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思考省人大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9 07:54:09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王春(1989) ,男,江西南昌人,编审,从事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

体制改革研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

王 春1 ,胡启南2

(1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 330003)

摘 要:马克思哲学自然观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内在要求人类实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其唯物辩证法中涉及的本质和现象的范畴促使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也向人们证实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无所不在,要求人们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期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它关于物质世界辩证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唤起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视时,时刻提醒人们对次要矛盾的兼顾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提供了哲学的指导依据。

一 引言出于各种经济发展的需求,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并降低了它的可居性。尽管自然界早已发出许多警告,但仍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破坏在深度及广度上日益迅速地加强,人们才开始去探寻一个平衡与自我更新的环境。在这一重要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今天人们解决环境危机、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学理的指导和支持。

一 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福利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的前提既包括了个人的肉体组织、生理特征,受肉体组织所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包括了各种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等。“自然界是先在于人类本身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1 ]。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对外部自然界的依赖关系。人类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自然资本的支持,树木的光合作用、大气阻挡有害辐射的功能、水的循环等等无一不保障着人类生存的延续,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丰富的物质现象可以说明,人类与自然资本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可以说,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一方面是表现在自然界对于人类及其意识的优先性以及人的生存对自然界的本源依赖上。人类福利是由自然资本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制造业资本及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而自然资本对人类产生的福利是效率最高、消耗最少的。自然界表现出的以上种种丰富的物质现象说明了其本质的问题,即“自然资本的总的优越性对人类福利是至关重要的。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因为总的来说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制造业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 2 ]。因此,保护、维持自然资本存量是至关重要的。人类依托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繁衍至今,在这一过程中各类自然资本及生态系统服务数量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本的索取开始变成掠夺。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先导,人们更加变本加厉地开采地球资源,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物,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原始资本的质量,并威胁着原始资本的存量。人类无节制地耗用自然资源终究只会是自取灭亡。所以,人类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地球自然资本的存量,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其能保持质与量的稳定,能够实现持续的存在以供给人类福利。

二 把握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1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正是处在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并互相作用。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能源的消耗。而能源的消耗,不但关系到地球资

源总量减少的问题,更会引起环境的污染。为了满足人口和工业发展需求,人们在提供这些生产、生活资料的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条倒U型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各种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在加剧,环境不断恶化。当工业化程度达到高潮时,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随之到达峰值。之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付出巨大的代价用于环境治理,这时,环境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善。正如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所彰示的,为了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漠视环境的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环境问题因为累积所产生的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而这时人们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物力和财力进行环境治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会受到牵制。回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这100多年来,由于少了系统完整地规划,人们在生产成本中不考虑废弃物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致使环境遭受污染。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相当粗略的处理就排进江河中,使得在日后花费更多的投入来净化河道。这种废物的处理方式不仅从资金上考虑不经济,而且从生态体系的角度上看更是不明智和愚蠢的。同时,废物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在生物圈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而不断富集,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现在,对能源的利用问题也集中在这一点上,以目前关注较多的核能为例,在利用核能的时候,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人类遗传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在1986年苏联境内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中,大量带有放射性的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并蔓延至1 600千米以外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住在核电站附近的13.5万居民被迫撤离。在这次惨案中有80人当场死亡, 2 000人受伤致残,直接经济损失80亿卢布。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核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的100倍,而这些核辐射剂量可导致10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或骨癌而死亡。核辐射污染了水源,使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遭到极大损失,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 3 ]。在今天,由于当年核泄漏事件产生的余波还在不断地发生,有专家预测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100年。当人们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看待时,就会陷入一个不断恶化的状况,即人们自以为省去检测或处理有害物质的过程可以减少生产成本,但却忽视了这些废物对生存环境产生的负效应要以更大的倍数增加物力、人力的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因此,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性要求我们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观点。当U型模式已充分印证于当今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时,中国则要吸取经验,不应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力求工业设计、制造以及管理的最优化。同时,通过对各种生活和消费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和调节,以达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的目的[ 4 ]。通过这些方法使这条曲线可以相对平缓,虽然在这些过程中会付出较高的代价,但从长远角度看,也是值得的,因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合理落实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

三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决定论,它认为,历史主体通过实践能够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的选择活动和能动性的发挥开辟广阔的领域,使人的实践活动日益合乎客观规律,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反之,如果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就只能在理论上陷入历史唯心主义,在实践中就会遭受挫败和失败,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1 ]。自然界的先在性突出要求人类的一切生产实践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界及其物质的固有规律。即便是进入实践领域中的自然及其物质,虽然打上人的能动性烙印,但是,不管人类以怎样的方式应对自然界,自然界仍然保持着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固有属性,是不会失去其本身固有的本质规律性的。因此,人类的劳动实践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受自然

界的客观规律制约的,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在遵循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违背客观规律,不仅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物质变换,反而会破坏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5 ]。现实中,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只看到一种发展模式,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只表现了人的方面,使得人类自我极大的膨胀,征服自然感日益加强。人类善良的本能与天性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经济下的明确信条:人是排他的神,取得支配权,享有主宰地球的权力。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准绳,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东西便被贬为不重要。以金钱为基础的模式,排除了经济模式之外却又是人类生存最重要保证的因素。经济模式残酷无情地朝着对生命越来越多的剥削、丑化与抑制的方向去发展。人们看到了木材的价值,却忽视了树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殊不知大片森林砍伐后环境恶化会对人类自身带来多大的灾难,殊不知自然资本的总的优越性对人类福利是至关重要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不断扩张,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原本是人们以期寻找到乐土的、几十年前还是荒凉、贫瘠的乡村地区也开始渐渐遭到人为破坏,如今,我们已很难再找到完全没有经过人工化的土地,现在的乡村差不多都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包围。农田被占,更多的土地被拿来充当增长人口及欲望的收容所。艰难恶劣的工业环境为了养活人口及膨胀的私欲,开始大量索取自然的资本并威胁着其原始的存量。于是近年来,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路面坍塌的事件发生了并还在增多,森林砍伐过量,过度放牧导致的水土流失,沙尘暴现象严重了,三废源源不断地排放,所有有人的地方都被笼罩于阴霾之下。在美国新泽西海岸的规划中,虽然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相关原则是熟知的,但这丝毫没有对建设起任何作用。他们在沙丘上建起了住宅,毁掉了草地,不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填平了海湾边岸。于是,在强烈风暴的冲击下, 2400幢房屋被摧毁,数人死亡,多人受伤[ 6 ]。对自然的不重视、对利益的贪婪加上无政府状态把新泽西海岸搞得一塌糊涂。正如恩格斯所讲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自然才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人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人统治、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意识到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身。如麦克哈格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所说:“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的背景,或者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悔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维护,尤其是需要不断地再发现自然界其本身的还未被我们掌握的规律,寻求根源。”

四 坚持发展的观点:审时度势,深化认识,为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制定新的政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点。整个世界包括我们的精神活动,没有人和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或消逝

[ 1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环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一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1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程度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社会发展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的丰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人们的每一步举措对自然来说都是影响深刻的,人类成为了不仅是思想上,更是真正地在行动和后果上对地球家园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超越了以往,加之“人口大爆炸”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对自然资源进行史无前例地疯狂攫取,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大大超越以往的。这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就受到了威胁,环境的严重破坏将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推向了高潮。立足当今,在时空尺度上,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是愈演愈烈的。因此,当代人就不能再仅仅以前人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对待这一问题,而应该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研究当今环境状况,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对

其进行治理、改善,减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1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政策的制定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疑应该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但也应同时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该看到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要照顾现在人们对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制定积极的政策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运用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强调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认为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五 坚持正确的矛盾分析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时,对次要矛盾也不能忽视,并且还要注意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这就包含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一味以子孙需求而闲置资源停止发展,也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而是需要一个统筹的思想,抓住核心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全面。

六 结语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互相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和贫穷的缘故,导致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会普遍的更为迫切, GDP的增长率往往就变成了首要的考虑。在面对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就有一种特殊的挑战。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来说确实进退两难。然而,如美国前农业部长顾问莱斯 特·布朗所说:“人类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减轻贫困,还要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与地球自然相融洽的经济:一种生态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经济。”[ 7 ]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随着区域性环境危机的扩展和加剧,面临全球经济将被逐渐削弱的未来,人们应当对这些危机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虽然在这之中难免会存在一个从形式到落实的漫长道路,但改革必然要继续。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对我们来说,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问题解决得好,社会和自然就可以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解决得不妥善,则会不可避免地走上发达国家的旧路,而且将长期地走下去,环境的恶劣最终将导致人类社会的 灭亡。

推荐第2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推荐第3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1 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

2 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历史上出现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调整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不同发展道路;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实行优化开发的同时,坚持环境优先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实行预防为主原则是由环境问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⑴环境问题一旦发生,消除危害需要时间长,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性; ⑵治理代价高,在经济上不合算;⑶如果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五、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环境管理,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贯彻 ⑴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⑶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推荐第4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一个不能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曾受过环境污染的迫害。我家在无锡,人人都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风景如画,山美水美人更美,特别是无锡的太湖,远近闻名,而且她也是我国十大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可就在2008年,太湖蓝藻的爆发,震惊了全国人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太过于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忘记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我们那里的人都是靠太湖里的水来生活的,突然太湖水变成了“毒水”,人们的生活以下子陷入了困境。虽然期间不断地向外地来引水,可那些调来的水哪够我们整个无锡人生活呢?在这样的炎热的夏天,喝水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洗澡了。这是环境在向我们反抗,人们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好好的反思反思了。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一个都不能少。

推荐第5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一、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经济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的政策规定,取消、精简、合并、下放、转移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减轻企业负担、治理公路三乱等方面进行不间断的明查暗访。这些都为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三乱”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在优化环境方面缺乏危机意识,思想观念落后

分析我们经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于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素,缺乏优化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要么熟视无睹,要么一筹莫展,更不用说用创新的思维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同志也常讲环境问题很重要,但行动上却无所作为,有的还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经济环境的损害者。因循守旧,自我满足,怕担风险,不思进取,这些问题在各级干部、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所以,从思想观念入手,进一步优化和宽松经济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政府部门和机关中的个别干部协调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 当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和机关能自觉树立“优化服务为发展,经济发展我光荣”等思想,文明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仍有个别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协调服务上,衙门习气严重,总想“管住”企业。一些具有行政职能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动不动就到企业检查验收,动不动就罚款收费。效益较好的企业,经常受到这样的轮番“轰炸”,真是苦不堪言。而企业需要他们帮助时,又常常是态度冷淡,推诿扯皮。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难以从企业事务中完全解脱出来,企业也难以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由于职能转换不到位,一些部门还没有打破各自的利益格局,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三) 受利益驱动影响,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主要表现为有些执法单位存在以罚代管、重罚轻管、罚款不开票、多罚款少开票、收人情费、超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私立名目收费、重复收费、以及乱摊派钱物和强行搭车收费现象。还有个别执法和管理部门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无利的事该干的不干,有利的事不该干的乱干。不依法行政,执法随意,徇私枉法,违法乱纪,管理和执法刁钻霸道,态度野蛮粗暴,甚至存在打骂管理对象的问题。也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互相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突出。以管理者自居,不讲奉献,只求索取,重管理轻服务,甚至只收钱不服务。

二、产生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不正之风的原因

一是思想意识不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侵蚀下,在封建残余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部门和行业及所属人员的权利观、价值观、利益观出现倾斜,服务意识淡漠,认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存在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的错误思想。

二是利益观念不正确。一些部门和行业及所属人员受利益驱动,奉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信条,对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规定臵之不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不正之风的俘虏。一些地方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擅立收费项目进行乱收费,对一些不正之风视而不见甚至纵容保护;有些部门和行业处处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坐支截留,私设小金库,变相下指标、定任务,把干部奖金福利同完成任务相挂钩,“逼着”大家搞“三乱”;少数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处处给企业“设卡使绊”,以此来从企业身上揩油,中饱私囊。

三是制度体制不健全。造成三乱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经费拨付不到位,存在严重的以费养人问题,甚至出现不搞“三乱”,单位的协勤人员、临时人员就不能开支,油料费、车修费、办公费、招待费就没有来源,正常工作就不能运转。有相当部分单位经常会出现“等米下锅”的现象,而这个“米”指的就是通过搞“三乱”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三、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不正之风的对策

1、强化教育、源头治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加强不正之风的源头治理,经常地、持久地强化对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的教育,“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等,使这些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树立起“三个代表”思想的行政理念和“八荣八耻”道德规范,从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能和职权,才能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的风源,才能实现纠风工作的治本效果。

2、突出重点、专项治理,是解决问题的重点任务

纠风专项治理是在十几年纠风工作中摸索实践的一条成功经验,它有利于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行动,针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治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对全面推动纠风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治理工作时,一是要条块结合。由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相结合,针对不正之风的特点、规律,结合实际进行专项治理;二是要突出重点。每年都要确定一两个影响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作为治理重点,达到以重点带整体,以整体促重点,实现政风行风明显好转;三是要监督检查。要继续实行两办督查室、政府纠风办、纪委效能室等多部门联查,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四是要抓好典型。要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好的要大张旗鼓地树,差的要公开批,违纪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五是要大力整顿交通秩序,杜绝公路三乱问题发生。在交通秩序管理中,要提倡严管理、优服务。要坚决制止非法截车扣车、吃拿卡要等侵犯当事人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车匪路霸,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交管部门对途经我市外地车辆的一般违章行为,要以批评教育、警告的方式予以纠正,一般不实施罚款、扣车、扣证处罚。如遇交通堵塞,可让重点企业和外地车优先通过,逐步形成制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和服务企业形象。要重点解决我市道路收费关卡过多的问题,促进市内外经济交流,建设“绿色通道”,切实减轻企业在交通费用方面的负担,提高运输效率。

3、严明纪律、强化监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主要从制度、纪律、社会、舆论四个方面实施监督。靠制度去规范,凭纪律去约束,让社会去关注,用舆论去曝光。首先在制度上就要把权利臵于阳光之下,实行阳光操作,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和行业,都要求做到挂牌上岗、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依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监督电话,以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其次是要有严明的工作纪律,使每一个行政执法人员从事公务时都必须认真执行规则,严守纪律,接受监督,不超权、不越权、不推诿、不违规,否则就要受到责任追究;再次就是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推进阳光工程的进程,消除“暗箱”作业,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开展形式多样的评议活动,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并给予答复;第四是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媒体的公开曝光、追踪报道、公布处理结果等,形成强大的正义之声,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滋长和蔓延。

4、围绕“热点”、评议行风,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民主评议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和行业的风气,在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有组织地进行公开评议,作出评价。其特点是“群众说好才算好”,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议部门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推动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公开、公正、公平地搞好民主评议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评议思路和方法,逐步实现评议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5、查办案件、典型警示,是解决问题的有力保证

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正之风,在健全制度、搞好教育、监督检查的同时,对一些顶风违纪,屡教不改,性质恶劣的不正之风,我们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拿起纪律处分的利箭,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该纪律处分的一定要予以纪律处分,绝不姑息迁就,以达到杀一儆百、警示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正气,打击歪风,营造出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工作环境。

一、引言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人均占有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的潮流。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于现代化建设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它既关系到我国当前的发展,更关系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护环境资源才能促使经济长久发展,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客观事实说明,那种以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乱铺摊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其增长速度越快,资源浪费就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发展的持续能力就越低。我国是人均占有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我国只有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统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北方采暖城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检测值很高。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及四川盆地等燃烧高硫煤的地区,酸雨出现频率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是酸雨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汽车尾气污染也日趋明显。

2、水污染呈现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在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废水处理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度增加,而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处理的比例不足10%)。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

3、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加剧

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越来越大,处理和利用率比较低。近年来,未处理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占用大片土地,已经成为二次污染源。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污染严重,根据对39个城市的统计,平均等效声级高达72.6分贝,有近23个城市噪声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二)环境继续恶化的原因有:

1、长期沿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粗放经营来扩大经济规模,对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企业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污染;能耗水平高,单位产值的污染水平高,本来应该转化为产品的资源“异化”为污染物,资源消耗量的增加扩大了资源开发量,加剧了生态破坏。

2、产业结构不合理,使结构性污染严重

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以重工业为主的时期,其环境特征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污染产生量和生态损失耗量高。在相同的产业结构条件下,由于科技贡献率低影响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增加了单位产值的低污染量,而污染型产业结构雷同,又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

3、环境科技和产业滞后 现有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环境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高新技术应用较少,体现环境科技前沿水平的先导性研究不足;有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有些还停留在成果阶段,科技成果的实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通用产业化的技术;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4、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使污染严重

市场经济虽然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效率利用,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但是,在环境问题上,在环境资源的利用上,市场机制失灵却是常见的现象。首先,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它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而这种表现却不能在市场上反映出来,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或社会矫正,外部性负效应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公共资源的破坏。其次,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它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它基本上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具有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产品,这样就产生了“搭便车”问题。使市场机制提供环境保护这样的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再次,环境资源具有公共性。这就可能导致所有人无节制地争夺使用稀缺资源。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毁灭和环境的破坏,这被哈丁称为“公地的悲剧”。我国的公地现象尤为严重。

四、加强环境保护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其粗放经营和盲目开发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生态的失衡,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取,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运用市场机制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

运用市场价格和信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对资源核算、计价,并有偿使用的方法,把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纳入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其次,市场机制可激发技术进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依靠科技发展“绿色产业”,通过环境标志认证,可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第

三、用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政府失灵”,环境问题的“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行为导致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失效,从而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CDP核算方法有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没有把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代价包括在内,诱使人们单纯追求经济系统和经济增民速度,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和“高增长,高污染”的现象。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如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材料和能耗,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环保产业,开发推广先进的环保没备和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防治污染的技术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环保产业又被称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健全和完善法规体系,保障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环境法制、法规的建设是保护环境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环境法规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手段,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可预防或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同时也是对以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环境是发展的命脉。在当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县级层面上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部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下大气力解决这些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部门存在部门利益化现象。一些单位下达任务指标,以罚代法、以罚代管,还有的将收费任务对外“承包”。少数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受利益驱动致使“三乱”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执法行为需要规范。有的部门各个科室多头执法,频繁到企业重复检查,导致企业花费大量时间陪同检查。有搭车收费现象,有些收费罚款弹性很大。

三是存在“中梗阻”现象。效率不高,不给好处不办事等问题,在个别部门中层干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审批速度存在差异,领导过问就快一些,县里项目强于乡镇项目,大项目强于中小项目,这也反映了机关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有的地方关于招商引资等相关政策出台的多,但外商真正落户后,有些很难落到实处,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对策及建议

1、要增强部门服务发展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是执政宗旨。企业发展有个逐步规范的过程,要教育和引导执法人员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多帮少罚。要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树立“服务发展是功臣、破坏环境是罪人”的理念,切实解决在行风、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严格规范行政和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程序,严禁部门下达收费和罚款任务,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彻底根除由部门利益驱动引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

3、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发展的水平。有关行政审批单位全部进入服务中心挂牌办公,是解决办事效率低的成功经验。要把分散受理的项目统一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制作《项目审批流程图》和《审批服务指南》,将审批事项、审批方式、审批时限及前置条件等进行全面公开,限定“一揽子”手续最长办结时间。

4、建立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开展行评活动,严格评议结果的运用,并将行风评议向机关中层和乡镇基层站所延伸。实行部门服务经济环境工作专项考核,作为部门评先树优和主要负责同志任用的重要依据。

5、以铁的纪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故意拖延、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办理的,要追究责任;对故意设卡刁难、乱收费、不按规定执法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要严肃查处。要抓一批反面典型,教育干部、警示干部,促进部门行风的好转。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人口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将进一步以发展为主题,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大力促进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口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当今世界,亚洲地区已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亚洲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亚洲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发展活力旺盛;亚洲人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勤劳智慧、勇于开拓创新,曾为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强调,中国作为亚洲大家庭的一员,一向把自身的发展看作是亚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贡献。新中国成立53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还不平衡,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进入新世纪,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大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洲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全国人大愿与各国议会继续加强交流,加深了解,增强信任,扩大共识,为不断促进亚洲各国议员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计划生育.即要提高人口素质,又要提高人口水平,

二是:晚婚晚育.

三是: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的建设、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经济运行与宏观控制中重视人口因素特别是其质量与素质因素,重视资源生态环境因素,对于不顾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制横、抑制。

人口素质提高与人口质量保障,以及资源保护性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从不同层面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推进意义,它们是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

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是人类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则与指导思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把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增长这三者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妥善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人口问题、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增长问题以及消除或规避其间的多重矛盾,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在国民经济运行规则的建立中,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协调处理三者关系亟待人们做出系统性理论贡献与政策贡献及可操作性对策贡献。

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第一,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引起的消费需要,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开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第二,人类为了生存,生产众多的工业产品,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第三,人口增长造成的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生存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人口的素质和人体的健康。

总之,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有关。也就是说,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环境退化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消除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冲击。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协调好人口 资源 环境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2.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 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 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 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3 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4、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5、人口与水资源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 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6.总结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实,全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总是受到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长期的综合作用。中国人口分布的东密西疏的不平衡性,正是人口分布规律的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人口分布的差异。

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措施:要协调好人口 资源 环境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沿江、临海公路,铁路沿线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人口分布这种不平衡状况,是旧中国多年来生产分布不平衡、不合理的产物。

1、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2、全国人口在省、区的分布,其所占的比例和密度差异很大。影响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人口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于农业生产活动,东部地区的湿润区域及平原、盆地与河谷地带的生态环境最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从而集聚和分布了较多的人口。反之,在自然条件较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受到限制,人口分布稀疏得多。

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

1、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关于这个政策,我不多说了,其良好的作用应该肯定,中国30来少生育30000万人口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当然这个政策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果把人口控制和国家的养老保险结合起来,这个政策的效果会更好(这个问题有待将来论述)。今后这个政策依然不能放松,要在改进中提高。

2、人口问题说到最后还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问题后我发现,在经济起飞时,每个国家的人口都会高速增长,当该国GDP达到10000美圆/人时,人口增长就会停止,然后人口总量会稳定,当人均GDP达到20000美圆时,人口会呈现下降趋势。西方几十个发达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中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已经出现停滞状态,为什么?上海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圆。中国其他地方还没有达到这个指标。什么时间整个中国达到人均GDP10000美圆呢?2030年前后会达到,到时候,中国人口会达到历史的高峰,---15亿左右。经济发展速度提速、社会运转速度加快、抚养成本的增加等因素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推荐第6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

【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时难以达到节能减排、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本文列举一些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办法,包括城镇环境保护措施,公路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态资源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等。由于长期缺乏有效地管理,给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try to develop, though clearly p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this weak awarene of citize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ion reducti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he win-win purpose.The paper lists som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meet solutions, including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ome applications.Due to long-term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aused by damage to the seriously 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ost social requirement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1.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节能减排,高效利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发展的同时,要求人们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中,创造了

GDP增长第一,外汇储备第一等,可相对的,也造成了排放温室气体第一等一系列问题,盲目的发展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化水瓶的提高,公路的建设等,严重占用耕地,给农业发展造成不便;众多农村密集之地,砍伐成灾,植被资源受到严重损害;工业的发展,对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在经济效益小的情况下,对自然的索取及工业废物的排放也在威胁着环境的可持续性。目前已出现土地沙漠化,雨水酸化,淡水资源富营养化,温室效应等人类难以承受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前提。制定保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保护环境基本方法,加强公民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

2.公路建设及其环境污染

公路建设原料为土、石、沥青、水泥等。土石的开采势必会对山体,植被资源受到破坏,水泥等来源也需庞大的能源供给,公路所经之地植被不能生长。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建筑原材料装卸、运输、存放等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包括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等。其中以粉尘和噪音污染为最 。

2.1公路建设主要污染来源

2.1.1公路建设产生的气体污染

(1)土、石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沥青以及土、石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5)施工机械驱动设备、沥青燃烧产生的废气; (6)运输及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工作所排放的废气;

(7)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2.1.2公路建设施工噪声主要来源

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等都是主要的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台机器设备共同协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声音叠加时,可产生声波共振效果,辐射范围更广,沿途车辆行驶也可造成噪声叠加。

2.1.3公路建设过程中污水主要来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个来源。施工时的污水外泄,施工器械的的清理等,同时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也排放到环境中,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1.4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排放施工废气,同时,沥青,柴油,汽油,涂料等会使当地空气,水体,土壤造成化学污染。此外,公路建设可能占用根地,穿越植被等。

2.1.5公路建设过程中减轻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 (1)原料来源

土石等可取工业废料,如建筑废料,也可去河流泥沙,即可对建筑造成废物进行处理,也可疏通河流。 (2)减少废物排放

施工器械使用新型机器设备,使用新型燃料,对燃料进行高效利用及其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施工人员生活废物正确处理。 (3)化学药品消除污染 (4)使用微生物降解污染

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加剧。无论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还是生态环境破坏,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2.2.1城乡一体化进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点: (1)城乡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一体化。

(2)城乡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体化,即管理体制的设计一体化(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完善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一体化(对城市和农村的环保投入实现均等)。

(3)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一体化,即城市和农村环保工作同样有法可依。服务于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平等化,必须根据农村环保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农村环保基本法,修订与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2.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职能决定了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得主导做用,资源的优势分配,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都需要政府指导作用。可政府在指导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

(1) 政府对农村环保意识缺乏。现在政府部门主要以经济发展为战略核心,对农村环境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的考虑;

(2) 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欠缺科学性。环境保护中强调政府作用,忽视群众参与,不利于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

(3) 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现行法律法规其实农村环保,虽有部分条例,但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一些重要领域还处在空白。

2.2.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建议

(1)制定与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指导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基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4)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使群众对环境保护有所认知,有所重视。

2.3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使得现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过快,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林业是以森林为主的资源,生态系统复杂,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对地球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社会林业的开发利用必须重视。

2.3.1林业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大陆的很多产业以林业为依托,林业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尤其现在提倡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化,越来越突出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产业的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好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标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一味的谋求发展而忽略环境问题,这是不允许的。以其先污染,后治理,不如边保护,边发展。太多事实表明,环境污染的后果是沉重的,经济难以弥补。所以,在发展中,应力求经济与环境先协调,相互促进。

2.3.2林业保护相关建议

(1)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完善林业产业结构,可以经济作物为主; (2)提高林农对经济发展和林业的认知,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3)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使林业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可促进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 (5)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 (6)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7)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工业园区和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2.4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球为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水环境的作用下,又为人类及自然界提供生存繁衍的生物链,维持着人类及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地破坏,由于工业用水量的大量增长,农业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多,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江、河、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改变,乃至造成水质污染,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已报道的永定河的污染、太湖的绿藻、沿海的赤潮就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给人类的警示。水资源水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水资源、水环境的研究十分必要。

2.4.1水资源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1)区域与流域问题。在一个流域内的水资源水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当上游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时,下游也会受到污染。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时我们应该源头治理。 (2)水质与水量问题。工业废水,生产废水,生活用水的排放,造成水质下降,出现诸多问题,如富营养化,酸化,碱化等。

(3)地表水与地下水问题。水资源水环境根据来源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2个单元,在一定条件下又是联通的。可当地表水受到污染时,也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且地下水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2.4.2 在我们所关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中,一般偏重于海洋河的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如从相关部门的水资源公报和水质简报获取的信息看,可以了解和掌握海洋河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致增加水资源量的措施和改善水环境的建议,但是却很少涉及内陆河,这是水资源保持工作的一个盲区,从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内地环境保护相对严格的情况下,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厂矿企业已经向边远和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区域进军,从地域上看,这些区域多数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边远地区的内陆河区域,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同时,对于内陆河流域中的河流及湖泊由于水资源的偏少,水体交换能力低,一旦受到污染,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在重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特别关注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再者,为

了加强内流河的管理及提高内流河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考虑从外流河调水至内流河来,从而改善内流河区域水资源量不足的缺陷。

2.5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2.5.1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5.2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 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

(2) 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3) 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

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4) 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

2.5.3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落后也世界平均水平,而在国际大环境下,低碳发展利国利民,开发能源利用新技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4) 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现在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在此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

2.6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 等显著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2.6.1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

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2.6.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2)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的应用,对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却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生物农药却可解决这个难题。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结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造福子孙后代,为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也为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影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环境与经济统筹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先发展后治理是错的,边发展,边杜绝污染才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不断否定过去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现代人应有的自觉意识。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有理论指导的基础山,产业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同时,应该注重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要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捷径,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要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要求。

致谢:

首先,感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指导和教育我的老师,不仅仅给我承受专业知识,同时教会了我许多生活的道理;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在我困难时帮助了我,在困惑时指导了我,身边有你们一群人,很幸运;还要感谢伟大的学者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提供我学习,满足我的求知。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延凤,王允宝,赵丙伟.临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水利,2010(4).[3] 刘建刚.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地下水补给机制[J].水资源保护,2010,26(2).[4] 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5]瓯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D].浙江大学.2004.[6]谢俊奇.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评价和规划实践系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1999.[7] [8]刘毅.生物技术的用研究进展及尚待关注的问题[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8).[9]冯有胜;王敏斌;博仕俊.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及进展[M].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2).

[10] 李学静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M].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04).[11] 滕农;徐虹;欧阳平凯油脂废水生物治理法 [M].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12] 宋稳成;杨仁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 .云南环境科学.2002(04).[13] 陈坚;任洪强.环境生物技术[M].生物工程进展.2001(05).[14] 陈延闰.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 .安徽地质.2003(02).[15] 唐琼;李正山.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10).[16] 鲁艳英;李文丹.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M].环境动态科学.2005(04).[17] 陈燕珠.万红贵.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M] .浙江化工.2003(6).[18] 王丹.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 .安徽农学通报.2007(3).[19] 涂书新;韦朝阳.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004(06).[20] 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1994.[21] 李昆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D] 硕士.2004 [22]贡强.公路与环境[M].交通环保.2003.24 [23]叶绍冰;王玉光.公路与环境绿化浅论[M].黑龙江会计信息.2011(12).[24] 陈栎霖.毛凯.李西.刘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进展[M].安徽农业科学.2008(5).[25]洪一平.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新跨越[M].人民长江.2011.42(2).[26] 郑炳章;杨文会;郭秀莲.水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的组织与法律保障[M].经济与法.2003(23).[27] 冯彦;杨志峰.我国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M].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03(04).[28] 张学峰.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水资源保护.2001(04).[29] 李茜.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科技资讯.2006(26).[30]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M].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31] 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M].世界环境.2007(04).[32] 周连斌.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系统研究[M].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 9

推荐第7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因为我国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不够发展, 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等原因。在过去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采用粗放型能源利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这就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不科学开采换来的。现如今,我国生态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长此以往,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则国将不国。

我国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最切身利益的三个方面。 1.沙漠可能吞噬中国。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绵延万里的沙漠正在向中华腹地进军,最近的沙漠距**仅70公里,以致一些人发出了迁都的呼声。

2.水资源缺乏,水土资源严重污染。据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污染率达到总水系面积的87%。

3.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国民健康。大气污染引起的居民健康经济损失不容忽视。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35万多人死亡,约64万人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25.6万人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国家环保专家进一步证实,“近年的数据与2004年大体相似”。

这三个方面的灾难的形成,环境污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随着环境问题日渐难以忽略,对于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应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考虑的迫切问题。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一定增强。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人为了经济的利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那刚刚长出的脆弱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利益面前,就显得微小不已,被许多人选择了忽略。有些人说经济都还没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哪有时间、金钱、精力来管环境?现在就应该发展经济,等经济足够发展的时候再来保护环境。却不知,彼时的环境可能已经难以修复了。。。。。。

所以,在本人看来,其实如今环境保护最大的敌人不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而是在面对环境保护和以环境换取巨大经济利益的选择面前,人们选择了利益;再者就是人们对于环境破坏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有个人主义在作祟——以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环境保护的强度与速度却远远赶不上环境破坏的强度与速度。同时,更有许多人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拿走资金却未干实事。

那么,保护环境,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人觉得,对于目前我国的环境及社会现状,要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应该采取“谁开发,谁研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所谓“谁开发,谁研究”是指:每一个企业、公司等想要通过对于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来换取经济利益的时候,都应该在事先做好企划。对于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罗列出来,并拟好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再交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审定,如果可以达标,则同意该企业公司的企划。整个评定过程中应严格,以促使相关企业公司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最终会加强整个社会对于环境的关注。 所谓“谁污染,谁治理”主要是指若环境污染已经造成,则应该由相关单位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若未能治理好,则应给出相应的处罚,并由该单位出资找相关部门帮其治理。

当然,要达到上诉原则,必须要有我国政府出具相关的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该原则能落到实处。国建的监管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政策的执行则必须严格。这才可能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

推荐第8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二者关系

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想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虽然洁净但却与世隔绝,封闭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环境保护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展开以下讨论。 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蒸蒸日上.众所周知,我们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幻想蓝天,幻想绿树,幻想草原,幻想溪水„„而现在有些人们为了经济的需要反而无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的家园还会美丽吗? 所以我们都要有着善良的心,都要有美丽的梦,去为了我们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第9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实现共赢。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使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制度

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作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现代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技术、制度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才会调动企业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保护环境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制度根源 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

作为评价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GDP,是广义国民收入指标之一,虽然考虑了产品的中间消耗,即GDP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也即最终产品价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资源无限多、生态环境永远好的假设之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GDP数值越大,那么经济发展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而未考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现行的GDP核算指标已无法恰当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反而会扭曲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地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克。

3.2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某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环境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中有一部分可用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经费。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环保部门治理污染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激励。试想,一个地区污染程度越轻,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就越少,那么从环保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就不如不治理所获得的收益高,因此就会对环境污染姑息迁就,甚至坐视不管。因此,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低效率的。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而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并且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但同时也说明部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不止。

3.3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有些旨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有些地区将资源性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而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大大影响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在依赖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就是制订有效的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执行。当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现存的GDP为“绿色GDP”,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进到GDP的核算中,如果造成环境污染,则予以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考核方法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导。

(2)进行环境保护制度本身的创新,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实现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方方面面制度的配合,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要把环境影响考虑进去,对保护环境不利的产业政策应予以废止或暂缓执行。

参考文献:

梁从诫等,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

郑易生 王世文,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施 耀 张清宇 吴祖成,21世纪的环保理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004年3月

推荐第10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11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英语口语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葛明洋

1, As we all know,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Our country needs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solve people’s increasing material and culture needs.Without a doubt, China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2, In my opin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3, Now the world is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country is strong or not depend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Delay is dangerous.We know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destroy the environment.But if the damage of environment will impro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 think it’s valuable.

4, In the pro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第12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跟中国现状一样,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反方二辩: 我们知道环境的保护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预防和治理都要依靠技术的发展,那请问对方一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持科学技术发展,那么以科技为支撑的环保从何谈起呢?

正方一辩:你的问题未免抽象了点。科技发展无止尽,经济发展也没尽头,什么时候算得上是“强有力”呢?但是环境保护是迫在眉睫,耽误不起。

反方二辩:请问反方三辩,经济发展是让人们享受到丰富的生活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娱乐,这难道不是现在社会上人们的普遍愿望吗?

正方三辩:人们喜欢的期望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我相信,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既能享受到生活乐趣,同时又是一个健康和谐自然的环境中生存。

正方四辩补充发言: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正方二辩小结: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

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反方二辩小结:

自由辩论正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原始社会的人类祖先们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可谓好了吧,而他们经济发展很落后,所所以才一直过着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生活,按你们的意思我们应该回归这种生活吗?

正方一辩:人类祖先确实需要发展经济,但若是在这个过程中砍完了森林,污染

了河流,使衣食都不再有保障,恐怕也无法发展下去了。我想问的是,核电站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众所周知,几次核电站的泄漏带来了环境的极度恶化,请问你怎么看?

反方二辩:首先,我方并没有承诺经济发展就一定会破坏到环境;其次,对方所说的情况只是凤毛麟角;第三,核电站泄漏是科技不力,而经济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正方二辩:但是核电站可以再建,那些污染了的土地和地下水怎么办?没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怎么办?你愿意生活在核电站附近,还是一片山清水秀之间?

反方三辩:但是对方辩友请注意,核电站的建造,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类的生活用电得到满足。有了电,我们的机器可以运作,生产可以兴起,环境总会有办法弥补,我也想问,你愿意生活在两小时停一次电的地方还是用电无忧之处?

正方三辩:你的意思是破坏了环境然后再去弥补。为什么要先污染后治理?为什么要兜这么大一个圈子呢?而且我国的经济建设里程已经证明,先污染后治理是错的,行不通的。

反方四辩:我不得不说我方真冤枉。是你给的前提,说核电站泄漏了,严重污染了环境,而我方坚信是可以挽救的。而且事实上,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很多工业厂子,都种有青草绿树,他们在搞经济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环境的保护。 正方四辩:但是仅仅不放弃就可以吗?再怎么注意也无法保证无污染,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依然会是一片惨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每个工厂都严抓,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环境的恶化。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请从事实出发,经济发展必然会付出代价,我们已经在努力使代价降到最低。

正方三辩:降低应该有个标准吧,这不是你我能定的,是自然环境定的,等到他揭示这个标准时,只怕为时已晚了。 四辩总结

反方四辩:首先,我是一个支持环保的人,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得以进行的前提。但是,如果一味的保护环境,而忽视经济发展,那么对于经济的发展不利,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同样不利。同时,我也必须强调,经济发展绝对不是破坏环境,那样的发展,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兼顾治理环境,才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念。 正方四辩:过去的发展道路走的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结果呢,环境问题突出,局部地区已经到了威胁生存的程度:再者,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但成本高,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因此,必须从源头开始防止污染,也就是发展过程首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望在将来解决环境问题。

第13篇:旅游经济发展培训班心得体会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班心得体会-----从广德农家乐谈起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2年3月18日至23日参加了为期6天的县旅游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班采取浙大教授授课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融资、旅游品牌营销与策划等专题,并就广德县如何培育旅游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了探讨。

通过学习,感到我县乡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不是农业文明的简单堆砌,而是农耕文明的沉淀和展示,是农村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浓缩和升华。而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性强,重模仿、轻创新,经营理念雷同,方式单一,体现在庭院样式、室内陈设、菜肴品种等都比较相似,缺乏个性化色彩。同时,受文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局限,他们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绝大多数仍处于简单的“农家吃”水平,甚至连观光、采摘等较低层次的活动也无法开展,总离不开“换个地方打牌、换张桌子吃饭”的模式,顾客重游率很低。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景区的内涵和品质,而乡村旅游首先依赖于硬件环境来吸引客源。农家乐大多建在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或农地,这也是吸引城里人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部分农家乐在吸引人气带旺财气的同时也污染和破坏了附近的环境,而旅游设施的修建也挪占了大量基本农田。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游客来了根本体会不到淳朴自然的山水风光,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是经营不够规范。经营小型农家乐虽然所需场地不大、人员不多,但它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卫生、安全、消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我县除了主要的几大山庄外,其他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农家乐管理涉及到农业、旅游、工商、卫生、消防、公安、环保、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扶持、规范这一新兴产业,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针对我县农家乐休闲旅游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加强四个结合:

一是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中央有关文件强调,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俗表演项目和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由此可见,农家乐是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其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对我国农业文明中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保护和提升。可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包装、优化,不断赋予乡土人文新内涵,促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农家乐的吸引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二是资源开发与合理规划相结合。旅游业在本质上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有着一致性。环境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更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生命所在。经营者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

会主动自觉地去保护、美化周边环境,将自身发展与环境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求旅游业的一时发展。因此,切实保护好优美和谐的乡村生态环境,合理引导、科学规划农家乐的产业布局和经营规模才是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必然之路。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农家乐特色村,真正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三是政府引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管理,是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一方面要制订出台农家乐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全市农家乐进行专门的宣传包装,凸显特色,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主体作用。通过成立协会,对内加强自律,对外创出品牌,使农家乐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力、有市场。通过规范项目管理,保障游客和村民权益,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形成行业自保利润,统一服务质量和价格,避免不良竞争;引导业主间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联手发展,真正实现共同致富。

四是政策扶持与合理布局相结合。发展农家乐,政府除要发挥引导、指导、监管作用,还要从环境、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要完善乡村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系列性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项目,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乡村旅游区域之间合作,着力构筑与周边县市联网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同时要明确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布局和项目,引导农家乐合理开发,防止盲目开发而导致亏本经营、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农家乐有序、健康发展。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为广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我有幸参加了广德县旅游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了旅游景区建设与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与规划,旅游项目投融资管理与风险控制,旅游品牌营销与策划以及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实地考察了杭州西溪湿地、义乌横店、桐庐风情小镇、千岛湖等成熟景区,通过学习考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下面就如何推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领导重视是根本。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把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工程来抓。成立广德县旅游委员会,对我县旅游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开发、协调、整合。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通过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实干的大企业、大公司,大力扶持一些重点旅游项目,重点奖励对我县旅游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省内外的旅行社。三是要敢于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即见效,特别是要加大前期性的投入,一要重点建设旅游景区周边道路、景区连接道路以及绿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二要积极开展太极洞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一个成熟的景区周边环境应该是干净漂亮的,而太极洞周

边基本形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要对超载车辆进行严查,对路两边堆放的太湖石进行清理整治,形成专业市场,并对路两边进行绿化亮化建设,给广大旅游者一个好的印象。

第二,市场营销是关键。一是市场定位上。要立足苏、浙、沪等外地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在内的省内客源市场,大力对接黄山、杭州、苏州等周边成熟旅游区,加强与周边知名景区、旅行社的合作,形成周边旅游一盘棋的局面。二是产品推介上。通过展销会、促销会等活动把广德竹扇、板栗、竹笋、猕猴桃、太极洞酒等特色产品推向更宽更广的市场上去,达到“一看产品,便知广德”的效果,通过产品营销助推广德旅游。三是景区宣传上。树立“边建设、边营销”的理念,在宣广高速沿线、广德西及祠山岗服务区设立广德旅游宣传广告,在县城及出入县境的公路沿线建设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宣传牌。以举办第二届竹•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广泛邀请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各大媒体、旅行商,举办节会活动等多方面开展广德县旅游资源的强势推介活动。

第三,创新管理是保障。一是规范管理方面。树立“抓旅游就要抓服务,抓服务就要抓规范”的指导思想,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旅游景点、饭店、餐馆、商店、旅行社等行业开展旅游服务创品牌活动。二是创新经营方面。一要积极鼓励一些星级宾馆创新思维,推出情侣房、儿童房、老人房等各种特色房让广大旅游者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二要引导生态园庄变换经营方式,通过租地种菜、挖笋体验等特色活动让广大旅游者体验快乐。三要在儿童节、妇女节等节日以及旅游淡季推出部分特价票,对60周岁老年人长年实行特价票。三是提高素质方面。游客的出游目的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品味文化、体育健身等发面发展,游客品位也在不断提高,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经常开展技能比赛如客房技能、中西餐摆台、导游讲解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才有一流的服务质量。

第14篇:产业结构升级与镇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与镇域经济发展

http://.cn 2007年01月02日06: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汽车产业已成为广州支柱产业,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何勇当 摄炭步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南部,是第二批广州市中心镇,也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随着广州市市区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以及新白云机场、汽车城和市西二环高速公里等大型项目建成,为镇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得到市区二级政府政策与经济的扶持,发展优势更为凸现。汽车产业是花都区的支柱产业,汽车城二期、三期用地均在本镇;在镇内建设的国际纺织城已见雏形。形成了炭步镇超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基地,商贸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给炭步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契机。

1.整合资源,迎接产业升级

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中调、东进、西联。“北优”是强调北部地区产业升级,利用北部土地及交通优势承接广州中心城区的部分传统产业或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同时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炭步镇与广州中心城区有一定空间距离,具有交通与区位优势,北优战略为本镇承接广州中心城区传统产业搬迁转移,进而为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生机创造了条件。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

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新兴的工业资源、交通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和政策资源,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和优化。

2.加强城镇经济规划,着眼未来发展

突出特色,形成和谐共进。建立现代工业,走工业强镇道路是诸多岭南名镇崛起的成功实践,历史赋予了我镇在新时期加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炭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是典型的岭南鱼米之乡,要从整体上把握城镇与农村的发展需求,形成工商农各产业的协调,并且在发展中体现炭步镇作为南粤鱼米之乡、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地方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镇是山水城镇,鱼塘密布,河网纵横,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产生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迹象。要改变粗放型、低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制定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中心镇环境质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绿色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和产业

升级与环境保护并重,真正体现山水城镇风貌。

3.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

中心镇建设是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广州市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措施,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需要,也是把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山水城市的重要举措。上级政府对于中心城镇发展在政

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镇经济全面发展和产业转型。要重视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有计划地承接由中心大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工业生产能力进行配套,并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镇区硬环境,吸

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建设新型工业中心镇。

4.加速服务业发展

镇域经济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健康发展,经济转型不能忽略服务业在建设中心镇的主要作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类别与覆盖面与镇域经济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我镇经济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商贸业,依托汽车城的经济效应与聚集效应,为汽车城提供配套的商业服务;加强镇内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商业街,繁荣商贸与餐饮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农业观光资源,积极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整理修缮并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优化就业结构,加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素质,将我镇建设成为富足与和谐

的新型中心镇。

第15篇: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辨证思考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辨证思考

要: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很多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两者不可兼得。只要我们正确处理,一定能够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多种利益关系,作出恰当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辨证关系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产生负因素,人类若因此而放弃了对经济的选择,那就是放弃自然界对社会的物质输入。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直至消亡;反过来,若不讲究对自然的选择,而一味追求经济选择,同样也会严重干扰自然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长期以来,人类更多地选择了经济,正是由于缺乏了辩证的理性的认识而盲目地行动,结果面临着自然界的严重挑战

人类在享受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极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痛苦。环境与发展问题,己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紧迫性已开始强烈地显现出来。我们必须也不得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这其中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实际行动出发,以求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1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

1.1 普遍认识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有一个普遍一致的看法,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属于鱼与熊掌的问题,两者不可兼得。以新技术革命为主导的生产力进步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向自然挑战的能力,然而人类所到之处,留下的常常是肆意的开发痕迹。目前,人类赖以安心立命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死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生态灾难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近几十年,世界上的经济已得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据联合国开发署、环境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 175位专家参加完成的《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人与生态系统,正遭破坏的生命之网》中,对全球五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作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70%的农田退化,地力枯竭; 50%的湿地已经在20世纪消失;2 /3的渔业已经濒临或超过持续生产的极限;至少1 /3的人面临缺水,其中13亿人没有

[1]健康饮用水;世界上10% ~15%的物种将在未来的30年灭绝; 80%的森林正遭砍伐。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统治者征服异民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2]规律”。人类是属于自然界的,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在摧毁自己修养生息的家园,其结果必然是将自己推向灾难的深渊。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由此可见,经济快速发展已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负面影响,人们正在慢慢咀嚼着自己酿下的苦果。它们两者难道真的就是天敌,势不两立吗?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就只有要么牺牲环境,发展经济; 要么牺牲经济,只保护环境吗?

1.2 逻辑错误

从前面的普遍认识中发现经济发展势必会带来环境破坏,认为它们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其实这种普遍认识存在一种逻辑错误,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必然性的问题,把可能性误认为是必然性。逻辑学告诉我们:如果此事发生,则彼事一定会发生,谓之必然性;如果此事发生,彼事既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谓之可能性。其实,经济发展只是可能会带来环境破坏,只是人类的进步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事实,以至于大家把它作为了一种必然性的东西来看待了。认为经济发展肯定会带来环境破坏,两者是势不两立,此消彼长,我们只能择其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普遍误区,犯了逻辑错误,把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必然性和可能性之间存在一种实质性的区别,它们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

1.3 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说过,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可能性是指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所以,必然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是根据和条件很充分,在现在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可能性是现有条件和根据还不很具备,未必能实现,另外,还有多种可能,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胜利的可能和失败的可能,并且要区分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因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有了经济发展这一条件,不一定就会引起环境破坏,还必需其他的一些条件,如政府的态度、世人的观念和企业的做法等等。并且,如果让其他的一些条件变成一种积极的方式,加上经济发展这一个大条件,还有可能变成一种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可以促使环境的保护,因为经济发展了,就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牢固的后盾,再辅以发达的科技,就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样,就可以使环境保护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只有环境搞好了,经济发展才能够持续。由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环境保护好了又能使经济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2.1 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利益关系

在处理人类利益与自然发展的关系这个基本前提上,处理好人类的内部利益,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人类利益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矛盾性等特点。利益不同,人们的环境价值选择就往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为此,协调人类的内部利益矛盾,对维护人与环境(自然)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2.1.1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损害自然界利益的活动,多半是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目前利益造成的。人们往往只注重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效果,对于环境恶化却无暇顾及。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人们乱伐森林、猎杀偷卖各种珍稀动物,造成水土流失、加速物种灭绝的后果。牺牲长远利益获得目前利益是对自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破坏。因此,应把长远利益置于目前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以长远利益为重。 2.1.2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有的地区为了本地区利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生态资源任意使用,根本不顾及全局利益。尽管本地区当年的经济利益有所增加,但却牺牲了其他地区的利益。上游滥伐森林,收入虽然增加了,却不仅使本地水土流失,也使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因此应该把全局利益置于局部利益之上。地区的领导和政府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使自然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受损。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全局利益为重。 2.1.3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的关系

这是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需要。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无计划地开采,总有一天会使自然资源枯竭,人类生活在未来是不堪设想的。留给子孙一个什么样的地球,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的关系,总之,解决西部环境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法律与道德结合的社会调控机制。在道德上,需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价值观,需要遵从一系列生态道德原则,要把自然界纳入到人的道德对象中去,考虑自然界价值,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3]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世发展之需要,同时又不损及后世满足其需要之发展能力。换句话来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环境保护”是指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 2.2.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环境保护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环境保护不只是纯粹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 2.2.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矛盾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发生矛盾,大致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价值选择的片面性。在传统哲学中,价值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尺度的一种关系,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从这种认识出发,自然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提供者,只是充当了人的工具性价值的作用;而所谓科学地认识自然,就是在科学理性基础上对自然的认识活动,只能认识到自然及其规律对人类的用途,体现出的只是一种认知价值。从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出发,人类长期以来把自然界当作掠夺的对象,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然,人们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人们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也往往由不全面到比较全面。认识的偏移,必然带来实践的失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过程中,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又往往难以避免。二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在这里,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古代人们为了生存而大规模地进行了农业开垦,由此造成生态退化;近代人们进行的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片面追求增长而相对忽视环境保护的事实。但是这种矛盾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人为造成的。直至今天,有的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而不惜把环境危机转嫁于他国。国家如此,社会生活中的利益集团也存在这种恶劣现象,一些企业、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置环境破坏于不顾。

小 结

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和谐关系的维护,无论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还是二者之间矛盾的产生,都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即能否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我们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应该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辩证统一的价值观。

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首先要认识到自然界自身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利益实现的基础。人类利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在科学上,尤其是生态科学上,人仅仅是生物圈的一员,人和其他自然物种是一种平等关系。因此,其他物种的利益与人类利益相比并非无足轻重。其次,人类的中心地位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历史阶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大丰富才有的。所以,人类利益也不是注定要牺牲其他生物价值实现的。实际上,人类利益的实现自始至终都受自然界发展的约束,科学发展到今天,尽管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人类利益的实现,但是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自然界与人类永远都处于地球系统中。脱离人类的自然界不可思议,脱离自然界的人类同样不可能。所以,作为最高物种层次的人就有

[3]责任、有义务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人类活动符合生态道德,保持生态系统的和谐,促进人类利益和自然界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曾洁琼.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哲学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6.[2]张立成.关于生态保护与科技发展的哲学思考[J].改革与发展, 2006(7).[3]王正平.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

第16篇:办公室工作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5月25--27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民政系统办公室工作培训班。几天的学习培训生活,虽然很短暂,但却使我掌握了更多关于办公室工作和文秘写作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能亲身感受和聆听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吴海燕、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贵超、市委政策研究室发展科科长成洪飞、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王淇生、安阳日报社编辑张遂旺给我们的授课,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吴海燕在给我们讲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时讲到的民政概念,从古至今详细地阐述了民政工作地起源和多元性,使我们对民政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王淇生讲到信息员要善于站在各级领导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站在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角度,去理解、挖掘、看待问题,用群众的眼光、语言去分析、归纳、整理信息,使信息做到有声有色,既能体现基层最真实的反映,又能很快吸引领导的眼球。安阳日报社编辑张遂旺对新闻的采写和如何获取新闻线索、采访常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消息的写作,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做了很好的总结讲解。同时,王贵超、成洪飞同志对如何办公、办事、办文以及我市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的讲解也使我本人收获很大,体会颇丰:

首先,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感觉,每次学习,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可以看到很多新事物,每次都可以领悟和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通过这次学习,感受最大的就是对信息在组织工作和领导日常工作中作用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改变了以前就信息论信息、就信息写信息的片面认识,树立了大信息、大调研的思想。尤其是对信息作为领导情报部、显示屏、晴雨表、预警器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激发了自己做好信息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在简报信息的采编、分析、写作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一些以前自己认识不准、把握不准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通过授课同志的启发、解释,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一些问题和疑惑迎刃而解。比如上报简报信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把信息比作挖塘和打井的关系等。第三,对简报信息和投稿的需求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报什么样的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候报什么信息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前报送信息或写稿件总以自己本地发生或正在发展的动态类信息为主,通过信息渠道,只向领导报送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做了些什么等日常性信息,而我们想怎么干、这么干对不对等反映性信息比较缺乏,同时,对问题类信息的报送,在取材、立意、探讨方面还比较滞后。通过培训学习,对简报信息的报送内容、报送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对照检查我们殡仪服务站的简报信息工作,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简报信息的质量不高;二是简报信息综合采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表现本行业特色的信息缺乏。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按照局领导和胡主任在此次培训班上的要求,下一步我们的简报信息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要创新信息工作思路,摒弃向数量要质量的错误想法。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深层次挖掘信息点,多出特色信息、精品信息,本着少而精、少而特的原则,每月向局办公室上报35篇有价值的信息简报。 二要创新简报写作方式,克服格式化、套路化信息写作倾向。在这次培训班上交流的其它单位的优秀稿件,语言组织都是很朴实、很平民化的,以最小的事情反映最大的情况,以特殊的事例反映总体工作大局,以局部的情况反映全局的发展。这些信息写的很细、很具体,耐人寻味。三要拓宽交流平台,不断加强写作队伍建设,提高办公室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同行业(县、区、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利用报纸、写作书籍的学习,加强写作队伍建设,提高办公室人员的采编、撰写、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局党委、局办公室给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和时间在一起。

第17篇:学习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民和三中

杨红林

随着现代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逐渐强大起来,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体高。可是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国家同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我们的环境保护问题,这已经是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科学家们一再呼吁,地球的环境危机包括:温室效应、野生动植物的灭绝、热带雨林的滥伐、垃圾大量制造、有毒废弃物的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等等,整个生态环境的岌岌可危。人们如果再不自觉自醒,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来推动环保运动,保护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那么地球能源将日渐枯竭,我们的后世子孙亦将承受这代人类所种下的恶因。

那么我们又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些什么呢?

一、环保工作,就从日常生活做起

小孩的饮食习惯多是大人养成的,市面上流行的碳酸饮料、速食店里炸鸡、炸薯条、高热量的汉堡、甜食、巧克力、糖果等食品,迎合孩子口味,大人又常以方便或小孩喜爱为理由,提供这类食品给孩子,这么输掉孩子的健康,可不划算!速食、小吃都提供现代人吃的方便,但是动手制作健康、环保的食物,带环保餐具,虽然对自己是不太方便,对环境却是大有帮助哟!

二、参加资源回收的活动

积极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互相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鼓励家人共同创作,拉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一举数得,唯有亲手做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环保的重要。

环保工作最能达到效果的就是从自身的生活做起,由亲子互动中,教导孩子物尽其用,体认省吃俭用的美德,期许自己成为环保小尖兵的责任使命,对生命与全人类的生活赋予特别的永续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意义。

二手货跳蚤市场的推广,让资源再利用,旧爱变新欢,不但教育孩子要惜福,珍惜每件物品的缘分与功能,并且推广环保观念,让可以回收再利用职权的资源,物尽其用,减少垃圾量,减少物品的制造量。

建立垃圾资源回收观念:一起来协助,作废塑料瓶、废铝罐、废铁罐、发泡塑胶容器、含水银废电池、废纸等等的回收工作,因为这些资源的再利用,可以大量减少地球自然资源的开发,别小看了这些举手之劳。

三、多参加生态保育团体的活动

当我们的土地被过度的开发,表面上人们的物质生活是获得了一些好处,但是代价却是付出家乡美丽的风景,以及风景中的自然生态,生态破坏后的天灾人祸也会接踵而来。人类失掉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内心产生烦躁不安的空虚感,在都市里得不到真正的休息、滋养,在物欲的追逐之间,罪恶滋生,人类原始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离开大自然越来越远。

如何积极带领孩子,走入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让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能有机会一窥地球的美丽风貌,探知自然的奥妙,领悟生命的意义,得到大自然的启示与灵感,让这片土地继续美丽,充满自然生机,这是我们这一代每个人严肃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的权利。

四、树立简单生活的消费观念

教育孩子“一饭一物,当思来处”,在生活中多思考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生态、公平等原则。可以依下面的例子来实行:

居家整理整齐、有序,让生活中可以方便找到需要的东西。家人的起居作息不会受到杂物乱放的干扰,又可减少因为找不到东西而乱买东西的浪费。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养成物品归类的能力,从小养成收拾、整理东西、物归原位的好习惯,自然可以避免找不着东西的情形,不但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物尽其用。孩子的玩具、用品太多时,家长可以订定“一进一出”的规定,并且尽量参加环保回收的活动,以物易物交换玩具,减少因占有欲望,而造成的环保问题。孩子画画、写字纸张的使用,也以正、反两面节俭使用为原则。减少购物时包装的浪费,以自己带购物袋为佳。选择较耐用的、本地出产的产品,避免交通燃料的浪费。多用手帕、抹布,少用会造成树林滥伐的卫生纸。

如果我们人人都有绿色环保观念,并且真正从生活中落实,那么给下一代一个青山常在、净水常流的美丽地球,应该是可以期待与实现的愿望。

第18篇: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是1998年底调临西镇工作的,先后分管乡镇企业、招商兴市和财税工作。下面将自己对临西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向领导做一汇报,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坐标”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使我们在更大的坐标中找准位置,在更清醒的思考中

谋划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临西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项目建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强化了对项目建设的考核力度,新上了一批好的项目,经济工作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临西镇地处县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基础,理应成为临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其所处的优势远不相匹配,经济总量较低,发展后劲不足,投入增速缓慢,缺乏立镇兴镇的龙头项目,特色产业项目少,生产性项目少,结构调整不快,外向型经济规模小,财政运转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与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中国加入WTO经济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形成下步发展的阻力和障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二00三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十六大各项目标任务的第一年,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给我们提出“交一份优异答卷”要求的第一年,也是村委换届的一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很多。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此,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吃透上情,摸准下情,面对实际,因症施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采取超常举措谋划发展,切实把执政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到实处。

二、必须牢牢住住经济工作的“牛鼻子”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平面扩张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突破口。在技术水平和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而投资的主要形式便是进行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优化经济结构、顺利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利保证。因此必须明确“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后劲、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项目建设的谋划时,必须以吃透镇情、立足镇情为基点,因地制宜,扬长抑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在宏观导向上准确定位,切实做到抓住“一个重点”、围绕“四个方向”:“一个重点”即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四个方向”即必须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县城上项目、围绕农业上项目、围绕税收上项目。以项目促投入、带就业、促税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临西镇走出低谷、走出困境。临西镇不同于其他乡镇,东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工作的谋划和部署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分对待,搞好分类指导。临西县城是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县城,到处是商机,处处有经济增长点,因此县城周围的村,要围绕身处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在西部几个村要重点抓好养羊、大棚蔬菜、特色种植、良种繁育等农调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抓好西马面粉厂、周楼养羊场等项目,促其扩大规模,形成龙头,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扬,拉动农业资源的开发。切实建好基地、抓好典型,树好样板,搞好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围绕中国轴承大世界地处我镇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轴承特色产业,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组合,力争年内能建成几个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前堤口村工业小区建设已初具雏形,要加强保护和培植,促其扩大规模形成亮点,其在办厂形式、用地方式等许多做法可供借鉴,要在全镇推广他们建设的经验。

三、必须选好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要想高速跑,还得车头性能好。村级班子是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支针,经济的发展和乡镇许多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村级班子。因此村级班子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村支书、主任的选拔更是“重中之重”,选准一个人,就能稳定一个村、搞活一个村、致富一个村。如前堤口村年轻支部书记刘泮福同志上任后,巧妙化解了各种矛盾,团结一班人真抓实干,两年来不仅全面完成了县镇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域经济也实现了超常发展,村内街巷全部硬化,修了水塔通了自来水,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特色生产项目四个,并没有给镇里

添一点麻烦。但是由于多年累积的原因,我镇像前堤口村班子这样的并不多,他们有的不能维护该村的稳定,有的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有的村还闹不团结、你争我夺,有的软弱涣散、处于瘫痪,形势不容乐观,总之车头带故障运行就不可能有强大动力,就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有所作为。

改革的时代,需要既具有坚定信念,又能够前瞻社会发展方向,通

达社请民意,具有高超政治手腕,思想解放,具有开拓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的好干部。好的思路、好的资源、好的项目只有掌握在这样的人手中才会有好的效果。建议党委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大对村级班子的考核和整顿力度,真正把能驾驭复杂局面、能干事、能干成事、有魄力、有魅力的人安排到村支书、主任的位置,让能人占位,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让”的良好用人氛围。特别是要把握好这次村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正确把握形势,在不违背法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进入村级班子。

四、必须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心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体制性弊端、机制性障碍和思想的滞后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影响和阻碍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凝聚人心靠发展,克服障碍靠改革,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镇域经济的发展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统一思想和行动。树正气才能振奋精神,讲团结才能凝聚人心,求发展才能顺应民心,这是省委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也很符合我们临西镇的实际,因此我们要唱响正气歌、高扬团结旗、坚定发展路,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开创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自己的思想惰性中解放出来,从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中解放出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发展之路。

三是必须建立一个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目标、奖惩、职务晋升、竞争上岗等手段进行激励,把全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人浮于事,机构囊肿,权责不清,这种机制会使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士气不高,对待工作疲与应付,没有激情,不敢负责任,争功诿过,造成工作的被动。工作要上台阶,经济要大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僵局,建立一个赏罚严明的、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做到“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多吃草”,形成人心思进、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

四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在服务中定位。推行“项目代理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完善和便利的服务。如果有人要办企业、上项目,镇里就明确专人作为该项目的代理,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免费提供代理服务,以节约农民和业主的时间和精力。镇政府要努力做到“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

五、必须突出抓好一个“城”字

临西镇地处县城,建设县城、美化县城责无旁贷,也只有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围城造势、扩大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借鉴浙江嘉兴“土地换保障”的征地新机制。把城区内已经进行户籍改革的6个村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集中征用过来,使特色产业、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互动并进,把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市民,或纳入社保范畴、或安排就业,大力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既解决了企业和城建征地难的问题,又使政府和农民实现双赢。

二是以大商贸、大流通带动县城发展。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差、流动人口少、城建规模小,给商贸流通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发挥政策酵母作用、优化县城发展环境,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议县政府出面规范专业市场,按门类划出轴承、农资、服装、五金、日杂、建材、食品、家具等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城市建设充满内容,不盲目追风,不唱空城计,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县内外、省内外的客商请进来,采取多种的合作形式,尽快启动综合商贸城、农民进城一条街等市场,搞活现代物贸流通,以商兴市,以市带建。

三是围绕县城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全力提升县城品位。服务业处处是商机,处处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气魄和胆识,要创造优势、做大优势,特别是对新兴服务业要大胆决策、大胆扶持,争取一个相当快的速度发展上来。如大名府的馒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县城及周边几个村约五分之一的市场,山东陵县办的市内公交、温州的蛋糕、德州的童子鸡、哈尔滨的高档美发等也纷纷在此抢滩登陆。

四是积极配合,参与经营,搞好城市建设。树立“经营成事”的理念,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南环路建设步伐,搞好运河西路的商住楼开发建设,适时地铺开宏毅街二期工程、东环路延接工程、东大门迎宾路改造工程等。同时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县城的物业管理,以公司制或股份制形式健全服务网络。

五是腾笼换业,盘活资产,解决财政困难。城区内隶属于镇政府和镇村共有的企业都处于县城的黄金地段,有着较为丰厚的开发价值,但这些企业老化,没有存在的价值。镇政府的机关建设与经济发展、县城的发展也不协调,需搬迁新建。对这些资产进行清理,该破产的破产,该转让的转让,置换出的土地要进行综合开发,这不仅盘活了资产,而且能解决镇财政的困难。

《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19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英文辩论赛

Which should receive priority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正方一辩: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

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From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 development, we need to addre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oroughly.To effect a permanent cure, we must give first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fundamentally to block the source of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To take temporary solution,we also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 that we have the

technology, capital and other supports for s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Only in this way c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 provided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反方一辩: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

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fers to society can provide abundant commodity to improve human material li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take certain policy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balance.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s that companies need more workshop and raw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supply of goods——then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is nature land and raw materials to human is limited, economic priority development will occupy nature resources which originally do not belong to the human.

二辩盘问 Two debate questioned

反方二辩:请问对方二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经济

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My fellow debaters ,please allow me to ask.The economy is the temporary matter, but the environment is of the ten thousand generation,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When Economic develops slowly, people can also eat rice; how can we still survive if there is no environment.

正方二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经

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跟中国现状一样,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Sorry, I\'m afraid the key points we debate today are the right of priority.Economy development first does not mean totally ignor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just in the inferior position .Just like

the present China, although the polic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eive priority in the general counties, there is only capital cities would likely take it seriously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erybody know it in our own heart.

反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Excuse me, my fellow debaters.I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ceives priority

then it is likely to cause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to be larger tha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such economy develops or backs up?

正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那我们改

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This kind of situation is there truly, but not every moment.The situation in

each industry is different; we cannot draw conclusions from one part.But according to your point, in this cas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negative, then

if we changed environment first, we can turn it into profit? I don\'t think so.

正方二辩: 我们知道环境的保护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预防和治理都要依

靠技术的发展,那请问对方二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持科学技术

发展,那么以科技为支撑的环保从何谈起呢?

We know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mainly prevention, and

we should combine prevention with treatment,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n my fellow debaters,

if there is no strong economic basi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n don’t men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反方二辩:你的问题未免抽象了点。科技发展无止尽,经济发展也没尽头,什么时候算得上是“强有力”呢?但是环境保护是迫在眉睫,耽误不起。

Your question is a little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s endlely,

so do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will it be considered as “strong\"? B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 which can\'t afford to delay.

正方二辩:请问反方三辩,经济发展是让人们享受到丰富的生活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娱乐,这难道不是现在社会上人们的普遍愿望吗?

Excuse me, my fellow debaters.The responsi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let people enjoy a rich life, including the basic neceities and entertainment, isn\'t it now the people\'s universal desire?

反方三辩:人们喜欢的期望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我相信,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既

能享受到生活乐趣,同时又是一个健康和谐自然的环境中生存。

People`s expectation is not necearily that good.I believe that people

tend to live in a life of happine, and at the same time, survive in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natural environment

自由辩论

正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原始社会的人类祖先们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可谓好了吧,

而他们

经济发展很落后,所所以才一直过着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生活,按你们的

意思我们应该回归这种生活吗?

Excuse me, my fellow friends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human ancesto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good, but to them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very backward, so it has been living a life of the earliest people, should

we return to this kind of life according to your meaning?

反方一辩:人类祖先确实需要发展经济,但若是在这个过程中砍完了森林,污染了河流,使衣食都不再有保障,恐怕也无法发展下去了。我想问的是,核电站是

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众所周知,几次核电站的泄漏带来了环境的极度恶化,请问你怎么看?

Human ancestors do need to develop the economy, but if cut out the

forests, pollute the river, making Food and clothing are no longer guaranteed in this proce, I’m afraid it cannot develop any longer.What I

want to ask is, nuclear power station is the outcom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few times nuclear power leakage

has brought the environment extremely worsene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正方二辩:首先,我方并没有承诺经济发展就一定会破坏到环境;其次,对方所

说的情况只是凤毛麟角;第三,核电站泄漏是科技不力,而经济是科学研究

的基础。

First, we have never pledge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ertainly will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second, the situation you said is only rare; third, nuclear

power station leakage because the technology is not strong.But economy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反方二辩:但是核电站可以再建,那些污染了的土地和地下水怎么办?没有了这

些,我们的生活怎么办?你愿意生活在核电站附近,还是一片山清水秀之

间?

But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may be reconstructed, how about these polluted land and the underground water? Without land and water, how

does our life manag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nearby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or between pieces of beautiful sceneries?

正方三辩:但是对方辩友请注意,核电站的建造,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类的生活

用电得到满足。有了电,我们的机器可以运作,生产可以兴起,环境总会有

办法弥补,我也想问,你愿意生活在两小时停一次电的地方还是用电无忧之

处?

Please not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s is precisely to satisfy

millions of people\'s living power.With the electricity, our machine can be

operated, the production can rise, and there must be any way to make up for the environment.I also want to ask, are you willing to live in a place two hours stop a electricity or a place with abundant power.

反方三辩:你的意思是破坏了环境然后再去弥补。为什么要先污染后治理?为什

么要兜这么大一个圈子呢?而且我国的经济建设里程已经证明,先污染后治理是错的,行不通的。

You mean to make up for the environment after destroying it.Why

management after pollution? Why to pocket so big a circle? And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proved that treatment after pollution is wrong, it won\'t work.

正方四辩:我不得不说我方真冤枉。是你给的前提,说核电站泄漏了,严重污染

了环境,而我方坚信是可以挽救的。而且事实上,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很多工业厂子,都种有青草绿树,他们在搞经济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环境的保护。 I can not but say that we are really undeserved.It is you who give the premise, said that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leakage has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seriously, but we believed that is can be saved.And in fact, including nuclear power stations, many industrial factories, plant all kinds of green gra and trees, while they practice the economy, they do not give up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反方四辩:但是仅仅不放弃就可以吗?再怎么注意也无法保证无污染,这样日积

月累下来,依然会是一片惨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每个工厂都严抓,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环境的恶化。

But only does not give up poible? However do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we cannot guarantee there will be no pollution.As time goes on, it will still be a miserable situation.So we must pla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irst place, each factory should be managed strictl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event the environment from worsening

fundamentally.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请从事实出发,经济发展必然会付出代价,我们已经在努力

使代价降到最低。

Opposite party debates , please to start from the f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definitely pay the price, we have been trying to make the price to a minimum.

反方三辩:降低应该有个标准吧,这不是你我能定的,是自然环境定的,等到他

揭示这个标准时,只怕为时已晚了。

Reduces should have a standard, which is not you or me can decide, it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en he reveals this standard, I’m afraid it is too late.

四辩总结

正方四辩:首先,我是一个支持环保的人,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

展得以进行的前提。但是,如果一味的保护环境,而忽视经济发展,那么对于经济的发展不利,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同样不利。同时,我也必须强调,经济发展绝对不是破坏环境,那样的发展,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兼顾治理环境,才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念。First, I am a suppor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aving a health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premis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if we blind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negl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n it has not any good for both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 living standard.At the same time, I must stre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necearily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such development also violates the natural law.While develop economy, we must give dual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i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反方四辩:过去的发展道路走的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结果呢,环境问题突

出,局部地区已经到了威胁生存的程度:再者,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但成本高,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因此,必须从源头开始防止污染,也就是发展过程首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望在将来解决环境问题。

The past development road is a management-after-pollution pattern, the result is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standing out, and some areas even reach the extent which threat survival; Furthermore,

management-after-pollution pattern not only costs higher, but also is

inefficient, sometimes in a paive position.Therefore, we must start to prevent pollution from the source, that is to consider the poible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xcept to solv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future.

英语辩论——环境保护 VS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正方) Which should receive priority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 economic growth.正 方 陈 词 :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 are here now debating about wheth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r economy growth should take priority in China, we think it’s environment growth that should be chosen.I have three reasons to prove this point.First,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economy power is far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ies, China have one fifth o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but the income of per head is only in 109th among countries.So the urgent affair of China is developing our economy.Second, economy growth doesn’t

necearily conflict with environment protection.We can develop our economy without environment pollution.Third, when our economy strength becomes strong, we can spend more money and energy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ill then it will be a win-win.In a word,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economy growth should take priority in China.反方陈词:We agree economic growth is needed.But think about the past decades, we followed the old model of “first pollution, last treatment”, however, how did it come ou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some local regions’

environment has been polluted to a dangerous extent that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our existence.What’s more, the cost was too high and the effect was not up to much.By this means, it placed us in a completely paive posi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started voicing new values: quality of life, urban

conserv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So, we must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problem and learn from the past.That i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ffect of pollution and receiv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first priority.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future reasonably.That’s all I want to say.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We all know that in many places of china like many poor countries, where the environment is pretty good, there are thousands people lack of money for the food the need to live.Then, opponent debaters, do you think we still need to develop our

economies? 反方二辩:But opponent debaters can’t ignore the fact that most areas of China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 at present .Furthermor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cities in eastern China is very high .But the pollution is pretty serious accordingly.We have money, but being under the sub health condition.Does it make any sense, opponent debaters? 正方三辩:There do exist some eastern cities whose

economy is quite developed, but you forget that China has 130 million people.The eastern cities can’t stand for the whole China.We know tha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eed high-technology, High-tech personnel, and science research.They all need a lot of money, and money is created by economy.I want to ask my fellow debater that can we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ell without strong

economy strength.反 方 三 辩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eds economy .But we can’t sacrific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economic growth.If you drink

polluted water, eat the toxic food, can we have a high quality of life?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be on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 slow down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Doses it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important? 正方:Opponent debaters have referred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olicy.We admit our country has paid a lot of

money for the environment even sacrificing the profit .But we should still tak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ral task.反方: admit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our country’s principle task .But we have to insist W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le developing economy.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总结: 正方总结:Our opponent said , ” we can’t sacrific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I think what they said can’t come true at present .It’s unavoidable to harm the environment while developing economy.反方总结: Our opponent said ” the urgent affairs of china is developing our economy” .The goal we develop the economy today is to create a happy and comfortable life for people in the future .If the economic growth lead to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an we live a better life? The exceive economic growth has caus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lead to sea-level rises.As a result, thousands of coastal dweller has to face the fate of the migration.Moreover, the opponent also said,” when our economy strength become

strong, we can spend more money and energy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 want to question that when the animals and plants have died out, what the opponent debater protect with the money and energy.If the economic growth delays for two years, we can wait two years to develop it .But, i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lays two years, the species will be extinct, the

resources will exhaust.The urgency like this can’t wait.So our side advocat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receive priority in China.Thank you

第20篇:英语作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Recently , many areas of china was battered by pretty heavy haze.besides self-mocking,it also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There did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events.After all,we have to accept that sometimes we do sacrifice environment for the increase of GDP.If it goes on,the environment will break down sooner or later.Then,it will beat back.Global warming is the best proof.The polar bears lost their home,the sand storm continued blowing,the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 sever......In some degree,global wa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Compared with developing or undeveloped countries,developed countries are more leisure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After all,they have already went through the period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ow, the mayor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high carbon dioxide emiions and abundant fund to deal with the pollution,However, 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their superiority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ions and share their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Furthermore,they should provide funds to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adapt,particularly the least developed and most vulnerable countries to climate change.On the contrary,the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especially undeveloped countries are worse.Many countries are strugg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they don’t have time to take environment problem into account.To make things worse,many pollution-belohing factor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shifted to the area of developing countries.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In addition,they could raise public awarene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not blindly depend on developed countries.Glob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needs global action now.The alarm bells ought to be ringing in every capital of the world.Glob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reathens our health,our economy,our natural resources,and our children’s future.It is clear we,everyone in the world must act.Just as mentioned above,we should raise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Moreover,we could reject to use disposable goods,take public vehicles,save water and so on.By doing so,I believe the glob we love deeply will become better.

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思考省人大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思考省人大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