青,而这正是作为中支一员的责任及义务。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心中。而我亦将在中支内部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进行传播,为中支的发展奠定基石、为中支的前进铺设方向。

第19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

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20篇:红旗渠参观学习体会

红旗渠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活动,净化、升华党员干部的党性情操,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执政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县委办公室思想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赴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10月27日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好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

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纪念馆“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

教育工作者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教育工作者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